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_no
stringlengths
6
7
title
stringlengths
4
50
related_laws
stringlengths
2
149
authors
stringclasses
74 values
published_date
stringlengths
10
10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8k
23.5k
doc_url
stringlengths
90
91
R02224
社會工作師懲戒相關問題研析
社會工作師法;社會工作師懲戒辦法草案(預告中)
王珮瑛
2023-09-1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24 議題研析 一、題目:社會工作師懲戒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社會工作師法、社會工作師懲戒辦法草案(預告中) 三、背景說明 (一)立法院於112年5月23日三讀修正通過社會工作師法(以下簡稱本法)[footnoteRef:1],並於同年6月9日經總統公布施行。此次修正,除強化社會工作師(以下簡稱社工師)執業安全保障機制、增列充任社工師之消極資格[footnoteRef:2]外,同時增訂第17條之1至第17條之3,明定社工師於執行業務時違反社會工作倫理守則(以下簡稱倫理守則)或有業務上重大或重複發生過失等業務上不正當行為時,可由社工師公會或主管機關移付懲戒(第17條之1),另明定懲戒方式(第17條之2),以及社會工作師懲戒委員會(以下簡稱懲戒委員會)、社會工作師懲戒覆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懲戒覆審委員會)相關規定(第17條之3),以建立社工師懲戒機制。 [1: 立法院公報,第112卷第53期第3冊,院會紀錄,112年5月23日,頁305。] [2: 立法院三讀通過「社會工作師法」部分條文修正,強化社工執業安全保障,衛生福利部新聞稿,112年5月23日,網址:https://www.mohw.gov.tw/cp-6564-74724-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1日。] (二)衛生福利部依本法第17條之3第6項[footnoteRef:3]規定,於日前擬訂「社會工作師懲戒辦法草案」(以下簡稱本草案),並於112年8月15日預告,預告期間為公告刊登公報之次日起60日[footnoteRef:4]。本草案計25條,明定懲戒委員會與懲戒覆審委員會之設置機關、委員人數、遴聘方式、資格、任期及酬勞等事項(第2條至第7條);懲戒審議程序(第10條至第12條);請求覆審之程序與辦理懲戒覆審之處理程序(第18條至第22條);以及執行懲戒決議之機關與執行程序(第23條及第24條)等。 [3: 社會工作師法第17條之3第6項:社會工作師懲戒委員會由中央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設置,社會工作師懲戒覆審委員會由中央主管機關設置;其設置、組織、會議、懲戒與覆審處理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4: 衛生福利部預告訂定「社會工作師懲戒辦法」,衛生福利部網站,112年8月16日,網址:https://www.mohw.gov.tw/cp-18-75642-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日。] 四、探討研析 (一)倫理審議與懲戒機制相關問題尚待釐清 依本法第17條第1項規定,社工師之行為必須遵守倫理守則之規定。倫理守則第3章第1點則明定,社工師違反倫理守則者,由違反倫理行為所在地或所屬之社工師公會審議、處置[footnoteRef:5]。公會於收到申訴人之申訴書,經初步審核受理案件後,即組成審議小組進行倫理審議。按倫理規範機制係基於專業自律精神,由專業團體建立共同遵守之行為準則[footnoteRef:6]。然倫理審議並無行政調查權,其處置亦非強制性[footnoteRef:7]。懲戒制度則須由法律授權,透過法規加以規範,其處置具有強制性。依本法第17條之1第3款規定,社工師執行業務違反倫理守則時,由社工師公會或主管機關移付懲戒。 [5: 社會工作師倫理守則第3章第1點:社會工作師違反法令、社會工作師公會章程或本倫理守則者,除法令別有處罰規定者外,由違反倫理行為所在地或所屬之社會工作師公會審議、處置。參見: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網站,網址: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8YpPjnoTndVKKQHEYElYChMsK3-Ou87/vie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6日。] [6: 蘇昭如、劉雅雲、林育丞,我國社會工作師倫理機制執行情形與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80期,111年12月,頁17-18。] [7: 有關高雄市社工工會所提「薪資回捐沒有違反社會工作倫理?」、「社工師懲戒辦法淪報復工具」,衛福部澄清說明,衛生福利部網站,112年8月4日,網址:https://www.mohw.gov.tw/cp-4343-75513-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3日。] 本草案第9條明定,移付懲戒時,應以書面敘明事實及理由;公會移付懲戒前,已依章程或相關規定處分者,應一併載明處分情形。惟草案中並未就同一案件可否同時進行倫理審議與懲戒程序之相關問題加以規範。依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全聯會)會員倫理申訴及審議處理要點[footnoteRef:8]規定:(再)申訴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全聯會仍可受理;然就移付懲戒之案件是否仍可受理則並未載明。在兩者併行之情況下,若就同一行為案件,倫理審議決議與懲戒決議[footnoteRef:9]意見不一致時,極易產生紛爭。因此實有必要於草案中就下列問題加以釐清,以資明確並避免爭議:1.已受理並進行倫理審議而尚未作成決議之案件,若經移付懲戒,原倫理審議程序是否持續;2.倫理審議之處置建議與懲戒決議是否重複執行。 [8: 全聯會會員倫理申訴及審議處理要點「叁、申訴與再申訴流程、方式」之「二、處理方式」中第(三)點,111年3月12日通過,網址: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QNzEtNZ6sjKq1h9VodWRyMmuB2yu6ko/vie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5日。] [9: 依全聯會會員倫理申訴及審議處理要點「肆、違反倫理之決議」之「一、處置」:倫理申訴案件之處置建議包含:口頭勸誡、書面告誡、專案輔導、停止會員權利行使;依社會工作師法第17條之2:懲戒之方式則有:警告、繼續教育或進修、限制執業範圍或停業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廢止執業執照以及廢止社工師證書。] (二)宜賦予移付懲戒之公會與主管機關亦得提出請求覆審之權 本法第17條之3第3項:「被懲戒人對於懲戒委員會之決議有不服者,得於決議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懲戒覆審委員會請求覆審。」覆審機制是對被懲戒人之保障與救濟程序,然僅被懲戒人可請求覆審,倘懲戒委員會作成「不予懲戒」之決議,移付懲戒之公會或主管機關卻無法主動提出覆審申請,似有欠公允。故宜考慮建立雙向覆審機制[footnoteRef:10],除被懲戒人外,賦予移付懲戒之公會與主管機關亦得提出請求覆審之權,使懲戒制度更臻完善。 [10: 邱宜君、楊惠群,零懲戒,醫療自律的黑影,報導者,106年10月25日,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shu-da-fu-medical-self-discipline,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6日。] (三)宜定明懲戒委員會、懲戒覆審委員會辦理事務所需經費之來源 本草案規範了懲戒委員會與懲戒覆審委員會之組成、懲戒與覆審處理程序及相關事項等,惟就所需經費來源則未有規定。為求周延,允宜比照醫師懲戒辦法(第24條)、法醫師懲戒辦法(第24條)、藥師懲戒及懲戒覆審委員會設置審議辦法(第25條),於本草案明定:社會工作師懲戒委員會、社會工作師懲戒覆審委員會辦理事務所需經費,由設置機關編列預算支應。 撰稿人:王珮瑛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36/File_19788697.docx
R02223
博物館館產管理相關問題之研析
博物館法
王幼萍
2023-09-1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2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博物館館產管理相關問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博物館法 三、背景說明 某市立博物館爆發大量館產遺失,遭監察院糾正,調查指出,該館長年未能落實財產交接點交及辦理耗損財產除帳作業,導致多年來累積財物遺失達數百件。另該館111年6月間辦理行政辦公室搬遷事宜,遺失3人型大沙發共3座等多項財物,卻於未釐清相關權責情況下,即驗收通過,撥付全額款項予承包公司,核有未善盡職責,及未確實依法行政之怠失,情節明確 。 四、探討研析 (1) 建議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訂定博物館館產管理輔導辦法,俾利完善館產管理制度 依《博物館法》第5條第1項規定:「博物館之類別如下:一、公立博物館:由中央政府、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公法人或公立學校設立。二、私立博物館:由自然人、私法人申請設立。」同法第7條第1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依據博物館設立目的、規模、典藏、研究、展示及文化教育功能等要件,訂定分級輔導辦法。」 監察院於本(112)年年初接獲民眾檢舉,某博物館遺失多項貴重大型財產,卻未見館內有適當處理,依該院糾正案文指出,除因該博物館未建立固定之館產管理及安全維護機制致造成館產遺失之重大疏失,且該館之上級主管機關亦未見明確督導或提供任何館產管理維護的專業輔導機制。檢視《博物館法》第7條第1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依博物館設立目的、規模、典藏、研究、展示及文化教育等要件訂定分級輔導辦法。惟有關館產管理維護事項則尚未納入訂定輔導辦法之範圍,恐未臻周延。建議修正《博物館法》第7條第1項為:「中央主管機關應依博物館設立目的、規模、典藏、研究展示、 館產管理及文化教育功能等要件,訂定分級輔導辦法」,俾能完善各博物館館產管理制度。 (2) 建議主管機關除建立定期清查或不定期抽查機制,並研擬博物館館產保管人員獎懲辦法,俾利明確該管人員責任 監察院針對該博物館長年未能落實財產管理規定,及111年6月間辦理行政辦公室搬遷案時之相關違失提出糾正案,並就該館之主管機關所為之行政調查及後續懲處結果的不足之處,要求重予審酌、檢討改善 。顯見主管機關並未建立博物館之館產清查機制,亦未明確規定館產保管人員之責任及獎懲措施,亟須透過完整的制度建立以防止館產遺失或損毀。 考量各博物館館產數量龐大,若年年完整盤查恐耗時過鉅且不易執行,主管機關有必要依據各博物館之型態或館產數量,分類督導及協助各博物館訂定分年盤點計畫,據以辦理定期清查館產,並視需要辦理不定期抽查,以掌握館產之現況。又主管機關亦應定期辦理員工教育訓練,除加強館產之保管、使用、收益及處分等基本專業知識,並應落實執行館產遺失或毀損之安全維護通報機制,會同相關機關及時處理並追查館產之去向或狀況。另依《博物館法》第16條第1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就管理面向應建立博物館評鑑制度外,亦應評估訂定館產保管人員獎懲辦法,以明確博物館館產人員之責任。 撰稿人:王幼萍 � 監察院糾正案文,112內正0015,112年8月15日,網址https://www.cy.gov.tw/CyBsBox.aspx?CSN=2&n=134&sms=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28日。 � 監察委員新聞稿,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爆發大量館產遺失案 監察院提出糾正,促請改善,112年8月15日,網址: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5&s=2690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0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34/File_19788695.doc
R02222
發放終身學習券相關法制研析
終身學習法
趙俊祥
2023-09-1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22 議題研析 一、題目:發放終身學習券相關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終身學習法 三、背景說明 近年政府稅收超乎預期,2022年有近新臺幣5,000億超收,採取「普發現金」還財於民。學者認為國家財政投注於教育或學習,才是最根本、最有利的投資。故乃投書提出普發現金之外的另類思考,即採用終身學習券的發放以提高終身學習的效果。其主要考量少子化的趨勢,高齡人力的應用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加上科技快速的進步,職業及生活知能的更新及充實更屬急迫。依目前社會發展的走向,將使終身學習對個人的影響力大增。當國家稅收超收,發給全民「終身學習券」應是一項很好的思考。學者並主張可以韓國為借鏡,指出「韓國在4、5年前就開始發給『終身教育券』,以經濟弱勢族群為對象,每年發給35萬韓元(約新臺幣8,200元),用於支付參與終身學習的相關費用,實施成效良好。2022年(經查為2021年)並將其明定於《終身教育法》中,全民推廣,勢將成為帶動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footnoteRef:1]。 [1: 黃富順,自由廣場 普發現金的另類思考 談終身學習券的發放,自由時報,2023年8月25日,網址: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60118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4日。] 四、探討研析 (一)研修法規將樂齡之年齡界定延後以符現實平均退休年齡 依《終身學習法》第3條第4款規定:「樂齡學習:指終身學習機構所提供五十五歲以上人民從事之學習活動。」該條款以55歲為界,揆其2014年立法理由謂以:「有關『樂齡』之年齡以五十五歲為主,係考量近年國人平均退休年齡有提前趨勢,……。」然而,依據勞動部2022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勞工對於退休年齡尚未規劃者占86.2%,已規劃者占13.8%,後者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3歲[footnoteRef:2]。對照歷年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勞工預期退休年齡大致有延後趨勢:2015年預估平均退休年齡為60.0歲,2016年60.2歲,2017年61歲,2018、2019年皆為61.1歲,2020年61.6歲,2021、2022年則為61.3歲[footnoteRef:3]。另有資料顯示,我國男性及女性平均有效退休年齡,於2002年至2007年間,分別為62.2歲及59.4歲;至2015年至2020年間,分別上升為64.3及61.4歲[footnoteRef:4]。 [2: 勞動部, 《111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2023年1月31日,網址:https://www.m ol.gov.tw/1607/1632/1633/5742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4日。] [3: 李瑞瑾,〈台灣勞工平均61歲才規劃退休 男性比女性晚 學者分析原因〉,2023年2月2日,網址: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8F%B0%E7%81%A3%E5%8B%9E%E5%B7%A5%E5%B9%B3%E5%9D%8761%E6%AD%B2%E6%89%8D%E8%A6%8F%E7%95%AB%E9%80%80%E4%BC%91-%E7%94%B7%E6%80%A7%E6%AF%94%E5%A5%B3%E6%80%A7%E6%99%9A-%E5%AD %B8%E8%80%85%E5%88%86%E6%9E%90%E5%8E%9F%E5%9B%A0-090446753.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4: 郭俊東,〈台灣人退休得早嗎?「家庭動態調查」20年追蹤資料的解析〉,2023年7月12日,網址:https://psfd.sinica.edu.tw/V2/?p=2483&lang=zh,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鑑於《終身學習法》第3條樂齡年齡之界定,涉及第14條[footnoteRef:5]有關各級主管機關對於樂齡學習活動編列預算、酌予補助、獎勵之規定,另參考目前臺北市發放之「樂齡市民進修券」是以65歲為界[footnoteRef:6]。爰建議研修該法第3條對於樂齡之年齡界定予以延後,以因應時代變遷下退休年齡延後並符應實務上對於高齡者學習補助之年齡。 [5: 《終身學習法》第14條:「各級主管機關應訂定樂齡學習推動計畫,編列預算,並鼓勵終身學習機構辦理樂齡學習活動。(第1項)終身學習機構辦理前項樂齡學習活動,各級主管機關得酌予補助;其補助之對象、條件、方式、審查基準、訪視與輔導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規定,由各級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樂齡學習活動,績效優良,且具發展特色者,中央主管機關得酌予獎勵;其獎勵之對象、條件、方式、審查基準、訪視與輔導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3項)」] [6: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北市樂齡市民進修券6月1日開放登記囉!最高補助長者3000元社大學分費〉,2023年5月31日,網址:https://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B3DDF0458F0FFC11&sms=72544237BBE4C5F6&s=B5B1A63BCC0912C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6日。] (二)參酌外國法例研議將終身學習券法制化 學者指出之韓國法制,即韓國《終身教育法》於2021年6月增訂有關「終身教育券」之規定:其第2條第5款定義「終身教育券」為記載金額(電子或磁力方式)允許終身學習使用之憑證;第16條第1項第5款規定,各級主管機關對於終身學習券發放予以補助;增訂第16條之2有關終身教育券之發放,其第1項規定地方政府受理終身教育券之申請及發放、第2項規定教育部對於低收入者優先發放終身學習券[footnoteRef:7],此舉在減輕弱勢族群的學習費用,排除社會弱勢者之參與學習障礙,俾利透過終身學習提高人民素養進而強化競爭力[footnoteRef:8];增訂第16條3有關終身教育券之使用,則規定獲得終身教育券者向提供者出示終身教育券,提供者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任何人不得出售、出租、非法使用終身教育券,否則各級主管機關得追回終身教育券或相當金額的全部或一部,其使用、回收、兌換並授權訂定辦法。綜上而言,韓國對於「終身教育券」之法制規定及使用程序,可謂相當完備,俾利主管機關據以發放及便利持券者的使用。爰建議研議參酌韓國相關立法例,於《終身學習法》第3條、第14條增訂相關規定,透過法制化的規定以落實終身學習券之執行成效。 [7: 韓國《終身教育法》(평생교육법)最新修正日期為2023年8月8日,施行日期為2024年5月17日,該法共8章、46條條文,網址:http://www.yeslaw.kr/lims/front/page/fulltext.html?action=LAW &lawi d=81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7日)。] [8: 林麗惠、林秀儀,〈韓國終身教育的推展策略及其對臺灣的啟示〉,《台灣教育研究期刊》,第1卷,第5期,2020年9月,頁106。] 撰稿人:趙俊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28/File_19788785.docx
R02221
提升居家式托育品質之法制探討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
孫晉英
2023-09-15
編號:2221 議題研析 1、 題目:提升居家式托育品質之法制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 理辦法 3、 背景說明 居家保母高齡化,新血投入意願偏低,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指出,今(2023)年2月已修正「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下稱本辦法)」,放寬居家保母的自孩人數 計算標準,讓保母可以多接個案,培訓課程方面也強化實務操作技能。推估明(2024)年需增加至少4千名保母,方能滿足居家托育市場需求 。 探討研析 (一)訪視人力不足與訪視頻率過少 鑑於家長與托育服務間存在訊息不對稱的問題,縱使各國從人員資格到實際管理途徑略有差異,但咸認為國家制度確有介入監督管理的必要,同時須藉由專業資格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訪視輔導,藉以掌握托育服務之狀況,以提升其品質與降低風險 。 就我國現行的居家式托育服務管理而言,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下稱本法)第26條 第3項規定多數委託由相關專業團體承辦居家托育服務中心(下稱居托中心) ,執行相關管理輔導業務-各區域內所有居家托育服務提供者之登記、管理、輔導、監督及檢查等事項。為確保居托中心能穩定、順利運作,各中心皆配置有專職的督導人員與訪視輔導員(下稱訪輔員),其中訪輔員的人力依「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準公共托育服務管理補助項目及基準」 ,以「每60名居家托育人員配置1名訪輔員」的比例編制。又依本辦法第18條第2項與第3項規定,訪視作業分為初次訪視(初次收托,1年內4訪)、例行訪視(收托1年以上,每年2至4訪)及加強訪視(視收托情形增加次數)3種 ,囿於訪輔員人力的不足,對每一位保母的常規訪視次數頻率似乎過少。 (二)以科技輔助提高訪視頻率與效率,並揭露保母相關資訊 相關研究結論 指出,為確保托育服務安全與品質,應思考如何在既有基礎上「看」得更多?訪輔員應就所訪視對象(保母)取得居家托育的資訊。然,無論在保母或家長端所「看」或「聽」之資訊,皆是用以提升托育品質與降低風險的途徑。鑒於前述囿於訪輔員人力,對每一位保母的訪視頻率似乎過少的問題,應可輔以科技方式,經由通訊軟體(例如line)與硬體網絡的建置,參酌家事事件法第12條遠距審理之規定,建議於本辦法第18條或相關條文中增訂相關規定,以提高訪視頻率與效率。 同時,主管機關宜研議將有證照保母的托育年資、可托育人數與現正托育人數、在宅或到宅托育服務與其他特殊限制,在其網站上揭露供家長查詢。資訊的透明化一方面可預防家長找到無照保母托育,二方面可促進居家托育服務的良性競爭與提升品質。 (三)宜對居家托育服務建立評鑑、分級、獎勵與懲罰制度 依本法第25條第1項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辦理居家式托育服務之管理、監督及輔導等相關事項。如果能就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進行評鑑、優劣分級、獎勵與輔導,並將其分級與獎勵等資訊置於主管機關網站供家長查詢,一來可使家長快速找到安心的托育服務者,二來托育服務者間會因良善管理制度的鞭策,進而使托育服務者間的良性競爭,對於極待輔導改善的托育服務者,亦必須對其所收托兒童人數有所限制,直至其改善後方可以再增加托育人數。對此,建議研擬於本辦法第7條 中增訂相關規定,以對居家托育服務建立評鑑、分級、獎勵與懲罰制度。 撰稿人:孫晉英 112.9.1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依本辦法第7條第2項規定,其指保母自己未滿3歲之子女與受其監護者、未滿5歲之三親等內兒童及未滿12歲之未收取托育費用之兒童。 �邱芷柔、賴筱桐,社家署︰放寬接案 盼吸引新血,自由時報,2023年8月21日,第A08版,綜合新聞。 �李庭欣,建構安全居家托育服務: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如何做到「風險辨識」,社區發展,2022年12月,第180期,頁246。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26條:「(第1項)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登記。(第2項)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應為成年,並具備下列資格之一:一、取得保母人員技術士證。二、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幼兒保育、家政、護理相關學程、科、系、所畢業。三、修畢托育人員專業訓練課程,並領有結業證書。(第3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辦理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之登記、管理、輔導、監督及檢查等事項,應自行或委託相關專業機構、團體辦理。(第4項)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對於前項之管理、輔導、監督及檢查等事項,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並應提供必要之協助。(第5項)第一項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之收托人數、登記、輔導、管理、撤銷與廢止登記、收退費規定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直轄市、縣(市)政府主管機關為辦理居家托育服務,委託具有兒童照顧專業的民間團體、機構及大學,辦理居家式托育服務管理輔導業務,並聘任專職督導及訪視輔導員,協助提供居家式托育服務資源,該受委託單位多數以「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稱之。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網站,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準公共化托育服務管理補助項目及基準,2023年3月27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723&pid=976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3"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723&pid=976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3�日。另參該基準「貳」-「二」-「(三)補助項目及標準」-「專職訪視輔導員」。 �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第18條:「(第1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在宅托育服務輔導,應對托育人員進行訪視。(第2項)前項訪視之方式及次數如下:一、初次訪視:托育人員初次收托兒童,一年內訪視四次;首次訪視,應於收托兒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之。二、例行訪視:托育人員收托兒童一年以上者,每年訪視二次。但提供全日、夜間托育服務及第七條第一項第二款托育服務者,每年訪視四次。(第3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前項訪視,得視托育人員收托情形,增加訪視次數。」 �同註3,頁256。 �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第7條:「(第1項)托育人員收托兒童人數,應符合下列規定之一:一、每一托育人員:(一)半日、日間、延長或臨時托育:至多四人,其中未滿二歲者至多二人。(二)全日或夜間托育:至多二人。二、二名以上托育人員:於同一處所共同托育至多四人,其中全日或夜間托育至多二人。(第2項)前項兒童人數,應以托育人員托育服務時間實際照顧兒童數計算,並包括其未滿三歲之子女與受其監護者、未滿五歲之三親等內兒童及未滿十二歲之未收取托育費用之兒童;收托人數計算,如附表。(第3項)托育人員提供到宅托育服務,第一項兒童人數以該住所或居所實際受照顧兒童之人數計算。(第4項)第一項第二款之托育服務,應就收托之兒童分配主要照顧人。」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26/File_19788623.doc
R02220
醫療照顧場域性騷擾防制蒐證行為之法制研析
醫療法;護理人員法
李郁強
2023-09-1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20 議題研析 一、題目:醫療照顧場域性騷擾防制蒐證行為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醫療法、護理人員法 三、背景說明 #MeToo浪潮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調查顯示半數以上護理人員曾遭性騷擾:因工作性質須接觸個案比較隱私的情境,有些個案則因其特質(包括認知障礙、退化,或精神疾患)而有不當行為。本院委員鑑於醫療及照護場域性騷擾非常嚴重,遂於今(2023)年6月26日召開「醫療照顧場域性騷擾防治公聽會」[footnoteRef:1]。與會專家建議,為保護護理人員(尤其是居家護理師),考慮合法配戴「行醫紀錄器」之可行性[footnoteRef:2]。 [1: 林敬殷,〈醫療現場過半數護理人員曾遭性騷 立委盼修法補漏洞〉,《中央社 》,2023年6月26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6260272.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日)。] [2: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本會嚴正譴責醫療職場性騷擾 請尊重護理師 維護安 全有序之執業環境〉,2023年6月27日,網址:https://www.nurse.org.tw/publicUI/B/B10701.aspx? arg=8DB7705DCBAAB9407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日)。] 四、探討研析 (一)「行醫紀錄器」進行錄影錄音之行為有適法性疑慮 過去醫療糾紛增多、醫病關係日益緊張,有4成醫師會在診間自備「行醫紀錄器」錄音錄影以求自保,但醫師看診時,病人因檢查需要,可能出現衣不蔽體、露出私密部位的隱私畫面,或是許多討論個人隱疾的私密對話,如果在病人毫不知情下被錄音、錄影,難免令人擔憂這些檔案是否有嚴謹的把關機制,以防被不當使用。緣此,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曾發函詢法務部,法務部於2013年6月回函表示:「醫師就診療過程進行錄影錄音之蒐集行為,除法律或法律具體明確授權之法規命令另有規定外,仍應經當事人書面同意後始得為之;若於診療過程逕行以隨身錄音筆、針孔攝影錄音、錄影之行為,是否構成刑法第315條之1妨害私生活秘密罪,須依具體個案判斷其行為是否有正當理由而定。」[footnoteRef:3]。是以,醫療人員出於自保,私自錄音錄影之行為,涉及病人隱私權之侵害,而有違法之虞。 [3: 張雅婷,〈法務部:醫師使用「行醫紀錄器」 依法應先經病患書面同意〉,《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2013年8月10日,網址:https://www.thrf.org.tw/archive/48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日)。] (二)為維護醫病雙方權益,宜研議於醫療法及護理人員法增訂經同意後再錄音錄影之規定 與會專家之所以建議研議居家護理人員配戴「行醫紀錄器」之可行性,無非是為了保全性騷擾之證據。惟其取得之證據是否具證據力,尚須視個案而定。是以,配戴「行醫紀錄器」不一定可以達到保全證據之目的,反而可能構成刑法第315條之1妨害私生活秘密罪。 惟刑法學說上有所謂「被害人之承諾」或「阻卻違法性承諾」,意指被害人所為對於自身受法律所保護之法益予以放棄之意思表示,倘行為人所為法益侵害之行為,係基於被害人承諾所為,則予以排除成立犯罪,即肯認該「被害人之承諾」為法律所明定以外之一種阻卻違法事由[footnoteRef:4]。是以,倘得到相對人同意後之錄音、錄影行為,可阻卻違法。 [4: 臺灣高等法院,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上訴字第261號裁判要旨,2014年9月24日,網址:https://tph.judicial.gov.tw/tw/cp-1133-38209-bb5aa-05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3日)。] 在相關立法例方面,《長期照顧服務法》第43條[footnoteRef:5]及《精神衛生法》第39條[footnoteRef:6],均有關於未經病人同意,不得對其錄音、錄影或攝影之規定,雖是基於保護病人隱私,但相對地,對醫事人員權益亦有所衡平保障。此外,衛生福利部於2015年1月公告「醫療機構醫療隱私維護規範」其中第2點(二)「病人就診時,應確實隔離其他不相關人員;於診療過程,醫病雙方如需錄音或錄影,應先徵得對方之同意。」即強調錄音錄影,須徵得對方同意。爰建議宜參酌上述規範,研擬於《醫療法》第72條[footnoteRef:7]、《護理人員法》第28條[footnoteRef:8]之後,增訂相關規定,以符法律保留原則。 [5: 《長期照顧服務法》第43條:「未經長照服務使用者之書面同意,不得對其進行錄影、錄音或攝影,並不得報導或記載其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居)所及其他足資辨別身分之資訊;其無法為意思表示者,應經其法定代理人或主要照顧之最近親屬之書面同意。(第1項)長照機構於維護長照服務使用者安全之必要範圍內,得設置監看設備,不受前項之限制,並應告知長照服務使用者、其法定代理人或主要照顧之最近親屬。(第2項)」] [6: 《精神衛生法》第39條:「未經病人同意者,不得對病人錄音、錄影或攝影,並不得報導其姓名或住(居)所;於嚴重病人,應經其保護人同意。(第1項)精神照護機構於保障病人安全之必要範圍內,設置監看設備,不受前項規定之限制,但應告知病人;於嚴重病人,並應告知其保護人或家屬。(第2項)」] [7: 《醫療法》第72條:「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因業務而知悉或持有病人病情或健康資訊,不得無故洩漏。」] [8: 《護理人員法》第28條:「除依前條規定外,護理人員或護理機構及其人員對於因業務而知悉或持有他人秘密,非依法、或經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書面同意者,不得洩漏。」] 撰稿人:李郁強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15/File_19788598.docx
R02219
高溫假立法可行性研析
氣象法;職業安全衛生法;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
林鈺琪
2023-09-1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9 議題研析 一、題目:高溫假立法可行性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氣象法、職業安全衛生法、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22年2月公布第6次評估報告(IPCC AR6)指出,全球暖化將在近20年內升溫至1.5℃,多種氣候危害的增加,如極端氣候災難、熱浪、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皆無法倖免[footnoteRef:1]。IPCC更證實,全球現階段正經歷12.5萬年來最高溫的時期[footnoteRef:2]。臺灣位處亞熱帶地區,夏季天氣尤為炎熱,不少地區氣溫常常飆破35℃,更造成戶外工作者熱危害的風險。因此民眾期盼政府制(訂)定高溫假,以保障戶外工作者權益。 [1: 認識淨零轉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網址:https://ncsd.ndc.gov.tw/Fore/nsdn/about0/introduction,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4日。] [2: 高振嘉,英國飆破40℃,各界討論該放「高溫假」了,遠見雜誌,2022年7月21日,網址:https://www.gvm.com.tw/article/9218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4日。] (二)根據2023年7月「消暑商機與夏天上工調查」[footnoteRef:3]指出,93.2%的勞工贊同政府規劃「高溫假」制度,其中53.3%支持「有行業與職務的限制」;39.9%則支持「不分行業與職務」;資方中有46.9%的公司也贊成實施高溫假,43%為「有行業與職務的限制」,3.9%為「不分行業與職務」。此外,高達96.1%的戶外工作者支持每月補貼至少新臺幣(下同)2,306元的「高溫津貼」,亦有57.3%的企業表態願意提供高溫津貼,惟每月補助上限平均為1,566元。 [3: 楊宗斌,【 2023年07月 調查主題 】消暑商機與夏天上工調查,職場情報站,網址:https://m.yes123.com.tw/member/white_paper/article.asp?id=2023072108203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四、探討研析 (一)國外因應高溫的規範與措施 過往,各國不乏因應氣溫或天氣變化的休假,像是暴風雪假、颱風假等,只要是氣溫或氣象使人沒有辦法通勤或在外工作,國家政策就會停工。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的數據,2023年7月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月份,超過了2019年7月創下的紀錄,因此,歐洲已開始探討高溫假制度[footnoteRef:4]。 [4: 田孟心,高溫假、作息顛倒,全球城市如何對抗史上最熱夏天?天下雜誌,2023年8月9日,網址: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90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因乾旱氣候而成為地球最熱地區之一的中東,臨時的「高溫假」已經上路。2022年8月,伊拉克氣溫飆破50℃,因此該國至少10個省分宣布暫停公務員上班1天。2023年7月,熱浪襲擊伊朗,也造成該國南部地區氣溫升至50℃,政府緊急宣布放2天的特殊假期。同樣受地理條件困擾的埃及,政府要求大多數公務員每週遠距工作1次,也鼓勵民營公司採取類似措施,以因應炎熱又缺水缺電的困境[footnoteRef:5]。 [5: 同前註。] 中東的舉措,讓歐洲開始思考是否該因應氣候調整立法。2022年夏天,英國面臨有史以來第一次極端高溫警告,英國勞工工會(GMB)呼籲政府儘快通過「太熱而無法工作」的法律,以保護勞工,尤其是在外從事勞動的工人。法國、義大利、葡萄牙、德國和西班牙,則都規範了理想的工作場所溫度(約18-25℃之間,各國略有不同),若雇主無法確保勞工能在這個溫度下工作,可以訴諸程度不一的法律行動自救。但目前在歐洲,工會還在爭取明確的「高溫假」[footnoteRef:6]。 [6: 同註4。] (二)研擬高溫假立法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全球暖化的狀況下,為保障工作者安全,高溫假是必須面對的問題。首先,要思考臺灣是否需要制(訂)定高溫假?在極端氣候影響下,臺灣近年夏季氣溫越來越高,長期氣溫變化趨勢存在暖化的特徵,根據1898年至2020年臺灣13個平地站年平均溫度顯示,上升趨勢為每10年上升0.11℃,都會區暖化趨勢較全球每10年上升0.08℃明顯;近30年(1991至2020年)的暖化趨勢為每10年上升0.29℃,亦較全球溫度上升幅度來得顯著[footnoteRef:7]。而根據臺灣氣象觀測站觀察過去110年來的年均溫變化,發現相較於全球升溫1.07°C,臺灣已升溫1.6°C,且近三、五十年來升溫速度還在加快[footnoteRef:8]。鑒於臺灣不斷升高的氣溫,以及高溫下對勞動者可能造成的危害,制(訂)定高溫假似有其必要性。 [7: 聽說,臺灣增溫程度比全球暖化趨勢快?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網址:https://www.cwb.gov.tw/V8/C/K/Encyclopedia/climate/climate7_list.html#climate7-0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6日。] [8: 中研院分析台灣氣候變遷狀況:百年來升溫 1.6°C、2060 將無冬天、缺水與高溫問題成常態,愛地球學院,2021年8月24日,網址:https://theworldshouldbe.org/2021/08/24/no-winter-in-taiwan/,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6日。] 再者,應著重於該如何訂定符合時需的規範,例如所謂高溫的標準,要多少才算高溫?是否要再分級?以體感溫度還是實際溫度為主?還有,對不同行業別,或是室內(有空調)、戶外不同的工作,是否該有所區分?甚至不同行業、不同工作內容,是否需考慮其體力負擔的不同而又有不同的標準?要以強制性的高溫假為主(類似颱風假,參「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還是補貼性高溫津貼為主?或是只以工作場所規範為主[footnoteRef:9]?皆是必須審慎衡酌之處。 [9: 風評:高溫假,沒事找事?迫切的危機?風傳媒,2018年6月9日,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46963?page=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7日。] 雖然目前國際先進國家尚無高溫假的相關強制規定[footnoteRef:10],但是鑑於臺灣較全球溫度上升幅度來得顯著,且升溫速度還在加快中,為因應氣候變遷造成工作環境的危害,主管機關似有必要積極研擬明定高溫假之可行性,以保障勞工的健康安全。 [10: 林耿郁,日頭赤炎炎「高溫假」有望?勞動部回應了,民視新聞網,2023年8月25日,網址:https://www.4gtv.tv/article/202308250300002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7日。] 撰稿人:林鈺琪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06/File_19788587.docx
R02218
打造全齡教育之問題淺析
國民教育法
郭憲鐘
2023-09-1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8 議題研析 1、 題目:打造全齡教育之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國民教育法 3、 背景說明 (一)某市為因應高齡及少子化趨勢,結合小學、社福與捷運三合一共構工程,以複合式設施新概念,推動新世代共融校園;除滿足小學教學需求外,並輔以社會局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托嬰中心、社區圖書中心、日間照顧中心及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期能達到「在地就學、全齡照顧」需求[footnoteRef:1]。 [1: 黃芸涵,少子化轉型!全台首例「學校+社福+捷運」工程,好房網News,112年8月9日,網址: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7789338731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0日。] (二)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報告指出,預估2070學年各級學齡人口相較2022學年將減少一半;其中6-11歲國小學齡人口,將由124萬人減少至57萬人,國小學生人數不足,後續將衍生併校、廢校等問題。另2025年我國亦將邁入超高齡社會[footnoteRef:2],如何因應前述衝擊,鼓勵地方政府運用學校閒置空間,結合在地特色、產業文化及社區資源,建構全齡教育輔導機制,實刻不容緩。 [2: 國際上一般將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7%稱為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超過14%稱為高齡(aged society)社會,超過20%稱為超高齡(super-aged society)社會。] 4、 探討研析 (一)建議主管機關配合國民教育法之修法研議修正其授權法規之名稱及內容 依105年6月1日修正公布「國民教育法」第4條之1第1項規定:「為促進學生同儕互動,培養群體多元學習,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建構優質學習環境,均衡城鄉教育功能,確保學生就學權益,直轄市、縣(市)政府得辦理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合併或停辦;其合併、停辦之條件、程序、審查、學校學生與教職員工之安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直轄市、縣(市)政府應依準則之規定訂定有關合併或停辦之自治法規(第1項)。」其立法意旨係鑑於少子化現象已成為國民教育必須面對之重要議題,在國中小新生人數逐年遞減之狀況下,整併、裁撤之案例可預見將會陸續增加,為使小校整併作業能以學生學習權益為最大考量,而非僅著眼於經濟效益,且能循一套公正、公開與民主程序辦理,爰增訂本條賦予其法源依據;教育部並於106年1月9日據以訂定發布「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以避免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因學生學習效果及教育資源分配效率不同等因素,規劃辦理合併或停辦學校之標準不一,而引發爭議。 教育部為回應近年來各界對國教品質要求,另於112年5月29日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民教育法」全文修正案,將條文修正為62條,其修正內容涵蓋國民教育辦理、學校設立、變更及停辦、組織、人員及編制。其中修正後之國民教育法第三章「學校之設立、變更及停辦」等規定,主要在因應近年來高齡化及少子化趨勢下,有必要依社會環境的變遷適切調整國民教育實施方式及學校用途的變更利用,尤其小型學校並非僅止於合併或停辦之方式可資運用,如能有效結合學校當地教育文化等資源,變更成全齡教育的環境,除可確保學生於當地就學的權益,不致因廢校或併校而為求學奔波,亦能將學校與社區融合為一終身學習環境,發揮學校成為全齡學習的優質環境,爰配合「國民教育法」112年之全文修正,建議主管機關研議將「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修正為「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變更合併或停辦準則」,俾利各學校遵循適用。 (二)規劃建構符合在地需求之老少共學友善場域,允宜增訂得給予經費補助之規定 依現行「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第4條規定:「學校之合併或停辦應確保學生就學權益,學生總人數不滿五十人之學校,地方主管機關得鼓勵學校採取混齡編班、混齡教學之方式,或將學校委託私人辦理(第1項)。學校新生或各年級學生有一人以上者,均應開班,並得辦理混齡編班、混齡教學;地方主管機關不得於自治法規中規定,學生不足一定人數者不予成班(第2項)。中央主管機關就前二項混齡編班、混齡教學,或委託私人辦理之事項,得給予經費補助(第3項)。」;另第6條第2項前段規定:「前項(學校之合併或停辦)專案評估,應由地方主管機關規劃合併或停辦之方案,並擬具校園空間利用及財務支援計畫,邀請學者專家、家長代表、學校教職員代表、地方社區人士及相關人員組成評估小組進行之」依同條第3項第10款規定,評估「社區對學校之依賴程度」為其中評估項目之一。 「全齡教育」代間共學(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是世界各國因應高齡化社會而極力推廣的學習方案,目的是希望積極打造友善高齡社會,讓年幼者在交流中培養同理心,學會尊重長輩[footnoteRef:3]。教育部對現行高齡社會教育政策,雖然定調要逐年於全國368個鄉鎮市區設置樂齡學習中心,鼓勵地方政府以村里拓點或跨區服務的方式辦理。但迄今除以行政區觀點考量中心之設置外,對於高齡人口之實際密度或人口數並未予以考量,以致未能完成設置之鄉鎮市區,多屬離島、偏遠或交通不便之地[footnoteRef:4]。有鑑於此,為鼓勵地方政府運用學校閒置室間,建構符合在地需求之老少共學友善場域,除配合國民教育法修正之第10條規定,研議修正「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之名稱及內容外,並於準則中增訂規劃符合代間共學全齡教育的各級學校,得給予經費補助之規定,以鼓勵積極推動全齡教育之環境。 [3: 老幼代間方案模式研究,林歐貴英副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4D6963726F736F667420506F776572506F696E74202D20A6D1A5AEA54EB6A1A4E8AED7BCD2A6A1ACE3A873393930383234> (moe.gov.tw)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20日。] [4: 樂齡學習中心 (moe.gov.tw) ,教育部,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21日。 ] 撰稿人:郭憲鐘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03/File_19788582.docx
R02217
歐洲綠色聲明指令草案對我國法制之啟發
公平交易法;商標法;刑法
李淑瓊
2023-09-1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歐洲綠色聲明指令草案對我國法制之啟發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平交易法、商標法、刑法 三、背景說明 近年來,世界各國為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競相推動綠色經濟,愈來愈多企業採用綠色行銷手法。為防止企業進行「漂綠」(Greenwashing)[footnoteRef:1]行銷,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23年3月22日提出歐盟綠色聲明指令草案(Proposal for aGreen Claims Directive,下稱指令草案)[footnoteRef:2]。目前歐盟市面上存在超過230種的「綠色標章」(green label),而歐盟執委會2020年發布之影響評估報告顯示,有53.3%之環境綠色聲明資訊模糊不清、具誤導性或毫無根據,有40%之聲明完全未經證實[footnoteRef:3]。前述指令草案提案重點除有環境聲明[footnoteRef:4]、環境聲明之證實、傳遞及驗證[footnoteRef:5]之相關規範外,亦規範可能的罰則,該指令草案要求歐盟會員國針對違反指令者明定罰則,可能的罰則包括罰鍰、沒收所得及一定期間不得參加政府採購或受政府補助。就罰鍰數額部分,該指令草案建議至少應為該企業年營業額之4%。 [1: 所謂漂綠,是指「做出含糊或無法充分證實的環境聲明」,如含糊聲稱公司或產品為「綠色企業/產品」、「碳中和」、「永續」或缺乏證據支持該類聲明或標籤。邵瓊慧、施汝憬,小心誤觸漂綠陷阱!認識歐盟綠色聲明指令草案,工商時報名家評論,2023年8月22日,網址:https://view.ctee.com.tw/tax/51738.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2: 歐洲綠色聲明指令草案全文請參見歐盟網頁,網址: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OM%3A2023%3A0166%3AFIN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3: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網頁,歐盟執委會提出歐盟環境綠色聲明(green claim)管理指令提案,網址: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59458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4: 所謂環境聲明,指企業在商業傳遞的情境中,自願明示或暗示企業或產品對環境具正面影響、較少負面影響或無影響,或隨著時間能有所改善之聲明,包括標籤、品牌名稱、公司名稱或產品名稱,形式上包含文字或圖示等。亦即,環境聲明幾乎囊括一切企業或產品可能做的行銷。同註1。] [5: 指令草案並要求環境聲明須經獨立第三方機構驗證始能公開使用於廣告、社群媒體貼文或產品包裝等。同註1及註2。] 四、探討研析 (一)我國推動環保標章之進程及相關規定 我國官方推動之綠色標章,有環境部(原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2023年8月升格改制)所推動之環保標章、回收標章及經濟部推動的節能標章、省水標章等,另外尚有許多民間團體組織所推動之各式標章。以環保標章為例,我國政府為順應世界環保趨勢,環境部於1992年8月公告實施「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標章推動使用作業要點」[footnoteRef:6]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標章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footnoteRef:7],推動環保標章制度,以鼓勵事業單位於產品之原料取得、製造販賣、使用及廢棄之產品生命週期過程中,能夠降低環境之污染及節省資源之消耗,促進廢棄物之減量及回收再利用,同時喚醒消費者慎選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之產品,以維護環境品質[footnoteRef:8]。另為配合政府採購法規中「機關優先採購環境保護產品辦法」第4條規定,於1999年11月20日訂定「環境保護產品第二類產品審查作業要點」[footnoteRef:9],建立第2類環境保護產品證明機制,針對非環境部公告之產品環保標章規格標準項目,經認定產品或其原料之製造、使用過程及廢棄物處理,符合再生材質、可回收、低污染或省資源者,予以核發第2類環境保護產品證明,提供政府機關及民眾更多環保產品選擇性。其後,為執行環保產品之追蹤查核工作及推動廠商自主管理,於2011年3月10日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產品管理作業規範」、於2012年6月20日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產品驗證機構管理要點」規範驗證機構資格、遴選,執行受理審查、核發證書及追蹤查驗等驗證業務,並導入第三方機構專業驗證,以健全環保產品之驗證制度。 [6: 於2011年10月14日修正名稱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綠色消費暨環境保護產品推動使用作業要點」] [7: 於2011年10月14日修正名稱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綠色消費暨環境保護產品審議會設置要點」] [8: 環境部「全民綠生活」網頁,環保標章推動歷程及成果,網址:https://greenlife.epa.gov.tw/greenLabel/GreenMarkIntroHistory ,最後瀏覽日期: 2023年9月6日。] [9: 於2009年6月8日修正名稱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產品申請審查作業規範」,明確規定環境保護產品包括環保標章產品及第二類環保標章產品。] (二)冒用環保標章可能涉及之相關規定 冒用環保標章,依照我國現行法,可能涉及違反下列規定: 1.商標法: 環境部之「環保標章」已取得商標主管機關註冊號第1543432號證明標章[footnoteRef:10],商標法第96條第1項規定:「未得證明標章權人同意,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使用相同或近似於其註冊證明標章之標章,有致相關消費者誤認誤信之虞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下罰金。」[footnoteRef:11]冒用註冊證明標章,可依此規定追究刑責。 [10: 證明標章,主要是用來證明他人商品或服務具有特定的品質、精密度、原料、製造方法、產地或其他事項,相關資訊,請參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頁,證明標章註冊資訊,網址:https://topic.tipo.gov.tw/trademarks-tw/cp-868-877197-d9e8b-201.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11: 本項規定業經立法院於2022年4月15日三讀修正,惟行政院迄未指定施行日期。] 2.刑法: 廠商於產品之外包裝上冒用環保標章,實務見解有認「……即足以表示包裝內之產品已獲得前揭執行單位審議通過,並經環保署發證使用,而屬環保署認可之環境保護產品用意之證明,自與刑法第220條第1項所稱『足以表示其用意證明』之準私文書相當……」[footnoteRef:12]是以,冒用環保標章,即可能觸犯刑法第220條、第216條及第210條之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 [1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1 年度智易字第 36 號刑事判決。] 3.公平交易法: 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規定:「事業不得在商品或廣告上,或以其他使公眾得知之方法,對於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冒用環保標章,屬業者在商品或廣告上進行「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的表示,為影響消費者作成交易決定的因素,而依同法第42條規定,得限期令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並得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2千5百萬元以下罰鍰等行政罰。 (三)歐洲綠色聲明指令草案對我國法制之啟發 檢視我國之法規及實務現況,對於標章之監管,著重在標章所表徵之產品的驗證,且實務上之案件侷限於冒用「標章」所涉及違反商標法、刑法及公平交易法等規定;對於不實之綠色行銷並未設特別規範而予以究責[footnoteRef:13]。對照指令草案就防止「漂綠」的行銷行為所為之規範,我國就此部分之法制尚有不足之處,建議相關主管機關或可予以借鏡,就不實之綠色行銷行為,研議相關管制規範,協助消費者辨識真正綠色產品,以落實綠色經濟之推行。 [13: 國外曾發生企業聲稱服裝含回收成分,但回收材料僅佔整個系列的一小部分,被控訴誤導消費者等不實綠色行銷之案例。林盈秀,環境友善不能是口號!歐盟新政策嚴防企業漂綠行銷,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2023年6月19日,網址: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8386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撰稿人:李淑瓊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753/File_19788469.docx
R02215
全地形車(沙灘車)安全管理相關法制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沙灘車管理指引
楊蕙如
2023-09-1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5 一、題目:全地形車(沙灘車)安全管理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沙灘車管理指引 三、背景說明 (一)近年國內興起「飆沙」活動,全地形車(沙灘車)盛行,亦發生多起意外。107年9月宜蘭南澳神秘沙灘兩輛沙灘車先後被瘋狗浪吞噬,造成4死1失蹤,今(112)年5月起,仍發生多起沙灘車違規硬闖神秘沙灘 ;今年4月屏東車城,遊客租用沙灘車騎乘時摔落2米深的邊溝,導致身上多處擦挫傷 ;今年7月花蓮新城,有20多輛沙灘車進入海上颱風警報管制區域 。 依交通部112年5月31日發布「沙灘車管理指引」,國有林地、保安林地屬「禁止沙灘車活動區域」,今年8月屏東滿州為預防業者或遊客誤入國有林地從事沙灘車活動而設置之紐澤西護欄及告示牌,遭不肖人士拖離破壞 。沙灘車是新型態的觀光遊憩產業,卻衍生揚塵噪音、生態壓力、農業及管理等問題 ,尤以駕車及安全問題最令人擔憂。 (二)依「沙灘車管理指引」之定義,沙灘車係「在交通運輸制式車輛之外,為追求享受駕駛樂趣、速度、刺激與娛樂等目的,可使用於沙灘、沙漠、河床、泥沼、山林及碎石路等各種場地,挑戰所有困難的環境地形的全地形車(ATV, 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車最初是為越野(包含農用、軍用、災區救援、載貨)使用而開發的,通常被認為不適合公路使用。然而,近20年全球的全地形車的銷量快速增長,安全及管理議題日益重要。 四、探討研析 (一)研擬制定全地形車及越野車專法,全面保障遊客安全 沙灘車在我國非屬專供載運人客或貨物之交通運輸制式車輛,依法不得行駛於道路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2條之1規定:「非屬汽車、動力機械及個人行動器具範圍之動力載具、動力運動休閒器材或其他相類之動力器具,於道路上行駛或使用者,處行為人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三千六百元以下罰鍰,並禁止其行駛或使用。」然仍不時有遊客未遵循規定,將沙灘車騎乘至道路上,影響騎乘者自身及用路人之安全。 行政院112年4月6日召開研商沙灘車管理導禁兼施-各部會權責分工第1次會議,以沙灘車「已規定不得行駛於道路,自無作為交通工具之課題」,未對沙灘車之駕駛資格明定相關規範,並定調管理以「場域管理」為方向,由各場地(域)主管機關,採因地制宜並依其法規進行管理,交通部僅於同年5月發布沙灘車管理指引。 然因各地沙灘車活動所處「場域」不同,所涉法令過廣(例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國家公園法、森林法、水利法、海岸管理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濕地保育法、地質法、區域計畫法、文化資產保存法、發展觀光條例等)、分屬各主管部會,尤其今年夏天以來全臺各地陸續發生沙灘車有關之意外及糾紛,因此不論沙灘車定義為交通工具抑或是遊憩設施,在車輛定義與分級,及其對應之騎乘資格(例如單人型沙灘車不得乘載其他乘客)及禁限規定(例如禁止超速、酒駕及在不良天候進行遊樂為目的之騎乘)等方面均宜有更明確之規範供依循,爰建議交通主管機關研擬制定全地形車及越野車專法,全面保障遊客安全。 (二)研議具普通重型機車以上駕照,或至少須達特定年齡方得騎乘 1. 駕駛者應具備普通重型機車以上駕照 沙灘車之特色為輕量化車身搭配大尺寸之越野輪胎,以適應各種顛簸地形,但亦導致車體重心偏高。騎乘沙灘車時,會因應地形起伏控制車身傾斜,若車身傾斜角度太大則會翻覆。另由於沙灘車翻覆時並無安全帶束縛乘員,翻覆時人、車倒地,重約200公斤之車體翻覆可能壓住或壓碎身體部位 ,爰騎乘沙灘車應具備一定程度之駕駛能力。交通部觀光局前於104年訂定「國家風景區沙灘車活動注意事項 」規定業者應於活動範圍進行活動、實施安全教育、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或傷害險,並要求「駕駛者應具備普通重型機車以上駕照 」等。然前揭注意事項未具強制力,未來如制定專法或相關規範,宜研議具普通重型機車以上駕照方得租用騎乘沙灘車,並應配戴專用安全帽,以保障安全。 2.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未滿16歲者不要操作或乘坐沙灘車 研究指出,青少年的身體、心理和認知還不成熟,無法安全操作全地形車。為了青少年的安全,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簡稱AAP)多次建議「未滿16歲者,不要操作或乘坐沙灘車……這是保護兒少免受沙灘車相關傷害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 。」。美國特種車協會轄下之ATV安全協會提醒,沙灘車「不是玩具」、騎乘沙灘車比駕駛一般汽車更累,建議經完整之訓練時數後再騎乘 。在明尼蘇達州,沙灘車等非公路車輛之使用須經註冊登記,操作騎乘沙灘車的最低限制年齡為16歲,任何18歲以下乘坐沙灘車的人都必須佩戴專用安全帽 。 有別於一般的遊憩設施,沙灘車最高時速可達90公里以上,若騎乘操作不慎極為危險,宜明定至少須達特定年齡方得騎乘沙灘車,違反規定出租沙灘車給不足齡者騎乘之業者應予處罰,以減少青少年意外風險。 撰稿人:楊蕙如 � 112年5月27日約20輛沙灘車駛入神秘沙灘,其中6輛遭警方取締,詳見 : 高珞曦,沙灘車違規硬闖南澳「神秘沙灘」 宜蘭縣府下令週末全天稽查,中天新聞網,112年6月9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6%B2%99%E7%81%98%E8%BB%8A%E9%81%95%E8%A6%8F%E7%A1%AC%E9%97%96%E5%8D%97%E6%BE%B3-%E7%A5%9E%E7%A7%98%E6%B2%99%E7%81%98-%E5%AE%9C%E8%98%AD%E7%B8%A3%E5%BA%9C%E4%B8%8B%E4%BB%A4%E9%80%B1%E6%9C%AB%E5%85%A8%E5%A4%A9%E7%A8%BD%E6%9F%A5-074009769.html"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6%B2%99%E7%81%98%E8%BB%8A%E9%81%95%E8%A6%8F%E7%A1%AC%E9%97%96%E5%8D%97%E6%BE%B3-%E7%A5%9E%E7%A7%98%E6%B2%99%E7%81%98-%E5%AE%9C%E8%98%AD%E7%B8%A3%E5%BA%9C%E4%B8%8B%E4%BB%A4%E9%80%B1%E6%9C%AB%E5%85%A8%E5%A4%A9%E7%A8%BD%E6%9F%A5-074009769.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0日。 � 葉奉達、趙立,沙灘車又闖禍! 2女遊客摔落2米邊溝受傷送醫,TVBS新聞網,112年4月24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news.tvbs.com.tw/life/2105006" �https://news.tvbs.com.tw/life/2105006�,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0日。 � 花孟璟,颱風警報中竟帶遊客飆沙 花蓮沙灘車業者再做「這事」挨罰 ,自由時報電子報,112年7月28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37889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0日。 � 屏東分署表示,任意拖離公務機管所設置之護欄或公告,已涉刑法第138條破壞公物罪;動力式機械器具違法進入國有林及保安林範圍內,將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詳見:陳明道,沙灘車硬闖禁區 警方追查,民眾日報,112年8月12日,第B10版 。 � 另參閱黃兆儀,沙灘車管理相關問題研析,立法院法制局議題研析(編號:1698),111年5月,指出國內盛行沙灘車活動衍生之相關問題包含破壞山林水土、限縮生物多樣性及人身安全堪慮等。 � 行政院112年4月6日召開研商沙灘車管理導禁兼施-各部會權責分工第1次會議之結論,沙灘車非屬專供載運人客或貨物之交通運輸制式車輛,依法不得行駛於道路。 � 郭晉誠,沙灘車翻覆試驗介紹,ARTC財團法人車輛測試研究中心-知識文章,110年12月9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artc.org.tw/tw/knowledge/articles/13625" �https://www.artc.org.tw/tw/knowledge/articles/1362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0日。 �「國家風景區沙灘車活動注意事項」為交通部觀光局 104 年7月30日觀技字第 1044000840 號函訂頒。另交通部觀光局將於 112 年9月15日改制為交通部觀光署。 � 然交通部112年5月31日發布之「沙灘車管理指引」未規定「駕駛者應具備普通重型機車以上駕照」,對遊客安全保障似有不足。 � 鑑於美國兒少年因騎乘沙灘車造成的受傷人數居高不下,美國兒科學會(AAP)多次建議未滿16歲者,不要操作或乘坐沙灘車。該聲明由AAP 之傷害、暴力和中毒預防委員會撰寫,主要作者為查爾斯·詹尼森(Charles A. Jennissen) 醫學博士 ,詳見: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美國兒科學會全球資訊網),AAP Policy Statement Aims to Reduce Pediatric Deaths from All-Terrain Vehicle Crashes (AAP 政策聲明 旨在減少全地形車輛事故造成的兒童死亡),111年9月26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aap.org/en/news-room/news-releases/aap/2022/aap-policy-statement-aims-to-reduce-pediatric-deaths-from-all-terrain-vehicle-crashes/" �https://www.aap.org/en/news-room/news-releases/aap/2022/aap-policy-statement-aims-to-reduce-pediatric-deaths-from-all-terrain-vehicle-crashe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6日。 � ATV SAFETY INSTITUTE(ATV安全協會全球資訊網),網址:� HYPERLINK "https://atvsafety.org/the-golden-rules/" �https://atvsafety.org/the-golden-rules/�;另參TIPS &PRACTICE GUIDE FOR THE ALL-TERRAIN VEHICLE RIDER,頁24,網址:� HYPERLINK "https://atvsafety.org/wp-content/uploads/2023/05/ASI-Tips-and-Practice-Guide-2023-5-23.pdf" �https://atvsafety.org/wp-content/uploads/2023/05/ASI-Tips-and-Practice-Guide-2023-5-23.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6日。 �Matt Timmons,Minnesota ATV Laws & License Requirements(明尼蘇達州ATV法律和許可證要求),111年12月29日,網址: https://www.valuepenguin.com/motorcycle-insurance/minnesota-atv-law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6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728/File_19788419.doc
R02216
本土教育資源統合與推動相關法制研析
國民教育法
盧延根
2023-09-0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本土教育資源統合與推動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國民教育法 三、背景說明 1987年解嚴後,社會特別關注「本土意識」的重要性。教育界也開始推動系列性的本土教育改革運動[footnoteRef:1],並以本土作為教育核心,實施語言、文化、地理、歷史、社會、生活及其他與本土相關之各類課程或學習活動[footnoteRef:2]。故本土教育係植基於學生「生於斯、長於斯」的主體,培養學生自然而然的熱愛生長環境,並藉由主動關懷與認識地方的特色、歷史遷移及社會發展等本土知識為基礎,再逐次擴大拓展視野連結國際多元文化,並回頭反思本土環境特色,進而深化本土意識、認同本土價值與涵養。教育部為推動本土教育,2023年首度舉行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頒獎,期能鼓勵更多人關注並加入本土教育推展的行列,以凝聚社會力量共同發展本土教育[footnoteRef:3]。惟未來推展本土教育仍有待完備相關法規,俾利各學校或社會各界遵循。 [1: 吳俊憲,〈臺灣本土教育的發展背景、概念架構及其課程改革籌劃〉,《課程與教學》,第9卷第1期,2006 年1月,頁61。] [2: 《教育部本土教育實施要點》第2點 :「本要點所稱本土教育,指以本土作為教育核心,所實施之語言、文化、藝術、文學、地理、生態、歷史、社會、生活及其他與本土相關之各類課程或學習活動。」] [3: 張添福,本土教育推展 教部表揚個人、團體優良貢獻,臺灣時報,2023年8月24日,第10版。] 四、探討研析 (一) 建議增訂課程及教學輔導團任務項目,以利落實本土教育 教育部於2002年成立「本土教育會」規劃推動本土教育策略[footnoteRef:4]。為落實本土教育並提供學生學習本土化與生活化的課程,建立本土教育所需人才庫、蒐整本土教材資料,完整設計本土教育系列課程至關重要。 [4: 教育部,教育部本土教育會第6屆第2次會議-「立足本土,放眼國際」,即時新聞,2018年9月18日,網址: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F192073EB76ABB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28日)。] 為了推動本土教育與統合維護相關教材資料,教育部及國立臺灣圖書館目前分別設有「本土教育資源網」、「本土教育資源中心」[footnoteRef:5],以提供各級學校之本土教育資源整合與發展,並能支援本土教育學術研究。再者,為期賦予國民教育階段本土教育的課程與教學之任務,藉由具專業性自主性的課程設計及教學輔導團的落實,以強化本土教育的執行成效,爰建議主管機關於《國民教育法》第9條第1項[footnoteRef:6]增訂「統合建立本土教育人才庫、盤點地方文化資源、蒐整本土教材資料等方式,設計完整的本土教育系列課程,以落實本土教育課程」為課程及教學輔導團之任務。 [5: 國立臺灣圖書館本土教育資源中心,網址:https://herd.ntl.edu.tw/(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29日)。] [6: 《國民教育法》第9條 第1項:「各級主管機關得商借公立學校教師組成任務編組性質、具專業自主性之課程及教學輔導團;其任務如下:一、協助宣導並落實課程及教學相關政策。二、統籌建置所屬學習領域及議題輔導資源,成為支援教師教學及專業發展之有效系統。三、協助學校發展課程,提供教師課程與教學諮詢及輔導,以落實國民教育之實施。四、研究發展創新教學方法,協助教師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增進教學效能。」 ] (二)評估將本土教育法制化之可行性 推動本土教育可以讓學生及國民瞭解與珍惜生活密切相關的本土文化,透過循序漸進的各教育階段發展而成,不僅可提升學生及國民本土意識,也能夠促進族群間連結與融合,進而建構成為國家文化的主體性。因此,本土教育是國家教育政策中的重要一環。 依教育部本土教育實施方案(2019—2022年)的規劃內容,包括關注本土教育師資方面,朝向專業師資培育,並鼓勵縣(市)政府辦理本土語文教師甄選;強化本土教育與文化資產研習交流活動;倡導學校及教師運用多元策略的教學方式並結合生活體驗,深化認識臺灣,並喚起民眾對本土教育的重視[footnoteRef:7]。此外,為落實本土教育,教育部於2021年8月19日訂定《教育部本土教育實施要點》[footnoteRef:8]作為本土教育施行之依據。前述實施方案或行政規則係目前推動本土教育的基本法源依據,惟為期將階段性措施或政策法制化,以有效執行本土教育,主管機關允宜評估將前述行政規則提升為法律位階之可行性;另推展本土教育亦宜由國民基礎教育奠定基礎,爰建議主管機關研擬修正《國民教育法》第9條第2項[footnoteRef:9]為:「各級主管機關得商借公立學校教師組成任務編組之組織,推動學生輔導諮商、科技與資訊教育、特殊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本土教育及其他相關教育事項。」俾利本土教育在國民教育階段能夠有效與確實的推動。 [7: 吳俊憲,〈本土教育系統化推展及問題分析〉,《師友雙月刊》,第628期,2021 年7月,頁14-15。] [8: 8教育部,《教育部本土教育實施要點》,2021 年 08 月 19 日,網址: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209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8日)。] [9: 《國民教育法》第9條第2項:「各級主管機關得商借公立學校教師組成任務編組之組織,推動學生輔導諮商、科技與資訊教育、特殊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及其他相關教育事項。」 ] 撰稿人:盧延根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730/File_19788421.docx
R02214
網路投保相關法制之研析
保險法
莊弘伃
2023-09-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4 議題研析 1、 題目:網路投保相關法制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保險法 3、 背景說明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112年8月17日最新統計,前7月網路投保件數合計達331.25萬件,年增21.13%。其中,壽險業前三大網路投保熱賣商品,以旅行平安險(俗稱旅平險)相關險種為主,產險業第三熱門商品也同樣是旅行綜合保險(俗稱旅綜險)[footnoteRef:1]。透過網路取得金融服務已形成趨勢,網路投保對於要保人來說既簡單又迅速,然在網路投保的過程中,因缺少親晤親簽實體核對身分等作業,為兼顧各方權利並減少冒名詐保的風險,實有探究之必要。 [1: 楊筱筠,旅遊險網路投保強強滾 產險業相關新契約保費增近十倍,經濟日報,112年8月17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37732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1日。] 4、 探討研析 (1) 網路投保概述 查我國現行網路投保,係依據「保險業辦理電子商務應注意事項」(下稱注意事項)第4點第2項所定網路投保業務,係指要保人得經由網路與保險公司電腦連線或親臨保險公司之方式,完成首次註冊及身分驗證程序後,於網頁輸入要保資料並完成投保及身分驗證程序,直接與保險公司締結保險契約者(要保人以自然人為限)。在逐漸開放更多的網路保險業務之今日,繼純網路銀行(下稱純網銀)後,金管會於110年底定案開放純網路保險(Neo Insurance,下稱純網保),現行的網路投保是屬於傳統保險公司的銷售管道之一,仍然有業務員跟通訊處可以接觸服務,未來純網保將會全部透過線上完成投保、核保、理賠及保單管理等,不會有保險業務員,也不會有通訊處。純網保雖有形式更多元,價格更便宜之優勢,然在網路投保的過程中,如何確認要保人之身分,減少冒名詐保的風險,即為網路投保監理上首重之點[footnoteRef:2]。 [2: 張凱鑫,網路投保中要保人身分確認機制之偽冒風險,月旦民商法雜誌,第80期,112年6月,頁19-20;劉彥萱,臺灣「純網保」時代來臨 未來保費可望更便宜!111年11月15日,https://news.tvbs.com.tw/life/196343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日。] (2) 國際間純網保之發展 消費者透過網路取得金融服務已形成趨勢,國際間為提供更創新、多元保險商品及擴大普惠金融考量,例如: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國及歐盟等,均已有純網保之保險公司。其中,日本Life Net於97年成立,主要險種為定期壽險;中國眾安保險於102年成立,主要險種為健康險、意外險、新車險、特色創新險;香港保泰人壽(Bowtie)於107年成立,主要險種為醫療險、高端自願醫保、觸木保(意外醫療保險)、戰癌保、危疾保及人壽保[footnoteRef:3]。借鏡國際發展經驗,可作為我國保險產業數位轉型之參考。 [3: 李沃牆,臺灣純網保的發展利基與挑戰,會計研究月刊,第439期,111年6月,頁19-20。] (3) 身分驗證機制與檢討 傳統的要保人身分驗證機制,係採雙證件正本與本人現場核對之方式,此即監理上所謂之親晤親簽與禁止代簽之要求。而在網路投保的情境下,因無從取得要保人之實體簽章,則必須有一套監理機制,協助保險人有效管控在「盡職調查」、「身分識別」、「身分驗證」及「交易授權」等環節中所面臨的冒名詐保的風險。現行網路投保身分驗證機制,依注意事項第8點第1項第1款第3目規定,保險業應以一次性密碼(OTP)、生物辨識、行動身分識別(Mobile ID)或金融行動身分識別(金融FIDO)等方式確認要保人身分,並引導要保人完成身分確認,始得完成投保作業。然由於欠缺驗證所提出之手機門號確實為被冒名者所持用之門號機制;又縱保險人採用生物辨識(主要是人臉辨識)或Mobile ID,只要冒名者提出變造被冒名者的證件或使用被冒名者之門號,或是冒名者以被冒名者證件所申辦之手機門號,亦可通過身分確認而完成網路投保;在採金融FIDO之方法下,若冒名者持變造被冒名者證件臨櫃取得晶片金融卡之手法,通過首次註冊及身分驗證,其要通過金融FIDO之身分驗證,亦非難事。故而,網路詐保事件仍層出不窮[footnoteRef:4]。為兼顧各方權利並減少冒名詐保的風險,是否要保留人工核對的介入,或採高度權威性、正確性、真實性之資料庫(例如戶役政資料庫、健保資料庫等)之支援,使保險人得以驗證證件之真實性及同一性,或進而建構妥善的「數位身分」制度,以因應數位金融環境下之身分識別問題[footnoteRef:5]。 [4: 例如: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訴字第570號刑事判決、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10年度金簡字第57號刑事判決等。] [5: 同註2,張凱鑫,頁21-25、30-31。] 撰稿人:莊弘伃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715/File_19788404.docx
R02213
勞保掛名投保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勞工保險條例
陳建欉
2023-09-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勞保掛名投保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工保險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我國勞工保險(下稱勞保)屬「在職」之強制性社會保險[footnoteRef:1],保險主體是被保險人及保險人(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勞工須以實際受僱於事業單位,始得依《勞工保險條例》(下稱《勞保條例》)第6條規定,參加勞保為被保險人。若屬無一定雇主[footnoteRef:2]、受僱於5人以下微型公司之勞工,或自營作業者[footnoteRef:3],則可透過職業工會參加勞保。勞工在職業工會或事業單位加保之勞保年資可合併計算,請領給付種類、資格條件亦相同[footnoteRef:4]。 [1: 依《勞保條例》第9條及第9條之1規定,「非在職」仍得參加勞保之例外情形,包括服兵役、派遣出國、傷病留職停薪、因案停職,及投保勞保滿15年被資遣,但尚未符合老年給付請領條件者等。] [2: 依「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第11條第1項規定,無一定雇主之勞工,指經常於3個月內受僱於非屬同條項第1款至第5款規定之2個以上不同之雇主,其工作機會、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場所、工作報酬不固定者。] [3: 依「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第11條第2項規定,自營作業者,指獨立從事勞動或技藝工作,獲致報酬,且未僱用有酬人員幫同工作者。] [4: 李宗莉,300萬人注意!你勞保掛在職業工會嗎?達人3點叮嚀 他「1念之差」虧大了,中時新聞網,2023年8月26日,網址: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30826900001-420501(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日)。勞保之保險給付包括生育給付、傷病給付、醫療給付、失能給付、老年給付、死亡給付。] (二)無實際工作者原應參加國民年金保險(下稱國保),但因勞保年金替代率較國保高,不少人為累積勞保年資,透過職業工會加保或雇主為無僱傭關係之勞工虛偽投保;此外,雖任職於事業單位,但雇主為節省經營成本[footnoteRef:5],要求勞工至職業工會加保,上述皆屬掛名投保(又稱寄保)之違法樣態。依《勞保條例》第70條前段規定,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行為領取保險給付或為虛偽之證明、報告、陳述及申報診療費用者,除按其領取之保險給付或診療費用處以2倍罰鍰外,並應依民法請求損害賠償;其涉及刑責者,移送司法機關辦理。 [5: 在公司加保勞保,保險費勞工自付20%、雇主負擔70%、政府負擔10%。在職業工會加保,保險費勞工自付60%,政府負擔40%。此外,職業工會加保勞工,因與工會不具僱傭關係,而不須提撥6%勞工退休金;亦無法參加就業保險,故不能領取就業保險5種給付,包含失業給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補助。] (三)主要國家社會保險投保資格及年金計算基礎規定概況如下: 1.美國社會安全保障係採與薪資掛鉤之保險制度(Salary Related Pension System),無論勞工年齡、性別或國籍,只要在境內從事工作具有薪資,均納入承保範圍。以勞工最高35年,經指數調整之年平均工資為基礎,再考量所得重分配後計算老年年金給付[footnoteRef:6]。 [6: 藍科正、林洺秀 ,各國勞工保險最低加保年齡及學生校內兼職者加保規定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2016年3月,頁6-7。] 2.英國國家養老金(Basic State Pension)係根據所得高低,採均等費率繳付國家保險稅,並以工作生涯所得最高20年之平均所得,計算養老金[footnoteRef:7]。 [7: 藍科正、林洺秀 ,同註6,頁12-13。] 3.德國是最早建立社會保險制度國家,發展至今已建立健康、職災、年金、失業與長期照護五大法定保險[footnoteRef:8],其中養老年金是以被保險人整個工作期間內相對工資水準,作為給付計算基礎[footnoteRef:9]。 [8: 李玉春、林志鴻、陳素春、陳靜雯、蔡誾誾、林依瑩,赴德國考察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報告,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2010年9月,頁22。] [9: 羅紀琼,勞工保險老年給付之投保薪資誘因探討,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 ,第43卷第2期 ,2013年 3月 1日,頁6。] 4.日本公共年金可分為「國民年金」和「厚生年金」兩種,其中厚生年金與工作所得相關,厚生養老金是以勞工20歲至60歲,40年間平均標準報酬額作為計算基礎[footnoteRef:10]。為確認雇主申報資料之正確性,避免漏未加保或高薪低報之情形,年金主管機關會定期主動通知勞工確認投保資料,並導入制度性年金更正程序[footnoteRef:11]。 [10: 日本年金機構,年金制度及申請流程,2023年3月1日,網址:https://www.nenkin.go.jp/service/jukyu/roureinenkin/jukyu-yoken/20150401-01.html(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3日)。「標準報酬額」與我國「投保薪資」相近,均作為計算相關給付之基礎。] [11: 陳瑞元,受僱勞工更正勞保投保薪資之權利: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8年度簡字第78號行政訴訟判決為契機,月旦法學雜誌,第320期,2022年1月,頁160。] 四、探討研析 (一)強化投保單位審核被保險人投保資格之責任 無工作者應投保國保,然勞保年金給付率較高,致使部分國人取巧掛名職業工會參加勞保[footnoteRef:12],依《勞保條例》第10條第3項規定,雖賦予勞保查核之法源依據,惟被保險人數眾多、異動頻繁,保險人基本上僅採形式審查投保資格。 [12: 張家麒,勞保加職業工會能「少繳多領」! 達人曝光方法:用最低費用卻領天花板級距,聯合新聞網,2023年3月23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1591/7050693(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28日)。加入職業工會後,如以投保薪資最低級距2萬6,400元,每年申請調高15%,投保第5年就可以調到4萬5,800元最高級距,只要退休前5年把勞保投保薪資調到最高,就可以用最高級距計算老年年金,造成「繳的少、領的多」的巧門。] 《勞保條例》第24條規定,投保單位故意為不合本條例規定之人員辦理參加保險手續,領取保險給付者,保險人應依法追還;並取消該被保險人之資格。同條例第72條第3項規定,僅對「投保薪資金額不實」事由,課予投保單位罰鍰及賠償責任。為落實投保單位確實把關機制,建議修法增訂投保單位對被保險人「投保資格」審查不實之罰則,以強化投保單位查核責任。 (二)屆齡退休前異常提高投保薪資應加強抽查 依《勞保條例》第19條第3項第1款規定,年金給付及老年一次金給付採計之投保薪資,是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之月投保薪資予以平均計算。有論者認為,此種給付計算基礎之設計,係造成勞工退休前不當提高投保薪資之誘因[footnoteRef:13]。 [13: 羅紀琼,同註9,頁19-20。] 主管機關現行對職業工會調高勞保投保薪資之審查,採取寬鬆方式處理,俟申請相關給付時,才予以嚴謹查證。此種作法易造成政策前後寬鬆不一,導致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權利義務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footnoteRef:14]。為消除年金給付制度設計造成不當誘因,除可參酌主要國家之作法,適度提高投保薪資採計年限外,建議主管機關宜針對屆齡退休前,投保薪資異常調高之情形,予以嚴格審查,以避免民眾存有僥倖心理,並提高對退休保障政策之信賴感。 [14: 孫迺翊,再探勞工保險之法律關係─以最高行政法院91年度判字第156號判決為出發點,勞工保險條例精選判決評釋,元照出版,2016年8月,頁39。] (三)職業工會調高投保級距應予法制化 投保單位依《勞保條例》第14條第1項規定,按被保險人之月薪資總額,依投保薪資分級表向保險人投保。勞工在職業工會加保,因無固定雇主,薪資收入難以核計,依現行作法投保滿1年後,每年可調整投保薪資級距最高15%[footnoteRef:15],前述涉及各項給付計算基礎及勞保財務健全[footnoteRef:16]等重要事項,卻無法律明文規定,造成行政實務超越法律之規定,不僅有違法律保留原則之虞,亦是造成勞保財務惡化原因之一。 [15: 戴菀伶、彭志宇,假掛保.真領錢? 職業工會投保"竅門"成黑洞? 新聞大白話,TVBS新聞,2020年7月24日,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VhfMM7jYg(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28日)。據媒體報導表示,於職業工會投保勞保之勞工,因無法確認薪資收入,2004年起勞工保險局與職業工會形成默契,允許只要每年調幅不高於15%,就不會特別加以查核。] [16: 施宇宸,跟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年金反而能領更多?關於勞保,那些沒人告訴你的公開秘密今周刊,網址: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3/post/202201010016/ (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日)。據媒體引用勞工保險局統計數據,職業工會投保人數雖然只有勞保總投保人數的5分之1,但是領取勞保年金總金額卻已超越一般受僱勞工。] 勞工保險人雖有覈實調整投保薪資之職權,惟法規上未規範該職權行使期限及程序,造成勞保法律關係處於不確定狀態[footnoteRef:17]。建議修法明定勞工在職業工會加保合理提高投保薪資幅度之規範,授權主管機關訂定投保薪資認定標準,且提高薪資級距超過一定幅度,應有相關合理之證明。 [17: 陳瑞元,同註11,頁153。] 撰稿人:陳建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713/File_19788377.docx
R02212
學校冷氣使用所生空氣品質問題之相關法制研析
國民教育法;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施設備基準
傅朝文
2023-09-0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2 議題研析 1、 題目:學校冷氣使用所生空氣品質問題之相關法制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國民教育法、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施設備基準 3、 背景說明 行政院於109年宣布推動全國中小學「班班有冷氣」計畫,但部分地方政府抽檢國中小學校園教室內的空氣品質,發現教室開冷氣時,二氧化碳濃度有超標情形。研究顯示,當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除了會刺激呼吸中樞造成呼吸費力或困難等感覺,也會產生頭痛、嗜睡、反射減退、倦怠等症狀。今(112)年8月底已陸續開學,教室開冷氣時是否開窗,教育部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footnoteRef:1]不同調,校方將無所適從。醫師則建議室內開冷氣時,有呼吸道症狀的學生要將口罩戴好戴滿[footnoteRef:2]。 [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於112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 [2: 張裕珍,班班有冷氣 9成教室CO2超標 開冷氣是否開窗 教部、環署不同調 醫建議有呼吸 道症狀學生戴口罩,112年8月21日,聯合報,第A1版。] 4、 探討研析 (一)相關主管機關就班級教室冷氣使用之開窗事項,宜予統一 為提供學生舒適學習環境,教育部補助各公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以下簡稱學校)於普通教室及專科教室裝設冷氣,基於能源永續,引導學校兼顧舒適及節能,教育部訂定公立國民中小學班級冷氣使用及管理注意事項[footnoteRef:3]。依該注意事項第10點規定,班級教室於 平常上課冷氣使用期間無需開窗,下課期間應適度通風換氣,以促進空氣流通,避免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次依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第3條規定,二氧化碳為室內空氣污染物。其濃度應符合室內空氣品質標準1000ppm(體積濃度百萬分之一)[footnoteRef:4]。另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前於111年2月為輔導教育部及所屬教育機構改善其室內空氣品質,發布「校園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指引」供其運用。依該指引第6點第1款規定,使用窗型冷氣或分離式冷氣時, 適時開窗自然通風。另依該指引圖8室內環境通風換氣標準作業流程(SOP),上課中開空調之 開窗面積至少1個拳頭寬的開窗面積(10公分),且呈對角開窗。換言之,班級教室於平常上課冷氣使用期間究應否開窗通風換氣,前揭注意事項與指引並不一致。爰建議教育部與室內空氣品質主管機關環境部就班級教室於上課冷氣使用期間之開窗與否及其開窗方式共同協商,宜予統一,便利學校有所依循,確保學生之舒適學習環境。 [3: 詳教育部112年5月29日修正之「公立國民中小學班級冷氣使用及管理注意事項」第1點。] [4: 室內空氣品質標準第2條。] (二)建議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施設備基準,納入有關冷氣使用之開窗通風等相關事項 國民教育法第42條規定,學校設施設備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教育部據此訂有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施設備基準。依該基準第5點規定,學校應符合音環境、光環境、熱環境、空氣環境、綠化環境、文化環境之指標。有關空氣環境之指標,該基準主要就如何保持室內空氣通風為規定,諸如:「1.校舍建築應有足夠的換氣窗或換氣扇,以儘量符合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之規定。2.校舍建築物除特殊機能與用途,開窗面積不宜過大外,其餘開窗面積應大於室內面積五分之一,保持室內空氣對流與新鮮。3.教室室內開窗可考量分成三段式(下推拉氣窗、中央觀景推拉窗、上旋轉氣窗),並儘量採用雙邊通風模式。自然風過大影響上課者,得採上下氣窗開啟方式。[footnoteRef:5]」查該基準於91年訂定後,教育部曾於108年7月24日以臺教授國部字第1080056287B號令修正發布名稱及全文。換言之,該基準訂定及修正時,行政院尚未推動「班班有冷氣」計畫。現行基準並未考量班級教室冷氣使用期間之室內空氣環境品質問題,為避免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超過標準,建議主管機關研議修正該基準之空氣環境指標,配合「班班有冷氣」計畫之施行,納入有關班級教室上課冷氣使用期間如何開窗以符合空氣環境指標。 [5: 詳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施設備基準附件二之(四)空氣環境第1點至第3點。] 撰稿人:傅朝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688/File_19788362.docx
R02211
高風險駕駛事件資訊公開之法制初探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行政程序法
楊盛旺
