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ringclasses
12 values
title
stringlengths
4
74
chapter1
stringlengths
0
31
content
stringlengths
7
31.4k
chapter2
stringlengths
0
29
chapter3
stringlengths
0
26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泄露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对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以及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国家安全机关可以依法对其人身、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对其非法持有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以及非法持有、使用的专用间谍器材予以没收。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予以警告或者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隐藏、转移、变卖、损毁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或者明知是间谍活动的涉案财物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由国家安全机关追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境外人员违反本法的,可以限期离境或者驱逐出境。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安全机关对依照本法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应当妥善保管,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涉嫌犯罪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处理; (二)尚不构成犯罪,有违法事实的,对依法应当没收的予以没收,依法应当销毁的予以销毁; (三)没有违法事实的,或者与案件无关的,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并及时返还相关财物;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国家安全机关没收的财物,一律上缴国库。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或者有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违反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法所称间谍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一)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三)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四)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的; (五)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以外的其他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职责,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同时废止。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1992年7月1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增强人民警察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有利于人民警察的指挥、管理和执行职务,根据宪法,制定本条例。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度。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警衔是区分人民警察等级、表明人民警察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人民警察的荣誉。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人民警察实行警察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警衔高的人民警察对警衔低的人民警察,警衔高的为上级。当警衔高的人民警察在职务上隶属于警衔低的人民警察时,职务高的为上级。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公安部主管人民警察警衔工作。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二章 警衔等级的设置
第七条 人民警察警衔设下列五等十三级: (一)总警监、副总警监; (二)警监:一级、二级、三级; (三)警督:一级、二级、三级; (四)警司:一级、二级、三级; (五)警员:一级、二级。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二章 警衔等级的设置
第八条 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一)部级正职:总警监; (二)部级副职:副总警监; (三)厅(局)级正职: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 (四)厅(局)级副职: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 (五)处(局)级正职: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六)处(局)级副职: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 (七)科(局)级正职: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 (八)科(局)级副职: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九)科员(警长)职:三级警督至三级警司; (十)办事员(警员)职: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二章 警衔等级的设置
第九条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三级警督至一级警员。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三章 警衔的首次授予
第十条 人民警察警衔按照人民警察职务等级编制警衔授予。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三章 警衔的首次授予
第十一条 授予人民警察警衔,以人民警察现任职务、德才表现、担任现职时间和工作年限为依据。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三章 警衔的首次授予
第十二条 从学校毕业和从社会上招考录用担任人民警察的,或者从其他部门调任人民警察的,根据确定的职务,授予相应的警衔。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三章 警衔的首次授予
第十三条 首次授予人民警察警衔,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予以批准: (一)总警监、副总警监、一级警监、二级警监由国务院总理批准授予; (二)三级警监、警督由公安部部长批准授予; (三)警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厅(局)长批准授予; (四)警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政治部主任批准授予。 公安部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警司、警员由公安部政治部主任批准授予。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四章 警衔的晋级
第十四条 二级警督以下的人民警察,在其职务等级编制警衔幅度内,根据本条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晋级。 晋级的期限:二级警员至一级警司,每晋升一级为三年;一级警司至一级警督,每晋升一级为四年。在职的人民警察在院校培训的时间,计算在警衔晋级的期限内。 晋级的条件:(一)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纪守法;(二)胜任本职工作;(三)联系群众,廉洁奉公,作风正派。 晋级期限届满,经考核具备晋级条件的,应当逐级晋升;不具备晋级条件的,应当延期晋升。在工作中有突出功绩的,可以提前晋升。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四章 警衔的晋级
第十五条 一级警督以上的人民警察的警衔晋级,在职务等级编制警衔幅度内,根据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实行选升。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四章 警衔的晋级
第十六条 人民警察由于职务提升,其警衔低于新任职务等级编制警衔的最低警衔的,应当晋升至新任职务等级编制警衔的最低警衔。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四章 警衔的晋级
第十七条 警司晋升警督,警督晋升警监,经相应的人民警察院校培训合格后,方可晋升。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四章 警衔的晋级
第十八条 人民警察警衔晋级的批准权限适用第十三条批准权限的规定。警司、警员提前晋升的,由公安部政治部主任批准。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五章 警衔的保留、降级、取消
第十九条 人民警察离休、退休的,其警衔予以保留,但不得佩带标志。 人民警察调离警察工作岗位或者辞职、退职的,其警衔不予保留。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五章 警衔的保留、降级、取消
第二十条 人民警察因不胜任现任职务被调任下级职务,其警衔高于新任职务等级编制警衔的最高警衔的,应当调整至新任职务等级编制警衔的最高警衔。调整警衔的批准权限与原警衔的批准权限相同。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五章 警衔的保留、降级、取消
第二十一条 人民警察违犯警纪的,可以给予警衔降级的处分。警衔降级的批准权限与原警衔的批准权限相同。人民警察受警衔降级处分后,其警衔晋级的期限按照降级后的警衔等级重新计算。 人民警察警衔降级不适用于二级警员。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五章 警衔的保留、降级、取消
第二十二条 人民警察被开除公职的,其警衔相应取消。 人民警察犯罪,被依法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其警衔相应取消。 离休、退休的人民警察犯罪的,适用前款的规定。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国家安全部门、劳动改造劳动教养管理部门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的警衔工作适用本条例。 国家安全部门、劳动改造劳动教养管理部门的人民警察警衔授予和晋级的批准权限,由国务院规定。 司法警察警衔授予和晋级的批准权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参照本条例规定。 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劳动改造劳动教养管理部门中不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人员,不实行警衔制度。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人民警察警衔标志的式样和佩带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2年12月28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3年6月29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2016年11月7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8年12月29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国家鼓励捐资办学。 国家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九条 民办学校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条 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办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一条 设立民办学校应当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具备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二条 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三条 申请筹设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举办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 (三)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四)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四条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筹设民办学校的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 筹设期不得超过三年。超过三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五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设批准书; (二)筹设情况报告; (三)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四)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五)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六条 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的,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并应当提交本法第十三条和第十五条(三)、(四)、(五)项规定的材料。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七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其中申请正式设立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机关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八条 审批机关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发给办学许可证。 审批机关对不批准正式设立的,应当说明理由。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设立
