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id
int64
7.62k
8.35M
html
stringlengths
0
402k
markdown
stringlengths
0
43.7k
coordinate
dict
length
int64
146
152k
touched
stringlengths
20
20
lastrevid
int64
19.5M
77.1M
original_title
stringlengths
1
38
3,228,503
<p><b>班加足球俱樂部</b>(立陶宛語:<span lang="lt">Futbolo klubas Banga</span>)是立陶宛的一家足球俱樂部,主場位於加爾格日代。球隊參加立陶宛足球超級聯賽的賽事。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D.A5.E6.BA.90"></span><span id="参考来源">參考來源</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 <span title="立陶宛語">(立陶宛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18 Cached time: 2023050503072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6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8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8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384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87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73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6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590893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37.025 1 -total 32.43% 109.297 1 Template:Infobox_football_club 31.34% 105.622 1 Template:Infobox 28.06% 94.584 1 Template:Lang-lt 16.48% 55.533 1 Template:NoteTA 12.92% 43.534 1 Template:Reflist 11.63% 39.209 1 Template:Cite_web 9.09% 30.639 2 Template:Football_kit 8.39% 28.286 1 Template:Official_website 8.29% 27.943 1 Template:Lang -->
**班加足球俱樂部**(立陶宛語:Futbolo klubas Banga)是立陶宛的一家足球俱樂部,主場位於加爾格日代。球隊參加立陶宛足球超級聯賽的賽事。 ## 參考來源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立陶宛文)
null
1,646
2023-05-02T02:32:18Z
69,689,100
加爾格日代足球俱樂部
1,489,155
<p><b>AS尼卡</b>(<b>AS Nika</b>) 是一支位於民主剛果基桑加尼的足球俱樂部,目前為民主剛果最高級別聯賽剛果民主共和國足球甲級聯賽球隊,球隊的主體育場為基桑加尼盧蒙巴體育場(Stade Lumumba)[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 <h2><span id=".E8.81.94.E8.B5.9B.E6.88.98.E7.BB.A9"></span><span id="联赛战绩">聯賽戰績</span></h2> <ul><li><b>東方省聯賽冠軍: 1次</b></li></ul><dl><dd><dl><dd>2006</dd></dl></dd></d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www.rsssf.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www.worldstadiums.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8 Cached time: 2023050600431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05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3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5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53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1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0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9723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2.276 1 -total 93.25% 30.098 1 Template:Football_club_infobox 81.44% 26.287 1 Template:Infobox 4.44% 1.432 3 Template:Wayback 2.50% 0.806 1 Template:Nowrap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489155-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6004312 and revision id 63104259.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AS 尼卡**(**AS Nika**) 是一支位於民主剛果基桑加尼的足球俱樂部,目前為民主剛果最高級別聯賽剛果民主共和國足球甲級聯賽球隊,球隊的主體育場為基桑加尼盧蒙巴體育場(Stade Lumumba)[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聯賽戰績 * **東方省聯賽冠軍: 1 次**   : : 2006 ## 參考資料 * www.rsssf.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ww.worldstadiums.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55
2022-12-11T14:19:56Z
63,104,259
AS尼卡
1,780,849
<p><b>桑塔納</b>是非洲國家聖多美普林西比的城市,也是坎塔加洛縣的首府,位於聖多美島東部,距離首都聖多美約10公里,2005年人口6,969,是全國第四大城市。 </p>
**桑塔納**是非洲國家聖多美普林西比的城市,也是坎塔加洛縣的首府,位於聖多美島東部,距離首都聖多美約 10 公里,2005 年人口 6,969,是全國第四大城市。
null
2,190
2023-02-24T07:04:35Z
55,251,334
桑塔納_(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5,734,462
<p><b>糞口路徑</b>(也稱為<b>口腔-糞便路徑</b>或者<b>口糞路徑</b>),是一種<span data-orig-title="疾病传播"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ransmission (medicine)"><span>疾病傳播</span></span>途徑。具體指的是,病原體由一個宿主的糞便中被引入另一個宿主的口腔中的傳播方式。在一些開發中國家,糞口疾病傳播的主要原因是衛生設施的匱乏和糞便造成的水污染。 </p><p>傳播的共同因素可以歸納為五個F:手指(fingers)、蒼蠅(flies)、田野(fields)、液體(fluids)和食物(food)。糞便傳播引起的疾病包括腹瀉,傷寒,霍亂,小兒麻痹症和肝炎。 </p> <h2><span id=".E8.83.8C.E6.99.AF"></span><span id="背景">背景</span></h2> <p>195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出版物創造了今日我們所熟知的「F圖」的原型。 該出版物從糞-口傳播的角度解釋了疾病的傳播途徑和障礙。 </p><p>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形式也得到了修改,逐漸演化成現代的F圖形式。時至今日,「F圖」已在許多衛生出版物中得到使用。 它主要說明了糞-口傳播途徑是通過水,手, 節肢動物和土壤發生的。 為了方便記憶,每個路徑都以字母「 F」開頭的單詞表示,即液體(Fluid),手指(Fingers),蒼蠅(Flies) ,食物(Food),田野(Field), 污染物 (指物體或家用電器的表面)。 </p><p>正確使用個人及公共衛生措施,可防止疾病通過手、水和食物傳播。 「F圖」說明了適當的衛生設施(尤其是廁所 ,公共衛生設施以及洗手 )是如何有效地阻止疾病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 </p> <h2><span id=".E4.BE.8B.E5.AD.90"></span><span id="例子">例子</span></h2> <h3><span id=".E4.BC.A0.E6.92.AD"></span><span id="传播">傳播</span></h3> <p>傳播過程可能很簡單,也可能涉及多個步驟。糞-口傳播途徑的例子包括: </p> <ul><li>飲用未經適當處理的,與糞便接觸的水(例如因使用旱廁造成的地下水污染);</li> <li>與手上沾有糞便的人握手、給孩子換尿布、在花園裡工作、或與家畜、寵物接觸。</li> <li>食用在有糞便的環境中準備的食物;</li> <li>像家蠅一樣的疾病傳播媒介傳播糞便處理不足引起的污染,如隨地便溺 ;</li> <li>使用廁所或處理糞便後(如換尿布) 洗手不佳或沒有洗手</li> <li>任何可能沾染糞便的器物缺乏清潔或清潔不當;</li> <li>可能涉及與糞便經口接觸的性行為,例如舔肛 , 食糞癖或「 ass to mouth 」。</li> <li>食用糞便,可見於兒童或食糞症人群</li> <li>食用土壤( 食土癖 )</li></ul><h3><span id=".E9.A2.84.E9.98.B2"></span><span id="预防">預防</span></h3> <p>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阻止隨地便溺的一種方法是社區主導的全面衛生(CLTS)運動 。 在此過程中,蒼蠅從食物飛到到新鮮人類糞便並返回,進行了「現場演示」。 如此可以「觸發(Trigger)」村民們採取行動。 </p> <h2><span id=".E7.96.BE.E7.97.85"></span><span id="疾病">疾病</span></h2> <p>下面的列表展示了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主要疾病 (按涉及疾病傳播的病原體類型分組)。 </p> <h3><span id=".E7.BB.86.E8.8F.8C"></span><span id="细菌">細菌</span></h3> <ul><li>霍亂弧菌 ( 霍亂 )</li> <li>艱難梭菌 ( 假膜性小腸結腸炎 )</li> <li>志賀氏菌 ( 志賀氏菌病 /細菌性痢疾) </li> <li>傷寒沙門氏菌 ( 傷寒 ) </li> <li>副溶血性弧菌 </li> <li>大腸桿菌 </li> <li>彎曲桿菌 </li></ul><h3><span id=".E7.97.85.E6.AF.92"></span><span id="病毒">病毒</span></h3> <ul><li>A型肝炎 </li> <li>戊型肝炎 </li> <li>腸病毒</li> <li>諾如病毒急性腸胃炎</li> <li>脊髓灰質炎病毒 ( 脊髓灰質炎 )</li> <li>儘管大多數人類冠狀病毒不通過糞便傳播(相比之下, 貓冠狀病毒 是通過糞便傳播),但也有報告稱在糞便樣本中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 </li> <li>輪狀病毒 –這些病原體大多數會引起腸胃炎 。</li></ul><h3><span id=".E5.8E.9F.E7.94.9F.E5.8A.A8.E7.89.A9"></span><span id="原生动物">原生動物</span></h3> <ul><li>溶組織內阿米巴 ( 阿米巴原蟲病 )</li> <li>籃氏賈第鞭毛蟲 ( 致梨形鞭毛蟲病 )</li> <li>隱孢子蟲 ( 隱孢子蟲病 )</li> <li>弓形蟲 ( 弓形蟲病 )</li></ul><h3><span id=".E7.BA.BF.E8.99.AB"></span><span id="线虫">線蟲</span></h3> <ul><li>絛蟲 </li> <li>蛔蟲病和其他土壤傳播的蠕蟲病</li></ul><h3><span id=".E7.9B.B8.E5.85.B3.E7.96.BE.E7.97.85.E5.88.86.E7.BB.84"></span><span id="相关疾病分组">相關疾病分組</span></h3> <p>介水傳染病是由病原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常於受污染的淡水中傳播。 這是糞便傳播的一種特殊類型。 被忽視的熱帶病還包含許多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疾病。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馬桶</li> <li>廁所</li> <li>從肛至口</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3 Cached time: 2023050415234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1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6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5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084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258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11961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95.302 1 -total 75.36% 147.179 1 Template:Reflist 37.54% 73.320 7 Template:Cite_book 17.51% 34.203 1 Template:Link-en 7.87% 15.378 3 Template:Cite_journal 3.45% 6.742 2 Template:Webarchive 3.03% 5.919 1 Template:Cite_news 2.46% 4.807 1 Template:Cite_web -->
**糞口路徑**(也稱為**口腔 - 糞便路徑**或者**口糞路徑**),是一種疾病傳播途徑。具體指的是,病原體由一個宿主的糞便中被引入另一個宿主的口腔中的傳播方式。在一些開發中國家,糞口疾病傳播的主要原因是衛生設施的匱乏和糞便造成的水污染。 傳播的共同因素可以歸納為五個 F:手指(fingers)、蒼蠅(flies)、田野(fields)、液體(fluids)和食物(food)。糞便傳播引起的疾病包括腹瀉,傷寒,霍亂,小兒麻痹症和肝炎。 ## 背景 1958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出版物創造了今日我們所熟知的「F 圖」的原型。 該出版物從糞 - 口傳播的角度解釋了疾病的傳播途徑和障礙。 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形式也得到了修改,逐漸演化成現代的 F 圖形式。時至今日,「F 圖」已在許多衛生出版物中得到使用。 它主要說明了糞 - 口傳播途徑是通過水,手, 節肢動物和土壤發生的。 為了方便記憶,每個路徑都以字母「 F」開頭的單詞表示,即液體(Fluid),手指(Fingers),蒼蠅(Flies) ,食物(Food),田野(Field), 污染物 (指物體或家用電器的表面)。 正確使用個人及公共衛生措施,可防止疾病通過手、水和食物傳播。 「F 圖」說明了適當的衛生設施(尤其是廁所 ,公共衛生設施以及洗手 )是如何有效地阻止疾病通過糞 - 口途徑傳播的。 ## 例子 ### 傳播 傳播過程可能很簡單,也可能涉及多個步驟。糞 - 口傳播途徑的例子包括: * 飲用未經適當處理的,與糞便接觸的水(例如因使用旱廁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 與手上沾有糞便的人握手、給孩子換尿布、在花園裡工作、或與家畜、寵物接觸。 * 食用在有糞便的環境中準備的食物; * 像家蠅一樣的疾病傳播媒介傳播糞便處理不足引起的污染,如隨地便溺 ; * 使用廁所或處理糞便後(如換尿布) 洗手不佳或沒有洗手 * 任何可能沾染糞便的器物缺乏清潔或清潔不當; * 可能涉及與糞便經口接觸的性行為,例如舔肛 , 食糞癖或「 ass to mouth 」。 * 食用糞便,可見於兒童或食糞症人群 * 食用土壤( 食土癖 ) ### 預防 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阻止隨地便溺的一種方法是社區主導的全面衛生(CLTS)運動 。 在此過程中,蒼蠅從食物飛到到新鮮人類糞便並返回,進行了「現場演示」。 如此可以「觸發(Trigger)」村民們採取行動。 ## 疾病 下面的列表展示了可通過糞 - 口途徑傳播的主要疾病 (按涉及疾病傳播的病原體類型分組)。 ### 細菌 * 霍亂弧菌 ( 霍亂 ) * 艱難梭菌 ( 假膜性小腸結腸炎 ) * 志賀氏菌 ( 志賀氏菌病 / 細菌性痢疾) * 傷寒沙門氏菌 ( 傷寒 ) * 副溶血性弧菌 * 大腸桿菌 * 彎曲桿菌 ### 病毒 * A 型肝炎 * 戊型肝炎 * 腸病毒 * 諾如病毒急性腸胃炎 * 脊髓灰質炎病毒 ( 脊髓灰質炎 ) * 儘管大多數人類冠狀病毒不通過糞便傳播(相比之下, 貓冠狀病毒 是通過糞便傳播),但也有報告稱在糞便樣本中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 * 輪狀病毒 –這些病原體大多數會引起腸胃炎 。 ### 原生動物 * 溶組織內阿米巴 ( 阿米巴原蟲病 ) * 籃氏賈第鞭毛蟲 ( 致梨形鞭毛蟲病 ) * 隱孢子蟲 ( 隱孢子蟲病 ) * 弓形蟲 ( 弓形蟲病 ) ### 線蟲 * 絛蟲 * 蛔蟲病和其他土壤傳播的蠕蟲病 ### 相關疾病分組 介水傳染病是由病原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常於受污染的淡水中傳播。 這是糞便傳播的一種特殊類型。 被忽視的熱帶病還包含許多通過糞 - 口途徑傳播的疾病。 ## 參見 * 馬桶 * 廁所 * 從肛至口 ## 參考資料
null
13,187
2023-04-16T12:30:28Z
75,139,164
糞口傳播
106,115
<p><b>1</b>(<b>一</b>/<b>壹</b>)是0與2之間的自然數,是最小的正奇數。 </p> <h2><span id=".E6.95.B0.E5.AD.A6.E6.80.A7.E8.B4.A8"></span><span id="数学性质">數學性質</span></h2> <ul><li>1是最小的正整數。</li> <li>在數論中,1是最小的自然數。</li> <li>1是唯一一個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自然數</li></ul><ul><li>第1個虧數,真因數和為0,虧度為1。下一個為2。</li> <li>第1個歐爾調和數,因數調和平均數為1。下一個為6。</li> <li>第1個高合成數。下一個為2。</li> <li>第1個無平方數因數的數。下一個為2。</li> <li>第一個超級冪數,有由多於一種方式構成的次方數。下一個為16。(OEIS數列A117453) <ul><li>第1個平方數,為1的平方。下一個為4。</li> <li>第1個立方數,為1的立方。下一個為8。</li></ul></li> <li>第1個佩爾數。前一個為0、下一個為2。</li> <li>第1個和第2個斐波那契數。前一個是0、下一個是2。</li> <li>0與1的階乘皆為1,前一個-1的階乘不存在,下一個階乘為2的階乘為2。</li> <li>第1個十進位的自我數。下一個為3。</li> <li>第1個十進位的哈沙德數。下一個為2。 <ul><li>第1個全哈沙德數,即在所有進位制中皆為哈沙德數。下一個為2。</li></ul></li> <li>第1個十進位的等數位數。下一個為2。</li> <li>第1個幸運數</li> <li>第1個快樂數</li> <li>偶質數的數量</li> <li>第1個三角形數</li> <li>1不能作為進位制的底。</li> <li>1不能做對數的底。</li> <li>1的倒數是1。</li> <li>1的任意次方根是1,即<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sqrt[{n}]{1}}=1}">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root> <mn>1</mn>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ot> </mrow> <mo>=</mo> <mn>1</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sqrt[{n}]{1}}=1}</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 <li>在階乘,0!=1!=1</li> <li>相反數是-1</li> <li>任何質數的真因數和皆為1</li> <li>1是唯一一個真因數和為0的正整數</li> <li>在機率論中,任一樣本空間中必然發生的隨機事件之機率定義為1。</li> <li>1是正數、整數、有理數、代數數、實數、複數。</li> <li>在幾何學中,單位圓和單位球的半徑都是1。</li> <li>歐拉恆等式,<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e}^{{i}\,{\pi }}}+{1}}=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i</mi> </mrow>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π<!-- π --></mi> </mrow> </mrow> </msup>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row> <mo>=</mo> <mn>0</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e}^{{i}\,{\pi }}}+{1}}=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把數學上五個重要的常數以簡約的方式連繫起來。公式中包含<b>1</b>、<b>0</b>、自然對數的底<span><i>e</i></span>、圓周率<i><b>π</b></i>及複數的虛數單位<i><b>i</b></i>。</li> <li>1在十進制下是第1個卡布列克數</li> <li>任何底數為自然數的進位制裡的1都寫作1,即1<sub>(2)</sub>=1<sub>(3)</sub>=1<sub>(4)</sub>=1<sub>(8)</sub>=1<sub>(10)</sub>=1<sub>(12)</sub>=1<sub>(16)</sub></li> <li>1是任何自然數的因數</li> <li>0.999…=1</li> <li>巴都萬數列的第1項、第2項和第3項</li> <li>1是費氏數列中,僅有的3個平方數之一(另外兩個是0與144)。</li></ul><h2><span id=".E5.9C.A8.E7.A7.91.E5.AD.B8.E4.B8.AD"></span><span id="在科學中">在科學中</span></h2> <ul><li>在計算機科學中,1經常用在布林運算的真值表中,表示「真」值。</li> <li>在幾何光學中,真空的折射率是1。</li> <li>在天文學中,太陽與地球間之平均距離為1個天文單位。</li> <li>在化學中,氫的原子序數是1。</li> <li>在ASCII中,1為「Start of Heading」。</li> <li>在倉頡輸入法中,「一」是二十四個基本字型之一,稱為倉頡字母。</li></ul><h2><span id=".E6.99.82.E9.96.93.E8.88.87.E6.9B.86.E6.B3.95"></span><span id="時間與曆法">時間與曆法</span></h2> <ul><li>現代國際通用的西曆,將1年分成12個月。12個月每月長度不一,但都有1日,分別為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和12月1日。</li> <li>此外,在公曆紀年方面,人類對公元前1年、公元1年,公元前1世紀及公元1世紀均有記載。</li></ul><h2><span id=".E5.9C.A8.E7.94.B5.E5.AD.90.E4.BF.A1.E5.8F.B7.E4.B8.8E-.7Bzh-tw:.E8.B3.87.E8.A8.8A.3Bzh-cn:.E4.BF.A1.E6.81.AF.3B.7D-.E7.B3.BB.E7.BB.9F.E4.B8.AD"></span><span id="在电子信号与-{zh-tw:資訊;zh-cn:信息;}-系统中">在電子訊號與資訊系統中</span></h2> <ul><li>在數位電路中,不使用精確的電壓值來代表訊號的值,只使用0和1兩個值。1表示高於預先規定的閾值電壓,被稱為高電平或者邏輯1。與之對應,0表示低於預先規定的閾值電壓,被稱為低電平或者邏輯0。</li> <li>於JavaScript裡,1代表布林值<code>true</code>。</li> <li>在雙音多頻信號的電話系統中,按鍵1是由1209赫茲(高頻)和697赫茲(低頻)的正弦信號所組成。</li></ul><h2><span id=".E5.9C.A8.E4.BA.BA.E9.A1.9E.E6.96.87.E5.8C.96.E4.B8.AD"></span><span id="在人類文化中">在人類文化中</span></h2> <ul><li>A(小寫為<b>a</b>)是拉丁字母的第<b>1</b>個字母。</li> <li>在以部首檢字法為主的中文字典中,「一」往往是第一個部首和第一個字;口頭上「一」還被讀作「<ruby><rb>么</rb><rp>(</rp><rt>yāo</rt><rp>)</rp></ruby>」。</li> <li>用於單位。如一瓶、一罐、一箱等。</li> <li>在人類文化中,「一」別賦予了萬物之始的意義:「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說文解字》)。</li> <li>英文中也以「The Great One」(偉大的一,太一)指代聖經中的上帝耶和華。</li> <li>貨幣中的基本面額,如1美元、1歐元、1人民幣、1新臺幣。</li> <li>在樂理中,簡譜上的do音用1表示;器樂演奏時的譜子用類似「1=C」的符號來定調。</li> <li>在塑膠分類標誌中,代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li> <li>在香港電影分級制度中,第1級(常寫作「I級」)的電影適合任何年齡人士觀看。</li> <li>在百家姓中,排第1位的姓氏是趙。</li> <li>在儒略曆中,1月 Januar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神雅努斯。</li> <li>在男同志文化中,1號表示性行為中的插入方。</li> <li>世界第一</li> <li>第一名,冠軍、最佳。</li></ul><h2><span id=".E5.9C.A8.E8.BB.8D.E4.BA.8B.E6.94.BF.E6.B2.BB.E4.B8.AD"></span><span id="在軍事政治中">在軍事政治中</span></h2> <ul><li>一黨制</li> <li>單一制</li> <li>一院制</li> <li>第一次世界大戰</li></ul><h2><span id=".E5.9C.A8.E9.AB.94.E8.82.B2.E4.B8.AD"></span><span id="在體育中">在體育中</span></h2> <ul><li>在棒球中,1是投手的代號。</li> <li>以"1"開頭的:一壘手</li></ul><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span>名稱以「1」開頭的所有條目</span></li> <li>1年</li> <li>前1年</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6 Cached time: 2023050419303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74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06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74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93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98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02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7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117079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54.075 1 -total 57.72% 492.966 1 Template:整数 56.92% 486.102 1 Template:Infobox_number 56.46% 482.235 1 Template:Infobox_number/box 55.53% 474.243 1 Template:Infobox 16.64% 142.090 2 Template:Numbers_digits 15.74% 134.473 2 Template:數列 13.27% 113.324 1 Template:虛擬模板 8.67% 74.043 20 Template:If 8.04% 68.656 20 Template:P2 -->
**1**(**一**/**壹**)是 0 與 2 之間的自然數,是最小的正奇數。 ## 數學性質 * 1 是最小的正整數。 * 在數論中,1 是最小的自然數。 * 1 是唯一一個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自然數 * 第 1 個虧數,真因數和為 0,虧度為 1。下一個為 2。 * 第 1 個歐爾調和數,因數調和平均數為 1。下一個為 6。 * 第 1 個高合成數。下一個為 2。 * 第 1 個無平方數因數的數。下一個為 2。 * 第一個超級冪數,有由多於一種方式構成的次方數。下一個為 16。(OEIS 數列 A117453) * 第 1 個平方數,為 1 的平方。下一個為 4。 * 第 1 個立方數,為 1 的立方。下一個為 8。 * 第 1 個佩爾數。前一個為 0、下一個為 2。 * 第 1 個和第 2 個斐波那契數。前一個是 0、下一個是 2。 * 0 與 1 的階乘皆為 1,前一個 - 1 的階乘不存在,下一個階乘為 2 的階乘為 2。 * 第 1 個十進位的自我數。下一個為 3。 * 第 1 個十進位的哈沙德數。下一個為 2。 * 第 1 個全哈沙德數,即在所有進位制中皆為哈沙德數。下一個為 2。 * 第 1 個十進位的等數位數。下一個為 2。 * 第 1 個幸運數 * 第 1 個快樂數 * 偶質數的數量 * 第 1 個三角形數 * 1 不能作為進位制的底。 * 1 不能做對數的底。 * 1 的倒數是 1。 * 1 的任意次方根是 1,即 ${\sqrt[{n}]{1}}=1$ 。 * 在階乘,0!=1!=1 * 相反數是 - 1 * 任何質數的真因數和皆為 1 * 1 是唯一一個真因數和為 0 的正整數 * 在機率論中,任一樣本空間中必然發生的隨機事件之機率定義為 1。 * 1 是正數、整數、有理數、代數數、實數、複數。 * 在幾何學中,單位圓和單位球的半徑都是 1。 * 歐拉恆等式, ${{{e}^{{i}\,{\pi }}}+{1}}=0$ ,把數學上五個重要的常數以簡約的方式連繫起來。公式中包含 **1**、**0**、自然對數的底 _e_、圓周率_**π**_及複數的虛數單位_**i**_。 * 1 在十進制下是第 1 個卡布列克數 * 任何底數為自然數的進位制裡的 1 都寫作 1,即 1(2)=1(3)=1(4)=1(8)=1(10)=1(12)=1(16) * 1 是任何自然數的因數 * 0.999…=1 * 巴都萬數列的第 1 項、第 2 項和第 3 項 * 1 是費氏數列中,僅有的 3 個平方數之一(另外兩個是 0 與 144)。 ## 在科學中 * 在計算機科學中,1 經常用在布林運算的真值表中,表示「真」值。 * 在幾何光學中,真空的折射率是 1。 * 在天文學中,太陽與地球間之平均距離為 1 個天文單位。 * 在化學中,氫的原子序數是 1。 * 在 ASCII 中,1 為「Start of Heading」。 * 在倉頡輸入法中,「一」是二十四個基本字型之一,稱為倉頡字母。 ## 時間與曆法 * 現代國際通用的西曆,將 1 年分成 12 個月。12 個月每月長度不一,但都有 1 日,分別為 1 月 1 日、2 月 1 日、3 月 1 日、4 月 1 日、5 月 1 日、6 月 1 日、7 月 1 日、8 月 1 日、9 月 1 日、10 月 1 日、11 月 1 日和 12 月 1 日。 * 此外,在公曆紀年方面,人類對公元前 1 年、公元 1 年,公元前 1 世紀及公元 1 世紀均有記載。 ## 在電子訊號與資訊系統中 * 在數位電路中,不使用精確的電壓值來代表訊號的值,只使用 0 和 1 兩個值。1 表示高於預先規定的閾值電壓,被稱為高電平或者邏輯 1。與之對應,0 表示低於預先規定的閾值電壓,被稱為低電平或者邏輯 0。 * 於 JavaScript 裡,1 代表布林值 `true`。 * 在雙音多頻信號的電話系統中,按鍵 1 是由 1209 赫茲 (高頻) 和 697 赫茲 (低頻) 的正弦信號所組成。 ## 在人類文化中 * A(小寫為 **a**)是拉丁字母的第 **1** 個字母。 * 在以部首檢字法為主的中文字典中,「一」往往是第一個部首和第一個字;口頭上「一」還被讀作「么(yāo)」。 * 用於單位。如一瓶、一罐、一箱等。 * 在人類文化中,「一」別賦予了萬物之始的意義:「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說文解字》)。 * 英文中也以「The Great One」(偉大的一,太一)指代聖經中的上帝耶和華。 * 貨幣中的基本面額,如 1 美元、1 歐元、1 人民幣、1 新臺幣。 * 在樂理中,簡譜上的 do 音用 1 表示;器樂演奏時的譜子用類似「1=C」的符號來定調。 * 在塑膠分類標誌中,代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 在香港電影分級制度中,第 1 級(常寫作「I 級」)的電影適合任何年齡人士觀看。 * 在百家姓中,排第 1 位的姓氏是趙。 * 在儒略曆中,1 月 Januar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神雅努斯。 * 在男同志文化中,1 號表示性行為中的插入方。 * 世界第一 * 第一名,冠軍、最佳。 ## 在軍事政治中 * 一黨制 * 單一制 * 一院制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在體育中 * 在棒球中,1 是投手的代號。 * 以 "1" 開頭的:一壘手 ## 注釋 ## 參見 * 名稱以「1」開頭的所有條目 * 1 年 * 前 1 年
null
9,052
2023-04-30T00:10:37Z
75,311,665
4,041,551
<p>《<b>一家之鼠3:野外求生記</b>》(英語:<span lang="en"><i>Stuart Little 3: Call of the Wild</i></span>)是美國電影《一家之鼠》的第二部續作,於2005年上映。 </p> <h2><span id=".E5.89.A7.E6.83.85"></span><span id="剧情">劇情</span></h2> <p>史都華和他的家人打算露營。當他們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史都華遇見一個侃侃而談的名叫Reeko的臭鼬,Reeko面臨著將被野獸吃掉的危險。史都華和喬治加入「湖軍」, 史都華在裡面遇到了麻煩。但Reeko與野獸做了一個交易,造成Snowbell被抓獲,史都華冒著危險去救他。最終,史都華和他的朋友將野獸騙入一個布滿枝和樹葉的陷阱。Reeko帶著一群森林動物出現了,他嘲弄野獸,野獸朝著他吼叫。Reeko轉身,像中國功夫那樣大叫一聲,使出最大的力氣打野獸。野獸被帶到了動物園,Reeko告訴史都華他錯了,背叛了他。史都華告別了他的朋友,喬治、埃莉諾、弗雷德里克、Snowbell和蒙蒂頭也都回了家,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p> <h2><span id=".E6.BC.94.E5.91.98.E9.98.B5.E5.AE.B9"></span><span id="演员阵容">演員陣容</span></h2> <p>科里·潘冬取代了喬納森·李普尼基,因為他的年紀大到不能再演喬治的角色,儘管它是一個動畫電影。凱文·舍恩取代內森萊恩扮演雪鈴,原因不詳。里諾·羅馬諾取代史蒂夫·詹給蒙蒂配音。瑪莎還在這部電影裡出演,就像在一家之鼠2裡面一樣,然而她唯一的線索就是「凱蒂貓」(在第一次看到里克的時候),目前還不知道是誰給她配的音,也沒有任何線索證明配音者是誰。 </p> <h2><span id=".E6.BC.94.E5.91.98.E8.AF.B4.E6.98.8E"></span><span id="演员说明">演員說明</span></h2> <p>史都華的愛人Margalo只出現在前一部電影,在本作中並沒有出現也沒有提到。 </p> <h2><span id=".E8.AF.84.E8.AE.BA"></span><span id="评论">評論</span></h2> <p>Reels公司的詹姆士·普拉斯將其評為2.5分(滿分4分),他評價道:「孩子們仍然會喜歡它,因為它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顏色明亮歡快,歌曲足夠樂觀和愉快,影片中所宣揚的好行為、毅力和歸屬感是值得關注的。」廣播時代公司的斯隆·弗里爾說五分之二的人回去看,因為「這個普通的續集是花巨資製作的。第三部不同於之前兩部的真人動作和電腦特效混合,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動畫,其平面度和簡單性是整個故事的象徵。令人驚訝的是,為了是聲音聽起來跟米高·J·福克斯、吉娜·戴維斯和休·羅利的一樣,配音組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在里特爾一家在湖邊度假時家貓Snowbell被人綁架史都華勇敢地挺身而出這個情節上。一點小幽默,一些小危險,人生經驗必須的提供足夠的物質來保持年輕快樂,但只有很短的時間片段會打動成年人。」 </p> <h2><span id=".E6.92.AD.E6.94.BE.E9.A2.91.E9.81.93"></span><span id="播放频道">播放頻道</span></h2> <ul><li>美國 <ul><li>索尼電影頻道</li> <li>HBO家庭</li> <li>電影中心</li> <li>星光兒童與家庭</li> <li>迪士尼XD</li> <li>卡通網絡</li></ul></li> <li>加拿大 <ul><li>YTV</li> <li>Teletoon</li></ul></li> <li>魁北克 <ul><li>VRAK.TV</li> <li>Télé-Québec</li></ul></li> <li>澳大利亞 <ul><li>網絡十大</li> <li>尼克(澳大利亞)</li> <li>KidsCo</li></ul></li> <li>紐西蘭 <ul><li>FOUR</li> <li>兒童樂園24</li></ul></li> <li>英國 <ul><li>第5頻道</li> <li>尼克國際兒童頻道</li></ul></li> <li>愛爾蘭 <ul><li>RTE2(TRTE)</li></ul></li> <li>瑞典 <ul><li>斯威特Barnkanalen</li> <li>TV3</li> <li>卡通網絡</li></ul></li> <li>波蘭 <ul><li>MiniMini</li> <li>TVP1</li> <li>迪士尼劇場</li></ul></li> <li>義大利 <ul><li>尼克國際兒童頻道</li> <li>Boing</li></ul></li> <li>以色列 <ul><li>Arutz HaYeladim</li> <li>Logi</li> <li>Hop!</li></ul></li> <li>印度 <ul><li>波戈</li> <li>卡通網絡</li></ul></li> <li>斯洛維尼亞 <ul><li>POP電視</li></ul></li> <li>荷蘭 <ul><li>Z@ PP</li></ul></li> <li>葡萄牙 <ul><li>RTP2曲折</li> <li>TVI</li> <li>運河熊貓</li></ul></li> <li>保加利亞 <ul><li>BTV動畫</li></ul></li> <li>土耳其 <ul><li>TV3</li> <li>JOJO</li> <li>Yumurcak電視</li> <li>TRT Çocuk</li> <li>Maxi TV電視</li> <li>D Çocuk</li></ul></li> <li>法國 <ul><li>Gulli</li> <li>Télétoon</li> <li>Tiji</li> <li>J頻道</li></ul></li> <li>德國 <ul><li>YFE電視</li> <li>KI.KA</li> <li>迪士尼青少年</li></ul></li> <li>拉美 <ul><li>迪士尼XD</li></ul></li> <li>墨西哥 <ul><li>ZAZ</li></ul></li> <li>第五頻道</li> <li>亞洲 <ul><li>索尼娛樂電視</li></ul></li> <li>菲律賓 <ul><li>卡通網絡</li> <li>電視5台</li></ul></li> <li>匈牙利 <ul><li>M2</li> <li>極小極大</li></ul></li> <li>羅馬尼亞 <ul><li>極小極大</li></ul></li> <li>巴西 <ul><li>記錄頻道</li> <li>發現孩子</li></ul></li> <li>俄羅斯 <ul><li>CTC</li> <li>2×2</li></ul></li> <li>挪威 <ul><li>KidsCo</li></ul></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3 Cached time: 202305021557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2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3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47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8074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30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20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0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53170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00.343 1 -total 37.75% 151.117 1 Template:Infobox_film 36.67% 146.824 1 Template:Infobox 22.73% 91.007 1 Template:Lang-en 15.32% 61.321 1 Template:NoteTA 11.52% 46.103 1 Template:Expand 11.04% 44.185 1 Template:小不點司圖爾特 10.81% 43.292 2 Template:Ambox 10.64% 42.582 1 Template:Navbox 7.59% 30.389 1 Template:Hlist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4041551-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2155726 and revision id 76189571.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一家之鼠 3:野外求生記**》(英語:_Stuart Little 3: Call of the Wild_)是美國電影《一家之鼠》的第二部續作,於 2005 年上映。 ## 劇情 史都華和他的家人打算露營。當他們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史都華遇見一個侃侃而談的名叫 Reeko 的臭鼬,Reeko 面臨著將被野獸吃掉的危險。史都華和喬治加入「湖軍」, 史都華在裡面遇到了麻煩。但 Reeko 與野獸做了一個交易,造成 Snowbell 被抓獲,史都華冒著危險去救他。最終,史都華和他的朋友將野獸騙入一個布滿枝和樹葉的陷阱。Reeko 帶著一群森林動物出現了,他嘲弄野獸,野獸朝著他吼叫。Reeko 轉身,像中國功夫那樣大叫一聲,使出最大的力氣打野獸。野獸被帶到了動物園,Reeko 告訴史都華他錯了,背叛了他。史都華告別了他的朋友,喬治、埃莉諾、弗雷德里克、Snowbell 和蒙蒂頭也都回了家,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 演員陣容 科里・潘冬取代了喬納森・李普尼基,因為他的年紀大到不能再演喬治的角色,儘管它是一個動畫電影。凱文・舍恩取代內森萊恩扮演雪鈴,原因不詳。里諾・羅馬諾取代史蒂夫・詹給蒙蒂配音。瑪莎還在這部電影裡出演,就像在一家之鼠 2 裡面一樣,然而她唯一的線索就是「凱蒂貓」(在第一次看到里克的時候),目前還不知道是誰給她配的音,也沒有任何線索證明配音者是誰。 ## 演員說明 史都華的愛人 Margalo 只出現在前一部電影,在本作中並沒有出現也沒有提到。 ## 評論 Reels 公司的詹姆士・普拉斯將其評為 2.5 分(滿分 4 分),他評價道:「孩子們仍然會喜歡它,因為它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顏色明亮歡快,歌曲足夠樂觀和愉快,影片中所宣揚的好行為、毅力和歸屬感是值得關注的。」廣播時代公司的斯隆・弗里爾說五分之二的人回去看,因為「這個普通的續集是花巨資製作的。第三部不同於之前兩部的真人動作和電腦特效混合,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動畫,其平面度和簡單性是整個故事的象徵。令人驚訝的是,為了是聲音聽起來跟米高・J・福克斯、吉娜・戴維斯和休・羅利的一樣,配音組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在里特爾一家在湖邊度假時家貓 Snowbell 被人綁架史都華勇敢地挺身而出這個情節上。一點小幽默,一些小危險,人生經驗必須的提供足夠的物質來保持年輕快樂,但只有很短的時間片段會打動成年人。」 ## 播放頻道 * 美國 * 索尼電影頻道 * HBO 家庭 * 電影中心 * 星光兒童與家庭 * 迪士尼 XD * 卡通網絡 * 加拿大 * YTV * Teletoon * 魁北克 * VRAK.TV * Télé-Québec * 澳大利亞 * 網絡十大 * 尼克(澳大利亞) * KidsCo * 紐西蘭 * FOUR * 兒童樂園 24 * 英國 * 第 5 頻道 * 尼克國際兒童頻道 * 愛爾蘭 * RTE2(TRTE) * 瑞典 * 斯威特 Barnkanalen * TV3 * 卡通網絡 * 波蘭 * MiniMini * TVP1 * 迪士尼劇場 * 義大利 * 尼克國際兒童頻道 * Boing * 以色列 * Arutz HaYeladim * Logi * Hop! * 印度 * 波戈 * 卡通網絡 * 斯洛維尼亞 * POP 電視 * 荷蘭 * Z@ PP * 葡萄牙 * RTP2 曲折 * TVI * 運河熊貓 * 保加利亞 * BTV 動畫 * 土耳其 * TV3 * JOJO * Yumurcak 電視 * TRT Çocuk * Maxi TV 電視 * D Çocuk * 法國 * Gulli * Télétoon * Tiji * J 頻道 * 德國 * YFE 電視 * KI.KA * 迪士尼青少年 * 拉美 * 迪士尼 XD * 墨西哥 * ZAZ * 第五頻道 * 亞洲 * 索尼娛樂電視 * 菲律賓 * 卡通網絡 * 電視 5 台 * 匈牙利 * M2 * 極小極大 * 羅馬尼亞 * 極小極大 * 巴西 * 記錄頻道 * 發現孩子 * 俄羅斯 * CTC * 2×2 * 挪威 * KidsCo
null
5,446
2023-05-02T15:24:49Z
76,189,571
一家之鼠3
1,085,852
<p><span></span> </p> <p><b>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b>(英語:<span lang="en">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span>,簡稱<span lang="en"><b>ECMWF</b></span>),創立於1975年,是一個國際組織,位於英格蘭雷丁。 </p> <h2><span id=".E7.9B.AE.E6.A8.99"></span><span id="目標">目標</span></h2> <ul><li>為中期天氣預報的數值方法發展</li> <li>準備分發中期天氣預報到會員國</li> <li>進行科學和技術研究,改善天氣預報</li> <li>蒐集和儲存適當的氣象數據</li></ul><h2><span id=".E5.B7.A5.E4.BD.9C.E5.92.8C.E8.A8.88.E7.95.AB"></span><span id="工作和計畫">工作和計畫</span></h2> <p>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自1979年8月1日開展運行製作中期天氣預報。 </p><p>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運行兩個「重分析」(<span lang="en">re-analysis</span>)計畫,首個ECMWF re-analysis (ERA-15)重分析計畫由1978年12月至1994年2月產生。ERA-40計畫由1957年12月至2002年8月產生。 </p><p>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歷史記錄於書本《<span lang="en">Medium-Range Weather Prediction - the European Approach</span>》,由Austin Woods撰寫,2005年發行。 </p> <h2><span id=".E6.9C.83.E5.93.A1"></span><span id="會員">會員</span></h2> <p>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為18個歐洲國家: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共和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 </p><p>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與以下國家有合作協議:克羅埃西亞、捷克、愛沙尼亞、冰島、立陶宛、匈牙利、摩洛哥、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 </p> <h2><span id=".E6.89.80.E5.9C.A8.E5.9C.B0"></span><span id="所在地">所在地</span></h2> <p>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位於英格蘭雷丁Shinfield Park。與英國氣象局教學校舍共享地方直至2002年夏天。英國氣象局總部在2003年由布拉克內爾遷至埃克塞特。過往校舍用地,現變為住宅用途。 </p> <h2><span id=".E5.BB.B6.E4.BC.B8.E9.96.B2.E8.AE.80"></span><span id="延伸閲讀">延伸閲讀</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官方網站</li> <li>ERA-15 重分析</li> <li>ERA-40 重分析</li></ul>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語: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簡稱 **ECMWF**),創立於 1975 年,是一個國際組織,位於英格蘭雷丁。 ## 目標 * 為中期天氣預報的數值方法發展 * 準備分發中期天氣預報到會員國 * 進行科學和技術研究,改善天氣預報 * 蒐集和儲存適當的氣象數據 ## 工作和計畫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自 1979 年 8 月 1 日開展運行製作中期天氣預報。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運行兩個「重分析」(re-analysis)計畫,首個 ECMWF re-analysis (ERA-15) 重分析計畫由 1978 年 12 月至 1994 年 2 月產生。ERA-40 計畫由 1957 年 12 月至 2002 年 8 月產生。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歷史記錄於書本《Medium-Range Weather Prediction - the European Approach》,由 Austin Woods 撰寫,2005 年發行。 ## 會員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為 18 個歐洲國家: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共和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與以下國家有合作協議:克羅埃西亞、捷克、愛沙尼亞、冰島、立陶宛、匈牙利、摩洛哥、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 ## 所在地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位於英格蘭雷丁 Shinfield Park。與英國氣象局教學校舍共享地方直至 2002 年夏天。英國氣象局總部在 2003 年由布拉克內爾遷至埃克塞特。過往校舍用地,現變為住宅用途。 ## 延伸閲讀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ERA-15 重分析 * ERA-40 重分析