2023-09-0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高風險駕駛事件資訊公開之法制初探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行政程序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報載 ,今(112)年5月初於某市發生3歲女童穿越行人斑馬線遭車撞死之憾事,引起社會震驚並檢討「行人地獄」聲浪。該市政府爰率先全國訂定「高風險駕駛事件資訊公開作業原則」(以下稱本作業原則),並自8月11日生效,將比照酒駕累犯公布去識別化資訊,預計最快9月底以後公布首批名單,以期達警惕之效用。 (二)據該府表示 ,本作業原則公布對象,主要是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以下稱本條例),且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涵蓋駕駛人不停讓行人、違規肇事、肇事逃逸等,且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或有其他受社會矚目之交通違規事件;其資訊公布範圍,包括駕駛人之去識別化姓名、含駕駛人性別、年齡、違規地點及行為態樣等內容之事實說明、駕駛人影像模糊化處理之照片。 (三)另有該市市議員表示 ,市府公布高風險駕駛事件駕駛人照片等個人資訊,法律並無規定,可依地方政府行政措施,仍建議全國能夠同步實施,避免衍生爭議。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主管機關宜審慎評估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增訂高風險駕駛事件資訊公開之必要性與可行性 按前開該府訂定之本作業原則 第3點所稱「高風險駕駛事件」指有本條例特定條項款情形之一,且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如第44條第4項後段,路口不暫停讓行人或視覺功能障礙者先行通過,因而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第62條第4項後段,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者;第61條第1項第4款、第3項,違規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等);第4點有關資訊公開範圍為駕駛人去識別化姓名、影像模糊化處理之照片及含駕駛人性別、年齡、違規地點及行為態樣之事實說明;第5點規定該事件於裁決處分後於30日內,由該府主管機關公布於其網站。該府將本作業原則之法規類別歸屬行政規則 ,依「行政程序法」第159條規定,行政規則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規定。 查本條例現行第35條第3項及第5項定有公布酒(毒)駕或拒測行為累犯姓名、照片等資訊之規定,尚無就前開高風險駕駛事件資訊公開定有明文,其是否具有全國一致之性質,並有全國統一規範之必要,且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5條第2款規定,涉及人民權利義務者,應以法律定之。爰此,建議主管機關宜審慎評估於本條例增訂高風險駕駛事件資訊公開之必要性與可行性。 (二)研議將交通人權教育納入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政策,重新打造道路交通安全新文化 根據交通部統計 ,我國去(111)年即有3,085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其中行人有394人(約占12.7%)。近期外界更以「行人地獄」之污名,來形容臺灣的人行環境,尤其面對有多位國人即使在綠燈時行走斑馬線上,仍遭事故而喪命,更令人痛心。我國部分道路面臨行人步行空間缺乏連貫、騎樓及人行道遭違規占用、缺乏以人為本之道路工程設計等問題,人行空間仍待持續改善;同時從統計數據上亦發現,國內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數與違規裁罰件數呈現相同之上升趨勢,違規行為導致事故發生風險,因此部分用路人欠缺正確用路觀念與存在投機違規心態,也是造成國內行人事故死傷風險居高之重要原因之一。 為能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各級政府除落實學校、社會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宣導正確之用路行為及觀念外,建議主管機關會同相關部會研議將交通人權教育納入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政策,從小即開始學習建立交通人權觀念,以同理心出發,尊重道路上的每一位用路人,重新打造道路交通安全新文化。 撰稿人:楊盛旺 � 洪瑞琴,全國創舉 台南公布高風險駕駛資訊,自由時報,112年8月12日,第A11_D版。 � 張榮祥,女童斑馬線遭撞效應 台南將公布高風險駕駛資訊,中央社,112年8月11日,地方新聞。 � 吳淑玲,比照酒駕累犯台南將公布高風險駕駛照片,針對不禮讓行人、肇逃事件等,每月公布一次,議員盼全國同步實施,聯合報,112年8月12日,第B202版。 � 「臺南市政府高風險駕駛事件資訊公開作業原則」,臺南市政府112年8月11日府交裁字第1121008265號函訂定,並自即日生效。 � 臺南市政府主管法規查詢系統,網址:https://law01.tainan.gov.tw/glrsnewsout/index.aspx?LawType=10%2c1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1日)。 � 交通部,30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情形分析簡報,112年3月29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686/File_19788360.doc
R02210
公校教師借調之法制研析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教師法;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借調處理原則
賴怡瑩
2023-09-0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1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公校教師借調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教師法、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借調處理原則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臺北市某里里長,原是新北市某公立高中物理老師,為了推動都市更新,111年年底角逐里長選舉成功當選,考量避免影響教學工作,向學校申請借調,因沒有前例可循,一度卡關,後經權責機關不斷開會討論,日前總算通過此借調案,成為國內首位公立高中老師以留職停薪模式,借調當里長的個案[footnoteRef:1] 。 [1: 楊惠琪,首例!高中老師斜槓里長 循柯P借調模式「新北教局准了」,ETtoday新聞雲,112年8月17日,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817/2562884.htm#ixzz8BMYR763C,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25日。] (二)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34條之1第1項規定,專任教育人員,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因育嬰、侍親、進修、借調或其他情事,經服務之學校、機構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得辦理留職停薪。另依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第4條第2項:「除校長、社會教育機構及學術研究機構首長外,教育人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其申請留職停薪,服務學校、機構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得考量業務或校務運作狀況依權責核准:……。三、因專長、所授課程相關或業務特殊需要,依相關借調規定辦理借調。……。」除上述規定之外,教育部為規範公立各級學校編制內專任教師之借調,訂有「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借調處理原則」,其借調之事由及准駁權與上述教育人員相關規定相同;另增加借調期間每次以4年為限,合計不得超過8年;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如定有較本原則更嚴格之規定者,從其規定等[footnoteRef:2]。 [2: 參照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借調處理原則第2點及第6點] 四、探討研析 (一)為期明確,得予借調之情形應予明定 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第4條第2項第3款及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借調處理原則第2點第1項規定,教育人員(公校教師)借調應與其專長、所授課程相關或因業務特殊需要;借調之申請「得」由權責機關(學校)考量業務或校務運作狀況予以准駁。亦即得予借調之情形區分為二面向,一則為申請借調人之專長、所授課程與借調職務相關;一則為基於借調職務特殊需要。 行政院限制所屬公務人員借調及兼職要點強調各機關均應一人一職。其中第4點列舉7種得借調情形:(一)專業性、科技性、稀少性職務,本機關無適當人員可資充任,而外補亦有困難。(二)辦理有關機關委託或委辦之定期事務。(三)辦理季節性或臨時性之工作。(四)因援外或對外工作所需。(五)依建教合作契約,至合作機關(構)擔任有關工作。(六)因業務擴充而編制員額未配合增加。(七)配合跨機關職務歷練,進行人力交流,並以辦理借調為限。前6種情形均係基於借調職務需要,第7種情形則以人才培育為考量。另該要點第6點規定「教授、副教授、講師借調或兼任行政機關職務或工作,以具有有關之專長者為限。」則有限制申請借調人資格條件。 教育人員(公校教師)亦係專任專職,借調制度之設計應兼顧學生受教權益及借調職務需要,建議參考行政院列舉借調職務之樣態,研擬明定教育人員(公校教師)得予借調之情形,以符明確性原則。 (二)建議於法律位階明定教師(或教育人員)借調範圍、事由、程序、期間及借調人員權益等有關事項之授權依據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所稱教育人員,係指公立各級學校校長、教師、職員、運動教練,社會教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所屬學術研究機構研究人員[footnoteRef:3],該條例第34條之1及其授權訂定之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係明定借調為留職停薪眾多樣態之一。亦即上開2規定未對教育人員借調有詳盡規範。 [3: 參照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2條] 教育部本於職權就公校教師另訂「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借調處理原則」,揆其立法意旨,係考量專任教師未能在學校執行教學工作,恐有損及學生受教權益之虞,爰予另訂較為完備之規範,以資遵循。經參酌教師法第1條揭示其立法意旨為明定教師權利義務,保障教師工作及生活,提升教師專業地位,並維護學生學習權,特制定本法。教師借調制度屬教師個人重大權益事項,並且攸關學生受教權,如認為公校教師有前揭另為規定之必要;抑或其餘教育人員亦須併同規範,建議主管機關得審酌實際業務需要,考量於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或於教師法明定「教師(或教育人員)借調範圍、事由、程序、期間及借調人員權益等有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或相關機關)另定之」;另現行「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借調處理原則」則可配合修法進程予以修正。 撰稿人:賴怡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668/File_19788328.docx
R02209
政府採購庇護工場產品之相關法制探討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政府採購法;優先採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團體或庇護工場生產物品及服務辦法
蔡琮浩
2023-09-0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9 議題研析 一、題目:政府採購庇護工場產品之相關法制探討 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政府採購法、優先採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團體或庇護工場生產物品及服務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本法)設立之庇護工場,目前全國計有167家[footnoteRef:1]。據報載,有地方政府的庇護工場近4成連續3年虧損,更有3家結束營業。疫情過後,人事費、耗材、原物料等營運支出增加,導致部分工場營運狀況不佳,有待政府多加協助。 [1: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112年7月全國庇護工場名冊,112年8月22日,https://www.wda.gov.tw/cp.aspx?n=69CA9940FDCD788E(最後瀏覽日:112年8月29日)。] (二)依本法第34條第2項規定:「各級勞工主管機關對於具有就業意願,而就業能力不足,無法進入競爭性就業市場,需長期就業支持之身心障礙者,應依其職業輔導評量結果,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及本法第35條第1項規定:「直轄市、縣(市)勞工主管機關為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應推動設立下列機構:……三、庇護工場。」另依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設立管理及補助準則第4條規定,庇護工場得由法人或事業機構申請設立。是以,就政府採購法而言,庇護工場為政府採購法第8條所稱之廠商,政府機關之採購適用政府採購法。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於本法內明定於招標文件中規定之採購方式 依本法第34條第2項之立法目的,庇護工場設立目標,在提供工作能力較不足之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同時應提供庇護性就業之身心障礙者就業支持、就業轉銜及相關服務[footnoteRef:2]。是以,庇護工場多由非營利組織設立,必須仰賴政府經費補助,或由大型母機構給予財務支持,且部分庇護工場即便接受政府補助,其淨利仍處於虧損狀態[footnoteRef:3]。受限於營運及員工之狀態,多半只能選擇單一、重複且門檻低之營運類型,營運成本高、身障者能力及健康受限、中重度障礙者比例高,且尚須與眾多同類型庇護工場相互競爭,難敵一般企業威脅[footnoteRef:4]。爰此,本法第69條第1項規定,對於庇護工場所生產之物品及其提供之服務,於合理價格及一定金額以下者,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機構及接受政府補助之機構、團體、私立學校應優先採購,亦即期望透過政府機關採購之力量,協助庇護工場之營運。 [2: 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設立管理及補助準則第8條規定。] [3: 劉育偉、黃子珊,我國身心障礙者庇護性就業法制之反歧視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79期,111年9月,頁286。] [4: 劉虣虣、劉思妤,庇護工場創新經營模式探討—以麥子庇護工場為例,特殊教育季刊,第155期,109年6月,頁39、41。] 查本法第69條第2項要求各義務採購單位應採購庇護工場之物品及服務至一定比率,同條第3項並授權衛生福利部針對物品及服務項目、比率、一定金額、合理價格、優先採購之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訂有「優先採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團體或庇護工場生產物品及服務辦法」(以下簡稱優先採購辦法)。依優先採購辦法第4條第1項規定,其優先採購之採購方式包括以公告方式邀請不特定機構、團體、庇護工場及非機構、團體、庇護工場之廠商投標,於招標文件載明優先決予機構、團體、庇護工場意旨;或不經公告程序,邀請二家以上機構、團體、庇護工場比價或僅邀請一家機構、團體、庇護工場議價;或以公告方式預先依一定資格條件辦理機構、團體、庇護工場資格審查後,再行邀請符合資格之機構、團體、庇護工場投標。 綜上,爰無論以公告或不經公告程序辦理對機構、團體、庇護工場產品之採購,均應載明優先決予庇護工場之意旨,較為妥適。為免優先採購牴觸政府採購法第6條對廠商不得為無正當理由差別待遇之精神,建議參酌政府採購法第96條規定:「機關得於招標文件中,規定優先採購取得政府認可之環境保護標章使用許可,……」,於本法第69條第1項後段明定「應 優先邀請比、議價或於招標文件中載明優先採購」,以為明確。 (二)建議併同公告金額調整修正優先採購辦法 依據現行優先採購辦法第3條第6項及第7項規定,本法第69條第1項所定之一定金額為新臺幣100萬元,所稱接受政府補助之機構、團體或私立學校,指補助金額占該次採購金額半數以上,且補助金額在新臺幣100萬元以上者。 查前揭金額新臺幣100萬元係參照政府採購法規定之公告金額,按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已自112年1月1日起將公告金額調整為新臺幣150萬元[footnoteRef:5],爰建議優先採購辦法第3條第6項及第7項之金額,宜併同修正調高為新臺幣150萬元,以達本法照顧特定族群權益之立法目的。 [5: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11年12月23日工程企字第1110100798號令。] 撰稿人:蔡琮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666/File_19788326.docx
R02208
警察刑事紀錄證明申請與核發之法制問題研析
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核發條例;保全業法
林智勝
2023-09-0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警察刑事紀錄證明申請與核發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核發條例、保全業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footnoteRef:1]保全業者在聘用保全人員時,為免觸犯就業服務法相關規定,會先行要求求職者「自行」、「主動」提供「良民證」[footnoteRef:2],以資識別有無刑事案件紀錄。同時,也會將錄用名單送交當地警分局與派出所列管,再由警方進行素行資料調查。也因此,許多保全業者在聘用保全員後,日後保全員被查出有保全業法第10條之1之情形者,保全業者會將聘用人員解僱[footnoteRef:3]。 [1: 劉慶侯,當保全毋須良民證 業者會提供名單供警列管,自由時報,112年8月15日,第A12版。] [2: 良民證泛指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核發條例第6條中的「警察刑事紀錄證明」,該條規定:「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應以書面為之」。法律名詞中並無所謂的良民證,事實上「良民證」這個名詞有貶低人權之虞,筆者認為宜正名為「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 [3: 保全業法第10條之1明定曾犯包括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肅清煙毒條例、麻醉藥品管理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以及刑法若干罪刑者,「不得擔任保全人員」;亦即保全業在聘僱時可要求申請核發「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若所屬保全人員有該條各款情形之一者,即予解職。] (二)往昔申請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以下簡稱本證明書),多是出國留學、移民或美簽所需。然根據政府資料開放平臺統計[footnoteRef:4],自105年至111年核發本證明書件數有加倍趨勢。查105年39.7萬件,攀升至108年71.1萬件,110年、111年連續2年已近90萬件,國內職場的需索,早已超越出國申請需求。愈來愈多新興行業,例如:多元化計程車以及食物外送平台業者亦要求提供良民證,並通過審核,方可開通外送帳號。 [4: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歷年全國各警察機關核發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文件統計表,網址:https://dat a.gov.tw/en/datasets/4252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8日。] (三)雇主原則上不得要求求職人提供無犯罪紀錄等隱私資訊,然實務上有些類型的工作可能會受到前科紀錄影響,例如:保全、教育、計程車駕駛等行業[footnoteRef:5]。因此引發本證明書核發將揭露隱私資料,或因隱私資料而限制就業活動(例如:有前科者工作權)等。加上《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核發條例》(以下簡稱核發條例)91年公布、102年修正,時空背景已與當年截然不同,相關法制修正,容有討論空間。 [5: 特定的情形,即不得擔任某個職務或從事某項工作。例如:保全人員-保全業法第10條之1第1 項、教師及教育人員-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31條第1項、教師法第14條第1項、計程車駕駛-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7條第1項。] 4、 探討研析 (一)外國犯罪紀錄證明及相關措施-以加拿大、日本、美國為例 1.加拿大 加拿大犯罪紀錄證明分為三類[footnoteRef:6],通稱Criminal record check: [6: 加拿大移民局指紋犯罪紀錄證明申請教學,網址:https://www.rcmp-grc.gc.ca/en/types-criminal-background-check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0日。] (1) 生物識別犯罪紀錄證明:以指紋認證,做為識別方式,移民局以該證明書作為證明文件。 (2)警署刑事紀錄證明:用於提供雇主及相關推薦證明。 (3)特別部門檢查犯罪證明:用於志工及工作需接觸18歲以下成 員或居家護理員,須有此項檢查證明。 2. 日本 渡航證明又稱「犯罪經歷證明書」[footnoteRef:7],申請者依據犯罪經歷 [7: 日本渡航證明(犯罪經歷證明書),網址:https://www.keishicho.metro.tokyo.lg.jp/tetsuzuki/toko/toko.html?fb clid=IwAR0-GBD1rk2FMwBB3rqgerGRioyCC6uQm1Og6bTTIs4lr0ei1NrgGPPBNS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0日。] 證明書發給要綱,填寫附表第1號無犯罪紀錄證明書交付申請書 ,依據指紋資料存放檔案所在地,居住在日本者向警察廳申請; 居住在外國且現在日本者向警察本部申請,並分別由警察廳與警 察本部核發不同編號證明書如下[footnoteRef:8]: [8: 日本犯罪經歴證明書發給要綱,平成31年3月29日(108 年),警察廳丙鑑發第22號;第3條(證明書發給申請)、第4條(警察本部長證明書發給)、第5條(警察廳長官證明書發給),網址 :https://www.npa.go.jp/laws/notification/keiji/kanshiki/kanshiki20190329-3.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1日。] (1)無犯罪紀錄: 第2號,無犯罪紀錄證明,由警察本部長核發。 第4號,無犯罪紀錄證明,由警察廳長官核發。 (2)有犯罪紀錄: 第3號,有犯罪紀錄證明,由警察本部長核發。 第5號,有犯罪紀錄證明,由警察廳長官核發。 3.美國 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背景調查報告又稱「FBI無犯罪紀錄證明」,是對個人犯罪歷史的摘要,報告中的資訊是通過聯邦、州和地方執法機構獲得,涵蓋申請人在全美所有各州的紀錄。FBI提供eDO 服務(Electronic Departmental Order)[footnoteRef:9],可在收到指紋卡後的48小時,提供犯罪紀錄查詢結果的電子形式PDF檔。 [9: 美國無犯罪紀錄證明及下載FBI指紋卡網站,網址:https://www.fbi.gov/how-we-can-help-you/http s://www.fbi.gov/how-we-can-help-you/more-fbi-services-and-information/identity-histor-summary checks、https://www.edo.cjis.gov/artifacts/standard-fingerprint-form-fd-258-1.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0日。] (二)我國警察刑事紀錄證明相關問題之法制探討 1.訂定各行業從業人員限制條件,分級核發證明 建議本證明書可依需求目的不同,參照前述加拿大分三類 申請或日本給予有、無犯罪紀錄者,不同編號證明書。依據申 請的用途[footnoteRef:10],將申請目的做分級,訂定各行業從業人員限制條 [10: 台北市新移民專區網站,警察刑事紀錄證明的用途,下列情況需要申辦警察刑事紀錄證明(良民證)之比率分析如下:1.求職: 70%、2.移民: 10%、3.留學、簽證(商務、觀光): 5%、4.曾住本國外籍人士辦理第三國居留簽證: 5%、5.外籍人士辦理本國永久居留: 3%、6.泰緬越南及辦理本國身份證: 2%、7.領養子女: 1%、8.創業(開設公司行號、補習班…): 1%、9.自我查核: 1%、10.其他用途: 2%。網址:https://nit.taipei/cp.aspx?n=89AC8344B7FFFFF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8日。] 件,核發不同等級之證明。例如區分為以下三級用途: 第一級用途:純屬靜態有關刑事案件資料庫查詢,例如:求 職、旅遊、移民、留學等之用途。 第二級用途:訂定各行業從業人員限制條件之犯罪前科態 樣,申請查詢特定行業求職者可否有該行業 在意犯罪前科,若無該行業在意犯罪前科, 即有些工作,可放寛由持有本級證明書者任 用之用途。 第三級用途:核發條例第5條但書所規定之須向第三方有關 司法、軍法機關查詢之特殊需求案件或其他 用途。       截至112年7月底為止,我國全國人口數2,339萬2,423人 [footnoteRef:11],若除以國內目前在監人數7萬8,025人[footnoteRef:12],即平均每300人即 [11: 內政部户政司人口統計資料,網址: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21日。] [12: 法務部矯正統計,監獄受刑人人數統計資料(本表監獄統計包含分監資料),網址:https://www.rjsd.moj.gov.tw/ RJSDWeb/common/WebL List3.aspx?menu=INF_COMMON_C,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21日。] 有1人有前科(不包括已服刑期滿者),比例實屬不低。若能透 過分級申請,依不同用途核發,似可兼顧各種不同需求所需 查詢目的,亦可給予不同行業有前科素行者之求職空間。 2. 參酌他國犯罪紀錄查詢結果採電子形式提供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新聞稿,該部利用「個人化資料自主運用」(MyData)平臺,自112年4月11日起新增本證明書「網路申請、郵寄領證」的服務,民眾可利用手機或電腦線上申請,利用信用卡線上繳費,經審核製證後,以郵件寄達[footnoteRef:13]。 [13: 警政署公共關係室,良民證申領便民新措施再升級新聞稿,112年4月11日刊登,網址: https://www.npa.gov.tw/ch/app/news/view?module=headnews&id=2136&serno=82d9aa10-9632-4b 5e-bfe0-c8598cfe17bd,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30日。] 惟目前本證明書仍採紙本印出,若以110年、111年連續2 年,每年近90萬件[footnoteRef:14]累積紙張數相當可觀。查我國地籍、地政 [14: 同註4。] 、戶籍,電子謄本已實施多年,主管機關似可參酌美國FBI之 eDO服務,提供犯罪紀錄查詢結果電子形式加密PDF檔,依電 子簽章法第4條及第9條賦予其一定法律效力,亦即與紙本證 明書具相同效力,方為便民。 撰稿人:林智勝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660/File_19788312.docx
R02207
租稅債權執行衡平措施之研析
行政執行法;稅捐稽徵法;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
吳欣宜
2023-09-05
2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7 議題研析 1、 題目:租稅債權執行衡平措施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行政執行法、稅捐稽徵法、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 3、 背景說明 租稅債務人未依規定履行租稅法之金錢給付義務,行政機關即得以強制之方法促使其履行,由於租稅債權執行之要件與程序,稅捐稽徵法或其他稅法並未特別規範,仍適用行政執行法第2章關於「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規定。而租稅領域是屬於大量行政處分之範疇,法規範之普遍性、一般性之特性,對於非典型、特殊情況之租稅案件,可能對個別納稅義務人產生過於嚴苛而不公允之極端情形,以致有違個案正義。針對個案特殊情況,法制上即有賴建構足以兼顧個案正義之衡平制度;易言之,授權行政機關在個案得採取衡平措施,以消除因普遍化、類型化之立法方式適用於非典型案件所可能產生過苛而不正義之結果。 4、 探討研析 (1) 增訂延期繳納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規定 不同於稅捐徵收階段,納稅義務人得依稅捐稽徵法第26條第1項[footnoteRef:1]規定,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延期繳納」或「分期繳納」。在稅捐執行階段,依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第27條[footnoteRef:2]規定,執行機關於徵得移送機關同意後,僅得酌情核准義務人「分期繳納」。按稅捐執行既是稅捐徵收之後續程序,且二者規定之構成要件具有高度重疊,似應延續稅捐稽徵法第26條第1項之立法體例,賦予義務人在執行階段亦有申請「延期繳納」之可能性[footnoteRef:3]。尤以延期繳納制度之意旨在於體恤民情以求衡平,倘租稅債務人於短期內確實有無力償還,亦無法分期繳納之正當事由,法律即不應視而不見,否則將造成過苛且不當之執行結果,有違憲法對人民生存權之保障[footnoteRef:4]。爰建議現行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第27條增訂「延期繳納」之規定,修正為:「義務人依其經濟狀況或因天災、事變致遭受重大財產損失,無法一次完納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者,行政執行 分署於徵得移送機關同意後,得酌情核准其 延期或分期繳納。經核准 延期或分期繳納,而未依限繳納者,行政執行 分署得廢止之。」,以有效落實執行機關在執行程序之保護義務。 [1: 稅捐稽徵法第26條第1項:「納稅義務人因天災、事變、不可抗力之事由或為經濟弱勢者,不能於法定期間內繳清稅捐者,得於規定納稅期間內,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其延期或分期繳納之期間,不得逾3年。」] [2: 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第27條:「義務人依其經濟狀況或因天災、事變致遭受重大財產損失,無法一次完納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者,行政執行處於徵得移送機關同意後,得酌情核准其分期繳納。經核准分期繳納,而未依限繳納者,行政執行處得廢止之。」] [3: 陳衍任,稅捐行政執行之停止—德國法的觀察與比較,興大法學,第33期,2023年5月,頁37-38。] [4: 盛子龍,租稅法之衡平措施(一)—延期繳納租稅制度,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頁31。] (2) 德國法制之參考—增訂衡平措施之一般性規定 基於租稅法律主義及課稅公平性之要求,租稅債權若已具備開始行政執行之要件,國家自應依法對租稅債務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以求租稅債權之實現。惟若在個案情形中,租稅債權執行之結果會造成過於嚴苛而有失衡平者,德國租稅通則第258條[footnoteRef:5]允許執行機關得暫時停止、限制或廢棄執行措施。此一授權執行機關得暫緩執行之規定,乃係專門針對執行程序而設之衡平措施,在德國稅法文獻上將其簡稱為「行政執行暫緩」(Vollstreckungsaudschub im Vollstreckungsverfahren),屬於執行機關在執行程序中之保護義務。但應注意者,執行機關依據上開規定得採取之衡平措施並不僅侷限於暫緩執行,亦包括以其他更溫和之執行措施取代過於嚴苛之執行措施[footnoteRef:6]。 [5: 德國租稅通則第258條:「在個別事件中,強制執行為不允當(unbilling)時,強制執行機關得暫時停止或限制強制執行,或廢棄強制執行措施。」請參閱陳敏譯,德國租稅通則,第1版,司法院,2013年5月,頁478。] [6: 盛子龍,行政執行暫緩及限制作為租稅法上衡平措施,月旦法學教室,第40期,2006年2月,頁53。] 另一方面,我國現行稅捐稽徵法等其他稅法或行政執行法欠缺如德國租稅通則第258條之一般性衡平措施規定,以致實務上經常未意識到在行政執行法第8條所定終止執行事由,以及在特殊情形依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第27條之分期繳納外,執行機關基於執行程序之保護義務,仍應考量個案之衡平性。縱令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在聲明異議後提起行政訴訟,主張執行行為不具衡平性者,在欠缺一般性衡平措施規定下,行政法院是否以及如何審查,均非無疑[footnoteRef:7]。準此,我國現行法確有導入一般性衡平措施規定之必要,前開德國租稅通則第258條規定尚值我國借鏡參考。 [7: 陳衍任,同註3,頁41-43。] 撰稿人:吳欣宜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626/File_19788301.docx
R02206
自律規範法制定位之研析-以銀行業AI自律規範為例
公司法;銀行法;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
方華香
2023-09-0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6 議題研析 一、題目:自律規範法制定位之研析-以銀行業AI自律規範為例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司法、銀行法、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鑑於金融業使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越來越常見(例如智能客服),但國內尚無AI基本法。據報載,為免新技術之使用超前業者應負責任之速度,損及消費者權益,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責成銀行公會召集銀行業者討論,預計今(2023)年9月訂定銀行業AI自律規範,將明確定義人工智慧範圍、隱私保護、風控及倫理原則[footnoteRef:1]等。 [1: 朱漢崙,落實問責 金融業將訂自律規範,聯合報,2023年8月14日,第A3版。] (二)觀諸2018年修正公司法第1條增訂第2項:「公司經營業務,應 遵守法令及 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將公司應善盡其社會責任之理念入法。公司社會責任之內涵包括:公司應遵守法令;應考量倫理因素,採取一般被認為係 適當負責任之商業行為等(該項修正理由參照)、銀行法第45條之1第1項規定:「 銀行應建立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其目的、原則、政策、作業程序、內部稽核人員應具備之資格條件、委託會計師辦理內部控制查核之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及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第6條規定:「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應建立自行查核制度、 法令遵循制度與風險管理機制及內部稽核制度等內部控制三道防線,以維持有效適當之內部控制制度運作。……」,顯見就銀行業之公司治理而言,有賴內外機制之配合,內部機制包含個別銀行自己本身法令遵循、風險管理等內稽內控制度,外部機制則是政府部門之法令管制、金融檢查等。 (三)若未來銀行公會訂定之銀行業AI自律規範內容包括隱私保護、風控及倫理原則,且經各銀行納入本身內控內稽機制,金管會自得對於銀行之法令遵循、風險管理、消費者保護等事項加以金融檢查。 四、探討研析 (1) 自律規範之優劣分析 相較於傳統法規範,自律規範之管制方向係由主管機關移向被規範者。因被規範者對其營運方式較瞭解,亦較主管機關有更多資訊,可彈性因應複雜、不斷變化之金融市場,在主管機關欠缺資源或資訊解決問題時,此種公私部門合作管理之模式,對金融業及相關市場係有效率之規範方式。但自律規範畢竟非法律或法律授權之命令,雖對自律組織之會員有若干拘束力,但自律機制仍可能失靈,主管機關可能有過度倚賴自律組織之虞,且自律規範雖可具體充實法令之內容,但亦難完全避免有流於抽象概括之用語。 (2) 自律規範(自律公約)之現行法制疑義 一般而言,此種自律規範通常透過自律組織(例如產業公會、交易所組織等)訂定。因而,主管機關對自律組織如何管理監督、主管機關與自律組織之權限應如何分工,在法規上即應有相對應之規範。 對自律組織之監督管理部分,例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組織法第2條:「本局掌理下列事項之擬訂、規劃及執行:……十、與前9款相關之事業、財團法人、 同業公會等機構及業務之監督及管理。……」、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44條第3項:「第1項主管機關所指定 同業公會之業務,應受主管機關之指導及監督。」等現行法制均有規範,較無爭議。 至於主管機關與自律組織應如何分工,亦即,哪些應由法令規範、哪些事項由自律規範規定?自律規範之法律效力是否強化到如同法令一般?會員違反自律規範之法律效果如何?等等,諸如此類之現行自律規範(自律公約)法制疑義,整理略以: 1. 自律規範應報金管會備查或核定?現行法制用語不一。 使用「備查」者,例如: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業務管理規則第15條第1項、保險法第165條之2第1項第1款等;使用「核定」者,例如: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事業互相兼營與兼營他事業或由他事業兼營之利益衝突防範辦法第3條第2項、境外基金管理辦法第50條第2項等。用語不同,是否表示自律規範之效力不同(亦即,自律規範經核定之效力優於經備查者)?如效力相同,法制上應否統一用語為宜? 2. 法規命令將某些自律規範明定為內稽內控制度內容之一,或明定內控制度之法令遵循包含法令及自律規範,未來的AI自律規範應否比照此種立法模式,以強化其為內稽內控制度內涵之效力? 現行法律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將某些種類行為(如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資訊安全等)之自律規範,明文納入內控內稽制度,例如:銀行業及其他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定之金融機構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實施辦法第7條第2項第6款、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管理辦法第10條第1項、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第38條第5款、第38條之1第5項、保險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第6條等;另外,境外結構型商品管理規則第22條則是針對特定商品(境外結構型商品),明定銷售機構設立之商品審查小組之組成及運作,應依銷售機構所屬同業公會之自律規範辦理,該小組之審查事項亦納入內控內稽項目。 如主管機關認為銀行業使用AI風險性高,應屬風險控制管理之一環,未來的AI自律規範應否比照此種立法模式(即在相關之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實施辦法中明文規範業者之內控內稽制度應包含AI自律規範),以強化其為內稽內控制度內涵之效力為宜? 3. 以法規命令明定不得違反自律規範或應遵守自律規範之效力,是否已間接使得自律規範具有強行規定性質? 現行金管會訂定之法規命令,例如:金融服務業從事廣告業務招攬及營業促銷活動辦法第5條規定:「金融服務業從事廣告、業務招攬及營業促銷活動, 不得有下列各款之情事:一、違反法令、主管機關之規定或自律規範。……」、銀行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管理辦法第33條第1項規定:「銀行從事結構型商品之推介或提供相關資訊及行銷文件, 不得有下列情形:……九、違反銀行公會訂定廣告及促銷活動之自律規範。……」,業者一旦違反自律規範,等同違反法律授權之法規命令,此種自律規範之效力實質上是否已等同強行規定? 另信託業營運範圍受益權轉讓限制風險揭露及行銷訂約管理辦法第27條第1項規定,信託業辦理信託業務應向委託人充分揭露並明確告知信託報酬、各項費用與其收取方式,及可能涉及之風險等相關資訊,其應揭露之資訊及應遵循事項,除法令另有規定外,應依同業公會之自律規範辦理,實質意義等同信託業者負有依自律規範揭露資訊之義務。此種自律規範,是否亦已轉化為強制規定?未來的AI自律規範會否走向此種模式(自律轉化為他律性質,而非僅是內控內稽制度之一環)? (3) AI治理模式—從自律到他律 根據史丹福大學2023年發布之AI指數調查,2022年全球已有37項與AI相關法案通過成為法律[footnoteRef:2],其中加拿大政府於2022年6月提出加拿大首部人工智慧(AI)法案Bill C-27[footnoteRef:3](Digital Charter Implementation Act,2022)、歐洲議會2023年6月表決通過之「人工智慧法草案」(E.U. AI Act)[尚待歐盟國家在歐盟理事會就該法案的最終形式(the final form of the law)進行協商]、「AI責任指令草案」等受到矚目。惟畢竟各國法制尚在持續發展中,在我國尚未有AI專法出現前,先從高度監理行業建立AI自律規範著手,不失為循序漸進之監管模式。 [2: 引自馮震宇,從生成式AI到負責任AI以法律角度談AI的自律與他律,能力雜誌,第808期,2023年6月。] [3: 該法案規範AI設計、開發、使用與提供行為,提高消費者隱私保護,建立專門針對隱私和數據保護法庭,目前已進入二讀。依加拿大政府提出配套說明文件說明如何認定哪些人工智慧系統具有高影響力與風險,以及法規將符合人工智慧治理之國際標準,包括有意義的人類監督和監測、透明度和問責制、公平和公正、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和穩健性。若有違法行為將處以巨額罰款,並可能面臨刑責。參見經濟部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加拿大人工智慧和數據法案(AIDA)立法進展」,2023年4月1日(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5974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28日)] 然而,承前所述,AI自律規範仍屬自律規範性質,就現行自律規範之法制疑義,例如:AI自律規範應送金管會「備查」或「核定」?不同程序會否影響其效力?應否以法規命令將AI自律規範明定為內稽內控制度內容之一(如同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或資訊安全一般)?應否以法規命令明定業者不得違反AI自律規範,使AI自律規範間接具有法規範之強制力?等等,未來仍須妥予釐清。 撰稿人:方華香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602/File_19788207.docx
R02205
人工智慧運用於軍事領域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國防法;政府採購法;人工智慧法草案
康世宗
2023-08-3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5 議題研析 一、題目:人工智慧運用於軍事領域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國防法、政府採購法、人工智慧法草案 三、背景說明 (一)據媒體報導指出[footnoteRef:1],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及應用對人類帶來方便,但也讓人有著深藏的恐懼;人工智慧技術高速發展已陸續用於軍事,以色列110年5月對西岸占領區發動空襲,堪稱是「世界第一場人工智慧戰爭」。以色列國防軍以人工智慧模型快速組織空襲行動。此模型利用已獲軍方同意攻擊的目標資料來計算彈藥裝載量、攻擊優先順序,並運用軍機和無人機空襲目標。 [1: 梁采蘩、陳宥菘,專家示警:AI軍事運用 若誤算恐鑄大錯 以色列前年5月空襲 號稱世界首場AI戰爭 歐美主張管制能辨識敵我的武器系統,聯合報,112年8月14日,第A3版。] (二)另外,上開報導進一步指出,歐美多國都表明,國際應立法管制或禁止能自動辨識敵人的「自主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 LAWS),包括美國、中國與俄羅斯、北韓與印度等國,都投入大量資金研究相關軍事科技。主張使用人工智慧系統運用於軍事領域的人認為,先進的演算法超出人類能力,可能有助於軍方減少傷亡;但批評者警告,人工智慧若誤算恐造成致命後果,比利時就已明令禁止軍隊將人工智慧運用於致命性武器。因此,引發人工智慧運用於軍事領域相關法制問題之討論。 四、探討研析 (一)周延人工智慧法草案法制作業程序,充分會商國安及軍事機關,以有效強化人工智慧運用於軍事領域之風險管理規範 為強化人工智慧相關管理規範,參考媒體相關報導[footnoteRef:2],行政院已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下稱國科會)等機關建立數位法制平台,期藉該平台發展從自律到法律、從個法到總法,徐圖漸次發展人工智慧相關法制;國科會近期並蒐整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澳洲、日本、韓國等國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以及7大工業國(G7)等國際組織的人工智慧法制,釋出人工智慧法律名詞定義、隱私保護、資料治理、人工智慧風險管控、倫理原則規範產業推動及人工智慧應用的遵循與合法性等立法七大面向[footnoteRef:3],但因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太快、應用領域太廣,「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無法在112年9月前推出,但人工智慧如何在立法管制與產業發展間取得平衡,政府部門仍需將持續關注世界發展,為臺灣做最佳布局。 [2: 趙宥寧、馬瑞璿,技術發展快 應用領域廣 草案確定9月無法推出 鬆緊拿捏 我人工智慧法難產,聯合報,112年8月14日,第A3版。] [3: 張璦,AI基本法草案聚焦隱私保護、應用合法性等7面向 擬設打假中心,中央社,112年7月4日。] 另外,參考上開相關報導,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及應用已擴及到軍事領域,例如:以色列國防軍已在對巴勒斯坦地區的空襲行動中使用人工智慧系統,由於人工智慧可以處理大量資料,國防軍得以空前的速度選擇空襲目標、執行空襲和組織後勤作業。不過,儘管人工智慧系統受到以色列國防軍人員審查,卻不受國家和國際監督,批評者警告軍事領域過度仰賴人工智慧恐造成傷及無辜平民等致命後果,各國應立法管制或禁止能自動辨識敵人的「自主武器系統」;是以,建議相關主管機關應周延人工智慧法草案法制作業程序,充分會商國安及軍事機關,以有效強化人工智慧運用於軍事領域之風險管理規範。 (二)研議評估於人工智慧法草案或於現行法律中增訂人工智慧運用於軍事領域相關授權規範,以資完備 依政府採購法第104條規定:「軍事機關之採購,應依本法之規定辦理。但武器、彈藥、作戰物資或與國家安全或國防目的有關之採購,而有下列情形者,不在此限。一、因應國家面臨戰爭、戰備動員或發生戰爭者,得不適用本法之規定。二、機密或極機密之採購,得不適用第二十七條、第四十五條及第六十一條之規定。三、確因時效緊急,有危及重大戰備任務之虞者,得不適用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及第三十六條之規定。四、以議價方式辦理之採購,得不適用第二十六條第三項本文之規定(第1項)。前項採購之適用範圍及其處理辦法,由主管機關會同國防部定之,並送立法院審議(第2項)」。 參考上開政府採購法另行授權於辦法中規範軍事採購之適用範圍及其處理等事項之立法體例,建議相關主管機關研議評估於人工智慧法草案中明定人工智慧運用於軍事領域相關授權規範,以資完備;另如考量人工智慧法草案之制定涉及相關機關權責等因素,不易於短期內完成整合各機關意見,或可於現行法律(如:國防法)中增訂相關授權規範,並於授權辦法中明定其適用之範圍及其限制等規定,例如:使用「自主武器系統」宜依其對生命、身體法益可能造成威脅之程度,採行「層級化保留」之管理規範,區分為:「絕對禁止」(可能造成大規模死傷之情形)、「相對禁止」(可能造成部分死傷之情形)及「例外許可」(如:僅適用於無人機具、裝備或設施等,不會造成損傷人命或身體之情形)等類型,妥善規範人工智慧運用於軍事領域相關事宜,以臻周延對生命、身體之法益保護。 撰稿人:康世宗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573/File_19788186.docx
R02204
落實囤房稅2.0問題研析
平均地權條例;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房屋稅條例
葉育彰
2023-08-3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4 議題研析 一、題目:落實囤房稅2.0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平均地權條例、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房屋稅條例 3、 背景說明 行政院2023年7月6日第3862次會議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以下簡稱「囤房稅2.0」),即(1)酌降全國單一自住房屋之稅率為1%;(2)出租且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或繼承取得共有之住家用房屋法定稅率為1.5至2.4%;(3)建商餘屋持有年限在2年以內者,法定稅率調整為2%至3.6%;(4)其餘持有多戶且未作有效使用者,調高其法定稅率為2%至4.8%,且各地方政府均應在該範圍內訂定差別稅率,並採全數累進(超過一定戶數全部戶數適用較高稅率而非分別適用各級距稅率)課徵[footnoteRef:1]。 [1: 〈行政院會議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財政部賦稅署2023年7月6日新聞稿,https://www.dot.gov.tw/singlehtml/ch26?cntId=9f2638fd2829478487dfdfc925ee98ee,瀏覽日期:2023年8月17日。] 而現行的房屋稅基(房屋評定現值)遠低於「市場交易價格」,也低於「建造成本」,免徵房屋稅的房屋比比皆是,縱然施行「囤房稅2.0」也是免稅。因此,乃有輿論主張應調高房屋稅基[footnoteRef:2]。 [2: 【囤房稅靈不靈?3-2】打蛇打七寸,囤房成本要有感,「稅基」到底怎麼訂才合理?,太報,2023年8月5日,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9B%A4%E6%88%BF%E7%A8%85%E9%9D%88%E4%B8%8D%E9%9D%88-3-2-%E6%89%93%E8%9B%87%E6%89%93%E4%B8%83%E5%AF%B8-%E5%9B%A4%E6%88%BF%E6%88%90%E6%9C%AC%E8%A6%81%E6%9C%89%E6%84%9F-231000769.html,瀏覽日期:2023年8月18日。] 四、探討研析 (一)房屋評定價值之探討 房屋稅額等於房屋評定現值乘於房屋稅率。因此,「囤房稅2.0」雖然調高稅率,但若「房屋評定現值」沒有調整,最終繳交之房屋稅亦無甚大影響。而「房屋評定價值」依法由各縣(市)政府的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來決定,實際上該價值往往與市價有落差[footnoteRef:3]。「實價登錄」價格是最新的市場價格,如參照實價登錄價格,重新調整稅基,看似較為合理,也不會造成「房屋評定價值」遭低估的情形。但「已登錄之不動產交易價格資訊,在相關配套措施完全建立並完成立法後,始得為課稅依據。」既經明定於《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24條之1第4項及《平均地權條例》第47條第4項,有關「相關配套措施完全建立」尚待主管機關研訂。 [3: 同前註。] (二)房屋評定價值調整之法益衡平考量 如果房屋評定價值難以合理調高,則對於囤房者所加重的房屋稅漲幅有限。但若房屋評定價值大幅調升,則多數的自用住宅所有人房屋稅將暴增,一般人恐難能承受,反而成為阻礙調高房屋評定價值的主要阻力。兩相權衡,要調高房屋評定價值,似仍有待社會共識。 (三)財政部預告「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廣徵各界意見中 財政部2023年8月18日預告「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footnoteRef:4],其內容主要包括持有多戶且未做有效使用者,調高其法定稅率範圍為2%至4.8%,且各地方政府均應在該範圍內訂定差別稅率,採全數累進課徵、規定起造人持有用途為住家用之代銷售房屋在2年以內者,法定稅率調整為2%至3.6%等,目前仍在廣徵各界意見中。期能訂出新制,既不會增加自用住宅的房屋稅負擔,又可以有效增加囤房者的負擔,以迫使其將閒置房屋投入租賃市場,為更有效率的使用,或釋出於買賣市場。 [4: 財政部2023年8月18日台財稅字第11204629000號公告。] 撰稿人:葉育彰 1/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565/File_19788168.docx
R02203
數位金融之電子文件法制議題探討
電子簽章法;民事訴訟法
彭文暉
2023-08-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數位金融之電子文件法制議題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電子簽章法、民事訴訟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銀行辦理數位房貸卡關,業者指出即使地政機關發給數位權狀,然「不動產抵押權設定契約」無法以電子化方式簽署,法院無法接受數位化權狀作為證物,嗣後債權人亦不能以相關電子文件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仍須使用紙本權狀起訴。臺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爰於2023年金融建言白皮書中建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援引「電子簽章法」第4條第3項規定,頒布電子文件簽署相關指引規範,並將現行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下稱銀行公會)所訂「金融機構辦理電子銀行業務安全控管作業基準」(下稱電子銀行安控基準)之安全機制納入,俾利辦理線上貸款業務之金融機構遵循及司法機關採認,減少訴訟爭議[footnoteRef:1]。 [1: 魏喬怡,「數位房貸卡關 金管會:先強化安控」,工商時報,2023年8月3日,第A12版。] (二)查為因應金融業(服)務數位化之發展趨勢,金管會自2015年起推動「打造數位化金融環境3.0」計畫,開放銀行得於線上辦理存款、授信、信用卡、財富管理及共同行銷,並由銀行公會訂定前開電子銀行安控基準[footnoteRef:2]。據金管會表示,數位發展部業以國際上常見之演算法與資通安全技術標準,就「具電子簽章效力之電子簽章技術」予以例示[footnoteRef:3],尚不宜再另訂相關指引;至銀行辦理線上業務之司法訴訟風險,建議業者可強化相關安全措施,以資因應[footnoteRef:4]。 [2: 金管會銀行局,數位化金融環境3.0,2021年5月21日,https://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446&parentpath=0,8,12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8日。] [3: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2022年12月2日產經字第1114000229號函。] [4: 魏喬怡,同註1。] 四、探討研析 (一) 電子文件排除適用之規範檢討 電子簽章法第4條第2項規定:「依法令規定應以書面為之者,如其內容可完整呈現,並可於日後取出供查驗者,經相對人同意,得以電子文件為之。」所稱「電子文件」,依同法第2條第1款規定,係指「文字、聲音、圖片、影像、符號或其他資料,以電子或其他以人之知覺無法直接認識之方式,所製成足以表示其用意之紀錄,而供電子處理之用者」;該法第9條第1項規定:「依法令規定應簽名或蓋章者[footnoteRef:5],經相對人同意,得以電子簽章為之。」所稱「電子簽章」,依同法第2條第2款及其施行細則第2條規定,乃指「依附於電子文件並與其相關連(附加於電子文件、與電子文件相結合或與電子文件邏輯相關聯),用以辨識及確認電子文件簽署人身分、資格及電子文件真偽者」。 [5: 民法第3條:「依法律之規定,有使用文字之必要者,得不由本人自寫,但必須親自簽名。如有用印章代簽名者,其蓋章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 按銀行線上辦理不動產授信之數位房貸業務,所涉不動產物權法律行為,依民法規定應以書面為之[footnoteRef:6]。由於法務部原公告不動產物權之設定、移轉、負擔及證明文書,應排除電子簽章法之適用[footnoteRef:7],導致銀行無法線上辦理不動產抵押權之設定。惟近年內政部逐步推動網路申辦不動產登記及核發數位權狀業務[footnoteRef:8],法務部亦已修正排除電子簽章法「書面」、「文書」或「簽章或蓋章」適用之項目並停止原公告之適用[footnoteRef:9]。然查強制執行法第6條第1項所定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應提出之債權及抵押權證明文件,目前仍排除電子簽章法之適用[footnoteRef:10]。考量數位金融業(服)務之發展趨勢,相關主管機關仍宜就電子文件之排除適用規範再作檢討。 [6: 民法第758條規定:「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定、喪失及變更者,非經登記,不生效力。前項行為,應以書面為之。」] [7: 法務部2002年3月21日法律字第0910700139號公告。] [8: 參見「服務型智慧政府2.0推動計畫 -推動智慧不動產登記計畫(2021年至2025年)」,計畫主辦單位:內政部,2021年1月(摘錄版2021年/1月),頁10-11。] [9: 法務部2023年7月4日法律字第11203506250號公告。] [10: 司法院2019年4月12日院台資一字第1080010291號公告、法務部2022年1月12日法律字第11003512280號公告。] (二) 電子私文件證據效力之法制研修 電子文件無法以人類之知覺直接認識其記載內容,必須利用一定科技設備始能閱讀,其證據調查方式自與文書有所差異。文書證據之特性包括文字性及可讀性,然電子文件之內容尚須透過機器及程式操作轉換,始具文字性及可讀性。故此類須由設備保存之紀錄(含電子郵件)應屬民事訴訟法第363條規定之準文書[footnoteRef:11]。 [11: 姜世明,從實體正本文件數位化看數位證據使用上所面臨之問題―兼論證券市場參與者實體開戶或交易文件之無實體保存,集保結算所雙月刊,第240期,2018年10月,頁10。] 關於電子文件之證據能力(證據適格),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法對於證據能力原則並無限制,電子文件應可作為訴訟上之證據。就其證據價值言,現行民事訴訟法及電子簽章法對於電子文件之形式證據力,尚乏明確評價規範,然相關草案似有所修正[footnoteRef:12]。學者指出目前司法實務對於電子文件真正性之舉證責任分配,多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57條前段「私文書應由舉證人證其真正」之規定,而非第358條第1項「私文書經本人或其代理人簽名、蓋章或按指印或有法院或公證人之認證者,推定為真正」之規定。按一般電子文件易遭變更或竄改,原則上固不宜適用文書真正推定之規定,惟從保障負舉證責任當事人之舉證困難觀點言,原始電子私文件若經合格電子簽章,該文件(製作名義人)簽章之「表示」應具真實性之表徵[footnoteRef:13]。由是,主管機關似可參酌德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研議於民事訴訟法中增訂原始電子私文件經合格電子簽章具有真正性(法定表見證明)之舉證減輕規定[footnoteRef:14],以明確規範電子私文件之證據價值(形式證據力),減少相關訴訟爭議。 [12: 參數位發展部2023年6月27日數授產經字第1124000572號公告「電子簽章法」修正草案第6條第1項:「使用符合本法規定之數位簽章簽署電子文件,推定為本人親自簽署。」] [13: 劉明生,電子文件真正、一致性表示舉證減輕與證據價值之研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 77 期,2022 年 9 月,頁122-123。] [14: 按電子私文件既經合格電子簽章(已進行簽章審查程序並導出積極結果),經驗上應可認已遵守關於真正性及未被偽造之安全性規範。惟考量數位化環境下,第三人仍有中間介入之可能性,故當事人提出之反證僅須使該表見證明產生嚴重懷疑即可,而無須提出相反事實之證明(本證),劉明生,同前註,頁115。] 撰稿人:彭文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529/File_19788132.docx
R02202
觀光景點公有路外停車場停車優惠研析
停車場法
林鈺琪
2023-08-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2 議題研析 一、題目:觀光景點公有路外停車場停車優惠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停車場法 三、背景說明 為解決遊客過多及塞車問題,溪頭自然教育園區自今(2023)年8月1日起全面改為電子化收費,正式調整收費標準,採小時方式收費,同時給予當地鄉民每1人擁有登記1部車輛車號的免收停車費優惠。但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下簡稱臺大實驗林管處)發現,才第3天就有700多人登記,超過第一停車場既有的650個車位數,如果這些鄉民同時前來免費停車,勢必影響其他遊客的停車權利,以及廠商的經營績效,不排除有人鑽漏洞借牌登記[footnoteRef:1]。 [1: 黑中亮,《鹿谷鄉民3天逾700人搶辦 衍生亂象 溪頭登記免費停車 未成年也申請》,聯合報,2023年8月4日,第B201版。] 四、探討研析 (一)觀光景點[footnoteRef:2]公有路外停車場規範依據 [2: 依發展觀光條例第2條第3款至第5款規定,本文所指觀光景點係指:1. 觀光地區:指風景特定區以外,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後指定供觀光旅客遊覽之風景、名勝、古蹟、博物館、展覽場所及其他可供觀光之地區。2. 風景特定區:指依規定程序劃定之風景或名勝地區。3.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指具有無法以人力再造之特殊天然景緻、應嚴格保護之自然動、植物生態環境及重要史前遺跡所呈現之特殊自然人文景觀資源,在原住民保留地、山地管制區、野生動物保護區、水產資源保育區、自然保留區、風景特定區及國家公園內之史蹟保存區、特別景觀區、生態保護區等範圍內劃設之地區。] 依停車場法第2條第3款規定,路外停車場係指在道路之路面外,以平面式、立體式、機械式或塔臺式等所設,供停放車輛之場所;依同法第17條[footnoteRef:3]規定,明定路外公共停車場之相關收費規定;另依同法第25條及26條[footnoteRef:4]規定,路外公共停車場應將管理規範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備,領得停車場登記證後,始得依法營業。基此,觀光景點公有路外停車場如屬提供公眾停車使用之收費停車場,適用停車場法相關規定[footnoteRef:5]。 [3: 停車場法第17條:「(第1項) 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之費率,應依第31條規定定之;其停車費以計時收取為原則,並得採月票方式收費;其位於市中心區或商業區者,得採計時累進方式收費。採計時收取,得以30分鐘為計費單位。(第2項) 民營路外公共停車場之收費標準與收費方式,由停車場經營業擬定,報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備查。」] [4: 停車場法第25條:「(第1項) 前條都市計畫停車場或路外公共停車場應於開放使用前,由負責人訂定管理規範,向地方主管機關報請核備,領得停車場登記證後,始得依法營業。(第2項) 前項管理規範,其有關營業時間及收費標準事項,並應公告之。如有變更,亦應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備。」、第26條:「路外公共停車場可供車輛停放使用未達五十個小型車位或建築物附設之停車空間,開放供公眾停車收費使用者,其負責人得逕依前條之規定訂定管理規範,向地方主管機關報請核備,領得停車場登記證後,始得依法營業。」] [5: 交通部2014年6月20日 交路字第1030016640號函參照。] (二)停車優惠原則上應符合平等原則 觀光景點為一般社會大眾均得入園參觀遊玩之區域,其路外停車優惠原則上應適用於一般社會大眾,以符平等原則。是否得對特定對象給予差別待遇,在於差別待遇之手段與目的之達成間具有合理關聯[footnoteRef:6],才可予以優惠待遇的措施。也就是說,差別待遇必須具備正當性,亦即必須採用差別待遇,才可以達到目的,如此差別待遇才具正當性。 [6: 司法院釋字第722號解釋文參照。] (三)研擬訂定定型化契約,完備觀光景點公有路外停車場停車優惠問題 停車場之規劃、設置在於增進交通流暢,改善交通秩序[footnoteRef:7]。而停車收費的主要目的在於停車秩序管理,讓公共停車資源能充分公平運用,避免遭長期久占。我國每到連續假期,許多熱門的觀光景點常面臨停車空間有限,繼而造成停車亂象的情形發生[footnoteRef:8]。如前所述,若發生過多的免費使用者停放車輛於觀光景點路外公共停車場,不僅影響其他民眾的停車權益,若停車場係委託民間經營者[footnoteRef:9],亦將影響經營業者的營業績效,而造成無業者願意經營的情形發生。 [7: 停車場法第1條參照。] [8: 黃昱憲,《南迴景點多 連假祭管制、加強取締停車亂象》,原視新聞網,2023年6月21日,網址:https://news.ipcf.org.tw/8293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21日。] [9: 停車場法第29條:「公有路外停車場,得委託民間經營;其委託經營辦法,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定之,並報請上級主管機關備查。」] 為符衡平,並解決觀光景點停車問題,主管機關或可研擬以訂定定型化契約方式,藉由法律授權規定,依觀光景點公有路外停車場停車優惠實際需要情形,規定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之事項,俾利維護民眾停車權益,並促進業者經營合理化及經營意願。 撰稿人:林鈺琪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527/File_19788130.docx
R02201
我國碳費政策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接軌問題研析
氣候變遷因應法
李淑瓊
2023-08-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我國碳費政策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接軌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氣候變遷因應法 三、背景說明 氣候變遷一直是國際社會所重視的重要議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簡稱IPCC)於2023年3月19日完成了第6次評估報告(AR6)的綜合報告[footnoteRef:1],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對世界各地的生態系統、住民、基礎設施和經濟的影響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快[footnoteRef:2]。 [1: AR6綜合報告的內容請參見IPPC網頁,網址: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6日)] [2: 參見:經濟部國際合作處,2023 年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AR6 綜合報告網頁,網址:https://www.moea.gov.tw/Mns/ietc/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37540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6日)] 1992年5月聯合國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以下簡稱UNFCCC),並於1994年生效,2021年11月13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footnoteRef:3])達成了一項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格拉斯哥氣候協議)[footnoteRef:4],明定各國須在2022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削減未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unabated coal)、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並談妥巴黎協定規則手冊(Paris Agreement Rulebook),包括可能驅動全球碳市場的巴黎協定第6條(Article 6)[footnoteRef:5],承諾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footnoteRef:6]。 [3: 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是指UNFCCC 的197個締約方每年一次的領袖峰會,討論如何共同應對氣候變遷。COP每年由不同的國家主辦,第一屆COP,稱為COP1,1995年在德國柏林舉行。著名的COP大會有1997年在日本京都舉辦的COP3,會議最後通過了「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另2015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COP21,通過了「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來取代「京都議定書」。] [4: 協議全文請參見UNFCCC網頁,網址:https://unfccc.int/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cma2021_L16_adv.pdf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5: 巴黎協定第6條全文請參見UNFCCC網頁,網址:https://unfccc.int/files/meetings/paris_nov_2015/application/pdf/paris_agreement_chinese_.pdf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6: 參見:高宜凡,COP26系列十六:從巴黎到蘇格蘭,格拉斯哥氣候會議談出了多少成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2021年11月22日,網址: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216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也非UNFCCC的締約國,惟氣候變遷為全球性之議題,我國無法置身事外,故政府亦積極推行相關政策因應,立法院亦於今(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全文修正案,並將法規名稱變更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經總統於2月15日公布施行,該法第4條將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footnoteRef:7]目標明文入法[footnoteRef:8],並擬開徵碳費。於5月9日三讀通過「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組織法」之制定案,並於8月22日施行,設置專責機關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業務。 [7: Net zero emission,係指將溫室氣體達到移除與總產出量互相抵銷。] [8: 該法第4條第1項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中華民國139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四、探討研析 (一)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與我國碳費之關聯 為因應氣候變遷問題,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布推動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而碳定價制度[footnoteRef:9]為執行之重要工具。隨著碳定價制度被廣泛採行,防堵碳洩漏成為各國政府討論的焦點,碳邊境稅或稱碳邊境調整機制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問世[footnoteRef:10]。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footnoteRef:11]的最終規範版本已於2023年5月16日正式通過[footnoteRef:12],輸入歐盟的產品預計於2026年起正式開始繳納與歐盟排放交易的碳價差額。又歐盟定義的碳價[footnoteRef:13]只有兩種,一個是溫室氣體排放交易系統(ETS)下的排放額度(allowances),另一個是碳稅(tax, levy or fee)。各國政府自行認定的「碳權額度」(credit)或是自願市場取得的「碳權」,皆不是CBAM認定的碳價[footnoteRef:14]。環境部[footnoteRef:15]表示,我國即將實施的「碳費」屬於歐盟CBAM定義的有效碳價形式之一[footnoteRef:16]。 [9: 碳定價是各國用來抑制排碳以減緩氣候變遷的工具之一,多數的國家採取兩種碳定價方式,分別是碳稅(Carbon Tax)和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 Trading System,ETS)] [10: 參見:Greenpeace綠色和平,淨零賽局來臨:國際碳邊境稅臺灣衝擊報告,2021年8月,網址:https://www.greenpeace.org/static/planet4-taiwan-stateless/2021/08/9268d16a-%E6%B7%A8%E9%9B%B6%E8%B3%BD%E5%B1%80%E4%BE%86%E8%87%A8%EF%BC%9A%E5%9C%8B%E9%9A%9B%E7%A2%B3%E9%82%8A%E5%A2%83%E7%A8%85%E8%87%BA%E7%81%A3%E8%A1%9D%E6%93%8A%E5%A0%B1%E5%91%8A-compressed.pdf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5日)] [11: 歐盟對進口到當地的碳密集型產品,依據碳排放量,進口商需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產品才能進入歐盟。但如果是非歐盟的生產商,只要提供產品在非歐盟國家已依據碳價格支付費用的相關證明,進口商則可以抵消歐盟CBAM憑證的採購費用。參見:何晨瑋,2023年10月試行!一文搞懂什麼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2023年3月29日,ESG遠見,網址:https://esg.gvm.com.tw/article/512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2日)] [12: 相關規範內容,請參見歐盟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網頁,網址:https://taxation-customs.ec.europa.eu/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_en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6日)] [13: 碳價(亦有翻譯為「碳定價」者)的定義規定在Regulation (EU) 2023/956的第3條第29款,英文原文為:「‘carbon price’ means the monetary amount paid in a third country, under a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scheme, in the form of a tax, levy or fee or in the form of emission allowances under a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calculated on greenhouse gases covered by such a measure, and releas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14: 參見:倪茂庭,台灣企業搶買的碳權可以抵CBAM?2023世界銀行《碳價現況與趨勢報告》告訴你真相-淨零行不行,天下雜誌,2023年5月31日,網址:https://csr.cw.com.tw/article/43183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1日)] [1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於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 [16: 環保署新聞稿,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10月上路!為什麼自願減量碳權無法對應CBAM,但碳費可以?,今週刊,2023年8月15日,網址: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90807/post/202308150015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7日)] (二)臺灣碳權交易所及相關主管機關應儘速規劃與國際接軌的配套措施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碳定價儀表板之資訊,截至2023年3月全球有73個運作中的碳稅或排放交易系統,覆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3%[footnoteRef:17]。臺灣碳權交易所於8月7日於高雄舉行揭牌營運典禮,服務對象以有減碳需求的法人為主[footnoteRef:18]。由於歐盟CBAM並不接受購買碳權用以扣抵,也不能以自願減量額度來扣減,但因臺灣碳權交易所採用的是「碳費先行」並搭配自願減量交易機制的做法,無法與歐盟CBAM接軌,工商團體乃建議,臺灣碳權交易所應儘速規劃與國際接軌的配套措施[footnoteRef:19]。 [17: 參見:世界銀行碳定價儀表板(Carbon Pricing Dashboard)網頁,網址:https://carbonpricingdashboard.worldbank.org/map_data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6日)] [18: 包含:參與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或供應鏈要求碳中和承諾的企業、未來受政府課徵碳費及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影響的業者,以及擴廠時,受環境影響評估要求,而需要減碳的企業。參見:簡鈺璇,碳權交易是什麼?臺灣碳權交易所正式成立,一次掌握 3 種交易方式,經理人,2023年8月10日,網址: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7224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6日)] [19: 同註16。] 另歐盟CBAM的管制範圍包括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及化學品(氫)6大輸歐產品,惟我國對歐盟主要出口貨品類別係以機械用具及其零件與電機設備及其零件為主(2023年7月比重分別為52.5%與20.7%[footnoteRef:20]),皆非前述管制範圍產品,於國內被課碳費後,出口至歐盟無法扣抵,而根據媒體報導,環境部徵收碳費的對象,擬以排碳量區分,非以產業別區分,初步擬針對年排碳量逾2.5萬公噸、共287家排碳大戶開徵碳費[footnoteRef:21]。爰建議主管機關在規範碳費徵收對象及費率時,除考量碳排放量外,應同時考量歐盟CBAM的管制範圍產品、未來可能陸續推行碳邊境調整機制之國家或區域的法規政策,及我國出口至世界各國之主要貨品比重等因素,並做好未來接軌國際碳市場的準備,以避免或減輕各種貿易壁壘和氣候稅負的衝擊,並使課徵碳費取得最大效益。 [20: 參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我國對歐盟主要出進口貨品類別(2023年7月)統計資料,網址:https://www.trade.gov.tw/Files/PageFile/516648/5166480m3yi20230810164157.pdf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21: 陳映璇,碳費明年上路,初期至少徵收500家!氣候變遷因應法一文全解讀,數位時代,2023年5月23日,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3734/climate-change-law-highlight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6日)] (三)主管機關宜規劃期程依進度訂定相關子法俾利遵行 「氣候變遷因應法」授權環境部訂定12個子法,並主辦溫室氣體總量管制交易制度之建立及國際合作減量機制之推動事項[footnoteRef:22]。惟環境部迄今僅公告修正「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1個子法,預告「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等4個子法,其餘子法仍在草案研擬階段[footnoteRef:23],而「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規範之相關業務,亟需相關子法訂定後始可執行,爰建議主管機關規劃完成子法期程,依列管進度訂定相關子法,俾利業務推動之遵行依據。 [22: 參見:氣候變遷因應法第8條第2項第13款規定。] [23: 12個子法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施行細則」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施行細則 」、 碳費收費辦法、公告碳費收費對象及費率、碳費自主減量計畫審核辦法、碳費收費對象指定減量目標、溫室氣體管理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修正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溫室氣體認證機構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 撰稿人:李淑瓊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507/File_19788118.docx
R02200
友善職場法制問題淺析
勞動基準法;職業安全衛生法;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陳秋芬
2023-08-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0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友善職場法制問題淺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職業安全衛生法、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三、背景說明 據報載,一名新進員工剛至公司上班,遭資深同事欺凌,除私底下說當事人是神經病,於用餐時更將死老鼠扔其桌上,使當事人深受陰影影響,導致體重爆瘦並患上憂鬱症,案經地院審結,判該名同事應賠償精神撫慰金3萬元,全案定讞[footnoteRef:1];另一名在公司擔任管理職員工,每天向直屬主管匯報工作,卻天天被羞辱到血壓飆高,當時還以為只是自己犯錯而不知被欺凌,最後還因承受不住壓力爆哭而去醫院看診[footnoteRef:2]。類似職場欺凌行為,不勝枚舉,除會使人緊張焦慮,工作表現變差,創傷不易痊癒,更嚴重影響個人心理及生理健康[footnoteRef:3]及職場環境健全發展。 [1: 郭玗潔,新人午餐吃一半…職場老鳥「丟死老鼠上桌」霸凌 她憂鬱暴瘦6KG,ETtoday新聞雲,2023年5月28日,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528/2508114.htm#ixzz8AVZETieQ ,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2: 林立浩,男子每天被「職場霸凌」身心受創就醫 上司跟他看同間被拒診,CTWANT國際新聞,2023年8月6日,網址: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74833 ,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3: 職場霸凌在人的身體或心理留下以下傷痕與傷害,例如:自身沒價值感、反覆質疑自己能力、害怕接觸人與人群、社交恐懼等,被霸凌的傷害,可能遠比我們想得多,且更為細緻,是種散落在生命裡沒有被好好對待與尊重的刻痕,對被霸凌者而言,傷痕不容易抹滅。詳見郭禺廷,被霸凌的痛就像手斷掉一樣 「6大傷害」會留在生命裡好一陣子,聯合新聞網,2023年8月1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1484/7366442 ,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隨著勞動人權成為普世價值,2019年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公布第190號公約「消弭職場暴力與騷擾公約」(Violence and Harassment Convention)[footnoteRef:4],該公約已就「職場暴力和騷擾」為明文定義。綜觀我國法規未如該公約就職場暴力和騷擾為規範,僅於勞動基準法第8條[footnoteRef:5]、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第3款[footnoteRef:6]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3[footnoteRef:7]規定,雇主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以預防勞工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footnoteRef:8]。然如遇職場暴力和騷擾行為,僅能透過民法[footnoteRef:9]、刑法[footnoteRef:10]及勞動法令[footnoteRef:11]等規定為處理,然各該規定均非對職場暴力和騷擾為量身規範,難認對職場保護為周全規定。 [4: C190 Violence and Harassment Convention,該公約於前言明白揭櫫「……承認每個人都有權享有一個沒有暴力和騷擾的工作領域,且工作領域中的暴力和騷擾會構成侵犯或踐踏人權,是種對機會均等的威脅,令人無法接受。並承認基於相互尊重和人類尊嚴的工作文化對於防止暴力和騷擾的重要性,各成員國負有促進對暴力和騷擾零容忍之責任,……承認工作領域的暴力和騷擾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生理和性健康、人的尊嚴以及家庭和社會環境……。」並於第1條第1項規定:「為達本公約之目的:(a)在工作領域中暴力與騷擾一詞,係指一系列不被接受之行為或措施,或是它們所帶來之威脅,不論是僅只發生一次,或是重覆發生,會針對、導致或有可能導致生理、心理、性方面或經濟傷害之情形,而應包括基於性屬因素所產生之暴力與騷擾在內……。(For the purpose of this Convention:(a) the term “violence and harassment” in the world of work refers to a range of unacceptable behaviours and practices, or threats thereof, whether a single occurrence or repeated, that aim at, result in, or are likely to result in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exual or economic harm, and includes gender-based violence and harassment; ……。)」公約原文詳網址https://www.ilo.org/dyn/normlex/en/f?p=NORMLEXPUB:12100:0::NO::P12100_ILO_CODE:C190,公約中譯本詳見勞動部網址:https://www.mol.gov.tw/media/dfqdgnq4/%E5%9C%8B%E9%9A%9B%E5%8B%9E%E5%B7%A5%E5%85%AC%E7%B4%84_%E7%AC%AC190%E8%99%9F_%E6%9A%B4%E5%8A%9B%E8%88%87%E9%A8%B7%E6%93%BE%E5%85%AC%E7%B4%84-%E4%B8%AD%E8%AD%AF.pdf?mediaDL=true 。] [5: 勞動基準法第8條:「雇主對於僱用之勞工,應預防職業上災害,建立適當之工作環境及福利設施。其有關安全衛生及福利事項,依有關法律之規定。」] [6: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第3款規定:「雇主對下列事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三、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 [7: 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3規定:「雇主為預防勞工於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致遭受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應採取下列暴力預防措施,作成執行紀錄並留存三年:……。前項暴力預防措施,事業單位勞工人數達一百人以上者,雇主應依勞工執行職務之風險特性,參照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相關指引,訂定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並據以執行;於勞工人數未達一百人者,得以執行紀錄或文件代替。」] [8: 鄭津津,職場霸凌問題之理論與實務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338期,2023年7月,頁102-103。] [9: 民事責任,包括雇主之侵權行為以及對勞工應負保護義務而生之責任等。在侵權行為責任方面,可能係雇主本人就是霸凌行為人,或雇主未盡到防治之責任而違反保護他人法律,造成他人損害所應負之侵權責任。且此部分常涉及對他人人格權之侵害,受害人亦可依民法人格權之保護規定請求損害賠償;除侵權責任外,依民法第483條之1規定,雇主還可能對勞工負保護照顧之義務而產生相關民事責任,詳見鄭津津,同註8,頁103。] [10: 刑事責任,端視職場騷擾和暴力行為態樣而以刑法相繩。如傷害罪(第277條)、公然侮辱罪(第309條)等,詳見鄭津津,同註8,頁102-103。] [11: 勞動法方面,如其遭遇之行為,該當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2款之暴行或重大侮辱者,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並向雇主請求資遣費。如涉及性騷擾,則可能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性別工作平等法」2023年7月31日修正名稱為「性別平等工作法」)有關性騷擾之相關規定或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規定,詳見鄭津津,同註8,頁103。]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針對職場騷擾為定義並研議法制化之可行性 職場騷擾在韓國是個普遍問題,該國遂於2019年7月16日修正勞動基準法,新增第6-2章「禁止職場騷擾[footnoteRef:12]」,於該章新增第76條之2及之3規定,明文對職場騷擾定義為:「雇主或受僱人透過職場中的職務或關係優勢,以逾越工作倫理的行為,造成其他受僱人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或是惡化工作環境。」且為減少雇主適用困擾,於2020年2月並公布指導手冊[footnoteRef:13]供雇主參酌,進一步闡釋何謂職場騷擾[footnoteRef:14]。此可提供我國參酌,以明文定義職場騷擾及後續雇主防治措施及明定雇主違反規定之罰則,以建置友善職場環境。然值得注意的是該國僅針對雇主課以罰責,卻無就加害者有處罰規定[footnoteRef:15],似有為德不卒之憾,實值作為修法之借鏡。另日本亦有就職場騷擾[footnoteRef:16]為定義性規範,並定有指導方針[footnoteRef:17],併可參酌。 [12: 韓國勞動基準法(근로기준법)第6-2章(即職場反霸凌法[workplace antibullying law]),網址: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A%B7%BC%EB%A1%9C%EA%B8%B0%EC%A4%80%EB%B2%95 ,瀏覽日期:2023年8月21日。依該法第76條之2規定,有針對職場騷擾為定義性規範。並於第76條之3規定,如發生職場騷擾,得向雇主舉報,雇主並應進行調查及後續應採取處理措施。並於第109條第1項定有罰則,如雇主對受害人或舉報人採取報復性或歧視性行動,雇主會被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00萬元以下罰金。亦可參見鄭津津,同註8,頁99-100。] [13: 有關職場欺凌判定及預防應對手冊(직장 내 괴롭힘 판단 및 예방 대응 매뉴얼)於2020年2月公布,最新版本係2023年4月修正版,詳見http://www.moel.go.kr/policy/policydata/view.do?bbs_seq=20230500514 ,瀏覽日期:2023年8月21日。] [14: 該指導手冊定義何謂職場霸凌、騷擾,包括言語羞辱、肢體暴力、惡意散布謠言、侵害個人隱私、強迫喝酒、抽菸和應酬等,均屬之。詳見註13及鄭津津,同註8,頁100。] [15: 編譯盧永山、記者李雅雯,〈財經週報-職場霸凌〉韓日立法 加害者置身事外?自由時報,2019年10月21日,網址: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26297 ,瀏覽日期:2023年8月21日。] [16: 參酌労働施策総合推進法第30條之2第1項規定,將職場騷擾定義為利用上對下的優勢地位,以逾越業務範圍的言語或行為,造成受害人生理或心理痛苦,且有害於工作環境。並規定雇主須提供諮商服務,要提供申訴程序管道及爭議解決機制。禁止雇主解僱、報復或歧視申訴或舉報職場騷擾之受僱人。惟對於未遵守規定之雇主並無處罰之規定,僅得對雇主為行政指導或揭露雇主姓名,欠缺罰則是否能發揮防治作用,備受質疑。法規網址: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41AC0000000132_20220617_504AC0000000068&keyword=%E5%8A%B4%E5%83%8D%E6%96%BD%E7%AD%96%E7%B7%8F%E5%90%88%E6%8E%A8%E9%80%B2%E6%B3%95 。瀏覽日期,2023年8月21日;另參酌鄭津津,同註8,頁101。] [17: 指導方針(詳見https://www.no-harassment.mhlw.go.jp/pdf/pawahara_gimu.pdf )中將職場騷擾區分成六種類型,分別為(一)身體攻擊;(二)精神上的傷害;(三)故意的孤立排擠;(四)過重的工作;(五)使受僱人從事遠低於其專業或技術的工作;(六)透過詢問與工作無關的問題來侵犯受僱人的隱私。] (二)建議明確規定雇主訂定預防計畫之具體作為 觀之其他國家經驗可知,雇主若能積極建立事前預防事後處理之機制,確實可有效降低職場欺凌行為之發生[footnoteRef:18]。然現行法規中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第3款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3規定,要求雇主應對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然該預防措施應包含哪些項目,於法規中並無規範,僅規範雇主得參照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訂定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或以執行紀錄代替[footnoteRef:19]。有學者建議[footnoteRef:20],可於法規中明確規定應記載之具體作為,例如訂定標準行為準則、建立衝突管理流程、定期舉行防治職場騷擾之員工教育、培訓主管使其合理行使管理與懲戒權、建立有效暢通之申訴管道、提供受害人諮商與支持服務、管理職場壓力和風險等、提供定期且尊重的表現反饋等,為避免預防計畫流於形式,主管機關或可參酌目前實務運作情形並據以修正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明定預防計畫及執行紀錄應記載之具體作為,以建立友善職場,保護勞工權益。 [18: 江睿智,新聞中的法律/防職場霸凌 應明定雇主責任,經濟日報,2021年3月29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5350313 ,瀏覽日期:2023年8月21日。] [19: 依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3第2項規定,有關暴力預防措施訂定,係以事業單位勞工人數為區分,勞工人數達一百人以上者,訂定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勞工人數未達一百人者,得以執行紀錄或文件代替。] [20: 鄭津津,同註8,頁107。] 撰稿人:陳秋芬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505/File_19788116.docx
R02199
技職試探教育創新作為之問題淺析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郭憲鐘
