3.1 阴证 与阳证相对。泛指具有抑制、内敛、萎靡、机能衰退或色泽晦暗等病机特征,具有统领里证、寒 证、虚证辨证意义的一类证候。 3.2 阳证 与阴证相对。泛指具有兴奋、趋外、上升、机能亢进或色泽明亮等病机特征,具有统领表证、热 证、实证辨证意义的一类证候。 3.3 表证 与里证相对。泛指外感病邪侵袭肌肤、肌肉、骨节、官窍等体表组织而引起营卫不和、经气不利 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3.3.1 表虚证 因外邪袭表,营卫不和,或气虚腠理不固所致。临床以发热或不发热,淅淅畏风,动辄汗出,反复 不已,舌苔薄白,脉浮缓或脉细无力,伴见容易疲劳,肌肉酸楚等为特征的证候。 3.3.2 表实证 因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腠理闭塞,气血不利等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白 或黄,脉浮紧有力,可伴见骨节肿胀、痹痛,头面浮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3.3.2.1 表闭水停证 因外邪束表,腠理闭塞,水道不利,水湿内停所致。临床以突发头面、肢体浮肿,无汗,小便不利,头痛,关节酸楚,舌苔白,脉浮,或伴见发热,恶风,畏寒,咽喉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3.4 里证 与表证相对。泛指外邪由表入里,或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七情内伤、痰瘀凝滞等而引起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3.4.1 里虚证 因脏腑阴阳气血不足或虚损所致。临床以少气、懒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动辄加重,舌质淡,脉虚无力,伴见脏腑虚损等为特征的证候。 3.4.2 里实证 因外邪入里,邪犯脏腑,或因脏腑失调,气血郁结,痰饮内停或泛溢,宿食或虫积等所致。临床以壮热、潮热,胸背掣痛,咳喘气急,咯吐黄痰,脘腹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或下痢、里急后重,浮肿,鼓胀,黄疸,谵语,舌苔黄褐或厚腻,脉沉实等为特征的证候。 3.5 寒证 与热证相对。泛指外感寒邪,或因阳气不足,阴气过盛等而引起寒凝肌表、经络、骨节,或脏腑虚寒、寒实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3.5.1 表寒证 因风寒侵袭肌表所致。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伴见骨节 冷痛,四肢不温,疮疡平塌、漫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3.5.2 里寒证 内寒证 因寒邪偏盛,由外传里,或寒邪直中经脉、脏腑,或饮食、劳逸伤及阳气,寒从内生所致。临床以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脉沉迟或微细,伴见脏腑寒实或虚寒等为特征的证候。 3.5.3 表里实寒证 表里俱寒证 因寒邪伤于外,阴寒凝于内,表里同时受邪所致。临床以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肢冷,舌苔白,脉浮弦或紧,或伴见咳喘、痰白,脘腹冷痛,吐泻清稀等为特征的证候。 3.5.3.1 表寒里饮证 因水饮停聚于内,寒邪外袭于表所致。临床以胃脘胀满,呕吐清水属饮停于胃,咳喘、气短,痰白清稀属饮停于肺,伴见发热、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舌苔白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3.5.4 真寒假热证 阴盛格阳证 因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临床以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清冷,舌质淡或紫暗,舌苔白,脉沉弦,或浮大无力,伴见身热反欲衣被,面色浮红,口渴欲热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3.6 热证 与寒证相对。泛指外感热邪,或诸邪入里化热,或因阴虚阳亢等而引起邪热袭表、经气痹阻,或 邪入脏腑经络,阳气亢盛、阴津亏损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3.6.1 表热证 因风热暑燥等阳邪外袭,客于肌表所致。临床以发热、恶风,头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伴见疮疡疗疖红肿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3.6.2 里热证 里热炽盛证 实热证 因外感诸邪入里化热,或温热邪毒直中脏腑所致。临床以高热、汗出,面红、目赤,烦躁,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或神昏、谵妄,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或褐,脉沉实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3.6.3 表里实热证 表里俱热证 因风热、瘟毒等邪外袭,表里俱热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头身疼痛,心烦,咳喘,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3.6.4 真热假寒证 假寒真热证 热厥证 阳盛格阴证 因内热炽盛,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临床以发热、寒战,手足冰冷,不欲盖衣被,口渴、咽干,胸腹、肌肤按之灼热,烦躁不宁,小便黄少,大便臭秽或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沉细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3.7 虚证 与实证相对。泛指因正气不足,人体气血津精阴阳虚损而引起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功能衰退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及脏腑经络等虚证。 3.7.1 虚寒证 里虚寒证 脏腑虚寒证 脏腑虚冷证 因秉质阳气不足,或脏腑内伤久病,或误治伤损阳气所致。临床以四肢不温,喜暖畏冷,面色淡白或咣白,舌质淡,舌苔白,脉沉迟或沉细无力,可伴见反复感冒,咳嗽,眩晕,耳鸣,心悸,健忘,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或夜尿频等为特征的证候。 3.7.2 虚热证 因邪盛伤正,或气血阴液不足,虚热内生所致。临床以低热或潮热,自汗或盗汗,唇红、颧赤,舌质红,脉虚或细数无力,可伴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渴喜热饮,神倦、乏力,大便干结等脏腑虚热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3.7.3 表里俱虚证 因禀赋体弱,易感外邪,或误治伤及正气,或大病、创伤后脏腑气血虚损等所致。临床以发热、汗出、恶风,舌质淡,脉浮细或虚大无力,可伴见少气、懒言,头晕,心悸,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为特征的证候。 3.7.4 真虚假实证 因老年或体弱久病,正气虚衰之极而气机壅滞、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以腹胀、腹痛而喜按、喜温,或按之痛减,潮热、面赤而畏寒、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秘结而质软不硬,舌质胖嫩而淡润,脉浮大而按之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3.8 实证 与虚证相对。泛指外邪侵袭人体,或因情志、食积、痰饮、水湿、瘀血等引起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功能亢进,邪气壅滞或炽盛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3.8.1 表里俱实证 因风寒暑湿或温热邪毒外袭,表邪未解而内有宿食积滞或痰饮、瘀血、脏腑郁热等,邪正相搏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舌苔厚而干燥,脉滑数或弦数,伴见腹胀,便秘,尿黄,烦躁,甚或惊厥谵狂等为特征的证候。 3.8.2 真实假虚证 因热结胃肠,或痰食、湿热、瘀血等邪实结于内,郁闭气血,不能透达于外所致。临床以神情默默,困倦、懒言,形寒、肢冷,脉沉伏或迟涩等的同时,伴见声高、气粗,大便秘结,舌质老或红绛,舌苔厚腻或焦黄,脉虽沉伏或迟涩,却应指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3.9 虚实夹杂证 虚实错杂证 泛指因邪正相争,导致邪盛与正虚征象同时并存的一类证候。 3.9.1 虚中夹实证 泛指因正邪相争,正虚与邪盛征象同时并见,更偏重于虚损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3.9.2 实中夹虚证 泛指因正邪相争,邪实与正虚征象同时并见,更偏重于邪实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3.9.3 上虚下实证 泛指因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以上虚与下实征象同时并现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3.9.4 上实下虚证 上盛下虚证 泛指因邪气盛于上,正气虚于下所致,以肝肾亏虚及气血痰热上壅等征象同时并现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3.10 寒热错杂证 寒热夹杂证 泛指寒证与热证错杂同时并见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外寒里热证、外热里寒证、上热下寒证、上寒下热证等。 3.10.1 表寒里热证 表寒内热证 因外邪入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内有郁热,寒邪外束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舌质红,舌苔黄白,脉浮数,可伴见咳嗽、痰黄,咽痛,口渴,或烦闷,气促,便秘等表寒与里热征象同时并见为特征的证候。 3.10.1.1 表寒肺热证 外寒肺热证 肺热表寒证 因寒邪外束,肺热内郁所致。临床以咳嗽或喘,咯痰黄白,胸闷,烦躁,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数,伴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3.10.2 表热里寒证 因禀质阳气不足,久病阳虚,外感风热之邪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舌质淡胖,舌苔 薄黄,脉浮弦或缓,伴见口和、尿清,大便稀溏,或腹痛作泻等既有表热又有里寒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3.10.3 外寒里热证 外寒内热证 客寒包火证 因秉质偏热,或温病伏邪将发,外感风寒,内热为外寒郁遏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无汗,形寒、畏冷,骨节酸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浮紧,伴见咳咯黄痰,咽喉肿痛,烦热、口渴,或胸膈烦闷等为特征 的证候。 3.10.4 外热里寒证 外热内寒证 因秉质阳虚,阴阳不相协调,或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临床以高热,或寒热往来,面赤、颧红,汗出虚烦,舌质淡胖或润,舌苔薄白,脉虚数,可伴见蜷卧、嗜睡,声低、乏力,小腹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为特征的证候。 3.10.5 上热下寒证 下寒上热证 因秉质阳虚阴凝,或下焦阴寒内蕴,郁而化热,或复感风热阳邪,上攻头咽胸膈所致。临床以头痛、目赤,咽干、咽痛,频欲作呕,呕吐酸腐,胸膈烦热,或伴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大便溏泄,小便清 长,下肢酸楚,遇冷则甚等上热与下寒征象同时并现为特征的证候。 3.10.6 上寒下热证 下热上寒证 因上焦或中焦阴寒凝滞,湿热流注于下焦所致。临床以久咳痰喘,或胸痹心痛、胃寒痞痛等久病 不愈,或伴见大便燥结,小便赤涩,足肢红肿疼痛等上寒与下热征象同时并现为特征的证候。 4病因证候类术语 4.1 邪证类 泛指因感受各种病邪,邪正交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1 正邪相搏证 泛指因正邪相搏而导致邪正进退、虚实盛衰或转换、消亡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1.1 正盛邪实证泛指因病邪炽盛,正气不虚,邪正交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表实证、里实证、阳实证、寒实证等。 4.1.1.1.1 邪郁化热证 邪郁化火证 泛指由风寒、寒湿、风湿、风热、湿热等邪侵袭肤腠,入里化热,或由气、血、痰湿等久郁化热,甚或 化火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风寒化热证、寒湿化热证、湿郁化热证、风湿化热证、痰湿化热证、痰浊化热证、痰瘀化热证、瘀痰化热证、血瘀化热证、瘀滞化热证、瘀毒化热证、气郁化热证、肝郁化热证、肝瘀化热证及风热化火证、风湿化火证、湿郁化火证、湿热化火证、湿毒化火证、痰滞化火证、痰湿化火证、痰浊化火证、痰瘀化火证、燥气化火证、气郁化火证、肝气化火证、血瘀化火证等。 4.1.1.1.2 邪气闭阻证 邪气阻闭证 泛指疫毒、寒毒、温毒、水毒、痰热等邪内闭心窍或清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疫毒内闭证、寒毒内闭证、温毒内闭证、水毒内闭证、痰热内闭证、火毒内闭证等。 4.1.1.1.2.1 邪闭清窍证 因风、火、痰、瘀等邪气壅盛,气机逆乱,阴阳乖戾,闭塞清窍,或九窍不通所致。临床以突发眩晕欲仆,头痛,鼻塞,耳聋,暴盲,或喘促气急,咽喉肿痛,不得吞咽,甚或神昏,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二便不通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1.2.2 邪闭心窍证 泛指因疫毒或寒毒、温毒、痰热、水毒等邪内闭心窍所引起,以骤然神昏,谵语,狂躁,伴见相应邪 毒内扰脏腑气机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疫毒内闭证、寒毒内闭证、温毒内闭证、水毒内闭证、痰热内闭证、火毒内闭证等。 4.1.1.2 正虚邪实证 泛指因秉质虚弱,或久病劳损而复感邪实,或因邪气偏盛、治疗不当等而损及正气,以正虚与邪实并见,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4.1.1.2.1 正虚瘀结证 因中虚失运,气血衰少,脉络瘀结所致。临床以肿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伴见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3 正虚邪衰证 泛指重症或大病后期,正气虚衰而病邪将尽,以正气虚损和余邪留恋证候并见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4.1.1.3.1 余邪未尽证 余邪留恋证 泛指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疠气侵袭肌肤、经络、脏腑,余邪未清所引起的一类证候。注:包括余热未清证、余湿未尽证、余毒未清证等。 4.1.1.3.1.1 余热未清证 余热未尽证 因温热病后期,正虚邪衰,温热余邪未尽所致。临床以夜热早凉,或低热不退,心烦,口渴,神疲、乏力,舌质红而少津,脉细数,可伴见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3.1.2 余湿未尽证 因湿温病后期,余湿未尽所致。临床以身热已退,或微微发热,胸闷或脘腹胀,知饥而不欲食,舌 苔黄,脉数或濡或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3.1.3 余毒未清证 因温疫或疮疡等病后期,正虚邪衰,余毒未尽所致。临床以发热渐退,或有低热,神疲、气短,困倦、懒言,动则眩晕,舌质淡,舌苔少,脉微数或细数,伴见咳喘或泻痢、胸腹痛等渐缓,或皮疹消退,疮疡结痂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3.1.4 术后遗毒证 因手术之后,邪毒未尽所致。临床以低热不退,局部疼痛,创口久不收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3.2 正虚邪恋证 正虚邪留证 泛指因正气亏虚,痰饮、湿热、寒湿、余热等病邪留滞不去,以正气虚损与余邪留恋并见为特征的 一类证候。 注:包括气虚邪恋证、血虚邪恋证、阴虚邪恋证、阳虚邪恋证等。 4.1.1.3.2.1 邪留阴分证 邪伏阴分证 因温热等疫邪留伏阴分,或耗阴伤正所致。临床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质红,舌 苔少,脉沉细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3.2.2 邪恋阴伤证 因邪毒留恋不去,伤损阴液所致。临床以潮热或低热稽留,口干、咽燥,眼眶凹陷,皮肤干瘪,消 瘦,尿少,舌质红,舌苔少,或舌面光滑如镜,脉细弱或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 外邪侵入证 泛指因风、寒、暑、湿、燥、火等邪犯肌表,或温邪疫毒由口鼻而入,侵袭卫气营血,以及邪入经络、 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2.1 邪袭卫表证 邪郁卫表证 邪在卫分证 邪遏卫气证 因风寒、风热或风温、温热等邪侵袭或郁遏肺卫,清窍不利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 少汗,咳嗽,头痛或头胀,鼻塞或咽痛,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或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2 邪伏膜原证 邪阻膜原证 因感受湿温等疫疠之邪,邪踞膜原,阻碍气机所致。临床以寒热往来,定时发作,头痛如劈,身痛 如被杖,胸闷、胁胀,泛恶、呕吐,或呕吐痰涎,舌边红绛,舌苔白如积粉或垢腻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 邪犯少腹证 泛指因寒凝、热毒、湿热、瘀血等邪客少腹所引起,以少腹疼痛,伴见相应病邪结聚征象等为特征 的一类证候。 4.1.2.3.1 少腹寒凝证 因寒邪直中,或秉质血虚、阳虚,寒凝少腹所致。临床以少腹冷痛,喜温、喜按,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唇舌紫暗,舌质暗,舌苔薄白,脉沉弦,或伴见疝气掣痛,经带量少,痛经、闭经,产后少腹拘急等 为特征的证候。 4.1.2.3.2 少腹热滞证 因邪热壅滞少腹,或热积于内所致。临床以少腹灼热、胀痛,时作时止,痛则汗出,或痛欲大便,便后即止,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伴见身热,口渴,烦躁、失眠,月经先期,经量多,血色鲜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3 少腹湿热阻滞证 因湿热互结,蕴阻于少腹所致。临床以少腹灼痛或胀痛,小便淋涩灼痛,或大便黏滞,臭秽不爽, 或带下色黄腥臭,月经不调,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4 少腹血瘀证 少腹瘀滞证 因瘀血阻滞于少腹所致。临床以少腹刺痛或胀痛、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小便淋痛,或见血尿,舌 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或弦,可伴见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5 少腹瘀热证 因瘀血与热邪互结于少腹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少腹硬满、刺痛,灼热、拒按,或触及包块,舌质暗红,舌苔黄,可伴见小便赤涩淋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4 邪在肺卫证 邪入肺卫证 邪袭肺卫证 邪侵肺卫证 邪郁肺卫证 邪伤肺卫证 因风温、温热等邪郁肺卫,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鼻塞、声重,咳嗽,痰白或黏,咽痛,口微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5 邪在气分证 邪入气分证 因温热或湿热等邪侵犯气分所致。临床以壮热、汗出,或身热不扬,烦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洪大或数,或伴见咳喘痰黄,腹痛便秘,泻痢赤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6 邪在气营证 邪入气营证 因温邪疫毒等邪伏营分,由气分透出,或邪毒同时侵犯气分和营分所致。临床以壮热或持续高热,汗出不减,口渴,心烦,躁扰不宁,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或绛,脉洪数或细数等为特征 的证候。 4.1.2.7 邪在营分证 邪入营分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内陷营分,或邪毒直接入营,灼损营阴,扰动心神所致。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 不寐,时作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8 邪在营血证 邪入营血证 营血同病证 因温热病邪深入营血分,伤耗阴血,扰乱心神所致。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神昏,渴不 多饮,斑疹隐隐,或出血,便结、尿黄,舌质绛,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9 邪在血分证 邪入血分证 因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耗血伤阴,或动风、动血所致。临床以低热、烦热,或身热夜甚,谵妄、躁扰,手足搐搦,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质深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0 邪入经络证 泛指风寒暑湿或温邪疫毒等邪侵犯人体经脉或络脉,致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功能失常所引起 的一类证候。 4.1.2.10.1 邪窜经络证 因风寒湿热等邪侵袭肌表,或外伤后邪毒流窜经络所致。临床以肢体红斑,或骨节肿痛,游走不定,或皮肤破损,局部灼热肿痛,红丝向上走窜,舌质红,舌苔黄白,脉浮数或紧数,可伴见发热、恶寒, 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0.2 邪注经络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毒邪流注经络,痹阻气血所致。临床以小儿发热,嗜睡,一侧或两侧肢体疼痛,或颈项背部疼痛,转侧不利,烦躁哭闹,拒绝抚抱,舌质红,舌苔黄腻,指纹淡红,甚或伴见气喘、痰鸣,神昏、抽搐,面色青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0.3 邪壅经络证 因风寒湿邪等侵淫肌表,邪气壅阻经络所致。临床以头痛,项背强直,肢体酸重,甚则口噤不语, 四肢抽搐,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可伴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0.4 邪闭经络证经络闭阻证 因风毒等邪侵入脐部,壅滞营卫,闭阻经络所致。临床以颈项强直,苦笑面容,张口不利,吮乳口松,甚则口噤、抽搐,舌质淡红,舌苔薄,指纹紫滞,可伴见喷嚏、多涕,烦躁、啼哭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1 邪犯脏腑证 邪入脏腑证 泛指因风、寒、暑、湿、燥、火等时邪由表入里,或温邪疫毒侵袭脏腑而引起,以邪犯相应脏腑所致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4.1.2.11.1 邪扰胸膈证 因邪气阻扰胸膈所致。临床以胸膈胀闷或痞痛、窜痛、刺痛、灼痛,或胸廓饱满,伴见寒结、热郁、 气滞、饮停等相关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4.1.2.11.2 邪犯胸肺证 因外邪入肺,肺失宣降,痰浊痹阻胸络所致。临床以寒热往来,或发热、不恶寒,咳嗽少痰,咳引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痛加,胸闷,时作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指纹淡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1.3 外邪犯胃证 泛指因风寒暑湿等邪直中胃脘,胃失和降所引起,除有突发呕吐,胃脘疼痛,或脘腹满闷外,同时 兼具不同病邪属性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寒邪犯胃证、风寒犯胃证、风热犯胃证、暑湿犯胃证等。 4.1.2.11.4 邪犯肺胃证 邪入肺胃证 邪郁肺胃证 泛指由风热、暑热、火热等邪侵袭肺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暑伤肺胃证、肺胃风热证、肺胃湿热证、肺胃火热证等。 4.1.2.11.5 邪犯肺脾证 因湿热、疫毒由口鼻而入,侵袭肺脾,邪毒蕴发于肤腠所致。临床以发热轻微或不发热,咽痛,咳嗽,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舌质红,舌苔黄或白腻,脉浮数,指纹淡红,伴见手掌、足跖、口腔或肛周出现斑丘疹、疱疹、溃疡,疱浆清亮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1.6 邪犯肝脾证 因外邪侵袭,邪客肝脾,或七情、饮食所伤,肝脾不和,气血失调所致。临床以突发黄疸、胁痛,不欲饮食,厌恶油腻,或肠鸣、腹痛作泻,呕吐,舌苔白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或伴见便血,衄血、紫癜,崩漏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1.7 邪结肠腑证 泛指因寒热暑湿等邪侵袭,蕴结肠道,或饮食不洁、饥饱失度、虫积肠腑,肠道传导失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寒滞肠道证、热毒蕴肠证、肠道湿热证、虫积肠道证等。 4.1.2.11.8 邪陷心包证 邪入心包证 因风温、暑热等邪热炽盛,内陷心包,蒙闭心神所致。临床以壮热不已,骤然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细滑数或沉伏,指纹紫滞,可伴见狂躁,痉厥,舌短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1.9 邪陷心肝证 邪犯心肝证 因湿热、湿浊等邪内陷心肝所致。临床以头痛、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烦躁、谵语,肢体震颤,甚则昏迷、抽搐,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数,指纹紫滞,或伴见壮热、痉厥不已,浮肿、尿少,斑疹、疱疹稠密,疱浆混浊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1.10 邪陷厥阴证 因风温疫毒入肺,邪热炽盛,内陷厥阴所致。临床以壮热不退,咳喘痰黄,烦躁,口唇紫绀,突然神昏、谵语,项强,两目上视,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黄,脉细数,指纹青紫,直达命关,或 透关射甲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2 邪犯清窍证 泛指因时邪或疫毒等邪犯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于润养所引起眼、耳、鼻、咽等部位病变的一类证候。 4.1.2.12.1 实邪犯目证 泛指因风热、风寒、风湿、热邪、火热、热毒、痰湿、瘀血等邪侵犯目系所致,以突发一侧或双侧眼睛肿胀、疼痛,伴见因不同实邪犯目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风寒犯目证、热毒攻目证、火热灼目证、风热犯目证、风火攻目证、风湿凌目证等。 4.2 风证类 风邪偏盛证 泛指由风邪为主,或兼夹寒热暑湿、疫毒等邪侵袭人体,或因脏腑阴阳气血逆乱而动风等所引起 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外风证、内风证及其相关的证候。 4.2.1 外风证 泛指由风邪为主,或兼夹寒热暑湿、疫毒等外邪侵袭人体肌肤腠理、经络筋骨、脏腑官窍等所引 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风邪证、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风水证、风燥证、风毒证、风火证、风瘀证等。 4.2.2 内风证 泛指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致使风阳、风火、风痰等内动或扰动,或由情志、饮食、劳逸不当等所引发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风阳证、风火证、风痰证、风瘀证等。 4.2.3 风邪证 泛指由风邪为主侵袭人体肌肤腠理、筋骨肢节,或直中经络、脏腑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2.3.1 风邪外袭证 风邪外侵证 风邪乘袭证 风邪侵袭证 外感风邪证 因风邪侵袭皮毛、肌腠,营卫不和,腠理不固,或痹阻经络,或迳入骨节、官窍等所致。临床以发热,恶风,汗出,舌苔白,脉浮,或伴见头痛,咳嗽,咽痛,眼睑浮肿,鼻塞,耳胀,面瘫,关节游走疼痛,皮肤风团、斑疹、瘙痒,斑秃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1.1 风邪袭表证 风邪犯表证 因风邪侵袭肌表,营卫不和所致。临床以发热,汗出,恶风,喷嚏,鼻塞,舌苔白,脉浮,或伴见头 身疼痛,咳嗽,咽痛,眼睑浮肿,皮肤瘙痒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1.1.1 风袭表疏证 因风邪侵袭肌表,腠理不固所致。临床以发热、恶风,头痛,自汗出,或鼻鸣、干呕,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1.2 风盛历节证 风胜行痹证 因风邪痹阻气血,或兼夹寒湿,阻滞筋骨关节所致。临床以四肢历节疼痛或肿痛,皮色不变,不可屈伸,舌苔白,脉浮,伴见发热、畏风,汗出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1.3 风盛血燥证 因秉质血虚或血燥,风邪外袭肌肤,毛发失养所致。临床以毛发干枯或脱落,皮肤干燥、瘙痒,舌苔白燥,脉细弦,可伴见口干、唇裂,目涩,皮肤皲裂,或苔藓样变、脱屑,爪甲瘪枯,大便干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2 风邪上扰证 因风邪上扰清窍,痹阻络脉所致。临床以突发眩晕,头痛,或迎风泪下,鼻塞、喷嚏,唇肿、皲裂, 口舌溃疡,舌苔薄白,脉浮,伴见发热、恶风、汗出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2.1 风邪犯头证 因风邪上扰,邪犯清空,窍络不和或痹阻所致。临床以受风或感冒后引发头痛,眩晕,部位不定, 时作时止,舌苔白,脉浮,或伴见发热、恶风,汗出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2.2 风邪犯目证 风邪犯眼证 因风邪上扰,邪犯目系所致。临床以迎风泪下,目赤肿痛,热泪不止,或冷泪频流,泪水清稀且冷,视物不清,或胞睑浮肿,舌苔薄,或黄或白,脉浮数或弦,或伴见发热、恶风,肢节酸楚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2.3 风邪犯鼻证 因风邪上扰,鼻窍失和所致。临床以喷嚏频作,迎风或遇异味刺激即作,反复不已,舌苔白,脉浮,或伴见鼻塞、鼻流清涕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2.4 风邪犯口证 风邪犯唇证 因风邪上扰,邪客口唇脉络,气血失和所致。临床以口唇潮红、麻痒、肿痛或痒痛,或口腔溃疡时作,甚则妨碍进食,舌苔薄白,脉浮,或伴见恶风、发热,随饮食或情绪、月经周期变动而反复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2.4.1 风盛脾虚证 因风邪引动脾经伏火,蕴结唇口,伤及脾土所致。临床以口唇红肿痛痒、破裂滋水、脱屑、结痂, 或嘴唇不时国动,舌质偏红,舌苔黄白相间,脉弦缓,伴见食少,乏力,大便稀溏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2.5 风邪犯舌证 风邪入舌证 因秉质气虚,或内蕴痰火,复因风邪上扰,邪系舌体所致。临床以舌体肿大、强硬,转动不灵,或口舌溃疡时作,痛甚则碍食,舌苔白,脉浮或弦紧,或伴见言语不利,口角流涎,食饮作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2.6 风邪犯耳证 因风邪袭络入耳,耳窍气机壅闭所致。临床以耳内闷胀或痛,耳鸣如蝉,或如闻风响,舌苔白,脉浮,可伴见头痛,眩晕,发热、恶风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3 风邪入中证 外中风证 因风邪直中经络、脏腑所致。临床以突发口眼喝斜,半身不遂,甚或猝然昏仆,神志不清,或头面 掣痛,吞咽、言语则痛甚,或肌肤麻木、瘙痒,肢体拘急、挛痛,舌苔白,脉浮弦或弦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3.1 风邪中络证 卫外失固,风邪中络证 因卫外失固,或风邪直中头面部络脉所致。临床以突发口眼喝斜,或阵发性偏头痛,或左或右, 舌苔白,脉弦细,可伴见呛咳,言语不利,麻木不仁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3.1.1 风邪袭络证 因风邪卒然袭络,气血不和,络脉痉挛所致。临床以突发头面部掣痛,吞咽、言语则痛甚,或口眼喝斜,胞睑闭合不全,麻木不仁,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3.1.2 风邪阻络证 因风邪入络,痹阻络脉气血所致。临床以头面部掣痛反复发作,或面瘫持久不愈,舌苔白,脉弦紧,可伴见肌肉搐痛或萎缩,肢体麻木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3.2 风邪中经证 风中经络证 风邪外袭,经气痞塞证 因风邪卒中经络筋脉,痹阻气血所致。临床以突发口眼喝斜,行步不正,神识清楚,或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肢体拘急、挛痛,肌肤麻木、瘙痒,舌苔白,脉弦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3.3 风邪中腑证 中腑中风证 因年老体弱,或内伤积损,风邪卒中,邪入于腑,气血逆乱,痹阻于脑脉所致。临床以突然昏倒,苏醒后半身不遂,口眼喝斜,言语謇涩,舌苔白腻,脉浮弦或洪大,可伴见偏身麻木,二便不通或失禁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3.4 风邪中脏证 中脏中风证 因年老体弱,或内伤积损,卒中风邪,邪入于脏,气血逆乱,血溢于脑所致。临床以突发昏仆,昏迷不醒,甚或呕吐不止,二便失禁,唇缓不收,口角流涎,目不识人,不能言语,食入即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4 风邪犯肺证 因风邪袭肺,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突起咳嗽,痰白清稀,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可伴见发热、汗出,畏风或微恶风寒,咽喉不适等为特征的证候。 4.2.3.4.1 风盛挛急证 因风邪犯肺,邪客肺络,气道挛急所致。临床以咳嗽,夜卧晨起咳剧,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刺激等突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 风寒证 泛指因风寒等邪侵袭人体肌表,或邪客骨节、经络、官窍,直中脏腑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2.4.1 风寒外袭证 风寒乘袭证 外感风寒证 因风寒外邪侵袭皮毛肌腠或经络、筋骨、官窍等,致使腠理闭塞,或痹阻经络,气血不和,或迳入筋骨关节等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肌肉骨节酸痛,遇风寒则加重,舌苔白,脉浮紧或浮弦,可伴见咳嗽,鼻塞、声重,鼻流清涕,皮肤瘾疹、瘙痒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1.1 风寒感冒证 风寒表证 因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或风寒束表,闭塞肌腠所致。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舌苔白,脉浮或紧,指纹浮红,可伴见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色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1.1.1 风寒袭表证 因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所致。临床以微恶风寒,喷嚏时作,全身酸楚,咽部不适,舌苔白,脉浮弦或紧等为特征的风寒感冒之病情较轻的证候。 4.2.4.1.1.2 风寒束表证 因风寒外袭,闭塞肌表所致。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头项强痛,全身肌肉、筋骨酸楚或拘痛,鼻不闻香臭,语声重浊,甚或嘶哑,舌苔白,脉浮弦紧等为特征的风寒感冒之病情较重的证候。 4.2.4.1.2 风寒痹阻证 因风寒外袭,痹阻肌腠、骨节所致。临床以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患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屈伸不利,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紧或弦缓,可伴见恶风、恶寒,肢冷等为特 征的证候。 4.2.4.2 风寒上扰证 风寒上犯证 因风寒外袭,上扰清窍,痹阻络脉所致。临床以头痛、头眩,形寒、畏冷,肢节酸楚,每因感受风寒而诱发或加重,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弦紧,可伴见发热、汗出,鼻塞,咽痛,唇肿、皲裂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2.1 风寒犯头证 因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所致。临床以突发头痛,牵掣项背,遇风冷发作或痛甚,痛甚则呕,舌苔薄白,脉浮紧,可伴见恶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2.2 风寒犯目证 因风寒外袭,邪侵目系所致。临床以目痛,迎风流泪,目涩羞明,或胞睑浮肿,白睛微赤,黑睛浅层生翳,舌苔薄白,脉浮紧,可伴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2.3 风寒袭鼻证 因风寒外邪侵袭鼻窍所致。临床以鼻塞,流清涕,或鼻痒、喷嚏,鼻甲肿大、黏膜色淡,舌苔薄白,脉浮紧,或伴见恶风、畏寒,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2.4 风寒袭咽证 风寒袭喉证 因风寒外袭,邪客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疼痛,或咽痒作咳,语声重浊,甚或嘶哑,舌苔薄白,脉浮紧,可伴见发热、恶寒,无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3 风寒中络证 因风寒卒中脉络,气血不和,络脉痉挛所致。临床以突发口眼喝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阵发性偏头痛、头面部掣痛,或左或右,受风寒则加重或复发,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紧,可伴见言语不利,肢体麻木、冷痛,颈部痛连肩臂,活动受限,上肢乏力或麻木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3.1 风寒袭络证 风寒入络证 风寒中络证之初起阶段,或病情较轻者。临床以突发头面部掣痛,或口眼喝斜,眼睑轻度闭合不全,或左或右,头面部有受风寒史,同时兼具风寒中络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3.2 风寒阻络证 风寒凝络证 因风寒入络,痹阻气血所致。临床以头面部掣痛反复发作,得热稍缓,遇冷则甚,或面瘫历久不愈,眼睑闭合不全,舌苔白,脉弦紧,可伴见偏头痛,肢体麻木、冷痛、拘急或搐痛,斑疹紫黯或苍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4 风寒犯肺证 风寒束肺证 因风寒外袭,肺气失宣或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或喘,痰白清稀,喷嚏、鼻塞,遇寒凉则发作或加重,舌苔白,脉浮或浮紧,可伴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4.1 风寒袭肺证 因风寒犯肺,肺卫失宣所致。临床以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可伴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4.2 风寒闭肺证 风寒郁肺证 因外感风寒,内舍于肺,肺气郁闭、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喘、气促,喉间痰鸣,痰白清稀,或呈泡沫状,胸膈闷胀,甚或张口抬肩,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指纹浮紫,可伴见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5 风寒犯胃证 因风寒犯胃,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突发呕吐,脘腹满闷或冷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可伴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楚或酸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6 风寒兼夹证 泛指风寒侵袭,兼夹其他病邪,或风寒郁而化热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4.2.4.6.1 风寒湿痹阻证 风寒湿痹证 风寒湿阻证 风寒湿邪证 因风寒湿邪侵袭肢体关节,痹阻筋骨关节所致。临床以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麻木、酸痛、重着、肿痛,晨僵,屈伸不利,患处畏冷,遇寒痛剧,得热痛减,呈游走性发作或进行性加重,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紧,可伴见恶风、恶寒,四肢不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6.2 风寒湿凝滞筋骨证 风寒湿阻筋骨证 因风寒湿邪痹阻或凝滞于筋骨所致。临床以关节游走疼痛或冷痛,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伴见患处肿胀、晨僵,四肢拘挛,手足麻木等为特征的证候。 4.2.4.6.3 风寒化热证 风寒郁热证 因风寒外袭,郁而化热,表邪入里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或反恶热,头身酸痛,舌尖红,舌苔黄白而干,脉数,伴见咳嗽,咽喉痒痛,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 风热证 泛指因风热等邪侵袭人体肌表,或邪客骨节、经络、官窍、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2.5.1 风热外袭证 风热外侵证 风热外犯证 风热侵袭证 因风热外邪侵袭皮毛或肌腠、经络、筋骨、官窍等,致使腠理不固,或痹阻经络,气血不和,或径入筋骨关节等所致。临床以发热、不恶寒或微恶风寒,头痛,肌肉骨节疼痛,舌苔微黄,脉浮数,可伴见咳嗽,鼻塞,鼻流浊涕或黄涕,皮肤风团、斑疹、瘙痒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1.1 风重于热证 因风热外袭,风邪偏重所致。临床以微热、汗出、恶风,鼻塞,鼻流浊涕,舌苔薄黄,脉浮数,伴见 皮肤风团此起彼伏,发无定处,来去迅速,瘙痒难忍,或咽喉痒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1.2 热重于风证 因风热外袭,热邪偏重所致。临床以壮热,微恶或不恶风寒,鼻流黄浊涕,口渴、饮冷,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弦数,可伴见咽喉剧痛,或目赤、睑肿,或肌肤红斑、斑疹、疱疹,瘙痒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1.3 风热俱盛证 风热偏盛证 风热壅盛证 因风热外袭,邪气壅滞于官窍或肌腠,不得外泄所致。临床以突发头面、耳项或咽喉红肿疼痛,或目赤、睑肿,或皮肤风团、斑疹、丘疹痛痒,或疮疡疗疖红肿、灼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弦数,可伴见壮热,口渴、饮冷,署核肿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1.4 风热感冒证 风热表证 风热在表证 热伤风证 因风热外袭,客于肌表,营卫不和,或风热温毒侵袭肺卫所致。临床以骤然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痰白或黄,汗出,口渴,鼻塞、涕浊或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或伴见署核肿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1.4.1 风热犯表证 风热袭表证 因风热时邪客于肌表,腠理不固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口渴,鼻塞、涕浊,头痛,肢 体酸楚,咽喉肿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1.4.2 风热犯卫证 因风热温毒侵袭肺卫,肺失清肃所致。临床以骤然壮热,畏风、恶热,汗出不退,咳嗽、痰黄,头痛,口渴,咽痛,喉核赤肿,或署核肿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而燥,脉浮数或弦数,指纹紫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1.5 风热蕴肤证 风热蕴肌证 风热郁滞肌肤证 肌肤风热证 因风热外袭,蕴结肌腠所致。临床以突起皮肤风团、红斑或丘疹,自觉瘙痒或灼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可伴见发热,汗出,心烦,口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1.6 风热痹阻证 因风热外袭,痹阻关节、筋骨所致。临床以肢体关节游走疼痛,或红肿灼痛,遇热则甚,得冷稍减,屈伸不利,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弦或弦数,可伴见恶风,汗出,发热,颧红,心悸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2 风热上犯证 风热上扰证 风热上攻证 因风热外袭,上扰清窍,壅阻窍络所致。临床以突发头痛,咽喉肿痛,或目赤肿痛,鼻流黄浊涕,耳胀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可伴见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2.1 风热犯头证 因风热上犯清空,头部窍络不和所致。临床以头痛作胀,甚或头痛如裂,面红、目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可伴见发热或恶风,汗出、口渴,便秘,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2.2 风热犯目证 风热攻目证 风热壅目证 因风热上犯,壅阻目系所致。临床以胞睑炊红肿痛,或目赤红肿,够多、目糊,畏光、流泪,舌边尖红,舌苔黄,脉浮数,伴见发热、恶风,头痛,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2.3 风热犯耳证 因风热上犯,气机不利,壅阻耳窍,耳听失聪所致。临床以一侧或两侧耳部胀痛,或耳内胀闷、堵塞不适,耳鸣,自听力增强,鼓膜充血或内陷,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伴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2.4 风热犯鼻证 因风热上犯,壅阻鼻窍所致。临床以鼻塞,鼻甲肿大,黏膜充血,鼻涕黄浊,舌苔薄黄,脉浮数,伴见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反复发作可引起嗅觉减退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2.5 风热侵咽证 风热侵喉证 因风热上泛,壅阻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红肿疼痛,或喉核充血肿大,声音嘶哑,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可伴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3 风热中络证 因风热外袭,卒中络脉,或内窜血络所致。临床以突发口眼喝斜,或头面掣痛,或肌肤紫癜,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浮弦或弦数,伴见患处灼热、瘙痒或麻木,受风或遇热则易发或加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3.1 风热袭络证 风热入络证 因风热外袭,气血失和,络脉不利所致。临床以突发口眼喝斜,或头面部掣痛、灼痛、刀割样疼痛,或皮肤红斑、瘙痒,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可伴见发热、恶风,患处遇热加重,得凉稍减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3.2 风热阻络证 因风热入络,痹阻气血,经脉不利所致。临床以头面部掣痛反复发作,或面瘫经久不愈,或皮肤红斑、瘙痒,舌质红,舌苔黄,脉浮弦或紧数,可伴见肢体麻木、拘急或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3.3 风热伤络证 因风热外袭,灼伤血络所致。临床以突发大小形态不一、色泽鲜红、对称分布的皮肤鲜红紫斑,局部可融合成片,有瘙痒感,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伴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红,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4 风热犯胃证 因风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突发呕吐,脘腹满闷,舌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伴见发热、恶风,头痛、身疼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5 风热犯肺证 因风热侵袭肺卫,肺失清肃所致。临床以咳嗽,气促,咳声重浊或音哑,咯痰不爽,痰黏或黄,咽痛,口渴,鼻流浊涕,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伴见发热、恶风,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5.1 风热闭肺证 风热郁肺证 因风热犯肺,肺气郁闭所致。临床以咳喘、气高息涌,鼻翼煽动,胸膈满闷或痛,喉间痰鸣,痰黄,甚或张口抬肩,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滑,指纹紫红,伴见发热、恶风,咽喉肿痛,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5.2 风温袭肺证 因风温初起,邪入肺卫所致。临床以骤然发热,恶风,咳嗽,气粗促急,咯痰黄稠,咽喉肿痛,口渴、欲饮,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滑数,指纹紫滞,或伴见壮热不已,头痛、烦躁,手足扰动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6 风热犯心证 心脏风热证 因风热外袭,邪毒侵入心脉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促动、结代,伴见发热、恶风、汗出,咽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7 风热乘脾证 因风热之邪乘袭,引动脾经伏火所致。临床以口舌散在溃疡,或口角溃烂,疼痛拒食,口气重或口臭,口渴,烦躁,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或伴见发热、恶风,面红,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 风热兼夹证 泛指风热侵袭,兼夹其他病邪,或邪郁化燥、化火、动风、痰凝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2.5.8.1 风热化燥证 风热血燥证 因风热外袭,邪伤阴血化燥,肌肤或官窍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或目赤、干涩、痒痛,舌质红,舌苔干黄,脉浮细或细数,可伴见喉干,咽痛,口渴,大便干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2 风热化火证 因风热外袭,壅滞化火,蕴结于肌腠或官窍所致。临床以突发头面部红肿,甚则肿大如斗,或皮肤成片炊红肿痛,或咽喉灼痛,口舌溃疡,或目赤涩痛,胞睑肿痛,或疮疡疗疖肿痛、裹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可伴见高热,头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3 风热动风证 因风热炽盛,引动肝风所致。临床以小儿突发高热,咽痛,鼻塞、流涕,烦躁,迅即神昏,双目上视,颜面青紫,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浮,指纹紫滞,可伴见咳嗽,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4 风热夹湿证 风热湿邪浸渍证 因风热之邪夹湿,侵袭肌肤、官窍,湿热浸淫所致。临床以皮肤湿疹、水疱、瘙痒、流水,或目赤、肿痛、睑缘湿烂,舌质红,舌苔黄腻,可伴见发热,渴不多饮,肢体困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5 风热痰凝证 风热挟痰证 因外感风热之邪与内伏痰湿互结,凝聚于瘿囊所致。临床以喉结两旁瘿瘤结块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可伴见发热、恶寒,头痛,口渴,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6 风热邪毒证 风热邪毒外侵证 风邪热毒证 风热毒蕴证 因风热邪毒侵袭,蕴结肌腠,或上攻清窍所致。临床以突发肌肤红斑、炊红灼热,或头面部掣痛,或胞睑硬结、漫肿赤痛,或咽喉肿痛,或疮疡疗疖裹脓,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滑数,可伴见壮热、恶热,口渴,臀核肿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6.1 风热湿毒证 风热湿毒壅盛证 风热湿毒,浸淫肺脾证 因风热湿毒浸淫肺脾,透发于肌表所致。临床以肌肤斑丘疹或疱疹、脓疱等溃破,糜烂滋水,局部瘙痒,或目赤、肿痛,睑缘湿烂,或口咽白糜、局部疼痛剧烈,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浮,伴见发热,咳嗽,咽痛,泛呕,渴不多饮,头身疼痛,或肢体困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6.2 风热疫毒证 因风热疫毒侵袭,壅滞经络所致。临床以寒战、壮热时作,头面红肿、身发斑疹,咽喉肿痛,舌质红或绛,脉洪数,伴见烦躁,口渴,头痛,恶心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6.3 风热痰毒证 因风热邪毒侵袭,引动内伏痰毒壅滞肌腠所致。临床以颌颈、腋下、腹股沟等处署核胀痛,或疮疡硬结肿痛,难溃难消,或咽喉肿痛,咳嗽,痰多黄稠,口干,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或数,伴见发热、恶寒,面赤,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5.8.6.3.1 风热痰毒犯头证 因风热外袭,挟痰浊邪毒上犯清空所致。临床以发热或微恶风寒,头痛如裂或昏沉闷痛,颜面红赤、炊肿,颌下署核肿痛,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可伴见胸闷,泛恶、呕吐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 风湿证 泛指因风湿等邪侵袭肌表,或邪客骨节、经络、官窍、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2.6.1 风湿外袭证 因风湿侵袭肌表,阻遏卫气,或蕴结肌肤,痹阻脉络所致。临床以发热、畏风,汗出不解,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舌苔薄白而腻,脉浮缓,或伴见皮疹瘙痒,关节肿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1.1 风湿表证 风湿袭表证 风湿犯表证 风湿滞表证 卫分风湿证 卫表风湿证 因风湿外邪侵袭肌表,遏阻卫气所致。临床以全身肌肉、关节酸楚困重,头晕胀痛,如箍似裹,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伴见发热、汗出不解,胸闷,口不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1.2 风湿蕴肤证 肌肤风湿证 因风湿之邪蕴结皮肤所致。临床以皮肤扁平丘疹久治不愈,皮损呈片状暗红或淡褐色,粗糙肥厚,时作剧痒,或疱疹反复发作,瘙痒、溃烂、滋水,舌质淡红,舌苔薄或白腻,脉濡缓或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1.3 风湿蕴结证 因风湿邪蕴或痹阻络脉,气血不行,肌肤或骨节失却濡养所致。临床以皮肤紫白相兼斑形态、大小不一,或关节肿痛,肢体困重,屈伸不利,舌质淡,舌苔薄白而腻,脉濡细或弦滑,伴见低热、畏风,汗出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1.4 风湿痹阻证 因风湿侵淫肤腠、骨节,痹阻气血,或久病入络所致。临床以皮肤或关节肿胀、刺痛或麻木,皮肤增厚,皮纹消失,按之偏冷、无凹陷,肢端青紫或苍白,遇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加剧,舌质紫暗,舌苔薄白或腻,脉濡细,或伴见痛经,月经不调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1.5 风湿入络证 因风湿侵淫,久病入络所致。临床以关节肿胀、刺痛,皮色不变,骨节畸形,屈伸不利,或肢体麻 木不仁,按之冷,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或腻,脉濡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2 风湿上犯证 因风湿之邪上犯清窍,遏阻经气所致。临床以头痛如裹,肢体困重,或胞睑肿胀、瘙痒,流泪,舌苔白滑或腻,脉濡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2.1 风湿犯头证 风湿头痛证 因风湿之邪侵犯头部,阻遏清阳所致。临床以头痛如蒙似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舌苔白滑或腻,脉濡或滑,或伴见微恶风寒,项背不舒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2.2 风湿凌目证 因风湿之邪上犯于目所致。临床以胞睑边缘赤肿,瘙痒、溃烂,或白睛结节隆起,反复发作,舌质 稍红,舌苔白腻或黄,脉滑数,或伴见羞明、流泪,关节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2.2.1 风湿热邪攻目证 因风湿热邪上攻白睛所致。临床以白睛结节,色较鲜红,周围有赤丝牵绊,眼珠胀痛,且有压痛感,羞明、流泪,视物不清,舌质红,舌苔黄腻或厚,脉滑或濡,或伴见胸闷,纳减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2.2.2 风湿化火伤目证 因风湿蕴郁化火,邪热灼伤黄仁所致。临床以瞳神紧小,抱轮红赤,持久不退或反复发作,黑睛后有灰色沉着物,神水浑浊,瞳神有白膜粘着,舌苔黄腻,脉滑数,可伴见骨节酸楚,小便不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3 风湿兼夹证 泛指风湿侵袭,兼夹其他病邪,或邪郁化热、化火、酿毒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4.2.6.3.1 风湿热证 风湿挟热证 因风湿热邪侵袭骨节肌肤所致。临床以肢体困重,关节红肿、灼痛,屈伸不利,或皮肤瘙痒、渗液,舌质红,舌苔黄白,伴见发热、恶风,口渴,心悸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3.1.1 风湿化热证 风湿郁热证 因风湿邪郁化热所致。临床以肢体酸胀困重,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或皮肤瘙痒、渗液,舌质红,舌苔黄白而干,脉滑数,可伴见发热,烦渴,便干,尿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3.1.2 风湿热痹证 风湿热郁证 风湿热盛证 因风湿热邪侵袭或壅滞肌腠、经脉、骨节,气血痹阻所致。临床以肌肉或关节红肿灼痛,痛不可触,得冷稍舒,或皮下结节、红斑、疱疹等反复发作,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或弦数,可伴见发热、恶风,汗出不解,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3.1.3 风湿化火证 因风湿邪郁化火,蕴蓄肌腠,凝聚骨节所致。临床以肢体或关节红肿灼痛,指节变形,活动受限,或肢端红斑反复发作,瘙痒肿痛,疮面黑紫、溃烂,化脓、结痂并见,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可伴见发热,口渴,烦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3.2 风湿挟毒证 因风湿夹毒,浸淫肌腠,或邪毒蕴蓄、滞着官窍、骨节等所致。临床以肌肤或眦睑、耳鼻唇周等处肿痛、溃破、滋水,局部刺痒,或关节漫肿、酸痛,舌苔腻或微黄,脉浮滑或滑数,可伴见低热,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爽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3.2.1 风湿毒聚证 风湿毒蕴证 因风湿挟毒,浸淫肌肤,或邪毒蕴结阴部等所致。临床以下肢肿胀、局部溃疡不收,或足趾间奇痒,阴部湿疹、瘙痒、渗液滋水,妇女黄白带下,舌苔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2.6.3.2.2 风湿热毒证 因风湿之邪浸淫化热,邪毒蕴蓄肌腠,或滞着官窍、关节所致。临床以肌肤红斑,丘疹、水疱等溃破,糜烂滋水,或目眦、睑缘湿烂,局部刺痒,或关节漫肿热痛,舌质红,舌苔微黄而腻,脉浮滑或滑数,伴见低热,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爽等为特征的证候。 4.2.7 风水证 风袭水停证 泛指因外感风邪,肺卫失宣,痹阻水道,水湿泛溢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2.7.1 风水相搏证 风水犯肺证 因外感风邪,肺失通调,风遏水阻,泛溢肌肤所致。临床以突发眼睑浮肿,状如卧蚕,手足肿胀,舌苔薄白或微腻,脉浮弦,伴见发热,微恶风寒,小便短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4.2.7.2 风水泛滥证 风袭水泛证 因风水相搏,痹阻水道,水湿泛溢所致。临床以骤然眼睑、颜面浮肿,继而全身浮肿,小便短少或闭,舌苔白或腻,脉浮弦或沉细,可伴见发热、恶风等为特征的证候。 4.2.8 风燥证 泛指因风燥邪客肌表、经络、脏腑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4.2.8.1 风燥犯表证 风燥袭表证 风燥伤表证 因风燥外邪侵袭肌表,郁遏卫气,津液不足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鼻燥,咽干,口燥,舌体瘦小,舌苔干,脉浮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4.2.8.2 风燥伤肤证 因风燥邪客肌腠,伤损津液,肌肤失其濡养所致。临床以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瘙痒难忍,或起丘疹、鳞屑,游走不定,舌体瘦小,舌苔薄白、少津,脉浮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4.2.8.3 风燥伤肺证 风燥犯肺证 因风燥外邪袭肺,损及津液,肺失宣肃所致。临床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咯痰不爽,甚或痰中带血丝,舌体瘦小,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伴见鼻干、咽燥,口干、少津等为特征的证候。 4.2.9 风痰证 风痰偏盛证 泛指因风邪引动伏痰,或肝风夹痰,横窜入络,上攻清窍,蒙蔽心神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4.2.9.1 风痰恋肺证 因伏痰滞留于鼻咽肺系,风邪外袭引动,肺失清肃所致。临床以久咳不已,咽痒即咳,咯痰清稀,频频清嗓而痰滞不去,鼻塞、流涕,鼻咽部有滴流或黏液附着感,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细滑,可伴见容易感冒,遇异味刺激或迎风冒寒则发等为特征的证候。 4.2.9.2 风痰上攻证 风痰上扰证 风动痰阻,浊邪上犯证 因风邪引动伏痰,或肝风挟痰上攻,上犯清窍所致。临床以头部阵发性胀痛、跳痛,眉棱骨痛,或眩晕欲仆,泛恶、呕吐,舌颤,舌质偏红,舌苔腻,脉弦滑,或伴见头摇颤动,辞不达意,目偏斜、复视等为特征的证候。 4.2.9.2.1 风痰火亢证 因风挟痰火上窜,阻滞脑络所致。临床以突发半身不遂,口舌喝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患侧感觉减退或消失,肢体强急,痰黄而黏,舌强或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可伴见时作眩晕,头胀或痛,心烦、易怒,胸闷、心悸等为特征的证候。 4.2.9.2.2 风痰闭神证 风痰闭窍证 风痰闭阻证 因风邪引动伏痰,或肝风夹痰浊上犯,蒙闭心神所致。临床以素有风眩、头风、脑络痹等病,突然昏仆、昏迷,喉中痰鸣,呕吐痰涎,牙关紧闭,舌苔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2.9.3 风痰入络证 因风邪引动伏痰,或肝风夹痰,横窜入络所致。临床以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发口眼喝斜,舌强,语言不利,口角流涎,或肢体红白色斑相间,肌肤瘙痒,关节酸痛,舌强或短,舌苔薄腻,或黄或白,脉弦滑或浮数,可伴见眩晕,手足拘急,恶寒、发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4.2.9.3.1 风痰阻络证 风动痰阻证 因风邪引动伏痰,或肝风挟痰,横窜经络,痹阻筋脉所致。临床以中风后半身不遂,手脚拘挛或震颤、搐动,口舌喝斜,口角流涎,言语蹇涩,舌强或短,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可伴见眩晕、肢麻等为特征的证候。 4.2.9.3.2 风痰瘀痹脉络证 风痰瘀痹阻脉络证 风痰瘀血证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因风痰瘀血胶结,痹阻络脉所致。临床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舌喝斜,语謇或失语,手足拘挛,舌强或短,舌质暗淡,或有青紫瘀斑、瘀点,舌苔白或腻,脉弦滑或弦涩,可伴见眩晕,偏身麻木不仁,肢体僵硬,肌肉萎缩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0 风阳证 泛指因气火怫郁、阳热动风,或阴虚阳亢,动而化风等所引起,以眩晕,头痛,肢体麻木、震颤、抽 搐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4.2.10.1 风阳内动证 风阳内扰证 因久病或秉质阴虚,复加烦劳恚怒,阳动化风,或因邪热引动肝风所致。临床以肢体震颤或拘挛、麻木,筋惕肉睏,甚或抽搐、惊厥,舌质红绛,舌苔少或无苔,脉洪数或弦滑有力,可伴见发热,头痛,眩晕,项背拘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0.2 风阳暴亢证 风阳上僭证 因真阴虚亏,阳动化风,猝然上僭所致。临床以突发剧烈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步履不稳,甚或昏仆、搐搦,口苦、烦渴,舌质红瘦,脉弦滑有力,可伴见口角抽动,耳鸣,烦躁、易怒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0.3 风阳上越证 风阳上扰证 因情志变动,引动风阳上越,横窜络脉所致。临床以素有头风、风眩、脑络痹等病,骤然头痛如裂,眩晕、昏仆,或口眼喝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每因情绪激动、恼怒而诱发或加重,舌质红,脉弦有力,可伴见心烦、失眠,面红、目赤,耳鸣如蝉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0.4 风阳痰火证 因内伤积损,或饮食、劳烦而引发风阳、痰火上蒙清空所致。临床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四肢瘾疚,可伴见面赤、身热,大小便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1 风火证 泛指由风火邪毒,或其他外邪郁而化火,引动内风,袭扰人体肌肤腠理、筋骨肢节、经络,或上攻官窍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2.11.1 风火上犯证 风火上扰证 风火上炎证 风火上攻证 风火上扰清窍证 因外感风火邪毒上扰清窍,或引动内火,风火交煽所致。临床以突发头痛、眩晕,骤然目赤或耳痛,牙痛,鼻咽疼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可伴见发热,面红,咽干,尿赤,便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1.1.1 风火犯目证 因风火之邪上犯目系所致。临床以目睛或胞睑骤然红肿灼痛,够多,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弦数,可伴见发热,心烦,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1.1.1.1 风火攻目证 因风热化火,风火上攻于目所致。临床以发热,烦躁,头痛如劈,目珠胀痛,痛连眼眶或鼻、颊、 额、颞,或目赤肿胀、灼痛,眼睑赤烂,舌边尖红,舌苔黄,脉浮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1.2 风火热毒证 风火毒证 风火热毒炽盛证 因风火热毒炽盛,壅结肌肤所致。临床以肌肤疗疮疖痈,局部红肿、痒麻、灼痛,化脓溃烂,或头面、口鼻、两目愀红肿痛,舌质红绛,舌苔黄焦,脉洪数,可伴见发热,口渴,甚或神昏、谵语,便秘,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1.3 风火内动证 因阴虚阳亢,风阳化火上冒或内动扰神所致。临床以突发眩晕,头痛欲裂或胀痛,面色潮红,时作时止,甚则晕厥仆倒,肢体抽搐、明动,舌质红绛,脉弦长有力,可伴见失眠,心烦,悸动阵作,便秘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1.4 风火蔽窍证 因风火上攻,气血逆乱,蒙蔽清空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肢体强直,口噤、项强,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或焦黑,脉弦数,伴见面红、目赤,躁扰不宁,大便燥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2.12 风瘀证 因风阳上亢,痰瘀互结,痹阻脉络,或风邪入络、阻络所致。临床以头部或颜面等处久痛不已,局部刺痛或胀痛、跳痛、掣痛,固定不移,或游走窜痛,口舌喝斜,反复发作,舌质暗或青紫,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沉涩,可伴见眩晕,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等为特征的证候。 4.3 寒证类 寒邪偏盛证 泛指因寒邪外袭肌腠、经络、骨节,或直中脏腑,或饮食、劳逸损及阳气,寒从内生,或夹湿、夹痰、夹饮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寒邪证、寒湿证、寒痰证、寒饮证等。 4.3.1 寒邪证 泛指因寒邪偏盛,侵袭肌腠、经络、骨节,阻遏气血,或直中脏腑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4.3.1.1 寒邪外感证 外寒证 因寒邪客于肌腠,郁闭肺卫,痹阻经脉,凝滞骨节等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或寒战,无汗,头痛、项强,肌肉酸楚,关节冷痛,屈伸不利,或肌肤斑疹,瘙痒或麻木、皲裂,肢端发白,遇冷加重,舌苔白,脉浮紧,指纹淡,可伴见咳嗽,鼻塞,声音嘶哑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1.1 寒邪犯表证 表实寒证 寒邪束表证 因寒邪客于肌腠,卫阳郁遏,经脉不利所致。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项强,全身肌 肉、筋骨拘痛,鼻塞,语声重浊、嘶哑,舌质淡暗,舌苔白,脉浮弦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1.2 寒邪犯肺证 寒邪束肺证 因寒邪客于肺系,肺气逆上所致。临床以突发咳嗽、喘促,痰白清稀,鼻鸣、声重,头痛,骨节酸痛,四肢不温,舌苔白,脉浮紧或弦,指纹淡,伴见恶寒,发热,无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1.3 寒凝肌肤证 肌肤寒凝血涩证 寒凝血涩肌肤证 因气候或环境寒冷,寒邪直接作用于人体暴露部位,气血凝滞于肌腠、脉络所致。临床以肢端不温或厥冷,冷则刺痛,肌肤苍白或红肿、紫暗,局部瘙痒、麻木,或为皲裂、冻疮,舌质淡暗或紫,脉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1.4 寒盛痹痛证 寒痛证 寒胜痛痹证 因寒邪侵袭肌体,凝滞筋骨,痹阻关节所致。临床以肌肉、筋骨、关节冷痛或拘急挛痛,屈伸不 利,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弦紧或浮,伴见遇冷痛甚,得热稍舒,四肢不温,久病可伴有晨僵、骨节变形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2 寒邪直中证 中寒证 因寒邪偏盛,直中脏腑、经络,遏阻阳气,或因阳虚感寒所致。临床以突发腹痛,或心痛,咳喘,胃痛,呕吐,肠鸣腹泻,阴器内缩引痛,痛经,舌质淡暗或青紫,脉沉迟或弦紧,伴见面色苍白,形寒战栗,甚或四肢厥冷,出冷汗,唇甲青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2.1 寒邪犯胃证 寒邪客胃证 胃中寒冷证 因寒邪偏盛,直中胃经,或贪凉饮冷,胃系痉挛所致。临床以突发胃脘冷痛,甚或痉挛、绞痛,冷汗出,面色苍白,时作时止,遇寒加重,得温稍舒,舌苔白,脉弦紧或迟,可伴见泛恶,呕吐清水,形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2.2 寒滞胃脘证 因秉质阳虚,阴寒凝滞于胃所致。临床以胃痛经年,遇寒凉刺激则作,得温热稍缓,口泛清水,甚或恶心、呕吐,吐后痛减,消瘦,舌苔白润,脉弦紧,可伴见口淡,不渴,面白或青,肢冷不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2.3 寒滞胃肠证 寒滞肠胃证 因寒邪偏盛,或阴寒滞着胃肠,阻滞气机所致。临床以脘腹冷痛或绞痛时作,痛则作泻,大便或夹白冻,或如水注,泻后痛减,呕吐,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弦紧,伴见恶寒,肢冷,喜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2.4 脐腹中寒证 腹部中寒证 因寒邪偏盛,直中脐腹,脉络不和所致。临床以突发肠鸣、腹痛,甚者腹痛如绞,得温则减,遇寒加剧,舌苔白,脉沉紧,或指纹淡,可伴见大便清稀,夹有泡沫,或水泻、呕吐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2.5 寒滞肠道证 因寒邪偏盛,或阴寒凝聚于肠道所致。临床以大便硬结,排出困难,或夹白冻黏液,腹中冷痛,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质淡,舌苔白,脉沉迟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2.6 寒滞肝脉证 寒滞肝经证 因寒邪偏盛,直中厥阴,或阴寒凝滞肝脉所致。临床以胸胁冷痛如刺,或少腹冷痛,阴器内缩引痛,或巅顶冷痛,或肢端发白,遇寒痛增,得温痛缓,舌苔白,脉弦紧,可伴见呕吐清涎,恶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2.7 寒滞胞宫证 寒滞胞中证 胞宫寒滞证 因寒邪偏盛,直中胞脉,或阴寒凝滞胞宫所致。临床以痛经,小腹冷痛,得温热痛减,或月经后期,经血紫暗,或带下清稀,色白量多,或不孕,舌苔白,脉沉紧,或伴见畏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3 寒邪凝滞证 寒凝证 寒实证 寒邪内阻证 寒邪阻遏证 因寒邪偏盛,或阴寒阻遏气血,凝滞或聚结于脏腑经络所致。临床以胸膈脘腹痞满、硬痛,按之痛甚或拒按,大便秘结,或肢体麻木不仁,关节冷痛、刺痛,或月经后期,痛经,舌质淡暗,舌苔白,脉沉迟或弦紧,可伴见恶寒,四肢不温或厥冷,面色苍白或青紫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4.3.1.3.1 寒实结胸证 寒结胸膈证 因寒实内聚,或寒痰互结于胸膈所致。临床以胸膈痞闷,或心下满而硬痛,拒按,舌苔白,脉弦紧,或伴见咳嗽、气急,咳吐稀白痰,形寒、不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3.2 寒凝气滞证 寒凝气聚证 因寒邪凝滞气机,或阴寒遏阻所致。临床以头身关节冷痛,手足拘急,或脘腹胀满、冷痛,泛吐清 水,或肠鸣、腹泻,舌苔白润,脉弦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3.3 寒凝经络证 寒凝经脉证 因寒邪偏盛,凝滞于经络,或阴寒阻遏血脉所致。临床以肢体拘急,或冷痛、刺痛、挛痛,麻木不仁,局部肤色苍白或紫黯,喜温、畏冷,舌苔白,脉弦紧,或伴见心胸刺痛,间歇性跛行等为特征的 证候。 4.3.1.3.4 寒凝血瘀证 寒凝血涩证 寒凝瘀结证 寒邪内积证 因寒凝经脉,气血瘀阻,或阴寒内积所致。临床以肢体、唇舌等苍白、青紫,关节肿胀、冷痛,或局 部触及肿块,皮色不变,得温痛减,形寒、畏冷,舌质紫暗,舌苔白,脉沉迟而涩,或伴见痛经,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3.5 寒瘀阻络证 因阴寒内盛,寒瘀互结,闭阻络脉所致。临床以患趾(指)冰凉、麻木、疼痛,畏冷、喜暖,局部肤色苍白,甚或转为暗红、黑紫,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或消失,舌质暗或紫,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4 寒邪夹虚证 寒凝夹虚证 泛指寒邪偏盛,损伤阳气,或阴寒阻遏、凝滞脉络,气血失于温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3.1.4.1 寒凝血虚证 寒伤血脉证 因阴寒凝滞,或血虚受寒,血脉拘挛,气血失于温养所致。临床以面色或肢端肤色苍白、紫暗,局部冷痛,形寒、肢冷,或月经量少、色暗,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可伴见头痛,眩晕,骨节挛急痹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3.1.4.2 寒凝阳虚证 寒凝阳衰证 因阴寒凝滞,阳气虚损所致。临床以畏寒、喜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关节冷痛,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迟,或伴见心胸疼痛,腹胀,腹痛,身目萎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 寒湿证 寒湿偏盛证 泛指因寒湿邪犯肌表、络脉、筋骨,或阴寒凝滞于脏腑经络所引起,以寒湿合邪等相应征象为特 征的一类证候。 4.3.2.1 寒湿外侵证 因寒湿犯表,蕴蓄肌肤,痹阻经脉,凝滞骨节,或寒湿秽毒迳入脏腑,痹阻气机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肢体困重,关节肿痛,或皮肤局部麻木、僵硬、肿胀,遇冷加重,舌苔白,脉浮紧,或伴见咳嗽、声音嘶哑,腹痛、吐泻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1.1 寒湿犯表证 因寒湿外侵,邪客肌表所致。临床以头痛,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骨节酸痛,舌苔白滑,脉浮弦或弦紧,伴见恶寒、发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1.2 寒湿蕴肤证 肌肤寒湿证 因寒湿外侵,蕴结肌肤所致。临床以皮肤局部麻木、僵硬、肿胀,触觉减弱,触之冰冷,或皮下触及肿块,痈疽、疮疡漫肿,皮色不变,舌质淡暗,舌苔白或腻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1.3 寒湿阻滞证 因寒湿侵袭,困阻肌腠或脏腑气机等所致。临床以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或皮肤呈蜡样光泽,触之僵硬,手捏不起,关节肿胀冷痛,甚或屈伸不利,舌质淡或暗,舌苔白润,脉濡滑或沉迟,可伴见形寒、畏冷,头身困重,手足肿胀、浮肿,大便稀溏,小便不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1.4 寒湿入络证 因寒湿侵袭,痼结于肌腠,或阴寒凝聚,入络痹阻气血所致。临床以皮肤湿疹或结节、风团等迁延反复,局部皮损暗红或紫红,疮面瘙痒,疮口不收,或关节肿痛,晨僵,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迟,伴见四肢不温,遇冷即作或加重,口淡、不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1.5 寒湿痹阻证 因寒湿侵袭,痹阻经脉,骨节失养所致。