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
---|---|
最近,也有新的虛擬博物館,被稱為「網路博物館」被創造出來。這些網站通常是屬於真實的博物館,包含可在這些真實博物館和畫廊找到的展品。這種新的展現方式,對於住在很遙遠地方,而想要看到這些博物館內容的人們,非常有用。 華人地區的科技館 科學博物館近來跟民眾越來越親近,更推出可愛吉祥物引發大眾喜愛 ,宣傳手法越來越多元。 專業博物館 有許多各異其趣的博物館展示了各式各樣的主題。音樂博物館讚揚許多作曲家或音樂家的生活和工作,如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的搖滾名人堂,以及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公寓和博物館。其他的音樂博物館包括現場音樂演奏,例如在倫敦韓德爾故居博物館。在亞利桑那州格倫代爾的珠子博物館(The Bead Museum),促進世人對於珠子及其相關文物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意義的讚賞和理解。其永久收藏品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珠子,包括一顆有15,000年歷史的珠子。也設有特展。 針對青少年的博物館,如兒童博物館或玩具博物館,在世界許多地方,常常針對各式各樣的主題,展現互動並具教育意義的材料,例如,西班牙的玩具與機器人博物館。棒球名人堂是一個體育機構。美國紐約的康寧玻璃博物館致力於玻璃的藝術、歷史和科學。美國國家犯罪與懲治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rime & Punishment)探索揭發罪行的科學。美國玩具屋博物館(The Great American Dollhouse Museum)描繪美國社會歷史的縮影。解說中心是現代博物館或遊客中心,往往使用新的手段與公眾溝通。 華人地區的專業博物館 虛擬博物館 隨著全球網際網路的擴展,有一項最新的發展是虛擬博物館的建立。線上活動,例如加拿大虛擬博物館(Virtual Museum of Canada)為某些實體博物館提供網路展示,以及線上的策展平台(curatorial platform),例如Rhizome。 有些虛擬博物館在現實世界中並沒有對應的存在,如LIMAC(利馬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o de Arte Contemporáneo de Lima),它並沒有實際的位置,而且可能與這座城市本身的博物館相混淆。藝術史家格里斯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設立了一座虛擬的女性主義博物館,範圍從古典藝術到當代藝術。 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博物馆还使用互联网进行虚拟参观和展览。2010年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组织了自称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线Twitter博物馆之旅。 動植物公園和植物園 雖然人們往往不會將動物園和植物園想成是個博物館,但它們其實都是“活體博物館”(living museums)。它們存在的目的如同其他的博物館:教育、激發行動、研究、發展和管理典藏品。他們經營的方式也類似其他的博物館,面臨著同樣的挑戰。知名的動物園包括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倫敦動物園、美國費城動物園、聖路易斯動物園、聖迭戈動物園、柏林動物園、悉尼的塔朗加動物園、法蘭克福動物園、巴黎植物園和瑞士蘇黎世動物園。知名的植物園包括英國邱園、聖路易的密蘇里植物園、布魯克林植物園、芝加哥植物園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植物園。 華人地區的動植物公園 博物馆类型 早期博物館的定義是以列舉式的方式,條列出哪些機構可視為博物館,但近年來的趨勢是改以條件式的敘述。因此只要符合這些條件的機構,都視作博物館的一員,因此博物館的類型更加琳瑯滿目。 根據美國博物館協會的年度統計,其中博物館的類型有以下幾種:水族館、自然中心、青少年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專門博物館(如鐵路、音樂、航空等)、科學與科技博物館(含星象廳)、歷史建物或遺址、一般類型(多學科、跨領域)自然史與人類學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幾種。 而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定義的第一條第B款則指出:「其他機構其目的亦符合博物館的定義,這些機構包括: 自然、考古或民族學的紀念物或遺址、歷史紀念或遺址 擁有展現物種的機構 科學中心與星象廳 由圖書館或檔案館永久性經營的非營利藝廊、保存機構或產示中心 自然保留區 其中管理或負責各種在本定義所列機構的國際、國家級或地區性的博物館組織 從事維護、研究、教育、訓練、記錄和其他與博物館與博物館學相關工作的機構 從事保存、永續維護和管理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的文化中心與其他組織 其他從事與博物館或博物館學相關的部門。」 博物馆工作 管理 博物馆管理 博物馆馆长 博物馆环境管理 博物馆专业人员 博物馆志愿人员 博物馆宣传 博物馆安全 博物馆的选址与环境 博物馆之友 博物館行銷 研究 藏品研究 典藏 藏品修護 展示 博物館展示 博物馆讲解 教育 博物馆社会服务 博物馆观众 | 阿默巴赫展示櫃,原本是私人收藏,由巴塞爾(Basel)大學與市政府於1661年購得,並在1671年向公眾開放。 倫敦塔的皇家軍械庫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它於1660年向公眾開放,儘管從1592年,已經有付費的特權訪客前往軍械庫參觀展示。今天的博物館有三個地點,包括其新的總部設在利茲。 位於貝桑松的貝桑松藝術與考古學博物館(Musée des Beaux-Arts et d'archéologie de Besançon)成立於1694年,在一位男修道院院長讓巴蒂斯特博伊索特(Jean-Baptiste Boisot),將他的個人蒐藏捐給這個城市的本篤(Benedictines),以建立一座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每週兩天。 梵蒂岡博物館,這是梵蒂岡博物館群的第一座博物館,1756年於羅馬開幕。 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並在1759年向公眾開放。漢斯斯隆(Hans Sloane)個人收藏的古玩提供了大英博物館的最初基本藏品。 在佛羅倫斯的烏菲茲,自從十六世紀,就已應遊客要求而開放,於1765年正式向公眾開放。 1773年,英國開放阿須摩林博物館供公眾參觀。 維也納君王在哈布斯堡的麗城,於1781年開放,有一套藝術品蒐藏。 在巴黎羅浮宮,典藏了達文西所繪的蒙娜麗莎畫作。 然而,這些“公共”博物館,往往只讓中上階級得以進入。想要拿到門票可能很難。例如在倫敦,想要參觀大英博物館的遊客必須以書面提出申請。即使到1800年,有可能必須等上兩個星期才拿到門票。小型團體的遊客只能逗留兩個小時。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博物館流行在週日下午開放(在這類設施中,唯一被允許這樣做的),以便讓其他階級--勞工階級,有機會「自我提升」。 第一個真正的公共博物館是巴黎羅浮宮,在1793年法國大革命期間開設,這是歷史上首次讓各地與各種地位的人們,自由看到前法國王室的蒐藏。幾個世紀以來,由法國君主蒐藏的美妙藝術珍藏,每十天對公眾開放三天(在法國共和曆,十天的計時單位用來取代星期)。國家藝術保護博物館(Conservatoire du musée national des Arts)被賦予職責,將羅浮宮組織成一座國立公共博物館,以及國家博物館系統的核心。法國拿破崙一世征服了歐洲最偉大的城市,所到之處,沒收了當地藝術品,這個藏品量增加,而且組織任務變得越來越複雜。拿破崙戰敗後,1815年,許多的寶藏逐漸歸還原主(有許多並沒有)。他的計劃從未完全實現,他將博物館當成國家主義熱情的推動者,這個概念在歐洲各地產生了深遠影響。 美國博物館最終加入歐洲博物館,在他們感興趣的領域,成為在世界居於領先地位的新知識生產中心。一段密集的博物館建設時期,同時就知性與物質的意義而言,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實現了(這往往稱為「博物館時期」或「博物館時代」)。雖然美國的許多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和美術館同樣,都是意圖聚焦於北美地區的科學發現和藝術發展,許多博物館在某些方面仿效他們的歐洲同行(包括發展從埃及、希臘、美索不達米亞和羅馬的古典蒐藏)。在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大學就已成為主要的創新研究中心。然而,時至今日,博物館依然將新的知識貢獻給他們的園地,並持續建立對於研究和展示皆有助益的蒐藏。 南通博物苑由著名实业家、晚清状元张謇创办于1905年,为近代中国第一座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公共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藏品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 目的 博物館蒐藏和維護科學、藝術、或歷史的重要物件,並透過常設展與特展,讓公眾觀看這些物件。大多數的大型博物館都位於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也有一些更具地方性的博物館存在於小城市、城鎮,甚至農村。大多數情況下,博物館地區集中心力在當地的文化。 儘管大多數博物館不允許觀眾碰觸相關文物,有一些則採取互動模式,與鼓勵更多的實際操作。博物館學的一些現代趨勢,擴大了主題的範圍,並引進虛擬博物館,這讓大眾有機會作出選擇,並且從事一些活動,產生可能會因人而異的經驗。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虛擬博物館,也就是網絡版本的展示,呈現影像並播放錄音。未公開展出的物品用此方式展示。 博物館大多對公眾開放,有時收取入場費。有些博物館是得到公開資助,並且免費參觀,有的是永久免費,有的是在特殊日子,如每週一次或每年一次。博物館通常並非為了營利而經營,不像是私人美術館或畫廊更常從事藝術品的銷售。有國立博物館、非政府或非營利組織博物館和私人或家庭博物館。關於文化和歷史,博物館可以是一個有信譽和普遍獲得信任的資訊來源。 依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定義,博物館包括:「永久設立的機構,以服務社會及其自身的發展,向公眾開放,這個機構獲取、保存、研究、詮釋與展示人類的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及環境,以獲致博物館教育、學習與娛樂等等目標」;而且「博物館使人們探索其藏品,以追求靈感、學習與享受。這些機構蒐藏、維護文物和標本,並使它們能讓公眾所運用,因此博物館受社會的付託,保存這些物件。」(這是英國博物館協會的定義)。 参观人次最多的博物馆 本部分列出了2018年世界上最受欢迎的20座博物馆,由AECOM和主题娱乐协会的年度报告而汇编。 更多数据详见参观人次最多的博物馆列表。伦敦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包含超过20座世界上参观最多的博物馆,分别为5座和4座。 類型 博物館種類繁多,從位於重要都市,具有大型館藏,其下包括許多類別的博物館;到非常小型的博物館,其內容包括以平常方式介紹一個特殊地點,或是某個特定主題,如一個名人。類別包括:藝術、應用藝術、工藝、考古、人類學和民族學、歷史、文化史、軍事史、科學、技術、兒童博物館、自然史、錢幣、植物園與動物園,以及集郵。在這些類別之中,有許多博物館更進一步分類,如當代藝術、地方史、航空史、農業或地質等等的博物館。博物館往往具有一套核心典藏,包括在其領域中,重要精選的物件。物件經過正式進藏,登錄成為博物館的蒐藏品,具有一個文物編號,並詳細記錄其來源。負責管理這項蒐藏和展示工作的人員,稱為博物館研究員(curator)。 博物館流變 因為博術館的類型眾多,學術界不同領域的專家,在觀察不同時期風格的博術館後,紛紛就他們的專業為其劃分為不同時期。以下舉磯崎新及伊藤壽朗的說法為例。 磯崎新由於建築師身分及設計美術館之經驗,因此其將博物館分類的依據主要以空間設計為區分條件,將博物館總共劃分了三個世代。 第一世代的博物館 時間約為十八世紀末,當時的王室貴族為展示其財力及權力,收藏了許多畫作並將整合至皇宮、美術館和畫廊等地方空間。那時候的空間配置主要以油畫掛飾和附有台座的雕像為主,或是有壁畫的彩繪壁面。例如:路易十六時期的羅浮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第二世代的博物館 不如第一世代般富麗堂皇,第二世代博物館的展示空間逐漸以提供一個單純簡潔,並無任何建築設計的完全純白空間——白盒子(white cube)為主,為便於更替藝術作品。經典例子為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的白盒子空間,觀眾更能將心思專注於作品。 第三世代的博物館 由於第一及第二世代的博物館外部建築及內部展示仍較以簡樸為主,為了跳脫此限制,此時期博物館的設計以多元及創新為核心概念,帶給遊客強烈的視覺效果,例如: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外型設計不同於傳統美術館方方正正的,而是採用層層的圓形堆疊。第三世代的內部展場設計則是將場域與建築體本身做結合,這種方法稱為場域限定。將裝置藝術品與博物館結合,即是場域限定的例子之一。 日本學者伊藤壽朗以竹內順一的概念與用語,其以博物館展覽內容與經營型態,在一九八零年代提出「第三世代博物館論」,對此有所解釋。 第一世代博物館: 此時期的博物館主要為珍藏各時代的奇珍異寶為主,兼具觀光與休憩的功能。然而,第一世代博物館有一項極大的缺陷,由於其展品多為高社會階層之物品,若與此階層差距過大,容易對展覽內容產生疑惑,甚至脫節。 第二世代博物館:第二世代的博物館不同於第一代,蒐集的類型更多樣化,而更訴求將館內資料公開化。因此,此時期將研究觀點聚焦於地方公立博物館。然而,其仍與第一世代博物館遭遇類似窘境,館內研究員富有傳達訊息之使命,積極策劃展覽,但觀者通常對其不感太多興趣,常發生只來館一次的情況。 第三世代博物館基於地方社會的文化和需求,以民眾的參與和體驗為核心,地域課題為主軸,發掘必要資料和作品,讓民眾和地方關係和情感更加緊密。他另外提出「地域博物館論」,所描述的地方博物館形象,其實就是第三世代博物館的理想典型。伊藤指出,這三種世代的博物館雖然是前後出現,但現今是呈現並存的現象。 第四世代博物館 第四世代的博物館更注重設立博物館的本質。此世代的發想緣由是因伊藤壽朗在1991年受到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啟發,其認為當下的博物館已經朝向新的世代邁進。而關注的焦點放置於保存藝術品、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強調與觀者之間的互動體驗,使觀者從體驗活動和展覽,更了解和意識地域的重要性。因此對地方性的現代美術館而言,此世代的發展方式讓地區對未來的展覽方式及博物館經營有更多發展可能。 考古博物館 考古博物館專門展出考古文物。有許多是在露天環境中,如雅典衛城和羅馬廣場。其他的則是在建築物內,展示考古遺址中發現的文物,如中國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埃及開羅博物館。 華人地區的考古博物館 美術館 美術館,也被稱為藝術畫廊,是藝術展示空間,通常展出的藝術品來自視覺藝術,主要是繪畫、插畫與雕塑。繪畫與古典大師版畫是往往並不是展示在牆壁上,而是存放在一個畫室。也可能有應用藝術蒐藏,包括陶瓷、五金、家具、藝術書籍,以及其他類型的物件。經常放映影像藝術。 歐洲的第一座公立博物館是在巴塞爾的阿默巴赫展示櫥,原本是一個私人蒐藏,於1661年出售給市政府,1671年開放公眾參觀(現在的巴塞爾博物館)。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畫廊,最初設想為一座宮殿,為佛羅倫斯行政長官的辦公室(因此得名),後來演變成一處展示場所,由美第奇家族所蒐藏或委託製作的繪畫和雕塑。在美第奇家屋被毀滅之後,藝術珍藏留在佛羅倫斯,形成一座最早的現代博物館。從十六世紀以來,這座畫廊已依要求向遊客開放,它是在1765年正式向公眾開放。另一個早期的公共博物館是倫敦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向公眾開放。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博物館”,具有相當多樣的蒐藏品,涵蓋藝術、應用藝術、考古學、人類學、歷史、科學,以及一座圖書館。科學收藏、圖書館、繪畫和現代雕塑,已分別找到獨立的蒐藏地點,留下了歷史、考古、非歐洲和前文藝復興藝術、版畫和素描等項在原處。 一般認為,專門的藝術博物館是相當現代的發明,第一個藝術博物館是聖彼得堡的冬宮,成立於1764年。 巴黎羅浮宮成立於1793年,就在法國大革命後不久,宣佈將王室珍寶開放給公眾參觀。在克拉科夫的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成立於1796年,由恰爾托雷斯卡公主(Izabela Czartoryska)所設立。這顯示藝術收藏品開始從貴族和富人的私領域,轉移到公領域,在公領域,這些博物館被視為教育大眾的藝術品味與文化提升的場所。 華人地區的美術館 歷史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涵蓋了歷史知識及其與現在和未來的關聯。有些歷史博物館涵蓋了某些特定的策展範圍或是某一特定地區,有的則較為籠統。這類博物館包含範圍廣泛的物件,包括歷史檔案、各類型的文物、藝術、考古物件。考古博物館則更專精於考古發現。 常見的歷史博物館是一座歷史建築物。歷史建築物可能是一幢具有特殊建築價值的建築物,或某個名人的家,或是一間帶著有趣歷史的房子。歷史位址也可成為博物館,特別是那些標示著違反公共秩序的罪行(Public order crime),如柬埔寨吐斯廉屠殺博物館或南非羅本島。另一種歷史博物館是生態博物館。生態博物館,是人們盡可能完整重建一段歷史時期的場所,包括建築物、衣著和語言。它類似於歷史重演(historical reenactment)。 華人地區的歷史博物館 海事博物館 海事博物館(Maritime museum)專門展出關於船舶以及海洋與湖泊航行的物件。它們可能包括一艘具有歷史意义的船舶(或複製品),也就是一艘博物館船舶,讓人們可進入參觀。例如现今停靠于英国樸次茅斯海軍基地干船坞的皇家海军胜利号风帆战列舰(HMS Victory),现今除了保留船体来展览外,船上仍然保留着火炮、船长室等当年的物件与配置进行展出。胜利号在1765年建成,曾参与过特拉法加之役并作为英國皇家海軍副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的旗艦大破法蘭西聯合艦隊而聞名於世,因而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 華人地區的海事博物館 紀念館 紀念館(Memorial Museum)是博物館專用既要教育公眾和紀念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中,通常涉及大規模的痛苦。這個概念得到了牽引整個20世紀,以期間犯下世紀的眾多廣為人知的大規模暴行的反應。通過紀念博物館紀念的事件往往涉及誰在“道德上有問題的情況下,”不能輕易被解釋為英雄死亡大多為平民受害者。有關於這些殺戮和紀念博物館的肇事者的身份,罪責和懲罰往往發揮積極作用的研究,旨在使雙方獲益的受害者經常懸而未決的問題,並起訴那些肇事者。例如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及柏林猶太博物館與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等猶太大屠殺相關紀念館使世人永遠記取極端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帶來的殘酷迫害和血腥教訓,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則在反驳日本官方与民间针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曲解与篡改中发挥了相当作用。 另外,紀念館的形式也有對某歷史重要人物的貢獻或行為作表彰,及對某一事件的勝利紀念,例如傑佛遜紀念堂和林肯紀念堂等總統博物館、、金九紀念館、凱末爾紀念館、特斯拉紀念館、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胡志明紀念館和建國先賢紀念園等人物與事件紀念館,它們有時會以陵墓、祠堂或紀念碑的形式呈現。 華人地區的紀念館 軍事和戰爭博物館 軍事博物館專精於軍事史,他們通常從國家角度來組織,在某個特定國家的一座戰爭博物館,主題將會圍繞在這個國家曾經參與的戰爭衝突。這些博物館往往包含武器和其他軍事裝備、軍服、戰時宣傳品等等物品的陳列,以及戰時平民生活與軍事裝飾品的展示,以及其他。軍事博物館可專注於特定的軍種或地區,如英國達克斯福德(Duxford)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專門展出軍機,或德國坦克博物館專門展出坦克;有的博物館則較為全面,如加拿大戰爭博物館或軍事博物館 。 華人地區的軍事博物館 行動博物館 行動博物館(Mobile museum)是一個術語,適用於某些博物館,將展示放在車輛當中,如麵包車。有些機構,如加拿大溫尼伯的聖維托歷史學會(St. Vital Historical Society)和美國明尼蘇達的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使用行動博物館這個術語,指的是這個博物館的蒐藏的其中一部份,因教育目的,而運離博物館前往不同地點。其他的行動博物館並沒有「總部據點」,而是以巡迴展出是其唯一的呈現方式。 自然史博物館 自然史與自然科學博物館,通常是對於自然世界的展示。重點放在自然和文化的關連。展示可以教育群眾關於恐龍、古代歷史與人類學的知識。演化、環境議題與生物多樣性是自然史博物館的主要領域。這種類型的博物館,有名的包括倫敦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牛津的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巴黎的法國自然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在華盛頓史密森尼學會的國家自然史博物館,在紐約市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柏林自然博物館 (Berlin Museum für Naturkunde), 加拿大亞伯達的加拿大皇家蒂勒爾博物館,美國丹佛自然和科學博物館(Denver Museum of |
以健身、怡情、益智、表現為目的,往往參與者即舞者兼觀眾,可不必觀眾。 傳統實用舞蹈 宗教舞蹈 西洋古代宮廷舞 流行實用舞蹈 流行社交舞-主分快,慢,3,4步。 土風舞 國際民俗舞蹈 广场舞 秧歌舞 霹靂舞 迪斯科 爵士舞 街頭爵士舞 踏板舞 健康舞 「表演舞蹈」(娛人) 以表演或欣賞為目的,參與者分為演出者及觀眾。 傳統表演舞蹈 東洋古代古典舞:含日本德川、江戶幕府及高麗時期的宮廷舞蹈 中國古代古典舞:主要是中國宮廷舞蹈,又稱「宮廷舞」選用的創作素材皆為古典題材、典故、古代歷史的傳說等。 彩帶舞、蓮香、扇子舞、劍舞、刀舞 芭蕾舞/古典芭蕾舞 民族舞蹈 西班牙弗拉明戈舞 夏威夷草裙舞 阿拉伯肚皮舞 中國民間舞蹈與少數民族舞蹈(蒙古、藏族、回族等等):套路、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囊玛,壮族的铜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跳月,苗族的芦笙舞、朝鲜族农乐舞 流行表演舞蹈 現代舞 舞踏 豔舞 現代芭蕾舞 國際標準交誼舞(體育舞蹈) 摩登舞(Modern Dance) 華爾茲 維也納華爾茲 | 拉丁舞 桑巴(森巴) 倫巴 恰恰恰(Cha Cha) 鬥牛舞 牛仔舞(捷舞) 踢踏舞 街舞 嘻哈(Hip hop) 機械舞(Popping) 鎖舞(Locking) 旧学派嘻哈(Old school hip hop) LA Style 霹靂舞(Breaking) Vogue waacking 钢管舞 肚皮舞 相关图片 相關條目 舞者 舞曲 |
2015年6月,詹姆斯·海爾曼被社群选举为维基媒体基金会董事会成员。 2015年12月,董事会解除了海尔曼的理事职务, 这一决定在维基百科社群的一些成员中引起了争议。 董事会发表的一份声明宣布,他的同僚对他缺乏信心是他被解职的原因。海尔曼后来表示,他“在过去几周里,董事会给了他辞职的选择。作为一个社群选举产生的成员,我认为我的任务来自于选举我的社群,因此拒绝这样做。我认为这样做是辜负了那些选举我的人。” 他随后指出,在董事会期间,他曾推动提高维基媒体基金会知识引擎项目及其融资的透明度, 并表示他试图公开对该引擎的拨款是导致他被解雇的一个因素。 志愿者社群在2017年再次选举海尔曼进入维基媒体基金会董事会。 知识引擎 知识引擎是由WMF在2015年发起的一个搜索引擎项目,目的是在互联网上定位和显示可验证的和值得信赖的信息。 知识引擎的目标是减少对传统搜索引擎的依赖,它得到了骑士基金会25万美元的资助。 这个项目被一些人认为是一个丑闻,主要是因为它是在保密的情况下构思的,这被一些人认为是与维基媒体社区的透明度有冲突。事实上,社群可以获得的一些信息是通过《The Signpost》在2016年发布的泄露文件得到的。在这次争议之后,维基媒体基金会执行主任莱拉·特列季科夫辞职。 財政度支出 威尔士面对的指控是,“WMF的成本/效益比堪称悲惨,多年来在软件开发上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却没有产生任何真正有效的东西”。 威尔士在2014年承认,他“也对无休止的争议感到沮丧,这些争议涉及没有经过充分的社群咨询而开发的不完善的软件,也没有适当的增量推广来捕捉令人震惊的错误”。 2017年2月,英语维基百科的在线报纸The Signpost发表了一篇题为《维基百科身患癌症》的专栏文章,在维基人社群和更广泛的公众中产生了辩论。作者批评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年度支出不断增加,他认为,如果发生意外事件,可能会使项目面临财务风险。作者建议对支出设置上限,建立其现有的捐赠基金,并对捐赠基金进行重组,以免维基媒体基金会在情况不好时陷入本金困境。维基媒体基金会执行主任凯瑟琳·马赫回应说,这样的捐赠基金已经在2016年创建,把创建捐赠基金和建立现有捐赠基金混为一谈。 基金會行動 2021年9月13日,维基媒体基金会发动了2021年维基媒体基金会针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行动,致使7名用户遭封禁,12名管理员的权限遭撤销。其中,有三名在中文维基百科的活跃度占前十。由于事后维基媒体基金会并没有对大规模禁制举措中每个用户的封禁事由做出系统而细致的举证或解释,该过程被中国大陆维基人用户组及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媒体认为涉嫌过度干涉社群自主权、打压持有敌对西方世界意识形态的维基人及缺乏程序正义。而后,当时还未上任的新任维基媒体基金会首席执行官Maryana Iskander在接受BBC Tech Tent节目访问时委婉地强调维基百科社群的自治,并表示:“我很早就了解到的一件事是,维基媒体基金会本身并不制定编辑政策;这些是通过社群讨论进行的。” 参见 维基媒体国际会议 维基媒体季刊 維基媒體計劃 維基百科知識引擎 維基教育基金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维基媒体基金会 维基媒体基金会年度报告 维基媒体基金会博客 维基媒体基金会及姊妹项目导航 Public Record for | 在2015年的筹款活动中,一些社群成员表达了他们对筹款横幅的担忧。他们认为,这些横幅对用户来说很碍眼,而且它们可能会欺骗潜在的捐赠者,让人觉得维基百科有直接的财务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维基媒体基金会发誓要改进进一步筹款活动的措辞以避免这些问题。另外也有人反對基金會接受來自加密貨幣的捐款。2022年4月,维基社区就是否接受加密货币捐款进行投票,结果232人反對加密貨幣捐款,94人支持。2022年5月2日,维基媒体基金会宣布将不再接受加密货币捐款。 解除社群任命的理事职务 2015年6月,詹姆斯·海爾曼被社群选举为维基媒体基金会董事会成员。 2015年12月,董事会解除了海尔曼的理事职务, 这一决定在维基百科社群的一些成员中引起了争议。 董事会发表的一份声明宣布,他的同僚对他缺乏信心是他被解职的原因。海尔曼后来表示,他“在过去几周里,董事会给了他辞职的选择。作为一个社群选举产生的成员,我认为我的任务来自于选举我的社群,因此拒绝这样做。我认为这样做是辜负了那些选举我的人。” 他随后指出,在董事会期间,他曾推动提高维基媒体基金会知识引擎项目及其融资的透明度, 并表示他试图公开对该引擎的拨款是导致他被解雇的一个因素。 志愿者社群在2017年再次选举海尔曼进入维基媒体基金会董事会。 知识引擎 知识引擎是由WMF在2015年发起的一个搜索引擎项目,目的是在互联网上定位和显示可验证的和值得信赖的信息。 知识引擎的目标是减少对传统搜索引擎的依赖,它得到了骑士基金会25万美元的资助。 这个项目被一些人认为是一个丑闻,主要是因为它是在保密的情况下构思的,这被一些人认为是与维基媒体社区的透明度有冲突。事实上,社群可以获得的一些信息是通过《The Signpost》在2016年发布的泄露文件得到的。在这次争议之后,维基媒体基金会执行主任莱拉·特列季科夫辞职。 財政度支出 威尔士面对的指控是,“WMF的成本/效益比堪称悲惨,多年来在软件开发上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却没有产生任何真正有效的东西”。 威尔士在2014年承认,他“也对无休止的争议感到沮丧,这些争议涉及没有经过充分的社群咨询而开发的不完善的软件,也没有适当的增量推广来捕捉令人震惊的错误”。 2017年2月,英语维基百科的在线报纸The Signpost发表了一篇题为《维基百科身患癌症》的专栏文章,在维基人社群和更广泛的公众中产生了辩论。作者批评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年度支出不断增加,他认为,如果发生意外事件,可能会使项目面临财务风险。作者建议对支出设置上限,建立其现有的捐赠基金,并对捐赠基金进行重组,以免维基媒体基金会在情况不好时陷入本金困境。维基媒体基金会执行主任凯瑟琳·马赫回应说,这样的捐赠基金已经在2016年创建,把创建捐赠基金和建立现有捐赠基金混为一谈。 基金會行動 2021年9月13日,维基媒体基金会发动了2021年维基媒体基金会针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行动,致使7名用户遭封禁,12名管理员的权限遭撤销。其中,有三名在中文维基百科的活跃度占前十。由于事后维基媒体基金会并没有对大规模禁制举措中每个用户的封禁事由做出系统而细致的举证或解释,该过程被中国大陆维基人用户组及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媒体认为涉嫌过度干涉社群自主权、打压持有敌对西方世界意识形态的维基人及缺乏程序正义。而后,当时还未上任的新任维基媒体基金会首席执行官Maryana Iskander在接受BBC Tech Tent节目访问时委婉地强调维基百科社群的自治,并表示:“我很早就了解到的一件事是,维基媒体基金会本身并不制定编辑政策;这些是通过社群讨论进行的。” 参见 维基媒体国际会议 维基媒体季刊 維基媒體計劃 維基百科知識引擎 維基教育基金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维基媒体基金会 维基媒体基金会年度报告 维基媒体基金会博客 维基媒体基金会及姊妹项目导航 Public Record for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from Florida Department of State web site Sheldon Rampton's WikiEN-l post #wikimedia 在freenode 美国基金会 |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 外部連結 檔案管理局: 電子檔案線上百科 学科分支 比较档案学 档案学史 档案学原理 档案法规学 档案管理学 | 档案学原理 档案法规学 档案管理学 档案目录学 档案史料学 档案事业管理学 档案术语学 档案统计学 档案文献编纂学 管理学 档案学 历史的辅助科学 |
,微电子器件尺度下的电子输运机制依然能由单个电子携带的熵变最大值推知,而此最大值可以通过热功率测得。 電路種類 電路大致可以分為類比電路及數位電路二類。前者的電壓電流訊號都是涉及連續函-{}-數形式的類比訊號,而數位電路的訊號是離散式的數位訊號多半是以0和1來表示。不過也有許多電路同時包括類比電路及數位電路。 類比電路 類比電路中的電壓或電流是連續函-{}-數形式的類比訊號。可以分為和非線性電路。 類比電路中,像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元件及變壓器的電流和電壓信號呈線性的關係,這類的元件稱為線性元件,只由線性元件組成的電路為。線性電路在分析上比較容易。 電流和電壓信號不呈線性的元件稱為非線性元件,像混频器、调制器、真空管、電晶體放大器、運算放大器及振盪器等,若電路有非線性元件,在分析上比較困難,若電壓、電流是在一定數值(稱為工作點)附近,可以用小訊號模型的方式,將非線性元件用線性元件來模擬,以簡化分析和計算。 類比電路的元件也可以分為主動元件及被動元件,主動元件屬於非線性元件,像電晶體、真空管及運算放大器等。許多類比電路的特性都是靠主動元件的特性的產生。 現在的設備中很少有純類比的電路,許多類比電路會配合數位甚至是微處理器的技術以提升其性能。這類電路也可以歸類為「混合信號」的電路。 有些電路很難區分是類比電路或數位電路,像比較器的輸入是類比訊號,但其輸出只有二種準位,為數位訊號。 數位電路 數位電路中的電壓會有幾個不同的電壓準位,數位電路常用來實現布林代數,也是所有數位電腦的基礎。對工程師而言,在討論數位電路時,「數位電路」、「數位系統」或「邏輯」往往是可互相替代。 大部份的數位電路都是二進制的系統,有二個可以用0和1表示的電壓準位,一般0是較低的電壓,可以用L表示,1是較高的電壓,可以用H表示,不過也有定義相反的(0用H表示)、增加一個高阻态(三態邏輯)、或是以電流大小為準的系統。也有系統使用三進制,如三進制計算機,但還沒有實際的產品應用。 電腦、電子石英鐘、用在工業控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數位訊號處理器都是用數位電路所組合而成。 數位電路中常見的模組包括: 邏輯閘 加法器 正反器 計數器 寄存器 數據多工器 施密特觸發器 以下是一些高度整合的模組: 微處理器 微控制器 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 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 三極管是李·德富雷斯特在1906年發明的,其原理類似真空管,但在陰極和金屬板之間加上了控制用的網格,其目的是要控制陰極上的電子及金屬板上的電流。第一個聲音擴大器就是應用到此項技術,早期的收音機及電視也是用類似技術。李·德富雷斯特被譽為是電子學之父,因為發明三极管之前,人們只能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但在發明三极管後,就可以放大像是聲音、無線電、電視等各式各様的信號,因此帶來這些產品大幅的興起,在1930年代發明了「電子學」一詞,來表示這些新興的技術設備。 隨著時代的演進,真空管也逐漸的進步,像是四極管、五極管等元件也出現了,也有一些可以配合高功率應用的真空管設備。同時真空管的體積也在縮小。到1950年,這一領域被稱為“無線電技術”,因為它的主要應用是無線電的發送、接收和真空管的設計與原理。 電晶體及積體電路時期 電晶體是1948年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喇顿在貝爾電話公司實驗研究所發明的, 雙極性電晶體也在一年後發明,現在的電子設備多半是利用雙極性電晶體(或是以此為基礎的積體電路)元件製成。相較於真空管,電晶體有體積較小,較堅固,能量密度高,需要的電壓較低等優點。電晶體不需在真空中運作,是用固態的半導體製成,因此不需要數百伏的電壓才能工作,因此電晶體取代了真空管的應用。 電晶體有三個端子(基極、集極及射極),類似一個真空三極管,基極類似三極管中的控制網,射極類似陰極,集極類似金屬板。經過適當安排三極的極性,可以用微小的基極電流去控制較大的集極電流。 在1958年出現了第一個積體電路,將6個電晶體放在同一個封裝內。1960年代末期仙童半導體推出了μA709,是第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積體電路運算放大器。1970年英特爾(Intel)開發了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電子學的發展相當快,後來已區分為幾個不同的領域,其中最主要的分界是類比電路及數位電路。積體電路在民生的廣泛應用,間接加速了電腦的演進,使得人類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電子學在20世紀的發展堪稱第二次的石器革命。電子學也成為工程領域中最有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 電子設備及零件 電子零件是指一電子系統中使用的零件,而此零件可以依電子系統所要的方式,影響電子或其相關電場或磁場。電子零件一般會設計的可以互相連接,多半是用軟釺焊的方式固定在印刷電路板(PCB)上,最後形成一特定功能的電路(例如放大器、無線電接收機、振盪器)。電子零件可以是分立型的零件,有其個別的封裝,也有像積體電路一様較複雜的零件。常見的電子零件包括電容器、電感器、電阻器、二極體、電晶體等。電子零件一般會分類為主動元件(像電晶體或晶閘管)及被動元件(像電容器、電阻器及電感元件)等。 各种电子器件中的电子输运机制是其研发和制造的关键。各种器件尺度下,电子输运可以是 扩散输运、弹道输运和 量子跃迁或其复杂组合。根据达尼尔∙罗德于贝尔实验室提出的罗德理论与唐爽和崔瑟豪斯夫人于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唐-崔瑟豪斯理论 ,微电子器件尺度下的电子输运机制依然能由单个电子携带的熵变最大值推知,而此最大值可以通过热功率测得。 電路種類 電路大致可以分為類比電路及數位電路二類。前者的電壓電流訊號都是涉及連續函-{}-數形式的類比訊號,而數位電路的訊號是離散式的數位訊號多半是以0和1來表示。不過也有許多電路同時包括類比電路及數位電路。 類比電路 類比電路中的電壓或電流是連續函-{}-數形式的類比訊號。可以分為和非線性電路。 類比電路中,像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元件及變壓器的電流和電壓信號呈線性的關係,這類的元件稱為線性元件,只由線性元件組成的電路為。線性電路在分析上比較容易。 電流和電壓信號不呈線性的元件稱為非線性元件,像混频器、调制器、真空管、電晶體放大器、運算放大器及振盪器等,若電路有非線性元件,在分析上比較困難,若電壓、電流是在一定數值(稱為工作點)附近,可以用小訊號模型的方式,將非線性元件用線性元件來模擬,以簡化分析和計算。 類比電路的元件也可以分為主動元件及被動元件,主動元件屬於非線性元件,像電晶體、真空管及運算放大器等。許多類比電路的特性都是靠主動元件的特性的產生。 現在的設備中很少有純類比的電路,許多類比電路會配合數位甚至是微處理器的技術以提升其性能。這類電路也可以歸類為「混合信號」的電路。 有些電路很難區分是類比電路或數位電路,像比較器的輸入是類比訊號,但其輸出只有二種準位,為數位訊號。 數位電路 數位電路中的電壓會有幾個不同的電壓準位,數位電路常用來實現布林代數,也是所有數位電腦的基礎。對工程師而言,在討論數位電路時,「數位電路」、「數位系統」或「邏輯」往往是可互相替代。 大部份的數位電路都是二進制的系統,有二個可以用0和1表示的電壓準位,一般0是較低的電壓,可以用L表示,1是較高的電壓,可以用H表示,不過也有定義相反的(0用H表示)、增加一個高阻态(三態邏輯)、或是以電流大小為準的系統。也有系統使用三進制,如三進制計算機,但還沒有實際的產品應用。 電腦、電子石英鐘、用在工業控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數位訊號處理器都是用數位電路所組合而成。 數位電路中常見的模組包括: 邏輯閘 加法器 正反器 計數器 寄存器 |
/ 新古典主義 折衷主義 形式主義 功能主義 歷史相對論 神祕主義 寫實主義 抽象表现主義 地方主義 浪漫主義 同步主義 普桑主義 魯本斯風格 寫意 参见 藝術史 藝術心理學 藝術形式 藝術類型 藝術運動 美學 藝術家 中国艺术院校列表 Happening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HENDRIK WILLEM VAN LOON。《The Art of Mankind》UK:HARRAP,1953 Hugh Honour。《世界藝術史》A world history of art, 5th ed.。吳介禎等譯。台灣:木馬文化出版,2001。ISBN | 下列是常見的藝術類別 建築 文學 音樂 舞蹈 戲劇 音樂劇、戲曲、喜劇、歌劇等 杂技 魔术 攝影 電影 電視 廣播 美術 繪畫 油畫 中國油畫 中國畫(水墨) 东亚書法 篆刻 硬笔书法 粉彩 水彩 素描 版畫 雕塑 木雕 泥塑 石雕 金屬雕塑 冰雕 沙雕 陶藝 紙雕 软雕 多媒体艺术 裝置藝術 行為藝術 應用藝術 實驗藝術 设计 時裝 表現手法 理想化:凸顯人物、自然形態或景象的最佳特色,並除去其瑕疵或改換特色,以符合外界認可的完美標準。 引喻 風格化 抽象 象征 意象:使用鮮活且生動的圖像式語詞來描述物件或想法。 感官感覺轉移 敘事性:敘說故事的技巧。 |
1167年:王重阳等创立全真教。 13世紀 1253年:明道加斯加冕成為立陶宛國王。 14世紀 1348年:克勉六世發表教宗詔書並且強烈指責由於的存在使得黑死病大為盛行。 15世紀 1411年:明朝海軍將領鄭和在第二次遠航結束後返回南京,並且將在明-錫蘭山國戰爭中俘虜的錫蘭山國國王亞烈苦奈兒交由明成祖處置。 1415年:捷克宗教改革家揚·胡斯因為被康士坦斯大公會議視為異端,在德國康士坦斯受火刑處死。 1483年:理查三世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 1484年:葡萄牙籍船長迪亞哥·康發現剛果河的出海口。 1495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在福爾諾沃戰役大勝想阻止法軍回國的義大利聯軍,隨之前往阿斯蒂。 16世紀 1535年:英格蘭宗教改革反對者湯瑪斯·摩爾因拒絕接受國王亨利八世兼任教會領袖而被處死。 1560年:蘇格蘭與英格蘭簽定《》。 1573年:開始建立阿根廷科爾多瓦。 17世紀 1609年:波希米亞宣布授予人民有宗教自由的權利。 1630年:在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領導下,4,000多名瑞典士兵於德國波美拉尼亞登陸並且隨後參與三十年戰爭。 18世紀 1751年:教宗本篤十四世開始打壓,並且於原本接受其管轄的烏迪內與戈里齊亞等地另外獨立成為教區。 1777年:約翰·伯戈因將軍在中命令大不列顛王國部隊以火炮轟炸,最後成功逼迫參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放棄紐約提康德羅加堡。 1779年:已經參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法國海軍成功在中擊敗英國海軍部隊。 1785年:美元被正式選為美國的法定貨幣。 19世紀 1801年:法國海軍運用兵力優勢成功在中擊敗於西班牙阿爾赫西拉斯港口外的英國皇家海軍。 1809年: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率領法軍在瓦格拉姆戰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場戰役是當時歐洲最大規模的戰役。 1854年:美國共和黨於密西根州傑克遜宣告成立。 1885年: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首次向被犬隻咬傷的9歲兒童注射其發明的狂犬病疫苗。 1887年:夏威夷王國國王卡拉卡瓦在美國武裝部隊的強力逼迫下簽署了《》,其中迫使居住在夏威夷的夏威夷原住民將更多權力轉移給美國。 1892年:瑙羅吉當選成為印度第一個於英國下議院的代表。 1892年:3,800多名參與罷工行動的工廠工人和的保安人員發生激烈的,最後造成10人死亡以及數十人受傷。 1893年:愛荷華州波默羅伊因為遭遇龍捲風襲擊使得整個小鎮幾乎全毀,最後造成71人死亡以及200人受傷。 1900年: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下令大舉入侵中國東北地區。 20世紀 1904年:英國軍隊攻陷西藏江孜。 1905年:艾爾弗雷德·迪金第二度當選成為澳洲總理。 1915年:大明慈悲國領袖余清芳於臺南西來庵宣布起兵反抗日本統治,為台灣日治時期規模最大的武裝抗日事件。 1917年: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和率領參與阿拉伯起義的阿拉伯軍隊成功占領鄂圖曼帝國的。 1919年:英國於紐約降落,成為第一個達成穿越大西洋任務的飛船。 1928年:蔣中正主持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祭靈大典。 1933年:第一屆美國職棒大聯盟明星賽於芝加哥舉辦,最後由美國聯盟以4比2的成績擊敗國家聯盟。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先首次對日軍部隊發起攻勢。 1936年:發生堤防崩壞事故,造成數百萬加侖的河水湧入。 1938年:第一屆年度舉辦的國民參政會正式召開。 1939年:德國政府強制所有猶太人開設的公司關閉。 1941年:納粹德國軍隊成功向斯摩棱斯克附近駐守的蘇聯部隊發動進攻並且加以包圍之。 1942年:安妮·法蘭克和她的家人開始藏匿於其父親位在阿姆斯特丹辦公室的倉庫作為躲藏處。 1944年:傑基·羅賓森因為拒絕移動位置到公車後方而遭到送往軍事法庭審判。 1944年:位於康乃狄克州哈特福的一個馬戲團表演場地發生並造成約168人死亡、700多人受傷,這次意外事故也成為美國傷亡最為嚴重的火災之一。 1947年:蘇聯開始生產AK-47突擊步槍,之後這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使用與販售的突擊步槍。 1957年:成為第一位於溫布頓網球錦標賽上贏得冠軍的黑人運動員。 1957年:保羅·麥卡尼在郊區的聖彼得教堂觀看以約翰·藍儂為首的「」表演,並且之後兩人相互會談並且建立合作關係。 1962年:的第二次核測試實際應用實驗「」成功引爆。 1962年:RTÉ One開始播放節目《深夜秀》,後來這成為世界上播放時間最長的脱口秀節目。 1964年:英國保護地尼亞薩蘭宣布正式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馬拉威,並保留大英國協成員國身分。 1966年:在馬拉威取得獨立的2年後正式依照新憲法成立馬拉威共和國,並且由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就任第一任總統。 1967年:奈及利亞軍隊開始入侵比亞法拉,奈及利亞內戰爆發。 1975年:伊斯蘭國家葛摩宣布正式脫離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為獨立國家,而馬約特轉為領土集體。 1976年:滇藏公路建成并正式通车。 1978年:索美塞特郡湯頓發生,最終造成12人死亡。 1986年:成為第一位於環法自由車賽中奪得冠軍的美國籍腳踏車選手。 1988年:位於北海的發生爆炸而引起大火,最後造成167名石油工人喪生,成為世界上海上石油挖取工作中直接喪失性命最多的一起災難。 1989年:一名阿拉伯自殺攻擊者毆打公車司機並且強行駕駛公車中,最後造成14名乘客喪命。 1994年:在格倫伍德斯普林斯發生的造成14名消防員死亡。 1995年:在拉特科·姆拉迪奇將軍指揮下塞爾維亞開始攻擊波士尼亞的斯雷布雷尼察,並且之後殺害了超過8,000多名波士尼亞人,並且使得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蓋里批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最為嚴重的罪刑」。 1997年:北愛爾蘭民族主義份子開始於北愛爾蘭的愛爾蘭居住區展開大規模遊行活動,然而隨後則惡化成為持續5天的。 1998年:香港啟德機場關閉,位于赤鱲角人工島嶼興建的新香港國際機場正式商業啟用,並且之後成為世界上最為繁忙的機場之一。同日港鐵機場快綫正式通車。 1999年:美國陸軍士兵因為與跨性別者戀情曝光,而遭到同袍卡文·葛洛佛(Calvin Glover)趁其睡覺時用球棒毆打而殺害之。 21世紀 2003年:葉夫帕托里亞的70米碟形天線分別向Hip 4872、HD 245409、巨蟹座55、HD 10307和大熊座47五顆恆星發射「宇宙的呼喚」,並且計畫分別在2036年、2040年、2044年和2049年時訊息將會抵達。 2005年:倫敦獲得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2006年:連結中國和印度的喜馬拉雅山脈鞍部的邊貿口岸乃堆拉山口,在中印邊境戰爭結束44年後重新開放通商貿易。 2013年:尼日利亚约贝州一所学校爆发枪击案,至少42人死亡。 2013年:搭载291名乘客和16名机组人员的韩亚航空波音777-28EER在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时坠毁,共造成3人死亡,181人受伤。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列装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 2016年:手機遊戲Pokémon GO正式推出,一推出便在全球造成廣大轟動。 2018年: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價值約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首輪關稅,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等加徵,標誌著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 2018年: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主犯麻原彰晃连同9名奥姆真理教教徒被处决。 2022年:日本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本部於沖繩縣名護市近海發現身穿浮潛裝備的遺體,警方在現場調查後確認為漫畫家高橋和希,得年60歲。 出生 1747年:約翰·保羅·瓊斯,美國將領。(1792年逝世) 1781年:史丹福·萊佛士,英國政治家。(1826年逝世) 1785年:威廉·傑克遜·胡克,英國植物學家。(1865年逝世) 1789年:波旁的瑪麗亞·伊莎貝爾,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之女,与丈夫两西西里國王弗朗切斯科一世共同生下两西西里國王费迪南多二世。(1848年逝世) 1796年:尼古拉一世,俄罗斯皇帝。(1855年逝世) 1817年:阿爾伯特·馮·科立克,瑞士解剖學家、生理學家。(1905年逝世) 1832年:马西米连诺一世,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成員,末代墨西哥皇帝。(1867年逝世) 1859年:維爾納·馮·海登斯坦,瑞典詩人暨小說家,19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0年逝世) 1865年:達爾克羅茲,瑞士作曲家、教育家。(1950年逝世) 1877年:尼塞托·阿爾卡拉-薩莫拉,西班牙律師、政治人物,前任西班牙總統。(1949年逝世) 1885年:恩斯特·布施,德國陸軍元帥。(1945年逝世) 1886年:馬克·布洛克,法國歷史學家。(1944年逝世) 1887年:馬克·夏卡爾,俄罗斯画家。(1985年逝世) 1898年:漢斯·艾斯勒,德國作曲家。(1962年逝世) 1899年:蘇珊娜·瓊斯,美國超級人瑞。(2016年逝世) 1900年:C·C·羅拔士,英國遠東商人,太古洋行大班(1980年逝世) 1903年:胡戈·特奧雷爾,瑞典生物化學家,195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82年逝世) 1907年:芙烈達·卡蘿,墨西哥畫家。(1954年逝世) 1912年:海因里希·哈勒,奧地利登山家。(2006年逝世) 1921年:南茜·雷根,美國女演員,曾任第40任美國第一夫人。(2016年逝世) 1923年:霍克思,英國漢學家、翻譯家。(2009年逝世) 1923年:沃依切赫·雅魯澤爾斯基,波蘭軍官、政治家,首任波蘭總統。(2014年逝世) 1925年:夏鼎基,香港前政府高官,歷任財政司、布政司。(1999年逝世) 1925年:石川要三,日本政治家。(2014年逝世) 1930年:巴拉木拉里·奎師那,印度歌手、音樂家、詩人、作曲家。(2016年逝世) 1935年:丹增嘉措,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1937年:弗拉基米爾·達維多維奇·阿胥肯納吉,俄羅斯鋼琴家、指揮家。 1940年: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哈薩克政治人物,第1-5任哈薩克總統。 1943年:陳定信,臺灣醫學家。 1945年:招石文,香港甘草演員(2015年逝世) 1946年:席維斯·史特龍,美國男演員、導演、編劇。 1946年:喬治·沃克·布希,美國政治家,第43任美國總統。 1946年:彼得·辛格,澳洲哲學家。 1946年:任關佩英,香港政府官員。 1949年:邱晨,台灣創作歌手。(2022年逝世) | 1946年:任關佩英,香港政府官員。 1949年:邱晨,台灣創作歌手。(2022年逝世) 1949年:崔洋一,日裔韓國電影導演。(2022年逝世) 1951年:傑佛瑞·羅許,澳洲演員、製片人。 1952年:希拉蕊·曼特爾,英國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2022年逝世) 1952年:阿迪·薩莫爾,以色列密碼學家。 1959年:施孝榮,臺灣男歌手。 1955年:謝里夫·伊斯梅爾,埃及工程師、政治人物,前任埃及總理。(2023年逝世) 1962年:林韋辰,香港亞洲電視演員。 1964年:金知雲,韓國男導演、編剧。 1965年:蕭言中,臺灣漫畫家。 1966年:林志炫,臺灣歌手。 1967年:江欣燕,香港演員、歌手。 1967年:鄭文燦,臺灣政治人物,前任桃園市市長。 1967年:萬芳,臺灣歌手。 1971年:黃少祺,臺灣演員。 1972年:羅蘭·高蝶,法國作家。 1972年:戴耀明,香港演員。 1974年:花輪英司,日本男性聲優。 1974年:澤·羅伯托,巴西足球運動員。 1975年:童秀娟,臺灣女藝人。 1975年:區耕祥,臺灣男藝人、電臺廣播DJ、主持人。 1975年:50 Cent,美國饒舌歌手、製片人、演員。 1975年:林佳儀,臺灣女歌手。 1977年:馬克斯·米爾內,白俄羅斯網球選手。 1980年:肯尼·德查尔,蘇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0年:保羅·蓋索,加泰羅尼亞裔西班牙籃球運動員。 1980年:伊娃·格林,法國女演員、電影演員。 1984年:陳漢典,台灣藝人。 1984年:卡蜜兒·瓦斯奎茲,美國律師,在戴普訴赫德案中代表強尼·戴普。 1985年:姚嘉雯,香港女藝人。 1985年:張昊,中國花樣滑冰運動員。 1985年:瑪麗亞·亞瑞唐多,挪威歌手。 1985年:蘭威爾·辛格,印度男演員。 1986年:李英宏,臺灣男歌手。 1986年:陳思涵,臺灣女歌手。 1987年:卡羅琳·特倫尼,巴西模特兒、超級名模。 1987年:張心傑,台灣歌手。 1988年:原奈津子,日本女性聲優、演員、偶像藝人。 1989年:邵鏷亮,中國足球運動員。 1992年:曼尼·馬查多,美國棒球運動員。 1992年:Baby Soul,韓國女子偶像團體Lovelyz成員。 1993年:宮以騰,臺灣男演員。 1993年:魏均珩,臺灣男子射箭運動員。 1993年:菲魯茲·藍,日本女性聲優。 1995年:野口瑠璃子,日本女性聲優。 1995年:小坂井祐莉繪,日本女性聲優。 1995年:路德維希·阿格倫,美國實況主、YouTuber、Podcast主持人 1996年:汐谷文康,日本男性聲優。 逝世 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子楚,战国时期秦国君主,他是中国第一位太上皇(追尊)。(前281年出生) 1017年:源信,日本學者。(942年出生) 1189年:亨利二世,英格蘭國王、諾曼第公爵、安茹伯爵、阿基坦公爵(1133年出生) 1249年:亞歷山大二世,蘇格蘭國王。(1198年出生) 1415年:揚·胡斯,捷克愛國者、牧師、哲學家和宗教改革家。(1369年出生) 1476年:約翰·繆勒,德國天文學家。(1436年出生) 1533年:阿里奧斯托,義大利詩人。(1474年出生) 1535年:湯瑪斯·摩爾,英國律師、作家和哲學家,歐洲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奠基人。(1478年出生) 1553年:愛德華六世,英國國王。(1537年出生) 1571年:毛利元就,日本戰國時代大名(1497年出生) 1579年:竹中重治,日本戰國時代名將(1544年出生) 1762年:彼得三世,俄羅斯帝國皇帝。(1728年出生) 1785年: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呂貝克親王主教(1711年出生) 1809年:安托萬·夏爾·路易·拉薩爾,法國將軍。(1775年出生) 1819年:蘇菲·布蘭查德,法國熱氣球駕駛員。(1778年出生) 1835年:約翰·馬歇爾,美國政治家,曾任第四任美國國務卿,後出任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1755年出生) 1854年:蓋歐格·歐姆,德國物理學家。(1789年出生) 1868年:原田左之助,日本武士。(1840年出生) 1882年:托馬斯·瓜迪亞·古鐵雷斯,哥斯大黎加政治人物,第8、11任哥斯大黎加總統。(1831年出生) 1883年: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羅馬尼亞作曲家。(1853年出生) 1893年:居伊·德·莫泊桑,法國作家(1850年出生) 1901年:克洛德維希·卡爾·維克托·菲斯特·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德國政治家,曾任德國總理。(1819年出生) 1902年:瑪利亞·葛萊蒂,義大利天主教聖人和殉道者。(1890年出生) 1904年:阿拜·庫南巴耶夫,哈薩克詩人。(1845年出生) 1916年:奧迪隆·雷東,法國畫家。(1840年出生) 1932年:肯尼思·格拉姆,英國作家。(1859年出生) 1934年:內斯托爾·馬克諾,烏克蘭游擊隊領導人和軍事指揮官。(1888年出生) 1944年:南雲忠一,日本海軍上將(1887年出生) 1962年:威廉·福克納,美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897年出生) 1963年:格奧爾格,梅克倫堡公爵。(1899年出生) 1971年:路易斯·阿姆斯壯,美國爵士歌手、小號手和音樂家。(1901年出生) 1973年:奧托·克倫佩勒,德國指揮家和作曲家。(1885年出生) 1975年:奧托·斯科爾茲內,德國親衛隊指揮官。(1908年出生) 1976年:朱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886年出生) 1980年:C·C·羅拔士,英國企業家,前太古集團香港司理。(1900年出生) 1983年:利銘澤,香港企業家。(1905年出生) 1989年:卡達爾·亞諾什,匈牙利政治家。(1912年出生) 1999年:霍亞金·羅德利果,西班牙作曲家。(1901年出生) |
雷击其实就是闪电电擊,不过由於電位差很大,通過的電能和电量就比较大,有的建筑物甚至会倒塌,树木可能会被劈断,人畜可能死伤。通过使用避雷針將雷電導向地線,原則上可以避免或减轻雷擊造成的损害。 發生因素 在19世纪中叶,普遍认为是闪电产生了真空,随后空气涌入真空导致了雷声。 直到 20 世纪初,科学界才对雷声的成因达成共识:雷声是闪电中的等离子体迅速加热空气而产生的冲击波所产生的声音。 歷史 唐代王睿的《炙毂子》记载,汉代有人把瓦做成鱼尾形状,放在屋顶上防止雷电。南朝刘宋时人盛弘之《荆州记》記載過避雷室:“湖陽縣樊重母畏雷,為石室避之,悉以石為階。”1688年,法国人马卡连在《中国新事》书中写道:“……屋顶的四角都被雕饰成龙头的形状,仰着头,张着嘴。在这些怪物的舌头上有一根金属蕊子,这金属蕊子的末端一直通到地里,如果有雷打在房屋上,它就会顺着舌头跑到地里,不会产生任何危险。”1752年7月,美国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利用風箏在大雷雨中作了吸取天电试验,证明了闪电是和物体磨擦时所生成的电相同。1753年富兰克林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文化 中国古代认为雷击跟天谴有关,比如做了不孝之事,天公震怒,将犯罪嫌疑人电死以示惩戒。而在欧洲和美洲,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观点,认为雷电是上帝之火。 | 雷,古代亦寫作「靁」,因雷雲內部電荷分佈不平均,產生高電位形成的帶電雲層,是靜電釋放的反應,因光熱使空氣迅速膨脹所產生的自然现象。在气象学中指因為闪电通過而同時釋放高能量,將周圍的空氣急剧膨胀产生衝擊而形成的聲波,一般會表现为伴随闪电现象发生的隆隆聲響。其實,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只是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來的快,因为声音和光的介質在空氣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之中,光速每秒可達30萬公里,以這樣的速度繞行地球赤道,一秒鐘就可以跑完七圈半,而声速大约为340~350米/秒,約僅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人们可以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来确定闪电发生的距离,因此闪电发生的地点大约为每间隔3秒一公里(或5秒一英里)。至於有關閃電的詳細成因,請參見閃電。 雷击其实就是闪电电擊,不过由於電位差很大,通過的電能和电量就比较大,有的建筑物甚至会倒塌,树木可能会被劈断,人畜可能死伤。通过使用避雷針將雷電導向地線,原則上可以避免或减轻雷擊造成的损害。 發生因素 在19世纪中叶,普遍认为是闪电产生了真空,随后空气涌入真空导致了雷声。 直到 20 |
暖性反气旋、冷性反气旋 常见的暖性反气旋:副熱帶高壓 常見的冷性反氣旋:大陸性反氣旋 常见的反气旋 夏威夷高压、西伯利亞高壓、亚速尔高压、木星大紅斑 | 常见的反气旋 夏威夷高压、西伯利亞高壓、亚速尔高压、木星大紅斑 参看 气旋 气象学 |
测量介质中的水蒸汽数量可以做直接或远程测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准确性。电磁吸收远程方法可以测量的行星大气层。直接方法可以使用电子传感器,或是蘸水的温度计或吸湿性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尺寸变化。 相關條目 蒸汽(英文:Steam) 蒸汽乾燥度(也稱蒸汽的品質,英文:Dryness fraction of steam; Quality of steam) 未飽和蒸汽(英文:Unsaturated steam) 飽和蒸汽(英文:Saturated steam) 乾飽和蒸汽(英文:Dry saturated steam) 溼飽和蒸汽(英文:Wet saturated steam) 乾蒸汽(英文:Dry steam) 溼蒸汽(英文:Wet | 例如經過雲时,它便開始以自己的方式成為一個閃電發生器,在大氣中水蒸氣充當絕緣體的作用從而降低雲的電能。經過了一定的時間之后,如果雲層繼續生成和存儲更多的靜電,大氣水蒸氣將最終导通云存儲的電能。以被控地區閃電的形式,將這種能量釋放到地面。且每次放電強度直接與大氣介電係數、電容、以及雲層的發電能力相關。 外星的水蒸氣 光彩的彗星尾巴很大程度上來自水蒸氣。接近太陽時,彗星上的許多冰昇華為一些反射陽光的蒸氣。天文學家可以從光的亮度推斷出彗星的水含量進而了解彗星距離太陽的距离。明亮的尾巴在寒冷和遙遠的彗星上可能是以一氧化碳的形式昇華。 科學家研究火星後假設:如果水的運動與行星有關,那麽,它作爲蒸氣時亦然。大多數的水在火星上以冰的形式存在在北極。在火星的夏季,這些冰会昇華,使大量的季節性風暴向赤道運送大量水成爲可能。 一顆命名為CW Leonis的大質量恆星被發現有大量水蒸氣環繞。美國航天局的衛星旨在研究星球雲層光譜,從而確定它的化學成分。這非常有希望,“水蒸氣往往從彗星軌道表面蒸發”。 在太陽系外行星的飛馬座的HD 209458 B,經光譜分析,首次提供了證據,太陽系以外的星球大氣中也有水蒸氣存在。 水蒸氣凝結 常見的實例就是當你從冰箱拿出飲料時,過沒多久就會發現瓶身有許多小水珠,這是由於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瓶子而凝結。還有一個常見的就是當你在燒水煮飯時,開火的瞬間也會發現有水氣附著在鍋身,這是因為開火時,鍋子周遭的水蒸氣溫度瞬間升高,但鍋子溫度沒有上升那麼快,導致溫度高的水蒸氣附著凝結在相對較冷的鍋子上,等到鍋子溫度也上升到一定後,就又蒸發了。 测量 测量介质中的水蒸汽数量可以做直接或远程测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准确性。电磁吸收远程方法可以测量的行星大气层。直接方法可以使用电子传感器,或是蘸水的温度计或吸湿性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尺寸变化。 相關條目 蒸汽(英文:Steam) 蒸汽乾燥度(也稱蒸汽的品質,英文:Dryness fraction of steam; Quality of steam) 未飽和蒸汽(英文:Unsaturated steam) 飽和蒸汽(英文:Saturated steam) 乾飽和蒸汽(英文:Dry saturated steam) 溼飽和蒸汽(英文:Wet |
溫度和露點單位為攝氏、相對濕度為百分比,則代表自然對數。常數和分別是: ℃ 此公式是基於Magnus-Tetens近似法(Magnus-Tetens Approximation),當中把飽和水汽壓視為溫度的函數。此方法僅在以下範圍時有效: 0℃ < < 60℃ 1% < < 100% 0℃ < < 50℃ 簡易近似法 當知道乾球溫度、而相對濕度大於50%時,露點可以用下列的公式求得,其誤差值僅為±1℃。 或者 | 參考「露點溫度圖」,該圖顯示了在不同溫度下,海平面空氣質量可以容納的水氣質量的最大百分比。當溫度上升時,水氣的平衡分壓亦會隨之然上升,從而使蒸發出更多的水氣;反之亦然。亦即,空氣中的水氣增減與其他氣體無關。當溫度到達露點時,不論其他氣體存在與否,露也會開始形成。露點也就是水氣分壓的單調函數。 人類對高露點時的反應 在高露點時,一般人都會感到不適。由於高露點時氣溫一般都會較高、而導致人體出汗;而高露點有時亦伴隨著高相對濕度、汗水揮發受阻,從而使人體過熱而感到不適。 另一方面,低露點時氣溫或者相對濕度會較低,任何一項都可令人體有效地散熱,因而比較舒適。 在內陸居住的人一般都會在露點到達15℃至20℃時開始感到不適;而當露點越過21℃時更會感到悶熱。 最高露點紀錄 有紀錄以來最高的露點是35℃,於2003年7月8日下午三時在沙特阿拉伯宰赫蘭所錄得。當時氣溫為42.2℃,酷熱指數高達77.7℃。 露點計算 知道相對濕度以及實際氣溫時,露點可以透過以下公式求得近似值: 當中的則是: 溫度和露點單位為攝氏、相對濕度為百分比,則代表自然對數。常數和分別是: ℃ 此公式是基於Magnus-Tetens近似法(Magnus-Tetens Approximation),當中把飽和水汽壓視為溫度的函數。此方法僅在以下範圍時有效: 0℃ < < |
语言 依據不同分類方法,菲律賓有120到175種語言和方言 。幾乎全屬於南島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僅有零星例外,如查瓦卡諾語是一種來自羅曼語族的克里奧爾語。菲律賓有兩種官方語言(菲律賓語和英語)。而截至2017年,有19種官方輔助語言(地區語言)。若包括第二語言的使用者,使用菲律賓語的人口還是多於英語。 現今菲律賓本土文字(如庫利坦字母、等)的使用很少;主要由於西班牙和美國的殖民經歷,菲律賓語言今日大多使用拉丁字母。然而,最著名的菲律賓本土文字貝貝因字母仍存在一些官方應用,用來書寫菲律賓鈔票上“Pilipino”一詞。另外,菲律賓南部一些穆斯林地區也使用阿拉伯字母。 宗教 天主教:菲律賓和東帝汶是亞洲僅有的兩個天主教國家。天主教徒佔菲律賓人口的83%;從西班牙傳入五百年來一直對菲律賓的政治和社會產生巨大影響。1986年馬可仕和2001年艾斯特拉達被迫下臺,天主教會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城鄉各處遍佈大小教堂和售賣天主教用品的店鋪。菲律賓有四座巴洛克風格教堂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分別坐落在馬尼拉、聖瑪麗亞、帕瓦伊和米亞高。菲律賓還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聖誕季,從12月16日開始。 基督新教:信徒佔人口的9%,乃是菲律賓信徒人口成長率最高的宗教。 伊斯蘭教:信徒佔人口的5%,集中在南部的民答那峨島。 此外,仍有許多華人信奉着道教與佛教;土著民族信仰著原始宗教。 种族歧视问题 文化 菲國在歷史上一直沒有特有而一致的「菲律賓文化」。主要原因之一乃由於菲律賓是個「七千島國」,各地有太多不同的語言,彼此不一定能充分交流,文化發展和特色都非常局部性;現有80餘種語言在境內使用。自古以來有許多移民遷居於菲律賓,各種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西班牙、荷蘭、中國、墨西哥和美國。 菲律宾很早就有了丰富的口头文学,包括戏剧、史诗、抒情诗、神话、谜语、谚语等多种样式。如古代伊富高人的叙事诗《阿丽古容》、《邦都地区的狩猎歌》、《孤儿之歌》,民答那峨島玛拉瑙人的史诗《达兰岗》等。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盡毁菲律宾民族文学,早期的书面文学几乎凋零殆尽。弗兰西斯科·巴尔塔萨尔是近代菲律宾文学的开路人,他的《弗罗兰第和罗拉》(1838)批判殖民统治,歌颂爱情与自由。爱国者黎刹创作了控诉小说《不许犯我》(另譯《社會毒瘤》,1887)和《起义者》(1891),揭露神权统治的虚伪,对独立运动深有影响。 飲食 节日 經濟 菲律賓的法定貨幣為菲律賓披索(₱ or PHP)。 2006年,菲律賓被世界銀行依購買力平價列為第36大經濟體。目前,菲律賓經濟規模居世界第39位,2015年時的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為2,924.51億美元,是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首都馬尼拉為國際第24大購買力城市。菲律賓人均所得大約為1455美元(2007年),為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較大。 菲律賓在二戰後的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曾與日本、新加坡同屬亞洲最富國之一,但在獨裁者馬可仕主政期間,由於裙帶資本主義的腐化與權力尋租行為的橫行,菲律賓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從1966年到1971年,菲律賓儘管字面上失業率從7.2%下降到5.2%,實際上貧困卻進一步加劇,至今菲律賓的貪污問題仍根深柢固,亦冠絕全東南亞,使得全國三分一人口處於貧窮線下,每日生活費不足一美元。。 現今菲律賓的產經結構以農業及工業為主,尤其著重於食品加工、紡織成衣以及電子、汽車組件等輕工業。大部分的工業集中於馬尼拉大都會的市郊。此外,宿霧大都會近來也成為吸引外國及本地投資的另一個地點。菲律賓的礦業有很大的潛力,擁有大量儲備的鉻鐵礦、鎳及銅。近來在巴拉望外島發現的天然氣,也是菲律賓豐富的地熱、水力及煤炭等能源儲備的一部分。 菲律宾主要出口品包括半導體、電子產品、運輸設備、成衣、銅製品、石油製品、椰子油及水果。菲律宾是世界第二大的香蕉出口国。主要貿易伙伴為美國、日本、中國、新加坡、南韓、荷蘭、香港、德國、台灣及泰國。 自從2010年艾奎諾就任總統後,政治全面改革,經濟逐步改善、外資投資大量注入,2014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1%,且人口紅利極高,平均人口年齡僅23歲,更擁有超過3,000萬的中產階級人數,獲專家譽為還有35年蓬勃發展光景之國家。 且菲律賓目前總人口數已破一億,每年約有1,100萬的海外勞工將從世界各地打拼所得資產帶回菲國,金額高達250億美元,造就菲律賓當地經濟蓬勃發展,薪資收入高於平均中產階級水平的人數也逐年增加,並且把所有國債完全還清,並有額外收入。為改善生活狀況,大量的菲律賓女性前往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成為傭工。 這使當地房產市場的消費族群不僅有外來的長駐者及投資者,同時內需買盤強力支撐,國內買家占消費者總比的五成,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指出,2014年第一季菲律賓房地產的漲幅度驚人,排名世界第五。 交通 菲律賓的运输基本设施相對不發達。這是由於菲律賓的多山岭地勢及零散的岛屿所導致,又由於多屆政府對於菲律賓运输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不足。在2013年,菲律賓基础设施投资相当于該國3%的GDP,比鄰近國家低。菲律賓總共有213,151公里的道路,但只有25.56%是鋪有混凝土。 阿基诺三世政府提出多個项目去改善國家的基础设施和运输系统。現時菲律賓的主要城市及城镇廣泛使用巴士、吉普车、的士及机动三轮车。2007年,菲律賓有553万已註冊机动车辆,平均年增長為4.55%。 現時菲律宾85個國立机场管理及安全規管由菲律宾民用航空局負責。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及克拉克国际机场服务大马尼拉地区。亞洲最古老的商业航空公司菲律賓航空,及當地知名的廉價航空宿霧太平洋航空,是菲律宾主要的航空公司,提供國內及國際航空服务。 各島之間的交通以航空、航海為主,故菲國航空業相當發達。國際線方面,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是主要的機場菲律賓航空公司是主要的航空公司,往返於马尼拉及亚洲各国首都之间。宿霧太平洋航空為第二大航空公司,以低價促銷的方式吸引顧客。 在國內線則有菲鷹航空(菲律賓航空公司的子公司)、亞航飛龍航空和宿翱航空(原東南亞航空)。 旅遊业 旅遊業是菲律賓的重要產業之一。國內有大量自然風光,加上曾受殖民統治,興建大量建築,故旅遊資源豐富 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菲律宾的巴洛克教堂:聖奧古斯丁教堂(馬尼拉)(世界文化遗产) 菲律賓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前开辟,因地處偏遠擁有未受殖民政府毀壞的原始景觀,世界最大梯田與世界最大人造灌溉系统。 美岸(维甘)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亚洲保存得最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城市。 公主港市北方的公主港地下河國家公園(或稱:普林塞萨港地下河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宿霧省:麦哲伦十字架、圣佩多要塞、圣婴教堂、哥伦路、巧克力山、麦克坦岛、薄荷岛沙滩和罗博儿童合唱团和Malapascua島。 馬尼拉:黎刹公园、西班牙古城(圣·奥古斯丁教堂(马尼拉)、马尼拉大教堂、圣地亚哥古堡)、唐人街、马拉坎南宫(总统府)、美军纪念公墓、塔尔湖 百胜滩(瀑布)。 马荣火山:位於吕宋岛东南端的馬榮火山自然公園,以其山形為完美的圓錐體而聞名。 碧瑶:花都,避暑盛地,盛產草莓。 長灘島:位於米沙鄢群島的阿克蘭省。 菲律賓遊學產業 一直跟菲律賓經貿關係良好的韓國,因許多企業有大量訓練員工英文能力的需求,在2000年開始,看準菲律賓的優勢: 1)英語能力 2)低廉的人力成本3)豐富的觀光資源,到菲律賓開發旅遊與教育結合的遊學產業,後來日本在2010年左右也開始將商業觸手伸往此,由於這兩國比其他國家還要早在菲律賓遊學產業上插旗,現今語言學校仍然多是韓資及日資。 隨著語言學校在菲律賓一間一間的開,遊學產業開始蓬勃的發展起來,近年來菲律賓觀光部開始將其推廣到全世界,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想學英文的學生來菲律賓遊學,使得菲律賓在ESL產業的重要性趨於重要,逐漸成為了亞洲的ESL教學中心。目前宿霧、克拉克、碧瑤、長灘島為大多數學生選擇的遊學地點。 渔业 漁業是菲律宾重要的产业。2013年,菲律宾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6.27%。菲律宾与台湾因专属经济海域与重叠问题,曾发生多次渔业纠纷。2013年,菲律宾海岸防卫队曾射杀台湾渔民。 海外菲律賓人 由於國內經濟環境差劣,貪污情況嚴重,菲律賓女性出外到鄰國謀生者眾,她們大多以家庭傭工為最主要職業,當性工作者次之。是以菲律賓曾被戲稱為「傭人之國」,部份菲律賓人感到不滿並上街示威,撰文的香港作家陶杰亦因此被當局禁止入境。於美軍基地附近酒吧打工的菲律賓女郎,隨退役美軍嫁到海外者亦為數不少。 社会 治安問題 菲律宾治安長年欠佳,在馬尼拉人質事件发生后处理不当,影响了当地旅遊業的发展。另外因政府貪污腐敗,枪械管制寬鬆,加上失業和貧窮等社会问题嚴重,時常發生針對富人的綁架案,被戲稱為「綁架之都」。 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嶼附近有: 恐怖攻擊與綁架民眾的阿布沙耶夫集團;出沒於馬來西亞沙巴、巴拉望島、西巴丹島、民答那峨島西部的三寶顏半島、民答那峨島南拉瑙省馬拉維市 以軍事武力尋求獨立的回教祈禱團解放組織 在中部島嶼西內格羅省與偏遠島嶼有以軍事武力襲擊與綁架民眾軍警,恐嚇勒索公司錢財,外圍組織會在馬尼拉舉行示威抗議遊行的菲律賓共產黨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Wikitravel旅遊指南 - 菲律宾 亚洲岛国 联合国会员国 | 历史 史前時代 南島語系人群被推測,至少在距今四千年以前,已抵達菲律賓, 這個時代的考古遺址,出現了源自台灣的玉石原料。表示當時菲律賓的南島人群,與台灣原住民存在貿易情形。 至約公元前1000年,菲律賓定居者可以分為四個較為明顯的族群,包含狩獵採集者,戰士社會,港口族群。 中國與菲律賓的古代聨繫: 据中国史料记载,226年(東吳黃武五年),東吳官員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也曾到過今天菲律賓境內的臣延、耽蘭和杜薄。事實上,菲律賓也曾出土過公元三世紀的中國瓷器。 唐、宋時期,漢人與菲律賓各地有貿易往來。 苏禄苏丹国 1380年,伊斯蘭傳教士阿爾·馬卡敦首先把伊斯蘭教傳入菲律賓的蘇祿。1390年,来自苏门答腊的米南加保人在菲律宾建立了苏禄苏丹国。1405年(明永乐三年),郑和下西洋,巡莅菲律賓群島。郑和奉永樂帝詔書封旅菲侨领許柴佬爲呂宋總督,統攬該地區的財、軍、文大權二十年之久。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苏禄王親自率使臣到中國拜見明成祖,回程路上病死于山东德州。明成祖派礼部郎中陈士启前往祭奠,以国王礼节将扒哈剌葬于德州,并赐谥号“恭定”。安葬扒哈剌后,西王、峒王一行辞别归国,而东王一家除长子都马含回国嗣位外,其余家属包括王妃葛本宁、叭都葛苏性,次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剌等10人留德州守墓。另外,中国史籍中的提及的麻逸、古麻剌朗等國皆於今日菲律賓國內。 殖民地时期 伊斯蘭政權 1450年-1520年間有多位阿拉伯人到菲律賓南部各地傳教,並建立多個蘇丹政權;1450年,阿拉伯商人謝里夫·阿布·巴卡爾(Abu Bakar)從印尼蘇門答臘到菲律賓南部蘇祿群島的霍洛島與沿海地區宣傳穆斯林教義,後自稱阿布·巴卡爾蘇丹並建立伊斯兰政权:環蘇祿海伊斯蘭蘇丹王國;1475年,阿拉伯人謝里夫·卡本蘇旺(Kabungsuwan)從馬來西亞柔佛到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的哥打巴托市傳教,宣達穆斯林教義到民答那峨島內陸地區並建立蘇丹政權。穆斯林到菲律賓南部宣傳教義也為原本部落帶來穆斯林的文化與法律制度,菲律賓南部的部分部落酋長稱謂也改稱蘇丹。 西班牙殖民時期 率领西班牙探险队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此地,麦哲伦亦是在此地被土著砍死。1542年,西班牙人以王子腓力(即後來的腓力二世)之名,將此群島命名為「」,成為「菲律賓」名稱的由來。 1565年,宿霧島被西班牙人所占领。1571年,西班牙人侵占吕宋島,建马尼拉城。1594年,西班牙人公告馬尼拉成為菲律宾群島的首都。此即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的開始。 菲律賓第一共和國 1896年8月,安德烈·滂尼发秀领导的卡的普兰(Katipunan)在马尼拉近郊的马林塔瓦克山(卽巴林塔瓦克山)发动起义,各地响应,进攻西班牙殖民军。次年阵营内部发生分裂,埃米利奧·阿奎納多(Emilio Aguinaldo)篡夺领导权,杀害滂尼发秀,并与西班牙殖民者妥协。但起义者坚持斗争,后起义者几乎占领全国。埃米利奧·阿奎納多於5月17日乘美艦麥克科洛济(Mc culloch)號返菲活動。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脫離西班牙独立,建立第一共和。1899年2月,美國發動美菲戰爭入侵菲律賓,新生的菲律賓共和國隨之瓦解。 美國殖民時期 1898年菲律賓宣告独立。同一年,爆發美西戰爭,12月10日,西班牙被美国打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政府給西班牙2,000萬美元購買菲律賓主權,菲律賓美國統治时期开始,菲律賓成為美國的殖民地,以及美國在亞太補給的軍事基地。 1916年8月29日美國國會通過菲律賓自治法案,該法案成為菲律賓1934年立法以前的憲法基礎,1916年10月3日菲律賓舉行選舉,建立了菲律賓參議院。1919年2月23日菲律賓獨立代表團赴美國華盛頓首府遊說請願、另赴國會備忘錄表明菲律賓已經做好獨立準備。1920年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美國國會進行告別演說,呼籲國會通過菲律賓獨立法案但未獲得美國國會同意。 1934年3月曼努埃爾·奎松組團赴美國國會進行遊說,美國國會通過規範菲律賓獨立需要進行的程序,1934年3月24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簽署成為正式法律,1934年5月1日菲律賓參議院通過。1934年7月10日菲律賓選舉出制憲會議代表。1934年7月30日菲律賓制憲會議起草菲律賓憲法。1935年2月8日,菲律賓制憲會議通過憲法草案。 1935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簽署菲律賓憲法草案。1935年5月14日菲律賓舉行公民投票通過憲法草案。1935年9月17日菲律賓舉行正副總統大選,曼努埃爾·奎松當選菲律賓國協首任總統。1935年11月15日菲律賓國協正式建立。 日本殖民時期 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擊美國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日本攻擊菲律賓國協,1942年1月3日日本佔領馬尼拉頒布戒嚴法,實施軍事管理。 1942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佔領菲律賓,1943年6月日本要求菲律賓召開新的制憲會議,研擬殖民政府的新憲法草案。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943年10月建立菲律賓第二共和國(傀儡政權),日文漢字譯為「比律賓」。 独立时期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共和国(第三共和)完全独立惟美国仍在菲律宾保留军事基地。1965年,费迪南德·马科斯当选總統。1969年馬可仕在被指選舉舞弊下成功连任,1970年1~3月發生首季風暴學生運動,1972年取消總統任期限制,宣布戒严開始独裁統治。1981年馬可仕結束戒嚴,但仍然維持獨裁統治。1986年2月25日,柯拉蓉·艾奎諾宣布竞选胜利后,費迪南德·馬可仕遭人民力量革命推翻,流亡美国夏威夷,直至1989年病逝。科拉松上台後,雖然仍歷經多次軍事政變,加上馬可仕下台後瀕臨崩潰的經濟,但最終仍完成任期,1992年6月30日卸任,由菲德尔·瓦尔德斯·拉莫斯將軍接任。菲律賓首次和平轉移政權,實現政黨輪替。1998年5月,約瑟夫·艾斯特拉達当选总统。2001年1月20日,約瑟夫·艾斯特拉達因受贿醜聞,而於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中被迫下臺,副总统阿罗约夫人继任。2004年,阿罗约夫人当选总统,成功連任。2006年菲律賓政變,五千多人示威要求總統阿罗约夫人下臺,總統阿罗约夫人其後宣佈全國進入紧急状态。2010年5月10日,柯拉蓉之子諾諾·艾奎諾擊敗约瑟夫·埃斯特拉达,成功當選總統。6月30日,艾奎諾正式就任总统,任期六年。 2016年达沃市市長罗德里戈·杜特尔特以大比數勝出總統選舉,成为菲律賓第一位來自棉兰老岛的總統。另外代表自由黨競選的萊妮·羅布雷多勝出成为副總統。 地理 菲律宾由7,107個島嶼組成,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36,289公里,居世界第五位,菲律宾各岛多丘陵,仅吕宋岛中部有较大平原。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棉兰老岛的阿波火山是菲律宾的最高峰,海拔2,954米;吕宋岛的马荣火山是菲律宾最大的活火山,贝湖是全国最大湖泊。地震频繁。菲律宾海岸线长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森林占地40%以上,矿藏有金、银、铬、铜、锰、铁等。 菲律賓周邊海域,如菲律賓與婆罗洲之間的苏禄海,涵蓋在珊瑚大三角範圍當中,有高度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系。 气候 菲律宾北部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熱帶雨林氣候,全国各地普遍炎热、潮濕,全年可分為三個季節,分別為3月至5月炎熱乾燥的熱季(tag-init或tag-araw),6月至11月的雨季(tag-ulan)及12月至隔年2月的涼季(tag-lamig)。5月至10月間的西南季風稱之為Habagat,11月至4月乾燥的東北季風則被稱為Amihan。氣溫通常介於21℃至32℃間,但隨著不同季節而有些許差異,1月最涼爽,5月為最熱的月份。 海平面温度约为27℃,热季与凉季温差仅为3℃,各月平均温差则为3℃ - 12℃。全国平均温度最高为33.2 - 39.9℃,最低为16.7 - 20.9℃,最高及最低气温的分布在全国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则温度略低,如海拔约1450米的碧瑶,平均温度比马尼拉低7.5℃ - 9.3℃左右。而菲律賓一些鄰近臺灣的地區,以巴丹群島為例:每逢冬季,如果中國大陸有較強的冷鋒南下,一般也會掠過,令巴丹群島甚至呂宋島佬沃,氣溫會降至攝氏20度以下。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夏秋季多雨、多颱風。 政治 菲律宾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主要成员国,也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21個成员国之一;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建立之时,菲律宾也是其中参与国家。 菲律宾实行三權分立的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六年,但不能連任。由於總統選舉和副總統選舉是分別選出,因此會出現總統和副總統屬不同政黨。當總統無法履行職務時,副總統將會代行職務,當總統去世或辭職,而無法完成任期,副總統將會繼任總統。未能完成任期的總統如果擔任的年期沒有超過一半,可在下一個任期再次競選。 菲律宾實行兩院制,其中參議院24人,眾議院287人,其中229人分區直選,58人按政黨得票比例分配。參議員任期六年,眾議院任期三年。參議院每三年改選一半議席。 军事 菲律宾不实行征兵制,军人全部是志愿役。現役軍人12萬,預備役軍人13萬。1999年军费高达1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菲律宾軍队由陸海空三軍所組成。菲律宾海军拥有114艘舰艇,但大部份舰艇是一些小型近海巡逻艇。 菲律賓的戰機目前為止只有幾架,大部分為外國軍援贈送。 2018年8月9日,菲律賓成功試射購買自以色列的艦艇用「增程型長釘飛彈」(Spike-ER)飛彈系統,這將使用在海軍於菲律賓沿海打擊恐怖份子與執行法律上。 行政区划 菲律宾分为吕宋岛、米沙鄢群島和棉兰老岛三个岛组,劃分為17個大區(包括国家首都区、科迪勒拉行政区和邦萨摩洛自治区在内),下设76个省,最大島為吕宋岛,首都為马尼拉。 人口 据菲律宾人口委员会的测算,2014年7月27日零时6分10秒,菲律宾人口达到1亿,主要以講南島語系語言的民族所构成(95.5%),包括維薩亞人、他加禄人、伊洛克人、、比科尔人、伊巴丹人,另外有尼格利陀人、摩洛人、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與西班牙裔等。 城市 族群组成 根据2000年的普查,菲律宾的族群组成为: 維薩亞人:31.6%(其中宿霧人占13.1%,占7.5%,占3.4%,其他維薩亞人占7.6%) 他加祿人:28.1% 伊洛克人:9% 比科尔人:6% |
联合国安理会开始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从此伊拉克在国际上被孤立。1991年1月17日,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參與海湾战争,开始对伊拉克和被占领的科威特进行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的大规模空袭。空袭在2月28日结束,伊拉克部队在萨达姆领导下决定退出入侵科威特。 這場戰役令全球多國對伊拉克制裁,其權力亦開始出現變化。儘管他在1995年10月15日总统选举中仍以超过99%的得票率当选,但他兩名女婿一度逃亡至約旦,之後在保證會獲寬恕的情況下返國,但兩人於返國三日後最終被殺。 倒台 在九一一袭击事件發生之後,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多次公開表示出推翻薩達姆政權之意,他為此還徵詢過科威特國王賈比爾三世。2002年10月4日萨达姆首次為入侵科威特而道歉,但科威特政府拒不接受。同月14日,伊拉克全國舉行總統選舉,並於16日公佈了統計結果,薩達姆以100%的支持率連任了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政權的官員宣稱,是美國的威脅使伊拉克人更加義無反顧地支持薩達姆連任總統。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案威胁称,如果萨达姆不解除武装,将面临“严重后果”。2002年11月27日,伊拉克允许联合国专家在伊境开展核查工作。2002年12月7日,伊向联合国提交报告,否认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随后说伊拉克的报告不真实,联合国称报告不全面。 2003年1月6日,《纽约时报》公佈了布希政府預在消滅薩達姆政權之後,接管伊拉克的「伊拉克重建計畫」之細節,並顯示該計畫已制定數月之久;而《洛杉磯時報》早在2002年7月22日就披露了,布希政府已著手於推翻萨达姆。 2003年3月1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为第一个公开建议萨达姆下台的阿拉伯国家;7日,美国、英国、西班牙提出建议称,萨达姆必须在3月17日前放弃被禁止武器,否则将面临战争。法国领导的其它国家反对任何使军事行动合法化的新决议。 2003年3月17日,美国、英国、西班牙三國称外交阶段结束,撤回了建议中的提案。美國總統布什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萨达姆在48小时在内离开伊拉克;18日,伊拉克领导层拒绝了美國的最后通牒。 2003年3月20日,美军開始对巴格达附近的伊拉克领导层目标发动军事打击行动,伊拉克战争开始。 2003年7月22日,萨达姆·侯赛因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和长孙穆斯塔法在与美军的枪战中被击毙。12月13日伊拉克时间晚上八时,美軍在其家乡提克里特發動红色黎明行动成功逮捕萨达姆·侯赛因。 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侯赛因被伊拉克当局处绞刑。 12月31日,萨达姆的遗体在出生地奥贾村埋葬。 施政 萨达姆執政時,大力發展石油經濟,特别是其1972年石油收歸國有的命令使得伊拉克自行掌握了石油收入。但萨达姆将国民经济基本架构于出口石油和天然气上,使得伊拉克始终没有建立起製造業体系。伊拉克未成為現代國家前,原為奥斯曼帝国的三个省,內地種族、宗教及經濟差異極其分離:什葉派與遜尼派的交惡,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的積怨、部族首領與城市新興商人階級的鬥爭,一直困擾伊拉克國境。薩達姆上任後,曾大力發展經濟及福利,以爭取民眾支持;同時亦改革黨內權力架構,避免政變再次發生;對外發動戰爭,以凝聚民眾意識。但其頻繁的軍事行動和最後的軍事失敗,最終導致伊拉克更趨分裂。 争议 2004年6月30日,美军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了萨达姆·侯赛因和前政权的11名高官的司法羁押权(包括司法管辖权),但仍由美军负责看守,并宣布,萨达姆·侯赛因不再是战俘的身份,同一天伊拉克临时政府司法部门正式宣布逮捕萨达姆·侯赛因。 7月1日,伊临时政府特别法庭(the Iraqi Special Tribunal,伊拉克管理委员会根据《伊拉克特别法庭规约》而成立的一个司法机构,其合法性已由生效的伊拉克临时宪法进行确认)上进行了萨达姆的第一次聆讯(听证),法官对其宣读了控告书,萨达姆·侯赛因拒绝承认有罪并拒绝在法庭文件上签字。萨达姆·侯赛因的辩护律师并未出席第一次聆讯,萨达姆·侯赛因的第一任妻子随后雇用了一个国际律师团为萨达姆辩护。随后法庭的现场录像向公众公布,这是萨达姆·侯赛因自被捕以来,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伊拉克特别法庭指控萨达姆的罪行包括: 1982年下令處決140多名杜賈爾村人,拷打並監禁一千多人,報復其對自己刺殺未遂的行動。 1987-1988年間下令實施安法爾(Anfal,意為戰利品)行動,在伊拉克北部對庫德人進行種族滅絕計劃,有證人披露,僅1987至1988年間就有50萬庫德人被迫害至死,或被當場處決。 1988年,使用化學武器襲擊庫德人城鎮哈萊卜傑,造成大約5000名庫德人死亡,1萬人受傷。 1990年入侵並占領科威特7個月。 1991年,在伊拉克南部鎮壓什葉派穆斯林起義。 從1991年起推行所謂「阿拉伯化計劃」,沒收庫德人之土地並剝奪其糧食,將數千名庫德人從伊拉克北部驅逐到伊朗。 1983年下令殺害庫爾德民主黨領導人巴爾扎尼所在部族8000人。 在1991年鎮壓什葉派起義後,下令在伊南部濕地修堤築壩,破壞伊拉克南部濕地。 被控炮轟伊拉克東北部城市、石油重鎮基爾庫克。 在1974年處決5名什葉派宗教人物。 下令暗殺反政府政治活動人士。 迫害宗教團體。 迫害非宗教團體。 迫害和鎮壓政治團體。 杜贾尔村案 2005年7月16日,伊拉克特别法庭主审法官拉伊德·朱希宣布即将审判萨达姆,并表示针对萨达姆·侯赛因的第一项正式指控是,萨达姆·侯赛因涉嫌在1982年针对他的一次未遂暗杀事件后杀害了位于巴格达以北60多公里处的杜贾尔村的143名什叶派穆斯林居民。7月28日,特别法庭就该项指控举行了预审听证会。萨达姆·侯赛因在两家约旦报纸8月21日刊出的一封信中指出,他会为了阿拉伯大业牺牲自己。他在透过国际红十字会转交一名约旦友人的这封信中说:「我的灵魂和我的存在将为我们弥足珍贵的巴勒斯坦和我们挚爱、坚忍而受苦受难的伊拉克牺牲。」8月23日,萨达姆·侯赛因证实除了一位伊拉克律师杜莱米之外他已解雇了整个国际律师辩护团。伊拉克过渡政府发言人库贝于9月4日证实对萨达姆·侯赛因就杜贾尔村屠杀什叶派居民一案的第一次审判将从10月19日开始,而10月15日将就新宪法举行全民公决。与萨达姆·侯赛因一起受审的还有七名前政权高官。9月6日,来自伊拉克临时政府的消息称,审讯萨达姆·侯赛因获得重要证据,并且萨达姆·侯赛因已经在证词上签字,包括像“亲自下达处决令”发动1987年至1988年的安法尔战役这样的口供,但萨达姆·侯赛因坚称自己的行为在他的统治期间合法。10月1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参加审判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一案的有关法官近几个月在英国接受了秘密培训。 审判于10月19日当地时间午后不久正式开始。法庭是前复兴社会党全国指挥部内的一个房间。伊拉克特别法庭以反人类罪正式对萨达姆进行审判。萨达姆拒绝说明身份,并拒绝承认有罪。萨达姆反问法庭的合法性:「你们是谁?这个法庭想怎样?」「我仍保有身为伊拉克总统的宪法权利,我不承认授权你们的组织……以不公正为基础的就是不正当……我不会回答这个所谓的法庭及其所有相关人士的问题。」法庭宣布对前总统萨达姆的审判已经结束,将休庭至11月28日再次开始。伊拉克特别法庭审判长阿明表示,推迟对伊前总统萨达姆审判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证人由于过于害怕不愿出庭作证。伊拉克警方10月20日称,一名萨达姆及7名前政权高官辩护律师团成员萨阿敦·萨吉尔·贾纳比在巴格达办公室中被武装人员绑架。伊拉克律师协会一名官员10月21日说,遭绑架的萨达姆案辩护律师贾纳比已被杀害,警方已经找到了他的尸体。英国《星期日快报》10月23日报道,负责审讯萨达姆的5名法官和主要检举律师目前已与美英政府达成一项“台下交易”:一旦审萨工作完成,他们与其家人将被获准移民美英两国重新开始“新生”。11月8日,又一名辩护律师团的律师在巴格达乘坐的汽车里被枪手开枪打死。同车的另一名律师中弹受伤。死亡的律师名叫祖拜迪,他负责替前副总统拉马丹辩护。 11月28日,法庭在巴格达重新开庭,萨达姆向法官发难,谴责法庭对他的“非人待遇”。 12月5日,辩护律师杜莱米对审判萨达姆的特别法庭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但首席法官坚持继续进行审判程序。辩护律师们走出法庭表示抗议,审判不得不再次休庭。 一个多小时以后,律师们重新返回法庭,审判恢复。第一位证人艾哈迈德·哈桑·默罕默德也在法庭上露面,他描述了杜杰勒大屠杀的情况。 12月6日,一位女证人在幕后作证,出于安全考虑,她的声音经过处理。后来因技术原因,法庭下令暂时休庭。 这时,萨达姆大喊「我再不到这个没有公正的法庭来啦,你们都给我见鬼去吧」。12月7日,由于萨达姆拒绝出庭接受审判,审讯曾经中断几个小时。后来,法庭在萨达姆缺席的情况之下继续进行审判。 12月21日,萨达姆在审判他的巴格达法庭上指称,美国人殴打和折磨他。 美国白宫发言人严词否认萨达姆的这一说法。 负责审讯的雷德法官表示,萨达姆声称曾被虐待的指称没有证据。 2006年1月1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发表声明,证实主审法官阿明由于「个人原因」提出辞呈。 1月23日,审讯萨达姆的特别法庭发言人表示,法庭决定任命拉乌夫·阿卜杜勒-拉赫曼为主审法官。 1月29日,萨达姆案复审后不久,萨达姆辩护团、萨达姆本人以及其他几名被告便离庭抗议特别法庭的程序问题。 2月1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对萨达姆的审判再次开始,但萨达姆本人及其聘请的辩护律师团没有出席庭审。2月13日,萨达姆出庭再受审,高呼打倒布什口号。 2月14日,萨达姆在法庭上宣称,为抗议主审法官以及其上司开展的“不公正审判”,自己同其他三名被告开始绝食。 2月27日,萨达姆的首席辩护律师杜拉米透露,由于健康原因,萨达姆已于一周前停止了坚持11天的绝食斗争。 3月1日,萨达姆在法庭上承认,杜贾尔村事件后,他亲自下令对村民进行报复。 3月15日,萨达姆首次出庭直接作证,他称对自己的审判是一场“闹剧”。 4月5日,萨达姆出庭受审时猛烈抨击伊拉克内政部杀害了数千名伊拉克人,并要求由国际机构对检察官出示的有关文件上他的签名进行鉴定。 4月17日,萨达姆及7名同案被告再次出庭受审。法官宣读了一份刑事专家的报告,称当初与杜贾尔村村民被判死刑的有关文件上的萨达姆签名是真实的。 萨达姆的辩护律师说,这些鉴定专家是内政部成员,“由于他们和内政部的关系,他们无法做到独立”。他要求法庭指定其他专家重新对签名进行鉴定。 5月31日,萨达姆的辩护律师庭审中指控控方证人海德里作伪证,要求法庭对所有控方证人证词的可靠性进行调查。 6月21日,萨达姆的主要辩护律师之一哈米斯·奥贝迪遭武装分子绑架后被杀害。 萨达姆和其他7名被告开始絕食,以抗议奥贝迪被枪杀。 6月23日,驻伊美军说,萨达姆已经结束绝食活动。 7月11日,萨达姆和他的律师再次拒绝出席庭审,以此对奥贝迪遇害表示抗议。 7月23日,萨达姆因绝食多日被送入医院治疗。7月26日,萨达姆出现在庭审现场,他称自己是被强行带到法庭的。他还表示,如果真的被判死刑,希望被行刑隊枪决,而不是绞死。 | 行刑當天是伊斯兰最神聖節日古爾邦节的第一天,此一舉動引起阿拉伯世界不滿。 12月31日,萨达姆的遗体在出生地奥贾村的陵寢埋葬。該陵寢於2015年被戰火所毀,但如今卻成為薩達姆信徒的朝聖地。 2007年1月2日,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下令成立专门机构,调查处死萨达姆时的混乱场面和手机偷拍事件。 國際反應 國際组织 :死刑问题特别报告员表示,審判當代最大罪犯之一萨达姆原本是伸張正義的機會,但是本案的做法錯失良機。萨达姆是在人格尊严受到严重侮辱的情况下被绞死的。 國際特赦組織:國際特赦組織反對判處任何人死刑。審判侯賽因原本是證實他當政期間嚴重侵害人權、伸張正義的機會,但是審訊不公平。 人權观察:侯賽因是踐踏人權的怪獸,但處決他反而將他的惡劣紀錄顛覆了。 主权国家 :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聲明指,薩達姆被處決是伊拉克發展民主的里程碑。但他后来又表示处决应当“以更有尊严的方式进行”。 :不做任何評論,并表示伊拉克事務應該由伊拉克人民解決。 :表示薩達姆罪有應得,但重申反對使用死刑。 :反对死刑,呼籲伊拉克和解與團結。 :只會增化伊拉克的暴力浪潮。 :只會助長報復和仇恨。 :對處決表示遺憾。 :表示處決薩達姆基於法治,並尊重伊拉克政府的決定。 、、等国:支持處決薩達姆。 :为其死降半旗以示哀悼。 家庭 在官方資料中,薩達姆共有三名妻子。1963年,他在埃及流亡時,迎娶叔父女兒賽義達·塔勒法(Sajida Talfah),兩人早已在薩達姆5歲時已經訂下婚約。他們育有兩子三女,包括烏代·薩達姆·侯賽因及庫賽·薩達姆·侯賽因,以及女兒Rana、拉加德(Raghad)及Hala。在父親操控下,烏代掌握伊拉克媒體;庫賽則帶領共和軍,他同時被視薩達姆政權的繼承人。 除了Sajida外,他亦娶了兩名妻子。1986年,他迎娶已婚之婦Samira Shahbandar,育有一子Ali,之後再娶Nidal al-Hamdani,外界均指兩人的丈夫是被迫離婚。 不過,在薩達姆往後生涯中,家庭的割裂越見明顯。1995年8月,女兒Rana與夫婿Saddam Kamel,以及Raghad與丈夫Hussein Kamel,一同帶同子女逃往約旦。事後,薩達姆承諾會原諒他們,要求他們回國,但1996年2月,當他們回國第三天,兩名女婿被部族成員指責為叛國賊,將他們擊殺。薩達姆事後指雖然已經原諒他們,但他們已經被褫奪所有地位及不會受到保護。 1996年12月12日,薩達姆妻子Sajida及Raghad和Rana涉嫌參與暗殺Uday而遭軟禁。事件中,Sajida的弟弟Adnan Khairallah據傳遭殺處決,他本身亦是薩達姆的童年摯友。 薩達姆倒台後,他們親人亦在各國流亡。女兒Hala的丈夫Jamal Mustafa Sultan al-Tikriti本身是伊拉克部族事務副部長,2003年已經向美國投降。另外兩女Raghad及Rana則與合共九名子女留在約旦阿門,當時Raghad曾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訪問時指:「他是一個很好的父親,有愛心,有很大的心胸!」她隔著電視向父親說:「我愛你,我很想念你。」Rana則說:「他情感豐富,與我們一起時總是非常溫柔。」 至於被外界稱為「化學阿里」的阿里·哈桑·馬吉德,是薩達姆的表弟,他被指1988年下令使用毒氣,在2007年被批准處決,2010年1月17日判決死刑,2010年1月25日遭到絞刑處決。 薩達姆還有一名堂弟,是薩達姆當政早期的伊拉克国防部长,於1989年因飛機失事去世。 著作 萨达姆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前写了一部小说《恶魔,滚开》,讲述了一千五百年前幼发拉底河畔一个部落抵抗异族侵略并最终获胜的故事。书稿由萨达姆的大女儿拉加德于美国出兵伊拉克前逃往约旦时带出,拉加德称,其父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一天完成这部小说的。在这本小说出版以前,萨达姆创作的小说《扎比芭和国王》就已经出版了,《扎比芭和国王》讲述一名领袖为了人民牺牲自己奢华生活的故事,薩達姆政府更為此拍攝了20集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光明日報出版社已於2001年翻譯出版了《扎比芭和国王》的中文版。 另外,萨达姆还著有小说《铜墙铁壁》,讲述了海湾战争后一伊拉克士兵爱上了一库尔德少女的故事。其销量达到了200万册,萨达姆规定伊拉克的公务员、教师、士兵以及复兴党成员每人必须购买至少一本《铜墙铁壁》,单册价格约2美元。其长子乌代·侯赛因就买了二十五万册。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新浪网专题:萨达姆接受公审 BBC中文网:萨达姆同案被告律师遭袭一死一伤 参见 |
逸聞 一般解說「爐火純青」這句成語,都以為是道家煉丹完成時,爐火發出純青火焰,由此延伸而用來比喻學問、技術、功夫到達精純完美的境地。比較早的文獻證據是孫思邈所寫的一首四言詩,收錄在《全唐詩》中。孫思邈通百家、陰陽、醫學之術,他這首詩主要是描述煉丹的過程。詩中大意是說:煉丹時,將鉛汞置入丹鼎中,點燃爐火。紅光烈火,所冒之煙,已無黑色,火焰變成純正的藍光。許多成語典以為孫思邈這裡說的就是煉丹完成時的「爐火純青」現象。 圖集 参考文献 研究書目 Nathan Sivin(席文)著,李煥燊 譯:《伏煉試探》(台北:國立編譯館,1973年). si 耀州人 唐朝醫學家 唐朝道士 道教神祇 中国人瑞 醫藥之神 東亞民間信仰 中国人物神 | 逸聞 一般解說「爐火純青」這句成語,都以為是道家煉丹完成時,爐火發出純青火焰,由此延伸而用來比喻學問、技術、功夫到達精純完美的境地。比較早的文獻證據是孫思邈所寫的一首四言詩,收錄在《全唐詩》中。孫思邈通百家、陰陽、醫學之術,他這首詩主要是描述煉丹的過程。詩中大意是說:煉丹時,將鉛汞置入丹鼎中,點燃爐火。紅光烈火,所冒之煙,已無黑色,火焰變成純正的藍光。許多成語典以為孫思邈這裡說的就是煉丹完成時的「爐火純青」現象。 圖集 参考文献 研究書目 Nathan Sivin(席文)著,李煥燊 譯:《伏煉試探》(台北:國立編譯館,1973年). si 耀州人 唐朝醫學家 唐朝道士 |
醛類:分子主链上接–CHO基团(醛基),可溶于水,易氧化為有機酸,一般醛類通式為CnH2n+1CHO(n=0為甲)。 酮類:分子主链上接–CO–基团(酮基),可溶于水,最简单的酮為丙酮(CH3COCH3、二甲酮),不易氧化,與醛為同分異構物。 酸類:分子主链上接–COOH基团(羧基),可溶于水,能解離出少量氫正離子,从生物体提炼。甲酸又称蚁酸,螞蟻和蜜蜂会分泌此來禦敵;乙酸为食用醋的主成分,含3~5%的乙酸(由醋酸桿菌發酵而來)。纯乙酸16度以下凝固,故又称冰醋酸,一般有機酸類通式為CnH2n+1COOH(n=0為甲)。 酯類:分子主链上接–COO–基团(酯基),不溶于水,制造方式为「有机酸+醇→酯+水(催化剂为濃硫酸)」,可再經水解还原成醇及有机酸,命名方式為某酸某酯,最简单的酯為甲酸甲酯(HCOOCH3)。低級酯又称果香油,一般用作人工香精;三酸甘油酯即為油脂,油脂酸敗現象即為油脂水解还原,與酸為同分異構物。 胺類:分子主链上接–NH2/NHR/NR2–基团(胺基),是氨分子(NH3)中的氫被烴基取代後形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可根據氨分子上被取代的氫原子數量,順次分為伯胺(一級胺)、仲胺(二級胺)、叔胺(三級胺)。 醯胺類 備註: 若羥基接於芳香烴上為酚,如苯酚(C6H5OH)。 羰基(–CO–)依接的分子可分為醛基、酮基、酸(羧)基、酯基、醯胺基(–CONH2)等。 参考文献 参见 无机化合物 | 芳香烴類:含有一個或者多個苯環,具有芳香性,最簡單的芳香烴為苯。 醇類:分子主链上接–OH基团(羥基),可溶于水,易氧化為醛、酮、有機酸。乙醇為藥用酒精,70~75%可用於消毒;若少量甲醇添加於乙醇為工業酒精(變性酒精),有毒,一般会染成粉紅色,通式為CnH2n+1OH。 醚類:分子主链上接–O–基团(醚基),可溶于水,最简单的醚為二甲醚(CH3OCH3、甲醚),與醇為同分異構物。 醛類:分子主链上接–CHO基团(醛基),可溶于水,易氧化為有機酸,一般醛類通式為CnH2n+1CHO(n=0為甲)。 酮類:分子主链上接–CO–基团(酮基),可溶于水,最简单的酮為丙酮(CH3COCH3、二甲酮),不易氧化,與醛為同分異構物。 酸類:分子主链上接–COOH基团(羧基),可溶于水,能解離出少量氫正離子,从生物体提炼。甲酸又称蚁酸,螞蟻和蜜蜂会分泌此來禦敵;乙酸为食用醋的主成分,含3~5%的乙酸(由醋酸桿菌發酵而來)。纯乙酸16度以下凝固,故又称冰醋酸,一般有機酸類通式為CnH2n+1COOH(n=0為甲)。 酯類:分子主链上接–COO–基团(酯基),不溶于水,制造方式为「有机酸+醇→酯+水(催化剂为濃硫酸)」,可再經水解还原成醇及有机酸,命名方式為某酸某酯,最简单的酯為甲酸甲酯(HCOOCH3)。低級酯又称果香油,一般用作人工香精;三酸甘油酯即為油脂,油脂酸敗現象即為油脂水解还原,與酸為同分異構物。 胺類:分子主链上接–NH2/NHR/NR2–基团(胺基),是氨分子(NH3)中的氫被烴基取代後形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可根據氨分子上被取代的氫原子數量,順次分為伯胺(一級胺)、仲胺(二級胺)、叔胺(三級胺)。 醯胺類 備註: 若羥基接於芳香烴上為酚,如苯酚(C6H5OH)。 羰基(–CO–)依接的分子可分為醛基、酮基、酸(羧)基、酯基、醯胺基(–CONH2)等。 参考文献 参见 无机化合物 |
1963年,在與歐美共產黨爭論激化的同時,國內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称“四清运动”,口號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到了第二年,林彪便號召軍隊學習《毛澤東語錄》,「突出政治」。四清运动被视为文革的预演。 文革的准备阶段 1964年7月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批评了文艺界,提出彻底整顿文化部,让文化部、全国文联和各协会再次整风。并决定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负责这一工作。毛泽东先提名了三个人:陆定一、彭真、周扬,接着又点名增加康生和吴冷西。此即“五人小组”(后来称为“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1965年11月10日,在毛泽东的指示及其夫人江青等人的策劃下,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将矛头对准了明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1960年发表的历史剧《海瑞罢官》。《评》文认为剧中的“退田”情节是为单干风和三自一包做舆论准备,并认为全剧实质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毛泽东在当年12月的谈话时说,“姚文元的文章也很好,点了名,对戏剧界、史学界、哲学界震动很大,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一九五九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以诛心之论指责吴晗写《海瑞罢官》是为彭德怀鸣不平。 姚文元的文章-{一出}-,引起极大震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纷纷转载。吴晗的领导,担任“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组长的北京市长彭真于1966年2月草拟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等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试图将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局限于纯学术范围。同时,江青则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宣称文艺界已经“被一条与毛泽东思想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座谈会纪要》(二月纪要)经毛泽东三次修改后下发,毛亲自在原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前加上了“林彪同志委托”。 与批《海瑞罢官》同时,掌握重要的军内外职务(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被批反对林彪、反对“突出政治”,遭解除一切职务。而掌控另一重要职位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在姚文元文章发表的当日已经改任廣東省書記處書記,实际上被隔离审查。 在1966年4月举行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康生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会议决定:以中央名义起草一个通知,彻底批判“二月提纲”的错误,并撤销这个提纲;成立文化革命文件起草小组,报毛泽东和政治局常委批准。会议期间,陈伯达等人起草了《中央关于撤销〈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的通知》。 1966年5月4日,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前夕,《解放军报》题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社论,指出应该全面“大兴无产阶级思想,大灭资产阶级思想”。随后在5月9日上海《解放日报》和《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的文章,再度将矛头对准“反对毛泽东路线”的彭真、吴晗等人。 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被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者篡夺了,据此毛泽东提出的所謂“四个存在”理论,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发展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966年5月5日,毛泽东会见外宾时说道:“我们这批人一死,修正主义很可能起来。”“我们是黄昏时候了,所以,现在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整一整这些资产阶级复辟。” 发展过程 中共官方认为,文化大革命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結果是"劉鄧走资派"被打倒下台,毛澤東重掌大權,其心腹林彪在中共九大上被確立為接班人。 第二阶段:从1969年4月中共九大的召开到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此間當權的勢力之間發生內部爭鬥,林彪失勢並因篡位失败而逃走,最终墜機身亡。 第三阶段:从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林彪死訊漸漸為人所知,邓小平再度被四人幫批鬥,華國鋒在毛泽东生前成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毛泽东逝世后,他粉碎四人幫,使得文革得以結束,华国锋成为新的中国最高领导人。 1966年5月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与文革工作组(1966.5 - 1966.7)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7日,毛泽东致信林彪,即《五·七指示》,他在信中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许多地方与大跃进的内容相似,其中所含的“社会大治”的设想,是毛泽东发动文革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5月16日,由康生、陈伯达起草、毛泽东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在大会通过,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正式开始,根据新华社的表述: 会议还决定成立新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取代原先由彭真、陆定一领导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二月提纲》也被废除。会议同时决定撤销彭真、陆定一、罗瑞卿、杨尚昆的职务,彭、罗、陆、杨反党集团案爆发。分别负责北京市、中共文化宣传、解放军、中央文书等重要职务的四人被撤职,其下的大批党员干部也受到牵连,而林彪、康生等人则开始逐渐获得实权。 这次扩大会议往往被视为文革正式开始的标志。不过“五一六通知”直到1967年5月17日才由《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在此之前是作为党内二级机密文件,只有达到17级以上的党员干部才能接触。对于彭、罗、陆、杨反党集团案的通告同样也是机密文件,并不即时公开。 5月1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在会上发表长篇谈话,谈到古今中外的政变实例,称中央内部有人要政变,“毛主席最近几个月,特别注意防止反革命政变,采取了很多措施。罗瑞卿问题发生后,谈过这个问题。这次彭真问题发生后,毛主席又找人谈这个问题。调兵遣将,防止反革命政变,防止他们占领我们的要害部位、电台、广播电台。军队和公安系统都作了布置。毛主席这几个月就是做这个文章。……毛主席为了这件事,多少天没有睡好觉。”“现在毛主席注意这个问题,把我们一向不注意的问题提出来了,多次找负责同志谈防止反革命政变问题。” 林彪还开始倡導个人崇拜,称“毛主席是天才,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他的话都是我们的行动的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诛之。” 同日,《人民日报》原总编辑邓拓自杀,由康生接管改组这一共产党的喉舌。当年开始,教育部、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教育战线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学年度中学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处理意见的请示报告》。中央批示指出:目前中学所用教材,没有以毛泽东思想挂帅,没有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违背了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要求中小学停开历史课,合并政治与语文课,以毛主席著作作为基本教材。 与此同时由于中下层并不了解高层发生剧烈人事变动的原因和内情,康生等决定采取手段“发动群众”。康生派遣自己的妻子曹轶欧赴北京大学调查工作,并专门会面了曾在延安结识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总支书记聂元梓。5月25日,聂元梓等七人在北京大学大饭厅贴出了题为《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第一张大字报,批判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市委。此时一直身在杭州的毛泽东大举赞扬这是「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6月1日亲自写了批语:“此文可以由新华社全文广播,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十分必要。北京大学这个反动堡垒,从此可以开始打破。”由于毛泽东的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于当晚八时,向全国广播这张大字报的内容。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经陈伯达、王力、关锋修改的头版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呼吁民众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同时还发表的有聂元梓等六人撰写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号召要把所有的资产阶级权威、学者等打倒。 5月28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组长陈伯达,顾问康生,副组长江青、张春桥等,组员有王力、关锋、戚本禹、姚文元等。这个小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机构。5月31日经毛泽东批准,陈伯达率领工作组到人民日报社夺权,“掌握报纸的每天版面,同时指导新华社和广播电台的对外新闻”。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群众起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7月20日中共中央通知:中央宣传部已经改组,陶铸任部长,陈伯达任顾问(仍挂副部长名义)。当时,原中央宣传部连同前已改组的文化部和中共北京市委,称为“三旧”。 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一群学生慷慨激昂地宣誓:要用生命和热血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1966年8月《人民日报》转载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大字报《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再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三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打碎旧世界,创立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宣扬《红卫兵小将的革命造反精神好得很》、《北京城里尽朝辉》。此后局势迅速发展,全国大中学校学生纷纷起来造反,反对学校党委或支部的领导,很快使得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学工作瘫痪或基本瘫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的校长被公开批判。 在这种非常局势之下,领导中央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在六月初主持中央会议,决定向大中学校派出“工作组”领导文化大革命,并拟定了保持有领导有秩序地开展运动的“八条规定”(包括不应影响工作学习、不得打人等),力图把运动置于各级党组织的掌控之下。6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指示,将“八条规定”口头传达下去。这时毛泽东在杭州,对于刘少奇给他的请示汇报,没有明确回复。6月6日的《解放军报》刊登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宣传教育要点》,其中提到“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剥削制度,逐步消灭工农、城乡、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6月9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陶铸、陈伯达乘专机到杭州向毛泽东汇报情况,并请毛泽东回京主持有关工作,毛泽东拒绝,委托刘少奇相机处理运动的问题,但是同意了向北大派遣工作组的想法。 派工作组是共产党在对“有问题”下属机构进行接管的传统办法,在不久以前的“四清”运动中,刘邓依然沿用,派大量的工作队下基层大兵团作战,结果引起毛泽东的不满,后来被认为是“形‘左’而实右”。现在他们依然按照传统的党的领导的方法理解文革,认为是“四清”运动的继续,所以想到还是派工作组。刘、邓派到基层的工作组进驻后,组织开展对学校领导、教师的批判,同时按照原先的做法开始“划左、中、右三派”,结果引起激进学生的不满,引发很多矛盾和争斗事件。据统计,在首都24所高等院校,工作组把10211名学生打成“右派”,把2591名教师打成“反革命”。 1966年6月10日,毛泽东在和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谈话中说:「我们都是七十岁以上的人了,总有一天被马克思请去。接班人究竟是谁?是伯恩斯坦、考茨基,还是赫鲁晓夫,不得而知。要准备,还来得及。总之,是一分为二,不要看现在都是喊“万岁”的。他还说:我劝你,你们的人不是都忠诚于你的。忠诚的可能是大多数,但小部分可能是只在口头上叫你“万岁”,实际上是希望你早死。他叫你“万岁”时,要注意,要分析,越是捧你的越靠不住,这是很自然的规律。一个党不分裂?没有那回事。」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事物总是有两个对立面。你们党如果只有完全的团结,没有对立面,就不符合实际。全世界的党都分裂嘛。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料到他们的接班人伯恩斯坦、考茨基成为反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创立和领导的党——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等,在他们死后就成为资产阶级的党。这条不注意,要吃亏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1966—1967年度中学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处理意见的请示报告》,其中指出,不论高小或初中都要学习毛主席的著作。8月8日中共中央决定大量出版毛主席著作。 文革学者马若德和沈迈克认为,此时中国可能还没有人意识到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真正对象是最高层的刘少奇等人,而误以为只是反右四清等运动的延续,所以他们的目标仅仅是中下层敢于发表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等。日后“四人帮”之一的张春桥在1967年5月承认,自己当时也绝对没有想到“五一六通知”中“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指的是国家主席刘少奇。而副总理薄一波在当时对工作组讲话时,就认为目前已经把牛鬼蛇神引蛇出洞了,现在就可以一网打尽,显然也完全误读了当时的形势。 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撤销工作组与“十六条”(1966.7) 7月18日,毛泽东在畅游长江后,终于从武汉回到北京。当天听取了江青等人关于工作组的汇报,看了一些学校反工作组的材料。19—23日,文革情况汇报会上毛泽东指责工作组“镇压学生运动”;24日,毛泽东召集中央常委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开会,批评了刘少奇和邓小平,作出了撤销工作组的决定。7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工作组。27日,中央文革小组起草了撤销工作组的决定。28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共北京市委下达《关于撤销各大专学校工作组的决定》,同时这一决定“也适用于中等学校”,并于2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市大中学校文化革命积极分子大会,当众宣布这一决定。会上,刘少奇承认,文化大革命到底应该怎么搞,他也不晓得;邓小平的发言承认,老革命碰到新问题。当日红卫兵写信给毛泽东,声称“造反有理”,毛泽东表示同意。 8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毛泽东支持红卫兵,再次指责中央派工作组,“这是镇压,是恐怖,这个恐怖来自中央”,工作组是“明明白白站在资产阶级方面反对无产阶级”,“牛鬼蛇神,在座的就有”。会议原定在8月5日结束,但在当日,毛泽东用铅笔在一张报纸的边角上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指出中央有另外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令会议日程被延长,内容也很快转向对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批判。8月7日,毛泽东在誊清稿上修订後加标题,由当日会议印发。文中说:“五十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虽然没有点名,但是实际矛头已经直指过去50天内执政的刘少奇。毛泽东同时将之前缺席了一周会议的林彪从大连召回北京,林彪随即于8月8日针对刘少奇发表了言辞激烈批判,并与其在5月18日关于彭陆罗杨等人“错误”的言论,一起印发大会。 8月8日,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后来简称《十六条》)。“文化大革命”一语首次出现于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十六条”裡说这次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并做出了“‘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在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要用文斗,不用武斗”等规定。第十条“教学改革”提出:在各类学校中,必须彻底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其中第九条规定:中等学校放假闹革命,直到明年暑假。 8月12日,会议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等11人为政治局常委。其中新常委为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林彪则第一次成为中共第二号人物,此后不久又以唯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身分出现,成为毛泽东形式上的接班人,而比之资历更高的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的副主席身分不再被提及。会议还正式确认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5月对于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四人撤职的决定,更高层的刘少奇、邓小平等人被点名批判。 10月,中共中央又召开工作会议,着重指责刘少奇、邓小平“压制群众、打击革命积极分子的错误路线”。邓小平是批判对象,自然出席了会议。他在检讨时直言不讳:“毛主席的一张大字报,就是炮轰刘少奇同志和我两人的司令部。”在这次会上,林彪拖着惯有的长音煞有介事地说:“这次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错误路线主要是刘、邓发起。” 红卫兵与大串联(1966.8 - 1967.3) 在中共高层权力大规模调整的同时,5月底出现的红卫兵于此同时大规模壮大。6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发出通知,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6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废除高考制度。从此中国的大学十多年内无法正常招生,而在校的中小学生也失去了继续就学的必要。 由于得到毛泽东对“造反有理”的支持,之前各级政府党委试图控制局面的措施反而可能被视为镇压革命,于是对于红卫兵的管制全面撤销。有大量“革命师生”从各地前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革命”,至8月十一中全会期间,北京市有数万名外来学生,仅清华大学校园内就住下了7,000人。8月12日,文革小组提议劝导学生返回居住地进行革命,但是毛泽东不同意,反而决定鼓励红卫兵运动,并安排亲自接见在京红卫兵。 8月18日,北京“红八月”期间,毛泽东、林彪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此后至11月期间,毛泽东又陆陆续续接见了超过1100万红卫兵,并且由红卫兵代表为其佩戴红色袖章,成为全面支持红卫兵活动的最有力表示。在毛的批准下,8月21日发布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绝对不许动用部队武装镇压革命学生运动的规定》、8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同意公安部关于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的规定》明确命令军警不得干涉、“镇压学生革命运动”,致使治安惡化。在“红八月”的期间,据官方统计仅在北京就發生1,700多起死亡案,在市郊的大兴县更是发生屠杀事件,三天之内用包括活埋等手段殺死了325人。全国进入混乱状态,红卫兵四处串联并散发传单、张贴大字报、标语,开会演说辩论,对各地的事物进行改名活动,以“破四旧”的名义冲击寺院、庙宇、教堂等,大肆砸毁文物,破坏古蹟,焚烧书籍、字画。同时针对被视为“剥削阶级”、“反动派”的个人开始抄家,攻击学术权威、知识分子,大批学者、知识分子被殴打、虐待,受到人格上的侮辱,被害或自杀。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这一期间受到波及的人不计其数。比丘、比丘尼、修女、神父、牧師、传教士等被公开批斗,学生当众殴打、侮辱教师,还有教师遭到以粪淋头等极不人道虐待。有的人因为有亲戚在国外,被红卫兵以有“海外关系”等罪名批斗抄家。8月与9月,北京市共有33,695户家庭被红卫兵或自称红卫兵的人员抄家,红卫兵在一个多月内获得了十万三千两(约5.7吨)黄金、三十四万五千二百两白银、五千五百余万人民币现金,以及六十一萬余件古玩玉器等。在上海,仅8月23日至9月8日期间就有84,222户家庭被抄家,其中1,231户为教师或知识分子,红卫兵除获得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外,还获得了三百三十四万元美金、价值三百三十萬万元人民币的其它外币、二百四十萬万民国银元,以及三亿七千萬元的人民币现金或凭证。据1966年10月的党中央工作会议文件称,至此之前全国的红卫兵仅黄金就获得了一百一十万余两(约65吨),并将这称为充公“剥削阶级”的不义之财。 9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凡外地师生来京观摩文革运动者,交通费与生活费由中央财政补助,这个通知使之前就已经开始的大串联达到高潮。大串连期间的大量人口无序流动,也引发了1966-1967年中国流脑大流行,超300万人感染、16万余人死亡。 在1966年10月为期近三周的中央党会上,刘少奇、邓小平被定性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并分别作了自我检讨,内容向全国印发,这也成为文革中最知名的罪名之一,不过刘邓二人仍然是政治局常委,尚未被正式撤职。11月8日,张贴“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聂元梓,又与另外10人贴出了《邓小平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大字报。12月25日,“造反司令”蒯大富带领5,000余人在北京城区把“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等巨幅标语,贴上了天安门城墙。1967年1月1日,北京20几所高等院校学生和一些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集会,“声讨”刘少奇、邓小平的“罪行”。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鼓动下,北京各学校也纷纷打出“刘少奇、邓小平是党内最大的资产阶级当权派,是中国现代修正主义的祖师爷,资产阶级司令部的黑司令”、“打倒刘、邓”的大字报。在江青的指示下,六年前就已经被“打倒”的彭德怀被押送回北京,与彭真、罗瑞卿等一起接受批斗。1967年1月1日中南海内的造反派在刘少奇住处的院墙上张贴“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等大标语。3日晚,在戚本禹等人的指使下,造反派第一次批斗了刘少奇、王光美。6号,清华大学的造反派谎称刘少奇女儿车祸致残,将王光美骗出中南海扣押并批斗(后在周恩来干预下释放)。 1967年3月上旬,陈伯达、康生在军以上干部会上,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开始批判《论共产党员的修养》。5月8日,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长篇批判文章《〈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5月11日专门发出中共中央通知,说这篇文章是经过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经毛泽东亲自批准的,“希望各单位的革命同志,认真地组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 全面夺权与文攻武卫(1966.11 - 1967.9) 1966年11月以后,原来以教师和学生为主的红卫兵运动开始向工厂和农村扩张,上海率先成立了“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由年仅三十出头的工厂职工王洪文领导,很快取代了各种红卫兵组织。1967年1月3日,张春桥与姚文元从北京赶赴上海,支持王洪文等工人运动的首脑夺取了上海的党政大权,陈丕显、曹荻秋等原上海市委领导被批斗。这次事件被称为“一月风暴”,也成为全国“夺权”行动的开始。1月8日,毛泽东对此表示赞誉,《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给上海的“贺电”。11日,由中央文革小组起草,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的名义给上海市各“造反团体”发出贺电。《红旗》杂志、《人民日报》相继发表社论,肯定和支持上海的夺权,号召全国“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全国多个省区市的领导机构相继被“革命群众”夺权,夺权后成立的革命委员会往往无法履行原有的政府机关职能,导致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政府机关陷入瘫痪。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原则和规则,夺权的形式与内容也是无奇不有,比如北京市就在同一天内被三股不同革命群众先后夺权,黑龙江夺权后成立的革命委员会的主任最后就是夺权前的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而中央某部委居然还向康生写信申请批准被夺权。 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规定》(简称《公安六条》),规定凡是“攻击诬蔑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的,都是现行反革命行为,应当依法惩办”。 1月23日,按照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強調軍隊要支持左派群眾,以前军队不介入地方文革的指示一律作废。3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决定》要求: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机关要视情况抽调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人员,立即投入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的工作,即“三支两军”。但是,在1967年初混乱的局面下,军队难以区分究竟谁是造反派,谁是保守派。此外军队大多数对造反派不抱好感,反而与保守派在许多问题上有共鸣。例如青海支左初期即发生了军区部队屠杀“造反派”的二二三事件。但在4月6日《军委十条》出台和中央的批评之下,福建、四川、甘肃、广东、湖南、江西、河南、吉林等地的军队支左负责人先后作检讨,按照中央的指示支持特定的“造反派”群众组织夺权,形势完全逆转。同时军队代表作为“三结合”的主要力量,加入了夺权后成立的革命委员会。在军队的支持下,到1968年,全国由下而上地全面实现了夺权。据统计,现役军人担任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革委会主任的共20名,占总数的69%,担任县以上各级革委会主任的一般在80%以上:例如北京市占78%,广东省占81%,辽宁省占84%,云南省占97%,湖北省占98%等,军队干部事实上掌握了各地的领导权。 与此同时,在中央,陈伯达、江青等开始将斗争对象转移到当时中央第四号人物、主要协助周恩来维持社会和生产秩序的陶铸。此后虽然毛泽东对于陈伯达、江青随意针对文革小组同僚的行为提出指责,并且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自我批评,但是并未插手陶铸被“打倒”。 不过毛泽东对于陈、江的批评是这些在文革开始后权力日大的活跃人物第一次重大受挫,也促使一些不满其做法的中共元老做出了联手抗争。2月11日和2月16日,在周恩来主持的两次中央碰头会议上,陈毅、叶剑英、谭震林等七位国家和军队的最高层领导对当时混乱的局势感到不满,发表反对造反运动的强硬谈话,与张春桥等人当场发生激烈争论。此后张春桥召集姚文元、王力,先与请病假的江青会面,随后于当晚即会面毛泽东,汇报了这些元帅副总理的发言。最终毛泽东认为这是从根本上反对文化大革命,而这次事件则被张春桥等称为“二月逆流”。此后虽然这些领导人并未立即被正式停职,但实际上国务院、政治局在少了他们以后已经无法继续正常工作,中央文革小组实际已经取代了政治局的地位。到该年5月,针对刘少奇、邓小平的批判已经完全公开化。 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的风潮已经蔓延至南面受英国统治的香港,爆發六七暴动,左派策動炸彈襲擊平民。1967年7月8日上午,約300名廣東民兵非法越境,當中約100名民兵與香港警察爆發槍戰,造成香港方面5死12傷;中國方面1死8傷,中英雙方互相抗議。暴动直至同年12月才告结束。 与此同时,各个红卫兵组织之间的矛盾也日益严重。3月份,中共中央就不得不发出通知,停止一切串联活动。4月6日,中南海造反派第一次公开批斗刘少奇。7月20日,武汉发生七二〇事件,江青批示“反革命运动”,乘机指责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搞兵变”。7月22日,江青首次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支持左派,有些红卫兵开始抢军队的权。8月7日,谢富治明确提出“砸烂公检法”的主张,获得毛泽东的支持。此后,全国冲击军队、抢掠武器、枪支的事件不断发生,武斗由群体互殴升级为枪炮对打,全国进入内战状态。重庆大武斗中甚至使用了自行反坦克炮、火箭炮、坦克、军舰、重型登陆艇等重装武器。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表《九五命令》,规定不准抢夺解放军武器装备,解放军对抢夺行为有权自卫反击。大规模武斗一直持续到1968年8月份才渐渐平息下来。 上山下乡、清理阶级队伍与一打三反(1967.7 - 1970.3) 1967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小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草案)》。其中规定:春节后各地小学一律开学;在外地串连的小学教师和学生应当返回本校;五、六年级和1966年毕业的学生,结合文化大革命,学习毛主席语录、“老三篇”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十六条”,学唱革命歌曲;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学习毛主席语录,兼学识字,学唱革命歌曲,学习一些算术和科学常识。 3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所谓《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自首叛变材料的批示》和附件,把1936年8月至1937年3月薄一波等经组织决定先后出狱错定为“自首叛变”。从此掀起“抓叛徒”的恶风(这件错案已于1978年12月16日宣布彻底平反)。林彪、江青等还诬称有一条所谓“刘少奇叛徒集团组织路线”,由此制造了“新疆马明方叛徒集团”、“东北叛徒集团”、“南方叛徒集团”等重大冤案。 4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戳穿〈修养〉再版的恶毒用心》: 在“抓叛徒”活动最猖獗的时候,5月17日,江青还利用三十年代由国民党特务机关伪造的所谓《伍豪等脱离共产党启事》的抄件,妄图诬陷、攻击周恩来。 5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说《〈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一文是经过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文章,要求各单位“认真地组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十八日,《人民日报》、 《红旗》杂志发表编辑部文章《伟大的历史文件》,继续以“中国赫鲁晓夫”为代名词,对刘少奇进行上纲上线的批判。 1967年7月13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 这个指示除了要求各地由中央统一规划建造毛泽东塑像外,还提到:“各地编印了一些毛主席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讲话材料,甚至将别人的讲话、诗词也编进去了。中央重申:毛主席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讲话、文章、文件、诗词,未经毛主席和中央批准,一律不得编印,不得出版发行。 1967年8月,毛泽东号召“就地闹革命”,10月,中共中央发文要求“复课闹革命”,红卫兵全国大串连活动才基本结束。1968年春天,继“四个伟大”口号后,在全国范围内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出现新的高潮,口号是“三忠于四无限”。 而1968年5月起,按毛泽东的要求,全国陆续开展了“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各地采用军管会和进驻工宣队的方式,对在文化大革命进程中,以各种名义,各种方式揪出来的所谓“地、富、反、坏、右、特务、叛徒、走资派、漏网右派、国民党残渣余孽”,进行了一次大清查。非官方的数据认为,此间全国有3,000万人被斗,50万人死亡。 不过此时的毛也已经发现局势有些失控。全国武斗日益严重,打死、打伤的人不计其数,接近于开始一场内战。1968年7月27日,中央派出“工宣队”进驻各高校,试图停止武斗,实际采取的正是两年前刘少奇、邓小平等因之获罪的措施。但在清华大学,造反派头子蒯大富无视工宣队,甚至下令抵抗,打死五人,情况已经非常严重。8月5日,毛泽东将来访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赠送的一篮芒果转送给了进驻清华大学的工宣队,表示支持工宣队,并引发“芒果崇拜”。8月26日,毛泽东的“最高指示”下达全国:“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鬥、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武斗才逐渐平息,工人阶级开始领导文革。10月,毛泽东提出干部下放,于是全国各地大批被打击的干部下放五七干校。12月,毛泽东又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这是鉴于青年情绪激动难以稳定控制的考虑,于是将这些人清除出城市,人選以1966、1967、1968年的初高中毕业生(后来称为“老三届”)為主,中國文革期间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中央委员会提出了新党章,提请接下来的中共九大批准,第一次将林彪正式作为毛泽东的继承人,而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则被定为“叛徒、内奸、工贼”、“永远开除出党”。10月1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央决定,攻击刘少奇是中国的赫鲁晓夫: 随后,1968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帝修反的走狗 社会主义的叛徒》,批判刘少奇攻击毛泽东亲自树立起来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肆贩卖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黑货,疯狂地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恶活动。文章还认为纪录片《访问印度尼西亚》是反动影片,“这部由叛徒刘少奇自导自演,并通过他的老婆王××出马督阵炮制出来的毒草影片——《访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反面教材。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利用出国访问的机会,拚命鼓吹“议会道路”,大肆贩卖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黑货,疯狂地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恶活动。影片中的许多事实证明,刘少奇这个党内头号走资派是美帝国主义、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走狗,反动派的帮凶。” 1969年3月15日,《红旗》社论《关于总结经验》一文中则开宗明义地写出: 毛泽东在大会上的发言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邓小平,使其得以去江西的一家拖拉机场工作、反省,而没有得到毛泽东维护的另外两名元老刘少奇、贺龙则不得不面对更加严酷的待遇。刘少奇被匿名关押,缺医少药,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的一座封闭的旧银行中因肺炎去世,1967年后就未能与其见面的妻子王光美被继续关押至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而元帅贺龙则连基本的饮食饮水都得不到供应,“贺龙专案组”还刻意造成错误用药,促使其于1969年6月9日在北京解放军三〇一医院去世。这次全会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革对于中共政治局面的影响,中央委员会1966年十一中全会后仍然在世的87位正式中央委员中,仅有40人被邀请出席十二中(其余多数已经被“打倒”),1956年及1958年八大选举的96名候补委员中,仅有19名参加了会议,其中10人被补选为正式委员,替换已去世的10名正式委员(其中两人自杀身亡),才使得出席人数达到了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最低标准。而与此同时,又有74名非中央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被邀请参加了大会,主要来自文革开始后得势的中央文革小组、“夺权”成功的各省市的革命委员会、实际控制局势的解放军机构等,也使得大会成为中共历史上罕见的与会非委员人数超过委员的奇观。 197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2月5日发出《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和《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三份文件合而为一,成了「一打三反」运动。由中共各级组织正式领导,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对相当多的人进行了死刑,有期徒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27岁的遇罗克就是在1970年3月5日,一打三反运动高潮中,在北京被公审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 中共九大与九一三事件(1969.4 - 1971.9) 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共九大正式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代表中共中央作了政治报告。报告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核心,全面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对马列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个伟大的新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谓“鬥、批、改”的新任务,宣告“摧毁了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揭露了以刘少奇为总代表的党内一小撮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在大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过程中,林彪、江青集团的主要成员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央委员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作为党的接班人列入《党章》。国家主席刘少奇已经被打倒,主席一职悬空,周恩来继续保持党内第三的位置且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担当处理国家日常事务大权。 九大会议由林彪作政治报告。原政治报告草稿为陈伯达所写,题目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该题目遭到毛泽东反感,后由张春桥起草政治报告,林彪在会上宣读。而中共官方指出,林彪对张春桥起草的报告不满,宣读时磕磕巴巴,照本宣科。张的报告中不断引用毛泽东语录,再度批判“刘少奇反革命集团”,还赞扬了军队的作用。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修改党章。新的党章中明确提到“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从此毛泽东与林彪的名字就一直联系在一起。会议还选举了中共的新领导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而江青、林彪集团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周恩来维持了自己的地位,至于陈云等一些中共元勋则全都被排斥在政治局之外。而有资料称,周恩来在九大期间地位上升,并几乎成为党的第二副主席。 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因刘少奇被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开除出党,国家主席职务空缺。到了1970年因面临召开第四届全国人大,宪法需要修改以容纳文革纲领。1970年3月,毛泽东在收到周恩来送来的宪法修改草案提要和一封信之后明确与汪东兴说,“宪法中不要写国家主席这一章,我也不当国家主席。”。3月8日晚,汪东兴在周恩来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这一指示。中央政治局一致拥护毛泽东的建议。整个过程中,林彪仅有一次单独表态,即在1970年4月11日,林彪写信给毛泽东“一,关于这次‘人大’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二,关于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关系都不大。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周恩来向政治局转达了林彪的建议,“多数政治局成员同意仍由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周恩来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 由于按照党的纪律,少数服从多数。在除毛泽东外多数政治局委员要求设立国家主席的情况下,毛泽东再度以个人权威压倒集体决议,以《三國志》中,孫權勸曹操稱帝的故事為典故,声称“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当孙权。”九届二中全会上,事情再度出现转折,康生、周恩来、陈伯达等人再度要求设立国家主席。周恩来建议设立国家主席是为了外事活动,如毛泽东不愿意参加外事活动,可以授权他人进行。宪法修改小组的康生对撤销国家主席反应激烈,他认为撤销国家主席违背民众愿望,但又不能违反主席的指示,导致他们修宪小组压力很大。陈伯达表示毛泽东任国家主席是对人民的鼓舞。林彪仅表示附和。 有学者认为,国家主席问题涉及国家体制,多数政治局委员对于涉及国家大事的重大问题有激烈反应完全可以理解。而撤销国家主席职务这样的更改国家体制的提议,毛泽东应光明正大地说明原因和理由,但他一直未能做出解释,反而指责反对者有阴谋。中共的史料对此也指责反对者,即林彪觊觎国家主席职务而引起毛泽东怀疑,“林彪阴谋设立国家主席以篡党夺权”。 有学者认为,据中共承认,毛泽东最早公开指出林彪有篡夺国家主席野心是在1971年8月南巡期间,而中共迄今认定林彪有篡夺国家主席野心的唯一证据是吴法宪在1971年10月21日对中央专案组揭发叶群对他的谈话。该学者认为,根据这两个时间可以得出毛泽东是在得到证据两个月之前就开始怀疑林彪阴谋夺取国家主席职务的结论。 关于毛泽东与林彪关系恶化的原因,目前有两种对立的说法。中共官方说法是林彪觊觎国家主席,篡党夺权的野心引起毛泽东怀疑,后林彪袭击毛泽东专列未果,仓皇出逃。而有学者则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是九届二中全会上陈伯达与张春桥的文人相斗,引起了大会成员对张春桥的怒讨。而偏袒张春桥的毛泽东则怀疑这种大规模声讨(毛泽东语“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运转之势”)是林彪背后指使,故引起毛泽东批判陈伯达,矛头对准林彪,毛林关系由此恶化。这个观点认为国家主席问题仅仅是为遮掩批斗张春桥事件引发毛林关系恶化的一个藉口。 高文谦等学者则明确指出,毛泽东在1971年8月绕过党中央直接向南方的地方干部揭发林彪问题,并采取“掺沙子”“抛石子”等办法斗争林彪,均成为后来林彪出走事件的直接原因。 受到挫败的林彪,虽然并没有被直接点名批评,但毫无疑问他也已经意识到,其在党内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及其儿子林立果与其亲信组成了代号为“联合舰队”的秘密组织,并在林彪等人的根据地上海制订了著名的《五七一工程纪要》(“五七一”取自“武装起义”的谐音)。纪要内明确提出“一场新的夺权斗争势不可免,我们不掌握革命领导权,领导权将落在别人头上。”林彪的计划是要利用空军为主导武力夺权,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一举逮捕所有要员,获得全国的政权。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形成割据局面。 有学者对此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迄今尚无任何证据证明林彪参与《五七一工程纪要》的制订,甚至连林彪亲信李作鹏,吴法宪,邱会作等人均不知道该纪要的存在。该学者提出一个论点,即“似乎死了的(指飞机上摔死的),都是‘571工程纪要’的目击者,而活着的,却没有一人见过这个‘纲领’。” 不过林彪的计划并没有实现,政变失败了。根据香港《明报》几星期后的报导,1971年9月8日至10日之间,毛泽东曾在上海险些遭到一系列袭击。在此之前公安部就已经接到情报,称林彪正在预谋一起重大政治阴谋,一批军中林彪的亲信正在接受特殊军事训练。而上海的袭击阴谋则完全证实了该情报。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传闻,称毛泽东在往北京的火车上险些遭袭,甚至有人到毛泽东寓所行刺。这些传闻是否属实不得而知。 据中共官方表述,9月13日晚,林彪等人仓促从隶属海军的山海关机场乘256号三叉戟飞机准备逃往苏联伊尔库茨克,飞机在没有副机长和领航员且跑道灯未开的情况下强行起飞,在进入蒙古国领空几百公里后在温都尔汗坠落,林彪及其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驾驶员潘景寅在事故中丧生,是为九一三事件。而在同一天,北京的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林彪事件。直到9月14日林彪坠机的消息才传到北京。当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国庆庆祝活动也被取消。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林彪飞机的飞行轨迹是从山海关至苏蒙边境后折返蒙古,在蒙古坠毁。林彪出走事件因整个事情扑朔迷离,其出走原因,出走过程,出走目的,出走性质仍然争议极大。 四人帮、中共十大、批林批孔、邓小平复出与四五运动(1971.9 - 1976.9) 林彪之死,一方面使毛泽东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身体状况急剧变差;另一方面国家也失去了原定的接班人。1972年9月,毛泽东将王洪文从上海调到北京,次年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就成为名列周恩来之后的党的排名第二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似乎有意培养为接班人。十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从此,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1973年,十大党章删去了九大党章中有关林彪为接班人的内容。十大党章继续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并且强调“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 当时苏联以“人性论”来反对“阶级论”,以“人道主义”来代替共产主义,以和平主义来反对革命战争。苏联出版了一系列专门著作和论文,宣传尊儒反法。吹捧孔孟的“人道主义”,大骂法家“反人道主义”,被中国说成是要用孔孟之道给林彪撑腰打气,从内部颠覆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学者说孔子提出了"世间和平和安宁"的思想,孔子学说中包含着“民主思想”。 1973年7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林彪和国民党都是尊孔的。1974年1月18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转发由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批语说:这个材料,对于继续深入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对于继续开展对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对于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会有很大帮助。此后江青等人便发动了“批林批孔运动”,以及批“黑画”运动。苏联攻击批林批孔运动是“反对国内的国际主义力量”,在国际上宣传孔子是“最理想社会和国家制度的政治理论创始者”。197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孔老二的亡灵和新沙皇的迷梦——评苏修尊孔反法的卑劣表演》一文指出:苏修尊孔反法是为了反华。而林彪这个“超级间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的重要时刻,一面大肆吹捧孔老二,一面阴谋策划反革命政变。《“571工程”纪要》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中供认,他要投靠苏修,找“保护伞”,并肯定他们的反革命“行动会得到苏联支持”。《人民日报》随后发表社论《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指责“林彪叫喊中庸之道‘合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攻击反修斗争‘做绝了’,妄图投降苏修,把我国变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文史哲》杂志指出:“文化大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批林批孔这个头等大事抓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更加蓬勃发展。”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批判宣扬“上智下愚”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孟之道,毛泽东曾经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赞扬秦始皇,并且针对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写了一首诗表示异议,而四人帮把此事提升为「儒法斗争」。批林批孔运动很快被篡改为所谓研究儒法斗争史的运动。林彪死后,周已经成为四人帮在毛泽东死后获取政权的最主要障碍。“批林批孔运动”虽然是对着死去的孔丘和林彪,周恩来却强调林彪“左”的错误,而此时中国普通老百姓经过长时间的政治运动,对各种新的批判运动也失去了兴趣。四人帮的“批林批孔”并不是很成功。 1974年10月,周恩来入院后,中央委员会委员邓小平获任排名第一的国务院副总理,其后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实际负责政府日常工作,工作方向就是延续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 1975年2月,毛泽东不顾“四人帮”的反对,坚持把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党内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重新推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来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并支持邓小平领导开展全面整顿,用意在于尽可能挽回“文革”造成的损失,恢复经济和国家政权正常运转。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到后来发展成为一场有组织有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全面纠正“文革”错误的大动作。人民日报发表毛的指示《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到了9月,毛泽东也病重,毛泽东把他的姪儿毛远新由沈阳调回北京陪在身边当上传话人。 1976年,是文革关键的一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但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却受到政府压制。从第二天开始,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就已经出现了纪念周恩来的花圈,向纪念碑前送花圈,这在过去是从未出现过的,全国都有自发的纪念活动。1月15日,是周恩来的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2月,情况再度改变。自认已经没有了障碍的四人帮开始打击邓小平,经毛泽东批准,搞出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针对的正是邓小平。经毛泽东提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华国锋出任国务院代总理。3月底,南京爆发了悼念周恩来、支持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南京三·二九事件”,并迅速扩展到全国。4月4日清明节,从3月底开始北京群众自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的逝世,同时也有人是对四人帮的抗议。人们还自行在纪念碑上张贴悼词,并送来花圈。广场上还逐渐出现了一些直接针对四人帮的批判性文章。到4月5日,已经有大约200万人来过广场。由于担心有人放火焚烧堆积在纪念碑四周的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派出警察在夜间把花圈收走。对立情绪演变成烧毁汽车和房屋,于是要求各单位禁止本单位人员去广场,并下令广场上的人群离开,当夜,广场上剩下的200余人不肯离开,被北京市委组织的工人民兵拘留甄别后遣散。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四五天安门事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定性为反革命活动,撤消邓小平的一切职务,同时决定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正式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天安门事件直到1978年冬才完全平反。 毛泽东之死、怀仁堂事变与中共十一大(1976.9 - 1977.8)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华国锋、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毛泽东逝世前的五个月给华国锋写了三句话:“慢慢来,不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四人帮在上海组织民兵,有夺取政权之意。 9月16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简称“两报一刊”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说:“毛主席与世长辞了,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深入人心,毛主席开创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当前要把“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社论发表以后,江青给张春桥打电话:“毛主席的临终嘱咐发表出去以后,有什么反应没有?我已对文元同志强调,宣传工作要以宣传毛主席的‘按既定方针办’为中心,要反复宣传。”在姚文元的再三再四指示下,北京、上海各主要报刊《人民日报》、新华社《内部参考》、《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学习与批判》杂志等连篇累牍地宣扬“按既定方针办”。据从9月17日至30日的不完全统计,上述6种报刊就登了宣扬“按既定方针办”的消息和文章236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把“按既定方针办”做了通栏大标题。《光明日报》在报眼毛主席语录栏,连续9天刊登“按既定方针办”;从9月17日到10月4日的17天中,有45篇悼念毛主席逝世的文章和消息被塞进“按既定方针办”的内容,就连一些专刊专页的文章和诗歌散文,也被强加上“按既定方针办”的话,达到了“四人帮”所要求的让“按既定方针办”覆盖报纸版面的目的。 9月21日《文汇报》头版头条大标题是《上海工人阶级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既定方针》;9月24日《解放日报》一版头条通栏大标题是《驻沪三军上海民兵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学习与批判》杂志在第10期刊出该刊记者写的《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上海千万人民的战斗誓言》。10月2日,华国锋在乔冠华9月30日送来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上的发言》送审报告上批道:“此发言有误,文中引用毛主席的话,我查了一下原件,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传达的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把它删去了。”10月4日,《光明日报》登载《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以下简称《永》),文中说“按既定方针办”这一谆谆嘱咐,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我们党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任何修正主义头子,胆敢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是绝然没有好下场的”。 1976年10月6日——《永》文发表的第三天,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的支持下,以通知四人帮成员开会为名,由汪东兴负责的警卫部队8341部队就地逮捕四人帮所有成员,对其进行“隔离审查”。立即派以刘西尧为首的工作组进驻《光明日报》,接管了报纸的宣传大权;继而宣布对《光明日报》社临时领导小组负责人(即总编辑)莫艾隔离审查,责成莫艾交代《永》文发表经过和他同姚文元的关系。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成为最高领导人。这次事件被称为“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1977年8月12日,華國鋒於中共十一大宣佈,「历时十一年的我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宣告胜利结束了。」 文革后续 华国锋上台(1976.9 - 1977.8) 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後,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成为中共党内排名第一的领导人,并在同年10月发生的怀仁堂事变后被补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成为最高领导人。10月10日,邓小平亲自写信给华国锋,表示永不翻案,要求恢复工作。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决定永远开除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洪文、张春桥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他们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全会一致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1977年8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关于追认华国锋同志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决议》决定华国锋为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全会一致认为,华国锋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好接班人。华国锋先后接替周恩来和毛泽东两人的职务,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集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领导人。中共十一大選出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和汪东兴为副主席,五人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在此次会议上,华国锋还宣布「第一次」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但仍以肯定的态度对待文革。批判了四人帮炮制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动公式,揭发了他们篡党夺权、策动反革命武装叛乱的阴谋,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决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决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 因此,今后依然要以两个阶级、 两条道路斗争为纲。 華國鋒虽然成功击溃了四人帮,但是由于他的权力来源只是毛泽东的遗言“你办事,我放心”六字以及汪东兴等支持,面对着邓小平这一批元老,华国锋的经验、政策、革命历史也比不上邓小平,故华国锋忧心会被这些元老夺去大权,所以他奉行的依然只是毛泽东的政策及方向,他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政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邓小平取代华国锋(1977.7 - 1978.12) 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对文革进行了1975年整顿。1975年11月起,毛泽东、四人帮等人又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批判邓小平。1976年4月,鄧小平因為「四五天安門事件」被撤職。 1977年7月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被恢复撤职前的一切党政军职务(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他的支持者胡耀邦、赵紫阳、万里也进入了中央委员会。同年8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成为党内排名第三的领导人。 