2023-08-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99 議題研析 1、 題目:技職試探教育創新作為之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3、 背景說明 (一)教育部於本(112)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footnoteRef:1]中表示,技職教育,接軌職涯未來,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樑柱;會中特規劃專題報告,介紹技職教育萌芽、扎根及擴散效應,並於現場進行技職教育推廣之成果展示[footnoteRef:2]。部分地方政府也在本年暑假開設國中小職業試探營隊,讓親子共同試探未來職業發展方向[footnoteRef:3]。 [1: 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接軌國際,民眾日報,112年7月19日, 第A06版。] [2: 112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專題報告:攜手企業、共育人才-技術及職業教育嶄新風貌,技術及職業教育司,112年7月18日,參閱網址:https://ssur.cc/72S3iFt,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1日。] [3: 新北暑假職探育樂營、親子攜手試探未來,國立教育廣播電台,112年7月28日,參閱網址:www.ner.gov.tw/news/64c35c76061a27000807840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1日。] (二)據教育部統計處統計「高級中等教育高中職學生比[footnoteRef:4]」111學年高中職學生總計611,221人;其中高中學生(含綜合高中)計303,253人、高職學生(含專業群科)計307,968人。國中生選讀技職體系就讀的比例顯已逾半,其於國中(小)學習階段是否有經歷過適當的職業試探教育,並獲得進入職場所需之正確價值觀念與專業技術能力,實至關重要。 [4: 高級中等教育高中職學生比查詢,教育部統計處,112年4月26日,參閱網址:https://stats.moe.gov.tw/high/,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1日。] 4、 探討研析 (一)研議將國民中小學自辦職業試探教育所聘任之職群教師條件及資格納入法律明定之 依「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9條第1項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應開設或採融入式之職業試探、生涯輔導課程,提供學生職業試探機會,建立正確之職業價值觀。」;復依「國民中學技藝教育實施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規定:「國民中學辦理三年級學生技藝教育(以下簡稱技藝教育),得按其辦理主體,依下列方式為之:一、自辦式:由國民中學獨立辦理,上課地點在國民中學內。」 前揭立法之目的,係為透過技職試探教育,讓技職教育萌芽並達到向下扎根、向上擴散之效應。惟長久以來技職教育受到社會重視學歷文憑及輕忽實務經驗之影響,導致國民中小學職業試探教育的師資或課程安排等,成為過去數十年來學校升學主義盛行下所忽略的部分。爰為達到「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為提供學生職業試探機會,建立正確職業價值觀之立法目的,針對國民中小學自辦職業試探教育所聘任職群教師之資格、條件及課程安排相關規範等,允宜納入「技術及職業教育法」明定之,俾利技職試探教育之課程與教師之設計安排有所依據遵循。 (二)參酌最新行業統計分類之內容適時調整職群課程類別 依「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10條第1項規定:「國民中學為實施職業試探教育,得與技職校院或職業訓練機構合作辦理技藝教育;其實施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勞動主管機關定之。」;復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學區域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作業要點」(簡稱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作業要點)第2點規定略以,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之設立目的,係為增進國民中小學學生對職業與工作世界之認識,提供國民中小學學生職業試探與興趣探索之機會,及培育學生具備良好工作態度與建立正確職業價值觀。 查聯合國為使各種生產活動有一致性的分類標準,俾利相關統計資料之蒐集與分析,於1948年訂定「國際標準行業分類[footnoteRef:5]」將各種經濟活動做有系統的分類,各國多陸續參照訂定。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亦於民國60年配合「國際標準行業分類」(1968年版)進行國內「行業統計分類」第1次修訂,並將分類層級擴增為大、中、小、細類等4 個層級:其後為因應國內經社發展,每5年配合「國際標準行業分類」之修訂,予以適時修正,以反映國內外最新產業結構變遷[footnoteRef:6]。為期職業試探教育所提供之課程內容能協助學生瞭解現行國內外產業類別與現況,爰有必要將最新國際行業與類別納入職群課程中,俾利學生對未來職涯發展有所認識及確立從事行業的準備。 [5: 國際標準行業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簡稱 ISIC)。] [6: 「行業統計分類」(第 11 次修正),行政院主計總處,110 年1月,參閱網址:https://ws.dgbas.gov.tw/001/Upload/463/attachment/11195/90015/012221854690wg0x9i.pdf,頁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1日。] 我國國民中小學成立區域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設立之目的,主要係為增進學生對職業與工作領域之認識及提供國民中小學學生職業試探與興趣探索之機會,以提早接觸未來職業樣貌 。爰此,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作業要點第6點第1款第1目規定(課程規劃):「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應以國民中學技藝教育規劃之職群為限,並依據國民中學技藝教育課程大綱,與合作單位共同規劃適合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學生之課程,每一示範中心應開設至少2個職群之課程。」;惟其規範尚未直接反映國內外最新產業結構的人才需求,實已限縮學生及時接觸國內外最新職業樣貌之探索機會。爰為因應國內外經社發展,提供學生全面且多元化之職業試探創新教育,以接軌職涯未來發展方向。現行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課程規劃技藝教育課群之內容,允宜將開設至少2個職群課程之規定酌予放寬[footnoteRef:7],並參酌中華民國最新「行業統計分類」[footnoteRef:8]之修訂,適時將類別較為多元且符合目前國內外就業市場趨勢之最新行業統計分類納入職業試探教育職群課程中。 [7: 現行職群歸屬表所列類6大類15群別,分別為工業類(機械群、動力機械群、電機與電子群、化工群、土木與建築群),商業類(商業與管理群、外語群、設計群) ,農業類(農業群、食品群) ,家事類 (家政群、餐旅群) ,海事水產類 (水產群、海事群)及藝術類 (藝術群) 。] [8: 我國行業統計分類目前分A大類至S大類共計19類,職業試探教育職群尚無法完全涵蓋最新行業統計分類,例如藝術類職群並未包含最新行業統計分類中R大類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類,應適時檢討納入以符實需。 ] 撰稿人:郭憲鐘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500/File_19788110.docx
R02198
公私立學校教師轉職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教師法;教師法施行細則
王幼萍
2023-08-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9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公私立學校教師轉職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教師法、教師法施行細則 三、背景說明 私立學校退場機制實施後,教師人人自危,擔心日後無工作,因此掀起一波轉職潮。由於私立學校工作環境大多不如公立學校,部分私立學校教師欲轉職到公立學校任教,但遭到原私立學校以「高額違約金」為手段,使教師轉職倍增困難 。除此而外,亦有公立高中在教師甄選簡章載明,代理教師報到時要繳交學經歷證件、合格教師證書正本,並由校方代管2個月後才歸還 。有關私立學校以收取保證金方式限制其教師轉職公立學校,及公立學校對甄選教師以額外條件限制其轉職機會等問題備受各界關切,因此公私立學校教師轉職均有必要予以探討及解決。 四、探討研析 (1) 建議明定私立學校教師聘約內容應明確禁止收取保證金並符合各級主管機關所定聘約準則 本(2023)年公立中小學專任教師開出極多缺額,僅六都就超過1,500名專任職缺,私立學校教師為爭取更好工作環境及待遇,紛紛報考公立學校教師甄選,但部分私立學校擔心開學轉職潮將造成開學後沒有教師擔任教學工作,不惜違法以「綁老師」方式將教師留任原校任職,例如採取向學校教師收取就業保證金的方式強制留任教師,更有部分私立學校教師參與公立學校教師甄試時,遭原校以「違反聘約」為由,求償新臺幣(以下同)10餘萬元 。 依《教師法施行細則》第21條規定:「本法所定聘約,得由各級主管機關訂定聘約準則(第1項)。各級教師組織得依本法第四十條第二款規定,與各級主管機關協議聘約準則(第2項)。教師聘約內容,應符合各級主管機關所定聘約準則之規定(第3項)。」另檢視各級主管機關據以所定聘約準則,對於教師聘約之基本內容,主要包含教師聘期、權利與義務、違約罰則、聘約修改、聘約終止及訴訟管轄法院等項目。聘約準則並無規定學校可採用收取就業保證金方式限制教師轉職。 今年公立中小學雖開出極多專任教師缺額,且私立學校教師又因少子化趨勢擔心影響工作機會而爆發轉職潮,私立學校亦擔心開學不及聘任合適的教師,故而採取收取保證金方式強留教師,惟部分私立學校主張與教師屬私法契約關係,收取保證金係因學校與教師間共同協議事項,應回歸私法契約內容規範。且由於部分學校與教師之間存在不對等的聘僱關係,當學校提出不合理甚至違法的要求時,部分私立學校教師為期繼續擔任教職以維持生計而不得不接受不符法規的條件。為期私立學校教師工作權益能受到保障,避免被迫接受學校不合理或違法的要求現象持續發生,建議主管機關檢討修正《教師法施行細則》第21條第3項規定,私立學校教師聘約內容應明確禁止收取保證金並符合各級主管機關所定聘約準則。 (2) 建議公立學校甄選教師簡章不得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內容,違反者應由主管機關令其修正以符相關法規 少子化浪潮亦影響公立學校招生。部分公立學校為確保教師錄取後,避免因為原任之公立學校不同意離職導致缺額,即有公立學校在教師甄選簡章載明,代理教師報到時需繳交學經歷證件、合格教師證書正本,並由校方代管2個月後才歸還,亦有學校要求參與甄試的現職教師,需取得原學校同意或離職證明才可以報考。 依《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第5點規定:「各校訂定甄選簡章,內容應包括:甄選類科、名額、甄選資格、報名日期、地點及程序、甄選時間、地點及方式、身心障礙應考人應試多元化適性協助措施、成績配分比例、甄試科目及範圍、錄取總成績計算及相同時之處理方式、成績通知方式、成績複查期限及方式、榜示日期及方式、報名費、申訴電話專線、信箱及附則等。」 經查《教師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等法規,對於教師之任用程序,應本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辦理,並無授權學校收取或保管應甄教師之個人文件等規定,額外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因此,公立學校辦理教師甄選時,要求代管報考教師個人身分證件、證書始得報考等規定,係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甚至影響其報考資格之工作權,確有必要檢討以保障公立教師參與甄選的權利。爰建議主管機關檢討《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第5點規定,公立學校甄選教師簡章不得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的內容,違反者應由主管機關令其修正以符相關法規。 撰稿人:王幼萍 � 柯家媛,私校退場「教師人人自危」…想逃去公校卻頻遭阻!恐面臨「高額違約金、降等聘任」,2023年7月24日,https://tw.news.yahoo.com/%E7%A7%81%E6%A0%A1%E9%80%80%E5%A0%B4-%E6%95%99%E5%B8%AB%E4%BA%BA%E4%BA%BA%E8%87%AA%E5%8D%B1-%E6%83%B3%E9%80%83%E5%8E%BB%E5%85%AC%E6%A0%A1%E5%8D%BB%E9%A0%BB%E9%81%AD%E9%98%BB-%E6%81%90%E9%9D%A2%E8%87%A8-%E9%AB%98%E9%A1%8D%E9%81%95%E7%B4%84%E9%87%91-03465489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23年7月31日。 � 趙宥寧、劉懿萱、葉冠妤,違法「綁」老師 公校教甄 傳代理師報到扣證件,聯合新聞網,2023年7月27日,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327678,上網檢視日期:2023年7月31日。 � 趙宥寧、王燕華,高額違約金枷鎖 私校師轉職難,聯合新聞網,2023年7月24日,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320110,上網檢視日期:2023年7月31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98/File_19788108.doc
R02197
扶助發展數位出版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圖書館法
傅朝文
2023-08-2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97 議題研析 1、 題目:扶助發展數位出版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圖書館法 3、 背景說明 由於針對全球閱讀習慣轉變,加上國內出版產業先前發生嚴峻的電商流血折扣戰事件,文化部於112年8月1日發布2項對縣市圖書館的政策,即各縣市在配合優化圖書採購、保障出版社獲得定價7折以上利潤前提上,文化部將以首年新臺幣(下同)1億元規模,擴大縣(市)政府對接平台與出版社的計次付費借閱電子書點數。文化部期盼藉此政策,改善過去因縣(市)政府預算投入不足,讀者必須受限於電子書每月限量借閱,無法提高借閱率,導致電子出版無法擴大市場;而藉由每一筆借閱支付出版社及作者相應費用,期能促進數位出版及閱讀的正向循環[footnoteRef:1]。 [1: 凌美雪,放寬電子書借閱限制 文化部1億元經費投注2大圖書館政策,自由時報電子報,112年8月1日,https://art.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82448;最後上網日期:112年8月16日。] 4、 探討研析 (一)研議由主管機關直接補助各縣市圖書館採購經評選之優質作品 文化部為促進出版業數位轉型、推廣數位閱讀並支持我國出版產業穩定發展及提升內容創作,於112年8月2日訂定「文化部補助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辦理擴大推動電子書計次借閱及優化圖書採購機制補助作業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依本要點第4點第1款規定,有關擴大推動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其點數加碼比例,文化部係依據各縣市111或112年度計次借閱已購買點數為基礎,對直轄市增加投入二倍點數、對縣(市)增加投入九倍點數為上限。並為擴大推動電子書計次借閱,鼓勵民眾數位閱讀的習慣,各縣市於文化部增加投入期間應取消讀者每人每年或每月使用上限[footnoteRef:2]及地理位置檢核機制。簡言之,電子書被借閱計次越多,出版社及作者相應可獲得之補助就越多。惟研究者認為由文化政策補助的角度,借閱次數多的書籍,未必是文化政策希望鼓勵的創作或補助的作者、出版社。專業的書籍在地方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顯然採購數量與借閱頻率都有一定的落差,各種小眾的作品也比較不容易被重視。且被借閱次數多之作者、出版社通常屬於可以從既有的銷售商業體系中獲取適當報酬,由文化政策角度照顧經濟弱勢的作者的意義則相對減少。如果文化部編列預算進行補助,允宜評估直接補助圖書館採購特定類型的圖書,反而更有效益[footnoteRef:3]。 [2: 以新北市立圖書館為例,其電子書借閱規則為:「該館提供台灣雲端書庫、HyRead計次服務兩平台每月固定點數額度(目前兩平台皆為每人每月4點,每月點數重新計算不累計),一點可借一本電子書或雜誌,沒有複本限制,不需等候。」https://www.library.ntpc.gov.tw/ReaderOpinion/faq/detail/F-20220504090137-282;最後上網日期:112年8月16日。] [3: 賴文智,公共出借權制度設計的困難與挑戰,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4期,110年12月,頁39。] 依國立臺灣圖書館所發布110年借閱統計與借閱前20名排行榜,其中多以愛情小說、經營行銷、資訊技術等類名列前矛[footnoteRef:4]。為達成本要點第1點所揭櫫之提升文化內容創作目的,建議主管機關研議邀請學者、專家及出版業公會共同評選優質作品,直接補助各縣市圖書館採購此類優質作品之電子書或紙本圖書,作為計次借閱制度之配套措施,以促進閱讀文化之發展。 [4: 李成蔭,疫情影響民眾借閱習慣 國台圖去年最熱門圖書出爐,聯合報,111年2月7日,https://reading.udn.com/read/story/122750/6081441;最後上網日期:112年8月16日。] (二)研議擴大補助至電子書以外之數位出版品 數位出版品,指將圖像、字元、影像、語音等內容,以數位處理或數位形式(含以電子化流通方式)呈現之出版品。因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數位出版品呈現多樣化,在型式上有電子書、數位影音、電子期刊、電子學位論文、電子報、電子資料庫等[footnoteRef:5]。惟依本要點規定,就數位出版品而言,其補助對象僅限於電子書,尚未包括其他形式的數位出版品,而數位影音等出版品在各公共圖書館也經常為民眾所使用。為促進出版業之數位轉型,提高民眾使用數位出版品的頻率,建議主管機關研議其他補助標的,擴大補助至電子書以外之數位出版品。 [5: 國家圖書館網頁,認識數位出版品,https://ebook.ncl.edu.tw/webpac/ebookTutorial.jsp?tutId=2,最後上網日期:112年8月16日。] (三)研議全面推動公共出借權並修正圖書館法 文化部表示本次所推出之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政策,主要在鼓勵縣(市)政府主動響應、文化部加倍投入補助等措施,讓「公共出借權跨出大步」,達到保障實體出版永續及促進數位出版發展目標[footnoteRef:6]。所謂「公共出借權」係指公共圖書館對公眾出借受著作權法保護之館藏時,館藏著作人或相關權利人所能獲得之權利[footnoteRef:7]。文化部與教育部自109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共同合作試辦「公共出借權」,即民眾向圖書館借閱書籍,由政府補償作者與出版社;期間內由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及國立臺灣圖書館先行試辦[footnoteRef:8]。依該試辦實施計畫規定,其適用著作範圍僅限於紙本圖書[footnoteRef:9]。惟出版業建議亦應將電子書納入適用範圍[footnoteRef:10]。本次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政策相當程度回應出版業的訴求。為鼓勵文化創作,促進出版業之發展,建議主管機關研議全面推動公共出借權,並就館藏出版品(數位出版品與紙本出版品)權利人因其出版品供民眾借閱而由主管機關給予補償等相關事項,於圖書館法明文定之。 [6: 邱祖胤,圖書折扣保障、鼓勵借電子書 文化部投1億挺出版,中央社,112年8月1日。] [7: 章忠信,公共出借權制度之試辦與未來發展芻議,檢察新論,第28期,109年8月,頁2。] [8: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國立公共圖書館試辦「公共出借權」計畫,108年12月31日,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4F8ED5441E33EA7B&s=F90C95DCDB7FFF69,最後上網日期:112年8月16日。] [9: 詳國立公共圖書館試辦「公共出借權」實施計畫之參。] [10: 祝本堯,以出版社與數位之觀點探討公共出借權的實施現況與未來,臺灣出版與閱讀,110 年第 4 期,110 年 12 月,頁57。] 撰稿人:傅朝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96/File_19788105.docx
R02196
輔具給付制度之研析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長期照顧服務法;全民健康保險法;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長期照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
李郁強
2023-08-2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96 議題研析 一、題目:輔具給付制度之研析 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長期照顧服務法、全民健康保險法、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長期照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輔具是「輔助器具」(adapted or assistive devices)的簡稱,通常被視為身心障礙生活需求的重要部分,因此多年來也將輔具費用補助列入身心障礙者政策。輔具給付制度主要是由地方縣(市)政府的社政單位(特別是由身心障礙者或老人部門)提供費用補助。其實除身心障礙者、老人,因疾病(傷害)造成短期、長期性需求的個人或從事照顧工作的個人,都有使用輔具的可能[footnoteRef:1]。例如有民眾腦中風後,接受「外骨骼機器人」復健半年,已可緩步走路[footnoteRef:2]。 [1: 周怡君,〈台灣輔具給付制度現況與困境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8卷,第2期,2010年6月,頁123-124。] [2: 周為政,〈骨骼機器人 助中風患者行動〉,《台灣時報 》,2023年8月8日,第8版。] (二)衛生福利系統的輔具補助制度包括 「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身心障礙者醫療復健費用及醫療輔具補助」及「長期照顧輔具及居家無障礙改善服務」,透過輔具專業人員或專科醫師、治療師進行專業評估及診斷,再由政府提供費用補助,讓高度輔具需求的身心障礙者及長期照顧需求者,獲得最適切的輔具服務。「身心障礙者醫療復健費用及醫療輔具補助」係針對未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內的醫療復健輔具以及醫療費用進行費用補助;「長期照顧輔具及居家無障礙改善服務」則是因應長期照顧之輔具需求,為協助個案提升生活品質與減輕照顧者負擔,經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估有輔具需求之失能者,得獲輔具補助與相關服務[footnoteRef:3]。 [3: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政府輔具資源服務與補助〉,https://newrepat.sfaa.gov.tw/home/gov-repat-service/wlfrIntro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8日)。]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擴大全民健康保險輔具給付範圍 聯合國在1975年《身心障礙者人權宣言》(Declarations on the Rights of Disabled Persons)提到,身心障礙者有權獲得醫療、心理及功能性治療,包括各種輔具之發展、醫療與社會適應、教育、職業訓練、復健與諮商、安置服務與其他服務等等,促使他們能夠發揮最大能力與技能,進而融入社會。因此,獲得輔具協助是身心障礙者融入社會的權利[footnoteRef:4]。 [4: 周怡君,前揭註1,頁124。] 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26條[footnoteRef:5]第2項訂定之《身心障礙者醫療復健費用及醫療輔具補助辦法》,係針對未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的醫療復健輔具及醫療費用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補助。地方政府輔具補助多以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為對象[footnoteRef:6],而長照則是以失能程度核定給付額度[footnoteRef:7],造成因疾病或傷害而產生短期輔具需求、但未達65歲或失能標準或身心障礙手冊取得標準者,無法申請地方政府的輔具費用補助。基於獲得輔具是融入社會的公民權,有需求的國民都應該得到補助,爰建議擴大全民健康保險輔具給付範圍,讓因疾病或傷害而產生短期輔具需求者,亦能得到補助。 [5: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26條規定:「身心障礙者醫療復健所需之醫療費用及醫療輔具,尚未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依需求評估結果補助之。(第1項)前項補助辦法,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會同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 [6: 《身心障礙者醫療復健費用及醫療輔具補助辦法》第2條第1項:「本辦法之補助對象,為依本法領有身心障礙證明……。」] [7: 《長期照顧服務法》第8條之1第1項:「照管中心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依前條第二項之評估結果,按民眾失能程度核定其長照需要等級及長照服務給付額度。」] (二)研議將長照輔具租賃法制化 日本介護保險「福祉用具給付與支付」制度,明確規範「租賃為主、購買為輔」的長照輔具制度[footnoteRef:8],過往我國長期照顧的輔具政策僅補助購買,2018年起「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將給付之輔具(E碼)部分項目採可租賃的模式[footnoteRef:9];同年8月公告「長期照顧輔具租賃服務原則」[footnoteRef:10]。惟於2022年依據《長期照顧服務法》第8條之1[footnoteRef:11]第4項訂定之《長期照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與輔具相關條文[footnoteRef:12]並無租賃之規定,即尚未將長照輔具租賃政策法制化,爰建議於《長期照顧服務法》第8條之1增訂有關輔具租賃之規定。 [8: 李淑貞,〈日本介護保險輔具給付及支付制度與借鏡〉,《長期照護雜誌》,第22卷,第2期,2018年10月,頁91。] [9: 李淑貞,前揭註9,頁85。] [10: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公告「長期照顧輔具租賃服務原則」,2018年8月,https://www.mohw.gov.tw/cp-3763-43270-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8日)。] [11: 《長期照顧服務法》第8條之1:「照管中心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依前條第二項之評估結果,按民眾失能程度核定其長照需要等級及長照服務給付額度。(第1項)民眾使用長照服務,應依前項核定之長照服務給付額度自行負擔一定比率或金額。(第2項)長照特約單位應依前項規定向長照服務使用者收取應自行負擔之長照服務給付額度比率或金額,不得減免。(第3項)前條第二項長照服務申請資格、第一項與第二項長照需要等級、長照服務給付額度、長照服務使用者自行負擔比率或金額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4項)」] [12: 《長期照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第3章給付,與輔具相關規定:第7條第2項規定長照服務給付項目包括「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等級及項目額度規定如附表2,其中「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適用E、F碼)」規定每3年給付一次新臺幣4萬元;第14條之附表5「部分負擔比率」中「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E、F碼)」之部分負擔,低收入戶免自付,中低收入戶、一般戶分別自付10%、30%。] 撰稿人:李郁強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90/File_19788074.docx
R02194
建築物停車獎勵制度之法制探討
土地登記規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吳淑青
2023-08-2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94 議題研析 1、 題目:建築物停車獎勵制度之法制探討 2、 議題所涉法規 土地登記規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某豪宅所有住宅已完售,原由建商管理及出租120個獎勵停車位,因該豪宅管理委員會希望自行管理,協商過後由建商以「成本價」賣給該豪宅管理委員會集資新設立的法人公司,未來這些車位將由管理委員會全權負責經營 。 (二)因都市急速成長,國內停車問題日趨嚴重,《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於77年1月20日增訂第59條之2「為鼓勵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提供公眾停車使用,有關建築物之樓層數、高度、樓地板面積之核計標準或其他限制事項,直轄市、縣(市)建築機關得另定鼓勵要點,報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核定實施」,直轄市、縣(市)政府據此訂定有關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 ,由地方政府提供容積奬勵,以鼓勵建築業者增設供公眾使用之停車空間。 (三)案經監察院於99年對內政部及交通部提出糾正 ,糾正內容包括:以《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59條之2授權地方政府訂定「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係以下位階法令再委任訂定相關行政規則,與合法性原則有違;未落實將「獎勵停車位」開放供不特定公眾使用,悖離增設停車空間之目的;另《建築技術規則》授權增設停車空間給予容積獎勵,與法律保留原則有違,且導致容積總量管制流於形式;未依《停車場法》第9條 之規定辦理增設停車空間等。 (四)內政部爰於100年6月30日修訂《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59條之2「為鼓勵建築物增設營業使用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並增訂第2項「本條施行期限至中華民國101年12月31日止」,並自100年7月2日生效。因此,自100年7月2日至101年12月31日,如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59條之2所取得增設獎勵停車空間,皆應作為營業停車場開放供不特定公眾使用。 四、探討研析 (一) 停車空間產權登記多樣,潛藏交易風險,宜有專屬登記制度 依據內政部發布之「預售停車位買賣契約書範本」所載,建築物之室內停車位可分三種,即法定停車位、自行增設停車位及獎勵增設停車位。法定停車位無獨立權狀,以共用部分持分分配給承購戶,須隨主建物一併移轉或設定負擔。自行增設停車位與獎勵增設停車位得以獨立產權單獨移轉。 過去因法令變遷,關於區分所有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之登記,於80年9月18日以前,不因其屬何種類別而有不同,只要符合區分所有建築物專有部分之要件,即具備構造上及使用上之獨立性並經編釘門牌,即得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惟內政部 80年9月18日台內營字第8071337號函釋以後,法定停車空間只能以共有部分登記,無法登記為專有部分。至於獎勵停車空間,在100年6月30日《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59條之2修正前,因其非屬法定停車空間,與自行增設停車空間之登記方式相同,得登記為專有部分,亦得合意登記為共有部分 。 但實務上,強制登記為共有部分之停車空間,除法定停車空間外,自行增設及獎勵增設停車位如無法與「法定停車空間」及「法定防空避難設備」有明顯區隔者,仍以共有部分登記。依《土地登記規則》第81條第2項規定「區分所有建物共有部分之登記僅建立標示部及加附區分所有建物共有部分附表,其建號、總面積及權利範圍,應於各專有部分之建物所有權狀中記明之,不另發給所有權狀。」民眾難以僅就標示部之內容得知其購買停車位之性質,爰宜於《土地登記規則》明確規範區分所有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之登記方式,以免爭議。 (二) 僅有停車位之區分所有權人是否具有投票權,宜於法規明定 停車位產權登記之複雜性,進一步影響公寓大廈管理之困擾,獎勵停車位得以獨立產權單獨移轉,亦即得以出售於非住戶之其他人。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條第2款及第8款定義「區分所有:指數人區分一建築物而各有其專有部分,並就其共用部分按其應有部分有所有權」、「住戶:指公寓大廈之區分所有權人、承租人或其他經區分所有權人同意而為專有部分之使用者或業經取得停車空間建築物所有權者」。獎勵增設停車位得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如其登記為專有部分而成為區分所有權人,亦為公寓大廈之住戶,怠無疑義。惟僅有停車位者是否得以區分所有權人之身分參加區分所有權人會議,而有投票權,事涉公寓大廈之管理事宜,宜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明定。 撰稿人:吳淑青 � 徐義平,豪宅首見!120個車位2折打包賣出,自由時報,焦點新聞,第A02版,112年8月3日。 � 由於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所訂要點名稱不一,如「臺北市建築物增設室內公用停車空間供公眾使用鼓勵要點」、「新北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爰依內政部營建署100年9月15日營署建管字第1000056512號函,請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修正現行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之名稱。 � 中華民國監察院,案號099內正0020號,99年6月2日,頁1。 � 《停車場法》第9條: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應視地區停車需求,核准左列公、私有建築物新建或改建時,投資增設停車空間,開放供公眾使用,不受建築法令有關高度及容積率之限制: 一、國民住宅及社區之建築。 二、政府機關、學校或公私事業機構之建築。 三、市場、購物中心、娛樂場所之建築。 四、市中心區高樓建築。 前項建築物高度及容積率等之放寬計算,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定之。 � 林旺根,我國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之沿革及登記問題,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21卷第3期,111年9月1日,頁2。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81/File_19788058.doc
R02195
網購包裝材料減量議題之研析
廢棄物清理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產業創新條例
江建逸
2023-08-2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95 議題研析 一、題目:網購包裝材料減量議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廢棄物清理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產業創新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揭櫫「永續發展」的概念,啟蒙各國對永續發想,2015年提出「永續發展2030議程」,闡述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footnoteRef:1];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16年決議參考SDGs研訂「臺灣永續發展目標」[footnoteRef:2],其中6.d「加強一般廢棄物減量,促進資源回收」即是我國環境永續廢棄物減量的具體目標。 [1: UN,THE 17 GOALS,網址:https://sdgs.un.org/goals,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2: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臺灣永續發展目標,網址:https://ncsd.ndc.gov.tw/Fore/AboutSDG,瀏覽日期:2023年8月11日。] (二)國人一般廢棄物年造量於2021年突破一千萬噸[footnoteRef:3],網購是全球趨勢,而貨運數量從2019年的年約1億件至2022年超過2.4億件,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物品包裝所產生的廢棄物如何減量或循環利用,成為關注議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於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自2019年訂定「網購包裝減量指引」,2023年推出指引2.0版,企圖藉由更多網購業者的參與,從包材材質、減量及可回收循環面向,企圖讓包材減量目標從2023年的25%提升到2030年的50%[footnoteRef:4]。 [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統計年報(111年),網址:https://www.epa.gov.tw/DisplayFile.aspx?FileID=EF19AA8B4D9B26BE&P=6622eaa1-27cb-4c13-8776-b431e3849e8e,瀏覽日期:2023年8月16日。] [4: 陳嘉怡,環署啟動「減量指引2.0」/網購包裝 拚2026年減9萬公噸,自由時報,2023年8月2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97236,瀏覽日期:2023年8月2日。] 四、探討研析 (一)從網購出貨端落實控制包裝材料、加強稽核並強化法制規範   環境部自2019年訂定「網購包裝減量指引」,讓單件包裝材料的平均重量從0.32公斤降到0.24公斤,包材減重率達25%,2023年推出指引2.0版,企圖藉由更多網購業者的參與,從包材材質、減量及可回收循環面向升級減重措施,惟目前參與業者僅占約六成出貨量,仍有四成貨品待其他業者自律,建議加強多元稽核以達實效。目前環境部訂定相關指引並援引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footnoteRef:5]及第51條第3項[footnoteRef:6]規定進行管理,惟考量指引僅為行政指導性質,未具有強制性,建議將部分指引重點規定於法規命令,並明確其授權依據。 [5: 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規定:「物品或其包裝、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 [6: 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規定:「違反第二十一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限制販賣、使用規定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經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按日連續處罰。」] (二)從消費者端強化環境教育、加強誘因提高包裝材料循環使用並明確法制規範   單一網購品項包裝材料減重確實能達到廢棄物減量的效果,但就整體包材廢棄物產製量而言,網購案量的倍數成長,其所使用的包裝材料量成長更為驚人。如何加強國人環境教育以友善自然環境,並配合誘因以提高包裝材料的循環使用實有必要。環境部指引中雖提及相關概念並援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13條[footnoteRef:7]及第26條第1項第2款[footnoteRef:8]規定進行管理,惟考量指引未具有強制性,建議將指引內容規定於法規命令,並明確其授權依據。 [7: 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13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公告指定公私場所限制或禁止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物品、包裝或容器。(第1項)前項物品、包裝或容器之材質、規格、限制或禁止使用方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 [8: 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26條第1項第2款規定,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十三條所定之物品、包裝、容器與其材質、規格及限制或禁止使用方式者,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尚有停工、停業甚至歇業處分。] (三)鼓勵包裝材料製造業者技術創新引領國際規範   網購既然是全球趨勢,世界各國對於包裝材料勢必期待使用保護強度夠又輕巧便利、易循環使用且生命週期符合國際認證標準的創新產品。環境部規範的包裝材料26大類,如果能跨部會合作提出包裝材料創新研發目標,評估以產業創新條例鼓勵業者研發創新,製造領先世界的包裝材料,將有助於解決我國一般廢棄物成長趨勢,並以資源垃圾取代一般垃圾,且強化資源垃圾循環再利用率,以達成「加強一般廢棄物減量,促進資源回收」目標。藉此,技術創新能提升國際形象,產品生命週期又能節能減碳,同時也解決世界各國一般廢棄物的處理困境,善盡世界公民職責。 撰稿人:江建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87/File_19788067.docx
R02192
穩定護理人員工作職能意願之研析
醫療法;護理人員法;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盧延根
2023-08-2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92 議題研析 一、題目:穩定護理人員工作職能意願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醫療法、護理人員法、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三、背景說明 鑑於社會變遷,少子化與老人化現象日趨嚴重,且疫情期間造成急重症者增加,在工作辛勞與待遇不佳情形下,近半年來已有1,700多位護理人員離職,醫院開床率下降[footnoteRef:1],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表示,護理工作高風險、高壓力、過勞與低薪環境,留不住新進人力,資深護理師又陸續轉職或離職[footnoteRef:2],造成護理人員勞動環境惡化成為公眾關注之議題。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footnoteRef:3]推估,2024年護理師將短缺1萬5,964人至 2萬4,447人,人力益顯不足;立法委員近期舉行「提升護理生源的質與量以解決護理人力缺口」公聽會[footnoteRef:4],指出目前護理師低薪資及工作過勞等問題,希望透過政府的政策與作為加以改善,以確保人民就醫品質與環境。 [1: 薛宜家、邱福財, 護理人員半年逾1700人離職 全聯會直言:國安問題,公視新聞,2023年6月23日,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4295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2: 林惠琴,疫情3年 流失不少護理人力 部分醫院缺口近200人,自由新聞網,2023年5月12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8236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3: 國家衛生研究院 ,未來十年護產人力供需評估研究計畫,衛生福利部2015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全程計畫:自 2015年 4 月 30 日至 2016年 3 月 15 日止,頁95。] [4: 立法委員陳靜敏與范雲2023年8月7日聯合舉辦公聽會。參常懷仁,護理師短缺 立委籲政府解決,大紀元時報,2023年6月12日,第A7版。]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合理護病比率以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荷 根據教育部統計,106至109學年度,全臺各學校護理科系平均每年畢業人數逾1.4萬人;但108至111年全國執業護理人員人數,平均每年僅增加4,800餘人,亦即每年超過9,000位已接受護理專業訓練的學校畢業學生,並未從事護理工作[footnoteRef:5];另近10年來,我國護理師考試應屆畢業生及格率達8成[footnoteRef:6]。顯然,各學校每年培育護理人員的數量與通過考試者已逾1.1萬人,尚符各醫療機構需求;但因護理工作負荷甚大,且無法兼顧家庭生活,導致離職或轉職者甚多。依國際認定最佳護病比為1:6,研究顯示,當護病比超過1:6,護理人員每多照顧一名病人,病人死亡率就會增加7%[footnoteRef:7]。我國護理人員執業率58.4% ,疫後因護理人員不足的缺口持續擴大至「護病比1:10」[footnoteRef:8],護病比嚴重失衡。主管機關允宜儘速檢討護理人力短缺,並研議改善護病比擴大問題,以有效提升護理人力工作環境及工作士氣,爰建議主管機關研擬修正《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12條之1規定,採分階段與逐年提高護病比率,以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增進新血加入護理行列與訂定合理的三班護病比,除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外,並可提升就醫品質與確保國民健康。 [5: 郭智輝,不只解決現象,更要解決問題,遠見,2023年8月9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521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4日)。] [6: 考選部,每年7月舉辦之護理師考試,應屆畢業生通過率高達8成左右,最新消息,2023年7月6日,https://wwwc.moex.gov.tw/main/news/wfrmNews.aspx?kind=3&menu_id=42&news_id=5950。] [7: 田孟心,去年全台醫學中心只有一家符合最佳護病比,天下雜誌,2016年7月22日,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7550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5日)。] [8: 楊祥瑜、黃明聖,全臺護理師缺很大!護病比1:10 「薪資低」恐成主因,臺視新聞網,2023年5月12日,https://tw.stock.yahoo.com/new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5日)。] (二)建立護理人員工作薪酬機制與留任措施 我國全民健保的成就為國際高度推崇,醫護人員奉獻心力功不可沒。然而,近幾年受到COVID-19及各類急重症侵擾,造成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過重、壓力大而離職現象不斷;在惡性循環下,護理人員人力更為不足,且薪資待遇與勞力付出不成比例的問題也受到社會的關注。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22年[footnoteRef:9]發布「2021年全體總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結果」,部分業別之總薪資中位數與平均數差距達新臺幣(以下同)10萬元以上,其中「醫療保健服務業」差距高達17萬元為較大者之一,顯示基層醫事人員的薪資遠低於主管及高層的薪資。護理人員工作辛勞但其薪水(含勞健保)月薪平均3.6萬元,造成「薪水比餐飲業、保全都還低」的現象[footnoteRef:10];《醫療法》第10條明定,護理人員係屬於醫事人員,提升其薪資仍須以政策作為整體醫事人員之考量,允宜由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檢討公立醫院(所)護理人員適用之公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二十四)。以利服務於公部門之護理人員得依《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footnoteRef:11]規範,將其加給調整納入職務之專業程度、繁簡難易、所需資格條件及人力市場供需狀況等因素,據以修訂其專業加給,藉由提高待遇方式改善及留任醫護專業人員。至私立醫療院(所)醫事人員待遇亦宜參照公立醫院(所)待遇酌予辦理,俾利提升整體醫療機構之醫療品質。 [9: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1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結果/表1-4,2022年12月21日,https://www.stat.gov.tw/News_Content.aspx?n=2716&s=23041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5日)。] [10: 許政榆,「以後可能不會有護理師」 護理師慘揭月薪36K 比餐飲業保全還低,聯合新聞網,2023年 6月27日,https://udn.com/news/story/7269/726072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5日)。] [11: 《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第4條第2款:「技術或專業加給:職務之技術或專業程度、繁簡難易、所需資格條件及人力市場供需狀況。」] 撰稿人:盧延根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19/File_19788056.docx
R02190
財報簽證不實之會計師事務所連帶賠償責任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民法;證券交易法
安怡芸
2023-08-2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90 議題研析 1、 題目:財報簽證不實之會計師事務所連帶賠償責任相 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證券交易法 三、背景說明 (一)109年間,康○公司因涉嫌掏空及財務報告(以下簡稱財報)不實等弊案,致使數千名投資人遭受損害,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遂依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第28條提起團體訴訟,除向該公司及其經營團隊提出超過新臺幣(以下同)53億元之損害賠償請求外,亦針對該公司財報查核簽證之會計師及其所屬事務所提出連帶賠償之請求。近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判決[footnoteRef:1]簽證會計師及其所屬事務所應負之賠償金額逾25億元,遂引發各界關注與討論。 [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0年度金字第32號民事判決。] (二)證券交易法(以下簡稱證交法)第20條之1第3項規定:「會計師辦理第一項[footnoteRef:2]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之簽證,有不正當行為或違反或廢弛其業務上應盡之義務,致第一項之損害發生者,負賠償責任。」但該條僅規定簽證會計師之損害賠償責任,對於其所屬之事務所並未有應負連帶責任之規定。此外,民法第28條規定:「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惟實務上會計師事務所多為合夥組織,似亦無該條之適用。然而近年來,法院針對財報簽證不實之案件,多認為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8條規定,判決會計師事務所應負連帶賠償責任,爰各界遂產生不同看法。 [2: 證券交易法第20條之1第1項:「前條第二項之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或依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公告申報之財務報告,其主要內容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下列各款之人,對於發行人所發行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出賣人或持有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一、發行人及其負責人。二、發行人之職員,曾在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上簽名或蓋章者。」] 四、探討研析 (一)針對合夥會計師事務所應否就財報簽證不實負連帶賠償責任,司法實務見解屢有更迭 過往司法實務依證交法等相關法條文義解釋,認為會計師之財報查核簽證業務具有獨立性,如有故意或未盡業務上注意義務之行為,應由該會計師個人負責。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並非法人,非民法第28條規範之範疇,應適用合夥相關之責任規定。然而民法第679條僅表明合夥人事務執行人於執行合夥事務範圍之對外代表權,而非係執行業務合夥人所為侵權行為之效力及於合夥之規定,爰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無須負連帶賠償責任[footnoteRef:3]。惟近年來司法實務見解似有轉變,認為合夥人因經營共同事業,須有合夥代表、一定之組織、財產及活動管理機制,與法人之本質並無軒輊。是以合夥人若因執行合夥事務,侵害他人權利而成立侵權行為者,與法人之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加損害於他人之情形相類,自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8條之規定。此外,會計師事務所對於會計師執行查核簽證工作具有實質管考、監督之權責,爰其所屬事務所亦應負連帶賠償責任[footnoteRef:4]。 [3: 詳見臺灣高等法院96年度金上字第1號民事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87年度重訴字第1347號民事判決。] [4: 詳見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695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25號民事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0年度金字第32號民事判決。] (二)針對會計師事務所之連帶賠償責任宜有明確規定 有學者認為投資人所信任者為會計師事務所之盛譽而非僅為簽證會計師個人[footnoteRef:5],且從保護投資人之立場,似應贊同會計師事務所應負連帶賠償責任之見解[footnoteRef:6]。然而亦有學者認為,證交法之法條規定之會計師係應指個人,如解釋包括會計師事務所係偏離法條明確之文義[footnoteRef:7]。再者,民法第28條適用對象是法人,類推適用於合夥或已涉及司法造法[footnoteRef:8],允宜慎重。此外,類推適用係為填補法律漏洞之方式,證交法第20條之1第3項未將會計師事務所列為財報簽證不實之賠償主體,以及民法於合夥章節並未如法人侵權之類似規定,似均未必為法律漏洞[footnoteRef:9]。綜上,為加強投資人保護,並兼顧法律保留及法律明確性等基本原則,建議主管機關研議修正證交法,明確規範會計師事務所應否負連帶賠償責任,以利遵循並減少爭議。 [5: 劉連煜,財報不實案中有關證券持有人的舉證、過失比例責任及會計師事務所之連帶責任: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金上字第7號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64卷第12期,102年12月,頁24。] [6: 郭大維,財報不實案件中會計師與會計師事務所之損害賠償責任,月旦法學教室,第223期,110年5月,頁22。] [7: 賴英照,財報簽證出錯,誰應賠償?經濟日報,111年2月23日,第A4版。] [8: 賴英照,遵守文義或司法造法:會計師事務所財報簽證的賠償責任,東吳法律學報,第31卷第 3期,109年1月,頁21-23。] [9: 許景翔,論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報簽證不實之連帶賠償責任: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金上字第14號民事判決評析,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31期,109年7月,頁97。] 撰稿人:安怡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13/File_19797802.docx
R02189
改善道路交通事故之相關法制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市區道路條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
陳淑敏
2023-08-22
編號:2189 議題研析 一、題目:改善道路交通事故之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市區道路條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 三、背景說明 (一)交通部為改善道路交通傷亡情形,在108年至111年斥資新臺幣11億多元執行第13期道安方案,然審計部發現,不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超標785人,111年度交通事故受傷人數近50萬人,較107年度未減反增,更是10年來新高。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臺灣交通事故每10萬人死亡人數達12.67人,屬交通安全高風險的國家 。 (二)臺灣的交通事故率是韓國近2倍、日本5倍、新加坡近6倍,而大部分歐洲國家的交通事故率都遠低於臺灣。過去,改善交通作法都是先從立法、執法下手,但高居不下的事故率顯然證明交通執法已經遇到瓶頸。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認為,臺灣交通事故頻繁,僅將事故原因都歸咎於駕駛或行人,而不去探討政府的道路工程跟法規,將永遠無法改善交通地獄惡名。改善交通的3E為執法(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和工程(Engineering),3E必須同時俱進,才能提升交通安全環境,其中工程面又是最常忽略的面向 。 (三)靖娟文教基金會表示,一直以來我國的交通教育都不夠落實 ,學者專家亦建議,政府不僅需在路政、道路設計,改變罰單作法,透過道安教育等方面努力才能改善交通,要澈底扭轉行人地獄等亂象,只能透過教育潛移默化,使民眾學會如何與其他用路人和平相處 。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增訂未依規定設置人行道罰則之必要性   我國為改善交通事故,通常採取加重違規罰責方法,惟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質疑,一味提高罰責並不會有效果,只加重對民眾的處罰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癥結;很多路口的工程設計能透過強迫車輛降速、提高行人能見度,進而保障行人安全。改善行人設施必須從上到下盤點法規,減少道路規劃的模糊彈性,讓好的設計規範不只是參考。依內政部營建署統計,臺灣市區道路只有42%有人行道,換言之,有近6成市區道路沒有人行道 。人行道是最基本的人本交通環境, 然我國人行道不足、又長期被占用 ,甚至電箱、汽機車都會出現在人行道,更多道路甚至連人行道都沒有。 市區道路中央主管機關為內政部,市區道路之法源為市區道路條例,依市區道路條例第32條第1項規定訂定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其第5條第1款規定主要道路、次要道路為營造都市友善安全環境, 應留設人行道。第7條第1款規定服務道路為改善行人通行空間,道路 應留設人行道。但道路寬度12公尺以下,且路旁設有平整騎樓或無遮簷人行道者,得視實際需要設置。第16條第1款規定人行道寬度依行人交通量決定,其供人行之淨寬不得小於1.5公尺。但道路寬度12公尺以下者,其淨寬不得小於1.2公尺,如受限於道路現況,經該管主管機關同意者,其淨寬不得小於0.9公尺。經查於94年12月8日訂定此標準時即有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規定,且應留設人行道之「應」在法律用語上具有強制之意,惟不依規定留設人行道卻未見罰則,缺乏強制規範,造成設置人行道之成效不佳。 沒有人行道或人行道面積不足將迫使行人必須在車道上行走,險象環生,實應澈底清查所有欠缺人行道之街道,借鏡國外作法,由根本上改變以車為中心的規劃思維,從都市計畫、道路空間的設計,以及交通管理等各方面進行轉變。人行道既屬應留設之設計標準,違反標準就該有罰則,方能有效達成設置人行道以改善道路交通事故之目標,爰建議應儘速衡酌於市區道路條例 增訂未依規定設置人行道之罰則。 (二)參酌他國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律規範 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有助於強化國人的交通安全觀念並減少事故及傷亡,透過教育潛移默化深化於民眾內心,如日本就傾全國之力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我們可以參酌他國如何加強交通安全教育之作法。如韓國的交通教育也是從小教起,全民交通安全教育施行已久,並於道路交通法 明定第7章為交通安全教育(第73條〜第79條),明確將交通安全教育入法。另如日本道路交通法中規定交通安全教育者計有第74條、第74條之3、第75條之2-2、第108條之26、第108條之27、第108條之28、第108條之29、第108條之32、第108條之32之2等 。 反觀我國卻僅於交通部公路總局公路人員訓練所辦事細則第7條、交通部公路總局各區監理所辦事細則第9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處務規程第9條、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第6條有提及交通安全教育,惟管理道路交通主要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對於非常重要之交通安全教育卻付之闕如,爰建議主管機關應研議將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法律,由國家制(訂)定標準作法,明確規範為宜。 撰稿人:陳淑敏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 陳薏云,死亡超標785人 受傷近50萬人 11億執行道安 去年受傷人數飆到10年新高,中國時報,112年8月4日,第A6版。 � 林雨佑,被稱「行人地獄」的臺灣-為何我們的馬路設計不安全?報導者THE REPORTER,112年1月4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sidewalk-pedestrian-traffic-safety,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5日。 � 簡立欣,求快求方便 光靠道安救不了交通,中國時報,112年8月4日,第A6 版。 � 黃敬文、呂健豪、高鈞麟,行人地獄怎解?專家建議「罰沒用」:要靠道安教育扭轉,好房網News by中時新聞網,112年8月13日,� HYPERLINK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93411387734.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5"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93411387734.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5�日。 � 同註2。 � 市區道路條例第33條及第33條之1為罰則之規定。第 33 條:「違反第16條或第27條第1項規定,擅自建築或開挖道路者,市區道路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未依第27條第2項第2款規定,於期限內修復道路或修復不良者,市區道路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第 33條之1:「違反第9條第3項規定,未遵期自行改善完成者,處新臺幣5千元以上2萬5千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月連續處罰,至其完成改善為止。」 � 維基百科,韓國道路交通法第11690號,實施時間:2013年3月23日;其第73 條(交通安全教育)、第74 條(交通安全教育機構等的指定)、第75條(交通安全教育機構的運營負責人)、第76條(交通安全教育指導員的資格標準等)、第77 條(交通安全教育註冊等的確認)、第78條(交通安全教育機構暫停或者終止運營的報告)及第79條(交通安全教育機構等指定的撤銷),https://ko.wikisource.org/wiki/%EB%8F%84%EB%A1%9C%EA%B5%90%ED%86%B5%EB%B2%95_(%EB%8C%80%ED%95%9C%EB%AF%BC%EA%B5%AD,_%EC%A0%9C11690%ED%98%B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5日。 � 日本道路交通法,1960 年第 105 號法律,由2022年第32號法律修訂;其第74條(車輛使用者的義務等)、第 74條之3(安全駕駛督導員等)、第75條之2-2(提交報告或材料)、第108條之26(民間組織活動促進措施等)、第108條之27(公安委員會交通安全教育)、第108條之28(制定交通安全教育指南和交通方法教學規則)、第108條之29(區域交通安全活動推進委員會)、第108條之32(全國交通安全活動促進中心)、第108條之32-2(駕駛執照持有者的教育證明書等)。e-Gov法令檢索,� HYPERLINK "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35AC000000010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5" �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35AC000000010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5�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11/File_19787976.doc
R02193
推動學習型家庭相關法制研析
終身學習法;家庭教育法
趙俊祥
2023-08-2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9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推動學習型家庭相關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終身學習法、家庭教育法 三、背景說明 (一)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仁川發布邁向2030年教育的《仁川宣言》,其「永續發展目標四」(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4, SDG4)「邁向無歧視與強調公平的品質教育以及為全民提供終身學習機會」[footnoteRef:1]。以終身學習能力的建構為終極目標,以確保人民得以擁有面對知識經濟不斷變遷的全球化世界之生存與參與能力[footnoteRef:2]。 [1: 李安明,〈面向2030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監測教育目標永續經營之挑戰、因應與啟示〉,《教育研究月刊》,第281期,106年9月,頁4。] [2: 洪雯柔,〈教育2030:未來教育想像之國際趨勢〉,《教育研究月刊》,第281期,106年9月,頁99。] (二)我國108課綱的精神,期許學校教育要與時代同步發展,培養學生能終身學習,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學者主張從搖籃開始的終身學習,奠基於每個家庭。家庭是奠定一個人的態度、價值觀、行為等的重要關鍵,孩子從家長的言行舉止耳濡目染,樂於終身學習的家長也能培育出從小就擁有終身學習力的孩子,因此建立「學習型家庭」至為重要。教育部曾於1998年將學習型家庭做為《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的推動要項之一,即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一種學習型組織。主要目標在倡導家庭成員共同學習與共享學習樂趣,不斷地學習來因應生活中的改變,相互支持及共同成長。家庭成為個人建立終身學習行為的基礎,以提升社會學習風氣,達到全民終身學習,邁向學習社會[footnoteRef:3]。 [3: 林雅音,〈從家庭開始奠基與推動的終身學習,我們做到做好了嗎?〉,《自由時報》,112年8月1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5969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4日)。] 四、探討研析 (一)落實家庭教育法及終身學習法,提供家長持續學習機會 從108課綱的實施來強調並培養孩子具有終身學習力,這樣的理念符合國際潮流及發展的實際需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應是相輔相成,孩子要有自主學習力,家長也須與時俱進,才能在教養中發揮最大效能,協助孩子能自主學習。因此,學習型家庭的推動需要再次振興[footnoteRef:4]。若要落實終身學習,則持續學習的機會實為關鍵。 [4: 林雅音,前揭註3。] 在學校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法》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實施4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另應會同家長會對學生及其家長、監護人或實際照顧學生之人辦理親職教育(第13條)。《終身學習法》規定,各級學校在學習活動中應培養學生終身學習之理念、態度、能力及方法,並建立其終身學習之習慣(第11條第1項)。 至於推展方式,《家庭教育法》規定,家庭教育之推展,以多元、彈性、符合終身學習為原則,依其對象及實際需要,得採演講、座談、遠距教學、個案輔導、自學、服務推廣、參加成長團體及其他方式,並結合大眾傳播媒體、網際網路、行動通訊載具及其他資訊科技執行推展工作(第12條)。另《終身學習法》規定,各級政府及終身學習機構得視需要結合網際網路、行動通訊載具、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圖書等,規劃終身學習活動,擴展人民參與非正式教育之學習機會(第16條)。上述相關規定,堪稱完備,惟亟需透過教育主管機關及各學校規劃各種學習方案才能積極落實,例如結合各社區大學開設各種終身學習課程,讓親子可共同學習成長,更有助學習型家庭的文化建立。 (二)終身學習專業人員之培訓科目宜明定包括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法》明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設家庭教育中心,並結合教育、文化、衛政、社政……等相關機關或單位,共同推動轄區內家庭教育事宜(第7條第1項序文)。「家庭教育」係指具有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之各種教育活動及服務(第2條);其範圍如下:親職教育、子職教育、性別教育、婚姻教育、失親教育、倫理教育、資源管理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情緒教育及人口教育(施行細則第2條)。推展家庭教育之機構包括「終身學習機構」(第9條第1項第2款),並規定終身學習機構之推展家庭教育工作人員,每年應接受4小時以上家庭教育專業研習時數(第9條第3項)。 《家庭教育法》第9條所提之「終身學習機構」,依據《終身學習法》第4條,包括社會教育機構、文化機構、學校、政府機構、社區大學等提供人民多元學習之非營利機構及團體。至於「終身學習專業人員」,《終身教育法》第15條規定:「終身學習機構得優先遴聘終身學習專業人員,推展終身學習活動。(第1項)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視目的事業之需要,訂定各類終身學習專業人員之認證方式、專業內容、專業證書發給或廢止、培訓、進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第2項)前項各類終身學習專業人員,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建置專業人員人力資料庫,提供該類終身學習機構作為遴聘人員之參考。(第3項)」惟前開條文迄今尚未發布相關辦法[footnoteRef:5],對於終身學習人員培訓認證制度的建立仍未完備,有待主管機關之重視及研擬辦法據以落實執行。為求兩部法律之調和,建議未來規劃終身學習專業人員之培訓科目,宜明定包括家庭教育,俾利家庭教育之推動納入終身學習範圍並擴大實施成效。 [5: 教育部曾於107年3月1日依據《終身教育法》第15條第2項訂定「教育部終身學習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草案(最後並未發布),其中第7條附表「終身學習專業人員培訓科目及學分表草案」並未包括家庭教育。另教育部曾有公告,預告訂定「教育部終身學習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草案,行政院公報,第24卷第41期,107年3月,教育科技文化篇。] 撰稿人:趙俊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21/File_19788000.docx
R02191
機動車輛排氣管改裝噪音問題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噪音管制法;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
孫晉英
2023-08-22
編號:219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機動車輛排氣管改裝噪音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噪音管制法、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 3、 背景說明 長期以來機動車輛改裝排氣管所產生噪音之情形,已成為全國性的問題,縱使環保、警方與監理站等人員疲於奔命取締,效果仍無明顯改善,且其流動性甚強,單一縣市的作為很難遏止,需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許多改裝車主繳完罰鍰領回車後故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模仿電影填裝氮氣,以提高飆車速度。邇來更有實施改裝之車行表態,若驗車驗不過,會吸收紅單,此舉如同向公權力挑釁。而對實施改裝排氣管者卻無法令可管,此種情形若不從源頭管理,取締效果終究事倍功半。故有地方政府呼籲中央檢討車輛排氣管改裝規範,從源頭改裝者管理起,並加重罰則,以有效遏阻歪風 。 4、 探討研析 (1) 針對排氣管變更規範及源頭管理欠缺明確依據 1.對機車排氣管變更的規定過於寬鬆 我國有關車輛改裝管理的現行規定,係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本條例)第92條第1項授權訂定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為之。而該規則第23條之1與該規則之附件15「汽車設備規格變更規定」第四點第(二)款,對於機車排氣管變更的部分,只做簡單的隔熱防護裝置與位置之規定 ,並未對排氣管的排氣量與構造,甚至對源頭改裝者做規範。對此,較之與該規則附件15中第一點至第三點,對於相關車輛改裝(包括車身或其他設備)之規定,須經交通部委託之車輛專業技術研究機構審驗合格,且由原車輛製造廠、車輛代理商或車輛修理業出具改裝證明,或須由合法業者進行改裝等嚴格的規定,該附件第四點有關排氣管的改裝,卻僅簡單規定改裝的位置,忽略了其對環境所產生噪音管制的影響。 2.對排氣管改裝源頭管理付之闕如 目前有關機動車輛噪音的取締法源,係依據噪音管制法(下稱本法)第11條第1項所授權訂定「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其中亦無對排氣管源頭改裝者或有關排氣管管理的相關規定。現除部分地方政府已依本法第8條 第4款規定:「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之行為。」將「使用未經認證之排氣管」及「任意變更經主管機關噪音檢(查)驗合格排氣管之車輛行駛於道路」公告為妨害安寧行為加強取締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於民國112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為防制因排氣管改裝所帶來的噪音問題,特參考歐盟及日本排氣管認證機制(E-Mark、JASMA),實施「改裝排氣管噪音認證」,鼓勵業者將其排氣管編碼、造冊、送驗,經檢測合格後,即核發合格編號,並烙印在排氣管上,提供業者認證管道,更讓民眾有合乎噪音管制標準的改裝排氣管可選擇 ,然問題是改裝排氣管車輛車主可能認為沒噪音,就不夠酷。故改裝排氣管所產生噪音問題依舊存在,且有日趨嚴重之勢。 (二)研議將排氣管源頭實施改造者與排氣管規格及結構納入管理 綜上,排氣管雖屬於交通工具之零件,然其在改造後,因已不符於原廠製造出廠時之規格,故易產生噪音,進而造成社會問題,又鑒於排氣管之改裝需要一定技能,非車主或一般人可施作,宜研擬對源頭實施改造者與排氣管之規格及結構有所管理,方能從源頭管制噪音。而本條例與本法,又分屬交通部與環境部主責,茲建議此2機關積極檢討於相關法令中納入管理,研議新增對駕駛違法改裝排氣管的汽機車駕駛人、車輛排氣管違法改裝之汽機車所有人與實施改裝者之罰則。 撰稿人:孫晉英 112.8.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張亦惠,改裝車行吸收紅單 盧秀燕籲修法納管 業者宣稱 車主可拿紅單及原廠排氣管免工資更換 囂張挑釁公權力,中國時報,2023年7月26日,第B21AA9版。江婉儀、邱瑞杰,向噪音車宣戰 基北北桃聯合取締 新北18日起全天管制噪音車 基隆選定15處稽查 民代促重罰並沒入機車,聯合報,2023年7月3日,第B2版。張議晨、王昭月,壽山又見機車競速炫技 住戶困擾 今年已有258件違規 警將加強路檢 民盼勸離追焦手 避免助長歪風,聯合報,2023年8月8日,第B205版。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23條之1第2項:「機車下列設備規格不得變更:一、引擎設備:指引擎之機械或渦輪增壓系統、氮氣導入裝置設備。二、車身設備:車燈噴色或貼膠紙。三、排氣管數量或其左右側安裝位置。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定之項目。」;該規則之附件15「汽車設備規格變更規定」第4點第1款為汽車排氣管的改裝規定為:「1.排氣管尾端出口應位於車輛後方;2.排氣管不得突出車身兩側,其最低點與地面距離不得少於十公分。」,第2款為機車排氣管的改裝規定為:「1.應有排氣系統隔熱防護裝置;2.排氣管尾端出口應位於車輛後方;3.在平坦地面上兩輪著地時,排氣管尾管出口角度不得傾斜高於水平線;排氣管尾管離地高度逾一公尺者,其尾管出口角度應低於水平線。」 �噪音管制法第8條:「噪音管制區內,於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公告之時間、地區或場所不得從事下列行為致妨害他人生活環境安寧:一、燃放爆竹。二、神壇、廟會、婚喪等民俗活動。三、餐飲、洗染、印刷或其他使用動力機械操作之商業行為。四、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之行為。」 �杜絕高噪音車輛 環保署多管齊下 維護環境安寧,環保署網站,2020年4月27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enews.epa.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8777e0a4-6bf9-4a09-9b9c-3b64bfb5d240,瀏覽日期:2023" �https://enews.epa.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8777e0a4-6bf9-4a09-9b9c-3b64bfb5d240,瀏覽日期:2023�年8月15日。環保署修法加倍夜間噪音車罰鍰 維護民眾生活安寧,環保署網站,2023年6月29日,網址:https://enews.epa.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ef2000a8-ee7e-4c61-9808-0153bb0be087,� HYPERLINK "https://enews.epa.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8777e0a4-6bf9-4a09-9b9c-3b64bfb5d240,瀏覽日期:2023" �瀏覽日期:2023�年8月15日。經洽詢環保署主管科表示,該制度係該署於現階段未完成修法前,所推動自主管理的做法,由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負責就排氣管業者所送驗之排氣管做認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415/File_19787981.doc
R02186
建物安裝冷氣相關問題研析
職業安全衛生法;建築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王珮瑛
2023-08-1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8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建物安裝冷氣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職業安全衛生法、建築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日前發生冷氣機墜落砸死女大生意外,勞檢單位實施行政調查後,確認冷氣機安裝過程未符合安全作業規定,依職業安全衛生法對施工人員與廠商分別處以新臺幣(下同)30萬元與6萬元罰鍰[footnoteRef:1];施工人員因施工不慎,另涉刑法過失致死罪嫌。至於屋主部分,工務機關表示,該房東獲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以下稱管委會)同意,在內凹花臺安裝冷氣,未違反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8條第1項[footnoteRef:2]規定,市府無法裁罰[footnoteRef:3]。 [1: 陳慰慈,冷氣機砸死21歲女大生 新北行政調查結果出爐,中時新聞網,112年7月21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721003837-260402?chdtv,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7日。] [2: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8條第1項:公寓大廈周圍上下、外牆面、樓頂平臺及不屬專有部分之防空避難設備,其變更構造、顏色、設置廣告物、鐵鋁窗或其他類似之行為,除應依法令規定辦理外,該公寓大廈規約另有規定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已有決議,經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完成報備有案者,應受該規約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之限制。] [3: 胡冠廷,冷氣墜樓砸死女學生「無法可罰」?新北工務局曝逆轉關鍵,竟是因為安裝現場長這樣,風傳媒,112年7月21日,網址: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83802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9日。] (二)按現行冷氣機之安裝作業問題,並無明確之法規規範。內政部營建署曾指出冷氣機非建築法第7條所稱之雜項工作物[footnoteRef:4],無建築法規適用。外牆裝設冷氣室外機的鐵籠係基於安裝冷氣所需要的附屬安全設施,不構成違建。另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8條第1項規定,住戶於外牆得否裝設冷氣機,得由區分所有權人訂定相關規約共同遵循[footnoteRef:5]。 [4: 建築法第7條:本法所稱雜項工作物,為營業爐竈、水塔、瞭望臺、招牌廣告、樹立廣告、散裝倉、廣播塔、煙囪、圍牆、機械遊樂設施、游泳池、地下儲藏庫、建築所需駁崁、挖填土石方等工程及建築物興建完成後增設之中央系統空氣調節設備、昇降設備、機械停車設備、防空避難設備、污物處理設施等。] [5: 楊春吉,建物外牆安裝冷氣 目前沒法規可管 內政部僅訂定「參考用的指導原則」,台灣法律網,112年7月29日,網址: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4269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9日。] 四、探討研析 (一)應儘速研議訂定具強制力之空調安裝作業規範 內政部營建署於112年5月發函各地方政府,檢送研定中之「空調家電安裝與維修空間規劃設計指導原則」草案(以下稱指導原則),初定空調安裝位置、施工及保養維護等注意事項[footnoteRef:6]。勞動部亦曾發出新聞提醒,呼籲裝設或維修冷氣機相關設備時應依循規定辦理[footnoteRef:7]。部分縣市雖就冷氣裝修訂定作業指引(如新北市訂定冷氣裝修安全作業指引手冊;桃園市亦正研擬訂定冷氣安裝作業指引)。惟不論前述指導原則(草案)或作業指引,均不具強制力,難發揮管理之效。為有效維護空調安裝作業之安全,並加強冷氣室外機裝設之管理,應比照「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與「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儘速增修職業安全衛生法,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就冷氣安裝與維修之作業空間、場域管理、注意事項,以及室外機及相關設施設置等,研議訂定具強制力之作業標準加以規範,以確保冷氣安裝作業之安全。 [6: 林縉明、歐陽良盈、張曼蘋、江婉儀、林佳彣、余采瀅,建物外牆安裝冷氣 目前沒法規可管,聯合新聞網,112年7月22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3625/7317184?from=udn_mobile_indexrecommend,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7日。] [7: 夏日氣溫高,冷氣安裝防墜不可少,勞動部新聞稿,96年7月27日,網址: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40/15224/?cprint=,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9日。] 同時亦應逐步推動建築法之修正,未來應將冷氣室外機及相關所需設備之安裝位置納管,強制要求建築物起造時,應預先規劃妥適之冷氣室外機專屬位置,並預留安全之安裝維修作業空間,始得請領建築執照,以達事前管理並防患於未然之效,全面落實建物安裝冷氣之安全保障。 (二)管委會應定期檢修公寓大廈外牆及附掛物以確保安全 現行已附掛於公寓大廈外牆之冷氣、鐵架甚或盆栽等懸掛物,倘非屬原始建築物之設計部分,其外牆是否足堪負荷、安裝是否牢固、鐵架是否合於使用年限等均難以確保,實有安全疑慮。建築法第77條第1項明定: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6條亦明定管委會之職務包含:共有及共用部分之清潔、維護、修繕及一般改良(第2款);公寓大廈及其周圍之安全及環境維護事項(第3款)。蓋公寓大廈周圍上下、外牆面均屬共有部分,管委會自應負有管理及維修責任。為進一步確保管委會之執行,可考慮修正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明確賦予管委會定期檢修外牆磁磚、懸掛物等相關設施之義務。而針對社區安裝冷氣、外牆維修等工程,管委會必須在場監督,且標示圍束作業警示區域、安排專人維護管制,留意施工人員與往來行人之安全。地方主管機關亦應本於職權,負起監督之責,並提供經費補助與技術協助,以共同保障民眾安全。 撰稿人:王珮瑛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83/File_19787973.docx
R02188
公務人員職務加給及獎金之研析
公務人員俸給法;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
賴怡瑩
2023-08-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8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公務人員職務加給及獎金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務人員俸給法、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臺北市立動物園111年12月首度向中央爭取「加薪」,建議修訂「各公立動物園(鳥園)擔任危險性工作人員危險職務加給表」,提升至新臺幣(下同)3,000元至5,500元,以及新訂「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獎金支給要點」,依員工績效獎勵3,500元;嗣經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回文指出,保育獎金恐與危險職務加給重複支給,經定調保育獎金不同於每人普發的危險職務加給,而是依個人表現之激勵型、申請制的績效獎金;並再次函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中[footnoteRef:1] 。 [1: 林佳彣,動物保育員危險加給 園長盼加速討論,聯合報,112年7月28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3/733019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4日。] (二)我國公務人員待遇,主要係在公務人員俸給法(以下簡稱俸給法)規定,該法第3條第1項:「公務人員之俸給,分本俸(年功俸)及加給,均以月計之。」另第5條規定:「加給分下列三種:一、職務加給:對主管人員或職責繁重或工作具有危險性者加給之。二、技術或專業加給:對技術或專業人員加給之。三、地域加給:對服務邊遠或特殊地區與國外者加給之。」亦即公務人員固定薪包括本俸、技術或專業加給、職務加給及地域加給,惟職務加給及地域加給需符合相關條件始得支領;另在變動薪部分,俸給法則未有規定,僅在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第7點規定,獎金等之給與事項,應經專案報行政院核准,不得於年度進行中自訂規定先行支給。 四、探討研析 (一)主管加給以外之職務加給未併同調整或有定期檢討機制 我國公務人員待遇制度中,本俸(年功俸)為身分性給與,基本上隨年資而逐年晉級;加給屬工作性給與,除地域加給係依所服務之山僻偏遠地區而定,餘各類加給係依專業程度或職責程度之不同而有差異,主要係以職等高低決定支給數額,落實同工同酬的精神,以固定薪性質呈現[footnoteRef:2]。 [2: 林文燦、曾惠絹,彈性導向待遇制度之研究,人事行政,第42卷第4期,95年4月,頁36。] 軍公教調薪自100年以來迄今,共計調薪3次;另113年預定調薪幅度4%[footnoteRef:3];軍公教員工待遇通案調整之項目為本俸(薪)、專業加給(教師為學術研究加給)及主管職務加給3項共同支給之項目[footnoteRef:4],亦即在「職務加給」部分,僅主管職務加給得以併同調薪,其餘職責繁重或工作具有危險性者之加給未併同調整。上述「各公立動物園(鳥園)擔任危險性工作人員危險職務加給表」月支標準(1,800元、2,200元及2,500元三種標準)即多年未予調整[footnoteRef:5],「警察人員勤務加給表」、「消防、海巡、空中勤務、移民及航空測量機關專業人員危險職務加給表」亦係類此情況,經內政部爭取後,甫於本(112)年7月1日調高15%[footnoteRef:6]。 [3: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最新消息-關於媒體報導軍公教員工調薪追不上物價、實質所得縮水,非屬實情,特予澄清,111年11月18日,網址:https://www.dgpa.gov.tw/information?uid=2&pid=11427,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4日。] [4: 113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議題座談會發言重點摘要(教育部及人事總處回應意見,頁6)網址://www.dgpa.gov.tw/FileConversion?filename=dgpa/files/... www.dgpa.gov.tw › FileConversion,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4日。] [5: 同註1。] [6: 劉建邦,警勤加給調高15% 警政署:加薪千餘元照顧基層,中央社,112年5月26日,網址: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8%AD%A6%E5%8B%A4%E5%8A%A0%E7%B5%A6%E8%AA%BF%E9%AB%9815-%E8%AD%A6%E6%94%BF%E7%BD%B2-%E5%8A%A0%E8%96%AA%E5%8D%83%E9%A4%98%E5%85%83%E7%85%A7%E9%A1%A7%E5%9F%BA%E5%B1%A4-144035727.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6日。及陳俊華,消防空勤移民危險加給 政院核定比照警察調高15%,中央社,112年7月11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729213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16日。] 主管職務加給及其他職務加給均屬「職務加給」項目,給與之薪資係對職責程度之評價,基於本質上相同之事物應為相同之處理,不得恣意為無正當理由之差別待遇,建議主管機關應予研議是否併同調整或有定期檢討機制。 (二)調薪及獎金規定宜有法律規定或法律授權之依據 承上,公務人員「調薪機制及調薪內涵」及變動薪之「獎金」在公務人員俸給法均未有規定,僅分別於軍公教員工待遇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第2點第1款規定,該委員會任務包括軍公教員工年度待遇調整事項之審議及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第7點規定,各機關學校有關員工待遇、福利、獎金或其他給與事項,應由行政院配合年度預算通案核定實施,非經專案報院核准,絕對不得於年度進行中自訂規定先行支給。 參照司法院釋字第614號解釋[footnoteRef:7]意旨,公務人員「調薪機制及調薪內涵」及變動薪之「獎金」屬公務人員基本權利之保障,為重要之給付行政措施,宜符合法律保留原則;另參照退休公務人員退撫給與調整機制係以法律明文規定之立法體例[footnoteRef:8],爰此,建議調薪及獎金規定宜有法律規定或法律授權之依據。 [7: 釋字第614號略以,給付行政措施如未限制人民之自由權利,固尚難謂與憲法第23條規定之限制基本權利之法律保留原則有違,惟如涉及公共利益或實現人民基本權利之保障等重大事項者,原則上仍應有法律或法律明確之授權為依據,主管機關始得據以訂定法規命令。] [8: 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67條及其施行細則第103條規定,於中央主計機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5%時,或至少每4年,由銓敘部組成專業評估小組,綜合考量國家整體財政狀況、經濟成長率、人口成長率、平均餘命、退撫基金準備率與其財務投資績效等6項法定因素後,擬具評估報告或調整方案,報請考試院會同行政院核定公告。] 撰稿人:賴怡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87/File_19787928.docx
R02187
有機蛋驗證之法制研析
有機農業促進法;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
曾耀民