临床以关节肿胀冷痛,固定不移,遇寒痛剧,甚或关节僵硬、畸形,舌质淡或暗,舌苔白或滑腻,脉沉弦或弦紧,伴见患处皮色不红,触之冰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1.6 寒湿阻络证 寒湿侵袭,痹阻经络证 因寒湿痹阻脉络,筋骨气血失养所致。临床以肢体酸胀困重,麻木不仁,肤色苍白,触之冰凉,或患趾(指)顽麻、冷痛,疮面紫暗,疮口不收,舌苔白滑或腻,脉沉细,可伴见形寒、肢凉,皮疹暗红,关节肿胀、变形,步履不利,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或消失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1.7 寒湿中阻证 因寒湿秽毒壅滞中焦,邪正交争,气机逆乱所致。临床以吐泻交作,呕吐清稀,泻如泔水,脘腹痞 满、冷痛,甚或目眶凹陷,下肢痉挛、转筋,舌苔白腻,脉濡弱,伴见形寒、喜温,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1.8 寒湿犯腰证 寒湿着腰证 因久居阴寒湿冷之处,或雨露淋着,寒湿之邪侵及腰部,脉络不和所致。临床以腰脊重着、冷痛、酸胀,如坐水中,甚者不能转侧,逢阴雨、寒凉或久坐则痛增,舌苔白腻,脉沉缓或迟,尺部无力,或伴见浮肿,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1.9 寒湿化热证 因寒湿郁痹化热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肢体困重,口渴、不欲饮,或不多饮,或关节红肿、酸痛,舌质红,舌苔白腻或兼黄,脉滑数或濡数,可伴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2 寒湿内侵证 寒湿内聚证 寒湿内盛证 泛指因过食生冷,或雨露淋着,寒湿内盛,蕴聚经络脏腑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3.2.2.1 寒湿凝滞证 寒湿凝聚证 因寒湿内蕴,凝聚骨节,或阴寒凝滞经脉所致。临床以关节冷痛,局部漫肿,活动受限,或行经前后或经期关节痛加重,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沉紧,可伴见月经后期,量少不畅,色紫黯有块,形寒、肢冷,腰膝酸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2.2 寒湿瘀滞证 寒湿瘀郁证 因寒湿内蕴,血行瘀滞所致。临床以肢体沉重,骨节冷痛或刺痛,得温痛减,局部肿胀,屈伸不利,或痛经,闭经,唇舌紫暗,舌有瘀斑、瘀点,舌苔白滑或腻,脉沉细涩,伴见形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2.3 寒湿困脾证 寒湿蕴脾证 寒湿偏胜,中阳被困证 因寒湿或阴寒内蕴,困阻脾阳所致。临床以脘闷、腹胀,口腻、不渴,食少、纳呆,肠鸣作泻,或肢体浮肿,或身目发黄而晦暗,或白带量多,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濡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3.2.2.4 寒湿伤肾证 因先天肾气不足,寒湿侵袭肾子(睾丸)及子系(精索)所致。临床以阴囊坠胀、寒冷,久病则阴囊皮肤增厚,舌苔白,脉濡缓或沉细,可伴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等为特征的证候。 4.3.3 寒痰证 泛指因宿痰内伏,复感寒邪,寒痰互结,壅阻气道,或滞着于胃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3.3.1 寒痰阻肺证 寒痰停肺证 因宿痰内伏,复感寒邪,寒痰交并,壅阻气道,肺失肃降所致。临床以咳喘经年,胸膈胀满,喉间痰鸣,痰白而黏,动辄气急,发则喘促,不得平卧,舌质淡暗或青紫,舌苔白滑或腻,脉弦滑或紧,指纹淡红,伴见形寒、畏冷,四肢欠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4.3.3.2 寒痰聚胃证 因寒邪与痰浊互结、滞着于胃系所致。临床以自觉胸骨后有梗噎感,饮食难下,反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夹有痰涎,日渐消瘦,形寒、畏冷,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缓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3.4 寒饮证 泛指因内有伏饮,复感寒邪,或阴寒凝滞,寒饮互结,停于肺胃等脏腑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3.4.1 寒水上泛证 因秉质阳虚,气不化水,或寒饮内停,上凌清空所致。临床以眩晕欲仆,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肢体不温,精神萎靡,舌质淡白,舌苔白润,脉沉细弱,可伴见腰痛、背冷,心下悸动,咳嗽、痰白,夜尿清长等为特征的证候。 4.3.4.2 寒饮内停证 寒饮停留证 因寒饮互结,内伏于肺,或滞留胸膈、胃脘,或泛溢肌腠所致。临床以咳唾痰沫,或呕吐清水、稀涎,面浮、肢肿,形寒、畏冷,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弦或弦滑,可伴见咳喘,脘痞,胃胀,胸闷,胁满等为特征的证候。 4.3.4.2.1 寒饮停肺证 因外寒引动伏饮,或阴寒凝聚于肺系,肺失宣肃所致。临床以咳喘、哮鸣,形寒、畏冷,痰白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舌苔白滑或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3.4.2.1.1 寒饮伏肺证 因久病宿疾,致使阴寒凝聚,寒饮内伏于肺,或停积胸膈,阻碍气机升降所致。临床以久咳、气促,动则尤甚,胸胁闷胀,面色苍白或黯淡,甚或喘哮、痰鸣,不得平卧,咳唾引痛,舌质淡胖,舌苔白腻或滑,脉沉弦或滑,可伴见背寒或痛,面浮、肢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4.3.4.2.1.2 寒饮射肺证 因外邪引动寒饮,上迫于肺,内阻气道所致。临床以突发咳喘,前喘声高,张口抬肩,不得平卧,痰鸣如曳,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浮紧或弦滑,可伴见发热、恶寒,或背寒、畏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3.4.2.2 寒饮停胃证 胃寒饮停证 因寒饮互结,停滞于胃,或胃寒饮聚所致。临床以胃脘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稀涎,舌苔白滑,脉弦,或伴见胃中寒痛,纳呆,呃逆,食入即吐等为特征的证候。 4.3.4.2.3 寒饮困脾证 因寒饮偏盛,困阻脾阳所致。临床以腹痛、肠鸣,大便水泻,或夹黏冻,浮肿,甚或腹大如鼓,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濡缓,伴见脘闷、腹胀,口淡、不渴,泛恶作呕,纳呆等为特征的证候。 4.4 暑证类 暑邪偏盛证 泛指因感受暑热、暑湿秽毒等时邪或疫毒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阳暑证、阴暑证、暑热证、暑湿证等。 4.4.1 阳暑证 因炎暑曝晒,暑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以发热、面红,身体灼热,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舌质红,舌苔黄干,脉浮数或洪数,可伴见恶心、呕吐,甚则神志昏蒙等为特征的证候。 4.4.2 阴暑证 因气候炎热,贪凉、饮冷,暑风挟寒侵袭,内伤肠胃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寒,渴不欲饮,头昏、头痛,精神衰惫,肢体困倦或酸痛,胸闷,舌质淡,舌苔薄腻,脉濡细,或伴见腹痛,泄泻,呕吐,无汗,或汗出、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 暑热证 暑温证 泛指因暑热时邪或温邪侵袭人体,邪正交炽,或耗气伤津,或邪伤血络、动风、闭神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4.4.3.1 暑犯肺卫证 因炎暑酷热,贪凉、饮冷,内外合邪,或暑温邪毒,上受犯肺所致。临床以骤然发热、微恶风寒,或寒战、高热,汗出不解,咳嗽、痰黄,咽喉肿痛,胸闷,舌质红,舌苔黄白,脉浮数或洪数,指纹浮红或紫,可伴见头胀,鼻塞,背寒、身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2 暑热浸淫证 因夏暑汗出不彻,热毒蕴结、浸淫于肌肤所致。临床以皮肤局部红肿、痒痛,突起根浅,大小不等,或有脓头,脓溃即愈,此消彼长,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指纹紫滞,可伴见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3 暑入气分证 暑犯气分证 暑热炽盛证 暑入阳明证 因感受暑热时邪或暑温邪毒,邪正交炽于阳明气分,或耗伤气津所致。临床以壮热、恶热,汗出不解,口渴引饮,头晕、胀痛,胸闷、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洪大或数,指纹紫红,或伴见神疲、乏力,气短、促急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3.1 暑热内郁证 因暑热或疟毒内伏,邪阻气分所致。临床以发热,汗出不畅,头晕胀痛,面目红赤,气粗,或寒战、壮热,热多寒少,汗后热退,休作有时,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洪大或弦数,指纹紫滞,可伴见心烦,骨节 酸楚,口渴引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3.2 暑闭气机证 因卒中暑热温邪,邪热炽盛,闭阻气机所致。临床以身热、无汗,头痛,胸闷,心烦,腹痛、呕恶,甚则昏厥,牙关紧闭,气喘促急,肢体抽搐,舌质红,舌苔黄,脉促或沉伏数疾,指纹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3.3 暑伤津气证 暑耗肺胃津气证 暑伤肺胃证 因暑热时邪或暑温邪毒郁蒸,伤津耗气所致。临床以身热,气短,心烦,口渴,自汗,神疲,肢倦,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而干,脉细弱,可伴见干咳、少痰,脘腹闷胀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3.4 暑耗气阴证 暑耗肺胃气阴证 因暑热时邪或暑温邪毒耗气伤阴所致。临床以高热持续不退,口渴引饮,皮肤干瘪,神疲、气短,舌质红,舌苔黄燥,甚或无苔,脉细数,或伴见干咳、无痰,脘闷,腹胀,呕吐,腹泻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4 暑入营血证 因暑热时邪或暑温邪毒炽盛,邪入营血所致。临床以高热或潮热不退,烦躁,嗜睡,或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舌苔黄,脉滑数或细数,指纹紫红或紫滞,可伴见斑疹,衄血或咳血、呕血、便血、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4.1 暑入心包证 暑闭心包证 因感染暑热时邪或疫毒,邪热炽盛,逆传心包所致。临床以壮热不已,心烦,迅即神志昏蒙,时或谵语,甚则躁狂不宁,舌质红,舌苔黄,脉滑疾或数,指纹色紫,达于气关或命关,伴见口渴,呼吸气粗,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4.2 暑入心营证 因中暑,或暑湿、暑温邪毒炽盛,邪逼心营,扰动心神所致。临床以壮热不已,不寐、心烦,嗜睡、谵语,甚则神昏、狂躁,痉厥,舌质红绛,舌苔黄或腻,脉细数或滑数,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4.2.1 暑热扰心证 暑热蒙心证 因暑热时邪或疫毒炽盛,内逼营分,邪扰或蒙蔽心神所致。临床以潮热,或发热夜甚,汗出不解,口渴,颜面红赤,心烦、躁扰,呕恶、腹痛,甚则突然晕仆,神昏、舌蹇,舌质红绛,脉沉伏或虚数,指纹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4.2.2 暑热闭神证 因暑热炽盛,内闭心神所致。临床以高热、烦渴,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四肢厥逆,痰壅、气粗,牙关紧闭,脉沉伏有力,指纹紫暗,或透关射甲等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4.4.3.4.3 暑入血分证 因暑温邪毒深入营血,扰动心神,耗血或动血所致。临床以发热,午后或夜甚,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谵语、躁狂,甚或神昏,舌质深绛,舌苔黄或少苔,脉细数,指纹紫滞或紫黑,可伴见咯血或衄血,便血,尿血,斑疹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4.3.1 暑伤肺络证 因暑热时邪或疫毒炽盛,邪入气营,灼损肺络所致。临床以高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咳嗽、咯血,鼻衄,血色鲜红,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无力,指纹紫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4.3.2 暑伤血络证 因暑热时邪或疫毒损伤络脉,迫血妄行所致。临床以潮热,面赤,斑疹隐隐或密布,皮肤紫癜或有出血点,舌质深绛,舌苔黄,脉数,指纹紫暗,伴见骤然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4.4.3.4.4 暑热动风证 暑动肝风证 因暑热时邪或疫毒炽盛,内陷厥阴,引动肝风,或扰动神明所致。临床以高热不退,烦躁,手足痪疚,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脉弦滑数,指纹青紫,可伴见神昏、谵狂等为特征的证候。 4.4.3.4.5 暑伤心肾证 暑入心肾证 因暑热久羁,伤及心肾而致水火不济,或邪热耗伤阴液,筋脉失养所致。临床以低热不退,或潮热、面赤,无汗,烦躁不安,消渴引饮,皮肤干瘪,舌质红绛,舌苔黄黑焦燥,或舌光无苔,脉细数或芄,可伴见肢体麻痹、痉挛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 暑湿证 泛指因暑热蒸动湿气,感受暑湿时邪或疫毒,邪正郁蒸,阻滞气机,内蕴外发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4.4.1 暑湿袭表证 因暑湿时邪侵袭肌表,卫气失调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头晕胀痛,或伴见皮肤疮疖,肌肉肿痛,骨节酸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1.1 暑湿感冒证 暑湿在卫证 因暑湿时邪侵袭肌表,卫气失调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或热势不扬,无汗或汗出不解,鼻塞、涕浊,头晕或胀痛,胸闷、泛恶,面垢,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1.2 暑湿交阻证 因感受暑湿,气血交阻于肌腠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胀,胸闷,呕恶,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滑 数,可伴见白痞,肌肉局限性漫肿、疼痛、裹脓,周身骨节酸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1.3 暑湿热郁证 因暑湿蕴蒸,汗泄不畅,邪热蕴结于肌腠所致。临床以夏季皮肤出现密集粟米样丘疹或水疱、脓疱,红肿痒痛,搔抓皮痕,舌质红,舌苔薄腻而黄,脉濡或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1.4 暑湿蕴结证 暑湿蕴毒证 因秉质湿热,或暑热曝晒,暑湿邪毒蕴结肌腠所致。临床以夏日疖肿散发,大如梅李,溃脓后疮口不敛,脓窦串通,或脓出渐消,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伴见精神不振,食少、纳呆,烦躁不安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2 暑湿内伏证 暑湿内蕴证 因暑湿时邪或疫毒郁蒸,正邪交争,内伏膜原所致。临床以寒热往来,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心烦,胸胁满闷,口不渴或渴,面垢,舌苔白腻或黄,脉弦紧或滑数,可伴见头身困重,关节酸痛,神倦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3 暑湿犯肺证 因暑湿时邪或疫毒侵袭,邪入肺卫、气分所致。临床以寒热潮作,汗出不彻,咳嗽、痰黄,头晕或痛,舌苔薄腻,脉濡数或相对缓脉,可伴见全身倦怠,四肢重着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4 暑湿热蕴证 暑湿蕴热证 因暑湿时邪或疫毒等郁蒸中焦,或蕴结于肌腠所致。临床以身热起伏,汗出不解,心下痞闷,呕恶、纳呆,腹痛泻痢,肢体重困,或皮肤脓疱密集,脓痂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滑数,可伴见口渴,大便干结或溏泻,小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4.1 暑湿犯胃证 因暑湿犯胃,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突发呕吐,脘腹痞闷,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伴见胸闷,身热,心烦,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4.2 暑湿困脾证 暑湿伤脾证 暑湿困阻中焦证 因暑湿时邪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临床以脘腹痞闷,不思饮食,口中黏腻,渴不多饮,头晕胀痛,肢体困倦,舌质偏胖,舌苔滑腻或黄,脉濡数或滑数,可伴见潮热,浮肿,便溏,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4.3 暑湿困伤心脾证 因暑湿时邪或疫毒困阻中焦,邪伤心脾所致。临床以胸脘闷痛,心悸、怔忡,困乏、嗜睡,口腻、恶心,便溏或泻,舌质淡胖,舌苔黄腻或滑,脉濡数或结代,伴见潮热,肢体困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4.4.5 暑湿弥漫三焦证 因感受暑湿时邪或疫毒,邪毒弥漫三焦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渴不欲饮,咳嗽,胸闷,心烦,脘腹闷胀,呕恶,大便不爽,小便不利或淋痛,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可伴见玫瑰疹或白痞等为特征的证候。 4.5 湿证类 湿邪偏盛证 泛指因湿邪偏盛,或化热、夹毒,外袭肌腠、经络、骨节、官窍,或饮食、劳逸所伤,脏腑气化失司, 水湿内停、泛溢,湿浊蕴蓄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湿邪证、水气证、水湿证、湿热证、湿浊证、痰湿证等。 4.5.1 湿邪证 泛指因湿邪侵淫肌腠、经络、骨节,痹阻气血,或内蕴脏腑,困滞气机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1.1 湿邪外感证 外感湿邪证 外湿证 表湿证 泛指因气候潮湿,感受雾露雨淋等湿邪侵袭肌表,或痹阻经络、骨节、官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1.1.1 湿郁卫表证 湿郁卫分证 湿郁卫气证 因湿邪束于肌表,郁遏卫气,清阳被阻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微恶风寒,脘腹痞胀,泛呕,口腻、不渴,头重如裹,肢体酸胀困重,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伴见颈项、胸腹等处出现成批疱疹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1.2 湿邪浸渍证 因冒雨涉水,水湿侵淫,玄府气液失于宣通,或脾虚,水湿泛溢所致。临床以形体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头身困重,小便短少,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白腻或滑,脉沉缓,或伴见面垢,泛恶,便溏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1.3 湿盛着痹证 湿胜著痹证 因湿邪偏盛,或兼夹风寒,痹阻筋骨、关节所致。临床以肢体困重,筋骨酸楚,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舌质淡或胖大,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可伴见气候变化或环境阴冷则痛剧,晨僵及骨节变形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1.4 湿阻筋络证 湿邪阻络证 因扭伤久病,湿浊淤阻筋络所致。临床以患处肿胀,重坠胀痛,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每逢阴雨天则复发或加重,舌苔滑或腻,脉濡或沉弦,或伴见关节积液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1.5 湿壅鼻窍证 湿浊闭塞鼻窍证 因湿邪蕴蓄,壅阻鼻窍所致。临床以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鼻涕量多,或清或浊,反复不已,舌苔白腻,脉弦或滑,可伴见头重如裹,眩晕,耳鸣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1.6 湿蒙清窍证 因湿邪阻遏清阳,上蒙清窍所致。临床以眩晕,头重如裹,耳鸣昏闷,胞睑肿胀,鼻塞流涕,舌苔 白滑或腻,脉濡或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1.7 湿阻气分证 湿阻证 湿邪阻滞证 因湿邪困阻气分所致。临床以身热,汗出不减,胸脘痞闷,恶心欲呕,大便黏滞不爽,口渴、不欲多饮,舌质或红,舌苔微黄而腻,脉濡数,可伴见腹泻,身重、体倦,白痞隐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1.8 湿困中焦证 湿阻中焦证 湿邪困脾证 因湿邪侵袭,困阻中焦所致。临床以脘腹闷胀,恶心、呕吐,纳呆,腹痛、腹泻,头身困重,舌质淡, 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或濡缓,可伴见发热,面目发黄而晦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1.9 湿郁三焦证 因湿邪侵袭,困阻三焦气机所致。临床以头重如蒙,肢体困重,脘痞、腹胀,口腻、纳减,大便黏腻,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或滑,脉濡缓,或伴见胸闷,浮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2 湿邪内蕴证 里湿证 内湿证 泛指因脏腑功能失调,湿由内生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1.2.1 湿阻气滞证 湿困气滞证 因湿邪内蕴,气机郁滞所致。临床以身体困重,脘腹胸胁等处闷胀或痛,舌苔白滑或腻,脉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2.2 湿邪蕴积证 因湿邪内蕴,透发于外所致。临床以肌肤红斑、水疱散在分布,局部瘙痒、渗出,舌苔白腻或黄,脉濡滑,伴见胸闷,纳呆,腹胀,便溏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2.3 湿困脾胃证 湿阻脾胃证 因湿邪内蕴,困阻脾胃所致。临床以脘腹闷胀,口淡乏味,泛恶欲呕,纳呆,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濡缓,或伴见面目虚浮,腹痛作泻,大便溏薄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2.4 湿困脾阳证 湿困中阳证 因水湿内蕴,困阻脾阳,或久病脾虚,寒湿困阻所致。临床以全身浮肿,面色咣白,甚则腹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或大便水泻,肠鸣、腹痛,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濡缓或沉细无力,可伴见脘闷、腹胀,口腻,口淡乏味等为特征的证候。 4.5.1.2.5 湿阻肠道证 湿滞肠道证 湿蕴肠道证 因湿邪内蕴,肠道传化失常所致。临床以腹胀,隐痛,大便濡泻清稀,或便质黏垢而腥臭,舌苔白滑,脉濡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5.2 水气证 泛指因阳不制阴,水液运行受阻,或阳虚水乘,上凌心肺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注:常见于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等。 4.5.2.1 水热互结证 热结水停证 因外邪入里化热,与水相搏所致。临床以小便不利,面目浮肿,发热,口渴欲饮,心烦、不寐,舌质红,舌苔白或微黄,脉细数,或伴见咳嗽,下利,小便赤涩淋痛,小腹满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5.2.2 水气上凌证 因久病或脏腑虚损,阳不制阴,水液运行受阻,阳虚水乘,上凌心肺等所致。临床以眩晕,头胀重痛,泛恶或呕吐,颜面、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咳喘、气短,乏力,动辄尤甚,休息稍缓,舌质淡胖或青紫偏暗,舌苔白滑,脉沉迟或弦滑,可伴见唇甲紫绀,小便量少,喘不得卧,四肢厥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5.2.2.1 水气凌心证 因水湿凝聚,上凌冲心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胸膺憋闷,不得平卧,肢体浮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或细促结代,可伴见唇甲青紫,畏冷、肢凉,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5.2.2.2 水气射肺证 水气犯肺证 因久病伤阳,寒水凝聚,肺失宣降,通调失司所致。临床以喘咳气逆,倚息不得平卧,咯痰稀白,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舌质淡胖,或有齿痕,甚则舌质暗、青紫,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或涩,可伴见胸闷、心悸,唇甲青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5.2.2.3 水气凌心犯肺证 水凌心肺证 因久病虚损,阳虚水停,上凌心肺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心胸闷痛,不得平卧,下肢浮肿,尿少或尿闭,咳唾泡沫样痰,或痰呈血色,动辄气促,唇指青紫,舌质淡胖或暗,舌苔白腻或滑,脉细促结代等为特征的证候。 4.5.3 水湿证 泛指因体内水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或上凌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3.1 水湿浸渍证 因水湿或寒湿之邪侵袭,困滞阳气,泛溢肌表所致。临床以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量少,身体困重,舌质偏淡,舌苔白腻,脉沉缓,或伴见胸脘痞闷,泛恶、纳呆,形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5.3.2 水湿内蕴证 因湿邪侵袭,脾失运化,湿凝水聚,阻滞气机所致。临床以眼睑肿胀,下肢浮肿,头重如裹,时或昏蒙,胸脘痞闷,口淡、纳差,舌质偏淡,舌苔白腻,可伴见眩晕,大便稀溏,小便不利,带下清稀、量多等为特征的证候。 4.5.3.3 水湿内停证 因水湿内蕴,停聚于体内所致。临床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身体困重,甚则腹大如鼓,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濡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 湿热证 泛指因湿邪郁遏化热,或湿热时邪疫毒等侵淫肌腠、经络,痹阻筋骨,或湿热内侵、蕴蓄脏腑,化燥、伤阴、瘀阻气血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4.1 湿热外感证 外感湿热证 泛指因湿热时邪或疫邪侵袭,或侵淫肌腠、经络、筋骨,蕴蒸或弥漫三焦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4.1.1 湿郁化热证 湿郁化火证 因湿邪阻滞气机,怫郁化热或化火所致。临床以发热,身热不扬,胸痞,心烦,口腻或苦,头重如裹,肢体酸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或伴见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局部皮损红肿、瘙痒、灼痛,或糜烂、滋水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2 湿热并重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邪侵袭,湿热俱盛所致。临床以发热、汗出不解,渴喜热饮,心中烦闷,脘痞、腹胀,呕恶,大便糜烂色黄,或便下赤白黏冻,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腻或滑,脉濡数,或伴见肌肤红斑、疱疹,局部肿胀、糜烂、溢脓,浸淫成片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2.1 湿重于热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邪侵袭,湿热交蒸或蕴结,湿邪偏重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口淡、不渴,小便不利,便溏或便夹白色黏冻,舌质偏红,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滑或濡数,或伴见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滋水较多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2.2 热重于湿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邪侵袭,湿热交蒸或蕴结,热邪偏重所致。临床以发热、汗出不解,口渴、欲饮,头身困重,面红,目赤,便溏或便夹脓血,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微腻或燥,脉滑数,或伴见皮损,多为红斑、肿胀,甚则糜烂、滋水,浸淫成片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2.3 湿遏热伏证 因感染湿热疫邪,湿阻气机,热伏于里,不得宣散透发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或低热,午后加重,汗出不解,胸脘痞闷,渴不欲饮,肢体困倦,舌质绛,舌苔白腻,脉濡数,或伴见头痛,腹胀,纳呆,肌肤水疱隐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2.4 湿热壅盛证 因水湿郁而化热,湿热壅滞,玄府闭塞,三焦不利所致。临床以全身浮肿,皮肤紧绷光亮,或关节红肿灼痛,屈伸不利,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伴见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3 湿热蕴肤证 湿热蕴结肌肤证 肌肤湿热证 因湿热邪气侵淫或蕴结肌肤所致。临床以皮肤水疱,或皮肤、黏膜红肿、糜烂、流水、结痂,浸淫成片,患处瘙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3.1 湿热浸淫证 因湿热侵淫,壅滞于肤腠黏膜所致。临床以睑缘或耳道、鼻腔、口角、手指、足趾等部位红肿湿烂,溃破流水,剧烈瘙痒,或眼睑浮肿,延及全身,舌质红,舌苔薄腻或黄,脉滑数,可伴见恶风、发热,咽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3.2 湿热壅滞证 湿热壅阻证 因湿热侵淫肌腠,或皮肉破损,邪毒壅阻,腐肉败血所致。临床以皮肤丘疱疹等红肿高突,灼痛裹脓,向深部及周围蔓延,脓头溃后状如莲蓬、蜂窝,或创面根脚收束,创口化脓,脓液黄稠,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脉濡数,可伴见壮热,渴不欲饮,胸闷,脘痞、呕恶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4 湿热上蒸证 因湿热侵袭或内蕴,熏蒸于头面官窍所致。临床以口疮、舌疮,口腔溃疡、糜烂,或喉核肿痛,上覆白色腐膜,或头面疖肿、丘疱疹,眼睑肿痛、溢脓,舌质红或舌尖偏红,舌苔黄腻,脉濡或滑数,伴见渴不欲饮,不思饮食,小便黄,大便偏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4.1 湿热蒸喉证 因湿热蕴结,熏蒸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红肿疼痛,声音不扬或嘶哑,咽喉充血、肿胀,痰黄,不易咯出,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5 湿热阻痹证湿热痹阻证 因湿热侵淫,痹阻筋骨关节所致。临床以肢体关节肿胀沉重,局部红肿灼痛,痛不可触,得冷稍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伴见身热,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5.1 湿热犯腰证 因湿热侵淫,痹阻腰部经筋、骨节等所致。临床以腰脊酸胀、重痛,牵掣患侧下肢经筋,俯仰或转侧不利,舌苔黄腻,脉滑数,可伴见发热,口渴,久病骨节变形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1.5.2 湿热阻络证 湿热阻滞经络证 因湿热痹阻经络,侵淫肌肉、骨节所致。临床以发热,渴不欲饮,身重困乏,麻木不仁,甚则患肢肌肉无力、萎缩,或肢体红肿灼痛,可触及索条状物,按之则痛,或肢端红斑、痛痒,糜烂、滋水,或指、趾、腕、踝等处红肿灼痛,出现大小不一、坚硬如石的结节,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 湿热内侵证 泛指因湿热内蕴,或湿热时邪、疫毒侵淫脏腑经络,阻滞气机升降出入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4.2.1 湿热内蕴证 因湿热互结,升降不得,阻滞脏腑经络气机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或低热缠绵,午后热甚,身重、疲乏,胸胁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黏或苦,大便不畅,小便涩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或伴见面目黄如橘色,疮疡疖肿反复难已,带下色黄、腥臭,性早熟,遗精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2 湿热蕴结证 湿热壅结证 因湿热互结,蕴结脾肝,或湿热邪毒,壅阻肌腠,壅滞三焦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纳呆、恶心,口干、不欲饮,四肢困重,或腹大坚满,肌肤肿胀,或胁肋隐痛,面目发黄,或便下脓血,肛门坠胀,或小便短赤,尿频、涩痛,或带下色黄、臭秽,或指趾关节红肿、灼痛,或痈疽疮疖、丘疹、脓疱泛发,舌质红,舌苔黄腻,或兼灰黑,脉滑数或弦滑,可伴见发热,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黏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3 湿热蒙心证 湿热冲心证 因湿热内蕴,或外邪引动入里,上冲心肺,蒙蔽清空所致。临床以突发心悸,胸闷,气喘,身热不扬,神志恍惚,言语错乱,舌尖红,舌苔黄腻,脉细数,可伴见头重昏蒙,呕吐、不食,小便黄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4 湿热中阻证 湿热蕴阻证 因湿热内蕴,或湿热时邪疫毒侵淫,困阻中焦,脾胃纳运失司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脘腹痞闷,泛恶、不食,口中黏腻或苦,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少,舌质红,舌苔黄滑或腻,脉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4.1 湿热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 因湿热内蕴,困滞中气,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食后加重,纳呆、食少,口中黏腻,大便黏滞或溏,肢体困重或浮肿,或面目发黄,带下量多、色黄,气味腥臭,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4.2 湿热蕴胃证 湿热伤胃证 因湿热内蕴,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胃脘痞胀或热痛,烦闷、嘈杂,口中黏腻,渴不欲饮,呃逆、嗳腐,或恶心泛吐,纳呆,大便黏滞不畅,肛门灼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可伴见口苦,胸骨后隐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4.3 湿热蕴伏证 因湿热内伏,或时邪、疫邪引动,清浊相干,壅遏中焦,或邪毒上犯于目所致。临床以骤然发热,上吐、下泻,胸脘痞闷,甚则吐泻无度,眼眶凹陷,皮肤干瘪,小便短少,或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4.4 湿热蕴蒸证 湿热熏蒸证 因湿热内蕴,或湿热时邪疫毒侵袭,蕴结于脾胃、肝胆,或熏蒸于肌肤、关节等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面目黄如橘色,胁胀、胁痛,或指趾关节红肿灼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伴见肢体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赤,或身热、汗出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5 湿热发黄证 因湿热壅盛,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所致。临床以面目发黄,色如橘黄,舌苔腻,或白或黄,脉濡数或弦,湿重者,伴见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腹胀脘闷,口淡、不渴;热重者,伴见发热,烦渴,尿少,便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6 湿热下注证 因湿热内蕴,循经下注,侵及膀胱、肠道、子宫、阴部、肛门或下肢等部位所致。临床以腹胀掣痛,腹痛拒按,小便频急涩痛,或大便腥臭烂溏,带下黄臭,月经不调,或肛门、阴部湿疹、瘙痒,或下肢疮疡溃烂、滋水,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6.1 湿热蕴肠证 因湿热下注,蕴结于肠所致。临床以饮食不慎,即肠鸣、腹痛,或暴注水泻,色黄秽臭,肛门灼热, 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脉滑数,可伴见发热,口渴,小便短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6.2 湿热蕴结肛门证 肛门湿热证 因湿热下注,蕴结肛门所致。临床以肛周丘疹、瘙痒、湿烂,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2.6.3 湿热蕴胞证 因湿热下注,蕴结胞宫所致。临床以白带色黄、腥臭、量多,或阴部瘙痒、糜烂,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可伴见少腹隐痛,月经先期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 湿热兼夹证 泛指湿热侵袭,兼夹其他病邪,或邪郁化燥、化火、伤阴、酿痰、瘀阻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4.3.1 湿热酿痰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邪炼津化痰,或湿热久酿,凝聚成痰所致。临床以身热不退,朝轻暮重,咳唾痰沫,痰稠色黄,或颈项、腋下、乳房等处痰核肿痛,破溃成漏,溢出脓水,舌苔垢腻,脉濡滑数,或伴见腹痛拒按,右下腹触及包块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2 湿热化火证 因湿热侵犯下肢肌肤,郁结化火所致。临床以下肢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痒痛间作,迅速蔓延扩大,舌质红绛,舌苔黄,脉滑数,可伴见发热,口渴,甚则烦躁、神昏、谵语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3 湿热化燥证 因湿热郁遏,化燥伤津所致。临床以身体灼热,口鼻咽干,口渴引饮,或便下鲜血,舌质红,舌苔由腻转燥,脉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4 湿温化燥证 因湿温邪入气分,湿热挟滞、郁阻肠道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腹满痞痛,恶心、呕吐,小便不利,甚则腹中绞痛,便下鲜血,或面目发黄,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灰褐,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5 湿热动血证 湿温动血证 因湿热时邪或湿温蕴郁,热不得泄,内迫血分所致。临床以骤然腹痛,便下鲜血,或小便频涩赤痛,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濡数,或伴见衄血、吐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6 湿热瘀滞证 因湿热蕴结,瘀滞气血所致。临床以午后发热,热势起伏,口渴,头身肢体困重、刺痛或灼痛,胁下或可触及痞块,或周期性经前及经期小腹剧痛,痛连腰骶,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涩,可伴见面目发黄,带下黄稠,大便黏滞,小便不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6.1 湿热瘀阻证 湿热瘀结证 湿热血瘀证 因湿热壅盛,与血相搏,瘀结于下焦或脉络所致。临床以胁腹胀满,腹部触及包块,疼痛拒按,或月经量多、色暗、有血块,甚则血崩或淋漓不止,带下色黄、质稠臭秽,或患肢红肿胀痛,触及条索状物,按之疼痛,或溃烂、滋水,舌质红,有瘀点、瘀斑,舌苔黄厚,脉滑数,可伴见寒热往来,热势起伏,头面身黄,大便溏薄或燥结,小便短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7 湿热伤阴证 因时邪或疫邪侵袭,湿热壅盛,耗伤阴液所致。临床以但热不寒,口鼻咽喉干燥,口渴引饮,心烦,盗汗,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或舌有裂纹,舌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8 湿热毒证 泛指湿热蕴蒸化毒,侵淫肌腠,或邪入营血,蕴结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4.3.8.1 湿热蕴毒证 湿热毒蕴证 湿邪热毒证 因湿热交蒸,蕴酿成毒,充斥气分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咽喉肿痛,吞咽不下,或身目发黄,大便赤白利下,里急后重,小便涩痛,舌质红绛或起刺,舌苔粉白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可伴见脘腹胀满,渴不欲饮,甚则神昏,斑疹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8.2 湿热毒聚证 湿热疫毒证 因湿热疫毒侵袭,或湿热火毒凝聚于肝胆所致。临床以右胁胀痛、隐痛,甚则突发绞痛,痛引肩背,或可触及胁下肿块、拒按,面目黄如橘色,食少、厌油,舌边尖红,舌苔白厚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可伴见发热,口干或苦,心烦,腹胀,大便色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8.3 湿热毒结证 湿热火毒蕴结证 因肌肤破损,湿热火毒侵淫肌腠,或房事不洁,感染湿热秽毒,蕴结于阴部所致。临床以手足或耳、鼻、头面、阴部等处红肿灼痛,溃烂、滋水,气味臭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可伴见壮热、口渴,臀核肿痛,斑疹密布,甚或惊厥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8.4 湿火炽盛证 因皮肉破损,接触污物,感染毒邪,湿火邪毒凝聚肌肤所致。临床以皮肤破伤部位胀痛,肿胀发亮,1日~2日后呈“胀裂样”剧痛,肿胀向创口上下蔓延,周围皮肤由炊红而转为紫红、紫黑,出现大小不等水泡、肌肉坏死,挤压有气泡及稀薄、恶臭的脓血溢出,舌质红,舌苔薄腻而黄,脉弦数,可伴见寒战、高热,头痛,烦躁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8.5 湿热火毒壅盛证 湿热火毒蕴盛证 湿热毒盛证 因寒湿久蕴化热,或湿热炽盛,火毒浸淫,腐肉败血所致。临床以患肢肿胀、灼痛,皮肉紫黯,日轻夜重,局部溃破、滋水、溢脓,创面腐烂,浸淫蔓延,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可伴见发热,口渴,心烦、躁动,便秘、溲赤,或突发成簇水疱、剧烈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8.6 湿浊热毒入营血证 浊毒入营动血证 因湿浊化热蕴毒,邪毒壅阻三焦、入营动血所致。临床以小便不通、呕吐,口气臭秽,呕血或鼻衄、齿衄,发热、烦躁,甚则昏谵,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浊腻,脉洪数或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8.7 湿热疫毒蕴结肺脾证 因湿热疫毒蕴结肺脾,外发于肌肤所致。临床以发热、咽红,口痛,流涎,厌食,神情倦怠,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臂、腿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舌质红,舌苔腻,脉数,指纹红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5.4.3.8.8 湿热疫毒内陷证 因误食变质、不洁或污染食物,湿热疫毒侵淫或蕴结肠腑,内陷心肝所致。临床以壮热不已,腹痛、腹泻、泛呕,迅即抽搐、痉厥,或神昏、谵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可伴见剧烈呕吐,大便水泻或便脓血、状如果酱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 湿浊证 泛指因湿浊秽邪蕴蓄,壅阻气机,升降失常、决渎失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5.5.1 湿浊阻滞证 湿浊壅阻经络证 因湿浊内蕴,瘀阻经脉所致。临床以肢体一侧或双侧麻木、胀痛,关节肿胀,皮肤僵硬,屈伸不利,舌质淡胖,舌苔白厚或微黄,脉濡或滑,可伴见颈项强痛,腰痛牵掣,俯仰、转侧不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2 湿浊内蕴证 因湿浊内困,三焦气化不利所致。临床以眩晕,头胀,胸腹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异味,下肢困重,或虚浮肿胀,舌苔垢腻,脉滑或濡,可伴见形体肥胖,神疲、乏力,大便黏滞,小便短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3 湿浊壅滞证 因湿浊内盛,壅阻肝脾,水道不利所致。临床以腹大胀满,或胁下胀痛,嗳气、泛恶,肢体浮肿,小便短少,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4 湿浊困阻证 阳虚浊聚证 因脾肾两虚,气化失司,湿浊壅盛,决渎失职所致。临床以小便滞涩、短少,甚则尿闭,胸腹痞满,恶心、呕吐,面色晦暗,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舌苔垢腻,脉沉细或迟缓,可伴见小腹胀满,或腹胀如鼓,口中有尿味,下肢浮肿,形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5 湿浊蒙窍证 因湿浊壅盛,上蒙清窍所致。临床以头重闷胀,眩晕欲仆,恶心,呕吐唾沫,胸闷,舌苔白厚或垢腻,脉濡缓或滑,可伴见脑鸣、耳胀,听音不真,或眼球震颤,视物模糊,眼前有灰黄色暗影遮挡,或鼻塞、涕浊,不闻香臭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6 湿浊上泛证 湿浊蒙上,泌别失职证 湿浊蒙上证 因湿浊内蕴,邪犯清空,泌别失职所致。临床以头晕作胀,神志昏蒙、恍惚,恶心、呕吐,面色晦滞,少尿或无尿,舌质淡,舌苔厚浊,脉沉缓,可伴见脘腹闷胀,不思饮食,皮肤干燥、瘙痒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7 湿浊冲心证 因湿浊内蕴,壅阻心脉,上攻冲心,壅闭心神所致。临床以胸膺憋闷,心悸、怔忡,或神志恍惚,甚则昏昧,言语时或错乱,舌苔厚腻,脉弦或缓,可伴见心胸痹痛,面色晦滞,呕吐、不食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8 湿浊中阻证 因湿浊内蕴,邪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所致。临床以心下痞胀,食后胀甚,不欲饮食,口中黏腻,嗳气、泛恶,渴喜热饮,或不欲多饮,头重困倦,大便黏滞,小便短少,舌苔垢腻或厚,脉缓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9 湿浊下注证 因湿浊内蕴,下注膀胱,泌清别浊失职,或带脉失约所致。临床以小便频数短涩,尿浊色白,或小腹胀痛,小便滴沥而下,或带下稠浊、量多,清稀如涕,舌质淡,舌苔后半白腻,脉缓或濡等为特征的证候。 4.5.5.10 湿浊内闭证 湿浊壅闭证 浊闭证 因湿浊壅盛,气化失司,上蒙心神,下闭水道所致。临床以心胸窒闷,神志昏蒙,或小腹憋胀,小便艰涩,甚则溺闭不出,不醒人事,面色晦暗或垢滞,舌质胖大,舌苔厚腻或垢,脉沉细或迟,可伴见恶心、呕吐,口中有尿味,神疲、乏力,腹胀如鼓,浮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4.6 燥证类 燥邪偏盛证 泛指因外感燥邪,或阴津耗损,内生燥邪,或兼夹风、寒、热、痰等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注:包括外燥证、内燥证、燥邪证、凉燥证、温燥证、燥邪兼夹证等。 4.6.1 外燥证 燥邪外感证 泛指因外感燥邪,损伤阴津所引起,以皮肤及口鼻咽喉干燥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注:包括凉燥证、温燥证等。 4.6.2 内燥证 因久病虚损,阴血津液不足,机体失却濡润所致。临床以皮肤粗燥或脱屑、瘙痒,咽喉干燥,唇裂、皱揭,口渴引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偏红或瘦,舌苔干而少津,脉细或数,可伴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关节僵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6.3 燥邪证 泛指由燥邪为主侵袭肌表、经络、官窍、脏腑,耗损阴津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6.3.1 外燥袭表证 因燥邪袭表,损伤阴津所致。临床以鼻咽干涩或痛,口唇燥干,舌质红,舌苔白或燥,脉浮或微数,伴见发热、无汗,头痛或肢节酸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6.3.2 燥干清窍证 因气候或环境干燥,津液耗损,清窍失濡所致。临床以口鼻、咽喉干燥,两眼干涩,少泪、少涕、少 津、甚则衄血,舌质瘦小、舌苔干而少津,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4.6.3.3 燥邪犯肺证 燥邪伤肺证 因外感燥邪,或感受风热,化燥伤阴,肺失清肃所致。临床以干咳、少痰或无痰,痰黏不易咳出,唇鼻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口渴,咳甚则胸痛,或痰中血丝,舌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或数,初起或伴见发热、恶寒,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6.3.4 燥邪伤阴证 因燥邪犯肺,或外邪化燥,损伤阴津所致。临床以干咳、呛咳,痰少黏稠,或无痰,鼻咽唇喉干燥,烦渴引饮,舌苔干燥少津,脉细或数,可伴见寒热微作,胸痛,或痰中略带血丝等为特征的证候。 4.6.3.5 燥伤真阴证 因温燥火热等邪灼伤真阴,或久病脏腑虚损,伤及真阴所致。临床以皮肤枯槁,干瘪无汗,肌肤甲错,目涩干痒,鼻咽干燥,唇裂皱揭,消渴引饮,形体消瘦,舌质红瘦,舌中裂,舌苔光剥或无,脉细涩无力,或伴见低热、潮热,耳鸣、耳聋,咳唾痰血,肢体颤动、痪疚等为特征的证候。 4.6.4 凉燥证 寒燥证 泛指因秋令感受寒凉燥邪,邪犯肌表,肺失宣降,阴津受损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6.4.1 凉燥袭表证 寒燥犯表证 因秋令感受寒凉燥气,邪束肌表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鼻咽喉干燥,四肢酸楚,舌苔薄白、少津,脉浮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6.4.2 凉燥袭肺证 寒燥袭肺证 因秋令感受寒凉燥气,邪束肺卫,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口鼻咽喉干燥,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难咯,骨节或背脊酸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而干,脉弦细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6.5 温燥证 燥热证 泛指因温燥或燥热之邪侵袭,耗伤阴津,或脏腑虚损,燥热内生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6.5.1 温燥袭表证 燥热外犯证 因温燥或燥热之邪犯肌表,伤津耗液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鼻咽干燥,咽痛红肿,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脉浮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6.5.2 温燥袭肺证 温燥伤肺证 因温燥之邪袭肺,耗伤气津,或灼损肺络所致。临床以发热、恶热,干咳、无痰,或痰黏稠黄,不易咳出,甚则咳唾痰血,咽干、灼痛,胸闷、膈痛,烦渴多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薄黄或焦,脉弦数或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4.6.5.3 燥热伤肺证 因燥热内伏,耗伤气阴,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久咳不已,干咳或呛咳,咳引胸胁掣痛,少痰或无痰,或咳痰血,鼻咽干燥,揜鼻见血,烦渴引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燥或无,脉细涩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6.5.4 温燥伤津证 温燥伤阴证 燥热伤津证 燥热伤阴证 因温燥或燥热内伏,邪耗阴津所致。临床以肌肤不润或干瘪,口舌鼻咽干燥,烦渴引饮,甚则口中津液全无,目涩、少泪,大便干结,阴痒涩痛,舌质红,舌苔薄黄或少津,脉细数或涩,可伴见发热,消瘦,乏力,关节僵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6.6 燥邪兼夹证 泛指燥邪侵袭,兼夹其他病邪,或化火、夹痰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6.6.1 燥气化火证 因气候干燥,感受燥邪,或偏嗜辛辣,燥气化火,耗伤阴津所致。临床以经常随生活环境的改变而牙龈肿痛,鼻咽干燥,唇周皱揭,或鼻衄,目赤涩痛,干咳,大便硬结,舌边尖红,舌苔少津,脉弦数或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6.6.2 燥痰阻肺证 燥痰结肺证 因吸入粉尘,或烟客久熏,燥化炼津凝痰,燥痰蕴结伤肺所致。临床以咳嗽、痰多、气急,痰凝成块,难以咯出,痰中带血,胸膺闷痛或刺痛,或胸肋软骨突凸,触按疼痛,咽喉燥痒或痛,舌质老敛而红,舌苔薄腻、少津,脉细涩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7 火证类 火邪偏盛证 泛指因火热温毒等邪侵袭肌腠,或表邪入里化火,情志郁而化火,内扰脏腑,迫血、动风,或久病伤阴,阴虚火旺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实火证、虚火证、火热证、火毒证等。 4.7.1 实火证 泛指因火热炽盛,或五志化火,邪蕴肌表,攻上犯下,内扰脏腑,入营、迫血、动风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火热证、火毒证等。 4.7.2 虚火证 泛指因秉质阴虚,或久郁化火、劳损伤阴,虚阳上浮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7.2.1 虚火上炎证 因久病伤阴,或操劳烦神,虚火上炎所致。临床以两颧潮红,口舌生疮,耳鸣,心烦,少寐,或咽干、咽痛,目赤,龈肿、齿浮,舌质嫩红,脉细数,伴见手足心热,甚则低热、潮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4.7.2.2 虚火扰心证 虚火上浮证 因操劳烦神,虚火上浮,扰动心神所致。临床以时作心烦、惊悸,心神不安,梦多纷扰,甚则彻夜不寐,幻视、幻听,躁扰不宁,舌质嫩红,脉细数,可伴见颧红、潮热,记忆力减退,头昏、眼花,耳鸣等为特征的证候。 4.7.2.3 阴火乘脾证 因饮食损胃,劳倦伤脾,火邪乘脾上冲所致。临床以蒸蒸躁热,或发热、烦渴,时轻时重,时作时休,烦劳则甚,舌苔白滑或微黄,脉濡数或浮数,右关脉缓弱,伴见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不畅等为特征的证候。 4.7.2.4 虚火灼络证 虚火灼损肺络证 虚火灼损肾络证 因久病劳损,肺肾阴亏,虚火灼伤络脉所致。临床以低热、颧红,烦热、盗汗,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或尿血、便血,舌质嫩红,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无力,可伴见动辄气短,腰脊酸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 火热证 温热证 泛指因火热温毒等邪侵袭体表,或五志化火,邪热内扰,由卫入气、热入营血、内陷动风、伤阴动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7.3.1 邪热内扰证 邪热内侵证 泛指邪热蕴结肌肤,或表邪入里化热,或温热邪毒内扰脏腑经络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7.3.1.1 邪热传里证 因邪热由表入里,或表邪化热所致。临床以发热而不恶寒,汗出不解,口渴、咽痛加重,鼻塞、涕浊,舌质偏红,舌苔由白转黄,脉紧数或弦数,指纹紫红,可伴见咳嗽痰黄,胸膈掣痛,或脘腹满闷,恶 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等邪入脏腑经络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4.7.3.1.2 邪热痹阻证 热邪阻痹证 因风寒湿痹稽留化热,或邪热侵淫、痹阻筋骨关节所致。临床以肌肉、筋骨、关节等处红肿灼痛,屈伸不利,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久病可伴见骨节变形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3 邪热炽盛证 热邪偏盛证 火邪炽盛证 火热炽盛证 因表邪入里化热,或温热邪毒侵袭,正邪交争所致。临床以壮热,汗出,口渴,烦躁,面赤、唇红,咽痛、目赤,胸腹灼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燥,甚则焦黄,脉洪数,指纹紫红,可伴见咳喘、痰黄,或腹痛、泄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斑疹,疮疡,臀核肿大,黄带臭秽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4 热盛气滞证 热郁气滞证 因邪热炽盛,气机壅滞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胸腹胀满或窜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淋涩,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5 邪热郁蒸证 热邪郁蒸证 因秉质阳气偏盛,或嗜食辛辣,五志化火,或由外邪引动,邪热郁蒸,迫津外泄所致。临床以蒸蒸汗出,但头汗出,或腋汗、手足汗多,汗斑色黄,舌质红,舌苔黄或厚,脉洪大或滑数,可伴见面赤,发热,口渴,心烦,胁胀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6 邪热内郁证 热邪内郁证 火邪郁结证 因温邪侵袭,或五志化火,火热之邪郁结于心胸胆膈等所致。临床以身热、心烦、懊懷,心胸灼痛,舌质红,舌苔微黄,脉弦数或滑数,可伴见胸胁不舒,脘腹闷胀,心悸不安,口苦而渴,干呕,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涩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7 邪热壅结证 邪热内结证 热邪壅结证 因邪热郁蒸,壅结胸脘所致。临床以心下痞满,胸膈满闷,按之濡软不痛,烦躁,口渴欲饮,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8 热盛动风证 热极动风证 热极生风证 热盛生风证 因邪热炽盛,热极生风所致。临床以持续高热,随即出现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或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舌苔黄,脉弦数,指纹紫滞,可伴见神昏,谵语或谵狂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9 邪热内陷证 温邪内陷证 因温热疫毒等炽盛,内陷心肝所致。临床以壮热不已,躁狂不安,突然神昏、谵语,或痉厥、抽搐,舌质红绛,脉细数,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9.1 热陷心包证 热入心包证 热闭心包证 因邪热炽盛,正气不支,内陷心包所致。临床以壮热、汗出,口渴,面赤,气粗,骤然神昏、谵语,狂躁,舌质红绛,舌短缩,舌苔黄,脉滑数,指纹紫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9.2 热陷厥阴证 因邪热炽盛,内陷厥阴,引动肝风所致。临床以寒战、壮热,或身热夜甚,烦躁、不寐,直视、痉挛,角弓反张,四肢厥冷,甚则神昏、谵语,舌质深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涩数沉伏,指纹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1.9.3 邪热内闭证 热闭证 阳热内闭证 因邪热炽盛,内陷脏腑,闭塞气机所致。临床以持续壮热,骤然神昏、谵语,身热、肢厥,抽搐,面赤、气促,舌质红,舌苔黄或焦黄,脉洪数或滑数,指纹紫滞,或伴见舌强,喉中痰鸣,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2 热在肺卫证 泛指因风温、温热等邪客肺系,肺失宣降,或邪热上壅肺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7.3.2.1 热入肺卫证 因温邪上受,侵袭肺系,肺卫失宣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喉红肿、灼痛,口渴,咳嗽、气促,痰白或黄,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浮红或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2.2 热壅肺窍证 因邪热侵袭,或外邪引动内热,壅滞肺窍所致。临床以头额胀痛,鼻颏辛酸,鼻塞,鼻流浊涕或脓涕,不闻香臭,舌尖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数,可伴见发热、恶寒,全身酸楚,或感受外邪后诸症加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 热在气分证 泛指因风温、温热等邪由卫分入气,邪正交炽,壅滞脏腑,或耗伤气津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7.3.3.1 热炽气分证 热入气分证 因感受温热邪毒,或邪由卫分传入,邪正交争于气分所致。临床以壮热、恶热,大汗出,烦渴引饮,颜面红赤,胸闷,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洪数,指纹紫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2 热扰胸膈证 因邪热蕴阻气分,或温热邪扰胸膈所致。临床以胸膈烦热或痞痛,懊懷,心烦,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伴见咳吐黄痰,躁扰不宁,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2.1 热郁胸膈证 因郁热内结,或温热余邪未解,滞留于胸膈所致。临床以胸膈痞闷或隐痛,懊懷、心烦,坐卧不安,舌质红或绛,舌苔微黄或少苔,脉浮数或弦数,可伴见身热不甚,饥不欲食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2.2 热灼胸膈证 因温热邪炽气分,或郁热化火,蕴于胸膈所致。临床以胸膈灼热如焚,甚或灼痛,烦躁不安,唇焦、咽燥,渴喜饮冷,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滑数,伴见发热,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2.3 热实结胸证 因太阳病误下,热实互结,或温邪入里,夹痰痞结于胸膈所致。临床以胸膈烦热,心下硬痛、拒按,或胸腹胀痛,便秘、溺黄,舌苔黄燥或黄滑,脉弦紧或沉数有力,伴见发热或潮热,咳喘,痰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3 热邪壅肺证 邪热壅肺证 因温热之邪侵袭,或外邪入里化热,壅滞于肺,宣降失常所致。临床以咳喘气粗,痰稠色黄,鼻翼煽动,胸胁胀满,甚则咳吐脓血,痰稠腥臭,胸肋疼痛,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数,指纹紫红,伴见发热、汗出,口渴,烦躁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4 热犯肺胃证 肺胃热炽证 肺胃实热证 因温热邪毒炽盛,壅滞于肺胃所致。临床以发热、恶热,日晡益甚,大汗出,烦渴引饮,咳喘气粗,颜面红赤,舌质红,舌苔老黄,甚或黑有芒刺,脉洪数或沉实有力,指纹紫暗,伴见胸脘痞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5 热郁胆腑证 邪热干胆证 因温热邪毒互结,郁痹胆腑气机所致。临床以寒热往来,口苦而渴,心烦、喜呕,胸胁不舒,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伴见耳胀,耳痛掣头,黄疸,脘腹闷胀,大便秘结或色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6 热炽腑实证 腑实热结证 因温热邪毒等耗劫津液,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所致。临床以突发脐腹硬满绞痛、拒按,腹皮挛急,大便秘结,或扪及腹中包块,舌质红,舌中裂,舌苔黄厚焦燥,或焦黑起刺,脉洪数或弦滑,伴见潮热、汗出,烦渴引饮,面红、目赤,唇裂、口臭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3.7 热结肠燥证 因温热入里,或里热偏盛,燥屎内结,灼损津液,腑气不通所致。临床以腹胀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硬如羊屎,烦渴引饮,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沉数,伴见日晡潮热,汗出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 热在营血证 泛指因温热疫邪等由气分入营血,邪闭心神,热盛动血,迫血妄行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7.3.4.1 热入营分证 因温热邪毒入营,或热动心神所致。临床以身体灼热,发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或时作谵语、躁妄,或目赤肿痛,舌质红绛,中有裂纹,舌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数,指纹紫红或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1.1 热伏营分证 因温邪内伏,营阴亏耗,外邪引动而发所致。临床以起病即壮热、烦热,头痛,咽痛,渴不欲饮,斑疹隐现,甚则神昏、痉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白相间,脉浮洪而数,或兼弦滑,指纹紫红,伴见头痛,周身肌肉拘紧或痛,无汗或汗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1.2 热入心营证 热在心营证 因邪热由气分传入,或内陷心营,扰动心神所致。临床以身热,渴不多饮,心烦、不寐,斑疹隐隐,时或神昏、谵语,舌质绛,舌苔少,脉细数,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1.3 热闭心神证 因温热邪毒入营,邪闭心神所致。临床以身体灼热,发热夜甚,心烦、不寐,时作谵语、躁妄,甚则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舌质绛,中有裂纹,舌苔薄黄或无苔,脉数,指纹紫滞或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2 热入营血证 热灼营血证 因温热邪毒炽盛,邪入或内陷营血所致。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咽干、唇燥,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绛,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指纹紫黑,可伴见斑疹紫红或黑,咳血或呕血、衄血、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3 热入血分证 热炽血分证 热在血分证 因温热邪毒深入血分,迫血妄行所致。临床以温热外感病过程中出现咳血或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斑疹密布,色紫或黑,舌质深绛或起刺,脉数,伴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寐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3.1 热盛血瘀证 热结血瘀证 因温热邪毒炽盛,气营两燔,或郁热化火,血热瘀结所致。临床以身热、口渴,胸背、肢体等部位出现成片紫斑,或吐衄便血,血色紫暗,舌质绛或紫,舌苔黄,脉数,可伴见胃痛,腹痛,头痛,烦躁,甚或神昏、谵妄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3.2 热盛动血证 热盛迫血证 因邪热炽盛,或五志化火,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所致。临床以发热或身体灼热,口渴,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吐血、便血、尿血、咳血、衄血,或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舌苔老黄或少苔,脉洪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3.2.1 热盛伤络证 因热盛动血,迫血妄行所致。临床以发热,肌肤斑疹显露,疹色深红或紫黑,舌质绛或紫绛,脉洪数或弦数,或伴见吐血,便血,衄血,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3.2.2 热伤肺络证 因热邪炽盛,灼伤肺络所致。临床以咳嗽、咯血,或咯血痰,或痰中带血,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或弦数,伴见壮热、烦渴,鼻衄,颜面红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3.3 热结下焦证 下焦热结证 因邪热蕴聚于下焦,气化失司,或蕴结血分所致。临床以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小便赤涩淋痛,甚则小腹硬满拒按,尿血、尿闭,或大便秘结,狂躁不安,舌质红或绛,脉沉实有力或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3.3.1 热与血结证 热入血结证 因热毒内陷血分,热搏血瘀,蓄于下焦所致。临床以身热,少腹坚满,疼痛拒按,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神志如狂,时清时乱,口干,漱水不欲咽,舌质紫绛,或舌色暗、有瘀斑,脉沉实而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4.3.3.2 热结血室证 热入胞宫证 因外感温热等邪侵及血室所致。临床以妇女经期或产后发热,少腹灼热、硬痛拒按,月经量多或经闭,舌质红绛,舌苔黄,脉数,可伴见烦躁,谵妄,口渴,便秘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5 热盛伤阴证 火热伤阴证 泛指因邪热炽盛,或五志化火,损伤阴津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7.3.5.1 热盛伤津证 热伤津液证 火热伤津证 热盛津枯证 热盛耗液证 因邪热炽盛,损伤津液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喜饮,咽燥,大便干结,小便少,甚则皮肤干瘪,眼眶凹陷,舌质红而干,舌苔黄燥,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5.1.1 热伤肺津证 肺热津伤证 因肺热炽盛,灼损阴津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咳嗽、痰黄,或干咳、痰少,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数,指纹紫滞,或伴见肢体痿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5.2 热极伤阴证 邪热伤阴证 高热伤阴证 因热邪炽盛,灼损阴津所致。临床以高热不已,或日晡潮热,汗出、烦渴,眼眶凹陷,皮肤干瘪,消瘦,大便干结,小便少,舌质红或绛,中有裂纹,舌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5.2.1 热伤营阴证 热灼营阴证 因温热邪毒深入营血,灼伤营阴所致。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躁扰,口渴、欲饮,咽干、唇焦,斑疹隐隐,舌质绛,中有裂纹,舌苔少或无苔,指纹紫滞,可伴见大便硬结,小便黄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5.2.2 郁火伤阴证 因五志怫郁化火,耗损阴津所致。临床以消渴引饮,易饥、多食,或胃脘灼痛、饥痛,呃逆或哕,或眼珠突出,白睛红赤,手指颤动,或口疮时作,反复难已,舌质红,脉弦数,伴见形体消瘦,口苦,咽干,心烦,心悸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5.2.3 火盛伤阴证 因心肝郁火,或阳明腑热化火,耗伤阴津,或阴虚火旺,神明受扰所致。临床以心烦、焦虑,失眠或整夜不寐,甚则躁狂不宁,或狂病反复发作,时缓时急,舌质红或绛,舌苔剥脱或无,脉细数或滑,伴见形体偏瘦,面红、口干,大便硬或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5.2.4 热伤肾阴证 因温病后期邪热耗伤肾阴所致。临床以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五心烦热,甚则骨蒸潮热,心悸,口干、咽燥,齿燥或黑,耳鸣、耳聋,舌体瘦小干瘪,舌质光绛无苔,脉虚细或细数、结代,伴见嗜卧,消瘦,神疲、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5.2.5 热灼真阴证 因温邪或邪热灼损阴液所致。临床以低热,手足心灼热,口干、唇焦,眼眶凹陷,皮肤干枯,形体消瘦,大便硬结,小便短黄,舌质红绛,舌老形敛,舌苔黄燥,或少苔、无苔,脉细涩或细数无力,可伴见神疲,颧红,咽痛,耳聋,多见于温病中后期阶段为特征的证候。 4.7.3.6 热邪留恋证 邪热留恋证 泛指因温热邪毒等久罹不去,或邪热留恋,伤及阴津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7.3.6.1 热留阴分证 热伏阴分证 因温热病后期,邪毒稽留,内伏于阴分所致。临床以久热不退,或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五心烦热,口干、唇焦,耳聋,消瘦,神疲,皮肤干瘪,舌质深绛,舌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或细数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7.3.6.2 邪热未清证 因邪热留恋,伤及少阴肾水所致。临床以潮热或低热缠绵,烦躁,神疲、乏力,目赤、颧红,口干、舌燥,舌质红瘦,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虚数,可伴见齿黑,唇裂,肌肤甲错等为特征的证候。 4.8 毒证类 泛指因各种毒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毒邪证、风毒证、寒毒证、湿毒证、水毒证、燥毒证、火毒证、脓毒证、疫毒证、药毒证、食毒证、胎毒证、虫毒证、蛇毒证等。 4.8.1 毒邪证 毒邪侵袭证 泛指毒邪侵淫肌腠、筋骨、卫气营血,或流窜经络、脏腑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1.1 邪毒在表证 泛指因破损染毒,或风热火湿等毒侵淫或流窜肌腠、筋骨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1.1.1 毒蕴肌肤证 毒滞肌肤证 因秉质过敏,或饮食不慎,脏腑蕴毒,或外邪引动,邪毒滞结肌肤所致。临床以皮肤痈疖疗肿或颜面痤疮泛发,局部红肿、胀痛,兼夹脓头,或漫肿无头,反复不已,每因饮食或生活环境改变而诱发或加重,舌质红或淡,舌苔黄白,脉滑数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1.2 毒邪流窜证 因热毒、风毒、湿毒、火毒等流窜肌腠所致。临床以体表局部肿胀、疼痛、化脓、溃烂,此起彼伏,迁延不已,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腻,脉弦紧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1.3 毒盛酿脓证 因风、热、火等毒邪蕴聚肌腠,酿成痈脓所致。临床以患处肿痛、透亮,肿块变软,应指有波动感,舌质偏红,舌苔腻腐或黄,脉滑数或紧,可伴见寒热,心烦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1.4 毒盛肉腐证 毒蕴溃烂证 蕴毒腐溃证 因邪毒蕴结肌腠,腐肉成脓所致。临床以患处肿痛,脓溃渐消,甚则溢脓不止,久不敛口,形成瘘管、窦道,舌质或红,舌苔腻或黄,脉滑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1.5 毒腐肌骨证 因邪毒蕴结,腐肉蚀骨所致。临床以患处溢脓,久不敛口,蚀败筋骨,甚则影响功能活动,舌质淡或红,舌苔腻或黄,脉滑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2 邪毒内扰证 邪毒炽盛证 泛指因破损染毒,或风热火湿等邪毒入里,流窜经络,壅滞气血,内攻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1.2.1 毒窜经络证 因邪毒滞结肌肤,流窜经络所致。临床以先有皮肤破损,红肿热痛,继则红丝从远端病灶向心走窜,舌质红,舌苔黄,脉浮紧或数实有力,伴见发热、头痛,甚则高热、神昏、谵语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2.1.1 毒邪内攻证 因破损染毒,或风火暑温等邪毒蕴结肌腠,内攻脏腑所致。临床以头面或耳鼻、颈项、咽喉等处突发红肿如丹,迅速蔓延,胞睑赤肿,旋即头面赤肿,壮热、烦躁,大便秘结,甚或咽喉闭塞,汤水难入,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洪数或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2.1.2 毒邪内闭证 因破损染毒,或温热暑湿等邪毒蕴结,内闭心神所致。临床以局部红肿灼痛等迅速向四周蔓延,面青、唇焦,气促、喘息,舌质红绛或青紫,舌苔黄黑,或有芒刺,脉滑数有力,或沉细而迟,伴见突发壮热、恍惚,神昏、谵妄,惊厥、肢冷,牙关紧闭,汤水不入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2.2 毒侵肺卫证 因温热火毒等侵袭肺卫,上攻咽喉所致。临床以初起恶寒、发热,迅即壮热、烦渴,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隐现,舌质红绛起刺,状如杨梅,舌苔白干,脉滑数或浮,指纹紫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2.3 毒壅气分证 因温热火毒等侵袭,壅滞气分,邪毒上攻所致。临床以寒战、壮热,头面炊红、肿胀,头痛,烦渴,或咳嗽,咽喉肿痛,甚则局部溃脓,吞咽困难,舌质红绛,脉洪数或弦数,指纹紫红,可伴见斑丘疹密布、糜烂滋水或溢脓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2.4 毒燔气营证 毒入气营证 毒在气营证 毒燔气血证 因邪毒化火,传入气营,或内燔气血所致。临床以咽喉红肿、糜烂,甚则阻塞气道,声哑、气急,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舌质绛,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舌苔燥或黄焦,脉数实有力,指纹紫暗,伴见壮热、汗多、口渴,烦躁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2.5 毒入营血证 毒入血分证 因温热火毒等邪侵入营血所致。临床以壮热、烦渴,神昏、谵语,斑疹紫暗,或咳、呕、便血,血色暗,舌质绛,舌苔褐或无苔,脉细数促,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 正虚毒留证 泛指因正气亏虚而火热暑湿等毒邪留滞或内陷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4.8.1.3.1 正虚毒炽证 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所致。