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5.54k
article
stringlengths
1
86.9k
label
stringclasses
6 values
馬祖國家風景區-南竿遊客中心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民國88年(西元1999年)11月26日正式揭牌運作,專責風景區的規劃建設及經營管理。馬祖傳統的閩東石屋、海蝕奇景和飛翔群舞的燕鷗,共同構築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美麗景致;而道地的福州美食,也散發出誘人的獨特風情,吸引文人與饕客流連忘返。不同季節造訪馬祖,均有滿坡縱情綻放的野地花朵,讓人彷若置身於海上花園,令人遺忘俗事煩惱。南竿遊客中心提供簡報影片觀賞、觀光諮詢、摺頁索取、休憩區等服務,歡迎遊客多加利用。
news
大漢據點
大漢據點位於南竿南方的鐵板海岸線上,與莒光島、33、46等據點控鎖著鐵板及梅石澳,形成嚴密封鎖網,控制莒光方向水道,戰略地位相當重要。民國64年(西元1975年),國軍基於作戰任務需要,由當時陸軍登步部隊官兵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因當時設備簡陋,除用炸藥爆破外,其餘均靠人力一寸一土挖掘而成,於民國65年(西元1976年)3月29日竣工。據點共分3層,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2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4座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等空間;坑道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主坑道長150公尺,支坑道長為80公尺,合計230公尺。隨著兩岸情勢和緩,因具有觀光發展的價值,國軍便將大漢據點移交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民國95年(西元2006年)整修完成。走入據點內,每一處槍口、砲口均面向海洋,充滿肅殺氣息,體現了國軍當年「緊扼海疆、大漢天威」之勢。遊客可從南竿遊客中心旁步道進入,繞過據點上方,天氣好時,可以清楚的看見莒光的輪廓。通往大漢據點的斜坡相當陡,輪椅或是行動不便者,需要人協助以策安全,靠近北海坑道入口,有一個無障礙廁所可以使用。
news
經國先生紀念堂
民國77年(西元1988年)元月13日蔣故總統經國先生逝世,隨後馬祖軍政首長商議在馬祖設立經國先生紀念館,最終選定於勝利水庫西側山丘上興建,民國83年(西元1994年)6月完工開幕。紀念園區前方牆上為經國先生視察軍民防務的浮雕,主建築色彩上參考南京中山陵及臺北中正紀念堂,採「藍瓦白牆」風格;結構參考國家戲劇院與國家音樂廳的形式,為仿古「歇山頂」宮殿建築;樓高二層,佔地約百坪,莊嚴中顯現出典雅。紀念館1樓為經國先生坐姿銅像與遺囑,2樓則為文物史料,展示經國先生歷年視察馬祖防務的老照片,以及各類文書往來的手稿,值得一一回顧細覽,可說是馬祖40多年戰地歲月的精華呈現。面對入口的左側有一個無障礙斜坡供輪椅朋友方便進出。館內共有二樓,輪椅朋友可至銅像後方的電梯搭乘上樓。
news
馬祖境天后宮
馬祖境天后宮位於馬祖村,是島上媽祖的信仰中心,信仰者眾,香火鼎盛。南竿馬祖村居民口耳相傳,當媽祖之父遭逢船難,她便投海救父,卻不幸遭惡浪吞噬,屍身漂至村內澳口,後經居民發現後拾起安葬,民眾為感其孝心,以雕刻鳳紋的石棺厚葬。媽祖生前為善人間,又得地靈之利,於9月初9在此羽化昇天。明朝時,媽祖受封為天妃,清康熙時晉封為天后,也就是天上聖母的別稱,因此供奉媽袓的廟,便命名為天后宮。早年廟貌陳舊,西元1943年和平救國軍司令張逸舟曾督飭重建,後又經多次整修,現為宮殿式建築,整體莊嚴,並且結合兩岸三地工匠共同完成,雕樑畫棟、精緻堂皇。本廟曾舉辦全縣無數場大型信仰文化活動,並經常與兩岸三地各天后宮往來會香,是馬祖香火最旺的廟宇。每年媽祖農曆生日時,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及遶境活動,當晚燈火通明,鞭炮聲不絕於耳,廟會氣氛濃厚。民國98年(西元2009年)3月,馬祖籍畫家及登山家李小石,帶著媽祖金身爬上喜馬拉雅山,讓祂成為第一尊登上聖母峰的神明。該金身現在正供奉在馬祖境天后宮,供信眾參拜。若為輪椅朋友,須將車輛開至中間平台上下車,天后宮殿入口處有階梯,僅能在殿外參拜。
news
津沙聚落
津沙位於雲台山下,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第一大漁村聚落,因早先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故名金沙,後寫作津沙,是賞夕陽、踏沙灘的好去處。歷經百年風華,如今的津沙,雖然蕭瑟滄桑,被遺留下來的馬祖建築,卻仍保留古樸的美感。聚落內分成澳中、東邊山、西邊山、溪底等4個區域。清末起,連江、長樂、琅岐島等地居民陸續移入,是馬祖最多原籍大陸連江縣移民的村莊。早年漁產興盛,居民除海上捕撈外,也兼營釀酒、藥鋪、商號、煙館等行業,曾是南竿第2大村;當時村內曾設有私塾,因而文風興盛。抗戰時期,日軍為控制閩江口航道進出,有一班兵力據守在西邊山的「雁廬」;而後隨著兩岸對峙,鄰近漁場又遭逢破壞,於是居民紛紛外遷。今日的津沙聚落在縣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奔走下,頹圮舊屋重現生機,蛻變成老酒館、民宿,連海邊的防空洞也改裝成廁所,並給予「碉堡便利屋」的新稱。聚落內的百年老榕樹,也是不可錯過的景緻。西邊山石階上精彩的古厝群,以及村內閒置空間的再生與活化,讓津沙成為了馬祖的魅力小鎮。津沙也以老酒聞名,村中的泉水所釀出的好酒,還有紅糟入菜的各式料理,饕客絕對不能錯過。
news
大坵島
昔日島上有軍隊駐守,現為無人島,但原本聚落、國校遺址仍維持平靜原始風貌,還有大坵堡軍事據點遺跡可供憑弔。島上建有一條生態步道,終點的賞景平台可遠眺高登島。目前無固定航班登島,如欲登島,可參加夏季生態賞鷗活動,視天候狀況有機會登島一遊。連江縣政府與馬管處於每年7~9月推出賞燕鷗海上之旅。行程環繞白廟、中島等島礁一圈,看群鷗飛舞,大坵島可登陸賞鷗。
news
東莒島燈塔
西元1875年完工的東莒島燈塔,位於馬祖東莒島東北角上,塔身為圓形石造,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牆身構造分為塔頂與塔身兩部分,塔頂與塔身的比例約為2比3,塔身趨於直筒狀,入口為中式拱門卷,牆身開設方形窗,塔頂與塔身間的修護平台,以挑簷石層層挑出,再用石灰漿抹出裝飾性的線腳。該塔為國定古蹟。
news
東引島燈塔
西元1904年完工的東引島燈塔,位於馬祖東引島東坡,又稱為「東湧島燈塔」,東引島燈塔是距離臺灣最遠的燈塔。為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塔身為圓形磚造,扇形地基由花崗石板鋪成,粗壯圓柱式塔身由紅磚砌成,漆成白色。由於東引島鄰近海域佈滿險岩暗礁,民國47年(西元1958年)因軍事理由暫停使用,民國78年(西元1989年)又恢復發光。該塔為縣定古蹟。
news
古寧頭戰史館
民國38年(西元1949年)10月25日凌晨2時,共軍在古寧頭附近登陸,來勢洶洶,並冒死以人海戰術猛衝,再鑽隙突破多處海岸陣地,國軍則配合有「金門之熊」美譽的M5A1型坦克裝甲部隊及海、空軍支援,全力反擊共軍,將共軍逼退至古寧頭附近的南山、北山、林厝一帶村落,展開激烈的巷戰。26日晨3時,共軍續有一營兵力自古寧頭登陸增援,拂曉後國軍重新調整佈署再出擊,至27日晨已將共軍殘部包圍於古寧頭,而於10時將殘共全部肅清,獲得了完全的大勝利。古寧頭之役,於56小時的激戰中,共殲俘了共軍一萬五千餘人,渡海來犯之敵無一逸脫,是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把共軍打得全軍覆沒的真正殲滅戰,不僅逆轉了反共局勢,使臺澎之安全得以確保,也遏阻了共黨赤禍向太平洋地區泛濫漫延。古寧頭一帶地區,是「古寧頭大捷」56小時浴血苦戰,盡殲自瓏口至古寧頭一帶登陸共軍的戰場。現址設有城門一垛,上鐫「古寧頭戰場」,牆上立有戰鬥英雄銅像,狀甚莊嚴。附近林厝海邊亦立有「浴血殲敵紀念碑」,供人憑弔當年奮勇殲敵的國軍戰史。
news
馬祖民俗文物館
馬袓歷史文物館始建於民國63年(西元1974年),之後新建民俗文物館於民國91年(西元2002年)完成。透過漁、農、婚、喪、喜、慶、建築、語言等生活民俗文物,來呈現馬袓獨特的閩東文化特色。文物館採閩東建築樣式,為單棟建築物,造型卻高低錯落,塑造聚落群體意象。入口斜坡在廣場的外圍,輪椅朋友可由斜坡進入文物館。館內提供換證租借語音導覽服務,內有上百個展品導覽。無障礙廁所內的扶手非活動式,使用前要先留意。
news
馬祖國家風景區
政府相關部門有鑑於列島具備優美曲折多變的海岸地質景觀、過境候鳥形成之生態資源、因地制宜隨山勢而築之閩東傳統聚落以及為軍事防衛而構建的戰地設施,深具觀光發展潛力,遂結合地方人士積極推動觀光事業之發展。民國88年(西元1999年)3月行政院核定馬祖列島為第六座國家風景區,同年底成立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馬祖位處臺灣海峽西北西方,距基隆約210公里,轄分南竿、北竿、莒光、東引四鄉五島,是台澎金馬地區最北之領土。馬祖國家風景區包含連江縣南竿、北竿、莒光及東引4鄉,劃為南北竿島地區、莒光島地區、東引島地區及亮島地區,及各島嶼週岸濱零點五海浬,水深20公尺內大陸區域。馬祖風景區以花崗地形為主,地形景觀特殊,有海蝕地形、天然沙礫灘、沙丘、島礁及懸崖峭壁景觀等。北竿的地勢可說地無三里平,但卻是馬祖列島中沙灘最多的島嶼,其中又以塘后道沙灘、坂里沙灘最受歡迎。東引島上有東引島燈塔,也是馬祖列島中的最佳釣場之一。植物以低伏灌叢及森林為主。鳥類以過境、渡冬及前來繁殖之夏候鳥最多,其中以燕鷗在各無人島礁之繁殖更屬地區之特色。海洋生物豐富,魚類以洄游性及岩礁性為主。馬祖具有獨特的戰地文化,位處前線所有的戰地設備都是以防禦性為主,並與當地居民的生活融合為一,舉目所見都是真實的戰地景致,如碉堡、營區、古砲、坑道等,極具獨特的觀光魅力。馬祖酒聲名遠播,有黃酒、白酒、藥酒等三大類。地方名產以海鮮、海產副製品及酥餅為主,海產以黃魚、石斑為最多。馬祖國家風景區的人文資源還包括閩東的生活、習俗及宗教,建築物、聚落型式、廟宇宗祠、燈塔等。
news
鐵堡
鐵堡位於馬祖南竿鄉的仁愛村西側通往津沙之海濱車道下,這裡原是一座突出海上的獨立岩礁,國軍在此設立據點,馬祖當年唯一有軍階的一隻狼犬,就駐防於此,據點內有地下石室、坑道、砲座,為一地下化構工,全天開放免費進入參觀,遊客必須沿著林棧道及石階步道,逐級而下才能進入鐵堡,體會昔日的戰鬥氣氛。
news
壁山
位於馬祖北竿鄉的壁山,海拔高度298公尺,是馬祖地區最高的山,也是北竿重要的軍事據點,路途十分崎嶇陡峻,箝制馬祖海域,在最高處設有軍事指揮部。晴朗時從指揮部的眺望台看去,可遠眺莒光及南竿各島、俯瞰后沃、大沃山、塘歧村全景;正前方望去是北竿機場,還能見到獅嶼、大坵、小坵、蚌山、高登島、中島等島嶼。霧季時,濃霧瀰漫,彷彿置身海上仙境。壁山觀景台上有小斜坡,輪椅朋友可以至平台上欣賞風光。但圍欄有不小的縫隙,且地勢又高,如帶小朋友前來,請務必慢慢走不奔跑,一定要牽好並留意腳步。
news
草嶺風景區