2023-08-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8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有機蛋驗證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有機農業促進法、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 三、背景說明 號稱有機的雞蛋看似普及,但全臺唯一有機畜產品的驗證機構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公告的有機蛋品業者只有2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23年8月1日改制為農業部)畜牧處(現為畜牧司)表示,通過有機驗證的雞蛋,生產過程不只飼料、穀物、用水要符合有機規定,就連土地、牧場、畜禽來源也必須符合條件,用藥、飼養面積也有嚴格規定。農糧署表示,有機雞蛋的生產過程必須嚴格遵守「有機農業促進法」相關規定,包括飼養過程、使用有機原料、土地以及其他相關要求,唯有經過第三方公證的驗證機構認可,並且符合相關標準,才能稱之為有機蛋[footnoteRef:1]。因此,有機農產品的驗證機制攸關民眾食安健康,確值關切並強化監管以符標準。 [1: 陳雅玲、蔡維斌,「真是有機蛋?全台僅2家獲認證」,聯合報,2023年7月25日,第A11版。]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研議修正調整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第16條規定行為之罰鍰,以遏止假冒有機農產品之販售或標示等行為 2006年12月日本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日本農林水產省並於2014年4月頒布「推動有機農業基本方針」,訂定有機農業占整體耕作面積至2018年倍增至1%之目標,但迄2019年仍未達預定目標[footnoteRef:2]。有機農業推動不易,由此可見一斑。 [2: 「影響日本有機農業推行的結構性因素」,2020年3月3日,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網址https://agritech-foresight.atri.org.tw/article/contents/304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7日。] 「有機農業促進法」第20條第1項規定:「經依本法驗證合格之農產品,始得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同法第29條第1項第1款規定,違反第20條第1項規定,未經驗證合格,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者,處新臺幣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有機農業促進法」第16條第1項規定:「農產品之生產、加工、分裝及流通過程,經驗證合格者,始得以有機名義販賣、標示、展示或廣告。」同法第31條第1項第3款規定,違反第16條第1項、第2項或第17條第1項規定,其農產品未經驗證合格,以有機名義或其他足使他人誤認之方法,而販賣、標示、展示或廣告,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從事有機農業比一般傳統農作物栽培方式需付出更多勞力與成本,對於生產之土壤、水源水質、生產地周邊環境亦需依據嚴格標準執行,同時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管理方式、雜草的控制、病蟲害的控制、有機資材的施用等,亦有嚴格的規範,而且因為生產量較少,生產成本較高,其產品價格自然較為一般傳統農產品高[footnoteRef:3]。 [3: 「市售的有機農產品為什麼遠較一般農產品為貴?」,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2018年12月18日,網址https://info.organic.org.tw/368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7日。] 依以往有機農產品倍受關切的問題為其產品的販賣、標示、展示或廣告不實,導致民眾誤信購買的產品符合有機認證機制,通常農產品經營業者違反的也是「有機農業促進法」第16條規定(未經驗證合格,以有機名義或其他足使他人誤認之方法,而販賣、標示、展示或廣告),其罰鍰新臺幣6萬元以上,遠低於違反同法第20條規定(未經驗證合格,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者),罰鍰新臺幣20萬元以上。故建議主管機關可研擬酌修二者行政罰鍰之差距,適度調整違反第16條之罰鍰金額,以加強阻遏農產品經營者雖未違法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卻濫用有機農產品名義販售圖利之行為。 (二)農產品標示及標章規定宜整合並加強監管以利消費者辨識選購 有機農產品熱潮持續在全球蔓延。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安健康,全球過去10年有機食品銷售額增長一倍多,2020年已達619億美元。儘管「有機」農產品有嚴格定義,然而,有機欺詐問題一直存在。為因應最近數起有機農產品欺詐案,美國農業部(USDA)於本(2023)1月19日頒布針對標記為「有機」產品之新指引,加強對有機產品之監督管理[footnoteRef:4]。 [4: 「美國農業部:擬加強對有機產品監管」,2023年1月31日,MoneyDJ理財網新聞,網址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1e6ce952-fa70-4799-94d6-6c388290091c,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7日。] 我國政府於2019年5月依「有機農業促進法」第17條、第19條及第20條規定發布「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標示及標章管理辦法」,對有機農產品訂有相關標示及標章之規定。另於2021年6月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第10條規定修正發布「驗證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該辦法第2條規定,驗證農產品標章分為二類: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 依前述相關法規均規定農產品標章之類型或標示方式,惟消費者尚不易辨識其代表之意義,導致混淆誤認為有機農產品之虞,主管機關允宜研擬整合各類農產品標示及標章之管理,將現在市場上併存的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的標示及標章之相關規定,整合訂定於同一法規之中,依其類別予以明確規範標示標章代表的產品。尤應加強對有機認證機構之監管及審查,確保其認證過程嚴格、透明而可靠,建立明確的有機農產品標準,確保農產品經過驗證合格才能標示為有機農產品,並加強推廣宣導其辨識方法,以利民眾辨識及正確選購經過認證的驗證機構所驗證之真正有機農產品。 撰稿人:曾耀民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85/File_19787926.docx
R02185
交付子女強制執行事件之研析
強制執行法;家事事件法
吳欣宜
2023-08-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85 議題研析 1、 題目:交付子女強制執行事件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強制執行法、家事事件法 3、 背景說明 與未成年子女有關之家事事件中,交付子女之請求與執行一向是甚為重要且困難之議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者,莫過於2004年台巴混血男童吳憶樺監護權強制執行案,由於吳憶樺外婆在台灣提起交付被監護人之訴獲勝訴判決確定,高雄地方法院限令吳憶樺叔叔要將吳憶樺交予吳憶樺外婆委託之巴西商務中心(巴西駐台機構),後續經警方強力介入,吳憶樺在眾人拉扯推擠與難捨難離痛哭之場面中被帶回巴西[footnoteRef:1]。另外,尚有2022年間義大利商人與空姐爭女兒親權事件,該案並經憲法法院於憲法訴訟法施行後首度做成並公告暫時處分之裁定(111年憲暫裁字第1號裁定),以及近期江宏傑赴日召開國際記者會呼籲福原愛履行日本法院裁定交付子女等,均引發社會關注。 [1: 賴芳玉,吳憶樺生命中的變調樂章,司改雜誌,第49期,2004年2月,頁37-38。] 上開交付子女之強制執行事件雖因具涉外因素而受社會矚目,但其所面臨困境均是所有交付子女強制執行事件之實況。未成年子女雖非有完全行為能力人,但究與一般物品不同,對於交付子女事件之執行,自應與財產性事件之執行有所不同,基於對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之保護,尤其慮及其人格之健全發展,實有必要進一步檢視其強制執行之方式。 4、 探討研析 (1) 「交付子女」與「子女會面交往」事件之區辨 對於交付子女之執行名義與會面交往之執行名義,實務上乃有所區辨,前者係指未任親權之一方負有積極交付子女之義務,後者則指任親權之一方負有協調或幫助子女與債務人會面交往之協力義務[footnoteRef:2]。按未成年子女交付及會面交往均為不可代替之行為,依強制執行法第128條第1項規定,債務人不為履行時,執行法院得先定債務人履行之期間,債務人仍不履行時,得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之怠金;其續經定期履行而仍不履行者,執行法院得再處怠金或管收之。復依同條第3項規定,交付子女事件尚得用直接強制方式,將該子女取交債權人。換言之,交付子女與子女會面交往事件之區辨實益在於,子女會面交往事件任親權之一方經執行法院定履行期間仍未盡協調或幫助會面交往進行之義務者,執行法院僅得依強制執行法第128條第1項規定處怠金或管收,尚無同條第3項直接強制規定之適用。 [2: 最高法院 96 年度台抗字第 831 號裁定要旨:「法院於定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簡稱子女監護)內容及方法裁判之同時,酌定未負子女監護之責之一方與該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時間,該裁判之性質與交出子女之判決並不相同。前者,負子女監護之責之一方,僅負協調或幫助會面交往之進行,無從強制子女與他方會面交往,亦不負積極交出子女之義務;後者,未負子女監護之責之一方,則有積極交出子女之義務。」] (2) 直接強制執行方法之發動要件宜予明定 有關交付子女之強制執行方法,家事事件法除依第186條第2項[footnoteRef:3]準用強制執行法第128條規定外,僅於第194條[footnoteRef:4]規定執行法院決定執行方法時應考慮之因素。綜觀上開強制執行法及家事事件法之規定,為因應交付子女事件之多樣需求,執行法院似得自行斟酌採用間接強制或直接強制方法,亦無間接強制優先原則之要求。 [3: 家事事件法第186條第2項:「家事事件之強制執行,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強制執行法之規定,並得請求行政機關、社會福利機構協助執行。」] [4: 家事事件法第194條:「執行名義係命交付子女或會面交往者,執行法院應綜合審酌下列因素,決定符合子女最佳利益之執行方法,並得擇一或併用直接或間接強制方法:一、未成年子女之年齡及有無意思能力。二、未成年子女之意願。三、執行之急迫性。四、執行方法之實效性。五、債務人、債權人與未成年子女間之互動狀況及可能受執行影響之程度 。」] 另一方面,德國法關於交付子女之強制執行係規定於家事及非訟事件法(Gesetz über das Verfahren in Familiensachen und in den Angelegenheiten der freiwilligen Gerichtsbarkeit, FamFG),其中第89條規定違反交付子女及會面交往之執行命令者,法院得處怠金及拘禁,但債務人有不可歸責事由者,不在此限。第90條更進一步規定法院採取直接強制方法之要件,包括1.採行間接執行方法仍無效果;2.預期採行間接執行方法無效果;3.顯有即刻執行之必要等[footnoteRef:5]。是以,相較於我國法未明定直接強制方法之發動要件,亦未明定間接強制優先原則,前開德國法制在執行手段上更加講究,對於未成年子女之保護較為周妥,值得我國法借鏡參考。 [5: 姜世明,談交付子女請求及執行之部分問題,軍法專刊,第61卷第4期,2015年8月,頁43-44。] 撰稿人:吳欣宜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73/File_19787916.docx
R02184
日本故鄉納稅相關法制之研析
財政收支劃分法
莊弘伃
2023-08-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84 議題研析 1、 題目:日本故鄉納稅相關法制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財政收支劃分法 3、 背景說明 日本總務省2023年8月1日公布2022年度「故鄉納稅」(ふるさと納税)捐款總額達9,654億日圓(約新臺幣2,100億元),相較2021年度增加約16%,連續3年創新高;捐款件數也增加17%,達5,184萬筆,刷新歷年紀錄[footnoteRef:1]。我國亦面臨城鄉差距日益擴大,地方政府財政困難的窘境,日本故鄉納稅之經驗及發展,值得關注與參考借鏡。 [1: 中央社,日本故鄉納稅回禮誘人 捐款總額及件數雙創新高,經濟日報,2023年8月2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733974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0日。] 4、 探討研析 (1) 日本故鄉納稅概述 日本於2008年推出了特殊的「故鄉納稅」(ふるさと納税),其源自於因應都市化人口磁吸效應,產生嚴重城鄉人口不均,造成地方稅收崩解的稅收設計,乃係向地方政府「寄付金」(也就是類似捐贈)來換取個人所得稅減免的節稅對策,該稅制之目的為平衡城鄉收入不均所創設。個人對於故鄉或任何其選定之地方政府捐贈,其捐贈額扣除2,000日圓後之餘額,可以作為所得稅(國稅)及住民稅(地方稅)的扣抵稅額。所得稅扣抵稅額=(故鄉納稅額-2,000日圓)×所得稅率,扣抵稅額上限為總收入的40%;住民稅扣抵稅額(基本額)=(故鄉納稅額-2,000日圓)×10%,扣抵稅額上限為總收入的30%[footnoteRef:2]。利用故鄉納稅制度,可以將自己居住地區的住民稅,以捐贈的方式捐給自己選定的地方政府或指定用途,許多地方政府也都會推出當地特產當作謝禮來吸引民眾繳納故鄉稅,謝禮多半是日本各地的農產品、海鮮、和牛、點心等特產,因有稅額抵減的優惠(實際捐贈支出減少)又可以拿到實物回饋,故而會有參與故鄉納稅機制之強烈誘因。近幾年故鄉納稅也被應用在賑災上[footnoteRef:3]。 [2: 総務省ふるさと納税/ふるさと納税のしくみ,https://www.soumu.go.jp/main_sosiki/jichi_zeisei/czaisei/czaisei_seido/furusato/mechanism/index.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0日。] [3: 故鄉稅從正式設立後被許多人當作減免稅金或領取回禮的消費,不過在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後,岩手、宮城、福島重災區的東北三縣通過故鄉稅湧入了400億日圓捐款,這比2010年全國故鄉稅總捐款額還要高出6倍以上,在這之後負責辦理故鄉稅申辦的網站也出現了專門賑災的項目,故鄉稅也從振興地方的目的新增了賑災、教育等指定項目。2016年熊本縣發生了最大震度7級的熊本大地震,當地象徵的熊本城也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為了修復熊本城熊本縣也設立的募款企劃,其中故鄉稅熊本縣政府也準備了許多回禮可以選擇,例如熊本城城主證或是當地的哈密瓜及生馬肉等。參能收到回禮的特別納稅 日本故鄉稅,2022年3月29日,https://jpmemo.com/47/japan-hometown-ta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0日。] (2) 地方財政收入重分配效果 日本故鄉納稅機制重要的目的,乃欲達成不同層級間政府財政收入的重分配效果。其一為地方政府間,受贈地方政府取得來自個人捐贈的收入,而住民稅被抵減的地方政府則損失原本可收取的稅收,形成地方政府間的水平重分配,能彌補城鄉之間財政收入的差距。其二為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重分配,由於個人繳納所得稅時亦可申請抵減,中央所得稅稅收的減少,形同補貼地方政府,而形成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垂直重分配作用,實踐中央與地方政府稅收之劃分[footnoteRef:4]。然而過度關心禮品的經濟效益,恐造成政策失靈、資源錯誤配置的後果,為了避免地方名產搶稅金之惡性競爭,日本已在2019年修正地方稅法,明定謝禮價值應限制在納稅額(捐款)的30%以下(返還禮品は寄付額の3割以下)[footnoteRef:5]。故鄉納稅機制立意良善,然這個看似解決地方稅收問題的制度,卻也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產生另一種稅收不均的隱憂。 [4: 伍大開、陳國樑,我國地方財政的解方-日本故鄉稅的啟示,月旦財稅實務釋評,第25期,2022年1月,頁13-15。] [5: 総務省/税制改正(地方税)/地方税法等の一部を改正する法律(平成31年法律第2號), https://www.soumu.go.jp/main_content/000612622.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10日。] (3) 日本故鄉納稅的啟示 長久以來,不論是學界或政界,均有我國地方財政應儘速改革之建議,認為財政收支劃分法的重新檢討及修正能為地方注入源泉活水。然我國財政收支劃分法已歷經24年未做檢討修正,凸顯中央與地方政府間財政劃分之修法非一朝一夕可成。借鏡日本故鄉納稅機制的良性發展經驗,或可對我國目前既患寡又患不均之地方財政問題,提出全新的思維。 撰稿人:莊弘伃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71/File_19787913.docx
R02183
國軍英雄館合法登記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發展觀光條例
康世宗
2023-08-1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8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國軍英雄館合法登記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發展觀光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據媒體報導指出[footnoteRef:1],全臺9間國軍英雄館尚未合法化,且無辦理旅宿業登記,交通部前曾給予10年緩衝期,目前只剩一年半時間申請登記作業。國防部指出,軍人之友社正依「發展觀光條例」辦理國軍英雄館旅館業登記等規劃,但因「耐震補強工程經費未明」等因素,申辦進度落後。對於落日期限將至,國防部已於112年3月15日召開專案會議,研討旅館業申請及執照取得相關方案。 [1: 吳書緯, 國防部9間國軍英雄館 申辦進度落後,自由時報,112年7月24日,第2版。] (二)另據相關報導指稱[footnoteRef:2],國軍英雄館近年來在全民國防的理念下,服務對象已擴大至一般民眾,提供膳宿接待等服務,引發國軍英雄館是否合法登記旅宿業以符法制等相關問題之討論。 [2: 李婕妤,國軍英雄館提供膳宿不限軍職 全體國民皆可入住,更生日報,111年8月2日,第3版。] 四、探討研析 (1) 強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督(輔)導機制,加速完成辦理旅館業登記等相關事宜 依發展觀光條例第24條規定:「經營旅館業者,除依法辦妥公司或商業登記外,並應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登記證及專用標識後,始得營業(第1項)。主管機關為維護旅館旅宿之安寧,得會商相關機關訂定有關之規定(第2項)。」其104年1月22日修正之理由第3點略以:「原條文第三項規定,對於非以營利為目的且供特定對象住宿之場所,其得不受旅館業營業程序及限制。但現行包括國軍英雄館、教師會館……均有提供不特定對象住宿、休息,甚至許多經營方式皆採委外辦理,其實際均與旅館業無異。縱使其僅限於特定對象,但其特定對象為多數人,而非特定少數人。為保障所有旅客之安全及權益,原條文第三項之例外規定,並無存在之必要。仍須依旅館業營業程序及相關限制始得營業,爰刪除第三項規定」。 綜整上揭規定及理由,原有關於國軍英雄館、教師會館等得不受旅館業營業程序及限制之例外規定,業於104年2月4日修正公布時刪除,且依上開媒體報導,交通部當初給予之10年緩衝期限亦即將屆至,故目前應強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國防部)相關督(輔)導機制,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所屬國軍英雄館,針對申辦進度落後之原因檢討及研擬改善作為,訂定改善期限並列管期程,以加速依法完成辦理旅館業登記等相關事宜。 (2) 積極完善公安設施(備)並優化管理作為,以維護民眾住宿安全與落實後備軍人優待措施及照顧其合法權益之立法意旨 依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第6條規定:「後備軍人於前條所定期間內,得憑解除召集證明書至國防部福利事業管理處所屬福利站購物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所屬國軍英雄館自費住宿。」其立法理由:「鑑於後備軍人僅具有榮民資格者,始得進入國防部福利事業管理處所屬福利站購物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所屬國軍英雄館自費住宿,為提升後備軍人接受召集福利,爰定明後備軍人於前條所定期間內亦得為之」。簡言之,後備軍人於接受召集一定期間內,得享有至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所屬國軍英雄館自費住宿等福利,已屬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中定明之合法權益。 參考上開相關媒體報導,因「耐震補強工程經費未明」等因素,導致旅宿業登記申辦進度落後,造成全臺9間國軍英雄館尚未合法化;又國軍英雄館近年來在全民國防的理念下,服務對象已擴大至一般民眾,提供與一般旅宿業相同的膳宿接待等服務。因此國軍英雄館已成為後備軍人及一般民眾均得入住之旅宿場所,其相關公安設施(備)如未臻完善或存有安全上顧慮,自與上揭規範欲落實後備軍人優待措施及照顧其合法權益之立法意旨尚有未符,建議相關主管機關應積極完善國軍英雄館公安設施(備)並優化管理作為,以符合旅宿業之安全衛生標準,有效保障及維護民眾住宿安全。綜上,建議評估將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第6條規定修正為:「後備軍人於前條所定期間內,得憑解除召集證明書至國防部福利事業管理處所屬福利站購物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所屬 經合法登記之國軍英雄館自費住宿。」,以資周延。 撰稿人:康世宗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63/File_19787890.docx
R02182
提升高齡駕駛安全相關問題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楊蕙如
2023-08-1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82 議題研析 一、題目:提升高齡駕駛安全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臺灣進入高齡社會,根據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統計,65歲以上高齡駕駛肇事件數,節節升高,從108年5.7萬件,到去(111)年已經高達7.2萬件。今(112)年1到4月,就有2.6萬件,高齡駕駛死亡人數,更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23% 。 (二)我國75歲以上高齡駕駛人之駕駛執照換照,須「體格檢查」合格,並通過簡易「認知功能測驗」或檢附「未患中度以上失智症證明」。逾期未依規定完成換照手續雖無罰則,但若開車上路即屬違規。持逾期駕照駕車經舉發者,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第1項第7款「駕駛執照逾有效期間仍駕車」,處新臺幣1,800元以上、3,600元以下罰鍰,並禁止其駕駛 。 四、探討研析 (一)各國高齡駕駛換照制度簡述 英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及香港等,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年齡自60歲至70歲不等,其中日本年滿75歲以上駕駛人尚需參加認知功能測驗: 英國:滿70歲者,每3年體檢審驗換照。 日本:滿70歲者,體檢及講習後換照;滿75歲者,再加認知檢 查審驗後換照3~5年。 新加坡:滿65歲者,每3年體檢審驗換照。 韓國:滿65歲者,每5年體檢審驗換照。 香港:滿60歲者,每3年換發;滿70歲者,體檢審驗換發1年或3 年 。 (二)研議將現行之75歲高齡換照年齡酌予提前之可行性 我國「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換照規定係自106年7月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52條之2規定:「自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七月一日起,新領或未逾七十五歲駕駛人已領有之普通駕駛執照有效期間至年滿七十五歲止,其後應每滿三年換發一次…… 」,亦即我國高齡換照之年齡係以75歲為基準,然據交通統計資料,我國交通事故之肇事者年齡,70歲以上及18-29歲等年齡層之肇事率偏高,肇事原因包括「未依規定讓車」、「違反號誌、標誌管制」及「轉彎不當」等 ;另觀諸日、韓等東亞國家,高齡換照之年齡介於60至70歲不等,主管機關宜研議將高齡換照年齡由現行之75歲酌予提前至70歲之可行性。 (三)研擬建立定期回檢、回訓機制,保障高齡駕駛人之安全 現行駕照管理制度中,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76條第1項第5款雖規定:「汽車駕駛人之體格及體能變化已不合於第六十四條及第六十四條之一規定合格基準之一。」應迅速將駕駛執照繳回當地公路監理機關。惟該規定目前較類屬宣導性條款,因駕駛人體格體能變化已不符第64條及第64條之1規定標準時,實際上未必會主動繳回駕駛執照。然當高齡族群之注意力或反應能力下降時,駕車之危險性將增加。 我國除75歲以上高齡駕駛人有3年換照1次之規定,(75歲以下)一般駕駛執照則無效期規定。我國過去曾有之定期換照制度僅為更換照片之行政換照,自102年7月起,實施一般駕駛人免換汽機車駕駛執照,更無法透過換照機制了解駕駛人的身體狀況 。專家認為,應該要有短週期的駕駛人定期回檢制度,強化長者的實質駕駛能力及社會聯結力、「防止社會和交通拋棄年長者 」,使居住於公眾運輸不便地區之年長者免於孤立無助。尤其短期內有肇事紀錄之年長駕駛人,如能透過定期回檢、回訓機制,使其強化對交通號誌、標誌、標線意義之判別、熟稔最新之交通法令,以及認識自身之體能、反應力等,將有助於實質保障高齡駕駛人之安全。 撰稿人:楊蕙如 � 簡立欣、陳祐誠,高齡駕駛肇事率增 占死亡數25%「機車重災區」,中國時報,112年7月24日 ,第A5版。 � 交通部公路總局-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說明,� HYPERLINK "https://www.thb.gov.tw/cp.aspx?n=169,檢索日期:112" �https://www.thb.gov.tw/cp.aspx?n=169,檢索日期:112�年8月9日。 � 同註2。另參交通部公路總局,「銀髮族駕駛關懷方案」,行政院第3555次會議交通部簡報資料,106年6月29日,頁6,檢索日期:112年8月15日。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52條之2規定: 「自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七月一日起,新領或未逾七十五歲駕駛人已領有之普通駕駛執照有效期間至年滿七十五歲止,其後應每滿三年換發一次,駕駛人應於有效期間屆滿前後一個月內,經第六十四條規定體格檢查合格,並檢附通過第五十二條之一所定汽車駕駛人認知功能測驗或檢附無患有中度以上失智症證明文件,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換發新照,或於駕駛執照以加註方式延長有效期間。但年滿七十五歲駕駛人首次換照,得於有效期間屆滿前一個月至屆滿後三年內辦理;未換發新照而受違規記點或吊扣駕駛執照處分者,應於公路監理機關通知後三個月內辦理換照。」。 � 警政署公布之106年級108年整年度死亡車禍肇事者特性分析顯示,70歲以上駕駛在未依規定讓車、違反號誌管制、轉彎不當、行人疏失等肇事原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詳見:當心奪命老三寶 去年死亡車禍肇事者70歲以上最多,自由時報電子報,107年4月14日,� HYPERLINK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5400"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5400�;警政署統計室,108 年 A1 類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原因與肇事者特性分析,警政統計通報 (109 年第 13 週), 109 年3月25日,檢索日期:112年8月15日。 � 引述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副教授吳昆峰說法,詳見:余曉涵 ,銀髮族車禍/高齡駕照退場管理 公共運輸別缺席,中央社,111年3月5日,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3050036.aspx,檢索日期:112年8月9日。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林志學認為,應該要有短週期的駕駛人定期回檢制度,有人會覺得麻煩,「但這也能防止社會和交通拋棄年長者。」尤其能夠開車騎車出門,也意謂著長輩能夠和社會聯結,免於孤立無助,詳見:余曉涵 ,同註6。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57/File_19787848.doc
R02181
改善移工失聯相關機制之探討
就業服務法;入出國及移民法;外國人受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規定工作之轉換雇主或工作程序準則;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
陳建欉
2023-08-1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8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改善移工失聯相關機制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就業服務法、入出國及移民法、外國人受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規定工作之轉換雇主或工作程序準則、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我國1980年代後,勞動市場環境急速產生變化,年輕族群對3K[footnoteRef:1](或稱3D[footnoteRef:2])產業採取抗拒心態之傾向益加明顯。值此之際,政府為推動各項國家重大建設,1989年以「限業限量」專案管制方式引進移工[footnoteRef:3]。1992年公布施行《就業服務法》(下稱《就服法》),移工引進正式法制化;同年引進家事移工,以滿足高齡者以及身心障礙者長照需求。依《就服法》第42條規定,為保障國民工作權,聘僱外國人工作,不得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會、勞動條件、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因此,在不影響國人就業機會原則下,對於國內所缺乏之勞動力,以補充性、限業限量方式引進移工。 [1: 依日語發音,3K即「骯髒」(汚い, Kitanai)、「危險」(危険, Kiken)、「辛苦」(きつい, Kitsui)工作之簡稱,我國《就服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1款所規定之工作多屬3K產業範疇。] [2: 依英語發音,3D即為骯髒 (Dirty)、危險 (Dangerous)、辛苦 (Difficult) 等勞動條件工作。] [3: 內政部移民署自2019年5月3日起,將外僑居留證上的居留事由更名為「移工」,不再稱「外勞」,以回應社會對於移工的支持與尊重。] (二)依勞動部統計,至本(2023)年6月底止,移工在臺人數已逼近74萬人[footnoteRef:4],成為我國常態的補充性勞動力。但大量引進移工之下,移工失聯情況也漸趨擴增。去(2022)年1年內移工失聯新增人數達到4.1萬人,仍滯留在臺的失聯移工人數也超過了8.2萬人,已逾移工總人數1成,二者均創下新高。臺灣疫後產業逐漸復甦,報導指出基礎勞動力缺口不少由非法人力支撐,失聯移工人數持續攀升可能造成就業及治安問題,對社會帶來隱憂及潛藏風險不容忽視[footnoteRef:5]。依《入出國及移民法》(下稱《移民法》)第74條之1第2項規定,外國人逾期停留或居留者,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另依《就服法》第63條規定,違反同法第44條及第57條第1款而僱用非法移工者,可處新臺幣15萬元以上75萬元以下罰鍰。5年內再違反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20萬元以下罰金。 [4: 勞動部統計查詢網,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網址:https://statfy.mol.gov.tw/index12.aspx(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3日)。我國至2023年6月底止,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 合計為73萬9,496 人,產業移工人數是指外國人受聘僱從事《就服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及第10款規定工作之人數。 社福移工人數是指外國人受聘僱從事《就服法》第46條第1項第9款規定工作之人數。] [5: 蕭婷方,外籍黑工賺得比台勞多! 產業大缺工,月領5萬不用繳稅 她老實說:「不賺才奇怪!」,今周刊,2021年9月2日,網址: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7/post/202109020038/(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9日)。] (三)為解決失聯移工人數居高不下的問題,內政部移民署2023年2月至6月間辦理「擴大逾期停(居)留外來人口自行到案專案」,共有1萬4,000多名失聯移工到案。惟專案結束後,經統計失聯移工總人數「不減反增」,比專案前多了2,000多人[footnoteRef:6]。監察院於2023年7月公布「影響移工失聯之結構性問題」調查研究指出,「失聯」只是移工在遭遇不合理的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勞動條件、工作與收入不如預期、適應不良或者求助無效等問題與處境時,做出選擇的結果,而這些因素背後,涉及產業缺工問題及政府管理措施之缺漏[footnoteRef:7]。 [6: 王冠仁,「自行到案」專案結束 諷刺!失聯移工總數 不減反增,自由時報,2023年8月9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98340(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9日)。] [7: 王美玉、趙永清、王幼玲、紀惠容,8.2萬名失聯移工隱身躲藏四處打黑工,他們流落異鄉賭一個賺錢、脫貧的翻身機會,監察院呼籲政府在查緝失聯移工時更應該看見這群異鄉人的人權困境,監察院全球資訊網,2023年7月27日,網址: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792&s=26792(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0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主要國家移工政策及相關法制簡介 1.美國 美國移工引進政策,係依《移民歸化法》(The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Act)規定而建立。所涉及之部會包括勞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國土安全部之公民與移民服務署(The United State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nt Services,USCIS)以及國務院(the Department of State)。雇主僱用移工受《移民及國籍法》(Th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拘束。雖然美國勞工勞動條件之制定是聯邦與各州併行存在,但移工的勞動條件則屬聯邦權。 1986年修正《移民改革和控制法》(Immigration Reform and Control Act, IRCA)前,雇主不須確認移工合法身分與得被僱用資格。經修正後規定僱用非法勞工的民事及刑事處罰;每位雇主給付移工之工資,以各該地各該時期之行情工資做為最低僱用工資。《移民改革和控制法》同時規範雇主在僱用、轉介(referral)與解僱上,不得歧視已獲得在美之工作權之移工,使其與美國公民具同等競爭職位之地位保障[footnoteRef:8]。 [8: 謝棋楠,美國合法外籍勞工權益保障法制,2015年勞動與就業關係學術研討會-人力資源發展與企業促進,2015年10月15日,頁44-53。] 美國國土安全部2016年 1 月 19 日發布外籍人士在美逾期停居留統計報告(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2016),指出2015年約有 50 萬名外籍人士逾期停留或居留在美國,此報告突顯了外籍人士逾期停(留)的問題,及管理移民人口的重要性[footnoteRef:9]。 [9: 王思閔,各國對於逾期停留自行到案罰則之比較研究- 以臺灣、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及新加坡為例,內政部移民署自行研究報告,2016年9月,頁1。] 2.德國 德國1973年前的移工政策,稱之為「客工制度」。所謂「客工」指國家因現實需求,引進外國勞動力,但不希望這些客工長期居留或成為移民。1950年德國因人口結構改變及固定匯率制度吸引外資繼續投資,致使勞動力不足。資本家開始向政府提出移工的需求,聯邦就業局於輸入國設立招募辦事處,透過各種測試及紀錄調查,以團體非個人方式引進移工,同時保證擁有與本國勞工同工同酬之待遇。依德國《外國人工作法》第15C條規定,移工須全職且享有社會保險。另依《工時法》相關規定,家事勞動者每日法定工時為8小時,每7日至少有1次連續24小時以上休息[footnoteRef:10]。 [10: 簡慧聒、許雲翔,家事勞工勞動權益保護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9年6月,頁35、38。] 1968年因應國際公約與規範,及利益團體的爭取,德國政府延長客工的居留時間,同時在固定收入及房舍的條件下,得申請家庭團聚。1973年因石油危機,實施門戶緊閉政策,同時為平息國內逐漸升高的種族衝突,不再輸入客工,德國客工政策於此結束[footnoteRef:11]。 [11: 張朝琴,從移工的就業權益談家戶工作者之困境:以我國與德國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42期,2013年6月,頁332-333。] 2012年德國實施歐盟藍卡制度,開放歐盟以外公民工作及居留,在德國工作的外國人數就此大幅增加。2020年3月實施《專業人士移民法》,近期亦將再度修法,透過降低藍卡年薪標準、放寬技職教育證照承認門檻、引進計分表等方式,以訂出歐洲最先進的移民法為目標,俾利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到德國就業[footnoteRef:12]。 [12: 林育立,德國打造最先進移民法 招手專業人士解缺工,中央通訊社,2023年6月15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topic/newsworld/175/202306150004.aspx(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3日)。] 3.日本 日本1990年代尚未建立正式移工制度,而是以「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讓技能實習生、日裔外籍人士、留學生、外國人等,開始在日本社會工作。美其名是為了國際貢獻,培育國際人才,實際目的則為填補日本日益缺乏的勞動力。 為了解決人口老化與長期缺工的問題,日本在2019年修正《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移民政策產生轉變,移工有機會成為移民。以外籍看護工為例,原先以「技能實習制度」,在日本最多僅能居留5年。現在只要在屆滿期間,考取照護員的國家證照,就可以轉換成「介護」專業的工作簽證。達到一定條件,即可申請永久居留,甚至攜眷至日本定居[footnoteRef:13]。 [13: 鄭安君、廖雲章、劉苑杉,我們只要勞動力,卻來了一群人:當年沒有移民政策的日本,獨立評論,2022年9月24日,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5/article/12775(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3日)。] 2019年《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修法後,新上路的「特定技能」簽證,除引進看護工外,還有部分的電子廠、鋼鐵廠等14種職業種類勞工,仲介費的規定採用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移工零付費」政策。日本政府預定5年內引進約34萬移工,業種不限於看護工,尚包括從事金屬製造業、工具機械,以及電子業等勞工,保障其領有與日本國民相同的最低工資;工作滿5年後,只要通過語言檢定與技能測驗,可取得永久居留資格[footnoteRef:14]。不過部分人士認為擴大簽證規模等同於改變日本的移民政策,擔心推動後掀起國內反對浪潮[footnoteRef:15]。 [14: 簡永達,當日本變移工首選──越南一條街,預警台灣搶工危機,報導者,2020年11月13日,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migrant-workers-new-trends-and-signs-in-vietnam(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3日)。] [15: 楊智傑,人口老化缺工!日本擬擴大「長期工作簽證」規模 最快6月生效,今日新聞,2023年4月24日,網址:https://www.nownews.com/news/6120268(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3日)。] 4.韓國 1980年代後半,韓國經濟急速成長,國內勞動力缺乏,因而轉為引進移工;韓國現行引進移工政策,基本上係基於以下3個原則:(1)「國內勞動市場補完原則」:係指外國勞動者之引進僅限於當國內勞動力不足時,且引進數量係最小規模引進之程度。(2)「均等待遇原則」:係指在韓國就業之外國勞動者不因國籍或其他理由而受到差別待遇。(3)「防止產業結構調整妨害原則」:係指引進外國勞動力須以不得妨害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為前提[footnoteRef:16]。 [16: 邱駿彥,外國人聘僱及管理法制研究計畫,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報告,2009年11月30日,頁57。] 韓國 2003 年 6 月通過《外籍移工聘僱法案》,「聘僱許可制」(Employment Permit System, EPS)於 2004 年 8 月 正式生效。EPS 是由政府簽訂雙邊備忘錄,原則上完全禁止私人仲介。透過EPS僱用之移工,享有許多與韓國勞工相同的保障。另外針對 EPS 勞工4大保險:離境保證險(Departure Guarantee Insurance),繳納8.3%薪資,離境或換工作前領回。薪資保證險(Wage Guarantee Insurance)保障逾期薪資,最高 2,000 美金。回國費用保險(Return Cost Insurance)傷亡保險(Casualty Insurance)保障非工作所造成的傷病與死亡。在韓國欲聘僱移工之公司,勞工必須少於 300人,招募等待 7 日,無本國人應徵後才可聘僱移工。在制度設計與程序方面,移工須通過韓語檢定,及確認符合年齡與教育程度後,再將名冊送交韓國勞動部。輸出國則必須完成移工輸出前訓練。聘僱許可後需接受 3 日訓練,主要是韓文、韓國文化風俗、移民與勞動法令,及工業安全與技能[footnoteRef:17]。 [17: 陳炯志,從臺韓移工聘僱歷史思索臺灣直接聘僱制度的改善之道,交大法學評論,勞動法特刊,2020年12月,頁202-203。]   5.新加坡 新加坡是亞洲國家中,最積極引進外來人力的國家,引進的外來人力,可分為「外來人才」與「客工」,「外來人才」一般是指專業人士、銀行家、管理人員等高層人才;「客工」一般是指補充新加坡本地勞動力不足之外籍移工,主要從事新加坡人不太願意從事的工作[footnoteRef:18]。 [18: 同註16,頁37。] 依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估計,該國對家事勞動者需求從2011年19萬8,000人,將逐漸增加到2030年的30萬人。《僱用條例》是新加坡現行主要勞動法規,但家事勞工不適用該條例,對外籍家事移工管理主要依據為1990年制定的《外籍移工僱用法》,其措施內容主要有:居留期間規定其聘僱期限為2年,期滿得展延,每次2年。非技術勞動力最長工作期限為6年,其勞動條件係透過書面僱用契約訂定[footnoteRef:19]。 [19: 同註10,頁49、54。] 6. 亞洲國家對外籍人士逾(居)期停留自行到案政策比較 外籍人士在停(居)留許可期限截止後,未自行離境而仍在國內便構成所謂「逾期停(居)留」,這些隱性的流動人口會造成社會不穩定的變數及人口控制上的風險。各國在對於逾期停(居)留自行到案外籍人士的裁罰制度上多有不同。亞洲國家在自行到案裁罰程序及制度上,皆予以定義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大部分以罰鍰、拘役、禁入國管制等為普遍的裁罰方式。裁罰制度的輕重權衡、審酌基準、推廣方式、人權維護合理性,皆與各國民族特性及歷史背景息息相關[footnoteRef:20]。簡要整理如下表: [20: 同註9,頁1、38。] 日、韓、馬、泰、新及我國對外籍人士逾期停(居)留裁罰一覽表 國別 相 關 規 定 日本 一、初犯具善意且做好立即出境者,不予裁罰,入國管制:1年;累犯者重罰。 二、鼓勵儘快出境,累犯遭查獲處日幣20萬至300萬圓罰鍰,再入國管制5年-10年。 韓國 一、自行到案者,罰鍰:處韓幣50萬-1,000萬元;入國管制:2年。 二、遭查獲處最高韓幣2,000萬元,再入國管制5年-10年。 馬來西亞 一、逾期停留30 日以下者,每逾期 1 日處馬幣 30 元;逾期 31日以上,180 日以下者,處馬幣 1,000元;逾期 180 日以上,1,080 日以下者,處馬幣2,000元;逾期 1,080 日以上者,處馬幣3,000元,至多處馬幣 1 萬元。 二、入國管制:1年至10年。 三、對初犯寬鬆,重罰累犯。 泰國 一、逾期停留1日 處500 泰銖罰鍰,至多 2 萬泰銖罰鍰。 二、入國管制:自行到案的情形下,逾期超過 90 日,自出境日起禁止入境泰國 1 年。 新加坡 一、逾期停留經核在案,處 3 個月以下監禁及 鞭刑3 次。 二、逾期停留在 90 日以下者,依情節處以最高 4,000 新幣罰鍰;90日以上6,000 新幣,或最高 6 個月的監禁及 鞭刑3 次,嚴重者得併罰之。 三、入國管制:1年以上或永久禁入國。 中華民國 一、逾期停留1~30 日處新臺幣2,000元罰鍰;31~60 日新臺幣4,000元罰鍰;61~90 日新臺幣6,000元罰鍰;91 日以上新臺幣10,000元罰鍰。 二、入國管制:1至3年。 資料來源:撰稿人參酌王思閔,各國對於逾期停留自行到案罰則之比較研究- 以臺灣、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及新加坡為例,內政部移民署自行研究報告,2016年9月,頁32-35;及莊世文、李亭宜,逾期停居留外籍人士自行到案原因之探討,內政部移民署自行研究報告,2021年12月,頁43。並酌予修正簡化。 (二)我國移工僱用相關問題之探討 1. 國內各產業缺工衍生移工僱用之需求 近年國內各產業缺工問題嚴重,農業長期缺工,1年高達10萬人,導致農田裡黑工屢見不鮮[footnoteRef:21]。另加工漁產需求增加,水產加工業亦發起連署,要求政府讓水產加工廠比照肉類加工廠,放寬移工聘僱比率從15%調為25%,以紓解水產加工廠長期缺工問題 [footnoteRef:22]。依勞動部就業市場人力需求調查,2023年7月底營造業人力需求淨增加3,450人,是2012年以來新高[footnoteRef:23]。 [21: 李柏澔,移工假日「農業體驗」遭疑漂白黑工 農委會回應了,中時新聞網,2022年6月8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608002752-260405?chdtv(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1日)。] [22: 賴正琳,薪水開到4萬也沒人應徵 水產加工業盼放寬移工,今日新聞,2022年10月4日,網址:https://www.nownews.com/news/5945402(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1日)。] [23: 李靚慧,營造業缺工創高 Q3人力需求續高檔,自由時報,2023年5月17日,網址: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83396(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1日)。] 國內產業缺工問題,衍生對移工僱用之需求,並對移工發生失聯產生極大拉力。飽受缺工、僱工不易之苦的雇主,也迫不得已冒險走向非法僱用一途,讓黑工市場更加活躍,也讓不肖仲介有機可趁,非法移工薪資水漲船高,更加劇了移工從合法轉為黑工的情況。為了解決國內部分產業的缺工問題,勞動部2023年初邀集勞資學政代表討論移工政策,自2023年6月起,放寬營造移工8,000人、農業移工增加6,000人、機構看護工另增1萬4,000人,共可增加移工約2萬8,000人[footnoteRef:24]。 [24: 李靚慧,勞部︰移工失聯較去年 已下降趨緩,自由時報,2023年8月9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98442(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9日)。] 2. 移工仲介服務費過高 仲介服務費是移工與仲介公司依雙方所簽契約,由移工支付。移工團體表示,由於資訊不對稱,不肖仲介違法超收費用、聘僱流程不透明,讓移工深受其害。仲介費最驚人的是越南,越南政府雖明訂仲介費為1,500美元,實際卻是高達5,000至6, 000美元[footnoteRef:25]。這也是越南逃跑移工居高不下的原因。移工一到臺灣,清償欠款成為首要之務,當發現收入不如預期,無法依照期待償還債務時,失聯便成為移工另謀出路的選擇。 [25: 彭杏珠,5萬逃跑移工淪治安死角 黑心仲介剝削手法現形,遠見雜誌,2019年6月3日,網址:https://www.gvm.com.tw/article/63285(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9日)。] 3. 家事移工勞動條件低落 家事勞動者勞動條件最受關注的是工資、工時與休假問題。家事移工係在家庭中提供勞務,有別於一般廠場,在家庭之工作型態、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與受僱於事業單位之勞工明顯不同,並不易釐清。部分被看護者之家庭係屬弱勢,家庭又非營利單位,如適用《勞基法》,並無法比照事業單位採用其他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或將成本轉嫁,將直接增加家庭經濟負擔。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部前身)遂於1998 年發布函釋[footnoteRef:26],將家事勞工排除適用《勞基法》。 [26: 參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8年 12月31 日(87)台勞動一字第 059604 號公告。 ] 家事移工工作情形與勞動權益,長久以來一直是國際人權組織關注的焦點。相關研究亦認為家事勞動者,的確較易受到雇主剝削,且在法律與社會安全之保障上亦較為不足。目前臺灣家事移工僅適用《就服法》與《性別平等工作法》[footnoteRef:27],並不適用《勞基法》最低勞動條件之保障,主要透過其母國政府循外交管道設定型化勞動契約範本來把關。我國為家事勞動受益地區,卻遲遲未主動為其設定最低勞動基準規範,實有檢討必要[footnoteRef:28]。即便移工有客觀上勞動契約之約定和法律提供之救濟管道,仍有許多主觀文化形成之因素,致使實際尋求權益保障之過程面臨許多困境[footnoteRef:29]。 [27: 《性別工作平等法》修正部分條文於2023年7月31日,經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第2次臨時會第2次會議三讀修正通過,將法律名稱修正為《性別平等工作法》。] [28: 陳建文,臺灣外籍家事勞動者的勞權規範發展觀察─評析家事勞工保護法草案相關版本,交大法學評論,勞動法特刊,2020年12月,頁101。] [29: 傅柏翔,外籍家庭看護工重要勞動權利保障和救濟之多重困境分析─一個法與社會研究視角之初步反思,交大法學評論,勞動法特刊,2020年12月,頁138。] 4. 移工跨業轉職之限制 我國1992年立法通過《就服法》,針對移工跨業轉職,採完全禁止規定。2002年經修法並於2003年訂定「外國人受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規定工作之轉換雇主或工作程序準則」(下稱「轉換準則」),才逐步鬆綁移工跨業轉職規定。 勞動部2021年再度改變政策,認為如移工得以完全自由轉換雇主,恐將造成勞雇關係不穩定、增加移工引進成本、失能者照顧空窗期等問題。遂再次修訂「轉換準則」,造成實質限縮移工跨業轉職自由,此舉引起移工及人權團體不滿,主張廢止《就服法》第53條第4項規定,使藍領移工得自由轉換雇主或工作。台灣人權促進會則指出,政府不應該剝奪任何人轉換工作之自由,不論是本國勞工或是白領移工都沒有此類跨業轉職限制,勞動部僅限制藍領移工轉職,被批評是「白領從寬、藍領從嚴」,充滿階級主義色彩之差別管制[footnoteRef:30]。 [30: 詹詠淇、邱語萱、許維庭,外籍看護大量轉職工廠 勞動部修法限制,小世界Newsweek,2021年11月1日,網址:http://shuj.shu.edu.tw/blog/2021/11/01/(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3日)。] 移工逃逸因素,實乃結構性問題。鑑於產業移工的勞動條件優於家事移工,在權衡利弊下,大量家事移工想盡辦法轉至工廠工作。合法移工在工種上有嚴格區分,工作機會有限、跨行轉換限制多。移工逃逸後不再受工種限制,成為非法「黑工」後收入更優。此外,不受《勞基法》保障家事移工,在無法自由轉換雇主情況下,若遇到不友善的環境對待,與其面對接下來不確定能否繼續工作的風險,寧可選擇失聯換取自由。 5. 文化差異及語言溝通障礙 移工來臺常遇到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現象,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經濟情況差、人際網路狹窄、文化風俗不同及語言溝通困難。部分雇主為貪小便宜,往往忽視他們的基本人權,給予負荷過多的工作量,通常移工也多未具備良好中文能力,因而會受到一些不平等待遇或溝通困難的狀況,例如文化衝突或被忽視宗教禁忌等[footnoteRef:31]。 [31: 蕭廷倢,「移工」赴台的挑戰:社會因缺乏理解而產生隔閡,不平等待遇或文化衝突是家常便飯,關鍵評論,2020年7月17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7605(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2日)。] 相較於日本、韓國及新加坡都要求移工必須通過語言能力檢定,我國並無特別要求。溝通障礙也是將移工推向失聯的原因,特別在家庭看護移工身上最明顯。而移工也因為不諳國、臺語,在工作與生活遭遇挫折時,無法直接與雇主或被照顧者溝通,必須仰賴仲介,但當仲介沒有即時居中協調,也促使移工失聯。 6.小結 綜上,移工失聯原因可歸納如下:(1)移工面:A.來臺前須支付高額仲介費用。B. 薪資待遇、勞雇關係、工作量及工作環境等基本勞動條件不如預期。C.失聯後非法工作薪水較高,且可自由轉換雇主。D.文化與語言的適應問題。(2)仲介/雇主面:A.仲介良莠不齊加上資訊不對等,或有超收費用或仲介未及時處理勞資爭議申訴等問題。B.雇主未善待移工或是提供合理的工作環境。C.外籍家庭看護工失聯後,雇主等待新任移工之空窗期過長,形成非法市場需求。(3) 法令懲治面:A. 現行法令難以有效嚇阻移工發生失聯情事。B. 現行法令對於非法雇主、仲介之罰則過低,難以嚇阻聘僱失聯移工非法工作[footnoteRef:32]。 [32: 內政部專案報告,失聯移工人數持續攀升,可能造成就業及社會治安問題,如何降低逃逸誘因,立法院第 10 屆第 2 會期社會福利及環境衛生委員會,2020年 10 月 21 日,頁3。] (三)改善移工失聯問題建議事項 1. 「自行到案專案」允宜檢討精進 我國自2012年施行逾期停(居)留外籍人士自行到案政策已逾 10 年[footnoteRef:33],雖該專案年年推出,然而失聯移工人數仍然持續增長,顯見該政策尚無法有效改善上述問題。長期關注失聯移工的NGO團體認為,高額的仲介費引進的移工,背負高額仲介費,無法清償債務,只能鋌而走險逃跑後打黑工,政府方案「治標不治本」,多數移工不可能為了可以省一點罰鍰就自願被遣返,若不思考結構性的問題,2023年失聯移工可能會繼續增加破10萬人[footnoteRef:34]。 [33: 內政部2011年1月24日訂定「內政部移民署辦理逾期停留或居留外來人口自行到案及自行出國(境)作業程序」,並自2012年推動自行到案政策。] [34: 李秉芳,移民署軟性方案吸引失聯移工自行到案,NGO:治標不治本,今年可能繼續增加破10萬人,關鍵評論,2023年2月6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1391(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9日)。] 內政部移民署以「免收容」、「不管制」、「低罰鍰」及「取消管制來臺年限」作為移工自行到案誘因,到案人數雖有成長,但同時新增失聯移工亦不斷增加。主管機關宜檢討該專案,是否已產生預期心態。導致執法機關未能積極查處失聯移工;另一方面,移工亦認為失聯後,再自行到案受到低度裁罰,屬可接受的逃逸成本,反而助長移工失聯風氣。綜上,該方案執行之成效,不應僅以查處人數做單一指標,亦應將年度新增失聯移工人數、移工再失聯率等納入整體評核項目。主管機關宜評估專案常態實施之妥適性及後續效應,針對移工失聯之動機、遭遇之處境等,分別給予不同之裁處,非一律寬鬆處理,較能達到政策目的。 2. 逐步提高移工勞動條件及合理待遇 國際勞工公約、建議書和先進國家對移工之最低勞動基準均有所規範,同時要求平等待遇以避免同工不同酬、就業歧視等違反勞工權益之情形。我國移工政策長期採取客工制度,使移工遭受歧視及刻版印象,其中家事移工,因不適用《勞基法》最低勞動條件之保障,極易淪為被剝削迫害族群,堪稱是「弱勢中的弱勢」。主管機關宜積極介入移工的起薪標準,依各產業特性,確保移工享有合理公平之待遇,並且定期滾動檢討,家事移工與雇主簽訂書面勞動契約範本,逐步提升對家事移工的權益,從工資、工時、休假等面向,給予移工合理的勞動保護。 3.雙軌制度並行下,強化直聘中心功能 「移工零付費政策」已成國際間勞動趨勢,不僅是母國的仲介費,現行仲介可以合法向移工收取服務費與膳宿費,都是背離國際勞動標準的「雇主支付原則」,影響國家人權形象。我國2007年成立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協助雇主直聘選工,企圖在既有的仲介制度之外提供另一個不同的管道。惟實施16年直聘制度,透過直接聘僱中心聘僱移工的比例仍舊不高,並且呈現下降趨勢[footnoteRef:35]。 [35: 同註17,頁195。] 為減輕移工負擔高昂仲介費,強化企業社會責任,並推廣直接聘僱,爰參酌韓國移工直聘制度,建議主管機關持續精進直接聘僱流程的簡化及完善所提供服務之功能,以提升雇主採用之意願。其次,提高仲介進入產業的門檻,將移工失聯逾規定比率的外國仲介公司停權,建立仲介良性經營的鼓勵或誘因機制,並修法增訂相當規模以上企業,應有一定比率直接聘僱之移工。俾使移工引進雙軌並行,移工市場合理化。 4.適度放寬移工轉換雇主限制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年委託研究報告指出,臺灣必須從客工制度轉向移民制度,給予移工同工同酬的待遇,並「放寬移工自由轉換雇主限制」[footnoteRef:36]。依現行「轉換準則」第4條規定,如經勞動部廢止原雇主聘僱許可或不予核發聘僱許可,且具有不可歸責移工事由,原雇主應於規定期限內,為移工向當地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轉換雇主登記 。惟雇主如拖延或故意不協助移工辦理轉換登記,將造成移工等待期過長,影響其權益甚鉅。基於移工選擇工作與雇主之自由為國際相關公約所肯認,為提升國際形象 ,建議主管機關研修「轉換準則」,移工如符合相關要件,亦得自行申請轉換雇主,俾使移工轉換雇主權益獲得完整保障。 [36: 林國榮 、詹火生、馬財專、藍科正,未來十年我國外勞政策 ,國家發展委員會變革方向之研究委託研究報告,2014年4月,頁216。] 5.「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應提升至法律位階 我國從引進移工開始,一直採取嚴格的客工政策。為解決產業人才短缺,並留用工作達一定年資,且具有熟練技術之外國人及僑外生,行政院2022年2月17日核定「留用外國中階技術人力計畫」,以《就服法》第46條第1項第11款規定「其他因工作性質特殊,國內缺乏該項人才,在業務上確有聘僱外國人從事工作之必要,經中央主管機關專案核定者」,由符合資格之雇主申請聘僱資深外國人及僑外生在我國境內從事中階技術工作[footnoteRef:37]。 [37: 2022年4月29日修正「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新增第3款,中階人力為外國人類型。其修正理由係以《就服法》第46條第1項第11款規定「其他因工作性質特殊,國內缺乏該項人才,在業務上確有聘僱外國人從事工作之必要,經中央主管機關專案核定者」。基於明確定義,爰將從事前揭規定工作之外國人修正為第3類外國人,並新增中階技術工作定義,且併稱為中階技術工作。] 在國際產業競才、爭才之相互角力下,各國皆積極調整移民政策以吸引外國專業人才及中階技術人力。「留用外國中階技術人力計畫」,針對移工及僑外生打開永居大門,祭出薪資及技術門檻及工作期間,符合相關條件即可轉換為中階技術人才,再連續工作5年且符合資格者得申請永久居留。由於現行該方案缺乏法律層級規範,獲准留用的移工在臺無工作年限,且不須繳就業安定費,事涉產業、勞工及就業市場等重大議題[footnoteRef:38],實有必要將我國中階技術人員攬才、留才等重要規範,以法律明文規定[footnoteRef:39]。 [38: 陳俊華,監委:勞動部移工留才久用方案亂象多 已申請調查,中央通訊社,2023年6月12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6120024.aspx(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12日)。] [39: 柯雨瑞 、黃翠紋、潘維政,台灣延攬與聘僱外籍中階專業技術人力機制之現況、困境與回應對策,涉外執法與政策學報,第8期,2018年5 月,頁7。] 6.修法加重處罰累犯及僱用外國人從事犯罪性工作 依《移民法》第74條之1第2項規定,對於逾期停留或居留之外國人及移工,最高處新臺幣5萬元罰鍰,其嚇阻效果有限。惟僅以提高罰鍰解決失聯移工問題,而不解決背後結構性的困境,遭人權團體質疑,恐將深化移工在臺的不利處境,成為實質歧視移工[footnoteRef:40]。為有效遏止非法入境及逾期停居留之現象,建議修正《移民法》,依其逾期停留時間長短分級,提高罰鍰額度;對累犯者加重處罰,並延長其禁止入國期間[footnoteRef:41]。非法僱用外國人(勞工)者,《就服法》第63條已有處罰規定,惟僱用外國人從事犯罪性工作者,宜再提升懲罰之額度,以收嚇阻之效。 [40: 施逸翔,失聯移工修法重罰:違反人權的政策將加深既有問題,台灣人權促進會,2023年1月31日,網址:https://www.tahr.org.tw/news/3310(最後瀏覽日:2023年8月9日)。] [41: 蔡琮浩,國內失聯移工擴增問題之探討,立法院法制局議題研析,編號 R01635,2022年3月。] 7. 研議移工離境前勞動清償之立法可行性 當移工逾期停留自行到案者,其罰鍰、回程機票及收容時生活及管理成本,無力支付時,建議主管機關與監所等矯正機關、庇護工場或勞政機關合作,使自行到案後待離境的外籍人士透過易服勞役方式,另闢勞動等管道來清償罰鍰及其他費用。不僅能降低其逾期停留自行到案後再度逃跑動機,同時能減少日益嚴峻少子高齡化,造成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在不妨礙我國就業環境及渠等人身自由之情況下,逾期外籍人士得藉此籌措罰鍰及返國旅費,降低我國處理外籍人士逾期停(居)留之成本,應屬較具效益且合理之選擇[footnoteRef:42]。 [42: 莊世文、李亭宜,逾期停居留外籍人士自行到案原因之探討,內政部移民署自行研究報告,2021年12月,頁67。] 8.加強非法及逾期停(居)留移工之查處 我國對於外籍人士逾期停(居)留自行到案之管理規範,主要依內政部移民署「辦理逾期停留或居留外來人口自行到案及自行出國(境)作業程序」辦理。逾期外籍人士滯留情形多年未見改善,顯見我國對非法移民之處罰不具嚇阻效用,此情形殊值政府重視。相關執法機關應加強對非法雇主及非法仲介的查處,並持續提升查緝及蒐證技巧,另參酌其他國家制度,對遭查獲者與自行到案對象需採取差異化罰則,始可避免外籍人士逾期之僥倖心態。此外,內政部並應整合其他部會資源有效宣導,預防移工落入犯罪。 9. 以社會融合模式建立移工社會支持系統 我國過去移工政策主要參酌德國客工制度,然國際勞工組織之倡議及家庭團聚政策推動,將客工制度轉換成移工制度,成為歷史發展之必然結果。面對國際搶工浪潮,我國宜將過去視移工為補充性人力,轉換為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家事移工長時間照顧長輩,幾無休假,獨自在異鄉面對孤獨與焦慮,缺乏社群支持,造成生活適應問題。參酌德國及日本作法,提供移工專業技術訓練、語言訓練及文化生活適應課程,與國民一致的勞動條件待遇,取得永久居留權及家庭團聚權的機會。爰建議主管機關應建立移工社會支持系統,提供相關訓練課程,積極介入移工輔導管理任務,並配置充分且專業的人力,加強管理與落實查核。 撰稿人:陳建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38/File_19787836.docx
R02180
傳染病化學防治作業之法制研析
傳染病防治法
李郁強
2023-08-1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8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傳染病化學防治作業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傳染病防治法 三、背景說明 (一)氣候變遷造成溫度與雨量的改變,使病媒傳染病快速傳播,登革熱在過去50年發生率增加30倍,是目前傳播最快速的病媒傳染病[footnoteRef:1]。今(2023)年6月國內登革熱本土病例快速增加,截至7月29日累計780例本土病例[footnoteRef:2],並出現首例死亡個案。防疫人員於發現確定病例後,即進行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戶內外化學防治作業,加強動員擴大孳生源清除及病媒蚊密度調查等工作,並進行附近住戶健康監視及診所發燒症狀就醫民眾之追蹤關懷等防疫措施,以降低疫情擴散風險[footnoteRef:3]。雖然很多國際單位致力於發展登革熱疫苗,但研究成果仍未達應用階段,目前仍得仰賴蚊蟲防治,以降低病媒蚊密度。過去登革熱病媒蚊防治噴藥前後成蚊調查顯示,單次噴藥防治率約為70%,所以往往需2次噴藥[footnoteRef:4]。 [1: 衛生福利部,《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二版),2018年5月,摘要。]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https://nidss.cdc.gov.tw/nndss/disease?id=061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8日)。] [3: 林福來,〈台南登革熱增33例 48歲女發病5天亡〉,《台灣時報》,2023年7月26日,第18版。] [4: 王智源、羅林巧、葛應豐等,〈登革熱病媒蚊防治噴藥前後成蚊密度調查〉,《疫情報導》,第27卷,第19期,2011年10月,頁249。] (二)最近有民眾中午回家發現大門口被貼上一張通知,告知當天下午前來噴藥,須入屋內施作。下午3點外出到巷口,正好看見里長帶同噴藥工作人員前來,民眾因趕時間向里長揮手表示拒絕,沒想到5點多返家後,驚見住家被侵入噴藥,因而控告里長侵入住宅[footnoteRef:5]。 [5: 許國楨、蘇孟娟,〈防治登革熱強制噴藥 民拒最高罰30萬〉,《自由時報》,2023年7月25日,第A11版。] 四、探討研析 (一)進行傳染病化學防治作業之急迫性應於法律明定 進入私人場所噴藥,雖然依法有據,惟《傳染病防治法》第38條[footnoteRef:6]第1項規定:「傳染病發生時,有進入公、私場所或運輸工具從事防疫工作之必要者……」即可進入,與《行政執行法》第40條規定之「對於住宅、建築物或其他處所之進入,以人民之生命、身體、財產有迫切之危害,非進入不能救護者為限」有相當大的差距。本條僅規定「……具從事防疫工作之必要者」,有過於寬鬆之虞,欠缺法律明確性,爰建議進行傳染病化學防治作業之急迫性應於法律明定。 [6: 《傳染病防治法》第38條規定:「傳染病發生時,有進入公、私場所或運輸工具從事防疫工作之必要者,應由地方主管機關人員會同警察等有關機關人員為之,並事先通知公、私場所或運輸工具之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到場;其到場者,對於防疫工作,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未到場者,相關人員得逕行進入從事防疫工作;必要時,並得要求村(里)長或鄰長在場。(第1項)前項經通知且親自到場之人員,其所屬機關(構)、學校、團體、公司、廠場,應依主管機關之指示給予公假。(第2項)」。違反第38條第1項規定者,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第67條)。] 況且撲滅病媒蚊並非傳染病防治唯一手段[footnoteRef:7],依《傳染病防治法》第 25 條規定:「地方主管機關應督導撲滅蚊、蠅、蚤、蝨、鼠、蟑螂及其他病媒。(第1項)前項病媒孳生源之公、私場所,其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應依地方主管機關之通知或公告,主動清除之。(第2項)」違者處新臺幣 3,000 元以上 1 萬 5,000 以下罰鍰;必要時並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第70 條)。是以,發現確診病例時,應加強宣導民眾配合維持家戶及社區環境衛生及主動清除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家戶若無病媒蚊孳生環境,病媒蚊自然無法生存,或許無須逕採強制進入住居噴藥之強烈手段。 [7: 噴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蚊卵可以乾燥存續一年,遇水就孵化。國立成功大學,〈登革熱噴藥須知與事後處置〉,https://web.ncku.edu.tw/p/404-1000-141232.php?Lang=zh-tw(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31日)。] (二)進行傳染病化學防治作業之程序應於法律定之 實務上衛生單位進行噴藥前均有通知,惟《傳染病防治法》第38條對於噴藥多久前通知及通知內容均付之闕如。鑑於噴藥過程涉及侵入住宅及環境之破壞,恐侵害人民隱私權及財產權,宜於法律明定,以符法律保留原則。即建議第38條增訂從事化學防治(噴藥)作業程序之規定,包括幾天前送達噴藥通知單,告知配合及權益事項,至於細節性、技術性事項,則於授權辦法訂之(噴藥作業原則:例如陽性病例1名時,住家及活動地點為中心戶內及戶外半徑100公尺進行噴藥;2名擴大為150公尺;3名更擴大為200公尺。配合事項:例如餐具、食物、衣服妥善保存、魚缸蓋好拔掉打氣用電源、關閉火源、電源及偵煙器、民眾及寵物離開室內。權益事項:例如到場配合可請公假,其證明向健康服務中心防疫人員申請、拒絕規避或妨礙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等等)。 撰稿人:李郁強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33/File_19787816.docx
R02179
學校舞蹈教育人才培育之研析
藝術教育法;特殊教育法;師資培育法
趙俊祥
2023-08-1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79 議題研析 一、題目:學校舞蹈教育人才培育之研析 二、所涉法規 藝術教育法、特殊教育法、師資培育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導指出,某大學生物科技學系針對某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學生及非舞蹈專業人,研究其局部腦區內與長距離腦區間的神經連結,發現舞蹈訓練能改變大腦神經系統,原創能力越高的舞蹈家,其腦區間的神經連結會更有彈性。研究也發現舞者比一般人在解決問題時的創造力分數明顯較高,提供「長期訓練的舞蹈家較有獨創想法」支持證據 [footnoteRef:1]。 [1: 張雅淨,〈研究:訓練改變神經連結 舞者休息時大腦高效協作〉,《中央社》,112年7月13日,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7130211.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7日)。] (二)學者研究臺灣中小學體育課中舞蹈教育的現況後指出,舞蹈功能被認為在美學、審美觀、全身健康、道德規範和智力發展上都有很重要的貢獻。透過舞蹈教學達到發展思維認知與想像力,且更能促進學習者的創造力[footnoteRef:2]。 [2: 林子文、程瑞福、詹淑月、邱逸翔,〈臺灣中小學體育課中舞蹈教育之現況:以批判論述分析〉,《體育學報》,第53卷,第3期,109年9月,頁355。] 四、探討研析 (一)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對舞蹈教育充滿挑戰亟需調整 我國的舞蹈教育,在73年制定《特殊教育法》後始納入特殊教育的範圍,86年制定《藝術教育法》後,亦將舞蹈資優班納入學校專業藝術教育的範圍[footnoteRef:3]。然而,學校一般藝術教育,在國民教育小學階段舞蹈一直未獨立成一藝術科目,長期以來附屬在「體育」科目內。歷經數十年來國家課程標準的多次修訂,舞蹈教材、內容與目標也隨之修正調整。90年實施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舞蹈與戲劇共置於「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表演藝術」,方從原「體育」科目以鍛鍊強健體魄與身體適能,轉以藝術為學習創作和表達其觀念與情感的藝術與人文教育目標。因為舞蹈在九年一貫「表演藝術」課程彰顯全然不同於「體育」科目強身健體之目的性,藝術形式與情感表現才是舞蹈列於「表演藝術」課程之教育目的[footnoteRef:4]。 [3: 我國專業藝術教育於國民教育階段之實施,因《特殊教育法》及《藝術教育法》之規範與修正而有轉變及分軌。原藝術才能班之設立係依據《特殊教育法》相關規範,採集中程班方式辦理。98年《特殊教育法》修法後,規範資賦優異教育在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應採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特殊教育方案辦理。易言之,現行高中以下學校藝術才能(含資賦優異)班分為兩大軌道,其一為依《藝術教育法》設立之藝術才能班,主要以國民中小學為主,培育優異藝術才能之學生,施以專業藝術教育,輔導其適性發展;其二為依《特殊教育法》設立之藝術才能資賦優異班,僅於高中設立,對具有藝術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之學生,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學習特殊需求,提供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教育部,〈「藝術教育發展與高中職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定位、實施現況及問題檢討」專案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3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110年4月,頁5。] [4: 黄淑蓮,〈臺灣國民教育小學階段舞蹈教育之發展(1945年至2011年)〉,《台灣舞蹈研究》,第 12 期,106年12月,頁94。] 108年新課綱實施(包括「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及「藝術才能班相關之特殊需求—專長領域課程綱要」),強調素養導向之教與學,課程不再僅提供知識,而是要能將態度、技能、生活、文化等都納入舞蹈學習的歷程與經驗中。這對過去既有的師資、教學、評量等皆存在許多挑戰,舞蹈班的專業術科課程亦面臨需要改變的挑戰[footnoteRef:5],爰有必要針對舞蹈教育亦列為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歷程的選項,以符合教學合一的目標,鼓勵具有天賦或興趣的學生參與舞蹈課程學習。 [5: 林怡棻,〈從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探討舞蹈藝才班現代舞教學新可能〉,《藝術教育研究》,第36期,107年12月,頁47。] (二)建議國中小學師資培育課程開設舞蹈教育專業課程 我國目前師資培育,對舞蹈教育而言,僅止於舞蹈系所學生加修師資培育課程,以及在師範體系中開設舞蹈相關課程[footnoteRef:6]。一般以大學設置師資培育中心修習教育學程方式培養,如臺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立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等設有舞蹈系的大學[footnoteRef:7]。學校舞蹈教師須修習舞蹈專門課程、特殊教育課程、教育學程或學分。有研究指出,國中舞蹈教師大部分為代理(課)教師或兼課教師,其中更絕大部分尚未取得合格國中舞蹈教師資格[footnoteRef:8]。面對此一存在已久問題,前已述及長期以來國中小舞蹈附屬在「體育」科目,但並不是每位體育教師都具備舞蹈教育知識。有學者建議未來在各大學師資培育課程中,開設舞蹈教育專業課程,以增加體育師資具有舞蹈教育知識與技巧,加強舞蹈教育融合普通體育課程,亦不失為解決問題之可行方案[footnoteRef:9]。 [6: 林子文、程瑞福、詹淑月、邱逸翔,前揭註2,頁367。] [7: 龐佳,〈兩岸特殊教育舞蹈師資職前培養比較研究〉,《教育行政研究》,第8卷第2期,107年12月,頁39。] [8: 黃萌勤,《國民中學舞蹈資優班舞蹈師資培育制度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碩士論文,91年7月,摘要。] [9: 林子文、程瑞福、詹淑月、邱逸翔,前揭註2,頁367。] 撰稿人:趙俊祥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15/File_19787809.docx
R02178
地下停車空間消防設備法制問題淺析
消防法;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
陳秋芬
2023-08-1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7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地下停車空間消防設備法制問題淺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消防法、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 三、背景說明 環保意識當道,電動車蔚為風潮,行政院於106年提出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紅害減半大作戰),訂出於129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之政策目標[footnoteRef:1]。內政部於108年5月29日並以台內營字第1080808545號令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62條條文新增第4款[footnoteRef:2]明定停車空間應預留電動車輛充電相關設備及裝置;另住宅法於110年修正第41條第4款[footnoteRef:3]規定,規範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主動辦理電動車輛充電相關設備推動事宜。惟值得注意的是電動車起火,隨著熱失控,火焰會迅速吞沒整輛車,且當一個電池著火,會預熱下一個電池引發連鎖反應,燃燒還會產生100多種有機化學物質,如一氧化碳和氰化氫,因此電動車起火造成消防單位新技術及安全挑戰[footnoteRef:4]。且因電動車車殼構造易燃、乘載大量鋰電池,若電動車起火,至少得耗費20噸水源才能撲滅,然消防各分隊容量最大水庫車也僅有12噸,顯見搶救之困難[footnoteRef:5]。考量電動車起火需大量水降溫,停車場多設於室內空間,內政部消防署爰於近期預告「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下稱該設置標準)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下稱該修正草案),將自動撒水設備納入汽車修理廠、室內停車空間及昇降機械式停車場得選設使用之滅火設備[footnoteRef:6]。然因目前公寓大廈停車場多屬設於地下之室內停車場,若車輛起火,搶救更為困難。 [1: 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紅害減半大作戰),訂出指標性政策目標,包括2030年新購公務車輛及公共運輸大巴士全面電動化、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等,以期對空污防制有更積極作為,請參酌行政院院會議案2017年12月21日,參考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5638596f-c460-4a12-9e62-d623d34f67d1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6日。] [2: 現行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62條條文規定:「停車空間之構造應依下列規定:……四、停車空間應依用戶用電設備裝置規則預留供電動車輛充電相關設備及裝置之裝設空間,並便利行動不便者使用。」其修法理由有謂「配合行政院一百零六年十二月八日核定之『電動機車產業創新躍升計畫』,規定新建建築物供停車空間之樓層,應預留供電動車輛充電相關設備及裝置之裝設空間。……」] [3: 住宅法第41條規定:「為提升住宅社區環境品質,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主動辦理下列事項,並納入住宅計畫:……四、……電動車輛充電相關設備之推動。」] [4: 黃嬿,電動車起火成消防難題:滅火不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車自己燒到停,今周刊,2023年2月1日,網址: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96/post/202302010042 ,瀏覽日期:2023年7月27日。] [5: 曾健祐,一輛特斯拉起火得耗20頓水 電動車救援更應重視消防安全,聯合報,2021年3月31日,網址: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12168/5354699 ,瀏覽日期:2023年7月27日。] [6: 預告「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詳見內政部網站,草案預告時間:2023年6月20日至2023年8月21日。網址: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141&s=281069 ,瀏覽日期:2023年7月28日。] 四、探討研析 (一)消防設備應依電動車與一般燃油車輛類型為不同規範,以符實際所需   隨著電動車市占率逐漸上升,若要推動電動車普及化勢必要設置大量電動車充電設備(即充電樁)。惟電動車起火原因,多為電池問題,只要充電不當等因素[footnoteRef:7]就有可能造成正負兩極短路,形成熱失控[footnoteRef:8]。且據研究顯示,電池類火災從陣陣濃煙到火勢猛烈反應時間非常短暫[footnoteRef:9],搶救程序與水量,亦較一般車輛更為複雜與繁瑣[footnoteRef:10],火勢不易控制,就曾發生電動車失控撞上民宅,起火燃燒,約花1個多小時,使用20噸水才完全撲滅火勢,且搶救時之用水量約為一般燃油車輛之6至7倍[footnoteRef:11],顯見電池類火災不同於一般燃油車輛火災,更具有不易撲滅之特性。 [7: 電動車火災事故的情況大多為1、行駛中自燃;2、静置停放自燃;3、充電過程自燃;4、事故碰撞自燃,顯見電池由外力或內部發生熱失控為成災主因。詳見欒中丕、鍾基強,地下停車空間電池類火災之風險控制與換氣策略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2022年12月,網址:https://www.abri.gov.tw/News_Content_Table.aspx?n=807&s=279328 ,瀏覽日期:2023年7月31日。] [8: Seven Lo、Kevin Hsiao,為什麼電動車起火滅不掉?萬一遇上了又要如何自保?5件關於電動車起火你必須要知道的重點,GQ Taiwan,2022年7月26日,網址:https://www.gq.com.tw/gadget/article/%E7%82%BA%E4%BB%80%E9%BA%BC%E9%9B%BB%E5%8B%95%E8%BB%8A%E8%B5%B7%E7%81%AB%E6%BB%85%E4%B8%8D%E6%8E%89%E8%90%AC%E4%B8%80%E9%81%87%E4%B8%8A%E4%BA%86%E5%8F%88%E8%A6%81%E5%A6%82%E4%BD%95%E8%87%AA%E4%BF%9D5%E4%BB%B6%E9%97%9C%E6%96%BC%E9%9B%BB%E5%8B%95%E8%BB%8A%E8%B5%B7%E7%81%AB%E4%BD%A0%E5%BF%85%E9%A0%88%E8%A6%81%E7%9F%A5%E9%81%93%E7%9A%84%E9%87%8D%E9%BB%9E ,瀏覽日期:2023年7月31日。依該網址內容所載,如果發現電動車起火,消防隊員的SOP就是大量灌水,切割鈑件、切斷緊急回應迴路(確保斷電)。澆水與鋪蓋防火毯主要作用是降溫、防止事故範圍擴大、減少有毒氣體釋出。鋰電池一旦發生熱失控只能等它燒完,無法迅速撲滅。] [9: 欒中丕、鍾基強,同註7。] [10: 鄭餘蓉,電動車起火難撲滅!消防推「救命法寶」 2人就能操作,SETN三立新聞網,2022年7月23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news/%E9%9B%BB%E5%8B%95%E8%BB%8A%E8%B5%B7%E7%81%AB%E9%9B%A3%E6%92%B2%E6%BB%85-%E6%B6%88%E9%98%B2%E6%8E%A8-%E6%95%91%E5%91%BD%E6%B3%95%E5%AF%B6-2%E4%BA%BA%E5%B0%B1%E8%83%BD%E6%93%8D%E4%BD%9C-075512028.html ,瀏覽日期:2023年8月2日。] [11: 張佩雯,台南「特斯拉」失控撞民宅起火、滅火用水量竟比一般汽油車多6倍,太報,2021年7月7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5%8D%97-%E7%89%B9%E6%96%AF%E6%8B%89-%E5%A4%B1%E6%8E%A7%E6%92%9E%E6%B0%91%E5%AE%85%E8%B5%B7%E7%81%AB-%E6%BB%85%E7%81%AB%E7%94%A8%E6%B0%B4%E9%87%8F%E7%AB%9F%E6%AF%94-%E8%88%AC%E6%B1%BD%E6%B2%B9%E8%BB%8A%E5%A4%9A6%E5%80%8D-090700268.html ,瀏覽日期:2023年7月31日。] 而依該修正草案第18條將自動撒水設備列為汽車修理廠、室內停車空間及昇降機械式停車場「得」選設設備,依該條之修正條文對照表說明欄指出:「……三、參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一百十年度『停車空間以自動滅火設備替代泡沫滅火設備之可行性研究』研究結論,……電動車起火須大量水降溫及美國、歐洲是類場所亦採此設備,爰增訂第二項,將自動撒水設備納入……得選設使用之滅火設備……。」然參酌說明欄所指之研究報告觀之,該報告一再表明電動車非其研究範圍[footnoteRef:12],以此作為修法引據,稍嫌不妥。又報告雖建議於該設置標準中增列自動撒水設備為室內停車空間法定設備選項,惟報告仍立基於一般燃油車輛類型之火災[footnoteRef:13]。且電池類電動車火災搶救程序與用水量,不同於一般燃油車輛火災[footnoteRef:14],已如前述,似不宜以單一消防設備規範據以涵括該兩類不同之火災類型。建議主管機關應審慎評估就搶救程序與用水量差異,區分電動車與一般燃油車輛之火災類型而為不同消防設備規範為宜。 [12: 經查該研究第一章緒論第15頁已表明,研究之調查對象為室內平面所停放之燃油車輛,關於機車、機械停車位及電動車之火災型態則非屬本研究之範圍。又第71頁、第86頁、第94頁、第95頁、第96頁,第99頁均強調電動車火災非其研究範圍,詳見王安強、何岫璁,停車空間以自動滅火設備替代泡沫滅火設備之可行性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2021年12月,網址:https://ws.moi.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NDA0L3JlbGZpbGUvOTQ4OS8yNjA5MzMvMmJlNmQ3YmQtMzgxOS00MjNjLWFmZjUtMmQwMjUwZjY2ODVkLnBkZg%3D%3D&n=5YGc6LuK56m66ZaT5Lul6Ieq5YuV5ruF54Gr6Kit5YKZ5pu%2F5Luj5rOh5rKr5ruF54Gr6Kit5YKZ5LmL5Y%2Bv6KGM5oCn56CU56m25oiQ5p6c5aCx5ZGKLnBkZg%3D%3D ,瀏覽日期:2023年8月1日。] [13: 王安強、何岫璁,同註12。] [14: 曹婷婷,電動車火災難滅火 還要慎防鋰電池過熱爆炸,中時新聞網,2021年7月7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707005483-260402?chdtv ,瀏覽日期:2023年8月2日。] (二) 針對電動車置放於地下停車空間研議設置排煙設備規定法制化之可行性 又「地下停車空間電池類火災之風險控制與換氣策略研究」研究報告指出,地下停車空間特性較為封閉,若不幸發生電動車火災,將產生高溫與含劇毒氣體大量濃煙[footnoteRef:15],若動線複雜,其濃煙將造成避難與消防救災之困難與危險。且現階段地下停車空間依法無須設置排煙設備,考量電動車充電時發生火災風險較高,爰建議電動車充電區域設置在地下層時,應規劃電動車充電專用區域並設置專用排煙設備,且排煙設備對外口應設置有毒成分過濾網,防止有毒氣體逕自排放而造成地上層環境污染[footnoteRef:16],建議主管機關應審慎評估是否於該設置標準規範為宜。 [15: 蘇憶歡,電動車起火釋放有毒氣體恐侵蝕皮膚 爆炸難察一碰恐遭電,TVBS新聞網,2022年3月27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news/%E9%9B%BB%E5%8B%95%E8%BB%8A%E8%B5%B7%E7%81%AB%E9%87%8B%E6%94%BE%E6%9C%89%E6%AF%92%E6%B0%A3%E9%AB%94%E6%81%90%E4%BE%B5%E8%9D%95%E7%9A%AE%E8%86%9A-%E7%88%86%E7%82%B8%E9%9B%A3%E5%AF%9F-%E7%A2%B0%E6%81%90%E9%81%AD%E9%9B%BB-050124942.html ,瀏覽日期:2023年8月2日。] [16: 欒中丕、鍾基強,同註7。] 撰稿人:陳秋芬 2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313/File_19787807.docx
R02177
選擇性信用管制規範之法制研析
中央銀行法;銀行法;信用合作社法;「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
彭文暉
2023-08-1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77 議題研析 一、題目:選擇性信用管制規範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央銀行法、銀行法、信用合作社法、「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 三、背景說明 報載2023年6月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宣布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針對六都等「特定地區」之個人購屋貸款,限制其最高貸款成數,除引起市場譁然,並引發「先買後賣」換屋民眾反彈[footnoteRef:1]。嗣中央銀行表示,為達成信用管制目的,並兼顧實際換屋者之需求,避免其資金壓力,經與多家銀行研商後,同年7月宣布提供配套協處措施,明定申請房貸之自然人因實際換屋需求而申辦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若與承貸金融機構簽訂切結書,約定遵守相關事項,並承擔違約將有收回貸款成數差額、按貸款餘額追溯罰息及加收轉貸違約金等不利效果者,得不受所定貸款成數之限制[footnoteRef:2]。 [1: 陳美君,「換屋族限貸令 解套了 央行配套出爐 與銀行切結一年內售屋 第二戶房貸不受七成限制」,經濟日報,2023年7月11日,第A1版。] [2: 「本行選擇性信用管制規範對實際換屋者之協處措施」,中央銀行新聞稿(112)新聞發布第114號,2023年7月10日,https://www.cbc.gov.tw/tw/cp-302-158215-89c0a-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7日。] 四、探討研析 (一) 選擇性信用管制之政策目標 選擇性信用管制乃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之一,係指對於金融機構業務採取一定程度限制措施,以控制資金之流向與流量,達成特定之經濟金融目標;其直接影響並不在銀行之準備部位,而是透過對特定之銀行放款業務項目與量之限制,抑制投機性之資金需求,進而穩定金融。依現行中央銀行法及銀行法有關規定,中央銀行得採行之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包括不動產信用管制、消費者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及貸放比率之限制等[footnoteRef:3]。 [3: 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https://www.cbc.gov.tw/tw/cp-1010-39775-DBA5E-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8日。] 鑒於房價偏高將加重購屋貸款負擔,出現民眾強迫儲蓄現象,進而減少消費及抑制總體經濟成長;房地產市場過熱亦會導引企業投入過多資金,因而減少一般商品生產研發,造成企業技術進步障礙,論者認為抑制不動產投機行為,政府可採前開信用管制措施[footnoteRef:4]。惟近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雖多次調整[footnoteRef:5],購置住宅及建築貸款之餘額及年增率似仍有上升趨勢,主管機關仍宜持續檢視執行成效並適度調整相關規範,以促進金融穩定[footnoteRef:6]。 [4: 林祖嘉,「抑制炒房 應採選擇性信用管制 」,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20年10月19日, https://www.npf.org.tw/1/2327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8日。] [5: 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央行歷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https://www.cbc.gov.tw/tw/cp-465-40148-0F140-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8日。] [6: 陳燕玲,中央銀行112年度營業預算評估報告,2022年10月,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846&pid=22403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8日。] (二) 選擇性信用管制有關規範 關於不動產相關信用管制,現行中央銀行法明定「本行於必要時,得就銀行辦理擔保放款之質物或抵押物,選擇若干種類,規定其最高貸放率。」(第28條);「本行於必要時,得就銀行辦理購建房屋及購置耐久消費品貸款之付現條件及信用期限,予以規定,並管理之。」(第29條);「本行認為貨幣及信用情況有必要時,得對全體或任何一類金融機構,就其各類信用規定最高貸放限額。」(第31條)。另銀行法亦規定「中央銀行因調節信用,於必要時得選擇若干種類之質物或抵押物,規定其最高放款率。」(第37條第2項);「前二條放款[footnoteRef:7],均得適用中、長期分期償還放款方式;必要時,中央銀行得就其付現條件及信用期限,予以規定並管理之。」(第40條)。 [7: 銀行法第38條:「銀行對購買或建造住宅或企業用建築,得辦理中、長期放款,其最長期限不得超過30年。但對於無自用住宅者購買自用住宅之放款,不在此限。」;第39條:「銀行對個人購置耐久消費品得辦理中期放款;或對買受人所簽發經承銷商背書之本票,辦理貼現。」] 經查前開中央銀行法與銀行法所定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規範近乎相同,惟規範用語(如「貸放」率或「放款」率)似未盡一致。考量選擇性信用管制殆屬中央銀行職掌,爰前開銀行法之規範內容,或可參照中央銀行法及中央法規標準法有關規定[footnoteRef:8]研酌修正(或刪除),以免歧異。 [8: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20條:「法規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修正之:一、基於政策或事實之需要,有增減內容之必要者。……四、同一事項規定於二以上之法規,無分別存在之必要者。法規修正之程序,準用本法有關法規制定之規定。」] (三) 違反信用管制規範之裁處權責 查中央銀行就其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雖依中央銀行法及銀行法有關規定授權訂有「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然對於違反信用管制規範之銀行或金融機構,中央銀行法並未定有罰則,而係由銀行法第130條規定:「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2千萬元以下罰鍰:一、違反中央銀行依第37條第2項、第40條或依第123條準用第37條第2項、第40條所為之規定而放款。……」,實務上並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依同法第134條規定[footnoteRef:9]移由中央銀行加以裁罰[footnoteRef:10]。 [9: 銀行法第134條:「本法所定罰鍰,由主管機關處罰。但依第130條第1款應處之罰鍰,及違反第42條或中央銀行依第73條第2項所定辦法有關資金融通限制或管理之規定,而依第132條應處之罰鍰,由中央銀行處罰,並通知主管機關。」] [10: 陳美君,「合庫銀放款違規 央行裁罰」,經濟日報,2022年8月12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653106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31日。] 按信用合作社依信用合作社法第2條規定,乃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經營銀行業務之機構;該法第37條並明定其管理「準用」銀行法有關規定[footnoteRef:11]。對於違反選擇性信用管制規範之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法第43條[footnoteRef:12]及第45條[footnoteRef:13]雖亦定有相關罰則,惟並未準用銀行法定明由中央銀行裁罰,乃由金管會依信用合作社法有關規定[footnoteRef:14]本於主管機關職權進行裁處[footnoteRef:15]。惟為求事權統一,金管會或可會商中央銀行研酌修正信用合作社法有關規定,將違反信用管制措施之裁處權責歸由中央銀行行使之可行性,以貫徹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之執行。 [11: 信用合作社法第37條:「信用合作社之管理,準用銀行法……第36條至第45條……規定。」] [12: 信用合作社法第43條:「違反中央銀行依第37條準用銀行法第40條所為之規定而放款者,處新臺幣9萬元以上120萬元以下罰鍰。」] [13: 信用合作社法第45條:「違反本法或中央主管機關或中央銀行依本法所為之規定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 [14: 信用合作社法第27條:「信用合作社違反法令、章程或無法健全經營而有損及社員及存款人權益之虞時,主管機關得為左列處分:一、撤銷各類法定會議之決議。但其決議內容違反法令或章程者,當然無效。二、撤銷經理人、職員,或命令信用合作社予以處分。三、限制發給理事、監事酬勞金。四、停止或解除理事、監事職務。五、停止部分業務。六、勒令停業清理或合併。七、命令解散。八、其他必要之處置。前項第1款至第4款,由縣(市)主管機關或直轄市主管機關逕行處理,並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第5款至第8款,應轉請中央主管機關處理。……」;第45條:「違反本法或中央主管機關或中央銀行依本法所為之規定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 [15: 參見金管會銀行局官網,「有限責任台中市第二信用合作社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案,有未確實依中央銀行規定辦理之缺失,應予糾正(2023年5月19日)」;「有限責任宜蘭信用合作社辦理購地貸款案,有未確實依中央銀行規定辦理之缺失,應予糾正(2023年4月7日)」;「保證責任嘉義市第三信用合作社辦理購地貸款,違反中央銀行規定,依信用合作社法第45條規定,核處新臺幣3萬元罰鍰(2023年3月9日)」,https://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175&parentpath=0,2,54&mcustomize=,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31日。] 撰稿人:彭文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297/File_19787796.docx