1978年3月,鄧小平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1978年5月,邓小平把握机会,由他最亲密的战友、当时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胡耀邦负责,在《光明日报》发表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初创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该文在全国引起广泛讨论。他们巧妙地利用毛泽东的语录,来为自己造势,当时凡是支持该文实用主义论点的,都是邓小平的支持者,而党内大部分人确实接受了该观点(唯一没有表态的是华国锋和毛泽东的亲信汪东兴)。7月1日,建党节时,邓小平成功地公开了毛泽东1962年为“大跃进”在党内作自我批评的谈话,表明即使是毛泽东也会犯错误,间接批评“两个凡是”。到了9月,邓小平已经开始公开批评华国锋的“两个凡是”了。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邓小平在会上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华国锋被迫在会上作自我批评,承认“两个凡是”的错误,而汪东兴也被批判并被免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一职。会上还重新评估了1976年的四五天安门事件,为其平反,确认了邓小平的领导地位,同时支持邓小平当权的陈云被增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和王震被增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而在文革初期被撤销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也在三中全会上被恢复,由陈云出任第一书记,同时在1966年成立的中央专案审查小组被撤销。1979年1月胡乔木在中央宣传部会议上指出康生对毛泽东的四个存在理论进行了篡改,强调党的历史不等于就是路线斗争的历史。同年9月,赵紫阳和彭真在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0年2月29日,邓小平的亲信胡耀邦和赵紫阳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而支持华国锋“两个凡是”的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四人在会上辞职,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五中全会恢复了在1966年被废除的中央书记处,由胡耀邦出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支持改革开放的万里和谷牧也进入中央书记处,权力高度集中于华国锋的情况被改变。同年9月,赵紫阳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接替华国锋出任国务院总理,而抵制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陈永贵被解除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1981年6月,华国锋迫于以邓小平和陈云为首的中共元老的压力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由胡耀邦接任中共中央主席,邓小平本人接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同时支持改革开放的习仲勋被增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而华国锋仅象征性保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至此邓小平成为中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1982年9月,华国锋在中共十二大上仅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彻底退出中央领导核心,而中国的权力格局也变为以邓小平和陈云为首的双峰政治并一直持续到1995年。 对文革的否定与清算(1976.9 - 1984.8) 怀仁堂事变与审判四人帮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联合叶剑英和汪东兴等党政军要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将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和毛远新以“隔离审查”名义抓捕并拘禁。次日凌晨,华国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上接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结束了毛泽东所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0月24日,北京百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庆祝粉碎“四人帮”。 1980年11月至198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在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1号公开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最后在1981年1月判决江青和张春桥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王洪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姚文元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戚本禹18年(1967年就入狱),迟群18年,刘庆棠17年。对自1970年就被捕入狱的林彪集团成员的判决结果是:黄永胜、陈伯达、江腾蛟18年;吴法宪、李作鹏17年;邱会作16年。 华国锋与揭批查运动 10月18日,怀仁堂事件后不久,华国锋领导中共中央印发《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要求向全体党员传达毛泽东批评四人帮一系列指示,说明党中央同四人帮斗争之经过、以及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的原因,指导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运动”(简称“揭批查运动”)。“揭批”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范围内揭发批判林彪、“四人帮”的罪行,“查”指清查文革中与林彪、“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的运动。从1976年10月持续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上台。 邓小平与拨乱反正 邓小平上台后,邓小平、胡耀邦等人积极进行了平反冤假错案,但是期间亦有打击面过大、冤假错案及选择性办案的情况。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原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等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打倒的领导人被平反。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的另一亲信赵紫阳也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华国锋迫于形势,辞去国务院总理一职,由赵紫阳接任。 1983年,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整党的决定。邓小平讲话要“清理三种人”,即在文革中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五月十日新华社报道,中共天津市委会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党组等有关部门作出决定,解散由“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和造反起家的人为核心的707所党委。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为这篇报道加的按语说,原中共707所党委,组织上严重不纯,政治上思想上顽固对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已经变质,完全丧失了一个党组织应有的作用。 1984年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彻底否定“文革”就要坚决清理“三种人”》。4月23日,《人民日报》又发表评论员文章《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1984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出第9号通知,明确强调要进行彻底否定文革的教育。《红旗》发表评论员文章《深入进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八月六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各单位发出《关于在部队中深入进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教育的意见》。强调: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从思想、政治和组织上拨乱反正的一个根本问题。 争议及局限性 在拨乱反正期间,中国共产党并未彻底清算文革、同时限制反思文革也一直饱受争议。1980年代,中国大陆又开展了“清除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左倾运动。有学者认为这些运动是继文革之后再次发生的左倾运动、是文革的“回光返照”。也有人认为,虽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否定了文革,但该决议并未彻底清算文革的罪错、未能进行深度反思,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对文革彻底清算将会影响中共执政的合法性,故一直未能开展。 此外,对毛泽东的评价也历来充满争议。1979年起,以魏京生为代表的异议人士发动了“西单民主墙”运动,在北京西单地区张贴标语、大字报,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但受到了邓小平等人的打压。另一方面,1979年1月18日至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在务虚会期间,会上会外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人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背离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种是党内和社会上又产生了摆脱党的领导、怀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倾向。3月29日,北京市革委会发布通告:“凡是反对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泄露机密,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标语、海报、大字报、小字报及书刊、画册、唱片、图片等,一律禁止。”4月8日,中共中央转发公安部《关于处理北京、上海等地七个由坏人控制、把持的组织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共中央指出,自1978年10月以来在北京、上海及其他大中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自发性组织,极少数组织为反革命分子和坏人控制。 文革中还发生了许多大屠杀事件,而其中的直接领导者和部分主要犯罪分子并未受到法律的审判,或者仅受到了轻度的处罚(如有期徒刑或开除出中国共产党),这在部分地区引起民愤,亦有民众前往北京上访。与此同时,1980年代起,巴金等知名学者曾公开呼吁要建立“文革博物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防止历史重演;该呼吁获得不少民间人士的支持,但一直未得到中共中央的回应。 后果及影响 人道主义灾难 死亡人数 文革期间,人口的非正常死亡方式主要包括:大屠杀(包括官方处决)、武斗、私刑、強姦、輪姦、自杀、批斗,等等;十年文革导致的中国大陆非正常死亡人数,综合一些专业学者的研究结果,从172万到2000万不等。 根据中国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安徽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沉冤昭雪:平反冤假错案》,以及其它文献记录,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披露,文革期间“死了2000万人,整了1亿人,浪费了8000亿人民币。” 依据美国知名政治学教授鲁道夫·拉梅尔于1991年所著的《一百年血淋淋的中国》,文革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约为773万1千人,即每1万人口里死亡96人。 依据作家张戎和知名历史学家乔·哈利戴于2005年所著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文革期间至少有300万人非正常死亡。 依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四个部门于1996年联合编著的《建国以来历史政治运动事实》,文革期间共有172万8千余人非正常死亡,其中13万5千余人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死刑、武斗中死亡23万7千余人,另有703万余人伤残。 依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陈永发于2001年所著的《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保守估计文革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约为172万以上。 依据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安德鲁·G·魏昂德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苏阳于2003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他们研究了1520份中国1987年后公开的县志,估计文革期间在中国农村地区:75-150万人非正常死亡、相似数量的人口永久伤残、3600万人遭到不同程度的政治迫害。 大屠杀和人吃人事件 文革期间的大规模屠杀包括:广西大屠杀(及大规模食人事件)、内蒙古内人党事件、广东文革屠杀、云南文革屠杀、湖南文革屠杀、北京文革屠杀(红八月)、江西瑞金大屠杀、青海二二三事件、宁夏青铜峡事件、川东杀俘事件,等等。广西和广东的屠杀情况较为严重,有学者指出广西65个县的公开县志中有43个记录屠杀事件、其中15个县的屠杀人数超过1000人,而广东57个县的公开县志中有28个记录屠杀事件、其中6个县屠杀超过1000人。且许多官方公开的县志中所记载的死亡人数低于官方机密档案里的统计数据,存在掩盖事实和混淆真假的问题。这些屠杀多是地方共产党机构、政府机关、民兵甚至军队实施或组织实施的,屠杀的死者主要包括“地、富、反、坏、右”黑五类分子及其亲属,以及反对当地政府官僚的群众组织成员;而云南沙甸事件屠杀案的死者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据保守统计,文革中全国发生的大屠杀造成至少30万人死亡。 在广西文革屠杀中,依据1981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中组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成立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官方最初承认的被屠杀者就不少于10万人,亦有干部和民众私下里认为是15万、20万或50万。1984年,依据中共中央特别调查组最终统计,广西文革期间有名有姓有地址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为8.97万人,全区失踪2万余人,无名无姓的死者3万多人:其中,两派武斗死亡3700人,逼死7000人,其余7.9万多人,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打死和枪杀的。 调查组发现,在武宣、武鸣、上思、贵县、钦州、桂平、凌云等县都有吃人肉、挖心肝的暴行;仅1968年,广西武宣县被分尸吃人肉、吃心肝的至少有38人,全县国家干部(包括原县委书记)、职工至少有113人吃过人肉、人心、人肝。 在云南沙甸事件的屠杀中,1975年7月底至8月初,解放军的镇压屠杀最终导致约1600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300名儿童。 在湖南道县大屠杀中,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7696人被他杀,1397人被逼自杀,2146人被致残。 在北京文革屠杀(红八月)中,根据1980年12月20日的《北京日报》,在1966年8-9月间,仅仅在北京地区就有1772人被红卫兵打死,其中包括很多学校的老师和校长,另有33695户被抄家、85196个家庭被驱逐出北京;而在北京大兴县,从8月27日至9月1日爆发了“大兴事件”,数天内先后有325人遭屠杀,最大的80岁,最小的才38天,有22户人家被杀绝。 武斗、批斗及政治清洗 文革期间,自1967年“一月风暴”起,造反派大规模夺权、建立革命委员会以取代党政机关,而后诸多地区发生了大规模武斗事件,中国大陆进入全面内战状态,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严重的武斗事件包括四川泸州武斗事件、重庆大武斗、徐州大武斗、北京清华大学百日大武斗,等等。据估计,1967-1968年间,武斗共造成了30-50万人的非正常死亡。 此外,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在文革期间遭到批斗,由群众组织的批斗大会时常举行,批斗方式包括剃阴阳头、戴高帽游街、抄家、喷气式批斗等等。文革期间全国至少100万城市居民被遣返到农村,这些被赶出城市的人们,在农村没有住房,没有土地,孩子不能上学,生活十分悲惨。批斗导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或者自杀,其中有学者估计仅文革初期就有10-20万人自杀。 与此同时,政治清洗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大批人员受到牵连,除了在屠杀中直接死亡的人口外(包括官方处决),亦有许多人因遭受私刑而导致永久伤残、甚至被迫害致死。1968-1969年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简称“清队运动”)、1970年代的“一打三反运动”和“清查五一六运动”中爆发了大量冤假错案,其中仅清队运动期间就有至少50万人非正常死亡。 1967-1969年,在内蒙古内人党事件中,上百万人被定性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简称“内人党”)成员,其中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屠杀或遭私刑迫害致死,受害者大部分是蒙古族,依据1980年对于该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起诉书》,有34万多名干部、群众遭到诬陷、迫害,16222人死亡、 81808人致残。 1968-1969年,在赵健民云南特务案中,原云南省委书记赵健民被诬陷为叛徒、特务,该案件导致138万7千余人受到牵连,1万7千余人被屠杀或遭私刑迫害致死,另有6万1千多人致残。 在冀东“李楚离案”中,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楚离被诬陷为叛徒,受迫害入狱七年,该案件牵扯8万余人,共有3000余人被屠杀或遭私刑迫害致死。 1967年,在山东枣庄“反党叛乱反革命事件”(又称枣庄“七·二五”、“七·二六”武斗事件)中,据官方数据,私设监狱共500多处,共有1万6百59人遭到毒打(一说10万6百59人),打伤后留有后遗症者2425人、致残692人、被打死逼死至少94人。 技术灾难 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爆发了二十世纪世界最重大技术灾难“河南“75·8”水库溃坝”,据估计造成数万人至24万余人死亡。 红卫兵暴乱 文化大革命广泛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人。文革频繁的政治运动令经济活动近乎停顿,同时也消耗了不少的资源。文革期间的红卫兵数量达数千万,而1966年8月起红卫兵进行了大串联,并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先后8次在北京接见全国各地来京的1300万师生和红卫兵,全国停课、停产串联的人数以千万计,全国铁路系统承载巨大压力。1967年8月,毛泽东号召“就地闹革命”, 串联活动才基本上结束,而也有观点认为大串联停止的主要原因是毛泽东不愿意屡番接见红卫兵而决定打发红卫兵“上山下乡”接受改造。 「紅衛兵」在「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口號下,給當時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帶來了難以挽回的恐怖災難。红卫兵武斗时期所破坏的房屋、道路乃至文物古蹟难以统计,而他们所帶來的破壞不僅是對於中國歷史文物及倫理道德的摧殘,他們也影響了人民生活及社會秩序,交通、生產為之大亂。他們在各地互相串連,彼此交換經驗,並免費供應食宿,分別建立了所謂的「革命造反派的核心組織」;為了「破四舊」,他們闖入了知識分子、富人及官員們的家中,焚書、羞辱甚至毒打殺死屋主;在“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口號中,學校也為他們所佔據,教師成為他們批鬥的對象,甚至被打成“臭老九”、「牛鬼蛇神」;寺院、宮觀、佛像和名勝古蹟、字畫、古玩等也成為紅衛兵的破壞對象。 领导层动荡 划线代表死于文革期间(1966年5月16日—1976年10月6日)。此外,四人帮成员被打倒标志着文革结束。 行政区划 文革对全国行政区划的变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变动最小的时期。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1967年4月版介绍,截止1966年底全国共有22个省、5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29个自治州、1个行政区、171个专区、7个盟,170个市,2127个县级单位(其中2005个县、66个自治县、52个旗、3个自治旗、1个镇)。到文革结束时,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1977年3月版介绍,截止1976年底全国共有22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29个自治州、1个行政区、174个专区、7个盟,185个市,2136个县级单位(其中2013个县、66个自治县、53个旗、3个自治旗、1个镇)。 文革初期由于当时的河北省会保定政局动荡,1968年1月28日,郑维山、李雪峰署名向中央呈报《北京军区关于建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情示报告》中提出把省会迁到石家庄,次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即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并同意河北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在石家庄市成立,石家庄从这一天起遂成为河北省会。省革委的成立和省会的确定,自申请到批准,再到完成,前后仅用七天时间。 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事件以后,中共中央从备战的角度考虑内蒙古的辖区过于狭长,就像南美的智利一样。北京军区防御不便,就决定把内蒙古的东三盟分别划给东北三省归沈阳军区管辖、西三旗分别划给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归兰州军区管辖。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经过调整后,面积由118万平方公里变为4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大大缩小。这次行政区划变动主要是着眼于军事防御角度来考虑,再加上内人党事件的爆发。文革结束后,国务院1979年5月30日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恢复1969年7月以前行政区划,以上行政区划于1979年7月1日起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经济状况 对于文革期间的经济发展,各界的估计和评价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文革期间,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巨大冲击、企业生产和管理混乱,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时任副总理邓小平等人的努力对国民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恢复作用。1977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先念估计,“文革”十年造成了5000亿元的国民收入损失,相当于建国30年内所有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依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文革期间中国有5年的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不超过4%,还有3年为负增长:1967年为负5.7%,1968年为负4.1%,1976年为负1.6%。对于文革后期1974-76年间的经济发展,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华国锋在1978年2月的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道:“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机构的数据,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56美元,81%的人口为农民,全国文盲人数将近2亿、文盲率达25%。而在一同时期,在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中,人均GDP的平均值为490美元。1966年-1976年,毛泽东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经济建设口号,期间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国家生产性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82.8%,远超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消费的投资;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民所有制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由636元下降到了605元,全国居民的年平均消费水平十分低下,仅从125元增长到了165元,增长缓慢。 文革期间,以压缩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消费为代价,包括国防军事在内的生产性建设获得了一定的发展。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其中,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生产方面,1966年-1976年,钢产量增长33.5%,原煤产量增长91.7%,原油增长499%,发电量增长146%,农用氮、磷、钾化肥增长117.7%,塑料增长148.2%,棉布增长20.9%,粮食增长33.8%,油料增长61.6%。农业方面,1965年-1976年,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产量增长5.7倍和65倍,农业用电增长4.7倍,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增长4.9倍,农用化肥每亩施用量增长2.1倍;1965年-1977年,全国农田灌溉面积增长41%,全国机电排灌面积和水电站机电总装机容量分别增长355.58%和643%;1965年-1975年,全国机井数增长935.89%。此外,文革期间,华北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的扩建,刘家峡水电站投入使用,葛洲坝的开工;1966年到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使中国由“贫油国”跃居世界第8产油大国,原油加工量比1965年增加5倍以上。1972年以后,以毛泽东、周恩来批准的《四三方案》为中心,投资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国外引进了26个大型成套设备和技术,建成了北京石化总厂、上海石化总厂、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等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 科学技术 反右运动和文革时期,知识分子被视为反动分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广泛的批判和迫害,甚至被贬低为“臭老九”。文革期间,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中国科研发展受到了重大冲击,许多科研项目停滞、科研队伍解散;仅在青海省核基地一处,截止1971年9月就有四千多名职工受到迫害和审查、310多人伤残、40多名职工自尽、5人遭到枪决。1968年,“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被毒打致死、“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自杀身亡,而“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于1968年不幸空难逝世后,其太太李佩(中国语言学家)被隔离审查、自杀未遂。此外,包括“两弹元勋”邓稼先、 “氢弹之父”于敏在内的许多科研工作者及其家属受到政治迫害,钱三强和太太何泽慧一起被下放到陕西的五七干校,部分拥有英美留学背景的科研人员被污蔑为“间谍”或“特务”,只有钱学森等少部分人因为周恩来于1966年特别列出的一份名单而受到保护。 截止1968年底,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的171位高级研究人员中就有131位被打倒,全国范围内共有229人被迫害致死。而上海科技界的一个“特务案”就牵连了14个研究单位、1000多人,其中被刑讯逼供、残酷迫害的科研人员和领导干部达607人,2人被打死、另有6人自杀。数学家熊庆来1969年被迫害致死,华罗庚被抄家3次、研究手稿散失,陈景润不堪造反派的侮辱曾跳楼自杀未遂。包括数理经济学家周华章、计算机学家周寿宪在内的至少8位曾留学美国的顶尖科学家被迫害而自杀,其他著名知识分子如梁思成、熊十力、田汉、老舍、翦伯赞、傅雷、吴晗等人被迫害致死或自杀。 另一方面,在文革的困境中,科研人员和科学工作者依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较为重大成果的包括:“两弹一星”中的导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台每秒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陈景润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定理,袁隆平等人的早期杂交水稻成果,以及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其中,第一艘核潜艇于1958年起就开始研制,期间经历了大跃进、中苏交恶、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1960年初大多数科研人员营养不良、全身浮肿,文革时期“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才有时间进行科研。而文革严重冲击了企业生产,导致送往核潜艇研究所的科研设备粗制滥造,可靠性差、达不到设计和使用标准。 社会影响 文化教育 文革初期全国所有的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高考)取消。文革开始后的数年内,图书馆藏书被焚烧,在校园内发动武斗,教师被当众羞辱、打骂,一切教学科研工作全部停止。文革中,知识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许多知名学者不堪羞辱,选择自杀。根据1980年12月20日的《北京日报》,在1966年8-9月间,仅仅在北京地区就有1772人被打死,其中包括许多学校的老师和校长。 1968年,毛泽东在一次批示中表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掛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一段话被称为《七二一指示》。1970年开始,许多大学按照这个指示招收“工农兵学员”,由各地各界单位推选,选择对象主要是家庭背景贫穷、政治思想激进的20岁左右的青年,与本身的教育水平文化素质基本无关,很多是初中甚至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工农兵大学生去各大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以毛泽东思想改变教育系统,即将激进的思维加到各大院校中。在基础教育方面,文革初期中小学生也纷纷停课闹革命,中小学生组成所谓“红小兵”代替了原先的少先队,提倡“阶级教育”。陆续复课以后,对中小学教材进行了删砍、合并,中小学教科书出现“政治化”、“形式化”, 大大削弱了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毛泽东著作、毛泽东语录以及其他大量的迎合当时政治斗争需要的材料被选入教材,原有各学科的知识体系被打乱。文革早期一度取消了考试,城市中小学毕业考试一律不举行, 采取民主评定办法考核成绩,而后强调“开卷考试”、“开门考试”。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后,工农兵学员制度才被废除,高考也在1977年恢复。由于工农兵学员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在文革结束之后工农兵学员普遍在社会中被歧视。 青年与知识分子 同年龄的老三届大部分人都失去了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只有少部分人在文革后接受高等教育。知识青年下乡,对农村开发建设起著微小的作用,但是由于知识青年在乡间所受的教育不多,演化成知识青年务农的怪現象,对中国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而由于农村的建设作用不大,20世纪中国大陆的农村依旧贫穷落后,其農村建设也不如邻近的日韩和台湾。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与红卫兵运动,曾经被苏联的一位评论家指为“师事托洛茨基的”,为了争权夺利,竟不择手段的利用青少年。上山下乡运动至1978年10月才被停止,但已经下乡的大部分知识青年在1979年国务院允许知青返城后才得以离开农村返回家乡。 中华文化传统 在此阶段,提出了“破四旧”、“开门搞科研”、《七五宪法》中提出的“人民代表以工农兵为主体”等众多新观点,提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人身攻擊。很多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砸烂;大量的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工作者被迫下乡,甚至在文革期间受迫害而死。 民族与宗教 文革期间,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限制,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发起武装起义,但受到镇压,譬如1975年在云南回族聚居区发生的沙甸事件。在西藏地区,红卫兵曾前往扎什伦布寺的佛塔将在该寺曾存放的五世至九世班禅的遗骨挖出肢解抛弃。文革后,十世班禅只得把残存不齐的从五世至九世班禅喇嘛的灵骨聚集在一起。 文物古迹损毁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有大量文物被焚毀,古蹟等也遭到摧毀破壞,给中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文革中的千古暴政“破四旧”活动将中国城市与乡村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古蹟和遗产当成封资修的东西彻底破坏和毁尽。即使连“和平解放”的古北京城的大量古迹也惨遭破坏。中國的許多名勝古蹟沒有在戰爭中毀滅,卻在文革破四舊中破壞砸毀。而有部分古蹟因時任總理周恩來派兵保護,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宮、西藏布達拉宮等其他著名而有重大價值的文化古蹟得以倖免。 对外关系 文革时期的中国與蘇聯徹底決裂,兩國關係嚴重惡化成為後來中美建交的原因,但外交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大陆不仅对外输出革命,亦强硬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甚至认为“毛主席是世界领袖”,导致与数十个国家关系紧张,与部分国家恶化到断交的地步,包括中非、印尼、加纳。譬如,文革期间,中国通过各驻外使馆、领馆,对外宣传中的极左做法,并向当地华侨和国民强行散发毛主席著作、语录、像章和“文革”宣传品; 许多中国驻外大使、参赞几乎全部奉调回国参加政治运动,许多人受到批斗,驻外使馆的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有外宾也被要求要面对毛泽东像站立,右手拿《毛主席语录》放在胸前,进行“汇报”、“请示”。在国内发生了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焚毁蒙古驻华大使专车事件、王府井“围攻外宾事件”等重大外交事件。 此外,文化大革命也在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影响,“造反有理”这句口号被全世界所有对现状不满的人使用。文革影響了当时的阿爾巴尼亞、朝鮮、法國、埃塞俄比亞、荷蘭和智利等一些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其中,受毛泽东和文革的影响并得到中方资助的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于1975-79年初进行了红色高棉大屠杀,造成约200万人死亡、占柬埔寨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1968年菲律宾共产党按照毛泽东思想重建,其领导人活跃于菲律宾1970年的动乱时期一季风暴中。自那时起,菲共领导的菲律宾共产主义叛乱延续至今。 :1967年爆发了受中国革命道路鼓舞的纳萨尔巴里起义,由此开始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及其前身领导的纳萨尔毛派叛乱对抗印度政府至今。 :1972年,崇尚人民战争思想的土耳其革命工农党左派正式组建土耳其共产党/马列,主要活动于土耳其东部,土耳其毛主义叛乱由此开始。 民主柬埔寨:在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下和中国的资助下,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发起类似的大清洗运动,这场被称为“柬埔寨大屠杀”的种族灭绝运动最终在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后结束,据估计造成了150万至300万柬埔寨人的死亡,约占当时柬埔寨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引发了日本文艺界的强烈反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曾经居住于中国东北十数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安部公房、三岛由纪夫、石川淳四人于1967年联名发表声明反对文革。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长宫本显治在文革前夕访问中国,因拒绝与中共一同批判苏联而导致日中共产党决裂。部分支持毛泽东思想与文化大革命的日共党员独立或被开除出党,成立了日本新左翼中的数个。新左翼领导下的日本学生运动中,有学生于东京大学事件期间在大学正门挂起毛泽东肖像并涂写文革口号「造反有理」,亦有学生高举《毛主席语录》向防暴警察扔自制的燃烧弹。 :在文革期间爆发多次由共产党领导的激进左派工人罢工运动,之后演化成六七武装暴动,左派策動炸彈襲擊平民,甚至有廣東民兵非法越境與香港警察爆發槍戰。暴動引发北京红卫兵火烧英国代办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涉外事件。 :因澳葡政府拒絕氹仔坊眾學校重建項目,发生一二·三事件。 :1968年,发生全国性动乱五月风暴,工人、学生高举《毛主席语录》游行。 :各高校学生佩带红袖章示威。成立于1966年的美国黑人民权组织黑豹党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之一,也曾高举《毛泽东语录》游行。 :大学汉语系的学生自制红卫兵袖章卖钱,生意兴隆。 :中华民国政府于1966年11月以复兴文化之名义开展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抵制文化大革命,并组成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总统蒋中正则多次发表谴责演說,甚至已经指示中华民国国防部令五十万国军备战,战斗机天天升空演习,准备反攻大陆,据说蒋也以前黄埔军校校长身分与学生林彪保持信函连络;后因美国拒绝提供中華民國作战战略物资补给,趁大陆「文革」来「反攻大陆」作战之举方停。 :在1964年秋,苏联勃列日涅夫上台之际,朝鲜与苏联恢复了关系。与苏联决裂的中国对此表示不满。1966年起,中国领导人以及红卫兵谴责金日成是修正主义者,朝鲜则批评中国的领导人是教条主义者、宗派主义者。中朝两国甚至互相召回大使,两国关系跌至冰点。但是,中国对毛泽东的崇拜之风反而使朝鲜对金日成的个人崇拜加以强化,朝鲜和中国一样在强调独立思想体系。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掩飾實質上的路線變動。在这一时期,政府对支持文革的人士进行了逮捕和监禁,例如1985年一位鞋厂工人因张贴海报夸赞文革及其期间的成就而被判处十年监禁,之后又离奇死亡。 21世纪 文革至今仍沒有得到官方清楚的過程呈現、事件記錄,缺少多角度多主體的講述,遑論全面分析和吸取教訓。而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工作,大多是在海外進行的。有關文革的記錄和研究成果,大多在海外出版。中國國內的記錄、研究特別是發表仍然是一個禁區,即使以個人回憶錄方式呈現對那段歷史有所涉及的作品,也是相當有限的。 2012年3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的国务院总理记者会上表示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温家宝还表示如果中国不进行政治改革,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再次发生。 有学者指出,第五代最高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许多言论和举措是对毛泽东时代的复辟,推崇个人崇拜、煽动民族情绪、背离宪政主义,还有人认为这有可能将中国推向第二次文化大革命。 2021年11月11日,在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闭幕后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遗憾的是,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反右派斗争也被严重扩大化。面对当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党极为关注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为此进行了多方面努力。然而,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毛泽东同志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一九七六年十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不过,多间媒体就批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以继续否定文革等过去中共建国后的历史错误来巩固他个人的统治地位。 评价 中国共产党官方 1980年,意大利知名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北京对邓小平进行了专访,当问到文革是否是一场内战时,邓小平认为:还能说不是吗?人民分裂成两派,互相杀戮,又因为老干部给打倒了,那些自称“造反派”的人便更形猖獗,像林彪和四人帮那一伙。啊,许多人在那场战斗中死了。当问到文革造成了多少人的死亡时,邓小平指出:很难估计,因为有种种不同的死因,况且中国又那样大。不过,请听着,这么多的人死去,就算不计当时发生的其他悲剧,单是死亡人数就足以说明文革的错误。......我可总结地说,毛主席的过错是政治性的过错,这样讲并不减低他所犯过失的严重性,更不能说是为这些错误有所辩护;可是,讲到政治过错是一回事,讲到林彪或者四人帮的罪行却是另外一回事。是的,毛主席的确纵容了林彪和四人帮,他们利用他的政治过错来篡夺权力...... 自从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中国官方始终对于文化大革命采取否定的态度。其长期正式的说法是,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指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指林彪集团和四人帮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并指出毛泽东应为“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负相當责任。文革爆发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毛泽东对国内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另一方面,由于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功绩,使他的声望达到高峰,成为人民心目中的「伟大领袖」,在这一背景下,社會主義的精神受到嚴重打擊與背叛。 | 文革时期的中国與蘇聯徹底決裂,兩國關係嚴重惡化成為後來中美建交的原因,但外交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大陆不仅对外输出革命,亦强硬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甚至认为“毛主席是世界领袖”,导致与数十个国家关系紧张,与部分国家恶化到断交的地步,包括中非、印尼、加纳。譬如,文革期间,中国通过各驻外使馆、领馆,对外宣传中的极左做法,并向当地华侨和国民强行散发毛主席著作、语录、像章和“文革”宣传品; 许多中国驻外大使、参赞几乎全部奉调回国参加政治运动,许多人受到批斗,驻外使馆的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有外宾也被要求要面对毛泽东像站立,右手拿《毛主席语录》放在胸前,进行“汇报”、“请示”。在国内发生了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焚毁蒙古驻华大使专车事件、王府井“围攻外宾事件”等重大外交事件。 此外,文化大革命也在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影响,“造反有理”这句口号被全世界所有对现状不满的人使用。文革影響了当时的阿爾巴尼亞、朝鮮、法國、埃塞俄比亞、荷蘭和智利等一些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其中,受毛泽东和文革的影响并得到中方资助的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于1975-79年初进行了红色高棉大屠杀,造成约200万人死亡、占柬埔寨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1968年菲律宾共产党按照毛泽东思想重建,其领导人活跃于菲律宾1970年的动乱时期一季风暴中。自那时起,菲共领导的菲律宾共产主义叛乱延续至今。 :1967年爆发了受中国革命道路鼓舞的纳萨尔巴里起义,由此开始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及其前身领导的纳萨尔毛派叛乱对抗印度政府至今。 :1972年,崇尚人民战争思想的土耳其革命工农党左派正式组建土耳其共产党/马列,主要活动于土耳其东部,土耳其毛主义叛乱由此开始。 民主柬埔寨:在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下和中国的资助下,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发起类似的大清洗运动,这场被称为“柬埔寨大屠杀”的种族灭绝运动最终在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后结束,据估计造成了150万至300万柬埔寨人的死亡,约占当时柬埔寨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引发了日本文艺界的强烈反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曾经居住于中国东北十数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安部公房、三岛由纪夫、石川淳四人于1967年联名发表声明反对文革。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长宫本显治在文革前夕访问中国,因拒绝与中共一同批判苏联而导致日中共产党决裂。部分支持毛泽东思想与文化大革命的日共党员独立或被开除出党,成立了日本新左翼中的数个。新左翼领导下的日本学生运动中,有学生于东京大学事件期间在大学正门挂起毛泽东肖像并涂写文革口号「造反有理」,亦有学生高举《毛主席语录》向防暴警察扔自制的燃烧弹。 :在文革期间爆发多次由共产党领导的激进左派工人罢工运动,之后演化成六七武装暴动,左派策動炸彈襲擊平民,甚至有廣東民兵非法越境與香港警察爆發槍戰。暴動引发北京红卫兵火烧英国代办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涉外事件。 :因澳葡政府拒絕氹仔坊眾學校重建項目,发生一二·三事件。 :1968年,发生全国性动乱五月风暴,工人、学生高举《毛主席语录》游行。 :各高校学生佩带红袖章示威。成立于1966年的美国黑人民权组织黑豹党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之一,也曾高举《毛泽东语录》游行。 :大学汉语系的学生自制红卫兵袖章卖钱,生意兴隆。 :中华民国政府于1966年11月以复兴文化之名义开展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抵制文化大革命,并组成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总统蒋中正则多次发表谴责演說,甚至已经指示中华民国国防部令五十万国军备战,战斗机天天升空演习,准备反攻大陆,据说蒋也以前黄埔军校校长身分与学生林彪保持信函连络;后因美国拒绝提供中華民國作战战略物资补给,趁大陆「文革」来「反攻大陆」作战之举方停。 :在1964年秋,苏联勃列日涅夫上台之际,朝鲜与苏联恢复了关系。与苏联决裂的中国对此表示不满。1966年起,中国领导人以及红卫兵谴责金日成是修正主义者,朝鲜则批评中国的领导人是教条主义者、宗派主义者。中朝两国甚至互相召回大使,两国关系跌至冰点。但是,中国对毛泽东的崇拜之风反而使朝鲜对金日成的个人崇拜加以强化,朝鲜和中国一样在强调独立思想体系。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掩飾實質上的路線變動。在这一时期,政府对支持文革的人士进行了逮捕和监禁,例如1985年一位鞋厂工人因张贴海报夸赞文革及其期间的成就而被判处十年监禁,之后又离奇死亡。 21世纪 文革至今仍沒有得到官方清楚的過程呈現、事件記錄,缺少多角度多主體的講述,遑論全面分析和吸取教訓。而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工作,大多是在海外進行的。有關文革的記錄和研究成果,大多在海外出版。中國國內的記錄、研究特別是發表仍然是一個禁區,即使以個人回憶錄方式呈現對那段歷史有所涉及的作品,也是相當有限的。 2012年3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的国务院总理记者会上表示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温家宝还表示如果中国不进行政治改革,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再次发生。 有学者指出,第五代最高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许多言论和举措是对毛泽东时代的复辟,推崇个人崇拜、煽动民族情绪、背离宪政主义,还有人认为这有可能将中国推向第二次文化大革命。 2021年11月11日,在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闭幕后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遗憾的是,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反右派斗争也被严重扩大化。面对当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党极为关注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为此进行了多方面努力。然而,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毛泽东同志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一九七六年十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不过,多间媒体就批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以继续否定文革等过去中共建国后的历史错误来巩固他个人的统治地位。 评价 中国共产党官方 1980年,意大利知名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北京对邓小平进行了专访,当问到文革是否是一场内战时,邓小平认为:还能说不是吗?人民分裂成两派,互相杀戮,又因为老干部给打倒了,那些自称“造反派”的人便更形猖獗,像林彪和四人帮那一伙。啊,许多人在那场战斗中死了。当问到文革造成了多少人的死亡时,邓小平指出:很难估计,因为有种种不同的死因,况且中国又那样大。不过,请听着,这么多的人死去,就算不计当时发生的其他悲剧,单是死亡人数就足以说明文革的错误。......我可总结地说,毛主席的过错是政治性的过错,这样讲并不减低他所犯过失的严重性,更不能说是为这些错误有所辩护;可是,讲到政治过错是一回事,讲到林彪或者四人帮的罪行却是另外一回事。是的,毛主席的确纵容了林彪和四人帮,他们利用他的政治过错来篡夺权力...... 自从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中国官方始终对于文化大革命采取否定的态度。其长期正式的说法是,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指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指林彪集团和四人帮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并指出毛泽东应为“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负相當责任。文革爆发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毛泽东对国内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另一方面,由于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功绩,使他的声望达到高峰,成为人民心目中的「伟大领袖」,在这一背景下,社會主義的精神受到嚴重打擊與背叛。 毛泽东时代后,在中共官方的话语体系中,文化大革命成为了一种混乱、无序的比喻。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在1989年5月20日北京市颁布戒严令时,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就使用了“文化大革命”一词来形容持续进行的学生示威运动,以此成功说服最高层动用军队进入北京城。 2002年,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部张志明:「文革结束以来,一直有种很权威的观点,认为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如果中共一直沿着八大确立的路线走下去,中国社会就会顺利实现现代化、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进步目标。我个人认为,这一结论要想成立,至少要有一个大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当时中共主要领导人必须在“以苏为鉴”的反思中,在认识上真正超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即在经济体制方面,必须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方面,必须改变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模式为法治模式。事实是,当时中共主要领导人对斯大林错误的反思仅仅限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层面,不仅没有怀疑到苏联模式的合理性,不仅没有触及到制度层面,而且对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关于斯大林的错误是制度问题的观点还进行了批驳。」 2009年,新华社发表评论,认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 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温家宝在2012年卸任國務院總理前最後一次兩會記者會上說:「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2018年,中国官方出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大大淡化了文革对国家的负面影响和毛泽东的责任,引起外界关注中共对文革的定性是否有改变。而2019年9月27日,新华社在一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回顧該國歷史的文章中繼續將文化大革命定性為“內亂”。2019年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恢复了一部分原来的定性,删除了很多2018版中中性的词语。书中提到「……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2020年版则完全恢复了40年前官方对于文革彻底的否定,用词非常严苛,和2018年以前的版本几乎相同:「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 2021年11月11日,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一九七六年十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正面 1967年,毛泽东在《红旗》杂志第1期姚文元的一篇长文《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中加写了一段文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它触动到人们根本的政治立场,触动到人们世界观的最深处,触动到每个人走过的道路和将要走的道路,触动到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这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它将锻炼出整整一代坚强的共产主义者。”1968年4月,《人民日报》公布了毛泽东最新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 1977年8月,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大上报告:“鉴于苏联复辟资本主义的历史教训和我国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毛主席以无与伦比的伟大革命气魄,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上没有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经过这场政治大革命,我们党取得了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重大路线斗争的胜利,粉碎了刘少奇、林彪、“四人帮”三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在反复争夺中夺回了被他们窃取的那一部分权力,使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空前巩固,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全面地、正确地贯彻落实扫清了道路。经过这场政治大革命,我们党取得了直接依靠亿万人民群众战胜党内走资派的丰富经验,广大干部和群众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提高了识别政治是非和政治骗子的能力,他们在反对‘四人帮’的艰巨复杂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觉悟性和识别力,就是最生动的证明。经过这场政治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大为普及,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在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更加深刻地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在世界上,我国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提供了新鲜经验,大大增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斗争的胜利信心。毫无疑问,我国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必将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上的伟大创举而载入史册,随着历史的前进,越发显示它的灿烂光辉。”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的“四人帮”成员之一张春桥认为,文化大革命虽然失败,但是人民群众还是得到了教育,“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的一次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启蒙教育,一次实验,又一次巴黎公社。”他认为如果按照当时计划的路往前走,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好很多,社会总是要进步的,他们也要发展生产的,“抓革命促生产嘛,并不只是邓小平要发展生产”,而且他们计划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女儿张维维表示:“邓小平把这些都全面抹杀了,什么都不承认了,说一切都崩溃了,这是不公平的。” 朱永嘉:“毛泽东经常思考的是如何防止苏联这种修正主义在中国重演,所以才有放手让群众起来揭露我们的阴暗面,让群众来鉴定和检验我们党的各级领导,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的状态。但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这场群众运动的结果是打倒一切,伤害了许多领导干部,文革结束以后势必出现反复,通过文革并没有达到如何建立自下而上监督各级领导之制度的目的。且不管其成败,这个问题迄今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尚未根本解决的问题。” 黄廉:“在我看来,毛主席敢于发动文化大革命,敢于暴露共产党当权之后的种种阴暗面,是他对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无比的信任,否则绝对不敢发动群众对走资派进行如此深刻和全面的揭露,文革是把一切共产党掌权后的消极面和社会矛盾,特别是把当权派的真面目,统统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这是全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间最大胆、最辉煌、最有魄力的篇章,除了毛主席之外,没有任何执政者敢于动这样的手术。” 历史学家高默波:“在精英们制造的历史中,文化大革命是十年浩劫,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可对高家村的农民来说,‘文革’却是毛泽东时代的黄金时期。‘文革’是教育的最好时期,因为正是在这时高家村第一次办起了一至三年级的小学。于是这个村历史上第一次全部学龄儿童入学。‘文革’时也是卫生的最好时期之一,因为赤脚医生制度使农民看病方便且便宜。” 负面 1966年10月,蒋中正(蒋介石)在《告中共党人书》中表示:「殊不知自從三十年代以來,經過了大陸這十七年的所謂無產階級革命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的鬥爭失敗之後,到了今天,所謂『馬列主義』,就變成了『毛澤東主義』;所謂『階級鬥爭』就變成了毛澤東在黨內排除異己,互相傾軋的權力鬥爭;所謂『社會革命』,就變成了殘害人民、斫喪民族、荼毒社會的毛澤東思想的『文化大革命』。」「它自己亦就揭開了它『馬列主義』的外衣,暴露出它黃巢、李闖、流寇和晚清義和團拳匪的本來面目與野蠻手段,抹煞了你們共產黨內『行政』的和『軍隊』的組織,撤銷了你們『宣傳』的『文化』的和『教育』的系統,根本上乃是要摧毀中國文化,掃除知識分子,破壞現代文明,並想以其『人民戰爭』的法寶,來統制亞洲和世界人類,效法其二十年前希特勒的所為,這就是它毛澤東『文化大革命』和『紅衛兵造反』的本質與作用。」《蒋介石评传》中也记载他的评价“权力斗争是真,其余都是假的。” 1966年10月,恩維爾·霍查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发表题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初步思考》的讲话,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全面否定。他表示,“对毛泽东的崇拜以一种造作和肉麻的方式到达了顶峰”,“你有这样一种印象,即中国和世界文化中的一切旧的东西都应该被毫无歧视地拒绝,而一种新的文化,即他们所说的无产阶级文化,应该被创造出来”,并认为“我们很难把‘红卫兵’正在进行的革命叫做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标志可以由市级机关撤除,敌人可以而且应该依法被专政机关抓走,如果敌人进入党委,可以通过党的渠道予以清除。或者这么说,即使我们的中国同志必须武装工人,攻击各地的党委,但是这也不应该由孩子来做”。 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提道,“我在电视上看过中国人自己摄制的一部影片,里面的人像一群白痴一样以枯燥无味的调门一遍又一遍地念诵着毛泽东的语录。看到人类尊严被践踏到如此地步,我简直要呕吐。...... 我在收音机里曾听到有个外科医生如何在做手术之前被迫念一些愚蠢的毛的语录。在20世纪的今天,人类的足迹已经踏上了月球表面,怎么可能一个国家还会相信巫医和不可思议的怪诞偶像呢?中国人真的相信毛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外科医生只要记住毛的话就能治好病人吗?依我看,毛的身上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东西。他把整个国家搞得天翻地覆。...... 依我看,所谓‘文化革命’根本不是什么革命,而是一场矛头指向中国人民和中国党的反革命。” 1971年,林彪之子林立果的亲信-{于}-新野在《五七一工程纪要》中描述文革期间的现状:“十多年来,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群众和基层干部、部队中下干部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统治集团内部上层很腐败、昏庸无能”,“当前他们的继续革命论实质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他们的社会主义实质是社会法西斯主义”,“他们把中国的国家机器变成一种互相残杀,互相倾轧的绞肉机式的”,“把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变成封建专制独裁式家长制生活”。 在文革结束后不久,中国便出现了以《班主任》、《伤痕》等为代表的“伤痕文学”以及“反思文学”的流行,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对于文革暴露批判的潮流。著名作家巴金在从1978年开始撰写的《随想录》等出版物中,对于文革也进行了反思,在《巴金自传》中他提道,“人人自危,只求活命,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出卖别人,出卖一切美好的事物。那种日子。那种生活。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是一片黑暗,就像在地狱里服刑。...... 当时大家都像发了疯一样,看见一个熟人从高楼跳下,毫无同情,反而开会批斗,高呼口号,用恶毒的言词攻击死者。” 巴金等人此后不断地倡议建立“文革博物馆”,认为“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时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 2013年,中国大陆官方的人民网、中华网以及腾讯网等媒体转载《中国青年报》张鸣的文章,该文章认为,“在20世纪的人类历史中,任何国家,有过我们这样的文革吗?唯一可以比拟的,就是德国的纳粹时代。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却连个像样的历史回顾、像样的反思都没有”、“不反思文革的社会,也许还是一个食人部落。这样的部落,无论人们的外表多么光鲜,采用多么现代化的文明果实,终究还是没有人性的食人部落。经历了文革,国人没有反思,就走不出食人部落,人人就都可能食人,人人也都可能被食。” 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说:“刚刚日子好了一点。1959年、1960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过了1962年开始好转,还没几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又搞得乱七八糟,又把知识分子搞倒一批。国家命运前途。这么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么一个文明古国,搞得这么乱七八糟。” 历史老师袁腾飞评价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文革时代)称:“谁想杀人就可以杀人,人人都可以杀人,所以20世纪最黑暗的一幕,真的就是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国土上,并不遥远,结束了刚刚40多年,我们很多人都忘掉了。还有人高呼万岁,这是很可怕的。” 文革相关作品 学术著作及期刊 (部分知名著作,以出品年代顺序排列) 《中国季刊》,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季刊,1960年创刊。 《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后》,莫里斯·迈斯纳著,1977年出版。 《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1988年出版。 《文化大革命:史实与研究》,刘青峰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年初版。 《形形色色的造反:红卫兵精神素质的形成及演变》,徐友渔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当代中国研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半年刊,1990年创刊。 《超凡领袖的挫败》,王绍光著,1995年出版。 《文革大屠杀》,宋永毅著,2002年出版。 《文革受难者 ——关于迫害、监禁和杀戮的寻访实录》,王友琴著,2004年出版。 《毛泽东最后的革命》,马若德、沈迈克著,2006年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六卷·砸烂旧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浩劫(1966-1968)》,卜伟华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八卷·难以继续的“继续革命”》,史云、李丹慧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记忆》,美国华文记忆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季刊,2008年创刊(2019年升级为学术期刊)。 《为毛主席而战》,何蜀著,2010年出版。 《极端年代的公民政治》,童小溪著,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出版,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三卷,当代中国研究所,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 《文革时期中国农村的集体杀戮》,苏阳著,2014年出版。 《脱轨的革命: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魏昂德著,2015年出版。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历史,1962-1976》,冯客著,2016年出版。 《天地翻覆》,杨继绳著,2016年出版。 《文革群众运动的动员、分裂与灭亡——以社会运动学视角》,乔晞华、詹姆斯·莱特著,2019年出版 《风暴历程:文革中的人民解放军》,余汝信著,2021年出版。 纪实文字或回忆录 (部分知名作品,以出品年代顺序排列) 《随想录》,巴金著,1980年出版。 《文革之子》,梁恒、朱迪思·夏比羅(Judith Shapiro)著,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 《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著,1991年出版,记录了遍及全国的数十位平民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张戎著,1991年出版。 《红色纪念碑》,郑义著,1993年出版,记述广西文革屠杀期间的大规模人吃人事件。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李志绥著,1994年出版。 《牛鬼蛇神錄》,楊小凱著,1994年出版,紀錄了他在文革囚禁時期認識的社會各色人物。 《文化大革命博物馆》,杨克林编,香港东方出版社,1995年4月初版。 《牛棚杂忆》,季羡林著,1998年出版。 《杀劫-镜头下的西藏文革》,唯色著,台湾大块文化公司,2006年1月21日初版。 《没有墓碑的草原》,杨海英著,2009年出版,记录文革期间内蒙古地区的屠杀事件。 《血的神话》,谭合成著,2010年出版,叙述文革期间湖南道县大屠杀。 《清华蒯大富》,韩爱晶著,2011年出版。 《张春桥狱中家书》,张春桥著,2015年出版。 《戚本禹回忆录》,戚本禹著,2016年出版。 《我家: 我的哥哥遇罗克》,遇罗文著,2016年出版。 文学创作 (部分知名作品,以出品年代顺序排列) 《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作者不详,文化大革命初期(1969年秋)在红卫兵中流行的诗文。 《天雠》厦门第八中学红卫兵凌耿著,1970年代美国《纽约时报》印制出版,描述福建文革实况以及全国红卫兵大串联至北京的长篇小说。 《尹縣長》陳若曦著,1974年出版,短篇小說集。 《反修楼》鼕鼕编著,1979年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文革中篇小说著作集。 《人啊,人!》戴厚英著,1980年出版,长篇小说。 《将军吟》莫应丰著,1980年出版,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纪实小说。 《芙蓉镇》古华著,1981年出版,描述了文革期间农村人的生活,曾获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路遥著,1986年出版,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黄金时代》王小波著,1991年出版,中篇小说。 《活着》余华著,1993年出版,余华的代表小说之一。 《一个人的圣经》高行健著,1999年出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亮剑》都梁著,2001年出版,小说后半本大量描写了文革运动。 《血色浪漫》都梁著,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 《兄弟》余华著,2005年出版,小说上部描写宋钢与李光头两个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 《三体》刘慈欣著,2006年出版,书中描写大量文革情节,以叶哲泰的遭遇影射文革期间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遭受到的迫害。 《生死疲劳》莫言著,2006年出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启蒙时代》王安忆著,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 《民主课》曹征路著,2013年出版,长篇小说,小说以参与文革的红卫兵的第一视角叙述。 电影 (部分知名作品,以出品年代顺序排列) 《再见中国》(1974年:唐书璇导演及编剧,描述文革时中国大陆知青因不同理想而逃亡到香港,影片曾被香港政府以「影响与邻近地区关系」禁映) 《创业》(1974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大庆、导演:于彦夫、演员:张连文(饰周挺杉)、李仁堂(饰华程)) 《决裂》(1976年,李文化导演,郭振清,王苏娅,温锡莹,葛存壮,鲍烈主演) 《巴山夜雨》(1980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葉楠,导演:吳永剛、吳貽弓,演员:張瑜(饰劉文英),李志輿(饰秋石)) 《枫》(1980年 峨嵋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郑义、导演:张一、演员:徐枫(饰卢丹枫)、王尔利(饰李红钢) 《戴手铐的旅客》( 1980年 导演:于洋 编剧:纪明 马林 演员:于洋、邵万林,赵子岳,马树超,葛存壮 《苦恋》(1980年,彭宁导演,白桦、彭宁编剧,刘文治、黄梅莹主演) 《天云山传奇》(1980年,谢晋导演,石维坚主演) 《皇天后土》(1980年):中央电影公司(台湾)出品,描述中国大陆文革时期种种荒谬情况,主要演员有秦祥林、刘延方、郎雄、柯俊雄、胡慧中、归亚蕾 《小街》(1981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徐银华 导演:杨延晋 摄影:应福康、郑宏 美术:刘藩 作曲:徐景新 演员:郭凯敏(饰夏)、张瑜(饰俞)) 《牧马人》(1982年,谢晋导演,朱时茂主演) 《芙蓉镇》(1986年,谢晋导演,阿城、谢晋编剧,刘晓庆、姜文主演) 《末代皇帝》(1987年,柏納多·貝托魯奇導演,編劇,片中溥儀晚年時期提及到文革批鬥的情形) 《棋王》(1992年,徐克、严浩导演,严浩、梁家辉编剧,梁家辉、岑建勋主演) 《霸王别姬》(1993年,陈凯歌导演,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 《蓝风筝》(1993年,田壮壮导演,萧矛编剧,吕丽萍、濮存昕、李雪健、郭冬临、郭宝昌、张丰毅主演) 《活着》(1994年,张艺谋导演,余华原著,芦苇编剧,葛优、巩俐主演)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姜文导演,王朔原著(《动物凶猛》),夏雨、宁静主演) 《天浴》(1998年,陈冲导演,陈冲、严歌苓编剧,李小璐、洛桑群培主演)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2002年,法国籍的华人戴思杰执导之电影,由周迅、刘烨和陈坤主演) 《八九点钟的太阳》(2004年,卡玛、白杰明、高富贵导演) 《长恨歌》(2005年,关锦鹏导演,杨智深编剧,梁家辉、郑秀文主演,改编自王安忆的同名小说) 《我虽死去》(2007年,胡杰导演,文革“红八月”期间卞仲耘之死的纪录片) 《山楂樹之戀》(2010年,张艺谋导演,艾米原著《山楂樹之戀》,尹麗川、顧小白、阿美编剧,周冬雨、竇驍主演) 《我11》(2012年,王小帅导演,王小帅、劳·倪编剧,刘文卿、闫妮、乔任梁、王景春主演) 《归来》(2014年,张艺谋导演,严歌苓原著《陆犯焉识》,邹静之编剧,陈道明、巩俐主演) 《闯入者》(2014年,王小帅导演,王小帅编剧,吕中、秦海璐、冯远征、秦昊、石榴主演) 《狼图腾》(2015年,让·雅克·阿诺导演,让·雅克·阿诺,约翰·科里,芦苇编剧,冯绍峰、窦骁、巴森扎布、昂和妮玛和尹铸胜主演,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 《芳华》(2017年,冯小刚导演,严歌苓编剧,黄轩、苗苗、锺楚曦主演) 《无问西东》(2018年,李芳芳导演,李芳芳编剧,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陈楚生主演) 《一秒钟》(2019年,张艺谋导演,张艺谋、邹静之编剧,张译、刘浩存、范伟等主演) 《椒麻堂會》(2021年,邱炯炯導演,邱炯炯編劇,易思成、關南、邱志敏、顧桃、薛旭春主演) 纪录片 《文革那些事儿》(2006年,日本NHK电视台四集纪录片,纪念文革发动40周年,2007年获第44届银河奖优秀奖) 《罪行摘要》(2014年,徐星导演,历时三年对14位老人进行寻找和采访) 电视剧 (部分知名作品,以出品年代顺序排列) 《燃燒歲月》(1990年,1990年香港無綫電視电视剧, 鄭伊建,劉青雲主演) 《还看今朝 (天网)》(1990年香港亞洲電視电视剧,韦家辉监制,黄日华、任达华主演) 《暴雨燃燒》(1991年香港亞洲電視电视剧,韋家輝監製,任達華、關詠荷主演) 《大地之子》(1995年中日合作电视剧,上川隆也主演) 《福贵》(2005年中國大陸电视剧,朱正导演,改編自余华原著《活着》,谢丽虹编剧,陈创、刘敏涛主演) 《风筝》(2013年柳云龙执导中國大陸电视剧,由柳云龙、罗海琼、李小冉领衔主演) 《父母爱情》(2014年孔笙导演中國大陸电视剧,刘静编剧,郭涛、梅婷主演) 《彭德怀元帅》(2016年中國大陸电视剧,由宋業明執導,董勇主演)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崔之元:〈毛澤東文革理論的得與失〉(2007) 丁學良:〈“文化大革命”就是形形色色的人相互報復的革命〉。 彭麗君:〈文革中的幽靈:作為「牛鬼蛇神」的知識分子〉。 艾愷:〈文革:四十後的破曉〉。 新语丝文革专辑 中国文革受难者纪念园 八九点钟的太阳 文革博物馆 一个关于文革的演讲 文革史 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 文革五十年專題 BBC 參見 反智主义 文化滅絕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 中国共产党政治运动列表 中国大屠杀列表 共产主义政权下的大屠杀 文化大革命口号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物古迹损毁列表 文化大革命时期考古发现列表 文革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年表 文化大革命年表 毛崇拜 毛泽东思想 全国大串连 上山下乡运动 批林批孔运动 六七暴動 六八运動 文革2.0 破四旧 中国国家主席存废之争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 林彪 江青 四人帮 邓小平 周恩来 刘少奇 华国锋 上纲上线 中国共产党 红卫兵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内部书 去中国化 紅色恐怖 大清洗 古拉格 文革五十週年 中國共產黨相關爭議 |
在2015年年初臺灣通過《動物保護法》部分修正案,因為對於非人類動物生命的重視,雖然缺乏相關配套措施,臺灣還是廢除了動物安樂死。 接受或寻求安乐死的著名个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奧地利出生、英國接受自愿主動安乐死) 特麗·夏沃(1963-2005年,美國、非自愿被動安乐死) 鄧紹斌(1969-2012年,香港人,頸部以下癱瘓、因为敗血病于2012年12月9日離世) (1991年,日本案例) 克里斯汀·德·迪夫,諾貝爾醫學獎得主,2013年5月4日採取安樂死離世,享年96歲。 雨果·克劳斯,比利時作家,2008年離世,享年79歲。 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氣管炎、高血壓、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曾经表示要求安樂死。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王明成因目睹母親夏素文受肝病折磨,要求醫院于1986年6月29日為她實施安樂死。他和執行安樂死的醫生蒲連升被控故意殺人罪,成為中國第一宗安樂死案例。 1991年4月6日,漢中市人民法院判决蒲連升、王明成虽然违法,但不构成犯罪。2003年,王明成罹患胃癌后也要求安乐死未果,于8月3日去世。 王曉民,二戰後台灣第一個受社會廣泛注目的植物人案例。1963年王曉民因車禍成為植物人,長期臥床由父母照料數十年之久,母親趙錫念擔心自己死後王曉民無人照護,於1983年向立法院請願,要求速訂安樂死法律,引發立法委員激烈辯論,由於多數委員反對,且學者對於日後可能的安樂死濫用存有疑慮,因此未獲結論,王曉民直到2010年逝世都未清醒。 傅達仁(1933-2018年,節目主持人,在瑞士接受安樂死) 林優里,日本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透過協助自殺離世,享年51歲。醫師大久保愉一和山本直樹因涉嫌協助自殺遭到日本警方逮捕。 参见 優生學 儿童安乐死 安乐死 (美国) 安寧緩和醫療 瑞士安樂死議題 加拿大安樂死議題 荷蘭安樂死議題 印度安乐死 脑死 協助自殺 死刑存廢問題 参考文献 他 | 根據一個人是否給予知情同意,安樂死可分為三種類型:自願、非自願和不自願。 醫學和生物倫理學文獻中存在關於非自願(進而是不自願)殺害患者是否可以被視為安樂死的爭論,無論其意圖或患者的情況如何。在汤姆·比彻姆(Tom Beauchamp)和阿诺德·戴维森(Arnold Davidson)以及後來迈克尔·雷恩(Michael Wreen)提供的定義中,患者的同意與否並不被視為他們的標準之一,儘管可能需要它來證明安樂死的合理性。然而,其他人認為同意是必不可少的。 自願安樂死 自願安樂死(Voluntary euthanasia)是在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主動自願安樂死在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是合法的。在美國,根據南希·克魯桑(Nancy Cruzan)有關安樂死的判決後,被動自願安樂死在整個美國都是合法的。當患者在醫生的幫助下死亡時,通常使用协助自杀(Assisted Suicide)一詞。在瑞士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蒙大拿州和佛蒙特州,協助自殺是合法的。 非自願安樂死 非自願安樂死(Non-voluntary euthanasia)是在沒有得到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例如兒童安樂死在全世界都是不合法的,但荷蘭根據格羅寧根議定書(Groningen Protocol),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已將其非刑事化。被動形式的非自願安樂死(即維生治療)在一些國家在特定條件下是合法的。 不自願安樂死 不自願安樂死(Involuntary euthanasia)是違背患者意願的。 主動及被動安樂死 除了分为自願、非自願和不自願之外,安樂死还可以分為主動或被動(Active/Passive,或譯為積極/消極) 。被動安樂死牽涉到對延續生命必要的維生治療。主動安樂死需要使用致命的物質或力量(例如進行致命性注射),並且更具爭議性。雖然一些作者認為這些術語具有誤導性和無益,但它們仍然很常用。在某些個案下亦存在著爭議,例如應否將必需服用但有毒的鎮痛藥視為主動或被動。 執行與否 以荷蘭為例,目前在荷蘭要執行安樂死,必須出自病人的个人意願,并且有醫生證明病人正在處於「不能減輕」和「不能忍受」的痛苦中,醫生和病人之間也得先達成共識,確認安樂死已經是他們的唯一選擇。安乐死在许多国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例如美國的特麗·夏沃案)。荷蘭自2002年實施安樂死以來,執行死亡人數大幅上升且逐年遞增。 一、目前已立法容許主動安樂死的國家及地區: 歐洲:、、、(醫師需親自注射) |
M22:它的直径约18弧分,是个结构松散的球状星团,用8英寸(20厘米)望远镜可以很好的观测,甚至,能分辨出它中心部分很多单个恒星。M22是相距地球较近的星团,只有10600光年。总星等为+5.1。 M23:这是个大而壮观的疏散星团,约100颗星等在+9或更暗的恒星。它的星等是+5.5,距离地球2050光年。 小人马恒星云(M24):它的直径超过1度,并不是真正的星团,而是银河中的一个明亮部分。裸眼可见。但用双筒望远镜看的更清晰。用小型望远镜可以看见数不清的成片恒星。距离地球約10000光年。 M25:这是一个明亮稀疏的疏散星团,有大约50颗+6星等的恒星,还有更多更暗的。距离地球2000光年。 M28:这是一个小的中等亮度但很致密的球状星团。需要约口径12英寸(30厘米)的望远镜才能分辨出单个恒星。其星等是+6.9。距离地球約18300光年。 M54:这是一个中等亮度但小而致密的小球状星团,需要使用大望远镜才能分辨出它,它的星等是+7.7,距离地球87400光年。 M55:在箕宿二西面约7.5°的M55。这是一个明亮结构松散的球状星团,用8英寸(20厘米)望远镜容易分辨。其星等是+7.0,距离地球17600光年。 M69:这是个又小又圆的球状星团,相当致密。使用8英寸(20厘米)的望远镜的高倍放大可以分辨出一些處於邊緣的星,星等+7.7。距离地球29000光年。 M70:是一個位於人馬座的球狀星團,接近銀河系的中心,是由梅西耶於1780年所發現的。星團內已知有2顆變星。 距离地球29400光年。 M75:也稱為NGC 6864,是一個球狀星團,於1780年被皮埃尔·梅尚發現,並且在同年被梅西爾發現並登錄在他的疑似彗星目錄中。距离地球67500光年。 中国星官 中国古代的星宫系统中人马座天区包括箕宿的箕、斗宿的斗、天渊、建、天籥、狗国、狗、天鸡、农丈人等星官。 箕Winnowing Basket(箕4):人马座γ、δ、ε、η 斗Dipper(斗6):人马座μ、λ、φ、σ、τ、ζ 天渊Celestial Spring(斗3):人马座α、β1、β2 建Establishment(斗6):人马座ξ2、ο、π、43、ρ、υ 天籥Celestial Keyhole(斗8):HD 162978(天籥一)、HD 161664(天籥二)、人马座3 | M54:这是一个中等亮度但小而致密的小球状星团,需要使用大望远镜才能分辨出它,它的星等是+7.7,距离地球87400光年。 M55:在箕宿二西面约7.5°的M55。这是一个明亮结构松散的球状星团,用8英寸(20厘米)望远镜容易分辨。其星等是+7.0,距离地球17600光年。 M69:这是个又小又圆的球状星团,相当致密。使用8英寸(20厘米)的望远镜的高倍放大可以分辨出一些處於邊緣的星,星等+7.7。距离地球29000光年。 M70:是一個位於人馬座的球狀星團,接近銀河系的中心,是由梅西耶於1780年所發現的。星團內已知有2顆變星。 距离地球29400光年。 M75:也稱為NGC 6864,是一個球狀星團,於1780年被皮埃尔·梅尚發現,並且在同年被梅西爾發現並登錄在他的疑似彗星目錄中。距离地球67500光年。 中国星官 中国古代的星宫系统中人马座天区包括箕宿的箕、斗宿的斗、天渊、建、天籥、狗国、狗、天鸡、农丈人等星官。 箕Winnowing Basket(箕4):人马座γ、δ、ε、η 斗Dipper(斗6):人马座μ、λ、φ、σ、τ、ζ 天渊Celestial Spring(斗3):人马座α、β1、β2 建Establishment(斗6):人马座ξ2、ο、π、43、ρ、υ 天籥Celestial Keyhole(斗8):HD 162978(天籥一)、HD 161664(天籥二)、人马座3 狗国Territory of Dog(斗4):人马座ω、60、62、59 狗Dog(斗2):人马座52、χ1 |
星系 類星體 系外行星 有幾個深空天體的目錄:收錄了110個深空天體的梅西耶星雲星團表,更全面的星雲星團新總表總數將近8,000個天體),以及另外幾種。還有更多的天體列在專業的烏普薩拉星系總表,許多天文愛好者利用這些對象來測試她們的觀測設備和磨練觀測的技巧。在每年的特定日子,有些地區會舉辦梅西爾馬拉松競賽,要求參加者在一個夜晚看遍110個梅西爾天體。收錄了400個深空天體赫歇爾目錄則被設計作為有經驗的天文學家測試更大的望遠鏡之用。 相關條目 梅西耶天体 梅西耶天体列表 NGC天体 NGC天体列表 IC天体 IC天体列表 參見 Concise Catalog of Deep-sky Objects: Astrophysical Information for 500 Galaxies, Clusters and | 星團 疏散星團 球狀星團 星雲 瀰漫星雲(亮星雲) 發射星雲 反射星雲 暗星雲 超新星殘骸 行星狀星雲 星系 類星體 系外行星 有幾個深空天體的目錄:收錄了110個深空天體的梅西耶星雲星團表,更全面的星雲星團新總表總數將近8,000個天體),以及另外幾種。還有更多的天體列在專業的烏普薩拉星系總表,許多天文愛好者利用這些對象來測試她們的觀測設備和磨練觀測的技巧。在每年的特定日子,有些地區會舉辦梅西爾馬拉松競賽,要求參加者在一個夜晚看遍110個梅西爾天體。收錄了400個深空天體赫歇爾目錄則被設計作為有經驗的天文學家測試更大的望遠鏡之用。 相關條目 梅西耶天体 梅西耶天体列表 |
Sagittarius (AKN-2)),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货船 音乐 ,1960年代美国乐队 动物学 蛇鷲(Sagittarius | (SuperStar Sagittarius),一艘游轮 (USS Sagittarius (AKN-2)),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货船 |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相關頁面 新道家 道教 崂山 张三丰 崂山道士 研究書目 宇野精一 編:《中國思想之研究(二)道家與道教思想》(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 池田知久 著,王啟發 等 譯:《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莊子》為中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 葉維廉:《道家美學與西方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外部連結 道家經典 (簡體 繁體 ) 陳漢生:〈道家在中國哲學中的地位 〉。 吳展良:〈古代道家思想中的變化觀 〉。 安乐哲:〈古典儒家与道家修身之共同基础 〉。 David Jones:〈分形自我与自然构成:道家圣人和混沌理论 〉。 鍾振宇:〈道家的器具存有論—與海德格器具理論之跨文化對話 〉。 森秀樹:〈道家和名家之間 〉。 池田知久:〈论老庄的“自然”——兼论中国哲学“自然”思想的发生与展开 〉。 木村英一:〈兩漢時代的老子之學〉 池田知久:〈儒学的国教化与道家 〉。 漢克傑:〈「樸」:老子美學觀點及其在魏晉南北朝的演變 〉。 刘剑梅:〈现代文人“庄子梦”的破灭 〉。 刘剑梅:〈现代文人“庄子梦”的破灭(续) | 庄子通常當是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者,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差異在於老子主張德源自於道,而庄子主張德出自於人,他的著作表现出他的思想涵盖了当时各种思潮。后人常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是道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具有非常显著的悲观主义,其思想主要关注在生命上,以修身为主旨,“内圣”的观念被庄子发挥到了极点。庄子的人身哲学被后世用来倡导艺术精神的培养,打破小我与天地自然合一的超越精神,以审美的意态体悟世界,对中国的诗歌、绘画等许多艺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庄子》在文学上也取得了相当成就,代表作《逍遥游》是先秦散文的巅峰作品之一。 「道」 庄子虽然也承认“道”是万物本源,但和老子的“道”存在一定差异。老子主张“道”为非存在,并以自然显现出来,庄子的观点则不同。庄子在支持“道”是无(非存在)同时,比老子更加关注“道”中关于“存在”的内涵。《庄子》中的“道”表现出了不可穷尽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庄子并不仅把“道”的存在归结于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自然,他试图比老子更确切的描述不可描述的“道”。他不仅把着眼点停留于自然循环变化的规则,还将目光投向不可预测的,不能预期的变化。这种对于自然具有创造性的欣赏对后代也产生了相当影响。 实在观 在《庄子》中记述了许多庄子好友惠施所提出的问题。先秦时期,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引发了中国古代语言危机的高峰。他们提出的诸多悖论引起了关于存在的广泛关注,影响了当时与后人思考世界的方式。庄子也受到了名家思想的影响,他肯定事物的有限实在性,“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说话并不等于吹气,毕竟说出了某些东西。)即假如语言没有被日常虚假意识或者成见之类所影响,语言也许可以与事物本体表现一致。“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鰌然乎哉?”(人睡在潮湿的地方,腰背就会疼痛,甚至最後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庄子认为语言可以说出东西,但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知性层面都不能以对或错的方式来谈论他们。只有在非存在的条件下,所有存在和关系才能找到本源。对于日常经验性的世界,是一种有条件的实在,从根本上讲是空的(这和佛教的哲学观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和老子对于伦理上的偏好不同,庄子主张以一种审美的、艺术的角度而非科学的态度来观察世界,所以他对于自然世界的有限存在表现出了绝对意义上的价值中立。 人类领域 庄子同样试图回答关于“道”在人类领域中发生分离的问题。和老子所具有的原始主义,试图使人们从高等文明的扭曲环境中解脱出来不同,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人类意识的病态是与生具来的,不存在任何原始主义的解决方案。庄子敏锐地意识到,老子的圣贤观点中,圣贤有意识的设计了方案,使人们远离文明的状态,这里存在矛盾。 庄子的人生哲学强调“齐物”和“逍遥”。 庄子认为人类意识的病态使人们将注意力聚集于变幻无穷的周边世界中,人们的喜好厌恶,对错的是非观通过各种形式变得固定起来,即便人正在与周边世界的有限存在一样步向死亡中也仍然执迷不悟。这就是“齐物”思想的起源,即对所有有限存在的绝对公平认识,超越事物间的差别,避免用是非、大小、好坏等主观倾向看外物,打破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达到万物齐一的境界,这是庄子哲学的颠峰之处。庄子深刻的认识到人与其他自然万物不同,只需要互相贬斥对方是“错误的”,就能对同一件事有完全不同的意见(当时儒家与墨家间的冲突便是最好的证据,庄子对此表示了相当的失望),然而同存于“道”中,又有什么能是“正确”或“错误”的呢? 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最高层次,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的解放,是主观形态的解放,他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不是一种政治原则,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这时,人们抛弃了私心,功名利禄,彻底置身于宇宙之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句被普遍认为《逍遥游》一篇主旨,同时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所受挑战 庄子的哲学思想受到了既是好友又是对手的惠施的挑战。两人虽然同样否定了人们常识主义立场的实在观,但在人类领域上,两人出现了分歧。当庄子提出“齐物”与“逍遥”时,惠施指出在本质上仍然是有限存在的人类,怎么能出现这样的人——能够超越其本身的有限性约束,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乃战国时代主流道家学派。“黄”意指黄帝,“老”意指老子,黄老学派则意为以黄帝为依托,发扬老子思想的一个学派。该学派与老庄思想有着显著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分歧,这个学派的重要特征是和法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近年来将黄老学派定义为道家和法家的结合,在西方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该学派主要谈讨社会政治问题。 思想起源 战国时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当时诸如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各派中产生了一群特殊人物,他们本身都带有这样一种道家气质:不受所处社会环境中虚假善恶观念的影响。《荀子·正论》:“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为欲多。”(人们真正的欲望其实很少,可他们却相信它们是很多的。)是这类人的格言之一。他们可以忍受这个世界加给他们的侮辱和谩骂,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侮辱并不能玷污他们真正的尊严。在他们内在的对于世界的冷漠无情中,具有一种和老子、庄子同样深刻的精神独立性。这种内在的宁静最终产生了像慎到这样特殊的人物,他同时被归为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特殊性在于,道家思想成为了促进他社会目的的工具。 「道」 司马谈曾这么总结黄老学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由于黄老学派将“道”作为一种工具,那么这种和“无为”具有相抵触的概念的“道”必然和老子、庄子之“道”存在其不同之处。 政治主张 黄老学派不同意老子原始主义的观点,政治秩序被同样认为是“自然”的。慎到持有这样的观点:制度和文明本身就是“道”的具体表现。这是由于慎到本身内心的宁静,没有偏见,不带价值判断,他完全不受制于他人的生存状态中,才最终得到了“法”是“道”的终极体现这样无暇次的观点。慎到主张“贤未足以服众,而势足以屈人。”(贤人并不能说服很多的人,但一个有权势的职位足以使他人屈服。)这是和法家先驱申不害的“术”不同的。所以黄老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君无为而臣有为”。君王只有依赖其下属的目的性活动(有为)才能维持其本人的无为。以制度为基础,将责任委托给他人,而自身只是将这种制度和他的精神融合在一起。 新道家 中國哲學大師,新儒家學者馮友蘭於1948年時,於《中國哲學簡史》當中提出了新道家(當代新道家,又稱現代新道家)的概念。 影响 自由主义 道家崇尚自由,这与现代自由主义观点不谋而合。 哲学 与儒家强烈关注伦理学中道德实践问题不同,老庄思想覆盖了哲学的各方面,且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互补的。 老庄思想在宇宙观、本体论上提出了“道”这一无法被言说而只能被体悟的终极概念,也奠定了道家思想的主基调,即我们所能体验的只是有限存在,而作为非存在而存在的“道”只能被体悟而无法感知。 在知识论上老庄都主张以辩证思想考察世界,庄子提出以一种超越知识的态度来认识知识。 伦理学上庄子人生哲学的齐物论和逍遥观对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在中西方都有人以庄子人生哲学处世。老子则对儒家的道德观进行了批判,主张一种原始朴素主义。 政治 道家在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汉初,以黄老学派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占据了历史舞台,自漢高祖、汉惠帝、呂太后、竇太后、汉文帝、汉景帝等國家領導人,到蕭何、曹參、陈平、田叔等行政首長都推崇道家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曹参,在齐国时,他以“清静无为而民自定”的政治方针治国,百姓安宁,齐国大治。萧何去世后,曹參继任相国,政策无一创新,皆以萧何所订律法为准。即便如此在民间被赞为“载其清静,民以宁一”,又被史学家评为“萧规曹随,守而勿失”。 道家思想的政治高峰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将汉朝从“自天子不能具均驷,将相或乘牛车。”发展到“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维持这一政策方针的关键人物是窦太后,由于她坚持这条路线,一直到她去世以后,漢武帝才改變國家方針。 艺术 老子、庄子本身从未谈过关于艺术的问题,也没有表述过艺术是否具有价值的观点。老子、庄子对于后代艺术的影响在于他们的思想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尤其以庄子的人生哲学为甚)。道家思想主要通过魏晋玄学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绘画 在人物绘画上,改变了以描写人物道德的主题,而是以个人风采个性代之,顾恺之主张的“传神写照”的画风兴起。 在山水绘画上,以“自然”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品格,在用色上,水墨之风压倒了以青绿山水成为主流。古代山水画家几乎都未脱离道家思想的影响,山水绘画兴起的本身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绘画技艺上,注重用墨的虚实相间,精神自由。将“以技进乎道”作为画家毕生最高境界。 音乐 老子的“淡兮无其味”、“大音希声”形成了中国古琴的重要审美品格。老子的“淡”与儒家的“和”相结合,形成了“淡和”的观点。清朝汪绂在《立雪斋琴谱》中以儒释道,将“淡”定义为“节有度,守有序,无促韵,无繁声,无足以悦耳。”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消极的影响。“大音希声”以有声之乐为参照,肯定了无声之乐的永恒之美,强调了弦外之音的重要性,成为了历代琴人所追求的至境。 明朝李贽以庄子的“法天贵真”出发,对典型儒家美学思想的“琴者,禁也”命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琴者,心也”的本质是将音乐定义为一种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根本价值是对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封建统治的工具。这种以自然为美、追求古琴自由表达人之各种感情的观点对古琴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戏剧 中国戏剧美学也受到了庄子的人生哲学影响,以“尚真”作为中国戏剧灵魂。中国戏剧本质上表现一种人格境界、真我境界,常带有一种平民气息。 在创作手法上,以庄子的寓言手法为基础,取材于生活又提炼于生活。 在创作性和演出上以不自觉性作为最高境界。汤显祖以庄子的“一汝神,端而虚”作为对演员的演出要求。 道家与道教之間的区别 道家思想是哲学学派,道教是宗教信仰。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神仙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部分学者认为,就本身来说,这种神仙崇拜和道家思想少有相关联成份,老子、庄子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的文字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现“道”的人物意象,道教尊老子为祖師,又追求耳目不衰、长生不死,这和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有相悖之处的,将两者完全混为一谈是认识上的误区。东汉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本的王充著有无神论作品《论衡》,对汉末流行的神仙崇拜进行了全面批判,在中国思想史上获得了很高地位。 在西方,道家与道教统称为Taoism,以Religious Taoism(道教)和Philosophical Taoism(道家)将他们区分开来。西方学者普遍认为道家是纯哲学的,道教是思想宗教化的产物。 宗教哲學家唐纳德·毕肖普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导论》一书表示:「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道家的哲学思想所缺少的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道家诉诸心灵或理性,而道教却诉诸于人的情感、情绪或情趣。道教充分普遍而又巧妙地利用人的敬惧、神秘和惊异等感觉,而道家却对此熟视无睹。」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新斯科舍省,從2004年9月24日; 萨斯喀彻温省,從2004年11月5日; 纽芬兰省,從2004年12月21日; 新不伦瑞克省,從2005年5月23日; 2005年7月20日(經由《民事婚姻法令》): 阿尔伯塔省、 爱德华王子岛省、 努纳武特地区及 西北地区。 請注意在一些情况下,婚姻在這些日期前已經被合法化(比如安大略省早在2001年就開始合法為同性伴侶執行同性婚姻),但是其法律的有效性受到質疑。而上面的日期表示該法律有效性最終被確定的日期。 安大略省政府認可於2001年1月14日在多倫多執行的同性婚姻的決定,使得安大略省實際上成為全球第一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政府(荷蘭和比利時分別於2001年4月及2003年6月才合法化同性婚姻)。 概要 在聯邦《民事婚姻法令》生效前,同性婚姻均是由當地的省級或地区級法院判决禁止同性婚姻的法律違憲而實現的。此後,很多同性伴侶在這些省獲得結婚證書。如同異性伴侶一樣,他們無需成為這些省的居民就可以在這些省份結婚。 但是這些同性戀婚姻證書很大程度上是只具有中間階段的法定資格。根據加拿大憲法,婚姻的定義是聯邦政府的責任——這點在2004年12月9日,加拿大最高法院就「關於同性婚姻」釋法的時候進行了確認。但此後直到2005年7月20日,聯邦政府仍沒有通過一项法律確定最近各省法院的判決。在《C-38法案》通過前,在四個管轄區內,婚姻的定義並沒有被法院裁決為違憲,但在其他九個管轄區則被判決無效。鑑於最高法院的裁決,加拿大法律先例的作用和整體的法律環境,其他四個管轄區也很可能會將同性婚姻進行合法化。事實上,在聯邦律師已經不再質疑這些裁決的情況下,只有阿尔伯塔省保守黨政府仍然正式反對。阿尔伯塔省省長Ralph Klein威脅將引用《加拿大人權利與自由憲章》中的(notwithstanding clause)來阻止同性婚姻在該省被合法化。 2003年6月17日,自由黨總理保罗·马丁宣布將提交議案,將同性婚姻合法化。草擬的《C-38法案》於2003年7月17日由自由黨司法部長Martin Cauchon公佈。在法案遞交議會前,聯邦內閣將草案作為指引問題(reference question),提交給最高法院(「關於同性婚姻」,Re Same-Sex Marriage),詢問高院只把婚姻限定給異性戀夫婦是否符合《加拿大人權利與自由憲章》,或者是如果同性的公民結合是否可以是另外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案。2004年12月9日,加拿大最高法院裁決,同性間的婚姻是合憲的,聯邦政府有唯一權限可以修改婚姻的定義,以及《憲章》保證宗教自由的條款可以允許宗教組織擁有拒絕為同性伴侶執行婚禮的權利。 在最高法院作出決定之後,自由黨司法部長歐文·考特勒於2005年2月1日引入《C-38法案》,以在全國範圍內合法化同性婚姻。雖然保羅·馬丁政府支持該法案,但他也允許下議院的議員就此自由投票。若法案不獲通過,已經合法化的省份和地區將維持已經合法的同性婚姻,而其他省份和地區將很可能看到開始出現法律訴訟來爭取在剩餘行政管轄區內將同性婚姻合法化。除非議會根據《加拿大人權利與自由憲章》的豁免條款通過法令來限制婚姻之存在於異性間,或者如同幾個保守宗教團體或政治家建議的,將「婚姻之定義為一男一女之結合」加入到加拿大憲法當中,否則這種趨勢難以逆轉。考慮到當時下議院的組成成員,這些可能性都非常小。保守的阿爾伯塔省省長Ralph Klein提出的將這個問題交由公投解決的建議被主要四個政黨的領導人所拒絕。 歷史 法院裁決 在1999年,加拿大最高法院在「M. v. H. [1999] 2 S.C.R. 3」一案中裁定在加拿大的同性伴侶有權得到與婚姻有關的多項經濟和法律福利。但是這個裁決卻止步在給予他們完整的合法婚姻權上。很多影響伴侶的法律在省政府級別而不是聯邦政府級別生效。結果,同性伴侶的權利根據各省的情況而不同。 2002年和2003年,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卑詩省的高院都裁決將婚姻限制在異性之間違反《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的平等條款。 安省,審訊庭裁決:「Halpern v. Canada (Attorney General) 95 C.R.R. (2d) 1」(安省高院,2002年7月12日) 魁北克省:「Hendricks v. Quebec [2002] R.J.Q. 2506」(魁北克高院,2002年9月6日) 卑詩省:「Barbeau v. | 努纳武特地区及 西北地区。 請注意在一些情况下,婚姻在這些日期前已經被合法化(比如安大略省早在2001年就開始合法為同性伴侶執行同性婚姻),但是其法律的有效性受到質疑。而上面的日期表示該法律有效性最終被確定的日期。 安大略省政府認可於2001年1月14日在多倫多執行的同性婚姻的決定,使得安大略省實際上成為全球第一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政府(荷蘭和比利時分別於2001年4月及2003年6月才合法化同性婚姻)。 概要 在聯邦《民事婚姻法令》生效前,同性婚姻均是由當地的省級或地区級法院判决禁止同性婚姻的法律違憲而實現的。此後,很多同性伴侶在這些省獲得結婚證書。如同異性伴侶一樣,他們無需成為這些省的居民就可以在這些省份結婚。 但是這些同性戀婚姻證書很大程度上是只具有中間階段的法定資格。根據加拿大憲法,婚姻的定義是聯邦政府的責任——這點在2004年12月9日,加拿大最高法院就「關於同性婚姻」釋法的時候進行了確認。但此後直到2005年7月20日,聯邦政府仍沒有通過一项法律確定最近各省法院的判決。在《C-38法案》通過前,在四個管轄區內,婚姻的定義並沒有被法院裁決為違憲,但在其他九個管轄區則被判決無效。鑑於最高法院的裁決,加拿大法律先例的作用和整體的法律環境,其他四個管轄區也很可能會將同性婚姻進行合法化。事實上,在聯邦律師已經不再質疑這些裁決的情況下,只有阿尔伯塔省保守黨政府仍然正式反對。阿尔伯塔省省長Ralph Klein威脅將引用《加拿大人權利與自由憲章》中的(notwithstanding clause)來阻止同性婚姻在該省被合法化。 2003年6月17日,自由黨總理保罗·马丁宣布將提交議案,將同性婚姻合法化。草擬的《C-38法案》於2003年7月17日由自由黨司法部長Martin Cauchon公佈。在法案遞交議會前,聯邦內閣將草案作為指引問題(reference question),提交給最高法院(「關於同性婚姻」,Re Same-Sex Marriage),詢問高院只把婚姻限定給異性戀夫婦是否符合《加拿大人權利與自由憲章》,或者是如果同性的公民結合是否可以是另外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案。2004年12月9日,加拿大最高法院裁決,同性間的婚姻是合憲的,聯邦政府有唯一權限可以修改婚姻的定義,以及《憲章》保證宗教自由的條款可以允許宗教組織擁有拒絕為同性伴侶執行婚禮的權利。 在最高法院作出決定之後,自由黨司法部長歐文·考特勒於2005年2月1日引入《C-38法案》,以在全國範圍內合法化同性婚姻。雖然保羅·馬丁政府支持該法案,但他也允許下議院的議員就此自由投票。若法案不獲通過,已經合法化的省份和地區將維持已經合法的同性婚姻,而其他省份和地區將很可能看到開始出現法律訴訟來爭取在剩餘行政管轄區內將同性婚姻合法化。除非議會根據《加拿大人權利與自由憲章》的豁免條款通過法令來限制婚姻之存在於異性間,或者如同幾個保守宗教團體或政治家建議的,將「婚姻之定義為一男一女之結合」加入到加拿大憲法當中,否則這種趨勢難以逆轉。考慮到當時下議院的組成成員,這些可能性都非常小。保守的阿爾伯塔省省長Ralph Klein提出的將這個問題交由公投解決的建議被主要四個政黨的領導人所拒絕。 歷史 法院裁決 在1999年,加拿大最高法院在「M. v. H. [1999] 2 S.C.R. 3」一案中裁定在加拿大的同性伴侶有權得到與婚姻有關的多項經濟和法律福利。但是這個裁決卻止步在給予他們完整的合法婚姻權上。很多影響伴侶的法律在省政府級別而不是聯邦政府級別生效。結果,同性伴侶的權利根據各省的情況而不同。 2002年和2003年,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卑詩省的高院都裁決將婚姻限制在異性之間違反《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的平等條款。 安省,審訊庭裁決:「Halpern v. Canada (Attorney General) 95 C.R.R. (2d) 1」(安省高院,2002年7月12日) 魁北克省:「Hendricks v. Quebec [2002] R.J.Q. 2506」(魁北克高院,2002年9月6日) 卑詩省:「Barbeau v. British Columbia 2003 BCCA 251」(卑詩省上訴庭,2003年5月1日) 上述的這些法案裁決都將無效性聲明的效力暫停兩年,以允許聯邦法院考慮對這些裁決的反應。但是,2003年6月10日,安省上訴法庭就「Halpern」一案的上訴作出裁決。法庭認同下一級法院關於傳統婚姻的定義具有歧視性,同性婚姻是法律允許的。但是,不同於以上的三個裁決,上訴庭並沒有暫緩其決定以允許議會考慮這個議題。相反,法院裁決同性婚姻在全安省立即有效。 此前上訴的聯邦自由政府在上訴庭作出決定後,總理克雷蒂安於2003年6月17日宣布聯邦政府不會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相反,他的政府將會草擬《民事婚姻法令》,並交給高院諮詢其意見。 同性伴侣的其它权益 其它形式结合 加拿大同性伴侣被赋予了大多数与异性伴侣一样的权利。1999年,加拿大最高法院判决同性伴侣必须享有同居伴侣应有的权利。 移民 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认可申请移民的外国公民与加拿大公民或加拿大永久居民在加拿大注册的同性婚姻。移民部亦认可国外同居的同性伴侣所申请的家庭移民,但是要求同性伴侣提供法律证明且同居一年或以上。 在民事婚姻法令通过后,移民部通过了不认可在加拿大以外注册的同性婚姻的内部政策。比如尽管加拿大与荷兰的同性婚姻均合法且加拿大承认荷兰的同性婚姻,但是在荷兰与伴侣注册的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不能凭支持他的伴侣移民加拿大。2006年12月12日,新民主党国会议员苗锡诚在国会下议院发起提案,要求公民及移民部立即废除歧视同性婚姻的内部政策并“在移民事务上立刻如承认异性婚姻一样承认于加拿大外注册的同性婚姻”。该提案得以通过。2007年2月,公民及移民部网站更新并废除了原歧视政策。 兵役 |
1918年: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砲擊伊斯坦堡。 1926年:著名杂志《北洋画报》在天津创刊。 1927年:中華民國政府設立上海特别市,歸屬於中華民國行政院直接統管。 1928年:位於密蘇里州的契利科提烘焙公司(Chillicothe Baking Company)發明了切片麵包。 1930年:美國企業家開始出資建造胡佛水壩。 1937年:七七事变:大日本帝國陸軍向盧溝橋附近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發動進攻,成為中國抗日戰爭導火線。 1938年: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在漢口召開。 1939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了《為抗戰兩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 1941年: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部隊接管了原本早先由英國占領的冰島。 1941年:自由法國武裝部隊與英國軍隊成功佔領了原先由法國所統治的貝魯特。 1943年:蔣中正接受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贈送的最高統帥勳章。 1944年:參與太平洋戰爭的美軍部隊在塞班島戰役中首次遇見了萬歲衝鋒的戰鬥方法。 1946年:中國共產黨宣佈準備自行組織聯合政府。 1946年:法蘭契斯卡·加布里妮成為第一位被天主教會封聖的美國人。 1946年:霍華德·休斯因為所駕駛的偵察機原型機墜毀於比佛利山附近導致嚴重燒傷與多處骨折。 1952年:郵輪在處女航中航行抵達主教岩,進而打破原本藍絲帶獎的橫渡大西洋之紀錄並且成為在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郵輪。 1953年:切·格瓦拉開始展開其經過玻利維亞、祕魯、厄瓜多、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的旅程。 195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主席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签订协定,由中国方面提供3亿38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 1957年:和其他兩名奧地利登山者成功登頂加舒爾布魯木II峰。 1958年: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正式簽署阿拉斯加州地位法並將其列入美國法律中。 1959年:科學家藉由金星遮蔽恆星軒轅十四的罕見現象來確定金星本身的大氣結構以及厚度範圍。 1971年:香港專上學生聯會於維多利亞公園針對釣魚臺事件發起示威活動,然而由於此時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尚未註冊為合法團體使得警方開始拘捕學生並且引發衝突。 1975年:《萬人日報》於香港創刊。 1978年:位於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自英國獲得獨立,並且成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1979年:美國和中國簽訂新貿易協定,同時美國還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 1980年:黎巴嫩內戰期間,在中殺害了83名敵對武裝分子。 1981年:美國總統隆納·雷根任命桑德拉·戴·奧康納擔任美國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成員。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下達了鼓勵個體經營之規定。 1983年:作為蘇聯領導人尤里·安德罗波夫的客人,美國學生珊曼莎·史密斯訪問莫斯科等地。 1985年:17歲的鮑里斯·貝克成為有史以來最為年輕的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冠軍球員。 1990年: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任職的提姆·柏納-李開發出全球資訊網,並且之後還提出了標示語言HTML。 1991年:斯洛維尼亞代表和反對其獨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其他代表共同簽署了《》,十日戰爭宣告結束。 1994年:葉門阿拉伯共和國軍隊成功佔領亞丁,葉門內戰宣告結束。 1995年:長江下游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第二大洪水災情。 1995年:法國第一顆照相偵察衛星由亞利安四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使得法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後第四個擁有偵察衛星的國家。 1997年:土耳其軍隊在結束協助庫爾德民主黨參與的後撤離伊拉克北部地區。 21世紀 2003年:英國新聞媒體開始報導秘密情報局涉嫌庇護蓋達組織歐洲地區領導人阿布·卡塔達的醜聞。 2005年:英國倫敦數個地鐵和公車交通系統發生多起爆炸事件,造成52人死亡和780多人受傷。 2007年:全球舉辦由前美國副總統艾爾·高爾發起的活樂地球明星接力演唱會活動。 2010年:中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导致机场关闭一小时。 2011年:位在恩斯赫德的赫羅爾斯城堡球場其建設中的屋頂突然發生倒塌,造成2人死亡以及14人受傷。 2012年: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發生的造成至少有171人死亡。 2016年:台鐵從台北車站駛往松山車站的1258次區間車第6節車廂遭人放置爆裂物並於行駛過程中發生爆炸,共造成25位傷者(含炸彈犯)。 2016年:一名前美軍士兵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現場狙擊維護秩序的警察,造成5名警察死亡。 2019年:香港由網民所發起的77遊行,有20萬人到九龍區出席示威。 2021年:海地總統若弗内爾·摩依士在其官邸中遭暗殺身亡,夫人瑪蒂娜·摩依士身负重伤。 2022年:在內閣官員離職潮壓力下,英國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佈辭職。 出生 1053年:白河天皇,日本第72代天皇。(1129年逝世) 1119年:崇德天皇,日本第75代天皇。(1164年逝世) 1746年:朱塞普·皮亞齊,義大利天文學家。(1826年逝世) 1752年:約瑟夫·瑪麗·雅卡爾,法國發明家和商人,發明了雅卡爾織布機。(1834年逝世) 1804年:威廉·保萊特,英國陸軍元帥。(1893年逝世) 1843年:卡米洛·高爾基,義大利醫生,19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26年逝世) 1848年:弗朗西斯科·德·保拉·羅德里格斯·阿爾維斯,巴西政治家。(1919年逝世) 1854年: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莫羅佐夫,俄羅斯革命家、科學家。(1946年逝世) 1860年:古斯塔夫·馬勒,奧地利作曲家。(1911年逝世) 1878年:伊丽莎白·阿玛丽亚,奥地利女大公和列支敦士登王妃。(1960年逝世) 1884年:利翁·福伊希特萬格,德國劇作家。(1958年逝世) 1887年:馬克·夏卡爾,俄羅斯畫家。(1985年逝世) 1891年:栗林忠道,日本大將。(1945年逝世) 1899年:喬治·丘克,美國導演。(1983年逝世) 1900年:王國棟,英國婦產科醫學家,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講座教授。(1991年逝世) 1901年:圓谷英二,日本導演、製片人。(1970年逝世) 1901年:維多里奧·狄西嘉,義大利導演。(1974年逝世) 1906年:威廉·費勒,克羅埃西亞裔美國數學家。(1970年逝世) 1906年:薩奇·佩吉,美國棒球運動員。(1982年逝世) 1907年:羅伯特·海萊因,美國作家,被譽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1988年逝世) 1911年:吉安·卡洛·梅諾蒂,義大利作曲家。(2007年逝世) 1919年:乔恩·珀特维,英國演員。(1996年逝世) 1934年:許世楷,政治及歷史學者,台灣獨立運動的領袖之一。 1937年:董建華,香港商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1940年:林哥·史達,英國創作型歌手、音樂家暨演員,披頭四樂團鼓手。 1941年:迈克尔·霍华德,英國政治家。 1943年:托托·庫圖尼奧,義大利創作歌手、音樂家。(2023年逝世) 1944年:尤爾根·格拉博夫斯基,德國足球運動員、總教練。(2022年逝世) 1944年:伊恩·威爾穆特,英國胚胎學家。(2023年逝世) 1947年:賈南德拉,尼泊爾國王。 1948年:西村真悟,日本政治家。 1949年:雪莉·杜瓦,美國女演員。 1953年:趙美心,華裔美國政治人物,現任加利福尼亞州聯邦眾議員。 1955年:趙寶剛,中國導演。 | 香港男子偶像團體MIRROR成員。 1996年:天海由梨奈,日本女性聲優。 1996年:尹彩暻,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PRIL成員。 1997年:井朧,中國歌手。 1997年:日向真凜,日本AV女優。 1997年:生田衣梨奈,日本女歌手。 1997年:土生瑞穗,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櫻坂46成員。 1998年:赖美云,中國女子偶像團體火箭少女101成員。 1998年:陳宥維,中國男子偶像團體UNINE成員。 1999年:柳妍美,韓國女演員。 生年不詳:山岡百合,日本女性聲優。 逝世 1304年:教宗本篤十一世,羅馬主教。(1240年出生) 1307年:爱德華一世,英格蘭國王(1239年出生) 1572年:齊格蒙特二世,波蘭國王。(1520年出生) 1882年:米哈伊爾·斯科別列夫,俄羅斯帝國將軍。(1843年出生) 1890年:亨利·內斯萊,德國糖果製造商和商人,雀巢創辦人。(1814年出生) 1901年:約翰娜·施皮里,瑞士兒童文學作家。(1827年出生) 1928年:楊增新,中國新疆實際統治者。(1859年出生) 1929年:黃東茂,臺灣企業家。(1876年出生) 1930年:亞瑟·柯南·道爾,英國偵探小說作家。(1859年出生) 1932年:亞歷山大·格林,俄羅斯小說家。(1880年出生) 1939年:楊君俠,香港電影喜劇演員。(1910年出生) 1944年:南雲忠一,日本海軍大將。(1887年出生) 1954年:索爾·杜西曼,俄裔美國物理化學家。(1883年出生) 1956年:戈特弗里德·貝恩,德國詩人。(1886年出生) 1965年:摩西·夏里特,烏克蘭和以色列政治家,曾任第二任以色列總理。(1894年出生) 1971年:烏布·伊沃克斯,美國藝術家、導演和漫畫家。(1901年出生) 1972年: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約旦國王。(1909年出生) 1973年:麥克斯·霍克海默,德國哲學家和社會學家。(1895年出生) 1973年:維若妮卡·蕾克,美國女星。(1919年出生) 1976年:皮定鈞,中國中將。(1914年出生) 1981年:吳成家,台語流行音樂作曲家。(1916年出生) 1982年:金山,華語電影藝術家。(1911年出生) 1983年:傅聲,香港武打電影演員。(1954年出生) 1995年:李石樵,臺灣畫家。(1908年出生) 2000年:乌尔苏拉·玛丽亚·库琴斯基,德国作家、德籍苏联间谍。(1907年出生) 2002年:畢森·德勒,美國籃球運動員。(1969年出生) 2003年:鈴木富子,日本女性聲優、旁白。(1956年出生) 2006年:約翰·曼尼,紐西蘭心理學家、性學家、作家。(1921年出生) 2006年:艾瑞克·修普勒,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心理學家(1927年出生) 2006年:西德·巴雷特,英國歌手、詞曲作者和音樂家。(1946年出生) 2014年:-{zh-cn: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zh-tw:愛德華·謝瓦納茲}-,苏联、喬治亞政治人物,第2任喬治亞總統(1928年出生) 2012年:羅傑瑞,美國的漢學家和語言學家。(1936年出生) 2020年:江勝昌,微星科技執行長、總經理。 2021年:迪利普·庫馬,印度男演員。(1922年出生) 2021年:老罗伯特·唐尼,美國導演、製片人、編劇、攝影師、演員。(1936年出生) 2021年:夏玉麟,香港影視演員。(1953年出生) 2021年:若弗内尔·莫伊兹,海地政治人物,第45任海地總統。(1968年出生) 2022年:陳家林,中國導演。(1942年出生) 2023年:尼基·麥克雷,美國女子籃球運動員。(1971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世界巧克力日 天主教會: :七夕 : :獨立日 、、、:伊凡·庫帕拉節 外部來源 BBC ON THIS DAY On This Day: July 7 |
當空氣對流時,通常含水量較高的暖空氣會因為較輕而上升,到低溫的高空時便有可能成林益雲。 气旋云 海面水氣隨气旋气流上升而产生的云,例如颱風系統豐富的雲胞。 火積雲 火積雲是一種相當濃厚的積雲,常伴隨火山或山火等高溫環境中形成。火積雲是因為來自地表的空氣被加熱到極高溫而形成。高熱會產生對流使氣體上升到穩定的區域,成雲。世界氣象組織並無將火積雲列為獨立的類別,而是列入積雲中。 蕈狀雲 蕈狀雲,是一种由烟尘组成的蘑菇状火积云,通常由大爆炸引起的水蒸气压缩造成。當水氣解壓縮時,溫度會降低,形成雲朵。蕈狀雲常見於核爆炸、火山喷发和撞击事件。世界氣象組織並無將蕈狀雲列為獨立的類別,而是列入積雲中。 航迹云 人类的飞行器和远洋巨轮带来大量气溶胶的排放,可以促使空中出现航迹云。 分类 成因分类 可见上一章节内容,分对流云、平流云、锋面云、地形云等等。 形态分类 简单来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高度分类(标准分类) 云的科學分类最早是由法国博物学家让-巴普蒂斯特·拉马克于1801年提出的。1803年,业余气象学家卢克·霍华德提出以拉丁語命名雲的想法。1929年,国际气象组织以霍华德的分类法为基础,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为十大云属。而这十大云属则可按其云底高度把它们划入三个云族: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另一种分法则将积雲、積雨雲从低云族中分出,称为直展云族。这里使用的云底高度仅适用于中纬度地区。在中文命名上,高雲族雲屬的開頭是「卷」、中雲族是「高」、低雲族是「層」。 高雲族 卷云(Ci, Cirrus):常呈現丝条状、羽毛狀、马尾状、钩状、片状或砧状等。 卷积雲(Cc, Cirrocumulus):似鱗片或球狀細小雲塊。 卷层雲(Cs, Cirrostratus):呈現薄幕状。 高云形成于6000m至18000m高空,对流层較冷的部份。分三屬,都是卷雲类的。在这高度的水都会凝固结晶,所以这族的雲都是由冰晶體所组成的。高云雲一般呈現纤维状,薄薄的并多数会透明。 中云族 中云于2500m至6000m的高空形成。它们是由过度冷冻的小水点组成。 高积云(Ac, | 平流云 当气团经过一个较冷的下垫面时,例如一个冷的水体,便可能成雲。 对流云 當空氣對流時,通常含水量較高的暖空氣會因為較輕而上升,到低溫的高空時便有可能成林益雲。 气旋云 海面水氣隨气旋气流上升而产生的云,例如颱風系統豐富的雲胞。 火積雲 火積雲是一種相當濃厚的積雲,常伴隨火山或山火等高溫環境中形成。火積雲是因為來自地表的空氣被加熱到極高溫而形成。高熱會產生對流使氣體上升到穩定的區域,成雲。世界氣象組織並無將火積雲列為獨立的類別,而是列入積雲中。 蕈狀雲 蕈狀雲,是一种由烟尘组成的蘑菇状火积云,通常由大爆炸引起的水蒸气压缩造成。當水氣解壓縮時,溫度會降低,形成雲朵。蕈狀雲常見於核爆炸、火山喷发和撞击事件。世界氣象組織並無將蕈狀雲列為獨立的類別,而是列入積雲中。 航迹云 人类的飞行器和远洋巨轮带来大量气溶胶的排放,可以促使空中出现航迹云。 分类 成因分类 可见上一章节内容,分对流云、平流云、锋面云、地形云等等。 形态分类 简单来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高度分类(标准分类) 云的科學分类最早是由法国博物学家让-巴普蒂斯特·拉马克于1801年提出的。1803年,业余气象学家卢克·霍华德提出以拉丁語命名雲的想法。1929年,国际气象组织以霍华德的分类法为基础,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为十大云属。而这十大云属则可按其云底高度把它们划入三个云族: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另一种分法则将积雲、積雨雲从低云族中分出,称为直展云族。这里使用的云底高度仅适用于中纬度地区。在中文命名上,高雲族雲屬的開頭是「卷」、中雲族是「高」、低雲族是「層」。 高雲族 卷云(Ci, Cirrus):常呈現丝条状、羽毛狀、马尾状、钩状、片状或砧状等。 卷积雲(Cc, Cirrocumulus):似鱗片或球狀細小雲塊。 卷层雲(Cs, Cirrostratus):呈現薄幕状。 高云形成于6000m至18000m高空,对流层較冷的部份。分三屬,都是卷雲类的。在这高度的水都会凝固结晶,所以这族的雲都是由冰晶體所组成的。高云雲一般呈現纤维状,薄薄的并多数会透明。 中云族 中云于2500m至6000m的高空形成。它们是由过度冷冻的小水点组成。 高积云(Ac, |
桌上角色扮演游戏被改为多种电子媒体形式。早在1974年《龙与地下城》发行的当年,游戏被以《dnd》、《Dungeon》等名非官方开发于大型机大学系统。这些早年电脑RPG影响了之后的所有电子游戏,其中也包括角色扮演类型的电子游戏。 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理查·蓋瑞特最初想用計算機玩《龍與地下城》,以D&D為最初的編程代號設計遊戲。之後受到蘋果公司發行的Apple II影響,理查·蓋瑞特將D&D28改成圖形角色扮演遊戲,並更名為《阿卡拉貝》。理查·蓋瑞特後來將其改進並正式命名為《創世紀》,該系列至1999年共出了12款遊戲,為個人電腦平台的角色扮演遊戲奠下了基礎。《創世紀》、《巫術》、《魔法門》是當時角色扮演遊戲的代表,亦影響後世創作。 1985年,日本的艾尼克斯公司為任天堂公司的紅白機平台開發遊戲。參考《龙与地下城》及《創世紀》等遊戲,並融入東方思想及日本動漫要素後,開發出了被稱為日本國民遊戲的《勇者鬥惡龍》。該系列是電視平台角色扮演遊戲的指標。而史克威爾公司的《Final Fantasy系列》亦是日本的代表角色扮演遊戲。 中文開發的角色扮演遊戲最早是1987年的《屠龍戰記》,台灣大宇資訊開發的《仙劍奇俠傳》和《軒轅劍》是中文角色扮演遊戲的代表。 除了桌上角色扮演遊戲和電子角色遊戲外,角色扮演遊戲可分為單機角色扮演遊戲和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依題材可分為歐美角色扮演遊戲、日式角色扮演遊戲和中國角色扮演遊戲;依遊戲方式可分為回合制角色扮演遊戲、動作角色扮演遊戲、策略角色扮演遊戲等。 基本要素 遊戲中的故事一般是用三段式的結構,由「開始」、「中間」、「結尾」所組成。美國劇作家喬瑟夫·坎貝爾研究世界上的英雄故事後,歸納出的《》亦常被用在角色扮演遊戲的故事中。遊戲的故事最初通常是介紹角色的基本背景、人際關係。角色原本過著日常生活,後來必須出去冒險,告別平時生活。角色可能自願或被迫踏上旅程,遇上各種考驗、敵人、良師、同伴,獲得獎勵並成長。並在達成目的後,角色回到日常生活,結束故事。故事結尾可能是開放性的,角色可能又遇到敵人或事件並再度踏上旅程。玩家是否能夠了解、認同遊戲的故事,被故事感動是角色扮演遊戲的重點。小說、戲劇和電影雖然亦是如此,但角色扮演遊戲的特色是玩家能用想像力創造故事。觀眾體驗電影劇情是被動的,但玩家體驗角色扮演遊戲劇情是主動的。 角色扮演遊戲至少需要兩種角色。一個是玩家扮演的角色,另一個是DM或計算機扮演的「對手」。角色可分為玩家角色和非玩家角色,前者是玩家能控制的角色,是玩家在虛擬世界的化身、情感寄託的對象。後者則是玩家不能控制的角色,可能協助玩家、提供資訊或委託任務、擔任一般大眾或敵人。非玩家角色可能是推動故事劇情的重要元素。 参见 觀眾選角扮演 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 | II影響,理查·蓋瑞特將D&D28改成圖形角色扮演遊戲,並更名為《阿卡拉貝》。理查·蓋瑞特後來將其改進並正式命名為《創世紀》,該系列至1999年共出了12款遊戲,為個人電腦平台的角色扮演遊戲奠下了基礎。《創世紀》、《巫術》、《魔法門》是當時角色扮演遊戲的代表,亦影響後世創作。 1985年,日本的艾尼克斯公司為任天堂公司的紅白機平台開發遊戲。參考《龙与地下城》及《創世紀》等遊戲,並融入東方思想及日本動漫要素後,開發出了被稱為日本國民遊戲的《勇者鬥惡龍》。該系列是電視平台角色扮演遊戲的指標。而史克威爾公司的《Final Fantasy系列》亦是日本的代表角色扮演遊戲。 中文開發的角色扮演遊戲最早是1987年的《屠龍戰記》,台灣大宇資訊開發的《仙劍奇俠傳》和《軒轅劍》是中文角色扮演遊戲的代表。 除了桌上角色扮演遊戲和電子角色遊戲外,角色扮演遊戲可分為單機角色扮演遊戲和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依題材可分為歐美角色扮演遊戲、日式角色扮演遊戲和中國角色扮演遊戲;依遊戲方式可分為回合制角色扮演遊戲、動作角色扮演遊戲、策略角色扮演遊戲等。 基本要素 遊戲中的故事一般是用三段式的結構,由「開始」、「中間」、「結尾」所組成。美國劇作家喬瑟夫·坎貝爾研究世界上的英雄故事後,歸納出的《》亦常被用在角色扮演遊戲的故事中。遊戲的故事最初通常是介紹角色的基本背景、人際關係。角色原本過著日常生活,後來必須出去冒險,告別平時生活。角色可能自願或被迫踏上旅程,遇上各種考驗、敵人、良師、同伴,獲得獎勵並成長。並在達成目的後,角色回到日常生活,結束故事。故事結尾可能是開放性的,角色可能又遇到敵人或事件並再度踏上旅程。玩家是否能夠了解、認同遊戲的故事,被故事感動是角色扮演遊戲的重點。小說、戲劇和電影雖然亦是如此,但角色扮演遊戲的特色是玩家能用想像力創造故事。觀眾體驗電影劇情是被動的,但玩家體驗角色扮演遊戲劇情是主動的。 角色扮演遊戲至少需要兩種角色。一個是玩家扮演的角色,另一個是DM或計算機扮演的「對手」。角色可分為玩家角色和非玩家角色,前者是玩家能控制的角色,是玩家在虛擬世界的化身、情感寄託的對象。後者則是玩家不能控制的角色,可能協助玩家、提供資訊或委託任務、擔任一般大眾或敵人。非玩家角色可能是推動故事劇情的重要元素。 参见 觀眾選角扮演 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 談話遊戲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龍與地下城官方網站 柏德之門等系列的遊戲製作公司 暗黑破壞神系列的遊戲製作公司 NeverWinter |
短道速滑紀錄列表 速度滑冰紀錄列表 榮獲奧運獎牌記錄列表 藝術 史上最暢銷書籍列表 史上最暢銷漫畫列表 全球最賣座電影 史上最暢銷歌手列表 史上最暢銷專輯列表 史上最暢銷混音專輯列表 史上最暢銷單曲列表 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列表 人類 最長壽者 魔術方塊最短時間 在位時間最短君主列表 在位時間最長君主列表 参見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列表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外部連結 游泳世界紀錄 | 國內生產總值 全球城市人口列表 地球物理 熱帶氣旋紀錄 地震規模列表 建築科技 摩天大樓列表 隧道 機場跑道 世界吊橋列表 體育 田徑紀錄列表 游泳紀錄列表 舉重世界紀錄列表 射擊紀錄列表 |
大拇指食指夹棋子——外行 打吃又引征——一举两得 闭着眼睛下围棋——黑白不分 下围棋来回提子——打劫 盘角曲四——等着死 走棋不留变化——定型了 两眼活棋——正好 自撞一氣——找死 打贏劫還是輸——空喜一場 對殺多一氣——運氣真好 围棋赛事 现存的主要世界围棋大赛: 著名棋手 古代著名棋手 王積薪 本因坊秀策 黄龙士 本因坊算砂 本因坊秀和 本因坊道策 本因坊丈和 本因坊秀榮 范西屏 施襄夏 过百龄 安井算知 井上幻庵因硕 现代著名棋手 本因坊秀哉 瀨越憲作 桥本宇太郎 藤泽朋斋 吴清源 木谷实 坂田荣男 藤泽秀行 高川格 岩本薰 当代著名棋手 日本 石田芳夫 林海峰(旅日台湾棋手) 小林光一 大竹英雄 赵治勋(旅日韩国棋手) 武宫正树 加藤正夫 王立诚 依田纪基 小林觉 羽根直树 张栩 井山裕太 韩国 赵南哲 金寅 梁宰豪 徐奉洙 曹薰铉 李昌镐 刘昌赫 李世石 朴永训 崔哲瀚 金志锡 朴廷桓 申真谞 中国大陆 陈祖德 聂卫平 江铸久 刘小光 马晓春 俞斌 常昊 周鹤洋 孔杰 古力 陈耀烨 时越 唐韦星 连笑 芈昱廷 柯洁 杨鼎新 台灣 周俊勳 王元均 許皓鋐 陳祈睿 女棋手 杉内寿子 芮迺伟 朴志恩 梅泽由香里 崔精 於之莹 謝依旻 黑嘉嘉 藤澤里菜 仲邑堇 俞俐均 战鹰 圍棋變種 巡將圍棋 西藏圍棋 四人围棋 數學卡片棋 迷你圍棋 吃子棋 不圍棋(闕棋) 圍點棋 環棋 系碁 注释 参考资料 參见 围棋十诀 圍棋譜 中國流 电脑围棋 網路圍棋 香港圍棋 台灣圍棋 圍棋棋手列表 | 《採雲的魔法圍棋》,陳採雲(旗林文化)。 《圍棋小魔女》,潘寧,陳採雲(旗林文化)。 《心靈棋道》,吳治文(佛光大學與台灣圍棋教育推廣協會發行)。 《天外有天》,吳清源(北京燕山出版社)。 《我是常昊》,常昊(上海文艺)。 《平常心》,林海峯(书海出版社)。 《神之一手1、2》(韓國電影) 與對弈相關的成語、俚語和歇後語 七死八活:原指二線作活的基本空間要求,後指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形容受尽痛苦。 围棋盘内下象棋——不对路数(不识谱):多用在某人不了解具体情况,瞎弄乱搞。 对方模样裡做活——经过大阵势 下围棋遇倒扑——难逃 先行连走两步——黑对黑 围棋的棋子——黑白分明 打吃接不归——留下一条尾巴 下棋不作记录——没谱 武宫宇宙流——大模大样 大拇指食指夹棋子——外行 打吃又引征——一举两得 闭着眼睛下围棋——黑白不分 下围棋来回提子——打劫 盘角曲四——等着死 走棋不留变化——定型了 两眼活棋——正好 自撞一氣——找死 打贏劫還是輸——空喜一場 對殺多一氣——運氣真好 围棋赛事 现存的主要世界围棋大赛: 著名棋手 古代著名棋手 王積薪 本因坊秀策 黄龙士 本因坊算砂 本因坊秀和 本因坊道策 本因坊丈和 本因坊秀榮 范西屏 施襄夏 过百龄 安井算知 井上幻庵因硕 现代著名棋手 本因坊秀哉 瀨越憲作 桥本宇太郎 藤泽朋斋 吴清源 木谷实 坂田荣男 藤泽秀行 高川格 岩本薰 当代著名棋手 日本 石田芳夫 林海峰(旅日台湾棋手) 小林光一 大竹英雄 赵治勋(旅日韩国棋手) 武宫正树 加藤正夫 王立诚 依田纪基 小林觉 羽根直树 张栩 井山裕太 韩国 赵南哲 金寅 梁宰豪 徐奉洙 曹薰铉 李昌镐 刘昌赫 李世石 朴永训 崔哲瀚 金志锡 朴廷桓 申真谞 中国大陆 陈祖德 聂卫平 江铸久 刘小光 马晓春 俞斌 常昊 周鹤洋 孔杰 古力 陈耀烨 时越 唐韦星 连笑 芈昱廷 |
在莊子哲学中,万物是一个形而上的存在的部分,他将该存在称为生主。这个存在“存在而无实体”,即“有情无形”。它是一切人类行为、情感的“真正主宰者”。因它驱使万物而不受万物驱使,故它是唯一超然于万物的。因为所有其他万物都处于驱使、受驱使的循环之中。唯独它不然。人类作为生主的一部分,将自己投入主观中,使自己无法与该形而上的存在一致。人类希求生主以外的事物,希望成为其他的事物。从而被外物所驱使,成为了受驱使的,从而破坏了生主的超然性。生主既与万物同时存在,庄子认为作为生主的一部分,人类应当从绝对的分别中抽离出来,并认识到一切的分别都是主观的、虚幻的,这样才可以脱离受外物驱使奴役的境地,保养生主。“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一个无限的概念。由“道”而产生了天地万物,“道”本身是万物之源。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人如果得 “道”,即获得了无限和自由。 这种本于自然的人性论与伦理观,为后世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可能性。莊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着痕迹。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 庄子“道通为一”的思想和近代德日進的哲学思想在把宇宙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政治哲學 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與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则反对推崇圣贤。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庄子说“圣人生而大盗起”。庄子认为圣人的主义学说不过是“窃国大盗”的工具罢了。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田成子,篡奪了齊國的政權。“田成子一旦杀其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一守其盗贼之身。”对于圣人,庄子借用盜跖之口批评“黄帝尚不能全德……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说孔子是“鲁之巧伪人”。庄子还说“凶德有五,中德为首”,所谓“中德”就是有心为德,有心为德就要虚伪,“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会导致天下大乱。庄子还对圣人学说的积极性怀疑,认为圣人可以使一人变好,也使三人变坏。另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对治国,庄子反对儒家的以礼法治国和法家的以法律治国。庄子认为儒家的仁義、礼法违背人性,使百姓「失其樸」。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庄子反对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方法的核心,是以知治国。庄子认为知是“争之器”,而且知往往会被大盗所利用,所谓“盗亦有道”便是如此。对于以知治国,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所以,庄子与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在《庄子》中描写过他心中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文学贡献 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庄子也认为道不可言。但道不可言,又不得不言,所以庄子采用的是寓言、巵言的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这种方式让莊子的思想像水一般,不会惧怕后人的肢解。同时让他的观点不会被历史湮没。不同的时期拜读,会得更新的意义。庄周梦蝶、混沌开窍、庖丁解牛、惠施相梁、螳螂捕蝉等都是其出色的寓言。莊子的文字,想像高妙,天馬行空,流暢通達,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宛奇葩,将先秦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对老子而言,莊子的思想倾向于对艺术及自由的追求。从庄周梦蝶、濠梁之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事情可见。 信仰形象 莊子是道教四大真人之首,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在民間故事、戲劇中則化身為南華老仙或南華真君等,與太白金星、九天玄女、驪山老母、泰山老母等都是戲劇中拯救主角,或傳授主角法術的仙人。 民間稱莊子生於十一月十一日,飛昇於八月初八,道教稱太上老君有高足太乙救苦天尊,老君自己化身為老聃,又命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為莊周,莊周白日飛昇於八月八日,次日居然又現身。民間在八月初八日祭祀太乙救苦天尊,政府在八月初九日,稱元成節。有些鄉村財務較拮据,離中秋節太近,或者跟中秋節慶典合併辦理,或者移到八月底。 「南華真仙」、「南華老仙」或「南華大仙」等,係一虛擬人物,多見於小說諸如《二刻拍案惊奇》和《三國演義》等,其原型應該來自於道教對莊子之封號「南華真人」或「南華真君」。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南华老仙赠书《太平要術》给张角。書載:南華老仙,碧眼童顏,手執藜杖,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 來由 唐玄宗天寶(742年—756年)初年,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不過,稱莊子為「南華」在唐朝前就已如此。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序》中就稱莊子為「南華」,《隋書·經籍志》記載梁曠著有《南華論》。 約成於東晉末南朝初的《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稱:「莊周者,太上南華仙人也,其前世學道時,願言:『我得道成仙,才智洞達,當出世化生人中,敷演《道德經五千文》,宣暢道意。』」,當時道教流傳的《靈寶經》中已稱莊子為南華仙人。 至於為何用「南華」作為封號,歷來說法不一。一是認為傳說莊周曾隱居於曹州南華山,清朝宣穎《南華經解》沿用,不過明代以前少有此說。若按《真誥》記載,莊子師「長桑公子」(又稱長桑真君,即扁鵲之師)隱於抱犢山,服北育火丹,白日升天,而非隱居在南華山。 另一說,則來自北宋道士陳景元。在《南華真經章句音義》中,陳景元主張「南華」是「義取離明英華,發揮道妙」之義。在《南華真經義海纂微》中,南宋褚伯秀認為,南華同南極、東華之類,均為上天職任仙真的封號,難以究其義理由來。按道教《要修科儀戒律鈔》引用《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稱「當念東遊青林東華,當念西遊安養西華,當念北遊碧羅北華,當念南遊太丹南華」,將「太丹南華」與「青林東華」、「安養西華」、「碧羅北華」並舉,太丹南華可能是天堂南方的仙境。 文學與歷史 據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载:「莊子者,蒙人也,名周」。有说莊子字「子休」,見於成玄英《莊子注疏》的序文及小說《警世通言》,但此說僅載於小說,不見於《史記》,《莊子》中也缺乏相關證據。 雖然小說作者和道教徒取材於莊周隱居南華山的典故,但基本上,南華老仙的故事,仍屬作者構想、創作的人物和情節,不應將之誤解為史實,或歸類為歷史。 影視形象 1913年香港首部無聲電影《莊子試妻》:黎北海 飾 2012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朱军 饰 2020年中国大陆电视纪录片《中国》第一季:耿一正 饰 參考文獻 研究書目 吳光明:《莊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 黃華珍:《莊子音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9)。 Robert | 生平 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那年,宋国灭亡。也有认为庄子活得更长的,《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民間傳莊子生日為十一月十一日,卒於八月八日,但並未有史書記載,恐怕是宣揚莊子為太乙天尊轉世的道士所變造。 庄子属道家,从《庄子》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餘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道家弟子託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除了《杂篇·说剑》类似纵横家所著以外,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庄子除做过漆园吏以外,没有擔任過其他官職。据《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莊周為楚国宰相。莊子以宁为泥中嬉戏的活烏龟,也不願意为庙堂之上,受人敬拜,用以卜卦之龜殼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泥中之龜)。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順應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对于莊子的行为,有些人认为这是真正的逍遥,也有人认为是愤世嫉俗的表现,清代胡文英在《莊子独见》持此观点,他说:“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 庄子还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 思想淵源 世以“老庄”并称,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当然庄子的思想是承继于老子的。相同点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观点中,庄子说“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还有就是无为、反对战争等观点。在养生观点上,虽然老庄都谈养生,但庄子更为重视,《让王》中有“两臂重于天下”。 但老庄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法家的韩非援引《老子》。而庄子抛弃了法家援引老子思想中讲权术的一面。章太炎的《论诸子学》中有“其术似与老子相同,其心乃于老子绝异。故《天下篇》历叙诸家,己与关尹、老聃裂分为二。其褒之以‘至极’,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说,为己所取法也。其裂分为二者,不欲以老子之权术自污也。” 哲學思想 處世論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命之情者也」,中与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對於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的,「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所以莊子不願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時其饑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還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自由。 與佛教相類似的,莊子也認為人生有悲的一面。《齊物論》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莊子認為如果能做到「齊物」,那麼他便能達到「逍遙」的境界。這是莊子哲學中另一個重要概念,這是個體精神解放的境界,即無矛盾地生存於世界之中。莊子並不否認矛盾,只是強調主觀上對矛盾的擺脫。莊子用「無為」來解釋這一術語,與老子不同,這裏「無為」是指心靈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這種狀態,也被稱為「無待」,意為沒有相對的東西。這時,人們拋棄了功名利祿的追求欲望,「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這句被普遍認為《逍遙遊》一篇主旨,同時也是《莊子》一書的主旨。這是一種心與「道」合一的境界。 莊子假稱孔子之言,稱一般人都是虛偽的,比大自然還難預料,大自然有日夜四季的變換,但是人大多外表忠厚,但是內心卻深藏著其他情感。有的人表面謹慎內心放縱;有的人外表是長者而內心是小人;有的人表面圓滑而內心剛直;有的人表面堅定而內心散漫;有的人表面柔弱而內心兇悍。當他們追求正義的時候,猶如飢渴求食,當他們拋棄正義,就好像被燙到一樣立刻縮手。「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慎狷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悍。故其就義若渴者,其去義若熱。」。他批評儒家「以仁義攖人之心」,這樣會導致「天下脊脊大亂」」。而君主的專制統治和對知識的愛好,只會使人心更加敗壞,乃至孩子殺害父親,臣子殺害君王,白天搶劫、挖洞侵入他人屋宅而劫財「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阫。」, 流沙河認為,莊子的為人主要有四點,「一曰立場,站在環中。二曰方法,信奉無為。三曰理想,追慕澤雉。四曰修養,緊守心齋。」所謂環中,就是不持有任何立場。《內篇·齊物論》中有「得其環中,以應無窮」,《雜篇·則陽》中有「得其環中以隨成」。無為在《莊子》中經常出現,莊子認為無論治國還是做人,都要無為。但無為頗難解釋,流沙河認為是「偽」或是「人為」的意思。「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所謂心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種種雜念。 體道 莊子的哲學思想可被歸納為以道為實體的唯心主義(通說是主觀唯心主義,有人說是客觀唯心主義,還有爭論)、「萬物齊一」的本體論。對於莊子,「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已固成」,「道」雖無形,但獨立於萬物而存在;「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道」,其存在雖先於萬物,但其在萬物之中無所不在。這是一種認為宇宙萬物起源於「道」,並且萬物皆觀。 在莊子哲学中,万物是一个形而上的存在的部分,他将该存在称为生主。这个存在“存在而无实体”,即“有情无形”。它是一切人类行为、情感的“真正主宰者”。因它驱使万物而不受万物驱使,故它是唯一超然于万物的。因为所有其他万物都处于驱使、受驱使的循环之中。唯独它不然。人类作为生主的一部分,将自己投入主观中,使自己无法与该形而上的存在一致。人类希求生主以外的事物,希望成为其他的事物。从而被外物所驱使,成为了受驱使的,从而破坏了生主的超然性。生主既与万物同时存在,庄子认为作为生主的一部分,人类应当从绝对的分别中抽离出来,并认识到一切的分别都是主观的、虚幻的,这样才可以脱离受外物驱使奴役的境地,保养生主。“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一个无限的概念。由“道”而产生了天地万物,“道”本身是万物之源。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人如果得 “道”,即获得了无限和自由。 这种本于自然的人性论与伦理观,为后世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可能性。莊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着痕迹。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 庄子“道通为一”的思想和近代德日進的哲学思想在把宇宙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政治哲學 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與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则反对推崇圣贤。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庄子说“圣人生而大盗起”。庄子认为圣人的主义学说不过是“窃国大盗”的工具罢了。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田成子,篡奪了齊國的政權。“田成子一旦杀其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一守其盗贼之身。”对于圣人,庄子借用盜跖之口批评“黄帝尚不能全德……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说孔子是“鲁之巧伪人”。庄子还说“凶德有五,中德为首”,所谓“中德”就是有心为德,有心为德就要虚伪,“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会导致天下大乱。庄子还对圣人学说的积极性怀疑,认为圣人可以使一人变好,也使三人变坏。另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对治国,庄子反对儒家的以礼法治国和法家的以法律治国。庄子认为儒家的仁義、礼法违背人性,使百姓「失其樸」。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庄子反对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方法的核心,是以知治国。庄子认为知是“争之器”,而且知往往会被大盗所利用,所谓“盗亦有道”便是如此。对于以知治国,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所以,庄子与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在《庄子》中描写过他心中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文学贡献 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庄子也认为道不可言。但道不可言,又不得不言,所以庄子采用的是寓言、巵言的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这种方式让莊子的思想像水一般,不会惧怕后人的肢解。同时让他的观点不会被历史湮没。不同的时期拜读,会得更新的意义。庄周梦蝶、混沌开窍、庖丁解牛、惠施相梁、螳螂捕蝉等都是其出色的寓言。莊子的文字,想像高妙,天馬行空,流暢通達,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宛奇葩,将先秦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对老子而言,莊子的思想倾向于对艺术及自由的追求。从庄周梦蝶、濠梁之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事情可见。 信仰形象 莊子是道教四大真人之首,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在民間故事、戲劇中則化身為南華老仙或南華真君等,與太白金星、九天玄女、驪山老母、泰山老母等都是戲劇中拯救主角,或傳授主角法術的仙人。 民間稱莊子生於十一月十一日,飛昇於八月初八,道教稱太上老君有高足太乙救苦天尊,老君自己化身為老聃,又命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為莊周,莊周白日飛昇於八月八日,次日居然又現身。民間在八月初八日祭祀太乙救苦天尊,政府在八月初九日,稱元成節。有些鄉村財務較拮据,離中秋節太近,或者跟中秋節慶典合併辦理,或者移到八月底。 「南華真仙」、「南華老仙」或「南華大仙」等,係一虛擬人物,多見於小說諸如《二刻拍案惊奇》和《三國演義》等,其原型應該來自於道教對莊子之封號「南華真人」或「南華真君」。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南华老仙赠书《太平要術》给张角。書載:南華老仙,碧眼童顏,手執藜杖,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 來由 唐玄宗天寶(742年—756年)初年,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不過,稱莊子為「南華」在唐朝前就已如此。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序》中就稱莊子為「南華」,《隋書·經籍志》記載梁曠著有《南華論》。 |