草嶺的舊名番坪坑,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東邊山區,居阿里山、溪頭與瑞里等風景區之中樞,地形略呈盆地狀,溪流綿延其間,呈現各具風格的天然景色。西元1941年的大地震,將草嶺本庄西北的崛沓山切成兩半,一刀間造成了許多奇特地形、岩石與溪谷等景觀。其中峭壁雄風,遊客需利用自岩頂垂下的繩索與安全網,地形險峭。斷崖春秋與斷魂谷同為當年大地震時所造成的景觀。斷崖春秋斷面有如刀切,直削而下約1公里長的縱切面;斷魂谷為一峽谷,位於斷崖春秋下端兩百公尺處,兩邊峭壁陡立,北端岩壁上則有三條瀑布自谷頂流入谷底。此外,蓬萊瀑布為草嶺主要水源,青蛙石與蜂巢岩均為受山泉侵蝕的奇石,而連珠池原是塊面積約兩公頃的大岩板,經雨水長年沖蝕而成一個個相連、宛如念珠的小潭穴。草嶺在農產方面,最多的是筍干,再來是桂竹、麻竹、孟宗竹等。木材則以福杉和柳杉較多;另外,草嶺的愛玉子聞名全臺;苦茶油是開脾、治胃病及婦人產期替代麻油的珍品。雖然是山區,梯田亦有水產,例如田螺、鱔魚、泥鰍等三寶;而清水溪裡的淡水魚蝦,更是登山遊客最喜愛的佳餚。
news
大埔石刻
原文『萬曆彊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計41字。民國54年(西元1965年)春,馬祖防衛司令部為保存古蹟,指示駐地部隊建亭於石刻之上,名為『懷古亭』,並在亭兩側立有兩塊釋碑文及一塊部隊建亭碣,遊人登亭攬勝,遙想當年活捉倭賊之情及國共失和轉進馬祖後,在戰地政務防衛之餘,仍慮思古蹟維護,別有意境。
news
馬祖酒廠
馬祖的香醇美酒遠近馳名,其中尤以大麴酒、高粱酒及陳年老酒最受青睞。馬祖酒廠成立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位於南竿鄉復興村牛背嶺山脊,復興村三面環山,北伸海峽,馬祖各種名酒皆引山坡附近之天然甘泉釀酒,井泉水質甘美,品質精純,所釀醇酒味芬香馥烈,屬特級上品,而陳年老酒必須存放至陰冷的山洞坑道中二年以上才能銷售,是福州風味十足的酒種,廠內規劃設置有展示室及多媒體簡報,遊客可前往參觀。酒廠內設有一般廁所,館內平坦,進入簡報室有小門檻,須留意。
news
八八坑道
八八坑道位於南竿鄉牛角嶺下,原是軍民躲避海盜的山洞,後經軍方擴建為戰備坑道,落成之日適逢蔣中正總統88華誕而命名。後因坑道內長年潮濕,不利戰車保養,故轉為電信中心,後又移交予馬祖酒廠作為儲酒之用,因溫度濕度皆非常穩定,利於釀酒。目前內部儲有陳年老酒、高粱、陳年高粱等各式酒類,並以「八八坑道」品牌聞名全球。
news
日月潭纜車
日月潭纜車連結了日月潭的伊達邵和九族文化村,纜車上可一覽日月潭的米其林三星級湖景,欣賞群山環繞、吹著徐徐微風。車廂有紅黃藍三色,分別代表日(紅色)、月(黃色)、潭(藍色)三個意像,也代表了日九新遊程的歡樂(紅色)、樂活(黃色)與生態(藍色)水陸空三棲一體的繽紛三彩。車廂的設計,亦考量了臺灣的氣候因素,設有前、後氣窗和門窗,地板四邊也有通氣孔,能夠有效導入氣流,讓車廂內時時可以感覺到微風。當升高到一千公尺的卜吉山後,隨即跨過一段寬786公尺的山谷,這段在T7與T8柱之間的纜線,在空中畫出一道微笑的弧度線條稱為「山谷的微笑」,視野全無遮攔,是鳥瞰潭景最佳航程。
news
走馬瀨農場
在三百多年前,走馬瀨農場是西拉雅平埔族部落之一,後來則成為由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虎頭埤、南化水庫、玉山國家公園及南橫風景線等所圈圍的觀光發展核心。「走馬瀨」為平埔族語,由於走馬瀨位於大內區曾文溪上游的一塊河谷臺地,四面環山,受流經此處的曾文溪切割山地,造成地形上著名的「掘鑿曲流」及「月世界」景觀;加上溪流切割丘陵,處處都是青灰石惡地形,溪水流過時造成滾滾水瀨,有如萬馬奔騰之勢,故稱之。走馬瀨農場經過臺南市農會用心地經營,成為南臺灣最完善的休閒渡假基地及會議中心。整個農場的遊憩面積廣達120公頃,包括80公頃的紐西蘭風情大草原,浩瀚壯麗。偌大的農場園區內設有射箭場、跑馬場、放牧場、體能鍛鍊場、住宿區露營區、烤肉區、河濱戲水區等各式各樣的遊樂休閒設施,提供度假、遊樂、賞景、露營、餐飲、會議及農牧體驗等多樣化的服務;尤以休閒農業之旅享譽國內外,倍受歡迎。而農場剛剛興建完工的小型高爾夫球場,更是揮桿友的最愛。
news
黑面琵鷺保護區
曾文溪口賞黑面琵鷺因黑面琵鷺而聲名大噪的七股溼地,每年入冬後都會成為愛鳥人士必訪之地,此處就位於曾文溪出海口向北的海埔地,原本只是一般的溼地生態,因受黑面琵鷺的青睞,選在此地作為渡冬的棲息之所,因而成為全球鳥類保育人士矚目的焦點。除了大批的黑面琵鷺之外,每年冬天到隔年春天還有海鷗、鷺科、鷸行鳥科等水鳥,以及蟹類、紅樹林等豐富的生態景觀。黑面琵鷺是世界上非常稀少的鳥種,被列為瀕臨滅絕動物保護,每年10月會從臺灣北方的韓國或中國大陸的東北地區,飛到七股曾文溪口來渡冬。黑面琵鷺,每年9月至10月抵臺,一直待到翌年的3月至5月左右,才陸續飛離臺灣,這一段時期是七股賞黑面琵鷺的最佳時機。由於黑面琵鷺是白天休息、晚間覓食,因此,若透過望遠鏡觀察,白天所看到的黑面琵鷺,幾乎都是一動也不動的群聚在一起,到了下午4、5點開始,牠們會開始玩耍、洗澡,或是互相整理羽毛,然後開始活動,幸運的話可以看到黑面琵鷺振趐飛翔的英姿。其實,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黑面琵鷺之外,曾文溪出海口大約有200多種候鳥,鳥類資源相當豐富,較常見的有鷗科、鷸科,留鳥則有常見的斑鳩、白頭翁等,若單純以候鳥來看,冬天可以觀察到的鳥種較多。
news
曾文水庫
曾文水庫集水區全部位居嘉義縣境內,係為調節並充分利用曾文溪之水資源,以改善與擴充嘉南地區耕地灌溉之目的而興建,並兼具供發電、防洪、觀光功能,是一個多元性的水庫。此處環境優美、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是臺灣最大的水庫,對外開放的園區內闢有野營區,林間小屋、野外健身、溪流戲水等活動區域,四周明媚的風光,常令人流連忘返。曾文水庫參觀臺位置高挑,登上中正樓,湖面景致一覽無遺,吸引許多遊客在此駐足,緊臨旁邊的資料館,備有多媒體影片及圖片解說,介紹曾文水庫各項設施並提供旅遊資訊及風景區生態環境說明,使曾文之旅更具知識性與趣味性。位於水庫另一端,屬臺南市境內的曾文青年活動中心是棟純白的歐式建築,內部陳設完善舒適;遊客服務中心造成非常別緻,利用基地狹長的特性,打造出別具特色的「曾文之眼」造型建築,成為曾文水庫公認的新地標;鳥宮花園,顧名思義是個美麗的鳥園,色彩斑斕,十分賞心悅目。水庫大壩高133公尺,長約400公尺,從壩頂俯瞰湖光山色,只見一片青山綠水,令人心曠神怡。
news
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馬祖南竿島上,其海拔高度248公尺,是南竿的制高點也是視野最佳之處,初春至夏初之雨季或霧季時,周遭山嵐環繞,呈現隱約之美。現有公路可通山巔,山頂上有座軍方觀測所(022觀測所)、兵旗台及眺望平台,遊客可在眺望平台遙望北竿島及大陸,氣候晴朗時,可遠眺大陸北茭半島的景觀。若為輪椅朋友可搭乘電梯進入觀景處。
news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位於南投縣鹿谷鄉的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溪頭森林遊樂區),係臺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七個營林區之一,區內遍植杉、柏、紅檜、銀杏與孟宗竹等,古木參天、林道四通八達,除遊玩、森林浴外,陳列館、竹類標本園、大學池、神木、孟宗竹林等,均適合進行有系統的植物觀察與賞鳥活動。 溪頭可謂一座活的自然教室,區內約有木本植物300種、草本植物1,300種,除了可依植物標示牌上的說明逐一認識外,位於溪頭營林區辦公室二樓的陳列館,展有豐富的各種植物標本,配合幻燈片、圖表與文字說明,讓人一目瞭然。 溪頭內約有70種鳥類,建議不妨攜帶臺灣鳥類圖鑑與八倍左右的望遠鏡,以便觀賞區內臺灣中海拔最具代表性之鳥類。大學池因溪頭隸屬臺灣大學而得名,池上架有五、六丈長、造型獨特的弓型竹橋,步行其上,左右搖擺,偶而輕霧飄上,猶如夢境。 孟宗竹林素以林相優美、氣氛寧靜而吸引人,隱在竹林間的「竹廬」曾為蔣公行館,現大門深鎖,不對外開放。已有2,800多年歷史的溪頭神木,高46公尺、合圍16公尺,乃活的紅檜巨木,樹身中間因腐朽菌侵蝕而呈中空狀態,當年因砍伐經濟價值不高而得以留存至今,成為神木供人欣賞。此外,以杉木搭建的溪頭青年活動中心則提供可容納四百人的住宿服務。 通往溪頭之寶—神木的林道旁擁有一片已走過半個世紀的柳杉林,其樹冠層相當完整,森林中各種生物包羅萬象,彷彿進入生態王國;實驗林精心規劃建置別出心裁的人工林冠層生態觀察的空中走廊,希望可提供全臺灣各級學校自然戶外體驗場所。 架高的空中走廊全長約180公尺,最高點距地面22.6公尺,相當於8層樓高。樹上著生蕨類與蘭科等植物,同時常有白耳畫眉、冠羽畫眉、黃腹琉璃及赤腹松鼠等動物在此棲息,其使得冠層的生物相非常豐富;而林木冠層更可提供截流保水及潔淨空氣的功能,是大自然提供人類的空氣清淨機。 於步道上可端倪尖聳的針葉樹,使人們對於森林冠層不再只是「遠觀」,透過面對面的接觸,讓一般印象中高聳的森林,頓時置身於冠層中、居高臨下,可從不同角度欣賞森林不同的姿態,更可仔細觀察寄居在樹上的朋友們。特別當山中雲霧繚繞、山嵐升起時,除了讓人有置身畫境的感受外,也帶來一種心靈深邃的洗滌。
news
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俗稱「臺南大媽祖廟」,是臺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大天后宮供奉的主神,也就是俗稱的媽祖婆,是臺灣民間的宗教信仰中最普遍的神明。大天后宮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的王府。西元1683年,水師提督施琅攻佔臺灣後,鑒於臺灣人民對於媽袓信仰的虔誠,為收服民心,乃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邸改建為媽袓廟,並將媽祖晉封為天后,廟稱大天后宮。大天后宮主要可分成四大部分,三川殿、拜殿、正殿、後殿,稱之為「四進」。栩栩如生、尺寸碩大的媽祖神像是本宮最大的特徵,是約300年前一位大陸泉州師傅所做,可說是臺灣泥塑雕像的代表之一。一般廟宇門上皆繪有門神,而大天后宮為了顯示天后的尊貴,不繪門神,改以門釘替代來裝飾。大天后宮由於地位崇高,所以歷代名人所貢獻的匾額不勝枚舉,尤其歷代帝王御筆親題的匾額,更是深具歷史價值。拜殿左右兩邊的牆上分別嵌有兩塊古石碑,其中施琅將軍於西元1685年所立的「平台紀略碑」是現在臺灣所保存的最早清碑,書寫攻臺之經過、安撫民心及善後處理的方法。大天后宮具有豐富的建築特色與歷史文物,穿梭其間,宛如置身藝術殿堂,令人有如獲至寶的感覺。
news
井仔腳瓦盤鹽田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原稱為「瀨東場」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原來設於鳳山縣大林蒲,後遭洪水淹沒,遷移到臺南佳里的外渡頭附近,至西元1818年再遭水患肆虐,於同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是北門鹽場的第一口鹽田,也是臺灣最古老的現址鹽田,至今有200年以上歷史。史書上記載,鄭氏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當時平埔族製鹽技術不佳,所煎出的鹽品質苦澀,於是改革製鹽方法,在海邊築埕,然後在其上鋪碎瓦片,再引水到鹽池,經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但是後期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民國91年(西元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讓「井仔腳」特殊的曬鹽景觀依然保留在北門永華村的海岸邊,而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
