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_id
int64 19.6M
587M
| upvotes_chosen
float64 17
260k
| upvotes_rejected
float64 11
109k
| prompt
stringlengths 6
85
| chosen
stringlengths 2
2k
| rejected
stringlengths 3
2k
|
---|---|---|---|---|---|
50,266,549 | 2,208 | 322 | 你通过玩游戏得到了哪些额外的人生经验? | 如果遇到敌人,表明你走对路了 | 2000年左右我接触到了大航海时代。 当时还是4,不是加强版,人员没办法配置舱室。主角一共四个,当然作为中二少年我一开始就选了造型酷似七八年后女巫师骑士杰大根的瑞典男人博格斯统。 然后我就被吓到了,这个游戏给我展现了一个世界。 三年后我坐着飞机飞越了欧亚大陆,我知道我过了里加,过了维斯比和斯德哥尔摩,过了汉堡吕贝克,最后降落在阿姆斯特丹。 里加的特产是琥珀,我最后的终点哥本哈根产玻璃和大炮,后来我果然带了些玻璃回家,至于大炮……那就算了 这个游戏教会了我世界的地图轮廓,季风和洋流,各种各样的地标,世界各地的原产物,咖啡在东非,罗望子在绿角,南瓜辣椒是新大陆的产物。伊斯兰教徒不喝酒,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东南亚盛产锡矿,烟草就认哈瓦那~~ 三角商路是欧洲到非洲到新大陆。 李华梅则激发了我对长腿御姐的爱,李提督prprpr~ 后来买到了ps版,伍丁教会我什么叫幂,以及他…可以娶好多老婆,但是为啥不是四个,三缺一啊,莫非开场的另一位你也是…… 也曾经被海雷丁虐的死去活来。也记得莫三比克这样神奇的地名。 若干年以后我学会了手画世界地图。还有好多经纬坐标,比如我大杭州是120 30(哈哈这还用记……) 这个对我最大的帮助,可能就是高考文综的地理部分没扣分吧~ 以及我一生最爱李提督prprpr~~~ 虽然丽璐阿哥特和拉斐尔之后在太阁立志传里面打了个酱油,但是李华梅还是我的最爱~ 补充一下: 其实大航海3我感觉内容更加宏大庞杂,可是我就记得那门老是打不响的大炮了~~~ |
50,266,549 | 1,473 | 682 | 你通过玩游戏得到了哪些额外的人生经验? | 看到有人写了“贪吃蛇大作战”,我玩了一晚上之后,也想写一点……… 人人生而平等:每条蛇一出生都是一样大的。 阶级固化:玩一会儿你就会成为房间里最长的一条(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然后再也没有蛇能比你更长——最起码靠努力是没有用的。 跨越阶级:你刚出生时,房间里肯定是有那么几条大蛇的,想要迅速变成大蛇,最好的办法就是靠加速去跟他硬拼——有钱的怕不要命的。反正你没有什么可输的。 阶级固化2:你越长表面积就越大,其他蛇撞到你身上的几率就越大,而你只需要在自己身体里游走,就可以坐享其成——俗称躺着把钱赚了。 规避风险:当你成为大蛇后,你也是可以继续去围剿、去加速、去拼命的,但是没有必要——若你可以正当的把钱赚了,何必去违法呢? 健康是本钱:加速这个功能是以消耗身体长度为代价的——就像年轻人拼命工作、熬夜、喝酒一样。若你足够长(足够有钱),你也就不需要这么拼了。 人生无常:有时会有小蛇突然在你面前出生,让你一头撞上去——所谓人有旦夕祸福,对任何人都适用,不管你是百姓还是国王。 共产主义:整个房间一开始就满地遍布着小食物,你完全可以不参与阶级斗争,老老实实捡食吃就可以——物质资源如此丰富,让你生在其中就感觉很幸福。 原罪:然而阶级斗争无处不在,你想逃离纷争,除非关掉游戏,否则只要你存活于游戏中,你一定是阶级斗争中的一员。若你成为了房间中最大的那条蛇,那么你活着就是原罪——因为总会有人因你而死(撞到你身上)。 空:玩了一晚上之后,我发现我真是太牛逼了,永远是房间里最大的一条蛇,分数动不动就上万。然而今天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这他妈是个单机游戏——其他蛇都是机器人而已。也就是说,我上面所写的这些,不全都是扯蛋了?啧啧,一切皆空啊,都是幻象。 涅槃:解脱的唯一方法就是跳出轮回——于是我删除了游戏。 ---------- 一年后更新: 自从删了这游戏就没再玩过,那天听朋友说出了对战版,于是下了一个试试看,发现了一个以前不存在的规则: 每条小蛇出生后,会有一圈光环围绕着它,它撞到别人身上不会死,别人撞到它身上也不会死,而是互相穿过对方的身体。光环持续大概2-3秒。 看上去好像很公平,因为谁也不知道小蛇会出生在哪,万一一出生就死了多破坏和谐。 但实际上这严重加剧了阶级固化,甚至可以说形成了坚固的壁垒。因为本来大蛇还有几率撞上突然出生的小蛇,现在根本不会了。 我那天玩到五万多分受不了了自杀了。 这条规则看起来是保护小蛇的,其实真正受益的是大蛇,因为小蛇的命是不值钱的…… 细思恐极…… | 在美帝读书的时候天天揣着笔记本去上课,有天历史课上老头要我们讲解阿金库尔战役,我十分干脆的卸载汉化补丁打开欧陆风云接上投影仪直播复盘,老头面露欣赏之色,开档1415年,选择英格兰,亨利五世变成将军,带着6000长弓兵直扑加莱。结果就是,游戏里老子拿头去硬夯法兰西万把人的骑兵啊,存档读盘四五次后老头挥挥手让我下去,不过还是赞许了我的创意=。= 到后来装逼上瘾,莎翁剧的课上讲理查二世,金雀花和兰开斯特那些七搞八搞的家族成员又要教授好生讲解一番,我如法炮制,打开了十字军之王,展开家族树开始介绍,丫是爱德华三世,这个逼是英年早逝的黑太子,那个少年是理查二世,那个旁支是他叔叔格洛斯特公爵...然后切换至兰开斯特家族,把亨利四世和他爹约翰等一干人等介绍了一通。最关键的是,人物头像右上角就能显示维基百科的人物介绍。教授很满意,后来还入坑游戏,不过我发现他每次玩的时候生活重心都选择了“勾引”(-᷅_-᷄) 虽然在历史地理知识方面我的建构还是很不成熟,但游戏至少给了我兴趣动力和演绎历史的代入感。 对于吃操作的游戏我并不擅长,但模拟类战略类以及数据流我却很上心。我fm系列完了六年,每个版本只玩曼联,一玩二三十个赛季,成天就是看英超各个球队的战术阵容,球探报告,没事就看看各个球员的属性八卦图和偏好习惯。我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如数家珍的感觉真是不错。大四的时候,同学买英超请我出谋划策,我对盘口水位一无所知,仅凭着平时的积累看对阵双方的阵容和阵型给出了胜平负的预测,结果那周我同学三场英超投注三百净赚八百,但我到现在还是不懂足彩,因为第二周开始我害得他血亏,毕竟游戏是游戏,足球是足球。 但通过游戏我学到的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它永远只是现实世界投射的倒影。 |
50,366,563 | 22 | 13 | 如何能让家中老人「服老」,多多注意身体情况? | 我觉得“服老”这个表述本身就是个不太合适的诉求,在年龄歧视还很严重,“衰老”令人想起所有负面的大环境下,一味要求家人“服老”本身就会引起家人的反感乃至抗拒。一方面我们希望家人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尽量避免意外,另一方面,我想我们也不愿意看到一个整天长吁短叹,闷闷不乐的长辈。 因此,与其说要让老人们“服老”,不如说,希望他们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生活习惯,作出适当的调节。比起消极的“服老”,帮助他们主动地调节生活习惯,在保证兴趣爱好地的同时享受健康和长寿,能给长辈们更多的“控制感”。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某些机能的丧失,使得人们曾经认为变老是一种单调的,不断“失去”的过程。那么这种情况下,当然只有“服老”和“不服老”两种选择,服老,被动消极,不服老,盲目冒险。但是“变老”这两个字中重要的是“变”,变化,每一天,我们每个人都在老去,在失去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得到了新的东西,失去了旧我,产生了新我,失去了旧的机能,得到了新的智慧,失去了旧的朋友,得到了新的朋友。所以与其说逼着长辈们服老,不如鼓励他们去调试自己的生活,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老年和童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老人(就像我们所有人一样)需要掌控感,而不是被自然生命过程剥夺的同时还被家人剥夺:我在很多老人院见过很多郁郁寡欢的老人,在那种坐牢一样的环境里,无数有趣的事情都以“安全”,“为你好”之名不让他们做,太惨了。 | 服老是比较困难的,我奶奶94岁长老年斑了,还在催着我们给她四处求医要求给她找祛斑秘方呢。 |
50,372,626 | 201 | 55 | 该让未成年人参与到对临终老人的照顾中吗? | 大家在这个问题中可能关注的是接触死亡,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影响。 讲到对死亡的理解,其实儿童对死亡的理解和成年人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在他们小时候会有所谓的个人神话,即自己不会死。而自己的亲人离世恰恰是其自我神话破灭的时候,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人类开始有了死亡恐惧(death anxiety)。让儿童接触死亡,了解死亡对于他们缓解死亡焦虑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具体怎么做,推荐大家看美国临终关怀基金会的网站 https://hospicefoundation.org/End-of-Life-Support-and-Resources/Grief-Support/Children-and-Grief 里面有一个QA就是关于如何对儿童解释亲人离世的,我摘录几条 儿童直到8、9岁才开始对死亡有比较成熟的认知。而那之前,他们把死亡当作是暂时的,他们甚至认为死者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回来(活过来)。因此在给儿童讲到死亡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尽量用精确的语言描述死亡。英文中人们常用“lose”,中文用“没了”,来代表死亡。但儿童会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认为亡者还会被“找回来”。我们应当尽量准确的告诉他们,死亡意味着身体停止工作了,而且是无法恢复的。 给儿童选择权。告诉他们可能在医院、葬礼上见到什么,听到什么。让他们自己做选择是否去照顾病人,并最终参加他的葬礼。 因为儿童的情绪、情绪调节能力还很不健全,他们无法处理长时间的悲伤,他们可能在葬礼上开始玩耍,这些都是正常的,并不代表他们不爱亡者,也不能说明他们对亡者缺乏尊重。如果发现儿童的行为模式反常,家长们反而要注意,这可能是(亲人)死亡所带来的影响。建议可以求助专业人士。 | 小学四年级,差不多十岁的样子。外婆肺癌去世。 我家和外婆家车程两小时半。外婆去世前两个月是暑假,我陪了两个礼拜。 时隔近二十年,依旧记忆犹新。 瘦。 极瘦。 瘦到只有一副骨架。 话说不出来,眼神涣散,无时无刻不在痛苦地呻吟。 我回家的时候,趴在她耳边说:我还要来的。 外婆没办法点头,眼泪顺着眼角流。 再见已经是头七。 因为我期中考试,父母没告诉我外婆已经去世了。我爸在家陪我,我妈回了外婆家。 我爸说我妈加班。 我没有见到外婆最后一面,到今天,也是极大的遗憾。从那时候开始,我和父母的话少了。 小时候内向,心里恨,不知道怎么说。只能用沉默代替。 两年后,我小升初。 外公肝癌。 当时我不懂,只觉得外公没以前精神了。也不带我去钓鱼了。 为了我考试,父母骗我,外公只是年纪大了。 外公承受不住肝癌的折磨,投井自杀。 为了我小升初的考试,一样的场景重现。 现在的我年近三十,每每想起依旧会流泪。 我的爷爷奶奶嫌弃我妈不是本地的,从小没疼爱过我。从上学开始我就是自己走回家,刮风,下雨,都和他们没关系。学校离家十分钟,都是农田,夏天常常躺着一条蛇阻断去路。胆小的我,只能在那儿等着,等蛇走了再心惊胆战地跑过去。 父母忙着工作,出差。小一些,邻居让我进门吃饭。大一些,自己踩着板凳做饭。 唯一开心的就是暑假和寒假,可以去外公外婆家。 外公是个大烟鬼,但每次看到我,立刻就灭了烟,笑嘻嘻地瞅着我:带你去钓鱼! 外婆总是单独把我带进屋子,从高高的柜台上掏出两个果冻:吃吧! 外公外婆家境不好,靠种田卖水果为生,为了迎接暑假才能去的我,花了好多钱买了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 那电视橘黄色的,两根天线一长一短地岔开着,一根圆圆的铁丝卡在它们中间。信号那么差,两个老人带着我看的那么津津有味。 有些事啊,会记一辈子的。 |
50,372,626 | 143 | 26 | 该让未成年人参与到对临终老人的照顾中吗? | 我想我可能有一点点发言权。 从姥爷失忆,卧床,大小便失禁,直至去世,正值少年的我,全程陪伴参与。其时居住面积并不大,姥爷病床在客厅,姥姥因为出身娇贵一生不会烹饪事只能随行,我的卧室姥姥居住,我自己则在封闭阳台的行军床上,凑合着睡了三年整,从未觉得半点委屈。 父母没有将姥爷送去养老院或医院老人病房,甚至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假手外人,而是分工安排好,于忙碌公务教务之余,坚持亲自照顾。 过程不提,父母真的很辛苦,有目睹或亲身体验的同学,应有各种深度感触。我自己平日学习,父母实在错不开时间时,会提前交代我,我按留言或留书所列事项,给姥爷喂饭,喝水,吃药,擦身,照顾大小便等等。 姥爷是财务专家,也受过传统国学熏陶,写得一手极漂亮的小楷,喜瓷器字画,又是围棋高手,身处西南却订阅了数十年的《新民晚报》(请许我扶个额),年轻时帅气英俊,中老年则更显睿智。但这都没用,他的眼神依然和普通老人临终前并无二致,逐渐暗淡下去,以前蕴藏其中的健康和智慧,气质和才华,一天天一点点不可逆的星散无踪,终于变得混浊无神,每天看着,对于小小少年,实在炼心。 我的名、字都是姥爷起的。幼年父母工作繁重,多由姥爷姥姥看顾,一丢丢大他就牵着我每日外出散步,途中讲大江南北神州内外的各种轶闻奇事,遇见小动物小昆虫也会挽袖捕来让我细看体察,总角为我发蒙,教会我欣赏诗词歌赋不可言述的委婉或壮美,略大一些,又指导我读史方略与围棋精妙,等等等等。所以我和姥爷的感情,实在是非常深厚。以致亲历陪伺他生命最后一程的这经历,实在是……生出诸多念头与感触。今夜行文之时,仍仿佛昨日之事,依旧画面清晰,历历在目。 于我本人而言,此事之后,深刻理解了、并用各种合理合情的行动,实践着自己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个人体悟。平素为人处世,虽也偶有激进冲动之举,但对生命的敬畏,对“道”的敬畏,始终伴随。或许因此错过最美丽风景,但内心总是安然自若。心中有敬畏,行事不会轻易逾越底线,胡说八道时,也有原则隐现。 我很敬佩父母的举动,也感谢他们的言传身教,在我心底深处埋下了“孝”、“善”的种子,明白了“生”、“灭”的永恒至理。成年后,更慢慢体悟到坚持“行事无愧于心”,才能真正不惧而自信自强。感谢父母用三年时间,教授给我这一门名为“如何为人,如何为人子女”的优秀课程。 若孩童过于年幼,或许并不适宜。不过,终究见仁见智,根据家庭情况不同,而做出最适选择就是,各有各的机缘,不可一概而论。 【附图,1940s-1990s】 时光荏苒,从风华正茂,至步履蹒跚,从两情相悦,至白发苍苍,不过四张照片,弹指之间。 【1】左侧是姥姥的小弟,殉国,未成家。姥姥,姥爷。 【2】姥爷和姥姥 【3】前排左一,作者老娘,右侧大舅舅,超级聪敏。 【4】最后一张合影。 THE END 版权申明:作者保留对本文文字及配图的一切合法之权利,非获书面授权之商业转载,而无论载体介质,传播渠道及任一理由,均构成对作者合法权利之侵害,作者将视侵害程度,保留进行追索侵权者过失及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之权力,包括但不限于诉讼等。若友好协商后,双方未能就各自诉求达成一致,则诉讼管辖法院,为作者户籍所在地具备相应管辖权之人民法院。但非商业非盈利性个人及组织将之用于非盈利用途之转载,不受本申明所限,但不可对文章内容进行改编、改写或引至任意具备牟利特征之出版物。特此申明。 | 对于孩子参与到临终老人照顾中需要参考以下几个因素:1. 孩子参与过程中是否有一个情绪稳定的成人的引导;2. 就本身这个事件而言,作为医疗辅导师的我是鼓励的,对于孩子成长也是很重要的一课,但同时我也会担心,其他成人不稳定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甚至有创伤;3. 孩子对于死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的概念是不同的,那作为一个引导他的大人是需要学习和理解的。总的来说,如果有这样精力和时间带领小朋友完成这样的一个人生课程,是值得鼓励的,但也是需要家长花时间准备的。另外也是鼓励家长寻求专业辅导师的帮助。 |
50,394,190 | 47 | 30 | 教师资格证报名用什么浏览器? | 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最好使用IE浏览器,并且报名系统会提示使用IE6-IE10浏览器,但是现在很多浏览器默认是IE11版本,所以进入报名系统时需要设置浏览器兼容模式。 另外,据考生反馈,360浏览器也是可以的! 关于浏览器如何设置兼容模式,可以看下面的讲解视频: 以上就是课小观对浏览器兼容性相关问题的解答,有没有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呢? 如果大家想查看20下各地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公告,或者有其他报名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加入【教师资格证报考圈】。 公告请在 #教资公告汇总 主题下查看,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圈内提问,课小观负责为大家答疑! 进圈带#教资圈友礼包话题发帖可免费领: 2. 教师资格证知识汇总、答题模板、教案范例等14份备考资料。 现在圈内还有免费送教材活动,进圈带“圆梦教师”字样发10字以上的帖子参与活动即有机会领取备考教材!不要错过呦~ 关注 @课观教师 不迷路,考证路上有人助! 觉得这篇回答有用的话,记得帮课小观点个赞呦!(^_−)☆ | 1.360浏览器兼容性设置 打开360浏览器,在地址栏的右边点击“兼容模式”(如图2),立马! 2.IE浏览器兼容性设置 点击工具-->兼容性视图设置(如图3),然后点击添加,将http://neea.edu.cn加入兼容性视图网站(如图2)。关闭弹出窗口,再关闭当前页面,重新进入报名系统就能正常打开了。 以上就是针对“教师资格证报名使用的不是ie系列浏览器解决办法?”相关问题的详细解决办法,如刚好帮你解决了报名问题,请记得点赞支持下吧! |
50,394,190 | 136 | 35 | 教师资格证报名用什么浏览器? | 2.弹出界面 3.点击页面右上角的三个小圆点,出现以下界面,点击第九行使用Internet Explorer打来 4.弹出Internet Explorer打开界面 5.点击右上角的小齿轮(工具)显示界面 6.点击第十行兼容性视图设置 7.把教师资格证的登陆网站http://www.ntce.cn/html1/folder/16013/15-1.htm复制到添加此网站里 8.在已填加兼容性视图的网站中出现http://ntce.cn代表可以登录了,这个时候在该ie界面登陆就可以啦 | 如下图使用internet打开。 然后点右上方那个设置的兼容性视图设置 将这个网站添加进去就可以了。这个 |
50,614,084 | 46 | 13 | 报班学雅思英语去哪家培训机构比较好呢? |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狗头保命,其实就身边那几个人问我而已)。因为当时我是身边人第一个报名开始考的,也是第一个上岸的(虽然也考了两次呜呜呜),所以大家都来向我取一些经验,我再来分享一次吧,希望大家别踩坑。 雅思我是考了两次,第一次自学,因为自我感觉英语基础还不错,想着只要认真点,应该也没多大问题。然后分数下来以后,虽然不是特别差,但是离上岸确实还有一段距离,主要是死在了写作和口语上,本来学的时候也就没多大感觉,但是我还是依旧对自己抱有一丝希望,果然结果还是没有给我创造什么奇迹。 自学的时候,写作一直是没有什么头绪的那种,在考试时写跑题了,所以得个5.5也算是在预料之中。至于口语,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这么多年,我学的大部分都是哑巴英语,很少开口交流,所以发音上也是有点奇怪,还没有那种用英语说话的思维,这么多年形成的习惯,短时间内果然没办法光靠自己的能力去改变。 第二次考的时候,在屠鸭写作社报的口语和写作的手把手训练营,单科3k左右,然后二战口语7,写作6.5。 屠鸭社的这个训练营就是那种手把手教学的模式,教学老师会针对我的目标分数,备考时间还有我的个人基础、弱点来给我制定一个提分的方案。而且助教还很有耐心,每天都会为我安排学习任务,在我完成以后还会帮我检查和批改。 用写作来举例吧,写作老师会指出我写作上存在的问题,段落之间我的逻辑衔接不紧密,有的时候甚至是各写各的,句式还总会用那固定的几个模式,变换的很少。老师就会针对我的这些问题来重新为我制定学习计划,教我如何改写,如何使得段落之间更加紧密联系,也会给我准备很多句式结构和作文素材让我背。在我每次写作练习完以后还会指出我还有哪些问题,哪里有明显进步,都会一一以告诉我,真的太有耐心了。 我的写作老师真的是个无敌细节控!为了提分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没有贬义的意思)!虽然每次上完写作课真是很累但是很充实!而且老师批改我的作文也超级详细!给大家康康! 然后分享几个我觉得很有用的tips吧~ 1、注重framework!文章结构的重要程度一定是大于所谓华丽的辞藻的。几个论点?论据如何支撑论点?总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什么?哪个论点更重要?....这都是需要在正式写作之前掌握的。而要掌握这些,必须要掌握每一种题型,并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行。 2、句型的多样化不等于怪难偏。一篇文章肯定不能从头到尾只用there be这一种句型~强调、倒装、从句都得整起来~但是切记不要为了显示出自己的高端就写很长很长的句子!这样只会展现你没有缺乏逻辑 3、增加以物开头的句子。这点是我上课之前完全没有接触到的概念!因为中式思维总是以人开头,你xx我xx她xx,但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在看电影或是读书的时候我就发现外国人喜欢以“物”开头,在作文中能有意识的尝试,也是一个加分点。 就在这种帮助下,我的成绩提升的也很快!二战口语7写作6.5,啦啦啦啦 最后,我觉得找雅思机构的话,挑机构不如选课程、选老师,那些大班课我是建议就不要考虑了,因为一个班那么多人,老师根本不会全方位的照顾到你。 但是也不要一味的去追求什么内容都必须一对一,口语可以一对一陪练,作文也可以一对一修改。像那些做题技巧,常规常识,我觉得看录播课就行了(我报的训练营就是这种模式,我觉得很合适,所以提分快),要是什么都一对一的话,那你思考的空间范围就会缩小很多,甚至会产生对老师的依赖性,那样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 | 本人大三,四六级这些都过了,但六级是低分飘过。英语说不上好,备考雅思其实让我很受打击,虽然说平常一直都有接触英语,上大学后也有晚上听常速新闻,听抄的习惯。 个人情况: 本以为雅思并不是很难,但是刚接触时,就去线上做了一次雅思考试的模考。听力5分,阅读5分,口语和写作就更不要提了。 后来发现口语和作文是两个拦路虎,所以在这三个月内,在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雅思的同时,感受到了考试的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 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备考三个月是很合适的时间,因为时间比较紧迫,报名了雅思网课1V1的课程。第一个月从换题季开始,这一个月把时间都花在阅读听力写作上。 在之后两个月内,因为口语已经换题,就着重准备口语和写作,听力和阅读保证每周模考做两套就行了。 成绩单: 听力 听力我觉得应该是最简单的一项,这个就是依靠关键词信号词,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有的题很阴险,和上一道题间隔很短,一不留神就丢一分,然后一定要快速把所有题都看一遍。 我是重点关注第三篇,因为第三篇信息量大,对于有些选项多,选项长,例如配对题,我会把中文翻译在旁边写一下,这样我感觉做题时反应快很多。 下面作文和口语真的要感谢网课老师,我真的是在备考一个月后,还不知道口语和写作的正确备考方法,连口语题库,写作短语啥的都不知道,感谢老师救了我。 写作 考场上血的教训,我把最后一句话“对历时长远发展不利”,应该是long-term,我写成了time-honer(历史悠久的)。 因为考前一小时看到的,但是没记清楚,还想自己秀一把,所以我觉得能给我6分就已经万幸了。 结论就是不要用自己不熟悉的半生词,风险很大,然后全文结构我就根据网课老师教我的写,一定要多练。 因为写作时间太短了,平常我是先把小大作文写一遍,然后看看范文,对比下不足,然后再写一遍,肯定会有进步,每天保证一篇。 然后要积累一些万金油的词汇和句子,比如说even if the scope of the propaganda has been enlarged。可以用在不同的论点句子里“即使宣传已经被扩大了,但是(公民还是怎么怎么样,公司还是怎么怎么样)” 包括什么“discharge sewage into rivers”,“release heavy smoke with detrimental substances” 这些都能在微博啊网上都能搜到,花一点时间都能记住,然后直接用就好,很实用的信息。 阅读 考了7分,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刚开始一小时只够我做两篇,我知道关键字寻找法,但本人还是边做还是边要把全文都读一遍,了解个大概意思。 因为有些题可以关键字搜索,但有的题就不行,当然不能卡在不认识的句子和段落,不会的就跳过,自己分的时间第一篇15分钟,第二篇20分钟,第三篇25分钟。 口语 口语是我准备时间1个月时间,拿到7分很开心,每天晚上录音到12点,白天又得编P2。本人感觉,P2可以分模块整理,P1P3最好每道题准备的都不一样。 因为我觉得考官他一直在根据原题自由提问,这样准备多一点,就能回复考官的观点多一点,不然考官一变,就无话可说了。然后平常找个同学和他约好见面只说英语,就是多浸入一下英语的环境。 口语是我准备时间1个月时间,拿到7分很开心,每天晚上录音到12点,白天又得编P2。本人感觉,P2可以分模块整理,P1P3最好每道题准备的都不一样。 因为我觉得考官他一直在根据原题自由提问,这样准备多一点,就能回复考官的观点多一点,不然考官一变,就无话可说了。然后平常找个同学和他约好见面只说英语,就是多浸入一下英语的环境。 总结: 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抓紧时间,因为对我来说,如果一次没考过,首先是2000元打水飘,其次是再考起码又要准备一个月吧。 这一个月里可能还会有大学里的考试干扰,而且也有最后申请期限,和口语换题时间。加上我在军校上学,晚上备考到十二点多,第二天六点就要起床,平常还要做很多和考试无关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如果时间宽裕的情况下,一定多利用,早考完早结束痛苦。然后就是要带着功利心备考雅思,想想目标大学,多找一些动力,多学习一下优秀的同学。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备考计划,在时间上一定要把控好,其他的就是掌握技巧了,这些都能把握好,那雅思对你来说就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加油吧! |
50,628,346 | 133 | 18 | 深空探测如何解决空间辐射问题? | 谢邀。 空间辐射防护方面我知道些零星的皮毛,尝试回答一下。 航天器由空间辐射环境造成的故障中,充放电造成的比例是70%,辐射损伤和粒子翻转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而低地球轨道不考虑充放电,所以题主说的深空探测,主要就是考虑充放电,以及辐射损伤和单粒子翻转。 先说充放电。宇宙空间中充满了等离子体,比如太阳风、地球磁层等等,等离子体带电荷,又是良好导体,因此就会与航天器相互作用,使得航天器表面充放电,或者太阳能帆板供电泄露,甚至出现弧光放电等等。具体来说,带电粒子与航天器相互作用时,使得电荷在航天器表面积累,航天器局部出现电压,电压如果超过特定的阈值,就会引起非预期的放电,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损坏。 对空间充放电的防护措施,首先是任务层面的,然后才是技术层面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卫星、探测器,常常是金光闪闪的,那是为了防范空间充放电而包裹上的铝箔。当然,铝箔还有别的用处,比如用来做被动的隔热。 再说辐射损伤。主要是空间环境高能射线(例如宇宙射线)中能量较高的质子、氦核等原子核,与航天器物质的发生反应。比如高能粒子可以敲掉航天器材料的化学键,改变材料特性,或者直接与航天器物质发生原子核反应,引起核嬗变(从一种原子核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比如氮14被高能氦核砸一下,变成放射性的氧17以及一个质子)。 辐射损伤的防护就是用屏蔽层。一般来说,原子序数高的材料屏蔽效果好。而屏蔽层越厚,高能粒子穿透屏蔽层的几率越小。 最后说单粒子翻转。我们都知道,集成电路中的存储器靠电荷数来存储布尔数或者整数。当宇宙射线或者其他高能粒子穿透了航天器的外层材料,恰好打中集成电路的敏感区域,有可能造成电荷数错误,进而导致数字电路出错。这种故障和上面两种不一样,上面的故障是永久性的,而这里的单粒子翻转更像是软件的Bug. 读出速度越快、存储电荷深度越小的器件对这种错误越是脆弱。而且这种错误是偶发的,对一个器件同时发生两次事例的几率几乎可以忽略。因此,防范单粒子翻转的方法就是优化电路设计,比如加入校验、降低读出速度、增加深度(类似数码相机的CMOS,像素越大信噪比越好)等等。 综上所述,空间辐射防护有成熟的技术。要素是:1、对辐射环境建模;2、定位辐射过程和敏感部件;3、设计防护方法。但不管是增加铝箔、法拉第笼子、屏蔽层,还是使用抗单粒子翻转的电路,都是要增加成本的(航天器体积越做越大、重量增加)。所以最终的效果是成本增加、风险下降,所以最后也是一笔投入产出的账。 | 充电效应包括表面和深层充放电,对应电荷累积在表面或内部,表面充电现象尽管发生非常频繁,单对于目前深空探测,如月球探测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使飞船表面电位达到负数千V,飞船由此引发的故障并不普遍。深层充放电通常发生在大的地磁暴发生的时候,可能使得卫星失效,且多是大量高能电子注入导致的,所以高能电子也被称为杀手电子,对电介质的电导率及其厚度,以及屏蔽层的厚度都有关系,并不是越厚越好,设计时要通盘考虑到发射时间(太阳活动),成本,或规避措施等。 辐射损伤是长期累积效应,通过加厚屏蔽层可以较为有效的克服。 目前最普遍的故障因素主要是单粒子效应。这种效应除了较为轻微的翻转现象外,还有栓锁,烧毁,击穿等较为严重的不可恢复现象。随着目前技术的发展,质子诱发的单粒子效应,在地球空间范围内已经得到较好的防护效果,而目前深空探测的对象尚未延伸到具比地球辐射带粒子辐射更强的行星,所以在目前技术水平下,单粒子效应多由宇宙线等高能重离子诱发,而且太阳活动低年,随着太阳磁场屏蔽的减弱,进入太阳系的银河宇宙线粒子增多,单粒子效应反而更普遍一些,这类现象通过加厚屏蔽层无法有效防护,是一种随机现象,但是好在严重事件几率非常非常低,简单的翻转现象是可以恢复的。 因此,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发射的时段、经历的空间环境、目标的空间环境等,不同的时空范围,粒子辐射环境特征不同,需要区分。 |
50,748,307 | 259 | 38 | 我想买一辆新能源汽车,但是该如何挑选?需要注意什么? |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讨论很多。特别是 @三斤哥 的回答非常全面,考虑了有桩/没桩、首辆车/非首辆车、有/无长途需求等各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大家可以首先参考: 我认为:挑选新能源车,本质上是个人需求与新能源车性能的匹配过程,对个人需求认识越清晰、对新能源车性能的认知越准确,就越能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针对2020年纯电动车的新趋势、新变化,我补充几点,以消除潜在消费者的误区。 上海外牌限行政策公布时,不少朋友想买新能源车。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朋友,都会以“我偶尔跑长途”这个理由,来一票否决纯电动车型,而仅考虑插电混动。 可笑的是,“跑长途”的定义还不是一千公里这样的长途,从上海去个无锡(100公里)、常州(200公里)都算长途了;至于南京(350公里),那更是纯电动车遥不可及的远方…… "纯电动仅能市内开,不能跑长途",成了潜在消费者与纯电动车之间的一座大山。在我看来,这个认知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三点: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讲这么多道理,还不如跑一次长途来验证一下更直观! 恰好,上周我跑了一趟的大长途,而且是在室外温度平均5度的较为严苛的环境下跑的:共8天时间,出发时里程14002公里,回来时里程17003公里,本次旅途总里程3000公里! 我们先看看沿途充电情况: 在这3000公里长途的使用过程中,没有感受到任何纯电车的不便,可以说是“无忧跑长途”。所谓“无忧跑长途”,我从层层递进的三个角度来定义: 下面分享两个典型的充电场景:一个是去南阳办事,有一个国家电网充电站离办事处仅有一公里,将车停在那里充电。办完事回来后,发现有一辆粤牌同款车型停在旁边,一问是从广州直接开过来的……看来对纯电跑长途充满信心的,不止我一人: 第二个场景就是所谓的“额外消耗时间”的两次充电:其实我完全可以在下塌酒店停车场充电,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时间没有这么值钱,所以愿意花半小时时间省50元电费,况且这半小时我在车上也可以打电话发信息! —— 也就是说,这两次“额外消耗时间”的充电,我可以自己权衡时间的价值,做自由的选择。 所谓免费充电,是多数新能源车企推出的服务。比如说蔚来的免费换电、奥迪e-tron送5000元充电费用、小鹏车主每年3000度免费充电额度。这些免费充电站并非仅存在于北上广等大城市,像我所购买的小鹏,今年下半年就扩张到了66个城市,而且还在快速增加。 可以说,只要是600公里以上的纯电车型,在上述路线中都可以达到“无忧跑长途”的状态。甚至是中大型SUV,在蔚来今年推出100kW、明年推出150kW电池包后,蔚来ES8、ES6的NEDC续航也能达到600公里以上,也可以“无忧跑长途”。 当然,限定条件是华北、华中、华东及以南的地区;至于东北,那我还真是没底…… 经常听人说:纯电动车,有/无家充桩是天上地下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这在逻辑上说得通,因此我也深以为然。 但是,回顾我开电动车17000公里的经历,发现使用家充桩的里程不足15%…… 也就是说,想象中家充桩非常重要,但实际并没有那么重要,主要原因是两点: 也许你会说: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像江浙沪的充电基础设施这么完善啊!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020年已建充电桩130万个,2025年将达到1380万个,增长10倍! 增长10倍,还轮不到你的家乡吗?就算达不到江浙沪遍地都是充电桩的水平,至少可以消除里程焦虑了吧? 下图是我去Costco买东西,都能偶遇一个7kW的充电桩,而且是免费的…… 逛超市一两个小时,顺便可以补补电 —— 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就是这么肉眼可见啊! 在室外5度行驶的时候,能耗已经比20度左右时高20%左右了。以华北为限,冬季要低到-5至-10度,能耗估计要再高个10%-20%。 这实际上已经大大影响续航了,至于东北,则难以想象…… 在东北买电动车, 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对低温更加敏感,也要充分考虑。 为了解纯电动车跑长途的真实情况,我计划建立一个“电动跑长途”的群,交流心得并制作成体验内容。 若您符合以下条件: 请私信联系我!并加入“电车开长途”的知乎圈子: | 任何新事物发展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故事一般,消费者和市场都会经历初期看重尝鲜、逐步看重美味、普及后看重安全及品质,成为“家常菜”的过程,演变时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 挑选什么新能源汽车往往和所处的时代相关,和历史洪流强相关。挑选过程涉及到两个因素:你是怎样的人(需求)+当下环境有怎样的车(产品)。 一、若2014年提问,你是吃螃蟹激进派,螃蟹不多,看重尝鲜 那时你可能是个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人,是个先锋尝试者。先锋者不跟随大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螃蟹”给了人极大的尝鲜满足感,但同时也有被大众不理解的小孤独,先锋者颇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味。甚至很多人后知后觉到上网提问:新能源车不该是绿牌么?为什么路上会有蓝牌新能源汽车? 二、若2018年提问,你是中间派,螃蟹种类日渐丰富,看重美味 车伴随着需求在不断变化,2018年后国内各大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新势力们经过一轮大洗牌,部分新势力品牌脱颖而出,采用或高举高打、或农村包围城市等不同的策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蔚来ES8、小鹏P7、理想ONE等品牌及车型逐步崛起,给了新能源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选择,消费人群对新能源产品认知越发全面,认可度提升。消费者的认知/认可度和更多元化的新能源产品两者相辅相成,螺旋向上改善,让大家更多的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美味“。 三、若2022年的当下提问,你是偏谨慎派,螃蟹种类多元后,看重品质安全 到了2022年,吃螃蟹不再是一个新鲜事物,人们经历了早期围观尝鲜、再到进入饭店吃螃蟹,再到进入寻常百姓的厨房餐厅的演变。消费需求也从早期的新奇刺激变的更加务实。车型品牌从小众变得更加务实的过程中,需求也从早期的尝鲜变成了真正的普及,从早期的吸引眼球/树立特质标杆/彰显自我,变成了务实的安全、可靠、实用方向。 传统势力们有着大象转身的缓慢掣肘,却也虽迟但到,持续做着自己的调整和努力,传统车企带来了更多可靠实用的新能源 产品,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 比亚迪的畅销自然无需多言,德系品牌例如大众,大众ID系列通过3、4、6系车型、南北相加共计6款在售的群狼策略,使得月销量破万成为常态。2022年上半年纯电在华销量暴增462%,6月达到了1.76万辆历史新高。 日系品牌例如日产,近期也上市了基于云图纯电平台的ARIYA,没有过多花里胡哨的噱头,一如既往的秉承着舒适+安全的理念,打造着自己的产品。 传统势力(Old Money)的优势在哪里?或许在客户层面更懂大众化、沉默的大多数人的需求;产品层面在供应链管理、大规模生产品质管控、安全、可靠、成本有着更充足的经验。这也符合“螃蟹”从珍稀佳肴变成家常菜过程中最核心的安全、舒适等根本需求。 如果你看重驾驶舒适性,那ARIYA或许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万分之一秒精度的电机扭矩控制,让加速质感如德芙般丝滑,100:0~0:100的智能扭矩分配让你过弯时能够更笃定从容,日产沙发厂的口碑一如既往的让人安心。 如果你看重EV安全性,那ARIYA是个很棒的选择。面对自燃的担忧及痛点,ARIYA从强化电池单体生产一致性、到模组安全、到整包安全、到1500 MPa超高强车身被动安全、再到智能主动安全系统有着一整套完整的开发理念,全方位的守护出行安全。 在这个眼球经济,噱头为王的时代,坚守并极致的打磨安全和舒适这些核心诉求,有时候会显不太讨巧。但车并非一个快消品,是一个长久的陪伴伙伴,总归需要有人坚持做正确但很傻的事情。 究竟该挑选怎样的新能源汽车?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让时间给出答案。 |
50,768,702 | 358 | 32 | 雅思自学好吗?有推荐的网课或课程吗?新东方的如何? | 谢邀,先上一下 三战7.5的成绩单镇楼: 英语基础先天不足(也可以说极差),前两次一次5.5分,一次6分,分别是自学和去线下大机构上几十人的雅思班课。最后从6分到7.5分的跨度是上了一对一的线上雅思网课。 想要给大家讲几句肺腑之言:关于选择学习雅思的方式,特别是雅思小白,一定要慎重!毕竟一步错,步步错! 首先,想要自学的烤鸭,最好对自己的基础情况有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决定要不要自学。以我的经验来看,先问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1.你的英语基础到底是哪个水平。2.你的学习能力以及自律性怎么样。 当我还是一个雅思小白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单纯觉得我那个四六级刚过的英语基础足够了,看着网上各种大神的自学分分钟上7分的经验贴依葫芦画瓢。最后自信满满的自学计划当然是中途搁浅了。 学习其实是一件枯燥的事,没有人监督其实很难坚持。我的英语基础很一般,四六级刚过的水平,四级510+,六级460+,另外也没有强大的信念和自学意志,所以自学这一条路对我来说根本走不通。 其实大多数烤鸭跟我的情况差不多,不是大神,也当不了学霸,如果想自学雅思,请三思再三思,毕竟雅思试错成本并不低。 考虑上雅思网课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能在自己所处的城市找到一线城市的雅思师资课程,帮我系统地辅导提分,其次还可以节约上下课的通勤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跟雅思老师进行交流。但是网上的雅思网课质量实在是参差不齐,稍不注意就容易踩到坑。 我之前是听过身边各种去大雅思机构上网课被坑的经历,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去大雅思机构。经过多方打听,最后选择了一个考到雅思8分的大神学长给我推荐的一对一网络私教课,很幸运第一次报班就没有踩雷,整体上课的体验都很好,最后首考出来7.5分! 平心而论,这种雅思工作室的私教课性价比真的很高,因为不用像大机构需要大量的营销,所以收费不贵。并且给我上课的老师也是资质水平双双过关的,整个网课基本都是按照我的节奏在进行,雅思老师也会针对性地发现我的问题,帮助我解决。 就像我的口语,之前一直觉得只要死记硬背语料就能拿高分,但是老师告诉我背的东西容易因为紧张而大脑空白,最后说出来结结巴巴,考官一听就知道是背的。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是要训练自己的思维逻辑,通过在课上带我回忆亲身经历+一对一开口练习,慢慢提高我的口语水平,最后我的口语考到了7分! 最后总结一下: 雅思试错成本其实并不低,一定要斟酌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决定要不要自学。 另外关于报雅思班上网课,最好不要去大机构为人家的营销成本买单,有很多老师自己开的工作室不管是价格还是课程质量,都比大机构靠谱很多! 如果各位烤鸭还在被雅思困扰,别再浪费时间啦!我把老师的联系方式留在下方小卡片里,需要帮助的烤鸭可以点击下方小卡片和老师聊聊,尽早解决雅思难题哦! | 语培行业从业人员,曾经短暂的在xdf实习过一阵子,线下教培机构大改革的时候没坚持住,离职了,目前已转战另一家线上机构,机构名字就匿了。 题主问的这几个问题,我应该算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挨个回答一下吧↓ 首先,能自学谁吃饱了没事花几万块去报班?不要提时间成本,除非真的是突发状况马上需要出分,否则提前规划好plan一定是最基本的操作。 其次,哪怕是从机构,从老师的角度,也是建议大家先自学的,谁也不希望你来报课的时候是一张白纸(除非是割韭菜机构),原因有二: 1.很多没有自学过的同学对自己的能力严重误判,尤其是那些看了很多zh经验贴的。我碰见过很多人,一上来目标分直指7.5甚至8分,一看基础,四级刚过,问他哪儿来的自信?他说zh上比我基础更差的都考了8分呢…… 2.对于老师来讲,帮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短期提分,肯定要比带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从头开始学更容易。老师得从雅思题型,评分细则开始给你讲,你花钱来听这个,值吗? 所以六级500分以上的同学,我统统建议先自学一段时间,哪怕是你后期需要报课提分,自学的经验也能帮你很多。 大家都知道xdf做线下课程起家的,教培行业的整顿,直接导致很大一部分师资流失,线下课程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而线上课程,则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毕竟董老师都转行带货了),无论性价比还是师资都不占优势。 所以实话实说,虽然xdf算我老东家,但如果你想报课的话,目前并不是很推荐。 线下课这里就不提了,yq还没过去,再加上线下机构整顿,导致线下课无论是从性价比还是从师资上都不如线上课程,如果你报课的话只推荐线上。 另外,很多同学在机构和工作室之间纠结,如果你的侧重点在老师身上的话,两者都无所谓,因为线上工作室的内核实际上就是大机构老师另辟出路。 不过很多规模偏小的工作室不会提供营业执照合同等等,你心大的话可以报,否则师资再好也不建议找这种没有保障的工作室。 其次,老师本身比课程的形式要重要很多,无论你是线上课线下课,大班课小班课还是一对一,老师选得好就有效果,反之,老师差你卯足劲听满一节课,收获也不大。 而且并不是说学历高,雅思分数高的老师就叫好老师,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判断老师能力的方法吧——看教龄,教龄在3年以下的老师一般都不考虑,5年以上的老师算比较有经验的,10年以上的老师基本上不会踩雷。 最后,录播课不建议看,一是没有时效性,网上一堆刘教主,王陆的二手录播课,点进去一看,还在讲08年09年的题型;二是录播课效率太低了,相当于你在一堆知识点里面去挑你能用的,一节课1个小时你能有30分钟都在拖进度条。 综上所述(省流助手): |
50,783,487 | 186 | 111 | 去太空做细胞培养实验的意义是什么?未来会有哪些可能的应用场景? | 谢谢邀请。上周五刚和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那天下午大家都没心思干活儿坐办公室侃大山熬下班,一印度小哥突然说:“你们知道昨天中国发生什么了吗?中国发射了空间站!中国要建自己的空间站啊!中国科研太牛太有钱了!”随即大家聊起了美国宇航局斥资百万征集实验方案,选中的实验将在空间站由宇航员进行(如Gene in Space)。举个简单例子:做生物的都熟悉PCR,那么在无重力条件下多聚酶能否结合DNA呢?于是NASA把这在地面一次耗资恐怕只有几刀的小实验花重金搬上了空间站,实验答案是肯定的,PCR反应并不受重力影响,在太空中依然可以进行。(该实验由纽约高中生设计,NEB网站有详细报道:First Successful PCR Experiment Performed in Space) 办公室美国姑娘表示interesting后随即质疑:这些实验究竟有什么意义?是啊,每年大家为这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纳那么些苛捐杂税,其中一部分一把火烧天上了,想想就心疼。印度小哥立即反驳: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地球作为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有什么意义?宇宙存在有什么意义? 这小哥有理无理都能搅三分的技能我们早有体会,但在太空做生物实验究竟有什么意义? 1. 对未来的实际意义。 从幻想的嫦娥奔月到现实的NASA计划中的在火星建立人类群落(三体粉表示想想就激动),人类对宇宙未知的好奇始终如一,且科研发展使得人类在宇宙中触手能越伸越长,星际旅行早晚都会实现。但漫漫宇宙之旅中宇宙射线等有没有可能造成基因点突变?基因组不稳定导致的癌症?信号转导异常导致的内分泌或神经系统疾病?减数分裂染色体重组DNA双链断裂修复异常导致的生育异常与出生缺陷?这些问题可能在几百年内都还不需要答案,但这等到几百年后人类即将踏上星际之旅时再问就显然来不及了,所以现在愚公移山般piece by piece的太空细胞/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实验可能就是为后代星际旅行筹备打下的奠基石。 2. 科研工作者的好奇心。 太空中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耶,难道你不好奇实验结果吗?大部分人恐怕说no,姆们更好奇什么时候儿能摇上车牌儿号儿、六环以里房价还能涨多少、超市鸡蛋多钱一斤。科研人员也食人间烟火,这些问题我也好奇,但我们的好奇心更是远在瀚海星辰。上文提到,PCR反应是不需要重力的,那么是不是细胞内DNA复制就是不需要重力?是不是Cell cycle也不需要重力?那么减数分裂这种需要DNA双链断裂并修复而发生染色质重组的特殊分裂是不是也非重力依赖?其它生化酶反应呢?cell signaling呢?神经递质传递呢?离子通道?转座子?…太多太多未知可能唤起科研人员的好奇心,而我始终相信好奇心是推动科研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您问为啥只是之一,因为之二显然是科研经费啊…) 3. 打发时间???!!! 这点是那位印度小哥提出来的…他振振有词道:空间站那么狭小、时间那么漫长,对宇航员的身心都有极大伤害,倒不如让这些英雄们做做实验,感受下我们这些博后工蜂般的生活,我们都没崩溃他们怎么能崩溃呢! 我对他这种匪夷所思的无底线自黑的想法表示: 真恶毒 也真无奈。 | 多谢邀请!先介绍下本人背景,细胞生物学博士后一枚。这个问题也做过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大神的批评。 整体而言,太空培养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球的生长环境,这在以上各位同学的回答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人就不啰嗦了。我主要谈重力在细胞培养中的意义。 现在实验室培养的细胞分两种,一是悬浮细胞,二是贴壁细胞(本人专攻对象)。贴壁细胞依靠重力平贴在培养皿上,包括了绝大部分具有生理学意义的细胞类型,比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上皮细胞等等,还有病理学细胞模型,如癌细胞,神经退行性细胞等等,现已从单层贴壁细胞发展出三维立体的细胞模型。所以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细胞的理解基本上都是建立在重力的基础上的,但重力却被完全忽略了。 忽略了不代表不重要,正如我们常忽略空气的存在。细胞受重力作用,整个生长形态都会变化,尤其体现在微管组织上。现有大部分细胞虽有三维结构,但真实形态像煎蛋一样,中间细胞核处凸起,四周慢慢垂下平铺开。这明显是受重力作用。假如没有重力影响,直接决定细胞形态的微管组织是否还是如此铺展,抑或像海胆壳一样四面八方上下左右无方向自由伸展? 那么,细胞个体在形态学上的变化肯定会影响整个组织,器官,乃至生物个体的形态学。另外,从人的发育来看,我们都是在重力环境下完成发育的,虽然重力可能对发育过程的信号通路没有影响,但失去重力的引导,诸如生长因子之类的发育关键蛋白是否能沿某种梯度传递,让细胞逐步发育成现有人类的样子?抑或关键蛋白在细胞间的传输完全没有了方向,导致发育失败抑或是发育成超级人,比如三头六臂(脑洞大了)?在进入太空时代前,这都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另一方面,细胞本质上是个跟外界频繁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现有的细胞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的分子机制上,但缺乏从物理学本质上的讨论,比如如何从热力学角度看待细胞,如何从重力下看细胞,都很少涉及。无重力或微重力的太空环境,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去研究纯热力学环境下的细胞生物学,即单纯由分子的热力学运动驱动的生命现象。 以上都是从特定方面探讨太空培养细胞的意义。个人感觉细胞培养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还会开展简单模型生物的培养,如线虫(太空培养线虫的难度和成本绝对不比细胞高),果蝇等。这就能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层次上谈论重力的影响了。 |
50,784,464 | 109 | 11 | 新型航天器的设计发展趋势是什么? | 只了解卫星,所以只说卫星好了。 1 趋向低轨。因为传统的同步轨道没太多位置了。 2 全球卫星网络。低轨卫星相对地面不再固定,因此趋向于用大量卫星在低轨道上构筑卫星网络。 3 星间高速通信以及自组织网络控制。卫星之间将会联网并进行自组织控制,不再一对一地依赖地面站。 4 模块化卫星设计。不再直接发射功能复杂的大卫星,而是量产功能模块化的小卫星。一个轨道位置上可以有数颗相距很近的小卫星共同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发射失败的损失,以及方便更换功能模块。 | 谢邀。传统航天器的发展趋势在当今依然是改进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另一个热点领域正朝着代替一部分卫星的功能,那就是临近空间飞行器,也有称为伪卫星技术。在海拔两万米以上全天候飞行,包括飞艇,包括太阳能飞机等。设计目标也很多,比如可相对于地面在某一较小的区域内巡航,也可以有一定的机动性,具体任务上可做监视,可做通讯基站,也可做测量等等。这每一个任务展开的话,都将是对多个行业的颠覆性革命。所以说航天器设计的趋势不一定是在火箭卫星等本身,也可是其功能实现上的进化。 |
50,784,796 | 38 | 16 | 研制运载能力百吨级的火箭难在哪? | 1、大推力发动机:以海平面起飞为例,目前能够在起飞段满足3000吨级以上火箭的发动机,液体方面有美国的F1(液氧煤油,用于阿波罗计划的土星五号火箭,单台单喷管,推力600T,目前已退役),苏联/俄罗斯的RD170(液氧煤油,用于能源号火箭,单台4喷管,推力740T,目前衍生出RD180 RD191 RD171等型号);美国RS68(测试中,液氢液氧,单台海平面推力300T) 大推力发动机要解决的难点非常多,例如大喷口燃烧稳定性,巨大室压下怎么保证不爆掉且能重复使用。相比之下固体发动机比较容易做到大推力,例如美国航天飞机的SRB固推,其推力能够达到1400吨以上,在海平面起飞段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当然比冲较低是个问题。 2、火箭箭体设计:重型火箭目前都是直径在8米以上,甚至达到10米,这么粗的火箭必然要求在结构设计、冶金工艺和焊接技术上达到极高的水准。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点问题尤为突出,在长征五号的研制过程中,就出现因为氢氧储箱焊接瑕疵导致加注实验时候整体爆裂的事故。 3、零件问题,正如前面的 所说的,所有的零件都变了,都要做试验重新来过,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需求问题,重型火箭其实需求很有限,基本上全世界一年能射1-2枚就不错了,要是真的撒开了造,那花费将是天量,而且化学能火箭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张下去 | 我是搞火箭发动机的 对这个还是了解 要弄重型百吨级载荷火箭 重点在发动机 必须攻克像俄罗斯那种rd170 大推力重型发动机 这个其实我们已经在研制了 关注航天新闻的话 前一阵重型发动机涡轮泵发生器联试成功了 至于火箭其他当面 就迎刃而解 |