{ "globe": "earth", "lat": 51.41956, "lon": -0.95077 }
3,129
2023-05-02T13:26:06Z
71,529,172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7,013,487
<p>在群論中,<b>大步小步算法</b>(英語:<span lang="en">baby-step giant-step</span>)是<span data-orig-title="丹尼尔·尚克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aniel Shanks"><span>丹尼爾·尚克斯</span></span>發明的一種中途相遇算法,用於計算離散對數或者有限阿貝爾群的階。其中離散對數問題在公鑰加密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p><p>許多常用的加密系統都基於離散對數極難計算這一假設——計算越困難,這些系統提供的數據傳輸就越安全。增加離散對數計算難度的一種方法,是把密碼系統建立在更大的群上。 </p> <h2><span id=".E7.90.86.E8.AE.BA"></span><span id="理论">理論</span></h2> <p>這是一種空間換時間的算法,實質上是求解離散對數的樸素算法(枚舉並試乘)的一個相當簡單的改進。 </p><p>給出一個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階循環群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G}">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G</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G}</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該群的一個生成元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lpha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α<!-- α --></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lpha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和一個元素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beta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β<!-- β --></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beta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試找到一個整數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x</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滿足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lpha ^{x}=\beta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α<!-- α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x</mi> </mrow> </msup> <mo>=</mo> <mi>β<!-- β --></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lpha ^{x}=\beta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大步小步算法把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x</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代換成: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im+j}">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x</mi> <mo>=</mo> <mi>i</mi> <mi>m</mi> <mo>+</mo> <mi>j</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im+j}</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 <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m=\left\lceil {\sqrt {n}}\right\rceil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m</mi> <mo>=</mo>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qrt> <mi>n</mi> </msqrt>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m=\left\lceil {\sqrt {n}}\right\rceil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 <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0\leq i&lt;m}">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0</mn> <mo>≤<!-- ≤ --></mo> <mi>i</mi> <mo>&lt;</mo> <mi>m</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0\leq i&lt;m}</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 <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0\leq j&lt;m}">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0</mn> <mo>≤<!-- ≤ --></mo> <mi>j</mi> <mo>&lt;</mo> <mi>m</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0\leq j&lt;m}</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於是有: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lpha ^{x}=\beta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α<!-- α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x</mi> </mrow> </msup> <mo>=</mo> <mi>β<!-- β --></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lpha ^{x}=\beta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 <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lpha ^{im+j}=\beta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α<!-- α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i</mi> <mi>m</mi> <mo>+</mo> <mi>j</mi> </mrow> </msup> <mo>=</mo> <mi>β<!-- β --></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lpha ^{im+j}=\beta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 <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lpha ^{j}=\beta \left(\alpha ^{-m}\right)^{i}\,}">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α<!-- α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j</mi> </mrow> </msup> <mo>=</mo> <mi>β<!-- β --></mi> <msup> <mrow> <mo>(</mo> <msup> <mi>α<!-- α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 --></mo> <mi>m</mi> </mrow> </msup>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i</mi> </mrow> </msup>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lpha ^{j}=\beta \left(\alpha ^{-m}\right)^{i}\,}</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該算法先對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j}">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j</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j}</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的不同取值計算出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lpha ^{j}}">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α<!-- α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j</mi> </mrow> </msup>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lpha ^{j}}</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的值,然後固定一個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m}">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m</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m}</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並對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i}">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i</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i}</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嘗試不同的取值,帶入上面同餘式的右邊,看是否與某個(已經預先算出的)同餘式左邊的值相匹配。 </p> <h2><span id=".E7.AE.97.E6.B3.95"></span><span id="算法">算法</span></h2> <p>給出C++17版本的代碼: </p> <h2><span id=".E5.BB.B6.E4.BC.B8.E9.98.85.E8.AF.BB"></span><span id="延伸阅读">延伸閱讀</span></h2> <ul><li>H. Cohen, A course in computational algebraic number theory, Springer, 1996.</li> <li>D. Shanks, Class number, a theory of factorization and genera. In Proc. Symp. Pure Math. 20, pages 415—440. AMS, Providence, R.I., 1971.</li> <li>A. Stein and E. Teske, Optimized baby step-giant step methods, Journal of the Ramanuj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0 (2005), no. 1, 1–32.</li> <li>A. V. Sutherland, Order computations in generic group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hD thesis, M.I.T., 2007.</li> <li>D. C. Terr, A modification of Shanks』 baby-step giant-step algorithm,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69 (2000), 767–773. doi:10.1090/S0025-5718-99-01141-2</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4 Cached time: 2023050506451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7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6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90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0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82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03487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9.382 1 -total 27.55% 121.071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23.91% 105.047 1 Template:Lang-en 22.43% 98.569 1 Template:Ambox 15.29% 67.187 1 Template:Reflist 11.81% 51.909 1 Template:Cite 3.86% 16.973 1 Template:Le 0.89% 3.898 3 Template:ISO_639_name 0.88% 3.858 1 Template:Doi 0.59% 2.596 1 Template:Tlx -->
在群論中,**大步小步算法**(英語:baby-step giant-step)是丹尼爾・尚克斯發明的一種中途相遇算法,用於計算離散對數或者有限阿貝爾群的階。其中離散對數問題在公鑰加密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許多常用的加密系統都基於離散對數極難計算這一假設 —— 計算越困難,這些系統提供的數據傳輸就越安全。增加離散對數計算難度的一種方法,是把密碼系統建立在更大的群上。 ## 理論 這是一種空間換時間的算法,實質上是求解離散對數的樸素算法(枚舉並試乘)的一個相當簡單的改進。 給出一個 $n$ 階循環群 $G$ 、該群的一個生成元 $\alpha $ 和一個元素 $\beta $ 。試找到一個整數 $x$ 滿足   : $\alpha ^{x}=\beta \,.$ 大步小步算法把 $x$ 代換成:   : $x=im+j$   : $m=\left\lceil {\sqrt {n}}\right\rceil $   : $0\leq i<m$   : $0\leq j<m$ 於是有:   : $\alpha ^{x}=\beta \,$   : $\alpha ^{im+j}=\beta \,$   : $\alpha ^{j}=\beta \left(\alpha ^{-m}\right)^{i}\,$ 該算法先對 $j$ 的不同取值計算出 $\alpha ^{j}$ 的值,然後固定一個 $m$ ,並對 $i$ 嘗試不同的取值,帶入上面同餘式的右邊,看是否與某個(已經預先算出的)同餘式左邊的值相匹配。 ## 算法 給出 C++17 版本的代碼: ## 延伸閱讀 * H. Cohen, A course in computational algebraic number theory, Springer, 1996. * D. Shanks, Class number, a theory of factorization and genera. In Proc. Symp. Pure Math. 20, pages 415—440. AMS, Providence, R.I., 1971. * A. Stein and E. Teske, Optimized baby step-giant step methods, Journal of the Ramanuj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0 (2005), no. 1, 1–32. * A. V. Sutherland, Order computations in generic group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hD thesis, M.I.T., 2007. * D. C. Terr, A modification of Shanks』 baby-step giant-step algorithm,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69 (2000), 767–773. doi:10.1090/S0025-5718-99-01141-2 ## 參考資料
null
4,071
2023-04-16T12:32:13Z
76,185,570
BSGS
1,189,881
<p><b>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b>(中文譯名:<b>滿足為止</b>)在1979年7月28日發布,是傑克森Off the Wall專輯的第一支單曲,這是他首張在Epic唱片發行的單曲。 </p><p>這首歌在英國排名第3並在單曲榜上停留了12個星期,在美國單曲榜上也留名21星期,它也是美國節奏藍調排行榜的冠軍(5星期),這支單曲賣出了100多萬張(自8年前的單曲Ben以來,傑克森的首支白金單曲)並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白金唱片獎的認證。這首歌還讓傑克森首次獲得葛萊美獎和全美音樂獎。 </p> <h2><span id=".E7.8F.BE.E5.A0.B4.E6.BC.94.E5.87.BA"></span><span id="現場演出">現場演出</span></h2> <p>此首歌只有在傑克森樂團的Destiny Tour和Triumph Tour才得以有完全的演出,而在Victory Tour以及Bad Tour第一階段中,只有在Shake Your Body (Down to the Ground)有混雜一些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的歌詞。 而在History Tour,只有在Off The Wall串燒中出現,此首有搭配相當美妙的舞蹈。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Off the Wall</li> <li>葛萊美獎</li> <li>全美音樂獎</li> <li>I Can't Help It</li> <li>A面與B面</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 麥可傑克森MV</li> <li>96紐西蘭奧克蘭歷史《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li></ul>
**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中文譯名:**滿足為止**)在 1979 年 7 月 28 日發布,是傑克森 Off the Wall 專輯的第一支單曲,這是他首張在 Epic 唱片發行的單曲。 這首歌在英國排名第 3 並在單曲榜上停留了 12 個星期,在美國單曲榜上也留名 21 星期,它也是美國節奏藍調排行榜的冠軍(5 星期),這支單曲賣出了 100 多萬張(自 8 年前的單曲 Ben 以來,傑克森的首支白金單曲)並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白金唱片獎的認證。這首歌還讓傑克森首次獲得葛萊美獎和全美音樂獎。 ## 現場演出 此首歌只有在傑克森樂團的 Destiny Tour 和 Triumph Tour 才得以有完全的演出,而在 Victory Tour 以及 Bad Tour 第一階段中,只有在 Shake Your Body (Down to the Ground) 有混雜一些 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 的歌詞。 而在 History Tour,只有在 Off The Wall 串燒中出現,此首有搭配相當美妙的舞蹈。 ## 參見 * Off the Wall * 葛萊美獎 * 全美音樂獎 * I Can't Help It * A 面與 B 面 ## 外部連結 * 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 麥可傑克森 MV * 96 紐西蘭奧克蘭歷史《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
null
2,859
2023-05-05T12:20:21Z
62,738,655
满足为止
43,699
<p><b><ruby class="zy center"><rb>烯</rb><rp>(</rp><rt lang="-{zh-cn:zh-Latn;zh-tw:zh-Bopo;zh-hk:zh;}-"><big>ㄒㄧ</big></rt><rp>)</rp></ruby>烴</b>(英語:<span lang="en">Alkene</span>)是指含有C=C鍵(碳─碳雙鍵)的碳氫化合物。屬於不飽和烴,分為鏈烯烴與環烯烴。按含雙鍵的多少分別稱單烯烴、二烯烴等。只擁有一個雙鍵的簡單烯烴組成了一個由通式<b>C<sub>n</sub>H<sub>2n</sub></b>(其中 n ≥ 2)代表的同系物。 </p><p>最簡單的烯烴是乙烯(C<sub>2</sub>H<sub>4</sub>),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命名為ethene。乙烯是工業上生產規模最大的有機化合物。 </p><p>「烯」字是新造字,左邊的火取自「碳」字,代表可以燃燒;右邊的希取自「稀」字,表示氫原子和化合價稀少之意,意味著烯是烷(完整)烴的一類不飽和衍生物。 </p> <h2><span id=".E4.B9.99.E7.83.AF.E7.9A.84.E7.BB.93.E6.9E.84"></span><span id="乙烯的结构">乙烯的結構</span></h2> <h3><span id=".E4.B9.99.E7.83.AF.E7.9A.84.E5.BD.A2.E7.8A.B6"></span><span id="乙烯的形状">乙烯的形狀</span></h3> <p>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乙烯中每一個雙鍵碳原子的鍵角都約是120°。這個角度會受連接在雙鍵碳原子上的官能基的交互作用產生的范德瓦耳斯力(凡得瓦力)影響。比如,C-C-C 鍵角在丙烯中為123.9°。烯烴的碳-碳雙鍵鍵能比單鍵高,133pm的鍵長也比單個共價鍵短。 </p> <h3><span id=".E5.88.86.E5.AD.90.E7.9A.84.E5.B9.BE.E4.BD.95.E5.9E.8B.E6.85.8B"></span><span id="分子的幾何型態">分子的幾何型態</span></h3> <p>如同單個共價鍵,雙鍵也能被描述為原子軌道的重疊。與單鍵不同的是,單鍵只包含一個σ鍵,而碳-碳雙鍵包含了一個σ鍵和一個π鍵。 </p><p>每一個雙鍵碳原子利用它本身的三個<i>sp<sup>2</sup></i>混成軌域與三個原子形成σ鍵,那一個未混成的"2p"軌域,垂直於由三個<i>sp<sup>2</sup></i>混成軌域形成的平面,重疊形成π鍵。 </p> <p>因為需要很多的能量才能破壞π鍵(對於乙烯是264 千焦/莫爾),所以碳-碳雙鍵間的轉動很困難並嚴重受限。結果是取代烯烴存在一個或兩個異構物(順式異構和反式異構)。例如順-2-丁烯中的兩個甲基取代在雙鍵的同一側,而反-2-丁烯的在不同的側面。 </p><p>雙鍵不可能被扭曲。事實上,一個90°的扭曲需要的能量約等於<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pi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π<!-- π --></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pi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鍵鍵能的一半。p軌道之間的偏差與預期的要小,因為形成了三角形平面。反-環辛烯是不穩定的,軌道誤差僅僅是19°,二面角137°(正常應該是120°),並且還有18°錐形化。這解釋了為什麼這個化合物有0.8 D的偶極矩(順式為0.4 D,預期均應該為零)。反式環庚烷只能在低溫下穩定存在。 </p> <h2><span id=".E7.89.A9.E7.90.86.E6.80.A7.E8.B3.AA"></span><span id="物理性質">物理性質</span></h2> <p>烯烴的物理性質可以與烷烴對比。物理狀態決定於分子質量。簡單的烯烴中,乙烯、丙烯和丁烯是氣體(C2~C4烯烴為氣體),含有五至十八個碳原子的直鏈烯烴是液體(C5~C18為易揮發液體),更高級的烯烴則是蠟狀固體(C19以上固體)。在正構烯烴中,隨著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加,沸點升高。同碳數正構烯烴的沸點比帶支鏈的烯烴沸點高。相同碳架的烯烴,雙鍵由鏈端移向鏈中間,熔點、沸點都有所增加。烯烴為非極性化合物,其唯一的分子間作用力為分散力,因此烯烴不溶於水,但可溶於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液體烯類之密度小於水,會浮在水面上。反式烯烴比順式烯烴的沸點低,而熔點高,這是因反式異構物極性小,對稱性好。與相應的烷烴相比,烯的沸點、折射率,水中溶解度,相對密度等都比烷的略小些。其密度比水小。 </p> <h2><span id=".E5.8C.96.E5.AD.A6.E6.80.A7.E8.B4.A8"></span><span id="化学性质">化學性質</span></h2> <p>烯烴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但比烷烴活潑。與乙烯相似,可使KMnO₄酸性溶液褪色,考慮到烯烴中的碳-碳雙鍵比烷烴中的碳-碳單鍵強,所以大部分烯烴的反應都有雙鍵的斷開並形成兩個新的單鍵。 </p> <h2><span id=".E5.90.88.E6.88.90"></span><span id="合成">合成</span></h2> <ul><li>最常用的工業合成途徑是石油的裂解作用。</li> <li>烯烴可以通過酒精的脫水合成。例如,乙醇脫水生成乙烯:</li></ul><dl><dd>CH<sub>3</sub>CH<sub>2</sub>OH + H<sub>2</sub>SO<sub>4</sub> → CH<sub>3</sub>CH<sub>2</sub>OSO<sub>3</sub>H + H<sub>2</sub>O → H<sub>2</sub>C=CH<sub>2</sub> + H<sub>2</sub>SO<sub>4</sub></dd> <dd>其他醇的消去反應都是Chugaev消去反應和Grieco消去反應,產生烯烴。</dd></dl><ul><li>高級α-烯烴的催化合成可以由乙烯和有機金屬化合物三乙烯基鋁在鎳,鈷和鉑催化的情況下實現。</li> <li>烯烴可以由羰基化合物通過一系列反應合成,比如乙醛和酮。 <ul><li>和一個烷基鹵化物發生Wittig反應</li> <li>和一個苯基碸發生Julia成烯反應</li> <li>和兩個不同的酮發生Barton-Kellogg反應</li> <li>結合一個酮,Bamford-Stevens反應或者Shapiro反應</li></ul></li> <li>烯烴可以由乙烯基鹵化物結合生成。</li> <li>烯烴可以由炔烴的選擇性還原合成。</li> <li>烯烴可以由Diels-Alder反應或Ene反應重排製得。</li> <li>烯烴可以由α-氯代碸通過Ramberg-Bäcklund反應合成。</li></ul><h2><span id=".E5.8F.8D.E5.BA.94"></span><span id="反应">反應</span></h2> <p>烯烴因為可以廣泛參與石化工業的反應,被譽為石化工業的原材料。 </p> <h3><span id=".E5.8A.A0.E6.88.90.E5.8F.8D.E5.BA.94"></span><span id="加成反应">加成反應</span></h3> <p>烯烴能進行很多種加成反應: </p> <h4><span id=".E4.BA.B2.E7.94.B5.E5.8A.A0.E6.88.90"></span><span id="亲电加成">親電加成</span></h4> <p>大部分的烯烴加成反應是依照親電加成機理完成的。一個例子就是Prins反應,其中羰基是親電試劑。 </p> <ul><li>與鹵化氫HX加成,不對稱烯烴加成時遵循馬可尼可夫法則:</li></ul><dl><dd>RCH=CH<sub>2</sub> + HX → RCHX-CH<sub>3</sub></dd></dl><ul><li>與水加成,遵循馬可尼可夫法則:</li></ul><dl><dd>RCH=CH<sub>2</sub> + H<sub>2</sub>O → RCHOH-CH<sub>3</sub></dd></dl><ul><li>與鹵素X<sub>2</sub>反式加成:</li></ul><dl><dd>RCH=CH<sub>2</sub> + X<sub>2</sub> → RCHX-CH<sub>2</sub>X</dd></dl><ul><li>與次鹵酸HOX加成:</li></ul><dl><dd>RCH=CH<sub>2</sub> + X-OH → RCHOH-CH<sub>2</sub>X</dd></dl><h4><span id=".E4.B8.8E.E6.B0.A2.E5.8A.A0.E6.88.90"></span><span id="与氢加成">與氫加成</span></h4> <p>烯烴經催化氫化可得到相應的烷烴。這種反應需要在高壓環境下由金屬催化劑參與進行。一般工業催化劑包含了鎳、鈀和鉑。實驗室合成中,Raney鎳是常用催化劑。一個例子就是乙烯催化加氫得到乙烷: </p> <dl><dd>CH<sub>2</sub>=CH<sub>2</sub> + H<sub>2</sub> → CH<sub>3</sub>-CH<sub>3</sub></dd></dl><h4><span id=".E4.B8.8E.E6.B0.B4.E5.8A.A0.E6.88.90"></span><span id="与水加成">與水加成</span></h4> <p>烯烴在酸(常用硫酸或磷酸)的催化作用下,與水直接加成生成醇。酸催化下,烯烴的直接水合是親電加成反應。反應的第一步是酸中的質子加到雙鍵碳原子上,生成碳正離子中間體,這一步是控制反應速率的慢步驟。然後水分子與碳正離子反應,生成質子化的醇。最後質子化的醇失去質子生成醇。不對稱烯烴與水的加成也遵循馬可尼可夫法則。例如: </p> <dl><dd>CH<sub>2</sub>=CH<sub>2</sub> + HOH → CH<sub>3</sub>-CH<sub>2</sub>-OH     (H<sub>3</sub>PO<sub>4</sub>,280-300℃,7-8MPa)</dd> <dd>CH<sub>3</sub>-CH=CH<sub>2</sub> + HOH → CH<sub>3</sub>CHOHCH<sub>3</sub>     (H<sub>3</sub>PO<sub>4</sub>,195℃,2MPa)</dd></dl><p>上述反應工業上生產乙醇和異丙醇等低級醇的一種方法,稱為「直接水合法」。除乙烯外,其他烯烴均不生成一級醇。 </p> <h4><span id=".E4.B8.8E.E5.8D.A4.E7.B4.A0.E5.8A.A0.E6.88.90"></span><span id="与卤素加成">與鹵素加成</span></h4> <p>烯烴與溴或者氯的加成得到鄰二溴或二氯烷烴。氟,因為反應太劇烈,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容易使烯烴分解,所以反應需在特定條件下進行。氯,溴,容易發生加成反應,但是一般具有很強的立體選擇性,生成反式產物。碘,活潑性太低,通常不能直接反應。溴水的褪色可以作為檢驗乙烯的測試: </p> <dl><dd>CH<sub>2</sub>=CH<sub>2</sub> + Br<sub>2</sub> → BrCH<sub>2</sub>-CH<sub>2</sub>Br</dd> <dd>以下是此反應機理:</dd> <dd></dd> <dd>此反應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因為雙鍵的高電子雲密度導致了溴-溴間電子的臨時移動產生一個臨時的偶極,最終導致靠近雙鍵的溴略顯正電性變為親電試劑。</dd></dl><ul><li>與鹵化氫加成:例如HCl或HBr,最終生成相應的鹵烷。但如果是HF,可以發生加成反應,但同時還會使烯烴聚合。</li></ul><dl><dd>CH<sub>3</sub>-CH=CH<sub>2</sub> + HBr → CH<sub>3</sub>-CH<b>Br</b>-CH<sub>3</sub></dd> <dd>如果兩個雙鍵碳原子連接的氫原子數量不等,鹵素將優先加成在擁有氫較少的碳上(Markovnikov's規則)</dd> <dd>以下是反應機理:</dd> <dd></dd></dl><ul><li>碳烯(卡賓)的加成得到相應的環丙烷衍生物。</li></ul><h4><span id=".E4.B8.8E.E6.AC.A1.E5.8D.A4.E9.85.B8.E5.8A.A0.E6.88.90"></span><span id="与次卤酸加成">與次鹵酸加成</span></h4> <p>烯烴與次鹵酸(常用次氯酸或次溴酸)加成生成β-鹵代醇。例如: </p> <dl><dd>CH<sub>2</sub>=CH<sub>2</sub> + HOCl → CH<sub>2</sub>ClCH<sub>2</sub>OH</dd></dl><p>在實際生產中,由於次氯酸不穩定,常用氯和水直接反應。例如,將乙烯和氯氣直接通入水中以生產β-氯乙醇。這時反應的第一步是烯烴與氯氣進行加成,生成環狀氯鎓離子中間體。在第二步反應中,由於大量水的存在,水進攻氯鎓離子生成β-氯乙醇。但溶液中還有氯離子存在,它進攻氯鎓離子,故有副產物1,2-二氯乙烷生成。 </p><p>不對稱烯烴與次鹵酸的加成,也遵循馬可尼可夫法則。親電試劑的氯加到含氫較多的雙鍵碳原子上,水加到含氫較少的雙鍵碳原子上。例如: </p> <dl><dd>CH<sub>3</sub>CH=CH<sub>2</sub> + HOCl → CH<sub>3</sub>CHOHCH<sub>2</sub>Cl</dd></dl><p>上述兩個反應的產物——氯乙醇和1-氯-2-丙醇是製備環氧乙烷和甘油等化合物的重要化工原料。 </p> <h4><span id=".E4.B8.8E.E7.A1.AB.E9.85.B8.E5.8A.A0.E6.88.90"></span><span id="与硫酸加成">與硫酸加成</span></h4> <p>和烯烴與鹵化氫的加成相似,烯烴與硫酸的加成也是離子型的親核加成。例如,將乙烯通入冷的濃硫酸中,首先質子加到一個雙鍵碳原子上,生成碳正離子中間體,然後硫酸氫負離子與之結合,生成硫酸氫乙酯: </p> <dl><dd>CH<sub>2</sub>=CH<sub>2</sub> + HOSO<sub>2</sub>OH → CH<sub>3</sub>-CH<sub>2</sub>-OSO<sub>2</sub>OH</dd></dl><p>因為硫酸擁有兩個活潑氫原子,所以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兩分子乙烯進行加成,生成硫酸二乙酯(中性硫酸酯): </p> <dl><dd>CH<sub>2</sub>=CH<sub>2</sub> + HOSO<sub>2</sub>OH + CH<sub>2</sub>=CH<sub>2</sub> → CH<sub>3</sub>CH<sub>2</sub>OSO<sub>2</sub>OCH<sub>2</sub>CH<sub>3</sub></dd></dl><p>不對稱烯烴與硫酸的加成反應,也符合馬可尼可夫法則。例如(括號內為反應溫度及硫酸濃度): </p> <dl><dd>CH<sub>3</sub>CH=CH<sub>2</sub> + HOSO<sub>2</sub>OH → CH<sub>3</sub>CH(OSO<sub>2</sub>OH)CH<sub>3</sub> (50℃,75-85%)</dd> <dd>(CH<sub>3</sub>)<sub>2</sub>C=CH<sub>2</sub> + HOSO<sub>2</sub>OH → (CH<sub>3</sub>)<sub>3</sub>COSO<sub>2</sub>OH (10-30℃,50-65%)</dd></dl><p>上述反應說明,烯烴對反應條件和硫酸濃度的要求,隨著烯烴雙鍵碳原子上連接的甲基增多而降低,即烯烴的活性和烯烴與鹵素、鹵化氫的加成活性相同。 </p><p>若將C<sub>12</sub>至C<sub>18</sub>的直鏈α-烯烴與硫酸反應,再將生成的酸性硫酸酯用鹼中和,則會得到一種硫酸酯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可作為液體洗滌劑的原料,也可用作紡織助劑: </p> <dl><dd>R-CH=CH<sub>2</sub> + HOSO<sub>2</sub>OH → R-CH(OSO<sub>2</sub>OH)CH<sub>3</sub></dd> <dd>R-CH(OSO<sub>2</sub>OH)CH<sub>3</sub> + NaOH → R-CH(OSO<sub>2</sub>ONa)CH<sub>3</sub> + H<sub>2</sub>O</dd></dl><h3><span id=".E6.B0.A7.E5.8C.96.E5.8F.8D.E5.BA.94"></span><span id="氧化反应">氧化反應</span></h3> <p>烯烴可以被許多氧化劑所氧化。 </p> <ul><li>在有氧氣的情況下,烯烴可以燃燒,有明亮火焰,伴隨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li> <li>與氧氣或羧酸發生催化氧化生成環氧化物。</li> <li>與臭氧發生臭氧化反應導致雙鍵的斷裂,得到兩個醛或酮</li></ul><dl><dd>R<sub>1</sub>-CH=CH-R<sub>2</sub> + O<sub>3</sub> → R<sub>1</sub>-CHO + R<sub>2</sub>-CHO + H<sub>2</sub>O</dd> <dd>這個反應可以用來測定未知烯烴的雙鍵位置。</dd></dl><ul><li>乙烯與過錳酸鉀水溶液反應產生二氧化錳,氫氧化鉀及乙二醇</li></ul><p>3CH<sub>2</sub>=CH<sub>2</sub>+2KMnO<sub>4</sub>+4H<sub>2</sub>O→2MnO<sub>2</sub>+2KOH+3HO-CH<sub>2</sub>-CH<sub>2</sub>-OH </p> <h3><span id=".E8.81.9A.E5.90.88.E5.8F.8D.E5.BA.94"></span><span id="聚合反应">聚合反應</span></h3> <p>烯烴的聚合反應是一個經濟意義極高的反應,得到的高聚物有很高的工業價值,例如塑膠中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合成潤滑油中的聚a-烯烴。聚合反應既可以通過自由基機理來實現,又可以通過離子機理來實現。 </p> <h2><span id=".E7.83.AF.E7.83.83.E7.9A.84.E5.91.BD.E5.90.8D"></span><span id="烯烃的命名">烯烴的命名</span></h2> <h3><span id="IUPAC.E5.90.8D.E7.A7.B0"></span><span id="IUPAC名称">IUPAC名稱</span></h3> <p>根據IUPAC命名規則,為了給烯烴主鏈命名。英文命名將中綴-an-換為-en-。例如<b>CH<sub>3</sub>-CH<sub>3</sub></b> 是<i>eth<b>an</b>e</i>。因此 <b>CH<sub>2</sub>=CH<sub>2</sub></b>的名字是<i>eth<b>en</b>e</i>。中文命名是直接將「<b>烷</b>」變為「<b>烯</b>」,例如<b>CH<sub>3</sub>-CH<sub>3</sub></b>是乙<b>烷</b>,因此<b>CH<sub>2</sub>=CH<sub>2</sub></b>的名字是乙<b>烯</b>。 </p><p>在高級烯烴中,因為雙鍵位置不同而導致異構物的出現,我們運用下面的數字系統: </p> <ol><li>命名含有雙鍵的最長碳鏈為主鏈,使得雙鍵碳原子的數字儘可能最小。</li> <li>用第一個雙鍵碳原子指出雙鍵的位置。</li> <li>對照烷烴那樣命名取代烯烴或支鏈。</li> <li>首先是給碳原子標號,按順序註明取代基團,雙鍵和主鏈的名字。</li></ol> <h3><span id=".E9.A1.BA.E5.8F.8D.E6.A0.87.E8.AE.B0"></span><span id="顺反标记">順反標記</span></h3> <h3><span id="E.2FZ.E6.A0.87.E8.AE.B0"></span><span id="E/Z标记">E/Z標記</span></h3> <h3><span id=".E4.B8.80.E8.88.AC.E5.90.8D.E7.A7.B0"></span><span id="一般名称">一般名稱</span></h3> <p>儘管IUPAC命名系統有很高的通用性和精確性,但是一些烯烴的一般名稱已經被廣泛接受。 例如: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h2><span id=".E5.91.BD.E5.90.8D.E6.B3.95.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命名法外部連結">命名法外部連結</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2 Cached time: 2023050405463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7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7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94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5779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98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73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63834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83.957 1 -total 30.87% 149.401 11 Template:Navbox 21.38% 103.482 1 Template:Lang-en 15.04% 72.764 1 Template:烯烃 14.05% 67.972 1 Template:Reflist 10.43% 50.455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10.01% 48.437 1 Template:NoteTA 9.91% 47.951 13 Template:Chem 9.45% 45.710 2 Template:Cite_web 9.09% 44.012 13 Template:Chem/link -->
**烯(ㄒㄧ)烴**(英語:Alkene)是指含有 C=C 鍵(碳─碳雙鍵)的碳氫化合物。屬於不飽和烴,分為鏈烯烴與環烯烴。按含雙鍵的多少分別稱單烯烴、二烯烴等。只擁有一個雙鍵的簡單烯烴組成了一個由通式 **CnH2n**(其中 n ≥ 2)代表的同系物。 最簡單的烯烴是乙烯(C2H4),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命名為 ethene。乙烯是工業上生產規模最大的有機化合物。 「烯」字是新造字,左邊的火取自「碳」字,代表可以燃燒;右邊的希取自「稀」字,表示氫原子和化合價稀少之意,意味著烯是烷(完整)烴的一類不飽和衍生物。 ## 乙烯的結構 ### 乙烯的形狀 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乙烯中每一個雙鍵碳原子的鍵角都約是 120°。這個角度會受連接在雙鍵碳原子上的官能基的交互作用產生的范德瓦耳斯力(凡得瓦力)影響。比如,C-C-C 鍵角在丙烯中為 123.9°。烯烴的碳 - 碳雙鍵鍵能比單鍵高,133pm 的鍵長也比單個共價鍵短。 ### 分子的幾何型態 如同單個共價鍵,雙鍵也能被描述為原子軌道的重疊。與單鍵不同的是,單鍵只包含一個 σ 鍵,而碳 - 碳雙鍵包含了一個 σ 鍵和一個 π 鍵。 每一個雙鍵碳原子利用它本身的三個 _sp2_ 混成軌域與三個原子形成 σ 鍵,那一個未混成的 "2p" 軌域,垂直於由三個 _sp2_ 混成軌域形成的平面,重疊形成 π 鍵。 因為需要很多的能量才能破壞 π 鍵(對於乙烯是 264 千焦 / 莫爾),所以碳 - 碳雙鍵間的轉動很困難並嚴重受限。結果是取代烯烴存在一個或兩個異構物(順式異構和反式異構)。例如順 - 2 - 丁烯中的兩個甲基取代在雙鍵的同一側,而反 - 2 - 丁烯的在不同的側面。 雙鍵不可能被扭曲。事實上,一個 90° 的扭曲需要的能量約等於 $\pi $ 鍵鍵能的一半。p 軌道之間的偏差與預期的要小,因為形成了三角形平面。反 - 環辛烯是不穩定的,軌道誤差僅僅是 19°,二面角 137°(正常應該是 120°),並且還有 18° 錐形化。這解釋了為什麼這個化合物有 0.8 D 的偶極矩(順式為 0.4 D,預期均應該為零)。反式環庚烷只能在低溫下穩定存在。 ## 物理性質 烯烴的物理性質可以與烷烴對比。物理狀態決定於分子質量。簡單的烯烴中,乙烯、丙烯和丁烯是氣體(C2~C4 烯烴為氣體),含有五至十八個碳原子的直鏈烯烴是液體(C5~C18 為易揮發液體),更高級的烯烴則是蠟狀固體(C19 以上固體)。在正構烯烴中,隨著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加,沸點升高。同碳數正構烯烴的沸點比帶支鏈的烯烴沸點高。相同碳架的烯烴,雙鍵由鏈端移向鏈中間,熔點、沸點都有所增加。烯烴為非極性化合物,其唯一的分子間作用力為分散力,因此烯烴不溶於水,但可溶於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液體烯類之密度小於水,會浮在水面上。反式烯烴比順式烯烴的沸點低,而熔點高,這是因反式異構物極性小,對稱性好。與相應的烷烴相比,烯的沸點、折射率,水中溶解度,相對密度等都比烷的略小些。其密度比水小。 ## 化學性質 烯烴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但比烷烴活潑。與乙烯相似,可使 KMnO₄酸性溶液褪色,考慮到烯烴中的碳 - 碳雙鍵比烷烴中的碳 - 碳單鍵強,所以大部分烯烴的反應都有雙鍵的斷開並形成兩個新的單鍵。 ## 合成 * 最常用的工業合成途徑是石油的裂解作用。 * 烯烴可以通過酒精的脫水合成。例如,乙醇脫水生成乙烯:   : CH3CH2OH + H2SO4 → CH3CH2OSO3H + H2O → H2C=CH2 + H2SO4   : 其他醇的消去反應都是 Chugaev 消去反應和 Grieco 消去反應,產生烯烴。 * 高級 α- 烯烴的催化合成可以由乙烯和有機金屬化合物三乙烯基鋁在鎳,鈷和鉑催化的情況下實現。 * 烯烴可以由羰基化合物通過一系列反應合成,比如乙醛和酮。 * 和一個烷基鹵化物發生 Wittig 反應 * 和一個苯基碸發生 Julia 成烯反應 * 和兩個不同的酮發生 Barton-Kellogg 反應 * 結合一個酮,Bamford-Stevens 反應或者 Shapiro 反應 * 烯烴可以由乙烯基鹵化物結合生成。 * 烯烴可以由炔烴的選擇性還原合成。 * 烯烴可以由 Diels-Alder 反應或 Ene 反應重排製得。 * 烯烴可以由 α- 氯代碸通過 Ramberg-Bäcklund 反應合成。 ## 反應 烯烴因為可以廣泛參與石化工業的反應,被譽為石化工業的原材料。 ### 加成反應 烯烴能進行很多種加成反應: #### 親電加成 大部分的烯烴加成反應是依照親電加成機理完成的。一個例子就是 Prins 反應,其中羰基是親電試劑。 * 與鹵化氫 HX 加成,不對稱烯烴加成時遵循馬可尼可夫法則:   : RCH=CH2 + HX → RCHX-CH3 * 與水加成,遵循馬可尼可夫法則:   : RCH=CH2 + H2O → RCHOH-CH3 * 與鹵素 X2 反式加成:   : RCH=CH2 + X2 → RCHX-CH2X * 與次鹵酸 HOX 加成:   : RCH=CH2 + X-OH → RCHOH-CH2X #### 與氫加成 烯烴經催化氫化可得到相應的烷烴。這種反應需要在高壓環境下由金屬催化劑參與進行。一般工業催化劑包含了鎳、鈀和鉑。實驗室合成中,Raney 鎳是常用催化劑。一個例子就是乙烯催化加氫得到乙烷:   : CH2=CH2 + H2 → CH3-CH3 #### 與水加成 烯烴在酸(常用硫酸或磷酸)的催化作用下,與水直接加成生成醇。酸催化下,烯烴的直接水合是親電加成反應。反應的第一步是酸中的質子加到雙鍵碳原子上,生成碳正離子中間體,這一步是控制反應速率的慢步驟。然後水分子與碳正離子反應,生成質子化的醇。最後質子化的醇失去質子生成醇。不對稱烯烴與水的加成也遵循馬可尼可夫法則。例如:   : CH2=CH2 + HOH → CH3-CH2-OH     (H3PO4,280-300℃,7-8MPa)   : CH3-CH=CH2 + HOH → CH3CHOHCH3     (H3PO4,195℃,2MPa) 上述反應工業上生產乙醇和異丙醇等低級醇的一種方法,稱為「直接水合法」。除乙烯外,其他烯烴均不生成一級醇。 #### 與鹵素加成 烯烴與溴或者氯的加成得到鄰二溴或二氯烷烴。氟,因為反應太劇烈,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容易使烯烴分解,所以反應需在特定條件下進行。氯,溴,容易發生加成反應,但是一般具有很強的立體選擇性,生成反式產物。碘,活潑性太低,通常不能直接反應。溴水的褪色可以作為檢驗乙烯的測試:   : CH2=CH2 + Br2 → BrCH2-CH2Br   : 以下是此反應機理:   :   : 此反應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因為雙鍵的高電子雲密度導致了溴 - 溴間電子的臨時移動產生一個臨時的偶極,最終導致靠近雙鍵的溴略顯正電性變為親電試劑。 * 與鹵化氫加成:例如 HCl 或 HBr,最終生成相應的鹵烷。但如果是 HF,可以發生加成反應,但同時還會使烯烴聚合。   : CH3-CH=CH2 + HBr → CH3-CH**Br**-CH3   : 如果兩個雙鍵碳原子連接的氫原子數量不等,鹵素將優先加成在擁有氫較少的碳上(Markovnikov's 規則)   : 以下是反應機理:   : * 碳烯(卡賓)的加成得到相應的環丙烷衍生物。 #### 與次鹵酸加成 烯烴與次鹵酸(常用次氯酸或次溴酸)加成生成 β- 鹵代醇。例如:   : CH2=CH2 + HOCl → CH2ClCH2OH 在實際生產中,由於次氯酸不穩定,常用氯和水直接反應。例如,將乙烯和氯氣直接通入水中以生產 β- 氯乙醇。這時反應的第一步是烯烴與氯氣進行加成,生成環狀氯鎓離子中間體。在第二步反應中,由於大量水的存在,水進攻氯鎓離子生成 β- 氯乙醇。但溶液中還有氯離子存在,它進攻氯鎓離子,故有副產物 1,2 - 二氯乙烷生成。 不對稱烯烴與次鹵酸的加成,也遵循馬可尼可夫法則。親電試劑的氯加到含氫較多的雙鍵碳原子上,水加到含氫較少的雙鍵碳原子上。例如:   : CH3CH=CH2 + HOCl → CH3CHOHCH2Cl 上述兩個反應的產物 —— 氯乙醇和 1 - 氯 - 2 - 丙醇是製備環氧乙烷和甘油等化合物的重要化工原料。 #### 與硫酸加成 和烯烴與鹵化氫的加成相似,烯烴與硫酸的加成也是離子型的親核加成。例如,將乙烯通入冷的濃硫酸中,首先質子加到一個雙鍵碳原子上,生成碳正離子中間體,然後硫酸氫負離子與之結合,生成硫酸氫乙酯:   : CH2=CH2 + HOSO2OH → CH3-CH2-OSO2OH 因為硫酸擁有兩個活潑氫原子,所以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兩分子乙烯進行加成,生成硫酸二乙酯(中性硫酸酯):   : CH2=CH2 + HOSO2OH + CH2=CH2 → CH3CH2OSO2OCH2CH3 不對稱烯烴與硫酸的加成反應,也符合馬可尼可夫法則。例如(括號內為反應溫度及硫酸濃度):   : CH3CH=CH2 + HOSO2OH → CH3CH(OSO2OH)CH3 (50℃,75-85%)   : (CH3)2C=CH2 + HOSO2OH → (CH3)3COSO2OH (10-30℃,50-65%) 上述反應說明,烯烴對反應條件和硫酸濃度的要求,隨著烯烴雙鍵碳原子上連接的甲基增多而降低,即烯烴的活性和烯烴與鹵素、鹵化氫的加成活性相同。 若將 C12 至 C18 的直鏈 α- 烯烴與硫酸反應,再將生成的酸性硫酸酯用鹼中和,則會得到一種硫酸酯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可作為液體洗滌劑的原料,也可用作紡織助劑:   : R-CH=CH2 + HOSO2OH → R-CH(OSO2OH)CH3   : R-CH(OSO2OH)CH3 + NaOH → R-CH(OSO2ONa)CH3 + H2O ### 氧化反應 烯烴可以被許多氧化劑所氧化。 * 在有氧氣的情況下,烯烴可以燃燒,有明亮火焰,伴隨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 * 與氧氣或羧酸發生催化氧化生成環氧化物。 * 與臭氧發生臭氧化反應導致雙鍵的斷裂,得到兩個醛或酮   : R1-CH=CH-R2 + O3 → R1-CHO + R2-CHO + H2O   : 這個反應可以用來測定未知烯烴的雙鍵位置。 * 乙烯與過錳酸鉀水溶液反應產生二氧化錳,氫氧化鉀及乙二醇 3CH2=CH2+2KMnO4+4H2O→2MnO2+2KOH+3HO-CH2-CH2-OH ### 聚合反應 烯烴的聚合反應是一個經濟意義極高的反應,得到的高聚物有很高的工業價值,例如塑膠中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合成潤滑油中的聚 a - 烯烴。聚合反應既可以通過自由基機理來實現,又可以通過離子機理來實現。 ## 烯烴的命名 ### IUPAC 名稱 根據 IUPAC 命名規則,為了給烯烴主鏈命名。英文命名將中綴 - an - 換為 - en-。例如 **CH3-CH3** 是 _eth**an**e_。因此 **CH2=CH2** 的名字是 _eth**en**e_。中文命名是直接將「**烷**」變為「**烯**」,例如 **CH3-CH3** 是乙**烷**,因此 **CH2=CH2** 的名字是乙**烯**。 在高級烯烴中,因為雙鍵位置不同而導致異構物的出現,我們運用下面的數字系統: 1. 命名含有雙鍵的最長碳鏈為主鏈,使得雙鍵碳原子的數字儘可能最小。 2. 用第一個雙鍵碳原子指出雙鍵的位置。 3. 對照烷烴那樣命名取代烯烴或支鏈。 4. 首先是給碳原子標號,按順序註明取代基團,雙鍵和主鏈的名字。 ### 順反標記 ### E/Z 標記 ### 一般名稱 儘管 IUPAC 命名系統有很高的通用性和精確性,但是一些烯烴的一般名稱已經被廣泛接受。 例如: ## 參考資料 ## 參見 ## 命名法外部連結
null