H. Price對冷戰時期美國人類學的研究顯示,有幾位美國人類學家由於對共產黨表示同情,而遭到撻伐並解職。 有一些學者試圖指控人類學家與美國中央情報局以及政府情報單位的共謀關係,但令人吃驚的是這個聲音變得相當微弱。許多人類學家活躍於反戰運動,並在美國人類學會年會通過許多譴責戰爭的各個面向的議案。自從越戰以來的數十年間,至少在社會文化人類學方面的論調,已逐漸政治化,而早年世代的自由論調,已由更加激進的論點所取代,混合著馬克思論者、女性主義論者、無政府主義論者、後殖民、後現代、萨义德论者、傅科學派、認同根基及其他論點。 人類學專業組織往往反對將人類學運用於支持國家利益。這些組織的倫理守則可能禁止人類學家提供秘密簡報。英國與大英國協社會人類學會(The Association of Social Anthropologists of the UK and Commonwealth [ASA])表示有某些獎學金在倫理上是危險的。美國人類學會現有的「專業責任聲明」清楚指出「關於人類學家自己國家的政府以及地主國家的政府,…不能同意進行秘密研究,也不能提供任何形式的秘密報告或匯報」。 人類學的重大討論 對「異文化」的研究焦點 某些學者主張人類學源自於並發展為對於「異文化」的研究,這是同時就時間(過去的社會)與空間(歐洲裔以外的社會/非西方社會)的角度而論。例如,在都市人類學的經典,Ulf Hannerz在他引發豐富後續討論的《探索都市:對都市人類學的探究》(Exploring the City: Inquiries Toward an Urban Anthropology)一書的引言提及,在習慣上,第三世界受到人類學的最多關注;傳統上專精於「異文化」的人類學家,前往遙遠的地方找尋這些文化,直到1960年代晚期才開始注意「脫離常軌」。現在已有許多作品探討非常接近作者「家鄉」的人群與主題。也有學者主張其他的學科領域,像是歷史學與社會學,相對地過度重視西方。 在法國,對當代社會的研究在傳統上保留給社會學家,但這個情況正在改變<ref>*Marc Abélès, How the Anthropology of France Has Changed Anthropology in France: Assessing New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Cultural Anthropology 1999 p. 407</ref>,從1970年代開始,由Isac Chiva等學者與《田野工作》(Terrain)等期刊,以及由Marc Augé所創立的《人類學當代社會研究中心》(Le Centre d'anthropologie des mondes contemporains)等。同樣對於「當代社會」的研究取向,也出現於英國1950年代的曼徹斯特學派。 参見 人类学家列表 文化人類學 人類演化 文化區 人类学系 参考文献 進階閱讀 字典與百科全書 Barfield, Thomas (1997). The dictionary of anthropology. Hoboken: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Levinson, David and Melvin Ember. eds. (1996) Encyclopedia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4 vols.) New York: Henry Holt. 概論 王銘銘:《人類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李亦園:《人類學與現代社會》(臺北:牧童出版社,1975)。 田野筆記與回憶錄 喬健:《飄泊中的永恆——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 Barley, Nigel (1983)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notes from a mud hut.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Geertz, Clifford (1995) After the fact: two countries, four decades, one anthropologis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évi-Strauss, Claude (1967) Tristes tropiques.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John Russell. New York: Atheneum. Malinowski, Bronisław (1967) A dia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 Translated by Norbert Guterma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Mead, Margaret (1972) Blackberry winter: my earlier years. New York: William Marrow. Mead, Margaret, (1977) Letters from the field, 1925 - 1975. New York: Harper & Row. Rabinow, Paul. (1977) Reflections on fieldwork in Morocco. 人類學史 Gregory E. Guldin(顧定國)著,胡鴻保等譯:《中國人類學逸史:從馬林諾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澤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Asad, Talal, ed. (1973) Anthropology & the Colonial Encounter. Atlantic Highlands, NJ: Humanities Press. Barth, Fredrik, Andre Gingrich, Robert Parkin, One Discipline, Four Ways: British, German, French, and American anthrop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Andrade, R. "The Sad Story of Anthropology: 1950-1999." In E. L. Cerroni-Long, ed. Anthropological Theory in North America. Westport: Berin & Garvey 1999. download Darnell, Regna. (2001) Invisible Genealogies: A History of Americanist Anthropology.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Deeb, Benjamin. (2007) Anthropology and Social Problems: A Manual of Change. Harris, Marvin. (2001[1968]) The rise of anthropological theory: a history of theories of culture. AltaMira Press. Walnut Creek, CA. Kehoe, Alice B. (1998) The Land of Prehistory: A Critical History of American Archaeology. Lewis, Herbert S. (1998) "The Misrepresentation of Anthropology and its Consequence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0: 716-731. Lewis, Herbert S. (2004) "Imagining Anthropology's History." Reviews in Anthropology, v. 33. Lewis, Herbert S. (2005) "Anthropology, the Cold War,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R. Darnell & F.W. Gleach, eds. Histories of Anthropology Annual, Vol. I. Pels, Peter & Oscar Salemink, eds. (2000) Colonial Subjects: Essays on the Practical History of Anthropology. Price, David. (2004) Threatening Anthropology: McCarthyism and the FBI's Surveillance of Activist Anthropologists. Stocking, George, Jr. (1968) Race, Culture and Evolu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Trencher, Susan. (2000) Mirrored | 在組織上,人類學源自於(布豐等作者所創立的)博物學的發展,這發生在歐洲自17世紀到20世紀的殖民時代。在這個時代所產生的民族誌研究計劃,是由殖民地行政機構所監督的針對「原始人類」的研究。 在18世紀晚期的啟蒙運動思想有一個將人類社會理解為自然現象的傾向,人類社會的活動合乎某些原則,也因此可從經驗角度加以觀察。在某些方面,對於歐洲殖民地的語言、文化、生理學與器物的研究方式,與探討當地植物相與動物相並無不同。 早期人類學劃分為兩派:的支持者主張,所有的社會都歷經一條單一的演化過程,從最原始到最先進;另一派非線性理論家(non-lineal theorists)傾向支持其他概念,例如傳播論。大多數的19世紀社會理論家,包括人類學家,將非歐洲社會視為研究前工業化的人類歷史的視窗。 隨著各個學科在19世紀期間逐漸分化,人類學逐漸從博物學的生物學研究取向,也從純粹歷史與文學領域(例如古典學)區隔開來。常見的批評就是西方國家的許多社會科學家(例如歷史學家、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過度偏重西方主題,而人類學家過度偏重「他者」(西方人的「異族」);這個情況在20世紀末葉已有所改變,人類學家也逐漸研究西方主題,特別是西方社會中,跨越階級、區域或族群的變異,而且其他社會科學家逐漸採取全球觀點來探討他們的領域。 20世紀 在20世紀,各個學術學科在制度上被分為三大領域。自然或生物科學試圖從可重複與可驗證的實驗中,產生普遍法則。人文學一般上研究地方傳統,透過它們的歷史、文學、音樂與藝術,並強調對特定個人、事件或時代的理解。 社會科學普遍嘗試發展科學方法,以可歸納方式來理解社會現象,雖然這往往透過有別於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特別是,社會科學經常發展出統計描述,而不是物理學或化學所推衍的普遍法則;或者社會科學可能透過更普遍原則來解釋個案,就如同在心理學的許多領域。人類學(就好比歷史學的某些領域)並不能簡單歸入這三大領域的其中一個,而且人類學的不同分支分別著墨於其中一個或或更多領域。 在西方殖民強權中誕生的人類學所採取的道路,普遍有別於南歐與中歐國家(義大利、希臘,以及奧匈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後繼國家)。在前者,學者所遇見的多元獨特的文化,其組織與語言往往有別於歐洲,這導致學者持續不斷強調跨文化研究,並接受某些類型的文化相對論。 另一方面,在中歐帝國的後繼國家,人類學家往往與民俗學家以及語言學家共同建立民族(國族)主義觀點。這些國家的民族學家傾向於專注在識別各種地方民族語言群體、記錄地方民俗文化,並透過博物館及其他大眾教育,以再現這個國家如何形成的史前史。 在這個架構中,俄羅斯佔據一個中間位置。一方面,它具有廣大的領土(大部分位於烏拉爾山脈以東),其中具有非常獨特、前工業化、無文字的人群,類似於美洲大陸的情況;另一方面,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也參與中歐與東歐的民族主義論述。在1917年的革命之後,蘇聯與後來的蘇維埃陣營國家的人類學格外受到重視,並服膺於馬克思社會演化理論。 人類學的各國學術傳統 英國 愛德華·伯內特·泰勒(1832年10月2日-1917年1月2日)與詹姆斯·弗雷澤(1854年1月1日-1941年5月7日)普遍被認定是當代英國社會人類學的先行者。雖然泰勒曾前往墨西哥進行一場田野之旅,但他與弗雷澤都透過廣泛閱讀,而不是田野調查,產生其用於比較研究的資料,包括:古典學(古典希臘與羅馬的文學與歷史)、早期歐洲民俗學家的作品,以及來自傳教士、旅行家、與同時代民族學家的報告。泰勒大力倡導單線演化論與「人種的同一性」。泰勒特別為文化傳播論立下理論基礎,他主張各個人類群體,之所以具備類似的文化形式或技術,有三條途徑:「獨立發明、從一個遙遠區域的祖先傳承而來、從某個種族傳遞到另一個種族」。 泰勒對於人類學的文化概念,提出最早且具影響力的定義:「文化…是做為社會成員的人們透過學習而獲得的複雜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習慣,以及其他的能力與習性」。然而,正如史達慶(Stocking)所說,泰勒主要關注的是描述與定位特定文化成分的分布狀態,而非文化的更大功能;而且他似乎一向抱持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進步觀,而非往後人類學家所提出的非定向的、多線的文化發展過程。 泰勒也建立關於人類宗教情感起源的理論,提出一套泛靈論的理論,視為宗教的最早階段,並指出「宗教」具有許多成分,其中他相信最重要的是對於超自然存在的信仰(這是相對於道德體系與宇宙觀等等而言)。弗雷澤是一位具有淵博古典學知識的蘇格蘭學者,他同樣關注宗教、神話與魔法。他的比較研究,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金枝》這本印行無數版本的巨著,分析了世界各地宗教信仰與象徵的相似性。 然而,泰勒與弗雷澤都對田野調查不感興趣,他們也對文化成分與制度如何相配合不感興趣。在二十世紀之初,許多人類學家變得不滿意這種將各種文化成分分門別類的研究法;歷史重構也變得逐漸受到質疑。 在幾位後輩學者影響下,一種新的研究取向開始盛行於英國人類學家,關注以針對當時狀態的同時限(synchronic)分析,探討社會如何整合在一起,而不是貫時限(diachronic)分析或歷史分析;並強調長期的(一年到數年)深入田野調查。1898年,英國劍橋大學資助一支多學科的探險隊前往托雷斯海峽群島,由哈登(Alfred Court Haddon)負責組團,團員包括一位體質人類學家利弗斯(W. H. R. Rivers)以及一位語言學家、一位植物學家及其他專家。這支探險隊的研究發現,為民族誌敘述樹立新標準。 在十五年後,當波蘭裔英國人類學家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1884-1942)正打算依據舊有模式,針對文化項目列表蒐集資料,展開短期田野調查之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因而受困在紐幾內亞。他以奧匈帝國公民身分居住於這處英國殖民地,這使他確實被困在紐幾內亞長達數年之久。 他運用這段時間,從事比先前的英國人類學家更加密集的田野工作,而且他的經典民族誌:《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1922)倡導一種田野工作研究取向,這成為田野研究的標準:透過參與觀察獲得「土著觀點」(當地人觀點)。在他革命性的創建下,人類學家(特別是文化人類學家)開始以親身赴當地與土著生活,乃至參與當地活動的方式進行各文化(特別是小型的部落文化)的研究與記錄。在理論方面,他提倡功能論的詮釋方式,檢視各種社會制度如何發揮功能,以滿足個體的需求。 英國社會人類學在戰間期(1918-1939)有一段擴張,重要貢獻者如馬凌諾斯基與梅爾·福提斯(Meyer Fortes)。 阿弗列·芮克里夫-布朗(也於1922年出版一本有發展性的作品。他在安達曼群島以傳統歷史重構方式進行了他首次的田野調查。然而,當他讀過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與牟斯的作品後,芮克里夫-布朗出版對於他的田野研究的論述,他給了一個簡單標題《安達曼島民》(The Andaman Islanders),重點放在儀式與神話的意義及目的。經過一段時日,他發展一套研究取向,稱為 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 functionalism),聚焦於社會各種制度如何發揮作用而產生制衡,或在這個社會體系中維持均衡,以使它和諧地運作(這套理論有別於馬凌諾斯基的功能論,而且與後來的法國結構主義人類學有著極大不同,後者檢視了語言與象徵的概念結構)。 馬凌諾斯基與芮克里夫-布朗的影響力源自於一項事實,他們如同鮑亞士,積極培養學生,並建立機構來達成他們有計畫的雄心。這特別是在芮克里夫-布朗的情況,他在跨越大英國協的多所大學授課,以傳播他的「社會人類學」議題。從1930年代晚期開始,有一連串的專書與編輯成冊的巨著出版,鞏固了「英國社會人類學」的理論典範。有名的民族誌包括艾德華·伊凡-普理查的《努爾人》(The Nuer)與福提斯的《塔倫西人氏族的動力》(The Dynamics of Clanship Among the Tallensi);有名的編輯巨著包括《非洲親屬與婚姻的體系》(African Systems of Kinship and Marriage)與《非洲政治體系》(African Political Systems)。 麥克斯·格拉克曼連同他在羅德斯李文斯頓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的多位同事以及他在曼徹斯特大學的學生,共同稱為,透過引介具有馬克思學派訊息的理論、他們對衝突及其調解的強調,以及他們對個人妥協於社會結構與利用社會結構可能性的關注,將英國社會人類學帶往一些新方向。 在英國,人類學具有巨大的知識影響力,它「有助於基督教力量的侵蝕、文化相對論的增長、覺察到原始人群在當代生活的存續狀態,並以貫時限分析模式取代同時限的模式,這些都是當代文化的核心」。 後來在1960與1970年代,艾德蒙·李區與他的學生瑪麗·道格拉斯及努爾·亞爾曼(Nur Yalman),以及其他學者共同引進了李維史陀風格的法國結構主義;然而英國人類學持續強調社會組織與經濟,勝過於象徵與文學的議題。在英國、法國與美國的社會文化人類學之間的差異,隨著逐漸增加的理論與方法論對話及採借,而逐漸減少。如今,英國社會人類學採用了各國的其他社會理論,並分支朝著許多方向發展。 在大英國協國家,社會人類學往往在學院制度上與體質人類學及靈長類學區分開來,後者可能連結到生物學或動物學系;也與考古學區分開來,考古學可能連結到古典學、埃及學等等的科系。在其他國家(以及在某些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北美地區大學),人類學家在學院制度上可能連結到民俗學、博物館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學、社會關係、族群研究、文化研究與社會工作。 美國 1800年代到1940年代 從美國人類學在十九世紀早期發軔到二十世紀早期為止,受到美國原住民社會的存在所影響。 美國文化人類學大大受到美國原住民社會可立即做為民族誌研究主題這項事實所影響。這個領域由印地安事務局與史密森尼學會的美國民族學局擔任開路先鋒,例如約翰·威斯利·鮑威爾與弗蘭克·漢密爾頓·庫興(Frank Hamilton Cushing)。 來自紐約州羅徹斯特的律師摩爾根(1818-1881),成為易洛魁人的擁護者與民族學家。他對於宗教、政府、物質文化、特別是親屬模式的比較分析,確實對人類學具有深遠影響力。正如與他同時代的其他學者(例如艾德華·泰勒),摩根主張人類的各個社會可依據一套進步程度的量表,而被歸類到各個文化演化類別之中,範圍從「蒙昧」、「野蠻」到「文明」。普遍而言,摩爾根運用技術(例如弓箭製作或陶器)做為各文化在這個量表上的地位指標。 鮑亞士學派人類學 法蘭茲·鮑亞士建立美國的學術人類學,反對演化論觀點。鮑亞士的研究取向是實證的、對於過度歸納抱持懷疑,而且迴避建立普遍法則。例如,鮑亞士研究移民子女,以呈現生物種族並非不可改變,人類行為源自於後天養育,而非先天生成的。 受到德國傳統所影響,鮑亞士主張世界充滿著各種獨特的文化,而不是某些社會,可依其文明程度多寡來測量其演化程度。他相信每個文化都必須從它的特殊性而被研究,並主張跨文化的歸納,類似於自然科學的歸納,是不可能達成的。 藉此,鮑亞士對抗對移民、非洲裔美國人與美國原住民的歧視許多美國人類學家採用他的論點來支持社會改革,而且時至今日,種族理論依然是人類學家熱衷的研究主題。所謂的「四大分支」人類學源自於鮑亞士學派人類學,將這個學門區分為四個重要且相互關聯的領域,包括社會文化人類學、體質人類學、語言人類學與史前人類學(考古學)。美國人類學持續受到鮑亞士學派傳統所深刻影響,特別是對於文化的強調。 鮑亞士運用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職位,訓練並發展了許多世代的學生。他的第一代學生包括亞弗列·克魯伯(Alfred Kroeber)、羅伯特·羅維、艾德華·斯皮爾與露絲·潘乃德,他們每個人都對北美原住民文化撰述了豐富內容的研究。他們提供豐富資料,以攻擊單線演化過程的理論。克魯伯與斯皮爾將研究焦點放在北美原住民語言,這有助於將語言學建立成一門真正普遍的科學,並使它從歷史上專注於印歐語言的這個狀態解放出來。 克魯伯所撰寫的教科書《人類學》(Anthropology)的出版,標示了美國人類學的一個轉折點。鮑亞士在花費三十年匯集資料後,他感到有一股越來越強大的進行歸納的動力。這在「文化與人格」(Culture and Personality)研究興起時最為明顯,這是由鮑亞士的年輕一輩學生,例如瑪格麗特·米德與露絲·潘乃德等人所進行的。他們受到心理分析心理學家如弗洛依德與卡爾·榮格所影響,尋求理解個體的人格特質,受到在其成長過程中的更大文化與社會力量所塑造的方式。 雖然《薩摩亞人的成年》(Coming of Age in Samoa)與《菊花與劍》這兩本書依然受到美國大眾歡迎,但米德與潘乃德並不像某些人預期的,她們對人類學這個學科從來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鮑亞士原本計劃讓潘乃德接任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主任的位置,但她被拉爾夫·林頓所排擠,而且米德的職位一直被侷限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加拿大 加拿大人類學,正如同殖民世界的其他地方,始於旅行家與傳教士的記錄之中的民族學資料。在1600年代的加拿大,耶穌會傳教士例如LeClercq、Le Jeune與Sagard神父,提供了後來加拿大領土範圍內的原住民部族最古早的民族誌記錄。 加拿大的學術人類學始於一個政府部門:加拿大地質調查局(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以及喬治·道森(George Mercer Dawson,1895年的局長)。道森對人類學的支持,創造了支持人類學在加拿大發展的動力。這由威爾弗里德·勞雷爾首相任內擴張規模,在1910年他在地質調查局設置人類學部門。其中聘用的人類學家來自英國與美國,為獨特加拿大風格的人類學立下基礎。早期學者包括傑出的語言學家與鮑亞士學派的愛德華·薩丕爾。 加拿大人類學經常意識到南方的龐然大物:美國。加拿大人類學創立的年代比美國更晚近;第一個人類學系是在1925年於多倫多大學設立。有許多科系及博物館的創始者依然健在。許多加拿大人類學家是越戰當時的意識形態難民,他們逃離美國並選擇留在加拿大,發展當地的人類學傳統,經常關注對加拿大社會的研究。 加拿大人類學與美、法、英三個主要的當代國家傳統有著緊密關聯。美國傳統是因這兩國的地理位置以及部份來自探討原住民族的共同經驗;法國傳統(特別在魁北克)是因法國人為創立加拿大的兩個民族之一;英國傳統則是因殖民(以及後殖民)歷史的結果。 反美國主義在加拿大不斷消長,但在1970年代達到高峰,這同時出現於人類學與加拿大社會本身。在同一時代,加拿大人類學系的擴增,導致大量從外國引進教師,大部分來自美國。近年來隨著教師逐漸退休,世代交替的結果產生另一波引進外國教師。在加拿大的一些小規模大學,人類學較可能與社會學合為一系,事實上這在幾所較大規模的大學依然如此,如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與卡爾頓大學。與西門菲莎大學則分別有人類學系與考古學系。魁北克的人類學維持與歐洲及法語系國家的強力連結。 基本上,加拿大每個人類學系都會有研究第一民族的專家。在加拿大,原住民族事務在公共文化上比起美國更加醒目,這是由於每個省份及領土都具有活躍的原住民群體。加拿大原住民廣泛被認定為創立加拿大的三個民族之一。人類學家與原住民社群的合作相當普遍,而且許多人類學家相當活躍於在政治議題上,代表他們共同合作的原住民族發聲。加拿大人類學家也從事世界各地的研究,就如同他們研究自己社會一樣。 法國 法國人類學的系譜並不像英國或美國傳統一樣清楚,部分是因為法國許多對人類學具影響力的作者,具有社會學、哲學或其他非人類學的學科訓練或學術職位。大多數的評論者認為社會學家塗爾幹的侄子莫斯(1872-1950)是法國人類學傳統的創始者。莫斯屬於塗爾幹《社會學年報》(Année Sociologique)的學術群體;而且雖然塗爾幹及其他學者檢視的是當代社會的狀況,牟斯及他的同事(例如Henri Hubert與Robert Hertz)著墨於民族誌與文獻學,以分析尚未如同歐洲國家一般被「階層化」的社會。牟斯的兩部作品特別具有持久的關聯性:《禮物》(The Gift),這是一本探討交換與相互關係(reciprocity,或譯互惠)的作品,並引發許多後續著作;以及他的赫胥黎演說,討論人觀(the notion of the person),這是第一本以跨文化角度,討論人觀與自我觀的比較研究作品。 在戰間期,法國對人類學的興趣往往切合於更大規模的文化運動,例如超現實主義與原始主義(primitivism),它們援引民族誌做為靈感泉源。馬塞爾·格里奧爾與Michel Leiris這兩人是將人類學與法國前衛相結合的例子。在這段期間,被稱為「民族學」ethnologie的東西都侷限於博物館,例如由Paul Rivet所創立的「人類博物館」(Musée de l'Homme),而且人類學與民俗研究具有緊密關係。 然而,最重要的是李維史陀協助了法國人類學的制度化。除了他的結構主義對於跨越許多學科的巨大影響力之外,李維史陀建立了美國與英國人類學家的連結。在此同時,他在法國各地建立研究中心與研究室,以提供人類學之內的一套制度脈絡,他也訓練幾位具影響力的學生,例如Maurice Godelier與Françoise Héritier,他們對法國人類學世界確實有極大影響。今日法國人類學的許多特性,源自於大多數人類學研究都在國家資助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所進行,而不是在大學科系。 其他在1970年代具影響力的作者包括Pierre Clastres,他在對於巴拉圭的Guayaki部族所寫的書中,提到「原始社會」主動對抗國家的制度。因此,這些無國家的社會並不是比具有國家的社會更不先進,而是採取主動選擇,將國家制度變換成一個來自社會的單獨功能。領導人只是為一個群體發聲的發言人,當這個群體需要跟其它群體往來時(「國際關係」),但並不具有群體內部的權威,而且當這個領導人想濫用職位時,群體可猛然讓他去職。 從傅科與李維史陀之後,法國最重要的社會理論家是皮耶·布迪厄,他早年的學術訓練是哲學與社會學,最後獲得法蘭西學院的社會學講座。然而,如同牟斯及其他在他之前的學者,他的研究主題同時包括社會學與人類學。他對於阿爾及利亞卡拜尔人的研究使他穩坐人類學的堅強地位,而他對於歐洲社會時尚與文化資本的功能與再生產的分析,則讓他穩坐社會學的堅強地位。 歐陸 希臘與葡萄牙的人類學受到英國人類學影響較多。希臘從十九世紀以來有一門民俗科學,稱為laographia(laography),採用「對國內研究的科學」的形態,雖然它的理論薄弱;但這門學科的內涵在二次大戰之後有了深刻改變,當時有一批英美人類學家引進一門「對外研究」的科學。在義大利,民族學與相關研究的發展所受到的注意,並不像其他學科一樣多。 澳洲紐西蘭 日本 在日本的大學,一般來說,隸屬於理學部生物學系的「自然人類学」(華語譯為「體質人類學」),以及社会科学系学部設置的文化人類学,在學院制度上完全分離。在学会方面也是如此,自然人類学的日本人類学会,也與文化人類学的日本文化人類学会(舊名為日本民族学会)區隔開來。然而,就日本的人類學特色而論,存在著受到今西錦司所影響的靈長類學,以及立場介於自然科学與社会科学中間的生態人類學傳統。 二次大戰後歐美人類學的對話 在二次大戰之前,英國「社會人類學」與美國「文化人類學」依然是明顯區分的兩個傳統。在戰後,有足夠數量的英國與美國人類學家彼此採借概念與方法論取向,因此有些人開始將這兩個傳統合稱為「社會文化人類學」。 在1950年代與1960年代中期,人類學逐漸傾向於以自然科學為典範。某些人類學家,例如Lloyd Fallers與克里福得·葛茲,聚焦於現代化過程,新獨立國家可藉此而發展。其他學者,例如朱利安·史都華與懷特(Leslie White),聚焦於社會如何發展與適應於他們的生態區位——這個取向藉由馬文·哈里斯而大行其道。受到卡爾·博蘭尼所影響且由馬歇爾·薩林斯與喬治·道爾頓(George Dalton)所實踐的經濟人類學,挑戰了標準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而將文化與社會因素納入考慮,並將馬克思學派的分析方式運用於人類學研究。在英國,社會人類學的理論典範開始分裂,當麥克斯·格拉克曼與彼得·伍斯利(Peter Worsley)嘗試採用馬克思理論,而其他研究者如羅德尼·尼丹(Rodney Needham)與艾德蒙·李區將李維史陀的結構主義融入他們的作品。 結構主義在1960年代與1970年代也影響了許多學科發展,包括心理人類學、認知人類學與成分分析。有些作者,例如大衛·施奈德(David Schneider)、克里福得·葛茲與馬紹爾·薩林斯發展了一套更顯露內裡的文化概念,將文化視為意義或含義的網絡,這在人類學之內與之外都非常受歡迎。呼應這些時代的議題,許多人類學家參與政治,透過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以及對越戰的反對;馬克思理論變成這個學科越來越受歡迎的理論取向。到了1970年代,在一些選集,例如《重新發明人類學》(Reinventing Anthropology),作者們就擔憂人類學的中立性。 自從1980年代以來,權力成為人類學的核心議題,例如艾瑞克·沃爾夫的《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在1980年代,像是《人類學與殖民遭遇》(Anthropology and the Colonial Encounter),反思人類學與殖民不平等的關連,在此同時安東尼奧·葛蘭西與米歇爾·傅柯等等理論家的無盡影響力,將權力與霸權的議題成為矚目焦點。性別與性議題成為受歡迎的題目,正如歷史與人類學的關係,再度受到馬紹爾·薩林斯所影響,他援引李維史陀與費爾南·布勞岱爾的作品,以檢視介於社會結構與個人施為者之間的關係。同樣對這些議題有影響力的作者包括尼采、馬丁·海德格爾,以及法蘭克福學派、雅克·德希達與雅各·拉岡的批判理論。 在1980年代晚期與1990年代,喬治·馬庫斯(George Marcus)與詹姆士·克力弗(James Clifford)思索民族誌的權威(ethnographic authority),特別是人類學知識如何(與為何)可以成立與具權威性。他們反映著這個學門的女性主義者所發起的研究與論述,雖然他們辯解說自己特別關注在這些先驅的批評。然而,女性主義者建立理論與研究方法的重要面向變成「習慣上所必須的」,是人類學「後現代時刻」的一部份;民族誌變得更具反身性,明確表明民族誌作者的的研究法,文化、性別與種族的立場,以及這些因素對於她(或他)的民族誌分析所具有的影響。這是當時流行的一股更普遍的後現代潮流的一部份。當前的人類學家注意的是當代世界的諸多議題,包括全球化、醫療與生物科技、原住民權利、虛擬社群,以及工業化社會的人類學。 華人地區的人類學 人類學這門學科進入華人地區之後,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的學術圈都長足發展,1950年年後開始有中國學者進行體質人類學研究。以下分別介紹這些地區的人類學傳統。 中國大陆 在清光緒末年(1875-1908年),就有人把摩爾根的《古代社會》譯成中文。1904年梁啟超曾在他所辦的《新民晚報》刊登《中國人種學考》,嚴復也曾翻譯社會人類學的文章。林紓與魏易將德國人哈伯蘭原著、1900年由羅威翻成英文的《民族學》譯為中文,由北京大學堂書局出版。1900年清朝政府頒布《大學學制及其學科》,設有《人類及人種學》課程。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的大學學制及其學科也設有此課程。 中國正式使用「人類學」一詞是在1916年,由孫學悟在中國科學社《科學》雜誌發表「人類學之概略」一文。1926年,蔡元培撰寫「說民族學」一文,正式介紹民族學。蔡元培1907年留學德國,專攻哲學及人類學,返回中國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1917-1927年),曾設人類學講座,是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的奠基者。 依據鄭德坤的看法,從1920年代到1949年中國人類學的發展可分為三個學派。 首先是南京的「歷史學派」,由蔡元培創立。1928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首任院長為蔡元培,並成立歷史語言研究所。提倡文化人類學的本土化,名之為民族學。以歷史文獻為對象,兼及民俗、考古及語言學,並以實地調查為手段。參加者包括凌純聲、芮逸夫、陶雲達、嚴復禮等。 第二個學派是广州的「民俗學派」,由顧頡剛創立。1920年代北洋政府歧視教育工作,北京大學的一批國學家南遷,初至廈門大學,當時顧頡剛提倡民俗學、歌謠學、民間文學。後移往廣州中山大學,成立民俗學研究中心,參加者包括鍾敬文、楊成志、衛惠林、楊昆等。 第三個學派是北京的吳文藻創立的「社會學派」,以北京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為中心,吳文藻介紹社會人類學理論,也做實地調查,參加者包括林耀華、費孝通、楊慶昆、李安宅、李有義等人。 抗戰期間,這三派學者會合集中前往昆明與成都,從事邊區民族調查。深入西康、西藏地區者有李安宅、莊學本、劉思蘭等。四川、雲南一帶有凌純聲、芮逸夫、林耀華等。貴州、廣西一帶有黃現璠、費孝通、楊成志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部分歷史學派人士,包括凌純聲、芮逸夫、衛惠林等人,隨中央研究院遷往台灣(詳見下節)。社會學派繼續留在中國,參與各地民族學院與民族研究所的設立,吳文藻主持中央民族學院。 然而在1952年,中國宣佈人類學與社會學是資產階級學科,相關科系均遭到裁撤。費孝通、黃現璠則在1957年被劃為右派,他们與同事被指派參與民族學工作,從事少數民族識別,依據史達林在1942年對摩爾根及恩格斯社會進化論的重新詮釋,而且這個民族識別的方法較多源自於民俗學研究,而不是社會文化人類學。費孝通本人並不認為需要清楚劃分人類學、社會學與民族學,這是中國學者的一種務實態度。 這段時期現代中國人的體質人類學的研究寥寥無幾。在中國大陸,只有董悌忱的廣西壯族體質的人類學研究 。1966年,董悌忱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自殺。1969年,吴定良也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自殺 。 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人類學在中國逐漸復甦。1981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國家教育委員會的贊助下,中國人類學學會成立。就在同一年,廣州中山大學重新設立人類學系,分有考古學及民族學專業。1984年廈門大學成立人類學系,提供第一個人類學專業。此後,許多人類學課程與研討會陸續展開。然而,這些重新復甦的人類學主要是文化人類學,相較於這個人類學分支在改革開放之前所受到的壓抑,體質人類學及考古學具有長期穩定的學科發展,也有獨立的學術研究機構。文化人類學同時面臨必須與民族學相競爭的局面,民族學在1970年代末期即已搶得發展的先機,特別是黃現璠創立的民族學領域的“八桂學派”,更是碩果累累。因此文化人類學在1980年代極力爭取自身的學術地位,希望建立具有本國特色的人類學研究,並協助國家的四個現代化進程。 目前,中國大陸地區設立人類學或民族學專業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為一個機構兩個名字)、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西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系、新疆師範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貴族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內蒙古師範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院、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煙台大學民族學系、北方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此外,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上海大學、蘭州大學、延邊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安徽大學、西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高校設有人類學或民族學的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並設有專業的研究機構。 臺灣 臺灣的人類學源自於日治時期(1895-1945)對於原住民(當時稱為「番人」)與漢民族的風俗習慣調查。中央研究院學者劉斌雄認為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東京人類學會時期,1895至1900年。二、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時期,1901到1928年。三、臺北帝大成立到臺灣光復,1928到1945年。 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的前身)設置「土俗人種學講座」,是目前臺大人類學系的前身。1945年大戰結束,原帝國大學改為國立臺灣大學,該講座亦隨之更名為「民族學研究室」,附屬於文學院歷史學系。1949年設立「考古人類學系」,原「民族學研究室」的相關資源同時併入該系(於1982年改稱人類學系),為台灣人類學研究與教學工作奠立基礎。 1949年臺大考古人類學系的創立背景,係與當年隨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臺的考古學家與民族學家有關,同時遷臺的相關學術機構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該所保存詳盡的河南安陽殷墟早期發掘標本,由李濟、董作賓、石璋如等學者進行研究,晚近學者則以臺灣與東南亞地區考古發掘為主。1955年由民族學家凌純聲籌設的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成立初期繼續探討中國少數民族,並對臺灣原住民社會進行搶救民族誌研究。主題逐漸擴展到包含原住民、漢人、大洋洲、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目前為臺灣陣容最龐大的人類學機構。 臺灣人類學的學術組織為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人類學相關系所數目在1980年代後逐漸增長,目前包括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亞學系、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等等。人類學也成為許多大學系所與通識教育的課程。 在1949年之後的臺灣人類學發展,如同其他社會人文學科,受北美傳統影響極深,採取廣義的四大分支。臺灣人類學家的學科歸屬,按成員多寡依序為文化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與體質人類學家,語言人類學家則極其有限。亦有前往英國、法國及歐陸各國留學的學者,代表歐陸的社會人類學傳統。歐美兩大傳統之間產生許多對話,也使得臺灣人類學在東亞地區獨樹一幟,具備多角度的國際視野。 台灣大學醫學院的蔡錫圭等在1960年年進行過布農族人骨的測量研究。出版的與體質人類學有關的專著有方宗熙的“古猿怎樣變成人”,賈蘭坡的“北京人的故居”,“河套人” “中國猿人”,“骨骼人類學綱要”,“中國猿人及其文化”,郭沫若,楊鍾健等的“中國人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劉咸的“猴與猿”,武況甫編譯的“猿類的生活史”等。 在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臺灣是歐美等國人類學家研究華人社會的重要田野地點,曾出版許多知名民族誌作品,例如:葛伯納(Bernard Gallin)、武雅士(Arthur Wolf)、Margery Wolf、孔邁隆(Myron Cohen)、桑高仁(Steven Sangren)等人的作品。由本土人類學家撰述的民族誌為臺灣人類學立下深厚基礎,包括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臺大人類學系、政大民族學系及大學院系的期刊與專刊,以及各博物館、省市政府文獻委員會、基金會與出版社刊行的期刊、民族誌與譯本等等。博碩士論文也累積相當可觀的民族誌。 以往臺灣的文化人類學家傾向研究本土的原住民與漢人社會,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對臺灣的族群多樣性與社會文化變遷留下珍貴記錄。也為1990年代以來勃興的本土區域族群研究,包括原住民、客家、閩南、當代流行文化等,建立堅強的理論與方法論基礎。另一方面,臺灣地區自1960年代以來快速工業化與都市化,也產生對於考古搶救發掘的迫切需求,例如臺南科學園區的考古發掘案。近年來,臺灣加強對東南亞社會與太平洋南島民族議題的跨學科關注,人類學家也參與其中。 另一方面,隨著歐美人類學對華人社會的研究重心轉移至中國大陸,許多留學海外的臺灣人類學家也隨之前往中國研究,其中以少數民族地區居多,並進一步引領臺灣學生繼續研究相關主題。海峽兩岸的人類學交流也漸趨頻繁。 總括來說,臺灣人類學將兼顧傳統與創新,持續在臺灣本土、東南亞與太平洋、中國大陸等地進行研究,以促進民族誌知識累積、理論對話與應用普及。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成立於1980年,由華人世界人類學大師喬健創立,研究區域包括華南、香港、臺灣、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研究課題包括文化認同、都市社區、婦女與性別認同的建構、中國民間宗教、中國少數民族、亞洲飲食文化、文化與旅遊,以及華南地區的史前文化。為目前兩岸四地唯一採取全英文教學的人類學系。由於地利之便,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與中國各大學人類學系維持長期學術研究合作,特別是廣州的中山大學。2010年11月8日成立「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由中大偉倫歷史學講座教授科大衛教授擔任主任。科教授表示:「研究中心將致力開展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研究項目,並在廣泛的實證研究基礎上,累積中國社會的研究資料,探討關於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全貌觀:从社会文化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研究社会的文化元素和行为,把社会或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文化相對論:这是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态度和文化评价。要求研究者客观地看待被研究的对象。一般采用文化主位研究法,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被研究者的文化。 泛文化比較: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 田野调查: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地点,进行长期到记录与研究。 结构化研究:把社会本身理解成由各种关系构成的网络,每一种关系就是一种维度。 四大分支與應用人類學的討論 關於四大分支的論辯 在美國,人類學經常被界定為"整體論"(全貌觀)且立基於「四大分支」的研究取向。有一場持續進行的爭辯,是關於這究竟在美國學術制度架構中,從理論上與實務上是否具有意義。支持者認為人類學的整體觀有兩種意義:這門學科探討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所有人類,並研究人類的所有面向(演化、生物體質、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語言、心理等等);依循著四大分支的人類學取向,許多大學課程與研究計畫涵蓋下列項目: 體質人類學或称生物人类学 考古學 語言人類學 文化人類學或称社會人類學、社会文化人类学 許多領導群倫的人類學家,針對將人類學界定為整體論與"四大分支"的研究取向,提出論辯,他們認為這些想法是十九世紀以降的社會文化進化論思想的產物,並不適於用來將科學實證論特別強加在文化人類學之上。這一股「整合」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關連到人文學)與「生物-體質人類學」(本質上關連到自然科學)的壓力,已有學者批評其為不恰當的實證論(其信念是,唯一正確的知識源自將科學方法加諸於文化人類學)。這個評論是1960年代晚期,由多位人類學家,如馬紹爾·薩林斯針對社會生物學的發展所提出,並論及美國人類學的"四大分支整體論"。雖然四大分支及其論辯源自於美國,但已在美國的學術影響力之下,向國際間輸出。 在美國有部份人類學的次領域(次分支)跨越了這些分支。例如,醫療人類學往往被視為社會文化人類學的分支;然而,有許多研究醫療議題的人類學家也探討群體中的生物變異,或是文化與生物的互動。他們也可能採用語言分析,以了解圍繞在衛生與疾病議題的溝通,或是運用考古學技術,以了解歷史時代或史前時代人群的衛生與疾病。同樣地,法醫人類學可能同時採用體質人類學與考古學的技術,也可能採取類似醫療人類學家的作法。環境人類學或生態人類學是逐漸成長的次領域,關注人類及其環境的關係,是另一個結合文化人類學與生物人類學研究取向的例子(有時也包括考古學在內),這是由於它能處理範圍甚大的許多議題,從環境主義、野生動植物保育或棲息地保護、到傳統生態知識與行為。生物文化人類學是一個廣義的術語,用以描述各種文化與生物觀點的融合。 正如前面列舉的各個分支,人類學是一個具有多樣化的方法論的學科,包括了量化方法與質性方法。民族誌研究方法--植基於實地田野研究的密集個案研究—在社會文化人類學以及語言人類學的文獻上,具有一個歷史上的核心地位,但這種研究法正由混合各種研究方法的取向所補充。目前,科技進步已刺激人類學各個分支的方法論創新。碳元素定年法、群體遺傳學、GPS、數位攝影與錄音等等,僅僅是刺激人類學研究嶄新發展的眾多新科技的其中幾項。 應用人類學 應用人類學也許最好被視為一個重點強調,而不是如同標準的四大分支意義下的另一個分支。應用人類學家可以為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或私人企業工作,運用來自四大分支的研究技術來處理一些議題,例如政策執行、影響評估、教育、行銷研究或產品發展。 關於人類學史的爭論 人類學家,如同其他研究者(特別是從事田野研究的歷史學家與科學家),在過去曾協助國家政策與計畫,尤其是殖民主義。 某些評論者指出: 人類學這個學科由殖民主義所生成,也許與殖民主義具有結盟關係,並從它衍生出一些基本概念,無論是不是有意識地。 人類學家往往比他們所研究的人們享有更多權力,因此他們的知識生產過程是一種竊取,在其中人類學家謀求自己的獲益,而犧牲了報導人。 民族誌研究工作往往是反歷史的,他們在書寫這些人群的時候,就好像他們是在一種「民族誌的現在式」之中,而「脫離時間」 (Johannes Fabian《Time and the Other: How Anthropology Makes Its Object》). 人類學與軍事 人類學家與美國政府的關聯,格外引發在這個學科之內的激烈爭辯。鮑亞士公開反對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戰後發表了一篇綜合報告,披露與譴責幾位美國人類學家以科學家身份做為偽裝,參與在墨西哥的間諜活動。然而到1940年代,鮑亞士學派的許多人類學家積極參與同盟國的戰爭行動,以對抗「軸心國」(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日本帝國)。許多人在陸軍服役,且有其他人在情報機構服務(例如,战略情报局與美国战时情报局)。在此同時,David H. Price對冷戰時期美國人類學的研究顯示,有幾位美國人類學家由於對共產黨表示同情,而遭到撻伐並解職。 有一些學者試圖指控人類學家與美國中央情報局以及政府情報單位的共謀關係,但令人吃驚的是這個聲音變得相當微弱。許多人類學家活躍於反戰運動,並在美國人類學會年會通過許多譴責戰爭的各個面向的議案。自從越戰以來的數十年間,至少在社會文化人類學方面的論調,已逐漸政治化,而早年世代的自由論調,已由更加激進的論點所取代,混合著馬克思論者、女性主義論者、無政府主義論者、後殖民、後現代、萨义德论者、傅科學派、認同根基及其他論點。 人類學專業組織往往反對將人類學運用於支持國家利益。這些組織的倫理守則可能禁止人類學家提供秘密簡報。英國與大英國協社會人類學會(The Association of Social Anthropologists of the UK and Commonwealth [ASA])表示有某些獎學金在倫理上是危險的。美國人類學會現有的「專業責任聲明」清楚指出「關於人類學家自己國家的政府以及地主國家的政府,…不能同意進行秘密研究,也不能提供任何形式的秘密報告或匯報」。 人類學的重大討論 對「異文化」的研究焦點 某些學者主張人類學源自於並發展為對於「異文化」的研究,這是同時就時間(過去的社會)與空間(歐洲裔以外的社會/非西方社會)的角度而論。例如,在都市人類學的經典,Ulf Hannerz在他引發豐富後續討論的《探索都市:對都市人類學的探究》(Exploring the City: Inquiries Toward an Urban Anthropology)一書的引言提及,在習慣上,第三世界受到人類學的最多關注;傳統上專精於「異文化」的人類學家,前往遙遠的地方找尋這些文化,直到1960年代晚期才開始注意「脫離常軌」。現在已有許多作品探討非常接近作者「家鄉」的人群與主題。也有學者主張其他的學科領域,像是歷史學與社會學,相對地過度重視西方。 在法國,對當代社會的研究在傳統上保留給社會學家,但這個情況正在改變<ref>*Marc Abélès, How the Anthropology of France Has Changed Anthropology in France: Assessing New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Cultural Anthropology 1999 p. 407</ref>,從1970年代開始,由Isac Chiva等學者與《田野工作》(Terrain)等期刊,以及由Marc Augé所創立的《人類學當代社會研究中心》(Le Centre d'anthropologie des mondes contemporains)等。同樣對於「當代社會」的研究取向,也出現於英國1950年代的曼徹斯特學派。 参見 人类学家列表 文化人類學 人類演化 文化區 人类学系 参考文献 進階閱讀 字典與百科全書 Barfield, Thomas (1997). The dictionary of anthropology. Hoboken: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Levinson, David and Melvin Ember. eds. (1996) Encyclopedia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4 vols.) New York: Henry Holt. 概論 王銘銘:《人類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李亦園:《人類學與現代社會》(臺北:牧童出版社,1975)。 田野筆記與回憶錄 喬健:《飄泊中的永恆——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 Barley, Nigel (1983)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notes from a mud hut.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Geertz, Clifford (1995) After the fact: two countries, four decades, one anthropologis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évi-Strauss, Claude (1967) Tristes tropiques.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John Russell. New York: Atheneum. Malinowski, Bronisław (1967) A dia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 Translated by Norbert Guterma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Mead, Margaret (1972) Blackberry winter: my earlier years. New York: William Marrow. Mead, Margaret, (1977) Letters from the field, 1925 - 1975. New York: Harper & Row. Rabinow, Paul. (1977) Reflections on fieldwork in Morocco. 人類學史 Gregory E. Guldin(顧定國)著,胡鴻保等譯:《中國人類學逸史:從馬林諾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澤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Asad, Talal, ed. (1973) Anthropology & the Colonial Encounter. Atlantic Highlands, NJ: Humanities Press. Barth, Fredrik, Andre Gingrich, Robert Parkin, One Discipline, Four Ways: British, German, French, and American anthrop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Andrade, R. "The Sad Story |
| | 互补律 |- | | | 幂等律 |- | | | rowspan=2 | 有界律 |- | | |- | | | 0 和 1 是互补的 |- | | | 对偶律 |- | | | 对合律 |} 逻辑代数的基本规则 代入规则 任何一个含有变量 X 的等式,如果将所有出现 X 的位置,都代之以一个逻辑函数 F,此等式仍然成立。 对偶规则 设 F 是一个逻辑函数式,如果将 F 中的所有的 * 变成 +,+ 变成 *,0 变成 1,1 变成 0,而变量保持不变。那么就的得到了一个逻辑函数式 F',这个 F' 就称为 F 的对偶式。如果两个逻辑函数 F 和 G 相等,则它们各自的对偶式 F' 和 G' 也相等。 反演规则 当已知一个逻辑函数 F,要求 ¬F 时,只要把 F 中的所有 * 变成 +,+ 变成 *,0 变成 1,1 变成 0,原变量变成反变量,反变量变成原变量,即得 ¬F。 使用反演规则时要注意保持原函数中逻辑运算的优先顺序。 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 逻辑变量的逻辑与运算叫做与项,与项的逻辑或运算构成了逻辑函数的与或式,也叫做积之和式(SP form)。 逻辑变量的逻辑或运算叫做或项,或项的逻辑与运算构成了逻辑函数的或与式,也叫做和之积式(PS form)。 最小项 对于 n 个变量的逻辑函数而言,它的与项如果包含全部 n 个变量,即每个变量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且只出现一次,那么这个与项就称为该逻辑函数的最小项。 最大项 对于 n 个变量的逻辑函数而言,它的或项如果包含 全部n 个变量,即每个变量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且只出现一次,那么这个或项就称为该逻辑函数的最大项。 逻辑函数的化简 运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及规则可以对逻辑函数进行变换,从而得到表达式的最简形式。这里所谓的最简形式是指最简与或式或者是最简或与式,它们的判别标准有两条:(1)项数最少;(2)在项数最少的条件下,项内的文字最少。 卡诺图是遵循一定规律构成的。由于这些规律,使逻辑代数的许多特性在图形上得到形象而直观的体现,从而使它成为公式证明、函数化简的有力工具。 应用 计算机 20世纪早期,一些电子工程师领悟到逻辑代数很像某种电子电路的行为。香农在它1937年的论文中证明了这种行为与逻辑代数等价。 几乎所有现代通用计算机都用二值布尔逻辑做运算;也就是说它们的电路是二值布尔逻辑的物理表示。几种表示方式:导线上电压的高低,磁性存储设备中磁畴的方向,打孔卡或纸带上的洞,等等(但有些早期的计算机用了十进制电路或者机械,而不是二值逻辑电路) 当然,也可能在任意介质中编码进2个以上的符号。比如在导线上用0,1,2,3伏特去编码一种有4个符号的字符集,或者利用打孔卡的洞的不同大小。但实践上,在一个很小的、高速的、低功耗的电路中噪声是个关键因素。它使分辨多个可能出现的符号变得困难。所以电路设计者们选择了高、低2种电压而不是4种。 由于上面的原因计算机使用二值逻辑电路。最常见的计算机架构使用32或64个叫做比特的布尔值序列,比如01101000110101100101010101001011。当使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某些高级语言时,程序员可以操作寄存器的数字结构。在寄存器中0电压表示逻辑0,参考电压(通常是+5伏或+3.3伏)表示逻辑1。这些语言同时支持数值操作和逻辑操作。这里的“数值操作”指计算机把比特序列当作二进制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逻辑操作”指2个比特序列之间的与或非运算,序列中每一位都与另一序列中对应位进行运算。这两种操作之间的关键不同是前者有进位而后者没有。 | (否定), 记作 ¬x(有时记作 NOT x, Nx 或 !x),在 x = 1 情况下,满足 ¬x = 0;而在 ¬x = 1 情况下,x = 0。 如果把真值0和1解释为整数,这些运算可以表示为普通算数运算: 此外可以用制作真值表来表示 x∧y, x∨y 和 ¬x 的值: 有人可能会认为,只有否定和另外两种运算之一是基本的,因为用下列性质可以用逻辑否和逻辑或来定义逻辑与,反之亦然: 衍生运算 上述三个逻辑运算被称为基本的,这意味着其他逻辑运算可以以它们为基础,由他们的复合来建立,即将这些运算组合或结合。下面是由基本运算构成的运算的例子: 这些定义产生以下真值表,其中给出了对所有四个可能的输入,这些运算的值。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 ! |- !0 !0 | 1 || 0 || 1 |- !1 !0 |0 || 1 || 0 |- !0 !1 |1 || 1 || 0 |- !1 !1 | 1 || 0 || 1 |} 第一种运算,x → y 或 Cxy,叫做实质蕴涵。如果 x 为真,则 x → y 的值就取自 y 的值。但如果 x 为假,则 y 可以忽略;然而此运算必须返回某种真值,而且只有两种选择,所以返回蕴含较小的值,即真。(相干逻辑通过看作非真非假的假前提的蕴含来处理这件事。) 第二种运算,x ⊕ y 或 Jxy,叫做异或(通常缩写为XOR)与逻辑或的区别在于逻辑或包含其类型。它排除了 x 和 y 同时为真的情形。用算术来定义就是加和之后 mod 2,就如 1 + 1 = 0. 第三种运算,异或的互补运算,是同或或逻辑等价:x ≡ y 或 Exy,当 x 与 y 值相同时为真。因此作为其互补运算,x ⊕ y 可以理解为 x ≠ y,当 x 和 y 不同时为真。它对应的 mod 2 算术为 x + y + 1。 给定两个操作数,每个具有两个可能的值,共有 22 = 4 种可能的输入组合。由于每种输出有两种可能值,一共有 24 = 16种可能的。 运算律 两个主要的二元运算的符号定义为 (逻辑与)和 (逻辑或),把单一的一元运算的符号定义为 |
区间估計 许多时候研究只观察母群體的样本部分,所以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母群體。任何来自样本的估算只能得到母群體的近似值。置信区间是统计学家用来表述样本结果离整个母群體真实数值之间的差距。这常被表述为95%置信区间。形式上,数值为95%置信区间意味着如果在同样情况下重复样本分析(这回生成不同的数据集),95%的区间会得出符合(母群體)情况的实际结果。这并不意味着真实数值的概率也在95%置信区间之内。从频率论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说法毫无意义,因为真实数值不是一个随机变量。真实数值要么在,要么不再给定的区间里。然而,任何数据在被抽取样本,设计置信区间之前,将要被计算的区间确实有95%的概率能代表真实数值:在这一点上,区间的极限仍然是有待被观测的随机变量。利用贝叶斯统计置信区间可以得出区间包涵真实数值的概率:这种方法对“概率”有另一种解释,即贝叶斯概率。 显著性的差异 对于给出的问题,统计学很少回答简单的是或否。它的解释常常是以统计的显著性差异出现,汇报可以将零假设精确证伪的概率值(这也被称作是p值、假定值)。 显著性差异并不一定代表所有的结果在现实世界里都很显著。例如对药品的研究得出其具有统计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实际上药品可能毫无益处。这样的药品不会很有效地帮助病人康复。 由于假设检验中可能更加偏向于某一假设(如零假设),在大尺度研究中可能会对微小差异过度夸张,因此这中方法受到批评。显著性差异所得出的重大差额并不一定在现实中有意义,但是我们仍旧可以据此设计出相应的实验。 在报告假设是否被证伪时,一些方法不仅仅报告显著性差异和p值。p值并不代表效应的尺度。更好更常用的方法使报告置信区间。虽然该值是从相同的假设测试或p值计算过程中得出的,但是它对效应的尺度及其不确定性都给出了描述。 例子 以下列出一些有名的統計檢定方法以及可供驗證實驗數據的程序 t检验 方差分析 卡方分配 費雪最小顯著差異法(Fisher'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曼-惠特尼U檢定(Mann-Whitney U) 回歸分析 相關性 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 史匹曼等級相關係數 统计学的范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抽样与抽样分布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 参数估计 非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無母數統計 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指数 多變量分析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結構方程式模式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延伸的科目 有些科學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方法使得他們擁有各自的統計術語,這些學科包括: 農業科學 生物統計 商务統計 資料採礦(應用統計學以及圖形從資料中獲取知識) 經濟統計學 電機統計 統計物理學 人口統計 心理統計學 教育統計學 社會統計(包括所有的社會科學) 文獻統計分析 化學與程序分析(所有有關化學的資料分析與化工科學) 運動統計學,特別是棒球以及曲棍球 統計對於商業以及工業是一個基本的關鍵。他被用來了解與測量系統變異性,程序控制,對資料作出結論,並且完成資料取向的決策。在這些領域統計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统计计算 计算机在20世纪后半叶的大量应用对统计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早期统计模型常常為迴歸线性模型,但强劲的计算机及其算法导致非线性模型(如神经网络)和新式算法(如廣義線性模式、等级线性模型、支持向量机)的大量应用。 计算机性能的增强使得需要大量计算的再取样算法成为时尚,如置换检验、自助法。Gibbs取样法也使得贝叶斯模型更加可行。计算机革命使得统计在未来更加注重“实验”和“经验”。大量普通或专业的统计软件现已面市。 滥用 统计数据时常被滥用,对结果的解释时常有利于演讲者。对统计的怀疑与误导可被称为:“世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字”。许多对统计的滥用可能出于无意,也可能出于故意。《如何用统计来说谎》一书(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揭露了许多类似诡计,并在统计的应用与滥用中,回顾了许多案例中的统计方法(e.g. Warne, Lazo, Ramos, and | 費雪最小顯著差異法(Fisher'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曼-惠特尼U檢定(Mann-Whitney U) 回歸分析 相關性 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 史匹曼等級相關係數 统计学的范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抽样与抽样分布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 参数估计 非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無母數統計 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指数 多變量分析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結構方程式模式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延伸的科目 有些科學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方法使得他們擁有各自的統計術語,這些學科包括: 農業科學 生物統計 商务統計 資料採礦(應用統計學以及圖形從資料中獲取知識) 經濟統計學 電機統計 統計物理學 人口統計 心理統計學 教育統計學 社會統計(包括所有的社會科學) 文獻統計分析 化學與程序分析(所有有關化學的資料分析與化工科學) 運動統計學,特別是棒球以及曲棍球 統計對於商業以及工業是一個基本的關鍵。他被用來了解與測量系統變異性,程序控制,對資料作出結論,並且完成資料取向的決策。在這些領域統計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统计计算 计算机在20世纪后半叶的大量应用对统计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早期统计模型常常為迴歸线性模型,但强劲的计算机及其算法导致非线性模型(如神经网络)和新式算法(如廣義線性模式、等级线性模型、支持向量机)的大量应用。 计算机性能的增强使得需要大量计算的再取样算法成为时尚,如置换检验、自助法。Gibbs取样法也使得贝叶斯模型更加可行。计算机革命使得统计在未来更加注重“实验”和“经验”。大量普通或专业的统计软件现已面市。 滥用 统计数据时常被滥用,对结果的解释时常有利于演讲者。对统计的怀疑与误导可被称为:“世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字”。许多对统计的滥用可能出于无意,也可能出于故意。《如何用统计来说谎》一书(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揭露了许多类似诡计,并在统计的应用与滥用中,回顾了许多案例中的统计方法(e.g. Warne, Lazo, Ramos, and Ritter(2012)。 预防统计滥用包括使用合适的图表、规避偏差。当结论被輕率概化,超过了它所能代表的范围时,滥用就出现了。这常常是因无意或故意忽视样本偏差所导致的。 条形统计图可能是最容易使用、最容易理解的图表了,它可以用手或计算机绘制而成。不巧的是,许多人忽视其中的偏差、误差,因为他们不留意。因此,虽然图表质量低劣,但人们常常愿意去相信。只有当样本可以代表总体时,统计结果才是可信、精确的。哈弗(Huff)称:“样本的可靠性可以被偏差破坏...给你自己点怀疑的空间吧。” 参考文献 参见 统计学家列表 统计学主题列表 统计图形 外部链接 + 應用數學 数理经济学 数学科学职业 研究方法 |
地球物理學分支 地球物理學包括許多分支。固體地球物理学同樣是使用多種傳統物理學方法,但研究目的不同。主要是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及其起源、演化并預測其發展。例如預報天然地震即是固體地球物理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勘测地球物理学是使用地震、重力、磁、电和电磁等的方法来寻找石油、天然气、矿石、水等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物体。 固体地球物理学 矿物物理学 地球动力学 地震学 火山學 地热学 地磁学 古地磁学 大氣電學 水文地理学 海洋学 气象学 大地构造物理学 地核构造学 勘探地球物理学 大地测量学 大地天文学 参見 地理学 地質學 | 方法 大地測量 地球物理測量是在特定時間、地點,精確測量位置、大地形變以及重力,屬於大地測量學領域。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是兩個各自獨立,但彼此關係密切的領域,許多科學組織,如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加拿大地球物理聯盟(AGU)和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都同時包含這兩者 。要獲得地表絕對位置最普遍的方式是透過全球定位系統(GPS),由4個以上的人造衛星資訊並參考(GRS80)計算得到3維位置。另外也有方法,結合天文坐標和局部重力向量來獲得大地坐標。此方法只提供兩個坐標位置,比GPS的使用更為困難。但它可以用於測量地球的運動,如章動和錢德勒擺動。兩點或多點的相對位置可以使用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決定。 重力測量因為需要相關的地表測量做為參考座標,也屬於大地測量的一部份。對於陸地的重力測量可以使用地面或直昇機上的。從1960年代開始,地球重力場可以通過分析人造衛星的運動來推算。海平面也可以通過使用衛星上的雷達高度計來測量,有助於建立更準確的大地水準面。2002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射了重力回復及氣候實驗衛星(GRACE),以一對雙衛星通過GPS和微波測距系統測量兩顆衛星之間的距離,來獲得精確度的地球重力場變化。 GRACE檢測到的重力變化包括由洋流變化引起的重力變化; 徑流和地下水耗盡; 融化的冰蓋和冰川。 人造衛星和太空探測器 太空中的人造衛星除了使用可見光,也可以使用其他電磁頻譜進行觀測。地球物理學和太空物理學研究每個行星獨特的重力場和磁場。測量航天器在軌道上經歷的加速度變化,可以繪製行星重力場的細節。例如在1970年代,透過月球軌道測量月海上方的重力場擾動,發現在了在雨海、澄海、危海、神酒海和濕海盆地下方,存在有質量異常集中的質量瘤。 地球物理學分支 地球物理學包括許多分支。固體地球物理学同樣是使用多種傳統物理學方法,但研究目的不同。主要是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及其起源、演化并預測其發展。例如預報天然地震即是固體地球物理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勘测地球物理学是使用地震、重力、磁、电和电磁等的方法来寻找石油、天然气、矿石、水等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物体。 固体地球物理学 矿物物理学 地球动力学 地震学 火山學 地热学 地磁学 古地磁学 大氣電學 水文地理学 海洋学 气象学 大地构造物理学 地核构造学 勘探地球物理学 |
歐洲中古時期 歐洲中古時期時,工匠開始形成行會,發展交易,也留下了契約的文稿,其中許多是和教會建築有關的。建築師一般會由負責石匠的人擔任,有時在契約中也會將建築師稱為Magister lathomorum。 當時主要的建築有修道院及大教堂。自公元900年以後,有建築知識的神職人員及商人開始往來歐洲各地,因此歐洲各地出現了罗曼式建筑或哥特式建筑。 中古時期另一個很重要的建築遺產就是遍佈歐洲大陸各地的防禦工事。從巴爾幹到西班牙,從馬爾他到愛沙尼亞,這些建築是歐洲文化遺產中重要的一部份。 文藝復興和建築師 歐洲的文艺复兴約從公元1400年開始,當時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開始發展,也伴隨著古典時期學問的復興。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更加強調人在社會中的作用,比中古時期要多很多。當時有許多出名的建築師,像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米开朗基罗、安德烈亚·帕拉弟奥,也開始了對出名建築師的瘋狂崇拜。當時的藝術家、建築師和工程師或其他相關職業還沒有明顯的劃分,而稱呼往往是依各地區的習慣喜好而有所不同。 古典主義建築的復興,所伴隨的是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這也影響到建築的比例和結構。在這個時期,藝術家是可以設計橋樑的,因為其中用到的結構計算是在此領域通才知識的範圍內。 早期現代以及工業時期 隨著科技領域的新興知識以及新材料以及新技術的興起,建築師和工程師開始有不同的分工,建築師開始著重美學以及人文的層面,較不注重建築設計的技術層面。當時也出現了「紳士建築師」,接洽富有的客戶,特別關注來自於歷史原形的視覺品質,以英國鄉間許多的哥德復興式建築或是蘇格蘭baronial建築為代表。 19世紀的正規建築訓練,像是法國的法國美術學院,非常重視精美建築圖紙的製作,不太考慮使用背景(context)及可行性。 同時期出現的工業革命開始了大量生產以及消費。審美成為中產階級的評斷標準,因為裝飾品以往是昂貴的工藝品,而在機器量產之後變得便宜許多。 當時鄉土建築的裝飾越來越多。屋主可能在現有的建築設計中加上一些書籍或建築期刊中找到的特徵。 現代主義建築 從二十世紀起,大眾普遍對對強調复兴式建筑以及精緻裝飾表示不滿,開始了新的思潮,也就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前身。其中著名的有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工藝聯盟,生產品質較好,由機器製作的產品。一般認為此時開始出現工業設計的專業。接著有在魏玛的包豪斯學校,重新定義了建築的邊界,將建築的創作視為是藝術、工藝以及技術的終極整合。 現代主義建築一開始是具有道德、哲學以及美學基礎的前衛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先驅的現代主義建築師想要針對戰後新的社會及經濟規序,找到一種全新的,適合此時期的風格,且著重中產階級以及工人階級的需求。現代主義建築拒絕那麼符合快速衰落的貴族階級所需,在歷史建築風格上再加以改進的建築實作。現代主義建築師的作法是將建築簡化為形式,除去裝飾,強調功能的細節。建築會顯示其功能元素以及結構元素,露出鋼樑以及混凝土表面,不再將其隱藏在裝飾裡面。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建築師開展了有機建築,用建築的環境以及其目的來定義其形式,其目標是要促進人們住所以及自然世界之間的平衡,著名的例子有美國的羅比之家以及落水山莊。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菲力普·強生及马塞尔·布劳耶等建築師創建了以建築材料以及現代建築技術等建築本質為基礎的美,將傳統歷史性的建築型式改為簡化的幾何建築型式,讚揚因為工業革命才可能出現的新手段及方法,其中包括了是高樓層摩天大樓必要的鋼結構建築。法兹勒·拉赫曼·汗發展的核心筒是在高樓層建築上的技術突破。二十世紀中期時,現代主義建築演變成國際風格,像山崎實所設計的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星大樓就在許多方式體現了國際風格的美學。 後現代主义建筑 許多建築師反對现代主义建築,認為其建築缺乏歷史風格中的豐富裝飾。第一代的现代主义建築師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過世,第二代的建築師(像是保罗·鲁道夫、马塞尔·布劳耶、埃罗·萨里宁)想將现代主义的美學和粗野主义融合,例如有豐富彫刻立面,而其混凝土面尚未完工的建築。不過更年輕,戰後的新世代認為现代主义和粗野主义太過樸素、標準化、單調,沒有考慮不同時代的歷史建築在不同地方及文化下,所帶給人的豐富體驗。 學派就是一種針對现代主义建築和粗野主义建築的回應,其中包括了及,這二個都以自然為靈感和設計主要來源。有些研究者認為隐喻式建築只是后现代主义的一個層面,但也有人認為其自身就是一個學派,是繼續發展後的成果。 自從1950年代末及1960年代起,出現了,是早期反對現代主義的重要運動,參與的建築師有英國的查理斯·摩爾、挪威的、義大利的、維多利歐·葛雷高第、和布鲁诺·赛维,他們一起讓大眾對新的當代建築風格產生興趣,此風格是要用歷史的建築作為模型以及先例,以擴展人的體驗。後現代主義形成了一種結合當代建築科技以及便宜材料,有非現代主義的美學風格的建築,從高度古典式的建築轉換為大眾化或是鄉土地區性的建築風格。美國建築家罗伯特·文丘里有一個對後現代主義著名的定義,將後現代主義定義為「decorated shed」(內部機能設計,外部有裝飾的一般建築),反對現代主義及粗野主义的「ducks」(具有不必要表現構造型式的建築)。 學科 主要研究领域 建筑理论() 建筑历史() 建筑美学() 建筑构造 相关研究领域 建筑材料() 建筑力学() 建筑结构() 建筑施工 建筑设备() 建筑物理() 建筑经济() 密切联系领域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园林设计(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营造学) 景观建筑() 室内设计() 相关领域 土木工程 建筑经济()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结构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防灾工程学 水利工程 岩土力学 水力学 城乡规划学 雜項 世界建筑日(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是由國際建築師協會1985年的第63屆理事會所訂定的,當時訂為7月1日。 1985年聯合國全體代表大會決定將設定在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一。1986年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理事會決定將世界建筑日和世界人居日結合,一起舉行慶祝活動。 相关条目 建筑工程 建筑美学 註解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orld Architecture Community Architecture.com , published by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Glossary of Architectural Terms Cities and Buildings | 19世紀的正規建築訓練,像是法國的法國美術學院,非常重視精美建築圖紙的製作,不太考慮使用背景(context)及可行性。 同時期出現的工業革命開始了大量生產以及消費。審美成為中產階級的評斷標準,因為裝飾品以往是昂貴的工藝品,而在機器量產之後變得便宜許多。 當時鄉土建築的裝飾越來越多。屋主可能在現有的建築設計中加上一些書籍或建築期刊中找到的特徵。 現代主義建築 從二十世紀起,大眾普遍對對強調复兴式建筑以及精緻裝飾表示不滿,開始了新的思潮,也就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前身。其中著名的有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工藝聯盟,生產品質較好,由機器製作的產品。一般認為此時開始出現工業設計的專業。接著有在魏玛的包豪斯學校,重新定義了建築的邊界,將建築的創作視為是藝術、工藝以及技術的終極整合。 現代主義建築一開始是具有道德、哲學以及美學基礎的前衛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先驅的現代主義建築師想要針對戰後新的社會及經濟規序,找到一種全新的,適合此時期的風格,且著重中產階級以及工人階級的需求。現代主義建築拒絕那麼符合快速衰落的貴族階級所需,在歷史建築風格上再加以改進的建築實作。現代主義建築師的作法是將建築簡化為形式,除去裝飾,強調功能的細節。建築會顯示其功能元素以及結構元素,露出鋼樑以及混凝土表面,不再將其隱藏在裝飾裡面。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建築師開展了有機建築,用建築的環境以及其目的來定義其形式,其目標是要促進人們住所以及自然世界之間的平衡,著名的例子有美國的羅比之家以及落水山莊。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菲力普·強生及马塞尔·布劳耶等建築師創建了以建築材料以及現代建築技術等建築本質為基礎的美,將傳統歷史性的建築型式改為簡化的幾何建築型式,讚揚因為工業革命才可能出現的新手段及方法,其中包括了是高樓層摩天大樓必要的鋼結構建築。法兹勒·拉赫曼·汗發展的核心筒是在高樓層建築上的技術突破。二十世紀中期時,現代主義建築演變成國際風格,像山崎實所設計的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星大樓就在許多方式體現了國際風格的美學。 後現代主义建筑 許多建築師反對现代主义建築,認為其建築缺乏歷史風格中的豐富裝飾。第一代的现代主义建築師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過世,第二代的建築師(像是保罗·鲁道夫、马塞尔·布劳耶、埃罗·萨里宁)想將现代主义的美學和粗野主义融合,例如有豐富彫刻立面,而其混凝土面尚未完工的建築。不過更年輕,戰後的新世代認為现代主义和粗野主义太過樸素、標準化、單調,沒有考慮不同時代的歷史建築在不同地方及文化下,所帶給人的豐富體驗。 學派就是一種針對现代主义建築和粗野主义建築的回應,其中包括了及,這二個都以自然為靈感和設計主要來源。有些研究者認為隐喻式建築只是后现代主义的一個層面,但也有人認為其自身就是一個學派,是繼續發展後的成果。 自從1950年代末及1960年代起,出現了,是早期反對現代主義的重要運動,參與的建築師有英國的查理斯·摩爾、挪威的、義大利的、維多利歐·葛雷高第、和布鲁诺·赛维,他們一起讓大眾對新的當代建築風格產生興趣,此風格是要用歷史的建築作為模型以及先例,以擴展人的體驗。後現代主義形成了一種結合當代建築科技以及便宜材料,有非現代主義的美學風格的建築,從高度古典式的建築轉換為大眾化或是鄉土地區性的建築風格。美國建築家罗伯特·文丘里有一個對後現代主義著名的定義,將後現代主義定義為「decorated shed」(內部機能設計,外部有裝飾的一般建築),反對現代主義及粗野主义的「ducks」(具有不必要表現構造型式的建築)。 學科 主要研究领域 建筑理论() 建筑历史() 建筑美学() 建筑构造 相关研究领域 建筑材料() 建筑力学() 建筑结构() 建筑施工 建筑设备() 建筑物理() 建筑经济() 密切联系领域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园林设计(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营造学) 景观建筑() 室内设计() 相关领域 土木工程 建筑经济()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结构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防灾工程学 水利工程 岩土力学 水力学 城乡规划学 雜項 世界建筑日(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是由國際建築師協會1985年的第63屆理事會所訂定的,當時訂為7月1日。 1985年聯合國全體代表大會決定將設定在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一。1986年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理事會決定將世界建筑日和世界人居日結合,一起舉行慶祝活動。 相关条目 建筑工程 建筑美学 註解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orld Architecture Community Architecture.com , published by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Glossary of Architectural Terms Cities and Buildings Database |
Messaging Service Center)。 安全性 某些惡意多媒體短訊會導致手機當機或中毒。根據資安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一個被稱為Stagefright的漏洞,只要讓你收到一個特製的多媒體短訊,就可以讓攻擊者無須經過任何互動就完全控制你的手機。 参考文献 | 多媒体短信最流行的用途是通过带有照相机的移动设备传送照片,此外这也是传送新闻和包括视频、铃声等娱乐信息的常用方式。 过去,多媒体短信的大小通常为50KB,这是由运营商和手机终端双方面决定的。现在大部分手机可支持300KB的彩信。彩信中可以加入图片,背景音乐和文字信息。 技术 多媒体信息的传送方式与短信完全不同。第一步是设备为多媒体信息进行编码(类似于MIME邮件)。然后,该信息会被转发至MMS存储与发送服务器(称为MMSC,Multimedia |
Message | Message |
Generation)。相對於前一代直接以模拟信号的方式進行語音傳輸,2G行動通訊系統對語音係以數位化方式傳輸,除具有通話功能外,某些系統並引入了簡訊(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功能。在某些2G系統中也支持資料傳輸與傳真,但因為速度緩慢,只適合傳輸量低的電子郵件、軟體等資訊。直到發明3G出來取代2G。 2G技術基本上可依照採用的多路复用(Multiplexing)技術形式分成兩類:一種是基於TDMA所發展出來的系統,以GSM为代表;另一種則是基於CDMA所發展出來的系統。 主要的第二代手機通訊技術規格標準有: GSM:以TDMA為基礎所發展、源於歐洲、目前已全球化。 IDEN:以TDMA為基礎所發展、美國獨有的系統。被美國電信系統商Nextell使用。 IS-136﹙也叫做D-AMPS﹚:基於TDMA所發展,是美國最簡單的TDMA系統,用於美洲。 IS-95﹙也叫做cdmaOne﹚:基於CDMA所發展、是美國最簡單的CDMA系統、用於美洲和亞洲一些國家。 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基於TDMA所發展,僅在日本普及。 在美國所使用的2G GSM系統通常稱為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即採用1900MHz頻段的GSM1900,頻段異於歐洲所採用的GSM900(原始GSM頻段)與GSM1800(原稱PCN)。 規格概要 | 在人口较少的区域,微弱的手机信号可能无法有效到达基站,这个问题对于在较高频率工作的2G系统尤为明显,对在低频工作的2G系统并不是那么明显。在不同的国家,对于2G的可部署位置,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法规。 数字信号是有损压缩,而模拟信号是无损压缩。 优势 数字信号通过降噪技术,较少受到白噪声和背景噪声的干扰。 停用 为了将2G网络的频谱等资源转予5G等新建网络使用,许多运营商已经开始或计划逐步停用2G网络,并将在网用户转移至其他网络。 新加坡在2017年4月1日正式停用2G訊號。 台灣在2017年6月30日正式停用2G訊號。 澳門在2019年9月30日正式停用2G訊號。 香港在2021年9月30日正式逐步停用2G訊號。 参看 0G 1G |
Christ Superstar, 1971)、《孤星淚》(Les Miserables, 1980)、《吉屋出租》(Rent, 1996)和《春光乍現》(Spring Awakening, 2006)。 歌劇唱腔 聲音分類 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域、敏捷度、力量和音色來分类。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聲男高音(sopranist/countertenor)。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基本上男聲的音域皆低於所有女聲,但某些假聲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而假聲男高音唱多見於古代譜寫的由阉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類後,往往還會加上一些關於唱腔的形容詞,如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莊嚴女高音(soprano spinto)、花腔女高音(soprano coloratura)、輕俏女高音(Soprano soubrette)。這類術語,雖然不能全面形容一把聲音,但往往能把不同的聲音歸類,放入不同的角色當中去。某些歌手的聲音會突然發生劇烈的變化,或者在而立之年甚至人到中年,聲音才達致成熟的輝煌狀態。 聲音分類的利用 女高音向來是大部分歌劇的女主角的不二人選。然而在古典主義音樂時期以前,往往對女高音的首要要求的聲音控制的技術,而非今日要求的廣闊的音域;而當時要求女高音的最高音往往不超過高音A。而女中音一詞,則是一個比較新近的概念,但也不少角色可以擔綱,如珀賽爾筆下的蒂朵和華格納《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布兰甘特(Brangäne)。女低音可唱的角色,往往比較少,行家往往開玩笑說,女低音-{只}-可唱「巫婆、潑婦、(穿)長褲(的角色)」(witches, bitches, and britches)。而近年,不少原來由女低音或阉伶所唱的角色,皆成假音男高音的囊中物。 而男高音,則自古典音樂時期至今,都是歌劇中的男主角。很多最具挑戰性的男高音角色,都是出自美聲歌劇時期,如多尼采蒂在《聯隊之花(La fille du régiment)》中寫給男主角的9個連續的高音C。而華格納則要求他的男高音主角比一般男高音的分量更重,甚至要人們發明新字「英雄男高音()」來形容這類角色;和華格納要求的分量相當的義式歌劇角色也有如,普契尼《圖蘭多》中的卡拉富。男低音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在正歌劇時代便作為配角,往往是娛樂觀眾滑稽角色。男低音可演的角色也不少,如莫札特《唐·喬望尼》中的利波雷洛和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沃坦王。界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中間,便是男中音,一個直至19世紀中葉才出現的概念,著名角色如莫札特《女人皆如此》的古烈摩和《唐·卡洛》中的羅迪戈。 著名唱家 早期歌劇演無定時,因此沒人能夠單以出演歌劇維生。但17世紀中葉商業歌劇演出的出現,導致了全職歌劇唱家的浮現。而早期歌劇中的英雄往往由阉伶擔綱,而在18世紀義大利歌劇橫行歐洲的年代,技術出众的阉伶如法里內利和賽尼西諾,就是那個年代的國際巨星。而首位歌劇的女星,安娜·任姿(Anna Renzi),活躍於17世紀中葉的義大利各大劇院。而18世紀,意大利的女高音可謂稱霸歐陸,但同行競爭激烈,甚至浮士蒂娜·波多妮就曾試過在台上表演韓德爾作品期間,和同行范切斯卡·庫松妮(Francesca Cuzzoni)打起架來。而法國人並不喜歡阉伶扮英雄,往往安排假聲男高音()來擔綱,而約瑟·勒格羅就是這類唱家的佼佼者。 隨著音樂劇、電影、電台、電視在20世紀的發展,歌劇在社會的流行程度大幅下滑,但當今大眾媒體和唱片業依然能使歌劇唱家馳名全球,如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卢奇亚诺·帕瓦罗蒂、普拉西多·多明哥和何塞·卡雷拉斯。而一些21世紀的著名唱家,如芮妮·弗萊明等人,則通過跨界合作(crossover)或在電影配樂中演唱以擴大知名度。 電影院播送 近年,各大老牌歌劇院團開始錄影自己院團的製作,提供給歐美各地方的電影院裡播放。2006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更開創先河,在歐美各地電影院高清放送自家的歌劇製作。而在2008年3月,三藩市歌劇院也開始了類似的電影院放送。而歐洲的歌劇院和音樂節,如米蘭斯卡拉大劇院、薩爾茨堡音樂節、威尼斯鳳凰劇院和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自2006年都有在美國各大城市的電影院中播送他們的製作。 参见 主要歌劇列表 作曲家 指挥家 歌唱家 德國管弦樂團列表 歌剧院 歌剧剧本 戲曲(經常與歌劇比較的中國古典演藝方式) 備註 參考資料 《國民樂派歌劇的概念,約1800年》(The Idea of National Opera, c. 1800), Silke Leopold,摘自《1800年,歐洲文化的統一性和多樣性》(United and Diversity in European Culture c. 1800), Tim Blanning和Hagen Schulze編 (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 《新格羅夫歌劇字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Opera)Stanley Sadie編 (倫敦,1992) ISBN 0-333-73432-7和ISBN 1-56159-228-5 《為維京人所寫的歌劇導論》 (The Viking Opera Guide), Amanda Holden (1994) ISBN 0-670-81292-7 《牛津配圖歌劇史》(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Opera, Roger Parker編 (1994) 《歌劇的粗略導言》(Opera, the Rough Guide), Matthew Boyden等 (1997), ISBN 1-85828-138-5 《歌劇簡明史》(Opera: A Concise History), Leslie Orrey and Rodney Milne, World of Art, Thames & Hudson 《歌劇天才讀本》(Opera for Dummies), David Pogue and Scott Speck (1997), Foster City, CA : IDG Books Worldwide, ISBN 0-7645-5010-1 《速成讀本:歌劇》,Stephen Pettitt原作,韓穎翻譯(2000),香港:三聯書店,ISBN 962-04-1804-2 | 西班牙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歌劇形式,被通稱為「查瑞拉小歌劇()」,曾將在17世紀和19世紀中廣受歡迎,但在18世紀,義大利歌劇在西班牙非常流行,幾乎覆滅西班牙的地方歌劇。 捷克作曲家則在19世紀成功推動民族歌劇得發展,成效相當不錯。贝多伊齐·斯美塔那以8套歌劇打響頭砲,當中以《被出卖的新娘》﹔以《露莎卡》著名安东尼·德沃夏克則留下13部歌劇﹔而列奥西·扬那切克則以創新的作品,如《繼女耶奴发()》、《狡猾的小狐狸()》和《卡塔·卡芭娜娃()》。 19世紀,匈牙利民族歌劇的主要人物是,以撰寫歷史題材歌劇而著名的艾凯尔·费伦茨。最常見的艾凯尔包括《匈雅提·拉茲勞()》和《邦克公爵()》。而最著名的匈牙利歌劇當數巴托克·贝拉的《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而最為人熟知的波蘭歌劇作曲家當數斯坦尼斯拉夫·莫紐什科,其代表作為《鬧鬼的莊園府第()》而在20世紀,還有一些波蘭作曲家的歌劇作品包括席曼諾夫斯基的《羅格王()》和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的《烏布王()》。 近代和現代潮流 現代主義 不少人認為,無調性音樂(atonality)的發展,就是現代歌劇風格變遷最明顯的體現。而華格納的特里斯坦和弦則被作移除傳統音調風格浪潮的第一響。而理查·史特勞斯、德布西、普契尼、保羅·興德米特和漢斯·普費茲納,在他們的音樂中運用更極端的半音和絃及更多的不和諧音。 然而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這兩位提倡無調性手法和十二音階作曲法的維也納作曲家,才被視為現代主義歌劇的開山鼻祖。在勋伯格的早期作品,《期望》 (Erwartung, 1909)和《幸運之手》(Die glückliche Hand)都運用了大量半音和絃和不和諧音,而且偶會安排對白 ()。 而阿尔班·贝尔格的兩部歌劇,《伍采克》和《露露》,和勋伯格的作品有很多類似之處,但他成功把勋伯格十二音階作曲法和傳統曲調手法結合成自己的風格。這可以解釋到縱使其作品的曲調和劇情富爭議性,但仍能在標準保留劇目之列。而勋伯格的理論影響了不少後來的作曲家,縱然他們並沒有用到勋伯格的手法。英國的本杰明·布里顿、德國的汉斯·维尔纳·亨策和俄國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都被視為跟隨勋伯格的風格的歌劇作曲家。 但十二音階作曲法並非人人受落。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在寫過極富現代主義的芭蕾音樂《彼得鲁什卡》和《春之祭》後,便在1920年代轉向新古典主義,寫下《俄狄普斯王》(Oedipus Rex)而在《俄狄普斯王》之後,《遊子歷程》則成為他筆下第一部新古典主義歌劇,以19世紀的編號形式所寫,而且大量使用全音階,以抗拒勋伯格的序列音樂的影響。然而史特拉汶斯基對序列音樂的抗拒,鼓勵了不少作曲家尋找序列音樂以外的其他方向。 其他潮流 20世紀音樂的一個潮流,無論在歌劇還是一般的交響樂,都因節省成本的原因而減少伴奏樂團的規模。隨著政府公家和私人對音樂贊助的減少,富有宏大弦樂部、多部豎琴、額外的園號以及異域的敲擊樂器的浪漫主義時期典型樂團不再容易組織,因此新作品往往要遷就成本,往往伴奏樂團會被裁減至接近室內樂的程度,歌劇往往也只是比較短的獨。如本杰明·布里顿的作品只需要13人的伴奏樂團。 20世紀歌劇另一個潮流就是當代歷史劇的出現,如約翰·亞當斯的《克林霍弗之死》(The Death of Klinghoffer)和《尼克松在中国》,還有季克·黑吉(Jake Heggie)的《行屍走肉》 (Dead Man Walking),都是近代的記憶戲劇化,搬上歌劇舞台的例子,往往當中的主角在首演時依然在世。而過往的歌劇往往是講述比較遠古的歷史,或改編當代的小說和流行的戲劇,或基於神話或傳說改編。 根據大都會歌劇院的報告,該院的贊助人平均年齡高達60歲。然而世界各地的歌劇院都面對類似的趨勢,而這正正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典音樂聽眾高齡化潮流的一部分。因而各大歌劇院紛紛架設網站,或提供學生折扣優惠,意圖吸引年輕聽眾。 而在面對經費緊縮方面,老牌的大歌劇院則更容易應付,因為它們可以請來歌劇界的明星,以吸引「追星一族」的票源。然而小型的歌劇院往往比較難生存,往往依靠將國家或地方政府,地方企業和捐款拼湊起來的款項維持經營。不過,通過電視、電台,甚至戲院播送歌劇演出,為歌劇界帶來不少新觀眾。 音樂劇重歸歌劇 自1930年代末開始,部分作曲家開始按照歌劇的規格來譜寫音樂劇,如安排相當規模的伴奏樂隊和運用傳統的音調手法來交代劇情變化,乔治·格什温帶爵士樂風的《波吉和贝丝》和伦纳德·伯恩斯坦的《憨第德》,最初都是在百老匯首演的音樂劇,繼而被列為歌劇界的保留劇目。《畫舫璇宮》、《夢斷城西》、《理髮師陶德》、《艾薇塔》等富旋律感的音樂劇,現在都可見於各大歌劇院。而有些音樂劇一開始,就應用歌劇的創作手法,如以宣敘調取代對白和主导动机的運用,這類手法可見於《耶穌基督超級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 1971)、《孤星淚》(Les Miserables, 1980)、《吉屋出租》(Rent, 1996)和《春光乍現》(Spring Awakening, 2006)。 歌劇唱腔 聲音分類 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域、敏捷度、力量和音色來分类。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聲男高音(sopranist/countertenor)。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基本上男聲的音域皆低於所有女聲,但某些假聲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而假聲男高音唱多見於古代譜寫的由阉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類後,往往還會加上一些關於唱腔的形容詞,如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莊嚴女高音(soprano spinto)、花腔女高音(soprano coloratura)、輕俏女高音(Soprano soubrette)。這類術語,雖然不能全面形容一把聲音,但往往能把不同的聲音歸類,放入不同的角色當中去。某些歌手的聲音會突然發生劇烈的變化,或者在而立之年甚至人到中年,聲音才達致成熟的輝煌狀態。 聲音分類的利用 女高音向來是大部分歌劇的女主角的不二人選。然而在古典主義音樂時期以前,往往對女高音的首要要求的聲音控制的技術,而非今日要求的廣闊的音域;而當時要求女高音的最高音往往不超過高音A。而女中音一詞,則是一個比較新近的概念,但也不少角色可以擔綱,如珀賽爾筆下的蒂朵和華格納《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布兰甘特(Brangäne)。女低音可唱的角色,往往比較少,行家往往開玩笑說,女低音-{只}-可唱「巫婆、潑婦、(穿)長褲(的角色)」(witches, bitches, and britches)。而近年,不少原來由女低音或阉伶所唱的角色,皆成假音男高音的囊中物。 而男高音,則自古典音樂時期至今,都是歌劇中的男主角。很多最具挑戰性的男高音角色,都是出自美聲歌劇時期,如多尼采蒂在《聯隊之花(La fille du régiment)》中寫給男主角的9個連續的高音C。而華格納則要求他的男高音主角比一般男高音的分量更重,甚至要人們發明新字「英雄男高音()」來形容這類角色;和華格納要求的分量相當的義式歌劇角色也有如,普契尼《圖蘭多》中的卡拉富。男低音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在正歌劇時代便作為配角,往往是娛樂觀眾滑稽角色。男低音可演的角色也不少,如莫札特《唐·喬望尼》中的利波雷洛和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沃坦王。界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中間,便是男中音,一個直至19世紀中葉才出現的概念,著名角色如莫札特《女人皆如此》的古烈摩和《唐·卡洛》中的羅迪戈。 著名唱家 早期歌劇演無定時,因此沒人能夠單以出演歌劇維生。但17世紀中葉商業歌劇演出的出現,導致了全職歌劇唱家的浮現。而早期歌劇中的英雄往往由阉伶擔綱,而在18世紀義大利歌劇橫行歐洲的年代,技術出众的阉伶如法里內利和賽尼西諾,就是那個年代的國際巨星。而首位歌劇的女星,安娜·任姿(Anna Renzi),活躍於17世紀中葉的義大利各大劇院。而18世紀,意大利的女高音可謂稱霸歐陸,但同行競爭激烈,甚至浮士蒂娜·波多妮就曾試過在台上表演韓德爾作品期間,和同行范切斯卡·庫松妮(Francesca Cuzzoni)打起架來。而法國人並不喜歡阉伶扮英雄,往往安排假聲男高音()來擔綱,而約瑟·勒格羅就是這類唱家的佼佼者。 隨著音樂劇、電影、電台、電視在20世紀的發展,歌劇在社會的流行程度大幅下滑,但當今大眾媒體和唱片業依然能使歌劇唱家馳名全球,如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卢奇亚诺·帕瓦罗蒂、普拉西多·多明哥和何塞·卡雷拉斯。而一些21世紀的著名唱家,如芮妮·弗萊明等人,則通過跨界合作(crossover)或在電影配樂中演唱以擴大知名度。 電影院播送 近年,各大老牌歌劇院團開始錄影自己院團的製作,提供給歐美各地方的電影院裡播放。2006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更開創先河,在歐美各地電影院高清放送自家的歌劇製作。而在2008年3月,三藩市歌劇院也開始了類似的電影院放送。而歐洲的歌劇院和音樂節,如米蘭斯卡拉大劇院、薩爾茨堡音樂節、威尼斯鳳凰劇院和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自2006年都有在美國各大城市的電影院中播送他們的製作。 参见 主要歌劇列表 作曲家 指挥家 歌唱家 德國管弦樂團列表 歌剧院 歌剧剧本 戲曲(經常與歌劇比較的中國古典演藝方式) 備註 參考資料 《國民樂派歌劇的概念,約1800年》(The Idea of National Opera, c. 1800), Silke Leopold,摘自《1800年,歐洲文化的統一性和多樣性》(United and Diversity in European Culture c. 1800), Tim Blanning和Hagen Schulze編 (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 《新格羅夫歌劇字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Opera)Stanley Sadie編 (倫敦,1992) ISBN 0-333-73432-7和ISBN 1-56159-228-5 《為維京人所寫的歌劇導論》 (The Viking Opera Guide), Amanda Holden (1994) ISBN 0-670-81292-7 《牛津配圖歌劇史》(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Opera, Roger Parker編 (1994) 《歌劇的粗略導言》(Opera, the Rough Guide), Matthew Boyden等 (1997), ISBN 1-85828-138-5 《歌劇簡明史》(Opera: A Concise History), Leslie Orrey and Rodney Milne, World of Art, Thames & Hudson 《歌劇天才讀本》(Opera for Dummies), David Pogue and Scott Speck (1997), Foster City, CA : IDG Books Worldwide, ISBN 0-7645-5010-1 《速成讀本:歌劇》,Stephen |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曹峰:〈回到诸子:无法之法〉。 白彤东:〈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先秦思想〉。 梅约翰:〈诸子学与论理学:中国哲学建构的基石与尺度〉。 何炳棣:〈從《莊子•天下》篇首解析先秦思想中的基本關懷〉。 -{zh-hans:中华文化网:《诸子百家》; zh-hant: | 曹峰:〈回到诸子:无法之法〉。 白彤东:〈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先秦思想〉。 梅约翰:〈诸子学与论理学:中国哲学建构的基石与尺度〉。 何炳棣:〈從《莊子•天下》篇首解析先秦思想中的基本關懷〉。 -{zh-hans:中华文化网:《诸子百家》; zh-hant: :《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各學派的著作 國立中山大學:諸子百家 中国文化大学《中華百科全書》:先秦諸子 |
卷三《周穆王》: 卷四《仲尼》: 卷五《湯問》: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小兒辯日、扁鵲捩心 卷六《力命》: 卷七《楊朱》:野人獻曝 卷八《說符》:歧路亡羊、亡鈇意鄰 譯本 相比其他道家典籍,《列子》英譯本的數量較少。1912年,翟林奈(Lionel Giles)首次將《列子》的第一至六章及第八章譯為英語,而安頓·弗克(Anton | 卷三《周穆王》: 卷四《仲尼》: 卷五《湯問》: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小兒辯日、扁鵲捩心 卷六《力命》: 卷七《楊朱》:野人獻曝 卷八《說符》:歧路亡羊、亡鈇意鄰 譯本 相比其他道家典籍,《列子》英譯本的數量較少。1912年,翟林奈(Lionel Giles)首次將《列子》的第一至六章及第八章譯為英語,而安頓·弗克(Anton Forke)則負責第七章(楊朱)。後來A·C·格拉哈姆的譯本則極具學術價值。目前,最近期的版本是於2001年由Eva Wong所翻譯的。 參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列子》全文 |
Francisco: Chinese Materials Center. 1978. ISBN 0-89644-522-4 注釋 参考文献 研究書目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抱朴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严可均辑有《抱朴子内篇佚文》10卷。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 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 陳飛龍,《抱朴子內篇今註今譯》 李中華,《新譯抱朴子》 | 抱朴一詞源自《老子》之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葛洪本人自號抱朴子,故以為書名,其思想涵蓋儒、道二家。《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 《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仙学统统纳为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 《晋书·葛洪传》記《抱朴子》内外篇原共有116篇。今本已亡佚40余篇。南朝陶弘景曾作“《抱朴子注》二十卷”,这是《抱朴子》的最早注本,已佚。清人严可均辑有《抱朴子内篇佚文》10卷。現流行本則是孫星衍之校本。今人王明著《抱朴子内篇校释》。 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解脱和炼得肉体飞升,既做到立时济世,又得超凡入圣。如他说:“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他认为修炼既可以保德致长生,也可以治世致太平。通过修炼还可以获得长生,身体不伤,是最大的孝道。 版本 宋绍兴二十二年临安府荣六郎家刊本 明万历六年吉藩崇德书院《二十家子书》本。 英译本 Sailey, Jay. The Master Who Embraces Simplicity: A study of the |
李敬,出仕於周定王,擔任御史大夫 母 益寿氏,楚國人 后代 李宗:老子之子。 李注:李宗之子,老子之孙。 李宫:李注之子。 李假:李宫玄孙,仕于汉孝文帝。 李解:李假之子,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作品 《老子五千言》 《道德经》,又被人们广泛称为《道德真经》、《老子》。书名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或可能始于韩非子“解老”、“喻老”两篇更前之先。全书形成于东周末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分上下两篇,原文顺序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篇文不分章,相傳是老子留下約五千言的著作。近几年考古工作后,与原通传于世的西汉河上公本作比对,人们发现一些重要内容有明显差别,因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汉初年这本书还没有统一得到定本,帝王和儒家为巩固自身华夏正统地位,而故意密谋篡改此书。 《道德經》虛用第五:“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說文》:「芻,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段注:「謂可飤牛馬者。」芻為把草包成束,用以餵牛馬。此段為《道德經》爭議最大之處,多是從儒家的眼光窺之;實則,不仁,意指不偏私。芻狗,比喻皆是一視同仁地餵養。在老子眼中,人類並無高於動物,狗,與人一般,是有形之一。這在莊子的齊物論,已經闡述得非常清楚。從老子本書的意涵,亦可以看出,老子所說的天地不仁、聖人不言,實則是大自然運行的法則,而聖人效法而已。 《道德经》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阐述自然无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在形式上,此书是语录体韵文,语言精练,多排比对偶之句。修辞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其修辞比况,多以政治为旨归,被后世文士取法,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作品,又是早期中国哲学史上非常罕见的一部关于宇宙本体论的思辩书卷,被尊为“内圣外王”的必学之书,以及“万经之王”。 流傳版本 《道德经》有三种版本比较主要: 第一种现行所见的最早文本是1993年10月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那804枚战国竹简。 第二种版本是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甲、乙本,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汉字,为了避讳等诸多原因,帛书的内容有所改动,全册的字体分隶书、篆体两种不同的书法,其中前两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 第三种是通传的汉代河上公本《老子章句》和曹魏王弼本,全书共有81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二章为《德经》。 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都是从汉以来经每个朝代的文人墨客撰写流传而来。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 作者争议 <div align="left"> 史学界对于《五千言》的作者究竟是谁,究竟哪一位是撰写《道德经》一书的「老子」,至今未有定论。 勞思光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曾指出,老子在世年份應後於孔子、向孔子授禮的老子應不是《五千言》的作者、老子受關令尹喜之邀著書然後出關的故事應為杜撰。易中天在其讲座中也曾表示,认为孔子向其问礼的那个「老聃」,应该不是撰写《五千言》的作者。民國初年學者馮友蘭則認為《道德经》是在戰國後期著作;學者胡適則認為這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各個宗教的觀點 <div align="left"> 道教神话中的形象 道教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中国人祭天的活动,后来逐渐产生了方仙道、黄老道等思想,于是,老子就被人们尊为道祖。所以,道教门徒认为:老子是太清神之下。又称老子为「太上混元老君、梵形神寶玄真降生道德天尊」,通稱「太上老君」,簡稱「老君」。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等。尤其是在商以前,认为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公神化气,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又称玄妙玉女)腹中,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所以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为道教重大节日,乃道祖太上老君“圣诞”。道德天尊,乃道教天神,傳說中的道教教主。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公元 58~88 年),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4。而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为谋塑造的便利,工匠们在那时候就开始把老子肖像由“拂尘”转变成手执“蒲扇”,并传说老子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其道教尊稱名稱為「道德天尊」,俗曰「太上老君」,也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道祖之一。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 汉顺帝时(公元 126~144 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另一说认为该书作者是张陵之孙张鲁)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为后天神。然而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唐武宗时,道教依据先前的神话,将老子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為「三清」之第三位,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太上老君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 到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成祖朱棣崇尚老子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当,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称。 佛敎的觀點 佛敎傳入中華後,其信奉者對老聃的評價不一,例如漢傳佛教禪師憨山德清對其持正面看法,並且以中觀論思想來詮釋其哲學思想,而漢傳佛教法師吉藏則對其持負面看法,指出其有不少不足之處。 大乘佛教的一些信奉者認為老聃有着對世界深刻的認識,他們從其宗教信仰的角度出發,認為如果老聃在去世後沒能像釋尊那樣出離世間,其魂神至少也已經升入無色界天,一些信奉者更認為老聃在去世後已經成為一位佛佗,但另一些信奉者則認為老聃在見識上不及釋尊丶 釋迦牟尼佛的地位遠高於 闡猷大帝和太上老君 的地位,漢傳佛教高僧道宣和尚更表示他認為孔丘和老聃都與常人無異,無法與釋尊相比。 文化遺產 非遗文化的申报 安徽涡阳的老子传说(Lao Zi legend)在涡阳代代相传,大多采用地方口语,语言通俗优美,有着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刻画了老子从童年到暮年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有关老子和天静宫的传说。涡阳县天静宫景区是与港澳台同胞共同修建完成的。 老子这样一个人物历经几千年的神化和传说,已经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2014年11月11日,经中華人民共和國批准将河南“老子传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并由安徽省涡阳县和河南省灵宝市申办的《老子传说》上榜。鹿邑的太清宫是老子的出生地,明道宫是老子的讲道升仙地,已入批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后世悼怀 名家评价 孔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战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北宋文学家苏辙在《双溪集·遗言》说:“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南宋闽学派、程朱理学的创始人朱熹说:“盖老聃,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五帝之书,故能述古事而倍好之。如五千言,亦或古有是语而老子传之,未可知也。”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评价称:“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着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这样评论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唐代尊号 唐高宗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尊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宝二年(743年),追尊庙号圣祖,谥号玄元皇帝;在天宝八载(749年),追尊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在天宝十三载(754年),上尊号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纪念建筑 老君台 传说中老子的诞生地,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的东北隅)的县城东门内北侧有一座升仙台,民间称之为拜仙台、老君台,本来是明道宫之一,乃是唐玄宗天宝二年所建,台高13米 ,是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山门下青石台阶三十二级,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三十三层,正合老子升三十三层天之说。进入山门,是正殿,面阔3间,硬山式建筑,东西偏殿各一间。台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边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联为“地古永传曲仁里”,下联是“天高近接太清宫”,横幅为“万教之祖”。唐高祖李渊、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宋真宋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不朽华章。现仅存一座高达数丈的台观,上有一座正殿两间配殿,正殿内供奉有老子铜像。鼎盛时期,台前有房宇百数,曾设有“鸣鹿书院”,现为老君台中学所在地。 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且于此处飞升,故得今之地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太清宫 太清宫镇旧名厉乡曲仁里,太清宫就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城东约5-10公里的太清宫镇东北隅上,民间俗称“前宫”。传说这里是老子的,也是祭祀老子的祠庙。据《后汉书》记载,太清宫最早建于东汉延熹八年(西元165年),最开始的名字叫“老子庙”,是由汉桓帝刘志派两次派中常侍管霸到鹿邑创建这座老子祠建筑,并在这个建筑内立一座老子祠碑作为纪念。 唐太宗贞观元年修老子庙;乾封中,高宗亲诣道宫,追加老子“玄元皇帝”尊号,并修建“紫微宫”。开元三年玄宗亲书《道德经》刻石立于宫内;天宝二年,将“紫微宫”换作“太清宫”。 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太清宫镇出土了很多周、唐、宋元时期的文物、碑刻,发现了宋代殿堂遗址,整个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一座面积达3000平方米,是故宫太和殿的两倍。20世纪80年代,河南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建成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围墙、山门等,并重雕玉石老君像,置于太极殿中。 洞霄宫 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镇北与前宫呈南北方向的“洞霄宫”,民间俗称“后宫”。历代所建老子宫殿庙宇多集中于此。自西汉始,老子地位不断提高,帝王奉祀不绝,至唐达到顶峰。 东汉时,老子被道教奉为教祖,汉桓帝延熹间遣中常侍左官赴该地祀老子。隋开皇年间,文帝命亳州刺史杨元胄,营建宫宇。天宝二年,在太清宫后方设有“洞霄宫”,两宫相距一里,中有河流,上有会仙桥;总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内供老子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为老子任柱下史的象征。唐太和七年,文宗敕宣武军节度使李程兼太清宫使予以修葺。当时“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明皇六圣御容,列侍于老君左右。两宫二观,古桧千余树,屋宇七百余间,有兵士五百人镇卫宫所”[杜光庭:《道教为验记》]。宋建隆元年,皇帝遣使致祭;祥符五年,上老子尊号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宫名改为“明道宫”。继唐玄宗以二月十五日为老子诞辰,宋徽宗重和元年以混元皇帝二月十五日生辰为贞元节,至今为道教重大节日。金大定二十四、二十六年,先后建三清、玉帝等大小殿宇数十,后因兵乱兼涡水改道,均荡然无存。元朝经10余年重修,曾颇具旧观。明、清虽一再重修,终难再现昔日辉煌。 老君岩 在齐云山上(今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西峰罗山山麓上)有一块形似人像的巨大天然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坐像,名叫老君岩。雕像高5.1米,宽7.3米,厚7.2米,细部雕刻非常生动,面部和前额饱满,双目深邃平视前方,胡须呈飘动状,右臂倚琴桌、左手平放膝上,周身衣服的褶皱也被表现出来,这座造像的雕刻年代最迟不晚于宋。老君造像附近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现已不存。 老君岩始建于宋元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像,也是清源山的标志性景点,雕工精湛,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1988年列为中国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另外6处8尊石造像与老君岩造像合并保护,称为“清源山石造像”。 參見 广成子 《老子》 太上老君 老子想尔注 註釋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沃尔夫冈. Laotse | align="left"> 道教神话中的形象 道教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中国人祭天的活动,后来逐渐产生了方仙道、黄老道等思想,于是,老子就被人们尊为道祖。所以,道教门徒认为:老子是太清神之下。又称老子为「太上混元老君、梵形神寶玄真降生道德天尊」,通稱「太上老君」,簡稱「老君」。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等。尤其是在商以前,认为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公神化气,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又称玄妙玉女)腹中,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所以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为道教重大节日,乃道祖太上老君“圣诞”。道德天尊,乃道教天神,傳說中的道教教主。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公元 58~88 年),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4。而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为谋塑造的便利,工匠们在那时候就开始把老子肖像由“拂尘”转变成手执“蒲扇”,并传说老子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其道教尊稱名稱為「道德天尊」,俗曰「太上老君」,也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道祖之一。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 汉顺帝时(公元 126~144 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另一说认为该书作者是张陵之孙张鲁)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为后天神。然而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唐武宗时,道教依据先前的神话,将老子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為「三清」之第三位,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太上老君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 到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成祖朱棣崇尚老子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当,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称。 佛敎的觀點 佛敎傳入中華後,其信奉者對老聃的評價不一,例如漢傳佛教禪師憨山德清對其持正面看法,並且以中觀論思想來詮釋其哲學思想,而漢傳佛教法師吉藏則對其持負面看法,指出其有不少不足之處。 大乘佛教的一些信奉者認為老聃有着對世界深刻的認識,他們從其宗教信仰的角度出發,認為如果老聃在去世後沒能像釋尊那樣出離世間,其魂神至少也已經升入無色界天,一些信奉者更認為老聃在去世後已經成為一位佛佗,但另一些信奉者則認為老聃在見識上不及釋尊丶 釋迦牟尼佛的地位遠高於 闡猷大帝和太上老君 的地位,漢傳佛教高僧道宣和尚更表示他認為孔丘和老聃都與常人無異,無法與釋尊相比。 文化遺產 非遗文化的申报 安徽涡阳的老子传说(Lao Zi legend)在涡阳代代相传,大多采用地方口语,语言通俗优美,有着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刻画了老子从童年到暮年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有关老子和天静宫的传说。涡阳县天静宫景区是与港澳台同胞共同修建完成的。 老子这样一个人物历经几千年的神化和传说,已经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2014年11月11日,经中華人民共和國批准将河南“老子传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并由安徽省涡阳县和河南省灵宝市申办的《老子传说》上榜。鹿邑的太清宫是老子的出生地,明道宫是老子的讲道升仙地,已入批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后世悼怀 名家评价 孔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战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北宋文学家苏辙在《双溪集·遗言》说:“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南宋闽学派、程朱理学的创始人朱熹说:“盖老聃,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五帝之书,故能述古事而倍好之。如五千言,亦或古有是语而老子传之,未可知也。”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评价称:“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着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这样评论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唐代尊号 唐高宗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尊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宝二年(743年),追尊庙号圣祖,谥号玄元皇帝;在天宝八载(749年),追尊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在天宝十三载(754年),上尊号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纪念建筑 老君台 传说中老子的诞生地,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的东北隅)的县城东门内北侧有一座升仙台,民间称之为拜仙台、老君台,本来是明道宫之一,乃是唐玄宗天宝二年所建,台高13米 ,是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山门下青石台阶三十二级,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三十三层,正合老子升三十三层天之说。进入山门,是正殿,面阔3间,硬山式建筑,东西偏殿各一间。台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边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联为“地古永传曲仁里”,下联是“天高近接太清宫”,横幅为“万教之祖”。唐高祖李渊、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宋真宋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不朽华章。现仅存一座高达数丈的台观,上有一座正殿两间配殿,正殿内供奉有老子铜像。鼎盛时期,台前有房宇百数,曾设有“鸣鹿书院”,现为老君台中学所在地。 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且于此处飞升,故得今之地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太清宫 太清宫镇旧名厉乡曲仁里,太清宫就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城东约5-10公里的太清宫镇东北隅上,民间俗称“前宫”。传说这里是老子的,也是祭祀老子的祠庙。据《后汉书》记载,太清宫最早建于东汉延熹八年(西元165年),最开始的名字叫“老子庙”,是由汉桓帝刘志派两次派中常侍管霸到鹿邑创建这座老子祠建筑,并在这个建筑内立一座老子祠碑作为纪念。 唐太宗贞观元年修老子庙;乾封中,高宗亲诣道宫,追加老子“玄元皇帝”尊号,并修建“紫微宫”。开元三年玄宗亲书《道德经》刻石立于宫内;天宝二年,将“紫微宫”换作“太清宫”。 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太清宫镇出土了很多周、唐、宋元时期的文物、碑刻,发现了宋代殿堂遗址,整个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一座面积达3000平方米,是故宫太和殿的两倍。20世纪80年代,河南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建成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围墙、山门等,并重雕玉石老君像,置于太极殿中。 洞霄宫 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镇北与前宫呈南北方向的“洞霄宫”,民间俗称“后宫”。历代所建老子宫殿庙宇多集中于此。自西汉始,老子地位不断提高,帝王奉祀不绝,至唐达到顶峰。 东汉时,老子被道教奉为教祖,汉桓帝延熹间遣中常侍左官赴该地祀老子。隋开皇年间,文帝命亳州刺史杨元胄,营建宫宇。天宝二年,在太清宫后方设有“洞霄宫”,两宫相距一里,中有河流,上有会仙桥;总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内供老子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为老子任柱下史的象征。唐太和七年,文宗敕宣武军节度使李程兼太清宫使予以修葺。当时“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明皇六圣御容,列侍于老君左右。两宫二观,古桧千余树,屋宇七百余间,有兵士五百人镇卫宫所”[杜光庭:《道教为验记》]。宋建隆元年,皇帝遣使致祭;祥符五年,上老子尊号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宫名改为“明道宫”。继唐玄宗以二月十五日为老子诞辰,宋徽宗重和元年以混元皇帝二月十五日生辰为贞元节,至今为道教重大节日。金大定二十四、二十六年,先后建三清、玉帝等大小殿宇数十,后因兵乱兼涡水改道,均荡然无存。元朝经10余年重修,曾颇具旧观。明、清虽一再重修,终难再现昔日辉煌。 老君岩 在齐云山上(今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西峰罗山山麓上)有一块形似人像的巨大天然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坐像,名叫老君岩。雕像高5.1米,宽7.3米,厚7.2米,细部雕刻非常生动,面部和前额饱满,双目深邃平视前方,胡须呈飘动状,右臂倚琴桌、左手平放膝上,周身衣服的褶皱也被表现出来,这座造像的雕刻年代最迟不晚于宋。老君造像附近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现已不存。 老君岩始建于宋元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像,也是清源山的标志性景点,雕工精湛,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1988年列为中国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另外6处8尊石造像与老君岩造像合并保护,称为“清源山石造像”。 參見 广成子 《老子》 太上老君 老子想尔注 註釋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沃尔夫冈. Laotse Von der Kraft und Vom Sinn. Buch der Sinnsprüche in 81 Abschnitten und 2 Teilen. Uebertragen aus den Seidentexten zu Ma Wang Dui <Provinz Honan> Christoph Brunner, Basel 2014. ISBN 978-3-906206-18-9. 延伸閱讀 人物傳記 |
司马迁《史记》中列他为稷下学宫诸子之首,说“驺衍之术,迂大而宏辨”。 相关條目 五德終始說 延伸阅读 參考資料 戰國人 Z | 他把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五行说应用到历史观点上,提出“五德終始”的历史观,即整个物质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事物发展变化是通过五行相克相生来实现的;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像自然一样。 五德終始說 鄒衍認為「五德」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皇朝興衰作解釋。後來,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的皇朝最高統治者常常自稱「奉天承運皇帝」,當中所謂「承運」就是意味著五德終始說的「德」運。 从开天辟地开始,社会按照五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一个朝代以一德为主,每一德都盛衰有时。德盛,朝代兴旺;德衰,朝代灭亡。所以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循环向前的。 大九州說 在空间认识方面,邹衍创立了“大九州”说。他认为,“以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在此九州之外,又有如此九州者九”。 著作 据《汉书·艺文志》,邹衍著了《邹子》49篇和《邹子终始》56篇。则说他著作“《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还有一本《主运》。 评价 |
-ngga)、“额”( -ngge)、“武”( -nggo)等,表示形容词“的”之意味;也会在词尾使用“布”( -bu)的后缀,表示被动词“使”;也会使用名词,尤其以动物名命名;或是以出生时长辈某人年龄的数字命名;还有词尾接以“保”( 穆麟德:-boo,太清:-bou)、“善”( 穆麟德:-šan,太清:-xan)、“齐”( 穆麟德:-ci,太清:-qi)等命名方式。满族也会采用蒙古族命名方式,在词尾添加“泰”( -tai)或“图”( -tu)来表示“有”,或是直接用蒙古语命名。满族也有用汉语命名的习惯。清朝时期,满族取汉名喜用吉利字眼,但至嘉庆年间起,命名字又被正式限制在两字,而且禁止同一首字几代连用以防止姓氏因岁月流逝而被取代,官员如有违反这一取名规则的会遭致皇帝的训斥以及勒令改名。另外,满族取用汉名的同时也曾效仿汉人取用字,但用法略有不同。汉人以姓连接字、昵称、职称等相称,但满族习惯以名字中的第一个字相称。 现状 当代满族人大多数以汉语命名,所使用的汉姓大多与本来的满族姓氏或祖先名字的首字有关,所以通常均按照一定的规律改变而来。此外,也有使用汉姓满名、满姓汉名、满语姓名、称名不道姓、简化版满姓与汉名合用等例子。 產業與生活 經濟 生活 服饰 满族服饰承袭了女真传统,早期尚白。由于射猎生活的需要,无论男女均身着袍服。在关外时期以皮毛制品为主,清朝入关后分为单、夹、皮、绵四种材质。满族袍服的特点主要是圆领、窄袖、捻襟、带扣袢、衣裳连结,窄袖前端接有一个半月形的袖头,因形状酷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又名箭袖()。平时穿着将袖头挽起,作战或围猎之时放下,冬季还可以起到御寒作用。女子的袍服的样式与男子大体相同,但装饰较多。满族通常还在袍服外面穿着一种长至肚脐的对襟短褂,因为起初是在骑马作战时穿着,所以称作马褂,无袖的称作马夹或坎肩,主要为八旗“军服”,之后随着清朝推行易服政策在中期普遍流行开来,成为“礼服”。袍衫和马褂还在近代演变为旗袍和唐装,被视作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在东北满族聚居区或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上仍可常见身着传统服饰的满族人。 同其他北方民族一样,满族男子的传统发式也是辫发。不同之处在于,满族发式是半剃半留,剃去周围的头发,只留颅后部分,再编成发辫。这种发式曾经随着清廷的剃发政策而推广至中原其他民族中去。民国建立之后,辫发被正式废止。满族女子在年幼时候也像男子一样剃发,样式也大致相同。成年后,开始蓄发,式样很多,两把头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梳这种发式要先将头发束到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再将后部余发变成一个燕尾形的长扁髻,平时插入长约30厘米,宽约2-3厘米的名为“大扁方”的木制发簪。重要场合则佩戴旗头,长约30厘米,宽10厘米左右,多由青素缎等制成。咸丰之后,两把头的样式逐渐增高,燕尾也越来越大,由此逐渐演变成一个新的发型“大拉翅”,大拉翅是一种形似六遍扇面的冠,多以铜丝为骨架,黑缎为面。 满族有戴帽子的传统,自幼时起就开始着帽。根据寒暑分为暖帽、凉帽两种,帽顶有红缨。入关以后,又吸收了明代的六合帽,俗称“瓜皮帽”。此外,还有毡帽、风帽、皮帽、耳套等不同式样的帽子。在鞋的方面,清代满族男子着靴、布鞋或草鞋,东北地区的则习惯穿着一种名为靰鞡的鞋,它是由靰鞡草与牛皮或鹿皮缝制而成,在冬季可以御寒。女子没有缠足习惯,女式旗鞋通常分为平底和高底两种,平底鞋多为方口,有夹、绵之分;高底鞋主要根据鞋底的不同分为马蹄、花盆、元宝底,鞋面则雷同。还有一种便鞋,也叫绣花鞋,在鞋跟方面比旗鞋要薄,便于行走。 满族女子素有“一耳三钳”的习俗,乾隆年间曾一度发展为“一耳五钳”。直至今日,仍可在年纪稍大的满族女性中见到傳統式一耳三钳之风。其他女子首饰的佩戴与汉人大同小异。男子也有扎耳孔的习惯,有在幼年时扎耳孔好养活的说法。与女子不同,男子一般只扎一个,带一个铜圈,但成年后大都不再佩戴。由于骑射风俗,满族男子还佩戴扳指,入关前,主要使用鹿骨扳指,以有眼者为贵。入关后,逐渐发展为纯配饰,又新增了玉、象牙等材质。当时,满族对扳指尤为重视,几乎人手一枚。 饮食 满族的传统饮食比较讲究,除不吃狗肉外,很多习惯都与北方汉人相近。满族主食以穀物为主,通常是麵食和黏食,味道多酸、甜。麵食以餑餑为主(),它是满族对块状面食的统称。京旗滿族有每天午飯後、晚飯前都要吃一頓餑餑的习惯。饽饽有不同的口味,萨琪玛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种类。满族也以米饭为主食,有高粱米、小米、稗米飯和包饭等。 在菜肴方面,猪肉是比较常见的材料。满族称猪肉为「白肉」、「福肉」,傳統上是祭祀薩滿教神明的食品。儀式後分而食之。東北滿族以此制成“大鍋肉”的知名燉菜。京旗營房还有一種叫做“白煮肉”的吃法,他们將豬肉用白水煮熟後切片粘醬油吃,肉片切剩下的肉塊可以切成肉末燙飯,稱作“白肉燙飯”。豬血还可以加入調料攪拌後灌入腸中制成“白肉血肠”,與另一传统菜肴燉酸菜搭配食用。鹿肉也是满族传统菜肴之一,有燉、烤等吃法,京郊滿族有在重陽節吃烤鹿肉的習慣。满族也有火锅,由滿族的先人們常用的野炊方式發展而成。 同其他北方民族一樣,滿族人也喜好喝酒。起初不單是為了消遣娛樂,也跟北方寒冷,酒可以起到一定禦寒作用有關。傳統而言,一般滿族人好喝黃酒和燒酒兩種。 民居 满族传统民居通常向阳而筑,多为草顶,一旁设有极富满族特色的方形烟囱。围墙大体有土筑、泥堆两种建筑方式。室内三面皆炕,如“匚”形。满族习俗以西为贵,南次之。满族人家习惯在西墙上供奉神明、英雄以及自家家谱,所以西炕又有“佛爷炕”之称,客人拜访时不能随便坐在西炕或在上面摆放杂物,如果违反,会被视作对主人祖先的不尊敬。房屋分为上屋、下屋、堂屋三大间,门设在中间,每边有三扇窗户。院内建有影壁墙,竖有索伦杆,有的家庭还建有花庭、八角凉亭等。院的门前还有上马石等。 教育 滿族是一個十分重視文化教育的民族。從清朝以來,在漢族和滿族之間的民族關係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滿族的教育與文化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有隸屬於國子監的八旗官學,有隸于宗人府的八旗宗室覺羅學,專門負責宗室、覺羅子弟的教育。在京畿地區外,在八旗駐防地方和發祥地東北廣設官學。普通旗人則是適用八旗義學。義學隸屬於各旗參領,八旗幼童十歲以上即可入學。各駐防地方也都設有義學,以便清寒的旗人子弟也有機會入學讀書。教師會在本旗佐領下推選,學習滿語滿文及騎射,學習成績歸檔。在後期也有由當地漢族儒士擔任教師,學習的內容轉向漢族的傳統文化。在科舉考試上,清初以降即特設八旗考試,並以滿文翻譯之。清初,還是旗、漢分考,越到後期,則轉變成旗漢一體考試。因為教育的普及,使得滿族文化得以有長足的發展。 現狀 從1984年開始,滿族與其他的少數民族一樣,可以享受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中技學校的優惠錄取政策,電子科技大學、職大、高校函授部、夜大等學校在招生上也對少數民族的考生給予照顧,這個政策給予少數民族的學生比較多的升學機會。不管是民族教育和希望工程的引進,或是教學設施的改善,各级政府都賦予了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同樣的優惠政策。而在滿語的教育方面,許多的科研單位、大學和北京滿文書院都開設滿語班,培訓了一批滿語人才。 習俗與信仰 民俗 礼俗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礼节式样较多。男子请安时,凡身着箭服者,先缀起马蹄袖头和袍服,将袖头垂下,左脚略微前移,右腿屈膝,略低头后逐渐起身。受礼者除家中尊长外,其余亲友需要半揖还礼,平辈要同样还礼。除请安礼外,还有磕头礼。满族非常注重按礼式行礼,神明祖先三跪九叩,父母尊长一跪三叩。每到过年,晚辈通常会磕四个头,长辈坐而受之。磕到第三个的时候,长辈会说一些祝福的话,否则不敢起身。女子则施用万福礼,以两手按腿,行三叩首;或两手按腿,行三叩首后,以手加额头跪着点头,施以抚鬓礼。满族十分尊敬长辈,平日里都要向尊长朝夕问安,长辈不让坐则不敢坐,没有命其退下则不敢退。有客人来,家中晚辈都要亲自接待客人、打杂。路遇年长之人要给其让路,待其通过后,才可走动。平辈相见除了互相请安外还使用执手或抱肩礼。这些礼节在满族聚居之地至今仍可常见。此外,满族还敬重犬和鸦鹊,不杀狗、不吃狗肉、也不使用任何狗皮制品;家门口竖有索伦杆,在杆上面的锡斗内放有碎肉来喂养鸦鹊(因紀念始祖受烏鴉保護)。 婚俗 满族传统婚俗以一夫一妻为主,上层则素来有一夫多妻(平妻)的习惯。清朝入关后,一夫多妻逐渐过渡成为一夫一妻多妾的汉族宗法制度。满族结亲注重门第,但不计贫富,很少指腹为婚。在早期,还有抢掠婚、妻姊妹婚、收继婚等北方民族的婚姻习俗,自天聪年间起,收继婚等开始被逐渐禁止,但妻姊妹婚一直持续至清末。此外,同汉族一样,满族也坚持同姓不婚。女子在早期还有从死、殉葬的习俗,入关后受汉文化影响逐渐转变为守节。女性地位在入关前与男子几乎对等。入关后,受汉族礼教的影响,地位有所下降,但相较汉人女子仍要高出许多。满族女子没有附属于男人的感受,在家庭生活中也始终有较大的话语权。虽然清朝时期有旗汉不通婚的说法,但驻防八旗与当地汉人的联姻还是很频繁的。事实上,从康熙朝起,清廷就已经允许旗人娶民人之女为妻,主要禁止的是满洲旗女与民人男子的婚姻;而对于汉军旗人与汉人的婚嫁,在乾隆朝之后,则始终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同地區的滿族婚俗略微相异。京旗滿族婚嫁的步驟通常分為議婚、相看、庚貼、放定、嫁妝、迎娶、入門、拜堂、分大小、入洞房、吃酒、回門、對住月。而東北滿族的步骤则为問名、小定、請期、納彩、開剪、送嫁妝、迎親、裝煙、回門等。 傳統節日 满族的传统节日一部分是满族文化所固有的,如添仓节、太阳节、颁金节()等。添仓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这一天东北满族人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一习俗至今仍在东北农村保留着。太阳日为农历二月初一,這天是太阳,滿族人會用麵粉做糕點,上面放煡用粘米面掐成的花小鸡,寓意金鸡报晓,迎日出。颁金节是满族的诞生之日,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三。清太宗皇太極於1635年的這一天发布谕旨,正式定族名为“满洲”。除了满族固有节日外,受汉族习俗影響,滿族人也過農曆新年、上元节、端午节等。 宗教信仰 满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多元化。起初,满族及其前身民族基本上以萨满教为主。清朝入关、接触中原文化之后,除了保留了一些萨满教习俗之外,满族人受中原民间信仰影响最大。佛教和天主教也各有一定影响。当代满族以无宗教人士为主。 萨满教 满族的萨满教历史由来已久,对满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清兵入关之后,尽管满族民众普遍接受了中原民间信仰,但仍保留许多萨满教遗俗。主要体现在灵魂信仰、叫魂、追魂、图腾崇拜、梦魇信仰、善人神化等方面。由于清朝统治者视宗教为一种笼络其他势力的手段,故并未给萨满教这个本民族的宗教施以特惠。除了清代宫廷内的坤宁宫祭祀和宫内堂子祭祀之外,北京没有萨满祭祀之所。因此东北一直流传着萨满和藏密喇嘛斗法,以及皇帝帮助喇嘛迫害萨满的民间传说,这些都是萨满教徒对本族的皇帝怀有不满情绪的体现。 佛教 | 元朝时期 1279年,已改国号为元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完成了对南宋的征服。元朝统治者将其所属臣民依次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族群。当时,留居中原的女真人因民族特点的消失而被统治者归入汉人行列;而生长东北、不通汉语的女真人则被视同蒙古人。他们被编为诸多女真万户,由朝廷设置的遼陽行省管辖,并开始广泛受蒙古语言文化影响。 至元朝末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辽东地区也陷入了一个不稳定的局面。由于元朝同高丽的特殊关系,当时有人口众多的高丽人定居辽东。随着元末朝廷统治权威的衰落,高丽还曾一度控制辽东。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女真万户选择内附高丽,如努尔哈赤之先世、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曾追随高丽大将、也就是后来的朝鲜太祖李成桂。李成桂代高丽自立后授猛哥帖木儿为万户,朝鲜太宗李芳远时期,又授上将军之职。除了高丽之外,当时辽东地区还有木华黎九世孙、元朝辽阳行省左丞相纳哈出拥兵数十万于海西。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北逃,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终结。 明朝时期 1387年,明太祖以冯胜为大将军出征海西。作为故元在非蒙古地区最后的抵抗势力,纳哈出自觉难以维持,于是选择投降,明朝打开了通往辽东之路。1388年,明朝收回高丽所据之辽东领土,并与其划界于鸭绿江,还阻止高丽对女真进行管制。高丽禑王上表抗辩,遭明太祖驳回。永乐初年,胡里改万户阿哈出、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相继入明朝见。此時,已经取代高丽的朝鲜王朝上表明廷,希望能够召回猛哥帖木儿,但明朝没有同意。明成祖设置建州卫和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分别以二人为指挥使。后来,猛哥帖木儿等还随明成祖亲征阿鲁台。随着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的入明朝见,女真诸首领归附之人也越来越多。明朝遂以“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办法,陆续设置384卫、24所、7地面、7站、1寨。朝廷还在此之上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诸卫所,前期由海西女真人、内官亦失哈担任镇守太监经略该地区,后因长期弃置于1434年正式裁撤。 1449年,蒙古太师也先发动了对明朝的进攻,他在土木堡击败明军,俘获了率军亲征的明英宗。一些建州和海西的卫所趁机向辽东进攻以配合也先的军事行动。然而,也有为数不少的女真卫所遭到了也先的攻击,许多女真世袭首领因遭到也先所部劫掠,失去了世袭的凭证,他们后来只能以中书舍人的名义进行朝贡,可获得的赏赐比之前少了很多。自此,明朝对于女真的威信开始衰落,女真诸部逐渐失去控制。一些首领如董山、王杲等甚至敢于公然向明朝挑战,劫掠辽东地区。也大约是在这一时期,女真文彻底失传,女真人主要改用蒙古语为书面语言,一少部分则使用汉文。当时女真人已大致形成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分。其中建州同海西从牡丹江流域逐渐南迁至辽东一带,并定居于此。 1583年,出身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的努尔哈赤因祖、父被明朝误杀,以先人所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了他之后建国称汗的道路。与之前一味臣服或选择同明朝直接对抗的诸多女真领袖不同,努尔哈赤起初仍然依靠明廷所授予的官职来发展自己的实力,表面称臣,暗中称雄,聰明地利用时局,逐渐在大体上统一女真、降服临近蒙古诸部。期间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以凝聚部众,还令手下学者额尔德尼和大臣噶盖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新的文字来拼读女真语(即后来的满文),逐渐解决了当时女真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文或漢語所带来的诸多不便。1616年,努尔哈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赫图阿拉称汗,创立后金,建元天命。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正式誓师伐明,其后接连攻克开原、铁岭、辽阳、沈阳等地,并迁都沈阳。后金进入辽沈地区之后,一方面下令收养归降汉人,另一方面却推行剃发、大量迁民、清查粮食、征发差役等弊政,激起了辽东汉人的反抗,他们有的逃亡,有的则针对女真人采取投毒、袭杀、暴乱等反抗方式,给后金在辽沈地区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对此,努尔哈赤采取了强力镇压的手段,许多汉人被杀,剩余则降为奴仆,编入庄田。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失利后不久去世,继任者皇太极恢复了部分汉人的原有待遇,同时开科取儒,使得汉人地位获得显著提高,缓和了后金内部女真同汉人之间的矛盾。皇太极还将后金所属汉人和蒙古人等也一同编入八旗制度,创建了汉军和蒙古八旗。他们同满洲一样,也被称作旗人。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诸申为满洲。次年(1636年),又改國號后金為「大清」,去汗号而称帝,并改元「崇德」,追尊其父努尔哈赤为清太祖。在皇太极统治时期,他曾几次率军绕道蒙古攻打北京等地,但终因明朝关宁锦防线的阻隔,始终无法对关内地区进行有效控制。 清朝時期 1643年皇太極去世,其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睿親王多爾袞攝政,主持大局。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上吊自殺。不久,在明朝降將吳三桂的協助下,清軍順利進入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定鼎北京。此後,歷經順康兩代20年左右的時間,清朝陸續消滅了殘存的南明抵抗勢力,完成對中原的征服。隨著清朝勢力向關內擴張,絕大多數的八旗官兵及眷屬也「從龍入關」,隨之定居北京。這一系列舉措曾一度使留守東北的八旗兵僅剩下1524人。直到康熙年間,清朝與沙皇俄國發生了邊界衝突,這使得統治者重新重視東三省的防務。他們開始有計劃的使部分旗人向故土回流。到了乾隆年間,東北駐防20餘處,還有守護陵寢、圍場、邊門的旗兵總數已恢復至近5萬人。不過,如雍正帝所言,「駐防之地不過出差之所,京師乃其鄉土。」北京始終是清代滿族的「大本營」。此外,還有一部分八旗官兵於關內各處和其他邊疆要隘駐防,如江寧、京口、杭州、乍浦、福州、廣州、荊州、成都、西安、開封、德州、青州、太原、寧夏、綏遠、右衛、涼州等地。使得滿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本的分佈局面,並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在與南明等抵抗勢力作戰的過程之中,清朝統治者推行了薙髮、易服、圈地、佔房、投充、逋逃等弊政,造成漢人反抗不斷。連年的戰亂導致人口減少、社會發展受到了阻礙和破壞。鑑於此,康熙帝親政後逐漸取消了這一系列弊政。此時政局日漸穩定,旗漢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不過,清廷始終以八旗為國家根本,實行差別待遇。旗人在教育、科考、任職、律法等政治、經濟領域均享有一定特權,並與漢人隔離居住。在此基礎上清朝統治者還進一步推出了「首崇滿洲」的國策,以強化滿洲作為統治族群的地位。 諸多優待政策的初衷主要是為了保證兵源、加強八旗的軍事職能。同時,這也導致滿族受到束縛,居所不能遠離本佐領之所在;八旗兵役也使得許多人在各大戰爭中戰死疆場,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滿族人口的發展;經濟方面,滿族也過於依賴八旗制度,清廷除兵差外,僅允許旗人在所屬旗地務農,這使得以京旗為主、已經適應城居生活的滿族在清朝中期開始出現生計問題。幾代皇帝都嘗試解決八旗生計問題,但終因不肯放任旗人自行謀生而均告失敗。此外,東北滿族因保持八旗兵農合一的習俗,始終沒有產生嚴重的生計問題。自乾隆末年,清朝開始走向衰落,並且在之後一系列與外國侵略者的戰爭中接連失敗,陷入內憂外困。這期間,在與漢人的交流中,滿族逐漸接受漢文化,被視為立國根本的國語騎射遭到廢弛。清末民初時,僅有黑龍江齊齊哈爾和璦琿一帶還有滿語使用者。 1907年,清廷即將實施預備立憲,以期維持統治。期間,正式宣佈廢除旗漢界限,取消旗人諸多特權與束縛,與漢人一體對待,但為時已晚。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廷接受優待條件,宣統帝退位,清朝的統治至此終結,中華民國建立。由於民族宿怨的累積,在革命黨人起事的過程中,西安、杭州、江寧和武昌等地都發生了針對八旗軍民的屠殺事件。但也有一些地方採取了和平解決的辦法,在四川,成都將軍玉崑和一些滿族官員同當地的漢族士紳關係融洽,許多滿族官員甚至同情革命。在滿漢雙方的努力協調下,成都駐防旗軍與四川大漢軍政府達成了和平易幟的協議,滿族獲「優予保護」,「始終未妄殺一人」。廣州和福州也大致和平解決。在滿漢民族交流融洽的東北地區,旗人出身的革命黨人張榕、寶崑等還提出了「以建設滿漢聯合共和政體為目的」,提倡聯合滿族共同起事。在武昌起義之後,活動在滿族比較集中的東北地區的革命黨人,「分頭秘密集會,共謀起義,促動關外三省獨立」。滿族革命志士奮起響應,投入到革命之中。 民国至今 民国成立之后,满洲正式改称满族,成为中华民国“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成员之一。当时满族的境遇已大不如前,许多人不得不将名字更改为汉姓汉名,靠隐瞒族籍以避免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京旗满族通常用组织协会、社团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当时八旗各有“生计处”以寻求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的途径。除此之外还有满族同进会、八旗生计维持会、宗族生计维持会、旗籍生计研究会、共和旗族生计同仁会、两翼八旗生计研究会、内务府三旗共和协进社、外三营生计协进会、八旗生计讨论会,还有一些小型的知识分子集会,主要讨论生计、就学、就业和民族不受侮辱的解决途径。 抗战时期,京旗满族人郭岳昆组织了满族抗战建国会,不久被日本宪兵侦破,遭到解散。抗战胜利后,由溥儒主持创立满族文化协进会,后改名北京满族协会,大部分为原满族抗战建国会会员,他们继续为满族获得平等待遇而努力,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局限仍然收效甚微。不过,在满族协会对会员的登记过程中,将他们的老姓、所冠汉姓、职业、生活情况等信息进行了记录,这些信息为日后的满族研究,尤其是京旗满族姓氏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同京旗和关内各地的满族不同,东北满族大多保有前清时期的旗地,同时也早与汉人一样从事其他职业,此外,满、汉之间关系融洽,因此并没有像关内满族一样遭遇民族和生计问题。当时東北的政局也比關內穩定,主政者張作霖並沒有對滿族人趁火打劫,而且東北的皇陵、旗地甚至一直由滿族自管直至1949年。1931年,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延续,大日本帝国在东北建立了由其实际控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以逊帝溥仪担任执政(后称皇帝)。虽然名为满洲,实际上却是一个包含当时东北各个民族的一个全新的国家,所谓“满洲人”也指的是满洲国境内之人。虽然有部分前清满洲贵族子弟如溥杰跟随溥仪,但也有许多东北满族,如陈翰章、白乙化、邓铁梅、赵侗组织起义军反抗日本在东北的实际统治。在抗日战争中也有许多国军满族军人如佟麟阁、吴克仁为国捐躯。 1952年,新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承认满族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恢复了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应有的待遇。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还对满族和清朝给予了公正、客观的评价。1956年2月18日,國務院曾發出通知,下令今後在行文和書報雜誌裡一律不用「滿清」稱謂;通知指出,「滿清」這個名詞是在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反對當時封建統治者言這一段歷史遺留下來的稱謂,為增進民族團結,今後除引用歷史文獻外,一律不准用「滿清」這個名稱,將滿族人民和滿族統治者區別開來。许多之前隐瞒民族身份的满族人恢复了民族身份,满族的人口数量也因此成倍增长。滿族自进入民国以来,逐渐发展成为清代旗人長期生活在八旗制度中,增長了共同的心理素質而產生的民族共同體,是否拥有旗籍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识别满族的一个重要参考之一,所以除了满洲旗人後裔之外,也包括几乎全部的蒙古和大部分汉军旗人的後裔。然而,在清代被编隶于八旗的一些锡伯、索伦等部落在当代则成为了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等不属于满族的其他民族。此外,也有部分满族由于种种原因在民族识别时填报汉族,落实民族政策时亦未有更正。北京、华东、华南等地均有为数不少的满族填报汉族。 1980年代,新宾、岫岩、凤城、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北镇、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相继成立。1994年,凤城、北镇改为县级市,但仍享有民族县的待遇。此外,还相继恢复或建立了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同一时期,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始重视对满族文化、语言的保护和拯救。尽管形势并不乐观,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自1990年代起,满语开始进入了东北各地满族中学和小学的课堂。在21世紀初期,因為全球化與網際網路影響,滿族的文化自我認同逐漸恢復,在中國,有越來越多滿族後裔承認自己的民族身份,學習滿語與滿洲文化。 民族分布、人口及語言 民族分布 中国大陆 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的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8%、少数民族人口的9.28%。省级行政区中,辽宁与河北的满族人口超过百万。其中辽宁省有满族5,336,895人,占满族人口的51.26%,占辽宁省人口的12.20%,为满族人口的主要集中之地;河北省有满族2,118,711人,占满族人口的20.35%,占河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70.80%。吉林、黑龙江、内蒙和北京的满族人口超过十万;天津、河南等1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万;安徽、福建等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千;西藏自治区的满族人口最少,为153人。在辽宁、河北、黑龙江和北京,满族为第一大少数民族。尤其在辽宁、河北、黑龙江三省,满族占当地少数民族的比例超过50%;在吉林、内蒙、天津、宁夏、陕西与山西,满族为第二大少数民族;在河南、山东与安徽则位列第三。 臺灣 由于各種不同因素,满族人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或國家也有一定的人口分布,台湾即是主要的区域之一。早在乾隆年间,就有金朝皇族完颜宗翰的二十二世孫粘德尚、粘德粵、粘德恩三兄弟移居台湾,现在已发展为有五百余戶、八千多人口的大家族。成批移往台灣的滿族主要为1949年隨同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到臺灣的滿族民意代表;其中有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學者、宗教家、自由人士及公教人員和眷属等。中华民国满族协会的发起人之一、首任会长、如清朝宗室溥儒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他著名人士还有儒家學者毓鋆、前考试院长关中、前中华民国驻美国代表金溥聪、演員胡茵夢、郭子乾、那維勳、导演钮承泽、立法委員高金素梅等。現在台灣的滿族人,總計約一萬兩千余人。 其他國家 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满族人移居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美国满族以第33任司令官傅履仁将军为代表,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满族裔美国人的数量为379人。 人口 各地满族人口分布 主要满族聚居区 語文 语言 满族本民族的语言是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南通古斯语族。由于清朝时期为国语,故而又称“清语”。满语的标准语言被称作“规范语”,起源于未入关前的建州口音,乾隆年间经清高宗规范,因此又叫“钦定新清语”。清朝时期,满族人见皇帝报履历、奏事、答问等必须使用规范语。如果奏事时带有讹音会遭到皇帝的斥责。坤宁宫和堂子祭祀时萨满所用之祝词也需要使用规范语。此外,满族人因世居地的不同还有诸多方言,如北京、盛京、宁古塔、阿勒楚喀等方言。 文字 满族的前身女真人曾经创造过来源于汉字、契丹文的女真文,于金朝时期通行一时。但因金朝后期中原女真人高度汉化,加上元朝时期东北女真的蒙古化,致使女真文在明朝中后期失传,以至于明末女真人“凡属书翰,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后努尔哈赤兴起,往来文书多有不便,于是命噶盖和额尔德尼二人以蒙古字母拼写满文。二人创制而成,被后世称为“无圈点满文”(老满文)。然而,无圈点满文“形声规模,尚未多备”,某些清浊辅音及少数元音无法区分。于是,天聪(一说天命)年间,由达海最终完善。他使用圈点来区分清浊辅音和音似元音,因此被称为“有圈点满文”(新满文)。 现状 自嘉庆以后,满族人多已掌握汉语文并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而熟练运用满语之人却呈不断下降趋势。尽管历代皇帝反复强调“国语”的重要性,但依然于事无补。至民国建立,满语失去国语地位,其教学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当今满族普遍使用汉语普通话為母語,以满语为母语者已不足百人,他们大多集中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不过,自1990年代起,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政府的扶助之下,满语教学开始进入了各地满族中小学的正式课堂。此外,在中国北方各地还有一些满族热心人士通过免费开班授课等渠道,希望可以使满语在满族人中间更加普及。经粗略估计,目前通过各类满语学习方式达到能讲能说状态者有数几千人。 姓名 姓氏 满族的姓氏叫做“哈拉”(),主要承继自金朝女真姓氏。常用“穆昆”()冠于哈拉之前,用表示来同一姓氏内的家族分支。根据乾隆年间编纂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满洲姓氏多达1114个。其中被称作“-{著}-姓”的有: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他塔喇氏、觉罗氏和那拉氏。金朝时期,由于女真人受契丹人和汉人影响,习惯于姓名连写。但蒙古灭金之后,女真人长期受接受蒙古文化,所以元明女真人、清代满洲人同蒙古人一样,有“称名不道姓”的习俗。这常使他人产生“满族没有姓氏”、“旗人父子不同姓”、“满族一辈一姓”等误解。不过,与蒙古族不同,满族人人皆有姓氏。历史上,满族也曾有过使用汉姓的习惯。金朝時期即有“完顏漢姓曰王、烏顧論曰商、紇石烈曰高、女奚烈曰郎、蒲察曰李……”的记载。但清朝为了防止姓氏汉化,不-{准}-满人使用汉姓。一经发现,会遭到朝廷治罪。 名字 满族人有自己传统命名习俗,取名时会在词尾添加“阿”( -ngga)、“额”( -ngge)、“武”( -nggo)等,表示形容词“的”之意味;也会在词尾使用“布”( -bu)的后缀,表示被动词“使”;也会使用名词,尤其以动物名命名;或是以出生时长辈某人年龄的数字命名;还有词尾接以“保”( 穆麟德:-boo,太清:-bou)、“善”( 穆麟德:-šan,太清:-xan)、“齐”( 穆麟德:-ci,太清:-qi)等命名方式。满族也会采用蒙古族命名方式,在词尾添加“泰”( -tai)或“图”( -tu)来表示“有”,或是直接用蒙古语命名。满族也有用汉语命名的习惯。清朝时期,满族取汉名喜用吉利字眼,但至嘉庆年间起,命名字又被正式限制在两字,而且禁止同一首字几代连用以防止姓氏因岁月流逝而被取代,官员如有违反这一取名规则的会遭致皇帝的训斥以及勒令改名。另外,满族取用汉名的同时也曾效仿汉人取用字,但用法略有不同。汉人以姓连接字、昵称、职称等相称,但满族习惯以名字中的第一个字相称。 现状 当代满族人大多数以汉语命名,所使用的汉姓大多与本来的满族姓氏或祖先名字的首字有关,所以通常均按照一定的规律改变而来。此外,也有使用汉姓满名、满姓汉名、满语姓名、称名不道姓、简化版满姓与汉名合用等例子。 產業與生活 經濟 生活 服饰 满族服饰承袭了女真传统,早期尚白。由于射猎生活的需要,无论男女均身着袍服。在关外时期以皮毛制品为主,清朝入关后分为单、夹、皮、绵四种材质。满族袍服的特点主要是圆领、窄袖、捻襟、带扣袢、衣裳连结,窄袖前端接有一个半月形的袖头,因形状酷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又名箭袖()。平时穿着将袖头挽起,作战或围猎之时放下,冬季还可以起到御寒作用。女子的袍服的样式与男子大体相同,但装饰较多。满族通常还在袍服外面穿着一种长至肚脐的对襟短褂,因为起初是在骑马作战时穿着,所以称作马褂,无袖的称作马夹或坎肩,主要为八旗“军服”,之后随着清朝推行易服政策在中期普遍流行开来,成为“礼服”。袍衫和马褂还在近代演变为旗袍和唐装,被视作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在东北满族聚居区或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上仍可常见身着传统服饰的满族人。 同其他北方民族一样,满族男子的传统发式也是辫发。不同之处在于,满族发式是半剃半留,剃去周围的头发,只留颅后部分,再编成发辫。这种发式曾经随着清廷的剃发政策而推广至中原其他民族中去。民国建立之后,辫发被正式废止。满族女子在年幼时候也像男子一样剃发,样式也大致相同。成年后,开始蓄发,式样很多,两把头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梳这种发式要先将头发束到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再将后部余发变成一个燕尾形的长扁髻,平时插入长约30厘米,宽约2-3厘米的名为“大扁方”的木制发簪。重要场合则佩戴旗头,长约30厘米,宽10厘米左右,多由青素缎等制成。咸丰之后,两把头的样式逐渐增高,燕尾也越来越大,由此逐渐演变成一个新的发型“大拉翅”,大拉翅是一种形似六遍扇面的冠,多以铜丝为骨架,黑缎为面。 满族有戴帽子的传统,自幼时起就开始着帽。根据寒暑分为暖帽、凉帽两种,帽顶有红缨。入关以后,又吸收了明代的六合帽,俗称“瓜皮帽”。此外,还有毡帽、风帽、皮帽、耳套等不同式样的帽子。在鞋的方面,清代满族男子着靴、布鞋或草鞋,东北地区的则习惯穿着一种名为靰鞡的鞋,它是由靰鞡草与牛皮或鹿皮缝制而成,在冬季可以御寒。女子没有缠足习惯,女式旗鞋通常分为平底和高底两种,平底鞋多为方口,有夹、绵之分;高底鞋主要根据鞋底的不同分为马蹄、花盆、元宝底,鞋面则雷同。还有一种便鞋,也叫绣花鞋,在鞋跟方面比旗鞋要薄,便于行走。 满族女子素有“一耳三钳”的习俗,乾隆年间曾一度发展为“一耳五钳”。直至今日,仍可在年纪稍大的满族女性中见到傳統式一耳三钳之风。其他女子首饰的佩戴与汉人大同小异。男子也有扎耳孔的习惯,有在幼年时扎耳孔好养活的说法。与女子不同,男子一般只扎一个,带一个铜圈,但成年后大都不再佩戴。由于骑射风俗,满族男子还佩戴扳指,入关前,主要使用鹿骨扳指,以有眼者为贵。入关后,逐渐发展为纯配饰,又新增了玉、象牙等材质。当时,满族对扳指尤为重视,几乎人手一枚。 饮食 满族的传统饮食比较讲究,除不吃狗肉外,很多习惯都与北方汉人相近。满族主食以穀物为主,通常是麵食和黏食,味道多酸、甜。麵食以餑餑为主(),它是满族对块状面食的统称。京旗滿族有每天午飯後、晚飯前都要吃一頓餑餑的习惯。饽饽有不同的口味,萨琪玛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种类。满族也以米饭为主食,有高粱米、小米、稗米飯和包饭等。 在菜肴方面,猪肉是比较常见的材料。满族称猪肉为「白肉」、「福肉」,傳統上是祭祀薩滿教神明的食品。儀式後分而食之。東北滿族以此制成“大鍋肉”的知名燉菜。京旗營房还有一種叫做“白煮肉”的吃法,他们將豬肉用白水煮熟後切片粘醬油吃,肉片切剩下的肉塊可以切成肉末燙飯,稱作“白肉燙飯”。豬血还可以加入調料攪拌後灌入腸中制成“白肉血肠”,與另一传统菜肴燉酸菜搭配食用。鹿肉也是满族传统菜肴之一,有燉、烤等吃法,京郊滿族有在重陽節吃烤鹿肉的習慣。满族也有火锅,由滿族的先人們常用的野炊方式發展而成。 同其他北方民族一樣,滿族人也喜好喝酒。起初不單是為了消遣娛樂,也跟北方寒冷,酒可以起到一定禦寒作用有關。傳統而言,一般滿族人好喝黃酒和燒酒兩種。 |
該時期的歌劇作曲家主要有: 意大利: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 弗朗切斯科·卡瓦利(Francesco Cavalli, 1602-1676)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 Telemann, 1681-1767) 法國: 让-巴蒂斯特·吕里(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 让-菲利普·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英國: 亨利·普赛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 音樂史 歌剧 |
ed Euridice) 参见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外部链接 德国作曲家 古典主义作曲家 葬于维也纳中央公墓 |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外部链接 德国作曲家 古典主义作曲家 葬于维也纳中央公墓 18世紀古典音樂作曲家 |
歷史上於兩河流域一帶人們從事游牧生活,有部分人四處宣傳教義,並主要以口頭傳頌其所見所聞留世。但後期人類發展出城市文明後,這些共同累積的傳記、神諭等陸續被相关学者以文字記錄,彙編整合為創世紀經文一體,即舊約聖經中先祖亞伯拉罕與各子女的開頭部分。其中以摩西創建的犹太教派發展最為成功,其後在巴勒斯坦地區中為最早稱王,各大教會並開始吸收各部族信徒、與其他含多神教等争奪谁最正確無矛盾,這些領導人與其事件被稱為先知,著作有先知書。同時,這些以色列人所創立的犹太教依靠民族信仰優勢,勢力逐漸增大而陷入腐敗,然後被異族所擊敗,直到經過多年後出現耶穌。他被基督教徒稱是彌賽亞,將犹太教視為階段性、任務已結束的封閉宗教,傳遞新約福音。基督教成為古犹太教的新兴教派,補充了神所教導耶穌的最新教義,編輯而成新約聖經,並將一神信仰推廣至外族人,在羅馬帝國的幫助下擴散到整個歐洲,成為了基督教世界。不過也因為基督教的修正傾向,繼續分裂成多個宗教教派(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至今。另外伊斯兰教與基督教一樣,伊斯兰教被认为是在吸收了犹太教之後,又在基督教的经典與教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同樣的伊斯兰教经典古蘭經不被前兩者承認,但伊斯兰教徒即穆斯林也認為前二者誤會或更改了古老的一神教內容,前两者傳遞神諭的任务失敗了,他們便以穆汗默德為正確先知,神聖的最後宗教自居。而傳統上犹太教認為基督教改變了神的意思,至今不承認基督教與伊斯蘭,這些從教義上變化經過歷史的洗禮,同時帶來了政治上與文化上的三方對立,也造成了宗教戰爭等衝突。 犹太教 猶太教认为亞伯拉罕與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于唯一真神(名曰雅威)。耶和华通过摩西,與以色列人订立约定《十诫》,要天選之人希伯來人遵守约定,僅崇拜唯一真神耶和华,耶和华将保佑希伯來人。信仰上,猶太教僅承認《塔纳赫》,即希伯來聖經或稱希伯來手稿。 猶太教不接受聖子論,他們並不認為耶穌或者穆罕默德是他們的先知,更不是彌賽亞(救世主),並繼續等待彌賽亞的來臨。 基督宗教 基督宗教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脱胎于公元一世纪前后,是一個新兴的犹太教派。该教派认为犹太人违背了耶和华與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耶和华派祂的儿子耶穌作为彌賽亞(救世主),耶穌更無私地以自己的生命为全人类赎罪,故上帝不僅與以色列人訂約,而與全体人类订立“新约”,而耶和华、耶穌、聖靈為同一本體的三種顯現,是稱三位一體。 基督宗教現在可分成幾大教派,即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在中國早期又稱回教)不接受聖子論,穆斯林理解的三位一体不同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按照穆罕默德理解的三位一体(圣母代替圣灵)認為基督宗教內的三位一体(聖父、聖子、聖靈)是错误的,他們僅承认獨一真主(名曰安拉)。他們认为安拉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先知,但僅有使者才被赐予一部经卷,亞丹(阿當)、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等僅是先知,而穆萨(摩西)、尔萨(耶稣)既是先知又是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选出的最后一位先知,所谓「封印先知」。 信仰上,穆斯林相信安拉給人類的啟示為口頭傳授,在抄寫的過程中內容現在(指的是約西元600年的世界)已經大部分失傳,只有承認其名沒有其內容,而較廣為人知的有四部:第一部叫做《讨拉特》,有指是舊約中的律法書;第二部叫做《宰蒲尔》,即舊約中的詩篇;第三部叫做《引支勒》,即新約中的福音;第四部叫做《古蘭經》。伊斯蘭教认为“旧约”與“新约”《圣经》都是安拉赐予的经卷,后赐的经卷对以前的经卷基本是同一核心內容,就是叫人信仰獨一真主,可是如要說是进行修正與补充的後卷的存在,那顯然是因為前面的经卷已被更改,伊斯蘭教认为《古蘭經》是安拉发出的最后一部最完善的经卷,是眾經中最受保護的。 总结 大體來說,後者承認前者,但前者不承認後者。如基督宗教承認摩西、不承認穆罕默德;伊斯蘭教承認摩西及耶穌(雖然對耶穌的看法與基督宗教有異);猶太教不承認耶穌及穆罕默德。此外,基督宗教內(特別是新教)也因有不同教派,而對以下每一觀點也有不同觀點。 与其他宗教的冲突 与其他宗教相比,亚伯拉罕诸教十分重視聚會與組織,因此均具有较强的传播性,特別是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福音的習俗,教徒把傳教作為一種使命、大使命,搭配慈善或是利誘手段拉攏信教,因而不少地区的原有宗教因此消失,并且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乏暴力與歧视性政策。也因此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亚伯拉罕诸教之间以及与非亚伯拉罕诸教信仰者的冲突。 其他亚伯拉罕宗教 | )亞伯拉罕與原配妻子撒拉之子。以撒又有兩子──雅各(阿拉伯語音譯葉爾孤白,後改名以色列);與以掃(後改名以東)。 據《聖經·舊約》記載,雅各是猶太人的先祖,猶太教認為聖經是上帝與“以色列子孫”的聖約;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認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們的祖先。他在基督徒、穆斯林中亦有很高地位。在基督信仰中,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蘭經》中則稱易卜拉辛為“眾人的師表”(2:124)。 儘管阿拉伯人也是閃米特人中的一支,然而,閃米特人的範圍很大,一般意義的阿拉伯民族真正形成的時間是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建立阿拉伯帝國前後。政治上,遊牧民族的形成與興起往往依靠君王或帝國的興起,如成吉思汗之於蒙古族。阿拉伯民族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的帝國並沒有保留至今,但有其信仰——伊斯蘭教歷久不衰。猶太教、基督教認為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認為是復興)的伊斯蘭教吸收了(穆斯林認為是更正)他們的部分神學內容。僅猶太教的《舊約聖經》記載猶太民族祖先的故事、歷史居多,而非普世神學,有別於與全世界人民為傳播對象的基督教、伊斯蘭教。 共同的圣地 耶路撒冷(穆斯林稱為古都斯)是三大闪米特一神教的共同聖地。 城中有對猶太人有重大意義的西牆。 基督徒相信耶穌亦是在聖地被釘十字架,是重要的朝聖地點之一。 耶路撒冷則是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地,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就是圣地中出發。 差异 歷史上於兩河流域一帶人們從事游牧生活,有部分人四處宣傳教義,並主要以口頭傳頌其所見所聞留世。但後期人類發展出城市文明後,這些共同累積的傳記、神諭等陸續被相关学者以文字記錄,彙編整合為創世紀經文一體,即舊約聖經中先祖亞伯拉罕與各子女的開頭部分。其中以摩西創建的犹太教派發展最為成功,其後在巴勒斯坦地區中為最早稱王,各大教會並開始吸收各部族信徒、與其他含多神教等争奪谁最正確無矛盾,這些領導人與其事件被稱為先知,著作有先知書。同時,這些以色列人所創立的犹太教依靠民族信仰優勢,勢力逐漸增大而陷入腐敗,然後被異族所擊敗,直到經過多年後出現耶穌。他被基督教徒稱是彌賽亞,將犹太教視為階段性、任務已結束的封閉宗教,傳遞新約福音。基督教成為古犹太教的新兴教派,補充了神所教導耶穌的最新教義,編輯而成新約聖經,並將一神信仰推廣至外族人,在羅馬帝國的幫助下擴散到整個歐洲,成為了基督教世界。不過也因為基督教的修正傾向,繼續分裂成多個宗教教派(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至今。另外伊斯兰教與基督教一樣,伊斯兰教被认为是在吸收了犹太教之後,又在基督教的经典與教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同樣的伊斯兰教经典古蘭經不被前兩者承認,但伊斯兰教徒即穆斯林也認為前二者誤會或更改了古老的一神教內容,前两者傳遞神諭的任务失敗了,他們便以穆汗默德為正確先知,神聖的最後宗教自居。而傳統上犹太教認為基督教改變了神的意思,至今不承認基督教與伊斯蘭,這些從教義上變化經過歷史的洗禮,同時帶來了政治上與文化上的三方對立,也造成了宗教戰爭等衝突。 犹太教 猶太教认为亞伯拉罕與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于唯一真神(名曰雅威)。耶和华通过摩西,與以色列人订立约定《十诫》,要天選之人希伯來人遵守约定,僅崇拜唯一真神耶和华,耶和华将保佑希伯來人。信仰上,猶太教僅承認《塔纳赫》,即希伯來聖經或稱希伯來手稿。 猶太教不接受聖子論,他們並不認為耶穌或者穆罕默德是他們的先知,更不是彌賽亞(救世主),並繼續等待彌賽亞的來臨。 基督宗教 基督宗教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脱胎于公元一世纪前后,是一個新兴的犹太教派。该教派认为犹太人违背了耶和华與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耶和华派祂的儿子耶穌作为彌賽亞(救世主),耶穌更無私地以自己的生命为全人类赎罪,故上帝不僅與以色列人訂約,而與全体人类订立“新约”,而耶和华、耶穌、聖靈為同一本體的三種顯現,是稱三位一體。 基督宗教現在可分成幾大教派,即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在中國早期又稱回教)不接受聖子論,穆斯林理解的三位一体不同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按照穆罕默德理解的三位一体(圣母代替圣灵)認為基督宗教內的三位一体(聖父、聖子、聖靈)是错误的,他們僅承认獨一真主(名曰安拉)。他們认为安拉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先知,但僅有使者才被赐予一部经卷,亞丹(阿當)、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等僅是先知,而穆萨(摩西)、尔萨(耶稣)既是先知又是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选出的最后一位先知,所谓「封印先知」。 信仰上,穆斯林相信安拉給人類的啟示為口頭傳授,在抄寫的過程中內容現在(指的是約西元600年的世界)已經大部分失傳,只有承認其名沒有其內容,而較廣為人知的有四部:第一部叫做《讨拉特》,有指是舊約中的律法書;第二部叫做《宰蒲尔》,即舊約中的詩篇;第三部叫做《引支勒》,即新約中的福音;第四部叫做《古蘭經》。伊斯蘭教认为“旧约”與“新约”《圣经》都是安拉赐予的经卷,后赐的经卷对以前的经卷基本是同一核心內容,就是叫人信仰獨一真主,可是如要說是进行修正與补充的後卷的存在,那顯然是因為前面的经卷已被更改,伊斯蘭教认为《古蘭經》是安拉发出的最后一部最完善的经卷,是眾經中最受保護的。 总结 大體來說,後者承認前者,但前者不承認後者。如基督宗教承認摩西、不承認穆罕默德;伊斯蘭教承認摩西及耶穌(雖然對耶穌的看法與基督宗教有異);猶太教不承認耶穌及穆罕默德。此外,基督宗教內(特別是新教)也因有不同教派,而對以下每一觀點也有不同觀點。 与其他宗教的冲突 与其他宗教相比,亚伯拉罕诸教十分重視聚會與組織,因此均具有较强的传播性,特別是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福音的習俗,教徒把傳教作為一種使命、大使命,搭配慈善或是利誘手段拉攏信教,因而不少地区的原有宗教因此消失,并且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乏暴力與歧视性政策。也因此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亚伯拉罕诸教之间以及与非亚伯拉罕诸教信仰者的冲突。 |