50,784,796 | 36 | 15 | 研制运载能力百吨级的火箭难在哪? | 最关键的难点在于有没有这么大的需求去支撑大火箭的研发 大火箭的应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 从技术上讲:1、材料,2、工艺 从经济上讲:1、需求,2、投入产出比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带来的一个恶果就是忽视基础研究,忽视基础产业,导致材料水平上不去。航天材料的要求比航母和飞机要高很多,箭体材料在超低温、真空、高腐蚀性环境下做到不泄露,组成大推力要求的大箭体材料,由于面积增大,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就会变大,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大推力火箭燃烧腔室和喷口的材料耐高温耐腐蚀和持久性要求会大幅度提升,同时,如何保证其燃烧的稳定性和推力的控制难度也增大。 另外一个恶果就是工人水平的下降。航天材料的处理有些关键的工艺还要靠人,但是老一辈的技术工人老的老去,流的流失,新一代青黄不接,工艺出现瑕疵的可能性大增。而大推力火箭要么是主箭体增大,要么增加捆绑数量,这都会带来更高的工艺要求。 经济上来说,目前中国的航天科研,还仅仅局限在太空站,如果有大量利用月球资源的想法,那需求就会比较强烈了。但是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好,利用月球资源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虽然高科技对国家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有强烈的拉升作用,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投入不见得会马上有回报,国家对此估计也是有所顾虑的。 |
50,794,838 | 146 | 21 | 太空垃圾的清理从经济上看是否合算? | 从清除已经存在的垃圾本身来讲,一点都不划算。 引用 @ZX Huo 的回答,空间碎片的影响非常小,在正常航天器寿命内几乎不会发生碰撞。虽然他们的确对航天器威胁非常大,但如果要去除掉他们,就意味着新的航天任务,新的卫星发射,花了巨高的成本,而作用仅仅是清除非常稀少难以捕捉的垃圾,得不偿失。就好比是你知道有一个恐怖分子生活在伊拉克,未来可能袭击中国(也有可能袭击全世界其他国家),那咱们有必要各种国际合作并派出五对轮的正规军千里迢迢去灭了他么?当然不会,因为付出和回报远远不成正比,只有大规模恐怖分子出现在中国国内后才会。 单就太空垃圾本身,现在的增长速度是直线飙升,如果不加控制,未来真的会覆盖住最好的轨道使得航天器无处可去。太空垃圾清理技术,是一定要做的,未来是航天的一个重大发展趋势,学点技术储备总没有错。我这几年一直去欧空局开放日,2013年第一次有了一个太空垃圾清除的展板,今年就将是一个分会场各种PPT演讲和视频了,非常吸引各方关注! 背景信息:TNT研发的时候说是开矿炸山提高生产力的原子弹研发的时候说是高能物理核电造福人类的 同理,还有一个原因使得清理太空垃圾技术一定要搞,因为它有另外一个学术点的名字,叫做: 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跟踪与捕获 啥叫非合作?这里可没限定一定是失效的卫星或航天器,反正是不想心甘情愿被你除掉的都叫非合作 啥叫目标?就是干掉他之后会有一定收益,收益当然不一定是太空里少了一个垃圾这么简单 啥叫跟踪?你在哪儿我很清楚,但我动不动你再说,在明处可怕还是在暗处可怕? 啥叫捕获?闲着没事儿,带你玩一起飞,大家一起耍一耍哈 以前,咱们就弄个导弹打上去炸了个自己家的破卫星,被国际上搞空间碎片研究的分分钟骂成狗了。但背后,哪个有卫星的国家不吓出一身冷汗? 导弹打废了还是最初级的技术,跟踪捕获是中级,未来还可以带着小伙伴导航制导与控制,你懂的。 以上都是军事应用潜力,扯的略多。大体如此吧,止于此,大家别过度阴谋论解读了。 | 对付这玩意最好的办法是预防,而不是清理! 得益于地球周边太空中的稀薄气体(并非完全真空),太空碎片实际是逐年减小、高度逐年降低的,最终都会掉回地球。 下图是历年来,可监控到的太空碎片总数随时间的变化。深红线代表太空物总数目,包括卫星、太空站、三级火箭、碎片等。粉红线代表真正有危害的碎片数目。 可以看出:随着人类发射太空飞行物的逐年增多,太空物体(深红线)总数目大致逐年增加。 但是,通过粉红线,可以看到太空碎片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 1、从1988年到1991年,太空碎片数目大量减少。其原因是冷战末期,苏联发射太空物骤然减少。 2、从1988年到2007年,在太空飞行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太空碎片并没有明显增加。原因就是一些太空碎片被稀薄大气减速最后掉下来(烧掉了)。 3、有意思的是,到了2007年,太空碎片突然增加一倍。至于为什么增加,看看Fengyun Anti-statelite test,(不明白的自行百度)。从这一年,太空碎片的来源结束了美俄独大的局面,走向多极化。 4、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2009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相撞,产生了大量的太空碎片,太空碎片数目再次陡增。 5、刨掉2007年的test和2009年的相撞影响及发射物,其实可以看到,从1988年开始,太空碎片的数目(粉红线)其实是缓慢下降的。多好的现象啊,地球伟大的自洁功能! 6,从2009年开始,不管是太空物体总数还是碎片数目,都呈下降数目。 7、第6条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近些年来,各国的废弃卫星都引入了返回大气层的自毁功能。这样的,就避免了废弃卫星长时间留在太空,导致将来可能的碰撞事件。 可见,我们伟大的自然之母,地球,由于其太空中不是绝对真空,有少量稀薄气体的存在,使太空碎片不断被摩擦,能量降低,最终都将坠回大气层烧毁。在将来,只要各国能够保持互相约束,引导寿终正寝的卫星和太空飞行物返回大气层,以后太空仍然有可能清洁起来。 |
50,925,849 | 33 | 18 | 都说网络直播行业的主播工资有泡沫,那一个网络主播的合理年薪该是多少?应该对标什么「传统职业」? | 谢邀……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听说主播都是月入百万千万?”,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问我这个问题,然后说你小子是不是发财了,其实,都是错误的…… 之前我在知乎回答过,月入百万千万,只是宣传媒介的一个宣传口号,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别围观了,都进来做网红做主播吧,只要做的好,年入百万不是梦…… 我每次看到这个都很无语,自己经手的主播没有上千也有上百了,有的是简单培训过的,有的是一直跟踪包装扶持的,甚至有的就来问问,然后换到别的地方去做主播,最后后悔又来找我抱怨的……这一年,形形色色的男生女生,跟走马灯似得从我微信里出现又消失……感觉自己被咨询的都成感情专家、前途指导了……哈哈哈哈。 貌似跑题了,正经回答下题主的问题。 1 泡沫是存在的,而且越高的主播身价,泡沫越大。这个行业现在没有一个十分规范的制度和行情,完全就是厂家报个价,经纪公司再哄抬个价,最后双方协商协商,ok,能达成一致,就合作。然后对外报价,能报多高报多高。也有很多的二道贩子和渠道中介等等,在里面一层层加价。市场行情可以说是非常混乱的。 2 泡沫的最后受益人是谁呢?渠道中介、经纪公司是第一受益人,主播是第二受益人(往往主播拿到手的并没有宣称的那么多的原因就在于层层的扣款)。渠道中介到处宣传网红,接到厂家的任务,然后到处找经纪公司接这个活,经纪公司代表主播接下来以后,再安排主播去做活动。套路其实和以往的传媒行业并没有什么不同。经过这个层层的环节,主播到手能有对外报价的百分之30已经很不错了。 3 对标的行业标准,个人觉得,可以按电视剧演员和电视台主持人的标准交叉定价,绝大部分收入都是3000到8000,和普通上班族并没有什么不同,然后顶尖的,上万,十万,很正常。个别案例才会有签约费达到上百万上千万的人,这些也仅仅是金字塔的顶端了。 没有想太多,以上全凭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所答,可能也有点乱,看不明白或者觉得有问题的,欢迎留言。顺便再说一个,如果想做经纪公司、想对接平台,分析平台优劣,本人可以提供顾问服务哟~可私信我拿联系方式…… | ↑上面这个回答,我给出的是传统直播1.0时代的数据 直播2.0时代的以游戏直播为主的主播的收入,援引一篇腾讯网的报道 当然,上图不全,只是一个直播平台的数据,还有其他平台的,比如斗鱼,比如战旗,比如TGA,都不乏年薪8位数的主播。 另外,网络主播,和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根本没有没有可比性。一个粉丝变现的生意,屌丝经济,怎么可能和传统职业去比?人家坐拥百万粉丝量,每天辛勤直播,努力做平台推广,为什么就不能有高的收入呢?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梯队的,第一梯队直播平台里面的第一梯队收入的主播,他们的收入你觉得真的会少吗? 有意思的是,题主这个问题,是平台成就了他们的高收入还是他们给平台带来用户才有的高收入,我觉得这个是相辅相成的。业内自然有一个定价标准,往往,更客观的是订阅人数/在线观看直播&解说的(粉丝量),换句话说,他们的收入是用户成就他们的,用户喜欢他,观看直播人数就越多,订阅就越多,能给平台带来相应的利润也就更多。 平台之间的资本游戏,造就高收入主播 我们拿A梯队直播平台,斗鱼、虎牙、TGA这些一线直播平台的实力来看,他们要的就是签约独家知名主播入驻,说白了就是抢人嘛,这些平台有的是钱,你去看下他们的背景和融资情况就知道了,我这里就不赘述,你开一千万,我特么开两千万,安德罗妮今年不是跑去虎牙了嘛?明显斗鱼的资本实力斗不过隶属于多玩集团旗下的虎牙直播。粉丝量越多,影响力越高的主播身价自然扶摇直上。签下来的主播,自己有粉丝量,业内有不小的影响力,他们会持续给平台创造价值,持续给用户创造价值。 我觉得,泡沫是有的,但是,没办法,都是市场的客观因素直接决定主播的身价的。因为市场环境是很残酷的,今天你不烧钱砸主播签约,明天你的用户就会被带走几十万的日均IP量,你下面的其他业务,比如页游推广,手游推广怎么搞?你的增值服务,你的会员VIP,你的虚拟货币怎么卖? |
51,055,561 | 55 | 13 | 为什么奖学金那么注重综合测评? | 希望以后教育部将奖学金和所谓的奖“活动”金分开评,二者互不干扰,有能力者可以一同收割。 | 总测除了有智育和体育之外,最有水分的就是德育。后者在班委和普通学生之间真的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有人在99顶端,有的人是80低端,你能说80的没有参加活动吗?不,最后算的时候说参加但没奖状的不加分,过去可不是这样说的,相反班委分就特别高,难道她们都有奖状吗?制定者和测评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变着法的把自己包含在内,智育都倒数了,结果总测上游,是谁造成的这种现状,是其他人的纵容与自己不要脸的贪欲。 |
51,097,484 | 109 | 14 | 机器翻译技术的进展已经或将要对人工翻译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机器翻译技术和其他所有机器XX技术(如纺纱,挖煤)对人工XX技术的影响我认为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年政治课学习过的纺织工人砸蒸汽机厂的故事。为什么他们要砸呢?因为蒸汽纺纱比起人工,虽然质量可能差一些,却可以快速上规模,以极低的价格冲击市场。而大多数人都只需要普通质量的便宜货。机器翻译也是一样,它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提供“还过得去”的翻译。那么我们就可以类比翻译市场以后的情况会是如何。 首先,翻译市场并不会萎缩,就像纺织机器使得纺织市场扩大了一样。一些只需要“差不多”翻译的应用,例如一些电商网站的本地化,本来可能因为人工翻译的成本过高而直接被放弃——毕竟商家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在机器翻译下可能就会上马。而这些中又可能会使用人工翻译审看翻译结果,做质量控制。这就像纺织工人转行做纺织厂的质检一样。对比一下:在只有人工翻译的时候,这个生意并不存在,在机器翻译下,反而有了一些人工翻译的生意。不仅机器翻译市场,人工翻译市场也扩大了。 其次,高端的人工翻译不会消亡。即使到了今天,一份手绣的双面蜀绣仍然价格不菲。毕竟有些翻译是一件创造性的劳动。 “本产品售价180元人民币”这样的翻译,用机器翻译自然毫无问题(我估计也不会有人想每天翻译这种句子赚钱吧),而想把“过去就像攥在手中的一把干沙,自以为攥得很紧,其实早就从指缝中流光了。记忆是一条早已干涸的河流,只在毫无生气的河床中剩下零落的砾石。”这样的句子翻译好可就不是容易的事了。即使机器可以翻译得准确,人类也不会满意的。俗话说文无第一,人工翻译当然还要保留人类的自豪——文人相轻嘛。 最后,技术提升往往带来效率的提升,让人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蒸汽机会带来搬砖效率的提高,但是它仍然需要驾驶员;而驾驶员如果不用蒸汽机,一天也搬不了几块砖。人们常说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机器翻译也不例外。技术的发展会带来围绕机器翻译的各种职位,如译后编辑,质量控制等等。事实上CAT(机器辅助翻译)已经开始成了许多翻译学校的必修课。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会在市场占有先机。拥有先进生产力的企业和个人会占据先机。 人类的技术从来不会停下来等待,不断用机器增强人类的能力,解放生产力是必然趋势。人工翻译市场拥抱和利用机器翻译也是必然的。最后还是用我们熟悉的古文结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涉外专利代理人一枚 有时候为了攒工作量拿奖金也做做专利翻译 而且客户给的翻译价格还比较高(中英1字2元) 前年的时候试过谷歌 完全不行 今年听说神马利用神经网络以后谷歌翻译质量突飞猛进 又试了一下 在根据经验对原文进行一系列调整以后 谷歌翻译正确率我感觉在80%以上 对于断句、拆分句子结构都做的很好了 有些行业术语也翻得出来我们常用的词而不是生硬的对应(比我所刚入行的小翻译还强点)大概专利说明书是一个语言文字风格相对统一的领域 很多句式大家都是这么用 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吧 目前影响就是 干着校对的活 拿着翻译的钱(前者的两倍)感觉还是很爽的 还能腾出时间接点比较有难度的活 不过这种状态肯定不会持久的 机器承担的部分越多 所需要的人工就越少 这行业人力需求总体肯定是萎缩的 我又不靠这个吃饭 感觉还好 楼上某些自信不会被取代的人还是早点想想后路吧 原文: If a normal driving command is
transmitted from the control device 50, then the motor 43 moves the locking
part 42 rearwardly by a predetermined movement amount L1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ormal movement length L1”) as depicted in FIG. 4A. The normal movement length L1 is set in
advance, for example, to a length equal to or a little greater than the length
of the second flat face portion 41b of the restricting part 41 in the forward
and rearward direction. The motor 43
maintains the state in which the locking part 42 is moved rearwardly by the
normal movement length L1 during a period within which the normal driving
command continues to be issued from the control device 50. 谷歌翻的: 如果从控制装置50发送正常的驱动指令,则电动机43使锁定部42向后移动预定移动量L1(以下称为“正常移动长度L1”),如图5所示(这里是不知道哪冒出来的,扣分)。 图4A。 正常移动长度L1预先设定为例如等于或略大于限制部41的第二平面部41b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长度(这句虽然拗口,但是完全没错,专利翻译不出错是第一位的,文辞优美有时候就顾不上了)。 在从控制装置50继续发出正常驱动命令的时段期间,电动机43保持锁定部42向后移动正常移动长度L1的状态(这句从文字对应角度也没错,至于那个during可能有歧义,需要上下文确定,然而一个不看技术方案的普通翻译也一样没法确定的)。 而且所有的附图标记都跟在他们所要表示的术语后面没有乱,这个在谷歌翻译前一阶段也是做不到的。 颤抖吧人类! |
51,122,280 | 76 | 20 | 聚合酶链反应(PCR)这项技术到底带了多大的影响,为什么说其是既简单又伟大的呢? | 前不久刚给学生们讲了PCR,边讲边感受着它是如此简单的实现了细胞内精确复杂的DNA复制过程! 其实PCR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模拟细胞内的DNA复制,也就是先让DNA双链打开(Denaturation,变性),然后由一个短小的引物(细胞内是单链RNA引物,pcr是用单链DNA引物)连接到DNA单链模板上决定复制的起始(Annealing,退火),然后由DNA聚合酶完成新链的合成(Extention,延伸)。细胞就是通过半保留复制使得从一个细胞无限分裂为无数个细胞后每个细胞都含有同样的DNA,而PCR则在一个管子里实现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无数个同样的DNA分子,并由于特异的引物的存在实现了仅针对某个特定区域的复制。 原理如此简单,但一开始大家不知道如何在体外实现DNA复制的时候,只能通过大量培养细胞然后提取其中的DNA。耗时耗力耗钱(培养基啊),还不能针对某个固定区段。之后当大家可以让DNA在体外复制了,有了单链DNA做引物来决定扩增区间,有了DNA聚合酶(polymerase),那么只要变化温度来进行前面说的三个过程,高温变性(~95C)- 低温退火,引物结合(~50-65C)- 中温延伸(~72C)就行了,然后每重复一次这个循环,DNA就复制一倍啦。可是由于每次循环一开始就要高温变性,当时的聚合酶也会变性失效的,于是导致每次开始一个新的循环,都要往里面添加新的酶!好不容易可以体外复制了,这么搞岂不是更花钱了!所以直到taq polymerase发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耐热啊!新循环开始,高温过去,到延伸那一步酶依然能正常工作,真是喜大普奔!自此pcr的过程只要在一个管子里把东西加好,剩下的工作就只有重复变换三个温度而已!这里必须祭出这张图!让大家看看曾几何时科学家们是如何完成三个温度的循环的--> 对的,就是三个不同温度的水浴锅啊!有个老师告诉我们当年她们就是拿个管子在第一个锅里泡一分钟,滴,换第二个锅一分钟,滴,换第三个锅一分钟,滴,再换第一个锅⋯⋯做pcr就是一个苦逼博士生拿着管子在三个水浴锅间移动穿梭的过程!那个老师也说了,虽然累,但是那时候你能测一个基因的序列就能发Nature/Science呢~Those were the day⋯⋯ 终于,“懒惰”的苦逼科学家们无法忍受这个无聊的在水浴锅间走来走去的过程,想来想去不就是换个温度么,我们要个Fancy的水浴锅!于是现代的PCR machine诞生!拯救了科学家们的双腿!从此无须走来走去,管子们放到机器里,温度时间设置好,一切由机器搞定!所以现在大部分PCR仪都没啥高级fancy的,不过就是个能固定时间变温度的高级“无水”水浴锅罢了~ 科学家们终于可以省出时间来思考更深奥的生命的奥秘了呢~人人都爱PCR!要不发明PCR的Kary Mullis咋能拿炸药奖呢~至于大家有多爱PCR,可以去听”糖糖的样子”提到的那首PCR之歌来体会一下吧! | 几位答主都提到了PCR的原理,不过题主感兴趣的是PCR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最知名并且影响最深远的现代生物技术,不是别的,正是PCR。 要想论述PCR的应用与影响,当然,首先要说明PCR能做什么。正如几位答主提到过的,PCR实现了对微量DNA片段的扩增。它可实现的扩增至少可达6个数量级,也就是说,皮克级别的模板,经过扩增可以到微克级别。 那么,将DNA扩增了,有什么用? 扩增了就可以做各种分析,不扩增就不能分析。分析核酸,最基本也最常见的技术,是琼脂糖凝胶电泳。这个技术将样品中的核酸成分,按其分子量分开,用荧光染料染了之后,便可以拍照来记录结果。用已知分子量的DNA片段作为标准对比,就可以知道样品中的条带的大致分子量。 不扩增就不能分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一般10纳克以上的DNA片段才能够经过染色探测到,直接从细胞或组织中分离的DNA样品,包含了整个基因组,其中某一段的量,不可能达到10纳克。二是,将某一段扩增了之后,原样品中其它DNA组分的量,就变得可以忽略,这样,扩增也起到了将目标DNA片段从基因组中分离出来的作用。 总结起来,PCR有两个作用,一是将复制扩增以便分析,二是分离目标DNA片段。 具体做PCR的话,很明显,PCR可以按目的分为两种:制备型PCR和检测型PCR。制备型PCR很好理解,做完PCR,扩增出来的产物,我们要纯化出来。纯化出来,可以将该片段接入一个可自我复制的质粒中。制备型PCR,通常是做基因克隆时用得到。检测型PCR的逻辑完全不同,这是利用PCR的特异性,检测模板中目标DNA片段的相对含量。检测型PCR的产物只会用来分析,分析完就可扔掉。 我用自己之前做过的一次实验,来说明怎样做检测型PCR。图中,6个PCR反应的模板都是由总RNA经反转录得到的cDNA,cDNA里某个基因片段的含量,代表该基因的转录水平。我设计了三对引物,分别检测三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图是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通过下图,我们可以比较三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例如,通过样品1和2的PCR产物,我们可以比较基因γTub的相对表达水平,可以知道,γTub的表达在样品2中比1中明显多。 制备型PCR,主要用于基因克隆。基因克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寻找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需要基因克隆;研究某个基因的具体功能,需要基因克隆;做基因工程,将基因的表达产物用于实际生产,也需要基因克隆。 检测型PCR的应用更加广泛。它可用于医疗诊断,检测体内是否感染有病原体,比如HIV病毒;也可用于诊断遗传疾病,比如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另外,检测型PCR还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监测,比如,研究江水湖水里的微生物组成。 PCR技术还有一个重要延伸,大家可能忽略了,那就是基因测序。基因测序就是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通过监测PCR的新合成的子链的序列,得到待测链的序列。基因测序的技术经过发展进步,现在成本已经降低到20元每PCR反应。基因测序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就不需要我赘述了。在现实生活中,精准医疗的声名已经打响。精准医疗的实现,正是以低成本高效的基因测序为基础的。 |
51,122,280 | 72 | 14 | 聚合酶链反应(PCR)这项技术到底带了多大的影响,为什么说其是既简单又伟大的呢? | 这是biorad公司为了推出新产品而编写的一首PCR之歌。 英文歌词: There was a time when to amplify DNA, You had to grow tons and tons of tiny cells. Then along came a guy named Dr. Kary Mullis, Said you can amplify in vitro just as well. Just mix your template with a buffer and some primers, Nucleotides and polymerases, too. Denaturing, annealing, and extending. Well it’s amazing what heating and cooling and heating will do. PCR, when you need to detect mutations. PCR, when you need to recombine. PCR, when you need to find out who the daddy is. PCR, when you need to solve a crime 中文歌词: 从前你要扩增DNA, 总有培养大批细胞的重任要你背。 这时有个家伙叫Kary Mullis博士, 他钻出来说体外合成也一样OK! 只要把你的模板混上缓冲液,再加些引物, 还有核苷和聚合酶。 变性,退火,和延伸。 加热~冷却~加热~太神奇了! 当你想要检测突变,来啊做PCR吧! 当你想要基因重组,来啊做PCR吧! 当你想知道孩子他爹到底是谁,来啊做PCR吧! 当你想要侦破大案,来啊做PCR吧! | 简单就是PCR原理非常简单 无外乎都是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往复循环,周而复始 伟大就是PCR是目前研究分子生物学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技术 自1985年实现PCR技术以来,分子生物学——连带整个生命科学——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极速发展期 窃以为PCR之于生命科学,可比蒸汽机之于工业革命、发电机之于电气革命 |
51,134,044 | 3,172 | 393 | 男女青年在择偶问题上,都有哪些误区?哪些是共通的,哪些是男女独有的? | 作为朋友圈资深媒婆,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特质是脱单的最关键要素?肯定有人说,那还用问?当然是男人的财和女人的貌啊!错,大错特错!最关键的要素是——有点B数。我见过太多对自己的相貌、能力、家境没点B数的人了,他们要么在单身的路上一往无前,要么在脱单的路上纠纠结结,总觉得他和对象在一起,是对生活无奈的妥协,尽管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对象配他们绰绰有余。我见过一些男人,择偶的标准就是,我的优势女方要和我般配,我的劣势女方要和我互补。我家小康,女方父母也得有稳定工作,否则给我父母增加负担。我清华北大,女方至少也得是个上流985,否则影响我后代智商。我个子矮,所以得找个子高的,两个人都矮影响后代身高。我长得丑,得找美女,两个人都丑会影响后代相貌。对此我只能腹诽一句,您这种情况吧,比较适合一个人过。我还见过一些女人,自身条件一般,择偶标准也不像男人那么赤裸裸,表面上要求也不高,人品好,有感觉就行。然而,介绍高富丑,她没感觉,介绍矮富帅,她没感觉,介绍高穷帅,她还是没感觉。后来给她看了个高大帅气,有房有车,家境富裕的高富帅,突然就有感觉了。结果男的一看她照片,说了句“抱歉,我对这样的女人没感觉”。拜托,你们自己是个什么熊样,心里真的没点B数吗?择偶方面,男人最大的误区是,自己越老越值钱,可以等年龄大了泡小姑娘。错!值钱的并不是你的年龄,而是年龄带来的财富、见识和社会经验而已。换句话来说,年轻姑娘会喜欢大叔,但喜欢的是他们的儒雅多金,见识广博,处变不惊,喜欢的是大叔对她们物质方面所欲所求无不满足的爽快。而不是大叔的皱纹、大肚腩、油光满面的肥头大脸以及一次十秒的性生活。有钱有出息的老男人,才叫大叔,没钱没出息的老男人,只能叫师傅,如果你的金钱和见识,涨得还不如年龄快,年轻女人是看都不会看你一眼的。女人最大的误区是,男人只看重女人的相貌和年龄,不在乎家境、赚钱能力和学历,因此自己只要貌美如花就好。我帮忙介绍对象的时候,没有一个男人不在乎女人的赚钱能力和家境,不在乎学历的确实有,但寥寥无几。有的男人挑明了说,女的赚钱少点没关系,但必须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女孩的父母最好有稳定工作和退休金,农村有弟女不要。还有的男人嘴上不说,怕要求女人赚钱能力和家境遭人白眼,心里可跟明镜似的,对家境差赚钱能力差的女孩子,一概就说没感觉。相亲市场上,大家都很现实的,别把对方当傻子。既然这样,很多人觉得,既然相亲那么现实,不如在大学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说不定能找个不看条件的真爱呢。我认识一个女生,家里是农村的,还有个弟弟,父母身体不好,家境很差,读研的时候找了个单纯善良又上进的高富帅。毕业的时候,高富帅家里全款买了套上千万的房,但死活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妈妈甚至以死相逼,生生给拆散了。所以说,校园爱情可以抹平双方家境上的差距,但出了学校,那可就不好说了。 总之,门当户对,三观一致的婚姻更容易白头偕老,老祖宗诚不欺我! | 择偶的过程,本质上是信任建立的过程。所有择偶标准的内在动机,都是为了评估对方的可信任度和可靠度。因为婚恋的选择,也是共同抚养子女和面对生活挑战的选择,需要大量合作。 所以男女青年择偶问题上的共通误区就是,因为现代社会婚姻被过度浪漫化,爱情化,所以择偶的时候太依赖“感觉”、“眼缘”等情感体验,而忽视了择偶中的信任评估。 这里需要说明的两点:第一是我定义的择偶的过程,必然包含明确婚恋目标。如果只是为了娱乐或者打发时间而约会,并不属于择偶行为,所以也无需强调信任。第二是我所探讨的信任,不单指忠诚度方面的信任,而是对对方作为一个伴侣在各个方面的预期好坏。 在婚恋问题的交流和判断上,许多人怕太直白伤关系,或者显得自己太斤斤计较。如果有这方面担忧,那么就应该拉长交往时间,从更委婉的,间接的相处细节上去评估对方。遗憾的是很多人犯的错误是脸皮薄还想赶时间,所以走入婚姻的时候对伴侣十分缺乏了解,寄期望于关系中的问题会在婚后自行改善。离婚率高,因此并不意外。 而择偶问题上,男女各自独有的误区在于:男人在信任评估上太强调女性性魅力,而女人太强调男性经济实力。男人们的假设往往是:老婆貌美如花,以后感情就会越激情常在,对越漂亮的人,各方面预期会更乐观。女人的假设则是:老公经济实力越好,以后生活就会越有保障。 外貌和物质基础,的确是增加预期和信任的重要部分,但是婚姻关系的经营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好的婚姻关系无法由某一个单一因素决定。而男人和女人对于婚姻的预期和想象,因为各自所处的性别角色和社会氛围,产生了各自的偏差和盲点。 在看了许多婚姻咨询的案例之后,我越来越相信信任的价值。当你对一个人各方面预期都乐观,认为对方会在生活、感情、财务、亲子等方面有良好表现时,即使感情上并非非常相爱,关系的稳定度也是相应较高的。相比之下,许多依靠热情维持,忽视信任评估和建立过程的关系会非常经不起考验。 爱情的产生是不需要太多信任的,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爱上陌生人。但是婚姻的基石是信任,因为婚姻是一种社会体制,体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相应的规则是否被所有人遵守。所以当人们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时,婚姻其实是冤枉的。因为激情相爱、无暇顾及信任建立的人走进婚姻并且期待关系长久,本来就是冒险。 |
51,134,044 | 3,232 | 578 | 男女青年在择偶问题上,都有哪些误区?哪些是共通的,哪些是男女独有的? | 现代人的不幸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说到底,整个人类社会,仍旧是建立在人类共同塑造的一种集体意识上。 独立意识的存在存疑。 即使假定其存在,所谓的独立,也依赖于外界的信息输入和影响。 自然而然,人成了被社会控制和驯化的动物。 于是,现实世界里,人们并不存在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不存在能让人获得幸福的东西。 人们只是被动的追逐热点,被舆论影响和改造。人们习惯于别人有什么,自己就必须有什么。 他们会不加辨别的,把别人拿出来炫耀的手段当成真实的需要,当成自己的追求。 然后,每当商家,媒体将精心修饰的虚假泡沫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时。 人们对自己原本的生活,就又多了几分厌倦。 媒体,互联网,明星,意见领袖,让大部分人,更加厌弃自己的生活。 …… 判断哪些人把你当韭菜割的一个标准。 幸福的恒等式: 幸福=能力-欲望 所有,注意,是所有抬高你的欲望,却不一定能提升你能力的劝告和引导,都会让你变得更加不幸。 不管这些劝告,是不是打着爱情,梦想,青春,追求,独立,自由意志,思想领袖的名义。 反之,所有提升你能力,却不提高你欲望。降低你欲望,却不降低你能力的劝告和方法。 都会让你的心理满足,幸福度增加。 | 不喜欢他/她什么? 人是很难改变的。好酒的人,很可能以后会醉醺醺的晚归;好唠叨的人,很可能将来会事无巨细的抱怨。 两人长期在一起,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对彼此缺点的接受程度。 谁对谁错不重要,关键在于能否接受。接受不了,就要冷静的考虑一下未来。 |
51,343,040 | 20,000 | 6,862 | 有哪些是你高考后才明白的事? | 谢谢阅读。 衷心祝愿高中以及刚高考后的孩子们一路顺风。 | 开心一点 要活的像个年轻人 |
51,459,956 | 1,298 | 43 | 如何区分古典主义、巴洛克式、集中式、哥特式、洛可可式、Art Deco 等建筑风格? | 欧元纸币的图案其实是一部图像化的欧洲建筑史,所以去欧洲的时候要想知道你看的建筑是哪种风格的?很简单,拿出欧元一对照便知道。 欧元纸币上从五欧到五百欧按币值从小到大分别印的是古典建筑、罗曼建筑、哥特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新艺术建筑(玻璃与钢铁)、现代建筑。 就这样,通过欧元纸币上的一系列图案一方面普及了欧洲艺术上的最大骄傲之一——建筑,另一方面展现了欧洲的悠久历史。 欧元的设计方案其实是源自 1996 年的一次设计竞赛,Robert Kalina 的这一份方案从 44 份方案中脱颖而出,所有欧元图案都是他的设计,包括2013年起的第二代欧元,也同样是采取的他的设计方案。本来最初他的方案是有具体建筑原型的,比如背面的桥梁有部分是找得到实际桥梁的,比如威尼斯的里亚托桥(Rialto Bridge)和巴黎的讷伊桥(Pont de Neuilly)等,但最后考虑到欧盟各成员国的平等原则,欧元纸币上的门窗与桥都不代表任何具体的建筑,而是通过代表这个时期的建筑元素来抽象地表达这个时期的建筑特色。 纸币图案正面选择门窗背面选择桥梁是有原因的:正面用简单线条绘制的门廊或窗户象征着“开放与合作”欧盟的核心精神;背面的桥梁则象征着“欧洲人民和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交流”。另外,纸币上的12颗星星亦代表了“当代欧洲的活力与和谐”。 最后纸币上的图像和实例对比着再来欣赏一下欧元上的欧洲建筑史吧! 实例对比: 实例对比: 实例对比: 实例对比: 实例对比: 实例对比: 实例对比: 最后一个冷知识: Photoshop 不能编辑钞票图案 应该是水印不太明显,Photoshop 能识别的这种,比如这张图 你可以在 Euro - Wikipedia 下载自己试试。 以上。 | 孩子都是喝尿长大的。 嗯,所有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都是喝尿长大的。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时,由一层羊胎膜包裹着, 宝宝就躺在羊水里浪里个浪~浪里个浪~ 吃喝拉撒都在这,妈妈通过脐带和宝宝相连,将所有的营养输送给宝宝。 第三个月左右,宝宝就会开始撒尿,并且吞吐羊水了。 撒在哪里? 当然还是在子宫里,混进羊水里,然后宝宝就这样喝下去,然后排出来了,然后又喝下去了,然后又排出来了,周而复始,直到出生。。。 完美的“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想想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看着“脏兮兮”的样子, 突然觉着宝宝这几个月过得也不容易啊,还得喝自己的尿! 不过, 在妈妈肚子时,宝宝的尿液是无菌的,不含致病细菌。 对于宝宝来说,也算一款纯天然的无菌“饮品”了。 我是 @王园,十二年护理经验,懂育儿更懂妈妈。 戳下方关键词,get更多科普内容—— 女性:孕期离婚 | 错误避孕 | 延缓衰老 | 私处偏黑 | 私处保养 | HPV疫苗 | 人流手术 | 姨妈神器 | 缓解痛经 | 性冷知识 | 有害习惯 | 搞笑头像 | 育儿:| 高龄生二胎 |孩子不会累 | 亲子关系差 | 何以为家 | 死亡教育 | 饭桌教育 | 乐观育儿 | 孩子消费观 | 父母神逻辑 | 错误逗娃 | 母婴:长高关键期 | 科学坐月子 | 护肤神器 | 锻炼注意力 | 有害小习惯 | 婴儿冷知识 | 省钱小诀窍 | 生娃智商税 | 提升颜值法 有育儿问题,尽管私信@王园,不回复算我输~ |
51,684,638 | 540 | 102 | 怎样看待吉利集团形成的吉利、LYNK&CO(领克)、沃尔沃(Volvo)三品牌战略? | 首先一个前提:虽然Volvo是吉利的全资子公司,但是就像李书福不断说的:吉利是吉利,Volvo是Volvo——这是表态,也是现实。 “Volvo Cars沃尔沃汽车”在被吉利收购之前,其实也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品牌。一开始是Volvo集团下面的轿车部门,1999年拆分开商用车和Volvo Cars,后者卖给福特。后来福特金融危机自己都揭不开锅呢,Volvo就当时没有自己独立的研发体系,和福特共用很多技术。福特金融危机的时候卖品牌保命,Volvo在2010年被吉利收了过来,Volvo Cars作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当时09年谈判的时候,知识产权划分的谈判是耗时最久,知识产权当时大体归了三类:1时福特的知识产权,既对Volvo公开,也对吉利公开。2是有限授权,福特拥有,Volvo可以用,但不能向吉利公开。3是福特自己的,Volvo参与过开发,但Volvo不能用。 可见Volvo当时的技术并非自成体系,而且平台已经多年不换代,但是技术研发能力是妥妥的。所以吉利收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投钱开发新平台:最开始是大型车的SPA平台(现在XC90、S90的平台),这笔投资连同中国和瑞典的工厂建设,反正当时吉利一共确定了1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然后为什么会有Lynk&CO?简而言之就是在吉利收了Volvo之后,已经给了这个干儿子这么多钱开发全新的SPA平台了。吉利也没那么多钱给干儿子继续造了,儿子造完了也不给吉利爸爸用。而此时Volvo的小型车同样急需换代,小型车平台开发还等着钱,S40已经是2004年开发到2012年已经停产。那能不能吉利和Volvo联合开发,开发之后Volvo和吉利一起用这个小型车平台呢?Volvo不愿意,毕竟是自家研发技术,给吉利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Volvo董事会没法点头。而且用Volvo的技术开发的平台,吉利从成本上就根本吃不消。 于是便形成了两家合资,吉利出钱、Volvo出技术的自家合资模式:Lynk&Co。 吉利和Volvo一人一半股份。Lynk&Co和Volvo共用CMA平台。好处: 一是:这个新品牌也算是Volvo的资产,赚钱有Volvo的一份,Volvo愿意出技术。 二是:新品牌也是吉利的一份,吉利愿意出钱。 三是,新的品牌定价上能比吉利拔高一个level,正好填补了吉利和Volvo品牌定位中间的空档,三个品牌布局更科学,而且这个定位能承受CMA平台的成本。 四嘛,更多的车型共用CMA平台,自然也能平摊研发成本。 五,我猜还有这个口子开了,技术交流就更容易了,吉利能很快学到更多——最近吉利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新品牌,是个“新”品牌,得从头宣传——但你看现在新品牌这么多,大家都在探索,好歹上有Volvo撑门面,下有吉利撑腰。Lynk&Co做就是了。 综上,Lynk&Co这个品牌有潜力,从上市之前预热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就能看出背后两个爸爸的看重。其实我一直好奇,Lynk&Co官方开始的时候喜欢提吉利,现在好像开始偏向喜欢提Volvo,是怕被WEY或者宝沃影响了么?而中国消费者究竟买不买所谓“轻奢”这个定位的账,拭目以待吧。 | 对Geely Group最新的三品牌布局,谈一些看法: 1 有人提到当年吉利、奇瑞、BYD等品牌,采用的多品牌策略、分网策略,都惨败了。所以今天也不适合做多品牌。 这个逻辑是不对的。 当年的多品牌,败在“这根本不是真正的多品牌”,互相之间没有实质性的产品、技术、营销差异化。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化就是Logo而已。这种“自己骗自己的多品牌策略”,不输才怪。 今天的自主品牌,比起10年前,都强大很多了。 有更多经验、更多人才、更多资源。何况吉利本身已经是Geely和Volvo双品牌运营了好几年。 今非昔比了。 2 吉利和Volvo,两个品牌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合在一起,也就是全球Top10-15之间的汽车集团规模。 对于这个规模的选手来说,新开第三个品牌,投入巨资,客观的说,是很冒险的。 尽管,高、中、低各一个品牌,其实比较符合吉利的全球战略定位: 一个全球化汽车巨头,总部在中国市场。 Volvo面向全球高端市场;LYNK&CO对标全球主流品牌;Geely主要做新兴市场、性价比市场。 这个差异化,是很清晰的。 3 中国虽然经济增长下滑,但依然是全球增长力最强、市场最大的汽车金矿。 这里是可以发生奇迹的地方。 吉利集团有主场优势。 4 Geely品牌和Volvo品牌的定位差别太大,缺乏协同效应。 LYNK&CO是很不错的一个中间桥梁。 这个品牌做中型和大型尺寸产品的时候,可以向上和Volvo协同,小型化产品则可以和Geely协同。 5 One Ford是非常棒的战略。 但是那是基于Ford之前品牌过多、缺乏协同、分工不清楚的背景,此外他们当时的北美业务太惨,现金流出了大问题。当你现金流有问题的时候,当然要砸锅卖铁。 吉利集团没必要完全追随One Ford。因为情况并不一样。 6 三品牌策略,对Geely会有两大考验。 首先是在国内的融资能力。其次是LYNK&CO进军海外市场的能力。 和Volvo不一样,这是一个新名字。 这几年在美国市场,一些弱小的汽车品牌,如三菱、铃木,已折戟沉沙,菲亚特朝不保夕。可见这里对新名字绝对不会是友好之地。 欧洲更别提了,过去10年整体来看,可能除了大众以外,没有品牌在欧洲有什么盈利性可见。 最后,贴一篇之前写过的关于LYNK&CO的专栏文章: |
51,728,822 | 742 | 432 | 国外有哪些新奇好玩的运动? | 轮椅极限运动。 当然首推视频中这位"轮子哥" (wheelz)... 不幸患有先天性脊髓损伤,双腿瘫痪,只能一直坐在轮椅上。 但他身残志坚,刻苦训练,成为了一名轮椅极限运动员。而且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轮椅后空翻两周。 | 魁地奇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Harry Potter里面的魁地奇 我在UC Berkeley交换时候在Doe前面的草坪上见证了这项神奇的运动,每周都会有 但是由于大家都是麻瓜,虽然骑着扫帚,但是都飞不起来怎么办啊,于是..... 没错,就是骑着一个扫帚,可以用手扶着或者夹紧,不能掉下来,假装自己在飞行; 规则和巫师世界也差不多,每队七个人,其中有3个是追球手,负责把鬼飞球(quaffle,其实用的是一个排球)打进对方球门也就是图中的圆环里面,进一球得10分; 圆环前面还会有一个守门员守着; 每队还有两个击球手(没错就是韦斯莱兄弟他们干的活),负责用游走球(bludgers)攻击对方,进而干扰对方的追球手,如果有人被打到了,他就必须放下手里的所有球,然后回到场地一侧重新加入游戏 最重要的金色飞贼嘛......emmmmm非巫师怎么会有一个自己飞来飞去的小东西呢! 于是他们就..... 找一个穿着金色衣服的人挂着一个金色尾巴在场地里跑路跑去,每个队伍有一个找球手,谁先抓到这人的尾巴就会得30分,同时比赛马上结束...还是城里人会玩orz 我在Berkeley第一次看的时候非常惊讶,原来麻瓜们也是有这种运动的啊! 正看着入迷的时候她们球队里一个小姐姐冲我跑了过来..... 难道我的巫师身份暴露了??? 只听她和我说: we have a game here, could u please.....哦原来是让我往边上站站不要占着她们场地啊...... ........ 我才不要玩麻瓜的运动呢! 我去查了一下, 居然还有美国魁地奇协会(https://www.usquidditch.org/).... 他们有专业的赛制,规则,教练和裁判等等.......Orz会玩会玩 |
51,728,822 | 1,399 | 448 | 国外有哪些新奇好玩的运动? | 1、内衣碗,女性的力与美;你以为是娱乐,但她们玩真的,你以为是肉弹花瓶,但她们是战士。 刚看颜值以为是个娱乐节目,看完发现各个都是女神 2、Moba的5V5都弱爆了,纯爷们都真人5V5 5V5赛事,全部放躺才算赢。。。 总觉得五个裁判不够用,压力太大。 顺便说一下,这个比赛是以国家为单位参赛的。。。。。获得冠军最多的国家 毫无意外 是毛子 3、极为舒展、高难度以及对裁判不友好到家运动————藤球 感觉当前,这是属于泰国和韩国的运动 喜欢请关注我呀,带给你更多有趣的事 | 在欧洲最高的阿尔卑斯山脉,这个别具一格的游乐项目四季运营,广受游客欢迎,它就是高山云霄飞车(alpine coaster)!世界上海拔最高的Rodelbahn,是一种平底雪橇滑道,为游客提供刺激的落下体验,各不同年龄的游客都能充分感受滑道的惊险与刺激! 以每小时四十的速度(有刹车制调控速度)飞驰而下,仅需两分钟左右就能冲到山下。游客在这一公里的行程中,可以感受到多种惊险与刺激,包括520°旋转、壮观的弯道、各种跳跃和众多桥梁。最重要的是,四周壮丽群山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视频来源:Switzerland Mountain Coaster from Brice Milleson 汇集全球优质短视频,点击下载【Eyepetizer | 开眼视频】在开眼,短视频也像看大片! |
51,751,662 | 151 | 35 | 设计客厅的电路走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电路前期设计要注意的: 施工准备要注意的: ps:关于电路电线开关的一些常识 双开双控----适用于两个不同位置控制一个灯 单开三控-----适用于三个不同位置控制一个灯 双开单控---适用于同一位置开关控制两个不同位置的灯 三开单控-----适用于同一位置开关控制三个不同位置的灯 四开单控-----适用于同一位置开关控制四个不同位置的灯 插座接线图 一开带插座---单控接线法-----双控接线法 家庭配电箱系统接线方法一 家庭配电箱系统接线方法二 家庭配电箱系统接线方法三 家庭配电箱系统接线方法四 家庭配电箱系统说明 家庭综合布线系统 | 题主问到客厅的电路走线需要注意的问题,我将问题延伸至整个住宅的机电点位布置我们装修时往往会漏掉的,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以下我将以一间我做过的酒店公寓的机电点位模式来讲解,见下图。 1, 入门玄关,首先,一进门,离地1350mm(人体正常的触位)处墙身我们一定会布置玄关至于客厅的灯具双联开关点位及冷气开关点位。(当然有条件情况家庭会有智能家居系统,入口处天花上会有红外线感应开关,但我这里讨论的是大众家庭) 2, 餐厅,餐厅的插座开关点位需要慎重布置,定位需要精准,数量要够,避免以后乱拉电线,毕竟餐厅是我们生活频繁活动区域。第一是冰箱插座,家庭冰箱有离地2150mm(根据冰箱样式定点,切记接地线),第二,抽烟机插座 正常离地2350mm,第三,电磁炉插座(根据具体摆放位置定位),第四,微波炉插座,第五,还需要预留一个通用插座给以后可能给咖啡机之类的用,定位在比台面高150mm左右。 3, 客厅,首先是电视背景,预留一个电视电源插座,一个DVD电源插座,一个多媒体信号端口,再加一个多功能手机充电器插座,具体定点要根据电视背景及电视柜设计而定,但必须遵循一个规则,隐藏起来,不破坏电视背景的整体性。再则是沙发区,沙发左右边几的墙身需预留多功能插座(供落地灯及其他电器使用),开关点位定在离地1350mm。(有电动窗帘需增加电动窗帘开关) 4, 书房(办公桌区域),首先台面需要预留一个书房台灯电插座,一个AP/TP端点,多媒体端口,一个电话端口,再加一个通用电源插座,定位在离台面150mm左右即可。 5, 主卧,离两个床头柜100mm处需预留各自通用电源插座(或USB插座),主开关面板: 阅读灯、 模式灯、夜灯等等,主卧入门及床头需预留双联开关点位,需要做的人性化布置。 6, 卫生间,卫生间洗手台记得预留防水插座,给以后电吹风,刮胡刀电源插座。(有安装能发光修面镜记得预留电源),开关点位预留在卫生间门左右两侧离地1350mm处墙身。 一般家庭都会把强弱电箱安装在入户门附近,强弱电箱建议可以安装在鞋柜里,需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强弱电信号干扰。 另外衣柜里会经常忘记的是,忘记预留保险柜插座,有增加熨斗设置的需预留一个插座给熨斗使用。 无论怎样,机电点位布置第一就是要人性化,需考虑人体工程学,第二就是要安全,点位的布置需考虑儿童小孩,切记小孩乱摸乱动引起生命危险,第三就是要美观化,这个不用我说大家都懂。 设计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做感性的渲染,这是我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一直遵守的,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51,859,421 | 37 | 22 | 汽车的平台是否决定了驾驶品质? | 目前这些答案都比较简单,都是列举了某品牌中两个不同定位、不同价位的车型却用了同一个平台的事情来证明汽车平台和驾驶品质没有太大关系的事实。 如果从平台自己的角度去讲,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可以讲的点。 先说平台是什么:相同的系统、子系统及零部件组成,被称之为“平台”,也就是说平台由一些共用件组成,在一个平台上,通过针对市场化的个性设计,可形成多个产品。最典型的,例如大众,MQB平台上有很多的“共用件”。 以发动机为例,作为一个“搭积木的模块”而言,它有: ——这么多发动机可以选择。发动机、变速器、前桥、空调和踏板的位置都统一标准化;无论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安装倾角均为向后12°,发动机缸芯到轮心点的间距从原来的36种减少到2种,除汽油机模块EA211、EA888和柴油机EA288外,可搭载多种新型动力系统。 而大众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去为不同车型搭配不同的发动机。 发动机是这个道理,而决定驾驶品质的零部件数不胜数,比如悬臂,橡胶套,减震器等等,同样有非常非常多的共用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共用件之间也可以做一些细微的调整,以调整出不同的乘坐感受的车型。 例如:高尔夫和途观都是MQB平台,但一个是A级轿车,一个是SUV,高度相差了206mm,驾驶质感也就完全不同了,这在一个“什么都一样”的平台上,是怎么做到的?这里举例几种: 1.轿车相对于SUV车型轮胎半径减小20~30mm,轮胎跳动包络范围减小,轮胎包络整体上移仍可实现与车体轮包钣金不干涉。 2.前麦弗逊悬架轮心上移的措施为减短减震器长度,摆臂上摆实现轮心上移20-30mm,此方法可保证原有的悬架行程分配不变。 3.后多连杆悬架由于KC特性随着轮心初始位置的变化比较敏感,轮心上移措施为修改车体纵梁上的副车架安装点高度,后悬架整体上抬15mm,同时配合悬架初始位置摆动5-10mm,实现整车高度变化。 ——在这些基础上,如果控制臂使用了不同的材料,也会产生不同的性能。 ——所以从广义角度讲,平台开发的好坏肯定和驾驶品质有关的,毕竟一个框架里能怎么安排“积木”安排什么样的“积木”,就和这个平台本身开发时候是否考虑到这些问题有关了。 但从狭义的角度而言,驾驶品质最终和调校有很大关系,和平台本身确实也关系不大。 P7虽然还算不上平台化车型,但很多人(甚至包括小鹏车主自己)都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虽然小鹏官方宣称P7的底盘调教是“保时捷团队完成”,但那其实只是四驱版本。 而后驱版本大概是因为当初资金有限的原因,是小鹏自己调校的,再加上为了节省成本,确实也简配了一些底盘件,结果就出现了四驱和后驱在驾驶品质上完全是两台不同车的情况。 ——很多后驱的车主当初都是试驾了四驱版本后才决定买的,但他们没想到后驱版本和四驱版本的驾驶感受能差这么多。 当然这里也不是故意黑小鹏,毕竟后驱27万,四驱34万,这其中7万的差价必然是有合理的原因,否则小鹏没有理由不把四驱版定到30万以内去和Model 3更好竞争。我这里只是用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同样的P7,因为配件、调校的不同,驾驶品质可以天壤之别,而价格也更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所以试驾了朋友后驱P7感到失望的人,可以再去体验下四驱的P7,会有不一样感受的) | 汽车平台对驾驶品质的影响比较大,但也不是完全的决定作用。 比如MEB平台的ID.3、ID.4、DI.6可以说是同根同源,都是源自于大众MEB平台,那么在它们身上可以找到如下共同点: 这些就决定了ID系列车型的驾驶质感不会差,但它们三辆车还有区别,一个是车身长度、车重不一样,二是底盘用料与调校不一样。就自己实际体验来看,感觉ID.6虽然比ID.4大一些,但开起来感觉还更舒服一些。当然,由于只试驾了一次,所以目前还不能下结论。 再说吉利浩瀚SEA平台,由于首台车型极氪001的驾驶质感不错,这让大家也觉得集度第一款车也不错,这其实也算是“平台决定驾驶质感”认知的一种体现。但实际上,由于浩瀚SEA平台的其它车型交付还比较少,现在就说此平台下的车型驾驶质感一定就好,还有点早。 |
52,130,380 | 140 | 17 | 一个人在家做期货交易需要准备什么? | 推荐心忆复盘软件,可以用来期货模拟训练,和复盘使用。http://www.sinyee.net/ (更新一下,这个问题娱乐休闲成分是有的,这不是交易方法,不要太认真?而且不是让新手一上来就花费这么多成本。总之,做交易别忘了是为了生活。)
(其实我们都知道看这些那些都没有用,交易成功是靠自己的,我们在网上也许只是找心灵安慰吧,交易很孤独。) ++防蓝光眼镜。 +++防疲劳滴眼液。 0开一个独立账户,年化预期收益率放在百分之十,作为自己的养老金账户,不求多,但求稳。20年后开始给自己返钱。---毕竟做交易没有人给自己发工资和五险一金!