18,826
2023-05-02T15:20:38Z
76,939,214
烯烴
7,813,165
<p>在計算中,以<b>雙倍資料速率</b>(英語:<span lang="en">double data rate</span>,縮寫:<b>DDR</b>)執行的電腦匯流排在定時器訊號的上下行訊號邊緣傳輸資料。此方式或稱為<b>雙泵浦</b>和<b>雙過渡</b>。術語<b>切換模式</b>用於NAND快閃記憶體的上下文中。 </p> <h2><span id=".E6.A6.82.E8.BF.B0"></span><span id="概述">概述</span></h2> <p>設計定時器電子電路的最簡單方法是讓它在定時器訊號的每個完整周期內(上行和下行)執行一次傳輸。但此時設計者要求時鐘訊號每次傳輸改變兩次(而資料線每次傳輸最多改變一次)。在高頻寬模式下執行時,訊號完整性限制會影響時鐘頻率。通過使用定時器的兩路訊號邊緣,資料訊號以同等限制頻率執行,繼而使資料傳輸速率翻倍。 </p><p>該技術已用於微處理器前端匯流排、 Ultra-3 SCSI 、擴充匯流排(AGP 、PCI-X)、視訊記憶體(GDDR)、主記憶體(RDRAM和DDR1~DDR5系列)以及AMD速龍64處理器上的HyperTransport匯流排。近期,此技術被用於需要高資料傳輸速度的其他系統(例如類比數位轉換器的輸出)。 </p><p>雙倍資料速率不應與雙連結混淆,在雙連結中,每個記憶體通道同時存取兩個RAM模組。兩者互不隸屬,而許多主機板通過在雙連結組態中使用雙倍資料速率記憶體來同時運用這兩種技術。 </p><p>雙倍(或四倍)資料速率的替代方案是使鏈路自我定時器(InfiniBand和PCI Express採用了此替代方案)。 </p> <h2><span id=".E5.B8.A6.E5.AE.BD.E4.B8.8E.E9.A2.91.E7.8E.87.E7.9A.84.E5.85.B3.E7.B3.BB"></span><span id="带宽与频率的关系">頻寬與頻率的關係</span></h2> <p>描述雙泵匯流排的頻寬可能會令人困惑。每個計時器訊號邊緣被稱為拍,每個周期有兩個節拍(一個上拍和一個下拍)。從技術上講,赫茲是每秒周期的單位,但很多人指的是「每秒傳輸次數」。嚴謹用法一般稱「500兆赫,雙倍資料速率」或「1000MT/s 」,但很多人隨便指的是「100兆赫匯流排」(即使沒有訊號周期快於500兆赫)。 </p><p>DDR SDRAM普及了以每百萬位元組/每秒為位元速率單位參照匯流排頻寬的技術,使用100兆赫定時器執行的DDR SDRAM稱為DDR-200(在其每秒200MT資料傳輸速率以上),以該資料速率執行的64位元(8位元組)寬DIMM稱為PC-1600(在其每秒1600兆峰值(理論)頻寬以上)。同樣,1.6 GT/s傳輸速率DDR3-1600別稱PC3-12800。 </p><p>雙倍資料速率模組常用名稱的部分範例如下: </p> <p>DDR SDRAM 僅在資料線上使用雙倍資料速率信令。位址和控制訊號仍會在每個定時器周期(準確地說是在時鐘的上升緣)向DRAM傳送一次訊號,並且在定時器周期中指定時序參數(例如CAS延遲)。一些不太常見的DRAM介面,(特別是LPDDR2 、 GDDR5和XDR DRAM)使用雙倍資料速率傳送命令和位址。 DDR5使用兩條7位雙倍資料速率命令/位址匯流排連接到每個DIMM,其中一個暫存器記憶體的定時器驅動器晶片將其轉換為每個記憶晶片的14位元SDR匯流排。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DDR SDRAM、DDR2 SDRAM、DDR3 SDRAM、DDR4 SDRAM、DDR5 SDRAM</li> <li>GDDR 、 GDDR3 、 GDDR4 、 GDDR5、GDDR6</li> <li>裝置位元速率列表</li> <li>泵送(電腦系統)</li> <li>四倍資料速率</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72 Cached time: 2023050500233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0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1621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74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79633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53.246 1 -total 38.45% 97.369 1 Template:Lang-en 22.61% 57.257 1 Template:Reflist 21.77% 55.129 1 Template:NoteTA 16.89% 42.780 1 Template:Cite_book 11.47% 29.050 1 Template:DRAM 10.64% 26.953 1 Template:Navbox 6.61% 16.748 3 Template:Tsl 2.78% 7.048 2 Template:Cite_web 2.73% 6.917 1 Template:Cn -->
在計算中,以**雙倍資料速率**(英語:double data rate,縮寫:**DDR**)執行的電腦匯流排在定時器訊號的上下行訊號邊緣傳輸資料。此方式或稱為**雙泵浦**和**雙過渡**。術語**切換模式**用於 NAND 快閃記憶體的上下文中。 ## 概述 設計定時器電子電路的最簡單方法是讓它在定時器訊號的每個完整周期內(上行和下行)執行一次傳輸。但此時設計者要求時鐘訊號每次傳輸改變兩次(而資料線每次傳輸最多改變一次)。在高頻寬模式下執行時,訊號完整性限制會影響時鐘頻率。通過使用定時器的兩路訊號邊緣,資料訊號以同等限制頻率執行,繼而使資料傳輸速率翻倍。 該技術已用於微處理器前端匯流排、 Ultra-3 SCSI 、擴充匯流排(AGP 、PCI-X)、視訊記憶體(GDDR)、主記憶體(RDRAM 和 DDR1~DDR5 系列)以及 AMD 速龍 64 處理器上的 HyperTransport 匯流排。近期,此技術被用於需要高資料傳輸速度的其他系統(例如類比數位轉換器的輸出)。 雙倍資料速率不應與雙連結混淆,在雙連結中,每個記憶體通道同時存取兩個 RAM 模組。兩者互不隸屬,而許多主機板通過在雙連結組態中使用雙倍資料速率記憶體來同時運用這兩種技術。 雙倍(或四倍)資料速率的替代方案是使鏈路自我定時器(InfiniBand 和 PCI Express 採用了此替代方案)。 ## 頻寬與頻率的關係 描述雙泵匯流排的頻寬可能會令人困惑。每個計時器訊號邊緣被稱為拍,每個周期有兩個節拍(一個上拍和一個下拍)。從技術上講,赫茲是每秒周期的單位,但很多人指的是「每秒傳輸次數」。嚴謹用法一般稱「500 兆赫,雙倍資料速率」或「1000MT/s 」,但很多人隨便指的是「100 兆赫匯流排」(即使沒有訊號周期快於 500 兆赫)。 DDR SDRAM 普及了以每百萬位元組 / 每秒為位元速率單位參照匯流排頻寬的技術,使用 100 兆赫定時器執行的 DDR SDRAM 稱為 DDR-200(在其每秒 200MT 資料傳輸速率以上),以該資料速率執行的 64 位元(8 位元組)寬 DIMM 稱為 PC-1600(在其每秒 1600 兆峰值(理論)頻寬以上)。同樣,1.6 GT/s 傳輸速率 DDR3-1600 別稱 PC3-12800。 雙倍資料速率模組常用名稱的部分範例如下: DDR SDRAM 僅在資料線上使用雙倍資料速率信令。位址和控制訊號仍會在每個定時器周期(準確地說是在時鐘的上升緣)向 DRAM 傳送一次訊號,並且在定時器周期中指定時序參數(例如 CAS 延遲)。一些不太常見的 DRAM 介面,(特別是 LPDDR2 、 GDDR5 和 XDR DRAM)使用雙倍資料速率傳送命令和位址。 DDR5 使用兩條 7 位雙倍資料速率命令 / 位址匯流排連接到每個 DIMM,其中一個暫存器記憶體的定時器驅動器晶片將其轉換為每個記憶晶片的 14 位元 SDR 匯流排。 ## 參見 * DDR SDRAM、DDR2 SDRAM、DDR3 SDRAM、DDR4 SDRAM、DDR5 SDRAM * GDDR 、 GDDR3 、 GDDR4 、 GDDR5、GDDR6 * 裝置位元速率列表 * 泵送(電腦系統) * 四倍資料速率 ## 參考文獻
null
5,474
2023-04-23T19:19:34Z
76,169,871
双倍资料速率
7,480,813
<p><span></span> </p><p><b>特羅亞斯卡山</b>是烏克蘭的山峰,位於該國西部外喀爾巴阡州,屬於烏克蘭喀爾巴阡山脈中斯維多韋茨山脈的一部分,海拔高度1,702米。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http://mandrivnik.blox.ua/2010/01/Svidovets.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http://drymba.net/point.html?point_id=267</li></ul>
**特羅亞斯卡山**是烏克蘭的山峰,位於該國西部外喀爾巴阡州,屬於烏克蘭喀爾巴阡山脈中斯維多韋茨山脈的一部分,海拔高度 1,702 米。 ## 參考資料 * http://mandrivnik.blox.ua/2010/01/Svidovets.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ttp://drymba.net/point.html?point\_id=267
{ "globe": "earth", "lat": 48.28405556, "lon": 24.14772222 }
574
2022-01-14T00:12:19Z
69,644,297
特羅亞斯卡山
7,881,443
<p><b>阿列克謝·尤里耶維奇·列茲尼科夫</b>(烏克蘭語:<span lang="uk">Олексій Юрійович Резніков</span>;1966年6月16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烏克蘭政治人物、律師。2021年11月4日起擔任烏克蘭國防部長。 </p><p>此前也曾在烏克蘭政府擔任過其他幾個重要職位。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h3><span id=".E6.97.A9.E5.B9.B4.E7.94.9F.E6.B4.BB"></span><span id="早年生活">早年生活</span></h3> <p>1966年6月18日出生於利沃夫,當時是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他的父親尤里·列茲尼科夫(Yury Reznikov)是一名教授、體育雜技碩士、利沃夫州立體育學院教務長。他的母親葉蓮娜·列茲尼科娃(Elena Reznikova)是利沃夫神經精神科診所的神經科醫生、藝術體操運動碩士。 </p><p>1984年至1986年在蘇聯空軍服役。 </p><p>列茲尼科夫就讀於利沃夫大學,並於199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在大學期間,積極參與學生生活:他在個人和團體比賽中贏得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法學院學生奧運會的冠軍,並代表烏克蘭參加了法學院學生整個蘇聯的奧運會。 </p><p>除了他的母語烏克蘭語外,列茲尼科夫還精通俄語、英語和波蘭語。 </p> <h3><span id=".E8.81.B7.E6.A5.AD.E7.94.9F.E6.B6.AF"></span><span id="職業生涯">職業生涯</span></h3>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3 Cached time: 2023050507204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8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32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938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6645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50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86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3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199052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990.746 1 -total 43.70% 432.956 21 Template:Infobox 31.90% 316.096 1 Template:Infobox_officeholder 27.36% 271.046 1 Template: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6.97% 267.208 1 Template:NavboxV2 22.44% 222.336 18 Template:Infobox_officeholder/office 14.76% 146.256 1 Template:Multiple_issues 13.96% 138.353 69 Template:Link-en 10.64% 105.370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10.21% 101.125 3 Template:Ambox -->
**阿列克謝・尤里耶維奇・列茲尼科夫**(烏克蘭語:Олексій Юрійович Резніков;1966 年 6 月 16 日 —),是烏克蘭政治人物、律師。2021 年 11 月 4 日起擔任烏克蘭國防部長。 此前也曾在烏克蘭政府擔任過其他幾個重要職位。 ## 生平 ### 早年生活 1966 年 6 月 18 日出生於利沃夫,當時是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他的父親尤里・列茲尼科夫(Yury Reznikov)是一名教授、體育雜技碩士、利沃夫州立體育學院教務長。他的母親葉蓮娜・列茲尼科娃(Elena Reznikova)是利沃夫神經精神科診所的神經科醫生、藝術體操運動碩士。 1984 年至 1986 年在蘇聯空軍服役。 列茲尼科夫就讀於利沃夫大學,並於 1991 年以優異成績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在大學期間,積極參與學生生活:他在個人和團體比賽中贏得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法學院學生奧運會的冠軍,並代表烏克蘭參加了法學院學生整個蘇聯的奧運會。 除了他的母語烏克蘭語外,列茲尼科夫還精通俄語、英語和波蘭語。 ### 職業生涯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
null
4,218
2023-05-03T16:24:55Z
76,048,337
奥列克西·列兹尼科夫
8,184,338
<p>《<b>鐵羅漢</b>》(英語:<span lang="en"><i>The Iron Buddha</i></span>)是1970年上映的一部香港電影,由嚴俊執導並親自參演,宋曉篁編劇,方盈等人出演。該電影主要講述一個徒弟為師父報仇的故事。 </p> <h2><span id=".E5.8A.87.E6.83.85.E7.B0.A1.E4.BB.8B"></span><span id="劇情簡介">劇情簡介</span></h2> <p>追風刀劉鵬在追殺採花賊小天尊的時候被小天尊殺死,而後劉鵬的徒弟盧漢決定為師父報仇。 </p><p>雖說在報仇的時候盧漢朋友被殺,但是盧漢最後還是將小天尊殺死。 </p> <h2><span id=".E6.BC.94.E5.91.98"></span><span id="演员">演員</span></h2> <ul><li>凌雲</li> <li>王鍾</li> <li>郝履仁</li> <li>文秀</li> <li>黃培基</li> <li>田俊</li> <li>趙雄</li> <li>李笑叢</li> <li>金天柱</li> <li>呂紅</li> <li>尤情</li> <li>王清河</li> <li>虞慧</li> <li>房勉</li> <li>顧文宗</li> <li>解元</li> <li>高鳴</li> <li>馬影</li> <li>鄭康業</li> <li>趙心妍</li> <li>樊梅生</li> <li>黃宗迅</li> <li>沈勞</li> <li>方盈</li> <li>嚴俊</li> <li>李壽祺</li></ul><h2><span id=".E5.82.99.E8.A8.BB"></span><span id="備註">備註</span></h2> <h2><span id=".E7.9B.B8.E9.97.9C.E9.80.A3.E7.B5.90"></span><span id="相關連結">相關連結</span></h2> <ul><li>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鐵羅漢》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豆瓣電影上《鐵羅漢》的資料 <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香港影庫上《鐵羅漢》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鐵羅漢在hkcinemagic連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8 Cached time: 2023050520033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8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0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40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3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73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89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34121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4.511 1 -total 44.56% 166.870 1 Template:Infobox_Film 43.24% 161.932 1 Template:Infobox 25.43% 95.228 1 Template:Lang-en 15.82% 59.264 1 Template:Reflist 14.43% 54.053 5 Template:Cite_book 8.56% 32.075 1 Template:Lang 7.91% 29.639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6.68% 25.004 1 Template:Imdb_title 4.47% 16.752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鐵羅漢**》(英語:_The Iron Buddha_)是 1970 年上映的一部香港電影,由嚴俊執導並親自參演,宋曉篁編劇,方盈等人出演。該電影主要講述一個徒弟為師父報仇的故事。 ## 劇情簡介 追風刀劉鵬在追殺採花賊小天尊的時候被小天尊殺死,而後劉鵬的徒弟盧漢決定為師父報仇。 雖說在報仇的時候盧漢朋友被殺,但是盧漢最後還是將小天尊殺死。 ## 演員 * 凌雲 * 王鍾 * 郝履仁 * 文秀 * 黃培基 * 田俊 * 趙雄 * 李笑叢 * 金天柱 * 呂紅 * 尤情 * 王清河 * 虞慧 * 房勉 * 顧文宗 * 解元 * 高鳴 * 馬影 * 鄭康業 * 趙心妍 * 樊梅生 * 黃宗迅 * 沈勞 * 方盈 * 嚴俊 * 李壽祺 ## 備註 ## 相關連結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鐵羅漢》的資料(英文) * 豆瓣電影上《鐵羅漢》的資料 (簡體中文) * 香港影庫上《鐵羅漢》的資料(繁體中文) * 鐵羅漢在 hkcinemagic 連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709
2023-04-16T12:33:34Z
75,565,120
铁罗汉_(电影)
7,580,388
<p><b>高瀨杏</b>(日語:<span lang="ja">高瀬杏</span>,1985年8月20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日本AV女優、電視藝人。所屬事務所是 HRS (Harrows) Entertainment。 </p> <h2><span id=".E5.80.8B.E4.BA.BA.E7.B0.A1.E6.AD.B7"></span><span id="個人簡歷">個人簡歷</span></h2> <p>出身於東京都。2014年以熟女系的AV女優身分出道。 </p> <h2><span id=".E9.9B.BB.E8.A6.96.E6.BC.94.E5.87.BA"></span><span id="電視演出">電視演出</span></h2> <ul><li>男のザップ 生イキ! ジャンポケクルーズ(2016年 - 、BSスカパー!)</li> <li>生イキ!野球拳 チャレンジャー(2016年11月17日)</li> <li>生イキガールズ メンバー No.8(2016年12月8日 - )</li> <li>スリルな夜</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高瀨杏的Twitter帳戶(2014年10月18日 - )</li> <li>あん♡あん♡高瀬杏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官方部落格(2014年6月9日 - )</li></ul>
**高瀨杏**(日語:高瀬杏,1985 年 8 月 20 日 —),日本 AV 女優、電視藝人。所屬事務所是 HRS (Harrows) Entertainment。 ## 個人簡歷 出身於東京都。2014 年以熟女系的 AV 女優身分出道。 ## 電視演出 * 男のザップ 生イキ!ジャンポケクルーズ (2016 年 - 、BS スカパー!) * 生イキ!野球拳 チャレンジャー (2016 年 11 月 17 日) * 生イキガールズ メンバー No.8(2016 年 12 月 8 日 - ) * スリルな夜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高瀨杏的 Twitter 帳戶(2014 年 10 月 18 日 - ) * あん♡あん♡高瀬杏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官方部落格(2014 年 6 月 9 日 - )
null
1,675
2023-04-16T12:32:45Z
70,175,245
高瀨杏
6,519,615
<p><b>2019年中國海軍戰機海南墜毀事故</b>是指2019年3月12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一架戰機在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進行訓練時失事墜毀的事故。事故中飛行員任永濤、粘金鑫遇難,後被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批准為烈士。 </p><p>飛機出現故障後,不可知原因導致彈射失敗飛行員遇難。 </p> <h2><span id=".E9.81.87.E9.9A.BE.E8.80.85"></span><span id="遇难者">遇難者</span></h2> <h2><span id=".E5.A4.B1.E4.BA.8B.E9.A3.9E.E6.9C.BA"></span><span id="失事飞机">失事飛機</span></h2> <p>事故發生後,中國官方並未通報失事飛機的型號。由於樂東縣部署有殲-11BH單座重型戰鬥機和殲轟-7A雙座戰鬥轟炸機,有媒體報導中推測或引述匿名消息來源稱失事飛機機型為殲轟-7A。 </p> <h2><span id=".E7.BA.AA.E5.BF.B5.E6.B4.BB.E5.8A.A8"></span><span id="纪念活动">紀念活動</span></h2> <p>2019年3月18日,任永濤烈士骨灰在其生前所在部隊官兵的護送下返回家鄉,陝西省、西安市及鄠邑區相關部門舉行「接英雄烈士回家」紀念活動。3月18日下午,粘金鑫烈士骨灰迎接儀式在青島流亭國際機場舉行,煙臺市、萊陽市相關部門均有到現場迎接。3月19日,粘金鑫烈士骨灰安葬儀式在山東萊陽紅土崖革命烈士陵園廣場舉行。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16 Cached time: 2023050415225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5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3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44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9193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590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236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02103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38.991 1 -total 45.15% 107.911 21 Template:Navbox 29.15% 69.669 1 Template:Reflist 23.65% 56.511 7 Template:Cite_web 22.79% 54.476 1 Template: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21.07% 50.350 1 Template:Infobox_Airliner_accident 18.98% 45.350 1 Template:Infobox 15.64% 37.377 1 Template:2019年航空事故 14.82% 35.425 1 Template:航空事故 14.40% 34.41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
**2019 年中國海軍戰機海南墜毀事故**是指 2019 年 3 月 12 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一架戰機在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進行訓練時失事墜毀的事故。事故中飛行員任永濤、粘金鑫遇難,後被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批准為烈士。 飛機出現故障後,不可知原因導致彈射失敗飛行員遇難。 ## 遇難者 ## 失事飛機 事故發生後,中國官方並未通報失事飛機的型號。由於樂東縣部署有殲 - 11BH 單座重型戰鬥機和殲轟 - 7A 雙座戰鬥轟炸機,有媒體報導中推測或引述匿名消息來源稱失事飛機機型為殲轟 - 7A。 ## 紀念活動 2019 年 3 月 18 日,任永濤烈士骨灰在其生前所在部隊官兵的護送下返回家鄉,陝西省、西安市及鄠邑區相關部門舉行「接英雄烈士回家」紀念活動。3 月 18 日下午,粘金鑫烈士骨灰迎接儀式在青島流亭國際機場舉行,煙臺市、萊陽市相關部門均有到現場迎接。3 月 19 日,粘金鑫烈士骨灰安葬儀式在山東萊陽紅土崖革命烈士陵園廣場舉行。 ## 參考文獻
null
6,192
2023-04-27T04:09:24Z
67,686,038
粘金鑫
1,526,003
<p>海山郡<b>蕃地</b>,為台灣日治時期1920年~1932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海山郡。今新北市三峽區東南半部。 </p> <h2><span id=".E6.B2.BF.E9.9D.A9"></span><span id="沿革">沿革</span></h2> <p>1920年(大正九年)十月,蕃地轄域初分<b>五寮</b>、<b>詩朗</b>、<b>菜園地</b>、<b>圳子頭</b>、<b>柑子樹腳</b>、<b>十八分</b>、<b>烏才頭</b>、<b>鹿窟</b>、<b>紫微坑</b>、<b>牛角坑</b>、<b>外插角</b>、<b>內插角</b>、<b>金敏子</b>、<b>有木</b>、<b>東麓</b>、<b>崙尾寮</b>、<b>竹坑山</b>、<b>大寮地</b>、<b>鹿母潭</b>、<b>湳子橋</b>、<b>東眼山</b>、<b>熊空南腳</b>、<b>大旗尾</b>、<b>白石按</b>、<b>雞罩山</b>等地。 </p><p>1922年(大正十一年)一月,白石按、大旗尾、雞罩山、紫微坑、牛角坑併為<b>白雞</b>大字,崙尾寮、竹坑山合併為<b>竹崙</b>大字,湳子橋、鹿母潭、大寮地合併為<b>大寮</b>大字,編入三峽庄。1924年4月10日,鹿窟被併入三峽莊白鷄大字。 </p><p>1932年(昭和七年)二月,烏才頭併入<b>大埔</b>大字,圳子頭、柑子樹腳、十八分併入<b>十三添</b>大字,內插角、外插角、有木、熊空南腳合併新設<b>插角</b>大字,東眼山、東麓、金敏子合併新設<b>東眼</b>大字,菜園地、五寮、詩朗合併新設<b>五寮</b>大字,編入三峽庄,海山郡蕃地行政單位廢止。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海山郡**蕃地**,為台灣日治時期 1920 年~1932 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海山郡。今新北市三峽區東南半部。 ## 沿革 1920 年(大正九年)十月,蕃地轄域初分**五寮**、**詩朗**、**菜園地**、**圳子頭**、**柑子樹腳**、**十八分**、**烏才頭**、**鹿窟**、**紫微坑**、**牛角坑**、**外插角**、**內插角**、**金敏子**、**有木**、**東麓**、**崙尾寮**、**竹坑山**、**大寮地**、**鹿母潭**、**湳子橋**、**東眼山**、**熊空南腳**、**大旗尾**、**白石按**、**雞罩山**等地。 1922 年(大正十一年)一月,白石按、大旗尾、雞罩山、紫微坑、牛角坑併為**白雞**大字,崙尾寮、竹坑山合併為**竹崙**大字,湳子橋、鹿母潭、大寮地合併為**大寮**大字,編入三峽庄。1924 年 4 月 10 日,鹿窟被併入三峽莊白鷄大字。 1932 年(昭和七年)二月,烏才頭併入**大埔**大字,圳子頭、柑子樹腳、十八分併入**十三添**大字,內插角、外插角、有木、熊空南腳合併新設**插角**大字,東眼山、東麓、金敏子合併新設**東眼**大字,菜園地、五寮、詩朗合併新設**五寮**大字,編入三峽庄,海山郡蕃地行政單位廢止。 ## 參見
null
1,979
2023-04-16T12:24:53Z
73,966,373
蕃地_(海山郡)
5,309,499
<p><b>峭壁</b>或<b>斷崖</b>,在行星地質學上是引用自拉丁文的<b>Rupes</b>,用來指其他星球上的懸崖。同行星體系命名法中的其它術語一樣,只描述對象外觀的單詞,而不反映它的任何起源。因此,適用於任何來源的對象。涉及這一項目的首個命名,是月球上的直壁和阿爾泰峭壁,1961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截至2015年3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已在太陽系中命名了62個此類似地質特徵,其中水星上17處、金星上7處、月球上8處、火星上23處、小行星灶神星和司琴星上各2處,天王星的衛星米蘭達上2處、泰坦妮亞上一處。 </p><p>有關峭壁或斷崖的形成原因,是2008年的一個熱門話題,類地行星的地殼冷卻收縮和撞擊引起的大範圍地殼變動是目前的二種主流理論。 </p><p>各天體上斷崖的命名各不相同: </p> <ul><li>水星上-是以各探險船的名字命名;</li> <li>金星上-是以各國神話中的爐灶女神命名;</li> <li>月球上-是以相鄰的隕坑或其它特徵名命名。此外,一道長長的斜坡因其獨特的外觀而被稱為直壁(Rupes Recta),而另一座阿爾泰峭壁(Rupes Altai)是以地球上的阿爾泰山脈的名字命名;</li> <li>火星上-是以吉奧瓦尼·斯基亞帕雷利和歐仁·米歇爾·安東尼亞第火星圖中相鄰反照率特徵名命名;</li> <li>灶神星-是以羅馬節日和城市名命名;</li> <li>司琴星-是以羅馬帝國的一條河流名及當時相鄰的歐洲地區-巴黎的前身盧泰西亞命名;</li> <li>天衛五「米蘭達」-是以出現在莎士比亞著作中的城市名命名(如,維羅納斷崖);</li> <li>天衛三「泰坦妮亞」-類似於米蘭達。</li></ul><h2><span id=".E5.8F.A6.E8.AF.B7.E5.8F.82.E9.98.85"></span><span id="另请参阅">另請參閱</span></h2> <ul><li>維羅納斷崖</li> <li>月球上的斷崖</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峭壁**或**斷崖**,在行星地質學上是引用自拉丁文的 **Rupes**,用來指其他星球上的懸崖。同行星體系命名法中的其它術語一樣,只描述對象外觀的單詞,而不反映它的任何起源。因此,適用於任何來源的對象。涉及這一項目的首個命名,是月球上的直壁和阿爾泰峭壁,1961 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截至 2015 年 3 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已在太陽系中命名了 62 個此類似地質特徵,其中水星上 17 處、金星上 7 處、月球上 8 處、火星上 23 處、小行星灶神星和司琴星上各 2 處,天王星的衛星米蘭達上 2 處、泰坦妮亞上一處。 有關峭壁或斷崖的形成原因,是 2008 年的一個熱門話題,類地行星的地殼冷卻收縮和撞擊引起的大範圍地殼變動是目前的二種主流理論。 各天體上斷崖的命名各不相同: * 水星上 - 是以各探險船的名字命名; * 金星上 - 是以各國神話中的爐灶女神命名; * 月球上 - 是以相鄰的隕坑或其它特徵名命名。此外,一道長長的斜坡因其獨特的外觀而被稱為直壁(Rupes Recta),而另一座阿爾泰峭壁(Rupes Altai)是以地球上的阿爾泰山脈的名字命名; * 火星上 - 是以吉奧瓦尼・斯基亞帕雷利和歐仁・米歇爾・安東尼亞第火星圖中相鄰反照率特徵名命名; * 灶神星 - 是以羅馬節日和城市名命名; * 司琴星 - 是以羅馬帝國的一條河流名及當時相鄰的歐洲地區 - 巴黎的前身盧泰西亞命名; * 天衛五「米蘭達」- 是以出現在莎士比亞著作中的城市名命名(如,維羅納斷崖); * 天衛三「泰坦妮亞」- 類似於米蘭達。 ## 另請參閱 * 維羅納斷崖 * 月球上的斷崖 ## 參考資料
null
3,071
2023-04-16T12:29:33Z
62,262,274
峭壁
1,927,799
<p><b>烏塔航空公司</b>(俄語:<span lang="ru">ОАО «Авиакомпания «ЮТэйр»</span>,簡稱<b>UTair</b>)是一家俄羅斯航空公司,總部位於漢特-曼西自治區。 </p><p>航班以國內航線為主,也有小部分國際航線;另外也有也提供私人飛機業務。主要服務對象為西伯利亞西部地區的石油公司。UTair航空也參與聯合國的救援行動。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1967年2月,隨著西伯利亞西部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大力開發,為了順應交通需要,成立了秋明航空理事會。在1991年,秋明航空公司(TAT)成立並取代了秋明航空理事會。在2003年初又改名為UTAir。 </p><p>目前公司的主要股東為:漢特-曼西自治區政府(23%)、蘇爾古特市政府(19%)、俄羅斯股東和國有企業(33%),俄羅斯聯邦政府(2%),私人和外國投資者(20%)。 </p> <h2><span id=".E7.83.8F.E5.A1.94.E9.9B.86.E5.9B.A2.E6.88.90.E5.91.98"></span><span id="烏塔集团成员">烏塔集團成員</span></h2> <p>烏塔航空公司是以下公司的大股東:</p> <h2><span id=".E9.80.9A.E8.88.AA.E5.9F.8E.E5.B8.82"></span><span id="通航城市">通航城市</span></h2> <p><span data-orig-title="烏塔航空目的地"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ist of Utair destinations"><span>烏塔航空目的地</span></span> </p> <h3><span id=".E7.8F.AD.E8.99.9F.E5.85.B1.E7.94.A8.EF.BC.88.E4.BB.A3.E7.A0.81.E5.85.B1.E4.BA.AB.EF.BC.89"></span><span id="班號共用(代码共享)">班號共用(代碼共享)</span></h3> <p>截至2018年8月,Utair航空和以下航空有班號共用協定(帶*號的是星空聯盟成員): </p> <ul><li>俄線航空</li> <li>土耳其航空*</li> <li>亞塞拜然航空</li> <li><span data-orig-title="北星航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rdStar"><span>北星航空</span></span></li></ul><h2><span id=".E6.9C.BA.E9.98.9F"></span><span id="机队">機隊</span></h2> <p>烏塔航空的機隊中有以下飛機:</p> <h3><span id=".E5.9B.BA.E5.AE.9A.E7.BF.BC.E9.A3.9B.E6.A9.9F"></span><span id="固定翼飛機">固定翼飛機</span></h3> <p>截至2017年8月,烏塔航空擁有以下固定翼飛機: </p> <center> </center> <ul><li>本列表不包括由UT航空快運及UT航空烏克蘭運營的飛機</li> <li>2015年4月,UT航空機隊的平均機齡為11.2年。</li></ul><h2><span id=".E4.B8.BB.E8.A6.81.E4.BA.8B.E6.95.85"></span><span id="主要事故">主要事故</span></h2> <ul><li>2007年3月17日,一架圖-134飛機執飛<span data-orig-title="烏塔航空471班機空難"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Tair Flight 471"><span>烏塔航空471班機</span></span>在俄羅斯薩馬拉<span data-orig-title="庫魯莫奇國際機場"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Kurumoch International Airport"><span>庫魯莫奇國際機場</span></span>墜毀,造成7人死亡,26人受傷。</li> <li>2008年7月2日,烏塔航空的一架米-8直升機在西伯利亞北部的亞馬爾半島墜毀,造成9死7傷。</li> <li>2010年1月16日,烏塔航空的一架註冊號為VQ-BAC的波音737-500在莫斯科伏努科沃國際機場降落時衝出跑道,機身嚴重損壞。</li> <li>2011年12月20日,烏塔航空的一架米-26T直升機在西伯利亞西部的一個油田墜毀,造成1人死亡。此次事故之後,烏塔航空停飛了所有同型號的直升機。</li> <li>2012年4月2日,一架機身編號為VP-BYZ的ATR72-200飛機執飛烏塔航空120號班機,從秋明飛往蘇爾古特。起飛後不久在距離<span data-orig-title="秋明國際機場"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oshchino International Airport"><span>秋明國際機場</span></span>約1.4哩處墜毀。機上載有39名乘客和4名機組人員。共造成33人死亡10人重傷。</li> <li>2012年7月4日,一架由石油公司租賃的烏塔航空Eurocopter AS350型直升機在距離<span data-orig-title="連斯克機場"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ensk Airport"><span>連斯克機場</span></span>跑道4公里處墜毀,幾個小時後殘骸連同3具遺體被找到,另一人相信亦已在意外中死亡。意外成因未明,飛行時天候狀況良好,調查委員會從是否有人無依照既定程序的刑事方向調查。事發後烏塔航空表示已停飛該機場並「等候機場供應的燃油質量的調查結果」。</li> <li>2018年8月4日,烏塔航空一架米-8直升機在距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加爾卡約180公里處墜毀,機上18人罹難。</li> <li>2018年9月1日,一架機身編號為VQ-BJI的波音737-800飛機執飛烏塔航空579號班機從伏努科沃國際機場飛往索契國際機場,降落時飛機滑出跑道,衝入附近一條河中後起火,導致18人受傷,其中4人燒傷及1人脊椎骨折要留醫。機上所有人奇蹟生還,但一名機場員工協助救援行動時,不幸心臟病發當場死亡。航空公司發言人表示,事發時機場風勢強勁及下雨,客機第一次著陸失敗,第二次再嘗試時,客機衝出跑道撞向圍欄再衝入附近河流,左邊引擎起火。</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俄語">(俄文)</span> UTair Aviation offici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 UTair Aviation offici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UTair Aviation fleet</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8 Cached time: 2023050603060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4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1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32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364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95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445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118763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71.316 1 -total 37.41% 176.338 1 Template:Reflist 35.58% 167.702 1 Template:Infobox_Airline 33.79% 159.258 1 Template:Infobox 19.61% 92.416 2 Template:Lang-ru 16.91% 79.698 12 Template:Cite_web 10.24% 48.240 1 Template:Dead_link 9.12% 42.994 1 Template:Fix 8.47% 39.916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7.13% 33.592 10 Template:Link-en -->
**烏塔航空公司**(俄語:ОАО «Авиакомпания «ЮТэйр»,簡稱 **UTair**)是一家俄羅斯航空公司,總部位於漢特 - 曼西自治區。 航班以國內航線為主,也有小部分國際航線;另外也有也提供私人飛機業務。主要服務對象為西伯利亞西部地區的石油公司。UTair 航空也參與聯合國的救援行動。 ## 歷史 1967 年 2 月,隨著西伯利亞西部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大力開發,為了順應交通需要,成立了秋明航空理事會。在 1991 年,秋明航空公司(TAT)成立並取代了秋明航空理事會。在 2003 年初又改名為 UTAir。 目前公司的主要股東為:漢特 - 曼西自治區政府(23%)、蘇爾古特市政府(19%)、俄羅斯股東和國有企業(33%),俄羅斯聯邦政府(2%),私人和外國投資者(20%)。 ## 烏塔集團成員 烏塔航空公司是以下公司的大股東: ## 通航城市 烏塔航空目的地 ### 班號共用(代碼共享) 截至 2018 年 8 月,Utair 航空和以下航空有班號共用協定(帶 \* 號的是星空聯盟成員): * 俄線航空 * 土耳其航空 \* * 亞塞拜然航空 * 北星航空 ## 機隊 烏塔航空的機隊中有以下飛機: ### 固定翼飛機 截至 2017 年 8 月,烏塔航空擁有以下固定翼飛機: * 本列表不包括由 UT 航空快運及 UT 航空烏克蘭運營的飛機 * 2015 年 4 月,UT 航空機隊的平均機齡為 11.2 年。 ## 主要事故 * 2007 年 3 月 17 日,一架圖 - 134 飛機執飛烏塔航空 471 班機在俄羅斯薩馬拉庫魯莫奇國際機場墜毀,造成 7 人死亡,26 人受傷。 * 2008 年 7 月 2 日,烏塔航空的一架米 - 8 直升機在西伯利亞北部的亞馬爾半島墜毀,造成 9 死 7 傷。 * 2010 年 1 月 16 日,烏塔航空的一架註冊號為 VQ-BAC 的波音 737-500 在莫斯科伏努科沃國際機場降落時衝出跑道,機身嚴重損壞。 * 2011 年 12 月 20 日,烏塔航空的一架米 - 26T 直升機在西伯利亞西部的一個油田墜毀,造成 1 人死亡。此次事故之後,烏塔航空停飛了所有同型號的直升機。 * 2012 年 4 月 2 日,一架機身編號為 VP-BYZ 的 ATR72-200 飛機執飛烏塔航空 120 號班機,從秋明飛往蘇爾古特。起飛後不久在距離秋明國際機場約 1.4 哩處墜毀。機上載有 39 名乘客和 4 名機組人員。共造成 33 人死亡 10 人重傷。 * 2012 年 7 月 4 日,一架由石油公司租賃的烏塔航空 Eurocopter AS350 型直升機在距離連斯克機場跑道 4 公里處墜毀,幾個小時後殘骸連同 3 具遺體被找到,另一人相信亦已在意外中死亡。意外成因未明,飛行時天候狀況良好,調查委員會從是否有人無依照既定程序的刑事方向調查。事發後烏塔航空表示已停飛該機場並「等候機場供應的燃油質量的調查結果」。 * 2018 年 8 月 4 日,烏塔航空一架米 - 8 直升機在距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加爾卡約 180 公里處墜毀,機上 18 人罹難。 * 2018 年 9 月 1 日,一架機身編號為 VQ-BJI 的波音 737-800 飛機執飛烏塔航空 579 號班機從伏努科沃國際機場飛往索契國際機場,降落時飛機滑出跑道,衝入附近一條河中後起火,導致 18 人受傷,其中 4 人燒傷及 1 人脊椎骨折要留醫。機上所有人奇蹟生還,但一名機場員工協助救援行動時,不幸心臟病發當場死亡。航空公司發言人表示,事發時機場風勢強勁及下雨,客機第一次著陸失敗,第二次再嘗試時,客機衝出跑道撞向圍欄再衝入附近河流,左邊引擎起火。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俄文) UTair Aviation offici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 UTair Aviation offici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Tair Aviation fleet
null
15,971
2023-05-04T14:05:09Z
74,737,906
UTair航空
8,352,055