婆羅門教認為創造神「婆羅門神」(又稱梵天)已完成祂的創造任務,印度境內只有一座梵天廟宇,反而保護神毘濕奴、破壞神濕婆有許多廟宇與信士。婆羅門教發展出印度教後,泛神論成為主流傾向。 中華上古時期的一神信仰 華夏在戰國前,曾經篤信天、上帝或昊天上帝是掌控一切的至高無上的神。「帝」、「公」或「天」在上古時期,都是對神的專有簡稱。在一些古籍,包括《周易》,《詩經》中,都有對這一信仰的紀錄。 可以說,中華文化的整體脈絡就是發端於這一信仰。 亞伯拉罕諸教 猶太教 犹太教崇拜唯一真神(一神信仰,希伯来语:“יהוה”),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猶太教認為《塔木德》是僅次於《聖經》的經籍,傳統觀點認為,从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但伊斯蘭教則不承認該說法,穆斯林相信伊斯蘭教的一神信仰內容才是最純正的,而不是繼承或抄襲犹太教和基督教。當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希伯來人的猶太原居地後,希伯來人也易名為犹太人並散落到希腊帝国各處,公元前3世纪,希臘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舊約全书部份,所谓七十士譯本。再後來犹太地區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位于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俗称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歷史上,犹太人曾面對多次毀滅性的災難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近年,已承認曾對抗猶太教徒,造成了他們承受苦難的歷史。 他们嚮往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思潮兴起,各地犹太人以买地等手段陆续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家。由於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異。 一些宗教学者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通称为亞伯拉罕諸教,因为三者均奉旧约中的亞伯拉罕為他們的先知。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种信仰神和天国的一神论宗教,发源于猶太地区。在人类发展史中,基督教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尤甚)世界各地遍布为数众多的教堂。基督徒相信耶稣为神(天主或稱上帝)的圣子、人类的救主(弥赛亚,即基督)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並列為当今三大世界性宗教。主要有羅馬公教(又称天主教)、希臘正教(又稱東正教會)、基督新教(華人俗稱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许多规模较小的派別。基督教虽然产生于中东地区,但后来由于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扩张和持续打压,基督教的传播中心逐渐转移至欧洲并在欧洲发扬光大,并由此传播至远东、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即便如此,中东地区仍存留着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古老的东方礼教派,信仰者有阿拉伯人、科普特人、亚述人、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等。中文語彙的「基督教」一词时常是专指基督新教。 在基督教中,神的定义其中之一是:“创造并维持宇宙的永恒存在”。在经典中,他被表示为人们救赎之根本。 有些基督徒相信神是“无所不在的”,創造万物并在其上,经文依据是:哥林多前书15:28、歌羅西書1:19-20以及以弗所書1:10。多數人亦相信他是個超然存在(表示他超脫於空間於時間之外,因而是永恆的,而且不會被與宇宙間的力量影響)雖然天主教、東正教以及各種新教教派相信他們信仰同一個神,但有些人對於這個神的性格有不同的想法。 上帝通常被認為是神聖(沒有原罪也不腐化)、正義(祂的所有判決都將是公平、正確並且名副其實的)、全能、全知、全善、無所不在而永恆且永存的。 基督教上帝在三位一體中被理解為聖父、聖子和聖靈;一個同時存在於又超越過自然的單一無限存在。他被所有基督教派系描繪成內在(他和我們的個人關係)和超然存在(他對自己的個人關係)都有神性和人性。 | 大主子 巫毒教(Vodun vodṹ),又譯伏都教,流行於貝南、多哥中南部,也是加納、奈及利亞豐族人的信仰。 和薩滿教相似地相信巫術或魔法的伏都教,也是相信有一個唯一真神,信徒稱祂為大主子。 有人認為其只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可能是來自敵基督陣營的混淆。 参见 非偶像崇拜 拜一神論:一神論相信世界上只有一個神,不承認其他神的存在,而拜一神論承認世界上有多個神的存在,而只信仰一個神。 三位一體 有神论、无神论 泛神论、 自然神论、泛自然神論 泛靈論/万物有灵论/万有在神论 注释 参考文献 |
B速率为9.3Mbps)。而且从技术实现上面来看,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分开,既保持了高质量的语音,又获得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规划和优化上CDMA2000 1X和CDMA2000 1xEV-DO也相同,各个主要设备制造商的系统都能支持从CDMA2000 1X向CDMA2000 1xEV-DO的平滑升级,这对于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和投资方面的选择都很理想,有助于CDMA2000 1xEV-DO的推广。 EV-DO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分别放在两个独立的载波上承载。这样极大地简化了系统软件的设计难度,避免了复杂的资源调度算法。 EV-DO虽然使用单独的载波进行数据传输,但是从射频角度来看,IS-95/2000 1X与EV-DO是完全兼容的。这就意味着基站的射频器件是与IS-95/2000 1X系统可以相同,设备制造商可以不改变设备元器件生产和采购方法,运营商可以在现有网络升级时使用现存的IS-95/2000 1X射频部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之前的投资。 EV-DO技术提高了空中接口的传输速率;它采用速率控制而不是功率控制,可以始终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前向链路信号,提高了可靠性;运用特有的调度算法合理处理小区内多个终端的业务竞争。 CDMA2000 1xEV-DV CDMA2000 1xEV第二阶段,CDMA2000 1xEV-DV(Evolution-Data and Voice发展-数据和语音),支持下行(向前链路)数据速率最高3.1 Mbps,上行(反相链路)速率最高1.8 Mbps。1xEV-DV还能支持1x语音用户,1xRTT数据用户和高速1xEV-DV数据用户使用同一无线信道并行操作。 1xEV-DO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营。欧洲市场稍微早于美国市场。2004年夏捷克移动运营商Eurotel开始运营sinceCDMA2000 1xEV-DO网络,他们提供的上行速率大约1Mbps。这项服务每月大约花费30欧元无流量限制。如果使用这项服务,你需要购买一个大约300欧元的Gtran GPC-6420调制解调器。 当前部署情况 2004年1月,北美Verizon Wireless宣布计划在全国范围部署1xEV-DO。 尽管有些電信运营商已经完成测试或者有限的试用,但是到2004年7月还没有一个商业化运营的1xEV-DV。美国运营商Sprint PCS已经宣布计划在他们已有的CDMA网络基础上部署1xEV-DV网络。 由于可用的1xEV-DV设备延迟交货和来自美国其他正在部署3G网络的电信运营商的压力,Sprint宣布,2004年6月计划广泛部署1xEV-DO,但是他们的长期1xEV-DV计划好像还不确定(尽管他们当前计划2006年部署EV-DV)。 Qualcomm高通最近由于缺乏运营利润可能已经停止EV-DV的开发,更可能是因为Sprint和Verizon都在使用EV-DO。 CDMA2000 1xEV-DO Rev.C(UMB) 原本被稱為CDMA2000 1xEV-DO Revision C,後來改稱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是CDMA2000技術的下一代演進標準,與GSM/GPRS/EDGE/UMTS/HSPA技術的下一代標準長程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及WiMAX都是4G高速行動寬頻的重要技術之一。在2008年11月13日,Qualcomm的執行長Paul Jacobs宣佈該公司結束發展UMB技術,轉而支持3GPP的LTE技術。 UMB承諾在行動通訊環境下可以讓下行與上行最高速率各可達到288Mbps及75Mbps;相較於LTE的下行及上行各達100Mbps及50Mbps,以及WiMAX的最高75Mbps,UMB目前暫居上風。 然而,相對應的應用尚未清楚,而且UMB標準可能要到2008年才會完成,商業用途則是要到2009年才有可能。 CDMA開發組織(CDMA Development Group, CDG)表示,UMB在資料傳輸上比現在任何解決方案都要來得快。譬如說,在版本A中,目前在美國電信商Sprint和Verizon的商業用途中,提供定點傳輸率1.45-2.8Mbps。 即使是版本B,也要到2008年才會商業化,這項技術預期可以比定點傳輸高過46.5Mbps。 CDG表示,UMB會使用MIMO和SDMA來提高更大容量和覆蓋範圍。 優勢 延遲可以大為減少。 運用頻譜比以往CDMA技術都要來得有效率。 另外,手持裝置的好處在於有更持久的電池效能並提升效能。 在時速300公里以上的車上仍可使用,平均延遲僅有14.3微秒。 CDMA2000 3x CDMA2000 3x利用一对3.75 MHz无线信道(i.e., | Release 0速率为2.4Mbps,CDMA2000 1xEV-DO Revision A速率为3.1Mbps,CDMA2000 1xEV-DO Revision B速率为9.3Mbps)。而且从技术实现上面来看,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分开,既保持了高质量的语音,又获得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规划和优化上CDMA2000 1X和CDMA2000 1xEV-DO也相同,各个主要设备制造商的系统都能支持从CDMA2000 1X向CDMA2000 1xEV-DO的平滑升级,这对于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和投资方面的选择都很理想,有助于CDMA2000 1xEV-DO的推广。 EV-DO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分别放在两个独立的载波上承载。这样极大地简化了系统软件的设计难度,避免了复杂的资源调度算法。 EV-DO虽然使用单独的载波进行数据传输,但是从射频角度来看,IS-95/2000 1X与EV-DO是完全兼容的。这就意味着基站的射频器件是与IS-95/2000 1X系统可以相同,设备制造商可以不改变设备元器件生产和采购方法,运营商可以在现有网络升级时使用现存的IS-95/2000 1X射频部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之前的投资。 EV-DO技术提高了空中接口的传输速率;它采用速率控制而不是功率控制,可以始终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前向链路信号,提高了可靠性;运用特有的调度算法合理处理小区内多个终端的业务竞争。 CDMA2000 1xEV-DV CDMA2000 1xEV第二阶段,CDMA2000 1xEV-DV(Evolution-Data and Voice发展-数据和语音),支持下行(向前链路)数据速率最高3.1 Mbps,上行(反相链路)速率最高1.8 Mbps。1xEV-DV还能支持1x语音用户,1xRTT数据用户和高速1xEV-DV数据用户使用同一无线信道并行操作。 1xEV-DO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营。欧洲市场稍微早于美国市场。2004年夏捷克移动运营商Eurotel开始运营sinceCDMA2000 1xEV-DO网络,他们提供的上行速率大约1Mbps。这项服务每月大约花费30欧元无流量限制。如果使用这项服务,你需要购买一个大约300欧元的Gtran GPC-6420调制解调器。 当前部署情况 2004年1月,北美Verizon Wireless宣布计划在全国范围部署1xEV-DO。 尽管有些電信运营商已经完成测试或者有限的试用,但是到2004年7月还没有一个商业化运营的1xEV-DV。美国运营商Sprint PCS已经宣布计划在他们已有的CDMA网络基础上部署1xEV-DV网络。 由于可用的1xEV-DV设备延迟交货和来自美国其他正在部署3G网络的电信运营商的压力,Sprint宣布,2004年6月计划广泛部署1xEV-DO,但是他们的长期1xEV-DV计划好像还不确定(尽管他们当前计划2006年部署EV-DV)。 Qualcomm高通最近由于缺乏运营利润可能已经停止EV-DV的开发,更可能是因为Sprint和Verizon都在使用EV-DO。 CDMA2000 1xEV-DO Rev.C(UMB) 原本被稱為CDMA2000 1xEV-DO Revision C,後來改稱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是CDMA2000技術的下一代演進標準,與GSM/GPRS/EDGE/UMTS/HSPA技術的下一代標準長程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及WiMAX都是4G高速行動寬頻的重要技術之一。在2008年11月13日,Qualcomm的執行長Paul Jacobs宣佈該公司結束發展UMB技術,轉而支持3GPP的LTE技術。 UMB承諾在行動通訊環境下可以讓下行與上行最高速率各可達到288Mbps及75Mbps;相較於LTE的下行及上行各達100Mbps及50Mbps,以及WiMAX的最高75Mbps,UMB目前暫居上風。 然而,相對應的應用尚未清楚,而且UMB標準可能要到2008年才會完成,商業用途則是要到2009年才有可能。 CDMA開發組織(CDMA Development Group, CDG)表示,UMB在資料傳輸上比現在任何解決方案都要來得快。譬如說,在版本A中,目前在美國電信商Sprint和Verizon的商業用途中,提供定點傳輸率1.45-2.8Mbps。 |
3GPP UMTS定為 UTRA TDD-HCR. 部署 UMTS-TDD已部署的公共和/或私人網絡在至少19個世界的各地國家,如澳大利亞、捷克共和國、法國、德國、日本、新西蘭、南非、英國,和美國。 競爭的標準 各式各樣的互聯網接入服務系統的存在提供寬帶高速接入網絡。這些措施包括WiMAX技術和 HiperMAN 。UMTS-TDD的優點是能夠使用運營商的現有的UMTS/GSM基礎設施,如果它有一個,它包括的UMTS模式優化的電路交換應,例如,運營商希望提供電話服務。UMTS-TDD的表現也更加穩定。但是,UMTS-TDD的deployers往往監管問題,利用一些服務的UMTS兼容性提供。例如,UMTS-TDD的頻譜在英國不能用來提供電話服務,但監管機構OFCOM正在討論的可能性,從而使其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少數經營者考慮的UMTS-TDD的已經現有的UMTS/GSM基礎設施。 TD-SCDMA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缩写为:TD-SCDMA),融合后亦称UMTS TDD LCR,是ITU(国际电信联盟)批准的多个3G移动通信标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W-CDMA和CDMA2000),它的起步较晚而且产业链薄弱(2008年中国大陆发放3G牌照时的情况),发展过程较为曲折。 该标准是中国大陆地区制定的3G标准。1998年6月29日,中国大陆地区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信威通信的SCDMA技术为基础,向ITU提出了该标准,并且顺利通过成为IMT2000 3G系统的一个标准。在3GPP R99之后的版本,TD-SCDMA实现了与原西门子所研究的TD-CDMA的高层融合,结合SCDMA的智能天线、上行同步、和软件无线电(SDR, Software Defined Radio)等技术,成功克服了TD-CDMA技术不能用于宏蜂窝组网的缺陷,原因是通过GPS同步和特殊时隙,实现了全网同步解决了切换的问题,虽较TD-CDMA系统的特殊时隙配置固定化,却获得了宏网组网能力。 技术特点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易。因此,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TD-SCDMA还具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带。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一般认为,TD-SCDMA由于智能天线和同步CDMA技术的采用,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复杂性,适合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因此,设备造价可望更低。 但是,由于时分双工体制自身的缺点,TD-SCDMA被认为在终端允许移动速度和小区覆盖半径等方面落后于频分双工体制。同时由于其相对其他3G系统的窄带宽,导致出现扰码短,并且扰码少,在网络侧基本通过扰码来识别小区成为了理论可能。现以仅仅只能通过9个频点来做小区的区分,每个载波仅1.6M带宽,导致空口速率远低于W-CDMA和CDMA2000。根据实际测试,中国移动部署的TD-SCDMA网在网络速度、稳定性方面较W-CDMA网和CDMA2000网为差。 目前中国移动有以下频段资源可用于TD-SCDMA网: 关键技术 联合检测 智能天线 上行同步 软件无线电 无线资源管理 網絡試驗和商用概况 2005年,第一个TD-SCDMA试验网依托重庆邮电大学无线通信研究所,在重庆进行第一次实际入网实验。 2006年,羅馬尼亞建成了TD-SCDMA試驗網。 2007年,韩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在韩国首都首尔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同年,歐洲第二大電信運營商法國電信建成了TD-SCDMA試驗網。 2007年3月,中移动对8个城市建设TD-SCDMA商用网络进行招标,预计投资267亿元。 2007年10月,日本电信运营商IP Mobile原本計劃建設並運營TD-SCDMA網絡,但該公司最終受限於資金困境而破產。 2007年11月,重庆建成了全国第一个TD-SCDMA试验网。 2008年1月,中国移动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中国保定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原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青岛、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和保定等10个城市启动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截止2008年年末,在中国使用TD-SCDMA网络的3G手机用户已达到41.9万人。但是TD-SCDMA手机放号首日即出现诸多问题,如网络建设尚未完善、功能尚未全部开发等,因而不少手机用户仍然持观望态度。 2008年9月,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为意大利的一家通信公司MYWAVE建设了TD-SCDMA试验网,该网络于9月12日建成并开通;从建设工程仅为11天推算,应为小型企业网。 2009年1月7日,中国政府正式向中国移动颁发了TD-SCDMA业务的经营许可,中国移动也已经开始在中国的2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TD-SCDMA的二期网络建设,预计于2009年6月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营。该公司计划到2011年,TD-SCDMA网络能够覆盖中国大陆100%的地市。 2013年3月,中移动在财报中透露其在TD网络投资超过1800亿,终端补贴超过300亿。 2016年初,中国移动某省关停TDS基站的计划方案在网络上曝出。 2019年3月,福州市无线电管理局发文,同意中国移动福州分公司注销其已停止使用的TD-SCDMA基站6535个的申请。 政治支持 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官员在产业论坛,国际会议等各种场合表达了政府对TD技术的支持愿望. TD技术也被列为863项目,发改委“十五”产业化项目等各种政府项目中.同时中国政府为了扶植TD,打压竞争标准,刻意推迟3G牌照发放. 2003年期间,中国政府警告TD相关设备商,运营商在公开场合谈论。 2004年,中国政府向TD联盟划拨7亿元专项资金. 2006年,中国政府出手制止运营商的WCDMA建设,要求运营商"积极建设"TD网.在多个政府工作报告中, TD("第三代移动通信")被认作重大自主创新项目. 2008年国务院同意发放3G牌照后,工信部立意对TD的产业化,应用进行"扶持".2009年2月多个部委发布了包括将TD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等“六大扶持政策”。 2005年,温家宝作出行政指示,督促政府发展TD。 2009年,温家宝在考察中兴通讯时将TD技术评价为"创新",并认为其给"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民""赢得了尊严". 2008年张德江表示"发展TD是国家意志"。2010年,张德江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做大做强TD". 2011年张德江在肯定中移动的TD实践时,同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TD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期望. 3G外置调制解调器 使用一个3G路由器,PCMCIA卡或者USB卡,用户就可以享用3G波段的服务,而选择那一种类型的電腦(如桌上型電腦或PDA)是没有关系的。调制解调器自己带有软件,所以在短时间内上网对操作者来讲没有任何技术上的要求。 目前有很多手机经具备了3G的能力,和蓝牙2.0技术结合起来,用户可以使用带蓝牙的筆記型電腦与手机相连,再连接到网络。这个时候手机就可以看作是一个路由器,不过和笔记本之间是通过蓝牙协议而不是TCP/IP协议。 互操作性和全球漫游 在空中接口层,UMTS兼容GSM。尽管市场上现在的UMTS手机都是UMTS/GSM双模手机,但是他们都能在纯GSM的网络中很好的工作。如果一个UMTS用户漫游到没有UMTS覆盖的地方,他的手机会自动切换到GSM模式。如果用户在通话中漫游出了UMTS覆盖范围,那么电话将会切换到有GSM覆盖的区域去。普通GSM手机不能在UMTS网络使用。 沃达丰-日本(前身 J-Phone)有一个使用W-CDMA并兼容UMTS的3G网络。这使得UMTS成为真正的全球无线标准。当前的全球无线标准,GSM适用于除了日本和韩国以外多数国家。 NTT DoCoMo的3G网络,FOMA,同样使用W-CDMA。然而NTT DoCoMo拥有AT&T无线实验室18的股份原来还持有3UK20的股份。这些在国外的资本为未来的全球漫游解决方案提供一个测试平台。(到2004年12月) 所有UMTS/GSM双模电话都应当兼容现存GSM标准SIM卡。有时你可以在同一个运营商网络里使用SIM卡在UMTS网络漫游。 在美国,由于现存的对频率使用的限制只是运营商AT&T无线的网络只能在1900 MHz频段。 为美国市场设计的UMTS手机跟其他区域的有所区别,这也反映了当前美国的GSM手机和GSM网络使用不同与其他国家的状况。尽管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已经决议允许附加2100 MHz频段给UMTS,但是大多数获得UMTS授权的运营商好像打算放弃承担保证实现全球漫游的责任。 尽管欧亚手机可以实现漫游,但是到2004年12月在美国实现与欧亚漫游可能性还不大。 频谱分配 超过120份许可证已经颁发给全世界的运营商(截至2004年),特别是基于GSM的无线访问技术W-CDMA。由于技术还在不断的完善中,所以政客过于仓促的卖出许可,成百上千亿美元的许可证费用流入公共预算。 仅仅在德国,许可证费用就高达508亿欧元。运营商被期望在2005年开始从这些许可盈利。 在北美ITU已经为UMTS分配了频段。1900 MHz范围应用于2G(PCS)服务,2100 MHz范围用于卫星通讯。尽管在北美UMTS将要不得不与现存2G服务共享1900 MHz频段,但是国际上正试图为3G服务分配2100 MHz频段。2G GSM服务因使用900 MHz和1800 MHz,因此不再共享任何UMTS服务的频段。 到为3G分配新的特定频段之前,北美还没有厂商回答UMTS使用那些频率。AT&T Wireless 2004年底已经确定在美国确定为UMTS服务启用了为2GPCS服务使用的1900 MHz频段。最初在加拿大展示的UMTS服务也使用1900 MHz频段。 實際運營情況 世界上第一個UMTS網路2001年在馬恩島由Manx Telecom投入運營。下一個網路簡稱行動运营商3,2003年在英國啟動。 3是一個從3G網路成長起來的原屬於和記黃埔(現在是合作夥伴)的运营商。它很快就要在全球啟動其他UMTS網路(2004年12月)包括 澳大利亞、奧地利、丹麥、香港、以色列、義大利、葡萄牙、愛爾蘭共和國和瑞典。大多數西歐GSM运营商均升級到UMTS,因為它比較接近於GSM2G標準。 2001年,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FOMA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营W-CDMA服务。J-Phone日本电话(现软件银行)已经继推出基于W-CDMA服务后,声称“沃达丰全球标准”兼容UMTS(尽管2004年时还有争议)。2003年初,和記黃埔逐步在全球运营他们的UMTS网络(简称3)。 2003年12月,T-Mobile啟動了他的奧地利UMTS網路,英國和德國的網路也在調試中。 2004年2月,沃達豐開始在包括英國德國荷蘭瑞典在內的幾個歐洲市場大範圍部署UMTS。在葡萄牙,UMTS已經先於Euro 2004運營。 TeliaSonera於2004年10月13日开始在芬兰提供384kbps速率的W-CDMA服务。服务只是在主要城市可用。通讯费率大约2美元每兆字节。 大多数欧洲GSM运营商计划未来某个时间推出UMTS服务,尽管有几个已经把此服务提到日程上来,有一些甚至从2003年底就开始运营UMTS网络。沃达丰於2004年2月在欧洲多个UMTS网络投入运行。沃达丰还打算在其他國家(包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建设UMTS网络。AT&T无线(现被Cingular收购,并沿用AT&T品牌)在一些城市开通了UMTS。尽管因为公司兼并使得网络建设进度被延迟,但Cingular已宣布计划在2005年与HSDPA一起部署W-CDMA。 非洲第一個UMTS網路於2004年11月在毛里求斯投入運行,由中國的華為提供全網设备,緊隨其後的Vodacom於2004年12月在南非推出3G服務。 在NTT DoCoMo事先授權下,美國AMPS/TDMA/GSM运营商AT&T Wireless在2004年底以前必須在四個主要的城市建-{}-立和運營UMTS網路。CTIA 2004年會上,AT&T Wireless聲明他們的UMTS網路在1900 MHz頻段獨立運行,已經計劃2004年底啟動UMTS服務。2004年7月,AT&T Wireless(現在屬於)在西雅圖(華盛頓)、三藩市(加利福尼亞州)、底特律(密歇根州)、菲尼克斯(亞里桑那州)、聖地牙哥 (加利福尼亞州)(加利福尼亞州)和達拉斯(德克薩斯)成功啟動UMTS服務。 2005年第一季度德國行動运营商沃達豐D2,O2-de相繼推出UMTS服務。 與AT&T Wireless合併之後,Cingular已經聲明計劃2005年開始部署使用HSDPA技術的UMTS網路。 區別于AT&T開發的 UMTS, Cingular拓展了UMTS的頻率範圍到1900 MHz和850 MHz兩個頻段。 T-Mobile USA計劃到2007年開始部署UMTS。 中華民國的3G服務從2005年第四季開始,除了亞太電信採用CDMA2000外,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及威寶電信均使用UMTS系統。 2009年,中国联通于10月1日在国内285个城市正式提供UMTS服务,中国联通的网络将直接支持HSUPA。 在香港,CSL於2010年推出使用UMTS 900 MHz頻段的HSPA網路。 运营商開始銷售整合3G和Wi-Fi服務的流動互聯網產品。筆記本電腦用戶可以買到他們提供的UMTS Modem,還有用戶端軟體用於自動探測網路狀態,以便在有Wi-Fi訊號時自動從3G網路切換。起初Wi-FI被認為是3G的一個競爭對手,但是現在不得不承認,运营商為了提供比單純UMTS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他們必須擁有或者租用別人的Wi-Fi網路。 其他竞争标准 除UMTS还有其他的3G标准,例如CDMA2000和专有系统包括Arraycom的iBurst, Flarion and W-CDMA-TDD(无线IP)。 CDMA2000,W-CDMA,EDGE,WiMAX和中国自有3G标准TD-SCDMA是ITU认可的IMT-20003G标准族成员。 CDMA2000改良升级自cdmaOne,不需要新的频段分配,可以稳定运行在现有PCS频段。 UMTS现在是全球使用率最高的3G移动通訊标准。 多数北美GSM运营商已接受EDGE作为过渡至3G的临时解决方案。 AT&T无线2003年本国范围内开始运行EDGE,Cingular 也在本国内运行,T-Mobile美国 | 超过120份许可证已经颁发给全世界的运营商(截至2004年),特别是基于GSM的无线访问技术W-CDMA。由于技术还在不断的完善中,所以政客过于仓促的卖出许可,成百上千亿美元的许可证费用流入公共预算。 仅仅在德国,许可证费用就高达508亿欧元。运营商被期望在2005年开始从这些许可盈利。 在北美ITU已经为UMTS分配了频段。1900 MHz范围应用于2G(PCS)服务,2100 MHz范围用于卫星通讯。尽管在北美UMTS将要不得不与现存2G服务共享1900 MHz频段,但是国际上正试图为3G服务分配2100 MHz频段。2G GSM服务因使用900 MHz和1800 MHz,因此不再共享任何UMTS服务的频段。 到为3G分配新的特定频段之前,北美还没有厂商回答UMTS使用那些频率。AT&T Wireless 2004年底已经确定在美国确定为UMTS服务启用了为2GPCS服务使用的1900 MHz频段。最初在加拿大展示的UMTS服务也使用1900 MHz频段。 實際運營情況 世界上第一個UMTS網路2001年在馬恩島由Manx Telecom投入運營。下一個網路簡稱行動运营商3,2003年在英國啟動。 3是一個從3G網路成長起來的原屬於和記黃埔(現在是合作夥伴)的运营商。它很快就要在全球啟動其他UMTS網路(2004年12月)包括 澳大利亞、奧地利、丹麥、香港、以色列、義大利、葡萄牙、愛爾蘭共和國和瑞典。大多數西歐GSM运营商均升級到UMTS,因為它比較接近於GSM2G標準。 2001年,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FOMA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营W-CDMA服务。J-Phone日本电话(现软件银行)已经继推出基于W-CDMA服务后,声称“沃达丰全球标准”兼容UMTS(尽管2004年时还有争议)。2003年初,和記黃埔逐步在全球运营他们的UMTS网络(简称3)。 2003年12月,T-Mobile啟動了他的奧地利UMTS網路,英國和德國的網路也在調試中。 2004年2月,沃達豐開始在包括英國德國荷蘭瑞典在內的幾個歐洲市場大範圍部署UMTS。在葡萄牙,UMTS已經先於Euro 2004運營。 TeliaSonera於2004年10月13日开始在芬兰提供384kbps速率的W-CDMA服务。服务只是在主要城市可用。通讯费率大约2美元每兆字节。 大多数欧洲GSM运营商计划未来某个时间推出UMTS服务,尽管有几个已经把此服务提到日程上来,有一些甚至从2003年底就开始运营UMTS网络。沃达丰於2004年2月在欧洲多个UMTS网络投入运行。沃达丰还打算在其他國家(包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建设UMTS网络。AT&T无线(现被Cingular收购,并沿用AT&T品牌)在一些城市开通了UMTS。尽管因为公司兼并使得网络建设进度被延迟,但Cingular已宣布计划在2005年与HSDPA一起部署W-CDMA。 非洲第一個UMTS網路於2004年11月在毛里求斯投入運行,由中國的華為提供全網设备,緊隨其後的Vodacom於2004年12月在南非推出3G服務。 在NTT DoCoMo事先授權下,美國AMPS/TDMA/GSM运营商AT&T Wireless在2004年底以前必須在四個主要的城市建-{}-立和運營UMTS網路。CTIA 2004年會上,AT&T Wireless聲明他們的UMTS網路在1900 MHz頻段獨立運行,已經計劃2004年底啟動UMTS服務。2004年7月,AT&T Wireless(現在屬於)在西雅圖(華盛頓)、三藩市(加利福尼亞州)、底特律(密歇根州)、菲尼克斯(亞里桑那州)、聖地牙哥 (加利福尼亞州)(加利福尼亞州)和達拉斯(德克薩斯)成功啟動UMTS服務。 2005年第一季度德國行動运营商沃達豐D2,O2-de相繼推出UMTS服務。 與AT&T Wireless合併之後,Cingular已經聲明計劃2005年開始部署使用HSDPA技術的UMTS網路。 區別于AT&T開發的 UMTS, Cingular拓展了UMTS的頻率範圍到1900 MHz和850 MHz兩個頻段。 T-Mobile USA計劃到2007年開始部署UMTS。 中華民國的3G服務從2005年第四季開始,除了亞太電信採用CDMA2000外,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及威寶電信均使用UMTS系統。 2009年,中国联通于10月1日在国内285个城市正式提供UMTS服务,中国联通的网络将直接支持HSUPA。 在香港,CSL於2010年推出使用UMTS 900 MHz頻段的HSPA網路。 运营商開始銷售整合3G和Wi-Fi服務的流動互聯網產品。筆記本電腦用戶可以買到他們提供的UMTS Modem,還有用戶端軟體用於自動探測網路狀態,以便在有Wi-Fi訊號時自動從3G網路切換。起初Wi-FI被認為是3G的一個競爭對手,但是現在不得不承認,运营商為了提供比單純UMTS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他們必須擁有或者租用別人的Wi-Fi網路。 其他竞争标准 除UMTS还有其他的3G标准,例如CDMA2000和专有系统包括Arraycom的iBurst, Flarion and W-CDMA-TDD(无线IP)。 CDMA2000,W-CDMA,EDGE,WiMAX和中国自有3G标准TD-SCDMA是ITU认可的IMT-20003G标准族成员。 CDMA2000改良升级自cdmaOne,不需要新的频段分配,可以稳定运行在现有PCS频段。 UMTS现在是全球使用率最高的3G移动通訊标准。 多数北美GSM运营商已接受EDGE作为过渡至3G的临时解决方案。 AT&T无线2003年本国范围内开始运行EDGE,Cingular 也在本国内运行,T-Mobile美国 计划全美范围提供EDGE。Rogers Wireless在2003年晚期开始在加拿大范围内投入运行EDGE服务。EDGE的好处是它有效利用现有GSM频段而且兼容现有GSM手机,并提供相对于UMTS更好的信号覆盖能力,作为W-CDMA网络的有益补充。EDGE为GSM运营商与CDMA2000竞争提供了一个短期的升级途经。 WiMAX是主要针对于数据业务,其最新的802.16m标准是未来4G标准的后选方案。 与其他标准比较 最初CDMA2000计划使用多个1.25MHz载波,但后来放弃了,而UMTS则使用单一5MHz带宽载波。 在ITU的IMT-2000标准中,W-CDMA被看作“CDMA直接序列扩频”,而CDMA2000被称作“多载波CDMA”。 UMTS标准族(例如W-CDMA、UMTS-TDD)与CDMA标准族(例如cdmaOne和CDMA2000)不一致。 标准 UMTS通过以3GPP发布releases的方式演进,每一个release都改进了现有的标准并引进了新的特性,详见3GPP。 产品认证 GCF(Global Certification Forum):現時是世界主要的2G及3G認證機構。 PTCRB:在北美为GSM移动设备(ME)类型认证提供框架。 问题 早期运营商面对的问题: 由于3G手机耗电量大幅增加,使得电池增大,相较于2G手机重量增加较多,待机时间减短。 若要完美实现UMTS的VOD功能,每100米要设立一个基站。在都市区域经济上可行,在人口较少的郊区和乡下不可行。 来自Wi-Fi寬頻網路的竞争,未來可能有来自WiMAX早期版本的競爭。 客户缺少对3G业务的需求。 手机耗电量随着新器件的开发得到缓解。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用户的使用,已经能接受3G手机2天左右的待机时间,并且年轻人对于3G业务的需求增多,特别是在线视频等业务,客观上缓解了3G业务需求不足的冲击;反而是需要Wi-Fi來緩解3G頻寬供不應求的問題。由于UMTS升级到HSPA+或者将来的LTE业务,以及WIMAX向4G发展,早期版本的WIMAX业务(主要是IEEE 802.16e)在大多数区域并未对UMTS造成冲击。 技术对比 参见 2G 3G GSM CDMA CDMA2000:由cdmaOne标准演化而来的与W-CDMA竞争的3G标准 UMTS-FDD:3G标准UMTS的FDD版本 UMTS-TDD:3G标准UMTS的TDD版本 TD-SCDMA E-UTRA:3GPP LTE 4G移动通讯技術的空中介面 分时长期演进(LTE TDD,亦称TD-LTE,获得中国政府较多主流支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与TD-SCDMA无继承关系,仅仅沿用了TDSCDMA系统中用于克服TDD制式宏网组网问题且获得TDSCDMA宏网实际验证的关键技术) 2008年中国电信业重组 主信息块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UMTS FAQ 位于网站UMTS World下 全球UMTS频率分配 位于网站UMTS World下 全球UMTS 论坛 UMTS TDD Alliance 全球 UMTS 技术文档联盟 UMTS TDD Alliance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官方网站关于“TD-SCDMA”的名词解释 TD-SCDMA Forum TD-SCDMA Industry Alliance China will not interfere |
能源工程 機械工程 航空工程 航海工程 電機工程 電子工程 計算機工程 化學工程 生物工程 工程學分支列表 工程科學系 工業工程學 材料工程學 晶體工程學 陶瓷工程學 冶金工程學 高分子材料工程學 分子工程學 水利工程學 海洋工程學 土木工程學 都市工程學 土力工程學 結構工程學 建築工程學 地震工程學 風力工程學 防火工程學 環境工程學 生態工程學 機械工程學 力學工程學 聲學工程學 熱學工程學 電子機械學 機電工程學 光機電整合工程 載具工程學 汽車工程學 航空工程學 航海工程學 電機工程學 控制工程學 電子工程學 自動控制 光學工程學 光電工程學 電光工程學 通信工程學 廣播工程 計算機工程學 硬體工程學 軟體工程學 資訊工程學 化學工程學 石油工程學 石油化學工程學 塑料工程學 造纸工程學 汙染處理工程學 生物工程學 應用工程學 奈米工程學 食品工程 農業工程學 其他工程學 工程倫理 巨型工程 加工系統工程學 系統工程學 礦業工程學 能源工程學 仿生學 運輸工程學 公路工程學 鐵路工程學 核能工程學 工程学方法 工程师最关键和独特的任务是发现,理解并结合实际的局限来达到满意的结果。很多情况下,产品不仅仅只需符合技术要求,其他条件也必须满足。这些条件包括材料来源,物理或技术的局限,未来改进的可行性和其他因素,诸如成本,可销售性,可生产性及适用性。 解决问题 工程师们应用科学,数学和相应的经验来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他们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测试可能的解决方案。可能的解决方案常常有多个,工程师们必须根据它们的本质评价各方案的优劣并选择最能满足要求的最佳方案。折中存在于是各种工程设计的核心之中,最佳设计意味着能达到尽可能多的要求。 工程师一般在全面生产过程前,就尝试预测他们的设计如何达到规格。他们使用:原型、比例模型、模拟、破坏性试验、非破坏性试验、强度测试。测试保证产品按期望值运行。测试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能符合预计的要求。工程师作为专业人员会尽量制造符合预计要求的产品,并达到对社会无害。工程师往往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安全因素来降低意外的故障。不过,考虑的安全因素越高,设计效率也通常会越低。 電腦的應用 正如同許多現代的科學及技術一樣,電腦和軟體也在工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在有越來越多為工程設計的電腦輔助應用軟體(),電腦可以建立基本物理方程的模型,可以用數值方法求解。 其中一種常被使用的工具是電腦輔助設計(CAD),這類軟體包括CATIA、Autodesk Inventor、DSS的 SolidWorks或是Creo Parametric,可以讓工程師創造3D模型、2D的工程圖、以及相關設計的簡圖。CAD配合及计算机辅助工程的軟體(像有限元素法或)可以讓工程師依設計建立可以分析的模型,而不是製作昂貴且花時間的實體原型。 上述軟體可以用來檢查產品及零件的缺點、評估是否有裝配問題、進行人因工程的研究、研究產品動態或靜態的特性,像應力、溫度、產生的電磁波、電流及電壓,數位信號準位、流場分佈及動力學。這類資訊的分佈及存取一般會利用產品資料管理軟體來整合。 | 能源工程 機械工程 航空工程 航海工程 電機工程 電子工程 計算機工程 化學工程 生物工程 工程學分支列表 工程科學系 工業工程學 材料工程學 晶體工程學 陶瓷工程學 冶金工程學 高分子材料工程學 分子工程學 水利工程學 海洋工程學 土木工程學 都市工程學 土力工程學 結構工程學 建築工程學 地震工程學 風力工程學 防火工程學 環境工程學 生態工程學 機械工程學 力學工程學 聲學工程學 熱學工程學 電子機械學 機電工程學 光機電整合工程 載具工程學 汽車工程學 航空工程學 航海工程學 電機工程學 控制工程學 電子工程學 自動控制 光學工程學 光電工程學 電光工程學 通信工程學 廣播工程 計算機工程學 硬體工程學 軟體工程學 資訊工程學 化學工程學 石油工程學 |
中止我们自己的立法机构,宣称他们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为我们立法。 他我们已不在他的保护之下,并向我们,从而放弃了这里的政权。 他在我们的海域大肆掠夺,蹂躏我们的海岸,焚烧我们的市镇,残害我们人民的生命。 此时他正在运送大批外国佣兵来完成屠杀、破坏和肆虐的勾当,这种勾当早就开始,其残酷卑劣甚至在最野蛮的时代也难出其右。他完全不配做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 他强迫在公海被他俘虏的我们公民同胞,反对自己的国家,成为残杀自己朋友和亲人的刽子手,或是死于自己朋友和亲人的手下。 他在我们中间煽动内乱,并且竭力挑唆那些残酷无情的印第安人来杀掠我们边疆的居民。众所周知,印第安人的作战方式是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 在这些压迫的每一阶段中,我们都曾用最谦卑的言辞请求救济,但我们一再的请愿求所得到的答覆却是一再的伤害。这样,一个君主,在其品行格已打上了可以看作是暴君行为的烙印时,便不配做自由人民的统治者。 譴責 我们不是没有顾念我们英国的弟兄。我们一再警告过他们,他们的立法机关企图把无理的管辖权横加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也提醒过他们,我们移民并定居来这里的状况。我们曾经呼唤他们天生的正义感和侠肝义胆,我们恳切陈词,请他们念在同文同种的份上,弃绝这些必然会破坏我们彼此关系和往来的无理掠夺。对于这种来自正义和基于血缘的呼声,他们却也同样置若罔闻。迫不得已,我们不得不宣布和他们分离。我们会以对待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战时是仇敌,平时是朋友。 總結 因此,我们,集合在下的美利坚联合邦的代表,为我们各项正当意图,吁请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我们极为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是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解除效忠英国王室的一切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它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理应采取和处理的一切行动和事宜。为了强化这篇宣言,我们怀着深信神明保佑的信念,谨以我们的生命、财富和神圣的荣誉,相互保证,共同宣誓。 草稿與定稿之異同 本宣言於採用前經三次修訂: 傑佛遜之初稿。 傑佛遜之初稿經富蘭克林與亞當斯之修訂由五人小組上呈大會之文告。(1776/6/28) 經大會審訂之最終版本(1776/7/4) 傑佛遜之初稿譴責奴隸交易(「他從事殘酷之戰爭壓制人類之天性,侵犯人身之生命與自由二項未侵犯他者之人最神聖之權,俘虜他們並奴役於地球另一端,或於運送過程中悲慘地死去。这种海盗般的战争,即使异教政权也会不齿的行径,就是这个大不列颠基督徒国王的战争。」),後大會刪除,因譴責不列顛人民與國會之部分過於冗長。傑佛遜說: 分析 歷史影響 有觀點認為美國獨立宣言受1581年荷蘭共和国独立宣言之影響,籲求誓絕。蘇格蘭王國於1320年的阿布羅斯宣誓(Declaration of Arbroath)作為史上第一次的獨立宣言,毫無疑問也具有影響力。傑佛遜個人曾製作維吉尼亞人權宣言,於1776年見採。 哲理背景 獨立宣言受美國共和主義精神所影響,即以之為自由權之基本架構。另外,宣言中也反映啓蒙時代的哲學,包含自然法、自決、與自然神論等觀點。宣言中的理想,甚至其中一些片斷,直接引用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之著作,尤其是其以「文明政府之真實起源、範疇、與終結之各項專論」為題之政府二論。於其論文中,洛克擁護由受統治者成立政府之信念。洛克寫道,人類擁有天賦人權。其他獨立宣言所受到的影響包括阿爾傑農·西德尼之演講與著作天助自助者,以及湯瑪斯·潘恩。據傑佛遜之理念,獨立之目的為「非為尋找前此未有之新原則,或新論述……而是置事物之常理於世人眼前,以簡潔之語句搏取贊同,並使之以我等受迫之立場自我判斷。」 實際影響 若干史家相信獨立宣言曾用以作為宣傳工具,即美國人嘗試為其叛英行為立說,以說服不願起事之殖民地加入,並對可能施以援手之外國建立正當性。獨立宣言亦曾用以結合大陸議會之成員。大多數簽署人都明白自己簽的是與革命事業成功與否息息相關的生死狀,而本宣言縮短革命與成功之距離。(或如班哲明法蘭克林所挖苦的:「我等而今務須生死與共,否則定遭各別處決。」("We must all now hang together, or we will all surely hang separately.") 對其他文告之影響 獨立宣言包含多名開國元勳之基本理念,其中若干日後獲編入美國憲法中。1848年賽尼卡福爾斯會議由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的《》以此為藍本。日後越南與羅得西亞等國之獨立宣言亦本諸於此。在美國,獨立宣言經常為日後之政治性演說所引用,如亞伯拉罕·林肯之蓋茨堡演說,與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之著名演說《我有一个梦》。 獨立宣言也激勵了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即法國大革命中的根本宣言之一。 大眾文化 音樂劇 〈音樂喜劇〉:(及1972年據此改編的電影)《1776》虛構了獨立宣言產生之過程(但符合若干史實)。但是,內容述及若干政治政議,例如:反對終結奴隸制度如何差點使本宣言不獲採用。 1972年电影上映时应尼克松总统要求删除了与奴隶制度相关的 "Cool, Considerate Men"一曲,尼克松认为该歌曲会对当年共和党大选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电影到大选结束后才公映。2003年出版的修复版DVD将此曲加回片中,使得本片分级由G(大众级)进入PG(普通辅导级)。 電影 《-{zh-hans:国家宝藏;zh-hk:驚天奪寶;zh-tw:國家寶藏}-》:2004年上映,以獨立宣言為主要线索。本片由尼古拉斯·凯奇與黛安·克鲁格主演,讲述了獨立戰爭期間,共济会在獨立宣言背面用隐形墨水记录了一笔巨大宝藏的相关线索,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本·盖茨为了不让独立宣言及宝藏落入西恩·宾饰演的反派伊恩及其手下手中,从国家档案馆中偷出独立宣言,进而与父亲和两位朋友所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历险。 《當幸福來敲門》:2006年,上映的電影亦藉由引述獨立宣言中所提之追尋幸福之權,延伸成為電影之主題。本片由威爾·史密斯及其子傑登·史密斯所主演,改編自美國賈納理財公司(Gardner Rich & Co)執行長克里斯多佛·賈納(Christopher Gardner)的真實故事,主要描述主角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出人頭地獲致幸福之勵志故事。 迷思 獨立宣言受種種迷思所環繞: 因宣言上之日期為1776年7月4日,許多人因而相信這就是簽署日。其實議會代表們大多於1776年8月2日簽署。 約翰·杜倫巴爾懸於美國國會山莊圓廳之名畫,(因其標題)常遭誤解為簽署獨立宣言之場景,而實為五人起草小組上呈其初稿。杜倫巴爾的畫顯示,大多數最後簽署宣言之代表皆在場,其實他們從未有過畫中所描繪之集會。 自由鐘並未為慶祝獨立而鳴響過,而是用以召集當地居民於7月8日前往閱覽本宣言,且並未因鳴響而裂。這一故事虛構自喬治·利帕所著之兒童讀物《美國革命傳奇》(Legend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自由鐘實因於十九世紀早期成為廢奴運動之象徵而得名。 美國六十年代民權運動中的引用 六十年代,正值美國民權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當時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就以獨立宣言為理據,認為美國白人及政府應正視有色公民之權利。 相關條目 美國歷史 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 註腳 參考文獻 The complete text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政府檔案。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 History"詳述獨立宣言孕育至今之史實。 The Rough Draft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杜克大學網站上的獨立宣言草稿。 Becker, Carl.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Ideas (1922), 網路版 Hazelton, John H. The Declaration of | of Five))聚集起草合宜之文告,宣示獨立決心。五人小組決議宣言由托马斯·杰斐逊獨立起草後對富蘭克林與亞當斯展示,富蘭克林一人即至少修訂其中48處。後傑佛遜據此謄錄一份修訂版,由五人小組於1776年6月28日上呈大陸議會。 1776年6月7日,維吉尼亞的理查·亨利·李上呈李氏決議文至大陸議會;7月2日正式宣告獨立。決議文中寫道: 大陸議會於賓夕法尼亞的獨立廳採納獨立宣言時,曾小幅重寫部分總綱。8月10日宣言全文送達倫敦。 複寫本與副本 1776年7月4日,大陸議會決議採用本宣言,其手寫初稿由議會主席約翰·漢考克與秘書查爾斯·湯森簽署後,即送往數個街口外的約翰·當列普(John Dunlap)印刷廠印製。當晚即產出150至200份的印刷本,今稱當列普單面印刷版(Dunlap broadside)。其中一份於七月六日送達喬治·華盛頓將軍手中,他於七月九日對駐紮於紐約的部隊宣讀。尚存的25份當列普單面印刷版為本宣言最古老之現存版本。手寫原稿今已不存。 7月19日,大陸議會裁示,手抄謄錄一份印刷版的宣言以供與會代表簽署。這份抄本的原稿由提摩西·梅拉克在議會秘書之協助下,大字正體謄錄而成。大部份與會代表於1776年8月2日簽署本宣言,依據各人所代表的殖民州之地理位置,由北而南排序。數名代表因未出席會議,須於日後補行簽署,其中有兩名代表甚至根本沒有簽署。後來才加入大陸議會的代表們允獲補簽,最終共有56名代表簽署本宣言。這份原稿今展示於國家檔案署。 1777年1月18日,大陸議會裁示,本宣言應更廣為傳佈。經由瑪麗·凱瑟琳·高達德製作第二份手抄本。第一份手抄本上僅列出漢考克與湯森的姓名,第二份手抄本方列明所有的簽署人。 1823年,印刷專家威廉·斯通銜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之命,製作與原件毫無二致之雕版印刷本。史東使用濕墨轉印法,即濕潤原件之表面,並將原件上的部份油墨轉印至一片銅質平板上。該銅質轉印板後經蝕刻,用以反覆壓印,製作副本。1776年製作的原稿因十九世紀時的不當保存而歷盡風霜,史東的雕版印刷本反而成為現代重製品的基礎。 1776年7月6日至8日,本宣言由賓夕法尼亞的史坦因與西斯特(Steiner & Cist)譯為德语,印刷成單面不折疊的形式。 宣言簽署人 大字正體謄錄本上最先簽署,也是最出名的簽署者為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簽署人中的托马斯·杰斐逊與約翰·亞當斯後來當選總統。當時愛德華·拉特利奇為最年輕的簽署人(26歲),班傑明·富蘭克林最年長(70歲)。 56名簽署宣言的與會代表依所代表的殖民州之地理位置羅列於後(由北而南): 新罕布夏:約西亞·巴列特、威廉·衛普、馬修·松頓 麻薩諸塞:山繆·亞當斯、約翰·亞當斯、約翰·漢考克、羅伯特·崔特·潘恩、埃尔布里奇·格里 羅德島州:史帝芬·霍普金斯、威廉·埃勒里 康乃狄克:羅傑·謝爾曼、山繆·杭丁頓、威廉·威廉斯、奧利佛·渥寇特 紐約:威廉·佛洛依德、菲利普·李文斯頓、弗朗西斯·刘易斯、路易斯·莫里斯 紐澤西:理查·史塔克頓、約翰·維斯朋、法蘭西斯·霍普金斯、、亞伯拉罕·克拉克 賓夕法尼亞:羅伯特·莫里斯、班傑明·拉許、班傑明·富蘭克林、、乔治·克莱默、詹姆斯·史密斯、、詹姆斯·威爾森、 德拉瓦:喬治·瑞德、凱撒·羅德內、湯瑪斯·麥肯 馬里蘭:塞缪尔·蔡斯、威廉·帕卡、湯瑪斯·史東、查尔斯·卡罗尔 維吉尼亞:喬治·懷勒、理查德·亨利·李、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哈里森五世、小湯瑪斯·尼爾森、法蘭西斯·萊富特·李、卡特·布拉克斯顿 北卡羅萊那:威廉·胡珀、約瑟夫·希維斯、約翰·潘恩 南卡羅萊那:愛德華·拉特利奇、湯瑪斯·黑華、小湯瑪斯·林區、亞瑟·米竇頓 喬治亞州:巴頓·格威內特、李曼·候爾、喬治·沃爾頓 宣言本文之註解 獨立宣言之本文可分為五個章節:序文、前言、控訴英王喬治三世、譴責英人以及總結。(但獨立宣言本文中並沒有這五個章節的標題。) 序文 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大陆会议 美利坚十三个联合邦一致通过的宣言 在有关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则和自然神明,取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时,出于对人类公义的尊重,必须宣布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 前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得以组织权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的确,从慎重考虑,不应当由于轻微和短暂的原因而改变成立多年的政府。过去的一切经验也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尚能忍受,人类都宁愿容忍,而无意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来恢复自身的权益。但是,当政府一贯滥用职权、强取豪夺,一成不变地追逐这一目标,足以证明它旨在把人民置于绝对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控訴 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一再损人利己和强取豪夺的历史,所有这些暴行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在这些邦建立一种绝对的暴政。为了证明所言属实,现把下列事实公正地向世界宣布。 他拒绝批准对公众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 他禁止他的总督们批准急需和至关重要的法律,要不就把这些法律搁置起来暂等待他的同意;一旦这些法律被搁置起来,他就完全置之不理。 他拒绝批准允许将广大地区供民众垦殖的其他法律,除非那些人民情愿放弃自己在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但这种权利对他们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只有暴君才畏惧这种权利。 他把各地立法机构召集到既不方便、也不舒适且远离公文档案保存地的地方去开会,其唯一的目的是使他们疲于奔命,顺从他的意旨。 他一再各殖民地的议会,因为它们坚定果敢地反对他侵犯人民的各项权利。 在解散各殖民地议会後,他又长时间拒绝另选新议会。但立法权是无法被取消的,因此这项权力已经回到广大人民手中并由他们来行使;其时各邦仍然险象环生,外有侵略之患,内有动乱之忧。 他竭力抑制各殖民地增加人囗,为此,他阻挠《》的通过,拒绝批准其他鼓励外国人移居各邦的法律,并提高分配新土地的条件。 他拒绝批准建立司法权力的法律,藉以阻挠司法公正。 他控制了法官的任期、薪金数额和支付,从而让法官完全从属于他个人的意志。 他建立多种新的衙门,派遣蝗虫般多的官员,骚扰我们人民,并蚕食民脂民膏。 在和平时期,未经我们立法机关的同意,他就在我们中间驻扎常备军。 他使军队独立于民政权力之外,并凌驾于民政权力之上。 他同一些人勾结,把我们置于一种与我们的体制格格不入、且不为我们的法律认可的管辖之下;他还批准这些人炮制的假冒法案,来到达下述目的: 在我们这里大批武装部队; 用假审讯来包庇他们,使那些杀害我们各邦居民的谋杀者逍遥法外; 切断我们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未经我们同意便向我们强行徵税; 在许多案件中剥夺我们享有陪审团的权益; 编造罪名把我们递解到海外去受审。 在一个邻近地区废除英国法律的自由制度,在那里建立专横政府,并扩大它的疆界,企图使之迅即成为一个样板和得心应手的工具,以便向这里的各殖民地推行同样的专制统治; 取消我们的特许状,废除我们最宝贵的法律,并且我们的政府形式; 中止我们自己的立法机构,宣称他们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为我们立法。 他我们已不在他的保护之下,并向我们,从而放弃了这里的政权。 他在我们的海域大肆掠夺,蹂躏我们的海岸,焚烧我们的市镇,残害我们人民的生命。 此时他正在运送大批外国佣兵来完成屠杀、破坏和肆虐的勾当,这种勾当早就开始,其残酷卑劣甚至在最野蛮的时代也难出其右。他完全不配做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 他强迫在公海被他俘虏的我们公民同胞,反对自己的国家,成为残杀自己朋友和亲人的刽子手,或是死于自己朋友和亲人的手下。 他在我们中间煽动内乱,并且竭力挑唆那些残酷无情的印第安人来杀掠我们边疆的居民。众所周知,印第安人的作战方式是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 在这些压迫的每一阶段中,我们都曾用最谦卑的言辞请求救济,但我们一再的请愿求所得到的答覆却是一再的伤害。这样,一个君主,在其品行格已打上了可以看作是暴君行为的烙印时,便不配做自由人民的统治者。 譴責 我们不是没有顾念我们英国的弟兄。我们一再警告过他们,他们的立法机关企图把无理的管辖权横加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也提醒过他们,我们移民并定居来这里的状况。我们曾经呼唤他们天生的正义感和侠肝义胆,我们恳切陈词,请他们念在同文同种的份上,弃绝这些必然会破坏我们彼此关系和往来的无理掠夺。对于这种来自正义和基于血缘的呼声,他们却也同样置若罔闻。迫不得已,我们不得不宣布和他们分离。我们会以对待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战时是仇敌,平时是朋友。 總結 因此,我们,集合在下的美利坚联合邦的代表,为我们各项正当意图,吁请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我们极为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是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解除效忠英国王室的一切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它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理应采取和处理的一切行动和事宜。为了强化这篇宣言,我们怀着深信神明保佑的信念,谨以我们的生命、财富和神圣的荣誉,相互保证,共同宣誓。 草稿與定稿之異同 本宣言於採用前經三次修訂: 傑佛遜之初稿。 傑佛遜之初稿經富蘭克林與亞當斯之修訂由五人小組上呈大會之文告。(1776/6/28) 經大會審訂之最終版本(1776/7/4) 傑佛遜之初稿譴責奴隸交易(「他從事殘酷之戰爭壓制人類之天性,侵犯人身之生命與自由二項未侵犯他者之人最神聖之權,俘虜他們並奴役於地球另一端,或於運送過程中悲慘地死去。这种海盗般的战争,即使异教政权也会不齿的行径,就是这个大不列颠基督徒国王的战争。」),後大會刪除,因譴責不列顛人民與國會之部分過於冗長。傑佛遜說: 分析 歷史影響 有觀點認為美國獨立宣言受1581年荷蘭共和国独立宣言之影響,籲求誓絕。蘇格蘭王國於1320年的阿布羅斯宣誓(Declaration of Arbroath)作為史上第一次的獨立宣言,毫無疑問也具有影響力。傑佛遜個人曾製作維吉尼亞人權宣言,於1776年見採。 哲理背景 獨立宣言受美國共和主義精神所影響,即以之為自由權之基本架構。另外,宣言中也反映啓蒙時代的哲學,包含自然法、自決、與自然神論等觀點。宣言中的理想,甚至其中一些片斷,直接引用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之著作,尤其是其以「文明政府之真實起源、範疇、與終結之各項專論」為題之政府二論。於其論文中,洛克擁護由受統治者成立政府之信念。洛克寫道,人類擁有天賦人權。其他獨立宣言所受到的影響包括阿爾傑農·西德尼之演講與著作天助自助者,以及湯瑪斯·潘恩。據傑佛遜之理念,獨立之目的為「非為尋找前此未有之新原則,或新論述……而是置事物之常理於世人眼前,以簡潔之語句搏取贊同,並使之以我等受迫之立場自我判斷。」 實際影響 若干史家相信獨立宣言曾用以作為宣傳工具,即美國人嘗試為其叛英行為立說,以說服不願起事之殖民地加入,並對可能施以援手之外國建立正當性。獨立宣言亦曾用以結合大陸議會之成員。大多數簽署人都明白自己簽的是與革命事業成功與否息息相關的生死狀,而本宣言縮短革命與成功之距離。(或如班哲明法蘭克林所挖苦的:「我等而今務須生死與共,否則定遭各別處決。」("We must all now hang together, or we will all surely hang separately.") 對其他文告之影響 獨立宣言包含多名開國元勳之基本理念,其中若干日後獲編入美國憲法中。1848年賽尼卡福爾斯會議由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的《》以此為藍本。日後越南與羅得西亞等國之獨立宣言亦本諸於此。在美國,獨立宣言經常為日後之政治性演說所引用,如亞伯拉罕·林肯之蓋茨堡演說,與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之著名演說《我有一个梦》。 獨立宣言也激勵了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即法國大革命中的根本宣言之一。 大眾文化 音樂劇 〈音樂喜劇〉:(及1972年據此改編的電影)《1776》虛構了獨立宣言產生之過程(但符合若干史實)。但是,內容述及若干政治政議,例如:反對終結奴隸制度如何差點使本宣言不獲採用。 1972年电影上映时应尼克松总统要求删除了与奴隶制度相关的 "Cool, Considerate Men"一曲,尼克松认为该歌曲会对当年共和党大选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电影到大选结束后才公映。2003年出版的修复版DVD将此曲加回片中,使得本片分级由G(大众级)进入PG(普通辅导级)。 電影 《-{zh-hans:国家宝藏;zh-hk:驚天奪寶;zh-tw:國家寶藏}-》:2004年上映,以獨立宣言為主要线索。本片由尼古拉斯·凯奇與黛安·克鲁格主演,讲述了獨立戰爭期間,共济会在獨立宣言背面用隐形墨水记录了一笔巨大宝藏的相关线索,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本·盖茨为了不让独立宣言及宝藏落入西恩·宾饰演的反派伊恩及其手下手中,从国家档案馆中偷出独立宣言,进而与父亲和两位朋友所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历险。 《當幸福來敲門》:2006年,上映的電影亦藉由引述獨立宣言中所提之追尋幸福之權,延伸成為電影之主題。本片由威爾·史密斯及其子傑登·史密斯所主演,改編自美國賈納理財公司(Gardner Rich & Co)執行長克里斯多佛·賈納(Christopher Gardner)的真實故事,主要描述主角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出人頭地獲致幸福之勵志故事。 迷思 獨立宣言受種種迷思所環繞: 因宣言上之日期為1776年7月4日,許多人因而相信這就是簽署日。其實議會代表們大多於1776年8月2日簽署。 約翰·杜倫巴爾懸於美國國會山莊圓廳之名畫,(因其標題)常遭誤解為簽署獨立宣言之場景,而實為五人起草小組上呈其初稿。杜倫巴爾的畫顯示,大多數最後簽署宣言之代表皆在場,其實他們從未有過畫中所描繪之集會。 自由鐘並未為慶祝獨立而鳴響過,而是用以召集當地居民於7月8日前往閱覽本宣言,且並未因鳴響而裂。這一故事虛構自喬治·利帕所著之兒童讀物《美國革命傳奇》(Legend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自由鐘實因於十九世紀早期成為廢奴運動之象徵而得名。 美國六十年代民權運動中的引用 六十年代,正值美國民權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當時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就以獨立宣言為理據,認為美國白人及政府應正視有色公民之權利。 相關條目 美國歷史 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 註腳 參考文獻 The complete text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政府檔案。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 History"詳述獨立宣言孕育至今之史實。 The Rough Draft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杜克大學網站上的獨立宣言草稿。 Becker, Carl. The Declaration of |
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将氰酸铵转化为尿素,这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化学的起点。维勒尿素合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有机化合物(尿素)首次由无机前体(氰酸铵)生产。这一发现与当时主流的活力論相矛盾,活力论认为有机物质具有所有生物所固有的特殊力量或生命力。在维勒的实验之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有一个鲜明的分界线。 现代用法 在(ICSD)的定义中,“无机”碳化合物可以含有C-H键或C-C键,但不能同时包含两者。 《》丛书没有为无机化合物下定义,大部分内容都涉及有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 IUPAC没有提供“无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定义,但它对无机聚合物的定义是“......不含碳原子的骨架结构”。 | 无机化合物通常是指缺乏C-H键及C-C鍵的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相对,但是这个区分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看法。 虽然深层地幔的成分仍然是研究对象,但地壳的大部分都是无机化合物。 一些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无机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和硫氰酸盐,其中很多都是大多数有机系统(包括生物)的一部分,所以无机化合物未必都不出现于生物中。 维勒尿素合成 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将氰酸铵转化为尿素,这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化学的起点。维勒尿素合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有机化合物(尿素)首次由无机前体(氰酸铵)生产。这一发现与当时主流的活力論相矛盾,活力论认为有机物质具有所有生物所固有的特殊力量或生命力。在维勒的实验之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有一个鲜明的分界线。 现代用法 在(ICSD)的定义中,“无机”碳化合物可以含有C-H键或C-C键,但不能同时包含两者。 《》丛书没有为无机化合物下定义,大部分内容都涉及有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 IUPAC没有提供“无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定义,但它对无机聚合物的定义是“......不含碳原子的骨架结构”。 |
Layered Deposits),和地球南極洲與格陵蘭冰層一樣為一層層的沉積構造。北極冠寬達1,100公里,厚達2公里,體積82.1萬立方公里;南極冠寬達1,400公里,最厚達3.7公里,體積約1.6百萬立方公里。兩極冰冠皆有獨特的螺旋狀凹谷,推論主要是由光照與夏季接近昇華點的溫度使溝槽兩側水冰發生差異融解和凝結而逐漸形成的。 2011年由火星勘察衛星的淺地層雷達發現南極冠有部分原本認為是水冰的地層其實是乾冰,所含二氧化碳量相當於大氣含量的80%,這比以往認為的要多很多。根據此的模擬結果,十萬年一週期的氣候變遷中藉由乾冰昇華、凝結,大氣總質量的變化幅度會達數倍。由這些乾冰沉積上方地表的下陷與裂隙判斷,乾冰正在慢慢昇華。 自海盜號即發現,火星北半球中緯度有幾處峽谷底含有條紋流動狀的地表特徵,但不確定是富含冰的山崩、含冰土的流動或是塵礫覆蓋的冰河。但根據更新任務的資料與比對地球的相關地形,支持這些是冰河,且推測是自轉軸傾角較大時的氣候狀態下所累積的。 由火星奧德賽號X射線光譜儀的中子偵測器得知,自極區延伸至緯度約60°的地方表層一公尺的土壤含冰量超過60%,推論有更大量的水凍在厚厚的地下冰層(cryosphere)。 另外一個關於火星上曾存在液態水的證據,就是發現特定礦物,如赤鐵礦和針鐵礦,而這兩者都需在有水環境才能形成。 對於於火星上有冰存在的直接證據在2008年6月20日被鳳凰號發現,鳳凰號在火星上挖掘發現了八粒白色的物體,當時研究人員揣測這些物體不是鹽(在火星有發現鹽礦)就是冰,而四天後這些白粒就憑空消失,因此這些白粒一定昇華了,鹽不會有這種現象。2008年7月3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加热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最终确认火星上有水存在。 2013年9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學家報告,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 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 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佈,在火星上發現液態的鹽水。根据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配备的光谱仪获得的数据,研究人员在火星的神秘斜坡上发现了水合矿物。这些暗色条纹表明火星地表随时间变化有流水存在。在较温暖的季节,这些线条的颜色变得更深,表明水流在斜坡上出现,在较冷的季节,这些地表特征变浅。在火星的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可以达到摄氏零下23度,此时深色线条最明显。 2018年7月25日,据意大利媒体报道,该国科学家在火星上首度发现一个地下液态水湖。该研究称,“火星地下及电离层高级探测雷达”在火星南极冰层下1.5千米处发现一个大型液态水湖,里面含有盐。湖的直径约为20千米,温度至少为零下10度。 运动规律 火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1.52AU,公轉週期為1.88地球年,687地球日,或668.6火星日。火星公转軌道和地球的一樣,受太陽系其他天體影響而不斷變動。軌道離心率有兩個變化週期,分別是9.6萬年和210萬年,於0.002至0.12間變化;而地球的是10萬年和41.3萬年,於0.005至0.058間變化(見米蘭科維奇循環)。 火星日平均為24小時39分35.244秒,或1.027地球日。火星目前自轉軸傾角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但可在13度至40度間變化,週期为一千多萬年,不像地球的穩定處於22.1和24.5度間,是因為火星沒有如月球般的巨大衛星來維持自轉軸。由于沒有大衛星的潮汐作用,火星自轉週期變化小,不像地球的會被慢慢拉長。 火星自轉軸有明顯傾斜,日照的年變化形成明顯的四季變化,而一季的長度約為地球的兩倍。由於火星軌道離心率大,為0.093(地球只有0.017),使各季節長度不一致,又因遠日點接近北半球夏至,北半球春夏比秋冬各長約40天。2009年10月26日為北半球春分,2010年5月13日為夏至,目前北半球處春季。雖然火星沒有地球般受海洋影響的複雜氣候,但仍有以下特殊之處:火星軌道離心率比地球大,造成日射量在一年當中變化更大,位於近日點時,南半球處夏季,比北半球遠日點夏季所造成的升溫更強;隨季節交替,二氧化碳和水氣會昇華和凝結而在兩極冠間遷移,驅動大氣環流;地表反照率特徵,因顏色深淺和沙、岩性質差異而造成的容積熱容不同,可影響大氣環流;易發生的塵暴會將沙塵粒子捲入高空,沙塵粒子吸收日光與再輻射會使高層大氣增溫,但遮蔽天空的沙塵會使地表降溫;自轉軸傾角和軌道離心率的長期變化則造成了氣候的長期變遷。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比地球低30度以上。 目前火星與地球最短距離正慢慢減小。当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离最小时,称为火星衝日。火星相鄰兩次衝日的時間間隔約為779天,最近一次出現在2020年10月13日。當地球與太陽和火星連成一線时,在火星上便可看到地球凌日,在太陽的位置可看到地球的黑點通過,同理还有水星凌日,在地球上则不会看到火星凌日。 衛星 火星有两个天然衛星——火衛一(Phobos)与火衛二(Deimos),最長直徑各為27公里和16公里,形狀不規則並充滿撞擊坑,以近圓形的軌道於接近火星赤道面處公轉。它們雖然很小,但由於接近火星,使火衛一從火星上看約有滿月直徑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大,而視星等火衛一可達-7,火衛二可達-5,白天可能可見。和月球一樣,這兩顆衛星都被火星潮汐锁定,因此他们总是以一面对着火星。火衛一的公转週期比火星自转更快,所以在火星上來看是西升東落的,且只花了約4個小時;而火衛二的公轉周期只比火星自轉慢一些,東昇西落要花約2.4個火星日。因為火衛一離火星很近,火星的潮汐力会慢慢但稳定地减小它的轨道半径,預計再過約760萬年,火衛一将因軌道低於3620公里,也就是火星的洛希极限而被瓦解。另一方面火衛二因为离火星足够远,所以它的轨道反而正在慢慢地被推进。 兩衛星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但新研究認為可能是撞擊事件、或原本的衛星被火星潮汐力拉碎後,由散佈軌道上的岩屑再度吸積而形成。 两颗衛星是在1877年被阿薩夫·霍爾发现的,以希腊神话中的福波斯和得摩斯命名,兩者皆為战神阿瑞斯的儿子。 觀測探测 古代 火星的火红色,自古就吸引着人们,希臘人稱為戰神。此時火星觀測和其他天體般,大部分是為了占星,而後漸漸涉及科學方面,如克卜勒探索行星運動定律時是依據第谷积累的大量而精密的火星運行觀測資料。 望遠鏡出現後,人们对火星可以进行更進一步的觀測。使用望遠鏡观测星空的伽利略所見的火星只是一個橘紅小點,然而隨著望遠鏡的發展,觀測者開始辨別到一些明暗特徵。惠更斯依此測出火星自轉週期約為24.6小時,而他亦為首次紀錄火星南極冠的人。一開始由于各人各自觀測,意見不一致,地名也未統一(例如用繪製者名字命名)。後來義大利的喬范尼·斯基亞帕雷利統合了各家說法而繪製了地圖,地名取自地中海、中東等的地名和聖經等作為來源,而其餘則依照舊有的觀念:暗區被認為是湖(lacus)海(mare)等水體,如太陽湖、塞壬海、明顯的暗大三角——大瑟提斯;而亮區則是陸地,如亞馬遜。這個命名系統一直延續下來。 當時,斯基亞帕雷利和同期觀測者一樣,觀察到了火星表面似乎有一些從暗區延伸出的細線,因為對於暗區是水體的傳統,這些細線命名為水道(canali)。而後來觀察到暗區會在冬季時縮小、夏季時擴張,有人提出暗區是植物覆蓋、而暗區的擴大縮小則是消長所引起的,改變以往認為暗區是水的說法。帕西瓦爾·羅威爾觀察到並宣稱那些「水道」其實是人工挖掘的「運河」,用來灌溉植物,因為水道應太細不可見,而看到的細線應是灌溉出的大片植物。风靡大众的火星科幻和火星人即源于此。不過這些細線大多已證明是不存在的,部分則是峽谷或隕石坑後延伸出的深色沙子。而火星表面颜色的改变则是因为沙被風吹移,或發生火星塵暴。 到了太空時代,水手4號傳回的充滿隕石坑的火星照片粉碎了人們對火星文明的幻想,認為火星只是一處如月球般佈滿隕石坑的死寂星球。但隨著往後水手9號等的巨大峽谷、火山和疑似流水遺跡的發現,火星的獨特性、液態水和生命的可能又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見#近代探测) 20世紀 蘇聯、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中國 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共已發射數十艘太空船研究火星表面、地質和氣候。這些太空船包括軌道衛星、登陸器和漫遊車,但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任務在完成前或剛要開始時就因種種原因而失敗。目前將一公斤物體由地球表面送往火星平均要花費约30,900美元。 1960年10月10日,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枚探測器火星1A號,但以失敗告終。此後蘇聯經過多次嘗試,終於在1962年11月1日,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號,這枚探測器終於進入了前往火星的軌道,然而1963年3月21日它飛行到距離地球1.06億公里的距離時,與地面永遠失去了通信聯繫。1965年NASA的水手4號飛掠火星。1971年水手9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第一個環繞火星的探測船。 1971年蘇聯火星計畫火星2號的登陸器墜毀後數日,相同的火星3號的登陸器成功登陸火星,是第一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但登陸十幾秒後隨即失去聯繫,攜帶的火星車Prop-M也未能將訊息傳回地球。1975年NASA發射海盜號,包括兩組軌道衛星和登陸器。海盜1號和2號軌道衛星各運作了六年和三年。兩個登陸器皆於1976年成功登陸,並傳送了第一張火星地景的彩色照片,而軌道衛星也繪製了很好的火星地圖,甚至到今天都還在使用。 1988年蘇聯發射弗伯斯1號、2號以探測火星和兩個衛星。弗伯斯1號於抵達前失去聯繫,而弗伯斯2號雖然成功拍攝了火星和火衛一,但在放出兩艘登陸器到火衛一前也失去聯繫,所攜帶的著陸器也沒能在火星表面著陸。 在1992年火星觀察者失敗後,NASA於1996年11月發射了火星全球勘測者。火星全球勘測者於1997年進入火星環繞軌道,其出色地完成任務,它在2001年完成了地圖繪製的任務,並三次延長任務,直到2006年11月2日失去聯繫而結束,總計在太空中運作了10年。在火星全球勘測者發射一個月後,NASA發射了火星探路者,並攜帶一個登陸器和漫遊車——旅居者號(Sojourner),於1997年7月登陸在阿瑞斯峽谷。旅居者號成為第一個在火星上成功運作的火星車,並運作長達83個火星日傳回了大量照片。 NASA的火星勘測98計畫於1998、99年發射了火星氣候衛星與火星極地登陸者,前者預計研究氣候、水與二氧化碳等,後者則預計於南極登陸,探測器搭載的深空2號則計劃於火星極地登陸者進入大氣時與它分離,直接降落並穿入地表進行研究。但火星氣候探測者號在1999年9月23日在進入火星軌道的過程中失去聯絡,最終任務失敗,極地登陸者則在1999年12月3日探測器登陸火星時失去聯絡,兩者均以失敗告終。 另外,1996年12月16日,俄羅斯發射了火星96號探測器,探測器進入地球軌道後未能成功點火進入前往火星的軌道,而宣告失敗。1998年7月3日日本發射的希望號探測器,於2003年12月10日進行最後的遠程遙控修復作業仍告無效之後,日本放棄「希望號」進入火星軌道的嘗試,項目也以失敗告終。 21世紀 2001年NASA發射了2001火星奧德賽號,任務成功進行並延續到2010年9月。船上的伽瑪射線光譜儀於地表下一公尺內偵測到大量的氫,證明有大量的水分子存在火星近地表。2003年NASA發射了兩台相同的火星探測漫遊者——精神號(MER-A)和機會號(MER-B)。兩台皆於2004年1月成功登陸並工作超過預定時間。傳回的資料中最有價值的是兩地過去有水的確實證據。塵捲風和風暴偶爾清除了太陽能板上的沙塵,使它們能以超過預定任務時間繼續工作。 2003年歐洲太空總署發射了火星快車號,包括軌道衛星和登陸器——小獵犬2號,而小獵犬2號於2004年2月降落失敗。2004年船上的行星傅立葉光譜儀於大氣中偵測到甲烷。2006年6月ESA宣布火星快車號發現極光。 2005年8月NASA發射了火星勘察衛星,於2006年3月進入火星軌道展開為期2年的工作。它搭載更進步的通訊系統,頻寬比之前任務總和還寬,且傳回的資料遠多於過去任務的總和。擁有解析度高達0.3公尺的相機——HiRISE,拍攝地表和天氣以尋找未來任務的適合登陸地點。2008年2月19日拍攝到北極冠邊緣的一系列雪崩影像。 2007年2月25日,探測彗星的羅塞塔號近距離飛掠火星並拍照,拍到火星的高空雲系。 NASA於2007年8月發射鳳凰號,於2008年5月登陸在火星北緯68度的極區。鳳凰號登陸器有一支可伸及2.5公尺的機械手臂,並可挖掘土壤1公尺深。它還搭載一座顯微鏡,解析度達人類頭髮寬度的千分之一。2008年6月20日確認在2008年6月15日發現的地表白色物質為水冰。2008年11月10日進入冬季而無法繼續聯繫鳳凰號,任務結束。2009年2月17日,黎明號飛掠火星以重力助推前往目的地灶神星和穀神星,並在接近火星時拍了照。 2011年11月9日中俄合作的-{福布斯}--土壤號于升空,預計送回火衛一土壤樣本。而该探测器还将搭载一颗重110公斤的火星探测器,也就中國第一艘火星軌道環繞器螢火一號(YH-1),預計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升空,航程大約10個月。螢火一號主要研究火星的電離層及周圍空間環境,火星磁場等。该探测器发射到近地轨道后,因为与地面失去联系变轨失败,探测器的碎片于莫斯科时间2012年1月15日坠落在太平洋海域。 繼鳳凰號之後,NASA於2011年的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好奇号),在2012年8月6日05:31UTC成功登陆火星的盖尔撞击坑。它和火星探測漫遊者一樣是火星車,但比火星探測漫遊者更大、速度更快,而且設備更完善。它搭載雷射化學檢測儀,可在13公尺外分析岩石組成。比起之前其它火星任务,它携带了更多先进科学仪器。本次任务的总成本达到了25亿美元,是历来最贵的火星探测任务。2013年11月19日NASA發射MAVEN探測器,研究火星大氣。2014年9月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MAVEN至今仍在運作。2014年9月24日,印度的火星軌道探測器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 2016年3月14日,ESA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研發的火星微量氣體衛星成功發射,該衛星將分析火星大氣層,並將運載斯基亞帕雷利演示登陸器至火星進行登陸。可挖掘兩公尺深以尋找有機物甚至火星生命。登陸器於2016年10月19日登陸火星,但由於登陸器與火星高速碰撞,造成登陸計劃失敗。原定於2020年7月發射的羅莎琳·富蘭克林號,則被推遲到2022年。 2020年7月下旬,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天问一号、與NASA的毅力号,先後發射升空。2021年2月9日希望號到達火星。2月18日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毅力號還攜帶一台火星無人直升機机智号,機智號在2021年4月19日首次試飛獲得成功,這是人類首次實現飛行器在其他星球的受控飛行,4月20日,毅力號成功將火星大氣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氧,這是地球以外的首次成功造氧。5月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天问一号着陆器和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5月22日,祝融號被成功釋放到火星表面,中國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在火星著陸並且成功部署火星車的國家,而且是第一個一次完成環繞、登陸、巡視的國家。 人類登陸 2004年美國總統布什宣布載人火星任務為太空探索展望中的長期目標。NASA和洛克希德·馬丁已開始研究獵戶座太空船,計劃於2020年以前送人類到月球,作為人類登陸火星的準備。2007年9月28日,NASA執行長聲明NASA預計於2037年以前送人類到火星。ESA也希望於2030至2035年間將人類送上火星。 直達火星是羅伯·祖賓——火星学会的創始人和主席——提出的極低成本載人火星任務,使用重載的農神五號級火箭,如戰神五號或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九號,省略軌道組裝、低地軌道會合和月球燃料補給站而直接用小的太空船前往火星。修改後的計劃,叫做Mars to Stay ,改成先不送回第一批登陸者,狄恩·尤尼克說明送回一開始的四到六人所花費用比送他們到火星還高,反而可再送二十人。 火星生命 2000年,美国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了一块火星陨石。这是一块碳酸盐陨石,后被编号为ALH84001。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声称在这块陨石上发现了一些类似微體化石的结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自然生成的礦物晶體。直到2004年,争论的双方仍然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 有证据顯示火星曾比现在更适合生命存在,但生命在火星上到底是否真正存在过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认为源自火星的ALH84001陨石有过去生命活动的证据,但这个看法至今尚未得到公认。另有认为,自幾十亿年前产生以来,该陨石从未长期处于液态水存在的温度下,因而不会曾有生命活动。 海盜号曾做实验检测火星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实验只分析了海盜号着陆点处的土壤并给出了阳性的结果,但随后即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而这一结果也仍就处在争议之中。现存生物活动也是火星大气中存在微量甲烷的解释之一,但亦有其它与生命无关的解释。人类若对外星殖民,由于火星的适宜条件(同其他行星相比,火星最像地球,而且距离相对较近),它将是人类的首选地点。 2018年6月6日,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的古老湖床的岩石裏,發現有機物質。這可能對尋找生命給出重要線索。 相关文化及网络用语 中国古人認為火星在位置及亮度上都常變不定,故稱為「熒惑」,在星占學上象徵殘、疾、喪、飢、兵等惡象。「熒惑守心」是火星留守在心宿(天蠍座)的天文現象,心宿主要有三顆星,中間這顆最亮,代表皇帝,旁邊的兩顆代表太子、庶子。熒惑守心是很罕見的天象,被認為最不祥,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是皇帝駕崩,或是宰相下台。西漢成帝綏和二年(前7年),天文台觀測到了熒惑守心,宰相翟方進被漢成帝賜了毒酒自殺。翟方進死沒幾天,漢成帝突然暴斃,王莽後來稱帝,翟方進之子翟義起兵反王莽。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黃一農教授在他的專書《名家專題精講系列—社會天文學史十講》內的其中一篇文章《中國星占學上最凶的天象──「熒惑守心」》提到,現在以電腦推算發現當年並未發生此天象,中國史籍中記載熒惑守心共二十三次,但有十七次是偽造的。中國歷史上實際發生過的熒惑守心則共有三十八次,且在中國史籍多無記錄。 关于火星的神话传说有: 阿瑞斯,希腊戰神 玛尔斯,罗马戰神 內爾伽勒,巴比倫神祇 提爾,北歐神話中的戰神 火星 (妖怪),中国神話中的妖怪,记载于《搜神记》 火星文是中文互联网曾经流行的一种特殊的文本,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难以阅读。称为火星文,取“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的讽刺意味。 參見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太陽系探索時間線 大流士火星曆 藍莓石 火星科幻 火星三部曲 外星人 火星人 火星生命 宜居帶 參考文獻 Nadine G. Barlow (2008). Mar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Interior, Surface and Atmosphere. Cambridge | 地質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不活躍。 火星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充滿撞擊坑,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冰組成的極冠,而上覆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 基於撞擊坑密度的撞擊坑計數法可判別出地表年齡:撞擊坑大而密集處較老,反之則年輕,進而將地質年代分為四個階段:前諾亞紀、諾亞紀、赫斯珀利亞紀和亞馬遜紀。前諾亞紀沒有留下實質地表,此時地形南北差異形成,有全球性磁層;諾亞紀有大量隕石撞擊,火山活動旺盛,可能有溫暖潮濕的大氣、河川和海洋,侵蝕旺盛,但到末期這些活動已減弱很多;赫斯珀利亞紀,火山活動仍然繼續;亞馬遜紀則是大氣稀薄乾燥,以冰為主要活動,如極冠、冰凍層、冰河,並有週期性變遷,溝壑也是這時期形成,火山活動趨緩並集中在塔爾西斯與埃律西昂。 現今火星風成地形遍佈,如吹蝕、磨蝕等風蝕作用,和沙塵遇地形阻礙而填積、侵積等風積作用。(名詞解釋:)前者形成如廣泛分布於梅杜莎槽溝層的風蝕脊,後者則如大瑟提斯高原上撞擊坑下風處的沙塵堆積,和撞擊坑中常見的沙丘。 地理與命名 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峽谷。南北半球的地形有著強烈的對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則是充滿撞擊坑的古老高地,而兩者之間以明顯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眾多峽谷分布各地,南北極有以水冰与干冰組成的極冠,而風成沙丘廣布整個星球。隨著衛星拍攝的越來越多,更發現很多耐人尋味的地形景觀。 20世紀早期地面以無線電波測量火星地形。1976年海盜號進行的地形測量,發現了峽谷和南北半球的巨大差異,而衍生出北方平原本是海洋的假說。火星全球勘測者自1999年起以雷射進行更精確的地形測量,得出目前使用的全球地形圖,以火星大地水準面(Areoid)為基準,最高點在奧林帕斯山,高21,229公尺;最低點在希臘平原,低於基準8,200公尺。現在很多探測器如火星勘察衛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探測漫遊者運用航照圖的地形判別方法,以視差法來測量區域地形,並製成高解析度立體照片。 火星的經度坐標採用東經0至360度,不是地球的東西經各180度。 來自火星奧德賽號上熱輻射成像系統(THEMIS)的影像顯示阿爾西亞山北坡有七個可能的深洞,照片中光線無法抵達底部,推測底部可能更深、更寬,可能免受微隕星、紫外線、太陽閃焰和其他高能粒子的侵害,可能是未來尋找液態水或生命痕跡的可行地點。但後來火星勘察衛星的更高解析度HiRISE影像部分推翻了之前猜測,認為只是光線角度造成深不見底的樣子。 大氣 火星大氣層相對較薄,平均地表氣壓只有6百帕,约为地球表面氣壓的0.6%,相當於地球表面算起35公里高的氣壓,如此低的氣壓使聲音傳播的距離只有在地球上的1.5%。隨著季節的變化,火星氣壓變化可達20%。火星大氣层按高度可分为低層大氣、中層大氣、上層大氣和外氣層。其中低層大氣由於氣懸微塵與地表的熱,這部份相對溫暖;中層大氣存在有高速氣流;上層大氣(或熱氣層)溫度很高,大氣分子也不再像下層那樣分布均勻;外氣層高度在200公里以上,大氣漸漸過度到太空,無明顯外層邊界。 火星大氣成分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氬气,很少的氧气、水氣等,亦充滿著很多懸浮塵埃,吸收藍光使天空成黃褐色。2003年火星大衝時地面望远镜在大气中发现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奧德賽號确认了这一发现。由於甲烷易被紫外線分解,存在甲烷表示现在或者最近几百年内在火星上存在製造甲烷的来源,火山作用、地質作用、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甚至生物來源如甲烷古菌等都有可能。2013年9月19日,根據從好奇號得到的進一步測量數據,NASA科學家報告,並沒有偵測到大氣甲烷(atmospheric methan)存在跡象,測量值為 ppbv,對應於1.3 ppbv上限(95%置信限),因此總結甲烷微生物活性概率很低,可能火星不存在生命。但是,很多微生物不會排出任何甲烷,仍舊可能在火星發現這些不會排出任何甲烷的微生物。 由於火星比地球離太陽遠,日射量較少,表面溫度應較低,計算值約210K,但實際觀測地表平均約240K,則是因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溫室效應。由於大氣層很薄,無法保留很多熱,使地表日夜溫差很大,某些地區地表温度白天可達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2℃。火星大氣環流主要為單胞環流,由赤道相對熱空氣上升,漂至極區下沉,再沿地面回到赤道。另外,在火星的北半球,極冠的二氧化碳昇華進入大氣,使氣壓升高;而南半球由於二氧化碳凝華,氣壓下降,由於進出大氣的二氧化碳量高達25%,造成南北壓力差,空氣便傾向由高壓的夏半球流向低壓的冬半球,形成另一依季節而變向的環流。因此火星的天氣系統趨向成為全球性的,例如塵暴。 火星天氣重覆次數較高,比地球容易預測。如果一個氣象事件在一年的特定時間中發生,可提供的資料(相當稀疏)指出,很可能在下一年幾乎同一個位置再發生一次,誤差最多一個星期。2008年9月29日,鳳凰號拍下了降雪事件,是在接近鳳凰號登陸地點附近海姆達爾撞擊坑之上,高 4.5 公里的雲降雪。這次降雪在到達火星表面時就已蒸發,這現象稱為幡狀雲。火星上的风速要超過地球100倍。 水文 火星地表遍佈著流水的遺跡,有些是洪水刻畫而成,有些則是降雨或地下水流動而形成,但多半年代久遠。沖蝕溝(gullies)則是另一類規模較小的地形,但形成年代十分年輕,常分布於撞擊坑壁,型態多樣。關於成因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是由流動的水造成,另一方則認為是凹處累積的乾冰促使了鬆軟物質滑動。 火星南北極有明顯的極冠,曾被認為是由乾冰組成,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為水冰,只有表面一層為乾冰。這層乾冰在北極約1公尺厚,在南極則約8公尺厚,是冬季時凝華而成,到夏季則再度昇華進入大氣,不過南極的乾冰並不會完全昇華。夏季仍存在的部分稱為永久極冠,而整體構造稱做極地層狀沉積(Polar Layered Deposits),和地球南極洲與格陵蘭冰層一樣為一層層的沉積構造。北極冠寬達1,100公里,厚達2公里,體積82.1萬立方公里;南極冠寬達1,400公里,最厚達3.7公里,體積約1.6百萬立方公里。兩極冰冠皆有獨特的螺旋狀凹谷,推論主要是由光照與夏季接近昇華點的溫度使溝槽兩側水冰發生差異融解和凝結而逐漸形成的。 2011年由火星勘察衛星的淺地層雷達發現南極冠有部分原本認為是水冰的地層其實是乾冰,所含二氧化碳量相當於大氣含量的80%,這比以往認為的要多很多。根據此的模擬結果,十萬年一週期的氣候變遷中藉由乾冰昇華、凝結,大氣總質量的變化幅度會達數倍。由這些乾冰沉積上方地表的下陷與裂隙判斷,乾冰正在慢慢昇華。 自海盜號即發現,火星北半球中緯度有幾處峽谷底含有條紋流動狀的地表特徵,但不確定是富含冰的山崩、含冰土的流動或是塵礫覆蓋的冰河。但根據更新任務的資料與比對地球的相關地形,支持這些是冰河,且推測是自轉軸傾角較大時的氣候狀態下所累積的。 由火星奧德賽號X射線光譜儀的中子偵測器得知,自極區延伸至緯度約60°的地方表層一公尺的土壤含冰量超過60%,推論有更大量的水凍在厚厚的地下冰層(cryosphere)。 另外一個關於火星上曾存在液態水的證據,就是發現特定礦物,如赤鐵礦和針鐵礦,而這兩者都需在有水環境才能形成。 對於於火星上有冰存在的直接證據在2008年6月20日被鳳凰號發現,鳳凰號在火星上挖掘發現了八粒白色的物體,當時研究人員揣測這些物體不是鹽(在火星有發現鹽礦)就是冰,而四天後這些白粒就憑空消失,因此這些白粒一定昇華了,鹽不會有這種現象。2008年7月3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加热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最终确认火星上有水存在。 2013年9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學家報告,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 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 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佈,在火星上發現液態的鹽水。根据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配备的光谱仪获得的数据,研究人员在火星的神秘斜坡上发现了水合矿物。这些暗色条纹表明火星地表随时间变化有流水存在。在较温暖的季节,这些线条的颜色变得更深,表明水流在斜坡上出现,在较冷的季节,这些地表特征变浅。在火星的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可以达到摄氏零下23度,此时深色线条最明显。 2018年7月25日,据意大利媒体报道,该国科学家在火星上首度发现一个地下液态水湖。该研究称,“火星地下及电离层高级探测雷达”在火星南极冰层下1.5千米处发现一个大型液态水湖,里面含有盐。湖的直径约为20千米,温度至少为零下10度。 运动规律 火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1.52AU,公轉週期為1.88地球年,687地球日,或668.6火星日。火星公转軌道和地球的一樣,受太陽系其他天體影響而不斷變動。軌道離心率有兩個變化週期,分別是9.6萬年和210萬年,於0.002至0.12間變化;而地球的是10萬年和41.3萬年,於0.005至0.058間變化(見米蘭科維奇循環)。 火星日平均為24小時39分35.244秒,或1.027地球日。火星目前自轉軸傾角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但可在13度至40度間變化,週期为一千多萬年,不像地球的穩定處於22.1和24.5度間,是因為火星沒有如月球般的巨大衛星來維持自轉軸。由于沒有大衛星的潮汐作用,火星自轉週期變化小,不像地球的會被慢慢拉長。 火星自轉軸有明顯傾斜,日照的年變化形成明顯的四季變化,而一季的長度約為地球的兩倍。由於火星軌道離心率大,為0.093(地球只有0.017),使各季節長度不一致,又因遠日點接近北半球夏至,北半球春夏比秋冬各長約40天。2009年10月26日為北半球春分,2010年5月13日為夏至,目前北半球處春季。雖然火星沒有地球般受海洋影響的複雜氣候,但仍有以下特殊之處:火星軌道離心率比地球大,造成日射量在一年當中變化更大,位於近日點時,南半球處夏季,比北半球遠日點夏季所造成的升溫更強;隨季節交替,二氧化碳和水氣會昇華和凝結而在兩極冠間遷移,驅動大氣環流;地表反照率特徵,因顏色深淺和沙、岩性質差異而造成的容積熱容不同,可影響大氣環流;易發生的塵暴會將沙塵粒子捲入高空,沙塵粒子吸收日光與再輻射會使高層大氣增溫,但遮蔽天空的沙塵會使地表降溫;自轉軸傾角和軌道離心率的長期變化則造成了氣候的長期變遷。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比地球低30度以上。 目前火星與地球最短距離正慢慢減小。当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离最小时,称为火星衝日。火星相鄰兩次衝日的時間間隔約為779天,最近一次出現在2020年10月13日。當地球與太陽和火星連成一線时,在火星上便可看到地球凌日,在太陽的位置可看到地球的黑點通過,同理还有水星凌日,在地球上则不会看到火星凌日。 衛星 火星有两个天然衛星——火衛一(Phobos)与火衛二(Deimos),最長直徑各為27公里和16公里,形狀不規則並充滿撞擊坑,以近圓形的軌道於接近火星赤道面處公轉。它們雖然很小,但由於接近火星,使火衛一從火星上看約有滿月直徑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大,而視星等火衛一可達-7,火衛二可達-5,白天可能可見。和月球一樣,這兩顆衛星都被火星潮汐锁定,因此他们总是以一面对着火星。火衛一的公转週期比火星自转更快,所以在火星上來看是西升東落的,且只花了約4個小時;而火衛二的公轉周期只比火星自轉慢一些,東昇西落要花約2.4個火星日。因為火衛一離火星很近,火星的潮汐力会慢慢但稳定地减小它的轨道半径,預計再過約760萬年,火衛一将因軌道低於3620公里,也就是火星的洛希极限而被瓦解。另一方面火衛二因为离火星足够远,所以它的轨道反而正在慢慢地被推进。 兩衛星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但新研究認為可能是撞擊事件、或原本的衛星被火星潮汐力拉碎後,由散佈軌道上的岩屑再度吸積而形成。 两颗衛星是在1877年被阿薩夫·霍爾发现的,以希腊神话中的福波斯和得摩斯命名,兩者皆為战神阿瑞斯的儿子。 觀測探测 古代 火星的火红色,自古就吸引着人们,希臘人稱為戰神。此時火星觀測和其他天體般,大部分是為了占星,而後漸漸涉及科學方面,如克卜勒探索行星運動定律時是依據第谷积累的大量而精密的火星運行觀測資料。 望遠鏡出現後,人们对火星可以进行更進一步的觀測。使用望遠鏡观测星空的伽利略所見的火星只是一個橘紅小點,然而隨著望遠鏡的發展,觀測者開始辨別到一些明暗特徵。惠更斯依此測出火星自轉週期約為24.6小時,而他亦為首次紀錄火星南極冠的人。一開始由于各人各自觀測,意見不一致,地名也未統一(例如用繪製者名字命名)。後來義大利的喬范尼·斯基亞帕雷利統合了各家說法而繪製了地圖,地名取自地中海、中東等的地名和聖經等作為來源,而其餘則依照舊有的觀念:暗區被認為是湖(lacus)海(mare)等水體,如太陽湖、塞壬海、明顯的暗大三角——大瑟提斯;而亮區則是陸地,如亞馬遜。這個命名系統一直延續下來。 當時,斯基亞帕雷利和同期觀測者一樣,觀察到了火星表面似乎有一些從暗區延伸出的細線,因為對於暗區是水體的傳統,這些細線命名為水道(canali)。而後來觀察到暗區會在冬季時縮小、夏季時擴張,有人提出暗區是植物覆蓋、而暗區的擴大縮小則是消長所引起的,改變以往認為暗區是水的說法。帕西瓦爾·羅威爾觀察到並宣稱那些「水道」其實是人工挖掘的「運河」,用來灌溉植物,因為水道應太細不可見,而看到的細線應是灌溉出的大片植物。风靡大众的火星科幻和火星人即源于此。不過這些細線大多已證明是不存在的,部分則是峽谷或隕石坑後延伸出的深色沙子。而火星表面颜色的改变则是因为沙被風吹移,或發生火星塵暴。 到了太空時代,水手4號傳回的充滿隕石坑的火星照片粉碎了人們對火星文明的幻想,認為火星只是一處如月球般佈滿隕石坑的死寂星球。但隨著往後水手9號等的巨大峽谷、火山和疑似流水遺跡的發現,火星的獨特性、液態水和生命的可能又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見#近代探测) 20世紀 蘇聯、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中國 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共已發射數十艘太空船研究火星表面、地質和氣候。這些太空船包括軌道衛星、登陸器和漫遊車,但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任務在完成前或剛要開始時就因種種原因而失敗。目前將一公斤物體由地球表面送往火星平均要花費约30,900美元。 1960年10月10日,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枚探測器火星1A號,但以失敗告終。此後蘇聯經過多次嘗試,終於在1962年11月1日,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號,這枚探測器終於進入了前往火星的軌道,然而1963年3月21日它飛行到距離地球1.06億公里的距離時,與地面永遠失去了通信聯繫。1965年NASA的水手4號飛掠火星。1971年水手9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第一個環繞火星的探測船。 1971年蘇聯火星計畫火星2號的登陸器墜毀後數日,相同的火星3號的登陸器成功登陸火星,是第一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但登陸十幾秒後隨即失去聯繫,攜帶的火星車Prop-M也未能將訊息傳回地球。1975年NASA發射海盜號,包括兩組軌道衛星和登陸器。海盜1號和2號軌道衛星各運作了六年和三年。兩個登陸器皆於1976年成功登陸,並傳送了第一張火星地景的彩色照片,而軌道衛星也繪製了很好的火星地圖,甚至到今天都還在使用。 1988年蘇聯發射弗伯斯1號、2號以探測火星和兩個衛星。弗伯斯1號於抵達前失去聯繫,而弗伯斯2號雖然成功拍攝了火星和火衛一,但在放出兩艘登陸器到火衛一前也失去聯繫,所攜帶的著陸器也沒能在火星表面著陸。 在1992年火星觀察者失敗後,NASA於1996年11月發射了火星全球勘測者。火星全球勘測者於1997年進入火星環繞軌道,其出色地完成任務,它在2001年完成了地圖繪製的任務,並三次延長任務,直到2006年11月2日失去聯繫而結束,總計在太空中運作了10年。在火星全球勘測者發射一個月後,NASA發射了火星探路者,並攜帶一個登陸器和漫遊車——旅居者號(Sojourner),於1997年7月登陸在阿瑞斯峽谷。旅居者號成為第一個在火星上成功運作的火星車,並運作長達83個火星日傳回了大量照片。 NASA的火星勘測98計畫於1998、99年發射了火星氣候衛星與火星極地登陸者,前者預計研究氣候、水與二氧化碳等,後者則預計於南極登陸,探測器搭載的深空2號則計劃於火星極地登陸者進入大氣時與它分離,直接降落並穿入地表進行研究。但火星氣候探測者號在1999年9月23日在進入火星軌道的過程中失去聯絡,最終任務失敗,極地登陸者則在1999年12月3日探測器登陸火星時失去聯絡,兩者均以失敗告終。 另外,1996年12月16日,俄羅斯發射了火星96號探測器,探測器進入地球軌道後未能成功點火進入前往火星的軌道,而宣告失敗。1998年7月3日日本發射的希望號探測器,於2003年12月10日進行最後的遠程遙控修復作業仍告無效之後,日本放棄「希望號」進入火星軌道的嘗試,項目也以失敗告終。 21世紀 2001年NASA發射了2001火星奧德賽號,任務成功進行並延續到2010年9月。船上的伽瑪射線光譜儀於地表下一公尺內偵測到大量的氫,證明有大量的水分子存在火星近地表。2003年NASA發射了兩台相同的火星探測漫遊者——精神號(MER-A)和機會號(MER-B)。兩台皆於2004年1月成功登陸並工作超過預定時間。傳回的資料中最有價值的是兩地過去有水的確實證據。塵捲風和風暴偶爾清除了太陽能板上的沙塵,使它們能以超過預定任務時間繼續工作。 2003年歐洲太空總署發射了火星快車號,包括軌道衛星和登陸器——小獵犬2號,而小獵犬2號於2004年2月降落失敗。2004年船上的行星傅立葉光譜儀於大氣中偵測到甲烷。2006年6月ESA宣布火星快車號發現極光。 2005年8月NASA發射了火星勘察衛星,於2006年3月進入火星軌道展開為期2年的工作。它搭載更進步的通訊系統,頻寬比之前任務總和還寬,且傳回的資料遠多於過去任務的總和。擁有解析度高達0.3公尺的相機——HiRISE,拍攝地表和天氣以尋找未來任務的適合登陸地點。2008年2月19日拍攝到北極冠邊緣的一系列雪崩影像。 2007年2月25日,探測彗星的羅塞塔號近距離飛掠火星並拍照,拍到火星的高空雲系。 NASA於2007年8月發射鳳凰號,於2008年5月登陸在火星北緯68度的極區。鳳凰號登陸器有一支可伸及2.5公尺的機械手臂,並可挖掘土壤1公尺深。它還搭載一座顯微鏡,解析度達人類頭髮寬度的千分之一。2008年6月20日確認在2008年6月15日發現的地表白色物質為水冰。2008年11月10日進入冬季而無法繼續聯繫鳳凰號,任務結束。2009年2月17日,黎明號飛掠火星以重力助推前往目的地灶神星和穀神星,並在接近火星時拍了照。 2011年11月9日中俄合作的-{福布斯}--土壤號于升空,預計送回火衛一土壤樣本。而该探测器还将搭载一颗重110公斤的火星探测器,也就中國第一艘火星軌道環繞器螢火一號(YH-1),預計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升空,航程大約10個月。螢火一號主要研究火星的電離層及周圍空間環境,火星磁場等。该探测器发射到近地轨道后,因为与地面失去联系变轨失败,探测器的碎片于莫斯科时间2012年1月15日坠落在太平洋海域。 繼鳳凰號之後,NASA於2011年的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好奇号),在2012年8月6日05:31UTC成功登陆火星的盖尔撞击坑。它和火星探測漫遊者一樣是火星車,但比火星探測漫遊者更大、速度更快,而且設備更完善。它搭載雷射化學檢測儀,可在13公尺外分析岩石組成。比起之前其它火星任务,它携带了更多先进科学仪器。本次任务的总成本达到了25亿美元,是历来最贵的火星探测任务。2013年11月19日NASA發射MAVEN探測器,研究火星大氣。2014年9月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MAVEN至今仍在運作。2014年9月24日,印度的火星軌道探測器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 2016年3月14日,ESA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研發的火星微量氣體衛星成功發射,該衛星將分析火星大氣層,並將運載斯基亞帕雷利演示登陸器至火星進行登陸。可挖掘兩公尺深以尋找有機物甚至火星生命。登陸器於2016年10月19日登陸火星,但由於登陸器與火星高速碰撞,造成登陸計劃失敗。原定於2020年7月發射的羅莎琳·富蘭克林號,則被推遲到2022年。 2020年7月下旬,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天问一号、與NASA的毅力号,先後發射升空。2021年2月9日希望號到達火星。2月18日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毅力號還攜帶一台火星無人直升機机智号,機智號在2021年4月19日首次試飛獲得成功,這是人類首次實現飛行器在其他星球的受控飛行,4月20日,毅力號成功將火星大氣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氧,這是地球以外的首次成功造氧。5月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天问一号着陆器和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5月22日,祝融號被成功釋放到火星表面,中國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在火星著陸並且成功部署火星車的國家,而且是第一個一次完成環繞、登陸、巡視的國家。 人類登陸 2004年美國總統布什宣布載人火星任務為太空探索展望中的長期目標。NASA和洛克希德·馬丁已開始研究獵戶座太空船,計劃於2020年以前送人類到月球,作為人類登陸火星的準備。2007年9月28日,NASA執行長聲明NASA預計於2037年以前送人類到火星。ESA也希望於2030至2035年間將人類送上火星。 直達火星是羅伯·祖賓——火星学会的創始人和主席——提出的極低成本載人火星任務,使用重載的農神五號級火箭,如戰神五號或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九號,省略軌道組裝、低地軌道會合和月球燃料補給站而直接用小的太空船前往火星。修改後的計劃,叫做Mars to Stay ,改成先不送回第一批登陸者,狄恩·尤尼克說明送回一開始的四到六人所花費用比送他們到火星還高,反而可再送二十人。 火星生命 2000年,美国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了一块火星陨石。这是一块碳酸盐陨石,后被编号为ALH84001。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声称在这块陨石上发现了一些类似微體化石的结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自然生成的礦物晶體。直到2004年,争论的双方仍然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 有证据顯示火星曾比现在更适合生命存在,但生命在火星上到底是否真正存在过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认为源自火星的ALH84001陨石有过去生命活动的证据,但这个看法至今尚未得到公认。另有认为,自幾十亿年前产生以来,该陨石从未长期处于液态水存在的温度下,因而不会曾有生命活动。 海盜号曾做实验检测火星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实验只分析了海盜号着陆点处的土壤并给出了阳性的结果,但随后即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而这一结果也仍就处在争议之中。现存生物活动也是火星大气中存在微量甲烷的解释之一,但亦有其它与生命无关的解释。人类若对外星殖民,由于火星的适宜条件(同其他行星相比,火星最像地球,而且距离相对较近),它将是人类的首选地点。 2018年6月6日,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的古老湖床的岩石裏,發現有機物質。這可能對尋找生命給出重要線索。 相关文化及网络用语 中国古人認為火星在位置及亮度上都常變不定,故稱為「熒惑」,在星占學上象徵殘、疾、喪、飢、兵等惡象。「熒惑守心」是火星留守在心宿(天蠍座)的天文現象,心宿主要有三顆星,中間這顆最亮,代表皇帝,旁邊的兩顆代表太子、庶子。熒惑守心是很罕見的天象,被認為最不祥,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是皇帝駕崩,或是宰相下台。西漢成帝綏和二年(前7年),天文台觀測到了熒惑守心,宰相翟方進被漢成帝賜了毒酒自殺。翟方進死沒幾天,漢成帝突然暴斃,王莽後來稱帝,翟方進之子翟義起兵反王莽。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黃一農教授在他的專書《名家專題精講系列—社會天文學史十講》內的其中一篇文章《中國星占學上最凶的天象──「熒惑守心」》提到,現在以電腦推算發現當年並未發生此天象,中國史籍中記載熒惑守心共二十三次,但有十七次是偽造的。中國歷史上實際發生過的熒惑守心則共有三十八次,且在中國史籍多無記錄。 关于火星的神话传说有: 阿瑞斯,希腊戰神 玛尔斯,罗马戰神 內爾伽勒,巴比倫神祇 提爾,北歐神話中的戰神 火星 (妖怪),中国神話中的妖怪,记载于《搜神记》 火星文是中文互联网曾经流行的一种特殊的文本,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难以阅读。称为火星文,取“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的讽刺意味。 參見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太陽系探索時間線 大流士火星曆 藍莓石 火星科幻 火星三部曲 外星人 火星人 火星生命 宜居帶 參考文獻 Nadine G. Barlow (2008). Mar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Interior, Surface and Atmosphe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85226-5 Google圖書 Hartmann, William K. (2003). A |
第二次国共内战 1947年3月18日,毛澤東離開延安;3月25日,毛澤東聽任弼時説山西文水縣女共產黨員劉胡蘭在敵人面前就義事跡,寫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3月29日、3月30日,毛澤東、劉少奇等在棗林溝召開中央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主持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工作,劉少奇、朱德等到河北平山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4月11日又決定葉劍英、楊尚昆等率中央機關大部人員到山西臨縣組成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毛澤東、周恩來分別用李德勝、胡必成之化名,示意解放戰爭必勝,中國革命必成。10月8日,毛澤東寫信給毛岸英:「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或作什麼,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着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10月上旬,毛澤東在神泉堡,修改審定《土地法大綱》,起草《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訓令》,重新修訂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先是7月上旬南京政府通過蔣介石提出《國家總動員案》,並頒佈《戡平共匪總動員令》;10月10日,毛澤東選定由新華社向全中國、全世界公佈《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第一次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立刻轟動國際。10月下旬,經毛澤東自己調查研究,又聽取任弼時彙報各區土改情況,毛澤東敏鋭發現黨內「左」的傾向正在抬頭;毛澤東把看重此問題,認為要堅決克服正在抬頭「左」的傾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周恩來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與毛澤東商議後就實施許多重大戰略決策;後來周恩來稱: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裡,指揮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1948年3月21日,毛澤東和周恩來、任弼時等商議後決定率中央和軍委機關東移,前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同中共中央工委會合。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離開西柏坡,進駐北平。6月15日,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式上講話。會議選出毛澤東為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主席。9月3日,關於必須維持上海統籌全局問題,毛澤東致電饒漱石:「……不輕議遷移,不輕議裁員。着重整理税收,以增加收入。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勻吃。多餘人員,設法安插到需要人的崗位上去。自願和可能遷移的工廠、學校,必須精密籌劃,到新地後能夠維持下去,並有前途,否則不要遷移。對難民的遷移,亦須如此。着重節約那些本來可以減少的開支,但不要減少那些必不可少的開支。着重反對浪費,從這裡可以得到一筆很大的錢。封鎖在目前時期對於我們極為有利,無論從政治上或經濟上看,都是有利的。已裁的二萬七千人,是一件大事,已引起很多人不滿,應加以處理。其辦法是立即加以調查,分別自己有辦法生活和自己無法生活的兩類。對於後一類人,應予收回,給以飯吃。現在無事做,也應給以飯吃,維持他們,使他們活下去。否則政治上對我們極為不利。就全局來説,全國養九百萬至一千萬人是完全有辦法的。……」9月4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央局、各分局、各野戰軍前委電,轉發察哈爾省委關於召開各界代表會的報告,要求各地研究他們的經驗:「經驗證明,凡未注意召開各界代表會,仍然束縛於黨內狹小圈子的,就走了彎路。……必須反對形式主義,每次會議要有充分準備,要有中心內容,要切切實實討論工作中存在的為人民所關心的問題,要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當作一件大事去辦,否則將損害黨的政治威信。」9月21日,毛澤東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致開幕詞:「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9月30日,政協全體會議,選出毛澤東等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會議發表由毛澤東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 建国初期(1949-1966)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會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方針。下午3時,開國大典開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開會,毛澤東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升旗結束後,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950年4月21日,毛澤東同李維漢、徐冰談話:「要實行民主。現在有人有好多氣沒有機會出,要讓他們出,除了泄密的、破壞性的,都讓人家說。所以,政治局最近通過了一個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出的氣不外是兩種,有理的,應當接受;無理的,給他說理。我們要有氣魄,不怕駡,只要君子動口不動手。不讓講話就會鬧宗派主義,黨內也一樣。」 朝鮮戰爭及其後 1950年3月27日到4月6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財政經濟、土地改革和軍事等問題,毛泽东在會議上說:「和資產階級合作是肯定了的,不然《共同綱領》就成了一紙空文,政治上不利,經濟上也吃虧。『不看僧面看佛面』,維持了私營工商業,第一維持了生產;第二維持了工人;第三工人還可以得些福利。當然中間也給資本家一定的利潤。但比較而言,目前發展私營工商業,與其說對資本家有利,不如說對工人有利,對人民有利。……我們是一個大黨,策略上要特別注意。尤其是我們現在勝利了,要鞏固勝利,更要注意,要反對『左』的思想和『左』的做法。」 1953年8月12日,毛澤東在全國財經會議上講話:「七屆二中全會有幾條規定沒有寫在決議裡面。一曰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禮。至少黨內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場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於群眾熱情,也不潑冷水。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 1954年夏天,毛澤東作〈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9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開幕,毛澤東宣佈大會開幕。9月20日,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9月27日,毛澤東在全體會議上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日內瓦會議及其後 1954年10月19日至10月31日,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中國,是非社會主義國家政府首腦第一次來華訪問,毛澤東極為重視,同他舉行3次會談。 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不久,毛澤東曾察覺和思考中國經濟構成過於單一:「現在我國的自由市場,基本性質仍是資本主義的,雖然已經沒有資本家。它與國家市場成雙成對。上海的地下工廠同合營企業也是對立物。因為社會有需要,就發展起來。要使它成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現在做衣服要三個月,合作工廠做的衣服褲腿一長一短,釦子沒眼,質量差。最好開私營工廠,同地上的作對,還可以開夫妻店,請工也可以。這叫新經濟政策。……還可以考慮,只要社會需要,地下工廠還可以增加。可以開投資公司,還本付息。可以搞國營,也可以搞私營。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當然要看條件,只要有原料,有銷路,就可以搞。現在國營、合營企業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如果有原料,國家投資又有困難,社會有需要,私人可以開廠。這樣定息也有出路。重慶的低質產品,旺季不合規格,淡季合規格了,是因為旺季社會需要太大,供應不足。供應不足是長期的,是好現象,是因為購買力增長。要想辦法。定息時間要相當長,急於國有化,不利於生產。公私合營有優越性,比不合營好,工人的積極性提高了,資方的態度也改變了。」 《論十大關係》到八大 毛澤東的調查研究從1956年2月14日到4月24日,共聽取國務院34個部門之工作彙報,還有國家計委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之彙報,實際聽彙報時間為43天。2月19日,毛澤東對中宣部2月1日報告蘇聯學者在中山大學向中國陪同人員談對《新民主主義論》中關於孫中山世界觀之論點看法不同,批語手稿給劉少奇、周恩來、陳雲、彭真、鄧小平、陳伯達、陸定一:「我認為這種自由談論,不應當去禁止。這是對學術思想的不同意見,甚麼人都可以談論,無所謂損害威信。因此,不要向尤金談此事。如果國內對此類學術問題和任何領導人有不同意見,也不應加以禁止。如果企圖禁止,那是完全錯誤的。」2月21日,毛澤東聽城市建設總局和二機部彙報時說:現在北京不擺大工業,不是永遠不擺;按自然發展規律,北京會發展到一千萬人,上海也是一千萬人;將來世界不打仗了,和平了,會把天津、保定、北京連在一起;北京是個好地方,將來會擺許多工廠的。4月19日,毛澤東聽李富春彙報第二個五年計劃時警告說:現在的危險是忽視個人利益,基本建設和非生產性建設太多;應該使百分之九十的社員個人收入每年增加;如果不注意個人收入問題,就可能犯大錯誤;搞命令主義和減少農村副業也是錯誤的。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發表《論十大關係》。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講話,正式宣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方針:「在藝術方面的百花齊放的方針,學術方面的百家爭鳴的方針,是有必要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範圍之內,各種學術思想,正確的、錯誤的,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在刊物上、報紙上可以說各種意見。」 1956年9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開幕,毛澤東致開幕詞。根據毛澤東建議,八大通過之黨章增加一條規定:「中央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設立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一人。」 整風反右 1957年3月20日,毛澤東在南京黨員幹部會議上講話:「高壓政策不能解決問題,人民內部的問題不能採取高壓政策。」同日下午,毛澤東在上海黨員幹部會議上講話:「不但在純粹科學藝術的問題上,而且在涉及政治性的是非問題上,只要不屬於反革命一類,也讓他們自由講話。一般人民說錯了話,或者鬧了事,不能對他們使用專政的方法,只能採取民主的方法。」4月4日至4月6日,毛澤東在四省一市黨委書記思想工作座談會上插話:「不能靠歷史吃飯,不能靠威勢吃飯。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人。理不足,不能服人,勢力大也不能解決問題。以力只能服敵。敵人是不和你講理的,你跟他講理他不聽,他只講力。對人民只有說理,只要沒理,不管勢力多大,資格多老,也輸了。……一聽到鬧事,就想到敵人,就實行專政。階級鬥爭搞慣了,將對付反革命的辦法用到鬧事的人民身上。過去在革命的時候,我們和人民一起,向封建勢力要民主。現在我們勝利了,自己掌握政權,很容易強調專政,忽略民主的一面。……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是有矛盾的。現在的生產關係是集體所有制,是國家所有制。一萬年後生產關係總要改變,最後要以地球為單位,不是國有化,而是『球有化』。當然,總不會回到剝削關係。剝削是生產不足的表現。」7月,毛澤東在青島召開的省市書記會議期間寫一篇文章名為〈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我們的目標,是想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較易於克服困難,較快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黨和國家較為鞏固,較為能够經受風險。」 第二次訪蘇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乘專機飛往莫斯科,是毛澤東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出國。 炮擊金門及人民公社 1958年7月,台灣不斷炮擊福建沿海村鎮,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奉命於8月23日開始炮擊國軍金門防衛部和炮兵陣地等軍事目標,封鎖金門島。9月初美國向台灣海峽地區大量增兵,派軍艦、飛機直接為國軍運輸護航,解放軍前線部隊又於9月8日對金門全面炮擊。 毛泽东起草〈鄭州會議紀要〉:1959年2月27日,在鄭州舉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3月5日結束,中央20人、省市區黨委第一書記27人到會,主題是人民公社問題,首先由毛泽东講意見,然後討論幾次,結果同意毛泽东的意見,並規定14句話作為整頓和建設人民公社之方針:「統一領導,隊為基礎;分級管理,權力下放;三級核算,各計盈虧;分配計劃,由社決定;適當積累,合理調劑;物資勞動,等價交換;按勞分配,承認差別」,起草一個關於人民公社管理體制的若干規定(草案)。同年,毛澤東去韶山水庫游泳,特意來到毛震公祠,聽説燒了祖宗牌位和菩薩,走進「務本堂」,表情凝重地向原放牌位處三鞠躬,稱:「你們這麼沒得柴啊,菩薩是迷信,應該打倒,烈士墓和祖宗牌位是紀念,應該保留。」 庐山会议前后 1960年6月18日,毛澤東在上海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寫了一篇名為《十年總結》的文章:「看來,錯誤不可能不犯。如列寧所説,不犯錯誤的人從來沒有。鄭重的黨在於重視錯誤,找出錯誤的原因,分析所以犯錯誤的客觀原因,公開改正。……哪裡有完全不犯錯誤,一次就完成了真理的所謂聖人呢?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成的。……一九五六年周恩來同志主持制定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大部分指標,如鋼等,替我們留三年餘地,多麼好啊!」、「我們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者,不是形而上學的認識論者。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世界的改造。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是在一個長期認識過程中逐步地完成的。對於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我們已經有了十年的經驗了,已經獲得了不少的東西了。但是我們對於社會主義時期的革命和建設,還有一個很大的盲目性,還有一個很大的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我們還不深刻地認識它。我們要以二個十年時間去調查它,去研究它,從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規律,以便利用這些規律為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服務。」按照毛澤東在《十年總結》中要求「今年七月的黨大會上一定要改過來」,7月5日至8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中央工作會議。 196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毛澤東提出階級鬥爭不要放在很嚴重地位,但要跟調整工作平行;毛澤東稱:「我們從現在就講起,年年講,月月講,開一次中央全會就講,開一次黨的大會就講,使全黨提高警惕,使我們有一條清醒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 毛泽东肯定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口先進技術,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從1960年代起,中國從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進口大量成套設備;1963年6月,經毛泽东批准,中國同日本簽訂第一個採用延期付款方式進口維尼綸成套設備之合同;隨後,又從英、法、德、瑞典、意、瑞士、荷、比、奧等國進口石油、化工、冶金、礦山、電子和精密機械等84項成套設備和技術。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中共八屆十中全會重提階級鬥爭以後,毛澤東從「反修防修」之戰略出發,決定在全國城鄉發動一場普遍之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64年12月26日,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過生日,「陸續批評社教運動中的一些錯誤認識和提法,說甚麼四清四不清,黨內外矛盾交叉?這是非馬克思主義的;指責中央有的機關搞『獨立王國』;還談到黨內產生修正主義的危險。席間鴉雀無聲。」 文化大革命及晚年(1966-1976) 1966年8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主持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8月5日,毛澤東寫下《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8月7日印發中央全會。8月8日,全會通過《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通常稱為「十六條」)。8月12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閉幕,毛澤東提出要準備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8月16日晚,中共中央決定要在北京召開百萬人規模之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群眾大會,毛澤東表示將出席這次大會,要求為他準備一套綠軍裝,是毛澤東在建國後第一次穿軍裝。紅衛兵開始「向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發動了猛烈攻擊」之「破四舊」活動,大多數人充滿熱情,認為自己所做都是正當之「革命行動」,但他們處於狂熱狀態,政策和法律觀念淡薄,無政府主義思潮迅速氾濫起來。9月5日,《人民日報》社論《用文鬥,不用武鬥》提出:「毛澤東同志反覆地告訴我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又說,實現這一場大革命,要用文鬥,不用武鬥。」經毛澤東批准,解放軍總參謀部和總政治部在8月21日發出《關於絕對不許動用部隊武裝鎮壓革命學生運動的規定》,中共中央又在8月22日轉發公安部《關於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的規定》。 1967年4月6日,毛澤東在林彪送審之《中央軍委命令》上批示:「此件很好。」《命令》共有10條,通常稱為「軍委十條」,規定:對群眾組織,無論革命的、或者被反動分子所控制的,或者情況不清楚的,都不能開槍,只能進行政治工作;不准隨意捕人,更不准大批捕人;不准把群眾組織宣布為反動組織,加以取締,更不准把革命組織宣佈為反革命組織;對於過去衝擊過軍事機關的群眾,無論左、中、右,概不追究等等。7月18日,毛澤東同陳再道、鍾漢華等談話,批評北京中南海造反派批鬥劉少奇等做法。7月20日,包括相當多軍人衝入毛澤東居住的東湖賓館,打人揪人,林彪、江青當天聯名寫信給毛澤東,由軍委後勤部部長邱會作帶著坐專機送到武漢,毛澤東一時懷疑是否由陳再道和「百萬雄師」策動「暴亂」,決定立刻離開武漢,事件被稱為「七二〇事件」。9月16日,毛澤東坐火車離開上海回北京。12月18日,毛澤東同阿中友好協會代表團談話:「有些事情,我們事先也沒有想到。每個機關、每個地方都分成兩派,搞大規模武鬥,也沒有想到。」 1970年11月中旬,經毛澤東批准,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傳達陳伯達反黨問題之指示,同時印發《我的一點意見》,「批陳整風」運動由此展開。 1971年9月,林彪一夥終於決定:要將毛澤東殺害於巡視途中,發動武裝政變;9月7日林立果向「聯合艦隊」下達「一級戰備」指令,9月8日林彪親筆寫下動手令:「盼照立果、宇馳同志傳達的命令辦。」9月10日毛澤東下令專列從杭州開往上海,9月12日抵達北京,回中南海休息。周恩來命令開動雷達監視天空,以掌握飛機去向;後來周恩来又下達全國禁空令:關閉所有機場,停飛所有飛機;毛澤東很快從趕來向他報告的周恩來那裡得知林彪等出逃情況,在周恩來安排下秘密轉移到人民大會堂南側之118室。9月24日,毛澤東決定隔離審查林彪集團要員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以上變故後被稱為「九一三事件」。 尼克松、批林批孔及批鄧 1971年5月29日,毛澤東批准周恩來《中央政治局關於中美會談的報告》,同日中方向尼克松發出「口信」,歡迎基辛格訪華,進行初步秘密會談。7月16日,中美雙方同時發表公告,宣佈尼克松準備訪華;10月26日,雙方就聯合公報草案達成初步協議。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當天下午毛澤東召集周恩來及外交部有關人員開會,決定立即組成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大。 1972年7月,日本成立田中角榮內閣,田中在就職當天聲明要為加速日中邦交而努力;毛澤東稱:對中日恢復邦交問題應採取積極的態度。田中角榮一行應邀於9月訪華,9月27日毛澤東會見田中一行;9月29日,周恩來和田中角榮在中日聯合聲明上簽字。 1974年8月,毛澤東把各大軍區司令員和政委叫到武漢東湖賓館,説:「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八年,現在以安定為好,全黨全軍要團結。」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毛澤東只是平靜地表示知道了,以後幾個月裡,他同到華之外國客人談話時,幾乎每次都要提到「蔣委員長」,並表示對最終解決台灣問題之關心。5月3日,毛澤東最後一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 逝世、后事及文革结束 1976年9月8日,毛澤東血壓開始下降,入夜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分批前往看望毛澤東;9月9日零時10分,經連續4個多小時搶救無效,毛澤東心臟停止跳動。 尽管毛泽东生前曾多次表达並已经签署了死后火葬的意愿,中共中央仍于毛泽东逝世当天即决定永久保存他的遗体。 评价 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長期革命和建设及社会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是被实践证明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王稼祥提出毛泽东思想后,毛泽东等称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广范实践于政治学、军事学、经济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正式名称为“毛泽东思想”,但中國国外被广泛称为毛主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定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认为毛泽东思想在六个方面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独创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认为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等理论经历史实践检验,已证明行之有效。 毛泽东思想有政治、經濟、军事、外交、文艺、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於20世紀广泛影響世界,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村包围城市”、“兵民是胜利之本”、“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妇女能顶半边天”、“批评和自我批评”、“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人民战争”、“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三个世界”等。 著作 毛泽东的著作记载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生平著述颇丰,目前中国內地发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1991年),收录毛泽东建国前主要著作。 1990年后,中国內地发行《毛泽东文集》(一至八-{卷}-),整理收录《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以外的大量毛泽东著作。 中国内地还出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一至十三-{册}-),内部发行,系统整理毛泽东1949年后的著作、讲话和批示。 诗词、读书和书法 毛泽东创作不少诗词,经其本人手定正式发表的有39首。此外还有一些未经他本人手定发表的诗词。中国出版多种版本的毛泽东诗词选集和注释赏析,著名的有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收入诗词67首。毛泽东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沁园春·雪》、《贺新郎·读史》等。 作为学问家,毛泽东终生治学,是独特的学者型读书专家。他早年读中国四书五经等,中年读西方社会科学与哲学,晚年读中外历史与传记等。在延安初期,他研读并详批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1936年12月初版),整理出《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最终写成哲学专著《实践论》与《矛盾论》,成为其后续重要著作的哲学基础。毛泽东酷爱读史,晚年几乎通读二十四史,多读重点史册或篇章。他评点《三国志·刘表传》:“虚有其表”;评点《三国志·张鲁传》:“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评点《宋史·太祖本纪》:“不择手段,急于登台”;等等。他读书时既读又记、既批注又发挥。 影响 毛澤東生前和身后,对中國和世界影響深重。 荣誉 红旗勋章(1931年11月于瑞金颁发) 柬埔寨王国 大十字级柬埔寨王家勋章(1956年2月18日于北京颁发) 国家独立奖章(1956年2月18日于北京颁发) 所用姓名及称谓 家庭 直系尊亲 婚姻 毛泽东先后有四位妻子。 罗一秀:1910年春因痢疾而不幸病逝。毛贻昌对毛泽东的反抗并无办法。 杨开慧:1930年10月被捕,同年11月14日在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赴死。 贺子珍:1928年6月结婚。 江青:1938年11月,毛澤東同江青結婚。 兄弟姊妹 長兄:早夭 二兄:早夭 四弟:毛泽民 五弟:毛泽覃 妹妹:毛澤建 子女 杨开慧/长子毛岸英:一說生於長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49年與刘思齐結婚,1950年在朝鲜战争遇上空袭而逝世。 杨开慧/次子毛岸青:一說生於長沙清水塘。據說生於長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患有精神疾病,與邵華結婚生下一子。2007年逝世。 杨开慧/三子毛岸龙:(1927年-1931年)生于湖北武昌,1931年因病早夭。 贺子珍/长女乳名“金花”:生于1929年,原名毛金花,生於福建龍岩,没过半个月被送给当地楊姓乡人抚养,改名杨月花。 贺子珍/四子毛岸红:小名毛毛,生于1932年,长征开始后交给毛泽覃、賀怡照顧,被寄養在當地老鄉家。后下落不明。 贺子珍/五子:生于1933年,先天不足夭折。 贺子珍/次女:熊化芝(1935年2月-2006年),长征时生于贵州,后来被一户苗族人家收养,被称为“毛妹”,2003年被找到。 贺子珍/三女李敏:生于1936年。 贺子珍/六子俄文名“阿廖娃”:1938年生于苏联莫斯科,十个月时夭折。 江青/四女李讷:1940年8月3日在延安出生。生于延安中央医院,随母姓(江青原名李云鹤)。26岁担任解放军报社副社长(副军级),后任北京市委书记。王景清(李讷第二任丈夫):云南某军分区参谋长。 孫辈 毛新宇:毛岸青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全国青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少將軍銜。 孔繼寧:孔令华和李敏的儿子,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卫视主持人。 孔东梅:孔令华和李敏的女儿,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丈夫陈东升,泰康人寿、中國嘉德和宅急送公司老板。 王效芝:1972年生于江西,李訥的儿子,现下海经商。 曾孫辈 毛東東(2003年-):毛新宇之子 毛甜懿(2008年-):毛新宇之女 孔冬梅子女三名,与陈东升所生,名字不详。 其他亲属 毛远新,亲侄子,26岁担任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军区政委 毛远志,亲侄女,原中央组织部局级干部 毛楚雄,亲侄子 贺麓成,亲侄子,国防科工委副军级干部 王海容,表侄孙女,外交部副部长 毛远耀,堂侄,原长沙市副市长、衡阳市委书记 王曼恬,表侄女,文革期间任文化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王季范,姨表兄,曾帮助毛泽东的学业 王德恒,表侄 杨展,内侄女 杨开明,前妻杨开慧的堂兄 向钧,表弟 罗石泉,堂舅父 纪念、相关艺术 以毛泽东为题材的纪念包括毛主席塑像、毛主席像章、影视作品、图片书籍、纪念馆故居、“邮、币、卡”等等,可分为生前及身后两部分。1980年代,毛泽东友人易礼容指《贺新郎·别友》的赠送对象是陶毅。陶毅因此被认为与毛泽东有恋爱关系。有研究者曾批驳其他研究者据此词写作时间,“暗中作出毛[在和杨开慧结婚后、与陶毅]有婚外戀的结论”。2004年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热播,受此剧影响,陶毅多被塑造为毛泽东的“初恋女友”。更有陶毅与毛泽东多次分手复合、陶毅出身地方富豪家庭,以及陶毅终身未婚等不实传闻。 电影: 《毛泽东》(1983年)、《四渡赤水》(八一电影制片厂,1983年)、《开国大典》(长春电影制片厂,1989年)、《大决战》(八一电影制片厂,1991年)、《毛泽东和他的儿子》(1991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1993年)、《秋收起义》(潇湘电影制片厂,1993年)《重庆谈判》(1993)、《毛泽东在1925》(潇湘电影制片厂,2001年)、《毛泽东去安源》(潇湘电影制片厂,2003年)、《走近毛泽东》(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2003年)、《建国大业》(2009年)、《建党伟业》(2011年)、《少年毛泽东》(动画,2015年)、《建军大业》(2017年)《觉醒年代》(2021年)等。 电视剧: 《遵义会议》(1996年)、《开国领袖毛泽东》(1999年)、《长征》(2001年)、《青年毛泽东》(2003年)、《恰同学少年》(2007年)、《井冈山》(2007年)、《东方》(2011年)、《毛泽东》(2013年)、《领袖》(2014年)、《太行山上》(2015年)、《毛泽东三兄弟》(2016年)、《东方战场》(2016年)、《海棠依旧》(2016年)、《红星照耀中国》(2016年)、《建军大业》(2017年)、《換了人間》(2018年)、《跨過鴨綠江》(2020年)、《大決戰 (電視劇)》(2021年)等。 图书: 《毛泽东》、《统帅毛泽东》、《毛泽东画传》、《毛泽东家风》、《诗人毛泽东》等。 歌曲: 《浏阳河》、《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毛主席的话儿记在我们心坎里》、《北京的金山上》、《青稞美酒献给毛主席》、《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毛主席永远和我一起》、《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北京有个金太阳》、《读毛主席的书》、《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想念毛主席》、《毛主席派人来》、《日夜想念毛主席》、《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頌歌獻給毛主席》、《天上太陽紅彤彤》、《我愛北京天安門》等。 毛泽东居所列表: 北京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滴水洞、毛泽东诗词碑林;湖南长沙橘子洲头、爱晚亭、清水塘、湖南第一师范;江西井冈山八角楼;贵州遵义遵义会议旧址;陕西延安毛泽东故居;湖北武汉东湖宾馆;河南临潁县南街村 油画: 《开国大典》(董希文,1953年)、《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1967年)、《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陈衍宁,文革时期。2005年拍卖价格高达1012万元)、《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和《长征》(靳尚谊,1976年) 很多以毛泽东作為題材的模仿對象,主要是中國內地官方影視題材,近年有民間人士模仿。中國演員张克瑶、唐国强、古月、王霙、李克俭、王仁、王震、许国寅、黄海冰等人饰演过毛泽东外,還有一位女性模仿者——陈燕。 | 生平 早年歲月(1893-1922)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於湖南省湘潭县韶山沖(七都七甲韶山沖南岸上屋場),字詠芝(後改潤之)。從6歲起,毛澤東就要拔草、放牛、拾糞、砍柴,識字後要幫忙記賬。1936年毛澤東同埃德加·斯諾稱父親毛順生晚年家庭經濟相當於「富農」的地位;1939年12月28日,毛澤民在蘇聯莫斯科應共產國際要求,代為兄長毛澤東寫履歷表:毛順生「三十歲以前,專為耕種:三十歲後,耕種兼農村販賣商業。按中國蘇維埃階級分析,最後三年是富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多次與堂弟毛澤連談及父親毛順生向毛澤連父親毛菊生買進其賴以活命的7畝田,認為是極不道德:「舊社會那種私有制,使兄弟間也不顧情義。我父親和你父親是堂兄弟,買你家那七畝田時,就只顧自己發財,全無兄弟之情,什麼勸説都聽不進去。我後來思考這些事,認識到這不光是個人與家庭問題,還是社會制度問題;認清只有徹底改造這個社會,才能根絕這類事情,於是下決心尋找一條解救窮苦農民的道路。」 1911年春,毛澤東到長沙,考入湘鄉駐省中學讀書,首次看到中國同盟會《民立報》,知道孫中山和中國同盟會綱領、黃興在廣州領導反清武裝起義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跡,開始擁護孫等革命黨人。毛澤東考入湘鄉駐省中學,在學校貼文支持推翻清朝、建立民國,提出請孫中山作大總統,康有為作內閣總理,梁啟超作外交部長,又倡議帶頭剪辮子。5月,國內掀起反對清政府出賣鐵路權之運動;毛澤東和同學一起捲進鬥爭潮流;毛澤東和另一同學首先剪去辮子,並強制十幾個人也剪掉辮子。10月24日,毛澤東投入湖南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當列兵。 1916年2月19日,毛澤東致蕭子昇書: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學會在蔡和森家中成立,蕭子昇為總幹事,毛澤東為幹事。不久蕭子昇赴法國,會務由毛澤東主持;新民學會是五四時期最早的新型社團之一,最初重點強調個人修養;三個月後,毛澤東和蔡和森相商「三年之內,必使我輩團體,成為中國之重心點」。10月間,經楊昌濟介紹,毛澤東認識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李大釗安排其當圖書館助理員,登記新到報刊和閱覽者姓名並打掃,管理15種中外報紙,月薪8元。 《湘江評論》及驅逐張敬堯 毛澤東經過無政府主義走上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早期即開始革命活動,接受並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 1919年,毛澤東在長沙修業小學任歷史教員。湖南學聯創辦《湘江評論》雜誌,毛澤東為主編;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創刊宣言」稱:「各種改革,一言蔽之,『由強權得自由』而已。各種對抗強權的根本主義,為『平民主義』」。8月中旬,湖南督軍張敬堯查禁《湘江評論》。 主張湖南自治及參加中國共產黨 1920年6月18日,毛澤東在上海《時事新報》發表〈湖南人民的自決〉:「社會的腐朽,民族的頹敗,非有絕大努力,給他個連根拔起,不足以言摧陷廓清。這樣的責任,乃全國人民的責任,不是少數官僚政客武人的責任……湖南的事,應由全體湖南人民自決之。贊助此自決者,湖南人之友。障礙此自決者,湖南人之仇」。9月3日,毛澤東在長沙《大公報》新開辟的「湖南建設問題」專欄,發表〈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堅持先分省自治後解決全國總建設的觀點,提出分省建立共和國的主張。 毛泽东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會議之代表12人(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主持會議,毛澤東、周佛海記錄,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會後,毛澤東任中國共產黨湘區(包括江西安源)委員會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團聯合會總幹事。 革命時期(1922-1949)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6月,毛泽东到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局秘書。 毛泽东參與中國共產黨幫助孫中山改組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4年2月,毛澤東任上海中國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組織部秘書兼代秘書處文書科主任。5月,毛澤東兼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12月,毛澤東因工作勞累患病,回湖南療養。 毛澤東提出堅持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之領導權。 1925年五卅運動後,毛澤東等以「打倒列強、洗雪國恥」為口號,以秘密農協為核心,在韶山一帶成立20多個鄉雪恥會,作為國民革命基礎項目。6月中旬,毛澤東等成立中共韶山支部。8月28日,趙恆惕電令湘潭縣團防局急速逮捕毛澤東。9月,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因政府事繁,不能兼理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職事,於10月5日推薦毛澤東代理宣傳部長。 1926年3月19日,毛澤東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主辦之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毛泽东主持广州农民運動讲习所(第六屆),為黨培養大批農民運動骨幹。根據整理黨務案,5月25日毛澤東離開代理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位置。11月,毛澤東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7年,毛澤東到武漢任全國農民協會總幹事,主持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1月4日起,毛澤東考察湘潭縣、湘鄉縣、衡山縣、醴陵縣、長沙縣,32天行700公里。提出依靠農民同盟軍進行革命鬥爭之主張,揭露和批判陳獨秀之右傾投降主義。2月,毛澤東寫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2萬多字。毛澤東提議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農講所改稱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3月7日開課,學員來自17個省739人;每個學員發一支漢陽造七九式步槍,規定每天訓練兩小時,每週野外軍事演習一次。3月10日至3月17日,中共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毛澤東出席武漢召開之中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3月30日,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正式組成,毛澤東任常務委員兼組織部長;4月2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決定,由毛澤東等5人組成土地委員會;4月4日,毛澤東等3人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常務委員。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另組國民政府;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國民黨左派193人被列在「南京國民政府」第一號通緝令上。4月27日至5月9日,毛澤東參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成立新湖南省委,書記毛澤東。 第一次国共内战 1927年8月7日,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在漢口秘密舉行,毛澤東當選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毛澤東著重強調︰“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是對中國革命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的論斷。8月9日,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湖南省委,領導秋收起义。 毛澤東創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在井岡山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毛澤東改變部署,下令各部隊退到瀏陽文家市集中,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由5,000人減到1,500餘人,9月15日晚中共湖南省委決定停止原準備在第二天發動之長沙暴動。9月19日晚,毛澤東在文家市主持前敵委員會會議,總指揮盧德銘等支持通過毛澤東之主張,「議決退往湘南」。湖南省政府代主席周斕獲悉起義軍「係全國著名共產黨首領毛澤東在主持」後,「立即加派第八軍一團車炳謙營長於二十四日全部赴瀏陽協剿,一面通令各軍,如獲毛逆者,賞洋五千元」。9月25日,盧德銘為掩護後衛撤退而犠牲,毛澤東怒斥蘇先俊指揮錯誤:「還我盧德銘!」9月28日,瞿秋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稱:「我黨有獨立意見的要算澤東。」9月29日晚,毛澤東在永新縣三灣村「泰和祥」雜貨舖召開中共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三灣改編。10月3日,工農革命軍到達寧岡縣古城,召開兩天的前委擴大會議;毛澤東稱現在我們人少了,但是很精幹,大有希望;會議認為在井岡山落腳是理想場所;要從政治和軍事團結和改造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余灑度脫離工農革命軍後,到湖南省委告狀,說毛澤東不執行中央打長沙城市之指示,逃避鬥爭,到山區同綠林為伍,並送大批槍支;所以,12月28日湖南省委代表何資深在中共臨時政治局常委會上報告:「潤之在贛時曾有一大錯誤」。 1928年2月4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從遂川趕回井岡山,打破國軍對井岡山第一次「進剿」。3月初,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魯到井岡山,批判毛澤東「右傾逃跑」、「槍桿子主義」,誤傳中央開除毛澤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之決定為「開除黨籍」;取消前敵委員會,改組為不管地方只管軍事之師委,以何挺穎為書記。毛澤東成為「黨外人士」,不能擔任前委書記和黨代表,只能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對毛澤東是極嚴重打擊,但沒有動搖革命意志,積極擔當師長;後駐軍酃縣中村時,看到中共中央文件,澄清毛澤東「開除黨籍」之誤傳,毛澤東又領導部隊。 4月24日前後,毛澤東率第一團返回寧岡礱市,同先兩天到達礱市之朱德、陳毅部隊會合。後與朱德、陳毅率領之一部分部隊井岡山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4月下旬,毛澤東主持召開第四軍軍委會議;月底,朱德和王爾琢按計劃率領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主力,打破國軍第二次「進剿」。5月20日,經中共江西省委同意,毛澤東在寧岡茅坪主持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毛澤東任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6月4日,中共中央回信,確定毛澤東任紅軍第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11月才送到。井岡山根據地割據區域面積達7,200多平方公里,共50多萬人,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稱:「是為邊界全盛時期。」7月中旬,湘贛兩省國軍向井岡山發動第一次「會剿」,紅四軍分兩路反擊,「八月失敗」。9月至10月,打破湘贛兩省國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第二次「會剿」。11月6日,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擴大會議在茨坪召開,中共中央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成立,書記毛澤東,統轄邊界和紅四軍軍委。從1928年開始,先後寫《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之戰略思想。 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在長汀整編紅四軍,成立第一、第二、第三縱隊;根據中共六大決議,原紅四軍工農運動委員會改為政治部,毛澤東兼任政治部主任,各縱隊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各支隊、大隊只設黨代表不設政治部。4月13日,毛澤東《紅軍前委給湘贛邊界特委的信》:「在接近總暴動之前群眾政權的形式有由公開割據改變為秘密割據的必要」,「強敵來了就用盤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對付他」。6月22日,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陳毅主持,號召「大家努力來爭論」;會議認為毛澤東是前委書記,對流寇思想和集權制領導原則之爭論應多負些責任,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大會改選紅四軍黨的前敵委員會,中共中央指定之前委書記毛澤東沒有當選。7月上旬,毛澤東以紅四軍前委特派員身份到閩西指導地方工作。經李立三、周恩來、陳毅3人多次討論,陳毅執筆起草,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九月來信」,肯定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建設之基本原則,要求紅四軍維護朱德、毛澤東領導,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12月28日、12月29日,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上杭古田會議,是紅軍發展史上十分重要會議,毛澤東作政治報告,朱德作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中共中央指示。 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在古田就時局和紅軍行動問題覆紅四軍一縱隊司令員林彪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目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指明中國革命之發展前途。2月6日至9日,毛澤東主持「二七會議」,任紅四、紅五、紅六軍和贛西、贛南、閩西、東江地區之共同前委書記。5月下旬,在上海秘密召開「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毛澤東、朱德被選為大會名譽主席。6月,紅四軍前委和閩西特委聯席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決定將紅四軍、紅六軍、紅十二軍(由紅四軍第三縱隊和贛南地方武裝合編而成)整編為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軍第一軍團,毛澤東任政治委員,並任紅軍第一路軍總前敵委員會書記。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糾正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毛澤東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8月23日,毛澤東、朱德率紅一軍團會合紅三軍團,兩軍團前委聯席會議決定兩軍團合編為中國紅軍第一方面軍,共3萬多人,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成立,書記毛澤東;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主席毛澤東。9、10月間,中共中央特派員涂振農在第一軍團及贛西南、閩西巡視工作情況報告:「據我在那裡時的觀察,確實都從行動上改正過來。朱德同志很坦白的表示,他對中央的指示,無條件的接受。他承認過去的爭論,他是錯的。毛澤東同志也承認工作方式和態度的不對,並且找出了錯誤的原因。過去軍政關係的不甚好,是做政治的和做軍事的人對立了,缺乏積極的政治領導的精神。同時要説到四軍黨內雖有爭論,但都是站在黨的立場上,在黨的會議上公開討論,雖有不同意見,但沒有甚麼派別的組織,只是同志間個人的爭論,而不是形成了那一派和這一派的爭論。」10月25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總部後徹30里,移至新餘縣羅坊,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聯席會議。12月30日,毛澤東、朱德預先設伏,於龍岡全殲第十八師,活捉師長張輝瓚。 1930年10月14日毛泽东寫信給黨中央,說各級指導機關「多為AB團的富農所充塞」,「肅清富農領導,肅清AB團」,「目前總前委正計劃這一工作」,11月下旬紅一方面軍在整軍中開展肅「AB團」半個多月,在4萬紅軍中肅「AB團」4,400餘人,12月發生「富田事變」,肅「AB團」持續進行,從贛西南到全蘇區,據事後調查,蘇區從1930年到1934年殺「AB團」達7萬餘人。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1931年1月15日,中共蘇區中央局在江西瑞金成立,任命周恩來為書記,未到職前由項英代理,同時成立革命軍事委員會,項英兼軍委主席,毛泽东、朱德為副主席(毛澤東兼任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撤銷。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同時撤銷。毛澤東、朱德、曾山為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 1931年6月1日,蘇區中央局發表《為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宣言》,宣佈8月1日開會成立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因第三次「圍剿」改期為11月7日。 毛澤東在瑞金葉坪會合中央蘇區中央局,1931年10月11日任中共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紅一方面軍將贛南和閩西兩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以瑞金為中心,形成15座縣城、28個縣境、5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50多萬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11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團在瑞金主持召開中央蘇區黨組織第一次代表大會(通常稱為贛南會議),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毛澤東出席會議;會議根據臨時中央指示,設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取消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和總政委、總前委書記的名義。中共臨時中央經過討論後致電蘇區中央局:「人民委員會主席一人,決定毛澤東;副主席二人,張國燾與江西蘇維埃政府主席」,後經蘇區中央局同臨時中央商議,「江西蘇維埃主席」改成項英。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縣葉坪村舉行,晚上毛澤東和代表們一起參加提燈慶祝晚會。11月11日,大會主席團決定由任弼時、王稼祥、毛澤東等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大會選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項英、張國燾等63人組成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大會在11月20日閉幕,由毛澤東致閉幕詞。