1咖啡。早餐喝。精力充沛。
2普洱、乌龙茶。交易时间随意喝。
4红酒。晚餐佐餐。有红酒可以增加用餐时间。做交易总而言之让自己一切都慢下来。而且一个人在家吃饭比较孤单。
5一个好的惠威音响。交易的时候听听舒缓的爵士乐和古典乐。在家做交易有大量的时间,听音乐不会分散注意力,其他娱乐活动不太适合。这么多时间,可以把古今中外的音乐都听个遍。
6诸多的书籍。培养阅读习惯,哲学,文学,心理学等等。多多涉猎。
7若干的绿植。可以摆在电脑桌上。可以把阳台弄成个小花园。植物算是做交易,一个人在家唯一有生命的室友啦!!!!
8舒适的沙发。
9若干的海报,可以是一些金融交易大师,可以是一些名言。
10 四个或六个电脑屏幕。不管做什么类型的交易,长线,短线。都建议有四个屏幕,可以随时跟踪其他品种。四个屏幕,可以不用去操作鼠标。一边看书或者做点其他事情,一眼就可以看到几个走势图。
11一台电脑主机。
12一个网速还可以的宽带。
13两个分屏显卡,百来块钱一个。
14一个华尔街牛摆设。
15若干的a4纸和铅笔,学会写计划,写复盘日记。
16一包香烟。不要抽太多。
17一台山地自行车,交易遇挫的时候,停下交易,出去骑几天。回来的时候交易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外出短途骑行是个良方。我们做交易失败的时候大都是短线记忆,被最近几次的交易所影响。出去骑车吧,忘记最近的交易。
19 一个黑色的办公电脑桌。我比较喜欢黑色。
20一个舒适的背靠椅。
21 一个每天打扫房间的好习惯,每天擦洗办公桌,电脑,椅子,拖洗地板。爱上打扫卫生。并且打扫得津津有味。因为一个人在家很闷。并且养成这个习惯,也表明你认真对待生活,交易才能做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2厨具。
23一手做饭的好厨艺。不会做饭慢慢学。和打扫卫生一样。爱上做饭。一个人在家做交易很闷,需要培养一些独处的兴趣爱好。无关乎别人及其社会的兴趣爱好。
24强健的体魄,强大的毅力,忍耐力,勇气。山地自行车可以锻炼出你的体魄和毅力。来一次长途骑行,每天150公里。 (对于诸多的独立交易者,如果不是为了暴富,想必都是为了交易事业带来的较为自由空间,其中一点就是不像平常上班要和人打过多的交道,就我目前的认知而言,交易就是一个闭门造车的工作,而且还特别需要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思和关怀上去,既然是闭门造车的工作,认真宽容对待自己的交易挫折,有趣地对待自己在家交易的生活。 所谓知足常乐,自律既是自由,成熟者的标志是习惯独居和沉默,明白环境和内心相比,快乐幸福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独处不会让一个人坐井观天,独处会让一个人更多的反思和独立思考,与世界更多的交流互动,整天忙碌于人际当中的人是更难于发觉自己的。 交易工作最大优点和其他自由职业一样就是时间自由和人际自由,从这一点出发,不要追求暴利,能靠交易基本养活自己的情况下,交易已经给你带来了诸多的自由,而追求利润的巨额增长是没有头的,别忘记你选择做交易是为了它的工作属性上的相对自由和快乐。) | 准备离婚 |
52,130,380 | 78 | 17 | 一个人在家做期货交易需要准备什么? | 这取决于你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有没有交易经验,思路等。当然,你对这个问题没有附加描述,估计是没有想到这问题,那么只能当一个新手或者准新手来看了。 这里的回答很多东西都有了,我就当是做个补充吧: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原来公司做交易员筛选的时候。以前在公司里面培养一个交易员,在判定他能不能做交易的阶段,一般要花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摧毁你,重塑你。 摧毁一个人其实是很简单的,让他自我毁灭就可以。一个新人交易员进来,往往都会有很多想法,可能也很固执,也认为自己很牛逼,你说什么都可能不听。对于这样的人,是不好管教的,让他做交易是有风险的。那个时候我常常会给他一个100万的模拟盘,骗他是实盘,让他去实践自己的想法,赚大钱。然后过两三周,这个人一般会经过一个受到打击,彻夜失眠,消沉,畏惧的阶段。这个时候,我再告诉他做的其实是模拟盘,那么这个人以后会乖很多。坚持不过这个阶段的,就算被淘汰了。 重塑一个人,很难,但是养成一个初步的习惯很简单。每天会在盘中给他布置繁重的任务,盘后会安排非常繁琐的做交易计划,复盘的任务,周而复始,不让他有什么休息,工作的量一天到晚大概有5-6个小时睡觉就没有别的时间了。这个过程大概持续四周,讲的东西会很有意义,但是我不指望你能够懂多少。我就是要让你忙起来,压力大起来,且让你感到疲累,让你觉得这样的日子没有尽头,让你感到绝望。这个过程别人知道真正交易不会无时不刻的这么压力大,会认为我是个变态,走的人非常多,坚持不下来。 这两个过程坚持下来了,我可能会对这个人感兴趣,培养交易。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让你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保持理性。同时,让你体会在某段不顺的时候,你要经历的压力,焦虑,难熬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两关过了,你会听话,理性,风险会变得可控,会不胡思乱想,认认真真的把交易当个事儿做。 我为什么要将这些呢?这样的一个对新人的入职安排,是建立在两点上面的,一点是不要胡思乱想,把握事情本质的能力;一点是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恐怖的自律。 我不建议很多人自己一开始就在家做交易,是因为自己能不能让自己有这个能力,或者意识到有这个能力是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的,且不说一个人的能力,你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要意识到一个什么问题都是很难的。另外,在家做交易,很多人想到的是因为自由,那么别说恐怖的自律,基本的自律可能都达不到。心理承受能力,对于一个人在家里做交易,如果出现心情不顺的时候,这个情绪会因为孤独而被放大,也是不好驾驭的。 所以,在你解决交易方法,策略,资金之前,这些事儿你要想明白。你要清楚这个过程中怎么发现自己的问题,你怎么做到自律,你怎么调节情绪。这不是让你想方案,而是这些你切实要能够做到,你想的很美,到时候做不到,就是再给自己惹麻烦了。我们没有资格给未来的自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 以上是你最先要做的事情,也是最需要做明白的事情,比策略,想法什么都重要,否则走不远。 这个做好了,是做一个规划,除非你是一个人,家里没老没小,你可以不管不顾。家里人的关系要调节好,就是你做这个事情,要得到家人的支持,你承担风险,获得收益,没有工作那么稳,这种现状家人一旦开始反对,会对你做交易打击很大,如果恰好在你情绪很低落的时候,可能直接让这事儿就结束了。那么,另一个现实的问题,这段时间你靠什么生存,生活,安排好,我不觉得一个没有什么初始资金,每个月必须规定自己要赚多少钱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生活的人能够把这事儿做好,或者说概率非常低,我不会做概率低于常理的事儿,这对交易逻辑上就是不合理的。 以上这两个事儿你要琢磨清楚。这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做交易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必要的环境。这是你做这事儿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你做成的概率就会比别人大。 至于后面很多人告诉你方法,分析什么的,可以听也可以不听。这些取决于你习惯用什么,都是工具或者途径,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就行。别把别人的话当成真理,学会思考。你怎么知道隔着屏幕打字的是一个真正大师还是一个牛鬼蛇神。 如果说还有一句什么话:做之前,周全些,做之后,坚定些。没别的了。 | 我从13年开始就一个人在家做期货,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比较有体会吧。 很多人说的分析和操作策略之类的,我觉得这不是关键,但凡领悟到策略和规则之类的东西时,在那做就都一样了。而且这个方向是在那都必须去掌握的,所有的分析方法和交易策论规则之类的东西,是随着交易生涯而成长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被淘汰。 那么一个人在家做期货需要准备什么呢? 资金,这是必须的。 其次,有化解家庭矛盾的能力,这个与能否挣钱无关,在亲人心里和眼里,总会觉得自己不务正业,时间久了就会有矛盾,家庭和睦是任何事业都要去顾及的。 学习和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单独交易时,将会有大量的时间,这其中学习和反思将要占去一大部分。 兴趣爱好,除了交易和学习,依然有很多时间,那么就培养其他的兴趣,休息身体和心灵。比如我除了交易之外还喜欢做菜,前几年也经常玩游戏,单机CS、Dota 等等,看电影、跑步,让多余的时间变得充满起来。 至于交易,那就看自己了。 另外有很多的回答提到要多与人交流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其实思考它没什么意义,所有的进步都源于改变,而改变的核心是内心的认知。在家和在外面没什么区别,公司和网络里的的交流也没什么区别。 最重要的一点,耐得住寂寞。 |
52,261,800 | 47 | 18 | 主攻多旋翼的公司要是做固定翼会遇到技术困难吗? | DJI的优势在于自动化/飞控,智能化,工程创新能力。往远了说还有高效率研发体系,成熟供应链和相应人才储备。 DJI目前的产品要么是生产力机器和要么是大众化(不需专业技能)的消费品 而固定翼大部分产品都是pilots' plane,小型固定翼要么是以飞行本身为乐趣要么需要专业技能才能驾驭。固定翼对场地和飞行技术的要求是它不能像多轴那样迅速普及的原因。 想要大规模推广固定翼,尤其是使其成为可广泛应用的生产力工具,固定翼飞行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的趋势,复合推进构型更是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这条道路并不好走,除了专业的气动和总体设计需求外还有智能控制和任务自动化的巨大障碍,如何满足傻瓜化的操作(包括自动避障和基于视觉的自动着陆)以及高可靠性的产品才是最大的难题。Mission Planning方面如果有智能算法也是市场巨大,但变量太多,需要的经验因素太多,短期机器肯定替代不了人的作用 而民用厂商中在这方面我实在看不出谁家比DJI有潜力 论气动设计能力,DJI在小型螺旋桨研发方面至少表现惊艳 搞螺旋桨需要有比搞小型固定翼高深的多的仿真、优化和试验能力,黑DJI不懂气动也是醉,再说小型常规构型固定翼的气动构型我两个小时能设计一架,有啥难的 只要有需求,DJI可以较快时间组建起气动和总体团队以及相应设施,复杂试验跟高校合作就是。Mavic也展现了DJI高超的工程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竞争对手想突破智能化飞控所需要的图像处理、智能算法、高可靠性飞控以及相关专利壁垒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当然固定翼相对多轴虽然有更高的效率,能提供更高的生产力,但相应的危险性也很更高,不管怎么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操作完全脱离专业能力要求是很危险的。我对把智能固定翼做成完全大众化(傻瓜化操作)消费品持严重反对态度,毕竟只需要一次严重事故就足够禁掉整个行业。研发面向专业生产力方向,需要严格人员培训和认证体系的工业/商业级无人机才是最好的选择吧。 另外民用固定翼无人机的应用受现有法律法规限制严重,需要跟现有航空体系融合才行,航空法规的改变十分困难,这也许才是最大的困境。目前道路的探索很艰辛,有很多人在往这方面努力,如果运气好的话,明年夏天大概会有正面的消息 | 之前一直在到处跑着测试,这圆桌快结束了终于有时间来答一下了。 说问我,我只能说不会被吊打。言尽于此hhhhhh 其他我可以补充几点通用的, 第一是现在的流体力学仿真其实在某些需求下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 第二是对于微型飞机总体设计更重要。比如飞翼配平配的好或者不好效率能差很多。虽然带着飞控你都能飞。 第三是风洞是可以租的。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那就是纯粹的票友水平了。还是得多了解了解行业现状,比如找业内人士吹吹牛逼。了解一下现状以及有多少帅气的或者铆钉满天飞的“侦查高性能”“察打一体”“高性能工业级”是妥妥的航模水准。。 事实上,我补充一点,世界上的工程学问题90%的都可以用钱来解决,9%的可以用很多很多钱来解决,剩下的1%算科学问题。其实就算ITER那种科学问题要是石油采完了各国疯狂砸钱科学家爆种一下也不是不能解决的是吧。 第四是我在珠海航展上和很多做无人机飞控厂商吹牛逼(加刺探信息23333)的时候,大家的经验是实际飞行回来做最小二乘估计的效果其实并不比风洞差。(前提你得能飞起来) 第五是如果是做控制算法的话,除非你非得去飞大攻角临界失速,否则用x-plane模式的仿真都是足够的。关于这个请移步 第六是就算控制算法仿真错了,研发过程小飞机炸鸡了也不心疼,比如parrot的disco我拆了一架,物料成本大约也就一千到一千五(或许更少),但是这玩意卖8888。。。。 最后一点就是固定翼控制算法真的不难,不信的话你去看看APM代码吧。 |
52,265,860 | 30 | 11 | 欧冠主题曲(Uefa champions league anthem)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 这首歌陪我度过了人生多少个两点四十五 | 凌晨两三点最好用的闹钟 |
52,297,260 | 37 | 17 | 汽车平台老旧对普通消费者有什么影响? | 对于消费者来说,旧平台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听我慢慢给你解释。 要想知道老旧平台比新平台差在哪里,那就得知道新老平台都有哪些方面有区别。 这部分可以说是新平台与旧平台最核心的区别,如果拿房子来类比的话,这就是房子的承重墙。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碰撞测试法规的不断更新,车企在开发新平台时一般都会充分考虑未来三到五年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车身/底盘结构重新进行设计。 而迫于日益严苛的排放、油耗法规压力,新平台在设计时也会充分考虑轻量化的需求。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新平台的车会在更轻的同时更结实,我变轻了,我也变强了。 前面说车身底盘结构是承重墙,那么动力总成、转向、制动系统就是非承重墙,它们和承重墙一起决定了房子的户型,但是相对比较灵活,实在不想要可以敲掉重砌。 一般来说,新的平台会搭配新的动力总成、转向、制动系统,但是它们并不是跟整车平台绑定的。 换句话说,如果非要在老平台上搭载新的发动机、变速箱、ESP……这些也不是不行,但大多数情况下车企并不会这么干。 因此,一般情况下,新平台的车会有更好的动力性或经济性(油耗/电耗),以及更优的制动、转向、车身稳定性,但是这个提升相对来说不会特别明显。 相比之下,电气架构就是水电管线,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功能,但却决定了可以用什么功能。 并且,相比于前面的动力总成、制动和转向,电气架构与整车平台的绑定关系甚至还要更强一点。 一般来说,电气架构和整车平台会是同步换代,但是近两年随着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后续电气架构的换代速度很可能会超过整车平台。 那么电气架构的差异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是什么呢? 首先,最明显的,许多新的配置在老的电气架构上无法实现,从而导致旧平台的车配置比新平台要低。 但是呢,这或许也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大家买车其实都还是会看配置表的,能把旧平台的车放进来一起对比就代表并不是非常在乎这些新功能。 其次,那就是同样的配置,在老的电气架构下性能可能会更差。 比如同样的自动泊车功能,在旧平台上一般都是用的超声波雷达方案,可支持的场景相对较少;而在新平台上则可能是通过视觉融合实现的,体验会更好。 最后,那就是老的电气架构一般来说无法实现OTA,即使可以,其OTA的能力也比新平台要弱。 但是如果新平台的也不支持OTA,那就无所谓了。 不那么严谨的说,内外饰件虽然不能说是和整车平台一点关系没有,但也可以说是毫不相干。 所以,很明显,内外饰件就是家具的地位。 不过,虽然新的内外饰件用在旧平台上其实没有太多技术问题,但是一般也没有太多车企吃饱了撑着去给老车用全新内饰。 毕竟,模具费挺贵的。 聊完了新老平台的区别,我们就看看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老平台的产品有哪些差异。 全新的车身/底盘结构提高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更新的制动/转向系统、新电气架构带来的更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提升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可以说,新平台相比于老平台的安全性是全方位提升。 这一部分的差异主要是电气架构的区别所带来的,有机会我会专门在电气架构的回答下面详细介绍下这部分的差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 新的车身/底盘结构一般会带来轻量化的优势,而新的动力总成往往也会有更高的效率,因此新平台的车在经济性方面一定是更好的。 但是动力性并不一定会变得更好,因为一方面严格的排放标准会让主机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动力输出;另一方面,严格的油耗指标则会让主机厂选择更小排量的发动机。 这也是老平台产品为数不多的优势了,毕竟一方面老平台的东西经过了市场多年的考验,另一方面功能少了出问题的概率就小。 但是也并不绝对,老平台上一些大的通病可能只有在新平台才能解决,比如老EA888的烧机油。 纵使新平台千好万好,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经过了许多年的开发费/模具费分摊、零件的VAVE和年降,老平台的车价格是要比新平台低不少的。 有的时候,买得起的才是最好的。 毕竟0分和60分的区别远大于60分和80分的区别。 我是@三斤哥,一个新能源、变速箱、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都有涉足的汽车主机厂工程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我会从汽车工程师的角度给大家分享相关知识、解读热点问题。 | 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最开始关于平台的了解和认知多数来源于大众系平台化宣传。从最早的PQ系列平台到后来的MQB平台。但实际上,平台化的开发模式并非来自于最近20年,而是随着汽车制造规模的扩大而衍生出的一种必然的开发模式。 大众系列平台的示意图 汽车平台指的是一组共享的通用设计、工程和生产工作,以及许多外观不同的模型甚至汽车类型的主要组件。 从技术角度来看,汽车平台的基本定义包括:车身底部和悬架(带车轴),车身底部由前地板、后地板、发动机舱和车架(车身底部加固)组成。从大众对于平台的示意图来看,从前轴到踵点的距离是固定的,可以变化是轴距、前后悬距离和后轴到后排H点的位置。 定义汽车平台的关键机械部件包括: 最早使用这种产品开发方法的汽车公司之一是 1908 年的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其大多数品牌(如雪佛兰、别克、庞蒂亚克和奥兹莫比尔)的某些车型中使用同一底盘。后来,克莱斯勒公司也为普利茅斯、德索托和道奇汽车做同样的事情。福特和水星也在美国市场遵循相同的原则。底盘单元与许多共享机械部件是通用的,而外观造型和内饰则根据其各自的品牌和类别进行设计。 1908年的通用汽车 平台共享是一种产品开发方式,其中不同的产品和品牌共享相同的组件。平台共享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并有一个更高效的产品开发过程。对于车企来说,可以通过利用组件的通用性来降低采购成本。总的来说,平台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大众MQB平台SUV图谱 对于用户来说,新平台相对于老平台的优势在于,平台本来就是汽车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技术集大成者。对于汽车技术的发展来说,10年的时间在大部分领域都会有十分明显的进步,包括车身安全性架构、轻量化设计、底盘规格、NVH等方面。这一点在电动化的趋势下,体现得会更加明显。 从「动力总成」和「电子电气架构」这两大方面来说,新的平台车型,即全新开发的纯电动车型平台相比油改电平台都具备巨大的产品体验上的优势。拿E-golf的产品结构举个例子,可以看到电池呈现出类似“翼形”的排布方式,其根本原因就是受限于原有的架构,不能实现电池的合理布局,从而也会有影响到整车的续航里程。 大众e-golf整车布置 另一方面,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全新的平台可以带来更加优秀的智能化的体验。即便是燃油车也通过新平台实现跟电动车型同一水准的智能化体验。比如EVOS上所搭载的FNV智能互联全网架构(Fully Networked Vehicle,全时联网概念)也是EVOS实现媲美电动汽车智能化的基础。这套架构实现了车内电子电器实时互联互通,硬件功能可以通过软件互联实现体验打通。从车机的功能和交互体验上来说,有几个亮点: Fully Networked Vehicle的电子电器架构优势 总的来说,对于用户,新旧平台所带来体验上的代差是以年为单位计量。在面临着消费选择的时候,在预算到位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新平台的车型。 |
52,370,931 | 1,431 | 192 | 如何看待「双十一不要买东西,库存变大,后面会更便宜」的说法? | 经济学里有个理论叫 “牛鞭效应”就是越往供应链的上游走(远离大众消费者),需求和库存的波动范围就越大。就好像一个放牛的人手里的鞭子,只要他轻轻地一甩,鞭子就会大幅波动,鞭梢甩得尤其大,“啪”的一声,一个响鞭。 如果大型超市经常搞促销,就会认为加大需求的波动,在牛鞭效应的影响下,这个信息传递到生产厂家的时候,不知道会被放大多少倍,所以,沃尔玛搞天天平价,是在抑制需求端的变化波动,减少牛鞭效应的负面影响。 经济学里,有一个「存货加速器理论」,正是用来解释这种「需求小幅上扬,却导致库存过度增加,进而引起滞销和不景气」现象的商业景气循环理论。 通俗点说,一家厂商推出新款啤酒,非常受欢迎,各地纷纷脱销。零售商争相向批发商要货,但批发商也缺,于是要10箱的就只给5箱,零售商发现后,就夸大需货量,如果需要10箱,就开口要20箱,以满足真实需求。结果,这些订货单来到生产厂商的时候,厂商就根据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生产,结果市场慢慢饱和,批发商那里货源也开始充足,零售商就不需要继续夸大需货量,就大减订单,最终导致产品过剩, 啤酒效应扭曲了供应链内的需求信息,不同阶段对需求状况有着截然不同的估计,其结果导致供应链失调。通常客户端10%的市场需求变化会导致供应商订单量200%的变化。这就是可怕的啤酒效应。 无论谁参与这个游戏,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下游零售商、中游批发商、上游制造商,起初都严重缺货,后来却严重积货。(客户——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 在啤酒游戏中没有这样的元凶,没有人该受到责备。在我们故事中的三个角色,任何一个人的意图都是善良的:好好服务顾客,保持产品顺利地在系统中流通,并避免损失。每一个角色都以自己的理性猜测可能发生什么,并作了善意、果决的判断。没有一个人的用意是坏的,虽然如此,危机还是存在于系统的结构中。 离开最终消费者愈远,订购量愈高,也跌得愈厉害。在每场游戏中扮演制造商的人,都遭遇到重大的危机,在每周生产40、60、100或更多的量后没几周,就一直以接近零的生产量直至游戏结束。 同理,双十一的商家肯定会提前大量囤货,最后结果也可想而知。。。 | 牛奶倒河里也不会送你 |
52,370,931 | 2,114 | 153 | 如何看待「双十一不要买东西,库存变大,后面会更便宜」的说法? | 大家都不要找女朋友,等她们嫁不出去了,找女朋友就容易了。 -------------------------------------------- 谢谢大家,上日报了,受宠若惊,不胜欣喜。 | 前些年,有些专家鼓吹大家都不要买房,开发商自然就得降价。。。 结果发现这些专家的房子要么是国家分的,要么已经好几套在收租,被网民们鞭尸到现在 很多写这些贴子的人不是蠢,他们就是坏。 |
52,402,868 | 45 | 25 | 人工智能的无人机会是怎么样的? | 谢邀。 讨论人工智能无人机,不宜一下跳到这个级别中来,可以参考MIT教授Tom Sheridan对自动控制的分级,看一看他对智能控制级别的定义,功能,特点。 从第七项开始,自动化开始逐渐“驱赶”人的参与,一直到第十项,计算机在上层中决定所有内容,并且进行执行,甚至在有些分类中拒绝或忽视(大家理解为把人的观点逐渐淡化就可以了)人的参与。这体现了“智能”两个字的核心:判断。背后隐藏着判断的来源:学习(训练等词汇,取决于你的专业背景或者对待人工智能的哲学态度)。 说道学习与智能就不能不说贝叶斯(其实真正的情况是,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人员很少提到他老人家),贝叶斯定理大家都很熟悉,他可以说是第一次引入了“先验概率”这个概念,通俗的说(并且很不精确的说),就是允许,并且使用已有数据来计算概率——注意,使用已有数据来影响决定,为判断提供依据是从这位神父开始的。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都知道丢铜板,50%概率是head,50%概率是tail,但如果前10次都是head,第十一次的结果该是什么样呢?“经典概率”(这么称呼很不合适,但为了起到区分的作用,姑且用一下下)还是认为50%,贝叶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head的概率肯定高,有可能是这个铜板本身正反就不均衡,可能这地方气流有问题,可能丢铜板的人发力有习惯,反正有原因导致前十次都是head,我就不认为第十一次还是50%概率。 但这里还不完全是智能系统的概念,没有分层设计,没有任务决策等等。但是根据已有数据进行修正(这里修正的是概率计算结果)已经体现出了:学习,这一个重要特点了。 所以说对于无人机而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可以看作old concept with new framework(大家理解成新瓶装旧酒即可),它们都出现在multilayer control design中,一般处于决策层(onboard decision making)。可以分为supervisor或者unsupervisor两类(是否允许更高级介入决策结果),对任务,执行方式,路径规划这些进行判断,选择,规划等,属于顶层问题。 所以人工智能无人机首先是一个多层系统,其次人工智能体现在顶层决策,规划,判断方面,有各种算法,激励,修正等组成,所以这类无人机可以根据已有数据进行判断,学习,决策。 需要区分的另一个概念是“智能无人机系统”与“使用了智能算法的无人机系统”,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的,同时从这种区别中我们可以大概看出来如何实现无人机系统的智能化。智能控制算法是控制算法的一种,如上面框图所示,它是用基于学习的算法来进行底层无人机控制,修正控制器参数,增益调整,控制器变结构等。当我们把这些对应的算法提升到顶层的时候(脱离开具体无人机控制),就可以算是智能无人机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总习惯认为顶层更“高级”,但其实更多的无人机问题是由底层带来的,它的状态耦合,输入耦合,非线性,某些情况下的非最小相位,油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变化等等。任务规划的再好,控制器不行也是白费。 因此回到主题,人工智能无人机是什么样子呢?它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由高层根据指标,约束,已有数据,在线数据结合对应算法实现任务决策,路径规划,避障等,并把决策给到无人机控制系统,根据控制算法控制无人机状态跟踪或收敛。 人在这个loop中的位置取决于1.顶层是否允许supervisor介入2.FCS允许操作者介入的程度和方式。 举出来两个编队智能无人机系统进行农业灌溉的例子(例子描述的比较粗略,只限于体会性理解,详细精确的情况需要查考专门的资料和项目代码,产品设计构架等): 1.多编队沿各种路径灌溉某类型(大小,植物种类等)农田,经过若干次飞行后,通过某些特定参数的数据(耗电量,灌溉时间,喷洒量等等)修正编队方式,日后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对该农田建模,一旦模型匹配成功)(这是一个判断过程)直接采用已学习的队形和对应动作、任务、功能序列机型快速作业。 2.在某农田编队喷洒过程中某架无人机出现了问题(坠机,电量不够,药液用完)无人机编队决策层开始搜集数据,根据算法判断,执行一种补偿方案(重新调整队列,应急无人机飞回等),这是一次学习,可能一开始效率比较低。经过多次之后,不断修正队形重构方式,应急动作选择权重等,一旦系统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判断后执行的修正补齐方案会在某些指标上最优。 但如果是预先设定好的动作,就属于Failure Scenarios,就没有学习过程了。 | 既然要讨论人工智能结合无人机,就从无人机飞行相关的几个控制层级来说明吧。 第一个层级是纯手动控制。对于固定翼,就是操纵杆的每一个自由度对应一个控制舵面、油门或者开关量,实例就是没有配备增稳仪或自动驾驶仪的遥控飞机,其飞行性能直接与操作者有关;对于多旋翼,就是操纵杆的每一个自由度对于一个电机的转速,很显然,几乎没有人能飞好这种多旋翼飞行器。在这个层级里,飞行器的决策、导航、制导和控制均由人完成。 第二个层级是有增稳的手动控制。即增稳系统负责适当地增大姿态运动的阻尼,以及改善稳定性。对于固定翼,虽然仍然是操纵杆的每一个自由度对应一个控制舵面、油门或者开关量,但是增稳系统使得飞行器的阻尼加大,从而降低了对操作者反应速度的要求,实例就是装备增稳仪的遥控飞机。对于多旋翼,除了简单的姿态增稳之外,还需要操作杆量到电机转速的控制分配,就是平时所说的混控(当然,V尾固定翼等也需要一定的混控)。在这个层级里,增稳系统完成了控制这一环节的一部分功能,其他环节仍由人完成。 第三个层级是有姿态自稳的手动控制。即自稳系统完成姿态控制,以使飞行器姿态尽可能改平或者跟踪操作者指令,就变成了姿态控制通道的操作杆量对应飞行器姿态角。在这个层级里,自稳系统完成了整个姿态控制,而位置控制和更上层的任务仍由人完成。 第四个层级是有导航设备的手动或自动控制。即飞控知道飞机当前的姿态、位置、速度,以及目标姿态、位置、速度等信息,飞控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姿态或速度指令,从而完成从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的机动,实例就是当前无人机均能够实现的沿着航路点飞行。在这个层级里,控制和导航由飞控完成。 第五个层级是具有路径规划功能的手动或自动控制。即飞控除了能够根据当前和目标信息完成基本的指令计算,还可以根据障碍物、禁飞区等信息适当调整机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姿态指令,以便实现绕开障碍物、禁飞区等功能,而障碍物、禁飞区等信息可能由人提供,也可能由飞行器自行感知,实例就是具有避障功能的无人机进行航线飞行。在这个层级里,导航、制导和控制都由飞控完成了。 第六个层次是具有决策功能的自动控制。即飞行器可以自己决策目标状态,并在感知外部环境的同时完成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的机动,某些无人机的具有避障能力的视觉跟踪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个层级。在这个层级里,飞行器的决策、导航、制导和控制均由飞行器自行完成。 而人工智能基本上可以在第五和第六层级进行体现: 例如在第五层级中,要想实现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的避障功能(参考无人车的运行环境),就除了需要感知障碍物的存在和位置,最好还能够识别出障碍物类型(是墙壁、树木、人等),进而根据不同类型的运动模式预测障碍物的运动趋势,以实现更好的动态避障效果,这是目前人工智能结合机器视觉研究的一项重点。 而在第六层级中,除了视觉跟踪这个例子之外,更高级的则是例如无人机根据外部环境(如战场态势、实时灾害信息)自行决策向何处飞行并执行何种任务,以及选择将采集和挖掘到的何种信息进行反馈,或者多机协同执行任务时的任务分配和协作方式等,都是高级人工智能所能用到的。 |
52,407,741 | 96 | 47 | 「挂靠心理咨询机构」和「坚持个人执业」对咨询师的个人发展来说,有什么影响? | 这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大概只有当今的中国市场下,这个问题才是个问题。 讲讲我自己。 几年前我在大学做全职的心理老师。然后到了某一天我很想去接待一些社会上的个案,所以我就去调研了一下市场上的机构。结果发现当年市场上(2010年左右)靠谱的机构非常之少,基本都需要咨询师兼承担销售的角色,而机构为了吸引流量,用的广告方式也很难吸引来对心理咨询有了解的客户,来的来访者大多数是会希望让自己孩子快快去上学、老公回心转意,类似问题的求助者。 而咨询师需要的伦理、专业保护、继续学习、困难来访状况下的专业支持;这些在机构中很难获得。同时由于机构广告花费高昂、在中国这个无行业规范、但又面对部分是精神疾病、有自杀他杀自伤他伤的来访者,机构承担的风险超级大;因此机构需要抽取非常高额的提成(一般在50%-80%左右)才能维继,而几乎所有的机构为了生存下去都会加做培训或者EAP。 这使得当年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想要挂靠机构这件事情,显得异常挑战。 这和中国心理咨询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有关。一方面有100w人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一方面并没有行业规范和执业规范。咨询师只能自己挣扎着去寻求继续的成长,而是否遵守伦理,全看咨询师自己的道德水平、经济水平和理想主义。 因为不想被机构“绑架”,我后来个人执业了一段时间。而在开始执业不久之后的某个月,在连续接待了可能重度抑郁、自杀/自伤危机、疑似精神症状的几个来访者之后(在简单心理几百个咨询师服务了数万人次之后的统计中,这样的数据其实是normal的日常),我充满了强烈的不安。我必须有一个专业的team来提供督导、朋辈讨论、危机支持、精神科转介等等一系列专业支持、以及第三方的法律文案备书,我才能放心地继续执业。 而这些资源对于一个个体咨询师来说,需要使出吃奶的力气(和钱)去攒和使用。这使得我当时停止了一段时间个人执业。我一直说流量其实不是心理咨询师的痛点,而专业的环境和保持保护才是。因为在中国,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自己执业一段时间,就会能够意识到“个体执业”这是件多么孤独和危险的事情。 在心理咨询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有行业协会来提供广泛的专业认证、培训、考核体系;而机构(或保险公司)承担运营、以机构运营为目标的培训、督导、保持伦理边界、提高咨询质量、建构咨询师的支持体系、并为来访者建构一个帮助体系(心理咨询师可能只是帮助中的环节之一)。在这其中,心理咨询师可以安心地只做个专家。 咱们还在行业的初始阶段,啥也没有。所以几乎是不得已,我做了简单心理 www.jiandanxinli.com (并不是广告贴)。我们一直说我们在帮助心理咨询师个人执业。但其实是希望打破传统的心理咨询行业broken的商业模式,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了一系列行业协会+成熟社会下心理咨询机构应提供的服务和职责:提供资质的审核、对咨询师进行监督管理、提供行政系统、提供专业系统(督导、学习、讨论、危机处理、法律备案、转介资源等等)。同时帮助来访者建立一个求助的系统。 这和医疗行业很像:一个医生,他要在有急诊、各个科室、完备的医疗器械和护士等等这样一个环境下,才能专心地治病救人以及接待一些案例。心理咨询师是一样的。的确有很多心理咨询师入驻简单心理之后,看起来是脱离了原有的机构,开始了“个人执业”的生涯,但其实本质上并非是“一个人执业”。 这两年我也见到有很多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自己成立了机构,但他们不是几年前一片混乱时候的样子,多是几个咨询师一起相互支持,一起执业。这些都在变化。所谓“挂靠机构”和“个人执业”之间也多了很多灰度。 我觉得目前这个状态是中国特色,日久还会继续变化。 本质上,心理咨询师在靠谱的环境下执业、成长,需要一个体系的支持,专业才可为续,个人才能够继续发展。 | 修改一下,短短一两个月过去我的情况就变了哈哈,现在在北京的两个高校的心理中心挂职,这些心理咨询中心都是非常专业的。这些高校的设置之专业和工作规范之严格可以说是国际一流,我看到以后非常惊喜,儿童咨询室都设有规范的儿童安全区,这在国内是极其少见的。定期组织的培训和督导水平也都非常高。它们的定位都是非营利,为社会和学生服务的,因此各方面也更加规范。可见高校作为行业的领头羊真的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总之,亲身体验和在这两个高校的心理机构工作让我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未来很有希望。 -------------------------------------- 第一次谢邀 哈哈 这个问题实在很棒啊,并且刚好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没有在国内的任何机构挂靠执业过,但之前是在美国的一些机构做过全职或兼职的咨询师,这些机构事实上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中心,一个是寄宿制的进食障碍康复中心,一个是医院下属的精神康复中心,即,我在这些地方工作的时候的客户或来访都是有相似情况的,比如都是有进食障碍的客户或者都是有chronic精神障碍的客户,他们是被机构统一管理的。 我觉得在这些机构工作获益最大的地方是,它们的监管和质量控制是很完全和严格的,职能划分非常清楚:咨询师、精神科医师、家庭协调管理员、护士、全科医生、药学家、营养学家、项目管理者等职能一应俱全各司其职,不会出现客户在咨询师这个环节出现生理问题或者用药问题咨询师难以寻求帮助的状况。 这实在是很重要。举个例子,我原来有很多比较重症的精神分裂客户,他们中很多是长期用药的,所以作为咨询师很多时候是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否服药以及服药的效果的,很多时候会观察到有异常的话及时报给coodinator就能帮助精神科医生调节用药,也会使咨询的效果更好。 并且,在这些机构里,培训和督导是绝对会自带的。培训可以说是非常大量的,即使研究生课程已经囊括了绝大多数心理咨询师所需要的课程培训,机构还说会进行大量的针对机构需要的培训。比如我接受过的很基础的培训就包括精神药品知识培训、危机干预培训、急救和心肺复苏培训、环境安全和清洁度培训、火警逃生培训等等至少五六十个培训,印象最深的甚至还有一节叫做defensive driving的培训,教你如何防御性地安全驾驶的。。 督导基础的至少一周一次,而且我在一个机构工作的时候我的督导其实会给我非常多的指导,几乎有问题随时上传,有指示随时下达,针对每个客户的情况treatment team会随时讨论给方案给意见,极大的降低了客户出现问题的风险。 当然,我工作过的这些机构实际上提供的都是强度密度很大的干预服务了,心理咨询完全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把客户作为一个人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在内的。不过,即使是单纯的心理咨询机构,也是很强调咨询师的督导和REPORT的:来访有危机了一定要向上汇报啊! 所以我觉得私人执业,尤其是在国内,最大的挑战一定是背后支持系统的不完全,有事不知向谁report,很多情况完全靠咨询师自己的把控处理或者人脉,确实隐患是不少的。当然另一方面很多咨询机构看起来也没办法给咨询师提供很多实质上的支持。。。 不过,私人执业当然是比较自由的,自主的独立的评估,以及某种意义上来访和咨询师平等的双向选择和协调的关系,我认为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治疗关系的建立方式。而且某种意义上,在有合理的督导的情况下,对一个接受过较好咨询师教育和培训的咨询师来说,似乎更有益于咨询师坚持自己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树立起来的很多心理咨询道德标准和规范。 总之,我的观点是,如果要挂靠和归属于一个机构,一定要确定它是负责任的、道德标准够高的、与你接受的咨询师教育标准相符的、能够提供实质上的支持系统及高质量的督导的,否则,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可能反而会被拖后腿(在有的机构咨询师被要求留客户拖次数这种事情似乎都是不算什么事儿的标准要求了?) |
52,636,968 | 34 | 16 | 兼职和全职的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体验上有哪些不同?这两种执业方式有哪些利弊? | 在回答题主的具体问题之前,我们想先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 如果真的想进入心理咨询行业,全职从事咨询工作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来访者负责的执业方式。 哪怕后面的内容你都懒得看了,也希望你记住下面这句: 在心理咨询行业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是没有兼职心理咨询师一说的。在美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至少需要完成职业协会认证的心理咨询硕士学习,并积累1000个小时左右的个案实习经验。与医生、律师这些职业一样,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的职业,而不是一个可以半路出家感兴趣就做做的兼职工作。 心理咨询师兼职化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现象,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众多从业者一种无奈的选择。目前中国心理咨询市场还较为混乱,心理咨询师职业无清晰发展路径,如果没有确定的决心、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和坚持,新手们太容易因为感到挫败而选择放弃。 在目前的行业现状之下,如果没有心理学、心理咨询相关背景,我们也不建议就怀着一腔热血辞掉工作、全职投身咨询行业。对于刚入行的新手或是考虑转行进入心理咨询的人,如果选择兼职的执业方式先来试试水,也许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出现因为对这个行业和这份工作的不了解而作出不适合自己的选择的情况。 啰嗦完了之后,我们再具体分析一下兼职做心理咨询师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要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 这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学习培训的费用,目前中国高校里的心理学专业主要针对的方向并不是心理咨询,所以绝大部份想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只能选择一些培训机构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而培训学习又分为一般性的学习和专业流派的学习,是一件需要不断学习、持续投入的过程;第二是个人体验的费用,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的时候,一些自身未解决的议题会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判断,所以每个咨询师都必须要先接受一段时间的个人体验,具体时长因人而异;第三是督导的费用,新手在接个案的时候,需要同时接受督导的指导,而通常情况下督导的费用要远远超出自己的咨询费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自己拥有另一份职业,就会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经济上的压力。 我们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历程分为从热心助人者到资深心理咨询师的6个阶段,其中刚入行的准咨询师还处于从“热心助人者”到“咨询学习者”过度的阶段,通常对助人工作怀抱一腔热血,但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和胜任力还远远不够。出于现实原因考虑,如果自己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和无忧的经济条件,兼职开始心理咨询工作也是低风险地评估自己职业选择的一个办法。 心理咨询是一件需要持续学习的工作,本身就需要占用咨询师一部分的时间用来充电学习,这个时候如果还有另一份工作需要兼顾(通常每天需要8小时),这对兼职心理咨询师的精力和体力要求都是非常大的。 因为有另一份工作的存在,无论这份工作有多轻松,都会占据你的一部分精力和思绪,使你无法全身心的投入的咨询工作中,而且咨询工作除了接待来访的50分钟之外,还需要咨询师抽出额外的时间分析整理个案,这却要咨询师能够完全的静下心来,对于兼职咨询师,这个部分挑战会比较大。 压力同样也是动力,兼职咨询师因为有另一份工作,相对面临的经济压力、职业压力、社会压力都会比较小,因此没有足够的动力完全投入到咨询工作中,去深究,去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 因为有另一份工作,你的执业时间有限制,你去见督导的频次有限制,你不一定能够为来访者找到转介的资源等等等等,使得你无法完全以来访这的利益为先,真正做到对来访者负责。 一般来讲,即使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从学习心理咨询到成为新手心理咨询师都需要3-5年的时间,而从新手到成熟咨询师的时间更长,兼职意味着这个时间跨度更长。而且,与全职咨询师相比,兼职咨询师比较难找到挂靠的机构或平台,也比较难获得来访的信任,个案数量较少,成长缓慢。 最后想说的是,除了我们上面具体讲到的几个方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面对一份全职工作和一份兼职工作,我们的态度会有什么不同?我们对这份职业的期望、对自己的期望又会有什么不同? 学心理咨询,到简单心理Uni: 关注知乎-最有态度的心理咨询学习社群 免费心理课程领取点击→:《听曾奇峰讲俄狄浦斯期》 人人都能学习的心理咨询专业课程→:了解一下 | 我很难想像,一个身后有无数退路的人,能够在困境中破茧而出。 研究生期间,由于就读学校的心理专业在国内小有名气,所以经常可以听到这个领域的各种会议及讲座。某天,我听到就职某心理研究所的某研究员的讲座,此人应有小名气,从事咨询领域,显然为兼职,毕竟从属研究所。当他讲自己临床咨询的发展,最后落到了佛教的轮回…很是无语。 为什么会这样,现在大概能明白了。中国的国情与西方有差异,医疗资源相当有限,对严重的精神病人,都基本上以锁,关,绑为主,省钱。如果是一般的神经症,开个药多便宜,见效多快。医院的咨询也就2百左右,这样收费不会有太大的激励作用。而有现实问题要处理的,会愿意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做咨询。而中国的咨询培训体系又强调不指导不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愿意投入来做咨询希望得到具体的生活指导,而不需要生活指导的病人又不会太多的资源投入。也就是说,在国内需求更大是需要处理实际的生活问题。 所以说,全职咨询主要面对的领域就是现实生活问题,指导具体问题的解决。当进入这个领域,很快就发现,很多的人的情况,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情层面,需要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来配合,才能够让求助者达成一个状态,去做到一些本应做到的事情。个案的咨询发展这个阶段,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来辅助,咨询就非常容易进入瓶颈,动弹不得。可是,这一块与神经症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理治疗,可以说这一块,相关的培训与资料是非常少,必须得自己摸索。另外,你直接和求助者说你需要专门的心理治疗,这无疑等同直接让求助者脱落(特别在婚姻咨询当中,实际问题有紧迫性和实时性,必须要面对,另外,求助者的个人方面的问题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只是严重阻碍亲密关系,求助者自然不能接受咨询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另外即使是配套的心理治疗也是为解决婚姻问题而服务,并不是独立的)。也就是说,这一块非常容易就进入了一个无解的局面。所以,前面提到的轮回,就很好理解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内仍然是兼职为主。全职的多半有政府资源支持,或者以培训为主。我很难想像,一个兼职咨询师能够去面对和处理这样无解的问题。 处理这个问题,还得走心理学专业的路线,不能走江湖派的风格(小三劝退师,冷爱之类),这就要求心理学基础要相当扎实,通常需要系统的心理学培训。如果对专业热爱,自然不会走江湖路线。这就导致,愿意做全职多半没有深厚的心理学基础,而有心理学基础,多半不愿意潜心去研究求助者问题(抑郁,自闭,焦虑等等,什么都做),动则把问题的无进展斥之以求助者的阻抗,或者强硬的认识偏差标签,容易照搬书本吊书袋子。 比方说,认知疗法,浅显易懂,什么ABC,CBT。有没有想过,这些国外的疗法都是建立在他们的成熟的培训系统之上,执业咨询师,无论兼职还是全职,必须通过2000到3000小时的咨询,这可以形成一种感觉,对咨询进展的直觉,这在所有的谈话疗法是异常重要,可是这在书籍里却是极少提及。在国内显然没有这样系统的环境(培训和见习都先天不良),这就导致在国内咨询师的个人天赋显得那么扎眼。 这是国内兼职咨询师无法回避的一个短板。 所以说,全职和兼职,在解决困境上,在咨询直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
52,703,607 | 209 | 21 | 交通出行行业为什么难以被 Uber 和滴滴的分享经济模式改变? | 题主问题最后:「这是因为交通出行这个行业本身难以被改变,还是 Uber/滴滴的模式或发展方式存在问题?」 答案是 Both. 一方面,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交通出行确实难以被改变——特别地,出租车(网约车)在城市交通出行中是占比最少的方式。另一方面,Uber/滴滴的模式,以小汽车出行为主,也存在自身的问题。 更细化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 出租车在城市出行中的总体占比;2. 出租车(小汽车)是不是一种更有效的出行方式;3. 理想的城市出行是怎么样的。 首先,出租车在城市交通所占的比例较低。 度量出行比例一般会用「出行分担率」这个概念,即:某种出行方式的出行分担率 = 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该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 以今年发布的北京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例(2014年调查数据)[1][2],不含步行的出行量中,出租车分担率约为 6%。而其他方式中最少的自行车,也是出租车的2倍以上——这还是在补贴大战最凶猛的2014年。 上图为北京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不同方式出行分担率 另外一个对比数据,滴滴最近(2016年11月)公布的北京日均订单量在100万/日 [3]。而2014年的数据中,北京六环内单日出行量是4445万人次/日——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较2014年增幅 0.9% [4]。假设滴滴每单平均乘客 1.5 人,北京滴滴出行的分担率约为 3%。 所以从规模上看,网约车在城市交通出行中的份额是非常有限的,这个规模上希望对城市交通产生系统性的改变和影响是很难的。 第二个问题,出租车或者说小汽车,是不是一种更有效的出行方式。 仅从个体出行角度看,小汽车是一种更快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但不能忽视的是,小汽车出行是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 交通事故;2. 空气污染;3. 交通拥堵。 以大家比较熟悉的交通拥堵为例,下图为用不同交通工具运送 70 个人时,对路权的占用情况 [5]。 可以看出同样人数,小汽车出行需要的道路面积远高于其他出行方式。从道路利用的角度,小汽车实际是一种更低效的出行方式。 在国内城市人口密度的条件下,道路不可能无限增加,期望小汽车最终替代其他出行方式是不现实的。在这些负外部性的影响下,近年来,国内政府对小汽车管理日趋严格。 而以小汽车出行为主导的滴滴/Uber模式,在国内(也包括除北美以外的很多其他地区)遭遇政府管制也并不难理解 —— 其中的逻辑与限制小汽车发展一脉相承。 第三,理想城市以及未来趋势的怎样的。 同样援引北京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2014年对比2009年,除公共交通外,私家车、出租车、自行车的出行分担率都在下降。 如果观察和我们城市特征相似的东亚地区,会发现东京、首尔、香港、新加坡均是以公交为主要出行方式的著名「公交都市」,其公交分担率一般在 60% 以上,有些甚至超过 80%。 所以,同样人口密度高、道路资源紧缺,又由大政府管理的国内城市,未来的城市出行必然会逐步转变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自行车为补充的方式。 当然,这种转变不能仅仅依赖于限购、限行之类的强制性措施,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随之而来居民对选择高质量公共交通的积极态度,也是促成这种转变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引一句 Enrique Peñalosa 的话:「An advanced city is not one where even the poor use cars, but rather one where even the rich use public transport」。顺便推荐他在 TED 上关于公共交通的演讲 [6]。 利益相关: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可以尝试一下敝司 app: 。 完。 [1] 北京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北京市交委,2016 [2] [3] [4] [5] [6] | 你在家自己做饭自己吃,拉肚子出人命,都是自家的事。你做饭拿出去卖给别人吃,出了问题这叫食品公共安全事故。 涉及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业或商业个体,都要视情况受到不同程度的监管以及行业准入限制,这是常识。国内通过制定网约车新政给出合法出口,已经是世界一流的执政水平了。 |