<p class="mw-empty-elt"> </p> <p><b>中環線蟲屬</b>(學名:<i>Mesocriconema</i>)是環線蟲科的一屬。 </p> <h2><span id=".E4.B8.8B.E5.B1.9E.E7.89.A9.E7.A7.8D"></span><span id="下属物种">下屬物種</span></h2> <p>本屬包括以下物種:</p> <ul style="plainlist"><li> <i>Mesocriconema abolafiai</i> <small>Karani, Eskandari, Ghaderi &amp; Karegar, 2020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alpinum</i> <small>(Shahina &amp; Maqbool, 1993)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anastomoides</i> <small>(Maqbool &amp; Shahina, 1985)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antipolitanum</i> <small>(de Guiran, 1963)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apurense</i> <small>Crozzoli &amp; Lamberti, 2001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axeste</i> <small>(Fassuliotis &amp; Williamson, 1959)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azania</i> <small>(Van den Berg, 1979)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bareilli</i> <small>(Misra &amp; Edward, 1972)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basili</i> <small>(Jairajpuri, 1964)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bilaspurense</i> <small>(Gupta &amp; Gupta, 1981)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brevicauda</i> <small>(Van den Berg &amp; Spaull, 1985)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brevistylus</i> <small>(Singh &amp; Khera, 1976)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britsiense</i> <small>(Heyns, 1970c)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caelatum</i> <small>(Raski &amp; Golden, 1966)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campbelli</i> <small>(Wouts, 2006) Geraert, 2010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canadense</i> <small>(Ebsary, 1981)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citricola</i> <small>(Siddiqi, 1965)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crenatum</i> <small>(Loof, 1964) Andrássy, 1965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cufeum</i> <small>(Khan, Chawla &amp; Saha, 1976)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curvatum</i> <small>(Raski, 1952)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denoudeni</i> <small>(De Grisse, 1967)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dherdei</i> <small>(De Grisse, 1967)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digiticauda</i> <small>(Eroshenko &amp; Volkova, 1988)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discus</i> <small>(Thorne &amp; Malek, 1968)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dividum</i> <small>(Raski &amp; Riffle, 1967)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ericaceum</i> <small>Powers, Mullin, Higgins, Harris &amp; Powers, 2016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ferniae</i> <small>(Luc, 1959)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hispalense</i> <small>(Arias Delgado, López Pedegral &amp; Jiménez Millán, 1963)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incisum</i> <small>(Raski &amp; Golden, 1966)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involutum</i> <small>(Loof, 1987) Loof,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irregulare</i> <small>(De Grisse, 1964)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jessiense</i> <small>(Van den Berg, 1992) Van den Berg, 1994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juliae</i> <small>Crozzoli &amp; Lamberti, 2001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kirjanovae</i> <small>(Andrássy, 1962)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kralli</i> <small>(Ivanova, 1976) Ebsary, 1991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lamottei</i> <small>(Luc, 1970)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lobellum</i> <small>(Pramodini, Mohilal &amp; Gambhir, 2007) Gerlach, 2010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magnificum</i> <small>(Eroshenko &amp; Tkhan, 1981)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magnilobatum</i> <small>(Darekar &amp; Khan, 1981)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malagutii</i> <small>Crozzoli &amp; Lamberti, 2001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maritimum</i> <small>(De Grisse, 1964)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maskaka</i> <small>(Heyns, 1970)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medani</i> <small>(Phukan &amp; Sanwal, 1981)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microdorum</i> <small>(De Grisse, 1964) Andrássy, 1965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multiannulatum</i> <small>(Doucet, 1982)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napoense</i> <small>(Talavera &amp; Hunt, 1997) Luc &amp; Baujard, 1998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nebraskense</i> <small>Olson, Harris, Higgins, Mullin, Powers, Olson &amp; Powers, 2017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neli</i> <small>Van den Berg, 1994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achirai</i> <small>(Khan, Seshadri, Weischer &amp; Mathen, 1971)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blongatum</i> <small>(Renubala, Dhanachand &amp; Gambhir, 1991)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btusicaudatum</i> <small>(Heyns, 1962)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noense</i> <small>(Luc, 1959)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nostre</i> <small>(Phukan &amp; Sanwal, 1981)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ostenbrinki</i> <small>(Loof, 1964) Andrássy, 1965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rientale</i> <small>Rahaman &amp; Ahmad, 1996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rnatum</i> <small>(Raski, 1958)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rnicauda</i> <small>Vovlas, Inserra &amp; Esser, 1991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ryzae</i> <small>(Sharma, Edward, Misra &amp; Chandrashekar, 1991)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vospermatum</i> <small>(Mohilal &amp; Dhanachand, 1998)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ozarkense</i> <small>Cordero, Robbins &amp; Szalanski, 201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alustra</i> <small>(Luc, 1970)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alustre</i> <small>(Luc, 1970)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aradenoudeni</i> <small>(Rashid, Geraert &amp; Sharma, 1987)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aralineolatum</i> <small>(Rashid, Geraert &amp; Sharma, 1987) Ebsary, 1991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arareedi</i> <small>(Ebsary, 1981)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araxeste</i> <small>(Dhanachand &amp; Renubala, 1991)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aronostre</i> <small>(Deswal &amp; Bajaj, 1987) Ebsary, 1991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elerentsi</i> <small>(Sakwe &amp; Geraert, 1991)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eruense</i> <small>(Steiner, 1920)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eruensiforme</i> <small>(De Grisse, 1967)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lanilobatum</i> <small>(Talavera &amp; Hunt, 1997) Luc &amp; Baujard, 1998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pseudosolivagum</i> <small>(De Grisse, 1964) Andrássy, 1965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raskiense</i> <small>(De Grisse, 1964) Andrássy, 1965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reedi</i> <small>(Diab &amp; Jenkins, 1966)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rihandi</i> <small>(Edward, Misra &amp; Singh, 1968)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ripariense</i> <small>(Eroshenko &amp; Volkova, 1997)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rotundicauda</i> <small>(Loof, 1964) Loof,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rotundicaudatum</i> <small>(Loof, 1964)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rusticum</i> <small>(Micoletzky, 1915)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erratum</i> <small>(Renubala, Dhanachand &amp; Gambhir, 1991)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iculum</i> <small>(Vovlas, 1982)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igillarium</i> <small>(Eroshenko &amp; Volkova, 1997)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imile</i> <small>(Cobb, 1918) Brzeski, Loof &amp; Choi, 2002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imilicrenatum</i> <small>(Cid del Prado, 1978)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imilum</i> <small>(Cobb, 1918)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olivagum</i> <small>(Andrássy, 1962)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osamossi</i> <small>(Cid del Prado, 1978)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phaerocephaloides</i> <small>(De Grisse, 1967)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phaerocephalum</i> <small>(Taylor, 1936) Loof,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surinamense</i> <small>(De Grisse &amp; Maas, 1970)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talense</i> <small>(Chaves, 1984)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teres</i> <small>(Raski, 1952)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thabaum</i> <small>Van den Berg, 1996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theobromae</i> <small>Crozzoli &amp; Lamberti, 2001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vadense</i> <small>(Loof, 1964)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waitha</i> <small>(Pramodini, Mohilal &amp; Dhanachand, 2006) Geraert, 2010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xenoplax</i> <small>(Raski, 1952)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yapoense</i> <small>(Luc, 1970)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li> <i>Mesocriconema yossifovichi</i> <small>(Krnjaic, 1968) Loof &amp; De Grisse, 1989 </small></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中環線蟲屬**(學名:_Mesocriconema_)是環線蟲科的一屬。 ## 下屬物種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 * _Mesocriconema abolafiai_ Karani, Eskandari, Ghaderi & Karegar, 2020 * _Mesocriconema alpinum_ (Shahina & Maqbool, 1993)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anastomoides_ (Maqbool & Shahina, 1985)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antipolitanum_ (de Guiran, 1963)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apurense_ Crozzoli & Lamberti, 2001 * _Mesocriconema axeste_ (Fassuliotis & Williamson, 1959)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azania_ (Van den Berg, 1979)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bareilli_ (Misra & Edward, 1972)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basili_ (Jairajpuri, 1964)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bilaspurense_ (Gupta & Gupta, 1981)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brevicauda_ (Van den Berg & Spaull, 1985)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brevistylus_ (Singh & Khera, 1976)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britsiense_ (Heyns, 1970c)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caelatum_ (Raski & Golden, 1966)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campbelli_ (Wouts, 2006) Geraert, 2010 * _Mesocriconema canadense_ (Ebsary, 1981)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citricola_ (Siddiqi, 1965)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crenatum_ (Loof, 1964) Andrássy, 1965 * _Mesocriconema cufeum_ (Khan, Chawla & Saha, 1976)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curvatum_ (Raski, 1952)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denoudeni_ (De Grisse, 1967)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dherdei_ (De Grisse, 1967)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digiticauda_ (Eroshenko & Volkova, 1988)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discus_ (Thorne & Malek, 1968)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dividum_ (Raski & Riffle, 1967)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ericaceum_ Powers, Mullin, Higgins, Harris & Powers, 2016 * _Mesocriconema ferniae_ (Luc, 1959)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hispalense_ (Arias Delgado, López Pedegral & Jiménez Millán, 1963)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incisum_ (Raski & Golden, 1966)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involutum_ (Loof, 1987) Loof, 1989 * _Mesocriconema irregulare_ (De Grisse, 1964)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jessiense_ (Van den Berg, 1992) Van den Berg, 1994 * _Mesocriconema juliae_ Crozzoli & Lamberti, 2001 * _Mesocriconema kirjanovae_ (Andrássy, 1962)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kralli_ (Ivanova, 1976) Ebsary, 1991 * _Mesocriconema lamottei_ (Luc, 1970)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lobellum_ (Pramodini, Mohilal & Gambhir, 2007) Gerlach, 2010 * _Mesocriconema magnificum_ (Eroshenko & Tkhan, 1981)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magnilobatum_ (Darekar & Khan, 1981)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malagutii_ Crozzoli & Lamberti, 2001 * _Mesocriconema maritimum_ (De Grisse, 1964)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maskaka_ (Heyns, 1970)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medani_ (Phukan & Sanwal, 1981)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microdorum_ (De Grisse, 1964) Andrássy, 1965 * _Mesocriconema multiannulatum_ (Doucet, 1982)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napoense_ (Talavera & Hunt, 1997) Luc & Baujard, 1998 * _Mesocriconema nebraskense_ Olson, Harris, Higgins, Mullin, Powers, Olson & Powers, 2017 * _Mesocriconema neli_ Van den Berg, 1994 * _Mesocriconema oachirai_ (Khan, Seshadri, Weischer & Mathen, 1971)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oblongatum_ (Renubala, Dhanachand & Gambhir, 1991)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obtusicaudatum_ (Heyns, 1962)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onoense_ (Luc, 1959)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onostre_ (Phukan & Sanwal, 1981)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oostenbrinki_ (Loof, 1964) Andrássy, 1965 * _Mesocriconema orientale_ Rahaman & Ahmad, 1996 * _Mesocriconema ornatum_ (Raski, 1958)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ornicauda_ Vovlas, Inserra & Esser, 1991 * _Mesocriconema oryzae_ (Sharma, Edward, Misra & Chandrashekar, 1991)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ovospermatum_ (Mohilal & Dhanachand, 1998)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ozarkense_ Cordero, Robbins & Szalanski, 2012 * _Mesocriconema palustra_ (Luc, 1970) * _Mesocriconema palustre_ (Luc, 1970)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paradenoudeni_ (Rashid, Geraert & Sharma, 1987)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paralineolatum_ (Rashid, Geraert & Sharma, 1987) Ebsary, 1991 * _Mesocriconema parareedi_ (Ebsary, 1981)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paraxeste_ (Dhanachand & Renubala, 1991)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paronostre_ (Deswal & Bajaj, 1987) Ebsary, 1991 * _Mesocriconema pelerentsi_ (Sakwe & Geraert, 1991)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peruense_ (Steiner, 1920)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peruensiforme_ (De Grisse, 1967)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planilobatum_ (Talavera & Hunt, 1997) Luc & Baujard, 1998 * _Mesocriconema pseudosolivagum_ (De Grisse, 1964) Andrássy, 1965 * _Mesocriconema raskiense_ (De Grisse, 1964) Andrássy, 1965 * _Mesocriconema reedi_ (Diab & Jenkins, 1966)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rihandi_ (Edward, Misra & Singh, 1968)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ripariense_ (Eroshenko & Volkova, 1997)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rotundicauda_ (Loof, 1964) Loof, 1989 * _Mesocriconema rotundicaudatum_ (Loof, 1964) * _Mesocriconema rusticum_ (Micoletzky, 1915)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serratum_ (Renubala, Dhanachand & Gambhir, 1991)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siculum_ (Vovlas, 1982)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sigillarium_ (Eroshenko & Volkova, 1997)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simile_ (Cobb, 1918) Brzeski, Loof & Choi, 2002 * _Mesocriconema similicrenatum_ (Cid del Prado, 1978)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similum_ (Cobb, 1918) * _Mesocriconema solivagum_ (Andrássy, 1962)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sosamossi_ (Cid del Prado, 1978)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sphaerocephaloides_ (De Grisse, 1967)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sphaerocephalum_ (Taylor, 1936) Loof, 1989 * _Mesocriconema surinamense_ (De Grisse & Maas, 1970)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talense_ (Chaves, 1984)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teres_ (Raski, 1952)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thabaum_ Van den Berg, 1996 * _Mesocriconema theobromae_ Crozzoli & Lamberti, 2001 * _Mesocriconema vadense_ (Loof, 1964)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waitha_ (Pramodini, Mohilal & Dhanachand, 2006) Geraert, 2010 * _Mesocriconema xenoplax_ (Raski, 1952)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yapoense_ (Luc, 1970) Loof & De Grisse, 1989 * _Mesocriconema yossifovichi_ (Krnjaic, 1968) Loof & De Grisse, 1989 ## 參考文獻
null
7,555
2023-05-02T18:01:02Z
76,840,038
Mesocriconema
4,834,038
<h2><span id=".E7.89.9B.E9.A1.BF.E5.AF.B9.E5.86.B2.E5.87.BB.E6.B7.B1.E5.BA.A6.E7.9A.84.E8.BF.91.E4.BC.BC"></span><span id="牛顿对冲击深度的近似">牛頓對衝擊深度的近似</span></h2> <p>牛頓對拋體運動中衝擊深度的近似僅僅基於對動量因素的考量。並沒有說明動能的轉化情況和拋體靜止後動量的變化。 </p><p>基本方法很簡單:撞擊物攜帶著一定的動量,為了使撞擊物停止,動量必須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因為撞擊物的速率太快以至於目標物的內聚力可以忽略,動量可以直接傳遞到撞擊物前的物體,這個物體可以被推到與撞擊物相同的速度。 </p><p><b>衝擊深度/撞擊物長度=撞擊物密度/被撞擊物體密度</b> </p><p>簡而言之,被撞擊物體內部的單元在彈性碰撞條件下總是前一個不動後一個以原速度飛出,則衝擊深度等於一個單元的長度;原速度等於撞擊物速度,則動量守恆下對於質量部分的守恆,用長度(體積)彌補密度。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87 Cached time: 2023042207552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03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04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6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0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045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4.695 1 Template:Link-en 100.00% 24.695 1 -total -->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4834038-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22075520 and revision id 65155035.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 牛頓對衝擊深度的近似 牛頓對拋體運動中衝擊深度的近似僅僅基於對動量因素的考量。並沒有說明動能的轉化情況和拋體靜止後動量的變化。 基本方法很簡單:撞擊物攜帶著一定的動量,為了使撞擊物停止,動量必須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因為撞擊物的速率太快以至於目標物的內聚力可以忽略,動量可以直接傳遞到撞擊物前的物體,這個物體可以被推到與撞擊物相同的速度。 **衝擊深度 / 撞擊物長度 = 撞擊物密度 / 被撞擊物體密度** 簡而言之,被撞擊物體內部的單元在彈性碰撞條件下總是前一個不動後一個以原速度飛出,則衝擊深度等於一個單元的長度;原速度等於撞擊物速度,則動量守恆下對於質量部分的守恆,用長度(體積)彌補密度。
null
1,031
2022-05-03T14:43:58Z
65,155,035
冲击深度
3,546,074
<p><b>小行星5969</b>(英語:<span lang="en">5969 Ryuichiro</span>)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91年3月17日,關勉在芸西天文台發現了此天體。 </p><p>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290.8890481024453等。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小行星 5969**(英語:5969 Ryuichiro)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91 年 3 月 17 日,關勉在芸西天文台發現了此天體。 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 290.8890481024453 等。 ## 參考文獻
null
2,225
2023-04-16T12:28:04Z
75,498,412
1985_UG
214,581
<p><b>閔考夫斯基空間</b>,在數學物理學中是指由三維歐幾里德空間與時間組成的四維流形,其中任意兩個事件之間的時空間隔與所依照的慣性系無關。儘管赫爾曼·閔考斯基一開始是為了電磁理論的馬克士威方程組而發展這一理論,但閔考斯基時空的結構卻可以從狹義相對論的公設直接推出。</p><p>閔考斯基空間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緊密相關,並且是狹義相對論最為常用的數學表述結構。歐幾里德空間的單個分量以及時間可能會因為長度收縮以及時間膨脹等效應而發生變化,在閔考斯基空間中,不同參考系中兩個事件間的時空總距離則都是一致的。不過由於時間維度與三個空間維度的處理方式仍存在不同之處,閔考斯基空間與四維歐幾里德空間仍是不同的。 </p><p>在三維歐幾里德空間(比如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中的空間)中,<span data-orig-title="欧几里德群"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uclidean group"><span>歐幾里德群</span></span>是其中的等距群(即可以保證正則歐幾里德距離不變的映射)。它是由旋轉、反射以及平移生成的。當將時間作為第四個維度考慮在內時,時間的平移以及<span data-orig-title="伽利略递升"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alilean boost"><span>伽利略遞升</span></span>就需要考慮在內。由上述提及的變換所構成的群稱作伽利略群。所有的伽利略變換保證三維歐幾里德距離不變。這個距離只是空間上的距離。時間則獨立於空間,同時保持不變。在狹義相對論中,空間和時間則會互相影響。 </p><p>閔考斯基空間對於時空的表述是藉助不定非退化雙線性形式完成的。這一形式在下文中會依據語境不同被叫作「閔考斯基度規」、「閔考斯基範數平方」或是「閔考斯基內積」閔考斯基內積是在兩個事件的坐標差矢量作為自變量時對時空間隔定義的。在引入這種內積後,時空的數學模型就被叫作閔考斯基空間。對應於伽利略群,閔考斯基時空中保證時空間隔不變的變換群叫作「龐加萊群」。 </p><p>總體而言,伽利略時空與閔考斯基時空在被看作流形時是完全相同的。他們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定義於其上的結構是不同的。前者有的是歐幾里德距離,獨立於空間的時間以及由伽利略變換相互關聯的慣性系,而後者有的是閔考斯基度規和由勞侖茲變換相互關聯的慣性系。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E5.9B.9B.E7.BB.B4.E6.AC.A7.E5.87.A0.E9.87.8C.E5.BE.B7.E6.97.B6.E7.A9.BA"></span><span id="四维欧几里德时空">四維歐幾里德時空</span></h3> <p>亨利·龐加萊在1905年至1906年間發現當將時間作為一個虛坐標<span><span><i>ict</i></span></span>(其中<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c</span></span>為光速,<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span></span>是虛數單位)並與三個表示空間的實坐標共同組成四維時空時,勞侖茲變換就可以看作是這一時空中的坐標旋轉。狹義相對論可以保證這個量: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2}+x^{2}+y^{2}+z^{2}}">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 --></mo> <msup> <mi>t</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y</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z</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2}+x^{2}+y^{2}+z^{2}}</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在兩個慣性系間的坐標變換,也就是勞侖茲變換,前後保持不變。 </p><p>註:此處及以下公式使用了幾何單位制,即令c=1的單位制,所以在這種單位制下t和x,y,z因次相同。 </p><p>這裡對於光速<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c</span></span>依照龐加萊的做法做了歸一處理。在由他提出的空間中,坐標空間是通過<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t</i>, <i>x</i>, <i>y</i>, <i>z</i>) ↦ (<i>x</i>, <i>y</i>, <i>z</i>, <i>it</i>)</span></span>構造的。勞侖茲變換在坐標空間中作為普通的旋轉變換保證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2}+y^{2}+z^{2}+t^{2}}">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y</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z</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t</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2}+y^{2}+z^{2}+t^{2}}</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不變。後一種表述可以讓前面的表述更為容易理解,但兩式中<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t</span></span>所表示的意義不同(前者表示的慣性系中測得的原時間本身,後者表示的時間坐標)也可能會造成混淆。 </p><p>無論是在坐標空間還是在實際的時空中,在由兩個空間單位矢量確定的平面中的旋轉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旋轉。不過當那個平面是由一個時間單位矢量以及一個空間單位矢量確定的時候,其中的「旋轉」稱作<span data-orig-title="洛伦兹递升"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orentz boost"><span>勞侖茲遞升</span></span>,與歐幾里德旋轉就不那麼相似了。 </p><p>赫爾曼·閔考斯基基於這一構想在四維空間中重新闡釋了馬克士威方程組,並展示了其在勞侖茲變換前後的不變性。他又進一步在四維空間中重新表述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由此總結出時間與空間應該做相同的處理,並提出了事件是在一個統一的四維時空連續統中發生的概念。 </p> <h3><span id=".E9.97.B5.E5.8F.AF.E5.A4.AB.E6.96.AF.E5.9F.BA.E7.A9.BA.E9.97.B4"></span><span id="闵可夫斯基空间">閔考斯基空間</span></h3> <p>1908年,在有關「空間與時間」的講座中,閔考斯基又利用另一種方式來闡釋這種四維時空。他將虛的時間坐標替換為實的時間坐標,並利用一個四維實矢量空間來表述時空的四個自變量<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x</i>, <i>y</i>, <i>z</i>, <i>t</i>)</span></span>。這個空間中的點與時空中的事件一一對應。在這個時空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光錐。空間中不在光錐上的點可以依據它們與光錐的關係劃分為「類空」或「類時」。這與現今對時空的認知基本一致。不過那種將時間作為虛坐標的做法由於某些原因仍在狹義相對論以及量子場論有所應用。將時間作為實坐標的閔考斯基空間與將時間作為虛坐標的四維歐幾里德空間之間的轉換叫作威克轉動。</p><p>在閔考斯基的論文中,下面定義的閔考斯基度規叫作「線元素」,涉及特定矢量正交性(他本人叫作「正規性」)的閔考斯基內積沒有被命名,而閔考斯基範數平方則叫作「和」。 </p><p>閔考斯基圖是閔考斯基使用的一項重要的工具。他利用這一工具來定義概念並展示了勞侖茲變換的一些性質(比如原時間和長度收縮),並提供了牛頓力學推廣到相對論力學的幾何解釋。有關這些話題請參看相關條目。下面主要展示的主要是利用由時空流形上的時空間隔不變性得到的閔考斯基空間的數學結構(閔考斯基度規、由它推導出的量以及作為時空對稱群的龐加萊群),不包括其具體應用以及時空間隔不變性的推導。這個數學結構提供了目前廣義相對論以外所有相對論理論的背景。對於廣義相對論,閔考斯基時空仍可作為局部平坦的彎曲時空的出發點。 </p><p>閔考斯基本人對於他的這種重新闡釋方法有著這樣的評價: </p> <blockquote class="templatequote"><p>我想要在從實驗物理學土壤中勃發出的(理論)下埋置的時空觀在那裡擁有它自身的力量。它是激進的。自此,單是空間或是時間將隱沒入陰影之中,只有它們的聯合體才會維繫著一個獨立的現實。</p></blockquote> <p>更進一步的歷史方面的資訊,請參閱Galison (1979), Corry (1997) and Walter (1999)。 </p> <h2><span id=".E6.95.B0.E5.AD.A6.E7.BB.93.E6.9E.84"></span><span id="数学结构">數學結構</span></h2> <p>下文中,時空將被賦以對應某個慣性系的坐標系。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的原點。這個原點在把時空構造為矢量空間的過程中很重要。儘管從物理意義來說這樣的一個正則原點(時空的「中心」事件)並不需要存在。人們可以構造具有更簡單結構的時空,比如仿射空間,但這會添加不必要的討論,並且不能反映平坦空間目前是如何從數學上處理的。 </p><p>總體而言,閔考斯基空間是一個四維實矢量空間。時空中每個點的切空間上具有非退化對稱雙線性形式,這裡稱作「閔考斯基內積」,<span data-orig-title="度规符号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etric signature"><span>度規符號差</span></span>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 − − −)</span></span>或<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 + + +)</span></span>。每個事件的切空間是一個具有與時空相同維度的四維矢量空間。 </p> <h3><span id=".E5.88.87.E7.9F.A2.E9.87.8F"></span><span id="切矢量">切矢量</span></h3> <p>切空間在實際應用中可能並不會涉及。閔考斯基空間的切空間的性質可以讓人們擁有利用閔考斯基空間本體裡的矢量標示切空間中矢量的規範方法。例子請參見Lee (2003,Proposition 3.8.)。標識的過程通常是利用數學方法完成的。它們可以在直角坐標系中表示為:</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0},x^{1},x^{2},x^{3})\leftrightarrow x^{0}\mathbf {e} _{0}|_{p}+x^{1}\mathbf {e} _{1}|_{p}+x^{2}\mathbf {e} _{2}|_{p}+x^{3}\mathbf {e} _{3}|_{p}\leftrightarrow x^{0}\mathbf {e} _{0}|_{q}+x^{1}\mathbf {e} _{1}|_{q}+x^{2}\mathbf {e} _{2}|_{q}+x^{3}\mathbf {e} _{3}|_{q},}">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 ↔ --></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p>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row> </msub>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p>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row> </msub>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row> </msub>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p>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 ↔ --></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p>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q</mi> </mrow> </msub>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p>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q</mi> </mrow> </msub>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q</mi> </mrow> </msub> <mo>+</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p>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q</mi> </mrow> </msub> <mo>,</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0},x^{1},x^{2},x^{3})\leftrightarrow x^{0}\mathbf {e} _{0}|_{p}+x^{1}\mathbf {e} _{1}|_{p}+x^{2}\mathbf {e} _{2}|_{p}+x^{3}\mathbf {e} _{3}|_{p}\leftrightarrow x^{0}\mathbf {e} _{0}|_{q}+x^{1}\mathbf {e} _{1}|_{q}+x^{2}\mathbf {e} _{2}|_{q}+x^{3}\mathbf {e} _{3}|_{q},}</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其中切空間的基矢定義為: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mathbf {e} _{\mu }|_{p}=\left.