R02176
強化出生通報法制研析
戶籍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陳宏明
2023-08-1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7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強化出生通報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戶籍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三、背景說明 (一)近期韓國1起「冰箱死嬰案[footnoteRef:1]」引發軒然大波。本案起因韓國監查院對衛生福利部業務進行定期監查時,從新生兒疫苗接種紀錄等資訊發現,2015年至2022年間有2,236名在醫院出生但未辦理出生登記的「無戶兒童」,出生後即行蹤不明。監查院從中選出23名(1%)偕同地方政府及警方展開調查,發現其中至少有3人死亡、1人遭遺棄[footnoteRef:2]。 [1: 「冰箱死嬰案」係水原市政府就當地案例進行調查時,該兒童生母拒絕配合,市政府轉交警方處理後,警方於6月21日發動住宅搜索,於住家冰箱內發現2具嬰兒屍體。該女涉嫌於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各產下1名嬰兒,因經濟困難在分娩幾小時後勒死孩子,並將屍體藏於冰箱內數年。韓聯社,韓警方正偵辦多起無戶兒童案 至少8人死亡,2023年6月30日,網址:https://cn.yna.co.kr/view/ACK2023063000520088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7日。] [2: 韓聯社,韓政府本週啟動未辦理出生登記嬰兒普查,2023年6月27日,網址:https://cn.yna.co.kr/view/ACK2023062700040088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7日。] (二)鑒於事態嚴重,韓國衛生福利部於2023年(下同)6月22日發布「未申報兒童全面調查計畫」,並自同月28日起針對無戶兒童進行普查。據韓國警察廳國家偵查本部表示,截至7月21日止,已有44人死亡、776人健在、275人生死不明,警方現仍持續偵查生死不明者下落,故死亡人數後續還會增加[footnoteRef:3]。另就現已完成調查的案例分析,其中以兒童遺棄(54.9%)占最多,其後依序為監護人失聯或拒絕家訪(21.2%)、出生登記前被領養(8.1%)、否認出生事實(6.6%)等[footnoteRef:4]。 [3: 韓聯社,韓警發現44名無戶嬰兒已死 275人生死不明,2023年7月24日,網址:https://cn.yna.co.kr/view/ACK20230724003800881?section=society/inde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7日。] [4: 韓聯社,韓近8年來無戶兒童2123人 其中249人已死,2023年7月18日,網址:https://cn.yna.co.kr/view/ACK2023071800160088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7日。] 四、探討研析 (一)韓國強化出生通報機制修法重點   為填補制度漏洞,韓國國會於6月30日通過《家族關係登記法》修正案,增訂醫療人員應將出生資訊記載於生母病歷或助產檔案中。醫療機構負責人於新生兒出生之日起14日內,應將出生資訊提交給健保審查及評估組織,並向地方政府通報新生兒之出生事實(第44條之3)。地方政府接獲通報後,應確認新生兒父母是否依法於出生後1個月內為其辦理出生登記;如未辦理,地方政府應通知義務人於7日內辦理登記;逾期仍未登記,經法院許可後,由地方政府依職權辦理(第44條之4)。然其對於逾期未通報出生資訊或逾期未辦理登記者,並未定有相關罰則。此外,考量在非醫療機構出生的新生兒出具出生證明困難,爰增訂《119救護急救法》第22條之救護急救紀錄可作為出生事實證明文件(第44條)[footnoteRef:5]。 [5: National Assembly Law Information,가족관계의 등록 등에 관한 법률(2023年7月18日公布 2024年7月19日施行),網址:https://likms.assembly.go.kr/law/lawsLawtInqyDetl1010.do,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7日。] (二)我國出生登記及通報相關法制概況   依現行戶籍法規定,出生登記至遲應於新生兒出生後60日內(1946年原規定15日,1997年修正為30日,2008年修正為60日)為之;未於法定期間為戶籍登記之申請者,戶政事務所應以書面催告應為申請之人,並處新臺幣3百元以上9百元以下罰鍰。經催告仍不申請者,戶政事務所應逕行辦理出生登記,並處新臺幣9百元罰鍰(第48條、第48條之2及第79條)。   我國出生通報作業自1995年起全面實施[footnoteRef:6],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胎兒出生後7日內,接生人應將其出生之相關資料通報衛生主管機關備查;其為死產者,亦同。衛生主管機關接獲通報後,應將新生兒資料轉知戶政主管機關,由其依相關規定辦理(第14條)。接生人如違反通報義務,處新臺幣6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第86條)。此外,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於執行業務時知悉6歲以下兒童未依規定辦理出生登記,亦應通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由該機關對其家庭進行訪視評估(第54條)。 [6: 本院於1993年1月18日通過修正兒童福利法第2條第2項:「兒童出生後10日內,接生人應將出生之相關資料通報戶政及衛生主管機關備查。」該法嗣因本院另制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現行名稱: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而於2004年5月21日通過廢止。]   為加強出生通報與戶籍登記作業之聯繫,發揮資訊資源共享效益,落實新生兒戶籍管理,內政部於2004年4月訂定「出生資料網路通報作業要點」,透過網路傳輸方式取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出生通報資料,按週傳送至各戶政事務所,俾憑辦理查核、催告及出生登記等事宜。 (三)建議明定辦理出生登記應檢附之證明文件   關於辦理出生登記應檢附之證明文件,我國係於戶籍法施行細則規定,出生登記,申請人應於申請時提出證明文件正本(第13條第1款),至於究係指何種文件,則未明定。經查,實務上係以醫療院所實際負責接生之醫師[footnoteRef:7]或助產人員[footnoteRef:8]出具之「出生證明書」為憑據;另針對非在醫療院所或助產所出生無法提出出生證明書者,則僅以行政函釋規定其應提憑醫療機構開具之「DNA親子鑑定報告書」,或領有證照之醫護人員開具之「出生通報表」憑辦[footnoteRef:9],在法制上似未盡周延[footnoteRef:10]。有鑑於此,立法上建議應於戶籍法(或其施行細則)中明定辦理出生登記應檢附之證明文件,以期規範明確並完備法制。 [7: 醫師法第17條:「醫師如無法令規定之理由,不得拒絕診斷書、出生證明書、死亡證明書或死產證明書之交付。」第28條之4:「醫師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得併處限制執業範圍、停業處分1個月以上1年以下或廢止其執業執照;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醫師證書:……五、出具與事實不符之診斷書、出生證明書、……。」] [8: 助產人員法第28條:「助產人員非親自接生,不得出具出生證明書或死產證明書。」] [9: 內政部2004年5月20日台內戶字第0930072664號函。] [10: 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2004年9月17日已廢止)第3條第2項:「本法第2條第2項所稱之出生相關資料,在醫院、診所或助產所接生者,係指出生證明書或死產證明書;非在醫院、診所或助產所接生者,係指出生調查證明書。」惟在該細則廢止後,相關法律即無類似規定。] 撰稿人:陳宏明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292/File_19787794.docx
R02174
因應缺藥專案進口藥品藥害救濟法制問題之研析
藥害救濟法;藥事法
孫晉英
2023-08-11
編號:2174 議題研析 一、題目:因應缺藥專案進口藥品藥害救濟法制問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藥害救濟法、藥事法 三、背景說明 (一)面臨30年來最嚴重缺藥潮,從軟便劑至癌症用藥,諸多藥品的替代性不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數度啟動公開徵求廠商專案製造或輸入藥品,以解燃眉之急。惟食藥署提醒醫療院所,這些藥品沒有正式許可證,使用前需要取得病人同意,不適用藥害救濟,致醫療人員認為食藥署將責任轉嫁給病人和醫院。 食藥署則回應,藥害救濟法(下稱本法)救濟範圍限於領有藥品許可證的藥品,救濟金徵收對象為該等藥品的製造或輸入業者,因應藥品短缺以專案製造或輸入的藥品,雖其成分劑型之療效及安全性曾經評估,但仍與領有藥品許可證的藥品有別,倘將其風險轉嫁其他領有藥品許可證業者共同承擔,恐不甚公允 。 (二)依藥事法第39條第1項 規定,藥品製造或輸入應先取得許可證。復依同法規定可以專案核准藥品或其替代藥品之製造或輸入,排除許可證適用之情形有以下2種: 1.經公告為必要藥品 有不足供應之虞時 依藥事法第 27條之2 第2項的規定:「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於接獲前項通報或得知必要藥品有不足供應之虞時,得登錄於公開網站,並得專案核准該藥品或其替代藥品之製造或輸入,不受第三十九條之限制。」 2.專案核准特定藥物之製造或輸入 依藥事法第48條之2 第1項規定,有2種特殊情形之一者,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專案核准特定藥物之製造或輸入,不受第39條及第40條 之限制。 故對於未符合以上規定者,則無法以專案核准方式製造或輸入。 4、 探討研析 對於因應缺藥,專案進口藥品目前尚無法適用藥害救濟,擬先就藥害救濟之性質、救濟基金之制度模式及修法方向研析如下: (一)藥害救濟應否具社會補償(保險)性質 就日常實務而言,除非是專業人員,用藥人無從辨別或瞭解其所使用之藥物是否屬本法之合法藥物?有論者認為藥害救濟應具有社會補償的法理意義,而社會補償乃國家責任之新思維。我國醫療相關補償法制,在名稱上始終未能擺脫「救濟」之字眼,意味著仍未能接受「國家責任」之理念。而在財源籌措方面,從藥害救濟基金之成立起,就有財務自主之機制,由製造或輸入之廠商按藥劑數量繳交。究其運作模式,實已具有「準社會保險」之性質 。 (二)藥害救濟基金之制度模式 就制度模式與經費來源論,瑞典、德國、日本、韓國及臺灣的藥害救濟制度發展,受消費者保護的精神影響甚深,故藥害救濟金的經費來源,皆是源自製藥業者。但在制度設計上有兩種模式,(1)保險模式:德國及瑞典為分散製藥業者因藥品不良反應所需擔負的賠償風險,各自建立藥商共同保險制度,由製藥業者依規定(如依產品銷售額之比例)繳納保險費,以共同承擔藥品不良反應可能帶來的損害補償責任 。(2)基金模式:不同於上述的保險模式,在日本、韓國及臺灣藥害救濟制度則是採取基金模式,將課徵自製藥業者的徵收金成立專屬的藥害救濟基金。與瑞典及德國藥商保險制度相較,經費來源雖都是來自於製藥業者,但日本、韓國及臺灣對於符合申請資格的申請案件,方給予救濟 。 (三)研議修法保障用藥人救濟權益 1. 研議將專案核准製造或輸入藥品或其替代藥品,納入藥害救濟之可行性與合理性 參照第1條明定本法之立法目的為使正當使用合法藥物而受害者,獲得及時救濟。又依第3條第2款定義所謂「合法藥物」係指領有主管機關核發藥物許可證,依法製造、輸入或販賣之藥物,故食藥署表示本法救濟範圍僅限於領有藥品許可證的藥品。 然食藥署另表示為因應藥品短缺以專案核准製造或輸入的藥品,其成分劑型之療效及安全性皆經過評估,食藥署雖稱會積極鼓勵及輔導專案輸入或製造的藥品取得藥品許可證。但目前仍無法依本法適用藥害救濟,對於用藥人若發生不良反應,卻無法「獲得及時救濟」的立法目的,仍嫌不足。主管機關應檢視藥害救濟是否具「準社會保險」性質,思考擴大適用藥害救濟藥品範圍之可行性及合理性。 2. 研議擴大繳納藥害救濟基金之徵收對象,以共同承擔風險並兼顧用藥人權益 綜上,專案核准製造或輸入的藥品與領有藥品許可證藥品的主要差異,依現行規定在於領有藥品許可證製造業者及輸入業者,依本法應繳納徵收金。本法有關繳納徵收金的相關規定,計有第5條 :「為辦理藥害救濟業務,主管機關應設藥害救濟基金,基金之來源如下:一、藥物製造業者及輸入業者繳納之徵收金。…。」;第7條:「(第1項)藥物製造業者及輸入業者應於主管機關規定期限內,依其前一年度藥物銷售額一定比率,繳納徵收金至藥害救濟基金。(第2項)前項徵收金一定比率,於基金總額未達新臺幣三億元時,定為千分之一;基金總額達新臺幣三億元時,由主管機關視實際情形,衡酌基金財務收支狀況,於千分之零點二至千分之二範圍內,調整其比率。(第3項)藥物製造業者或輸入業者無前一年度銷售額資料者,應就其當年度估算之銷售額繳納徵收金。估算銷售額與實際銷售額有差異時,應於次年度核退或追繳其差額。(第4項)藥物製造業者或輸入業者所製造、輸入之藥物造成藥害,並依本法為給付者,主管機關得調高其次年度徵收金之收取比率至千分之十,不受第二項規定之限制。」,此規定對徵收金之徵收方式及比率範圍甚為詳細,茲建議主管機關將政府專案核准製造或輸入之藥品,評估將其列入繳納徵收金的徵收對象,以共同承擔風險。果此,使用專案核准製造或輸入之藥物者萬一遭受藥害,亦能依法申請救濟,對病患與醫療機構亦較有保障。 撰稿人:孫晉英 112.8.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王家瑜,專案進口藥品不適用藥害救濟 成隱憂,中國時報,2023年07月16日,第A4版。 �藥事法第39條第1項:「製造、輸入藥品,應將其成分、原料藥來源、規格、性能、製法之要旨,檢驗規格與方法及有關資料或證件,連同原文和中文標籤、原文和中文仿單及樣品,並繳納費用,申請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查驗登記,經核准發給藥品許可證後,始得製造或輸入。」 �鄒尚謙,抗感染藥新增最多 必要藥品清單 增至479項,聯合報,2023年7月20日,第A6版 。 �藥事法第27條之2:「(第1項)藥商持有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公告為必要藥品之許可證,如有無法繼續製造、輸入或不足供應該藥品之虞時,應至少於六個月前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通報;如因天災或其他不應歸責於藥商之事由,而未及於前述期間內通報者,應於事件發生後三十日內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通報。(第2項)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於接獲前項通報或得知必要藥品有不足供應之虞時,得登錄於公開網站,並得專案核准該藥品或其替代藥品之製造或輸入,不受第三十九條之限制。(第3項)第一項通報與前項登錄之作業及專案核准之申請條件、審查程序、核准基準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藥事法第48條之2:「(第1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專案核准特定藥物之製造或輸入,不受第三十九條及第四十條之限制:一、為預防、診治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且國內尚無適當藥物或合適替代療法。二、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需要。(第2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廢止前項核准,並令申請者限期處理未使用之藥物,並得公告回收:一、已有完成查驗登記之藥物或合適替代療法可提供前項第一款情事之需要。二、緊急公共衛生情事已終結。三、藥物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估確有安全或醫療效能疑慮。(第3項)第一項專案核准之申請條件、審查程序、核准基準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藥事法第40條:「(第1項)製造、輸入醫療器材,應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申請查驗登記並繳納費用,經核准發給醫療器材許可證後,始得製造或輸入。(第2項)前項輸入醫療器材,應由醫療器材許可證所有人或其授權者輸入。(第3項)申請醫療器材查驗登記、許可證變更、移轉、展延登記、換發及補發,其申請條件、審查程序、核准基準及其他應遵行之事項,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鍾秉正,從社會補償法理看藥害救濟:兼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四年度訴更二字第三十號判決,月旦法學,2017年6月,第265期,頁220、229。 �簡美夷、黃鈺媖、洪國登、黃琴喨、吳明美、陳文雯,臺灣藥害救濟制度與瑞典、德國、日本及韓國之比較,月旦醫事法報告,2020年8月,第46期 頁150。 �同註9,頁153。 �藥害救濟法第5條:「為辦理藥害救濟業務,主管機關應設藥害救濟基金,基金之來源如下:一、藥物製造業者及輸入業者繳納之徵收金。二、滯納金。三、代位求償之所得。四、捐贈收入。五、本基金之孳息收入。六、其他有關收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214/File_19787700.doc
R02175
加強推動母乳哺育支持相關法制探討
性別平等工作法
蔡琮浩
2023-08-1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75 議題研析 一、題目:加強推動母乳哺育支持相關法制探討 二、所涉法規 性別平等工作法 三、背景說明 (一)國內母乳哺育率下降問題嚴重,專家直言支持系統很重要。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國健署)的資料,未獲足夠支持的產婦,返回職場的期望以「工作場所提供集乳時間」(57.8%)及「工作場所提供集乳室」(42.3%)[footnoteRef:1]為主。 [1: 林惠琴,提升母乳哺育 專家建議強化支持系統,自由時報,112年7月17日,第A08版。] (二)依據性別平等工作法(以下簡稱本法)第18條規定:「子女未滿二歲須受僱者親自哺(集)乳者,除規定之休息時間外,雇主應每日另給哺(集)乳時間六十分鐘(第1項)。受僱者於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延長工作時間達一小時以上者,雇主應給予哺(集)乳時間三十分鐘(第2項)。前二項哺(集)乳時間,視為工作時間(第3項)。」,而本法第18條第1項所定親自哺乳,包括女性受僱者以容器貯存母乳備供育兒之情形[footnoteRef:2]。 [2: 見性別平等工作法施行細則第11條規定。] (三)至哺(集)乳室之相關規定,依本法第23條第1項規定:「僱用受僱者一百人以上之雇主,應提供下列設施、措施:一、哺(集)乳室。二、托兒設施或適當之托兒措施。」檢視本法相關規定,工作場所提供哺(集)乳時間及哺(集)乳室均已明定於本法中,惟國健署之調查顯示,國內親自哺(集)乳之受僱者仍未獲足夠支持,顯見加強推動母乳哺育支持系統仍有努力之空間。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增訂僱用受僱者未滿100人之雇主亦應提供適當之哺(集)乳措施 依本法第18條規定,雇主應給予子女未滿2歲之受僱者每日60分鐘之哺(集)乳時間,且應視為工作時間;另依本法第23條第1項規定,僱用受僱者100人以上之雇主,始應提供工作場所提供哺(集)乳室。惟我國商業型態以中小企業及小規模企業[footnoteRef:3]為主,其中僱用未滿5人之小規模企業占80.7%,僱用50人以上之企業僅1.3%,200人以上之企業更僅0.25%[footnoteRef:4],對於僱用受僱者100人以下之雇主,依法並無須於工作場所提供哺(集)乳室之獨立空間。 [3: 依據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第2條及第3條規定,中小企業指依法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1億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之事業。小規模企業係指中小企業中,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5人之事業。] [4: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110年底我國企業總計為1,466,567家,其中從業員工數未滿5人計1,183,682家,5至29人計248,188家,30至49人計16,112家,50至199人計14,875家,200至499人計2,355家,500人以上為1,355家。見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110年普查初步結果統計表,https://www.stat.gov.tw/ News_Content.aspx?n=2740&s=231728,最後瀏覽日:112年8月1日。] 而對於100人以下之事業單位受僱者,若有哺(集)乳空間需求,恐須屈就於廁所或運用周邊政府機關(構)、事業單位或百貨公司等依法或自願設置之哺(集)乳室,惟目前法定之哺(集)乳時間僅60分鐘,對使用其他單位哺(集)乳室之受僱者而言,若無其他支持措施則時間略顯不足。再者,法規僅明定設置哺(集)乳室之空間需求,並未要求同步提供如冷藏設備等其他配套之哺(集)乳適當措施,亦宜予以明定。 基於協助職場婦女哺(集)乳需求,強化母乳哺育支持系統有其必要,鑑於我國商業型態以僱用受僱者低於100人之中小企業及小規模企業為主,爰建議於本法第23條增訂「僱用受僱者未滿100人之雇主,應提供受僱者適當之哺(集)乳措施」規定。 (二)研擬增訂依其營業場所總樓地板達一定面積者,亦應提供哺(集)乳室及托兒設施或適當之托兒措施條款 本法第23條於91年3月8日施行時,係規定僱用受僱者250人以上之雇主,應設置托兒設施或提供適當之托兒措施。迄103年12月11日修正公布之條文始增加應提供「哺(集)乳室」規定。本條並於105年5月18日修正公布,將僱用受僱者250人以上之雇主下修為100人。其修正理由為:「為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協助受僱者解決托兒需求,乃擴大現行法適用範圍,……俾嘉惠更多育兒勞工,營造更友善的勞動職場。」鑑於國人對母乳哺育之觀念日漸提升,且基於母乳哺育對國民健康之益處,應積極加強推動母乳哺育之支持。 按本法第23條修正已逾7年,與105年底相較,我國2歲以下人口減少已達18萬3,839人[footnoteRef:5],平均每年減少近2.6萬人。我國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宜以實際措施提供有哺育需求之勞工足夠支持,目前全國依法設置之哺(集)乳室僅2,119處,加上自願設置者也僅3,476處[footnoteRef:6],且多為公共場所或大型企業,仍有依國內企業現況增設之必要。本法第23條第1項係規定僱用受僱者100人以上之雇主,始應提供哺(集)乳室及托兒設施或適當之托兒措施,爰建議考量國內企業現況,研擬依其營業場所總樓地板達一定面積者,增訂亦應提供哺(集)乳室及托兒設施或適當之托兒措施之條款,以更加推廣我國母乳哺育之政策並增加托兒設施或措施,有效達成本條之立法目的。 [5: 我國105年12月底2歲以下人口統計為62萬7,470人,112年6月底2歲以下人口統計為44萬3,631人。見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各縣市人口數按性別及單一年齡分,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最後瀏覽日:112年7月31日。] [6: 依法設置哺(集)乳室尚包括依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第5條規定之公共場所。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依法及自願設置哺(集)乳室名單,112年6月,https://www.hpa.gov.tw/Pages/ Detail.aspx?nodeid=505&pid=454,最後瀏覽日:112年8月1日。] 撰稿人:蔡琮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218/File_19787703.docx
R02173
行政部門洽簽貿易協定提供國會影響評估之規範探討
條約締結法施行細則
方華香
2023-08-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73 議題研析 一、題目:行政部門洽簽貿易協定提供國會影響評估之規範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條約締結法施行細則 三、背景說明 (一)2023年7月20日本院經濟、內政、外交及國防、財政、司法及法制、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六委員會聯席審查行政院函送業經簽署之「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關於臺灣與美國間貿易協定」中、英文本影本案,立法委員關心實質效益,要求行政部門提出實質效益評估[footnoteRef:1]。 [1: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第2次臨時會經濟、內政、外交及國防、財政、司法及法制、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六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議事錄;鍾泓良,立委要求一個月內提出評估 貿易倡議實質效益 受關注,經濟日報,要聞,2023年7月21日,第A1版。] (二)洽簽貿易協定製作影響評估之外國立法例或作法,略以: 1.歐盟永續性評估(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s,SIA) 根據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網站[footnoteRef:2]指出,在貿易談判期間會由外部顧問進行獨立之永續性影響評估,包括經濟、社會、人權及環境等各層面之影響。除了傳統之經濟影響外,亦針對貿易協定之社會影響(住房、社會公平、教育、醫療、人口、消費者保護等)、人權影響(充足的生活水準、財產權、公平審判、言論和意見自由、隱私權、原住民……等)及環境影響(空氣、氣候、土地、海洋、生物多樣性等)予以評估[footnoteRef:3]。歐盟執委會會針對外部顧問之評估,提出參採與否之立場及建議。 [2: https://policy.trade.ec.europa.eu/analysis-and-assessment/sustainability-impact-assessments_en(最後瀏覽日: 2023年8月2日)] [3: Handbook for trade 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P31(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8b3a2b37-1028-11e6-ba9a-01aa75ed71a1)(最後瀏覽日: 2023年8月2日)] 2.美國「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執行法案」(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 First Agreement Implementation Act) 依據美國國會通過之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執行法案第6點(b)[footnoteRef:4],總統應於向國會提出臺灣已採取必要措施來遵守該協定等之相關證明前 30 天,向適當的國會委員會提交報告,說明(包括使用經濟預估和分析)該協定之生效將如何促進美臺間貿易關係,並促進美國勞工、消費者、企業、農民、牧場主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利益。 [4: SEC. 6. ENTRY INTO FORCE OF AGREEMENT:「……(b) Consultation and Report.--The President, not later than 30 days before submitting a certification under subsection (c), shall--(1) consult with the appropriate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 (2) submit to the appropriate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 a report that--……(B) describes, including through the use of economic estimates and analyses, how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Agreement will further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and advance the interests of workers, consumers, businesses, farmers, ranch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https://www.congress.gov/congressional-report/118th-congress/house-report/116/1)(最後瀏覽日: 2023年8月2日)] 3.紐西蘭國家利益分析評估(National Interest Analysis,NIA) 依紐西蘭外交事務與貿易部網站所示,NIA為內閣文件[footnoteRef:5],根據議會議事規則 405(Standing Order 405),所有多邊條約和特別重要的雙邊條約都必須向眾議院提交NIA,議事規則406亦規範了NIA必須有的項目,包含對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之影響,以說明該條約是否預計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例如,是否影響勞動力市場、國際貿易、技術、通貨膨脹和/或經濟增長?)、確認直接或間接受到條約影響的任何特定群體或部門、對特定行業或地理區域產生影響時的社會後果、條約是否符合相關資源管理規定及環境政策等之評估[footnoteRef:6]。除了評估條約對個別群體、特定產業、特定地區等之影響外,亦強調國家整體利益之評估,包含社會安全、消費者保護、教育、中小企業、原住民(毛利人)、文化歷史、環境等各層面之利益是否得以確保[footnoteRef:7]。 [5: https://www.mfat.govt.nz/en/about-us/who-we-are/treaties/#bookmark1(最後瀏覽日: 2023年8月2日)] [6: International Treaty Making Guidance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on practice and procedures for co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nd arrangements(September 2021),P17、24、29(https://www.mfat.govt.nz/assets/About-us-Corporate/Treaties-Model-instruments/International-Treaty-Making-Guide-2021.pdf)(最後瀏覽日: 2023年8月2日)] [7: New Zealand-United Kingdom Free Trade Agreement National Interest Analysis (2022),P159-185(https://www.mfat.govt.nz/assets/Trade-agreements/EU-NZ-FTA/NZ-EU-FTA-National-Interest-Analysis.pdf)(最後瀏覽日: 2023年8月2日)] 4.韓國「締結通商條約程序暨執行之相關法律」[footnoteRef:8] [8: 有關韓國「締結通商條約程序暨執行之相關法律」(有譯為「締結貿易條約之程序與履行之法律」、「通商條約締結程序暨履行之相關法律」等)之中譯文,參考自姚鴻成,韓國締結對外貿易條約與協定之法源研析,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電子報,第443期,2015年1月23日,P5-13(https://web.wtocenter.org.tw/DownFiles/NewsLetter/800/5Q8NVRq9QI11111etJqyIzmyI0C89vvASx81cUHLePFuEJnnzWN197eJoOFqfQBO7y43QYeNUZVDlaojshY11111i40CdQ==)(最後瀏覽日: 2023年8月2日);楊喜慧,兩岸締結協議處理及監督機制立法比較(附錄7:駐韓國臺北代表處曾韻霜譯),幸福綠光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頁377-383;董思齊翻譯,「(韓國)通商條約締結程序暨執行之相關法律」。] 與我國國情較相近,且常處於國際貿易競爭對手地位之韓國,為因應洽簽通商條約過程中之外界疑慮與解決衝突,在2012年即制定專法,以處理通商條約之簽署程序及執行事項。其中,第9條規定,於展開通商協商前,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應就締結通商條約之經濟可行性等進行檢討(可行性評估);第11條要求達成條約草簽前,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應實施包含下列各款事項之影響評估:通商條約對國內經濟、財政、相關產業、就業之整體影響(影響評估);第15條則規定生效未超過10年之通商條約,應進行下列事項執行情況之評估並向國會產業通商資源委員會報告(執行狀況之評估):1.已生效通商條約之經濟效果。2.針對受損害產業救濟對策之實效性及改善方案。3.對方國家政府之條約義務執行情況等,依據通商條約所組成之共同委員會之主要議論事項。4.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所認定之其他所需事項。 該法第13條明定政府簽署通商條約後,應依憲法規定請求國會批准同意,同時必須將下列事項一同提出:1.依據第11條第1項之影響評估結果;2.與伴隨通商條約施行之費用估算書及與之對應的籌措財源方案;3.依據第11條第1項第3款國內產業所做之國內產業補救對策;4.通商條約之施行所必要之法律制定與修正事項;5.上述之外,產業通商資源部長認定有必要之事項。 四、探討研析 (1) 外國法制特色分析綜整 1. 法規範位階:行政部門洽簽貿易協定提供國會影響評估之各國法規範位階略有不同,有以通商條約專法規定(例:韓國〈總統制〉)、以個別協定執行法規定(例:美國〈總統制〉)、以議事規則及內閣手冊規定(例:紐西蘭[footnoteRef:9]〈內閣制〉)等不同形式之法規範,而歐盟執委會則是以handbook與Guideline方式規定[footnoteRef:10]之。 [9: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IA are set out in Parliament’s Standing Orders and the Cabinet Manual.」,https://www.mfat.govt.nz/en/trade/free-trade-agreements/free-trade-agreements-in-force/nz-singapore-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national-interest-analysis/(最後瀏覽日: 2023年8月2日)] [10: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published a second edition of the handbook for 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 in 2016. It sets ou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SIAs.The handbook should be used alongside the Guidelines on the analysis of human rights impact in impact assessments of trade-related policy initiatives and the Better Regulation Guidelines.」,同註2。] 2. 影響評估內容特色:歐盟及紐西蘭之特色在於不侷限產業、經濟面之評估,擴及環境、文化、社會、人權等層面之(國家)整體利益評估;美國國會通過之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執行法案則同時關注勞工、消費者、農民、牧場主等不同利益者之利益;韓國不僅有專法規定,且區分展開協商前、簽署前、生效後10年內等不同階段,分別規範應做成可行性評估、影響評估、執行狀況評估等不同內容之評估。 (2) 我國規定之檢視及建議 觀諸條約締結法施行細則第6條規定:「本法第8條主辦機關於條約案簽署後,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時,如條約內容涉及國家經濟利益重要事項者,應一併提出下列資料:一、 基於影響評估確認之事實,提出具體之因應方案及補救措施。二、實施條約所需經費之估算與財源籌措之方式。」僅規定行政院轉請立法院審議條約案時,應併同向立法院提出因應方案及補救措施(基於影響評估確認之事實),並未及於影響評估報告本身,更遑論影響評估的內容事項範圍如何,不如前述歐美紐韓之立法例,有明定較為具體明確之內容事項(例如:經濟、社會、文化、人權……)。 另依行政院2013年訂定「經濟合作協定(議)談判諮詢及溝通作業要點」第7點規定:「……應依政府資訊公開法之規定,將下列談判資訊 公開於經濟部網站,向民眾說明談判進展,並蒐集社會大眾之評論意見:……(三)協定(議)簽署後應儘速公開協定(議)全文內容及 產業評估報告摘要。」、2014年訂定之「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國內法化作業要點」第6點規定:「主辦機關辦理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國內法化程序之準備工作如下:……(四)完整 評估採行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 對國內各界產生之影響與衝擊及我國參與之可行性。……」行政院上述兩個作業要點,雖有略微提及「產業評估報告摘要」、「評估……對國內各界產生之影響與衝擊」,但內容過於限縮(限於「產業」影響「摘要」,且於簽署後始公開)及空泛(何謂國內各界?),且亦未明定須併送立法院參考,不利於國會即時瞭解該協定(議)對國內產生之影響與衝擊之全貌。 有鑑於現今貿易協定(議)之議題範圍日趨廣泛及深入,為利國會審查,參考外國法制,將行政部門洽簽貿易協定提供國會影響評估報告之「義務」予以明文化,並將影響評估內容事項範圍及作成時程予以具體化,在法制上誠屬必要。至於係於法律位階或法規命令甚或行政規則規範,均有立法例可供參酌,惟基於對憲法機關行使憲法權限之尊重,建議至少應以法律或法規命令位階規範為宜。 撰稿人:方華香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035/File_19787396.docx
R02172
裝卸貨停車位相關法制探討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停車場法;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
楊盛旺
2023-08-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72 議題研析 一、題目:裝卸貨停車位相關法制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停車場法、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報載 ,不滿裝卸貨停車位不足,導致貨運司機被迫違停卻要收罰單甚至被記點,臺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等團體近百人到交通部抗議,提出增設裝卸貨停車位等訴求。 (二)前開工會指出 ,今(112)年4月14日三讀通過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本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已修正違規記點制度,記點累計期間由半年延長至1年,於1年內記點達12點,吊扣駕照2個月;2年內經吊扣駕照2次,再經記點者,吊銷其駕照。惟上開修正規定並無考慮貨運司機勞動型態及貨運業實際運作情況,且目前道路在裝卸貨停車位不足狀況下,貨運司機被迫只能違停,但卻因這樣被記點、吊照,已影響貨車司機之工作權及生存權。針對工會訴求,交通部回應表示,將再會商相關單位研議。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於停車場法增訂地方主管機關設置裝卸貨停車位之法源依據,並授權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相關子法 按今年4月14日本院三讀通過之本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其中修正重點為通盤修正違規記點制度 ,依第63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違反本條例規定者,除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依對行車秩序及交通安全危害程度記違規點數1點至3點;第3項規定,汽車駕駛人於1年內記違規點數每達12點者,吊扣駕駛執照2個月;2年內經吊扣駕駛執照2次,再經記違規點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第92條第4項規定,本條例應記違規點數之條款、點數與其通知程序等之處理細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交通部爰依前開規定會同內政部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部分條文,並自今年6月30日施行 。 前開處理細則第2條增訂第5項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行為應記點條款及點數,其中第1款第13目、第14目對於汽車駕駛人在人行道、行人穿越道、交岔路口、公共汽車招呼站10公尺內等違規臨時停車或併排臨時停車等違規情形,除有處以罰鍰外,並記違規點數1點。 按本次通盤修正違規記點制度係為呼應社會對加強保護行人及提升道路安全之期待,本應予支持;至前開工會訴求所提因裝卸貨停車位不足,司機被迫違規臨時停車,導致被開單、記點、進而被吊照,影響其生計部分,考量近年來國內貨運物流宅配盛行,各地方商業區、住宅區裝卸貨臨時停車需求增加,建議主管機關研議於《停車場法》增訂地方主管機關設置裝卸貨停車位之法源依據;另各地方裝卸貨停車位之規劃原則、優先設置區域、收費時間、收費方式、費率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可授權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有關機關定之。 (二)建議先就違規紀錄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盤點裝卸貨停車空間不足區域,優先設置裝卸貨停車位或開放裝卸貨臨時停車路段 主管機關在研議增訂各地方設置裝卸貨停車位法源依據之前,為期能緩解目前裝卸貨停車位不足問題,建議得先邀集警政機關、地方政府、貨運業者、相關工會等,就貨運司機過去違規紀錄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統計彙整違規樣態、違規熱區,盤點裝卸貨停車空間不足區域,併請各地方政府通盤檢視轄區內貨運物流需求後,優先設置裝卸貨停車位或開放裝卸貨臨時停車路段。 撰稿人:楊盛旺 � 余曉涵,工會要求增設貨運卸貨車格 交通部:研議訴求,中央社,112年7月21日,國內交通。 � 同註1。 � 立法院法律系統,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異動條文,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6A2BB3831A000000000000000003C000000008000000^02017112041400^0000000000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8月2日)。 � 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部分條文,並自112年6月30日施行。行政院公報,第29卷,第121期,交通建設篇,112年6月30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033/File_19787394.doc
R02171
保單價值準備金強制執行之研析
保險法;強制執行法
吳欣宜
2023-08-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71 議題研析 1、 題目:保單價值準備金強制執行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保險法、強制執行法 3、 背景說明 所謂保單價值準備金,係指人壽保險在平準保費制[footnoteRef:1]下,要保人於各年度所溢繳保險費累積而形成之保單現金價值,當要保人負有債務無法清償時,債權人得否聲請強制執行保單價值準備金,向有爭議。對於此一問題之討論,105年11月16日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5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9號研討結論採否定說,其主要理由為保單價值準備金乃保險人之資金,並非屬要保人之責任財產。再者,要保人終止保險契約之解約金屬附停止條件之債權,而人身保險係以人格上法益為基礎,故保險契約之終止權專屬於要保人一身之權利,執行法院或債權人均不得代位要保人即債務人終止人身保險契約,從而保險契約仍存續中,停止條件自未成就,尚難認要保人對保險人有解約金債權存在。 [1: 與之相對者為自然保費制。人身保險保險費之計算,係以被保險人於各保險年度之危險發生率為基礎,依各年度不同之危險發生率計收保險費,即為「自然保費制」。由於危險多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為避免每一保單年度應繳之保險費數額遞增,致降低保險契約之繼續率,實務上在設計保險商品費率時,將保險期間內應收之保險費總額予以平均化,此即「平準保費制」。換言之,在平準保費制下,要保人於保險期間初期繳付之保險費必然高於該等年度之自然保費,此等平準保費與自然保費所生差額,即係用以填補保險期間後期實繳平準保費之不足。] 上開法律問題之研討結論作成後,司法實務見解仍紛陳[footnoteRef:2],關於人壽保險之保單價值金得否為強制執行之標的,最高法院大法庭於111年12月9日作成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民事裁定。該裁定基本上肯定保單價值準備金之債權性質,且不具一身專屬性,得為強制執行之標的,惟其裁定理由亦強調「壽險契約,常見兼有保障要保人等及其家屬生活,安定社會之功能,執行法院於裁量是否行使終止權執行解約金債權時,仍應審慎為之,並宜先賦與債權人、債務人或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俾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 [2: 詳情請參閱葉啟洲,保單價值準備金之權利歸屬及強制執行—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5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9號研討結論及審查意見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336期,107年1月,頁9-11。] 4、 探討研析 (1) 研議執行法院依職權調查執行標的即保單價值準備金之必要性 按執行法院對於強制執行事件,認有調查之必要時,得命債權人查報,或依職權調查之,為強制執行法第19條第1項所明定。前開規定雖將「債權人查報」及「執行法院職權調查」並列,然實務見解向來將「債權人查報」解為優先,以致強制執行程序之債權人須先提出證據釋明債務人在何保險公司投保,執行法院才願開啟後續執行作為(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1年法律座談會民執類提案第13號研討結論參照)。尤以 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後,對於個人資料之管制更為嚴格,保險公會以與相關系統建置之目的不符[footnoteRef:3]為由,拒絕已取得執行名義之債權人以個人名義查詢債務人之投保狀況。因此,即便最高法院大法庭承認保單價值準備金得為強制執行之標的,然實際上受惠者,終究只有執掌國家公權力、可調查債務人投保狀況之行政機關而已(即行政執行程序),一般民眾因無法查悉債務人之投保狀況,致無從開啟強制執行程序,是關於 執行標的即保單價值準備金之陳報,實有併行檢討之必要。 [3: 壽險公會投保紀錄查詢常見問答FAQ之申請人相關第2題,網址:http://www.lia-roc.org.tw/indexs/other/%E6%8A%95%E4%BF%9D%E7%B4%80%E9%8C%84%E6%9F%A5%E8%A9%A2FAQ.pdf,瀏覽日期:112年7月25日。] (2) 德、日法制之參考—介入權 為避免要保人將其財產藏匿於保險契約,以脫免債權人之強制執行,造成不公平結果,德、日法制均肯認執行法院得以執行命令終止保險契約,命保險人償付解約金[footnoteRef:4]。然前開執行結果將致保險契約失效,保險契約之保障因而喪失,並使要保人過往繳付保險費所累積之保險利益付諸流水,故有「殺雞取卵」之譏。是為平衡上述執行結果所造成之不利益,比較法上德、日立法例有所謂「介入權」之規定,當保險契約之保單價值準備金遭受強制執行時,得由受益人或利害關係人行使「介入保險契約」之形成權,得於提供相當於解約金之金額清償債權人後,代替原要保人繼續維持保險契約之效力[footnoteRef:5]。惟應注意者,對於要保人利用保單價值準備金之權利,我國保險法除第119條之終止契約償付解約金外,尚有第120條之保單質借,該規定係仿自法國保險法第77條第2項,德、日法制並無類似規定,故論者有謂此乃德、日不得不採行「介入權」制度之故[footnoteRef:6]。 [4: 郭宏義,保單價值之強制執行—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之商榷,月旦律評,第13期,112年4月,頁66。] [5: 卓俊雄, 人壽保險契約強制執行, 月旦法學教室,第163期,105年5月,頁23。葉啟洲,債權人與人壽保險受益人之平衡保障—德國保險契約法上受益人介入權之借鏡,月旦法學,第255期,105年8月,頁96-105。梁玉芬,再論保單價值之強制執行,司法週刊,2006期,109年6月5日,第2版。] [6: 郭宏義,同註4,頁70。] 撰稿人:吳欣宜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960/File_19787343.docx
R02170
高級中等學校改隸大學附屬中學之研析
師資培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其分校分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
盧延根
2023-08-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70 議題研析 一、題目:高級中等學校改隸大學附屬中學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師資培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其分校分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 三、背景說明 少子化現象衝擊各級學校招生,且在教育資源縮減的環境威脅下,近年來高中職尋求「附中化」成為趨勢。10餘年來大專校院基於落實社會責任與整合教學資源,積極爭取合併高中職[footnoteRef:1],並投入大學師資與教學相關資源,建立聯盟組合的夥伴模式,增加學校競爭力;經查全國目前共有20所附中(公立15所、私立3所及特教2所)[footnoteRef:2],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也分別與新竹的新竹女中、新竹高中洽談改隸為附屬中學[footnoteRef:3],但傳出校友提出異議[footnoteRef:4]。由於學校聯盟建立優質的夥伴關係,可增進學校更多互動與合作網絡,有利於激發新的能量與共創價值。然而高中職學校存在學校文化、教師既有教學模式與校友情感等,均是高級中等學校改隸大學附屬中學應考量之因素,並宜加強協助宣導與法制配合,俾能順利推動與有助於學校發展。 [1: 張士哲,東華併花中失敗!高中職「附中化」為何成趨勢 原因曝光,TVBS新聞網,2021年10月21日, https://style.yahoo.com.tw/(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2: 經於2023年7月18日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洽悉。] [3: 陳至中、郭宣彣,清大、陽明交大爭取竹中竹女改隸附中,中央社,2023年7月7日,國內文教。] [4: 張裕珍,新竹女中改隸陽明交大?校友3訴求啟動連署,拒當陽交附女,聯合新聞網,2023年7月28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4909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8日)。 ] 四、探討研析 (一)為落實性別平等,允宜明定學校合併審查小組委員之任一性別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經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其分校分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第5條第2項規定:「前項審查小組,置委員五人至十一人,由各該主管機關首長就學者專家及相關機關代表聘兼之,並指定其中一人為召集人。」然而,政府為營造性別主流化政策參與環境,2005年7月25日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23次委員會議決議:「行政院各部會所屬委員會全體委員組成之性別比例,單一性別委員比例應達三分之一。」為落實性別平等主流化政策,參照前開決議之原則與基本精神,允宜將學校合併審查小組成員之任一性別不得少於三分之一納入規範,爰建議《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其分校分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第5條第2項修正為:「前項審查小組,置委員五人至十一人,由各該主管機關首長就學者專家及相關機關代表聘兼之,並指定其中一人為召集人 ;委員任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以符性別平等之規範。 (二) 研議學校合併計畫允宜兼顧校友對母校情誼與權益之保障  校友是學校的寶貴資產。學生在校完成學業,畢業離校後即為學校的校友,母校除了是校友心中永遠的精神家園,各學校如能凝聚歷屆校友的向心力,藉由校友在社會各界的資源更能促使校友回饋母校,因此學校合併計畫允宜兼顧校友對母校情誼與權益之保障。高級中等學校改隸大學附屬中學,首重改隸程序廣泛蒐集校友及利害關係人意見,針對改隸之利弊得失向校友及社會各界說明,減少疑慮並促進大學與高中職合作,提升各地區教育資源整合的功能[footnoteRef:5]。爰建議《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其分校分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第29條第6款規定修正為,學校合併計畫,應載明下列事項:「六、合併後學校教職員工、學生 及校友之權益處理。」故將校友納入條文,兼顧校友之情感、尊嚴與權益,俾利合併計畫的過程順利進行,也有助於學校未來的經營與發展。 [5: 林銘翰,陽明交大邀新竹女中改隸 在地民代、校友立委齊聲反對,聯合新聞網, 2023年7月31日,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336649(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31日)。 ] 撰稿人:盧延根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958/File_19787340.docx
R02169
營造業缺工問題研析
營造業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
王珮瑛
2023-08-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69 議題研析 一、題目:營造業缺工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營造業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解決營造業缺工問題,內政部於112年6月30日發布「營造工作申請引進移工之雇主資格認定作業要點」,並自112年8月1日起有條件開放營造業者申請移工。申請業者必須是綜合營造業、專業營造業及土木包工業,並須符合3年內平均每年承攬工程達法定資本額10倍,且申請時須承攬在建工程。而欲聘僱移工之綜合營造業及專業營造業須符合聘僱本國勞工總人數10人以上、土木包工業5人以上。可申請移工人數上限,依業者為本國勞工投保勞工保險人數的30%計算,首波開放8千個名額[footnoteRef:1]。 [1: 朱語蕎,營造業「有條件」可申請移工了!8月開放申請 首波8千名,自由時報電子報,112年7月5日,網址: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1729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1日。] (二)依勞動部最新就業市場人力需求調查,預計112年7月人力需求總計淨增加60,147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萬6千多人,惟營建工程業人力需求淨增3,450人,是除今年1月外,101年以來的最高點[footnoteRef:2]。另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疫情前的107年,營建業職位空缺率為2.26%,到110年卻翻倍成長,來到5.14%[footnoteRef:3],顯見營造業缺工問題日趨嚴重。此波缺工潮,除因少子化造成勞動人口減少,以及長期以來營造業職災率高且環境不佳,使年輕人不願投入外,更與台商回流搶建工廠、前瞻建設、都更危老、興建社宅等新增工程人力需求有關。而缺工造成的成本提高、工程延宕、房價上漲、公共工程流標等,不但降低投資意願與國家競爭力,並可能對國內經濟發展產生極不利之影響。 [2: 勞動部112年第2次人力需求調查圖表,網址:https://www.mol.gov.tw/media/c3aoftfl/%E9%99%84%E4%BB%B6_112%E5%B9%B4%E7%AC%AC2%E6%AC%A1%E4%BA%BA%E5%8A%9B%E9%9C%80%E6%B1%82%E8%AA%BF%E6%9F%A5%E5%9C%96%E8%A1%A8.pdf?mediaDL=true,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1日。] [3: 胡華勝、林仕祥、陳思豪,大缺工潮來襲!國家建設怠速中,遠見雜誌,第439期,111年12月28日,網址:https://www.gvm.com.tw/article/9815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5日。] 四、探討研析 (一)改善就業環境、提升職業形象、加強產學合作、落實技術證照制度以吸引年輕勞動力加入 營造業屬特定辛苦製程產業,長期以來「3K」(危險、辛苦、骯髒)印象深植人心,加以營造技術工人社會地位低落,使得年輕人不願投入,造成缺工嚴重,且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在45至64歲之間,亦明顯高齡化[footnoteRef:4]。欲緩解此現象,除適度提高薪資外,首要之務須改善就業環境,增加工作之穩定性與權益保障,同時加強工安意識與監督,以降低職災發生之機率,讓有意加入者不致卻步。 [4: 林仕祥,五大解方即刻啟動 搶救營建業未來,遠見雜誌,第439期,111年12月28日,網址:https://www.gvm.com.tw/article/9816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6日。] 此外,亦應由教育面著手。現今之技職教育較缺少培育具施作能力之技術專業人才,尤以營造業更甚。過去在營建業人才培育上,著重在白領,如土木工程師、建築師等,忽視藍領及藍灰領人才的培養,因此實有必要在技職體系內,系統化的規劃相關人才培育[footnoteRef:5],並加強產學合作,以培養真正符合市場需求之專業營造技術人員。於此同時,可從國中教育扎根,澈底改變營造技術人員形象與觀念,塑造營造技術達人,建立專業形象[footnoteRef:6],以吸引年輕勞動力投入,解決營造業斷層、老化之危機。 [5: 同前註。] [6: 同註3。] 技術工、技術士證照制度之建立與落實,亦有助於專業形象之提升,與相關從業人員職涯之規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以下稱工程會)為提升本國勞工投入營造業之誘因,推動「全面落實技術證照制度,強化技術士及技術工培訓及考用合一」,要求廠商落實聘用,提高待遇,以吸引勞工投入。[footnoteRef:7]營造業法第33條第1項亦規定:營造業承攬之工程,其專業工程特定施工項目,應置一定種類、比率或人數之技術士。惟營造類群技術士各項目取得證照之張數,仍遠不及第一線之需求。為鼓勵生力軍投入,並促進營造從業人員考取證照,可就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相關規定進行補強,彈性調整營造業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驗之地點與方式,透過證照的核發認證技術能力,同時亦使具實作能力者能取得證照,以落實營造業技術士證照制度之健全發展。 [7: 公部門齊心合作 解決營造業缺工問題,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新聞稿,110年2月12日,網址:https://www.pcc.gov.tw/News_Content.aspx?n=C61062639C0CD29F&s=A2291142886B0D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7日。] (二)透過職業訓練與媒合、補助等方式增加人力供給多元性以補實人力缺口 由於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年輕勞動力減少已成必然趨勢,如何開發潛在勞動力,增加人力供給多元性,已成重要課題。勞動部於110年底訂定「產業缺工專案推動方案」,提供產業客製化服務,勞動力發展署也與職業工會合作,建置工班資料庫,進行工班媒合[footnoteRef:8]。發展署表示,110年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共協助營造業補實2萬4,089人;而自108年至110年,亦已協助補實營造職類技術士計5,115人次[footnoteRef:9],然對求工若渴的營造業而言成效有限。未來除應持續推動供給需求之媒合外,更可透過職業訓練、補助等方式,鼓勵二度就業、退伍軍人、已退休者投入。臺灣中高齡族群勞參率不到10%,相比鄰近之日韓均偏低(韓國約20至30%,日本在30%以上),為一有待開發之勞動力市場[footnoteRef:10],實有必要加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之落實。雖中高齡者在體力上可能受限,但透過技術的嫻熟與適當的工時調配可解決此劣勢。期望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多方吸納可用勞動力,以填補人力缺口。 [8: 吳欣紜,營造業頻喊缺工 勞動部推客製化、工班媒合服務,中央通訊社,111年3月7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3070336.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7日。] [9: 勞動部加強開發勞動力供給來源,並積極推動營造業人力補實對策!,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新聞稿,111年3月7日,網址:https://www.wda.gov.tw/News_Content.aspx?n=7F220D7E656BE749&sms=E9F640ECE968A7E1&s=0BC14D633C2C784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7日。] [10: 同註4。] (三)發展創新技術以減少人力需求 受到少子化之衝擊,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力供給勢必無法大幅度增加,故仍應同時著手於需求面的降低。工程會為推動營建預鑄化及自動化,曾訂定「公共工程採用自動化及預鑄化之規劃設計參考指引」,以期緩解營造業缺工問題[footnoteRef:11]。而營造業者亦應致力於技術之創新發展,採用更精準、可靠之預鑄工法,並與其他產業進行跨領域合作,透過技術的創新,減少人力依賴、改善工安環境、提高建築品質,以實現產業升級與轉型[footnoteRef:12]。在降低人力需求的同時,亦期提高年輕人投入營造業之誘因,以解決營造業人力短缺之困境。 [11: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網站,111年9月12日,網址:https://www.pcc.gov.tw/cp.aspx?n=9FC58C918AFC334C,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7日。] [12: 洪安怡,營建業人力荒!開放移工蓋住宅 房價就不漲了嗎?,記者張琬聆整理,地產王,112年6月2日,網址:https://house.ebc.net.tw/expert/665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7日。] 撰稿人:王珮瑛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956/File_19787338.docx
R02168
濕地保育明智利用項目之探討
濕地保育法
吳淑青
2023-08-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68 議題研析 1、 題目:濕地保育明智利用項目之探討 2、 議題所涉法規 濕地保育法 三、背景說明 (一)新竹市野鳥學會指出,近日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擬將香山濕地公告保護的土地標租民間經營,鳥會認為此舉有害生態環境的營利行為,為水鳥請命,請政府帶頭保護這群過冬的水鳥,保護濕地的生態發展與平衡 。雖然本案開發須經市政府核可,但如能由源頭把關,就明智利用項目妥適訂定,即能避免後續開發行為影響保育之疑慮。 (二)《濕地保育法》於2013年6月18日三讀通過,2015 年2 月2日施行,濕地的保育、管理與利用終於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目前已依《濕地保育法》公告的濕地,國際級2處、國家級40處、地方級16處。重要濕地劃設後,其範圍內土地應依照各濕地保育利用計畫予以管理及利用。國際級與國家級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之擬訂、審議、變更、廢止、公告及實施,由中央主管機關辦理,地方級重要濕地則由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國際級及國家級重要濕地之保育利用計畫,內政部已公告實施34處;地方級重要濕地之保育利用計畫,直轄市、縣(市)政府已公告實施12 處。 (三)另依《濕地保育法》第16條規定,濕地系統功能分區包含:核心保育區、生態復育區、環境教育區、管理服務區、其他分區等。其他分區係供符合明智利用原則之使用。所謂明智利用原則,依同法第4條第4款之定義:「明智利用:指在濕地生態承載範圍內,以兼容並蓄方式使用濕地資源,維持質及量於穩定狀態下,對其生物資源、水資源與土地予以適時、適地、適量、適性之永續利用。」同法第21條第1項「重要濕地範圍內之土地得為農業、漁業、鹽業及建物等從來之現況使用。但其使用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依其規定處理。」此一原則主要為保障重要溼地範圍內原合法使用的農漁業活動,以達永續利用的目的。 四、探討研析 (一) 核實劃設保育範圍,避免明智利用項目與生態保育之衝突 香山濕地的這些池塘人跡罕至、野草密集,避風效果佳,是冬季雁鴨科野鳥重要庇護所,鳥友們將該地稱為「鴨池」 。惟本案標租的土地位於香山國家級重要濕地其他分區(區外緩衝區)範圍,並非位於核心保育區、生態復育區等不得開發或建築之區域,且允許明智利用項目包含供養殖使用及當地漁業發展有直接關係的相關設施,但此區塊位在河川及海堤區內,不得做為養殖場 。顯見保育利用計畫之分區劃設及明智利用項目之訂定與現況有相當落差,宜就現況重新檢討評估,以達保護濕地之目的。 (二) 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除定期檢討外,宜有適時修正機制 內政部第一個公告實施的保育利用計畫是2016年12月22日大坡池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迄今各級主管機關已公告實施 46處重要濕地之保育利用計畫。依《濕地保育法》第19條規定「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公告實施後,主管機關應每5年至少檢討一次。」有鑑於重要濕地之保育利用計畫為濕地管理及利用之重要依據,各級主管機關公告實施之各保育利用計畫部分已屆滿5年,應定期檢討。惟為因應環境變遷及實際需要,除定期檢討之機制外,未滿5年之計畫亦得適時調整之,建議第19條修正為「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公告實施後,主管機關應每5年至少檢討一次。並得依現況需求適時調整修正。」 撰稿人:吳淑青 � 洪美秀、陳梅英,香山濕地區外緩衝區標租 竹市府不同意,自由時報,新竹苗栗焦點,第A13_M版,2023年7月6日。 � 張裕珍,鳥會搶救香山濕地「鴨池」 竹市府因這原因將不同意開發,聯合報,新竹即時報導,2023年7月5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7280538"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728053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7日。 � 同註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954/File_19787336.doc
R02167
當日沖銷證券交易稅稅率減半常態化之相關問題研析
證券交易稅條例
安怡芸
2023-08-0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67 議題研析 1、 題目:當日沖銷證券交易稅稅率減半常態化之相關問 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證券交易稅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近日,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提出112年「金融建言白皮書」期中報告。該報告包含25項建言,40項具體建議作法,其中研議推動上市櫃股票當日沖銷證券交易[footnoteRef:1](以下簡稱當沖交易)稅稅率減半(以下簡稱當沖降稅)常態化[footnoteRef:2]之提議,因當沖降稅措施自實施以來即備受討論,因而受到各界關注。 [1: 有價證券當日沖銷交易( Day Trading ),係指投資人與證券經紀商約定就其同一受託買賣帳戶於同一營業日,對主管機關指定之上市(櫃)有價證券,委託現款買進與現券賣出同種類有價證券成交後,就同種類有價證券相同數量部分相抵之普通交割買賣,按買賣沖銷後差價辦理款項交割。詳見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s://www.twse.com.tw/zh/products/system/day-trading.html,最後閱覽日:112年7月27日。] [2: 孫彬訓、黃有容,金融建言白皮書 提五大主題,工商時報,112年7月26日,第A11版。] (二)為健全我國交易制度,提供投資人避險管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03年間開放當沖交易。106年間因臺股成交量低迷,為提升市場流動性及成交量,遂增訂證券交易稅條例(以下簡稱證交稅條例)第2條之2[footnoteRef:3],將當沖交易證券交易稅率由千分之3調降至千分之1.5,施行期間1年[footnoteRef:4]。107年復修正該條規定延長至110年[footnoteRef:5]。110年又再度修正,延長至113年底[footnoteRef:6],計當沖降稅實施期間總共為7年8個月。 [3: 證券交易稅條例第2條之2第1項:「自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起至一百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同一證券商受託買賣或自一百零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起至一百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證券商自行買賣,同一帳戶於同一營業日現款買進與現券賣出同種類同數量之上市或上櫃股票,於出賣時,按每次交易成交價格依千分之一點五稅率課徵證券交易稅,不適用第二條第一款規定。」] [4: 立法院第9屆第3會期第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727號,政府提案第15892號,106年2月15日,政70。] [5: 立法院第9屆第5會期第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727號,政府提案第16229號,107年2月26日,政88。] [6: 立法院第10屆第4會期第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727號,政府提案第17552號,110年9月15日,政18。] 四、探討研析 (一)當沖降稅措施之有效性及必要性各界仍有歧見 依據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103年開放上市櫃當沖交易實施以來,交易金額逐年增加,截至111年約增25倍。106年當沖降稅實施後,當沖交易占比更顯著提升,當年度即增至21%,其後並持續攀高,近年已達整體上市櫃交易金額之4成[footnoteRef:7]。因此贊成常態化者認為,當沖降稅措施可帶來3大效益,第一、帶動證券交易市場量能(實施前1年臺股日均量約新臺幣〈以下同〉992億元,前兩次降稅期間已提升到2千億元以上);第二、證券交易稅收明顯增加(實施前5年每年平均稅收約770億元,實施後提升至1,417億元);第三、活絡證券交易市場進而帶動優質企業在臺掛牌及籌資,促進經濟發展[footnoteRef:8]。然而財政部統計資料亦顯示,當沖交易較集中於具備短期市場題材性、交易熱絡、高週轉率、股價波動較大之股票[footnoteRef:9]。因而反對者認為當沖降稅將鼓勵投資人短期交易,使其承受更大風險,亦將對臺股股價平穩造成影響,且實施不同稅率,對於其他投資人亦有不公[footnoteRef:10]。此外,許多學者更認為影響股市表現之因素甚多,世界各國政府並未有利用當沖降稅提升股市之先例,因此對於當沖降稅措施是否具有帶動整體股市量能並提高稅收等功能提出質疑[footnoteRef:11]。 [7: 近期經貿及稅收情勢,財政部統計處,112年7月25日,頁27,https://service.mof.gov.tw/public/Data/statistic/bulletin/112/%E8%BF%91%E6%9C%9F%E7%B6%93%E8%B2%BF%E8%88%87%E7%A8%85%E6%94%B6%E6%83%85%E5%8B%A2_1120725.pdf,最後閱覽日:112年7月28日。] [8: 廖珮君,三大金融稅制 業者促放寬 金總籲當沖降稅常態化、金融營業稅降到2%、銀行放款利息有條件免印花稅,經濟日報,112年7月26日,第A4版。] [9: 近期經貿及稅收情勢,同註7,頁28。] [10: 吳靜君,考量公平性 當沖降稅常態化 財政部審慎評估,中國時報,112年7月16日,第A5版。] [11: 伍大開、 陳國樑,當沖降稅與證券交易課稅制度正常化,月旦財稅實務釋評,第19期,110年7月,頁25。沈盈妤、黃勢璋,當沖交易減半課稅對股票市場影響之初探,新社會,第76期,110年10月,頁47。洪東煒,當沖降稅政策的迷思,稅務旬刊,第2369期,106年7月,頁7。] (二)證券交易稅制宜有一致性規範 租稅公平原則為憲法基本人權之平等原則在稅法上之具體表現,任何租稅政策均不可任意違反。故而對於經常作為政策工具之租稅優惠措施,財政紀律法第6條第1項[footnoteRef:12]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6條第1項[footnoteRef:13]均明定應審慎評估其有效性及必要性並定有實施期限,以免浮濫進而有害租稅公平。爰此,當沖降稅措施造成當沖與一般交易者間之差別稅率,如無特殊情況,應依法於期限屆至政策目的達成後回歸正常,以免造成租稅不公,如考量政策穩定並降低投資人不確定性之臆測,或可由主管機關事先公告並規劃分階段調整[footnoteRef:14],以降低對市場之衝擊。 [12: 財政紀律法第6條第1項:「中央政府各級機關所提稅式支出法規,應確認未構成有害租稅慣例,並盤點運用業務主管政策工具之情形及執行結果,審慎評估延續或新增租稅優惠之必要性。」] [13: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6條第1項:「稅法或其他法律為特定政策所規定之租稅優惠,應明定實施年限並以達成合理之政策目的為限,不得過度。」] [14: 沈盈妤、黃勢璋,同註11,頁48。] 撰稿人:安怡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846/File_19787813.docx
R02164
部分工時勞工權益保障相關法制之探討
勞動基準法
陳建欉
2023-08-0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64 議題研析 一、題目:部分工時勞工權益保障相關法制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顯示,2022年5月非典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計79.8萬人,占全體就業人數7.02%[footnoteRef:1]。由於少子高齡化產生缺工問題,使各國企業對人力彈性運用需求益增,復因勞動者對獨立與彈性工作之偏好,部分工時型態工作[footnoteRef:2]有日益普遍之趨勢。隨著勞動力短缺不可逆,有論者建議雇主端與勞工端,均須調整心態與思維,企業要有客製化多元工時的上工方案,以吸納更多中高齡者及二度就業婦女[footnoteRef:3]。 [1: 行政院主計總處網站,2022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2022年12月8日,網址:https://www.dgbas.gov.tw/News_Content.aspx?n=3602&s=230174(最後瀏覽日:2023年7月28日)。] [2: 所謂部分工時工作 (part-time work),乃相對於一般全時工作(full-time work)之概念,通常指工作時間較全時勞工為短縮之勞工,但究竟短縮至何種程度未必有共同之定義。由於國際勞工組織並未對全時間工作(full-time work)做定義性的規定,因此「全時間工作」與「部分時間工作」之分界點即由各國家自行決定。] [3: 陳素玲,「非典就業不須轉正」多元工時正夯 財經聚焦,聯合新聞網,2023年7月19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38/7309446(最後瀏覽日:2023年7月28日)。] (二)我國《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並未對全時勞工與部分工時勞工作區分,僅於「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13條規定,勞工工作時間每日少於8小時者,除工作規則、勞動契約另有約定或另有法令規定者外,其基本工資得按工作時間比例計算之。另依勞動部所訂「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工應行注意事項」第參點規定,部分工時勞工:謂其所定工作時間,較該事業單位內之全部時間工作勞工之工作時間(通常為法定工作時間或事業單位所定之工作時間),有相當程度縮短之勞工,其縮短之時數,由勞雇雙方協商議定之。部分工時工作固然提供企業人力資源彈性運用空間,惟另一方面則須考量該類型勞工權益應如何保障。部分工時勞工其受雇主指揮監督具從屬性與全時勞工並無二致,我國《勞基法》並未將部分工時勞工排除於適用之外,原則上只要符合勞工之定義,理當享有與全時勞工相同權益。惟仍有雇主誤認「部分工時工作」不能享有與全時勞工同等之權益,易在僱用保障、勞動條件及勞工保險等事項產生差別待遇,造成部分工時勞工勞動條件低落[footnoteRef:4]。 [4: 鄭津津,部分工時勞動關係的勞資爭議問題與解決,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 7 期,2007年6月,頁60-63。] (三)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1994年通過175號公約,提出部分工時勞工均等待遇原則,以保護部分工時勞工之工資等勞動條件[footnoteRef:5]。德國《部分時間工作暨定期勞動契約法》第4條規定,部分工時勞工除有正當事由,不得與全時勞工有差別化待遇[footnoteRef:6];另《就業促進法》第2條至第6條,規定部分時間勞動者重要權益,包含差別待遇之禁止、工作時間臨時增加之調整、工作職務分割、團體協約之優先性等事項[footnoteRef:7]。荷蘭《失業保險法》及《最低工資與最低休假津貼法案》,規定部分工時勞工與全時勞工應享有同樣權益之保障[footnoteRef:8]。日本1993年制定《改善短時間勞工僱用管理相關法律》,確保部分工時勞工之勞動條件,該法2007年大幅修正,規定雇主有勞動條件文書交付及待遇說明、禁止差別待遇、轉換成通常勞工、紛爭解決等義務[footnoteRef:9]。韓國《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8項第8款規定,將部分工時勞工定義為「勞工與其雇主約定每週之工作時間,比在同一工作場所所從事同類工作之全時勞工之工時為短者。」;2006年施行之《定期契約與部分工時勞工保護法》提供部分工時勞工之保護規定,包含延長工時限制、差別待遇之禁止與糾正、勞動條件應書面記載、不利待遇之禁止、轉變為全時勞工等事項[footnoteRef:10]。我國對部分工時勞動法制規範尚屬不足,從事部分工時之勞工多屬職場上較為弱勢族群,需給予特別之保障。 [5: 張鑫隆,ILO第175號部分工時勞動公約對於國內法之影響--以日本法為例,臺灣國際法季刊,第5卷第3期,2008年9月,頁46。] [6: 林炫秋,部分工時勞工之勞動條件-以法院相關判決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 28期,2008年6月,頁59。] [7: 楊通軒,我國部分時間勞動法律問題之探討-兼論德國之部分時間勞動法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第 2期 ,1999年 7月,頁295-296。] [8: 陳湘芬,推動部分工時工作的荷蘭經驗推動部分工時工作的荷蘭經驗,臺灣勞工季刊,第15期,2008年9月,頁84。] [9: 侯岳宏,日本部分工時勞工均等待遇原則之發展,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39 期,2013年4月,頁31-32。參見日本《短時間労働者及び有期雇用労働者の雇用管理の改善等に関する法律》。] [10: 李哲洙、李艾達、鄭津津,韓國規範部分工時勞工與管理/監督勞工相關法律之探討,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 10 期,2012年12月,頁88-92。]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法律明定「部分工時」之定義 各國部分工時立法例並不一致[footnoteRef:11],我國僅於「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工應行注意事項」第參點規定,部分工時乃較該事業單位內之全時勞工工作時間,有相當程度縮短,其縮短之時數,由勞雇雙方協商議定之。該規定並不明確,欠缺統一規範,易引發爭議。實際操作上,可能由雇主片面決定,或刻意縮短一小部工時,實際上與全時勞工工作內容並無差別,導致部分工時勞工權益因而受損。爰建議修正《勞基法》,明定部分工時工作之實質內涵,以資明確。 [11: 吳宏翔,日本部分工時推動措施簡介,台灣勞工雙月刊,第5期,2007年1月,頁86。歐盟「部分工時指令」認為,部分時間勞動者係以週為基數或在1年內之僱用期間之平均工作時間,低於類似全時工作時間者。OECD國家稱部分工作者為「主業每週工時小於30小時之工作者」。日本稱部分工時工作者為「該勞工每週工時較同一事業單位正常工時勞工工時短少者」。] (二)研議將常見部分工時工作類型化並建立相關指引 鑑於雇主與勞工對部分工時工作確有其需求,惟因涉及雇主經營成本之考量及勞動者權益之保障,各方所持見解各異[footnoteRef:12]。部分工時工作因產業別不同,在工作時間或工作內容上產生極大差異,尚難適用完全相同之規範,如一律給予相同法律上保護,反而造成不公平結果[footnoteRef:13]。爰建議主管機關將常見部分工時工作類型化並建立相關指引,依其類型給予不同強度之保護。 [12: 楊通軒,我國部分時間勞動法律問題之探討-兼論德國之部分時間勞動法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2期,1999 年 7 月,頁288。] [13: 周兆昱,部分工時勞工保護立法芻議,臺北大學法學論叢 ,第78期 ,2011年 6月,頁199。] (三)研議修正勞動基準法,增訂部分工時勞工權益保護專章 因《勞基法》並未對部分工時勞工定有明確保障規範,鑑於部分工時勞工之權益,僅能透過勞雇雙方協商議定,而勞工處於弱勢地位,欠缺談判籌碼,易造成勞動條件低落。爰參酌國際公約及各國立法例,建議修正《勞基法》,增訂部分工時勞工保護專章,明文揭示「勞工均等待遇原則」,建立明確合理之規範。 撰稿人:陳建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613/File_19786941.docx
R02165
以專業具卓越表現准以同等學力報考研究所之問題研析
大學法;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
傅朝文
2023-08-0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65 議題研析 1、 題目:以專業具卓越表現准以同等學力報考研究所之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大學法、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 3、 背景說明 102年教育部訂定「吳寶春條款」,讓「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者」雖沒有學士學位,仍可用同等學力報考碩士班。但近年來該條款衍生不少問題,某民意代表僅國小畢業卻能在4年內拿到亞洲大學碩士,外界質疑恐有「吳寶春條款」遭濫用情形。為杜絕「吳寶春條款」被濫用,教育部表示,113學年起校方必須提出認定「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者」的明確條件,如職位、年資、獎項、名額上限比例等規定,及學生入學後的輔導機制,並經教育部同意後,始能招生[footnoteRef:1]。 [1: 林志成,吳寶春條款遭濫用 教育部3招管控 監委糾正消極等待檢舉 專家建議專業人士就讀 碩士班 先修課1年,中國時報,112年7月10日,第A6版。] 4、 探討研析 (一)研議就「以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訂定具體之認定標準 102年間,我國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先生接受訪問時指出,渠僅有國中學歷,無法報考國內大學EMBA(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但新加坡國立大學卻允許,還派人專程面試等情,引起社會廣泛討論[footnoteRef:2];嗣後,教育部啟動修法,102年4月3日修正「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6條為:「大學經教育部核可後,就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者,經校級招生委員會審議通過,得准其以同等學力報考第二條至第四條所定新生入學考試。」;104年9月27日復經修正「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原第6條條次變更為第7條,並修改為:「大學經教育部核可後,就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者,經校級或聯合招生委員會審議通過,得准其以同等學力報考第二條、第三條及第五條所定新生入學考試。」基此,大學、大學二年制學士班與碩士班據以招收「以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視同同等學力而准其報考入學考試的法規,即被稱為「吳寶春條款」。 [2: 陳至中,吳寶春到星唸書 蔣偉寧尊重,中央社,102年5月29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30529004449-260407?chdtv;最後上網日:112年7月27日。] 教育部調查107-111學年度間,以吳寶春條款入學之學生,接近9成為碩士生,計4,301人,約占整體碩士班(含在職專班)核定總名額的1%左右。教育部107學年度查核某科技大學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招生資料,發現327個名額中,有110名以吳寶春條款報考,比率明顯過高,進而檢視其107學年度招生簡章,發現該校審核專業卓越表現之標準及資格條件過於寬鬆,有浮濫之虞。隨後教育部亦行文[footnoteRef:3]予適用吳寶春條款招生之技專校院說明略以,爾後針對吳寶春條款入學者之資格條件,須就「專業領域具卓越表現」嚴格審核認定,倘資格條件過於寬鬆(例如僅規範考生年齡、工作年資等)或無限定招收人數上限(建議以核定該系科組招生名額10%為限),教育部將視情節取消學校適用該招生資格[footnoteRef:4]。 [3: 教育部111年10月24日臺教技(一)字第1112303443B號函。] [4: 監察院調查報告,112教調0017,112年6月15日,頁4-10。] 所謂「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係屬不確定法律概念,應如何認定,現行法並無規定。若任由各校自行依其資格條件認定的結果,容易流於浮濫,影響高等教育形象。據媒體報導,教育部當時研議吳寶春條款時,原擬以「國際競賽表現優異」來修法,但考慮全球化時代,招致過於浮濫之質疑,乃改為現行條文[footnoteRef:5]。此外,據大學校長表示,以吳寶春條款入學之學生,以早年失學的50多歲公司負責人為最常見[footnoteRef:6]。且依鼓勵終身學習之立場而言,也無拒絕此類人士入學之必要。爰建議主管機關研議修正「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就何謂「以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訂定具體之認定標準,該標準明確納入曾獲特定規模之競賽獎項、擔任特定之專業職務或其他卓越專業成就,以供各校遵循辦理。 [5: 陳至中,吳寶春條款通過 同等學力放寬,中央社,102年3月29日,https://tw.news.yahoo.com/%E5%90%B3%E5%AF%B6%E6%98%A5%E6%A2%9D%E6%AC%BE%E9%80%9A%E9%81%8E-%E5%90%8C%E7%AD%89%E5%AD%B8%E5%8A%9B%E6%94%BE%E5%AF%AC-103437361.html;最後上網日:112年7月27日。] [6: 林志成,同註1。] (二)研議明定以吳寶春條款入學者不得超過核定該系科組招生名額之一定百分比上限 近年來由於少子化原因,若干大學苦於生源不足,存在不當利用吳寶春條款招生之情形,已如前述。惟為確保大學招生之公平,以該條款入學之學生人數宜有所限制,避免學生素質不佳影響學校聲譽形象。教育部為杜絕「吳寶春條款」被濫用,雖已要求113學年度起各校須提出以該條款入學之名額上限比例規定經教育部同意始得招生。惟此種名額上限比例如各校有異,反易產生公平性疑慮,建議主管機關研議修正「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明定以吳寶春條款入學者不得超過核定該系科組招生名額之一定百分比上限。 撰稿人:傅朝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640/File_19786929.docx
R02163
司法官課責之法制研析
法官法;法官法施行細則
賴怡瑩
2023-08-0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6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司法官課責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法官法、法官法施行細則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兩位檢察官前往「88會館」無償歡唱,未料該招待所老闆竟是地下匯兌集團首腦,事後被查出涉洗錢案,潛逃出境,引發外界關注;檢察官評鑑委員會認定其中一名檢察官意圖卸責,情節重大,移請職務法庭審理;另一名檢察官態度良好,無懲戒必要,移請檢察官人事審議委員會審議[footnoteRef:1] 。 [1: 吳政峰,兩檢捲「八八會館」招待風波 黃錦秋送職務法庭、王涂芝送檢審會,自由時報,112年7月8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9268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1日。] (二)法官法第89條第8項規定,檢察官之懲戒,由懲戒法院職務法庭審理之。其移送及審理程序準用法官之懲戒程序,同條第1項規定,第5章法官評鑑之規定,於檢察官準用之。依法官法第89條第1項準用第39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評鑑委員會(以下簡稱檢評會)認檢察官有懲戒之必要者,報由法務部移送職務法庭審理,並得建議懲戒之種類;無懲戒之必要者,報由法務部交付法務部檢察官人事審議委員會(以下簡稱檢審會)審議,並得建議處分之種類。復依法官法第89條第1項準用第40條規定,法務部應依檢評會所為之決議,檢具受個案評鑑檢察官相關資料,分別移送職務法庭審理或交付檢審會審議。爰此,依上述規定,檢評會得依個案評鑑結果決定循司法懲戒或行政懲處方式處理。 四、探討研析 (一)現行檢評會決議移送懲戒案件毋須踐行監察院彈劾程序 基上,檢評會得依個案評鑑結果,決議移送職務法庭審理(司法懲戒)或交付檢審會審議(行政懲處)處理。另法官法第96條第1項規定,職務監督權人得以所屬機關名義,請求檢評會評鑑被監督之檢察官,或移由法務部準用第51條第2項、第3項規定辦理,即法務部認檢察官有應受懲戒之情事時,除依檢察官評鑑之規定辦理外,得逕行移送監察院審查;法務部逕行移送監察院審查前,應予被付懲戒檢察官陳述意見之機會,並經檢審會決議之。綜上,檢評會之決議得逕送職務法庭審理;法務部移送之懲戒案件須踐行監察院彈劾程序。 檢察官之懲戒,原均需經監察院之彈劾程序,再送職務法庭審理,嗣因監察院與檢評會為互不隸屬之組織,可各自獨立做成決議,故檢評會就有懲戒必要者所做成決議,即毋須再經由監察院移送職務法庭[footnoteRef:2]。基上考量,為避免疊床架屋,提升整體審理效率,於108年7月17日修正公布法官法第39條及第40條規定,刪除應經監察院審查之程序,改以強化機關內部自律機制代替監察院之他律機制。 [2: 立法院第9屆第6會期第15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445號 委員提案第22740號,108年1月,委199-委242頁。] (二)行政懲處與司法懲戒之處分種類差距過大 檢察官行政懲處部分,法官法第95條規定,職務監督權人,對於被監督之檢察官得為下列處分「一、關於職務上之事項,得發命令促其注意。二、有廢弛職務、侵越權限或行為不檢者,加以警告。」,另參照該法施行細則第4條第1項第6款及第19條規定意旨,檢審會審議之獎「懲」,係指上述之處分。再者,依檢察官職務評定辦法第7條第3項規定,上述懲處處分得作為職務評定得評列未達良好之考量情形。 檢察官司法懲戒部分,依法官法第89條第1項準用第50條規定,檢察官之懲戒處分包括免除檢察官職務,並不得再任用為公務員;撤職、免除檢察官職務,轉任檢察官以外之其他職務;剝奪退休金及退養金,或剝奪退養金;減少退休金及退養金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罰款及申誡等7種。論者有謂,法官法第39條之規定情形,檢審會所能作成之懲處處分僅如警告之處分,與送監察院(按,是時均須移送監察院),之懲戒處分,二者落差太大,在制度操作上,倚輕倚重,難以權衡[footnoteRef:3]。爰此,或可考量增加行政懲處處分種類,並強化行政懲處處分與職務評定之相關性。 [3: 姜世明,法官評鑑及職務法庭制度之簡介,人事行政,181期,101年10月,頁27。] 撰稿人:賴怡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611/File_19786909.docx
R02166
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驗證問題研析
公路法;商品檢驗法;停車場法;電業法;用戶用電設備檢驗辦法;用戶用電設備裝置規則
李淑瓊