news
南鯤鯓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臺南市北門區,由兩座廟所組成,大廟代天府,祀奉五府千歲;小廟為萬善堂,祀奉萬善爺,是全臺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王爺廟。分布在臺灣西南外海的許多小沙汕,由於地勢形狀像鯤魚的身體,所以五府千歲便以「鯤鯓」為名。民間相傳萬善爺乃清康熙年間的一個小牧童,因頗有慧根,在康榔山的空地上悟道成仙,也就是今日南鯤鯓代天府的廟地。而五府千歲於清嘉慶年間渡海來臺,也看上此地建廟。由於雙方互不相讓,只好以武力來決定誰才有建廟的權力。最後,由赤山岩觀世音大士出面調解,協議五王蓋大廟,萬善爺蓋小廟,共同救渡苦海眾生。自此之後,神靈顯赫,香火鼎盛,前來參拜的弟子們不計其數,也形成南鯤鯓代天府奇特的寺廟文化。建廟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南鯤鯓代天府,主祀李王、池王、吳王、朱王、范王等五府千歲,相傳他們是三百多年前乘坐王船來臺,佔地六萬坪的廟堂、前埕、主殿、花園都建造地相當可觀。在草木難存的濱海沿岸中,內部鯤園、虎苑、海山亭等庭院設施,裝潢華麗,外觀宏偉,是難得一見的景觀。具保守統計,每年南鯤鯓廟的遊客量可達400萬人次以上,尤其每逢農曆4月26日及27日,為最熱鬧的王爺祭,信徒加上各地王爺廟進香團與乩童的參與,宛如全臺乩童大集合,場面十分熱鬧。
news
奇美博物館
由實業家許文龍先生創辦於民國81年(西元1992年)的奇美博物館,民國104年(西元2015年)元月搬遷至臺南都會公園,以嶄新面貌與大眾見面。奇美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的博物館,擁有西洋藝術、樂器、兵器與動物標本等多元的典藏品,館內展廳包括藝術廳、樂器廳、兵器廳、動物廳、羅丹廳、雕塑大道以及特展廳等等,提供文明之奇與藝術之美;館外結合西洋神話元素打造特色景點,寄望創建一處大眾共享共賞的園地,成為人們的心靈避風港。
news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北門遊客中心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北門遊客中心是由北門洗滌鹽工廠舊建物群中的西南側倉庫群所改建,外觀仍保留著原工廠山牆斜屋頂造型。全館佈設由北而南以地理分區概念介紹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景點,並整合區內「鹽業歷史」、「溼地生態」、「宗教人文」、「地方產業」與「文學藝術」等觀光資源,規劃主題區介紹與多媒體互動區。館內除了有簡報室可欣賞觀光資源影片,以及各項多媒體展區與遊客互動外,主要有二大展示特色:◎素人畫家-洪通的藝術展牆:無師自通的北門素人畫家洪通先生,有「東方畢卡索」之稱。其作品畫面流露出靈性與強烈的精神力量、筆觸細膩、紋理形式繁瑣,神秘的文字畫與用色豐富的畫風,至今仍為人所稱道。管理處運用其多元神秘的瑰麗畫作,妝點於遊客中心東側門窗及西側外牆,歡迎您細細欣賞。◎海翁返北門-抹香鯨標本區:說起這抹香鯨標本與北門的淵源可深了…。民國94年(西元2005年)12月29日北門鄉民發現了這位擱淺於王爺港汕上的巨大訪客(身長約14公尺、重達50公噸的雄性抹香鯨),由於體積與重量過於龐大而就地先行掩埋。民國97年(西元2008年)2月,在臺南縣政府(今臺南市政府)、國立臺灣博物館及專業團隊與熱心的北門鄉親支持下,抹香鯨破土重出,標本製作完成後並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民國98年(西元2009年)移展至臺南縣(今臺南市)蕭壠文化園區,並於當年12月4日運回北門遊客中心,受到北門鄉親熱烈的歡迎。
news
台江國家公園
民國98年(西元2009年)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本島西南沿海,陸域縱貫臺南市沿海,跨越七股溪、曾文溪、鹿耳門溪、鹽水溪等四條溪流出海口,包括黑面琵鷺保護區、七股潟湖等區域,面積4,905公頃,以多變的海岸沖積地形和古航道為特色,兼具自然、人文歷史及傳統產業的文化景觀,海域部份即漢人先民渡臺主要航道中東吉嶼至鹿耳門段為範圍,合計海陸總面積39,310公頃,其大都是位於百年來所稱「台江」範圍內。此外,還有由紅樹林、濕地等構成的自然生態景觀,猶如鑲嵌在臺灣西南沿海的綠寶石。
news
祀典武廟
祀典武廟又稱關帝廟,建於鄭氏時期,相傳原為寧靖王府內之關帝廟,為臺灣武聖關帝之信仰中心,也是唯一列入官方祀典的武廟,廟分三進:前殿、拜殿、正殿及後殿,以長達66公尺的朱紅山牆迤邐連接,彰顯恢宏氣勢。歇山屋脊的正殿中,供奉著金身關帝神像,左右陪祀周倉和關平,為清康熙年間留下的古物,其上「萬世人極」為咸豐皇帝所賜御匾。後殿右側觀音廳、西社與六和堂自成一區。
news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Siraya,是西拉雅族「人」的意思,西拉雅族是居住在臺灣幾千年的原住民,主要分布於嘉南平原。為突顯西拉雅族文化的在地特色,94年籌設期間原名為「五庫國家風景區」(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白河水庫、尖山埤水庫和虎頭埤水庫),基於對原住民的尊重與保存文化的表現,正式定名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並於94年11月26日成立,為觀光署第13個國家風景區,專責區域內規劃建設與經營管理工作、提升遊憩品質並兼具振興地方產業之任務。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轄區內有數座聞名遐邇的水庫,為南臺灣重要水資源的重要區域,烏山頭水庫竣工當年為全球第3大水利工程系統,成為境內重要的水利建設。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傳統文化中,以「西拉雅文化」最具代表性,本區因陸續發現史前文化遺址,且有不少西拉雅族後代遷移至此,並保有傳統的西拉雅公廨及獨有的『夜祭』活動,爰以『西拉雅』作為本國家風景區之名稱。 
news
七股鹽山
七股鹽場過去是臺灣最大的曬鹽場,主要供應國內農工業用鹽,隨時代變遷,曬鹽不符經濟效益,七股鹽場遂於民國91年(西元2002年)5月廢曬,結束臺灣338年曬鹽歷史,七股鹽山的休閒遊憩時代隨之開啟。七股鹽山占地面積廣達一公頃,約六層樓高的皚皚鹽峰聳立於七股,蔚為奇觀。臺鹽公司融合傳統與創新,揉捻鹽業史、文化創意、產業與健康理念,在園區內多元展現鹽業發展:鹽山主峰、鹽如玉展示館、曬鹽體驗區、鹽屋、骨董機械展示區、遊園小火車等獨樹一幟的鹽主題觀光園區,寓教於樂,成為國內、外人士最常指定的知名觀光據點。
news
草山月世界
臺南市左鎮區的草山月世界,是由砂岩與頁岩所構成的青灰岩地形,與高雄市內門、田寮、燕巢區的泥岩惡地連成一片,稱為白堊土地形。由於白堊土含高鹼性,使得草木難生,乾燥時硬似石塊,遇雨時鬆軟成泥,經雨水沖刷溪田切割,造成半面山深谷曲流和斷崖的特殊地形,在這種惡地上,除非生命力最強的草木,否則難以生長,因此在此地放眼上千公傾,所見的竹子是刺竹雜草,其餘盡是光禿一片,成為最典型的月世界地形。由岡林村往草山月世界的路上,沿途所見盡是稜角分明的特殊地形,以及青翠的刺竹景觀;隨著四季與晨昏的變化,草山月世界也展現出不同的風貌:氣候清朗的黎明,站在海拔308公尺的至高點上,可欣賞日出和多層次的雲霧變化,冬季時,刺竹漸漸轉為枯黃,翌年春天又變為紅色,每年3~4月,便是觀賞刺竹變色的最佳時機。月世界廣闊的景觀,有萬山朝拜的氣勢,適合來此賞日落與夜景。峰峰層疊相連的白堊山頭及氣勢磅礡的月世界地形,是左鎮特殊的地理景觀,下車眺望遠方,看到前方一大片綠油油的平原田地,猶以為自己是從月球望向地球般的精彩。
news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建於清同治年間,位於臺南市開山路,奉祀臺灣開山始祖鄭成功及其部將,為臺灣的重要古蹟。佔地9,400餘坪,庭園修築風格莊嚴典雅,是臺灣少見的「福州式」廟宇建築。西元1661年,鄭成功帶兵在鹿耳門登陸,趕走了荷蘭人,並積極建設臺灣,以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鄭成功經略臺灣,除設立官署,清查戶籍外,還下令屯田,允許官兵圈地成家,並招募大陸沿海居民來臺開墾。明隆武帝曾賜姓朱,後人多以「國姓爺」稱呼。鄭成功去世後,後人為了感懷他的豐功偉績,特在此地立廟奉祀,尊稱他為「開台聖王」和「開山王」,現在全臺灣的「開台聖王廟」有50餘所之多。各地寺廟祠堂香火不斷,也因此在臺灣留下了深厚的影響與眾多傳說。西元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奉命來臺辦理防務,深入瞭解民意,發現鄭成功對建設臺灣的貢獻,建議建祠紀念。清廷同意後撥款立祠,諡號忠烈,從福州載來工匠、材料,將開山王廟擴建成「福州式」建築,並在正門石匾題「明延平郡王祠」。祠中珍貴文物豐富,尤其為數眾多的清領時期楹聯,包括沈葆楨手書,筆力雄渾、意義雋永,仍極具歷史價值。位於祠旁的「鄭成功文物館」收藏著許多臺南文物:1樓主要陳列史前文物,說明臺灣與大陸的地緣關係,及先民生活的演進過程。2樓所展覽的多為臺南歷史文物,包括與府城相關的先賢,例如鄭成功、沈葆楨等人的畫像或遺墨。此外,舊日府城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街牌、眠床、地契、銀票等均有陳列,讓人深入了解先人生活起居狀況,十分值得一遊。 
news
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古稱為「安平大砲臺」或「二鯤鯓砲臺」。西元1874年沈葆楨先抵安平,認為應建立大砲臺以保衛府城,因此,西元1876年由法國工程師所設計完成的全臺第一座西式砲臺終於完成,也是全臺第一座配備英國阿姆斯壯大砲的砲臺,臺灣的海防軍事也因此而邁向近代化的一大步。建築形制上,億載金城屬於西洋稜堡式的方形砲臺,四角凸出,中央內凹。環繞砲臺並有護城河,砲臺上分置大、小砲,城堡中央則為操練場;形制完善、規模宏大,加上砲臺威力強大,億載金城可說是臺灣南北砲臺中,劃時代的重要里程碑。砲臺後遭毀損,曾一度荒廢,後被列為府城名勝之一而加以保存。二戰後,大規模整修,形式和材質上已多有改變。但整修後,仍大致可看出當年的規模。外圍城高約2公尺,城垣四周有護城河,林木茂密,由紅磚砌成的圓拱城門則高5公尺,穿過圓拱門,城內所見是綠草如茵,平坦寬廣,並有沈葆楨的紀念銅像及仿製的古炮。
news
赤崁樓
赤崁樓乃荷蘭人於西元1653年創建,原稱普羅民遮城(Provintia荷文為永恆之意),漢人則稱之為「赤崁樓」、「番仔樓」或「紅毛樓」;「赤崁樓」雖歷代都有改建,至今仍大約維持原貌。 赤崁樓從荷蘭時期便是行政中心,西元1661年鄭成功改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治。清領初期台江尚未淤塞前,浪濤可直達赤崁樓下,「赤崁夕照」是當時著名的臺灣八景之一。赤崁樓前有九座清領時期石龜馱碑,是從他處遷移至此,傳說石龜為龍生九子之一,因好負重而變成龜狀。另外「斷足石馬」的雕像有一傳說是因石馬入夜後會化作妖怪騷擾百姓,所以才被斷足,成為現在的模樣。後來,赤崁樓因民變的破壞及疏於管理而日漸頹圮,而原本荷式建築的主體也加上了中式的建築,一度上面還祭祀了觀世音菩薩等神明。日治時期,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也陸續展開修建及整修,二戰後,將木製結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並將主要入口改向,而成為今日赤崁樓的模樣。