{\frac {\partial }{\partial x^{\mu }}}\right|_{p}{\text{ 或 }}\mathbf {e} _{0}|_{p}=\left({\begin{matrix}1\\0\\0\\0\end{matrix}}\right){\text{等}}.}">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row> </msub> <mo>=</mo> <msub> <mrow> <mo fence="true" stretchy="true" symmetric="tru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 mathvariant="normal">∂<!-- ∂ --></mi> <mrow> <mi mathvariant="normal">∂<!-- ∂ --></mi>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row> </mfrac> </mrow>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row>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text> 或 </mtext> </mrow>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bold">e</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b> <msub>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table rowspacing="4pt" columnspacing="1em"> <mtr> <mtd> <mn>1</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r> </mtable> </mrow>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text>等</mtext> </mrow> <mo>.</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mathbf {e} _{\mu }|_{p}=\left.{\frac {\partial }{\partial x^{\mu }}}\right|_{p}{\text{ 或 }}\mathbf {e} _{0}|_{p}=\left({\begin{matrix}1\\0\\0\\0\end{matrix}}\right){\text{等}}.}</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這裡的<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p</i></span></span>和<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q</i></span></span>是任意的兩個事件,後一種標示叫作平行移動。第一種標示是利用空間本體中的矢量來表示切空間中矢量的規範方法。切空間的基矢會出現一階微分符號就是因為這種標示方式。這種標示方式得益於幾何切矢量可以與一組平滑函數的方向導數一一對應。這使得流形中的切矢量的定義不必基於<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ℝ<sup><i>n</i></sup></span></span>。這種定義切矢量方式並不是唯一的。通過普通的<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n</span></span>元矢量也可以定義切矢量。 </p> <p><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p</i></span></span>點處的切矢量有時還會以<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p</i></span></span>點處的「位移矢量」表示,與上面規範標示方法基本相通。上述基於數學背景介紹的矢量表示方法可以在Misner,Thorne &amp; Wheeler (1970)找到它們物理的或是更為具體的幾何背景。 </p> <h3><span id=".E6.A8.99.E6.BA.96.E5.9F.BA.E5.BA.95"></span><span id="標準基底">標準基底</span></h3> <p>閔可夫斯基時空的一組常用標準基底是四個互相正交的向量的集合(<i>e</i><sub>0</sub>, <i>e</i><sub>1</sub>, <i>e</i><sub>2</sub>, <i>e</i><sub>3</sub>) 使得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left(e_{0}\right)^{2}=(e_{1})^{2}=(e_{2})^{2}=(e_{3})^{2}=1}">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 --></mo> <msup> <mrow> <mo>(</mo> <msub> <mi>e</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b> <mi>e</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b>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b> <mi>e</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b>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b> <mi>e</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b>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n>1</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left(e_{0}\right)^{2}=(e_{1})^{2}=(e_{2})^{2}=(e_{3})^{2}=1}</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這些條件可以更簡要地寫成如下形式: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langle e_{\mu },e_{\nu }\rangle =\eta _{\mu \nu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 ⟨ --></mo> <msub> <mi>e</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e</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ν<!-- ν --></mi> </mrow> </msub>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 ⟩ --></mo> <mo>=</mo> <msub> <mi>η<!-- η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i>ν<!-- ν --></mi> </mrow> </msub>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langle e_{\mu },e_{\nu }\rangle =\eta _{\mu \nu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其中μ與ν涵蓋的數值有{0, 1, 2, 3},矩陣η稱為<b>閔可夫斯基度規</b>,數值為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eta ={\begin{pmatrix}-1&amp;0&amp;0&amp;0\\0&amp;1&amp;0&amp;0\\0&amp;0&amp;1&amp;0\\0&amp;0&amp;0&amp;1\end{pmatrix}}}">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η<!-- η --></mi>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row> <mo>(</mo> <mtable rowspacing="4pt" columnspacing="1em"> <mtr> <mtd> <mo>−<!-- − --></mo> <mn>1</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1</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1</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1</mn> </mtd> </mtr> </mtable> <mo>)</mo>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eta ={\begin{pmatrix}-1&amp;0&amp;0&amp;0\\0&amp;1&amp;0&amp;0\\0&amp;0&amp;1&amp;0\\0&amp;0&amp;0&amp;1\end{pmatrix}}}</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相對於一組標準基底,一向量<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V</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的分量可以寫作<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0},V^{1},V^{2},V^{3})}">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0},V^{1},V^{2},V^{3})}</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並且我們使用愛因斯坦標記來寫<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V^{\mu }e_{\mu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V</mi> <mo>=</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b> <mi>e</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b>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V^{\mu }e_{\mu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分量<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p>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稱作<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V</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的「<b>類時分量</b>」(<b>timelike component</b>),而其他三個分量則稱作「<b>類空分量</b>」(<b>spatial components</b>)。 </p><p>以分量來寫,兩個向量<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V</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與<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W}">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W</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W}</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間的內積可寫成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langle V,W\rangle =\eta _{\mu \nu }V^{\mu }W^{\nu }=-V^{0}W^{0}+V^{1}W^{1}+V^{2}W^{2}+V^{3}W^{3}}">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 ⟨ --></mo> <mi>V</mi> <mo>,</mo> <mi>W</mi>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 ⟩ --></mo> <mo>=</mo> <msub> <mi>η<!-- η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i>ν<!-- ν --></mi> </mrow> </msub>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p>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ν<!-- ν --></mi> </mrow> </msup> <mo>=</mo> <mo>−<!-- − --></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p> <msup>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p> <msup>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sup>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p> <msup>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p>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langle V,W\rangle =\eta _{\mu \nu }V^{\mu }W^{\nu }=-V^{0}W^{0}+V^{1}W^{1}+V^{2}W^{2}+V^{3}W^{3}}</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而一向量<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V</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範數(norm)平方值為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2}=\eta _{\mu \nu }V^{\mu }V^{\nu }=-(V^{0})^{2}+(V^{1})^{2}+(V^{2})^{2}+(V^{3})^{2}\,}">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b> <mi>η<!-- η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i>ν<!-- ν --></mi> </mrow> </msub>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ν<!-- ν --></mi> </mrow> </msup> <mo>=</mo> <mo>−<!-- − --></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p>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sup>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sup>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2}=\eta _{\mu \nu }V^{\mu }V^{\nu }=-(V^{0})^{2}+(V^{1})^{2}+(V^{2})^{2}+(V^{3})^{2}\,}</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h2><span id=".E6.B4.9B.E4.BC.A6.E5.85.B9.E5.8F.98.E6.8D.A2.E5.92.8C.E5.AF.B9.E7.A7.B0.E6.80.A7"></span><span id="洛伦兹变换和对称性">勞侖茲變換和對稱性</span></h2> <h2><span id=".E5.9B.A0.E6.9E.9C.E7.B5.90.E6.A7.8B"></span><span id="因果結構">因果結構</span></h2> <p>四維矢量依據它們(閔可夫斯基)內積的正負號來區分。四維矢量<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U}">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U</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U}</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V</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與<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W}">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W</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W}</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可分類如下: </p> <ul><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V}">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V</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V}</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是<b>類時</b>(<b>timelike</b>),若且唯若<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eta _{\mu \nu }V^{\mu }V^{\nu }\,=V^{\mu }V_{\mu }&lt;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i>η<!-- η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i>ν<!-- ν --></mi> </mrow> </msub>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ν<!-- ν --></mi> </mrow> </msup>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mo> <msup>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b> <mi>V</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b> <mo>&lt;</mo> <mn>0</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eta _{\mu \nu }V^{\mu }V^{\nu }\,=V^{\mu }V_{\mu }&lt;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 <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U}">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U</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U}</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是<b>類空</b>(<b>spacelike</b>),若且唯若<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eta _{\mu \nu }U^{\mu }U^{\nu }\,=U^{\mu }U_{\mu }&gt;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i>η<!-- η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i>ν<!-- ν --></mi> </mrow> </msub> <msup> <mi>U</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p> <mi>U</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ν<!-- ν --></mi> </mrow> </msup>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mo> <msup> <mi>U</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b> <mi>U</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b> <mo>&gt;</mo> <mn>0</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eta _{\mu \nu }U^{\mu }U^{\nu }\,=U^{\mu }U_{\mu }&gt;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 <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W}">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W</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W}</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是<b>零</b>(<b>null</b>)或稱<b>類光</b>(<b>lightlike</b>),若且唯若<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eta _{\mu \nu }W^{\mu }W^{\nu }\,=W^{\mu }W_{\mu }=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i>η<!-- η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i>ν<!-- ν --></mi> </mrow> </msub> <msup>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p>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ν<!-- ν --></mi> </mrow> </msup>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mo> <msup>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b>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b> <mo>=</mo> <mn>0</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eta _{\mu \nu }W^{\mu }W^{\nu }\,=W^{\mu }W_{\mu }=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ul><p>這樣的術語源自於相對論中對於閔可夫斯基時空的使用。閔可夫斯基時空中一事件所有零向量的集合構成了該事件的光錐(light cone)。注意到這些標記的使用與參考系無關。 </p><p>向量場被稱作是類時、類空或零,是看場定義所在的各點,其所對應的向量是類時、類空或零。 </p><p>關於零向量一個有用的結果:「若兩個零向量<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B\,}">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B</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B\,}</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正交(即:零內積值<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cdot B=A^{\mu }B_{\mu }=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o>⋅<!-- ⋅ --></mo> <mi>B</mi> <mo>=</mo> <msup>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p> <msub>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μ<!-- μ --></mi> </mrow> </msub> <mo>=</mo> <mn>0</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cdot B=A^{\mu }B_{\mu }=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則它們必定是呈比例關係<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kB\,}">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o>=</mo> <mi>k</mi> <mi>B</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kB\,}</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k\,}">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k</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k\,}</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為常數)。」 </p><p>一旦時間方向選定了,類時向量與零向量可以再分為各種類別。以類時向量(timelike vector)來說,我們有 </p> <ol><li><b>未來方向</b>(<b>future directed</b>)<b>類時向量</b>,其第一個分量為正。</li> <li><b>過去方向</b>(<b>past directed</b>)<b>類時向量</b>,其第一個分量為負。</li></ol><p>以零向量(null vector)來說,可分為三種類別: </p> <ol><li><b>純零向量</b>(<b>zero vector</b>)<b>,其在任何基底下,所有分量皆為<tt>(0,0,0,0)</tt>。</b></li> <li><b>未來方向零向量</b>,其第一個分量為正,而其餘分量為0。</li> <li><b>過去方向零向量</b>,其第一個分量為負,而其餘分量為0。</li></ol><p>加上類空向量,全部共有六種類別。 </p><p>閔可夫斯基時空中的正交歸一基底(orthonormal basis)必然包含一個類時與三個類空的單位向量。若希望以非正交歸一基底來做運算,則可有其他的向量組合。例如:可以輕鬆建構一種(非正交歸一)基底,整個是由零向量所組成,稱之為「<b>零基底</b>」(<b>null basis</b>)。 </p> <h2><span id=".E6.8E.A8.E5.B9.BF"></span><span id="推广">推廣</span></h2> <h2><span id=".E5.87.A0.E4.BD.95.E6.84.8F.E4.B9.89"></span><span id="几何意义">幾何意義</span></h2>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BC.95.E6.B3.A8"></span><span id="引注">引注</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3.E9.96.B2"></span><span id="參閲">參閲</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p>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閔考斯基時空 </p> <ul><li>YouTube上的Animation clip visualizing Minkowski space in the context of special relativity.</li> <li>The Geometry of Special Relativity: The Minkowski Space - Time Light Con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4 Cached time: 2023050504510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3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4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41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955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30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419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07443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45.689 1 -total 19.07% 84.971 2 Template:Reflist 13.83% 61.644 1 Template:Not 13.14% 58.571 1 Template:Hatnote 10.45% 46.579 1 Template:Relativity 10.29% 45.879 3 Template:Cite_book 9.97% 44.447 1 Template:Navbox 9.66% 43.063 1 Template:NoteTA 9.09% 40.519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inline 8.83% 39.361 1 Template:Sister-inline -->
**閔考夫斯基空間**,在數學物理學中是指由三維歐幾里德空間與時間組成的四維流形,其中任意兩個事件之間的時空間隔與所依照的慣性系無關。儘管赫爾曼・閔考斯基一開始是為了電磁理論的馬克士威方程組而發展這一理論,但閔考斯基時空的結構卻可以從狹義相對論的公設直接推出。 閔考斯基空間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緊密相關,並且是狹義相對論最為常用的數學表述結構。歐幾里德空間的單個分量以及時間可能會因為長度收縮以及時間膨脹等效應而發生變化,在閔考斯基空間中,不同參考系中兩個事件間的時空總距離則都是一致的。不過由於時間維度與三個空間維度的處理方式仍存在不同之處,閔考斯基空間與四維歐幾里德空間仍是不同的。 在三維歐幾里德空間(比如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中的空間)中,歐幾里德群是其中的等距群(即可以保證正則歐幾里德距離不變的映射)。它是由旋轉、反射以及平移生成的。當將時間作為第四個維度考慮在內時,時間的平移以及伽利略遞升就需要考慮在內。由上述提及的變換所構成的群稱作伽利略群。所有的伽利略變換保證三維歐幾里德距離不變。這個距離只是空間上的距離。時間則獨立於空間,同時保持不變。在狹義相對論中,空間和時間則會互相影響。 閔考斯基空間對於時空的表述是藉助不定非退化雙線性形式完成的。這一形式在下文中會依據語境不同被叫作「閔考斯基度規」、「閔考斯基範數平方」或是「閔考斯基內積」閔考斯基內積是在兩個事件的坐標差矢量作為自變量時對時空間隔定義的。在引入這種內積後,時空的數學模型就被叫作閔考斯基空間。對應於伽利略群,閔考斯基時空中保證時空間隔不變的變換群叫作「龐加萊群」。 總體而言,伽利略時空與閔考斯基時空在被看作流形時是完全相同的。他們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定義於其上的結構是不同的。前者有的是歐幾里德距離,獨立於空間的時間以及由伽利略變換相互關聯的慣性系,而後者有的是閔考斯基度規和由勞侖茲變換相互關聯的慣性系。 ## 歷史 ### 四維歐幾里德時空 亨利・龐加萊在 1905 年至 1906 年間發現當將時間作為一個虛坐標 _ict_(其中 c 為光速,i 是虛數單位)並與三個表示空間的實坐標共同組成四維時空時,勞侖茲變換就可以看作是這一時空中的坐標旋轉。狹義相對論可以保證這個量:   : $-t^{2}+x^{2}+y^{2}+z^{2}$ 在兩個慣性系間的坐標變換,也就是勞侖茲變換,前後保持不變。 註:此處及以下公式使用了幾何單位制,即令 c=1 的單位制,所以在這種單位制下 t 和 x,y,z 因次相同。 這裡對於光速 c 依照龐加萊的做法做了歸一處理。在由他提出的空間中,坐標空間是通過 (_t_, _x_, _y_, _z_) ↦ (_x_, _y_, _z_, _it_) 構造的。勞侖茲變換在坐標空間中作為普通的旋轉變換保證   : $x^{2}+y^{2}+z^{2}+t^{2}$ 不變。後一種表述可以讓前面的表述更為容易理解,但兩式中 t 所表示的意義不同(前者表示的慣性系中測得的原時間本身,後者表示的時間坐標)也可能會造成混淆。 無論是在坐標空間還是在實際的時空中,在由兩個空間單位矢量確定的平面中的旋轉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旋轉。不過當那個平面是由一個時間單位矢量以及一個空間單位矢量確定的時候,其中的「旋轉」稱作勞侖茲遞升,與歐幾里德旋轉就不那麼相似了。 赫爾曼・閔考斯基基於這一構想在四維空間中重新闡釋了馬克士威方程組,並展示了其在勞侖茲變換前後的不變性。他又進一步在四維空間中重新表述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由此總結出時間與空間應該做相同的處理,並提出了事件是在一個統一的四維時空連續統中發生的概念。 ### 閔考斯基空間 1908 年,在有關「空間與時間」的講座中,閔考斯基又利用另一種方式來闡釋這種四維時空。他將虛的時間坐標替換為實的時間坐標,並利用一個四維實矢量空間來表述時空的四個自變量 (_x_, _y_, _z_, _t_)。這個空間中的點與時空中的事件一一對應。在這個時空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光錐。空間中不在光錐上的點可以依據它們與光錐的關係劃分為「類空」或「類時」。這與現今對時空的認知基本一致。不過那種將時間作為虛坐標的做法由於某些原因仍在狹義相對論以及量子場論有所應用。將時間作為實坐標的閔考斯基空間與將時間作為虛坐標的四維歐幾里德空間之間的轉換叫作威克轉動。 在閔考斯基的論文中,下面定義的閔考斯基度規叫作「線元素」,涉及特定矢量正交性(他本人叫作「正規性」)的閔考斯基內積沒有被命名,而閔考斯基範數平方則叫作「和」。 閔考斯基圖是閔考斯基使用的一項重要的工具。他利用這一工具來定義概念並展示了勞侖茲變換的一些性質(比如原時間和長度收縮),並提供了牛頓力學推廣到相對論力學的幾何解釋。有關這些話題請參看相關條目。下面主要展示的主要是利用由時空流形上的時空間隔不變性得到的閔考斯基空間的數學結構(閔考斯基度規、由它推導出的量以及作為時空對稱群的龐加萊群),不包括其具體應用以及時空間隔不變性的推導。這個數學結構提供了目前廣義相對論以外所有相對論理論的背景。對於廣義相對論,閔考斯基時空仍可作為局部平坦的彎曲時空的出發點。 閔考斯基本人對於他的這種重新闡釋方法有著這樣的評價: > 我想要在從實驗物理學土壤中勃發出的(理論)下埋置的時空觀在那裡擁有它自身的力量。它是激進的。自此,單是空間或是時間將隱沒入陰影之中,只有它們的聯合體才會維繫著一個獨立的現實。 > > 更進一步的歷史方面的資訊,請參閱 Galison (1979), Corry (1997) and Walter (1999)。 ## 數學結構 下文中,時空將被賦以對應某個慣性系的坐標系。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的原點。這個原點在把時空構造為矢量空間的過程中很重要。儘管從物理意義來說這樣的一個正則原點(時空的「中心」事件)並不需要存在。人們可以構造具有更簡單結構的時空,比如仿射空間,但這會添加不必要的討論,並且不能反映平坦空間目前是如何從數學上處理的。 總體而言,閔考斯基空間是一個四維實矢量空間。時空中每個點的切空間上具有非退化對稱雙線性形式,這裡稱作「閔考斯基內積」,度規符號差為 (+ − − −) 或 (− + + +)。每個事件的切空間是一個具有與時空相同維度的四維矢量空間。 ### 切矢量 切空間在實際應用中可能並不會涉及。閔考斯基空間的切空間的性質可以讓人們擁有利用閔考斯基空間本體裡的矢量標示切空間中矢量的規範方法。例子請參見 Lee (2003,Proposition 3.8.)。標識的過程通常是利用數學方法完成的。它們可以在直角坐標系中表示為:   : $(x^{0},x^{1},x^{2},x^{3})\leftrightarrow x^{0}\mathbf {e} _{0}|_{p}+x^{1}\mathbf {e} _{1}|_{p}+x^{2}\mathbf {e} _{2}|_{p}+x^{3}\mathbf {e} _{3}|_{p}\leftrightarrow x^{0}\mathbf {e} _{0}|_{q}+x^{1}\mathbf {e} _{1}|_{q}+x^{2}\mathbf {e} _{2}|_{q}+x^{3}\mathbf {e} _{3}|_{q},$ 其中切空間的基矢定義為:   : $\mathbf {e} _{\mu }|_{p}=\left.{\frac {\partial }{\partial x^{\mu }}}\right|_{p}{\text{ 或 }}\mathbf {e} _{0}|_{p}=\left({\begin{matrix}1\\0\\0\\0\end{matrix}}\right){\text{等}}.$ 這裡的 _p_ 和 _q_ 是任意的兩個事件,後一種標示叫作平行移動。第一種標示是利用空間本體中的矢量來表示切空間中矢量的規範方法。切空間的基矢會出現一階微分符號就是因為這種標示方式。這種標示方式得益於幾何切矢量可以與一組平滑函數的方向導數一一對應。這使得流形中的切矢量的定義不必基於ℝn。這種定義切矢量方式並不是唯一的。通過普通的 n 元矢量也可以定義切矢量。 _p_ 點處的切矢量有時還會以 _p_ 點處的「位移矢量」表示,與上面規範標示方法基本相通。上述基於數學背景介紹的矢量表示方法可以在 Misner,Thorne & Wheeler (1970) 找到它們物理的或是更為具體的幾何背景。 ### 標準基底 閔可夫斯基時空的一組常用標準基底是四個互相正交的向量的集合 (_e_0, _e_1, _e_2, _e_3) 使得   : $-\left(e_{0}\right)^{2}=(e_{1})^{2}=(e_{2})^{2}=(e_{3})^{2}=1$ 這些條件可以更簡要地寫成如下形式:   : $\langle e_{\mu },e_{\nu }\rangle =\eta _{\mu \nu }$ 其中 μ 與 ν 涵蓋的數值有 {0, 1, 2, 3},矩陣 η 稱為**閔可夫斯基度規**,數值為   : $\eta ={\begin{pmatrix}-1&0&0&0\\0&1&0&0\\0&0&1&0\\0&0&0&1\end{pmatrix}}$ 相對於一組標準基底,一向量 $V$ 的分量可以寫作 $(V^{0},V^{1},V^{2},V^{3})$ ,並且我們使用愛因斯坦標記來寫 $V=V^{\mu }e_{\mu }\,$ 。分量 $V^{0}$ 稱作 $V$ 的「**類時分量**」(**timelike component**),而其他三個分量則稱作「**類空分量**」(**spatial components**)。 以分量來寫,兩個向量 $V$ 與 $W$ 間的內積可寫成   : $\langle V,W\rangle =\eta _{\mu \nu }V^{\mu }W^{\nu }=-V^{0}W^{0}+V^{1}W^{1}+V^{2}W^{2}+V^{3}W^{3}$ , 而一向量 $V$ 的範數 (norm) 平方值為   : $V^{2}=\eta _{\mu \nu }V^{\mu }V^{\nu }=-(V^{0})^{2}+(V^{1})^{2}+(V^{2})^{2}+(V^{3})^{2}\,$ 。 ## 勞侖茲變換和對稱性 ## 因果結構 四維矢量依據它們(閔可夫斯基)內積的正負號來區分。四維矢量 $U$ 、 $V$ 與 $W$ 可分類如下: * $V$ 是**類時**(**timelike**),若且唯若 $\eta _{\mu \nu }V^{\mu }V^{\nu }\,=V^{\mu }V_{\mu }<0$ * $U$ 是**類空**(**spacelike**),若且唯若 $\eta _{\mu \nu }U^{\mu }U^{\nu }\,=U^{\mu }U_{\mu }>0$ * $W$ 是**零**(**null**) 或稱**類光**(**lightlike**),若且唯若 $\eta _{\mu \nu }W^{\mu }W^{\nu }\,=W^{\mu }W_{\mu }=0$ 這樣的術語源自於相對論中對於閔可夫斯基時空的使用。閔可夫斯基時空中一事件所有零向量的集合構成了該事件的光錐 (light cone)。注意到這些標記的使用與參考系無關。 向量場被稱作是類時、類空或零,是看場定義所在的各點,其所對應的向量是類時、類空或零。 關於零向量一個有用的結果:「若兩個零向量 $A\,$ 、 $B\,$ 正交(即:零內積值 $A\cdot B=A^{\mu }B_{\mu }=0$ ),則它們必定是呈比例關係 $A=kB\,$ ( $k\,$ 為常數)。」 一旦時間方向選定了,類時向量與零向量可以再分為各種類別。以類時向量 (timelike vector) 來說,我們有 1. **未來方向**(**future directed**)**類時向量**,其第一個分量為正。 2. **過去方向**(**past directed**)**類時向量**,其第一個分量為負。 以零向量 (null vector) 來說,可分為三種類別: 1. **純零向量**(**zero vector**)**,其在任何基底下,所有分量皆為 (0,0,0,0)。** 2. **未來方向零向量**,其第一個分量為正,而其餘分量為 0。 3. **過去方向零向量**,其第一個分量為負,而其餘分量為 0。 加上類空向量,全部共有六種類別。 閔可夫斯基時空中的正交歸一基底 (orthonormal basis) 必然包含一個類時與三個類空的單位向量。若希望以非正交歸一基底來做運算,則可有其他的向量組合。例如:可以輕鬆建構一種(非正交歸一)基底,整個是由零向量所組成,稱之為「**零基底**」(**null basis**)。 ## 推廣 ## 幾何意義 ## 註釋 ## 引注 ## 參考文獻 ## 參閲 ##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閔考斯基時空 * YouTube 上的 Animation clip visualizing Minkowski space in the context of special relativity. * The Geometry of Special Relativity: The Minkowski Space - Time Light Cone
null
18,982
2023-05-02T13:26:07Z
77,011,654
四维时空
1,703,625
<p><br></p><p><b>五車增五</b>,即<b>御夫座5</b>(5 Aur, 5 Aurigae)是一個位於御夫座的雙星系統,距離地球約170光年。 </p><p>五車增五的主星是一顆F-型主序星,視星等為5.982。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HR 159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CCDM J05003+392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mage 5 Aurigae</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1 Cached time: 2023041921130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0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5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08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845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77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4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13888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6.228 1 -total 99.34% 145.263 8 Template:Navbox 68.88% 100.715 1 Template:Stars_of_Auriga 66.55% 97.309 1 Template:Constellation_navbox 25.24% 36.911 14 Template:Tsl 14.71% 21.511 1 Template:星官 5.38% 7.871 1 Template:Icon 4.58% 6.696 1 Template:Str_right 4.29% 6.276 1 Template:Starbox_astrometry 2.74% 4.011 2 Template:ErrorBar2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703625-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9211303 and revision id 64324400.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五車增五**,即**御夫座 5**(5 Aur, 5 Aurigae)是一個位於御夫座的雙星系統,距離地球約 170 光年。 五車增五的主星是一顆 F - 型主序星,視星等為 5.982。 ## 參考資料 * HR 159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CDM J05003+392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mage 5 Aurigae
null
2,995
2023-04-11T15:44:44Z
64,324,400
HD_31761
6,058,459
<p><b>大衛·瓊斯</b>(英語:<span lang="en"><b>David Jones</b></span>,1998年1月17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英格蘭男子羽球運動員。 </p> <h2><span id=".E7.B0.A1.E6.AD.B7"></span><span id="簡歷">簡歷</span></h2> <p>2015年3月,大衛·瓊斯代表英格蘭出戰波蘭盧賓舉行的歐洲青年羽球錦標賽,助國家隊贏得團體賽亞軍。 </p> <h2><span id=".E4.B8.BB.E8.A6.81.E6.AF.94.E8.B3.BD.E6.88.90.E7.B8.BE"></span><span id="主要比賽成績">主要比賽成績</span></h2> <p>只列出曾進入準決賽的國際賽事成績: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大衛・瓊斯**(英語:**David Jones**,1998 年 1 月 17 日 —),英格蘭男子羽球運動員。 ## 簡歷 2015 年 3 月,大衛・瓊斯代表英格蘭出戰波蘭盧賓舉行的歐洲青年羽球錦標賽,助國家隊贏得團體賽亞軍。 ## 主要比賽成績 只列出曾進入準決賽的國際賽事成績: ## 參考資料
null
4,085
2023-04-16T12:31:10Z
75,968,155
大卫·琼斯_(羽毛球运动员)
1,622,216