11月25日,以中央執行委員會名義任命朱德、周恩來、毛澤東等15人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委員。11月2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在瑞金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泽东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 1932年1月中旬,毛澤東在瑞金葉坪主持召開中共蘇區中央局主要成員會議,會後不久毛澤東向蘇區中央局請病假休養,中央局同意。1月下旬,毛澤東帶着警衛班到瑞金城郊的東華山古廟休養。3月上旬,中革軍委急電請毛澤東暫停休養,趕赴前線參加決策;毛澤東趕到贛縣江口前線指揮部,朱德告訴毛澤東:按照你的意見,已把預備隊紅五軍團拉上來,在紅四軍支援下,使紅三軍團脱出險境。6月,蔣介石第四次「圍剿」,毛澤東率東路撤離漳州、龍岩地區,回師贛南;紅軍恢復紅一方面軍總部,轄紅一、紅三、紅五軍團,朱德兼任總司令、王稼祥兼任總政治部主任,毛澤東仍以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身份隨紅一方面軍總部行動、沒有恢復總政治委員職務。8月上旬,毛澤東在興國出席中共蘇區中央局會議,主張中央局在後方「不要干涉前方的軍事行動」;會議決定在前方組成最高軍事會議,由周恩來任主席,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為成員,負責決定前方行動方針和作戰計劃。8月8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通令宣布:奉中央政府命令,特任毛泽东為紅軍第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率領紅一方面軍佯向西行動,主力秘密北上,一週急行到樂安附近;8月17日攻克樂安,8月20日攻克宜黃,8月23日佔領南豐;樂安、宜黃戰役,殲滅國軍第二十七師,俘5千多人。10月上旬,寧都會議召開,中共蘇區中央局在江西寧都開會體會議,會議根據臨時中央之決議和指示,指責毛泽东「誘敵深入」方針、反對打贛州等是「純粹防禦路線」、「右傾主要危險」,要求紅軍在敵合圍開始之前,粉碎敵人進攻,奪取中心城市,實現江西首先勝利,會後毛泽东被撤銷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職務。10月21日《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經過簡報》稱,會議最後通過周恩來提議毛澤東「仍留前方助理」,同時批准毛澤東「暫時請病假,必要時到前方」。根據臨時中央來電,決定毛澤東回後方主持臨時中央政府工作,周恩來代理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10月26日臨時中央正式任命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10月中旬,毛澤東抵達長汀福音醫院養病,在院長傅連安排下住進老古井醫院休養所,探視妻子賀子珍。在毛泽东、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下,紅軍從1930年11月到1933年3月,連續粉碎國軍四次大規模軍事「圍剿」。寧都會議解除毛澤東在紅軍中領導職務,最終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喪失中央革命根據地。臨時中央總負責人博古等從上海進入中央蘇區,到長汀時,有提議看望毛澤東,博古稱﹕毛澤東有甚麼可看的。 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由上海迁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2月中旬,毛澤東接到命令,回瑞金主持臨時中央政府工作。3月共產國際執委會致中共中央電:「對毛澤東必須採取儘量忍讓的態度和運用同志式的影響,使他完全有可能在黨中央或中央局領導下做負責工作。」被補選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4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瑞金召開六屆五中全會,毛澤東沒有參加,在會上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月22日起,召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選出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繼續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通過中共中央提議改由張聞天代替毛澤東擔任人民委員會主席。賀怡想不通,有時到賀子珍家訴苦,説到淚下,毛澤東靜聽著傷感地説:「他們整你們,是因為我。你們是受了我的牽累呀!」4月下旬,經過周恩來同意,毛泽东攜帶幾個隨員離開瑞金,前往中央苏区南部会昌县视察并指导工作。毛澤東先會見粤赣省委书记刘晓、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稳定南线。毛泽東在会昌工作两個多月,成绩显著。10月初,何長工和潘漢年根據周恩來部署,同陳濟棠部談判3天,達成「就地停戰」、「必要時可以互相借路」等五項協議,為以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時順利突破第一、二道封鎖線開闢道路。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根据地的北大门广昌和南大门筠门岭相继失守。6月下旬,毛澤東在會昌接到中共中央通知,回瑞金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7月間,依據共產國際指示關於主力轉移時開展游擊戰爭以配合,中革軍委佈置毛澤東寫一本關於戰爭的小冊子,約一個月寫成《游擊戰爭》約3萬字,第一章《概論》論述游擊隊任務、組織和如何發展成紅軍,第二章《游擊戰術》論述游擊戰鬥動作之要則、襲擊駐止和行動的敵人、破壞敵人後方、對付敵人「圍剿」和追擊、行軍宿營給養衛生等,第三章《游擊隊的政治工作》論述游擊隊政治工作的目的、部隊內的政治工作、在地方居民中的工作、破壞敵人部隊的工作。毛澤東要求到贛南省視察,得到中央書記處同意;9月中旬,毛澤東帶著秘書、醫生和警衛班抵達贛南省委、省蘇、省軍區所在地-{于}-都。10月初,中央「有特別任務」秘密通知毛澤東,要立刻回瑞金;在雲石山古廟裡,召開一個中央政府各部負責人會議(又稱青山會議),毛澤東宣佈撤離蘇區,強調:第一、革命是有前途的,要大家加強革命信心;第二、要把各部的善後工作做好,要使留下的同志能夠更好地繼續革命鬥爭,更好地聯繫群眾。 從1931年贛南會議到1934年10月長征開始,毛澤東處境十分艱難,接連遭受批判和不公正對待,被嚴斥為「狹隘經驗論」、「富農路線」、「保守退卻」、「右傾機會主義」;黨內「殘酷鬥爭,無情打擊」,考驗嚴峻;毛澤東信念堅強、胸襟寬闊、意志如鐵,承受得住考驗。 长征及西安事变 但由於以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排挤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红军虽经苦战而未能粉碎国军第五次军事「围剿」。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人員共86,000餘人,從瑞金等地出發,被迫實行長征。10月15日,毛澤東在-{于}-都安排好後,在縣城謝家祠參加由中共贛南省委召集的省、縣、區三級主要幹部會議。11月至12月,中央紅軍主力突破湘江封鎖線,跳出包圍圈,紅軍由86,000餘人鋭減至30,000多人。12月12日,中共中央負責人在通道城恭城書院舉行臨時緊急會議,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李德參加;毛澤東建議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西進。12月18日,在黎平城毛澤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毛澤東主張繼續進軍貴州西北,在川黔地區建立新根據地。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在遵義城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朱德、陳雲、王稼祥、鄧發、劉少奇、凱豐、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鄧小平出席,李德、伍修權列席,共20人。會議決定:「㈠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㈡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討論。㈢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㈣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結束,確立新中央領導。6月25日,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人到懋功縣城以北的兩河口,歡迎從茂縣前來之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並舉行紅軍會師大會。6月29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常委會議上的發言記錄:日本帝國主義想把蔣介石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下,「黨對時局應有表示,發表文件,在部隊中宣傳,反對日本」,這是「最能動員群眾」。9月12日,北上紅軍到達俄界第二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報告;會議同意毛澤東意見,通過《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指出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之戰略方針,堅持向川康藏邊境退卻方針是錯誤。俄界會議決定把紅一軍、紅三軍、軍委縱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彭德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以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彭德懷、林彪成立五人團領導軍事工作。此後黨和紅軍戰勝張國燾分裂主義和國軍圍追堵截,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於10月到達陝北。11月3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發言記錄:軍隊編制恢復紅一方面軍,下轄第一軍團(由陝甘支隊改成)和第十五軍團;會議決定毛澤東負責軍事工作,任毛澤東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彭德懷任副主席;會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發佈命令:任命彭德懷為紅一方面軍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全軍共5個師4個團,1萬多人。12月17日至12月25日,中共中央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王稼祥、劉少奇等10餘人參加。闡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理論、路線和政策。 1936年5月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報告記錄:「要首先看明天,再來看今天。不看今天,是空談。不看明天,就是政治上的近視眼。」會議經討論,同意毛澤東報告,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西征,並在瓦窯堡創建紅軍大學。5月18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下達西征戰役命令。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他擔任此職務直至逝世。 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之認識論和辨證法。7月13日,在延安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到會動員,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與抗日的革命者,應該沉著地完成一切必須準備,隨時出動到抗日前線」。7月19日,蔣介石廬山談話:「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毛澤東很快表示歡迎:「這個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為國民黨多年以來在對外問題上的第一次正確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們和全國同胞的歡迎。」據8月1日毛澤東致周恩來電,蔣介石密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到南京共商國防問題。8月22日至8月25日,洛川會議召開,毛澤東作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係報告。會議決定毛澤東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書記(實際稱主席)。8月25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宣佈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洛川會議結束後兩個多月裡,毛澤東幾乎全力指導八路軍華北作戰。10月10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軍委總政治部,代理主任毛澤東。11月29日,王明、康生和陳雲同機到延安,毛澤東第一次會見王明。 1938年1月,中國鄉村建設派領導人梁漱溟到延安後,就抗戰前途和階級鬥爭等問題同毛澤東交談八次,每次時間都在兩小時以上,最長時間通宵達旦;對階級鬥爭等問題,雙方有著不同看法,毛澤東並不把自己之意見強加於人。9月至11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等講話,批判王明右傾投降主義;毛澤東批判速勝論和悲觀論兩種錯誤思想。 1939年1月17日,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開幕會上講話:抗戰一定要有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是互相配合的;沒有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就不能實現民族主義,抗戰就不會勝利;邊區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民主,而這民主又是蘇維埃在現階段的發展物,現在各階級、工農商學兵各界都可參加參議會。3月2日,毛澤東為聶榮臻寫的《抗日模范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一書作序言:「晉察冀邊區是華北抗戰的堡壘,那裡實行了堅持抗戰的民族主義,那裡實行了民主自由的民權主義,那裡也開始實行了改良民生的民生主義,總之一句話,那裡實行了互相聯結不可分離的三民主義。……喚起民眾就是要實行民權民生主義,否則無從喚起,尤其是民權主義,真如大旱望雲,一刻不可或緩。」 1938年9月7日,關於和石友三共同建立山東抗日根據地問題,毛澤東同張聞天、劉少奇致電郭洪濤:山東各黨派軍隊與我們的關係進一步好轉,已使我們有可能開始在黃河以東建立大塊抗日根據地;希望你們根據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及敵後工作的基本原則與山東實際情況,和石友三議定共同建立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綱領;建立根據地的各方面工作可由石友三公開出面來做。1940年2月3日,毛澤東同王稼祥致電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指出:對石友三部應采取堅決徹底消滅政策,爭取方針已不適用了。 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在延安親自領導開辦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青年幹部訓練班、魯迅藝術學院、馬列學院、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女子大學等。每當抗大舉行開學典禮或結業式時,毛澤東通常到會講話,鼓勵學員在學校裡要好好學習,走出校門要向社會學習,指出「那是無字之書」;毛澤東告誡他們,革命的道路如河流一樣曲折蜿蜒,要準備走「之」字路,走「之」字路,這是世界上任何事情發展的原則。 1941年3月1日,國民參政會第二屆第一次會議在重慶開幕,由於中國國民黨不肯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的解決皖南事變的十二條辦法,中共參政員毛澤東等7人拒絕出席會議。7月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設立研究局的通知:毛澤東為主任,任弼時為副主任,下設情報部、政治研究室、黨務研究室,毛澤東兼政治研究室主任。 1942年號召開展全黨範圍之整風運動,統一思想、組織,從而為戰爭取得徹底勝利奠定基礎。1943年3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七屆一中全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主席。建立起以毛澤東為核心之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本次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系统形成并趋于完善。 1945年7月5日,黃炎培在延安同毛澤東談歷史周期率問題,據黃炎培7月5日日記記載:「毛澤東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8月23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劉少奇代理其主席職務,還決定毛澤東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1945年8月14日、8月20日、8月23日,蔣介石連續3次致電毛澤東,邀請毛澤東速到重慶「共定大計」。8月22日,毛澤東復蔣介石8月20日第二次邀請赴重慶談判電:「茲為團結大計,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進謁」。8月28日下午,在張治中、赫爾利陪同下,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從延安飛抵重慶。下機後,毛澤東在機場向記者發表書面談話:「現在抗日戰爭已經勝利結束,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當前時機極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10月11日,毛澤東偕同張治中、王若飛回到延安。11月中旬,毛澤東病倒,得神經系統疾病。1946年開春,毛澤東病好轉,逐漸恢復工作。 第二次国共内战 1947年3月18日,毛澤東離開延安;3月25日,毛澤東聽任弼時説山西文水縣女共產黨員劉胡蘭在敵人面前就義事跡,寫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3月29日、3月30日,毛澤東、劉少奇等在棗林溝召開中央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主持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工作,劉少奇、朱德等到河北平山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4月11日又決定葉劍英、楊尚昆等率中央機關大部人員到山西臨縣組成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毛澤東、周恩來分別用李德勝、胡必成之化名,示意解放戰爭必勝,中國革命必成。10月8日,毛澤東寫信給毛岸英:「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或作什麼,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着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10月上旬,毛澤東在神泉堡,修改審定《土地法大綱》,起草《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訓令》,重新修訂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先是7月上旬南京政府通過蔣介石提出《國家總動員案》,並頒佈《戡平共匪總動員令》;10月10日,毛澤東選定由新華社向全中國、全世界公佈《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第一次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立刻轟動國際。10月下旬,經毛澤東自己調查研究,又聽取任弼時彙報各區土改情況,毛澤東敏鋭發現黨內「左」的傾向正在抬頭;毛澤東把看重此問題,認為要堅決克服正在抬頭「左」的傾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周恩來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與毛澤東商議後就實施許多重大戰略決策;後來周恩來稱: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裡,指揮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1948年3月21日,毛澤東和周恩來、任弼時等商議後決定率中央和軍委機關東移,前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同中共中央工委會合。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離開西柏坡,進駐北平。6月15日,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式上講話。會議選出毛澤東為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主席。9月3日,關於必須維持上海統籌全局問題,毛澤東致電饒漱石:「……不輕議遷移,不輕議裁員。着重整理税收,以增加收入。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勻吃。多餘人員,設法安插到需要人的崗位上去。自願和可能遷移的工廠、學校,必須精密籌劃,到新地後能夠維持下去,並有前途,否則不要遷移。對難民的遷移,亦須如此。着重節約那些本來可以減少的開支,但不要減少那些必不可少的開支。着重反對浪費,從這裡可以得到一筆很大的錢。封鎖在目前時期對於我們極為有利,無論從政治上或經濟上看,都是有利的。已裁的二萬七千人,是一件大事,已引起很多人不滿,應加以處理。其辦法是立即加以調查,分別自己有辦法生活和自己無法生活的兩類。對於後一類人,應予收回,給以飯吃。現在無事做,也應給以飯吃,維持他們,使他們活下去。否則政治上對我們極為不利。就全局來説,全國養九百萬至一千萬人是完全有辦法的。……」9月4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央局、各分局、各野戰軍前委電,轉發察哈爾省委關於召開各界代表會的報告,要求各地研究他們的經驗:「經驗證明,凡未注意召開各界代表會,仍然束縛於黨內狹小圈子的,就走了彎路。……必須反對形式主義,每次會議要有充分準備,要有中心內容,要切切實實討論工作中存在的為人民所關心的問題,要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當作一件大事去辦,否則將損害黨的政治威信。」9月21日,毛澤東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致開幕詞:「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9月30日,政協全體會議,選出毛澤東等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會議發表由毛澤東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 建国初期(1949-1966)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會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方針。下午3時,開國大典開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開會,毛澤東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升旗結束後,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950年4月21日,毛澤東同李維漢、徐冰談話:「要實行民主。現在有人有好多氣沒有機會出,要讓他們出,除了泄密的、破壞性的,都讓人家說。所以,政治局最近通過了一個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出的氣不外是兩種,有理的,應當接受;無理的,給他說理。我們要有氣魄,不怕駡,只要君子動口不動手。不讓講話就會鬧宗派主義,黨內也一樣。」 朝鮮戰爭及其後 1950年3月27日到4月6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財政經濟、土地改革和軍事等問題,毛泽东在會議上說:「和資產階級合作是肯定了的,不然《共同綱領》就成了一紙空文,政治上不利,經濟上也吃虧。『不看僧面看佛面』,維持了私營工商業,第一維持了生產;第二維持了工人;第三工人還可以得些福利。當然中間也給資本家一定的利潤。但比較而言,目前發展私營工商業,與其說對資本家有利,不如說對工人有利,對人民有利。……我們是一個大黨,策略上要特別注意。尤其是我們現在勝利了,要鞏固勝利,更要注意,要反對『左』的思想和『左』的做法。」 1953年8月12日,毛澤東在全國財經會議上講話:「七屆二中全會有幾條規定沒有寫在決議裡面。一曰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禮。至少黨內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場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於群眾熱情,也不潑冷水。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 1954年夏天,毛澤東作〈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9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開幕,毛澤東宣佈大會開幕。9月20日,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9月27日,毛澤東在全體會議上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日內瓦會議及其後 1954年10月19日至10月31日,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中國,是非社會主義國家政府首腦第一次來華訪問,毛澤東極為重視,同他舉行3次會談。 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不久,毛澤東曾察覺和思考中國經濟構成過於單一:「現在我國的自由市場,基本性質仍是資本主義的,雖然已經沒有資本家。它與國家市場成雙成對。上海的地下工廠同合營企業也是對立物。因為社會有需要,就發展起來。要使它成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現在做衣服要三個月,合作工廠做的衣服褲腿一長一短,釦子沒眼,質量差。最好開私營工廠,同地上的作對,還可以開夫妻店,請工也可以。這叫新經濟政策。……還可以考慮,只要社會需要,地下工廠還可以增加。可以開投資公司,還本付息。可以搞國營,也可以搞私營。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當然要看條件,只要有原料,有銷路,就可以搞。現在國營、合營企業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如果有原料,國家投資又有困難,社會有需要,私人可以開廠。這樣定息也有出路。重慶的低質產品,旺季不合規格,淡季合規格了,是因為旺季社會需要太大,供應不足。供應不足是長期的,是好現象,是因為購買力增長。要想辦法。定息時間要相當長,急於國有化,不利於生產。公私合營有優越性,比不合營好,工人的積極性提高了,資方的態度也改變了。」 《論十大關係》到八大 毛澤東的調查研究從1956年2月14日到4月24日,共聽取國務院34個部門之工作彙報,還有國家計委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之彙報,實際聽彙報時間為43天。2月19日,毛澤東對中宣部2月1日報告蘇聯學者在中山大學向中國陪同人員談對《新民主主義論》中關於孫中山世界觀之論點看法不同,批語手稿給劉少奇、周恩來、陳雲、彭真、鄧小平、陳伯達、陸定一:「我認為這種自由談論,不應當去禁止。這是對學術思想的不同意見,甚麼人都可以談論,無所謂損害威信。因此,不要向尤金談此事。如果國內對此類學術問題和任何領導人有不同意見,也不應加以禁止。如果企圖禁止,那是完全錯誤的。」2月21日,毛澤東聽城市建設總局和二機部彙報時說:現在北京不擺大工業,不是永遠不擺;按自然發展規律,北京會發展到一千萬人,上海也是一千萬人;將來世界不打仗了,和平了,會把天津、保定、北京連在一起;北京是個好地方,將來會擺許多工廠的。4月19日,毛澤東聽李富春彙報第二個五年計劃時警告說:現在的危險是忽視個人利益,基本建設和非生產性建設太多;應該使百分之九十的社員個人收入每年增加;如果不注意個人收入問題,就可能犯大錯誤;搞命令主義和減少農村副業也是錯誤的。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發表《論十大關係》。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講話,正式宣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方針:「在藝術方面的百花齊放的方針,學術方面的百家爭鳴的方針,是有必要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範圍之內,各種學術思想,正確的、錯誤的,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在刊物上、報紙上可以說各種意見。」 1956年9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開幕,毛澤東致開幕詞。根據毛澤東建議,八大通過之黨章增加一條規定:「中央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設立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一人。」 整風反右 1957年3月20日,毛澤東在南京黨員幹部會議上講話:「高壓政策不能解決問題,人民內部的問題不能採取高壓政策。」同日下午,毛澤東在上海黨員幹部會議上講話:「不但在純粹科學藝術的問題上,而且在涉及政治性的是非問題上,只要不屬於反革命一類,也讓他們自由講話。一般人民說錯了話,或者鬧了事,不能對他們使用專政的方法,只能採取民主的方法。」4月4日至4月6日,毛澤東在四省一市黨委書記思想工作座談會上插話:「不能靠歷史吃飯,不能靠威勢吃飯。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人。理不足,不能服人,勢力大也不能解決問題。以力只能服敵。敵人是不和你講理的,你跟他講理他不聽,他只講力。對人民只有說理,只要沒理,不管勢力多大,資格多老,也輸了。……一聽到鬧事,就想到敵人,就實行專政。階級鬥爭搞慣了,將對付反革命的辦法用到鬧事的人民身上。過去在革命的時候,我們和人民一起,向封建勢力要民主。現在我們勝利了,自己掌握政權,很容易強調專政,忽略民主的一面。……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是有矛盾的。現在的生產關係是集體所有制,是國家所有制。一萬年後生產關係總要改變,最後要以地球為單位,不是國有化,而是『球有化』。當然,總不會回到剝削關係。剝削是生產不足的表現。」7月,毛澤東在青島召開的省市書記會議期間寫一篇文章名為〈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我們的目標,是想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較易於克服困難,較快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黨和國家較為鞏固,較為能够經受風險。」 第二次訪蘇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乘專機飛往莫斯科,是毛澤東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出國。 炮擊金門及人民公社 1958年7月,台灣不斷炮擊福建沿海村鎮,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奉命於8月23日開始炮擊國軍金門防衛部和炮兵陣地等軍事目標,封鎖金門島。9月初美國向台灣海峽地區大量增兵,派軍艦、飛機直接為國軍運輸護航,解放軍前線部隊又於9月8日對金門全面炮擊。 毛泽东起草〈鄭州會議紀要〉:1959年2月27日,在鄭州舉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3月5日結束,中央20人、省市區黨委第一書記27人到會,主題是人民公社問題,首先由毛泽东講意見,然後討論幾次,結果同意毛泽东的意見,並規定14句話作為整頓和建設人民公社之方針:「統一領導,隊為基礎;分級管理,權力下放;三級核算,各計盈虧;分配計劃,由社決定;適當積累,合理調劑;物資勞動,等價交換;按勞分配,承認差別」,起草一個關於人民公社管理體制的若干規定(草案)。同年,毛澤東去韶山水庫游泳,特意來到毛震公祠,聽説燒了祖宗牌位和菩薩,走進「務本堂」,表情凝重地向原放牌位處三鞠躬,稱:「你們這麼沒得柴啊,菩薩是迷信,應該打倒,烈士墓和祖宗牌位是紀念,應該保留。」 庐山会议前后 1960年6月18日,毛澤東在上海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寫了一篇名為《十年總結》的文章:「看來,錯誤不可能不犯。如列寧所説,不犯錯誤的人從來沒有。鄭重的黨在於重視錯誤,找出錯誤的原因,分析所以犯錯誤的客觀原因,公開改正。……哪裡有完全不犯錯誤,一次就完成了真理的所謂聖人呢?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成的。……一九五六年周恩來同志主持制定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大部分指標,如鋼等,替我們留三年餘地,多麼好啊!」、「我們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者,不是形而上學的認識論者。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世界的改造。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是在一個長期認識過程中逐步地完成的。對於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我們已經有了十年的經驗了,已經獲得了不少的東西了。但是我們對於社會主義時期的革命和建設,還有一個很大的盲目性,還有一個很大的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我們還不深刻地認識它。我們要以二個十年時間去調查它,去研究它,從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規律,以便利用這些規律為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服務。」按照毛澤東在《十年總結》中要求「今年七月的黨大會上一定要改過來」,7月5日至8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中央工作會議。 196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毛澤東提出階級鬥爭不要放在很嚴重地位,但要跟調整工作平行;毛澤東稱:「我們從現在就講起,年年講,月月講,開一次中央全會就講,開一次黨的大會就講,使全黨提高警惕,使我們有一條清醒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 毛泽东肯定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口先進技術,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從1960年代起,中國從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進口大量成套設備;1963年6月,經毛泽东批准,中國同日本簽訂第一個採用延期付款方式進口維尼綸成套設備之合同;隨後,又從英、法、德、瑞典、意、瑞士、荷、比、奧等國進口石油、化工、冶金、礦山、電子和精密機械等84項成套設備和技術。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中共八屆十中全會重提階級鬥爭以後,毛澤東從「反修防修」之戰略出發,決定在全國城鄉發動一場普遍之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64年12月26日,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過生日,「陸續批評社教運動中的一些錯誤認識和提法,說甚麼四清四不清,黨內外矛盾交叉?這是非馬克思主義的;指責中央有的機關搞『獨立王國』;還談到黨內產生修正主義的危險。席間鴉雀無聲。」 文化大革命及晚年(1966-1976) 1966年8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主持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8月5日,毛澤東寫下《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8月7日印發中央全會。8月8日,全會通過《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通常稱為「十六條」)。8月12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閉幕,毛澤東提出要準備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8月16日晚,中共中央決定要在北京召開百萬人規模之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群眾大會,毛澤東表示將出席這次大會,要求為他準備一套綠軍裝,是毛澤東在建國後第一次穿軍裝。紅衛兵開始「向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發動了猛烈攻擊」之「破四舊」活動,大多數人充滿熱情,認為自己所做都是正當之「革命行動」,但他們處於狂熱狀態,政策和法律觀念淡薄,無政府主義思潮迅速氾濫起來。9月5日,《人民日報》社論《用文鬥,不用武鬥》提出:「毛澤東同志反覆地告訴我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又說,實現這一場大革命,要用文鬥,不用武鬥。」經毛澤東批准,解放軍總參謀部和總政治部在8月21日發出《關於絕對不許動用部隊武裝鎮壓革命學生運動的規定》,中共中央又在8月22日轉發公安部《關於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的規定》。 1967年4月6日,毛澤東在林彪送審之《中央軍委命令》上批示:「此件很好。」《命令》共有10條,通常稱為「軍委十條」,規定:對群眾組織,無論革命的、或者被反動分子所控制的,或者情況不清楚的,都不能開槍,只能進行政治工作;不准隨意捕人,更不准大批捕人;不准把群眾組織宣布為反動組織,加以取締,更不准把革命組織宣佈為反革命組織;對於過去衝擊過軍事機關的群眾,無論左、中、右,概不追究等等。7月18日,毛澤東同陳再道、鍾漢華等談話,批評北京中南海造反派批鬥劉少奇等做法。7月20日,包括相當多軍人衝入毛澤東居住的東湖賓館,打人揪人,林彪、江青當天聯名寫信給毛澤東,由軍委後勤部部長邱會作帶著坐專機送到武漢,毛澤東一時懷疑是否由陳再道和「百萬雄師」策動「暴亂」,決定立刻離開武漢,事件被稱為「七二〇事件」。9月16日,毛澤東坐火車離開上海回北京。12月18日,毛澤東同阿中友好協會代表團談話:「有些事情,我們事先也沒有想到。每個機關、每個地方都分成兩派,搞大規模武鬥,也沒有想到。」 1970年11月中旬,經毛澤東批准,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傳達陳伯達反黨問題之指示,同時印發《我的一點意見》,「批陳整風」運動由此展開。 1971年9月,林彪一夥終於決定:要將毛澤東殺害於巡視途中,發動武裝政變;9月7日林立果向「聯合艦隊」下達「一級戰備」指令,9月8日林彪親筆寫下動手令:「盼照立果、宇馳同志傳達的命令辦。」9月10日毛澤東下令專列從杭州開往上海,9月12日抵達北京,回中南海休息。周恩來命令開動雷達監視天空,以掌握飛機去向;後來周恩来又下達全國禁空令:關閉所有機場,停飛所有飛機;毛澤東很快從趕來向他報告的周恩來那裡得知林彪等出逃情況,在周恩來安排下秘密轉移到人民大會堂南側之118室。9月24日,毛澤東決定隔離審查林彪集團要員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以上變故後被稱為「九一三事件」。 尼克松、批林批孔及批鄧 1971年5月29日,毛澤東批准周恩來《中央政治局關於中美會談的報告》,同日中方向尼克松發出「口信」,歡迎基辛格訪華,進行初步秘密會談。7月16日,中美雙方同時發表公告,宣佈尼克松準備訪華;10月26日,雙方就聯合公報草案達成初步協議。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當天下午毛澤東召集周恩來及外交部有關人員開會,決定立即組成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大。 1972年7月,日本成立田中角榮內閣,田中在就職當天聲明要為加速日中邦交而努力;毛澤東稱:對中日恢復邦交問題應採取積極的態度。田中角榮一行應邀於9月訪華,9月27日毛澤東會見田中一行;9月29日,周恩來和田中角榮在中日聯合聲明上簽字。 1974年8月,毛澤東把各大軍區司令員和政委叫到武漢東湖賓館,説:「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八年,現在以安定為好,全黨全軍要團結。」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毛澤東只是平靜地表示知道了,以後幾個月裡,他同到華之外國客人談話時,幾乎每次都要提到「蔣委員長」,並表示對最終解決台灣問題之關心。5月3日,毛澤東最後一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 逝世、后事及文革结束 1976年9月8日,毛澤東血壓開始下降,入夜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分批前往看望毛澤東;9月9日零時10分,經連續4個多小時搶救無效,毛澤東心臟停止跳動。 尽管毛泽东生前曾多次表达並已经签署了死后火葬的意愿,中共中央仍于毛泽东逝世当天即决定永久保存他的遗体。 评价 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長期革命和建设及社会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是被实践证明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王稼祥提出毛泽东思想后,毛泽东等称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广范实践于政治学、军事学、经济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正式名称为“毛泽东思想”,但中國国外被广泛称为毛主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定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认为毛泽东思想在六个方面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独创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认为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等理论经历史实践检验,已证明行之有效。 毛泽东思想有政治、經濟、军事、外交、文艺、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於20世紀广泛影響世界,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村包围城市”、“兵民是胜利之本”、“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妇女能顶半边天”、“批评和自我批评”、“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人民战争”、“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三个世界”等。 著作 毛泽东的著作记载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生平著述颇丰,目前中国內地发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1991年),收录毛泽东建国前主要著作。 1990年后,中国內地发行《毛泽东文集》(一至八-{卷}-),整理收录《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以外的大量毛泽东著作。 中国内地还出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一至十三-{册}-),内部发行,系统整理毛泽东1949年后的著作、讲话和批示。 诗词、读书和书法 毛泽东创作不少诗词,经其本人手定正式发表的有39首。此外还有一些未经他本人手定发表的诗词。中国出版多种版本的毛泽东诗词选集和注释赏析,著名的有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收入诗词67首。毛泽东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沁园春·雪》、《贺新郎·读史》等。 |
2008年10月1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转换为控股公司,易名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控股。同时,游戏、内容和出版业转移给分拆的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并和控股共享相同的企业领导与办公室。 2009年2月12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控股宣布以8430万英镑(每股32镑)收购Eidos Interactive的控股公司Eidos plc。Eidos是负责出版古墓丽影系列、刺客任務系列、杀出重围系列、神偷系列和凯恩的遗产系列的英国出版商。 2009年4月22日-Eidos收购完成。 2011年11月22日-宣布成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蒙特利爾。 2013年10月8日-宣布Square Enix Collective計畫開始,將協助獨立遊戲開發者的遊戲開發與遊戲發行。 2014年9月19日-宣布成立神羅科技公司,投入雲端事業活動。 2015年3月-解散印尼子公司PT.SQUARE ENIX SMILEWORKS。 2015年6月16日-位于日本东京的旗下新工作室Tokyo RPG Factory投入运营。 2016年1月-因資金週轉不靈而解散神羅科技。 2017年2月20日-宣布成立新工作室Studio Istolia,由原万代南梦宫的游戏制作人马场英雄负责。 2017年5月-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宣布将出售此前一直负责《刺客任務系列》的丹麦工作室IO Interactive。 2018年3月27日-宣布成立新工作室Luminous Productions,由田畑端擔任COO 兼工作室代表。 2018年8月-宣佈與騰訊達成戰略結盟,成立子公司。 2019年5月-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关闭开发工作室Studio Istolia,负责人马场英雄稍早前也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离职。 2022年5月-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宣布将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欧洲旗下的晶体动力、Eidos蒙特利尔、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蒙特利爾等工作室和《古墓丽影》、《神偷》、《杀出重围》等系列IP出售给拥抱者集团,交易金额约3亿美元。 2023年2月-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宣布将子公司Luminous Productions并入集团内部。 2023年5月1日-子公司Luminous Productions并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内部,继承所有业务。 2023年6月-桐生隆司就任社长。 合併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由史克威尔和艾尼克斯合并而成。艾尼克斯为存续公司,与史克威尔在2003年4月1日正式合并。史克威尔的普通股以0.85:1的比率与艾尼克斯的普通股兑换。当时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职员中,80%为原史克威尔雇员。合并后,原史克威尔社长和田洋一获任新公司社长,原艾尼克斯社长本多圭司担任副社长。艾尼克斯创办者福岛康博现为名誉会长,是公司最大的股东。 對此一般看法是,在電影事業失敗的史克威爾的所做的救濟措施,不過艾尼克斯也被傳出招牌遊戲勇者鬥惡龍系列未發售的該年度營業額減半等收益的不安定面,出版事業牽扯上「御家騷動」而衰退,《勇者鬥惡龍》系列以外的遊戲知名度過低等問題存在;此外艾尼克斯的影響力強在亞洲,史克威爾則在北美、歐洲,在海外事業上做互補與調整發售時程使最终幻想系列和勇者鬥惡龍系列避免衝突同來確保收益等;為準備迎接線上遊戲、行動遊戲的時代,將兩社的內容資產做有效運用以期加倍效果。时任社長和田洋一称「展望將來,為了生存下來而做的積極性合併」。 旗下公司 日本 美國 SQUARE ENIX, INC. 歐洲 SQUARE ENIX LTD. 中國大陸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中国)互动科技有限公司(SQUARE ENIX (CHINA) CO., LTD.) 北京易通幻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商业模式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商业模式围绕“多形态内容”理念,即一个系列不局限于游戏,而会以多种媒体形式推出作品。这一战略的先例是《钢之炼金术师》连载漫画,它已改编为两部动画、两部电影、数部小说及电子游戏。旗下跨媒体项目还有最终幻想VII补完计划、伊瓦莉斯联盟、新的水晶故事 最终幻想、玛娜世界和代码世纪。和田洋一对此表示:“似乎这很难撞大运。一旦我们撞上,我们将尽可能得到所有的高利润”。 在《最终幻想VII》取得成功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采用了其设计模式作为标准流程:首先构建情节、角色与概念艺术,随后创作战斗系统、场景地图和过场动画。过去,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一般不使用其他公司的引擎,宁愿从头开始编程或自己搭建引擎(如兼容多平台的水晶工具和夜光引擎)。但现在改变了做法,多款游戏都采用了Epic Games授权的虚幻引擎,如2007年的《最后的神迹》。 和索尼的Greatest Hits模式类似,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有时会为达到特定销量水平的游戏推出以Ultimate Hits为标签的廉价版。 开发单位 现今 2019年4月,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对开发部门进行了调整和整合,目前分为5个开发事业本部。 | 2019年4月,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对开发部门进行了调整和整合,目前分为5个开发事业本部。 历史 2003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成员组织为八个史克威尔和两个艾尼克斯。第五开发业务部在大阪和东京皆设有办公室。 到了2005年5月,第十开发业务部部长由山岸功典担任。2005年6月,原第五开发业务部部长平田裕介辞职加入Aquaplus。2005年8月,原第四开发业务部部长松野泰己因长期疾病离开。 据前社長和田洋一称,至少到了2007年3月,开发部门已经不以开发业务部系统的方式组织。职员现在以项目制系统的结构组成。目前,负责新的水晶故事 最终幻想、纷争 最终幻想和王国之心系列的团队被统称为第一制作部,然而第二和第三制作部并不存在。目前的第一制作部,是由2010年秋,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东京和大阪开发工作室合并而成。 2013年12月,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舊有的開發人員重新調整為十二個「商業事業部(Business Division)」。商業事業部除了負責內部遊戲開發,也會負責外包,工作人員並沒固定於一個部門工作。第一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北瀨佳範、第二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田畑端、第三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橋本真司、第四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間一朗、第五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吉田直樹、第六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三宅有、第七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柴貴正、第八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広野啓、第九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山中譲児、第十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渡邉勇樹、第十一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西角浩一、第十二商業事業部的負責人是渡辺泰仁。 资产 电子游戏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主要集中于电子游戏。在其资产中,最终幻想系列是最为畅销的产品,截至2011年6月已在全球售出1亿份。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勇者斗恶龙系列被视作在日本最畅销的游戏之一,新作在发行时往往都会成为最畅销作品。系列已经售出超过5,700万套,其中约5,240万在日本,约290万在北美,约170万在欧洲。近年来,史克威尔的王国之心系列(和迪士尼合作开发)也开始流行。 2003年上半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美国子公司为勇者斗恶龙注册“Dragon Quest”商标,并不再使用“Dragon Warrior”——此游戏1989年在北美使用“Dragon Warrior”,是为了避免和已歇业公司TSR的《DragonQuest》产生商标冲突。2004年5月,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公布和索尼在线娱乐间的协议,负责《无尽的任务2》的日本发行权。在电子游戏机第七世代中,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在三个平台都发行重要系列的新作,包括在PlayStation 3和Xbox 360上的《最终幻想XI》,以及Wii上的《勇者斗恶龙X》。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还为掌上游戏机开发作品,包括Game Boy Advance、任天堂DS、PlayStation Portable、任天堂DS和PlayStation Vita。此外他们还为Microsoft Windows系统个人电脑,以及各种移动电话发布新游戏。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手机游戏在可以在一些欧洲国家的沃达丰网络上使用,包括爱尔兰、英国、西班牙和法国。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有27个游戏获选登上《Fami通》杂志的“史上100大游戏”,其中7个游戏列入前十,包括获得首位的《最终幻想X》。 在PlayStation 3上市建立之前,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副社长佐佐木通宏称,“我们不希望PlayStation 3成为惨败者,因此我们想要支持他们,但是我们也同样不希望他们完胜,因此我们不会过多的支持”。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在2007年继续重申,他们专注于多平台发行,允诺更多支持多平台比日本更为普及的北美和欧洲游戏市场。在2008年,原PlayStation 3独占发行的《最终幻想XIII》将在Xbox 360平台发行消息公布时,他们多平台开发的兴趣变得明显。 2008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和Gas Powered Games宣布合作制作《最高指挥官2》。2008年7月8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发行首个iPod游戏《》。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还在同年制作一系列名为“Pure Dreams”儿童游戏。其致力于创作适合孩童的游戏。该品牌正计划制作更多的游戏。Pure Dreams仅完成前两部作品,《史努比DS 去见史努比和他的伙伴们》(2008年10月9日在日本发行)和《企鹅家族的美妙狂欢节》(2008年11月6日在日本发行)。《堡壘》是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最终幻想系列一衍生游戏的开发代号。其原设想为设定于架空世界伊瓦莉斯的动作游戏,并准备发行于Xbox 360、PlayStation 3和Microsoft Windows平台。尽管官方从未宣布,但在原开发商GRIN关闭后,原开发团队从成员和电子游戏产业来源透漏这一信息。种植开发的除了该游戏还有,《高地人:游戏》、《扣扣棋》、《衰落:旧金山》、《疯人院大战》、《地下墓穴》和《空降计划》。 2009年,史克威尔购入Eidos;Eidos以负责畅销系列古墓丽影系列、刺客任務系列、杀出重围系列、神偷系列和凯恩的遗产而知名,并发行Windows版《最终幻想VII》、《最终幻想VIII》和西方的《勇者斗恶龙怪兽篇》。史克威尔吸收Eidos成为一个新部门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欧洲。从2009年起,史克威尔还协助育碧在日本发布的游戏。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还创作新电子游戏引擎,夜光引擎。技术演示《阿格尼的哲学》在2013年6月6日的E3 2012上发布。此后在2012年11月,艾尼克斯全球技术总监Julien Merceron为引擎提出针对多平台的新方向,并将在2013年6月向公众展示。 在线游戏 在合并之前,艾尼克斯于2001年在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发行首个在线游戏《魔力宝贝》,史克威尔于2002年5月16日在PlayStation 2平台发行《最终幻想XI》。随着史克威尔艾尼克斯2004年3月在全球发行《最终幻想XI》的巨大成功,微软两年后将游戏移植于Xbox 360,这也是第一个在Xbox主机上发行的最终幻想游戏。因其MMORPG的成功,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始新项目《幻想大陆 ~统治的指环~》。日本游戏门户GamePot获得《幻想大陆》在日本的发行授权,并以“幻想大陆Zero”为名在日本发行。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于2007年发行《魔力宝贝》的续作《魔力宝贝II》。2010年9月30日,先前开发代号为“Rapture”的新时代MMORPG《最终幻想XIV》1.0版本公测,但其低劣的质量使其在2012年被迫暂停运营。2013年,《最终幻想XIV:重生之境》经重新制作后再度上线,获得了玩家之间压倒性的好评。 2011年9月,MMORPG《勇者斗恶龙X 觉醒的五种族 Online》正为任天堂Wii和Wii U游戏机开发的消息公布,游戏随后于2012年8月2日和2013年3月30日在两个平台分别发布。游戏后来于Microsoft Windows平台发行。游戏第二版《勇者斗恶龙X 沉睡的勇者与引导的盟友 Online》于2013年12月同时在Wii、Wii U和Windows平台发行。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还制作网页游戏和Facebook游戏,如《传奇世界》、《陆行鸟的水晶之塔》和《骑士的水晶》,以及雅虎日本的在线游戏,如《怪兽×龙》、《战国Ixa》、《勇气默示录Praying Brage》、《星际银河》和《Crystal Conquest》。 2012年5月8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宣布与Bigpoint Games合作,创作一款免费云游戏平台“直接通过玩家的浏览器,将他们放入‘无限的游戏世界’”。服务于2012年8月以CoreOnline为名启动。 出版事業 公司在日本还设有漫画出版部门Gangan Comics,其继承自艾尼克斯,并仅在日本市场发行作品。然而2010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通过会员服务,为北美用户开启数碼漫画商店,其在Gangan选集中收录数个知名连载。Gangan Comics出版的作品有:《黑神》、《无头骑士异闻录 DuRaRaRa!!》、《南国少年奇小邪》、《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不可思议的教室》、《推理之绊》、《我的主人爱作怪》、《梦喰见闻》、《Doubt》、《Bamboo Blade》、《Heroman》、《潘朵拉之心》、《黑执事》、《地上最强新娘》、《Soul Eater》、《僵尸借贷》、《黄昏少女×失忆》、《鋼之鍊金術師》和《暮蟬悲鳴時》。GANGAN系各雜誌因其混合兒童誌、少年誌、少女誌的氣氛形成獨特的雜誌風格,而確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系漫畫」之分類。其他作品还有各种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有改编漫画,如勇者斗恶龙、王国之心和星之海洋的漫画。一些作品还被改编为动画连续剧。《钢之炼金术师》是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至今最成功的漫画品牌,仅在日本就售出3000万册。动画连载亦非常流行,甚至发展出电影后传。连载和电影都在全球各地进行授权。公司也有發行輕小說,并于2004年起設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小說大獎。 漫畫雜誌 其他媒体 公司曾数次自己制作电影。首次是2001年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其由史克威尔合并之前的子公司Square Pictures制作(Square Pictures现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综合附属公司)。艾尼克斯在电影制作之前就考虑过合并,而电影票房失败使艾尼克斯害怕和一个亏损的公司合并,从而延迟合并。2005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发行改编自《最终幻想VII》的计算机成像动画电影《最终幻想VII 降临之子》,电影情节设定于游戏事件两年之后。2016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发行《最终幻想XV》衍生电影《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讲述的是游戏本篇主角诺克提斯出城后,发生在王都--因索姆尼亚的奇袭事件。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子品牌“Play Arts改”在可动人物模型领域也颇有建树。除了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自家作品的角色,也与DC漫画、漫威、卡普空、科乐美、微软工作室等品牌合作制作其他品牌的角色可动模型。 评价与分级 公司获得IGN 2006 PlayStation 2最佳开发者奖。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北美子公司Square Enix, Inc.于2007年6月加入商业改善局,并获得评级“C++”。BBB评级已经升级为“A+”。 参考文献 Yahoo! |
方城之后为周长约190米的月牙形的宝城,又称月牙城。城正中是高2米的宝顶,其下即为安葬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以及三个殉葬嫔妃的灵柩地宫。 福陵自1929年起被代奉天省政府辟作公园,因其位于市区的东部而得名东陵,目前除方城明楼曾毁于雷火后又修复外,其余皆保存完好。陵园周边为青松古林环抱,称“天柱排青”,是盛京胜景之一。 参看 明清皇家陵寝 清昭陵 盛京三陵 沈阳故宫 注释 | 盛京三陵 沈阳故宫 注释 连接 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 清太祖 盛京三陵 沈阳墓葬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體育項目圖標 北京奧委會於2006年8月7日公佈此屆奧運會共35個的體育項目圖標,當中的圖標是以篆书為基本,並採用中國的甲骨文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現代圖形合一,形成此屆奧運的體育項目圖標(請參見各比賽項目子條目)。 北京奧委會指出該體育圖標容易認別、記憶以及使用能夠顯示出「鮮明的運動特微、優雅的運動美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形』與『意』的和諧與統一。」;此屆體育項目圖標的評審和創作是於2005年3月開始展開,並由中國和國外的設計家、奧運專家等人共同設計和給予意見,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術學院作出最後的修改,圖標於2006年6月正式成為此屆奧運的體育項目圖標。 體育項目圖標是應用於奧運會道路指示系統、比賽場館及使運動員、裁判、觀眾等作指南等,更會在電視轉播與廣告宣傳等被採用。 主题歌 本次奧運會的开幕式主題歌是《我和你》,北京奥组委选择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开幕式上第一次演唱。闭幕式主题歌是《愛的火焰》,由中国女歌唱家宋祖英与西班牙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在闭幕式上共同演唱。 除北京奥运主题歌外,北京2008年奥运会暨残奥会火炬接力主题歌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暨北京2008年残奥会志愿者主题歌分别为《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我是明星》与《微笑北京》。歌曲-{zh:征;zh-hans:征;zh-hant:徵;zh-cn:征;zh-tw:徵;zh-hk:徵;zh-sg:征;zh-mo:徵;}-集过程中同时开办名为《唱响奥运》(北京电视台制作)、《放歌奥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倒计时一周年主题歌为《We Are Ready》,倒计时百日主题歌为《北京欢迎你》。 籌備工作 北京市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環境與通訊、奥运工程)、立法、人口審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筹备工作。 火炬接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又被称为“祥云”火炬,因其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火炬外形名为《祥云》,火炬内部燃烧系统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火炬设计研究规划工作从2005年8月开始,2005年12月6日开始公开征集火炬设计方案。北京奥组委执委会选定方案制成样品后,于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使用。 手持火炬长72厘米,分地面传递火炬和珠峰传递火炬两种,两者外形相同,但内部燃烧系统不同。火炬样品制作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的航天晨光完成。地面传递火炬燃烧系统采用双火焰、气相稳压技术,燃料为丙烷,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珠峰传递火炬燃烧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固体燃料,重约1.1公斤,可克服珠峰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极端不利条件,在0.3bar、-40℃的条件下火焰高度不小于25厘米,燃烧时间不低于7分钟。 火炬的创意灵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圖案,具有代表中國文化的標誌。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的主題是「和諧之旅」,以「點燃激情 傳遞夢想」()為口號。火炬接力歷時130天,總里程約13.7萬公里,包括五大洲的20座城市,參予傳遞火炬手達21,780人,是迄今為止線路最長、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奧運聖火傳遞。另外,這次的聖火傳遞與歷屆的最大不同的是所經的城市很少是奧運城市,而且很多都是第一次進行聖火傳遞。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24時,前中國体操运动员李宁作为最後一棒主火炬手飞天点燃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 參與國家及地區 2007年8月8日晚上,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向所屬的198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含有205個國家及地區)發出邀請函,包括在雅典奧運後新成為國際奧委會成員的馬紹爾群島、圖瓦盧及蒙特內哥羅。值得一提的是歷屆奧運會的發出邀請函儀式均是在瑞士洛桑的總部舉行的,而在主辦國的首都進行卻是首次。 韓国和朝鲜於2004年2月25日計劃兩隊聯合參賽,但因細節問題未能達成共識。雖然奧委會在2008年2月中對自行宣佈獨立的科索沃表示承認,不過科國被認為應來不及參與。同時,塞尔维亚聲明嚴禁科索沃運動員參與北京奧運。2008年7月24日伊拉克時間晚上7:00,伊拉克單方面宣佈由於政府干涉國家的體育發展,因而被國際奧委會禁賽。6天後,伊拉克與國際奧協會達成共識,再度恢復參與奧運的資格。國際奧委會於本屆奧運開幕前宣布,由於汶萊代表隊未能在奧運會前為其運動員註冊,因此被取消參賽資格,剩下204個國家及地區參賽。 志愿者 北京奧委會於2006年8月28日正式公佈招募此屆奧運及殘奧會義工的行動,於北京的申請者可在8月起報名,而「京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申請人」則可於12月起報名,另外在港澳、留學生及外國人就在翌年的3月報名。 報名的義工必須於1990年6月30日前出生、能於奧運或殘疾奧運中連續服務一星期以上、能應用基本的汉语和英语與「具備志願服務崗位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等。志愿者要於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间報名,經面試和培訓后,从2007年8月开始分批得到通知。整个招募行動會於2008年5月完成。 至於在香港舉行的馬術方面,也同樣有招募義工活動,負責招募的香港奧馬委執行機構奧運馬術公司表示會向全球招募1800人左右,條件是必須通曉中、英文及可以熟練的運用广东话、普通話和英語。結果消息公佈的第二天,即有500多人報名。 市场开发 本届奥运会耗资430亿美元,故此要開發市場。奥运会市场开发由国际奥委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和举办城市奥组委的市场开发计划组成。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计划由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计划和奥林匹克伙伴计划(TOP计划)以及相关计划组成。 門票 北京奧委會於2006年10月在北京宣佈此屆奧運的門票會由北京歌華特瑪捷票務有限公司独家供应。。 總數700萬張的可销售門票有七成會於主辦國—中國發售,其餘的210萬張會流出海外。在700萬張的可销售門票之內,開幕禮佔了6萬張。另外,北京奧組委表示除了游泳項目外,大部份的賽事門票都會以低價格採有上限和實名方式出售,以防止倒票行為出現。 北京奥组委同时安排了总量将近100万张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北京奥组委此前的规划,共有将近100万张价值5元(预赛阶段)和10元(决赛阶段)的奥运门票将通过全国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向学生-{}-发放。在总共700万张奥运会可销售票中,学生票大约占14%的比例,每张门票上都印有“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字样。据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奥林匹克教育处负责人介绍,发放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比赛项目。 2006年11月29日,北京奧組委公佈了奧運會門票價格(單位:人民币)。在全部可售票中,定價等於或低於100元的票數佔58%。預賽門票最低價為30元,最高價為300元;決賽門票最低價為60元,最高價為1,000元。當中,如自行車公路賽、田径的馬拉松等公開的比賽都會免持票觀賽。 開闭幕式方面,开幕式門票最低價為200元,最高價為5,000元。閉幕式門票最低價為150元,最高價為3,000元。另外,為鼓勵中國青少年到現場觀看比賽,特設“特殊定價門票”,預賽票價為5元,決賽票價為10元。 第一阶段售票工作于2007年4月15日開始分段銷售,8月24日分配抽签完毕。同年10月30日,第二階段預售展開,但由於在一小时內以電話注冊方式的來電達380萬個,加上官方票務網站瀏覽量巨大,技術問題中心於同日宣佈停止預售活動,11月5日公布新方案,同年12月10日-12月30日期间恢复了第二阶段售票。 第三階段售票工作于2008年5月5日-6月9日進行,共售出138萬張門票。至於第四階段則由7月25日於各比賽場館中出售最後82萬張的門票,一人最多只可買兩張門票,7月27日,全部门票均售完。 开闭幕式 2006年4月16日,開、閉幕式創作團隊揭曉。中國導演张艺谋擔任總導演,學者季羡林等多位人士作為文化藝術顧問。而作为艺术顾问之一的美国電影導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以抗议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态度为由,在2008年2月辞去了顾问一职。。有指本屆奧運的開幕式本於8月22日展開,隨後因照顧贊助商利益而改為7月25日,但由於當時是北京最炎熱的季節。因此在國際奧委會、中國奧委會等的共識下,決定開幕式於8月8日進行。 開幕式经过 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北京正式開幕,在俗稱「鳥巢」的國家體育場舉行,9萬1千多名觀眾以及多國元首政要參加了開幕典禮。典禮由張藝謀担任總導演。表演開場由2008名工作人員打著會發光的缶,缶每被打一次就會發一次光,構成中文數字及阿拉伯數字,倒數開幕秒數。隨後由永定門至主會場,沿北京城中軸線連續施放29個腳印造型的煙火(在現場觀看可發現煙火都有施放,但對電視轉播畫面則可能由於拍攝技術無法真實將煙火的盛況記錄下來,只有最後一個奧運開幕當天是真的煙火,其餘皆透過電腦修飾且為預先錄製的畫面,此事后被附会误传为全部焰火均由电脑3D制作。),象徵「第29屆奧運會一步一步走進北京」,開幕式正式展開。 開幕式的文藝表演名為《美麗的奧林匹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展示出中國四大發明、文字等中华历史,下篇展示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的繁荣景象。之後,中國歌手劉歡和英國著名歌手莎拉·布萊曼演唱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後,各國選手進場,出場順序按簡體中文名稱的筆劃順序。按慣例,首先進場是古代奧運發源地——希臘,第二个進場的是幾內亞,接著其他國家選手陸續進場,最後進場是东道主中國,由姚明擔任持旗手。 奥运主火炬点燃仪式,是由「體操王子」李寧以鋼線吊到高空,“空中漫步”绕场一周后,燃點“祥雲”造型的主火炬,象徵為期16日的北京奧運会正式開始。 整個開幕式的高潮是,九歲的林妙可与七歲女孩楊沛宜共同演出的《歌唱祖國》。演唱據導演陈其鋼事後表示,林妙可与楊沛宜,是“一个最完美的声音,加上一个我们认为最完美的形象和表现”。然而,於表演前、表演時中國大陆並未公開表示此為共同演出。林妙可聲音出自他人,聲音演出者亦因相貌問題(换牙期)而未親自登台,世界各地對中國政府此舉是否正當仍持保留態度。又由於中國並未如悉尼奧運般簽署保密協定,此種「事後誠實」使歐美傳媒對中國奧委會猛加抨擊,此事件被多個國際傳媒報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开幕式,重要环节都是幕后播放录音。其中悉尼交响乐团的“演奏”其实是墨尔本交响乐团在3个月前录制的。播放由他人演唱的录音时有发生,但播放由其他交响乐团演奏的录音却极为罕见。当局更与相关人士签署保密协议,不得透露实情,此事在8年后(2008年8月24日)才由澳大利亚报章《The Age》揭发;相对下,中国组织者并没有与相关人士签署保密协议,代唱一事更是奥组委自行说出,没有隐瞒。 閉幕式经过 2008年8月24日晚上8點—10點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羅格在解放軍軍樂隊的樂曲迎接下到場,並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及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久,名為《相聚》的文藝表演展開。 其後,204個國家及地區的持旗手分為兩組進場,最後出場的為中國,持旗手是本届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同时也是女单卫冕冠军张宁。其後,各國運動員不按國籍的一同進場,這是歷屆奧運的傳統。隨後,12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代表進場,3位新任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包括俄羅斯游手和世界冠軍波波夫向志愿者代表們獻花,以表达国际奥委会、運動員、傳媒以及觀眾對志愿者多日以來服務的鸣謝。 10分鐘後,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與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發表講話,羅格表示北京奧運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另外,兩人又表示北京政府主辦的奧運非常出色,多謝北京提供了16天精彩的賽事,以及總結本屆奧運的賽果,並認為本屆奧運是其中一屆最公平的賽事。其後,場館升英國國旗並奏該國國歌,又降奧運五環旗,比喻北京奧運正式結束,交由下屆主辦國英國主辦奧運。 在熄灭圣火的仪式上,由三位外國演員模仿運動員依依不捨的離開北京,在登機前的一刻,其中一位演員張開圖卷閱讀,與開幕式照應。之後,演員緩緩地合起圖卷,聖火亦慢慢的熄滅起來,這表示了各國運動員和觀眾等都對北京奧運的結束感到依依不捨。 比賽項目 | 至於在香港舉行的馬術方面,也同樣有招募義工活動,負責招募的香港奧馬委執行機構奧運馬術公司表示會向全球招募1800人左右,條件是必須通曉中、英文及可以熟練的運用广东话、普通話和英語。結果消息公佈的第二天,即有500多人報名。 市场开发 本届奥运会耗资430亿美元,故此要開發市場。奥运会市场开发由国际奥委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和举办城市奥组委的市场开发计划组成。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计划由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计划和奥林匹克伙伴计划(TOP计划)以及相关计划组成。 門票 北京奧委會於2006年10月在北京宣佈此屆奧運的門票會由北京歌華特瑪捷票務有限公司独家供应。。 總數700萬張的可销售門票有七成會於主辦國—中國發售,其餘的210萬張會流出海外。在700萬張的可销售門票之內,開幕禮佔了6萬張。另外,北京奧組委表示除了游泳項目外,大部份的賽事門票都會以低價格採有上限和實名方式出售,以防止倒票行為出現。 北京奥组委同时安排了总量将近100万张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北京奥组委此前的规划,共有将近100万张价值5元(预赛阶段)和10元(决赛阶段)的奥运门票将通过全国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向学生-{}-发放。在总共700万张奥运会可销售票中,学生票大约占14%的比例,每张门票上都印有“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字样。据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奥林匹克教育处负责人介绍,发放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比赛项目。 2006年11月29日,北京奧組委公佈了奧運會門票價格(單位:人民币)。在全部可售票中,定價等於或低於100元的票數佔58%。預賽門票最低價為30元,最高價為300元;決賽門票最低價為60元,最高價為1,000元。當中,如自行車公路賽、田径的馬拉松等公開的比賽都會免持票觀賽。 開闭幕式方面,开幕式門票最低價為200元,最高價為5,000元。閉幕式門票最低價為150元,最高價為3,000元。另外,為鼓勵中國青少年到現場觀看比賽,特設“特殊定價門票”,預賽票價為5元,決賽票價為10元。 第一阶段售票工作于2007年4月15日開始分段銷售,8月24日分配抽签完毕。同年10月30日,第二階段預售展開,但由於在一小时內以電話注冊方式的來電達380萬個,加上官方票務網站瀏覽量巨大,技術問題中心於同日宣佈停止預售活動,11月5日公布新方案,同年12月10日-12月30日期间恢复了第二阶段售票。 第三階段售票工作于2008年5月5日-6月9日進行,共售出138萬張門票。至於第四階段則由7月25日於各比賽場館中出售最後82萬張的門票,一人最多只可買兩張門票,7月27日,全部门票均售完。 开闭幕式 2006年4月16日,開、閉幕式創作團隊揭曉。中國導演张艺谋擔任總導演,學者季羡林等多位人士作為文化藝術顧問。而作为艺术顾问之一的美国電影導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以抗议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态度为由,在2008年2月辞去了顾问一职。。有指本屆奧運的開幕式本於8月22日展開,隨後因照顧贊助商利益而改為7月25日,但由於當時是北京最炎熱的季節。因此在國際奧委會、中國奧委會等的共識下,決定開幕式於8月8日進行。 開幕式经过 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北京正式開幕,在俗稱「鳥巢」的國家體育場舉行,9萬1千多名觀眾以及多國元首政要參加了開幕典禮。典禮由張藝謀担任總導演。表演開場由2008名工作人員打著會發光的缶,缶每被打一次就會發一次光,構成中文數字及阿拉伯數字,倒數開幕秒數。隨後由永定門至主會場,沿北京城中軸線連續施放29個腳印造型的煙火(在現場觀看可發現煙火都有施放,但對電視轉播畫面則可能由於拍攝技術無法真實將煙火的盛況記錄下來,只有最後一個奧運開幕當天是真的煙火,其餘皆透過電腦修飾且為預先錄製的畫面,此事后被附会误传为全部焰火均由电脑3D制作。),象徵「第29屆奧運會一步一步走進北京」,開幕式正式展開。 開幕式的文藝表演名為《美麗的奧林匹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展示出中國四大發明、文字等中华历史,下篇展示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的繁荣景象。之後,中國歌手劉歡和英國著名歌手莎拉·布萊曼演唱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後,各國選手進場,出場順序按簡體中文名稱的筆劃順序。按慣例,首先進場是古代奧運發源地——希臘,第二个進場的是幾內亞,接著其他國家選手陸續進場,最後進場是东道主中國,由姚明擔任持旗手。 奥运主火炬点燃仪式,是由「體操王子」李寧以鋼線吊到高空,“空中漫步”绕场一周后,燃點“祥雲”造型的主火炬,象徵為期16日的北京奧運会正式開始。 整個開幕式的高潮是,九歲的林妙可与七歲女孩楊沛宜共同演出的《歌唱祖國》。演唱據導演陈其鋼事後表示,林妙可与楊沛宜,是“一个最完美的声音,加上一个我们认为最完美的形象和表现”。然而,於表演前、表演時中國大陆並未公開表示此為共同演出。林妙可聲音出自他人,聲音演出者亦因相貌問題(换牙期)而未親自登台,世界各地對中國政府此舉是否正當仍持保留態度。又由於中國並未如悉尼奧運般簽署保密協定,此種「事後誠實」使歐美傳媒對中國奧委會猛加抨擊,此事件被多個國際傳媒報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开幕式,重要环节都是幕后播放录音。其中悉尼交响乐团的“演奏”其实是墨尔本交响乐团在3个月前录制的。播放由他人演唱的录音时有发生,但播放由其他交响乐团演奏的录音却极为罕见。当局更与相关人士签署保密协议,不得透露实情,此事在8年后(2008年8月24日)才由澳大利亚报章《The Age》揭发;相对下,中国组织者并没有与相关人士签署保密协议,代唱一事更是奥组委自行说出,没有隐瞒。 閉幕式经过 2008年8月24日晚上8點—10點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羅格在解放軍軍樂隊的樂曲迎接下到場,並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及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久,名為《相聚》的文藝表演展開。 其後,204個國家及地區的持旗手分為兩組進場,最後出場的為中國,持旗手是本届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同时也是女单卫冕冠军张宁。其後,各國運動員不按國籍的一同進場,這是歷屆奧運的傳統。隨後,12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代表進場,3位新任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包括俄羅斯游手和世界冠軍波波夫向志愿者代表們獻花,以表达国际奥委会、運動員、傳媒以及觀眾對志愿者多日以來服務的鸣謝。 10分鐘後,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與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發表講話,羅格表示北京奧運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另外,兩人又表示北京政府主辦的奧運非常出色,多謝北京提供了16天精彩的賽事,以及總結本屆奧運的賽果,並認為本屆奧運是其中一屆最公平的賽事。其後,場館升英國國旗並奏該國國歌,又降奧運五環旗,比喻北京奧運正式結束,交由下屆主辦國英國主辦奧運。 在熄灭圣火的仪式上,由三位外國演員模仿運動員依依不捨的離開北京,在登機前的一刻,其中一位演員張開圖卷閱讀,與開幕式照應。之後,演員緩緩地合起圖卷,聖火亦慢慢的熄滅起來,這表示了各國運動員和觀眾等都對北京奧運的結束感到依依不捨。 比賽項目 此屆奧運共設28個大項(38個分項),302個小項,小項比賽中男女子分別有165項和127項,混合比賽有10項。相較於上屆奧運會,本屆在田徑新增了女子3000米障礙賽1小項,游泳新增了男子和女子馬拉松游泳2小項,射擊取消了男子10米活動靶及女子雙不定向飛靶2小項;而自行車以男、女子小輪車(BMX)取代了男、女子計時賽, 乒乓球則以男、女子團體賽取代了男、女子雙打。另外,主辦單位特別舉行的北京2008武術比賽,並不屬於本屆奧運會正式項目或表演項目,運動員所得的獎牌也不會計算在獎牌榜中。 由於棒球和壘球將不會列入下屆倫敦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中,而且一直到2020年前,這兩個項目都不能成為奧運項目,因此此屆奧運是2020年以前最後一屆有棒球和壘球項目的奧運。以下是28個大項及其分項列表: 賽事焦點 京奧閉幕式後,不少傳媒選出了本屆奧運的賽事焦點,以下為路透社所選出的10大賽事焦點: 牙買加人博尔特於男子100米賽事以9秒69的成績刷新世界紀錄。 美國泳手菲爾普斯一圓八金夢,打破史畢茲在一屆奧運中奪得7面金牌的最高紀錄。 雅典奧運男子110米欄金牌得主劉翔因傷退出,無緣衛冕。 俄羅斯的伊辛巴耶娃第24次改寫女子撑杆跳的世界紀錄。 開幕式引人入胜。 德國舉重運動員施泰纳在奪金一刻親吻亡妻的相片。 美國的馬修·埃蒙斯在最後一發中以4.4環的成績將金牌拱手相讓,4年前的雅典奧運,他也因最後一發失準失去贏得金牌的機會。 牙買加博尔特在200米项目上再度打破世界紀錄。 阿富汗在跆拳道中贏得銅牌,是該國首面奧運獎牌。 愛沙尼亞大熱門格爾德·甘達奪得男子鐵餅的金牌。 總括而言,本屆奧運共打破132项奥运纪录以及43项世界纪录。 奖牌榜 本屆夏季奧運會共有87個國家或地區贏得獎牌。中國以48面金牌居冠,是奧運歷史上首個亞洲國家登上金牌榜首,而美國金牌數目不變,但金牌排行榜較上屆奧運下降一位;而上屆排行第三的俄羅斯後來居上,力壓英國。雖然如此,下一屆夏季奧運會主辦國英國分別在自行車、賽艇等項目奪得多面獎牌,令她們由上屆的第十跳升至第四位。本屆奧運共有3個國家贏得她們歷史性的首面奧運金牌,包括在田徑場上摘金的巴林、巴拿馬,及在柔道館中掄元的蒙古国;而曾獲八屆奧運曲棍球金牌的印度,則在射擊場中達成個人項目的首度封王;另外,阿富汗、多哥、毛里求斯及塔吉克斯坦等4國則於本屆奧運中首度贏得獎牌。 |
经济 康熙末年吏治松弛,贪污成风,加上诸王皇族同官僚结党营私,致使财政经济从中央到地方混乱不堪,“积弊甚大”。仅户部就亏空白银二百多万两。面对如此局面雍正帝在稅制上推動“摊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一系列改革。 同时,设会考府,清查亏空。推广养廉银制度,养廉银不但是一项经济政策,同时也是清朝前期整顿制度的一项综合改革措施。 文化 雍正帝在位期间还对科举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创考差先例,改革选派考官制度;变更考的试内容和重点;增设考试科目,考生的资格限制有所放宽;还创行“朝考”、翻译翰林“大考”等复试制,变通一试而定终身的制度;调整用人政策,数途并用,以抑科甲。这些措施的实行力剔积弊的施政作风。 蒙古与藏族 雍正二年(1724年)设置西宁办事大臣,办事大臣衙门最初设于察罕托洛亥(青海湖东南),后改驻西宁,故乾隆以后又称为西宁办事大臣。 雍正五年,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控制。 西南各族 廢除西南少數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用朝廷分發的流官,史稱“改土歸流”,派遣官吏統治,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及同化。 社会 清朝自雍正帝在位期间起实施“废除贱籍”這一项改革。雍正帝下令为賤民开豁为民(又稱開豁為良),编入正户,准許置產定居、考試,宣示廢除賤民階級,但影響有限,未能改變社會大眾的歧視風氣,賤民仍然存在,如福州疍民和墮民等群體較明顯存續到清末,及所謂發功臣暨披甲家為奴或辛者庫。 外交 严厉禁止天主教傳教 與俄罗斯帝国訂定《恰克圖條約》,还曾派遣正式使团前往莫斯科,1731年1月26日,托时使团在克里姆林宫,觐见俄国女皇安娜一世恭贺其登基,德新使团还于次年访问了彼得堡。 海禁问题上,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地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廣東人移民台灣,但对外洋回来的人民仍有戒心。雍正严禁中国商人出海经商,还设置各种障碍,并说道“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在沿海各省的要求下,虽放宽海禁,但仍加以限制盘剥。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 陵墓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的盛京三陵。清入关后,从顺治帝、康熙帝都安葬到北京东边的遵化县马兰峪皇家陵园,即清东陵。雍正帝另选北京西边的易县开辟自己的陵墓,即清西陵。 家族 后妃 后代 皇子 养子 皇女 养女 雍正朝有永和宮公主及永和宮格格等稱,由於當時世宗的親生女兒皆已離世,此時居住在六宮區域的公主應為其養女。 評價 《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於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於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清世宗实录》:天表奇伟,隆准颀身,双耳半垂,目光炯照,音吐洪亮,举止端凝。……幼耽书诗,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旁彻性宗之旨。天章濬发,立就万言。书法遒雄,妙兼众体。毎筹度事理,评骘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 李氏朝鲜君臣受儒家正统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对清国以及清国皇帝的态度多持批评态度,甚至有妖魔化倾向。朝鲜人毫无忌讳地记录康熙帝的“雌雄眼”容貌,还认为雍正帝贪财爱银。但是朝鲜使臣李樴亲见雍正“气象英发,语言洪亮”。 英國歷史學家史景遷認為,雍正的父親康熙為政寬鬆,執政末期受儲立之爭所擾且出現典型長壽帝王的統治能力退化現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滿清實已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農民生活水準惡化的危機;由於雍正即位時正處於政治歷練、精神與人格上的成熟階段(45歲),因此得以精準的分析問題並有魄力的作出應對。他的改革同時包含力行整頓與和現實的妥協(如火耗歸公與養廉銀)。雖然史學家黃仁宇認為雍正未能瞭解與解決明清兩代作為內歛式王朝的根本問題,但滿清得以建立起一套繼續運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統治體制,而未淪為「立國百年而亡」的異族王朝,此當歸功於雍正一朝的改革。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评价雍正:“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赞扬不值。而批臣下之折,尤有趣味,所降谕旨,洋洋数千言,倚笔立就,事理洞明,可谓非常之才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珍认为雍正是一位善于观察与思考者,其思想的敏锐性以及思维广度与深度,都超过允禩、允禵等人。 中國歷史學家钱穆認為:「雍正是有名能专制的。他的上一代是康熙。在中國歷史上,康熙也算是一個好皇帝,至於雍正便太專制了。我們現在看他的硃批上諭,就可以看出清代皇帝是如何般統制中國的。在當時,全国各地地方长官一切活动他都知道,大概全國各地,都有他私派的特务人员的。因此許多人的私生活,连家人父子親戚的琐碎事,都瞒不过他。一切奏章,他都詳細批。他虽精明,同時是独裁。但他有他的精力,他有他的聰明,中外事,無論大小,旁人還不知道,他已經知道了……不能說皇帝私下決定了,不再給政府行政長官預聞就可辦。這決不能說是一種制度,也不能說它是習慣法,只能說它是法術。為什麼?因為這是純粹出之於私心的。而私心則決不能形成出制度。」 争议 即位之谜 從古至今民間多年來有「十改-{于}-」和「十改第」的說法,指因為「-{于}-」字和「第」字在構做上均含有「十」字,所以雍正把遺詔上「傳位十四子」一句改為「傳位-{于}-四子」或「傳位第四子」,進而把皇位繼承權從身為康熙帝第十四個兒子的允禵手上奪去。 「十改-{于}-」和「十改第」這兩個說法已被中華民國(臺灣)中央研究院的人員加以否定。他們說清朝時代的官方文書裡如果提及皇族和皇帝的子嗣,文書裡一定會把那人的正式爵位、皇室兄弟之間的排名與名字完整列出。根據中央研究院現在保存的康熙遺詔,雍正在遺詔上被稱為「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如此類推,如果康熙原本是屬意讓允禵繼位的話,那文書裡則會把允禵寫成「貝勒皇十四子胤禵」,寫法與「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完全不同。 康熙遺詔亦以滿文和蒙文書寫與中文一同的內容。滿文裡,「-{于}-」和「十」兩字的寫法完全不同,並沒有矯飾可能。亦有觀點指出「-{于}-」字是簡體字,等於繁體字裡的「-{於}-」字。因為「-{於}-」和「十」寫法差別甚大,所以在更改方面會有難度。 康熙帝傳位雍正帝之徵兆 徵兆一:「康熙六十年正月,命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皇十二子貝子胤祹、世子弘晟以御極六十年,告祭永陵、福陵、昭陵。」康熙登基一甲子六十年之重大祭告先祖非同一般,派遣雍親王胤禛主持,豈能不具備重大意義?為何不是派遣支持皇十四子胤禵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或是皇三子胤祉? 徵兆二:康熙御極六十年派雍親王胤禛祭祖此舉,讓廢太子胤礽之師王掞看出端倪,故於三月「大學士王掞密奏請建儲,至是監察御史陶彝、任坪、范長發等人曾疏請建儲,帝不悅,並掞切責之。諸王、大臣奏請治大學士王掞罪,帝赦不治。」這亦可視為康熙安排接班人的佈署跡象之一,畢竟皇十四子胤禵尚且領兵在西北,一旦提早公佈,易生事端。 徵兆三:「五月壬戌,命撫遠大將軍胤禵移駐甘州。以年羹堯總督四川陝西,色爾圖署四川巡撫。」康熙以皇四子雍親王胤禛之親信年羹堯箝制皇十四子胤禵的軍後補給已然成形。 徵兆四: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命撫遠大將軍胤禵復往軍前。十月,命雍親王胤禛率弘昇、延信、孫渣齊、隆科多、查弼納、吳爾台察閱京師通州倉廒。」康熙指示由雍親王胤禛親率隆科多、查弼納等眾多京師王公重臣,竟然只為「察閱京師通州倉廒」,已有不尋常跡象。 徵兆五:「十一月帝不豫,駐蹕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康熙駕崩前祀天仍然未派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代祀,更未召皇十四子胤禵返京,此時康熙意欲傳位於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已然十分明顯。 雍正時期大興文字獄,是為了打擊全國各地對雍正皇帝和朝廷散布不實謠言的逆黨,此事件甚至波及多位雍正的親兄弟、雍正重臣隆科多、年羹堯等多人。 雍正三年二月,諭示康熙帝皇八子罪狀;四年正月除宗籍,易名“阿其那”(滿語罵人的話,意義眾說紛紜,有「馱負罪過」、「驅趕犬隻」、「冷凍的魚」等眾說),九月死。康熙帝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雍正三年二月,諭示康熙帝皇九子罪狀,八月革爵;四年五月改名“塞思黑”(意为「顫抖」,也有人說是「刺傷人的野豬」),八月死。雍正三年二月,諭示康熙皇十子胤䄉罪狀;後被圈禁。雍正二年七月,命同母弟、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守陵;三年二月,諭示其罪狀,十二月降爵;四年五月禁錮。雍正六年六月,康熙皇三子胤祉因罪降爵;八年二月復親王爵,五月因康熙皇十三子之喪時「遲到早散,面無戚容」而削爵拘禁。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 死因之谜 流傳著各種雍正皇帝死因。 病死:有人认为雍正帝“是中风死去的”。 丹药中毒:近年来由于对清代的档案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也有很大可能,而乾隆帝即位后,马上将圆明园内的炼丹道士和民间术士全部赶出。某些近年與雍正帝有關的電視劇集(例如後宮甄嬛傳)都根據此說法而描述雍正之死因。 轶事典故 个人信仰 雍正帝篤信佛教,熱衷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與密宗的章嘉活佛交往密切;雍正也研究禪宗,精通《金剛經》,並著作佛學書籍數部,為章嘉活佛認可其參透三關,成為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位自認為已覺悟的皇帝。雍正帝也喜歡道教,常常服食道士的金丹。雍正元年重申禁止天主教,史稱雍正禁教。 喜爱装扮 雍正皇帝委託宮廷畫師郎世寧,創作一幅《雍正行樂圖》(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顯示雍正喜愛打扮成不同年代的各式人物。 早期未即位前(九子奪嫡時期),就曾委託畫師給自己家人畫《春耕圖》進獻給康熙皇帝以表明無爭位之心,後來的乾隆皇帝也有相似的喜好。 影視作品 《雍正皇夜盜香妃》-鄺山笑飾 《呂四娘》-李英飾 《江湖三女俠》-林蛟飾 《血滴子》-江洋飾 《十大刺客》-劉志榮飾 《雍正大破十八銅人》-黃文豪飾 《雍正命喪少林門》-陳鴻烈飾 《呂四娘闖少林》-黃家達飾 《江南八大俠》-岳華飾 《功夫皇帝》-狄龍飾 《雍正大帝》-庹宗華飾 《江湖奇侠传》-郑少秋飾 《雍正與年羹堯》-徐少強飾 《大內群英》-萬梓良飾 《清宮啓示錄》-劉永飾 《清宮劍影錄之大將軍年羹堯》-白彪飾 《呂四娘》-呂良偉飾 《皇上保重》-劉兆銘飾 《滿清十三皇朝》-煒烈飾 《血滴子秘史》-葉志康飾 《雍正皇帝》-劉信義飾 《武尊少林》、《乾隆大帝》-羅樂林飾 《九王奪位》、《九五至尊》-江華飾 《書劍恩仇錄》-王衞國飾 《大刺客》-張兆輝飾 《新方世玉》、《延禧攻略》-王繪春飾 《騙中傳奇》-艾威飾 《玉指環》-秦漢飾 《江山為重》-劉冠雄飾 《雍正王朝》、《李卫当官》、《李卫当官2》-唐国强饰 《康熙微服私访记》-郝心饰 《刺虎》-巍子饰 《皇太子秘史》-趙鴻飛饰 | 在整饬吏治的同时又打击朋党势力,他看到朋党之间各抒政见,妄议朝政,扰乱君父视听,妨碍坚持既定的政策,认为“朋党最为恶习”,因此宣称“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务期振数百年颓风,以端治化之本”。 秘密立储 改善祕密立储制度,即皇帝在位时不公开宣布太子,而将写有继承人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皇帝去世后,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这样使得皇位继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不過此制僅乾隆和咸豐兩帝即位時施行過。 用人方法 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尧和隆科多。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兼理藩院,赐太子太保衔,被雍正尊称为“舅舅”。显赫异常,但未过几年,即被雍正整肃。雍正三年七月削隆科多太保銜;雍正四年正月削職;雍正五年十月廷臣上四十二罪款,下獄,永遠禁錮;雍正七年六月,死於禁所。其較為寵信的四位臣工:李衛(江苏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李卫和张廷玉為漢人,田文镜为汉军的旗人,以民族分,漢族佔了四分之三,足見雍正確實了解也重用漢人。雍正四年十二月,河南、陝西、四川均攤丁銀入地併徵;謝濟世劾田文鏡,被褫職,發赴阿爾泰軍前效力,陸生楠亦以黨援同時遭遣。 整顿旗务 清兵入关以后,国家承平日久,军备废弛。而作为大清军队主力的八旗兵也是丧失斗志,特别是在旗的八旗子弟,每日游手好闲,贪图享乐。雍正帝对于此情此景对八旗旗务进行了一些整顿,例如:给那些无所事事的旗人分的土地和农具,让其自力更生,派遣八旗子弟去前线参战等。 雍正八案 九子奪嫡、胤禵软禁、年羹堯案、曾静吕留良案、隆科多案、谢济世案、陆生楠案、屈大均案。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貴妃死;十二月斬《西征隨筆》作者汪景祺。雍正四年三月,錢名世以曾投詩年羹堯獲罪,雍正親書「名教罪人」懸其家門,又命文臣作詩文刺惡他。雍正四年九月,查嗣庭以謗訕下獄,五年五月死,戮屍。雍正七年五月,曾靜供稱因讀呂留良書而有謀反;十年十二月,治呂留良罪,與兒子呂葆中、門人嚴鴻逵一同戮屍,斬另一兒子呂毅中與門生沈在寬。雍正七年九月,頒行《大義覺迷錄》。 军事 年羹尧先后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赴青海征讨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元年三月,封年羹堯三等公;四月命康熙皇十四子留護康熙帝遺體;五月,生母仁壽皇太后死;八月,密封立四子弘曆之上諭於正大光明匾後;十月授年羹堯撫遠大將軍。雍正二年三月,平定青海,進年羹堯為一等公。成为实际的西北王。雍正三年三月,下詔斥責年羹尧,四月調為杭州將軍,六月削太保銜,七月黜為閑散旗員,十二月廷臣上九十二罪款,賜死,斬其子年富。 经济 康熙末年吏治松弛,贪污成风,加上诸王皇族同官僚结党营私,致使财政经济从中央到地方混乱不堪,“积弊甚大”。仅户部就亏空白银二百多万两。面对如此局面雍正帝在稅制上推動“摊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一系列改革。 同时,设会考府,清查亏空。推广养廉银制度,养廉银不但是一项经济政策,同时也是清朝前期整顿制度的一项综合改革措施。 文化 雍正帝在位期间还对科举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创考差先例,改革选派考官制度;变更考的试内容和重点;增设考试科目,考生的资格限制有所放宽;还创行“朝考”、翻译翰林“大考”等复试制,变通一试而定终身的制度;调整用人政策,数途并用,以抑科甲。这些措施的实行力剔积弊的施政作风。 蒙古与藏族 雍正二年(1724年)设置西宁办事大臣,办事大臣衙门最初设于察罕托洛亥(青海湖东南),后改驻西宁,故乾隆以后又称为西宁办事大臣。 雍正五年,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控制。 西南各族 廢除西南少數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用朝廷分發的流官,史稱“改土歸流”,派遣官吏統治,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及同化。 社会 清朝自雍正帝在位期间起实施“废除贱籍”這一项改革。雍正帝下令为賤民开豁为民(又稱開豁為良),编入正户,准許置產定居、考試,宣示廢除賤民階級,但影響有限,未能改變社會大眾的歧視風氣,賤民仍然存在,如福州疍民和墮民等群體較明顯存續到清末,及所謂發功臣暨披甲家為奴或辛者庫。 外交 严厉禁止天主教傳教 與俄罗斯帝国訂定《恰克圖條約》,还曾派遣正式使团前往莫斯科,1731年1月26日,托时使团在克里姆林宫,觐见俄国女皇安娜一世恭贺其登基,德新使团还于次年访问了彼得堡。 海禁问题上,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地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廣東人移民台灣,但对外洋回来的人民仍有戒心。雍正严禁中国商人出海经商,还设置各种障碍,并说道“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在沿海各省的要求下,虽放宽海禁,但仍加以限制盘剥。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 陵墓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的盛京三陵。清入关后,从顺治帝、康熙帝都安葬到北京东边的遵化县马兰峪皇家陵园,即清东陵。雍正帝另选北京西边的易县开辟自己的陵墓,即清西陵。 家族 后妃 后代 皇子 养子 皇女 养女 雍正朝有永和宮公主及永和宮格格等稱,由於當時世宗的親生女兒皆已離世,此時居住在六宮區域的公主應為其養女。 評價 《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於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於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清世宗实录》:天表奇伟,隆准颀身,双耳半垂,目光炯照,音吐洪亮,举止端凝。……幼耽书诗,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旁彻性宗之旨。天章濬发,立就万言。书法遒雄,妙兼众体。毎筹度事理,评骘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 李氏朝鲜君臣受儒家正统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对清国以及清国皇帝的态度多持批评态度,甚至有妖魔化倾向。朝鲜人毫无忌讳地记录康熙帝的“雌雄眼”容貌,还认为雍正帝贪财爱银。但是朝鲜使臣李樴亲见雍正“气象英发,语言洪亮”。 英國歷史學家史景遷認為,雍正的父親康熙為政寬鬆,執政末期受儲立之爭所擾且出現典型長壽帝王的統治能力退化現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滿清實已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農民生活水準惡化的危機;由於雍正即位時正處於政治歷練、精神與人格上的成熟階段(45歲),因此得以精準的分析問題並有魄力的作出應對。他的改革同時包含力行整頓與和現實的妥協(如火耗歸公與養廉銀)。雖然史學家黃仁宇認為雍正未能瞭解與解決明清兩代作為內歛式王朝的根本問題,但滿清得以建立起一套繼續運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統治體制,而未淪為「立國百年而亡」的異族王朝,此當歸功於雍正一朝的改革。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评价雍正:“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赞扬不值。而批臣下之折,尤有趣味,所降谕旨,洋洋数千言,倚笔立就,事理洞明,可谓非常之才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珍认为雍正是一位善于观察与思考者,其思想的敏锐性以及思维广度与深度,都超过允禩、允禵等人。 中國歷史學家钱穆認為:「雍正是有名能专制的。他的上一代是康熙。在中國歷史上,康熙也算是一個好皇帝,至於雍正便太專制了。我們現在看他的硃批上諭,就可以看出清代皇帝是如何般統制中國的。在當時,全国各地地方长官一切活动他都知道,大概全國各地,都有他私派的特务人员的。因此許多人的私生活,连家人父子親戚的琐碎事,都瞒不过他。一切奏章,他都詳細批。他虽精明,同時是独裁。但他有他的精力,他有他的聰明,中外事,無論大小,旁人還不知道,他已經知道了……不能說皇帝私下決定了,不再給政府行政長官預聞就可辦。這決不能說是一種制度,也不能說它是習慣法,只能說它是法術。為什麼?因為這是純粹出之於私心的。而私心則決不能形成出制度。」 争议 即位之谜 從古至今民間多年來有「十改-{于}-」和「十改第」的說法,指因為「-{于}-」字和「第」字在構做上均含有「十」字,所以雍正把遺詔上「傳位十四子」一句改為「傳位-{于}-四子」或「傳位第四子」,進而把皇位繼承權從身為康熙帝第十四個兒子的允禵手上奪去。 「十改-{于}-」和「十改第」這兩個說法已被中華民國(臺灣)中央研究院的人員加以否定。他們說清朝時代的官方文書裡如果提及皇族和皇帝的子嗣,文書裡一定會把那人的正式爵位、皇室兄弟之間的排名與名字完整列出。根據中央研究院現在保存的康熙遺詔,雍正在遺詔上被稱為「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如此類推,如果康熙原本是屬意讓允禵繼位的話,那文書裡則會把允禵寫成「貝勒皇十四子胤禵」,寫法與「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完全不同。 康熙遺詔亦以滿文和蒙文書寫與中文一同的內容。滿文裡,「-{于}-」和「十」兩字的寫法完全不同,並沒有矯飾可能。亦有觀點指出「-{于}-」字是簡體字,等於繁體字裡的「-{於}-」字。因為「-{於}-」和「十」寫法差別甚大,所以在更改方面會有難度。 康熙帝傳位雍正帝之徵兆 徵兆一:「康熙六十年正月,命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皇十二子貝子胤祹、世子弘晟以御極六十年,告祭永陵、福陵、昭陵。」康熙登基一甲子六十年之重大祭告先祖非同一般,派遣雍親王胤禛主持,豈能不具備重大意義?為何不是派遣支持皇十四子胤禵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或是皇三子胤祉? 徵兆二:康熙御極六十年派雍親王胤禛祭祖此舉,讓廢太子胤礽之師王掞看出端倪,故於三月「大學士王掞密奏請建儲,至是監察御史陶彝、任坪、范長發等人曾疏請建儲,帝不悅,並掞切責之。諸王、大臣奏請治大學士王掞罪,帝赦不治。」這亦可視為康熙安排接班人的佈署跡象之一,畢竟皇十四子胤禵尚且領兵在西北,一旦提早公佈,易生事端。 徵兆三:「五月壬戌,命撫遠大將軍胤禵移駐甘州。以年羹堯總督四川陝西,色爾圖署四川巡撫。」康熙以皇四子雍親王胤禛之親信年羹堯箝制皇十四子胤禵的軍後補給已然成形。 徵兆四: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命撫遠大將軍胤禵復往軍前。十月,命雍親王胤禛率弘昇、延信、孫渣齊、隆科多、查弼納、吳爾台察閱京師通州倉廒。」康熙指示由雍親王胤禛親率隆科多、查弼納等眾多京師王公重臣,竟然只為「察閱京師通州倉廒」,已有不尋常跡象。 徵兆五:「十一月帝不豫,駐蹕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康熙駕崩前祀天仍然未派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代祀,更未召皇十四子胤禵返京,此時康熙意欲傳位於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已然十分明顯。 雍正時期大興文字獄,是為了打擊全國各地對雍正皇帝和朝廷散布不實謠言的逆黨,此事件甚至波及多位雍正的親兄弟、雍正重臣隆科多、年羹堯等多人。 雍正三年二月,諭示康熙帝皇八子罪狀;四年正月除宗籍,易名“阿其那”(滿語罵人的話,意義眾說紛紜,有「馱負罪過」、「驅趕犬隻」、「冷凍的魚」等眾說),九月死。康熙帝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雍正三年二月,諭示康熙帝皇九子罪狀,八月革爵;四年五月改名“塞思黑”(意为「顫抖」,也有人說是「刺傷人的野豬」),八月死。雍正三年二月,諭示康熙皇十子胤䄉罪狀;後被圈禁。雍正二年七月,命同母弟、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守陵;三年二月,諭示其罪狀,十二月降爵;四年五月禁錮。雍正六年六月,康熙皇三子胤祉因罪降爵;八年二月復親王爵,五月因康熙皇十三子之喪時「遲到早散,面無戚容」而削爵拘禁。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 死因之谜 流傳著各種雍正皇帝死因。 病死:有人认为雍正帝“是中风死去的”。 丹药中毒:近年来由于对清代的档案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也有很大可能,而乾隆帝即位后,马上将圆明园内的炼丹道士和民间术士全部赶出。某些近年與雍正帝有關的電視劇集(例如後宮甄嬛傳)都根據此說法而描述雍正之死因。 轶事典故 个人信仰 雍正帝篤信佛教,熱衷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與密宗的章嘉活佛交往密切;雍正也研究禪宗,精通《金剛經》,並著作佛學書籍數部,為章嘉活佛認可其參透三關,成為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位自認為已覺悟的皇帝。雍正帝也喜歡道教,常常服食道士的金丹。雍正元年重申禁止天主教,史稱雍正禁教。 |
历史 呼和浩特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 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林胡、楼烦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地区游牧生活。战国时代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打败林胡、楼烦这两个游牧民族之后,在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建云中城。中原华夏民族开始在呼和浩特定居。“赵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三十六郡,呼和浩特附近的云中郡就是其中一郡。汉武帝时,云中是防备匈奴的前哨和远征匈奴的基地之一。今新城区的塔利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北魏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千米的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盛乐经济园区西。唐朝貞觀年间,唐军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呼和浩特市北蜈蚣坝)。708年(景龙二年),唐王朝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辽代的“丰州”也在这里,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建金,仍称丰州,是当时的军事重镇,也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州邑之一。元朝時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刘秉忠诗曰:“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 元朝被明朝推翻之后,蒙古人退居塞外,建立北元政权。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十三大塞王辖区,当时呼和浩特属晋王辖区,为东胜卫所在地。1388年北元分裂为东部鞑靼和西部瓦剌。15世纪末,东部蒙古首领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实现“中兴”。1572年,蒙古首领达延汗的孙子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并在今玉泉区境内建“库库和屯”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订立的藩属关系,阿勒坦汗被封为“顺义王”。明政府于万历年间赐库库和屯汉名“归化”,意思是令少数民族归顺、化一,服从明朝廷的统治。此即归化城(即旧城)。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又在归化城东部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即新城),后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化县。 1913年,中華民國將之改名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省成立,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蒙疆政权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本战败后,复称归绥市。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撤县设归绥市,1954年,内蒙古、绥远合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由张家口市迁到这里,并设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 1963年,将土默特旗划归乌兰察布盟。 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1995年11月21日,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1996年5月18日,乌兰察布盟的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地理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北面是阴山山脉的大青山,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面是河套地区,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千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等,1958年兴建红领巾水库,库容1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呼和浩特属于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季风影响显著。冬季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温暖,相对湿润,降水量超过全年的65%。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超过286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西南年均降水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1月平均气温-11.6℃,极端最低气温-32.8℃(1951年2月6日)。7月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8.9℃(2010年7月30日)。年平均气温6.7℃。 政治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呼和浩特市现辖4个市辖区、4个县、1个旗。 市辖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 县: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 旗:土默特左旗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28717人,增长17.59%。年平均增长率为1.63%。其中,男性人口为1462277人,占51.01%;女性人口为1404338人,占48.9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13。0-14岁人口为398716人,占13.91%;15-64岁人口为2248977人,占78.4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8922人,占7.64%。 | 地理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北面是阴山山脉的大青山,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面是河套地区,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千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等,1958年兴建红领巾水库,库容1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呼和浩特属于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季风影响显著。冬季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温暖,相对湿润,降水量超过全年的65%。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超过286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西南年均降水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1月平均气温-11.6℃,极端最低气温-32.8℃(1951年2月6日)。7月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8.9℃(2010年7月30日)。年平均气温6.7℃。 政治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呼和浩特市现辖4个市辖区、4个县、1个旗。 市辖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 县: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 旗:土默特左旗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28717人,增长17.59%。年平均增长率为1.63%。其中,男性人口为1462277人,占51.01%;女性人口为1404338人,占48.9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13。0-14岁人口为398716人,占13.91%;15-64岁人口为2248977人,占78.4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8922人,占7.64%。 2018年末,全市有常住人口31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8.3万人,城镇化率69.8%。全市户籍人口245.8万人。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446,100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66,61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79,485人,增长20.21%,年平均增长率为1.86%。其中,男性人口为1,740,118人,占总人口的50.5%;女性人口为1,705,982人,占总人口的49.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0-14岁的人口为479,255人,占总人口的13.91%;15-59岁的人口为2,345,550人,占总人口的68.06%;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21,295人,占总人口的18.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12,099人,占总人口的11.9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727,517人,占总人口的79.1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18,583人,占总人口的20.85%。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5.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283.39万人,乡村人口71.7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9.80%,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男性人口179.20万人,女性人口175.91万人。 民族 全市居住着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36个民族。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43,814人,占85.42%;蒙古族人口为398,688人,占11.5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03,598人,占3.0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45,167人,增长17.82%,占总人口比例下降1.74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34,318人,增长36.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74个百分点。其中,蒙古族人口增加112,719人,增长39.4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59个百分点;回族人口增加3,217人,增长7.77%,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5个百分点;满族人口增加11,246人,增长36.7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5个百分点。 交通 呼和浩特交通发展较快,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 航空 空运交通方面,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是内蒙古第一大航空枢纽,位于市区东南15公里处,航线基本覆盖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及中小城市。2018年新机场选址报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新址搬迁工作基本结束,预计2019年间进场施工。新机场名为“呼和浩特敕勒川国际机场”,新机场按照4F级标准设计,可以起降绝大多数客货运机型。新机场建设完成后预计于2030年达到年客运量2500万人次和年货运量35万吨。 铁路 铁路交通方面,有呼和浩特站与呼和浩特东站两大客运站,有始发开往北京西、上海、成都、兰州、西寧、西安、杭州及昆明等的列车,还有途径列车通往天津、哈尔滨、沈阳、杭州、深圳、广州、乌鲁木齐等的列车,区内有始发开往乌海西、二连、东胜西、通辽、乌兰浩特、锡林浩特、额济纳的列车,以及开往包头、集宁南的城际动车组列车,范围覆盖全区所有盟市。呼和浩特站每周三、四有发往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2019年底,隨著呼張高鐵及京張高鐵全線通車,草原动车最快2小时9分可抵京。京呼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北京至兰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铁的全线开通,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畅通呼包鄂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并提出共建轨道上的呼包鄂乌,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12月8日,据包头站消息,呼包鄂乌城际管内动车组列车开行铁路e卡通服务。 公路 公路交通方面,最早建成的高速公路有(現納入和)。将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驾车时间缩短到5个小时。、过境。有开往蒙古、俄罗斯边境省区通车的6条客运班车路线。省级大通道贯穿内蒙古全境。市内已建成成网状的高架快速路,大大缓解了呼和浩特城区车辆拥堵问题。 市内交通 市内有4000余辆出租车,昼夜服务,收費为:起步价¥8,2公里,之後每公里¥1.3,停车等候或时速低于12km/h收费每5分钟¥1.3,21:00-06:00,每车1公里加收的夜间行驶费¥0.1,行驶10公里后每公里¥1.5,每程收燃油附加费¥1。 呼和浩特地铁共规划有5条线路,目前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均已开通,1号线一期工程东起坝堰(机场)站,西至伊利健康谷站,全线长21.72公里,共设车站20座,2019年12月29日开通试运营。2号线一期工程东北起塔利东路站,南至阿尔山路站,全线长27.3公里,共设车站24座,于2020年10月1日开通初期运营。 经济 2018年,呼和浩特市实现生产总值29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6%。 食品加工、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光伏材料、电子信息被称为呼和浩特的六大优势支柱产业。2018年,六大产业产值总计1157.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6.3%,占呼和浩特工业总产值的82.6%。 呼和浩特是中国著名的奶业基地,总部位于呼和浩特金川经济园区的伊利集团和位于呼和浩特盛乐经济园区的蒙牛集团,是当今中国奶业界的两大企业,其产品行销中国各地以及周边国家。 2005年,中国政府正式授予呼和浩特市“中国乳都”的称号。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逐渐成为该市的经济支柱,其中金融服务业水平在内蒙古地区列首位。 |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9月5日,来自各地的殖民者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代表決定終止對英貿易,不接納「唐申德法案」,號召欧洲殖民者加強武裝,準備作戰。 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成為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一場武力衝突。 1775年5月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召開,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隊的總司令 1776《常識》一書出版。作者湯馬斯·培恩,在這本小冊子中提出殖民地必須獨立,原因首先英國剝削殖民地利益;其次,北美洲不是大不列顛的,美洲上是有法國人、德國人等在這新世界追求自由及財富的。這本書在北美洲十分流行,其有很大影響。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言新國家是獨立的,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美国独立战争 北美殖民地於18世紀逐漸繁盛,在經濟上也開始尋求獨立,減少對英國的依賴。然而這引來英國不滿,因為英國希望可以利用北美殖民地,作為它廉價的原材料的供應地,以及商品的傾銷市場。英國政府乃率先頒布法令,不准殖民地居民向西開拓,並禁止其發行自己的紙幣,再對其課以重稅及解散其議會,這使得殖民地居民發動了大規模示威。英國當局乃在1770年3月5日与反抗英國的波士頓居民发生冲突,形势无法控制时英国士兵开了枪引发了双方的打斗,称为“波士顿屠杀”,製造了「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4年英國當局更頒布5項「不可容忍法案」,激化雙方的矛盾。1774年9月5日,除喬治亞州外,12個殖民地的代表會議選派56名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通過宣言,並建立大陸協會。新英格蘭的人民組織民兵,並於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佈13個殖民地獨立。 在乔治·华盛顿的带领下,北美殖民者在對英國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贏得勝利,並且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1783年美英於巴黎簽署美英巴黎條約。與會者除美英代表外,還有法國與西班牙代表。會談中,法西代表漠視美方利益,美方秘密與英方交涉,最後美國以平等地位與英國締約,也受國際承認。 1787年制憲會議 为了团结起来壮大力量共同反抗殖民统治,北美的13个原大英帝国殖民地通过《邦聯條例》在名义上組成一个统一的联盟,但是由于《邦联条例》规定任何州都拥有对任何提议的否决权,并且也没有赋予邦联政府任何征税的权力:完全只能依赖各州自觉,而没有任何权力强制要求各州支付拖欠的费用。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各州开始为保护各自的利益而产生纠纷和争议。这此情况下,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麦迪逊建议各州政府派出专员“出于对各方共同利益和长久和谐统一的考量,并结合整个美利坚合众国各州间贸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在1786年9月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来自5个州的代表们决定召开一次制宪会议来讨论对邦联条例进行改进,这次会议于1787年5月14日在费城召开。不过由于18世纪末的交通还很不方便,会议直到5月25日日才正式召开,从这天起直至9月17日,共计来自12个州的55位代表参加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并最终制订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这次会议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由麥迪遜撰寫,作為憲法的第一至第十條修正案補充聯邦憲法內沒有的規定人民基本權利,又訂明政教分離原則。 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買案讓農民得以使用重要的密西西比河水路,把法國勢力從美國西部邊界移除,並且提供美國農人一塊廣大的土地。 幾個星期以後,英國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開戰。美國當時的收入仰賴向歐洲輸出農產品,因此試圖同時對兩個戰爭中的強權出口食物和原料,以及在它們與它們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間運輸產品來獲利。當這個行為對兩個戰爭國有利的時候,它們便會准許,然而當這個行為無利於他們的時候便予以反對。 當1805年法國海軍在特拉法尔加戰役中被摧毀後,英國希望斷絕法國的海外貿易紐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報復美國的貿易行為,英國於是對美國海岸實施封鎖。受制于英國海權的美國在1812年向英國宣戰1812战争又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焚烧了当时还是木造建筑的白宫前身。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但是雙方最終都一無所獲。這場戰爭是美國至今為止最後一次被敵對軍隊入侵本土大陸。 被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的這場戰爭強烈地刺激國內的民族主義。昭昭天命的信念開始在美國民眾中蔓延,人們認為美國被賦予向西方拓展,“從大洋到大洋”的命運。這個觀念也導致1846年圍繞得克薩斯州獨立的美墨戰爭的爆發。取得壓倒性勝利的美國迫使墨西哥割讓包括今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科羅拉多等其三分之一的領土,基本確立美國今日的版圖。 然而新取得的廣大領土加劇國內存在已久的奴隸制度之爭。自從1820年開始支持廢奴的北方和支持蓄奴的南方之間逐漸建立起不可挽回的敵對,隨著建立在廢奴理念的共和黨候選人林肯在1860年的總統選舉勝利,以南卡罗来纳州為首的11個南方蓄奴州宣布脫離聯邦,南北戰爭爆發。 南北战争 隨著林肯在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勝利,南方奴隸制的數州宣布脫離聯邦,成立以傑佛遜·戴維斯為總統的美利坚联盟国(邦聯)。接下來的四年,爆發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或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发生于1861至1865年期间。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邦聯)。 据估计约有10%的20-45岁北方男性和30%的18-40岁南方白人男性在战争中死亡。日益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北部各州擊敗以種植園農業爲主的南部各州。但是雙方共600,000至700,000的美國人犧牲,並且許多南方土地被毀壞。最終,邦聯將軍羅伯特·李投降,從而讓南方獨立及維持奴隸制的夢想破碎。在邦联总司令罗伯特·李投降后的第六日,林肯被当时小有名气的演员和邦联同情者约翰·威尔克斯·布斯用枪暗杀身亡。戰後,由北方廢奴主義者和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分別通過憲法第十三至十五修正案,正式廢除奴隸制度,而美國也進入重建時期。 美國本土的資本主義革命也開始迅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顯著增長。在1896年,美國在如鋼鐵等的很多製造業上甚至超越英法德等老牌工業國家。然而,高速增長的經濟也帶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直接導致其後的進步時期。 這段時間也是一個空前的移民高潮,有3700萬人在1840年與1920年間移居美國,範圍包括歐洲、非洲以至亞洲。這除為美國提供充足勞動力外,並令先前未開發的區域得以開發,如加州中部。美國種族之間衝突開始,大量黑人遭受壓迫,以便白人農民和大農場經營者可以接管他們的土地。 鍍金時期 內戰後美國政府鼓勵民眾向西移民,還鼓勵修築鐵路,連接西部至經濟較發達的東岸地區。同時西部不少地方自1850年代都發現金礦,吸引不少居於東岸的人淘金。1869年連接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竣工,鐵路帶給美洲原住民更多衝突,當當地美洲原住民首領和移民簽訂土地協議時,雙方對協議內容有不同理解。原住民不能理解移民的私有財產理念,他們認為自己能在土地上打獵。為生存而戰,許多原住民買槍械,襲擊移民宅地、馬車隊、鐵路和美國騎兵。而美國白人則大量屠殺原住民賴以為生的野牛,由1860年的1500萬頭,到1885年只剩下2000頭。原住民被迫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莊稼,他們不習慣種植,不能成為美國公民。原住民與美軍長期戰鬥,使土著幾乎滅亡。1890年,最後一次戰鬥屠殺200多名蘇族人。不久後所有的土著都被趕進保留地。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永遠結束。 這段時間美國利用其充足的人口、國内工業發展和一系列的國際投機活動,令美國國際影響力迅速攀升。從1870年至1900年,總GNP從74億漲到187億美元,換算成1958年幣值人均GNP從531美元漲到1011美元,幾乎成長一倍;鋼鐵產量甚至從800噸大幅上升至11200噸,是30年前的14倍。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成為世界工業大國,工業生產總值與人均收入位列全球第一,並出現新的科技(如電報和贝塞麦转炉炼钢法),興建更大的鐵路網絡。被後世稱為「鍍金時期」。 在這個時期,美國也成為國際性參與者。在美西戰爭中,美国获胜,古巴独立,西班牙割让关岛和波多黎各予美国,并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把菲律宾卖给美国,引发美菲战争。 1877年爆發「大起義」(The Great Uprising)-全國性鐵路工人罷工事件。起初是在西佛吉尼亞州的馬丁斯堡,因B&O鐵路公司(B&O Railroad)降低工人工資,鐵路工人罷工抵制,海斯總統派遣聯邦軍隊鎮壓工人,造成罷工浪潮擴張至馬里蘭、賓夕法尼亞、伊利諾等州,造成多名工人傷亡,最終遭至聯邦軍隊鎮壓。 曾領導普爾曼市火車工廠工人罷工,以抵抗資方降低工資,遭到聯邦軍隊介入與法庭禁制令而平息,事後尤金·V·德布斯被監禁。 咆哮的二十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元氣大傷,美國卻因置身事外,損失不多,聲望大為增加。 1920年,禁酒令生效,第十八條修正案禁止製造、銷售、進口和出口酒精。結果令到在城市的非法酒精成為一項大生意,主要由詐騙販控制著。第二個三K黨在1922年至1925年間迅速增長,然後衰弱。移民法以嚴格限制新來的移民數量。由於這段時期的巨大經濟繁榮,所以1920年代被稱為咆哮的二十年代。爵士樂在年輕一代中很受歡迎,因此這十年也被稱為爵士時代。 經濟大蕭條(1929年-1939年)和羅斯福新政(1933年-1936年)是美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歷史上重塑國家的決定性時刻。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在整個1920年代,農產品價格不斷降低,工業利潤大幅增長,美國經濟發展得異常繁榮。這波經濟成長還被信貸上升和股票市場的興盛推波助瀾。終於股市在1929年10月大崩盤,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大萧条。 為了復甦經濟,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政府1933年上任后,開始奉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理論而實行新政,大幅增加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然而新政卻沒有完全生效,美國經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徹底復甦。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對抗軸心國。接下來的戰爭成為美國歷史上代價最高昂的一場戰爭,然而前線和大後方創造的大量工作機會、以及軍工產業帶動的生產復甦,使美國經濟完全走出大恐慌的陰霾。美國婦女也因此大規模踏入工作職場。 冷战初期 在戰爭勝利後,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再次受到战争所带来的经济上和社会上的重创。美國儘管在二次大戰中付出沉重代價,但由於美國本土未曾遭战火波及,在戰勝國中損失相對較小。美國藉著其經濟和軍事力量,成為世界頭號大國,蘇聯為與其平起平坐,引發冷戰及軍備競賽。美國代表的是資本主義和自由民主制,而蘇聯則代表共產主義和計劃經濟。蘇聯的崛起和意識形態的差異,與美國理念格格不入,雙方衝突造成1940年代末期開始的冷戰。自1945年起,美國和蘇聯在許多地區和國家,進行一連串代理人戰爭,最先有東德和西德的分裂,後來包括朝鮮戰爭,以至六十年代初觸發核大戰危機的古巴導彈危機。 冷戰期間,蘇聯大力發展太空科技,派出全球首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美國警覺到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上的落後,美國政府開始大力培養數學和科學人才,在美國太空總署的努力下,於1969年第一次成功派人登上月球。 民權運動與高速发展时期 美國和蘇聯的冷戰至這段時期仍未停止。其間美國和蘇聯展開一連串的太空競賽,蘇聯派出世界首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國則派太空人首次登陸月球。 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1955年—1968年)是美國民權運動的一部分,於1950年代興起,直至1970年代,是美國黑人為爭取與白人同等的地位而發起的群眾性鬥爭運動,乃是經由非暴力的抗議行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民權的群眾鬥爭,這個全國性政治運動除了黑人外,亦有不少白人支持。 嬉皮文化,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出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他們提倡非傳統宗教,批評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他們批評政府對公民的權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貪婪,傳統道德的狹窄和戰爭的無人道性。他們將他們反對的機構和組織稱為「陳府」或「建制」(The Establishment)。 70年代越南爆發戰爭,北越與南越開戰,美國為阻止蘇聯和中國大陸共產勢力擴張,决定介入越戰。其間美軍傷亡人數不斷增加,国内反越战運動高漲,其中肯特大學的反戰遊行,遭到國民警衛隊鎮壓成為了整個反戰運動的最高潮。儘管尼克森政府對肯特大學的鎮壓慘案不斷道歉,這個事件也成了美國的污點之一,最終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逐步从越南撤军。1975年,北越統一越南。 1967年底特律騷亂,發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這場騷亂於1967年7月23日星期日早上開始,當時警方掃蕩一間位於第十二街和克萊爾蒙特街交界的無牌照酒吧,支持者及旁觀市民與警方發生衝突,並進一步演變成美國歷史上最多人死亡的暴動事件之一,事件持續5日。 1969年6月28日的石牆暴動同性戀者開始大規模的組織起來要求合法的地位、社會認同和平等權利。 美國新左派,泛指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時期的左翼激進政治運動,主體為大學生。此名源自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在1960年發表的一封公開信 《致新左翼的一封信》(Letter to the New |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言新國家是獨立的,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美国独立战争 北美殖民地於18世紀逐漸繁盛,在經濟上也開始尋求獨立,減少對英國的依賴。然而這引來英國不滿,因為英國希望可以利用北美殖民地,作為它廉價的原材料的供應地,以及商品的傾銷市場。英國政府乃率先頒布法令,不准殖民地居民向西開拓,並禁止其發行自己的紙幣,再對其課以重稅及解散其議會,這使得殖民地居民發動了大規模示威。英國當局乃在1770年3月5日与反抗英國的波士頓居民发生冲突,形势无法控制时英国士兵开了枪引发了双方的打斗,称为“波士顿屠杀”,製造了「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4年英國當局更頒布5項「不可容忍法案」,激化雙方的矛盾。1774年9月5日,除喬治亞州外,12個殖民地的代表會議選派56名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通過宣言,並建立大陸協會。新英格蘭的人民組織民兵,並於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佈13個殖民地獨立。 在乔治·华盛顿的带领下,北美殖民者在對英國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贏得勝利,並且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1783年美英於巴黎簽署美英巴黎條約。與會者除美英代表外,還有法國與西班牙代表。會談中,法西代表漠視美方利益,美方秘密與英方交涉,最後美國以平等地位與英國締約,也受國際承認。 1787年制憲會議 为了团结起来壮大力量共同反抗殖民统治,北美的13个原大英帝国殖民地通过《邦聯條例》在名义上組成一个统一的联盟,但是由于《邦联条例》规定任何州都拥有对任何提议的否决权,并且也没有赋予邦联政府任何征税的权力:完全只能依赖各州自觉,而没有任何权力强制要求各州支付拖欠的费用。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各州开始为保护各自的利益而产生纠纷和争议。这此情况下,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麦迪逊建议各州政府派出专员“出于对各方共同利益和长久和谐统一的考量,并结合整个美利坚合众国各州间贸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在1786年9月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来自5个州的代表们决定召开一次制宪会议来讨论对邦联条例进行改进,这次会议于1787年5月14日在费城召开。不过由于18世纪末的交通还很不方便,会议直到5月25日日才正式召开,从这天起直至9月17日,共计来自12个州的55位代表参加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并最终制订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这次会议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由麥迪遜撰寫,作為憲法的第一至第十條修正案補充聯邦憲法內沒有的規定人民基本權利,又訂明政教分離原則。 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買案讓農民得以使用重要的密西西比河水路,把法國勢力從美國西部邊界移除,並且提供美國農人一塊廣大的土地。 幾個星期以後,英國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開戰。美國當時的收入仰賴向歐洲輸出農產品,因此試圖同時對兩個戰爭中的強權出口食物和原料,以及在它們與它們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間運輸產品來獲利。當這個行為對兩個戰爭國有利的時候,它們便會准許,然而當這個行為無利於他們的時候便予以反對。 當1805年法國海軍在特拉法尔加戰役中被摧毀後,英國希望斷絕法國的海外貿易紐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報復美國的貿易行為,英國於是對美國海岸實施封鎖。受制于英國海權的美國在1812年向英國宣戰1812战争又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焚烧了当时还是木造建筑的白宫前身。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但是雙方最終都一無所獲。這場戰爭是美國至今為止最後一次被敵對軍隊入侵本土大陸。 被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的這場戰爭強烈地刺激國內的民族主義。昭昭天命的信念開始在美國民眾中蔓延,人們認為美國被賦予向西方拓展,“從大洋到大洋”的命運。這個觀念也導致1846年圍繞得克薩斯州獨立的美墨戰爭的爆發。取得壓倒性勝利的美國迫使墨西哥割讓包括今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科羅拉多等其三分之一的領土,基本確立美國今日的版圖。 然而新取得的廣大領土加劇國內存在已久的奴隸制度之爭。自從1820年開始支持廢奴的北方和支持蓄奴的南方之間逐漸建立起不可挽回的敵對,隨著建立在廢奴理念的共和黨候選人林肯在1860年的總統選舉勝利,以南卡罗来纳州為首的11個南方蓄奴州宣布脫離聯邦,南北戰爭爆發。 南北战争 隨著林肯在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勝利,南方奴隸制的數州宣布脫離聯邦,成立以傑佛遜·戴維斯為總統的美利坚联盟国(邦聯)。接下來的四年,爆發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或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发生于1861至1865年期间。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邦聯)。 据估计约有10%的20-45岁北方男性和30%的18-40岁南方白人男性在战争中死亡。日益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北部各州擊敗以種植園農業爲主的南部各州。但是雙方共600,000至700,000的美國人犧牲,並且許多南方土地被毀壞。最終,邦聯將軍羅伯特·李投降,從而讓南方獨立及維持奴隸制的夢想破碎。在邦联总司令罗伯特·李投降后的第六日,林肯被当时小有名气的演员和邦联同情者约翰·威尔克斯·布斯用枪暗杀身亡。戰後,由北方廢奴主義者和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分別通過憲法第十三至十五修正案,正式廢除奴隸制度,而美國也進入重建時期。 美國本土的資本主義革命也開始迅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顯著增長。在1896年,美國在如鋼鐵等的很多製造業上甚至超越英法德等老牌工業國家。然而,高速增長的經濟也帶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直接導致其後的進步時期。 這段時間也是一個空前的移民高潮,有3700萬人在1840年與1920年間移居美國,範圍包括歐洲、非洲以至亞洲。這除為美國提供充足勞動力外,並令先前未開發的區域得以開發,如加州中部。美國種族之間衝突開始,大量黑人遭受壓迫,以便白人農民和大農場經營者可以接管他們的土地。 鍍金時期 內戰後美國政府鼓勵民眾向西移民,還鼓勵修築鐵路,連接西部至經濟較發達的東岸地區。同時西部不少地方自1850年代都發現金礦,吸引不少居於東岸的人淘金。1869年連接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竣工,鐵路帶給美洲原住民更多衝突,當當地美洲原住民首領和移民簽訂土地協議時,雙方對協議內容有不同理解。原住民不能理解移民的私有財產理念,他們認為自己能在土地上打獵。為生存而戰,許多原住民買槍械,襲擊移民宅地、馬車隊、鐵路和美國騎兵。而美國白人則大量屠殺原住民賴以為生的野牛,由1860年的1500萬頭,到1885年只剩下2000頭。原住民被迫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莊稼,他們不習慣種植,不能成為美國公民。原住民與美軍長期戰鬥,使土著幾乎滅亡。1890年,最後一次戰鬥屠殺200多名蘇族人。不久後所有的土著都被趕進保留地。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永遠結束。 這段時間美國利用其充足的人口、國内工業發展和一系列的國際投機活動,令美國國際影響力迅速攀升。從1870年至1900年,總GNP從74億漲到187億美元,換算成1958年幣值人均GNP從531美元漲到1011美元,幾乎成長一倍;鋼鐵產量甚至從800噸大幅上升至11200噸,是30年前的14倍。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成為世界工業大國,工業生產總值與人均收入位列全球第一,並出現新的科技(如電報和贝塞麦转炉炼钢法),興建更大的鐵路網絡。被後世稱為「鍍金時期」。 在這個時期,美國也成為國際性參與者。在美西戰爭中,美国获胜,古巴独立,西班牙割让关岛和波多黎各予美国,并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把菲律宾卖给美国,引发美菲战争。 1877年爆發「大起義」(The Great Uprising)-全國性鐵路工人罷工事件。起初是在西佛吉尼亞州的馬丁斯堡,因B&O鐵路公司(B&O Railroad)降低工人工資,鐵路工人罷工抵制,海斯總統派遣聯邦軍隊鎮壓工人,造成罷工浪潮擴張至馬里蘭、賓夕法尼亞、伊利諾等州,造成多名工人傷亡,最終遭至聯邦軍隊鎮壓。 曾領導普爾曼市火車工廠工人罷工,以抵抗資方降低工資,遭到聯邦軍隊介入與法庭禁制令而平息,事後尤金·V·德布斯被監禁。 咆哮的二十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元氣大傷,美國卻因置身事外,損失不多,聲望大為增加。 1920年,禁酒令生效,第十八條修正案禁止製造、銷售、進口和出口酒精。結果令到在城市的非法酒精成為一項大生意,主要由詐騙販控制著。第二個三K黨在1922年至1925年間迅速增長,然後衰弱。移民法以嚴格限制新來的移民數量。由於這段時期的巨大經濟繁榮,所以1920年代被稱為咆哮的二十年代。爵士樂在年輕一代中很受歡迎,因此這十年也被稱為爵士時代。 經濟大蕭條(1929年-1939年)和羅斯福新政(1933年-1936年)是美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歷史上重塑國家的決定性時刻。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在整個1920年代,農產品價格不斷降低,工業利潤大幅增長,美國經濟發展得異常繁榮。這波經濟成長還被信貸上升和股票市場的興盛推波助瀾。終於股市在1929年10月大崩盤,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大萧条。 |
建国:独立宣言、美国开国元勋、美国宪法历史 主要政党:聯邦黨、民主共和党、民主党历史、共和党历史 政治制度:众议院、参议院、选举人团 美国外交史 外交政策:门罗主义、大棒政策。杜鲁门主义 外交事件:香蕉戰爭。雅尔塔会议。厨房辩论、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军事史 美國領土變遷 近代:1812年战争、美墨戰爭;美西战争(古巴)、美菲战争(菲律宾) 现代:一战、二战(太平洋战争、诺曼底登陆)。朝鲜战争、猪湾事件、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美国科技史 美国文化史 | (1980年至今) 分类历史索引 美国人口史 美国移民史 美国经济史 金融体系: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美联储、布雷顿森林体系 经济事件:大萧条、石油危机、次贷危机 美国政治史 建国:独立宣言、美国开国元勋、美国宪法历史 主要政党:聯邦黨、民主共和党、民主党历史、共和党历史 政治制度:众议院、参议院、选举人团 美国外交史 外交政策:门罗主义、大棒政策。杜鲁门主义 外交事件:香蕉戰爭。雅尔塔会议。厨房辩论、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军事史 |