2023-08-0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66 議題研析 一、題目: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驗證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路法、商品檢驗法、停車場法、電業法、用戶用電設備檢驗辦法、用戶用電設備裝置規則 三、背景說明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所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之運具電動化策略,提出要提高電動車市占率,並希望電動小客車新車年銷售量占所有小客車年銷售量之比例於2030與2035年分別達30%與60%,於2040年所有新售小客車均為電動車[footnoteRef:1]。惟要達成此一願景的前提,需先有相關的配套政策及營造便利電動汽車使用之環境,而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之設置及驗證等相關安全規範,即為其中重要的環節。 [1: 參見: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2022年3月30日,第30頁及第40頁,網址: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DEE68AAD8B38BD76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四、探討研析 (一)電動汽車充電設備於現行法中未設有強制驗證規定 公路法第63條第1項規定,汽車及電車均應符合交通部規定之安全檢驗標準,並應經車輛型式安全檢測及審驗合格,取得安全審驗合格證明書,始得辦理登記、檢驗、領照,違者於同法第77條之1設有罰則。公路法第63條5項並授權交通部訂定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管理辦法,規範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等相關事項,惟依該辦法之規定,電動車之安全審驗,其檢測範圍僅限於車輛本身,充電設備並不在審驗範圍[footnoteRef:2]。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雖就電動汽車之充電設備進行自願性產品驗證[footnoteRef:3],惟該驗證屬自願性質,並非強制規範。 [2: 參見: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管理辦法第14條第2項「車輛安全檢測基準及適用車種範圍表」及其附件規定。] [3: 參見:林海,保障電動車充電安全 標準局:資安驗證納入充電設備自願性產品驗證,經濟日報,2023年7月10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290007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5日)] 另2022年11月15日修正之停車場法,增訂第27條之1規定:「公共停車場應設置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第1項)。前項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設置比例、充電設施設置標準、推動輔導、補助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交通部並據此於2023年5月25日預告訂定「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草案[footnoteRef:4],該草案第5條規定:「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充電設施設置之功率,應考量電動車充電需求(第1項)。前項充電設施之設備、介面及配件,均應符合國家標準(第2項)。」第6條規定:「停車場經營業設置充電設施應依電業法、電器承裝業管理規則、用戶用電設備裝置規則、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等相關規定辦理。」;惟就如何驗證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是否符合立法說明所列舉之國家標準[footnoteRef:5],及如何監管等事項,皆付之闕如,且停車場法第27條之1規定之範圍僅限於「公共停車場」,就違反該規定者,亦未設罰則規定,是以,前揭規定除無法普及至所有之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外,規範之內容亦不具強制性。 [4: 參見:行政院公報資訊網,預告「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草案,第029卷第097期,2023年5月26日,網址:https://gazette.nat.gov.tw/egFront/detail.do?metaid=140790&log=detailLog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5日)] [5: 該條之立法說明略謂:「一、充電設施之功率,由管理機關及業者考量電動車充電需求進行設置,並應符合國家標準。二、充電設備規格國家標準如下:(一) 電動小客車、大客車充電介面:CNS15700-1(電氣安全)、CNS 15700-2(交流介面)、CNS 15700-3(直流與交直流介面)、CNS 15700-3-1(液態冷卻介面安全)。(二) 電動小客車、大客車充電樁:CNS15511-1(電氣安全)、CNS 15511-21-2(電磁相容)、 CNS 15511-23(直流充電站設備安全)、CNS15511-24(直流充電數位通訊)。三、所稱「配件」係依據 CNS 15700-1(電氣安全)、CNS 15700-2(交流介面)、CNS15700-3(直流與交流介面)及 CNS15700-3-1(液態冷卻介面安全)等標準適用範圍定義。」] (二)台電以其公用事業之締約優勢要求用戶進行自願性產品驗證 電業法第32條第1項規定:「輸配電業或自設線路直接供電之再生能源發電業對用戶用電設備,應依規定進行檢驗,經檢驗合格時,方得接電。輸配電業或再生能源發電業對用戶已裝置之用電設備,應定期檢驗,並記載其結果,如不合規定,應通知用戶限期改善;用戶拒絕接受檢驗或在指定期間未改善者,輸配電業或再生能源發電業得停止供電。」同條第5項並規定「第1項用戶用電設備之範圍、項目、要件、配置及其他安全事項之規則,及前項檢驗之範圍、基準、週期及程序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經濟部並據此定有「用戶用電設備檢驗辦法」及「用戶用電設備裝置規則」;惟前揭規範之所涉及之範圍,主要為電力工程設計之輸配電設備,皆未涉及接電使用之末端電器產品(包括電動車充電設備)之驗證事項。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電)為遵行前揭法規及確保用戶新增設用電所裝置線路、變壓器、開關等設備之用電安全,訂有「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新增設用戶用電設備檢驗要點」,該要點於今(2023)年4月26日修正時,增列了與用電所裝置線路、變壓器、開關等設備無關之電動車輛充電設備之驗證規定,修正後之第5點規定略以:「報竣工:……如新(增)設電動車輛充電設備,須另檢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自願性產品驗證(VPC)證書。……」是以,若用戶之電動車輛充電設備未取得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之自願性產品驗證證書,台電即不會接電供該設備使用。台電係以其公用事業欠缺替代可能性之優勢契約地位,要求用戶就電動車輛充電設備進行自願性產品驗證。 (三)有關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驗證之法制建議 有關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之驗證,建議相關主管機關應先就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進行危害風險性評估,再依據風險評估之結果,研議是否有就該設備進行強制驗證及監管之必要。若其危害風險性高,而有強制驗證及監管之必要,應於相關法規中增訂強制驗證之相關規定,而非由台電以其公用事業之締約優勢要求用戶進行自願性產品驗證。按前述做法雖可使「自願性」驗證變相達到類似「強制」驗證之效果,惟台電係屬私法人組織形態之國營事業,其所提供之服務係屬私經濟行為,與利用人間係成立私法關係,除有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情況外,並非行政程序法第2條規定所稱之行政機關[footnoteRef:6],若任由此種模式延續,長此以往,將易使公權力行為隱身於私法行為之下,造成原本應以法律或法律授權規定之事項,逸脫其應受到之控制,非但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亦可能違反公平交易及消費者保護之精神;而若其危害風險性低,則可衡酌是否採自主管理等低度管制方式。 [6: 參見:法務部,2013年11月18日法律決字第10200233410號函。] 其次,有關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之管制,停車場法及其授權訂定之子法,係從設置地點出發來進行規範,惟倘充電設備設置於其他地點(如:加油站或家用),勢必需就其他法規一一進行相關修正,此種立法方式,並不符合經濟效益,爰建議若欲就電動汽車充電設備新增管制規範,應就充電設備本身進行統一之規範,以免掛一漏萬並達立法經濟之效果。 撰稿人:李淑瓊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667/File_19786944.docx
R02162
行人違規處罰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林鈺琪
2023-08-0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62 議題研析 一、題目:行人違規處罰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三、背景說明 2023年6月30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施行後車輛若不禮讓行人,罰款上限由新臺幣(下同)3,600元加重至6,000元。新法上路後,為了避免被罰,現在多數駕駛人經過路口都會減速禮讓,只是違規的行人似乎越來越多,有人硬闖車道、拍網美照、滑手機,甚至路邊跳舞,亂象叢生[footnoteRef:1]。因行人違規情形不少,就算是闖紅燈也要停讓,而行人未依規定穿越馬路,最高只罰500元似乎沒人怕,引發駕駛人的不滿。是以,交通部表示,針對行人闖紅燈違規部分,未來將研擬提高罰款[footnoteRef:2]。 [1: 《路人違規行為引反感 行人違規罰款擬提高》,東森新聞,2023年7月16日,網址: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373969,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2: 黃任強,《行人闖紅燈「駕駛也要停讓」挨轟:不符比例原則 交通部擬提高500元罰金》,CTWANT,2023年7月11日,網址: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6899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四、探討研析 (一) 行人違規穿越行人穿越道之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部分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8條第1項第1款規定,行人在道路上不依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或警察指揮,處500元罰鍰。基此,行人於紅燈時穿越人行穿越道可處500元罰鍰。 2.民、刑事責任部分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下簡稱道安規則)第94條第3項規定,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不得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同規則第103條亦規定,汽車行近未設行車管制號誌之行人穿越道前,應減速慢行;行近行人穿越道、未劃設行人穿越道之交岔路口,遇有行人、攜帶白手杖或導盲犬之視覺功能障礙者穿越道路時,無論有無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或號誌指示,均應暫停讓行人、視覺功能障礙者先行通過。 如果因為行人違規導致駕駛人煞車不及發生交通事故,依道安規則第94條第3項及第103條規定,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禮讓行人優先穿越,故須負擔刑法過失傷害或過失致死之責任,而行人違規如有過失,在民事損害賠償上會減少賠償金額[footnoteRef:3]。因此,行人在行人穿越道上擁有優先路權,即使行人闖紅燈,車輛仍有禮讓的義務,但不代表行人沒有違規,實務上,行人通過行人穿越道遭車輛撞傷,如果行人是綠燈,車輛駕駛人負有百分之百的肇事責任,若行人違規闖紅燈,警方會對兩方開罰,駕駛人除必須負起過失傷害刑責外,還得依責任比例負民事賠償責任[footnoteRef:4]。是以,事故若因行人違規而起,行人也有部分肇責,若是行人突然闖出,讓駕駛猝不及防,就難以苛責駕駛人[footnoteRef:5],行人亦可能涉有刑事及民事責任。 [3: 《行人闖紅燈穿越斑馬線遭撞,司機有責任嗎?》,國鼎律師事務所,網址:https://www.guotiing.com.tw/%E8%A1%8C%E4%BA%BA%E9%97%96%E7%B4%85%E7%87%88%E7%A9%BF%E8%B6%8A%E6%96%91%E9%A6%AC%E7%B7%9A%E9%81%AD%E6%92%9E%EF%BC%8C%E5%8F%B8%E6%A9%9F%E6%9C%89%E8%B2%AC%E4%BB%BB%E5%97%8E%EF%BC%9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4: 李珮雲,《日本為什麼沒人闖紅燈?撞死活該是真的嗎?》,交通安全入口網,轉引自中時電子報,2016年7月4日,網址:https://168.motc.gov.tw/theme/news/post/190612110165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5: 蔡正傑,《斑馬線上行人最大?闖紅燈被撞照賠駕駛人》,仲遠聯合法律事務所,轉引自ETtoday新聞雲,網址:https://www.jongyuanlawfirm.com/zh-Hant/article/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5日。] (二) 研擬加重處罰行人違規穿越行人穿越道之修法審酌事項 為擺脫「行人地獄」罵名,車輛不停讓行人罰鍰上限提高到6,000元後,卻也注意到「行人三寶」不少,嚴重影響到用路安全,讓駕駛感嘆行車反而比以前更危險,呼籲不該只有汽機車要繳高額罰款,也應修法重罰行人[footnoteRef:6]。有論者表示,依照現行規定,行人違規最高可處500元罰緩,相比車輛不禮讓行人的6,000元罰緩,相差12倍,似不符比例原則[footnoteRef:7]。 [6: 陳祐誠,《交通部修法造就行人三寶 駕駛嘆危險》,中時新聞網,2023年7月11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711000411-260114?chdtv,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7: 劉宇鈞,《新法上路「行人三寶」變多 小黃工會批交通部:不食人間煙火》,三立新聞網,2023年7月11日,網址: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2100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根據網路民調顯示[footnoteRef:8],對於「行人未依規定穿越馬路可開罰500元,交通部擬修法提高罰款,你的看法是?」,有65.1%的民眾認為「贊成提高罰款」、有17.5%的民眾認為「維持500元罰款」、有6.2%的民眾認為「應降低罰款金額」、有11.2%的民眾則是「不知道/沒意見」。顯見,提高罰緩者較維持現行罰緩者高出3.72倍。另,臺北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公布2022年1至11月行人交通事故件數,發現行人死亡交通事故發生10件、死亡10人,較2021年同期異常增加6件、死亡6人,增幅將近一倍,分析其肇事原因,發現行人自身有違規行為占比高達9成。而主要行人違規行為態樣,包括不依號誌指示穿越道路(闖紅燈)、擅自穿越道路(在劃有雙黃線或設分隔道之路段中穿越),以及未行走行人穿越道肇事地點(周邊100公尺內設有行人穿越道的路段中穿越)[footnoteRef:9]。 [8: 《交通部擬提高違規行人的罰款,你贊成嗎?》,Yahoo!新聞,2023/07/12 - 2023/07/16,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poll/1e0b75c0-1fa0-11ee-b714-69835333ad3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9: 蔡亞樺,《北市行人交通死亡9成「違規在先」警局:闖紅燈、沒走斑馬線》,自由時報,2022年12月8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14886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5日。] 法規應符合時代需要與民眾需求,主管機關似可參酌上述民調和統計結果,作為未來修法和加強執法之參考依據,以期維護用路安全。惟,除研擬修法提高行人違規罰款外,因人臉不似車輛有車號可供檢舉,為防範行人違規行為,勢必增加警力稽查工作,因此,法規執行面亦是須審慎衡酌之處,應避免並降低執法上的困難。 撰稿人:林鈺琪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609/File_19786907.docx
R02161
電子簽章技術標準之法制研析
電子簽章法
陳淑敏
2023-07-28
編號:216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電子簽章技術標準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電子簽章法 三、背景說明 (一)數位發展部(以下簡稱數位部)於本(112)年6月27日公告《電子簽章法》修正草案,專家學者遂紛紛表示意見,如:簽名真偽之分辨、電子簽章未依風險分級等問題,建議訂定電子簽章保證信賴等級分級,政府亦應推動電子簽章普及化,並納入安全等級。另如訂定技術標準,以認定電子文件之真偽及格式;並應考慮技術面如何分級、認定,因涉及資安問題,數位簽章必須安全保存與備份。數位簽章是關鍵基礎設施,意義在於每個自然人或法人都有其獨特之憑證 。 (二)數位部為回應各界迭有希望明確何種電子簽章技術具電子簽章效力之訴求,業於111年11月29日召集相關公(協)會及業界研商,包括與歐洲商會、美國商會、銀行公會、臺北市電腦公會等討論,嗣於111年12月2日發布「具電子簽章效力之電子簽章技術」函釋 ,例示符合《電子簽章法》中「電子簽章」效力之演算法及國際技術標準,日後只要電子簽章平臺使用上述演算法或技術標準,經當事人同意使用者,即具電子簽章之效力,解決過去不易認定何謂「電子簽章」之問題 。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電子簽章技術標準於法規中明確規範之可行性與必要性   依電子簽章法第2條第2款規定:「電子簽章:指依附於電子文件並與其相關連,用以辨識及確認電子文件簽署人身分、資格及電子文件真偽者。」同條第3款規定:「數位簽章:指將電子文件以數學演算法或其他方式運算為一定長度之數位資料,以簽署人之私密金鑰對其加密,形成電子簽章,並得以公開金鑰加以驗證者。」具電子簽章效力之電子簽章技術,須具有防止變造、偽造之功能。 技術標準係供製作簽章用之電子文件之用,惟對於電子簽章技術於現行法規中並無明確規範。主管機關稱因考量技術快速演進且本於技術中立原則,稱未來國際若有新演算法及資通訊安全技術標準,得透過公告或函釋方式補充更新,以維持彈性 。然電子簽章技術實為確保電子簽章安全,促進數位經濟、電子化政府、電子交易及電子商務非常重要環節,若僅以公告或函釋予以規定,恐不符法律明確性原則,且業界亦疾呼應訂定技術標準,主管機關宜研議將電子簽章技術標準入法,方能更為明確以確保電子簽章安全性,並符合業界所需。 (二)法規應與時俱進以符社會需求 電子簽章法係於90年10月31日制定,同年11月14日公布,91年4月1日施行,施行迄今已逾21年,期間並未修正。然網路無國界的穿透力,以及全球化的便利性,電子與資訊方面皆日新月異變化相當快速,法規的與時俱進更顯必要與迫切,面對時代變遷與社會需求,應適時修正調整以符合實需。尤其面對數位現代化之需求,須檢視既有法規與實務的落差,有必要透過增訂或修正,讓法規更現代化;並建立定期檢討、清理法規之機制 。不論是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抑或是難以完善規範之網路新經濟模式,如何讓法規能夠與時俱進,已經成為對舉世各國治理能力的最嚴峻而又無可逃避的考驗 。是以,有關電子簽章相關法規宜通盤檢討,其技術標準更應與時俱進,主管機關除蒐整學者專家及相關團體之建言,更應審酌外界各項疑慮之解方,俾求修法更完善周妥。 撰稿人:陳淑敏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 常懷仁,電子簽章真假難辨 業界籲訂技術標準,大紀元時報,112年7月12日,第A7版。 �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函,111年12月2日產經字第1114000229號,「有關貴會函轉歐洲商會於2022年建議書中所提『建議主管機關明確何種電子簽章技術具電子簽章效力』一事」。「具電子簽章效力之電子簽章技術」函釋敘明,為便於實務操作利用,爰例示國際上常見之演算法與資通訊安全技術標準以利認定參酌,包括: (1)公開金鑰基礎建設(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術與架構為之,如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公開金鑰基礎建設小組(PKIX)所制定之標準。 (2)以國際組織或主要國家所制定之簽章格式或演算法為之,如: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所制定之簽章格式,包含密碼訊息語法進階電子簽章(CAdES)、可延伸標記式語言進階電子簽章(XAdES)、可攜式文件格式進階電子簽章(PAdES)、關聯式簽章容器(ASiC)、JavaScript物件標示法進階電子簽章(JAdES)等。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NIST)或ISO所制定或核可之簽章演算法。 � 數位部函釋電子簽章技術促進數位經濟發展,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111年12月29日,� HYPERLINK "https://moda.gov.tw/ADI/news/latest-news/347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1" �https://moda.gov.tw/ADI/news/latest-news/347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1�日。 � 電子簽章法修正草案修正條文對照表第2條說明二,第4頁。 � 社論,法令貴在與時俱進,並兼顧興利防弊,工商時報, 109年10月31日,� HYPERLINK "https://view.ctee.com.tw/monetary/24234.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4" �https://view.ctee.com.tw/monetary/24234.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4�日。 � 社論,讓法規與時俱進說到更應做到,工商時報,110年3月14日,� HYPERLINK "https://view.ctee.com.tw/tax/2728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4" �https://view.ctee.com.tw/tax/2728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24�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545/File_19786830.doc
R02160
太空葬修法之研析
殯葬管理條例
孫晉英
2023-07-28
編號:216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太空葬修法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殯葬管理條例 三、背景說明 據報導,日本有將遺體火化後之骨灰裝進氣球送上高空之「氣球葬禮」,氣球上升到離地約40至50公里高度之平流層,氣球會自然爆炸,死者骨灰自然撒落於天際。日本因超老齡化社會現象,每天約有數千人過世,面對喪葬設施、墓地空間不足導致價格上漲,以及辦理葬禮、管理墓地及祭奠故人之親屬變少等因素,讓日本對死亡和葬禮之認知發生改變 。 早自1997年,美國即已有將太空葬作為商業服務,骨灰經過灑落至太空中,在通過雲層時便會結成液態水滴,骨灰回歸大自然化為雨水 。日本專門提供此項服務之業者表示,氣球會被陽光及水分解至土壤,骨灰主要由磷酸鈣組成,並非有害物質,會順著風在平流層四處擴散 ,其法務省認為將骨灰撒海、山上,只要採取合理方式,並不會視為遺棄骨灰,環境省亦表示不會以法律限制使用氣球來拋灑骨灰 。 四、探討研析 依殯葬管理條例(下稱本條例)規定,我國目前環保葬有樹葬、植存、灑葬等。其第2條第11款規定,樹葬指於公墓內將骨灰藏納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而本條例第19條 第1項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會同相關機關劃定一定海域,實施骨灰拋灑,或於公園、綠地、森林或其他適當場所,劃定一定區域範圍,實施骨灰拋灑或植存。至於實施海上骨灰拋灑(即「海葬」),則是乘船至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6,000公尺半徑扇區以外之海域,將火化之骨灰再處理(研磨)後,用環保棉紙袋裝盛後置於「安息盒」,再放入大海 。但未有可否太空葬之相關規範。 我國地狹人稠,骨灰(骸)存放設施(下稱塔位)更是逼近全滿狀態下,需求多過於供給,塔位價格亦被不當炒作。而公立塔位之使用年限,以往並無明確規定其使用年限,而依本條例第28條 規定,地方政府可經同級立法機關議決後,規定公墓墓基及塔位之使用年限,以節約土地資源,其做法雖因地制宜,惟以人口數較密集之6都為例,臺北市規定市立公墓之墓基使用年限為7年,可延長最多不超過10年,臺中市、桃園市、臺南市、高雄市則規定為10年;塔位之使用年限,臺中市、桃園市、高雄市則規定使用年限為50年 。而新北市亦正研擬該市殯葬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其中公墓墓基使用年限亦為7年,塔位則為50年 。以現在少子化嚴重情形與社會結構快速發展趨勢,鑒於我國國情與鄰國日本相似,建議中央主管機關能適時研討太空葬之可行性,未來或可於本條例將其納入環保葬之態樣中。 撰稿人:孫晉英 112.7.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 劉詠樂,無人祭奠、無地可葬 日本「氣球葬禮」帶骨灰升天,中時新聞網,2023年7月6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706003120-260408?chdtv,瀏覽日期:2023年7月6日;洪采姍,「宇宙葬」、「移動式葬禮」正夯!日本殯葬業各出奇招,讓骨灰在空中翱翔,太報,2020年09月14日,網址: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84/10588,瀏覽日期:2023年7月17日。 � 臺灣殯葬資訊網,台灣人受邀設計太空葬環保紙氣球 將骨灰拋灑至外太空安葬,網址: https://www.twchujin.com/article_d.php?lang=tw&tb=3&id=660,瀏覽日期:2023年7月17日。 � 洪采姍,同註1,太報。 � 松永佳伸,空へ旅立つバルーン宇宙葬、予約100人 背景に脱お墓,朝日新聞,2020年8月27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N8V755LN3KOIPE01S.html"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N8V755LN3KOIPE01S.html�? iref=pc_ss_date,瀏覽日期:2023年7月19日。 � 本條例第19條規定:「(第1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會同相關機關劃定一定海域,實施骨灰拋灑;或於公園、綠地、森林或其他適當場所,劃定一定區域範圍,實施骨灰拋灑或植存。(第2項)前項骨灰之處置,應經骨灰再處理設備處理後,始得為之。如以裝入容器為之者,其容器材質應易於腐化且不含毒性成分。實施骨灰拋灑或植存之區域,不得施設任何有關喪葬外觀之標誌或設施,且不得有任何破壞原有景觀環境之行為。(第3項)第一項骨灰拋灑或植存之自治法規,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 � 依本條例第19條第3項規定,骨灰拋灑之自治法規,係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殯葬管理自治條例規定,本文係以桃園市殯葬管理自治條例第31條規定為例。 � 本條例第28條規定:「(第1項)直轄市、縣(市)或鄉(鎮、市)主管機關得經同級立法機關議決,規定公墓墓基及骨灰(骸)存放設施之使用年限。(第2項)前項埋葬屍體之墓基使用年限屆滿時,應通知遺族撿骨存放於骨灰(骸)存放設施或火化處理之。埋藏骨灰之墓基及骨灰(骸)存放設施使用年限屆滿時,應通知遺族依規定之骨灰拋灑、植存或其他方式處理。無遺族或遺族不處理者,由經營者存放於骨灰(骸)存放設施或以其他方式處理之。」 � 臺北市、臺南市未於其殯葬管理自治條例中特別規定塔位使用年限。 � 周湘芸,六都唯一未設納骨塔使用年限 新北擬定自治條例限50年,自由時報網站,2022年4月4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882114,瀏覽日期:2023年7月25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543/File_19786828.doc
R02158
高級中等學校校園情感交往行為管理相關問題研析
刑法;高級中等學校訂定學生獎懲規定注意事項
傅朝文
2023-07-2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58 議題研析 1、 題目:高級中等學校校園情感交往行為管理相關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刑法、高級中等學校訂定學生獎懲規定注意事項 3、 背景說明 近日據媒體報導,臺中市某私立高中學生向教育部和臺中市長信箱投訴,質疑學校實施「禁愛令」,學生只要被查獲牽手、擁抱、摸頭,就會被叫到教官室寫偶發單(書面反省),甚至通知家長、揚言記警告或小過。校方則表示,未禁止交往,係因有家長投訴學生在專車上行為踰矩,故學務主任進行性平宣導,並無恐嚇或引用校規處罰等情事[footnoteRef:1]。該等學生行為也引發各界對學生校園情感交往行為應如何管理規範的探討。 [1: 許秩維,台中立人高中生投訴禁愛令 教部查學校處置適法性,中央社,112年7月3日。] 4、 探討研析 (一)研議就校園內情感交往行為之管理事項予以明確規範 高中校園內之情感交往行為(俗稱談戀愛)如牽手、接吻、擁抱等在早年曾被學校校規明文禁止。但103年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下簡稱國教署)發布「高級中等學校訂定學生獎懲規定注意事項」,在第10點明訂「不得僅籠統將情感交往、情感關係曖昧、情感行為不檢或類似規定作為懲處要件。」隨後,情感交往行為的禁止規定即不再出現於校規,惟部分學校仍時有以校規中「行為不檢」等規定或未依校規就逕行懲處學生[footnoteRef:2]。以該私立高中而言,其相關生活輔導規定就學生服裝儀容、攜帶手機、不當涉足網咖或電子遊樂場等事項均訂有管理懲處規定[footnoteRef:3],但並未對校園內情感交往行為有所規範。 [2: 楊庭語,被封印的青春情愫──淺談校園禁愛令之實踐與救濟,110年2月10日, 台大法律系學會學術部,https://medium.com/ntulawazaleafestival/%E8%A2%AB%E5%B0%81%E5%8D%B0%E7%9A%84%E9%9D%92%E6%98%A5%E6%83%85%E6%84%AB-%E6%B7%BA%E8%AB%87%E6%A0%A1%E5%9C%92%E7%A6%81%E6%84%9B%E4%BB%A4%E4%B9%8B%E5%AF%A6%E8%B8%90%E8%88%87%E6%95%91%E6%BF%9F-7336923b7ace;最後上網日:112年7月19日。] [3: 臺中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網站,生活輔導特別規定,https://www.lzsh.tc.edu.tw/p/405-1000-1230,c180.php?Lang=zh-tw;最後上網日:112年7月19日。] 部分情感交往行為與刑法之猥褻行為不易區分。按刑法所指之猥褻行為係指除性交以外,行為人主觀上有滿足自己性慾之意念,而在客觀上施行足以誘起他人性慾之舉動或行為[footnoteRef:4]。以接吻為例,有司法實務判決認為,學生以嘴唇互相親吻,應已符合刑法規定主觀上足以滿足或刺激性慾,客觀上足以使他人生羞恥或厭惡感之猥褻行為,自無疑義[footnoteRef:5];對於女子接吻撫乳,自係基於色慾之一種動作,不能謂非猥褻行為[footnoteRef:6]。但亦有實務意見認為,現今社會風氣日漸開放,風俗觀念已顯異於早期保守道德思想,熱戀情侶擁抱親吻的親密動作,並非罕見,漸已為國人所接受,接吻在客觀上應非屬可引起他人性慾之猥褻行為[footnoteRef:7]。簡言之,實務上雖有不同意見,部分情感交往行為在特定情況下,有被認定為猥褻行為之可能性。另刑法第227條與第227條之1規定,對於未滿14歲之男女為猥褻之行為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14歲以上未滿16歲之男女為猥褻之行為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18歲以下之人犯前條之罪者,減輕或免除其刑。此種與幼年男女猥褻罪之處罰,目的在保護幼年男女之身心發展。因此,學校如對情感交往行為欠缺規範及未加強教育宣導刑法猥褻行為的概念,是否易使學生誤觸法網,值得省思。 [4: 最高法院110台上字第1532號刑事判決、最高法院109台上字第1802號刑事判決。] [5: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7年度侵訴字第41號判決。] [6: 最高法院46年度台上字第436號刑事裁判。] [7: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2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提案第11號。] 「高級中等學校訂定學生獎懲規定注意事項」第10點規定:「學校訂定學生獎懲規定,如為避免因學生未嚴守性別平等及人際相處分際,造成危害校園學習環境秩序、公共利益或影響其他學生學習權益,應考量其整體規範目的,明確規定處罰之要件,不得僅籠統將情感(男女)交往、情感(男女)關係曖昧、情感(男女)行為不檢或類似規定作為懲處要件。」核其意旨,係禁止以籠統之情感交往行為不檢做為懲處規定,如為避免因學生未嚴守性別平等及人際相處分際,造成學習環境危害之情形,只要明確規定情感交往行為處罰要件,仍可允許。然現行各校因該規定,大都避免以校規對情感交往行為加以規範,惟基於保障幼年男女之身心發展,維護其他學生之學習權益,校園內之情感交往行為何者可允許,何者應限制,宜有所規範。爰建議主管機關研修「高級中等學校訂定學生獎懲規定注意事項」,就校園內情感交往行為之管理事項予以明確規範,並為尊重多元性別,研議刪除該點規定中之「男女」文字。 (二)研議強化情感教育相關課程 疏導勝於防堵,為避免情感交往行為踰矩,除增訂管理規範外,還應重視情感教育之功能。按現行「性別平等教育法」17條第3項明定:「高級中等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該法施行細則第13條則闡明:「…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及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等課程,以提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據此,「情感教育」已成為「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重要內涵之一。為建立學生間健康的情感表達和互動,避免衍生情感上的困擾而影響學業,建議主管機關就若干可能涉及違法或不當之情感交往行為具體案例及型態,納入相關情感教育課程中,藉由強化教育宣導以增進男女學生相處時的界限分際觀念。 撰稿人:傅朝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368/File_19786557.docx
R02159
老舊橋梁安全維護之法制研析
公路法;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要點;公路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
楊蕙如
2023-07-2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59 議題研析 1、 題目:老舊橋梁安全維護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路法、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要點、公路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今(2023)年7月4日間,一名駕駛駕車行經重陽橋下時,其前擋風玻璃突然遭橋墩掉落之水泥塊砸中,駕駛驚嚇,不排除提國家賠償。警方受理報案,初步排除是人為導致,但養護機關強調該橋都有例行維護 。 (二)1998年完工的南方澳大橋,是全球僅有兩座的雙叉式單拱橋。2019年橋塌後,外界才發現,建橋21年來皆未曾針對這座橋進行獨立檢測 。公路總局統計,2022年全臺道路橋梁維修率76.87%,維修率偏低且橋梁數量多又老舊橋梁占比高,近來相繼傳出待維修或重建的橋梁斷裂,成了交通安全不定時炸彈 。 四、探討研析 (一)明定橋梁分級檢測機制,細緻區分檢測頻率 1.日本之橋梁維管制度簡介 日本及歐洲等國對橋梁的檢測制度細分為「一般檢測」及「詳細檢測」,詳細檢測之周期較長,例如5-6年一次。而在2次詳細定檢之間,再插入常規化的一般檢測 。日本與臺灣同處地震、颱風、潮濕多雨等環境,易面臨橋梁折舊老化問題,日本境內的72萬座橋梁,分別由中央的國土交通省、高速公路公司、都道府縣與市區鄉鎮管理。國土交通省除了對轄下橋梁實施定期、異常、特殊檢測外,並研擬橋梁的檢測策略,例如開發「無人機」代替人力檢測 ,以及設有「橋梁119」專線,供遭遇事故、自然災害或其他與橋梁損害相關事件時撥打通報 。 2.橋梁檢測宜明定檢測頻率,並建立特殊橋梁之檢測專屬表格 依行政院109年7月21日訂頒之「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要點」第3點之定義,橋梁「指總長達六公尺且跨越地面、水面、道路或軌道之結構物……依性質分為車行橋梁、鐵道橋梁及人行天橋」。我國橋梁主要由交通部公路總局、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及各縣市政府負責維護管理。 交通部依據公路法第33條 頒訂之「公路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雖列敘各類檢測項目包含:一般性橋梁之「定期檢測」、因災害之嚴重狀況或巡查發現特殊異狀之情形之「特別檢測」,以及依前二項檢測結果之需求決定檢測項目之「詳細檢測」等3類 ,然並未規範檢測頻率,且我國大部分的橋梁,以2年進行一次之一般性「定期檢測」,由檢測人員對橋梁構造物目視檢測評估為主。 為因應我國地理氣候因素,特定橋梁如處汛洪沖刷、鹽害腐蝕等較嚴重區域,宜於每年或颱風季節期間加強檢測即屬頻率較為密集之「特別檢測」;而橋梁經較長時間(例如5-6年),宜有較為深度細緻之橋梁體檢則屬「詳細檢測」,此等檢測頻率,宜分級訂定明確標準;另我國現在的橋梁檢測表格項目,屬於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梁及鋼結構橋梁,缺乏「特殊橋梁」的專屬表格 ,亟待建立相關規範。唯有檢查項目、檢查頻率、特殊項目等均明確列為條文,方能讓維管機關可資依循、真正落實有效的橋梁維管檢修。 (二)研議逾時未檢修橋梁相關罰則 我國有2萬9,800多座橋梁,橋齡大於50年的占5%到6%,橋齡30年以上的占50%,有1萬多座 ,隨著時間推移,老橋數量將越來越多。「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要點」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對其主管橋梁之設計、檢測、維修、補強、資料建置與開放及督導,應訂定作業規定。地方主管機關,應於每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將所轄橋梁之檢測及維修情形,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中央主管機關應視需要定期評鑑之 。 由於上開作業要點屬於「部頒規範」,對於橋梁檢修之規定,亦僅採「督導」、「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視需要定期評鑑」。相關機關如未於法定期間內檢修橋梁亦未定有罰則,恐使規範效力落空,危及用路安全,主管機關宜檢討修正提升相關規範位階或研議落實檢測等罰則之可行性。 撰稿人:楊蕙如 � 陳冠勳 蔣龍祥,重陽橋下水泥塊砸車 北市新工處:橋齡老舊所致,公視新聞網,2023 年7月 5日,� HYPERLINK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44789"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44789�,檢索日期:2023年7月8日。 � 楊竣傑,前瞻性橋梁維安 台灣應效法日本的四件事,今周刊網路版,2019年10月8日,第1190期,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10080017/,檢索日期:2023年7月19日。 �陳雅玲、林伯驊、陳苡葳、黃于凡、周湘芸、江良誠、游明煌、王昭月、周彥妤,逾2成壞橋未維修 交通不定時炸彈,聯合報 ,2023年7月4日,第A1版。 � 監察院「全國橋梁結構安全與策進之探析」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110交調0014,2021年7月13日,頁8。 � 楊竣傑,同註2。 � 日本地方橋梁的自我養護模式,每日頭條,2019年6月20日,� HYPERLINK "https://kknews.cc/world/9grl6nq.html" �https://kknews.cc/world/9grl6nq.html�,檢索日期:2023年7月19日。 � 公路橋梁維護管理制度之法源,係按公路法第33條:「公路設計、施工、養護及交通工程之各項技術規範,由交通部定之。」及第79條第2項:「公路規劃基準、修建程序、養護制度、經費分擔原則及管理等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 「公路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第二章檢測一般規定之 2.4檢測內容: 1. 定期檢測:一般性橋梁之定期檢測項目包括:上部結構、下部結構、橋面系統、相關附屬設施及跨河橋梁位置之河道變遷情況。 2. 特別檢測:公路養護管理機關、公路養護單位視事故、災害之嚴重狀況或巡查發現特殊異狀之情形,決定檢測項目。 3. 詳細檢測:公路養護管理機關、公路養護單位依定期檢測或特別檢測結果,視實際需求決定檢測項目。 �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兼防災中心主任王仲宇認為,缺乏「特殊橋梁」的專屬表格 ,是橋梁檢測很大的問題與盲點,詳見:楊竣傑,同註2。 � 引述臺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宋裕祺說法,詳見:陳佳利,老橋的漫長等待 全台橋梁體檢刻不容緩,我們的島電子報,2020年1月6日,� HYPERLINK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5785"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5785�,檢索日期:2023年7月19日。 �摘要自「 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要點」第3點、第4點、第5點之內容。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373/File_19786580.doc
R02157
採購機關使用未得標廠商投標文件之研析
政府採購法;著作權法
陳世超
2023-07-2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5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採購機關使用未得標廠商投標文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政府採購法、著作權法 三、背景說明 日前某機關於招標文件要求廠商投標時須同意不論將來是否得標,機關均得無償使用其投標所附企劃書並得作為得標廠商履約之參考,惟此一要求是否妥適,尚存討論空間。 四、探討研析 (一)對於未得標廠商之投標文件,如非屬「供公務上使用」或「法令另有規定」情形,不得任意提供得標廠商參考或使用 按廠商投標文件因可能涉及廠商之商業秘密[footnoteRef:1],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4項乃規定[footnoteRef:2],機關對於廠商投標文件,除供公務上使用或法令另有規定外,應保守秘密。且此一保密要求,不僅適用於招標或審標階段,決標後仍應適用[footnoteRef:3]。 [1: 例如,廠商人力組成、價格分析、實績、財力或信用證明等資料。] [2: 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4項:「機關對於廠商投標文件,除供公務上使用或法令另有規定外,應保守秘密」;立法說明:「投標文件因涉及廠商之商業秘密,爰於第4項中明定除供公務上使用或法令另有規定外,應予保密」。] [3: 謝哲勝、李金松,政府採購法實用,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版,108年7月,頁183。] 因此,對於未得標廠商之投標文件,如非屬「供公務上使用[footnoteRef:4]」或「法令另有規定[footnoteRef:5]」情形,機關應保守秘密,不得任意提供得標廠商參考或使用[footnoteRef:6]。 [4: 所謂「供公務上使用」,應以該機關職權範圍內使用為限,不得寬濫或作職權外使用,以符合公務上使用目的之立法意旨(內政部99年12月24日內授中民字第0990038497號函參照)。] [5: 例如,廠商得標後,因廠商投標時檢附之相關文件均為採購契約之一部,依政府資訊公開法第7條第1項第8款及第18條規定,除涉及得標廠商應限制公開及不予公開之資訊外,採購契約應依政府資訊公開法規定予以公開,非屬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4項保密範圍(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訴字第172號判決參照)。] [6: 違反者恐涉犯刑法第132條第1項公務員洩漏中華民國國防以外應秘密之消息罪(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審簡字第2303號刑事簡易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3年度簡上字第172號刑事判決參照)。] (二)機關利用未得標廠商享有著作財產權之投標文件,除符合著作權法合理使用情形外,應另取得廠商同意或授權 廠商投標時所擬具之文件(例如,企劃書或服務建議書),因其內容包括文字、圖案、照片等,如具「原創性」及「創作性」,即分屬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語文、美術及攝影著作,原則上應由投標廠商享有著作財產權。機關如欲利用廠商投標文件之內容,除符合著作權法第44條至第65條所定合理使用情形外,仍應另取得廠商同意或授權[footnoteRef:7]。 [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機關委外採購契約不可不知的著作權觀念,110年7月,頁15。] 因而未得標廠商之投標文件如屬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著作者,機關如欲利用該等文件,應另取得該廠商同意或授權,而非一律於招標文件要求廠商無償提供使用,以保障投標廠商著作財產權。 (三)立法政策上,允宜於政府採購法明定原則性規範,以強化未得標廠商著作財產權之保障 就此,審酌主管機關訂定之投標須知範本[footnoteRef:8]及機關委託技術服務廠商評選及計費辦法[footnoteRef:9]雖已有類似規範,惟投標須知範本僅係供機關參考,而機關委託技術服務廠商評選及計費辦法僅適用於技術服務採購而未包括其他類型採購,規範效力及適用範圍似有未足。 [8: 投標須知範本第78點:「……涉及未得標廠商投標文件著作財產權,機關如欲使用該等文件,應經該廠商同意無償授權機關使用,或由機關給予報酬後,於彼此約定範圍內使用」。] [9: 機關委託技術服務廠商評選及計費辦法第16條第2項:「前項經評選達一定分數或名次之未獲選廠商所提出之設計圖或服務建議書,機關得依需要給與合理報酬後,取得授權,或取得全部或部分權利」。] 故立法政策上,允宜於政府採購法明定未得標廠商投標文件涉及著作財產權之權利保障及利用原則,以適用於各種類型採購案件,並強化未得標廠商著作財產權之保障。 撰稿人:陳世超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362/File_19786555.docx
R02156
身心障礙學生就業轉銜之研析
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
王幼萍
2023-07-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56 議題研析 一、題目:身心障礙學生就業轉銜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 三、背景說明 為培養身心障礙學生未來就業時需要的職業能力,教育部委託全臺7個課程中心設計數位教材,整合車輛整理、農園藝、按摩舒壓保健等課程,打造「服務群課綱」。其內容重點為,結合車輛整理、門市、物品整理、農園藝、產品加工、裝配、生活照護、家務處理、餐飲製作、旅館服務、按摩及舒壓保健所研發之專業課程,並納入就業與生活素養,培養學生應用於生活與職場中所需的基礎能力,並將於本(2023)年8月前陸續上線 。 四、探討研析 (1) 增訂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個別化的電腦輔具及無障礙網路環境,俾利學習數位課程 「服務群課綱」係教育部為身心障礙學生所提供的就業轉銜相關措施,由於科技日新月異,以數位教學的方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學習新的科技知識,不致與時代脫節,尤其對於身心障礙學生而言,更可以使用電腦精準地聽、看與理解以達學習效果。然而身心障礙學生障礙類別差異極大,需要不同的輔具協助學習,惟渠等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尋覓不到合適的輔具,並且網路上如果遇到瀏覽與互動障礙時,將造成非常嚴重的數位落差,而使得學習效果受到影響。 依《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第4條第1項規定:「跨教育階段及離開學校教育階段之轉銜,學生原安置場所或就讀學校應召開轉銜會議,討論訂定生涯轉銜計畫與依個案需求建議提供學習、生活必要之教育輔助器材及相關支持服務,並依會議決議內容至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以下簡稱通報網)填寫轉銜服務資料。」惟依2023年5月29日修正《特殊教育法》第31條規定略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應以團隊合作方式對身心障礙學生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訂定時應邀請身心障礙學生本人,以及學生之法定代理人或實際照顧者參與。 為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克服數位落差,學校宜依障礙類別設計個別化的電腦輔具及無障礙的網路環境 供各類身障學生學習,俾輔助身心障礙學生順利學習選修的數位課程。由於前揭《特殊教育法》規定之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是指為『每一位』身心障礙且具有特殊教育或相關服務需求之學生所擬定的教育計畫,不論該位學生是安置於普通班、特教班、資源班或特殊學校等,其目的為確保每一位身心障礙學生皆能接受適性教育 。雖《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第4條訂有跨教育階段及離開學校教育階段之轉銜方式,惟二者僅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在一般性的學習環境擬定教育計畫,均未訂定依障礙類別設計個別化的電腦輔具及無障礙的網路環境,對身心障礙學生學習數位課程恐未臻周延。爰建議主管機關修正《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第4條,增訂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個別化的電腦輔具及無障礙網路環境,俾利其順利學習數位課程及增進學習效果。 (2) 研議修正原就讀學校追蹤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就業狀況並視需要進行再訓練轉介等規定,以有效協助其順利就業 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是指身心障礙者就業階段前後之服務銜接、資源整合及專業服務間有效轉銜及獲得整體及持續性服務 。 依《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第11條 規定略以,國民中學以上學校學生,表達畢業後無升學意願及學生因故離校者,於學生離校後1個月內,應由通報網將轉銜服務資料通報至社政、勞工或其他相關主管機關銜接提供福利服務、職業重建、醫療或復健等服務,並由學生原就讀學校追蹤輔導6個月。考量身心障礙學生在畢業後的求職過程中,常面臨比一般畢業生更大的困境與挑戰,就業機會也有其限制性,因此,就業轉銜更為困難,所需時間也更為長久。若渠等畢業6個月後仍無法謀得適當的工作,日後求職可能更為艱難。美國對於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作法之一為轉銜訓練需考量障礙者離校後與訓練結束後之出路問題,譬如:進行再訓練的轉介,離校3至5年的持續追蹤協助等 。又就業轉銜訓練宜結合相關單位評估身心障礙學生畢業後的身心狀況,共同協助其尋覓適當的工作。爰參考美國前揭持續追蹤協助作法,建議主管機關修正《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第11條,身心障礙學生畢業後原就讀學校追蹤輔導6個月後仍無工作者,由原就讀學校依照渠等身心狀況並結合勞工、社政及醫療等相關單位評估後,進行再訓練的轉介,並持續3至5年的追蹤協助,俾協助渠等順利就業。 撰稿人:王幼萍 � 李侑珊,提高身障生就業能力 教育部打造「服務群課綱」線上課程,中時新聞網,2023年6月28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628002675-260405?chdtv,上網檢視日期,2023年7月7日。 � 李天佑,身心障礙者之數位學習與生活權被漠視,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2016年3月19日,https://susan6262.pixnet.net/blog/post/287683334,上網檢視日期:2023年7月14日。 � 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https://special.moe.gov.tw/article.php?paid=140,上網檢視日期:2023年7月24日。 � 《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服務實施要點》第1點規定:「為提供身心障礙者無接縫之就業轉銜服務,使身心障礙者就業階段前後之服務銜接、資源整合及專業服務間有效轉銜及獲得整體及持續性服務,訂定本要點。」 � 《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第11條規定:「國民中學以上學校學生,表達畢業後無升學意願者,學校應依第四條規定於學生畢業前一學期召開轉銜會議,邀請學生本人、家長及相關人員參加,並於會議結束後二星期內依會議決議內容至通報網填寫轉銜服務資料,完成通報(第1項)。學生因故離校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學校得視需要召開轉銜會議,並至通報網填寫轉銜服務資料,完成通報(第2項)。前二項學生離校後一個月內,應由通報網將轉銜服務資料通報至社政、勞工或其他相關主管機關銜接提供福利服務、職業重建、醫療或復健等服務,並由學生原就讀學校追蹤輔導六個月(第3項)。」 � 林宏熾,美國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的作法與省思,特殊教育季刊,第83期,2002年6月,頁8。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347/File_19786501.doc
R02155
囤房稅2.0相關問題及其與空屋稅差異之研析
房屋稅條例
莊弘伃
2023-07-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55 議題研析 1、 題目:囤房稅2.0相關問題及其與空屋稅差異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房屋稅條例 3、 背景說明 行政院院會於今(2023)年7月6日通過「囤房稅2.0」的房屋稅差別稅率方案,這是繼2014年推出1.0版本後,再度就房屋所有人之住家用房屋採全國歸戶,針對持有多戶且未作有效使用者,課以較高稅率,並進一步規定,地方政府都必須採用差別稅率,待立法院審議三讀通過,預計明(2024)年7月上路,後(2025)年開徵[footnoteRef:1]。囤房稅之修法方向雖洵屬有據,然「囤房稅2.0」,是否能達成讓閒置空屋釋放到租屋市場之政策目的及效果,值得關注。 [1: 康陳剛,囤房稅2.0一次比較清楚!多屋族、建商怎麼課稅?房價會跌嗎?天下雜誌,2023年7月14日,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60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1日。] 4、 探討研析 (1) 囤房稅2.0概述 依現行房屋稅條例第5條及財政部頒定之「住家用房屋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認定標準」,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若在全國共持有3戶以下住家,都可以採用自住稅率1.2%;從第4戶開始會列為非自住,以最低1.5%、最高3.6%稅率計算,授權各地方政府「得」視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footnoteRef:2]。所謂的囤房稅,就是針對第4戶開始計算的非自住住家,採用差別稅率課稅,讓持有愈多房子的多屋族繳納更多稅金。據財政部統計,去(2022)年持有非自住房屋的多屋族(即持有4戶以上者)共49.4萬戶,房屋戶數則佔7.9%[footnoteRef:3]。而「囤房稅2.0」修正重點如下:1、歸戶方式由「縣市」,修正為「全國」。2、法定稅率由「1 .5%-3.6%」,修正為「除特定房屋外2%-4 .8%」。3、地方政府「可」訂定差別稅率,修正為「必須」訂定差別稅率。4、特定住家用房屋適用較輕稅率:全國單一自住房屋在一定金額以下,稅率由1.2%修正為1%;出租且申報所得達租金標準或繼承取得共有房屋,稅率由1.5%-3.6%修正為1.5 %-2.4%;建商餘屋2年以內,稅率由1 .5%-3.6 %修正為2%-3.6%。 [2: 房屋稅條例第5條規定:「房屋稅依房屋現值,按下列稅率課徵之:一、住家用房屋:供自住或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者,為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一點二;其他供住家用者,最低不得少於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一點五,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三點六。各地方政府得視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二、非住家用房屋:供營業、私人醫院、診所或自由職業事務所使用者,最低不得少於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三,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五;供人民團體等非營業使用者,最低不得少於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一點五,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二點五。三、房屋同時作住家及非住家用者,應以實際使用面積,分別按住家用或非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但非住家用者,課稅面積最低不得少於全部面積六分之一。前項第一款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之認定標準,由財政部定之。」] [3: 余弦妙、鍾泓良、李珣瑛、宋健生、游智文、林政鋒,囤房稅2.0 六都喊支持 北市規劃採階梯式稅率 新北拚8月法案過關再提修正 其餘四都表態配合中央,經濟日報,2023年7月7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28366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1日。] (2) 囤房稅2.0有關房屋稅基未盡之處 囤房稅2.0將房屋歸戶方式由「縣市」,修正為「全國」,雖可防堵持有者將房屋分散不同縣市以規避較高稅率,惟僅以戶數作為標準,似過於單一,宜更細緻化其適用情形,例如囤房面積、共有持分大小等而區分不同標準。又房屋稅是由「稅基乘上稅率」而定,兩者共同決定持有之租稅負擔,故建構囤房稅不能只調整稅率,「稅基」亦是稅制改革一大重點。房屋稅基,係指房屋評定現值,其計算係依照房屋標準單價、折舊率、地段率綜合評定而來,現行稅基乖離一般正常交易價格太遠,從財政部所公告各地方政府最近一次房屋稅標準單價調整情形,以六都而言,臺北市與高雄市最近一次調整年度為2014年,距今已9年,臺北市之稅基僅達參考造價的5成,臺南市之稅基僅達參考造價的6成5、房屋標準單價較1984年僅上調不到5成。房屋標準單價係反映房屋建造成本之高低,況地方政府調整後之房屋標準單價較1984年期之平均調幅縱達 100%,據以計算課徵房屋稅之房屋評定現值,與市價仍有相當程度差距[footnoteRef:4]。 [4: 財政部賦稅署,地方政府最近一次房屋標準單價調整參據及調整情形彙整表,2022年8月31日製表,file:///D:/users/ly20716/Downloads/%E5%9C%B0%E6%96%B9%E6%94%BF%E5%BA%9C%E6%9C%80%E8%BF%91%E4%B8%80%E6%AC%A1%E6%88%BF%E5%B1%8B%E6%A8%99%E6%BA%96%E5%96%AE%E5%83%B9%E8%AA%BF%E6%95%B4%E5%8F%83%E6%93%9A%E5%8F%8A%E8%AA%BF%E6%95%B4%E6%83%85%E5%BD%A2%E5%BD%99%E6%95%B4%E8%A1%A8%20(2).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1日。] 查韓國針對坐擁3棟房產以上的屋主,將其房屋稅稅率從0.6%-3.2%,調高到1.2%-6%。日本房屋所有權人每年要繳固定資產稅及都市計劃稅,且固定資產稅的稅基是房屋的「實價」,稅率是1.4%;都市計劃稅,是按地段課徵,愈靠近市中心愈高,最高可能到0.3%,兩者相加,實質稅率最高可達1.7%。美國房屋稅,因為地方政府實行高度自治,需要自籌財源,房地產持有稅率各州不盡相同,大約為「實際房價」的1%[footnoteRef:5]。故而,我國房屋稅條例第11條宜建立並落實一個合乎常理的房屋標準價格,使房屋課稅現值儘量貼近市價,方能使囤房稅發揮增加持有稅,加速囤房釋出之效果。 [5: 呂國瑋,囤房稅新制拍板!囤房稅是什麼?囤房稅試算?各縣市囤房稅稅率!房感不動產科技,2023年7月6日,https://www.housefeel.com.tw/article/%E5%9B%A4%E6%88%BF%E7%A8%85-%E7%A9%BA%E5%B1%8B%E7%A8%85-%E8%A8%88%E7%AE%97-%E6%98%AF%E4%BB%80%E9%BA%BC/,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1日。] (3) 囤房稅與空屋稅之差異 我國之囤房稅,係針對非自用住宅課以較高稅率,其主要目的為降低「個人持有多戶房屋」之情況,期透過該政策之實施,增加持有多戶房屋者之持有成本,進而迫使其釋出持有之房屋,達成「住者有其屋」的居住正義,並可抑制房地產炒作。而空屋稅係針對無人使用之房屋進行課稅,其目的為降低閒置房屋數量並且提高住屋的使用效率,此項政策增加閒置房屋持有者的持有成本,迫使他們租、售空屋,達成房屋資源利用最大化,亦可同時解決老舊空屋造成的社會問題。囤房稅與空屋稅看似皆為針對持有多戶房屋者進行重稅課徵,但兩者之目的不盡相同,效果也有所差異。 查京都市的空屋稅預計於2026年實施,將會是日本全國首個以空置房屋為課稅對象的地方稅,預計可帶來每年約為9.5億日圓的稅收。加拿大溫哥華市自2017年起,對1年中空置超過6個月的房屋徵收1%的房屋空置稅(Empty Homes Tax),2022年4月,溫哥華市議會批准2023納稅年度房屋空置稅率上調至5%,據最新公布的房屋空置稅徵收數據,房屋空置稅實施5年來,溫哥華空置房產總數已降至1,398套,與2017年該稅首次開徵時相比減少了36%[footnoteRef:6];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另課徵投機與空置稅(Speculation and Vacancy),年度稅收約新臺幣1.15 億元;多倫多亦有空屋稅法源[footnoteRef:7]。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我國無人經常居住的空閒住宅高達166.4萬宅,占全國住宅總數的18.5%(其中偶爾自住者占5.4%,目前沒有使用者占13.1%)[footnoteRef:8]。現行對於是否應課徵空屋稅雖有不同意見,然僅以空屋認定不易為由,拒絕課徵,對照其他已課徵空屋稅國家之情況,容有檢討空間。 [6: 柯瑞斯,溫哥華空置房屋減少36%,大紀元,2022年12月9日,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12/9/n13881470.htm,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1日。] [7: 游適銘,溫哥華空屋稅實施經驗及成效之啟發,財稅研究,第49卷第1期,2020年1月,頁149。] [8: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2021年9月,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7818&ctNode=6679&mp=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1日。] 撰稿人:莊弘伃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340/File_19786495.docx
R02154
強化防逃機制修法研析
刑事訴訟法
陳宏明
2023-07-2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54 議題研析 一、題目:強化防逃機制修法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刑事訴訟法 三、背景說明 (一)科技設備監控[footnoteRef:1]導入司法程序項目逐漸普遍,從最早性侵犯假釋期間穿戴電子腳鐐、防逃新制的羈押替代處分,到即將上路的外役監受刑人配戴電子手環;臺灣高等檢察署近來研議把科技監控系統部分功能嫁接到線上警網使用的M-Police裝置,擴大通報機制範圍,只要當事人一脫逃,其最後定位位置附近的巡邏員警,可立刻收到脫逃訊息,加入即時圍捕的行列[footnoteRef:2]。 [1: 科技設備監控是透過電子科技設備,執行定點監控(如居家監控 monitoring)或行蹤軌跡紀錄監控(如增設GPS系統,記錄受監控人行動所經過之區域與時間)的工具。法務部,法務部科技設備監控問答,網址:https://www.hlh.moj.gov.tw/media/246729/法務部科技設備監控問與答.pdf?mediaDL=true,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7日。] [2: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判決確定到發監前是空窗期/科技監控 有待修法,自由時報電子報,2023年6月29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9111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7日。] (二)本院於2019年7月間三讀通過刑事訴訟法「防逃機制」,針對法院許可停止羈押時得命被告遵守事項,增訂第116條之2第1項第4款[footnoteRef:3]:「接受適當之科技設備監控」。惟據報導指出,依現行規定,判決確定後至發監執行的這段期間,目前仍無法命被告穿戴電子腳鐐,導致被告可能聽到重判,就偷渡出境或藏匿,此部分尚待修法補齊[footnoteRef:4]。 [3: 該款增訂理由謂:「為防止未經羈押或停止羈押之被告,在偵查或審判中逃匿藉以規避刑責,且科技設備技術日新月異,為因應未來科學技術之進步,自有命對被告施以適當科技設備監控之必要,爰增訂第1項第4款,以利彈性運用。」] [4: 同註2。] 四、探討研析 (一)2019年強化防逃修法重點   有鑑於我國過去曾發生多起被告於審判階段或判決確定後潛逃案例,刑事訴訟法於2019年7月3日修正增訂法院許可停止羈押時,經審酌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認有必要者,得命被告於相當期間應遵守一定事項,如定期向指定機關報到、接受適當之科技設備監控、未經法院或檢察官許可不得離開住居所或一定區域、交付護照或旅行文件;法院於審判中許可停止羈押者,得命被告於宣判期日到庭;違背所定應遵守事項得逕行拘提等羈押替代處分(第116條之2)。又為避免趁法院判決有罪確定後,卷宗送交檢察官前逃匿,爰增訂檢察官於必要時,得於裁判法院送交卷宗前執行(第456條第2項);另為避免受刑人規避執行而逃匿,同時增訂經諭知死刑、無期徒刑或逾2年有期徒刑,而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之虞者,檢察官得逕行拘提(第469條第1項但書) [footnoteRef:5]。 [5: 立法院法律系統,刑事訴訟法異動條文及理由,2019年7月3日,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1190B8FD26A000000000000000001400000000400FFFFFD00^04552108070300^0000700100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17日。] (二)現行規範不足之處   按刑事訴訟法第116條之2第1項所定8款命被告應遵守事項,性質上亦屬強化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拘束力之強制處分,故第117條之1第1項規定, 檢察官於偵查中(第93條第3項但書或第228條第4項)或 法院於審判中逕命具保、責付、限制住居(第101條之2)等情形,得準用該條規定;如因情事變更,而有改命遵守事項、延長期間或撤銷之必要, 法院於審判中得依聲請或依職權變更、延長或撤銷之; 偵查中則由檢察官為之[footnoteRef:6]。至於 「判決確定後至執行前」這段期間,因法無明確規定,致生前述目前無法命被告接受科技設備監控[footnoteRef:7]情形,而有修法補充之必要。 [6: 刑事訴訟法第116條之2第2項及其立法理由。] [7: 依司法院訂定《法院辦理科技設備監控處分之處理原則》第4點規定略以:「執行:(一)偵查中法院諭知科技設備監控處分,應由檢察官開具命令書執行。……(二)審判中法院諭知科技設備監控處分,應由法院開具命令書執行。……」可見現行實務上關於科技設備監控處分之執行,亦僅就「偵查中」或「審判中」為規範,尚不包括「判決確定後至執行前」之期間。]   另為確保刑事案件確定判決執行,法務部訂定《防範刑事判決確定案件受刑人逃匿聯繫作業要點》,責由檢察官視情形指揮司法警察機關派員對該受刑人為一定行蹤掌握;如有相當理由認為受刑人有逃亡之虞者,應即依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項但書規定逕行拘提,並得依同法第84條規定通緝。然該要點在性質上僅屬行政規則,且限於「經法院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確定,且有事實足認該受刑人有逃匿之虞者」有其適用,故其對於防止受刑人逃亡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實值商榷。 (三)修法建議   有論者認為,法院諭知有罪判決後,被告之羈押或保釋已無「無罪推定原則」之適用,為避免被告逃亡或對他人、公眾造成危害,法院依法定程序作成有罪判決後,應可命被告遵守特定條件,甚至予以羈押[footnoteRef:8]。然現行法關於審判中之羈押(第101條、第101條之1)或逕命具保、責付、限制住居(第101條之2),均須經法官訊問。而第312條規定:「宣示判決,被告雖不在庭亦應為之。」故除非被告於審判中已受羈押,被告於宣判時多不在庭,致法院無從訊問被告並為羈押之審理[footnoteRef:9]。為使法院宣示有罪判決時得同時聽取檢察官及被告對於是否羈押或延長羈押之意見,建議修正該條為「法院宣示判決時,被告應到庭。」將宣示判決納入審判程序之一環[footnoteRef:10],使法院於宣判時一併為羈押之審理,決定被告是否羈押或採其他羈押替代處分(命被告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並附帶第116條之2相關條件),以確保有罪確定判決之執行。 [8: 李榮耕,有罪判決後的保釋及羈押,月旦法學,第260期,2017年1月,頁153-154。] [9: 同前註,頁140。] [10: 相同見解:楊雲驊,審判羈押與防止被告逃亡,月旦法學,第257期,2016年10月,頁170;司法周刊,司法院召開諮詢會議 研商精進指認程序、強化保釋及防逃機制,第2164期,2023年7月7日,第1版。] 撰稿人:陳宏明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326/File_19786483.docx
R02153
可供軍事用途貨品出口管制相關法制研析
國防產業發展條例;貿易法
康世宗
2023-07-2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5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可供軍事用途貨品出口管制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國防產業發展條例、貿易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媒體報導指出[footnoteRef:1],荷蘭近期宣布特定先進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新規定,荷蘭政府表示,採取這項舉措是為了國家安全,因這類設備可能具有軍事用途。據荷蘭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聲明,荷蘭追加的出口管制僅適用浸潤式深紫外光曝光機系統等部分產品型號。這項新規定預計於2023年9月1日生效,要求生產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公司在出口前必須獲得許可證。 [1: 更生日報,荷宣布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新規,國際新聞,2023年7月1日,第12版。] (二)另據相關報導指稱[footnoteRef:2],中國大陸近期宣布基於維護國家安全,將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鎵、鍺」2項涉及半導體的相關材料實施出口管制,出口商必須提出申請,並報告海外買家的詳細資料,經許可後才能出口。其中「鎵」被廣泛應用在電動車、手機充電器,以及商業和軍事設備上。引發可供軍事用途貨品出口管制等相關問題之討論。 [2: 張欣瑜,中國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 美媒:藉此增加談判籌碼,中央社,2023年7月4日,國外政治(專電)。] 四、探討研析 (1) 借鏡外國發展經驗,評估規劃專責機關(構)辦理或強化相關主管機關作業能量,周延辦理可供軍事用途貨品出口管制事宜 參考學者相關研究[footnoteRef:3]略以「出口管制制度為一國防止國際間武器擴散及保護國家安全之政策工具。出口管制之項目除武器外,亦包括軍民兩用貨品與技術……而美國以制定專法及管制清單之方式建構龐雜之軍民兩用出口管制體系,並由陣容龐大之商務部工業及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作為主管機關。與美國比較,我國之出口管制體系規定於貿易法,並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作為主政機關。我國出口管制無論在法規設計、主管機關人力、專業及量能上均與美國有極大落差,能否確保國家安全、因應全球科技戰、維護我國科技研發成果及產業競爭優勢,不無疑問」。 [3: 楊健弘,臺美出口管制法規體系之比較研析-以軍民兩用貨品及技術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32 期,2023 年1 月,頁192。] 借鏡上開學者指出之美國發展經驗,並參考上開媒體報導,為了國家安全,維護科技研發成果,各國紛紛開始強化可供軍事用途貨品之出口管制事宜。建議評估規劃由專責機關(構)辦理之可行性或適當強化現行主管機關人力、物力等作業能量,及跨部門之橫向協調聯繫工作,以周延辦理可供軍事用途貨品出口管制事宜。 (2) 制定專法或於現行法律中增訂專章並修正相關規定,以完備可供軍事用途貨品出口管制之法規範體系 依貿易法第13條第1項規定:「為確保國家安全,履行國際合作及協定,加強管理戰略性高科技貨品之輸出入及流向,以利引進高科技貨品之需要,其輸出入應符合下列規定:一、非經許可,不得輸出。二、經核發輸入證明文件者,非經許可,不得變更進口人或轉往第三國家、地區。三、應據實申報用途及最終使用人,非經許可,不得擅自變更。」復依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第8條第1項規定:「列管軍品或其研發、產製、維修相關技術、文書圖表之輸出,應經主管機關核准;一等列管軍品輸出核准前,應經主管機關與其他主辦機關共同評估」。又貿易法、國防產業發展條例之主管機關,分別為經濟部、國防部。 綜整上揭規定,可供軍事用途貨品之出口管制,在程序上應先檢視所欲輸出之軍用(含「軍民通用」)貨品是否為國防產業發展條例所稱之「列管軍品」?如是,應向國防部提出輸出申請並經核准,如屬「一等列管軍品」,在輸出核准前尚應經主管機關國防部與其他主辦機關(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共同評估;如係非列管之可供軍事用途貨品,則需向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申請輸出許可證。 上開學者研究同時指出[footnoteRef:4]「……今日我國已具備產製高科技貨品及技術之堅強實力並成為其『輸出國』,在世界科技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而受限於貿易法之框架,使得無形技術之出口管制處於曖昧不明之狀態……如此之出口管制體系恐難完整規範貨品及技術之出口,進而達成維護國家安全、防止武器擴散以及維護產業競爭優勢之目的。因此,我國應思考制定『出口管制法』,作為全面規範有形貨品及無形技術出口管制之法源依據」。惟如制定專法目前尚難凝聚社會共識並需整合各部會之主管權限事項。因此,或可考量先於現行貿易法或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等法律規範中,增訂出口管制專章並修正相關規定,以完備可供軍事用途貨品出口管制之法規範體系。 [4: 同註3,頁209。] 撰稿人:康世宗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324/File_19786481.docx
R02152
建立短期補習班性平事件處理規範之法制研析
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蔡琮浩
2023-07-2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52 議題研析 一、題目:建立短期補習班性平事件處理規範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有女子指控過去就學期間曾遭補習班教師性騷擾與性侵事件,引發外界加強探討性別平等事件(以下簡稱性平事件)發生在補習班之處理規範。而對於補教業者欠缺處理性平事件規範之問題,部分地方主管機關近日也開始積極督導補教業者訂定相關性騷擾處理辦法[footnoteRef:1],期亡羊補牢。 [1: 更生日報,女控13歲遭補教師性侵 補習班停業待調查,112年6月27日,第14版。] (二)依據 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6條規定,短期補習教育由學校、機關、團體或私人辦理,分技藝補習班及文理補習班二類。該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教育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另同法第9條第10項則規定:「短期補習班人員於執行業務時,知悉其負責人或教職員工對學生有第六項各款[footnoteRef:2]行為之一時,除依其他相關法律規定通報外,並應通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至招收國民小學階段學童,於學校上課以外時間之照顧服務則屬於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兒少權法)規範之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及中心,其亦無對該場域發生性平事件之處理與責任通報機制等相關規範[footnoteRef:3]。 [2: 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9條第6項規定:「短期補習班之教職員工,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予解聘或解僱:一、有性侵害、性騷擾、性剝削,經判刑確定或通緝有案尚未結案。二、有性侵害行為,或有情節重大之性騷擾、性霸凌、損害兒童及少年權益之行為,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查證屬實。三、有非屬情節重大之性騷擾、性霸凌、損害兒童及少年權益之行為,直轄市、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認定有必要予以解聘或解僱,並審酌案件情節,認定一年至四年不得聘用或僱用。」。] [3: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1項規定:「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教保服務人員、警察、司法人員、移民業務人員、戶政人員、村(里)幹事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於執行業務時知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立即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一、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二、充當第四十七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三、遭受第四十九條第一項各款之行為。四、有第五十一條之情形。五、有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六、遭受其他傷害之情形。」。同法第83條規定:「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及中心,不得有下列情形之一:一、虐待或妨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二、供給不衛生之餐飲,經衛生主管機關查明屬實。三、提供不安全之設施或設備,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查明屬實。四、發現兒童及少年受虐事實,未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五、違反法令或捐助章程。六、業務經營方針與設立目的不符。七、財務收支未取具合法之憑證、捐款未公開徵信或會計紀錄未完備。八、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輔導、檢查、監督。九、對各項工作業務報告申報不實。十、擴充、遷移、停業、歇業、復業未依規定辦理。十一、有其他情事,足以影響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 (三)依現行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條第7款規定:「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指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一方為學校校長、教師、職員、工友或學生,他方為學生者。」。其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教育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惟該法之適用對象為「學校」,依同法第2條第2款規定:「學校:指公私立各級學校。」,並未包含補習及進修教育法規範之短期補習班。 (四)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9條第10項則僅規範知悉其負責人或教職員工對學生有同條第6項各款行為之一時之通報規定,欠缺補習班內各種對象間發生性平事件之完整規範,爰有部分主管機關以行政命令或要求訂定相關辦法等方式請各補習班如有發生性騷擾或不當管教等情事,須於知悉24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及所屬學校之情形,顯有不足。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補習及進修教育法增訂性平事件處理規範相關條文 按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所規範之範圍,其中有規範補習班負責人或教職員工有性侵害、性騷擾、性剝削、性霸凌、損害兒童及少年權益之行為所生之從業消極資格及通報機制問題,惟欠缺補習班內各種對象間發生性平事件之完整規範。另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若有發生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則其規範範圍係以公私立學校之校園為主,亦未包括補習班。是以,對於全國超過17,351家立案短期補習班[footnoteRef:4],且其中許多以在校學生為主要成員之短期補習班而言,在該學習場域所發生之性平事件並無明確之處理規範。 [4: 全國立案短期補習班家數係依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之全國立案短期補習班基本資料自行加總而得。見政府資料開放平臺,全國立案短期補習班基本資料,111年9月27日,https://data.gov.tw/dataset/ 16461,最後瀏覽日:112年7月12日。] 依據現行性騷擾防治法第7條第1項規定:「機關、部隊、學校、機構或僱用人,應防治性騷擾行為之發生。於知悉有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同條第2項則規定其成員、受僱人或受服務人員人數達10人以上者,應設立申訴管道協調處理;其人數達30人以上者,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並公開揭示之。本院刻正審議行政院函請之性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第7條規定則僅為明確適用場所之修正[footnoteRef:5],並未納入短期補習班,爰基於明確規範以在校學生為主要成員之短期補習班性平事件處理規範,建議於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中增訂相關條文。 [5: 行政院函請審議性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第7條第1項規定:「政府機關(構)、部隊、學校、機構或僱用人,於所屬公共場所及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採取下列預防措施,防治性騷擾行為之發生:一、組織之成員、受僱人或受服務人員人數達十人以上者,應設立申訴管道協調處理。二、組織之成員、受僱人或受服務人員人數達三十人以上者,並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且公開揭示之。」。] (二)研議建立學校與短期補習班共同處理性平事件機制及處理程序 依據現行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0條第1項規定:「為預防與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之防治準則;其內容應包括學校安全規劃、校內外教學與人際互動注意事項、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之處理機制、程序及救濟方法。」,另本院刻正審議行政院函請之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第21條規定[footnoteRef:6],其修正內容雖僅修正用詞,並明定校長及教職員工與性或性別有關專業倫理事項,惟為強化校園性別事件防治,亦明定每年應定期舉辦校園性別事件防治之教育宣導活動。爰建議於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中增訂防治處理標準程序準用性別平等教育法之相關規定,俾可由相同之教育主管機關進行管理,同時建立學校與短期補習班共同處理性平事件之機制,將可更加完善在校學生性平教育之資源完整與環境,落實性平事件之防治。 [6: 行政院函請審議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第21條規定:「為預防與處理校園性別事件,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校園性別事件之防治準則;其內容應包括學校安全規劃、校內外教學與人際互動注意事項、校長及教職員工與性或性別有關專業倫理事項、校園性別事件之處理機制、程序及救濟方法(第1項)。學校應依前項準則訂定防治規定,並公告周知(第2項)。學校應積極推動校園性別事件之防治教育,以提升學校校長、教師、職員、工友及學生尊重他人與自己性或身體自主之知能,每年定期舉辦校園性別事件防治之教育宣導活動,並評鑑其實施成效(第3項)。」。] 撰稿人:蔡琮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265/File_19786468.docx
R02151
淺談我國減塑政策之法制研析
廢棄物清理法
盧焜鑫
2023-07-20
編號:215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淺談我國減塑政策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廢棄物清理法 三、背景說明 據美國「五大環流研究所」(5 Gyres Institute)最新發表的研究指出,進入全球海洋中的塑膠量自2005年開始前所未見的大幅增加,在2019年前海洋塑膠垃圾數量約達171兆,若各國政府遲遲未採取行動立法制定相關規範,則該數量到2040年時可能會增加近3倍 。塑膠材質多元,其中辨識碼3號的就是PVC(聚氯乙烯),經高溫燃燒產生戴奧辛危害健康;為從源頭減量,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祭出新政策,自2023年7月1日起,不得製造、輸入及販賣含有PVC包裝的食品(含動物食品、飼料),其他如乳製品、調味品、飲料、(藥)酒等等也都在管制範圍內,初估每年約可減少使用79公噸的PVC類包裝食品容器。網購包材、食品包裝亦同樣禁止使用PVC塑膠材質,違反者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 四、探討研析 (一)參照各國現狀,提升減塑具體實施方式法律位階   世界各國面對海洋汙染之全球議題,為透過限制塑膠污染,從根源阻止問題之發生,紛紛制定強而有力之法規。例如,日本為訂定塑膠資源循環戰略,已於2019年12月27日修正「容器包裝環保法」 ;法國於2020年2月通過「法國循環經濟法」 (French Law on the Circular Economy),禁止塑膠彩色紙片、飲料杯蓋及蔬果包裝等 ;美國加州於2022年6月通過「塑膠污染防制及包裝生產者責任法」(Plastic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Packaging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Act),對於塑膠包裝材料減量及回收均有明確規範。此外,該法亦規定生產者原則上應加入「生產者責任組織」(producer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否則將禁止於加州銷售、進口或經銷單次使用包裝或是塑膠單次使用餐飲器具 。生產者責任組織會向生產者收取稅款費用,設立「加州塑膠污染緩解基金」(California Plastic Pollution Mitigation Fund),以彙總每年5億美元資金,用以緩解塑膠材料對於環境污染狀況 。實踐減塑,除對生產者或是消費者課稅或收費外,相關法規之制定亦極為重要,全球減塑公約預計於2024年底前進行會議,並完成一項具法律約束力公約 。我國對於減塑之規範主要係規定於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惟僅規定物品或其包裝、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參照各國做法,我國或可思考將現行相關減塑政策及措施實施方式之法律位階提升至法規命令,並於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賦予明確之法律授權依據。 (二)塑料回收可規劃材料循環園區,生產環境友善產品 我國是全世界垃圾回收率最高國家之一,高達55% ,但資源回收率高不見得等於再利用率高。塑膠屬於石化製品,原本並不存在於自然界中,因此無法自然分解,回歸大自然循環使用。倘未經良好處理,即成為所謂之「萬年垃圾」。目前我國對於塑膠材質如PET、PP、PE、PVC、PS 等,經過分類回收後所製之產品多屬再生織品或是各式塑膠產品 。為推動塑料回收,生產環境友善產品,建議可規劃材料循環園區,除可提供石化業更新製程需求,亦可納入廢塑膠或廢橡膠之回收再生製程,以石化業生產鏈為主,廢棄塑橡膠回收再生為輔,將裂解後之廢棄塑橡膠作為石化原料,一方面減少對石油需求,所生產之產品亦為具有低碳、綠色等產品附加價值,將有助於行銷。另外,為展現政府提倡循環經濟,對於有意投入塑膠循環經濟之業者,應站在鼓勵創新及促進環境友善立場,提供租稅優惠及補貼,讓技術能夠持續發展,促進產業升級 。 撰稿人:盧焜鑫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林兪彤,大海將成塑膠焚墳場!研究:全球海洋塑膠量2040年前恐增近3倍,中天新聞網,2023年3月8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news/%E5%A4%A7%E6%B5%B7%E5%B0%87%E6%88%90%E5%A1%91%E8%86%A0%E7%84%9A%E5%A2%B3%E5%A0%B4-%E7%A0%94%E7%A9%B6-%E5%85%A8%E7%90%83%E6%B5%B7%E6%B4%8B%E5%A1%91%E8%86%A0%E9%87%8F2040%E5%B9%B4%E5%89%8D%E6%81%90%E5%A2%9E%E8%BF%913%E5%80%8D-102101647.html,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莊漢昌,減塑新制7月上路 食品、網購包材禁用PVC材質,2023年7月10日,Yahoo新聞網,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6%B8%9B%E5%A1%91%E6%96%B0%E5%88%B67%E6%9C%88%E4%B8%8A%E8%B7%AF-%E9%A3%9F%E5%93%81-%E7%B6%B2%E8%B3%BC%E5%8C%85%E6%9D%90%E7%A6%81%E7%94%A8pvc%E6%9D%90%E8%B3%AA-045301206.html,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全球限塑政策影響下橡塑膠及包裝機械未來展望,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20年12月,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trademag.org.tw/Upload/tam_tam/720663/(38)2020" �https://www.trademag.org.tw/Upload/tam_tam/720663/(38)2020�,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Greenpeace 綠色和平,2021年1月21日,網址: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1617/%E6%B8%9B%E5%A1%91%E9%A2%A8%E6%BD%AE%E5%B8%AD%E6%8D%B2%E5%85%A8%E7%90%83%EF%BC%81%E4%B8%80%E6%AC%A1%E7%9C%8B%E6%87%82%E5%90%84%E5%9C%8B%E3%80%81%E5%90%84%E5%A4%A7%E4%BC%81%E6%A5%AD%E7%9A%84%E6%B8%9B/,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單次使用包裝」(single-use packaging):係指在包裝被拆開或內容物被使用之後,通常會被回收或棄置,而不再為生產者重新填充或使用的包裝;「塑膠單次使用餐飲器具」 (plastic single-use food service ware):有塑膠塗層的托盤、紙盤、紙碗、杯子、杯蓋、吸管、用於包裝食物的包裝袋或包裝紙等。 �理律法律事務所,2023年3月3日,網址:https://www.leeandli.com/TW/NewslettersDetail/7033.htm,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謝明珊,產油國跟產業卡進展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龜步前進,環境資訊中心,2023年6月5日,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36916,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柯沛辰,台灣垃圾車紅到國外!外媒驚嘆「回收率55%」全世界最高國家之一,ETtoday 新聞雲,2022年12月27日,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1227/2410284.htm,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塑膠再生處理廠處理流程主要包括為粉碎、清洗、浮除雜質並經脫水後製成材質單一塑膠碎片,再經熱融壓出後,製成各種塑膠再生脂料,其中PET材質可直接運往下游再生工廠或紡織廠,進行抽絲及紡織等再生製品之生產;其餘材質如PVC、PE、PP、PS等,還需先送到造粒廠,經造粒後製成二次塑膠原料,然後這些再生原料經射出成型或壓模等過程後,就可製成各式塑膠產品。 �資源大變身-廢塑膠容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生活廢棄物質管理資訊系統,網址:https://hwms.epa.gov.tw/dispPageBox/pubweb/pubwebCP.aspx?ddsPageID=RESOURCEANDRESOURCES&&dbid=3234562103#gsc.tab=0,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邱炳嶔、許湘琴,塑料回收趨勢、技術及案例探討,石油季刊,第58卷第3 期,2022 年9月,頁91-100。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262/File_19786464.doc
R02150
第三方支付業監理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三方支付服務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五條第二項授權規定事項辦法
安怡芸
