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named: 0
int64
0
157k
fname
stringlengths
9
93
text
stringlengths
11
729
500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三十七条 石化、重点有机化工等企业应当建立泄漏检测与修复体系,对管道、设备等进行日常检修、维护,及时收集处理泄漏物料,加强生产、输送、进出料、干燥以及采样等易泄漏环节的密闭性和安全性,对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应当进行收集和有效处理,对有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应当进行回收利用或者进行催化燃烧、热力焚烧,提高有机废气净化效率。鼓励工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原材料生产,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501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三十八条 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以及垃圾处置场、污水处理厂,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合理的防护距离,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有效防止恶臭气体排放。在居民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和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及其周边,不得新建、改建和扩建石化、焦化、制药、油漆、塑料、橡胶、造纸、饲料等易产生恶臭气体的生产项目或者从事其他产生恶臭气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建成的,应当逐步搬迁或者升级改造。
502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三十九条 向大气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及废弃物焚烧设施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配备有效的净化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
503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出口管理规定,建立科学有效的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制度,不得随意排放、抛洒或者丢弃。
504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三节 机动车船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
505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一条 在本省销售、办理注册登记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当符合本省执行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业、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予以配合。
506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二条 在用机动车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上道路行驶。未经检验合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手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507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三条 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排放标准。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安装污染控制装置或者污染控制装置不符合要求,不能达标排放的,应当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508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四条 在本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船舶,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得使用不符合标准或者要求的船舶用燃料,不得擅自拆除、改装排气污染控制装置。
509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五条 机动车所有者或者使用者被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告知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的,应当及时对机动车进行维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经维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后,大气污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应当强制报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高排放在用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高排放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报废。
510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合理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推广新能源机动车,规划建设相应的充电站(桩)、加气站等基础设施。鼓励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停车位建设相应的充电设施。公务用车和公共交通、出租车、环境卫生、邮政、快递等行业用车应当率先使用新能源机动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
511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七条 严格执行在用机动车检验和排放限值规定,配套供应合格的车用燃油,推动区域机动车排放污染协同监管。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和本省使用要求的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禁止向汽车和摩托车销售普通柴油以及其他非机动车用燃料,禁止向非道路移动机械、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销售渣油和重油。
512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节 扬尘污染防治
513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作为不可竞争费用纳入工程建设成本,并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从事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施工、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园林绿化施工以及建(构)筑物拆除等施工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水利、交通运输或者房屋征收等负责监督管理扬尘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备案。
514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十九条 房屋建筑、拆迁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城市规划区内水利工程施工和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及园林绿化施工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施工现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一)建设项目开工前,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硬质围挡并进行维护;暂未开工的建设用地,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未开工的,应当采取绿化、铺装或者遮盖等防尘措施;。(二)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示施工现场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污染控制措施、举报电话等信息;。(三)在施工现场出口处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并配套设置排水、泥浆沉淀设施,施工车辆不得带泥上路行驶,施工现场道路以及出口周边的道路不得存留建筑垃圾和泥土;。(四)施工现场出入口、主要道路、加工区等采取硬化处理措施,确因生态和耕种等原因不能硬化的,应当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抑尘;。(五)对在施工工地内堆放的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以及工地堆存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建筑土方,应当采取遮盖、密闭或者其他抑尘措施;。(六)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应当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并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联网;。(七)其他应当采取的防尘措施。
515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将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工程监理细则,对发现的扬尘污染行为,应当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改正;对不立即整改的,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
516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一条 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企业应当采用减尘工艺、技术和设备,采取洒水喷淋、运输道路硬化等抑尘措施,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有关规定。
517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二条 贮存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场应当密闭;不能密闭的,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围档、覆盖、喷淋等抑尘措施。露天装卸物料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抑尘措施;输送的物料应当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以及渣土消纳场,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采取抑尘措施。
518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道路、广场、停车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管理,推行清洁动力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防治扬尘污染。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应当符合作业规范,减少扬尘。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散落或者飞扬,并按照规定路线、时段行驶。
519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节 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
520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秸秆收集、贮存、运输和综合利用服务体系,采取财政补贴、技术指导等措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等开展秸秆收集、贮存、运输和综合利用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农业等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鼓励政策,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和食用菌基料化开发,逐步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521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农药、化肥减量计划和措施,积极推广缓控释肥等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改进施肥方式,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施用农药,减少氨、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园林病虫害,并合理安排施药时间。
522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六条 从事畜禽养殖、屠宰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对污水、畜禽粪便尸体进行收集、贮存、清运和无害化处理,防止产生恶臭气体。禁止在居民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和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屠宰场。
523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七条 禁止露天焚烧落叶、树枝、枯草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以及非法焚烧电子废弃物、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沥青、垃圾等产生有毒有害、恶臭或者强烈异味气体的物质。
524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八条 向大气排放汞、铅、铬、镉、类金属砷等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相关标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525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所在地人民政府划定的禁止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在划定的特定场地内设置的露天烧烤饮食摊点,应当推广使用环保餐饮灶具,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禁止在下列场所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项目:。(一)居民住宅楼等非商用建筑;。(二)未设立配套规划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三)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楼层。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和经营场所,应当按照要求安装并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526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条 工商、质监、住房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家具等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督管理,防止挥发性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527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烟花爆竹禁售、禁放或者限售、限放的区域和时段,减少烟花爆竹燃放污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人民政府禁止的区域和时段内燃放烟花爆竹。