1770年,莫札特在米蘭寫下歌劇《》,演出得到成功,使莫札特陸續接到更多歌劇委託。後來他與父親二度返回米蘭,為了籌劃《》(1771年)和《》(1772年)的創作及演出。李奧波德希望這些成果能為自己的兒子謀得合適的職位。也曾考慮聘用莫札特,但由於其母親瑪麗亞·特蕾莎女皇不同意而作罷。 任職於薩爾斯堡宮廷(1773年-1781年) 前期(1773年-1777年) 1773年3月13日,莫札特與父親回到薩爾斯堡,並為當時的親王大主教聘用。莫札特不僅在家鄉有眾多朋友與仰慕者,也有機會在各類型作品間探索,包括交響曲、奏鳴曲、弦樂四重奏、彌撒曲、小夜曲及一些小型歌劇。同年莫札特停留於維也納時創作了他早期的6首弦樂四重奏(K.168-173),可能是受到海頓作品20-6首弦樂四重奏的激發。1775年4月至12月間,莫札特對小提琴協奏曲有了興趣,並著手寫了5首小提琴協奏曲(之後他未再創作此曲種),尤以後三首(K.216, K.218, K.219)最受歡迎,展現莫札特在這類型作品的練達。1776年,他的興趣轉向至鋼琴協奏曲,直到隔年初莫札特共完成了4首鋼琴協奏曲(第6號-第9號),被時人評論為是具突破性的作品。 縱使有著不凡的音樂成就,莫札特愈發對薩爾斯堡的環境不滿,並努力在其他地方謀職。可能原因有兩個,一來是薪資過低,每年僅有150弗羅林;再者是莫札特渴望創作歌劇,但薩爾斯堡不怎麼提供這種機會,這種狀況在1775年宮廷劇院關閉後更為明顯,而該地的另一間劇院多保留給外訪劇團的演出。此前莫札特已二度至外地求職,首次是在1773年7月至9月探訪維也納時,後來則是在1774年12月至1775年3月前往慕尼黑,但兩次都沒有成功;即使其歌劇《假扮园丁的姑娘》在慕尼黑的首演受到歡迎。 巴黎之行與返回(1777年-1781年) 《波隆納的莫札特》由一位無名畫家成畫於1777年的薩爾斯堡,是波隆納的马蒂尼为他的作曲家肖像画廊而订购的。這幅肖像现存于波隆納市音乐博物馆。关于这幅肖像,列奥波尔德·莫扎特在當年12月22日一封致马蒂尼神父的信中写道:「這件作品藝術創作的價值不怎麼吸引人,但以相似度的觀點來說我向你保證,它很完美。」 經過一年的準備,1777年8月,莫札特辭去其薩爾斯堡的職務,9月23日便再次啟程前往異地求職。他先到了慕尼黑,又經奧格斯堡輾轉至曼海姆,並結識了曼海姆知名樂團的成員,不過他尋覓新工作的前景依舊無望。同樣在曼海姆,他疯狂地愛上了音樂名門韋伯家的千金,女高音歌手,这引发了他父亲的怒火,他要求他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事业。重新振作後,莫札特於1778年3月14前往巴黎,繼續謀求新職務。 從巴黎寄給莫札特的信件中,其中一封提議了在凡爾賽宮擔任管風琴師的職位,但莫札特對這個想法不感興趣。在超過半年的失業下,莫札特開始負債,並變賣了一些貴重物品。而在同年7月3日,莫札特的母親病逝。這時莫札特依附於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秘書(他曾幫助他七岁时的巡迴演出),並居住在他的宅邸。 在莫札特於巴黎求職時,其父親也在薩爾斯堡積極幫他找尋工作,且在地方權貴的引薦下,莫札特得到一個作為宮廷管風琴師兼樂團首席的職位,年薪有450弗羅林;但他卻不願接受。與此同時,莫札特和格林的關係逐漸變差,最後他選擇遷出。在巴黎的時日,莫札特寫下了與著名的《巴黎》交響曲,後者於當年6月首演。1778年9月,莫札特離開巴黎,前往史特拉斯堡,而後他又逗留於曼海姆及慕尼黑,仍希冀能取得薩爾斯堡以外的新工作,但此時他的經濟狀況依舊不理想。在慕尼黑,莫札特再度遇見了阿罗伊齐亚,而這時她已是一名成功的歌手,且已爱上了另一位歌劇演員。種種的不如意令莫札特不得不返回家鄉,並在1779年1月15日抵達薩爾斯堡,他的父親先前已說服親王大主教重新聘用他;雖然接受了新職務,莫札特對薩爾斯堡的不滿卻未因此而消減。 離開 1780年11月,他從慕尼黑收到一份創作歌劇的委託,劇名為《依多美尼歐,克里特之王》,在1781年1月29日首演时获得巨大成功。這使得莫札特在3月被召喚至維也納;但此時大主教柯羅雷多也在當地參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的登基典禮。這對柯羅雷多來說是一舉兩得,因為他同時能確保莫札特不會脫離他的掌控。縱然莫札特得繼續服侍柯羅雷多,他仍構想著更遠大的計畫,如同他寫給其父親的信中提到的: 莫札特確實很快就見到皇帝,皇帝後來也以作曲委託和兼職來支持他的事業。 在上述的信件中,莫札特也提到了他打算以獨奏家的身分參與所舉辦的音樂會之演出,這是一系列高收益的展演;但這個想法也是在地方權貴向柯羅雷多勸說後才得以實現的。 莫札特長期以來對柯羅雷多的不滿除了因為低薪、公共設施不足,還包括其演出被盡可能的限制在薩爾斯堡內,極不自由。同年5月,莫札特試圖辭職但被拒絕,引發了他與大主教的爭執,而且日益嚴重,因為李奧波德同樣反對莫札特辭職,甚至在多次的書信往來中敦促兒子與大主教和解;莫札特卻依舊堅持自己的立場。6月,莫札特的辭呈被批准了,但他得到的回覆是極具侮辱性的。莫札特決定前往維也納發展,成為一名獨立的演奏家及作曲家。 維也納(1781年-1791年) 初期 莫札特在維也納的新事業展開得相當順利。他時常作為鋼琴家演出,1781年12月24日,莫札特在一個由宮廷舉行的競演中與克萊門蒂比試,從此確立他「維也納最優秀的鋼琴家」之地位。他也以作曲家身分活躍,1782年,約瑟夫二世要求他完成一部德語歌劇,即後來的《後宮誘逃》,於該年7月16日首演後造成轟動,之後其演出遍及各德語區。這建立了莫札特作為作曲家的名聲。 發展 在1782到1783年間,莫札特受到奧地利官員的影響,開始認識並逐漸熟悉巴赫和韓德爾的作品。史威登收藏了大量巴洛克時期名作曲家的手稿,莫札特在研讀過後開始將一些巴洛克音樂元素、對位法融會到自己的音樂語法裡,最直接的成果表現在同時期的《》;晚年創作的《第四十一號交響曲》及《魔笛》也可窺見賦格的運用。 約莫在1783年底至1784年,莫札特在維也納見到了海頓,兩人從此成為教學相長的忘年之交;閒暇之餘,兩人還會找來其他人共同即興演奏弦樂四重奏。1785年初,莫札特獻給海頓一套弦樂四重奏集,共六首,即著名的《》(第14-19號);這套曲集創作於1782年-1785年間,被認為是對海頓於1781年出版的作品33-弦樂四重奏之響應。 1785年,海頓在聽過莫札特所獻的弦樂四重奏後,對李奧波德·莫札特說道:“在上帝面前,我要誠實地告訴你,你的兒子是我所認識或知道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他有最好的作曲學問,也很有品味。” 而莫札特對海頓的描述:「只有他具備了能使我歡笑並且深入我心靈的秘密。」 自1782年到1785年間,莫札特每隔數月便定期推出一部鋼琴協奏曲,在音樂會演出並由自己擔綱鍵盤手。這段期間的作品即是他《》的第11至25號,至今仍膾炙人口,並令後世見證了該體裁的流變與完善。當音樂廳場地已滿時,他會預訂一些非傳統的表演場所,例如公寓(Trattnerhof)大廳、餐館(Mehlgrube)內的舞廳等。這些演出也相當受歡迎,成功建立了作曲家與聽眾的良好互動。 隨著事業順遂及收入增加,莫札特和妻子的生活也日漸奢侈。他們先是搬到一間高級公寓,年租高達460弗羅林;莫札特又向維也納最優秀的製琴師,購買一台要價900弗羅林的古鋼琴;後來還花300弗羅林買了一張撞球桌。莫札特除了把長子卡爾送進學費高昂的寄宿學校,家裡也多請了傭人。在這樣的生活方式下積蓄自然有限,而此時短暫的高所得並不能紓解莫札特晚年的困頓。 1784年12月14日,莫札特加入共濟會,並迅速地晉升為會長(1785年4月)。共濟會在莫札特的餘生扮演著重要角色,他除了時常與會並結交許多好友,還創作不少作品供共濟會各種場合使用,其中有《》(K.477)。 投入歌劇 雖然1781年的《後宮誘逃》得到成功,但莫札特在接下來的四年都沒有推出完整且具代表性的歌劇作品,反而致力於創作及演出其鋼琴作品。1785年底,莫札特開始了與劇本作者洛伦佐·达·彭特的合作,後者是維也納劇場的官方詩人。彭特根據劇作家博馬舍「費加洛三部曲」的第二部撰寫腳本,莫札特再為其配上音樂,即《費加洛婚禮》。起初皇帝迫於其題材敏感,禁止其上演,後來在輿論壓力下,才允許莫札特在稍加修改後演出;《費加洛婚禮》於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首演並受到了歡迎。後來莫札特前往布拉格,《費加洛婚禮》在那裡得到更熱烈的迴響。為了向布拉格致意,他寫下了《》(又名「布拉格」,K. 504)獻給這座城市。 他隨後收到當地劇院指揮的要求,希望他能夠為接下來的一季再寫一齣歌劇。莫札特再次请彭特填詞,此作便是《唐·喬望尼》,於1787年10月在布拉格首演,反應仍舊熱烈;但一年後在維也納並沒有獲得同樣的成功。而在同年的5月28日,莫札特的父親李奧波德過世,因而沒能見到《唐·喬望尼》首演時的盛景。 晚景 1787年,年輕的貝多芬在維也納待了數個星期,希望能在莫札特門下學習,但沒有確切的證據指明這兩位作曲家曾碰過面。同年12月,莫札特終於在貴族的引薦下得到一個穩定的職位;約瑟夫二世任命莫札特為「宮廷室內樂作曲家」,其業務自從一個月前格魯克去世後一直沒人負責。這個職位是兼職性質的,年薪有800弗羅林,工作內容只有為霍夫堡宮的年度舞會寫作舞曲;這份中等收入對晚年拮据的莫札特格外重要。皇帝這般舉動也可能是為了將頂尖作曲家圈束於維也納,避免他們向外地尋求更好的職缺。 自1786年莫札特停止了頻繁的音樂會演出後,其收入便驟然減少。尤其1788年開打的令當時音樂家的日子更為難過,因為無論貴族或資產階級對音樂產業的贊助能力都降低了。 1788年中,莫札特一家從維也納市中心搬到阿爾瑟格倫德郊區,可能是為減少租金花費。研究指出,莫札特在搬家前仍未撙節其支出,而僅僅是丟棄一些家用品以增加新居的居住空間。之後莫札特開始借錢,常常是向他在共濟會的朋友借貸;莫札特在此後似乎陷入某種憂鬱,他的支出也有所減少。但莫札特依舊維持多產,當年的6到8月,他一連完成了三首交響曲(第39至41號)。 1790年1月26日,《女人皆如此》在維也納首演,這也是莫札特與彭特合作的最後一部歌劇。同年2月,約瑟夫二世駕崩,他的繼位人利奧波德二世既不喜歡莫札特,也對共濟會不懷好感;而好友海頓也去了倫敦,使得這段時間的莫札特意志更加消沉。也大約是在這時期,莫札特為了開源而展開數次的長途旅程:他在1789年春季拜訪了萊比錫、德勒斯登與柏林,隔年又前往法蘭克福、曼海姆及其他德意志城市。 1791年,也是莫札特生命的最後一年,他依然展現旺盛的創作力。1月他完成了《》,也是他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又在4月寫下了《》。約莫6月,莫札特的友人兼劇團歌手伊曼紐爾·席卡內德託他寫一齣歌劇,並提供了劇本,即是後來的《魔笛》。 莫札特晚年的財務問題到這時才逐漸好轉。雖然證據不大全面,但似乎來自匈牙利和阿姆斯特丹的贊助人以年金支付了莫札特為其創作的場合音樂;而他也從販售之前創作的舞曲中獲利。莫札特不再向普赫貝格借錢,並開始償還過去的債務。 在創作《魔笛》的過程中,莫札特還收到其他作曲委託。6月中他先為寫了經文歌《》。7月,一位不知名人士要求他創作一部喪用彌撒曲,且必須匿名;該人士後來已知是,他的目的可能是想將作品著作權據為己有,而此作便是《安魂曲》。8月,莫札特又收到一份緊急委託,是為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創作歌劇,即《狄托的仁慈》,而且必須於3周內寫完,以能趕在典禮前排演。 病逝 9月6日,《狄托的仁慈》上演,而莫札特也大約在此時感覺身體有恙,但他仍繼續完成《魔笛》。當月30日,莫札特親自指揮《魔笛》的首演,大受歡迎。接著他又馬不停蹄的作曲,10月中便完成了《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再來則繼續寫作《安魂曲》。到了11月20日,莫札特健康狀況直下,他開始臥床不起,並出現水腫、疼痛及嘔吐等症狀。12月5日,年僅35歲的莫札特辭世,死因没有确定,后世学者认为他可能死于旋毛虫病、流感、水银中毒。2000年後的分析主要認為是風濕或者病菌引發的肾病。 莫札特死後留下未完成的《安魂曲》,由於他在受託之初只收到一半的酬勞,其妻子康絲坦茲希望將作品交由其他作曲家完成,並假託為莫札特所寫,好收取剩餘的酬勞。康絲坦茲先找了,但後者只寫了一部分便放棄了;她因而委託丈夫的學生蘇斯邁爾完成。完整的《安魂曲》在1792年被交付給了瓦爾塞根伯爵。事實上,有關《安魂曲》的種種傳說大都是康斯坦茲捏造的,這樣她才能從委託人和出版商那得到更大利益。 莫札特的葬禮於當月7日舉行,一如維也納平和的喪葬習俗,甚少哀悼者出席,當中包括薩里耶利、史威登與蘇斯邁爾。莫札特的遺體被葬在維也納郊區的,其家族與朋友共有的靈位中;而非如電影《阿瑪迪斯》或民間相傳,被草率地埋在亂葬崗。之後於當月在維也納和布拉格舉辦的追思會,皆有眾多追悼者參與。而在莫札特死後的短時間內,其聲譽便有了充分提升:音樂學家開始撰寫他的傳記,其全作品集也被競相出版。 評價 莫扎特是當代的音樂神童,他的才能展現在演奏及作曲等領域,然個人卻始終困於父威與貴族之間,長時間不得其志。即使在移居維也納後,他的生活也未見好轉,在貧困交加中過世。19世紀多數的討論與研究,多聚焦在莫扎特的生活之慘淡,對比其創作能量之旺盛,其間明顯且強烈的反差。20世紀以來,隨各類資料的出土,輿論對莫扎特的認識始有新一層面,包括他在作品(例如目錄第231號的降B大调卡农)及書信中所露出的,時而促狹、時而近乎猥褻的面向,均透過資料的解讀,而還原其人性。此外,莫扎特能在18世紀末的歐洲取得如此可觀的成就,除自身才氣過人之外,其父的照顧、指導與教育亦功不可沒。在列奧波爾德·莫扎特的推展與擘劃下,莫扎特在成年前便得以在歐洲旅行演奏,接觸各類音樂與風格,據此豐富自己的創作手法。以現代觀點來看,父親無疑是一位成功的音樂經紀人,這類觀點在近年逐漸受到重視。 作品 如同海頓一般,莫札特的音樂常被看作是古典風格的成熟與典範之作。在他開始作曲時,歐洲的音樂風尚被講求簡約、精巧的,和其德國化的變體所支配,這兩種風格的形成是對巴洛克豪華、繁複風格的反動;而古典風格仍未發展完全。漸漸地,古典風格在莫札特的帶領下,開始出現類似巴洛克晚期複雜對位的特徵,但被新的形式技法緩解及包裝,以適應當代的美學觀點與社會氛圍。 莫札特是全方位的作曲家,作品的體裁形式涵蓋極廣,且品質俱佳。莫札特使用的音樂形式並非新創的,但他在其中注入更加練達的手法與情緒表現;他甚至一手發展並推廣了「鋼琴協奏曲」之體裁。古典風格的中心概念幾乎都表現在莫札特的音樂裡,澄淨、平衡與明快是其作品的風格基調,包含了諸如旋律簡潔精緻、斷句清楚及主調明顯等特點,而他對動機組合及節奏的超凡運用使其在構想或變化主題時有更大的彈性。在作曲生涯的最後十年,莫札特更加頻繁的使用變化和聲(chromatic harmony),《》(又名「不協和音」)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終止顫音(cadential trill)的大量使用亦是富有莫札特個人色彩的一項手法。 莫札特總是善於吸收和採納其他音樂的特點,他長年的遊歷幫助他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音樂語言。年幼的莫札特在倫敦深受J.C. 巴哈音樂的影響;旅途中他也接觸到曼海姆樂派前衛的表現風格。義大利式序曲和喜歌劇同樣對莫札特後來的音樂結構與風格啟發甚多。隨著莫札特的成熟,他逐漸在作品中融入更多巴洛克音樂的技巧,像是對位或複格形式的樂句。 克歇爾目錄是當今最普及的莫札特作品編號系統,通常以縮寫"K."或"KV"表示,這是一套編年系統而非分類系統,意即作品是按創作時間排列,而不是按體裁(例如巴哈作品目錄)。此目錄由路德維希·里特爾·馮·克歇爾於1862年創建,至今已多次再版。 交響曲 莫札特自8歲開始寫作交響曲,時間長達24年,總數至少超過40首。傳統而言,莫札特有41首具編號的交響曲,但後來的研究發現他其實寫有更多交響曲。學者因而給這些新發掘的作品更高的編號,並附上「GA」(Gesamtausgabe,德語的「總產量」),但不全然按年代順序編排;這種做法僅為方便整理,當中仍有部分作品無法確定是否為莫札特所作。若再有新發現的作品則直接添至克歇爾目錄。莫札特交響曲的創作期可分段如下: 1764年-1771年:第1-13號、GA 42-47, 54-56等等。作於莫札特童年,風格尚未成熟,多有模仿前人的意味。第2號推定為李奧波德所作;第3號推定為阿貝爾所作;第十一號作者未確定。 1771年-1777年:第14-30號、GA 48, 50-52等等。多作於薩爾斯堡,其中最知名的是《第25號》,也是莫札特唯二的小調交響曲之一。 1778年-1788年:第31-41號。此時風格技法已趨穩定、成熟。其中第37號大部分為米歇爾·海頓所作。莫札特的交響曲名作幾乎都在此區間,包括第31號《巴黎》、《哈夫納》、《林茲》、第38號《布拉格》、第40號與第41號《朱庇特》。 協奏曲 莫札特也為各種樂器譜寫協奏曲,尤其是鋼琴,占其協奏曲總數超過一半。莫札特各類型的協奏曲茲整理如下: 23首鋼琴協奏曲(傳統上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編號至27,但由於前四首僅是改編前人作品而來,故不計入。)其中第7與第10號分別是為三台與兩台鋼琴所作。這些作品有大半(11-25號)集中在1782年-1786年完成。當中最知名者為《第21號鋼琴協奏曲》,其行板樂章(II. Andante)尤其被廣泛運用。 5首小提琴協奏曲。皆創作於1775年,莫札特時年19歲。這些作品以其優美旋律、情緒張力和小提琴技法之高超而受歡迎,後三首尤為知名。 4首法國號協奏曲。 其他木管樂器協奏曲。莫札特幾乎只為每種木管樂器組合寫作一首協奏曲,但每首都相當受歡迎,如:《低音管協奏曲》、《》、《》、《單簧管協奏曲》。 室內樂 莫札特創作的室內樂種類多樣,大略分類並介紹於下: 36首小提琴奏鳴曲。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多半是以鋼琴為主角,小提琴多是陪襯;他到創作後期才逐漸提升小提琴的地位,使之與鋼琴平等對話。前16首作於尚未成熟的1763年-1766年,其餘皆作於1778年以後。 23首弦樂四重奏。除了第1號與第20號外,莫札特傾向在特定時期集中創作弦樂四重奏,並以6首為一單位,從最早的《》(2-7號)、《》(8-13號)、《海頓四重奏》到晚期的《》(21-23號)。 6首弦樂五重奏。除了第1號,其餘皆在1787年後完成,故能看出莫札特對此種形式的諳熟。 6首鋼琴三重奏。類似地,後五首皆在1786年後完成。 2首鋼琴四重奏。 其他組合的室內樂中,則以《》、《》與《》最為知名。 鋼琴作品 莫札特早期是以鋼琴家的身分而聞名,其鋼琴曲很大一部分是為自己的演奏所寫。莫札特的鋼琴作品按演奏人數與類型大略區分如下: 18首鋼琴奏鳴曲。莫札特從1774年開始創作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中不乏旋律優美或講求技藝者。知名作品有:《第8號鋼琴奏鳴曲》、《第11號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是為人熟知的土耳其進行曲)、《第16號鋼琴奏鳴曲》「簡易奏鳴曲」。 16首鋼琴變奏曲。其中最知名的是《小星星變奏曲》,共12段變奏。 6首四手聯彈的奏鳴曲。 4首幻想曲。 在其他較為雜散的樂曲中仍有名作,如:《》。 其他管弦樂作品 隨著管弦樂團組織逐漸完善,古典時期發展出更多娛樂貴族或供特殊場合使用的曲種。莫札特因為職務需要創作了為數可觀的其他形式之管弦樂曲,分類如下: 13首小夜曲。以晚期的《第13號小夜曲》最負盛名,將莫札特優雅明快的風格表露無遺。 21首嬉遊曲。其中五首不具編號,包含三首「薩爾斯堡交響曲」與兩首在維也納所作的嬉遊曲;第5號為偽作故不計入。最被廣泛應用的是《D大調嬉遊曲》「第1號薩爾斯堡交響曲」,莫札特創作時僅16歲;而《》「一個音樂笑話」則是他諷刺古典風格之僵化的詼諧之作。 逾200首的各式舞曲。其中小步舞曲、行列舞曲、阿勒曼德舞曲與進行曲占了大多數,多是莫札特在薩爾斯堡與後期擔任宮廷室內樂作曲家時所作。 宗教音樂 莫札特的宗教音樂主要是聲樂的,以彌撒曲及彌撒經文為大宗,包含少量經文歌與讚美詩。莫札特在其中揉和了葛利果聖歌的元素、嚴格對位法與歌劇的抒情風格,並始終以穩定的型態呈現。 莫札特創作的彌撒曲大致分為「」與「」兩種,在他所處的國度,兩者差別僅在演奏時間的長短,儀式所用經文都一樣完整。莫札特早年寫有多部彌撒曲,到薩爾斯堡後期後便極少寫作,但他最後的幾部作品已無疑成為彌撒曲之典範,如《》(短彌撒)、《》(莊彌撒)、《安魂曲》(特殊彌撒)。 歌劇 以寬鬆的標準來看,莫札特共寫了22部歌劇,最早的一部作於1767年。這些歌劇的類型及規模不盡相同,所用語言主要是義大利語和德語。莫札特在長年的的探索中吸收了各種風格,甚至能將不同類型歌劇的特性融會於一。莫札特後期的成熟之作,猶如《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與《魔笛》等等,至今仍是各大劇院必演的經典。 乐器 虽然莫扎特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为大键琴而写的,但他早年也结识了雷根斯堡制造家。 后来莫扎特在访问奥格斯堡时,对史坦因钢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给父亲的信中分享了这一点。 1777年10月22日,莫扎特曾使用史坦因的钢琴首次公开弹奏了他的钢琴三重奏(K.242)。 奥格斯堡大教堂管风琴师德姆勒演奏第一部分,莫扎特演奏第二部分,史坦因演奏第三部分。 1783年,在他居住在维也纳期间,他购买了一架瓦尔特的钢琴。 列奥波尔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证实了莫扎特对他的瓦尔特古钢琴的热爱:“无法形容那种忙碌和繁忙。你的哥哥的古钢琴从他家到剧院或到别人家至少搬了12次。” 私人生活 莫札特先前在與柯羅雷多關係最為緊張的時候,他在維也納向韋伯一家(已從曼海姆搬遷至此)租了暫時的住處。這時他認識了韋伯家的小女兒,對她產生了興趣;但追求的過程不算順利,尤其莫札特還得徵求自己父親的同意,而這很不容易。1782年8月4日,莫札特與康絲坦茲的婚禮在聖斯德望主教座堂舉行;有趣的是,在婚禮隔天李奧波德的允許方才捎來。 莫札特和康絲坦茲總共生了6個孩子,但只有兩個男孩免於夭折活了下來。其中在政府機關從事財務工作;幼子弗朗茲·克薩韋爾·沃夫岡·莫札特則繼承父親衣缽,以作曲、鋼琴演奏、指揮、教學為業。這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後都未婚,故莫扎特沒有後代。 影響與其它 奧地利國歌《山的土地,河的土地》的曲調是莫扎特去世前十九日,即1791年11月17日所作的《共濟會清唱劇》 (作品編號KV 623)中的《》。1947年2月25日正式宣布為國歌。 流行文化 影视作品 《阿瑪迪斯》(Amadeus),影片从一个宫廷乐师安東尼奧·薩里耶利的角度,呈现了天才莫扎特-{}-传奇的一生。片中莫扎特由美國演員汤姆·休斯(Tom Hulce)飾演。此片於1984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八項大獎,包括最佳電影和最佳男主角。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From Mao to Mozart: Isaac Stern in China),1981上映的纪录片。讲述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在文革结束的1979年,作为第一位从西方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家整个中国行的见闻。该影片获得1981年第7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片名中的莫扎特或源于艾萨克在北京的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除了常规演奏会,艾萨克还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音乐学院进行交流讲学,与中国爱乐人交换对音乐的理解。 音樂劇 《搖滾莫札特》(Mozart, l'opéra rock),2009年於法國開演的音樂劇,當大部分歌曲都以莫扎特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 《Mozart!》(莫札特)首演於1999年的德語音樂劇。 电子游戏 《Fate/Grand Order》中以一星從者登場,寶具是「獻給死神的安魂曲(Requiem for Death)」。 专辑 多位藝術家,(The Complete Mozart Edition,180 CDs), 多位藝術家,莫札特錄音全集(Complete Works,170 CDs), 希夫·安德拉斯.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works. 瓦尔特钢琴 | 隨著事業順遂及收入增加,莫札特和妻子的生活也日漸奢侈。他們先是搬到一間高級公寓,年租高達460弗羅林;莫札特又向維也納最優秀的製琴師,購買一台要價900弗羅林的古鋼琴;後來還花300弗羅林買了一張撞球桌。莫札特除了把長子卡爾送進學費高昂的寄宿學校,家裡也多請了傭人。在這樣的生活方式下積蓄自然有限,而此時短暫的高所得並不能紓解莫札特晚年的困頓。 1784年12月14日,莫札特加入共濟會,並迅速地晉升為會長(1785年4月)。共濟會在莫札特的餘生扮演著重要角色,他除了時常與會並結交許多好友,還創作不少作品供共濟會各種場合使用,其中有《》(K.477)。 投入歌劇 雖然1781年的《後宮誘逃》得到成功,但莫札特在接下來的四年都沒有推出完整且具代表性的歌劇作品,反而致力於創作及演出其鋼琴作品。1785年底,莫札特開始了與劇本作者洛伦佐·达·彭特的合作,後者是維也納劇場的官方詩人。彭特根據劇作家博馬舍「費加洛三部曲」的第二部撰寫腳本,莫札特再為其配上音樂,即《費加洛婚禮》。起初皇帝迫於其題材敏感,禁止其上演,後來在輿論壓力下,才允許莫札特在稍加修改後演出;《費加洛婚禮》於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首演並受到了歡迎。後來莫札特前往布拉格,《費加洛婚禮》在那裡得到更熱烈的迴響。為了向布拉格致意,他寫下了《》(又名「布拉格」,K. 504)獻給這座城市。 他隨後收到當地劇院指揮的要求,希望他能夠為接下來的一季再寫一齣歌劇。莫札特再次请彭特填詞,此作便是《唐·喬望尼》,於1787年10月在布拉格首演,反應仍舊熱烈;但一年後在維也納並沒有獲得同樣的成功。而在同年的5月28日,莫札特的父親李奧波德過世,因而沒能見到《唐·喬望尼》首演時的盛景。 晚景 1787年,年輕的貝多芬在維也納待了數個星期,希望能在莫札特門下學習,但沒有確切的證據指明這兩位作曲家曾碰過面。同年12月,莫札特終於在貴族的引薦下得到一個穩定的職位;約瑟夫二世任命莫札特為「宮廷室內樂作曲家」,其業務自從一個月前格魯克去世後一直沒人負責。這個職位是兼職性質的,年薪有800弗羅林,工作內容只有為霍夫堡宮的年度舞會寫作舞曲;這份中等收入對晚年拮据的莫札特格外重要。皇帝這般舉動也可能是為了將頂尖作曲家圈束於維也納,避免他們向外地尋求更好的職缺。 自1786年莫札特停止了頻繁的音樂會演出後,其收入便驟然減少。尤其1788年開打的令當時音樂家的日子更為難過,因為無論貴族或資產階級對音樂產業的贊助能力都降低了。 1788年中,莫札特一家從維也納市中心搬到阿爾瑟格倫德郊區,可能是為減少租金花費。研究指出,莫札特在搬家前仍未撙節其支出,而僅僅是丟棄一些家用品以增加新居的居住空間。之後莫札特開始借錢,常常是向他在共濟會的朋友借貸;莫札特在此後似乎陷入某種憂鬱,他的支出也有所減少。但莫札特依舊維持多產,當年的6到8月,他一連完成了三首交響曲(第39至41號)。 1790年1月26日,《女人皆如此》在維也納首演,這也是莫札特與彭特合作的最後一部歌劇。同年2月,約瑟夫二世駕崩,他的繼位人利奧波德二世既不喜歡莫札特,也對共濟會不懷好感;而好友海頓也去了倫敦,使得這段時間的莫札特意志更加消沉。也大約是在這時期,莫札特為了開源而展開數次的長途旅程:他在1789年春季拜訪了萊比錫、德勒斯登與柏林,隔年又前往法蘭克福、曼海姆及其他德意志城市。 1791年,也是莫札特生命的最後一年,他依然展現旺盛的創作力。1月他完成了《》,也是他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又在4月寫下了《》。約莫6月,莫札特的友人兼劇團歌手伊曼紐爾·席卡內德託他寫一齣歌劇,並提供了劇本,即是後來的《魔笛》。 莫札特晚年的財務問題到這時才逐漸好轉。雖然證據不大全面,但似乎來自匈牙利和阿姆斯特丹的贊助人以年金支付了莫札特為其創作的場合音樂;而他也從販售之前創作的舞曲中獲利。莫札特不再向普赫貝格借錢,並開始償還過去的債務。 在創作《魔笛》的過程中,莫札特還收到其他作曲委託。6月中他先為寫了經文歌《》。7月,一位不知名人士要求他創作一部喪用彌撒曲,且必須匿名;該人士後來已知是,他的目的可能是想將作品著作權據為己有,而此作便是《安魂曲》。8月,莫札特又收到一份緊急委託,是為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創作歌劇,即《狄托的仁慈》,而且必須於3周內寫完,以能趕在典禮前排演。 病逝 9月6日,《狄托的仁慈》上演,而莫札特也大約在此時感覺身體有恙,但他仍繼續完成《魔笛》。當月30日,莫札特親自指揮《魔笛》的首演,大受歡迎。接著他又馬不停蹄的作曲,10月中便完成了《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再來則繼續寫作《安魂曲》。到了11月20日,莫札特健康狀況直下,他開始臥床不起,並出現水腫、疼痛及嘔吐等症狀。12月5日,年僅35歲的莫札特辭世,死因没有确定,后世学者认为他可能死于旋毛虫病、流感、水银中毒。2000年後的分析主要認為是風濕或者病菌引發的肾病。 莫札特死後留下未完成的《安魂曲》,由於他在受託之初只收到一半的酬勞,其妻子康絲坦茲希望將作品交由其他作曲家完成,並假託為莫札特所寫,好收取剩餘的酬勞。康絲坦茲先找了,但後者只寫了一部分便放棄了;她因而委託丈夫的學生蘇斯邁爾完成。完整的《安魂曲》在1792年被交付給了瓦爾塞根伯爵。事實上,有關《安魂曲》的種種傳說大都是康斯坦茲捏造的,這樣她才能從委託人和出版商那得到更大利益。 莫札特的葬禮於當月7日舉行,一如維也納平和的喪葬習俗,甚少哀悼者出席,當中包括薩里耶利、史威登與蘇斯邁爾。莫札特的遺體被葬在維也納郊區的,其家族與朋友共有的靈位中;而非如電影《阿瑪迪斯》或民間相傳,被草率地埋在亂葬崗。之後於當月在維也納和布拉格舉辦的追思會,皆有眾多追悼者參與。而在莫札特死後的短時間內,其聲譽便有了充分提升:音樂學家開始撰寫他的傳記,其全作品集也被競相出版。 評價 莫扎特是當代的音樂神童,他的才能展現在演奏及作曲等領域,然個人卻始終困於父威與貴族之間,長時間不得其志。即使在移居維也納後,他的生活也未見好轉,在貧困交加中過世。19世紀多數的討論與研究,多聚焦在莫扎特的生活之慘淡,對比其創作能量之旺盛,其間明顯且強烈的反差。20世紀以來,隨各類資料的出土,輿論對莫扎特的認識始有新一層面,包括他在作品(例如目錄第231號的降B大调卡农)及書信中所露出的,時而促狹、時而近乎猥褻的面向,均透過資料的解讀,而還原其人性。此外,莫扎特能在18世紀末的歐洲取得如此可觀的成就,除自身才氣過人之外,其父的照顧、指導與教育亦功不可沒。在列奧波爾德·莫扎特的推展與擘劃下,莫扎特在成年前便得以在歐洲旅行演奏,接觸各類音樂與風格,據此豐富自己的創作手法。以現代觀點來看,父親無疑是一位成功的音樂經紀人,這類觀點在近年逐漸受到重視。 作品 如同海頓一般,莫札特的音樂常被看作是古典風格的成熟與典範之作。在他開始作曲時,歐洲的音樂風尚被講求簡約、精巧的,和其德國化的變體所支配,這兩種風格的形成是對巴洛克豪華、繁複風格的反動;而古典風格仍未發展完全。漸漸地,古典風格在莫札特的帶領下,開始出現類似巴洛克晚期複雜對位的特徵,但被新的形式技法緩解及包裝,以適應當代的美學觀點與社會氛圍。 莫札特是全方位的作曲家,作品的體裁形式涵蓋極廣,且品質俱佳。莫札特使用的音樂形式並非新創的,但他在其中注入更加練達的手法與情緒表現;他甚至一手發展並推廣了「鋼琴協奏曲」之體裁。古典風格的中心概念幾乎都表現在莫札特的音樂裡,澄淨、平衡與明快是其作品的風格基調,包含了諸如旋律簡潔精緻、斷句清楚及主調明顯等特點,而他對動機組合及節奏的超凡運用使其在構想或變化主題時有更大的彈性。在作曲生涯的最後十年,莫札特更加頻繁的使用變化和聲(chromatic harmony),《》(又名「不協和音」)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終止顫音(cadential trill)的大量使用亦是富有莫札特個人色彩的一項手法。 莫札特總是善於吸收和採納其他音樂的特點,他長年的遊歷幫助他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音樂語言。年幼的莫札特在倫敦深受J.C. 巴哈音樂的影響;旅途中他也接觸到曼海姆樂派前衛的表現風格。義大利式序曲和喜歌劇同樣對莫札特後來的音樂結構與風格啟發甚多。隨著莫札特的成熟,他逐漸在作品中融入更多巴洛克音樂的技巧,像是對位或複格形式的樂句。 克歇爾目錄是當今最普及的莫札特作品編號系統,通常以縮寫"K."或"KV"表示,這是一套編年系統而非分類系統,意即作品是按創作時間排列,而不是按體裁(例如巴哈作品目錄)。此目錄由路德維希·里特爾·馮·克歇爾於1862年創建,至今已多次再版。 交響曲 莫札特自8歲開始寫作交響曲,時間長達24年,總數至少超過40首。傳統而言,莫札特有41首具編號的交響曲,但後來的研究發現他其實寫有更多交響曲。學者因而給這些新發掘的作品更高的編號,並附上「GA」(Gesamtausgabe,德語的「總產量」),但不全然按年代順序編排;這種做法僅為方便整理,當中仍有部分作品無法確定是否為莫札特所作。若再有新發現的作品則直接添至克歇爾目錄。莫札特交響曲的創作期可分段如下: 1764年-1771年:第1-13號、GA 42-47, 54-56等等。作於莫札特童年,風格尚未成熟,多有模仿前人的意味。第2號推定為李奧波德所作;第3號推定為阿貝爾所作;第十一號作者未確定。 1771年-1777年:第14-30號、GA 48, 50-52等等。多作於薩爾斯堡,其中最知名的是《第25號》,也是莫札特唯二的小調交響曲之一。 1778年-1788年:第31-41號。此時風格技法已趨穩定、成熟。其中第37號大部分為米歇爾·海頓所作。莫札特的交響曲名作幾乎都在此區間,包括第31號《巴黎》、《哈夫納》、《林茲》、第38號《布拉格》、第40號與第41號《朱庇特》。 協奏曲 莫札特也為各種樂器譜寫協奏曲,尤其是鋼琴,占其協奏曲總數超過一半。莫札特各類型的協奏曲茲整理如下: 23首鋼琴協奏曲(傳統上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編號至27,但由於前四首僅是改編前人作品而來,故不計入。)其中第7與第10號分別是為三台與兩台鋼琴所作。這些作品有大半(11-25號)集中在1782年-1786年完成。當中最知名者為《第21號鋼琴協奏曲》,其行板樂章(II. Andante)尤其被廣泛運用。 5首小提琴協奏曲。皆創作於1775年,莫札特時年19歲。這些作品以其優美旋律、情緒張力和小提琴技法之高超而受歡迎,後三首尤為知名。 4首法國號協奏曲。 其他木管樂器協奏曲。莫札特幾乎只為每種木管樂器組合寫作一首協奏曲,但每首都相當受歡迎,如:《低音管協奏曲》、《》、《》、《單簧管協奏曲》。 室內樂 莫札特創作的室內樂種類多樣,大略分類並介紹於下: 36首小提琴奏鳴曲。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多半是以鋼琴為主角,小提琴多是陪襯;他到創作後期才逐漸提升小提琴的地位,使之與鋼琴平等對話。前16首作於尚未成熟的1763年-1766年,其餘皆作於1778年以後。 23首弦樂四重奏。除了第1號與第20號外,莫札特傾向在特定時期集中創作弦樂四重奏,並以6首為一單位,從最早的《》(2-7號)、《》(8-13號)、《海頓四重奏》到晚期的《》(21-23號)。 6首弦樂五重奏。除了第1號,其餘皆在1787年後完成,故能看出莫札特對此種形式的諳熟。 6首鋼琴三重奏。類似地,後五首皆在1786年後完成。 2首鋼琴四重奏。 其他組合的室內樂中,則以《》、《》與《》最為知名。 鋼琴作品 莫札特早期是以鋼琴家的身分而聞名,其鋼琴曲很大一部分是為自己的演奏所寫。莫札特的鋼琴作品按演奏人數與類型大略區分如下: 18首鋼琴奏鳴曲。莫札特從1774年開始創作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中不乏旋律優美或講求技藝者。知名作品有:《第8號鋼琴奏鳴曲》、《第11號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是為人熟知的土耳其進行曲)、《第16號鋼琴奏鳴曲》「簡易奏鳴曲」。 16首鋼琴變奏曲。其中最知名的是《小星星變奏曲》,共12段變奏。 6首四手聯彈的奏鳴曲。 4首幻想曲。 在其他較為雜散的樂曲中仍有名作,如:《》。 其他管弦樂作品 隨著管弦樂團組織逐漸完善,古典時期發展出更多娛樂貴族或供特殊場合使用的曲種。莫札特因為職務需要創作了為數可觀的其他形式之管弦樂曲,分類如下: 13首小夜曲。以晚期的《第13號小夜曲》最負盛名,將莫札特優雅明快的風格表露無遺。 21首嬉遊曲。其中五首不具編號,包含三首「薩爾斯堡交響曲」與兩首在維也納所作的嬉遊曲;第5號為偽作故不計入。最被廣泛應用的是《D大調嬉遊曲》「第1號薩爾斯堡交響曲」,莫札特創作時僅16歲;而《》「一個音樂笑話」則是他諷刺古典風格之僵化的詼諧之作。 逾200首的各式舞曲。其中小步舞曲、行列舞曲、阿勒曼德舞曲與進行曲占了大多數,多是莫札特在薩爾斯堡與後期擔任宮廷室內樂作曲家時所作。 宗教音樂 莫札特的宗教音樂主要是聲樂的,以彌撒曲及彌撒經文為大宗,包含少量經文歌與讚美詩。莫札特在其中揉和了葛利果聖歌的元素、嚴格對位法與歌劇的抒情風格,並始終以穩定的型態呈現。 莫札特創作的彌撒曲大致分為「」與「」兩種,在他所處的國度,兩者差別僅在演奏時間的長短,儀式所用經文都一樣完整。莫札特早年寫有多部彌撒曲,到薩爾斯堡後期後便極少寫作,但他最後的幾部作品已無疑成為彌撒曲之典範,如《》(短彌撒)、《》(莊彌撒)、《安魂曲》(特殊彌撒)。 歌劇 以寬鬆的標準來看,莫札特共寫了22部歌劇,最早的一部作於1767年。這些歌劇的類型及規模不盡相同,所用語言主要是義大利語和德語。莫札特在長年的的探索中吸收了各種風格,甚至能將不同類型歌劇的特性融會於一。莫札特後期的成熟之作,猶如《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與《魔笛》等等,至今仍是各大劇院必演的經典。 乐器 虽然莫扎特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为大键琴而写的,但他早年也结识了雷根斯堡制造家。 后来莫扎特在访问奥格斯堡时,对史坦因钢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给父亲的信中分享了这一点。 1777年10月22日,莫扎特曾使用史坦因的钢琴首次公开弹奏了他的钢琴三重奏(K.242)。 奥格斯堡大教堂管风琴师德姆勒演奏第一部分,莫扎特演奏第二部分,史坦因演奏第三部分。 1783年,在他居住在维也纳期间,他购买了一架瓦尔特的钢琴。 列奥波尔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证实了莫扎特对他的瓦尔特古钢琴的热爱:“无法形容那种忙碌和繁忙。你的哥哥的古钢琴从他家到剧院或到别人家至少搬了12次。” 私人生活 莫札特先前在與柯羅雷多關係最為緊張的時候,他在維也納向韋伯一家(已從曼海姆搬遷至此)租了暫時的住處。這時他認識了韋伯家的小女兒,對她產生了興趣;但追求的過程不算順利,尤其莫札特還得徵求自己父親的同意,而這很不容易。1782年8月4日,莫札特與康絲坦茲的婚禮在聖斯德望主教座堂舉行;有趣的是,在婚禮隔天李奧波德的允許方才捎來。 莫札特和康絲坦茲總共生了6個孩子,但只有兩個男孩免於夭折活了下來。其中在政府機關從事財務工作;幼子弗朗茲·克薩韋爾·沃夫岡·莫札特則繼承父親衣缽,以作曲、鋼琴演奏、指揮、教學為業。這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後都未婚,故莫扎特沒有後代。 影響與其它 奧地利國歌《山的土地,河的土地》的曲調是莫扎特去世前十九日,即1791年11月17日所作的《共濟會清唱劇》 (作品編號KV 623)中的《》。1947年2月25日正式宣布為國歌。 流行文化 影视作品 《阿瑪迪斯》(Amadeus),影片从一个宫廷乐师安東尼奧·薩里耶利的角度,呈现了天才莫扎特-{}-传奇的一生。片中莫扎特由美國演員汤姆·休斯(Tom Hulce)飾演。此片於1984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八項大獎,包括最佳電影和最佳男主角。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From |
不久之後,奧地利作曲家海頓在從維也納到倫敦的旅程中兩次在波恩逗留,接觸到貝多芬,並對前一首清唱劇大加讚賞,海頓因此勸科隆大主教將貝多芬送到維也納深造。而貝多芬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於1792年再度踏上前往維也納的行程。 扎根维也纳 1792年11月10日,贝多芬抵达维也纳。他用了三周时间整理安排自己的事务,之后正式到海顿处上课,直到海顿1794年去伦敦为止,超过一年。年邁的海顿並沒有撥出太多時間給這位年輕學生,再加上贝多芬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倔強,贝多芬在這段期間究竟從海顿處習得多少本事,後人對此難有定論。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他的《真理与美》一书中便提到,贝多芬在师从海顿这段时期,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有时现出挑战的意味。因此在据说海顿强烈批评他的作品1的第三首三重奏时(它正是贝多芬自己认为三首里面最好的一首),贝多芬会认为这是妒嫉使然。但海顿可能并非诟病作品的品質,而是作品里面的“大众化”,亦即一般的业余演奏者也能輕易上手其作品,而且其内容迎合了当时大众的品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海顿的批评则体现了18世纪末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即:音乐是否是专属上层阶级的奢侈品?贝多芬无疑正在努力打破这种贵族特权,夹在第二钢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之間的七重奏(作品20)是一首优雅幽香的作品,贝多芬甚至“逼”出版商道:“快点将我的七重奏给这个世界吧,因为大众正等着它 。”海顿前往伦敦之后,贝多芬則继续他在维也纳的學習,他得到的指导,并且在約翰·格奧爾格·阿爾布雷希茨貝格门下学习了一年的对位法。著名的萨列里也为贝多芬非正式地上过声乐课,阿罗伊斯·福斯特(Alois Forster)则教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可以说,贝多芬在维也纳不但学习到当时最先进的音乐理论,而且体会了前辈的音乐实践经验。他在此期间写有三首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即作品1)、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2)、一首弦乐五重奏,和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作品5)。 初到维也纳的两年,贝多芬非常拮据,他住在一个地下室裏。为了在音乐界立身,他不得不在服装、乐器、家具还有社交方面花钱,例如他的笔记本上记有这么一笔“25个葛羅琛,为自己和海顿买咖啡”,顯見他每花一毛錢都要掂量一下。(有趣的是,贝多芬身后曾发现一份未完成的回旋曲随想曲手稿,上面写有标题“丢了一个葛羅琛的愤怒”,虽然上面的手迹并不是贝多芬的,也没有证据显示贝多芬同意给这首回旋曲叫这个名字。迪亚贝利买下此一回旋曲的手稿,并作了一些修改使之完整。)银钱问题畢竟只能靠他自己的音乐能力解决。他在沙龙裏举行小型音乐会,能得到一些贵族的赏识,获得一些生活品。贝多芬的赞助人有很多,其中包括侯爵,公爵,埃斯特哈奇(Esterházy)亲王和亲王。再后来,版权成为贝多芬的收入来源。他并不非常喜欢当一名音乐老师,教授音乐大部分是为了获得收入。但是他的确当过钢琴课家教,其学生中不乏有名的演奏家如不倫瑞克的公主,或是多罗蒂阿·厄特曼(Dorothea Ertmann)。 1795年,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曲目是他于1794到1795年创作的B♭大調第二號钢琴协奏曲(作品19),由他本人演奏钢琴,這次演出获得了成功。这首钢琴协奏曲被普遍认为颇有“维也纳味” 。当时有人评论道,作为钢琴家的贝多芬有着“火花、光彩、幻想还有深邃的情感。”这次音乐会,是贝多芬第一次向维也纳展示自己。此时的贝多芬已经开始看到成功的光芒,他不但被邀请出席一些有名的慈善音乐会,而他1795年为维也纳美术协会年度舞会所写的十二首德国舞曲(編號WoO 8),甚至比海顿一过即逝的同类型创作得到更多的青睐;即使是两年之后,仍可听到人们对它们的赞励之声,还被以钢琴版本的形式刊出。同年,贝多芬向马达琳娜·维尔曼(Magdalena Willmann)求婚,但遭到了拒绝。 1796年可說是贝多芬的事业起升年,他先后在布拉格和布达佩斯演出,途经纽伦堡、莱比锡和柏林等地,并创作了作品5的兩首大提琴奏鸣曲,以及作品2的三首钢琴奏鸣曲。但正是此时,贝多芬出现了耳疾的先兆,對此他描述道:“耳朵里常闻低鸣和呼啸。”但是,耳疾的出現并没有让贝多芬停下,他为其巡回演出写出了C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作品15,較第二首协奏曲作品19更晚寫就,但先於其出版)。1799年,贝多芬发表了可能是他最早的受欢迎作品之一:C小调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怆》(又名「悲怆大奏鸣曲」)。此作是献给里希诺夫斯基的。一年之后,c小調第三號钢琴协奏曲也告完成,。在第三號當中,钢琴的比重有顯著的增加,整部作品非常恢宏;調性設定方面,c小調是贝多芬非常擅长的。1800年最值得一提的作品,是F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单从名字判斷,人们就可对音乐略感一二,但此處的《春天》之名,却不是出自贝多芬的手笔──这种现象,日后还会在贝多芬的其他作品中反覆出现。同年,C大調第一號交响曲也告完成。这些早期的作品,都具有顯著的古典主义风格:旋律的发展,乐章之间較為松散的关系,以及个人情感的隐藏⋯⋯等。但是在这之后的不久,贝多芬就迈出了自己的步伐。 比《悲怆》“高”出半个音的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则出自1801年。此曲比起《悲怆》更显示出了一种新的风格,它更有一E大调的姐妹篇,贝多芬特別将之命名为“幻想般的”(quasi una fantasia)奏鳴曲。《月光》是献给贝多芬的钢琴学生的,但亦有傳聞稱,两人之间可能不只是单纯师生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她就是贝多芬那位“永恒的爱人”。 1801年,贝多芬着手创作清唱剧《》(作品85)。虽然这部作品在1803年就首演了,但是贝多芬坚持对之修改,直到1811年才再次发表。贝多芬学者认为,这部作品有贝多芬暗示自身生活态度的意味,“对自己的个人、音乐和意识进行深刻思辩。”1802年,贝多芬原拟将A大调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献给,但是后者一次酒后狂言,得罪了贝多芬的一位朋友。贝多芬一怒之下,将奏鸣曲献给了当时非常优秀的小提琴家鲁道夫·克鲁采,于是,这首奏鸣曲便被冠以“克罗采”之名。(不過,克罗采终身未演奏过此曲,还嫌曲子是不可演奏的。)也是在这一年,贝多芬到维也纳的修养地圣城,意图靠当地矿泉水浴,以治疗自己日益严重的耳硬化症。虽然前一年贝多芬还写下过: 的壮语,但是在圣城,他的情绪则一度陷入低谷,还写下了一封寄给自己兄弟的信,后世称之为《圣城遗书》(一译,)。此信在1827年才被发现,信中的语气既悲观且可怜,可见贝多芬的耳疾导致其出现自杀的念头,只有他的音乐,和一种模糊的使命感,才让他不致走上绝路。值得注意的是,几乎同时期寫就的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却讲述着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全曲意气风发,全无惆怅阴霾,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歌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第一乐章迅厉的行进、紧凑的节奏,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第四乐章则被柏辽兹称为“第二谐谑曲”。1803年,第二號交響曲第一次与維也納的听众們见面。同年,贝多芬得到了维也纳河畔剧院的駐院作曲家职位,并着手进行下一部交响曲的创作。 《英雄》 18、19世纪之交,法国大革命震动着欧洲大陆,本就摇摇欲坠的神圣罗马帝国更是因此而走向历史的终点,德意志民族在等待统一的时机。此时登上历史舞台的拿破仑,首先以维护共和、捍卫革命的面目出现,一时间成为很多青年心目中的“普罗米修斯”,是革命的代表和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据说早在1798年,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尔纳多特将军曾建议贝多芬为拿破仑写上一曲,但贝多芬并未为之全力以赴,而是先在1802年(一说1800到1801年)创作了芭蕾舞音乐《》(作品43),有应和这种波拿巴热的意味。但是,其编舞者却让贝多芬失望了,普罗米修斯的英雄气概在舞台上并未得到充分表现。于是,有共和、民主和自由追求的贝多芬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告诉世人,甚至是拿破仑本人,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何等形象;为此诞生的,正是E♭大调第三號交响曲。 第三號交響曲完成于1804年,在此,貝多芬的作曲動機与之前的海顿、莫札特相當不同:其作品不再是应某位有钱的侯爵,或为一个上流社会的小群体而写,此時的贝多芬乃是出自个人的心声、愿望、激情和世界观去創作,献给的是“永恒(的世界)”和“人类”。相比起以前,其作品在大众面前被奏响,而作曲者自己则退居幕后,這樣的創作高度是前所未見的。在這樣的脈絡下,第三號交響曲的篇幅也是無比宏大,其演奏時間达45分钟左右,正是因为當中包含了比以往命题作曲更多的精神内涵,不但是當代音乐史、交響曲發展史上最宏大的器乐作品,更是贝多芬自己创作史上的转折点。在它面前,《普罗米修斯的生民》更像是一次试手。在《普罗米修斯》终曲當中,一段快乐而又雄健的乐曲,贝多芬对之钟爱有加,非但用它写出了《英雄》主题变奏曲(作品35),在第三號交響曲的終曲乐章也再次引用之,由此可见《普罗米修斯》在貝多芬作品間乐思和政治理念的传承。貝多芬自己对这部投入了激情和理想的作品非常满意──确实,也唯有如此,贝多芬才有将之献给法兰西第一国民议会,甚至是拿破仑的心理基础。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是出乎了贝多芬的想象。1804年5月,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拿破仑加冕称帝的仪式在當年12月2日假巴黎圣母院举行。对贝多芬来说,这不单单只是君主復辟,更是拿破仑對革命理想的背叛。對此,費迪南德·里斯讲述的故事可能有所夸张:盛怒之下的贝多芬,撕去了第三號交响曲上写给拿破仑的題獻扉页。目前人们可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看到贝多芬1804年8月的亲笔手稿,原来的“为波拿巴而作的大交响曲”(Sinfonia grande/intitolata Bonaparte)被劃去,取而代之的是模糊的铅笔字迹“以波拿巴为题材而作”(Geschrieben auf Bonaparte)。此次改念,意味著貝多芬將这首交响曲更多的是献给一位理想化的人物(及其理想,他會為人類的解放而戰),而非獻給某個特定的對象。至於《英雄》一名,則来得有点含糊。1804年8月26日,贝多芬在写往出版商的信中提到标题定为《波拿巴》(),作品於1805年舉行首演,但翌(1806)年的第一次出版卻被冠上《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的标题,此間的原因仍有待考據。 贝多芬對拿破仑的反感在后来有所缓和,在1809年一次由貝多芬本人指揮、拿破仑原定出席的音乐会上,其曲目便包括了《英雄》,他甚至还考虑将自己的C大调弥撒(作品86)献给拿破仑。1821年拿破仑逝世,贝多芬对此说道:“我早已为此变故写好了合适的音乐。” 《英雄》的第一樂章為奏鸣曲式,此樂章被罗曼·罗兰称为“神话般的战斗”,主要的乐思仅仅建立在E♭大调和弦上,主题之间的反复推敲,并转了几次调之后,圆号响起,望见彼岸,结尾的三下和弦抖擞地为第一乐章降下末音。第二乐章的葬礼进行曲被魏恩加特纳描述为“埃斯库罗斯式”的,大型的赋格将本乐章带到其高潮。经过轻松的谐谑曲第三樂章之后,极快板的第四乐章开章先是震撼有力的和弦,然后突然一收,弦乐的低鸣慢慢将乐思领入来自《普罗米修斯》的主题及变奏,此一樂念占领了乐章的整个中部。临结尾处,出现一下急落、沉寂,再随一下铜管高奏涌起,欢乐的颂歌踏着庄严的步伐,完成了这次音乐历程。回顧《英雄》全篇,可說是贝多芬创作特色宣告成熟的標誌性作品,闪烁着贝多芬的意志,正式告别了海顿、莫札特等人所象徵的古典主義曲风。其音乐发展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四个乐章之间出现了内在的联系而构成整体,这是以往两首交响曲中未有见到的。 1804年-1815年 1804年起,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旺盛期,伴随着第三號交响曲的問世,《华德斯坦》奏鸣曲(作品53)和《热情》奏鸣曲(作品57)不但是钢琴奏鸣曲的名作,更體現了「英雄」紀元的宏大樂念。 《英雄》的余波未了,贝多芬本来打算以一首c小调交响曲为其续音,但当他完成了第一乐章后,就先停下了。1806年,贝多芬做客里希诺夫斯基亲王位於格拉兹的夏宫,认识了伯爵,伯爵正好要组建一支乐队,並委托贝多芬为其創作。当年9、10月间,貝多芬完成了阳光明媚的第四號交響曲。这部夹在两首庄严、雄伟诗篇之间的交响曲,被舒曼形容为:“在两位挪威巨人之间的苗条希腊少女。”在早先的5月,贝多芬和特雷莎公主订婚,其安宁和愉快的心境在第四號交響曲中留下了踪影。可惜的是,到了1810年5月,贝多芬放棄了与特雷莎结合的一切希望。 這段期間的主要作品還有:三重协奏曲(以作品56號出版,緊鄰《英雄》,但實際的創作時間間隔了十年之久),以及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曲風甜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为维也纳河畔剧院第一小提琴手而創作,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808年,贝多芬接受了钢琴家克莱曼蒂的建议,将小提琴独奏改为钢琴,此版本以作品號61a出版。 室內樂作品方面,1806年的《》可能是贝多芬在弦乐四重奏这个范畴里面最有名的作品。作品是献给俄罗斯大使的。與他早期的六首弦樂四重奏(作品18)相比,這裡的三首四重奏具有更加交响化的織體。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贝多芬已能正视自己耳聋这个事实,并且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事业面前极力将这个不利因素排除在外。他在《拉祖莫夫斯基》第三首的终曲乐章草稿上這麼写: 《命运》与《田园》 1808年12月22日,维也纳河畔剧院-{zh-cn:里;zh-tw:裡;zh-hk:裡}-的听众经历了一场意义非常的音乐会,音乐会长达4小时,曲目全部是贝多芬的作品:开场先是F大調第六號交响曲《田園》(作品68),再是C大调弥撒里面的咏叹调,然后是G大調第四號钢琴协奏曲(作品58),紧接着是C小调第五號交响曲(作品67),还有《合唱幻想曲》(作品80)。且不论当晚演出的质量,这里的几首曲目都是贝多芬曲谱-{zh-cn:里;zh-tw:裡;zh-hk:裡}-有十足分量的作品。好几部作品在同一晚上首演,其實是贝多芬多管齐下的创作习惯所造成的。當晚,评论家并没做太多的评论。一年半之后,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杂志—莱比锡《音樂廣訊報》里,作家兼乐评人霍夫曼在第五號交響曲再次上演之后,用浪漫的笔法给了如下的评价: 在此,c小调再一次在贝多芬筆下表现了强烈的情感掙扎,其强大的张力,绵密不透风的紧张节奏,让人想起1807年的科里奧蘭序曲(作品62)。整部第五號交响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凝练简凑而又严峻凌厉,颇有概括贝多芬本人性格经历的含义。前三个乐章压抑,到了第四乐章方见光明。第一乐章的前四个音符是如此引人注目。据说贝多芬曾说过,那是“命运的敲门声”,“命运”之名便是由此而来,自此之后更几乎成了贝多芬的代名词。不過,與“月光”、“春天”等相同,“命运”亦非正式标题;与在日本和中国出品的不同,欧、美地區的第五號交响曲唱片,都不会標明“命运”这一标题。 1808年,贝多芬进一步失聪,而贝多芬早在1801年写给一位医生的信内便表示: 由此觀之,第五號交响曲無異於貝多芬不服輸的精神展現,非常清晰、明确地使听众能夠置身处地的去感受作曲者的心境。这种互动,是此前海顿、莫札特都未曾做到的。1830年,歌德在听过孟德爾頌以钢琴演奏过此曲之后,说道音乐太“狂野”。柏辽兹则对这首在法国被上演得最多的交响曲说道: 贝多芬热爱大自然是人所皆知的。身住维也纳的他,每年夏季都要到一处乡间或疗养地暂住和散步。他正好利用散步的时机来进行创作: 一次,他跟一位朋友在維也納聖城郊区散步时说: 他的这些话都印证在《田園》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溪畔”中,那是音乐史里一个牧歌般的、诗情画意的篇章。贝多芬可能在创作《田園》时借鉴了前人的标题交响曲《自然的一音乐肖像》。如同奈西特的手法,贝多芬不但亲自将交响曲题为《田园》,而且还为每个乐章加上标题。不過,貝多芬对标题另做了如下评论:“所有知道鄉間生活的人,想必都不需要借助标题,就能明白曲中意思。”他並且说,《田园》是“绘情多于绘景”的一首作品──不错,第五乐章那种感恩圣洁的情感流露,往往使人感动不已;其中的博大胸怀,也只有细细聆听,方能至真感悟。 贝多芬这种为交响曲(乃至各乐章)加标题的做法,虽不是音乐史上的第一次,但肯定是最有名的例子之一。自此以降,标题音乐便蓬勃发展起来,如:白遼士的《幻想交响曲》、李斯特的交响诗作品、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交响套曲,还有理查·施特劳斯的音诗作品⋯⋯等。相比起绝对音乐,标题音乐在當時还是少数,但不能否认的是,文字的加入的確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之更具形象性。 1809年,贝多芬给了世人最后一首编号的钢琴协奏曲:E♭大調第五号(作品73)。這首协奏曲在出版时,只标明了“大型协奏曲”,《皇帝》的別名可能是出自其宏大、辉煌的结构色彩,因而得稱。此外,這首协奏曲也与当时流行的“军队协奏曲”不无联系,包括催人向上的第一乐章,柔情款款的第二乐章,以及富丽流畅的终乐章,使之成为唱片时代演奏家争相灌录的名曲。同年,歌德的剧作《艾格蒙特》上演,承担演出的维也纳城堡劇院委托贝多芬为之配乐。贝多芬为之写了九段配乐(作品84),其中又以序曲最為有名。至於目前人们认为那首甜蜜的《致愛麗絲》,則是1808年(一說為1810年)诞生的作品。 1812年6月底,貝多芬東行休養,此趟取道布拉格,並在7月5日抵達特普利采,并在此拜见了歌德。之後,貝多芬還計畫與布伦塔诺(Brentano)一家會面,聚会地点在信中描述为“K”,历史学家推测此指的是卡罗维发利,此外,布伦塔诺在同月也去过布拉格,但當時贝多芬寻对方不遇。抵達特普利采的貝多芬写了一封神秘的信,信的开头是:“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我”,收信人是“”()。信中维特式的语言充满热情,表达愿意与对方结合,但同时也流露出不强求的语气,更提到相互的忠诚和分离的痛苦。这封信是如此难以触摸,一度成為貝多芬身後未解的謎題。 1813年,威灵顿公爵在西班牙击败法军,并最终将法国势力赶出西班牙。為了此一事蹟,貝多芬特別創作了名为《战争交响曲》的作品(作品91,又名《威灵顿的胜利》),曲中使用了由节拍器發明者研發於1805年的新乐器:。梅尔泽斯则同时勸告贝多芬,将《战争交响曲》的編制改寫後,与第七號交响曲在1813年12月8日一次慈善音乐会上一同演出。值得一記的是,当日乐队名錄中,萨列里之名赫然在列。幾次的慈善演出後,为战争难民筹得的善款共四千古尔登之數,取得较大成功。这个交响曲要求使用多种独特的打击乐器,以产生战争的声音效果。 回顧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的首演,人人皆认为其只是《战争交响曲》的陪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这部交響曲却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以現今唱片录制的数量,和对之演绎的多样性来看,其關注度更是远远胜于《战争交响曲》)。瓦格纳將之称为“舞蹈的神化”,指的是第七號交响曲以每个乐章皆充满了强烈的節奏律动為特色}}。相較於第七號交響曲的可觀規模,F大調第八號交響曲则是一首短小可爱的作品,被贝多芬本人称作“小交响曲”,其风貌让人回想起维也纳乐派與古典主義。出生于第八號交响曲首演当年的瓦格纳则是窮盡努力,使之恢复到作为第七號“姊妹作”所应有的地位。柏辽兹則称其第二乐章“既找不到范本,也找不到副本,是天上掉下来的。” 1815年11月15日,卡斯帕·貝多芬去世,為了爭奪侄子卡尔的监护权,贝多芬與弟媳展開旷日持久的訴訟。1820年,贝多芬終於胜诉,但是这对叔侄後來的互動并不理想。一方面,;自己生活不固定的他,最后也被证明不是一个及格的导师。他对侄子要求过高、过於严格,超过了卡尔承受的限度。另一方面,卡尔纵使有天份,但是也有两个大缺点:懶惰和不诚实。纵使当时自杀是罪行,卡尔在1826年竟也不惜一试,他的企图万幸失败未遂。事后,卡尔背离叔叔去从军,但是这一切已对贝多芬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晚年 隨著年歲漸長,贝多芬的听觉也不断地丧失,其演出活動愈来愈少。1815年1月25日,他最后一次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登台,是在宫廷音乐会中为自己所作的歌曲《》(作品46)伴奏。創作方面,1812年以後的贝多芬早已相對低产,他的情绪低落,沒有作品也意味著個人财政發生问题,且见婚姻无望,貝多芬倍感孤独。1816年,他甚至不幸得了支气管炎,被迫卧床。回顧1815–19年这四年間,可說是贝多芬一生的谷底狀態。1819年後,貝多芬的聽力全失,更无疑完全剝奪了他的演出能力──事實上,即便是日常的沟通,此時的貝多芬也显得非常吃力。贝多芬从1818年起需要“谈话册”(Konversationshefte)才能与人“交谈”,而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很多贝多芬的话语都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后人研究其为人的重要资料。 1814/15年的维也纳会议期间,《》(作品136)的大型康塔塔,以及名为《》(作品112)的合唱作品,是低谷狀態的貝多芬筆下的少數創作。后者的歌词取自于歌德,并且也题献与歌德,但诗人即使收到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和一封后续的信,卻没有作出回覆。 1818年,贝多芬写下了《槌子键钢琴奏鸣曲》(作品106),這首奏鳴曲标志着新一轮创作靈感的开始;此後的贝多芬,似乎在精神面上起了變化,此後的作品不但外在規模宏大,形式難以預測,情感則反而愈發内向、深邃。這樣的例子有:晚期的弦乐四重奏,最後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109,110與111),以及庄严弥撒(作品123)、第九號交响曲(作品125)⋯⋯等。在這些晚期作品中,。上述的特點具体表现在乐章内引子与快板的相互渗透,有时引子本身成为了快板的一部分;乐章之间相互交叉,同时他又在试验新的音响效果。有评论家认为,此時的贝多芬并不注重作品是否谐美,是否可行,一切都要遵从他的构思,并將這樣的傾向归咎于其聽力的喪失。對於這點,车尔尼的觀察也可作為見證: 莊嚴彌撒 宗教音乐长久以来都是争论的中心,相關討論的核心議題正是:究竟怎么样的音乐才是“真正的”宗教音樂?究竟宗教音乐是应该回归到16世纪特伦托宗教会议后、帕莱斯特里那那种清澈的弥撒曲模式,抑或是应浪漫主义的要求,带上更多作曲家个人的色彩?凡此討論,正好反映了宗教音乐的两种侧面:一方面,它是宗教仪式的产物,唱词有限定的来源,内容是重演教义,还要带有陶冶教区民众的功能。另一方面,它又要满足作曲家本人的表达愿望。要同時滿足以上的特點,無疑是困难的,但是宗教音乐從未因此而贫产,不論各个时代都有杰作。在贝多芬方面,其莊嚴彌撒无疑就是这些杰作中的一部;。 1819年,贝多芬的学生兼赞助人鲁道夫大公被封为奥洛穆茨大主教。許多貝多芬作品都是題献给了后者,包括第四、第五号钢琴协奏曲、《槌子键钢琴奏鸣曲》,以及最重要的(作品97)。在前一(1818)年,为了魯道夫的登位,貝多芬已經開始起草庄严弥撒的創作,但作品要等到四年之后,才終於交到鲁道夫手上。1824年4月7日,莊嚴彌撒在圣彼得堡首演,演出所用的樂譜稿件,是由贝多芬的贵族朋友改编的。在贝多芬生前,维也纳只上演了莊嚴彌撒的其中三段,而且並不是在教堂场合,而是在音乐会场合中演出(與第九號交响曲一起)。 即使演出機會有限,但自從作品宣告完成開始,庄严弥撒就受到多方赞誉。贝多芬多次在谈话、信件中提到,庄严弥撒是自己最伟大的作品。傳記著者则写道: 事實上,贝多芬起先并不打算將庄严弥撒出版,而是計畫将之献给欧洲各大皇室,包括普鲁士国王、俄國沙皇,以及法国和丹麦的国王都认购了一份,法國的路易十八甚至為此特制了一枚金币,贈送给貝多芬。。1827年4月,庄严弥撒在貝多芬逝世之後出版,全欧洲各音乐中心订购抄本数达兩百份以上。這樣热烈的反响除了是對作曲家的紀念之外,亦可以看出當代欧洲对宗教音樂作品的需求仍頻。开始时,作品上演的次数不多──就算难得有一次,也是节选──直到19世纪中期,庄严弥撒才开始频繁出現在各樂團的音樂會曲目中(出自宗教需求的演出仍少)。 在創作特點方面,庄严弥撒全曲除了〈慈悲经〉使用希腊语之外,其他篇章皆以拉丁语演唱。这部弥撒较C大调弥撒(作於1807年)显得更為宏大,贝多芬对歌词的处理显得格外特别。例如在〈信经〉中,当音乐进行到歌词“从天堂降临”时,乐声下沉,而在“飞入天堂”处则显得神采飞扬;“化为肉身”一句来临时,音乐又显出神秘的色彩。配器上,貝多芬也有巧思,〈圣哉经〉裡的小提琴獨奏,便顯得轻灵且飘逸。 第九號交響曲 1817年,曾委托贝多芬创作两首交响曲,并前往指挥。貝多芬虽然回信應允在1818年1月完成委託,但由於他不同意协会开出的条款,计划因此落空。不過,这次委托將貝多芬拉回到睽違已久的交响曲创作軌道上,他为这个计划首先写好了第一、第二乐章,但直到1822年(此时庄严弥撒仍待完成),他才真正重视起d小調第九號交响曲的创作。事實上,早在1793年,貝多芬就曾興起为席勒的《欢乐颂》谱曲的念頭。而在1808年那场传奇的音乐会上首演的《合唱幻想曲》,其变奏部分则已隐约露出“欢乐”的主题。直到第九號交響曲的創作期間,貝多芬終於嘗試将诗篇与交响曲联系在一起。 1822年,爱乐协会再一次联系贝多芬,開出了50镑的酬勞(在當時已等同是買斷交响曲专属权的價碼),。1824年4月,第九號交響曲宣告完成(此時距離第八號已有十二年之久),。不過,必須一提的是,贝多芬对这裏的专属权採取了個人式的理解:專屬只是“英格兰地區的專屬”,。演出由指挥,已無法負擔指揮的贝多芬仍坐在舞台上,在每个乐章开篇时给出速度提示。当天晚上的曲目以《雅典的废墟》序曲(作品113)打头阵,繼而是庄严弥撒的三個段落,第九號交响曲做為壓軸曲。虽然乐队的素质不是最好的(临时拼凑而成的乐队),但演出很成功,盛况空前。 第九號交響曲在1826年8月付梓出版,作品题献给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三世。至於取得“专属权”的英国,则要等到1825年3月21日才能听到作品演出;在英国的首演中,终曲乐章是用意大利语演唱的。 論及第九號交响曲首乐章的篇幅,在所有貝多芬交響曲當中,只有《英雄》第一樂章可与之一比。此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起于朦胧的弦乐弱奏,终于特强的齐鸣;期間時而阴暗深沉,又時而充满转折。第二乐章是谐谑曲樂章,但此處的詼諧绝非戲謔,甚至也是以完整的、嚴肅的奏鸣曲式寫成,當中包含了奋斗、前进的意象。第三乐章是甘美的柔板,结尾处却出现了庄严的旋律與之對比。來到第四乐章,首先是风暴一样的开头,然后是前三个乐章的主题陸續重现,而後被大提琴的宣叙调打断(其突兀表示了否定)。這之後,是微弱的(由低音提琴演奏)、来自远方般的《欢乐颂》主题;高潮时,《欢乐颂》主题用乐队全奏加强,然后才进入合唱部分。,其编制是一个混声四部合唱,加上四位独唱者(S-A-T-B);他们交替献声,颂唱人类的兄弟情谊,管弦乐的配器則是色彩斑斓、起起伏伏,並充满变化。回顧第四樂章的演奏時长及其規模,足堪比擬古典主义时期的一部交响曲作品,而關於加入人聲的歷史性做法,。貝多芬本人看似都对这种“标新立异”的做法感到不安,。 。 逝世 第九號交响曲發表之后的1825/26年,贝多芬集中精力,寫下了最後的五首弦乐四重奏(第十二至十六号),还有一部大赋格;作品編號135的第十六號弦樂四重奏,是贝多芬的遗作。1826年,贝多芬在跟兄弟争吵后回家,在路上他着凉了。1826年12月,他带着侄子去旅行,希望身体好转,卻反而在途中感染肺炎。貝多芬本來就有肝、腸的痼疾,此時又惊闻侄子试图自杀的消息,使得他的健康迅速恶化。虽然如此,他想自己还是能再写一些音乐的。他说: 貝多芬在1827年1月3日立下遗嘱,到了3月份,他的健康明顯惡化。這一年間,他為肝硬化動了4次手術。,後世並不知道當中的配方是什么。對此,。此時贝多芬也已对医生失去信心。当时,年方十五的费迪南·希勒前往看访弥留之际的貝多芬,根據其轉述, 1827年3月26日17時45分,贝多芬逝世。舒伯特的朋友描述了贝多芬离去时戏剧性的一幕,当时空中雷鸣电闪: 大作曲家貝多芬的葬礼于1827年3月29日举行,,當局出動军警到场以维护秩序。舒伯特是葬禮的卅八位抬棺人之一。在维令根墓园(德语:Währinger Friedhof,现為维令根舒伯特公园)的貝多芬墓上,有一座刻有他姓名的方尖碑。1888年,貝多芬的棺木被取出,改葬至维也纳中央公墓的舒伯特墓旁,。貝多芬有一首第十號交響曲並未完成,但是,從第九號交響曲的輝煌成就及對後世的影響來看,這曲應該就可以讓他下輩子享福不盡。 作品節選 音樂成就及特色 貝多芬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和弦樂四重奏。带Op编号的作品有138部。至于带有WoO.标签的作品则有205部,表示该作品是“Werke ohne Opus-Nummer”(不带Op编号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有很多在他生前都被发表了,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些作品值得配上一个Op号。而比较少见的是带“Hess”编号的作品,共14卷,这些作品是由瑞士作曲家威利·赫斯为贝多芬作品全集作出的补充。 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等。其32首编号钢琴奏鸣曲,包括《悲怆》和《月光》等被汉斯·冯·彪罗尊称为钢琴的“新约”。他早期的音乐,受海顿和莫札特的古典主义风格影响很大,如第一交响曲。而在早期钢琴奏鸣曲,如《悲怆》中,其和声特点、八度的频繁以及丰富厚实的织体,体现了穆齐奥·克莱门蒂和杨·杜赛克对贝多芬的影响。到了中后期,作品越发表现出他强烈的个人风格,贝多芬甚至藉著音乐道出自己的理想和诉求。 贝多芬可以说继承了德奥作曲家巴赫、海顿和莫札特的音乐精髓,将古典主义音乐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极限。当时巴赫的音乐还有待人们的发掘。但贝多芬的老师内弗在教学中已经让贝多芬感受到这位“欧洲音乐之父”的过人之处,贝多芬曾说过:「他不是小溪(Bach,在德語中與「巴赫」諧音),而是大海。」 創作生涯及分期 1855年,提出了对贝多芬创作时期的著名三分法。虽然这一劃分不断遭受批评,说其中有过分绝对化和不够确切的现象,但是它却非常有助于人们体会贝多芬创作风格的发展: 早期:約1770年至1802年 盛期:約1802年至1816年 晚期:1816年之後 承前,三期的劃分方式,對於貝多芬的創作軌跡而言是草率且危險的。例如在1802年左右,在鋼琴奏鳴曲方面已進展到第17號《暴風雨》,發展出較為「浪漫」的特色和語法,但在交響曲部分,僅完成較為傳統的第2號。像是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這些曲種,在風格的轉變上,顯然有較慢的情形。是故過於概括式的生涯分期,可能無助於具體認識貝多芬在創作上的歷程與轉變。在三期論被提出不久後,也有其他學者認為,貝多芬早年在波昂的時期,雖然創作的數目不多,這些作品在風格上卻明顯與定居維也納(1791年)之後有所區分,主張應該對「早年」再做細分。日本學者則是提出更為詳盡的意見:(1)將早期向下劃分為三小期,(2)將晚期亦劃分為三小期。如此,則得到七個創作期的分法: 學習期,波昂時代:1782年-1792年 維也納的抬頭期:1793年-1800年,由於起初在維也納的活動以鋼琴演奏為主,這個時期的貝多芬作品也以鋼琴為重心,例如奏鳴曲、三重奏,以及第1號與第2號協奏曲等等 實驗的奏鳴曲期:1800年-1802年,以鋼琴奏鳴曲進行實驗性手法的時期,著名的《月光》就是此時的作品 戲劇化的奏鳴曲期:1802年-1808年,耳疾加劇 如歌的時期:1809年-1813年 浪漫主義接近期:1814年-1816年,創作力道最弱的一期 孤傲的風格期:1817年-1826年,大約等於原來三期的晚期,著名的晚期作品如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作品130至135的弦樂四重奏,都是此時的作品 各類型作品 键盘类作品 贝多芬五岁就开始学钢琴。虽然日后他还会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和管风琴,但是钢琴却始终伴随着他。而早期的贝多芬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确立起音乐家的地位的。他为键盘乐器写了大量作品,包括钢琴奏鸣曲、钢琴变奏曲、小作品、舞曲、钢琴二重奏、四手联弹、舞曲和管风琴作品。 钢琴变奏曲 贝多芬在自己藏下的“选帝侯奏鸣曲”曲谱上写道:“一部c小调变奏曲和一些歌曲比这些作品(选帝侯奏鸣曲)出现得还早。”这里所说的变奏曲指的是WoO.63《以戴斯勒先生一首进行曲为主题的羽管键琴变奏曲》,气氛严肃甚至是肃穆。暗示11岁的贝多芬已立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是严肃的,而音乐则是高贵值得尊敬的。而且他认为小调比大调能表达更多的情感。在去维也纳之前,贝多芬还写了4套变奏曲WoO.64至67,其中WoO.66是用了奥地利作曲家卡尔·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dorf)《小红帽》中的“从前有一位老人”为主题。但是它们之中要数WoO.65最出名,是以维琴左·李基尼(Vincenzo Righini)的小抒情曲“Venni amore”为主题进行的变奏曲集,对演奏者有着高深的技巧要求。从中也可想象到1791年贝多芬的钢琴技巧已到了何等的地步。有趣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找到了该作品的1802年版,1791年原版久未见其踪影。因此有人怀疑该作品不是贝多芬的早期作品,而是1802年经作曲家再次修改后的作品。但是后来原版被重新发现,证明第二版比起第一版没有一点被修改过的迹象。该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比人们初期预料的发展得更快更早。 到了维也纳后,贝多芬又写了几部变奏曲,大都是以当时流行的歌剧和歌唱剧里面的曲调为主题,例如格雷蒂的狮心王理查和萨列里的法斯塔夫里面的曲调都被贝多芬拓展过。它们可能是贝多芬受人委托而创作的。其中的WoO.70显示了贝多芬的创作速度可以有多快:一位非常受贝多芬崇拜的女士对贝多芬说,自己曾有过一套以“Nel cor più non mi sento”为主题的变奏曲,可惜遗失了。贝多芬立刻为她创作了自己的变奏曲并赶在第二天早上给她送了过去。 而到了18世纪末,贝多芬开始使用原创主题写变奏曲。第一个作品是以他自己为布伦丝维克姊妹所写的歌曲“我想你”(Ich denke dein WoO.74)为主题的变奏曲。而到了1802年,他写出了两部很重要的变奏曲:F大调六首变奏曲Op.34和降E大调15首变奏曲和赋格 Op.35(即《英雄主题变奏曲》)。贝多芬自己也认为它们很重要,所以给了它们两个Op号,这也是他的大变奏曲中第一次。两部作品使用到新的手法,而且两者本身就已存在很大的差别。在Op.34中他为每首变奏用上一个调,情绪随之而改变,一时田园牧歌,一时则是葬礼哀歌。这种手法后来在李斯特处得到很大发展。但人们不得不感叹,贝多芬早在1802年就已经非常系统地使用该手法了。Op.35比Op.34在一些方面显得更新颖。主题是《普罗米修斯的生民》中的曲调。 接着贝多芬再写了两首以英国曲调“God save the king”和“Rule Britannia”为主题的变奏曲。接着他的创作重点便转入大型作品(如交响曲)中。他自1803年打后只创作了3部变奏曲,分别是1806年的WoO.80,D大调6首变奏曲Op.76和贝多芬一生的钢琴总结—《迪亚贝利变奏曲》。而在完成Op.76后贝多芬有超过10年没再写变奏曲。这时,一位出版商安东·迪亚贝利(Anton Diabelli)突发奇想,要为当时云集维也纳的众多音乐家来一张精神快照。于是他先给维也纳不下50位作曲家送去一首自己写下的圆舞曲,请他们为之写出大变奏曲集。而贝多芬就是其中一位。他为这圆舞曲主题创作了33首变奏曲集。虽然当时的维也纳不乏名家高手,但是贝多芬无疑在这一次胜出,他写出的版本无疑是最出众的。除了倒数第二首降E大调变奏外,其余变奏皆是c小调或C大调。每首变奏速度不一,而且前后色彩也不一样。这些变奏远超其从中衍生的单调主题,显得千变万化。作品由迪亚贝利1824年在《祖国艺术家联合会》标题下出版,作为其第一部分。而第二部分则是其他作曲家的变奏曲,其中有舒伯特和当时年仅11岁的弗兰兹·李斯特的作品。 钢琴小品 贝多芬早在《迪亚贝利变奏曲》之前,就已经在其钢琴小品中大量使用那些短小但是对比强烈的乐句。当时这种被称为Bagatelle的作品体裁还是非常新的一个概念,对于演奏者的技术要求也不是太高。贝多芬可以在这些小作品中给自己一些新奇的想法做实验。1802年他将自己早先写下的一些钢琴小作品荟萃成为Op.33,一共有7首,平均100小节长,并且全部用大调写成。这一套曲集抒情为主。而下一套小品曲集编号已到Op.119。而且研究表明,这其实是两套曲集的合集。而且后面五首在时间上比前六首要早。后面的五首7到11号,是1820年贝多芬为朋友腓特烈·斯塔克(Friedrich Starke)而写的,当时后者要筹建的一所钢琴学校。在接下来的一年,出版商C.F.彼得斯向贝多芬要稿。贝多芬为前者写了很多的钢琴小品,而且很多根本就没有被发表。贝多芬从中提取了12首,并打算结集出版,但是后生变故,他最终只是出版了六首,是为Op.119的前六首。而遴选后剩下的有四首未完成,但是五首WoO 52、56、59(即《致爱丽丝》)、81和Hess 69号却是已经杀青了的。《致爱丽丝》曲调优美,技术的要求並不高,或者可以說是非常低,因此非常受钢琴入门的小朋友的喜愛。贝多芬最后一套钢琴小品是Op.126。他在这里应用了全新的材料,而且六首作品浑然成为一体,并且与Op.119的前六首有相似之处。其中的第四首b小调小品,强健有力,中段的B大调奇峰突出,并且在结尾处再次出现,让人难忘。 室內樂 弦乐四重奏 贝多芬对弦乐四重奏所做出的贡献很大。他的弦乐四重奏表现了作曲者强大的创作力。他的16首弦乐四重奏可被分为早中晚三期,各有其特色。世界各种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如英国伦敦比赛、意大利波契亚尼大赛、加拿大的“班夫”比赛、澳大利亚墨尔本比赛都是将贝多芬的中后期作品列为决赛曲目,而日本大阪和德国慕尼黑的室内乐比赛更是规定,三轮比赛每轮必须演奏一首不同时期的贝多芬作品。 贝多芬的早期弦乐四重奏包括Op.18,以及Hess编号的30到34号作品,包括两首F大调四重奏、两首前奏曲与赋格,小步舞曲还有改编自亨德尔《所罗门》序曲的一首小作品。 最初的6首Op.18发表于1800到1801年,可以看作是贝多芬对海顿、莫札特在该体裁音乐方面的总结。它们占据了贝多芬1798年秋到1800年夏这一段时间,而且是他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之后最重要的写作项目。这也是贝多芬第一次接手已经由海顿、莫札特发扬光大的音乐样式,而此前的贝多芬只是一名钢琴家。贝多芬可能受到莫札特那六首献给海顿的弦乐四重奏的启发,将自己这六首也结集在一起。六首四重奏的编号顺序与创作时间并不一致。贝多芬将其中最有力的F大调四重奏放在第一。第一首的开篇费了贝多芬很多心思,他打算F大调之后来一次转调。从他的草稿上可见,他尝试了9次,才改到目前这种形式。而且为了增强戏剧性,贝多芬还有意识在乐句中制造沉寂。因此这首四重奏有着强烈的动态,被后人认为是六首中最成功的。而第三首其实才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一首四重奏,也是该集子里面最柔和,最抒情的一首。第四首c小调则是贝多芬早期对该种调性的一次尝试,但它可能是这位作曲家手下该调性里面气氛最宽松的作品。 而中期的弦乐四重奏则是非常受欢迎的三首《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和两首带标题的10和11号:“竖琴”和“严肃”。《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是贝多芬在创作Op.18约五年之后的再次回归。它们是献给驻维也纳的俄国大使拉祖莫夫斯基的。这三首作品对弦乐四重奏的意义可比《英雄交响曲》对交响曲的意义。它们既显示了贝多芬开阔的视野,又让人看到了贝多芬娴熟钢琴技巧的影子。它们拓展了弦乐四重奏的音乐形式,将情感与戏剧性结合到一个新的高度。 《音樂廣訊報》写道: 《音樂廣訊報》之所以说“长”,大概是源于第一首和第二首四重奏,它们在长度上的确只被后期的同类作品所超过。而第一首的所有乐章都是奏鸣曲式。而且这对比起贝多芬原先打算的,已经是缩短了的。开始先是大提琴流畅的曲调,再是小提琴加入,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第二乐章8分多钟的谐谑曲长度实在空前。第三乐章柔板是非常慢而且悲伤的。第四乐章则是一粗暴的主题,被贝多芬命名为“俄罗斯主题”。而第二首e小调则显示了贝多芬对短小简洁的表达方式的兴趣。第二乐章犹如颂歌,而“俄罗斯主题”这次则以谐谑曲的形式出现,此曲调往后也为穆索尔斯基所用。第三首C大调的开章与海顿的《创世纪》开头“混沌”意境相通,开头即是一下强奏。第二乐章忧郁压抑,最是动人心弦。而在这第三首弦乐四重奏里面,并没有“俄罗斯主题”的出现。 接下的两首独立的四重奏本身就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一首“竖琴”,其名可能源于作品中多处拨奏音列。Op.95作于1810年(-1811年?)“严肃”有着最强烈的主题对比。第一小提琴的炫技音行带来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暗示,而非观赏方面的刺激。 第九交响曲之后,离上一首四重奏时过12年后,贝多芬写了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特别是最后一首,被人认为是贝多芬的“音乐遗嘱”。和Op.18的创作有些相似,这五首作品占用了贝多芬一整段时间,因为他对这些作品反复揣摩,力尽完美,Op.131的草稿费纸三倍于其终稿。它们的创作顺序为12、15、13、14、16。其中又将它们可以分为三组:Op.127开序、Op.130和132为中篇、Op.131和135结束。其中最前和最末的两首Op.127和135有四乐章,但是中间的几部有5甚至7个乐章,结构复杂,更像组曲。第13号的原终乐章被贝多芬在1826年单独写成一首大赋格和四手联弹的钢琴作品,它被斯特拉文斯基称作“永远的现代音乐”。与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所展现的柔美气氛相较,晚期的弦乐四重奏显得力量雄浑,气魄强健。它们显得非常艰深,出现了早期作品中不曾多见强烈的半音、不谐和的经过句。 Op.130号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是贝多芬要突破四乐章样式所做的最大胆尝试之一,有六个乐章。Op.131升c小调四重奏更有七个乐章,并以慢乐章开头,这在25年前《月光奏鸣曲》里出现过一次,而且又是贝多芬晚期热爱赋格这种形式的一例。作品中的7个乐章轻重不一,长的达17分钟,短的则只有54秒,起一个过渡段的作用。貝多芬說過這是他最偉大的四重奏。而Op.132的第三乐章则被贝多芬称作“一位康复者对神明的感恩圣歌”,是他晚年最神圣庄严的篇章之一。而最后一首Op.135,音乐在略带好奇表情的开头之后,时而心情放开时而收紧。在慢板乐章,他再次,也是最后一次用到他喜爱的变奏曲式。值得一提的是,伦纳德·伯恩斯坦曾经用大乐队的形式演奏过Op.131和135。 交响曲 影响 很多人都认为贝多芬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ZDF主办的“100位最伟大的德国人评选”中,德国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电话、互联网和邮寄等形式投票,贝多芬排名12,在音乐家中只有巴哈比他靠前(排名第6)。贝多芬改变了作曲家的地位,作曲家从前只是一种接受委托进行创作的职业。而贝多芬则是以一位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借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理智,并且通过演出和出版使得自己的生活独立起来,不需仰人鼻息。他在这方面的开拓作用,可与拜伦在诗歌方面和威廉·透纳在绘画方面相比。 《贝多芬》(Beethoven)一书的作者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 罗曼·罗兰无疑是属于这里提到的音乐爱好者。他为贝多芬的作品作评论,1903年又投入到《贝多芬的一生》(La vie de Beethoven)的写作中。贝多芬身受耳聋和各种病痛困扰,却依旧坚持写作的人格无疑也吸引着罗兰。在后者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就闪烁着贝多芬的影子。他的《贝多芬传》不但被视为一部音乐历史书,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译成多国文字。 卡西尔在《人论》中谈到《第九交响曲》说:“我们所听到的是人类情感从最低的音调到最高的音调的全音阶;他们是整个生命的运动和颤动。” 而同时代的歌德,不但为贝多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还和贝多芬有过直接的私人交往。他在一封寄给时年25岁的贝蒂娜·布伦塔诺的信中写道: 贝多芬的音乐可谓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典范及开源之作。经过舒伯特、蕭邦、李斯特、孟德爾頌、布拉姆斯、華格納、罗伯特·舒曼、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威尔第等等作曲家的努力下,浪漫主义音乐得以开花结果,繁盛了整个19世纪。法国作曲家白辽士为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都作过评论。而在19世纪的德奥音乐界,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派是布拉姆斯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被人称作「冷灶余薪」,另一是以華格納为首的浪漫主义作曲家群。两派分歧甚多,互成帮派甚至互相责难,但是他们都非常尊重贝多芬的前作。 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自1862年執筆,遲至1876年才完成并首演。这是由于他严格的自我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信心不足,在贝多芬的盛名之下要延续贝多芬的曲风,对他来说显然是很难的一件事。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被人名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而从下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的小段落比较,可看出贝多芬和布拉姆斯曲风上的继承关系。 。,而他自己除了写出一部C大调交响曲和一部未完成的E大交响曲外,确实没再碰交响曲这种题材,而是专心打造自己的理想艺术样式—乐剧。而且。瓦格纳的这种表示敬畏的言论没阻止布鲁克纳和马勒前进。他们写出了长大深广的交响曲作品。马勒还在他的第2、3、4和8交响曲里面加入人声。但两人的交响曲都没法越过“九”这个数字。 而贝多芬在俄国也有着他特殊的影响力,即使在20世纪也一样。在苏联时代,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这位来自波恩的作曲家很受欢迎,因为他代表着革命,他的音乐则是力量、意志力和忍耐力的表现。根自俄国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非常敬重贝多芬。蕭斯塔科维奇常因其交响曲被比作贝多芬。的确,肖斯塔科维奇对主题的处理,小乐句的扩展与贝多芬的非常相似。 到了20世纪,音乐进入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时代。。而“新维也纳乐派”也崭露头角。其代表人物之一勋伯格在描述贝多芬对自己的影响时说道: 而在大眾對贝多芬的音乐接受方面,“平民化”無非是最好的解說方法,是指音樂不再是王公貴族的專屬品。在小说《发条橙》和由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同名电影中,可以看到主要人物在听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下去行凶。贝多芬的音乐甚至被政治化。而其中的著名的例子,就是纳粹当政时期的1942年,指挥家福特文格勒为庆祝希特拉生日而演奏第九交响曲(俗称“黑色贝九”),还有他在1944年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的“乌拉尼亚英雄”。又正是福特文格勒在1951年战后首届拜罗伊特音乐节上再次指挥了《第九交响曲》,实况为EMI和巴伐利亚广播公司所录制,成为了很多音乐爱好者心目中该曲目的最佳演绎,这也是拜鲁依特音乐节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非瓦格纳节目,另外一次则可追溯到1872年剧院落成之时。而伦纳德·伯恩斯坦在1989年12月23和25日两天,为庆祝东西德合併在柏林上演《第九交响曲》,而且将《快乐颂》改为《自由颂》,他对此说道:“贝多芬在天之灵,也会同意我们这样做的。”由此可見,大眾對貝多芬的音樂接受度非常高,就算是不親近古典音樂的人們,還是會對貝多芬的音樂略知一二。 另外,20世纪媒体,特别是唱片工业的发展也使得贝多芬的音乐更广泛的得到传播。尼基什率先在1913年录制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录音,钢琴家阿图尔·施纳贝尔则在1932—1935年录制了贝多芬的全套钢琴奏鸣曲。而真正的高潮则要等到二战结束,威廉·肯普夫在50年代就已录制好了贝多芬的全部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则在自己生命的尾声完成了贝多芬交响曲全套的录制工作。进入立体声录音时代后,众多指挥名家不停地灌录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版本无法胜数。而其中可分为以卡爾·貝姆、伯恩斯坦、克伦佩勒、布努诺·瓦尔特、阿巴多、塞尔、克鲁伊滕斯为代表的,使用现代管弦乐团编制和乐器的诠释方法。其中指挥名家卡拉扬一人就录制了4套(其中包括60年代的“红卡”),。第二种则是最近兴起的以哈农考特、約翰·艾略特·加德納、诺灵顿为代表的“復古風格演奏”派,他们尽量使用贝多芬时代的乐队规模和乐器来解读作品,并对原谱进行深一步的校对,竭力保持作品的原貌。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则成了钢琴演奏家的试金石。至少117位钢琴演奏家已经录下了自己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另外,。 其它 贝多芬的乐器 贝多芬的其中一架钢琴是由维也纳钢琴制造公司Geschwister | 在Sony公司与Philip进行鐳射唱片容量与规格的讨论时,大贺典雄认为,难以放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唱片是不完整的,最终,一张鐳射唱片的时间被定为74分钟42秒。 鋼琴奏鳴曲《月光》之名其實並非出自貝多芬本人意旨,據說是因为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对此曲第一乐章做出了如此描述:“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这是来自诗人自己泛舟琉森湖之往事,而那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即「贝多芬为一盲女孩即兴演奏,灵感忽至而成就了这首奏鸣曲」云云,则更为《月光》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 由於第二號交響曲在樂念上與《聖城遺書》落差甚大,一度有論者認為《遺書》的真伪難以論定。研究表明,遗书是真的,而且第二號交響曲早在贝多芬休养前就已大体完成,圣城期间只是细节上的修改而已。。 據說,在《费德里奥》第三版1814年的演出現場,十七歲的舒伯特是觀眾之一。為了目睹這次演出,舒伯特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學校課本,才能換到演出的門票。 对于《给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有一个可能的解释:当时贝多芬着情于自己的学生,年仅18岁的,他将马尔法蒂对他的尊重和爱戴视为爱情,而且认为这段“婚姻”十拿九稳,便写信给好友,。可惜,贝多芬这一梦想永未成真。他原打算在一次由马尔法蒂父亲举办的宴会上向其求婚,而且還特地将写好的一部小曲(Bagatelle)带上,准备即席题献。可是,宴会上的贝多芬喝醉了,不但忘了求婚,小曲封面“給特雷莎”(Für Therese)的題字,更由於字迹過於潦草,当人们在马尔法蒂身后发现这段文字时,误认为上面写的是“给爱丽丝”(Für Elise),成為一段美麗的錯誤。 “永恒的爱人”的真實身分曾经引起争议,目前基本上以的研究為解,,再加上贝多芬將收信地名簡寫为“K”(溫泉小鎮卡斯巴德的首字母),是以卡斯巴德成为唯一候选地。而信中“爱人”的称呼又以“A”或“T”开头,這樣的縮寫正與安东尼娅·托妮·布伦塔诺(Antonie Toni Brentano)相符,所氏據此主張,这位“爱人”非常可能是安东尼娅,不過,安东尼娅与法兰克福商人弗朗兹·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已於1798年成婚。在所氏的主張之外,我們曉得安东尼娅相當崇拜贝多芬,但是關於两者发生浪漫情愫的可能性,則是至今存疑。再者,该信是否真正被寄出过也并不清楚,貝多芬的書寫極有可能只是强烈愿望的纸笔化。到了1994年,电影《》又提出了另一种見解,認為这位爱人的身分是貝多芬的弟妇约翰娜。 庄严弥撒的题词“生于心,而又念向于心。”,後來成为维也纳爱乐的铭言。 辛德勒記第九號交響曲首演:“演奏结束后,背向观众的贝多芬并不知道身后发生何事。”这时,观众看到了最感人的一幕:女中音独唱執著贝多芬的手转身,让他看到观众五次起立,并疯狂地在鼓掌。必須說明的是,,五次起立鼓掌对于一位非受雇于皇室的人来说,是空前未有的。觀眾的熱烈反應甚至引来警方到达现场,去制止这种自发的致意。對此,已經全聾的貝多芬深受感动。 2003年,第九號交響曲之手稿在伦敦索思比拍卖行以213万英镑售出。 据说贝多芬在病榻上临终之际说过:「鼓掌吧,朋友,喜剧结束了。」。 死因及臆測 關於贝多芬早逝的真正原因,向來是众说纷纭。根據当时的医生診斷,貝多芬的直接死因是肝硬化。此外,。费迪南·希勒自彌留的贝多芬头上取下的一缕头发,则成了了解其死因的重要线索;这缕头发一直由希勒家族保存到20世纪。1943年二次大戰期間,。。目前,貝多芬的头发保存在多个地方,包括圣荷西州立大学的、华盛顿的美國国会图书馆、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大学、伦敦的大英图书馆、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以及波恩的贝多芬博物馆()。洛杉矶的精神化学公司为贝多芬的头发作过放射—免疫测试,以确定贝多芬在最后几个月内是否服用过止痛剂(例如鸦片制剂),但是。伊利諾伊州派弗研究中心()的威廉·瓦施()博士为贝多芬遗留下来的头发进行金属化验,结果显示其髮中铅含量很高。虽然这一发现对梅毒致死的推测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现在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当时工业污染了多瑙河的鱼,而贝多芬又很喜欢吃该地段的鱼,因此鱼体内的铅在其身上沉积。并非为了治疗梅毒而服用含铅的药物所致。贝多芬性格狂躁,生理方面受慢性腹泻和腹痛的折磨,甚至其死亡,都可能是由铅引起的。 专辑 安德拉斯·希夫。András Schiff.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的布罗德伍德钢琴 罗纳德·布劳提甘。Ronald Brautigam. Ludwig van Beethoven. Complete Works for Solo Piano. 安顿·瓦尔特,约翰·安德鲁斯·史坦因,康拉德·格拉夫 (保罗·麦克诺提) 马尔科姆·比尔森、汤姆·贝金、大卫·布雷特曼、乌苏拉·杜奇勒、兹维·梅尼克、巴特·范·奥尔特、安德鲁·威利斯。Malcolm Bilson, Tom Beghin, David Breitman, Ursula Dütschler, Zvi Meniker, Bart van Oort, Andrew Willis. Ludwig van Beethoven. The complete Piano Sonatas on Period Instruments. 罗伯特·莱文,约翰·艾略特·加德纳。Robert Levin, John Eliot Gardiner.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安顿·瓦尔特 (保罗·麦克诺提) 註釋 參考資料 參照 書籍 延伸阅读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傅雷译), 团结出版社,2003年4月 外部链接 Beethoven-Haus Bonn The Ira F. Brilliant Center for Beethoven Studies , The Beethoven Gateway (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 樂聖:貝多芬 | 作曲家介紹 - M5 Music |
多信仰伊斯兰教。其他少数族裔则有信仰基督教、新教及原始信仰等。 經濟 概述 相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北非在其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都高於除南非外的非洲其他地區。 产业 第一产业:石油和磷矿丰富 参考 外部連結 North of Africa 北非 | 基本为阿拉伯语。并分为埃及阿拉伯语、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苏丹阿拉伯语、突尼斯阿拉伯语等。另外還有柏柏爾語,其中摩洛哥將柏柏爾語列入官方語言中,另外也有部份北非國家也可通行法語。 民族 主要为阿拉伯人。其他为柏柏尔人、撒哈拉人、科普特人及贝都因人等少数民族。 宗教 多信仰伊斯兰教。其他少数族裔则有信仰基督教、新教及原始信仰等。 經濟 概述 相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北非在其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都高於除南非外的非洲其他地區。 产业 第一产业:石油和磷矿丰富 参考 外部連結 |
德克萨斯州 - 加利福尼亚州 - 蒙大拿州 - 新墨西哥州 - 亚利桑纳州 - 内华达州 - 科罗拉多州 - 俄勒冈州 - 怀俄明州 - 密歇根州 - 明尼苏达州 - 犹他州 - 爱达荷州 - 堪萨斯州 - 内布拉斯加州 - 南达科他州 - 华盛顿州 - 北达科他州 - 俄克拉荷马州 - 密苏里州 - 佛罗里达州 - 威斯康辛州 - 乔治亚州 - 伊利诺伊州 - 爱荷华州 - 纽约州 - 北卡罗莱纳州 - 阿肯色州 - 阿拉巴马州 - 路易斯安那州 - 密西西比州 - 宾夕法尼亚州 - 俄亥俄州 - 佛吉尼亚州 - 田纳西州 - 肯塔基州 - 印第安纳州 - 缅因州 - 南卡罗莱纳州 - 西佛吉尼亚州 - 马里兰州 - 夏威夷州 - 马萨诸塞州 - 佛蒙特州 - 新罕布什尔州 - 纽泽西州 - 康涅狄克州 - 特拉华州 - 罗得岛州 - 陆地面积 阿拉斯加州 - 德克萨斯州 | - 俄亥俄州 - 佛吉尼亚州 - 田纳西州 - 肯塔基州 - 印第安纳州 - 缅因州 - 南卡罗莱纳州 - 西佛吉尼亚州 - 马里兰州 - 夏威夷州 - 马萨诸塞州 - 佛蒙特州 - 新罕布什尔州 - 纽泽西州 - 康涅狄克州 - 特拉华州 - 罗得岛州 - 陆地面积 阿拉斯加州 - 德克萨斯州 - 加利福尼亚州 - 蒙大拿州 - 新墨西哥州 - 亚利桑纳州 - 内华达州 - 科罗拉多州 - 怀俄明州 - 俄勒冈州 - 爱达荷州 - 犹他州 - 堪萨斯州 - 明尼苏达州 - 内布拉斯加州 - 南达科他州 - 北达科他州 - 密苏里州 - 俄克拉荷马州 - 华盛顿州 - 乔治亚州 - 密歇根州 - 爱荷华州 - 伊利诺州 - 威斯康辛州 - 佛罗里达州 - 阿肯色州 - 阿拉巴马州 - 北卡罗莱纳州 - 纽约州 - 密西西比州 - 宾夕法尼亚州 - 路易斯安那州 - 田纳西州 - 俄亥俄州 - 肯塔基州 - 佛吉尼亚州 - 印第安纳州 |
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United States States And Territories By | 参见 美國州份人口密度列表 美国城市人口列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美国政府 美国人口普查局 USCB人口预测 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United States |
中國古典詩歌 詩歌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和載體,亦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學體裁。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古诗)和后来受西方诗歌影响的新诗(现代诗,自由诗)有很大的不同。 早期的中国诗歌,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汉代乐府,格律上都较为自由。魏晋时期,诗歌创作更加成熟,但诗歌格律仍没有后世严格。诗歌行數和每行的字數可不限。压韵是必须的,但平仄和对仗都不甚讲究。这样的诗歌后来被称为古体诗。中國詩歌最鼎盛的時期是唐朝(618-907年)。这一时期出现了格律严格的近体诗。“唐诗”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成熟时期的中国古典诗歌(以近体诗为代表),在格律上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一般而言以四行(又稱「绝句」)或八行(又稱「律诗」)為常見,並以雙數句為押韻句。一首詩每行的字數受詩體的字數限制而定,大多為五言或七言。 「近體詩」一名早於沈约(公元441-513年)在世之時已有理論基礎,唯要待陳子昂(公元661-702年)在世之時才算是發展成熟。近體詩格律對平仄有規定。所谓平仄,包括但不限於對中古汉语的四聲之規律與使用。近體詩的基本形式律詩有八行,每两行为一联,称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其中頷聯、頸聯需用对仗。对仗要求內容有對比關係,且語法上也符合對偶規定。近體詩通常用詞、引喻豐富,且內容可為廣泛,包括歷史與政治。唐代(八世紀)詩人杜甫(公元712-770年)是最为著名的近体诗人之一。 唐朝之后,诗的变种 — 词和曲得倒了很大发展。词的创作在宋代达到鼎盛。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是与“唐诗”并称的文学成就。曲是元代的诗歌主流,所以也被称为“元曲”。 維拉內拉詩 維拉內拉詩是一種由五個三行聯句組成,並以四行詩節作結的十九行詩歌。該詩歌形式的特色在於擁有兩段副歌:這些副歌初用於詩歌首節的第一及第三句,其後於各節的末段中交替使用(唯不包含末節,因該節以兩段副歌作結);而其餘的詩句則以a-b的方式交替押韻。自十九世紀晚期起,維拉內拉詩漸漸於英語世界中成為常用的詩歌形式,而著名詩人計有狄兰·托马斯、威斯坦·休·奥登及伊丽莎白·毕晓普。 五行打油詩 五行打油詩是一種經常帶有幽默氣息的五行詩歌。節奏感於五行打油詩顯得尤為重要,皆因第一、二及五行須有七至十個音節,但第三、四行則只需五至七個音節;與此同時,各行之間必須押韻及擁有相同的韻律。五行打油詩的著名詩人包括愛德華·利爾、丁尼生、魯德亞德·吉卜林及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短歌 短歌是一種不講求押韻的,由五節共31個(音系學單位,與英語圈中的「音拍」相同),以「5-7-5-7-7」結構組成。在前半段的5-7-5結構與後半段的7-7結構之間,通常會有一個音調與主題的轉變。早於飛鳥時代,已有諸如柿本人麻呂(七世紀後期在世)等詩人創作短歌,而當時日本詩歌界正受中國詩歌影響。短歌原是日本正式詩歌(一般指「和歌」)中最短者,並常用以探索自我而非公共主題。至十世紀,短歌成為日本詩歌的最主要形態,而既有的用語「和歌」(日本詩歌)則用以代表短歌,而無他者。到了現在,人們仍有廣泛創作新的短歌作品。 俳句 俳句是在各種不講求押韻的日本詩歌中最為流行的一種詩歌形式,在十七世紀從(或的首段詩節)發展而成。一般而言,一首俳句以一直行寫畢,並包含三節共17個音(或「音拍」),以5-7-5形式排列。傳統而言,俳句包含一個及一個季語,當中前者常放於全詩其中一節之末端。松尾芭蕉為一最知名的俳句名匠,而他其中一首作品如下: 「富士の風や扇にのせて江戸土産」 泰國詩歌 克隆詩()是云云泰國詩歌形式中最舊者。這能從該詩體對特定音節的音調記號(需以「mai ek」()或「mai tho」()標記)之要求中反映,而這種規定或可能從泰語只有三個音調(而非現時的五個音調,阿瑜陀耶王国時期曾對泰語音調進行拆分)的時候衍生出來,當中兩個音調正正就是代表上述兩個音調記號。這種形式通常會被視為一種高級且高雅的詩歌形式。 在克隆詩中,一個詩節(「bot」,)中有數行(「bat」,,出自巴利语及梵语的「」一詞,解作「步」),而行數之多寡視乎形式而定;當中一個「bat」可分為兩個「wak」()。首個「wak」有五個音節,而第二個「wak」的音節數量則視乎形式而定,可能沒有硬性規定。克隆詩的形式命名視乎一個詩節中的「bat」數量而定,亦可分為兩大類:索番克隆詩()及丹克隆詩()。二者分別在於最後一個「bat」中第二個「wak」的音節數量,及詩節之間的押韻規定。 四索番克隆詩 四索番克隆詩()是現存泰國詩歌形式中最常見者。該形式在每詩節中有四個「bat」,當中每行的首個「wak」有五個音節,而第一及第三個「bat」的第二個「wak」有兩個或四個音節(而第二及四個「bat」則分別為兩個音節及四個音節)。「Mai ek」需要七個音節,而「Mai tho」則需要四個音節。「死詞」("Dead word")音節允許置於需要「mai ek」的音節,而修改串字以符合詩體要求一般而言是允許的。 奧德詩 奧德詩是一種最初由一些以古希臘語(如品达)及拉丁語(如贺拉斯)寫作的詩人創造出來的詩歌形式。於不少受希臘及拉丁文化影響的文化圈子中,這種詩歌形式衍生出不少形式。一般而言,一篇奧德詩可分為三個部分:正旋舞歌、回舞歌及长短句交替。當中回舞歌部份在格律和押韻規律(視乎傳統而定)上與正旋舞歌部份相若,但長短句交替部份則截然不同。奧德詩採用更為正式的措詞,常以嚴肅的主題為主軸。正旋舞歌與回舞歌從另一面看主題,並通常帶有矛盾和觀點;而長短句交替則將主題推進一層,針對內裡問題進行觀察或解析。奧德詩通常供兩支合唱隊(或兩個人)朗誦或吟唱,其中一支合唱隊(或其中一人)演譯正旋舞歌,另一支(或另一人)則演譯回舞歌,而長短句交替則一同演譯。時移世易,奧德詩出現了不同的形式,而這些形式在表達形式與結構上亦有頗大的變化。其中一種與奧德詩類似的非西方形式正是波斯詩歌中的盖绥达。 加扎勒 加扎勒是一種普遍於、、波斯語及地區的詩歌類型。在傳統格式上,加扎勒有5至15對押韻的對聯,並在第二行末共享一段副歌。這段副歌可為其中一個或多個音節,並以一個押韻作開首。詩歌的每一段均有其獨特的韻律,而內容多數反映無法實現的愛,又或神性的主題。 一如許多語言具有其他且歷史悠久的形式,加扎勒現時已經演變出不同變體,當中包括在乌尔都语中具備半音樂形式的詩詞形態。加扎勒與蘇非主義有著歷史上的密切關係,當中有一定數量的蘇非主義主要宗教作品均採用加扎勒形式寫成。而加扎勒相對平穩的押韻與採用副歌所製造的咒語效果,亦與蘇非主義本身的神祕主題相當吻合。在此形態的加扎勒詩人之中,尤以13世紀的波斯詩人鲁米為數一數二的高手。而在云云加扎勒詩人之中,哈菲兹是其中一個最為有名的,而他的作品常常包含曝露偽善的主題。哈菲兹的生活與詩歌作品已成為不少分析、評論和解釋的主題,而其對十四世紀晚期波斯文學創作的影響,更遠高於任何同期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抒情詩合集《》,創作靈感正是源自這位波斯詩人哈菲兹。 体裁 詩歌除了擁有不同的形式外,在體裁的選用上亦是五花八門。一般而言,一種詩歌體裁往往是對於一篇詩歌的題材、風格,又或在廣泛層面上的文學特徵而訂立的慣例或分類。部份評論視體裁為文學的自然形態,亦有意見認為體裁研究是一門研究不同的作品如何關連和參照其他作品。 敍事詩 敍事詩是一種用作述說故事的詩歌體裁。廣義而言,這種體裁亦包括史诗,但「敍事詩」一詞通常則用以形容。有指敍事詩可能是現存最久的詩歌種類。不少荷马學者認為,荷馬所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均整合自多篇題材相關,而篇幅較短的敍事詩。大部分敍事詩,如英式谣曲,又或波羅的式、斯拉夫式史詩,是根植於在文字出現之前口述傳統的一種。據推測,一些區分詩歌與散文的特徵,例如韻律、頭韻及日耳曼詩歌中的複合隱喻語,曾用作吟游诗人(背誦傳統故事的人)的記憶輔助工具。 著名敍事詩詩人包括:奧維德、但丁·阿利吉耶里、、威廉·朗蘭、杰弗里·乔叟、、路易·德·賈梅士、威廉·莎士比亚、亚历山大·蒲柏、羅伯特·伯恩斯、亚当·密茨凯维奇、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爱伦·坡、丁尼生及安妮·卡森。 抒情詩 有別於史诗與戲劇詩,抒情詩是一種不直接,但以更個性化的風格來說故事的詩歌體裁。此類的詩作偏向篇幅較短、旋律優美,且易於令人沉思其中。抒情詩的另一特點是著重於詩人自身的感覺、感质和感知,而非在描繪角色和行為。抒情詩的著名詩人包括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约翰·多恩、夏尔·波德莱尔、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安東尼奧·馬查多及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 史詩 史詩是詩歌體裁的一種,亦為敍事文學的主要形態。這種體裁通常被定義為一種描繪英雄事蹟,又或反映當時文化的重要本質之長篇詩作。史詩透過連續敍述的方式,講述一個英雄、一個神話人物或一群人物的生平和事蹟。史詩的例子計有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尼伯龍根之歌》、路易·德·賈梅士的《盧濟塔尼亞人之歌》、《熙德之歌》、《吉尔伽美什史诗》、《摩诃婆罗多》、埃利亚斯·伦罗特的《卡勒瓦拉》、菲爾多西的《列王紀》、尼扎米的《康士》(,解作「五書」)及《格萨尔王传》。自20世紀初開始,縱使史詩以至的創作變得不再活躍,但仍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史詩作品推出,而這些現代史詩包括艾兹拉·庞德的《》、希尔达·杜利特尔的《海倫在埃及》及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德里克·沃尔科特於1992年獲得诺贝尔奖,主要原因是其創作的史詩《》。 諷刺詩 詩歌可作為讽刺的強力武器。羅馬人對於諷刺詩擁有豐厚的傳統,而這些諷刺詩大多用以政治目的,而羅馬詩人尤维纳利斯的《》就是表表者。 此點對於英國諷刺傳統亦無誤。英國首名桂冠诗人、亦為云云之一的约翰·德莱顿於1682年出版的詩作《》中,有一句「一首對於真正的藍色新教詩人T.S.的諷刺」("A Satire on the True Blue Protestant Poet, T.S.",當中「T.S.」引用自另一名英國詩人的名字)。而第二代羅徹斯特伯爵約翰·威爾默特亦為英國在17世紀的諷刺詩大師。在英國境外,曾有創作諷刺詩的詩人包括波兰的、阿塞拜疆的、葡萄牙的及大韓民國的(以其詩作《天氣圖》尤為著名)。 | 節奏 傳統的詩被稱作韻文(verse),和散文(prose)不同之處在於有獨特的結構、節奏和韻律。歐洲語言的字詞本身有重輕音節的區別,因此西方的詩也特別著重字詞的節奏(rhythm)。從希臘時代開始,不少的詩由輕重格(抑揚格,iamb)或重輕格(揚抑格,trochee)等的節拍(meter)組成。而在中國,由於中文的詞語本身可以由兩字或三字等組合而成,例如一句七字句的詩詞常常可以分作「四、三」或「二、二、三」的詞組。由於這種特性,每個詞組之間唸起來自然形成短的停頓,形成中國詩詞獨特的節奏感。 韻律 無論西方或中國的詩都注重字詞的聲韻,常常利用押韻將句子的結尾關聯起來。漢語本身有平仄聲調的分別,因此不少詩詞對字句的聲調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稱為格律。 結構 傳統詩對每一句的字節的數目,以及句子的數目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利用整齊的句子或不規則的長短句來達致節奏上的美感,如西方的十四行詩,和中國的近體詩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詩等格式。 技巧 詩常常會利用字詞、句子和段落的組合來賦予涵義的層次性和關聯,亦會透過對仗、排比、疊字、疊句等技巧來表現美感。押韻和節奏除了營造音樂般的效果,亦可以達到聯想和共鳴的功用。 在內容上詩歌常常運用隱喻、譬喻與借喻等等手法來暗示一些文字以外的意義,透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加強想像,甚至可以創造兩個迴然相異的意象互相輝映,如運用歧義、象徵、反諷等「詩的語言」的文體手法,使詩作遺留多樣、自由的解釋空間。 形式 不少文化建立不同形式的詩歌。在發展較完善的詩體中,一首詩的押韻方法、韻律和其他元素受詩體自身的規則所限。由挽歌只規限詩歌的寫法,至加扎勒和的一種高度規範化的格式,不同的詩體對於上述元素的限制既可寬鬆,亦可嚴緊。下文僅列出一些常見且廣泛應用於多種語言的詩歌形式,至於其他形式的詩歌,則請參閱有關不同文化或時期的詩歌條目,又或。 十四行詩 在云云常見詩歌形式之中,十四行詩在中世紀後期起成為其中一種受歡迎的詩歌形式,而其在十三世紀起漸漸被標準化成一種長度為十四行,且對押韻及邏輯有一套標準的詩歌。打從十四世紀及義大利文藝復興起,這種形式在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的筆下更進一步結晶化(其作品於十六世紀時,被托马斯·怀亚特翻譯成英語。托馬斯亦因將十四行詩引入至英語文學界而被受讚揚)。傳統意式或遵從「ABBA, ABBA, CDECDE」這種押韻規律,縱使部份變體(當中最常見的為「CDCDCD」規律,尤其於最後六行詩句)亦常見。而英式(或莎士比亞式)十四行詩則遵從「ABAB, CDCD, EFEF, GG」這種押韻規律,當中包含了第三組四行诗(以四行為一組)、詩末的对句,以及從傳統意式十四行詩繼承而來的多元韻腳舖排。在傳統上,以英語編寫的十四行詩常為採用,而在罗曼语族編寫的詩歌中,則以及(或稱「六音步抑揚格」)為最常用的韻律。 各種十四行詩常常使用「轉折」(volta)以表達思想的變化、回答/提出問題,又或引伸出更複雜的主題。這「轉折」通常可採用一個「but」字句,將較早行句中的內容否定化或複雜化。在彼特拉克式十四行詩中,這種轉折傾向放於首兩組四行詩及最後六行之間,唯英式十四行詩則通常將之放在最後的對句中或其附近。 十四行詩在某些特別場合中與「崇高的詩意措辭」(high poetic diction)、「想像生動」(vivid imagery)及「浪漫愛情」(romantic love)所連繫,主要原因是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的影響及早期英語文學圈中的十四行詩人如埃德蒙·斯宾塞(正是以他為名)、迈克尔·德雷顿及莎士比亞,當中尤以最後者的十四行詩在英語詩歌中最為知名,而其中20部作品亦被收錄在《》中。然而,轉折手法所衍生的變化與轉變對不少主題帶來一種邏輯上的靈活性。從古至今,不少十四行詩詩人均善用這種形式以表達對於政治(约翰·弥尔顿、珀西·比希·雪莱、)、神學(约翰·多恩、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戰爭(威爾弗雷德·歐文、E·E·卡明斯)上,又或與「性」相關(卡罗尔·安·达菲)的話題。另外,部份如及的後現代作者突破十四行詩形式的傳統定義,並完整演譯一種常常缺乏押韻、清晰的思維發展,甚或遵從既有的行數限制(十四行)的「十四行詩」。 中國古典詩歌 詩歌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和載體,亦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學體裁。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古诗)和后来受西方诗歌影响的新诗(现代诗,自由诗)有很大的不同。 早期的中国诗歌,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汉代乐府,格律上都较为自由。魏晋时期,诗歌创作更加成熟,但诗歌格律仍没有后世严格。诗歌行數和每行的字數可不限。压韵是必须的,但平仄和对仗都不甚讲究。这样的诗歌后来被称为古体诗。中國詩歌最鼎盛的時期是唐朝(618-907年)。这一时期出现了格律严格的近体诗。“唐诗”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成熟时期的中国古典诗歌(以近体诗为代表),在格律上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一般而言以四行(又稱「绝句」)或八行(又稱「律诗」)為常見,並以雙數句為押韻句。一首詩每行的字數受詩體的字數限制而定,大多為五言或七言。 「近體詩」一名早於沈约(公元441-513年)在世之時已有理論基礎,唯要待陳子昂(公元661-702年)在世之時才算是發展成熟。近體詩格律對平仄有規定。所谓平仄,包括但不限於對中古汉语的四聲之規律與使用。近體詩的基本形式律詩有八行,每两行为一联,称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其中頷聯、頸聯需用对仗。对仗要求內容有對比關係,且語法上也符合對偶規定。近體詩通常用詞、引喻豐富,且內容可為廣泛,包括歷史與政治。唐代(八世紀)詩人杜甫(公元712-770年)是最为著名的近体诗人之一。 唐朝之后,诗的变种 — 词和曲得倒了很大发展。词的创作在宋代达到鼎盛。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是与“唐诗”并称的文学成就。曲是元代的诗歌主流,所以也被称为“元曲”。 維拉內拉詩 維拉內拉詩是一種由五個三行聯句組成,並以四行詩節作結的十九行詩歌。該詩歌形式的特色在於擁有兩段副歌:這些副歌初用於詩歌首節的第一及第三句,其後於各節的末段中交替使用(唯不包含末節,因該節以兩段副歌作結);而其餘的詩句則以a-b的方式交替押韻。自十九世紀晚期起,維拉內拉詩漸漸於英語世界中成為常用的詩歌形式,而著名詩人計有狄兰·托马斯、威斯坦·休·奥登及伊丽莎白·毕晓普。 五行打油詩 五行打油詩是一種經常帶有幽默氣息的五行詩歌。節奏感於五行打油詩顯得尤為重要,皆因第一、二及五行須有七至十個音節,但第三、四行則只需五至七個音節;與此同時,各行之間必須押韻及擁有相同的韻律。五行打油詩的著名詩人包括愛德華·利爾、丁尼生、魯德亞德·吉卜林及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短歌 短歌是一種不講求押韻的,由五節共31個(音系學單位,與英語圈中的「音拍」相同),以「5-7-5-7-7」結構組成。在前半段的5-7-5結構與後半段的7-7結構之間,通常會有一個音調與主題的轉變。早於飛鳥時代,已有諸如柿本人麻呂(七世紀後期在世)等詩人創作短歌,而當時日本詩歌界正受中國詩歌影響。短歌原是日本正式詩歌(一般指「和歌」)中最短者,並常用以探索自我而非公共主題。至十世紀,短歌成為日本詩歌的最主要形態,而既有的用語「和歌」(日本詩歌)則用以代表短歌,而無他者。到了現在,人們仍有廣泛創作新的短歌作品。 俳句 俳句是在各種不講求押韻的日本詩歌中最為流行的一種詩歌形式,在十七世紀從(或的首段詩節)發展而成。一般而言,一首俳句以一直行寫畢,並包含三節共17個音(或「音拍」),以5-7-5形式排列。傳統而言,俳句包含一個及一個季語,當中前者常放於全詩其中一節之末端。松尾芭蕉為一最知名的俳句名匠,而他其中一首作品如下: 「富士の風や扇にのせて江戸土産」 泰國詩歌 克隆詩()是云云泰國詩歌形式中最舊者。這能從該詩體對特定音節的音調記號(需以「mai ek」()或「mai |
新詩 現代主義文學 | 由於現代詩的推廣初期一度主導了整個詩壇的創作流行風潮,「現代詩」一詞也一度從原本狹義的「現代主義新詩」,進而流行地成為了廣義的「新詩」之同義詞。時至今日,「現代詩」一詞仍因此具有歧義。 |
County Campus at Laramie Eastern Laramie County Campus at Pine Bluffs Francis E. Warren Air Force Base Campus 鮑威爾學院(Powell) 瑞佛頓學院(Riverton) 石泉學院(Rock Springs) 透瑞頓學院(Torrington) 職業運動隊 卡斯伯洛磯(Casper Rockies,新人級先鋒聯盟,母隊:科羅拉多洛磯) 名人 杰克遜·波洛克(1912-1956):畫家、抽象表現主義運動的核心成員之一 羅伯特·R·威爾遜(1914-2000):物理學家,曾參與曼克頓計劃,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首任所長 其它 州鳥:西部野雲雀 州花:彩杯花(Castilleja linariaefolia,一種寄生植物) 州樹:白楊樹 主要的公路 25号州际公路 80号州际公路 90号州际公路 | 懷俄明州人口超過10,000人的城市或城鎮有(以降序排列): 都会区 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 大狄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魔鬼塔國家自然保護區(Devil's Tower National Monument) 人口 2003年人口普查,懷俄明州有501,242人,是全美國人口最少的一州,也是在全美国中印第安人比例最高的州之一。目前懷俄明州的種族比例可分為: 88.9%-白人 6.4%-拉美裔人 2.3%-印地安原住民 0.8%-非裔人 0.6%-亞裔人 1.8%-混合的種族 根據人口普查,在懷俄明州的居民祖先中,德國人(25.9%)最多,其次是英國人(15.9%)、愛爾蘭人(13.3%)、本土化血統者(6.5%)、挪威人(4.3%)。 此外,五歲以下的居民占有6.3%,18歲以下則有26.1%。至於65歲以上則是11.7%。懷俄明州的女性略少於男性,百分比為49.7%。 美國2012年人口估算顯示,該州人口達到57.64萬。 宗教上,懷俄明州人口信仰比例為: 58%-新教徒(Protestant) 18%-羅馬天主教徒(Roman Catholic) 10%-其他基督教派的教徒(Other Christian,大多為摩門教) 3%-其他宗教教徒(Other Religions) |
1955年,毛泽东掀起农业合作社并大社的高潮。到1958年初,在毛泽东的推动下中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刘作为一线领导人积极参与了大跃进的决策和具体的推进工作。3月份成都会议第一次按毛的想法提出要“并大社”,开始了人民公社化的第一步。4月底,刘和周恩来等若干人一起开始“吹公社”、“吹乌托邦”,主张大办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大炼钢铁、搞供给制,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6月份,毛泽东批发“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之后,刘也紧跟精神宣称钢铁产量可以两三年赶英、七八年超美,并且和毛泽东一样,在实地考察农业生产的时候公开为浮夸行为加温。毛泽东曾经要求压缩一些过高指标,1958年底大跃进的弊病开始露出苗头之后,刘承认“我的头脑也有些热,说过些过头话”,1959年春毛泽东进一步要求“纠左”、“压缩空气”。 当选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指定刘为自己的接班人。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提出由刘主持“一线”工作、自己退居“二线”。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刘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并当选排名第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1957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向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通报,将由刘接班任中国国家主席。1958年底,毛泽东不做下一届国家主席的提议得到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 1959年二届全国人大前夕,毛泽东在各种场合为刘接班作小范围吹风。4月27日,刘在第二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宋慶齡、董必武當選副主席。刘自动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成为名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10月下旬,劉在接見出席全國群英會的勞動模範時,對北京市清潔工人時傳祥稱:「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庐山会议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庐山会议。7月14日,彭德怀致信毛泽东,陈述对1958年以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毛澤東沒作評論,7月16日加上「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書」批示印發給各到會同志參考。7月23日,毛泽东召开全体会议,严厉指责彭德怀的信。彭德怀等人提出的意见,被指责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由此,参会的刘等人开始积极配合毛泽东批判国防部长彭德怀,会议的主题由“纠左”变为“反右”。根據毛澤東提議,中共中央在8月2日至16日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全会进一步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批判,通过了《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和《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庐山会议后,刘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为了取得进步的经验,即使犯错误也要从积极方面理解,另一方面刘为维护毛的权威,仍然参与到以空前的高调呼吁对毛的个人崇拜的浪潮中来,这使得大跃进的错误一时难以纠正。 三年困难时期 1961年1月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三次汇报会讨论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时发言:看来去年由一千八百四十万吨钢增加到二千零四十万吨,是犯了错误的。今年制订计划的基本精神,是要把局势和矛盾缓和下来,要确实留有余地。每项事情都有个余地问题。1月9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五次汇报会上发言:看来农民在经济上是很脆弱的。经济上脆弱,对违法乱纪的抵抗也脆弱。这种经济上的脆弱性和政治上的脆弱性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今后我们各级领导要特别小心地对待农民问题,把农民生活搞得好一点。 4月1日从广州到达长沙,开始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大跃进造成的恶果全面暴露,刘经过在湖南家乡蹲点调查并在各地考察,思想发生了急遽的转变。他决定解散食堂、强调调查研究,开始纠正大跃进的错误。 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27日,刘代表中共中央作报告正式发给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代表。经常委同意后,刘在大会作长篇讲话,补充说明报告:“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在那些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可能只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可是,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在会议上,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承担中央的责任,邓小平、周恩来分别代表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做自我批评。刘组织批评大跃进等工作的经验教训,尖锐指出大跃进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身为主持一线工作的国家主席刘要求全党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克服困难,做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报告提出当前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反对分散主义,更快地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报告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对这几年干部作风中虚假浮夸、强迫命令、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进行了严肃批评,要求全党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分散主义等坏思想、坏作风,把党的战斗力大大加强起来。 七千人大会期间,为了给被打成“彭德怀分子”和“右倾分子”的几百万干部平反,同时针对代表们提出给彭德怀“下战书”事件翻案的要求,刘在大会上说,彭德怀给毛主席写的信没问题,彭德怀的问题是“里通外国”,刘的定性使得彭德怀无法得到平反。刘还做了严厉的定性。 七千人大会之后,2月8日,劉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記錄:要形成一種能畅所欲言的空氣,黨內如此,黨外更應如此;無論如何不能以黨代替政府,不能以黨代替工會,因為黨員總是少數;要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作用,通過這個制度去實行人民的民主。2月21日至2月23日,刘在北京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刘开始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刘和周恩來都主張由陈云當中央财经小组组长。刘在1939年在延安發表重要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強調共產黨員在取得政權後更要加強意識修養。8月1日由《人民日報》和《红旗杂志》重新發表。该书再版过程中仍保留了原先批判陈独秀的一些文字,如“毫不知耻地要求我们的党员像尊重马克思、列宁那样去尊重他,拥护他为领袖,报答他以衷心和热情。” “他自满,好为人师,好教训别人,指挥别人,总想爬在别人头上,不向别人,尤其不向群众虚心学习,不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和批评”,被毛泽东认为影射自己。文革期间,此次再版遭到严厉批判,被称为“黑修养”。 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8月6日,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讲话,之后又六次在中心小组会上多次插话,严厉批评“黑暗风”和“单干风”。8月11日在中心小组会上,刘就五月中央工作会议对形势的估计作了自我检讨,承认对困难“估计过分了”。 9月24日-27日,出席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关于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等文件。全会肯定了八届九中全会以来贯彻八字方针、加强农业战线取得的成效,决定继续坚持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24日,毛泽东在全会上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作了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论述。并再次批判“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26日,刘在会上讲话,表示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同时规定这次会议的精神只传达到行政十七级以上干部,并要求全党不要放松经济工作,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刘、周恩来、邓小平等努力试图继续把中央工作核心从阶级斗争扩大化转向经济调整工作。 三年恢复时期与四清运动 1964年,刘又到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考察经济建设。经过到基层的视察,他和邓小平成立紧急委员会,提出“农业六十条”、“三自一包”,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将经济发展从浮夸的理想主义引向了实用主义。毛泽东很明显感到刘、邓执行一条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自己在党内的权威受到挑战。1964年底的全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就四清、五反问题进行批评,双方产生激烈矛盾,这使刘、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开始破裂。同年年底,刘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在三年大饥荒期间,中南海曾实行过高级干部自报口粮的制度,当时毛泽东和朱德均报每月13公斤,周恩来为每月12公斤,刘为每月9公斤。刘是中南海所有干部中报数最少者。 毛泽东在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批判中共党内的“黑暗风”、“翻案风”、“单干风”,这“三风”与刘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刘接受毛泽东的反修防修理论,不但作自我批评、严厉指责“三风”,还说“现在两个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要准备资本主义复辟”。然而此时刘并没有把“资本主义复辟”看成是现实危险,他当时所说的阶级斗争的对象仅仅是“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还有一些严重的铺张浪费,严重的蜕化变质、违法乱纪,严重的分散主义”一类的社会性问题,这与毛泽东在对阶级斗争的严重性的认识上有明显距离。从1963年9月起,中苏论战全面展开,在国际“反修”、重点国内“防修”的大背景下,刘开始把精力转移到正在全面铺开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农村“四清”、在城市“五反”)上来。刘主持修订《后十条》,由毛泽东批准与《前十条》一起下达到全体人民,“四清”运动全面展开。随着运动的进行,刘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认识也发生重大改变,他在思想上接受毛泽东“反修防修”的理论,认为“修正主义就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在共产党内部的反映”。 1963年11月,刘让夫人王光美参加“四清”工作队,到河北省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指导“四清”,并将总结的的“桃园经验”作为“抓点带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蓝本。运动开始时,刘对形势的判断和提出的政策都得到毛泽东的认可,然而随着运动的深入,过火现象不断出现,刘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分歧逐渐暴露出来。刘认为“反修防修”的重点在基层,他主抓的四清运动以严厉打击“地、富、反、坏”分子和被认为变修的基层干部为斗争方向;而毛泽东认为修正主义的根源出自党内上层,说党内已经形成一个“官僚主义者阶级”。在1964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与刘的分歧公开化。毛泽东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敌我矛盾,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对把矛头指向基层;刘则表示,运动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反对把一切矛盾都上升为敌我性质。在会议上毛泽东占了上风,“四清”运动按毛的意见重新部署,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对基层干部打击过宽的过火偏向。然而,毛的“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提法,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并为下一步发动更大规模的运动准备理论前提。这时,毛泽东已经将刘与“中央出修正主义”联系起来,中共中央内部以刘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关于阶级斗争的两种方针,终于将不能再相容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 陷入困境 1965年11月,围绕《海瑞罢官》的论争使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浮出水面。 1966年5月,文革终于爆发,红卫兵运动使整个中国都陷于混乱。在文革初期,刘在某些问题上和毛泽东的立场一致。 1966年6月27日,刘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与中共中央召集的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讨论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几个同志的问题。“彭、罗、陆、杨他们的互相关系是不正常的……他們共同特点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都是搞地下活动的。”“彭、罗、陆、杨事件是有发生政变的可能的,這是激烈的、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在我们党內领导机关的反映。”结尾他说道:“我们现在拥护毛主席,毛主席百年之后也拥护毛主席。毛泽东思想要延续下去,毛主席著作应该成為全国人民的教科书,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全体党员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人类的灯塔,是世界革命的锐利武器。毛泽东思想能改变中国的面貌,也能改变世界的面貌。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战胜了一切反党分子,也能战胜国內一切反动派,也能战胜国外一切反动派。” 然而两者矛盾逐渐扩大。在处理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具体问题中,双方矛盾此起彼伏。 1966年6月,刘和邓小平组织工作组进驻大中学校,禁止学生游行示威和張贴大字报,并将斗争矛头引向“黑五类”。毛泽东对此非常恼火:“共产主义者怕学生运动,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并命令撤销工作组。 7月18日,毛泽东从武汉畅游长江回北京后,拒绝刘要求见面的请求,首先听取江青等人的汇报。 7月19日至23日,刘主持召开“文化大革命情况汇报会”,会上对于派工作组问题有明显分歧,陈伯达、康生、关锋等人表示反对。 7月24日-25日,毛泽东先后召集中央常委、文革小组成员、中央局书记,严厉批评刘、邓小平派工作组是镇压学生运动,只有北洋军阀才镇压学生运动,并指责:规定“内外有别”等都是定框框,要把运动引入邪路,又说工作组“对运动起坏作用,阻碍运动”,要撤销工作组,罢工作组长的官。在1966年8月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毛泽东将“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目标直接指向刘,同时其中共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也被林彪接替,虽然仍然是政治局常委,但是排位下降至第8,同时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也从此不再被提及。 10月16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遭到陈伯达、林彪等人的批评。 随后造反派用大字报等一再对刘和邓小平批评,毛澤東批評這種做法,周恩來、陶鑄等更多次直接出面制止。 问题升级 在1966年10月为期近三周的中央党会上,刘、邓小平被定性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并分别作自我检讨,内容向全国印发,这也成为文革中最知名的罪名之一,不过刘邓二人仍然是政治局常委,尚未被正式撤职。11月8日,那个张贴“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聂元梓,又与另外10人贴出《邓小平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大字报。1966年12月,刘问题终于向社会公开,江青公开宣称“刘少奇是党内的赫鲁晓夫”。北京出现“打倒刘少奇”的标语。12月18日,中央同意成立審查王光美的專案小組。12月24日,戚本禹在北京礦業學院稱「劉、鄧是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12月25日,“造反司令”蒯大富根據張春橋12月18日授意,带领5,000余人在北京城区呼喊“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等巨幅标语,贴上了天安门城墙。“王光美专案组”负责调查刘、王光美,直到1968年4月才公开以“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名义活动。谢富治兼任組長、專案工作負責人,江青、康生是決策和指揮者。 1967年1月1日,北京20几所高等院校学生和一些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集会,“声讨”刘、邓小平的“罪行”。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鼓动下,北京各学校也纷纷打出“刘少奇、邓小平是党内最大的资产阶级当权派,是中国现代修正主义的祖师爷,资产阶级司令部的黑司令”、“打倒刘、邓”的大字报。与此同时,六年前就已经被“打倒”的彭德怀被押送回北京,与彭真、罗瑞卿等一起接受批斗。1967年1月1日中南海内的造反派在刘住处贴出大字报,院墙上张贴“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等大标语。3日晚,在戚本禹等指使下,造反派第一次批斗刘、王光美。1月6日,清华大学的造反派设圈套将刘、王光美骗出中南海,强行扣押王光美,后经周恩来派人干预下释放。1月13日,毛泽东派秘书接刘交谈(问候刘的家属情况),刘提出辞去国家主席、中央常委和毛选编委会主任职位,愿意和妻儿到延安或老家种地,毛泽东只是让他“好好学习,保重身体”,并且推荐他读《机械唯物主义》、《机械人》(前两本均遍寻不得)以及《淮南子》(作者刘安最后服毒自尽)。之后几天内,刘办公室的电话线被拆除。刘失去人身自由。 1967年3月上旬,陈伯达、康生在军以上干部会上,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开始批判《论共产党员的修养》。5月8日,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发表长篇批判文章《〈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5月11日专门发出中共中央通知,说这篇文章是经过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经毛泽东亲自批准的,“希望各单位的革命同志,认真地组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18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编辑部文章《伟大的历史文件》,以“中国赫鲁晓夫”为代名词,对刘进行上纲上线的批判。 1967年,刘开始被软禁在北京的家中。7月初,江青等指使北京建工学院群众到中南海西门驻扎,建设高音喇叭,称要把刘从中南海揪出来“鬥倒鬥臭”,随后北京高校上百个组织前往声援,形成“揪刘火线”,围困冲击中南海,前后持续一个月。14日毛泽东离开北京,18日江青、康生、陈伯达组织批斗刘和王光美的大会,对其人身侮辱,逼迫其低头弯腰两个多小时并抄家。同年中共理论刊物《红旗》第五期发表戚本禹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将矛头指向刘: 同年8月8日,刘再次提出辞职,但是之后的书信都石沉大海。刘最终意识到,争辩无济于事,从此放弃书信和申述,并缄默不语,最终选择以沉默表示无声的抗争。然而批评之声并未随之减少;1967年8月27日、8月30日,《人民日报》相继发布头版新闻,直指刘是“中国的赫鲁晓夫”。 撤职和开除党籍 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一些中央委员被剥夺出席会议的权利。一些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持续遭到批斗。第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人,达总数的71%。10月18日,中共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周恩来、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提出《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包括刘在1925年、1927年、1929年被捕叛变、投降敌人、充当内奸、工贼的反革命罪行的调查结果。10月3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批准该报告,认为他是“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恶累累的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通过决议:“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并且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继续深入展开革命大批斗,肃清刘少奇等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思想。”在出席会议的所有人员中,只有陈少敏一人反对该决议。刘被罢免后,国家主席一职长期缺位,直到1975年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废除。 10月1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央决定,继续攻击刘是中国的赫鲁晓夫,11月27日,《人民日报》“揭露”刘攻击毛泽东的亲自树立起来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肆贩卖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黑货,疯狂地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恶活动。是美帝国主义、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走狗,反动派的帮凶。 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九大正式会议上,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报告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揭露了以刘少奇为总代表的党内一小撮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 病重去世 1968年初,劉仍然被单独监禁在中南海福禄居。劉精神和生活状态不断恶化,1968年起陆续患肺炎、糖尿病、高血压、植物神经紊乱等,3月以后病情加重。4月中旬神志已经不大清楚,两脚移动吃力。7月上旬刘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转为支氣管肺炎时才紧急从北京医院和军队医院调来几个医生组织抢救;医生会诊后认为:“现病人的情况处于十分危重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并建议住院治疗,但没有得到批准,只能从医院借调医疗器械就地抢救。7月24日,刘方才脱离危险期,但没有根本好转;此事后,他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卧床接受治疗,支气管肺炎频繁发作并逐渐严重。 10月9日后,刘完全不能进食,只得从鼻孔插管往胃里灌流质以维持生命。10月14日的中南海门诊部《刘少奇病情报告》稱:「從七月上旬患嚴重支氣管肺炎以來,一直不斷有反覆,三個多月較大反覆五次。」“今后再发生严重反复,即可能无法救治。心脏有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有硬化及脑软化,加上糖尿病,也有可能突然变化。防止在短期内死亡。”11月7日,他出现呕吐高烧病情。11月9日,高烧呕吐等病症再次复发。1969年1月14日,出现全身肌肉退行性萎缩以及大小便失禁。 1969年7月5日,刘的支气管肺炎再次发作,體溫升高達攝氏39度,医生会诊後一致认为情况严重,中南海門診部《劉少奇病情報告》稱:「因他年齡大,久病長期卧床,消瘦,抵抗力極差,容易發生休克、心力衰竭、糖尿病酸中毒等併發症,故預後不良,可能隨時發生死亡」,后经紧急治疗病情暂时稳定。1969年10月,毛泽东依照当时世界动态估计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因此决定全国大規模备战行动。中共中央决定将刘、邓小平、陶铸、陈云、陈毅、徐向前、葉劍英、聶榮臻等疏散到外地。刘向家人最后说道:“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10月17日晚,刘在两名专案组人员押送下,乘一架伊尔-14(3284号)转移到河南省开封市,医生董长城、护士曹兵、纪秀云、刘原卫士长李太和随同前往。抵达开封后,他被囚禁于开封市革命委员会院内原“同和裕银号”旧址。他的囚禁情況被數篇專文研究,包括後來的黨史學術期刊、央視紀錄片、新华网等。 由于途中颠簸受凉,刘抵达开封后病情继续加重。1969年10月24日、31日,刘两次因支气管肺炎发作而病危,经随同医护人员救治后脱险。11月6日,来自北京的医护人员奉命返回,其监护医疗转交给当地驻军负责。11月10日,刘病情再次发作,連續高燒不退,当地医务人员参照上两次的办法治疗。12日凌晨1时许,刘出现异常症状,值班護士6点38分緊急呼叫其他医护人员。6点42分医护人员到齐,6时45分刘的心脏停止跳动,享年71岁。11月13日午夜,专案组在登记“火葬申请单”时,冒用刘源名字申请,填写「死者姓名」为“刘卫黄”。劉的遺體被谎称为烈性传染病患者的屍體。11月14日,刘遗体於开封市东郊火葬场就地秘密火化。骨灰被装在一个普通木质盒中,寄存在开封火葬场骨灰存放室。 平反、纪念与评价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在北京被捕,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嚴重「左」傾錯誤,撥亂反正,平反「文化大革命」時期大量冤假錯案,後幹部群眾紛紛去信中央,要求平反昭雪劉;「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人懷疑和不滿劉問題而被打成反革命,張志新等獻出生命。1979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央組織部覆查劉一案。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为刘平反,恢复了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名誉。全會發表的《公報》指出:「為劉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是五中全會的另一項主要議程。全會認為,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同志,幾十年來一貫忠於黨和人民,把畢生精力獻給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文化大革命前夕,由於對黨內和國內形勢作了違反實際的估計,提出了黨內存在一條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隨後又提出了存在一個以劉少奇同志為首的所謂資產階級司令部,這些論斷是完全錯誤和不能成立的。林彪、『四人幫』一伙出於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顛覆無產階級專政的反革命目的,利用這種情況,捏造材料,畜意對劉少奇同志進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並把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幹部誣為劉少奇的代理人,統統打倒,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這是我黨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必須徹底平反。近一年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針對一九六八年十月黨的八屆十二中全會提出的劉少奇同志的各項『罪狀』,進行了周密的調查研究工作,反覆核對材料,向中央作出了詳盡確切的審查報告。中央政治局一致同意這個審查報告,據以作出了關於為劉少奇同志平反的決議(草案)。全會經過嚴肅認真的討論,一致通過這個決議,決定撤銷黨的八屆十二中全會強加給劉少奇同志『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的錯誤決議,撤銷原審查報告,恢復劉少奇同志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名譽;在適當時間為劉少奇同志舉行追悼會;因劉少奇同志問題受株連造成的冤假錯案,由有關部門予以平反;本着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精神,把全會的決議向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傳達,消除過去對劉少奇同志的錯誤處理所造成的影響,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充滿信心地獻身於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事業。」 1980年5月,劉少奇治喪委員會組成,以國家元首規格籌備補辦喪事。5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刘澜涛和王光美等人乘专机前往郑州,随后从郑州前往开封迎取刘少奇的骨灰,5月14日在郑州举行骨灰迎送仪式,刘澜涛、王首道陪同王光美和子女乘专机将刘少奇的骨灰护送到北京。5月15日劉少奇治喪委員會公告:「為深切悼念已故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同志,定於:一九八〇年五月十七日在北京舉行追悼大會。同日首都天安門,新華門,外交部,中央、國家機關,我國駐外使館和其他駐外機構,北京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學校等單位,下半旗志哀,停止娛樂活動一天。」5月17日下午,劉少奇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方面代表1萬多人出席大會。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 劉生前曾多次要去世後骨灰撒在大海,1954年4月對王光美説:自己去世後遺體火化,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在大海裡,像恩格斯一樣。5月19日,刘骨灰在治喪委員會代表和劉家屬護送抵青島軍港,由鞍山號驅逐艦執行散撒儀式,在4艘護衛艦護航下,於黃海由王光美等親人將骨灰撒归大海。1981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其中江青、谢富治、陈伯达等人因涉嫌组织参与诬告陷害、迫害刘致死等,被分别判处死缓、有期徒刑等刑罚。 随着刘名誉和身份全面平反,相关的纪念活动陆续展开。刘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等多篇,收入《刘少奇选集》,上下两集分别在1982年、198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4月发行之第四套人民币100元紙币(1980年版与1990年版)上,刘成为紙币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余三位分別为毛泽东、周恩來和朱德。1988年,其出生地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也重新修葺其祖居,并以刘少奇故居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0年,刘少奇逝世处被列为第三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 2008年,中国大陸召开纪念刘诞辰110周年的活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讲话上,评价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延安枣园五大书记铜像: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 1988年少奇诞辰90周年之际,湖南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故居纪念广场上设立刘少奇全身铜像。 河南开封刘少奇陈列馆即刘少奇逝世处立有刘少奇半身铜像。 著作 代表作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9年7月 《论党内斗争》1941年7月 《论党》1945年5月14日在中共七大上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1950年人民出版社 《在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1956年9月15日,载9月17日《人民日报》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62年7月21日,七千人大会报告 选编 《刘少奇论党的建设》1991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1991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刘少奇自传》2003年解放军出版社 文集 《刘少奇论文集》1951年日本第三书房出版 《刘少奇选集》上下卷,1981、1985年人民出版社。包括1926年5月-1965年6月各时期的主要著作76篇。 上卷为建国以前的著作38篇, 下卷为建国以后的著作38篇。 《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共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包括1949年7月-1967年1月的手稿、讲话、报告、谈话记录及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文稿等。2005年出版1-4册,2008年出版5-7册,2018年出版8-12册。 第一册(一九四九年七月——一九五〇年三月) 第二册(一九五〇年四月——一九五〇年十二月) 第三册(一九五一年一月——一九五一年十二月) 第四册(一九五二年一月——一九五二年十二月) 第五册(一九五三年一月——一九五三年十二月) 第六册(一九五四年一月——一九五四年十二月) 第七册(一九五五年一月——一九五五年十二月) 第八册(一九五六年一月——一九五七年十二月) 第九册(一九五八年一月——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第十册(一九六〇年一月——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第十一册(一九六二年一月——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 V.:「為要真正的廣大的組織群眾,必須努力造成下列的條件:㈠爭取群眾組織與群眾運動的自由,盡量的廣泛的利用現有一切公開與半公開的可能。㈡創造群眾運動的、獲得群眾極大信仰的無數的領袖。㈢採用完全民主的工作方式與組織方式。必須具備上列三個條件,群眾運動與群眾組織,才能大踏步的前進。用秘密的方式是不能組織廣大群眾的。沒有領袖的群眾運動,是不能堅持、沒有方向的。不採用民主的工作方式與組織方式,是不能發揮群眾偉大創造力的。然而,我黨過去的關門主義、冒險主義與官僚主義的錯誤,是無視上列三個條件,採取與上列三個條件相反的方針,所以使白區群眾組織,到處受到失敗,不能獲得任何成績,現在必須改正!」11月27日,劉撰寫〈我們在北平問題上所應獲得的教訓〉,署名K. V.,發表於12月30日《火線》第六十八期:「在目前任何企圖小小削弱黨的紀律的傾向,都只能幫助敵人。然而紀律不只是同志應該遵守,負責人與指導者也應該遵守。不只破壞集中原則的人是違反紀律,破壞民主原則的人也是違反紀律。……沒有真正的民主,也就沒有真正的集中,一切同志的意見和權利不被尊重,一切好的意見不被採納,自然就不能集中全黨的力量,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去戰鬥。……領導者要有充分的民主精神去對待同志」。 1937年4月21日,劉離開北平,4月底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把北方局机关调往山西太原,并与阎锡山进行沟通。1937年9月28日,劉致電張聞天:「平津早已失陷,當然不能守,我給平津指示信:㈠以游擊戰爭為中心任務,動員大批幹部及同志與抗日積極分子下鄉,發展、領導游擊。㈡一切半公開的救國團體均取消,人員下鄉游擊。改組完全公開的同鄉會並加入漢奸團體。㈢不能在平津立足,又不能參加游擊的幹部即退出平津。」此外,其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开创中共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1938年3月中旬,刘返回延安。毛泽东与江青结婚时,刘与张闻天为反对最力者。7月16日,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致電朱德、彭德懷、朱瑞:「閻(閻錫山)、梁(梁化之)已懷疑他的新勢力中有共產黨。因此,秘密工作、尤其某些特別關係必須十分警戒,禁止公開工作人員隨便寫信,對違反一切秘密工作的行動須給他處罰。……在各公開機關團體與閻之部隊中工作的同志,多説閻錫山的話,在文件口號宣傳上多用閻之『按勞主義』的術語,少用馬列主義的術語,如國共合作、統一戰線、民主政權等話不要,機關和團體使用他們名義所寫的這些口號要洗去,在表面上使閻的中心思想被人尊重,減少閻的懷疑,但在內容上,要維持我們抗日救國的內容。」10月至11月,刘参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南方局和中原局,刘出任中共中央局书记,化名“胡服”开辟黄河长江之间广大区域的抗日居民,参与新四军在安徽、河南、江苏的军事工作。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發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原局组成及管辖区域的通知》:「茲特決定:以胡服、朱瑞、朱理治、彭雪楓、鄭位三為中共中原局委員,以胡服兼中原局書記,所有長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概歸中原局指導。」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从延安出发,1939年1月28日到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在安排了中原局的工作以后,1939年5月间返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工作。 1939年7月8日,刘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著名演讲,强调「革命实践的锻炼和修养……要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的修養;要有善於聯繫群眾的修養,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修養等。」 1939年9月,刘少奇由延安重回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同行的有徐海东、刘少奇的秘书刘彬,还有从延安派出去中原敌后的干部队的几十个人坐了两卡车,包括延安马列学院的罗克明、吴植椽,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副主任刘瑞龙。在竹沟竹沟会合了中原局副书记兼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还有曹荻秋、王老汉(王国华)、危拱之等,具体部署了鄂豫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工作后,于1939年10月中旬动身,经过确山、汝南、项城、沈丘,过黄泛区,1939年11月初刘少奇一行到达豫皖苏边区涡阳县北乡新兴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停留了大约两个星期左右。在新四军第六支队干部会议上,号召“东进,东进,再东进!”深入到敌人后方去。当时,豫皖苏边群众工作还停留在一般宣传号召阶段。针对这种情况,刘少奇指出必须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实行合理负担,积极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和改造政权,只有这样做,才能解决建立根据地的问题。刘少奇同志对于豫皖苏根据地的方针、任务还作了具体指示,要求首先创造永城、夏邑、萧县、宿县四县连成一片的根据地,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睢(县)杞(县)太(康)和商(丘)亳(县)鹿(邑)柘(城)两块小根据地,以便尔后连成一片;还要求巩固扩大部队,加强军队建设,准备在一两个月后向津浦路东发展。1939年11月刘少奇到定远县大桥镇三黄家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击退了桂系控制的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部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的进攻,在淮南建立了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1月4日,刘致電中共中央書記處並項英,再次提出由新四軍第四、第五支隊或江南抽調一部分隊伍去淮汀北岸發展的意見;1月11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覆電同意:從江南抽調一兩個團過江北發展;從第四、第五支隊抽調二三個團到淮北,彭雪楓部到苏北发展。1940年3月28日刘少奇从淮南写信指示成立苏皖军政委员会,指定刘瑞龙任书记,江华、张爱萍、金明、谭希林、田维扬等为委员,并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武装、群众运动、统一战线等都作了具体的指示。1940年5月刘少奇到皖东北,团结整合了中共各个组织派到皖北的军政组织:郭子化苏鲁豫皖特委利用统战关系组成的人民抗日义勇队、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派到苏北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苏皖特委,随后山东分局派金明组建苏皖区党委和八路军苏皖纵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也进入灵璧泗县境内活动,鄂豫皖省委派干部随安徽第六区专员盛子瑾到皖东北,还有地方党建立的游击队。1940年6月刘少奇到淮南。“七一”在《抗敌报》上发表了《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文章。1940年10月刘少奇由淮南经过淮海到盐城。 在此战略指导下,陈毅、粟裕所部新四军从江南渡江北上,1940年10月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同时,黄克诚部八路军南下到达苏北,与新四军苏中陈毅部会合,将华北华中的中共根据地连成一片。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1940年11月中旬正式成立,叶挺任指挥(陈毅代),刘少奇任政治委员。此后,1940年11月29日至12月17日刘组织发起了曹甸战役,进攻国军韩德勤部,付出了近2000人伤亡的代价,也只是突破了曹甸外围防线,而无力对其基本阵地构成威胁,战役未能成功。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的大发展以及该地区国共摩擦导致的直接后果即为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等率领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九千人经茂林北移。1月6日,第三战区第32集团军8万多人在蒋介石命令下,向新四军发起总攻,爆发皖南事变。新四军历经七昼夜激战,最终失败,叶挺被俘,项英潜伏皖南山区被叛徒杀害,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在当时局势下,刘建议中央“在政治上全面反攻,在军事上暂时不实行反攻”。1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通告,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刘当天请中央任命陈毅代任新四军军长,在苏北成立军部。18日,他与陈毅联名致电中央,再次提出重建新四军军部。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刘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与陈毅等人重建新四军,扩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其中首先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增建华中党校,以提高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能力;并组织温和的苏北整风,确定新四军发展方向及任务。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成立。1941年5月,中原局和东南局合并组成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在刘的组织协调下,新四军也由重建时的9万余人发展到13.5万人。7月2日至7月3日,刘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发表《论党内斗争》的讲演,提出了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11月3日,劉在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發表《民主精神與官僚主義》的演講:「資產階級在許多地方講平等與人民的權利;但是卻可以容許絕對不平等的經濟地位。資產階級有幾千萬幾萬萬的財產,而對無數千萬的人無衣無食是不管的。國家社會是建築在經濟結構上的。物質財富的生產方式,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是社會的基礎。人們在經濟上不平等,於是形成其他一切方面的不平等。法律上的平等是虛偽的,實際上僅僅保障了資產階級剝削工人的自由和權利。這是資產階級民主的實質內容。……(民主精神)就是平等精神。資產階級口里講民主,實際上不能實行民主。……我們革命者,要有平等的精神,認為一個人沒有權利壓迫或剝削另一個人,沒有權利去侮辱另一個人的人格。如果我能剝削你的勞動,而你只能甘受驅遣,這就是不平等,也是沒有民主精神。……然而,平等精神或民主精神不是平均主義。現在我們同志中,一方面表現民主精神有些不夠,另一方面表現有些平均主義的要求,還有極端民主化的現象,否認組織性……這種平均主義與極端民主的要求,並沒有平等精神與民主精神……中國是一個缺少民主傳統的國家,一般説人民沒有經過民主訓練,不懂民主。……官僚主義不僅在剝削階級隊伍中存在,甚至在無產階級隊伍中,在共產黨內,在無產階級國家也存在。特別是無產階級政黨成為當權的政黨時,官僚主義也嚴重起來。……提高群眾的文化程度,特別是提高民主精神,進行民主教育,這是我們反對官僚主義的重要辦法,撤職等只是治標的。一切工作制度、組織制度都要實行民主,保障反官僚主義的鬥爭能夠開展。在共產黨員及幹部中要具備充分的民主精神,平等精神,以民主行動督責自己和其他人,就可以不斷防止和逐步克服官僚主義。」1942年1月至3月,华中局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3月5日通过了《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及今后任务》的决议。 1942年3月19日,刘從蘇北阜宁县單家港出發经山东回延安。1942年12月30日抵达延安。途中经过山东,处理了山东军政领导人之间的分歧。 1943年6月28日,劉就人性,是非、善惡等問題寫信給續範亭:「關於人性、是非、善惡諸問題,是中國過去哲學歷史上提得最突出的一個問題,也是二千餘年來,歷代均有爭論,直到現在仍沒有正確解決的一個問題。……人與其他動物最基本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腦筯及其全部神經系統特別發達(這是長期勞動長期鬥爭的結困),所以人能理解自然界各種現象之間相互的內部聯繫;因而人就有可能按照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去改造客觀事物,去進行勞動生產,去制造工具,去改造世界。這是一切其他動物所沒有的,這只有人才特具的。……人的思想,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物質的屬性,就是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人們的生產勞動,永遠是社會的生產關係、社會關係、政治關係等(即人們共同生活的規律》,這些一定的關係就決定着人們一定的社會觀念形態,即決定着人們一定樣式的思想、意識、觀點、習慣、心理、道德等。長期的一定的人們的生產樣式與生活樣式,養成人們在思想行動上的一種特性,這就是人們的社會性。……人們的善惡觀念,就是反映客觀實際上人們的利害關係。但人是具體的人,人的利害也都是具體的。」12月17日,毛澤東寫信給劉:「一氣看完你這一篇,前後看了三遍。並且率直批上了我的意見。大體説來,凡論人性(前半部居多)的地方我以為是錯的,凡論階級鬥爭的地方(後半部)則是對的或比較的(但有某些錯處)。……我也沒有研究透徹,不能説我批的全都無錯,還請你看後告我。」劉参与整风运动,开始进入中共核心决策层,是中共五大书记之一。整风运动中,刘与毛泽东等指责周恩来犯了右倾路线错误,并且犯有与胡宗南交涉不当等过失,周恩来被迫认错并多次公开检查。 在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劉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5月14日至5月15日,刘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论述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性质、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特点、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其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将“毛泽东思想”明确写入党章,并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6月9日,劉當選中共中央委員。6月15日,劉出席中共七大主席團會議,決定推舉毛澤東、朱德、劉、周恩來、任弼時等13人組成中央政治局,推舉毛澤東、朱德、劉、周恩來、任弼時5人(中共五大书记,相当於中央政治局常委)組成中央書記處,推舉毛澤東為中共中央主席兼政治局、書記處主席。6月19日,劉出席中共七屆一中全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劉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主席。7月12日,劉出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為毛澤東,副主席為朱德、劉、周恩來、彭德懷,总政治部主任為劉。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在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期间,刘在延安代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职务,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局势中采取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策略;同时,他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一改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把土地分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 1947年3月,国军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国共内战,刘则担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和朱德、董必武、康生等率中央机关一部转移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负责中共佔領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工作。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指导晋察冀野战军取得了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的胜利,歼灭国军6.2万余人。7月至9月,刘在西柏坡主持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地改革政策,并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富农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 1948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部分人员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同朱德、刘会合。1948年5月,刘兼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随后,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身份协助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1949年3月,刘参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发言。1949年6月至8月,与高岗、王稼祥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苏联专家总顾问科瓦廖夫、中方工作人员邓力群、戈宝权、徐介藩、翻译师哲陪同访问。6月27日,代表团下榻孔策沃别墅并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举行第一次会谈,会谈涉及向苏联贷款、派遣专家、上海等城市管理问题、新疆及少数民族政策、组建海军舰队、莫斯科与北京航线与配套设施、之后与苏共主席团召开中国政治军事的讨论会、国家机构设置和工商企业管理等。斯大林还决定向中国贷款3亿美元,并决定以东北人民政府的名义签订贷款协定。7月2日,双方再次举行会谈。双方共举行了六次会谈(只有一次有会谈记录,两次会谈有确切日期)。会谈期间,刘以电报的形式与毛泽东等人沟通。7月4日,以刘的名义,中共代表团向苏方提交1万余字的报告,介绍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并向其征求意见。报告中提及中国将一边倒地倒向苏联,也提及了旅顺驻军、蒙古独立的问题和苏联从中国东北“搬走机器设备”的问题,认为“我们是这样解释的:这些机器是日本人的,苏联把这些东西当作战利品运走,去建设社会主义,免得落在反动派手中并用它来反对中国人民是完全正确的。” 9月,刘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建国初期 土地改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出席开国大典。劉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舉行,劉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由刘负责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指导全国的土地改革工作。其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中保存富农经济、团结和保护中农、没收地主土地,并在原耕基础上用抽补调整方法来分配土地。其改革卓有成效,1952年,全国农业产值比1949年增长48.5%,比1951年增长15.3%;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棉花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193.4%;农民个人生活也有所改善。1952年,刘率领中共代表团参加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 建国初期,毛泽东仿效苏联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高岗任主任,将原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主管经济部门调走,周恩来被架空,仅分管外交工作。同期,毛泽东多次批评刘,而高岗和饶漱石乘机夺位,刘高矛盾也恶化。于是刘和周恩来联手,在毛泽东的同意下,于1954年2月的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批斗高岗,使之下台。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一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并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1955年4月2日至4月9日,劉先後邀集西北、西南、中南、華東、華北和東北等地區省市委負責人座談,聽取他們有關當地工作情況滙報;當談到經濟問題時,劉稱:凡是盲目發展得多的行業,困難就大;這裡有一條經驗,並不是任何發展都是好的,如果發展不是有計劃、有前途的,發展本身就帶有破壞性。劉同中南地區各省委負責人談話:「一攬子的領導方式是不行的,要有分工,要建立各種業務機構。」劉同華北地區各省委負責人談話:「黨不管黨問題,有個整個問題在內。黨委終天忙,不能管黨,管了什麼?管了徵兵、統購統銷、基本建設等等業務;而這些事應該是由業務機構來管的。黨應該管的是檢查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劉稱:「如果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得力的業務部門去做,黨委就能騰出手來做自己應當做的事情了。……就可以站在監督的地位來指導和幫助業務部門的工作,即管理幹部、檢查工作和做政治思想工作,而不必直接地管他們的業務。……今後,黨對政府部門的領導方式,原則上將是如此。」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劉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劉主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下,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生产力。9月28日,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召开,刘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0月23日,劉率領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書記處書記、對外聯絡部部長王稼祥,書記處候補書記胡喬木組成中共代表團飛赴莫斯科,秘密訪問蘇聯。10月30日晚,在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劉代表中共代表團向蘇共中央提出反對蘇軍撤出匈牙利,認為把匈牙利交給使用暴力手段之反政府勢力是不妥當的。10月31日晚,劉、鄧小平等回國,赫魯曉夫和蘇共中央主席團要員送機。11月10日,劉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作關於國際形勢的報告:「在工人階級執政的國家裡面,就是説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裡面是不是也有一種可能,也有一種條件,產生工人貴族這種階層?如果我們不注意,讓其自流的話,在我們這些國家,也可能產生一種新的『貴族階層』。在工人階級裡可以產生,在共產黨裡面也可以產生。我想是有這種可能性的。但是如果我們注意了的話,如果我們採取一些辦法的話也不一定產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個人想了想,昨天在政治局常委會上也談了一下,對這個問題,我們要採取一些辦法,採取一些措施,要提起注意,在黨內、在人民中間進行教育。此外,還要規定一些必要的制度,使我們這個國家發展下去將來不至於產生一種特殊階層,站在人民頭上,脱離人民。」在2月的国务院会议上针对经济计划提得过大,毛泽东一再告诫“不要泼冷水”,总理周恩来则说“用冷水洗洗”,刘也支持周说“现在有些人脑子太热了,提得太高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开始显现。毛泽东对于刘、周等人提的“反冒进”十分不悦。刘有一次将人民日报的内容为反急躁情绪的社论稿修改后交毛批阅,毛直接批示不看了。毛泽东后来还说:“反冒进使六亿人民泄了气,是方针性错误。” 1957年,劉在調查中稱:「恩格斯講過,要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僕變為社會主人。我們黨、政府、國家、經濟機關的領導人,本來是人民群眾的公僕,社會的公僕。現在我們有的同志已經變為老爺,把人民群眾當作僕人,自己還不自覺。這是錯誤的。我們所有的領導人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公僕,是人民的勤務員,沒有權利當老爺。因為不這樣,他就不能把群眾當作跟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處理人民群眾內部的事情,就不能把普通的工人、普通的農民、普通的學生與我們黨員和幹部一樣看待。我們要信任群眾,群眾才會信任我們。不信任群眾,群眾是不會信任我們的。」随即就是1957年八届三中全会反“反冒进”,周恩来做了自我检讨,而刘自忖“我们比主席,总是差一大截”。支持毛泽东的一方占据主动,从而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大跃进 1955年,毛泽东掀起农业合作社并大社的高潮。到1958年初,在毛泽东的推动下中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刘作为一线领导人积极参与了大跃进的决策和具体的推进工作。3月份成都会议第一次按毛的想法提出要“并大社”,开始了人民公社化的第一步。4月底,刘和周恩来等若干人一起开始“吹公社”、“吹乌托邦”,主张大办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大炼钢铁、搞供给制,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6月份,毛泽东批发“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之后,刘也紧跟精神宣称钢铁产量可以两三年赶英、七八年超美,并且和毛泽东一样,在实地考察农业生产的时候公开为浮夸行为加温。毛泽东曾经要求压缩一些过高指标,1958年底大跃进的弊病开始露出苗头之后,刘承认“我的头脑也有些热,说过些过头话”,1959年春毛泽东进一步要求“纠左”、“压缩空气”。 当选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指定刘为自己的接班人。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提出由刘主持“一线”工作、自己退居“二线”。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刘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并当选排名第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1957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向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通报,将由刘接班任中国国家主席。1958年底,毛泽东不做下一届国家主席的提议得到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 1959年二届全国人大前夕,毛泽东在各种场合为刘接班作小范围吹风。4月27日,刘在第二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宋慶齡、董必武當選副主席。刘自动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成为名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10月下旬,劉在接見出席全國群英會的勞動模範時,對北京市清潔工人時傳祥稱:「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庐山会议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庐山会议。7月14日,彭德怀致信毛泽东,陈述对1958年以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毛澤東沒作評論,7月16日加上「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書」批示印發給各到會同志參考。7月23日,毛泽东召开全体会议,严厉指责彭德怀的信。彭德怀等人提出的意见,被指责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由此,参会的刘等人开始积极配合毛泽东批判国防部长彭德怀,会议的主题由“纠左”变为“反右”。根據毛澤東提議,中共中央在8月2日至16日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全会进一步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批判,通过了《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和《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庐山会议后,刘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为了取得进步的经验,即使犯错误也要从积极方面理解,另一方面刘为维护毛的权威,仍然参与到以空前的高调呼吁对毛的个人崇拜的浪潮中来,这使得大跃进的错误一时难以纠正。 三年困难时期 1961年1月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三次汇报会讨论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时发言:看来去年由一千八百四十万吨钢增加到二千零四十万吨,是犯了错误的。今年制订计划的基本精神,是要把局势和矛盾缓和下来,要确实留有余地。每项事情都有个余地问题。1月9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五次汇报会上发言:看来农民在经济上是很脆弱的。经济上脆弱,对违法乱纪的抵抗也脆弱。这种经济上的脆弱性和政治上的脆弱性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今后我们各级领导要特别小心地对待农民问题,把农民生活搞得好一点。 