2023-07-1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50 議題研析 1、 題目:第三方支付業監理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三方支付服務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五條第二項授權規定事項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近年來因詐騙集團利用第三方支付進行洗錢[footnoteRef:1]引發民怨,爰有立法委員提議比照虛擬通貨業者,強制第三方支付業者須簽署法遵聲明後才能進行服務,希望藉以防堵犯罪發生[footnoteRef:2],亦有立法委員建議數位發展部(以下簡稱數位部)應會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修訂現行辦法,要求銀行應與第三方支付業者簽訂信託及履保,以確保金流安全性[footnoteRef:3]。為此,數位部刻正研擬實施「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能量登錄制度」[footnoteRef:4],及與金管會聯防等措施。 [1: 林孟潔,第三方支付 遭詐團洗錢濫用 設立幾乎無門檻 全台已逾一萬家 檢方籲立法 改列特許行業,聯合報,112年6月24日,第A3版。] [2: 常懷仁,第三方支付淪洗錢工具 立委促完成法遵聲明,大紀元時報,112年6月29日,第A7版。] [3: 范正祥,完善打詐機制 立委:用重典、引技術缺一不可,中央社,112年7月6日。] [4: 曹悅華,防洗錢 第三方支付登錄制度 拚月底前上路,工商時報,112年7月7日,第A4版。] (二)涉及第三方支付業的詐騙洗錢行為暴增,使得第一線司法人員疲於奔命,故而有檢察官指出,第三方支付業沒有資本額門檻及開業資格限制,以至於目前已有超過1萬多家業者,檢方甚至已查獲多家詐騙集團自己開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再者,第三方支付業者每天都可產生超過數10萬個虛擬帳號進行代理收付[footnoteRef:5]難以監督控管[footnoteRef:6]。實務上即有透過第三方支付業者取得虛擬帳號協助詐騙集團洗錢案件,查扣金額高達新臺幣(以下同)2億7千多萬元[footnoteRef:7],故而建議第三方支付業應採取申設特許制[footnoteRef:8],遂引發各界關注。 [5: 張孝義,打詐國家隊1.5 劍青檢改檢察官直批國家級詐騙,奇摩新聞,112年6月19日,https://tw.news.yahoo.com/%E6%89%93%E8%A9%90%E5%9C%8B%E5%AE%B6%E9%9A%8A1-5-%E5%8A%8D%E9%9D%92%E6%AA%A2%E6%94%B9%E6%AA%A2%E5%AF%9F%E5%AE%98%E7%9B%B4%E6%89%B9%E5%9C%8B%E5%AE%B6%E7%B4%9A%E8%A9%90%E9%A8%99-035434469.html,最後閱覽日:112年7月11日。] [6: 劉世怡,劍青檢改質疑部會打太極 籲行政院指派分工打詐,中央社,112年6月20日。] [7: 林孟潔,同註1。] [8: 劉世怡,同註6。 ] 四、探討研析 (一)第三方支付業與電子支付業之差異 依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電支條例)第5條規定,電子支付業與第三方支付業雖均可從事代理收付款項業務,惟兩者保管金額不同,其總餘額之一定金額在20億元以上者為電子支付業[footnoteRef:9]。再者,電子支付業尚可從事儲值及轉帳等其他業務,屬由金管會重度監理之特許行業,設有最低實收資本額5億元之設立限制(但有例外情形[footnoteRef:10]),並有電支條例專法規範。第三方支付業則為數位部監理之一般行業,無設立資本額限制,除防制洗錢外,似無專法規範。 [9: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5條:「非電子支付機構不得經營前條第一項業務。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本條例或其他法律另有規定。二、經營前條第一項第一款業務,所保管代理收付款項總餘額未逾一定金額,且未經營前條第一項第二款或第三款業務。(第1項)前項第二款所定代理收付款項總餘額之計算方式及一定金額,由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五條第二項授權規定事項辦法第3條:「本條例第五條第一項第二款所定代理收付款項總餘額之一定金額為新臺幣二十億元。」] [10: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9條第1項:「電子支付機構之最低實收資本額為新臺幣五億元。但下列情形,不在此限:一、未經營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及第三款業務者,最低實收資本額為新臺幣一億元。二、未經營第四條第一項第三款業務者,最低實收資本額為新臺幣三億元。」] (二)第三方支付業是否應納為特許行業尚有不同意見 針對第三方支付業是否應為特許行業,各界尚有不同看法。有贊成者認為,第三方支付業與電子支付業之共同業務均有代理收付款項,兩者皆能透過虛擬帳號收款,但電子支付業屬特許行業國內僅10家,第三方支付業卻不屬特許行業,目前全國已超過1萬家且持續增加中,由能量有限的數位部監理,恐有不周。再者,第三方支付業無經營准入門檻,即使違法受罰亦可結束營業再另行設立以為規避。有檢察官即提出第三方支付服務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施行後,案件量仍持續增加並未減少[footnoteRef:11],爰建議將第三方支付業者列為特許行業。反對者則認為,第三方支付業僅代理收付款項,無須納為特許行業採用重度監理,建議可採登記方式管理,即准許符合一定條件之業者登記,並公開名冊供民眾查詢,若業者涉及洗錢或詐騙則撤銷登記,以兼顧金融科技之發展[footnoteRef:12]。 [11: 林孟潔,同註1。] [12: 徐子苓,<財經週報-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沒必要特許 但可登記納管,自由時報,112年7月9日,第A11版。徐子苓、王孟倫,<財經週報-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洗錢 數位部3對策防堵,自由時報,112年7月9日,第A11版。] (三)研議將第三方支付業納入電支條例規範之可行性 經查,電支條例立法時即有學者認為代理收付款項涉及集資行為,應受比金融監理輕度,又比商業行為較高的監理[footnoteRef:13],然基於監理重要性及顯著性原則考量,並避免對既有服務提供者造成過大影響,電支條例仍將僅經營代理收付款項,且保管總餘額較小者,完全排除於電支條例之外[footnoteRef:14],但因兩者間適用法規的不同,易使有心人藉此規避監理,遂有學者提出應從代理收付款項業務之本質定位思考,其規模大小或所涉風險不同時,監理上可再分不同層級而有不同密度[footnoteRef:15]。爰此,或可研議將第三方支付業納入電支條例規範,並採低度或分級方式監理之可行性。 [13: 《陳冲專欄》電子支付立法之迷思,工商時報,102年4月16日,第A4版。] [14: 詳見立法院第8屆第6會期第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777號,政府提案第15108號,103年9月17日,政6-7。] [15: 林育廷,從蝦皮事件初評2021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之修正,月旦法學,第321期,111年2月,頁193。 ] 撰稿人:安怡芸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237/File_19786353.docx
R02149
論數位貿易之強制本地化措施
公司法;銀行法;個人資料保護法
方華香
2023-07-1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49 議題研析 一、題目:論數位貿易之強制本地化措施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司法、銀行法、個人資料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數位貿易(Digital Trade)指以數位方式進行跨境交易或提供服務(包括實體或數位商品或服務之線上交易),而規範國與國之間數位貿易規則的協議即為數位貿易協定。 (二)強制本地化措施(forced localization),指跨境貿易須以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或據點做為營業或提供服務的條件,或強制於境內設立數據或資料中心,限制資料跨境流動。一方面保護消費者權利,便於政府監管,另一方面,使跨國企業「落地」亦更能增進投資(至少便於課稅),有助於發展本國產業,提升競爭力。 (三)我國已經申請加入之CPTPP,其第10章跨境服務貿易章第10.6條明定,締約方不得要求另一締約方之服務提供者於其領土內設立或維持代表人辦事處或任何形式之企業或為居民,作為提供跨境服務之條件,除非服務貿易開放承諾表中明文保留,而保留事項須經與其他國家談判且各國同意,始得保留;另第14章電子商務章第14.11條也明定原則上各國應確保業務相關數據(包含個人資訊)可自由跨境移動,第14.13條規定各國不應強制業者在當地設立運算設施作為在境內執行業務之條件,惟均允許有正當公共利益考量時,予以例外限制[footnoteRef:1];又數位貿易亦是未來與美國洽談之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之12項議題之一。 [1: 李淳,數位貿易國際規範之主要內涵及對臺灣之意涵,當代法律,第3期,2022年3月,頁171。] (四)美國2019年與日本簽署之美日數位貿易協定(U.S.-Japan Digital Trade Agreement)第13條[footnoteRef:2],針對金融服務領域明定,在金融監管機關能「立即、直接、完整和持續取得(immediate, direct, complete, and ongoing access)」金融服務提供者在境外處理或儲存之資訊時,締約方 不得以要求金融服務提供者在其境內使用或設置金融服務計算設施作為在其境內開展業務之條件。 [2: 全文為:「 Loc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 Computing Facilities for Covered Financial Service Suppliers 1. The Parties recognize that immediate, direct, complete, and ongoing access by a Party’s financi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information of covered financial service suppliers, including information underlying the transactions and operations of such covered financial service suppliers, is critical to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recognize the need to eliminate any potential limitations on that access. 2. Neither Party shall require a covered financial service supplier to use or locate financial service computing facilities in that Party’s territory as a condition for conducting business in that territory, so long as the Party’s financi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or regulatory and supervisory purposes, have immediate, direct, complete, and ongo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processed or stored on financial service computing facilities that the covered financial service supplier uses or locates outside the territory of the Party. 3. Each Party shall, to the extent practicable, provide a covered financial service supplier with a reasonable opportunity to remediate a lack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2 before the Party requires the covered financial service supplier to use or locate financial service computing facilitie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arty.」] 四、探討研析 (1) 強制本地化措施之三種規範模式簡介 國際上數位貿易協定相關規範中,針對強制本地化措施,可大致區分為三種規範模式[footnoteRef:3],略以: [3: 整理自:周鉅原,印太經濟架構下的數位貿易協定與臺灣的機會,臺灣銀行家雜誌,第150期,2022年6月3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361421?mode=whole);李淳,數位貿易:臺灣面對的契機與挑戰,報呱,2019年11月28日(https://pourquoi.tw/digital-trade/);周鉅原,從英國加入CPTPP探討臺灣對數位主權的策略,自由評論網,2023年5月7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581467);沈榮欽,美中角力新戰場-數據安全-從CPTPP到DEPA臺灣的角色與機會,風傳媒,2023年5月6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785734?page=1)(以上最後瀏覽日均為2023年7月17日)。] 1.美國模式:原則開放,例外禁止。即確保跨境資料自由流通,禁止資料在地化,不得限制將資料儲存於當地或必須使用當地資通訊設備才能執行商務交易,不得要求數位貿易業者將資料、投資與技術落地,由提供服務之廠商在數據流通及保存上享有決定權; 2.歐盟模式:原則禁止,例外開放。保持個人對資料之控制,故GDPR原則禁止跨境傳輸個人資料,除非經過本人同意等例外情形; 3.中國大陸模式:禁止。強調國家安全、政府監管,依數據安全法第24-26條、第31條、第36條等相關規定,除非符合國家制定之出境管理辦法,否則禁止對境外提供存儲於中國大陸之數據。 (2) 我國數位貿易政策與法律之協調與檢視 數位貿易服務內容廣泛,涉及各服務業開放程度之差異及金流、物流、資訊流之配套等,權責散落在各相關部會,例如:經濟部、數位發展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稅務、關務)等。在行政部門對外談判貿易協定時,法制協調是一重大工程。 現行法律,例如:1.公司法第 371 條第1項規定:「外國公司非經辦理分公司登記,不得以外國公司名義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業務。」;2.銀行法第116條規定:「本法稱外國銀行,謂依照外國法律組織登記之銀行,在中華民國 境內依公司法及本法登記營業之分行。」、第 117 條第1項規定:「外國銀行在中華民國 境內設立,應經 主管機關之許可, 依公司法辦理登記,並應依第54條申請核發營業執照後 始得營業;在中華民國境內設置代表人辦事處者,應經主管機關核准。」[footnoteRef:4]等均有強制本地化之要求。而美國在對外談判貿易協定時,原則採取數位貿易不強制本地化之開放立場,未來我國與美方談判,是否考慮依不同產業別或不同資料類型予以分級開放,以爭取簽訂協定之機會? [4: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16年05月10日金管銀外字第10550001770號函令重申,未經核准在臺設立據點之金融機構不得於中華民國境內提供金融服務。] 又個人資料保護法第21條明定,在法定情形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得限制非公務機關 國際傳輸個人資料。此種規範模式,是否符合數位貿易協定中,美國鼓勵資訊自由跨境流通之基本立場?均待進一步確認。 (3) 行政機關宜將該貿易協定內容所涉及待修正之國內法律清單於簽署協定後一定時間內併送立法院參考 憲法權力分立原則下,基於組織功能最適理論,相較於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有龐大人力物力之配備,亦具備專業能力,能機動、彈性、快速反應,有關數位貿易服務內容:各服務業開放程度及金流、物流、資訊流等配套事項,因涉及技術性、專業性、彈性調整,對外洽簽貿易協定時,宜由行政權主動進行數位貿易政策與法律之協調與檢視。 惟為使條約義務未來於國內能順利履行,即條約之國內法化程序,涉及法律的變更、修正,容有國會參與之必要性。依行政院2014年訂定之「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國內法化作業要點」第6點規定:「主辦機關辦理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國內法化程序之準備工作如下:……(四)完整評估採行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 對國內各界產生之影響與衝擊及我國參與之可行性。(五)研議採納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之範圍及其 國內法化之方式。」、第7點規定:「主辦機關辦理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 國內法化程序,依該條約、協定之目的及內容, 得採取下列方式辦理:(一)修正相關主管法規之規定。如涉及其他機關主管法規者,並應通知其他機關研議修正。(二)制定該條約之施行法。(三)制定專法。主辦機關辦理前項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國內法化程序時, 得先就其所擇定之方式,向立法院相關委員會進行溝通及諮詢。」 復觀諸條約締結法施行細則第6條規定:「本法第8條主辦機關於條約案簽署後,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時,如條約內容 涉及國家經濟利益重要事項者, 應一併提出下列資料:一、基於影響評估確認之事實,提出具體之因應方案及補救措施。二、實施條約所需經費之估算與財源籌措之方式。」, 並未強制要求行政院將條約案轉請立法院審議時,應檢附因該條約案可能修正之法規清單;如依前述「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多邊國際條約及協定國內法化作業要點」第7點規定,僅由主辦機關「得」先就其所擇定之方式,向立法院相關委員會進行「溝通及諮詢」,既非強制義務,又僅係「溝通及諮詢(所擇定之國內法化『方式』)」,未提供完整之待修正法規清單(List),恐有見樹不見林之憾,已不利於國會整體監督,再者作業要點之法位階過低,亦不適宜作為行政立法兩權互動之基礎規範。 爰此,現行雖未有法律或法規命令之具體明文規範,法制上仍有諸多待商榷之處,惟本於憲法規定行政對立法負責之憲政原理,行政機關仍宜將該貿易協定內容所涉及待修正之國內法律清單,於簽署協定後一定時間內併送立法院參考,便於國會即時瞭解對國內法律產生之影響與衝擊之全貌,俾便未來之修法審議。 撰稿人:方華香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203/File_19786346.docx
R02148
配偶協力申報公職人員財產之法制問題淺析
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
陳秋芬
2023-07-1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48 議題研析 一、題目:配偶協力申報公職人員財產之法制問題淺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 三、背景說明 監察院112年6月28日與法務部合辦「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施行30週年研討會[footnoteRef:1]」,會中就該法執行成效與法規窒礙,邀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報告及與談,而其中有對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以下稱財申法)未規定申報人之配偶有協力申報義務,若有配偶不同意授權查詢其財產狀況或感情不睦,不願配合申報人據實申報等情事,申報人對配偶財產因無從查證或確實申報,於實務運作下仍遭重罰之不合理現象[footnoteRef:2],爰擬針對此議題為討論。 [1: 討論議題,分別為「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強制信託制度之檢討」、「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適用對象之範圍-公股董監事申報財產之必要性」、「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配偶協力申報財產之研究」及「消極財產於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之定位與評價」,本研析聚焦於「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配偶協力申報財產之研究」,先予敘明。] [2: 陳俊華,公職財產申報法施行30週年 監院辦研討會檢討成效,中央通訊社,2023年6月27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5%85%AC%E8%81%B7%E8%B2%A1%E7%94%A2%E7%94%B3%E5%A0%B1%E6%B3%95%E6%96%BD%E8%A1%8C30%E9%80%B1%E5%B9%B4-%E7%9B%A3%E9%99%A2%E8%BE%A6%E7%A0%94%E8%A8%8E%E6%9C%83%E6%AA%A2%E8%A8%8E%E6%88%90%E6%95%88-090145184.html ,瀏覽日期:2023年6月30日。] 四、探討研析 (一)將已分居正進行離婚程序作為機關查核要件,適用易衍生疑義   應申報財產之公職人員,指財申法第2條第1項所規範人員,而依該報告指出[footnoteRef:3],財申法第5條第2項[footnoteRef:4],公職人員配偶財產亦屬應申報之財產。然配偶屬獨立人格,財申法未授權申報人得查詢配偶財產之權利,亦未課予申報人配偶申報義務,卻將配偶財產納入申報人強制申報範圍,實屬對申報人課予超出其能自主控制之合理範圍。 [3: 洪文玲,第三場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配偶協力申報財產之研究,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施行30周年研討會會議手冊,2023年6月28日。] [4: 財申法第5條第2項規定:「公職人員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有之前項財產,應一併申報。」] 參酌日本、韓國及美國等財產申報立法例[footnoteRef:5],除日本[footnoteRef:6]財產申報只適用於國會議員本人,且配偶財產未列入申報範圍外,韓國[footnoteRef:7]及美國[footnoteRef:8],配偶財產均屬申報人需申報範疇。惟美國法考量分居或進行離婚程序之配偶,現實上取得其財產資料有困難,爰規定此時無須申報配偶財產[footnoteRef:9]。該報告爰建議我國可參酌美國法規定,於財申法第5條第2項新增但書規定,將已分居正進行離婚程序之情況,藉由申報人陳報並檢附證明,由受理申報機關依職權逕行查核配偶財產。惟我國現行法上並無如同美國採取分居制度[footnoteRef:10]規定,如何認定其已符合「已分居正進行離婚程序」,實務運作是否反易衍生適用疑義與困難?容有斟酌空間。 [5: 洪文玲,同註3,頁66-69。] [6: 有關日本規定為「為了確立政治倫理的國會議員資產公開法(政治倫理の確立のための国会議員の資産等の公開等に関する法律)」,詳見網址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404AC1000000100_20150801_000000000000000 ,依該法規定,第2條規定國會議員應提交資產報告、第3條規定應提交收入報告,而第4條則規範應提交關連公司之報告書,然此均僅規範國會議員本人,而不包括其配偶,瀏覽日期:112年7月14日。] [7: 有關韓國規定為「公職人員倫理法(공직자윤리법)」,詳見網址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A%B3%B5%EC%A7%81%EC%9E%90%EC%9C%A4%EB%A6%AC%EB%B2%95 ,依該法第3條規定,有規範須申報財產之登記義務人,而依第4條規定,包含在申報人需申報財產範疇,亦包含配偶財產,瀏覽日期:112年7月14日。] [8: 洪文玲,同註3,頁69。謝凱芳,我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04年6月,頁97。] [9: 有關美國法規定為「政府倫理法(ETHICS IN GOVERNMENT ACT OF 1978)」,而該法要求特定職務公務員應申報本人、配偶及受扶養子女之全部財產。惟該法第102條第2項特別規定,應申報之配偶財產,不包括已分居且正進行離婚程序或永久分居之配偶。[(2) No report shall be required with respect to a spouse living separate and apart from the reporting individual with the intention of terminating the marriage or providing for permanent separation; or with respect to any income or obligations of an individual arising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his marriage or the permanent separation from his spouse.],詳見網址:https://www.govinfo.gov/content/pkg/USCODE-2010-title5/pdf/USCODE-2010-title5-app-ethicsing.pdf 。瀏覽日期:112年7月13日。洪文玲,同註3,頁69。謝凱芳,同註8,頁97。] [10: 從美國、瑞士、英國、德國的法規來看,他們離婚之原因大都採破綻主義,以分居達一定期間作為認定婚姻是否能繼續維持的參考,國家司法機關在面對一對夫妻訴請離婚時,不再要求法官要深入去調查離婚夫妻當事人間婚姻關係中相處的各個細節情形,透過分居時間長短的客觀標準,使法官在審判中不需介入夫妻生活中的是非爭執中,另為減輕破綻主義可能產生之不公平現象。詳見陳惠馨,讓離婚不再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第三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網址:https://taiwan.yam.org.tw/nwc/nwc3/papers/forum451.htm ,瀏覽日期:112年7月16日。且我國目前無分居制度之規定,詳見呂麗慧,從婚姻法私法化論美國夫妻分居契約之有效性檢視,政大法學評論,第164期,110年3月,頁41。] (二) 建議將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表填表說明,移列於財申法明文規定 我國現行財申法第5條第2項規定:「公職人員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有之前項財產,應一併申報。」未有如美國法有除外規範,而僅於「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表填表說明」貳、個別事項第21點第2項[footnoteRef:11]載明「申報人確有無法申報配偶或未成年子女財產之正當理由者,應於備註欄中敘明其理由,並於受理申報機關(構)進行實質審核時,提出具體事證供審核。」然透過填表說明另開權宜之門,未於財申法為明文規範,並不符合法律保留原則要求[footnoteRef:12]。為求法律適用明確,建議將填表說明內容,明定於財申法第5條第2項,修正為:「公職人員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有之前項財產,應一併申報。但確有無法申報配偶或未成年子女財產之正當理由者,應敘明理由,並於受理申報機關(構)進行審核時,提出具體事證供審核。」 [11: 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表填表說明,貳、個別事項第21點規定:「申報人確有無法申報配偶或未成年子女財產之正當理由者,應於備註欄中敘明其理由,並於受理申報機關(構)進行實質審核時,提出具體事證供審核。」] [12: 洪文玲,同註3,頁73。] 撰稿人:陳秋芬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201/File_19786300.docx
R02147
高齡憂鬱症防治之研析
精神衛生法
李郁強
2023-07-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47 議題研析 一、題目:高齡憂鬱症防治之研析 二、所涉法規 精神衛生法 三、背景說明 (一)衛生福利部於今(2023)年6月12日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自殺從2021年的第13名,上升為第12名。各年齡層自殺死亡率均較2021年增加,15-24歲及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回到疫情前水平。65歲以上的高齡者,每10萬人口有28.4人,比2021年增加2.9%[footnoteRef:1]。我國每年自殺人數約3千多人,其中有8至9成是憂鬱症纏身[footnoteRef:2]。 [1: 黃仲丘,〈2022年自殺率死因排名第12!15到24歲年輕人增幅最明顯達12.3%〉,《三立新聞網》,2023年6月12日,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0804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2: 林明憲,〈逾八成輕生者憂鬱症纏身 多數未就醫〉,《台灣時報》,2023年7月7日,第7版。] (二)世界衛生組織推估,憂鬱症將成為2030年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憂鬱症患者需即早治療才能即早改善,但國內研究發現,中高齡憂鬱症患者只有27%尋求治療,最終僅11%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相較於就醫率皆超過4成之歐美日等國家,我國中高齡憂鬱症患者就醫率偏低。是以,如何提升我國中高齡憂鬱症患者之就醫率,遂成為重要的議題[footnoteRef:3]。 [3: 衛生福利部,〈高齡憂鬱症照護的瓶頸〉,2022年9月12日,https://www.mohw.gov.tw/cp-16-71459-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14日)。] 四、探討研析 (一)結合在地資源辦理憂鬱症篩檢 高齡者主要面臨的挑戰,就是一連串的失落,包括各式各樣人生資本的流失。雖然自殺意念會隨年紀增進而下降,但高齡者一旦有自殺的想法,予以執行並以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危險性較年輕人為高,其自殺死亡率約為年輕人兩倍,研究顯示其中80%合併有憂鬱症。許多腦血管病變,可能造成血管性憂鬱(vascular depression)。中風是高齡者憂鬱之好發因子,因而減少腦中風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控制,均是預防高齡者憂鬱的重點[footnoteRef:4]。國民健康署成人健檢已納入憂鬱症篩檢,惟高齡者往往不喜歡健檢而生活的場域在社區,爰建議結合在地資源推行,即於《精神衛生法》[footnoteRef:5]明定由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辦理憂鬱症篩檢,提供三高及憂鬱症等慢性病衛教及相關轉介,以促進高齡憂鬱症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4: 林皇吉,〈老年憂鬱症之臨床表現與身心處預(遇)〉,《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2006年11月9日,https://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5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17日)。] [5: 關於「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辦理事項,現行條文第7條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由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辦理心理衛生宣導、教育訓練、諮詢、轉介、轉銜服務、資源網絡聯結、自殺、物質濫用防治及其他心理衛生等事項。(第1項)前項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應由心理衛生相關專業人員提供服務。(第2項)」該條文2022年修正為第28條(2024年12月14施行):「地方主管機關應依轄區人口數與心理衛生之需求及資源,由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辦理病人個案管理、心理衛生促進、教育訓練、諮詢、轉介、轉銜服務、資源開發、網絡聯結、自殺防治、精神疾病防治、災後心理重建及其他心理衛生服務事項。(第1項)前項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之病人個案管理,包括依第三十三條第三項出院後之精神病人及第四十八條第三項經指定精神醫療機構治療後之精神病人。(第2項)第一項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應置心理、護理、職能治療、社會工作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其提供服務之內容及人員組成、訓練與認證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3項)」雖都規定辦理「自殺防治」、「心理衛生」事項,但未明定辦理「憂鬱症篩檢」,爰建議明定之。] (二)社區定期舉辦體適能活動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與降低高齡者罹患憂鬱風險相關,規律運動對於高齡者心理健康有其重要性[footnoteRef:6]。針對憂鬱老人的身體活動設計時應考慮能融入心肺、肌力、柔軟、平衡及身心舒緩的活動型態,而活動頻率及持續時間則須依照個人健康及體能狀況等變化及彈性[footnoteRef:7]。運動能有效減少重度憂鬱症患者的憂鬱症狀,無論是單獨或和其他療法(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合併。是以,除上述修法建議明定由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辦理憂鬱症篩檢,提供三高及憂鬱症等慢性病衛教及相關轉介外,並應定期舉辦適合高齡者之體適能活動。 [6: 范瑋庭、古博文,〈老年人不同型態身體活動與憂鬱症狀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第11期,2012年9月,頁42。 ] [7: 李麗晶、卓俊伶,〈身體活動和老人憂鬱症〉,《中華體育季刊》,第22卷,第2期,2008年6月, 頁66。] 撰稿人:李郁強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174/File_19786231.docx
R02146
群眾募(集)資爭議問題之法制研析
消費者保護法;公益勸募條例;銀行法;證券交易法
彭文暉
2023-07-1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46 議題研析 一、題目:群眾募(集)資爭議問題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消費者保護法、公益勸募條例、銀行法、證券交易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某公司於募(集)資平臺進行商品集資,經募得高達新臺幣(以下同)4千餘萬元資金,卻一再拖延出貨時間,導致民眾收到商品時,網路售價已比集資「嚐先價」更低,引發消費者不滿。經地方政府調查發現,市場上許多新創、募資活動,實際上多係將境外現有商品貼牌「募資」賺取價差[footnoteRef:1],業者即使願意退費,然因耗時多長達1年以上,而遭民眾提告詐欺[footnoteRef:2];至募(集)資平臺就提案活動雖亦收取一定比例費用,惟對所涉消費爭議,則認為事不關已。 [1: 柯毓庭,「缺法規監管 假募資真賣陸貨 平台多不管」,聯合報,2023年6月25日,第A12版。] [2: 柯毓庭,「募資平台募3百萬 賣家跳票不起訴 『疊疊鍋』沒出貨也沒退款 檢方認定無詐欺犯意 律師:民眾可民事求償」,聯合報,2023年6月25日,第A12版。] (二)據報載[footnoteRef:3],目前數位發展部已訂定「集資平臺之贊助者保護措施自律規範」;衛生福利部亦發函捐贈型集資平臺,要求事先審查提案者是否取得主管機關勸募許可,並提醒提案者主動揭露勸募許可文號及勸募期間,且納入定型化契約[footnoteRef:4]。惟上開規範及函文殆屬輔導、建議性質,而乏規制效力。查募(集)資平臺所負義務責任,現行法規並無明文規範,本院委員就此已提出相關修法草案[footnoteRef:5]。 [3: 柯毓庭,同註1。] [4: 衛生福利部2023年3月23日衛部救字第1121361101號函。] [5: 本院委員林楚茵等18人擬具「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之1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450號,委員提案第27973號(2022年3月9日印發);許智傑等18人擬具「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之1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450號,委員提案第27766號(2021年12月22日印發)。] 四、探討研析 (一) 群眾募(集)資之商業模式 群眾募(集)資係一種新興籌資型態,其目的在透過社會大眾贊助資金,以支持個人或團隊完成其目標或專案;募(集)資平臺的出現,更助長群眾募資之進化與發展。 按群眾募(集)資約可分為5種類型[footnoteRef:6]:1.捐贈模式─贊助者對提案者提供資金單純的贈與,提案者並無提供任何回饋之義務,贊助者亦無獲取實質回饋之權利;2.回饋模式─提案者承諾提供一定形式之回饋,但其價值可能與贊助者之捐助金額不相當,亦不涉及利息給付或盈餘分享;3.預購模式─贊助者提供資金予提案者,以換取提案者將生產之產品,亦即贊助者取得以較優惠價格預購商品之權利,贊助金實係商品預購之對價;4.借貸模式─借款人透過平臺進行小額借貸,未來須償還貸與者借款;5.股權模式─贊助者(即投資者)提供融資以取得微型企業之股權,成為微型企業之股東。 [6: 姚書容,論群眾募資之募資模式與法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頁14-16。] 分析贊助者與提案者間之法律關係,群眾募(集)資可能因所採模式差異而涉公益勸募條例[footnoteRef:7]、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消保法)、銀行法[footnoteRef:8]或證券交易法[footnoteRef:9]等規定,建議政府未來或可研議制定專法,以統合有關規範。 [7: 公益勸募條例第3條:「除下列行為外,基於公益目的,募集財物或接受捐贈之勸募行為及其管理,依本條例之規定。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一、從事政治活動之團體或個人,基於募集政治活動經費之目的,募集財物或接受捐贈之行為。二、宗教團體、寺廟、教堂或個人,基於募集宗教活動經費之目的,募集財物或接受捐贈之行為。」] [8: 銀行法第29條第1項:「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受託經理信託資金、公眾財產或辦理國內外匯兌業務。」;第29條之1:「以借款、收受投資、使加入為股東或其他名義,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之人收受款項或吸收資金,而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者,以收受存款論。」] [9: 證券交易法第22條第1項:「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除政府債券或經主管機關核定之其他有價證券外,非向主管機關申報生效後,不得為之。」] (二) 預購模式募(集)資適用消保法規範 我國群眾募(集)資之類型,實務上以預購模式、回饋模式及捐贈模式為主,其中預購模式常有產品延遲出貨、品質不符合提案描述、退貨退款不易、甚至無法履約等問題,導致消費爭議頻傳[footnoteRef:10]。 [10: 「群眾募資藏風險 預購模式逾四成不符消保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新聞稿,2018年7月27日,https://www.consumers.org.tw/product-detail-250892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10日)] 按消保法第2條所稱「消費者」,係指以消費為目的而為交易、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者;「企業經營者」,係指以設計、生產、製造、輸入、經銷商品或提供服務為營業者;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就商品或服務所發生之法律關係,即屬「消費關係」。準此,預購模式募(集)資之提案者與贊助者間既成立買賣契約,自具「消費關係」而有消保法之適用。從而,提案者即須遵守該法所定「健康與安全保障」、「定型化契約」、「特種交易」及「消費資訊」等有關規範。 鑒於預購模式之群眾募(集)資爭議日益增多,為預防相關消費糾紛,主管機關允宜依消保法第17條第1項規定,訂定預購模式群眾募(集)資之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以強化提案者之規制效力,維護消費者權益。 (三) 募(集)資平臺服務之義務與責任 為確保群眾募(集)資贊助者之權益,主管機關已訂定「集資平臺之贊助者保護措施自律規範」。關於募(集)資平台服務之義務內容,該規範明定須針對專案之適法性、履約方式建立審查與監督制度;應要求提案人於集資專案載明聯繫方式、履約能力、產品資訊等必要資訊;須建立贊助人參與風險之提示及同意專案內容之確認機制;須提供贊助人諮詢、申訴管道及違規舉報系統之救濟機制;應提供協商調解所需協助,以完善爭議處理機制。 按前開自律規範乃行政指導性質,對於非屬群眾募(集)資專案當事人之募(集)資平臺言,尚乏強制拘束效力。考量前開義務規範有助群眾募(集)資活動之良性發展,相關主管機關於制定專法前,似亦可研議修正有關法律(如公益勸募條例、消保法、銀行法、證券交易法),明定前開募(集)資平臺所負義務與責任,俾使督促募(集)資提案者遵行相關法令規範。 撰稿人:彭文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158/File_19786186.docx
R02145
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管理相關法制之研析
停車場法
楊盛旺
2023-07-1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45 議題研析 一、題目: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管理相關法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停車場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報載 ,隨著民眾持有電動汽車數量增加,已衍生許多停車亂象,過去曾發生電動汽車充電專用車位長時間被占用之情形,造成有需要充電之車主卻無電可充;近期某市試辦充電車位納入收費,竟也出現有民眾將電動汽車停放於一般免付費車位,再以延長線接上鄰近充電專用車位之充電設施充電,變成「不用付停車費」,還能「免費充電」之離譜情況。 (二)該市政府回應表示 ,民眾利用延長線規避充電專用車位收費,目前無法可管,將建議中央修法,以利裁罰;該市府交通局未來也將研議結合AI影像辨識技術,電動汽車倘未停放於充電專用車位,將無法啟動其充電設施進行充電。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於停車場法增訂充電專用車位及其充電設施之使用及處罰規定 按《停車場法》(以下稱本法)增訂第27之1條、修正第32條條文修正草案,前經本院2022年11月15日三讀通過,其中修正重點略為 :一、增訂公共停車場應設置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充電專用停車位設置比例、充電設施設置標準、推動輔導、補助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二、明定依法設置之充電專用停車位,未符合規定之車輛不得停放,如遭占用,停車場經營業應通報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前開增修條文同年月30日公布後,對於違規占用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之車輛,依本法第40條之1第2項規定,就該違規車輛之駕駛人可處新臺幣6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 目前各地方公共停車場已有設置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前開報載所提有民眾利用延長線規避充電專用停車位收費,尚無明確裁罰依據,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目標2040年所有新售小客車均為電動車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運具電動化政策,國內電動汽車掛牌數量已漸成長(截至2023年5月底,國內電動汽車近4.5萬輛 ,依我國電動汽車成長率推估,2025年電動汽車約10萬輛 ),實務上已衍生許多停車亂象,按本法現行規定尚無就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之使用規範及違反該規定之處罰定有明文,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5條第2款規定,涉及人民權利義務者,應以法律定之,爰建議主管機關宜研議於本法增訂充電專用車位及其充電設施之使用及處罰規定。 (二)研議將業者未依所定期限設置充電專用車位之處罰規定納入本法規範 《停車場法》第27條之1第1項「公共停車場應設置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第2項「前項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設置比例、充電設施設置標準、推動輔導、補助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交通部爰依本法第27條之1第2項規定,刻正辦理「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草案」之法制作業中,並預計今年發布施行 。 按前開交通部所擬之草案 ,該部就公有及民營路外公共停車場擬定充電專用車位之設置比例、設置期限、業者未依所定期限設置充電專用車位之處罰等規定納入規範。惟針對前開草案中有關民營路外公共停車場經營業者未依所定期限設置充電專用車位之處罰規定,因涉及人民權利義務,應以法律定之,爰建議主管機關宜研議將業者未依所定期限設置充電專用車位之處罰規定納入本法規範。 撰稿人:楊盛旺 � 陳秋雲,台中充電車格亂象 車主用延長線偷電 議員指應落實使用者付費 交通局表示無法可管 將建議中央修法,聯合報,2023年6月26日,第B201版。 � 同註1。 � 立法院法律系統,停車場法異動條文及理由,新舊條文對照表,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814E02B8F1000000000000000005A00000000C00FFFFFD00^02034111111500^0003200100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7日)。 �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國家發展委員會,網址: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DEE68AAD8B38BD7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10日)。 � 楊文琪,給補助,加速運輸淨零,經濟日報,2023年6月24日,第A4版。 � 「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草案,行政院公報,第29卷,第97期,交通建設篇,2023年5月26日。 � 汪淑芬,充電停車位 公有路外停車場2%、民營1%以上,中央社,2023年5月25日,國內交通。 � 同註6。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147/File_19786184.doc
R02144
緩撞車安全防護之法制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
陳淑敏
2023-07-14
編號:2144 議題研析 一、題目:緩撞車安全防護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國道三號日前發生一輛聯結車疑似因疲勞駕駛撞上停放於路肩的工程緩撞車,導致2名工作人員死亡;國道警方發現當時緩撞車依規定停置,但聯結車車體龐大,撞擊力道大,致緩撞車難以發揮效果,國道警方將向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以下簡稱高公局)反映,盼修正緩撞車停置距離相關法規 。 (二)高公局指出,為維持國道安全及品質,需要經常性執行道路養護作業,而針對路容清潔、植栽修剪等維護作業,多數採移動性施工方式進行,依據高公局「施工之交通管制守則」規定,工作車後方須配置標誌車以警示後方來車,同時配置移動性緩撞設施,以加強防護工作區域人員及機具安全 。 (三)惟車輛在國道追撞工程緩撞車事故頻傳,依高公局統計,國道施工及事故處理緩撞車遭撞交通事故件數,110年79件 ,111年114件 ,112年1至3月28日已發生29件 。 四、探討研析 (一)移動性緩撞設施(緩撞車)相關守則規範宜提升至法規位階   高公局「施工之交通管制守則」參、交通管制設施之類別及設置要點第15點移動性緩撞設施規定,於國道上施工時因多為短暫性施工,依規定須在工程車輛後方10至100公尺停置緩撞車;且移動性或者短暫性施工區域上游300至500公尺處路肩需要設置標誌車提醒用路人 。緩撞設施可減緩撞擊力道,故近年來緩撞設備普及,內政部警政署表示,國道員警在執行交通事故現場勤務時,因國道車速快,常險象環生,也發生許多員警、民眾遭追撞的意外,鑑於國道員警執勤發生多起交通傷亡事故,行政院自108年起動用第二預備金租用9輛緩撞車供國道警察局協勤後,減少事故現場傷亡成效佳,故於111年10月起擴及快速道路使用。111年所需經費再獲行政院核撥第二預備金2,000萬元支應 。 綜上,已凸顯移動性緩撞設施(緩撞車)為日後國道及快速道路減少事故之必要設施,且需求量應會更加普及,但近年緩撞車被撞事故頻率越來越高,鑑於其相關規定目前僅規定於高公局「施工之交通管制守則」中,依法律保留原則,建議應列入《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使該規定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 第6項作為授權依據,以資更加明確。 (二)宜全面盤點交通法規以保障移動性緩撞設施(緩撞車)作業安全 經統計106年〜110 年國道交通事故前10大肇因,肇事原因: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41.5%)、未注意車前狀態 (18.2%)及變換車道或方向不當(12.4%)等駕駛人因素為國道交通事故前3大肇因 。本文前述背景說明(一)該事故國道警方表示,經調閱監視器影像後,當時工作車與緩撞車距離約15公尺雖符合規定,但緩撞車仍難以發揮效果,盼修正拉長緩撞車之停置距離。 然因高速公路車速快,駕駛人所需之應變視距較長,駕駛途中應隨時注意與前車保持適當安全距離,才能在緊急狀況下安全地煞停,若僅修正緩撞車停置距離規定是否能達到預期防護效果﹖又緩撞車之停置距離究該如何規範才是最佳安全防護﹖況且國道交通事故之肇因除「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外,尚包括10大肇因如「未注意車前狀態」等其他肇因,應全面檢視其他須配合修正之交通相關法規為宜。 (三)研擬各類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相關規範 依國道公路警察局統計,搭載各類ADAS的車輛日漸普遍,但屢次發生駕駛未注意前方車況,致追撞施工中的工程車或緩撞車事故。高公局表示,目前市面上配備駕駛輔助系統的車輛多屬Level 2等級,並非可完全自動駕駛,且有其適用範圍和條件限制 。亦即,Level 2等級係指車輛具備主動式車距調節巡航系統(ACC)、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與車道維持輔助系統(或稱車道追隨系統),一旦進入特定道路開啟系統後,便能由系統維持住車輛前進,只是車輛無法自動判斷前方路況變換車道,且遇到彎度較大的路線仍需由駕駛人接手;Level 2等級僅能稱為「半自動駕駛」,如果放任系統自動開車而未注意路況,反而會增加事故發生率 。 然自駕車為潮流趨勢,國際間相關法制規範不斷在調整,如歐盟已頒布命令,2022年起,所有新款車輛、箱型車、卡車與巴士,都須搭載至少15種現代安全功能,從已強制要求的安全氣囊與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到全新智慧型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如自動緊急煞車、車道維持輔助與駕駛認知監控系統等,都包含在內 。雖然我國目前並未開放不須駕駛人操控方向盤就可自動變換車道和行駛之「全自駕功能」,並未核可駕駛人可放手離開方向盤,惟目前使用ADAS並無相關規定與罰則,倘有所違規,如追撞若確認有危險駕駛行為,僅能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1款:「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予以處罰。建議應儘速與時俱進訂定新的自駕準則,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增訂有關自動駕駛之違規行為態樣與罰則。 撰稿人:陳淑敏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 蔡政珉,緩撞車無法承受聯結車撞擊 國道警盼修法規,自由時報,112年6月20日,第A10版。 � 丁奕,開車要看路!國道緩撞車一年遭撞100多次,自由時報,112年4月7日,� HYPERLINK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6357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3"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6357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3�日。 � 110年度國道事故檢討分析報告提要,交通部高速公路局,111年8月1日,第52頁。 � 配合國道施工交維,行車注意保平安,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新聞稿,112年4月7日,� HYPERLINK "https://www.freeway.gov.tw/Publish.aspx?cnid=195&p=3208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11" �https://www.freeway.gov.tw/Publish.aspx?cnid=195&p=3208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11�日。 � 吳仁捷,國道頻傳自動駕駛肇禍!3個月撞毀29輛緩撞、施工車,自由時報,112年3月30日,� HYPERLINK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25581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11"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25581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11�日。 � 施工之交通管制守則,交通部高速公路局,112年1月修訂,肆、圖例及交通管制設施布設例,第64-71頁。 � 邱俊福,租緩撞車助國道警協勤減少事故 本月起擴及快速道路使用,自由時報,111年10月8日,� HYPERLINK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08322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5"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08322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5�日。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不遵使用限制、禁止、行車管制及管理事項之管制規則而有下列行為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   一、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   二、未保持安全距離。   三、未依規定行駛車道。   四、未依規定變換車道。   五、站立乘客。   六、不依規定使用燈光。   七、違規超車或跨行車道。   八、違規減速、臨時停車或停車。   九、未依規定使用路肩。   十、未依施工之安全設施指示行駛。   十一、裝置貨物未依規定覆蓋、捆紮。   十二、未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車。   十三、進入或行駛禁止通行之路段。   十四、連續密集按鳴喇叭、變換燈光或其他方式迫使前車讓道。   十五、行駛中向車外丟棄物品或廢棄物。   十六、輪胎胎紋深度不符規定。   前項道路內車道應為超車道,超車後,如有安全距離未駛回原車道,致堵塞超車道行車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   除前二項外,其他違反管制規定之行為,處駕駛人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   不得行駛或進入第一項道路之人員、車輛或動力機械,而行駛或進入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   前四項之行為,本條例有較重之處罰規定者,適用該規定。   第一項之管制規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 同註3,第19頁。 � 林欣漢,緩撞車屢遭自動駕駛車輛撞擊 政院同意動用第二預備金2千萬租用,自由時報,112年4月2日,� HYPERLINK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25888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5"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25888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5�日。 � 謝明翰,Level 2系統為何應稱「半自動駕駛」?四點分析駕駛無「放手」權利,地球黃金線,111 年 7 月 7 日,� HYPERLINK "https://cars.tvbs.com.tw/car-news/6241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11" �https://cars.tvbs.com.tw/car-news/6241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11�日。 � Chet Babla(安謀Arm),每年130萬人死於交通意外!歐盟強制汽車加裝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未來城市,109年8月11日,� HYPERLINK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59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10"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59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10�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145/File_19786182.doc
R02143
學校閒置空間活化問題之研析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
盧延根
2023-07-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4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學校閒置空間活化問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 三、背景說明 近年來,各級學校均有招生不足而減招或停辦現象。經查111學年度國中小學生數 50 人[footnoteRef:1]以下的國中有60所、國小有508所[footnoteRef:2];國小少於29人的校數達193所,少於20人的校數達68所[footnoteRef:3],當少子化持續嚴峻導致學校人數減少,甚至產生廢校的問題[footnoteRef:4],學校經營困難,除了面臨退場的壓力,也造成校產閒置問題。就經濟學而言,所關注的是投入資源與產出執行成果,而當校地、校舍荒廢或剩餘空間閒置,就是執行效能與效益偏低,也是投資浪費;況且校地、校舍閒置,極易衍生校園安全的管理問題,也必須編列養護與維修等費用,造成財政支出再度虛耗。監察院曾針對此問題提出專案調查研究報告[footnoteRef:5],但目前相關問題依舊存在。 [1: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87年頒布「小型學校合併處理原則」學生在50人以下。] [2: 教育部,統計表快速查詢/電子書,111 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小規模校數統計,表3-9,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48EBDB3B9D51F2B8&sms=F78B10654B1FDBB5&s=C0D2B286EA66BBD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26日)。] [3: 許若茵,少子化衝擊校園!恐掀國小廢校大海嘯 家長教育聯盟3點呼籲,2023年6月17日,NOWnews 今日新聞,https://www.nownews.com/news/617275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26日)。] [4: 何國豐,善用小校師資和空間 活化成產業振興訓練中心,更生日報,2023年6月17日,第4版。] [5: 監察院,101教調0055,「國中小學廢併校後之閒置校舍活化成效與檢討」專案調查研究,2012年12月13日。] 四、探討研析 (一) 研議學校閒置校舍作為結合社區發展特色以達到資源充分運用之目的 學校與社區是生命共同體,尤其國中小的學生來自學區內的社區,平日在不影響學校正常運作時,更應開放校園供社區民眾活動使用,因為學校空間對社區而言也是重要資源,事實上學校係屬公共財,也是社區的一環[footnoteRef:6]。 [6: 盧延根,校園開放與校園安全之探究,北縣教育,44,2002年12月,頁51。] 研議校園閒置空間如何再利用時,決策過程允宜考量到學校所在之地區特色與發展需求。依《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13條規定:「地方主管機關得以偏遠地區學校為中心,於學校既有空間、人員及資源外,結合該地區其他自治行政、教育、文化、衛生、環保、社政、農政、原住民、災害防救之單位或機關(構)、非營利組織之空間、人員及資源,相互支援與集中運用,以充分發揮學校之教育、文化及社會功能。」考量社區發展團體既非屬政府單位,且「社區」是政府施政推動之單元,係由下而上由主管機關輔導社區居民設立社區組織[footnoteRef:7],雖以公共服務為使命,但非慈善、宗教或環保等民間性正式組織[footnoteRef:8]。惟目前偏遠地區學校閒置校舍仍以該地區政府機關或非營利組織團體需求作為支援運用之場地,尚未將社區發展團體明確納入合作對象,爰建議主管機關研議將社區發展團體組織納入相互支援與集中運用之適用對象,俾利學校閒置校舍可以結合地方社區發展特色,以充分發揮學校之教育、文化及社會功能。 [7: 衛生福利部,社區發展,衛生福利e寶箱,更新時間:2023年5月18日,https://www.mohw.gov.tw/cp-88-229-1-3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7日)。] [8: 林家五、胡宛仙,非營利組織之組織認定歸類模式:利益關係者理論觀點,臺大管理論叢,第22卷第1期,2011年12月,頁100。引自行政院研考會,2001年12月出版《國內非營利組織管理法規之研究》,將 NPO 定義為:「以公共服務為使命之民間性正式組織,其自主且獨立運作,不以營利為目的,享有合法的免稅地位,且捐贈者亦享有稅法上之優惠,其必須在政府法律所規範的權利下運作,運用所獲取的資源,以遞送符合組織宗旨之服務」。] (二) 具有豐富生態與優美景觀的偏遠地區學校,研議整合為特色遊學中心提供都會區學校學生交流場域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從農業、基礎勞動技術及專業技術人力等階段演進為工業化的社會[footnoteRef:9],成為人口聚集的都市化現象。然而,都市化也促使城鄉差距擴大,偏遠地區外移人口增加[footnoteRef:10]。偏遠地區學校生源嚴重不足,面臨退場危機且在投入之資源應有效運用的原則下,可依地區既有之環境優勢,研議作為特色遊學中心,以發揮自然資源教學的優勢環境。 [9: 盧延根,經濟發展與人力培育政策之析論,載於吳清基(主編)教育政策與議題趨勢,五南,2021年12月,頁84。] [10: 盧延根,從政策法制面析論偏遠地區學校與弱勢學生之扶助,載於吳清基(主編)教育政策與永續發展,五南,2023年2月,頁68。] 偏遠地區學校若具有豐富生態,可能有較大的「滯洪池」或周邊自然的優勢,有利運用既有資源,發展創造成為特色教學及學校本位課程,經由多元化、本土化與適性化的三化取向遊學課程,可讓學生由體驗學習中認識地區景觀之美,例如海岸濕地、最老的布庄、鹽田風華或活化石-鱟等人文自然生態。因此,主管機關允宜針對偏遠地區學校既有之豐富生態與優美景觀,研議納入鼓勵並補助偏遠地區學校辦理整合成為特色遊學中心,爰建議《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17條[footnoteRef:11]修正第2款規定,結合當地特色及資源,豐富課程內容或設立特色遊學中心,讓都會區學校的學生透過交流遊學活動,學習自然生態保育與生命教育的課程內涵,有助於城鄉學生經驗交流及充分發揮偏遠學校之教育資源功能。 [11: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17條:「中央主管機關應鼓勵並補助偏遠地區學校辦理下列事項;辦理成效卓著者,應予以獎勵,並推廣其成果:一、實施混齡編班、混齡教學或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提升教學品質。二、結合當地特色及資源,豐富課程內容。三、提供戶外教育,增進學生見聞。四、提供自主多元學習資源,增進學生自信。五、依據學生個別差異實施教學,確保學生學習成效。」] 撰稿人:盧延根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086/File_19786147.docx
R02142
技職生升學比例上升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趙俊祥
2023-07-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42 議題研析 一、題目:技職生升學比例上升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所涉法規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教育部統計,101至110學年度高中生人數從35萬減至29萬,少了6萬人;高職生從46萬跌至26萬,減少近20萬人。高職生人數接近減半,甚且人數已低於高中生,出現少子化趨勢正在大幅縮減技職人才的嚴重警訊[footnoteRef:1]。當技職學生銳減,就會出現技術人才斷層,影響產業發展,未來家裡馬桶、瓦斯壞掉,恐將找不到人修繕[footnoteRef:2]。 [1: 黃偌晴,〈 少子化衝擊!高職生10年少20萬,科大招生等無人?〉,《遠見雜誌》,112年2月8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9946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9日)。] [2: 王薏絜,〈未來恐沒人修水電 10年少近20萬高職生〉,《TVBS新聞網》,112年2月10日,https://news.tvbs.com.tw/life/203933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9日)。] (二)教育部公布110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有85.9%繼續升學,其中普通科(高中)為96.7%,專業群科(高職)為81.8%。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的比例,自106至110學年度,分別為79.4%、79.5%、80.6%、82.4%及81.8%,有逐年上升趨勢。學者認為,絕大多數高職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與技職教育主張的「學生習得一技之長後投入產業界」的精神相違背,也造成產業缺基層勞工[footnoteRef:3]。 [3: 林志成 ,〈逾8成高職生升學 學者:愈來愈難找到水電工〉,《中時新聞網》,112年6月25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625003486-260405?chdtv(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9日)。] 四、探討研析 (一)青年儲蓄帳戶補助相關事項與規範應於《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增訂授權規定以利政策穩定持續 學者認為,高職生畢業後先進入職場,如果覺得有所不足,再回到學校進修,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直接升學,未來從科技大學畢業後,除非對專業技術具有興趣,否則不太會去做基層勞工的工作,如此將影響產業運作[footnoteRef:4]。 [4: 林志成 ,前揭註3。] 為鼓勵高中職畢業生探索自我,確立人生規劃方向,教育部自106年起推動「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同年並訂定《教育部青年儲蓄帳戶補助要點》,提供高中職畢業生新選擇。即畢業後不一定急著升學,可先透過職場、學習及國際體驗,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經社會歷練更清楚自己未來方向與目標後,再決定繼續就學、就業或創業[footnoteRef:5]。 [5: 行政院,〈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為青年儲蓄未來〉,110年5月5日,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15414d61-f6c9-45c2-9779-265bc96c672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9日)。] 該方案106年至110年參與人數,依序為744人、791人、1,521人、1,301人及1,847人,共6,204人,其中高職畢業生5,487人占88.44%。方案推行迄今已邁入第7年,已漸漸展露成效。然鑑於《教育部青年儲蓄帳戶補助要點》並無法源依據,為求政策穩定持續推動與法制化,爰建議將青年儲蓄帳戶之補助相關事項與規範,於《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增訂授權規定。 (二)對推動職業證照法制化宜進行審慎評估,以落實證照切合職能及學校教育符合產業需求之技職教育目標 德國實行證照制,使藍領階級獲得社會的尊敬與高收入薪資,為德國打下強大的競爭力。其證照制度是經由立法或公會授權,如手工業規章中規定除具備師傅資格者不得開業,故社會大眾也將職業證照視為職業能力的保證。英國電子、機械、建築、運輸等業別,亦規定從業人員需取得執照始能就業和開業[footnoteRef:6]。而國內亦迭有職業證照法制化之呼聲。 [6: 李隆盛、李信達、陳淑貞,〈技職教育證照制度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93期,2010年4月,頁48。] 「證照法制化」是以法律強制規定,業者必須聘請一定比例有相關證照的人執業。如此一來,持有證照的青年,身價就會提升,也能引導教育單位重視技能培養,鼓勵學生多考證照。然而證照法制化的前提是證照必須切合職能,學校教育也要符合產業需求。惟實務上,部分乙級證照的門檻偏低、過於氾濫,導致證照的價值貶值[footnoteRef:7]。且大部分技能檢定之技術士證變調成為高職生多元升學的工具,更間接促成證照補習班的興起[footnoteRef:8]。鑑於國內對職業證照的認同度不足,倘貿然實施證照法制化恐無法收到成效,也有妨害人民工作權之虞[footnoteRef:9]。爰對於是否推動職業證照法制化,建議進行全面整體性的審慎周延評估,以落實證照切合職能,及學校教育符合產業需求之技職教育目標。 [7: 陳至中,〈技職危機 證照法制化刻不容緩〉,《中央社》,2013年5月25日,國內文教版。] [8: 譚仰光,〈證照法制化是空議題!技術士證有存在的必要?〉,《技職3.0》,2016年1月14日,https://www.tvet3.info/is-certificate-legalization-necessary/(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30日)。] [9: 李隆盛、李信達、陳淑貞,前揭註6,頁48。] 撰稿人:趙俊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068/File_19786145.docx
R02140
身心障礙學生課後照顧量能提升問題淺析
特殊教育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郭憲鐘
2023-07-1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40 議題研析 1、 題目:身心障礙學生課後照顧量能提升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特殊教育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3、 背景說明 (一)媒體報導某縣政府為國中小中度以上身心障礙學生開辦平日課後照顧服務專班,僅15校實施,暑假也只開辦1個月,寒假則未開班。未受到身心障礙照顧專班服務的學生家長日前聯合向民意代表陳情。該縣府表示,考量寒暑假期間學校有相關行政事務需要處理,且寒假僅有3週時間,所以沒有開辦課後照顧服務專班,無法涵蓋的部分,將由社會處提供臨時短托服務,以因應家長需求[footnoteRef:1]。 [1: 羅欣貞,屏縣身心障生課後照顧、家長陳情,112年6月7日,自由時報,第A13B版,屏東台東焦點。] (二)據教育部112年5月發布111學年「各級學校特殊教育身心障礙類學生人數(不含幼兒園),總計117,185人;其中大專校院16,781人、高級中等學校24,380人,國中小76,024人[footnoteRef:2]。依「特殊教育法」第3條規定,身心障礙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障礙,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具學習特殊需求,須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之協助者,包含智能、視覺、聽覺等13類。另「其他障礙」則依「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14條規定,係指在學習與生活有顯著困難,且其障礙類別無法歸類者,其鑑定應由醫師診斷並開具證明。而為數不少且種類不同的身心障礙學生課業學習活動有賴學校及社會資源共同投入,才能提升對其特殊需求的量能。 [2: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https://ssur.cc/xQ5Qg94,參閱日期:112年6月15日。 ]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放寬社區型特殊教育須達重度障礙以上程度始得核算補助之限制 依「特殊教育法」第9條第3項規定:「中央政府為均衡地方身心障礙教育之發展,應補助地方辦理身心障礙教育之人事及業務經費;其補助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後定之。」;教育部爰訂定「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身心障礙教育人事及業務經費辦法(下稱本辦法)」及「教育部補助直轄市與縣(市)政府辦理身心障礙教育經費實施要點」以作為補助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身心障礙教育之經費補助項目、核定基準及核算之準據。 審視本辦法第2條第1款(人事經費)及第2款(業務經費)各目之補助項目及核算基準,除第2款第9目後段規定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社區型須達「重度」障礙以上集中式特殊教育班經費,始得核算補助經費基準外,其餘各目並無相關限制規範。依「特殊教育法」第12條第1項規定,為因應特殊教育學生之教育需求,其教育階段、年級安排、教育場所及實施方式,應保持彈性。現行特殊教育班的安置型態採融合教育方式,所安置學生以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輕、中度或發展遲緩為主,中重度以上學生大多就讀社會機構採集中式教學。本辦法第2條第2款第9目後段規範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社區型集中式特殊教育班經費,除依班級數及平衡城鄉差距因素核算外,尚須符合身心障礙手冊之重度障礙程度者始得補助,對於中度障礙學生或來自特殊弱勢家庭之身心障礙學生而言,並無法滿足其學習之需求。爰為提供身心障礙學生適性之教育環境並同享各種教育資源,主管機關允宜評估放寬社區型特殊教育須達重度障礙以上程度,始得核算補助之限制,適度調整可參加集中式特殊教育班之適用對象範圍,以期提升身心障礙學生接受正規課程及課後照顧之量能,並減少其家庭之經濟負擔。 (二)允宜檢討現行課後照顧服務法規,納入國中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課後照顧服務補助經費 據教育部112年發布111學年度各級學校特殊教育身心障礙類學生人數(不含幼兒園),總計117,185人,相較於110學年約增加0.5萬人(約占4.3%)。且由於國內雙薪家庭日見增多趨勢下,身心障礙學生如同普通班學生一樣,課後照顧量能不足問題日趨嚴重,研議擴大辦理身心障礙學生課後照顧服務範圍及增加補助對象已是必然趨勢。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授權由教育部訂定之「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設立及管理辦法」(以下稱兒少權益法),對兒童課後照顧主要分為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兩種方式,並僅限於招收國民小學階段包括身心障礙之兒童,其招收對象範圍並未將「國民教育法」第3條規定之6歲至15歲國中小學生均納入。爰基於國家照顧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教育政策一貫性,前開補助規範允宜檢討逐次納入國中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為課後照顧服務補助對象,建議修正兒少權益法相關規範,以促進國中小學生均能健康成長、支持身心障礙學生之家長安心就業。 撰稿人:郭憲鐘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042/File_19786143.docx
R02141
綠能發展區位劃設原則探討
國土計畫法
吳淑青
2023-07-1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41 議題研析 1、 題目:綠能發展區位劃設原則探討 2、 議題所涉法規 國土計畫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達到2025年太陽光電20GW目標,經濟部欲劃設綠能發展區,學界擔憂破壞農地、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80名學者專家連署聲明,呼籲政府「建立明確的綠能發展區位劃設原則與總量管理」、「以科學證據為本,計畫引導綠能發展區劃設」、「訂定光電案場設計與營運管理規範」及「落實既有光電案場社會與環境責任及資訊揭露」 。 (二)內政部2018年公告「全國國土計畫」中「部門空間發展策略」一章提及將太陽能光電等再生能源設施納入空間發展策略之一,「2025年規劃太陽光電設置目標20GW,其中屋頂型目標3GW、需屋頂面積3,000公頃,地面型目標為17GW,需規劃光電設備及併連線路土地約 2.5萬公頃。屋頂型以推動民宅、工廠、農業設施、中央公有建築等設置為主;地面型利用地層下陷、不利農業經營土地、受污染土地、鹽業用地、水域空間、中央與直轄市、縣(市)政府盤點之土地、光電與農業經營結合之農牧用地或養殖用地、特定光電專區用地等設置,並以地面型專區方式推動」。 (三)依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3年5月的再生能源總發電量達25(GWh),占整體發電量約10.3%,其中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占總發電量6.9% 。顯示太陽光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不高,然地面型光電發電設備卻需約2.5萬公頃土地,此一規劃是否合宜,因此引發質疑 。 (四)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30日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中,大幅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2050年的目標將從2025年的20%增加到60%。但為了2025年的目標,地面型光電的選址已經對環境生態或農漁業造成衝擊,對於越來越多的再生能源用地需求,應該如何在能源轉型與國土規劃中找到平衡,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 四、探討研析 (一) 綠能發展區位宜先訂定劃設原則,並納入國土計畫予以規範 《國土計畫法》於2015年12月18日制定,目標在10年內分3階段擬定全國國土計畫、縣市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圖與管制使用規則,重新思考國土空間的永續利用。第1階段的「全國國土計畫」內政部已於2018年4月30日公告實施;第2階段的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亦於2021年4月30日公告實施;第3階段的國土功能分區圖應於2025年4月30日前公告,取代《區域計畫法》,對於非都市土地進行新的規劃與管制。由於早期非都市土地主要按現況編定並實施管制,產業開發建設屬個案審查,缺乏實質空間計畫來指認發展區位,導致土地使用的不確定性與投資風險 。《國土計畫法》之實施即為避免目前非都市土地管制之亂象,對於綠能發展區位宜先訂定劃設原則,並納入國土計畫管制,以避免不適合的土地個案申請,讓在地居民、開發業者與地方政府有規則可循,加速政策推動。 (二) 宜先確認各區域的用地需求總量,納入縣市國土計畫 依據《電業登記規則》第3條第1項第1款第6目之 6規定「太陽光電發電廠:其設置屬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第28條所定設施中水產養殖設施結合綠能型態、廠址位於該辦法第29條規定之漁業經營結合綠能之區位範圍或位於已取得養殖漁業登記證之土地者,應檢附養殖戶同意證明文件;屬該辦法第29條規定之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者,並應檢附太陽光電環境與社會檢核相關證明文件。」個案式的審查,只能討論特定基地進行光電開發時是否顧及周邊環境發展,無法檢討較高層面的區位選擇或開發內容是否「適地適性」,區域的累積效應不在考慮範疇 。由於目前沒有上位的指導原則,欠缺區域總量管制,以致綠能發展在各區域間發展出現失衡的現象,爰宜先確認各區域的用地需求總量,訂定劃設原則納入「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以資遵循。 撰稿人:吳淑青 � 林良齊、游念育、王玉樹,憂光電蔓生毀環境 80學者連署 反對強推農地種電 全台綠能發展區面積恐達雙北土地總和 經濟部稱中大型案場以漁電共生為主,中國時報,全台要聞,2023年6月21日,第A8版。 �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專區,能源統計月報,3-01電力供需概況,2023年5月,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esist.org.tw/publication/monthly_detail?Id=12618ab72d" �https://www.esist.org.tw/publication/monthly_detail?Id=12618ab72d�,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4日。 � 陳曉芬,國有非公用土地利用法制之研究—以提供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之設置為中心,財稅研究,第51卷第2期,2021年7月,頁182。 � 行政院,重要政策,全國國土計畫—確立國土新秩序,2018年5月18日,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90200f69-7dd0-428f-accc-d17934caf86d,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6日。 � 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需求4倍增,台灣去哪找地裝光電板?2022年5月26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pge.pthg.gov.tw/archives/3881" �https://pge.pthg.gov.tw/archives/388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6日。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0044/File_19786139.doc
R02139
雇主對性騷事件糾正補救措施內涵之探討
性別工作平等法
陳建欉
2023-07-0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9 議題研析 一、題目:雇主對性騷事件糾正補救措施內涵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性別工作平等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性別工作平等法》(下稱《性工法》)第13條規定:「(第1項)雇主應防治性騷擾行為之發生。其僱用受僱者三十人以上者,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第2項)雇主於知悉[footnoteRef:1]前條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該條第1項前段旨在課予雇主性騷擾「事前防治」義務;第2項則為「事後補救」義務。如雇主違反前開規定,依同法第38條之1第2項規定,可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職場性騷擾,受害者向雇主提出申訴,並無期間限制。惟雇主違反職場性騷擾防治義務,主管機關進行行政裁罰,依《行政罰法》第27條規定,裁處權有3年時效之限制[footnoteRef:2]。 [1: 參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9年3月11日勞動3字第 0990064489號書函、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10 年度訴字第 247 號判決。所稱「知悉」應包含雇主「可得知悉」之情形在內,並不以申訴人須向雇主提出性騷擾申訴為限。因為雇主本來就應該建立友善工作職場,並不以員工提出性騷擾申訴為必要。受僱者遭受性騷擾的消息來源,不論是當雇主收受外部申訴機制的來函、轉達或訪談時知悉、或由被害人配偶告知雇主、或由被害人家屬告知雇主,均為知悉而負有立即採取有效糾正補救措施之義務。] [2: 陳業鑫,實習生離職10年後投訴「曾被主管熊抱」,公司仍須處理?職場性騷擾申訴有時效限制?律師一次解答,今周刊,112年6月20日,網址: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34/post/202306200019/(最後瀏覽日:112年6月30日)。被害人若要追究雇主未盡法定義務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30條規定,自被害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2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有性騷擾行為或違反各該規定之行為時起,逾10年者,亦同。] (二)法院對「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實務見解 1.立即有效    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指雇主於知悉性騷擾行為發生時,應有「立即」且「有效」之作為,該作為足以糾正及補救性騷擾之情形,此自應包括雇主知悉時即啟動調查機制,以釐清確認性騷擾事件始末。如未能立即、完善調查,則性騷擾之樣態無法確認,即難期其後續得進行積極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自不得由雇主逕行認定申訴內容非屬性騷擾事件,而恣意決定不啟動調查機制,至該性騷擾事件經調查後是否成立,尚非所問[footnoteRef:3] 。 [3: 參見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上字第594號判決。] 2. 糾正及補救措施 實務運作上,立即有效「糾正及補救措施」之作為應包括,雇主知悉性騷擾行為發生時,應設身處地考量申訴人感受,採取滾動式的具體措施,主動介入調查以確認事件之始末。調查完成後,採取適當必要之措施,防止性騷擾之再發生、給予受害者完善之保障,以免被性騷擾者處於具敵意性、脅迫性或冒犯性之工作環境,方與其立法目的相符[footnoteRef:4]。 [4: 參見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9 年度訴字第 1484 號判決。] (三)英國《平等法》(Equality Act 2010),對於職場中騷擾行為之防治責任歸於雇主,該法規定所有事業單位雇主,均有義務對性騷擾事件,作出合理之調整(reasonable adjustments),且在履行性騷擾防治「全部合理措施」後,始可免除損害賠償責任[footnoteRef:5]。德國《工作場所性騷擾受僱人保護法》第2條第2項規定,受僱人認為受侵害時,可向服務之企業或主管機關提起申訴。被騷擾之受僱人提出申訴後,雇主未採取必要措施,或無法阻止再度受性騷擾,受僱人可以暫時性拒絕履行契約義務(停止工作),但仍享有工資請求權[footnoteRef:6]。日本《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第11條第1項規定,事業主為防止勞動者,因遭受職場上性的言論行為,所為之應對,導致受不利益勞動條件之待遇,或就業環境因而受不利影響,必須回應該勞工之諮商,並採取必要體制之準備及其他僱用管理上之措施。韓國《男女僱用平等及工作家庭併存支援法》(下稱《僱平法》)第14條明定,事業主在處理性騷擾各階段之義務內容,該規定有助於提高勞工權益保障密度[footnoteRef:7]。 [5: 焦興鎧、傅柏翔、侯岳宏、黃鼎佑、賴怡欣、顏雅婷、黃韋翔,各國職場性騷擾相關法制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112年6月,頁25-27。英國之立即糾正補救內容,稱為「全部合理措施」,包括制定有效的反騷擾政策、讓員工參與並知悉通報申訴規定、評估並採取措施以降低職場風險、回報事件之管道、相關訓練、申訴之處理、處理第三方之性騷擾行為等7項指標作綜合判斷。] [6: 俞慧君,各國對工作場所性騷擾之法律規範,法學叢刊,第47卷第2期,91年4月,頁80-83。] [7: 同註5,頁38、53。韓國立即糾正補救措施之內涵,包括事實調查、事實確定前之暫時措施、事實確定後適當措施、不利益處分禁止及秘密保持等義務。] 四、探討研析 (一)宜審酌性騷擾類型,採取更細緻的糾正補救措施與裁罰 依《性工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性騷擾包含敵意環境及交換利益性騷擾[footnoteRef:8]。有論者認為應將性騷擾再細分為,性(sex)的騷擾與性別騷擾(gender harassment),前者涉及性慾望類型,屬於非法的惡行;後者屬於文化偏見或敵意的展現。「性的騷擾」應強調立即中斷損害;「性別騷擾」涉及文化認知,應強調對話和教育,不宜一律採取同樣處理方式[footnoteRef:9]。職場性騷擾行為橫跨多元光譜,不同性騷擾類型,責難程度應有不同,為避免責任輕重失衡,宜進行類型區別,採取更細緻的糾正補救措施與裁罰,較為妥適。 [8: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性騷擾,謂下列二款情形之一:一、受僱者於執行職務時,任何人以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對其造成敵意性、脅迫性或冒犯性之工作環境,致侵犯或干擾其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影響其工作表現。二、雇主對受僱者或求職者為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作為勞務契約成立、存續、變更或分發、配置、報酬、考績、陞遷、降調、獎懲等之交換條件。」,本項第1款屬敵意環境性騷擾,第2款屬交換利益性騷擾。] [9: 同註5,頁14-15。] (二)所有企業納入性騷擾防治體系,並對中小企業提供協助方案 依《性工法》第13條第1項規定,有關企業規模適用性騷擾防治機制之規定,要求僱用30人以上之雇主,應訂定並公開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但「30人以上企業」在占全國企業比例不到1成[footnoteRef:10],致使許多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皆未受前揭法律規範。為避免對中小企業勞工保障不足,宜修法要求所有企業均應建立友善職場基本義務,並訂定公開防治機制[footnoteRef:11]。考量規模較小事業單位人力與經營成本限制,難以啟動調查機制並做出客觀公正調查,建議由政府編列預算,委由第三方專業團體協助處理性騷擾防治工作。 [10: 行政院主計總處,工業及服務業普查主題-105年普查結果統計表,網址:https://www.stat.gov.tw/lp.asp?ctNode=543&CtUnit=379&BaseDSD=7&mp=4(最後瀏覽日:112年7月4日)。105年臺灣僱用人數在30人以下之企業單位占全體企業單位之97.7%,其中5人以下之企業單位亦高達78.7%。] [11: 單蔓婷,政壇「Me too」延燒!職場性騷擾7成黑數不敢求助 雇主「球員兼裁判」申訴難,菱傳媒,112年6月5日,網址: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9356&utm_source=OwlNew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multi-perspective&utm_content=news(最後瀏覽日:112年7月1日)。] (三)明文規定「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之內涵 《性工法》第13條第2項規定之「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屬「不確定法律概念」。為期明確,避免實務上對「立即有效糾正及補救措施」之內涵認定產生歧異,致判斷標準不一致[footnoteRef:12],爰參酌英國《平等法》之「全部合理措施」、韓國《僱平法》賦予雇主性騷擾各階段防治義務內容及我國實務判決見解,建議修法明文規定「立即糾正及補救措施」之內涵,建立更為明確且細緻之規範,俾利判斷雇主採取之糾正及補救措施是否合於法律規定。 [12: 有關「立即有效糾正及補救措施」之內涵,依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裁字第2802號裁定意旨,雇主應以審慎態度視之,即時設身處地主動關懷,並採取適當解決之措施。依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訴字第1484號判決意旨,在調查期間亦應設身處地考量申訴人之感受、採取滾動式之具體措施,使申訴人得以免於有在該段期間於職場環境上遭遇不友善之眼光及待遇之虞。依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訴字第248號判決意旨,雇主知悉時即啟動調查機制,以釐清確認性騷擾事件始末。] 撰稿人:陳建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85/File_19785950.docx
R02138
大型重型機車停車問題法制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停車場法;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林鈺琪