第十九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依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后,进行法人登记,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办理。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条 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根据学校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参与学校的办学和管理。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一条 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理事或者董事应当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五人以上组成,设理事长或者董事长一人。理事长、理事或者董事长、董事名单报审批机关备案。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二条 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聘任和解聘校长; (二)修改学校章程和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制定发展规划,批准年度工作计划; (四)筹集办学经费,审核预算、决算; (五)决定教职工的编制定额和工资标准; (六)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职权参照本条规定执行。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三条 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担任。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四条 民办学校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校长任职的条件聘任校长,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五条 民办学校校长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决定; (二)实施发展规划,拟订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学校规章制度; (三)聘任和解聘学校工作人员,实施奖惩; (四)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五)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六)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其他授权。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六条 民办学校对招收的学生,根据其类别、修业年限、学业成绩,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结业证书或者培训合格证书。 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经备案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的,可以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七条 民办学校依法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权依照工会法,建立工会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二十八条 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二十九条 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三十条 民办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三十一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国家鼓励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为教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三十二条 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三十三条 民办学校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三十四条 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五章 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三十五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帐簿。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五章 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三十六条 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五章 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三十七条 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办教育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五章 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三十八条 民办学校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根据办学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收费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由学校自主决定。 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五章 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三十九条 民办学校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民办学校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对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一条 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公示和信用档案制度,促进提高办学质量;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二条 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三条 民办学校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教育者及其亲属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申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四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还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七条 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八条 民办学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 国家对向民办学校捐赠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并予以表彰。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九条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五十条 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应当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五十一条 新建、扩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新建、扩建营利性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供给土地。 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五十二条 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三条 民办学校的分立、合并,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申请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其中申请分立、合并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机关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四条 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变更,须由举办者提出,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经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同意,报审批机关核准。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五条 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的变更,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申请变更为其他民办学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其中申请变更为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机关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六条 民办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根据学校章程规定要求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七条 民办学校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终止时,审批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安排学生继续就学。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八条 民办学校终止时,应当依法进行财务清算。 民办学校自己要求终止的,由民办学校组织清算;被审批机关依法撤销的,由审批机关组织清算;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而被终止的,由人民法院组织清算。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九条 对民办学校的财产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应退受教育者学费、杂费和其他费用; (二)应发教职工的工资及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三)偿还其他债务。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清偿上述债务后的剩余财产继续用于其他非营利性学校办学;营利性民办学校清偿上述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六十条 终止的民办学校,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并注销登记。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民办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民办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 (二)擅自改变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 (三)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 (四)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 (五)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的; (七)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八)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