临床以局部肿块破溃,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臭秽不堪,或疮口脓腐溃烂,脓少稀薄,肿势散漫,舌质淡或紫暗,舌苔黄或灰腻,脉细弱或数,伴见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形体赢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2 正虚毒结证 因气血虚弱,无力托毒,邪毒蕴结所致。临床以疮疡疖肿等患处肿势平塌,根脚散漫,化脓迟缓,脓液清稀,或有僵硬肿块,或疖肿多发,此起彼伏,缠绵难愈,舌质淡红,舌苔黄白,脉细数无力,伴见壮热或低热不已,精神萎靡,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3 正虚毒陷证 邪毒内陷证 因正气亏虚,正不胜邪,邪毒内陷所致。临床以神昏、谵语,气息微弱,二便失禁,伴见动风、动血及正气虚脱等相关征象为特征的危重证候。 4.8.1.3.4 正虚毒恋证 体虚毒恋证 泛指因正邪相争,火热暑湿等毒邪伤损正气而余毒留恋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气虚毒恋证、血虚毒恋证、阴虚毒恋证、阳虚毒恋证等。 4.8.1.3.4.1 余毒凝滞证 因正邪相争,余毒未尽,凝滞不散所致。临床以疗疖疮疡等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减轻,肿块未消,低热不退,舌质红,舌苔微腻,脉细滑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4.2 余毒攻窜证 泛指因毒邪未尽,走散流窜所引起。以低热不退为主,伴见毒邪及其攻窜部位不同而相应征象有别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4.8.1.3.4.3 余毒伤阴证 因邪正交争,余毒未净,伤损阴津所致。临床以高热渐退,或午后低热,形体消瘦,心悸,口干、唇燥,皮肤干燥,舌质红或绛,舌苔无或少,脉细数,或伴见咳喘或泻痢渐缓,皮疹消退,疮疡结痂等为特征的证候。 4.8.2 风毒证 泛指因风毒侵袭肌腠,窜入脉络,或创伤后风毒疫邪侵入创口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2.1 风毒犯表证 因风毒之邪侵袭肌表,或创伤后染受风毒疫邪所致。临床以突起成片丘疹或风团肿块,皮肤瘙痒,抓搔破溃,或创伤后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抽搐,舌苔白,脉浮缓或数,可伴见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吞咽困难等为特征的证候。 4.8.2.1.1 风毒蕴肤证 肌肤风毒证 因风毒蕴结肌肤所致。临床以突发斑丘疹或疱疹、结节等赤愀肿痛,皮肤瘙痒、溃烂、脱皮,或口唇眼鼻等处歔红、肿痛,舌苔黄或白,脉浮弦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2.1.2 风毒在表证 因创伤后染受风毒,风毒滞着肌腠,内窜经脉所致。临床以创口疼痛、干陷无脓,全身拘急,张口困难,随即出现短暂抽搐,牙关紧闭,吞咽困难,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数,可伴见头痛,乏力,多汗,烦躁等为特征的证候。 4.8.2.1.3 风毒入络证 风毒入脉证 因风毒之邪窜入脉络所致。临床以肢体迅速出现条索状红斑,患处掣痛、跳痛或麻痛,舌苔白,脉浮弦或数,可伴见局部出血征象等为特征的证候。 4.8.2.2 风毒入督证 因外伤,风毒邪气随经入客督脉所致。临床以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头痛,甚则发热,神志昏迷,舌苔白或黄,脉弦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2.3 风毒入里证 风毒炽盛证 因创口感染风毒疫邪,邪毒入里,风阳煽张所致。临床以创伤后全身肌肉痉挛、抽搐频繁发作,牙关紧闭,痉笑面容,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黄糙,脉弦数,可伴见高热,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四肢僵硬,腹壁板硬,大便秘结,小便不通等为特征的证候。 4.8.3 寒毒证 泛指因严重冻伤,或感染寒毒疫邪,寒毒侵淫肤腠,瘀阻脉络,或损伤脏腑,内闭心神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3.1 寒毒湿浊互结证 寒毒湿浊下注证 因寒毒湿浊互结,邪毒下注、侵淫于肤腠所致。临床以外阴、阴茎等皮肤黏膜出现丘疱或脓疱、菜花样赘生物,麻痒或刺痛,表面灰白湿润,局部糜烂,渗液腥臭,或足趾间潮湿、痒痛、糜烂、蜕皮,舌质淡或青紫,舌苔薄腻,脉沉迟,或伴见畏冷,口淡、不渴,带下清稀、量多色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4.8.3.2 寒毒瘀阻证 瘀血寒毒证 因猝然冻伤,寒毒侵淫肌腠,或寒凝血分,闭阻脉络所致。临床以皮肤受冻部位先苍白、僵硬冻斑,随即红紫斑块相间,麻痒或刺痛,局部水疱、溃疡,或足背脉动减弱或消失,足趾肿胀,皮色紫暗,甚则溃脓、坏死脱落,舌质暗淡或青紫,舌苔薄,脉沉迟或涩,伴见手足不温,形寒、畏冷,口淡、不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8.3.3 寒毒内闭证 因严重冻伤,或疟蚊叮咬,感染寒疟,寒毒损伤脏腑,内闭心神所致。临床以寒战甚而发热轻,嗜睡,面色苍白,肌肉强直,四肢厥冷,淡漠不语,甚则神昏,胸闷、呕吐,舌质青紫,舌苔白,脉沉迟或散乱等为特征的证候。 4.8.4 湿毒证 泛指湿邪郁积成毒,湿毒侵淫、蕴结或化火、下注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4.1 湿毒侵淫证 湿毒浸淫证 因湿毒侵淫肌腠所致。临床以面目浮肿,皮肤光亮,尿少、色赤,或局部创面渗出物多,经久不敛、不愈,或小腿溃烂、滋水,气味秽臭,舌质淡暗,舌苔滑腻或垢浊,脉浮弦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8.4.2 湿毒蕴肤证 肌肤湿毒证 湿毒蕴结肌肤证 因湿浊毒邪蕴结肌肤所致。临床以皮肤红斑或丘疹、水疱等糜烂、滋水,表皮剥脱,瘙痒或痛痒,舌质红,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滑或浮数,可伴见发热,口不渴,或渴不欲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4.8.4.3 湿毒蕴结证 因湿毒蕴结,带脉失约所致。临床以带下黏稠、量多,黄绿成脓,或浑浊如泔,臭秽难闻,小腹或腰骶部胀痛,舌质淡红,舌苔垢腻或黄,脉滑数,可伴见外阴瘙痒,甚或痒痛难忍,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4.8.4.4 湿毒化火证 因湿毒郁而化火,侵淫肌腠,腐肉败血所致。临床以疮疡、溃疡等反复不已,创面灼痛、溃烂、滋水或溢脓血,新肉不长,难以愈合,或久泻不止,便夹脓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燥,脉弦数或滑数,可伴见低热,心烦,口舌灼痛,口苦、咽干,腹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8.4.5 湿毒中阻证 因湿毒内蕴,邪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所致。临床以心下痞胀或痛,食后加重,口中黏腻,大便黏冻,或赤白痢下,舌苔垢腻,脉缓或弦,可伴见头重困倦,腹痛隐隐,渴喜热饮,或不欲多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4.8.4.6 湿毒下注证 因湿毒内蕴,循经下注膀胱、阴部,泌清别浊失职所致。临床以小便涩痛,尿浊色白,或尿频、余沥不尽,或阴痒,带下量多、稠浊、腥臭,舌苔后半浊腻,脉缓或濡,伴见小腹胀痛或坠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8.5 水毒证 泛指因水湿秽毒蕴积,湿毒郁闭三焦,或上凌心肺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4.8.5.1 水毒内郁证 因水毒内蕴,三焦气化失司所致。临床以眩晕、头痛,面色灰暗,腹胀,尿少或尿闭,肢体肿胀,恶心、呕吐,呼气秽浊,舌质淡胖,舌苔白腻或垢腻,脉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4.8.5.2 水毒上攻证 水毒上扰证 因水毒浊邪蕴积,上凌清空所致。临床以头痛或头重,恶心、呕吐,呼气有尿味,烦躁不安,肌肉曙动,嗜睡,甚则昏蒙,舌质淡胖,舌颤,舌苔垢腻或厚腻,脉沉细,可伴见肢体肿胀,腹大如鼓,尿少或尿闭等为特征的证候。 4.8.5.3 水毒凌心犯肺证 因水毒蕴积,上凌心肺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胸闷,呼吸困难,动辄气促,咳吐稀痰,或痰中带血,尿少或尿闭,肢体浮肿,面色灰暗,唇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舌苔垢腻或滑,脉沉细或结代等为特征的证候。 4.8.5.4 水毒内闭证 因水毒蕴积,闭阻三焦,上蒙心神所致。临床以神志恍惚,嗜睡、昏蒙,恶心,呕吐,全身浮肿,腹大如鼓,尿少或尿闭,呼气有尿味,面色晦暗,舌质淡胖,舌苔垢腻或厚腻,脉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4.8.6 燥毒证 泛指因燥热邪结化毒,耗伤阴津,或禀赋不足,燥毒蕴结肌腠,痹阻脉络、内侵脏腑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6.1 燥毒伤阴证 因燥热邪结化毒,耗损阴液,或禀赋不足,燥毒蕴结肤腠黏膜所致。临床以口鼻皮肤干燥,频频饮水难解口渴,咽干、唾少,或口腔溃疡频发,目涩少泪或无泪,阴道涩滞,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质偏红,舌苔干而少津,脉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8.6.2 燥毒痹阻证 因燥毒伤阴,痹阻经脉、骨节所致。临床以口鼻皮肤干燥,或有红斑、紫癜,游走性关节痛,阵发性肢端青紫、麻木,口舌灼痛,目干涩痛,舌质鲜红,或有裂纹,舌苔剥脱或无,脉细涩,可伴见长期低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大便硬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8.6.3 燥毒阻络证 因燥毒蕴伏,伤血入络,侵及脏腑所致。临床以烦渴引饮,皮肤瘙痒,肌肤甲错,或四肢散在红斑、结节、紫癜,肢体麻木,骨节疼痛,关节畸形,齿浮松脆,舌质红绛中裂,舌苔少或无,脉沉细涩,可伴见长期低热、贫血,面色黧暗,咳嗽、气促,心动悸,胸胁痛,大便硬,便血、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 火毒证 热毒证 温毒证 泛指因火热温毒侵袭体表,或蕴蓄肌腠,上攻官窍,流窜经络,内传脏腑,或邪入营血,损伤阴津,闭脱内陷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病情轻、初起者为热毒证;病情重、病久者为火毒证;具有传染性者为温毒证。 4.8.7.1 火毒外袭证 泛指因火热邪毒侵袭卫表,或水火烫伤,皮损染毒,邪毒蕴结肌肤,流窜经络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7.1.1 火毒袭表证 热毒袭表证 温毒袭表证 温毒在表证 因火热温毒侵袭卫表,或水火烫伤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寒,身痛如杖,头痛如劈,项强,嗜睡、倦怠,或局部创面红肿、灼痛、水疱,舌质红或起刺,舌苔黄白,脉浮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1.2 火毒蕴肤证 热毒蕴肤证 肌肤热毒证 热毒蕴结肌肤证 火毒蕴结肌肤证 因火热邪毒壅滞肌肤,或肉腐化脓所致。临床以局部红肿灼痛,根脚紧束,或皮肤、黏膜愀红灼痛,糜烂溃脓,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滑数,可伴见发热、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1.3 火毒流窜证 因火热邪毒蕴蓄,走散流窜于肌腠所致。临床以多处疮疖疗痈,此消彼长,患处红肿灼痛,化脓溃烂,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伴见发热、口渴,便秘、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1.4 火毒入络证 热毒入络证 因手足疗疮、足癣等溃烂,或外伤破损染毒,火热邪毒蕴蒸肌肤,循经入络所致。临床以患处红肿疼痛,皮肤呈显红丝,迅速向上走窜,硬肿疼痛,舌苔黄,脉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1.5 火毒窜络证 热毒窜络证 因皮肤破损,火热邪毒凝聚,走窜入络所致。临床以患处麻木、灼痛,或红斑赤肿痒痛,甚则四肢抽搐,肌肉睏动,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或焦黄,脉紧数,可伴见发热、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 火热邪毒壅盛证 火毒壅盛证 热毒壅盛证 泛指因火热邪毒炽盛,壅滞肌腠,流窜经络,腐败气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7.2.1 热毒壅结证 热毒壅滞证 热毒蕴结证 因虫螫叮咬,或曝晒日毒,嗜食辛辣肥甘等,热毒蕴结于肤腠所致。临床以局部突然红肿、灼痛,光软无头,或赤肿高突,根脚紧束,或触及结块,表面灼热、触痛,周围愀红,持续加剧,或成片皮疹、水疱,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弦滑,可伴见发热、恶寒,头痛、泛恶,口渴,臀核肿大,肛门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2 热毒炽盛证 温毒炽盛证 因热毒壅滞肌肤,或温热入里,壅滞化毒,蕴结脏腑三焦所致。临床以高热,烦渴,面红,口臭,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焦黄,脉弦数或滑,伴见皮肤红斑、紫斑密布,疹色红赤或紫暗,或腹痛挛急,腹中包块,或黄疸加深,大便脓血,或月经淋漓、崩下,肛门肿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3 火毒炽盛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壅滞肌腠,腐败气血所致。临床以疮疖疗痈脓头泛发,向四周浸润,剧痛,皮肤红斑或大疱等糜烂、化脓,口腔溃疡,阴疮,肛周脓疡,或黄疸迅速加深,下利脓血,或月经淋漓、崩漏,带下色黄,气味臭秽,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焦褐,脉洪数或弦数、滑数有力,可伴见高热、烦渴,面红,口气臭秽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4 火毒壅滞证 因肌肤局部破损染毒,火毒壅滞于肌腠所致。临床以局部红肿灼痛,根脚紧束,或肿势迅速蔓延,化脓溃烂,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伴见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5 火毒蕴结证 火毒壅结证 因火毒炽盛,蕴结于少阳所致。临床以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署核胀痛,张口、咀嚼困难,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可伴见高热,头痛,面赤,烦躁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6 火毒凝结证 热毒凝结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凝结于肌肤或脏腑所致。临床以患处疮形高突,炊红灼痛,根脚紧束,或胸痛,咳吐脓血痰,或腹痛,大便脓血,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可伴见发热,口渴,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7 热郁成痈证 火毒郁结证 因皮肤破伤染邪,或郁热成毒,壅滞气血所致。临床以患处红肿高突,炊红灼痛,肿势扩大,高肿发硬,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可伴见寒战、高热,口渴,头痛,心烦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8 热毒酿脓证 热盛酿脓证 因热邪火毒凝聚肌腠,酿成痈脓所致。临床以患处肿势高突,红肿透亮,灼热啄痛,肿块变软,应指有波动感,舌质红,舌苔黄腻或黄腐,脉滑数,可伴见寒战、高热,口干,心烦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9 热盛肉腐证 因火热邪毒壅滞,腐肉成脓所致。临床以患处红肿啄痛,脓熟溃破则肿痛渐消,或肿痛不减,溢脓不止,久不敛口,蚀及筋骨,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2.10 火毒困结证 因火毒内蕴,灼伤气血,正虚邪实,壅结于顽颡所致。临床以鼻塞、涕浊带血,气味腥臭,单侧或双侧耳闷胀,耳鸣、耳聋,颈项恶核,剧烈头痛,复视,口干而苦,心烦、急躁,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弦滑或数,伴见鼻咽镜检查发现顽颡黏膜充血、血管扩张,溃疡或凹凸不平,隆起有赘生物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 火毒内攻证 热毒内攻证 泛指火热邪毒内伏或内传、内闭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7.3.1 火毒内蕴证 热毒内蕴证 疫毒内蕴证 因温热疫毒内伏,泛发于肌腠、三焦,灼损营血所致。临床以寒战、壮热,或潮热、低热,皮肤红斑、疱疹,口舌糜烂、溃疡,署核肿痛,舌质红绛,舌苔黄或腻,脉滑数或弦数,或伴见咳唾黄痰,头面肿痛,口干、口苦,心烦,大便秘结或下利黏稠,小便频数涩痛、血尿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2 火毒内传证 泛指水火烫伤,火热邪毒腐败气血,内传脏腑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7.3.2.1 火毒传肺证 热毒传肺证 因水火烫伤,或火热邪毒炽盛,腐烂皮肉,内传入肺所致。临床以创面腐烂,分泌物增多,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伴见寒热,喘促,咳嗽、多痰,甚则咯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2.2 火毒传心证 热毒传心证 热毒冲心证 热毒攻心证 因水火烫伤,或火热邪毒炽盛,腐烂皮肉,内传入心所致。临床以创面腐烂,分泌物增多,舌质红绛,舌苔黄,脉洪数,伴见寒热,烦躁,心悸,小便短赤,甚则神昏、谵语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2.3 火毒传脾证 热毒传脾证 因水火烫伤,或火热邪毒炽盛,腐烂皮肉,内传入脾所致。临床以创面腐烂,分泌物增多,口渴、口臭,大便秘结,或便溏、黏臭,舌质红,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可伴见寒热,脘痞,腹胀,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溃烂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2.4 火毒传肝证 热毒传肝证 因水火烫伤,或火热邪毒炽盛,腐烂皮肉,内传入肝所致。临床以创面腐烂,分泌物增多,舌质红绛,舌苔黄,脉弦数,伴见寒热,搐搦,或黄疸、右胁胀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2.5 火毒传肾证 热毒传肾证 因水火烫伤,或火热邪毒炽盛,腐烂皮肉,内传入肾所致。临床以创面腐烂,分泌物增多,舌质红,舌苔黄,脉沉数,伴见寒热,腰痛,尿血、尿浊,尿少或尿闭,浮肿,恶心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3 火毒内闭证 热毒内闭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内闭脏腑气机所致。临床以持续高热,体温骤降,身体灼热,四肢厥冷,气粗、口臭,舌质红绛,舌苔黄褐而干,脉弦滑数,伴见神昏、谵妄,躁动,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3.1 火毒闭肺证 热毒闭肺证 疫毒闭肺证 因火热疫毒等邪炽盛,内闭肺气所致。临床以壮热,咳喘、痰黄,或痰中带血,鼻翼煽张,胸高、胁满,骤然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厥逆,烦躁不宁,嗜睡或神昏,舌质红而少津,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涩无力,指纹紫滞,可伴见呛奶,呕吐,口渴引饮,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3.2 火热毒邪淤肝证 热毒淤肝证 热毒瘀肝证 因火热毒邪淤滞于肝,或内闭心神所致。临床以右胁胀痛、灼痛,或胁下有肿块,身目深黄,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焦,脉弦数或滑,伴见壮热、口渴,或日晡潮热,面赤,甚则谵妄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4 火毒入营血证 热毒入营血证 火毒炽盛,热入营血证 因火毒炽盛,热入营血所致。临床以壮热、烦渴,目赤肿痛,神昏、谵语,或衄血,血色暗红,或全身泛发红斑、疱疹、糜烂、溃脓、结痂,或口腔、阴部等局部溃疡、糜烂,舌质红绛,舌苔黄,脉滑数,可伴见恶心、呕吐,关节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4.1 火毒入营证 热毒入营证 疫毒入营证 因皮肤破损染毒,或疮疡疗毒化火,内燔营血所致。临床以患肢红丝粗肿,迅速向近端蔓延,或患处灼红、肿胀,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中有裂纹,舌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数,指纹紫红或紫滞,伴见身热夜甚,渴不多饮,心烦,谵妄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4.2 火毒陷营证 热毒陷营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或疗疮走散,邪毒内陷营血所致。临床以疮顶黑陷,或疮面紫暗,疮口干枯、无脓,肿势散漫,迅速向四周扩散,舌质红绛,舌体硬,脉沉数或弦滑,可伴见寒战、高热,头痛,口渴,烦躁,黄疸,皮肤发斑,甚则神昏、谵语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4.3 火毒迫血证 热毒伤血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迫血妄行,或灼伤血络所致。临床以肌肤斑疹密布,斑色紫黑,或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舌质红绛或起刺,脉洪数或细数,伴见壮热或身热夜甚,口渴,面红、目赤,心悸、躁动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5 火毒内陷证 热毒内陷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壅滞肌表,内陷脏腑所致。临床以患处或创面由红肿灼痛转为紫暗或紫黑,肿势虽减,骤然出现高热、肢冷,神昏、谵妄,躁扰、抽搐,便秘、尿黄,舌质红绛,舌苔黄或焦燥,脉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5.1 火陷证 因火毒炽盛,耗伤阴血,复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毒邪内陷营血所致。临床以疮顶不高,根盘散漫,灼热剧痛,疮色紫滞,干枯无脓,舌质红绛,舌苔黄,脉弦数或沉紧,伴见壮热、口渴,烦躁不安,胸胁隐痛,甚则神昏、谵语,痉厥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5.2 干陷证 因气血两亏,正不胜邪,难以酿脓托毒外出,内闭外脱所致。临床以应成脓而脓腐不透,根盘紫滞,疮顶干枯,脓渐少而稀薄,色泽晦暗无光,肿势平塌,散漫不聚,闷胀疼痛或微痛,自汗、神疲,舌质淡,脉虚数,可伴见发热、微恶风寒,甚则壮热,神识不爽,肢厥、脉微欲脱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3.5.3 虚陷证 因素体阳虚,疮疡脓毒未尽,气血衰败所致。临床以疮口腐肉渐尽,疮面肉芽色淡,状如镜面,新肉不生,经久不敛,形体羸瘦,肌肤甲错,舌质淡或红绛,舌苔少,或舌光如镜,脉沉细或虚数无力,可伴见神疲、嗜睡,低热,自汗、肢冷,纳呆,腹痛、腹泻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4 火毒上攻证 热毒上攻证 热毒上犯证 泛指因火热邪毒炽盛,循经上攻,壅聚于头面、官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7.4.1 热毒壅聚头面证 因火热疫毒炽盛,上攻或壅聚于头面所致。临床以头面部突发红斑肿痛,或生疗疖疮疡,甚则壮热、谵语、神昏,舌质红,脉数有力,伴见口渴,便结、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4.2 热毒攻目证 火热灼目证 热邪侵目证 因热毒上攻于目所致。临床以胞睑红肿,睑弦硬结灼痛,或裹脓、溃破,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紧数,可伴见发热,头痛,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4.3 火毒攻目证 热毒犯眼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上攻目系所致。临床以眼睛胀痛,胞睑、白睛红肿灼痛,目珠或眶内灌脓,睛高突起,甚则溃穿组织,脓汁外溢,血翳遮睛,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数有力,或伴见发热,头痛,咽干,烦躁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4.4 火毒犯耳证 毒火犯耳证 热毒犯耳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上攻或壅聚耳窍所致。临床以耳部剧痛,鼓膜充血或穿孔流脓,或外道生疮疖,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4.5 火毒犯鼻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上攻或壅聚鼻窍所致。临床以外鼻及鼻前庭红肿疼痛,或生疗疖、溃烂,或鼻衄量多势剧,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伴见发热、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4.6 火毒攻喉证 热毒攻喉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上攻或壅聚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赤肿、灼痛、化脓、溃烂,甚则吞咽困难,口气臭秽,舌质红,舌苔黄燥或焦黄,脉数有力,可伴见壮热、口渴,便结、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4.7 火毒攻口证 火毒攻唇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燔灼口唇所致。临床以口唇红肿剧痛,或局部溃烂、臭秽流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可伴见发热、口渴,便结、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4.8 火毒攻舌证 热毒攻舌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上攻或壅聚舌体所致。临床以舌体肿胀灼痛,或局部高突肿痛,或突发溃疡,剧痛碍食,或舌体僵硬,口气臭秽,舌质红或绛,脉数有力,伴见发热、口渴,心烦、少寐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5 火毒犯下证 热毒下犯证 泛指因火热邪毒炽盛,循经下注或壅聚于前后二阴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7.5.1 热毒蕴结大肠证 热蕴大肠证 热毒蕴肠证 因嗜食炙博肥甘,或饮酒过多,热毒蕴结大肠,迫血妄行所致。临床以腹痛,大便下血,血色鲜红或紫暗,肛内灼热,舌质红,舌苔或黄,脉数,可伴见口干、咽燥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5.2 肛门热毒证 因长年酗酒,或嗜食肥甘,热毒下注、蕴蓄于肛门所致。临床以大便不畅,肛门坠痛,痔核脱出,不能自动回纳,大便夹带鲜血,甚或下血如注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5.3 火毒犯阴证 因相火妄动,或性生活不节,感染火毒淫邪,邪结于阴器、肛门等处所致。临床以阴茎勃起,久久不痿,或阴囊、阴户、肛门红肿、灼痛,附睾肿大,甚或形成脓肿,患处出现红斑、结节、丘疹、溃疡,小便赤涩、灼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沉数有力或弦数,可伴见寒战、高热,口渴、喜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4.8.7.6 火毒伤阴证 火毒伤津证 因火热毒邪壅盛,耗损阴津所致。临床以潮热、盗汗,消瘦,皮肤干瘪,小便短少,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伴见邪毒炽盛或蕴结等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4.8.7.6.1 热毒伤阴证 热毒伤津证 因火热邪毒损伤阴津所致。临床以午后潮热,汗出热退,皮肤干燥或干瘪,口渴引饮,恶心、呕吐,舌瘦红绛,舌苔黄燥,脉细弦数,或伴见腹胀,腹痛弥漫,全腹挛急,触及包块,肌肉萎缩,指趾干性坏疽等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4.8.8 脓毒证 泛指脓毒蓄积,侵淫肌腠、筋骨,或流窜经络、脏腑,耗损气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8.1 脓毒蕴积证 因脓毒蓄积于肌腠,不得外泄所致。临床以疮疡痈疽等赤炊肿痛,或漫肿胀痛,触按有波动感,或透亮裹脓,舌质红或淡,舌苔腻腐,脉滑数或弦紧,可伴见发热、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8.8.2 脓毒蚀骨证 因外邪壅滞化脓,脓毒侵淫,腐肉蚀骨所致。临床以患处溃脓,经久不敛,形成窦道,探查发现或排出死骨,舌质红,舌苔黄或白,脉沉,可伴见患肢肌肉萎缩,神疲、乏力,低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4.8.8.3 脓毒犯脏证 因脓毒壅结,内犯脏腑所致。临床以痈疽疖疗等酿脓或溃脓期间,突发寒战、高热,烦渴引饮,舌质红,舌苔黄焦,脉滑数或洪数,可伴见头痛、项强,神昏、谵狂,或胸痛、咳唾脓血,腹痛拒按,触及包块,下利赤白,小便溢脓,赤带臭秽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4.8.8.4 正虚脓毒证 因正气亏虚,脓毒壅滞所致,临床以患处肿痛,脓液清稀,疮口久不收敛,神疲、气短,烦渴,舌质红,舌苔腐腻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 疫毒证 泛指因感染疫毒疠邪,具有传染性、病势急重多变等特征的一类证候。 4.8.9.1 疫毒侵袭证 泛指因时行疫毒由口鼻而入,邪毒熏蒸三焦,壅遏或灼损脉络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9.1.1 疫毒引睾窜腹证 毒窜睾腹证 邪毒引睾窜腹证 邪毒引窜睾腹证 因疫毒内传厥阴,循经下注,引睾窜腹所致。临床以腮部肿胀消退,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拒按,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1.2 疫毒熏蒸证 因时行疫毒由口鼻而入,邪毒蕴结肺胃、熏蒸三焦所致。临床以突发高热,微恶风寒,汗出不退,头痛、项强,颜面赤肿,咳嗽、痰黄,或夹血痰,咽喉红肿灼痛,鼻塞、涕浊,或腹痛、呕吐,泻痢赤白,里急后重,舌边尖红,舌苔薄黄或浊腻,脉浮数或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1.3 疫毒攻目证 因温邪疫毒上攻,灼伤目络所致。临床以患眼灼热、赤痛,够泪黏稠,或睑内密布红色细小颗粒,沙涩痒痛,或白睛或睑内有点片状溢血,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1.4 疫毒攻喉证 因感染温邪疫毒,邪毒上攻咽喉所致。临床以壮热或寒热往来,咽喉红肿、疼痛,喉间白膜或口腔黏膜斑,呛咳或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甚则吞咽困难,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指纹紫红,可伴见面 红、目赤,口气臭秽,胸闷、心烦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1.5 疫毒发黄证 因感染疫毒,熏蒸肝胆,胆汁排泄不畅,邪陷心肝所致。临床以黄疸迅速加深,色泽鲜明,腹胀满闷,甚则烦躁、易怒,神志不清,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垢腻,脉弦数,伴见壮热、口渴,大便色浅或白,小便褐黄,鼻血、齿衄,斑疹隐隐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1.6 温毒下注证 瘟毒下注证 因外感风热或湿热疫毒,壅遏经脉,循经下注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鼠蹊或阴部、睾丸肿痛,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1.7 疫毒伤络证 疫热伤络证 因感染温热疫毒,邪毒灼损络脉所致。临床以骤然或持续壮热不已,皮肤红斑或紫癜,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黑燥,脉洪数或弦数、滑数有力,或伴见咳嗽、唾血,呕血,便血,尿血,衄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2 疫毒内闭证 泛指感染温邪疫毒,邪毒内闭或内陷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9.2.1 温毒内闭证 因温热毒邪炽盛,内闭心肝所致。临床以持续壮热,体温骤降,烦躁、谵妄,迅速昏迷,面色青紫,唇指发绀,喉内痰鸣,呼吸不整,快慢深浅不匀,舌质绛,舌苔黄燥或少苔,脉弦数或细,可伴见抽搐频繁,角弓反张,瞳孔不等,双目上视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2.2 疹毒内陷厥阴证 毒陷厥阴证 因风疹疫毒侵袭,邪蕴肌肤,内陷厥阴所致。临床以壮热不退,皮疹稠密,疹色赤紫,臀核肿大,头痛、呕吐,烦躁、嗜睡,甚则神志昏迷,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舌质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2.3 毒陷心肝证 邪毒内陷心肝证 因疫毒或邪毒炽盛,邪正相争,内陷心肝所致。临床以发热,遍身斑疹突然隐没,神昏、谵语,肢 体抽搐,舌质暗红,脉沉细数,指纹紫黯,可伴见唇口紫绀,疹色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3 其他疫毒证 泛指因感染痧麻疠等疫毒,壅闭气血,蕴滞肌腠、经络,上攻头面,内闭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9.3.1 痧毒痹阻证 因痧毒壅闭经络,痹阻气血所致。临床以头巅腰背胀痛,肌肤红疹、红斑密布,肢体肿胀,麻痹不仁,手足僵硬,皮部痧筋青紫,甚则紫黑,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脉弦紧滑数,伴见发热、口渴,咽痛,胸闷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3.2 痧毒上攻证 麻毒上攻证 因感染痧麻疫毒,毒蕴肺胃,发于肌肤,上攻头面所致。临床以寒热微作,或寒战、壮热,头面红肿,署核肿痛,肌肤痧疹、痧块隐现,或遍身发疹,疹退遗留色素沉着,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滑数,可伴见咽喉糜烂,口腔颊黏膜斑,头痛昏闷,目肿如桃,耳塞胀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3.3 痧毒闭肺证 因感染痧毒,郁闭肺气所致。临床以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痰鸣,咽喉肿痛,鼻翼煽动,唇绀,烦躁,舌质红绛,舌苔焦黄或黑燥,脉滑数或细数,伴见遍身发疹,疹点隐伏或早退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3.4 痧毒绞肠证 因痧毒侵入肠道,壅闭气血所致。临床以突发腹痛,甚则盘肠绞痛,或如刀割,痛极难忍,呕吐,腹泻,心烦昏闷,舌质红,舌苔黄白,脉洪数有力,或沉伏而紧,伴见发热,口渴,痧疹显现,痧筋青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3.5 痧毒冲心证 麻毒冲心证 因感染痧麻疫毒,邪毒蕴伏血分,上冲攻心所致。临床以壮热、烦躁,谵语、妄言,心胸闷痛,或骤然大痛,怔忡忪悸,头晕昏闷,甚则痛入脑髓,不省人事,舌质红或深绛,舌苔焦黄,脉促数或沉迟结代,伴见面赤、唇绀,痧疹密布或突然隐伏,或痧筋青紫、黑陷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3.6 麻毒陷肺证 麻毒闭肺证 因麻疹出疹或疹回时感受风邪,麻毒内陷于肺所致。临床以壮热,咳嗽、气促,喉中痰鸣,鼻翼煽动,皮肤红色斑疹、颊黏膜麻疹黏膜斑等突然隐伏,或疱疹早退、倒靥,甚或面唇紫青,四肢厥冷,神志昏蒙,舌质暗红,舌苔焦黄或黑燥,脉滑数或细数,指纹淡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3.7 疠毒壅肺证 疠毒壅肺,气郁血瘀证 因疠毒壅肺,瘀滞气血所致。临床以壮热不退,咳嗽痰多,痰黄黏稠,气促、喘憋,口唇发绀,鼻翼煽动,张口抬肩,胸膈闷痛,口渴,烦躁,神疲、乏力,脘痞、纳差,消瘦,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厚,脉弦数,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8.9.3.8 疠陷心肝证 疠犯心肝,闭窍动风证 因疠毒邪陷心肝,闭窍、动风所致。临床以小儿高热,面色红赤,头痛、眩晕,烦躁或嗜睡,神昏、谵语,肢厥,抽搐,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厚腻,脉弦数,指纹紫滞,可伴见胸膈满闷,恶心、呕吐,消瘦,目赤、目翳,视物不清,耳际红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0 药毒证 泛指因进食有毒药物或不当药物,或过量服用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10.1 药毒伤胃证 因误食有毒药物,或过量服食药物,伤损胃肠所致。临床以用药后突然脘腹绞痛,或剧烈呕吐、腹泻,口舌麻痹,舌苔白,脉弦紧或数,可伴见呕血、便血,汗出、厥脱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0.2 药毒伤胎证 因误食有毒药物,药毒冲心,伤动胎气所致。临床以妊娠药后剧烈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出血,或出血不止,小产,胎死腹中,脉疾数,或脉结代,伴见呼吸困难,呕吐、泄泻,胸闷、心悸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0.3 药毒内陷证 药毒内攻证 因药毒上扰清空,内陷脏腑所致。临床以进药后心烦、胸闷,腹痛如绞,上吐下泻,头痛、眩晕,昏睡,或幻视、幻听,脉促数结代,或浮细无力,可伴见心悸,黄疸,癃闭,口舌麻木,牙关紧急,四肢抽搐,精神错乱,甚或致死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1 食毒证 泛指因进食含有毒素、加工不当或变质不洁食物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11.1 食毒伤胃证 因误食有毒食物,或摄入变质食物,伤损胃肠所致。临床以进食后突然呕吐,腹痛、腹泻,甚则绞 痛难忍,可伴见呕血、便血,汗出、厥脱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1.2 食毒蕴肤证 因秉质遗传,进食或接触某类食物,食毒蕴结肤腠所致。临床以进食后出现头面肿胀,皮肤红 斑、丘疹或疱疹,瘙痒难忍,甚或肌衄,黏膜紫绀,厥脱,具有反复发作等特征的证候。 4.8.11.3 食毒痹阻经络证 因误食有毒食物,食毒痹阻经络所致。临床以食后迅即出现口、舌、唇及肢体麻痹,眼睑下垂,肢体软瘫,甚则心下悸、心中憎惰大动,冷汗淋漓,厥脱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1.4 食毒伤胎证 食毒动胎证 因误食变质或有毒食物,食毒伤动胎气所致。临床以妊娠腰酸、脘腹部绞痛,胎动下坠,阴道流出少量鲜血,甚或下血不止,脉浮细无力,伴见呕吐,腹泻,胸闷、心悸,面色黄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1.5 食毒内陷证 因食毒入胃,邪扰清空,内陷心肝所致。临床以进食后突然脘腹绞痛,心胸烦闷,上吐下泻,或大便带血,口干,眼窝凹陷,皮肤干瘪,血压降低,脉细弱无力,可伴见头痛、嗜睡,心悸、怔忡,黄疸,眼睑下垂,筋惕肉睏,唇舌及肢端麻木,软瘫或抽搐,气急、喘促,甚或致死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2 胎毒证 泛指婴儿在母体染受邪毒,蕴伏化热,郁勃外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12.1 先天遗毒证 因胎火蕴毒,与气血搏结,或胎中感染梅毒,透发肌腠黏膜所致。临床以新生儿局部皮肤红斑肿痛、灼痛,色赤如丹,游走不定,或患儿眼、耳、口、鼻、二阴等处腐蚀烂斑,脓血淋漓,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指纹紫滞,或伴见壮热、烦躁,恶心、呕吐,神昏、谵语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2.2 胎毒蕴肤证 胎火蕴毒证 因胎毒内蕴,郁勃化火,外发于肌肤黏膜所致。临床以患儿皮肤红斑或疱疹瘙痒、溃烂、滋水、化脓、脱皮,口舌生疮,或咽喉、睑眦赤烂,大便腥臭夹脓血,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滑,指纹紫红等反复发作为特征的证候。 4.8.12.3 胎毒蕴热证 胎毒蕴结证 因母体遗毒,胎毒内蕴化热,透发肌腠,灼损气血,弥漫脏腑、三焦所致。临床以患儿壮热、头痛、呕吐,或胁下痞块,黄疸,或臀核肿大,甚则抽搐、神昏,舌苔黄,脉滑数,指纹紫红或黯,伴见皮肤斑疹,口舌、咽喉或胞睑赤烂,或大便腥臭,兼夹脓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 虫毒证 泛指因诸虫螫咬,蕴结肌肤,或虫毒内攻,侵及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虫毒侵袭肌肤证、虫毒结聚证等。 4.8.13.1 虫毒侵袭肌肤证 肌肤虫毒证 泛指因诸虫螫伤,虫毒或与风热、湿热互结,侵入肌腠,或虫毒内聚,外发于肌肤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8.13.1.1 虫毒袭肤证 因毒虫螫咬,虫毒侵入皮肤所致。临床以患处麻木、肿胀,皮肤斑丘疹、疱疹,刺痒疼痛,伴见诸虫螫伤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4.8.13.1.2 虫毒蕴肤证 虫毒结肤证 因毒虫螫咬,或虫毒内蕴,壅聚肤腠所致。临床以患处肿胀、刺痛、灼痛、痛痒,或溃烂成疮、滋水,或肢体麻木,头面漫肿,伴见诸虫螫伤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4.8.13.1.3 虫毒风热结肤证 因毒虫螫伤,虫毒与风热互结,蕴滞于肤腠所致。临床以局部炊红,麻木灼痛,剧烈瘙痒,或疮疖胀痛、裹脓、溃烂,舌边尖红,脉滑数或浮,可伴见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1.4 虫毒湿热结肤证 因毒虫螫伤,虫毒与湿热之邪互结,蕴聚肤腠所致。临床以皮肤炊红漫肿,麻痒疼痛难忍,局部斑丘疹、水疱,破溃、滋水,形成溃疡、结痂,或头面、肢体肿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可伴见潮热,恶心、呕吐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2 虫毒结聚证 因诸虫螫咬,虫毒蕴结肌肤,或内攻脏腑所致。临床以伤处皮肤痒麻、灼痛或刺痛、肿胀,或溃烂成疮,局部有暗红出血点,牵引肢体疼痛,甚则寒战、高热,喘促,神志不清,吞咽困难,舌质暗红或紫,舌苔白或黄,脉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2.1 虫毒侵肺证 虫毒犯肺证 因虫毒凝聚,邪伤肺络所致。临床以胸闷或痛,干咳、少痰,痰夹血丝,或咯脓血痰,舌边尖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或伴见发热、恶寒,头痛,斑疹、瘙痒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2.2 蛊毒侵肺证 因蛊毒传注,侵蚀肺络所致。临床以潮热或低热,胸闷或痛、咳嗽,咳唾痰血,两颧潮红,盗汗、消瘦,四肢沉重,百节酸楚,舌质红绛,舌苔光润,脉细弦数,或伴见喘促息微,面浮肢肿,便血、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3.2.3 虫毒内陷证 因诸虫螫咬后失治、误治,虫毒内陷脏腑所致。临床以局部创伤肿势消退,创面黑陷,烦躁,心悸、喘促,口唇、指甲青紫、发绀,舌质红绛,脉沉细数,可伴见神昏、谵语,躁扰、抽搐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4 蛇毒证 泛指因毒蛇咬伤,毒液侵入伤口,气血受伤,内攻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蛇毒上攻证、蛇毒内攻证等。 4.8.14.1 蛇毒上攻证 因毒蛇咬伤,毒液侵入伤口,蛇毒循经上攻所致。临床以创口有蛇咬牙痕,局部肿痛或麻木感,并向上蔓延,创面或有血疱、瘀斑及溃烂,舌质红,舌苔白黄,脉弦数,可伴见寒战、发热,头痛、眩晕,眼睑下垂,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神昏、抽搐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4.1.1 蛇咬伤风毒证 因毒蛇咬伤,毒液侵入伤口,风毒上攻、阻络所致。临床以被咬伤处有牙痕,伤口微肿、微痛或不肿,肌肤麻木,眩晕、嗜睡,气促,甚则四肢弛缓性麻痹,眼睑下垂、复视,张口困难,口角流涎,呼吸困难,神志昏愦,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数或沉迟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4.1.2 蛇咬伤火毒证 因毒蛇咬伤,毒液侵入伤口,火毒壅盛,伤络动血所致。临床以伤口剧痛,患肢迅速肿胀,局部血疱、瘀斑,或组织坏死,内脏、五官出血,署核肿痛,胸闷、心悸,烦躁,甚则少尿或无尿,四肢厥冷,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或微细欲绝,可伴见发热、恶寒,眩晕,黄疸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4.1.3 蛇咬伤风火毒证 因毒蛇咬伤,毒液侵入伤口,风火二毒交炽、上攻所致。临床以伤口剧痛或麻木,迅速蔓延肿胀,局部水疱、血疱、瘀斑或溃疡、坏死,烦躁、抽搐,甚则神志昏愦,内脏出血,舌质红,舌苔白黄相间,或舌苔黄焦燥,脉弦数,可伴见寒战、发热,眩晕、头痛,胸闷、心悸,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或闭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4.2 蛇毒内攻证 因毒蛇咬伤,蛇毒内攻脏腑所致。临床以患处有蛇咬伤牙痕,局部肿痛或麻木不仁,迅即神志模糊,冷汗出,四肢厥冷,舌质红或青紫,舌苔黄白或舌苔少,脉疾数或沉涩无力,可伴见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斑疹或衄血、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8.14.2.1 蛇毒内陷证 因毒蛇咬伤后失治、误治,蛇毒内陷心肝所致。临床以蛇咬伤后局部肿势突然消减,红肿转为紫暗、紫黑,舌质红绛,脉细数,伴见高热,躁狂不安,抽搐、厥逆,神昏、谵语等为特征的证候。 4.9 痰饮证类 泛指由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水液输布、运化失常,痰浊饮邪滞留,或与寒、湿、火、热、风、毒、瘀、食等邪互结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痰气证、痰饮证、痰湿证、痰浊证、痰热证、痰火证、痰毒证、痰闭证、痰瘀证、痰食证及风痰证、寒痰证等。 4.9.1 痰气证 痰气交阻证 泛指因饮食不节,或七情内伤,痰气交阻、壅滞或凝聚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1.1 痰气互结证 气滞痰结证 气郁痰结证 因痰气交阻,凝结气血所致。临床以精神抑郁,痰多,自觉咽中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不影响吞咽与进食,皮下或可扣及圆形质软或偏硬的肿块,推之可移,舌质或红,舌苔白腻,脉弦滑,可伴见胸闷、胁痛、心烦、善太息等为特征的证候。 4.9.1.2 痰气郁结证 气滞痰郁证 因情志久郁,痰气互结于咽喉,或痹阻心神所致。临床以精神抑郁,咽喉似有梅核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随情志变动而加重或减轻,或忧虑多疑,独处不语,神情呆滞,反应迟钝,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可伴见胸闷、胁胀,善太息等为特征的证候。 4.9.1.3 痰阻气逆证 痰气上逆证 因素有痰湿或宿痰,复由情志或外邪引动,痰气交阻,胃气或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平时痰多,头目昏眩,胸脘闷胀,伴见突发呃逆连声,嗳气、泛恶,或喘咳气急,呼吸不利,舌质暗淡,舌苔薄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1.4 痰气阻膈证 因痰气互结,阻滞于胸膈所致。临床以胸膈痞满或痛,进食梗塞,甚则难以咽下,嗳气、呃逆,或食后即吐,泛吐痰涎,体重骤减,大便艰涩,形体日渐消瘦,舌质暗淡,舌苔薄腻,脉沉细或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1.5 痰气凝结证 因痰气互结,凝结于肌腠所致。临床以全身体表触及皮色不变、大小不等、形圆质软无痛、推之可移的肿块,或好发于头部,与皮肤粘连,顶部有开口,溃破后有粉渣样物溢出,多见于肥胖者,舌质偏胖,舌苔白滑,脉弦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1.6 痰气壅实证 因痰气交阻,聚结于肌腠所致。临床以颈部或耳前后、腋下、鼠蹊等处出现质地坚硬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有轻度刺痛或胀痛,局部皮色不变或暗红,颈项或有牵扯感,转侧不利,舌质偏红,舌苔微腻,黄白相间,脉弦滑,可伴见消瘦,胸闷、心烦,口苦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 痰饮证 泛指人体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些部位而引发的一类证候。注:水液停聚浓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4.9.2.1 痰饮内停证 泛指痰饮滞留或凝聚于人体肌腠、经络、脏腑、官窍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2.1.1 痰饮内盛证 因痰饮内聚,升降失常,壅滞脏腑所致。临床以眩晕,泛恶、呕吐,心下逆满,喘咳、气短,口不渴,小便不利,或形体素盛今瘦,肠鸣漉漉有声,舌质淡润或胖,舌苔滑腻或厚,脉弦滑,可伴见腹胀,不思饮食,心悸或脐下动悸,身重、困倦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1.2 痰饮内阻证 因痰饮内盛,壅阻气机,胃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呕吐痰涎、清水,脘闷不适,不思饮食,头晕,心 悸,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1.3 痰饮上逆证 因痰饮内盛,饮邪上逆,停滞内耳所致。临床以眩晕,动辄尤甚,恶心,呕吐痰涎清沫,舌苔白,脉弦滑或迟缓,可伴见头重如蒙,耳鸣,胸闷,心悸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1.4 痰饮阻肺证 因痰饮内伏,蕴阻于肺所致。临床以喘咳不已,痰多泡沫,黄白相兼,痰鸣、气促、胸闷,不得平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或灰腻,可伴见面目浮肿,每因外感诸邪而加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1.5 痰饮留膈证 因痰饮内伏,滞留胸膈所致。临床以久咳喘促,胸膈闷痛,或咳唾引痛,扣之音浊,舌质暗淡,舌苔滑或灰腻,脉沉弦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1.6 痰饮停胃证 因痰饮中阻,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胃脘痞闷,甚或胀痛,呕吐痰涎、清水,口淡、不饥,或口黏不爽,舌质淡,舌苔白腻或厚,脉弦滑,可伴见肢体沉重,胃有振水声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1.7 痰饮留腹证 因痰饮内盛,滞留腹腔所致。临床以腹大胀满,扣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甚则青筋暴露,舌质胖大,舌苔腻或滑,脉弦滑,可伴见怔忡,喘促,呕恶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2 水饮内停证 水饮内扰证 泛指因水湿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人体某些部位而引发的一类证候。 4.9.2.2.1 饮停中耳证 因外邪犯耳,脉络痞阻,水饮停积于中耳所致。临床以患耳闷胀,堵塞或压迫感,听力减退,随头位改变有耳内流水感及听力变化,中耳积液,或置管后中耳积液仍外流不止,检查可见鼓膜淡黄,有积液线,舌质胖嫩,或有齿痕,舌苔薄腻,脉濡或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2.2 饮邪上犯证 因肝胃虚寒,寒饮中阻,肝气挟饮邪上逆所致。临床以头痛如裂,眼珠胀痛,呕哕涎沫,食少、神疲,甚或瞳色淡绿,瞳散、视昏,眼压升高,舌质淡,舌苔白润,脉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2.3 饮溢四肢证 因水饮泛溢于体表肌腠所致。临床以颜面、四肢浮肿,不汗出,骨节烦疼,肌肉重滞,舌质淡,舌苔滑或腻,脉浮弦或滑,或伴见发热、恶寒,胸闷,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2.4 饮邪客肺证 饮邪犯肺证 饮邪停肺证 饮停于肺证 因水饮内停,上迫于肺,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胸闷、气急、喘咳,痰白量多,质地清稀,或咯泡沫痰,喉间哮鸣有声,甚则胁肋胀满,不得平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沉弦或滑,可伴见小便不利,眩晕,头身困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2.5 饮停心包证 因饮邪停积心包,阻滞气血运行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倚息不得平卧,舌质淡暗或紫绀,舌苔白滑,脉沉伏数促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2.6 饮停胸胁证 饮阻胸膈证 因水饮停积胸腔所致。临床以胸廓饱满,胸闷、肋胀,体位变化或咳唾、呼吸则牵引掣痛,扣之音浊,气急、气促,不得平卧,小便不利,舌质淡润或胖,舌苔白滑,脉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2.2.7 饮留胃肠证 水饮留肠证 因水饮留滞胃肠所致。临床以脘腹胀满,呕吐清涎,胃有振水声,肠鸣漉漉有声,口淡、不渴,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滑,可伴见眩晕,大便溏泄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 痰湿证 湿痰证 泛指肺脾等脏因外感邪客,或恣食肥甘,脏腑气机失调,凝津聚液化痰,内蕴或阻滞于人体肌腠、经络、脏腑、官窍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3.1 痰湿内蕴证 痰湿内盛证 痰湿偏盛证 痰湿壅盛证 因饮食不节,偏嗜肥甘、醇酒,脾湿生痰,运化失常,痰湿壅盛所致。临床以形盛体胖,胸脘痞满,痰多易咯,口腻、食少,或白带量多,质地清稀,舌苔白腻或滑,脉弦滑,伴见眩晕,嗜卧,头身困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 痰湿阻结证 痰湿内阻证 泛指因痰湿偏盛,痹阻或凝结气血,滞留于肌腠、经络、脏腑、官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3.2.1 痰湿阻滞证 痰湿蕴结证 因痰湿壅盛,痹阻或凝结气血所致。临床以眩晕,胸闷,咯吐痰多,痰易咯吐,犯困、嗜睡,形体丰满或肥胖,肢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滑,可伴见头重、昏蒙,呕恶,口淡或腻,纳滞、食少,或体表触及质地柔软、圆滑、无痛性肿块,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不孕,恶阻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1.1 痰湿痹阻证 痰湿阻痹证 因痰湿偏盛,或寒凉等外邪引动,痹阻筋骨关节所致。临床以四肢关节肿痛,皮色不变,阴雨天为甚,腰背重着或冷痛,俯仰转侧不利,舌质淡胖,舌苔白腻或滑,脉弦滑或紧,可伴见胸闷,头身困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1.1.1 痰湿阻络证 因痰湿痹阻筋骨肌腠,或久病入络所致。临床以肢体或关节等处肿胀,屈伸不利,或皮肤肿硬、瘙痒、顽麻,舌苔白腻,脉弦滑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1.2 痰湿凝结证 痰湿结聚证 痰湿结滞证 湿痰凝结证 因痰湿互结,凝结成形,滞留于肌腠,或痰湿凝聚于官窍、腑脏等所致。临床以体表可扪及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卵圆形、条索状肿块或硬结,或镜下窥及胃肠道、官窍内息肉,肿物不痛、不红,表面光滑,舌苔薄,脉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1.2.1 痰湿蕴肤证 肌肤痰湿证 湿痰蕴结肌肤证 因痰湿内蕴,凝结或壅滞于肌腠所致。临床以皮肉间起柔韧肿块、圆滑、无压痛,形体丰满或肥胖,或肌肤肿硬,感觉迟钝,或肌肤漫肿疼痛、溃后流稀水,舌质胖,舌苔白滑,脉弦缓或濡缓等为特征 的证候。 4.9.3.2.1.2.2 痰湿流注证 因痰湿凝结,流窜于经脉、筋骨等处所致。临床以肢体深处触及柔韧肿块、隐痛,或抽出清稀脓液,舌质偏淡,舌苔白腻或滑,脉滑或濡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 痰湿上阻证 因痰湿偏盛,上壅清窍所致。临床以眩晕欲仆,头重胀痛,咽喉不利,胸闷、恶心,泛恶痰涎,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滑,可伴见耳鸣,鼻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1 痰湿蒙塞清窍证 因痰湿内蕴,上蒙清窍所致。临床以眩晕,头胀,耳鸣、失聪,鼻魑,不闻香臭,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滑,可伴见胸闷,恶心,呕吐涎沫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1.1 痰湿阻结胞睑证 胞睑痰湿证 因痰湿偏盛,上壅胞睑,蕴阻脉络所致。临床以胞睑内生硬结,皮色如常,按之不痛,甚则胞睑隆起,胞睑内面相应部位呈灰蓝色或青灰色,舌质淡,舌苔薄腻,脉滑或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1.2 痰湿壅鼻证 因痰湿胶结,上壅鼻窍所致。临床以鼻塞持续不减,嗅觉减退,鼻涕稀白、量多,鼻腔内有息肉,色白如脂,或如石榴子状,光滑水亮,舌质淡,舌苔白腻或滑,脉缓或滑,可伴见头重、昏闷,胸闷,痰多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1.3 痰湿泛耳证 因痰湿内停,上泛耳窍所致。临床以耳内闷胀,眩晕、耳鸣,或鼓膜积液,内耳渗液、溢脓,听力减退,舌苔白滑或腻,脉弦滑,或伴见头重,胸闷、泛恶,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1.4 痰湿上冲证 因痰湿蕴于冲任,经行则冲脉之气挟痰湿上逆所致。临床以经前或经期头痛,眩晕,胸闷、泛恶清涎,形体肥胖,面色咣白,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滑,或伴见白带量多而腥稠,月经量少而色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2 痰湿犯肺证 痰湿侵肺证 因痰湿内蕴,外邪引动,上壅于肺所致。临床以咳嗽痰多,或咳逆喘促,痰白滑易咯,口腻,胸闷,肢体困重,舌质淡或偏暗,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浮弦,可伴见发热、畏寒,腹胀,纳减,面目浮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2.1 痰湿阻肺证 因痰湿壅阻于肺,肺气不得宣降所致。临床以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或稠,容易咯出,胸膈满闷,体位变动则咯痰增多,甚则喘促、痰鸣,舌质淡,舌苔白腻或滑,脉濡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2.2 痰湿蕴肺证 痰湿壅肺证 因脾湿生痰,内蕴于肺,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久咳不已,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痰呈泡沫、黏稠,夹有脓痰、血痰,体位改变咯痰尤甚,痰出咳缓,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滑,伴见胸闷,脘腹胀满,纳差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3 痰湿蒙蔽证 因痰湿内蕴,蒙蔽清空,阻遏神机所致。临床以精神呆滞,语言不清,意识朦胧,面色晦滞,甚则神昏、嗜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沉滑,或伴见脘腹胀满,泛恶、纳呆,喉间痰鸣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3.1 痰湿蒙闭心窍证 痰湿蒙窍证 因痰湿上攻,蒙闭心窍所致。临床以突然神昏、酣睡,喉中痰鸣,口噤不开,呕吐痰涎,面色晦滞,四肢逆冷,肢体瘫痪不收,舌质暗,舌苔白腻,脉濡数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2.3.2 痰湿蒙蔽心神证 痰湿蒙神证 因痰湿内盛,壅阻经络,上蒙心窍,神机不利所致。临床以半身不遂,口眼喝斜,流涎、呛食,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舌强或歪,舌质紫暗,舌苔厚腻,脉弦滑,甚或伴见昏睡不醒,喉间痰鸣,二便失控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3 痰湿中阻证 因嗜酒或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湿聚生痰,痞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临床以头重、眩晕,脘腹痞闷,呕恶,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质淡,舌苔白腻或厚,脉濡滑等特征的证候。 4.9.3.2.3.1 痰湿聚胃证 痰湿内积证 湿痰聚胃证 因痰湿中阻,积聚于胃所致。临床以胃脘痞痛,胸膈满闷,恶心,呕吐清涎,胃中振水音,口淡、不渴,不欲饮食,日渐消瘦,舌质淡润,舌苔滑腻,脉滑或濡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3.2 痰湿蕴脾证脾虚痰阻证 因痰湿中阻,困滞脾运所致。临床以腹胀、脘闷,食后加重,纳呆,恶心,大便稀溏或泻,身重、倦怠,舌苔滑腻,脉滑或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4 痰湿下阻证 因肝肾亏虚,痰湿循经下注,凝结于阴股臀腰等处所致。临床以睾丸处酸胀、隐痛,可扣及附睾硬结及条索状肿硬,或臀部漫肿,皮色不变,鼠蹊署核肿大,结块坚硬,或腰背重滞、转侧不利,舌苔薄,脉沉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4.1 痰湿犯腰证 痰湿腰痛证 痰注腰痛证 因痰湿痹阻经络,滞着腰脊所致。临床以腰部自觉重滞,牵引背胁,俯仰转侧不利,或腰脊局部冷痛或麻,或有肿块,皮色不变,按之软而不痛,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伏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4.2 痰湿阻胞证 因痰湿内蕴,阻滞胞宫脉络所致。临床以月经不调,白带量多、清稀或浊,甚则带下如崩,闭经, 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濡缓或滑,可伴见体形肥胖,困倦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2.4.3 痰阻精室证 痰湿阻滞精室证 因痰湿内蕴,阻滞精室脉络所致。临床以性欲淡漠,阳痿不举,或不射精,精子量少或无,精液稀薄,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滑,可伴见形体肥胖,腰脊酸软,神疲、气短、面白,眩晕、心悸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3 痰湿兼夹证 泛指痰湿酝热化火,或瘀滞气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3.3.1 痰湿化热证 痰湿化火证 因痰湿凝结于肌腠或官窍、腑脏等,久郁酝热化火所致。临床以皮下触及圆形质软肿块,局部红肿灼痛,甚则作脓跳痛,溃破后可见粉渣样物溢出,舌质或红,舌苔薄黄而腻,脉滑数,或弦紧、弦滑而数,可伴见发热,恶寒,头痛,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3.2 痰湿瘀滞证, 因痰湿内阻,气血瘀滞所致。临床以胸脘痞闷、胀痛或刺痛,头身困重,疲乏、嗜睡,或肌肤肿硬、麻木,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舌苔滑腻,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9.3.3.3 痰湿瘀结证 因痰湿瘀血互积于胃脘,或下阻冲任所致。临床以胃脘或腹部扣及肿块,固定难移,隐隐作痛或刺痛,或月经淋漓不断,赤白带下,舌质淡胖,或有瘀斑、瘀点,舌苔白滑或腻,脉弦滑或细濡,可伴见素盛今瘦,呕吐痰涎,大便或秘或泻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 痰浊证 痰浊内阻证 泛指痰湿秽浊合邪,内蕴或阻滞于肌腠、经络、脏腑、官窍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4.1 痰浊内蕴证 痰浊内盛证 因秉质痰湿偏盛,饮食不节,或房事不洁,感染秽浊,痰浊内聚所致。临床以形体肥胖,腹大肉厚,嗜睡、困乏,痰多稠浊,胸脘痞胀,口气重浊,或白带量多、质稠、秽浊,舌苔垢腻或厚,脉沉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 痰浊壅塞证 痰浊凝聚证 泛指痰浊凝聚,壅阻、积聚、闭塞气机,致使经络、脏腑、官窍等功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4.2.1 痰浊阻滞证 因痰浊壅塞,痹阻经络,筋脉失养,或凝聚胃肠所致。临床以头痛昏蒙,神识滞钝,项背牵急,四肢麻木、搐搦,或胃脘痞硬,腹部或触及积块,呕恶、反胃,泛吐痰涎,舌质淡,舌苔白厚或腻,脉滑或弦滑,可伴见眩晕,记忆力下降,心悸,孕妇缺乳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1.1 痰浊阻胃证 因感受湿浊之邪,或久居潮湿之地,恣食生冷瓜果,湿浊之邪阻滞中焦,脾胃纳运失职所致。临 床以胃脘胀闷,呕吐痰涎,口黏,纳呆,痰涎壅盛,肢重,身倦,舌苔白、厚腻,脉濡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1.2 痰浊闭阻证 因痰浊壅塞,痹阻心胸所致。临床以心胸憋闷为主,偶或心痛,遇阴冷潮湿辄加重或诱发,咳唾痰沫,动则气短,甚则猝然昏厥,舌质胖大,边有齿痕,舌苔浊腻或滑,脉滑或沉弦,可伴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1.2.1 痰阻心脉证 因痰浊凝聚,痹阻心脉,血行不畅所致。临床以心胸憋闷,动辄心痛,心悸、心忪,体胖、多痰,身体困重,面色暗,舌质淡紫,舌苔腻或滑,脉滑或迟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1.2.2 痰浊蒙窍证 因痰浊凝聚,上蒙心窍,神识不用所致。临床以神识昏昧或痴呆,呛食、流涎,失语,或答非所问, 不知羞耻,随地便溺,舌质暗,舌苔厚腻或垢,脉滑,可伴见胸闷、痰多,面色晦垢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1.2.3 痰浊闭塞证 因痰浊壅塞,困滞心神,甚则邪陷心肝所致。临床以精神萎顿,晨昏颠倒,困倦、嗜睡,甚则突然昏厥,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目窜、搐搦,舌苔厚腻,脉滑或迟,可伴见形体肥胖,胸闷、脘胀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1.3 痰核留结证 痰浊积聚证 因痰浊凝聚,结块留滞不消所致。临床以颈项、肢体等处皮下生核,圆滑质硬,推之可移,不红不热不痛,甚或成串,舌苔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1.3.1 痰浊结聚证 痰浊结聚颈项证 因痰浊凝聚,壅结于颈项所致。临床以结喉两旁触及积块,质地偏硬,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皮色不变,或耳内闷胀,舌质胖或暗,边有齿痕,舌苔白厚或腻垢,脉弦滑,可伴见胸闷,痰多,咽喉梗阻不适感,署核肿大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1.3.2 痰阻经络证 痰浊阻经证 因痰浊凝聚,痹阻于经络或经筋所致。临床以肢体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或体表触及大小不等、质地偏硬痰核或肿块,皮色不变,推之可移,舌质淡或胖,舌苔腻或厚,脉弦滑或沉,可伴见形体肥胖,身体困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1.3.3 痰浊痹阻证 痰浊阻滞骨节证 因痰浊凝聚,滞留关节所致。临床以指趾等关节漫肿、酸麻胀痛,或外耳、小关节等处发现块瘰硬结,皮色不变或暗红,舌质暗淡或胖,舌苔白腻或厚,脉缓或弦滑,可伴见胸闷、心悸,小便不利,面浮、足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2 痰浊上扰证 因痰浊壅盛,上扰清空,阻滞气机所致。临床以近事遗忘,语言迟缓,眩晕,头痛,倦怠、嗜卧,胸 闷不舒,肢倦、身重,泛恶、多痰,舌苔浊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2.1 痰浊上蒙证 痰浊犯头证 因痰浊壅盛,上蒙清窍所致。临床以头重昏蒙或胀痛,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嗜睡、困乏,舌质暗淡,舌苔浊腻,脉弦滑,或伴见近事遗忘,反应迟钝,眼够增多,口涎不收,耳鸣、重听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2.1.1 痰浊蒙蔽清窍证 痰蒙清窍证 因痰浊上蒙清窍,壅蔽神机所致。临床以头重如蒙,或头胀昏痛,五官感觉迟钝,嗜睡、困乏,舌苔垢腻或厚,脉滑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2.1.2 痰浊壅结外耳证 因痰浊凝聚,循经上泛,壅结于耳所致。临床以耳廓或耳后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变,舌苔白滑或腻,脉弦滑,或伴见鼓室积液,听力失聪,眩晕,头重,胸闷,恶心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2.1.3 痰浊壅阻鼻窍证 痰聚鼻窍证 因痰浊上泛,壅阻鼻窍所致。临床以鼻塞,鼻涕量多,涕稠脓浊,或夹涕血,久则不嗅香臭,鼻甲肿胀,内生息肉、囊肿,舌苔腻,脉滑,或伴见头额胀痛,鼻鼾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2.1.4 痰浊凝聚声门证 因痰浊上壅,凝聚声门所致。临床以声音粗浊或嘶哑,喉中痰多,痰白而黏,声带水肿,或有声带结节、息肉,舌苔白腻,脉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2.2 痰浊阻肺证 因痰浊壅塞,痹阻肺气所致。临床以胸闷、气促,咳喘、痰鸣,咯痰白黏、量多,不易咳出,或不得平卧,舌苔白滑或厚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2.2.1 痰浊壅肺证 痰浊蕴肺证 因痰浊内伏或壅塞,阻遏气道,肺失清肃所致。临床以咳喘阵作,胸满闷窒,不得平卧,痰鸣、声高,痰白黏稠,或夹脓痰、血痰,舌质淡,舌苔垢腻或厚,脉沉滑或濡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2.2.2 痰浊闭肺证 因痰浊壅塞,闭阻肺系,邪陷心肝所致。临床以咳喘不已,张口抬肩,胸高气急,喉间痰如拽锯,烦躁、闷乱,面色青白,唇甲青紫,甚则痉厥、抽搐,舌质暗,舌苔垢腻或厚,脉弦滑或沉伏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3 痰浊中阻证 因痰浊壅塞,痞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临床以头重昏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嗜睡、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舌苔白厚或腻垢,脉濡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4 痰浊下阻证 痰浊下注证 因痰浊凝聚,循经下注所致。临床以小腹或前阴部坠胀、疼痛,性欲淡漠,精液或带下白浊,气味腥秽,形体肥胖,肢体困倦,面白,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腻,脉沉细,可伴见不孕、不育,或不射精,精索静脉曲张,子宫肌瘤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4.1 痰浊凝聚精室证 因痰浊凝聚,循经下注,壅滞于精室所致。临床以小腹、会阴、阴囊等部位坠胀酸痛,小便频而不痛,余沥不尽,或性欲淡漠,尿中或有白色分泌物溢出,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弦滑,伴见检查发现前列腺肥大,或阴囊扪及团块、条索状肿块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4.2 痰浊阻胞证 因痰浊凝聚,闭阻胞宫脉络所致。临床以育龄妇女闭经,带下白浊或黄,气味腥秽,舌质淡,舌苔 白腻或厚,脉濡或滑,或伴见不孕,体形肥胖,困倦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2.4.3 痰浊凝聚宗筋证 因痰浊壅盛,循经下注,凝聚于宗筋所致。临床以阴茎背侧可触及条索状结块,皮色不变,皮温正常,无明显压痛,阴茎勃起时可发生弯曲或疼痛,舌质淡,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3 痰浊兼夹证 泛指痰浊酝热化火,或瘀阻气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4.3.1 痰浊化热证 痰浊化火证 因痰热犯肺,化脓化腐,或痰浊蕴积化热、化火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唾浊痰,兼夹脓血,胸满或痛,口黏、口臭,纳呆,腹胀,大便不畅或秘结,舌质偏红,舌苔白腻而燥或偏黄,脉滑或数,可伴见带下黄稠、秽臭,皮下结节、肿块等红肿热痛或裹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3.2 痰浊瘀阻证 因痰浊壅塞,气血不畅,痹阻络脉所致。临床以头重昏蒙,形体肥胖,肢体麻木,唇舌紫暗,舌质淡胖,或有齿痕、瘀点、瘀斑,舌苔浊腻或厚,脉弦滑或濡涩,或伴见眩晕、昏蒙,善忘、迟钝,或胸闷、心痛,心悸、怔忡,或咳喘憋闷,痰稠黄白,或粉红色泡沫痰等为特征的证候。 4.9.4.3.2.1 痰浊瘀闭证 因气血逆乱,或风火挟内生痰浊、瘀血上凌清空,闭阻脑络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酣睡不醒,痰鸣如潮,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痉挛,面白、唇暗,四肢不温,舌质暗淡或青紫,舌苔浊腻或厚,脉沉滑或濡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 痰热证 痰热壅盛证 泛指痰浊与邪热互结,或痰热内蕴,壅阻于经络、脏腑、官窍等部位,动风、伤阴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5.1 痰热搏结证 泛指痰热互结,壅滞气机,蕴结、闭阻脏腑官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5.1.1 痰热蕴结证 痰热内阻证 痰热内盛证 因痰热壅盛或胶结,痹阻气血所致。临床以结喉处红肿绕喉,坚硬疼痛,肿势散漫,或胸肋部、眼睑内等部位触及豆状隆起肿核,触之痛或不痛,或咳嗽、胸痛,咯出黄稠脓痰或血痰,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数,可伴见发热、口渴,头痛、项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1.1 痰热内扰证 因痰热壅盛,扰乱心神所致。临床以心烦、不寐,头重、目眩,胸闷、脘痞,舌质红,舌苔微黄而腻,脉弦滑或滑数,可伴见发热,咳唾痰黄,口苦、咽干,泛恶、嗳气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1.2 痰热气滞证 因痰热蕴结,阻滞气机所致。临床以胸肋闷胀或局部隆起,按压疼痛,或走窜灼痛,心烦、易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可伴见发热,咳喘,咯痰黄稠,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1.3 痰热结胸证 因邪热与痰浊互结,痰热蕴结于心下或胸膈所致。临床以心下痞胀或硬满,按之则痛,或胸膈灼痛,烦热,咳咯痰黄,舌质红,舌苔黄滑或腻,脉滑数,或伴见发热、面赤,大便不畅或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1.4 痰热蕴脾证 因痰热壅盛,蕴结于脾所致。临床以腹胀,口腻、纳呆,大便溏泄,黏滞不爽,头重、眩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伴见发热,身体困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1.5 痰热腑实证 因痰热蕴结,腑气不通,浊邪上蒙清窍所致。临床以半身不遂,口眼喝斜,食入易呛,口涎不收,言语謇涩,感觉减退或消失,腹胀,大便硬或秘结,头痛、目眩,咳咯痰多、色黄,舌体歪或短缩,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1.6 痰热蕴结精室证 因痰热壅盛,循经下注,蕴结于精室所致。临床以小腹或阴囊等部位坠胀疼痛,小便频涩或灼痛,余沥不尽,赤白浊下,或性欲亢奋,精液黏稠色黄,精子少或无,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可伴见检查发现前列腺肥大,或触及阴囊团块、条索状肿块,遗精、早泄,不射精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2 痰热上壅证 痰热上蒙证 痰热内闭清窍证 因痰热壅盛,上蒙清窍所致。临床以头眩、昏蒙,头重、胀痛,甚则晕厥,或视物黑矇,视力骤降,或骤然耳鸣、耳聋,舌质红胖,舌苔黄腻,脉弦滑,可伴见胸闷,心烦,泛恶或呕吐,肢体麻木,形体偏胖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2.1 痰热阻结胞睑证 痰热阻结证 因痰热蕴结,或外邪引动,上壅、阻滞胞睑脉络所致。临床以胞睑硬结,皮色微红或红肿,睑内红赤,或相应部位呈紫红色,甚则硬结自睑内面溃破,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可伴见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畅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2.2 痰热犯鼻证 因火热与痰浊搏结,壅遏鼻窦所致。临床以鼻流腥臭浊涕、量多、色黄,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 红肿,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可伴见头痛,眩晕,耳鸣,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3 痰热阻肺证 因外邪化热犯肺,炼液成痰,或有宿痰,复感风热,致使痰热互结,壅阻肺络所致。临床以发热,咳喘痰鸣,胸膈满闷,咯痰黄稠,或痰中带血,咽喉肿痛,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或伴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3.1 痰热壅肺证 因痰热交结,壅积于肺所致。临床以发热、咳喘,呼吸迫促,胸膈满闷,张口抬肩,喉中有水鸡声,痰黄黏稠,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3.2 痰热闭肺证 痰热郁肺证 因痰热壅盛,郁闭肺气,甚则邪陷心肝所致。临床以壮热,咳嗽、痰鸣,气粗而喘,鼻翼煽动,胸闷胀痛,口唇绀紫,烦躁,甚则昏谵、痉厥,舌质红绛,舌苔焦黄,脉滑数或细数,指纹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3.3 痰热瘀肺证 因痰热蕴结壅肺,热壅血瘀,腐而成脓所致。临床以壮热、寒战,胸闷胀痛,转侧不利,咳嗽、气急,咯脓血痰,气味腥臭,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可伴见汗多,口干、咽燥,烦躁不安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4 痰热蔽窍证 痰热蒙窍证 痰蔽心包证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因湿热疫邪侵袭,湿热酿痰,上蒙心窍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昼轻夜重,时作昏昧,间或清醒,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则谵语、妄言,舌苔垢腻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指纹紫,可伴见嗜睡,耳聋,目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1.4.1 痰热内闭心窍证 痰热闭窍证 痰热内闭证 痰火内闭证 因痰热壅盛,闭阻心窍,神识不用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口噤不开,喉中痰鸣,半身不遂,或神志昏蒙,项强,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可伴见发热,痉挛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2 痰热兼夹证 泛指痰热炽盛,动风、伤阴或瘀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5.2.1 痰热动风证 因痰热内盛,引动肝风所致。