news
關子嶺溫泉
關子嶺位於臺南市白河區東北郊枕頭山,山區原為平埔族聚落所在,直到西元1898年,屯駐此地的日本士兵在東北方的露山谷發現了關子嶺溫泉,經開山、墾土、闢道,加上當地山水環繞的天然環境及特色,慢慢地成為臺灣八景之一,也是南臺灣著名的溫泉鄉。關子嶺溫泉由地層的石縫中流出,泉質屬鹼性泉,味帶澀苦,呈灰黑色而有微小泥粒,水質滑膩帶有濃厚硫磺味,為全臺少見的泥質溫泉,因而有「黑色溫泉」之稱。關子嶺風景區以溫泉、水火同源、紅葉公園、大仙寺、碧雲寺、仙公廟等為最著名。溫泉區皆位於半山腰,山下到泉區沿路皆是溫泉旅館、餐廳及純泡湯的場所。水火同源又稱為水火洞,位於碧雲寺東南方1公里處,由於地質構造特殊,崖壁有天然氣冒出,點燃後火焰永不熄滅,而崖壁隙縫同時又有泉水涌流,於是形成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特殊景觀。
news
安平古堡
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在安平建造了臺灣第一座城堡「熱蘭遮城」,也就是現在的安平古堡,這裡曾是荷蘭人統治的中樞,更是對外貿易的總樞紐,原本的建築格局分為方形內城與長方形外城。西元1661年,鄭成功來台驅荷後,將此地改名為安平,故熱蘭遮城也稱為「王城」或「臺灣城」,俗稱安平古堡,是臺灣最早的一座城池。清康熙年間,正式將臺灣納入版圖,政治中心移至府城內,進而逐漸喪失其價值。後來曾破壞城壁紅磚挪為建造億載金城之用,到了日治時期,內城荷式建築全毀,四周以紅磚砌成方形階臺,臺上建造西式平房作為海關宿舍。而成為今日的紀念館風貌,二戰後改名為安平古堡,目前紀念館邊殘存七十多公尺長的外城南牆殘壁依然屹立,老榕攀爬,紅磚班駁,是300餘年來僅存的歷史遺跡,訴說著曾經過往的滄桑。
news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東沙環礁位在南海北方,環礁外形有如滿月,由造礁珊瑚歷經千萬年建造形成,由於地理、生態特殊,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特別規劃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範圍是以環礁為中心,加上環礁外圍12浬海域為界,海陸域總面積約為353,667.95多公頃。比現有6座國家公園總面積還大,相當臺灣島的十分之一,範圍涵蓋了島嶼、海岸林、潟湖、潮間帶、珊瑚礁、海藻床及大洋等不同但相互依存的生態系統,資源特性有別於臺灣沿岸珊瑚礁生態系,複雜性遠高於陸域生態。東沙國家公園成立於2007年1月,這個名聲響亮但少人能親臨的小島與環礁,位於南海北端,介於香港、臺灣與呂宋島間,為臺灣海峽的南方大門。環礁距離東北方的高雄有240浬(444公里),南距南沙太平島640浬(1,185公里),面積廣達8萬多公頃,主要由造礁珊瑚建造而成,東沙島是環礁裡唯一出露海面的陸域,行政區域劃分由高雄市政府代管。東沙環礁為一直徑約25公里的圓形環礁,礁台長約46公里,寬約2公里,海水落潮時,周圍礁台可浮現水面。環礁底部坐落在大陸斜坡水深約300~400公尺的東沙台階上,包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淺灘、水道及島嶼等特殊地形。據推測,東沙環礁的形成需要千萬年的時間,屬世界級的地景景觀。這廣大的珊瑚礁海域,有著複雜的空間結構,提供海洋生物繁衍棲所,魚種計有556種,其中有許多在臺灣海域未曾紀錄過的魚種,如黃棕美蝦虎魚、鸚哥鯊、史式海龍、稀棘魚尉等。除了豐富多樣的魚群及珊瑚類外,東沙環礁海域內孕育無數五顏六色的無脊椎動物,目前紀錄到軟體動物175種, 棘皮動物28種,甲殼動物33種。東沙島孤懸外海,擁有潟湖、海域、和潮間帶等棲息環境,因此成為遷徙性鳥類過境的落腳處,島上也有少數留鳥及冬候鳥,鳥類記錄有130種,主要以鷸科、鷺科及鷗科為主。由於面積狹小、地形單調,植物、昆蟲及脊椎動物相對較為貧乏,原生植物有72種,昆蟲有125種。東沙環礁這個熟悉的名字、陌生的地方,像掉在湛藍海裡的鑲鑽戒指,總是千年來漁人垂涎的寶物。東沙島為南海諸島開發較早的島嶼之一,漁民前往東沙海域進行漁撈,最早可推到1,000餘年前,晉代《廣州記》提到「珊瑚洲在(廣東東莞)縣南五百里。昔人於海中捕魚,得珊瑚」,文中「珊瑚洲」即指東沙島及其環礁,雖然千年來常有漁民往來,但因東沙島幅稍小且地處偏偶,始終是無人長期居住的島嶼。海洋千萬年的苦心營塑,成就西太平洋最大且完整的東沙環礁,雖經不當漁獵而導致令人心碎的生態浩劫,但在臺灣2007年成立海洋國家公園的積極復育之後,相信海底繽紛充滿生命力的世界將會重現,讓這只最美麗的海中鑽戒重新璀璨奪目。
news
美濃客家文物館
美濃地區為南部客家人主要之聚居地,全鎮百分之90以上屬客家籍人口,並通用客家語言,加上地形獨立及親族觀念濃厚等因素,使得美濃在語言、衣飾、美食、屋宅建築、音樂等人文方面仍保存傳統客家風俗與生活方式。民國90年(西元2001年)成立的美濃客家文物館,肩負著客家文化歷史保存與傳承的重要使命,將美濃客家文化以故事性呈現,營造一座具美濃客家地方特色的文物館,落實文化主體性、地域文化開展性之目標,展現美濃的歷史與文化上的多面性,和社區結合,增進地方族群間的瞭解與互動。
news
美綠生態園區
於高雄市美濃區獅山里的美綠生態園,廣植原生樹種及誘蝶、誘鳥等植物,並養殖數種蝴蝶供遊客欣賞。佔地約 3 公頃的生態園設有會議室、DIY教學活動、露營區及蝴蝶園、藥草植物園、香草植物園、水生植物園等生態導覽區,另園區餐廳提供無障礙遊客用餐之環境,園區「悠閒、慢活」的環境讓你體驗輕鬆自在沒有壓力的休閒時光。
news
七股潟湖
七股漁民口中的內海仔,指的就是七股潟湖,由於曾文溪的四次改道而造成今日的潟湖景觀,這是目前臺灣最大的一個潟湖。此處的生態資源非常豐富,單單螃蟹就有三十種以上,魚蝦貝類更多達兩百種以上,是本地兩萬居民生計的所在。附近的龍山村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海產和鮮蚵的料理,喜歡海鮮的人不能錯過。另外,在潟湖區鳥類景觀豐富,也可安排賞鳥、遊紅樹林和賞蟹的生態之旅。
news
美濃湖
美濃湖原名瀰濃湖、中圳湖、中正湖,興建於西元1748年,美濃湖位於美濃的東北民權路旁,是高雄市的第二大湖,原係蓄水灌溉用的陂塘,夏季時蓄積羌仔寮溪和大坑溪的水,旱季時引用以灌溉農田。然羌仔寮溪和大坑溪不斷帶來泥沙淤積,因此形成一些洲地,著生不少水生植物,因較少人為干擾而成為鳥類絶佳的棲蔽地,在冬天候鳥南遷的時期,湖面盡是過境或過冬的鳥類。美濃湖設有全區環湖步道及自行車道,而美濃湖東側新植多樣性樹種如紅花鐵刀木、落羽杉、水柳、鳳凰木及苦楝等喬木,同時栽種開花性灌木及水生植物,使得美濃湖同時具有生態教育及滯洪池功能。
news
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起,來自大陸各地的軍眷,陸續於臺灣各地落腳。時光荏苒,歲月流逝,眷村特有的人文氛圍,是許多人懷念的故鄉味。據民國94年(西元2005年)國防部統計數據,全國列管眷村共有886處,高雄市縣市合併後,同時擁有陸海空三軍眷舍,保存近90公頃的眷村文化景觀,保存面積為全國第一。為讓歷史還原並與在地連結,原左營舊城內「高雄市眷村文化館」遷移至高雄左營明德新村2、3、4、10、11號,以「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之名蛻變開幕,帶領大家瞭解臺灣眷村文化的獨特與美好。高雄市眷村特色價值在於涵括陸海空三軍,海軍眷村主分布於左營、空軍眷村分布於岡山、陸軍眷村分布於鳳山。以海軍為大本營的高雄左營擁有全臺規模最大的海軍眷村,當中明德新村因曾住過許多高階將領而有「將軍村」之稱。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通過加速臺灣眷村聚落的消失,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於高雄市長任內積極向國防部爭取保留,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4年推出以住代護計畫突破保存困境,2016年獲得文化部眷村文化資產保存新星計畫「高雄市鳳山黃埔新村建物整修及展示推廣計畫」及「高雄市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活化及再利用計畫」的支持,於2017年起擴大推出升級版「以住代護.人才基地」、「以住代護.全民修屋」、「以住代護.老屋勞動營」、「以住代護・眷村民宿」等計畫,至今已修復133戶,媒合91戶進住建業與黃埔新村,期盼延續眷村豐富的生命紋理與居住機能。「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以「再見」為題,一方面向流逝的眷村歲月致意,另一方面為迎接眷村新生表示喜悅。全區主要以4大棟建物組成:「眷村時代館」訴說漂流及落定的烽火歲月,展出如勳獎章、逃難時的舊皮箱、砲彈箱米缸等;「眷村聚樂部」呈現來臺後軍區文藝與娛樂空間氛圍,展出如眷補證、紀念牌、《創世紀詩刊》等,呈現俱樂部、電影院與創世紀詩社的文化氛圍;「眷村.潮」則是介紹眷改後眷村所面臨的衝擊與轉變,並加入AR體感式再現眷村的新舊對比;「眷村共生基地」希望創造喜愛眷村文化的創作者,有一可交流的平台,在基地空間中分享創作,園區也將不定期辦理創作坊及展演活動。未來,總園區將由眷改後明德新村52棟房舍組成,構築全臺規模最大臺灣眷村文化保留園區,形塑專屬臺灣歷史之人文場域,引起大眾對眷村文化的共鳴與關注,提升眷村及當地文化資產保存等議題公共性,期盼讓「眷村」不是一個凍結於時空中的代名詞,希冀為臺灣歷史進程文化保存與活用盡一份心力,進而理解臺灣文化多元的歷史現場。相關資訊可搜尋臉書「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或可致電07-5812886詢問。本棟曾住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明德2號,策畫以「時光倒轉‧1949」為主題,帶領民眾重回搭乘中字艦來臺、帶著皮箱住進眷村的場景,展示眷村居家場景如客廳、飯廳與廚房,客廳砲彈再製的菸灰缸、勳章、舊皮箱、證件與撤退時穿著的毛衣,廚房中的砲彈箱米缸(早期生活常再利用軍中物件)、煤球爐(早期眷村多以煤球爐炊煮食物、燒水用)、逃難時裝醃菜的瓦罐等物件。來自眷村住戶的各式物件呈現軍眷一體的生活,承載著不同記憶與生命痕跡,反映大時代的遷徙歷程。本棟以「左營二三事」為主題展示來臺灣之後的文藝與生活,充滿來自各個家庭、各個人生階段的回憶與榮譽。入口處營造為須檢查居住證或等候軍眷訪客的哨口處,接著將看到百張眷村生活必備物─左營軍眷眷補證(軍中每個月配給糧食,領補給糧食的票證),穿越哨口,將進入海軍生活場域重要交誼場所,除此,在眷村時代中,軍人文學的亮光更照耀著當時臺灣的文壇,娓娓道來《創世紀詩刊》的三位重要詩人-洛夫、瘂弦與張默,呈現美軍顧問團帶入臺灣的美式俱樂部文化、軍中電影文藝與軍人文學的特殊軍事文藝氛圍。「後眷村時代:竹籬散落起高樓」展出左營眷村改建地圖以及老舊眷村活化等議題,隨著社會轉型,眷村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面臨衝擊。閒置得眷舍,逐漸淪為無人可管的「城市地景」。在保留風潮下,各地眷舍陸續指定為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化資產,如近年推動的「以住代護」,將眷村的場域精神由軍眷住所,轉變成為不一樣的人文生活空間,募集喜愛眷村、有理想、熱愛生活的民眾,延續眷村豐富的生命紋理與居住機能。展場內更加入AR科技體驗,參觀者可以戴上特製AR眼鏡,掃描感應點即可看到新舊對比照片。