528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四章 重污染天气应对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529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二条 省、省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会商机制,对大气环境质量和重污染天气进行预测预报。省、省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信息,确定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等级,适时发出预警并组织实施相应响应措施。省、省辖市人民政府依据重污染天气预报信息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
530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向社会公布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需要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幼儿园和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或者放假、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应急措施。
531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产业转移的承接与合作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产业结构调整规定和准入标准,统筹考虑与京津冀以及其他相邻省大气污染防治的协调。
532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相邻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强区域预警联动和监测信息共享,开展联合执法、环评会商,促进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
533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相邻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合作,组织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溯源和防治政策、标准、措施等重大问题的联合科研,提高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534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落实区域联动防治措施。重点区域内的省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重大事项,推动节能减排、产业准入、落后产能淘汰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协调协作,开展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535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省辖市人民政府,制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明确协同控制目标,提出重点防治任务和措施,促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536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五章 法律责任
537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排放工业废气或者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重点排污单位、使用每小时二十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一)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二)未按照规定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三)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信息的。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接受委托的监测机构未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538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未按照规定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539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在省辖市城市建成区内新建每小时二十蒸吨以下的燃烧煤炭、重油、渣油以及直接燃用生物质的锅炉,在其他地区新建每小时十蒸吨以下的燃烧煤炭、重油、渣油以及直接燃用生物质的锅炉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540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排污单位未按照规定对不经过大气污染物排放口集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的;。(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石化、重点有机化工等企业对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未进行收集和有效处理,对有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未进行回收利用或者催化燃烧、热力焚烧的;。(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密集区域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及其周边,新建、改建和扩建石化、焦化、制药、油漆、塑料、橡胶、造纸、饲料等生产项目的。
541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或者停业整治:。(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以及垃圾处置场、污水处理厂,未按照规定设置合理防护距离,未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有效防止恶臭气体排放的;。(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密集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及其周边从事产生恶臭气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向大气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及废弃物焚烧设施运营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配备净化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的;。(四)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制度,随意排放、抛洒或者丢弃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542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使用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或者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按照规定加装、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五千元罚款。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款规定,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543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未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的,由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扬尘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
544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房屋建筑、拆迁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城市规划区内水利工程施工和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及园林绿化施工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施工现场未按照规定采取扬尘防治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545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单位未将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工程监理细则;对发现的扬尘污染行为,未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并报告建设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的,由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扬尘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546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企业未按照规定采取抑尘措施和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547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停业整治:。未密闭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的;。对不能密闭的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依法采取相应的围档、覆盖、喷淋等抑尘措施的;。(三)露天装卸物料未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抑尘措施,输送的物料未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的;。(四)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以及渣土消纳场,未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采取抑尘措施的。
548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八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露天焚烧秸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549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七规定,露天焚烧落叶、树枝、枯草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非法焚烧电子废弃物、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沥青、垃圾等产生有毒有害、恶臭或者强烈异味气体的物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550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在城市人民政府禁止的区域和时段内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551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八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分:。(一)对挂牌督办的重大大气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处置不力,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二)违法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三)应当依法公开大气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四)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五)截留、挪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六)未依法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七)未依法查处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552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污染大气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机关或者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53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六章 附则
554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规定、本条例未作规定的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
555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八十六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一)高污染燃料,是指原(散)煤、煤矸石、粉煤、煤泥、污泥、燃料油(重油和渣油)、各种可燃废物、直接燃用的生物质燃料(树木、秸秆、锯末、稻壳、蔗渣等)以及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固硫型煤、轻柴油、煤油和人工煤气。(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包括工业钻探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材料装卸机械、叉车、雪犁装备、机场地勤设备、空气压缩机、发电机组、水泵等。(三)挥发性有机物,是指特定条件下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主要包括非甲烷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含氧有机化合物(醛、酮、醇、醚等)、卤代烃、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556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md.txt。第八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55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1988年3月3日 国务院发布