4月1日从广州到达长沙,开始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大跃进造成的恶果全面暴露,刘经过在湖南家乡蹲点调查并在各地考察,思想发生了急遽的转变。他决定解散食堂、强调调查研究,开始纠正大跃进的错误。 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27日,刘代表中共中央作报告正式发给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代表。经常委同意后,刘在大会作长篇讲话,补充说明报告:“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在那些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可能只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可是,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在会议上,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承担中央的责任,邓小平、周恩来分别代表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做自我批评。刘组织批评大跃进等工作的经验教训,尖锐指出大跃进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身为主持一线工作的国家主席刘要求全党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克服困难,做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报告提出当前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反对分散主义,更快地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报告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对这几年干部作风中虚假浮夸、强迫命令、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进行了严肃批评,要求全党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分散主义等坏思想、坏作风,把党的战斗力大大加强起来。 七千人大会期间,为了给被打成“彭德怀分子”和“右倾分子”的几百万干部平反,同时针对代表们提出给彭德怀“下战书”事件翻案的要求,刘在大会上说,彭德怀给毛主席写的信没问题,彭德怀的问题是“里通外国”,刘的定性使得彭德怀无法得到平反。刘还做了严厉的定性。 七千人大会之后,2月8日,劉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記錄:要形成一種能畅所欲言的空氣,黨內如此,黨外更應如此;無論如何不能以黨代替政府,不能以黨代替工會,因為黨員總是少數;要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作用,通過這個制度去實行人民的民主。2月21日至2月23日,刘在北京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刘开始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刘和周恩來都主張由陈云當中央财经小组组长。刘在1939年在延安發表重要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強調共產黨員在取得政權後更要加強意識修養。8月1日由《人民日報》和《红旗杂志》重新發表。该书再版过程中仍保留了原先批判陈独秀的一些文字,如“毫不知耻地要求我们的党员像尊重马克思、列宁那样去尊重他,拥护他为领袖,报答他以衷心和热情。” “他自满,好为人师,好教训别人,指挥别人,总想爬在别人头上,不向别人,尤其不向群众虚心学习,不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和批评”,被毛泽东认为影射自己。文革期间,此次再版遭到严厉批判,被称为“黑修养”。 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8月6日,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讲话,之后又六次在中心小组会上多次插话,严厉批评“黑暗风”和“单干风”。8月11日在中心小组会上,刘就五月中央工作会议对形势的估计作了自我检讨,承认对困难“估计过分了”。 9月24日-27日,出席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关于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等文件。全会肯定了八届九中全会以来贯彻八字方针、加强农业战线取得的成效,决定继续坚持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24日,毛泽东在全会上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作了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论述。并再次批判“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26日,刘在会上讲话,表示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同时规定这次会议的精神只传达到行政十七级以上干部,并要求全党不要放松经济工作,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刘、周恩来、邓小平等努力试图继续把中央工作核心从阶级斗争扩大化转向经济调整工作。 三年恢复时期与四清运动 1964年,刘又到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考察经济建设。经过到基层的视察,他和邓小平成立紧急委员会,提出“农业六十条”、“三自一包”,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将经济发展从浮夸的理想主义引向了实用主义。毛泽东很明显感到刘、邓执行一条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自己在党内的权威受到挑战。1964年底的全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就四清、五反问题进行批评,双方产生激烈矛盾,这使刘、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开始破裂。同年年底,刘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在三年大饥荒期间,中南海曾实行过高级干部自报口粮的制度,当时毛泽东和朱德均报每月13公斤,周恩来为每月12公斤,刘为每月9公斤。刘是中南海所有干部中报数最少者。 毛泽东在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批判中共党内的“黑暗风”、“翻案风”、“单干风”,这“三风”与刘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刘接受毛泽东的反修防修理论,不但作自我批评、严厉指责“三风”,还说“现在两个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要准备资本主义复辟”。然而此时刘并没有把“资本主义复辟”看成是现实危险,他当时所说的阶级斗争的对象仅仅是“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还有一些严重的铺张浪费,严重的蜕化变质、违法乱纪,严重的分散主义”一类的社会性问题,这与毛泽东在对阶级斗争的严重性的认识上有明显距离。从1963年9月起,中苏论战全面展开,在国际“反修”、重点国内“防修”的大背景下,刘开始把精力转移到正在全面铺开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农村“四清”、在城市“五反”)上来。刘主持修订《后十条》,由毛泽东批准与《前十条》一起下达到全体人民,“四清”运动全面展开。随着运动的进行,刘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认识也发生重大改变,他在思想上接受毛泽东“反修防修”的理论,认为“修正主义就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在共产党内部的反映”。 1963年11月,刘让夫人王光美参加“四清”工作队,到河北省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指导“四清”,并将总结的的“桃园经验”作为“抓点带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蓝本。运动开始时,刘对形势的判断和提出的政策都得到毛泽东的认可,然而随着运动的深入,过火现象不断出现,刘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分歧逐渐暴露出来。刘认为“反修防修”的重点在基层,他主抓的四清运动以严厉打击“地、富、反、坏”分子和被认为变修的基层干部为斗争方向;而毛泽东认为修正主义的根源出自党内上层,说党内已经形成一个“官僚主义者阶级”。在1964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与刘的分歧公开化。毛泽东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敌我矛盾,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对把矛头指向基层;刘则表示,运动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反对把一切矛盾都上升为敌我性质。在会议上毛泽东占了上风,“四清”运动按毛的意见重新部署,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对基层干部打击过宽的过火偏向。然而,毛的“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提法,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并为下一步发动更大规模的运动准备理论前提。这时,毛泽东已经将刘与“中央出修正主义”联系起来,中共中央内部以刘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关于阶级斗争的两种方针,终于将不能再相容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 陷入困境 1965年11月,围绕《海瑞罢官》的论争使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浮出水面。 1966年5月,文革终于爆发,红卫兵运动使整个中国都陷于混乱。在文革初期,刘在某些问题上和毛泽东的立场一致。 1966年6月27日,刘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与中共中央召集的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讨论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几个同志的问题。“彭、罗、陆、杨他们的互相关系是不正常的……他們共同特点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都是搞地下活动的。”“彭、罗、陆、杨事件是有发生政变的可能的,這是激烈的、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在我们党內领导机关的反映。”结尾他说道:“我们现在拥护毛主席,毛主席百年之后也拥护毛主席。毛泽东思想要延续下去,毛主席著作应该成為全国人民的教科书,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全体党员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人类的灯塔,是世界革命的锐利武器。毛泽东思想能改变中国的面貌,也能改变世界的面貌。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战胜了一切反党分子,也能战胜国內一切反动派,也能战胜国外一切反动派。” 然而两者矛盾逐渐扩大。在处理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具体问题中,双方矛盾此起彼伏。 1966年6月,刘和邓小平组织工作组进驻大中学校,禁止学生游行示威和張贴大字报,并将斗争矛头引向“黑五类”。毛泽东对此非常恼火:“共产主义者怕学生运动,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并命令撤销工作组。 7月18日,毛泽东从武汉畅游长江回北京后,拒绝刘要求见面的请求,首先听取江青等人的汇报。 7月19日至23日,刘主持召开“文化大革命情况汇报会”,会上对于派工作组问题有明显分歧,陈伯达、康生、关锋等人表示反对。 7月24日-25日,毛泽东先后召集中央常委、文革小组成员、中央局书记,严厉批评刘、邓小平派工作组是镇压学生运动,只有北洋军阀才镇压学生运动,并指责:规定“内外有别”等都是定框框,要把运动引入邪路,又说工作组“对运动起坏作用,阻碍运动”,要撤销工作组,罢工作组长的官。在1966年8月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毛泽东将“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目标直接指向刘,同时其中共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也被林彪接替,虽然仍然是政治局常委,但是排位下降至第8,同时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也从此不再被提及。 10月16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遭到陈伯达、林彪等人的批评。 随后造反派用大字报等一再对刘和邓小平批评,毛澤東批評這種做法,周恩來、陶鑄等更多次直接出面制止。 问题升级 在1966年10月为期近三周的中央党会上,刘、邓小平被定性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并分别作自我检讨,内容向全国印发,这也成为文革中最知名的罪名之一,不过刘邓二人仍然是政治局常委,尚未被正式撤职。11月8日,那个张贴“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聂元梓,又与另外10人贴出《邓小平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大字报。1966年12月,刘问题终于向社会公开,江青公开宣称“刘少奇是党内的赫鲁晓夫”。北京出现“打倒刘少奇”的标语。12月18日,中央同意成立審查王光美的專案小組。12月24日,戚本禹在北京礦業學院稱「劉、鄧是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12月25日,“造反司令”蒯大富根據張春橋12月18日授意,带领5,000余人在北京城区呼喊“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等巨幅标语,贴上了天安门城墙。“王光美专案组”负责调查刘、王光美,直到1968年4月才公开以“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名义活动。谢富治兼任組長、專案工作負責人,江青、康生是決策和指揮者。 1967年1月1日,北京20几所高等院校学生和一些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集会,“声讨”刘、邓小平的“罪行”。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鼓动下,北京各学校也纷纷打出“刘少奇、邓小平是党内最大的资产阶级当权派,是中国现代修正主义的祖师爷,资产阶级司令部的黑司令”、“打倒刘、邓”的大字报。与此同时,六年前就已经被“打倒”的彭德怀被押送回北京,与彭真、罗瑞卿等一起接受批斗。1967年1月1日中南海内的造反派在刘住处贴出大字报,院墙上张贴“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等大标语。3日晚,在戚本禹等指使下,造反派第一次批斗刘、王光美。1月6日,清华大学的造反派设圈套将刘、王光美骗出中南海,强行扣押王光美,后经周恩来派人干预下释放。1月13日,毛泽东派秘书接刘交谈(问候刘的家属情况),刘提出辞去国家主席、中央常委和毛选编委会主任职位,愿意和妻儿到延安或老家种地,毛泽东只是让他“好好学习,保重身体”,并且推荐他读《机械唯物主义》、《机械人》(前两本均遍寻不得)以及《淮南子》(作者刘安最后服毒自尽)。之后几天内,刘办公室的电话线被拆除。刘失去人身自由。 1967年3月上旬,陈伯达、康生在军以上干部会上,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开始批判《论共产党员的修养》。5月8日,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发表长篇批判文章《〈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5月11日专门发出中共中央通知,说这篇文章是经过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经毛泽东亲自批准的,“希望各单位的革命同志,认真地组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18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编辑部文章《伟大的历史文件》,以“中国赫鲁晓夫”为代名词,对刘进行上纲上线的批判。 1967年,刘开始被软禁在北京的家中。7月初,江青等指使北京建工学院群众到中南海西门驻扎,建设高音喇叭,称要把刘从中南海揪出来“鬥倒鬥臭”,随后北京高校上百个组织前往声援,形成“揪刘火线”,围困冲击中南海,前后持续一个月。14日毛泽东离开北京,18日江青、康生、陈伯达组织批斗刘和王光美的大会,对其人身侮辱,逼迫其低头弯腰两个多小时并抄家。同年中共理论刊物《红旗》第五期发表戚本禹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将矛头指向刘: 同年8月8日,刘再次提出辞职,但是之后的书信都石沉大海。刘最终意识到,争辩无济于事,从此放弃书信和申述,并缄默不语,最终选择以沉默表示无声的抗争。然而批评之声并未随之减少;1967年8月27日、8月30日,《人民日报》相继发布头版新闻,直指刘是“中国的赫鲁晓夫”。 撤职和开除党籍 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一些中央委员被剥夺出席会议的权利。一些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持续遭到批斗。第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人,达总数的71%。10月18日,中共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周恩来、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提出《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包括刘在1925年、1927年、1929年被捕叛变、投降敌人、充当内奸、工贼的反革命罪行的调查结果。10月3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批准该报告,认为他是“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恶累累的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通过决议:“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并且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继续深入展开革命大批斗,肃清刘少奇等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思想。”在出席会议的所有人员中,只有陈少敏一人反对该决议。刘被罢免后,国家主席一职长期缺位,直到1975年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废除。 10月1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央决定,继续攻击刘是中国的赫鲁晓夫,11月27日,《人民日报》“揭露”刘攻击毛泽东的亲自树立起来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肆贩卖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黑货,疯狂地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恶活动。是美帝国主义、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走狗,反动派的帮凶。 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九大正式会议上,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报告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揭露了以刘少奇为总代表的党内一小撮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 病重去世 1968年初,劉仍然被单独监禁在中南海福禄居。劉精神和生活状态不断恶化,1968年起陆续患肺炎、糖尿病、高血压、植物神经紊乱等,3月以后病情加重。4月中旬神志已经不大清楚,两脚移动吃力。7月上旬刘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转为支氣管肺炎时才紧急从北京医院和军队医院调来几个医生组织抢救;医生会诊后认为:“现病人的情况处于十分危重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并建议住院治疗,但没有得到批准,只能从医院借调医疗器械就地抢救。7月24日,刘方才脱离危险期,但没有根本好转;此事后,他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卧床接受治疗,支气管肺炎频繁发作并逐渐严重。 10月9日后,刘完全不能进食,只得从鼻孔插管往胃里灌流质以维持生命。10月14日的中南海门诊部《刘少奇病情报告》稱:「從七月上旬患嚴重支氣管肺炎以來,一直不斷有反覆,三個多月較大反覆五次。」“今后再发生严重反复,即可能无法救治。心脏有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有硬化及脑软化,加上糖尿病,也有可能突然变化。防止在短期内死亡。”11月7日,他出现呕吐高烧病情。11月9日,高烧呕吐等病症再次复发。1969年1月14日,出现全身肌肉退行性萎缩以及大小便失禁。 1969年7月5日,刘的支气管肺炎再次发作,體溫升高達攝氏39度,医生会诊後一致认为情况严重,中南海門診部《劉少奇病情報告》稱:「因他年齡大,久病長期卧床,消瘦,抵抗力極差,容易發生休克、心力衰竭、糖尿病酸中毒等併發症,故預後不良,可能隨時發生死亡」,后经紧急治疗病情暂时稳定。1969年10月,毛泽东依照当时世界动态估计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因此决定全国大規模备战行动。中共中央决定将刘、邓小平、陶铸、陈云、陈毅、徐向前、葉劍英、聶榮臻等疏散到外地。刘向家人最后说道:“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10月17日晚,刘在两名专案组人员押送下,乘一架伊尔-14(3284号)转移到河南省开封市,医生董长城、护士曹兵、纪秀云、刘原卫士长李太和随同前往。抵达开封后,他被囚禁于开封市革命委员会院内原“同和裕银号”旧址。他的囚禁情況被數篇專文研究,包括後來的黨史學術期刊、央視紀錄片、新华网等。 由于途中颠簸受凉,刘抵达开封后病情继续加重。1969年10月24日、31日,刘两次因支气管肺炎发作而病危,经随同医护人员救治后脱险。11月6日,来自北京的医护人员奉命返回,其监护医疗转交给当地驻军负责。11月10日,刘病情再次发作,連續高燒不退,当地医务人员参照上两次的办法治疗。12日凌晨1时许,刘出现异常症状,值班護士6点38分緊急呼叫其他医护人员。6点42分医护人员到齐,6时45分刘的心脏停止跳动,享年71岁。11月13日午夜,专案组在登记“火葬申请单”时,冒用刘源名字申请,填写「死者姓名」为“刘卫黄”。劉的遺體被谎称为烈性传染病患者的屍體。11月14日,刘遗体於开封市东郊火葬场就地秘密火化。骨灰被装在一个普通木质盒中,寄存在开封火葬场骨灰存放室。 平反、纪念与评价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在北京被捕,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嚴重「左」傾錯誤,撥亂反正,平反「文化大革命」時期大量冤假錯案,後幹部群眾紛紛去信中央,要求平反昭雪劉;「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人懷疑和不滿劉問題而被打成反革命,張志新等獻出生命。1979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央組織部覆查劉一案。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为刘平反,恢复了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名誉。全會發表的《公報》指出:「為劉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是五中全會的另一項主要議程。全會認為,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同志,幾十年來一貫忠於黨和人民,把畢生精力獻給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文化大革命前夕,由於對黨內和國內形勢作了違反實際的估計,提出了黨內存在一條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隨後又提出了存在一個以劉少奇同志為首的所謂資產階級司令部,這些論斷是完全錯誤和不能成立的。林彪、『四人幫』一伙出於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顛覆無產階級專政的反革命目的,利用這種情況,捏造材料,畜意對劉少奇同志進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並把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幹部誣為劉少奇的代理人,統統打倒,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這是我黨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必須徹底平反。近一年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針對一九六八年十月黨的八屆十二中全會提出的劉少奇同志的各項『罪狀』,進行了周密的調查研究工作,反覆核對材料,向中央作出了詳盡確切的審查報告。中央政治局一致同意這個審查報告,據以作出了關於為劉少奇同志平反的決議(草案)。全會經過嚴肅認真的討論,一致通過這個決議,決定撤銷黨的八屆十二中全會強加給劉少奇同志『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的錯誤決議,撤銷原審查報告,恢復劉少奇同志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名譽;在適當時間為劉少奇同志舉行追悼會;因劉少奇同志問題受株連造成的冤假錯案,由有關部門予以平反;本着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精神,把全會的決議向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傳達,消除過去對劉少奇同志的錯誤處理所造成的影響,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充滿信心地獻身於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事業。」 1980年5月,劉少奇治喪委員會組成,以國家元首規格籌備補辦喪事。5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刘澜涛和王光美等人乘专机前往郑州,随后从郑州前往开封迎取刘少奇的骨灰,5月14日在郑州举行骨灰迎送仪式,刘澜涛、王首道陪同王光美和子女乘专机将刘少奇的骨灰护送到北京。5月15日劉少奇治喪委員會公告:「為深切悼念已故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同志,定於:一九八〇年五月十七日在北京舉行追悼大會。同日首都天安門,新華門,外交部,中央、國家機關,我國駐外使館和其他駐外機構,北京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學校等單位,下半旗志哀,停止娛樂活動一天。」5月17日下午,劉少奇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方面代表1萬多人出席大會。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 劉生前曾多次要去世後骨灰撒在大海,1954年4月對王光美説:自己去世後遺體火化,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在大海裡,像恩格斯一樣。5月19日,刘骨灰在治喪委員會代表和劉家屬護送抵青島軍港,由鞍山號驅逐艦執行散撒儀式,在4艘護衛艦護航下,於黃海由王光美等親人將骨灰撒归大海。1981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其中江青、谢富治、陈伯达等人因涉嫌组织参与诬告陷害、迫害刘致死等,被分别判处死缓、有期徒刑等刑罚。 随着刘名誉和身份全面平反,相关的纪念活动陆续展开。刘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等多篇,收入《刘少奇选集》,上下两集分别在1982年、198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4月发行之第四套人民币100元紙币(1980年版与1990年版)上,刘成为紙币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余三位分別为毛泽东、周恩來和朱德。1988年,其出生地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也重新修葺其祖居,并以刘少奇故居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0年,刘少奇逝世处被列为第三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 2008年,中国大陸召开纪念刘诞辰110周年的活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讲话上,评价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延安枣园五大书记铜像: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 1988年少奇诞辰90周年之际,湖南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故居纪念广场上设立刘少奇全身铜像。 河南开封刘少奇陈列馆即刘少奇逝世处立有刘少奇半身铜像。 著作 代表作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9年7月 《论党内斗争》1941年7月 《论党》1945年5月14日在中共七大上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1950年人民出版社 《在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1956年9月15日,载9月17日《人民日报》 |
江青可以指: | 江青可以指: |
次子:周尔萃,为空军飞行员。 评价 正面 在对周恩来的正面评价中,最著名的包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话:“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錢其琛評價:「稱周恩來同志為新中國外交的創始人、奠基者,他是當之無愧的。」 负面 近些年越来越多被公开的史料,显示了周恩来屈从甚至成为毛泽东“帮凶”的一面,比如在打倒高岗、饶漱石集团,打倒彭德怀,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等事件上,周恩来没有一次不是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 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哲学家李慎之在2002年曾与朱学勤教授谈起过自己对周恩来评价的转变,曾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并与周恩来有私人交情的李慎之说,他一辈子佩服周总理,但在晚年却觉得周恩来在文革中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著作 代表作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论统一战线》(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在中共七大上的发言。 《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1954年5月23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九日)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一九五六年一月十四日) 《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1975年1月13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早期著作 《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集》,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南开〈校风〉周恩来文选》,1979年南开大学, 《南开〈敬业〉周恩来文选》,1979年南开大学;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下卷,1993年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周恩来旅日日记》,1998中央文献出版社; 《周恩来自传》1999年解放军出版社; 书信选集 《周恩来书信选集》,198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收入周恩来1918年4月至1975年7月的书信300封。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收1938年至1971年间的往来书信74封。 主要文集 《周恩来选集》上下卷,1980年、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卷,包括1926年12月-1949年9月的60篇主要著作; 下卷,包括1949年10月-1975年1月的56篇主要著作。 《周恩来军事文选》共四卷,1997年人民出版社;编入1925年6月至1974年2月有关军事方面的文章、文件、电报、批示、信函、报告、讲话等600余篇。 第一卷,为1926年6月-1937年2月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卷,为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 第三卷,为1945年9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 第四卷,为1950年月4-1974.2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网络版《周恩来文革讲话集》收录(1966-1975)的473篇记录稿。大同理想网2005年4月24日第1版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2008-201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已出版13册,包括1949年6月-1956年12月的文稿。2008年出版1-3册,2018年出版4-13册。尚有1957-1975年的文稿在编辑出版过程之中。 第一册(一九四九年六月——一九四九年十二月) 第二册(一九五〇年一月——一九五〇年六月) 第三册(一九五〇年七月——一九五〇年十二月) 第四册(一九五一年一月——一九五一年六月) 第五册(一九五一年七月——一九五一年十二月) 第六册(一九五二年一月——一九五二年六月) 第七册(一九五二年七月——一九五二年十二月) 第八册(一九五三年一月——一九五三年六月) 第九册(一九五三年七月——一九五三年十二月) 第十册(一九五四年一月——一九五四年六月) 第十一册(一九五四年七月——一九五四年十二月) 第十二册(一九五五年一月——一九五五年十二月) 第十三册(一九五六年一月——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荣誉 外国勋奖 大十字级波兰复兴勋章(1954年7月27日于华沙颁发) 柬埔寨王国 大十字级柬埔寨王家勋章(1956年2月18日于北京颁发) 国家独立勋章(1964年10月5日于北京颁发) 緬甸聯邦 (1961年1月4日于仰光颁发) (1961年6月14日于北京颁发) (1963年12月14日于开罗颁发) 轶闻 1972年,尼克松夫妇访华午宴时,每人面前摆放一盒“熊猫”牌香烟,尼克松夫人帕特对此赞不绝口。周恩来说:“总统夫人,我们送你一些吧。”帕特疑惑道:“送我什么?香烟吗?”周恩来说:“不是,是送你们大熊猫。”此后,中国的一对雌雄大熊猫被送到美国国家动物园,成为了中美两国友好标志。 1967年7月15日,北京外国语学院文革红卫兵组成“揪陈大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门口组织街头集会,拦截车辆,扬言要捉外交部长陈毅。周恩来与红卫兵对峙,并说道“如果你们要抓陈毅、冲击会场,就从我的身上踏过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门前的联合国会旗降半旗。有称这是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为政府首脑降半旗。实际上,联合国只是遵循1947年制定的旗典中关于致哀规定:凡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去世,必须在纽约总部和日内瓦的办事处降半旗致哀一天。 纪念 故居及纪念馆 北京: 西花厅周恩来故居,毛泽东纪念堂的周恩来厅 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周恩来纪念馆、驸马巷周恩来故居 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漕运西路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万公馆,外祖父家) 江苏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 江苏宝应县: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浙江绍兴市:周恩来祖居 辽宁沈阳: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辽宁铁岭: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广东汕头:周恩来汕头东征军纪念馆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1953弄永安里44号: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是周恩来的堂伯母家住所。1931年顾顺章被捕后,周恩来夫妇秘密藏身于此。 陕西延安:周恩来枣园故居 江西庐山牯岭周恩来纪念 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周恩来故居 纪念雕像和纪念碑 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有周恩来铜像,高7.8米寓意78岁人生。 周恩来祖籍地浙江绍兴的周恩来纪念馆,有3米高汉白玉周恩来雕像。 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恩来塑像 天津:南开大学周恩来汉白玉塑像(八里台校区)、南开大学周恩来铜像(津南校区)、南开中学周恩来雕像、南开大学“我是爱南开的”纪念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翔宇公园周恩来雕像 广东潮州:西湖公园周恩来铜像 广东汕尾: 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位于汕尾金厢镇洲渚村海边 新疆石河子市:周恩来总理纪念碑 日本京都:周恩来诗碑,位于日本京都西北岚山山麓的龟山公园 相关文艺影视作品 1979年,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1981年,电影《南昌起义》,孔祥玉饰演周恩来。 1983年,电视剧《周总理的一天》,柴云清饰演周恩来。 1990年,纪录片《周恩来》 1989年,电影《开国大典》,黄凯饰演周恩来。 1991年,故事片《周恩来》,王铁成饰演周恩来。 1992年,电影《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苏林饰演周恩来。 1998年,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 1998年,大型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 2000年,电影《1939·恩来回故里》,六小龄童饰演周恩来。 2001年,电视连续剧《长征》,刘劲饰演周恩来。 2008年,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刘劲饰演周恩来。 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刘劲饰演周恩来。 2011年,电影《建党伟业》,陈坤饰演周恩来。 2011年,电视剧《开天辟地》,靳东饰演周恩来。 2012年,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朱亚文饰演周恩来。 2013年,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孙维民饰演周恩来。 2014年,电视连续剧《领袖》,郭广平饰演周恩来。 2016年,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孙维民饰演周恩来。 2017年,电影《建军大业》,朱亚文饰演周恩来。 未播映,电视连续剧《人民总理周恩来》,刘劲饰演周恩来。 歌曲:《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诗作,傅庚辰作曲。 歌剧:《周恩来》,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獻禮作品 書籍:《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先后于1980年12月和1984年11月出版,分上、下卷,约68万字。該書收入周恩来1926-1975年间的著作116篇。 货币与邮票 货币: 第四套人民币中最大面额的100元正面为四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3月发行《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流通纪念币和金银纪念币。 邮票: 1977年1月8日,纪念周恩来逝世一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 1996年1月8日,纪念周恩来逝世二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周恩来故里》特种邮资明信片,全套4枚。 199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周恩来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 1994年,朝鲜发行《纪念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全套包括4枚邮票、2枚小全张和1枚小型张。 古巴、利比里亚、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等国也发行关于周恩来的纪念邮票。 机车命名 1976年10月30日,在庆祝“毛泽东号”机车命名30周年大会上,在北京的参加全国铁路100多个机务段学习“毛泽东号”模范机车组活动的司机们,出于对周恩来逝世的哀思和敬仰,请求铁道部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铁道部随即就向国务院请示在上海铁路局内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1978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这一报告。1978年1月5日,东风3型0058号内燃机车被正式命名为“周恩来号”机车,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 1984年“周恩来号”机车由东风3型0058号内燃机车更换为东风4B型2106号内燃机车,被人们称之为第二代“周恩来号”机车;1997年,全国铁路再次全面大提速后,由东风4B型内燃机车更换为东风11型内燃机车,被人们称之为第三代“周恩来号”机车。第三代“周恩来号”机车号为“东风11-1898”,其1898年正是周恩来的出生年份。2015年5月4日,“周恩来号”机车进行第四次换型,此次换型使用的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自主研制的和谐1D型1898号电力机车,并担任T7606/7607、T7608/7605次列车至段的牵引任务,T7606/7607、T7608/7605次列车停运后,担任K1558/1555、K1556/1557次列车至段的牵引任务,将来有望延伸到周恩来的故乡淮安。 参见 周恩来任职年表 周恩来故居 對周恩來的評價 四个现代化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顧順章 中央特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遵义会议 南昌起义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注释 参考资料 引用 来源 书籍 《周恩来军事文选(全四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02646-6 《周恩來的晚年歲月》,劉武生 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ISBN 978-7-01-005338-7 《周恩来》,[英],封长虹译,2006年,ISBN 978-7-01-005639-5 《周恩来总理生涯》,熊华源、廖心文,人民出版社,1997年,ISBN 978-7-01-002544-5 《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曹应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208-05964-1 《周恩来与邓颖超》,张颖,东方出版社,ISBN 978-7-5060-2190-6 | 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周恩来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周恩来在会上发言,高度称赞“林彪同志是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领一部份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接受毛主席领导的一位光荣代表”。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周在毛泽东、林彪不赞成情况下,带头积极支持江青、叶群进入中央政治局。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汪东兴以及林彪集团成员与张春桥之间激烈冲突,引起毛泽东反击。周与康生跟随毛批判陈伯达和吴法宪,进一步受到毛信任。10月17日,黄永胜等以“林副主席第一号令”正式下达林彪的《紧急指示》,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周恩来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分批会见在京一些老同志,向他们宣布毛泽东和党中央关于战备疏散的决定。 林彪事件 1971年春,毛泽东针对陈伯达和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全面政治斗争,并将斗争引向林彪。周恩来按照毛泽东指示,先后主持华北会议及军委座谈会,对黄永胜,吴法宪等人进行批判。在毛泽东、林裂痕越来越大时,周恩来奔走中间缓和关系,提议林彪主动找毛泽东道歉,但未能奏效。8月,毛泽东祕密南巡批判林彪,北京仅周恩来知情,以保密电话随时联系毛泽东。9月12日,毛泽东返回北京,当日夜,林彪出逃,周恩来全程主持了对林彪事件的处理。并在9月24日主持逮捕黄、吴、李、邱。林彪身亡后,《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说,周恩来先和众人一起露出久违的微笑,在只剩下纪登奎和周恩来两人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时,周恩来当即失声痛哭。由于林彪之死,周恩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内的第二号领导人,仅次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外交进展 尽管国内政治混乱,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仍有成效。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坦桑尼亚、赞比亚达成一致,由中国方面派遣人员技术及材料,援建坦赞铁路。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7日,对外宣布正式邀请在日参赛的美国等国家乒乓球队访华。14日,正式接见参加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应邀访华的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英格兰和尼日利亚乒乓球代表团,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21日,通过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转告美国政府:“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5月26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中美关系问题,并起草了《中央政治局关于中美会谈的报告》。7月9日-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双方先后同他举行六次会谈,最后商定尼克松于1975年5月前访华,并确定巴黎作为今后秘密联系渠道,中美华沙渠道不再恢复。10月20日-26日,美国总统特使亨利·基辛格第二次秘访北京,并与周恩来就中美联合公报问题进行谈判。26日,双方就公报草案达成初步协议,中美关系改善。 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否决国民党代表的中华民国提案。 中美破冰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应邀到中国访问。中午,到达北京。下午,陪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举行欢迎宴会。22日-25日,周恩来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26日,陪同尼克松和夫人前往杭州和上海访问。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从而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 中日建交 1972年7月6日,日本佐藤内阁下台,田中角荣就任内阁总理大臣。田中发表声明说:“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9月23日,同郭沫若等会见并宴请日本日中备忘录贸易办事处负责人冈崎嘉平太等日本朋友。席间对客人们说:我国有一句老话,叫作“饮水不忘掘井人”。中国和日本不久就要恢复邦交了。邦交之所以能够恢复,这是由于松村先生、高奇先生、石桥先生和村田先生等人不畏困难,做出巨大努力的结果。你们也做出了努力啊!25日,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邀访华,上午抵达北京。下午,周恩来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29日,签署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恢復正常。 纠左失败 林彪事件后,周恩来组织进行批判极左思潮,对国民经济、对外经贸、科教文卫、民族统战等方面进行整顿。1972年9月30日,“两报一刊”国庆社论稿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先后两次在社论稿中写入“批判极左思潮”的内容,但均被姚文元删去。10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周培源根据周恩来多次指示精神所写《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一文。张春桥、姚文元随即指使人撰写批驳文章,对周文进行围攻。14日,根据周恩来八月初以来多次强调要批判极左思潮的指示精神,《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一组批极左路线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为此,江青、姚文元组织批判会和批驳文章。周恩来说,林彪叛逃是极左路线必然的极左结果,但毛泽东坚持说林彪是极右,周恩来私下说:“明明是极左,怎么是极右!”1973年,国民经济局势得到明显好转。但毛泽东仍坚持文化大革命政策,周恩来的批左进程被迫中断。 晚年(文化大革命后期)、逝世及相关纪念(1972-1976) 身患癌症 1972年5月,周恩来被查明罹患膀胱癌,其仍然带病工作,1973年2月,出现大量尿血的情况,这时血塊堵住尿道口,使每次小便都是一場痛苦的掙扎。中共十大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在中共党内成为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领导人。同年,毛泽东以外交工作出现修正主义倾向名义,发动对周恩来批判,组成“中央帮助总理认识错误小组”。 1973年10月,周恩来采纳了时任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国际法学家厉声教就领海宽度问题的重要建言,使得中国坚持了12海里而非200海里领海宽度的主张,并最终于1982年以既定12海里领海宽度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议1982年最终通过了地位仅次于《联合国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成为主要签字国家之一。。 批周会议 1973年11月,毛泽东指示,由王洪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周恩来的右倾错误,江青、姚文元上纲上线为“第十一次路线斗争”、“迫不及待要取代毛主席”。毛泽东对此批评道“十一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迫不及待”的是江青,而非周恩来。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周恩来夫妇制定“三不”政策:“不接见,不通电话,不来往”。邓颖超还叮嘱身旁工作人员:“江青来,总理都不让我们出来,生怕她一下看谁不顺眼,惨了。” 1974年5月,癌細胞擴散,6月开始,周恩来被迫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直到病逝,6月1日,第一次膀胱癌手術;8月10日又接受了第二次手術。 批林批孔批周公 这一年,毛澤東与江青等人发动批林批孔运动,批判党内“大儒”,后来直接点名“批周公”。10月,在周恩来的提议下,邓小平担任第一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12月,周恩来抱重病前往长沙,亲自与毛泽东讨论第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阻止了四人帮的“组阁计划”。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召开,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重新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其后他再度担任国务院总理,但是身体已经极其虚弱。国务院工作移交第一副总理邓小平处理。其后,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三副一总),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着手对当时的局势进行大范围整顿。周恩来对于复出后的邓小平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使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增长趋势。 评《水浒》运动 1975年6月9日,贺龙逝世6周年后始办追悼会,周恩来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仪式。9月7日,周恩来会见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书记伊利耶·维尔德茨率领的代表团,当时周恩来已经坦然道:“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10月7日,周恩来还不忘提醒杨度曾经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并在邓小平探望时,告诫邓须再三忍耐。1975年冬,评《水浒》运动发动,将《水浒传》人物宋江作为反面教材,影射党内投降派。9月20日,周恩来在进手术室进行癌症手术之前疾呼“我不是投降派!”,并给毛泽东写信请求邓小平接任总理,未获回应。1976年1月7日,在弥留之际,周恩来临终遗言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逝世及出殡 1976年1月8日北京时间9時57分,周恩来因膀胱癌医治无效,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逝世,享年78岁。從1974年6月1日第一次手術到1976年1月8日去世為止,他一共进行了13次手術,身心和工作都备受折磨。 1976年1月14日下午,工作人員向毛澤東念中央送審之周恩來追悼大會上之悼詞稿,毛澤東失聲痛哭。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已病入膏肓,没有出席周的丧礼。而“四人帮”的成员们对周恩來的逝世并没有表露哀悼,反而相互庆祝。 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主持会议并致悼词,会场庄严肅穆,极尽悲伤。遵其遗嘱,周的遗体被火化且没有保留骨灰。其骨灰分别在高空被撒到了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入海口及渤海黄河入海口等地。出殡当日,灵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时,百万首都群众聚集在长安街道路两边,自发组织起来悼念周恩来,即著名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国大陆各地举行广泛的自发纪念活动。仅仅几天时间,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就放满群众敬献给周恩来的花圈。 后续事件及相关纪念 1976年4月清明节期间,大批北京民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4日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认为有人借纪念周恩来搞反革命活动,又将矛头指向事实上已被剥夺权力的邓小平。在得到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批准后决定对天安门广场进行清场。4月5日凌晨,天安门广场群众被民兵和军警驱散,现场花圈被清理,还逮捕了一些人。群众提出“还我花圈,还我战友”的口号,最后遭到镇压。随后邓小平第三次下台。毛泽东逝世及“四人帮”被粉碎后,此事件被视为反抗四人帮倒行逆施的革命行动,为打倒四人帮和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同年10月6日,华国锋联合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吴德等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由于周恩来声望高企,每逢相关节点其纪念活动一直在民间及政界进行。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舉行“纪念周恩來同志120周年誕辰座談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给予其高度评价,稱「周恩來」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 家族与私人生活 个人生活 周恩来在留法期间,曾有过女友张若名,后因志向不同最终分手,此后双方仍以朋友相处。1923年,周恩来寄给邓颖超一张印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背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此事后两人确定恋爱关系。1925年8月8日,两人在广州结婚,婚姻持续50年。周邓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因邓颖超革命任务在身而被邓自行堕胎,此举令周恩来大怒,故怀第二个孩子时悉心照料,将近生产时已近9斤。然而,在生产之时因体积过大造成难产,助产医生使用的产钳也损伤了胎儿的头部,再次造成了胎儿的夭折。加之邓颖超未及休息即为逃避国民党追捕而从广州一路奔波至上海,产后子宫没有收缩,对身体损伤很大,导致无法再怀孕,因此两人一直没有子嗣。此后他们帮助抚养了许多烈士子女,其中包括孙维世以及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等。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被视为经典,彼此总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悲喜同担。双方因为事务繁忙经常无法相聚,故鄧只能以书写情书遠距表达對周之感情。周恩来逝世后整理遗产,周恩来夫妇总共积蓄为5100元。其存款主要开支是资助亲戚朋友,剩余则交党费。 周恩来生性好酒,酒量不错,但也有几次醉倒的时候。首次是与邓颖超新婚之夜;第二次是在莫斯科,与苏联交涉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事宜前,和苏联领导人酒宴后酒醉,事后周恩来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作检讨,毛泽东原谅并调侃道应该“和对方比吃辣椒”;第三次是招待宴请参加朝鲜战争归来的将士,醉酒后写检讨,并被毛泽东批评。 周恩来在廉政方面对自己和家人要求甚严,在位时曾立下十条“家规”,坚决不允许其亲属以其名义享受特权或优待,也坚决不收受任何礼品贿赂,如果推脱不下也一定付钱,算作购买。夫人邓颖超在周恩来任总理的20余年间也未担任过任何公职,其亲属与亲属的子女、家眷多自立谋生。周恩来也一直拒绝任何单位、亲戚(包括其亲弟)与个人修缮其江苏淮安家乡的故居,并下令将自己家族的祖坟全部推平,棺木就地深埋,以腾出耕地发展生产。周恩来童年离开淮安求学后,再未回乡,部分原因是工作忙碌所致,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周不喜衣锦还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封建社会的陋习,忌惮回乡后自己和当地的亲戚族人享受政府的各类特殊对待。周恩来逝世后,除了与邓颖超夫妻二人的存款外,几无任何遗产,周亦没有保存自己的骨灰,要求火葬后立即抛洒,不设坟墓吊唁。留下的存款也多做捐助等用途。 家族 周恩来与鲁迅(本名周树人)同为北宋大儒周敦颐的后人。据周恩来侄女周秉宜在《周恩来始祖迁浙新考》中披露,周恩来的始祖周茂曾任元代中书平章政事,佩金虎符,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中书左丞相、奉元王,谥忠宪。”而《周氏破塘祖茔祭簿》也有“一代元泊府君,讳茂,字元泊。由进士官至左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配司马氏,继施氏,俱一品夫人”等内容。其所属宝佑桥周氏(又称“老八房”)尊周庆为始祖,从周庆到周恩来共历18代。據家谱记载,先祖是宋朝学者周敦颐,与鲁迅(即周树人)同宗。也有观点认为周恩来直系男性祖先周茂就是元朝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孙子伯颜察儿。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一共有亲生兄弟三人,即周恩来称呼的四伯父周贻赓、嗣父周贻淦和八伯父周贻奎。周贻赓与周贻淦均无后,故周恩来出生后不久便过继给周贻淦做儿子,周贻淦的妻子陈氏也就成为了周恩来的养母。周贻奎与妻子杨氏育有一子周恩硕,在生母万氏和养母陈氏相继过世后,杨氏便成为了周恩来的监护人,直至周恩来离开江苏北上求学。此外,周恩来幼年还曾有过一位雇来的乳母蒋江氏与其感情较好。 祖父:周骏龙(1844年—1900年) 祖母:鲁氏 外祖父:万青选(1818年—1898年3月6日) 外祖母:张氏 父亲:周贻能(1874年7月11日—1942年7月10日) 生母:万冬儿(1872年—1907年) 二弟:周恩溥(1899年—1945年),妻子王兰芳,育有一子: 儿子:周荣庆,基层工人,在河南焦作工作、生活。 三弟:周恩寿(1904年—1985年),妻子王士琴,共育有六名子女: 长女:周秉德,曾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丈夫是沈钧儒之孙、原西安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沈人骅。 长子:周秉钧,曾任广州空军飞行员、师副政委、广空司令部参谋长助理,转业后任广州市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 次女:周秉宜,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退休教授。 次子:周秉华,曾任北京新闻出版局处长。 三子:周秉和,从事私营经济行业。 三女:周秉建,曾任锡林浩特市副市长。 堂弟:周恩硕(1902年—1943年),妻子陶华,共育有两名子女: 长子:周尔辉,曾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次子:周尔萃,为空军飞行员。 评价 正面 在对周恩来的正面评价中,最著名的包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话:“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錢其琛評價:「稱周恩來同志為新中國外交的創始人、奠基者,他是當之無愧的。」 负面 近些年越来越多被公开的史料,显示了周恩来屈从甚至成为毛泽东“帮凶”的一面,比如在打倒高岗、饶漱石集团,打倒彭德怀,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等事件上,周恩来没有一次不是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 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哲学家李慎之在2002年曾与朱学勤教授谈起过自己对周恩来评价的转变,曾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并与周恩来有私人交情的李慎之说,他一辈子佩服周总理,但在晚年却觉得周恩来在文革中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著作 代表作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论统一战线》(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在中共七大上的发言。 《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1954年5月23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九日)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一九五六年一月十四日) 《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1975年1月13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早期著作 《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集》,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南开〈校风〉周恩来文选》,1979年南开大学, 《南开〈敬业〉周恩来文选》,1979年南开大学;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下卷,1993年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周恩来旅日日记》,1998中央文献出版社; 《周恩来自传》1999年解放军出版社; 书信选集 《周恩来书信选集》,198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收入周恩来1918年4月至1975年7月的书信300封。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收1938年至1971年间的往来书信74封。 主要文集 《周恩来选集》上下卷,1980年、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卷,包括1926年12月-1949年9月的60篇主要著作; 下卷,包括1949年10月-1975年1月的56篇主要著作。 《周恩来军事文选》共四卷,1997年人民出版社;编入1925年6月至1974年2月有关军事方面的文章、文件、电报、批示、信函、报告、讲话等600余篇。 第一卷,为1926年6月-1937年2月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卷,为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 第三卷,为1945年9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 第四卷,为1950年月4-1974.2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网络版《周恩来文革讲话集》收录(1966-1975)的473篇记录稿。大同理想网2005年4月24日第1版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2008-201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已出版13册,包括1949年6月-1956年12月的文稿。2008年出版1-3册,2018年出版4-13册。尚有1957-1975年的文稿在编辑出版过程之中。 第一册(一九四九年六月——一九四九年十二月) 第二册(一九五〇年一月——一九五〇年六月) 第三册(一九五〇年七月——一九五〇年十二月) 第四册(一九五一年一月——一九五一年六月) 第五册(一九五一年七月——一九五一年十二月) 第六册(一九五二年一月——一九五二年六月) 第七册(一九五二年七月——一九五二年十二月) 第八册(一九五三年一月——一九五三年六月) 第九册(一九五三年七月——一九五三年十二月) 第十册(一九五四年一月——一九五四年六月) 第十一册(一九五四年七月——一九五四年十二月) 第十二册(一九五五年一月——一九五五年十二月) 第十三册(一九五六年一月——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荣誉 外国勋奖 大十字级波兰复兴勋章(1954年7月27日于华沙颁发) 柬埔寨王国 大十字级柬埔寨王家勋章(1956年2月18日于北京颁发) 国家独立勋章(1964年10月5日于北京颁发) 緬甸聯邦 (1961年1月4日于仰光颁发) (1961年6月14日于北京颁发) (1963年12月14日于开罗颁发) 轶闻 1972年,尼克松夫妇访华午宴时,每人面前摆放一盒“熊猫”牌香烟,尼克松夫人帕特对此赞不绝口。周恩来说:“总统夫人,我们送你一些吧。”帕特疑惑道:“送我什么?香烟吗?”周恩来说:“不是,是送你们大熊猫。”此后,中国的一对雌雄大熊猫被送到美国国家动物园,成为了中美两国友好标志。 1967年7月15日,北京外国语学院文革红卫兵组成“揪陈大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门口组织街头集会,拦截车辆,扬言要捉外交部长陈毅。周恩来与红卫兵对峙,并说道“如果你们要抓陈毅、冲击会场,就从我的身上踏过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门前的联合国会旗降半旗。有称这是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为政府首脑降半旗。实际上,联合国只是遵循1947年制定的旗典中关于致哀规定:凡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去世,必须在纽约总部和日内瓦的办事处降半旗致哀一天。 纪念 故居及纪念馆 北京: 西花厅周恩来故居,毛泽东纪念堂的周恩来厅 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周恩来纪念馆、驸马巷周恩来故居 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漕运西路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万公馆,外祖父家) 江苏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 江苏宝应县: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浙江绍兴市:周恩来祖居 辽宁沈阳: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辽宁铁岭: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广东汕头:周恩来汕头东征军纪念馆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1953弄永安里44号: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是周恩来的堂伯母家住所。1931年顾顺章被捕后,周恩来夫妇秘密藏身于此。 陕西延安:周恩来枣园故居 江西庐山牯岭周恩来纪念 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周恩来故居 纪念雕像和纪念碑 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有周恩来铜像,高7.8米寓意78岁人生。 周恩来祖籍地浙江绍兴的周恩来纪念馆,有3米高汉白玉周恩来雕像。 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恩来塑像 天津:南开大学周恩来汉白玉塑像(八里台校区)、南开大学周恩来铜像(津南校区)、南开中学周恩来雕像、南开大学“我是爱南开的”纪念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翔宇公园周恩来雕像 广东潮州:西湖公园周恩来铜像 广东汕尾: 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位于汕尾金厢镇洲渚村海边 新疆石河子市:周恩来总理纪念碑 日本京都:周恩来诗碑,位于日本京都西北岚山山麓的龟山公园 相关文艺影视作品 1979年,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1981年,电影《南昌起义》,孔祥玉饰演周恩来。 1983年,电视剧《周总理的一天》,柴云清饰演周恩来。 1990年,纪录片《周恩来》 1989年,电影《开国大典》,黄凯饰演周恩来。 |
1月27日——林心如,台灣演員及歌手。 1月29日——龐庸之,台灣演員。 2月5日——东尼嘉,泰國演員。 2月9日——洪京民,韓國歌手,演員。 2月19日——李維維,台灣演員。 2月25日——寺本幸代,日本动画导演。 2月27日—— 田村由香里,日本配音員。 3月12日——趙薇,中國演員及歌手。 3月18日——范瑋琪,台灣節目主持人、演員及歌手。 3月19日——安德烈·米勒,美国著名篮球明星、2001-2002年赛季助攻王。 3月20日——查斯特·班寧頓,聯合公園主唱。(逝於2017年) 3月25日—— 車太鉉,韓國男演員及歌手。 白智榮,韓國女歌手。 梁詠琪,香港歌手。 4月13日——郭永淳,香港永安集團主席。 4月16日—— 季芹,臺灣女藝人及演員。 舒淇,台灣女藝人及演員。 4月17日——龍力維,台灣男歌手。 4月25日—— 蒂姆·邓肯,美國著名篮球明星。 金鐘國,南韓歌手、主持人。 5月4日——陳瑞凱,台灣樂團1976主唱。 5月17日——王力宏,台灣歌手。 5月19日——凯文·加内特,美国著名篮球明星,未来名人堂十大巨星之一。 5月31日——張新悅,香港女演員、歌手 6月8日——城島健司,日本職棒選手。 6月12日——安托万·贾米森,美国著名篮球明星,2004年年度最佳第六人。 6月25日—— 劉謙,台灣魔術師。 林美秀,台灣配音員。 7月1日—— 古華特,荷蘭足球員。 雲尼斯杜萊,荷蘭足球員。 側田,香港歌手。 7月2日——關穎,台灣演員及模特兒。 7月20日——熊龙,马来西亚籍华裔赛车手。 7月22日——KOKIA,日本女歌手。 7月24日——拉夫·阿尔斯通,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 7月30日——立威廉,新加坡籍台湾演员,男模。 8月3日——劉小麗,香港立法會議員。 8月9日——奧黛莉·朵杜,法國演員。 8月13日——劉浩龍,香港流行歌手。 8月16日——林子聪,香港电影演员及导演。 8月25日——亞歷山大·史柯斯嘉,瑞典男演員。在HBO影集《真愛如血》中出演艾瑞克·諾斯曼聞名。 9月8日——顏行書,台灣籃球選手兼藝人歌手。 9月10日——蔣友柏,台湾橙果广告設計公司創辦人。 9月20日—— | 3月13日——中国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3月22日——中国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4月 4月1日——蘋果電腦公司成立。 4月4日——柬埔寨希哈努克亲王辞职,后被軟禁。 4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抗议事件。 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華國鋒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撤銷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黨內外的一切職務,保留中國共產黨黨籍,以觀後效。 4月21日——中国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4月24日——中国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 5月12日——中国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5月24日——超音速客机协和飞机通达美国华盛顿市。 5月25日——香港警方破獲市值一億元毒品案。 6月 6月6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6月29日——中国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大桥松浦大桥建成通车。 7月 7月1日——下午7时30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闻天因心脏病猝发在无锡逝世。享年76岁。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7月2日——越南南方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統一,越南成為共產主義國家,越南民主共和國改國號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7月4日——美國獨立建國200週年 7月6日——中国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7月6日——連接中国雲南至西藏的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 7月15日——東帝汶成為印尼其中一個省。 7月17日至8月1日——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舉行第二十一屆奧運會。 7月20日——維京一號成功登陸火星。 7月23日——中国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7月24日——香港政府環境科宣佈將1,300架紅牌車全面取締,統一轉為的士。 7月28日——中国唐山發生大地震,242,769到655,237人死亡,164,851人重伤。 8月 8月11日——中環新香港郵政總局啟用。 8月23日——中国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8月25日——香港連日暴雨後,秀茂坪發生山泥傾瀉事件,18人死亡。 9月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全國政協名譽主席毛澤東在北京病逝。 9月23日——香港的新界的士(綠色車身)正式發牌。 10月 10月5日——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等人召开秘密会议,决定逮捕“四人帮”。 10月5日——中国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0月6日——怀仁堂事变,以毛澤東遺孀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并接受隔离审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0月21日——北京150万军民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1月 11月2日——民主党人吉米·卡特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击败原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成为美国第39位总统。 12月 12月11日——中国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出生 1月12日——中谷美紀,日本演員及歌手。 1月17日——李玟,美籍华裔歌手。 1月20日——滕麗名,香港女藝員。 1月27日——林心如,台灣演員及歌手。 1月29日——龐庸之,台灣演員。 2月5日——东尼嘉,泰國演員。 2月9日——洪京民,韓國歌手,演員。 2月19日——李維維,台灣演員。 2月25日——寺本幸代,日本动画导演。 2月27日—— 田村由香里,日本配音員。 3月12日——趙薇,中國演員及歌手。 3月18日——范瑋琪,台灣節目主持人、演員及歌手。 3月19日——安德烈·米勒,美国著名篮球明星、2001-2002年赛季助攻王。 3月20日——查斯特·班寧頓,聯合公園主唱。(逝於2017年) 3月25日—— 車太鉉,韓國男演員及歌手。 白智榮,韓國女歌手。 梁詠琪,香港歌手。 4月13日——郭永淳,香港永安集團主席。 4月16日—— 季芹,臺灣女藝人及演員。 舒淇,台灣女藝人及演員。 4月17日——龍力維,台灣男歌手。 4月25日—— 蒂姆·邓肯,美國著名篮球明星。 金鐘國,南韓歌手、主持人。 5月4日——陳瑞凱,台灣樂團1976主唱。 5月17日——王力宏,台灣歌手。 5月19日——凯文·加内特,美国著名篮球明星,未来名人堂十大巨星之一。 5月31日——張新悅,香港女演員、歌手 6月8日——城島健司,日本職棒選手。 6月12日——安托万·贾米森,美国著名篮球明星,2004年年度最佳第六人。 6月25日—— 劉謙,台灣魔術師。 |
、「行」为 、「行」为 、「行」为 、「行」为 、「行」为 、「行」为 。 「」的辅音在词首类似 ,是比它更为宽松的塞音。也有人发作类似英语 的音。虽缺乏适当的国际音标表示,不过也有人用濁捲舌塞音 来代替。此外,在诸如「」这样出现在词中词尾的时候,也有弹舌头变为 或者 的,例如吊带袜天使中恶魔姐妹说「」这个词的发音。部分日剧中还会出现齿龈颤音的念法。 标准日语(共通语)以及标准日语语音所依照的东京方言的发音中,「」的辅音和上面列举的「」具有共通的基本性质,为气息通道略狭的近音。因此,虽说在“处于对应的近音和对应的近音中间、或者是微圆唇”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略微接近,但是主要发音部位在软腭(后元音的舌的位置)略前的地方,可以说是稍稍使用;双唇发音的二重发音的近音。因此,五十音图排列中把算作唇音。在本条目中,如无特殊需要,记作 。外来语的「」、「」、「」用的也是这个发音,但有很多人会发作两拍的「」、「」、「」。 「」辅音在词首发作塞音 ,词中一般用鼻音 (「が行」鼻音、所谓的鼻濁音)。现在,发作 的日语使用者在减少,转而使用和词首相同的塞音或者使用擦音 的人在增多。 「」的辅音处于词首或者「ん」之后时,发作塞擦音(塞音和擦音组合成的 之类的音),词中多用擦音( 等)。也有人总使用塞擦音,但这样的音在「」之类的词中难以发音,因而多为擦音。此外,「」的「」、「」,除部分方言外,发音和「」的「」、「」相同。 在元音「」之前的辅音呈现出独特的音色。某些辅音发生前舌面接近硬腭的腭音化。例如,「」一般为 ,唯独使用 。腭音化的辅音后接“a”、“u”、“o”的时候,在后加上「」、「」、「」表记成类似于「」、「」、「」、「」、「」、「」这样的形式。后接“e”的时候加上「」表记为「」,但是这个音节只在外来语中使用。 「」、「」、「」、「」的「」音的元音也很独特,但发生的不只是腭音化,发音位置还移动到硬腭。「」、「」的辅音为 。外来语中的「」、「」的辅音是腭音化的 。「」、「」,在词首和「ん」之后是 ,在词中是 。外来语中的「」、「」的辅音是腭音化了的 以及 。「」的辅音是硬腭音 而非 。 此外,「」的辅音多发为腭音化的 ,也有人发作硬腭鼻音 。同样地,「」也有人发作硬腭闪音的,「」也有发作清硬顎塞音 的。 此外,「」中只有「」的辅音发作清雙唇擦音 ,这是「」辅音经歷了 [ → → ] 的变化所留下的残留。由于「」在奈良时代发作p,在平安时代发作的缘故,五十音图才把它归类为双唇音,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现象。外来语中有人发 的音。由于“现代日语在「」的后面以及汉语词中「」的后面接续「」发音的时候「」都会变为「」(p)的发音,出现连浊的时候也是变为「」(b),而不是浊喉擦音”;因此可以说明“「」的音位就不是h而是p,按擦音化规则除上述「」的场合以外都变为h”。即使是现代日语,如果把词汇限定在和语词和近代以前的汉语词的话(不是源自「」的「」都是近代开始才产生的),上述规则都是成立的。这虽违反现代日语使用者的直觉,却能更合理地、成体系地表达「」的连浊和「」、「」後的「」发音的变化。 此外,「」在词首时发送气的,在词中和词尾时发不送气的 ,」的辅音是 。在这个辅音後续元音a、e、i、o的时候(主要是外来语中),则添加小字假名「」、「」、「」、「」记作「」、「」(「」在「」、「」等和语词中有使用)。「」、「」辅音腭音化。但「」多写成念成「」等等。「」、「」( )等音节,在外来语词中想要尽量接近原音的时候有人会使用。 被称作促音「」(音位记作)和拨音「」()的音,如前所述,是音韵学的概念,和前述的长音都作为特殊音拍处理。「」在语音学上实际的发音是 [ ] 之类的连续辅音。但是也有时像「」这样单独出现,这时它是一个聲門塞音(喉塞音)。 此外,「」依据后续音的不同,发作 [ ] 等辅音(但是在元音前是鼻母音)。句末等处使用 的人很多。 声调 日语的「」(accent)和汉语的“声调”(tone)在广义上都属于“高低重音”,也就是以声音(pitch)的高低不同表现重音,而不同于英语的强弱重音。汉语的声调称作“曲线声调”,高低变化在一个音节内实现,日语的声调是在音拍和音拍之间体现,单独的一个音拍不成声调。汉语常常用声调区别同音词的语义,日语很少靠声调区别同音词的语义,因而日语声调的作用主要在语义单位之间划分界限。不同的词汇有不同的声调,按音拍发生高低变化。许多时候可以用声调区分同音词(汉语则是没声调基本说不清话了)。例如东京方言中,「」、「」分别是「」(頭高型)和「」(平板型),声调不同(上声调标作“/”,下降调标作“\”)。「」、「」、「」之类的助词没有固定的声调,而是由它们前面的名词来决定。例如「」、「」、「」,单独发音是「」、「」、「」,后接「」、「」、「」等助词后变为「」、「」、「」。 标准语的声调,可以按照“一个词中音高是否有下降,若有下降则是在第几个音拍後下降”来加以区分。音高下降的地方称作下降点()或者声调点(),声高下降前的最后一个高读音拍称作声调核()。例如「」第一拍是声调核,「」第二拍是声调核,「」无声调核。一个单词中要么没有声调核,要么有且只有一个声调核;声调降下去了就没有再升上来的。将声调核用表示的话,二拍词有(无核)、、3种,三拍词有、、、4种,随着拍数的增多,声调类型也增加了。没有声调核的词称作平板型,第一拍为声调核称为頭高型,最后一拍为声调核称为尾高型,声调核在在中间而不在头尾的叫中高型。頭高型、中高型、尾高型统称为有起伏或者有核型,平板型称作无起伏或者無核型。 此外对于标准语的声调,当只发单词或者的发音时,除了头高型外,都会像「」、「」这样在第一拍进入第二拍时音高上升。可是这个上升不是单词所固有的,在像「」、「」这样的表达中,音高上升出现在不加区分的一整块发音单位(语句)的起始位置。这种上升称之为句音调,起到帮助帮助人切割句与句间隔的作用。另一方面,声调核是固定在每个单词裡面的,「」的「」後出现的下降声调并不消失。标准语的声调从“语句”的第二拍开始上升(语句最初的单词是頭高型的话则从第一拍开始上升),一直到声调核都是平声,在声调核之後下降。因此,也就是说标准语裡面第一拍和第二拍的高低总相反,标准语的句首不会出现「低低高高…」或者「高高高高…」式的音调。声调辞典中会使用「」、「」表记声调(《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单词表也采用这种标法,而老版标日采用的则是写一个数字在词语後面的方法,其中无声调核标0,声调核在第几个音拍上就标几),但是需要注意这是实际上标的是只有一个文节的语句的发音,它把句音调和单词声调核同时标出来。 日语不同方言的声调差别很大。日语的声调体系可以分为好多类,不过最常见使用人数最多的是东京式声调和京阪式声调这两种。东京式声调只有有声调核和无声调核的区别,京阪式声调除了声调核和无声调核的区别,还有第一拍是高起式还是低起式的区别(京阪式不要求第一拍第二拍高低不同)。许多人以为日语声调的区别是东西对立,其实实际的声调分布并非东西对立:东京式声调基本分布在北海道、東北地方北部、关东地方西部、甲信越地方、東海地方大部分地区、中国地方、四国地方西南部、九州東北部、沖繩縣部分地区;京阪式声调则是分布在近畿地方、四国地方大部分地区、北陸地方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京阪式声调分布在以近畿地方为中心的地区,东边西边都被东京式声调包围着。日本的标准语、共通语的声调以东京的山之手方言为基准,属于东京式声调。 九州西南部和冲绳部分地区分布有,它只有两种声调类型:声调核要么在倒数第二个音拍上,要么在倒数第一个声拍上。宮崎縣都城市存在只有一种声调类型的。此外,岩手县雫石町和山梨县早川町奈良田等地的声调区分的不是发音在何处下降而是发音在何处上升。和这些有声调方言不同的是,在東北地方南部到关东地方东北部的地域,还有九州的东京式声调和二型声调之间包围的地区的日语使用者对声调没有辨别,没有词中何处发音升高的规定(類似現代韓語)。这就是无声调(声调崩坏)地区。这些声调的粗略区分中还有者各种小变种,有着各种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 正如「」在东京发作「低高低」、在京都发作「高低低」那样,单词的调值在不同的的方言中有所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地方言中的声调体系毫无对应关系。绝大多数场合下是有规则对应的。例如,「」、「」、「」在东京都念成「低高低」,在京都均念成「高低低」。「」、「」、「」在东京都念成「低高高」,在京都均念成「高高高」。「」、「」、「」在东京都念成「高低低」,在京都均念成「低低高」。像这样在某个地方都属于A类发音而在另外一个地方都属于B类发音的词汇集合,称作语类()。 这个事实说明了各个日本方言的声调系统,都来源于历史上一个共通的声调体系。称其为原始日语的声调,并认为是它发展分化形成今天的東京式和京阪式声调。现在有力的假说则认为,院政时代的京阪式声调式声调,是现在一切日语声调体系的先祖。现在的各个方言的声调都是由其渐渐变化而得来的(金田一春彦以及奥村三雄)。另外,也有人认为各个方言的声调是历史上地方的无声调和中央的京阪式声调交融而产生的(山口幸洋)。 文法 句子结构 英语和汉语造句使用「I read a book」、“我读书”这样的语序,称之为主谓宾结构,而日语造句使用「」【我[主题标记]书[宾格标记]读】这样的语序,称作主宾谓结构(不过日语用宾主谓也可以,因为日语是黏着语,而非孤立语)严格说来,英语句子必须要有动词,日语句子却可以用动词结尾也可以用形容词或者名词+助动词结尾。因此,与其说日语语句的基本结构是「S(主語subject)—V(動詞verb)」,倒不如说是「S(主语)—P(谓语predicate)」这一「主谓结构」更为合适。 【我[主题(主格)标记]社长是(简体)。】(我是社长。) 【我[主题(主格)标记]去】(我去。) 【我[主题(主格)标记]高兴】(我很高兴。) 上述句子都属于「S—P」结构(主谓结构)。在英语中它们分别成「SVC」、「SV」、「SVC」结构,因此分别称1为名词句,2为动词句,3为形容词句。可是在日语中这三种结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人,可能会仿造「I am happy.」的形式造出「I am go.」这样的病句。 题述结构 此外,日语句子中除了主谓结构之外,还有很多句子采用「题述结构」,由「题目+叙述部分」构成。题目指的是一句话的主题(三上章称其为"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和“主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语多用「」标示,是动作和作用的主体,而题目常用「」标示,展现的是句子叙述的中心。当一个句子的题目同时也是主语的时候,题目後标示了「」就不用再标示「」,究其结果也就成主语後标示「」了;而题目同时为宾语也不用再标示「」,只用标示「」。例如: 【大象[主题标记]大。】(大象大。) 【大象[主题标记]笼子[与格标记]放入了】(把大象塞进笼子了。) 【大象[主题标记]饵食[宾格标记]喂过了】(给大象喂过食了。) 【大象[主题标记]鼻子[主格标记]长】(大象鼻子长。) 之类的句子中,「」在每个句子里都是题目。第4句中的「」可以替换为「」,因为此句的主题兼任主语。可是,第5句以后的「」不能替换为「」。第5句可以替换为「」,第6句可以替换为「」,至于第7句则没有替换词(有人认为可以替换成「」,相当于句子改写成“大象的鼻子长”)。这些句子里的「」这个题目并不表示特定的格,只是表示我现在要讨论和大象相关的问题。 这些句子中接续在「」这个题目後面的都是「叙述部分」。 大野晋认为,「」和「」分别表示的是未知和已知。例如 (我是佐藤) (我是佐藤) 中,前者意味着“(谁是佐藤呢?)我是佐藤”(已知佐藤而不知“我”),而后者意味着“(我是什么人呢?)我是佐藤”(已知“我”而不知佐藤)。因此,日语里「」、「」、「」这些疑问词总是後接「」变为「」、「」、「」而不会变成「」、「」、「」,因为它们总是表示未知的事物。 像日语这样拥有题述结构的句子的语言,称之为话题优先语言。有些东亚语言,例如汉语、朝鲜语、越南语、马来语、他加禄语,也拥有这种句式。 主语废止论 考虑到上述的「」那样、能分解成「题目+叙述部分」而不是「主语+谓语」的句子在日语里非常常见,因此可以说日语句子中的主语原本就不是必须的。三上章因而提出主语废止论(停止使用“主语”这一语法术语的提案)。三上表示: 【甲(主格)乙(与格)丙(宾格)介绍(动词)。】(“甲介绍丙给乙。”) 一句中,「」、「」、「」这三个成分都是说清楚「」这个动作的具体含义所需要的,互相之间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把它们整合起来的谓语「」。「」、「」、「」中不管哪一个都是补充说明谓语的词语(补语)。与之相对,英语等语言中的主语却是特别的,因为动词变位需要考虑主语的性、数。 有些句子用英语式观点只能解释为“省略了主语”,按上述的思考方式却可以很好地得到解释。例如: 【波馬知长大后的东西(宾格)歩里(与格?)叫做。其中小句为「波馬知(主格)长大了(动词)东西(名词)」】(把长大的波馬知(小鰤魚)叫作步里(大鰤魚)。) 【这里(方位格)新闻(宾格)传达(动词,敬体)。】(在这里传达新闻。) 【一天比一天(副词)暖和(形容词)变得(动词,敬体)。】(一天比一天暖和了。) 都是上面提到的没有主语的句子。但是从“日语句子是以谓语为中心,补语只是在有必要时才添加”的观点看来,可以说上面的句子不管哪一个都是完整的句子,没有省略成分。 由于“主语”这个用语/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很便利,因此今天的语法学说还常常使用这个词。通常把後接了格助詞「」的语法项目作为主语。但是,和三上的说法争锋相对、主张日语句子中必须有主语的人在今日的研究者里是少数──只有生成文法的支持者和鈴木重幸等人的言語学研究会小组那样的学派,由于主语在生成、制造句子中的重要作用而认可主语这个概念。森重敏在分析日语句子时也是立足于“主谓关系”的,但他这里所说的“主语”、“谓语”并不同于一般所说的主语和谓语。现在日本学校教学中通行的语法────中,往往都会使用以“主语”、“谓语”等概念为代表的传统语法术语,但也有的版本的教科书并不把主语单独拿出来区别看待。 句子成分 即使是认为有主语和谓语就有句子的人,也没法只用这两个要素就说明句子的结构。在主语、谓语之外,还需要加上修饰语等成分,才形成复杂的语句。使得句子得以成立的这些成分称作“句子成分”。 把句子成分分为“主语”、“谓语”、“修饰语(连用修饰语、连体修饰语)”、“接续语”、“独立语”五种。在学校语法中,“并列语(互相并列的文节、连文节)”()和“补语、被补语(互为补充关系的文节、连文节)”都不是句子成分,而是表达文节之间、连文节之间关系的概念,因而总是形成连文节变成上述五种成分之一。于是教科书随之采用“并列关系”、“补助关系”这样的用语(概念),而很少有教科书使用“并列语”、“补助语”的概念。此外,“连体修饰语”原则上不能单独充当成分,总是要和被修饰语在一起才能构成连文节充当句子成分。 除(出版社)之外的其他四家出版社的教科书中,都把能单独构成文节的成分像“主语”那样称作“╳语”,把构成连文节的成分像“主部”那样称作“╳部”。只有学校图书把文节和连文节都称作“╳语”,而把一个句子中能划分成的最大部件称之为“╳部”。 主语、谓语 造句子所需的基本成分。其中谓语尤为重要,在句子中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都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有的教科书中强调谓语统合全文的作用,而把主语放在修饰语中加以解说(参见上一节主语废止论)。 连用修饰语 和用言相联的修饰语(用言的意思请参照自立语)一节。「」一文中「」、「」等表示格的部分,就是和谓语动词「」相联的连用修饰语。此外,「」、「」等句中的「」、「」等词也是和「」相联的连用修饰语。不过,如果缺乏了「」、「」等词的话,整个句子就会变得不知所云,而「」、「」等词即使缺少了,也还是个能传达信息的完整的句子。因此,有人认为前者为句子的主干,应称为补充成分,而后者应称为修饰成分。有的国语教科书裡对这两者有区分。 连体修饰语 和体言相联的修饰语(体言的意思请参照自立语)一节。「」、「」、「」、「」中的「」、「」、「」、「」为连体修饰语。铃木重信、铃木康之、高桥太郎、铃木泰等人认为,连体修饰语赋予“表现事物的句子成分”以特征,是一种规定“该事物是什么样的事物”的句子成分,因而把连体修饰语称作“规定语”(或者“连体规定语”)。 接续语 像「」、「」中的「」、「」那样,和后续部分有逻辑关系的语。此外,像「」、「」中的「」、「」那样连接前文和後文的成分也属于接续语。在词类中,总是用作接续语的词的词性为接续词。 独立语 独立语像「」、「」中的「」、「」那样,并不和其他成分相联,也不被其他成分相联。从是否和其他词相联这一定义来看,独立语几乎都是一些表示感动、发动号召、应答、提示的语言。在词类中,总是用作独立语的词的词性为感叹词。 并列语 在「」、「」中,「」和「」均是由两个互相并列的成分构成。作为一个整体,「」相当于连用修饰部,「」相当于谓部。 宾语和补语 现在通行的学校语法中并无相当于英语语法中“宾语”、“补语”的概念。英语语法把“I read a book.”中的“a book”看作宾语,为主谓宾结构的一部分;此外,“I go to the library.”中的“the library”则是看作和前置词一并加入的修饰语。与之相对,日语则是像 (我读书。) (我去图书馆。) 这样,不论是「」还是「」,都是“名词+格助词”的结构,没区别,因而都被视作“连用修饰语”这个句子成分。按照学校语法,「」不用“主语+宾语+动词”(SOV)句型解释,而用“主语+修饰语+谓语”来解释。 对象语(补语) 铃木重幸、铃木康之等人认为,“连用修饰语”中属于“宾语”的语,是说明谓语所要描述的动作和状态所不可或缺的“对象语”(Object)。承认它属于句子的基本成分。高桥太郎、铃木泰、工藤真由美等则是把相当于“对象语”的成分称作“补语”,认为它对于主语和谓语所描写的事情起到补充说明的效果。 状况语 像「」「」中的「」、「」、「」那样,叙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场所、原因、目的的句子成分叫做“状况语”。在学校语法中属于“连用修饰语”,但是,“(连用)修饰语”表达的是谓语的内部属性,而“状况语”表达的是外部状况,起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汉语有“状语”的概念,但是内涵和外延与日语的“状况语”不完全一致,日语的“修饰语”在汉语里也是“状语”。 修饰语的特征 日语的修饰语总在被修饰语的前面。「」、「」中的「」、「」分别是「」、「」的修饰语。日语的修饰语可以变得很长,不过还是前置,例如: 这一短歌中,从句子开头到「」之前的一大串内容都是「」的修饰语。 在法律条文和译文中,常常出现主语和谓语之间夹着一个长长的修饰语,让人很难一下子看清文意。例如,《日本国宪法》(原文為舊字舊假名,此處保留原表記)中有這樣一節: 日語原文: 中文翻譯: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英文翻译: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第1款 在作为主语(题目)的「」和谓语「」之间,隔了好长的一个修饰语;如果不是读惯这种句子的人,可能一下子读不清楚。这与英语the Japanese people后面马上接renounce正好形成对照。 不过,修饰语後置的英语也有时候会出现修饰语弄得句子很难懂的例子,西方人称作園徑句型(;): 英文: 日译: 中译:跑过牲口棚的马倒了下去。(更好的翻译:马跑过牲口棚,便倒了下去。) 这个日语句子中和「馬」相联的连体修饰语「」在「馬」之前,因此不容易误解,但是英语里修饰「」的「」在「」後面,这导致误解──英文版也可以读作“马跑过了倒塌的牲口棚。” 词类 把單詞按其意義、型態或職能加以分類所得的種別叫做詞類()。诸如“形容词”、“名词”这样的“词类”概念,和上述“句子成分”的概念是不同的。例如名词「」,作为句子成分时,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修饰语,像「」这样后接助动词「」的时候则是做谓语。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都是既可做修饰语也可做谓语。副词多用作连用修饰语,连体词专用于连体修饰语,连词(接续词)专用于接续语,叹词专用于独立语;但并非某种特定的词类一定对应某种特定的句子成分。 对于究竟是什么决定每种词类所具有的特征这个问题,有着许许多多的回答。通常,表示事物的词语是名词、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动词、表示性状的词语是形容词;但是也有不少例外,因而这不能作为定义使用。 橋本進吉在划分词类的时候,完全不考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而是主要通过词语语法形式上的区别来划分的。桥本的这种做法对初学者也很容易理解,因而学校语法也是基于桥本语法的。 在给词语分类时,学校语法把「」、「」、「」、「」之类自身可做文节的词语称作“自立语”(),把「」、「」、「」、「」之类无法单独做文节的、必须依附于自立语使用的词语称作“附属语”()。此外,由于日语是在自立语之後依次添入词缀和附属语来起到对应的语法作用的,因而日语在语言类型学上属于黏着语。 自立语 自立语可分为有活用的自立语和无活用的自立语。 在无活用的自立语中,能做主语的称作名词。在名词中,有人把代名词和数词单独分类。另一方面,不能做主语、能单独做连用修饰语的称作副词,能做连体修饰语的称作连体词,能做接续语的称为連詞(接續詞),只能做独立语的称作感叹词。对于副词、连体词是否应该各自作为一种词类,还有争议,有人将其更加细分,也有人将其和其它词类合并。 在有活用的自立语中,将有命令形的称作动词,没有命令形、连体形以「」结尾的称作形容词(有的书籍称作「」、“第1类形容词”),没有命令形、连体形以「」结尾的称作形容动词(有的书籍称作「」、“第2类形容词”)。对于形容动词是否单独是一个词类,也有時枝誠記和鈴木重幸等学者持否定意见。 此外,在日语中,“名词”和“体言”这两个词往往混用。日本自古以来,在给词语分类的时候,往往就把没有活用(词形从不变化)的词称作“体言”,把有活用(词形有变化)的词称作“用言”,把助词、助动词之类的称作「」。现在的学校文法中,“用言”指有活用的自立语(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体言”指无活用自立语中的名词(以及代名词、数词)。也就是说,“体言”和“名词”可以说指的是同一事物,但是在强调它是没有活用的时候称其为“体言”,强调它在句子成分中能充当主语的情况下称作“名词”。 體言 名詞、代詞和數詞總稱體言,可以做句子的主語、補語、賓語、也可以和斷定助動詞結合起來作謂語,沒有語尾變化。 名詞():表示事物名稱的單詞。如:(日本)、(人)。 代詞():代指人或者事物的單詞。如:(我)、(这里)等。 數詞():數目的稱呼叫做數詞。如:(一个)、(第二)等。 用言 動詞、形容詞和形容動詞總稱用言。用言可以獨立作謂語,也可以獨立作定語(連體修飾語)或狀語(連用修飾語),不過根據後面所接續的助詞,必須改變語尾,即活用。 動詞():表示事物的存在、動作或臨時狀態。如:(洗)、(接受)等。 形容詞():說明體言的性質或固定狀態。如:(宽敞的)等。 形容動詞():功用與形容詞相近、功能介于动词和形容词之间,但是語尾變化與形容詞和动词不同,是後來從名詞(尤其是漢語名詞)和日語固有的詞根派生而來。如:(安静)、(纯洁)等。词典学、语法学界也有观点认为形容动词根本不存在,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形容动词只不过是名词的一种接续方式而已。 其他词类 連體詞():只能加在體言前作修飾、如:(這個)、、(那個)。 副詞():修飾用言的狀態、程度,形容詞與形容動詞經由語尾變化可以變成副詞,如:(稍微)、(很、非常)等。 连词():用于连接词和词、成分和成分、句子和句子的词。在句與句之中作為承先啟後的作用,用于表达前后两者关系,本身没有活用。如:(然後;所以)、(而且)。 叹词():表示发话者的感叹、互换或应答。叹词本身无实在的词汇意义,也无词尾变化,可以独立构成句子。 附属语 附属语同样分为没有活用的和有活用的。 没有活用的附属语称作助词。「」、「」、「」、「」中的粗体部分皆为助词。助词可分为:表示名词和谓语之间格关系的格助词(参照名词的格一节),表示活用语和其后接续部分的关系的接续助词,在词语后添加程度、限定等意义并修饰后续用言的副助词,在句末表达疑问、咏叹、感动、禁止等语气和意图的终助词。鈴木重幸、高橋太郎、鈴木康之等人不把助词当作单独的词汇,而是称之为附属辞(“添头”),看作是构成词汇的一部分或词尾。 有活用的附属语称作助动词。「」、「」、「」、「」、「」、「」中的粗体部分皆为助动词。 助詞():日語最重要的詞類,決定在句中的地位、和其他單詞的關係、句子的時態,或是表示特殊的意義。現代日語有三十幾個助詞,大多是由一兩個音節組成,但是在最重要的格助词中也存在复合格助词,日語的一個句子就是由單詞後面附上助詞,依照大概的順序組合而成。如:(提示主题、或分開主語和謂語)、(表動詞的受語) 助動詞():同时具有助词和动词的性质、接續在動詞後面,給動詞增添特殊意義或是派生成被動、使役動詞,接續時前面的動詞語尾必須變化,而有些助動詞本身也會有語尾變化。如:(代表被動)、(代表否定) 名词的格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通过它们的形式变化表现出它们在句中担当的成分。 对于名词,通过后置「」、「」、「」之类的格助词来表达它们和动词的关系(格关系)。由于日语不通过词序表达格关系,日语的词序是比较自由的。例如,“谢尔盖科长把地下空间A的钥匙给了罗伊德”,在日语中可写作: 谢尔盖科长(主格)罗伊德(与格)地下空间A的钥匙(宾格)给(动词)。 罗伊德(与格)谢尔盖科长(主格)地下空间A的钥匙(宾格)给(动词)。 地下空间A的钥匙(宾格)谢尔盖科长(主格)罗伊德(与格)给(动词)。 每句话所重点强调的词语不同,但是表示的句意是相同的,在日语中都是正确的句子。 主要的格助词及其典型的用法如下,共有六格: 如上所示,格助词中除了「」只用于连体修饰,表名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之外,其他格助词表的都是修饰谓语的名词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此外,上表展示的不过是最典型的用法,也有不少用法在上表之外,例如:不表示主语的「」、不表示宾语的「」、不表示动作对象的「」、小句中表主体的「」。 | 日本在法令上沒有直接規定日語為官方語言或國家語言,但《裁判所法》(法院法)第74條規定:「在法院,使用日語。」《文字及活字文化振興法》中將「日語」與「國語」同等看待(第三條第二款:「要振興文字及活字文化,必須充分的體認到『國語』是日本文化的基石。」、第九條:「國家,應當儘可能…(中略)…支援將『日語』的出版物翻譯為外國語言...」)。所有的政府公文都只由日语书写,各級學校的「國語科」教授的內容是日語。 在日本,無論電視及廣播、電影等廣電領域,還是小說及漫畫、報紙等出版領域,幾乎都使用日語。在播放國外的電視劇及電影時,也幾乎都翻譯為日語,并帶字幕或日語配音播出。外语原版的出版物在日本也有发行,但主要是面向海外的论文、针对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或日本的外语学习者的出版物,并不以一般日本人为受众。 在日本以外,主要使用日語的有拉丁美洲和夏威夷等地區的日本人移民,但其中也有很多人在經過三、四代以後就不再說日語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曾經統治的各個地區,例如臺灣(臺灣日治時期)、庫頁島(樺太廳)、南洋群島(南洋廳)、朝鮮半島(朝鮮日治時期)、大連市(關東州)以及中國東北地區(滿洲國)等地,至今仍有一部分在當時曾受日語教育的人士能夠使用日語。 因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失敗而受到大日本帝國政府統治50年的臺灣在「皇民化」政策期間,幾乎所有的臺灣人必須都要學習日語。。在日本統治時期,日語也是朝鮮半島官方語言。 此外,帛琉的安加爾采用日语为官方语言之一。但是当地并没有居民在日常对话中使用日语,日语作为官方语言只是一个表达與日本友好關係的象征性方案。 根据国际交流基金于2019年的调查,2018年日本国外将日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共计约384万人,在中國大陸以及香港、澳門有约100万人,在印度尼西亚约有70万人,在南韓约有53万人,澳大利亚约有40万人,台灣约有17万人。东亚、东南亚学习者占全部学习者的约76.8%。14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日语教学。此外,根据文化厅于2015年的调查,日本国内的来自海外的日语学习者已达到约19万人,其中亚洲人约有16万。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法语,排名第八。 語言系屬分類 日語屬於日本-琉球語系,與其有親戚關係的語言還包括琉球語和八丈語(有時會被視作第三個語族),但由於這些語言常被視作方言,因此日語又常被分類為孤立語言。 常見的假說 自19世紀,語言學界就很熱衷於將日語和其他不同的語言串連在一起,並建立出各式各樣的假說。 認為日語屬阿爾泰語系的說法自明治時代末期開始受到關注。其根據是古代日語的固有詞彙開頭不會出現流音、有元音和諧等理由。然而,在完全找不到同源詞的情況下實在难以证明日语和被认为属于阿爾泰語系的各种具体语言之间相互存在亲属关系。因此,古代日語的上述特徵只能證明日語在類型上屬「阿爾泰型」的語言,而不能證明更多。值得留意的是,阿爾泰語系本身也是個假說,而且現在已被大多數比較語言學家否定。 也有觀點指出日語和南島語系在音韻體系和詞彙上有類似之處,然而词例並不充足,也有很多例子只是推断,并不確定。而且这种观点並不受到主流接受,因为找不到音韵演化的有规律性关系。 有觀點認為日語和达罗毗荼语系之間存在關係,但承認這一觀點的學者較少。大野晋認為日語在詞彙、語法方面和泰米爾語有共同点,但其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上存在問題,受到較多批評。詳情请参閱クレオールタミル語説一节。 漢語,特別是古漢語自古以來就利用漢字、漢語對日語的表記及詞彙、語素上有很強影響。日语音韵中的拗音等就是来自于汉语,日語模仿古代漢語書面語的文法、語法的行为,使得人们在日语文法、語法和文體上都能看見漢語對日語的影響。日本屬於以中國為中心的漢字文化圈。但是,日語的基礎詞彙和漢語不对应。而在文法和音韻的特點方面,漢語是分析語,而日語是黏著語。但以西田龙雄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 阿依努語雖然在語序(主賓謂語序)上和日語相似,但在語法和形態上和日语屬不同類型的多式綜合語。在音韻構造上,阿依努語没有清音、浊音的区别,有較多閉音節,這點和日語不同。雖有人指出日語在基礎詞彙上和阿依努語類似,但例子並不充足。而兩門語言較為相似的詞彙中,有很多都是阿依努語借用自日語的外来语。在目前還缺乏能夠證明兩者有系統性關聯的資料。 朝鮮語和日語在語法構造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基礎詞彙大不同。音韻方面,朝鮮語和日語都具有固有詞彙開頭不出現流音(頭音法則)這個共通点,但也有一些重大的差異,例如:朝鲜语有閉音節及复辅音的存在,沒有清音、浊音的區別。雖然日語和中国东北的死語高句麗語在數詞上有相似的詞彙,但學界對高句麗語的实际情况所知甚少,目前還難以成為語系的判斷依據。 另外在過去還有人認為日語和雷布查語、希伯來語、烏拉爾語系、南亞語系、壯侗語系、甚至印歐語系有親屬關係,但都只停留於偽比較語言學範疇。 除了以上的假說外,亦有多個認為日語實際上是一種歸融語的假說存在。 音韻 音韻體系 日語使用者在說「(量詞,数细长的物品时用)」這個單詞時,分「」四個單位來發音。若按音節來彙整的話,這個詞彙將會有兩個發音單位。然而音韻卻與此不同。爲了和語音學單位音節相區別,音韻學將「」這樣的發音單位稱為音拍。 日語的音拍已經通過假名實現了體系化。「」和「」在語音學上分別是和,并沒有共同的音素,而日語使用者卻能發現「」這個共同的音拍。另外,「」在語音學上會因後續的發音而有[、、、]等變化,但由於日語使用者視其為相同的發音,在音韻學上被視為一種音拍。 日語幾乎所有的音拍都以元音結尾。因此日語具有很強的開音節語音的特徵。而特殊音拍「」、「」并不是元音。 音拍的種類有以下的約111種。不過,因研究者不同,計算方法也有所區別。「」的音在词中词尾時有時會變為鼻音(也就是所謂的鼻濁音)「」。但是「」与「」并没有分辨不同单词的功能,不过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发音罢了。因此除「」外,音拍数目为103个左右。此外,在包括《外来语的表记》()第1表中的「」、「」、「」、「」、「」、「」、「」、「」、「」、「」等外来音拍的情况下,音拍数量还会更多。此外,在外来语表记中使用的「」、「」、「」、「」、「」尽管在实际生活中常被发为发音,但也有人发成独立于其他音的v,将其算入的话音拍种类还会更多。 此外,五十音图常常被用来说明音韵体系的结构,但和上述日语音拍表相比,有一些略有不同的地方。请注意:五十音图的出现可上溯至平安时代,它不能反映现代日语的音韵体系(请参看特征一节)。 另外请注意,诸如「」、「」、「」之类的音节在现代标准日语中已经消失了(和「」、「」、」合并了),故不列入。外来语音节依据日本国语审议会的《外来语的表记》排列。 元音 日語中的元音只有5個,以、、、、這五個假名來表示。音韻學上,日语的元音就只有这5个,其音位分别记为、、、、。另一方面,在语音学上,5个基本元音分别接近、、或、或、或。 日语的「」在国际音标(IPA)中处于前元音和後元音之间。「」接近。「」处于半闭元音和半开元音之间,「」也处于半闭元音和半开元音之间。 日语的「」,在东京方言中比起英语等语言中这样的圆唇後元音更接近央元音,随之圆唇性减弱,成为既不是央元音也不是圆唇而是居于两者之间,或是比其更略稍向前突出的发音。这符合在唇与舌联动时,前元音不圆唇、后元音圆唇、央元音处于两者之间(不过现行IPA表记还是作为不圆唇处理)的规律。但是「」在元音融合等场合,音韵上还是作为閉後圓唇元音处理。 为了强调圆唇性之弱,可以像以上那样使用,但是这个符号本来是既像i那样完全不圆唇、又像u那样的闭後元音,和圆唇性虽然衰退但还略有残存、比起后元音略微靠前的日语「」音还是不完全相同。日语的/u/是用压缩嘴唇发音,所以有时候也标记为 . 此外此类元音由于不符合唇与舌联动的规律,因此极少出现在元音少于5个的语言里。「」在圆唇后的发音更接近完整的圆唇元音。另外,西日本方言的「」发音和东京方言相比,舌的部位更深,唇更圆,更接近。 音韵学中存在像「」、「」中的「」或行假名那样、表示长音的单位(音位为记)。这是基于“将之前的元音单独发一拍”这种发音方法所产生的独立的特殊音拍。有许多词,例如「」和「」,是否有长音构成了意义的不同。但是,长音作为声音没有固定的音值,而是相当于长元音[ ]的后半部分。 文字写作「」、「」的,通常读法和「」、「」一样,都是长元音 (「」、「」等开头加入了辅音的也是如此)。亦即,「」、「」分別发音发作「」、「」。然而,在九州,四国南部、西部,紀伊半島南部等地有人把「えい」念作。此外像表示软骨鱼的这样的词,依词汇不同有的可以发作双元音,但也有人不这么做。当一拍一拍地仔细地发音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发作。在歌词中唱作2拍时,「」的发音基本上都会清楚地发出来(例如:「」→「」)。 处于单词末尾或处于清辅音之间的「」或「」等閉元音往往会清化。例如「」、「」等尾音會清化发为 ,聽起來會像[des] [mas]。「」、「」、「」、「」、「」可以分别发作 。但是作为声调核的音拍难以清化。不同的人清化的情况各不相同,说话环境、语素、认真程度的不同对是否清化也有影响。此外不同方言的差别也很大,比如近畿方言几乎不会发生清化。 「」前的元音倾向于鼻音化。此外,元音前的「」因前后的元音成为近似于鼻元音的发音。 輔音 輔音方面,音韻學上可以区分的有清音-「行」的輔音、濁音-「行」的輔音、半濁音-「行」的輔音。音位按以下方式记录。至于行和行音节开头的辅音,也有人解释为音位u和音位i随其在音节内位置的不同发生的变音。特殊音拍的「」和「」,有人认为是音韵上独立的音位,也有人认为「」是行音节开头的辅音n随其在音节位置的变化发生的变音,而「」不过是二重辅音化的结果,不是音韵上独立的音位。 , , , (清音) , , , (濁音) (半濁音) , , , (亦称作半元音) 另一方面,语音学上,辅音体系显得更为复杂。主要使用的辅音如下(省略了后面提到的顎音化音): 清辅音、、在出现词首时需发送气、、,出现在词中和词尾时,不送气。 对于发音中的绝大多数辅音,「」为、「行」为 (也有一些地方的人发作)、「行」为 、「行」为 、「行」为 、「行」为 、「行」为 、「行」为 、「行」为 、「行」为 。 「」的辅音在词首类似 ,是比它更为宽松的塞音。也有人发作类似英语 的音。虽缺乏适当的国际音标表示,不过也有人用濁捲舌塞音 来代替。此外,在诸如「」这样出现在词中词尾的时候,也有弹舌头变为 或者 的,例如吊带袜天使中恶魔姐妹说「」这个词的发音。部分日剧中还会出现齿龈颤音的念法。 标准日语(共通语)以及标准日语语音所依照的东京方言的发音中,「」的辅音和上面列举的「」具有共通的基本性质,为气息通道略狭的近音。因此,虽说在“处于对应的近音和对应的近音中间、或者是微圆唇”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略微接近,但是主要发音部位在软腭(后元音的舌的位置)略前的地方,可以说是稍稍使用;双唇发音的二重发音的近音。因此,五十音图排列中把算作唇音。在本条目中,如无特殊需要,记作 。外来语的「」、「」、「」用的也是这个发音,但有很多人会发作两拍的「」、「」、「」。 「」辅音在词首发作塞音 ,词中一般用鼻音 (「が行」鼻音、所谓的鼻濁音)。现在,发作 的日语使用者在减少,转而使用和词首相同的塞音或者使用擦音 的人在增多。 「」的辅音处于词首或者「ん」之后时,发作塞擦音(塞音和擦音组合成的 之类的音),词中多用擦音( 等)。也有人总使用塞擦音,但这样的音在「」之类的词中难以发音,因而多为擦音。此外,「」的「」、「」,除部分方言外,发音和「」的「」、「」相同。 在元音「」之前的辅音呈现出独特的音色。某些辅音发生前舌面接近硬腭的腭音化。例如,「」一般为 ,唯独使用 。腭音化的辅音后接“a”、“u”、“o”的时候,在后加上「」、「」、「」表记成类似于「」、「」、「」、「」、「」、「」这样的形式。后接“e”的时候加上「」表记为「」,但是这个音节只在外来语中使用。 「」、「」、「」、「」的「」音的元音也很独特,但发生的不只是腭音化,发音位置还移动到硬腭。「」、「」的辅音为 。外来语中的「」、「」的辅音是腭音化的 。「」、「」,在词首和「ん」之后是 ,在词中是 。外来语中的「」、「」的辅音是腭音化了的 以及 。「」的辅音是硬腭音 而非 。 此外,「」的辅音多发为腭音化的 ,也有人发作硬腭鼻音 。同样地,「」也有人发作硬腭闪音的,「」也有发作清硬顎塞音 的。 此外,「」中只有「」的辅音发作清雙唇擦音 ,这是「」辅音经歷了 [ → → ] 的变化所留下的残留。由于「」在奈良时代发作p,在平安时代发作的缘故,五十音图才把它归类为双唇音,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现象。外来语中有人发 的音。由于“现代日语在「」的后面以及汉语词中「」的后面接续「」发音的时候「」都会变为「」(p)的发音,出现连浊的时候也是变为「」(b),而不是浊喉擦音”;因此可以说明“「」的音位就不是h而是p,按擦音化规则除上述「」的场合以外都变为h”。即使是现代日语,如果把词汇限定在和语词和近代以前的汉语词的话(不是源自「」的「」都是近代开始才产生的),上述规则都是成立的。这虽违反现代日语使用者的直觉,却能更合理地、成体系地表达「」的连浊和「」、「」後的「」发音的变化。 此外,「」在词首时发送气的,在词中和词尾时发不送气的 ,」的辅音是 。在这个辅音後续元音a、e、i、o的时候(主要是外来语中),则添加小字假名「」、「」、「」、「」记作「」、「」(「」在「」、「」等和语词中有使用)。「」、「」辅音腭音化。但「」多写成念成「」等等。「」、「」( )等音节,在外来语词中想要尽量接近原音的时候有人会使用。 被称作促音「」(音位记作)和拨音「」()的音,如前所述,是音韵学的概念,和前述的长音都作为特殊音拍处理。「」在语音学上实际的发音是 [ ] 之类的连续辅音。但是也有时像「」这样单独出现,这时它是一个聲門塞音(喉塞音)。 此外,「」依据后续音的不同,发作 [ ] 等辅音(但是在元音前是鼻母音)。句末等处使用 的人很多。 声调 日语的「」(accent)和汉语的“声调”(tone)在广义上都属于“高低重音”,也就是以声音(pitch)的高低不同表现重音,而不同于英语的强弱重音。汉语的声调称作“曲线声调”,高低变化在一个音节内实现,日语的声调是在音拍和音拍之间体现,单独的一个音拍不成声调。汉语常常用声调区别同音词的语义,日语很少靠声调区别同音词的语义,因而日语声调的作用主要在语义单位之间划分界限。不同的词汇有不同的声调,按音拍发生高低变化。许多时候可以用声调区分同音词(汉语则是没声调基本说不清话了)。例如东京方言中,「」、「」分别是「」(頭高型)和「」(平板型),声调不同(上声调标作“/”,下降调标作“\”)。「」、「」、「」之类的助词没有固定的声调,而是由它们前面的名词来决定。例如「」、「」、「」,单独发音是「」、「」、「」,后接「」、「」、「」等助词后变为「」、「」、「」。 标准语的声调,可以按照“一个词中音高是否有下降,若有下降则是在第几个音拍後下降”来加以区分。音高下降的地方称作下降点()或者声调点(),声高下降前的最后一个高读音拍称作声调核()。例如「」第一拍是声调核,「」第二拍是声调核,「」无声调核。一个单词中要么没有声调核,要么有且只有一个声调核;声调降下去了就没有再升上来的。将声调核用表示的话,二拍词有(无核)、、3种,三拍词有、、、4种,随着拍数的增多,声调类型也增加了。没有声调核的词称作平板型,第一拍为声调核称为頭高型,最后一拍为声调核称为尾高型,声调核在在中间而不在头尾的叫中高型。頭高型、中高型、尾高型统称为有起伏或者有核型,平板型称作无起伏或者無核型。 此外对于标准语的声调,当只发单词或者的发音时,除了头高型外,都会像「」、「」这样在第一拍进入第二拍时音高上升。可是这个上升不是单词所固有的,在像「」、「」这样的表达中,音高上升出现在不加区分的一整块发音单位(语句)的起始位置。这种上升称之为句音调,起到帮助帮助人切割句与句间隔的作用。另一方面,声调核是固定在每个单词裡面的,「」的「」後出现的下降声调并不消失。标准语的声调从“语句”的第二拍开始上升(语句最初的单词是頭高型的话则从第一拍开始上升),一直到声调核都是平声,在声调核之後下降。因此,也就是说标准语裡面第一拍和第二拍的高低总相反,标准语的句首不会出现「低低高高…」或者「高高高高…」式的音调。声调辞典中会使用「」、「」表记声调(《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单词表也采用这种标法,而老版标日采用的则是写一个数字在词语後面的方法,其中无声调核标0,声调核在第几个音拍上就标几),但是需要注意这是实际上标的是只有一个文节的语句的发音,它把句音调和单词声调核同时标出来。 日语不同方言的声调差别很大。日语的声调体系可以分为好多类,不过最常见使用人数最多的是东京式声调和京阪式声调这两种。东京式声调只有有声调核和无声调核的区别,京阪式声调除了声调核和无声调核的区别,还有第一拍是高起式还是低起式的区别(京阪式不要求第一拍第二拍高低不同)。许多人以为日语声调的区别是东西对立,其实实际的声调分布并非东西对立:东京式声调基本分布在北海道、東北地方北部、关东地方西部、甲信越地方、東海地方大部分地区、中国地方、四国地方西南部、九州東北部、沖繩縣部分地区;京阪式声调则是分布在近畿地方、四国地方大部分地区、北陸地方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京阪式声调分布在以近畿地方为中心的地区,东边西边都被东京式声调包围着。日本的标准语、共通语的声调以东京的山之手方言为基准,属于东京式声调。 九州西南部和冲绳部分地区分布有,它只有两种声调类型:声调核要么在倒数第二个音拍上,要么在倒数第一个声拍上。宮崎縣都城市存在只有一种声调类型的。此外,岩手县雫石町和山梨县早川町奈良田等地的声调区分的不是发音在何处下降而是发音在何处上升。和这些有声调方言不同的是,在東北地方南部到关东地方东北部的地域,还有九州的东京式声调和二型声调之间包围的地区的日语使用者对声调没有辨别,没有词中何处发音升高的规定(類似現代韓語)。这就是无声调(声调崩坏)地区。这些声调的粗略区分中还有者各种小变种,有着各种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 正如「」在东京发作「低高低」、在京都发作「高低低」那样,单词的调值在不同的的方言中有所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地方言中的声调体系毫无对应关系。绝大多数场合下是有规则对应的。例如,「」、「」、「」在东京都念成「低高低」,在京都均念成「高低低」。「」、「」、「」在东京都念成「低高高」,在京都均念成「高高高」。「」、「」、「」在东京都念成「高低低」,在京都均念成「低低高」。像这样在某个地方都属于A类发音而在另外一个地方都属于B类发音的词汇集合,称作语类()。 这个事实说明了各个日本方言的声调系统,都来源于历史上一个共通的声调体系。称其为原始日语的声调,并认为是它发展分化形成今天的東京式和京阪式声调。现在有力的假说则认为,院政时代的京阪式声调式声调,是现在一切日语声调体系的先祖。现在的各个方言的声调都是由其渐渐变化而得来的(金田一春彦以及奥村三雄)。另外,也有人认为各个方言的声调是历史上地方的无声调和中央的京阪式声调交融而产生的(山口幸洋)。 文法 句子结构 英语和汉语造句使用「I read a book」、“我读书”这样的语序,称之为主谓宾结构,而日语造句使用「」【我[主题标记]书[宾格标记]读】这样的语序,称作主宾谓结构(不过日语用宾主谓也可以,因为日语是黏着语,而非孤立语)严格说来,英语句子必须要有动词,日语句子却可以用动词结尾也可以用形容词或者名词+助动词结尾。因此,与其说日语语句的基本结构是「S(主語subject)—V(動詞verb)」,倒不如说是「S(主语)—P(谓语predicate)」这一「主谓结构」更为合适。 【我[主题(主格)标记]社长是(简体)。】(我是社长。) 【我[主题(主格)标记]去】(我去。) 【我[主题(主格)标记]高兴】(我很高兴。) 上述句子都属于「S—P」结构(主谓结构)。在英语中它们分别成「SVC」、「SV」、「SVC」结构,因此分别称1为名词句,2为动词句,3为形容词句。可是在日语中这三种结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人,可能会仿造「I am happy.」的形式造出「I am go.」这样的病句。 题述结构 此外,日语句子中除了主谓结构之外,还有很多句子采用「题述结构」,由「题目+叙述部分」构成。题目指的是一句话的主题(三上章称其为"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和“主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语多用「」标示,是动作和作用的主体,而题目常用「」标示,展现的是句子叙述的中心。当一个句子的题目同时也是主语的时候,题目後标示了「」就不用再标示「」,究其结果也就成主语後标示「」了;而题目同时为宾语也不用再标示「」,只用标示「」。例如: 【大象[主题标记]大。】(大象大。) 【大象[主题标记]笼子[与格标记]放入了】(把大象塞进笼子了。) 【大象[主题标记]饵食[宾格标记]喂过了】(给大象喂过食了。) 【大象[主题标记]鼻子[主格标记]长】(大象鼻子长。) 之类的句子中,「」在每个句子里都是题目。第4句中的「」可以替换为「」,因为此句的主题兼任主语。可是,第5句以后的「」不能替换为「」。第5句可以替换为「」,第6句可以替换为「」,至于第7句则没有替换词(有人认为可以替换成「」,相当于句子改写成“大象的鼻子长”)。这些句子里的「」这个题目并不表示特定的格,只是表示我现在要讨论和大象相关的问题。 这些句子中接续在「」这个题目後面的都是「叙述部分」。 大野晋认为,「」和「」分别表示的是未知和已知。例如 (我是佐藤) (我是佐藤) 中,前者意味着“(谁是佐藤呢?)我是佐藤”(已知佐藤而不知“我”),而后者意味着“(我是什么人呢?)我是佐藤”(已知“我”而不知佐藤)。因此,日语里「」、「」、「」这些疑问词总是後接「」变为「」、「」、「」而不会变成「」、「」、「」,因为它们总是表示未知的事物。 像日语这样拥有题述结构的句子的语言,称之为话题优先语言。有些东亚语言,例如汉语、朝鲜语、越南语、马来语、他加禄语,也拥有这种句式。 主语废止论 考虑到上述的「」那样、能分解成「题目+叙述部分」而不是「主语+谓语」的句子在日语里非常常见,因此可以说日语句子中的主语原本就不是必须的。三上章因而提出主语废止论(停止使用“主语”这一语法术语的提案)。三上表示: 【甲(主格)乙(与格)丙(宾格)介绍(动词)。】(“甲介绍丙给乙。”) 一句中,「」、「」、「」这三个成分都是说清楚「」这个动作的具体含义所需要的,互相之间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把它们整合起来的谓语「」。「」、「」、「」中不管哪一个都是补充说明谓语的词语(补语)。与之相对,英语等语言中的主语却是特别的,因为动词变位需要考虑主语的性、数。 有些句子用英语式观点只能解释为“省略了主语”,按上述的思考方式却可以很好地得到解释。例如: 【波馬知长大后的东西(宾格)歩里(与格?)叫做。其中小句为「波馬知(主格)长大了(动词)东西(名词)」】(把长大的波馬知(小鰤魚)叫作步里(大鰤魚)。) 【这里(方位格)新闻(宾格)传达(动词,敬体)。】(在这里传达新闻。) 【一天比一天(副词)暖和(形容词)变得(动词,敬体)。】(一天比一天暖和了。) 都是上面提到的没有主语的句子。但是从“日语句子是以谓语为中心,补语只是在有必要时才添加”的观点看来,可以说上面的句子不管哪一个都是完整的句子,没有省略成分。 由于“主语”这个用语/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很便利,因此今天的语法学说还常常使用这个词。通常把後接了格助詞「」的语法项目作为主语。但是,和三上的说法争锋相对、主张日语句子中必须有主语的人在今日的研究者里是少数──只有生成文法的支持者和鈴木重幸等人的言語学研究会小组那样的学派,由于主语在生成、制造句子中的重要作用而认可主语这个概念。森重敏在分析日语句子时也是立足于“主谓关系”的,但他这里所说的“主语”、“谓语”并不同于一般所说的主语和谓语。现在日本学校教学中通行的语法────中,往往都会使用以“主语”、“谓语”等概念为代表的传统语法术语,但也有的版本的教科书并不把主语单独拿出来区别看待。 句子成分 即使是认为有主语和谓语就有句子的人,也没法只用这两个要素就说明句子的结构。在主语、谓语之外,还需要加上修饰语等成分,才形成复杂的语句。使得句子得以成立的这些成分称作“句子成分”。 把句子成分分为“主语”、“谓语”、“修饰语(连用修饰语、连体修饰语)”、“接续语”、“独立语”五种。在学校语法中,“并列语(互相并列的文节、连文节)”()和“补语、被补语(互为补充关系的文节、连文节)”都不是句子成分,而是表达文节之间、连文节之间关系的概念,因而总是形成连文节变成上述五种成分之一。于是教科书随之采用“并列关系”、“补助关系”这样的用语(概念),而很少有教科书使用“并列语”、“补助语”的概念。此外,“连体修饰语”原则上不能单独充当成分,总是要和被修饰语在一起才能构成连文节充当句子成分。 除(出版社)之外的其他四家出版社的教科书中,都把能单独构成文节的成分像“主语”那样称作“╳语”,把构成连文节的成分像“主部”那样称作“╳部”。只有学校图书把文节和连文节都称作“╳语”,而把一个句子中能划分成的最大部件称之为“╳部”。 主语、谓语 造句子所需的基本成分。其中谓语尤为重要,在句子中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都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有的教科书中强调谓语统合全文的作用,而把主语放在修饰语中加以解说(参见上一节主语废止论)。 连用修饰语 和用言相联的修饰语(用言的意思请参照自立语)一节。「」一文中「」、「」等表示格的部分,就是和谓语动词「」相联的连用修饰语。此外,「」、「」等句中的「」、「」等词也是和「」相联的连用修饰语。不过,如果缺乏了「」、「」等词的话,整个句子就会变得不知所云,而「」、「」等词即使缺少了,也还是个能传达信息的完整的句子。因此,有人认为前者为句子的主干,应称为补充成分,而后者应称为修饰成分。有的国语教科书裡对这两者有区分。 连体修饰语 和体言相联的修饰语(体言的意思请参照自立语)一节。「」、「」、「」、「」中的「」、「」、「」、「」为连体修饰语。铃木重信、铃木康之、高桥太郎、铃木泰等人认为,连体修饰语赋予“表现事物的句子成分”以特征,是一种规定“该事物是什么样的事物”的句子成分,因而把连体修饰语称作“规定语”(或者“连体规定语”)。 接续语 像「」、「」中的「」、「」那样,和后续部分有逻辑关系的语。此外,像「」、「」中的「」、「」那样连接前文和後文的成分也属于接续语。在词类中,总是用作接续语的词的词性为接续词。 独立语 独立语像「」、「」中的「」、「」那样,并不和其他成分相联,也不被其他成分相联。从是否和其他词相联这一定义来看,独立语几乎都是一些表示感动、发动号召、应答、提示的语言。在词类中,总是用作独立语的词的词性为感叹词。 并列语 在「」、「」中,「」和「」均是由两个互相并列的成分构成。作为一个整体,「」相当于连用修饰部,「」相当于谓部。 宾语和补语 现在通行的学校语法中并无相当于英语语法中“宾语”、“补语”的概念。英语语法把“I read a book.”中的“a book”看作宾语,为主谓宾结构的一部分;此外,“I go to the library.”中的“the library”则是看作和前置词一并加入的修饰语。与之相对,日语则是像 (我读书。) (我去图书馆。) 这样,不论是「」还是「」,都是“名词+格助词”的结构,没区别,因而都被视作“连用修饰语”这个句子成分。按照学校语法,「」不用“主语+宾语+动词”(SOV)句型解释,而用“主语+修饰语+谓语”来解释。 对象语(补语) 铃木重幸、铃木康之等人认为,“连用修饰语”中属于“宾语”的语,是说明谓语所要描述的动作和状态所不可或缺的“对象语”(Object)。承认它属于句子的基本成分。高桥太郎、铃木泰、工藤真由美等则是把相当于“对象语”的成分称作“补语”,认为它对于主语和谓语所描写的事情起到补充说明的效果。 状况语 像「」「」中的「」、「」、「」那样,叙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场所、原因、目的的句子成分叫做“状况语”。在学校语法中属于“连用修饰语”,但是,“(连用)修饰语”表达的是谓语的内部属性,而“状况语”表达的是外部状况,起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汉语有“状语”的概念,但是内涵和外延与日语的“状况语”不完全一致,日语的“修饰语”在汉语里也是“状语”。 修饰语的特征 日语的修饰语总在被修饰语的前面。「」、「」中的「」、「」分别是「」、「」的修饰语。日语的修饰语可以变得很长,不过还是前置,例如: 这一短歌中,从句子开头到「」之前的一大串内容都是「」的修饰语。 在法律条文和译文中,常常出现主语和谓语之间夹着一个长长的修饰语,让人很难一下子看清文意。例如,《日本国宪法》(原文為舊字舊假名,此處保留原表記)中有這樣一節: 日語原文: 中文翻譯: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英文翻译: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第1款 在作为主语(题目)的「」和谓语「」之间,隔了好长的一个修饰语;如果不是读惯这种句子的人,可能一下子读不清楚。这与英语the Japanese people后面马上接renounce正好形成对照。 不过,修饰语後置的英语也有时候会出现修饰语弄得句子很难懂的例子,西方人称作園徑句型(;): 英文: 日译: 中译:跑过牲口棚的马倒了下去。(更好的翻译:马跑过牲口棚,便倒了下去。) 这个日语句子中和「馬」相联的连体修饰语「」在「馬」之前,因此不容易误解,但是英语里修饰「」的「」在「」後面,这导致误解──英文版也可以读作“马跑过了倒塌的牲口棚。” 词类 把單詞按其意義、型態或職能加以分類所得的種別叫做詞類()。诸如“形容词”、“名词”这样的“词类”概念,和上述“句子成分”的概念是不同的。例如名词「」,作为句子成分时,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修饰语,像「」这样后接助动词「」的时候则是做谓语。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都是既可做修饰语也可做谓语。副词多用作连用修饰语,连体词专用于连体修饰语,连词(接续词)专用于接续语,叹词专用于独立语;但并非某种特定的词类一定对应某种特定的句子成分。 对于究竟是什么决定每种词类所具有的特征这个问题,有着许许多多的回答。通常,表示事物的词语是名词、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动词、表示性状的词语是形容词;但是也有不少例外,因而这不能作为定义使用。 橋本進吉在划分词类的时候,完全不考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而是主要通过词语语法形式上的区别来划分的。桥本的这种做法对初学者也很容易理解,因而学校语法也是基于桥本语法的。 |
1月22日——中田英壽,日本足球選手。 1月23日——李心潔,馬來西亞籍華人女歌手。 1月26日——文斯·卡特,美國著名篮球明星。 1月28日—— 方健儀,香港女藝人、前新聞從業員。 1月31日——香取慎吾,日本著名演員、歌手、主持人。 2月3日——洋基老爹,波多黎各歌手。 2月17日——甄子康,香港唱片騎師。 2月19日—— 藍鈞天,臺灣男演員。 詹卢卡·赞布罗塔,意大利足球員。 2月21日——史蒂夫·弗朗西斯,美国著名篮球明星。 2月28日——潘慧如,台灣演員。 3月13日——謝安琪,香港女歌手。 3月14日——星野亞希,日本寫真女星。 3月23日——蕭正楠,香港男歌手。 3月24日——詹森·杜夫納,美国高爾夫球選手 4月25日——蔡昇晏,台灣樂團五月天貝斯手。 5月2日——陳建州,台灣藝人。 5月10日——:何韻詩,香港女歌手。 5月26日——伊東美咲,日本演員。 5月27日——柳澤敦,日本足球選手。 6月8日——郭品超,台灣著名模特兒、演員,以及歌手。 6月10日——松隆子,日本演員、歌手。 6月17日——李俊鋒,中國演員、體育經紀公司經營者。 7月1日——高政華,台灣棒球選手。 7月7日——張惠春,台灣女歌手。 7月10日——杨时贤,美国华裔演员。 7月15日——水明琪,香港女藝人、主持人。 7月25日——方信元,台灣視覺設計師。 7月30日——張嘉雲,台灣女主持人。 8月14日——石志偉,台灣棒球選手。 8月17日——蒂埃里·亨利,法國足球選手。 8月23日——胡諾言,香港無綫電視演員。 8月26日——汪琳,香港著名演員。 8月27日——陳珮騏,台灣女演員。 8月29日——德文·乔治,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三届洛杉矶湖人总冠军成员。 9月12日——雙鏈大師,美國嘻哈歌手。 9月13日——謝茜嘉,香港主持人 9月14日—— 馬利克·本德傑魯,瑞典電影導演 松來未祐,日本女性配音員(2015年逝世) 顏寬恆,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 9月15日——湯姆·哈迪,英國男演員。 9月19日——潘耀焯,香港足球員。 9月20日——安室奈美惠,日本歌手。 9月24日——郭勇志,台灣棒球選手。 9月28日——田蕊妮,香港演員 9月29日——高皓正,香港歌手 10月9日——李珊珊,香港演員。 10月13日——保罗·皮尔斯,美國著名篮球明星。 10月16日——袁泉,中國大陸女演員。 10月20日——鄺祖德,香港音樂人,歌手,監製。 10月28日——陳金鋒,台灣棒球選手。 10月29日——陳峰民,台灣棒球選手。 11月10日——楊卓娜,香港女演員 11月30日——史蒂夫·青木,香港電視女演員美国电子音乐家。 12月8日——中冈创一,日本搞笑艺人 12月12日—— 楊謹華,台灣偶像剧天后 陳智燊,香港演員 12月21日——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法国总统 12月27日——易小玲,馬尼拉人質事件人質 | 法国废除死刑。 1月6日——欧洲委员会成立。 1月10日——香港海洋公園開幕。 1月20日——詹姆士·卡特就任美国总统。 3月1日——《1976年香港中文大學條例》生效,中文大學廢止舊有書院聯邦制,收回各書院教學權。 3月27日——特内里费空難,泛美航空1736號班機與荷蘭皇家航空4805號班機在加納利群島的-{zh-cn:洛斯罗德奥斯;zh-hk:洛斯羅德奧斯;zh-tw:洛司羅迪歐;}-機場相撞,583人罹難。 4月7日——约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4月22日——世界第一次使用光導纖維,進行即時電話通話,在美國加州長灘。 5月23日——科学家开始用细菌生产胰岛素。 5月25日——电影《星球大战》在美国上映。 6月16日——無期徒刑政治犯施明德經減刑為15年,刑滿出獄。 6月24日——加拿大魁北克定施洗约翰日为魁北克国庆。 7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員范園焱駕米格-19戰鬥機,從福建晉江起飛投奔中華民國,降落於臺南機場。獲黃金4000兩,後加入中華民國空軍授予中校軍階,被中華民國政府譽為「反共義士」。 7月13日——纽约市停电25小时。 7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永遠開除「四人幫」的黨籍,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 7月22日——邓小平恢复工作。 7月27日到9月20日——河北省肥乡县村民黄延秋三次失踪,一夜之间辗转大半个中国,出现在上海火车站(黄延秋外星人事件)。 8月4日——美国能源部建立。 8月20日——旅行者2号飞船被发射。 9月5日——旅行者1号飞船被发射。 9月7日——《巴拿马条约》被签署,美国同意到20世纪末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交还巴拿马。 9月11日——在索马里发生了最后一次天花。 9月20日——越南加入聯合國。 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统一考试,并批准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 10月13日——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一驾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到索马里。 10月18日——美國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开始服役。 10月20日——世界知名海洋事業公司,的(JANUS 4)任務,潛入至海底501米深度,創新了的世界深潛紀錄。 10月29日——台灣第一座積體電路工廠在新竹竹東正式落成,工廠隸屬於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工業研究中心。 11月15日——横田惠遭到北朝鲜工作人员绑架。 11月19日——臺灣桃園縣長選舉中出現選舉舞弊,引起中壢市市民憤怒,群眾包圍桃園縣警察局中壢分局。爆發中壢事件。 11月19日——安瓦尔·萨达特成为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领袖。 11月22日——英国航空开始倫敦到紐約间的超音速航班。 12月4日——博卡萨加冕为中非帝国皇帝。 12月4日——馬來西亞航空一架載有93名乘客及7名機組人員,共100人的653班機墜機於柔佛州丹絨古邦,無人生還。事故原因為劫機事件。 12月16日——台灣十大建設之一中國鋼鐵公司煉鋼廠第一期工程竣工。 12月31日——马来西亚副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卸下教育部长职务。 出生 1月1日——言承旭,台灣模特兒、演員、歌手。 1月3日——飯塚雅弓,日本配音員。 1月14日—— 陳展鵬,香港無綫電視演員。 納拉因·卡蒂凱揚,印度一級方程式賽車选手。 1月15日——喬治亞·梅洛尼,意大利兄弟黨主席,右翼政治人物。 1月22日——中田英壽,日本足球選手。 1月23日——李心潔,馬來西亞籍華人女歌手。 1月26日——文斯·卡特,美國著名篮球明星。 1月28日—— 方健儀,香港女藝人、前新聞從業員。 1月31日——香取慎吾,日本著名演員、歌手、主持人。 2月3日——洋基老爹,波多黎各歌手。 2月17日——甄子康,香港唱片騎師。 2月19日—— 藍鈞天,臺灣男演員。 詹卢卡·赞布罗塔,意大利足球員。 2月21日——史蒂夫·弗朗西斯,美国著名篮球明星。 2月28日——潘慧如,台灣演員。 3月13日——謝安琪,香港女歌手。 3月14日——星野亞希,日本寫真女星。 3月23日——蕭正楠,香港男歌手。 3月24日——詹森·杜夫納,美国高爾夫球選手 4月25日——蔡昇晏,台灣樂團五月天貝斯手。 5月2日——陳建州,台灣藝人。 5月10日——:何韻詩,香港女歌手。 5月26日——伊東美咲,日本演員。 5月27日——柳澤敦,日本足球選手。 6月8日——郭品超,台灣著名模特兒、演員,以及歌手。 |
Encyclopedia of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Gilbert, Martin: The Routledge Atlas of Russian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2002). Goldman, Minton: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Connecticut: Global Studies, Dushkin Publishing Group, Inc., 1986). Howe, G. Melvyn: The Soviet Union: A Geographical Survey 2nd. edn. (Estover, UK: MacDonald and Evans, 1983). Katz, Zev, ed.: Handbook of Major Soviet Nationalities (New York: Free Press, 1975). Lina, Jüri: Under the Sign of the Scorpion: the Rise and Fall of Soviet Empire (Stockholm: Referent, 1998). Moore, Jr., Barrington. Soviet politics: the dilemma of powe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0. Rizzi, Bruno: "The bureaucratization of the world : the first English ed. of the underground Marxist classic that analyzed class exploitation in the USSR" , New York, NY : Free Press, 1985. Schapiro, Leonard B. The Origin of | 這些國家大部份都在蘇聯中後期、共产主义政權結束、蘇聯瓦解及冷戰結束時與蘇聯脫離關係。 經濟 蘇聯在冷戰期間,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直到20世纪80年代被日本超过。但與實行資本主義及-{zh-hans;zh-hant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不同,其經濟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權的社會主義中央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的,國家壟斷生產資料。國家通過五年计划的方式對經濟實行控制和調整。在1928年至193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後,蘇聯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蘇聯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但是蘇聯的产业發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事關國防的軍事工業、重工業、化學工業和航天工業非常發達,其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事關民生的輕工業和農業則相對落後。 蘇聯的主要工業地帶集中在莫斯科、列寧格勒、頓巴斯、烏拉爾山脈等地區。次要的工業地區包括波羅的海沿岸、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河(窩瓦河)中下游。蘇聯的工業部門實行集中管理和國家調控,工廠生產的產品、種類、規格和價格都由隸屬於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的國民經濟委員會規定。 在沙俄時代,俄羅斯是歐洲的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但是由於20世紀30年代推行農業集體化和消滅「富農」的政策對農業生產的毀滅性破壞,蘇聯的糧食一直不能自給自足。蘇聯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末期完成農業集體化,農業生產以集體農莊為基本單位,通過隸屬於集體農莊機械站的拖拉機、汽車和聯合收割機實行機械化播種與耕作。 蘇聯的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其他重要作物還有甜菜、棉花、馬鈴薯、玉米、煙草。高加索地區有咖啡和甘蔗等經濟作物。 作为苏联经济改革的一部分,总理赫鲁晓夫1959年在首都莫斯科举行“美国商品展览会”,将百事可乐等美国著名商业品牌引进苏联国内与东欧市场,同时与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进行“厨房辩论”。赫鲁晓夫在苏联国内所进行的经济改革在1968年勃列日涅夫镇压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后陷入停滞。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对市场社会主义掀起批判浪潮的情况下,苏联的经济改革从强调改革传统体制变为强调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由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加强对企业的控制,改革重心由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转移到合并企业,建立联合公司。但改革在东欧的苏联卫星国,如卡达尔的匈牙利、盖莱克的波兰仍有延续。如卡达尔的匈牙利政府在1979年进一步允许把亏损的国营小型工商企业改由职工承包或租给私人经营、把私营企业的合法雇工人数限制放宽到30人、除税收外政府不干预企业资金的流动、允许企业自主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等等。但当勃列日涅夫下令入侵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后,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对苏实施粮食禁运。而在苏联耗费大量财力应对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后,加之苏联石油出口也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落而缩水,苏联人民的副食(如奶酪、黄油)采购和日用品消费都开始受到明显影响,生活品質下降。1985年苏联人民每人每天要耗费两个小时的时间排长队购买食物。戈尔巴乔夫改革也因此开启。 教育 蘇聯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蘇聯著名的大學有莫斯科大學、国立帕特里斯·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苏联解体之后更名为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列寧格勒大學(苏联解体之后更名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哈爾科夫大學、基輔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等。 蘇聯科學研究中心是蘇聯科學院。作家機構為蘇聯作家協會。官方通訊社為塔斯社。蘇聯共產黨機關報為真理報,其他主要報刊還有消息報、共青團真理報、文學報、勞動報、紅星報等。 蘇聯科學技術取得許多重要成就: 1922年,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蘇聯科學家亞歷山大·弗里德曼指出,宇宙依然處在膨脹之中。 1934年,蘇聯科學家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發現,運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當它穿過液體或半透明物體時發光。這種現象被後來物理學界稱為“切连科夫辐射”。隨後這個原理被廣泛應用於高能物理中,用於檢測帶電粒子並測量它的速度。 1954年,蘇聯在奧勃寧斯克建立世界第一座核電站,標誌著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開端。 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号,從此標誌著人類活動進入太空。 1959年,蘇聯空間探測器月球3号发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圖片。人類第一次瞭解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蘇聯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宇宙飞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 1962年,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因凝聚態特別是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4年,蘇聯物理學家尼古拉·巴索夫、亞歷山大·普羅霍羅夫和美國科學家查爾斯·湯斯共同獲諾貝爾物理獎。表彰他們分別獨立製成微波激射器,並導致激光器的發展。 1978年,蘇聯物理學家彼得·卡皮查因從事低溫學方面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986年,蘇聯發射和平號太空站,在2001年墜毀以前,它是人類最大的飛行器。 文化 蘇聯的文學、藝術、電影、出版工作由蘇聯共產黨控制,并部分允許自由創作。「消極」、「頹廢」的作品(相當於西方的先鋒派藝術)受到限制和被禁止。但是在蘇聯時代一些文學家和藝術家仍然取得偉大成就,例如,詩人葉塞寧,阿赫瑪托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和詩人帕斯捷爾納克,小說家肖洛霍夫,導演塔可夫斯基,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普罗科菲耶夫,舞蹈家烏蘭諾娃等等,他們中許多人不僅在蘇聯,而且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苏联的文化经历几个发展阶段,在十月革命后的第一个十年氛围相对自由,艺术家们运用不同风格进行试验,以创作出独特的苏维埃艺术。列宁同时希望艺术能为俄罗斯人民所理解。而另一方面,上百名知识分子、作家和艺术家被流放或被处决,并将他们的作品查禁,例如葉夫根尼·扎米亞京和尼古拉·古米廖夫。 政府鼓励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一些实验性质的作品被大量创作出来。此时比较活跃的作家有馬雅科夫斯基和高尔基。由于电影对识字不多的人群具有巨大影响力,故政府鼓励电影创作,此时艾森施泰因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随后在斯大林时期,苏联文化主要为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其他的艺术流派受到严重的打压。许多作家也被监禁并处决。 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早期为赫鲁晓夫的政策缓和时期,审查大幅减少。此时的苏联文化更为关注个人生活,一些实验性质的创作又重新被允许,此时出现一些批评角度的作品。政府更放松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调,一些小说的主人公转而更关注自身生活的问题而不是建设社会主义,一些不同政见的地下小说也被创作出来。在建筑风格方面,赫鲁晓夫时期的建筑更重视功能性的设计而舍弃斯大林时期繁复的装饰。 1980年代后期,随着戈尔巴乔夫提出经济改革和開放政策,艺术领域和媒体的言论自由进一步扩大。 体育 苏联在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的成绩: 夏季奥运会:395金319银296铜1,010枚奖牌(欧洲第1,世界第2) 冬季奥运会:78金57银59铜194枚奖牌(欧洲第3,世界第4) 夏季大运会:407金329银253铜989枚奖牌(欧洲第1,世界第2) 冬季大运会:95金85银63铜243枚奖牌(欧洲第2,世界第2) 世界运动会:15金13银8铜36枚奖牌(欧洲第11,世界第18) 假日 苏联主要有八个公立假日,其他假日与公立假日合计约30个。 参见 十月革命、蘇維埃俄國 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蘇維埃帝國、社会帝国主义、冷战 苏联解体、獨聯體、後蘇聯國家、主權國家聯盟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联邦 苏联共产党、蘇聯共產黨領導人列表 蘇聯國家元首列表、蘇聯政府首腦列表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英文 Armstrong, John A. The Politics of Totalitarianis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from 1934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1. Brown, Archie, et al, eds.: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Gilbert, Martin: The Routledge Atlas of Russian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2002). Goldman, Minton: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Connecticut: Global Studies, Dushkin Publishing Group, Inc., 1986). Howe, G. Melvyn: The Soviet Union: A Geographical Survey 2nd. edn. (Estover, UK: MacDonald and Evans, 1983). |
德意志姓氏 无姓氏的族群 中亚和高加索的突厥语民族没有自己的本民族姓氏,在被俄罗斯殖民统治100多年后大多采用俄语姓氏,未被俄罗斯帝国统治过的突厥语民族(如维吾尔人)至今仍处于没有姓氏的状态。土耳其人和泰国人在本国政府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苗字必称令”进行相关的改革后也產生民族的姓氏,而近代没有进行过相关改革的缅甸人至今仍然无姓。北亚的蒙古族传统上不使用姓氏。 姓氏与法律 姓氏使用 在民众普遍使用姓氏的国家,各国法律对个人姓氏的使用有不同规定。某些政权、国家,会强制使用某种方式的姓氏。历史上,台湾原住民族即此类典型。 中国大陆人口以汉族为主体,姓氏是汉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法律上亦是如此,通常是随父姓或随母姓。2014年,中国立法机关拟对民法、婚姻法相关条款作出解释,考虑通三种情况下,允许子女不随父母姓氏。中国少数民族使用姓氏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法律允许少数民族民众可以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选取姓氏。实践中,无使用姓氏传统的民族亦不强制使用姓氏,如蒙古族、维吾尔族。 子女姓氏 随父姓、随母姓是子女姓氏的来源。全世界普遍处于父系传承社会,财产、权力等由父子相传,随父姓是主流。以婚生子女出生后随父姓最为常见。非婚生子女随父姓、随母姓则因各国社会、法律情况、个人选择而定。父母离婚,子女改名,亦有改为随母姓的情况。 两岸三地的华人社会,长期以随父姓的婚生子女为主流。数千年以来,社会长期默认子女随父姓,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观念,是为习俗。父子之间传承的姓氏是家族血脉延续不断的具体表现,即所谓传宗接代。随母姓,亦是为延续女方家族血脉,即通常所见的招贅,包括婿養子。在女性无继承权的社会背景下,无男性后代的家庭通过招赘解决无(男性)继承人的问题。招赘后,女儿和赘婿所生后代随母姓(特殊的情况是雙姓),后代亦获得母家的继承权。近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和女性地位的提升,非招赘所生子女随母姓亦逐渐被两岸民众接受。 中华民国(台湾)的法律最初规定,“子女从父姓,赘夫之子女从母姓,但另有约定者,从其约定”。2007年,法律修正,规定婚生子女“父母于子女出生登记前,应以书面约定子女从父姓或母姓;子女经出生登记后,于未成年前,得由父母以书面约定变更为父姓或母姓;子女已成年者,经父母之书面同意得变更为父姓或母姓”。並有一定事由時,法院得依父母之一方或子女之請求,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非婚生子女从母姓,或经生父认为领,视为婚生子女,适用相同规定。2010年,法条删除需要父母书面同意字样。子女成年,可自行变更为父姓或母姓。2012年,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七成受调查者接受子女随母姓,近三成坚持子女随父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现行法律中,规定子女可随父姓,可随母姓。大陆当代子女随母姓的实例增多。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进行的一项两千人范围调查中,近五成受访问者认为子女应随父姓,其余接受随母姓。另有,二成多的受访问者不接受随母姓。其中,男性受访问者比女性受访问者更注重子女姓氏,接受随母姓的比例亦低于女性受访问者。有文章指,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显示传统观念已被改变。认同子女可随母姓“象征着人们对性别平等的理解正在日益加深,也象征着当代社会对传统家庭关系的重构”。 依人口排序 备注 | 在民众普遍使用姓氏的国家,各国法律对个人姓氏的使用有不同规定。某些政权、国家,会强制使用某种方式的姓氏。历史上,台湾原住民族即此类典型。 中国大陆人口以汉族为主体,姓氏是汉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法律上亦是如此,通常是随父姓或随母姓。2014年,中国立法机关拟对民法、婚姻法相关条款作出解释,考虑通三种情况下,允许子女不随父母姓氏。中国少数民族使用姓氏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法律允许少数民族民众可以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选取姓氏。实践中,无使用姓氏传统的民族亦不强制使用姓氏,如蒙古族、维吾尔族。 子女姓氏 随父姓、随母姓是子女姓氏的来源。全世界普遍处于父系传承社会,财产、权力等由父子相传,随父姓是主流。以婚生子女出生后随父姓最为常见。非婚生子女随父姓、随母姓则因各国社会、法律情况、个人选择而定。父母离婚,子女改名,亦有改为随母姓的情况。 两岸三地的华人社会,长期以随父姓的婚生子女为主流。数千年以来,社会长期默认子女随父姓,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观念,是为习俗。父子之间传承的姓氏是家族血脉延续不断的具体表现,即所谓传宗接代。随母姓,亦是为延续女方家族血脉,即通常所见的招贅,包括婿養子。在女性无继承权的社会背景下,无男性后代的家庭通过招赘解决无(男性)继承人的问题。招赘后,女儿和赘婿所生后代随母姓(特殊的情况是雙姓),后代亦获得母家的继承权。近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和女性地位的提升,非招赘所生子女随母姓亦逐渐被两岸民众接受。 中华民国(台湾)的法律最初规定,“子女从父姓,赘夫之子女从母姓,但另有约定者,从其约定”。2007年,法律修正,规定婚生子女“父母于子女出生登记前,应以书面约定子女从父姓或母姓;子女经出生登记后,于未成年前,得由父母以书面约定变更为父姓或母姓;子女已成年者,经父母之书面同意得变更为父姓或母姓”。並有一定事由時,法院得依父母之一方或子女之請求,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非婚生子女从母姓,或经生父认为领,视为婚生子女,适用相同规定。2010年,法条删除需要父母书面同意字样。子女成年,可自行变更为父姓或母姓。2012年,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七成受调查者接受子女随母姓,近三成坚持子女随父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现行法律中,规定子女可随父姓,可随母姓。大陆当代子女随母姓的实例增多。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进行的一项两千人范围调查中,近五成受访问者认为子女应随父姓,其余接受随母姓。另有,二成多的受访问者不接受随母姓。其中,男性受访问者比女性受访问者更注重子女姓氏,接受随母姓的比例亦低于女性受访问者。有文章指,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显示传统观念已被改变。认同子女可随母姓“象征着人们对性别平等的理解正在日益加深,也象征着当代社会对传统家庭关系的重构”。 依人口排序 备注 |
傳入日本 康熙五十五年刊行後,即傳入日本。日本安永九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都賀庭鍾、都賀枚春著有《字典琢屑》。 構成 《康熙字典》共載47,043字頭。書按地支分為十二集,每集再分为上、中、下3卷,構成正文共36卷。以214个部首分类,一一列出《廣韻》、《集韻》、《韻會》、《唐韻》等韵书的音切,并注有「反切」、「直音」兩種注音。出處、及参考等,多引《尚書》、《孟子》、《莊子》、《荀子》、《史記》、《左傳》等經、史、子、集之書為證。書中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另外附有《字母切韻要法》和《等韻切音指南》。 序中稱本書「古今形體之辨,方言聲氣之殊,部分班列,開卷了然。無一義之不詳,一音之不備矣。」 價值及影響 康熙字典承自有字書以來的歷史學術成果,又開先例,是爲中國古代第一部收字宏富、規模巨大、價值極高、影響廣泛的大型漢字字典,被稱爲中國辭書史上的一座豐碑,對中國辭書編纂史的研究有重大意義。且爲世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書。此書注重對汉字结构的分析和詞義的辨析。 依照清代法律规定,凡读书人策应科举考试,书写字形必须以此書为正誤标准。因此,该书对学术界影响很大,成書之後,流行極廣,至今仍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语文工具书。其影響至今仍在漢字文化圈仍有體現,至今各國辭書乃至於統一碼仍有使用康熙字典的部首順序排列。康熙字典所載字體成爲印刷字體標準,至今的計算機字體仍有康熙字典的痕跡。《康熙字典》中收錄的部首偏旁也統一碼中被單獨編碼。 版本 《康熙字典》清朝內務府所發行的初版,稱爲內府本或殿版、武英殿版等。此外清代有各種木刻版。1780年,在日本出現木版翻刻版康熙詞典,稱爲安永本。晚清时,上海出现了好幾種影印本,中华书局过去曾用同文书局的影印本为底本制成锌版,现在利用存版重印,并附王引之《字典考证》於后,以供参考。 參見 康熙部首 | 版本 《康熙字典》清朝內務府所發行的初版,稱爲內府本或殿版、武英殿版等。此外清代有各種木刻版。1780年,在日本出現木版翻刻版康熙詞典,稱爲安永本。晚清时,上海出现了好幾種影印本,中华书局过去曾用同文书局的影印本为底本制成锌版,现在利用存版重印,并附王引之《字典考证》於后,以供参考。 參見 康熙部首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康熙字典網上版 漢典(供查詢單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內容) 在線康熙字典查詢 康熙字典 線上康熙字典快速查詢 開放康熙字典 |
参见 漢姓 上古八大姓 | 上古八大姓 中国姓氏排名 |
與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同的是,被取消的194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及194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不計算在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屆數中。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Olympic Winter Sports IOC official website Winter Olympic Games Venues on Google | 越野滑雪 跳台滑雪 北欧两项 高山滑雪 自由式滑雪 单板滑雪 獎牌榜 历届冬奥会一览 與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同的是,被取消的194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及194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不計算在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屆數中。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Olympic Winter |