news
紅毛港文化園區
民國101年(西元2012年)7月正式營運的「紅毛港文化園區」誕生始自於「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的建立,長期以來高雄的經濟發展著重於航運貿易,也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國際大港,為此遷村打造洲際貨櫃中心的建設勢在必行,同樣的擁有400年歷史的紅毛港聚落也必為高雄發展紀錄中重要的一環,故在政府的人文保留決策下,特地闢了一隅打造「紅毛港文化園區」,以原有的高字塔結合紅毛港聚落拆遷建築構件及周邊環境資源整建而成,總面積有3.42公頃,園區內規劃了「高字塔旋轉餐廳」、「展示館」、「戶外展示區」、「天空步道」、「碼頭與候船室」、「觀海平台」六大區域,展示以聚落意象及創意策展方式,表達紅毛港人世居在此,所累積下來的文化特色有「紅毛人尋寶傳說」、「美麗的潟湖」、「蝦業繁養殖」、「帆筏與拖網漁業」、「傳統民宅聚落」及「宗教信仰」等。紅毛港文化園區結合高字塔旋轉餐廳、紅毛港觀光渡輪及大船入港等特殊景觀資源並串聯高雄港灣沿岸藝文景點,整合成為高雄市深度文化套裝行程,已成為本市兼具文化保存、市民教育及觀光休閒之重要人文地標,吸引國內外遊客參訪觀光。
news
高雄市音樂館
坐落在高雄鹽埕區歷史博物館後方的高雄市音樂館,成立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11月,館內設施齊全,市內演奏廳及戶外演奏廣場各具特色,音樂館並有高雄市國樂團及高雄市交響樂團兩大樂團進駐。
news
高雄市天文教育館
設立天文台是港都市民共同的期待!也是高雄市天文學會立案迄今,一直努力推動的目標。經過多次的評估,並經羅前局長文基極力爭取,市府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核定:配合港和國小之創建,在校舍工程中增加天文教育館的規畫設計,於是有了目前小而巧的規模。其設立的目的簡單而明確:因此,本館定位以天文教學為主,推廣為輔,定名為「天文教育館」。希望本館在有限的資源下所提供設施與服務,能引領您進入天文科學的殿堂,一窺浩瀚宇宙的奧秘!更期盼藉本館營運之雛型與績效,作為以後設立大型天文台(館)之參考。過去我們享有的不多,未來擁有的也許更少;但至今在新世紀的起跑上我們跨出了一大步,有了一個美好的開始,高雄市的天文教育需要您的支持和參與。
news
高雄市立文化中心
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自民國70年(西元1981年)4月16日成立以來,位於五福一路,是高雄市較早興建的文化場地,不僅是推動港都文化建設的總樞紐,具有文化象徵與指標的意義;也是高雄市民休閒遊憩的重要場所,凝聚許多人的美好回憶。也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活動。除了在至美軒、文物館有全年無休的藝術展覽外,至德堂、至善廳幾乎每天晚上都有提供不同的表演藝術。由鋼雕藝術家劉丁讚先生雕塑的十幾件鋼雕作品,以高雄重要的產業-鋼鐵為素材,創造出各種造型的藝術作品,充滿高雄特有產業文化的創意,是典型的結合政府大力推動的文化與產業結合的最好例子。市民藝術大道功能充分發揮,每逢週五、六、日本處特別策劃一系列的街舞、雜耍、特技、手風琴、歌仔戲等街頭藝術表演及袖珍捏陶、馬賽克、鋸琴陶笛、棉紙撕畫等街頭藝術家展示活動,益發突顯藝術大道之實質意義。充滿人文風味的公共藝術,結合圍牆拆除後寬敞的庭園空間,吸引許多民眾的留連,或穿梭在「詩的迷宮」中讀詩賞燈,或悠遊在「馬賽克地畫」上尋找高雄的影像,或沿著「石鼓藝術燈箱」瀏覽藝術的多樣風貌,或徜徉在綠意盎然的步道上欣賞鋼雕藝術,在這裡實現了「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想。這是一個結合藝術與休閒的優質空間,也是一條凝聚市民共同記憶的精緻步道,讓你我匆匆的腳步在此駐足,期待一個美麗的邂逅。 
news
新客家文化園區
位於三民二號公園內的高雄市客家文物館,面積廣達8百坪,是臺灣最大的客家博物館。其設計參考大陸的客家建築,為紅瓦琉璃、三合院式建築。其中設有展示區、辦公室、大型會議廳等。館內展示重點以客家文物為主,並不定期舉辦客家文化活動,以研究客家傳統風俗。民國34年(西元1945年)10月,人口僅有13萬餘人,民國38年(西元1949年)政府遷臺後始移入外來人口。在臺客屬人士最早期約在西元1921年開始,如「桃、竹、苗、豐原、東勢、美濃、屏東內埔、竹田」等地區先進先賢再次大量搬遷到高雄市來謀生,多半務農或從事交通運輸等勞力工作為業,生活艱苦。經客屬先進先賢數十年來在高雄市胼手胝足,勤勞奮鬥,自民國50年(西元1961年)末期客屬人士在高雄市政治、經濟、教育方面展露頭角,受到其他族群的重視與肯定,民國73年(西元1984年)「世界客屬總會高雄市分會」成立後,將於新竹、苗栗、桃園、臺中東勢、美濃、屏東、蕉嶺、梅縣、五華等同鄉會會員凝聚高雄市客屬約27萬鄉親團結力量,結合世界客屬總會,共同推動全球海內外客屬同胞奮發合作,共謀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高雄褒忠義民廟更團結客家精神香火,是屬於客家宗教信仰大本營,民國86年(西元1997年)高雄市政府興建客家文物館乃是客屬人士在高雄市族群中受到尊重的表徵。 
news
忠孝觀光夜市
忠孝夜市位於高雄市政府旁之忠孝路上,與歷史悠久的國民市場可說是比鄰而居、共生共榮,由於早晨要迎合上傳統市場的主婦需求,同一條路在上午是魚肉蔬果、日用服飾百貨的攤商雲集,午後全部攤位就換上另一批販賣各式美食小吃的攤位直到午夜,充分發揮複式經營的商業理念。忠孝夜市雖成立時間較六合夜市短,但小吃攤位家數卻有過之,其各式美食小吃亦遠近馳名,由於營業時間由清晨至午夜,常常就是家庭主婦及周邊上班族解決三餐、宵夜及外地遊客流連忘返的好去處。
news
神威天臺山
神威天臺山是一貫道的道場,位於台27甲線上,佔地約310多甲,極為寬闊,主體建築分為前殿、中殿、後殿,屋頂全部鋪設鍍金琉璃瓦,看起來金碧輝煌,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是顯得光芒四射,美輪美奐,從遠處望去,在起伏的山巒中,巍峨的建築主體盤踞山頭,散發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氛,讓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當漫步在寬闊的庭園裡,依山傍水的景色也會令人洗去疲憊感,而感受到平靜。殿內的白玉佛像是用全亞洲最大的一個白玉石頭雕的。而放三座佛像的桌子是百年香樟樹作的,為了承受極大的重量,三座佛像的底座先以地基打牢,再設置壇桌,此壇桌因為非常巨大,曾參加金氏世界紀錄。
news
芹壁村
芹壁村位於馬祖北竿島的北方,村名由來有好幾種說法。有一說是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另有一說,是芹壁澳口有一塊突起的岩石,狀似烏龜,居民稱為「芹仔」,從海面上望之,芹壁村就像位於芹仔的後壁,就叫芹壁村。古宅群順著山勢成梯形羅列,櫛比鱗次,各戶間互不影響展望空間,房屋建材多以花崗岩等火成岩為主。由於石材質地粗糙且富青白、黃褐、磚紅等色澤,相間堆砌成的美麗石板屋,頗能與環境相融合;雕工考究的屋頂、用來排水的「鯽魚嘴」及用以鎮宅避邪的石獅等,皆為閩北建築古樸的代表傑作。靠著捕蝦、曬蝦皮繁華的芹壁村,隨著時空的變遷而沒落,經過整修後,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風華再現。芹壁村獨立雄踞在海岸邊,離北竿市區有段距離。走在芹壁村,你會驚豔於它的美,尤其在黃昏時,欣賞海景、聽濤聲,並欣賞一幢幢的石屋,非常浪漫。
news
援中港濕地公園
援中港濕地公園位於北高雄後勁溪與典寶溪之間,總面積27.6公頃,基地成東西長條狀,分成東西二區,目前僅有西區濕地對外開放,西區面積約10公頃,環境類型以養殖漁塭與潮溝的紅樹林為主。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對於園區範圍內原有的紅樹林進行保留,並以復育紅樹林為海岸型自然溼地公園為開發構想。經高雄市政府及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與其志工隊等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園區濕地生態已然成形,其中海茄苳自行繁衍,魚群點點,鷺鷥成群。此區現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認養維護。
news
虎頭埤風景區
虎頭埤位於新化區東郊的虎頭山麓,因山勢狀如猙獰虎頭而得名,虎頭埤湖面廣闊,環湖步貫全區,沿途樟樹、相思樹密樹成林;虎月亭矗立於湖小島,並以虎月吊橋橫跨兩岸,吊橋細緻悠長,晨昏時,立於橋上,俯看湖心,碧波粼粼,泛著橙黃光彩,最是動人,「水橋虹影」為著名美景。虎頭埤除湖面水域廿七公頃是良好的水上遊憩區,目前有手划船及遊湖快艇,供遊客泛舟遊湖,盡覽環湖風光。本區的休閒遊憩設施相當齊全,除入口有管理所、游泳池、烤肉區、釣魚區、露營區、餐飲中心、半島休閒區、吊橋虎月亭、平臺觀湖涼亭、青年活動中心設於風景區東端山丘上,設有食宿露營活動場地。
news
高雄市電影館
電影圖書館提供給參觀者一些電影、歷史以及值得紀念事件的多元綜合享受,同時也在該區以電影館為中心向外拓展文化領域,一樓展示電影相關文物,二樓則有視廳教室及限供館內借閱的片庫,三樓的大型放映室則是電影館,雖是由舊建築所改建,外觀是採用數位與科技化的現代設計,卻能成功呈現精緻與溫暖的結合,至於館內展示部分,也確實建立在城市的電影自我認同,也就是電影史的自我認同與自我發現,並結合臺灣電影史等主題,在展覽部分有高雄老戲院、電影中的高雄,及南方電影人,即高雄出身的導演與演員的系列展覽等,作為第一階段定期展覽的主軸,在設備部分,有150人的大放映廳,有15人的放映室,可供工作、研討、試片等小型討論與觀影活動,還有個人視聽區,每個人都可以去看自己喜觀看的電影。
news
西螺大橋
西螺大橋位於濁水溪下游,橫跨雲林西螺及彰化溪州,這座受美援資助的大橋,長1,939.03公尺,寬7.32公尺,採華倫氏穿式橋樑,鋼鐵作架,水泥橋墩,衍樑31孔,橋墩32座,橋墩間隔60餘公尺,昔日為遠東第一大橋,往昔曾附設臺灣糖廠的小鐵道,形成汽車及小火車並行特殊景觀。
news
玉山國家公園-梅山遊客中心