52,754,898 | 66 | 14 | 现在很多博主推荐的家用美容仪真的有用吗?比如露娜,雅萌之类的? | 从24岁开始使用各种家用美容仪器,现在30。用过的产品包括: 科莱丽洗脸刷和nuface微电流(美国购入),黄金棒和日立导入仪(日本购入),silk'n射频(英国购入)。 使用感受:并没有什么卵用!!! 唯一有点用处的,是最便宜的红蓝光,能让痘痘和痘印加速痊愈。 这6年间,陆陆续续体验了一些微整形项目,比家用仪器效果好太多,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以后不会再浪费钱和时间在家用仪器上了,应该会坚持作一些微整形项目保养。 | 不能说谁更胜一筹,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消费需求选择。 说到产品,我自己入手的几款当红美容仪器,其中露娜luna、雅萌YAMAN,Tripollar这几家仪器我都有入手,也进行了测评。射频类仪器也是各有优劣,比如便携性、射频头的能量强弱和射频头的设计都不相同。(详细实际测评看我这篇文章↓↓) 双十一美容仪推荐合集|测评我用的微电流、电离子、射频、超声波美容仪使用感 美容仪器方面,近两年流行射频美容仪大热,功效方面使用下来感觉,相对比较优秀的,尽管和美容院里面的大型射频仪器不能比,但长期坚持用下来,也都能看到结果。 不过,爱美人士追求美追求更高科技的心永无止尽,同样的产品永远会迭代更新。我最近入手了雅萌的新品ACE四环变频射频仪。 射频本身的原理就是通过加热真皮层,让皮肤产生热效应,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普通的护肤品很难进入的真皮层,射频却可以影响到。 升级版ACE跟之前雅萌的红光Bloom相比,功能更厉害。 1.射频技术:核心原理依然是射频,但射频头改进了,作用面积更大,它的变频技术,使升温更迅速,温度控制更加稳定。 2.LED红光:能量提升3倍,一次使用,效果更明显 3.微电流技术:增加了微电流的功能,也就是品牌所说的复合缓释电流(这是红光Bloom是没有的),可以深入至筋膜肌肉层,提拉紧致肌肤。 微电流虽然挺好,不过它的最大问题是——肌肤刺痛,为解决这一难题,雅萌ACE的复合缓释电流使用了更加柔性的电流波形,舒适性能要好不少。 美容仪这个品类,一直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定位,把它和日常的抗老美白产品结合坚持使用,效果肯定不会失望哦。 我是唯有美丽不可辜负的 @林小美 更多买买买的剁手测评在这里↓↓↓ 眼霜不是智商税|眼霜让你变成明眸大眼双十一购买清单 干皮爱面霜| 作为面霜使用大户,双十一我会回购的仅有这几瓶。 双十一防晒推荐|8款热门防晒自用测评,干皮、油皮、敏感肌各有适合 |
52,963,421 | 347 | 154 | 你到目前为止穿过最舒服的篮球鞋是哪双? | 个人觉得实战最舒服是ZK4,这双鞋具备几个意义: 1、科比签约nike后首款低帮签名鞋,且后续的款都延续了下去。 2、减轻了30%重量,大大增强了脚裸灵活性 3、2008-2009赛季科比率队夺冠,打球自带光环。 装不下去了。。。。。。对于我来讲,其实就三字:软、轻、帅 Zk系列我基本都穿过,zk1-3 外型很酷,就是太不耐磨,特别是外场。zk4-6都很软,很轻,耐磨也不错,唯一就是球鞋表层容易破,zk6改良后依然没有什么好转。zk7 也很舒服,鞋带经常松是我唯一吐槽的点。zk8-zk11说实话没特别大的印象,就是中规中矩。 欧文系列鞋底比较硬,不太符合我个人偏好。 詹姆斯的鞋只买过一双占地为王和詹姆斯4,包裹性很好,就是感觉穿了两坨铁走路:) AJ大多数时候是用来压马路,没啥发言权。 要说耐磨的体验,安踏是水泥之王,科比的毒液系列也很不错,早年的and 1也是专攻外场(很多小朋友估计不知道这牌子) 上那么多,其实我觉得穿球鞋是一种习惯,像我一直穿zk,就不太乐于接受其他系列或品牌,宁愿牺牲包裹性,但认准的是上脚软,轻的体验。 下图纪念下曾在夕阳下奔跑的我们,愿你穿上偶像的球鞋后被赋予力量: | Zoom Kobe 2 一半是因为真的舒服,完美达到了我对于篮球鞋缓震和包裹的两项最重要需求。 另一半是因为情怀吧。第一双正价球鞋,07年,记得很清楚,1100大洋。 至今仍然能清晰回忆起金属鞋带头砸在漆皮鞋头上的“当当”声,以及无数次把鞋带拆下来把玩那个金属logo的手感。 啥时候正儿八经复刻,一定充值信仰。 |
52,963,421 | 5,879 | 953 | 你到目前为止穿过最舒服的篮球鞋是哪双? | 我曾经是一个鞋控,喜欢疯狂买鞋那种的,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甚至还开过淘宝鞋店,不过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越来越满的日程,其实我已经好久不买鞋了。有这么一天,我准备买一双跑步鞋,打开熟悉又陌生的球鞋论坛,我的鞋瘾又上来了,一双既能下球场,又能出街的鞋子牢牢的抓住了我,第一眼看到它,完全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我以为自己只是一时冲动,先加了个购物车,睡一觉再说。第二天一睁眼,我又想起了那双鞋,我知道,我已经沦陷了,找媳妇报备一下把,打完折价格不贵,应该不会遇到太大阻力。可是媳妇无情的拒绝了我,的确,我的鞋有点太多了。虽然没有付诸行动,但是每日点开购物车看看店里的库存,成了我的日常。其实我一直没有放弃希望,之后的几天,每天我都在旁敲侧击的和我媳妇渗透,希望事情可以有所转机。我清楚的记得,刚开始我加入购物车的时候,我的码数库存还有7双。 保存图片过了两天,库存变成了5双,我表示淡定。又过了两天,库存变成了4双,我默默做工作。3双,我默默做工作。2双,我默默做工作,而且我感觉好像要成功了!1双,我默默做工作,但是还没有得到媳妇的首肯,但是我已经没法淡定了。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暗度陈仓,先斩后奏,偷偷买下再说,万一最后同意了,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留下,不同意,大不了再偷偷退掉,神不知鬼不觉,简直天衣无缝。我举起了我罪恶的右手,点击了付款键,坐等生米煮成熟饭。其实因为这双鞋,我已经和我媳妇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周旋,一番搏斗,时间来到了2019年8月6号。晚上我和媳妇闲聊,无意中又提起了这双鞋,我媳妇当然还是不同意我买 ,但是这次我的表情没有沮丧,反而有一点胜券在握。媳妇看出了异常,问我,“难道你已经买了?”既然话聊到这里,考虑到涉案金额不大,我料想此时摊牌,属于半自首,也许事情会有新的转机。我默默的点头,“嗯,已经买了。”媳妇很生气,为了防止事态扩大,我立刻表示,如果上级不同意,我可以立刻退掉,并可怜巴巴(假惺惺)的说,我可以退掉。但是媳妇还是很生气,表示此事非同小可,性质恶劣。我见事情没有暗预期发展,决定干脆破釜沉舟,争取一下自己的权益,摆事实讲道理,表示自己和鞋是真爱,不是冲动消费,买回家我一定以礼相待并且下不为例。媳妇很生气的进屋了,我感觉自己似乎在场面上占据了上风,甚至有点洋洋得意。但是有一件事情没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今天是2019年8月6日,第二天就是七月初七------一个不大不小的节日。媳妇突然从屋子里出来,扔下一个盒子就走了,我脑子有点懵,都没顾上看清盒子的样子。 当我看到盒子上的LOGO时,我什么都明白了,但是一切都有点晚了。我渴望已久的鞋子,就这么突然的摆在我面前,我甚至没有勇气打开。媳妇已经再次进屋,客厅只留下我一个人,我还是硬着头皮打开了盒子。 穿上了那双鞋,大小正合适,鞋型也刚刚好,仿佛是为我定做的一样。 我穿着这双鞋子,在光滑的地上摩擦,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心情复杂。我真是一个蠢货,完美的情人节惊喜,被我搞砸了。此时此刻,我是一个自私的男人,而她,是人人夸赞的中国好媳妇,瞬间我感觉她很高大,而我卑微的像个尘埃。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鞋我会一直穿,不光穿的舒适,穿的温暖,也会带着惭愧。最后留下三句话:媳妇,对不起!媳妇,谢谢你!媳妇,七夕快乐!好了,不说了,我去认错了,祝我平安,各位。 | 安全——在大多数打球爱好者的心目当中,可以和舒服挂钩。 比方说,这双鞋轻便,护踝科技做的好,缓震性能佳,你穿着这双鞋打球会感到安心,持球突破时不用畏手畏脚,会更敢做动作,打球体验感直接上升一个档次。 ——这就是舒服吧。 如果你也赞同我的观点,花0.2秒双击一下屏幕吧! 接下来说说我自己。 大三,裸足172,124斤,分卫,大一断过韧带,拄拐两个月,因此之后挑装备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如果也有类似经历,就更要接着往下看啦! 首先,我给大家一个忠告,如果没有铁脚踝,千万别买詹姆斯去打球,詹的签名鞋鞋底普遍在3厘米以上,一般人穿着打球,崴脚可能性大大增加。不过话说回来,只要不穿着去打球就行。 接下来,推荐两双安全性和实战性并重,价格千元以内的性价比鞋,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李宁闪击6、欧文6。 1.李宁闪击6 这双鞋最大的看点是什么?颜值! 我去年480入的开赛夜 灯光问题,实际颜色要更亮更白。 李宁篮球鞋可以说是性价比之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一国货骄傲的亮点。 比方说,这双鞋中的足弓支撑片,是李宁特有的,这块支撑板的存在保证了鞋子的中底抗扭转和前后掌防侧翻。上脚后随时都能感受到它给予你强力的支持。 由于这块支撑片的存在,打球时候就一个体验——稳定。 另外,这双鞋的鞋型是一体式袜套鞋型,同时拥有血管绑带设计,极大地增强了包裹感。 因此,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这双鞋完全过关。 再来说说穿这双鞋打球的脚感。其缓震材料用的是李宁云和lightfoam配置,这东西的体验感如何呢,这么说吧,虽然一穿上会感觉有点硬,但是一上场打球,发力时候能感受到很舒适的软弹。 这双鞋的底是水晶底,因此耐操这块差了点,但是抓地力还是OK的。不过到现在一年过去了,体验感还有刚穿上一个月时的十之八九。 所以说,这双鞋平时穿可以发挥它的颜值,打球穿既能发挥它的颜值,又能发挥其实战性。入这双鞋真的不亏! 2.欧文6 尽管现在都出到7了,但是我还是要吹一波6。 首先是价格,除了特殊配色,现在普通配色均价700,在人均中产的知乎用户中不算贵,学生党入手难度也不大。 对于学生来说,去找个小兼职,半个月或者三周,买鞋的钱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何乐而不为? 然后是最重要的安全性。 前掌zoom气垫缓震性能优越,能很好地缓冲地面对脚步的冲击力;横向中足绑带牢固锁定双脚,包裹性和稳定性极强;前掌不像5那样有个坡度,使得重心更容易掌控;前掌外侧有明显的加宽固定设计,可以有效防侧翻。 加上中帮鞋天然对脚踝的保护作用,欧文6的安全性完全OK。 穿这鞋的体验感就俩字——合适。 一方面原因是我打后卫,突破投篮五对五,因为要突破,就希望鞋子的zoom气垫能提供一股冲劲,有一说一欧文6这方面真的很优秀。 另一方面就是最重要的安心感,因为舒适,所以敢发力,如果因为对自己鞋子不自信,不敢发力,畏手畏脚,打球多没劲。 后卫和突破性球员的专属——欧文6 以上这两双我觉得我买的都不亏,真的,买到就是赚到。 除了球鞋之外,基于安全至上原则,我再推一个我买过的护踝(脚踝大伤过之后,我可能要叫他一声baba) 我买的是迈克达威195R,220的价格不便宜,都能买双低配实战鞋了。但是一分钱一分货,它的固定效果是真的不错,而且穿着舒适度也好。 这东西不能百分百避免崴脚,但是即使崴了,对脚踝的损伤也大大减轻。 有一回我抢板起跳落地,结结实实地踩在了对面一个人脚面边上,左脚往外翻了一下,我一个缓冲右脚单脚支撑然后坐地上,做好最坏心理准备了已经,但是不怎么疼,脱下鞋一看脚踝只是轻微肿胀,下场缓了十来分钟又上场了。还好那天戴了护踝! 后来就觉得,有些东西虽然它贵,但是自有它的道理。 我可以少喝些饮料少买些零食少往csgo里充钱,但是那些切实所需的东西,我想买好的。 附上链接: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双十二快到了,篮球爱好者们可以冲一波 最后,码字不易,希望看到这儿的你能双击一下屏幕支持一下哦,另有推荐的可以在评论区互动。 |
53,043,959 | 73 | 32 | 如何辨别智能投顾的好坏? | 智能投顾的好与坏,其实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还是以市面上传统意义上的智能投顾来说。目前大多数的智能投顾产品,以Betterment或者Wealthfront为例,都只停留在了一个很初步的阶段,就是根据用户的风险偏好评测,去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再配以不同风险水平的产品。其实,这是一种很粗旷方式。另外,相较于提高收益率,智能投顾的核心还是在于“投资顾问”这个服务上,怎么去识别客户的根本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又能降低服务客户的成本,远比仅仅推出一个通俗意义上的“好产品”要重要得多。 从我的角度而言,好的智能投顾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 先借这个问题向@马永谙 老师致敬,知乎关于智能投顾的问题颇多,回答如此细致深入值得学习。做智能投顾创业不易,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智能投顾,花样繁多,投资者甄别起来也不容易。 先简单说下我理解的智能投顾,再就题主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回答。 海外的智能投顾实践可说由来已久,无论组合投资、大类资产配置的思维,都早已经有对应的服务。例如TD Ameritrade早在2005年就已推出基于大类资产配置的组合管理工具Amerivest;各位熟知的Wealthfront、Betterment在2008年左右也已经诞生。智能投顾真正火起来,还是去年的事情。 那么在这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哪些东西有所进步呢?仔细想了下,也许可以归为「低成本」跟「高效率」两个方面。展开来说: 所以真正「智能」的含量恐怕并不高。 国内的智能投顾,除了开放式基金组合,就是智能选股了吧。虽然都用到了基于模型的策略,不过严格来说,这两类费率都不低,甚至还会通过频繁的操作,抬高买卖成本。个中的优劣,我想策略本身对于自己的适用性、综合费率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至于海外的智能投顾,推荐一篇hardcore的报告,作者耶鲁大学高材生Jonathan Walter Lam,题为「Robo-Advisors: A Portfolio Management Perspective」,写于今年四月,这是我目前见过研究智能投顾最好的文本。里面第三章节「How Robo-Advisors Differ From One Another」详细讲了智能投顾的几个比较维度,比各种大V文章专业、详尽。 PDF地址: 报告中列举的维度有这么几个,1)资产类别、2)对于均值方差理论的不同维度的理解、3)组合优化、4)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偏好评估、5)利益冲突,以及 6)实现标的选择的方法。 举例来说,嘉信智能组合、Betterment、Wealthfront分别提供了28、11、13种资产类别,作者认为,嘉信理财的28种标的资产过于细分,以致于每一种资产都无法在组合之中扮演充分的风险收益特征,在这一点上,要劣于其它两者。 补充一句,海外的各家智能投顾都是能查到「白皮书」的,详细讲了自己平台的策略思想,因此可以作为对比研究的素材。相较之下,国内的各种智能投顾,就粗糙得多。如果只有「黑盒子」,那么专业的比对,就无从谈起了。 |
53,062,755 | 168 | 86 | 有哪些新兴的自由职业的领域或行业? | 用PayPal全球收款的跨境商户中,有一群特殊的人,叫跨境自由职业者。海外客户为他们付出的服务买单,他们的服务种类涉及编程、游戏开发、设计师、翻译以及咨询等等不一而足。有些小的服务类可能你听都没有听到过,比如外贸验货。 (外贸验货是什么呢?它是指国外买家,特别是订购量大的B2B买家,在货物装仓前,需要验货,但他们不大可能为了验货飞去当地,于是雇佣当地的自由职业者负责验货。)说到新兴的自由职业领域和行业,服务跨境客户肯定是一大机遇所在。2016年初,PayPal针对跨境自由职业者做过一个小样本量(几百人)的调查。在我们的取样中,25-34岁的占56%,34-44岁的占30%。这批人里,从事的工作类型有:程序员、文案/翻译、网络营销(内容营销,SEO等)、设计师、摄影师、网络调研、客户服务、会计、线上教学、旅游中介。可以说,领域和行业涉及方方面面。目前在全球最大的自由职业平台Upwork上注册了的中国自由职业者中,有过一次以上交易的才1万3千名,印度有几十万人。 当然,这较好理解,英文力越高的国家,做跨境自由职业的可行性就越高。这篇文章里,采访了三位中国的跨境自由职业者:跨境咨询、程序员、汽车行业咨询的生活与工作的状况,希望给予大家启发:深度探讨 ∣ 人生规划的全新选择:跨境自由职业者 另外,Upwork的一份报告指出,雇佣高质量的自由职业的内容供应,程序员和设计师的需求在2015年开始飙升,每一种都有100%的需求增长。这些需求里包涵的技能有: * 内容营销(需求增长136%):内容营销的需求很强。这已经成为各种公司建立品牌的最好途径之一 * AngularJS 开发者(+150%): 如果你刚刚开始自己的生意,互联网仍然是你接触用户的最廉价的渠道。你需要一个开发人员,而AngularJS是创业者们的首选 * 用户体验设计师(+141%):你的网站或APP需要在两秒钟内就抓住用户。设计非常重要,体验设计师是大小企业最好的投资。 * WooCommerce 开发者(+134%): 许多创业者专注于直销,而不是广告。Woocommerce这样的容易操作的平台变成他们的首选 *虚拟助理(+53%):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专业人士把非核心的任务交给虚拟助理去执行。 * 电子工程师 (+53%) 无论你目前的基本技能是什么,了解一下自由职业的市场需求,打磨自己的技能,按需进行包装,是必要的。自由职业人要把自己看成一个有机体。你需要时间去刷新你的认知、技能,以及添加新的技能,要保持与外界的沟通。自由非常宝贵,所以需要努力捍卫,不能消极等待。对于各种公司来讲,只要自由职业人有信用记录,能保证完成的进度、质量,那么与自由职业人建立合作关系也是可行的。自由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开拓。 作为新支付公司,我们也要强调一下收款选择。无论你的服务是什么,你都应该获得报偿。特别是跨境服务,通过网络收款,一定要选择安全的收款工具。PayPal有 ,包括:电子邮箱收款,彻底保护隐私的用URL收款,还有网站收款。点击前面的链接即可了解。 | 自由写作者应该算是新型的自由职业典型了。和这个群体接触较多,对这个职业感兴趣的朋友貌似也比较多,简单聊一下。 自由写作者,是指不被公司或者组织雇佣的、主要靠写作获得收入的群体。可以简单分为以下这么几类: 【自媒体经营者】有自己的自媒体,频繁更新,自己获得全部收入的。类似于网红但是和大多数网红还不太一样。可以理解为网红的一个分支,主要靠文笔和内在吸引粉丝。 【签约写手】有几个固定签约对象,为其他媒体相对稳定供稿的写手。也可以理解为「被圈养」的自由写手。 【自由写手】大部分工作都是临时、一次性的写作任务。 事实上,除了特别成功的自媒体经营者之外,自由写作者很少纯粹的属于任何一类,大多是边培养着着自己的账号,同时给几家稳定媒体供稿,再临时接一些活儿。这样不仅可以长期培养自己媒体的稳定现金流,短期也有稳定收入和随时加鸡腿的机会。是比较好的生存策略。 另外,写手也可以根据写作属性,分为文案,文章,行业解析等类别。 【文案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淘宝网店文案或者微信的营销文案。特点是句子短,语言优美,脑洞大,紧随潮流。 【文章类】多见于微信公众号、知乎等以文章为主的媒体平台。比较常见的是情感类、社会新闻类、干货类三种。情感类需要讲(编?)故事的天分,社会新闻类需要扎实的描述功底,干货类需要明确的逻辑和总结能力。 【行业解析类】其实也属于文章,但很多甲方是大站,以专栏或者专辑的方式向有实力的作者约稿,一般都是内容比较有深度、专业性较强的,报酬也比较高,一篇文章几千人民币也是有的。 有个电脑,就能开写。甚至有的写作者只用手机就能写。工作地点可以是家里或者咖啡厅。绝大部分不需要坐班,和甲方的联系方式一般都为线上。(也许很适合喜欢宅的人) 现在自媒体创作很多都流程化工业化了,所以根据写手自己的属性,有只出文字稿的,也有只出完整图文的。前者的报酬少但完成量多,后者报酬多所需精力也多,其实没什么定式,只看你自己想要发展什么能力。 关于报酬,有的写作者是按篇数计算,价格100-5000不等,有的是按字数计算,比如1字1元,1字5元这样。有时候根据甲方要求不同也需要配合对方进行调整,所以最好两个报价都心中有数。 在制定自己的报价上,首先是参考市场价格,毕竟写作水平一般还要天价是不可能长期有工作的,但即使最开始很低,随着自己经验的逐渐积累报价也可以逐渐提高;其次是用「自己的时间」来做计算标准,比如心里觉得自己的1小时值200人民币,再去换算一篇文章所需时间,或者相应字数所需时间来换算成报价。 之所以建议大家用自己的时间来计算,有两个原因。 第一,每一种文章的写作效率都是不同的。可能有的文章一小时就搞定,有的则需要奋战五六个小时。有一个固定标准,就可以灵活计算不同种类文章所需的报酬。 第二,知道了每小时的单价,再乘以工作饱和度(比如每天平均工作6小时,大概饱和度80%),就可以计算出自己大概的预计月收入和年收入,方便回顾总结。 必须是喜欢写作的人。 由于自由职业对自我约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如果你原本两天憋不出三个字儿的话,做这个行当真的会无比痛苦,而且无法坚持。同时,自由写作者没有任何上司来给自己把关,所以如果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没有一定的追求的话,就很容易让甲方失望,从而无法获得长期合同。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是看自媒体这两年挺火,成功者挺多而开始做,结果做了几篇没什么起色,就直接弃了。这类人说白了并不适合做自媒体和自由写作。 而特别适合的人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往往没有任何报酬仅凭兴趣就会写东西,写着写着才发现写出了名堂,从而开始考虑成为自由写作者。如果你符合这个情况,才可以说是迈进了入行的第一个门槛。 我建议,从兼职开始,甚至从不挣钱(经营自己的自媒体)开始。因为大部分人,甚至包括从业者,对于自己的写作水平都很难做到客观认知。而自己到底能不能写,只有通过甲方和读者的反馈才能得知。 可以从每周末接1-2篇文章开始尝试,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渐建立自己的收费系统和人脉。不要过早挑战辞职——直到你感到不得不在这两条职业发展道路中挑选一条为止。 写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留下原稿和发布后的链接,因为这都是自己的履历,整理好了,将来可以随时挑选合适的发给新甲方参考。更容易拿到工作机会。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可以评论给我,我会尽量回复。 最后,我自己也会长期有一些招募写手的工作机会,内容主要以日本相关为主,了解日本文化社会或者会日语的朋友为佳,一些其他写手招募群里的信息我也会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签名的公众号里发送你的微信ID过来,回头我会统一拉群~~ |
53,179,610 | 174 | 70 | 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能保证不得抑郁症吗? | 其实抑郁症患者中有一部分人足足比普通人坚强得多。 很多人都是遭遇了很多事,跌倒、爬起、跌倒、爬起,跌倒…爬不起来。 而要治愈抑郁症更需要非常强大的意志力去对抗。 所以你要是对一个患者说 内心强大点就好 无意是在说风凉话。 ~~~~~~~~~~ 今天,不对,昨天去复诊,问医生可不可以开始停药。医生说再吃一个月开始停,好开心。 关于就诊,具体吃什么药要遵医嘱,可以和医生商量。但今天看病时有个孩子不肯好好吃药,医生生气了,所以啊,千万要遵医嘱。 但是我知道也许你心里会有怀疑,你有自己的想法,甚至遇到糟糕的医生也有可能,更多的是开始吃药的反应很大会让你抗拒。 这里有个经验分享: 直接去找专家看病做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了,如果你不信、有怀疑、或者心里就是对这个医生感觉不好,就不要找他做主治医生,不要配药,换一位大夫重新诊断。当你对这位大夫感觉不错、交出自己的疑虑完全配合他用药时,对你的病情才会比较好。 我第一次诊断后拿着药方一个人在医院走廊考虑了半个小时,然后回去跟医生说打算靠自己走出来试试。一个月后换了一家医院挂了副院长,检查虽然好了点,还是建议我吃药,我说了自己的疑虑沟通了下,然后就开始乖乖吃药了。 很幸运,这位医生挺不错的,给我开的药也是从最便宜的开始,没造成经济负担。 至于为什么必须吃药,不仅是情绪问题,而是因为已经出现躯体症状了,持续的耳鸣和消瘦。 所以呀,内心强大和抑郁真的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抑郁初期、轻度抑郁就去就诊的话,两周就能好,也不会有什么复发问题。这是朋友的经历,她当时也被人说矫情,因为失眠马上去医院看精神科。结果就是因为她的矫情,救了自己。 希望每个朋友都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医生。 3.24 | 足够强大的内心可以让抑郁症患者维持一个外人看来还算不错的生活。 内心不够强大的抑郁症患者是过不了正常生活的。若是在某次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对自己的情绪调节失控,抑郁症马上就可以从中度变成重度,生理上很多让人欲死不能的问题接踵而至。 但是,是否有抑郁症和强大的内心没有关系,这是生理问题,一个死循环的postive feedback,在某次得不到控制的发作里病情加重。 有很多人本末倒置,以为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而导致了抑郁症,其实是抑郁症剥夺人的意志力,让人更容易沉浸在打击中无法自拔。 我最好的朋友,虽然有抑郁症,虽然不停地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她永远可以压榨自己做到最优秀。 听着,抑郁症患者向你表现出来的脆弱永远不是你攻击他的理由。 或许敏感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敏感的内心predispose sb to depression,但是敏感并非内心不强大。 well,什么叫强大的内心? 世上大部分人的内心都没有他们想象的强大,只不过是生活还算静美,追求不那么远大而已。面临困境,大多人的选择不过是逆来顺受,或是选择逃避。 但是。反抗自身的疾病,用意志掐断死循环,在注意力记忆力都比寻常人落后的情况下还能强迫自己正常生活,我觉得这样的内心真得很强大。 抑郁症患者,为了正常地活着,要忍受的比常人多得多,也需要比常人更加坚强。因为他的理智一直在和抑郁引起的负面情绪作斗争,他一生都在反抗命运。 |
53,246,022 | 41 | 13 | 现在艾滋疫苗研究到什么程度?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提出的目标:2030年消灭艾滋病。 但不要误会,这里的消灭不是天花病毒那样式的彻底消灭(没人再感染天花病毒),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将“消灭”定义为艾滋病相关死亡和新增感染者比目前减少90%。 目前看,全人类仍在努力实现“消灭艾滋病”的上一个目标:即2020年能实现“三个90%”(90%的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的防治目标。 2020年能实现“三个90%”,那2030年消灭艾滋病的“小目标”有可能会实现。 1981年HIV被发现以来,学术界和产业界谁都想研发一款艾滋病疫苗,谁能研发出来一定是诺贝尔奖了,“富可敌国”肯定的。可大家这一想就过了30多年,投入了巨额经费和人力,至今没人能搞出来。但在近几年,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工作已经很接近“突破”了。 艾滋病疫苗是一种通过驱动人体免疫系统来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剂,开发方向主要有两个:预防性疫苗和医疗性疫苗。预防性艾滋病疫苗主要是在HIV阴性人群中使用,帮助用来预防健康人体感染HIV。而治疗性艾滋病疫苗是用来治疗HIV感染的疫苗,主要在HIV阳性的人群中起到治疗或辅助药物治疗的作用。 自2000年至2015年,全球在预防HIV感染的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共投资了163.78亿美元。其中,投资艾滋病预防疫苗119.32亿美元,局部用杀微生物剂28.46亿美元,HIV暴露前预防4.39亿美元,治疗作为预防4.83亿美元,预防HIV母婴垂直传播3.56亿美元,成年男性包皮环切术2.09亿美元,HSV-2疫苗0.94亿美元,女用避孕套0.19亿美元。我国的艾滋病疫苗研发起步很晚,2008年科技部和卫生部启动了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5年我国政府投入约700万美元用于艾滋病疫苗研究。讲真的,疫苗是拿钱堆出来的,没有巨额资金投入,想“突破”太难。 早在1987年,美国就开始试验首个AIDS疫苗,一直到1998年6月,美国VaxGen公司将世界上首个候选AIDS疫苗SIDS VAX投入到 III 期临床试验(采用蛋白质初免方法),最终试验证明无效。 2003年10月,美军方和泰国政府合作的候选艾滋病疫苗RV 144在泰国进入 III 期临床试验。2009年9月,美军方和泰国联合宣布,临床试验表明RV 144能使健康人体感染HIV的风险降低31%,RV 144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一定免疫效果的AIDS疫苗,假如将风险从31%降低到90%以上,距离消灭艾滋病真的就不远了。 根据国际艾滋病疫苗促进组织的研发数据,截止到2017年4月3日全世界已经有43个艾滋病候选疫苗进入到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临床 I 期有31个,临床 I / II 期有3个,临床 II 期有8个,临床 III 期有1个。近年来,对“广谱中和抗体”的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进入到临床 II b期的AMP候选疫苗,以及新发现的能强效中和98%的接受测试HIV病株的N6抗体被专家寄予厚望。 现阶段,最可能成功的艾滋病预防疫苗是HVTN 702,目前已经进入临床 III 期,作为RV 144疫苗的改进型,很有希望将HIV感染风险从31%更进一步,最终实验结果会在2020年对外公布,很值得期待。 以上~ 欢迎点赞关注,恐艾的话,可以关注《班草不恐艾》脱恐! | 2021年2月24日,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协会(IAVI)和Scripps研究所联合宣布,一项针对一种预防HIV感染的新型疫苗策略的第一阶段临床试验已经取得了非常有希望的结果,97%接种者出现针对性的免疫反应。 这条新闻的出现,又燃起了HIV疫苗诞生的新希望。 而在2020年2月份,被称为HIV疫苗“希望之星”的HVTN702疫苗宣布失败,投入了1.04亿美元评估该疫苗的实验提前终止,因为Ⅲ期临床实验结果显示: 129名疫苗接种者感染 HIV,123 名安慰剂接种者感染 HIV。有史以来唯一可提供一定防护力(保护效果为31%)的HIV疫苗方案彻底失败。 没想到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就迎来了新的突破。此次研究成功找到了刺激机体特定免疫细胞的方法,以产生所需要的抗体。诱导中和不同种类HIV的抗体(称为广谱中和抗体)一直是研究HIV疫苗的重大难点之一,迄今为止仍未有HIV疫苗能够诱导产生此类抗体。此次试验的成功预示着HIV疫苗可以利用此技术来尝试诱导广谱中和抗体。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一直寻求研制HIV疫苗的方法,据全球临床研究数据库的数据,目前在试的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项目约10项,全球与HIV相关的临床试验有7815项。但至今还没有研制成功的疫苗。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目前的HIV疫苗研发是什么情况呢?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向: 体液免疫就是我们常说的抗原抗体反应。通俗来说,就是我们人为给机体的“警察系统”(免疫系统)传送“罪犯”(抗原)的特征,这样就可以组织专门的队伍(抗体)来识别并击毙罪犯。 但是目前此条方向所研究的疫苗保护力度太低,最高保护力也才只有6%而已,远远达不到保护的作用。为什么这条研究方向这么困难呢?因为HIV的变异频率很高,而且变种之间还可以发生重组,目前我们所诱导的抗体不能全部识别出这些HIV。 相关研究表明,在异性传播中 ,80% 有效感染是由单个病毒引起的,所以抗体识别的广度就成为了疫苗研制的障碍。 约有10%~30%的HIV患者在感染3年后体内可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这是机体与病毒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训练出来的 “特种兵”,以一敌百可以击毙不同种类的HIV。这也是体液免疫疫苗方向科学家们最想诱导出来的抗体,不少科学家认为,只有先实现刺激特定免疫细胞的困难技术才有希望诱导出该抗体。 正如我们前面那所介绍的,刺激特定免疫细胞的实验已经获得成功,下一步就是结合此技术设计HIV疫苗,验证是否能够诱导出广谱中和抗体。这是诱导体液免疫疫苗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在体液免疫接连失败后,研究人员开始将目光转向细胞免疫。 不过,此方向的疫苗后来的结果显示反而会增加HIV感染的风险,这是因为诱导细胞免疫需要刺激T细胞,HIV感染的也是T细胞,刺激增多的T细胞反而给HIV感染提供了机会,所以类似的临床试验都被叫停了。 HIV疫苗的研究进程是从专注于诱导体液免疫到诱导细胞免疫,再到诱导体液、细胞双重免疫。 现在HIV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诱导更为均衡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上,被称为“希望之星”的HVTN702就是如此,先进性4针初级免疫,在进行2针加强免疫,在接种后 12 个月时疫苗保护效力为60% ,接种后 3. 5 年保护效力下降至 31%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具有保护效力的艾滋病疫苗。不过残忍的现实是,在大规模的三期临床实验中,此疫苗在去年被证明是无效的。HIV疫苗研制几十年还没获得成功,究其原因是HIV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我们一直在进步。 去年艾滋病专业公司ViiV Healthcare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示,每两个月注射一次长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卡博替加韦(cabotegravir),在预防感染HIV的效果上均优于每日口服PrEP(暴露前预防药物)。在我们拥有有效的疫苗之前,该方法可能会替代疫苗使用。 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仍需要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调整方向,然后继续前行,我们相信,它的到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参考资料: 1.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2/another-hiv-vaccine-strategy-fails-large-scale-study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2-experimental-hiv-vaccine-primed-immune.html 3.李薇,徐静. 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0,07:563-568. |
53,488,083 | 658 | 97 | 有哪些你看过五遍以上的书籍? | 《哈利波特》 我十来岁的时候读哈利波特,二十来岁的时候还在读哈利波特,三十岁有了孩子,我依然会带着他读哈利波特。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读哈利波特,读的是神奇的魔法世界。挥舞的魔杖,喷火的龙,能冒出各种好吃的桌子,漫天飞的光轮,金色的飞贼..编织的是一个少年流连的美好梦境。 上中学时读哈利波特,读的是校园与情感。无论何时都站在你背后的朋友,来自家人的爱与关怀,青年的心事与朦胧的爱情,那是我对青春最美好的幻想与期待。 成人之后再读,读的是黑暗与光明。 对的。哈利波特其实是一本很黑暗的书。从开篇大难不死的男孩,到倒数第二章霍格沃茨之战,书里有玩笑戏谑,有轻松惬意,但是始终贯穿的气氛,是伏地魔第一次死亡之后未能消散的恐惧,还有他复活后漫长的阴谋带来的压城黑云。 我最近一次读哈利波特的时候,正是研究生的最后一学期。我准备正式地走出校园,就像哈利波特走出姨妈的小屋,走出霍格沃茨。姨妈家有苛刻的大姨和姨夫,有欺负人的表哥达力;霍格沃茨有阴森森的斯内普,有处处作对的马尔福;我的校园生活里有写不完的论文,有情场考场的失意...它们都不怎么令人快活。 可是它们都是安全的,都能够给予我,一个一文不名,身无所长的年轻人,一片遮蔽。我和哈利同样地被一个咒语保护着:来自父母的爱,来自人们对年幼和不成熟的关怀。 然而于我而言,这个咒语就要失效了。 我没有其他六个波特,我只有我。 波特要面对伏地魔,而我则要面对社会。 伏地魔是黑暗的;而社会会比他更黑暗。我没有隐形衣,没有魔法石,也没有老魔杖。我只有几年来我学到的,或许并不堪用的一点知识,就像罗恩念出的假咒语 “雏菊奶油和阳光,把这只老鼠变黄!” 我也对着电脑屏幕,对着我改了又改的简历说 “学位绩点和毕业证,带给我一份好工作!” 没反应,风入密林,石沉大海。 社会是黑暗的,甚至不在于它多么凶残地欺负你,而在于它在你一登场,就为你熄灭了所有灯光,告诉你,欢迎入场。 我从前读哈利波特的时候,以为它是虚构的,世界上不会有伏地魔。当我上一次读它的时候,我依然觉得它是虚构的---真正的伏地魔绝没有那么弱不禁风。 然而我依然在书里找到了光明。我记得乔治被削飞耳朵后的“动听”(holely,马爱农马爱欣翻的真好)记得他们骑着扫帚融入漫天金黄的壮举,这是在黑暗里仍然笑出一口白牙的乐观。我也记得疯眼汉拿着凤凰社照片给哈里数凤凰社的前成员:死了的,疯了的,失踪的 “他们动用了五个食死徒才杀了他俩!” 这是牺牲---对,哈利波特的故事从牺牲开始,也自牺牲而终。 忠诚,勇敢,坚强,牺牲,努力,还有爱。罗琳似乎把战胜黑暗的办法写进了书里---我不晓得是不是虚构的,但是在我一无所有,却黑云压城的日子里,我得选择相信她,我揣着她告诉我的这些,就像擎着格兰芬多之剑,头也不回地一头杀进未知的社会里。 我24岁的时候再次读了哈利波特。 我不再固执地相信魔法世界,就像许许多多长大了的孩子。我也能看出它行文的缺陷,故事的问题,我不再坚定地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书。 但是我仍然坚信它,我相信我在其中看到一切,将会陪着我走进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 下一次我再读它的时候,我大概已为人父了。我拿着书,一手摸着我儿子的小脑袋,一点一点给他讲出这个了不起的世界。 我儿子可能会听得似懂非懂,我说,今晚就读到这里吧,要睡觉了。 我儿子就闭着眼睛,把头埋进被子里,说,爸爸别关灯,我怕黑。 我就假装举起了我的格兰芬多之剑 “儿子,要勇敢。” “爸爸爱你” 暮林 2017 1008 于猫本 | 稻盛和夫的《心》,先介绍一下稻盛和夫,他出生在一个破产小家庭,家里好几个孩子,还有家庭病史。 通过自己的奋斗,建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退休后,应日本首相请求,重新出山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日航。 被誉为“经营之圣”,他总结的6个人生建议: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从中获得乐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同时,聚精会神,专注于工作,私心杂念自然就会消退。这是最有效的修行。 ②“要谦虚,不要骄傲。”努力工作获得了成就,特别是掌握权力以后,人就会傲慢起来,这简直是历史规律,连伟人也很难免俗。因此,抑制傲慢心、保持谦虚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修行。 ③“要每天反省。”即使很勤奋,但人有时还是会偷懒;即使告诫自己要谦虚,但因为有小人奉承,人还是禁不住傲慢,有时还会发脾气。坚持每天反省,就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坏。这条修行必不可缺。 ④“活着,就要感谢。”人若认真反省,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得益于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就会生出感谢之心。另外,如果把挫折和灾难看成磨炼心志、增益能耐的机会,因而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并更加努力的话,就是非常卓越的修行。 ⑤“积善行,思利他。”这项修行中要注意的是,“大善似无情,小善是大恶”。分清大善和小善,真正为他人好,真正利他,才是有效的修行。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实践上述五项,烦恼就会大大减少。但人毕竟是烦恼的动物,特别是遭遇失败、打击和委屈时,难免痛苦烦恼。这时候,以理性抑制烦恼,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修行。 只要坚持这六项修行,心性就能提升,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以后应该还会继续看。 |
53,488,083 | 4,493 | 1,321 | 有哪些你看过五遍以上的书籍? |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第一次看的时候才十三岁。说实话真的就是强迫自己读下去的,“卖血前一定要喝满八碗水。”“卖血后一定要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黄酒一定要温一温”或许是我太过愚钝,直到第三遍读才能勉强读懂。贫穷饥荒,一场革命。一盘炒猪肝,二两温黄酒。正如余华书中写道“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是生活的味道” 不管是许三观为许玉兰在饭底下藏红烧肉,还是二乐背着一乐在雪地里狂奔,或是许三观挥着手嘱咐两个萍水相逢的人卖血一定要隔三个月以上,都让人感受到艰难年代里人性的温度。 小人物的一生穿插进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沉重的历史进程,许三观的故事不仅仅代表许三观,也代表张三李四王五,代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个人的品质其实被无数人悄悄拥有着。 | 《鲁宾逊漂流记》 作为一个经营养成类游戏爱好者,你们无法想象我看这本书的满足感。 从一开始一无所有,到后来的有房有地有粮食有家禽有葡萄干有星期五,这就是经营的魅力! |
53,547,354 | 1,712 | 724 | 异地恋如何提供有效的关心? | 对于异地恋来说,最有效的关心就是“他在意的永远都是你想不到的细节” 比如我的刘先生 我都没想到要买红糖,他却比我更细心 怕红糖吃完了我自己懒得买,硬是要给我买两包 知道我要搬宿舍,他比我想的更周到 总是想买很多东西给我,又总是替我着想,为我担心 最温暖我的是,无论多晚,他到家总会和我说一声,他从来不会让我失望。 哪怕喝醉了,他也不会忘了告诉我他到了 他真的很好 每次跟他吵架的时候不想理他 就会翻翻我们的聊天记录 心里那种满满溢出来的安稳 安定 安心 我想我们都已经习惯有彼此陪伴的春夏秋冬 爱你的人,纵使不理解你,也会学着要顾虑你所顾虑的,在意你所在意的,比起麻烦,他更怕你失望。 真的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都会一惊一乍,捧着怕碎了,含着怕化了,活像一个从上帝那里偷来珍宝的贼,全世界都被甩在他背后,他唯独不能丢了你。 我和刘先生,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对的人,跨越山海也会来找你,只为了紧紧把你拥抱在怀里。 一个人爱不爱你,其实很明显。 爱这么柔软的东西,你只需要交出灵魂,去感受。 因为你,我见过了爱情最好的模样。 嫁给这样的男人,胜过一千支口红。 “不管你是小公主还是女金刚 希望你们都能找到那个 愿意与你分担寒潮和风雨 也能分享流岚和虹霓的伴侣” ❤️ | 让她知道你正在为早日结束异地并给她一个温暖的家而努力。 |
53,717,968 | 93 | 16 | 婚姻期间男方在女方不知情时欠债,离婚后女方需承担责任吗? | 谢邀。 一、认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究竟系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应从以下两个标准判断:一是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意;二是夫妻是否分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 (案例)《人民司法•案例》荣功成与熊明福等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 2009年第 6期,荣功成对借款2.4万元不知情,熊明福也认可是盛莉向其借款,荣功成未与其商谈过借款之事。故可以认定盛莉向熊明福借款不是盛莉、荣功成共同的意思表示。盛莉陈述其借款是用于赌博,其他证据证明盛莉所借款项不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而是用于其个人的不正当消费。荣功成没有分享盛莉借款所带来的利益。因此,本案借款应属盛莉的个人债务,而不是荣功成、盛莉的夫妻共同债务。荣功成关于本案债务系盛莉个人债务的上诉理由成立。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仅列举了两种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除外情形,排斥明显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其他情形,如夫妻一方为赌博、吸毒等个人不正当消费所产生的债务。原审法院适用该规定认定本案争议的债务属夫妻共同债务,属适用法律不当。 (案例)行为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欠债务,但提供的欠条却是离婚后其个人书写,对于该笔债务不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偿还——姜兆立诉庞磊等民间借贷案。行为人虽然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欠的债务,但是其提供的欠条却是离婚后其个人书写,这份欠条视为与债权人重新设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因其书写欠条时夫妻关系已经不存在,因此该笔债务不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偿还,应认定该笔债务属于其个人债务,由其个人偿还。 隐含对夫妻一方的保护 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对外举债,双方是共同债务人负有连带清偿责任。 三、离婚后一方所负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债务亦应为夫妻共同债务。 (案例)审判案例要览王建平诉彩霞等民间借贷案 本案二审争议的焦点在于王彩霞是否应当就涉案借款承担偿还责任。张云飞从王建平处借款发生在张云飞与王彩霞办理完毕离婚手续之后,但该笔借款是用于偿还北京市平谷区海关西园21号楼2单元2号房屋和该楼3单元2号房屋的银行贷款,该贷款是张云飞与王彩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虽然北京市平谷区海关西园21号楼3单元2号房屋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被张云飞所卖,但张云飞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收齐全部房款,并将收取的房款用于张云飞与王彩霞的夫妻共同开支。现北京市平谷区海关西园21号楼2单元2号房屋已过户登记在王彩霞名下,所以王彩霞应与张云飞就涉案借款共同承担偿还责任。基于此,原审法院认定结果正确,并无不妥,应予维持。注:隐含对债权人方的保护 四、不可能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借贷不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案例)王某娜诉陆某英、吴某勇民间借贷纠纷案:夫妻分居期间一方向特殊关系的异性所借债务,不可能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不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丈夫借贷资金用于承包经营时,夫妻双方已经处于分居状态、甚至到达诉讼离婚的境地的,可以认定妻子无法享受到丈夫承包经营所得,不应判决由其与丈夫共同承担债务 (案例)浙江华恒进出口有限公司诉傅新伟等民间借贷案。夫妻共同承担对外债务的基本原因是夫妻两人分享了对方对外活动所得,如果一方能够证明自己没有享受另一方对外活动所得,就无需承担另一方对外活动所产生的债务。所以,丈夫借贷资金用于承包经营时,夫妻双方已经处于分居状态、甚至到达诉讼离婚的境地的,可以认定妻子无法享受到丈夫承包经营所得,故不应判决由其与丈夫共同承担债务。 (更多相关,请参考live法官讲故事:民间借贷防坑指南和live法官讲故事:婚姻家庭那些事) | 简单来说:如果法律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你知情与否或者离婚,你都需要承担责任。除非法律认定其为个人债务,那么你就不需要承担责任。 这个问题两个点: 1,婚姻期间男方在女方不知情时欠债 —— 需确认是否为男方的个人债务 2,离婚后女方需承担责任吗 —— 离婚与否不是债务免除的法定事由 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除非: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不管另一方是是否知情或离婚,都是要承担归还义务的。 被认定为夫妻个人债务:不管另一方是否知情,都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可见新司法解释推定婚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的大额借款为个人债务,并将夫妻共同债务的举证责任负予债权人。 (1)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如购置共同生话用品所负债务;购买、装修共同居住的住房所负债务:为支付一方医疗费用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履行法定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3)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夫妻从事正当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从事体育活动等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4)夫妻共同从事生产、投资经营,也包括夫妻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利益归家庭共享的情形。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夫妻协商确定共同负担的债务,即使该债务带来的利益并非婚姻共享,也应纳入夫妻共同债务。 1、夫妻一方举债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明确约定该债务为一方个人债务。 2、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3、能够证明该债务不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 4、夫或妻一方因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利所产生的特定债务,也应推定为其个人债务。 5、夫或妻一方在婚前或婚后因遗嘱或赡养遗赠协议而单独继承遗产和债务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 有法律问题的知友可以先关注我,然后私信咨询。 |
