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1
5.37M
  光、阳德也。陷于二阴之间、人君泽不下及、所施未光大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坎为血卦又为水、有泣血涟如之象。阴柔无应、处屯之终。进无所之、唯有忧惧、遂至于泣血涟如而已。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屯难穷极、莫知所为。颠沛如此、何能久乎。全卦当屯难之世、居上陷险、而下方震动。阳刚奋发而能下人、则可以为君。柔顺待求而应、则可以为辅。居上而泽不下究、则仅可小安。居下而应远被迫、则但当守正。
  若贪欲妄行、势必取困。穷极忧惧、理难久长。知此、可以处世变矣。
  蒙蒙卦、下坎上艮。艮一阳止于二阴之上、故其德为止、其象为山。坎为水为险。内既险陷不安、外又行之不可、蒙之象也。水、必行之物、遇山而止、莫知所之、亦蒙之象。蒙次于屯。盖屯者物之始生。物生必蒙。
  蒙者、物之穉。蒙昧未明、蒙所以次屯也。乾坤之后、屯主在震之初九、蒙主在坎之九二。此长子代父、长兄次弟之象。艮为少男、方有待于开发者也。此屯蒙次乾坤之义也。又屯之建侯、有君道焉。蒙之养正、有师道焉。天地既位、君师乃立。此又乾坤屯蒙之序也。六爻二阳四阴、亦以阳爻为主。然九二刚而得中、故能为蒙之主。上九过刚不中、则但可击蒙禦寇而已。上下四阴爻皆因二以起义。五应二、则为童蒙之吉。初承二、则为发蒙之利。四远二不明、则为困蒙之吝。三乘二不顺、则不以蒙待之、故独此爻不言蒙。此六爻之大略也。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凟。凟则不告。利贞。
  物生之初、蒙昧不明。然蒙者不终于蒙、则有亨道。而卦之九二以刚居中、与六五阴阳相应、能发人之蒙、亦有亨道也。我、指二。童蒙、幼穉而蒙昧、谓五也。礼无往教、故非我往求童蒙、必待童蒙之求我也。其所以必待童蒙之求我者、何也。凡求教者、必其心精专而吾之言易入、故童蒙来求我则告之。若再三、则以我求蒙为亵凟。凟则虽告之无当、与不告同矣。凡若此者、盖以蒙者为物所蔽、其中之正未亡也。俟其求发而告之、使归于正、所以利也。若求蒙至再三亵凟、彼终不得其正、何利何亨之有乎。本义以初筮再筮为喻言。初筮指问者之精专、凟指问者之烦凟。
  于理固顺、但易皆取象、不必作喻言。观彖传以刚中及凟蒙二语、似非指问者言。来注以初筮指二、再三指三四。说又近凿。今按、蒙有九二之发蒙、则不终于蒙、有亨象。二不求五而五求二、有不求童蒙、童蒙求我之象。坎一阳为内卦、初筮所得、初筮告之象。艮一阳止于上、再三则不告之象。九居二、六居五、似非正矣。然二以刚中为正、五以应二为正、利贞之象。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山下有险。上峻而难升、下险而莫测。以卦象释蒙之义也。内险则危殆不安、外止则窒碍难往。以卦德释蒙之义也。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凟、凟则不告、凟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此以卦之体释卦辞也。卦以九二当发蒙之任者。以亨行时中、谓九二以可亨之道、发人之蒙、所行皆得其时之中也。时者、当其可之谓。五之志未与二应而告之、非时也。再三而凟、亦非时也。蒙当养正、过此而后养、亦非时也。故下文皆言行时中之事。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志自相应也。初筮得九二、以刚居中、故告之、有节也。凟蒙则与不告同、以蒙不可凟也。人皆学为圣人、而圣学不外于养正。人惟当蒙之时、因时而告、则有以养之使正、即为作圣之功。甚言蒙之不可不养、而养之必以时、乃亨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泉、水之始出者。出而遇险、未有所之、故有[文澜本“故有”作“故为”]蒙象。然泉之既出、势有必行。君子体坎之刚中、以果决其行。水尚在山、涵蓄深沉。君子体艮之静止、以养育其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初六以阴居下、蒙之甚也。欲发其蒙、利用刑人、谓痛加惩责、使知敬学也。用说桎梏、谓暂去拘束、以待自新。坎为刑为桎梏、故有其象。
  然坎初变为兌、则为毁折、又有脱之之象。桎梏用之未刑、刑时未有不脱桎梏者。若既刑又桎梏、一住而不舍、拘束太苦、则失敷教在宽之义、必致羞吝矣。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发蒙之初、法不正则人玩。故惩戒之、以正教之之法、盖明刑以弼教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此一爻而具三象也。包蒙对上下四阴言、纳妇克家皆对六五言。九二以阳刚统治群阴、当发蒙之任。然物性不齐、不可一概取必。唯刚而得中、故能有所包容而吉也。坎中阳而五阴、以阴应阳、二能纳之、纳妇之象也。