临床以眩晕,肢麻、震颤,头摇不止,甚则四肢抽搐,手不能持物,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可伴见发热,口黏或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咳喘,喉中痰鸣,咯痰黄稠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2.2 痰热伤阴证 痰热阴虚证 因痰热内盛,耗伤阴液所致。临床以胸闷,咳嗽,痰黄黏稠,口渴,五心烦热,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燥,脉细数,可伴见发热,形体消瘦,大便硬结,小便短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5.2.3 痰热瘀阻肌肤证 痰热瘀阻证 因痰热蕴结,瘀阻于肤腠所致。临床以颜面出现褐红色豆状小结节,四周浸润,融合成片,或有溃疡,舌质淡红,或边尖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 痰火证 痰火壅盛证 泛指痰火互结,蕴积或壅阻于经络、脏腑、官窍等部位,伤阴、动风、夹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6.1 痰火内蕴证 痰火内盛证 因宿痰、伏痰等久积化火,壅阻气血所致。临床以眩晕,头胀或痛,胸胁满闷,咯痰黄稠,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躁狂,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或伴见低热、盗汗,心悸,遗精、梦交,妊娠烦闷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2 痰火壅结证 泛指痰火互结,壅滞气机,蕴结、闭阻脏腑官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6.2.1 痰火郁结证 因痰火壅结,或痰湿内蕴,肝火郁勃引发所致。临床以突发听力下降,耳塞如聋,或耳胀、耳鸣,时轻时重,或咽部有异物梗阻感,结喉肿胀或微痛,泛恶或呕,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苦、咽干,病情随情绪波动,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可伴见胸中烦闷,心悸、烦躁,署核胀痛,二便不畅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2.2 痰火上扰证 痰火升扰证 因痰火壅盛,上扰清空,或痰湿内蕴,冲任失调,肝火、冲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头胀昏痛,或痛如刀劈,耳鸣或脑鸣作响,如雷似风,或经行头痛、躁狂,心烦、失眠,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等为特征 的证候。 4.9.6.2.3 痰火犯肺证 因外邪入里化火凝痰,阻塞气道,或痰火灼伤肺络所致。临床以痉咳,痰不易咯出,或伴深吸气样鸡鸣声,咳呕痰食方止,或久咳痰血,胸胁掣痛,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数,可伴见发热,盗汗,目睛红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2.4 痰火内扰证 因痰火蕴积,引动肝风,内扰心神所致。临床以狂躁不宁,手足躁扰,挤眉弄眼,口角抽动,秽语恶声,喉间痰鸣,甚则昏不识人,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指纹紫滞,或伴见口渴、口苦,胸中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2.4.1 痰火扰神证 痰火扰心证 因痰火内盛,或痰因火动,上扰心神所致。临床以头痛,烦躁,多动、多语,少寐或不眠,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易激动、愤怒、嚎叫哭闹,难于约束,甚则哭笑无常,打人毁物,或表情肌、颈肌、四肢等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的运动性抽动,口出秽语、恶声,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指纹紫滞,可伴见颜面红赤,喜食肥甘,喉间痰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2.4.2 痰火闭窍证 因痰火互结,闭阻心窍,神识不用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鼻鼾、痰鸣,或躁扰发狂,肢体强直、痉挛,舌质红绛或深绛,舌苔黄腻或焦褐,脉沉滑数,可伴见发热,面红、目赤,口干、唇燥,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3 痰火兼夹证 泛指痰火壅盛,动风、劫阴或瘀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6.3.1 痰火动风证 因痰火内盛动风,或风挟痰火,上凌清空所致。临床以眩晕、头痛,颈项板滞,颜面潮红,心烦、失眠,肢体震颤,甚则不能持物,行步不稳,或口舌喝斜,言语謇涩,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可伴见泛呕痰涎,口涎不收,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3.2 痰火劫阴证 痰火伤阴证 因痰火内蕴,劫伤阴液所致。临床以骨蒸潮热,或低热不已,午后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渴,消瘦,肌肤甲错,舌质红,舌苔腻或无,脉细滑数,或伴见久咳、胸痛,咳唾痰血,腰痛,小便短赤或淋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3.3 痰火积滞证 胃中痰火证 因痰积胃脘,久郁化火所致。临床以嗳气、胸闷,食后痞胀,口渴、唇干,或嗳腐、呃逆,咳呕痰涎,大便黏滞或便秘,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9.6.3.4 痰火瘀闭证 因痰火动风,邪窜脉络,瘀闭心脑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痉挛,躁动不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伏,指纹紫滞,可伴见身热、面赤,痰鸣、气粗等为特征的证候。 4.9.7 痰毒证 泛指因邪毒与痰浊互结,或痰毒内蕴、结聚、瘀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7.1 痰结毒聚证 痰结毒滞证 痰毒凝聚证 因邪毒与痰浊互结,或痰毒凝聚所致。临床以胸闷、久咳,痰多稠浊,或局部触及肿块,麻木、硬痛不移,溃后流脓,或带下秽浊,气味腥臭,舌苔垢腻,脉沉弦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9.7.2 痰毒壅喉证 痰毒攻喉证 因痰毒壅结于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肿胀,吞咽困难,痰涎壅盛,或痰鸣如拽锯,呼吸不利,舌质偏红,舌苔腻,脉滑或数,指纹青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9.7.3 痰毒瘀结证 因痰凝化毒,瘀结于颈项所致。临床以颈部触及痰核,迅速增大,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不痛不痒,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可伴见面色少华,体倦,乏力,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4.9.8 痰闭证 因外邪内陷,或七情内伤,气结痰凝,或痰浊壅盛,痰因气动,蒙闭心窍,神识失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8.1 痰蒙心窍证 痰蒙心神证 痰蒙神窍证 痰壅神窍证 因外邪内陷,或痰浊壅盛,蒙蔽心窍,神识失主所致。临床以发热、神昏、谵语,惊厥、抽搐,痰声辘辘,舌质暗或胖,舌苔厚腻,脉滑数或弦滑,或伴见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等为特征的证候。 4.9.8.2 痰迷心窍证 因七情所伤,气结痰凝,或痰湿内伏,痰因气动,阻闭心窍,蒙闭心神所致。临床以神情抑郁、恍惚,或痴呆、昏昧,甚则猝然昏仆,举止乖常,不避亲疏,喉中痰鸣,胸闷、痰多,面色晦暗,舌苔白腻或厚,脉弦滑或沉等为特征的证候。 4.9.8.3 痰闭心窍证 痰闭心神证 因风痰壅盛,闭阻心窍所致。临床以突发昏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目直上窜,或猝然如癫似狂,行为乖张,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沉滑缓,伴见喉间痰鸣,口角流涎等为特征的证候。 4.9.8.4 痰阻心窍证 痰阻心神证 因痰浊闭阻心窍,神识不用所致。临床以神志昏昧,痴愚呆傻,举止乖常,或喃喃自语,或狂言、不语,不知羞耻,便溺不禁,痰鸣、流涎,面色晦暗,舌质暗,舌苔白腻或厚,脉滑或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4.9.9 痰瘀证 泛指痰瘀互结,痹阻于经络、脏腑、官窍,或经久化热、化火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9.1 痰瘀搏结证 泛指因痰瘀互结,痹阻经络、脏腑、官窍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9.1.1 痰瘀阻窍证 因痰瘀互结,闭阻清窍所致。临床以头晕、头痛,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呕吐,肢体麻木,行步不正,失眠,健忘,面唇暗红或紫暗,舌质紫暗,舌边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9.9.1.2 痰瘀互结证 痰瘀内阻证 瘀痰内阻证 瘀痰互阻证 因痰瘀搏结,脉络痹阻所致。临床以局部肿块、包块刺痛,或肢体麻木、痿废,颜面胸背等处泛发黑白粉刺,舌质暗红或紫,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腻,脉弦滑或涩,可伴见胸膈或乳房疼痛,咳唾痰血,腹胀,经行腹痛,经血色紫黑,婚久不孕等为特征的证候。 4.9.9.1.3 痰结血瘀证 因七情所伤,气滞痰凝,脉络瘀阻,痰血壅结所致。临床以颈项、结喉两旁或乳房等部位触及结节、肿块,质地稍硬,推之可移,甚或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平,推之不移,舌质暗或紫,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9.9.1.4 痰瘀痹阻证 因痰瘀互结,留滞关节,痹阻经脉所致。临床以久痹不已,骨节肌肉疼痛,固定不移,关节肿胀、畸形,晨僵,屈伸不利,或胸闷痹痛,咳嗽或喘,痰多,两颧红赤,或肌肤顽麻、紫暗,面色暗黑,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9.9.1.5 痰瘀阻络证 痰瘀滞络证 因痰瘀互结,痹阻脉络所致。临床以心胸憋闷或痛,牵掣后背,动辄尤甚,或气上冲咽,自觉有窒息感,心悸、怔忪,眩晕、痰多,时欲呕呃,肢体麻木,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舌边尖有瘀点、瘀斑,舌苔腻,脉弦滑或结代等为特征的证候。 4.9.9.1.6 痰瘀阻肺证 瘀痰阻肺证 因烟客或吸入粉尘,浊痰瘀结,蕴阻于肺所致。临床以咳嗽、痰多,咯痰黏滞成块,或痰中夹血,胸闷、气促,胸膺刺痛,或局部隆起,按压痛甚,舌质淡紫或暗,舌苔垢腻,脉弦滑或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9.9.1.7 痰瘀阻膈证 因痰瘀互结,阻膈不通所致。临床以胸膈痞闷、刺痛,进食作梗,甚则食入即吐,呕哕黏痰,舌质暗红或紫,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干腻或少苔,脉细涩,可伴见形体羸瘦,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大便硬如羊屎,或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9.9.1.8 痰瘀闭阻证 痰瘀阻滞证 因痰瘀互结,阻滞心窍、脑络所致。临床以小儿发育迟缓,失聪、语迟,喉间痰鸣,神思欠敏,甚则神识愚昧,反应迟钝,口角流涎,动作不自主,屈伸不利,舌质淡胖,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脉细涩或沉滑,指纹紫滞,或伴见神情呆滞,遇事善忘,癫痫发作等为特征的证候。 4.9.9.2 痰瘀兼夹证 泛指因痰瘀互结,经久化热或化火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9.2.1 痰瘀化热证 痰瘀化火证 因温毒内伏,痰凝瘀滞,或痰瘀日久化热或化火所致。临床以局部肿块或中核等红肿灼痛,甚或化脓,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可伴见发热,胸胁满闷,胁下痞痛,痰黄或夹血块等为特征的证候。 4.9.10 痰食证 泛指痰食互结,壅滞气机,或痰因风动,邪陷心肝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9.10.1 痰食惊风证 因痰食壅积,痰因风动,邪陷心肝所致。临床以脘闷、纳呆,腹痛、便秘,继而发热,呕哕痰涎、宿食,迅速出现神昏、惊厥,喉间痰鸣,腹胀膨大,呼吸气粗,舌质红,舌苔黄厚或白腻,脉弦滑,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9.10.2 痰食互结证 痰食壅结证 因痰浊与宿食互结,阻滞气机所致。临床以胸脘痞闷或胀痛,咳嗽痰多,食少,腹胀,呕吐痰涎、宿食,舌苔腐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 瘀血证类 泛指因血液运行不畅,或离经之血凝滞,或久瘀化热,邪毒痰水互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注:包括瘀血阻滞证、瘀血兼夹证等。 4.10.1 瘀血阻滞证 泛指因气血痹阻或停滞,致使肌腠、筋骨、经络、脏腑官窍等功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0.1.1 瘀血痹阻证 瘀血痹闭证 因瘀血痹阻肌腠、经络、骨节或脏腑气血等所致。临床以皮肤干燥、粗糙或紫癜、硬肿,骨关节肿痛、变形,肢体麻木,或心腹掣痛,或闭经、痛经,舌质偏暗,或有瘀斑,脉浮涩或细,伴见疼痛部位固定,刺痛或掣痛,皮色紫暗,时作时休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2 瘀血内停证 瘀血内滞证 瘀血凝滞证 瘀血停滞证 瘀血留滞证 因瘀血凝滞或停滞所致。临床以局部肿胀、麻木、刺痛,或瘀斑、肿块不消,固定不移,质地偏硬,面色暗,舌质暗滞,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弦紧,或伴见各种瘀血内停所引起的疼痛、痿痹、血症、癥瘕积聚、疮疡痈疽、月经不调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3 瘀滞证 泛指因外伤或气血运行不畅,致使瘀血滞着肌肤、筋骨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0.1.3.1 瘀滞肌肤证 肌肤瘀滞证 因瘀血痹阻肌腠所致。临床以皮肤僵硬、萎缩,或皮肤粗糙、干枯,局限性血丝红缕、紫暗斑块,甚则肌肤甲错,或皮损肥厚浸润,鳞屑紧固,颜色暗红,舌质暗红,或见瘀点、瘀斑,舌苔薄,脉细涩,可伴见不同程度的瘙痒、顽麻不仁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3.2 瘀滞筋骨证 因外伤或病久,瘀血阻滞筋骨所致。临床以筋骨刺痛、拒按,皮色紫暗,或关节肿硬、畸形,活动障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脉沉弦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 瘀阻经络证 泛指瘀血痹阻经络,或久病入络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0.1.4.1 瘀阻脉络证 因瘀血凝聚,阻滞脉络所致。临床以病变筋脉肿如硬索,粘连不移,牵扯不适,可触及硬性结节,皮色褐黑,胫踝水肿,舌质暗,或有瘀象,脉细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2 瘀闭血脉证 血脉瘀阻证 血脉瘀闭证 因瘀血凝结,闭阻血脉所致。临床以患肢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肤色暗红或紫暗,趾(指)下垂则加重,抬高则苍白,疼痛持续加重,趺阳脉减弱或消失,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白,脉弦紧或细涩,可伴见皮肤发凉、干燥,甚则趾(指)节脱落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3 瘀血阻络证 瘀血伤络证 因瘀血阻滞经络,或久病入络,伤损脉络所致。临床以患处刺痛,固定不移,或见紫斑、肿块,或见出血色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4 瘀阻脑络证 瘀血犯头证 因中风或头部损伤,瘀血凝结,阻滞脑络所致。临床以头痛如刺,固定不移,经久不愈,面色晦暗,或颅脑损伤后昏不知人,半身不遂或瘫痪,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伴见眩晕,健忘,痴呆,神志错乱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5 瘀阻肺络证 瘀血乘肺证 因瘀血凝滞,阻滞肺络所致。临床以胸部刺痛,咳嗽,咯血色暗或成块,面色黧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6 瘀阻心脉证 因瘀血凝滞,瘀阻心脉,心失所养所致。临床以心胸闷痛,痛如针刺,唇甲紫暗,心悸、怔忪,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7 瘀阻胸胁证 瘀滞胸胁证 瘀停胸胁证 因瘀血凝滞于胸胁脉络所致。临床以胸胁局部肿胀、隆起,触按辄痛,或胸闷、心痛,口唇紫暗,时或心悸、怔忡,舌质暗滞,有斑点、瘀斑,脉沉涩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8 瘀阻胃络证 因瘀血凝滞,阻滞胃络所致。临床以胃痛久病,心下刺痛、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呕血色暗成块,日轻夜重,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细涩,可伴见形体消瘦,大便色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9 瘀阻肠络证 因邪毒瘀结,蕴阻或留滞肠络所致。临床以脐腹、少腹绞痛或刺痛,腹痛即泻,反复迁延,粪便夹杂赤白黏冻或黏液、脓血,排便后腹痛减轻,或泻后有不尽之感,面色晦滞,舌质暗红,或边有瘀斑,脉弦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10 瘀血犯腰证 因外伤或瘀血凝结,滞着腰部,经脉不利所致。临床以腰脊固定刺痛、拒按,日轻夜重,转侧或俯仰不利,或骨节变形,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4.11 瘀阻肾络证 因瘀血凝滞,阻滞肾络所致。临床以腰部胀痛或刺痛,固定不移,肢体浮肿,或腹大如鼓,青筋暴露,小便短少或闭,面色黧黑,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疲乏无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脉沉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5 瘀阻上焦证 泛指因瘀血凝滞,邪阻清空,或瘀毒互结、留滞于心肺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0.1.5.1 瘀阻清窍证 瘀停清窍证 因瘀血阻滞头面清窍所致。临床以头痛如刺,固定不移,或眼、鼻、耳、喉、舌等硬肿刺痛,或溃烂、出血不止,舌质暗,脉弦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5.1.1 瘀阻脑窍证 瘀阻脑神证 脑窍被蒙证 因邪犯清空,或外力伤脑,瘀闭脑络,神识不用所致。临床以诸事遗忘,智力骤减,狂躁或痴呆,面色晦暗,或神志错乱,甚则昏睡不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5.1.2 血瘀耳窍证 因瘀血痹阻耳脉,或久病入络,壅滞瘀结所致。临床以听力渐减,或突然失聪、耳鸣,或耳内生赘生物,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5.1.3 瘀血灌睛证 因眼外伤,或瘀血阻络,血溢遮睛所致。临床以目睛出血,轻者仅瘀积部分眼角,重者一片鲜红,全掩瞳神,视力迅降,舌质偏暗,脉弦细涩,可伴见头痛、目疼,羞明流泪,抱轮红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5.1.4 瘀阻咽喉证 瘀血痹阻咽喉证 因瘀血痹阻咽喉,或久病入络,壅滞瘀结所致。临床以咽喉部刺痛或梗阻感,吞咽不利,甚则难以咽下,咽喉黏膜暗红,有赘生物,声音嘶哑,舌质暗滞,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5.1.5 血瘀舌下证 因瘀血阻滞壅结舌下所致。临床以舌下赘生紫暗色肿物,舌体运动不灵,或妨碍言语,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5.2 瘀阻气闭证 因瘀血上攻,扰乱心神所致。临床以突发头晕、目眩,不能起坐,甚则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色青紫,唇舌紫暗,脉涩,可伴见产后血晕或血崩、恶血冲心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5.3 瘀血停肺证 因外伤损肺,或久咳伤络,血溢瘀阻于肺所致。临床以胸廓饱满,胸部憋痛、气促,或咳咯痰血,舌质暗紫,脉弦或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5.4 瘀血阻膈证 瘀阻胸膈证 膈下瘀阻证 因瘀血凝滞于胸膈所致。临床以胸膈刺痛,固定不移,进食梗塞,难以咽下,舌质紫,或有瘀点,脉弦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6 瘀阻中焦证 泛指瘀血凝滞,阻滞于脘膈胸胁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0.1.6.1 血结胸证 因邪热与瘀血互结于胸腹所致。临床以胸腹胀满、疼痛,手不可近,舌质暗,或见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可伴见大便黑,善忘、如狂,渴不欲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6.2 瘀滞胃脘证 因瘀血凝滞于胃脘所致。临床以胃脘刺痛,甚如刀割,或心下硬结,按之则痛,触之有形,日轻夜重,甚则呕血盈碗,大便色黑,舌质暗滞,脉细涩或弦,可伴见呕恶、纳呆,日渐羸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6.3 瘀积发黄证 瘀血发黄证 蓄血发黄证 因瘀血久积阻络,胆汁外溢所致。临床以面目发黄、晦暗,胁下痞块胀痛或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可伴见午后低热,身体消瘦,血痣或衄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7 瘀阻下焦证 瘀滞下焦证 下焦瘀滞证 泛指瘀血阻滞肠道或膀胱、胞宫、精室等处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0.1.7.1 瘀阻膀胱证 因瘀血凝滞于膀胱所致。临床以小便淋涩刺痛,滴沥不尽,甚则突发绞痛,小便中断,滴沥而出,血尿或尿闭不出,小腹硬满、刺痛、拒按,或可触及包块,舌质暗滞,或有瘀点,脉沉弦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7.2 瘀阻胞脉证 瘀滞胞脉证 因瘀血阻滞胞脉所致。临床以少腹刺痛、拒按,固定不移,或有肿块,或月经不调,或不孕,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1.7.3 瘀阻精室证 瘀血阻滞精室证 因瘀血内结,阻滞精室所致。临床以会阴、睾丸等部位肿块、刺痛,或突发绞痛,小便中断,滴沥而出,甚则尿闭,或性交不射精,睾丸掣痛,或见肉眼血精、血尿,阴筋结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 瘀血兼夹证 泛指热与血结,或痰瘀互结,阻滞气血,或瘀水交阻,泛溢肌肤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0.2.1 瘀热证 瘀热搏结证 泛指因邪热血结,或瘀久化热,瘀热稽留肌肤、筋骨、经络、脏腑、官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0.2.1.1 瘀滞化热证 瘀热内郁证 瘀滞化火证 因瘀血凝滞,壅阻气血化热所致。临床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腹皮板滞,压痛、反跳痛明显,或可触及包块,或产后小腹胀急、疼痛,小便不通或短涩,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数,可伴见发热,口渴或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1.2 瘀热阻滞证 瘀热壅阻证 因素有瘀血,与邪热互结,阻碍血行,或稽留关节所致。临床以经前、经期或产后发热,腹痛,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关节红肿灼痛、刺痛,局部变形,屈伸不利,或有块瘵、硬结,按之稍硬,肌肤干燥,皮色暗或黧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1.3 瘀热入络证 瘀热阻络证 热蕴络瘀证 因邪热与瘀血互结,或热蕴于脉络所致。临床以患处红肿、灼痛,或鲜红、紫黯色斑块,舌质绛或紫,脉细涩数,伴见低热或夜热早凉,渴不欲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1.4 瘀热互结证 瘀热交阻证 因产后恶露未尽,邪热与瘀血互结,稽留胞宫所致。临床以产后恶露不畅、色紫、气秽,小腹疼痛、拒按,舌质暗红,脉弦或数,可伴见壮热、恶寒,烦躁、口渴,尿少而黄,大便燥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1.5 瘀热上蒙证 瘀热犯头证 因邪热炽盛,热与血结,上蒙清空所致。临床以发热,头项强痛,或头痛如刺,面色暗红,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绛紫,脉数而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1.6 瘀热伤阴证 因瘀热凝滞,久结化热,耗损阴液所致。临床以结喉旁硬结肿块凹凸不平,溃破流血水,或颈部及他处发现转移性肿块,声音嘶哑,形体显著消瘦,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2 瘀痰证 泛指痰浊与瘀血互结,阻滞气血,或久病入络,阻滞、化火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0.2.2.1 瘀痰入络证 瘀痰阻络证 因瘀痰互结,滞着筋骨,阻滞经络所致。临床以肢体关节肿胀、刺痛,屈伸不利,或头面部掣痛反复不已,吞咽或言语痛甚,或口眼喝斜,胞睑闭合不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腻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2.2 瘀浊阻塞证 因瘀血、败精或结石、肿块等滞留膀胱或精室所致。临床以小腹胀满疼痛,小便滴沥不畅,或赤白浊下,甚则尿闭,或阴部肿胀、刺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2.3 瘀痰化热证 瘀痰化火证 因痰浊瘀血郁久化热或化火所致。临床以发热,烦躁,胸闷、胸痛,头晕,头胀,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紫暗或绛,舌苔厚腻或黄,脉滑或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2.4 瘀毒化热证 因痰瘀互结,久郁化热,瘀毒腐败血肉所致。临床以岩肿迁延,肿块渐大,中央变软,周围坚硬,溃破渗流血水,状如翻花,或向四周蔓延,波及颜面或胸颈、腋胀、肩背等处,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伴见发热,疼痛,消瘦,局部活动受限等为特征的证候。 4.10.2.3 瘀水交阻证 因水液久蓄脉道,脉络胀滞,泛溢肌肤所致。临床以浮肿,面、唇、肤色晦滞,腹部青筋暴露,或月经经色暗红或紫滞,兼夹血块,经水少闭,舌质暗紫,或舌有瘀点,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 情志证类 情志失调证 泛指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变化过于剧烈或持久,致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以病情随情绪波动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情志郁结证、暴喜伤心证、怒动肝火证、忧思气郁证、悲忧伤气证、惊恐证等。 4.11.1 情志郁结证 因性情内向,所欲不遂,或情志久郁,气机郁结所致。临床以胸胁连少腹闷胀或窜痛,精神抑郁,独处不语,善太息,舌质偏暗,舌苔白,脉弦,可伴见自觉咽部梗阻,痛经,或瘿瘤痞块、乳房肿痛等随情绪变化而减轻或加重为特征的证候。 4.11.2 暴喜伤心证 因所欲不遂,情志久郁,卒遇随心喜事,神气散逸,甚或血随气溢所致。临床以喜乐失度,独言嘻笑,精神疲惫,或口出狂言,兴奋多语,歌笑不休,不能自控,少寐或不寐,舌质淡,或舌尖红,脉数或缓细无力,可伴见口舌溃疡,鼻衄、吐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3 怒动肝火证 因情志偏极,气火怫郁,或卒遇忿争之事,引动肝火所致。临床以心烦、急躁,稍有不遂易怒,或怒不可遏,面红、目赤,舌质偏红,脉弦有力,可伴见胁胀、腹痛,倦怠、少食,甚则衄血、吐血或咳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3.1 暴怒伤肝证 郁怒伤肝证 怒厥证 因情志不遂,嗔怒伤肝,或肝阳暴张所致。临床以暴怒、狂怒,面红、耳赤,烦躁不安,头项强痛,突然昏冒,身热、足寒,舌质红赤,脉弦数或弦滑有力,可伴见口苦、咽干,呕血、衄血,偏身麻木,肢体厥逆或颤动、搐搦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4 忧思气郁证 因性情内向,忧虑不解,气机郁滞所致。临床以胸闷、胁胀,情绪低落,喜太息,不善交流,失眠、多梦,甚则不寐,独处不语,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弦,或伴见少食、纳呆,月经不调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4.1 思虑伤脾证 思伤心脾证 因劳神过度,或思虑难解,脾郁失运所致。临床以多思、善疑,头晕、神疲,难以恢复,少食、纳呆,甚或厌食,腹胀、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缓无力,或伴见惊悸,失眠,健忘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4.2 忧郁气结证 忧思气结证 因性情内向,容易忧郁,气结不行,伤及肝脾所致。临床以情绪低落,兴趣淡漠,忧思纠结,自卑、自责,或疑病、厌世,少寐,甚则彻夜难寐,反应迟钝,少食、厌食,日渐消瘦,舌质偏暗,舌苔白,脉缓或弦迟,伴见胸胁或脘腹闷胀,痛无定处,乳癖,闭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4.3 忧郁伤神证 因过度忧郁,损伤神气,或神不守舍所致。临床以情绪低落,神志恍惚,呵欠频作,独处不语,悲忧善哭,心悸,失眠,多梦、易醒,甚则彻夜不寐,哭笑无常,神情淡漠,疲乏、无力,舌质红,舌苔薄,脉弦细,可伴见心胸烦闷,注意力下降,甚或出现幻视、幻听,梦游、夜游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5 悲忧伤气证 因性情内向,悲忧难解,伤及心肺所致。临床以遇事悲观,喜悲欲哭,或无故悲伤,终日面壁,向隅而泣,不能释怀,舌质偏红,舌苔白,脉沉细或微数,伴见神倦、懒言,语声低微,心悸、气短,或咳呛、痰少,咳唾痰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6 惊恐证 泛指因猝然惊恐或持续惊恐,致使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1.6.1 惊恐气逆证 因秉质怯弱,卒遇惊吓或恐惧场景刺激,气机逆乱,或闭阻经脉所致。临床以频作呵欠,胸闷,突发眩晕、头痛,气上撞心、心中憎憎大动,呼吸急促,肢体麻痹,咽喉堵塞,恶心,汗出,甚则晕厥,肢体颤动,舌质暗或青,舌苔白,脉数促,或伴见强烈的窒息或濒死恐惧感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6.2 惊恐伤神证 暴受惊恐证 因卒惊、大恐,损伤神气所致。临床以面色乍青乍白,时作惊惕、常作恶梦,夜啼,胸闷、心悸,甚则神识呆滞或昏倒,脉伏或结、动,指纹青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6.3 惊恐伤肾证 恐惧伤肾证 恐伤肾气证 因秉质怯弱,遭受惊吓,气泄于下,肾气不固所致。临床以骤然惊吓,二便失禁,惊惶不定,易惊、多疑,胆怯,时作恶梦,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脉沉伏或疾数,指纹青紫,可伴见阳痿、滑精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6.4 惊恐惊风证, 因小儿元气未充,或秉质怯弱,暴受惊吓,神惊气乱所致。临床以平素胆小,猝然惊吓,面色青白,身体颤栗,惊惕不安,夜啼、惊搐,甚至痉厥、神昏,脉律不整,指纹青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4.11.6.5 惊恐痉厥证 惊恐惊厥证 因过度惊吓,气机逆乱,心神失守,肝风内动所致。临床以胆怯、易惊,睡眠不安,时作口眼掣动、惊惕肉睏,甚则目视上窜,角弓反张,手足握固,抽搐不已,舌苔白,脉弦数或细弱,指纹青紫,伴见壮热、面赤,或面色青白,四肢厥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 饮食证类 泛指因饮食不当,运化失常,或食物中毒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伤食证、伤乳证、伤酒证、伤食兼夹证等。 4.12.1 伤食证 食滞证 泛指暴饮暴食,或恣食肥甘等,致使饮食积滞于中焦,或损伤脾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2.1.1 饮食积滞证 饮食停滞证 食滞胃肠证 食积胃肠证 因暴饮暴食,饮食停滞或积滞于胃肠所致。临床以脘腹或胸膈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馊食,肠鸣、矢气,大便泻而不爽,或吐泻交作,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2 食积发热证 因饮食积滞,蕴久化热所致。临床以午后发热,不思乳食,脘腹胀痛、按之硬满,口干,小便黄,大便不爽或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或伴见心烦、易怒,夜寐不安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3 食积头痛证 伤食头痛证 因食积胃脘,浊气上冲所致。临床以头痛,饱食则甚,脘痞胀满,噫气、嗳腐,或呃逆不止,舌苔腻或厚,脉滑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4 食积胃痛证 伤食胃痛证 食积伤胃证 积滞伤胃证 因饮食积滞,胃气壅滞所致。临床以脘腹痞闷或胀痛,拒按,进食后加重,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吐出酸腐宿食则痛减,舌苔厚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5 食滞胃热证 因食滞胃肠,胃热壅盛所致。临床以胃脘灼痛,嗳腐、吞酸,呕酸馊苦水,或腹泻不爽,便臭如败卵,舌质红,舌苔厚腻或黄,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6 食积腹痛证 伤食腹痛证 因食积不化,壅滞气机所致。临床以食后腹痛,痛甚欲便,泻后痛减,或脘腹胀满、拒按,痛不欲食,腹部或可触及条索状物,舌苔厚腻,脉弦或沉滑,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7 宿食伤脾证 因食积不化,伤损脾胃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或膨胀,厌食、嗳腐,食后腹痛,或肠鸣作泻,泻后痛减,四肢消瘦、乏力,舌质淡,舌苔腻,脉滑或弦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1.8 伤食吐血证 暴食伤胃证 因暴饮暴食,或伤于酒饮,胃络受伤所致。临床以食后脘腹不适,突发胀痛、绞痛,面色苍白,泛恶呕逆,吐出食物夹杂鲜血,汗出、烦躁,舌苔腻,脉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2 伤乳证 泛指因哺乳不当,或乳液变质,乳积胃肠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2.2.1 乳食积滞证 乳食内积证 乳食壅积证 因乳食内积不化所致。临床以脘腹胀实或痛,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乳片宿食,大便酸臭,便秘或溏薄,小便黄浊,舌质红,舌苔白厚或黄腻,脉弦滑,指纹紫滞,可伴见低热、潮热,手足心热,烦躁、夜啼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2.2 乳食伤胃证 因乳食内积,损伤脾胃所致。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拒按,嗳腐、吞酸,呕吐,大便稀烂或溏,呕吐或泄下物夹有未消化奶瓣,有馊臭气,或燥屎内结,舌质淡红,舌苔厚腻,指纹青紫,可伴见形体消瘦,肚腹膨胀,夜寐不安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 伤酒证 泛指酗酒或饮酒过量,气血逆乱,或扰动心神,迫血妄行,或酒毒蕴结,损伤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2.3.1 伤酒发热证 因酗酒或饮酒过度,误服药酒所致。临床以身体灼热,肢体颤动,舌质暗,舌苔黄腻,脉沉弦或数,可伴见发热,面赤,头痛、项强,腰脊酸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2 伤酒头痛证 因酗酒或饮酒过量,气血逆上所致。临床以酒醉或宿酒未醒,头痛、头晕,面色潮红,记忆力下降,舌质红,脉弦数或滑,可伴见恶心欲吐,心悸,全身困乏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3 伤酒鼻衄证 酒毒伤鼻证 因酗酒或长期饮酒,酒毒蕴积肺胃,动血伤络所致。临床以酒后鼻中出血不止,气粗,或身面俱 黄,舌质偏红,舌苔黄,脉弦数或滑实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4 伤酒呕血证酒毒伤胃证 因饮酒太多,或酒毒蓄结,损伤胃络所致。临床以酗酒经年,呕吐鲜血,或呕吐、大便柏油样物, 鼻准红赤或紫,增大变厚,舌质红,舌苔腻,脉数,伴见头晕,颜面萎黄,饮食减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5 伤酒泄泻证 酒毒伤脾证 因饮酒过量,或长期酗酒,酒毒损伤脾胃所致。临床以醉酒后腹痛作泻,或晨起即泻,泄下黄沫, 呕吐不止,小便赤涩,脉洪数或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6 酒毒伤肝证 因酗酒或长期饮酒,酒毒伤肝,湿热内蕴所致。临床以恶心、呕吐,口渴、口苦,胁肋不舒或胀痛,烦躁、易怒,目赤、红肿,皮肤潮红或萎黄,消瘦、乏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可伴见眩晕,视力模糊,黄疸,肢体震颤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3.7 酒毒伤神证 因酗酒或长期饮酒,酒毒损伤心神所致。临床以学习和认知能力、专注度和持久注意力、判断力下降,健忘,酒醉后出现兴奋、冲动和攻击行为,错觉、幻觉或被害妄想,醒后对其行为失忆,甚则逐渐谵妄、痴呆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4 伤食兼夹证 泛指饮食失节,食积化痰或食痰互结,误食有毒或有害食物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2.4.1 食浊阻滞证 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食积浊聚,壅滞气血所致。临床以肥胖、超重,或消瘦易饥,脘腹闷胀,气促、疲倦,动辄尤甚,舌质淡胖,舌苔厚腻或垢,脉弦滑或沉细,或伴见胁肋胀痛,体表有痰核、脂瘤等为特征的证候。 4.12.4.2 食滞痰阻证 因酒食不节,或恣食生冷肥甘,脾胃运化失常,食滞内积,与痰浊互结、凝聚所致。临床以腹胀或痛,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加剧,脘闷不舒,纳呆,便秘,舌苔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13 结石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砂石凝聚,气血淤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3.1 石阻气机证 结石证 石阻证 因结石阻滞气机所致。临床以胁腹胀痛,进食肥甘荤腥则易诱发,或身目发黄,或小便浑浊、涩痛,尿血,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脉沉弦或紧,时作时止等为特征的证候。 4.13.2 石阻气闭证 因结石壅阻,闭塞气机所致。临床以突发右胁、脘腹绞痛、窜痛,恶心、呕吐胆汁,或腰腹绞痛、胀痛,血尿,面色苍白,汗出淋漓,甚或厥脱,舌质淡暗,舌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数促,或伴见黄疸,大便色白,小便黄赤或频涩、间断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 虫证类 泛指因吞食含有虫卵的食物,虫卵寄生于肠道,或接触疫水,兼夹痰、毒,结聚肌肤、经络,蕴积脏腑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指蝈虫、绦虫、钩虫、蛲虫、姜片虫、丝虫、肺吸虫、鞭虫、包虫、血吸虫等所致证候。包括虫结证、虫结兼夹证等。 4.14.1 虫结证 泛指因饮食不洁,吃入带有虫卵或虫体的食物,寄生虫聚结体内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4.1.1 虫积证 因寄生虫积聚体内所致。临床以肚腹胀大,脐周或脘腹痛,时作时止,易饥、贪食,嗜食异物,巩膜、面颊、指甲虫斑累累,或肛门作痒,大便排出带状白色节片,粪便检查有虫卵,舌体瘦小,舌质淡,舌苔白或花剥,脉弦,可伴见消瘦、乏力,烦躁,大便稀烂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1.2 虫寄皮下证 因寄生虫侵入、寄居于肌腠所致。临床以头部、躯体、臀部及阴囊等部位出现移动性结节,不痛、不痒,或皮下出现红色斑丘疹、水疱、结痂,剧烈瘙痒,可自动消失,也可形成虫行性线状皮损或硬结,舌质淡暗,舌苔白,脉滑,甚或伴见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抽搐、昏厥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1.3 虫侵于脑证 泛指因囊虫、吸虫等寄生虫幼虫侵入大脑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4.1.3.1 吸虫侵脑证 因感染吸虫,侵入脑部所致。临床以发热、头痛、呕吐,皮下移行性包块,或线状红斑丘疹、水疱、结痂,剧烈瘙痒,痰液、皮下包块等检查发现虫卵,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数,伴见癫痫发作,或偏瘫、视觉障碍、痴呆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1.3.2 囊虫侵脑证 因感染囊虫,虫侵大脑所致。临床以发作性昏倒或抽搐,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或失明,甚或精神异常,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1.4 虫邪犯肺证 因诸虫侵入肺脏,伤损肺络所致。临床以咳嗽,胸痛,干咳,或咳痰带血丝,或咯出果酱样、烂桃样痰,痰液检查可发现虫卵或蚴虫,甚则哮喘,呼吸困难,舌质红,舌苔黄或白,脉滑,伴见畏寒、发热,皮肤风团、瘙痒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1.5 虫扰胆膈证蛔虫上扰证 因蛔虫内扰,上窜胆膈所致。临床以阵发性上腹部钻顶样剧痛,发作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呕吐苦水,或吐出蛔虫,脉弦紧或沉伏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1.6 虫积肠道证[] 肠道虫积证 虫积小肠证 虫扰于肠证 因蛔虫等寄生肠道,耗吸营养,阻滞气机所致。临床以脐腹阵痛,痛时可触及包块,贪食而瘦,面黄,或大便排虫,或鼻痒、睡中断齿,或唇内有粟粒样小白点,舌边尖红,舌苔花剥或腻,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1.7 蛔结肠闭证 虫积肠闭证 虫阻肠闭证 因蛔虫搏结,阻闭肠道所致。临床以腹痛阵发,腹部触及条索状包块,质软不坚,呕吐食物,或伴吐蛔,大便不通,痛缓则一如常人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1.8 虫积化痞证 因虫病积久不去,耗损营气,气血亏虚,目失所养所致。临床以视力下降,眼球干涩,目珠无光泽,面黄肌瘦,毛发枯槁稀疏,粪便检查有虫卵,舌质淡,舌苔薄,脉弱,或伴见面有虫斑,寝则磨牙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1.9 虫扰魄门证 因感染蛲虫,侵扰肛门所致。临床以肛门瘙痒,入夜尤甚,睡眠不安,哭闹,肛周或大便发现细白针形虫体,可伴见磨牙,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痛,烦躁不安,尿频或遗尿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2 虫结兼夹证 泛指诸虫感染,兼夹痰、湿互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4.2.1 虫湿壅络证 因虫毒与湿邪互结,蕴阻经络所致。临床以患处肢体或肌肤肿胀、瘙痒或疼痛,或起丘疹、溃破、滋水,或有柔韧结节等为特征的证候。 4.14.2.2 虫痰互结证 痰虫互结证 痰虫互搏证 因痰浊与虫体搏结,蕴聚体内,上阻清空所致。临床以头痛持久不愈,固定不移,突然昏仆、抽搐,口吐痰沫,时作时止,舌苔腻,脉滑,可伴见胸闷,咯痰,肢体触及柔性包块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 外伤证类 外伤证 泛指因扑击跌仆等引起肌肤、筋骨、血脉损伤,或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等一类证候。 注:包括外伤血瘀证、外伤皮肉证、外伤筋骨证、劳伤筋脉证、外伤损耳证、外伤损目证、外伤损鼻证、外伤动胎证等。 4.15.1 外伤血瘀证 泛指因各种外力作用于人体,局部气血瘀滞,或血不归经,或瘀滞化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5.1.1 外伤瘀滞证 因外伤导致气血瘀滞所致。临床以患处出现血肿、瘀斑,局部疼痛、拒按,或伴见活动障碍,舌质暗,舌苔薄白,脉沉紧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1.2 外伤损络证 外伤络损证 因外力作用,伤损脉络所致。临床以患处皮下渗血、肿胀,疼痛、拒按,局部出现紫暗瘀斑,或伴见出血不止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1.3 外伤瘀滞化脓证 因各种创伤瘀滞化脓所致。临床以患处血肿或瘀斑等溃破,局部结痂,痂下裹脓、肿痛,或有脓汁溢出,舌质暗滞,脉弦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2 外伤皮肉证 皮肉破损证 因跌扑扭挫,或锐器刺切、撕咬等外力作用于皮肉所致。临床以表皮擦破、渗血,或创口皮肉撕裂、破损,皮肉绽开,或部分脱落缺损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2.1 外伤阴肿证 因跌仆或劈叉不当,或房事不慎,挫伤外阴,瘀血停滞所致。临床以阴部或阴器肿痛撕裂、渗血,舌质淡红或稍暗,舌苔薄白,脉沉紧,可伴见外阴、腿股等筋脉、肌肉损伤为特征的证候。 4.15.3 外伤筋骨证 伤损筋骨证 筋骨伤损证 筋骨外伤证 筋骨不用证 泛指因跌打损伤等,致使筋骨受损所引起的,以患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4.15.3.1 筋伤筋断证 筋断筋伤证 因跌打、扭挫等外伤,筋肌断裂或部分撕裂所致。临床以肢体局部肿痛、青紫,关节屈伸不利,甚则功能消失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3.2 筋伤骨断证 筋解骨断证 因暴力作用于筋骨所致。临床以四肢节脱,或骨断、骨碎、骨歪,剧痛难忍,惟皮相连,不得自主运动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3.3 外伤筋强证 因暴力伤筋,气血瘀滞所致。临床以外伤后局部筋肌僵硬、板滞或肿胀,不能正常活动,或稍动则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3.4 劳伤筋脉证 因不良体位,或反复持久用力的固定动作等,损伤筋脉,或跌打、扭挫等旧病,过劳复发所致。临床以筋肌局部疼痛、板滞或肿胀,疼痛向肢体末端放射,俯仰、外展或背伸、屈曲,患处疼痛加重,或可触摸到豆状或条索状硬结,压痛明显,可伴见指腕或颈肩、腰背等部位的疼痛、麻木,过劳则反复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4 外伤损目证 泛指因各种外伤损伤目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4.15.4.1 撞击伤目证 因眼部受钝力撞击所致。临床以受伤眼胞睑及眼周青紫、肿胀、疼痛,无穿破伤口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4.2 外伤目络证 因外力损伤目络所致。临床以胞睑肿痛、紫暗,或白睛色赤或紫暗,或眼底出血,目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4.3 眼珠破损证 因锐利或钝性物体刺击伤,眼珠破损所致。临床以眼球破裂,视力严重减退,眼内出血,甚则失明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5 外伤损耳证 泛指因各种外力因素作用于耳所引起耳损伤的一类证候。 4.15.5.1 外伤耳廓证 耳廓外伤证 因跌打损伤、撕扯切伤,或火器灼伤外耳所致。临床以受伤后耳廓撕裂、血肿,组织缺损,局部剧痛,或有少量血液从耳道流出,或伴见短暂耳闷、耳鸣、耳聋,遗留耳廓畸形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5.2 外伤内耳证 因炮震、爆炸和潜水等所引起气压急剧变化,或其他外力、炎症直接作用于内耳,鼓膜破裂或耳内积液等所致。临床以突感耳内轰鸣,短时耳痛或耳闷,或有出血或流脓,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甚则遗留永久性听力障碍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6 外伤损鼻证 泛指因外力作用于鼻所引起鼻损伤的一类证候。 4.15.6.1 鼻伤衄血证 因鼻部遭受外力伤损所致。临床以鼻部红肿青紫、疼痛,鼻衄不止,脉弦紧或偏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6.2 鼻伤骨折证 因鼻部遭受外力,鼻骨骨折所致。临床以鼻梁喝斜或塌陷,疼痛不剧,骨折部位触压痛甚,可伴见骨擦音,鼻出血,甚则可有脑脊液鼻漏,脉弦紧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4.15.7 外伤动胎证 跌仆伤胎证 因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或房室不节,直接损伤冲任所致。临床以妊娠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少量阴道出血,色鲜红,舌质暗,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气血阴阳精髓津液证候类术语 5.1 气证类 泛指各种原因致使气机失调、气血逆乱,或气虚及气血、气阴不足,人体机能亢奋或衰减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气机失调证、气血失调证、气虚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等。 5.1.1 气机失调证 气机不利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影响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致使气机郁结、郁闭、逆乱或下陷所引起脏腑、经络功能障碍的一类证候。 5.1.1.1 营卫不和证 因卫弱营强,腠理不固,或卫强营弱,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所致。临床以发热,或微恶风寒,时有汗出,脉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 气滞证 气郁证 气结证 气机郁结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气机郁滞,内生或兼夹湿、痰、热、火、瘀浊等邪,影响经络、脏腑、官窍功能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1.2.1 气机阻滞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气机不畅,或气郁而不散,阻滞脏腑、经络、官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1.2.1.1 气机郁滞证 因气机郁结,阻滞经络或脏腑官窍所致。临床以头颈肩背或胸胁脘腹等处闷胀,或攻窜作痛,常随紧张、抑郁等情绪缓解,或得太息、嗳气、肠鸣、矢气而减轻,脉弦,可伴见大便时秘或泻,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嘶哑、呃逆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1.2 气滞耳窍证 因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气滞耳窍所致。临床以突然耳窍失聪,或耳内堵塞,耳鸣,眩晕,脉弦,伴见胸胁胀闷,情绪抑郁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1.3 气滞声带证 因气机阻滞,痹阻声带所致。临床以声音不扬、嘶哑,言语费劲或磕巴,脉弦,可伴见咽喉不适,胸闷、胁胀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1.4 气郁伤肺证 因气机阻滞,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胸闷,或胸胁胀痛,咳嗽尤甚,气促喘息,舌苔薄白,脉沉弦或紧,可伴见情志抑郁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1.5 气滞胸膈证 因气机阻滞,胸膈不利所致。临床以胸膈滞塞堵闷,或攻窜作痛,情志不舒,常喜叹息,或揉按稍舒,常随情绪变化而减轻或加重,舌苔白,脉弦,可伴见嗳气,泛恶,呃逆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1.6 气滞少腹证 少腹气滞证 因肝郁气滞,或邪阻少腹,气机不畅所致。临床以少腹胀痛,时有痞块,聚散无常,舌苔白,脉沉弦,或伴见大便时秘时溏,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闭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2 气滞兼夹证 泛指因气机郁滞,内生或兼夹湿、痰、水、火等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1.2.2.1 气滞湿阻证 气滞湿困证 因气机郁滞,湿浊内阻,或兼夹湿邪所致。临床以头重,恶心欲吐,嗜睡,肢体困重,或有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缓,伴见胸胁、脘腹胀闷、窜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2.2 气滞热壅证 气郁化热证 气滞化热证 因气滞化热,或兼夹邪热壅盛所致。临床以胸胁脘腹胀痛,或乳房肿胀疼痛,皮色不变或微红,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伴见发热,头痛,口渴,便秘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2.3 气郁化火证 气滞化火证 因气机郁滞,日久化火所致。临床以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可伴见情绪抑郁,心胸烦热,胸胁胀闷或灼痛,小便赤涩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2.4 气滞痰凝证 气郁痰凝证 因气机郁滞,痰浊凝聚,痰气互结所致。临床以胸胁、脘腹胀闷或窜痛,咯吐白痰,或肌肤肿硬、麻木,可触及质地柔软的圆滑肿块,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2.4.1 气滞痰阻证 气郁痰阻证 因痰气互结,气逆上冲所致。临床以呃逆连声,胸膈不利,或咽喉有如痰梗,咳咯不出、吞咽不下,平时痰多而黏,舌苔薄腻,脉弦滑,可伴见头昏、目眩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2.4.2 气滞痰凝咽喉证 因气郁久病,痰气凝聚于咽喉所致。临床以咽部不适,似有痰梗,吞咽不下,咳咯不出,随情绪波动而加重或减轻,舌苔腻,脉弦滑,可伴见胸胁闷胀、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2.4.3 气滞痰结咽喉证 痰结咽喉证 因气机阻滞,痰浊蕴结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梗塞,声音不扬或嘶哑,情志抑郁,胸胁闷胀或疼痛,舌苔腻,脉弦滑,伴见咽后壁滤泡增生,声带结节或息肉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2.5 气滞水停证 因气机阻滞,水液内停所致。临床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头身困重,舌质淡,舌苔白滑,脉弦缓,可伴见胸胁脘腹胀闷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2.2.6 气滞痰瘀证 因气机郁滞,痰瘀凝滞所致。临床以头重、晕痛,颈项板滞、僵硬,或喉结两旁肿块,重按硬痛,咽喉不适或梗塞感,或体表触及痰核瘰疬,曙核疼痛,或痛经、闭经,舌质暗淡,或见瘀斑、瘀点,舌苔薄腻或厚,脉弦滑或涩,可伴见胸闷,胁胀,腹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3 气闭证 泛指气机郁闭,导致经络、脏腑、官窍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1.3.1 气机壅闭证 因气机不畅,或气郁不散,升降失常,阻滞壅闭所致。临床以突发胸脘胁腹痞闷,胀痛,甚则绞痛,或呃逆不止,无肠鸣、矢气,二便不利,脉沉弦或伏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3.2 腑气不通证 因邪热内结,或燥屎、瘀血、水气、痰饮等邪闭阻腑气,或正气虚而腑气不利所致。临床以大便闭结,腹胀或痛,或小便不通,点滴而出,或伴见实热或瘀血、水气、痰饮、正气虚等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1.1.3.3 气机闭塞证 因突发精神刺激,气机闭塞不通所致。临床以突然晕厥,牙关紧闭,瞳神游移,肢体强直,脉沉弦或伏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3.4 气闭神厥证 气郁神闭证 因突发或强烈的情志刺激,神气郁闭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甚则神识不清,口不能言,移时即醒,脉弦或伏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4 气陷证 气虚下陷证 因气虚无力升举,中气下陷所致。临床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舌质淡,舌苔白,脉弱,可伴见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久痢久泄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4.1 脾气下陷证 脾虚气陷证 因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所致。临床以胃脘坠胀,食后加重,或肛门重坠,便意频数,或久泄脱肛,小便频数,甚或失禁,或子宫下垂,崩漏,胎漏,舌质淡,舌苔白,脉缓弱,伴见食少、便溏,消瘦、乏力,头晕、目眩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5 气逆证 气机上逆证 气机横逆证 泛指因肺、肝、肾、胃等脏腑气机逆乱,上逆或横逆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肺气上逆证、胃热气逆证、胃寒气逆证、胃滞气逆证、肝肾气逆证、肝气犯胃证、肝气犯肺证等。 5.1.1.6 气脱证 元气虚脱证 因外感或内伤等原因,致使真气急骤外泄所致。临床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质淡,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1.1.6.1 气随血脱证 因大量出血,气无所附而随之暴脱所致。临床以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气息微弱,甚则昏厥,脉微欲绝,或虚大无力,伴见各种大出血等为特征的危重证候。 5.1.1.6.2 气随液脱证 气随津脱证 因高温环境、暑热气候,或汗、吐、下不当等,使津液大量丢失,阳气随其外泄而脱失所致。临床以汗出淋漓,烦渴引饮,口唇干裂,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剧烈呕吐,腹泻不止,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为特征的危重证候。 5.1.2 气血失调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气血生化、运行及其互依互存等关系异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2.1 气血上逆证 因大怒气上,血随气逆,上壅清空所致。临床以情绪激动,恚怒、烦躁,眩晕,面红,身热,气粗,胸胁胀满,或目赤疼痛,失眠,鼻衄,甚则突然昏仆,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 气血瘀滞证 泛指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凝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2.2.1 气滞血瘀证 因气机阻滞,血行瘀滞所致。临床以患处疼痛固定,胀痛或刺痛,痞块时消时聚,或皮肤青紫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伴见相应经络、脏腑、器官功能障碍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1.1 气血痹阻证 因气机不畅,血行痹阻,或邪壅筋骨、经脉,痹阻气血所致。临床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肿胀、刺痛、麻木、酸楚,或肌肤红斑、青紫斑,或胸骨、胁肋胀痛、掣痛,或痛经、闭经,舌质暗,脉细涩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1.2 气滞血郁证 因气结阻滞,血郁肝经所致。临床以胸胁刺痛,脘腹闷胀或痛,情志不舒,或目珠隐痛,视力下降,渐生飞蚊、翳障,舌质暗红,脉沉弦细涩,可伴见眩晕,耳鸣,口苦,月经不调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1.3 气血凝滞证 因气血运行不畅,血凝瘀滞所致。临床以胸胁胀痛、窜痛,脘腹闷胀,舌质暗或见瘀斑,脉涩或沉,或伴见胁下痞块,痛经、闭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1.4 气血凝结证 因气血运行不畅,血凝瘀结所致。临床以胸胁脘腹胀痛,面色黯黑,或皮肤硬肿,呈蜡样光泽,皮损处色素加深,肌肤甲错,毛发枯脱,舌质暗,或见瘀斑,舌下脉络紫滞、怒张,脉细涩或沉弦,或伴见胁下痞块,痛经、闭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2 气血瘀阻证 气滞血阻证 因气血凝聚,瘀阻脉络所致。临床以患处肿物生长较慢,固定不移,质地坚硬,初起无痛,日久微痛不适,甚或刺痛、绞痛,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涩,伴见经络、脏腑、器官相应征象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2.1 气滞血结证 气滞血阻积证 因跌打损伤,或久病入络,气滞血阻,凝积成块所致。临床以患处肿痛,皮损紫红瘀青,或红斑结节散发,触痛明显,或积证初起,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脉弦或沉紧,伴见胸闷,善太息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2.2 气结血瘀证 因气血瘀阻,久病入络所致。临床以患处肿块固定不移,局部隐痛或刺痛,面色暗,舌质暗淡或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沉紧,可伴见体倦、乏力,消瘦,或闭经、痛经、崩漏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2.3 气血瘀积证 气结血瘀积证 因气血互结,血瘀成积所致。临床以患处刺痛或掣痛、胀痛,夜甚昼轻,积块逐渐增大,质地偏硬,固定不移,面色黧黑,口唇紫绀,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滑或细涩,可伴见饮食减少,消瘦,时有寒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2.4 气血瘀滞鼻窍证 因气血互结,瘀阻鼻络所致。临床以鼻塞,嗅觉减退,鼻甲肥大、色暗红、表面凹凸不平如桑椹状,或有赘生物,舌质暗,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5.1.2.2.2.5 气血瘀滞肛门证 因气血互结,瘀阻肛门脉络所致。临床以肛门痔核,或肿胀凸出,不能回纳,颜色紫暗,疼痛难忍,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 气虚证 泛指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致使气虚失充或不摄、下陷、虚脱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3.1 气虚失充证 泛指因气虚不得上充,官窍失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3.1.1 气虚耳窍失充证 因气虚不充,耳窍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以耳鸣如蝉,听力减退,或鼓膜穿孔,脓液清稀,舌质淡,脉弱,伴见头晕、乏力,气短、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1.2 气虚鼻窍失充证 因肺脾气虚,卫外不固,上气不足,鼻窍失于充养所致。临床以鼻塞,清涕自流,喷嚏时作,嗅觉减退,鼻甲肿胀、面色淡白,舌质淡,脉弱,伴见自汗、恶风,头晕、乏力,气短、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1.3 气虚咽喉失充证 因气虚不充,咽喉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以咽喉不适,或有异物感,声音嘶哑,语声低微,咽喉黏膜色淡,或有滤泡增生,舌质淡,脉弱,伴见气短、乏力,自汗、恶风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2 气虚不摄证 因脏气虚弱不能统摄阴血津精等所致。临床以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虚或弱,可伴见自汗,遗精,泄泻,遗尿,溢乳,崩漏,便血,肌衄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2.1 气不摄津证 因气虚不摄,津液外泄所致。临床以自汗不已,动辄尤甚,或流涎不止,迎风流泪,或溺多、溲频,甚则遗尿或小便失禁,舌质淡,脉沉细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2.2 气不摄血证 气不统血证 气虚血溢证 因气虚不摄,统血无权所致。临床以便血,或肌衄,鼻衄,齿衄,月经量多,甚则崩漏不止,舌质淡,脉弱,伴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2.3 气不摄精证 因气虚不摄,精关失固所致。临床以非性交而频繁遗精、滑精,形神疲惫,精神委顿,腰膝酸软,舌质淡,脉虚、尺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3 营卫不足证 泛指因营卫之气亏虚,肌腠失于濡养或卫外不固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3.3.1 营气虚证 营虚证 营气亏虚证 因营气亏虚,肌腠失养所致。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疲乏、消瘦,动辄汗出,或肌肤干燥,毛发稀疏、枯悴,舌质偏淡,脉细或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3.2 卫气虚证 卫气亏虚证 卫表不固证 因卫气虚,卫外不固所致。临床以汗出、恶风或恶寒,容易感冒,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伴见精神疲怠,面色淡白,短气,动则气促,纳少、便溏为特征的证候。 5.1.3.4 中气亏虚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伤损中气,清气失升、浊气不降,机体机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3.4.1 中气不足证 因久病虚损,或饮食劳倦所伤,中气亏虚所致。临床以容易疲倦,四肢无力,眩晕,胸闷、气馁,语声低微,唇淡、面黄,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白,脉虚无力,可伴见纳食减少,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小便频或清长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4.2 气虚不运证 因中气亏虚,清浊不分,运化无力所致。临床以胸腹膨胀,食少、纳呆,气短、息微,或食后即便,时秘时溏,或便意频频,努挣不下,先硬后溏,动辄汗出,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虚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4.3 上气不足证 因久病伤损中气,清阳不升,或禀质虚薄,精衰气弱,上气不足以奉养所致。临床以胸中憋闷,气短、息微,呼气难以上达,吸气不得下纳,或头晕昏沉,视物昏花,耳鸣、脑鸣,精神恍惚,记忆力差,言语反复、颠倒,容易疲劳,四肢无力,甚则起坐欲仆,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4.4 中气下陷证 因中气亏损,清阳不升,反而陷下所致。临床以小腹坠胀,尿频滴沥,甚则遗尿、失禁,或久泻不止,肛门重坠、脱肛,或阴挺,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缓细,伴见脘腹坠胀,神疲、乏力,头晕、食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5 元气不足证 泛指因先天不足,或外感、内伤等耗损元气,致使上气不足或衰败欲脱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3.5.1 元气亏虚证 因禀赋不足,或久病劳损,戕伐元气所致。临床以精神衰惫,全身无力,懒散少动,动辄气短,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无华,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伴见心悸、怔忡,喘促、浮肿,不孕、不育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5.2 气虚阳微证 因年老体衰,或久病正虚,元阳衰微所致。临床以精神疲惫,面色咣白,动辄气短,形寒、肢冷,小便频多,舌质淡润,舌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脉细弱无力,可伴见面浮、肢肿,腹胀、纳少,大便溏薄,水谷不化,腰膝酸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5.3 元气欲脱证 气虚欲脱证 因外感、内伤耗损脏真,元气欲脱所致。临床以精神萎顿,面色淡白,动辄喘促,呼吸气短,汗出淋漓,四肢不温,甚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舌质淡,脉微细或结代,或伴见胸闷,心痛,怔忡,遗精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5.4 元气败脱证 元气衰败证 元阳衰败证 因外感、内伤耗损真元,阴不恋阳,元气暴脱所致。临床以骤然冷汗淋漓,四肢逆冷,口开、手撒,气息微弱,二便失禁,神志昏愦,甚则昏迷不醒,瞳神散大,舌质暗淡或紫,脉微欲绝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 气虚兼夹证 泛指因气虚不足,外邪侵袭,或兼夹风、寒、湿、热、痰、瘀等内生邪实,伤血、耗液、竭阴、动风、衰败虚脱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3.6.1 气虚夹邪证 气虚夹实证 泛指因气虚不足,外邪侵袭,或兼夹寒热湿痰瘀等内生邪实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3.6.1.1 气虚感冒证 气虚外感证 因秉质气虚,或卫虚不固,触冒外邪所致。临床以发热、恶风或憎寒,头痛,鼻塞、流涕,肢体酸痛,汗出不解,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浮无力,伴见容易疲倦,少气、懒言,语声低怯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2 气虚寒凝证 因气虚感寒,寒邪凝滞脉络,血行不畅所致。临床以肢体麻木,肢端冷痛,遇冷则皮肤苍白或青紫,神疲、气短,舌质淡,舌苔白润,脉沉迟或弦紧无力,可伴见肢体颤动、挛痛,腿肚抽筋,经行腹痛,经色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3 气虚气滞证 气虚气壅证 因气虚无力运行,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胸胁脘腹闷胀、窜痛,舌质淡,脉弦缓,伴见神疲、气短、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4 气虚发热证 因正气亏虚,虚阳浮动所致。临床以低热日久不退,劳累更甚,舌质淡,脉虚数,伴见食少、乏力,气短、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5 气虚湿阻证 因气虚夹湿,湿流于下,阻滞脉络所致。临床以患肢肿胀或痛,青筋迂曲,或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略暗,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伴见患肢麻木,倦怠、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5.1 气虚湿困证 因气虚夹湿,湿困气机,或脾气素虚,外感挟湿、陷里所致。临床以食少、气短,神疲、乏力,头身沉重,胸闷不舒,或腹胀、腹泻,下痢赤白,舌质淡胖,舌苔腻,脉濡缓或浮,可伴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6 气虚痰结证 气虚痰阻证 气虚痰滞证 因气虚夹痰,痰浊留滞脏腑形体所致。临床以气短、乏力,咳喘、咯痰,或神识昏蒙、错乱,肌肤不仁,舌质淡或暗,舌苔腻,脉滑,或伴见瘿瘤瘰疬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7 气虚饮停证 因气虚不能布津,饮邪停滞所致。临床以神疲、气短,面目虚浮,头重、乏力,咳喘痰鸣,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腻,脉细弦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7.1 气虚水停证 因气虚水湿不化,水液停聚所致。临床以神疲、气短,肢体困重,全身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腻,脉濡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8 气虚邪恋证 气虚邪留证 因气虚而病邪留滞不去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边有齿痕,脉虚弱,伴见不同病邪留恋等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1.3.6.1.8.1 气虚余热证 因温热病久,气虚邪热滞留所致。临床以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心烦、懊臀,神疲、气短,自汗,食欲不振,舌质偏红,舌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1.8.2 气虚毒恋证 气虚毒滞证 因气虚而夹火、热、湿、虫等毒邪,邪毒留滞不去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边有齿痕,脉虚弱,伴见不同邪毒留恋等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1.3.6.2 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滞证 气虚血涩证 气虚血凝证 气虚瘀滞证 因邪伤正气,或气虚无以运血,血行瘀滞所致。临床以局部刺痛,痛处不移,舌质淡暗或紫,边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涩,伴见面色暗淡,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2.1 气虚络瘀证 因气虚血瘀,阻滞脉络所致。临床以胸胁腰腹等局部刺痛,固定不移,面色暗淡,皮色苍白或青紫,或肢体麻木、痿痹,舌质淡暗或紫,脉沉细或涩,伴见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5.1.3.6.2.2 气虚络损证 因气虚夹瘀,络脉破损所致。临床以患处出血,或局部紫暗斑块、疼痛,舌质暗淡,脉虚,伴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眩晕等为特征的证候。 5.1.4 气血两虚证 泛指各种原因致使气虚与血虚征象并见,形神失养,或兼夹邪实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4.1 气血亏虚证 气血不足证 气血虚弱证 气血两亏证 气虚血亏证 因气血不足,形神失养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健忘,唇甲色淡,舌质淡,脉弱或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5.1.4.2 气血两伤证 因跌打损伤、水火烫伤,或疮疡不愈,产后或手术大出血等,耗损气血所致。临床以创面色淡,久不敛口,溢渗清稀脓血,皮肉不生,愈合迟缓,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脉虚细无力或涩,可伴见低热,消瘦,少寐、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5.1.4.3 气血衰竭证 因各种原因的大出血,或虚劳久损,癌瘤邪毒等严重耗损气血所致。临床以面色苍白,头昏、耳鸣,嗜睡或昏睡,语声低微,心悸、气促,动则尤甚,汗出、肢冷,手足颤动,视物模糊,舌质淡白,舌苔少或无苔,脉大而虚,可伴见神情呆滞,反应迟钝等为特征的证候。 5.1.4.3.1 气血衰败证 因疗疮走黄、痈疽内陷、癌毒败坏气血,或产后感染、邪毒蕴结胞宫,耗损气血所致。临床以创面苍白,或疮陷色暗,渗流清稀脓血秽水,新肉不生,箭肉翻花,久不愈合,或恶露不止,色暗、臭秽,神情萎靡,面色无华,形体羸瘦,爪甲枯槁,舌质淡或暗,舌苔薄腻或无,脉虚或细数无力,可伴见寒热,低热不退,心悸,汗出等为特征的证候。 5.1.4.3.2 气衰血脱证 气血两脱证 气虚血脱证 因气虚不摄,血液外溢,气随血脱所致。临床以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舌质淡白,脉微欲绝,伴见咳血、吐血、便血、血崩或内脏大出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5.1.4.4 气血两虚兼夹证 泛指气血亏虚,兼夹邪毒、动风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4.4.1 气血两虚毒滞证 气血亏虚,毒滞难化证 气血亏虚,邪毒久困证 因气血亏虚,无以托邪,毒滞难化所致。临床以疮疡漫肿,消长不定,脓液清稀,新肉不长,难以敛口,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伴见寒热起伏,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为特征的证候。 5.1.4.4.2 气血两虚动风证 因气血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肢体麻木,手足痉挛或颤动,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舌质淡白,脉虚或细弱,伴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5.1.5 气阴两虚证 气阴两亏证 泛指各种原因耗损气阴,气虚与阴虚征象并见,形体失充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1.5.1 气阴亏虚证 气阴不足证 因外感或内伤久病,致使气阴不足或亏损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稍动则心慌、心悸、汗出,伴见咽干、口燥,潮热、盗汗,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质嫩红,舌边有齿痕,舌苔少而干,脉细无力或虚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1.5.1.1 气虚津亏证 因脏腑虚损,津液化生不足所致。