<p><b>輕度颱風納坦</b>(英語:<span lang="en"><b>Severe Tropical Storm Nock-ten</b></span>,聯合颱風警報中心:<b>WP102011</b>,國際編號:<b>1108</b>,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b>Juaning</b>)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8個被命名的風暴。「納坦」一名乃由寮國提供,來自寮語「<span lang="lo">ນົກເຕັນ</span>」,意指翠鳥。 </p> <h2><span id=".E7.99.BC.E5.B1.95.E9.81.8E.E7.A8.8B"></span><span id="發展過程">發展過程</span></h2> <p>7月20日一個熱帶擾動於菲律賓以東太平洋海域形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編號93W。 </p><p><br> 7月24日該熱帶擾動形成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及同時給予編號10W,但中央氣象局及日本氣象廳均未將它升格,只報告中心氣壓為1006百帕。香港天文台則在天氣報告中表示一個熱帶性低氣壓正在形成當中。 </p><p>7月25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同時發出烈風警報(Gale Warning)。稍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給予命名Juaning並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同時,中央氣象局與香港天文台均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 </p><p>7月26日8時,中央氣象局將此熱帶風暴升格為輕度颱風;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給予命名並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12時,香港天文台將納坦升格為熱帶風暴。 </p><p>7月27日上午此風暴出現風眼,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9時30分香港天文台亦跟隨升格。早上10時,此風暴登陸菲律賓奧羅拉省。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上午11時升格為一級颱風,但登陸菲律賓後已降格為一熱帶風暴。同日14時中央氣象局測出納坦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香港天文台測出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05公里。 </p><p>7月28日15時45分,納坦集結於南海北部,北緯18.2度,東經115.2度附近。其時移動時速為20公里。而在登陸菲律賓以後,日本氣象廳測出納坦中心最低氣壓減弱為992百帕,而且預料會再次增強,並朝向廣東西部至海南島一帶。香港天文台測出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90公里。 </p><p>7月29日12時正,納坦集結於北緯18.5度,東經112.2度附近。其時移動時速為18公里,趨近海南島東南邊。日本氣象廳測出納坦中心最低氣壓維持於990百帕左右。香港天文台測出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90公里。下午17時40分,納坦登陸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並繼續穿越海南島北部,移入北部灣。登陸前,中心氣壓稍為增強為985百帕。登陸以後,中心氣壓維持於984百帕,時速20公里,西北向。 </p><p>7月30日凌晨3時,納坦移入北部灣,集結於北緯19.4度,東經108.7度附近。其移動時速為15公里,西向,移近越南北部。最低氣壓維持於985百帕左右。香港天文台宣告納坦減弱為熱帶風暴。正午12時,納坦集結於越南河內東南約260公里,北緯19.5度,東經107.3度附近。其移動時速為18公里,西向,繼續朝向越南北部。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警報。 </p> <h2><span id=".E5.BD.B1.E9.9F.BF"></span><span id="影響">影響</span></h2> <h3><span id="_.E8.8F.B2.E5.BE.8B.E8.B3.93"></span><span id="_菲律賓"><span> </span>菲律賓</span></h3> <dl><dd>當地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二號風暴信號</dd></dl><p>此風暴於菲律賓東部形成,其後增強為熱帶風暴,因此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向呂宋多個地區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p><p>此風暴已經於7月27日10時以強烈熱帶風暴的強度登陸奧羅拉省,登陸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實測風速85公里每小時。 </p><p>登陸當日,菲律賓當地最少有20人因風暴死亡,另有9人失蹤,至今下落未明。 </p> <h3><span id=".E4.B8.AD.E5.9B.BD.E5.A4.A7.E9.99.86"></span><span id="中国大陆"><span></span> 中國大陸</span></h3> <h4><span id=".E6.B5.B7.E5.8D.97.E7.9C.81"></span><span id="海南省">海南省</span></h4> <dl><dd>全省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省級);地方級信號如下:</dd> <dd>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包括︰瓊海市、屯昌縣、澄邁縣、陵水縣、文昌市、三亞市、定安縣、萬寧市、海口市、瓊中縣、保亭縣、臨高縣、東方市、白沙縣、樂東縣、昌江縣、五指山市、儋州市</dd></dl><p>該省於7月27日16時直接發佈黃色颱風預警信號,並預測24小時內將會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達8級。 </p> <h4><span id=".E5.BB.A3.E8.A5.BF.E5.A3.AF.E6.97.8F.E8.87.AA.E6.B2.BB.E5.8D.80"></span><span id="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span></h4> <dl><dd>全省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省級);地方級信號如下:</dd> <dd>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包括︰北海市</dd> <dd>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包括︰合浦縣、欽州市、防城港市、東興市</dd></dl><p>該省於7月27日18時發佈藍色颱風預警信號,並預測24小時內將會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達6級。翌日18時則改發黃色颱風預警信號。 </p> <h4><span id=".E5.BB.A3.E6.9D.B1.E7.9C.81"></span><span id="廣東省">廣東省</span></h4> <dl><dd>全省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橙色預警信號(省級);地方級信號如下:</dd> <dd> 颱風橙色預警信號包括︰湛江、雷州、徐聞、吳川</dd> <dd>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包括︰廉江、遂溪、電白</dd> <dd>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包括:茂名、陽西、陽江、高州、化州、台山、深圳、珠海</dd> <dd> 颱風白色預警信號包括:惠陽、惠東、惠州、陽春、東莞、廣州、信宜、中山、南沙、恩平、新會、汕尾、陸豐、海豐</dd></dl><p>該省於7月28日11時發佈藍色颱風預警信號,預測24小時內將會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達6級。全省亦啟動颱風三級應急響應。而於7月28日16時30分改發黃色颱風預警,預料24小時內會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達8級以上,或陣風達10級以上。同時,亦升格為颱風二級應急響應。 </p> <h3><span id="_.E9.A6.99.E6.B8.AF"></span><span id="_香港"><span> </span>香港</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2"> <dl><dd>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dd></dl><p>香港天文台於2011年7月28日早上8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納坦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530公里。天文台表示會在當日傍晚左右考慮是否需要發出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隨著納坦移近,天文台在下午6時45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納坦集結在香港以南約460公里。納坦影響香港初期,天氣仍然酷熱,間中有幾陣狂風驟雨及雷暴,風勢逐步增強。28日黃昏時離岸吹強風,高地間中吹烈風。 </p><p>7月29日早上,香港早上本港普遍受到偏東強風影響,高地間中吹烈風。29日下午,納坦改向西北移動,取代原先的西至西北西路徑,更為接近香港;但此時香港風勢不升反跌。納坦在下午2時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之西南約440公里掠過。天文台在下午2時1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當時納坦集結在香港之西南約440公里,繼續最接近香港。當納坦稍作遠離,天文台便在下午4時4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當時納坦集結在香港之西南約450公里。香港普遍風勢減弱,但受到納坦外圍雨帶影響,香港仍有狂風驟雨,海面亦有大浪。</p><p>納坦侵襲期間,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指定自動氣象站有3個測得強風,三號信號只欠1站便達標;啟德以些微之差,未能測得強風。但維港亦受強風影響,港內的中環碼頭及九龍天星碼頭的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為每小時45及41公里。風暴期間,長洲、機場及西貢測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61、54及43公里。但由2013年起取代濕地公園後才成為8個指定自動氣象站為準的流浮山,在風暴期間測得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46公里,因此導致三號信號「變相達標」。 </p> <h3><span id="_.E6.BE.B3.E9.96.80"></span><span id="_澳門"><span> </span>澳門</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2"> <dl><dd>當地懸掛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三號風球</dd> <dd>氣象站瞬間最低氣壓:987.9 hPa(7月29日上午4時54分)</dd> <dd>風暴中心與澳門之最近距離:澳門西南約390公里(7月29日下午7時)</dd></dl><p>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7月28日上午10時懸掛一號風球,再於7月29日上午6時15分懸掛三號風球。 ,並表示表示,若輕度颱風納坦按現時途徑移動,今日改掛8號風球機會不大,澳門今日將有較頻密的狂風大驟雨及雷暴,早上內港一帶可能出現海水倒灌,低窪地區亦可能出現淹水,並呼籲機車駕駛者小心使用大橋。同日下午7時除下所有風球。 </p> <h4><span id=".E9.9B.A8.E9.87.8F"></span><span id="雨量">雨量</span></h4> <h2><span id=".E7.86.B1.E5.B8.B6.E6.B0.A3.E6.97.8B.E4.BF.A1.E8.99.9F.E4.BD.BF.E7.94.A8.E8.A8.98.E9.8C.84"></span><span id="熱帶氣旋信號使用記錄">熱帶氣旋信號使用記錄</span></h2> <h3><span id="_.E8.8F.B2.E5.BE.8B.E8.B3.93_2"></span><span id="_菲律賓_2"><span> </span>菲律賓</span></h3> <h3><span id=".E4.B8.AD.E5.9B.BD.E5.A4.A7.E9.99.86_2"></span><span id="中国大陆_2"><span></span> 中國大陸</span></h3> <h4><span id=".E6.B5.B7.E5.8D.97.E7.9C.81_2"></span><span id="海南省_2">海南省</span></h4> <h4><span id=".E5.BB.A3.E8.A5.BF.E5.A3.AF.E6.97.8F.E8.87.AA.E6.B2.BB.E5.8D.80_2"></span><span id="廣西壯族自治區_2">廣西壯族自治區</span></h4> <h4><span id=".E5.BB.A3.E6.9D.B1.E7.9C.81_2"></span><span id="廣東省_2">廣東省</span></h4> <h3><span id="_.E9.A6.99.E6.B8.AF_2"></span><span id="_香港_2"><span> </span>香港</span></h3> <h3><span id="_.E6.BE.B3.E9.96.80_2"></span><span id="_澳門_2"><span> </span>澳門</span></h3>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http://www.usno.navy.mil/JTW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li> <li><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http://www.cwb.gov.t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央氣象局首頁</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http://www.jma.go.jp/jma/index.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日本氣象廳首頁</li> <li><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http://www.hko.gov.h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天文台首頁</li> <li><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http://www.smg.gov.m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首頁</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1 Cached time: 2023050510070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77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2.03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614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8130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733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913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79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016651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615.881 1 -total 16.35% 264.253 5 Template:Location_map+ 15.58% 251.779 1 Template:NoteTA 14.88% 240.432 1 Template:Reflist 13.30% 214.950 1 Template:2011_Pacific_typhoon_season_buttons 13.14% 212.259 1 Template:Hurricane_season_bar 12.98% 209.696 1 Template:Navbox 12.79% 206.676 1 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 12.08% 195.137 1 Template:Infobox 11.96% 193.322 4 Template:HKTY_Wind -->
**輕度颱風納坦**(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Nock-ten**,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02011**,國際編號:**1108**,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uaning**)為 2011 年太平洋颱風季第 8 個被命名的風暴。「納坦」一名乃由寮國提供,來自寮語「ນົກເຕັນ」,意指翠鳥。 ## 發展過程 7 月 20 日一個熱帶擾動於菲律賓以東太平洋海域形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編號 93W。 7 月 24 日該熱帶擾動形成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及同時給予編號 10W,但中央氣象局及日本氣象廳均未將它升格,只報告中心氣壓為 1006 百帕。香港天文台則在天氣報告中表示一個熱帶性低氣壓正在形成當中。 7 月 25 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同時發出烈風警報(Gale Warning)。稍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給予命名 Juaning 並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同時,中央氣象局與香港天文台均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 7 月 26 日 8 時,中央氣象局將此熱帶風暴升格為輕度颱風;上午 9 時,日本氣象廳給予命名並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 12 時,香港天文台將納坦升格為熱帶風暴。 7 月 27 日上午此風暴出現風眼,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9 時 30 分香港天文台亦跟隨升格。早上 10 時,此風暴登陸菲律賓奧羅拉省。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上午 11 時升格為一級颱風,但登陸菲律賓後已降格為一熱帶風暴。同日 14 時中央氣象局測出納坦中心最低氣壓為 985 百帕,香港天文台測出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 105 公里。 7 月 28 日 15 時 45 分,納坦集結於南海北部,北緯 18.2 度,東經 115.2 度附近。其時移動時速為 20 公里。而在登陸菲律賓以後,日本氣象廳測出納坦中心最低氣壓減弱為 992 百帕,而且預料會再次增強,並朝向廣東西部至海南島一帶。香港天文台測出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 90 公里。 7 月 29 日 12 時正,納坦集結於北緯 18.5 度,東經 112.2 度附近。其時移動時速為 18 公里,趨近海南島東南邊。日本氣象廳測出納坦中心最低氣壓維持於 990 百帕左右。香港天文台測出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 90 公里。下午 17 時 40 分,納坦登陸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並繼續穿越海南島北部,移入北部灣。登陸前,中心氣壓稍為增強為 985 百帕。登陸以後,中心氣壓維持於 984 百帕,時速 20 公里,西北向。 7 月 30 日凌晨 3 時,納坦移入北部灣,集結於北緯 19.4 度,東經 108.7 度附近。其移動時速為 15 公里,西向,移近越南北部。最低氣壓維持於 985 百帕左右。香港天文台宣告納坦減弱為熱帶風暴。正午 12 時,納坦集結於越南河內東南約 260 公里,北緯 19.5 度,東經 107.3 度附近。其移動時速為 18 公里,西向,繼續朝向越南北部。20 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警報。 ## 影響 ###  菲律賓   : 當地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二號風暴信號 此風暴於菲律賓東部形成,其後增強為熱帶風暴,因此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向呂宋多個地區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此風暴已經於 7 月 27 日 10 時以強烈熱帶風暴的強度登陸奧羅拉省,登陸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實測風速 85 公里每小時。 登陸當日,菲律賓當地最少有 20 人因風暴死亡,另有 9 人失蹤,至今下落未明。 ### 中國大陸 #### 海南省   : 全省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省級);地方級信號如下:   :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包括︰瓊海市、屯昌縣、澄邁縣、陵水縣、文昌市、三亞市、定安縣、萬寧市、海口市、瓊中縣、保亭縣、臨高縣、東方市、白沙縣、樂東縣、昌江縣、五指山市、儋州市 該省於 7 月 27 日 16 時直接發佈黃色颱風預警信號,並預測 24 小時內將會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達 8 級。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全省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省級);地方級信號如下:   :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包括︰北海市   :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包括︰合浦縣、欽州市、防城港市、東興市 該省於 7 月 27 日 18 時發佈藍色颱風預警信號,並預測 24 小時內將會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達 6 級。翌日 18 時則改發黃色颱風預警信號。 #### 廣東省   : 全省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橙色預警信號(省級);地方級信號如下:   : 颱風橙色預警信號包括︰湛江、雷州、徐聞、吳川   :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包括︰廉江、遂溪、電白   :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包括:茂名、陽西、陽江、高州、化州、台山、深圳、珠海   : 颱風白色預警信號包括:惠陽、惠東、惠州、陽春、東莞、廣州、信宜、中山、南沙、恩平、新會、汕尾、陸豐、海豐 該省於 7 月 28 日 11 時發佈藍色颱風預警信號,預測 24 小時內將會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達 6 級。全省亦啟動颱風三級應急響應。而於 7 月 28 日 16 時 30 分改發黃色颱風預警,預料 24 小時內會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達 8 級以上,或陣風達 10 級以上。同時,亦升格為颱風二級應急響應。 ###  香港   :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 香港天文台於 2011 年 7 月 28 日早上 8 時 40 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納坦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 530 公里。天文台表示會在當日傍晚左右考慮是否需要發出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隨著納坦移近,天文台在下午 6 時 45 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納坦集結在香港以南約 460 公里。納坦影響香港初期,天氣仍然酷熱,間中有幾陣狂風驟雨及雷暴,風勢逐步增強。28 日黃昏時離岸吹強風,高地間中吹烈風。 7 月 29 日早上,香港早上本港普遍受到偏東強風影響,高地間中吹烈風。29 日下午,納坦改向西北移動,取代原先的西至西北西路徑,更為接近香港;但此時香港風勢不升反跌。納坦在下午 2 時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之西南約 440 公里掠過。天文台在下午 2 時 10 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當時納坦集結在香港之西南約 440 公里,繼續最接近香港。當納坦稍作遠離,天文台便在下午 4 時 40 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當時納坦集結在香港之西南約 450 公里。香港普遍風勢減弱,但受到納坦外圍雨帶影響,香港仍有狂風驟雨,海面亦有大浪。 納坦侵襲期間,天文台測風網絡 8 個指定自動氣象站有 3 個測得強風,三號信號只欠 1 站便達標;啟德以些微之差,未能測得強風。但維港亦受強風影響,港內的中環碼頭及九龍天星碼頭的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為每小時 45 及 41 公里。風暴期間,長洲、機場及西貢測得最高 10 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 61、54 及 43 公里。但由 2013 年起取代濕地公園後才成為 8 個指定自動氣象站為準的流浮山,在風暴期間測得 10 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 46 公里,因此導致三號信號「變相達標」。 ###  澳門   : 當地懸掛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三號風球   : 氣象站瞬間最低氣壓:987.9 hPa(7 月 29 日上午 4 時 54 分)   : 風暴中心與澳門之最近距離:澳門西南約 390 公里(7 月 29 日下午 7 時)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 7 月 28 日上午 10 時懸掛一號風球,再於 7 月 29 日上午 6 時 15 分懸掛三號風球。 ,並表示表示,若輕度颱風納坦按現時途徑移動,今日改掛 8 號風球機會不大,澳門今日將有較頻密的狂風大驟雨及雷暴,早上內港一帶可能出現海水倒灌,低窪地區亦可能出現淹水,並呼籲機車駕駛者小心使用大橋。同日下午 7 時除下所有風球。 #### 雨量 ## 熱帶氣旋信號使用記錄 ###  菲律賓 ### 中國大陸 #### 海南省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廣東省 ###  香港 ###  澳門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英文)http://www.usno.navy.mil/JTW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 * (繁體中文)http://www.cwb.gov.t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央氣象局首頁 * (日語)http://www.jma.go.jp/jma/index.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日本氣象廳首頁 * (繁體中文)http://www.hko.gov.h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天文台首頁 * (繁體中文)http://www.smg.gov.m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首頁 ## 參見 * 2011 年太平洋颱風季
null
22,627
2023-04-16T12:27:30Z
73,863,078
强热带风暴洛坦_(2011年)
2,884,198
<p><b>哈什哈泡</b>是一個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湖泊,面積約為5.52平方千米,屬於東北平原。它的一級流域為黑龍江流域,二級流域為松花江水系。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哈什哈泡的衛星遙感照片</li></ul>
**哈什哈泡**是一個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湖泊,面積約為 5.52 平方千米,屬於東北平原。它的一級流域為黑龍江流域,二級流域為松花江水系。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哈什哈泡的衛星遙感照片
null
1,440
2023-04-16T12:25:44Z
63,758,807
哈什哈泡
120,894
<p><b>紐塞拉(Nyuserre Ini)</b>是古埃及第五王朝的法老,繼承了兄長蘭尼弗雷夫的王位。現代學者對他的在位年數意見不一,大約至少有30年。 </p><p>他在西奈半島的Magharah有銅礦和綠松石礦。其位於Abu Gurab的太陽神廟是埃及最大和最完整的神廟之一。他迎娶了Reput-Nebu為王后。死後葬於阿布西爾的一個金字塔中。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Niuserre, the 6th Ruler of the 5th Dynasty (英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38 Cached time: 2023042204505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59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4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16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4847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367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6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33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12826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06.920 1 -total 76.66% 388.625 1 Template:著名埃及统治者 75.88% 384.652 1 Template:Navbox 68.95% 349.537 10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59.58% 302.001 168 Template:Link-en 9.91% 50.248 1 Template:Commonscat 8.13% 41.192 1 Template:Pharaoh_Infobox 7.72% 39.110 1 Template:Infobox 4.36% 22.089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4.17% 21.139 1 Template:If_then_show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20894-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22045057 and revision id 72646182.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紐塞拉(Nyuserre Ini)** 是古埃及第五王朝的法老,繼承了兄長蘭尼弗雷夫的王位。現代學者對他的在位年數意見不一,大約至少有 30 年。 他在西奈半島的 Magharah 有銅礦和綠松石礦。其位於 Abu Gurab 的太陽神廟是埃及最大和最完整的神廟之一。他迎娶了 Reput-Nebu 為王后。死後葬於阿布西爾的一個金字塔中。 ## 外部連結 * Niuserre, the 6th Ruler of the 5th Dynasty (英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425
2023-04-21T15:27:01Z
72,646,182
尼乌塞尔
85,243
<p class="mw-empty-elt"> </p> <p><b>鉕</b>(<span>拼音:<span lang="zh-latn-pinyin">pǒ</span>,注音:<span lang="zh-bopo">ㄆㄛˇ</span></span>;英語:<span lang="en"><b>Promethium</b></span>),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b>Pm</b>,原子序數為61,屬於鑭系元素,也是稀土元素之一。鉕是鑭系及稀土元素中唯一一個沒有穩定同位素的元素,其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其中壽命最長的是鉕-145,半衰期約17.7年。由於缺乏長壽命的同位素,鉕在自然界中極為稀有,同一時間在地殼中自然存在的鉕只有大約500-600克。原子序小於83(鉍)的元素中只有鉕和鎝沒有穩定的同位素,鉕也是前84種元素中(釙以前)最不穩定的元素。如同大多數稀土元素,鉕只表現出一種穩定的氧化態,即+3。 </p><p>1902年,<span data-orig-title="博胡斯拉夫·布劳纳"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ohuslav Brauner"><span>博胡斯拉夫·布勞納</span></span>提出有一種當時未知的元素,其性質介於已知元素釹(60)和釤(62)之間;1914年,亨利·莫斯利證實了這一點,他測量了當時所有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數,發現原子序數61的位置是空缺的。1926年,有兩個小組(一組義大利人和一組美國人)分別聲稱分離出了61號元素的樣品;這兩個「發現」很快被證明是錯誤的。 1945年,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通過對石墨反應爐中照射的鈾燃料之分裂產物進行分離與分析,首次發現並確認61號元素的存在。發現者提出了 "Prometheum" 這個名字(後來拼寫改為Promethium),來源於希臘神話中從奧林匹斯山盜取火種並將火種帶給人類的泰坦普羅米修斯,象徵著「人類智慧的大膽和可能的被濫用」。第一件鉕金屬的樣本直到1963年才被製造出來。 </p><p>鉕在自然界中有兩種可能的來源:天然銪-151的α衰變(產生鉕-147)和鈾的自發分裂(產生各種同位素)。儘管鉕-145是最穩定的鉕同位素,但鉕的實際應用只侷限於鉕-147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被用於<span data-orig-title="夜光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uminous paint"><span>夜光漆</span></span>、核電池和厚度量測裝置。由於天然鉕極為稀少,通常是通過用熱中子轟擊鈾-235(濃縮鈾)來合成鉕-147。 </p> <h2><span id=".E6.80.A7.E8.B4.A8"></span><span id="性质">性質</span></h2> <h3><span id=".E7.89.A9.E7.90.86.E6.80.A7.E8.B4.A8"></span><span id="物理性质">物理性質</span></h3> <p>鉕原子有61個電子,以[Xe]4f<sup>5</sup>6s<sup>2</sup>的電子組態排列。在形成化合物時,鉕原子會失去兩個最外層的電子和一個屬於開放亞殼層的4f電子。鉕的金屬半徑雖然僅略大於其鄰近元素釹和釤,卻是所有鑭系元素中金屬半徑第二大的。鉕是鑭系收縮現象中最顯著的例外。 </p><p>鉕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釹和釤之間,其許多性質也介於釹和釤之間。例如,鉕的熔點、第一至第三游離能和水合能均大於釹,而低於釤;同樣的,鉕變為單原子氣體的沸點、Pm<sup>3+</sup>離子的半徑和標準形成熱的估計值都大於釤,而小於釹。</p><p>鉕具有α相與β相兩種同素異形體。鉕在常溫下為α相,為雙六方最密堆積(DHCP)結構,硬度為63kg/mm<sup>2</sup>。α相鉕在加熱到890℃時會轉換成體心立方(bcc)結構的β相鉕。</p> <h3><span id=".E5.8C.96.E5.AD.A6.E6.80.A7.E8.B4.A8.E4.B8.8E.E5.8C.96.E5.90.88.E7.89.A9"></span><span id="化学性质与化合物">化學性質與化合物</span></h3> <p>鉕屬於鑭系元素中的鈰組,與鄰近元素的化學性質非常相似。由於其不穩定性,對鉕的化學研究還不完全,即使已經合成了一些化合物,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一般來說,鉕化合物往往呈粉紅色或紅色。</p><p>如同大多數鑭系元素,鉕只會形成一種穩定的氧化態,即+3。根據其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鉕應無法形成穩定的+4或+2氧化態。Pm<sup>3+</sup>離子的顏色為粉紅色,電子組態為[Xe]4f<sup>4</sup>。基態符號為<sup>5</sup>I<sub>4</sub>。用強氧化劑或還原劑與含有Pm<sup>3+</sup>離子的化合物,發現鉕離子不易被氧化或還原。</p><p>用氨水處理含有Pm<sup>3+</sup>離子的酸性溶液,可得到不溶於水的淺褐色膠狀氫氧化鉕(Pm(OH)<sub>3</sub>)沉澱。當鉕溶於鹽酸時,將產生水溶性的黃色氯化鉕(PmCl<sub>3</sub>)。同樣地,將鉕溶解在硝酸中時,即生成硝酸鉕(Pm(NO<sub>3</sub>)<sub>3</sub>)。硝酸鉕易溶於水,乾燥後形成粉紅色晶體,與硝酸釹(Nd(NO<sub>3</sub>)<sub>3</sub>)類似。鉕硫酸鹽與其它鈰族稀土的硫酸鹽一樣微溶於水,科學家在計算出八水合硫酸鉕(Pm<sub>2</sub>(SO<sub>4</sub>)<sub>3</sub>·8 H<sub>2</sub>O)的晶格常數後,導出其密度是2.86 g/cm<sup>3</sup>。十水合草酸鉕(Pm<sub>2</sub>(C<sub>2</sub>O<sub>4</sub>)<sub>3</sub>·10 H<sub>2</sub>O)在所有鑭系草酸鹽中溶解度最低。</p> <p>與硝酸鹽不同,鉕的氧化物類似於相應的釤鹽,而不是釹鹽。以鉕草酸鹽為例,在初始合成態下的樣品是一種白色或淡紫色的粉末,結構紊亂。這種粉末在加熱到600℃時會結晶為立方晶格。如果繼續加熱至800℃或1750℃時再進一步退火,會分別將其不可逆地轉變為單斜晶系和六方晶系結構;最後兩相可以通過調整退火時間和溫度相互轉換。 </p> <h3><span id=".E5.90.8C.E4.BD.8D.E7.B4.A0"></span><span id="同位素">同位素</span></h3> <p>鉕沒有穩定的同位素,即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鉕是鑭系元素及稀土元素中唯一一個沒有穩定同位素的元素,也是前83種元素中僅有的兩個沒有穩定或長壽命同位素的元素之一(另一個為鎝),更是前84種元素中(釙以前)最不穩定的元素。鉕和鎝是液滴模型的特例,而相鄰元素(釹和釤)的穩定性也連帶影響鉕的穩定性。根據馬陶赫同量異位素規則,若兩個在週期表上相鄰的元素各有一個質量數彼此相等的同位素的話,其中一個必然會有放射性,而和鉕相鄰的釹與釤都有對β衰變穩定、且質量數位於照理來說鉕的同位素會對β衰變穩定的質量範圍內的同位素,因而造成鉕沒有穩定的同位素。 </p><p>壽命最長的鉕同位素是鉕-145,放射性強度為每克940居禮(35TBq),主要衰變方式為電子俘獲,半衰期為17.7年。因為它有84個中子(比82多2個中子,而82是其中一個對應於穩定中子構型的幻數),能夠藉由放出一個α粒子(有2個中子)形成穩定的、具有82個中子的鐠-141,因此它也是唯一具有實驗觀察到會發生α衰變的鉕同位素,但發生的相對機率極低,為2.8×10<sup>-7</sup> %,其α衰變的部分半衰期約為6.3×10<sup>9</sup>年。其他幾種鉕同位素如<sup>144</sup>Pm、<sup>146</sup>Pm和<sup>147</sup>Pm也有足夠能量進行α衰變,但目前尚未被觀測到。鉕主要的衰變產物是釹和釤的同位素(鉕-146會衰變為這兩種同位素,其餘較輕的同位素一般通過正電子發射和電子俘獲轉變成釹,較重的同位素通過β衰變成釤)。而其同核異構物可衰變為其他鉕同位素。目前共發現了從<sup>126</sup>Pm到<sup>166</sup>Pm這41種鉕的同位素。</p><p>鉕有18種同核異構物,質量數分別為133至142、144、148、149、152和154(有些質量數的核異構物不止一種)。其中最穩定的是鉕-148m,半衰期為43.1天;這比除鉕-143~147以外的所有鉕同位素基態的半衰期都長。事實上,鉕-148m的半衰期甚至比其基態鉕-148的半衰期更長。</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E6.90.9C.E7.B4.A261.E8.99.9F.E5.85.83.E7.B4.A0"></span><span id="搜索61號元素">搜索61號元素</span></h3> <p>1902年,捷克化學家<span data-orig-title="博胡斯拉夫·布勞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ohuslav Brauner"><span>博胡斯拉夫·布勞納</span></span>發現所有相鄰的鑭系元素中,釹和釤之間的差異是最大的,因此他推測有一個未知元素的性質介於兩者之間。這一預測在1914年由亨利·莫斯利所證實,因為他測出所有當時已知元素的原子序後,發現有幾個原子序並沒有相對應的元素,分別為43、61、72、75、85和87,其中61號的空缺便位於稀土元素釹和釤之間。之後許多科學家團隊開始在稀土礦物中尋找未知的61號元素。</p><p>第一個發表其發現的是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路易吉·羅拉(Luigi Rolla)和洛倫佐·費爾南德斯(Lorenzo Fernandes)。他們使用<span data-orig-title="分段結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chemistry)"><span>分段結晶</span></span>法從巴西產的獨居石中分離出了少量稀土硝酸鹽濃縮物的混合物後,得到了一種主要含有釤的溶液。他們將該溶液發出的X射線光譜歸因於釤和61號元素。為了紀念他們所在的城市,他們將61號元素命名為「florentium」。該研究結果發表於1926年,但他們聲稱實驗是在1924年完成的。同時,在1926年,來自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一組科學家史密斯·霍普金斯(Smith Hopkins)和萊昂·英特馬(Len Yntema)也發表了61號元素的發現,他們以伊利諾大學之名將其命名為「illinium」。兩組科學家的發現報告都被證明是錯誤的,因為在其結果中與61號元素「對應」的譜線和didymium的譜線基本相同;被認為屬於61號元素的幾條譜線是由樣本中所含的少數雜質(鋇、鉻和鉑)發出的。</p><p>1934年,<span data-orig-title="約瑟夫·馬陶赫"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osef Mattauch"><span>約瑟夫·馬陶赫</span></span>提出了馬陶赫同量異位素規則,從該規則推導出的其中一個結果就是61號元素無法形成穩定的同位素。1938年,HB Law等人在俄亥俄州立大學開啟了一次核實驗,實驗於1941年時產生的一些核種被確認不是釹或釤的放射性同位素,他們將其命名為「cyclonium」,但沒有化學證據證明其中含有61號元素,故這一發現沒有得到普遍認可。</p> <h3><span id=".E9.89.95.E7.9A.84.E7.99.BC.E7.8F.BE.E8.88.87.E7.94.9F.E7.94.A2"></span><span id="鉕的發現與生產">鉕的發現與生產</span></h3> <p>1945年,<span data-orig-title="雅各布·A·馬林斯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acob A. Marinsky"><span>雅各布·A·馬林斯基</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勞倫斯·E·格蘭丹寧"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wrence E. Glendenin"><span>勞倫斯·E·格蘭丹寧</span></span>和<span data-orig-title="查爾斯·D·科耶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harles D. Coryell"><span>查爾斯·D·科耶爾</span></span>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當時稱為柯林頓實驗室)將鈾燃料置於石墨反應爐中輻照後分離並分析其分裂產物時首次發現了61號元素。然而,由於當時學界在二戰期間忙於與軍事相關的研究,他們直到1947年才宣布61號元素的發現。他們原本考慮以柯林頓實驗室之名將該元素命名為「Clintonium」,不過最終採用了發現者之一科耶爾的妻子葛蕾絲·瑪麗·科耶爾(Grace Mary Coryell)提出的名字「Prometheum」。該名稱出自希臘神話中從奧林匹斯山盜火給人類使用的泰坦普羅米修斯,象徵「人類智慧的大膽和可能的被濫用」。「Prometheum」之後被改為和大多數元素名稱格式一致的「Promethium」(鉕) 。</p>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 center"><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21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21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215px"> </ul><p>1963年,科學家首次利用氟化鉕(III)製造出鉕金屬。將氟化鉕暫時提純、去除其中的釤、釹和鋂等雜質後,將樣本置於一鉭製坩堝中,再將盛有氟化鉕的坩堝置於另一裝有相對於氟化鉕十倍量的鋰金屬的鉭製坩堝內。將實驗環境抽真空後,兩坩堝內的化學品混合、反應並置換出鉕金屬: </p><p>PmF<sub>3</sub> + 3 Li → Pm + 3 LiF </p><p>反應生成的鉕樣品被用於測量鉕金屬的一些性質,例如其熔點等。</p><p>1963年,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使用離子交換法從核反應爐的核燃料加工廢料中分離出了大約10克的鉕。直至今日,鉕的主要來源依然是作為鈾分裂生成的副產品之一被提取出。</p><p>也可以透過用中子轟擊<sup>146</sup>Nd使之轉變為<sup>147</sup>Nd,接著<sup>147</sup>Nd發生β衰變(半衰期11天)生成<sup>147</sup>Pm。</p> <h2><span id=".E8.87.AA.E7.84.B6.E7.94.A2.E7.94.9F"></span><span id="自然產生">自然產生</span></h2> <p>1934年,威拉德·利比發現純釹樣本中具有弱β活度,並將該現象歸因於部分釹同位素具有超過10<sup>12</sup>年的長半衰期。約20年後,有人依此聲稱每克天然釹中就有10<sup>-20</sup>克以下的鉕作為釹的衰變產物存在於其中。然而,該言論已被新的調查結果否定了。因為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天然存在的七個釹同位素都無法藉由發生β衰變產生鉕的同位素。對原子質量的精細測量結果表明,<sup>150</sup>Nd-<sup>150</sup>Pm的質量差為負(−87keV),使得<sup>150</sup>Nd絕對不可能發生單β衰變轉變為<sup>150</sup>Pm。</p><p>1965年,<span data-orig-title="奧拉維·埃拉梅查"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lavi Erämetsä"><span>奧拉維·埃拉梅查</span></span>從磷灰石中提取的稀土精礦中分離出痕量的<sup>145</sup>Pm,推導出自然界中鉕的豐度上限為10<sup>−21</sup>。這些鉕可能是由鈾的自發分裂或是<sup>146</sup>Nd的宇宙射線散裂產生的。</p><p>根據理論計算,兩種天然的銪同位素<sup>151</sup>Eu和<sup>153</sup>Eu都有可能發生α衰變形成鉕的同位素,但兩者長久以來在觀測上都是穩定的。不過義大利<span data-orig-title="格蘭沙索國家實驗室"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boratori Nazionali del Gran Sasso"><span>格蘭沙索國家實驗室</span></span>已在研究中測得了<sup>151</sup>Eu發生α衰變形成<sup>147</sup>Pm的半衰期,長達5×10<sup>18</sup>年。目前已證明同一時間地殼中約有12克的鉕是由<sup>151</sup>Eu衰變而成。至於目前仍未觀察到<sup>153</sup>Eu發生α衰變,理論計算顯示<sup>153</sup>Eu的半衰期非常長(因為其衰變能量低),其衰變過程可能永遠不會被觀測到。 </p><p>地殼中的鉕還可能是鈾-238的自發分裂產物,科學家已從瀝青鈾礦等礦石中發現痕跡量的鉕(平均濃度約為4×10<sup>-18</sup>),地殼中約有560克的鉕是鈾的分裂產物。</p><p>在仙女座GY、普瑞茲畢爾斯基星和HD 965等恆星的光譜中也發現了鉕的存在。由於鉕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短,所以它們通常是在恆星的表面附近形成的。</p> <h2><span id=".E7.94.9F.E7.94.A2"></span><span id="生產">生產</span></h2> <p>不同鉕同位素的生產方法各不相同,本節只給出鉕-147的生產方法,因為它是唯一具有工業應用的鉕同位素。 </p><p>鉕-147是通過用熱中子轟擊鈾-235來大量生產的,與其他同位素相比產量相對較高,占鈾-235分裂產物總量的2.6%。另一種生產鉕-147的方法是通過用熱中子轟擊濃縮的釹-146或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高能質子轟擊<span data-orig-title="碳化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ranium carbide"><span>碳化鈾</span></span>靶來獲得釹-147,接著釹-147快速衰變為鉕-147。另一種方法是用快中子轟擊鈾-238,引起快速分裂,在多種反應產物中產生鉕-147。</p><p>在1960年代,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每年可生產650克鉕,是世界上唯一大批量合成鉕的設施,然而美國在1980年代初已停止了公克級的鉕之生產,不過隨著2010年代ORNL的<span data-orig-title="高通量同位素反應爐"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igh Flux Isotope Reactor"><span>高通量同位素反應爐</span></span>的重新啟用,ORNL將有機會恢復鉕的生產。目前,俄羅斯是唯一較大規模生產鉕-147的國家。</p> <h2><span id=".E6.87.89.E7.94.A8"></span><span id="應用">應用</span></h2> <p>大多數鉕只用於科學研究,但鉕-147除外,它可以在實驗室外找到。它可以以氧化物或氯化物的形式以毫克為單位獲得。鉕-147不發射γ射線,其放出的β射線在物質中的穿透深度較小,且半衰期相對較長。</p><p>有些信號燈使用的<span data-orig-title="发光涂料"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uminous paint"><span>發光塗料</span></span>中含有一種螢光粉,能吸收鉕-147發出的β射線而發光。鉕-147不會像α放射源那樣引起螢光粉的老化,因此能穩定發光幾年的時間。最初,鐳-226被用於此目的,但後來被放射性更低的鉕-147和氚(氫-3)所取代。基於核安全的原因,鉕可能再比氚更受青睞。</p><p>在核電池中,通過在兩塊半導體板之間夾入一個小型鉕放射源,能將鉕-147發射的β粒子轉化為電流。這種電池的使用壽命約為5年。第一塊以鉕作為電源的核電池組裝於1964年,能從大約2立方英寸的體積(含外殼)中產生幾毫瓦的功率。</p><p>鉕還可用於測量材料的厚度,以鉕源通過樣品的β粒子之放射線量估算。 它今後還可能用於可攜式X射線機,以及作為太空探測器和人造衛星的輔助熱源或電源(儘管發射α粒子的鈽-238已成為大多數太空探索相關用途的標準放射源)。</p> <h2><span id=".E7.94.9F.E7.89.A9.E4.BD.9C.E7.94.A8.E5.92.8C.E6.B3.A8.E6.84.8F.E4.BA.8B.E9.A0.85"></span><span id="生物作用和注意事項">生物作用和注意事項</span></h2> <p>如同其他鑭系元素,鉕在生物體中不發揮任何生物作用,但其化學毒性也不高。除了放射性之外,鉕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鉕-147在β衰變過程中發出的γ射線會對生命體構成危害。如果做好足夠的安全措施(配戴手套、鞋套、安全眼鏡以及易於脫下的防護服),那麼微量的鉕-147是無害的。</p><p>目前尚不清楚鉕和人體交互作用後會對哪些器官造成影響,目前推測可能會傷害人的骨組織。密封的鉕-147是無害的,但如果包裝破損,那麼洩漏的游離輻射便會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如果發現放射性污染,受污染的地方應用肥皂和水清洗。若在一地區發現鉕洩漏,該地區應認定為危險並立即疏散周遭人口,且必須聯繫警方等緊急服務單位。</p>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4.B9.A6.E7.9B.AE"></span><span id="参考书目">參考書目</span></h2> <ul><li><cite id="CITEREFEmsley2011" class="citation book">Emsley, John.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An A-Z Guide to the Elem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428–430.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78-0-19-960563-7.</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92%B7&amp;rft.aufirst=John&amp;rft.aulast=Emsley&amp;rft.btitle=Nature%27s+Building+Blocks%3A+An+A-Z+Guide+to+the+Elements&amp;rft.date=2011&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978-0-19-960563-7&amp;rft.pages=428-430&amp;rft.pub=Oxford+University+Press&amp;rft_id=https%3A%2F%2Fbooks.google.com%2Fbooks%3Fid%3D2EfYXzwPo3UC%26pg%3DPA428&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id="CITEREFLavrukhinaPozdnyakov1966" class="citation book">Lavrukhina, Avgusta Konstantinovna; Pozdnyakov, Aleksandr Aleksandrovich. Аналитическая химия технеция, прометия, астатина и франция (Analytical Chemistry of Technetium, Promethium, Astatine, and Francium). Nauka. 1966 <span title="連接到俄語網頁">(俄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92%B7&amp;rft.au=Pozdnyakov%2C+Aleksandr+Aleksandrovich&amp;rft.aufirst=Avgusta+Konstantinovna&amp;rft.aulast=Lavrukhina&amp;rft.btitle=%D0%90%D0%BD%D0%B0%D0%BB%D0%B8%D1%82%D0%B8%D1%87%D0%B5%D1%81%D0%BA%D0%B0%D1%8F+%D1%85%D0%B8%D0%BC%D0%B8%D1%8F+%D1%82%D0%B5%D1%85%D0%BD%D0%B5%D1%86%D0%B8%D1%8F%2C+%D0%BF%D1%80%D0%BE%D0%BC%D0%B5%D1%82%D0%B8%D1%8F%2C+%D0%B0%D1%81%D1%82%D0%B0%D1%82%D0%B8%D0%BD%D0%B0+%D0%B8+%D1%84%D1%80%D0%B0%D0%BD%D1%86%D0%B8%D1%8F+%28Analytical+Chemistry+of+Technetium%2C+Promethium%2C+Astatine%2C+and+Francium%29&amp;rft.date=1966&amp;rft.genre=book&amp;rft.pub=Nauka&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元素鉕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介紹<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span lang="en">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span> —— 鉕<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元素鉕在<i>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i>(諾丁漢大學)的介紹<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元素鉕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WebElements.com – 鉕<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3 Cached time: 2023050519402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26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54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80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1230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96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481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75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798284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258.993 1 -total 27.42% 345.221 1 Template:Elementbox 26.89% 338.557 1 Template:Infobox 23.27% 292.909 1 Template:Reflist 14.85% 186.977 1 Template:NavPeriodicTable 12.92% 162.674 31 Template:Cite_journal 7.54% 94.961 1 Template:Lang-en 7.34% 92.446 23 Template:Cite_book 6.08% 76.555 32 Template:Sfn 5.32% 66.956 1 Template:NoteTA -->