53,717,968 | 77 | 20 | 婚姻期间男方在女方不知情时欠债,离婚后女方需承担责任吗? | 具体得看是什么债务,我详细说一下。 先从一个小案例开始: 案情:丈夫张二娃在妻子李翠花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外赌博向王大头借了很多钱......后来,他们因感情破裂离婚,离婚时李翠花才发现丈夫欠了好多钱,那翠花需要为二娃的这笔债务负责吗? 答:如果翠花能够向法官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这笔贷款的确是完全用于赌博或王二狗知道张二娃用以赌博还出借的,翠花就可以不为这笔债务负任何法律责任。 生活中这种例子层出不穷: 以上债务应该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共同债务有两个特性:一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的。二是产生于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举债,或一方虽以个人名义举债但另一方同意。 翻译过来就是说,这笔钱是用来供家庭使用或者虽非共同使用,但我同意借的。 明晰这个概念,那就好办了。 一、赌债不是夫妻共同债务 情形一,丈夫赌博所借的债务,由于此债务不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和家庭生活,属于 一方个人不合理的开支,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因而应由借债人自行承担,配偶另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且我国法律规定,违法的债务不受法律保护。赌博是违法行为,赌债为非法债务而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所借债务是用于个人赌博的,其债权也同样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一条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以保护”。 二、夫妻一方对外担保之债不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譬如情形二,丈夫为别人担保的钱,不管你当时知晓与否,这50万元均不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其实理解这点非常容易,夫妻共同债务的基础是债务用来共同开支,夫妻一方担保的债务并未对家庭做出任何贡献,故而不可牵连未担保方。 三、夫妻约定由个人承担的债务,债权人借钱时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债权人无效 情形三,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双方的共同债务由个人承担,二娃和翠花可以约定,二娃借的债务由二娃个人来偿还,与翠花并无关系,这是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思表示,该约定是有效的,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该约定也仅只能约束二娃和翠花,对债权人并不具有约束力。所以王大头仍可以找翠花要这个钱,注意!!!如果王大头在借钱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此夫妇约定了各自债务各自承担, 对不起,这就表明你尊重二者约定,此后就只能找借款方要钱了。 四、通过离婚形式,恶意转移财产无效 情形四,约定了离婚后的债务承担方式。借钱投资,是夫妻共同债务吗???答案是肯定的,你想想,投资是一个家庭的事嘛,赚的钱肯定会用来帮补家用。又有人会说,那赌博赚的钱也可以是家庭用呀,为什么就不是共同债务了呢,抱歉,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 按照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如无特别约定,夫妻财产适用法定的所得共有制,夫妻对共同债务都有偿还的义务。不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之间无权自行改变其性质,否则将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二娃和翠花之间离婚时对财产的分割,只能对彼此内部有效,不能向外对抗债权人。所以,大头仍然有权就原夫妻所负共同债务向原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任何一方要求偿还。而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约定由个人承担的债务,更是属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无效民事行为,因而不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精神,当事人的离婚协议对债务作出约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虽然约定其共同债务只由一方承担,但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 当然,翠花给大头还了钱后,是可以向二娃如数追回的,法院应该支持! 以上,有其他疑问的再继续补充。。。。 |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对夫妻共同债务确定了标准。 该规定中: “第二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均对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负债情况作出了规定。一般来说,如女方不知情的,一般是不需要承担该债务的。但如男方该借款确实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或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且债权人能够证明的,则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无法以不知情为由抗辩。 也就是说,男方对外借款,女方不知情并不能当然免责。如若借款存在如下几种情况的,则即便女方不知情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第一种:男方婚前以个人名义借款,后将款项汇至女方账户并用于购置婚房等,该债务依法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案例:(2019)渝05民终3224号王宏梅与王庆满王波民间借贷纠纷 重庆五中院二审认为: 2016年3月30日的138952元借款虽系王波婚前向王庆满所借,但款项用于王波、王宏梅购买房屋,依照《最高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三条之规定,该债务属于王波、王宏梅的夫妻共同债务… 第二种:如若男方借款由有将款项汇入女方账户,再由女方账户汇出,并用于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等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案例:(2017)最高院民申3507号黄美霞、王宗红民间借贷纠纷 最高院再审认为:本案中,虽然黄栋梁是以个人名义向王宗红借款以偿还联邦印染公司的债务,但从资金流向上看,王宗红将款项汇入黄栋梁账户后,黄栋梁随即将款项汇给黄美霞,经由黄美霞账户汇给联邦印染公司,由此可知黄美霞对该笔借款应为明知并实际参与。因此原审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关于“债务人就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的规定,认定黄栋梁的借款为夫妻共同债务,符合本案实际情况。 三、男方借款,但是出借人的款项是汇到女方账户的,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案例:(2019)豫01民终24181号张雪平、田洪敏民间借贷纠纷 郑州中院二审认为:本案200万元借款由于卫洋向田洪敏出具借条,田洪敏将200万元汇入张雪平的银行账户内。张雪平上诉称其对借款事实并不知情,其不应承担还款责任,于卫洋亦称张雪平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系于卫洋本人,张雪平对此不知情。但从上述银行卡流水单来看,此银行卡有向于卫洋、张雪平的其他银行卡转账的情形,亦有郑萍收取款项当天回转该银行卡10万元的情形,于卫洋、张雪平对此亦未提供相应证据予以证明,依据《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涉案款项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对张雪平主张其不承担还款责任的上诉理由,本院不予以支持。 第四种:男方借款后,女方在知情后进行部分还款的,也有可能被认定是对债务的认可,构成夫妻共同债务 案例:(2018)闽01民终8219号林珠、何代寿民间借贷纠纷 福州中院二审认为:上诉人林珠诉称对原审被告颜宗雄借款的相关情况不知晓。代其还款5万元,并不代表事后追认。虽然林珠在颜宗雄向被上诉人借款时并不知情,但其在知晓整个借款后,于2017年10月20日向原告偿还了5万元,并在汇款凭证中备注“归还借款”,该行为应视为林珠作出了事后追认的意思表示,原审认定本案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本院亦持相同意见 所以,女方知不知情并非决定因素,款项究竟用于何处,女方是否有经手、是否有从中受益、使用款项等才是主要因素。即便女方在收款时不知道款项实际为借款,但只要款项实际用于双方家庭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都构成夫妻共同债务。而对于以上情况,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个人银行账户交由配偶使用,或经常混同使用,如男方操作女方银行账户等情况,往往会使女方最后百口莫辩。在出于各种原因,在知晓借款后,代为男方还款的,女方应当注意明确还款不构成追认,如向债权人书面明示,通话录音等。 |
53,913,168 | 156 | 24 |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有办法预防肝癌吗? | 首先要明确,该问题中要讨论的是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其他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称之为继发性或转移性肝癌,两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都不一样。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世界前列。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肝癌这么高发?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肝癌高发?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吗?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有办法预防肝癌吗? 无论是研究数据还是临床实践均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会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国家或地区,也通常是肝癌的高发区,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高,可以说,中国肝癌如此高发,和乙肝病毒的高感染率密切相关。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肝癌患者多数有乙肝病史。 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并不是说,感染了肝炎病毒,最终就一定会得肝癌。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通常要经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最后演变成肝癌,这就是所谓的乙肝到肝癌的“三步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不是所有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人都一定会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也不是一定都会发展成肝癌。除了乙肝,丙肝病毒感染、饮酒也是类似的致肝癌过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针对肝癌的发病危险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防治病毒性肝炎。前面说了,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国人主要是乙肝病毒感染,但也有丙肝病毒感染。很显然,预防肝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治病毒性肝炎,包括“防”和“治”两方面: 1、首先是要切断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尽量避免感染,比如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防护,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避免不洁注射等。 2、预防乙肝最有效途径是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特别是要重视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 3、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病毒携带者,应定期监测病毒的水平,根据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抗病毒治疗(在肝病专科医生指导下),特别是母婴垂直传播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更要加强监测以及必要的抗病毒治疗。另外,日常生活工作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呵护机体免疫力。 二、肝癌还有其他一些发病危险因素,也要注意避免接触和暴露。 1、戒烟酒。吸烟、饮酒是肝癌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同样要引起重视,戒烟、戒酒(至少要限酒)是预防肝癌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2、避免食用霉变食品以及不洁饮水。霉变食品含致癌化学物,饮用水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肝癌危险因素,要避免食用过期变质霉变食物,注意饮用水的卫生。 三、部分肝癌具有遗传倾向,具有肝癌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避免以上各项危险因素的接触和暴露,并主动进行肝癌筛查。 四、筛查。肝癌高危人群(比如长期吸烟嗜酒者,肝炎病毒携带或慢性肝炎者,有肝癌家族史者)应主动进行肝癌筛查,一般建议高危人群40岁以上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如筛查发现可疑病灶则考虑进一步做肝脏CT或磁共振等。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内脏,这就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可全无症状而发展为肝硬化,自我感觉并不经常与病变的轻重一致。即使已发展为失代偿的慢性肝病,常无急性发作症状。许多肝癌患者在没有诊断前并不知道自己有肝病。 1.肝硬化可以潜在发展吗? 潜在发展的肝硬化可以是无症状的。就诊时、甚至多次门诊后医生也未必能正确说明病情程度;有的患者病情似已缓解,多年稳定,却在一次“感冒”中发现已是重度肝病。 许多重度慢性肝炎,病毒低水平迁延,转氨酶低水平波动,病情在持续中缓慢进展。不能完全以转氨酶的幅度衡量病情,转氨酶只反映一时的炎症活动性;纤维化的程度才表示慢性肝炎的进展,更能表达病情的重度。 2.为什么肝硬化会没有症状? 肝脏与皮肤相同,都由上皮细胞组成。皮肤受点外伤容易结疤修复,结了疤就没有痛苦了;肝细胞炎症坏死也容易纤维化(就是纤细的结疤),纤维化过程是没有症状的。 任何疾病,病情越急症状就越重,感冒一般算是小病,急性发作也要躺几天。从肝炎到肝硬化一般都要很多年,缓慢的变化就不容易发觉。 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即使有三、四成肝细胞被纤维化代替,还能应付日常生活的代谢需求,就有可能不出现症状。只是到了工作或生活超负荷、或疾病、手术有高消耗时,才会出现症状。 3.肝癌病变后很严重,为何无症状? 乙肝病毒感染常常要经历几十年的过程,正因为病变发展非常缓慢,肝细胞的代偿能力又很强,如果是在轻度代偿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直径2公分之内),绝大多数是没有症状的。 小肝癌都是已知肝硬化的患者,在定期检查中发现的。如果因疲乏、消瘦、肝区疼痛等症状检查而发现的,大多数已经是大肝癌了。 只有小肝癌手术切除,才有希望根治。 4.怎样预防肝硬化和肝癌? 不知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抗病毒治疗?其实,说到底,抗病毒治疗就是为了预防肝硬化和肝癌。 转氨酶升高用降酶药不难降低,但如果不去清除病毒,转氨酶降低只是暂时的,肝炎终将反复活动。肝炎患者不清除病毒病变长期迁延,就有发生肝硬化的高危性;肝硬化患者不清除病毒,就有发生肝癌的高危性。 如果是经过抗病毒治疗、血清病毒在检测限以下的肝炎患者,这种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不是完全没有;如果是尚未抗病毒治疗、或治疗无效、病毒水平较高的肝硬化患者,发生肝功能失代偿、或发生肝癌的可能性就较大。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要抗病毒治疗,而是要根据体征具体情况而定。 |
53,941,811 | 260 | 54 | 你有哪些「独特」的高效阅读技巧? | 我是觉得阅读当以取乐为主的。 但既然提问是阅读如何高效,那就说点效率方面的吧。 ——先读序言或后记。 大多好书,作者或译者都有心得,发之于序或后记,便是最好的导读。提纲挈领,洞悉就里。 远胜过其他管中窥豹的噱头评论或广告词。 ——论述性的文本,看每个章节的开头与结尾,中间各段落看头两句话。是所谓观其大略。 因为写得靠谱的书,章节开头说论点,结尾做总结;中间段落主要是论证与列举。有兴趣且从事此专业的自然可以细看,但如果只是想汲取大致观点,这是最有效率的法子。 ——书的开头,宁可读慢些,之后才快得起来。 小说的人物关系、学术书的组织逻辑与专业术语、随记的浓缩精华,大多在书的开头部分。开头读顺了,读通了,之后读起来自然舒畅。 开头如果图快草草吞咽,之后就会开始吃夹生饭,乐趣与欲望全无。 ——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试着把这本书自己理解的内容,最好是口头,转述给亲友听。 写过论文,而且答辩过的诸位都明白的:你被迫收集大量信息、反复研读、最后理出框架、自己写完后,这些东西也就记住了。 为什么口述尤其有用? 因为写作毕竟是书面语,可能你一路书面语概括下来,都不过脑;许多人写完论文之后一两年回头看,都觉得认不出自己写的东西了。 口述则得将那些话语,转化为日常语言。转化的过程中,你也就理解并记住了。 这也有利于你拆解消化已读下来的文本,并进一步吃透接下来的文本。 实际上,将上面两步结合,即,吃透一本书的开头基础部分,并习惯消化并转述这本书,你的思维逻辑,就会不自觉地跟上了作者,懂得以他的逻辑和角度来思考。 之后继续读下去,甚至会有“我大概感觉到作者会怎么写了→看果然如此→这逻辑很顺嘛!→我完全理解这个作者和这本书了!” 举一反三。 于是能越读越快,顺流而下一泻千里。 | 在我看来,一定是有具体的输出任务时,阅读最高效。 尤其是这个任务有明确的截止日期,给的时间还不多时。 曾用时一年半完成18万字的地方民俗传播研究专著。在筹备资料及阅读爬梳的那个阶段,我大抵查阅了四五十本民俗资料和上百篇知网文章。 那么具体方法有哪些?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相应知道自己需要哪些相关资料,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迅速根据书籍资料的主题和目录将阅读书籍进行结构化分类,确定每本书阅读顺序以及阅读的重点内容。 课题有时限,必须懂得取舍。 有的书籍以观点取胜,论据多是常见的素材,这种书主要搞清楚它的总观点以及分观点能否给自己写作带来启发或是佐证。如能,那就要进一步重点研读观点的合理性、疏漏及延展性。 有的书籍则以研究素材取胜,作者做了大量一手的现场调研,或是作者挖掘到了不为人知的冷僻资料,如果这些资料和自己研究主题有关,那需要先考证其研究方法是否合理,材料的真伪、时效性及价值,如果经不起推敲,快速pass掉,如果经得起推敲,那就列入精读范畴。 到了这一步,那就得坐得住冷板凳,把筛选出来的书籍进行细致研读。 研读的时候要带着自己的课题做好笔记。 笔记需要注意三点: (1)要清楚注明书籍的基本信息以及具体某些片段所在页码等基本信息。 (2)根据重要性,分别用不同色彩的笔做好醒目的标记。 (3)对索引资料要在笔记中明确注明可以对应适用于自己写作中的哪一部分。 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经验。 哈哈,写完之后,反思一下,这两三年难怪读书效率不高,原来不做课题没压力,人懒了! 不行,给自己规划规划!愿我们经常多交流多相互鼓励!兔年,跑起来! |
53,948,678 | 98 | 11 | 过敏药一定让人犯困吗? | 正在复习药物化学准备期末考试,,,正好能用一些皮毛知识回答一下这个题目,若有专业错误还请修正: ===========这是一条可爱的分界线================ 首先,从药物方面来说,抗过敏药也是分成两种的:嗜睡的药和不嗜睡的【废话】 嗜睡的药物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盐酸赛庚啶、富马酸酮替芬等。 这些药物从作用机理上就比较容易进入血脑屏障,在结构上与局部麻醉药,安定药相近。一方面是经典的H1组胺受体拮抗剂,另一方面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或者抗5-羟色胺或者抗胆碱作用。所以临床上常用来在治疗抗过敏的同时,止咳平喘防晕车助睡眠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吃这个药,科学地说,副作用就是会让你睡觉】 不嗜睡的药物包括:盐酸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替美斯汀、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这些药物从分子结构上进行了修饰,针对于通过血脑屏障和抗5-羟色胺、抗胆碱能等副作用而做出改进具有更好的H1受体拮抗选择性。像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就属于完全没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以在白天使用的抗过敏药物。 【再简单一点就是,,,吃这个药,科学地说,不会想睡觉】 ===========这又是一条可爱的分界线============== 那为什么您吃扑尔敏和您先生吃扑尔敏就是完全的两种症状了呢? 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叫做个体差异的概念,还是简单一点说,可能你的细胞对于这种药物分子有比较好的亲和力,而您的先生却不一定。 其次,您不是过敏性体质而您的先生是,说明他也曾经长期使用过一些抗过敏药物,可能身体产生了一些药物耐受,对于他的细胞的组胺受体来说,常规用量无法达到药效而增加药量却又会增加副作用效果。 啊对了!您先生有过敏性哮喘,所以可能医生在开药的时候也许也会开一些特定的含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来辅助治疗哮喘,而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就是嗜睡,毕竟是中枢神经抑制药嘛,,,情绪暴躁嘛…起床气???【噗嗤—】 【啊!感觉很像上课做的小组Case Study讨论啊!李老师大法好!】 ===========分界线什么的,一点都不可爱=========== 我的皮毛知识只能允许我这样做出一些解释啦~~ 也许这甚至与药物的制剂方面会有一定的影响呢?比如加入一些有镇静作用的辅料什么的……不同公司生产的药物,药效也不一定一样。 其实呢在用药方面,不同的个体的用药方案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强调精准医疗的原因所在。不过用药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药物的复合作用也会要命的!比如某些感冒药和某些退烧药合用会急性中毒,,,所以用药还是要遵医嘱啦~! 希望能帮到你~ | 只要一粒药,床上软三天 |
54,100,575 | 308 | 15 | 篮球场馆是如何实现「一座场馆多种赛事」的? | 谢邀 @腾讯体育 ,我是五棵松体育馆(现已冠名为乐视体育生态中心)的运营总监,董志德,负责场馆的运营工作,恰巧乐视体育生态中心目前为冰球和篮球双主场(冰球主队为KHL中北京昆仑鸿星俱乐部,篮球为CBA中北京首钢俱乐部),那么我就以五棵松体育馆为例,介绍一下冰篮转场的情况。 篮球赛事与冰球赛事使用的竞赛场地尺寸有所不同,众所周知,篮球比赛的竞赛场地为 15米x28米,职业比赛还要求四周要有至少2米的缓冲区,五棵松体育馆使用的篮球竞赛拼装地板为美国进口,普遍用于NBA赛事,该地板的尺寸大概为20米x38米,竞赛场地内除了木地板外,还包括篮球架、计时器、技术官员席位、场地观众坐席、内场摄像机位等相关功能区域;而在五棵松体育馆使用的冰球竞赛场地为60米x30米(奥运冰球赛标准尺寸),该竞赛场地内除了冰场外,还包括界墙、挡网、球员席、裁判席、受罚席等相关功能区域。冰球、篮球之间的转场,简言之,就是将冰球比赛的相关功能区域转换为篮球比赛的一个过程。篮球场转冰球场,就是一个相反的程序。 五棵松体育馆篮球赛模式 五棵松体育馆冰球模式 我们来拿冰球转篮球举例。 冰球比赛结束后, 1、安排冰车对冰面进行一次扫冰维护。 2、拆除界墙外的相关竞赛区域,包括球员席、裁判席、受罚席等。 3、拆除为球员和冰车搭建的临时通道。 4、拆除 “快装式界墙”并将挡网收好升至高空。五棵松体育馆使用的“快装式界墙”为芬兰进口,专门定制,与传统固定安装式的界墙最大区别就是所有连接件均为快速拆装件,在符合联赛要求的同时,可以在4-6小时完全拆装完毕。 5、为冰面覆盖“冰被”。这个“冰被”是转场工作的关键,专门从美国采购的,NBA大部分冰篮双主场的球馆都在使用。“冰被”为块状板材,从外观看和塑料板没什么差别,其实是发泡聚氨酯材料,厚度大概在2.5厘米左右,可以起到隔温和保护冰面的作用,还能保证地面的硬度以及达到防滑效果。多块“冰被”拼接,覆盖在冰面上。遇到弧形的冰面,得将“冰被”切割,以保证严丝合缝,不留空隙。盖好“冰被”后覆盖整个冰面后,无论是篮球比赛的木地板,还是演唱会的舞台,都可以直接在上面搭建。通常情况下,冰面的表面温度为零下6摄氏度左右,“冰被”覆盖完毕后,“冰被”表面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上9摄氏度左右。 6、在“冰被”上搭建篮球专用地板(从美国进口,采用的NBA常用品牌,模块化设计,可快速拆装)、篮球架、技术官员席等相关功能设备。篮球地板搭建完毕后,在不开启场馆暖风的情况下,表面温度可以达到零上13摄氏度。 7、将场馆移动看台伸出至篮球模式。 而从篮球转为冰球,基本上就是将这个过程逆向过来即可。 其实就像很多朋友们提到的,这样的模式在NBA很多场馆已经常见,目前国内五棵松体育馆仍是唯一一家可以实现冰篮双主场的场馆,也希望随着我们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多功能场馆。 | 一段视频解决题主的所有问题。 https://m.v.qq.com/x/page/g/g/e/g0335ox5pge.html?ptag=iqiyi.life%23v.play.adaptor%231&mreferrer=https%3A%2F%2Fm.baidu.com%2Ffrom%3D1000953f%2Fbd_page_type%3D1%2Fssid%3D0%2Fuid%3D0%2Fpu%3Dsz%25401320_2002%252Cta%2540iphone_1_10.0_2_7.1%252Cusm%25400%2Fbaiduid%3D792B8ED45360DE64ED3C43BC1A4D9466%2Fw%3D0_10_%2Ft%3Diphone%2Fl%3D1%2Ftc%3Fref%3Dwww_iphone%26lid%3D14005334304190386916%26order%3D4%26fm%3Dalop%26tj%3Dwww_normal_4_0_10_title%26url_mf_score%3D3%26vit%3Dosres%26m%3D8%26cltj%3Dcloud_title%26asres%3D1%26nt%3Dwnor%26title%3D%25E6%2596%25AF%25E5%258F%25B0%25E6%2599%25AE%25E6%2596%25AF%25E4%25BD%259C%25E4%25B8%25BA%25E4%25B8%2589%25E6%2594%25AF%25E9%25A1%25B6%25E7%25BA%25A7%25E7%2590%2583%25E9%2598%259F%25E7%259A%2584%25E4%25B8%25BB%25E5%259C%25BA%25E6%25AF%258F%25E6%25AC%25A1%25E6%259B%25B4%25E6%258D%25A2..._%25E8%2585%25BE%25E8%25AE%25AF%25E8%25A7%2586%25E9%25A2%2591%26dict%3D32%26w_qd%3DIlPT2AEptyoA_ykzqg5cx4CuFklVpGriokt_sBG3dx2NGuF-%26sec%3D17698%26di%3Db3f91262f8928014%26bdenc%3D1%26tch%3D124.283.41.724.1.216%26nsrc%3D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E2iERGBX0TPrzyefva02E2VhZ8KhVnzGUJKgu8bLcMhYrizfQjoz7aQ0aPszxmhLkjy5rKXmrszMS_%26eqid%3Dc25cf158a1dc50001000000258623faa%26wd%3D%26clk_info%3D%257B%2522srcid%2522%253A%25221599%2522%252C%2522tplname%2522%253A%2522www_normal%2522%252C%2522t%2522%253A1482833839340%252C%2522xpath%2522%253A%2522div-a-h3%2522%257D |
54,132,805 | 103 | 46 | 在 NBA 打球是什么体验? | 上个星期有幸进了76人的主场打球,体验了一把“在nba打球”的快感。 不知道职业球员怎么想,但是当站在球场中间的时候,我这个来参观的人都会觉得特别复杂 这里是nba 你是全球最顶尖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你站在了一个伟大的球场上 你站在了张伯伦 艾弗森 这些创造了伟大历史的球员曾经站在的场地上 那种感觉,压力 澎湃 兴奋 紧张 令人心旷神怡 | 可惜我王路飞大哥被封号了 |
54,187,568 | 239 | 104 | 在如今的中国,拍出一部不烂的电影难在哪里? | 我们一定不要不要忽略的是电影的创作周期。一部电影从有点子开始,再开始编写大纲,创作剧本,最后筹备制作、拍摄、后期、宣传、呈现,往少的说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往长的说,筹备了七八年的《刺客聂隐娘》,拍了十几年的《少年时代》我们也不是没见过。 也别太低估从业者的水平和能力,如果他们都任性的拍自己最想拍的那些东西,观众也不爱看啊。哪个想要赚钱的搞商业片的从业者,不是冲着观众们看得懂,看的欢,愿意买账去的。 我们在2016年看到的这些烂片,他们被决策的时间,大致是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的上半年。除了个别天赋异禀和资源广泛的导演和制片人之外,大部分电影制片人都没法在几个月内就搞出一部电影作品来。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华语电影这么烂,多数源自于大约两年前在北京朝阳区各大办公楼、会所和咖啡厅里聊项目的那些决策者做的决定特别烂。而他们当时的决策依据,来自于他们当年对于受众的理解。是的,普通观众在当时就是被理解成那么好忽悠,那么容易被骗钱。 所以,yolfilm的那种说法很有趣,而且挺针砭时弊的。电影就是那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倒影和体现。只是,按照产业发展的通常道理而言,这一到两年的时间差所产生的电影创作者和投资决策者们与观众的隔阂,是很容易被弥合的。 张亮利用这个问题又跑出来说互联网产业的好话,显得不算得当。电影创作者又不能收到观众反馈之后,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之内就打个补丁,更新个版本再上映。如果真能这样做,内容产业的人不都开心疯了。 所以,归根到底,现在烂片多,是因为2014年那阵的投钱的和拍片的都不够聪明,当然也怪市场和观众成长太快,不到两年,当年还行之有效的招立马就不利索了。 说到底,电影工业和制造业不一样,看似一个电影投了几千万几亿,大部分还是投在了人身上。场景也好,特效也好,剧本也好、服装也好,哪个不是数以百计、千计的人各尽其责的怼起来的。 所以一个电影要搞好,还是要看那几个管理着数以百计、千计各司其责的关键人士,他们聪不聪明,厉不厉害。 客观的说,早些年,电影工业的智力水平和很多顶尖行业的从业者水平也确实有差距。毕竟穷嘛,所以眼看着不挣钱,原本学这些专业的人,也都去干其他更赚钱的活儿去了。 12、13、14年那会儿,看起来电影工业很赚钱,进来了一批顶顶聪明的人,只是可惜他们可能也不那么爱电影吧,所以首先想到的还是怎么快速的多赚点钱。做决定办事儿,拍脑袋或者拍屁股的事儿还是多了。而原本一些大家特喜欢的电影,总共没投几个钱,却聚集了一批聪明能干有才华的从业者。结果一看挣钱挺容易的,就都各自为战自立门户去了。结果刚出了一些不错的东西,资源和智力又分散了。愿意投进来的热钱反倒没少。反正最后的效果也不大好,估计还得重新理理思路。 但行业还是起来了。愿意进来的聪明人更多了。 现在电影看起来没那么赚钱了,但是内容行业的其他部门还是特别赚钱,又进来一波顶顶聪明的人。这波人中多半应该能出一些更有前瞻性,更愿意理解观众,更舍得付出智力和精力的人吧。他们终极的目标还是要搞大项目,要青史留名的,最后多半还是会来搞电影。那我们可以期待一两年后,或者几年后的项目水平或许能蹭蹭往上拔起来。 如果还不够,那就再多来点聪明人,或者行业内的人也该逐渐聪明起来了,事儿还是能成的。 所以你要说,当下中国拍一部好电影,难在哪儿,还是难在凑齐一群聪明又能干的人呗。 | 抛开审查的因素,难在挣钱太容易了。 不是多数电影都亏了吗?对,但亏的是投资人,而制片人、导演那帮人都是挣的,而电影质量主要由他们决定。 这是2012年的新闻: 几年前媒体就预警了,有用吗?没用。投资人一波接一波往前冲。 今年的新闻: 那投资人就那么傻?亏了还往上冲?倒下一批又上来一批新的?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对观众来说,如果能坚持不去电影院,形成一种“投资电影必亏”的舆论,或许能有点用。 ----------------- 看看韩国,同样都是东亚人,怎么他们就可以有好片呢?一没审查,二没有对进口电影的限制,去年韩国进口了九百多部电影!在这种严酷的竞争环境下,没有哪个韩国导演敢不拿观众当回事,可中国导演就敢。对了,韩国导演到了中国也敢!以郭在容为例,他在韩国拍的电影是这样的: 而在中国拍的电影是这样的: 是不是明白了什么? |
54,187,568 | 366 | 126 | 在如今的中国,拍出一部不烂的电影难在哪里? | 每次看到某些论调: 1、“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XX为了得奖,居然迎合西方人口味去拍中国的阴暗面,你们愧为中国人。” 2、“你居然看《蓝宇》这种变态片?” 3、“这个人好牛逼,能双手撕掉日本鬼子!” 4、“李易峰演得好好,好帅哦!” 我就想说:“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广电。” 知乎er总有个错觉:认为自己代表了主流审美取向。其实主流审美取向完全不是这样的,广电除去政治把关部分,其他的还真代表了主流审美取向。 | 作为一位从业者说说吧。 最近这两年的最大的改变,片子筹备越来越短了。没有经历过电影厂时代,据说一部普通电影筹备个一年两年都很正常。现在用心点的,三个月到半年不等;抢钱的,一个月不到就要开机,经常是剧本边拍边改。 这样下来,幕后都在被压榨。前两年为了专业尊严或者什么艺术理想,一边骂一边加班把活弄得像个样子,不至于脸面挂不住。后来是实在扛不住了,这种工期根本不是拼命加班就能完成的,更何况上层根本不在乎,观众也未必多在乎——票房多好啊! 于是也就习惯并且理解这个业界的状况了,就为了份工作何必把自己弄得这么累,这一行本来就是职业病高发行业,真要比较起来,薪酬福利工作密度也许还没一般上班族好。 这问题下有个回答说因为做电影没有“心”,哈哈哈,笑死人。谁不是为了能拍电影入行的?可谁能在这么操蛋的状况下一直死扛?幕后筹备没有正常工作时间,几乎从起来到入睡都是工作;没有周休国定假日;而合拍片里的外国人都是正常一周休息两天,工作时间一到就立刻下班,中方的都继续工作……以至于老外闲逛遇见还要问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还在工作?冯小刚说的民工当然不是指我们这一层,但我们又比民工好到哪里去呢? 不多发牢骚了,总结来说,国内的电影从投资-剧本-筹备-实拍-后期……所有环节都是缺失或者不正常的。当每一个环节都偷工减料、当每个打工的都被往后推但这个行业居然是赚钱的……那观众能不看烂片么? |
54,321,386 | 30 | 16 | 日本动画里的音乐版权归属是什么? | 日本动画中的声音分为「音乐(音楽)」包括了由人演唱的歌曲和只有乐器演奏的纯音乐,具体的著作权所属并不总是一样的。比如歌曲的著作权是音乐制作公司的,但用作背景音乐的纯音乐著作权是作曲家和相应演奏者的,情况有很多种,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但通常情况下不属于影片制作方。 在日本《著作权法》的规定中,电影(类)作品中的音乐是具有独立著作权的,天然的著作权人是其作者。如果是歌曲,就是作曲家、词作家、歌手,如果是纯音乐,就是演奏者。但毕竟还涉及到录音、出版之类的问题,因此把著作权让渡给音乐出版公司、音乐出版公司支付相应费用的情况很常见。当然也有作者直接委托「 JASRAC(日本音楽著作権協会)」进行著作权管理的情况。 但不管怎样,音乐部分的著作权和影片本身都是分离的。 | 说到版权意识,肯定就要讲到日本了。照片的、美术的、学术的……各个行业,基本都拥有自己的版权管理组织。同时,在这些版权管理团体中,名气最大的大概要数这家——JASRAC,全称 日本音楽著作权协会。 这个组织的版权巨多,虽说不是所有音乐的版权都在这个组织手上,但是它拥有相当·相当大的一部分。岚、宇多田光、安室奈美惠、AKB、x-japan等等,但凡有点名气的偶像歌手,还有各类曲谱、包括各种乐器教程等,不出意外,版权都在JASRAC的手上。 也就是说,在日本,如果想要使用这些曲子,都需要向JASRAC 支付一定的费用。而向JASRAC付的钱,一部分到作曲家的手上,一部分则作为JASRAC 的运营费用。 由于版权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东西,这里就直说不需要给钱的两个例外。 1.完全个人用的复制。如果你的复制品给了朋友,那也算散布了。从理论上来说需要通过JASRAC告知作曲者。 2.没有盈利目的的演奏。这个需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少一个就要给钱。第一:没有门票第二:演奏相关人员没有报酬第三:举行这个演出的企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照理说,这是一个对作曲家等创作者,特别好的组织,帮各位作曲家省心省事,确保了创作人员的权益和收益。 但是关于JASRAC的名声,却不是很好,主要的争论点在于他们的“吃相”难看。曾向日本传统雅乐的演奏者岩佐堅志先生,要求支付雅乐版权使用费,并且态度糟糕,古代的曲子早就没有版权了,最后被岩佐先生爆上推特。还被很多店家、网站制作者爆出,自己网站或店里明明没有用JASRAC的曲子,却被要求支付版权费。 这种不管三七而已,逮着就向你要钱的行为,总之就是让大家特别不爽。而让JASRAC名声雪上加霜的是,今年2月,他们表示: 从2018年1月开始,要向日本音乐教室征收著作权使用费。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在说买曲谱的钱,JASRAC是向上课教曲征收费用。其实这件事情说到底,不是版权问题,而是演奏权问题。 要说是无理取闹吧,JASRAC还是有·理·有·据!JASRAC认为,不管是老师课上弹奏教授,还是学生练习的弹奏,都属于演奏行为。一旦构成演奏行为,能免收版费的情况必须要满足3个条件,而音乐教育机构既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上课还产生费用。那么,免收版费行为不成立,自然要付钱(JASRAC要求上课费的2.5%)。 竟然无法反驳…… 这个声明一出,JASRAC的段子更是一个接一个:曾经有一个人,漂流到了无人岛,即便大声呼喊,在沙滩上写上大大的sos,都没有人来救他。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想起了故乡的歌曲,轻轻哼了起来,1个小时后,jasrac的使用费申请书来了…… 总之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的怨念也是很强的。 不过,音乐教室也不是吃素的!今年7月4号,以雅马哈、河合乐器为中心的一众音乐企业,向日本文化厅递交了55万件的署名书,要求停止这种征收行为,认为JASRAC阻碍音乐市场发展。同时日本音乐教育保护会向东京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音乐教育上的演奏,例外于现在的演奏权法律”。 话说,这是要改变法律定义的事情,法院大概会想个一两年。但是不从法律上改变,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厅也就只能从中协调。到了2018年,这个费用说不定还是要付,只是付多付少的问题。 而这2.5%的费用,兜来兜去,还是要学生来背。JASRAC到底是保护版权还是杀鸡取卵,只能持续观望了…… 【日本现象】音乐版权大佬——JASRAC |
54,440,008 | 42 | 15 | 在与 AlphaGo(包括 Master) 的对局中是否出现了一些人类历史上从未想到过的着法、技巧? | 挺多的。先介绍一下阿尔法狗版本: 第一个版本即战胜樊麾时的人工智能,简称阿尔法FAN 第二个版本是2016年4:1战胜李世石的阿尔法围棋,简称阿尔法LEE 第三个是在围棋对弈平台名为“Master”(大师)的版本,其在与人类顶尖棋手的较量中取得60胜0负的骄人战绩,第二次人机大战3:0胜柯洁。 第四个是alphago zero(就是阿尔法元),对AlphaGo李100:0碾压,对MASTER89:11。阿尔法元是从零开始阿尔法狗自己和自己下的,而MASTER及之前是通过学习人类高手的棋谱到一定程度再慢慢自己跟自己下慢慢进步的。 第五个是AlphaZero:AlphaZero的程序在三天内自学了三种不同的棋类游戏,包括国际象棋、围棋和日本的将军棋,无需人工干预。AlphaZero围棋打败AlphaGoZero,超越了日本将棋最强程序:电猴Elmo(Electric Monkey),在国际象棋上接连击败了等级分超过3500的鳕鱼引擎Stockfish8与Stockfish9。 alphago LEE其实很多棋和人类还是挺像的。在alphago zero和alphago LEE的20局中,很多棋对人类比较有借鉴意义。 一. 对于中国流的这个变化,人类一般都是下在A位。 黑阿尔法元25碰是第一次见过。白是阿尔法LEE,以下的变化和人类的走法虽然不一样,不过其实差不多。(其实也许有0.1目的区别,不过对于人类来说,这点小区别,人类可以忽略不计。) 二 黑阿尔法LEE,13尖顶第一次看到。人类一般走ABC。当然这个走法并没有好,和人类的走法差不多。 三. 阿尔法狗LEE下出了人类觉得很大的白22,没想到阿尔法元黑竟然置之不理,抢占大场! 阿尔法狗LEE很生气,28点三三,卡塔狗认为阿尔法狗LEE的白28点三三亏了半目。 四. 阿尔法元的白12是令人惊讶的新手。而且这个新手还比人类的走法略好一点。 阿尔法狗LEE黑15不太好,上当了,走A位比较好。 阿尔法狗LEE的黑23还是应该A位补活,虽然很苦,但是还是应该忍让。 白24吃掉左下角,黑亏了3目左右。 ------------------------- 五. 这个白22没有高手下过,一般人类都是下在A位 这是后续变化,仅供参考。两个变化结果来说差不多。 迷你中国流,一般直接挂角少见,黑9大飞第一次见过,10也是比较有阿尔法狗特色的应法。从结果来说,差不多。根据卡塔狗的分析,差不多,可以一试。 六。 黑23一般是应在A位,这个尖顶很少见,而且卡塔狗分析之后,意外的这个23还便宜1目! 最终下成这样,以供参考。 | 有,而且非常多。我棋力不算很高,在这里仅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一,关于定式。alphago并不喜欢完全按照定式来下。人类基于定式,认为某个选点之后必然导致某变化,所以不好;但是实际上某些定式中间改一手随机应变是更适合的变化。 第二,关于脱先和大局观。alphago很擅长局部脱先,而人类经常在局部惯性思维持续下。这是因为alphago大局观非常好,在序盘阶段已经在关注全局子力搭配情况了,所以局部缺失一块不要紧,全局找补回来即可。或者你可以认为,alphago倾向于下在最大的地方。 第三,关于胜负。alphago的胜负观与人类不同。人类觉得在某个位置占便宜,或者某个局部要赢的多,这样保证后面赢的余地大;而alphago的意识则是,下在胜率最高的地方,即使吃亏。比如某些吃亏的下法简明了局面,简明后依旧是我赢,为何不用稳妥的看上去吃亏的下法? 另外,alphago自对弈的棋谱已经发出,白胜的更多,这与柯洁执白胜率高如出一辙。看来黑棋贴七目半,也许是贴多了,但是贴六目半是不是贴少了,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alohago给人类围棋带来的思索是很多的。但围棋界不应该因为输了,导致沮丧,迷惘,恐慌。alphago还是很像人类的,它的算法和存储模式依旧是人脑的延伸,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一个研究围棋的工具,而不是假想敌。 |
54,542,998 | 115 | 76 | 深度学习做股票预测靠谱吗? | 模型不是越高深效果越好,而是有各自适用的范围。比如,如果linear regression都过拟合,那用ML和DL就没什么意义了。但是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套一个高深模型,希望能发现战胜市场一夜暴富的策略。可是也不想想,如果真的这么简单暴力,估计也轮不到你了。 我个人的经验,日度的数据,用ML预测无卵用,加上盘口的高频数据ML倒是有可做的空间,但是还是无法满足DL对数据的质量要求。当然,如果是对策略进行优化,而不是纯以预测股价为目的,ML应该会有更多的应用空间。但总而言之DL现在做量化的应该是几乎不用的。 | 本文中了2022 NIPS,它是在DeepAR基础上做的,建议先看一下DeepAR论文和我关于DeepAR文章的解析: 它关注DeepAR甚至是整个序列预测领域很少关注的问题,即从序列值离散化的角度来解决序列预测。 和DeepAR差不多,本文也是只考虑单变量概率预测。 本文的核心其实就是下面这一张图: 如图(a)所示,如果我们知道序列值的大概范围,就可以将这个值区间划分为12个容器,相当于对连续的序列值做了离散化(我这里用容器指代bin),这可以将预测问题变成分类问题。但是(a)这种简单的划分容器的方式,要达到较高精度(即较多的区间),需要很多个容器。因此,可以使用一种分层的方式,由粗到细。如图(a)和图(c),如果是像图(b)中分两层的话,先将值区间划分为6个粗容器,然后每个粗容器内部又可以划分为6个细容器,这样的话,总共只需要12个容器索引,即可得到36个值区间。图(c)分三层的话是同理的,分再多层也是依次类推。对于这种分层的方式,在预测时,可以先分类出预测值坐落在哪个粗容器,然后以此为条件,分类出预测值坐落在哪个细容器。这种思路实际上已经存在于CV、NLP领域。 这样做的优势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上图中显示了,在每一个时间步中,多层结构如何进行训练和预测。 B 代表层数, z^i 代表第 i 层中的取值区间索引,是离散的值, x 是其他辅助特征。可以使用一个分类网络加上softmax输出每一类的概率,然后负对数似然来训练模型,其实就相当于交叉熵损失。预测的时候就是逐层由粗到细采样自回归。本文中,每一个level使用独立的分类网络,而不是共享参数。 具体的输出分布 因为通过上面的过程,只能知道预测值在哪一个细粒度区间,假设就处于区间 (a,b) 中。如果需要得到一个具体的分布,则需要额外的参数化分布: 如果区间的边界都有限,则直接用均匀分布,即预测值均匀处在此区间内。如果区间的上或下边界无限,则可以用Pareto分布。Pareto实际上就是长尾分布,在值比较大的地方概率较小。它的参数 \alpha_1 和 \alpha_2 是用一个额外的MLP网络输出的。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用其他分布来代替Pareto分布,比如左侧或右侧截断的高斯分布。 将C2FAR中的网络 h 设置为RNN,即可得到C2FAR-RNN,可用于概率预测。 下图是C2FAR-RNN在所有时间步上high-level(没有说明每个时间步内部的分层操作)的示意图,其中 z_{t}=(z_t^1,z_t^2,...,z^B_t) 指在 t 时间步的各个级别的索引形成的向量, z_{t}^{<B}=(z_t^1,z_t^2,...,z^{B-1}_t) 指除了最后一级的索引之外形成的向量: 可以对比DeepAR的图来看: 可以看出来两者的区别为:C2FAR-RNN的每一个 z_{t} 是向量,向量中每个元素是每一级别中区间的索引,而DeepAR中每一个 z_t 是标量;C2FAR-RNN的输入中还包括额外的 z_{t}^{<B} 。 如果详细地来看每个时间步内部的分层操作,C2FAR-RNN的示意图如下: 在时间步上,有一个自回归的过程,即以过去为条件,回归未来;在每个时间步内部,也有一个自回归的过程,即以粗容器为条件,回归细容器。 将序列值离散化来预测的思路很有意思,我觉得并不会因为将连续值离散而损失精度有害于预测,因为实际预测中并不会要求特别高的精度,有时候预测出来的值仅仅需要保留整数即可。这种思路也能解决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就像作者说的,同一个数据集中序列并不是很理想,往往同时存在有离散的、连续的、半连续的序列。 |
54,542,998 | 250 | 62 | 深度学习做股票预测靠谱吗? | Lstm 对序列数据处理能力我是不怀疑的,我也做过很多实验,但是做股票分析就差远了,这完全不是序列数据分析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敢保证这个世上至少一百万的人想过用lstm 或者其他时序分析的方法来预测股票,但是如果做的出来的话早就闷声发大财去了谁还去读什么博士。 通常一个东西没有人做出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家做过了做不出来,二是这个东西没有意义。我想赚钱应该算不上没有意义吧 股票预测绝不简单是一个序列数据丢到深度学习里面就可以发大财的问题,比如买入点,交易量,历史价格,k线一大堆东西你都不知道用哪些数据。所以股票预测是要在你了解股票金融市场数学模型的背景下,同时具有统计和深度学习等等相关理论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入手点,我想这世上没几个人能够做到发财的地步。 当然也不要这么悲观,说几个真事: 1.香港有个科研工作者用模糊理论做股票预测已经成为富翁了 2.我导师的朋友用马尔科夫理论做个自动炒股软件每年也稳稳的赚点零花钱 3.我一个学长用深度学习成功预测出了两次股灾,论文已经发了,当然细节我没关注过 题主可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作为一个博士课题,如果解决了记得告诉我,我和导师都yy 一年了 | 趁着完成了本周assignments来佛系更新一下。其实本文模型的原型是ALSTM(Attentive LSTM), 是机器学习选股常见的,也是微软qlib自带的一个baseline,只不过本文作者为了降低模型的过拟合并提高泛化能力,在每一次Iteration里面增添了对抗样本 e_{adv} 以及对应的损失函数部分。我对网络的完整架构和单次BP的过程做了手动复现。由于未参考源代码,或存在部分不妥之处欢迎交流指正。 原论文:《Enhancing Stock Movement Prediction with Adversarial Training》 作者将该问题抽象成一个经典的低频机器学习预测涨跌的分类模型(可参考我往期的若干篇文章),对于股票 s ,给定时间戳 t 的特征矩阵 X_s \in \mathbb{R}^{T\times D} ,希望训练模型预测该股票在下个持仓期的涨跌标签: \hat{y_s} = f(X_s,\Theta) \in \{-1,1\} 由于股票市场高随机波动特性,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通常会表现出较差的泛化能力,尽管会添加如L2正则化这样的方法,还是会难以避免出现模型过拟合的情况。比如,现在很多模型所喂入的都是短期价量数据(可见此前我的文章AlphaNet因子挖掘网络),学习短期价量特征和收益率的关系,但是这种price-based features是随时间演化的高度随机变量,可以认为是从时变联合分布中不停采样的一组样本,为了适应这种随机性,作者在ALSTM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抗学习,提升了模型在不同股票数据集上的表现。因此我的复现也基于两大部分:ALSTM的架构和对抗学习部分。 ALSTM模型的整体架构如下: 最后的损失函数架构: 首先是定义一些参数: 整个模型被拆分成四个主要部分: m_t^s = tanh(W_mx_t^s+b_m) \in \mathbb{R}^{T \times E} h_t^s = LSTM(m_t^s,h_{t-1}^s),\quad [h_1^s,...h_T^s] \in \mathbb{R}^{T \times U} 注意PyTorch里的LSTM层的输入参数,batch_size是在中间的,RNN也是这样。 \mathbf{a}^s = \sum_{i =1}^T a_t^s \mathbf{h}_t^s, \\ a_t^s = \frac{e^{\hat{a}_t^s}}{\sum_{i=1}^T e^{\hat{a}_t^s}},\\ \hat{a}_t^s = u_a^Ttanh(W_a \mathbf{h}_t^s+b_a) 对应的代码: \mathbf{e}^s = [\mathbf{a}^s,\mathbf{h}_T^s]^T \in \mathbb{R}^{2U} 最终的涨跌标签预测: \hat{y}^s = sign(W_P \mathbf{e}^s+b_P) \in\{-1,1\} 完整的模型实现(代码有模糊处理) 针对分类问题,本文的损失函数主要基于Hinge Loss: l(y^s,\hat{y}^s) = max(0,1-y^s*\hat{y}^s) 因此我先实现了一个类: 所谓对抗学习,即在每次迭代训练的时候,给一个batch内的数据添加一个自适应的perturbation,相应的仍然计算这些攻击样本的输出并纳入损失函数,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基于前文给出的最终向量表示 e^s , 先计算一次hinge loss,并计算loss对于 e^s 的梯度,从而构造对抗样本: e_{adv}^s = e^s + \epsilon \frac{g^s}{||g^s||}, \quad g^s = \frac{\partial l(y^s,\hat{y}^s)}{\partial e^s} 从而得到对抗样本的输出 \hat{y_{adv}}^s 。最终的损失函数可以表示为: \Gamma_{adv} = \sum_{s = 1}^S l(y^s,\hat{y}^s) + \beta\sum_{s = 1}^S l(y^s,\hat{y}_{adv}^s) + \frac{\alpha}{2} ||\Theta||_F^2 最后一项是模型复杂度的L2正则化,单次BP的过程如下(代码经过模糊处理): |