临床以唇舌干燥,虽频饮而不解其渴,肌肤干涩或粗糙,大便燥结,小便频涩、短少,舌质淡,舌苔少或无,脉虚无力,伴见身倦,气短,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1.5.1.2 气营两虚证 气营不足证 气营亏虚证 因气营不足,营养和化生功能减退所致。临床以头昏、目眩,面色不华或萎黄,皮肤粗糙,毛发干枯,舌质淡,脉细或弱,可伴见自汗、盗汗,夜寐多梦,容易惊醒,反复感冒等为特征的证候。 5.1.5.2 气阴两伤证 阴伤气弱证 阴伤气耗证 因外感温热邪毒耗伤气阴,或邪恋气分,伤及气液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烦渴、气促,汗出淋漓,唇焦、齿枯,形体瘦羸,舌质嫩红或干绛,舌苔少或无,脉细数或散大无力,可伴见潮热或低热不止,白咣色枯,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5.1.5.3 气液耗伤证 因温热邪入阴分,或剧烈吐泻、水火烫伤等耗伤气液所致。临床以肌肤干瘪,眼窝凹陷,唇舌干燥,烦渴引饮,或患处水疱、浮肿,创面大量渗液,舌体干瘪或裂,舌质淡红,舌苔少或无,脉虚无力,伴见困倦,气短,大便干结,尿少或闭等为特征的证候。 5.1.5.4 气阴耗竭证 气阴耗伤证 因久病虚损,或外感热病后期,真阴亏损,元气大伤所致。临床以神情困顿,形体赢瘦,口舌焦燥,烦渴,甚则气促,手足颤动,舌体瘪瘦、干裂,舌质红或绛,舌苔少或无,脉虚细无力或结代,可伴见耳鸣,耳聋,视物昏蒙,或目胀、失明,心中憎惰大动,喘嗽或久泻不止,纳呆,肌肤甲错等为特征的证候。 5.2 血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伤血耗血,或邪入血分,血气瘀滞,兼夹寒凝、动风、血热、伤阴、化燥、腐肉、积聚等诸伤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血寒证、血热证、血虚证、血燥证、血瘀证等。 5.2.1 血寒证 泛指寒客血脉,凝滞气血,或血虚寒凝,血行不畅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1.1 血寒凝滞证 因寒客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所致。临床以肢体麻木冷痛,局部紫暗、发凉,手足清冷,喜暖、恶寒,得温痛减,或少腹疼痛,月经衍期,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色青紫,舌质暗淡,舌苔白,脉沉迟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5.2.1.2 血虚寒凝证 因血虚、寒邪凝滞,血行不畅所致。临床以局部冷痛或麻木,手足不温,唇舌紫暗,或月经愆期,量少、色紫,经血夹块,经行腹痛,经闭不行,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涩,伴见面色淡暗,头晕、眼花,少寐、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 血热证 泛指因血热内蕴,或热入血分,壅滞肌腠,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内扰脏腑,化燥伤阴、夹湿动风等 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2.1 血热内盛证 泛指因秉质血热,五志化火,血热壅滞,或邪热迫血妄行、内陷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2.1.1 血热壅滞证 因嗜食肥甘,血热内盛,或邪热内郁血分,玄府闭塞所致。临床以形体肥胖,烦热、口渴,不欲多饮,好发疮疖痈肿,或肢体红紫斑块相间,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1.1.1 血热壅滞胞睑证 因血热壅滞,蕴结胞睑所致。临床以胞睑肿胀疼痛,睑内红色细小颗粒密聚,形如椒粒,质坚难散,摩擦黑睛,甚或赤膜下垂,舌质红,脉细数,可伴见羞明、目涩,生够、流泪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1.2 血热扰神证 因血热内盛,扰动神明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不已,烦躁或躁扰不宁,甚或时作谵妄,舌质深绛,舌苔少或无,脉细数,伴见午后潮热,夜热早凉,渴不多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1.3 血热伤络证 因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灼损血络,血渗溢于肤腠所致。临床以皮肤骤见鲜红或青紫斑块、斑点,或牙龈红肿、疼痛、溃烂、出血,舌质红,舌苔黄或少苔,脉数或弦数有力,可伴见潮热,面红,目赤肿痛,鼻衄,腹痛,月经过多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1.4 血热妄行证 血热内扰证 因邪入血分,迫血妄行,或血热内盛,灼伤血络所致。临床以突然大咳血或呕血、衄血、便血、尿血、产后血崩等,势急量多,血色鲜红或紫暗,或斑疹密布,颜色紫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可伴见身热、神昏,狂躁不安,头胀,眩晕,胸胁脘腹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1.5 血热内陷证 因疮疖疫毒蕴伏血分,内陷脏腑所致。临床以寒热、口渴,渴不欲饮,疮疖漫肿,疮色紫滞,疮面干枯,或红斑紫暗,疱疹倒靥,躁动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喘促气急,舌质红绛,脉沉伏疾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2 血热兼夹证 泛指因血热伤阴,或兼夹风、湿、燥、瘀等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2.2.1 血热夹邪证 泛指因血热兼夹风、热、湿、瘀等内生邪实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2.2.1.1 血热风盛证 风热血热证 因秉质血热,风邪引动,蕴滞肌肤所致。临床以皮疹鲜红,上有鳞屑,剧烈瘙痒,皮肤有抓痕、血痂,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伴见心烦,易怒,口燥、咽干,小便色黄,大便干燥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2.1.2 血热风燥证 因偏嗜肥甘辛辣,血热内蕴于皮腠,复加风燥上引、蒸扰所致。临床以头皮瘙痒,头发枯黄、易脱,日见稀疏,或早年谢顶,头屑多而黏滞,舌质红,舌苔薄黄而干,脉弦数或细数,可伴见头部烘热,口干、咽燥,溲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2.1.3 血热挟湿证 因热邪深入血分,或血分蕴热,兼挟湿浊所致。临床以斑疹显露,疹色暗红或紫黑,或皮肤细疹、瘙痒、滋水,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濡数,或伴见身热夜甚,渴不多饮,神识不清,头胀,身重,胸脘痞闷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2.1.4 血热瘀滞证 血热瘀结证 因热邪深入血分,气滞血瘀所致。临床以斑疹紫暗,渴不欲饮,舌质绛紫而干,脉细数,伴见身热夜甚,烦躁不宁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2.2 血热伤阴证 血热阴虚证 泛指因温热病邪深入血分,化燥伤阴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2.2.2.1 血热化燥证 因热邪深入血分,伤阴化燥所致。临床以身热夜甚,咽干、口燥,渴不多饮,大便干结,形瘦、神疲,舌质红绛,舌苔少而干,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2.2.2.2.2 血热耗阴证 因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耗伤阴液所致。临床以身热,面红,五心烦热,口舌干燥,皮肤干瘪,形体消瘦,舌质红,舌苔少,脉数无力,伴见神疲,不寐,耳鸣,耳聋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 血虚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血虚失养,或阴血不足,外邪侵袭,或兼夹风、寒、湿、热、痰、瘀等内生邪实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3.1 血虚亏损证 血亏证 因各种原因导致血亏虚损,脏腑、经络、形体等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以头晕、眼花,起立眼黑、欲仆,肢体麻木,少寐、多梦,动辄心悸、气促,女性月经量少、色淡,愆期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或沉细无力,可伴见面色淡白,唇甲色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 血虚失养证 泛指因血虚亏损,肌肤、筋骨、脏腑官窍等失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3.2.1 血不润肤证 血虚肤燥证 因血虚亏损,不能润养肌肤所致。临床以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色斑增多,甚则枯皱、皲裂,毛发枯萎、易脱,或肌肤麻木,触觉迟钝,舌质淡,脉细,伴见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2 血虚唇燥证 血虚口燥证 因血虚亏损,口唇失养所致。临床以口腔内唇、舌、颊及上腭等处肌膜黏膜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黄白色小溃疡,反复发作,或口唇干涩或皲裂、瘙痒、脱屑,面色萎黄,口唇色淡,舌质淡白,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3 血虚耳燥证 因血虚风燥,耳廓肌肤失养所致。临床以耳道、耳廓及周围皮肤增厚、粗糙、皲裂、脱屑,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4 血虚耳窍失养证 因血虚亏损,不能上荣于耳,耳窍失充所致。临床以耳鸣,听力渐减,听音不真,面色淡白,舌质淡,脉细,或伴见头晕,目眩,少寐、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5 血虚鼻窍失养证 因血虚亏损,不能上荣于鼻,鼻窍失养所致。临床以鼻干,嗅觉减退,鼻内黏膜萎缩、鼻甲缩小、鼻腔宽大,舌质淡,脉细,伴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6 血虚络损证 因秉质血虚,络脉失养,孙络伤损所致。临床以肢体未曾碰撞而时常出现瘀紫青斑,或目睛溢血,鼻衄,月经量多,漏下不止,舌质淡,脉细,伴见头晕,面色淡白,唇甲色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7 血不荣筋证 血不濡筋证 血不养筋证 筋失濡润证 因血虚亏损,或阴津不足,不能荣养筋脉所致。临床以肢体痿软或拘紧,屈伸不利,手足震颤,甚则瘾疚,或肢体麻木,爪甲脆裂、干枯变形,舌质淡,脉细,伴见面色无华或萎黄,口唇指甲色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8 血不养心证 因血虚亏损,不能涵养心神、心气所致。临床以精神恍惚,惊惕不安,健忘,失眠,多梦、遗精,可伴见胸闷,心悸、怔忡,口舌生疮,舌质淡或红,脉细结代或数促,伴见头晕,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9 血不养肝证 因久病耗伤阴血,血虚肝旺所致。临床以眩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甚则肢体麻木、震颤或躁扰,口干或燥渴,面色淡白或潮红,舌质红,舌苔薄,脉弦细,或伴见斑疹,衄血,月经先期,崩漏,病情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2.10 血虚肠燥证 血虚肠结证 因血虚亏损,肠失濡养所致。临床以大便干结、艰涩难下,多日一便,或有便血,舌质淡,脉细涩,伴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3 血虚阴亏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血虚和阴液亏损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3.3.1 血虚津亏证 因血虚亏损,误治或久病伤津,形体失养所致。临床以皮肤干枯,目涩、少泪,鼻燥、咽干,无汗,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质淡或红,舌苔燥,脉细涩无力,伴见面白无华,唇甲淡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3.2 营血虚证 营血不足证 营血亏虚证 因禀赋虚薄,或肺脾两虚,营血生成不足所致。临床以面色无华,唇甲淡白,毛发早白,或干枯易脱,头皮痒、白屑多,或初潮延后,月经量少,舌质淡红,舌苔少,脉细弱,或伴见少寐、多梦,气短、乏力,烦热、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3.3 阴血亏虚证 阴血亏损证 阴虚血弱证 阴虚血亏证 因各种外感或内伤等原因导致阴液精血虚损,形体脏腑失养所致。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淡白或红,舌苔少,脉细或结代,伴见低热,肢体瘙痒或麻木、颤动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3.3.1 阴血不足证 因各种外感或内伤等原因导致阴液精血虚损所致。临床以眩晕,心悸,失眠、多梦,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等阴血亏虚证之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5.2.3.3.3.2 阴血虚衰证 因各种外感或内伤等原因导致阴液精血耗竭所致。临床以眩晕、心悸,动辄欲仆,消瘦羸弱,面色无华,肢体麻木或颤动,毛发脱落、稀疏,舌质淡白,舌苔少或无,脉细或结代,可伴见闭经,梦遗,不孕、不育等阴血亏虚证之重者为特征的证候。 5.2.3.4 血枯证 泛指因禀赋虚薄,早婚、产多,或素患失血、虚痨,冲任空虚,血海干涸等所引起,以闭经、不孕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5.2.3.4.1 血枯经闭证 因素患失血、虚痨顽疾,或早婚、产多等耗伤肝肾精血,血海空虚所致。临床以闭经、不孕,或月经初潮较晚,周期延后量少,经色淡或暗,逐渐经闭,面色无华,形体赢瘦,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细 涩无力,或伴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4.2 血枯瘀阻证 因精血不足,血海枯涸,瘀阻冲任所致。临床以下腹部有包块,经行腹痛,经色紫暗,有血块,甚则闭经、不孕,带下过少,阴中干涩,面色黯或萎黄,肌肤甲错,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5 亡血证 血脱证 血脉损伤证 因突发意外伤害,或手术、自残等,致使脉络破损,血液大量亡脱所致。临床以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气微、促急,精神淡漠,四肢逆冷,怔忡不已,舌质淡,脉花,伴见血压迅速下降,各种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等征象为特征的危急证候。 5.2.3.6 血虚兼夹证 血虚夹实证 泛指因血虚或阴血不足,外邪侵袭,或兼夹风、寒、湿、热、痰、瘀等内生邪实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3.6.1 血虚肝旺证 因老年气血不足,或久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临床以皮肤干燥,抓破后有少量脱屑,血痕累累,可随情绪波动而发作、加剧或减轻,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数或弦数,伴见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视歧、黑矇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2 血虚感冒证 血虚外感证 因秉质血虚,或大失血后,复感时邪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或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少,鼻塞、流涕,肢体疫楚,咳嗽,头晕,心悸,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细或浮而无力,伴见面色不华,指甲苍白,唇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3 血虚风盛证 因血虚亏损,风从内生,或外感风邪所致。临床以头晕、眼花,皮肤干燥、瘙痒,肢体麻木或颤动,舌质淡,脉细,伴见面白无华,爪甲淡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3.1 血虚风袭证 血虚风扰证 因秉质血虚,或血虚化风,蕴蓄肌腠,或外风侵袭络脉所致。临床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或口眼喝斜,颜面或手足麻木不仁,舌质淡,脉细,伴见面白无华,唇甲淡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3.2 血虚风燥证 血虚肤燥生风证 因血虚生风化燥,皮毛、筋脉失养所致。临床以皮肤粗糙,干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干枯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舌质淡,脉细,伴见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3.3 血虚动风证 血虚生风证 血虚风动证 因血虚亏损,形体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肢体麻木,手足颤动,或胞睑振跳,舌质淡,脉细或弦,伴见头晕、眼花,面白无华,爪甲不荣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4 血虚寒厥证 因血虚亏损,寒邪直中或痹阻经络、血脉所致。临床以手足不温或逆冷,面色淡白,口不渴,肢端皮肤出现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改变,或间歇性跛行,指趾黑斑、溃疡,或四肢疼痛、麻木,遇冷加重,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微细欲绝,可伴见身冷、蜷卧,小腹冷痛,痛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5 血虚阳浮证 因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临床以眩晕、头胀,肌肤热,扣之灼手,面色潮红或淡白,烦渴、喜饮,舌质淡或红,脉细数,或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伴见指甲色淡,心烦、易怒,失眠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6 血虚内热证 血虚发热证 因血亏虚损,化生内热所致。临床以低热,盗汗,肌热、面红,燥渴,心烦,夜卧不安,甚则烦躁,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淡,脉细或数,伴见面色无华,爪甲色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7 血虚挟痰证 血虚痰阻证 因血虚亏损,又有痰浊内阻所致。临床以面色萎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咳吐痰浊,舌苔腻,脉细滑,或伴见神识昏蒙、错乱,肌肤不仁,瘿瘤、瘰疬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8 血虚挟瘀证 血虚血瘀证 血虚瘀阻证 因血亏虚损,又有瘀血内阻所致。临床以局部刺痛固定,妇女月经量少、色紫暗或有血块,痛经,闭经,舌质紫或有瘀点,脉细涩,伴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5.2.3.6.9 血虚邪恋证 因血亏虚损,余邪留恋不去所致。临床以面、睑、唇、舌、甲色淡,头晕、眼花,肢体麻木,脉细等血 虚征象外,伴见风或寒、暑、湿、燥、热、温毒等病邪留滞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2.3.6.9.1 血虚毒恋证 血虚毒滞证 因血虚亏损,邪毒留恋不去所致。临床以面、睑、唇、舌、甲色淡,头晕、眼花,脉细等血虚征象外,伴见温毒或热毒、湿毒、虫毒等病邪留滞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2.4 血燥证 泛指因津亏血虚化燥,肤腠失养,或虚风内动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4.1 血燥失养证 因津亏血虚化燥,肌肤或爪甲等失于润养所致。临床以头皮或肌肤干燥多屑,皮肤瘙痒,脱屑灰白,头发干枯,易于脱落,或爪甲增厚、反翘、枯而无泽,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舌苔少而干,脉细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2.4.2 血燥生风证 因津亏血虚化燥,形体失养,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甚则枯皱、皲裂,或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肌肉曙动,舌质淡,舌苔燥而少津,脉细弦或弱,伴见眩晕,面色不华,爪枯、筋挛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 血瘀证 泛指因瘀血内结,阻滞气血,或血瘀化热,败血、动血,兼夹风痰水湿等邪实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5.1 瘀血内结证 瘀血内阻证 瘀结证 泛指因瘀血凝积,阻滞气血,导致相关组织及脏腑器官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5.1.1 血瘀气滞证 因瘀血内结,气机郁滞所致。临床以腹胀,腹内瘤块隐痛,或刺痛、拒按,或局部肿痛、青紫,舌质紫或有瘀点,脉弦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1.2 血瘀气逆证 因产后血瘀气逆,并走于上,扰乱心神所致。临床以产后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小腹疼痛、拒按,甚则心下满闷,气粗、喘促,恶心、呕吐,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紧,面色青紫,唇舌紫暗,脉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1.3 血瘀络滞证 血瘀络阻证 因瘀血内结,阻滞络脉所致。临床以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肢体末端及爪甲青紫,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1.4 干血内结证 因久病阴血亏损,干血内结,地道不通所致。临床以月经量少,渐至经闭不行,面目黯黑,肌肤甲错,身体羸瘦,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可伴见骨蒸潮热,腹满或痛,不思饮食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1.5 血瘀成积证 血瘀积结证 瘀血内积证 瘀血留积证 因瘀血内结成积所致。临床以腹部肿块日渐增大,质地坚硬,腹痛、固定不移,面目黯黑,形体消瘦,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或伴见闭经、不孕,阳痿、不育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2 血瘀兼夹证 泛指因血瘀内结,兼夹风、寒、湿、热、痰、燥等邪实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2.5.2.1 血瘀风燥证 因瘀血内阻,化燥生风,瘀结于肌腠所致。临床以四肢散发豆粒大灰褐色坚实结节,瘙痒,挠抓血痂,皮肤粗糙、肥厚、干燥,色紫红或紫褐,舌质紫暗,舌苔薄,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2.2 血瘀痰滞证 血瘀痰凝证 因肝脾郁结,或冲任失调,血瘀痰凝互结所致。临床以局部触及较大肿块,质地圆滑,推之可移,或坚实木硬,重坠不适,舌质暗红,舌苔薄腻,脉弦滑或涩,可伴见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月经不调,痛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2.3 血瘀水停证 因瘀血内阻,水液停聚所致。临床以腹内瘕块、刺痛,腹大而胀,闭经,浮肿,小便不利,或局部青紫、漫肿胀痛,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2.4 血瘀化热证 瘀血化热证 血瘀化火证 因血瘀内结,壅滞化热所致。临床以局部固定刺痛、灼痛感,或有青紫肿块,午后或夜间发热,或自觉患处发热,口干、不欲饮,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而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2.5 血瘀成痈证 因血瘀内结,郁而化热成痈,腐败气血所致。临床以局部肿胀疼痛持续加重,拒按,按之有波动感,或发热不退,咳吐或下利腥臭脓血,舌质暗滞,或见瘀斑,脉弦紧或数,可伴见胸胁脘腹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2.6 血瘀肉腐证 因血瘀络滞,瘀久化热,热盛肉腐所致。临床以局部肿块破溃,脓多稠厚,夹杂黯紫色血块,或肢端肿胀、青紫或紫黑,局部溃烂滋水,灼痛、刺痛,入夜尤甚,舌质红绛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舌苔黄腻或糙,脉弦滑或涩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2.7 血败肉腐证 因血瘀壅滞化毒,肉腐血败,耗损气阴所致。临床以脓肿破溃,脓血清稀,久不敛口,或咳唾脓痰,下利黏冻,赤白浊下,反复迁延,精神委顿,形体赢瘦,舌质偏淡,舌苔白或黄,脉虚数无力,或伴见潮热、低热不已,胸胁胀痛,咳喘、气急,腹痛、久泻等为特征的证候。 5.2.5.2.8 血瘀动血证 因瘀血内阻,血溢于脉外所致。临床以出血,血色紫暗,夹见血块,舌质暗淡或紫,有瘀点、瘀斑,脉细涩,伴见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或肢体青紫色斑块、血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5.3 阴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造成阴液耗损,或阴液生成不足,或阴寒邪毒凝滞、闭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阴寒证、阴毒证、阴虚证、阴阳失调证等。 5.3.1 阴寒证 泛指阴寒邪气凝滞气血,或久病伤阳,阴寒内聚或闭阻阳气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3.1.1 阴寒凝滞证 因阴寒之邪痹阻阳气,寒邪凝滞所致。临床以胸、脘、胁、腹冷痛或闷痛、掣痛,时作时止,或局部漫肿,遇寒则痛甚,舌质淡或紫暗,舌苔白滑,脉沉迟或紧,伴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等为特征的证候。 5.3.1.2 阴寒凝聚证 因阴寒凝滞气血,蕴结肌腠筋骨所致。临床以局部肿块或漫肿,质地软韧,皮色紫暗,或关节肿胀、冷痛,屈伸不利,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口淡、不渴,舌质淡暗,舌苔白腻,脉沉迟或弦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5.3.1.3 阴寒内闭证 因阴寒邪毒直中,或秉质阳虚,阴寒内伏,闭阻气机所致。临床以面赤、身热,或寒颤、肢冷,或吐或利,或小腹绞痛,大便不通,或咳喘、气急,掣引胸胁,咳唾痰涎,甚则昏沉不省,舌卷、囊缩,舌质淡胖或青紫,舌苔白或黑滑,脉沉迟细微,或反浮大无根,伴见蜷卧、烦躁,浮肿,手足指(趾)甲皆青等为特征的证候。 5.3.2 阴毒证 泛指因阴寒邪毒,凝聚气血,壅结于肌腠,或蕴聚营血,外发于肌表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3.2.1 阴寒疫毒证 阴毒外发证 因阴寒疫毒蕴聚营血,外发于肌表所致。临床以面目唇爪青黑,身痛如被杖,或阴斑如蚊迹状,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沉或弦,伴见咽喉痛,手足厥冷,身不甚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5.3.2.2 阴毒凝结证 阴毒凝聚证 因阴寒邪毒凝聚气血,壅结于肌腠所致。临床以局部肿块坚硬,不痛、不胀,初起皮色如常,推之可移,渐呈橘皮样变,触按或痛,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细或涩,伴见形寒、畏寒,四肢不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 阴虚证 泛指各种原因致使阴精津液亏损,形体、脏腑、官窍等失于濡养,或阴不制阳,兼夹风、热、痰、湿、水、毒、瘀滞等内外诸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3.3.1 阴液亏虚证 阴液不足证 阴虚液亏证 因外感诸邪入里化燥,或瘟热邪入阴分,失治误治,伤津耗液,或饮食、劳伤损及脏腑,阴液生成不足,髓海空虚所致。临床以形体消瘦,皮肤干瘪,眼眶凹陷,眼鼻口咽干燥,烦渴引饮,或眩晕不止,脑鸣、耳鸣,记忆力下降,关节僵硬,屈伸不利,胫酸、骨痛,耳鸣,舌体瘦小,舌苔少或无,脉细弱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1.1 阴津亏虚证 阴津不足证 阴虚津亏证 因阴津不足或亏耗,形体失养所致。临床以口干、咽燥,烦渴引饮,皮肤干燥,眼眶微陷,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少而干,脉细数,可伴见形瘦,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1.2 阴液涸竭证 阴液乏竭证 因热病邪入阴分,或剧烈吐泻,久病虚损,阴液耗竭所致。临床以低热或身热夜甚,烦渴引饮,皮肤干燥、无汗,目陷、脱形,小便少,大便干结,或肌肤甲错,关节僵硬、变形,舌质深绛,舌苔光剥或无,脉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1.3 阴伤证 伤阴证 因热病耗伤阴津,或久病伤损阴液所致。临床以低热、颧红,口燥、咽干,咽痛,小便短黄,舌质红或干绛,舌苔少或剥脱,脉细数,或伴见手足心热,盗汗、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1.3.1 腑实阴伤证 因外感热病腑实热盛,阴津损伤所致。临床以身热,腹满、胀痛,或干咳、少痰,舌质红,舌苔黄燥或焦黑,脉沉细或数,伴见口干、唇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1.3.2 疹后阴伤证 因痧毒与正气相争,邪退阴伤所致。临床以痧疹布齐、渐消,身热渐退,或低热不去,痧疹咽喉肿烂、疼痛渐减,唇燥、口干,舌质红、少津,舌苔剥脱,脉细数,可伴见干咳,食欲不振,皮肤脱屑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1.3.3 阴伤胃败证 因外感或内伤诸病,严重伤损阴液,败坏胃气所致。临床以口舌糜烂,食欲不振,呃逆、嗳气,口干、少津,舌质红绛或暗,舌光如镜,脉细数,可伴见腹胀,泄泻,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2 阴虚内燥证 泛指因阴液亏虚,或化生内燥,脏腑、官窍等失于濡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3.3.2.1 阴虚肠燥证 因阴液亏虚,肠失濡润所致。临床以大便多日一便,干涩难下,状如羊屎,口鼻、咽喉、皮肤等干燥,舌质红而干,舌苔少或焦黄,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2.2 阴虚血燥证 因阴液亏虚,化燥耗血所致。临床以头晕、目眩,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瘙痒,毛发枯萎,口舌溃疡,舌质红而干裂,舌苔少,脉细数,伴见烘热、盗汗,面色潮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2.3 阴虚失濡证 泛指因阴液亏虚,肌肤、官窍失于濡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3.3.2.3.1 肌肤失养证 因阴血亏损,不能润养肌肤所致。临床以皮肤干燥、粗燥,瘙痒、脱屑,甚则皲裂,肌肤甲错,毛发枯脱,或肌肤麻木,局部触觉迟钝或消失,舌质淡,脉细,或伴见头晕、眼花,面色无华,爪甲淡白,失眠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2.3.2 阴虚耳窍失濡证 因阴液亏虚,耳窍失养所致。临床以耳胀,耳鸣,听力逐渐减退,甚则耳聋,或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口干、咽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或数,可伴见眩晕,低热,潮热、颧红,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2.3.3 阴虚鼻窍失濡证 因阴液亏虚,鼻窍失养所致。临床以鼻内干燥、少涕、刺痒,或有灼热不适感,时或鼻衄,不闻香臭,检查可见鼻腔宽大,黏膜干燥,鼻甲萎缩、结痂或带血,舌质红而干,舌苔少,脉细数,伴见口燥、呕干,潮热、颧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2.3.4 阴虚咽喉失濡证 因阴液亏虚,咽喉失养所致。临床以咽喉灼热微痛,或微红、潮红,或有异物感,或局部糜烂,声音嘶哑,舌质红而干,舌苔少,脉细数,伴见咽燥、干痒,口渴、喜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3 阴精亏虚证 泛指因先天禀赋不足,或邪热耗伤阴液,或五志过极、房事不节等耗损阴精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3.3.3.1 阴虚精亏证 阴精不足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虚损、房事不节等耗损阴精所致。临床以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阳痿、精少,闭经,不孕、不育,舌质红,舌苔少,脉虚细,伴见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呕燥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3.2 真阴亏虚证 真阴不足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虚损,耗伤真阴,阴不制阳所致。临床以未老先衰,身形矮小,羸瘦、干枯,肌肤甲错,燥渴、咽干,齿摇、发落,五心烦热,盗汗,腰膝无力,舌体瘦小,舌质红或绛,有裂纹或面光如镜,脉细数无力,可伴见伛偻、蹒跚,反应迟钝,健忘、失眠,遗精、梦交,不孕、不育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4 阴液亏脱证 泛指因高热、剧烈吐泻、大出血,或久病虚损,阴液亏耗、虚脱,或真阴衰竭所引起的一类危重证候。 5.3.3.4.1 阴虚液脱证 因阴液亏耗欲脱所致。临床以身热、面赤,躁扰不宁,气促难续,口渴、欲饮冷,目眶内陷,皮肤干瘪,或时常晕厥,脑鸣、耳聋,甚则汗出、谵妄,舌质红,舌有裂纹、光滑如镜,脉细弱、疾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4.2 亡阴证 真阴衰竭证 阴脱证 因体液大量耗损,真阴衰竭所致。临床以身热,肢温,汗出如油,呼吸气粗,躁扰、谵妄,形体干瘪,眼眶深陷,面红、唇枯,渴喜饮冷,小便少或闭,舌质暗红,舌裂无津,脉细疾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 阴虚兼夹证 阴虚夹实证 泛指因阴虚兼夹风、寒、湿、热、痰、瘀、毒等内外诸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3.3.5.1 阴虚感冒证 阴虚外感证 因秉质阴虚,或久病伤阴,复感时邪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少汗,鼻塞,流涕,头身疼痛,或干咳,少痰,舌质红而少津,舌苔少,脉浮细数,伴见平素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时常盗汗,口燥、咽干,形体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2 阴虚热盛证 阴虚内热证 因阴液亏虚,虚热内生,或兼夹邪热所致。临床以潮热或午后热甚,两颧潮红,盗汗,烦躁,口干, 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而干,舌苔少,脉细数,或伴见干咳,咯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2.1 阴虚热郁证 阴虚郁热证 因阴液亏虚,兼挟郁热所致。临床以五心烦热,午后颧红,胸胁胀闷、灼痛,舌质红而干,舌苔少,脉弦细数,伴见眩晕,易怒,口苦,口干,小便短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2.2 阴虚血热证 因阴液亏虚,热迫血分所致。临床以低热、颧红,心烦,口渴,咽干、痒痛,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或伴见咳血,衄血,斑疹,月经先期,崩漏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2.3 阴虚余热证 因阴液亏虚,余热未尽所致。临床以心烦,懊曙,低热或夜热早凉,伴见形体消瘦,颧红,盗汗,咽干,口渴,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3 阴虚夹湿证 因阴液亏虚,湿邪停留所致。临床以头重如裹,关节酸痛沉重,或胸闷、腹胀,纳呆,小便混浊,大便溏薄,白带增多,舌质红,舌苔腻,脉细濡或滑,伴见低热,颧红,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3.1 阴虚湿阻证 阴虚湿困证 因阴液亏虚,湿浊阻滞所致。临床以肢体困重,口腻,食少,胸脘痞闷,面目浮肿,舌质红,舌苔腻,脉细滑,伴见低热,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3.2 阴虚湿热证 因阴液亏虚,湿热内阻所致。临床以五心烦热,小便淋涩灼痛,口苦或腻,渴不欲饮,肢体困重,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滑数,伴见低热,盗汗,午后颧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4 阴虚痰阻证 阴虚痰结证 阴虚痰湿证 阴虚痰浊证 因阴液亏虚,痰湿内阻所致。临床以胸闷,痰多黏稠,肢体困重,口腻,或生痰核瘰疬,舌质红,舌苔腻,脉细滑,伴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4.1 阴虚痰热证 阴虚痰火证 因阴液亏虚,痰热内阻所致。临床以咳嗽,胸闷或痛,咯痰黄稠,甚则痰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滑数,伴见低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咽干,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4.2 阴虚痰恋证 因阴液亏虚,痰浊留恋所致。临床以干咳、久咳,痰少黏稠,不易咯出,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滑,伴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5 阴虚水停证 因阴液亏虚,水饮内停所致。临床以肢体或局部水肿,小便短少,舌质偏红,舌苔少,脉濡细,伴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6 阴虚毒盛证 因阴液亏虚而热毒、火毒、水毒等邪毒壅盛所致。临床以潮热,盗汗,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伴见风毒、热毒、火毒、水毒内蕴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3.3.5.6.1 阴虚毒恋证 阴虚毒滞证 阴虚邪恋证 阴虚邪留证 因阴液亏虚,邪毒留滞所致。临床以潮热或低热不去,颧红、盗汗,咽干、口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伴见邪毒滞留或余邪留恋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3.3.5.6.2 阴虚风毒证 因风毒疫邪侵入伤口,正邪相争,耗伤阴血,阴虚邪留所致。临床以抽搐渐止,头晕,心悸,面色萎黄,口渴,牙关不适,偶作痉挛,或肌肤有蚁行感,屈伸不利,舌质红,脉细弱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6.3 阴虚热毒证 阴虚火毒证 因秉质阴虚,热毒久结,或化火灼损阴血所致。临床以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或胃脘灼痛,或肛周肿痛、溃脓,甚则咯血或呕血、便血不止,赢瘦脱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或虚数无力,伴见低热或壮热不退,颧赤,面色潮红,烦躁,口渴,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6.4 阴虚水毒证 因秉质阴虚,水毒内蕴,或久积耗损真阴所致。临床以腹胀、浮肿,甚则腹大如鼓,尿少或尿闭,恶心、呕吐,呼气秽浊,面色晦暗,舌质嫩红,舌苔垢腻,或光滑如镜,脉沉细或数,伴见潮热、颧赤,眩晕、头痛,烦躁,肢体震颤,衄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7 阴虚气滞证 因阴液亏虚,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胸胁或脘腹、头目胀痛,肠鸣矢气,或嗳气、太息,舌质红,脉弦细,伴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8 阴虚血瘀证 阴虚瘀热证 因阴液亏虚,兼挟瘀热所致。临床以局部刺痛,或出血挟块,血色紫暗,舌有瘀斑、瘀点,脉细涩,伴见午后低热,或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9 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动证 阴虚火浮证 因阴分亏损,阴虚阳亢,虚火炽盛所致。临床以骨蒸潮热,低热或烘热,烦躁、易怒、失眠,头胀、眩晕,口燥、咽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阳强易举,遗精,梦交,舌质红、少津,中有裂纹,舌苔少或无,脉细数,甚或伴见衄血、咳血、吐血,便血,崩漏等各种血症,血色鲜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9.1 阴虚火炎证 因阴虚火旺,上攻官窍,灼损脉络所致。临床以白睛溢血,或鼻衄、齿衄、舌衄,咳唾痰血,或喉关潮红,口舌溃疡,经行口糜等,反复发作,甚则局部肿痛溃烂,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伴见头晕、耳鸣,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口干,心烦、少寐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9.2 阴虚火炽证 因温热邪气久羁,或肾水亏于下,心火炎于上,水亏火旺所致。临床以身热夜甚,消渴,心烦、躁扰,昏谵或不寐,舌质红绛,舌苔少或无,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9.3 阴虚动血证 因阴液亏虚,虚热迫血妄行所致。临床以咳血或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量多,舌质红绛,舌有裂纹,舌苔少或无,脉细数,伴见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形体消瘦,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5.3.3.5.10 阴虚动风证 阴虚风动证 阴虚肝风内动证 虚风内动证 因阴液亏虚,经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眩晕欲仆,肢体麻木,手足颤动或痪疚,口眼抽动,舌质红,舌面光滑如镜,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伴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5.3.4 阴阳失调证 泛指邪正相争,致使阴阳不和而出现偏盛、偏衰或互损、两伤、格拒、亡失等病机改变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5.3.4.1 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亏证 阴损阳亏证 因阴液阳气俱亏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动辄汗出,盗汗,五心烦热,舌质淡、少津,脉弱而数,可伴见眩晕,耳鸣,心悸,健忘,胸闷、气短,久咳、喘促,腰膝酸软等脏腑虚损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3.4.1.1 阴损及阳证 因秉质阴虚,或邪伤阴液,病久及阳所致。临床以低热不已,或夜热昼凉,烦渴引饮,皮肤及眼鼻口咽干燥,自汗、盗汗,汗出,畏冷,神疲、乏力,大便先硬后溏,舌体偏瘦,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脉虚细无力,或伴见眩晕,耳鸣,胫酸、骨痛,衄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5.3.4.1.2 阳损及阴证 因秉质阳虚,或邪伤阳气,病久伤阴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淡白,午后低热,两颧潮红,口渴、咽干,动辄汗出,夜寐不安,盗汗浸衣,舌质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而少津,脉迟缓无力,或伴见眩晕,水肿,小便不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5.3.4.2 阴虚阳亢证 因阴液亏虚,阳失制约而偏亢所致。临床以头胀晕痛,烦躁、易怒,失眠,目赤胀痛,或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口干、咽燥,舌质红而干,脉细数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5.3.4.2.1 阴虚阳浮证 因阴液亏虚,不能制阳,阳气上浮所致。临床以颜面烘热,两颧潮红,形体消瘦,盗汗,头晕、目眩,烦躁,失眠,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3.4.3 阴盛阳虚证 阴盛阳衰证 因寒邪偏盛,损耗阳气,或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所致。临床以面色苍白或眺白,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形寒、肢冷,甚或四肢厥逆,舌质淡嫩,脉沉迟或微,或伴见水肿,臌胀,痰饮,喘咳,心悸,腹泻、腹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5.3.4.4 阴竭阳脱证 因阴液枯涸,阳无所附,随之而脱所致。临床以剧烈吐泻,皮肤干瘪,目眶凹陷,骤然汗出如油,或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口开、目合,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脉微细欲绝,可伴见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等为特征的证候。 5.4 阳证类 泛指因阳热偏盛,或温热邪毒,壅闭脏腑气血,或因各种原因致使阳气耗损,功能减退,或兼夹内生诸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阳实证、阳虚证等。 5.4.1 阳实证 泛指阳热偏盛,或温热邪毒,壅闭脏腑气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火热证、阳毒证等。 5.4.1.1 阳毒证 阳毒外发证 因阳毒或疫毒侵袭,内蕴咽喉,外发于肌腠,邪入血分所致。临床以发热,或燥热、烦闷,面赤,肢体发斑、赤如锦纹,舌质红,舌苔焦黄,脉浮大而数,可伴见咽痛,咯吐脓血,下痢赤白,妄言、狂走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 阳虚证 阳虚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阳气亏损,脏腑机能衰退,或阳不制阴,甚或亡阳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5.4.2.1 阳气亏虚证 泛指因秉质阳虚,或久病损伤阳气,温煦、推动失职,脏腑机能衰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4.2.1.1 阳气不足证 因秉质阳虚,或久病伤及阳气,温煦、推动失职所致。临床以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动辄汗出,面色淡白,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迟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1.2 阳气虚衰证 因阳气虚损,脏腑机能严重衰退所致。临床以形寒、畏冷,四肢不温或厥逆,面色苍白或胱白,精神萎靡,蜷卧、嗜睡,口不渴,小便失禁或自遗,大便溏薄,水谷不分,舌质淡胖或暗滞,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或伴见喘促、气短,心悸、怔忡,癃闭、浮肿,头摇、肢颤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1.3 阳虚内寒证 阳虚寒盛证 因阳气亏虚,阴寒内生所致。临床以恶寒、喜暖,肢冷、蜷卧,面色苍白,精神委顿,四肢不温或厥冷,口淡、不渴,痰涎或带下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胖嫩,舌苔白而润滑,脉沉迟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1.4 元阳亏虚证 因先天禀赋虚薄,或久病、重病伤损元阳所致。临床以遗精、早泄,或精少不育,闭经、不孕,或头眩、晕仆,动辄心悸、怔忡,或五更泄泻,完谷不化,小便频数、清长,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迟,尺部弱,伴见精神萎靡,面色咣白,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齿浮、齿摇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1.5 阳伤证 伤阳证 因阴寒邪毒直中脏腑,损伤阳气,或久病劳伤阳气所致。临床以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倦怠、嗜卧,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迟无力,伴见外邪侵袭或脏腑虚衰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5.4.2.1.5.1 寒燥伤阳证 因寒燥侵袭,损伤阳气所致。临床以恶寒或畏寒,形寒,面色苍白,伴见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舌质淡,舌苔白而干,脉沉迟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1.5.2 外寒伤阳证 因寒邪外袭或直中,损伤阳气所致。临床以形寒、畏冷,面色苍白,甚则四肢厥冷,战栗,出冷汗,舌质淡暗或青紫,脉沉迟或弦紧,可伴见脘腹绞痛、冷痛,喜温、喜按,呕吐,腹泻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2 阳虚失煦证 泛指因阳气亏虚,或清阳不升,官窍不得充养或失煦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4.2.2.1 清阳不升证 清气不升证 因中气不足,或脾虚湿困,清阳之气不能上濡清空所致。临床以头重昏沉,嗜睡、乏力,健忘,食少、纳呆,面白虚浮,大便溏薄,舌质淡或润,舌苔白,脉缓弱无力,或伴见眼睑下垂,视物不清,耳闷似堵,齿浮、齿摇,咀嚼无力,四肢不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2.2 阳虚鼻窍失煦证 因阳气亏虚,鼻窍失于温养所致。临床以鼻塞、流清涕,遇冷尤甚,喷嚏时作,鼻黏膜肿胀、色淡, 舌质淡,脉弱,伴见畏寒,肢凉,面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2.3 阳虚耳窍失煦证 因阳气亏虚,耳窍失于温养所致。临床以头晕,耳鸣,听力障碍,或中耳积液,鼓膜穿孔、流脓清稀,舌质淡,脉沉细,伴见畏寒,肢凉,面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3 虚阳外越证 虚阳上浮证 虚阳浮越证 泛指阳虚阴盛,格阳于上,或虚阳浮越,元阳外脱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4.2.3.1 戴阳证 因阳虚阴盛,格阳于上所致。临床以两颧淡红如妆,躁扰不宁,口咽干燥,皮肤灼热,脉浮大,按之空虚无力,或微细欲绝,伴见足胫逆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口鼻作衄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3.2 元阳欲脱证 阳气欲脱证 阳虚欲脱证 因外感或内伤耗损阳气,致使元阳欲脱所致。临床以面色苍白,冷汗阵作,四肢厥冷,喘促气短,精神萎顿,甚或昏蒙,舌质淡胖,脉微弱无力或结代数促,可伴见心胸绞痛或刺痛,二便失禁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3.3 亡阳证 阳脱证 阳气暴脱证 元阳虚脱证 元阳外脱证 因阳气虚衰,元阳外脱所致。临床以骤然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冷汗淋漓,身凉、肢厥,二便失禁,鼻鼾、神昏,肢体松弛无力,甚或昏迷不醒,舌质淡,舌苔润,脉微欲绝,或虚浮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 阳虚兼夹证 阳虚夹实证 泛指因阳气亏虚,兼夹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4.2.4.1 阳虚感冒证 阳虚外感证 阳虚感寒证 因阳气亏损,复感时邪所致。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汗出恶寒更甚,头痛,鼻塞,骨节酸楚或冷痛,舌质淡胖,舌苔白或滑,脉沉迟无力或微细,伴见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欲寐、嗜睡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2 阳虚气滞证 因阳气亏虚,温煦、气化功能减弱,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胸胁、脘腹胀闷疼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或癃闭,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3 阳虚寒滞证 因阳虚失温,寒邪留滞所致。临床以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或伴见胃寒冷痛,手足拘挛,少腹冷痛,痛经、闭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3.1 阳虚寒凝证 因阳虚失温,阴寒凝滞所致。临床以胸胁、脘腹冷痛,局部或有包块,腰膝酸楚,得温稍减,形寒、肢冷,月经后期、痛经,经色紫暗夹块,齿摇、齿冷,舌质淡胖或暗滞,舌苔白滑,脉沉迟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3.2 阳虚寒湿阻络证 因阳气亏虚,寒湿痹阻经络,气血失于温养所致。临床以肢体酸胀困重,麻木不仁,或关节肿胀变形,肤色苍白,触之冰凉,或患趾(指)顽麻冷痛,舌质淡,舌苔白滑或腻,脉沉细,伴见形寒、肢凉,大便溏薄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3.3 阳虚寒厥证 因秉质阳虚,寒邪直中,或误治伤阳,阴寒内盛,痹阻经络、脏腑所致。临床以四肢厥逆,恶寒、蜷卧,面色偏青,神衰、欲寐,爪甲青紫,舌苔白滑,脉沉迟或微欲绝,或伴见腹痛、下利,呕吐、不渴,食入即吐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4 阳虚湿阻证 阳虚湿困证 因阳气亏虚,湿浊困阻所致。临床以胸闷、脘痞,纳呆,头重、肢困,关节肌肉酸痛、沉重,舌苔滑腻,脉濡缓,伴见形寒、肢冷,大便溏薄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5 阳虚痰凝证 阳虚痰阻证 因阳气亏虚,痰浊凝滞所致。临床以形寒、肢冷,眩晕、嗜睡,胸闷、痰多,形体肥胖,舌质淡,舌苔腻,脉弦滑,可伴见瘿瘤或瘰疬、乳核不散,关节漫肿、僵硬、不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5.1 阳虚寒痰证 因阳气亏虚,寒饮停滞于肺所致。临床以咳嗽,气喘,咳痰色白、清稀,喉间痰鸣,遇寒凉则甚,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脉沉迟弦滑,伴见形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5.2 阳虚饮停证 因阳气亏虚,饮邪停聚所致。临床以咳嗽吐稀白痰,或眩晕,胸闷,心悸,或脘痞,呕吐清水,或胁肋饱胀,气促,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紧,伴见形寒,肢凉,小便不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6 阳虚水泛证 阳虚水停证 因阳气亏虚,气化失司,水湿泛滥所致。临床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或弦滑,或伴见胸闷,腹胀,心悸,喘促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7 阳虚血瘀证 因阳气亏虚,气血瘀阻所致。临床以局部固定刺痛,肢体紫斑,或出血,血色紫暗夹块,或肢体麻木,痿废不用,舌质淡胖,或有瘀斑、瘀点,脉沉迟或涩,伴见形寒、畏冷,四肢不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5.4.2.4.8 阳虚邪恋证 因阳气亏虚,病邪留恋不去所致。临床以形寒、畏冷,四肢不温,嗜睡、倦怠,便溏、尿清,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无力,或伴见低热缠绵,口不渴,以及余邪或余毒未尽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4.2.4.8.1 阳虚毒恋证 阳虚毒滞证 因秉质阳虚,或邪毒损伤阳气、留恋不复所致。临床以低热或潮热不止,形寒、畏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虚数无力,伴见火毒或热毒、湿毒、虫毒等余邪未尽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5.5 精髓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精气、精血、精髓生成不足,或过度损耗所引起的一类证候。注:包括精髓亏虚证、精亏证、髓亏证等。 5.5.1 精髓亏虚证 精髓不足证 精亏髓减证 精枯髓涸证 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年老久病,精髓不充,形神失养所致。临床以眩晕,头脑空痛或作胀,脑鸣或耳鸣、耳聋,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持久,形体伛偻,腰脊酸痛,四肢痿软,舌质淡,舌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5.5.2 精亏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精气、精血不足,或损耗过度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5.2.1 精气亏虚证 精气不足证 精虚气弱证 精亏气虚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虚损,精气亏少所致。临床以头晕,脑鸣,形体消瘦,身材矮小,动作迟钝,智力低下,或男子精少、精稀,阳痿、不育,或女子闭经、不孕等为特征的证候。 5.5.2.2 精血亏虚证 精血不足证 精亏血弱证 精虚血少证 因病久体弱,或生化不足,精亏血少所致。临床以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健忘,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精少,经带量少,闭经,舌质淡,脉虚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5.5.3 髓亏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精髓空虚,精不充形、神机失养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5.3.1 髓海不足证 脑髓失养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虚损,髓海不充,形神失养所致。临床以头摇、肢颤,肢体麻木,或神情呆滞,智能迅速衰减,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障碍,寤寐颠倒,随意溲便,言语失序,词不达意,舌体偏瘦,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或沉弦无力,伴见眩晕、耳鸣,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艰难等为特征的证候。 5.5.3.2 髓枯筋痿证 肝肾亏虚,髓枯筋痿证 因肝肾两亏,筋髓失养所致。临床以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甚则股胫肉消,痿废不用,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可伴见眩晕,耳鸣,阳痿,遗尿等为特征的证候。 5.5.3.3 髓虚骨弱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肾亏,髓海空虚,筋骨失养所致。临床以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立迟或行迟、齿迟,解颅、头大,鸡胸、龟背,或老人腿脚无力,容易跌跤、骨折,舌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伴见身材矮小,形体羸瘦,面色无华,肌肉松弛,睡卧不安等为特征的证候。 5.5.3.4 髓虚骨寒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阳虚,髓海空虚,筋骨失养所致。临床以脑痛不安,腰膝酸痛,或冷痛筋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倦怠无力,形寒、肢冷,面肿垢黑,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或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5.6 津液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津液、津气等生成不足,或过度损耗所引起的一类证候。注:包括津液亏虚证、津气亏虚证、津亏兼夹证等。 5.6.1 津液亏虚证 津液亏损证 泛指因外感、内伤,或中毒、烧伤,治疗不当等,伤津劫液,形体失却润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6.1.1 津液不足证 津亏证 因津液生成不足,或嗜食辛辣,蕴热化燥,邪热灼损津液所致。临床以口眼喉鼻及皮肤等干燥, 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偏红而干,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6.1.2 津液亏涸证 津液亏耗证 津液干枯证 因津液亏损,形体官窍失养所致。临床以口干、唇裂,鼻燥无涕,皮肤干瘪,目陷、螺瘪,甚则肌肤甲错,舌质红而少津,舌中裂,脉细或数,可伴见口渴、欲饮,干咳,目涩,大便干,小便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5.6.1.3 液亏证 液伤证 因剧烈吐泻,或温热邪毒等耗损阴液所致。临床以形体消瘦,眼眶凹陷,口干、唇裂,烦渴引饮,皮肤干瘪,无汗,小便少或闭,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舌干无津,脉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5.6.1.4 液脱证 因津液极度耗损所致。临床以形体羸瘦,口唇焦裂,目陷、螺瘪,皮肤枯瘪,或肌肤甲错,关节僵硬,屈伸不利,小便少或闭,大便燥结,舌质红绛、瘦瘪,舌苔无津,脉细弱或虚数,或伴见眩晕、耳鸣,头脑空痛,两胫酸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5.6.2 津气亏虚证 泛指外感、内伤损伤津气,甚则气随津脱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6.2.1 津气两伤证 因久病伤津耗气所致。临床以低热、汗多,烦渴引饮,眼眶凹陷,或口燥、咽干,目涩、无泪,皮肤干燥,舌质红,舌苔干,脉细无力,伴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5.6.2.2 津气欲脱证 因高热、大汗、严重吐泻等耗伤津气,气随津脱所致。临床以汗出不止,喘促欲脱,或二便失禁,咽干、烦渴,面色苍白,甚则神昏,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脉微欲绝等为特征的证候。 5.6.3 津亏兼夹证 泛指津液亏虚,兼夹邪热内结或化燥、伤阴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5.6.3.1 津伤化燥证 津伤燥热证 因燥热内蕴,或内热化燥,伤津耗液所致。临床以口干、舌燥,频饮而不解其渴,食多、善饥,夜尿频多,逐渐消瘦,舌质红,舌苔薄黄或少,脉弦细或滑数,伴见皮肤干燥,四肢乏力,大便干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5.6.3.2 津亏热结证 液干热结证 因津液亏虚,热邪内结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烦躁不宁,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5.6.3.3 津枯肠结证 液亏肠结证 因津亏热结,肠道津枯液亏,痹阻腑气所致。临床以腹胀、腹痛,大便硬结,状如羊屎,艰涩难下,甚则便闭不通,口干、咽燥,甚则皮肤干枯,目陷、螺瘪,舌质红,舌苔黄燥,脉细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脏腑官窍证候类术语 6.1 心系证类 泛指由外邪侵袭,或七情、劳损、水饮、瘀血等引起心及其络属腑脏、经络病变的一类证候。注:包括心证和小肠证。 6.1.1 心证类 泛指各种原因导致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及其经脉、官窍等功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1.1 心寒证 泛指因寒邪直中心经,或胸阳不振,阴寒凝聚心脉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1.1.1 心中寒证 因秉质阳虚,寒邪卒中心经所致。临床以心中难受如啖蒜状,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昏厥,顷时复发,休作不已,舌质暗,舌苔白,脉沉迟或沉紧,伴见恶寒,畏冷,四肢冷,面色苍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1.2 寒凝心脉证 寒滞心脉证 因胸阳不振,阴寒痰瘀凝阻心脉所致。临床以心胸窒闷、刺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猝发心痛如绞,唇面爪甲青紫,冷汗淋漓,手足厥逆,舌质暗或青紫,舌苔薄白,脉沉紧或结代,伴见心悸、气促,形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2 心热证 泛指因热邪直中心经,或心阴、心血虚损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1.2.1 热邪入心证 因温热邪毒等直中心经所致。临床以壮热或潮热、低热不已,胸闷或痛,怔忪,心中惰惰大动,颜面红赤,心神烦乱,甚或口眼抽动,狂躁不宁,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舌苔黄,脉疾数促动,或结代,可伴见斑疹、衄血,头痛,咽痛,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2.2 心火炽盛证 心火亢盛证 心经火盛证 因火热炽盛,扰动心神所致。临床以心烦、失眠,甚或躁狂,或口舌生疮,吐衄尿赤,面赤,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可伴见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2.2.1 心火上炎证 心火偏亢证 因心经火旺,循经上炎于口舌所致。临床以口舌生疮,愀红灼痛,心烦,面赤,舌质红,脉弦数,或伴见发热,口渴、饮冷,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2.3 心热兼夹证 泛指热邪入心,或心热化火,灼伤阴津,或动血、瘀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1.2.3.1 心热阴虚证 因心火炽盛,耗伤阴液所致。临床以心悸,心烦,少寐、多梦,舌质红,舌苔黄燥或无苔,脉细数或弦,伴见潮热,口渴,面红、颊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2.3.2 心热血瘀证 因热邪入心,或五志化火,气血凝聚,瘀阻心脉所致。临床以心胸刺痛,怔忡不已,唇舌暗红或紫滞,脉疾促或细数、结代,伴见发热、口渴,心烦、面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 心虚证 泛指因外感或内伤等各种原因损伤心脏气血阴阳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1.3.1 心气虚证 心气亏虚证 心气虚弱证 因心气亏虚,心神失主,鼓动无力所致。临床以神思恍惚,心悸、惊惕,如人将捕之,自汗,甚则时出冷汗,舌质淡,脉虚弱或结代,伴见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动辄尤甚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1.1 心气不足证 因心气偏弱,心神虚怯,鼓动乏力所致。临床以畏见生人,恶闻声响,容易惊惕,或动辄心悸,胸闷,短气,自汗,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舌苔白,脉虚无力等心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1.1.3.1.2 心气虚衰证 因久病虚损,耗损心气,心主血脉功能衰竭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反复不已,心胸隐痛或憋闷,动辄气短,下肢浮肿,甚则颈脉充盈,不得平卧,咳唾粉红色涎沫,舌质淡或紫绀,舌苔薄白,脉虚弱或结代,伴见神疲、气短,蜷卧、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1.3 心气血两虚证 因气血两虚,心与心神失养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眩晕、气短,倦怠、嗜卧,健忘,多梦,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或伴见神思恍惚,神情呆滞,失认失算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1.4 心气阴两虚证 因气阴两虚,心与心神失养所致。临床以头晕、心悸,神疲、气短,多梦、易惊,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质偏红,舌苔少,脉细弱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2 心血虚证 心血亏虚证 心虚血少证 因心血亏虚,心气与心神失养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甚则心中惰憎大动,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舌质淡,脉细或弱,伴见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2.1 心血不足证 因失血或久病血虚,或脾失健运,血的生化之源不足,血不养心所致。临床以心悸、易惊,头晕,少寐、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等心血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1.1.3.2.2 心阴血虚证 因阴虚血亏,心与心神失养所致。临床以心悸,眩晕,心烦、易惊,失眠、多梦,健忘,舌质偏红,脉细数,伴见面色苍白,颧红,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3 心阴虚证 心阴亏虚证 因阴液亏虚,心与心神失养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眩晕,心烦,失眠、多梦,善忘,口渴,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伴见颧红,五心烦热,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3.1 心营亏虚证 心营过耗证 因思虑过度,暗耗心营,或温热病邪入里,伤及心营所致。临床以心烦,易汗,烦渴,惊悸或怔忡,少寐、多梦,舌质红或绛,脉细或数,可伴见夜热早凉,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3.1.1 心营耗损证 因热病伤阴,或久病阴虚火旺,消耗心营所致。临床以夜热早凉,盗汗,消瘦,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舌质绛,脉细数或结代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3.2 心阴不足证 因心阴不足,心失濡养所致。临床以容易激动,心烦、心慌,时作惊悸,少寐、梦多,舌质偏红,脉细或数等心阴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1.1.3.3.3 心阴亏损证 因心阴亏耗,心失濡养所致。临床以心烦不宁,怔忡,健忘,失眠、梦魇,口咽干燥,舌质红,舌苔 少,脉细数或结代,伴见盗汗,五心烦热,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3.4 心阴虚火旺证 心阴虚阳亢证 因阴精亏损,阳亢化火,虚火扰心所致。临床以心悸不宁,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少寐、多梦,甚或不寐,舌质红或绛,舌苔干而少津,脉细数,可伴见潮热、盗汗,颜面颧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3.5 心阴阳两虚证 因心阴亏损,心阳不振,心失濡养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眩晕,胸闷,自汗、盗汗,畏冷,肢凉,五心烦热,舌质暗红,脉结代或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4 心阳虚证 心阳气虚证 心阳亏虚证 因心阳不振,温运失职所致。临床以心悸,甚则怔忡不已,心胸憋闷,形寒、肢冷,面色淡白,自汗,动辄尤甚,唇舌紫绀,舌质淡,舌苔白,脉弱或结代,可伴见气短,乏力,下肢浮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4.1 心阳不足证 心阳不振证 因久病或老年体虚,或误治伤及心阳,失于温运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胸闷,面白、肢冷,脉弱或结代等心阳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1.1.3.4.2 心阳虚衰证 因各种原因导致心阳衰竭,心阳不布,心血失运所致。临床以面色苍白,口唇肢端青紫,心胸憋闷,心中憎憎大动,形寒、畏冷,四肢不温,下肢浮肿,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脉微欲绝或结代,可伴见烦躁,呼吸困难,胁下肿块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4.3 心阳虚脱证 因邪毒直中心脉,或久病伤损心阳,致使心阳衰败欲脱所致。临床以突发心胸憋闷、疼痛,心悸、怔忡,面色苍白,额上冷汗,呼吸急促,不得平卧,四肢逆冷,甚则意识模糊,舌质淡胖,舌苔白,脉微欲绝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3.4.4 心阳暴脱证 心阳欲脱证 因各种原因导致心阳衰败,阴不恋阳,阳气暴脱所致。临床以骤然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呼吸微弱,怔忡不已,甚则昏迷,舌质暗淡,脉微欲绝,或如虾游等为特征的危重证候。 6.1.1.4 心神不宁证 心神不安证 泛指因外感或内伤等各种原因扰动或劳伤心神,甚则蒙闭心神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1.4.1 浊毒扰神证 因感受暑湿秽浊,邪毒上扰心神所致。临床以头重如裹或胀痛,心烦、喜呕,嗜睡,神志时或昏昧,面色晦暗,舌苔厚腻或浊,脉濡细或沉伏,可伴见发热,惊悸,躁扰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4.2 心神惑乱证 心神散乱证 因屡伤于情志,或痰火郁发,扰乱心神,或元气衰败,心神散乱所致。临床以精神恍惚,心神不定,多疑、易惊,无端悲忧善哭,喜怒无常,妄言妄见,举止失常,甚或詈骂狂乱,舌质淡,脉弦,伴见失眠、多梦、胆怯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4.3 忧伤神气证 因忧虑过度,损伤神气所致。临床以情志抑郁,表情淡漠,不欲饮食,舌质淡暗,舌苔白,脉弦,伴见失眠、多梦,头晕,神疲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4.4 心神劳伤证 因思虑过度,劳伤心神所致。临床以神思恍惚,心绪不定,注意力难以集中,神态疲倦,稍劳犯困,遇事善忘,时或惊悸、怔忡,少寐、多梦,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可伴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4.5 心虚神怯证 因心气虚损,心神虚怯所致。临床以畏见生人,恶闻声响,多梦、易惊,时作惊悸,心中惰惰而动,良久自已,或忐忑、惶恐,如人将捕之,舌质淡,脉弱或结,伴见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4.6 心虚惊悸证 因平素胆小,或屡受惊吓,久病伤血,心气渐虚,或痰热内结,上扰心神所致。临床以容易心慌,惊恐不安,甚则筋惕肉睏,不能自主,移时渐缓,舌质淡或红,脉虚细弱或结,伴见自汗,乏力,少寐、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4.7 阳亢扰神证 因素体阴虚阳亢,或久郁动怒,引动肝阳,上扰心神所致。临床以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头胀晕痛,面红、目赤,口渴、咽干,甚则彻夜不寐,狂躁、妄语,舌质红,舌苔偏黄,脉弦滑或数,可伴见大便硬结,小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4.8 热扰心神证 因邪热炽盛,扰动心神所致。临床以壮热、口渴,面赤,心悸,失眠,躁扰不宁,甚或神昏、谵语,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4.9 火扰心神证 火热扰心证 因五志化火,扰动心神所致。临床以心烦、易怒,躁扰不宁,失眠、多梦,颜面潮红,甚则惊惕肉臀,神志错乱,狂言狂语,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洪数或疾促有力,可伴见口舌生疮,大便燥结,小便 短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4.10 浊毒闭神证 浊毒闭窍证 因秽浊邪毒蒙闭心神所致。临床以神志昏昧,时或谵语,烦躁不宁,口气秽浊,呕吐不止,面色晦 暗,舌质暗,舌苔灰腻或厚,脉沉弦或伏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5 心血瘀滞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心血运行不畅,或瘀血阻滞心脉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1.5.1 心血瘀阻证 心血瘀痹证 心脉瘀阻证 心脉痹阻证 因血行不畅,瘀血阻滞心脉所致。临床以心痹胸痛或刺痛,痛引胸背、臂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或结代,伴见心悸、怔忡,心中憎憎大动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5.1.1 心气滞血瘀证 因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阻心脉所致。临床以胸痹心痛,或胸脘痞痛,心悸、怔忡,舌质暗淡,脉涩或细弦,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增减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5.2 心虚血瘀证 泛指因心脏气血阴阳亏损,血运不畅,瘀阻心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1.5.2.1 心气虚血瘀证 因心气虚弱,运血无力,心脉瘀阻所致。临床以心悸,胸闷刺痛,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暗淡,舌质淡紫,脉弱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5.2.2 心阴虚血瘀证 因秉质阴虚,或心阴亏虚,心脉瘀阻所致。