  五位尊、有父之象。二居下位而能任上事、又为子克家之象也。时解谓大臣能敷教以宽、以无负君之委任。善教之良臣、犹克家之肖子也。亦通。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程传谓子而克治其家者、父之信任专也。二能主蒙之功者、五之信任专也。此重五之能接二也。本义但言指二五之应、谓刚柔往来相接也。二说本义为优、全卦不重在五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三变为巽为长女、有女象。九二阳刚得乾金之中爻、有金夫象。六而居三、阴柔而不中正、女之见有金之夫、而不有其躬以从之者也。取女得如是之人、何所利乎、故戒占者以勿取也。王注谓三应在上、有男女之义。
  三之动为女先求男、故有此象。不如大全合屯六二参观、而以三趋二取象为优。盖屯之六二、近初九之阳而正应在五。然震之性动而趋上、而所居又中正、故曰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蒙之六三、近九二之阳而正应在上。
  然坎之性陷而趋下、而所居又不中正、故曰见金夫不有躬。六五中正、故为可纳之妇。三不中正、故为淫奔之女。六四质柔、虽困犹可教、故得称为蒙。三狥欲趋利而忘身、併不得言蒙矣。故言勿用以拒之、亦不屑之教也。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顺亦作慎。按、程传作邪僻不顺。亦可。舍正应之夫而从金夫、是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六四以阴居阴、既远于阳、无正应又在二阴之间、为困于蒙之象。盖氯质既昏、锢蔽又甚、可羞吝之甚也。然能尊师取友、困而学之、犹或可免。终焉、则真吝矣。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阳实阴虚。唯刚明有实德者能发蒙、四独远之。欲从九二则隔三、欲从上九则隔五。又乏正应。異于初与五也。言独、使反而知耻也。
  六五。童蒙吉。
  艮为少男、有童象。所谓童蒙者、不失赤子之心。纯一未发以听于人、非幼穉之谓也。五以柔中居尊、下应九二、所谓童蒙求我、有可亨之道者。
  故吉。时解作幼主任贤。亦近之、勿拘。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中爻为坤顺、变则为巽。顺以爻之柔言之。舍己从人、顺也。巽以志之应言之。降志下求、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
  艮为手、有击之象。以刚居上、治蒙过刚、有击蒙之象。艮止于上、不利为寇之象。应爻坎为盜贼、利禦寇之象。本义取必太过、攻治太深、则必反为之害。是犹为寇者矣、故不利。惟捍其外诱、以全其真纯、则虽过于严密、乃为得宜。犹禦寇者也、故利。全卦取象以诲人言。程传以用兵言。唯本义谓凡事皆然、不止为诲人也得周易立象以尽意之旨。占者随事以思其义可也。今以此爻合之彖辞。卦中二阳爻。二、初筮之告者也。
  上之击蒙、近于再三之凟者也。敷教在宽、非徒取于击者。然如三之纵欲忘身、犹之寇也。击之、禦寇之道。若一概施之他爻则凟、是上自为寇矣、又何利乎。禦寇、贞也。为寇、则非贞矣。如此解、则与彖意更相发明。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上阳爻、击蒙者。下四阴、皆蒙也。上之刚不为暴、止之顺也。下得击去其蒙、下之顺也。全卦有作师之道。大抵正蒙者、贵有刚中之德、而有所包容。不必过暴以为之害。此二之包蒙所以吉。而止之击蒙、但利于御寇、不宜凟而至于为寇也。为蒙者、贵于柔顺中正以听于人。不宜自远于刚明之德、尤不可纵欲以忘其身。此童蒙所以吉、困蒙所以吝。而见金夫不有躬者、併不得数于蒙也。初亦阴爻、宜言蒙而言发蒙之道宜痛惩而暂舍者。盖亦因其材质之阴柔卑下、故正蒙之道宜如此。若能为五之童蒙、则刑可不用矣。六爻于正蒙之道、最为明白详尽。然而圣人立象以尽意、不必专为一事而言。凡治己教人、一切应事接物、皆可推其意而悟之也。
  需需卦、下乾上坎。以卦象言。水在天上、未遽下地。必待阴阳之交、薰蒸而后成雨。需之象也。以卦德言。乾健坎险、以刚遇险、而不遽进以陷于险。需之义也。需次于蒙。按、序卦、蒙、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物之幼穉、必需饮食长养。云上于天、有蒸润之象。饮食所以润益万物、故需为饮食之道、所以次蒙也。卦之大意取须待之义。序卦取所需之大者耳。按、左传云、需、事之贼。言犹豫不決之害事也。易需非不決之谓。见险而不动、能动而不轻动者也。