54,801,094 | 864 | 279 | 高三的学生怎样在一个月内把英语成绩提高最快? | 首先,英语这门科目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难,相反,如果你掌握了其中的诀窍,他将是最容易学的一门课程,因为它没有数理化那么复杂的思维模式,你的情况就是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成绩,我这里有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1.端正心态,英语学习心态是放在第一位的,良好的心态可以助你在英语学习上事半功倍,培养良好的心态第一步就是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要胡思乱想。要有做事必成的决心,当你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心里所有的事都统统放下,记住一个信念,我要学好英语,考好大学,不是死爹死妈的事统统都放下,让你的心情放松下来,你学起来会更有劲,更舒服,记忆力也会增强,学习的时候把心态放第一位,这样你会节省很多时间,因为你的效率提高了,有了效率,决心,自然就能找回自信,这是短期提高英语的必备诀窍 2.单词记忆,第一,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记性不好,那都是放屁的话,这些泄气的话会降低你的情绪,自然也会降低你的记忆水平。记住,心态好记忆力自然就好,这个世界上只有老人和弱智的记忆力不好,正常人记忆力水平都差不多,主要有些人的心态不好所以记忆力会下降并且会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所以你需要时刻放松心态,紧张的时候停下来歇歇,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都有助于你的英语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第二,记忆的习惯,每天早中晚的休息时间,以及课间都可以用来记单词,最好背有例句和单词固定搭配(短语)的单词书,结合语境记单词会事半功倍,平时做的卷子,阅读、完形、语法里面的生词(注意词性,即看到动词就把它的名词,形容词,副词的词性都查一查,如respect(v/n)尊敬respects方面,respectable值得尊敬的respectful恭敬的respective各自的)用法(有许多常考重点,多分析分析做过的题如be connected with/be related to/be associated with与...有联系)全部找出来统统背下,越多越好,尽量把它们都放在心里,当你平常走路,吃饭,睡觉时在心里不断的重复、回忆、咀嚼你所背的单词,不断的在脑子里构想单词的语境,有助于你能够记住单词的意思,为了多记少忘,你要在内心不断重复最近学到的你可以想到的所有的单词,并且学会联想相近的单词(不论是发音、拼写、意思、正反义)只要有相近之处如(reverent/respectful恭敬的)都放在一起记,有助于区分和加强记忆,这样当你想到一个单词就可以联想到许多与其有关的所有单词以及他们的用法和考点,学会最大限度的利用大脑资源,建立多个突触,这样你在做词汇方面的题时,就游刃有余了。 3.阅读,阅读主要是心态与技巧的结合体,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阅读前先浏览题目,理清题干思路,大概摸清文章的意思,知道题干要问什么,带着问题去文章中寻找答案,多数时候不需要阅读全文,仅需快速浏览,得知大概意思,按题索骥,即可寻找到题干的答案,有时你可以在文章中能够快速搜索到题干关键词一篇阅读瞬间迎刃而解,这就是快速阅读的魅力,可以节省许多通篇阅读需要花费的时间,另外面对细节题,不能大意,在进行快速浏览的时候不要错过任何蛛丝马迹,也就说该理解的意思必须理解,从前到后,在没有找到所有答案之前,每一段的段落大意都要摸清,每一段的关键词都不要漏掉,这样才能保证阅读的命中率,不过注意在追求命中率的同时要保证速度就要切忌一字一句,细水长流;而是一句一句,滔滔不绝,方可成果! 4.完形,快速浏览全文,得知文章大意,结合文章大意和相应的语言与词汇知识,即刻作答,此处不多言,君若勤练定能熟巧(阅读与完形是英语高考的必争之地,望君自重!) 5.听力,重在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每天能听1小时最佳,最好找些套题练练手,做听力前需平心静气,要做到安如山,不可操之过急,开始可能听不懂,多惯耳音,过一段时间自然会有成效,听力这块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功夫到了自然成,建议去听可可英语上的VOA慢速英语或者新概念二册的英语录音。 6.语法,高中语法真的很简单当你单词关过了你就已经胜利了一大半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把做过的题和以前学语法的笔记都拿出来看看高中语法最重要的几大模块也是你最值得花最后一个月复习的几大模块: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代词、介词(积累)、倒装、主谓一致、强调句、非谓语动词、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情态动词,每个模块就那些考点,很容易就攻克了。我给你举个虚拟语气的例子下图是虚拟语气所有考点: | 这题我会!!! 我高一高二真的是不学英语!!!就只靠高三学的(庆幸我高三遇见一个nb的英语老师) 首先,大家都知道学好英语,单词要过关,但是高三啊,背哪些单词?三千六百词都背?不可能好嘛,尤其到最后一个月了。参考我高三时候,最后一个月基本就是在刷真题了,把真题,画重点是真题上,所有不认识单词背下来!这个时候其实题做多了会发现每年都有好多重复的单词。背下来它好嘛!!!性价比真的超级高,挑自己不会的,拿笔记整理起来,形成自己的单词小本!边整理边背,别说考前一个月,考前一天都背它!(我们当时是老师带着整理,真的真的有用)不要背一遍不要背一遍!!!大概考前几天就不需要做新的题了,具体因人而异,这个时候笔记也成型了,可以一遍遍背笔记,三遍起步,五遍左右就行了,这个本上单词都是你不会的,一遍根本就记不住的。 然后,就是做题了。刷题是众所周知的了,都知道要刷,肯定要刷!区别就在于刷什么题,怎么刷!如果前期安排的明白的话,应该前期刷模拟,最后一个月刷真题。当然大家都不一样,我建议最后一个月,刷真题,正着刷(就是选取一个时间截点比如从2014年开始刷然后2015,2016类推)不要只刷自己考的试卷,什么一卷,二卷,新高考,旧高考,江苏卷,北京卷都要刷,英语只是难度不同,没有做不了的,但是也要挑着刷,刷自己考的题型(有些卷大篇大篇阅读D然后有5,6题这样的就不要写了跳过,但是如果是你高考要面对的,那只能静下心来了)一天一套,自己做,别查单词,不要边写边查单词!不会单词标记上,对完答案整理笔记。用整块时间,大片时间!别课间写一个阅读,午休写一个完型的。每次写都掐时间,模拟高考!这套卷子就是高考卷子,你能多少分。错的多也别慌,有波动很正常,错的多就不要批分。 之后就是怎么刷题了,拿到阅读先看第一段,一般都是中心思想,翻译完第一段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内容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看题了。抓题目关键词,根据内容去选,选积极的,阳光的,向上的!!!都是新青年了,别反动,球球了!之后可以大概的读一下全文,了解文章内容,在根据题细读部分文章,不要想每个单词都认识好吗,一篇文章有几个生僻单词太正常了,根据上下文猜单词,如果猜不出来跳过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不要说整篇文章都不认识啊,我不是人身攻击,我只能说高考英语这一科看命运的安排吧。但是有个小建议,高考完不如把英语从小学的知识学起,毕竟大学英语还要考四六级) 完型,莘莘学子噩梦,我高二完型都是数对几个(凄凄惨惨戚戚)但是高三英语拿分全靠完型。太多分了,太多分了,不要只读一遍,不要只读一遍,不要只读一遍啊!!!一个阅读有时候还两遍呢,完型怎么不配3遍起步。内容一定阳光积极,不要动摇好吗,如果你觉得一个完型中心内容阴暗,偏激,奇奇怪怪,重新读,从第一个空开始!而且有些空在原文是可以找到答案的,一定多读几遍。(一个小的注意点,正经人都该知道高考完型四个选项是平均分配的,但是这个办法只适合有一个答案动摇,不知道选什么时候用。但是如果完型都写完了,发现答案不平均,建议重新读一遍,还是觉得自己对就不要改了,有可能改错两个) 七选五的做题方法大家也都应该知道了,无非就是看空的位置,在第一段的一般都是中心,不要选一些细致的点,都是比较笼统的。七选五大部分都是结构比较清晰的,小标题这类的就看这段的中心内容。啊,有个小细节要注意一下,代词,如果有代词,选项也好,空前后也好,一定要弄清楚指代的是什么。看好固定搭配,一般七选五都没有问题。 语法填空,这个我感觉特别好办,大部分都是差不多的,看见动词就想是谓语还是非谓语,时态语态,形容词变副词……都是差不多的,如果这里不好建议用碎片时间刷个专项十个左右吧差不多就好了 改错,这个和语法填空差不多,能改的都是固定的,特殊句式的连词会有一个,定冠词,时态,谓语非谓(语态),主语,代词,固定搭配,名词单复数,词性,and改but啊(也别上来就改,翻译一下也就一分钟的事情,万一不改呢)………这个也可以去刷专项,一个月时间,还来的急 作文,字!字!字!面包体真的加分!背两个万用句子,写两篇成文,作文分不会太低的。 这些都是我做题总结出来的,仅供参考!真正有用的东西得你自己总结,可以借鉴别人,但别和别人一模一样,选适合自己的。 最后一点!高考前最后一个月了,老师上课都是讲题了,没什么用,我自己刷题,背单词???????就nm有病!!!跟住老师好嘛,无论讲的好不好,听讲才是最高效的学习,各科都是,英语尤其!英语知识点太细碎了,自己是没办法整理的,听老师讲题渗透是最省时省力省钱的方法,别自己学,上课效率太重要了,最后一个月老师肯定在查缺补漏,跟住老师! 我高考前我们英语老师讲给我们的,今天也送给大家。英语是最不会辜负你的,只要你学了,高考的最后一科英语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祝金榜题名 |
54,801,094 | 241 | 39 | 高三的学生怎样在一个月内把英语成绩提高最快? | 如何在这短短一个月让自己的英语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人中考英语148高考英语142 辅导过一些学生短期内提高20~60分,自认为自己的方法还是得当的( ´͈ ⌵ `͈ )σண♡ ~~~~~~这里是分割线~~~~~~ 555刚才码了好多字忘记保存了,重新码✧\ (눈౪눈) //✧ 近期很多高三学生私信我如何短期提高英语成绩,这里提些建议吧~ 认真实行,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ᴗ•́*) ̑̑ 一.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 一张英语试卷分为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改错,作文六大板块(19全国一卷为例) 一个月,从40到140几乎不可能,但从40分到及格是完全可以的。你要在有限的时间抓最多的分,清楚自己失分最多的板块,对症下药。 举个栗子,你的阅读是六大板块中最差的,就买练习册专门训练自己的阅读,不断纠错不断总结。 我建议“全差”(每个板块都不太行)的同学一定要抓阅读!抓阅读!抓阅读!阅读在短期内提分空间最大! 我带过一名江苏艺考生,他的阅读真的是很烂,只能对三四个的水平。但是短短一周,他的阅读有了飞跃的进步,基本上只错两三个。所以说,无论你的成绩多差,阅读一定提的上去,要相信自己! 正确的阅读方法会使我们又快又准地拿下阅读下面我来讲一下自己总结的阅读方法吧,很多学生用这个方法做题进步都很明显~ 第一步:通读 通读即迅速浏览全文,重点看文章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或者小标题 第二步:读题,定位,关键词 即浏览短文后的题目。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后,找到关键词,准确定位文中相应的段落 通常出题顺序和行文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步:核查 对那些难度较高或者不确定的题目,我们要做 上标记,做完整篇文章后再进行核查 如:归纳总结题、主旨大意题等,在最后根据全文及各题答案反复思考、比较后,观察所选答案与原文在意思、时态、复数等是否致,否符合逻辑。而对细节理解题、词义猜测题等,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要针对性地从文章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关键信息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下面这张图就能反映出“定位,关键词” 当然,我们也要掌握一下阅读题的小技巧 如: 二.学会归纳总结 如果把你做过的试卷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很多题目错的知识点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同一个坑你跳了很多次。 所以,我们要从错题中汲取教训,学会归纳总结。 无论是错题集好题集还是归纳本总结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浪费在花式记笔记上,只要你记住这个知识点,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很棒的~~~(๑ºั╰╯ºั๑) 给大家康康我高三的错题本吧 再给大家康康我给学生总结的知识点 ( •͈ᴗ⁃͈)ᓂ- - -♡ 三.刷真题 市场上花里胡哨的试卷习题太多了,我反对大家啥都买,到最后一套也没做完。 建议大家买一本真题,最后一个月十年的可能做不完了,就买五年的或者三年的真题。类似这种: 认认真真刷完,错题千万不能放过,要仔细看答案解析,弄透知识点并且寻找每年试卷的规律(什么完形填空答案分布均匀之类的) 同时要学会归纳真题考的知识点 四.对自己有信心 不要总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行(●°u°●) 」 一定要有信心,你就是考场最棒的崽(ง •̀_•́)ง 最后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超常发挥哈~ 听说点赞的都会考好噢! | 我英语小白,常年英语70分,短短一两个月到110经验分享。看似玄乎,其实我才刚刚拿够了英语的基础分,也就是随便努努力就能拿到得分,接下来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了,集中注意力观看哦~ 首先,为了方便观看先上一张思维导图,想详细了解的就继续看下去啦~ 一、熟记单词 众所周知的要想学好英语,单词肯定得过关吧,不说所有单词都得会,但至少3500个高考单词你得认识,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保证至少看得懂是什么意思吧。我想很多老师都说过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吧,可是你可能就是不想记单词或者找借口说记不住。 那是不是可以有一种方法不记单词,还可以提高英语分数呢?的确可以不记单词,那你想要的高分就基本与你无缘了,天下哪来这么好的事,又不干活又有饭吃?要记单词我们首先要摆正态度,拿出3500词必被我拿下的决心去记。 那这个时候你可能又会说了,单词我记了又忘怎么办,天呐,你看看这个问题,记了又忘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吗?我想还没有那种过目不忘的神仙吧,都说重复是记忆他妈,你忘了就重新再记一次嘛,重复重复再重复,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嘛,总会记住的。 说到记单词,这里我建议大家按照课本单元分类去背,强制规定一天背多少,例如一天一单元这样子,白天背不完,晚上接着背。除了直接记单词以外,刷题时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生词,这个时候可以写在便利贴上一起背,效率更高。 此外我还有一个小妙招,就是默写单词,我之前就是买了一个默写本,英译汉、汉译英都有,可以先用铅笔写,直到自己熟悉以后再用黑笔写,默写本的图片我放在下面咯,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二、分类刷题 刷题前,答应我把模拟题之类的卷子全扔进垃圾桶好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做了高考真题会发现,每个题型都有每个题型的特点和相应的解题技巧,每个卷子难度基本一样,该拿的基本分都不会变,但是你看看平时做的模拟题,要么简单的简单到弱智,要么难就难到升天。 模拟题不仅难度不稳定,就连题型解题思路也千奇百怪,不像高考题总是有规律可循。刷多了自己就会明白什么样的题怎么做,所以我建议你分类刷题,例如七选五、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等分板块做题。 我之前基本上都是一天只刷一个板块,能刷多少就刷多少,我发现很快就能掌握一个类型的做题方法了,我之前买的资料放在下面的图片咯~ 三、良好心态 抱着“现在的我差不要紧,因为我知道未来的我一定不会差”的心态,刚开始刷题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单词不认识、句子读不懂、文章做了好久做完了发现没一个正确的,这个时候不要心急,要沉下心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还有不要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其实说难听了就是“nobady cares about you",大部分人都在专注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不管你是进步了被羡慕、被嫉妒,还是退步了被嘲笑,都不要难过,难过就是再浪费时间、浪费提分的机会。 最多最多允许自己小小的感伤一下,然后化悲愤为动力,继续刷题,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心态平稳,不要操之过急,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这篇回答如果热度高,下一篇就详细讲具体的做题方法哦~这里是丁仪up,一个专注于更新高考逆袭干货的无名小辈,你的每一个点赞、收藏、转发都是我继续更新干货的动力~ |
54,828,826 | 113 | 23 | 一部电影是如何制定拍摄计划和方案的? | 1.前期策划阶段
先做策划案。策划案阶段确定好电影的题材、大概的故事梗概、制作成本、发行渠道是普通院线还是电视台、农村院线、部队院线又或者是网络平台。确定好之后再确定大概选择什么咖位的主创团队、演员阵容,拉好大概的制作周期,猜想一下预期收益。
方案讨论确定可行,出品单位(一般也是主要的制作单位)开始推进项目。一边找好合适的导演、编剧,推进创作;另一边寻求多方投资合作。当然,也有编剧直接拿现成的本子来的情况,但多数会根据导演、制片人和出品方的要求改来又改去。
于此同时,拿着故事梗概和确定好的主创名单、出品信息等到所在省广电备案公示,一般题材只要有梗概就行,特殊题材和涉及敏感内容的往往要求调阅剧本。公示结果有三种:通过、修改后通过、不予通过。各地审查标准不一,自主性比较大。如果通过,那就可以拿拍摄许可证,继续推进项目。(是网络电影的话,不需要广电亲自审查,所以不备案也可) 2.中期拍摄 终于剧本好了,主创妥了,剧组各工作人员也七七八八码齐了,取景地敲定,准备开机,此时负责拍摄计划的统筹出场。 一般在前期策划阶段制片会定好大概拍摄多少天,哪几天在哪儿拍,演员的档期如何如何。统筹要做的就是把整个剧组的拍摄计划详细落实到每一天。 首先,通读剧本,整理好每场戏的信息: 1)光照环境:日景/夜景/黄昏/黎明 etc. 2)场景:内景/外景 整理的同时要对应好剧本中的场景和实际拍摄的场地; 3)演员:哪几个主要演员出镜,另需龙套几何群演几何; 4)服化提示、道具:这里指和剧情产生直接关系的特殊服装化妆要求和道具要求。 这个阶段有一些统筹还会整理每场戏大概的内容以方便剧组对着通告单准备之后的拍摄。 整理完剧本,接着要落实到每一天的实际拍摄。这个时候就要把同一个或者相近拍摄地的戏都怼到一起、把同一个演员的戏尽量集中到一起,同时考虑到天气、白昼时间、休息时间、每天必须完成的拍摄量等等乱七八糟的因素排好每一天的通告。一般来说……拍摄过程当中通告每天都在变,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附一张国内的拍摄通告单以供参考。(不是我做的)一般一天拍完哪些主演杀青也会写,开机会写开机大吉,杀青会写杀青大吉,昨天(情人节)还看见一个写不管单身还是有伴儿都应该放下儿女情长好好工作之类的段子。 3.后期制作/宣发
后期没什么好说的,剪辑、定剪、做声音、做特效什么什么的。
后期完成之后交片到广电审查。审查分内容审查和技术审查,有需要修改的那就改改,然后过审,拿龙标。拿了龙标才能到除了网络平台之外的渠道公映。((这里想为广电正一下名。很多人觉得总菊限制自由创作,但个人觉得总菊目前存在的意义还是在于筛掉一部分烂片。没错,现在烂片是多,但总菊不审你觉得好片就会爆发吗?并不会。去看看那些网络大电影就知道了,烂到毫无下限,并且大部分片方前赴后继不以为耻。(2017-6-11更新:网剧几次下架之后好像部分平台会要求网剧也拿到广电许可,网大似乎暂时不受影响 宣发计划一般从确定启动项目的时候就开始排了。大概的定在什么档期,想谈什么发行商。大体量的片子一定是项目立项就规划好和哪家合作发行播出了,小片子/冲业绩才全弄完了再到处兜售。档期和发行确定了,倒推着来排你什么时候发什么软文、什么时候做地推、首映式。先排好宣传计划,然后你就知道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准备什么样的宣传素材、需要提前接洽哪些平台。 最后,上映,后续宣传跟一波,等着结钱,项目结束。 写得比较没劲,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实际操作的话……总是会有很多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呢。 | 制作拍摄计划是电影拍摄的重要环节,一份可靠的拍摄计划可以让剧组人员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按照计划一步步去实现它。 在制作拍摄计划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档期和预算等基本条件外,如何合理安排日程保证团队能劳逸结合?如何制定管理策略帮助剧组提高积极性?这些问题对于一个优秀的统筹人员来说都应该考虑在内。 在制定具体的拍摄计划之前,我们应该对大概会拍摄多少天,演员档期如何等信息有基本的了解,对于统筹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一个个拍摄任务安排在日程表中。 一般来说,拍摄计划表会包括以下这些信息 第一天拍摄计划要宽松些。即使剧组的时间很紧张,也不要在第一天就把日程排的满满的,至少要给剧组人员一天的时间来相互磨合。如果因为任务太重导致第一天的拍摄计划就有滞后,也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 把重要的场景放后面。同样,不建议在前期就去拍摄那些重要的场景,比如剧情的转折点、故事的大结局之类,这些可以等演员拍了很多天,已经入戏了再去拍摄。 注意剧组中高龄和儿童演员的工作节奏。拍戏是一件很消耗精力的事情,他们的体力与青壮年演员也有所差别,在制作拍摄计划的时候不要让他们连续工作太长的时间。 注意那些特殊场次。有些场景除了标准的剧组外,还会涉及到与爆破、编舞、烟火等有关的镜头,需要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在排戏的时候也可以跟他们交流一下,看他们是否会有什么特殊需求。 整理好拍摄场景。在制作拍摄计划的时候,场景信息一定要特别关注。剧组的转移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要记得在做拍摄计划的时候就把场地路径给规划好。 把情绪相近的戏放在一起。对于专业演员我们当然会要求他们能随时进入状态,但把那些情绪相差极大的戏排在一起也会给演员带来一定的压力,有条件的话把角色的情绪因素也考虑到拍摄计划中吧。 及时调整拍摄计划。在片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完全按照一开始的拍摄计划拍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需要做的是根据片场节奏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让片子能按时杀青。 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制作制片计划。有些剧组习惯用Excel来做制片计划,但因为无法与剧本产生联动,许多信息都要靠统筹一个个去拆分,费时费力。遇到有变动的情况依靠Excel来调整也是个很大的工程。 你也可以使用影视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软件AGILESHOT(安捷秀)轻松制定你的拍摄计划。 安捷秀各个模块的数据无缝对接,为影视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你可以利用安捷秀根据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拆解后的剧本数据,直接把「待计划场次」拖拽到日期下,省去了统筹一遍遍录入校对场次信息的工作。 此外,更有服化道联动、分组拍摄管理等功能等待你的探索,详情可查看AGILESHOT(安捷秀)产品日志: |
54,857,314 | 126 | 18 | 谷歌与特斯拉在研发自动驾驶时的技术方案有何不同?哪个更具优势?为什么? | 这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方案以毫米波+相机为主,最开始有MobileEye的参与,以相机为主,毫米波作为辅助。出现撞卡车事件后,Tesla改为毫米波为主,相机为辅。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在可靠性上,目前毫米波虽然虚警较多,但漏检很少,更加安全。 谷歌的方案基本上是以激光为主,毫米波为辅,相机几乎不参与。谷歌似乎对相机一直不感冒,即使涉及到物体/行为识别,谷歌仍倾向于用三维激光。 我所在团队有上述两种传感器(包括MobileEye),使用感受是:在高速上,使用毫米波+相机是完全够用的;城区道路上,毫米波+相机偶尔会有漏检,但很少很少。注意,这里包括白天、黑夜、雨天等极端环境,说的是对正前方障碍物的检测。如果前边有SUV横着停呢?对不起,MobileEye似乎无能为力,撞上去是分分钟的事。提醒广大Tesla用户,碰到这种情况还是接管吧! 而谷歌的激光方案,主要的缺陷在于三维激光的感知范围有限,在80米外返回的点过于稀疏,几乎做不了任何可靠的估计和判断。好在有毫米波站出来,80~200m的前方车辆稳稳的。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目前各个厂商都在深入探索相机/视觉在无人驾驶中的作用,因为人开车也没有用毫米波和激光嘛,理论上用多个相机就能完成自动驾驶任务。但前路漫漫,安全可靠的方案,我投谷歌一票。 | 讨论用什么传感器都不算是本质,因为: 特斯拉和谷歌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 特斯拉目前是2级的Autopilot,不久之后的系统会是功能更加丰富,性能更加稳定的2级系统。 若干年后,特斯拉可能会发展到3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系统。 非常久之后可能有4级...(不知道特斯拉能否活那么久) 谷歌现在的系统是无人驾驶,5级! 真的没法说谷歌的更高级,因为还是概念车,量产的话比现在概念车考虑问题多多了…它是有条件还是无条件的无人驾驶呢? 我觉得是有,不然来中国可以试试,行的话再去印度试试.. 本质上特斯拉是车厂,谷歌是IT公司!!! |
54,994,559 | 45 | 22 | 如何基于 Barra 风险模型进行因子收益预测? | 在回答你的问题前,我们先回顾下Barra模型的一些理论知识: 首先,多因子模型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子暴露和因子收益: R=\beta_1 X_1+\beta_2 X_2+...+\beta_nX_n+\varepsilon 其中, \beta_i 是因子 i 的暴露, X_i 是因子 i 的收益, \varepsilon 是个股特别收益(specific return or idiosyncratic return)。Barra的风险模型主要提供三个重要的值:因子暴露,因子收益的协方差矩阵,和个股的特别收益。其中,因子暴露是直接通过个股的信息计算而得。比如,市值因子,是根据个股的市值标准化而得。因子收益的协方差矩阵是通过横截面回归而得。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先确定用来拟合协方差矩阵的股票池,在每个时间t,通过横截面回归得到因子在时间t的收益。重复此操作,计算多天的因子收益,然后计算因子间的协方差矩阵。最后,个股的特别收益是横截面回归得到的残差项。它的标准差即为个股的特别风险(specific risk)。有了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能很好的估计出组合的系统风险。 下面来回答楼主的问题,首先风险在计量上的表达是标准差(或者说波动率)。标准差是对一段时间的现象的描述。用标准差预测风险的假设是大环境变化不大。这样,将要预测的点是可以被包括在有相同标准差的时间段内。这也是之前有评论说的,二阶更好预测的原因,本质是段和段的关系。 现在来看你关心的收益预测。你在问题中提到,协方差矩阵是由收益而得,它们是在同一个框架下的。从开始的背景知识的讲解,可以看到,因子收益是通过横截面归因而得。然后,我们用得到的因子收益计算协方差矩阵。得到的协方差用来预测风险。那既然协方差可以用来预测风险,为什么回归得到的因子收益不用来预测未来的因子收益呢?理由是理论可行,但效果不好,意义不大。常规的方法是通过之前的因子收益去拟合一个时间序列模型(比如ARCH)。这里,如果要这么操作,我们要给每个因子都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序模型,且随着时间变化,模型要不断调整。这里的难度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时序模型不容易。另外,简单的时序模型都有强假设,预测效果不一定好。再者,我们还要考虑因子与因子间的相关性。如果说之前风险预测是段预测段的问题,那么收益预测就是点预测点的思考。点预测点需要先把之前的点串起来,还要假设之后的点也会在串的线上。假设强,难度大,效果不一定好。 最后,再提一下实际应用中的预测模型。这类的预测模型不需要精确刻画,换句话说,我不要求模型准确预测这只股票明日的收益率是多少,我更关心的是涨跌的方向,和在所有股票中的相对涨幅(即涨的水平处在股票池中的水平)。正因为是这样,像常用的打分法,通过直接取Alpha的暴露值加权得到分数,然后依据分数高低进行交易。这样简单粗暴且有效的方法,往往会比花大功夫但效果不一定好的方法,来的更受欢迎,且更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 收益率难估(一阶矩),协方差矩阵好估计(二阶矩),所以才叫barra风险模型,不叫barra收益模型,barra主要用来控制风险,至于收益的部分,如果你可以对其有较为准确的估计,赚钱不在话下,资金容量也很大 |
55,098,518 | 153 | 15 | 演员如何做到快速入戏? | 入戏这个动作,本质上,应该是一系列,或者说是一连串的组合拳。从实际情况上来看,每个演员其实自身的入戏方式都不同。在情绪调动上,有些演员也会跟我们普通人一样,靠听歌曲进入状态。 而如果我们详细把入戏这个过程拆分一下,我觉得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情绪记忆 2、熟悉剧本 3、注意力集中 好了,虽然这三个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每个体系背后,都是一套完整的训练内容。 1、情绪记忆 首先,如果我们把演员呈现的某种情绪,当做他们每次通过肢体开出的一朵花。那么,作为一个职业的演员,他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情绪库,敏感的内心和体验,去支撑起这个库的运作。 打个比方,作为普通人,当我们表演【想要杀人】的情绪时,我们其实很容易走偏到一种【歇斯底里】或者【疯狂】的表演状态中。 而一个优秀的演员,他是可以通过随时储存自己在生活中的情绪,然后再现这种情绪,来达到表演效果的。 那么你一定会问,杀人这种情绪,我怎么可能在生活中感受得到?完全不可能储存嘛。。。 不要紧,现在,回忆一下——夏天的时候,你一个人躺在树下乘凉,天气本身就有些燥热了。这时候一只嗡嗡不停地蚊子在你耳边飞来飞去。你是不是超级想——打死它? OK!我想我们已经获得到了某种【杀】的情绪来源了。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储存好这种情绪,然后,将它带入到你的角色中去。再现表达出来。 而学会在生活中收集这种情绪,是演员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和素养。 2、熟悉剧本 这个部分,可能更多在影视化拍摄中尤为重要。因为对于影视化拍摄,每一条TAKE就是一次拍摄,镜头零碎,衔接不惯,同时仍带有场景打乱的情况。所以快速入戏,在这个准备过程中,还是尤为重要的。 对于演员来讲,在这个部分的处理,更多是需要演员,将剧本“段节化”。所谓“段节”就是我们需要提取剧本中的主要情节动作,熟悉并打通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详见我的这个回答。 OK,段节的作用是什么呢?——在于帮助快速提取剧情和情绪。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表演的情绪和系列动作,比作音乐的音符。剧本就需要演员熟悉整个乐谱,从而达到,我随意从哪个位置开始演奏,都能进行下去的效果。 所以演员一定要重视前期的围读剧本。尤其和同行的小伙伴要达成好的合作状态。 3、注意力集中 这个部分,可能是每个演员在进行表演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关键吧。 但注意力集中,应该算是,在正式表演和拍摄时,最为关键的入戏方法了。注意力本身在表演过程中有很多关系,我们仅谈论以下几点。 注意力在表演领域主要是两个维度——【外在注意力】和【内在注意力】 外在注意力又分为:【注意力时间】以及【注意力圈大小】 如何理解呢? 因为,一个演员的体验,要么然是来自他跟外在事物的互动和关系。要么然是作用于自己的内心。从而呈现出来的一个行为表达。这个部分中,我们截取《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中的训练方法。(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对表演真的感兴趣的,请最少阅读3遍以上) 在【外在注意力】的部分中: 【注意力时间】本质上是一个快速切换演员关注点的过程。 我们在一间屋子内,如果我给你30秒,观察一件物品,然后,关灯,请你马上描述你观察的物品特征,开灯核实。再然后,这次时间缩短,请你用20秒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细节上,然后关灯描述。速度加快。最后可以快到什么程度内。2秒内切换,你依然能够给我一个准确答案。 【注意力圈大小】本质上是一个演员去自洽个人所处空间的过程。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尤其是配角,或者同台非本场戏份的演员。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在没有戏份的过程中跑走,可是一旦跑走,角色的质感就会懈怠下来。重新集中回来会有难度。 那么这个时候,注意力圈,就会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也就是说,我们想象一盏聚光灯,从头顶打下来。人物站在灯光中心。这个时候,演员本身像是处于一种“孤寂”状态,这个光圈像是一个壳子。 演员凭借自己的控制,去调整想象中这个光圈的大小。让自己的注意力随着戏份多少而调节。从而有效节省自己的精力。 而这两者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可以快速帮助演员达成跟外在环境的契合关系。帮助演员快速入戏。 【内在注意力】更多的是一种演员集中调动自身情绪的过程。以虚拟环境下所看到的的、听到的、摸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为中心。与我们第一点的【情绪记忆】是相关联的。 演员将关注点放在内心的情绪上。让自己可以快速提取情绪。 注意力的训练,其实是离不开演员的观察能力的。 综上,快速入戏听上去是一个瞬间的感觉。但是能够真正到达一个合格演员快速入戏的要求,是离不开长期的训练和平日里的练习、努力的。 所以说,演员这个职业,看上去好简单,长得漂亮,往那里一站,可本质上,却是一个匠工精神出来的艺术行为。 以上。 | 早准备,多训练。 |
55,159,547 | 598 | 176 | 成为优秀的律师是否意味着不规律的作息? | 1要规律,就不要做律师。当然个别授薪律师除外。 本人,女,未婚,略有点强迫症。工作5年,过了司考跟师傅一年半,正式出道一年,做了十来个案件,大案小案都有接(标的额2亿的【老板案件,练手】、律师费2千的都有)。完成了年度收入目标,但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感觉像做了十年的老律师,身心疲惫。一个字累。 没有主动刻意拉过案源,也许是实习阶段勤勉负责,留下点口碑和不错印象,身边的老律师,认识的朋友介绍了客户。独立后师傅的几个客户好找了过来,同一个律所,这个行业也挺忌讳抢客户,跟师傅打过招呼,留下了一个长得顺眼的帅哥(花仙子是外貌协会),做他公司的法律顾问,主要也是催货款。 独立执业后凡事只能靠自己,几乎每个案件都在脑海思虑千遍,担心一个遗漏误了客户的大事,常提醒自己,无论多小的案件,对客户来说都是大事。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经常导致开庭前一晚无法入睡,满脑子都是案件,对方的应对,顶着黑眼圈斗志昂扬的开完庭,庭后还会再想是不是哪里可以表现不好,哪里可以更完美着,想太多,难免就腌菜了。 也许压力太大,没有规律运动,没有规律一日三餐,有时也会刻意放纵自己吃喝玩乐。有时也想找个安定的工作,换一种生活节奏,不过内心还有无法放下的情怀。慢慢来改善吧。 年后马上开庭,大过年还要加班。 本主处女答。 分割线 —————————————————————— 第一天上班,开工大吉,一直在准备要交的证据材料,此刻在去法院的路上,打开知乎,看到100+赞,还有很多的留言,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令我感到喜悦又诚惶诚恐,感谢诸多朋友对花仙子处女答的热情关注 ,祝大家新年快乐!!! 那位看到最后一句话吓一跳的朋友,你也吓了我一跳~哈哈\(^o^)/ 辛苦一天的劳动成果 顺便晒一晒我的开工利是 ……………………………………………………………………… 17.02.06分割线 第一次申请车牌摇号,没想到竟然真的摇中了!中了!!! ———————————————— 20170218 过年加班备的案子终于昨天开庭,从两点开始,到晚上八点二十结束。。连续不断的开了近7个小时,签了四份笔录,法官下来第一句话就是说辛苦了。其实她们也很辛苦。头昏目眩,待回家蒙圈倒下,这一觉竟睡了10个小时,思来想去,还是把昨天的流水账记一记,也不枉辛苦一场。 由于开庭前一晚才拿到重要两份证据(上百页),晚上整理证据,四点半上床,九点起床到律所打印。又因为证据太多,助理让提前到法院核对。匆忙出发12点到法院,助理回复吃午饭,让我等等。。。我愉快的回复一句没问题。只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个半小时。 大厅连一张椅子一张桌子都没有。法院大概有食堂,吃过午饭的法官助理们纷纷回办公室,就这样姐带着两箱资料站在他们必经之路,接受齐涮涮的行注目礼。 寻思下午开庭需要能量,在美团喊了一份麦当劳双层牛堡外卖,在人来人往的大厅花了三分钟优雅淡定的吃完,汉堡的牛肉确实不错。可惜薯条塞包里,因为确实没有办法站着,优雅蘸酱吃。 一点半助理出现,客气道歉。从办公室把之前交给他的证据材料抱回给我,大概弄乱了不知如何排整,需要我来。助理把所有资料放到法庭就离开,面对着一堆资料,只能叹叹气,没有人能帮我,我一个人,孤军奋战。而且我是被告方。就在默默的分类归整的时候,原告们陆续到来,围绕过来,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没错,这是一个群体系列案件,有三十多位来自祖国各地各乡村的亲爱的原告们。 他们年轻,热血沸腾,在旁听席打断庭审,各抒己见,对被告方律师出言不逊,带着仇视辱骂,法官数次强调纪律无果。而花仙子坐在被告席,发言被打断,唯一能做的就是就是安静听他们骂完再继续发言。当原告签完笔录都走了,法官下来感叹问了我一句执业多久了,怎么这么淡定。忘了怎么回复。 嘿嘿,其实是因为反应慢,从小就不会吵架,别人骂我,我都要想很久,而且回不了口。 好吧,作为一朵有点懒的花仙,好久没打那么多字,先歇会。放两张图。。再继续 两箱证据,创造了一个大力花仙子 | 一个英语+法律+教育3P背景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没学好的人来强答一下。 你现在17岁,就开始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并且是以兴趣为首选,这点非常值得鼓励。 但是你现在才17岁,很多想法肯定会变,现在就要决定自己以后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专业,一定要谨慎。不然就会像我一样,走很多弯路。咳咳。 根据你的问题,简单总结一下: 1. 有兴趣不一定要读这个专业。光有兴趣还远远不够。你可以对很多漂亮姑娘都有兴趣,但不一定挨个娶回家对吧? 2. 认识一些大律师≠不错的前途。律师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大Par自己还有一堆亲生骨肉远房亲戚呢,单单认识,能给你写封推荐信介绍几个实习就不错了,真要真刀实枪的源源不断介绍案源给你?不可能的。 3. 按照你对自己的渴望的生活状态的描述,比较接近的职业是大学教授、非诉律师、企业法务。我现在的朋友圈里搞法律的同学都还是比搞教育的同学多,几乎全部的状态都是出差加班熬夜单身亚健康肠胃不好睡眠不足+老板SB客户SB官员SB。 4. 年薪百万早就不算大律师了。等你未来毕业以后标准不知道又要高到哪里去了。 5. 不知道你对不错的生活怎么定义。你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还会在学校,还不需要为生活奔波。在我看来,你在上海,不错的生活需要照顾好妻子儿女,双方的老人,为两个家庭保证不错的教育、宽敞的住房、不断学习充电。闲暇时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一年有一两次出国旅游的机会,有一笔充足的积蓄以备各种不时之需。 而这样的标准,对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压力已经很大了。一个不那么优秀的律师更是远远达不到的。不是人人都是何以琛,还有张益达呢! 可以想象如果你选择了法律专业进了上海的不错的高校,你的同学大部分都会是野心勃勃,而且家庭条件很好的,光读个本科根本不够。按照这个尿性,你很可能随波逐流毕业再出国读个老流氓、JD/JSD,考过司考再去纽约考个bar。现在哪怕藤校的JD大部分也都会选择回国,优秀的自带资源的法律人才太多了,你看看BGG...你如果不出差不加班,你就没有工作, peer pressure。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很多潜规则、行业真实的现状是课本上学不到的。比如很多错误的误导年轻人的观念: a. 坚持做1-5年就能熬出头了。当了合伙人就能熬出头了。 这是什么年代的事情?父辈律师的时候吧。现在市场你如果没有案源,可能一直都要拿死工资。当合伙人很容易,但是有充足的案源很难。哪怕你是主任合伙人,都只是个身份,还要为此分担更多的管理费办公费租金培训等等。 b. 非诉比诉讼轻松 我那些做知识产权的朋友,大部分都有理工科本科的专业背景,再去美国的法学院读JD,或者本科是法律的,研究生再读个别的专业。或者更牛的同时读法律/MBA双学位。总之不要以为知识产权反垄断反倾销资产证券化等等就不需要关系。只是更隐蔽而已。一个公司上市要多少关系打点多少部门?永远记住做律师,你的专业背景和人际关系一样重要。 c. 律师是维护正义的职业 美国人对律师这个职业颇有微词的,有很多笑话都是跟律师有关。这个行业会见到很多社会最阴暗人性最黑暗的东西,一定要有成熟的人格和强大的心脏才能承受。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律师给杀人犯辩护,为什么要收那么多钱昧着良心给坏人辩护。我的法学教授说,这就和医生救死扶伤一样,这就是我的职业。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的选择,哪怕是业内人士。大学里学法学的同学,出来去了检察院法院的、政府的、公司的、留在学校当老师的、做司法考试培训的,和当了大律师的,私底下都经常互相看不起。因为收入差距太大了。 还有一点吐槽的,如果你学了法律,天天都会有认识不认识的人问你交通肇事、结婚离婚、移民签证、买卖房屋、财产遗嘱等等各种有的没的。大年三十还有朋友找我说她爸爸进去了要让我捞人的…… 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律师都一样,所有业务都会!哪怕我说了我只对立体商标感兴趣,还是有人问我她妈签证怎么延期,他爸破产怎么申请,他老婆要离婚怎么协议,他家狗咬了别人怎么赔……………… 就这你还想要规律的作息? 其实不管你做哪行,想要达到优秀,都需要牺牲大量的时间。不过我还是打心里觉得律师尤其辛苦,而且是越来越难。因为牵扯的社会关系太多了,打官司不管输赢都可能遭报复、人生攻击、网络暴力。 最后真心希望你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专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55,230,947 | 126,000 | 8,632 | 有哪些你结婚后才明白的道理? | 我结婚10年了,深深觉得男女的确来自不同星球。所以如果你想要他理解你,特别是女性特有的情况,不要指望他和你心有灵犀,要把他拉到你的环境里来。 十年前我第一次怀孕的时候孕吐比较厉害,第一次孕吐的时候,冲到厕所里翻江倒海一通出来,我老公端端正正坐在电脑前研究他的火车时刻表(他是车迷),连头都不回一下。我觉得委屈,于是对他说:“我吐的一塌糊涂,你都不过来看一眼!”老公来了一句:“我过去看一眼你会舒服一点吗?” 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心理那个悲凉啊…… 那时候是没有知乎,不然我一定会在上面回答“哪一刻你对婚姻感到绝望?” 不过我运气很好,不久我就看到了一本书,时间久远已经不记得书名了。书上说男女来自不同的星球,彼此大脑绝不相同。我突然想起老公那句话“我过去看一眼你会舒服一点吗?”如果这句话不是反问句而是疑问句呢?我决定按书上说的试试。 于是下一次孕吐来临的时候,我冲向厕所的同时也叫老公:“我要吐了,给我拿点纸!”。老公立刻抽了几张纸巾跟我跑到厕所,看我吐的昏天黑地,不由地感叹“怎么吐这么厉害呢!”我不理他,吐完吩咐:“拿个毛巾”。老公顺手把架子上的毛巾扯下递过来,我瞄了一眼,暗暗叹口气继续教“我要湿毛巾搽脸”,这次他总算表现出来一个名牌大学硕士应有的智商,他拿了一条温热的毛巾过来,还带过来一杯热水。我靠在沙发上喝着水,老公也不去看他的时刻表了,和我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我喝完水,再问一句“怎样,舒服些没?”我点点头“多亏有你,现在好多了!” 再下次孕吐,老公已经知道拿着纸巾,毛巾和水以备我所需。到后来只要他在家,不管他在干什么,我一开始要吐,老公就能立刻把盆,热毛巾和水拿到我面前。坐到我面前,看着我吐完,再叹一句:“真是不容易!”。不用怀疑,他们虽然在干别的事情,但一定也在偷偷观察着你。就如同当年对你怦然心动之时偷偷看你一样。只不过那眼神里不再是羞涩,而是关怀。 孩子半岁的时候,一次我给孩子换尿片,发现尿片没有了,于是叫正在研究列车运行图的老公(没错,又是火车,那是我们之间的第三者!):“尿片没了,去楼下小商店买一袋上来吧。”老公立刻不满意了:“你上次怎么不一起买好,我幸苦一天,好不容易下班回家看看电脑,你又叫我做事,我就不能歇会?” 我不理他,因为我知道这位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朋友正在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他口出怨言不是不愿去的那一方占上风,恰恰相反,正是打算去的那一方就要取胜,另一方在垂死挣扎而已,我只需耐心等待,等他抱怨完,再说一次“去买个尿片来”,他就会嘟囔着站起来,拿着外衣出门。出门时必定会大力将门摔上以示不满,不过不用担心,当他到达商店采买商品时,那点不开心早就到了爪哇国,甚至会打个电话回来问:“这有两个牌子,要买哪个?”等到买了东西回到家,男人还会哼个歌炫耀似的把东西扔到你面前:“是不是这个?”于刚出门时判若两人。 你看,男人和女人多不相同。所以在婚姻中当你觉得委屈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想:“他不爱我了!”“我真倒霉,我怎么嫁了这么个人!”“以前对我说过的话都是骗人的,我真傻!”不是的,请相信我们是因为彼此爱惜,彼此欣赏才走入婚姻的,爱并不是你想的那么脆弱,他依然存在,只是恋爱时他为你来到你的星球,结婚后想念自己原来的星球就又回去了,用他们那个星球的方式在爱你,你只是没有感受到而已。 既然夫妻来自于不同星球,互有矛盾再正常不过了,认清我们是不同的,然后相信夫妻之间的感情,发自内心地相信,这才是婚姻能持续的能量。——这是我结婚后才明白的。 | 前排带个货 【↑↑真的是我写的↑↑】 我从来不打广告的,不会坑你,信我。 “性格好”是多么要紧的一件事。 设想一个场景,比如做饭。 你俩有家务分工,你做饭他洗碗;或者你俩有排班,今天轮到你了;或者昨天商量好了,今天你做饭。 总之现在到饭点了,就该你做饭。 可你今天一起床,就感觉身体不适。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很难受。 这个时候他提出“要不然我去做饭吧”。 (以下场景不分性别角色,可随意男女互换) 你欣然同意,再嘴甜两句,“谢谢宝贝么么哒爱你哟”,饭做出来再夸两句“真香宝贝厨艺就是棒”。后来有没有再多干点活补上其实都无所谓了,锦上添花的事。这就叫性格好。 你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躺在床上饭来张口了,这叫性格一般。 还有一种操作,就是你坚决不接受,今天就该我做饭,强撑着起来做饭。 分支1:要知道,很多人看着一个病人强撑着病体伺候自己,心里是很难受的。你的伴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强行接过了做饭的任务。你勉强接受了,但绝不表示感谢,并一定要强调“是你非得要做饭,不是我求你的啊”。并且对饭菜的口味挑剔一番。 你的伴侣很憋气。 分支2:你的伴侣好意不被接受就作罢了,仍旧是你做饭。你身体难受还要干活,感觉非常糟糕。你把这种糟糕的感觉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在今后的几十年,这就是你伴侣抹不去的罪过,到了翻旧账的时候会被拿出来说。 …… 不要觉得我描述的场景很奇葩,我们上一辈人,相当一部分就是这种性格。 我们这代人好一点,其实这样人也不少。因为人在普通熟人朋友面前一个个的性格都挺好,他在老公老婆面前是个这样式儿的,你压根也不知道。 而且这种人很可能根本不是坏人,他就是性格不好,甚至跟“对你好”都不冲突。他一边性格差,一边对你好,你就很难受,因为你不能为了这么点事情就把人换掉,那就只好互相磋磨,就像鞋子里进了永远倒不出去的碎石头。 也能走,但难受。 未婚人士不懂这个,择偶标准里很少有这一条。其实经济条件达标的情况下,紧接着下一条就应该是这个,什么长得好看啊多才多艺啊对于生活舒适度来说也就是+5+5,甚至经济上再有钱个百分之十其实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限,但性格不好直接-50,难受死你。 疫情期间我们两口子被关在家里两个月,一架没吵过,拌嘴都少。我妈我婆婆全都不信,从自身经验出发,都认为我们在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 其实我俩无非是性格都不错。两个人性格都好,都会好好说话,就没什么架可吵。 当然,性格好的人大多懒散一些,相对来说不那么整洁,比较粗心,持家理财上也粗放。性格差的人更细致精明勤快。所有性格都是捆绑销售,不能只要一面不要另一面。就看你是更能忍受精神攻击还是散乱的家了。 比如我们家就时常比较乱。虽然我俩都不太介意,但有一说一,确实比较乱。乱而不脏。两口子性格都好,家里大概率是这样。如果对整洁这方面要求比较高,住在这样的家里可能也挺难受的。这就看个人选择了。 |
55,343,537 | 157 | 12 | 网络小说的创作速度会慢下来吗? | 这是一个乍看很没营养,但细细品味,却又值得深思的问题。 说它没有营养,是因为创作速度这玩意,完全因人而异,在我带过的作者中,有能够一天轻松写出两三万字的快手,也有两天才写一千字,第三天一改变八百字的手残,而这些人中,有些人是越写越快,也有些人反而越写越慢,可以说什么样的人都有。 而说它值得深思,因为从这个问题中,很容易看出提问者隐含的两个观点:1,网络小说的创作速度很快;2,速度快意味着质量差。在这两个观点的背后,则是一种针对网络文学的深深的偏见,许多时候,明明是同样一个问题,放在网络文学身上,一些人往往会不自觉地用上不同的标准。 这种偏见,可以说充斥在各个不同的方面。举个最简单最直接的例子,我此前参加过很多次各类的文艺座谈会,会上不止一次有人对网络作家开炮,他们说,网络作家习惯于藏头露尾,出来都不用真名示人,而是用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网名,什么“我吃西红柿”啦,什么“跳舞”啦,一看就不是正经的人名,而且听说网络作家还会换笔名,披马甲去写书,这也充分说明他们写的东西见不得人。 其实,我猜测他们说这些话,一定是没好好经过脑子,看到是网络作家,下意识就说出来了。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传统作家也一样都是些“藏头露尾”的人,鲁迅其实不姓鲁,巴金也不姓巴,茅盾更不姓茅……而且,论马甲数量的话,这些名家恐怕不会弱于现在任何一位网络大神。 这些常识,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不管大家信不信,至少我是不信的。但能说出上面那样的话,这也充分说明,他们对网络文学的偏见,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创作速度也是一样。其实我们都知道,强行超速一定会影响质量,如果我正常一天只能写五千字,现在硬赶着写了一万字,质量一定是会打折的,但我们也同样知道,对不同的作者来说,这个安全速度是并不一致的,而且往往会有极大的差别,也许有的作者,一天写一千字就会影响质量了,但另一些作者可能一天一万都没到上限。 所以,除非是速度快过了人类的极限,否则,单纯因为速度快而去贬低质量,这是种很愚蠢的推论逻辑,就好比说个子高的一定不灵活,车身重的一定开不快一样。 事实上,如果我们去了解下传统作家的创作速度,很可能颠覆我们原本的想象,许多传统作家写得一点都不慢。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泰戈尔、托尔斯泰……他们无论是产量还是速度,可一点都不低的,巅峰期的创作速度更是会让我们目瞪口呆,包括上面提到的几位本土名家,他们当年写得也丝毫不慢,如果用同样的逻辑去看,难道说他们的作品就是粗制滥造出来的?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网络小说部部都是精品,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书写得不怎么样,但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就书论书呢?如果书写得不好,那就直说它不好,如果是文笔差劲,那就直说它文笔差,又何必非要扯上创作速度? 最后再补充一点,就整体的创作速度而言,我相信无论网络小说还是传统小说,都还会持续提升的,这主要是源于技术的进步。从毛笔到硬笔书写,从手写到电脑输入,对于作家们来说,都能带来极大的便捷,而在未来,即便没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只要输入方式、输入法持续优化,对写作速度的提升未必会骤然显现,但日积月累后,一定还是能有所体现的。 | 周阅读和日阅读人群的消费方式和阅读体验完全不同。就像我从来不能理解书荒这种事情。只有买了看不完… 网络小说的薪酬支付方式决定了它必然是会是超长篇、用高更新量来维持关注度。 顺便我觉得走实体的作者依然是口碑营销,不是没钱赚。难度体现同网络小说还不一样。江南也好包括张嘉佳也好都是以自己的个人风格吸收了自己的粉丝群。我个人就很喜欢“江南式言情神教”的。“boy meet girl”感觉受众也不小。你看隔壁TM的抢钱速度。 受众面选择是一种自我评估后的决策。没啥值得黑也没啥值得捧的。 不是除了网文站的数百万字才是网络小说,也有不少人在公众平台上写一些二三十万字的小故事,国轻也在发展。杂志还在顽强生存。小文字游戏也在试图找新突破。 |
55,343,537 | 492 | 67 | 网络小说的创作速度会慢下来吗? | 古人才思敏捷,叫做倚马可待! 也有王勃一首随口的藤王阁序压服了准备多日的太守女婿。 网文其实要求的是作者写的又快,质量又好,如果单纯的快,也能活的还可以,就不举例子了,挺多的。单纯的好,也可以,比如香蕉,猫腻,烽火,奥斯卡都是慢的代表,成绩也都不俗。 但如果又快又好,就肯定是王者了。 传统文学,其实这个词已经不是指真正的传统文学,是指近现代主流文学,近现代主流文学有个很大的问题,注重文字,不注重故事,所以很多主流的小说,并不好看,没有趣味性。但真正的顶级主流文学,其实文字和趣味性都是并重的。 网络小说更注重故事性,文字比较不那么重要,但讲真话,虽然如跳舞所说,大家并没有想过去抢传统文学的饭碗,但很多作者在注重故事性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注重文字了,跳舞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的故事没得说,很赞,但跳舞的文字,其实也很干净锐利,放在我说的近现代主流文学里,也是中流偏上,比不得毕飞宇,苏童,这些,但比起张嘉佳郭敬明也不差太多,只是单纯说文字的功底。 跳舞在微博连载的南京奇葩故事,就收到了好几家出版社的出版邀请,只不过他给拒绝了。 注重故事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文字,创作更接近主流文学的,相信大家都能知道,比如香蕉,月关,徐公子,奥斯卡,猫腻……等等。 并不是大家想要去转为主流传统,而是写小说到了顶点必然殊途同归,又要故事好,又要文字干净准确优美,该凝重时凝重,该轻快活泼是轻快活泼,文字本身就有一种魅力。虽然网文并不是追求这个,但也不会回避,让自己的故事和文字更好看。 网文还是在不断的进化,但短短十余年,实在不可能进化的更好了 | 先说结论: 网络小说创作速度不会慢下来,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慢下来。 不仅创作速度不会慢下来,小说内容的节奏也会越来越快。 慢不下来的原因: 一、收费方式。按字数收费,而不是按分等级按质量收费,同等的字数,读者对质量的要求其实是隐性的,目前来说,在好看=质量的主流审美环境里,没有已经赚钱的作者会傻到刻意追求文字质量,而忽视好看程度,除非一些试探入行的新人。道理很简单,字数降下来就赚不到钱了,网络作家也要养家糊口啊。 二、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每天湮没在书库无人问津的书都成千上万,好不容易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一旦慢下来,必然造成读者的流失。再说读者也不会让你慢下来,每天嗷嗷待哺的样子,你忍心不洒粮吗? 三、慢下来并不利于作者创作本身。行业的肯定都知道,三天不写算懒癌,三个月不写基本就无法抢救了。创作快,你的思路也快,剧情节奏反而愈加流畅,而咬文嚼字,则很可能写出来一堆读者根本不看的东西。 所以,综上所述: 网站不愿意看到作者慢下来, 编辑不愿意看到作者慢下来, 读者不愿意看到作者慢下来, 作者本身也不愿意慢下来, 所以,慢下来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完全不必纠结啊。 对于新人作者来说,当你抓住了读者眼球,每天被读者催更的时候,你自己都会不好意思慢下来。 恰恰相反,你会恨不得每天多写一点,绝大多数新人作者都会有这个过程…… 好吧,是有一部分。 大神提到,对于网速发展到4G、读者不看网文的担忧。 据我观察,网文读者的数量目前还是处于上升阶段,目前还未达到饱和。 4G网络下小视频随便看这种现象,应该在一线、二线城市多一点吧。 三四线城市、下属县城、乡镇,其实下小视频随便看的现象,还并未达到普遍吧。 虽然基本家家户户有宽带,然而其实看小说这件事,多数读者是把它当作“睡前读物”来对待的。 躺床上睡不着,抱着手机看小说,应该比抱着ipad 看视频,更有助于入睡吧? 反正我身边看小说的人挺多的,就是打发一些碎片时间和当作睡前读物而已。 其实文字的想象空间要比影视、动漫更为开阔,而且文字带给读者的,是可以停顿、跳跃的自由联想,不像影视,总是被画面“牵着走”,文字是读者可以天马行空、浮想联翩,可以停顿下来思绪还接得上的…… 所以我觉小说的受众不会在几十年内产生巨变。 短期内,作者慢不下来,读者市场也不会有什么巨变。 短期内唯一可能有变化或者说进展的,一定是“读者愈加看重小说的评分了”这件事。 |