临床以惊悸、怔忡,心胸刺痛,烦躁,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数涩或结代,伴见潮热或烦热、颧红,口干、咽燥,失眠,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5.2.3 心阳虚血瘀证 因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瘀阻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刺痛,固定不移,面色淡或黯,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脉弱而涩,或结或代,伴见畏冷,肢凉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6 心经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心经循行部位异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1.6.1 心脉气滞证 气滞心脉证 因心脉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胸闷、心痛,胸脘胀痛,或胸背掣痛,心忪动悸,时作时止,舌苔白, 脉弦或结代,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增减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6.2 心经积热证 心经实火证 因心经蕴热,心火上炎,或迫血妄行所致。临床以患儿夜啼不止,哭声响亮,躁扰不宁,或口舌生疮,舌衄,口苦、咽干,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指纹紫滞,或伴见头汗蒸蒸,身腹俱热,面赤、唇红,便秘、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6.3 心经实火犯目证 因心经蕴热,化火上攻目眦所致。临床以两眦赤脉粗大、鲜红,横贯白睛,痒涩、刺痛,够多、干结,舌尖红,舌苔黄,脉数,伴见头痛、烦热,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1.1.6.4 心经虚火犯目证 因心经有热,虚火上炎,壅于目眦所致。临床以两眦赤脉淡红,细小稀疏,微痒不舒,伴见心烦,不寐,舌尖红,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1.2 小肠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小肠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2.1 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痛证 因腹部受寒,或贪食生冷寒凉之品,或情志不畅,啼哭怒嚎,致使小肠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小腹拘急、胀痛或窜痛,痛掣阴囊,睾丸坠痛,或腹部包块,时聚时散,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沉弦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6.1.2.2 小肠虚寒证 因阳气不足,小肠化物、分清泌浊功能失司所致。临床以少腹隐痛或冷痛,喜温喜按,肠鸣、泄泻,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缓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1.2.3 小肠实热证 因心火下移小肠,或湿热等邪蕴蓄,小肠里热炽盛所致。临床以脐腹胀痛,小便频数,尿道涩痛或灼痛,甚则尿血,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可伴见发热、口渴,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等为特征的证候。 6.2 肝系证类 泛指由外邪侵袭,或七情、劳损、水饮、瘀血等引起肝及其络属腑脏、经络病变的一类证候。注:包括肝证和胆证。 6.2.1 肝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肝主疏泄、主升发、主血海、主谋虑,藏血养筋及其络属经脉、官窍功能失常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1 肝寒证 泛指因寒邪直中肝经,或肝气、肝阳虚损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1.1 肝中寒证 因秉质阳虚,寒邪直中肝脏,或寒滞肝经所致。临床以胁下挛急,胸腹疼痛,腿肚抽筋,足不得伸,或巅顶冷痛,遇寒则作,得温则缓,或寒疝绕脐而痛,小腹冷痛,掣引睾丸偏坠,舌苔白,脉沉紧或弦迟,伴见恶寒、发热,汗出,四肢逆冷,呕吐清涎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2 肝热证 泛指因热邪直中肝经,邪热炽盛,或五志怫郁,肝郁化热或动火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2.1 肝实热证 因温热邪毒直中肝经,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热,蕴积于肝所致。临床以两胁胀痛,或痛引心下、小腹,口苦,咽干,眩晕,头痛、目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伴见发热,烦躁,痉厥,搐搦,黄疸,出血,阳强,梦交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2.2 肝火证 泛指因五志怫郁,气郁化火,或肝火炽盛,上扰清空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2.2.1 肝火炽盛证 肝火亢盛证 肝火旺盛证 因五志怫郁化火,或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所致。临床以胁肋灼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失眠,甚或彻夜不寐,面红烘热,目赤肿痛,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可伴见头痛如劈,泛呕苦水,躁扰狂越,四肢抽搐,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2.2.2 肝火上炎证 肝火上扰证 肝热上扰证 肝火上扰清窍证 因肝火炽盛,气火上犯清窍,壅滞脉络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口苦,烦躁,失眠,头痛,面赤,或目赤、肿痛,或耳暴鸣、暴聋,或吐血、衄血,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2.2.2.1 肝火犯头证 因肝火上炎,侵扰头部所致。临床以头痛剧烈,或如刀劈,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2.3 肝热兼夹证 泛指因肝热夹气火逆乱、阴虚、痰热互结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2.3.1 肝热气滞证 因邪热入肝,壅滞气血所致。临床以寒战、高热,或潮热不退,右胁肿胀灼痛,逐渐加重,甚则腹痛,咳吐脓血,日渐消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滑,伴见烦躁,口苦、咽干,纳呆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2.3.2 肝热阴虚证 因邪热内蕴,灼损肝阴所致。临床以两胁隐痛、灼热,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舌质红绛,舌苔黄或少,脉细弦或数,伴见低热,或夜热早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2.3.3 肝火湿热证 肝火湿热上攻证 因肝火偏旺,湿热内蕴,气火湿热蕴结于肝经,或滥用温热壮阳诸药,引动相火,火热湿毒下注等所致。临床以乳房红肿胀痛,触及肿块,或乳头皲裂,溢出油脂豆渣样物,或阴茎挺举,持久不倒,阴囊红肿、渗液、瘙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伴见口苦、心烦,急躁、易怒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2.3.4 肝火痰热证 因肝火痰热互结,上扰心神所致。临床以突发昏仆、抽搐、吐涎,或作各种怪叫声,移时苏醒则如常人,甚或二便自遗,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伴见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 肝虚证 泛指因外感或内伤等各种原因损伤肝脏气血阴阳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3.1 肝气虚证 肝气亏虚证 因秉质气虚,或久病伤肝,肝气虚损,升发无力,疏泄不及所致。临床以胁肋痞闷或坠胀,精神忧郁,情绪低沉,畏惧、胆怯,如人将捕,眩晕,肌肤不仁,四肢麻木、痉挛甚或痿弱,或视物昏花,黑矇、视歧或幻视,舌质淡白,脉虚弦或弱,伴见懈怠、乏力,懒言、声低,面色青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1.1 肝气不足证 因寒温失调,劳伤过度,伤损肝气,失于条达所致。临床以两胁闷胀,情绪低沉,懈怠无力,不耐劳作,舌质淡,脉细弦无力等肝气虚证之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2.1.3.2 肝血虚证 肝血亏虚证 因秉质血虚,或肝藏血失职,血液亏虚,肝失濡养所致。临床以头晕、眼花,甚则动辄晕仆,夜寐不安,梦多纷扰,肢体麻木,或视力减退,夜盲,或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经闭不行,舌质淡白,脉细无力,伴见面色苍白,睑内、爪甲色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2.1 肝不藏血证 因肝气不足,摄血无力,或邪热伤肝,藏血失职所致。临床以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衄血,或妇女崩漏、月经先期等各种血溢病变,舌质淡或红,脉弦细或弦数,可伴见眩晕,胁胀、腹痛,肢体麻木,目涩、视昏,少寐、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2.2 肝血不足证 因血虚亏损,血不养肝所致。临床以头晕、眼花,久蹲起立尤甚,肢体麻木,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脉细等肝血虚证之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2.1.3.3 肝阴虚证 肝阴亏虚证 因邪伤阴分,或脏腑虚损,阴液生成不足,肝失濡养,虚热内生所致。临床以眩晕,目涩,视物昏花,耳鸣如蝉,失眠、多梦,甚则时或晕仆,筋惕肉署,胁肋隐痛,舌质红,舌苔少,脉弦细或数,伴见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3.1 肝阴不足证 因阴虚不足,肝失濡养所致。临床以头晕,视物昏花,目涩,口苦、咽干,烦热、颧红,舌质红等肝阴虚证之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2.1.3.3.2 肝阴虚阳亢证 阴虚肝旺证 因肝阴亏虚,肝阳偏亢所致。临床以眩晕、头胀,耳鸣如蝉,颜面潮红,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肢体麻木,舌质红,舌苔少,脉弦细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4 肝阳虚证 肝虚寒证 肝阳亏虚证 因秉质阳虚,或阴寒邪毒伤肝,阳气亏损,肝阳失敷,虚寒内生所致。临床以两胁胀闷,眩晕、头痛,脑鸣,神疲、乏力,形寒、畏冷,四肢冰凉,甚则厥冷,舌卷、囊缩,筋惕肉懷,或筋骨拘急,舌质淡,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4.1 肝阳不足证 因秉质阳虚,肝阳失敷所致。临床以眩晕,不耐烦劳,懈怠、乏力,情绪低落,两胁不舒,畏冷,肢凉,舌质淡,舌苔白,脉迟缓无力等肝阳虚证之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2.1.3.5 肝虚兼夹证 泛指因肝之气、血、阴、阳虚损,兼挟气滞、邪热、血瘀、动风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3.5.1 肝虚风动证 因邪入阴分,伤肝动风,或气郁化火,灼损肝阴、肝血,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手足震颤或蠕动,眼睑或口角、肢体抽掣,不能控制,甚则秽语、狂言,时则昏仆,舌颤或卷缩,舌质鲜红、少津,脉弦细有力,伴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眩晕,懈怠、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5.1.1 肝血虚动风证 因肝血亏虚,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肢体麻木、震颤、拘急,或皮肤瘾疹、风团瘙痒,舌质淡,脉弱,伴见面色及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容易疲劳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5.1.2 肝阴虚动风证 因肝阴亏损,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肢体抽搐或震颤,手足蠕动,舌质红而干,舌苔少,脉细弦或数,伴见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5.2 肝虚血瘀证 血虚肝瘀证 因久病肝虚,失于疏泄,血瘀凝滞所致。临床以两胁隐痛、刺痛,固定不移,按揉稍舒,或胁下、少腹有肿块,触之硬或痛,头晕、眼花,面目黯黄,形体消瘦,稍劳汗出,懈怠、乏力,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伴见潮热、盗汗,月经量少,经闭不行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5.2.1 肝瘀血虚证 因久病入络,肝络瘀滞,肝不藏血,血虚亏耗所致。临床以胸胁、少腹隐痛或刺痛,动辄吐血、咯血、衄血、便血或崩漏,血色暗或淡,舌质淡或暗,舌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无力,伴见头晕、眼花,月经量少或闭经,面色、爪甲苍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5.2.2 肝气虚血瘀证 因肝气虚弱,失于疏泄,血行瘀滞所致。临床以胸胁闷胀,偶作刺痛,或胁下触及痞块,善叹息, 懈怠、乏力,不耐烦劳,舌质淡暗,脉沉弱而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3.5.2.3 肝阴虚血瘀证 因阴液亏虚,肝失润养,血瘀凝滞所致。临床以胸胁局部隆起、灼热,按压则痛,或胁肋、少腹胀痛、刺痛,可触及痞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少,脉细数涩,伴见五心烦热,两颧暗红,形体消瘦,口干,便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 肝实证 泛指因外感或内伤等各种原因导致肝脏邪气盛实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4.1 肝郁证 泛指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或郁而化热、化火,灼损阴血,或兼夹湿热、瘀血、痰浊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4.1.1 肝气郁结证 因七情所伤,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所致。临床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善太息,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脉弦或弦细有力,关上尤甚,病情随情绪变化而增减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1.1 肝郁气逆证 肝气逆证 因情志不畅,暴怒伤肝,肝气上逆或横逆所致。临床以两胁胀痛,或胸胁脘腹窜痛,急躁、易怒,眩晕,头胀、头痛,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弦或滑,可伴见吞酸、嗳气,多梦、失眠,肠鸣、腹泻,月经先期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1.2 肝郁气滞证 肝郁不舒证 肝气郁滞证 因七情内伤,肝气郁滞所致。临床以情绪低落,闷闷不乐,胸胁或脘腹闷胀,得太息则舒,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等属肝气郁结证之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 肝郁兼夹证 泛指因肝气郁滞,或久郁化火,或兼夹湿、热、瘀、痰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4.1.2.1 肝郁化热证 因肝气郁结,久郁化热所致。临床以两胁闷胀或痛,呕哕,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质红,或舌边尖红,脉弦,可伴见目涩、够多,寐少、梦多,或梦遗、梦交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2 肝郁化火证 肝气化火证 气火郁结证 因肝气郁滞,久郁化火,气火上冲所致。临床以两胁胀痛或灼痛,急躁、易怒,头痛、面赤,耳暴鸣或暴聋,目赤灼痛,口干、口苦,小便黄或短赤,舌质红,或边尖红刺,舌苔黄燥,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3 肝郁火旺证 因肝郁化火,灼伤血络所致。临床以胸胁胀痛,咳唾痰血,或乳头溢液,颜色鲜红或暗红,或乳房肿块破溃、溢脓,舌质红,或起红刺,舌苔薄黄或燥,脉弦数,伴见烦躁、多怒,头痛、面赤,耳鸣或聋,失眠、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4 肝郁痰凝证 因肝气郁滞,痰浊凝结所致。临床以体表肿块质韧稍硬,推之可移,大小、形态不一,可随情志变动或月经周期而有所增减,性情急躁或抑郁,胸胁或少腹闷胀、窜痛,善太息,舌苔白或腻,脉弦滑,或伴见咽喉异物感,颈项或乳房肿块,阴茎结节,子系粗肿或触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5 肝郁痰热证 痰热郁肝证 因肝气郁滞,痰热内蕴所致。临床以两胁胀痛、灼痛,咳唾黄痰,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伴见烦躁,易怒,头痛或眩晕,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6 肝郁痰火证 因肝郁化火,痰热互结,气血壅滞于经脉所致。临床以腋下或颈项、腹股沟等部署核肿痛,甚则破溃、溢脓,痛掣胸胁、少腹,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燥,脉弦滑或数,伴见潮热,头痛、烦躁,面赤,或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7 肝郁湿热证 肝滞湿热证 因肝气郁滞,湿热内蕴,或湿热温毒邪结于肝所致。临床以两胁胀痛,胁下痞块,皮肤、巩膜黄染,色黄鲜明,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伴见身热不扬,或寒热往来,食少,口苦、口渴等 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8 肝郁血热证 因肝郁化热,血热内扰,藏血失职所致。临床以两胁胀痛或灼痛,咳唾痰血,或皮肤骤见鲜红或暗紫色瘫点,或月经先期,量多、质稠,经色紫红,舌质绛,舌苔少,脉弦数,伴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口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9 肝郁血瘀证 肝瘀气滞证 肝血瘀滞证 因肝气郁结,血瘀于肝所致。临床以两胁胀痛或刺痛,可触及胁下或少腹肿块,面色黯,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伴见情志抑郁、烦闷,大便不畅,或时溏时秘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10 肝郁血虚证 血虚肝郁证 因血液亏虚,肝气郁滞所致。临床以情志抑郁,头晕、眼花,胸胁胀满,夜难入睡,或多梦、易惊,健忘,面色苍白,舌质淡红或暗,舌苔薄白,脉弦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1.2.11 肝郁阴虚证 阴虚肝郁证 因肝郁伤阴,虚热内生所致。临床以两胁闷胀或隐痛,头晕、眼花,情志抑郁,舌质暗红、舌苔少,脉弦细,伴见五心烦热,盗汗,消瘦,口干、口苦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2 肝阳实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挟痰、动风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4.2.1 肝阳上亢证 肝阳上扰证 肝阳亢盛证 因肝阴不足,阳亢上扰所致。临床以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颜面潮红,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烦 劳郁怒则加重,甚则不寐,项强、足软,容易仆倒,舌质红,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2.2 肝阳暴亢证 因肝阳偏亢,或为情志、饮食或劳倦所伤,肝阳暴张,迫扰上攻所致。临床以突发眩晕欲仆,头胀剧痛,肢体麻木、震颤,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脉弦数,血压骤升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2.3 肝阳挟痰上扰证 肝阳上亢,痰邪阻窍证 因肝阳亢盛,血随气逆,挟痰上扰清窍所致。临床以舌强、言謇,甚或失语,口眼喝斜,半身不遂,舌质暗或紫滞,舌苔白腻,脉弦滑,伴见头痛、眩晕,面赤,耳鸣,肢体麻木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3 肝风内动证 肝风证 泛指因肝阳化风,或热极动风,或肝阳风痰上扰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4.3.1 肝阳化风证 因肝阳亢盛,阳化内风,上扰清空所致。临床以眩晕欲仆,头胀痛,项强、肢颤,或头摇不能自制,肢体麻木,耳鸣或塞,烦躁、易怒,面赤,舌质红,脉弦劲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3.2 肝热动风证 热动肝风证 因邪热炽盛,热极动风所致。临床以高热,口渴,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3.3 肝风痰浊证 肝阳风痰证 因外风挟痰,或肝风痰浊内扰,壅滞经络所致。临床以口眼喝斜,手足颤动或搐搦,肢体麻木不仁,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舌强、不语,半身不遂,舌质红,舌苔白腻,脉弦滑,伴见眩晕,口角流涎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4 肝瘀实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肝血瘀滞,或积久化热、兼夹痰浊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4.4.1 肝血瘀阻证 肝瘀证 肝经血瘀证 瘀滞肝络证 因血行瘀滞,阻滞肝经、肝络所致。临床以胁肋刺痛,固定不移,拒按,胁下包块,或目珠隐痛,渐生飞蚊、翳障,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4.2 肝瘀化热证 因肝郁血滞,积久化热所致。临床以两胁灼痛、刺痛,可触及胁下痞块,触痛或拒按,或胸骨后灼痛,嗳气,泛酸,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黄,脉弦涩,伴见急躁、易怒,头面潮红,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4.3 肝热血瘀证 因邪热炽盛,肝血瘀滞所致。临床以两胁刺痛、灼痛,胁下痞块,心烦、躁狂,口苦、咽干,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脉细涩或数,可伴见肌肤红紫瘀斑,血汗或呕血、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4.4.4 肝瘀痰结证 肝瘀痰阻证 因瘀痰蕴结于肝所致。临床以右胁刺痛或胀痛,胁下肿块,推之不移,局部压痛,腹胀,纳食减少,或时有寒热,全身羸瘦,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苔腻,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5 肝经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肝经循行部位异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5.1 肝经气滞证 因情志或饮食、劳倦等所伤,致使肝经气机郁结所致。临床以胸闷、胁胀,或乳房、脘腹胀痛,或疝气坠痛,或咽喉异物感,或大便时秘时溏,或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舌苔薄白,脉弦,伴见忧郁寡欢,善太息,病情随情绪变动而增减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5.2 肝经寒实证 因寒邪直中肝经,寒凝气血,或客于宗筋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巅顶痛,呕吐清涎,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或逆冷,舌苔白,脉弦紧,或伴见少腹冷痛,睾丸冷缩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5.3 肝经风寒证 因风寒邪客于肝经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两臂不举,筋脉拘急,呕酸、上气,善叹息,欲饮热,舌苔白,脉弦紧,可伴见胸胁闷痛,常欲蹈其胸上,或痛不得转侧,食则呕吐、汗出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5.4 肝经风热证 因风热邪气侵袭肝经,上扰头目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巅顶头痛,或目赤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5.4.1 肝经风热犯目证 因肝经风热犯目所致。临床以瞳神紧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舌质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弦数,或伴见发热、微恶风寒,巅顶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5.5 肝经郁热证 肝经积热证 因肝郁化热,热蕴肝经所致。临床以两胁闷胀,或灼热不舒,颞侧头痛,牵引口角,或小腹掣痛,痛引阴器,小便涩痛,或月经先期,淋漓不断,带下黄稠,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伴见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耳鸣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5.5.1 肝经火旺证 肝经热盛证 肝经火盛证 因火热炽盛,壅阻肝经所致。临床以胁肋灼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目赤肿痛,或颞侧头痛, 牵引口角,或头面烘热、潮红,或成簇疱疹、剧烈疼痛,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5.6 肝经湿热证 肝经湿毒证 因湿热邪毒蕴结于肝,循经下注所致。临床以阴部潮湿、瘙痒,或生疮、溃疡、溢脓,阴器肿痛,或带下量多,黄稠、秽臭,或黄白相兼,白如豆渣、凝乳,或如脓似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伴见胁肋胀痛,耳胀痛、溢脓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6 肝络证 泛指因久病不愈,肝络失养、不和、瘀痹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1.6.1 肝络失宣证 因久病或饮食、劳倦伤肝,肝络失养,络脉痹阻所致。临床以胁肋隐痛,绵绵不已,烦劳则加重,舌质暗红,舌苔少,脉弦细或数,伴见手掌鱼际部肤色鲜红或暗红,压之褪色,消瘦、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2.1.6.2 肝络瘀阻证 肝络凝瘀证 因久病伤肝,瘀血凝滞肝络所致。临床以胁肋刺痛,固定不移,局部触痛或拒按,入夜加重,面色偏青或黧黑,形体消瘦,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色青紫黑,脉弦涩,伴见皮肤赤缕红丝,状如蜘蛛,或青筋暴露,肌肤甲错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 胆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胆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2.1 胆热证 泛指因邪热蕴胆,或五志怫郁,气火上逆,或痰热内扰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2.1.1 胆经郁热证 胆经实热证 因邪热或气火内扰,郁于胆经所致。临床以胁胀或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少寐、多梦,或两颞头痛,偏头痛,耳鸣,或耳胀或痛,甚则溢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1.2 胆腑郁热证 因胆腑气郁,日久化热所致。临床以右胁灼热作痛,或绞痛、胀痛、钝痛、剧痛不一,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可伴见黄疸,发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1.3 胆热移脑证 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蕴热,胆热移脑,蒸灼鼻窍,邪留鼻窦所致。临床以鼻涕量多、浑浊,色黄或黄绿,有腥臭味,鼻塞不通,嗅觉减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伴见剧烈头痛,或前额酸痛、胀闷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1.4 胆热痰扰证 胆经痰火证 因痰热内扰,胆失疏泄所致。临床以胸胁胀闷,眩晕、口苦,时作烦躁,时则胆怯,少寐、多梦,不 时惊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1.5 胆火上逆证 因邪热蕴胆,或五志怫郁,化火上逆所致。临床以胁肋胀痛或绞痛,口苦、泛吐苦水,进食油腻则加重,或头痛如劈,两颞尤甚,耳胀或痛、溢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可伴见眩晕,身目发黄,坐卧不宁,小便短赤,大便不调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2 胆虚证 泛指因素体胆虚,或久病、重病,邪伤胆经、胆腑,或脏腑失调,胆气亏虚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2.2.1 胆虚寒证 胆经虚冷证 胆虚冷证 因禀赋不足,素体胆虚,或久病、重病,阴寒邪伤胆经、胆腑所致。临床以眩晕、泛恶,耳鸣如蝉,甚则眩晕欲仆,呕吐胆汁,筋肉挛痛,痿蹙不用,舌质淡,舌苔白,脉虚细,左关脉按之无力,伴见口苦、肢冷,面色泛青,时或澹澹而恐,忧郁烦闷,虚烦不眠,视物昏花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2.2 胆气虚证 胆气亏虚证 胆虚气怯证 因先天不足,素体胆虚,或病后脏腑失调,胆气亏虚所致。临床以临事胆怯、易惊,焦虑、多疑,悲伤欲哭,善太息,时常心慌、惊悸,梦魇、惊惕,舌质淡,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2.2.1 胆气虚寒证 因先天不足,素体胆虚,或久病阳气虚损,卒然大惊所致。临床以胆怯、易惊,或梦魇、惊惕,悲伤欲哭,善太息,眩晕、耳鸣,畏寒、肢冷,舌质淡,舌苔薄腻,脉弦缓或迟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2.2.2 胆气虚热证 因先天不足,素体胆虚,久郁化热,或阴虚内热,壅扰胆腑,胆气不宁所致。临床以时常心慌、惊悸,虚烦、不眠,夜寐梦魇,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疲乏无力,舌质偏红,舌苔黄白相间,脉虚弦或细数,可伴见胁胀,口臭,耳鸣,耳胀或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3 胆实证 泛指因肝气瘀滞,或湿热内蕴,痰浊内扰,或虫石阻塞胆道,胆汁排泄不畅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2.2.3.1 胆汁瘀滞证 因肝气郁结,胆汁疏泄受阻所致。临床以皮肤瘙痒,入夜尤甚,抓痕累累,口苦,泛恶、纳呆,舌质暗,舌苔薄腻,脉弦滑,或伴见发热,胁肋胀满,腹痛,眼睛巩膜轻度黄染,皮肤红斑、皮疹,大便灰黄,多见于孕妇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3.2 胆郁痰扰证 因痰浊内扰,胆郁失疏所致。临床以胸胁胀闷,眩晕、泛恶,呕吐痰涎、苦汁,善太息,舌苔白腻或 厚,脉弦缓,伴见胆怯,易惊恐,少寐、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3.3 胆郁发黄证 因湿热内蕴,或虫石阻塞胆道,肝胆气滞,胆汁排泄不畅所致。临床以骤然身目发黄,颜色鲜明,胁肋胀痛,牵及背部,或痛如钻顶,时作时止,泛呕苦汁,或吐出蛔虫,舌苔黄厚,脉弦数,或伴见发热、寒战,大便色如陶土,小便色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2.2.3.4 胆腑虫扰证 虫扰胆腑证 因蛔虫内扰,攻窜胆腑所致。临床以上腹部阵发性钻顶样剧痛,痛发则面白、肢厥,呕吐苦汁,或吐蛔,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弦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6.3 脾系证类 泛指由外邪侵袭,或饮食、劳伤、水饮、瘀血等引起脾及其络属腑脏、经络病变的一类证候。注:包括脾证和胃证。 6.3.1 脾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四肢、肌肉等功能失常,或兼夹寒热、气火、虫扰、血瘀等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1.1 脾寒证 泛指因阴寒之邪直中脾经,或后天失调,久病伤损脾气、脾阳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中虚脏寒证、寒湿中阻证、脾虚寒湿证、寒湿困脾证等。 6.3.1.1.1 中虚脏寒证 因脾阳受损,内失温养所致。临床以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劳累后加重,神疲,气短,怯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2 脾热证 泛指因热邪直中脾经,或后天失调,久病伤损脾阴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脾胃实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积热证、脾胃伏热证、脾经热毒证、脾胃火毒证等。 6.3.1.3 脾虚证 泛指因外感或内伤等各种原因损伤脾脏气血阴阳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1.3.1 脾气虚证 脾气亏虚证 因脾气不足,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以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白,脉缓弱,可伴见浮肿,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1.1 脾气不足证 因秉质脾虚,或饮食劳倦所伤,或久病伤脾所致。临床以食少、腹胀,大便溏薄,容易疲劳,四肢无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脉虚缓无力等脾气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3.1.3.1.2 脾虚气弱证 因脾虚失运,精微不充,致使气血虚弱所致。临床以食少、腹胀,头晕、眼花,面色淡白,四肢倦怠,语声低微,懒言、少动,动辄气促,或排便困难,用力努挣难出,大便汗出淋漓,便后脱力,舌质淡,舌苔白,脉缓细或虚细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1.3 脾虚失运证 脾虚不运证 因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清浊不分,湿蕴气阻所致。临床以肥胖壅肿,或面黄肌瘦,头身困重,面浮、肢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肠鸣作泻,或时秘时溏,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或薄腻,脉虚缓或濡细,伴见胸脘痞闷,食后或多食则胀,神疲、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1.4 脾气不升证 脾虚中衰证 因脾虚中衰,清气失升所致。临床以眩晕,甚则时或晕仆,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大便溏泄,形体消瘦,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白,脉虚缓,伴见食少、腹胀,面色不华,动辄气短,倦怠、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1.5 脾不统血证 脾不摄血证 因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行所致。临床以各种慢性出血,或紫癜,或月经淋漓、量多、先期,崩漏,舌质淡,脉弱,伴见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1.6 脾虚血亏证 因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所致。临床以眩晕,食少、腹胀,大便溏薄,面色无华,爪甲苍白,消瘦,疲乏,舌质淡,脉细无力,或伴见闭经,月经后期、量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1.7 脾虚不固证 脾气不固证 因脾气虚弱,中气下陷,肠道失固所致。临床以久泄不止,甚则大便失禁,脱肛,气短、气坠,食少、腹胀,舌质淡,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1.7.1 脾虚不摄证 因脾气虚衰,统摄失职所致。临床以食少、腹胀,神疲、乏力,肢体倦怠,舌质淡,脉弱,或伴见自 汗,口涎不收,泄泻,大便失控,脱肛,遗尿,遗精,肌衄,崩漏,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1.7.2 脾虚肠脱证 因脾气亏虚,中气下陷,后阴不固所致。临床以久泄不止,大便滑泻,甚则失禁,脱肛,舌质淡,脉弱,伴见食少、腹胀,眩晕、汗出,动辄气促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2 脾阴虚证 脾阴亏虚证 脾燥证 因秉质阴虚,或饮食劳伤,久病伤脾,或外邪化燥,损伤脾阴所致。临床以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干结,唇燥、皲裂,口干、少涎,甚则唾沫皆无,舌质红或中裂,舌苔剥脱或无,脉缓、细涩或濡,伴见低热,消瘦,倦怠,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2.1 脾阴不足证 因久病伤脾,或外邪入里化燥,或饮食劳伤等损及脾阴所致。临床以食后腹胀,纳呆、少食,口渴、涎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脉细等脾阴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3.1.3.2.2 脾虚营亏证 因脾虚失运,或脾不散精,营气亏虚所致。临床以食少、腹胀,肌肤不充,形体消瘦,四肢乏力,骨节酸楚,容易疲倦,口干少津,目涩少泪,眼睑下垂,鼻咽干燥,大便硬结,排便困难,舌质淡,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3 脾阳虚证 脾阳亏虚证 脾虚寒证 因脾阳亏虚,阴寒内生,运化失职所致。临床以食少、腹胀,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畏冷、肢凉,或肢体困重,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舌质淡胖,舌苔白润,脉虚缓或沉迟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3.1 脾阳不足证 因久病或老年体虚,或误治伤及脾阳,失于温运所致。临床以食少、腹胀,脐腹隐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畏冷,舌质淡胖,脉虚缓等脾阳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3.1.3.3.2 脾阳不振证 因脾阳亏虚,失于温化所致。临床以脘腹痞痛,喜温、喜按,食少不化,食后即泻,大便溏泄,完谷不化,四肢清冷,怠倦、乏力,面色萎黄,唇淡,舌质胖嫩,舌苔厚腻,脉虚缓或迟,或伴见恶心、呕吐,眩晕,浮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3.3 脾阳虚衰证 因久病劳损,或失治、误治等导致脾阳衰败,水湿内停所致。临床以腹胀、腹大如鼓,下肢水肿,或久泻不止,完谷不化,甚或大便不禁,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缓无力,伴见纳呆、不食,畏冷、肢厥,神疲、气馁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 脾虚兼夹证 泛指因脾之气、血、阴、阳虚损,兼夹气滞、伤食、虫积、血燥、动风及寒热湿痰等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1.3.4.1 脾虚气滞证 因秉质脾虚,或久思伤脾,病后中气不复,气机阻滞,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以脐腹胀痛,得嗳气或矢气则缓,肠鸣漉漉,便溏不爽,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或紧,伴见食少,神疲、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2 脾虚食积证 脾虚夹食证 因脾虚失运,食积胃肠所致。临床以平素食少,容易腹胀,或食后脘痞,甚则脘腹胀痛,嗳腐、吐酸,腹泻不爽,大便腐臭,舌质淡,舌苔薄腻或腐,脉虚缓或弦滑,伴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3 脾虚寒湿证 因秉质脾虚,外感阴寒浊邪,或脾阳亏虚,寒湿曙生所致。临床以脐腹或脘腹闷胀,恶心、呕吐,泄泻,或面目晦黄,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或胖,舌苔白腻,脉濡缓,伴见食少,纳呆,口淡、不渴,头身困重,畏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4 脾虚湿热证 因秉质脾虚,湿热时邪或疫毒犯脾,或脾虚不运,湿热内蕴或上乘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肢节酸楚,食少、腹胀,或胁胀隐痛,皮肤黄染如橘色,便溏不爽,或眼睑边缘反复生疖,形如麦粒,赤肿痒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5 脾虚湿阻证 脾虚湿泛证 因脾气虚弱,湿邪中阻,或湿浊上泛,神水积滞所致。临床以头身困重,胸闷,脘痞、腹胀,食少,倦怠,便溏,小便浑浊,面垢,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腻浊,脉濡或缓,可伴见视物昏蒙,目胀、够多,头痛,浮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5.1 脾虚湿蕴证 脾虚湿蕴肌肤证 因禀赋不耐,或饮食不节,脾虚运化失职,湿邪内生,蕴于肌肤所致。临床以纳呆,腹胀,大便溏薄,溲黄,头身困重,白带量多,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腻,脉濡缓或细滑,或伴见湿疹,疱疹,阴疮,黧黑斑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5.2 脾虚湿困证 脾虚湿盛证 脾虚湿滞证 因饮食、劳倦或思虑过度伤脾,或年老体弱,久病虚损,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或痛,泛恶欲吐,食少、纳呆,头身困重,倦怠乏力,肢体浮肿,大便稀溏或泄泻,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润或腻,脉濡缓,可伴见水肿,腹水,带下清稀、量多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6 脾虚痰湿证 因脾虚失运,痰湿内蕴所致。临床以体胖困重,容易疲劳,神疲、嗜睡,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濡缓,伴见食少,腹胀,便溏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6.1 脾虚痰盛证 脾虚痰浊证 因脾虚失运,痰湿或痰浊内盛所致。临床以头重昏蒙,胸脘痞闷,泛恶,呕吐痰涎,食少、腹胀,甚则昏仆,口吐白沫,手足搐搦,舌质淡胖,舌苔白厚或腻垢,脉濡细或滑,指纹淡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6.2 脾虚痰凝证 因脾虚失运,痰湿凝结所致。临床以肢体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肿核,质地柔软,无触痛,推之可移,皮色如常,或按之凹陷,放手凸起,状若有气,或有褐色斑,舌苔白腻,脉弦滑,可伴见形体肥胖,头身困重,口淡、口黏,腹胀,便溏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7 脾虚水泛证 脾虚水停证 脾虚水困证 因脾虚失运,水液内停或泛溢所致。临床以面浮、肢肿,或有腹水,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濡或 弱,伴见食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淡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7.1 脾阳虚水泛证 脾阳虚水停证 因脾阳虚衰,温化失职,水液内停或泛溢所致。临床以形体浮肿,或腹大如鼓,舌质淡胖,舌苔白 滑,脉濡或迟缓无力,伴见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腹胀,大便稀溏,面色咣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8 脾虚动风证 脾虚生风证 因药毒、食毒,或饮食不慎,损伤脾胃,或久病伤脾,筋脉失养,引动内风所致。临床以昏睡、露睛,手足微搐,筋惕肉署,口鼻气微,脉迟缓,或伴见呕吐,泄泻,形体消瘦,寐中惊惕,四肢逆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8.1 脾阳虚动风证 因脾阳虚衰,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手足蠕动,痪疚或抽搐,舌质淡,脉沉迟无力,伴见食少、腹 胀,便溏,畏冷、肢凉,面色咣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9 脾虚血燥证 因脾气虚弱,血亏失濡所致。临床以食少,腹胀,大便干结,头晕,面白,口干、咽燥,皮肤干涩,毛发不荣,舌质淡,脉细无力,伴见神疲、乏力,肌肉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10 脾虚火旺证 因饮食劳倦所伤,或久病、温病后期耗伤脾阴,虚火偏盛所致。临床以夜热早凉,或身热汗出,五心烦热,口臭、口干,唇燥干裂,呃逆或干呕,嘈杂、易饥,稍食则胀,头晕、头痛,大便干结,消瘦、乏力,舌质红,舌体瘦敛,舌苔剥脱,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3.4.11 脾虚虫积证 虫积伤脾证 因感染诸虫,虫积聚于脾系,耗伤气血所致。临床以脐腹阵痛,甚或绞痛、钻顶痛,呕吐苦水、清水,扪之有条索状包块,或随大便排虫,舌质淡或青紫,舌苔白,脉缓细或弦紧,伴见肚腹膨大,面黄肌瘦,睡中流涎,疲乏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4 脾实证 泛指因食积不化,或寒湿、湿热等邪犯脾,脾失健运等所引起的一类病证。 6.3.1.4.1 脾失健运证 脾运不健证 因饮食、劳倦或七情所伤,或久病伤脾,运化失权所致。临床以脘腹部有饱胀感,食欲不振,呃逆、嗳腐,甚或厌食,恶心、呕吐,或肠鸣作泻,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有力,或伴见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4.2 脾气郁结证 脾气郁滞证 因饮食、劳倦或七情所伤,脾失健运,气机郁滞所致。临床以脘腹痞满或胀痛,不思饮食,泛恶欲吐,呃逆、嗳气,大便时秘时溏,黏滞不爽,或欲便时作腹痛,舌苔腻,脉弦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5 脾经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脾经循行部位异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1.5.1 脾经风热证 因秉质不耐,风热邪犯脾经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唇肿赤痛、蜕皮,口腔溃疡,或便泻夹有泡沫,口微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5.2 脾经湿热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毒蕴结脾经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汗出不彻,胸腹等处白咣显现,或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肢体困重,大便溏泄,尿少色黄,或面目肌肤黄染,皮肤瘙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5.3 脾经热毒证 因火热毒邪,蕴结脾经所致。临床以口腔溃疡,口唇或口角赤烂、皲裂、疼痛或滋水,或突发呕血或便血,腹水胀满,口渴,口臭,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灰黑,脉数,可伴见发热或烦热,易饥,便秘,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3.1.5.4 脾经血燥证 因嗜食炙博辛辣,脾经蕴热,化燥伤血,唇失滋养所致。临床以口唇红肿、痛痒,燥裂滋水、渗血、结痂、脱屑,甚则似无皮状,频频以舌舔润,缠绵难愈,口干无津,小便短少,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 胃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胃气主降,以及受纳、腐熟等功能失调,或兼夹寒热、气火、虫扰、血瘀等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2.1 胃寒证 因寒客胃脘,或饮食生冷,阴寒偏盛,胃失和降,或胃寒虫窜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2.1.1 胃实寒证 因寒邪客胃,或饮食生冷,阴寒凝胃,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胃脘冷痛,时作时止,甚则绞痛,呕吐清水,遇寒则甚,得热则舒,舌苔白,脉弦紧或迟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1.2 胃寒气逆证 因寒凉生冷等刺激,胃失和降,气逆上冲所致。临床以胸膈或胃脘不舒,呃逆、嗳气,呃声响亮有力,遇寒尤甚,得热则减,甚或胃脘冷痛,呕吐,舌苔白,脉弦紧或迟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1.3 胃寒痰逆证 因寒凝于胃,胃失和降,痰气上逆所致。临床以胃寒冷痛,胃中有振水音,常泛清水,呕吐涎沫,喜温喜按,得食痛减,嗳气则舒,舌质淡胖嫩,舌苔白润,脉迟缓或弦滑,伴见食少、纳呆,口淡无味,四肢欠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1.4 胃寒虫扰证 中寒虫扰证 因寒滞中焦,虫窜攻扰所致。临床以脘腹阵发绞痛,或攻顶窜痛,面色苍白,甚或吐出虫体,或大便排虫,舌质淡暗,舌苔白,脉弦紧或迟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 胃热证 泛指因热邪犯胃,或饮食失节,五志怫郁,导致热蕴于胃,胃失和降,气火上逆,或兼夹伤阴、动血、血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2.2.1 胃热炽盛证 胃热壅盛证 胃中积热证 因饮食失节,过食肥甘、醇酒辛辣,导致积热内蕴,壅滞于胃所致。临床以胃脘灼痛、拒按,嘈杂、泛酸,或多食、善饥,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可伴见牙龈肿痛,齿衄,口臭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1.1 胃热气滞证 因胃热炽盛,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胃脘痞满、胀痛或灼痛、拒按,嗳气、口臭,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1.2 胃热气逆证 胃火气逆证 因胃热炽盛,气火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突发呕吐或呃逆,呕呃势急,哕声宏亮,呕出物酸腐臭秽,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质红,舌苔黄燥或焦褐,脉弦数,或伴见脘腹痞硬、胀痛、灼痛,口渴、口臭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1.3 胃热熏蒸证 胃热上蒸证 因胃热内蕴,气火上熏所致。临床以口气重,口中臭秽,或口舌生疮,口腔糜烂,或齿龈肿痛,甚则裹脓、溢血,或口唇红肿、痒痛、皲裂、滋水、蜕皮、肥厚,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弦滑有力,伴见咽 赤肿痛,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2 胃火炽盛证 胃火证 因嗜食辛辣温燥,胃热化火,或五志怫郁,气火犯胃,灼伤血络所致。临床以口角皲裂、糜烂或溃脓,口舌溃疡,灼痛、剧痛,不能进食,口臭,渴喜冷饮,或牙龈脓肿、灼痛,或齿衄、溢血不止,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黑燥,脉洪数,或伴见胃脘灼痛,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烦躁,神志狂乱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2.1 胃火上逆证 因五志怫郁,胃热蕴伏,气火上冲所致。临床以呕呃洪亮有力,冲逆而出,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滑数,伴见口臭,烦渴、喜冷饮,面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2.2 胃火上炎证 因胃火炽盛,上蒸牙龈,燔灼气血所致。临床以牙痛剧烈,龈肉红肿、溢脓、渗血,肿连腮颊,头 痛,口渴、饮冷,口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厚,脉洪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3 胃热兼夹证 泛指因邪热客胃,或胃热内蕴化火,兼夹伤阴、动血、血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2.2.3.1 胃热津伤证 胃热津亏证 因邪热炽盛,胃津亏损所致。临床以发热、汗出,心烦,口渴、欲饮冷,舌质红而干,舌苔黄,脉洪数或虚细,或伴见胃脘嘈杂、善饥,大便干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3.2 胃热灼阴证 胃热伤阴证 因胃热炽盛,灼伤阴津所致。临床以胃脘灼热,食后剧痛,或便血、色黑,舌质红绛,舌苔少,脉数或滑,伴见低热,五心烦热,口干欲饮,喜饮冷,大便干燥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3.3 胃热阴虚证 因外邪入里化热,或风温疫毒等耗伤胃阴所致。临床以身热、自汗,面赤,身重难以转侧,口渴,便结,甚则嗜睡、鼻鼾,语言不利,神昏,舌质红而干,舌苔黄燥或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2.3.4 胃热血瘀证 因胃热炽盛,灼伤血络,瘀血壅聚所致。临床以胃脘刺痛或灼痛,心下触痛、拒按,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渴喜饮冷,泛恶、吞酸,口臭,舌质红或暗紫,舌苔黄,脉弦滑或数,或伴见吐血、便血,齿衄,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 胃虚证 泛指因胃的气血阴阳虚损,致使胃主受纳、腐熟及其降浊等功能失调,或兼夹气滞、血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2.3.1 胃气虚证 胃气亏证 胃气亏虚证 因胃气虚弱,纳运失司所致。临床以胃脘痞闷、隐痛、喜按,不思饮食,或得食痛缓,神疲、乏力, 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1.1 胃气阴两虚证 胃气阴两亏证 因胃气虚弱,阴液亏虚所致。临床以胃脘痞闷、嘈杂,或隐痛、轻度灼痛,按之痛减,易饥而不能多食,干哕或泛恶、呃逆,或口腔溃疡,连绵不断,舌质淡红,舌苔少或无,脉细或细数,伴见神疲、乏力,口干、少唾液,或渴而少饮,或渴不欲饮,大便干结,手足烦热,肌肉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1.2 胃气衰败证 胃气虚败证 因胃阴阳衰败,不能受纳腐熟水谷所致。临床以脘膈痞塞或痛,不能进食,呃逆、呕吐,呕哕声低,气弱无力,大便不通,或泄泻无度,完谷不化,口燥、咽干,面色苍白,畏冷、肢凉,甚则嗜睡、昏谵,舌质淡,舌苔骤剥或无,脉细而浮散,或弦硬搏指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2 胃阴虚证 胃阴不足证 胃阴亏虚证 因阴液亏虚,胃失濡润、和降所致。临床以胃脘痞胀或隐痛,善饥、嘈杂,不欲多食,口燥、咽干,呃逆呕哕,气短声微,大便干结,舌质红而干裂,舌苔少或无,脉细数,伴见烦热、懊臀,手足心热,形体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2.1 胃燥血虚证 因营血亏虚,胃燥失濡所致。临床以胃脘嘈杂、痞闷,饥不欲食,口渴喜饮,饮不解渴,大便硬结,舌质淡,脉细或沉细无力,伴见面色淡白,唇甲色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2.2 胃燥津伤证 胃燥津亏证 因津液耗损,胃失濡润所致。临床以胃脘嘈杂似饥,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或中裂,舌苔少津,脉偏细,右关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3 胃阳虚证 胃阳亏虚证 胃虚寒证 因秉质阳虚,胃部受寒,或过食苦寒生冷,损伤胃阳所致。临床以胃脘痞闷,或隐隐冷痛,遇寒凉则发,喜温、喜按,食后稍缓,口淡、乏味,食少不饥,口不渴,泛吐清水,舌质淡或胖嫩,舌苔白滑,脉沉 迟无力,伴见畏寒、肢冷,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4 胃虚兼夹证 泛指因胃虚而兼夹气滞、血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3.2.3.4.1 胃虚血瘀证 因胃疡、胃痒等病经久不愈,胃络瘀阻所致。临床以胃脘饥痛、刺痛或灼痛,固定不移,常于空腹 或夜间加重,可伴见嘈杂、不饥,大便色黑,舌质偏暗,或有瘀点,舌苔少,脉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4.1.1 胃气虚血瘀证 因胃气虚弱,瘀阻胃络所致。临床以胃脘痞闷,喜温、喜按,得食痛减,或心下刺痛,固定不移,或触及痞块,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伴见不思饮食,神疲、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4.1.2 胃阴虚血瘀证 因胃阴亏虚,瘀阻胃络所致。临床以胃脘刺痛或灼痛,固定不移,常于夜间加重,嘈杂、不饥,或饥不欲食,咽干、口燥,甚则吐血、便血,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花剥或无,脉沉细而涩,可伴见面色黧黑,形体羸瘦,皮肤甲错,大便硬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4.1.3 胃阳虚血瘀证 因胃阳亏虚,瘀阻胃络所致。临床以脘腹刺痛、冷痛,或触及痞块,疼痛拒按,泛恶,呕吐清涎,或夹带血丝、血块,舌质淡紫或胖,舌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脉沉迟而涩,伴见食少或不食,大便溏薄,或大便黑如柏油,形寒、畏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4.2 胃虚气滞证 因饮食伤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胃脘痞胀,食后尤甚,或呃逆不止,甚则呕哕,不欲饮食,大便秘结,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4.2.1 胃阴虚气滞证 因胃阴亏虚,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胃脘痞胀,不欲饮食,或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而嫩,舌有裂纹,舌苔花剥、少津,脉弦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3.4.2.2 胃阳虚气滞证 因阳气亏虚,胃失和降,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胃脘痞胀,食后加重,甚或冷痛,喜温、喜按,泛呕清水,或呃逆不止,大便溏薄,舌质淡或胖,舌苔白,脉沉迟无力,伴见嗳气稍舒,胃寒形冷,四肢不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4 胃实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胃腑邪实壅盛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胃气不和证、胃寒证、胃热炽盛证、胃火炽盛证、胃热血瘀证等。 6.3.2.4.1 食滞胃脘证 食停胃脘证 因暴饮暴食,饮食停滞于胃所致。临床以胃脘撑胀作痛,甚则心下痞硬,疼痛拒按,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或烦躁不宁,舌苔厚,脉弦滑或沉实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4.2 胃气不和证 胃腑不和证 胃气失和证 因邪热扰胃,或食滞胃脘等,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食后痞胀,厌食,或饱胀不食,泛恶、嗳腐,吞酸、咽酸,大便或秘或泻,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4.3 胃气上逆证 因寒温不调,或药物、食物中毒,或饮食不节,情志抑郁等,致使胃气不降,逆而上冲所致。临床以突发恶心,剧烈呕吐,或呃逆、嗳气,呃声响亮、有力,舌苔厚,脉弦滑,或伴见寒、热、食、痰、虫等邪客胃脘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6.3.2.4.3.1 胃滞气逆证 因宿食内停,情志怫郁,气逆上冲,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呕吐,或呃逆不止,嗳气、吞酸,或进食后食物反流,舌质淡红,舌苔厚或腐,脉弦数或滑,伴见抑郁,喜叹息,失眠,病情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等为特征的证候。 6.3.2.4.4 胃气滞血瘀证 因素有胃病,久病入络,气血凝滞所致。临床以胸膈不利,或脘腹胀痛、刺痛,入夜加重,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食少,或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时作干哕,形体赢瘦,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而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4 肺系证类 泛指由外邪侵袭,或痰饮、瘀血及劳损、七情等引起肺及其络属腑脏、经络病变的一类证候。注:包括肺证和大肠证。 6.4.1 肺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及其络属经脉、官窍功能失常,或兼夹寒热、气火、痰湿、虫扰、血瘀等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1.1 肺寒证 泛指因寒邪直中肺经,或肺气、肺阳虚损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1.1.1 肺中寒证 肺中寒气证 寒邪闭肺证 大寒犯肺证 因寒邪犯肺,闭阻肺气所致。临床以突发咳喘、气急,胸膈满闷,痰鸣有声,咯吐白痰浊涎,甚则张口抬肩,不得平卧,舌质淡,舌苔白,脉浮弦或紧,指纹淡,伴见淅然恶寒、发热,无汗,四肢厥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1.2 肺虚感寒证 因秉质气虚,或久病伤肺,风寒邪客肺系所致。临床以鼻痒而喷嚏连作,鼻塞,鼻流清涕、量多,咳嗽,痰白或浊,迎风遇冷加重,面白、畏冷,舌质淡,舌苔薄白或滑,脉浮弦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2 肺热证 泛指因热邪直中肺经,或寒邪等化热犯肺,或热伤肺阴、动血、饮停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1.2.1 肺热失宣证 因肺热炽盛,肺失宣发所致。临床以咳嗽、痰黄,呼吸急促,咽痛,口燥,胸闷,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伴见发热,微恶寒,鼻塞、涕浊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2.2 肺热发疹证 因肺热内盛,外透肌肤所致。临床以身热,肌肤红疹,咳嗽,胸闷,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2.3 肺热熏鼻证 肺热犯鼻证 因肺热炽盛,上熏鼻窍所致。临床以鼻塞,鼻干、涕稠,鼻衄,血色鲜红,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伴见鼻黏膜充血、糜烂、灼痛,或发热、口渴,咳嗽、痰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2.4 肺热气壅证 因热壅于肺,肺失肃降所致。临床以呼吸急促,胸膺胀满或痛,咳嗽、痰黄,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数,可伴见发热,口渴,腹痛,便秘,小便赤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2.5 肺热炽盛证 肺实热证 肺热亢盛证 肺热壅盛证 肺火证 因邪热壅盛或化火,壅积于肺所致。临床以壮热、恶热,汗出不解,烦渴欲饮,大便秘结,咳喘气粗,咳痰黄稠,甚则咯血,胸膺胀痛或灼痛,鼻翼煽张,舌质红,舌苔黄燥或焦黄,脉滑数或洪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2.6 肺热兼夹证 泛指因邪热壅肺,兼夹其他病邪,或郁而化燥、伤阴、动火、痰凝、血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1.2.6.1 肺热饮停证 热饮阻肺证 因邪热炽盛,水饮停肺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咳嗽、痰黄,或喘促、气急,喉中痰鸣,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胸闷,腹胀,身体困重,舌质红,舌苔黄滑,脉弦数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2.6.2 肺热阴虚证 阴虚肺热证 因肺热炽盛,伤损阴津所致。临床以干咳、痰少或无,或痰黄,或咯痰带血,气急或促,胸闷或痛,口干、少津,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燥或花剥,脉细数,可伴见午后低热,手足心热,面色潮红,盗汗,消瘦,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2.6.3 肺热血热证 因肺热熏蒸,血热蕴阻肌肤所致。临床以粉刺或脓疮累累,灼热痛痒,反复迁延,颜面潮红,鼻息 气热,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可伴见发热,口渴,便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2.6.4 肺热血瘀证 肺热瘀滞证 因肺热炽盛,络血瘀滞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咳嗽,痰中夹血,或咯血暗红,胸部刺痛,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3 肺虚证 肺脏亏虚证 泛指因外感或内伤等各种原因损伤肺脏气血阴阳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1.3.1 肺气虚证 肺气亏虚证 因秉质气虚,或久病虚损,肺功能减退所致。临床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辄尤甚,咯痰清稀,语声低微,面白,自汗,舌质淡,舌苔白,脉弱,或伴见神疲、乏力,畏风、怯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3.1.1 肺卫气虚证 肺虚表疏证 肺卫不固证 因肺气虚弱,卫表不固所致。临床以反复感冒,容易疲劳,动辄汗出,气短、乏力,恶风,迎风嚏 喷,涕泪俱下,舌质淡,舌苔白,脉虚无力,或伴见咳嗽,鼻塞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3.1.2 肺气不足证 因寒温不适,劳伤过度,或久咳伤气等所致。临床以咳喘无力,动辄气短、自汗,面白、疲倦,懒言、声低,舌质淡嫩,脉虚或弱等肺气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4.1.3.1.3 肺气虚寒证 肺气虚冷证 因肺气不足,虚寒内生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清稀,甚或喘促,形寒、畏冷,动辄气短、自汗,反复感冒,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3.2 肺阴虚证 肺阴亏虚证 肺虚热证 因痨虫蚀肺,耗损阴津,或虚劳内伤,肺阴亏虚所致。临床以干咳、痰少,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 血,咽干、声嘶,舌质红,舌苔少津,脉细数,伴见低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3.2.1 肺阴不足证 因肺津或肺阴不足,肺失濡养所致。临床以干咳、痰少,口鼻咽喉干燥,毛发枯燥,舌苔干,脉细或数等肺阴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4.1.3.2.2 肺阴耗伤证 肺阴亏耗证 肺阴伤证 因痨虫蚀肺,耗伤营血,或痰火伤肺,虚火内蒸,耗损阴血所致。临床以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咳嗽、胸痛,掣引肩背,咳咯血痰或鲜血,咽干、口燥,音哑难复,形体羸瘦,毛发枯脆、稀疏,舌体瘦瘪,舌质绛,舌苔少或无,脉细数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3.3 肺阳虚证 肺阳亏虚证 肺虚寒证 因秉质阳虚,或久病伤及阳气,肺阳亏虚所致。临床以咳嗽或喘,咳唾痰白、清稀,遇冷加重或反复,胸闷、背寒,神疲、气短、息微,或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弱或弦缓,伴见畏冷、肢凉,面色咣白,口不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3.3.1 肺阳不足证 因寒凉伤肺,或劳损伤肺,肺失温养所致。临床以久咳或久哮,咯吐涎沫,清稀量多,胸闷,容易感冒,舌质淡润,舌苔白,脉缓或弦缓,伴见面白,畏冷、肢凉等肺阳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4.1.3.3.2 肺阳虚衰证 因秉质阳虚,久病耗损肺阳所致。临床以咳唾涎沫,清稀量多,气短而促,胸闷、背寒,浮肿,小便不利或遗尿,舌质淡紫或胖嫩,舌苔白滑,脉沉弱或弦迟,伴见呼吸窘迫,不得平卧,形寒、畏冷,四肢冷或厥逆,面色咣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3.4 肺气阴两虚证 因肺气虚弱,阴液亏虚所致。临床以干咳无力,气短而喘,咽喉干燥,声音哑哑,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舌苔少津,脉细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3.5 肺虚邪恋证 肺虚邪滞证 因肺气虚弱,外邪留恋所致。临床以低热时作,畏风、恶寒,咳嗽、鼻塞,时轻时重,遇寒加重,舌质淡,脉弱,伴见气短,神疲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4 肺实证 邪实壅肺证 泛指因外感、内伤,致使邪实壅肺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1.4.1 肺气盛实证 因外感、内伤,邪实壅肺,肺失清肃所致。临床以咳声重浊,咯痰不利,咽喉疼痛,鼻窒不通,或喘促、气急,痰多黏稠,或咳唾血痰,胸闷、胁痛,舌苔白腻或黄,脉弦滑或数,可伴见寒热、汗出,肩背疼痛,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4.1.1 肺气上逆证 因外邪客肺,或痰饮内阻等,肺失清肃所致。临床以气逆咳呛,干咳、无痰,或咳唾痰涎,或哮喘气促,胸闷憋胀,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得平卧,伴见外感或内伤喘咳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6.4.1.4.1.2 肺气郁痹证 因情志刺激,或七情郁结,喘咳久病,肺气痹阻所致。临床以突发呼吸急促,或持续加重的气急气促,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鼻咽如窒,气憋、息粗,胸闷或痛,舌苔薄,脉弦,或伴见桶状胸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4.2 肺郁水停证 因气不化津,水饮停积,郁闭肺气所致。临床以胸胁满闷,咳喘气促,咳痰清稀,头面浮肿,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5 肺燥证 泛指因燥邪袭肺,或外邪化燥,耗损肺津阴液,或七情内郁,生热化燥,肺系失润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1.5.1 肺燥虚证 肺虚燥证 因燥邪犯肺,或外邪稽留化燥,耗伤肺津阴液,或忧劳伤肺,肺失濡养所致。临床以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口渴,鼻咽燥痛,声音嘶哑,肌肤枯燥,舌质红而干,舌苔少,脉虚数,伴见低热,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盗汗,大便干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5.1.1 肺燥津伤证 肺燥津亏证 因燥邪袭肺,津液亏虚,肺燥失润所致。临床以干咳、少痰,咽干,口燥,鼻燥,喉痒,舌质红,舌苔少津,脉浮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5.1.2 肺燥伤阴证 因肺热化燥,伤及阴津所致。临床以咳嗽,痰少或无,痰黄而黏,口干、咽燥,烦渴、多饮,小便短少,舌质红,舌苔焦黄,脉弦数,可伴见潮热、颧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5.1.3 肺燥阴虚证 阴虚肺燥证 因阴液亏虚,肺燥失润所致。临床以午后潮热,干咳、痰少,喉痒、鼻燥、少涕,咽干、烦渴,消瘦,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伴见盗汗浸衣,心烦、失眠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5.2 肺燥郁热证 肺燥化热证 因忧劳伤肺,郁热化燥,伤及肺津所致。临床以发热、烦渴,咳嗽、痰少而黏,胸胁灼痛,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而干,舌苔薄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6 肺经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肺经循行部位异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1.6.1 肺经风热证 因风热邪客肺经,或风热郁滞肤腠,外发于头面所致。临床以头面或胸背等处丘疱疹频发,疹色红或有黑头,局部痒痛,颜面潮红,或发热、恶风,咳嗽或喘促时作,鼻息气热,口微渴,大便或干,舌质红,边尖或有芒刺,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可伴见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口舌溃疡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6.2 肺经郁火证 肺经郁热证 因火热邪毒郁结肺经,或肺中伏火上冲,蕴结白睛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咳嗽、痰黄,胸胁灼痛,甚则咳血,或白睛红赤,里层有局限性紫红色结节隆起,触之疼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伴见烦躁、易怒,咽喉红肿灼痛,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6.3 肺经热盛证 肺经蕴热证 因邪热壅滞肺经,或郁热闭塞腠理所致。临床以颜面或前胸、后背等处黑头或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疤痕等并现,或口舌生疮,鼻衄不止,血色鲜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弦或数,或伴见发热,口渴,咳嗽,痰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6.4 肺经湿热证 湿热郁肺证 因湿热邪客于肺经,或湿痰内蕴,郁而化热,蕴结肺系所致。临床以久咳不止,干咳、痰少,痰黄黏稠,咽痒,口腻,渴不欲饮,胸闷,或痤疮、脓疱等反复不已,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濡滑数,伴见低热、咽痛,鼻塞、涕浊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6.5 肺经虚热证 肺经虚火证 因肺虚不固,外邪袭扰肺经,引动虚火所致。临床以低热或潮热,喘咳、咽燥,畏风、善嚏,鼻塞,自汗、盗汗,胸膺痛引缺盆或肩臂疼痛,或白睛淡红,够稀不结,舌质偏红,脉虚数或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6.6 肺经燥热证 因肺经燥热伤阴,虚火上炎白睛所致。临床以白睛表层泡样颗粒隆起,周围赤脉粗大,自觉涩痛、畏光,泪热、够结,舌质红,舌苔燥黄,脉细数有力,伴见口鼻干燥,便秘、溲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6.7 肺经瘀阻证 因瘀血内停,阻滞肺经所致。临床以胸胁沿肋骨相引掣痛、刺痛,或胸肋骨局部隆起,压痛明显,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舌质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或紧,可伴见胸满,膈臂内前廉痛厥,肩背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4.1.6.8 肺络瘀阻证 肺络不畅证 因癌毒侵蚀,瘀阻肺络所致。临床以咳嗽不畅,胸闷、气憋,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咯痰血,血色暗或鲜红,面色晦暗,口唇瘀紫,舌质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脉细弦或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 大肠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使大肠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2.1 大肠虚证 大肠气虚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大肠虚弱、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2.1.1 大肠虚寒证 大肠虚冷证 因阳气虚衰,虚寒内生,大肠功能减退,传导失常所致。临床以久泻或久痢,下利稀薄,完谷不化,腹痛隐隐,喜温、喜按,舌质淡,舌苔白润或滑,脉沉迟无力,或伴见食少,畏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1.2 大肠津亏证 肠道津伤证 肠道津亏证 肠燥津伤证 津伤肠燥证 因津液亏损,肠失濡润所致。临床以大便燥如羊屎,数日一行,舌质红而干,舌苔少,脉细数,可伴见心烦,口渴,腹胀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1.3 肠热阴虚证 因邪热伤阴,或热蕴肠道,耗伤阴津,传导失司所致。临床以大便干结难下,口唇、皮肤干燥,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舌质红而干,舌苔少,脉细数,可伴见潮热,面赤,口气重浊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 大肠实证 肠道腑实证 泛指因外邪入里,壅滞腑气,或肠道热结,腑气不通,或伤及肠络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4.2.2.1 肠道气滞证 因七情郁结,或饮食不当,肠道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腹部胀痛或窜痛,随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肠鸣矢气,得之则舒,脉弦,或伴见阴囊、睾丸偏坠引痛,腹部扪及包块,时聚时散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2 大肠寒结证 因秉质阳虚,或久病伤及阳气,阴寒浊邪凝结大肠,传导无力所致。临床以大便秘结,数日不行,或欲便不下,小腹隐痛或胀痛,口淡、纳差,舌质淡胖,舌苔白滑或少,脉沉弦或迟缓,多见于老年人及手术后、久病体弱者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3 肠道寒湿证 寒湿泄泻证 因秉质阳虚,感受寒湿,邪客肠间,或寒湿内蕴,阻滞肠道所致。