  内三爻以见险不轻进为需、外三爻以入险而待人以共进为需。六爻初九九五之吉不待言。余四爻虽有悔吝、然终归于吉。如二曰终吉、三曰敬慎不败。盖有刚健之德、而能相机度势、从容少待、鲜有败者。四曰顺以听、上曰敬之终吉。盖虽入险中、而待阳刚之德以共进、故亦吉也。卦虽四阳二阴。然三阳不轻进、坎五居尊有孚。二阴非卦义所重、故不得为卦之主。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需坎水在前、乾健临之、将涉水而不轻进之象。乃事所当待、非不当待而待者也。九五坎体中实、阳刚中正而居尊位、为有孚得正之象。三四五互为离、光明之象。坎为通、亨通之象。乾济乎坎、有涉大川之象。乾阳在下、皆有所需。九五坎阳在上、又为众所需。需之道贵于实心、又贵于实心、又贵于得正。人之需有出于不得已者、需而无实、无光而且亨之时。必实有有守能待之心、则无私计较而光明、不恤得失而亨通矣。然世有心虽诚实而处事、未正者。需而非正无吉、而且利之理、必所为皆合于义、不图行险侥倖。则居常凡事皆吉、而济险历难亦利矣。盖有孚以善其需、贞又所以善其孚。孚贞者、尽所需之道。光亨吉利、则得所需之效也。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者、须也。理势所在、不得不待也。刚健者、多以轻躁而陷于险。
  刚健而能不陷、故善其不至困穷也。坎陷而云不陷何也。需然后进、所以不陷。不陷、则终能出险、故不因穷。乾三阳进而迫乎险、遇险而能需者也。坎一阳居中守正、处险而能需者也。遇险而能需、则不至犯险。处险而能需则又将出险矣。故曰不陷。此以卦德释卦名义也。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正中与中正同、指五也。正则规模宏远、无欲速之为。中则中心宁静、无喜功之念。唯以中正居天位、故虽险在前、而终必克济。非若蹇之见险而止。虽坎居上、而刚健不陷。非若困之刚揜。人知奋发者能有功。不知以刚健之德、能临事而惧、从容整暇、气定神全。不往则已、往必有功。
  此以卦象释卦辞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气上蒸于天、必待阴阳之和而自成雨、无所作为也。事之当需者亦然。内有孚、外守正。但饮食宴乐、俟其自至。饮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和其心志。所谓居易以俟命。非若后世麴蘖之托、昏冥之逃者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郊、旷远之地。用恒、守其常也。初远于险、有需郊之象。而九阳刚居阳位、有恒于其所之象。同人于门于宗、而后于郊、处近而远也。需由郊、而沙而泥、自远而近也。既能需于郊、又戒以利用恒者。人需于始、或不能需于终。唯以义命自安、身既远险、又心不妄动、乃无咎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险难由人自犯、于郊则不冒险而行矣。恒即彖之孚也贞也。贞者、乾之常。利用恒、未失处需之常道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水近则有沙、二近险、有需于沙之象。二三四互得兌为口舌、有言语相伤之象。刚中能需、有终吉之象。既近于险、虽未陷患害、羣小从而訾议之。然言语之伤、災之小者。初以刚居刚、虽远于陷、犹有戒辞。二以刚居柔、守中宽裕。故虽近险、可断其终之吉也。爻多以相应为吉、此又不然者。见险在前、有待而进、故无取于相应也。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衍、宽也。以宽居中、不急于进。盖刚居柔位、故谓刚为衍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水涯有泥。三将陷于险、有需于泥之象。坎为盜贼、有寇之象。三过刚不中、有自我致寇之象。
  象曰。需于沙、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外谓坎在外卦。谓之外、则祸不自已作。但以过则妄动、以近于险、则寇乃我致之也。然卦为需、能敬慎、犹可不至于败。此则象中本无此意、本义所谓发明占外之占。使人之逼近于险者、思所以善处之道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内卦三阳以见险不轻进为需。外卦入险矣、以待人共进为需。血者、杀伤之地。穴者、险陷之所。四入乎险、坎为血卦、故有需于血之象。然以阴居柔得正。初为正应。所居得正、又待正应之阳刚为援、可以不终陷于穴矣、故有出自穴之象。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阴柔入险中、疑不能出矣。然能顺以听初之阳刚、则不冒险以进、是以能出穴也。三能敬、则虽迫坎之险而不败。四能顺、则虽陷坎之险而得出。敬与顺、固处险之道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坎有酒食之象。