玉山國家公園位居臺灣中央地帶,成立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4月10日,為我國第二座國家公園。區內崇山峻嶺,臺灣三千公尺以上百岳名山有三十座位處其中,有氣勢磅礡、雄偉壯麗者,有奇峰俊秀、自成風格者,美不勝收,為一典型的山岳型國家公園。全區以玉山主峰為中心,延及中央山脈南段部份山系,幅員遼闊,涵括南投、嘉義、高雄、花蓮四縣市,東起馬利加南山、南抵關山、西至楠溪林道、北達郡大山,面積105,490公頃,為全臺灣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同時並涵蓋臺灣中南東三區各大水系的源頭,與下游民生息息相關。由於全園區自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直落至300公尺的拉庫拉庫溪底,氣溫隨著高度上升而遞減,形成溫帶、寒帶兩種氣候型態。除蘊涵有豐富的植物相外,另有豐富的動物及景觀等自然資源孕育其中。園區內豐饒珍貴的自然人文資源屬全民共享,這個環境最重要是給人們一個與大自然接觸的場所,做為心靈休憩、恢復生機的地方,也是留給後世子孫最美好純淨的樂土。因面積廣大分為四大區: 《西北園區》位於玉山園區西北側,包括新中橫公路、塔塔加、東埔、觀高、八通關、玉山主峰及楠溪林道等地區。 《南部園區》位於玉山園區西南部,包括南橫公路沿線、梅山─天池─中之關─埡口、南橫三山及關山等地區。 《東部園區》位於玉山園區東南側,包括南安、山風、瓦拉米、大分及新康山等地區。 《高山核心地區》位為玉山園區東北部及中央地帶,包括大水窟、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塔芬山、馬西山等地區。而於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新中橫-塔塔加遊憩區、南橫-梅山遊憩區、瓦拉米-南安遊憩區,分設四座遊客中心,提供各項媒體欣賞、諮詢及解說等各項服務。長青祠是為紀念當年開闢公路殉職的榮民及工程人員而建,展望玉山南峰及中央山脈南段,景觀頗佳。沿長青祠左側小徑步行約10分鐘,即來到海拔約2,200公尺的天池,池邊綠意盎然、湖水終年不涸,自箭竹草坡向下望,恰似一面明鏡,將翠綠的山林景色映入其中,是南部地區極富盛名的高山湖泊。檜谷位於高雄市,約在臺20號省道141公里處,距離天池、長青祠6公里(約在20號省道公里附近),成群的巨大檜木林立眼前,此即「檜谷」,是南橫公路上原始森林景觀最浩大的地方,海拔標高約2,454公尺,林間常是雲霧繚繞,更添一份悠然詩意。由天池到檜谷這一段3公里的路程,為南橫健行精華路段之一。
news
洲仔濕地公園
「洲仔濕地公園」位於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畔洲仔路間,原是一片水田窪地,多年前在此有眾多「水雉」聚集,然而因都市開發,而遷徙至臺南的官田一帶,為了使美麗的水雉重返高雄,臺灣濕地保護聯盟等團體推動「水雉返鄉計劃」,向市府爭取還原土地原貌而設立濕地公園,獲得高市府工務局認同,以生態工法共同打造出一座濕地公園,以回歸都市荒野和生態棲地,建構一座具有菱角、蓮花、水雉、小水鴨等浮葉植物與動物共生共存的淡水埤塘生態體系。民眾可自由漫步在濕地公園開放的步道,欣賞水塘上盛開的蓮花,和彩鷸、紅冠水雞、小水鴨、鷺科等許多鳥類在水生植物間悠遊的美麗景象。洲仔濕地已經開放-歡迎大家上網申請預約參觀(由濕地聯盟生態導覽員解說園區動、植物生態)。
news
高雄都會公園
位於高雄市楠梓與高雄市橋頭交界的高雄都會公園,面積約35公頃,有廣闊平整的大草原及森林綠地;並有精緻造景的游泳池、生態展示室、親子遊戲室和圖書室等設施。園內有一明顯的地標,在中央廣場處矗立一座巧心設計的十二生肖之一「金雞日晷」雕像,在金雞下方,並有青銅鑄版雕線製的地影圖。高雄都會公園曾是垃圾掩埋場,現園內花木扶疏、綠草如茵,頗有國外公園休閒的意境。園方並常利用假日在園內舉辦關懷臺灣系列講座、親子自然觀察等活動。
news
光華觀光夜市
逛夜市對高雄人來說,是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而除了名聞遐邇的六合夜市之外,高雄還有幾處具有歷史且總是人聲鼎沸的知名夜市,光華夜市就是其中之一。以小吃攤為主的光華夜市,集合了南北知名的小吃,對外地人來說,光華夜市可能並不是十分具有知名度的夜市,可是在本地人的心目中,想吃便宜又好吃的小攤美食,光華夜市可是不能不知道的美食天堂呢!俗稱「光華夜市」的光華二路攤販集中區,始於民國50年(西元1961年)在光華戲院周遭群集之攤販,之後由於商圈人口及來往消費者眾多,攤販逐漸往光華二路東側、西側及光華戲院後三處集結,並成為三處獨立之夜市。高雄市政府為塑造清新市容並兼顧城鄉發展,積極輔導三處獨立夜市之攤販業者合組管理委員會,加之攤販業者為求永續經營及現代化發展,事權統一、相互自律,終獲高雄市政府肯定與支持,提報為經濟部商業司91年度示範市集並獲選。光華夜市與高雄市著名之六合夜市相同,以地方特色小吃、物美價廉聞名,地處目前高雄市百貨商圈之三多路及南高雄聯絡要道之光華路交叉口,居三多路、廣西路之間,商圈人口及來往消費者眾多,未來將繼高雄六合夜市之後,成為以社區營造及觀光發展規劃之示範市集。
news
十八羅漢山
十八羅漢山位於高雄市六龜區荖濃溪旁。十八羅漢山由大大小小40餘座直立圓錐狀的山脈所組成。這些密集但呈不規則分佈的大小山峰,從遠處遙望就好像是跳躍的火焰般,故又稱為「火炎山」。另外,由於礫石層透水性良好,經過長期以來雨水的沖刷,使得下切侵蝕不斷地進行,形成72座峰峰獨立的山頭,是南臺灣獨一無二的險惡地形,素有「臺灣小桂林」之稱。傳說十八羅漢山是守護六龜居民財富的守護神。人們相信,在六龜只要努力工作就能累積財富,但是千萬不能把錢拿到外地花用,否則會有不好的下場。來到景觀秀麗、山水相依的十八羅漢山,一定要好好觀察這裡的地形。礫岩層的層次變化形成了獨特的景觀。若要欣賞十八羅漢山羅列的山形,最好的角度,一個是往扇平的林班道路展望台;另一個則是在對岸的185縣道路旁,隔著荖濃溪河床相對,以整年流水不斷、清澈可見底的老濃溪為前景,更襯托出後方山形的壯觀。幸運的話,還可在十八羅漢山中看到臺灣獼猴群,除了蟲鳴鳥叫外,更增添溪谷中「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神秘。
news
高雄巨蛋
高雄市現代化綜合體育館座落於高雄市博愛路與新庄仔路口,是座多功能的現代化綜合體育館,除配合民國98年(西元2009年)世界運動會運動舞蹈及體操競技競賽使用,日後亦可提供競技、表演、運動、休閒、會議、展覽、遊憩、教學等之多功能使用,興建面積5萬7,037平方公尺,容納1萬5,000人固定座位,及汽車位約1,400輛,機車位4,000輛。外部的附屬空間,建有近3萬坪的購物中心,形成「健康、休憩、購物」三合一的多功能體育園區。
news
天主教玫瑰堂
位於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三路的天主教玫瑰堂,建於清咸豐年間俗稱前金天主堂,由李安斯神父主持籌款興建,採哥德式建築,母堂內中央祭臺供奉聖母像,是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這座教堂是西元1859年由西班牙籍傳教士郭德剛(Rev.Terdirand)及洪保祿神父(Rev.Angel Bofurull,o.p.)二位神父來臺灣傳道時所建的,西元1860年改建,並將此堂定名為「玫瑰聖母堂」。西元1928年重建採用文藝復興式風格建築,尤其天花板上的圓拱型裝飾線條,層層分明極富幾何圖案之美。在聖壇上的神龕、神桌具有中國雕刻之工,被認為是臺灣最富裝飾藝術的教堂,頗值得觀賞。現今天主教玫瑰堂為西元1931年完工。
news
金獅湖
金獅湖位於高雄市東北面的愛河上游之覆鼎金,原名「大埤」,與獅頭山比鄰而居,故名金獅湖,其水源來自高速公路東側之鼎金圳,湖水經本館排水溝及愛河排入高雄港。獅山原稱「虎頭山仔」,經堪輿師勘定虎頭山有一靈穴「臥獅穴」,其土壤為黃土,以「金」喻之,獅山林木茂盛,古榕盤根錯節,山上建有涼亭,拾級而上由山頂亦可眺望半屏山、壽山及高屏平原的綠野平疇,在此休憩乘涼,遠眺湖光山色,美景盡收眼底。金獅湖公園為現行都市計畫灣子內地區的六號公園預定地,面積2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11公頃,陸域包括湖中半島及其南北側之腹地,面積約14公頃,現正加強植栽綠化之工作,以維護當地之山水景觀,成為高雄市的一處綠色森林。
news
原生植物園
您知道嗎?在高雄的某一處有著大自然生態的縮影,在繁忙的城市中就可欣賞到自然的原生植物,兼具著教育與休憩功能,讓高雄市原生植物園成為地方級與都會級的植物園。在本園最大的特色是整個園區幾乎以生態工法來建立,軟式舖面、石頭疊砌、水循環系統,讓園區以最接近大自然的方式來營造,並將生態與休閒的功能相互結合,加上高高低低的溪流、花式噴水、曲橋、沙灘等,更讓園區景觀增添不同的風味。園區所在位置於高雄市左營區縱貫鐵路旁,總面積約為4.66公頃,將園內大致分為紅樹林區、水生植物區、南部低海拔植物區、珊瑚礁區、海岸林區,更具有教育解說中心、植物演化解說廣場,讓民眾可以更加的親近大自然與了解大自然生態。 
news
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
扇平位於高雄市茂林區,海拔750公尺,地處中央山脈最南端支陵帶,森林生態體系相當完整,現屬林業試驗所六龜分所管轄,是台灣南部的賞鳥重鎮,有「賞鳥者的天堂」之稱。(鳥種共計134種,其中留鳥部分佔了全臺3分之2) 扇平工作站原有四大工作任務:在扇平可以看到石板屋、竹類原種園、樹木標本園、楠木展示區、苗圃景觀植物展示區、變葉植物展示區、牛樟採穗園、植物園地藤川地區、溪流生態展示區等,另外,還有139種的蝴蝶亦是不可錯過。
news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於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10月13日正式啟用,荷蘭建築師法蘭韾.侯班(Francine Houben)以衛武營榕樹群為靈感,設計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為「全世界」最大單一屋頂劇院。基地面積9.9公頃,建物面積3.3公頃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47公頃的衛武營都會公園為鄰,在大片綠意環繞下,場館以極具流線的外觀,流暢的弧度滑入地面,與周圍環境巧妙結合,來自四方的遊客都能肆意的進出,展現劇場與生活零距離的態度。音樂廳採全臺灣獨一無二的葡萄園式座席設計。特殊設計讓不同高度位置的觀眾,同樣享受最佳的聲音與視野,照顧了每一位觀眾的感受。觀眾席座椅環繞著舞台,使得聽眾距離舞台更近,親炙指揮與演奏家的魅力。戶外劇場坐落在建築南側,比鄰衛武營都會公園。以天空為幕,曲面結構從地面延伸至屋頂,並將風向與景觀納入設計思考,坐擁觀賞夕陽絕佳視野,開放式空間更能感受到薰風吹拂。無邊際的曲面線條與座席,打破一般演藝空間的設計,是讓眾人欣賞更多元性演出的非典型劇場空間。景點照片授權分享:翁宗憲攝影師 (非經授權請勿擅自下載,僅提供台灣觀光資訊網使用)
news
光榮碼頭
沿著愛河東岸(河東路)往出海口的方向跨過五福路順著海邊路直走即可來到這曾經擔任過保家衛國重責、載送後援物資與服役官兵前往金門、馬祖的駐點13號碼頭,為紀念其光榮歷史,自民國94年(西元2005年)「退役」後,取名為光榮碼頭。
news
興中觀光夜市
民國5、60年代,當時的攤販大都聚集在高雄市四維路的天華戲院附近,由於地主要求收回空地,攤販群遷移至興中路、文橫路附近,民國80幾年因為鄰近的新光三越百貨、SOGO百貨相繼開幕,聚集了許多逛街的人潮,三多商圈逐漸成型,養成大家到這裡用餐、買飲料的習慣。目前高雄市政府為讓三多商圈的完善性,積極推動興中觀光夜市的環境改善計劃,包含攤販攤位的統一性、招牌一致性,提供民眾一個不僅視覺環境良好,而且乾淨的用餐環境。
news
城市光廊
在中山路和中華路之間的五福路,從前到了夜晚就顯得漆黑黝暗的路段,現在則是充滿藝術氣息的氛圍;白天明亮閒適,夜晚嫵媚繽紛。九位藝術家的原創作品再加上「SMILE—2001希望之牆」,讓大家行走光廊中,充分感受藝術與生活的完美融合。由市長與2001位市民提供的燦爛笑臉為素材,製作成的「SMILE—2001希望之牆」則是表達出希望市民每天可以微笑來迎接新一天的來臨。走入城市光廊,伴隨著悅耳的爵士樂,漫步在迷炫的燈光下,隔絕了一切的繁雜喧囂,感受著徐徐微風;城市光廊,正在期待著您來親身體驗。
news
金門金城-後浦古樸文化
後浦小鎮沉澱六、七百年的人文歷史,是金門政治和經濟的首善之區;豐富的文化古蹟有說不完的過往傳奇,閩南文化、僑鄉文化及戰地文化的時代縮影,穿梭這座城市街道帶您走過歷史的長廊。河、海、港、市的優良地理環境位置,交織成動人的生命樂章,倘佯在湖光山色的大自然,或者放鬆心情親近大海,賞鳥逐浪在這裡都已經不算奢侈的人生享受。面對如此精巧美麗的古樸小鎮,友善是我們誠摯的說帖,打開島嶼的人文印象,後浦永遠敞開胸懷歡迎您!