临床以突发脐腹冷痛、绞痛,腹胀作泻,大便清稀,或水泻如注,喜温、喜按,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濡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4 肠道实热证 大肠实热证 因肠道热盛,腑气不通所致。临床以发热,面赤,口渴,腹胀满或痛,大便硬结,或喘咳不已,舌质红,舌苔黄、少津,右寸脉实而有力,或脉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4.1 肠热气滞证 因热侵肠道,气机阻滞,传化失常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腹胀、便结,或腹泻不爽,矢气频作,肛门坠胀,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4.2 大肠热结证 肠道热结证 因里热炽盛,结于大肠,腑气不通,或燥屎内结而迫津下泄所致。临床以潮热、恶热,烦渴引饮,腹胀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泻下黄臭粪水,舌质红,舌苔焦黄,脉沉实或沉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4.3 大肠湿热证 肠道湿热证 因湿热蕴结大肠,阻滞气机,损伤肠络,传导失常所致。临床以腹胀、腹痛,暴注下泻,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腹泻不爽,粪质黏稠腥臭,肛门灼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伴见发热,口渴,小便短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4.4 肠风伤络证 风伤肠络证 因风冷、火毒搏结于大肠,或湿热久积化火,灼损肠道血络所致。临床以大便硬结或泄泻,便中夹血,甚或纯下鲜血,痔核嵌顿、剧痛,舌质红,舌苔黄,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4.5 血热肠燥证 因血分热盛,耗伤阴液,肠道失濡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面赤、烦躁,大便干燥、秘结,甚或便 血,舌质红绛或干裂,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4.2.2.5 肠道瘀滞证 因饮食不节,痰湿瘀毒等互结于肠道所致。临床以腹胀或刺痛,腹部可扪及包块,固定不移,大便不爽,或泻或秘,甚则大便色黑或便血,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弦,可伴见嗳气、食少,形体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5 肾系证类 泛指由外邪侵袭,或七情、劳损、水饮、瘀血等引起肾及其络属腑脏、经络病变的一类证候。注:包括肾证和膀胱证。 6.5.1 肾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肾主封藏、司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及其络属经脉、官窍功能失常,或兼夹寒热、痰湿、水饮、血瘀、邪毒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5.1.1 肾寒证 泛指因寒邪直中肾经,或久病肾阳虚衰,复中寒邪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5.1.1.1 肾中寒证 肾中寒气证 因寒邪偏盛,直中少阴,或阴寒凝聚于肾脉所致。临床以突发腰脊冷痛、酸胀,俯仰、转侧不利,遇寒则甚,得热稍减,舌苔白,脉沉迟或紧,或伴见恶寒、发热,小便清长,阴器寒凉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1.2 肾虚中寒证 因素体阳虚,或久病肾阳虚衰,复中寒邪所致。临床以突发腰背冷痛,筋脉拘紧,不得转侧俯仰,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耳聋,目睛无神,小便清长,舌质淡或胖,舌苔白,脉沉细无力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2 肾热证 泛指因热邪直中肾经,或外邪化热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5.1.2.1 肾脏实热证 因邪热直中肾经,或邪郁而化热所致。临床以身热,舌燥,咽肿、嗌干,心烦痛,胸胁时痛,喘咳汗出,小腹胀满,腰背强急,体重、骨热,小便短赤,好怒、喜忘,足下热疼,足胫肿满,耳聋,舌质红,舌苔薄,脉浮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 肾虚证 泛指因先天或后天等各种原因损伤肾脏气血阴阳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5.1.3.1 肾气虚证 肾气亏虚证 因先天不足,肾气未充,或年高肾虚,久病伤肾所致。临床以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耳背,健忘,动辄气促,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四肢欠温,小便清长,夜尿增多,舌质淡或胖,舌苔白,脉细或弱,尺部无力,或伴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甚则遗尿,或性欲衰减,滑精、早泄,或月经淋漓,闭经,滑胎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1.1 肾气不充证 因先天不足,肾气不充,生长化育失常所致。临床以体质孱弱,瘦弱、矮小,筋骨痿软,毛发稀疏,性格孤僻,智力不全,言语障碍,舌质淡,脉虚弱,或伴见阴茎短小,天宦、无精,天癸行迟,闭经,生殖器畸形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1.2 肾气不足证 因肾气虚弱所致。临床以腰膝酸软,善恐、善忘,耳鸣,性欲衰退,脉弱等肾气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5.1.3.1.3 肾元亏虚证 肾元不足证 因先天不足,或久病虚损,损伤肾元所致。临床以生长发育迟缓,未老先衰,腰膝无力,形体伛偻,步履蹒跚,头晕、眼花,健忘或失忆,舌质淡,脉虚或弱,尺部无力,或伴见耳背、耳聋,不孕、不育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1.4 肾气衰微证 因先天不足,诸脏虚损,精不藏肾,或久病、重病伤肾,肾虚衰败所致。临床以神疲、嗜睡,全身浮肿,少尿或无尿,面色咣白,唇淡或紫暗,气促难续,四肢厥冷,舌质胖嫩,舌苔白滑或无,脉虚细,尺部若有若无,或伴见心悸、怔忡,咳喘、气短,大便溏泄,完谷不化,神志昏蒙,肢体震颤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1.5 肾虚不固证 肾气不固证 肾失摄纳证 肾气不摄证 因肾气亏虚,摄纳无权所致。临床以小便频数而清,余溺不尽,或遗尿,二便失禁,或遗精、早泄,或月经淋漓不尽,胎动易滑,或动辄喘促,气不相续,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1.5.1 肾不纳气证 肾气失纳证 因先天不足,或年老体弱,久病虚损,肾失摄纳所致。临床以喘促日久,动辄气促,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或尿随咳出,甚则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质淡或紫暗,舌苔白或黑润,脉虚细,尺部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1.5.2 肾虚失约证 因先天不足,或久病及肾,肾气不固,膀胱、带脉等失约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头晕,腰酸膝软,小腹下坠,小便清长,脉虚或弱,尺部尤甚,或伴见小便频数,咳而遗尿,子宫脱垂,白带增多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1.5.3 肾虚滑脱证 因先天不足,肾阳素亏,或久病及肾,房劳或年老体衰,封藏失职所致。临床以腰膝酸软,滑精、梦交,阳痿、早泄,胎动易滑,小便频数,余沥不尽,大便溏泄,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细,尺部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1.5.4 肾虚肠脱证 因老年或久病肾虚,后阴不固所致。临床以大便失禁,或久泄不止,或粪随咳嗽、矢气而出,或脱肛,舌质淡,脉弱,伴见腰膝酸痛,气短或喘促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2 肾阴虚证 阴虚肾亏证 肾阴亏虚证 肾阴虚热证 肾阴虚损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久病大病损伤肾阴,或虚热内扰所致。临床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遗精,月经后期,量少红稠,甚则经闭,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或伴见潮热,颧红,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2.1 肾阴不足证 因先天或后天因素,致使肾阴亏虚所致。临床以腰膝酸软而痛,遗精,月经量少或经闭,潮热,颧 红,舌质红,脉细数等肾阴虚证之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5.1.3.2.2 肾阴耗损证 因温热疫病等后期,邪伏少阴,或久病大病,耗损肾阴所致。临床以神疲、欲寐,潮热、盗汗,或低热缠绵,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齿燥,咽干,耳鸣,阵作心悸,筋骨痿软,形体羸瘦,肌肤甲错,舌体枯瘦,舌质暗红或绛,舌苔光剥或无,脉虚细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2.3 命门水亏证 因禀赋虚薄,真阴虚衰,生养化育失常所致。临床以发育滞缓,反应迟钝,形体矮小或羸瘦,腰膝无力,筋骨痿软,不耐疲劳,口燥、咽干,舌体瘦,舌质红,脉沉细弱,尺部尤甚,或伴见潮热,盗汗,头晕、眼花,耳聋,健忘、失忆,性器官发育畸形,小便遗淋不禁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2.4 肾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内热证 肾虚内热证 肾虚火旺证 相火偏旺证 因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致。临床以骨蒸潮热、盗汗,或烘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耳鸣轰响,腰膝酸痛,舌质红而干,舌苔少或无,脉细数,可伴见小便频涩或痛,溲浊黄赤,或性欲亢盛,梦遗、梦交,月经量多,崩漏不止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3 肾阳虚证 肾阳亏虚证 肾阳虚损证 肾虚寒证 因秉质阳虚,或外感、内伤致使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所致。临床以神疲、欲寐,畏寒、肢冷,腰膝以下尤甚,面色眺白或黧黑,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质淡或胖,舌苔白,脉沉弱,尺部无力,或伴见性欲衰减,阳痿、早泄,小便白浊,心悸、喘促,浮肿,五更泄泻,白带清稀量多,小腹或阴部有冷感,崩漏不止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3.1 肾阳不足证 因肾阳亏虚所致。临床以畏寒,肢冷,腰膝以下尤甚,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脉弱等肾阳虚证之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5.1.3.3.2 肾阳虚衰证 肾阳衰惫证 肾阳衰微证 因秉质素虚,或外感内伤,使肾阳衰微所致。临床以精神萎靡,面色咣白,动辄气促,腰膝酸软,四肢清冷,腹大,胫肿,黎明前泄泻,癃闭或夜尿增多,舌质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3.3 命门火衰证 因禀赋虚薄,元阳虚衰,温煦推动失职所致。临床以形寒、畏冷,冷彻骨髓,神倦、蜷卧,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弱或迟,尺部尤甚,或伴见五更泄泻,遗尿淋浊,阳痿不举,精液清冷或无精子,性欲淡漠,不孕、不育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4 肾阴阳两虚证 因体虚久病,阴虚及阳,或阳损及阴,肾阴肾阳俱虚所致。临床以畏冷、肢凉,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梦交、滑泄,经少、难孕,舌质暗淡,舌苔光润,脉细或弱,尺部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5 肾精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 肾精亏损证 肾虚精亏证 肾精亏耗证 因先天不足,精髓不充,或后天失养,肾虚精亏所致。临床以生长发育迟缓,腰酸、骨痿,动作迟缓,或骨折难以愈合,早衰,健忘,或愚笨、痴呆,舌质淡,脉细弱,尺部无力,伴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毛发稀疏,齿浮松动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5.1 肾虚髓亏证 肾虚髓减证 因禀赋虚薄,或久病劳损,肾精不足,精髓亏减所致。临床以生长发育迟缓,腰脊酸软,眩晕,耳鸣,健忘,痴愚或痴呆,舌质淡,舌苔白,脉虚、尺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5.2 肾虚髓热证 因先天不足,精髓不充,或大病后肾虚水亏,虚火熏蒸髓脑所致。临床以头颅增大,囟门不合,目珠下垂,心烦不安,口干,手足心热,舌质红,舌苔少,脉沉细数,指纹紫滞,或伴见骨蒸潮热,盗汗,筋惕、肉睏,瘾疯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5.3 肾虚骨弱证 因先天不足,肾精未充,或老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所致。临床以胸骨畸形,鸡胸、龟背,腰脊无力,或足肢畸形,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可伴见立迟,行迟,齿迟,头项软,手足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 肾虚兼夹证 泛指因肾脏虚弱,兼夹寒、热、湿、痰、瘀、毒等邪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5.1.3.6.1 肾虚积冷证 肾脏积冷证 因肾阳虚,阴寒凝结所致。临床以小腹寒凉,痛掣阴囊或阴户,阴冷,性欲淡漠,或附睾结节,子系粗肿,无触痛感,舌质淡润,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细,伴见腰酸,形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2 肾虚寒凝证 因肾阳不足,阴寒凝滞所致。临床以小腹寒凉,时常隐痛,阴茎、阴囊内缩,腰膝冷痛,屈伸不利,或阴户内缩,舌质淡润,舌苔白,脉沉迟无力,伴见形寒、畏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2.1 肾虚寒湿证 肾经寒湿证 因肾经阳气亏虚,寒湿浸渍所致。临床以腰膝沉重、冷痛,活动受限,舌苔白滑,脉濡缓或迟,伴 见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骨节痹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2.2 肾虚寒痰证 因肾阳不足,寒痰凝滞所致。临床以局部触及大小不等的柔韧肿块,推之可移,不红不痛,或溃后流脓、气腥,或咳喘、气急,痰白清稀,舌苔白腻,脉沉迟或弦滑,可伴见阴茎、阴囊或阴户内缩,腰膝冷痛,形寒、畏冷,四肢不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3 肾虚水泛证 肾虚水停证 因肾气或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湿泛溢所致。临床以全身浮肿,下肢按之凹陷,尿少,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淡白或胱白,舌质淡,舌苔白,脉缓弱或迟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3.1 肾气虚水泛证 肾气虚水停证 因肾气亏虚,气化失职,水湿泛溢所致。临床以下肢水肿明显,尿少,腰膝酸软,面色淡白或暗 滞,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3.2 肾阳虚水泛证 肾阳虚水停证 因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湿泛滥所致。临床以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腹胀,腰膝酸冷,小便少或闭,面色咣白,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伴见眩晕、耳鸣,形寒、畏冷,四肢冰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4 肾虚湿热证 因肾虚、气化不利,湿热下注所致。临床以小便频数涩痛,余沥不净,或尿血色淡,稍劳则加重,或带下量多,色黄、黏稠,气味秽臭,或肛门、阴部湿疹、瘙痒,或面浮、足肿,舌质淡红而胖,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尺部无力,伴见神疲、倦怠,四肢困重,腰背酸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5 肾虚毒蕴证 因久病肾虚,邪毒内蕴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眩晕,腰沉酸痛,或腰腹触及肿块,小便不利,浮肿,尿血,舌质淡红,舌苔薄腻或垢,或白或黄,脉沉细无力,或伴见低热不退,嗜睡,纳差,耳鸣,耳胀,形体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5.1 肾虚毒聚犯耳证 肾元亏虚,邪毒停聚证 因禀赋肾亏,或久病伤肾,邪毒犯耳所致。临床以耳内流脓,日久不愈,时流时止,脓有臭味,或呈块状、豆腐渣状,或鼓膜穿孔,听力减退,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弦或弱,尺部无力,伴见神疲、乏力,头晕,腰膝酸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5.2 肾虚毒泛证 因久病肾虚,水毒泛滥所致。临床以精神恍惚,倦怠、嗜睡,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尿少或多尿,面色淡白或晦暗,腰膝酸冷,纳呆、消瘦,舌质淡或紫,舌苔白腻而滑,脉虚大或微细,可伴见口气臭秽,浮肿,喘促,斑疹,衄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5.3 肾衰邪陷证 因肾气衰微,邪毒内陷所致。临床以全身浮肿,无尿或少尿,面白、唇暗,四肢厥冷,口中尿臭,神识昏蒙,循衣摸床,舌体卷缩,舌质淡胖,舌苔白腻或灰黑,脉沉细欲绝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3.6.6 肾虚血瘀证 因劳损肾虚,瘀血阻滞于肾经所致。临床以腰脊刺痛、胀痛,拒按,不得转侧、俯仰,甚则脊椎畸 形,腰膝酸软,不能久立,耳鸣、耳聋,舌质淡紫,脉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4 肾实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肾脏邪气盛实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5.1.4.1 肾脏风毒证 因风毒客于肾脏,流窜肾经,上攻头面或下注腰脚所致。临床以发热、头痛,头面浮肿,皮肤瘙痒、生疮,或脚气上冲,心头迷闷,心悸,气短,腹胀、腹痛,腰脚疼痛,屈伸不利,舌苔白,脉沉弦紧,可伴见耳鸣,耳聋,鼻塞,目涩肿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4.2 脓毒蕴肾证 肾经脓毒证 因脓毒内蕴,壅滞于肾所致。临床以发热不退,腰部胀痛,小便频涩淋痛,溺白混浊,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5 肾经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肾经循行部位异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5.1.5.1 肾经虚惫证 因先天不足,或肾经气血虚弱,风寒等邪侵袭,痹阻经气所致。临床以四肢无力,手足冷痛,骨节酸楚,耳内蝉鸣,面色淡白,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沉细或弦,或伴见阳事不举,精液衰少,漏浊不止,睾丸硬肿、麻木,不孕、不育等为特征的证候。 6.5.1.5.2 肾经湿热证 湿热蕴肾证 因湿热蕴肾,或湿热邪毒壅滞于肾所致。临床以腰痛,腰腹坠胀,或灼热胀痛,或有肿块,小便频急涩痛,血尿或脓尿,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伴见发热,口渴,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 膀胱证类 泛指各种原因使膀胱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5.2.1 膀胱虚证 泛指因肾气虚,或脾气下陷,脾肺气虚,膀胱气化失司或不固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6.5.2.1.1 膀胱虚寒证 膀胱虚冷证 因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失司所致。临床以小腹冷痛,小便失禁或不利,或夜尿多、尿清长,舌苔白滑,脉细弱,伴见畏冷,肢凉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1.2 膀胱失约证 因秉质阳虚,或脾气下陷,脾肺气虚,或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临床以小便频数,滴沥不禁,甚则遗尿、失禁,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可伴见神疲、懒言,肛门下坠,气短不续,腰膝酸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 膀胱实证 泛指因湿热等邪蕴结膀胱,或水饮、瘀血、砂石等停滞蓄留,膀胱气化失司等引起的一类证候。 6.5.2.2.1 膀胱气滞证 因下焦气机不利,膀胱气化功能障碍所致。临床以小便涩滞,淋沥不畅,小腹满痛,腰骶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1.1 膀胱气闭证 因三焦决渎失利,膀胱气闭所致。临床以小腹胀满或痛,小便困难,点滴而出,甚则尿闭不通,舌质暗淡,脉沉弦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2 膀胱停水证 因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内停所致。临床以头面部或全身浮肿,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或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数或弦,可伴见发热、恶寒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2.1 膀胱蓄水证 因膀胱气化障碍,水蓄膀胱所致。临床以小腹膨大、胀满或急痛,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脉沉弦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3 膀胱湿热证 因湿热侵袭,蕴结膀胱所致。临床以小便急迫、频数、涩痛、灼痛,小便黄赤或浑浊,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伴见发热,口渴,尿血或砂石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3.1 膀胱湿热气滞证 因湿热蕴结膀胱,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小腹胀痛,小便频涩急痛或灼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3.2 膀胱湿热血瘀证 因湿热蕴结膀胱,瘀滞血分所致。临床以小便频涩急痛或灼痛,小腹刺痛,肉眼血尿,舌质红,舌有瘀点、瘀斑,舌苔黄腻,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4 膀胱蕴热证 膀胱实热证 热迫膀胱证 热结膀胱证 热积膀胱证 因邪热入里,蕴结膀胱所致。临床以小腹硬满,拘急不舒,小便自利,或小便灼痛,舌质红,舌苔 黄,脉数有力,伴见发热,口渴,或神志如狂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4.1 膀胱瘀热证 因邪热内侵,瘀结膀胱所致。临床以小便频数、灼痛或绞痛,或尿而中断,少腹胀满或痛,舌质暗 红,舌苔黄,脉涩数,伴见肉眼血尿、砂石等为特征的证候。 6.5.2.2.5 膀胱蓄血证 膀胱血瘀证 因腹部外伤,或邪热内侵,血蓄膀胱所致。临床以小腹憋胀,小便刺痛、不畅或中断,血尿或尿中血丝、血块,舌质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6 脏腑相兼证类 泛指因内伤或外感等各种原因致使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病变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1 心脏兼证类 泛指因心病累及他脏,或同时出现心与其他脏腑相关功能障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1.1 心小肠兼证 泛指由心病及小肠,或同时出现心、小肠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1.1.1 心移热小肠证 心移热于小肠证 心火下移小肠证 因心热或心火亢盛,下移小肠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赤烂疼痛,面红,小便黄短,或小便淋沥刺痛,甚或尿血,舌尖红,舌苔黄或白而干,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2 心肺兼证 泛指由心病及肺,或同时出现心、肺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1.2.1 心肺实热证 心肺热盛证 热炽心肺证 心肺火旺证 因火热炽盛,内扰心肺所致。临床以咳嗽,气喘,吐痰黄稠,心烦,失眠,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 舌苔黄,脉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2.1.1 心肺郁热证 因五志化火,痰湿内蕴,痰火互结,上扰心肺所致。临床以咳嗽或喘,咯痰色黄,心烦、焦虑,甚则 躁扰不安,口渴引饮,易生疮疖,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2.1.2 心肺风热犯目证 因风热蕴结于心肺两经,上壅于目所致。临床以患眼备肉初生,攀向黑睛,赤脉密布,够泪较多,眦痒、羞明,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或浮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2.1.3 心肺热毒犯目证 因心肺热毒内蕴,火郁不得宣泄,上逼白睛所致。临床以白睛里层结节隆起较大,或连缀成环,红赤、压痛,眼灼痛,口苦,溲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为特征的证候。 6.6.1.2.2 心肺两虚证 因久病虚损,心肺阳气或阴液不足所致。临床以咳嗽,气短,心悸、怔忡,面色淡白或胱白,畏冷,或烦热,盗汗,舌质淡白或红,舌苔白或微黄而少津,脉虚细结代,或数促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2.2.1 心肺气虚证 因心肺两脏气虚所致。临床以心悸,久咳不止,动辄气促或喘,胸中憋闷,神疲、乏力,舌质淡,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2.2.2 心肺气阴两虚证 因久病气阴两虚,心肺失养所致。临床以心悸、头晕,神疲、恍惚,声低或音哑,干咳无力,气短喘促,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颧红,失眠、多梦,舌质红,舌苔少,脉细弱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2.2.3 心肺阴虚证 因邪热或虚劳损伤,心肺阴液亏虚所致。临床以心悸、咳嗽阵作,甚则潮热,盗汗,咯血,舌质红, 舌苔少或无,脉细数或促,伴见五心烦热,颧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2.2.3.1 心肺阴虚血瘀证 因心肺阴虚,瘀血内阻所致。临床以心悸,胸闷刺痛,咳嗽,痰中带血,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涩或数,伴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2.2.4 心肺阳虚证 因秉质阳虚,或久病虚损,心肺阳气亏虚所致。临床以心悸,胸闷,咳嗽,咯痰清稀,面色咣白,形寒、畏冷,四肢不温,甚则心痛、汗出、肢厥,浮肿、气促,舌质淡紫,舌苔白,脉弱或微细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 心脾兼证 泛指由心病及脾,或同时出现心、脾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1.3.1 心脾实热证 心脾积热证 因邪热壅滞心脾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心烦,口舌生疮、溃烂、疼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1.1 心脾风热证 因风热侵袭心脾两经,或心脾不足,风热伤络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口腔糜烂,或唇舌生疮,赤烂疼痛,心烦,或胞睑浮肿、赤痒,目赤肿痛,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1.2 心脾湿热证 因湿热邪蕴心脾所致。临床以心烦、不寐,脘腹痞闷,眩晕、泛恶,肢体困重,大便不爽,小便黄赤或热痛,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1.2.1 心脾湿热犯目证 因心火内伏,脾蕴湿热,上攻目眦所致。临床以目内眦微红、潮湿,脓液浸渍外溢,拭之又生,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1.3 心脾火毒证 心脾火积证 心脾火炽证 心脾火郁证 因郁火内积化毒,蕴结心脾两经所致。临床以下唇肿胀、坚硬,溃破、结痂,形如春茧,疼痛较剧,张口困难,痂皮揭除易出血,并反复结痂,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数,伴见口渴,尿黄,心烦,失眠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2 心脾两虚证 心脾亏虚证 因体虚或久病虚损,心脾气血阴阳亏虚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神疲、眩晕,少寐、多梦,呵欠频作,健忘,食少,腹胀,便溏,面色淡白,烦劳则甚,舌质淡或嫩,脉弱或细,可伴见产后焦虑、忧郁,悲伤欲哭,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断,或梦交、遗精,阳痿、早泄,眼睑振跳,或痫病反复发作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2.1 心脾气虚证 因心脾两脏气虚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浮肿、气促,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弱或缓无力,或伴见颈前肿大,手颤、眼突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2.1.1 劳伤心脾证 心脾受损证 心脾劳伤证 因过劳伤气,心脾两虚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心烦、少寐,记忆力减退,面色萎黄,四肢困倦,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烦劳则甚,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或伴见遗精,便血,崩漏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2.2 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脾气血虚证 因心血不足、脾虚气弱,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少寐、多梦,神疲、乏力,头晕,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舌苔白,脉细弱或结代,可伴见皮下紫斑,衄血,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2.3 心脾血虚证 因心脾两脏血虚所致。临床以眩晕,甚则黑矇欲仆,食欲不振,食少、腹胀,神疲、乏力,心悸或惊悸,多梦、易惊,面色、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或结代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3.2.4 心脾阳虚证 心脾虚寒证 因秉质阳虚,或久病虚损,心脾阳气亏虚,失却温运所致。临床以形寒、畏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晨起面浮,午后足肿,面色眺白,心悸,动辄尤甚,食少、腹胀,大便溏泄,舌质淡暗或紫,舌苔白滑,脉沉弱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 心肝兼证 泛指由心病及肝,或同时出现心、肝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1.4.1 心肝火旺证 因秉质阳气偏盛,或五志化火,致使心肝火盛,扰动神明,灼伤脉络所致。临床以性情暴躁,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夜卧易惊,失眠、多梦,甚则鼻衄,吐血或咯血,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可伴见头痛,胁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1.1 心肝热炽证 心肝积热证 心肝热盛证 因心肝火旺,或邪热蕴结心肝两经所致。临床以胸胁胀痛,心烦、不寐,焦虑、易怒,心惕不安,面红、目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或伴见发热,头痛,咽干,口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1.2 心肝风火证 因心肝热盛,风火相搏于经脉,扰动神明所致。临床以头痛或胀,面红、目赤,烦躁,失眠,甚则神昏、谵语,抽搐,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数,指纹紫滞,可伴见发热或壮热,烦渴、喜饮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2 心肝血瘀证 因瘀血阻滞心肝所致。临床以胸胁刺痛,固定不移,心悸、怔忡,触及肝区肿块,口唇紫绀,爪甲青紫,舌质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细,或伴见头痛,闭经,或经行夹血块,经色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2.1 心肝气虚血瘀证 因心肝两脏气虚,瘀血内阻所致。临床以胸胁胀痛,头痛如刺,面色暗淡,心悸、怔忡,眩晕,视物昏花,记忆力明显减退,肌肤青紫瘀斑,舌质暗淡,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无力,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2.2 心肝血虚夹瘀证 因血虚挟瘀而心肝失养所致。临床以眩晕,视物昏花,面色苍白或暗淡,心胸刺痛,心悸、怔忡,胁肋隐痛,腹胀、食少,多梦,健忘,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3 心肝两虚证 因久病虚损,心肝失养所致。临床以眩晕,视物昏花,心慌、惊悸阵作,善惊易恐,恶梦、惊魇,面色苍白,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甚则手足颤动,头摇、目曙,舌质淡,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时或结代,可伴见两胁不舒或隐痛,阳痿、遗精,月经量少,闭经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3.1 心肝气血两虚证 心肝气血亏虚证 因气血亏虚,心肝失养所致。临床以心慌、心悸,精神恍惚,多梦、梦魇,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两胁隐痛,月经量少,面色苍白,爪甲不荣,舌质淡,边有齿痕,脉细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3.2 心肝血虚证 因血虚亏损,心肝失养所致。临床以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爪甲不荣,心慌、惊悸,手足麻木,少 寐、多梦,或两胁不舒,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3.3 心肝阴虚证 因阴虚亏损,心肝失养,或虚火内扰所致。临床以心慌、惊悸阵作,心烦、少寐,多梦、易惊,眩晕,目涩,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或疾数,伴见低热或烘热,盗汗,手足心热,颧红升火,月经量少、色暗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3.4 心胆气虚证 因禀赋不足,心气亏虚,胆气不宁,神魂不安所致。临床以触事易惊,虚烦不寐,多梦易醒,甚则终日惶恐,心惕不安,舌质淡,脉弦细或缓促不定,伴见头晕,胸闷,气短、自汗,倦怠、乏力,小便清长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3.4.1 心虚胆怯证 心胆虚怯证 因心胆气虚,忤犯心神所致。临床以平素恶闻声响,善惊、易恐,突遇惊吓,心旌动摇,惊悸不宁,坐卧不安,舌质淡或胖,舌苔薄白,脉细弱或数促,伴见少寐、多梦,梦中惊惕,心悸,自汗,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4.3.4.2 心热胆虚证 因心经有热,胆气不足,邪热扰动心神所致。临床以心烦、难寐,口苦、咽干,遇事易惊,或梦魇、惊惕,久久难平,舌尖红,舌苔黄,脉弦数或促,伴见口舌生疮,心悸,失眠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5 心肾兼证 泛指由心病及肾,或同时出现心、肾相关病症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1.5.1 心肾火热证 因火热内盛,循经客扰心肾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心烦,失眠,甚或神昏、谵语,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洪数或滑数有力,可伴见小便黄赤、灼痛淋浊,腰腹胀痛、绞痛,溺则茎痛,或耳痛、耳塞,耳溢脓血,或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5.2 心肾不交证 心肾阴虚阳亢证 心肾阴虚火旺证 因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所致。临床以心烦、失眠,惊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甚则潮热、盗汗,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5.3 心肾两虚证 心肾亏虚证 因先天不足,或久病虚损,心肾阳气或阴精亏虚所致。临床以眩晕,心悸,自汗或盗汗,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夜尿增多,舌质淡或偏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或润,脉沉弱或细数,伴见下肢浮肿,神疲、乏力,胸闷、气短,面白,小便清长、频数,或痫病频发,神思恍惚,面色晦暗,耳轮枯焦,大便干燥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5.3.1 心肾气虚证 因心肾两虚,脏气亏损所致。临床以心悸,气短,动辄尤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小便余沥不尽,舌质淡,舌边齿痕,脉沉弱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5.3.2 心肾阴虚证 心肾虚热证 因心肾两虚,阴液亏耗所致。临床以五心烦热,甚则潮热、盗汗,心悸、怔忡,烦躁不安,少寐、多梦,耳鸣如潮,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5.3.3 心肾阳虚证 心肾虚寒证 因秉质阳虚,或久病损伤心肾,温煦气化失司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腰膝酸冷,形寒,畏冷,面色眺白,甚则四肢厥逆,爪甲青紫,舌质淡或暗,舌苔白滑,脉沉迟而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5.3.4 心肾气阴两虚证 因心肾两虚,气阴耗损所致。临床以眩晕,不能久立、久行,神疲、困倦,心烦、悸动,少寐、多梦,稍劳尤甚,腰膝酸软,舌质淡红或瘦瘪,舌苔少或无,脉沉细无力,伴见近事遗忘,耳鸣、耳背,目涩昏花等为特征的证候。 6.6.1.5.3.5 心肾阴阳两虚证 心肾阴阳亏虚证 因先天不足,久病虚损,心肾阴阳亏耗所致。临床以精神萎靡,心悸、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冷、肢凉,午后烦热,甚则潮热、盗汗,舌质淡或偏红,脉细弱无力,可伴见小便淋涩或失禁,阳痿、梦交,不孕、不育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 肝脏兼证类 泛指因肝病累及他脏,或同时出现肝与其他脏腑相关功能障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2.1 肝胆兼证 泛指因肝病及胆,或同时出现肝胆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2.1.1 肝胆气滞证 肝胆郁结证 因肝胆气机郁滞所致。临床以胁肋、乳房、少腹胀痛或窜痛,善太息,情绪抑郁,口苦,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2 肝胆瘀滞证 肝胆瘀阻证 因肝胆气滞血瘀所致。临床以胁肋胀痛或刺痛、固定不移,或胁下肿块触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 肝胆实热证 泛指因五志化火,或热毒内壅,挟湿热淤结、风火上攻,致使肝胆邪实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2.1.3.1 肝胆湿热证 因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所致。临床以身目发黄,发热,口苦,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呕恶,厌油腻,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或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1.1 肝胆湿热上蒸证 因湿热内蕴,循肝胆经上攻于耳所致。临床以突发头痛、耳鸣,甚则耳闭似聋,或耳道红肿疼痛,局部隆起、高突或化脓,耳前后臀核肿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或滑数,伴见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小便短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1.2 肝胆湿热气滞证 因湿热内蕴,肝胆气滞所致。临床以胁肋胀满,胸闷、恶心或泛呕,纳呆,大便黏滞,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伴见发热,口苦,身目发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1.3 肝胆湿热瘀滞证 因湿热内蕴,肝胆气滞血瘀所致。临床以胁肋胀痛或刺痛,胁下痞块触痛、拒按,纳呆,呕恶,厌油腻,小便黄,舌质红,或有瘀点、瘀斑,舌苔黄腻,脉弦涩而数,或伴见身目发黄,发热,口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2 肝胆火热证 肝胆火旺证 肝胆火盛证 因火热炽盛,内扰肝胆所致。临床以胁肋灼痛、胀痛,急躁、多怒,口干、口苦,头目胀痛,颜面潮红,失眠、多梦,耳暴鸣或暴聋,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2.1 肝胆郁热证 肝郁胆热证 因肝郁化火,或邪热内扰肝胆所致。临床以胸胁烦闷、胀痛,心烦、寐少,泛呕不止,甚则呕吐黄水,耳鸣或暴聋,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伴见寒热往来,黄疸,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2.2 肝胆热毒证 因湿热虫毒等壅结肝胆,腐败气血所致。临床以骤然发热、恶寒,右侧胁肋胀痛、胁下肿块逐渐加剧,触痛拒按,面目、皮肤色黄鲜明,口苦、咽干,烦渴引饮,小便黄浊,甚则伴见咳吐、下利脓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洪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2.3 肝胆火炽证 因邪热犯内,肝胆火热亢盛,或挟风火上攻头目所致。临床以突发头痛如劈,或眩晕欲仆,目赤肿痛,耳鸣如蝉,耳胀闷痛,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伴见恶寒、发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2.4 肝胆火盛犯耳证肝胆火盛,邪热外侵证 因邪热蕴结肝胆,或肝胆火炽,循经上犯于耳所致。临床以突发耳暴鸣,耳内闷胀、疼痛、听力减退,甚则耳痛持续加重,呈跳痛、刺痛,或鼓膜穿孔、溢脓后耳痛等减轻,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燥,脉弦滑或数,伴见发热、恶寒,头痛,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2.5 肝胆风火攻目证 肝胆火炽,风火攻目证 因阴虚阳亢,或五志化火,引动肝胆风火上攻头目,闭塞玄府,神水瘀阻,积于眼内所致。临床以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浮肿,黑睛呈雾状混浊,瞳神散大,瞳内呈淡绿色,眼珠变硬,眼压升高,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脉弦数,可伴见恶心、呕吐,溲赤、便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3.2.6 肝胆热毒犯目证 因肝胆热毒炽盛,上攻黑睛所致。临床以黑睛混浊,赤脉贯布,抱轮暗赤,目睛刺痛,羞明、流泪,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伴见口苦,烦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为特征的证候。 6.6.2.1.4 肝胆气虚证 因秉质气虚,或久病虚损,肝胆失养所致。临床以精神萎靡,两胁不舒,时欲太息,善悲、易惊,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舌质淡,脉弱,伴见容易疲乏,不耐劳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1.4.1 肝虚胆寒证 因秉质阳虚,或大病后肝气虚,寒邪复扰胆腑所致。临床以虚烦,不得眠,忧郁寡欢,胆怯、易惊,容易疲乏,不耐劳烦,或脘腹痞满,不食、噫酸,甚或呕吐胆汁,肢冷,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弦或浮紧,伴见两胁胀满,口苦,善太息,筋急挛痛,眩晕,视物昏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2 肝肺兼证 泛指因肝病及肺,或同时出现肝肺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2.2.1 肝气犯肺证 木叩金鸣证 因郁怒伤肝,肝气冲逆乘肺,肺气不降所致。临床以咳喘多因情志刺激突发,咳嗽、上气,甚则呼吸急促,胸憋闷、咽如窒,喉中痰鸣声不著,心烦,容易激动,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或弦数,可伴见忧思抑郁,不思饮食,失眠,心悸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2.2 肝火犯肺证 木火刑金证 因肝火炽盛,上逆犯肺,肺失肃降所致。临床以咳嗽阵作,呛咳或挛咳不已,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作痒,甚则咳血,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2.3 肝肺风热证 因风热邪袭肝肺所致。临床以发热时作,汗出、恶风,咽紧干痛,口渴,咳嗽,痰少色黄,目赤肿痛、泪多,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浮弦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2.4 肝肺热盛证 肝肺实热证 肝肺实火证 因邪热炽盛,或气郁动火,灼损肺肝胸膈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咳嗽、喘促,胁肋刺痛、灼痛,牵掣胸膈胁肋,呼吸则加,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 肝脾兼证 泛指因肝病及脾,或同时出现肝脾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2.3.1 肝脾不调证 肝脾不和证 泛指因七情所伤,五志怫郁,或夹内生湿热火瘀等邪,致使肝脾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2.3.1.1 肝脾气滞证 因七情所伤,肝脾不和,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胸胁闷胀,胁腹攻窜,或肠鸣、腹泻,大便不爽,喜太息,纳呆、食少,舌苔白,脉弦或紧,随情绪变动而加重或减缓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1.2 肝郁脾虚证 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以情志抑郁,喜太息,胸胁胀痛,或腹胀,纳呆,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脉弦或缓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1.3 肝旺脾虚证 肝木侮土证 肝气乘脾证 脾虚肝旺证 肝旺脾困证 因五志怫郁,肝气犯脾,脾虚失运所致。临床以急躁、易怒,胸胁胀痛,或腹胀痛泻,泻后痛缓,舌苔白,脉弦缓,伴见食少,纳呆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1.4 肝热脾虚证 肝热刑脾证 脾虚肝热证 因肝郁化热,克伐脾土所致。临床以胸胁胀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咽干,食少、纳呆,腹胀作泻,大便溏薄,甚或完谷不化,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或数,关脉弦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1.5 肝脾湿热证 因湿热中阻,壅结于肝脾所致。临床以胁胀或痛,脘腹痞闷,恶心、厌油,身目俱黄,口苦或腻,大便不爽或色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或伴见寒热往来,突发成簇水疱、疼痛剧烈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1.6 肝脾湿火证 因肝火与脾湿互结,透发于肌腠所致。临床以下肢、颜面及胸腹腰胯等处皮肤突然发出成片红斑,愀红肿痛,向四周蔓延,抚之灼手,甚或局部疱疹,发生坏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可伴见寒热,头痛,口干、口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1.7 肝脾血瘀证 肝脾瘀滞证 因瘀血阻滞肝脾所致。临床以胁下肿块、刺痛拒按,腹痛、胀满,皮肤瘀斑、瘀点,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或伴见发热,黄疸,吐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2 肝脾两虚证 肝脾不足证 肝脾亏虚证 肝脾两亏证 因肝脾两脏虚弱所致。临床以胁胀隐痛,头晕、眼花,食少、腹胀,便溏,面黄肌瘦,精神萎靡,唇干、口渴,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缓弱,或伴见夜盲,目涩、羞明,频频眨目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2.1 肝脾气血两虚证 因肝脾两脏气血亏虚所致。临床以头晕、眼花,视物模糊,食少、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舌质淡,脉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3.2.2 肝脾气阴两虚证 因肝脾两脏气阴亏虚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胁胀隐痛,眩晕、目涩,食少、腹胀,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舌质淡红,脉弦细或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 肝胃兼证 泛指因肝病及胃,或同时出现肝胃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2.4.1 肝胃不和证 肝胃不调证 泛指因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或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等肝胃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类证候。 6.6.2.4.1.1 肝胃气滞证 因肝胃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胁肋胀痛,脘腹痞痛或窜痛,嗳气、呃逆,吞酸,甚或泛吐苦水,脉 弦有力,关脉尤甚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1.1 肝气犯胃证 肝木犯胃证 因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所致。临床以胃脘痞闷,胸胁胀满,喜太息,呃逆、嗳气,呕吐,病情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舌苔薄白,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1.2 肝胃气滞阴虚证 肝胃阴虚气滞证 因肝胃阴液亏虚,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胁肋胀痛,脘腹痞痛或窜痛,口苦、咽干,嘈杂、噫酸,舌质红,舌苔少,脉弦细,可伴见潮热或低热,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小便短少或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1.3 肝肠气滞证 因肝气不舒,肠道气滞所致。临床以胁肋、腹部胀痛,肠鸣、矢气,或腹痛即泻,肛门气坠,舌苔薄白,脉弦,关脉尤甚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2 肝胃寒饮证 肝胃虚寒,饮邪上犯证 因肝胃虚寒,饮邪中阻,上犯清窍所致。临床以巅顶头痛,胃脘冷痛,干哕,呕吐清涎,或眼珠胀痛,瞳散、视昏,舌质淡,舌苔白润,脉沉弦或迟缓,伴见面色青白,手足不温,食少、神疲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3 肝胃郁热证 因肝气郁结,胃热内盛所致。临床以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心烦、易怒,两胁闷胀,口干,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3.1 肝胃热盛证 肝胃积热证 因肝胃火热炽盛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急躁、易怒,胁痛,胃脘灼痛,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3.2 肝火犯胃证 因肝火炽盛犯胃,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以胁肋、胃脘灼热、作痛,口苦,口干,呕吐苦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4 肝胃血瘀证 因肝胃不和,久病入络,瘀血内结所致。临床以胁肋或脘腹刺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面色黯黑,舌质暗淡,有瘀点、瘀斑,脉弦涩,伴见气滞或气虚、血虚、阴虚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6.6.2.4.1.4.1 肝胃气滞血瘀证 肝胃瘀滞证 因肝胃气滞,瘀血内阻所致。临床以胸胁、脘腹胀痛、刺痛,或可触及肿块,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质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4.2 肝胃气虚血瘀证 因肝胃气虚,瘀血阻滞所致。临床以胸胁或脘腹刺痛,可触及肿块,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脉弦涩无力,伴见神疲、乏力,食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1.4.3 肝胃阴虚血瘀证 因肝胃阴液亏虚,瘀血阻滞所致。临床以胸胁、脘腹刺痛、触及肿块,烦躁,口干,大便硬结,小便黄,舌质红,舌苔少,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伴见形体羸瘦,大便色黑,吐血或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2 肝胃两虚证 因久病虚损,肝胃亏虚,功能减弱所致。临床以神疲、乏力,不耐劳烦,胸胁、脘腹隐痛,食少、易饥,食后脘痞、腹胀,口苦、咽干,舌质淡,舌苔少,脉细弱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2.1 肝胃气虚证 因肝胃气虚所致。临床以两胁闷胀,食少,食后腹胀,嗳气、呃逆,舌质淡嫩,脉弦细或弱,伴见神疲、乏力,头晕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2.2 肝胃虚寒证 因秉质阳虚,肝胃不和所致。临床以胁胀、脘痞,脘腹冷痛,喜温、喜按,食少,口淡乏味,泛吐清涎,舌质淡,脉沉弦或迟,可伴见形寒、畏冷,四肢不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4.2.3 肝胃阴虚证 因秉质阴虚,或久病虚损,肝胃失养所致。临床以胁肋、脘腹隐痛或灼痛,口苦、咽干,大便硬结,小便黄,舌质红而干,舌苔薄白或黄,脉细弦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5 肝肾兼证 泛指因肝病及肾,或同时出现肝肾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2.5.1 肝肾气逆证 因肝肾气机阻滞、气逆上冲所致。临床以两胁及少腹胀痛,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复还止,或上下无时,脉弦紧或动促,可伴见脐下动悸,喘逆、少气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5.2 肝郁肾虚证 因先天不足,肝气久郁,相火不充所致。临床以情绪抑郁,神疲、乏力,胁胀隐痛,腰膝酸软,不耐劳烦,舌质淡,脉沉细或弦迟,可伴见头晕、耳鸣,健忘,天宦,阳痿,或天癸行迟,闭经,不孕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5.3 肝肾两虚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劳伤肝肾,或温热病后期耗损肝肾阴液所致。临床以头晕,耳鸣,腰脊酸软,肢体麻木或痉挛、痿软不用,阴中干涩疼痛,毛发稀疏,颜面褐黑斑点,舌质淡胖或瘦红,舌苔光润或无,脉沉弱或细弦无力,尺脉尤甚,或伴见畏寒、肢冷,嗜睡、乏力,或五心烦热,盗汗,躁扰、不寐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5.3.1 肝肾不足证 因肝肾两虚所致。临床以头晕、眼花,耳鸣,两胁不舒,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肝肾亏虚证轻者为特征的证候。 6.6.2.5.3.2 肝肾亏虚证 肝肾两亏证 肝肾亏损证 因肝肾两虚,精血、阴液亏损所致。临床以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痿软或 痉挛,毛发脱落,形瘦、骨立,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等肝肾两虚证重者为特征的证候。 6.6.2.5.3.3 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亏证 肝肾虚火证 因肝肾阴分亏虚,虚热内扰所致。临床以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腰膝酸软,视物不清,甚则视歧,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或伴见胸胁疼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2.5.3.3.1 肝肾阴虚阳亢证 肝肾虚阳偏亢证 水不涵木证 肾虚肝旺证 肾虚肝亢证 因肝肾阴分亏虚,虚阳偏亢所致。临床以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腰膝酸软,颜面潮 红,少寐、多梦,遗精,舌质红,舌苔少,脉弦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 脾脏兼证类 泛指因脾病累及他脏,或同时出现脾与其他脏腑相关功能障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3.1 脾胃兼证 泛指有脾病及胃,或同时出现脾胃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3.1.1 脾胃失调证 泛指各种原因引起脾胃生理功能失常而导致的一类证候。 6.6.3.1.1.1 脾胃不和证 脾胃气滞证 中焦不和证 因邪阻中焦,或脾失升清,胃不降浊,气机痞滞所致。临床以脘腹痞闷,甚或胀痛,泛恶、嘈杂,不思饮食,或食后尤胀,呃逆不止,嗳气或矢气略舒,肠鸣作泻,或便溏不爽,舌苔薄白或偏厚,脉弦或滑 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1.2 脾胃寒湿证 因寒湿壅盛,困阻脾胃所致。临床以脘腹闷胀,泛恶、呕吐,纳呆、不食,或腹胀绞痛,大便痛泻,面色萎黄,四肢不温,或浮肿,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沉缓或弦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2 脾胃实热证 脾胃热盛证 泛指因火热、湿热壅滞脾胃,或脾胃伏热、积热、火毒等上犯清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3.1.2.1 脾胃邪热上犯证泛指因脾胃伏热、积热或火毒等上犯清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3.1.2.1.1 脾胃伏热犯目证 因脾胃郁遏湿热,上壅胞睑所致。临床以胞睑局部红肿痒痛,胞睑边缘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 按等反复发作,甚或酿脓溃变,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数,可伴见发热,头痛,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2.1.2 脾胃积热犯目证 因脾胃积热上犯目系所致。临床以黑睛与黄仁间液体色黄,向上漫增,抱轮红赤,目珠疼痛,羞明、流泪,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伴见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2.1.3 脾胃火毒犯舌证 因脾胃火毒犯舌所致。临床以舌体胖大,肿块凸起坚硬,增大较快,糜烂、溃疡,味臭难闻,舌质红,舌苔黄腻而厚,脉滑数,伴见发热,口渴,便秘,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2.1.4 脾胃实热犯唇证 因脾胃热盛,上犯唇部所致。临床以口唇肿块突起,唇口燥裂、灼痛,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滑数,伴见面赤,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而短少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2.1.5 脾胃火毒犯唇证 由脾胃火毒上攻,蕴聚于口唇所致。临床以疗生上下唇或口角,初起如粟,形小、根深,顶有白色疮头,四周赤肿、坚硬,麻木、疼痛,或使唇部肿胀外翻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2.2 胃热滞脾证 胃热燔脾证 因胃火亢盛,脾运失化,膏脂痰湿堆积所致。临床以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或胃痛、嘈杂,得食则缓,口干、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伴见面色红润,心烦、头昏为特征的证候。 6.6.3.1.2.2.1 胃热脾虚证 因饮食不节,或嗜食辛辣,胃热内蕴,脾虚失运所致。临床以胃脘闷胀、灼痛,嘈杂、泛酸,不食则饥,食后脘腹胀痛,大便溏薄或干结,烦热,口渴,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或滑,伴见消瘦,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2.3 脾胃伏热证 脾胃伏火证 因火热内伏,壅滞脾胃所致。临床以胃脘灼痛,烦渴、喜饮冷,口疮疼痛,口臭,龈肿赤痛,唇干或燥裂,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伴见消谷善饥,齿衄,弄舌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2.4 脾胃积热证 因脾胃积热所致。临床以口腔溃疡多发,或满口糜烂,周围红赤,疼痛、拒食,烦躁、多啼,口臭, 涎多,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发热,面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2.5 脾胃湿热证 因湿热蕴结脾胃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或痛,呕恶、不食,口腻或苦,渴不多饮,肢体困重,大便 黏滞或溏泻,尿少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可伴见肢体肿胀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3 脾胃虚证 脾胃虚弱证 脾胃亏虚证 泛指因饮食、劳倦伤损脾胃,或年老体衰、大病初愈等,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3.1.3.1 脾胃气虚证 脾胃气弱证 因脾胃气虚,中焦失运所致。临床以食欲不振,脘腹痞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泄泻,神疲、倦 怠,舌质淡,脉缓弱,伴见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3.2 脾胃气阴两虚证 脾胃气阴两亏证 因气阴亏虚,脾胃失养所致。临床以脘腹痞闷或隐痛,饥不欲食,口渴,大便时秘时溏,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花剥,脉缓弱或细,可伴见形体消瘦,呕哕,呃逆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3.3 脾胃阴虚证 脾胃虚热证 因阴液亏虚,脾胃失润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或隐痛,嘈杂,饥不欲食,或干哕、呃逆,舌质红而少津,舌苔花剥,脉缓细或数,伴见口干、咽燥,烦渴、喜饮,大便干结,形体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3.4 脾胃阳虚证 脾胃虚寒证 中焦虚寒证 因脾胃阳气虚衰,失于温运所致。临床以腹胀、食少,下利稀薄,完谷不化,或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1.3.5 脾胃阳虚气滞证 脾胃虚寒气滞证 中焦虚寒气滞证 因脾胃阳虚,气滞失运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或冷痛,得温则减,嗳气或矢气稍舒,食少、纳呆,大便溏泄,完谷不化,畏冷,肢凉,舌质淡,舌苔白,脉沉迟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2 脾肺兼证 泛指因脾病及肺,或同时出现脾肺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3.2.1 脾肺两虚证 土不生金证 因脾虚及肺,土不生金,或久病脾肺两脏虚损所致。临床以久泻,或食后作泻,雷鸣腹痛,大便鹜溏,或夹有黏冻,食少、纳呆,形体消瘦,鼻塞、喷嚏,动辄汗出,容易疲劳,经常感冒,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舌苔白,脉沉缓或弱,或伴见咳嗽,哮喘,皮肤硬如皮革,毛发稀疏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2.2 脾肺气虚证 因秉质气虚,或久病伤损,脾失健运,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咳嗽声低,喘促短气,咯痰清稀,疲乏无力,语声低怯,自汗、畏风,反复感冒,腹胀,食少、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龈,舌苔白或滑,脉细弱无力,或伴见哮病反复发作,妊娠或产后大便数日不解,脱肛,遗尿,浮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2.3 脾肺气阴两虚证 因气阴亏虚,肺脾失养所致。临床以咳嗽,动辄气短,乏力,食少,腹胀,口干,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花剥,脉沉弱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 胃肠兼证 泛指因胃病及肠,或同时出现胃肠相关病症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3.3.1 胃肠气滞证 气滞胃肠证 因胃肠气机阻滞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胀痛或窜痛,得嗳气、矢气则舒,或虽有便意,努责难下,舌苔白,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2 胃肠积寒证 因饮食偏嗜,寒凉蕴积,伤损胃肠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或食后吐泻,由偏食生冷或遇寒凉而作,甚则脘腹冷痛、绞痛,或大便数日不行,腹冷胀痛,舌质淡,舌苔白润,脉沉弦或紧,可伴见面色青白,口淡、不渴,肢冷不温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3 肠胃寒湿证 因寒湿内侵,或阴寒滞留于肠胃所致。临床以脘痞、腹胀,甚或腹痛,大便秘结或溏,舌质胖,舌苔白腻,脉迟弦或濡缓,伴见纳呆、少食,四肢沉重,口舌黏腻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4 胃寒肠热证 因饮食不调,寒温失宜,寒伤于胃、热蕴于肠所致。临床以胃脘痞痛,喜温喜按,厌食生冷,时常 腹痛里急,下利赤白,或肛门灼痛,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细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5 胃热肠寒证 因饮食不节,寒温失宜,热积于胃、寒凝于肠所致。临床以脘腹胀满,消谷善饥,嘈杂、呕吐,大便 溏泄,甚或完谷不化,舌苔白腻或黄,脉弦数或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6 胃肠实热证 因嗜食辛辣炙博,或五志怫郁化火,壅滞胃肠所致。临床以胃脘灼痛、渴喜饮冷,腹胀或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实有力,或伴见口舌生疮,口臭,唇裂,齿浮、龈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7 肠胃实热证 因邪热炽盛,壅滞于肠胃所致。临床以壮热不已,或日晡热甚,腹部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气味恶臭,汗出、口渴,尿少色黄,甚则神昏、谵语,狂乱,舌质红,舌苔黄燥,或焦黑起芒刺,脉数或沉实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8 胃肠积热证 因过食煎博厚味,胃肠积热,灼伤络脉所致。临床以脘腹痞满,或胀痛拒按,大便挟血,色鲜紫或暗红,嘈杂,烦渴,口苦,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有力,可伴见潮热,烦躁不安,手足心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9 肠胃湿热证 胃肠湿热证 因湿热内蕴,阻滞胃肠所致。临床以脘腹痞胀,便溏不爽,或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腹泻 如注,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伴见发热,口渴,呕恶,纳呆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3.10 胃肠瘀滞证 瘀滞胃肠证 肠胃瘀滞证 因瘀血阻滞胃肠所致。临床以胃脘、腹部刺痛,痛处固定、拒按,或触及包块,舌质暗,舌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涩,伴见呕血,便血,血色暗或有血块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4 脾肝兼证 泛指由脾病及肝,或同时出现脾肝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3.4.1 脾虚肝热犯目证 因脾虚肝热犯目所致。临床以白睛干燥,黑睛溃疡,黄液上冲,抱轮红赤,畏光、闭目,烦躁不宁,舌质红,舌苔薄,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4.2 脾虚肝旺犯目证 因脾虚肝旺犯目所致。临床以双眼眼睑频频眨动,眼干涩,常喜揉拭,白睛微红,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细,伴见形体消瘦,烦躁、喜怒无时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 脾肾兼证 泛指由脾病及肾,或同时出现脾肾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3.5.1 脾肾两虚证 脾肾不足证 脾肾两亏证 因脾肾两脏亏虚所致。临床以食少,腹胀,便溏,腰酸,腰痛,耳鸣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1.1 脾肾亏虚证 脾肾虚弱证 因脾肾两虚,精气亏损所致。临床以腰膝酸软,脐腹隐痛,小腹坠痛,腹胀、腹泻,纳呆,大便溏薄,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头晕、耳鸣,面色晦黄或黯,舌质淡胖或暗,脉细弱,尺部无力,指纹淡,或伴见皮肤紫癜、面颊蝶形红斑、口腔及外阴溃疡等迁延反复,遗精、滑泄,月经不调,胎萎不长或不孕、不育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1.2 脾肾虚衰证 因先天亏虚,或久病、大病,脾肾精气虚衰,气化失司所致。临床以神疲、嗜睡,眩晕欲仆,动则喘促,汗出不止,惊惕肉睏,纳呆、不食,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面色晦暗,皮肤干瘪,肌肉瘠薄,四肢欠温,舌质淡嫩或胖,脉细弱无力,指纹淡,或伴见全身肿胀,腹大如鼓,或下利如注,久泻不止,或啼哭无力,时作呕哕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1.3 脾肾气虚证 因秉质气虚,或久病虚损,脾肾失养所致。临床以神疲,气短,腹胀、纳少,便溏或久泄,腰背疼痛,胫酸、膝软,耳鸣,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1.3.1 脾肾不固证 脾肾气虚不固证 脾肾气虚下陷证 因脾肾气虚,清气下陷,下元不固所致。临床以小便滴沥不尽,夜尿频多,大便失禁,呼吸气短,腰酸膝软,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脉沉弱或缓,可伴见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血崩、漏下,白崩清稀,屡孕屡堕,脱肛、漏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1.3.2 脾肾气虚水停证 因脾肾气虚,气不化水,水湿内停所致。临床以浮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弱或迟缓,伴见神疲、乏力,动辄气短,食少、腹胀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1.4 脾肾阴虚证 因脾肾阴液亏虚,虚火内生所致。临床以食欲不振,腹胀,便结,体瘦,涎少,唇干,低热,腰膝酸 软、头晕,耳鸣,少寐、多梦,盗汗,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1.5 脾肾阳虚证 脾肾虚寒证 因脾肾阳气亏虚,虚寒内生所致。临床以腰酸无力,脐腹冷痛,得温稍缓,久泄不止,或五更即泻,完谷不化,或久痢赤白,或浮肿、少尿,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迟缓,尺部无力,伴见畏冷、肢凉,面 色咣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1.5.1 脾肾阳虚水停证 因脾肾阳虚,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临床以腹胀或满,肢体浮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迟缓细,尺部无力,伴见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腰膝、脐腹冷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3.5.1.5.2 脾肾阳衰证 因脾肾阳气衰惫,阳不化气,水湿泛溢所致。临床以面浮、肢肿,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尿少或闭,或脐腹冷痛、绞痛,洞泻不止,水谷不分,汗出或喘,舌质淡胖,舌苔白滑或垢腻,脉沉迟或微细无力,伴见神疲、嗜睡,面色咣白或灰滞,腰冷酸痛,畏寒,四肢厥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 肺脏兼证类 泛指因肺病累及他脏,或同时出现肺与其他脏腑相关功能障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4.1 肺大肠兼证 泛指由肺病及大肠,或同时出现肺、大肠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4.1.1 肺热移肠证 肺热下移证 因肺热炽盛,下移大肠,传导失司所致。临床以发热,咳嗽或喘,腹胀,大便秘结,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或实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1.2 肺燥肠热证 因肺燥津亏,肠热腑实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咽燥,干咳无痰,或痰黄而少,气促,腹满胀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沉弦或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1.3 肺燥肠闭证 因肺燥津亏,腑气闭塞所致。临床以咳嗽或喘,烦渴,腹胀,时作绞痛,大便秘结,数日不通,或可 触及肿物,舌质红,舌苔黄燥或焦黄,脉沉实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1.4 肺虚肠脱证 因肺气亏虚,后阴不固所致。临床以咳嗽,气短喘促,大便随咳出,或久泄不止,甚则失禁,脱肛, 舌质淡,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2 肺肝兼证 泛指由肺病及肝,或同时出现肺、肝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4.2.1 肺肝风热证 因风热邪毒侵袭肝肺所致。临床以发热、畏风,咳嗽,目赤肿痛,目涩、羞明,口渴、心烦,舌质偏红,或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2.1.1 肺肝风热犯目证 因风热邪毒侵袭风轮,或挟肺热引动肝火,上攻目系所致。临床以黑睛四周骤起白翳,状如花瓣,或如鱼鳞,白睛红赤,眼修疼痛,羞明、流泪,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3 肺脾兼证 泛指由肺病及脾,或同时出现肺、脾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4.3.1 肺脾积热证 因饮食积热,胃火乘肺所致。临床以贪食、易饥,烦渴引饮,口臭,大便黏腻,或时溏时秘,素体肥胖,日渐消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伴见久咳不已,晨起痰黄,咽喉肿痛,面赤潮红,或午后发热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3.2 肺脾湿热证 因湿热邪毒侵袭,肺脾气机不利,或湿热内蕴,肺失宣肃,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以发热,咽红,神情倦怠,脘腹痞胀,肢体困重,便溏不爽,或身热不扬,渴不多饮,或手足等部出现斑丘疹、疱疹,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3.3 肺脾两虚证 因肺虚及脾,或久病虚损,肺脾两脏亏虚所致。