九五为需之主。以一阳处二阴之间、以待三阳同德之援、需于酒食之象。居中得正、三阳自来、阳彚进而阴退、则坎可平而险可夷、贞吉之象。人君位乎中正之天位、与天下相安于日用饮食之常、无为而治者也。然又必正乃吉、非可宴酣无度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屯蒙多言男女、需言饮食。盖云上于天、物资雨泽以为养。需于酒食、人亦藉饮食以为养故也。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五居中得正、是以贞则吉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六居上、阴居险极、无所复需。变巽为入、有入穴之象。下应九三、而三下二阳连类并进、有不速之客三人来之象。居柔得正、以待阳刚、变巽亦为顺、有敬之之象。然阴动于上、三阳至健知险、可以拯溺、待以共济、亦将出险矣、故有终吉之象。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六居上、阴之当位者、曰不当位、以应爻言。三与上正应。当位者也。
  今三阳同来而敬之、非其位、似有失矣。然入穴之时、三阳能援我。犹论位之当否而敬之、失权变矣。故初二虽不当位、亦敬以待之以出险、则亦未大失[文澜本“未大失”作“未为大失”]也。全卦以遇险不遽进为义。
  内卦乾健知险、有所须而不轻进。外卦坎险、待刚健之材以共济险。九五孚贞、需之适当其时。其他或近或远、要于须而不轻进。需于泥、已迫险矣。然能敬、犹不至败。入穴、已陷险矣。然能敬、犹可终吉。敬者、处险之学。敬则无不贞、无不孚矣。此象传又发彖外之旨也。
  讼讼卦、下坎上乾。以二象言之。天阳上行、水性就下、其行相违。以二体言之。上刚陵下、下险伺上、刚险相接。又以一人言、内险而外健。
  以二人言、此险而彼健。所以讼也。讼卦次需。按、序卦、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人所须者饮食、既有所须、讼端以起、讼所以次需也。六爻不外彖传讼不可成一言。九五居尊中正、为听讼之主、故吉。余五爻皆讼者。大抵刚者能讼、柔者不能讼。初与三柔、故皆终吉。二四上皆刚。而二与五对、顾势不敌。四与初对、知理不可、亦以居柔、故得无眚而安贞也。独上处卦之穷、三柔不敌、故虽暂胜而不足敬。此全卦六爻之大旨也。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天水违行。乾刚在上以制下、坎险在下以伺上。又为内险外健、己险彼健。皆讼之象。九二中实而沉二阴之中、上无应与、有有孚而见窒之象。
  坎卦为加忧、刚居二在下卦之中、为惕而得中之象。上九过刚、有终极其讼之象。九五刚健中正、有大人之象。三阳在坎上、以刚乘险、以实履陷、有不利涉大川之象。盖讼非得已。必理直受诬、有孚见窒而后可。又必忧惕存心、适中即止。不可终极其讼以取凶。又利见中正之大人以取直、不可冒险以求胜。圣人欲人无讼、故不言元亨贞。言吉兼言凶、言利即言不利。盖至于讼必无全吉、所以贵谋始以绝讼端也。此卦与需反对。与需卦皆言有孚、以中实皆同也。但坎在上则为光亨、坎在下则为窒惕。乾在坎下、刚健不陷、故利涉大川。乾在坎上、为健无所施、故涉川不利。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此以卦德释卦名义。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刚来得中。按、本义以卦变言。易言卦变者始于此。自上而反下为来、自下而升上为往为进。此自遯卦艮体九三来而居二、在下卦之中也。今按、卦变之说、本于虞翻、先儒亦多異同。义多牵强。今俱以综卦论之。需讼相综、需上之坎来居下卦。坎中刚居柔位、刚中为有孚。与五敌而不相应为窒。窒塞而坎体常怀惕惧之心、不过于讼为吉。皆以刚来而得中也。得中则吉、终之则凶。故以不可成戒之。此皆以综卦言也。二得中、五居中得正。中则其心不偏、正则所断合理。窒者可伸矣。此以卦体言之也。以乾刚临坎水之上、欲讼以陷人、反自陷于渊。此以卦象言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上水下、相背而行、所以致讼。违而后谋、则无及矣。欲绝讼端、必谋之于始。天为三才之始、水为五行之始。君子法之以谋始。又乾阳生于坎水、坎水生于天一。乾坎始本同气、其后至于违行、有天渊之隔。故其几之萌不可不谨。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好讼者多刚。初六质柔、不能与人讼者、故有不永所事之象。然不曰不永所讼、而曰所事者。讼端初起、犹冀其不成讼也。初变为兌、有小有言之象。此小有言与需不同。需二在人有言语之伤、此则在我有争辨之语也。有事不永则易收、有言而小则易释。所以终吉、以其质柔在下故也。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