news
高雄燈塔(旗后燈塔)
西元1883年設置的高雄燈塔,俗稱「旗后燈塔」,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旗后山頂,其塔身則為國內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頂部呈現圓筒形,可由燈塔陽台眺望高雄市全景。高雄港是臺灣南部的主要門戶,因此興建高雄燈塔自有助於確保商船往返貿易的安全。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高雄燈塔,見證了高雄港篳路藍縷的開發過程,於二次大戰時雖曾遭受機槍掃射,惟並無損害,始終發光不輟。內政部在民國76年(西元1987年)將其核定為市定古蹟,並於民國81年(西元1992年)起開放給民眾參觀。
news
高雄美濃-美濃美意情濃
美麗的南方客家小鎮—美濃,曾獲得天下雜誌和臺灣交通部觀光署等單位舉辦「微笑之鄉」網路調查,十萬名網友票選分數最高,它以深厚的客家文化、農村景致與淳樸誠懇的居民,吸引著喜愛追尋不同旅遊體驗的人們到這裡來感受最豐富的客家文化與生活方式。這裡涵蓋了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的特色,具備多元豐富的觀光資源,非常值得旅客走訪實際體驗客庄生活。
news
瑞豐夜市
瑞豐夜市位於高雄市三民家商旁,已有20年以上的歷史,每到營業時間人潮總是從四面八方湧入,繁華的盛況令人目不暇給。這裡的東西五花八門,在高雄市區人口北移的趨勢下,近幾年帶動瑞豐夜市的成長,如今攤位數更已破千。
news
凹仔底森林公園
凹仔底森林公園座落於高雄市左營區農16重劃至聖路及南屏路交叉口,面積約為10公頃。公園四周設置行人徒步休憩空間及自行車道,公園中央留有廣闊的大草原提供民眾活動休憩,以複層式植栽配置,並種植誘蝶誘鳥之四季開花灌木及喬木,使得公園一年四季都沉浸於花海之中。
news
義大遊樂世界
義大遊樂世界-亞洲唯一希臘情境主題樂園。精緻風格的園區充滿希臘神話色彩、經典的希臘藍白風景,以及最新穎親子設施的室內遊樂館,體貼、悠閒的設計,不論全家同遊或好友歡聚,都能輕鬆共享歡樂時光。全園區分為仿古希臘神殿為建築風格,外型神聖典雅的「衛城」、獨具希臘海島風情的藍白山城的「聖托里尼山城」、全臺最大室內親子遊樂館,外觀重現希臘傳奇木馬屠城記歷史場景的「特洛伊城堡」共三大區,擁有室內到室外最豐富的設施選擇!
news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歷史博物館位於高雄市鹽埕區,在著名的高雄愛河邊,是由舊高雄市政府改建而成,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正式開放。建築物本身興建於西元1938年,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屬日治時期的晚期建築,當時為高雄市市役所及民國34年(西元1945年)二戰後的高雄市政府所在地,現今則是全臺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籌建的博物館,並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10月25日正式開館。象徵高雄市在邁向21世紀海洋都市的努力中,特別要紀錄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過程,期望透過高博館展示的珍貴文物和各項研究及推廣活動,讓更多的民眾了解高雄市發展的軌跡,從緬懷過去進而策勵未來,高博館正肩負這莊嚴而神聖的任務。正由於舊市政府的建築兼具城市地標、市政形象與歷史意義,因此市府為將舊市府加以保存並重新賦予更有意義的功能,便將舊市府規劃成歷史博物館、工商展示中心、音樂廳等三棟建物。高雄歷史博物館,是以專業為導向,蒐集及整理高雄地區的歷史文物,對古蹟及遺址作有系統的整理與歸類,並接受民間捐贈符合歷史價值的文物,未來將更加強典藏研究功能。並將以企業永續經營的理念,結合地方人力與資源,深度展現大高雄地區文化、歷史、產業等多方面的樣貌。
news
半屏湖濕地公園
由「臺灣濕地保護聯盟」認養的半屏湖濕地,位於半屏山山麓,是利用石灰採礦場沉沙池規劃而成,成為特殊的人工湖濕地公園,園區內有觀景平臺、賞鳥屋等設施。
news
寶來溫泉
位於荖濃往桃源的南橫公路旁,由於位居公路風景的要衝,寶來溫泉區在「寶來一號」大橋的荖濃溪畔,為南部著名的溫泉勝地;此處溫泉的泉質為硫氫泉,水溫約攝氏60度。
news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學博物館,位於高雄市九如一路六號公園內,不僅是南臺灣規模最大的國立社教機構與世界知名科學博物館的總樓地板面積比較,其規模也名列第二。館內設有常設展示廳及臨特展示廳,內容包含當代應用科技發展及配合推廣科普國民教育的各種主題、立體電影院、多媒體劇場以及一個兼具研究、會議多功能複合的「南館」。本館除了蒐藏各種科技文明的進步實況外,18個展示館概分「科技歷史與傳承」、「資訊與能源」、「生活中的科技」、「材料與機械」等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知識,參觀民眾可在展示廳內親自操作參與,體會科技的神奇。此外並每月推出各種透過動手操作、生動有趣、結合科技知識與寓教於樂的科技教育活動暨親子活動。立體電影院內有寬23.6公尺、高17.2公尺的超寬平面螢幕,觀眾戴上立體眼鏡就可觀賞到三度空間的立體電影,加上六音軌高傳真電影音響系統,構成了震撼的視聽效果,讓您感到身歷其境的樂趣。來到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時,別忘了到一樓大廳向機器人鐵克納和賽恩絲打個招呼,他們最喜歡和小朋友作朋友了!
news
情人谷
情人谷與多納溫泉位於茂林區,茂林區原名「多納鄉」,這也是多納溫泉名稱的由來。多納,是日治時期日語的「屯子」的譯音,臺灣二戰後仍沿用原名,直至民國46年(西元1957年)才改名為茂林區。茂林區之原住民,主要為魯凱族及少數外來族,如布農族、平地人。由於魯凱族人世居於此,為茂林風景區的一大人文特色。茂林情人谷位於茂林區南側的濁口溪支流上,以峽谷、溪水等自然景觀聞名,是一擁有清溪與瀑潭美景的理想谷地。情人谷吊橋橫跨溪流,情人谷中最著名的為情人瀑布,深藏在山谷中,瀑布共有五層。過情人吊橋後即可抵達第一層瀑布;由瀑布左方陡坡直上,約10分鐘可達第二層瀑布,瀑水細長勻稱,由崖頂直瀉而下,下面為深不見底的碧潭,四周清涼幽靜,是炎熱夏日的最佳去處。
news
高雄農場
高雄農場遊憩面積達8.4公頃,開闊的園區內規劃有餐飲區、住宿區、露營區、烤肉區、果園區、珍禽鳥園區、兒童遊樂區,園區多元植栽愛玉、紅龍果、桑葚、芒果、椰子、波蘿蜜、錫蘭橄欖、蓮霧、相思豆、肉桂等蔬果,將自然環境與農業發展結合成休閒農業,適合全家前來旅遊、露營、烤肉、野餐,親子共遊享受田園之樂的好去處。
news
枕戈待旦紀念公園
南竿福山照壁上的「枕戈待旦」,是馬祖戰地精神的代表。枕戈待旦為一樓高五層的建築物,位於福山公園山頭上,氣勢雄偉,已成為馬祖最顯目的海上地標,遊客乘船進入福澳港口前遠遠地即可見到佇立山坡上「枕戈待旦」四個大字,為蔣中正總統於民國47年(西元1958年)蒞臨馬袓巡視防務時,為嘉勉地區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經銘刻碑石,與金門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同享盛名。枕戈待旦紀念碑下的室內展館,需繞道至碑的後方才有無障礙斜坡可進入。
news
高雄孔廟
孔廟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左營舊城北門外之蓮池潭畔北岸,這一座孔廟的規模為全臺之最,建築造型雄偉肅穆。早在西元1684年,即由知縣楊芳聲建有聖廟。後來因風雨的損壞,於乾隆及光緒年間皆有修建,終於形成完整的規模。中為大成殿,左右為東西廡,前門為大成門,後為崇聖祠。整個學宮的周長有122丈餘,可謂體制皆備,規模宏大,民國65年(西元1976年)興建完成,背山面水氣勢不凡,建築式樣參考山東曲阜孔廟形態及故宮太和殿規模,莊嚴宏偉,充分表達對至聖先師之尊崇。孔廟外的廣場有一座拱橋,橋邊橫列著一片刻畫至聖先師孔子事蹟的銅壁浮雕。孔廟每年9月28日教師節有祭孔大典。從孔廟向東遙望,可看到一座左壁酷似被刀削過地嶙峋孤山,這即是以奇特造型聞名的半屏山。
news
光之穹頂
高雄捷運紅橘兩線交會點美麗島站穹頂大廳,是世界知名藝術大師Narcissus Quagliata(水仙大師)擔綱創作,藉由融合各類玻璃藝術經典與製作技術,創作成的全球最大一體成型單件玻璃公共藝術作品「光之穹頂」(The Dome of Light),為港都帶來嶄新的美學氛圍,更讓高捷美麗島站成為新興的觀光景點。「光之穹頂」費時近4年,由水仙大師親自監造完成,由德國裝運來臺裝置。穹頂創作主題分成4大區塊,整體創作依順時針方向依次為:水─生命的孕育、土─繁榮與成長、光─創造精神、火─毀滅與重生等四大主題,講述人的故事。這個以「愛與包容」為主軸大型公共藝術,直徑長達30公尺,穹頂面積660平方公尺,藝工們依據水仙大師親自繪製1:1的鉛條線稿,手工製作穹頂上的每一根線條(鉛條),呈現出鑲嵌玻璃在千年傳統累積下的新面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玻璃鑲嵌藝術的經典鉅作。
news
壽山動物園
壽山右有壽山動物園,園內有一百多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牠們的來路各有故事,是寓教於樂的最佳場所。高雄人最大的福氣就是可以如此近擁壽山,每天清晨定時投向壽山懷抱的市民,作了最佳見證。幽靜的壽山,有許多名剎寺廟隱置其中,環山道路,四通八達,上下山十分方便,位於山上欣賞港都夜景,又是另一美事。
news
佛光山