55,419,000 | 894 | 14 | 有强迫症的人是不是智商比较高? | 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是很痛苦的,强迫行为还好,强迫思维真的能让人生不如死,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无法高效地学习和工作。那些说强迫症矫情的你们真的知道什么是强迫症?世界上本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大多数强迫症患者只是可怜的普通人。 | 有强迫症的人都是上进心很强、很聪明的一群人。不用担心强迫症患者不上进,他们只可能上进过度,不可能不上进。一个人能得上强迫症就已经证明了ta天生上进。ta的一生只会有两种模式:上进,和病态过于上进而让自己得上心理问题。如果一个人ta天生不上进,天生懒散ta就得不上强迫症,能患得心理疾病也只会是其他种类。 |
55,419,000 | 42 | 14 | 有强迫症的人是不是智商比较高? | 这类问题在目前是没有答案的。肯定或否定的,都不符合科学的严谨精神,都在自以为是。 连强迫症和羟色胺多巴胺之间的关系,在学术上目前都是有争议的。再多赞同和反对,都是在站队而已。 |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弗洛伊德和法国的著名医生让内(Pierre Janet)曾经就癔症等精神疾病的根源问题上面产生过争论。 癔症病人特别是在发作的时候,有时候会显现出一些特别的、伴随着强烈情感的道德观念,他们的注意力变得狭窄,弗洛伊德以及和他合著《癔症研究》的同事布洛伊尔称这如同是一种类催眠状态(解离状态)。 让内认为癔症的根源之一是作为病人先天素质的心理薄弱问题。而弗洛伊德虽然不可否认地从让内这里“借鉴”了很多后来精神分析的观念和技术,但是其强烈反对的就是关于让内认为的癔症患者心理薄弱这一点。 弗洛伊德强调的是“动机因素”,因而其在《癔症研究》当中表达了癔症患者并非是心理薄弱(如同神经衰弱——现在已经不太有这样的称法——意味着一个人先天神经系统的健壮程度不足一样),恰恰相反的是一种病人所具有的一种“超越”动力。 他用“无果实的花”、“重瓣的花”来形容癔症发作,认为如果是一个家庭医生——意指并非着重或是狭窄地只关注到疾病,而是观察到癔症家庭所有年龄的成员,以及他们更丰富的精神生活、病症外的生活,那么人们就必然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癔症病人是非常“聪明”的。 这和精神分析对于“症状”的理解是类似的,一个生病的人,其病症恰恰是一种内在冲突的表达。 这种“超越”在弗洛伊德这里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性的描述,他使用电力系统的隐喻,形容“中枢神经的兴奋越过了本来的隔离,进入了本来只受周围刺激影响的感觉神经装置以及生长性器官的神经装置”。因而这种扩张的精神过程显现出一种病理现象。 这在古代或许会被认为是“巫”,也就是那些天生“耳聪目明”之人;而在文明社会,这种“超越”的中枢神经兴奋则被理解为一种病症。精神分析从这里开始关注这种注意力强制地集中在身体某部分的精神活动,“灌注”是形容这个过程的概念之一。而特别是在经典的精神分析当中,观念性情感,即以某种“观念”为形态的情感,最终都是指向与性和性关系有关的躯体的。 总结来说,弗洛伊德在《癔症研究》中认为,精神分析的癔症病人们,他们的神经系统所释放的过剩的兴奋使得他们无法耐受一种单调乏味的生活,而他们各自特异性的体质,使得他们以各种“事件”打破这种单调,而这另一面则是被我们称之为病理现象的东西。换句话说,癔症发作带有一种兴奋,比如疑病症状当中对于身体某部位的带有强烈兴奋的关注。 弗洛伊德所称的这种“聪明”、“超越”不能用通常我们所了解的基于某种智商测试上的、在统计学意义上的聪明来理解。所以用“无法耐受一种单调乏味的生活”或许更能够贴近理解。 他用一个“非常病态”的女士举例。这位女士有病态的良心感,也就是有一种关于愧疚的癔症病理。当她的左腿麻痹被误诊为脊柱疾病的时候,她感到极大的解脱;但是当被告知她的左腿麻痹“仅仅是神经质”的、并且是能够消除的时候,这位女病人就会产生一种“良心上严重的剧痛”。 也就是说,这位女士有一种潜在的倾向,这种倾向预备把自我意识(良心上的剧痛)扩展到一切外部刺激上,为此而承担一切。沉重的负荷只有在她被告知这是另一种无法由她负责其程度、有无的疾病(误诊的脊柱疾病)时才会有所缓解。 这一倾向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癔症病人无法忍耐的单调的生活,就如同他们的自我意识、中枢神经时刻准备着扩展其疆界一样,而事实上他们也具有这样的想象力天赋。在这里我们有意地暂时忽视了这给他们造成的沉重负担。而弗洛伊德认为,让内所称的这种“心理薄弱”更像是一种继发现象,也就是说长期的这种癔症发作过度地消耗了病人的精神,整个结构的衰弱是作为一种结果出现。而这种消耗有需要考虑到他们的人际关系、所接受的帮助、治疗、环境如何对待他们等等多方面因素。 所以,如果从精神分析强调“动机因素”的角度来看,所谓的聪明可以说是病人内在存在着一种更为强烈的动机,致使他们“无法耐受一种单调乏味的生活”。 |
55,420,602 | 879 | 442 | 为什么做机器学习的很少使用假设检验? | 感觉很多回答没击中要害。 原因简单,ml用了假设检验大多数paper就跪了啊。 假设检验应用的核心思想是我们得出的含有信息量的结论有多少是由随机造成的,可以类比overfitting。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最关心的prediction accuracy,几乎所有ml paper的结论是,我们的方法最好。然后多少paper调参调几个月终于调出state of the art,但注意,这里acc是在某个特殊的dataset,特殊的dataset splitting(比如10-fold CV),特殊的初始化(random seed),等等特殊的神秘条件下得出的。那么我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的performance比别人好呢?是你的方法本身,比如dl里某种网络结构?还是前面的那些“特殊”?如果是后者,这其实是很严重的overfit,或者说false positive。如何排除FP?比如你可以10-CV做一万次,初始化一万次,所有随机因素都一万次,得出acc的分布,其他方法也这么做,然后看是不是你的acc分布显著地比别人高,这就用到假设检验了,最简单的rank sum就行。实际我没见过ml paper有这么做的,我深刻怀疑,如果这么做,没几个“大新闻”了。这也部分解释了为啥很多工作重复性这么差,因为你没有用那个“特殊”呗。 当然我也理解,很多paper卖的是idea,看着好玩就行,至于真的效果,就看用的人给不给力了。但从科学的角度讲,你说你好,你得充分地证明吧,无论经验上还是理论上,否则逗读者呢? 当然假设检验也不一定真“有用”,比如首先假设检验本身也有model,假设检验用的不对,P value也不可信,比如上面的acc分布直接拿student t就不对了。其次,stats喜欢p,cs喜欢score rank,我觉得没谁更好更坏,殊途同归罢了。比如我要寻找某个signal,建了个Bayes model,费了半天劲算了posterior,然后最大才0.2,从假设检验的角度讲,这就跪了啊,signal太弱了,FDR一堆鬼啊。但实际上,如果rank posterior,top xxx确实会有有趣的signal,我个人会倾向选择rank,然后做后续分析加以验证,因为我找到了我想要的,因为all models are wrong,选个不那么烂的,对自己好一点吧。 | 假设检验属于Inference。inferential modeling 和predictive modeling是两回事。和learning更差远了。 ML出身容易把predictive modeling和inferential modeling等价,i.e. 最好的predictive model就是最好的inferential model。 可这两真不是一回事。虽然工具上可能有交集,但用法上差别非常大。往往ML方法得出的结论都是错的,比如data-driven会导致严重p-value fishing(i.e. 你总能找到显著项,然而实际上它压根没有用)这个问题叫“可复现性问题”。很多拿ML quant会fail也跟这个愿意有关系。 话说医学上几乎都是小样本。举个例子,医学上每一个采样,可能都来源于病人(比如癌症病人)。那么每一个sample可能就价值5000刀以上,binary data给你50个samples,你ML能给什么样的结论?无非就是把一堆feature丢进去而已?那你哪儿来的数据做validation和test? 在小样本下做inference得到稳定而保守的结论这就是biostatistics解决的问题。比如overdispersion,怎么得到robust variance,如何解决missing data,如何解决correlated data。如何做defensive analysis。这些都有一整套工具。 建议读读biostat的书。 这题下面有些答案解释不够合理。统计学之所以要求那么多理论就是希望得到严谨的结论,医学数据需要统计就是需要得到严谨的实验结论。machine learning现在被统计抗拒,就是因为很多时候瞎做predictive modeling你没法相信你的结论。 Q:医学都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ML才是王道? 生物、医学问题往往感兴趣的是某个predictor和response是否有关。然而搞ML的人不知道的是,在estimating equation的理论框架下,我们甚至不需要指定特定的分布形式(比如是否是normal,poisson or binomal),GLM回归出来的系数都是unbiased. 甚至有heteroskedasticity时候也okay. 很多人更不知道的是,在large sample theory的保证下,我们只需要知道n>50,就可以得到系数的variance的consistent estimate(Huber-White/sandwich/robust variance estimator)。 面对correlated data,只需要first momentum specification正确,就能保证回归的系数无偏。而efficiency of estimators只需要近似地拟合second momentum就有接近BLUE的性能。 做Machine Learning压根不会了解是这些理论才让人有信心拿自己的结论去跟人吹nb。 Q:做统计的不做out of sample test是否合理? 同上,小样本下没法做这事。另外,统计处理小样本时候是要求先了解数据采集过程,了解predictor,同时禁止看数据做data-driven。一次回归直接得到的结论才是最可信的。 |
55,469,482 | 29,000 | 13,000 | 有哪些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作文题目? | 写一个我们高中学校月考的题目吧 半命题作文,回XXX的路 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回家的路,回故乡的路,好一点的写回什么心灵之类的路 然而我们年级文科大佬写的题目是 回切尔诺贝利的路 然后开篇第一句话 回切尔诺贝利,没有路 当时看到真的是挺惊艳的,文章大概是小说那种形式,一个因为核泄漏不得不远离家乡的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最后好像老师给了49分吧(满分50) PS:我找不到原文了 这个文科大佬现在在北大元培 | 本人的部分题目(多为文言文课文改编)(x为一字): 1.xx潮涌奇,我自泛扁舟(浙江卷某作文改编:钱塘潮涌奇,我自泛扁舟) 2.xxxx应犹在,只是xx改(南唐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xxxxxx,此亦x之至也(庄子《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4.xx与xx齐飞,xx共xx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6.其真无x邪?其真不知x也(韩愈《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休待xx成追忆(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 8.定乎xx之分,辩乎xx之境(庄子《逍遥游》: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9.xx虽云乐,不如xxx(李白《蜀道难》: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10.融阳春之白“雪”,悟下里之巴“人”(化用两个成语,但是记得打引号,因为它们本意不是真的写人和雪,免得到时候老师以为你不知道成语本义) 成就:四省八校联考《拒绝大张旗鼓,此亦善之至也》51.5(平均41) 绵阳一诊《休待贡献成追忆》57(平均45) 具体用法:结尾:xx曾云:“……”+部分解释;如今我说:“(题目)”+升华,十分有文采而且可以省去难结尾的问题! 举例:2.《乡人乡景应犹在,只是乡情改》用来写乡愁,是不是觉得瞬间升了一个档次! P.S.破五千或者今天晚上语文作文我考好了就再更五个 ---------更新---------- 偏题了……才48分,本来不想更了然而破五千了,我就再更五个 11.《积x成x,xx兴焉》(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合理收放心中之“锚”》(沉锚效应) 13.《别踢脚下的那只猫》(踢猫效应) 14.《君子善假于物,也应善思于心》(荀子《劝学》君子善假于物也) 15.《位卑也无需足羞》(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 |
55,500,106 | 191 | 20 | 控制的未来在哪里? | 想说明白控制未来在哪里?首先要看到当下控制的问题是什么? 回顾历史先想一下控制为何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学科呢?实际上是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即蒸汽机的发明。我们知道实际上瓦特不是发明了蒸汽机,而是改进了蒸汽机,怎么改进的呢?用做控制里边专业的话术来说是用了一个状态负反馈,直白点说就是 飞轮转速大了就调小蒸汽量,反之飞轮转速小了就增大蒸汽量。因为以前的蒸汽机没有这个状态负反馈机制,导致蒸汽机容易超速及其不稳定和不安全,用控制里边专业的话术来说就是 动态系统是不稳定的。 当时瓦特这么一个改进蒸汽机的策略,可能仅仅是一个直观上的改进,飞轮转速大了就调小蒸汽量,反之飞轮转速小了就增大蒸汽量。后来人们从这里边抽象出了原理性的东西,实际上蒸汽机的转速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蒸汽量就是控制量了,如何让这个动态系统稳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呢?因为它来源于实际,实际问题的需求,以往的蒸汽机不好使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动态系统稳定性的事情,更不知道如何解决不稳定的问题。可以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核心就是这个东西,直白点说是改进了蒸汽机,学术点的说法就是 给出了一个方法来解决动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所以我们回想一下,动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是一个核心问题,既有实际需求也有理论价值。可是现在呢?动态系统稳定性还是下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吗?我想应该是没有人会认为动态系统稳定性是下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它肯定不是核心,而且离核心有点远。而控制这个学科本身依然延续着之前的思路,一直是把稳定性的证明作为一个核心地位在看待,所以使得控制学科本身的发展和当下的趋势是有不符合的。同时在国内还有大量的数学专业人员涌入到控制学科更是将控制理论的纯理论发展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反过来看实际上忽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控制学科成为核心的原因,是先有实际需求,后有理论研究跟进,而不是单纯的从理论到理论。这里也并非完全的排斥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研究,但是一个本身立足于实际需求应用的学科多数都充斥着纯理论研究,说明某种程度上研究被带到了坑里。 然后在国内实际上控制学科进入了一个五花八门的情况,因为控制的研究者已经明白了走以前的老路是不行的了,所以很多头脑灵活的研究者纷纷转行,正如前面小心假设说的 最优控制 Optimal Control 改称 轨迹规划 Trajectory Planning 了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 改称 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了模型预测控制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改称 滚动优化 Receding Horizon Optimization 了 等等等等 一个学自动化出身的人看到这些首先会觉得很搞笑,细细一想觉得略有悲哀,控制学科已经是没有了自己的特点。 之前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 某位专家说了一句话“控制领域的顶级期刊 Automatica 和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上面发表的论文所设计的控制器没有一个能在实际中用的”。纯理论研究要搞吗?肯定是要搞的,可是一个实际应用都没有就不正常了吧。 所以个人觉得回顾历史才有可能清晰的认识未来,控制的未来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控制学科有了实际和理论的双重突破,自适应控制理论在理论有了突破,在这之后呢,控制理论和应用都没有本质的进展。网络控制也在发展中,很多文章也在做大延时或者数据丢包情况下的控制器设计,但真正能用的也是凤毛麟角的。 个人感觉控制的未来就是两点:1回归实际应用,是时候把稳定性分析的核心地位下降一下了。2融合其它学科,当下身处的时代是计算机,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控制学科还是有很好的和一些其它学科产生交叉点。抛弃本学科的一些成见,大胆融合其它学科的优势。 | 这个问题好大。知乎真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回答。我也来一起讨论。顾名思义: 控制:目标对象按人的意志来动作的操作办法。 未来:事物按人的意志发展的趋势。 既然这样,这个问题可以拆解成几个问题来理解。 1)怎样提高可控性和精度? 2)控制的手段怎么才能不断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个是方法论,一个是世界观。两者是辩证发展的,只要控制这个方法论是推动正面发展的,那么控制的现在就是未来,按部就班往前走就是了。 很多控制系统非常复杂,其实说到底就是:对象—数据采集—运算—输出执行—对象这几个基本步骤。从这几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有几个关系到可控性和精度的关键点。 1)数据是否准确;2)数据的可读性;3)数据采集的透明性;4)执行机构的精度;5)处理器运算的速度;6)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从目前现状来看,在控制领域,这几个方面都存在限制现代工业对控制需求的瓶颈。 那么问题找到了,打破这些瓶颈,就是控制的未来。因为控制就是为了满足人不断提高对对象控制的欲望而生的。 我理解的控制的未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量挑战和机会。 1)物联网,万物相通,数据传输透明就绪。数据采集的壁垒是,是目前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最大的障碍。 2)工业控制网络的数据安全,几个主要品牌频繁曝光的控制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警觉。 3)工业控制器编程方式的标准化,几大品牌五花八门的标准和技术壁垒,已经严重制约了控制技术的发展。 4)执行机构的精度 5)工业控制器运算能力的提高 站在实用角度看控制,经常跑一线制造企业,听他们的牢骚话多了。使用者的抱怨就是机会。微信公众号Industry-care,技术探讨共同进步。 |
55,500,106 | 1,259 | 194 | 控制的未来在哪里? | 跑题一个,听来的一个段子: 最优控制 Optimal Control 改称 轨迹规划 Trajectory Planning 了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 改称 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了 模型预测控制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改称 滚动优化 Receding Horizon Optimization 了 状态估计 State Estimation 包括 卡尔曼滤波 Kalman Filter、粒子滤波 Particle Filter 等 改称 贝叶斯 Bayesian、马尔可夫蒙特卡罗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等了 系统辨识 System Identification 改称 学习 Learning 了 而 控制 Control 则改称 自动系统 Autonomous System 了 PID 控制 PID Control 也只剩下三个大写字母 PID 在瑟瑟发抖... --- 非常欢迎补充~ --- 一个之前的相关回答: --- 另外可参考专栏: | 现在工业领域应用,比如说汽车行业应用的情况大概是: 50%的开环控制 + 40%的反馈和前馈控制 + 10%的自学习和自适应控制 我见过的大部分控制系统都是类似的情况,百分比不是准确值,只是来说明大致的比例分配。 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开环控制? 因为工业领域的成本限制,一辆车上节约一个传感器如果只能节约几美刀的话,一年上百万产量的情况下就可以节约几百上千万美刀。 以及传感器布置的限制。比如很难在运动的动态组件上布置扭矩和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本身也有布置的空间和温度湿度之类的限制。 于是大家不得不用开环控制,由标定工程师一张图一张图地把开环控制的look-up table标下来。 那么除了开环控制之外的情况呢? 在有可靠的反馈信号和前馈信号的情况下,工业上更倾向于同时搭配开环使用反馈闭环以及前馈控制,因为相对于无止境的千万张look-up table, 几个PID有的时候就可以解决问题。 目前工业上使用闭环的瓶颈所在就是控制对象过于复杂,像发动机变速箱,哪怕把单独组件隔离分析也难以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尤其像液压和热力学系统。这个时候很多对系统模型准确度要求很高的控制算法都难以应用,也少有人会相信这些算法在工业产品上的可靠性,这也是为什么简单的PID在大多数领域依旧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自学习算法现在越来越多的用在工业控制上,作为一个长期的大闭环,可以很好地搭配开环控制和PID,比如在汽车领域会学习驾驶员的驾驶风格,改变整车的运动和舒适特性。而在零件级别可以学习控制效果是否有偏差,在车辆量产后依旧可以在整车的生命周期中对各个关键控制参数进行实时调整。 未来工业领域控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汽车行业作为工业控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工业,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可预见的未来里,控制可能会变成: 60%的开环控制+25%的自学习控制+15%的闭环和前馈控制 注意,这里说到的开环控制和目前现状中的开环控制有本质区别。 我很赞同一个观点,就是之所以现在汽车领域依旧需要这么多的黑盒子PID反馈,正是因为我们本身对控制对象难以做到精确建模和对物理现象有本质的了解。与其崇拜一个完美的PID,不如崇拜最底层的物理规律。当我们能对一个复杂物理系统精确建模的时候,开环控制加上非常简单的闭环做补充就能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现在我们做开环大多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未来会有大量建立在对物理模型精确定义上的开环控制则是因为这是最为优化的控制方式。 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向相关方向发展, ETAS的 ASCMO号称能通过采集实际数据对类似发动机这样的复杂系统直接建立准确物理模型,虽然我很怀疑目前这个系统的准确度,但是确实是未来控制的趋势。图片来自:ETAS - ETAS ASCMO 而随着机器学习算法在各个领域的普及,更主要的是用户对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追求,自学习和自适应也会更多用在工业产品上,作为一个长期的闭环算法来使用。反倒是现在使用的PID这样的快速闭环算法比例可能会大幅下降。 =============================== 关于不同控制算法针对实时控制软件在Simulink中的实现,欢迎关注我下一场Live: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 这场Live比较适合的听众是控制算法在工业尤产品比如汽车中的使用和设计者,相对不太适合的是控制理论和算法的研究者。 |
55,549,577 | 712 | 39 | 英雄联盟 2017 全球总决赛在中国举行会有哪些影响? | 还记得去年msi吗?官方给了法克儿一个白金号,他rank练手因为抢不到位置被迫打了两页辅助,完美融入分段,小组赛菜成瓜皮。 今年lpl要想雄起,就要和官方好好研究一下,给这些外国人一人一个白银号,让他们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依此计行,s7夺冠如若探囊取物。 手机码字有点烦 更新一下吧。不算干货,毕竟我不是业界人士。 既然很多人说我抖机灵,那我就稍微认真的阐述一下我的想法。 我从小学开始接触电竞,星际魔兽dotalol星际2dota2都研究过很久。装逼点讲也算是个电竞资深发烧友了。看了这么多年比赛,英雄联盟这个项目的发展是让我感到最为失望的。更悲哀的是,这个项目经济上的巨大成功给其他的新兴电竞项目带来了冲击。这对整个电竞环境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很多业内人士口口声声的要将电竞正规化,要求大家对待电竞的态度和对待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其实他们自己都没尊重电竞这个体育项目,他们也只是把电竞当成拥有着超过其他体育项目吸金能力的一颗摇钱树。以rts类以及它所衍生的moba类项目为例,训练就是rank和训练赛,基础训练的模式和方式始终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职业选手明星化娱乐化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越来越对追求成绩的战队入不敷出。我并不是说职业选手明星化不好,挣钱也没有错。但是我认为,这一切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比如欧美的篮球足球。反观中国,英雄联盟项目甚至在国内已经找不出几家拥有优秀青训能力的俱乐部,直接通过买明星买大牌的模式来吸引粉丝。星际全仗着两个老流氓多年奋斗才有了今天。dota2如果没有小翅膀,又会是什么样呢?更不用说csgo和ow了。长此以往,中国的电竞水平将陷入恶性循环,从曾经的世界顶级彻底掉到第二梯队。 英雄联盟2017全球总决赛在中国举行会有哪些影响?我相信这次总决赛会在各方努力下圆满成功,中国在举办大型活动上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也曾多次成功举办过诸多大型电竞赛事。这次s7的成功举办会给主办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会深刻的影响其他电竞项目。悲观的说,很可能会让其他项目的俱乐部产生模仿英雄联盟发展模式的想法,陷入“水平下滑-青训无力-收入下跌-采购大牌-收入上升-大牌到期-水平下滑”的死循环。作为一个多年的电竞爱好者,我希望是我太悲观了,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最后,作为WE十二年老粉,等一个奇迹。 | 转自贴吧大手子: 先是洋务运动(引进韩援)失败。再是戊戌变法(部分队伍重组全华班)。然而历史的进程是不会改变的,不出意外今年八国联军的队伍在本土血虐LPL。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55,715,975 | 818 | 129 | 《新概念英语 4》有没有必要学,主要为了提高英语能力? | 2005年,我刚刚到硅谷,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留学生活。 学校里面的中国人不多,大多都是中国最好的三所大学来的同学,我一开始很难融入群体。 我念的是工程,课程也有很多听得一知半解。一部分是因为国内这个专业本科课程有些脱节,另一部分也是因为语言。 我知道我为什么想来。这个学校有我想念的博士专业最好师资。我想在这里念博士,做学术研究。 残酷的现实是,周围的同学太优秀了,聊了几个老师,不是因为没有研究经费,就是觉得我能力不足,不愿意指导我。 直到我见到H教授。 他是领域内成名已久的泰斗级人物,带出优秀学生无数。找他求指导的学生如此之多,我甚至都不知道应不应该找他,毕竟我太普通了。 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我惴惴不安的坐在他的办公室里,跟他解释着为什么我对他的研究感兴趣。(是的无数人都感兴趣)我感觉自己的述说糟透了,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他很耐心也很有礼貌的说:你知道吗,我做的研究,为了得到一个物理量的测量结果,会有大量枯燥而繁重的准备,制备,设计和测量工作。你会不会觉得太累太苦呢? 我没有多想,随口答道:我一直以为,热爱自己做的事情(love what you do)是natural harmony,不会累的。 H教授看了看我,想了想说,你跟我干吧。 于是我成为了他的博士生。这是我这一生最正确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没有之一。 natural harmony出自新概念第四册最后几课,摘录的温斯顿丘吉尔的文集。 新概念第四册我是18岁的时候背完的。当时处在一个特殊时期无所事事就把它全背了,并不知道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罗素,丘吉尔,读到了科学发现,人文哲理。文字的优美,20多岁就已经能理解。但是直到30多岁,我才明白,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是价值观的呈现。编者亚历山大对文章价值观的选择是能够打败时间的。如何看待死亡?如何看待人生追求?我们从哪里来?宇宙中我们是唯一吗?我们要到哪里去?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不仅发问深刻,选取的文章也是timeless。以至于将近20年过去了,我仍旧能记得不少文章的内容和观点,它们影响着我,启发着我。 如果你要学英语,找个英语母语的人天天聊天好了,新概念4对你帮助不大。但是如果你想知道英语世界的智者的一些跨越时间的精髓观点集合,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很多文章都是能够打败时间,对你有所启发的。 | 非常有必要,新概念英语4不仅好在英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价值观的塑造。 第6课,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体育观。 在谈到体育精神时,说道现代体育最重要的就是运动员在场上拼命去赢,在国际比赛中,体育是一场模拟战争,奥运会中的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是对民族素质的检验。人们为什么为欧洲杯、奥运会激动、痴狂?为什么国足虐我千百遍,我待国足如初恋?看完这篇文章,就会找到原因。 第11课,哲学家罗素的生死观。 在罗素看来,对抗衰老的唯一办法,就是为去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并建立一个伟大的目标,超越自我,把小我与广大的人类逐渐融为一体。文章的比喻也极其精妙,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流淌的河流,开始很小,被夹在狭窄的两岸之间,慢慢的,河流变宽,河岸远去,最后,连绵不断的汇入大海,毫无痛苦的失去自我的存在。 第22课,物理学家泰瑞尔的知识观。 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语言产生知识;书写保存知识;藏书使教育成为可能,教育带来更多藏书;印刷术让知识骑上了马,科技爆炸让知识开上了火箭。知识从小溪变江河,可知识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民,也可生灵涂炭。知识这把剑越来越锋利,真正重要不是怎么磨剑,而是背后的执剑人如何驾驭这股不断增长的力量。 第24课,哲学家乔德的审美观。 如果美有意义,千万不要试图去表述它。用《道德经》里的话讲,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Beauty in terms of our human meanings is meaningless. 第26课,地质学家怀特的投资观。 沥青坑里积存了水,爱冒险的大象去似乎坚固的水面上饮水,结果立刻掉进了坑里;剑齿虎和大灰狼这样的食肉动物,想去吃可口的大象,结果也掉进坑里;有很多鸟,觉得大象他们掉坑里,肯定因为笨,自己这么聪明,肯定没事,就去吃这些貌似丰盛可口的大餐,毫无疑问,他们最终也掉坑里,成为一堆死尸。这不就是2021年币圈崩盘下,投资者们的真实写照吗? 第33课,社会学家利普斯的教育观。 如果没有书籍的教育,文明会变成什么样子?文章的观点是会消灭“文盲”,社会反而会更加平等。这篇文章,让我开始思考教育的意义,去看怀特海的《教育的本质》和卢梭的《爱弥儿》。我坚信,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让小孩相信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小孩的自我发展之路。填鸭式的教学,只会让人变笨,变愚蠢;而把小孩当童工一样鸡娃,只会让他更早的厌倦学习。正如文章里所说,匆忙的生活,常会妨碍人个性的全面发展。1949年的文章,现在看,依旧很有启示意义。 第46课,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工作观。 和罗素很相似,丘吉尔认为,一个人要想真的幸福,至少要培养两到三种爱好。并且,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是工作,娱乐是娱乐;另一类是工作就是娱乐,娱乐就是工作。在这两者中,后者要更加幸运一些,所谓特别擅长,就是特别热爱。 第39课,小说家约翰-勒卡雷的写作观。 新概念英语4,一共48篇文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这篇文章不仅揭示了写作的过程,还为了写作者敲响了警钟。 当一个作家试图为取悦他人而写作时,这就意味着作家毁灭的开始。不知有多少职业作家和自媒体,倒在了媚众的路上。初学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don’t judge,不判断,不评价,当你为了阅读量和点赞数患得患失、辗转反侧时,你就会丧失专注写作的能力。所谓写作,就是要遵从内心法则,把网状的思考转为线性的逻辑,从紊乱中理出头绪,不去理会评论家们设置的条条框框。当作家开始沽名钓誉,他就脱离了自我生活,脱离了对自己灵魂最深处世界的探索。看完最后一句,振聋发聩。 我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也深知,破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啊!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写作,不就是试图在一条黑暗且没有路标的山中,借助北极星,独自摸索出一条回家的路吗?如果你要成为一名作家,意味着你会离群索居,看到前方有光,你开心的会爬上一座高耸而又寒冷的高峰,可到达山顶时,等待你的不是家,而是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和一次又一次的绝望。 在前进的过程中,你偶尔也会回头,你所做的,是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再前进时,又会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刚开始时,你很有豪气,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可走的路长了,或忘记时间,或迷失方向,甚至忘记当初为何出发,到最后,只能感叹,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新概念英语四还有一个特别的启发,收录的第四篇文章,《seeing hands》非常反智,上世纪的量子波动速读。不过,这也正提醒我们,在阅读任何作品,哪怕是公认的伟大作品时,也要注意,不能迷信权威,要学会质疑和批判。 |
55,715,975 | 221 | 92 | 《新概念英语 4》有没有必要学,主要为了提高英语能力? | 谢邀。 如果学完新概念3,文法跟词汇量足以支持你能够阅读英文了,可以再回头利用新概念1练口语,也能写类似新概念2的课文练写作,但想写类似新概念3的文章,还得认真学习大几年。 个人觉得,主要为提高英语能力的话,新概念4不值得学习,可以当一本书阅读,但不需要专门太花精力去学习。 一直把学习英语分两部分,学习+练习。 新概念1-3,适合作为学习,尤其是23,它几乎就是为了学习的目的编写的,新概念2每篇文章都是固定的语法点,新概念3主要是写作表达,各种复合句适合拿来分析提升文法,单每篇文章的标题,都适合好好品味下,尝试写英文文章的人会慢慢理解,起个好标题真烦人,新概念3很多文章的标题都是双关语,非常精妙。新概念3的文章,从语法的角度,比Harry Potter要难,能阅读新概念3的文章了,看Harry Potter单纯是词汇量的问题了。 学完新概念3,我认为主要时间精力要花在“练”上面。 能读英文,跟享受英文阅读,是不同的阶段。 能读懂,可读的慢,不适应,容易分析句子,容易在心里默默翻译,需要大量阅读把阅读速度提起来,再者也让自己适应阅读。中国学生口语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阅读量小,其实讲话都有固定的“开句”,心里在想表达的意思,可嘴里已经冒出一个句头了,讲中文跟讲英文都是这样的,阅读能让人适应这种表达习惯。 身边有文法词汇量都特别好的人,但对英语极度没自信,就是总是在“学习”,认真极了,但缺乏练习。 个人建议,如果学完新概念3,先把书虫1-6完整的读一遍(它便宜、方便),一天一个小时左右,两三个月能读完全套,它词句简单,内容也有魅力,别觉得名著改写不值得读,真花精力把每一本原版读完,得花大量时间呢,这些改写能对西方文化有进一步的理解,在文学方面。瞧不起它的人,对着中文用英语翻译一遍,再跟原文一对比,就三章,保证治好傲慢的坏毛病。我给自己立了个读100本书的目标,这都半年了,才读10本,读100本大概要花3-4年时间,我还算比较喜欢读书的人呢。 读完书虫,再挑感兴趣的小说读几套,我先读的Harry Potter,再读的Winter of the World,这些阅读,直接治好了我怕英语人名、地名的坏毛病。 碎片时间推特、脸书,或者像最近很火的“Wish”购物App,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看,习惯阅读了,看美剧电影时,就把中文字幕换成英文字幕,只看英文字幕,会很快习惯。 习惯英文字幕了,再慢慢只看生肉。 慢慢习惯看生肉了,听力提高很快,听力起来了,口音就自然而然会忍不住练习的更勤快了。 从时间成本的角度,看一篇新概念4的文章,可以读两三本书虫小说了,学一本新概念4,几乎能把书虫全部撸一遍了,但对于英语能力还不扎实的人来说,简单、基础些的英文,大量阅读,比各种复合句少量的阅读要强很多。 整体阅读速度能力提高了,其实看王尔德的小说,几乎跟新概念4没差。 新概念4的文章是美文选集,自然值得读,适合能力精进些了,放床头,睡前看一篇,有空反复看,美文是拿来享受的,真拿来学,也可以,但效果不见得就好。反而是一些基础性的文章,阅读速度越来越快,简单的句子直接能模仿着写,比各种巨型分析要强很多哟。 能阅读英文了,就尽量把“学”的态度放下,转变成“练”,搭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习惯用,别光想着学。 真忍不住学完新概念3还是没安全感继续想学习的话,搞一本纯英文版的语法书,读完它,也比学新概念4有收获。 公众号:sparetime2017 主题为“英语自学”的个人公众号。 | 目前每天早上和几位朋友一起晨读英文,这一期选的材料就是新概念第四册,说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随便说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56,026,005 | 286 | 131 | 你有哪些好的驾驶习惯可以分享? | 作为驾龄超20年的老司机,有必要告诉你们一些人生的经验: 平时用车的时候: 1,就像你不会把老婆借给别人一样,车子也一律不外借,哪怕是最铁的哥们儿。因为一旦借车后发生事故,友尽都不算事儿,有些负担是所有人都承受不起的; 2,上车前绕车检查一下,如果轮胎胎纹里面卡了石子,及时剔出去。如果轮胎磨损到警戒线,及时更换,别省这个小钱; 3,车子的储物格里面放一些现金、手电筒、创可贴、胶带。最好能在后备厢里放个工具箱、以备不时之需; 4,能够认识路上的常见车型,出了事故在报警的时候可以向警察准确描述车辆特征; 5,车上安个行车记录仪吧,不光防碰瓷儿,出了事也能方便取证; 开车的时候: 1,喇叭不是刹车,别指望你按了喇叭,全世界就应该为你让路; 2,变道前记得提前打转向灯,让别人知道你的意图,能够降低自己的风险; 3,开车通过路口时要慢行,小心突然跑出的路人,特别是现在共享单车多,动不动窜出一辆; 4,到了路口请按顺序依次通行,别为了路口请依次通行,别为了只超越前面一辆车就乱并线加塞,损人不利己,会被其他司机问候整个户口本的; 5,开快车不一定危险,开慢车不一定安全。危险的不是绝对速度,而是相对速度。大家都80迈,你开40迈绝对是作死; 6,走山路,进入弯道前鸣笛,警示别人,保护自己; 7,弯道、坡道、路口不能超车,坑别人也坑自己; 8,别开斗气车,因为你不值得和傻X计较; 9,遇到路面颜色不一样的时候,一定要减速,因为那往往说明路面不平,有时一个半公分高的坎,就能让你的轮胎鼓包; 停车的时候: 1,停的时候,别光考虑自己的进出方便,也要考虑别人是否方便,否则可能会发生意外; 2,路边准备停车的时候,记得打转向灯。下车时要先观察后视镜,最好用远离车门的那只手开车门,这样可以保证上身向外转,自然就会看到窗外的情况了。离开车位的时候,也要打转向灯、鸣笛; 3,停车的时候,尽量车头朝外停。走的时候不光方便,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倘若偷车贼只有偷一辆车的机会,那么他会偷车头朝里的; 4,尽量把车停在明亮宽敞的地方,如果停车过夜一定要进停车场; 5,进入地下车库的时候,记得开启近光灯; 6,停好车,检查一下车门和车窗是否真正锁好。有些盗贼会在你关车门的一瞬间,掩饰他拉开车门的声音。如果窗户忘了关,除了能方便盗贼,下了一夜的雨也会让你在第二天体会到什么叫糟心; 7,停车后,财物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 8,最后的最后,别过于依赖车子的安全辅助配置,如果你作死,那些东西救不了你,只有安全意识才是王道。 | 1. 上车前绕车一周,观察下轮胎和车周围的情况。 2.一上车就系上安全带,如果后排有乘客,提醒后排乘客尽量也系上。 3.调整内后视镜到合适位置。 4.在侧方停车的位置,将要开始动车的时候,打转向灯,告诉后车自己将要出来。 5.变道打了转向灯后,预留几秒,看清楚后方情况后再变道 6.转弯让直行,如果要左转的话等待时尽量不要影响直行的车辆 7.路况允许的条件下,压着限速开,使道路的通行效率得到保障。 8.如果对于限速感觉过高,自己没有信心开这么快,请保持在中间车道或者最右侧车道行驶,将左边车道留给比你快的车辆,右边超车很危险。 9.不要在行驶过程中玩手机 10.在遇到后方有救护车,消防车的时候,尽量向两侧让开,给别人留出一条生命通道 11.如果发现快要错过一个路口时,尽量不要抢行突然变道,多转一个路口差不了几分钟。 12.高速不要疲劳驾驶,感觉累了就去服务区,硬撑着很危险。 13.下车的时候,在开门前观察下后视镜,后排乘客尽量扭头看一下后面再开门。PS:这两天网上很多说荷式开门法,就是用较远的那只手去开门。但是这还是形式大于实际的作用,会看的人还是会看后视镜,不会看的人还是只会低头盯着内门板的拉手。亲测这样开门的姿势也很别扭(可能我手短……)重要的还是养成开门时观察后方路况的习惯,成为下意识的反应,这才是重点。 |
56,026,005 | 483 | 205 | 你有哪些好的驾驶习惯可以分享? | 1. 超过经停的大车时,默认随时会有人钻出来。 2. 红灯不是不能抢,就算抢也别加速抢,到路口的那点距离你就算加速也没有什么用,脚放刹车上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没那胆子就老老实实停下来。 3. 如果你大部分在大城市开车,偶尔去一次三四线小城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大多数小城市的电动车几乎都不知道道路行驶规则是什么,而且大部分转弯/变线的电动车根本不会看后面,或者说已经转到一半了才会回头看,所以请特别注意那些有转向意向的电动车(大多在你右前侧)。 3.1 同上,在小城市除了电动车是马路杀手,另一种就是老年代步车,这种东西给某些老年人他们是老司机的错觉,当你意识到他们的可怕的时候,即使看着他们慈祥的面孔也难以忍住骂出一句"老傻逼"。 (极少数开过车的老人确实会好一些,但是终究是极少数...) 4. 变道也要打转向灯,就算没人也要打,很多人都觉得只有转弯才要打。 5. 下雨天切忌高速压水坑,极为容易出事故,不管你的车再好也千万别作这个死.. 6. 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前面如果有小动物,且已经没有时间缓缓刹车停住(急刹也不行),请直接撞上去,切忌急变道,不然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7. 前面的车急刹,如果你有幸停住,那么可以松一下刹车,防止后车怼到你。 8. 行车记录仪是个好东西,一定要搞一个,别嫌麻烦别嫌贵,没这玩意谁都敢劫你。 9. 电喷火花塞的车在冬天基本不需要热车,毫无意义的怠速只会增加磨损。 10. 如果你想激烈驾驶,那么要保证你的机油温度达到安全润滑的温度(根据不同车型、机油有不同温度),否则会对发动机有影响。 11. 拖车时请声明驱动方式(不过大多数应该都是会问的吧 12. 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司机喜欢下坡空挡滑行,这个是十分危险的,在下坡需要频繁刹车的情况下,手动挡空挡滑行会导致制动力不足,自动档会加剧磨损(大部分自动挡车型空挡状态下是不供变速箱油的),不过近年也有几家厂子做了空挡滑行,比如保时捷。 13. 轮胎鼓包必须要处理,带着鼓包的轮胎上高速就是作大死,高速爆胎致死率非常非常高。 14. 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不系安全带,即使是后排也要系,你可能会说"很多人都不系安全带啊,多难受啊",其实是因为更多死了的人你不知道而已(用脸撞碎挡风玻璃然后飞出去~) 被钦点了,所幸再更几条…2.22更新: 15. 穿着高跟鞋最好不要开车,如果你试过你应该比我更了解为什么,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你有心的话,可以备一双运动鞋在车上,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16. 若发生小事故,先全角度无死角拍照拍下来,然后尽快将车挪到停车区域,很多人以为出了事故就要把车扔大路上不能动,实际上除了较大的事故都是要尽快挪走防止阻塞交通。 17. 高速路上遇到事故或堵车导致无法通行,请尽快下车到护栏外站着(不是占用紧急车道),二次事故比你想象中要多得多。 18. 远离大车就不说了,从右边超大车是真活腻了,正常超车的情况下至少要鸣笛+闪灯,因为大车司机很多都是疲劳驾驶,光鸣笛不太好被注意到。 19. 开长途前一定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轮胎胎压、磨损状态,看到一个鼓包指不定就能救你一命。 20.轮胎侧面鼓包/扎胎几乎没法补,请换胎,从自己的安全里省钱是最不划算的。 21.一般豪华品牌大部分会配备防爆胎,如果你不怎么跑长途的话,完全可以在下次更换轮胎的时候换成非防爆胎,因为大多数防爆胎在各方面(油耗、舒适性、胎噪)方面都比普通胎差不少,但是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就算了,防爆胎的车一般不会有备胎。 | 谢邀, 在很多国家开过车,感触最大的就是国外有着非常明确的路权。 只要行驶在拥有优先路权的主路上,就不必担心岔路突然窜出车来,岔路车辆一定会等待主路车辆通过后才进入主路。这样主路车辆就可以放心的高速通过,行驶效率高,也很安全。 在环岛内的车拥有更高的路权,环岛外的车辆就必须等待环岛内车路过自己面前的路口后,再进入环岛,井然有序。 而国内,几乎是恰恰相反。很多人恨不得抓住每个可以钻的空挡进入主路或者变道,甚至将此作为驾驶熟练的标准而沾沾自喜,很少顾及这次行为会不会影响主路车辆通行效率或者造成安全隐患。 所以我认为如果大家对路权问题不再模棱两可 ,唯抢至上,那驾驶会更省心,安全,高效。 |
56,201,673 | 109 | 45 | 四川地区的筵席文化是怎样的? | 谢@ 老师邀请! 就川菜的筵席文化,我们也特意采访了一些老的川菜大厨,包括几个当年做过很多农村“筵席”的师傅,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川菜筵席文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的知识储备和见解,可能还没有办法把这个问题聊透,但是在和众多专业人士沟通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1、川菜的筵席文化其实早在一千年前的唐宋就有,像陆游等诗人便有很多诗在称赞“锦官城”(成都)的筵席美食。就不用说宋代第一大神——苏东坡了,影响东亚一千年,出了其“文名”便是其“食名”……(好吧!苏大神很多名菜名诗都是在黄州和惠州、海南做的,倒是在四川做的很少!) 但是那个年代,“筵席”更多的是出现在官宦以及富贵之家,普通百姓的筵席很少,再加上可靠资料也不多,在这里我们也主要分享一下田间坝上的“筵席文化”,也称为“田席”,川西也叫“坝坝宴” 2、田席,又称“三蒸九扣席”,常设在田间院坝,起始于清代中期,秋收之后宴请邻亲好友(那个年代,谁家稻田收割或者养蚕收丝期间,人手不够邻里乡亲会过来帮忙,当然需要请吃个饭,这样!!!!)慢慢的就发展为婚、寿、丧的筵席。 (我想大概就应该是这样的吧,在田间地头,搭个炉子就开做,支上桌凳就开吃……) 3、从筵席的食材和烹饪手法上说,田席主要就是就地取材,蒸扣为主。像比较普遍的九大碗有:大杂烩、红烧肉、姜汁鸡、烩明笋、粉蒸肉、咸甜两味烧白、夹沙肉、蒸肘子、清汤…… (像姜汁鸡,很多厨师告诉我们,原来这道菜基本是不加辣的,现在很多都改良加辣椒油了……) (烧白,也就是全国各地都有的扣肉了,各地的叫法不一样!) (这道传统菜,现在做的餐厅已经不太多了,作为田席的常备菜,也是甜味川菜的代表之一) 而汤菜有时不用清汤,而以“红白萝卜三下锅”(即用红、白萝卜干、青菜头,与腊肉骨头汤同煮而成)为汤菜。 当然九大碗也不是固定菜式的,有些九大碗也会包括说红烧鱼、糯米饭、带丝全鸭等菜。 (带丝全鸭的带,指的是海带,一般像婚筵,都时兴“三全”全鸡、全鸭、全鱼,意味和和美美……) 其实,能发现这些早年的川菜都是不带麻辣味的…… 4、筵席菜式中还有比较特俗的一类,像雅安和重庆比较出名的“全鱼宴”,冷菜热菜都是鱼。像大家比较熟悉的清蒸江团、糖醋脆皮鱼都是重庆“全鱼宴”的名菜。 (糖醋脆皮鱼也是一道颇为考验厨师对火候掌握的菜,鱼两次下油锅,最后成品皮酥脆、肉香嫩) 5、像源于田间地头的“坝坝宴”,一般没有太多的繁琐礼仪,主要就是一些普通的家常菜。在有些高档的筵席中,向来有“龙头、象肚、凤尾”之说,包含洒水冷碟、热炒大菜、饭点茶果,而这当中一般由“头菜”决定筵席的档次。 像冷菜种就有中盘和八单碟,大菜中分热吃和大碗,再加上单独的汤点…… 6、在正式筵席之前,还有一个朝摆,即筵席上的水果。在筵席开始之前,先将水果两种四盘呈“一”字形摆在桌上,席终撤去或让客人带走; 7、作为筵席中的最后一道菜,俗称“压桌菜”,座汤一般根据季节配备,春秋时期的奶汤像砂锅鱼头、鸡肘心汤;夏季则选择虫草鸭脯、清汤鱼圆这样的清淡座汤;寒冬季节也有用生片火锅作座汤; (清汤鱼圆) 7、一般在正菜上完之后紧跟这上小吃,这也是川菜筵席的一个特点。像汤圆、春卷、凉面、锅魁、糍粑都行,当然像稀卤面、包子、抄手也可以作为压桌席点的。 (糍粑、锅魁这样的小吃在筵席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川菜传统筵席礼仪格式很多,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这里是一份90年代,成都地区考评特技厨师时编写传统筵席菜单沿用的格式(见《宴会菜单集锦》成都烹饪协会内部资料1991年) 鲍鱼席菜单: 手碟:金川瓜子 四果盘(四朝摆):雪梨、广柑各两盘 四冷碟(四对镶):榨板羊羔镶金华火腿、京酱风鸡镶砂仁肘子、糖醋莲白镶腌腊肫肝、糖粘桃仁镶五香板鸭 一中盘:叙府糟蛋 糖碗:奶汁鸽蛋 八大菜:四吃鲍鱼、叉烧鸭子(配软饼)、鸡皮冬笋、干贝菜心、清蒸鲶鱼(配蟹黄小包)、香酥鸭子、酥核桃泥、红烧舌掌 座汤:清炖牛尾汤 四小菜:肉末菜头、麻辣冲菜、素炒笋尖、炝炒菠菜 (看完这个菜单之后,不得不感慨,现在还有能力做出这套筵席的餐厅估计很少了在四川……) (关于川菜筵席的文化,其实我们也只是稍微做了一些了解,还远远没有到达其全貌,待我们再追寻一些大师,再找一些资料,慢慢补充) 参考:邓开荣 陈俞《川菜大全:家庭筵席》 沈涛 詹柯 《浅析传统川菜筵席符合现代营养观点的元素》 李新《川菜烹饪事典》 | 四川别的地方我不清楚,说说我老家吧。我老家是达州渠县,离重庆更近。每逢红白喜事,主家都会“摆席”(土话,就是办酒席的意思),邀请远亲近邻同来“坐席”。大院里摆上二三十张桌子,上百条长凳,先来的先入席吃,吃完了就撤,后来的在休息区坐着喝茶磕瓜子摆龙门阵,等着吃下一轮,如此直到全部客人吃完。不远处,临时堆砌的土灶上架起七八层直径80厘米左右的竹蒸笼,从开始准备酒席的那一天起,蒸笼上的雾气就没散过,旁边简易的案板上堆满各种调料、碗碟,大锅边师傅飞快挥舞手中的锅铲或菜刀,一碗碗菜用木盘子端上桌,主家不停的招呼客人说菜做的少,招待不周,大家多多包涵……客人纷纷摆手说哪里少哦,吃都吃不完!宾主尽欢! 上席就坐时,四方桌,八个人,辈份最高或德高望重者坐上位(那个方位咋分的没搞清楚),其次是对应上位的下位,剩下两边随便坐(现在农村老家坐席还是会讲究这个的)。 开菜前,桌上有一个果盘,里面放着瓜子糖果还有一盒烟,由本桌辈份最高者分与其他人,全部分完,大家吃了还要兜着走 。 开始上菜,先是一个大凉盘,里面有凉拌的猪耳,猪头肉,猪舌,猪心,瘦肉,熏豆腐干儿,还有裹了米粉炸的小鱼(又香又脆,小时候坐席最喜爱的吃食之一)。早些时候都是一小份各自分开,直径大概12厘米的小盘,最下一层是拌好的粉丝加豆芽,香辣麻再带点酸甜味,然后中间盖上一层凉拌瘦肉,软而不柴,口感一级棒!最上面是一个煮鸡蛋切开八瓣儿,上桌以后一人一块,多的都没有!师傅手艺受不受欢迎,基本上看凉盘剩的多不多就知道,当然这个又牵扯到师傅调味的本事还有主家提供的豆瓣酱好不好(那时候豆瓣酱几乎家家自备)。 凉盘过后就是热菜,扣肉,蒸肘子,这两个乍一看很像,其实肉不一样,但是都剩得最多……肉太多,吃不下了啊!蒸酥肉:炸好的酥肉下面垫胡萝卜或者黄花,木耳啥的,放点鸡汤一直放大竹蒸笼里蒸着(个人觉得竹蒸笼蒸制的东西不但可以去油还别有一股清香),原材料经过长时间的蒸制,香味完全散在汤里,加上一点胡萝卜或者黄花的微甜,上桌时面上撒一点葱花,喝汤的时候鲜葱的香气融进汤里,回味无穷!每次喝这个汤都觉得好满足,好开心,这是炖汤或者味精汤绝对不可能有的味道。另外还有别的几个蒸菜带汤的,比如鸡啊鸭啊,还有一道是炸过的鸡蛋,下面放的土豆或者木耳蒸出来的汤,都是汤好喝,东西我不爱吃 。 有一道菜是必上,老少咸宜,尤其我特别爱吃――甜烧白 肉基本上吃不完的,好吃的是下面的糯米饭,软糯香滑,甜而不腻(这取决于你对糯米的喜好程度,本人爱吃糯的东西)。小时候坐席最大的期盼就是多吃两口这糯米饭,只一小碗,要是同桌都是老人小孩儿的话,基本上就只有一次伸手的机会了…… 然后接下来就是几个炒素菜,加一碟主家的泡菜,解腻神器啊! 一桌席,大碗小碗加起来十几样,摆满了整张桌子。乡里乡亲,聊聊八卦,看看时间,哟,差不多了,这就先撤了。抹抹油嘴儿,給主家道个别,主家说,招待不周,明天早点来嘛! |