2023-07-0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大型重型機車停車問題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停車場法、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三、背景說明 據報載,大型重型機車(下簡稱大型重機)因車型介於一般機車與汽車,常為了找車位傷腦筋,有些停車場甚至禁止停放大型重機。機車團體表示,有些停車場設置是一格汽車位停兩台大型重機,造成大型重機駕駛與汽車駕駛間的衝突,大型重機義務比照汽車,權利卻不如汽車。近日民間為凸顯法規的不完備,發起「重機停車大富翁」活動,號召大型重機一車一格、停好停滿,並指出大型重機比照汽車停車的政策浪費空間、排擠其他車輛的停放,全臺各地停車管理單位仍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簡稱道交條例),強制大型重機比照汽車停放,而後雖然修法規定多台大型重機可停放一格車位,卻每台都收一格的費用,且進出停車場常遇辨識車牌問題,讓騎士卡在門口動彈不得[footnoteRef:1]。 [1: 蔡亞樺、蔡思培,《專用格少、限制多 重機族怨難停車》,自由時報,2023年6月17日,第A11版。] 四、探討研析 (一) 大型重機停車規範宜以法律明定 道交條例第92條第6項規定,大型重機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小型汽車適用其行駛及處罰規定。停車場法第13條亦規定,地方主管機關應於路邊停車場開放使用前,將相關規定事項公告週知,變更及廢止時亦同。因路邊停車攸關道路交通管理,故明定路邊停車場開放使用或變更、廢止時應行公告週知事項,俾利遵循。是以,法律未明定大型重機規定者,係比照小型汽車之規定。 為解決大型重機停車問題,2018年12月24日修正發布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下簡稱道安規則)第112條規定,增訂第1項第14款,1個小型車停車格位得停放1輛以上之大型重機。同條項第15款亦規定,停車時間、位置、方式及車種,如公路主管機關、市區道路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有特別規定時,應依其規定。惟,以法規命令方式規範大型重機停車規定似有不妥,為避免停車紛爭,並維護大型重機停車權益,宜以法律明定較為周妥。 (二)因應重機數量增加,宜檢討法規之實效性 臺灣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才在「公平貿易」的前提下,於該年7月1日重新開放150c.c.以上的大型重機進口與領牌[footnoteRef:2]。依交通部「機動車輛登記數」[footnoteRef:3]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12月統計,大型重機計1,882輛,小型車計4,989,336輛,大型重機約占小型車0.00038;惟至2023年5月統計,大型重機計239,205輛,小型車計7,259,158輛,大型重機已約占小型車0.033。20多年間,大型重機車輛數約增加127倍,小型車車輛數約增加1.45倍,而大型重機與小型車之占比增加87倍多。 [2: 張慶輝,《臺灣重機開放20年「賣出新車數曝光」!近50萬人先考駕照圓追風夢》,ETtoday新聞雲,2021年12月23日,網址:https://speed.ettoday.net/news/215252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29日。] [3: 機動車輛登記數,交通部統計查詢網,網址:https://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funid=b330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29日。] 鑑於大型重機數量日漸增加,主管機關宜檢討評估現行有關大型重機相關法規內容是否合理、有效、可行,訂定符合大型重機停車相關規定,以符實效性原則。 (三) 法規規定應符合衡平原則 雖然依道交條例第92條第6項及道安規則第112條第1項第14款規定,大型重機比照小型汽車適用其行駛及處罰規定,1個小型車停車格位得停放1輛以上之大型重機,然而人口密集都會區域,對小型汽車來說,停車位本就一位難求,在未設有大型重機專屬停車格情形下,經常發生大型重機與小型汽車之停車糾紛[footnoteRef:4]。此外,進出停車場若遇車牌辨識系統時,大型重機騎士需要採「倒退嚕」方式,藉此進行車牌辨識,才得以順利進出停車場[footnoteRef:5]。此等均在在顯示現行對大型重機停車之不友善環境,畢竟大型重機與小型汽車仍有區別,若依規定大型重機之行駛及處罰須比照小型汽車規定,恐有失衡平。依停車場法第13條及道安規則第112條第1項第15款規定,相關主管機關或可研擬更符合大型重機停車之車格、方式等相關規定,以完善大型重機停車問題。 [4: 李依璇,《紅牌重機停汽車停車格挨轟「自私缺德不要臉」 警說話了!》,三立新聞網,2023年3月3日,網址: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25955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30日。] [5: 東森新聞,《獨/無奈又好笑 重機停車遇車牌辨識只能倒退嚕》,yahoo!新聞,2022年4月12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news/%E7%8D%A8-%E7%84%A1%E5%A5%88%E5%8F%88%E5%A5%BD%E7%AC%91-%E9%87%8D%E6%A9%9F%E5%81%9C%E8%BB%8A%E9%81%87%E8%BB%8A%E7%89%8C%E8%BE%A8%E8%AD%98%E5%8F%AA%E8%83%BD%E5%80%92%E9%80%80%E5%9A%95-05480091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30日。] 撰稿人:林鈺琪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82/File_19785948.docx
R02137
搜索律師事務所規定修法方向之研析
刑事訴訟法
陳世超
2023-07-0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搜索律師事務所規定修法方向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刑事訴訟法 三、背景說明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認為,刑事訴訟法第122條第2項及第133條第1項[footnoteRef:1]等相關規定未將律師或辯護人與被告、犯罪嫌疑人、潛在犯罪嫌疑人間基於憲法保障秘密自由溝通權行使而生之文件資料,排除於得搜索、扣押之外,與憲法第15條保障律師工作權及憲法第16條保障被告訴訟權之意旨不符,應予檢討修正。 [1: 刑事訴訟法第122條第2項:「對於第三人之身體、物件、電磁紀錄及住宅或其他處所,以有相當理由可信為……應扣押之物或電磁紀錄存在時為限,得搜索之」;第133條第1項:「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 四、探討研析 (一)日本及德國刑事訴訟法已有類似排除扣押規定可供修法參考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認為,除有事證足認律師或辯護人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情形外,刑事訴訟法未將律師或辯護人與被告、犯罪嫌疑人、潛在犯罪嫌疑人間基於憲法保障秘密自由溝通權行使之溝通紀錄及因此而生之文件資料排除於得搜索、扣押之外,與憲法保障律師工作權及被告訴訟權之意旨不符,應於2年內依判決意旨修正刑事訴訟法。 就此部分,日本刑事訴訟法第105條:「現任或曾任醫師、牙醫、助產師、護理師、律師(含外國法律事務律師)、專利師、公證人、宗教職業之人,就其業務上委託而保管或持有之物,與他人秘密有關者,得拒絕扣押。但經本人承諾之情形,或足認拒絕扣押僅係為被告所為之權利濫用之情形(被告為本人之情形除外)以及其他依法院規則所定事項之情形,不在此限」[footnoteRef:2]及德國刑事訴訟法第97條(對拒絕證言權人之扣押禁止):「(1)下列物件不得扣押:1.被告與依第52條[footnoteRef:3]或第53條[footnoteRef:4]第1項第1句第1款至第3b款有拒絕證言權人間之書面通訊;2.第53條第1項第1句第1款至第3b款所稱之人,就被告對其信賴告知之事項或拒絕證言權所涵蓋之其他情況所作之紀錄;3.第53條第1項第1句第1款至第3b款所稱之人之拒絕證言權所涵蓋的、包括醫師檢查報告之其他物件。(2)以上限制僅適用於物件被拒絕證言權人所保管之情形,但物件是社會法第5章第291a條意義下之電子健康紀錄卡除外。……扣押之限制不適用於下列情形,即當一定之事實構成懷疑,拒絕證言權人參與犯罪或參與資訊贓物罪、包庇犯罪利益、妨礙司法或贓物罪,或者當物件是經由犯罪產生、實施犯罪時使用或計畫使用或者由犯罪所得者。……」[footnoteRef:5],均有類似排除扣押規定可供修法之參考。 [2: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所附「陳運財教授專家諮詢意見書」,頁3。] [3: 被告親屬之拒絕證言權。] [4: 應守職業秘密者之拒絕證言權,包括律師、專利師、公證人、醫師、神職人員等。] [5: 連孟琦譯,德國刑事訴訟法—附德國法院組織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05年9月,頁67。] (二)對於符合法定要件而有搜索律師事務所必要時,是否宜有特別程序規定,似得於修法時併同衡酌 雖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主文基於法官得對搜索律師事務所之聲請予以審查,且對搜索之裁定及執行已設有監督及救濟機制[footnoteRef:6],而對刑事訴訟法未對律師事務所搜索設有特別程序規定部分,採取合憲性解釋。 [6: 刑事訴訟法第128條第3項:「搜索票,由法官簽名。法官並得於搜索票上,對執行人員為適當之指示」;第132條之1:「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於聲請核發之搜索票執行後,應將執行結果陳報核發搜索票之法院,如未能執行者,應敘明其事由」;第142條第1項:「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第416條第1項:「對於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或檢察官所為下列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處分已執行終結,受處分人亦得聲請,法院不得以已執行終結而無實益為由駁回:一、關於羈押、具保、責付、限制住居、限制出境、限制出海、搜索、扣押或扣押物發還、變價、擔保金、因鑑定將被告送入醫院或其他處所之處分、身體檢查、通訊監察及第105條第3項、第4項所為之禁止或扣押之處分。……」;第416條第2項:「前項之搜索、扣押經撤銷者,審判時法院得宣告所扣得之物,不得作為證據」。] 惟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理由亦強調,律師事務所作為律師執行業務之所在,儲存保留其眾多委任人委託案件之檔案資料,國家機關就律師事務所執行搜索、扣押時,欲就特定文書、電磁紀錄加以扣押,必經篩選搜索,瀏覽範圍勢必及於非本案應扣押標的之其他委任人所屬應受秘密自由溝通權保障之文件資料。因此,對律師事務所進行搜索,在發動條件、程序及救濟上自應特予審慎考量,始符合憲法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要求。 論者亦認[footnoteRef:7],在涉及文件等書面類型證據的搜索時,為了確認是否為得扣押的客體,偵查機關無可避免地必須要瀏覽遠遠超過令狀所特定範圍的資料。一旦偵查機關察看到這些受有秘密自由溝通權保障的資料,就會知悉相對人與律師間不應被他人所探知的事項,其所造成的侵害是無從回復的。且對於律師事務所的搜索,除了會影響律師既有當事人的權益外,還會使得尚未諮詢律師意見的人們卻步,不敢向律師尋求專業上的協助,形成寒蟬效應。 [7: 李榮耕,律師事務所的搜索,臺灣法律人,第22期,112年4月,頁80。] 因而有論者認[footnoteRef:8],倘若相關法律未建立機制以避免偵查機關在搜索過程中接觸到受有秘密自由溝通權保障的資料內容,僅是在搜索到資料後才禁止扣押、審判使用或課以相關人員保密義務等措施,都不足以保障搜索律師事務所牽動的律師與其委任人間秘密自由溝通權利。 [8: 李佳玟,律師事務所搜索扣押之規範違憲審查,臺灣法律人,第23期,112年5月,頁112-113。] 因此,論者多認[footnoteRef:9],得參考加州「特別執行官」制度[footnoteRef:10],其規定法院在符合法定要件而有搜索律師事務所必要時,應同時指派特別執行官(自該州聲譽良好之律師中選任,對於執行搜索所知悉事項,除回答法官詢問外,有保守秘密之義務[footnoteRef:11])。特別執行官執行搜索時,應告知受搜索人搜索票記載所欲扣押之物品,使受搜索人有自行提出之機會,如受搜索人未提出欲扣押之物品時,特別執行官得進行搜索。如受搜索人主張某文件涉及秘密而不應揭露時,特別執行官應將該文件緘封,送交法院審查。 [9: 王兆鵬,搜索律師事務所之合憲性,月旦法學,第227期,103年4月,頁14-15;李榮耕,同註7,頁86;李佳玟,同註8,頁113。] [10: California Penal Code §1524(c):「Notwithstanding subdivision (a) or (b), a search warrant shall not be issued for any documentary evidence in the possession or under the control of any person who is a lawyer as defined in Section 950 of the Evidence Code, ……and who is not reasonably suspected of engaging or having engaged in criminal activity related to the documentary evidence for which a warrant is requested unless the following procedure has been complied with:(1) At the time of the issuance of the warrant, the court shall appoint a special master in accordance with subdivision (d) to accompany the person who will serve the warrant. Upon service of the warrant, the special master shall inform the party served of the specific items being sought and that the party sha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rovide the items requested. If the party, in the judgment of the special master, fails to provide the items requested, the special master shall conduct a search for the items in the areas indicated in the search warrant. (2) (A) If the party who has been served states that an item or items should not be disclosed, they shall be sealed by the special master and taken to court for a hearing. ……」,https://leginfo.legislature.ca.gov/faces/codes_displayText.xhtml?lawCode=PEN&division= &title=12.&part=2.&chapter=3.&article=,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8日。] [11: California Penal Code §1524(d):「(1) As used in this section, a “special master” is an attorney who is a member in good standing of the California State Bar and who has been selected from a list of qualified attorneys that is maintained by the State Bar particularly for the purposes of conducting the searches described in this section.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the special master shall be confidential and may not be divulged except in direct response to inquiry by the court. ……」,https://leginfo.legislature.ca.gov/faces/codes_display Text.xhtml?lawCode=PEN&division=&title=12.&part=2.&chapter=3.&article=,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8日。] 是以,未來修法時,是否參酌前開論者意見及外國立法例建立相關機制,以平衡國家偵查犯罪發見真實需要並保障律師與其委任人間秘密自由溝通權利,尚待各界討論形成共識。 撰稿人:陳世超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80/File_19785946.docx
R02136
海外藏僧來臺弘法入境簽證問題研析
外國護照簽證條例施行細則;就業服務法
王珮瑛
2023-07-0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海外藏僧來臺弘法入境簽證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外國護照簽證條例施行細則、就業服務法 三、背景說明 (一)鑑於海外藏僧申請來臺簽證長期以來規定過於嚴苛且繁瑣,超過120個臺灣藏傳佛教佛學中心發起共同連署,並於112年6月6日於立法院中興大樓召開記者會,發表連署聲明。記者會主題為「最遙遠的距離,最難到的臺灣,取消限制,放寬延長,半年合理,居留許可」[footnoteRef:1]。聲明中除提及藏傳僧侶在辦理加簽或新申請入境時,只能拿到2個月不可延長入境簽證的不公平對待,並提出3點訴求:1.取消每2個月必須出境的規定,應採無差別待遇,給予半年簽證,無不良紀錄者,應考慮第2次入境延展為1年;2.要求比照其他宗教,一體適用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6款,得以宗教工作取得居留簽證;3.針對來自印度或尼泊爾護照不易辨識真偽,有社會及國安疑慮者,在不阻礙良善宗教交流原則下,政府可設立適當防火牆,但不要帶著有色眼光及預設立場[footnoteRef:2]。列席之外交部代表則表示,外交部已在檢討過去多年來規定的合理性,在維護國境管理、兼顧社會治安下,會朝放寬的方向規劃,但恐不能一步到位。 [1: 項家麟,藏傳僧侶簽證嚴苛!逾百佛學中心連署聲明:給予半年簽證,經濟日報,112年6月6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721640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6日。] [2: 藏傳佛教佛學中心聯合簽署聲明 尊重和保障宗教的平等地位,藏傳僧侶在辦理加簽或新申請入境需放寬,喇嘛網,112年6月9日,網址:https://www.lama.com.tw/content/news/index.aspx?id=451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6日。] (二)據蒙藏文化中心資料統計,自100年至108年(近3年受疫情影響人數明顯減少),每年來臺弘法海外藏僧均超過1500人次[footnoteRef:3]而各地佛學中心的數量亦呈成長趨勢。惟在經濟誘因下,也產生不少弊端,有部分藏僧以交易賺錢為目的,非為傳法;甚至有藏胞偽作喇嘛為人修法、占卜、療病等引發詐騙事端[footnoteRef:4]。加以部分藏傳佛教喇嘛透過不法途徑取得尼泊爾護照申請來臺簽證[footnoteRef:5],種種現象致使外交部對藏傳佛教僧侶入境採取限縮及嚴格之特殊化處理。 [3: 100年為1,589人次、104年達1,967,106年略降為1,575,至108年則高達2,014,參見海外藏僧來臺弘法人次統計表,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網站,網址:https://mtcc.moc.gov.tw/home/zh-tw/statistics/96663?mark==,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7日。] [4: 姚麗香,藏傳佛教在臺灣發展的初步研究,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5期,2000年7月,頁336。] [5: 外交部宣布尼泊爾籍喇嘛來臺簽證審核原則,外交部新聞稿,95年6月20日,網址: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6&s=6893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7日。] 四、探討研析 (一)宜適時檢討海外藏僧來臺弘法入境簽證相關規定與限制 依現行規定,必須具備阿闍黎證書[footnoteRef:6]同時必須是住持才能申請90天可延簽證,一般藏僧申請入境時,長期以來都只能拿到2個月不可延長之入境簽證[footnoteRef:7]。若係隨同一定位階之住持來臺協助弘法人員(以1人為原則),符合連續5年來臺弘法至少15次以上,或連續10年來臺弘法至少30次以上,才可酌予核發較長停留期限或可延期停留簽證[footnoteRef:8]。加以申請流程繁複,較之其他宗教人士來臺之相關規定明顯嚴苛。此不僅造成各佛學中心沈重之經濟及行政負擔,阻礙法務推動,就宗教平等角度觀之,亦有欠公允。監察院曾就此提出調查報告指出:外交部對於知名藏僧或知名寺院住持,或過去曾來臺、無逾期停留或不良紀錄,真正從事弘法之藏傳佛教僧侶,允宜給予分類分級之便利待遇,並應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加以落實,以維宗教信仰之自由[footnoteRef:9]。另監察院亦指出:藏僧申請來臺所持護照效期需在1年以上,印度旅行證之效期須3年以上,惟其他宗教人士所持護照效期僅需6個月以上,有失公允,亦有違外國護照簽證條例施行細則規定[footnoteRef:10],外交部允宜切實檢討改進[footnoteRef:11]。 [6: 顯教中,阿闍黎意即「軌範師」,又稱「導師」;在密教,阿闍黎為受戒之師,即一般所稱之上師、金剛上師。取得阿闍黎資格需聽聞並修持佛法、接受灌頂,並領受阿闍黎證書,有了阿闍黎證書,即成為「教授師」,可教授密法。參見全國宗教知識網,網址: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407;真佛宗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s://www.tbsn.org/means/detail/176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7月5日。] [7: 同註2。] [8: 藏傳佛教外籍僧侶(藏僧)來臺弘法補充注意事項,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網址:https://www.boca.gov.tw/cp-36-192-55163-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9日。] [9: 監察院調查報告,案號:098外0004,98年4月22日審議,105年2月17日結案,110年4月27日公告,網址: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133&s=19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9日。] [10: 外國護照簽證條例施行細則第5條第2項:前項所定有效外國護照,其所餘效期應六個月以上。但條約或協定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11: 同註9。] 然外交部多年來除對持印度旅行證之藏僧申請簽證所持護照效期由3年放寬為1年外[footnoteRef:12],其他就藏僧申請來臺簽證較其他宗教人士規定嚴苛之處並未有所調整。雖然簽證業務須考量國境安全與社會安寧,但在外交部無法就藏僧來臺違法情事提出有力證據和統計證明,且違法數字相當少[footnoteRef:13]之情況下,實有必要重新檢討相關規定之合理性,以平撫藏傳佛教各佛學中心與信眾多年來認受不公對待之不滿情緒,並消弭宗教不平等之疑慮。 [12: 外交部自97年9月起放寬印度旅行證之效期在1年以上者,即可申請我國簽證。參見:監察院外交及僑政委員會調查報告結案情形一覽表,同註9。] [13: 同註1。] (二)研議開放藏僧可比照其他宗教人士以宗教工作取得居留簽證之可行性 據西藏宗教基金會表示:藏僧至今仍無法以宗教工作為由取得居留簽證,當局一般而言均會核發工作居留簽證予其他宗教工作者,但一直以來均拒發居留簽證給藏僧[footnoteRef:14]。依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6款,雇主可聘僱外國人在中華民國境內從事宗教、藝術及演藝工作,但長期以來藏僧均無法以宗教工作取得居留簽證,除須頻繁出境外,在臺期間亦無法享有健保,若來臺弘法之藏僧有醫療需求,恐造成佛學中心另一財務負擔。基於平等原則,宜比照其他宗教人士,開放海外藏僧得一體適用就業服務法,以宗教工作取得居留簽證。 [14: 2022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臺灣部分,美國在臺協會,112年6月7日,網址:https://www.ait.org.tw/zhtw/zhtw-2022-report-on-international-religious-freedom-taiwan/,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29日。] 撰稿人:王珮瑛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75/File_19785934.docx
R02135
美國對外簽訂國際書面協定權限分配之法制簡介
憲法
方華香
2023-07-0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5 議題研析 一、題目:美國對外簽訂國際書面協定權限分配之法制簡介 二、議題所涉法規 憲法 三、背景說明[footnoteRef:1] [1: 本段相關內容係整理自劉秉森,論國會對租稅協定之監督權限—臺灣與美國相關法制之比較,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22年7月,頁50-101;Stephen P. Mulligan,International Law and Agreements:Their Effect upon U.S. Law,P2-12,CRS Report RL32528,September 19, 2018(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product/pdf/RL/RL32528)(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30日);王瑋,美國條約行為的模式,美國研究,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2011年(http://www.mgyj.com/american_studies/2011/third/third10.htm)(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30日)。] (一)美國對外簽訂國際書面協定,傳統上可分為下列類型:1.條約(Treaty);2.國會行政協定(congressional-executive agreement);3.單純行政協定(sole executive agreement)等。形式上觀之,單純行政協定是美國總統在其憲法職權內簽訂之國際書面協定,無須國會審議或同意,屬行政權範疇,未涉立法權與行政權之權限分配問題。爰此,此處僅對條約及國會行政協定中,行政權與立法權之互動為美國法制之簡介。 (二)條約: 1.依據:美國憲法第2條第2項規定:「……總統經參議院之諮詢及同意,並得該院出席議員2/3贊成時,有締結條約之權。……」 2.說明: (1)按美國制憲者之原始設計,締約權由總統與參議院共享。參議院之諮詢及同意(advice and consent)為兩個程序,諮詢指在協商條約之任何階段,總統應與參議院持續溝通,但鑑於頻繁的諮詢毫無效率與章法,自華盛頓總統第二個任期後,後續總統均不再向參議院履行憲法之「諮詢」程序[footnoteRef:2]。自此,參議院全方位之諮詢與事後同意程序,縮減至事後同意。 [2: Stephen P. Mulligan,同前註。 ] (2)制度演變:美國制憲者之所以將締約同意權劃歸參議院,係因為制憲當時,相對於眾議院,參議員任期6年,由各州議會指派2名,較為專業穩定而小型,利於條約之諮商、保密,也保障小州利益。然而,今日參議員已轉變為與眾議員相同之直選制度,人數也有百人,不復當初制憲者所想像之專業、小型,而2/3的高門檻,使得小州利益得以凌駕於國家利益,以1/3+1票否決對國家有利之條約,且以州為單位,其民主代表性不如以人口為計算基礎。因而,有修憲納入眾議院一同決策之呼聲。 (三)國會行政協定: 1.依據:鑑於條約程序之繁複及制度缺失,在條約程序外,美國發展出,以兩院簡單多數決取代參議院2/3絕對多數決而締結之國際書面協定,其權源係來自國內現有或隨後頒布之法律之授權,而透過兩院決議通過之國會行政協定,亦被認為較具民主性。。一般承認國會行政協定之合憲性,係本於美國憲法第1條第8項所列舉國會權限中,第18款明定「為執行以上各項權力,或為執行本憲法授予美國政府或政府中任何機關或官員之權力,國會得制定一切必要而適當之法律。」以貿易協定為例,同條項第3款規定國會有權「制定法律」以規範與外國之貿易。也因此,國會行政協定之簽署,以憲法第1條所列舉之國會權限事項為限。 2.說明: (1)國會行政協定分為事前授權(ex ante congressional-executive agreement)或事後審議(ex post congressional-executive agreement)而有不同程序。事前授權指的是國會事先立法將談判簽署權限授權予總統,若該授權之法律無落日條款,則接續繼任之總統可一直沿用該授權。此種授權之立法並無一定方式,可能廣泛授權給總統認為必要之行為,亦可能僅嚴密授權總統為特定領域、特定目的之協定。事後審議則是,總統或其代表完成與外國協定之談判後,分別送交參議院與眾議院以普通立法程序(普通多數決)審議,與普通立法程序略有不同是該國會行政協定係平行分別由兩院審議。一旦兩院有調整該約款之決議,總統必須重啟談判,並重送新的協定條文給兩院審議。也因此,事後審議程序有可能會比國內法立法程序更加繁瑣。 (2)事前授權類型之國會行政協定之商榷:透過立法授權總統對外談判簽署協定之立法方式並無一定,授權範圍不一,甚至無落日條款,影響到國會後續的監督強度。 四、探討研析 (1) 美國憲政實務上運用條約之數量遠低於國會行政協定(以事前授權為大宗) 根據統計,美國締結條約占其國際書面協定之比例最多僅10%,其餘絕大多數為國會行政協定,且以事前授權為大宗[footnoteRef:3]。但條約比國會行政協定有較長之存續期間,且在特定領域,例如:引渡、環境、租稅、武器控制等,仍係以條約為主要國際書面之工具,故條約與國會行政協定仍可併存[footnoteRef:4]。 [3: 劉秉森,同註1,頁69-70、88;王瑋,同註1。] [4: 劉秉森,同註1,頁70-71;王瑋,同註1。] 研究指出,協定數目激增,一方面是行政部門追求效率,更主要的是為了繞開立法部門而做出的選擇[footnoteRef:5]。 [5: 王瑋,同註1。] (2) 對於是否屬於條約、國會行政協定、單純行政協定,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產生歧見之例 基於權力分立原則,對國際書面協定性質認定,影響及於國會對該書面協定之監督(參與)權限大小。因此,在美國憲政史上,亦不乏國會與行政部門認定不同調的案例。 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就曾引發是否啟動條約批准程序之爭論,但最終仍是以國會行政協定形式獲得國會通過,這使得參議院2/3多數同意逐步讓位於兩院的簡單多數同意[footnoteRef:6];2023年3月28日,美國與日本簽署之美日關於加強關鍵礦產供應鏈協議(Agre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Strengthening Critical Minerals Supply Chains(Japan-U.S. Critical Minerals Agreement (CMA)) ,行政部門採取單純行政協定形式而未送國會批准,美國國會對此形式表達關切(concern)[footnoteRef:7]。 [6: 王瑋,同註1。2020年7月1日起,新版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生效,已取代NAFTA。] [7: Timothy J. Keeler、 Duane W. Layton、 Warren S. Payne、 Jennifer L. Parry,Sole Executive Agreements and Their Role in US Law,April 12,2023(https://www.mayerbrown.com/en/perspectives-events/publications/2023/04/sole-executive-agreements-and-their-role-in-us-law)(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30日)] (3) 美國國會採取之制衡手段 1.條約部分: 美國簽署條約後不批准之現象甚為常見,參議院可能利用內部規則拖延表決程序,此種程序延宕取代了直接否決[footnoteRef:8];或在審議條約時,可以保留條款或以附加條件為同意條件,這些條件可能會修改美國在該條約下的權利義務。參議院還可以提議修改條約本身的文本,條約的其他締約國必須同意這些修改才能生效[footnoteRef:9]。 [8: 王瑋,同註1。] [9: Stephen P. Mulligan,同註1,P4。] 2.國會行政協定: (1)可透過立法對授權範圍、條件、期限等加以限制或收回授權 以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TPA) laws(貿易促進授權法案)為例,國會授權總統簽訂某些國際貿易協定,在有限的授權範圍、條件且總統履行法定義務(例如:通知、諮商國會與向國會報告(Notification, Consultation, and Reporting))等要件下,該國會行政協定適用快速立法程序(fast-tract,國會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審議,且僅能進行全有全無之表決)。TPA有落日條款,總統必須定期向國會申請延長授權,國會可透過重新授權使用 TPA 之權力,重新修改貿易談判目標、協商機制和要求總統通知國會之義務[footnoteRef:10]。 [10: Fergusson, Ian F.,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TPA) and the Role of Congress in Trade Policy,CRS report RL33743,June 15, 2015(https://ecommons.cornell.edu/bitstream/handle/1813/79266/CRS_Trade_Promotion_Authority_0615.pdf?sequence=1&isAllowed=y)(最後瀏覽日:2023年7月3日);Christopher A. Casey,Cathleen D. Cimino-Isaacs,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TPA),CRS report IF10038,December 6, 2022(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product/pdf/IF/IF10038)(最後瀏覽日:2023年7月3日)。] (2)後法優於前法,以國內法排除國際協定於國內之適用 美國追求國內法至上,如協定與聯邦法律相牴觸,則以後生效者為準,即後法優於前法(later acts override)。國會本其職權,得在總統簽署行政協定後,透過立法(兩院多數決),藉由後法優先前法之法理,排除國際協定適用於國內[footnoteRef:11]。 [11: 劉秉森,同註1,頁92;王瑋,同註1。] 撰稿人:方華香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72/File_19785932.docx
R02134
兒童乘坐機車安全之法制問題研析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標準法;商品檢驗法
李淑瓊
2023-07-0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4 議題研析 一、題目: 兒童乘坐機車安全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標準法、商品檢驗法 三、背景說明 依據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於2019年分析近十年來衛生福利部提供的國人死因結果,事故傷害[footnoteRef:1]為未滿18歲兒童非自然死亡首要原因,約占7成以上。而運輸事故占事故傷害半數以上,其中又以機動車交通事故占運輸事故9成以上,每年約造成83~290位兒童死亡,是兒童死因第一位[footnoteRef:2]。有民間團體提出,坊間機車「兒童安全座椅」及「兒童安全帽」為兩大致命問題,亟需積極管理[footnoteRef:3]。 [1: 事故傷害分為運輸事故、因暴露與接觸有毒物質所致的意外中毒、跌倒(落)、暴露於煙霧、火災與火燄、意外溺死或淹沒及其他。參見:衛生福利部補助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辦理,「2030兒童醫療與健康政策建言書」,2019年5月,第546頁。] [2: 出處同前註。] [3: 邱宜君、李樹人,兒童車禍死傷15年增2成 兒盟:「機車安全座椅、兒童安全帽」兩大致命問題,聯合報,2023年6月12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22854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26日)] 四、探討研析 (一)市售兒童機車安全帽或安全座椅皆未經檢驗合格 「騎乘機車用防護頭盔」(俗稱「安全帽」,貨品分類號列:65061090907A)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公告應施檢驗商品,檢驗標準為CNS 2396。依該檢驗標準,最小分級之防護頭盔,頭圍尺寸為50公分[footnoteRef:4],亦即,市售頭圍尺寸未滿50公分之防護頭盔(兒童安全帽),皆不可能經該局檢驗合格。 [4: 參見: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2396號(騎乘機車用防護頭盔)。目前國內合格的兒童安全帽,頭圍最小是50公分,換算應為5歲左右兒童配戴。] 其次,兒童機車安全座椅,因非屬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公告之應施檢驗商品,且交通安全之相關法規,亦未設有兒童機車安全座椅應經檢定合格之規定,故目前市售之兒童機車安全座椅,亦皆未經檢驗合格。 (二)機車宜否附載兒童,現行法規存在扞格,且見解分歧 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規定,小型輕型機車不得附載人員,重型及普通輕型機車在駕駛人後設有固定座位者,得附載1人,附載的人員並應配戴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並於帽體貼有商品檢驗標識之安全帽,且安全帽應適合頭形,穩固戴在頭上,不致上下左右晃動,不可遮蔽視線。違者,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第6項規定「機車駕駛人或附載座人未依規定戴安全帽者,處駕駛人新臺幣500元罰鍰」。 前述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中之「1人」,未設有年齡限制,且交通部於2023年6月14日發布之新聞稿略以:「交通部也再提醒家長特別注意,騎乘機車附載兒童時一定要放慢車速,並隨時注意兒童乘坐狀況,以維護附載行車之安全。」[footnoteRef:5],似未禁止以機車附載兒童。惟依前述商品檢驗之相關規定,因市售頭圍尺寸未滿50公分之兒童安全帽,皆不可能經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是以,若附載頭圍未滿50公分之兒童,即會因為無法購買到「帽體貼有商品檢驗標識」及「應適合頭形,穩固戴在頭上,不致上下左右晃動,且不可遮蔽視線」之安全帽,而違反前述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第6項規定,發生不同規定間之扞格問題。 [5: 參見:交通部路政司,「交長王國材指示研議兒童安全帽頭圍級距下修可行性及檢討制訂機車兒童座椅檢測標準」交通新聞稿,2023年6月14日,網址:https://www.motc.gov.tw/ch/app/news_list/view?module=news&id=14&serno=86184b4b-0cc7-43b7-b4f9-bbf44f53addc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26日)] 此外,有醫師指出成年人騎機車載幼兒,一旦發生車禍,兒童頭頸部受創嚴重性遠高於成人,主因為兒童頭部占身體的比率較大,可能占身長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小朋友頸部肌肉發育尚未成熟,支撐力較弱,車禍撞擊時,頭部劇烈甩動,以致腦部、頸椎受創,有更高機率導致死亡或終生癱瘓失能,而「強烈建議學齡前兒童不要乘坐機車。」[footnoteRef:6]另亦有報告指出,機車發生車禍時,安全座椅可讓孩子不被拋出去,但也可能更危險,幼童被迫與機車「共存亡」,跟機車一起被捲進車底[footnoteRef:7]。 [6: 同註3,參見該則報導中有關臺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李建璋之見解。] [7: 同註3。] (三)兒童乘坐機車安全之法制建議 由於各界關心以機車附載兒童時使用兒童安全帽及兒童安全座椅之相關安全議題,交通部曾邀集相關機關及單位討論[footnoteRef:8],會議結論針對機車兒童安全帽尺寸部分,交通部將於3個月內研商下修國家標準之尺寸規格;另外針對機車兒童座椅部分,將於今(2023)年底前會同國內各單位和業者,完成訂定國內特有必要且妥適之檢測標準及配套規範[footnoteRef:9]。惟如前所述,由於欠缺檢驗標準,故市售之兒童機車安全帽或安全座椅皆未經過檢驗合格,且社會上就機車是否適合附載兒童,存在不同意見,故前揭納管方向及檢驗標準之訂定,宜審慎為之。 [8: 同註5。] [9: 參見:林冠妤,「兒童安全帽、機車安全座椅」將納管!交通部:年底訂定配套規範,Newtalk新聞,2023年6月14日,網址: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3-06-14/875722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26日)] 有關機車附載兒童時使用兒童安全帽及兒童安全座椅之安全議題,建議應先釐清相關法規是否准許機車附載兒童,若不准許,應檢討修正目前不同法規間相互扞格之處;若准許,應考量是否設置分級規定,且應將兒童乘坐機車相關防護用具之配置及檢驗,列為強制規定,並應訂定相應之檢驗標準。又因兒童安全帽之檢驗,並無國際標準可供參採[footnoteRef:10],兒童安全座椅則非應施檢驗商品,若欲訂定我國「特有」之檢驗標準,因相關標準涉及兒童乘坐機車之安全,應有嚴謹及可信賴之測試報告作為訂定標準之依據,宜先邀集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研擬相關之測試規範,以完善兒童乘坐機車安全之法制問題。 [10: 參見:林海、周彥妤,標檢局:兒童小安全帽、機車安全椅 都不合格,聯合新聞網,2023年6月12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228556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26日)] 撰稿人:李淑瓊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43/File_19785823.docx
R02133
涉案或涉有違失行為公務人員退休管制之法制研析
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及其施行細則;公務員懲戒法;公務人員考績法
賴怡瑩
2023-07-0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涉案或涉有違失行為公務人員退休管制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及其施行細則、公務員懲戒法、公務人員考績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今(112)年4月某直轄市政府消防局主管被控性騷擾下屬,該主管即提出申請,預訂今年7月退休;另起108年舊案的被控主管也在案發後提退休申請,今年6月退休。該市政府首長表示,不管當事人是否申請提早退休,證據調查出來如涉不法,「我們會追究他的責任,並不會因為他申請退休有任何的影響」[footnoteRef:1] 。 [1: 徐白櫻,公職性騷加害人用「退休」解套 陳其邁喊追究但難度高,聯合新聞網,112年6月8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3537/722150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16日。] (二)依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以下簡稱退撫法)第24條第1項規定,公務人員如有「停職」、「休職」、「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且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尚未確定」、「因案經依法移送懲戒或送請監察院審查中,或已依法為懲戒判決但尚未生效」或「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等不得辦理退休之情事者,應不受理其申請退休或資遣案。另依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稱懲戒法)第8條規定,公務人員因案在懲戒法院審理中、在監察院審查中或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依規定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亦即涉及懲戒處分課責部分,已有管制申請退休或資遣之機制。 四、探討研析 (一)一次記二大過之行政懲處,改移送由司法機關依懲戒法進行課責 依退撫法施行細則第44條第1項規定,各機關受理涉案或涉有違失行為之所屬公務人員退休或資遣案時,應召開考績委員會,就其涉案或違失情節,確實檢討其行政責任並詳慎審酌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送懲戒或送請監察院審查,及應否依相關法律核予停職或免職;經召開考績委員會檢討後,仍同意受理其申請退休或資遣時,應於彙送審定機關之函內,敘明理由並檢同相關審查資料,以明責任。亦即未有退撫法第24條第1項所定移付懲戒或予以停(免)職情形,依規定須受理其退休申請或資遣案。 我國公務員行政責任係由公務人員考績法(以下簡稱考績法)及懲戒法所分別規範行政懲處及司法懲戒併行之制度,公務人員考績法第12條規定之懲處措施,計有平時考核之申誡、記過、記大過及專案考績之一次記二大過免職等4種類型,公務員懲戒法第9條第1項則設有免職、撤職、剝奪或減少退休金、休職、降級、減俸、罰款、記過、申誡等9種懲戒處分。是以,除記大過外,申誡、記過及免職之「懲處」措施與「懲戒」措施已有高度重疊[footnoteRef:2]。惟在現行法制脈絡下,公務人員涉有重大違失情形時,機關亦得選擇僅以「懲處」處分課責,則同一重大違失事件會因課責途徑不同而有不同之管制受理退休(資遣)案之密度,當事人實存有在懲處之「免職」處分未確定前,儘速辦理退休(或資遣)之空間[footnoteRef:3](另按,退撫法第25條第5項第1款規定,依法被撤職、免職或免除職務不得辦理退休)。 [2: 吳欣宜,行政懲處與司法懲戒競合之法制研析,立法院法制局議題研析R01997,112年3月,網址: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22733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6月19日。] [3: 公務人員考績法第18條,年終辦理之考績結果,應自次年一月起執行;一次記二大功專案考績及非於年終辦理之另予考績,自主管機關核定之日起執行。但考績應予免職人員,自確定之日起執行;未確定前,應先行停職。] 論者指出公務員之懲戒乃國家對其違法、失職行為的制裁,專案考績一次記二大過,對公務人員所為之免職懲處處分,應具實質懲戒性質[footnoteRef:4] 。基於司法上免職懲戒及行政上一次記二大過免職懲處,實存在處罰事由、案件性質不易區分之特性,爰建議刪除公務人員考績法第12條有關一次記二大過免職之相關規定,改移送由司法機關依懲戒法進行課責。 [4: 李英毅,司法該扮演行政的一線管理者或行政的事後審查者?—談免職處分的救濟程序與實務,國家人力資源論壇,17期,111年4月,網址:https://www.exam.gov.tw/NHRF/default.aspx?type=FB76F1E6517A12DC,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13日。] (二)以法律明定人員退(離)後始有獎懲處分之法律效果 公務人員退(離)後,依照銓敘部函釋[footnoteRef:5],其在職期間如有獎懲事由,仍依規定辦理獎懲,除專案考績一次記二大功人員退離後仍依考績法第12條第1項第2款第1目規定予以獎勵外,其餘僅由服務機關人事單位登錄獎懲令(或送銓敘部登記)。 [5: 銓敘部 95年6月9日部法二字第0952643846號令。] 在職期間之獎懲依考績法第12條及第13條規定,係年度考績評定分數之重要依據,惟退(離)後之獎懲,僅一次記二大功人員有實質獎勵效果,其餘未有實質獎懲效果;另外,退(離)後始受記過、申誡之懲戒處分者,亦無實質處罰效果。 為期獎懲分明,避免造成以退(離)規避行政懲處及司法懲戒課責,建議研擬於考績法及懲戒法明定,人員退離後始有上述獎懲處分之情形,其應有之實質獎懲效果。 撰稿人:賴怡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16/File_19785800.docx
R02132
法庭公開播送之法制研析
法院組織法
吳欣宜
2023-06-3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2 議題研析 1、 題目:法庭公開播送之法制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法院組織法 3、 背景說明 2017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之分組會議以「公開透明的司法」為題,決議司法院應針對地方法院、高等法院以及高等行政法院、智慧財產法院第一、二審案件,在權衡確保人民知的權利、訴訟當事人公平審判權、訴訟參與者的人格權與實現公開透明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下,研議法庭直播之範圍與條件[footnoteRef:1]。 [1: 司法改革進度追踪資訊平台:https://judicialreform.gov.tw/Resolutions/Lists/?ResolutionsGroup=4&ResolutionsIssues=17,瀏覽日期:112年6月26日。] 法庭直播即係將法庭活動公開播送,其結果無異於開放媒體以影音方式採訪報導法庭活動。法院組織法第90條第3項[footnoteRef:2]雖以許可制方式管理法庭錄音錄影行為,然除2017年間最高法院全程網路直播台東布農族獵人王光祿非常上訴案之言詞辯論外,實務運作上均是一概否定,顯見司法實務對於法庭錄音錄影行為仍持保守態度。 [2: 法院組織法第90條:「法庭開庭時,應保持肅靜,不得有大聲交談、鼓掌、攝影、吸煙、飲食物品及其他類似之行為(第1項)。法庭開庭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予錄音。必要時,得予錄影(第2項)。在庭之人非經審判長許可,不得自行錄音、錄影;未經許可錄音、錄影者,審判長得命其消除該錄音、錄影內容(第3項)。前項處分,不得聲明不服(第4項)。」] 4、 探討研析 (1) 審判公開之法理基礎兼具法治國原則及民主國原則 按審判公開之目的,旨在開放不特定多數人進入法庭內旁聽審判過程,確保司法運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藉由開放人民參與審判過程,以獲得人民對司法之信任與支持,審判公開成為司法課責機制之一環[footnoteRef:3]。從而,審判公開之法理依據,不僅是確保審判公正之法治國原則,亦包含公眾參與之民主國原則。隨著科技進步,人民獲取資訊之來源愈加倚重影音傳播,審判公開之方式自有與時俱進之必要,司法政策實不宜再侷限於「法庭內」旁聽之直接公開,應更進一步積極採取間接公開方式,透過大眾傳播手段,例如以錄音、錄影或電視、網路之公開播送方式,將審理實況以同步或非同步傳播至「法庭外」,供不特定人旁聽[footnoteRef:4]。 [3: 姜世明,法院組織法,新學林,修訂6版,2019年3月,頁121-122。] [4: 法院公開審判之方式,理論上可區分為直接公開與間接公開,前者係指人民得親自至「法庭內」旁聽,至後者則是透過大眾傳播手段,將審理實況傳送至「法庭外」供不特定人旁聽。] (2) 開放法律審採行間接公開 現行司法院依法院組織法等授權訂定之法庭旁聽規則[footnoteRef:5],內容均係以直接公開為規範,雖然法釋義學上無法得出司法應採取間接公開之憲法義務,然間接公開具有憲法法理基礎已如前述。審諸法律審採行間接公開,不若事實審易有影響審判公正及訴訟參與者人格權之虞,是以制度設計上可參照憲法訴訟法第27條第1項規定[footnoteRef:6],修正法院組織法第84條第1項規定,明定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審理案件之言詞辯論及裁判宣示,原則上亦應以適當方式實施公開播送[footnoteRef:7]。 [5: 法庭旁聽規則第1條:「本規則依法院組織法第84條第5項、行政法院組織法第45條、懲戒法院組織法第26條、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組織法第29條第2項、少年及家事法院組織法第37條第2項規定訂定之。」] [6: 憲法訴訟法第27條第1項:「言詞辯論應於公開法庭行之,並應以適當方式實施公開播送。但有妨害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或造成個人生命、身體、隱私或營業秘密重大損害之虞者,得不予公開或播送。」] [7: 林志潔,法庭播送與我國,台灣法學雜誌,第323期,2017年7月,頁79-80。張明偉,新聞自由與審判中被告權利之衝突,台灣法學雜誌,第323期,2017年7月,頁84。連孟琦,以德國法經驗作為我國應否發展法庭公開播送之參考,台灣法學雜誌,第323期,2017年7月,頁94。] (3) 法院組織法之疑慮 考量網路時代資訊傳播迅速,事後較難以回復原狀,而審判公正作為訴訟權保障之核心,不容侵害,從而法院組織法第90條第3項容許法院具體權衡個別案件中所涉法益,就法庭錄音錄影行為採事前許可制,應屬妥適。然而,同條第4項規定,對於法院否准錄音錄影聲請或命消除錄音錄影內容之處分,均不得聲明不服,基於有權利斯有救濟之訴訟權保障,似有不妥。再者,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4第1項[footnoteRef:8]一律禁止法庭錄音錄影內容之公開播送,完全不論影音內容之傳播效果是否確實影響審判之公正性或訴訟參與者之人格權,亦有過度限制之虞。從而,上開不得聲明不服及一律不得公開播送之規定,學者建議應酌予修正[footnoteRef:9]。 [8: 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4第1項:「持有法庭錄音、錄影內容之人,就所取得之錄音、錄影內容,不得散布、公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之使用。」] [9: 林孟楠,論法庭影音採訪行為之憲法基礎及司法政策,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19期,2021年9月,頁65-68。] 撰稿人:吳欣宜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14/File_19785796.docx
R02131
學生水域運動安全之研析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體育實施辦法
王幼萍
2023-06-3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學生水域運動安全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體育實施辦法 三、背景說明 由於臺灣氣候炎熱,因此游泳成為多數學生夏季運動的首選,但游泳等水域運動環境同時也潛藏著許多溺水危機。根據教育部校安通報統計,2005年到2021年(截至10月)累計溺水事故造成668名學生喪命,以國小237人最多,其次為國中176人、高中職154人、大專院校101 人。顯見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的措施及訓練宣導必需高度重視。 四、探討研析 (1) 建議明確規定學生每學期游泳、水中自救及水域安全知識課程基本時數,提升學生完整之水域運動安全能力 為強化學生游泳及水中自救能力,教育部體育署配合12年國教課綱,2021年9月函頒修正《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從國小到高中訂定各階段的游泳及自救能力 ,希望能夠幫助學生遭遇水中危難時,發揮自助脫困的功能。 前揭指標共分為5級,內容包括水中自救4招:「拍打水面」、「運用漂浮物」、「水母漂」、「仰漂」等。另外加入意外落水的「著衣游泳」、「著衣解脫」的自救技能,以及「岸上救援」的救生方法。體育署表示,如果是有泳池的學校,會要求至少上8小時(8堂課)的時間,如果學校沒有泳池的話,也會要求他們去運動中心或者商借別的學校泳池來上課 ,以符合學生水上自救訓練的基本目標。惟前開游泳及水中自救課程並未包含防溺救溺之水域安全知識課程,且未明訂於相關規範提供學校據以落實執行。 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體育實施辦法》第10條第4款規定:「應充分利用體育設備實施體育教學;設有游泳池者,應教授游泳課程,未設有游泳池者,宜安排校外游泳教學。」由於前揭規定僅規定學校視有無游泳池設施彈性進行游泳教學,未如《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明文規定各校每學期實施游泳或水中自救課程之時數,恐致各級學校在游泳池等設施不足時未依規定時數實施教學,導致學生無法接受游泳及自救訓練,且前開規定注重於游泳及水中自救之技術面教學,卻未將防溺救溺等水域運動安全教育基本理論知識完整納入。爰建議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體育實施辦法》第10條第4款,規定各級學校應充分利用體育設備實施體育教學;設有游泳池者,每學期應實施至少8小時游泳、水中自救及水域運動安全知識課程,未設有游泳池者,每學期亦應安排至校外運動場館實施至少8小時游泳、水中自救及水域運動安全知識課程。 (2) 建議「全國中小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增列水域安全知能類別,俾利各級學校依指標進行教學及評核 WHO為達有效防溺目標,於2017年公布防溺策略執行計畫(Preventing drowning: an implementation guide),指明10個水域防溺執行重點,建議各國依循此重點制定適合各國的防溺作法。國際救生總會(ILS)亦在近年發布防治水域溺水策略文件,提供溺水防治作法及預防計畫給各國參考,引導各國重視並實施水域防溺計畫 。 國內學者亦指出國內水域運動安全與防溺救生仍欠缺深入研究,有待訂定國家層級之水域安全相關策略與計畫,除建議政府主管機關積極籌設水域安全與防溺資源中心,並應針對水域運動安全教育與防溺政策進行研究與推動,才能符合國際發展趨勢 。 教育部為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所訂定的「全國中小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其主要分類為「游泳能力」與「自救能力」2類,另檢視「12年國教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綱」中的游泳課教學內容,除明列基礎游泳技能外,還列入游泳池安全與衛生常識、戶外戲水安全知識、水中自救方法、岸邊救生步驟、安全活動水域的辨識、水上安全、意外落水自救等水域安全知能,惟水域安全知能並未列入現行「全國中小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的5級分級指標中 。且教育部體育署雖訂有校園水域安全宣導計畫,然學校或因行政作業或主要課程時間排擠體育課程等因素,常無法落實學生對於水域運動安全知能的教育宣導,且尚無水域運動安全知能的學習評量作為。爰建議「全國中小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增列「水域安全知能」為指標類別,俾利各級中小學依指標內容進行教學及評核,以周延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的知識。 撰稿人:王幼萍 � 教育部,戲水意外數據公布教你防溺+救溺,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2021年11月19日,https://watersafety.sa.gov.tw/%E6%88%B2%E6%B0%B4%E6%84%8F%E5%A4%96%E6%95%B8%E6%93%9A%E5%85%AC%E5%B8%83-%E6%95%99%E4%BD%A0%E9%98%B2%E6%BA%BA%E6%95%91%E6%BA%BA,上網檢視日期:2023年6月17日。 � 教育部,體育署力推「水中自救4招式」強化水安宣導,2023年6月8日,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51AA49C2C4F9885,上網檢視日期:2023年6月17日。 � 黎建忠,水中自救4招 強化學生夏季戲水安全宣導,中央通訊社,2023年6月8日,https://news.cts.com.tw/cna/sports/202306/202306082188337.html,上網檢視日期:2023年6月17日。 � 陳伯儀,〈水域安全策略之國際趨勢與作為〉,《國民體育季刊》,第48卷第2期,2019年6月15日,頁32。 � 同前註,頁35。 � 莊鑫裕、李大麟,〈強化我國學生水域安全知能之措施與策略〉,《國民體育季刊》,第48卷第2期,2019年6月15日,頁48。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05/File_19785770.doc
R02130
建立高齡長者全人醫療福利之法制研析
老人福利法
蔡琮浩
2023-06-2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3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建立高齡長者全人醫療福利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老人福利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高齡長者近9成有1種慢性病,約6成合併有2種以上之慢性病[footnoteRef:1],超過5成有3種以上的慢性病。因高齡長者往往罹患多種慢性病,但各疾病之間不見得相關,於是構成多重就醫、多重用藥的情形[footnoteRef:2]。因此有媒體也曾經指出,老人不是愛逛醫院,而是需要整合性醫療服務[footnoteRef:3]。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醫院醫療服務升級 建立長者友善照護模式 以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 降低失能發生,109年11月24日,https://www.mohw.gov.tw/cp-4625-56890-1.html,最後瀏覽日:112年6月19日。] [2: 陳亮恭,關注共病問題 多病共患更需全人醫療,聯合報,112年6月12日,第D4版。] [3: 陸子初,老人愛逛醫院?長者需要的其實是整合性醫療服務,民報,112年2月28日,https://tw.news.yahoo.com/%E8%80%81%E4%BA%BA%E6%84%9B%E9%80%9B%E9%86%AB%E9%99%A2-%E9%95%B7%E8%80%85%E9%9C%80%E8%A6%81%E7%9A%84%E5%85%B6%E5%AF%A6%E6%98 %AF%E6%95%B4%E5%90%88%E6%80%A7%E9%86%AB%E7%99%82%E6%9C%8D%E5%8B%99-000000 246.html,最後瀏覽日:112年6月20日。] (二)由於高齡長者常患有多重慢性病的共病現象,而易有不同器官的多種疾病,醫療機構宜提供兼顧各方面的整體方案,才是針對高齡長者的最適福利措施。所謂「多病共患」[footnoteRef:4]的全人醫療(Holistic Approach)指的是將患者的各種需求視為整體,並以人為中心架構思考,將患者的就醫需求和健康照護優先事項,配合整體醫療負擔,列為設定照護目標的依據,而非僅以疾病管理作為切入點;故提出政府應關注高齡長者多病共患的全人醫療方案,以改善照護品質與醫療體系。 [4: 「多病共患(multimorbidity)」一詞是描述患有多重慢性病的患者。見陳亮恭,同註2。] (三)基此,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因此於醫院急診、住院及門診之場域,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優化服務流程。不過,對於醫療院所針對高齡長者成立的老年醫學部門(或高齡醫學中心),多存在於醫學中心等級[footnoteRef:5],僅少部分擴及區域醫院或地區醫院,顯見對於衛生醫療體系之老人福利問題,有待更積極推廣。 [5: 醫學中心如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老年醫學部、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齡醫學科、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國立成功大學老人醫學門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齡醫學科等;地區醫院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高齡長青整合門診。]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增訂主管機關應推動醫療機構辦理全人醫療之就醫需求和健康照護事項 聯合國對「超高齡社會」定義已修正為65歲以上人口占全體人口比率21%,我國老人人口推估在115年底將逾20.8%進入超高齡社會[footnoteRef:6],現行專科醫師以單一疾病為導向的醫療模式,將不符合超高齡社會的需求且不具成本效益。因此,兼顧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上需求的全人醫療模式,從老人福利措施的觀點而言,值得加以推廣。 [6: 行政院,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112-115 年),111年11月10日,頁1。] 依據老人福利法(以下簡稱本法)第16條第1項規定:「老人照顧服務應依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社會參與及多元連續服務原則規劃辦理。」。同條第2項則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依前項原則,並針對老人需求,提供居家式、社區式或機構式服務,並建構妥善照顧管理機制辦理之。」,其條文僅有原則性規範且針對老人照顧服務,並無明確要求主管機關推動醫療機構辦理全人醫療之就醫需求和健康照護事項,鑑於醫療照顧為老人福利之重要事項及全人醫療模式對老人福利服務措施之重要性,爰建議於本法增訂主管機關應整合醫療資源,推動醫療機構辦理全人醫療之就醫需求和健康照護事項,以增進老人之醫療福利措施。 (二)研議明定提供老人高品質醫療福利措施並得予獎助 根據統計,我國每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平均看診27.7次、每年平均看5.2個科別[footnoteRef:7],顯見老人看診頻繁,醫療機構應以功能為導向來訂定醫療與照護目標,並積極辦理整合性醫療服務。 [7: 陳慶餘、黃國晉主編,醫療體系在高齡化社會的因應策略(一),106年11月,苗栗縣竹南鎮: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頁16-17。] 本法第16條第1項雖提出老人照顧服務應以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社會參與及多元連續服務等原則,惟有待各層面之積極落實。老人醫療照護常牽涉多科別及狀況,也需由各種專科及領域專家組成團隊共同整合照護,因此需以人為主體為考量加上整合性評估、處置,方能提供老人高品質之醫療服務。準此,本法宜明定政府應提供老人高品質醫療服務之福利措施,並對配合辦理之醫療機構得予獎助,以利要求主管機關加強推動。 撰稿人:蔡琮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900/File_19785766.docx
R02129
我國護病比相關議題之研析
醫療法;護理人員法;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李郁強
2023-06-2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29 議題研析 一、題目:我國護病比相關議題之研析 二、所涉法規 醫療法、護理人員法、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三、背景說明 (一)今(2023)年5、6月全國各醫院、急診塞爆,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表示,此屬反常現象。醫勞盟臉書分享一張急診患者躺在地上,護理師蹲在地上協助治療的照片,顯見醫院急診壅塞情形十分嚴重[footnoteRef:1]。 [1: 沈能元,〈醫院急診塞爆病人躺地救治 醫勞盟一張照片引不捨〉,《聯合新聞網》,2023年6月11日,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22796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26日)。] (二)醫勞盟理事長表示,護理師人力短缺,造成醫院雖有病房,但受限於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對於護病比的要求而無法開床。詳言之,醫院評鑑時,護病床比例須符合標準,不符標準時,必須關閉床位。以往各醫院於不同年份評鑑,遂各醫院輪流關床,近年因疫情關係,前兩年暫停醫院評鑑,各醫院於今年同年評鑑同時關床,所以床位不夠,造成急診、病房壅塞,導致醫療品質下降[footnoteRef:2]。 [2: 沈能元,前揭註1。]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訂定「三班護病比」以保障護病雙方權益 護理人力短缺,並不在於護理人員培育人數不足,而是在於護理人員的就業率和長期留任的意願偏低所致[footnoteRef:3]。實際執業人數占領證人數不到6成,且執業人員中實際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者不到5成。人力缺乏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增加,衍生過勞問題,如此惡性循環,醫療品質與醫療安全更是堪慮[footnoteRef:4]。 [3: 彭麗蓉,〈醫院評鑑制度與護理人力規劃〉,《領導護理》,第19卷,第4期,2018年12月,頁11。] [4: 2012年衛福部針對本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如何改善護理人員執業環境、解決護士荒及維護病人安全」提出書面報告,統計我國領有護理證照人數與實際執業人數,結果實際執業人數占領證人數不到6成,且執業人員中實際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者占不到5成,流失率超過50%。而國外大型研究資料顯示,每增加1位照護病人,護理人員就會增加疲勞度23%、對工作不滿意度15%,也會增加病人死亡率7%、急救失敗率7%。李詩應,〈醫療糾紛處理之醫事人員心力交瘁的問題與對策(三)護理過勞問題〉,《月旦醫事法報告》,第7 期,2017年5月,頁132、133。] 為改善臨床護理人力負荷,提升護理人員留任率,2019年全日平均護病比已納入《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12條之1[footnoteRef:5],醫院如未符規定依限改善,依《醫療法》第102 條規定,最重可處停業處分。全日平均護病比(每名護理人員照顧病人數),分別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由於不同班別工作量有異,護理界一再呼籲依白班、小夜班、大夜班訂定三班護病比。針對此訴求,衛福部表示,正蒐集更多實際資料,研議調整為三班護病比。 [5: 《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12條之1第1項:「第三條醫院及第五條精神科醫院,應依住院病人人數,配置適當之護產人員;其急性一般病床之全日平均配置比例(以下簡稱護病比),按每一護產人員照護之病人人數,規定如下:一、醫學中心:九人以下。二、區域醫院及精神科教學醫院:十二人以下。三、地區醫院及精神科醫院:十五人以下。」] (二)建議於《護理人員法》增訂護理佐理員及其培訓制度,以利推動住院整合照護 家人生病住院,家屬必須入院陪伴照顧,這是我國特有的陪病文化。近年來高齡化、少子化、老人照顧老人等社會現況日益嚴重。2003年國內發生SARS疫情,鑑於當時家屬在醫院流動易造成院內感染之經驗,行政院衛生署(2013年改制為衛福部)遂於2006年開始試辦「全責照護計畫」,以照顧服務員(以下簡稱照服員)「1對多」的照顧模式(即所謂「住院照顧共聘」),與護理人員共同照護住院患者;2020年復推出「多對多」的照顧模式(即照顧項目共聘,稱為「住院整合照護」),並推動將之納入健保[footnoteRef:6]。 [6: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住院友善照顧共聘—強化醫院感染控制機制、永續醫院照護人力〉,《醫療品質雜誌》,第15卷,第4期,2021年7月,頁60、61。] 上述《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規定之護病比,護理產業工會曾主張應參考國外護病比規定(如日本為1:7、美國及澳洲為1:5)。對此,學者指出美、日、澳這些國家都有護理佐理員(簡稱護佐)或照服員與護理人員一起工作。爰建議應該聘用足夠的護佐,實施「全責護理」(Total nursing care)制度,既可減少家屬負擔,也可減少護理人員的過勞,提升護理品質[footnoteRef:7]。 [7: 周照芳,〈護病比1:9入並非倒退走〉,《健康世界》,第498期,2018年6月,頁45、46。] 目前國內病人住院有照服員需求時,醫院只提供聯絡電話,這樣對照服員及病人雙方都容易衍生許多問題。照服員的訓練來自職訓局、民間代訓機構或勞動部,未來倘由醫院統籌其訓練及管理將會更好[footnoteRef:8]。為突破現行住院陪病與照護人力短缺之困境,建議將護理佐理員及其培訓制度於《護理人員法》增訂之,以利提升病人住院整合照護之品質,並紓解護理人員人力不足之窘境。 [8: 吳立萍,〈從全責護理到住院整合照護〉,《健康世界》,第542期,2022年2月,頁28、33。] 撰稿人:李郁強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896/File_19785758.docx
R02128
大學校院教學資源整合共享之問題研析
大學法;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
盧延根
2023-06-2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2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大學校院教學資源整合共享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大學法、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影響,造成我國高教體系部分學校招生困難,面臨科系縮減規模、裁併或退場的狀況。公立大學也因數量供過於求,導致教育資源分散、經費稀釋的問題[footnoteRef:1]。因此,中南部11所國立大學[footnoteRef:2]於2022年11月8日成立「臺灣國立大學系統」,並於2023年6月6日簽署協議,期藉由校際資源共享,豐富學生學習經驗[footnoteRef:3],以期讓學生擁有跨域的專業能力、提升生涯規劃與就業競爭力。 [1: 臺灣國立大學系統,緣起,https://nust.edu.tw/about.php(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12日)。] [2: 臺灣國立大學系統成員學校,包含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及國立高雄大學等11所大學。] [3: 余采瀅,「臺灣國立大學系統」簽協議 112學年度起實施 11所國立大學 可跨校選課、交換生,聯合報,2023年6月7日,第B201版。] (二)為有效整合大學資源,國內各大學陸續成立「臺灣聯合大學系統」、「臺灣綜合大學系統」、「臺灣教育大學系統」、「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臺灣國立大學系統」及「國立臺灣大學系統」等[footnoteRef:4]數個大學系統,各校在保有系統學校之自主性與原有權責下,整合系統內學校之資源,進行跨校學術及教學等整合事項[footnoteRef:5]。然而監察院[footnoteRef:6]曾調查發現,大學系統推行多年成果難辨,並提案糾正教育部,惟教育部迄未提出具體改善措施,允宜針對已存在問題,提出相對解決策略,俾使各大學系統之組成、運作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有基本共同遵循之標準。 [4: 張慶勳,臺灣大學系統的運作與特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11卷第1期,2022年1月,頁26-27。] [5: 教育部,大學系統總校長聘任程序及系統經費運用說明,即時新聞,2015年2月2日,https://depart.moe.edu.tw/ed2200/News_Content.aspx?n=90774906111B0527&sms=F0EAFEB716DE7FFA&s=66116304226A54A9(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12日)。] [6: 監察院,大學系統政策推行多年 成果難辨 監察院糾正教育部,監察院歷史新聞稿,2015年9月10日, 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213&s=742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12日)。] 四、探討研析 (一) 大學系統應統籌監督系統各大學財務管理、學術發展及師資交流等事務,以落實資源整合及達成教育願景 大學系統係依《大學法》第 6 條第 1項及第2 項規定[footnoteRef:7]:「大學得跨校組成大學系統或成立研究中心。前項大學系統之組織及運作等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及該條第2 項授權訂定之《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據以辦理。惟大學系統實施成效,有賴整合各校既有資源及進行跨校學術及教學面向的合作,其執行成果備受社會關切重視,也攸關系統內各大學的招生及發展方向。 [7: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第 94 卷 第76 期, 院會紀錄,2005年12月13日,頁245。] 有關大學系統實施成果尚難呈現預期目標的問題,主要係因政策目標明確性不足,且因功能任務與法律地位不明,致使大學系統推行多年成果難辨,惟教育部仍陸續同意大學系統成立,招致各界詬病。依《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第3條規定略以,組成大學系統之各學校,保有自主性與原有權責…。大學系統組成之初期,各學校需要經過磨合階段,允宜擁有其原本之自主性,似無不妥;但系統組成一定時間後,各大學若只是進行橫向合作,只限於學生有更多跨校選課機會,則其成效似有不足,也造成外界質疑大學系統之組成只為了分搶經費、增加曝光率、徒具形式運作之流言。故為有效整合大學系統資源與提升競爭力,允宜規定大學系統任務應具體包含:監督系統各大學財務管理、學術發展及師資交流等事務,雖然大學系統設系統委員會之任務,在該辦法第7條第1款規定:「系統重要政策之審定。」但似不盡明確,爰建議研議於該辦法第7條增訂大學系統應統籌監督系統各大學財務配置、發展方向及師資交流等任務,以落實大學系統教育資源整合與有效運用,並建立擁有共同信念、願景與使命的領導團隊,確保大學系統未來發展方向及效能之實現。 (二) 執行大學系統績效評估機制,以落實績效責任 「績效責任」係指能為其政策的發展與執行,或業務與資源的管理,經過一段時期,證明不僅適當(propriety)且經濟(economic)、有效能(effective)及有效率(efficient)而負責[footnoteRef:8]。為了達成大學系統的績效責任,英國政府就依此提出三E概念:經濟、效能及效率,要求大學及技術學院分別對大學及技術學院基金委員會(The Universities Funding Council; The Polytechnic and Colleges Funding Councils)負責,並透過這兩個基金會以三E的角度向教育科學部、財政部及國會申請「值得撥給」的經費[footnoteRef:9]。因此,績效責任是在追求目標與達成成果間的關係,並關注於「成本效益分析」與「成果評鑑」,就以教育體系而言,當教育資源投入與運用後,經過績效評估機制證明所產生的效益與成果。 [8: 陳漢強,績效責任,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2000年12月,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7%B8%BE%E6%95%88%E8%B2%AC%E4%BB%BB(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12日)。] [9: 同前註,陳漢強。] 為了提升各大學教學品質及研究水準,並透過績效責任制度加以落實,依《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第9條之1第1項:「大學系統應依大學系統計畫所定績效評估機制,作成年度績效報告書,經系統委員會通過後,於每年二月底前,將前一年度大學系統績效報告書報教育部或其所屬地方政府備查。」由於「備查」,僅係一種觀念通知,並未產生任何公法上法律效果,例如《地方制度法》第2條第5款規定備查係指下級政府或機關間就其得全權處理之業務,依法完成法定效力後,陳報上級政府或主管機關知悉之謂。而主管機關亦無否准其備查之權限,此有最高行政法院89年度裁字第1325號裁定及最高行政法院105年1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可資參照[footnoteRef:10]。顯然,備查之目的僅係提報主管或權責機關知悉已經過之事實,不必另有其他作為,故大學系統將績效報告書報教育部或其所屬地方政府「備查」,顯有不足。至於「核定」,係指上級機關或主管事務之機關,對於所陳報之事項必須加以審查,並作成決定,俾完成法定效力,且對所核定事項,有其當然之效力[footnoteRef:11]。爰建議該辦法第9條之1第1項修正為:「大學系統應依大學系統計畫所定績效評估機制,作成年度績效報告書,經系統委員會通過後,於每年二月底前,將前一年度大學系統績效報告書報教育部或其所屬地方政府 核定。」明定教育部或其所屬地方政府於大學系統績效報告書須經審查並作成決定,並對所核定事項賦予效力,以落實計畫執行之績效責任。 [10: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108 年度 清 字第 13330 號公懲判決,2019年12月4日。] [11: 羅傳賢,立法學實用辭典,五南,2014年9月,頁668。] 撰稿人:盧延根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845/File_19785742.docx
R02127
預防勞工熱危害之修法研析
職業安全衛生法
黃兆儀
2023-06-2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27 議題研析 一、題目:預防勞工熱危害之修法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職業安全衛生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避免勞工因高氣溫作業而發生職業災害,勞動部今(2023)年特別採取二大措施,第一,擴大熱危害預防專案檢查;第二,修正「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以下簡稱「熱危害預防指引」),重點包括雇主應就危害預防及管理措施,訂定熱危害預防管理計畫、視作業現場條件加強作業時間調整、強化健康管理等,協助雇主妥善規劃[footnoteRef:1]。 [1: 江睿智,勞部熱危害檢查 盯營造業,經濟日報,2023年6月7日,第A14版。] (二)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每年溫度較高的夏季多為熱疾病患送至急診的高峰期,勞工在戶外工作因高氣溫導致之熱疾病包括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及熱中暑,經常在戶外作業直接曝曬於艷陽下的營造業、電線電纜維修及道路作業勞工,若沒有提供適當的防護措施,容易引發熱疾病,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災害發生[footnoteRef:2],預防勞工熱危害亦成為值得關注之議題。 [2: 楊方銓,我國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及工具使用,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http://www.isha.org.tw/Newsletter/Newsletter/220302.htm,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13日。] 四、探討研析 (一)「熱危害預防指引」僅為行政指導,不具法律強制力 勞動部於2019年1月訂定「熱危害預防指引」,並於今(2023)年6月修正[footnoteRef:3]。「熱危害預防指引」第1點明定該指引之性質為行政指導,依行政程序法規定,行政指導係行政機關為實現一定之行政目的,以輔導、協助、勸告、建議或其他不具法律上強制力之方法,促請特定人為一定作為或不作為之行為[footnoteRef:4]。惟行政指導雖具有彈性之優點,但迭受學者批評其與依法行政理論有所扞格,缺乏安定性、可能造成行政機關之恣意行政、刻意迴避法律之適用、行政責任不明確而事後追究不易等弊端[footnoteRef:5]。 [3: 參見2019年 1 月 28 日勞職授字第 10802000051 號函、2023 年 6 月 1 日勞職授字第 1120202733 號函。] [4: 行政程序法第6章規定「行政指導」,自第165條至第167條。] [5: 林明侖,行政指導與法律保留原則:兼論行政指導之類型化,法學新論,第30期,2011年6月,頁107-130;戴凡芹,回顧日本行政指導之發展脈絡:兼論疫情之緊急事態宣言,萬國法律,第244期,2022年8月,頁85-106。] (二)熱危害預防相關事項宜修法取得法源依據 我國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工作者安全及健康,已制定職業安全衛生法。按行政指導僅屬為達成行政目的之補充性手段,該指引所訂為防範高氣溫環境引起之熱疾病,保障從事戶外作業勞工健康,雇主應訂定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計畫,雇主並應採取危害預防及管理措施等事項,依司法院釋字第443號解釋理由書所闡述之層級化法律保留體系,若涉及人民自由權利之限制者,應由法律規定,或至少由法律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之方式為之。「熱危害預防指引」既要求雇主應採取預防及管理措施等熱危害預防相關事項,為利於雇主遵循並便於事後追究之明確性要求,或可研議修法取得法源依據。 撰稿人:黃兆儀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837/File_19785705.docx
R02126
公益彩券借牌經營問題之法制研析
公益彩券發行條例;公益彩券管理辦法;運動彩券管理辦法
彭文暉
2023-06-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2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公益彩券借牌經營問題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益彩券發行條例、公益彩券管理辦法、運動彩券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公益彩券發行25年,但「借牌經營」亂象層出不窮。投注站業者表示,借牌經營已是公開秘密,早期由社會弱勢者經營比率達七、八成,現在僅約五成左右。然而借牌經營有其風險,若遭查獲從事非法地下六合彩賭博,出借經銷牌照的弱勢者不僅會被撤照,也可能涉有刑責;倘經營業績良好尚須繳納營業所得稅,亦可能導致原享有之低收入社福補助資格遭取消[footnoteRef:1]。 [1: 王慧瑛、蔡容喬、林保光,「租牌金不穩定 還恐撤照、吃官司」,聯合報,2023年5月28日,第A5版。] (二)彩券業者認為電腦型彩券借牌經營可提升競爭力及參與度;社會弱勢者亦可賺取借牌費,創造雙贏[footnoteRef:2]。惟論者指出,公益彩券係為提供弱勢族群就業機會,出借牌照將成為他人利用工具;非法借牌經營者挾其優勢經濟能力搶奪銷售業績,等同壓縮弱勢者經營績效,將危害弱勢族群權益,建議應修法遏止[footnoteRef:3]。 [2: 王慧瑛、蔡容喬、林保光,「良民證申請暴增 曝彩券商借牌亂象 經銷商月底抽籤 業者稱大戶動員參加 台彩:查獲可撤照」,聯合報,2023年5月28日,第A5版。] [3: 王慧瑛、林媛玲,「對人頭戶開罰 法案仍躺立院」,聯合報,2023年5月28日,第A5版。] 四、探討研析 (一) 公益彩券之監督管理機制 參諸刑法規定[footnoteRef:4],彩券之發行應屬國家保留事項,即國家掌有彩券發行之專屬權。惟彩券經營本質上殆屬人民營業活動之一種,基於合憲性解釋,彩券發行由國家獨占須有公益性,其目的至少應為增進社會福利,如對於身心障礙者或社會弱勢者之照顧[footnoteRef:5]。 [4: 刑法第269條第1項:「意圖營利,辦理有獎儲蓄或未經政府允准而發行彩票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9萬元以下罰金。經營前項有獎儲蓄或為買賣前項彩票之媒介者,處6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 [5: 公益彩券發行條例第1條:「為健全公益彩券發行、管理及盈餘運用之監督,以增進社會福利,特制定本條例。」] 公益彩券發行條例(下稱彩券條例)第4條第1項規定:「公益彩券之發行,由主管機關指定銀行(以下簡稱發行機構)辦理之,其發行、銷售、促銷、開兌獎作業、管理及其他相關事宜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按國家發行彩券之行為,本質上具有公法性質;國家專屬之彩券發行權若委託私人行使,該委託行為應亦具公法屬性[footnoteRef:6]。學者並認公益彩券委由銀行發行,乃主管機關透過行政處分,指定發行機構辦理該特許業務[footnoteRef:7]。 [6: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訴字第1754號判決。] [7: 詹鎮榮,論運動彩券發行機構甄選文件之法拘束力-行政爭訟相關實務見解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 229 期,2014年6月,頁169;李建良,析論運動彩券發行之法律關係-以臺北富邦銀行發行運動彩券為例,臺灣法學雜誌,第203期,2012年7月,頁13。] 鑒於公益彩券之發行規範涉屬人民職業選擇之客觀要件限制,學者指出應具有特別重要之公共利益,始具憲法上之正當性[footnoteRef:8]。惟查現行依前開彩券條例授權訂定之「公益彩券管理辦法」(下稱彩券辦法)第4條規定:「發行機構為遴選及管理經銷商,應訂定公益彩券經銷商遴選及管理要點,並報主管機關備查。」由是,受託辦理公益彩券發行業務之銀行雖應針對彩券經銷商之遴選及管理訂定有關規範,惟尚無須報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恐難確保其履踐照顧身心障礙等社會弱勢族群之公益目的。爰建議參照依運動彩券發行條例授權訂定之「運動彩券管理辦法」第19條規定[footnoteRef:9],修正上開彩券辦法所定內容,明定公益彩券經銷商之遴選及管理規範應報主管機關核定,俾強化公益彩券發行之監督管理。 [8: 詹鎮榮,公益彩券發行權授予之法律關係初探,臺灣法學雜誌,第219期,2013年3月,頁12。] [9: 運動彩券管理辦法第19條:「發行機構應就下列事項,擬訂作業規定,報主管機關核定:一、運動彩券經銷商遴選及管理。……」] (二) 公益彩券借牌經營之防制規範 彩券條例第8條規定[footnoteRef:10],公益彩券經銷商之遴選應以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及低收入單親家庭等社會弱勢族群為優先;彩券辦法第17條並規定[footnoteRef:11],發行機構發行傳統型彩券及立即型彩券,其經銷商應為身心障礙者、原住民或低收入單親家庭。惟查近年來非法販售公益彩券之情形日益嚴重,據臺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統計,2017年至2021年,立即型彩券經銷商遭查核取消其經銷資格者計3,645人,其中屬非本人親自銷售者計3,048人,占違規總件數83.6%[footnoteRef:12]。 [10: 彩券條例第8條:「公益彩券經銷商之遴選,應以具工作能力之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及低收入單親家庭為優先;經銷商僱用五人以上者,應至少進用具有工作能力之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及低收入單親家庭一人。」] [11: 彩券辦法第17條:「發行機構發行傳統型彩券及立即型彩券時,受委託銷售機構應為金融機構,且經銷商應全部為身心障礙者、原住民或低收入單親家庭。」] [12: 參本院委員蘇巧慧、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沈發惠、黃秀芳、吳琪銘等21人擬具「公益彩券發行條例增訂第4條之1及第18條之1條文草案」總說明,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586號,委員提案第28408號(2022年4月20日印發)。] 按彩券辦法第11條規定:「除發行機構、受委託銷售機構或經銷商外,不得銷售彩券。」同辦法第27條第2項亦規定:「經銷證不得轉讓、設質或出借予他人使用。」準此,公益彩券之銷售應僅限具合法經銷資格者為之。違者,依彩券條例第17條第1項第6款及第18條規定,除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通知限期改正;無正當理由屆期未改正者,加處1倍至5倍罰鍰,並得視情節輕重「限制經銷商之銷售期數、銷售張數或取銷經銷商資格。」 惟查彩券辦法所定內容殆係公益彩券之發行、銷售、促銷、開兌獎作業及管理相關事宜,規範對象亦以發行機構、受委託機構及彩券經銷商為主。由是,借牌經營彩券銷售之非法業者,因並未與彩券發行機構及受委託機構簽訂經銷合約,似尚難逕受該辦法之規制。為強化有關規範之效力,主管機關允宜研議修法,除於彩券條例中明定非發行機構、受委託銷售機構或經銷商,不得銷售彩券;彩券經銷證不得轉讓、設質、出(租)借或以合作經營、共同出資等方式將經銷權利讓予他人使用[footnoteRef:13]外,並針對上開違法銷售彩券行為增訂適當罰則,俾有效防制借牌經營亂象,落實政府發行公益彩券照顧弱勢族群之公益目的。 [13: 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公告「第五屆公益彩券經銷商遴選及管理要點」(2023年2月13日訂定 )第12點:「經銷商應親自銷售彩券,並不得以轉讓、設質、出(租)借或以合作經營、共同出資等名義將經銷商權利轉讓予他人使用。」] 撰稿人:彭文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824/File_19785694.docx
R02125
員工侵害他人營業秘密之雇主免責要件相關法 制問題研析
營業秘密法
安怡芸
2023-06-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125 議題研析 1、 題目:員工侵害他人營業秘密之雇主免責要件相關法 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營業秘密法 三、背景說明 (一)營業秘密是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各家企業為維護其商業利益,確保技術領先地位不受影響,對於智慧財產的爭奪,已從過往的商標、專利,逐漸發展為針對研發機密的爭奪[footnoteRef:1]。國內企業雖已逐漸重視營業秘密的保護,然而近年來仍不時傳出侵害營業秘密案件,據法務部調查局統計資料顯示,自102年2月起至111年7月偵辦之侵害營業秘密案件即有173件[footnoteRef:2]。 [1: 林志潔,【名家觀點】營業秘密保護的兩個注意,經濟日報,109年9月30日,第A4版。] [2: 本局偵辦侵害營業秘密案件統計資料,法務部調查局網站,https://www.mjib.gov.tw/EditPage/?PageID=f1ceb275-c17c-44d0-9d61-00a26b2326c2,最後閱覽日:112年6月12日。] (二)企業針對營業秘密之保護,不僅要防制他人竊取自己的營業秘密,也防止自己企業內的員工侵害其他企業的營業秘密[footnoteRef:3],尤其在人才流動頻繁的高科技產業,為防止離職員工帶走營業秘密影響競爭優勢,普遍會在員工離職時與其簽訂競業禁止契約,要求在離職後的一定期間、區域內不得受僱或經營與在原公司相同或類似業務之工作[footnoteRef:4]。然而聘僱新員工亦有可能因其侵害原公司營業秘密而使新公司擔負法律責任[footnoteRef:5]。 [3: 林志潔,同註1。] [4: 何宗霖,《專家傳真》無遠弗屆的競業禁止約款?工商時報,111年7月22日,第A6版。] [5: 邵瓊慧、歐陽漢菁,《專家傳真》高科技產業人才流動下的營業秘密風險管控 ,工商時報,109年9月11日,第A6版 。] 四、探討研析 (一)員工侵害他人之營業秘密時,公司除能舉證已盡力為防止行為外,否則亦將一併受罰 依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4規定:「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從業人員,因執行業務,犯第十三條之一、第十三條之二之罪者,除依該條規定處罰其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亦科該條之罰金。但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對於犯罪之發生,已盡力為防止行為者,不在此限。」亦即公司僱用之員工,如在工作過程中使用他人營業秘密,除該員工受有刑責外,公司本身也將一併受罰,例外於公司已「盡力為防止行為」時方可免責[footnoteRef:6],因此為免日後該員工與前公司發生侵害營業秘密訴訟時遭到牽連,普遍作法係在進用新員工時,於聘僱契約中明文規範不得侵害其他公司智慧財產權及營業秘密,希望日後如有訴訟時得藉以免責[footnoteRef:7],然而司法實務上對於此種僅採取一般性、抽象性之注意、警告措施之方式,似認為尚有不足,而須有積極、具體、有效之違法防止措施[footnoteRef:8]。 [6: 郭維翰,《專家傳真》新員工違反營業秘密法 公司需負連帶責任?工商時報,110年4月26日,第A6版。] [7: 邵瓊慧、歐陽漢菁,同註5。] [8: 詳見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111年1月27日109年度刑智上重訴字第4號判決;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9年6月12日106年度智訴字第11號判決。] (二)企業應建立營業秘密管理制度並監督執行 經查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4之立法說明,認為本條對於企業之處罰具從屬性,其受罰係因其監督不力,但書之規定可予企業事先盡力防止犯罪發生之獎勵,而有預防犯罪之功能[footnoteRef:9]。我國司法實務上之見解似亦認為企業有監督並防止其員工不法侵害他人營業秘密的責任。再者,公司治理強調企業必須進行風險管理,而違反營業秘密法之風險亦應屬風險管理制度之一環[footnoteRef:10]。綜上,員工違反營業秘密法時,雇主能否免責之判斷或應從制度面著手加強,即企業必須提出有效的法令遵循與維護措施[footnoteRef:11],方足謂已善盡督導及防止員工不法侵害他人營業秘密的義務[footnoteRef:12]。爰此,或可研議修法明文規範企業應建立營業秘密管理制度[footnoteRef:13]之可行性,並參酌韓國不正競爭防止及保護營業秘密法第19條規定[footnoteRef:14],明確規範企業有具體監督之責,須舉證已盡相當之注意義務未有監督疏失方得免責,以加強法令遵循之明確性,避免企業誤認告知或警告員工即可謂已盡力防止違法而無積極監督措施,進而減少違法行為發生之風險。 [9: 立法院第8屆第2會期第8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18號,政府提案第13424號,101年11月7日,政18。] [10: 黃國銘,《法律觀點》原來應徵員工也有可能違反營業秘密法,工商時報,112年6月6日,第A6版。] [11: 劉世怡,蔡清祥:企業應提措施 阻員工侵害他人營業秘密,中央社,110年10月6日。] [12: 林志潔,同註1;郭維翰,同註6。] [13: 企業對於新到職員工必須建立防止帶槍投靠等內部法令遵循機制並落實;就職期間必須教育訓練及確實稽核管理,評估風險變化及改善內部控制機制等;於犯罪發生後則應啟動內部調查及採取彌補措施,必要時配合政府部門調查,確實澈底追查應負責任之人,並再次進行風險評估及改善內部管理機制。詳見劉怡君、林志潔,從美國起訴聯電案比較經濟間諜行為之防制:從域外管轄到組織體責任,月旦法學,第297期,109年2月,頁64-65。 ] [14: 韓國不正競爭防止及保護營業秘密法第19條:「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僱人或其他從業人員,關於法人或自然人之業務,為違反第18條第1項至第4項行為者,除處罰其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亦科以該條之罰金。但法人或自然人為防止違反行為之發生,關於該業務未怠於盡相當注意及監督者,不在此限。」詳見羅秀培,臺日韓視角下的營業秘密法之法人併罰免責規定,全國律師,第25卷第6期,110年6月,頁47。] 撰稿人:安怡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9822/File_1978569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