1997年:北約擴大計畫正式啟動。 21世紀 2003年:加拿大同性婚姻:加拿大卑詩省判決同性伴侶可以在該省結婚,並立即生效。 2010年:墨西哥灣受深水地平線漏油事件影響的地區發現了兩個副棘茄魚屬新物種(路易斯安那副棘茄魚及雙棘副棘茄魚)。 2011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於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執行美國最後一次太空梭飛行任務STS-135。 2011年:《世界新聞報》編輯因涉嫌參與《世界新聞報》電話竊聽醜聞而遭到逮捕及偵查。 2012年:瑞士選手羅傑·費德勒在英國倫敦舉行的2012年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中獲得男子單打比賽的冠軍,而前一天美國選手小威廉斯則獲得女子單打比賽的冠軍。 2013年:教宗方濟各訪問義大利蘭佩杜薩島並對過去數百萬名嘗試進入歐洲而溺斃的難民致意,同時譴責「全球冷漠」的困境。 2014年:德国国家足球队在世界杯足球赛半决赛中以7比1擊敗巴西國家足球隊,同時米罗斯拉夫·克洛泽踢進其在世界盃的第16顆進球,成為世界盃史上進球最多的球員。 2014年:因應以色列青少年綁架謀殺案,以色列大規模空襲由哈馬斯統治的加薩走廊。 2015年:美國維吉尼亞州東區聯邦地區法院的聯邦地區法官以冒犯印地安人為由取消華盛頓紅人隊在國家美式足球聯盟中的商標權。 2016年:美國和南韓軍方官員同意在南韓境內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以應對朝鮮日益增長的軍事及彈道飛彈和核子武器威脅。 2018年: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於所舉行的中與厄利垂亞總統伊薩亞斯·阿費沃基進行會議,最終雙方承諾恢復外交關係。 2020年:美國最高法院於《》中允許雇主因宗教或道德等因素拒絕根據《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提供避孕保險。 2021年:美國總統喬·拜登宣布自阿富汗戰爭以來駐守在阿富汗的美軍將於同年8月31日全面撤軍完畢。 2022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奈良縣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進行的第26屆日本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演講中,遭前海上自衛隊員山上徹也以自製手槍近距離槍擊,後緊急送醫搶救無效身亡,享壽67歲。 出生 1584年:靜樂公主,明朝公主。(1585年逝世) 1593年: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意大利畫家。(1652或1653年逝世) 1621年:尚·德·拉封丹,法國作家。(1695年逝世) 1760年:克里斯蒂安·克蘭普,法國數學家。(1826年逝世) 1792年:特蕾莎,巴伐利亞王國王后。(1854年逝世) 1830年:亞歷山德拉·約瑟福芙娜,俄罗斯帝國大公夫人。(1911年逝世) 1831年:約翰·彭伯頓,美國藥師、化學家,可口可樂發明人。(1888年逝世) 1836年:約瑟夫·張伯倫,英國政治家。(1914年逝世) 1838年:斐迪南·馮·齊柏林,德國商人、工程師、飛行員。(1917年逝世) 1838年:詹姆斯·B·麥克里,美國律師、政治家,第27、37任肯塔基州州長、眾議院議員。(1918年逝世) 1839年: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美國商人、資本家、慈善家,創辦了標準石油。(1937年逝世) 1842年:沖田總司,日本江戶時代新選組一番隊隊長。(1868年逝世) 1851年:阿瑟·埃文斯,英國考古學家。(1941年逝世) 1857年:阿爾弗雷德·比奈,法國心理學家。(1911年逝世) 1867年:凱綏·柯勒惠支,德國畫家、版畫家、雕塑家。(1945年逝世) 1882年:帕西·葛人傑,澳洲作曲家。(1961年逝世) 1885年:恩斯特·布洛赫,德國哲學家。(1977年逝世) 1895年: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蘇聯物理學家,195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71年逝世) 1904年:昂利·嘉當,法國數學家。(2008年逝世) 1906年:菲力普·強生,美國建築師,曾經設計有IDS中心、PPG大厦。(2005年逝世) 1907年:喬治·羅姆尼,美國商人、政治家。(1995年逝世) 1908年:納爾遜·洛克斐勒,美國政治人物,第41任美國副總統。(1979年逝世) 1912年:華智禮,英國陸軍將領(1987年逝世) 1919年:瓦爾特·謝爾,德國政治人物,曾任德國聯邦總統。(2016年逝世) 1921年:約翰·曼尼,紐西蘭心理學家、性學家、作家。(2006年逝世) 1924年:小愛德華·康奈利亞斯·里德,美國檢察長、地方首席大法官。(2013年逝世) 1932年:胡楓,香港演員 1945年:米舍利娜·卡爾米-雷伊,瑞士政治家。 1951年:安傑麗卡·休斯頓,美國女演員。 1952年:瑪麗安娜·威廉森,美國活動家、作家。 1957年:王家貞,臺灣政治人物。 1958年:凱文·貝肯,美國男演員、歌手。 1958年:齊皮·利夫尼,以色列政治家。 1958年:妮图·辛格,印度女演員。 1959年:羅伯特·克耐普,美國演員。 1960年:楊立昆,法國計算機科學家。 1961年:三谷幸喜,日本喜劇導演、電視製作人。 1964年:聶德權,香港政務官,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並曾擔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 1964年:雷宇揚,香港演員。 1964年:林雪,香港演員。 1967年:陳小春,香港歌手、演員。 1967年:大西健晴,日本動畫聲優。 1968年:陶山章央,日本配音員。 1969年:陳芷菁,香港女藝人。 1969年:宮內敦士,日本男性聲優。 1969年:SUGIZO,日本創作型歌手、音樂家、製片人暨演員。 1970年:貝克,美國歌手、作曲家、音樂家、製片人。 1970年:托德·馬丁,美國職業網球選手。 1972年:谷原章介,日本演員。 1975年:郭士強,中國籃球隊主力教練。 1976年:柴田博之,日本棒球選手。 1977年:王治郅,中國籃球運動員。 1977年:米洛·文提米利亞,美國男演員。 1980年:伊達,巴西足球運動員。 1980年:羅比·基恩,愛爾蘭足球運動員,愛爾蘭國家足球隊隊長兼重心成員。 1981年:阿娜斯塔西亞·米斯基娜,俄羅斯職業女網球運動員。 1982年:蘇菲亞·布希,美國女演員。 1983年:簡翔棋,台灣歌手。 1984年:葉祖新,中國演員。 1984年:達妮埃拉·薩拉伊巴,巴西模特兒。 1985年:絲特琳·希頓,美國芭蕾舞者。 1985年:蒲巴甲,中國男演員、歌手。 1986年:王樂妍,臺灣演員。 1986年:傑克·麥克道曼,美國演員。 1986年:春咲和津實,日本AV女優。 1987年:弗拉達·洛絲亞珂娃,俄羅斯超級名模。 1989年:成雅,韓國女子偶像團體Nine Muses成員。 1989年:申譞洙,韓國男演員。 1990年:谷微,臺灣女歌手。 1991年:鍾佳播,臺灣youtuber,反正我很閒成員。 | 2013年:教宗方濟各訪問義大利蘭佩杜薩島並對過去數百萬名嘗試進入歐洲而溺斃的難民致意,同時譴責「全球冷漠」的困境。 2014年:德国国家足球队在世界杯足球赛半决赛中以7比1擊敗巴西國家足球隊,同時米罗斯拉夫·克洛泽踢進其在世界盃的第16顆進球,成為世界盃史上進球最多的球員。 2014年:因應以色列青少年綁架謀殺案,以色列大規模空襲由哈馬斯統治的加薩走廊。 2015年:美國維吉尼亞州東區聯邦地區法院的聯邦地區法官以冒犯印地安人為由取消華盛頓紅人隊在國家美式足球聯盟中的商標權。 2016年:美國和南韓軍方官員同意在南韓境內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以應對朝鮮日益增長的軍事及彈道飛彈和核子武器威脅。 2018年: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於所舉行的中與厄利垂亞總統伊薩亞斯·阿費沃基進行會議,最終雙方承諾恢復外交關係。 2020年:美國最高法院於《》中允許雇主因宗教或道德等因素拒絕根據《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提供避孕保險。 2021年:美國總統喬·拜登宣布自阿富汗戰爭以來駐守在阿富汗的美軍將於同年8月31日全面撤軍完畢。 2022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奈良縣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進行的第26屆日本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演講中,遭前海上自衛隊員山上徹也以自製手槍近距離槍擊,後緊急送醫搶救無效身亡,享壽67歲。 出生 1584年:靜樂公主,明朝公主。(1585年逝世) 1593年: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意大利畫家。(1652或1653年逝世) 1621年:尚·德·拉封丹,法國作家。(1695年逝世) 1760年:克里斯蒂安·克蘭普,法國數學家。(1826年逝世) 1792年:特蕾莎,巴伐利亞王國王后。(1854年逝世) 1830年:亞歷山德拉·約瑟福芙娜,俄罗斯帝國大公夫人。(1911年逝世) 1831年:約翰·彭伯頓,美國藥師、化學家,可口可樂發明人。(1888年逝世) 1836年:約瑟夫·張伯倫,英國政治家。(1914年逝世) 1838年:斐迪南·馮·齊柏林,德國商人、工程師、飛行員。(1917年逝世) 1838年:詹姆斯·B·麥克里,美國律師、政治家,第27、37任肯塔基州州長、眾議院議員。(1918年逝世) 1839年: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美國商人、資本家、慈善家,創辦了標準石油。(1937年逝世) 1842年:沖田總司,日本江戶時代新選組一番隊隊長。(1868年逝世) 1851年:阿瑟·埃文斯,英國考古學家。(1941年逝世) 1857年:阿爾弗雷德·比奈,法國心理學家。(1911年逝世) 1867年:凱綏·柯勒惠支,德國畫家、版畫家、雕塑家。(1945年逝世) 1882年:帕西·葛人傑,澳洲作曲家。(1961年逝世) 1885年:恩斯特·布洛赫,德國哲學家。(1977年逝世) 1895年: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蘇聯物理學家,195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71年逝世) 1904年:昂利·嘉當,法國數學家。(2008年逝世) 1906年:菲力普·強生,美國建築師,曾經設計有IDS中心、PPG大厦。(2005年逝世) 1907年:喬治·羅姆尼,美國商人、政治家。(1995年逝世) 1908年:納爾遜·洛克斐勒,美國政治人物,第41任美國副總統。(1979年逝世) 1912年:華智禮,英國陸軍將領(1987年逝世) 1919年:瓦爾特·謝爾,德國政治人物,曾任德國聯邦總統。(2016年逝世) 1921年:約翰·曼尼,紐西蘭心理學家、性學家、作家。(2006年逝世) 1924年:小愛德華·康奈利亞斯·里德,美國檢察長、地方首席大法官。(2013年逝世) 1932年:胡楓,香港演員 1945年:米舍利娜·卡爾米-雷伊,瑞士政治家。 1951年:安傑麗卡·休斯頓,美國女演員。 1952年:瑪麗安娜·威廉森,美國活動家、作家。 1957年:王家貞,臺灣政治人物。 1958年:凱文·貝肯,美國男演員、歌手。 1958年:齊皮·利夫尼,以色列政治家。 1958年:妮图·辛格,印度女演員。 1959年:羅伯特·克耐普,美國演員。 1960年:楊立昆,法國計算機科學家。 1961年:三谷幸喜,日本喜劇導演、電視製作人。 1964年:聶德權,香港政務官,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並曾擔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 1964年:雷宇揚,香港演員。 1964年:林雪,香港演員。 1967年:陳小春,香港歌手、演員。 1967年:大西健晴,日本動畫聲優。 1968年:陶山章央,日本配音員。 1969年:陳芷菁,香港女藝人。 1969年:宮內敦士,日本男性聲優。 1969年:SUGIZO,日本創作型歌手、音樂家、製片人暨演員。 1970年:貝克,美國歌手、作曲家、音樂家、製片人。 1970年:托德·馬丁,美國職業網球選手。 1972年:谷原章介,日本演員。 1975年:郭士強,中國籃球隊主力教練。 1976年:柴田博之,日本棒球選手。 1977年:王治郅,中國籃球運動員。 1977年:米洛·文提米利亞,美國男演員。 1980年:伊達,巴西足球運動員。 1980年:羅比·基恩,愛爾蘭足球運動員,愛爾蘭國家足球隊隊長兼重心成員。 1981年:阿娜斯塔西亞·米斯基娜,俄羅斯職業女網球運動員。 1982年:蘇菲亞·布希,美國女演員。 1983年:簡翔棋,台灣歌手。 1984年:葉祖新,中國演員。 1984年:達妮埃拉·薩拉伊巴,巴西模特兒。 1985年:絲特琳·希頓,美國芭蕾舞者。 1985年:蒲巴甲,中國男演員、歌手。 1986年:王樂妍,臺灣演員。 1986年:傑克·麥克道曼,美國演員。 1986年:春咲和津實,日本AV女優。 1987年:弗拉達·洛絲亞珂娃,俄羅斯超級名模。 1989年:成雅,韓國女子偶像團體Nine Muses成員。 1989年:申譞洙,韓國男演員。 1990年:谷微,臺灣女歌手。 1991年:鍾佳播,臺灣youtuber,反正我很閒成員。 1992年:孫興慜,韓國足球運動員。 1992年:朴經,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lock B成員。 1993年:何寶珊,香港女配音員。 1993年:波波蓁,台灣女演員。 1993年:大衛·科倫斯韋,美國男演員。 1997年:楊珍美,香港女子游泳運動員。 1997年:宋昕冉,中國女子偶像團體SNH48成員。 1997年:袁雨萱,中國女演員。 1998年:傑登·史密斯,美國男演員。 1999年:許翼川,台灣男演員。 2001年:楊沛宜,中國童星歌手。 2005年:金智怜,韓國女演員。 逝世 810年:丕平露·卡洛曼,義大利亞倫巴底國王。(771年出生) 975年:埃德加,英格蘭國王。(943年出生) 1153年:教宗尤金三世,羅馬主教。(1087年出生) |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考古學研究所博物館研究碩士課程(MA in Museum Studies,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UCL) 美國威奇托州立大學荷姆斯人類學博物館 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at the Holmes Museum of Anthropology,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美國堪薩斯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荷蘭阿姆斯特丹藝術學校博物館學課程(Museology Program in the Netherlands, Reinwardt Academy, Amsterdamse Hogeschool voor de Kunsten)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Program a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University of Florida Museum Studies Program)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博物館與田野研究 (Museum & Field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加拿大亞岡昆學院應用博物館研究課程(Canada Applied Museum Studies, Algonquin College) 美國喬治城大學藝術與博物館研究碩士課程(Art & Museum Studies Masters Program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 線上期刊與書籍 英國《文物維護與博物館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nservation & Museum Studies) 義大利《文化資產線上期刊》(Web Journal on Cultural | Manchester)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國際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Programm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ultural and Heritage Studies,Newcastle University)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Studies Program,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美國哈佛大學推廣部博物館研究文學碩士課程(Master of Liberal Arts, Museum Studies, Harvard Extension School, Harvard University) 美國Tufts大學博物館研究 美國紐約大學博物館研究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programme, University of Toronto)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系(School of Museum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考古學研究所博物館研究碩士課程(MA in Museum Studies,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UCL) 美國威奇托州立大學荷姆斯人類學博物館 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at the Holmes Museum of Anthropology,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美國堪薩斯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荷蘭阿姆斯特丹藝術學校博物館學課程(Museology Program in the Netherlands, Reinwardt Academy, Amsterdamse Hogeschool voor de Kunsten)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Program a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University of Florida Museum Studies Program)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博物館與田野研究 (Museum & Field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物館研究課程(Museum Studies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
盟友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欲重建羅馬帝國,故著眼於地中海的希臘與北非,1940年8月8日決定入侵受英國保護的埃及,之後在盟軍的羅盤行動遭受嚴重打擊,1941年春德國發動向日葵行動以援助義大利。另外義大利在1940年10月在未告知德國情形下發動了對希臘的戰事,並且在希臘-義大利戰爭受到挫敗。11月4日希特勒得知英軍已進駐希臘所屬的克里特島及米科諾斯島後,決定介入希臘戰事以瓦解英國在地中海的勢力。1941年3月27日南斯拉夫王國親德派政府被親英派政變成功,希特勒召集緊急會議,於4月6日對希臘與南斯拉夫發動進攻,巴爾幹戰役的發生推遲了日後巴巴羅薩行動的發動時間。 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在希特勒的授意下越过苏德边界进军苏联,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苏德战争。希特勒曾妄图在6至8周内打败苏联。战争开始时德军连连获胜,并迅速深入苏联内部。1941年12月2日德國入侵蘇聯達到了高峰,離首都莫斯科僅餘24公里,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术,之後蘇聯軍隊將德軍擊退超過320公里。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4天後希特勒向美国宣战。 1942年底到1943年初共有22个德軍師團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全歼,同时英国将领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中也取得胜利。1943年盟軍登入義大利西西里島,法西斯政权倒台,墨索里尼被軟禁,希特勒命令特種部隊成功營救,並在北意大利扶持墨索里尼建立意大利社會共和國。1943年夏天苏德戰爭局勢逆转,苏联发动了大反攻。 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諾曼第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同盟国军队很快在各个战场转入全面反攻,德军则节节败退。 1944年底於東方戰線的蘇聯紅軍已將德軍擊退回中歐。在西方戰線的突出部之役作戰失敗,希特勒認知到德國大勢已去,但拒絕德軍撤退。他仍對與英、美和談保持希望,在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後更為加強。1944年之後战场的急剧变化,使得一些德国国防军军官试图以刺杀希特勒,发动政变的方式,寻求对德国最有利的结局。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在狼穴召开军事会议,史陶芬堡上校以开会的机会,偷偷放置了一枚定时炸弹,是為7月20日密謀案。炸弹爆炸時因巧合未能直接杀死希特勒,但对他的神经和听力造成了巨大影响,而密谋案也因此失败,希特勒发动了大清洗,超過4,900人因涉案而被審判有罪並被處以極刑。此后希特勒的身体每况日下,並對國防軍更加的不信任,如1944年底希姆萊擔任上萊因集團軍總司令及1945年卡爾滕布倫納擔任南德武裝力量總司令等,將不諳戰事的黨衛隊高官擔任指揮官。 飲彈自戕 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希特勒宣布海军元帅邓尼茨为元首继承人,宣传部长戈培尔为总理继承人,党务部长鲍曼為纳粹党党首继承人,并下令逮捕不忠的戈林和希姆莱,之前他还枪毙了爱娃·布劳恩的妹夫、企图叛逃的卫队长费格莱因。4月29日,希特勒与爱娃举行婚礼。4月30日15时30分,希特勒用一支7.62毫米手枪從自己的太陽穴開槍自戕,享年五十六歲。而爱娃则服氰化钾自尽。1945年5月8日夜,德国正式投降,德国战败。蘇聯士兵在希特勒藏身的地下掩體附近發現了疑似希特勒的屍體。一說,後經由法醫、專家及相關證據確認為希特勒的屍體。另一說希特勒屍體下落不明,有歷史學家質疑希特勒自戕說为德軍杜撰。2000年,俄羅斯公開聲稱是蘇聯特工在元首地堡找到的希特勒頭骨,但經美國考古學家貝蘭托尼檢驗後,證明該頭骨屬於女性,實屬造假。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首席檔案主管克里斯托弗洛夫將軍在2009年12月7日接受俄國国际文传电讯社訪問時,首次證實依據現存的機密文件顯示:前蘇聯克格勃的主管安德罗波夫(后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徵得前蘇聯領導層的同意,以最高機密下令執行代號「档案」行動,銷毀希特勒、其妻爱娃,以及德國总理戈培爾全家人的遺體,以免其遺體葬身處成為納粹支持者朝拜的聖地。希特勒等人的遺體在1945年5月2及5日被蘇聯軍隊發現,6月蘇聯軍隊將其埋葬於拉特诺鎮外的森林中;八個月之後,即1946年2月21日,秘密移葬到马格德堡的蘇聯的軍事基地。然而1970年3月,蘇聯決定撤離此軍事基地並移交給前東德的平民機關,此秘密埋葬地點便可能被發現,因此計畫將其遺骨銷毀。此项秘密行動,由駐在馬格德堡的KGB人員於1970年4月4日執行,將其遺體自墓穴中移出,在距離馬格德堡11公里的舍纳贝克鎮外露天焚燒,之後磨成粉末,集中丟入畢德瑞茲河。為證實希特勒的死亡,焚燒所剩希特勒的顎骨,現存於俄國聯邦安全局檔案室,而其頭骨殘骸存於俄國國家檔案室,此外沒有任何遺體殘存於世。 死亡争议 有关历史资料都认为他在苏联红军攻入德国柏林以后,于1945年4月30日服毒并开枪自戕。但是阿根廷作家、档案学家巴斯迪在其所著的《希特勒在阿根廷》中却认为,希特勒在1945年花了大约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黄金赎得性命,携带妻子伊娃成功地从柏林逃走,并且在阿根廷隐藏多年,直到1964年75岁时才死去。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的记者为此曾经专门采访了巴斯迪。 另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1月25日报道,巴西马托格罗索州首府库亚巴市新闻系研究生迪亚斯在新书《希特勒在巴西:他的生与死》中挑战传统观点,认为希特勒没有于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地堡中自戕,希特勒实际上假死逃生,其逃到马托格罗索州的一个村子化名生活,最后于1984年在巴西与玻利维亚边境小村去世,终年95岁。迪亚斯宣称,她有希特勒与卡廷嘉的合影可以证明自己的理论。迪亚斯还称,希特勒80来岁时曾前往巴西库亚巴市医院做手术,但被一名波兰修女认出,并要求其离开。随后,这名修女受到上级训斥,称希特勒就医获得了梵蒂冈当局的许可。迪亚斯说,希特勒之所以选择前往巴西定居,是因为他的梵蒂冈盟友曾给他一张藏宝图。 但是,外界普遍表示质疑该研究观点。首先,书中照片模糊,尤其是关键的面部,根本无法辨别五官。其次,书中多处史料被指不正确。例如,作者在书中写到的莱比锡是希特勒最喜欢的作曲家巴赫的出生地,然而实际上,希特勒最崇拜的作曲家是瓦格纳,况且,巴赫的出生地也不准确,应该是艾森纳赫,莱比锡是其后来生活的地方。这些信息的失实也为此书的可信度打上问号。一直以来,研究人员认为希特勒死亡的证据不充分。大多数人认为,希特勒在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开枪自戕,妻子爱娃服用氰化物,死在他身旁。这也是源于希特勒的保镖米施的说法,他是最后离开地堡的德国军人,也是目睹希特勒自戕的人中最后一位离世者。尽管争议颇多,但是诸多巴西学者均认同迪亚斯这一理论。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称希特勒死亡的物理证据不充分。1993年,俄罗斯当局对希特勒之死的官方报告出现改变,声称莫斯科存放着能证明希特勒之死的物证:一个据称沾有希特勒血迹的沙发、希特勒的部分下颚骨,还有一塊头骨。 2018年5月,根據媒體報導,法國有一組研究人員獲得俄羅斯方面授權化驗希特勒牙齒與頭骨碎片,確認希特勒已經於1945年自戕身亡,研判他可能是服食氰化物及開槍雙重自戕。 出生地紀念 在希特勒的出生地奧地利因河畔布勞瑙有一石碑標記: 語譯:為了和平、自由與民主,法西斯永不再現,數百萬人的死提醒著我們。 神秘主義 一些作家認為希特勒與其他納粹理論者相較,並無堅持秘傳的思想、神秘主義或亞利安秘學,希特勒在著作《我的奮鬥》中嘲弄這些信仰。尽管如此,其他作家相信希特勒年少時受到深刻的影響,特別在他的種族觀點上,如活躍的德意志人優等種族的神秘活動中的具神秘色彩的反猶雜誌《Ostara》,相信該出版商李班費爾斯的主張,並誇獎他的成果。歷史學者對此可信度有不同的看法,古德里克-克拉克認為藍茲的說辭可靠,哈曼公開了問題和柯蕭則是極度懷疑。 健康 他被認為曾患有腸躁症、皮膚病、心律不整、亞斯伯格症候群及冰毒成癮。他有牙齒上的問題,他的私人牙醫布拉希克曾表示1933年他曾为希特勒的上颚裝了一個大的牙橋,又於1944年11月10日進行救治嚴重牙疼的感染而切除其部分牙橋的手術,報告另說明其患有鼻竇炎。 心理健康 在希特勒生前和過世後,都曾有人認為他有躁鬱症、思覺失調症、或心理病態,但他一生中從未親自受過診斷。由於未親自看診,各研究者得出許多不同的結論。 飲食 希特勒是個講究健康與自律甚謹的人,在1930年代早期後,他一般的飲料是水、淡茶、牛奶與熱可可液。他基本上不太飲酒,偶飲啤酒,極少飲用烈酒。希特勒大致上遵行素食飲食,雖然偶爾食肉。鮑曼為希特勒在貝格霍夫(今貝希特斯加登)建造一個溫室以確保在戰時提供新鮮蔬菜與水果。 他不吸菸、更是反對他人吸菸,不過希特勒少年時菸癮相當重,多時一日可抽至四十支菸,後來因覺得太浪費-{zh-hans:金钱;zh-hk:銀錢;zh-tw:金錢;}-而戒菸。在當政時,希特勒由學者口中得知吸菸對於健康的危害,基於保證國民健康的立場,他提倡禁菸運動。據傳希特勒痛斥過他的情人伊娃暗自抽菸的行徑。他甚至承諾,給他周遭成功戒菸者一隻金錶。根據許多目擊者表示,在希特勒自殺後,竟然有許多軍官、助理及秘書們立刻在元首地堡抽起菸來。 誤入毒窟 英國「第四台」電視台曾於2016年12月19日播出一部紀錄片,稱希特勒的御醫特奧多爾·莫雷爾讓他變成癮君子。該紀錄片的內容基於美軍情報機構一份長達47頁的檔案。看過這些檔案的美國收藏家帕那戈鮑洛斯說,「莫雷爾就是個庸醫和騙人的商人。他是一個沒有執照的獸醫。」片中揭秘希特勒患上憂鬱症,曾服用過包括嗎啡與冰毒在內的74種不同的毒品,以獲得精神愉悅感,還甚至將毒品當作藥物提供給士兵,用來提神。 1936年,希特勒因胃痙攣向莫雷爾醫生求治。莫雷爾的處方箋中,開了一種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劑,但其中含有毒品,讓希特勒開始上癮。而後,在莫雷爾擔當「希特勒私人醫生」的數年時間裏,莫雷爾給希特拉開了嗎啡、冰毒等多種毒品和興奮劑。為了中和興奮劑藥物效果,莫雷爾又給希特拉開了更多的鎮定劑。隨着時間的推移,希特拉對這些藥物和毒品產生嚴重依賴,並陷入惡性循環。 1943年,希特勒陷入吸毒並難以自拔。當年夏天,希特拉與墨索里尼會面之前吸食了冰毒,引起精神亢奮,導致在會談中咆哮了兩個小時。 1945年4月自殺前,希特勒還注射了一種含冰毒的藥物。 性傾向 希特勒曾公開說明,自己身為男人卻無家庭生活,而完全致力於他的政治使命,但他事實上有幾任當時未公開的女友。 他於1920年代有未婚妻莱特,之後1929年,結識了女友與日後成為他妻子的伊娃。他有個關係親密的姪女拉包尔,部分評論人宣稱兩人具有性關係,但並無證據。依托蘭所述,希特勒經常以追求者的方式拜訪拉包尔,並限制她除了與希特勒自己一起外的活動。這三個女性曾自殺(其中兩個人成功),而使希特勒被政敵斯特拉瑟懷疑是個戀物癖,但莱特否認了這些說法。在戰時及戰後的心理學者提供許多對希特勒的性心理解釋,一些理論家聲稱其與英國法西斯主義者米特福德有關係。 推翻希特勒的密謀 1938年 時任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前任參謀總長贝克、參謀總長哈爾德、维茨勒本、伯魯克道夫及軍需處長、柏林警察局長等人。他們已約定於1938年9月14日下午8時,乘希特勒返抵柏林時舉事,劫持希特勒。 在他們萬事俱備之後,忽然於舉事前四小時得知,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已對德軍入侵捷克一案作出綏靖的重大讓步。希特勒被视为民族英雄,這些德國將軍不希望違背民意,於是終止計畫。 1944年 1944年之後,盟軍逐漸佔據優勢,使得一些德国国防军军官试图以刺杀希特勒,发动政变的方式,寻求與英美合作,塑造对德国最有利的结局。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在狼穴召开军事会议,施陶芬貝格上校以开会的机会,偷偷放置了一枚定时炸弹,是為7月20日密謀案。炸弹爆炸時,因巧合未能直接杀死希特勒,而密谋案也因此失败,僥倖逃生的希特勒的神经和听力因而嚴重受損,重傷的希特勒發動了大規模的肅清,超過4,900人因涉及此案而被判有罪並遭處決。參加政變的人包括維茨萊本元帥、貝克上將、赫普納上將、格德勒(萊比錫市長)、基爾海姆上校、台爾普神父等等。另外,隆美爾元帥和克魯格元帥都被指牽涉其中,最後兩人被迫自殺。 著作 《我的奮鬥》 《第二本書》 相关艺术作品 小說 《高堡奇人》(1962) 《希特勒回來了》(2012) 電影 《大獨裁者》(1940) 《老希匪帮》(1944) 《攻克柏林》(1949):由薩維利耶夫飾演。 《恩斯特·台爾曼——階級的兒子》(1954):由迪兹飾演。 《最後一幕》(1955):由斯柯达飾演。 《歷史的教訓》(1957):由亚奇尼斯基饰演 《解放系列》(1968~1972):分別由迪兹和佩特里飾演。 《希特勒-德国制造》(1977) 《地堡》(1981):由霍普金斯飾演。 《聖戰奇兵》(1989年):由飾演。 《》(1998) 《摩洛神》(1999):由莫兹戈沃飾演。 《-{zh-cn:帝国的毁灭; zh-tw:帝國毀滅; zh-hk:希特拉的最后十二夜;}-》(2004):由岡茨飾演。 《阿道夫叔叔》(2005) | 他被認為曾患有腸躁症、皮膚病、心律不整、亞斯伯格症候群及冰毒成癮。他有牙齒上的問題,他的私人牙醫布拉希克曾表示1933年他曾为希特勒的上颚裝了一個大的牙橋,又於1944年11月10日進行救治嚴重牙疼的感染而切除其部分牙橋的手術,報告另說明其患有鼻竇炎。 心理健康 在希特勒生前和過世後,都曾有人認為他有躁鬱症、思覺失調症、或心理病態,但他一生中從未親自受過診斷。由於未親自看診,各研究者得出許多不同的結論。 飲食 希特勒是個講究健康與自律甚謹的人,在1930年代早期後,他一般的飲料是水、淡茶、牛奶與熱可可液。他基本上不太飲酒,偶飲啤酒,極少飲用烈酒。希特勒大致上遵行素食飲食,雖然偶爾食肉。鮑曼為希特勒在貝格霍夫(今貝希特斯加登)建造一個溫室以確保在戰時提供新鮮蔬菜與水果。 他不吸菸、更是反對他人吸菸,不過希特勒少年時菸癮相當重,多時一日可抽至四十支菸,後來因覺得太浪費-{zh-hans:金钱;zh-hk:銀錢;zh-tw:金錢;}-而戒菸。在當政時,希特勒由學者口中得知吸菸對於健康的危害,基於保證國民健康的立場,他提倡禁菸運動。據傳希特勒痛斥過他的情人伊娃暗自抽菸的行徑。他甚至承諾,給他周遭成功戒菸者一隻金錶。根據許多目擊者表示,在希特勒自殺後,竟然有許多軍官、助理及秘書們立刻在元首地堡抽起菸來。 誤入毒窟 英國「第四台」電視台曾於2016年12月19日播出一部紀錄片,稱希特勒的御醫特奧多爾·莫雷爾讓他變成癮君子。該紀錄片的內容基於美軍情報機構一份長達47頁的檔案。看過這些檔案的美國收藏家帕那戈鮑洛斯說,「莫雷爾就是個庸醫和騙人的商人。他是一個沒有執照的獸醫。」片中揭秘希特勒患上憂鬱症,曾服用過包括嗎啡與冰毒在內的74種不同的毒品,以獲得精神愉悅感,還甚至將毒品當作藥物提供給士兵,用來提神。 1936年,希特勒因胃痙攣向莫雷爾醫生求治。莫雷爾的處方箋中,開了一種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劑,但其中含有毒品,讓希特勒開始上癮。而後,在莫雷爾擔當「希特勒私人醫生」的數年時間裏,莫雷爾給希特拉開了嗎啡、冰毒等多種毒品和興奮劑。為了中和興奮劑藥物效果,莫雷爾又給希特拉開了更多的鎮定劑。隨着時間的推移,希特拉對這些藥物和毒品產生嚴重依賴,並陷入惡性循環。 1943年,希特勒陷入吸毒並難以自拔。當年夏天,希特拉與墨索里尼會面之前吸食了冰毒,引起精神亢奮,導致在會談中咆哮了兩個小時。 1945年4月自殺前,希特勒還注射了一種含冰毒的藥物。 性傾向 希特勒曾公開說明,自己身為男人卻無家庭生活,而完全致力於他的政治使命,但他事實上有幾任當時未公開的女友。 他於1920年代有未婚妻莱特,之後1929年,結識了女友與日後成為他妻子的伊娃。他有個關係親密的姪女拉包尔,部分評論人宣稱兩人具有性關係,但並無證據。依托蘭所述,希特勒經常以追求者的方式拜訪拉包尔,並限制她除了與希特勒自己一起外的活動。這三個女性曾自殺(其中兩個人成功),而使希特勒被政敵斯特拉瑟懷疑是個戀物癖,但莱特否認了這些說法。在戰時及戰後的心理學者提供許多對希特勒的性心理解釋,一些理論家聲稱其與英國法西斯主義者米特福德有關係。 推翻希特勒的密謀 1938年 時任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前任參謀總長贝克、參謀總長哈爾德、维茨勒本、伯魯克道夫及軍需處長、柏林警察局長等人。他們已約定於1938年9月14日下午8時,乘希特勒返抵柏林時舉事,劫持希特勒。 在他們萬事俱備之後,忽然於舉事前四小時得知,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已對德軍入侵捷克一案作出綏靖的重大讓步。希特勒被视为民族英雄,這些德國將軍不希望違背民意,於是終止計畫。 1944年 1944年之後,盟軍逐漸佔據優勢,使得一些德国国防军军官试图以刺杀希特勒,发动政变的方式,寻求與英美合作,塑造对德国最有利的结局。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在狼穴召开军事会议,施陶芬貝格上校以开会的机会,偷偷放置了一枚定时炸弹,是為7月20日密謀案。炸弹爆炸時,因巧合未能直接杀死希特勒,而密谋案也因此失败,僥倖逃生的希特勒的神经和听力因而嚴重受損,重傷的希特勒發動了大規模的肅清,超過4,900人因涉及此案而被判有罪並遭處決。參加政變的人包括維茨萊本元帥、貝克上將、赫普納上將、格德勒(萊比錫市長)、基爾海姆上校、台爾普神父等等。另外,隆美爾元帥和克魯格元帥都被指牽涉其中,最後兩人被迫自殺。 著作 《我的奮鬥》 《第二本書》 相关艺术作品 小說 《高堡奇人》(1962) 《希特勒回來了》(2012) 電影 《大獨裁者》(1940) 《老希匪帮》(1944) 《攻克柏林》(1949):由薩維利耶夫飾演。 《恩斯特·台爾曼——階級的兒子》(1954):由迪兹飾演。 《最後一幕》(1955):由斯柯达飾演。 《歷史的教訓》(1957):由亚奇尼斯基饰演 《解放系列》(1968~1972):分別由迪兹和佩特里飾演。 《希特勒-德国制造》(1977) 《地堡》(1981):由霍普金斯飾演。 《聖戰奇兵》(1989年):由飾演。 《》(1998) 《摩洛神》(1999):由莫兹戈沃飾演。 《-{zh-cn:帝国的毁灭; zh-tw:帝國毀滅; zh-hk:希特拉的最后十二夜;}-》(2004):由岡茨飾演。 《阿道夫叔叔》(2005) 《关于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实真相》(2007年) 《-{zh-cn:行动目标:希特勒; zh-hk:華爾基利暗殺行動; zh-tw: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2009):由飾演。 《惡棍特工》(2009):由飾演。 《白虎》(2012) 《功夫厲》(2015):由飾演。 《希特勒回来了》(2015):改編自2012年同名小說,由飾演。 《兔嘲男孩》(2019):改編自小說《笼中天空》,電影奪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由電影導演維迪提親自飾演。(故事中其並非真實希特拉,而是男主角的幻想朋友) 電視影集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2003):由卡萊爾飾演。 《高堡奇人》(2015):改編自1962年同名小說。 《愛x死x機器人》第17集「架空歷史」(2019) 話劇 《希特勒的肚子》(2011年) 參見 希特勒家族 戈林、戈培尔、希姆莱 |
1926年:中国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誓师大会,对北洋政府发动北伐战争。 1932年:洛桑会议决定停止德国赔款。 1938年: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 1943年:盟軍入侵西西里島,為後續登陸義大利本土鋪路。 1944年:英军和加拿大军队占领法國戰略重鎮卡昂。 1944年: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经过25天的作战,终于攻陷日军驻守的塞班岛。 1949年:鞍山钢铁公司正式开工。 1951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等四十几个国家宣布结束对德战争状态。 195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伯特蘭·羅素等人提出擔憂核戰爭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1962年:美國藝術家安迪·沃荷的藝術作品《康寶湯罐頭》於洛杉磯費魯斯畫廊首次公開,開啟後來的普普藝術風潮。 1964年:。 1969年:香港政府公佈公共小巴合法化細則。 1970年:世界青年大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举行秘密会晤。 1980年:。 1981年:中国成昆铁路发生列车坠桥事故,超过200人死亡或失踪。 1982年:西哈努克亲王在柬埔寨境内宣布民柬联合政府成立。 1982年:泛美航空759號班機在紐奧良國際機場起飛時墜毀,機上145人全數罹難,地面人員8死4傷。 1986年:中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1992年:彭定康正式出任香港最后一任总督。 1999年:李登輝於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21世紀 2002年:非洲经济共同体和非洲统一组织合并成立非洲联盟,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担任首任主席。 2006年: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在德國柏林舉行,由意大利對法國,在法定時間的90分鐘內以1:1言和,加時30分鐘互無紀錄,最終意大利於互射点球以5:3取勝,成為大力神盃(世界盃)的得主。 2010年:韓國女子團體girl's day出道。 2011年:在南苏丹独立公投确认通过后,南苏丹共和国宣布正式脱离苏丹共和国独立。 2013年:防彈少年團的官方歌迷名稱為「A.R.M.Y」(韓語:아미),通過官方網站首度亮相 2014年:德国足球运动员米羅斯拉夫·克洛澤在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半决赛对阵巴西的比赛时,第23分钟打进一球,从而以16球的成绩成为世界杯历史头号射手。同时,他也是也是史上唯一连续四届世界杯打入半决赛并登场的球员。 2015年:在公安部指挥下,中国各地公安开始大量抓捕律师及维权人士,共计300余人被捕。 2016年:香港受超強颱風尼伯特下沉氣流影響,天文台下午4時氣溫升至攝氏35.6度,是今年最熱,更是自1968年錄得35.7度以來最熱七月天,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七月天。其中跑馬地錄得最高37.9度,黃大仙、上水、打鼓嶺、沙田、元朗、石崗等地區亦錄得37度或以上。此外,16個監測站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亦自2013年推出以來首次全爆錶。 2022年:在反政府示威者占领总统府的迫使下,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宣布辞职。 出生 1249年:龟山天皇,日本天皇(1305年逝世) 1578年:斐迪南二世,神聖羅馬皇帝(1637年逝世) 1701年:讓-弗雷德里克·菲利波,法國政治人物(1781年逝世) 1786年:蘇菲·海倫·碧雅翠絲,法國公主(1787年逝世) 1791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艾伯特,德國图书馆学家(1834年逝世) 1858年:法蘭茲·鮑亞士,美國人類學家(1942年逝世) 1876年:黃東茂,臺灣企業家(1929年逝世) 1886年:皮埃尔·普吕姆,盧森堡法學家、政治人物,第14任盧森堡首相(1950年逝世) 1894年:彼得·卡皮查,苏联物理学家,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4年逝世) | 2010年:韓國女子團體girl's day出道。 2011年:在南苏丹独立公投确认通过后,南苏丹共和国宣布正式脱离苏丹共和国独立。 2013年:防彈少年團的官方歌迷名稱為「A.R.M.Y」(韓語:아미),通過官方網站首度亮相 2014年:德国足球运动员米羅斯拉夫·克洛澤在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半决赛对阵巴西的比赛时,第23分钟打进一球,从而以16球的成绩成为世界杯历史头号射手。同时,他也是也是史上唯一连续四届世界杯打入半决赛并登场的球员。 2015年:在公安部指挥下,中国各地公安开始大量抓捕律师及维权人士,共计300余人被捕。 2016年:香港受超強颱風尼伯特下沉氣流影響,天文台下午4時氣溫升至攝氏35.6度,是今年最熱,更是自1968年錄得35.7度以來最熱七月天,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七月天。其中跑馬地錄得最高37.9度,黃大仙、上水、打鼓嶺、沙田、元朗、石崗等地區亦錄得37度或以上。此外,16個監測站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亦自2013年推出以來首次全爆錶。 2022年:在反政府示威者占领总统府的迫使下,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宣布辞职。 出生 1249年:龟山天皇,日本天皇(1305年逝世) 1578年:斐迪南二世,神聖羅馬皇帝(1637年逝世) 1701年:讓-弗雷德里克·菲利波,法國政治人物(1781年逝世) 1786年:蘇菲·海倫·碧雅翠絲,法國公主(1787年逝世) 1791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艾伯特,德國图书馆学家(1834年逝世) 1858年:法蘭茲·鮑亞士,美國人類學家(1942年逝世) 1876年:黃東茂,臺灣企業家(1929年逝世) 1886年:皮埃尔·普吕姆,盧森堡法學家、政治人物,第14任盧森堡首相(1950年逝世) 1894年:彼得·卡皮查,苏联物理学家,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4年逝世) 1896年:瑪利亞·高梅斯·瓦琳廷,巴西超級人瑞(2011年逝世) 1900年:藍來訥,英國駐華臨時代辦(1992年逝世) 1911年:約翰·惠勒,美國物理学家(2008年逝世) 1914年:维利·斯多夫,东德部长会议主席(1999年逝世) 1919年:奧林·艾根,美國天文學家(1998年逝世) 1916年:希思,英國首相(2005年逝世) 1926年:本·莫特森,美國物理學家,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22年逝世) 1928年:-{于素秋}-,香港演員(2017年逝世) 1929年:哈桑二世,摩洛哥國王(1999年逝世) 1929年:钟训正,中國建築學家(2023年逝世) 1932年:唐納·倫斯斐,美國國防部長(2021年逝世) 1933年:奧利佛·薩克斯,英國神經學家(2015年逝世) 1950年:維克多·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烏克蘭政治人物,前任烏克蘭總統 1955年:-{zh-cn:林赛·格雷厄姆; zh-tw:林賽·葛瑞姆}-,美國政治人物,現任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 1956年:汤姆·汉克斯,美國影星 1958年:久本雅美,日本艺人 1964年:林隆璇,臺灣歌手 1964年:寇特妮·洛芙,美國搖滾音樂家、演員 1964年:詹盧卡·維亞利,前義大利足球員及教練(2023年逝世) 1965年:高河弓,日本漫畫家 1966年:麥子傑,中國男歌手 1969年:雷頌德,香港作曲家 1970年:津田雅美,日本漫畫家 1974年:草彅剛,日本藝人 1974年:阿布勒卡伊爾·薩卡科夫,哈薩克政治人物 1976年:何晟銘,中國男演員 1977年:小野夏芽,日本漫畫家 1977年:維塔利·格拉西莫夫,俄羅斯陸軍上將 1978年:趙鴻飛,中國男演員 1979年:官恩娜,香港女歌手、模特兒 1979年:曹格,馬來西亞歌手 1980年:李威,臺灣演員 1981年:李天秀,韓國足球運動員 1981年:帕莉亞,泰國運動員、模特兒、演員 1981年:钟曉玉,馬來西亞女歌手、演員、主持人 1982年:張天其,中國男演員 |
华人學者費孝通在《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中認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換言之,中華民族並非傳統中國裡的民族,而是中國建立了現代主權國家後,經由「民族自覺」所出现的國族團體。他還認為,在過去的三千年中,黃河中游出現了一個由若干民族集團彙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稱為華夏,像滾雪球一般地越滾越大,把周圍的異族吸收進入了這個核心。他擁有黃河和長江中下游的東亞平原之後,被其他民族稱為漢族。漢族繼續不斷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壯大,而且滲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區,構成起著凝聚和聯繫關係作用的網絡,奠定了以這個疆域內許多民族聯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的基礎,成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經過民族自覺而成為中華民族。史式认为中華民族是用來指代由古至今主體曾經在中國,在現代可理解為大中華地區,長期居留且有較深層次的相互交流、融合甚至同化的一批族群的統稱。 若以公民身份國族定義中华民族,則該詞包含由中華民國憲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所有國境內的各民族,為中國人的國族。亦有學者認為「中華民族」作為中國民族國家的稱謂,乃為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族、與國家三種認同的合為一體。例如芮逸夫曾詮釋孫中山之說,將中華國族、中華民族和中華國家三個稱謂,說是「三位一體」。 學者吳國光認為,在中華民族主義思潮底下,中華民族被簡約只有為漢民族,因此中華民族主義實為漢民族主義。 民族文化的分歧或融合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強調其中華文化的正統性,并包含了自行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多元文化影響下形成的多民族文化總合。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則是一個例子,由蔣中正發起以對抗毛澤東發起的文化大革命。 1949年後中華民國政權遷移至台灣,台灣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原有的中華文化,保護中華文化免於受文革破壞,於1966年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分庭抗禮,主要以倫理道德與儒家思想之精華來宏揚中華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年來開始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其民族政策將中華文化定義為境內56民族文化總匯,主張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治下各民族都有發展自己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中國境內至少有30種以上民族文字,包含漢字與民族文字滿文、藏文等,皆並為中華文化的遺產寶庫。 形成觀念 史學家黃興濤認為,中華民族作為中國人整體的身份認同標誌,在中華民族觀念上,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雖存有分歧,但在「九一八事變」與「抗戰爆發」之後,當時社會皆廣泛使用和認同中華民族這一整體性稱謂,爭戰雙方又完全一致在這凝聚符號一點上有共通性。他認為這表明了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命運和目標,以便與共同的民族敵人戰鬥到底。尤其是國共合作宣言等一系列震動全國、激動人心的政治文件中有關中華民族概念的共同使用和民族整體性的強調,對於現代中華民族觀念認同所產生重大影響。亦可看出在抗日之前的內戰,正是在「中華民族」這面旗幟下停止內戰而再度合作了起來,並被視為國家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某種象徵,亦促進了現實的民族融合。《中共中央為國共關係問題致蔣介石電》描述:「中外人士皆認此為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之主要根據;此不僅為兩黨同志之光榮,抑且顯示中華民族之偉大。因此,凡關心中華民族命運者,無不企盼國共兩黨之鞏固的與長期的合作。」 中華民族、海外華人與雙重國籍 由於海外華人常擁有中國之外的國籍,因不同的國籍法則有不同的國籍及僑務政策,而為維護海外華僑華人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有人主張採取允許雙重國籍的政策,如中華民國政府的作法。1956年東南亞華人的雙重國籍問題,使周恩來明確採取單一國籍的政策,以避免東南亞諸國對對華僑華人政治忠誠度的疑慮。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僑委會曾宣示,「Overseas Chinese」是英文中的專有名詞,指「認同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的人」,僑委會號召對中華民族與文化的認同,並期望華僑教育能保存中華民族文化優良傳統。 界定 中國未清楚以法律明定“中華民族”包括或排除的民族列表,行政上的「中國民族列表」是否等同於「中華民族」的民族學劃分和族裔政治認同是富含政治及文化分岐的議題。 清朝 梁啟超 梁啟超為晚清君主立憲的改革派人士代表,反對鼓吹推翻清朝建立共和的革命黨政治主張,主張將清朝疆域境內各民族視為一個整體來拯救的「國族主義」。 梁啟超將革命黨政治主張描述成對立的「小民族主義」,認為「小民族主義」鼓吹漢族獨立建國,從清朝的統治中獨立復興單一民族。 楊度 同為晚清著名立憲派代表的楊度,主張「漢」只是「劉家天子時代之朝號」,應採「中華」為「文化之族名」以反對「漢族」血統說。因此楊度也成為了中華民族一詞的早期使用者,但其強調以中國自古以來以「文化較高、人數較多」的歷史文化定義和梁啟超的政治文化定義有所不同。楊度提倡中華民族為中華文化之族名,將中國全體人民盡成為中華民族。 楊度在1907年發表〈金鐵主義說〉一文,對「中華民族」的含義做出進一步闡發。楊度超越民族的血統意識,認為「中華民族」與其說是一個種族融合體,不如看成是一個文化共同體。文化的一體性、凝聚性和不可分割性,造就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美籍华文作家,曾任独立中文笔会副会长的余杰表示,楊度的解釋堵住了梁啟超的漏洞:如果從現代西方人類學、民族學的角度衡量,中華民族差不多是一個子虛烏有、無法成立的假說,連「想像的共同體」都算不上。楊度從文化角度來定義民族,打破了生物學和生理意義上的藩籬,創造出一個極具彈性的「文化疆域」。但楊度的解釋,又引发了美國學者白魯恂(Lucian Pye)的批評:「中國只是一個文化,卻偽裝成一個國家。」 章太炎 晚清著名保守派代表的章太炎則以其特殊的宗教和民族主義來定義「中華民國」的新漢族道德價值,俾「建漢名以為族,而邦國之義斯在;建華名以為國,而種族之義亦在」,章太炎以中國之歷史文化與種族之特殊環境所界定之「中國性」(Chineseness)上,並非狹隘地建立在生物學之種族群體之概念,以佛教思想來詮釋斯賓塞之理論來進行種族革命(民族光復)。 旗人主張 烏澤聲:「凡居於我中國之土地,為我中國之國民者,無論蒙、藏、回、苗,亦莫不然。我有同一之利害,即亦不可放棄救國之責任也」; 穆都哩:「蓋民族之成,國民之合,其絕大之原因,全由於外部之壓迫及利害之均等,而他種之原因,則一緣於居於同一之土地,一緣於相安於一政治之下。至於言語、風俗習慣,雖為成立民族及國民之要素,然有時不以此而亦能判定其為某國之國民。若專以風俗、言語等而定民族之異同,則英人與美人之問題,必難解決矣。雖然,中國之人民皆同民族而異種族之國民也,言語、風俗間有不同之點,有時而同化也。故同化者,亦造就新民族之一要素。以滿漢兩方面而言,則已混同而不可復分,推之及於蒙回藏,則其大多數雖未收同化之效,而其近於內地之人民,則其言語風俗已一於內地之人民。雖欲使其不同已不可得矣。再加之以經營,施之以教育,則數年以後可用者將不遑計。不然,委之於不顯,或奴隸視之,則三年之後,其地必非我有」。 中華民國 孫中山與中國國民黨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說」:「今日中華民國成立,漢滿蒙回藏,五族合為一體」。之後孫中山在中華革命黨正式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以後,雖曾主張重提民族主義並揚棄五族的說法將中國境內所有民族融化為一個中華民族的「民族融合」的說法,並修改五族共和說法為要求藏蒙回滿等族人民盡皆一起漢化,與漢人一起自決為大民族國家1924年,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中表示,藏回蒙滿等外來民族人口乃是少數,而就大多數來說,中國人皆為漢人,完全是一個民族。孫中山於民族主義第六講中提到的「結成了國族團體」。 中華民族被孫中山使用在其政治主張中,其概念隨著時間的演變不斷擴大,並最終稱演變成了建立在文化認同基礎上的國族團體。中華民族概念的形成,即是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的形成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先有了中國民族主義,然後才有中華民族概念之形成。中國傳統的民族主義思想,主流上是以文化認同居於首位,但主權中國建立後,國家已是一個亟需建構的政治概念,也使得國家認同不得不被提升到所有認同之首位,因此,孫中山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了凝聚國家認同基礎,就是將血統種族認同包融於文化認同之中,在中國境內藉由文化認同先凝結成一中華民族,並以中華民族做為國家認同的基礎。 辛亥革命後,五族共和的思想擴大中華民族的涵義,進而清朝境內的其它民族,而漢族則為中華民族的基幹和主體,中華民國國旗也從十八星旗改為五色旗。五族共和的思想孫中山於三民主義中提倡將漢、滿、蒙、回、藏五族歸成一個中華民族,其根本意蘊是要以漢族爲主體融合同化中國境內其它少數民族,形成一個統一的中華民族。 中華民國憲法的民族界定 孫中山之中華民族思想的三民主義最終於1946年,被「制憲國民大會」列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規範了中華民國的憲政基礎,且中華民國憲法之第五條:「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與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更是彰顯了孫中山在其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思想。 中華民國各民族與族群、國民及少數民族的認定反映了時代變化,解嚴前以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的中華民族,到解嚴後以國家認同為主的方式來取代民族認同。 中華民國對中華民族界定的觀點 中華民族目前在台灣為政治用語,如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於民族掃墓節舉辦遙祭黃帝陵典禮儀式,內政部新聞稿以「中華民族遠祖黃帝」一詞來以形容黃帝「為我中華民族樹立民族觀念與國家形式,也為我國創造深厚文化,可說是我中華民族之始祖。」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吳秉叡事後對行政院提出「應否廢止中樞祭黃帝陵典」的質詢。 關於民族界定方面,中華民國政府的原住民與蒙藏相關內閣部會多位官員都曾公開表態該民族不是「中國人」或「炎黃子孫」,但並未直接提及與「中華民族」的關係。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台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台灣南島語族人,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孫大川於2012年在立法院表态称他不认为自己是「炎黃子孫」,蒙藏委員會蒙事處長海中雄也表示他和蒙古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都不是「中國人」或「炎黃子孫」,而是「蒙古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期的主要社會主義詞彙為「中國人民」和「各民族」,而自從毛澤東於1976過世後,「中華民族」一詞才漸漸地取代「中國人民」和「各民族」的說法。這從較中性的居住在中國的「人民」或社會主義革命的「群眾」轉換成較具種族性的「民族」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變動的文化認同政治。 在法律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憲法與民族政策目前仍主張中國民族為56個民族,並進行民族識別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定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 然而在「單一中華民族」與「各民族」的相關民族政策上,關於相關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是一個學術理論熱點」。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的中央級綜合性報紙《中國民族報》及相關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學術及文化討論,在2000年以來有要求在法律及政策上確立中華民族的「國族」地位。 | 晚清著名保守派代表的章太炎則以其特殊的宗教和民族主義來定義「中華民國」的新漢族道德價值,俾「建漢名以為族,而邦國之義斯在;建華名以為國,而種族之義亦在」,章太炎以中國之歷史文化與種族之特殊環境所界定之「中國性」(Chineseness)上,並非狹隘地建立在生物學之種族群體之概念,以佛教思想來詮釋斯賓塞之理論來進行種族革命(民族光復)。 旗人主張 烏澤聲:「凡居於我中國之土地,為我中國之國民者,無論蒙、藏、回、苗,亦莫不然。我有同一之利害,即亦不可放棄救國之責任也」; 穆都哩:「蓋民族之成,國民之合,其絕大之原因,全由於外部之壓迫及利害之均等,而他種之原因,則一緣於居於同一之土地,一緣於相安於一政治之下。至於言語、風俗習慣,雖為成立民族及國民之要素,然有時不以此而亦能判定其為某國之國民。若專以風俗、言語等而定民族之異同,則英人與美人之問題,必難解決矣。雖然,中國之人民皆同民族而異種族之國民也,言語、風俗間有不同之點,有時而同化也。故同化者,亦造就新民族之一要素。以滿漢兩方面而言,則已混同而不可復分,推之及於蒙回藏,則其大多數雖未收同化之效,而其近於內地之人民,則其言語風俗已一於內地之人民。雖欲使其不同已不可得矣。再加之以經營,施之以教育,則數年以後可用者將不遑計。不然,委之於不顯,或奴隸視之,則三年之後,其地必非我有」。 中華民國 孫中山與中國國民黨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說」:「今日中華民國成立,漢滿蒙回藏,五族合為一體」。之後孫中山在中華革命黨正式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以後,雖曾主張重提民族主義並揚棄五族的說法將中國境內所有民族融化為一個中華民族的「民族融合」的說法,並修改五族共和說法為要求藏蒙回滿等族人民盡皆一起漢化,與漢人一起自決為大民族國家1924年,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中表示,藏回蒙滿等外來民族人口乃是少數,而就大多數來說,中國人皆為漢人,完全是一個民族。孫中山於民族主義第六講中提到的「結成了國族團體」。 中華民族被孫中山使用在其政治主張中,其概念隨著時間的演變不斷擴大,並最終稱演變成了建立在文化認同基礎上的國族團體。中華民族概念的形成,即是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的形成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先有了中國民族主義,然後才有中華民族概念之形成。中國傳統的民族主義思想,主流上是以文化認同居於首位,但主權中國建立後,國家已是一個亟需建構的政治概念,也使得國家認同不得不被提升到所有認同之首位,因此,孫中山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了凝聚國家認同基礎,就是將血統種族認同包融於文化認同之中,在中國境內藉由文化認同先凝結成一中華民族,並以中華民族做為國家認同的基礎。 辛亥革命後,五族共和的思想擴大中華民族的涵義,進而清朝境內的其它民族,而漢族則為中華民族的基幹和主體,中華民國國旗也從十八星旗改為五色旗。五族共和的思想孫中山於三民主義中提倡將漢、滿、蒙、回、藏五族歸成一個中華民族,其根本意蘊是要以漢族爲主體融合同化中國境內其它少數民族,形成一個統一的中華民族。 中華民國憲法的民族界定 孫中山之中華民族思想的三民主義最終於1946年,被「制憲國民大會」列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規範了中華民國的憲政基礎,且中華民國憲法之第五條:「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與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更是彰顯了孫中山在其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思想。 中華民國各民族與族群、國民及少數民族的認定反映了時代變化,解嚴前以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的中華民族,到解嚴後以國家認同為主的方式來取代民族認同。 中華民國對中華民族界定的觀點 中華民族目前在台灣為政治用語,如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於民族掃墓節舉辦遙祭黃帝陵典禮儀式,內政部新聞稿以「中華民族遠祖黃帝」一詞來以形容黃帝「為我中華民族樹立民族觀念與國家形式,也為我國創造深厚文化,可說是我中華民族之始祖。」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吳秉叡事後對行政院提出「應否廢止中樞祭黃帝陵典」的質詢。 關於民族界定方面,中華民國政府的原住民與蒙藏相關內閣部會多位官員都曾公開表態該民族不是「中國人」或「炎黃子孫」,但並未直接提及與「中華民族」的關係。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台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台灣南島語族人,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孫大川於2012年在立法院表态称他不认为自己是「炎黃子孫」,蒙藏委員會蒙事處長海中雄也表示他和蒙古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都不是「中國人」或「炎黃子孫」,而是「蒙古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期的主要社會主義詞彙為「中國人民」和「各民族」,而自從毛澤東於1976過世後,「中華民族」一詞才漸漸地取代「中國人民」和「各民族」的說法。這從較中性的居住在中國的「人民」或社會主義革命的「群眾」轉換成較具種族性的「民族」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變動的文化認同政治。 在法律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憲法與民族政策目前仍主張中國民族為56個民族,並進行民族識別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定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 然而在「單一中華民族」與「各民族」的相關民族政策上,關於相關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是一個學術理論熱點」。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的中央級綜合性報紙《中國民族報》及相關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學術及文化討論,在2000年以來有要求在法律及政策上確立中華民族的「國族」地位。 學者胡鞍钢、胡联合与马戎推动了使用「第二代民族政策」取代「第一代民族政策」的訴求, 旨在「淡化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效仿美国的民族大熔炉模式」,要求「政治上推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的向每个民族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济上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推进各族公民混居杂居」及「文化上坚决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对每个民族进行文化改造,强制推行普通话,防止宗教极端主义」。 BBC刊出一篇由政治學者劉軍寧所撰寫的文章,指現時中國的民族制度是根據當初列寧、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觀,但這種民族劃分的制度非旦沒有解決預期的問題,相反國內的民族問題反而呈現出加速惡化的態勢。他認為在各族群之間實行差別待遇。不僅造成了族群之間的鴻溝,而且還區分出多數民族與少數民族的差異、敵意與對立,並最終從摩擦走向衝突,兩邊不討好。認為應取消民族身份的劃分,建立國族的身分概念,實行人人平等,才是長治久安的基礎。 五族共和民族大同 中華民國建立以後,黃興、劉揆等革命黨成員於1912年3月19日創立了“中華民國民族大同會”,此會重要發起人亦包含了少數民族成員(如:滿族恆鈞等)。因為清朝末年的立憲運動的恆鈞等人從事「大同報」社活動。辛亥革命後,百廢待興,當時的孫中山於同年4月初批准該會立案,除了贊同之外,在民國初年政府財政極為拮据情況下還提撥經費支援。同時一些地方官員也發佈《化除種族見解之文告》與政策以配合政府實行大同主義。某些革命黨人士甚至主張禁止鼓吹排滿、有違五族共和宗旨的書籍可見當時促進各民族間平等共處的社會需求,當時諸多社會組織大為提倡以「五族共和」為目標,並以民族平等融和為宗旨。眾多組織中較為特別的是於1912年5月12日在北京成立由袁世凱下令組成的「五族國民合進會」,不僅是因為由最高首長授意,其成員也是真正由五大民族重要人士所組成,而且該會在《申報》上分析了血統、宗教和地域以論說來證實五族共同起源、共同祖先的歷史。 參見 炎黃子孫 唐人 华人 中國人 五族共和 民族主義 公民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中華思想 中国民族主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 註釋 |
1689年英國在光榮革命後加入同盟,奧格斯堡同盟改稱「大同盟」,此時與法國發生激烈的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又稱「九年戰爭」),雖未能戰勝法國陸軍,但一定程度上維持住歐洲的勢力均衡。1701年因為西班牙繼承問題,「大同盟」重新組成,與法國和西班牙發生更激烈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年)。 這次參加大同盟的國家比1686年的同盟要少了許多,瑞典和薩克森因為在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中拼死對打,沒有參加大同盟;巴伐利亞因為在1699年和奧地利皇帝鬧翻,反而成為法國的盟軍;薩伏依和葡萄牙在1700-1702年底,原本也是法國的盟友,但是因為法國與西班牙的海軍在1702年10月的維哥灣海戰中,被英荷海軍挫敗,所以高度依賴海貿的薩、葡二國,就在1703年先後倒戈加入大同盟,這使得戰局逐漸有利於反法同盟,但法軍於1712年的德南戰役後成功扭轉局勢,取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 1713-1714年中,隨著烏得勒支和約等條約的簽訂,路易十四勝利但退還大部分在戰爭中佔領的領地,同時將西班牙帝國的歐洲領土分割,腓力五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因此結束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大同盟也在1714年最終解散,總計從1686-1714年中,大同盟一共維持約24年的時間。 欧洲外交史 17世纪欧洲政治 18世纪欧洲政治 1686年建立 大同盟戰爭 1686年國際關係 | 1713-1714年中,隨著烏得勒支和約等條約的簽訂,路易十四勝利但退還大部分在戰爭中佔領的領地,同時將西班牙帝國的歐洲領土分割,腓力五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因此結束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大同盟也在1714年最終解散,總計從1686-1714年中,大同盟一共維持約24年的時間。 欧洲外交史 17世纪欧洲政治 18世纪欧洲政治 1686年建立 大同盟戰爭 1686年國際關係 奥格斯堡历史 |
民族學(,源自,意指“族群”)是人類學的分支。本學科比較與分析人類的族群、種族與(或)國家群體之間的起源、分布、技術、宗教、語言與社會結構。 科學上的學科 相較於民族誌——透過直接接觸單一群體的文化,對其進行研究,民族學採用民族誌研究者曾撰述的內容,並比較與對比不同的文化。民族學此名稱由亞當·寇拉(Adam Franz Kollár)所創,1783年他於維也納出版《匈牙利帝國歷史與憲法的舒適設施》("Amenities of the History and Constitutional Law of the Kingdom of Hungary.", Historiae ivrisqve pvblici Regni Vngariae amoenitates)一書中,使用與界定這個術語 。寇拉對於語言學與文化多樣性的興趣是由幾個源頭所觸發的,包括他的家鄉多語言的匈牙利王國,他在該帝國的斯洛伐克人地區的淵源,而且藉由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更遙遠的巴爾幹半島逐漸撤退之後所萌生的一些轉變。 發展 民族學的目標,包括人類歷史的重建、文化不變成分的陳述(例如所謂的亂倫禁忌與文化變遷),以及關於「人類本質」的歸納論述(自從19世紀以來,這受到許多哲學家的批評,例如黑格爾、馬克斯、結構主義等)。世界民族學某些部份,是沿著一些獨立的調查與教育學說的路徑而發展的,隨著文化人類學逐漸成為優勢學科(特別是在美國),以及社會人類學在英國的發展。在民族學、文化人類學與社會人類學這三個術語之間的區別變得越來越模糊。自從18世紀晚期,民族學已被認定為一門學術領域,特別是在歐洲,而且有時被認定為任何對於人類群體的比較研究。 15世紀,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對於異族的新興趣方面,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他者往往被當成野蠻人,他們有的被視為殘忍的野蠻人,有的被視為「高貴的野蠻人」。因此,文明以一種二元論方式對立於野蠻,這種古典對立構成了更普遍由人們所共有的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民族學的進展,例如李維史陀的結構人類學,引發對於某些直線發展概念的批評,或批評「有歷史的社會」與「沒有歷史的社會」間的虛假對立,這種對立過度依賴於一套將歷史視為由累積性的成長所構成的,這是一種有侷限的歷史觀。 李維史陀經常將蒙田探討食人風俗的文章,視為一篇民族學早期例子。李維史陀透過一套結構主義方法,目標在於探索人類社會中普遍的不變成分,他相信其中最主要的是亂倫禁忌。然而,這種文化普遍性的主張,已由十九與二十世紀的許多社會思想家所批評,包括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尼采、米歇爾·傅柯、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與吉爾·德勒茲等人。 參考 引用文獻 參考書目 Johann Georg Adam Forster Voyage round the World in His Britannic Majesty’s Sloop, Resolution, Commanded by Capt. James Cook, during the Years 1772, 3, 4, and 5 (2 vols), London (1777) Claude Lévi-Strauss, The Elementary Structurs of Kinship, (1949), , Structural Anthropology''' (1958) Mauss, Marcel, originally published as | don. Forme et raison de l'échange dans les sociétés archaïques in 1925, this classic text on gift economy appears in the English edition as The Gift: The Form and Reason for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 David Maybury-Lewis, Akwe-Shavante society. (1967) , The Politics of Ethnicity: Indigenous Peoples in Latin American States (2003) . Pierre Clastres, Society Against the State (1974), Mihai Pop, Glauco Sanga Problemi generali dell'etnologia europea'' La Ricerca Folklorica, |
能成為行星的天體有8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行星這個名詞,首次將冥王星排除在大行星外,並將冥王星、穀神星和鬩神星組成新的分類:矮行星。矮行星不需要將鄰近軌道附近的小天體清除掉,其他可能成為矮行星的天體還有塞德娜、厄耳枯斯、和創神星。從第一次發現的1930年直至2006年,冥王星被當成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但是在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許多與冥王星大小相似的天體在太陽系內陸續被發現,特別是鬩神星更明確的被指出比冥王星大。 環繞太陽運轉的其他天體都屬於太陽系小天體。 衛星(如月球之類的天體),由於不是環繞太陽而是環繞行星、矮行星或太陽系小天體,所以不屬於太陽系小天體。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以天文單位(AU)來測量距離。1AU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49,597,871公里(92,955,807英里)。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39AU,木星則約是5.2AU。最常用在測量恆星距離的長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大約相當於63,240天文單位。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公轉週期為周期變化著,最靠近太陽的位置稱為近日點,距離最遠的位置稱為遠日點。 有時會将太陽系非正式地分成幾個不同的區域:“內太陽系”,包括四顆類地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帶;其餘的是“外太陽系”,包含小行星帶之外所有的天體。其它的定義還有海王星以外的區域,而將四顆大型行星稱為“中間帶”。 發現和探測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人类都没有认识或理解到太阳系的概念。直到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时代,大多数人仍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处于宇宙的中心,与那些穿过天空的物体是截然不同的。古希腊的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曾经推测了日心说体系,但是,直到尼古拉·哥白尼才提出了第一个日心说宇宙的数学模型。到了17世纪,伽利略·伽利莱、约翰内斯·开普勒和艾萨克·牛顿拓展了人们对物理学的理解,人们开始普遍接受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观念,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望远镜的发明,使人们发现了更多的行星和卫星。望远镜改进和无人航天器的应用,使人们得以对其他行星的地质现象进行研究,比如山、坑穴等,另外还可以气象现象进行观察,比如云、沙尘暴和冰帽等。 望遠鏡的觀測 太陽系的第一次探測是由望遠鏡開啟的,始於天文學家首度開始繪製這些因光度暗淡而肉眼看不見的天體之際。 伽利略是第一位發現太陽系天體細節的天文學家。他發現月球的火山口,太陽的表面有黑子,木星有4顆衛星環繞著。惠更斯追隨著伽利略的發現,發現土星的衛星泰坦和土星環的形狀。後繼的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發現了4顆土星的衛星,還有土星環的卡西尼縫、木星的大紅斑。 愛德蒙·哈雷认识到在1705年出現的彗星,實際上是每隔75-76年就會重複出現的一顆彗星,現在稱為哈雷彗星。這是除了行星之外的天體會圍繞太陽公轉的第一個證據。 1781年,威廉·赫歇耳在觀察一顆它認為的新彗星時,戒慎恐懼的宣布在金牛座發現了彗星。事實上,它的軌道顯示是一顆行星,天王星,這是第一顆被發現的行星。 1801年,朱塞普·皮亞齊發現穀神星,這是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一個小世界,而一開始他被當成一顆行星。然而,接踵而來的發現使在這個區域內的小天體多達數以萬計,導致他們被重新歸類為小行星。 到了1846年,天王星軌道的誤差導致許多人懷疑是不是有另一顆大行星在遠處對它施力。埃班·勒维耶的計算最終導致了海王星的發現。在1859年,因為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有一些牛顿力学无法解释的微小运动(「水星近日點進動」),因而有人假設有一顆水內行星祝融星(中文常译为“火神星”)存在;但这一运动最终被证明可以用广义相对论来解释,但某些天文学家仍未放弃对“水内行星”的探寻。 為解釋外行星軌道明顯的偏差,帕西瓦尔·罗威尔認為在其外必然還有一顆行星存在,並稱之為X行星。在他過世後,他的羅威爾天文台繼續搜尋的工作,終於在1930年由汤博發現了冥王星。但是,冥王星是如此的小,實在不足以影響行星的軌道,因此它的發現純屬巧合。就像穀神星,他最初也被當作行星,但是在鄰近的區域內發現了許多大小相近的天體,因此在2006年冥王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分類為矮行星。 在1992年,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大衛·朱維特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珍妮·劉發現1992 QB1,被證明是一個冰冷的、類似小行星帶的新族群,也就是現在所知的柯伊伯带,冥王星和凱倫都只是其中的成員。 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和大衛·拉比諾維茨在2005年宣布發現的鬩神星是比冥王星大的離散盤上天體,是在海王星之後繞行太陽的最大天體。 太空船的觀測 自從进入太空時代,許多的探測都是各國的太空機構所組織和執行的無人太空船探測任務。 太陽系內所有的行星都已經被由地球發射的太空船探訪,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各種研究。雖然都是無人的任務,人類還是能觀看到所有行星表面近距離的照片,在有登陸艇的情況下,還進行了對土壤和大氣的一些實驗。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造天體是前蘇聯在1957年發射的史潑尼克一號,成功的環繞地球一年之久。美國在1959年發射的探險家6號,是第一個從太空中送回影像的人造衛星。 第一個成功的飛越過太陽系內其他天體的是月球1號,在1959年飛越了月球。最初是打算撞擊月球的,但卻錯過了目標成為第一個環繞太陽的人造物體。水手2號是第一個環繞其他行星的人造物體,在1962年繞行金星。第一顆成功環繞火星的是1964年的水手4號。直到1974年才有水手10號前往水星。 探測外行星的第一艘太空船是先鋒10號,在1973年飛越木星。在1979年,先驱者11号成為第一艘拜訪土星的太空船。航海家計畫在1977年先後發射了兩艘太空船進行外行星的大巡航,在1979年探訪了木星,1980和1981年先後訪視了土星。航海家2號繼續在1986年接近天王星和在1989年接近海王星。航海家太空船已經遠離海王星軌道外,在發現和研究終端震波、日鞘和日球層頂的路徑上繼續前進。依據NASA的資料,兩艘航海家太空船已經在距離太陽大約93天文單位處接觸到終端震波。 還沒有太空船曾經造訪過柯伊伯带天體。而在2006年1月19日發射的新視野號將成為第一艘探測這個區域的人造太空船。這艘無人太空船預計在2015年飛越冥王星。如果这被證明是可行的,任務將會擴大以繼續觀察一些柯伊伯带的其他天體。 在1966年,月球成為除了地球之外第一個有人造衛星繞行的太陽系天體(月球10號),然後是火星在1971年(水手9號),金星在1975年(金星9號),木星在1995年(伽利略號,也在1991年首先飛掠過小Gaspra),愛神星在2000年(會合-舒梅克號),和土星在2004年(卡西尼號-惠更斯號)。信使號太空船在2011年3月18日開始第一次繞行水星的軌道;同一時間,黎明號太空船將設定軌道在2011年環繞灶神星,並在2015年探索穀神星。 第一個在太陽系其它天體登陸的计划是前蘇聯在1959年登陸月球的月球2號。從此以後,抵達越來越遙遠的行星,在1966年計畫登陸或撞擊金星(金星3號),1971年到火星(火星3號),但直到1976年才有維京1號成功登陸火星,2001年登陸愛神星(會合-舒梅克號),和2005年登陸土星的衛星泰坦(惠更斯)。伽利略太空船也在1995年拋下一個探測器進入木星的大氣層;由於木星沒有固體的表面,這個探測器在下降的過程中被逐漸增高的溫度和壓力摧毀掉。 載人探測 載人的探測目前仍被限制在鄰近地球的環境內。第一個進入太空(以超過100公里的高度來定義)的人是前蘇聯的太空人尤里·加加林,於1961年4月12日搭乘東方一號升空。第一個在地球之外的天體上漫步的是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它是在1969年7月21日的阿波羅11號任務中,於月球上完成的。美國的太空梭是能夠重覆使用的太空船,前蘇聯也曾經開發太空梭並已完成一次的無人太空梭升空任務,蘇聯瓦解後,俄羅斯無力繼續維護任其荒廢。第一個空間站是前蘇聯的禮炮1號。在2004年,太空船1號成為在私人的基金資助下第一個進入次軌道的太空船。同年,美国總統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太空探測的远景规划:替換老舊的太空梭、重返月球、甚至載人前往火星,但這計畫在幾年後遭到終止。 構造和成分 太阳系中最主要的成员是太阳,它是一颗G2主序星,占据了太阳系所有已知质量的99.86%,太阳系内的天体在太阳引力的约束下运动。剩余的质量中,有99%的质量由太阳系的4颗大天体,即巨行星组成,而木星和土星又合占了其中的90%以上。太阳系中其余的天体(包括4颗类地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总质量还不到太阳系的0.002%。 環繞太陽運轉的大天體都躺在地球軌道平面,稱為黃道附近的平面。行星都非常靠近黃道,而彗星案古柏帶天體通常都有明顯的傾斜角度。所有的行星和大多數的太陽系其它天體都以相同的方向繞著太陽轉動(從地球的北極鳥瞰是逆時針方向),但也有逆向的,像是哈雷彗星。 太阳系内已探测到的区域总体上分为:太阳、小行星带以内的四颗较小的行星和柯伊伯带环绕的四颗巨行星。天文学家有时会非正式的将这些结构分成不同的区域。内太阳系包括四颗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外太阳系在小行星带以外的区域,包括了四颗巨行星。自从柯伊伯带被发现以后,人们认为太阳系的最外层空间和海王星外侧附近的区域显著不同。 在太陽系的天體多數都有它們自己的次系統,環繞行星的天體稱為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水星大),並且4顆巨行星都有由極小的微粒構成極薄的行星環一起圍繞著。多數天然的大衛星是同步轉動,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它的母體。 克卜勒定律描述天體公轉太陽的軌道。根據克卜勒定律,天體沿著各自的橢圓軌道公轉太陽,而太陽位在其中的一個焦點上。越靠近太陽的天體(半長軸越短),因為受到較大的太陽引力,運行的軌道速度也就越快。在一個橢圓軌道上,天體與太陽的距離會隨著公轉的年(週期)不斷的變化。它在軌道上最接近太陽的位置稱為它的近日點,距離太陽最遠的位置稱為遠日點。行星的軌道接近圓形,但許多彗星、小行星和古柏帶天體運行在極度橢圓的軌道。這些天體的位置可以使用數值模擬來預測。 雖然太陽主宰著太陽系的質量,但它只佔有2%的角動量。行星,以木星為主,以它們的質量佔有其餘絕大部分的角動量,還有距離太陽遙遠的彗星,對角動量可能也有重大的貢獻。 太陽,幾乎囊括太陽系中所有的物質,大約98%是由氫和氦組成。木星和土星,幾乎擁有其餘的全部質量,主要的組成成分也是氫和氦。太陽系組成的其他成分,受到熱和光壓的影響,成梯度的存在太陽系,越靠近太陽的是熔點越高的元素,離太陽越遠的距離,組成物質的熔點也越低。揮發性物質能夠在外太陽系凝聚的邊界稱為凍結線,大約在距離太陽5AU之處。 內太陽系的天體大多數的成分是岩石,高熔點的化合物,如矽酸鹽、鐵或鎳,幾乎都是在原行星雲的條件下就凝聚成固體的物質。木星和土星的主要成分是氣體,具有極低的熔點和高蒸氣壓,像是氫、氦和氖,它們在星雲階段都是氣體的狀態。冰,像是水、甲烷、氨和二氧化碳,熔點都在數百K,它們可以以冰、液體或氣體存在太陽系不同的位置,而在星雲階段它們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氣體狀態。巨行星的衛星和天王星與海王星(所謂的冰巨星)以及海王星軌道外眾多的小天體,主要的成分是冰冷的物質;這些氣體和冰統稱為揮發物。 距離和尺度 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被定義為 ,也就是1單位。作為對比,太陽的半徑是。因此,太陽的體積只佔地球軌道半徑這個球體積的0.00001%(10−5 %),而地球的體積又大約只是太陽的百萬分一(10−6)。木星,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半徑是,而距離最遠的行星,海王星與太陽的距離是。 有少數的例外,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或環帶,軌道與軌道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從一個軌道到下一個軌道間的間隔,就越大。例如,金星到太陽的距離比水星遠0.33AU,而土星到太陽的距離比木星遠4.3AU,海王星又比天王星要遠10.5AU。有些方程(例如提丢斯-波得定则)企圖建立與確定這些軌道之間的關聯性,但沒有可以被接受的理論。在這一章節開頭的影像顯示了在不同尺度上的太陽系各種組成的軌道。 一些太陽系模型試圖傳達涉及人類關係的相對尺度。有些規模很小(可能是機械的 -稱為太陽系儀)-而有些會擴展而跨越城市或區域。尺度最大的模型,瑞典太陽系模型,使用位於斯德哥爾摩110米(361英尺)的愛立信球形體育館作為太陽的替代物,接下來的規模是距離40公里(25英里)的阿蘭達國際機場一個 7.5米(25英尺)的球;目前已知最遠的天體塞德娜,是在912公里(567英里)遠的一個10公分(4英吋)的小球。 如果,太陽至海王星的距離是100米的尺度,那麼太陽只是一個直徑大約3公分的小球(大約高爾夫球直徑的三分之二),所有巨行星的尺度都將小於3毫米,而地球和其他類地行星的直徑在這種規模下會比一隻跳蚤(0.3毫米)還要小得多。 形成和演化 太陽系形成於45億6,800萬年前的大型分子雲的引力坍塌區域中。這個初始的元氣可能有數光年大,並且誕生好幾顆恆星。由於是典型的分子雲,其成分主要是氫與一些氦,還有前幾代恆星融合的少量重元素。當這個區域將形成太陽系前,被稱為前太陽星雲,坍縮時因為角動量守恆,使它轉動得越來越快。中心,集中了大部分的質量,成為比周圍環繞的盤面越來越熱的區域。收縮的星雲越轉越快,它開始變得扁平,成為原行星盤,直徑大約200AU,在中心是高溫、高密度的原恆星。行星經由盤中的吸積形成,在塵埃和氣體的引力相互吸引下,逐漸凝聚形成越來越大的天體。在太陽系的早期可能有數以百計的原行星,但因合併或摧毀,留下行星、矮行星和殘餘物構成的小天體。 硅酸盐和金属的熔点很高,只有它们能在内太阳系的温度下保持固体形态,这些物质最终组成了岩态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由于金属成分在原始太阳星云中只占据了一小部分,类地行星都没有发展得很大。冻结线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位置,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形成于冻结线的外侧,这里的温度很低,挥发物质能以固态形式存在。这一区域的冰比组成类地行星的金属和硅酸盐更多,所以该区域的行星发育得很大,可以捕获大量的氢和氦,它们是太阳系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太阳系中余下的那些不可能组成行星的物质聚集在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区域。尼斯模型解释了这些区域的形成原理,以及外侧的行星可能在形成后又受到各种复杂引力的作用才到了它们今天的位置。 最初的五千万年内,在原恒星中心处,氢的密度和压力都大得足以发生热核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氢的温度、反应速率、压力和密度都一直在增加,直到流体的热压力与引力相抵消,达到静力平衡状态。到此,太阳就成了一颗主序星。太阳的主序星阶段从开始到结束约有100亿年,而其他的所有阶段,包括残骸生命期等总共只有20亿年。从太阳出发的太阳风形成了日球层,并将残余的气体和尘埃从原行星盘吹入星际空间,阻碍了行星的发育。此后,太阳越来越亮,主序星早期的亮度只有现在的70%。 太阳将基本保持现在的状态,直到五十亿年后,位于太阳中心的氢完全转化为了氦。这也标志着太阳主序星阶段结束了。这时,太阳的核心开始崩塌,其输出的能量比现在更大。太阳最外层的直径将扩张到目前的260倍左右,太阳成了一颗红巨星。由于表面积的急剧扩张,太阳表面的温度将比主序星阶段低很多(最低大约为2,600K)。不断扩大的太阳将会使水星蒸发掉,并且使得地球的环境不再适合居住。最终,太阳核心的温度高得足以使氦发生聚变,太阳在燃烧氢的时候会有小部分的时间来燃烧氦。太阳的质量还不足以使得比氢氦更重的元素发生聚变反应,太阳核心的反应将会变弱。太阳外层物质会散逸到太空,剩下的部分形成了白矮星,它的密度特别大,质量约为太阳的一半,但体积和地球差不多。散逸出去的外层物质形成了所谓的行星状星云,将一些组成太阳的物质返还给星际空间,但这时其中会包含像碳之类的重元素。 太陽 太陽是太陽系內的恆星,和系統中目前質量最大(332,900地球質量)的原件。在核心產生足夠高的溫度和壓力,以維持氫合成 氦的核融合反應,使它成為一顆主序星。這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主要是輻射至空間的電磁波,輻射的峰值在可見光的波段。 太陽是一顆G2型主序星。越熱的主序星越明亮,太陽的溫度介於炙手可熱的恆星和最冷的恆星之間。比太陽更熱和更亮的恆星很罕見,在銀河系中85%的恆星都是比太陽暗淡且低溫的紅矮星。 太陽是第一族恆星;比第二族恆星擁有更高豐度比氦重的元素(在天文用語是金屬)。比氫和氦重的元素是在恆星核心的核融合過程中形成的,經由古老的恆星爆炸才釋放進宇宙中。最老的恆星只有少量的金屬,越晚誕生的恆星金屬的含量就越多。這高金屬量是太陽能發展出行星系統極為重要的關鍵,因為行星是由「金屬」的吸積形成。 行星際物質 太陽系絕大部分的區域都接近真空,已知的只有行星際物質。隨著光,太陽持續的輻射出帶電粒子(電漿),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風。這股粒子流以大約每小時150萬公里的速度向外傳播,創造出擴散至100AU範圍的稀薄大氣層,瀰漫著行星際物質(參見)。太陽表面的活動,像是閃焰和日冕大量拋射,擾動著太陽圈,創造太空天氣和造成地磁風暴。太陽圈內最大的結構是太陽圈電流片,是由太陽自轉活動帶動的磁場,在行星際物質間轉動產生的螺旋。 地球磁場阻止地球大氣層被太陽風剝奪。金星和火星沒有磁場,因此太陽風造成它們的大氣層逐漸流失進入太空。日冕大量拋射和相似的事件,從太陽表面吹出大量的物質和磁場。這種磁場和物質與地球磁場的交互作用,使帶電粒子像從過漏斗般地進入地球大氣層,在靠近磁極的附近創造出可見的極光。 太陽和行星的磁場(對於那些有它們的行星)屏蔽掉了部分從星際空間進入太陽系,被稱為宇宙射線的高能粒子。在非常長時間的尺度,宇宙射線在星際物質的密度和太陽磁場的強度各不相同,所以宇宙射線滲入太陽系的普及程度也不進相同,有許多仍是未知的力量。 行星際物質中至少有兩個圓盤狀的區域像是宇宙塵的家。第一個在內太陽系,是形成黃道光的黃道塵雲。它可能是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受到行星引力擾動,造成小行星互相碰撞形成的。第二個塵埃雲從大約10AU延伸至40AU,並且可能是古柏帶內的類似碰撞形成的。 內太陽系 內太陽系是包括類地行星和小行星帶的區域。主要成分是矽酸鹽和金屬,相對而言是太陽系內較靠近太陽的區域,而整個區域的半徑小於木星軌道和土星軌道之間的距離。這個區域也在凍結線,距離太陽略小於5AU(大約7億公里)的範圍內。 內行星 4顆類地行星或內行星有緻密的岩石成分,有少許或沒有衛星,也沒有環系統。它們很大程度上是由耐熔質的礦物,如矽酸鹽組成地殼和地函;和金屬,例如鐵和鎳構成它們的核心。4顆行星中有3顆(金星、地球和火星)有大氣層,會產生實質的天氣變化;所有的行星表面都有撞擊坑和地質構造的特徵,像是裂谷和火山。不要將內行星和內側行星這兩個名詞混淆了,後者是指比地球更靠近太陽的行星(也就是水星和金星)。 水星 水星是最靠近太陽(距離太陽0.4天文單位),也是太陽系內最小(0.055地球質量)的行星。水星沒有天然衛星;僅知的地質特徵,除了撞擊坑外,只有淺裂的山脊或大概是在早期歷史擴張與收縮期間產生的峭壁。水星只有非常稀薄的大氣層,它是由太陽風炸飛表面的原子形成的。它有目前還沒有完美解釋,相對於薄薄的地函而言是非常巨大的鐵核。主流的假設是它的外層被巨大的撞擊剝離;或著年輕太陽的能量抑制了它外殼的生長。 金星 金星(距太陽0.7 天文單位)的體積與地球相似(0.815地球質量),沒有天然的衛星。它和地球一樣有厚厚的矽酸鹽地函包圍著鐵的核心,還有內部地質活動的證據。它有濃厚的大氣層,但是非常乾燥,而且密度比地球高90倍,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還有極少量的氮。它是顆炙熱的行星,表面的溫度超過400℃(752℉),很可能是大氣層中有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的。目前沒有表面有地質活動的確切證據,但是金星沒有磁場可以阻止實質大氣層的流失,這暗示它有火山活動來補充。 地球 地球(距離太陽1 AU)是質量和密度都最大的內行星,也是唯一已知有地質活動和生命存在的行星。它液體的水圈是類地行星中獨一無二的,也是唯一有板塊活動出現的星球。地球的大氣層完全不同於其它的行星,被現存的生物改變成有21%自由氧氣的大氣層。它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是太陽系類地行星擁有的唯一大衛星。 火星 火星(距太阳1.5天文单位)比地球和金星小,其质量为地球的10.7%。火星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火星表面的气压为6.1毫巴(大约是地球大气压的0.6%)。其表面有大量火山和裂谷,比如奥林匹斯山和水手峡谷,火星在过去200万年间都有火山活动,这表明火星的地质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2百万年前。火星表面呈红色是因为其土壤中含有氧化铁(铁锈)。火星有两颗较小的天然卫星(傅博斯和戴摩斯),它们被认为是火星捕获到的小行星。 小行星帶 除了最大的穀神星之外,所有的小行星都屬於太陽系小天體,並且主要成分都是耐熔質的岩石和金屬的礦物,與些許的冰。它們的大小從幾米到幾百公里都有。小於一米的小行星通常稱為流星體或微流星體(榖粒的尺寸),只是依據大小的不同,是有點過於武斷的定義。 小行星帶分布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間,距離太陽2.3AU至3.3AU的範圍內。它被認為是受到木星的引力干擾而不能凝聚成型的失敗行星,是太陽系形成時遺留下的物質。小行星帶包含成千上萬,甚至數百萬顆直徑過一公里的小天體。儘管這樣,估計小行星帶的總質量不會超過地球的千分之一。小行星帶是非常空曠的,太空船經常飛越這個區域,都未曾發生任何事件。 穀神星 穀神星(距離太陽2.77AU)是最大的小行星、原行星和矮行星。它的直徑僅略低於1,000公里,但質量夠大,可以用其自身的重力將表面拉平成為球體。穀神星在1801年發現之後被當作行星,到1850年代因為觀測發現有眾多的小天體,才重新分類為小行星。它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定義再歸類為新創建的矮行星。 智神星 智神星是第二大的小行星,僅次於穀神星,體積介於穀神星和灶神星之間的過渡性,但是其質量是值得注意的。若不計算外海王星天體,智神星是太陽系內仍未被直接觀測(以望遠鏡或探測器)其表面的天體中最大的。它也有可能是太陽系內最大的不規則物體,即自身的重力不足以將天體聚成球形。另一個候選天體是外海王星天體2003 EL61。智神星體積雖然甚大,但作為小行星帶中間的天體,它的軌道卻相當傾斜,而且偏心率較大。 灶神星 灶神星(4 Vesta)是第四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質量最高的天體之一,灶神星的直徑約為483公里,質量估計達到所有小行星帶天體的9%。同時,灶神星的表面比不少小行星光亮,成為唯一一顆可在地球上可以肉眼看到的小行星。 小行星群 在小行星帶的小行星依據其軌道特徵可以分為小行星群和小行星族;小行星衛星是環繞較大的小行星公轉的小行星。它們被稱為衛星有時並不適當,因為它們有時與為主的夥伴幾乎一樣大。小行星帶中也有彗星,稱為主帶彗星,它們可能是地球上的水的來源。 木星特洛伊是位置在木星的L4或L5點(在行星軌道前方和後方的引力穩定地區)前導或尾隨的小行星。「特洛伊」這個術語也用於其它位於其它行星或天體拉格朗日點上的小天體。 希爾達小行星是與木2:3軌道共振的小行星。那就是木星每繞太陽公轉2圈,它們就繞會太陽公轉3圈。 內太陽系也有近地小行星,它們是軌道會穿越過內行星軌道的小行星。它們之中有一些是會威脅到地球安危的潛在威脅天體。 外太陽系 外太陽系區域是巨行星和它們的大衛星的家,半人馬小行星和許多短週期彗星的軌道也在這一區。由於它們離太陽更遠,外太陽系包含的固體物質比內太陽系含有更多的揮發性物質,像是水、氨和甲烷的比例都較高,而因為溫度低,使得這些化合物都成為固態。 外行星 外面的4顆行星,或是巨行星(過去常稱為類木行星),它們囊括已知軌道環繞太陽天體的99%質量。木星和土星合起來的質量超過地球的400倍,而且絕大部分是氫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規模也遠較地球大(每顆都超過10地球質量),而主要由冰組成。出於這個原因,有些天文學家建議它們應屬於自己的別:「冰巨星」。雖然只有土星環可以很容易地觀測到,但所有這4顆巨行星都有環。地外行星這個詞是指地球外側的行星,因此包括4顆外行星和火星。 木星 木星(距離太陽5.2AU),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是其它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其組成絕大部分是氫和氦。木星內部豐沛的熱能在大氣層中創造出半永久性的特徵,例如雲帶和大紅斑。木星已知的衛星有79顆,4顆最大的,蓋尼美德、卡利斯多、埃歐和歐羅巴,顯示出類似於類地行星的性質,像是火山和內熱。蓋尼美德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衛星,比水星還要大。 土星 土星(距離太陽9.5 AU),最大的特徵是寬闊環系統,有些與木星相似的性質,像是大氣成分和磁氣圈等。雖然土星的體積是木星的60%,但質量不到木星的三分之一,只是地球的95倍。土星是太陽系內唯一密度比水低的行星。土星環由小冰塊和岩石顆粒組成;已知土星的衛星有82顆,為最多衛星的行星。其中兩顆:泰坦和恩克拉多斯顯示有地質活動的跡象。 泰坦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也比水星大,並且是太陽系內唯一有大氣層的衛星。 天王星 天王星(距離太陽19.2AU),質量是地球的14倍,是最輕的外行星。 它是顆獨特的行星,側躺在軌道上,對黃道的轉軸傾角超過九十度。相較於其他的巨行星,它的核心是最冷的,輻射到太空的熱量很少。天王星已知的衛星有27顆,最大的幾顆衛星是泰坦妮亞、奧伯龍、烏姆柏里厄爾、艾瑞爾、米蘭達。 海王星 海王星(距離太陽30.1 AU),雖然體積略小於天王星,但質量卻較大(相當於17倍的地球質量),因而有較高的密度。它散發出較多的內熱,但沒有木星和土星的多。已知的海王星衛星有14顆,最大的崔頓地質異常活躍,有冰火山和液態氮。海衛一是唯一有著逆行軌道的大衛星。有幾顆小行星在軌道上伴隨著,稱為海王星特洛伊,與海王星有著1:1的軌道共振。 半人馬小行星 半人馬小行星是類似冰彗星的天體,軌道半長軸介於木星(大於5.5AU)和 海王星(小於30AU)之間。已知最大的半人馬小行星是(10199 女凱龍星,直徑約250公里。第一顆被發現的半人馬小行星是(2060) 凱龍,但因為在接近太陽時表現出彗星的特質,已經被重新分類為彗星(95P)。 彗星 彗星是太陽系小天體,通常只有幾公里的直徑,成分大部分是揮發性冰。它們的軌道有很高的離心率,近日點在內行星的區域內,而遠日點遠在冥王星軌道之外。當一顆彗星進入內太陽系,會導致它冰冷的表面昇華和電離,創造出彗髮,和經常可以用肉眼看見,由氣體和塵埃構成的長長彗尾。 短週期彗星是軌道週期短於200年的彗星,長週期彗星的軌道週期可以長達數千年。短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古柏帶,長週期彗星,像是海爾-波普彗星,被認為起源於。許多彗星群體,像是克魯茲族彗星,是從單一母彗星的解體。有些有著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是來自太陽系外,但是很難精確的測量出它們的軌道。揮發性物質被太陽熱耗盡的老彗星通常會被歸類為小行星。 海王星外的區域 | 泰坦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也比水星大,並且是太陽系內唯一有大氣層的衛星。 天王星 天王星(距離太陽19.2AU),質量是地球的14倍,是最輕的外行星。 它是顆獨特的行星,側躺在軌道上,對黃道的轉軸傾角超過九十度。相較於其他的巨行星,它的核心是最冷的,輻射到太空的熱量很少。天王星已知的衛星有27顆,最大的幾顆衛星是泰坦妮亞、奧伯龍、烏姆柏里厄爾、艾瑞爾、米蘭達。 海王星 海王星(距離太陽30.1 AU),雖然體積略小於天王星,但質量卻較大(相當於17倍的地球質量),因而有較高的密度。它散發出較多的內熱,但沒有木星和土星的多。已知的海王星衛星有14顆,最大的崔頓地質異常活躍,有冰火山和液態氮。海衛一是唯一有著逆行軌道的大衛星。有幾顆小行星在軌道上伴隨著,稱為海王星特洛伊,與海王星有著1:1的軌道共振。 半人馬小行星 半人馬小行星是類似冰彗星的天體,軌道半長軸介於木星(大於5.5AU)和 海王星(小於30AU)之間。已知最大的半人馬小行星是(10199 女凱龍星,直徑約250公里。第一顆被發現的半人馬小行星是(2060) 凱龍,但因為在接近太陽時表現出彗星的特質,已經被重新分類為彗星(95P)。 彗星 彗星是太陽系小天體,通常只有幾公里的直徑,成分大部分是揮發性冰。它們的軌道有很高的離心率,近日點在內行星的區域內,而遠日點遠在冥王星軌道之外。當一顆彗星進入內太陽系,會導致它冰冷的表面昇華和電離,創造出彗髮,和經常可以用肉眼看見,由氣體和塵埃構成的長長彗尾。 短週期彗星是軌道週期短於200年的彗星,長週期彗星的軌道週期可以長達數千年。短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古柏帶,長週期彗星,像是海爾-波普彗星,被認為起源於。許多彗星群體,像是克魯茲族彗星,是從單一母彗星的解體。有些有著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是來自太陽系外,但是很難精確的測量出它們的軌道。揮發性物質被太陽熱耗盡的老彗星通常會被歸類為小行星。 海王星外的區域 在海王星軌道之外,還存在著海王星外天體、甜甜圈形狀的古柏帶、冥王星和一些其它的矮行星,和部分和古柏帶重疊,但向盤面傾斜到達更遠處的離散盤天體。整個地區仍是大量未探索的空間。它似乎是壓到性的全部由數以千計的小天體組成 --最大的直徑不到地球的五分之一,且質量遠小於月球,主要由冰和岩石組成。這個地區有時被描述為「太陽系第三區」,包圍著內太陽系和外太陽系。 古柏帶 古柏帶是由大量碎屑組成,類似於小行星帶,但是組成物體的主要成分是冰。它延伸在距離太陽30AU至50AU的空間之間,雖然估計其間包含直徑數百米到數千米的矮行星,但主要還是由太陽系小天體組成。許多大的古柏帶天體,像是創神星、伐羅那和亡神星,當有近一步的資料後,可能會是矮行星。估計古柏帶有100,000顆直徑大於50公里的小天體,但古柏帶的總質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或甚至只有百分之一。許多古柏帶天體都有多顆衛星,和大多數的軌道都在黃道平面之外。 古柏帶可以粗略的分成傳統帶和共振帶。共振的是軌道週期和海王星的軌道週期偶簡單的整數比(例如,海王星公轉太陽三週,它公轉兩週;海王星公轉兩週,它公轉一週)。其實海王星本身也是共振帶中的一員;傳統帶的成員則是不與海王星共振,是散布在39.4至47.7天文單位範圍內的天體。傳統的古柏帶天體以被發現的第一顆這種天體,(15760) 1992 QB1,被分類為QB1。它們都在基本的位置附近,並且離心率都較低。 冥王星和卡戎 矮行星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39AU)是已知最大的柯伊柏帶天體。當它在1930年被發現時,被認為是第9顆行星;在2006年通過了正式的行星定義改變了它的地位。冥王星的離心軌道平面相對於黃道傾斜17度,與太陽的距離從29.7AU(近日點,在海王星軌道內側)到49.5AU(遠日點)。冥王星的軌道和海王星有3:2的共振,意味著冥王星繞太陽二圈,海王星會繞太陽三圈。分享這種軌道的柯伊柏帶天體被稱為冥族小天體(plutino)。 卡戎,是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因為與冥王星軌道的共同質心在它們兩者的表面之外,所以有時被描述為聯星系統。除了卡戎之外,冥王星還有4顆衛星環繞著這個系統:尼克斯(Nix)、許德拉(Hydra)、科伯羅司(Kerberos)、斯堤克斯(Styx)。 鳥神星和妊神星 鳥神星(與太陽平均距離45.79AU),雖然比冥王星小,但是已知最大的古柏帶傳統天體(也就是不與海王星共振的古柏帶天體),並且有一顆天然衛星。鳥神星是繼冥王星之後最亮的古柏帶天體,它在2008年被評定為一顆矮行星。它的軌道傾角比冥王星更大,達到29°。 妊神星(與太陽平均距離43.13AU)是顆軌道與鳥神星相似,但與海王星有7:12的軌道共振。它的大小與鳥神星相似,並且有兩顆天然衛星。3.9小時的快速自轉,使它的形狀是扁平的細長形。它在2008年被評定為矮行星,並獲得命名。 離散盤 離散盤,在黃道部分與古柏帶重疊,並進一步向外延伸,被認為是短週期彗星的來源。離散盤的天體被認為是在太陽系形成時,海王星早期向外遷移時受到引力影響,被噴出進入不穩定軌道。多數離散盤天體(SDOs)的近日點在古柏帶內,但遠日點又遠遠超過(有些距離太陽 遠達150AU)。離散盤天體的軌道對黃道面有著高度的傾斜,甚至於垂直黃道面。有些天文學家認為離散盤天體只是古柏帶的另一個區域,因此描述離散盤天體為「離散古柏帶天體」。也有些天文學家將半人馬小行星歸類為向內離散古柏帶天體,而一併將離散盤天體歸類為向外離散古柏帶天體。 鬩神星 鬩神星(與太陽平均距離68AU)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離散盤天體,並且是引發甚麼是行星爭議的天體,因為它的質量比冥王星大25%,又與冥王星有相近的直徑。它是已知矮行星中質量最大的。已知它有一顆衛星,迪絲諾美亞。如同冥王星,它的軌道有著高離心率,近日點距離太陽38.2AU(大約是冥王星至太陽的平均距離),遠日點距離太陽97.6AU,對黃道的傾斜也很大。 最遙遠的區域 太陽系和星際空間的分界點並不明確,因為在邊界上有兩股獨立的力量:太陽風和太陽引力。太陽風影響的範圍大約是太陽至冥王星距離的4倍,這是日鞘的位置,的外側邊緣,也被認為是星際物質開始的位置。太陽的希爾球,引力能有效主導的範圍,被認為還要向外延伸1,000倍,抵達理論上的歐特雲所在之處。 日球層 日球是一個星風泡,是太空中由太陽主導的區域,它輻射出的太陽風是帶電的電粒子流,速度大約每秒400公里,直到隨著太陽風碰撞到星際物質才會停止。 與星際物質碰撞處會產生終端震波,迎風面的距離大約在80-100AU,順風面則大約在200AU處。在這兒的風速會急遽放緩、凝結,並變得更為動盪,形成被稱為日鞘的巨大橢圓形結構。這種結構被認為外觀和行為非常像彗星的彗尾,在迎風面可以向外延伸到40AU的距離,而在順風面可以延伸數倍於此的距離;來自卡西尼號和星際邊界探測器的證據,建議是受到星際磁場的約束作用,因而被迫形成氣泡的形狀。 日球層的外邊界,日球層頂,是太陽風終止的最後位置,並且是星際空間的起點。航海家1號和航海家2號已經分別報告距離太陽在94AU和84AU之處進入日鞘,航海家1號報告是在2012年8月進入日鞘。 太陽圈外緣的形狀和形式很可能受到與星際物質相互作用的流體動力學的影響,同时也受到在南端佔優勢的太陽磁場的影響;例如,它的形狀在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擴展了9個天文單位(大約15億公里)。超越日球層頂,大約在230AU,存在著弓形激波,它是太陽在銀河系中穿越時留下的電漿。 由於資料的缺乏,對本地星際空間的條件缺乏了解,預期當NASA的航海家太空船穿越日球層頂時,將傳送回有關輻射和太陽風的寶貴資料。由於日球層的遮蔽,能進入太陽系的宇宙線甚為稀少。一個NASA資助的團隊已經著手開發將探測器送到日球層的「願景任務」。 獨立天體 塞德娜(與太陽平均距離520 AU)是一顆巨大、淡紅色的天體,有著龐大且高度橢圓的軌道,近日點約在76AU,而遠日點在940AU,繞行太陽一圈須時11,400年。米高·布朗在2003年發現這個天體,斷言它不是離散盤或古柏帶的一部分,因為它的近日點離太陽太遠了,不會受到海王星遷移的影響。他和其他的天文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全新的族群,可以稱為「遠距獨立天體」(distant detached objects,DDOs),包括近日點45AU,遠日點415AU,公轉週期為3,420年的2000 CR105。布朗的團隊認為這個族群是來自內歐特雲,因為它可能也是經歷了類似的過程,使它們遠離了太陽。雖然它的形狀還沒有測定,但塞德娜非常像一顆矮行星。第二顆確認的獨立天體是在2012年發現的2012 VP113,它的近日點是81AU,但遠日點只有塞德娜的一半,大約在400-500AU。 歐特雲 歐特雲是假設的球體雲,大約從距離太陽50,000AU(約1光年)並延展至100,000AU(1.87光年),擁有高達1兆的冰天體,被認為是所有長週期彗星的來源。它被認為是被外層行星的引力作用從內太陽系逐出的彗星組成的。歐特雲的天體運動的得非常緩慢,並且可能由罕見的事件攝動,例如碰撞、經過的恆星或星系潮汐的引力效應,施加於銀河系等方式。 疆界 大部分的太陽系仍然是未知的領域。估計太陽的引力場可以超越周圍恆星占主導地位的引力作用範圍大約是2光年(125,000AU)。較低估的歐特雲半徑則不會超過50,000AU。儘管已經在古柏帶和歐特雲之間的空間範圍內發現塞德娜,半徑為數千AU的空間範圍仍然是未經探測的區域;在水星和太陽之間的區域也仍然在研究中。在太陽系未知的區域內還可能發現新的天體。 目前,已知最遙遠的天體是威斯特彗星,遠日點大約距離太陽70,000AU。當我們對歐特雲更瞭解時,這可能會有所改變。 銀河的範圍 太陽系位於直徑約100,000光年,包含2000億顆恆星的棒旋星系,銀河系內,太陽的位置在銀河系外側,稱為獵戶-天鵝臂局部之一的螺旋臂。太陽距離銀河中心約25,000至28,000光年,並且以大約220Km/s的速度在銀河系中運動,大約2億2500萬年至2億5000萬年可以轉銀河一圈。這個轉動週期稱為太陽系的銀河年。而太陽向點為太陽通過星際空間的路徑,目前是指向武仙座,靠近明亮的織女星的方向。黃道平面與銀河平面的交角大約是60° 太陽在銀河系中內的位置是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一個因素。它的軌道接近圓形,並與鄰近太陽的螺旋臂有著大致相同的速度,這給了地球生命很長一段穩定進化的時間,因為太陽幾乎不會穿越螺旋臂,而螺旋臂聚集大量超新星、重力不穩定性和可能擾亂太陽系的輻射。太陽系也在銀河的周邊地區,遠離銀河系中心擁擠的區域。在中心附近,來自鄰近恆星的引力拖曳,可以擾動並發送許多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產生碰撞與危害地球上生命的潛在性災難與影響;銀河中心的強烈輻射也會干擾複雜生命的發展。即使在當前太陽系所在的位置,一些科學家的推測,在最近的35,000年,最接近的超新星可能造成一些不利生命發展的因素,從恆星的核心驅散出來的放射性輻射、塵埃顆粒和較大的彗星狀結構,可能被扔向太陽。 鄰近地區 太陽系是在本地星際雲或本地絨毛(Local Fluff)中,並且在G雲的附近,但不確定太陽系是否嵌入本地星際雲,或是在本地星際雲和G雲交互作用的區域內。本地星際雲是在較為疏鬆,稱為本地泡內一個雲氣密度較高的區域。本地泡是星際物質中一個約300光年的沙漏型腔,其中充滿了電漿,表明它是最近的一些超新星爆炸產物。 在距太陽10光年的範圍內,恆星的數量相對較少。最接近的是三合星的南門二系統,距離太陽大約4.2光年。南門二A和B是一對像太陽的緊密相關恆星,而小的紅矮星,比鄰星在0.2光年的距離外環繞著這一對恆星。其它接近太陽的恆星依序是紅矮星的巴納德星(5.9光年)、沃夫359(7.8光年)、和拉蘭德21185(8.3光年)。 天狼星是鄰近太陽最大的恆星,質量大約是太陽2倍的明亮主序星,距離太陽8.6光年。他有一顆伴星,天狼星B,是一顆白矮星。最靠近太陽的棕矮星是距離6.6光年的盧曼16聯星系,在10光年內的還有紅矮星的聯星系魯坦726-8,和單獨的羅斯 154 (9.7光年)。最靠近太陽的類太陽恆星是距離11.9 年的鯨魚座天倉五,質量大約是太陽的80%,但是光度只有60%。最近證實距離太陽15光年的紅矮星格利澤674有系外行星,它有顆質量類似天王星但軌道週期僅有5天的行星。已知最靠近太陽的自由漂浮的行星質量天體是WISE 0855–0714,距離7光年遠,質量小於10木星質量。 研究 对太阳系的长期研究,分化出了这样几门学科: 太阳系化学:空间化学的一个重要分科,研究太阳系诸天体的化学组成(包括物质来源、元素与同位素丰度)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年代学和化学演化问题。太阳系化学与太阳系起源有密切关系。 太阳系物理学:研究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际物质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和宇宙环境的学科。 太阳系内的引力定律:太阳系内各天体之间引力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规律。 太阳系稳定性问题:天体演化学和天体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其他行星系 虽然学者同意另外还有其他和太阳系相似的天体系统,但直到1992年才发现别的行星系。至今已发现几百个行星系,但是详细材料还是很少。这些行星系的发现是依靠多普勒效应,通过观测恒星光谱的周期性变化,分析恒星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并据此推断是否有行星存在,并且可以计算行星的质量和轨道。应用这项技术只能发现木星级的大行星,像地球大小的行星就找不到了。 此外,关于类似太阳系的天体系统的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着生命。 與其他行星系統的比較 相較於其它的行星系統,太陽系缺乏比水星軌道更內側的行星 已知的太陽系也缺乏超級地球(第九行星可能是已知太陽系外的超級地球)。異於平常的是,太陽系只有小的岩石行星和大的氣體行星;沒有其它中間尺寸的行星典型 -既有岩石也有氣體- 所以在地球和海王星(半徑是地球的3.8倍)之間似乎沒有空隙。此外,那些超級地球的軌道也都比水星更靠近母恆星。這導致假設所有的行星系統開始時都是很靠近的行星,然後經由一系列的碰撞造成行星質量的壓實,導致形成幾顆大的行星,但是在太陽系的碰撞造成它們的毀損和彈射。 太陽系的行星軌道都接近圓形,與其它的系統相比,具有小的軌道離心率 。雖然試圖部分以徑向速度解釋檢測方法上的偏差 和數目相當高的部分以長期作用來解釋,但確切原因仍未確定。 太阳与八大行星数据表 天体总览 視覺摘要 這一節是太陽系天體的影像,圖像調成相同的大小,不代表實際比例,另外選取了較好品質的影像,圖像按照體積排序。有一些天體沒有被放上,是因為其沒有高品質的影像,像是鬩神星。 其他資料 太陽系中包含眾多固態表面,直徑超過1公里的天體的總表面積達17億平方公里。 某些占星术士和神秘主义者認為太陽其實是一個雙星系統的主星,在遙遠的地方存在著一個伴星,名為「涅米西斯」(Nemesis,有譯作復仇女神)。。 參見 太陽系流體靜力平衡天體列表 太陽系天體大小列表 註解 参考資料 书目 太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 期刊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地球科学进展,1994,9(2),70-74 吴光节,陈道汉,地外生命搜索和太阳系外的行星的发现,天文学报,2001,42(3),225-238 陈道汉,太阳系空间探测,天文学进展,1999,17(2)178-184 外部連結 A Cosmic History of the Solar System A Tediously Accurate Map of the Solar System (web based scroll map scaled to the Moon being 1 pixel) NASA's Solar System Simulator NASA/JPL Solar System main |
母亲布木布泰(1613-1688),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1636年至1651年的封号为“永福宫庄妃”,她在儿子亲政后尊为皇太后,后世习慣称她为孝庄文皇后。 祖父努爾哈赤(1559-1626),大清实际建立者,后世尊为太祖高皇帝。 祖母孟古哲哲(1575-1603),叶赫那拉氏,叶赫部贝勒扬吉努之女;努尔哈赤之中宫大福晋;后世尊为孝慈高皇后。 -{后}-妃 尽管宗人府撰写的爱新觉罗族谱中记载的福临后妃仅有十九位,但埋葬记录显示福临的后妃至少有三十二名。有十一名后妃为福临生育,福临在位时的两任皇后皆为福临母亲昭圣慈寿皇太后的堂亲。1644年大清入主中原后,逐渐以后妃的封号和姓氏称呼她们。 皇-{后}- 废后额尔德尼布木巴,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孝庄文皇后侄女。1651年9月27日,册为皇后。1653年9月27日降后为静妃。 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孝庄文皇后侄孙女,静妃堂侄女。1654年6月7日聘为福晋,7月19日,册为皇后。1661年玄烨即位,尊为皇太后,居慈仁宫,1662年11月14日上徽号宪章皇太后。 孝康章皇后(1638年-1663年3月20日),佟氏,都统佟图赖和妻子觉罗氏之女,“尼堪”——满洲对“汉人”的称呼——佟氏本为女真佟佳氏,其族先世曾数代居于大明辽宁抚顺,同汉民共同生活,因受汉俗影响较深,满洲视其为汉人,未将之编入满洲八旗,而是编入汉军八旗。儿子玄烨1661年即位后尊为皇太后,1662年11月14日上徽号慈和皇太后。后世习以孝康章皇后称呼她。日后,孝康章皇后之弟佟国纲上奏大清政府,欲归入满军旗,1688年佟图赖这一支佟氏复为佟佳氏,自此被视为满洲人。 孝献端敬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氏,内大臣鄂硕女,1656年10月12日拟立为贤妃,11月15日册立为贤妃并拟立为皇贵妃,1657年1月20日册立为皇贵妃。 妃 悼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连尔罕亲王满珠习礼之女,孝惠章皇后之堂姑,年齡幼小待年宫中,未行册封,1658年4月17日卒。1658年5月5日福临追封其謚號為悼妃。 贞妃,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之女,孝献皇后堂姐妹。1661年2月5日,在福临死后为他殉葬,康熙皇帝登位後,1661年3月12日即追封其为皇考贞妃。 恪妃,石氏,吏部左侍郎滦州人石申和妻子赵淑人之女,福临当初考察古代制度,选汉官的女儿充塞后宫,册为福晋,赐石氏居永寿宫,冠服准许用汉式,1668年1月13日薨。1668年1月15日康熙皇帝初年追封其謚號:皇考恪妃。 恭靖妃,博尔济吉特氏,浩齐特多罗鄂尔特尼郡王博罗特之女,刚入宫时册为福晋,是为阿格福晋;1674年1月10日尊徽號为皇考恭靖妃。1689年5月20日薨。。 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惠章皇后之妹。1654年6月7日聘为福晋,是为博翁阔福晋,1674年1月10日尊徽號为皇考淑惠妃。1713年12月17日卒,享年七十余。。 端順妃,博尔济吉特氏,阿霸垓一等台吉布达希之女,刚入宫时封为福晋,是为恩绰福晋,1674年1月10日尊徽號为皇考端顺妃。1709年8月1日去世。。 寧悫妃,董鄂氏,长史喀济海之女,刚入宫时册为格格,生皇次子福全,1674年1月10日尊徽號为皇考宁悫妃。1694年8月11日薨。 福晋 塞母肯额捏福晋,穆克图氏,父亲云骑尉伍喀,生皇八子永幹。 笔什赫额捏福晋,即庶妃巴氏,生皇长子牛钮、皇三女、皇五女。 唐福晋,即庶妃唐氏,名绥赫,生皇六子奇授。 牛福晋,即庶妃钮氏,生皇七子纯亲王隆禧。 格格 孝东陵内葬有十七位格格,分别为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赛宝格格、迈及呢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芦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幾格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和朱乃格格。她們的生平事跡基本上沒有被記錄,目前僅知阿母巴偏五格格為大费扬古格格,阿几格偏五格格則作小费扬古格格。目前已知太皇太后在康熙元年将已故费扬古格格从娘家带来的女子还给她的娘家,上三旗包衣女子則给予阿哥額捏福晋,即後來的恭靖妃使喚。以下四位庶妃包括在十七位格格之内: 庶妃杨氏,生皇次女。 庶妃乌苏氏,生皇四女。 庶妃纳喇氏,生皇六女。 庶妃陳氏,生皇长女、皇五子恭亲王常颖。 另外, 康熙元年时, 乾清宫内有四位格格,即阿吉根格格、察尔禅格格、伊莱格格和丹姐格格。除了丹姐格格奉安孝东陵,阿吉根格格,察尔禅格格和伊莱格格三位格格因何被逐出宫廷,何时开始被圈禁,是否奉安孝东陵等问题仍然不详,有待进一步发掘档案。 男宠 傅达理 子女 福临的妻妾共为其生育了十四个子女,但只有四子(福全、玄烨、常颖、隆禧)一女(和硕恭懿长公主)活到婚龄。和之后的大清皇帝不同,除了玄烨外,其他七个儿子都以满语命名。 子 牛钮(1651年12月13日-1652年3月9日)。笔什赫额捏福晋出。 福全(1653年9月8日-1703年8月10日)。宁悫妃董鄂氏出。1667年2月6日恩封和硕裕亲王;谥号为宪。 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孝康章皇后佟氏出。 皇四子(1657年11月12日-1658年2月25日),命名前夭折。孝献皇后董鄂氏出。死后追封和硕荣亲王。 常颖(1657年12月8日-1703年7月20日)。庶妃陈氏出。1671年3月1日恩封和硕恭亲王。 奇授(1660年1月3日-1665年12月12日)。唐福晋绥赫出。 隆禧(1660年5月30日-1679年8月20日)。牛福晋出。1674年2月2日恩封和硕纯亲王;谥号为靖。死后独子富尔祜伦袭爵,又一年后身故无子,纯亲王绝嗣,封爵废除。 永幹(1661年1月23日-1668年1月15日)。塞母肯额捏福晋穆克图氏出。 女 清廷在1644年入关之前,相关资料会记录满洲女性的名字,但在1644年后这些女性人名逐渐“在玉牒和档案材料中消失了。”六名皇女的闺名在一份康熙年间为修纂玉牒而记述福临子女生卒年的档案中被记录了下来,其中皇三女与同母兄牛钮同名。与其她贵族女性类似,日后相关资料会用皇女获得的头衔(公主)称呼她们。尽管福临的六个女儿中有五个幼年夭折,但她们在《爱新觉罗宗谱》上都有记载。 皇长女(1652年4月22日-1653年11月22日至12月19日之间)。庶妃陈氏出。 皇二女(1654年1月19日-1685年11月26日)。庶妃杨氏出,初封和硕公主,康熙年间晋封和硕恭悫长公主。1667年2月23日至3月23日之间下嫁瓜尔佳氏的纳尔杜(1676年死)。 皇三女 牛钮(1654年1月30日-1658年4月3日至5月1日之间)。笔什赫额捏福晋出。 皇四女(1655年1月9日-1662年1月20日至2月17日之间)。庶妃乌苏氏出。 皇五女(1655年2月6日-1661年1月1日至29日之间)。笔什赫额捏福晋出。 皇六女(1657年11月11日-1662年3月1日至3月29日之间)。庶妃纳喇氏出。 养女 福临的三名养女均为满清皇室成员的次女,和顺、柔嘉、端敏分别为三人的封号,而非名字。 | 傅达理 子女 福临的妻妾共为其生育了十四个子女,但只有四子(福全、玄烨、常颖、隆禧)一女(和硕恭懿长公主)活到婚龄。和之后的大清皇帝不同,除了玄烨外,其他七个儿子都以满语命名。 子 牛钮(1651年12月13日-1652年3月9日)。笔什赫额捏福晋出。 福全(1653年9月8日-1703年8月10日)。宁悫妃董鄂氏出。1667年2月6日恩封和硕裕亲王;谥号为宪。 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孝康章皇后佟氏出。 皇四子(1657年11月12日-1658年2月25日),命名前夭折。孝献皇后董鄂氏出。死后追封和硕荣亲王。 常颖(1657年12月8日-1703年7月20日)。庶妃陈氏出。1671年3月1日恩封和硕恭亲王。 奇授(1660年1月3日-1665年12月12日)。唐福晋绥赫出。 隆禧(1660年5月30日-1679年8月20日)。牛福晋出。1674年2月2日恩封和硕纯亲王;谥号为靖。死后独子富尔祜伦袭爵,又一年后身故无子,纯亲王绝嗣,封爵废除。 永幹(1661年1月23日-1668年1月15日)。塞母肯额捏福晋穆克图氏出。 女 清廷在1644年入关之前,相关资料会记录满洲女性的名字,但在1644年后这些女性人名逐渐“在玉牒和档案材料中消失了。”六名皇女的闺名在一份康熙年间为修纂玉牒而记述福临子女生卒年的档案中被记录了下来,其中皇三女与同母兄牛钮同名。与其她贵族女性类似,日后相关资料会用皇女获得的头衔(公主)称呼她们。尽管福临的六个女儿中有五个幼年夭折,但她们在《爱新觉罗宗谱》上都有记载。 皇长女(1652年4月22日-1653年11月22日至12月19日之间)。庶妃陈氏出。 皇二女(1654年1月19日-1685年11月26日)。庶妃杨氏出,初封和硕公主,康熙年间晋封和硕恭悫长公主。1667年2月23日至3月23日之间下嫁瓜尔佳氏的纳尔杜(1676年死)。 皇三女 牛钮(1654年1月30日-1658年4月3日至5月1日之间)。笔什赫额捏福晋出。 皇四女(1655年1月9日-1662年1月20日至2月17日之间)。庶妃乌苏氏出。 皇五女(1655年2月6日-1661年1月1日至29日之间)。笔什赫额捏福晋出。 皇六女(1657年11月11日-1662年3月1日至3月29日之间)。庶妃纳喇氏出。 养女 福临的三名养女均为满清皇室成员的次女,和顺、柔嘉、端敏分别为三人的封号,而非名字。 和硕和顺公主(1648年10月8日-1692年1月25日),皇太极第五子、福临异母兄硕塞次女。1660年7月7日至8月5日之间下嫁尚可喜之子尚之隆。 和硕柔嘉公主(1652年6月11日-1673年8月23日),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第四子岳乐次女,孝惠章皇后的外甥女。1663年11月30日至12月28日之间下嫁耿仲明孙耿聚忠。 固伦端敏公主(1653年8月5日-1729年6月14日),济尔哈朗次子济度次女。1670年10月14日至11月12日之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影视形象 註釋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主要研究 . . . . In two volumes. 其他作品 . . . . . . . . . . . . . |
情报和訊息都是英文information的汉译,转译自日文。中国大陆目前一般都把情报称为信息,台湾称为资讯。广义上訊息泛指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传递的一切消息。经过整理而有序化的訊息方可成为情报,也是狭义上訊息的概念。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和文献学的联系紧密,但各有侧重。图书馆学侧重于图书馆业务流程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业务技术等;情报学侧重于情报的分析和利用,包括情报学理论、情报采集、情报分析、情报检索以及二次、三次文献编辑利用,目前情报技术也是研究热点之一。与图书馆学相比,情报学的技术性更强。文献学侧重于研究文献的产生、流传、鉴别和利用问题。档案是一类特殊的文献,可以说是专业文献学之一种,在管理上较多的借鉴图书馆管理和技术方法。 这些都是比较新兴的学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各个流派对其认识不尽相同. 图书馆訊息学就是研究訊息的组织整理,以及通过图书馆等平台实现訊息传递与传播,从而保障訊息有效查询与获取的学问。 图书馆訊息学包括: 出版学 图书馆学 | 出版学 图书馆学 信息学(旧称情报学) 档案学 博物馆学 |
研發管理 財務管理 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的观察家们发现依据功能来将管理团队进一步分化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多的流程同时需要几个功能项。因此,人们更倾向于根据不同的过程、任务、目标来思考管理。 管理的分支理论也被应用于非盈利组织和政府:如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学、教育管理等。管理更进一步地向公民社会延伸,如非盈利组织管理、公益创业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学中许多假设都受到了攻击,如来自商业道德的批评、、等等。 其中的一个结果,是变得更加常见,在某些地方甚至遍布管理的所有层级。然而,这些模式产生于所有政治形式之前,有的自然形成、甚至早于的出现。所有的管理都不同程度地接收某种形式的民主——事实上,从长远角度来考虑,管理层必须得到大多数员工的支持才能得以运作。否则,员工要么离职去寻找别的工作,要么组织罢工、进行抗议。虽然管理趋势是朝向民主的,但命令--控制结构仍然事实上(de facto)组织形式。这种根深蒂固的命令——控制结构的例子是近期大量的裁员并没有对管理层产生多大的影响。在某些案例中,管理层在裁掉基层员工时,为自己添设奖金。 根据领导能力学者,如今所有的高层管理团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某种程度的人格障礙的影响。 主题 基本功能 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后者常常分类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指挥、控制/监视、激励。近现代将其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决定未来需要发生些什么事情(今天、下周、下个月、下一年等等)为行动设立计划。 组织:管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优化资源,完成计划。 人事:职业分析,为职位聘用合适的工人。 领导/指挥:决定在某一情况下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事情,并组织人员将其完成。 控制/监视:对应计划检查进程。 激励:激励也是管理的一个基本功能,因为没有激励,员工工作将会没有效率。如果组织中没有激励,那么员工可能不会在其它功能上做出贡献(通常是由高层设立的目标)。 基本角色 人际关系:负责与员工之间的协调与互动。 信息传递:负责传递、共享、分析信息。 制定决策:负责做出决策。 管理技巧 政策性的:奠定实力基础,建立交往关系。 概念性的:分析各种复杂局面。 人际性的:沟通、激励、引导、委任。 诊断性的:可以从问题中找出合理解决方案。 技术性的:精通自己管辖范围里的技术技能。 设立经营方针 商业任务是最明显的目标——例如它可以是制造肥皂。 商业展望反应了公司的愿望,将其方向或是未来的目的地具体化。 商业目标指的是一项任务的完成或是一项任务要达成的事情。 商业的经营方针是一套纲领,对树立规范章程和目标起指导作用,可能会被用在经理的决策中。经营方针必须灵活,易于解释,能被所有员工读懂。 商业战略指一组计划,用以集合资源来实现商业展望和长远目标。它是管理人员的大纲,指导他们如何分配和使用资源来为组织获益。在最初,它帮助管理人员决定他们要组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方针与战略的执行 所有的方针与战略必须与各级所有的管理者进行讨论。 管理者必须理解他们在何地、以何种方法执行这些方针与战略。 必须给每个部门设立相应的执行方案。 方针与战略必须定时审查评估。 为意外情况准备的备用计划必须设立,以备不测。 管理高层必须定时进行日常评估。 商业运作需要团队精神与良好的环境。 每个部门的任务、目标、强项、缺点都必须进行分析,以帮助它们在完成商业任务的过程中定义角色。 预测机制为未来商务环境提供了可靠的前瞻景观。 必须建立策划团队以保证所有计划前后一致,方针与战略都朝着完成同一任务、目标而努力。 组织变革是通过应用约翰·柯特(John Kotter)的八步方案来完成的:增加紧迫感、找到正确的展望景观、与买进方联络、强化行动、创立短期成就、不放弃、坚持改变。 计划过程中的方针与战略 未来的各部门的计划应该让中、基层管理者知晓。 应设立框架,以便设计规划、做出决策。 中、基层管理者也可以为公司的战略加入一些自己的计划。 管理层 许多组织都有三级管理层:基层、中层、高层。这些管理者组成权责层次,完成不同的工作。在许多组织中,管理人员的数目相对于等级而言呈金字塔形状。每个等级的管理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责与头衔。 高层 高层管理者包括董事会(包括非执行董事与执行董事),总裁,副总裁,CEO,及其他首席级别管理人员。他们负责控制并监管整个公司,在最高处确定基调,制定战略计划、公司政策,并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此外,顶层管理者在筹集外部资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为股东和公众负责。 董事会通常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这些董事对股东负有诚信义务,但并不密切参与公司的日常活动,这一点随着公司的类型(譬如公营还是私营)、规模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会有所不同。这些董事在违反该义务时理论上应负责任,通常他们会投保董事与高级职员责任保险。据估计,世界500强的董事每周花费4.4小时的时间履行董事会义务,在2010年其薪酬中位数为212512美元。董事会确定公司战略,制定重大决策,比如重要收购以及对高层管理者(首席执行官或称CEO)的聘用、考核和解聘,而CEO通常负责聘任其他职位的人员。不过,董事会在聘任首席财务官(CFO)等其他高管职位方面的参与度也在提升。2013年,一份对来自公营和私营公司的160多位CEO和董事的调查发现,CEO的最大弱点是“指导技巧”与“董事会参与”,且10%的公司从来不对CEO进行考核。董事会可能也聘用有一些员工(比如内部审计员)向其汇报情况,或者直接雇佣独立承包商,比如,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通常选择审计员的方式。 高层管理人员的有用管理技巧随着公司类型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通常会包括一个理解竞争、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董事会。此外,CEO负责执行和确定(在董事会框架内)公司的广泛政策。主管经理管理层完成日常工作细节,包括:说明编制部门预算,程序和计划的要求;聘用中层管理人员,比如部门经理;部门间协调;媒体和政府关系;以及与股东的沟通。 中层 管理中层由总经理、区域经理、部门经理组成,并向管理高层汇报所在部门的工作情况。他们更多地注重组织与指挥,根据公司的经营方针执行组织计划,完成高层制定的目标。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将高层的信息与决策传达、解释给基层,并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指导、灵感,以便提升效率。管理中层的主要职能包括: 设计、指挥有效的团队,保证团队间的协作与信息交流。 定义、监视团队层面的运作。 诊断、解决团队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执行奖励系统,支持有效的协作机制。 | Tead, 1891-1973),沃尔特·司各特和詹姆斯·穆尼等人在管理学中应用了心理学原理,而其他一些著作者,如埃尔顿·梅奥(1880-1949),玛丽·帕克·福列特(1868-1933),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马克斯·韦伯(1864-1920),伦西斯·利克特(1903-1981)以及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年出生),从社会学角度入手对管理现象进行了探讨。 彼得·德鲁克(1909-2005)撰写了应用管理学最早的著作之一:《公司的概念》(出版于1946年)。这本书源于艾尔弗雷德·斯隆(通用汽车主席,1956年卸任)委托其对该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德鲁克后来又写了39本书,其中多本仍然沿用同一思路。 道奇( H ·Dodge ),罗纳德·费雪(1890-1962),桑顿·弗莱(Thornton C. Fry)为管理学研究引入了统计技巧。20世纪40年代,帕特里克·布莱克特专门研究了运筹学的应用数学科学的发展,最开始是为了实施军事行动。运筹学有时候被称为“管理科学”(但是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有显著不同),尝试着利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决策难题,而且可以直接应用于多个管理难题,尤其是在物流和运营方面。 随着20世纪管理者作为一个阶层得到了广泛认可,在管理艺术/科学方面抛头露面的从业者开始具有某种威望,因此为更具通俗化的管理思想系统向公众兜售看法开辟了道路。在此背景下,管理学的许多时尚理论更多的与大众心理学相关,而非管理学的科学理论。 最近的发展包括限制理论,目标管理,再造,六西格玛和各种信息技术驱动的理论,比如敏捷软件开发,以及团队管理理论,如Cog's Ladder(齿形阶梯)。 到二十世纪末,工商管理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 生產管理 行銷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研發管理 財務管理 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的观察家们发现依据功能来将管理团队进一步分化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多的流程同时需要几个功能项。因此,人们更倾向于根据不同的过程、任务、目标来思考管理。 管理的分支理论也被应用于非盈利组织和政府:如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学、教育管理等。管理更进一步地向公民社会延伸,如非盈利组织管理、公益创业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学中许多假设都受到了攻击,如来自商业道德的批评、、等等。 其中的一个结果,是变得更加常见,在某些地方甚至遍布管理的所有层级。然而,这些模式产生于所有政治形式之前,有的自然形成、甚至早于的出现。所有的管理都不同程度地接收某种形式的民主——事实上,从长远角度来考虑,管理层必须得到大多数员工的支持才能得以运作。否则,员工要么离职去寻找别的工作,要么组织罢工、进行抗议。虽然管理趋势是朝向民主的,但命令--控制结构仍然事实上(de facto)组织形式。这种根深蒂固的命令——控制结构的例子是近期大量的裁员并没有对管理层产生多大的影响。在某些案例中,管理层在裁掉基层员工时,为自己添设奖金。 根据领导能力学者,如今所有的高层管理团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某种程度的人格障礙的影响。 主题 基本功能 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后者常常分类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指挥、控制/监视、激励。近现代将其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决定未来需要发生些什么事情(今天、下周、下个月、下一年等等)为行动设立计划。 组织:管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优化资源,完成计划。 人事:职业分析,为职位聘用合适的工人。 领导/指挥:决定在某一情况下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事情,并组织人员将其完成。 控制/监视:对应计划检查进程。 激励:激励也是管理的一个基本功能,因为没有激励,员工工作将会没有效率。如果组织中没有激励,那么员工可能不会在其它功能上做出贡献(通常是由高层设立的目标)。 基本角色 人际关系:负责与员工之间的协调与互动。 信息传递:负责传递、共享、分析信息。 制定决策:负责做出决策。 管理技巧 政策性的:奠定实力基础,建立交往关系。 概念性的:分析各种复杂局面。 人际性的:沟通、激励、引导、委任。 诊断性的:可以从问题中找出合理解决方案。 技术性的:精通自己管辖范围里的技术技能。 设立经营方针 商业任务是最明显的目标——例如它可以是制造肥皂。 商业展望反应了公司的愿望,将其方向或是未来的目的地具体化。 商业目标指的是一项任务的完成或是一项任务要达成的事情。 商业的经营方针是一套纲领,对树立规范章程和目标起指导作用,可能会被用在经理的决策中。经营方针必须灵活,易于解释,能被所有员工读懂。 商业战略指一组计划,用以集合资源来实现商业展望和长远目标。它是管理人员的大纲,指导他们如何分配和使用资源来为组织获益。在最初,它帮助管理人员决定他们要组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方针与战略的执行 所有的方针与战略必须与各级所有的管理者进行讨论。 管理者必须理解他们在何地、以何种方法执行这些方针与战略。 必须给每个部门设立相应的执行方案。 方针与战略必须定时审查评估。 为意外情况准备的备用计划必须设立,以备不测。 管理高层必须定时进行日常评估。 商业运作需要团队精神与良好的环境。 每个部门的任务、目标、强项、缺点都必须进行分析,以帮助它们在完成商业任务的过程中定义角色。 预测机制为未来商务环境提供了可靠的前瞻景观。 必须建立策划团队以保证所有计划前后一致,方针与战略都朝着完成同一任务、目标而努力。 组织变革是通过应用约翰·柯特(John Kotter)的八步方案来完成的:增加紧迫感、找到正确的展望景观、与买进方联络、强化行动、创立短期成就、不放弃、坚持改变。 计划过程中的方针与战略 未来的各部门的计划应该让中、基层管理者知晓。 应设立框架,以便设计规划、做出决策。 |
研究与发展 一般系統理論是由贝塔郎非创立的一门逻辑和数学领域的科学,其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一般原则。他于1948年出版的《生命问题》一书一般标志系统论的问世。贝塔朗菲提出生物的开放系统理论,为生物进化的自组织系统理论建立开创了先河。 对于生命与非生命,一般人都有种直观的感觉能区分它们的不同。前者是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和环境交换能量和信息才能存在,而后者的稳定需要和环境的隔绝,方能保持其独立性,比如纯净的氧气,一旦释放到空气中,立刻和其他气体混合。因此,生命与非生命存在明显的差异。热力学物理学家布里渊提出负熵对应信息的概念、信息论是组织化的度量,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著的《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提出生命的负熵原理,普利高津从物理化学提出能量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理论,从而架构了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理论桥梁。 歐美 欧文·拉兹洛和布达佩斯俱乐部发表广义进化理论以及建立《广义进化论》、《广义进化论研究》等杂志,从而建立了普遍系统自组织化理论体系。艾根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提出细胞起源的生物分子超循环理论,进一步在细胞、分子层次探讨了自组织系统。 中國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系统科学的层次模型,其详细分类如下: 第一层:系统观。次是系统学,它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这是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的观点,是系统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和中介; 第二层:技术科学层次。有运筹学、系统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是系统工程的直接理论; 第三层:工程技术层次。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这是直接改造自然界的。 参见 控制论 系统工程 系统动力学 复杂系统 参考文献 控制论 形式科學 系統理論 | 自组织、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他组织、分形论、协同学 技术科学 控制论 信息论 运筹学 数学规划 线性数学规划 博弈论 排队论 库存论 决策理论 搜索论 网络技术 系统方法 计算机科学 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 |
消费电子学 贸易学 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家政学 商业教育 伦理学 财政学 投资学 法律 管理学 市场营销学 传播学 税务学 教师学 相关列表 企业家列表 公司列表 外部链接 合称 工业 商业 arc:ܫܘܓܠܐ be-x-old:Бізнэс bn:ব্যবসা chr:ᏗᎦᎸᏫᏍᏓᏁᏗ cs:Podnikání de:Unternehmen el:Επιχείρηση eo:Profitcela organizaĵo es:Negocio fi:Talous ga:Gnó gn:Ñemuhã he:עסק hi:व्यापार id:Bisnis is:Viðskipti it:Business ko:사업 | 房地产销售 小型企业 手工业 计算机网络 贸易业 医疗保健业 药品销售 回扣 旅游业 分时度假 相关教育 商业院校 会计学 消费电子学 贸易学 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家政学 商业教育 伦理学 财政学 投资学 法律 管理学 市场营销学 传播学 税务学 教师学 相关列表 企业家列表 公司列表 外部链接 合称 工业 商业 arc:ܫܘܓܠܐ be-x-old:Бізнэс bn:ব্যবসা chr:ᏗᎦᎸᏫᏍᏓᏁᏗ cs:Podnikání de:Unternehmen el:Επιχείρηση |
科學學的經典:PIERRE BOURDIEU 所著的“Science of Science and | 科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外部链接 科學學的經典:PIERRE BOURDIEU 所著的“Science of Science |
地熱學(Geothermometry) 構造物理學(Tectonophysics) 勘探地球物理學 (Geophysical survey) 大地測量學(Geodesy) 海洋科學 物理海洋學(Physical oceanography) 海洋化學(Marine Chemistry/Ocean Chemistry) 海洋地質學(Marine Geology) 海洋生物學(Marine Biology) 大氣科學 氣象學(Meteorology) 天氣學(Synoptic meteorology) 應用氣象學(Applied meteorology) 氣候學(Climatology) 動力氣候學(Dynamic climatology) 應用氣候學(Applied climatology) 古氣候學(Paleoclimatology) 大氣物理學(Atmospheric physics) 雲物理學(Cloud physics) 大氣輻射學(Atmospheric radiation) 大氣電學(Atmospheric electricity) 大氣聲學(Atmosphericacoustics) 大氣光學(Atmospheric optics) 大氣動力學(Atmospheric dynamics) 大氣化學(Atmospheric Chemistry) 太空科學 太空電漿物理學(Space plasma physics) | 動力氣候學(Dynamic climatology) 應用氣候學(Applied climatology) 古氣候學(Paleoclimatology) 大氣物理學(Atmospheric physics) 雲物理學(Cloud physics) 大氣輻射學(Atmospheric radiation) 大氣電學(Atmospheric electricity) 大氣聲學(Atmosphericacoustics) 大氣光學(Atmospheric optics) 大氣動力學(Atmospheric dynamics) 大氣化學(Atmospheric Chemistry) 太空科學 太空電漿物理學(Space plasma physics) 電離層物理學(Ionospheric Physics) 高層大氣物理學(Aeronomy) 遙測學(Remote sensing) 空間資訊科學(Geoinformatics) 天文學 天文測量學(Astrometry) 天文物理學(Astrophysics) 天文化學 (Astrochemistry) 天文生物學 (Astrobiology) 行星地質學(也稱天文地質學)(Planetary geology) 天體力學(Celestial mechanics) 行星科學(Planetary science) 太陽物理學(Solar physics) (Solar chemical) 地球生物学 生物地球化學(Biogeochemistry) 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 生態學(Ecology) 地質考古學(Geoarchaeology) 地質微生物學(Geomicrobiology) 古生物學(Paleontology) 孢粉學(Palynology) 微體古生物學(Micropaleontology) 系統 (Earth system science) (Systems geology) (Systems ecology) 環境科學(Environmental science) 参见 地理學 天文學 行星科学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地球科學網 |
1951年: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 1953年:苏联内务部长贝利亚被解职。 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加利福尼亚州卡纳维尔角发射首颗主动式通讯卫星电星1号。 1973年:巴哈马独立。 1976年:塞維索事件:意大利塞維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大量戴奧辛及其他有毒物洩出。 1978年:在茅利塔尼亞軍隊參謀長穆斯塔法·烏爾德·薩萊克發動政變後,首任總統穆克塔爾·烏爾德·達達赫因而被迫下臺。 1984年:臺灣臺北縣瑞芳鎮煤山煤礦發生重大礦災,造成103人死亡、22人受傷,為臺灣戰後死傷最嚴重的礦災。 1985年: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特工将绿色和平组织停泊在新西兰奧克蘭港口的一艘舰船彩虹勇士号炸沉。 1991年:鮑利斯·葉爾欽正式出任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首任總統。 1995年:翁山蘇姬從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軟禁中釋放。 1996年:美國太空總署發布木星最大衛星甘尼米(木衛三)照片。 1999年:1999年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决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玫瑰碗体育场举行,美国队在-{zh-cn:点球大战; zh-tw:PK大戰; zh-hk:互射十二碼;}-阶段5比4击败中国队,成为第一支在本土赢得女子世界杯的球队。 21世紀 2003年: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香港一輛行走麗瑤邨至天恆邨之九龍巴士265M線雙層巴士在早上於屯門公路被貨櫃車推至路邊,不久即墮下數十米山坡,車長及20名乘客死亡,20名乘客受傷。香港交通史上死傷最多的車禍。 2006年:著名電視足球評述員林尚義正式宣佈退出電視及電影圈。 2006年:無綫收費電視旗下之「娛樂新聞台」於當晚在中環四季酒店舉行開幕盛典正式啟播。 2007年:鈴木一朗(西雅圖水手)擊出美國職棒大聯盟全明星賽史上第一支場內全壘打,這是支兩分砲,苦主是Chris Young(聖地牙哥教士)。 2012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以简单多数通过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在一个月后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20年:蘇丹共和國主權委員會批准禁止殘割女性生殖器的法律。 出生 1419年:後花園天皇,日本天皇(1470年逝世) 1452年:詹姆斯三世,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五任君主(1488年逝世) 1509年:約翰·加爾文,法國宗教改革活动家(1564年逝世) 1819年:彼得·布萊克爾,荷蘭醫生、魚類學家(1878年逝世) 1830年:卡米耶·畢沙羅,法國印象派畫家(1903年逝世) 1856年:尼古拉·特斯拉,美國發明家、機械工程師、電機工程師、未來學家、實驗物理學家,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1943年逝世) 1871年:馬塞爾·普魯斯特,法國意識作家(1922年逝世) 1882年:艾瑪·豪歌,美國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心理健康倡導者、藝術贊助人、收藏家,20世紀德克薩斯州最受尊敬的女性(1975年逝世) 1887年:胡安·曼努埃爾·加爾維斯,宏都拉斯政治人物、律師,第23任宏都拉斯總統(1972年逝世) 1888年:賀川豐彥,日本社會運動家(1960年逝世) 1888年:乔治·德·基里科,義大利超現實畫派畫家(1978年逝世) 1892年:卡爾·奧福,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82年逝世) 1894年:金亨稷,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父亲(1926年逝世) 1897年:岡崎勝男,日本政治人物,前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1965年逝世) 1903年:鄧律敦治,香港商人、慈善家、政治家(1974年逝世) 1909年:劉詠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前中華民國國防部副部長、代理部長兼全國人事部部長。(1998年逝世) 1914年:喬·舒斯特,加拿大裔美國漫畫家,超人的共同創作者。(1992年逝世) 1920年:歐文·張伯倫,美國物理學家。(2006年逝世) 1925年:马哈迪·莫哈末,馬來西亞第四任及第七任首相,尊稱“马来西亚現代化之父”。 1930年:許倬雲,中華民國歷史學家。 1931年:張忠謀,台積電董事長暨創辦人 1931年:艾丽斯·芒罗,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933年:楊傳廣,台灣十項全能選手,綽號「亞洲鐵人」(2007年逝世) 1943年:陳惠敏,香港武打動作演員 1946年:秦漢,台灣男演員 1951年:大杉久美子,日本女歌手 1953年:蘇治芬,台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 1953年:馮斯瓦絲·麥爾斯,法國企業家、慈善家、作家、鋼琴家、億萬富豪,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 1957年:辛迪·希恩,美國反戰運動人物,被稱為「和平母親」(Peace Mom)或「反戰母親」 1957年:朱玲,前中國女排副攻,現任四川省體育局局長 1957年:張榮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前雲林縣縣長 1961年:張學友,香港男歌手、電影演員 1963年:許舒博,台灣政治人物,代表中國國民黨任職立法委員 1965年:亞歷克西婭,希腊公主 1966年:葉子媚,香港女演員 1967年:澤村一樹,日本男演員 1972年:索菲娅·维加拉,美國哥倫比亞裔女演員 1977年:楊时贤,美國華裔演員 1978年:小泉孝太郎,日本男演員 1979年:孔劉,韓國男演員 1980年:詹姆士·鄧肯·羅弗,美國演員、喜劇演員、導演、製片人、評論家、編劇 1980年:葉靜,中國男演員 1982年:海鳴威,香港男歌手 1982年:摩根·奧塔格斯,美國電視評論員、金融分析師、政治顧問 1983年:金希澈,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uper Junior成員 1983年:格什菲·法拉哈尼,伊朗女演員 1984年:台電阿凱,台灣台電工程師、網路藝術家 1984年:田中圭,日本男演員 | 20世紀 1904年:巴拿马政府把运河区划给美国。 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首次液化了氦气。 1912年:四川都督尹昌衡出征西藏。 1913年:俄国向保加利亚宣战。 191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國家公園測得高達56.7°C的氣溫,成為地球上有史以來最高的溫度記錄。 1918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啟用。 1919年:广州各界集会要求废除对外密约,声讨卖国贼,由伍廷芳任广东省省长。 1925年:塔斯社在俄罗斯通讯社的基础上扩建成立,成为苏联国家通讯社。 1927年:第一個由臺灣人組成的政黨臺灣民眾黨於臺中市成立,為臺灣人爭取自身權益的重要里程碑。 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國奉系军阀张学良派兵武力接管中东铁路,驱逐苏联管理人员。 1938年:霍华德·休斯驾驶一架洛克西德创造了91小时环球飞行的世界记录。 1938年: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教堂重開。 1940年:隨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投降,法國政府於維琪成立法蘭西國。 1940年:納粹德國空軍開始轟炸英國本土並與英國皇家空軍交戰,不列顛戰役爆發。 1941年:冈村宁次提出三光政策。 1943年:盟军登陆西西里。 1951年: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 1953年:苏联内务部长贝利亚被解职。 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加利福尼亚州卡纳维尔角发射首颗主动式通讯卫星电星1号。 1973年:巴哈马独立。 1976年:塞維索事件:意大利塞維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大量戴奧辛及其他有毒物洩出。 1978年:在茅利塔尼亞軍隊參謀長穆斯塔法·烏爾德·薩萊克發動政變後,首任總統穆克塔爾·烏爾德·達達赫因而被迫下臺。 1984年:臺灣臺北縣瑞芳鎮煤山煤礦發生重大礦災,造成103人死亡、22人受傷,為臺灣戰後死傷最嚴重的礦災。 1985年: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特工将绿色和平组织停泊在新西兰奧克蘭港口的一艘舰船彩虹勇士号炸沉。 1991年:鮑利斯·葉爾欽正式出任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首任總統。 1995年:翁山蘇姬從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軟禁中釋放。 1996年:美國太空總署發布木星最大衛星甘尼米(木衛三)照片。 1999年:1999年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决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玫瑰碗体育场举行,美国队在-{zh-cn:点球大战; zh-tw:PK大戰; zh-hk:互射十二碼;}-阶段5比4击败中国队,成为第一支在本土赢得女子世界杯的球队。 21世紀 2003年: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香港一輛行走麗瑤邨至天恆邨之九龍巴士265M線雙層巴士在早上於屯門公路被貨櫃車推至路邊,不久即墮下數十米山坡,車長及20名乘客死亡,20名乘客受傷。香港交通史上死傷最多的車禍。 2006年:著名電視足球評述員林尚義正式宣佈退出電視及電影圈。 2006年:無綫收費電視旗下之「娛樂新聞台」於當晚在中環四季酒店舉行開幕盛典正式啟播。 2007年:鈴木一朗(西雅圖水手)擊出美國職棒大聯盟全明星賽史上第一支場內全壘打,這是支兩分砲,苦主是Chris Young(聖地牙哥教士)。 2012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以简单多数通过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在一个月后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20年:蘇丹共和國主權委員會批准禁止殘割女性生殖器的法律。 出生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K) 社会科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X) | 艺术 K 历史、地理 (N~X) 自然科学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
在施行周六、日双休的地区,週六、日因顧客較多而有營業的餐飲業、服務業及旅遊觀光地等,通常會以週一為休假日。 在泰国,星期一的代表色是黄色。 加拿大大選通常在選舉年的10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舉行。 藍色星期一 英國人有時將星期一稱為藍色星期一、憂鬱星期一()。英語中的「Blue」除了有「藍色」的意思外,也有「憂鬱」的意思。 「藍色星期一」意指人類在星期一總會感到特別憂鬱,心情亦比較低落。這大概因為,在很多地方,星期一是每週公眾假期(星期日)過後的第一個工作天。在這天人們要收拾之前假日的愉悅心情,重新面對工作接受壓力,故此一些比較眷戀假日的人,就會覺得星期一相當難過。 | 在泰国,星期一的代表色是黄色。 加拿大大選通常在選舉年的10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舉行。 藍色星期一 英國人有時將星期一稱為藍色星期一、憂鬱星期一()。英語中的「Blue」除了有「藍色」的意思外,也有「憂鬱」的意思。 |
美国的选举日通常都是星期二。联邦选举通常在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星期二举行。很多美国的州在“超级星期二”举行他们的总统初选。 星期二是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失守的日子,被希臘人視為一週中最不祥的日子。 在泰国,星期二的代表色是粉红色。 參考資料 | Martis来源于古罗马神话战神玛尔斯或火星;法语为,来源于拉丁语;英文名字()来源于北歐神話中的戰神提爾。俄语为,意思是“第二天”。 在古代中國、台灣日治時期和現在的日本、韓國、朝鮮,一星期以「七曜」來分別命名,星期二叫火曜日。在中国民间口語稱禮拜二,在臺灣話也簡稱拜二。 |
醫學物理是將物理定律應用在醫學上。 微生物學是對微生物的研究,包括原生動物、細菌、真菌及病毒。 分子生物學是有關基因的复制、转录及翻译的分子相關研究。 神經科學是和神經系統有關的科學。主要是有關大腦及脊髓的生物學和生理学。一些相关临床专科包括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和精神病学。 营养学是研究飲食對健康及疾病的影響,並決定最適的飲食。醫院的營養治療是由營養師進行.針對糖尿病、心臟病、體重及飲食異常、過敏、營養不良及肿瘤患者均有規定的飲食。 病理學研究疾病的成因、過程、進展及診療方式。 药理学研究药物及其反應。 研究非游離輻射和生物體之間的作用。 生理学研究身體正常的機能及其調節的機制。 放射生物學研究游離輻射和生物體之間的作用。 毒理学研究药物及毒物的危险性。 教育 美国及加拿大 美国及加拿大大部分医学院的医学课程只开放给本科毕业生报读(即医学只能作为第二个学位)。有意报读的学生必须先修读一门本科学士课程,领域不限,但科学类别较为推荐(因为这样学生可以证明自己在修读医学前,已经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而在修读第一个本科课程期间,学生还需完成一系列医学的先修班,美国称之为“健康科学预备班”()并完成及通过课程考试,方有资格申请医学院的课程。申请过程亦比较繁复,自荐信及推荐信均为必备的条件。在完成课程并通过当地的医学执业考试后,就能正式成为医生,并可以继续晋升选择专科及修读硕士及博士课程。 英联邦地区 这些地区,医学是开放给高中毕业生报读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参加当地高考,符合一切条件后就能申请医学院课程。这些地区的医学本科课程一般为时五年到六年,於取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后需全职在医院实习一年,并能继续晋升选择专科及修读硕士及博士课程。 中国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太医令秦承祖创建了相关医学教育机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医学院。公元6世纪,隋朝完善了这一医学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太医署”,署内分医、药两部,太医令是最高官职,丞为之助理,下有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师生最多时达580多人。 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军入大梁,“壬寅,晋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初,契丹医人鲜知切脉审药,上命庶成译方脉书行之,自是人皆通习,虽诸部族亦知医事。”为了学习汉族医学,辽兴宗使人翻译《方脉》一书并带来了辽代的医学发展。而辽朝史书上并没有关于设立官方医学教育机构的明确记载。 1894年,李鸿章奏请于天津总医院附设西医学堂(又名北洋医学堂),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学校。早期中国的医学院校学制主要是复制日本模式,并从日本聘请教师,修业年限为4年,相当大学本科水平。清末,大量中国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1902年,在日本的272名留学生中,有3名在学习医学。1903年京师大学堂“选派学生出洋,分习专门,以备教习之选”,派往日本31人中有1人学习医学。1904年留日医学生在校人数达到23人。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了《大学令》,将医科列为与文、理、法、商、农、工平行的7个分科之一。大学的医学课程计103个科目,是课程门数最多的学科,修业年限是预科3年,大学4年。1917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修正大学令》,规定具有文、理两科的属于大学,而具有法、医、农、工、商等五科之一的设立为单科大学,如医科大学。1922年以后,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一个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新学制系统”,取消医学预科,医学专科的修业年限为3年,医学本科的修业年限为5年。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医学院暂行科目表》,对医学院校的学制和课程体系作出了统一的要求。1941年,将医学本科的修业年限改为6年,并规定特定学年的课程结束之后要进行两次阶段性考试。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195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在保留原先已经实施的六年制学制之外,开始大量发展三年制的医学专科学制。1955年将医学专、本科专业的修业年限统一调整为3年、5年,直接将高中毕业生经中、短学制教育培养成为以应用型为主的医疗卫生技术专门人才。1988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开始试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1998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七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到1998年,医学专业调整为8大类16个专业,学制为三、四、五、六、七、八年制并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定义,医学下属的一级学科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护理学。 日本 1876年,日本效仿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设立了以帝国大学为首的国公私立大学医学院、医科大学和医学专科学校。1945年开始,受美国医学影响,日本将原有的50所医学专科学校(包括大学附属医学专科部)进行了调整。1950年,旧制大学和升级学校都改为新制大学医学院、医科大学共46所,并大幅削减招生人数。在这一时期(1946年)无论是新制还是旧制医学院校的8年。1970年起,日本医学院校得到快速发展,到1981年达80所(国立43,公立8,私立29)。 阿根廷 19世纪初,阿根廷创建了第一批医学院,包括1821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和1877年的科尔多瓦大学医学院。1958年,萨尔瓦多大学医学院和科尔多瓦天主教大学医学院两所私立医学院成立。 阿根廷共有29所医学院,其中10所位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其周边,其他的也多位于内部省份的大型城市。所有医学院的课程设置均为六年制,包括三年的基础学科学习、二年的临床学科学习和一年的实习,在具体实施的方式上各校之间略有差异。从2000年起,阿根廷的医学院都需要通过全国大学评价和认证委员会(CONEAU)的认证。医学院的全职教师多为基础学科研究者,受任于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或政府管理下的其他国家部门。 | 醫學物理是將物理定律應用在醫學上。 微生物學是對微生物的研究,包括原生動物、細菌、真菌及病毒。 分子生物學是有關基因的复制、转录及翻译的分子相關研究。 神經科學是和神經系統有關的科學。主要是有關大腦及脊髓的生物學和生理学。一些相关临床专科包括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和精神病学。 营养学是研究飲食對健康及疾病的影響,並決定最適的飲食。醫院的營養治療是由營養師進行.針對糖尿病、心臟病、體重及飲食異常、過敏、營養不良及肿瘤患者均有規定的飲食。 病理學研究疾病的成因、過程、進展及診療方式。 药理学研究药物及其反應。 研究非游離輻射和生物體之間的作用。 生理学研究身體正常的機能及其調節的機制。 放射生物學研究游離輻射和生物體之間的作用。 毒理学研究药物及毒物的危险性。 教育 美国及加拿大 美国及加拿大大部分医学院的医学课程只开放给本科毕业生报读(即医学只能作为第二个学位)。有意报读的学生必须先修读一门本科学士课程,领域不限,但科学类别较为推荐(因为这样学生可以证明自己在修读医学前,已经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而在修读第一个本科课程期间,学生还需完成一系列医学的先修班,美国称之为“健康科学预备班”()并完成及通过课程考试,方有资格申请医学院的课程。申请过程亦比较繁复,自荐信及推荐信均为必备的条件。在完成课程并通过当地的医学执业考试后,就能正式成为医生,并可以继续晋升选择专科及修读硕士及博士课程。 英联邦地区 这些地区,医学是开放给高中毕业生报读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参加当地高考,符合一切条件后就能申请医学院课程。这些地区的医学本科课程一般为时五年到六年,於取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后需全职在医院实习一年,并能继续晋升选择专科及修读硕士及博士课程。 中国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太医令秦承祖创建了相关医学教育机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医学院。公元6世纪,隋朝完善了这一医学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太医署”,署内分医、药两部,太医令是最高官职,丞为之助理,下有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师生最多时达580多人。 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军入大梁,“壬寅,晋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初,契丹医人鲜知切脉审药,上命庶成译方脉书行之,自是人皆通习,虽诸部族亦知医事。”为了学习汉族医学,辽兴宗使人翻译《方脉》一书并带来了辽代的医学发展。而辽朝史书上并没有关于设立官方医学教育机构的明确记载。 1894年,李鸿章奏请于天津总医院附设西医学堂(又名北洋医学堂),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学校。早期中国的医学院校学制主要是复制日本模式,并从日本聘请教师,修业年限为4年,相当大学本科水平。清末,大量中国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1902年,在日本的272名留学生中,有3名在学习医学。1903年京师大学堂“选派学生出洋,分习专门,以备教习之选”,派往日本31人中有1人学习医学。1904年留日医学生在校人数达到23人。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了《大学令》,将医科列为与文、理、法、商、农、工平行的7个分科之一。大学的医学课程计103个科目,是课程门数最多的学科,修业年限是预科3年,大学4年。1917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修正大学令》,规定具有文、理两科的属于大学,而具有法、医、农、工、商等五科之一的设立为单科大学,如医科大学。1922年以后,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一个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新学制系统”,取消医学预科,医学专科的修业年限为3年,医学本科的修业年限为5年。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医学院暂行科目表》,对医学院校的学制和课程体系作出了统一的要求。1941年,将医学本科的修业年限改为6年,并规定特定学年的课程结束之后要进行两次阶段性考试。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195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在保留原先已经实施的六年制学制之外,开始大量发展三年制的医学专科学制。1955年将医学专、本科专业的修业年限统一调整为3年、5年,直接将高中毕业生经中、短学制教育培养成为以应用型为主的医疗卫生技术专门人才。1988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开始试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1998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七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到1998年,医学专业调整为8大类16个专业,学制为三、四、五、六、七、八年制并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定义,医学下属的一级学科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护理学。 日本 1876年,日本效仿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设立了以帝国大学为首的国公私立大学医学院、医科大学和医学专科学校。1945年开始,受美国医学影响,日本将原有的50所医学专科学校(包括大学附属医学专科部)进行了调整。1950年,旧制大学和升级学校都改为新制大学医学院、医科大学共46所,并大幅削减招生人数。在这一时期(1946年)无论是新制还是旧制医学院校的8年。1970年起,日本医学院校得到快速发展,到1981年达80所(国立43,公立8,私立29)。 阿根廷 19世纪初,阿根廷创建了第一批医学院,包括1821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和1877年的科尔多瓦大学医学院。1958年,萨尔瓦多大学医学院和科尔多瓦天主教大学医学院两所私立医学院成立。 阿根廷共有29所医学院,其中10所位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其周边,其他的也多位于内部省份的大型城市。所有医学院的课程设置均为六年制,包括三年的基础学科学习、二年的临床学科学习和一年的实习,在具体实施的方式上各校之间略有差异。从2000年起,阿根廷的医学院都需要通过全国大学评价和认证委员会(CONEAU)的认证。医学院的全职教师多为基础学科研究者,受任于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或政府管理下的其他国家部门。 現代醫學挑戰 衰老、死亡、愛滋病及癌症等很多不治之症仍然是醫學界的挑戰。 倫理 醫學倫理是在從事醫療工作時需遵守的一些道德原則。醫學倫理包括在臨床上的應用,以及其歷史以及其哲學及社會學的層面。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大基本原則:「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以下則是當代醫學倫理六大原則: 自主:病患有權拒絕醫療或是選擇其醫療方式。 :醫生要關注病患的最佳利益。 :關注稀少醫療資源的分配,並公平的分配資源。 :儘量減少醫療過程不必要的傷害。 誠信:在美國的塔斯基吉梅毒試驗及二次大戰後針對十二名德國醫師等歷史事件後,知情同意(在知道所有事實後做出的同意決策)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