**鉕**(拼音:pǒ,注音:ㄆㄛˇ;英語:**Promethium**),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 **Pm**,原子序數為 61,屬於鑭系元素,也是稀土元素之一。鉕是鑭系及稀土元素中唯一一個沒有穩定同位素的元素,其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其中壽命最長的是鉕 - 145,半衰期約 17.7 年。由於缺乏長壽命的同位素,鉕在自然界中極為稀有,同一時間在地殼中自然存在的鉕只有大約 500-600 克。原子序小於 83(鉍)的元素中只有鉕和鎝沒有穩定的同位素,鉕也是前 84 種元素中(釙以前)最不穩定的元素。如同大多數稀土元素,鉕只表現出一種穩定的氧化態,即 + 3。 1902 年,博胡斯拉夫・布勞納提出有一種當時未知的元素,其性質介於已知元素釹(60)和釤(62)之間;1914 年,亨利・莫斯利證實了這一點,他測量了當時所有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數,發現原子序數 61 的位置是空缺的。1926 年,有兩個小組(一組義大利人和一組美國人)分別聲稱分離出了 61 號元素的樣品;這兩個「發現」很快被證明是錯誤的。 1945 年,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通過對石墨反應爐中照射的鈾燃料之分裂產物進行分離與分析,首次發現並確認 61 號元素的存在。發現者提出了 "Prometheum" 這個名字(後來拼寫改為 Promethium),來源於希臘神話中從奧林匹斯山盜取火種並將火種帶給人類的泰坦普羅米修斯,象徵著「人類智慧的大膽和可能的被濫用」。第一件鉕金屬的樣本直到 1963 年才被製造出來。 鉕在自然界中有兩種可能的來源:天然銪 - 151 的 α 衰變(產生鉕 - 147)和鈾的自發分裂(產生各種同位素)。儘管鉕 - 145 是最穩定的鉕同位素,但鉕的實際應用只侷限於鉕 - 147 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被用於夜光漆、核電池和厚度量測裝置。由於天然鉕極為稀少,通常是通過用熱中子轟擊鈾 - 235(濃縮鈾)來合成鉕 - 147。 ## 性質 ### 物理性質 鉕原子有 61 個電子,以 [Xe] 4f56s2 的電子組態排列。在形成化合物時,鉕原子會失去兩個最外層的電子和一個屬於開放亞殼層的 4f 電子。鉕的金屬半徑雖然僅略大於其鄰近元素釹和釤,卻是所有鑭系元素中金屬半徑第二大的。鉕是鑭系收縮現象中最顯著的例外。 鉕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釹和釤之間,其許多性質也介於釹和釤之間。例如,鉕的熔點、第一至第三游離能和水合能均大於釹,而低於釤;同樣的,鉕變為單原子氣體的沸點、Pm3+ 離子的半徑和標準形成熱的估計值都大於釤,而小於釹。 鉕具有 α 相與 β 相兩種同素異形體。鉕在常溫下為 α 相,為雙六方最密堆積(DHCP)結構,硬度為 63kg/mm2。α 相鉕在加熱到 890℃時會轉換成體心立方(bcc)結構的 β 相鉕。 ### 化學性質與化合物 鉕屬於鑭系元素中的鈰組,與鄰近元素的化學性質非常相似。由於其不穩定性,對鉕的化學研究還不完全,即使已經合成了一些化合物,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一般來說,鉕化合物往往呈粉紅色或紅色。 如同大多數鑭系元素,鉕只會形成一種穩定的氧化態,即 + 3。根據其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鉕應無法形成穩定的 + 4 或 + 2 氧化態。Pm3+ 離子的顏色為粉紅色,電子組態為 [Xe] 4f4。基態符號為 5I4。用強氧化劑或還原劑與含有 Pm3+ 離子的化合物,發現鉕離子不易被氧化或還原。 用氨水處理含有 Pm3+ 離子的酸性溶液,可得到不溶於水的淺褐色膠狀氫氧化鉕(Pm (OH)3)沉澱。當鉕溶於鹽酸時,將產生水溶性的黃色氯化鉕(PmCl3)。同樣地,將鉕溶解在硝酸中時,即生成硝酸鉕(Pm (NO3)3)。硝酸鉕易溶於水,乾燥後形成粉紅色晶體,與硝酸釹(Nd (NO3)3)類似。鉕硫酸鹽與其它鈰族稀土的硫酸鹽一樣微溶於水,科學家在計算出八水合硫酸鉕(Pm2(SO4)3·8 H2O)的晶格常數後,導出其密度是 2.86 g/cm3。十水合草酸鉕(Pm2(C2O4)3·10 H2O)在所有鑭系草酸鹽中溶解度最低。 與硝酸鹽不同,鉕的氧化物類似於相應的釤鹽,而不是釹鹽。以鉕草酸鹽為例,在初始合成態下的樣品是一種白色或淡紫色的粉末,結構紊亂。這種粉末在加熱到 600℃時會結晶為立方晶格。如果繼續加熱至 800℃或 1750℃時再進一步退火,會分別將其不可逆地轉變為單斜晶系和六方晶系結構;最後兩相可以通過調整退火時間和溫度相互轉換。 ### 同位素 鉕沒有穩定的同位素,即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鉕是鑭系元素及稀土元素中唯一一個沒有穩定同位素的元素,也是前 83 種元素中僅有的兩個沒有穩定或長壽命同位素的元素之一(另一個為鎝),更是前 84 種元素中(釙以前)最不穩定的元素。鉕和鎝是液滴模型的特例,而相鄰元素(釹和釤)的穩定性也連帶影響鉕的穩定性。根據馬陶赫同量異位素規則,若兩個在週期表上相鄰的元素各有一個質量數彼此相等的同位素的話,其中一個必然會有放射性,而和鉕相鄰的釹與釤都有對 β 衰變穩定、且質量數位於照理來說鉕的同位素會對 β 衰變穩定的質量範圍內的同位素,因而造成鉕沒有穩定的同位素。 壽命最長的鉕同位素是鉕 - 145,放射性強度為每克 940 居禮(35TBq),主要衰變方式為電子俘獲,半衰期為 17.7 年。因為它有 84 個中子(比 82 多 2 個中子,而 82 是其中一個對應於穩定中子構型的幻數),能夠藉由放出一個 α 粒子(有 2 個中子)形成穩定的、具有 82 個中子的鐠 - 141,因此它也是唯一具有實驗觀察到會發生 α 衰變的鉕同位素,但發生的相對機率極低,為 2.8×10-7%,其 α 衰變的部分半衰期約為 6.3×109 年。其他幾種鉕同位素如 144Pm、146Pm 和 147Pm 也有足夠能量進行 α 衰變,但目前尚未被觀測到。鉕主要的衰變產物是釹和釤的同位素(鉕 - 146 會衰變為這兩種同位素,其餘較輕的同位素一般通過正電子發射和電子俘獲轉變成釹,較重的同位素通過 β 衰變成釤)。而其同核異構物可衰變為其他鉕同位素。目前共發現了從 126Pm 到 166Pm 這 41 種鉕的同位素。 鉕有 18 種同核異構物,質量數分別為 133 至 142、144、148、149、152 和 154(有些質量數的核異構物不止一種)。其中最穩定的是鉕 - 148m,半衰期為 43.1 天;這比除鉕 - 143~147 以外的所有鉕同位素基態的半衰期都長。事實上,鉕 - 148m 的半衰期甚至比其基態鉕 - 148 的半衰期更長。 ## 歷史 ### 搜索 61 號元素 1902 年,捷克化學家博胡斯拉夫・布勞納發現所有相鄰的鑭系元素中,釹和釤之間的差異是最大的,因此他推測有一個未知元素的性質介於兩者之間。這一預測在 1914 年由亨利・莫斯利所證實,因為他測出所有當時已知元素的原子序後,發現有幾個原子序並沒有相對應的元素,分別為 43、61、72、75、85 和 87,其中 61 號的空缺便位於稀土元素釹和釤之間。之後許多科學家團隊開始在稀土礦物中尋找未知的 61 號元素。 第一個發表其發現的是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路易吉・羅拉(Luigi Rolla)和洛倫佐・費爾南德斯(Lorenzo Fernandes)。他們使用分段結晶法從巴西產的獨居石中分離出了少量稀土硝酸鹽濃縮物的混合物後,得到了一種主要含有釤的溶液。他們將該溶液發出的 X 射線光譜歸因於釤和 61 號元素。為了紀念他們所在的城市,他們將 61 號元素命名為「florentium」。該研究結果發表於 1926 年,但他們聲稱實驗是在 1924 年完成的。同時,在 1926 年,來自伊利諾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的一組科學家史密斯・霍普金斯(Smith Hopkins)和萊昂・英特馬(Len Yntema)也發表了 61 號元素的發現,他們以伊利諾大學之名將其命名為「illinium」。兩組科學家的發現報告都被證明是錯誤的,因為在其結果中與 61 號元素「對應」的譜線和 didymium 的譜線基本相同;被認為屬於 61 號元素的幾條譜線是由樣本中所含的少數雜質(鋇、鉻和鉑)發出的。 1934 年,約瑟夫・馬陶赫提出了馬陶赫同量異位素規則,從該規則推導出的其中一個結果就是 61 號元素無法形成穩定的同位素。1938 年,HB Law 等人在俄亥俄州立大學開啟了一次核實驗,實驗於 1941 年時產生的一些核種被確認不是釹或釤的放射性同位素,他們將其命名為「cyclonium」,但沒有化學證據證明其中含有 61 號元素,故這一發現沒有得到普遍認可。 ### 鉕的發現與生產 1945 年,雅各布・A・馬林斯基、勞倫斯・E・格蘭丹寧和查爾斯・D・科耶爾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當時稱為柯林頓實驗室)將鈾燃料置於石墨反應爐中輻照後分離並分析其分裂產物時首次發現了 61 號元素。然而,由於當時學界在二戰期間忙於與軍事相關的研究,他們直到 1947 年才宣布 61 號元素的發現。他們原本考慮以柯林頓實驗室之名將該元素命名為「Clintonium」,不過最終採用了發現者之一科耶爾的妻子葛蕾絲・瑪麗・科耶爾(Grace Mary Coryell)提出的名字「Prometheum」。該名稱出自希臘神話中從奧林匹斯山盜火給人類使用的泰坦普羅米修斯,象徵「人類智慧的大膽和可能的被濫用」。「Prometheum」之後被改為和大多數元素名稱格式一致的「Promethium」(鉕) 。 * * * 1963 年,科學家首次利用氟化鉕(III)製造出鉕金屬。將氟化鉕暫時提純、去除其中的釤、釹和鋂等雜質後,將樣本置於一鉭製坩堝中,再將盛有氟化鉕的坩堝置於另一裝有相對於氟化鉕十倍量的鋰金屬的鉭製坩堝內。將實驗環境抽真空後,兩坩堝內的化學品混合、反應並置換出鉕金屬: PmF3 + 3 Li → Pm + 3 LiF 反應生成的鉕樣品被用於測量鉕金屬的一些性質,例如其熔點等。 1963 年,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使用離子交換法從核反應爐的核燃料加工廢料中分離出了大約 10 克的鉕。直至今日,鉕的主要來源依然是作為鈾分裂生成的副產品之一被提取出。 也可以透過用中子轟擊 146Nd 使之轉變為 147Nd,接著 147Nd 發生 β 衰變(半衰期 11 天)生成 147Pm。 ## 自然產生 1934 年,威拉德・利比發現純釹樣本中具有弱 β 活度,並將該現象歸因於部分釹同位素具有超過 1012 年的長半衰期。約 20 年後,有人依此聲稱每克天然釹中就有 10-20 克以下的鉕作為釹的衰變產物存在於其中。然而,該言論已被新的調查結果否定了。因為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天然存在的七個釹同位素都無法藉由發生 β 衰變產生鉕的同位素。對原子質量的精細測量結果表明,150Nd-150Pm 的質量差為負(−87keV),使得 150Nd 絕對不可能發生單 β 衰變轉變為 150Pm。 1965 年,奧拉維・埃拉梅查從磷灰石中提取的稀土精礦中分離出痕量的 145Pm,推導出自然界中鉕的豐度上限為 10−21。這些鉕可能是由鈾的自發分裂或是 146Nd 的宇宙射線散裂產生的。 根據理論計算,兩種天然的銪同位素 151Eu 和 153Eu 都有可能發生 α 衰變形成鉕的同位素,但兩者長久以來在觀測上都是穩定的。不過義大利格蘭沙索國家實驗室已在研究中測得了 151Eu 發生 α 衰變形成 147Pm 的半衰期,長達 5×1018 年。目前已證明同一時間地殼中約有 12 克的鉕是由 151Eu 衰變而成。至於目前仍未觀察到 153Eu 發生 α 衰變,理論計算顯示 153Eu 的半衰期非常長(因為其衰變能量低),其衰變過程可能永遠不會被觀測到。 地殼中的鉕還可能是鈾 - 238 的自發分裂產物,科學家已從瀝青鈾礦等礦石中發現痕跡量的鉕(平均濃度約為 4×10-18),地殼中約有 560 克的鉕是鈾的分裂產物。 在仙女座 GY、普瑞茲畢爾斯基星和 HD 965 等恆星的光譜中也發現了鉕的存在。由於鉕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短,所以它們通常是在恆星的表面附近形成的。 ## 生產 不同鉕同位素的生產方法各不相同,本節只給出鉕 - 147 的生產方法,因為它是唯一具有工業應用的鉕同位素。 鉕 - 147 是通過用熱中子轟擊鈾 - 235 來大量生產的,與其他同位素相比產量相對較高,占鈾 - 235 分裂產物總量的 2.6%。另一種生產鉕 - 147 的方法是通過用熱中子轟擊濃縮的釹 - 146 或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高能質子轟擊碳化鈾靶來獲得釹 - 147,接著釹 - 147 快速衰變為鉕 - 147。另一種方法是用快中子轟擊鈾 - 238,引起快速分裂,在多種反應產物中產生鉕 - 147。 在 1960 年代,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每年可生產 650 克鉕,是世界上唯一大批量合成鉕的設施,然而美國在 1980 年代初已停止了公克級的鉕之生產,不過隨著 2010 年代 ORNL 的高通量同位素反應爐的重新啟用,ORNL 將有機會恢復鉕的生產。目前,俄羅斯是唯一較大規模生產鉕 - 147 的國家。 ## 應用 大多數鉕只用於科學研究,但鉕 - 147 除外,它可以在實驗室外找到。它可以以氧化物或氯化物的形式以毫克為單位獲得。鉕 - 147 不發射 γ 射線,其放出的 β 射線在物質中的穿透深度較小,且半衰期相對較長。 有些信號燈使用的發光塗料中含有一種螢光粉,能吸收鉕 - 147 發出的 β 射線而發光。鉕 - 147 不會像 α 放射源那樣引起螢光粉的老化,因此能穩定發光幾年的時間。最初,鐳 - 226 被用於此目的,但後來被放射性更低的鉕 - 147 和氚(氫 - 3)所取代。基於核安全的原因,鉕可能再比氚更受青睞。 在核電池中,通過在兩塊半導體板之間夾入一個小型鉕放射源,能將鉕 - 147 發射的 β 粒子轉化為電流。這種電池的使用壽命約為 5 年。第一塊以鉕作為電源的核電池組裝於 1964 年,能從大約 2 立方英寸的體積(含外殼)中產生幾毫瓦的功率。 鉕還可用於測量材料的厚度,以鉕源通過樣品的 β 粒子之放射線量估算。 它今後還可能用於可攜式 X 射線機,以及作為太空探測器和人造衛星的輔助熱源或電源(儘管發射 α 粒子的鈽 - 238 已成為大多數太空探索相關用途的標準放射源)。 ## 生物作用和注意事項 如同其他鑭系元素,鉕在生物體中不發揮任何生物作用,但其化學毒性也不高。除了放射性之外,鉕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鉕 - 147 在 β 衰變過程中發出的 γ 射線會對生命體構成危害。如果做好足夠的安全措施(配戴手套、鞋套、安全眼鏡以及易於脫下的防護服),那麼微量的鉕 - 147 是無害的。 目前尚不清楚鉕和人體交互作用後會對哪些器官造成影響,目前推測可能會傷害人的骨組織。密封的鉕 - 147 是無害的,但如果包裝破損,那麼洩漏的游離輻射便會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如果發現放射性污染,受污染的地方應用肥皂和水清洗。若在一地區發現鉕洩漏,該地區應認定為危險並立即疏散周遭人口,且必須聯繫警方等緊急服務單位。 ## 註釋 ##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 * Emsley, John.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An A-Z Guide to the Elem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428–430. ISBN 978-0-19-960563-7. * Lavrukhina, Avgusta Konstantinovna; Pozdnyakov, Aleksandr Aleksandrovich. Аналитическая химия технеция, прометия, астатина и франция (Analytical Chemistry of Technetium, Promethium, Astatine, and Francium). Nauka. 1966 (俄語). ## 外部連結 * 元素鉕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介紹(英文) *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 —— 鉕(英文) * 元素鉕在 _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_(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 元素鉕在 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 的介紹(英文) * WebElements.com – 鉕(英文)
null
42,694
2023-05-05T05:04:36Z
76,399,568
2,850,183
<p><b>胡斯托佩切</b>是捷克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南部,距離布熱茨拉夫25公里,由南摩拉維亞州負責管轄,面積24.5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15米,2005年人口5,937。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Municip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Czech)</li> <li>Monuments of Hustopeče (in Czech, pdf)</li></ul><p><br></p>
**胡斯托佩切**是捷克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南部,距離布熱茨拉夫 25 公里,由南摩拉維亞州負責管轄,面積 24.53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215 米,2005 年人口 5,937。 ## 外部連結 * Municip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Czech) * Monuments of Hustopeče (in Czech, pdf)
null
627
2023-04-19T17:08:50Z
74,975,424
胡斯托佩切
431,912
<p><b>學院制大學</b>(英文:<span lang="en">collegiate university</span>)或稱<b>聯邦制大學</b>、<b>聯合大學</b>(英文:<span lang="en">federal university</span>),是由若干所具備一定獨立性的學院共同組成的大學,擁有統一的中央管理機構。世界上較為知名的聯合大學,包括英國的倫敦大學、杜倫大學、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 </p> <h2><span id=".E8.81.AF.E7.9B.9F.E5.BC.8F"></span><span id="聯盟式">聯盟式</span></h2> <p>大學的學院接近獨立運作,而大學只負責頒發學位。例子有: </p> <ul><li>倫敦大學</li> <li>加州大學</li> <li>加州州立大學</li> <li>紐約州立大學</li> <li>德州大學</li> <li>愛爾蘭國立大學</li> <li>威爾斯大學蘭比特分校:以往獨立頒發學位的學院,但現在改由大學統一頒發學位</li></ul><p>已轉變為獨立大學的前學院: </p> <ul><li>卡地夫大學(前身為威爾斯大學的成員學院)</li> <li>鄧迪大學(前身為聖安德魯斯大學的成員學院)</li> <li>紐卡素大學(前身為杜倫大學的成員學院)</li></ul><h2><span id=".E7.8D.A8.E7.AB.8B.E5.AD.B8.E9.99.A2"></span><span id="獨立學院">獨立學院</span></h2> <p>獨立學院負責全部或部分的教學及招生程序,甚至有獨立的財政來源。學院亦往往有自己的住宿及膳食設施、圖書館、運動隊伍、學生組織以及學友會。每一個學院有自己的精神和特色,以建立學生對學院的歸屬感。 </p> <h3><span id=".E7.89.9B.E6.B4.A5.E5.A4.A7.E5.AD.B8"></span><span id="牛津大學">牛津大學</span></h3> <p>牛津大學目前有38個學院及6個永久私人學堂。這些學院並不只是宿舍,亦負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有些學院只接受研究生,而有一個學院並不招收學生。 </p> <h3><span id=".E5.8A.8D.E6.A9.8B.E5.A4.A7.E5.AD.B8"></span><span id="劍橋大學">劍橋大學</span></h3> <p>劍橋大學目前有31個學院,其中3個只接受女生入學,2個只接受研究生及成人學生(英語:<span lang="en"><b>Mature student</b></span>)入學。 </p><p>劍橋大學實際上只是一個組織鬆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統一的劍橋大學章程;該章程是由大學的立法結構起草通過的,每年還會修訂。 </p><p>劍橋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準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並自行招生。 </p> <h3><span id=".E6.9D.9C.E5.80.AB.E5.A4.A7.E5.AD.B8"></span><span id="杜倫大學">杜倫大學</span></h3> <p>杜倫大學目前有16個學院與1個協會(society)以及1個國際中心(原Ushaw學院)。 共有4個系:<span lang="en"><i>Maintained Colleges and Societies</i></span>、<span lang="en"><i>Recognised Colleges</i></span>、<span lang="en"><i>Licensed Halls of Residence</i></span>及<span lang="en"><i>Affiliated Colleges</i></span>。 </p><p><small><b>註:</b>部分較新的學院是非獨立學院。</small> </p> <h3><span id=".E5.A4.9A.E5.80.AB.E5.A4.9A.E5.A4.A7.E5.AD.B8"></span><span id="多倫多大學">多倫多大學</span></h3> <p>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和美國大多數大學不一樣,比較接近英國牛津和劍橋的制度,擁有十二個學院,其中有七個是獨立學院。 </p> <h3><span id=".E8.BC.94.E4.BB.81.E5.A4.A7.E5.AD.B8"></span><span id="輔仁大學">輔仁大學</span></h3> <p>輔大於1961年在臺復校後,由於單一教會團體無法自立承擔,係由聖言會、耶穌會、中國聖職3個單位合力促成建校,擁有各自分立的行政、宿舍、學院系統及建築特色。因此,早期的輔大校園同時存在3個總務處、3個教務處甚至3名副校長,這樣3個單位分立的校務系統,使得輔大有如一所由3個「學院」或「書院」組成的聯邦制大學。由於3個單位各自辦學的狀態不利輔大長久發展,因此在2000年之後,除了3個辦學單位仍設有駐校單位與代表之外,大部分的校務事權漸趨統一,3個辦學單位各屬下學院的獨立性已不再。 </p> <ul><li>聖言會興辦學院:理工學院、外語學院、民生學院、織品服裝學院。坐落於校區南側,建築代表色為「灰」。隸屬聖言會系統的<span data-orig-title="聖神婢女傳教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issionary Sisters Servants of the Holy Spirit"><span>聖神婢女傳教會</span></span>在民生、織品服裝2學院具有一定主導地位。</li> <li>耶穌會興辦學院:法律學院、管理學院、社會科學院、神學院(附設於輔大時期)。坐落於校區西北側,建築代表色為「藍」。 <ul><li>較晚成立的醫學院,在建院後劃歸耶穌會管理,但獨立性較高。坐落於校區北側,建築代表色為「白」。</li></ul></li> <li>中國聖職單位興辦學院:文學院、教育學院、傳播學院、藝術學院。坐落於校區東北側,建築代表色為為「紅」。</li> <li>進修部由校本部直轄,不隸屬於上述3單位。</li></ul><h2><span id=".E9.9D.9E.E7.8D.A8.E7.AB.8B.E5.AD.B8.E9.99.A2"></span><span id="非獨立學院">非獨立學院</span></h2> <p>非獨立學院並不提供教學功能,但提供住宿設施及社交團體的功能,學院是由大學規劃出來的,其財政亦全部或部分依靠大學的撥款。例子有: </p> <h3><span id=".E9.A6.99.E6.B8.AF.E4.B8.AD.E6.96.87.E5.A4.A7.E5.AD.B8"></span><span id="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span></h3> <p>在香港中文大學,書院並不提供主要的教學功能,而是負責提供通識教育、宿舍、獎學金等。各書院亦有自己獨立於「大學本部」的校舍,當中有學生舍堂、食堂、圖書館、體育館等設施。 </p> <h4><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4> <p>為了在香港發展中文專上教育,香港政府於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由三所中文專上學院──新亞書院(1949年成立)、崇基學院(1951年成立)及聯合書院(1956年成立)──合併組成。但後來高年級本科教育由於「院際教學」的積極推行,而慢慢集中起來。這些課程的數目在1964年只有七個,但十年之後則增加到四百個以上,已有取代各書院分別講授課程之勢。加上,政府聲稱對中大的財政負擔一直偏高,行政支出比香港大學高出兩倍,於是大大加強了整合中大行政架構的需要。 </p><p>到1977年,香港政府修改大學條例,將不同書院的權力收歸大學中央,成員書院只專責非形式教育(實即學生福利事務),如提供通識課程及學生住宿服務等。不過,部分學系會規定學生所屬書院,如神學院和音樂系所有學生均隸屬於崇基學院,而藝術系和人類學系所有學生均隸屬新亞書院。中大於1986年接受邵逸夫捐款,成立逸夫書院,其地位與原來3所書院同等,但設施方面,逸夫學院並沒有獨立的圖書館(其後,所有以捐款成立的學院均不設圖書館及教學設施)。 </p><p>隨著香港政府推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校長劉遵義於2006年至2007年間接受各界捐款,宣佈籌備設立晨興、善衡、敬文、伍宜孫及和聲五所新書院;在所有新書院於2012年前開始運作後,中大將會由九所成員書院組成,比以往增加一倍多。 </p><p>現時,大部分新生入學時都要填報書院志願(但部分非聯招學生、於聯招補選回合取得中大學位及因文憑試成績上訴得直而得到中大取錄的學生或因時間問題由大學中央分配;而所有就讀神學、音樂之學生必屬崇基,就讀藝術、人類學之學生必屬新亞,雖然他們可以於後期申請改隸其他書院,但將被取消申請學系獎學金資格;風險管理學生只可選擇崇基、新亞或聯合)。除研究院外,所有教職員都會有其所屬書院。雖然權力收歸大學中央,但不少書院文化都得以保留至今,例如除了中大學生會外,九所書院亦各設有獨立的學生會。另外就算是同一個學系或同一種課外活動,九間學院都可能各自設立有關的系會和學會(尤其是商學學會)。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四院互片——香港中文大學四所舊有學院(2000年之前成立)的迎新活動,以學生集中在百萬大道互相大叫口號嘲弄對方為主。</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2 Cached time: 2023050505304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8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4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98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98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4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8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33561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95.310 1 -total 50.42% 98.478 1 Template:Lang-en 31.20% 60.943 6 Template:Lang 28.55% 55.768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8.98% 37.069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7.61% 34.390 6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5.89% 31.040 6 Template:Str_mid 14.75% 28.816 6 Template:Str_mid/core 8.60% 16.790 6 Template:Str_find 7.10% 13.874 5 Template:Main -->
**學院制大學**(英文:collegiate university)或稱**聯邦制大學**、**聯合大學**(英文:federal university),是由若干所具備一定獨立性的學院共同組成的大學,擁有統一的中央管理機構。世界上較為知名的聯合大學,包括英國的倫敦大學、杜倫大學、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 ## 聯盟式 大學的學院接近獨立運作,而大學只負責頒發學位。例子有: * 倫敦大學 * 加州大學 * 加州州立大學 * 紐約州立大學 * 德州大學 * 愛爾蘭國立大學 * 威爾斯大學蘭比特分校:以往獨立頒發學位的學院,但現在改由大學統一頒發學位 已轉變為獨立大學的前學院: * 卡地夫大學(前身為威爾斯大學的成員學院) * 鄧迪大學(前身為聖安德魯斯大學的成員學院) * 紐卡素大學(前身為杜倫大學的成員學院) ## 獨立學院 獨立學院負責全部或部分的教學及招生程序,甚至有獨立的財政來源。學院亦往往有自己的住宿及膳食設施、圖書館、運動隊伍、學生組織以及學友會。每一個學院有自己的精神和特色,以建立學生對學院的歸屬感。 ### 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目前有 38 個學院及 6 個永久私人學堂。這些學院並不只是宿舍,亦負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有些學院只接受研究生,而有一個學院並不招收學生。 ### 劍橋大學 劍橋大學目前有 31 個學院,其中 3 個只接受女生入學,2 個只接受研究生及成人學生(英語:**Mature student**)入學。 劍橋大學實際上只是一個組織鬆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統一的劍橋大學章程;該章程是由大學的立法結構起草通過的,每年還會修訂。 劍橋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準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並自行招生。 ### 杜倫大學 杜倫大學目前有 16 個學院與 1 個協會 (society) 以及 1 個國際中心 (原 Ushaw 學院)。 共有 4 個系:_Maintained Colleges and Societies_、_Recognised Colleges_、_Licensed Halls of Residence_ 及 _Affiliated Colleges_。 **註:**部分較新的學院是非獨立學院。 ### 多倫多大學 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和美國大多數大學不一樣,比較接近英國牛津和劍橋的制度,擁有十二個學院,其中有七個是獨立學院。 ### 輔仁大學 輔大於 1961 年在臺復校後,由於單一教會團體無法自立承擔,係由聖言會、耶穌會、中國聖職 3 個單位合力促成建校,擁有各自分立的行政、宿舍、學院系統及建築特色。因此,早期的輔大校園同時存在 3 個總務處、3 個教務處甚至 3 名副校長,這樣 3 個單位分立的校務系統,使得輔大有如一所由 3 個「學院」或「書院」組成的聯邦制大學。由於 3 個單位各自辦學的狀態不利輔大長久發展,因此在 2000 年之後,除了 3 個辦學單位仍設有駐校單位與代表之外,大部分的校務事權漸趨統一,3 個辦學單位各屬下學院的獨立性已不再。 * 聖言會興辦學院:理工學院、外語學院、民生學院、織品服裝學院。坐落於校區南側,建築代表色為「灰」。隸屬聖言會系統的聖神婢女傳教會在民生、織品服裝 2 學院具有一定主導地位。 * 耶穌會興辦學院:法律學院、管理學院、社會科學院、神學院(附設於輔大時期)。坐落於校區西北側,建築代表色為「藍」。 * 較晚成立的醫學院,在建院後劃歸耶穌會管理,但獨立性較高。坐落於校區北側,建築代表色為「白」。 * 中國聖職單位興辦學院:文學院、教育學院、傳播學院、藝術學院。坐落於校區東北側,建築代表色為為「紅」。 * 進修部由校本部直轄,不隸屬於上述 3 單位。 ## 非獨立學院 非獨立學院並不提供教學功能,但提供住宿設施及社交團體的功能,學院是由大學規劃出來的,其財政亦全部或部分依靠大學的撥款。例子有: ### 香港中文大學 在香港中文大學,書院並不提供主要的教學功能,而是負責提供通識教育、宿舍、獎學金等。各書院亦有自己獨立於「大學本部」的校舍,當中有學生舍堂、食堂、圖書館、體育館等設施。 #### 歷史 為了在香港發展中文專上教育,香港政府於 1963 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由三所中文專上學院──新亞書院(1949 年成立)、崇基學院(1951 年成立)及聯合書院(1956 年成立)──合併組成。但後來高年級本科教育由於「院際教學」的積極推行,而慢慢集中起來。這些課程的數目在 1964 年只有七個,但十年之後則增加到四百個以上,已有取代各書院分別講授課程之勢。加上,政府聲稱對中大的財政負擔一直偏高,行政支出比香港大學高出兩倍,於是大大加強了整合中大行政架構的需要。 到 1977 年,香港政府修改大學條例,將不同書院的權力收歸大學中央,成員書院只專責非形式教育(實即學生福利事務),如提供通識課程及學生住宿服務等。不過,部分學系會規定學生所屬書院,如神學院和音樂系所有學生均隸屬於崇基學院,而藝術系和人類學系所有學生均隸屬新亞書院。中大於 1986 年接受邵逸夫捐款,成立逸夫書院,其地位與原來 3 所書院同等,但設施方面,逸夫學院並沒有獨立的圖書館(其後,所有以捐款成立的學院均不設圖書館及教學設施)。 隨著香港政府推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校長劉遵義於 2006 年至 2007 年間接受各界捐款,宣佈籌備設立晨興、善衡、敬文、伍宜孫及和聲五所新書院;在所有新書院於 2012 年前開始運作後,中大將會由九所成員書院組成,比以往增加一倍多。 現時,大部分新生入學時都要填報書院志願(但部分非聯招學生、於聯招補選回合取得中大學位及因文憑試成績上訴得直而得到中大取錄的學生或因時間問題由大學中央分配;而所有就讀神學、音樂之學生必屬崇基,就讀藝術、人類學之學生必屬新亞,雖然他們可以於後期申請改隸其他書院,但將被取消申請學系獎學金資格;風險管理學生只可選擇崇基、新亞或聯合)。除研究院外,所有教職員都會有其所屬書院。雖然權力收歸大學中央,但不少書院文化都得以保留至今,例如除了中大學生會外,九所書院亦各設有獨立的學生會。另外就算是同一個學系或同一種課外活動,九間學院都可能各自設立有關的系會和學會(尤其是商學學會)。 ## 參見 * 四院互片 —— 香港中文大學四所舊有學院(2000 年之前成立)的迎新活動,以學生集中在百萬大道互相大叫口號嘲弄對方為主。 ## 參考文獻
null
8,054
2023-04-29T04:03:53Z
72,944,581
聯合大學
675,654
<p><b>法蒂克區</b>(法語:<b><span lang="fr">Région de Fatick</span></b>)是塞內加爾的一個行政區,首府法蒂克。該區與甘比亞接壤。該區的海是大西洋 </p><p>法蒂克區下設法蒂克(<span lang="fr">Fatick</span>)、<span lang="fr">Foundiougne</span>和<span lang="fr">Gossas</span>三省。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法蒂克區地圖</li></ul>
**法蒂克區**(法語:**Région de Fatick**)是塞內加爾的一個行政區,首府法蒂克。該區與甘比亞接壤。該區的海是大西洋 法蒂克區下設法蒂克(Fatick)、Foundiougne 和 Gossas 三省。 ## 外部連結 * 法蒂克區地圖
null
3,160
2023-04-28T12:40:33Z
46,492,713
法蒂克区
5,942,206
<p><b>蔡明復</b>(1528年—?),字<b>以脩</b>,號脩吾,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壬子科(1552年)福建鄉試第五十八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登丙辰科會試五十八名,三甲第九十八名進士。工部觀政,授廣東潮陽縣知縣,三十八年致仕。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曾祖蔡達;祖父蔡軏;父蔡子選,母陳氏。弟中復(生員)、陽復、來復。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50 Cached time: 2023050517044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2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7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8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068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3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47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2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54160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97.028 1 -total 58.53% 56.793 1 Template:Reflist 51.51% 49.983 3 Template:Cite_book 19.49% 18.912 1 Template: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試金榜 16.99% 16.486 1 Template:Navbox 9.94% 9.646 1 Template:Bd 6.26% 6.071 2 Template:僻字 4.95% 4.801 1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4.16% 4.037 2 Template:Lan 3.98% 3.862 2 Template:Date.isMD -->
**蔡明復**(1528 年 —?),字**以脩**,號脩吾,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 生平 壬子科(1552 年)福建鄉試第五十八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登丙辰科會試五十八名,三甲第九十八名進士。工部觀政,授廣東潮陽縣知縣,三十八年致仕。 ## 家族 曾祖蔡達;祖父蔡軏;父蔡子選,母陳氏。弟中復(生員)、陽復、來復。 ## 參考文獻
null
1,863
2023-05-05T03:04:17Z
71,386,616
蔡明复
3,324,011
<p>《<b>熱空氣</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熱い空気</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平假名表記"><span lang="ja">あついくうき</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ja-Latn">Atsuikūki</span></i> <small><span>?</span></small></sup>),是日本朝日電視台於2012年12月22日為慶祝開播55週年所推出的連續劇,改編自松本清張於1963年發表的同名小說,刊載於《週刊文春》4月22日號、7月8日號,之後收入「別冊黑色畫集」中,1963年9月收入短篇「事故-別冊黑色畫集1」中。播出時間為晚上9:00-11:11。此部連續劇是第4度改編成電視劇播出。(前3次分別於1966年、1979年及1983年播出)台灣於2013年1月30日及31日晚間10:00在緯來日本台播出,劇名改為《派遣家政婦》。 </p> <h2><span id=".E5.8A.87.E6.83.85.E6.A6.82.E8.A6.81"></span><span id="劇情概要">劇情概要</span></h2> <p>西瓜皮髮型、黑色眼鏡、不起眼的外貌,她是派遣幫傭(「家政婦」)河野信子(米倉涼子飾演)。 </p><p>這天她來到東京的豪門稻村家擔任幫傭,在例行的打掃工作中,她發現豪門不如外界所想的光鮮亮麗,家中成員個個心懷鬼胎…愛好名牌、追求名利、私藏二奶,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裡~ </p><p>因為她不起眼的外貌,稻村家對她毫無戒心。下了班的信子,事實上是個電力十足的大美女。一身名牌的名媛打扮,出現在稻村家成員的社交場合中。是的,她以探索並揭發他人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為樂,稻村家的秘密,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中… </p><p>信子如此刻意隱藏自己的外表,其實是有原因的…</p> <h2><span id=".E7.99.BB.E5.A0.B4.E8.A7.92.E8.89.B2.E5.8F.8A.E6.BC.94.E5.93.A1"></span><span id="登場角色及演員">登場角色及演員</span></h2> <ul><li>河野信子:米倉涼子 (協榮家政婦派遣公司所屬的派遣家政婦)</li> <li>稻村春子:余貴美子 (本姓細川,稻村家貴婦)</li> <li>稻村達也:段田安則 (春子的丈夫。東都大學醫院的內科部長)</li> <li>稻村繁子:野際陽子 (達也的母親)</li> <li>細川壽子:高岡早紀 (春子的妹妹)</li> <li>稻村正一:藤井太樹 (稻村家長子)</li> <li>稻村明次:大八木凱斗 (稻村家次子)</li> <li>稻村健三郎:竹邉彰泰 (稻村家三子)</li> <li>本田純夫:東幹久 (醫學雜誌編輯)</li> <li>渡邊真佐子:原幹惠 (醫學雜誌編輯人員)</li> <li>一條藤磨:笹野高史 (小説家)</li> <li>平田牧子:東千鶴 (協榮家政婦派遣公司負責人)</li> <li>加藤靜:岩本多代 (信子的同事)</li> <li>小林弘美:伊藤麻實子 (信子的同事)</li> <li>畑中刑事:中西良太 (熱海中央署刑事)</li> <li>山下刑事:濱田學 (熱海中央署刑事)</li> <li>山田洗衣公司的到府服務員:佐藤望</li> <li>醫學院學生:石田直也</li> <li>看護:土谷春陽</li></ul><h2><span id=".E5.85.B6.E4.BB.96.E6.BC.94.E5.93.A1"></span><span id="其他演員">其他演員</span></h2> <ul><li>井上久男、中山京子、幹戸所薇雅、園英子、松島紫代、川鶴晃裕、土谷春陽、鎌森良平、石田直也、吉村拓真、友田安伊子、大石彩未、田村將之、林聖也 等</li></ul><h2><span id=".E8.A3.BD.E4.BD.9C.E7.BE.A4"></span><span id="製作群">製作群</span></h2> <ul><li>編劇:竹山洋</li> <li>總製作人:五十嵐文郎(朝日電視台)</li> <li>製作人:內山聖子(朝日電視台)、藤本一彥(朝日電視台)、河瀬光(東映)</li> <li>主題曲:中島美雪「わかれうた」(分手歌)</li> <li>導演:松田秀知</li> <li>拍攝場地提供:髙島屋京都店、濟生會滋賀縣醫院、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水資源機構、COCON KARASUMA、SOHOLM CAFE+DINING京都店、泉谷醫院、京都青果合作社、滋賀外景拍攝辦公室、京都市影視處等</li> <li>企劃協助:古賀誠一(Oscar Promotion)</li> <li>音樂協助:TV Asahi Music Co., Ltd.</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維基百科日文版上的相關資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緯來日本台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中文)</span></li></ul><h2><span id=".E7.AF.80.E7.9B.AE.E7.9A.84.E8.AE.8A.E9.81.B7"></span><span id="節目的變遷">節目的變遷</span></h2>