55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一章 总则
55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一条 为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宪法第十九条“鼓励自学成才”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56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56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56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四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以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根本方向,讲求社会效益,保证人才质量。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考试专业。
56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五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应相一致。
56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章 考试机构
56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六条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在国家教育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全国考委由国务院教育、计划、财政、劳动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军队和有关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部分高等学校的校(院)长、专家、学者组成。全国考委的职责是:。(一)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法规,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具体政策和业务规范;。(二)指导和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三)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的规划,审批开考本科专业;。(四)制定和审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五)根据本条例,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六)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研究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该机构同时作为全国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56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七条 全国考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业委员会,负责拟订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组织编写和推荐适合自学的高等教育教材,对本专业考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评估。
56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考委”)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和全国考委指导下进行工作。省考委的组成,参照全国考委的组成确定。省考委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方针、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二)在全国考委关于开考专业的规划和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拟定开考专业,指定主考学校;。(三)组织本地区开考专业的考试工作;。(四)负责本地区应考者的考籍管理,颁发单科合格证书和毕业证书;。(五)指导本地区的社会助学活动;。(六)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托,对已经批准建校招生的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考试的方法进行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该机构同时作为省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56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九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所辖地区(以下简称“地区”)、市、直辖市的市辖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地市考委”)在地区行署或市(区)人民政府领导和省考委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地市考委的职责是:。(一)负责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组织工作;。(二)指导本地区的社会助学活动;。(三)负责组织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人员的思想品德鉴定工作。地市考委的日常工作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56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条 主考学校由省考委遴选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上接受省考委的领导,参与命题和评卷,负责有关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考核,在毕业证书上副署,办理省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主考学校应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事机构,根据任务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所需编制列入学校总编制数内,由学校主管部门解决。
57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三章 开考专业
57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一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科新专业,由省考委确定;开考本科新专业,由省考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并提出申请,报全国考委审批。
57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二条 可以实行省际协作开考新专业。
57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三条 开考新专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健全的工作机构、必要的专职人员和经费;。(二)有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主考学校;。(三)有专业考试计划;。(四)有保证实践性环节考核的必要条件。
57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四条 开考承认学历的新专业,一般应在普通高等学校已有专业目录中选择确定。
57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五条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和军队系统要求开考本系统所需专业的,可以委托省考委组织办理,或由全国考委协调办理。
57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六条 全国考委每年一次集中进行专业审批。省考委应于每年6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全国考委,逾期者延至下一年度重新申报办理。审批结果由全国考委于当年第三季度内下达。凡批准开考的专业均可于次年接受报考,并于首次开考前半年向社会公布开考专业名称和专业考试计划。
57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四章 考试办法
57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七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命题由全国考委统筹安排,分别采取全国统一命题、区域命题、省级命题三种办法。逐步建立题库,实现必要的命题标准化。试题(包括副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启用前属绝密材料。
57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八条 各专业考试计划的安排,专科(基础科)一般为3至4年,本科一般为4至5年。
58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十九条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门课程的考试。
58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条 报考人员可在本地区的开考专业范围内,自愿选择考试专业,但根据专业要求对报考对象作职业上必要限制的专业除外。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选择考试专业。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的在校生不得报考。
58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一条 报考人员应按本地区的有关规定,到省考委或地市考委指定的单位办理报名手续。
58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二条 已经取得高等学校研究生、本科生或专科生学历的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免考部分课程。
58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三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地区、市、直辖市的市辖区为单位设考场。有条件的,地市考委经省考委批准可在县设考场,由地市考委直接领导。
58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五章 考籍管理
58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四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取得一门课程的单科合格证书后,省考委即应为其建立考籍管理档案。应考者因户口迁移或工作变动需要转地区或转专业参加考试的,按考籍管理办法办理有关手续。
58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五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符合下列规定,可以取得毕业证书:。(一)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二)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或其他教学实践任务;。(三)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获得专科(基础科)或本科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
58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六条 符合相应学位条件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人员,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授予相应的学位。
58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七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毕业时间,为每年的6月和12月。
59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六章 社会助学
59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八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电视、广播、函授、面授等多种形式开展助学活动。
59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二十九条 各种形式的社会助学活动,应当接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的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59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三十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材料的出版、发行,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59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七章 毕业人员的使用与待遇
59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三十一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基础科)或本科毕业证书获得者,在职人员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本着用其所学、发挥所长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他们的工作;非在职人员(包括农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根据需要,在编制和增人指标范围内有计划地择优录用或聘用。
59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三十二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59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八章 考试经费
59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三十三条 县以上各级所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费,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妥善安排,予以保证。
59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2014 07 29).md.txt。第三十四条 各业务部门和军队系统要求开考本部门、本系统所需专业的,须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提供考试补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