56,201,681 | 272 | 119 | 川菜中技巧最为复杂、难度最高的菜是开水白菜吗,还有哪些可与之比肩的菜式? | 谢邀 开水白菜经常被大家案例,其实已无需赘述。 确实是川菜经典,有历史但也不是特别的久远,清中后期由本非庖人的大师黄敬临发明、发展、发扬、也是入得清宫的御馔。 (开水白菜) 要说复杂,主要是时间上的工艺,品控好食材、掌握好火候、工艺细节不出差错,出品就拿得出手。 但是说到川菜经典,其实有不少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的菜肴尚不为人们所知,部分菜肴甚至已经永远成为了历史。。。。 早先的酒楼、饭庄倒是不似而今这么繁多。却胜在一个“精”字,而且家家各有特色,虽互为竞争,但多钻研菜品、服务。几乎每家都有三、五样拿的出手的特有菜品。自家独有,技艺独特不易仿效。 但也有弊端,如庖师有了意外变故,致使传承断档,甚致庄馆衰败。 如原北平的老字号酒楼、饭庄现也仅是十存二、三,菜品也丢了大半,如:溜黄菜-其中作为原中国三大名肉-清酱肉、广式腊肉、金华火腿的清酱肉也基本见不到了,原致美楼的糟鸭泥烩龙须 ,正阳楼的菊香蟹,同和堂的天梯鸭掌等等不胜枚举。。。。 川菜自清朝中叶入围四大菜系,其中不少隽品,随着如荣乐园、聚丰园、适中楼等名店的消失也难逃此般命运。。。。殊为可惜 不好意思,又暗自伤感了。。。 闲话少叙,给大家案例几道名菜吧,兴许还能吃的到嘞。。。 (蝴蝶海参) 这道川菜经典以往常被作为糁筵席的“二汤”。用优质的海参配以细嫩绵润的鸡糁和上好的高汤成菜。 糁是川菜中精加工的一种茸糊状半成品,选材要细致,要达到入水不沉不散才算合格。 做好的糁可塑性也高,可以塑出美观的造型,更添食欲。 (百花江团) 作为长江四鲜(刀鱼、鲥鱼、江团、银鱼),回鱼在川地称为江团,俗称肥头,是尚好的淡水河鲜。 烹鲜当以清蒸、白灼为优。 这道菜采取的就是清蒸之法处理鱼货,过程除了仔细清理、控好火力外,还要裹以猪网油以更好的保留鱼的质感,并添膏脂。再配以精致的鱼糁制成的花卉成菜,佐“毛姜醋”清食,养眼美味。 (水晶鸭方) 经典的冷荤菜式。是川地厨师效仿南京的桂花鸭,结合当地烹饪技法。经过几次火处理,以香料卤好入味,后取净嫩脯肉,配作料再上屉蒸酥,后加入石花菜二次成型,冷却找型,冰芯酥香。 (鸡豆花) 这道菜也是百年川味经典,而且可以说是开水白菜的威力加强版。古法的开水白菜除了精炼的清汤外就是黄秧白菜心,而这道菜内容更加丰富。更兼有“豆花不用豆,吃鸡不见鸡”的特色,鸡肉糜鲜嫩入口即化,以鲜汤入味风味悠绵。 (八宝葫芦鸭) 川典中的工艺名菜,以整鸭脱骨法去骨,填入诸如特产的圆糯米、鲜豌豆、薏仁、香菇、莲子、火腿、百合、芡实等八色食材,塑性成葫芦状久蒸入味,以高汤勾汁,并加以配饰。 制作过程稍显繁复,材料配比十分讲究,但美味,且兼具养生效果。 (鱼香肉丝) 没错就是这道菜,我不是来逗逼的。。。 别一提到制作复杂、精良、难度高就要多么多么高大上~ 除了上述几道“鲜为人知”的川菜老牌经典菜肴外,我不得不提的就是,千万不要忽略了几乎尽人皆知,却又难悉精髓的“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 越是大众周知的简单品,其实才越考量技艺。更何况这两道菜作为厨师的考核菜,从初级到特级都是进阶路上的“拦路虎”。无论从刀工、调味、火候、色彩等方面都对厨师有着很高的要求。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身边的任何一道美味,无论用料贵贱,卖相繁简,想要做到让大家满意,对于厨师来说都是高难度的挑战! | 我奶奶家也算厨师世家,我两个舅公都是顶尖的厨师,我也从小吃着各种很神奇的菜长大。 个人觉得开水白菜不算川菜的巅峰,开水白菜工序繁杂,材料名贵,但是大体只需要厨师挑选和处理食材的功夫,以及煲汤扫汤的能力。川菜的精华其实是味道和火候,这都没有体现。 很多人都爱说,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但是很少有师傅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比如荔枝味分为大荔枝味和小荔枝味,一个鲜爽一个厚重,但是拿捏只在一点儿不同的比例之上。我认为如果可以很好的展现川菜23个不同味型的师傅,才是厉害的师傅。 其二,就是火工,比如之前张公子提到的干煸就是很考验功夫的。又比如干烧、小炒、爆炒都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做这样事情的人很多,但是可以做好的就少了。比如,很多地方都有尖椒鸡,但是大都是水分过多或者是肉丁过干。真正好的尖椒鸡,嫩且脆,有一点点炸过的感觉。 川菜费功夫的菜也是不少,我舅公曾经改良过一次东坡肘子的做法。在去毛之后,先炸之后用糖上色,之后煮后再放进卤水慢炖,最后淋湿酱汁(他本人比较擅长使用新鲜辣椒),活生生一出红配绿西厢记,高中带去班里,同学排着队一人吃一口。 舅公自己还发明了一道腰片,大意就是将猪腰片成片之后焯水,最后加上酱汁,这个很厉害的地方在于每一片腰子需要片的很薄很均匀,厚则失去了脆嫩的口感,不均匀就可能不熟,时间也要把握的刚好才可以保持那脆的感觉。 我曾经在老师家里吃到一个煎茄子,那是一辈子也忘不到的一个菜。感觉还很简单,把绿色的茄子肉煎的外酥里嫩,还可以保持形状而不是蔫不拉几的。我回家自己试验找舅公实验一直没有成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知道怎么做的! |
56,201,681 | 1,238 | 711 | 川菜中技巧最为复杂、难度最高的菜是开水白菜吗,还有哪些可与之比肩的菜式? | 谢邀。 说开水白菜是川菜中工艺最复杂、最不像大众心目中传统川菜、最能让鲁菜和粤菜爱好者惊艳、最上得了台面的菜,没问题。 我所知道的,老四川朋友的说法,正经是:白菜心,肥母鸡,猪排,南腿,川盐、料酒等适量。烹制方法重在吊汤上。汤料由肥母鸡、猪排、火腿在砂锅中煨成,须以鸡脯肉馅在汤里仔细吸除油与其他能见到的物质,使之成为“开水”似的清汤;白菜心须经十几道工序,混合清汤上笼蒸透。 主创人和出处也厉害。罗国荣先生是川菜“南堂派”大神。1941年在成都创办颐之时餐馆,1948年颐之时迁往重庆。之后罗先生执掌北京饭店,然后端出这个,说开水白菜是清末川菜大神黄晋临先生的手笔,出自姑姑宴——具体我也不知道了。但黄晋临先生的名头和姑姑宴,是绝对给这个菜提格调的。就像彭长贵说左公鸡来自于他师父当年掌勺谭家菜的曹荩臣,往上可以论到左宗棠,很提气似的。 但是,说难度吧,我稍微有点不同意见…… 按照我认识的师父跟我说,川菜独有的烹饪法,或者说最难的,最能考验火候水平高低的,是干煸菜。 大家都说了,煸有啥难的?答:川菜里的干煸,要达到脱水、成熟、干香,要让食材从生到熟,从熟到酥,从酥到软,终于酥中有软软中带酥。这个对食材、火候和炒功,是挺难的。 又说,最难的是干煸鳝鱼。西川话有一个字,左边一个火,右边一个靠,一说是焅。先煸后焅,就是先把鳝鱼煸干,再吸汁入味。 据说这个最难——比开水白菜还要难。高手和外行之间差距极大。 唐鲁孙先生说他们家以前招家厨,只靠三个:一个青椒土豆丝(考验刀工和炒功),一个蛋炒饭(考验炒功和对饭蛋身骨的眼光),一个鸡汤(考验煲汤火候)。 实际上,许多菜都是这样的。最复杂的,反而未必是最难的。许多食材,只要你耐心调理,工序虽然复杂,却能按部就班。所以我这种外行,只要耐心,也能炖出能喝的鸡汤或牛尾汤。 反而是煸炒这种急速精微的家常菜,最见功夫,也有难度,高手和外行,一目了然。 | 现在有个现象,如果谈到川菜而不说开水白菜鸡豆花两个白味的菜,那就显得落伍了、不入流。 确实,鸡豆花和开水白菜和大家脑子里的又辣又市井的川菜有很大反差,而且故事感十足。由成都人黃敬临大师所创,巧则巧矣,雅则雅矣。 但真是有点过时,也不觉得多么好吃。以致我经常在想是不是有人在营销这两道川菜。 也有成都本地朋友说了,「 鸡豆花和开水白菜在成都本地没人吃啊,没有生存土壤。」,「 我身边的这么多四川人,家里人都没听说过。」 这话说的过了,鸡豆花和开水白菜,是有本地人点着吃的,成都不存在更是不可能。 本地人就主要是老年人点,宴会上点,老年人年龄大太辛辣吃不了,牙口也不好,要吃点耙和的、淡的东西。开水白菜、鸡豆花,和他们爱吃夹沙肉甜烧白是一个路子。最后的宴席结束上一个高级点的汤菜吃起,用不能每次都点耙豌豆吃嘛。 另一种点菜的人群就是外地观光客。火锅串串吃过之后,想吃点传统经典名气大的川菜。回锅肉宫保鸡丁鳝鱼粉丝麻婆豆腐之余,两头受苦之余,点个有故事又不辣的菜吧——开水白菜、鸡豆花、菌菇汤三选一,其他也没什么可选了。一人一盅,很好看显得也高级,和其他的重油辛辣菜起个对比。 说这么多,鸡豆花和开水白菜到底如何?做法复杂吗?这个「 技巧最复杂难度最高的」到底多复杂呢? 额,不复杂,餐厅卖十几二十块多吧。 ↑「 银杏金阁」(成都最高级的川菜馆之一)的开水白菜:38块。 ↑「 眉州东坡川菜酒楼」(国内规模最大的川菜连锁)的鸡豆花:22块 ↑总府路「 夫妻肺片总店」(成都老字号)的 鸡豆花、开水白菜:18块。 ↑「 红杏川菜」(成都中高档川菜酒楼)的开水白菜:16块,鸡豆花:18块。 这四家川菜馆,行业地位还是有一些。如果你觉得这四家都不正宗,不妨你告诉我哪家算得上川菜正宗,我去瞧瞧。 都是今年(2017)去店里拍的价格。在店里都算便宜菜。 借用「 红杏酒家」对这两个菜定位,可以很清楚我的意思—— 「 老川菜」。有历史,但已经不是川菜最核心的招牌菜了。因为现在的烹饪高汤供应商和自动设备下,鸡豆花和开水白菜难度并不算高,难度我觉得类似红油拌鸡片。 所以不要再神话开水白菜、鸡豆花了。它只是百菜百味川菜中的一席而已。 创造开水白菜和鸡豆花的黄敬临大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可以看下他店门口的对联 |
56,407,099 | 160 | 105 | 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的吃货到底能吃到些什么? | 楚怀王,算是他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顶端人物吧。 在楚怀王死后,屈原为其写下《招魂》,其中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通过渲染楚怀王生前在宫殿内生活的豪华舒适,来引导楚怀王魂归故里。 这豪华舒适的生活中就包含了那时上流社会无数的珍馐美食,狗哥带大家来品品: 魂兮归来!何远为些?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梁些。 大苦醎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归来反故室,敬而无妨些。 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里对这段话的翻译是这样的: 灵魂归来呀,为什么跑向远方? 家族相追随,饮食真讲究: 大米、小米、新麦、黄粱般般有, 酸甜苦辣样样都可口。 肥牛筋的清炖喷喷香, 是吴国司厨做的酸辣汤。 红烧甲鱼、叉烧羊肉拌甜酱, 煮天鹅、烩水鸭,加点酸浆, 卤鸡、焖鳖,味可大清爽, 油炙的面包、米饼渍蜂糖。 (原译文漏译此行,狗哥认为是: 如玉的淡酒,掺上蜂蜜, 斟满酒杯来品尝。) 冰冻甜酒,满杯进口真清凉, 为了解酒还有酸梅汤。 回到老家来呀,不要在外放荡! 好的,臆想一下菜名。 主食:雕胡米 杂粮饭( 感谢@dianxin05130指正) 主菜:酥烂牛蹄筋 吴式酸苦汤 红烧甲鱼 甘蔗酱烤羊 醋溜天鹅肉 红烩野鸭煲 香煎脆皮鸽 浓汤卤鸡羹 红焖老鳖 点心:合糖炸糕 蜜豆米糕 饴糖块 饮品:冰冻甜米酒 醪糟淡酒 清香薄粥 酸梅汤 这招魂辞,我给满分! 估计快死的人听了都能垂死病中惊坐起,不知道已经去世的楚怀王听到这么多珍馐美味作何感想。 而我,又一次不争气地流下了饥饿的眼泪。 | 孙兰姬甚是欢喜,妄想吃酒中间还要乘机相会,将出高邮鸭蛋、金华火腿、湖广糟鱼、宁波淡菜、天津螃蟹、福建龙虱、杭州醉虾、陕西琐琐葡萄、青州蜜饯棠球、天目山笋鲞、登州淡虾米、大同酥花、杭州咸木樨、云南马金囊、北京琥珀糖,摆了一个十五格精致攒盒;又摆了四碟剥果:一碟荔枝、一碟风干栗黄、一碟炒熟白果、一碟羊尾笋桃仁;又摆了四碟小菜:一碟醋浸姜芽、一碟十香豆豉、一碟莴笋、一碟椿芽。一一预备完妥。知狄希陈不甚吃酒,开了一瓶窨过的酒浆。 寄姐经信两月不行,头晕恶心,口干舌涩,眼困神疲,手酸脚软,怕明喜暗,好睡懒行。望见大米干饭,腌菜汤,水煎肉,穿炒鸡,白面饼,枣儿,栗子,核桃,好酒,就是他的性命;见了小米粥,素茶,黑面饼,粗茶淡饭,就是他的仇人。又想吃甜酸的果品。狄希陈寻到刑部街上,买了密梅奉敬。听见人说四川出的蜜唧,福建的蝌蚪汤,平阴的全蝎,湖广的蕲蛇,霍山的竹狸,苏州的河豚,大同的黄鼠,固始的鹅,莱阳的鸡,天津的螃蟹,高邮的鸭蛋,云南的象鼻子,交趾的狮子腿,宝鸡县的凤肉,登州的孩儿鱼,无般不想着吃。 ——摘自《醒世姻缘传》 |
56,464,152 | 172 | 21 | 你有哪些好的「养车」经验可以分享? | 【说明】好的养车经验不是必需的,不是说你不照我说的办就不行。不好的养车经验也能养车。就算有些习惯是毁车的吧,毁的程度也有限,毕竟那玩意是个铁器。 如果您看出来错误了——你这个做法不对,是毁车的,不是养车的好办法——欢迎指导,热烈欢迎。但要是【我不这样做也没事啊】这样的,就不用说了,我也没说不这样就必然要出问题。 我是个养了22年车的患有强迫症的穷鬼,所以我养车注重的是【车要好使,钱要少花】,如果您的车不到三年就换新的,平时也不在乎几十几百的小修理费,那我的经验对您就没用。 1、选一个手艺靠谱的街边小店,跟老板或修理工头儿交朋友,他能给你解决大部分保养维修问题,比4S店做得好,价格还便宜,零配件也能保证品质。 2、原车漆能不动最好不要动,划痕不深到金属层尽量不要处理(别嫌难看,车就是个露天放置和使用的工具而已,别把车当祖传古董供着) 3、清理车身的灰尘一定要用水,绝对不要用干燥的毛巾或掸子去擦除。 4、不要停在树下,树的汁液和虫子鸟儿的排泄物会腐蚀车漆。 5、干燥的鸟屎擦不掉,使劲擦会损伤漆面,用一点纸巾沾上水盖在鸟屎上,过几分钟再擦,就掉了。 6、机油、防冻液和清洗液尽量别换牌子,免得出现混合变质(主要是防冻液)。 7、尽量不要让车暴晒在阳光下。 8、尽量不要长期停放不动。 9、尽量不要借给别人用。 10、无论时间多紧,只要能腾出一分钟,就用这一分钟来擦干净玻璃然后再开车。擦玻璃要用毛巾,不要用雨刷和玻璃水。雨刷和玻璃水是用来清除雨天前车扬起的泥水,不是用来擦玻璃的。 11、上车前转圈儿看看,一看轮胎有没有气,二看车下有没有异物,三看邮箱盖和尾箱被撬了没有,四看周围有没有孩子在玩耍。 12、除非是雪后洗车,平时洗车不要用喷枪打车底,那跟涉水开车没区别。雪后洗车要打车底,是为了去掉雪水当中的融雪剂,融雪剂的腐蚀作用比水渍的锈蚀严重得多。 | 我们购车之前都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汽车的各项主要参数、性能指标、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等,我们也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学习各种安全驾驶和道路应急技巧,但是我们花在养车上的精力很少,而养车这个环节是决定车辆使用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几点养车经验。 1.汽车不能长期搁置。 汽车长期不使用的话,可能会导致轮胎变形,蓄电池报废。所以如果你长期出差不能开车的话可以让朋友七天半个月的样子帮忙开动一下车辆。 2.保持合适的胎压。 汽车胎压需根据车辆使用手册进行调整,保证在合适的范围。过高和过低胎压都可能造成交通事故以及严重影响轮胎寿命。根据国家标准GBT2978-2008的规定和要求,标准型轮胎胎压在2.4-2.5bar之间,增强型轮胎胎压在2.8-2.9bar之间。 3.夏天车辆不要在烈日下长期暴晒。 夏天暴晒车温能达到60°,而雨刮条等很多塑料部件在暴晒高温下容易老化,并且暴晒容易导致车漆褪色,所以夏日应选择通风的阴凉位置停车,万不得已只能在阳光下时可以选择车衣亦能很大限度保护爱车。 4.清洗内饰配件时使用中性洗涤液。 当我们的车内部脏乱有污渍时,我们都会进行对车辆内部进行清洗,此时我们切记要使用中性洗涤液,像此次疫情期间就有很多车主用84消毒液(碱性)进行消毒,结果挺糟心的。 5.定期检查保养。 不管是新车首保还是之后的定期保养,我们都需要按照要求定期进行。平常自己也要对车辆进行清扫、润滑、紧固、检查、调整这五个方面的工作。 想到再更新,以上。 |
56,464,315 | 212 | 137 | 有哪些看似是「爱车」,实则「毁车」的行为? | 对原车噪音控制不满意做整车(或者部分)隔音吧 车子设计的时候就包含这个档次车子的NVH投入 效果了 做隔音车子拆拆拆,然后开始贴贴贴 增重不说,一个车店有什么技术储备来提升一台车的NVH效果 通常就是先破坏原车NVH,再贴各种东西 铝箔止震板,丁基胶泡沫,吸音棉,恶化NVH 关门声是厚重了,车里也明显闷了,把原来各种频率的噪音全部变成低频噪音了。 手艺不好的店 装回去不到位 破坏内饰件,后期异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做过整车隔音 然后跑到高速 120KMH 噪音还是……哈哈。。 所以个人建议 做隔音不如换套静音胎 | 为了不伤发动机低转速行驶,有一些人他们眼中的发动机红区是1100转以上 |
56,477,056 | 307 | 46 | 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你有哪些「一般人我都告诉他,可人家就是不听啊」的忠告? | 有,而且还很多。 作为一名皮肤+医美医生,我觉得很多皮肤问题来源于要么做太多(皮肤本健康,久作必受伤),要么做太少(对外界刺激没做好防护) 所以,答应我,认真看我吐槽到最后好嘛? 基础护肤 3.防晒的时候要注意,不止要防UVB,也要防UVA!UVA和UVB都是阳光中的紫外线,UVA的波长较长, 而UVB波长较短。你们认识的SPF只能防护UVB,防UVA,要看准PA+,PA++,PA+++。 痘痘肌 之前有个患者,不听劝阻挤痘痘,结果留坑一点密密麻麻和玉米一样,惨不忍睹,现在只能靠做点阵激光续命!隔几个月就要来找美斗谈一谈。 不听美斗言,吃亏在眼前啊!年轻人! 3.痘痘肌也是需要正常护肤的,不过这就和挑男朋友一样,要根据适合自己皮肤情况,挑合适的护肤品哦 4.痘痘与生活饮食作息有不少关系:不熬夜、不焦虑、少吃油腻 & 甜食、脱脂牛奶、高GI食物。 a)这条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不是心里想说句:臣妾实在做不到? b)前面有个患者来问我,为什么她朋友又熬夜又吃油炸食品还不长痘?嗯,美斗也常被迫熬夜,奶茶续命,也不怎么长痘(但会长胖,还加重黑眼圈呀)。但每个人肤质不同,对于易长痘肤质,我们还是尽量规避一切可能加重因素,规律作息,饮食健康,乖乖听话好嘛? 敏感肌 敏感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接上一条,健康作息真的很重要)。 虽然不是一种单独的皮肤病,但一部分敏感肌和一些皮肤病相关,譬如玫瑰痤疮,一定要听医生的话,仔细分辨! 2.敏感肌不要作!不要急于求成,去做美容、用猛药,先把皮肤屏障修复好,慢慢来都会好的。 3.如果你的是敏感肌,这些才是你应该注意的事情:忌日晒、忌辛辣刺激饮食、忌饮酒、忌情绪波动、忌封闭热环境、忌滥用护肤品、忌滥用生活美容或医美;坚持做好这些,三个月之后你可能会回来默默给我点个“赞同”。 美白 特别是那些非常规品牌、非正规途径(商场专柜旗舰店)的产品,有些可能含有、铅等禁用或有害成分,或许短期有效,但是长期肯定有害!! 美斗虽然知道人类对美白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是这个真的急不来。 3.紫外线才是美白最大的敌人!长期严格防晒才是性价比最高的美白方式。 用药 正规药物的说明书和正规治疗的知情同意上都会有不良反应、风险说明。虽然小风险不代表零风险,低概率不代表零概率,但所有的医学治疗都有风险,收益总是与风险并存,我们常做的就是在疾病和治疗方案中权衡利弊。 今天就吐槽到这里吧,后面如果有新的吐槽,会来追更的! 护肤品,不仅仅要看感觉,还要看成分 言安堂公众号:Yanantangsh | 皮肤病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疗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疗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银屑病又叫牛皮癣是全世界范围都不能彻底根治皮肤病,不要相信任何私立医院说的包你治疗好! 防治性病梅毒,尖锐性湿疣,艾滋等最好的方式就是洁身自好!患有性病正规治疗才能少花钱。 洁 身 自 好 , 正 规 治 疗 |
56,477,056 | 2,814 | 448 | 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你有哪些「一般人我都告诉他,可人家就是不听啊」的忠告? | 在我的另一个回答里面写过作为医生,你有哪些「一般人我都告诉他,但他都不听啊」的忠告? - 知乎 。这个回答里面主要是针对做医美的客人,今天补充一些其他方面的。我已经尽力了,关键客人们得听啊。。。 1.当你身体出现发红/痒/脱皮/渗液/水泡等问题的时候,不要去用各种奇怪的东西去洗患处,比如盐水、艾叶水、白醋水、茶叶水、辣椒水……同时,也不要用肥皂/香皂、沐浴液、过热的水去烫洗。 当皮肤出现疾病的时候,很多时候皮肤的屏障功能已经是属于受损状态,各类奇怪的清洁物只会加重皮肤屏障的损伤,对于你的皮肤病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容易出现雪上加霜的状态。举个例子,很多人一到秋冬季就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但是夏天又会好转。这类患者去医院医生一般都会给你开外用皮肤保湿剂,例如维E霜、尿素霜、凡士林等,同时会叮嘱你,少用热水洗澡,少用沐浴露,为了就是促进皮肤屏障修复,减少经皮丢失水分,油脂作为良好的保湿剂起到保湿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瘙痒的症状。 2.不要听信偏方。比如白糖/盐搓脸可以去黑头,鸡蛋清可以袪黑头,茶叶渣敷脸可以美白/袪黑眼圈,白醋洗脸可以祛痘,甚至我见过丘疹性荨麻疹的客人用火烤患处,还说可以烤死致病菌(我也是醉了,连原理都不懂就瞎弄)。 白糖/盐搓脸,不仅去不了黑头,反而会破坏自身的角质层,如果你运气好,角质层比较厚,偶尔一两次可能问题不大,但如果你本身就是敏感性皮肤,还用盐/糖去搓,结果只能加重你皮肤敏感的情况。我手上现在还有一例外敷茶叶渣造成的色沉顾客,连着敷了1周,现在脸上有边界清晰的色沉,跟戴了个黑面罩似的。 3.不要过度清洁,不要拼命洗脸,妆能不化就不要化(感觉说了很多遍很多客人还是不听) 我和顾客的对话经常是这样的。 我:“以后少用点洗面奶,洗脸一天不超过两次,洗面奶早上不要用”。 顾客:“医生啊,不用洗面奶脸怎么洗的干净哦,早上起来都有油的哦”。 我:“夜间皮肤会分泌一些皮脂来保护你的皮肤,是正常情况,你的皮肤已经很缺水了,而且比较敏感,用多了洗面奶反而容易造成过度清洁”。 顾客:“那化妆呢?能不能化妆?” 我:“敏感性皮肤建议少化妆,因为你化了妆又要卸妆,卸妆对皮肤肯定会有机械性的摩擦,这样对你的皮肤没有好处。如果想气色好一点的话,可以外用点有调整肤色的防晒霜或者隔离霜,这样晚上只要用洗面奶洗下就可以了,不要用卸妆油卸妆棉在脸上反复摩擦。” 顾客:“不卸妆那怎么洗的干净哦” 我:“防晒霜和隔离霜一般用洗面奶洗一下就可以了,现在的洗面奶清洁力都还是可以的,不用担心。只要你不要一层又一层的打粉上彩妆,日常的清洁洗面奶就已经足够了。” 顾客:“我还是觉得洗不干净。” 我:“……” 4.护肤品不是越贵的越好,有创治疗后最好使用无菌的医学护肤品 经常有顾客问我XXX牌的护肤品怎么样?能不能用。我凝视着客人刚打完水光还满脸针眼的样子,告诉顾客要用无菌的护肤品时,客人的一般回答都是:“医生啊,我这个海蓝之谜/雅诗兰黛/希思黎的护肤品很好很贵的,我叫朋友从国外买的,能不能就用我自己的?”回答是不能。你的护肤品是很贵,但是并不适合你做完有创治疗的皮肤。虽然医院的护肤品没你买的贵,但是却是更加适合你的。 5.面膜不要天天敷,敷面膜不要超过15分钟 正常肌肤的角质层含水量在20%左右就非常好了,皮肤维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过度补水,天天敷面膜,尤其一天敷很多张面膜的,敷完之后即刻确实水当当,皮肤好到像加了滤镜一样。 但是,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达到30%的时候,肌肤属于过度水合的状态。长此以往,肌肤的抵抗力下降,一旦环境更替,到干燥或者气温高或低的地方,就容易出现各类红、干、痒的症状,皮肤易成敏感肌。同理,面膜敷的时间过长,也容易造成皮肤过度水合状态,所以敷面膜的时间最好是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佳。人面膜是补水的,但不锁水,日常敷完面膜锁水还是要靠乳液/面霜。人不是鱼,长期泡在水里是会出问题的。电视广告里面爆炸性的广告,还有很多传言XX明星一年敷上千张面膜等等。妹纸,你不是明星,请不要以身试面膜。 提醒:做完医美项目的客人敷面膜用护肤品请遵医嘱,因为医美术后会有很多不同的反应,不同事情的护理要求不一样,上述仅针对日常保养。 6.不要频繁更换护肤品,让自己的脸成为各类护肤品的试验田 看看你的梳妆台,有多少瓶瓶罐罐,开封的没开封的。皮肤适应每一种新产品都是需要时间的,不要听风就是雨,今天种草A就用A,明天种草B又用B,后天听说C也很不错,又买来C。 皮肤是有生命的,不要把它当成试验田,试验田试验成功了还好,失败了就呵呵了。 7.防晒防晒防晒!!! 这个我都说过八百遍了,关于防晒霜的选择,如何选择防晒霜? - 知乎 暂时想到这些,后面有新的会再补充。 真是操碎了心,操碎了心你都不点赞怎么对的起我 | ^_^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真的有很多想说的。 关键你得听,真是愁死我了…… 1.不要过度清洁。就怕洗不干净,卸妆两三遍,洗面奶两三遍,有些恨不得用肥皂洗脸,洗完脸紧绷绷的感觉自认为是洗得很干净。请不要这么任性,皮肤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这些情况都容易破坏皮肤的皮质膜屏障,皮肤表面酸碱度平衡失调,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很多敏感肌就是这么来的。正常情况下,晚上一次洗面奶一次就好,如果化妆,先卸妆一次,都尽量选择温和的,不要追求泡沫多,洗脸后最好的感觉是不紧绷不油腻,且洗且珍惜!有关洗脸写了知乎专栏,可以点进去看一下。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85001 2.防晒。真的很重要,长斑长皱纹光老化等。不是去挑好的防晒霜,记住,最好的防晒就是不晒,所以能遮挡的防晒是最好的,伞口罩帽子墨镜真的是防晒好工具。其次,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防晒霜,如果外出旅游,2到3小时补涂一次,日常一天2到3次。如果只涂防晒霜,用洗面奶洗脸就好,如果是是去玩水,用的是防水防晒霜则需要卸妆。防晒的专栏,可以点进去看下:https://zhuanlan.zhihu.com/p/27524118 3.面膜不要天天敷。皮肤补水不是靠敷面膜出来的,对于皮肤薄的人,天天敷面膜,不利于角质层的修复。一周两到三次就好,敷完面膜后要涂保湿霜,锁水靠面乳霜,不然面膜也是白敷,只是刚刚敷完会觉得皮肤好。同样写了知乎专栏,可以点进去看下。https://zhuanlan.zhihu.com/p/27067860 这是常见的日常护肤误解,持续更新日常护肤和医美护肤知识。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点赞➕关注吧! |
56,513,750 | 31 | 18 | 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哪些差异? | 会计准则趋同的确是趋势,这样可以降低许多准则转化带来的成本,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许多是直接引用IFRS,再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做些调整,但大体上与IFRS一致。比如,现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也可以采用GAS编制。 but,如果你看中注协的网站,里面有“ ”板块,里面最新的内容是2015年发布的。so,虽然我们在趋同,但速度不快。 至于你说差异在哪里?之前“关联方披露”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异,不过现在也趋同了;具体到哪个科目,这个太细了,我也回答不了,可以具体对照一下准则。 推荐个看IFRS的好地方: 德勤搞的,可以看IFRS和US GAAP,还能比较两者不同,NICE~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 | 两者存在的目的不同,从根源上就不一样,体现在科目上差别就更大。 国际会计准则IFRS,核心是降低公司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进行有效沟通。 体现在:会计计量往往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管理者可结合公司实际选择ABC方式);长投采用购买法。 大家可以去http://ifrs.org网站about us里看一看working in the public interest. 而中国会计准则,核心是按照规则制造出一套标准化的产品,符合国家监管需要(中国企业有控股股东) 体现在:会计计量慢慢转向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往往只有一种选择;长投采用账面成本法。 大家可以去中国网站http://casc.org.cn对比一下。 除非中国也像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那样直接选择IFRS,否则仍然是部分会计处理上与国际趋同。 |
56,513,750 | 89 | 35 | 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哪些差异? | 谢邀 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实质上趋同”,而且是持续性地保持这种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的界定是为资本提供者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换句话来说,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为投资者做决策服务的。为了提高决策有用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加强调资产负债表观,存在比较大的弹性和判断空间,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更加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这些强调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资本市场在经济体中非常重要,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存在重要的信息不对称。这个假设在中国,事实上在除了英美之外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存疑的。理解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为什么仍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差异,而且必须得存在差异了。 具体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的弹性小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允许对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模式和重估价模式,中国只允许前者。此外,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中国企业实际做了一些特殊要求,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确认的减值如果出现转回则应当确认转回,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禁止转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没有专门讨论(目前正在讨论中)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问题,全部使用购买法,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此有专门的规定,要求用成本法。最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修订而中国会计准则正在修订中,例如收入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没有科目表,也没有规定报表格式,科目的名称可以自己起。例如要采用重估价模式,就必须增加一个科目,可以叫重估价盈余。这个科目在中国就是不存在的。 | 为规范会计确认、计量等过程以及规范会计所反映的主体经济信息,需要形成社会公认的一系列准则作为遵循的依据,让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作为统一的会计准则。 该准则是一套本着公众利益,基于清晰表述的原则制定的一套高质量、可理解的且可实施的全球公认财务报告准则。这套准则的目标是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提供高质量的、透明的且可比的信息,以帮助世界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其他参与者和财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球144个国家或地区要求一般企业(中小企业除外)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其中包括欧盟、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12个国家或地区允许企业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包括日本、瑞士等。而不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国家或地区包括美国、中国大陆、印度等。 中国大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由财政部自行制定并要求企业实施本土会计准则,称为企业会计准则(CAS),但准则内容已逐渐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 截止2019年12月31日,企业会计准则(CAS)共有基本准则1部,具体准则42部。 以上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与企业会计准则(CAS)之间的对照表 |
56,797,937 | 152 | 16 | 作为心理咨询的从业者,你面临过哪些国人对心理疾病的典型误读? | 太长不看版之短视频「一分钟心理学」: 说到现在“知名度”最高的心理疾病,那肯定要属抑郁症了吧。 可惜的是,尽管出圈了这么久,关于抑郁症的误读却依然广泛存在。 其中一个典型的误读就是:“我好难受,好想哭,我感觉我一定是得抑郁症了。” 难受,想哭,说明说话的人确实是处于一种强烈的抑郁情绪当中,然而,抑郁情绪并不是抑郁症呀。 首先,抑郁症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 比如,如果你难受想哭,可你仍然能够正常吃饭睡觉,饭量没有明显变化,睡觉的时长也没有明显变化,这就不是抑郁症,相信我,你肯定有能力从自己的情绪中抽身的,而抑郁症则会抽干人所有活力,让人丧失行动能力。 其次,只有人至少3个月都处于抑郁情绪的控制下(有的标准是2周以上),我们才会认为你有可能得了抑郁症。 比如,如果你考试考砸,心态崩了,作为正常人,你一定是会痛苦万分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好了,不过当同学们都和你说,大家其实还没你考得好呢,或者你异地很久的男/女朋友突然给你打电话,说人已经在门口了,你是不是会感到没那么痛苦了?是的,我想说,抑郁情绪只是一时的,是每个月都有几天的正常情绪,而抑郁症是长期的持续的抑郁情绪。 最后,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最本质的区分是,悲伤痛苦是抑郁情绪的内容,而悲伤痛苦则只是抑郁症的症状。 在抑郁症的成因至今没有统一标准的今天,也许不应该过早对座入号,才能给更多拯救自己的机会。 附录: SDS抑郁自评量表,原型是W.K.Zung编制的抑郁量表(1965),是被广泛使用的成年人自评量表。 对严重迟缓症状的抑郁,评定有困难,同时,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稍差的人使用效果不佳,其实也就是对题目理解的偏差会影响到最终结果。 请为以下20个问题填写符合个人情况的评分。 一些客观情况可以先询问下周围的人或者找到切实的证据,比如体重、食量、睡眠之类的…… 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总粗分(X),然后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标准分(Y)。 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不过就算得到了53分以上的分数,也还是要去医院精神科做更标准的量表! 参考资料: 抑郁自评量表(SDS)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范肖冬.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 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几种 1.医生,孩子有抑郁症?怎么可能呢?您看她成绩一直都那么好,生活很自律,最近还谈了个男朋友,怎么会是抑制症呢?不可能!肯定是她自己胡思乱想想多了,您帮我开导开导她就会没事的! 2.您好,咨询师,您看我这孩子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也吃了几天的药,您看,他现在的情况没有一点点好转,您给他做下咨询,帮帮忙,我们不想他吃药,听说药的副作用还是很多的…… 3.老师您看,这孩子整天都不愿读书,成绩很不好,我都给他报了很多补习班,老贵了!但他就是不愿意去。什么?要我们多陪他?我们怎么会有时间,我们都很忙!我把孩子交给您,您帮我搞定他!我现在要去和朋友见面,我们电联…… 4.医生您看,他总说自己是玉皇大帝,我们怎么解释他都不听,还说我们是犯上了。我们该怎么办?你帮我劝劝他吧…… 暂时只写这几个吧,精神心理知识的科普,任重道远呐! |
56,862,562 | 62 | 26 | 雷达信号处理就业如何? | 目前就业其实还好,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向 1.传统军工领域~ 2.气象雷达,极化气象雷达这块还有需要提高的空间,市场小,但还不错 3.汽车防撞毫米波雷达,这个就是自动驾驶方向了,这块需求挺大,就业需求很大 4.UWB超宽带雷达 主要做一个室内定位 5-1.UWB雷达用于医疗行业,做非接触人体信号特征提取 主要是分解呼吸和心跳 5-2.不过这块也有用毫米波雷达去做非接触人体信号特征提取 两个UWB和FMCW提取声明体征信号各有优劣,就业需求还不错 6.激光雷达,你会发现和UWB雷达的波形区别不大,信号处理基本上流程一样。也走自动驾驶需求这块,或者低速自动驾驶 7.面阵TOF,不管是脉冲还是相位的,都是在3D点云这块搞事情,目前市场还在发展中,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抓取,定位这块有需求。做室外雷达嘛,不太合适,做室内的还可以 7.彩超多普勒,简称探肉雷达,这块我不熟悉了,没有研究过,理论大同小异 8.通信领域:当然雷达学懂了必然会涉及阵列信号处理,现在5g这么热闹,又扩展到通信领域 例如基站的天线上,波束形成,超分辨测角,信道仿真,MIMO技术,OFDM等等 当然主攻阵列信号处理那军用接收机等等,信号抗干扰这块,传统方向也有需求 目前我能想到的就这些。有不足之处可以评论区补充指正 如果有兴趣学习雷达信号处理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不定期更新 | 西电学长路过。来搞汽车毫米波雷达啊,刚刚从军工跳到汽车,纯粹信号处理,还挺好玩的,收入也还行,,某2线城市 |
56,895,491 | 41 | 24 | 发达国家在「儿童性教育」问题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 来说说日本是怎么进行性教育的吧。 一、学会清洁自己的身体 地点:东京千代田区立饭田桥托儿所 “太棒了,真让人高兴!”保育员柔声鼓励着跨在冲水便器上小便的女孩。 这间托儿所和所有日本托儿所一样,孩子从1岁半开始就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 在孩子专用的厕所,放着一大排冲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过保育员人盯人的训练,学习正确使用厕所的方法。 幼儿的性教育也就伴随着清洁身体开始了。 清洁身体包括:手纸的使用方法、擦屁股的方法、内衣的清洁等。 比如,女孩子擦屁股必须从前往后擦,而决不能弄反了,否则会引起性器官的炎症;男孩子不能用刚玩过玩具的手去摸小鸡鸡,以免“伤害”这个“最重要的地方”。 保育员还常提醒父母要为孩子勤换内衣,特别是为那些男孩子,因为不干净的内衣有可能诱发他们将来的性功能障碍。 二、了解生命的由来 地点:东京新宿区立淀桥第一幼儿园 “在生孩子时痛极了,当时想要是死可能都比这个受罪少些……”幼儿园老师念着一位叫麻子的小朋友母亲写的《麻子出生的那天》的文章。 这是幼儿园在给当月的小朋友过生日时的一个镜头。 念完文章后,保育员会拿出生理画册,向孩子们解释他们最大的疑问:我是从哪来的? 回答完孩子们的问题后,老师会预先与孩子的父母联系,询问名字的由来,还借来孩子自出生以来的照片在班上展览,并请孩子的母亲写信谈谈孩子出生时的情况,在班里当众朗读,让孩子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诞生与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日本人坚信,孩子从小知道尊重生命,长大后就才懂得尊重别人。而在幼儿期,通过为孩子们过生日、教他们培育动植物等活动,都可以让他们在朴素的惊奇和感动中了解生命,是培养生命尊重的绝佳机会。 三、认知性别角色 地点:东京新宿区立四谷第六幼儿园 “看见了,看见了,XXX的小鸡鸡露出来了。” 孩子们在幼儿园上第一节游泳课。桥浦清子老师把每年的这个时候作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让孩子自我认知性别角色,明白自己是男的还是女的,并初步了解男女的区别,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 “男孩子与女孩子什么地方不一样?” 清子老师问。 “裤子不一样” “上衣不一样” “撒尿的地方不一样” “男的有小鸡鸡,女的没有。”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 “女孩也有相同的器官,不过女孩子的是在肚子里面,从外面看不见。”老师纠正道,用这种方法使孩子对内生殖器加以理解。 “女孩子有小奶儿。”有小朋友补充。 “男孩子不也有吗?但是为什么女孩子的奶儿会变大呢?”别的小朋友提出了质疑。 “因为要给孩子喂奶。”老师乘机引进亲情教育。 “是啊,我们也都是吃着妈妈的奶长大的。” …… 类似这样的讨论时常会有,日本幼师认为,抓住这些时机,可以让幼儿适当地理解男女的不同,学会尊重对方的身体,获得充实感和安定感,对孩子健康性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 四、性知识从小学教到高中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图。 小学每年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 初中每年也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呼吁学生不要进行危险的性行为,学生还可以学到避孕和性病知识。 高中的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里有性教育的课程,内容涉及避孕、流产、性病、艾滋和伦理道德方面。 日本每所初、高中都有专门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 写在最后 提起日本,不少国内网友会下意识的想起日本的成人影片。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日本成人影片太过泛滥造成的。其实日本的成人影片在发达国家中远远算不上泛滥,无论从产量还是相关从业人员的数量来看,都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觉得日本成人影片泛滥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出产的亚洲类型的成人影片更适合中国人口味;另一方面,则是一个很悲哀的结论:中国性教育的不足,导致青少年对性的渴求与好奇远远高于日本同龄人。 其实日本成人影片更多的消费群体为40岁以上的人群。日本人由于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种系统、正规的性教育,以至其到了大学时,对性的神秘感与好奇心早已荡然无存。 在微信公众号【艾德叔叔】中回复:知乎,送努力学习科学育儿的宝妈酷爸:英国红十字会25节儿童安全急救视频课+100节原创安全漫画课程(8年两孩父亲原创+搜集积累,严选精品) | 有个先后顺序,最开始的时候告诉大儿子,小JJ是脆弱的,是隐私的,别人不能碰。 然后在告诉大儿子,女孩虽然没有小JJ,但是那个部位也不能碰,你不喜欢碰,女孩同样跟不喜欢。 这两点是在最初能分清男女孩之后,我反复提起的。 在这两点之后,才是性。 |
56,908,767 | 648 | 400 | 游戏对于你而言,最正面的影响是什么? | 当年沉迷游游戏,我妈觉得没啥,因为我爹也是重度网瘾患者。然后我成绩一路愉快下滑... ... 当年还沉迷漫画,天天躺床上看。我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她也是天天躺床上看台言小说。然后我成绩一路下滑... ... 幸运的是我妈是那种你喜欢做手工给你买一大堆工具。没玩几天,喜欢上画画,给你报兴趣班。过了段时间喜欢上玩泥巴,找了位仿制古玩师傅教我玩泥巴的专业姿势的奇怪家长/笑哭。后来高中学不进天天上课画画看小说放假打游戏,就干脆要我去画画艺考算了。 于是后来我第一份工作是游戏人物人设、外观装备设计。 现在工作是商业插画师。 我的童年青少年时期过得非常开心,玩游戏玩到爽。 每天上班都是愉快的去的,我爱游戏,我爱画画,每天磨磨蹭蹭干我喜欢的消遣,月底还会有工资拿去乱花。因为兴趣所在,在其中荒废沉迷了这么多年,见识、理解、想法多少都优于后来半路出家,单纯把艺考当升学方式,美工当赚钱方式的人。 我的发小还有同学跟我说过,我是她认识的人中,唯一一个从小到大都没变过,并且干的是自己当年愿望中的工作的人。 —————————————————— 最幸运的就是遇上一个开明的妈妈。而不是摊上会把我送到戒网瘾学校电击改造的父母。话说沉迷游戏这么多年,也没见我不孝顺、危害社会啊。 年纪大了,不像以前那么喜欢念苦经了。但是为了不拉小伙伴们仇恨,还是说明一下: 人生没有顺遂的,我曾经家逢变故,身无分文在异乡学画,十天就靠找遍角落的几毛钱和一包玉米粉活下去,最中二爱面子的年纪,考虑过跪在街上要饭。青春窈窕的年纪,身上最漂亮的衣服,基本都是同学穿到不要的或者穿坏了的。穷到没朋友,因为没钱交际,AA制都玩不起,同学组织游玩不去,好省两块钱公交车费钱吃饭。因为贫穷被别的班上混得开的女生拽出来立威欺负,画室没有一个同学站出来帮我,因为她们跟那些女生吃喝玩乐更有交情。我不要形象疯了一般拳打脚踢抓咬厮打,反抗挣脱她们钳制,一群大姐大不敌我一个,班上的男生看不下去了出来保护外班女生,我在同学中获得了“女疯子”的荣誉称号。后来艺术类大学也是借的钱读的。 刚工作因为学历低,想应聘设计,结果成了客服,月薪只有2000。上班当客服,下班主动义务加班当美工打下手。当原来设计走了,我做熟了,终于从客服转岗。可是因为觉得我画的不好,专门的插画师还是再招聘的。我就买数位屏、教材,自己下班回家画画。后来插画师临时休长假,我数次要求下终于给了我机会,然后作品领导满意,我成了专职插画师。 我们部门的好几个设计,以前都不是专门学美术的,但是他们想做设计。于是一个学程序的辞职在家三个月,自学PS,来这里应聘上了美工,然后部门再找老手带新手,一年后做得很好了,跳槽了。有以前当客服的、当物流的,也是自学PS,熟练后部门内部转岗。还有两个没学历,一开始卖力气的,后来进入电商当客服,客服做熟了争取机会转岗运营,做得还都很好,好佩服。 广告设计是很累,游戏设计工作室的话坑,游戏公司的就不知道了。电商设计入行工资4000左右,做熟了几年后,一般能有6000——1W+,具体看城市。自己争气的话,做几年到主设月薪一两万是没问题。 | 在大学角的废墟的一个冰箱里传出奇怪的声音 ,我打开冰箱,里面钻出一个尸鬼化的孩子。他请求我把他送回家,护送的途中我遇到了一个商人愿意出高价买下这个已经不是人的孩子,果断拒绝。到了孩子描述的地方,打开那座破败不堪但还算完整的房子的门,一对尸鬼父母赫然站在眼前,他们等这个团聚等了两百年。 我为了帮助81号避难所的人救一个小男孩冲进地下室,探险途中被变异的鼹鼠咬伤终于还是带回了一支血清,医生说,一支血清靠他现在的器材和技术只能救一个人,再三考虑后我把血清给了孩子,拖着一副病躯离开了那个避难所。 我偶然发现了长江号,上面住着一个中国军人:赵船长。核战争过去了两百年,遭受辐射变异为尸鬼的他依然想着回到家乡:啊,我要回国,回到中国,我属于那个地方,我的家乡。我老赵会尽我所能,如果中国倒了,我就重建,一间屋子一间屋子的建,如果再也无法建造屋子了,那我就能安心的去死了,在我的家乡,平静的离开。 游戏初期我为了得到那套能带给我一丢丢安全感的动力铠甲,在圣骑士丹斯的指引下加入了钢铁兄弟会,后来我却惊恐地发现那个带领我挺过数次任务与合成人拼死战斗的师父、战友以及朋友是个合成人,兄弟会的长老下令予已经在兄弟会有一定地位的我追杀逃跑的丹斯,我找到了丹斯最终却没有下手。而后我和丹斯在他的寄居处门口看到了长老,那个极度痛恨合成人连吃饭噎着都能怪罪给合成人的长老麦克森把我叫到一边:不要与丹斯有任何联系了,我们都认为他死了,不是吗? 他们实现了微型核聚变可控,却因为争夺石油爆发了核战争,核捆绑毁灭了世界。 我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射杀孩子被掳走,废土上人们尔虞我诈为了一剂药物或者一份食物可以拼上性命,七宗罪的每一项罪都在这片毫无营养的土地上肆意生长,抬头,我却见到了光。 不说了,那个谁家的女儿第九九八十一次被拐走了,义勇军将军干活去了! 没在游戏上投入很多精力与时间,却很感谢贝社带给我如此深刻的游戏体验= -= |
56,908,767 | 2,321 | 510 | 游戏对于你而言,最正面的影响是什么? | 我还在念初中的时候,无意中加入了一个游戏开发的网络小组。 这里面,大部分是大学生,还有程序员,记者,销售……除了创始人,没有一个有游戏行业的从业经历。 但大家的目标是做出一款单机游戏来。每个人都是疯狂的RPG游戏爱好者。 那个时候网络不像现在这么普及,网民之间比较真诚,也不惧暴露个人信息。我们分了策划组程序组美术组音乐组等组别,然后尽自己所能的去拉各领域大神加入。游戏名字、背景故事、地图、人设都开始有了雏形,不会的就从头学,还有一个程序大神不定期来给大家讲课。 我们的交流方式从BBS到网络留言板(还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吗)到QQ群,他们还在上海聚会过几次。再后来组里还有一对结婚了,大家都很开心。 我当时还在上初中,只能每周末找个借口去网吧和他们聊天。那时看他们海阔天空谈天说地,时不时还能坐火车去上海聚会,简直各种羡慕嫉妒,恨不得立刻上大学,就可以跳上火车与想见的朋友随时相见。那时候对我来说,这就是“长大”和“自由”。 由于年龄小且没有技能,最后我选择加入音乐组。当时还真的有用复读机录了一盘自己弹的钢琴曲磁带,希望有一天能够用上。其实没能给大家做什么贡献的,也因为听不懂在群里不怎么说话,只是默默的拼命长大。 最后,像所有的故事结局一样,大家慢慢就散了。每流行一个新的通讯方式时(从博客到微博到微信)大家会尝试联系起来,但那时候大多数人已结婚生子,有了稳定的生活,一起做游戏的梦想也只是青春时的回忆。 ……这时候他们发现,组里年龄最小的我,之前不管什么时候联系都一直还是学生的我,现在的职业居然就是影视游戏配乐师。 是啊,我有一种被赋予了一个使命然后又被抛弃了的感觉。不是说好要一起做游戏吗?我现在真的做配乐师了,不管你们出什么游戏都能配超棒的音乐音效给你,可是你们现在在哪呢?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所以,游戏对我来说最正面的影响是,让我在很年轻时就认识了一群有同样梦想的朋友,给了我一个对未来的憧憬,顺便影响了之后的职业选择。 每当想到这儿的时候,我好像又回到十几年前北方小城的网吧里,在老旧的电脑前,期待着有一天,能去未来和你们见面。 |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刚和异地恋的前任分手,我发誓,我再也不谈异地恋了。 但是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
我又谈了异地… 我和他在两个城市,他在利物浦读建筑,我在杜伦读心理。坐英国的垃圾小火车差不多3.5h能到吧,当时保持2周见一次的频率。基本都是我去见他,因为我村太无聊了,我也不希望他来= = 我也是谈过异地恋的人,对异地恋的那些坎坎坷坷………我还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 不过这次异地恋谈的令人异常崩溃,我是一个平时好好听课,下课躺尸,晚上图书馆艹论文的妹子;我当时男朋友是一个平时打打游戏,上课打打游戏,下课打打游戏,晚上打打游戏的男的。你们知道异地恋这个东西本来就让妹子很没有安全感了,这样的一个男朋友,真的很让人郁闷。 尤其是平时他不回微信的时候,
我就觉得他在艹别人家的猫(大雾 那怎么办呢,乐观积极向上的我一向认为,大家要互相尊重互相的爱好;他打游戏,那我为了增加共同话题我也去打游戏好了~ 于是我就问他,我该玩什么好呀,他建议我玩炉石,可以玩他的号,因为他卡基本都齐的。在下载站网和炉石前,我不懂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拒绝了他。在玩了2个小时炉石以后,我就把他的号要来了。 体验了人民币玩家的帐号,我决定这辈子要好好赚钱,努力氪金。 真的,那个号进到收藏里都是金光闪闪,真的tm想组什么卡就组什么,
贼爽!! 我这人还挺适合这种卡牌游戏的,可以一边玩一边看剧一边写论文一边吃外卖,贼爽。不像do ta那种游戏…需要高度紧张,电子竞技来不及吃外卖!!! 后来我还下了steam,你们懂那代表了什么吗
我就从一个懵懂无知的花季少女,变成了一个艹猫的少女(开玩笑的 游戏真的好好玩啊!后来有时候他找我,我不是在搓炉石就是在bbt,要么就沉迷在单机游戏里无法自拔… 养成了关注steam周榜的习惯,添加了wishlist的游戏打折了就赶紧买。一有假期回国就会买买买(国区价格喜人啊!),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想到我会做的事… 后来还是因为异地分手了= = 但是期间我确实因为减少了对他的依赖,分手的时候也更加释怀了。我本来就是个玩手游的人,但手游哪有猫好玩呀。 妹子在谈恋爱的时候确实得给双方多一些私人空间,(艹猫贼好玩!!),互相尊重。其实当时不玩游戏,玩别的任何一个爱好都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但是游戏确实挺吸引人的。 也因为这段经历,我之后和历任男友基本都能极快速的找到共同话题…反正没有什么我没太涉猎过的游戏领域(闲的时候还搞过游戏直播),所以也要感恩游戏哈哈哈哈。 btw突然想说个题外话,
如果看到这的你,也在谈异地恋,
一定要感恩世界那一头的ta愿意陪你异地。 因为没人喜欢异地恋,
只是特别喜欢你罢了。 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