佛光山位於高雄市大樹區,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創辦人為星雲法師,他為提倡『人間佛教』之道,於民國56年(西元1967年)帶領弟子披荊斬棘,一磚一瓦建立起「佛光山」,成為臺灣信眾最多、最負盛名的聖地。但由於長年來前往參拜者眾多,嚴重影響僧眾清修,遂於民國86年(西元1997年)封山,謝絕觀光客進入,只有過年期間才短暫開放。最近佛光山為帶動南部地區繁榮和休閒文化的提升,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元旦重啟山門,除週一外,每天都開放。佛光山除了最主要寺院建築外,最具特色的是大佛城,為佛光山的地標,四周皆有480尊小型金身阿彌陀佛塑像圍繞,景象莊嚴。此外,佛教文物陳列館珍藏古今各國文物多達數千件,有機會上山值得一觀。農曆春節到元宵期間,為佛光山最熱鬧的季節,滿山掛滿花燈,入夜後一片燈海,好不熱鬧,民眾可把握此機會,上山賞燈參訪。
news
香蕉碼頭
香蕉碼頭,原名為「香蕉棚」,屹立於高雄港近半世紀,現為高雄市歷史建築之一。50年代臺灣香蕉大量出口日本,賺進大筆外匯,當時自各地運來的香蕉幾乎全由高雄港包辦。初期沒有任何特殊設備以供存放,將香蕉露天堆置,任其日曬雨淋,為提昇香蕉品質及因應香蕉生產數量遽增,於民國52年(西元1963年),在三號碼頭擴建了一棟雙層香蕉棚,其為配合早期裝置香蕉竹簍之堆疊方式,主體建築的柱距較一般倉庫來的密集,又因香蕉存放空間講究通風,則以露天方式建造,為高雄港唯一一座開放式的倉庫。隨著需求現代化及香蕉輸出趨近沒落,香蕉棚逐漸走進歷史。近年高雄市政府港市合一的政策推動下,歷史建築空間再造,在河邊餐飲機構的努力下,為香蕉棚注入新的生命,便以昔日存放的香蕉為由,於民國99年(西元2010年)正式更名為「香蕉碼頭」。香蕉碼頭依山傍海,地理位置獨特,正對高雄港第一港口,隔海與旗津為鄰,北有西子灣、壽山,東有西臨港線自行車道及鹽埕老街,碼頭內部空間一樓為臺灣特色伴手禮、香蕉故事館、主題式商店及國際郵輪進出關口,二樓則為獨一無二的海景宴會用地,並備免費停車場,在先天的優勢及多元的規劃下,成為今日高雄觀光碼頭的新指標。
news
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
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高雄市桃源區,屬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管理,藤枝為山地部落名,面積700多公頃,海拔高度1,600-1,800公尺,年平均溫度約攝氏18度至21度,日夜溫差不大,氣候涼爽宜人。此區無需辦理入山通行證,且全程皆已舖柏油路。藤枝森林屬亞熱帶溫帶林,原始闊葉林403公頃,人工林有348公頃,是森林浴、觀賞樹海、看日出、登山、健行、賞鳥、賞蝶、觀瀑的好去處,素有南部小溪頭之稱的美譽。闊葉林,保存完整,以樟科殼斗科為主。人工林有臺灣杉、紅檜、柳杉、樟樹、臺灣櫸、烏心石等針闊葉樹林,整齊優美,值得一看。特殊景觀:防火瞭望台、三等測量三角點、木馬道等。
news
茂林國家風景區-新威遊客中心
茂林國家風景區目前轄區範圍含括高雄市桃源區、六龜區、茂林區及屏東縣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等六個鄉鎮,從奇特地形、溫泉景觀、原住民人文風情、各式動靜態活動等,鄉鎮特色皆不同!更因民國98年(西元2009年)受88風災影響,重創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行政中心及所轄之茂林、六龜(現為十八羅漢山服務區)兩座遊客中心,考慮位置之便利及永久性,於廣達30公頃新威森林公園內的北邊,設立永久之行政及遊客中心,以便將來能服務更多的遊客。館內設有無障礙旅遊諮詢服務櫃檯、多元展示空間、多媒體室、哺乳室、祈禱室、漂書站以及智慧型設備充電等服務設施,尤其全台最美、最負盛名全長近二公里的桃花心木林道就在其旁,吸引喜愛慢步行走之銀髮族、大自然攝影喜好、拍婚紗的民眾前往賞玩。你走累了嗎!不要急著走喔!在遊客中心外1、2樓的看臺坐下來~吹吹微微涼風、聽聽鳥鳴蟲叫聲、賞玩靜謐的森林風華、品味特色茶飲。
news
高雄港
高雄港位於高雄市南端,是臺灣最大的國際港埠,也是世界排名第15大貨櫃港;港區遼闊、腹地廣、氣候溫暖,臨海有狹長沙洲,地理條件優越,港灣形勢天成,現今港內水域面積26.66平方公里,航道全長18公里。本港為高雄產業觀光的重要主角,政府正在規劃高雄港為亞太地區的海運轉運中心。遊客們可觀賞高雄港的水都風情,為世界著名的港埠,港灣之美,不遜於世界著名的港口,高雄港務分公司開放遊客觀光,走一趟高雄港遊艇之旅,不論是極具規模的各項現代化設備,抑或是都市景觀,都能夠一覽無遺、盡收眼底。
news
元亨寺
元亨寺位於高雄市鼓山區,元亨寺原名元興寺,又名岩仔廟,坐落壽山山麓,據高雄市志大事年表記載,肇建於西元1743年,為福建漳州經元大師所建置,主祀觀音大士。西元1926年寺院整修並改名為元亨寺。係高雄地區頗具規模之寺廟。
news
打狗英國領事館
建於西元1865年,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地理位置特殊,座落在海天一色的西子灣山上,可屬美景天成。坐靠打鼓山、前扼高雄港進出之大船、右看西子灣日落、左抱高雄港全景。本館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花欄石雕、圓拱設計,她見證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經整修後,風華再現,英領風騷;館內亦蘊藏豐富的藝術臻品,使其成為內外兼美的古蹟領事館。這座英國式的建築,設計者為英國人,使用尺寸皆為英碼及英呎。四周的外牆有連續的半圓拱,轉角處的栱較小而牆柱較大,是力學上的強固作用。建築物內設壁爐,並有地下室。整體外觀為連續的半圓栱,使得造型非常富有節奏感。領事館的紅磚從廈門運來,工匠聘自大陸,迴廊的圓栱在夕陽下被映照得更顯古意盎然。竹節狀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特色,轉角的磚柱為雙柱並立,構造更為穩固。民國75年(西元1986年)始經考證研究修復,現在內部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館,陳列有關打狗開拓及近代史之文獻、照片及模型。遊客至此,除可參觀館內豐富收藏外,館外可西眺大海的點點船影,東望市區及港口,南側有曲折保持完好的古道,處處展現迷人的風采。
news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壽山位於高雄市西南區,為南北走向之珊瑚礁質丘陵地,舊稱麒麟山、埋金山、打狗山或打鼓山,是高雄市的天然地標。壽山是高雄市市內一座容易親近又具豐富自然資源的聖山。為早期平埔族打狗社區原住地。山上林木繁盛,有壽山公園、忠烈祠、動物園、千光寺、法興寺、元亨寺等觀光點,沿著壽山動物園旁的小徑可至壽山風景區的石灰岩洞區,循著曲折狹小的石灰岩洞穴前進,可見石筍、石柱等鐘乳石結晶,見證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與奧妙。壽山公園,其間草木青翠,環山道路四通八達,從山頂可遠眺高雄港埠、欣賞西子灣落日及高雄市的夜景。這裡還有「臺灣獼猴自然生態保護區」,獼猴成群在林木間穿梭遊戲,運氣好的話還可欣賞到猴群跳躍的矯捷英姿。除了可愛的獼猴外,壽山動物園還有大型哺乳動物、爬蟲類、鳥類等各類珍禽異獸。壽山公園旁的忠烈祠,中國宮殿式建築,供奉國民革命烈士神位,兩旁綠林濃蔭,祠前遍植古松,並有兩門清領時期大砲供人憑弔,其位置居高臨下,視野遼闊,也是遠眺高雄港及市區的絕佳地點之一。
news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在民國83年(西元1994年)6月正式開館後,已成為高雄的另一個新觀光重地。這座新美術館,位於鼓山區內惟埤文化園區內,戶外雕塑公園矗立著不同風格的雕塑品。除了長期展出館藏名家書法作品外,每一層都有展覽室,定期展出國際當代藝術品,已展出多場轟動一時的名家作品,吸引數十萬人前往欣賞藝術饗宴。
news
愛河
愛河發源於高雄市仁武區,流經高雄市區,為高雄主要河川之一,猶如城市的母親之河。下游河岸整治而成河濱公園,是市區內散步休憩的好去處,也是端午節划龍舟與元宵節燈會的舞台。過去由於工業污染與都市廢水排放不當,使得愛河因污染嚴重而惡名昭彰,但近年來經政府努力整治,並陸續在河岸兩旁進行綠化,闢建休息設施,方使愛河的浪漫風華得以重現。愛河入夜以後沿著水面點點霓虹彩光,東西兩岸各具不同情調的「愛河曼波」與「黃金愛河」咖啡藝文廣場,散發迷人的咖啡香及快慢交替的美妙樂音,令人不得放慢腳步而融入其中,讓港灣城市的水岸休閒風情,為身心靈作徹底的放鬆。
news
愛河之心
結合水陸觀光、滯洪池與生態整治的「愛河之心」,耗資了一億七千萬打造,位於高雄市博愛一路和同盟一路的愛河中上游,愛河之心是由東湖與西湖構成,兩湖中間興建一座橋貫通,形狀好似一個心形。這裡的自行車道與美麗的湖岸景色,已經是高雄市人的優質休閒空間。走~讓我們在夜色之中,來好好欣賞愛河之心的美。華麗的燈光營造出令人心醉的夜景,宛若寶石的項鍊,在黑夜中閃爍發亮的湖面,「愛河之心」將再成為高雄新地標。
news
田寮月世界
田寮月世界位於田寮區崇德與古亭兩里之間,因是不毛之地,有著淒涼荒漠之美,像月球之景象而名聞遐邇。這種奇特的景觀,地理學上稱做「惡地」的地形,乃是因為地殼「回春作用」,長年累月經雨水與河水強烈侵蝕而成的惡劣地形。月世界地居二仁溪小支流山谷內,山谷中建了一座攔沙壩,儲積雨季之水,稱「月景農塘」。但在短短十多年,農塘已被雨水強烈的沖刷,只剩下一片滿目蒼涼的景觀了。
news
蓮池潭
潭上亭台樓閣林立,潭畔遍植垂柳,景緻秀麗。由南而北風景點分別有舊城、龍虎塔、五里亭、春秋閣、啟明堂、孔廟等,吸引各地遊客前往,假日更是絡繹不絕。位在春秋閣的前端有一尊騎龍觀音,關於此一騎龍觀音的由來有一傳說:觀音菩薩曾騎龍在雲端現身,指示信徒要依其現身之形態建造聖像在春閣與秋閣之間,於是有現今的騎龍觀音聖像。
news
西子灣
西子灣位於高雄市西側,壽山西南端山麓下,北瀕萬壽山,南臨旗津半島,為一黃澄碧藍的海水浴場,是一處以夕陽美景及天然礁石聞名的灣澳。距市中心車程約20分鐘,依山臨海,風景宜人,每當夜幕低垂,將大海點綴的瑰麗可人,漁船燈火閃爍其間;西子灣的夕陽是高雄八景之一,海天一色的美景,美不勝收,黃昏時分,常可見一對對情侶在此互道情愫,更有詩情畫意的情境。中山大學就座落於西子灣風景區內,倚著壽山,傍西子灣,校園內草木蓊鬱、花團錦簇,校舍美輪美奐,是一座美麗的大學。由中山大學左方的旅客服務中心即可進入西子灣海水浴場,夏日總是有成群結隊的遊客到此戲潮、游泳,熱鬧非凡。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