临床以久咳不已,动辄气短、喘促,咯痰清稀,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或滑,脉濡或弱,伴见倦怠乏力,言语声低,自汗,畏风,容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饮食不当而诱发或加重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3.3.1 肺脾气虚证 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脾胃受损所致。临床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促,咯痰清稀,声低、懒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舌质淡,舌苔白滑,脉弱,可伴见面部虚浮,下肢微肿,或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4 肺胃兼证 泛指由肺病及胃,或同时出现肺、胃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4.4.1 肺胃蕴热证 肺胃积热证 因肺胃积热内蕴,外发肌肤,或熏蒸咽喉所致。临床以皮肤痤疮、丘疹等反复不已,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或滑,伴见咽喉充血、疼痛,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4.1.1 肺胃风热证 因风热侵袭肺胃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咳嗽,咯痰黄白相间,胸痛,胃胀,大便不畅,舌质稍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伴见皮肤红斑、瘙痒,或疱疹隐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4.1.2 肺胃湿热证 因湿热蕴结肺胃,熏蒸清窍所致。临床以咳嗽、痰黄,鼻塞、涕多黄浊,口腻、泛恶,口气重浊,腹胀,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可伴见午后低热,头痛、头胀,鼻中息肉,嗅觉减退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4.1.3 肺胃热盛证 因温热疫毒等侵袭肺胃,或邪热郁发于肺脾所致。临床以午后潮热,心烦、口渴、欲饮,咳嗽、痰黄,胸痛,腹满、便秘,舌质红,舌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指纹紫滞,伴见皮疹分批外发,由头面而渐及躯体、掌跖,疹点由稀疏而稠密,疹色鲜红或渐暗,或唇周热疮、水疱,鼻尖、鼻翼红斑,压之退色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4.1.4 肺胃火热证 因邪热侵袭肺胃,或怫郁化火所致。临床以潮热或低热不退,汗出不解,咳嗽或喘,胸胁或脘腹灼痛,烦渴,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黄或焦燥,脉滑数,伴见疗疖疮疡等裹脓或破溃、溢脓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4.2 肺胃阴伤证 肺胃津伤证 肺胃津亏证 因温热病后期,耗伤肺胃阴津,或余邪未尽,阴津未复所致。临床以身热已退,或午后低热,面颊升火,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舌干燥,唇燥或裂,口渴、喜饮,食少、纳滞,神疲、乏力,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4.2.1 肺胃燥热证 因燥邪侵袭肺胃,或燥热伤阴所致。临床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干、咽燥、喜饮,大便硬结,尿黄短少,舌质红,舌苔黄燥或无,脉细数,可伴见发热,微恶风寒,目涩、羞明,皮肤燥痒或粗糙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4.2.2 肺胃阴虚证 因肺胃久病虚损,耗伤阴液,或温热病后期,肺胃阴虚不复所致。临床以口舌咽干,烦渴、喜饮,形体消瘦,毛发枯悴,肌肤甲错,舌质红而干,舌苔少或无,脉细数,伴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咳辄牵掣胸胁疼痛,胃脘嘈杂,善食、易饥,或不饥、不食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5 肺肾兼证 泛指由肺病及肾,或同时出现肺、肾相关征象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6.6.4.5.1 肺肾两虚证 因肺肾阳气或阴液不足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动辄气短,畏寒,肢冷,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淡胖或红,舌苔白或少,脉沉细或数,伴见耳鸣,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5.1.1 肺肾气虚证 因肺肾气虚,摄纳无权所致。临床以呼多吸少,咳嗽无力,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自汗,或尿 随咳出,舌质淡紫,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5.1.2 肺肾阳虚证 水寒射肺证 因肾阳虚衰,水液泛滥,上射于肺所致。临床以形寒、畏冷,四肢不温,咳嗽、气促,咯吐痰多清稀,下肢水肿,尿少,舌质淡胖或嫩,舌苔白滑,脉弱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6.4.5.1.3 肺肾阴虚证 因肺肾阴液亏损,虚热内扰所致。临床以干咳、痰少,痰中带血,咽干、声嘶,或鼻燥、少涕,时或鼻衄,不闻香臭,舌质红,舌苔少,或光润无苔,脉沉细或数,可伴见骨蒸潮热,盗汗,颧红,腰膝酸软,形体消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5 肾脏兼证类 泛指因肾病累及他脏,或同时出现肾与其他脏腑相关功能障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6.5.1 肾水凌心证 心肾阳虚水泛证 因肾阳虚,阳不制阴,水气上凌,心阳被遏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气上撞心,或欲作奔豚状,胸闷、气短,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舌质淡胖,或舌质暗、青紫,舌苔白滑,脉细数无力,或沉弦,可伴见咳唾痰白,或血色泡沫痰,不得平卧,畏冷、肢凉等为特征的证候。 6.6.5.2 君相火旺证 君相火动证 因用心过度,或杂念妄想,心神不宁,君火偏亢,相火妄动,扰动精室所致。临床以少寐、多梦,阳事易举,梦交遗精,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健忘,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6.5.3 相火炽盛证 因肾水亏损或肝肾阴虚,相火炽盛所致。临床以性欲亢进,遗精、早泄,舌质深红,舌苔黄,脉弦 细而数,伴见五心烦热,口干,失眠,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6.6.5.3.1 相火上炎证 因久病伤损真阴,或邪毒蕴结,引动相火上攻所致。临床以唇舌肿痛、溃烂,状如翻花,时流血水,唇色紫红,舌质红绛,舌无苔,脉细数,伴见咽干、口燥,两颧鲜红,五心烦热,耳鸣等为特征的证候。 6.6.5.3.2 相火妄动证 因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虚火妄动所致。临床以头痛、头胀,午后潮热,或面觉烘热,梦交或梦遗、 早泄,舌质红,脉细数,伴见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为特征的证候。 6.7 官窍证类 泛指因外感、内伤等原因导致五官功能障碍或失常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注:包括眼证、耳证、鼻证、咽喉证、口唇舌证、齿证等。 6.7.1 眼证类 泛指因外感、内伤等各种原因导致眼部及其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1.1 气轮证 泛指因风热或湿热、瘀血、热毒等邪侵犯气轮(白睛),或正虚气轮失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1.1.1 气轮风热证 风热外袭白睛证 因风热邪毒侵袭白睛所致。临床以白睛红赤、灼热、多够,舌尖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1.2 气轮湿热证 湿热郁结白睛证 因湿热外邪侵袭,或湿热蕴蒸,上扰白睛所致。临床以白睛红赤、微肿,够白黏稠,或白睛发黄,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濡数或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1.3 气轮热毒证 因火热或疫毒炽盛,灼损气轮脉络所致。临床以白睛愀红、肿胀,或出血,畏光,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1.4 气轮血瘀证 白睛血瘀证 因外伤或郁热内结,气血瘀阻气轮脉络所致。临床以白睛赤脉紫胀、结节隆起,疼痛拒按,白睛积血,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1.5 气轮阴虚证 因燥热伤阴,或肺失宣降,津液不能上承,气轮失养所致。临床以白睛干燥、涩痛,目赤炊红,舌 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伴见口干,咽燥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2 血轮证 泛指因实热或虚火等邪侵犯血轮(目眦)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1.2.1 血轮虚热证 因心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临床以目眦赤脉微红、痒痛,或小眦赤脉显露,心烦、失眠,口干、咽 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2.2 血轮实热证 因心火上炎,熏扰目眦所致。临床以目眦红肿疼痛、赤脉粗大,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伴见头痛,心烦,口干,尿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2.3 血轮热毒证 因心经郁热化毒,循经上攻,蕴结于内眦所致。临床以目内眦附近突然隆起炊红肿块,疼痛拒 按,旋即破溃、出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可伴见发热、头痛,烦躁,口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3 肉轮证 泛指因风热或湿热、瘀血、热毒、痰湿等邪侵犯肉轮(胞睑),或正虚肉轮失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1.3.1 肉轮风热证 胞睑风热外袭证 风热客睑证 因风热外邪侵袭胞睑所致。临床以胞睑红肿胀,丘疹,刺痒疼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等为 特征的证候。 6.7.1.3.2 肉轮湿热证 胞睑湿热侵淫证 因湿热蕴结胞睑所致。临床以胞睑红肿、炊热、疼痛、赤烂浸淫,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 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3.3 肉轮热毒证 因火热邪毒蕴结胞睑脉络所致。临床以胞睑红赤如涂丹,灼热、疼痛,甚则肉腐化脓,舌质红绛, 舌苔黄,脉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3.4 肉轮痰湿证 因痰湿蕴结于胞睑所致。临床以胞睑肿胀或肿块,眼睑重坠,舌苔滑腻,脉弦或滑,可伴见体胖、 身重,胸闷、痰多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3.5 肉轮血瘀证 因外伤胞睑,气血瘀滞所致。临床以胞睑肿胀青紫,睑硬疼痛,舌质暗,脉细涩或弦紧等为特征 的证候。 6.7.1.3.6 肉轮瘀热证 因外邪侵袭胞睑,邪热阻络,气血瘀结所致。临床以胞睑硬痛,内面赤脉紫胀,椒粒增生,或生督肉、色红,舌质暗红,脉弦涩或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3.7 肉轮气虚证 因脾虚气弱,运化失司,水湿上泛所致。临床以上睑下垂,或胞睑虚肿,舌苔白,脉缓弱,伴见面 色萎黄,少气、懒言,纳少,腹胀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3.8 肉轮血虚证 因血虚、风胜化燥,胞睑失养所致。临床以胞睑皮肤干燥、皲裂、脱屑、瘙痒,舌质淡,脉细,伴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4 风轮证 泛指因风热或热毒、湿热等邪侵犯风轮(黑睛),或正虚风轮失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1.4.1 风轮风热证 因风热外邪侵袭黑睛所致。临床以黑睛起星翳,目赤疼痛,羞明、流泪,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可伴见鼻塞,头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4.2 风轮湿热证 因湿热侵袭目系,或肝胆湿热上攻风轮所致。临床以抱轮红赤,黑睛混浊、色红或白,或凝脂色白,表面粗糙,缠绵不愈,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4.3 风轮热毒证 因热毒结聚,灼伤风轮所致。临床以黑睛生翳,翳色黄绿,目赤肿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4.4 风轮阴虚证 因邪热劫阴,或肝肾阴亏,风轮失养所致。临床以黑睛失却光泽,起细小星翳,干涩不爽,畏光、眨眼,口干、咽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 水轮证 泛指因实热或痰火、痰湿、瘀血、热毒等邪侵犯水轮(瞳神),或正虚水轮失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1.5.1 水轮实热证 水轮实火证 因火热邪毒侵袭,或久郁化火,气火上炎水轮所致。临床以眼前有似云雾飘移,视力急剧下降,甚或失明,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1.1 水轮火邪伤络证 因火热上炎,灼伤脉络,瘀血滞积于水轮所致。临床以视力骤降,眼前似有云雾漂移,血灌瞳神,血色鲜红,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1.2 水轮痰火证 因痰火与风邪相搏于目所致。临床以头目胀痛,瞳孔散大,眼压升高,抱轮红赤,甚则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2 水轮水湿停聚证 因阳气亏虚,水湿上乘,停滞于水轮所致。临床以视物模糊不清,眼前有灰黑色暗影遮挡,外观无翳障气色,舌质胖嫩,舌苔薄腻或白滑,脉濡缓,可伴见头目胀痛,恶心、呕吐,胸闷,纳呆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2.1 水轮痰湿证 因痰湿内盛,浊气上熏,蕴阻水轮所致。临床以眼前有飞蚊或云雾漂动,或视物变形,视大如小,视直如曲,舌质淡嫩,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滑,伴见头晕闷重,身困肢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3 水轮气滞血瘀证 因平素气血不畅,或肝阳偏亢,卒然七情所伤,气血上壅,瘀阻水轮脉络所致。临床以情绪激动或郁怒,突发视力下降,甚则暴盲,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伴见头晕、头痛,血压骤升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3.1 水轮血脉痹阻证 因水轮阻塞不通所致。临床以视力下降,视野缩小,或视物变形,或暴盲,舌质暗红,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3.2 水轮痰瘀互结证 因湿痰与瘀血互结,浊邪蕴阻于水轮所致。临床以视物昏暗,扭曲变形,甚则暴盲,反复发作,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或濡缓,伴见眩晕,头痛,消瘦,乏力,面色黯淡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3.3 水轮精亏络痹证 水轮络痹精亏证 因精血亏虚,不能升运于目,水轮脉络痹阻所致。临床以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底色晦暗、脉络 细窄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4 水轮气虚证 因气虚不升,不能上荣目窍所致。临床以视瞻昏渺,视物易色,视物不能持久,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弱,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4.1 水轮气虚血亏证 因久病或高年气血亏虚,水轮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以视力下降,视觉异常,视物若有振动之感,或视物颠倒错乱,舌质淡,脉弱,伴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4.2 水轮气虚血瘀证 因气虚推动无力,瘀血阻滞水轮所致。临床以视力急剧下降,甚则目盲不见,舌质紫暗,脉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5.5 水轮阴虚证 水轮阴亏证 因阴液亏损,不能上荣水轮所致。临床以两目干涩、昏花,夜盲,眼内干涩,视力下降,腰膝酸软,伴见口干,咽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1.6 感伤健眼证 感伤健目证 因外伤损目而渐次影响健眼所致。临床以伤眼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或眼内异物存留,致使健眼出现视物不清或视力剧降,羞明、流泪,白睛混赤,神水混浊,瞳神缩小或干缺,神膏混浊,视衣有渗出斑,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或细数,可伴见头痛,头晕等为特征的证候。 6.7.2 耳证类 泛指因外感、内伤各种原因导致耳部及其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2.1 湿热犯耳证 因湿热侵袭耳道、耳窍所致。临床以耳道或耳廓红肿、疼痛、糜烂、渗液、结痂,或耳内流脓黄稠,耳胀、耳鸣,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2.2 肝火燔耳证 因肝火炽盛,上攻于耳所致。临床以耳窍疼痛,耳内闷胀,耳塞,声音遥远,或耳鸣轰响,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伴见鼓膜充血或穿孔,或耳道流脓、溢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6.7.2.3 邪恋耳窍证 因正气不足,邪毒留恋于耳所致。临床以耳内微痛,或闷胀不适,耳鸣,听力减退,舌质暗淡,脉 细涩无力,伴见鼓膜混浊内陷,或有穿孔,或耳道流脓,经久不愈等为特征的证候。 6.7.3 鼻证类 泛指因外感、内伤各种原因导致鼻部及其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3.1 湿热蒸鼻证 因湿热内蕴,熏蒸鼻窍所致。临床以外鼻、鼻前庭及鼻窍肌肤潮红、糜烂,或黄水浸淫、渗液,或鼻甲充血、肿大,鼻涕浓稠、量多,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3.2 燥伤鼻窍证 因感受燥邪,或气候干燥,耗伤津液,鼻失濡养所致。临床以鼻孔干痛,鼻涕胶结成痂,鼻黏膜干燥、皲裂或鼻衄,舌质偏红,舌苔少津,脉细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7.3.3 鼻梁内陷证 因麻风杆菌侵袭,鼻部溃烂,结构破坏所致。临床以鼻毁臭烂,或鼻中隔穿孔、崩塌而色败,鼻部畸形,可伴见眉睫毛稀落,皮肤斑疹、浸润、结节,或感觉障碍等为特征的证候。 6.7.4 咽喉证类 泛指因外感、内伤各种原因导致咽喉及其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4.1 瘀阻声带证 血痹阻声带证 因瘀血阻滞声带所致。临床以声音嘶哑,言语不清,甚则失声,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脉弦涩,伴见声带暗红、边缘增厚,或有小结、息肉等为特征的证候。 6.7.4.2 痰湿凝阻咽喉证 因痰湿上攻,蕴结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肿胀,似有异物梗阻,喀之不出,咽之不下,声音不扬或嘶哑,舌苔腻,脉濡滑,伴见声带肿胀,或声带结节、息肉等为特征的证候。 6.7.5 口唇舌证类, 泛指因外感、内伤等各种原因导致口、唇、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5.1 湿热蒸口证 湿热蒸唇证 因湿热邪毒蕴结,上蒸口唇所致。临床以口腔黏膜红肿、疼痛、腐溃、溢脓,或口角生疮,口唇红 肿、糜烂、黄水浸淫,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5.2 湿热蒸舌证 因湿热蕴结,熏蒸舌体所致。临床以舌胀红肿、灼痛,局部溃烂、溢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5.3 毒火攻唇证 毒火攻口证 因火毒炽盛,燔灼口唇所致。临床以口唇赤肿、灼痛,局部溃烂、溢脓臭秽,舌质红,舌苔黄,脉 数,或伴见壮热,口渴,臀核肿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6.7.5.4 虚火灼口证 虚火灼唇证 因虚火上炎,灼损口唇黏膜所致。临床以口腔黏膜散在溃疡,反复发作,色淡稀疏,微痛或不疼,甚则腐溃,或口舌白屑稀散,或唇周干燥、皲裂、脱屑,舌质嫩红,舌苔少,脉细数,指纹淡紫,可伴见颧红、盗汗、神疲,手足心热,吮乳多啼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 齿证类 泛指风火、湿热、瘀血等侵犯齿龈,或正虚齿龈失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7.6.1 风热犯齿证 因风热上犯齿龈所致。临床以突发患牙胀痛,齿龈红肿,咀嚼痛甚,饮冷痛减,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1.1 风火犯齿证 因风火邪毒上犯,蕴蓄齿龈所致。临床以突发牙痛难忍,齿龈红肿或溢脓,不能咀嚼,张口即痛,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脉弦紧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2 火毒犯齿证 因五志化火,胃火炽盛,或火热邪毒炽盛,燔灼牙齿所致。临床以患牙跳痛,咀嚼、遇热痛甚,发热,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2.1 火毒犯龈证 因火热邪毒炽盛,上攻或壅聚齿龈所致。临床以龈肉红肿疼痛,遇热痛甚,甚则溢脓,口臭,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可伴见发热,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2.2 胃火燔龈证 胃火燔齿证 因胃火炽盛,上灼牙龈所致。临床以牙痛,龈肉红肿疼痛,甚或渗血,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伴见口渴,口臭,便秘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3 湿热蒸齿证 因湿热虫毒蕴结,上蒸齿龈所致。临床以牙痛、龈肿,齿浮动摇,口气臭秽,进食酸、辣、甜、烫则痛剧,或牙齿蠹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4 血瘀齿龈证 因瘀血壅结,或血瘀化热腐龈所致。临床以牙龈刺痛或灼痛,龈肉紫暗,或有赘生物,或龈肉腐溃,渗溢污黑血水,舌质暗,脉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5 气虚齿动证 因秉质气虚,或年老气虚,齿龈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以牙齿松动、虚浮,咀嚼乏力,或龈肉萎缩, 牙根宣露,舌质淡,脉弱,伴见气短、懒言、少食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6 血虚齿龈失养证 血虚龈肉失养证 血虚齿槽失养证 因秉质血虚,或久病血虚亏损,龈肉或齿槽失养所致。临床以龈肉淡白或萎缩,齿根宣露,齿牙松动,咀嚼无力,或齿槽骨腐溃,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7 阴虚齿龈失养证 阴虚齿龈证 因阴虚亏损,齿龈失养所致。临床以龈肉肿胀,龈色嫩红,齿浮松动,咀嚼无力,咬合疼痛,甚则龈肉萎缩,齿根宣露,舌质红,舌苔少津,脉细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7.1 虚火灼龈证 因阴虚亏损,虚火上炎,灼损齿龈所致。临床以龈肿、齿浮,咀嚼无力,咬合疼痛,或龈肉萎缩,齿根宣露,口气重浊,舌质红而干,脉细数,伴见五心烦热、颧红升火,口干、咽燥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7.2 阴虚齿燥证 因阴亏虚损,牙齿失于涵养所致。临床以牙齿干燥,齿色枯槁,牙痛时作,牙列不齐,疏豁、松动,咀嚼无力,舌质红而干,舌苔少津,脉细或数,可伴见颧红升火,咽燥、口干,腰膝酸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6.7.6.8 肾虚齿动证 因肾精亏虚,齿龈失养所致。临床以牙动、齿浮,咀嚼乏力,遇冷则齿痛,龈肉萎缩,齿根宣露,脉虚或弱,尺部尤甚,伴见腰膝酸软,耳鸣等为特征的证候。 6.8 乳房证类 泛指因肝气郁结,痰瘀互结,或哺乳不当,乳汁瘀积,或邪毒乘乳,脓毒旁窜,伤及乳络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8.1 乳络壅阻证 乳络阻滞证 因肝气不舒,气机郁滞,痰瘀互结,淤阻乳络所致。临床以乳房胀痛,触及痰核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推之可移,病情随喜怒而消长、因行经前后而增减,舌质淡或暗,脉弦或滑,可伴见胸胁不舒,喜太息,抑郁寡欢,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等为特征的证候。 6.8.2 乳房部漏证 因乳痈、乳发、乳疽等疮口过大、过深,脓毒旁窜,伤及乳络所致。临床以发生于乳房部的漏管或窦道,疮口经久不敛,时流脓水,或溢出乳汁,局部皮肤潮湿浸淫,舌质暗淡,舌苔白或黄,脉沉细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8.3 乳晕部漏证 因乳腺管先天畸形、化脓溃破所致。临床以发生于乳晕部的漏管或窦道,疮口经久不敛,时流脓水,或溢出乳汁,反复发作,难以敛口,舌质暗淡,舌苔白或黄,脉沉细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9 精室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精室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9.1 精室湿热证湿热阻滞精室证 因湿热蕴结,下注于精室所致。临床以会阴部灼热、胀痛,小便频涩淋痛,或遗精,赤白浊下,舌 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可伴见阴部瘙痒、糜烂滋水等为特征的证候。 6.9.2 精室痰凝证 因痰浊凝聚,壅阻精室所致。临床以小腹、会阴、睾丸等部位坠胀或隐痛,小便频涩,排便时有白浊滴沥或溢出,体检前列腺肥大,或阴筋曲张,舌质淡,舌苔腻,脉滑或濡缓,可伴见性欲低下,阳痿不举,精液稀薄,或不液化等为特征的证候。 6.9.3 精室瘀浊证 因痰瘀互结,浊邪滞留精室所致。临床以小腹、会阴或睾丸等部位坠胀、刺痛、拒按,小便淋漓涩 痛,赤白浊下,或遗精,血精,舌质暗或紫,舌苔腻或垢,脉弦滑或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6.9.4 精室瘀阻证 因痰浊败精互结,瘀阻精室所致。临床以小腹、会阴等部位憋胀、坠痛、绞痛或刺痛,或有肿块,小便滴沥,甚则尿闭,小腹如鼓、硬痛、拒按,赤白浊下,或射精刺痛,或不排精、血精,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偏腻,脉沉紧或涩,可伴见直肠指检精室增大、凹凸不平,阴筋结节,镜检无精子等为特征的证候。 6.10 胞宫证类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胞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6.10.1 胞宫寒凝证 寒凝胞宫证 寒凝胞中证 寒凝胞中,寒湿凝滞证 因阳气虚损,阴寒凝滞于胞宫所致。临床以痛经,喜温、喜按,或月经后期,经色紫暗,或久婚不孕,或带下清稀,色白量多,舌质淡或胖,舌苔白,脉沉紧或弦,伴见小腹冷痛、坠痛,畏寒、肢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6.10.2 胞宫虚寒证 胞宫阳虚证 因阳气亏虚,胞宫失却温煦所致。临床以小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凉,面色苍白,或月经色淡、质稀,带下清稀,或不孕,流产,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6.10.3 胞宫痰湿阻滞证 痰凝胞宫证 痰阻胞宫证 因痰湿偏盛,阻滞脉络,蕴积胞宫所致。临床以带下量多,色白、清稀或秽浊,体形肥胖,困倦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滑或濡缓,可伴见闭经,不孕等为特征的证候。 6.10.4 胞宫湿热证 因湿热侵袭,蕴结胞宫所致。临床以带下量多、色黄、黏稠、秽臭,阴部瘙痒、糜烂,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10.5 胞宫血热证 胞宫郁热证 胞宫积热证 因热邪蕴积胞宫所致。临床以小腹灼热、疼痛,月经提前、量多、色鲜红,甚则血崩不止,或带下 血色,黄稠黏滞,气味臭秽,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6.10.6 胞宫瘀阻证 瘀滞胞宫证 瘀阻胞宫证 因瘀血阻滞胞宫所致。临床以小腹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或有肿块,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多夹有血块,甚则闭经,崩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等为特征的证候。 7经络证候类术语 7.1 经脉证 泛指因外邪或内伤,致使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注:包括经气不利证、经脉瘀阻证、十二经证、奇经证等。 7.1.1 经气不利证 经络气滞证 经气阻滞证 泛指因风寒、湿热、痰瘀等邪阻滞,或情志郁结,久病虚损,经气流行不畅,经脉失养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1.1 经脉不和证 因久病正虚,劳伤内损,或外邪侵入导致经脉循行不利所致。临床以经脉循行部位疼痛,肢体麻木,活动不利,感觉异常,伴见该经脉所属所络脏器功能失调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7.1.1.2 经气痞塞证 因气虚不畅,或外邪痹阻经络所致。临床以相应脏腑气血失畅,经络循行部位疼痛、功能失调等为特征的证候。 7.1.1.2.1 少阳经气痞塞证 因外邪侵袭少阳,经气痞塞所致。临床以耳内胀闷,有闭塞感,自声增强,耳鸣,检查见鼓膜内陷,或有黏膜血管扩张,舌质淡红,舌苔薄,脉弦或浮,伴见头昏胀痛,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证候。 7.1.1.3 寒滞经脉证 寒滞经络证 因寒邪滞着经络,血行不畅所致。临床以恶寒,肤色紫暗或苍白,肢体冷痛、麻木,甚或拘急挛痛,舌苔白,脉弦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7.1.1.4 经脉空虚证 因久病或损伤导致失血过多,经脉气血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所致。临床以肌肤枯槁,肢体麻木不仁,不知痛痒,面唇萎黄,或淡白无华,或半身不遂,手足拘挛,舌质淡,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7.1.2 经脉瘀阻证 经络瘀滞证 经络瘀阻证 因寒凝血瘀,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临床以腰膝或肢体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肌肉萎缩,动辄尤甚,或胸腹疼痛,腹内包块,或月经延迟,经行量少,色黯有块,经闭不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沉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7.1.3 十二经证 泛指因外邪侵袭经脉,经气不利,或情志失调,久病入络,经气逆乱或痹阻,使经脉循行部位及其络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3.1 手太阴肺经证 因邪入手太阴肺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胸部满闷,肺胀、气喘,咳嗽,气短不足以息,洒淅寒热,汗出,小便频数而短,伴见咽喉、缺盆、肩背、手臂内侧前缘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麻木或厥冷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7.1.3.2 手阳明大肠经证 因邪客手阳明大肠经,经气逆乱或痹阻所致。临床以肠鸣、腹痛,或肠中绞痛,腹泻或便秘,痢疾,鼻流清涕或衄血,颈肿,喉痹,伴见唇齿、肩前膈臂、大指、次指等本经循行部位热肿、疼痛、麻木、厥冷或不用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7.1.3.3 足阳明胃经证 因邪客足阳明胃经,经气逆乱或痹阻所致。临床以胃痛,呕吐,消谷善饥,肠鸣、腹胀,口渴,咽喉肿痛,唇口生疮,口喝,颈肿,鼻衄,水肿,或热病,发狂,疟疾,伴见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肿痛、麻木、厥冷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7.1.3.4 足太阴脾经证 因邪客足太阴脾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胃脘痛,食则呕,嗳气、纳滞,腹胀,腹中痞块,大便溏,小便不利,黄疸,身重无力,动作不利,伴见舌根强痛,下肢内侧等本经循行部位肿胀、疼痛、麻木、厥冷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7.1.3.5 手少阴心经证 因邪客手少阴心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心痛,胸胁痛,眩晕,昏仆,心烦,气短,卧不安,目黄,咽干,口渴,伴见上臂内侧后缘痛,掌中热痛及麻木、疼痛、厥冷等本经循行部位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7.1.3.6 手太阳小肠经证 因邪客手太阳小肠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小腹、少腹痛胀,痛引腰脊、睾丸,泄泻,大便不利,耳聋,目黄,腮颊肿痛,咽喉痛,项强,伴见肩胛及上肢后外侧痛及本经循行部位麻木、疼痛、厥冷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证候。 7.1.3.7 足太阳膀胱经证 因邪客足太阳膀胱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小腹疼痛或偏坠,小便不通,遗尿或癃闭,寒热,项强,腰脊疼痛,疟疾,癫狂,目痛,鼻塞、鼻衄,痔疮,伴见头、项、背、腰、臀、髋、胭、腿肚及足踝等本经循行部位痉挛强痛、麻木、厥冷,或屈伸不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7.1.3.8 足少阴肾经证 因邪客足少阴肾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面色灰黯,遗精,头痛,腰痛,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腹泻,心悸、惊惕,气喘,舌干,咽喉肿痛,唾血,水肿,脊股内后侧痛,足痿无力,足心热,伴 见本经循行部位疼痛、麻木、厥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7.1.3.9 手厥阴心包经证 因邪入手厥阴心包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心痛,心悸不宁,心烦,胸胁满闷,颠狂,喜笑无常,腋下肿,肘臂挛急,掌心热,面赤,目黄,伴见本经循行部位拘紧、疼痛、麻木、厥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7.1.3.10 手少阳三焦经证 因邪客手少阳三焦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小腹硬满、气胀,小便不利或遗尿,水肿,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或目外眦痛,颊肿,伴见头、耳、肩臂肘外侧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麻木、厥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7.1.3.11 足少阳胆经证 因邪客足少阳胆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寒热往来,疟疾,口苦,咽干,目眩,胁痛,心下痞痛,嗳气,偏头痛,目痛,耳聋,瘰疬,伴见头颞、面颔、耳目、颈项、缺盆、腋下、胸胁、肋髀、下肢及足外侧等本经脉循行部位肿痛、热痛、麻木、厥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7.1.3.12 足厥阴肝经证 因邪客足厥阴肝经,经气逆乱或阻碍经气所致。临床以头痛,眩晕,胁肋胀痛,脘腹痞痛,黄疸,呃逆,呕吐,泄泻,遗尿或癃闭,腰痛,疝气,小腹偏坠,面色黯滞,伴见头、面、胸、胁、小腹、阴器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麻木、厥冷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 奇经证 泛指因外邪侵袭奇经八脉,或房室不节,损伤奇经,或情志内伤,或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使 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4.1 督脉证 泛指因外邪随经入客督脉,经气不利,损督伤髓,或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劳损,髓海空虚,督脉失养或痹塞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4.1.1 督脉邪实证 邪犯督脉证 因外感风热寒湿等邪随经入客督脉,化生浊毒,损督伤髓,瘀阻脉络所致。临床以发热、头痛、眩晕,项背强直,神昏、谵语,口噤、躁狂,或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或皮肤僵硬,胸背束带感,活动受碍或动作无力,舌质淡或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或数,伴见腰背、颈项、脑巅及脐腹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麻木、拘急、反张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1.2 督脉虚损证 督脉亏虚证 督脉空虚证 因禀赋不足,或久病虚损,髓海不足,督脉失养或痹塞所致。临床以头重或痛,眩晕,腰背膝寒,不得俯仰,足痿或脊强而厥,少腹气上冲心而痛,癫狂,惊痫,癃闭或遗溺,痔疾,闭经、崩漏,不孕、不育,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弱或弦,伴见腰背、颈项、脑巅及脐腹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麻木、厥冷及痿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1.3 督脉阳虚证 因秉质阳虚,或房劳过度,老年肾督亏虚,久病伤损督脉所致。临床以形寒、畏冷,背脊寒凉,腰膝酸软,不耐劳作,久坐尤甚,头昏、眼花,甚则肢体痿废,呼吸、吞咽困难,语言謇涩,舌质淡,舌苔白润,脉虚弱无力,或伴见阳事不举,精少、不育,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2 任脉证 泛指因情志郁结,阴寒积冷,凝聚任脉,或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任脉失充、失养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4.2.1 任脉虚损证 任脉虚衰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任脉失充,或脾胃虚弱,任脉失养,或久病损及任脉所致。临床以小腹痛,癜瘕积聚,疝气偏坠,或引阴中切痛,或胎动不安,阴道下血,甚或滑胎,或月经淋漓不止、愆期或闭经,带下色白,不孕,或遗精、不育,小便不利,遗尿,舌质淡,脉细无力,伴见眩晕,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2.2 任脉不通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气机郁结,阴寒积冷,凝聚任脉所致。临床以小腹积块或胀痛、冷痛,闭 经,不孕,带下色白,或睾丸胀痛,疝气偏坠,舌苔白,脉沉弦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3 冲脉证 因先天或后天不足,冲脉失充、失养,或外伤损及冲脉,情志郁结,阴寒气凝,冲脉经气不利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4.3.1 冲脉虚损证 冲脉虚衰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冲脉失充,或脾胃虚弱,孕产过多,冲脉失养,或外伤损及冲脉所致。临床以月经量少、色淡,初潮延迟,绝经过早,闭经,不孕,或漏胎、小产,或阴器伤损、短小痿软,胡须、阴毛稀少,不育,舌质淡,脉细弱,可伴见小腹疼痛,眩晕,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3.2 冲脉虚寒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冲脉虚寒所致。临床以带下清稀,经止不行,宫寒不孕,腹痛拘急, 气上冲心,心胸疼痛,下肢无力,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3.3 冲脉气结证 因情志郁结,或阴寒气凝,冲脉升降失司所致。临床以经行不畅,量少或愆期,乳房胀痛,乳汁量 少,或小腹积块,游走不定,时聚时散,不孕,舌苔白,脉弦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3.4 冲脉气逆证 冲气上逆证 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冲脉气逆所致。临床以腹痛拘急,气从小腹上冲,心胸不舒,恶心、呕吐,咳唾、吐血,或妊娠恶阻,舌苔白,脉沉弦或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4 维脉证 泛指因劳伤虚损,或久病伤及维脉,经气不利,维脉失养,阴阳气血不相维系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4.4.1 维脉虚损证 维脉虚衰证 因劳倦内伤,或久病伤及维脉,维脉失养,阴阳气血不相自维所致。临床以心胸隐痛,失意不快,心神不宁,情志抑郁,疲乏无力,胁痛,腰痛,或低热不退,头痛,肢体痿软,舌质淡,脉细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4.2 阴维脉证 因阴维脉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以心胸疼痛,胁下支满,心神不宁,腰痛,女子阴疮或阴中痛,脉沉 实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4.3 阳维脉证 因阳维脉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眩晕,腰膝痛,咳则筋挛,或下肢麻痹,小腿转筋,足底痛,舌苔白,脉浮或弦紧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5 带脉证 泛指劳倦伤脾,或房劳、多产伤肾,或久病体虚,带脉经气不利,约束无力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4.5.1 带脉不固证 带脉失约证 因劳倦伤脾,或房劳、多产伤肾,或久病体虚,带脉固束无力所致。临床以带下绵绵,白淫如涕似唾,甚或白崩,子宫脱垂,漏下、滑胎,或遗精、白浊,滑精,颓疝,舌质淡,舌苔白,脉缓弱,伴见腰腹弛 缓、重坠,如坐水中,或腰脊酸痛、冷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6 露脉证 因邪阻蹄脉,经气不利,或因禀赋不足,久病损伤,气血不足,蹰脉失养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4.6.1 踽脉空虚证 因禀赋不足,或气血不足,踽脉失养,或久病损伤蹄脉所致。临床以腿胫肌肉削弱,行步不正,腰背痛,眼睑下垂或开合失司,多眠或失眠,癫痫,舌质淡,舌苔白,脉虚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6.2 阴踽脉证 阴跷脉证 因邪客于蹄脉,阴蹄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以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少腹痛,里急,腰及髋帘下 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癫痫,目闭多眠,目中赤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6.3 阳踽脉证 阳跷脉证 因邪客于躊脉,阳踽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以目痛,始于内眦,不眠,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腰背痛,身体强硬,癫痫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7 八脉兼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奇经八脉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病变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4.7.1 任督亏虚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室不节,胎产虚损,伤及任督所致。临床以月经淋漓不尽,白带清稀量多, 胎漏,小产,或阳痿,遗精,早泄,不育,舌质淡或胖,边有齿痕,脉沉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7.2 冲任失调证 冲任不调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致使冲、任二脉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7.1.4.7.2.1 寒凝冲任证 因寒邪入客冲任二脉,或秉质阳虚,阴寒内生,凝滞冲任所致。临床以月经愆期,经量减少,闭经或崩漏,不孕,或妊娠恶阻,或产后恶露量少、淋沥不爽或夹血块,舌质淡白或胖,舌苔白润或滑,脉沉弦或紧,伴见小腹坠胀、冷痛,形寒、畏冷,面色苍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7.2.2 冲任虚寒证 因秉质阳虚,冲任二脉失于温煦所致。临床以月经愆期,崩漏下血,色淡而无块,淋漓不断,或宫寒不孕,或妊娠剧烈呕吐,胎漏、小产,或外阴皮肤变白,萎缩与增厚相间,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伴见小腹坠胀、冷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7.2.3 冲任不固证 因冲任气虚,固摄失职,不能载胎,或系胞无力所致。临床以小腹坠胀,月经淋漓不止,甚则崩漏,子宫脱垂,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不安,滑胎,小产,舌质淡白,脉沉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7.2.4 热伏冲任证 因邪热蕴伏于冲任,暗耗阴精,或迫血妄行所致。临床以低热缠绵,小腹胀痛,经带淋漓,甚则血崩,腰膝酸软,舌质红,脉弦数或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7.1.4.7.2.5 冲任瘀阻证 冲任瘀滞证 瘀阻冲任证 瘀滞冲任证 因调摄不当,冲任气滞,瘀血阻滞冲任所致。临床以月经量多,或持续不净,经色紫黯,有血块,或闭经,或产后恶露不下或不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伴见少腹或小腹刺痛、胀痛、拒按等为特征的证候。 7.2 络脉证 泛指因外力损伤络脉,外邪袭络,或内伤劳损,久病入络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注:包括络脉空虚证、络脉不和证、络脉瘀阻证、络脉破损证等。 7.2.1 络脉空虚证 因各种原因导致气血亏虚,络脉不得充盈或失养所致。临床以局部疼痛或麻木,肌肤不仁,或触之则痛,重按、久按而痛反止,舌苔薄白,脉弦或虚浮,可伴见容易感冒,口眼喝斜,痹痿无力,反复迁延等为特征的证候。 7.2.2 络脉不和证 因久病劳伤,或外邪侵袭,络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以络脉循行部位的疼痛或肿胀、麻木,感觉异常,活动不利,或伴见该络脉所络脏器功能失调等为特征的证候。 7.2.2.1 络气不和证 因外感寒湿,水饮停积,饮邪痹阻络脉所致。临床以胸胁刺痛,胸闷、气促,或干咳、痰少,迁延不愈,阴雨更甚,甚则病侧胸廓变形,舌质暗,舌苔薄,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7.2.2.2 胸络不和证 因外邪侵袭胸络,郁痹气血所致。临床以胸闷或痛,牵掣胸肋作痛,局部皮肤红肿灼热,抚之痛甚,簇发丘疹、疱疹,舌质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弦紧,可伴见发热,困倦、乏力,纳呆等为特征的证候。 7.2.2.3 窍络被蒙证 因湿浊、痰邪蒙蔽头面清窍所致。临床以头重昏蒙,鼻塞不闻香臭,视物不清,听音不真,嗜睡、困乏,舌苔滑腻,脉濡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7.2.3 络脉瘀阻证 络脉瘀滞证 因外邪袭络,或劳损内伤,气血痹阻,或久病入络,痰瘀互结等所致。临床以局部肿胀、刺痛,固定不移,或肢体麻木,甚则痿废不用,舌质暗滞,边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或弦,伴见皮肤青紫斑,青筋怒张,水肿,触及肿块,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7.2.4 络脉破损证 经络伤证 因外力损伤络脉,血溢于脉外,或滞留体内所致。临床以伤损局部肿胀、疼痛、红斑或青紫瘀斑,舌苔薄,脉沉涩或弦,伴见伤口出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7.2.4.1 络伤出血证 因外伤损伤肌肤脉络所致。临床以患处出血,局部疼痛,紫暗色血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7.2.4.2 络伤便血证 伤络便血证 因暴饮暴食,劳逸失当,伤损脾胃,脾不统血,或风邪乘虚,损及肠络所致。临床以大便夹血,血 色鲜红或暗,甚则纯下鲜血,或便如柏油,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8六经证候类术语 8.1 太阳证类 泛指因风寒等外邪侵袭为主,致使太阳经腑气机不利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8.1.1 太阳经证 因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营卫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以发热,恶风或恶寒,汗出或无汗,脉浮缓 或浮紧,可伴见头项强痛,肢节酸痛,鼻塞、流清涕等为特征的证候。 8.1.1.1 太阳中风证 因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卫强营弱所致。临床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可伴见头痛、身疼, 鼻塞、流清涕等为特征的证候。 8.1.1.2 太阳伤寒证 太阳寒证 因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卫阳被遏,腠理闭塞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可伴见咳喘、气促,项背强几几,关节冷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8.1.2 太阳腑证 因太阳经证不解,邪热随经入腑,热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司,或邪热与瘀血互结于下焦所致。临床以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不利或自利,发热,口渴,脉浮或沉涩,可伴见其人如狂或发狂,下血,身黄 等为特征的证候。 8.1.2.1 太阳蓄水证 因太阳经证不解,病邪随经入腑,热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脉浮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8.1.2.2 太阳蓄血证 因太阳经证不解,邪热随经入腑,与瘀血互结于下焦所致。临床以少腹急结或硬满,其人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结,或伴见发热,午后或夜间甚,身黄,大便色黑等为特征的证候。 8.1.3 太阳头痛证 因风寒等邪客太阳,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以头痛,自脑后上至巅顶,项背不舒或强几几,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或弦,可伴见发热、恶寒,鼻塞,全身酸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8.1.4 太阳痞证 太阳热痞证 因太阳病误下,表邪陷里,寒热互结,气机阻塞所致。临床以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脉浮或 弦,可伴见恶寒,汗出,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8.1.5 太阳结胸证 因太阳病误下,邪陷入里,水寒或痰热互结于胸腹所致。临床以心下硬痛,或胸腹硬满疼痛,拒按,手不可近,舌苔白或黄,脉弦紧或滑数,或伴见形寒,咳吐稀白痰,或日晡潮热,大便秘结,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8.2 阳明证类 泛指因邪入里化热,或阳热亢盛,胃肠燥结等所引起,以阳明经热和阳明腑实等征象为特征的一 类证候。 8.2.1 阳明经证 阳明气热证,阳明热证 阳明热盛证 因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所致。临床以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出,大渴引饮, 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洪大,可伴见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颜面红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8.2.2 阳明腑实证 阳明燥结证 阳明腑证 阳明热结证 阳明实证 因病邪入里化热,燥热与肠中糟粕搏结,燥结成实所致。临床以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泻下稀水,气味恶臭,心烦、口渴,甚或神昏、谵语,狂乱,舌质红,舌苔黄厚或焦燥,脉沉实或沉数、沉迟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8.2.3 阳明头痛证 因邪客于阳明,或内蕴湿热,胃火、热毒、酒毒等上攻,阳明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以头痛欲裂,掣及前额或眉棱骨痛,舌质偏红,舌苔黄或燥,脉洪大有力,可伴见潮热、汗出,面红、目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8.2.4 阳明发黄证 因湿热郁蒸阳明,或误用火疗所致。临床以身黄、目黄,胁腹胀满,小便不利,舌质红,舌苔黄腻, 脉弦数或滑,可伴见发热,心中懊恨,大便黏滞或便秘等为特征的证候。 8.3 少阳证类 泛指因外邪与正气相搏于少阳,枢机不运,经气不利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8.3.1 邪入少阳证 邪犯少阳证 因太阳病不解而内传,或邪毒直犯少阳,正邪分争于表里所致。临床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 胁苦满,心烦,呕恶泛吐,不欲饮食,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或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8.3.2 邪在少阳证 热在少阳证 因时邪或疫毒直犯少阳,正邪分争所致。临床以寒热如疟,或寒战、壮热,汗出则已,移时复作,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心烦,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或伴见头痛,目眩,胸 腹切按灼热,耳聋等为特征的证候。 8.3.3 邪郁少阳证 热郁少阳证 热伏少阳证 因时邪或疫毒侵袭,邪热郁结或内伏少阳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咀嚼不便,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可伴见头痛,面赤,口渴,咽痛,耳聋等为特征的证候。 8.3.4 少阳头痛证 因邪客少阳,经气不利,或肝胆火热上攻所致。临床以偏头痛,或痛掣颞角、耳根,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或数,伴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等为特征的证候。 8.4 太阴证类 泛指因寒湿疫毒直中太阴,或由三阳病传经入里,或误下邪陷太阴,或寒湿内蕴,困阻脾阳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8.4.1 太阴经证 因三阳病传经入里,或素体脾虚,寒湿直中太阴,或误下邪陷太阴所致。临床以腹满或时腹自 痛,咽干、口不渴,呕吐,不食,自利益甚,手足温,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缓或濡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8.4.2 太阴寒湿证 太阴腹痛证 因寒湿直中太阴,或脾阳不足,寒湿困滞所致。临床以突发脘腹冷痛或绞痛,水泻如注,恶心、呕吐,头身困重,舌质淡或胖,舌苔白腻,或灰白而滑,脉濡缓,可伴见发热、恶寒,或形寒、肢冷,身目晦黄,白带如崩等为特征的证候。 8.4.3 太阴头痛证 因邪客太阴,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以头重昏痛,或如裹似箍,呕恶有痰,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形盛体胖,身体沉重,或腹痛下利,四肢欠温,舌质淡,脉沉缓或迟等为特征的证候。 8.4.4 太阴发黄证 因寒湿疫毒直中太阴,或寒湿内郁肝脾所致。临床以面目俱黄,色黄晦暗,恶心、呕吐,纳减或纳呆,小便不利,倦怠、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腻或厚,脉沉缓或濡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8.5 少阴证类 泛指寒邪直中少阴,或伤寒后期,心肾阴阳虚衰,从阴寒化,或从阳热化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8.5.1 少阴寒化证 因寒邪直中少阴,或心肾阳衰,阳不制阴,从阴寒化所致。临床以形寒、畏冷,面色苍白,精神委 靡,蜷卧、嗜睡,下利清谷,四肢不温,甚则厥逆,脉沉迟微细,或脉微欲绝等为特征的证候。 8.5.2 少阴热化证 因秉质阴虚,邪入少阴,从阳热化所致。临床以身热、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脉细数无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8.5.3 少阴头痛证 因寒邪直中少阴,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以头痛、畏冷,痛连齿颊,四肢不温,甚或厥逆,舌质淡,脉 迟缓或沉细,伴见蜷卧、少寐,心疼烦闷,面色苍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8.6 厥阴证类 泛指因外感病发展至邪正夹杂,气机逆乱,阳衰阴竭阶段,以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等为特征的一类证候。 8.6.1 邪犯厥阴证 泛指因风寒或温邪疫毒等邪直中厥阴,或阳衰阴竭,厥热胜复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8.6.1.1 厥阴中风证 因风寒等邪直中厥阴所致。临床以发热、寒颤,心中疼热,消渴,气上撞心、冲咽,或有窒息感,四 肢厥逆,舌体僵硬,舌质青紫,脉微细欲绝等为特征的证候。 8.6.1.2 厥阴头痛证 因邪犯厥阴,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以巅顶痛,或头项强痛,呕吐痰沫,四肢不温或厥冷,甚则唇舌青紫,舌体短缩,舌苔白,脉浮弦或迟等为特征的证候。 8.6.1.3 厥热胜复证 因伤寒邪在厥阴,正邪交争所致。临床以四肢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或先厥后热,或先热后厥, 或厥多热少,或热多厥少,脉微细,或伴见蜷卧、嗜睡,烦躁,下利,抽搐等为特征的证候。 8.6.2 厥阴寒证 伤寒阴厥证,厥阴厥证 因外感病末期,阳衰阴竭,或阴寒诸邪直中厥阴所致。临床以形寒、战栗,手足厥冷,爪甲唇舌青紫,甚则舌卷、囊缩,脉细欲绝,或脉迟而微,可伴见心腹绞痛,洞泻下利,呕吐、转筋,肢体僵硬、青紫斑块等为特征的证候。 8.6.3 厥阴热证 因外感病末期,阳热极盛,阴液耗竭,阴阳格拒所致。临床以四肢厥冷,胸腹切按灼热,热利下重,口渴引饮,心烦、躁扰,舌质红,舌苔黄或无,脉细滑或疾促欲绝等为特征的证候。 8.7 两感证类 两感伤寒证 泛指有阴阳互为表里关系的两经同时感受外邪而发病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8.7.1 太阳少阴两感证 太少两感证 因伤寒诸邪同时直中太阳经与少阴经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或形寒、畏冷,无汗,头痛,嗜睡,四肢不温或厥冷,脉浮迟或沉迟,或伴见下利清谷,心动悸等为特征的证候。 9三焦证候类术语 9.1 三焦实热证 三焦积热证 因温热疫毒侵袭,邪热炽盛,弥漫三焦所致。临床以壮热,汗出,头痛昏瞀,心膈烦闷,烦躁,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口疮溃烂,喘促、气急,脘腹闷胀或痛,二便不通,或下利脓血,舌质红,舌苔黄燥或焦,脉洪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9.2 三焦湿热证 湿热弥漫三焦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邪蕴蒸、弥漫全身,累及三焦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或午后热甚,汗出不退,渴不多饮,咳嗽、胸闷,头重如裹,颜面污垢,脘腹痞胀,泛恶,甚或上吐、下泻,小便不利,舌质偏红,舌苔灰白或黄腻,脉濡数或滑等为特征的证候。 9.3 三焦壅塞证 三焦壅滞证 因水毒浊邪壅阻三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临床以全身浮肿,腹部膨胀,尿少或闭,恶心、呕吐,甚则神昏瞀闷,舌质暗淡,舌苔垢腻,脉沉弦滑,可伴见头晕或痛,口中气秽,腹胀、便溏等为特征的证候。 9.4 三焦虚寒证 因秉质阳虚,或感寒湿,久病虚损,三焦气化不利所致。临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饮不下,精神萎靡,倦怠、嗜卧,羸瘦、短气,语声不扬,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无力,或弦细而紧,可伴见脘腹满痛,肠鸣、洞泻,小便清长,或遗尿、失禁等为特征的证候。 9.5 上焦证类 泛指因温热、湿热、燥热等邪侵袭上焦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9.5.1 上焦温热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侵犯上焦,郁闭肺卫,或内陷心包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或壮热、汗出不解,头痛,口渴,咳喘、痰黄,或发斑,甚则突然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质红或绛,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寸口独大,或细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9.5.2 上焦湿热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毒侵犯上焦,困阻气机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如裹,肢体困重,咳嗽、胸闷,痰黄白而黏,甚则神识如蒙,时昏时醒,舌苔黄白而腻,脉濡缓,可伴见颜面垢滞,白咣显现,胞睑肿痛,耳胀闷痛或溢脓,喉核脓肿等为特征的证候。 9.5.3 上焦燥热证 因燥热伤肺,或郁热化燥,熏灼上焦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干咳、无痰,或咯痰不爽,皮肤灼热、干燥,头痛,咽喉干痛,烦渴引饮,舌质红,舌苔黄白而燥,脉浮数或细涩,可伴见口角干裂,口舌生疮,目涩、干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9.6 中焦证类 泛指因温热、湿热、寒湿等邪困阻或蕴结于中焦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9.6.1 中焦寒湿证 因秉质阳虚,寒湿内生,或因感寒湿,蕴结于中焦所致。临床以腹中冷痛或绞痛,痛即作泻,或溏而不爽,或洞泻如水,得温热稍舒,形寒、畏冷,口不渴,舌质淡或胖,舌苔滑腻,脉濡缓,伴见胸脘痞 闷,不饥、不食,小便不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9.6.2 中焦温热证 中焦实热证 因温热疫毒邪入中焦,邪热炽盛,或燥实内结所致。临床以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烦渴引 饮,面目红赤,或脘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燥或焦,脉数有力等为特征的证候。 9.6.3 中焦湿热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毒等侵犯中焦脾胃,气机痞塞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或午后潮热,汗出、不渴,或渴不欲饮,口中黏腻,呕恶、不食,身重、困倦,尿少色黄,舌质红,舌苔垢腻或黄,脉濡数或滑,伴见 胸脘痞闷,恶心、呕吐,或腹痛、下利等为特征的证候。 9.7 下焦证类 泛指由温热、湿温等邪毒久羁,肝肾受灼,或瘀热互结于下焦,或因先天禀赋不足,下焦不固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9.7.1 下焦温热证 因温热疫毒邪入下焦,邪热稽留不去,耗损真阴,或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身热夜甚,或潮热、颧红,目陷、唇裂,咽干或渴不欲饮,神倦、嗜卧,手足蠕动,舌质深绛,舌苔少或无,脉虚弱,可伴见痉挛,抽搐,肢厥,心中憎憎大动,悸动不安等为特征的证候。 9.7.2 下焦热盛证 因邪热炽盛,蕴结下焦所致。临床以少腹、小腹不适或胀痛,小便赤涩灼痛,尿血鲜红,或黄带腥 臭,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伴见发热,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大便秘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9.7.3 下焦湿热证 湿热蕴结下焦证 因湿热时邪或疫毒邪入下焦,滞留肠道或膀胱、胞宫等处,或湿热蕴结下焦等所致。临床以小腹胀痛,大便黏滞或秘结,或小便频涩灼痛,甚则癃闭,或带下黄白腥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伴见身热,口渴等为特征的证候。 9.7.4 下焦虚冷证 下焦虚寒证 下元虚冷证 下元虚寒证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元阳亏损,下焦不固所致。临床以神疲、畏寒,腰背发冷,足膝无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迟缓,或伴见泄泻不止,遗尿或失禁,阳痿、遗精,带下如崩等为特征的证候。 9.7.5 下焦蓄血证 因外感热病,邪热入里,与瘀血互结于下焦所致。临床以少腹急结硬痛,小便淋痛,尿血或兼夹血丝、血块,或大便出血,或带下血色,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可伴见发热,神志如狂等为特征的证候。 10卫气营血证候类术语 10.1 卫分证类 泛指温热疫毒等邪由口鼻而入,侵袭肺卫,或因外邪引动伏邪,由里透表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10.1.1 卫分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由口鼻而入,侵袭肺卫,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咯痰黄 白,咽赤肿痛,口渴,鼻流浊涕,舌边尖红,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或弦数等为特征的证候。 10.1.2 卫气同病证 邪在卫气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侵袭卫分、气分,或由卫入气所致。临床以壮热,微恶风寒,头痛,烦躁,汗出,口渴,咳嗽,咽痛,舌质红,舌苔黄白,脉浮数或洪数,指纹紫红,可伴见恶心、呕吐,颈项强硬,皮疹显现,目赤肿痛,颈部署核肿大,肛周皮肤发红,大便干结,手足微肿稍硬,手掌、足底潮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10.1.3 卫营同病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内陷心营而卫分证未解,或外邪引动营分内伏邪毒,透表而出所致。临床以发热,汗出不退,或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咽痛,鼻塞,咳嗽,心烦、夜间尤甚,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细数,指纹紫红或深紫,可伴见胸闷,怔忡,呕恶,神志昏蒙等为特征的证候。 10.2 气分证类 泛指温热疫毒等邪由卫入气,或邪热直入气分,或由营分、血分透热转气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10.2.1 气分证 因温热或湿热疫毒等邪由卫分入气,或直接侵犯气分所致。临床以壮热不已,不恶寒、反恶热,汗出不解,烦渴引饮,舌质红,舌苔黄燥或腻滞,脉洪大或数实有力,指纹紫,可伴见咳嗽、痰黄,鼻煽、气促,胸闷、呕恶,心悸、怔忡,大便秘结,或下利赤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10.2.2 气分湿热证 因湿温疫毒等蕴结气分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胸闷腹胀,身目发黄,肢体困倦,呕恶,尿黄,舌 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指纹红紫等为特征的证候。 10.2.3 气营两燔证 因温邪疫毒等邪入气营,热势炽盛,热极动风,蒙蔽心神所致。临床以壮热,口渴,烦躁不宁,或 神昏、谵语,斑疹隐隐,便结,尿黄,舌质红或绛,脉洪数或细数,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10.2.4 气血两燔证 因温热疫毒等侵袭气分,内逼营血,或气分邪热未解,营分、血分热毒炽盛所致。临床以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宁,甚则神昏、谵语,斑疹密布,斑色紫红或暗,舌质绛,舌苔黄或焦,脉数,指纹紫暗,或伴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10.3 营分证类 泛指因温热疫毒等邪由卫分或气分传入营分,或因外邪侵袭,引动营分伏邪,或内陷心营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10.3.1 营分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入里,或内陷营分,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致。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 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舌苔少或无,脉细数,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10.3.1.1 营分热盛证 营热炽盛证 热炽营分证 心营热盛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入营,心营热盛所致。临床以午后潮热,夜甚早凉,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渴不欲饮,舌质深绛,舌苔焦褐或少苔,脉细数或滑数,指纹紫滞,可伴见红斑密布,项强,四肢搐搦,角弓反张等为特征的证候。 10.3.1.2 营热闭神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内陷心包,或营热炽盛,蒙蔽心神所致。临床以壮热或身体灼热,面色潮红,心烦、躁扰,昼轻夜重,突然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息粗、气促,舌质深绛,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滑数, 指纹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10.3.1.3 营血热盛证 因暑温疫毒或疮毒等邪入营血,内闭心神,伤阴动血所致。临床以潮热、烦躁,时作谵语,昼轻夜重,甚则神昏,身体灼热,肢末厥冷,牙关微紧,舌质深绛,舌苔少或无,脉细数,指纹紫暗,可伴见斑疹 或出血点密布,色深赤或紫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10.4 血分证类 泛指因温热疫毒等邪深入血分,耗血伤阴,或引动肝风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10.4.1 血分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深入血分,耗血伤阴,动血生风所致。临床以壮热或夜热早凉,手足抽搐或蠕动,神昏、谵语,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舌苔少或无,脉弦数,指纹紫黑,伴见吐血或衄血、尿血、便血等为特征的证候。 10.4.2 血热动血证 因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迫血妄行所致。临床以吐血或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色紫或黑,舌质深绛,舌苔少或无,脉细数,指纹紫暗或黑,伴见身热,口渴或渴不欲饮,心烦、不寐等为特征的证候。 10.4.3 血热动风证 因温热疫毒等邪深入血分,耗损阴血,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临床以手足蠕动或痪疚,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齿干、唇裂,舌质绛,舌苔无,脉细数,指纹紫青,伴见潮热,胸腹灼热,斑疹隐现等为特征的证候。 11其他证候类术语 11.1 禀赋不足证 先天不足证 因小儿先天不足,体质虚弱,发育不全所致。临床以小儿发育畸形,囟门逾期不合,头大、颈细,或头颅偏小、偏短,眼裂较窄,胞睑下垂,目无神采,发育滞后,神情呆板,反应迟钝,智力明显低于同 龄人,甚则痴呆,不能自理,舌质淡胖,舌苔白,脉细弱等为特征的证候。 11.2 闭证 泛指因外邪或内伤诸邪直中脏腑,逆乱气血,壅闭清空所引起,以突发神志昏迷,牙关紧闭,两手握固等为特征的一类危重证候。 注:包括阴闭证、阳闭证等。 11.2.1 阴闭证 阴闭痰湿证 因年老气衰,或秉质阳虚,阴寒痰湿互结,壅闭清空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喉中痰鸣,两手握固,或腹痛,二便闭结,舌质暗或青紫,舌苔白腻,脉沉弦滑,伴见四肢不温,面白、唇暗等为特征的证候。 11.2.1.1 阴闭肠结证 因阴寒浊邪直中,或瘤癌压迫、癌毒积聚,肠道气机闭结所致。临床以大便闭结不通,腹胀绞痛或冷痛,频频呕吐,无肠鸣、矢气,舌质暗或紫滞,舌苔白,脉沉缓或迟,伴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厥等为特征的证候。 11.2.2 阳闭证 因阳热偏盛,气血逆乱,或邪热壅闭清空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二便不通,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脉弦滑而数,伴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等为特征的证候。 11.3 脱证 泛指因各种原因严重耗损气血阴阳,阴阳离决、暴脱而亡所引起,以神昏、口开,手撒、肢冷,二便失禁等为特征的一类危重证候。 注:包括气脱证、血脱证、亡阳证、亡阴证等。 11.3.1 元神外脱证 因各种原因严重耗损气血阴阳,神明无主,元神失附所致。临床以昏迷不醒,气息微弱,久呼不应,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甚则静卧不动,二便失禁,口开、手撒,肢体冰冷,脉微欲绝,脉或如鱼翔、虾游、屋漏等为特征的危重证候。 11.3.2 内闭外脱证 因邪实内闭,正虚欲脱所致。临床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脉微欲绝,伴见发热、胸闷、喘促,或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二便不通,或心胸、脘腹绞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11.3.3 邪陷正脱证 内陷外脱证 因正不胜邪,邪毒内陷,正虚欲脱所致。临床以发热,口渴,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伴见斑疹、疮疡等疮顶黑陷、无脓,或肿势散漫,迅速向周围扩散,神昏、谵语等为特征的证候。 12期度类术语 12.1 期类 泛指疾病病程中不同时相阶段的分类。 12.1.1 初期[] 一期 泛指疾病的开始阶段,一般病情较轻。 12.1.2 中期[] 二期 泛指疾病的中间阶段,一般病情较重。 12.1.3 后期[] 三期 泛指疾病的后期阶段,一般病情严重。 12.1.4 晚期 泛指疾病的最后阶段,病情十分严重,常可危及生命。 12.1.5 发作期 泛指疟疾、哮病、痫病、胸痹心痛等周期性或反复发作性疾病,正处于发作的阶段。 12.1.6 缓解期 泛指疟疾、哮病、痫病、胸痹心痛等周期性或反复发作性疾病,已控制其发作,进入病情缓解的 阶段。 12.1.7 恢复期 泛指疾病病程进入康复阶段,以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或检验指标等逐渐减轻、缓解或恢复正常为特征。 12.1.8 疹前期 泛指出疹性疾病的开始阶段,一般病情较轻,以疹点尚未显露,多有发热恶风,轻微咳嗽等为特征。 12.1.9 见形期 泛指出疹性疾病疹点开始显露的阶段,病情处于盛期,以疹点初现,抚之碍手,伴见发热、烦躁、口渴等为特征。 12.1.10 出疹期 泛指出疹性疾病的出疹阶段,病情较重,以疹点显露,一般自上而下分批出疹,皮疹稠密,可融成片等为特征,有顺证与逆证的不同。 12.1.11 疹回期 疹出热退证 泛指出疹性疾病的恢复阶段,一般病情较轻,以皮疹出齐,按疹发顺序,渐次消退,疹退后出现糠状脱屑,并留有棕色斑痕,2周左右消失,发热渐退,食欲渐增,咳嗽减轻,精神好转,舌质嫩红少津,舌苔少,脉细数,指纹淡红等为特征。 12.1.12 收没期 泛指出疹性疾病的后期阶段,一般病情减轻,以疹点出齐后逐渐收没,或有脱屑、色素斑等为 特征。 12.1.13 进行期 泛指出疹性疾病的发作阶段,一般病情发展迅速,以新的皮损不断出现为特征。 12.1.14 退行期 泛指出疹性疾病的缓慢发展阶段,以皮损肥厚,经久不退为特征。 12.1.15 成痈期 泛指痈病类疾病的初起阶段,因气血壅聚,邪正剧争所致,以发热或恶寒,患处红肿、灼热、疼痛等为特征。 12.1.16 酿脓期 泛指痈病类疾病的酿脓阶段,因邪正交争,热毒壅聚腐肉所致,以壮热,口渴,患处红肿高突、肿胀剧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等为特征。 12.1.17 成脓期 泛指痈病类疾病脓液已成阶段,以患处肿块变软,应指有波动感,或疮顶有黄白色脓头等为特征。 12.1.18 溃脓期 泛指痈病类疾病脓成,疮口溃破阶段,以发热,患处红肿啄痛,脓熟溃破,脓液流出则诸症减轻等为特征。 12.1.19 溃后期 泛指痈病类疾病脓液已尽阶段,以溃脓后疮面大多很快愈合,或久不收口,或形成痿管等为特征。 12.1.20 收口期 泛指痈疽类疾病疮面愈合阶段,以疮面脓腐渐尽,新肉生长,逐渐愈合等为特征。 12.1.21 未破损期 泛指损伤或疮疡类疾病未出现疮口破溃或皮肉破损的阶段。 12.1.22 已破损期 破损期 泛指损伤或疮疡类疾病出现疮口溃破,或有皮肉破损,甚至脏器或骨端外露的阶段。 12.2 度类 泛指根据疾病轻重程度所进行的分类。 12.2.1 一度1 轻度 泛指阴挺、水火烫伤或其他各种疾病,病情较轻者。 12.2.2 二度 中度 泛指阴挺、水火烫伤或其他各种疾病,病情较重者。 12.2.3 三度Ⅲ 重度 泛指阴挺、水火烫伤或其他各种疾病,病情严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