《**熱空氣**》(日語:熱い空気/あついくうき _Atsuikūki_ ?),是日本朝日電視台於 2012 年 12 月 22 日為慶祝開播 55 週年所推出的連續劇,改編自松本清張於 1963 年發表的同名小說,刊載於《週刊文春》4 月 22 日號、7 月 8 日號,之後收入「別冊黑色畫集」中,1963 年 9 月收入短篇「事故-別冊黑色畫集 1」中。播出時間為晚上 9:00-11:11。此部連續劇是第 4 度改編成電視劇播出。(前 3 次分別於 1966 年、1979 年及 1983 年播出)台灣於 2013 年 1 月 30 日及 31 日晚間 10:00 在緯來日本台播出,劇名改為《派遣家政婦》。 ## 劇情概要 西瓜皮髮型、黑色眼鏡、不起眼的外貌,她是派遣幫傭(「家政婦」)河野信子(米倉涼子飾演)。 這天她來到東京的豪門稻村家擔任幫傭,在例行的打掃工作中,她發現豪門不如外界所想的光鮮亮麗,家中成員個個心懷鬼胎… 愛好名牌、追求名利、私藏二奶,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裡~ 因為她不起眼的外貌,稻村家對她毫無戒心。下了班的信子,事實上是個電力十足的大美女。一身名牌的名媛打扮,出現在稻村家成員的社交場合中。是的,她以探索並揭發他人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為樂,稻村家的秘密,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中… 信子如此刻意隱藏自己的外表,其實是有原因的… ## 登場角色及演員 * 河野信子:米倉涼子 (協榮家政婦派遣公司所屬的派遣家政婦) * 稻村春子:余貴美子 (本姓細川,稻村家貴婦) * 稻村達也:段田安則 (春子的丈夫。東都大學醫院的內科部長) * 稻村繁子:野際陽子 (達也的母親) * 細川壽子:高岡早紀 (春子的妹妹) * 稻村正一:藤井太樹 (稻村家長子) * 稻村明次:大八木凱斗 (稻村家次子) * 稻村健三郎:竹邉彰泰 (稻村家三子) * 本田純夫:東幹久 (醫學雜誌編輯) * 渡邊真佐子:原幹惠 (醫學雜誌編輯人員) * 一條藤磨:笹野高史 (小説家) * 平田牧子:東千鶴 (協榮家政婦派遣公司負責人) * 加藤靜:岩本多代 (信子的同事) * 小林弘美:伊藤麻實子 (信子的同事) * 畑中刑事:中西良太 (熱海中央署刑事) * 山下刑事:濱田學 (熱海中央署刑事) * 山田洗衣公司的到府服務員:佐藤望 * 醫學院學生:石田直也 * 看護:土谷春陽 ## 其他演員 * 井上久男、中山京子、幹戸所薇雅、園英子、松島紫代、川鶴晃裕、土谷春陽、鎌森良平、石田直也、吉村拓真、友田安伊子、大石彩未、田村將之、林聖也 等 ## 製作群 * 編劇:竹山洋 * 總製作人:五十嵐文郎(朝日電視台) * 製作人:內山聖子(朝日電視台)、藤本一彥(朝日電視台)、河瀬光(東映) * 主題曲:中島美雪「わかれうた」(分手歌) * 導演:松田秀知 * 拍攝場地提供:髙島屋京都店、濟生會滋賀縣醫院、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水資源機構、COCON KARASUMA、SOHOLM CAFE+DINING 京都店、泉谷醫院、京都青果合作社、滋賀外景拍攝辦公室、京都市影視處等 * 企劃協助:古賀誠一(Oscar Promotion) * 音樂協助:TV Asahi Music Co., Ltd.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維基百科日文版上的相關資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 緯來日本台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文) ## 節目的變遷
null
8,555
2023-04-29T18:32:01Z
69,633,373
熱空氣
7,125,145
<p><b>黑澤爾頓</b>(英語:<span lang="en">Hazleton</span>)是一個位於美國印地安納州吉布森縣的城鎮。 </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p>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黑澤爾頓的面積為0.86平方公里,當中陸地面積為0.86平方公里,而水域面積為0.00平方公里。當地共有人口1577人,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834人。</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31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8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7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41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577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436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14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5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36242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71.972 1 -total 49.91% 235.580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43.50% 205.302 1 Template:Infobox 21.69% 102.380 1 Template:Lang-en 13.52% 63.797 1 Template:NoteTA 9.45% 44.595 1 Template:Reflist 8.55% 40.348 1 Template:Coord 8.31% 39.198 2 Template:Cite_web 7.99% 37.726 1 Template:Cite_gnis 7.41% 34.989 3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areadisp -->
**黑澤爾頓**(英語:Hazleton)是一個位於美國印地安納州吉布森縣的城鎮。 ## 人口 根據 2010 年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黑澤爾頓的面積為 0.86 平方公里,當中陸地面積為 0.86 平方公里,而水域面積為 0.00 平方公里。當地共有人口 1577 人,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1,834 人。 ## 參考文獻
{ "globe": "earth", "lat": 38.48888889, "lon": -87.54166667 }
2,661
2023-05-02T00:46:59Z
65,743,327
黑澤爾頓_(印地安納州)
634,835
<p><b>1995年太平洋颱風季</b>泛指在1995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6月至12月期間形成。 </p><p>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係由東京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性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W 字母作結。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性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p><p>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p> <h2><span id=".E5.B7.B2.E8.A2.AB.E5.9C.8B.E9.9A.9B.E5.91.BD.E5.90.8D.E7.9A.84.E7.86.B1.E5.B8.B6.E6.B0.A3.E6.97.8B"></span><span id="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span></h2> <h3><span id=".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5.AF.9F.E5.85.8B.EF.BC.88Chuck.EF.BC.89"></span><span id="熱帶風暴察克(Chuck)">熱帶風暴恰克(Chuck)</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6.B1.80.E5.A8.9C.EF.BC.88Deanna.EF.BC.89"></span><span id="熱帶風暴汀娜(Deanna)">熱帶風暴荻安娜(Deanna)</span></h3> <p><b>PAGASA:Auring</b> </p>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E8.89.BE.E9.87.8C.EF.BC.88Eli.EF.BC.89"></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艾里(Eli)">熱帶性低氣壓奕來(Eli)</span></h3> <h3><span id=".E9.A2.B1.E9.A2.A8.E8.8F.B2.E7.88.BE.EF.BC.88Faye.EF.BC.89"></span><span id="颱風菲爾(Faye)">颱風費依(Faye)</span></h3> <h3><span id=".E5.BC.B7.E7.83.88.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5.8A.A0.E9.87.8C.EF.BC.88Gary.EF.BC.89"></span><span id="強烈熱帶風暴加里(Gary)">強烈熱帶風暴蓋瑞(Gary)</span></h3> <p><b>PAGASA:Bebeng</b> </p> <h3><span id=".E9.A2.B1.E9.A2.A8.E6.B5.B7.E5.80.AB.EF.BC.88Helen.EF.BC.89"></span><span id="颱風海倫(Helen)">颱風海倫(Helen)</span></h3> <p><b>PAGASA:Caring</b> </p> <p>海倫於8月7日在馬尼拉以東約1190公里之西北太平洋形成一熱帶性低氣壓。它向西北移動,於8月9日增強為熱帶風暴,翌日進入南海。8月11日,海倫在香港南南東約380公里進一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翌日早上,它在廣東惠州惠陽(香港之東北約60公里處)登陸。在內陸,海倫迅速減弱,並於黃昏消散。 </p><p><br></p> <h3><span id=".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4.BC.8A.E6.96.87.EF.BC.88Irving.EF.BC.89"></span><span id="熱帶風暴伊文(Irving)">熱帶風暴歐敏(Irving)</span></h3> <p><b>PAGASA:Diding</b> </p> <p>8月17日,一個位於西沙以南約120公里之南海的低壓區發展成一熱帶性低氣壓,被命名為歐敏。翌日早上,歐敏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向北移動,並增強為熱帶風暴。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後不久,歐敏於8月20日早上登陸雷州半島。它迅速減弱並消散。 </p> <dl><dt><span> </span>英屬香港</dt> <dd>當地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dd></dl> <p>在香港,一號戒備信號在8月18日下午12時30分懸掛,當時歐敏集結在香港之南南西約510公里。一號信號在8月19日晚上11時45分除下,歐敏繼續遠離香港。歐敏於8月19日早上8時最接近香港,當時位於香港之西南約400公里。天文台總部在8月19日下午5時測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1007.4百帕斯卡。 </p><p>歐敏的環流較為緊密,在侵襲期間,本地天氣仍然良好,吹和緩東至東南風,離案風勢間中清勁。在為歐敏懸掛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期間,香港只測得微量雨量。在歐敏影響期間,當地並無重大損毀報告。 </p> <h3><span id=".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7.8F.8D.E5.A6.AE.E6.96.AF.EF.BC.88Janis.EF.BC.89"></span><span id="熱帶風暴珍妮斯(Janis)">熱帶風暴珍妮絲(Janis)</span></h3> <p><b>PAGASA:Etang</b> </p> <h3><span id=".E9.A2.B1.E9.A2.A8.E8.82.AF.E7.89.B9.EF.BC.88Kent.EF.BC.89"></span><span id="颱風肯特(Kent)">颱風肯特(Kent)</span></h3> <p><b>PAGASA:Gening</b> </p> <p>一熱帶性低氣壓於8月24日形成,後於8月26日增強為熱帶風暴。肯特於29日迅速地增強為中心風力達150mph(241km/h)四級超級颱風,隨後侵襲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及台灣南部。後在8月31日登陸中國大陸鄰近香港附近,並減弱為颱風級別,中心風力為110mph。肯特造成52人同傷,損失$89百萬(1995 USD)。 </p> <h3><span id=".E5.BC.B7.E7.83.88.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6.B4.9B.E4.BC.8A.E6.96.AF.EF.BC.88Lois.EF.BC.89"></span><span id="強烈熱帶風暴洛伊斯(Lois)">強烈熱帶風暴洛依絲(Lois)</span></h3> <p>8月26日,位於西沙之東北東約290公里之南海的低壓區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洛依絲。洛依絲以時速10公里向西移動,並在翌日增強成強烈熱帶風暴。洛依絲在8月28日登陸海南島,造成嚴重破壞。約有17人被殺,九人受傷。多艘漁船在大風中翻側。洛依絲離開海南島,於8月30日穿越北部灣,登陸越南北部,並迅速消散。 </p> <dl><dt><span> </span>英屬香港</dt> <dd>當地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dd></dl><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2"> <p>隨著洛依絲增強,一號戒備信號在8月27日下午1時15分懸掛。雖然洛依絲向西穿越南海時從未距離香港少於530公里,但其廣泛環流令港內風勢清勁及疾勁,離岸及高地風力更強,間中亦有狂風驟雨。隨著洛依絲在海南登陸,一號信號在8月28日早上9時35分除下。洛依絲在8月26日下午2時左右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總部在8月26日下午4時及下午5時測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1002.6百帕斯卡。 </p><p>除了在長沙灣有簷蓬懷疑被強陣風吹走外,洛依絲影響期間並無重大損毀報告。 </p> <h3><span id=".E9.A2.B1.E9.A2.A8.E9.A6.AC.E5.85.8B.EF.BC.88Mark.EF.BC.89"></span><span id="颱風馬克(Mark)">颱風馬克(Mark)</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8.93.AE.E5.A8.9C.EF.BC.88Nina.EF.BC.89"></span><span id="熱帶風暴蓮娜(Nina)">熱帶風暴妮娜(Nina)</span></h3> <p><b>PAGASA:Helming</b> </p> <p>妮娜於9月2日在馬尼拉之東南東約970公里處形成一熱帶性低氣壓。兩日後,它在菲律賓登陸,有五人因船傾側而喪生。與妮娜相關的大雨觸發了皮納圖博山的土石流,掩埋了約700棟房屋。妮娜在9月4日下午進入南海,最初向西移動,但翌日又轉向西北移動,它增強為熱帶風暴。妮娜在海面穩定移動,於9月7日在雷州半島登陸,並於當晚在內陸消散。在中國,並無與妮娜通過相關的重大損毀報告。 </p> <dl><dt><span> </span>英屬香港</dt> <dd>當地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dd></dl><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2"> <p>在香港,妮娜到達香港以南時,一號戒備信號在9月6日早上9時45分懸掛。9月6日至7日,離岸及高地間中吹強風。由於雨區主要集中在其南面,妮娜只為當地帶來了幾陣狂風驟雨。妮娜在9月7日清晨5時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位於香港之西南約380公里。隨著妮娜在雷州半島登陸,一號信號在9月7日早上10時15分除下。天文台總部在9月6日清晨4時、5時及6時測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1003.4百帕斯卡。 </p><p>在妮娜影響期間,當地並無現明顯受熱帶氣旋破壞。 </p> <h3><span id=".E9.A2.B1.E9.A2.A8.E5.A5.A7.E6.96.AF.E5.8D.A1.EF.BC.88Oscar.EF.BC.89"></span><span id="颱風奧斯卡(Oscar)">颱風奧斯卡(Oscar)</span></h3> <h3><span id=".E9.A2.B1.E9.A2.A8.E5.AF.B6.E8.8E.89.EF.BC.88Polly.EF.BC.89"></span><span id="颱風寶莉(Polly)">颱風寶莉(Polly)</span></h3> <p><b>PAGASA:Ising</b> </p> <h3><span id=".E9.A2.B1.E9.A2.A8.E8.90.8A.E6.81.A9.EF.BC.88Ryan.EF.BC.89"></span><span id="颱風萊恩(Ryan)">颱風賴恩(Ryan)</span></h3> <p><b>PAGASA:Luding</b> </p> <p>9月16日,賴恩在西沙之南南西410公里處發展為一熱帶性低氣壓,在幾乎停留不動三日後,賴恩在9月19日開始向北移動並達到颱風強度。它於9月20日以東北路徑穿越了南海北部。9月22日,賴恩掠過台灣南部,至少4人被殺,亦中斷了約兩萬戶家庭的電力供應。賴恩的環流亦影響菲律賓北部,有漁船在大浪中翻側,三名漁民死亡。 </p><p>賴恩加速向東北移動,於9月24日清晨橫掃日本南部,並於當日下午在日本海演變成溫帶氣旋。賴恩在日本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一名老婦被殺、五人受傷、三人失蹤。950多棟房屋被淹沒,大約17400戶家庭的電力供應被中斷。 </p> <dl><dt><span> </span>英屬香港</dt> <dd>當地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dd></dl><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2"> <p>賴恩的路徑很不尋常,因為它從西南至東北靠近華南海岸。在香港,一號戒備信號在9月19日晚上10時15分懸掛,賴恩開始向北移動。9月20日,它在南海上轉向東北移動,並於翌日清晨加快。這條路徑使當地避過受賴恩的烈風及普遍強風吹擊,當時賴恩是一股成熟颱風。但當賴恩穿越南海北部時,它環流邊緣為香港高地及離岸帶來強風,雖然賴恩在穿越過程中仍與香港保持相當距離。9月21日清晨5時,賴恩最接近香港,當時位於香港之南南東約400公里。一號信號在9月21日早上11時正除下,當時賴恩集結在東沙以南約140公里,不再對香港構成威脅。天文台總部在9月21日下午3點測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1006.8百帕斯卡。 </p><p> 在賴恩影響期間,香港並無重大受風暴破壞的報告。</p> <h3><span id=".E9.A2.B1.E9.A2.A8.E6.96.AF.E5.AF.B6.EF.BC.88Sibyl.EF.BC.89"></span><span id="颱風斯寶(Sibyl)">颱風雪貝兒(Sibyl)</span></h3> <p><b>PAGASA:Mameng</b> </p> <p>9月28日,雪貝兒在馬尼拉之東南東約1170公里形成一熱帶性低氣壓。它向西北西移動,在隨後兩日橫掃菲律賓,對那些島嶼造成嚴重破壞。大雨觸發了山洪暴發、山泥傾瀉及皮納圖博山的土石流,至少有100人喪生、另有100人失蹤、234000人無家可歸。雪貝兒於10月1日離開菲律賓,進入南海。在10月2日下午達到颱風強度後,雪貝兒向西北西移動,然後在10月3日清晨轉向北北西移動。它於當日下午在廣東西岸登陸,並於翌日在內陸消散。 </p> <h3><span id=".E5.BC.B7.E7.83.88.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6.88.B4.E5.BE.B7.EF.BC.88Ted.EF.BC.89"></span><span id="強烈熱帶風暴戴德(Ted)">強烈熱帶風暴泰德(Ted)</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8.8F.AF.E7.88.BE.EF.BC.88Val.EF.BC.89"></span><span id="熱帶風暴華爾(Val)">熱帶風暴衛奧(Val)</span></h3> <p><b>PAGASA:Neneng</b> </p> <h3><span id=".E9.A2.B1.E9.A2.A8.E8.8F.AF.E5.BE.B7.EF.BC.88Ward.EF.BC.89"></span><span id="颱風華德(Ward)">颱風華德(Ward)</span></h3> <h3><span id=".E5.BC.B7.E7.83.88.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4.BC.8A.E7.B6.AD.E7.89.B9.EF.BC.88Yvette.EF.BC.89"></span><span id="強烈熱帶風暴伊維特(Yvette)">強烈熱帶風暴伊凡德(Yvette)</span></h3> <p><b>PAGASA:Oniang</b> </p> <h3><span id=".E9.A2.B1.E9.A2.A8.E6.89.8E.E5.85.8B.EF.BC.88Zack.EF.BC.89"></span><span id="颱風扎克(Zack)">颱風薩克(Zack)</span></h3> <p><b>PAGASA:Pepang</b> </p> <h3><span id=".E9.A2.B1.E9.A2.A8.E5.AE.89.E7.90.AA.E6.8B.89.EF.BC.88Angela.EF.BC.89"></span><span id="颱風安琪拉(Angela)">颱風安吉菈(Angela)</span></h3> <p><b>PAGASA:Rosing</b> </p> <p>颱風安吉菈是一股非常強大的五級颱風,其最高持續風速達到180英里每小時(290公里每小時),最低氣壓低至879毫巴(百帕斯卡)。 </p><p>安吉菈影響了菲律賓中部地區,並為該區造成巨大損失。安吉菈造成93.3億披索(約3.15億美元,兩者均以1995年計算,下同)的經濟損失,並帶走了936條人命。安吉菈是繼1987年的颱風妮娜以來,直接影響菲律賓最強烈的颱風,直到2006年颱風西馬侖侵襲菲律賓為止。 </p> <h3><span id=".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5.B8.83.E8.B3.B4.E6.81.A9.EF.BC.88Brian.EF.BC.89"></span><span id="熱帶風暴布賴恩(Brian)">熱帶風暴布萊恩(Brian)</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E6.AD.8C.E8.93.AE.EF.BC.88Colleen.EF.BC.89"></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歌蓮(Colleen)">熱帶性低氣壓柯林(Colleen)</span></h3> <h3><span id=".E5.BC.B7.E7.83.88.E7.86.B1.E5.B8.B6.E9.A2.A8.E6.9A.B4.E4.B8.B9.E5.B0.BC.EF.BC.88Dan.EF.BC.89"></span><span id="強烈熱帶風暴丹尼(Dan)">強烈熱帶風暴丹恩(Dan)</span></h3> <p><b>PAGASA:Trining</b> </p> <h2><span id=".E6.9C.AA.E8.A2.AB.E5.9C.8B.E9.9A.9B.E5.91.BD.E5.90.8D.E7.9A.84.E7.86.B1.E5.B8.B6.E6.B0.A3.E6.97.8B"></span><span id="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span></h2> <p>除了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性低氣壓的熱帶氣旋。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p>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01W"></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01W">熱帶性低氣壓01W</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9.A2.A8.E6.9A.B406W"></span><span id="熱帶風暴06W">熱帶風暴06W</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11W"></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11W">熱帶性低氣壓11W</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16W"></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16W">熱帶性低氣壓16W</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21W"></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21W">熱帶性低氣壓21W</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22W"></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22W">熱帶性低氣壓22W</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23W"></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23W">熱帶性低氣壓23W</span></h3>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32.2F33W"></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32/33W">熱帶性低氣壓32/33W</span></h3> <p><b>PAGASA:Sendang</b> </p> <h3><span id=".E7.86.B1.E5.B8.B6.E4.BD.8E.E6.B0.A3.E5.A3.9334W"></span><span id="熱帶低氣壓34W">熱帶性低氣壓34W</span></h3>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1995 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 1995 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 6 月至 12 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係由東京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性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W 字母作結。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性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 熱帶風暴恰克(Chuck) ### 熱帶風暴荻安娜(Deanna) **PAGASA:Auring** ### 熱帶性低氣壓奕來(Eli) ### 颱風費依(Faye) ### 強烈熱帶風暴蓋瑞(Gary) **PAGASA:Bebeng** ### 颱風海倫(Helen) **PAGASA:Caring** 海倫於 8 月 7 日在馬尼拉以東約 1190 公里之西北太平洋形成一熱帶性低氣壓。它向西北移動,於 8 月 9 日增強為熱帶風暴,翌日進入南海。8 月 11 日,海倫在香港南南東約 380 公里進一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翌日早上,它在廣東惠州惠陽(香港之東北約 60 公里處)登陸。在內陸,海倫迅速減弱,並於黃昏消散。 ### 熱帶風暴歐敏(Irving) **PAGASA:Diding** 8 月 17 日,一個位於西沙以南約 120 公里之南海的低壓區發展成一熱帶性低氣壓,被命名為歐敏。翌日早上,歐敏以每小時 15 公里的速度向北移動,並增強為熱帶風暴。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後不久,歐敏於 8 月 20 日早上登陸雷州半島。它迅速減弱並消散。 **英屬香港** : 當地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 在香港,一號戒備信號在 8 月 18 日下午 12 時 30 分懸掛,當時歐敏集結在香港之南南西約 510 公里。一號信號在 8 月 19 日晚上 11 時 45 分除下,歐敏繼續遠離香港。歐敏於 8 月 19 日早上 8 時最接近香港,當時位於香港之西南約 400 公里。天文台總部在 8 月 19 日下午 5 時測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 1007.4 百帕斯卡。 歐敏的環流較為緊密,在侵襲期間,本地天氣仍然良好,吹和緩東至東南風,離案風勢間中清勁。在為歐敏懸掛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期間,香港只測得微量雨量。在歐敏影響期間,當地並無重大損毀報告。 ### 熱帶風暴珍妮絲(Janis) **PAGASA:Etang** ### 颱風肯特(Kent) **PAGASA:Gening** 一熱帶性低氣壓於 8 月 24 日形成,後於 8 月 26 日增強為熱帶風暴。肯特於 29 日迅速地增強為中心風力達 150mph(241km/h)四級超級颱風,隨後侵襲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及台灣南部。後在 8 月 31 日登陸中國大陸鄰近香港附近,並減弱為颱風級別,中心風力為 110mph。肯特造成 52 人同傷,損失 $89 百萬(1995 USD)。 ### 強烈熱帶風暴洛依絲(Lois) 8 月 26 日,位於西沙之東北東約 290 公里之南海的低壓區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洛依絲。洛依絲以時速 10 公里向西移動,並在翌日增強成強烈熱帶風暴。洛依絲在 8 月 28 日登陸海南島,造成嚴重破壞。約有 17 人被殺,九人受傷。多艘漁船在大風中翻側。洛依絲離開海南島,於 8 月 30 日穿越北部灣,登陸越南北部,並迅速消散。 **英屬香港** : 當地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 隨著洛依絲增強,一號戒備信號在 8 月 27 日下午 1 時 15 分懸掛。雖然洛依絲向西穿越南海時從未距離香港少於 530 公里,但其廣泛環流令港內風勢清勁及疾勁,離岸及高地風力更強,間中亦有狂風驟雨。隨著洛依絲在海南登陸,一號信號在 8 月 28 日早上 9 時 35 分除下。洛依絲在 8 月 26 日下午 2 時左右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總部在 8 月 26 日下午 4 時及下午 5 時測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 1002.6 百帕斯卡。 除了在長沙灣有簷蓬懷疑被強陣風吹走外,洛依絲影響期間並無重大損毀報告。 ### 颱風馬克(Mark) ### 熱帶風暴妮娜(Nina) **PAGASA:Helming** 妮娜於 9 月 2 日在馬尼拉之東南東約 970 公里處形成一熱帶性低氣壓。兩日後,它在菲律賓登陸,有五人因船傾側而喪生。與妮娜相關的大雨觸發了皮納圖博山的土石流,掩埋了約 700 棟房屋。妮娜在 9 月 4 日下午進入南海,最初向西移動,但翌日又轉向西北移動,它增強為熱帶風暴。妮娜在海面穩定移動,於 9 月 7 日在雷州半島登陸,並於當晚在內陸消散。在中國,並無與妮娜通過相關的重大損毀報告。 **英屬香港** : 當地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 在香港,妮娜到達香港以南時,一號戒備信號在 9 月 6 日早上 9 時 45 分懸掛。9 月 6 日至 7 日,離岸及高地間中吹強風。由於雨區主要集中在其南面,妮娜只為當地帶來了幾陣狂風驟雨。妮娜在 9 月 7 日清晨 5 時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位於香港之西南約 380 公里。隨著妮娜在雷州半島登陸,一號信號在 9 月 7 日早上 10 時 15 分除下。天文台總部在 9 月 6 日清晨 4 時、5 時及 6 時測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 1003.4 百帕斯卡。 在妮娜影響期間,當地並無現明顯受熱帶氣旋破壞。 ### 颱風奧斯卡(Oscar) ### 颱風寶莉(Polly) **PAGASA:Ising** ### 颱風賴恩(Ryan) **PAGASA:Luding** 9 月 16 日,賴恩在西沙之南南西 410 公里處發展為一熱帶性低氣壓,在幾乎停留不動三日後,賴恩在 9 月 19 日開始向北移動並達到颱風強度。它於 9 月 20 日以東北路徑穿越了南海北部。9 月 22 日,賴恩掠過台灣南部,至少 4 人被殺,亦中斷了約兩萬戶家庭的電力供應。賴恩的環流亦影響菲律賓北部,有漁船在大浪中翻側,三名漁民死亡。 賴恩加速向東北移動,於 9 月 24 日清晨橫掃日本南部,並於當日下午在日本海演變成溫帶氣旋。賴恩在日本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一名老婦被殺、五人受傷、三人失蹤。950 多棟房屋被淹沒,大約 17400 戶家庭的電力供應被中斷。 **英屬香港** : 當地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 賴恩的路徑很不尋常,因為它從西南至東北靠近華南海岸。在香港,一號戒備信號在 9 月 19 日晚上 10 時 15 分懸掛,賴恩開始向北移動。9 月 20 日,它在南海上轉向東北移動,並於翌日清晨加快。這條路徑使當地避過受賴恩的烈風及普遍強風吹擊,當時賴恩是一股成熟颱風。但當賴恩穿越南海北部時,它環流邊緣為香港高地及離岸帶來強風,雖然賴恩在穿越過程中仍與香港保持相當距離。9 月 21 日清晨 5 時,賴恩最接近香港,當時位於香港之南南東約 400 公里。一號信號在 9 月 21 日早上 11 時正除下,當時賴恩集結在東沙以南約 140 公里,不再對香港構成威脅。天文台總部在 9 月 21 日下午 3 點測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 1006.8 百帕斯卡。 在賴恩影響期間,香港並無重大受風暴破壞的報告。 ### 颱風雪貝兒(Sibyl) **PAGASA:Mameng** 9 月 28 日,雪貝兒在馬尼拉之東南東約 1170 公里形成一熱帶性低氣壓。它向西北西移動,在隨後兩日橫掃菲律賓,對那些島嶼造成嚴重破壞。大雨觸發了山洪暴發、山泥傾瀉及皮納圖博山的土石流,至少有 100 人喪生、另有 100 人失蹤、234000 人無家可歸。雪貝兒於 10 月 1 日離開菲律賓,進入南海。在 10 月 2 日下午達到颱風強度後,雪貝兒向西北西移動,然後在 10 月 3 日清晨轉向北北西移動。它於當日下午在廣東西岸登陸,並於翌日在內陸消散。 ### 強烈熱帶風暴泰德(Ted) ### 熱帶風暴衛奧(Val) **PAGASA:Neneng** ### 颱風華德(Ward) ### 強烈熱帶風暴伊凡德(Yvette) **PAGASA:Oniang** ### 颱風薩克(Zack) **PAGASA:Pepang** ### 颱風安吉菈(Angela) **PAGASA:Rosing** 颱風安吉菈是一股非常強大的五級颱風,其最高持續風速達到 180 英里每小時(290 公里每小時),最低氣壓低至 879 毫巴(百帕斯卡)。 安吉菈影響了菲律賓中部地區,並為該區造成巨大損失。安吉菈造成 93.3 億披索(約 3.15 億美元,兩者均以 1995 年計算,下同)的經濟損失,並帶走了 936 條人命。安吉菈是繼 1987 年的颱風妮娜以來,直接影響菲律賓最強烈的颱風,直到 2006 年颱風西馬侖侵襲菲律賓為止。 ### 熱帶風暴布萊恩(Brian) ### 熱帶性低氣壓柯林(Colleen) ### 強烈熱帶風暴丹恩(Dan) **PAGASA:Trining** ## 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除了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性低氣壓的熱帶氣旋。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 熱帶性低氣壓 01W ### 熱帶風暴 06W ### 熱帶性低氣壓 11W ### 熱帶性低氣壓 16W ### 熱帶性低氣壓 21W ### 熱帶性低氣壓 22W ### 熱帶性低氣壓 23W ### 熱帶性低氣壓 32/33W **PAGASA:Sendang** ### 熱帶性低氣壓 34W ## 參考文獻
null
19,265
2023-04-20T19:23:10Z
74,303,258
熱帶風暴蓮娜
180,071
<p><b>我是香港人連線</b>(英語:<span lang="en"><b>Hong Konger Front</b></span>),是一個內容為主張香港獨立、倡議獨立意識的網頁,成立於2004年11月,認為「全民投票、獨立建國」是香港最終的理想。該網頁亦提倡香港應仿傚全球各地的反殖民化運動,舉行全民公決決定香港的未來。我是香港人連線的關係夥伴是香港李登輝之友會,倡導學習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的思想。 </p> <h2><span id=".E4.BA.8B.E4.BB.B6"></span><span id="事件">事件</span></h2> <p>「我是香港人連線」網頁於2004年11月1日註冊,其創立之際適逢香港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提案香港就普選爭議舉行全民公投,因此北京聲稱香港有人想搞「港獨」,北京並聲明香港若舉行公投,便是違反香港基本法。面對北京的指控,香港泛民主派一再澄稱香港沒有人在搞港獨。2004年11月中旬,香港報章以及美聯社報導「我是香港人連線」網站的出現。之後,2005年2月6日中新社發表評論員文章,指控我是香港人連線公然策動「香港獨立運動」,並煽動網民加入。中新社指控「我是香港人連線」網站公然貼出港獨的「理據」,稱「1997年是被中共吞併」;中國政府視香港為「殖民地」,指香港特區政府為「傀儡政府」;指責《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是「加強吮吸香港經濟成果」;提出「香港國」將實行的政體以及國歌、國旗等代表獨立主權的符號;並聲稱要透過網絡運動發動輿論攻勢,讓「港獨」發芽,在時機成熟之時成立「香港國」。 </p><p>有報章指出「港獨」在香港不成氣候,但有一些媒體卻大張旗鼓點名批判。 </p> <h2><span id=".E8.A9.95.E8.AB.96"></span><span id="評論">評論</span></h2> <p>有言論指「我是香港人連線」有關香港獨立建國的政治主張有可能因觸犯中國2005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而須負上刑責。支持這一論據的人更認為:這種鼓吹香港「獨立」,「違法亂紀之組織,吾人必須以刑法觀點論斷,而不應訴諸言論自由或學術自由考量而縱容此等歪理之蔓延。」 </p><p>另外有言論指:由於香港人普遍沒有「獨立意識」,所以即使北京方面和香港官方沒有對《我是香港人連線》網站發表任何帶批評性質之言論,其影響力亦非常有限。反而在他們大聲疾呼之下,間接為該網站作宣傳。亦有指本網只是中國政府官員發表「公投等同港獨」論後,網民為回應中國政府而設立之「惡搞」網站。網站內部份內容,有激烈如仿效孫中山之招兵買馬或甘地之不合作運動等不單從未發生過,而內裡部份內容,如「香港人口是由多元種族組成,香港永久居民除華人佔大多數,尚包括四個少數族裔,即孟加拉人,高加索人,印度人及巴基斯坦人」、其地圖中將中國大陸稱為「支那豬(無主地)」等。除倡導香港獨立運動外,該網頁亦鼓吹「東土耳其斯坦」(新疆)、「滿洲」、內蒙古、台灣、西藏、福建、廣東以及吳越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5.A0.B1.E9.81.93"></span><span id="相關報道">相關報道</span></h2> <ul><li>2004年11月16日 美聯社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2005年2月6日 中新社 [2]</li> <li>2005年2月7日 南華早報 [3]</li> <li>2005年2月7日 蘋果新聞網 [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2005年2月7日 文匯報 [5]</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9.97.9C.E9.80.A3.E9.A0.85.E7.9B.AE"></span><span id="關連項目">關連項目</span></h2> <ul><li>香港獨立運動</li> <li>香港本土力量</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我是香港人連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站及其香港獨立宣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我是香港人連線**(英語:**Hong Konger Front**),是一個內容為主張香港獨立、倡議獨立意識的網頁,成立於 2004 年 11 月,認為「全民投票、獨立建國」是香港最終的理想。該網頁亦提倡香港應仿傚全球各地的反殖民化運動,舉行全民公決決定香港的未來。我是香港人連線的關係夥伴是香港李登輝之友會,倡導學習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的思想。 ## 事件 「我是香港人連線」網頁於 2004 年 11 月 1 日註冊,其創立之際適逢香港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提案香港就普選爭議舉行全民公投,因此北京聲稱香港有人想搞「港獨」,北京並聲明香港若舉行公投,便是違反香港基本法。面對北京的指控,香港泛民主派一再澄稱香港沒有人在搞港獨。2004 年 11 月中旬,香港報章以及美聯社報導「我是香港人連線」網站的出現。之後,2005 年 2 月 6 日中新社發表評論員文章,指控我是香港人連線公然策動「香港獨立運動」,並煽動網民加入。中新社指控「我是香港人連線」網站公然貼出港獨的「理據」,稱「1997 年是被中共吞併」;中國政府視香港為「殖民地」,指香港特區政府為「傀儡政府」;指責《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是「加強吮吸香港經濟成果」;提出「香港國」將實行的政體以及國歌、國旗等代表獨立主權的符號;並聲稱要透過網絡運動發動輿論攻勢,讓「港獨」發芽,在時機成熟之時成立「香港國」。 有報章指出「港獨」在香港不成氣候,但有一些媒體卻大張旗鼓點名批判。 ## 評論 有言論指「我是香港人連線」有關香港獨立建國的政治主張有可能因觸犯中國 2005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而須負上刑責。支持這一論據的人更認為:這種鼓吹香港「獨立」,「違法亂紀之組織,吾人必須以刑法觀點論斷,而不應訴諸言論自由或學術自由考量而縱容此等歪理之蔓延。」 另外有言論指:由於香港人普遍沒有「獨立意識」,所以即使北京方面和香港官方沒有對《我是香港人連線》網站發表任何帶批評性質之言論,其影響力亦非常有限。反而在他們大聲疾呼之下,間接為該網站作宣傳。亦有指本網只是中國政府官員發表「公投等同港獨」論後,網民為回應中國政府而設立之「惡搞」網站。網站內部份內容,有激烈如仿效孫中山之招兵買馬或甘地之不合作運動等不單從未發生過,而內裡部份內容,如「香港人口是由多元種族組成,香港永久居民除華人佔大多數,尚包括四個少數族裔,即孟加拉人,高加索人,印度人及巴基斯坦人」、其地圖中將中國大陸稱為「支那豬(無主地)」等。除倡導香港獨立運動外,該網頁亦鼓吹「東土耳其斯坦」(新疆)、「滿洲」、內蒙古、台灣、西藏、福建、廣東以及吳越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 相關報道 * 2004 年 11 月 16 日 美聯社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05 年 2 月 6 日 中新社 [2] * 2005 年 2 月 7 日 南華早報 [3] * 2005 年 2 月 7 日 蘋果新聞網 [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05 年 2 月 7 日 文匯報 [5] ## 參考文獻 ## 關連項目 * 香港獨立運動 * 香港本土力量 ## 外部連結 * 我是香港人連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站及其香港獨立宣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6,402
2023-04-16T12:26:09Z
74,073,811
我是香港人连线
7,674,354
<p><b>尤莉雅·佩雷西德</b> (俄語:<span lang="ru">Ю́лия Серге́евна Переси́льд</span>,1984年9月5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俄羅斯一位舞台和電影演員。2021年10月5日,尤莉雅·佩雷西德乘坐聯盟MS-19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電影。同年10月17日返回地球。</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2 Cached time: 202305050857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69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90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82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4576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26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25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6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257403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14.515 1 -total 41.53% 213.697 2 Template:Infobox_person 34.62% 178.137 2 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 32.54% 167.445 3 Template:Infobox 19.38% 99.727 1 Template:TA 17.73% 91.228 1 Template:Lang-ru 15.59% 80.212 1 Template:Space_tourists 15.15% 77.968 1 Template:Navbox 11.45% 58.921 28 Template:Le 11.20% 57.600 1 Template:Reflist -->
**尤莉雅・佩雷西德** (俄語:Ю́лия Серге́евна Переси́льд,1984 年 9 月 5 日 —)是俄羅斯一位舞台和電影演員。2021 年 10 月 5 日,尤莉雅・佩雷西德乘坐聯盟 MS-19 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電影。同年 10 月 17 日返回地球。 ## 參考文獻
null
2,945
2023-05-02T15:24:56Z
76,017,894
尤利婭·別列希爾德
214,502
<p><b>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b>(保加利亞語:<b>Христо Стоичков</b>,拉丁字母轉寫:<b>Hristo Stoitchkov</b>;1966年2月8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 ),前保加利亞足球員。他是保加利亞在美國世界盃打進四強的主力球員,且是該屆世界盃的金靴獎得主。獲得1994年歐洲足球先生,另分別於1992年和1994年獲得世界足球先生的第二名。歐洲足總五十週年慶時,他被保加利亞足協認定為保加利亞史上最偉大足球員。在90年代初期以「歐洲第一左腳王」見稱,其左腳重炮射門及自由球技藝享負盛名。 </p> <h2><span id=".E7.94.9F.E6.B6.AF"></span><span id="生涯">生涯</span></h2> <p><b>斯托伊奇科夫</b>出生於普羅夫迪夫,最先於1982年在一家名為「加加林」的俱樂部中成為學徒球員,斯托伊科夫是一個快速,有創造力,有毅力並多產的左腳前鋒,他主要是作為前鋒,但是他也能夠為隊友提供助攻,發揮創造性的作用,作為一名攻擊型中場。兩年後,斯托伊奇科夫就成為了該國的勁旅索菲亞中央陸軍,在首季中,斯托伊奇科夫上場了11場球賽,並取得四個進球。次季,斯托伊奇科夫在21場的球賽中攻下10球,表現不俗。 </p><p>到了第三個球季,斯托伊奇科夫在足總盃中犯下了大錯,他因不滿球證的裁決而煽動隊友動武,斯托伊奇科夫這次的犯錯不僅令自己被停賽一年,俱樂部更因而被保加利亞足協紀律處分,令俱樂部失去了聯賽冠軍。 </p><p>停賽一年後,斯托伊奇科夫於1986年至1987年的球季復出,上場25場賽事中入了6球,1988年至1989年的球季中,斯托伊奇科夫表現開始進步,在該屆中,斯托伊奇科夫在27場的場事中取得14球進球。翌季,斯托伊奇科夫在26場球賽中入了23球,幾乎每場球賽都有進帳。在保加利亞的最後一個球季中,斯托伊奇科夫表現大勇,在30場的賽事當中攻入了38球。斯托伊奇科夫極為出色的表現吸引了歐洲的列強,當中巴塞羅拿就在東歐民主化浪潮後以破當時保加利亞的轉會費200萬英鎊簽入斯托伊奇科夫。 </p><p>在西班牙中,自斯托伊奇科夫加盟後,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就開始在國內稱霸,連續四季奪得了西甲的冠軍,斯托伊奇科夫的功勞是無庸而疑的,另外,斯托伊奇科夫更於1992年協助俱樂部贏得歐洲聯賽冠軍盃,在斯托伊奇科夫效力的五個球季中,總共上場151場球賽,攻入了67球。 </p><p>1995年,斯托伊奇科夫改加盟義大利的帕爾瑪,上場了23場入5球,又助俱樂部奪得義大利盃的冠盃。但一季後,斯托伊奇科夫返回了巴塞隆納至1997年的季中,在1997年至1998年中,斯托伊奇科夫並效力了巴塞隆納、母會索菲亞中央陸軍以及被外借至沙烏地阿拉伯的艾拿沙,在三家的俱樂部中,斯托伊奇科夫只上場過13場球賽,取得三球進球,但也能於亞洲盃賽冠軍盃中的決賽攻入唯一的一球,協助俱樂部贏得冠軍。 </p><p>助俱樂部奪得冠軍後,他加盟另一支的亞洲俱樂部,日職的柏雷素爾,在日本中共上場28場,攻下13球,後來因想念在西班牙的家人而離隊,並短暫缺出球壇,但在2000年的9月復出,加盟美國的芝加哥火焰與華盛頓聯隊,2004年斯托伊奇科夫正式退役。 </p><p>在國家隊中,斯托伊奇科夫的表現同樣出眾,他於1986年10月7日對東德的賽事中首次披上國家隊的戰衣上場,並攻入一球,以2:0勝出。 </p><p>及後,斯托伊奇科夫助國家隊成功晉身世界盃,在1994年世界盃足球賽中,保加利亞在第二場分組賽對希臘中,就是以斯托伊奇科夫梅開二度,取得三分,在第三場的分組賽中,斯托伊奇科夫的一球進球令國家隊以2:0戰勝阿根廷,令保加利亞晉級十六強賽。十六強賽中,斯托伊奇科夫再次成為國家隊中的英雄,他的進球令保加利亞以1:1打平墨西哥,隨後保加利亞在PK戰勝出,之後八強賽中,斯托伊奇科夫再攻入一個精彩的自由球,把衛冕軍德國淘汰出局。可惜,在四強賽中,斯托伊奇科夫在該球賽中的進球無法幫國家隊擊敗防守能力極強的義大利,在季軍賽中,該屆進攻火力最強的瑞典在上半場遙遙領先4:0,大局已定,保加利亞得到殿軍,但已經是保加利亞國家隊歷史上最彪炳的成績,賽事中斯托伊奇科夫一個人打進了全隊10球裡的6球,榮獲賽事金靴。除此以外,斯托伊奇科夫更獲得歐洲足球先生的獎項。 </p><p>1996年歐洲國家盃,斯托伊奇科夫在三場小組賽各攻入一球,但國家隊最終以三戰一勝一和一負得四分,小組內排名第三,無緣晉級,但他的精彩表現使他和馬爾蒂尼成為唯二小組賽出局而入選賽事最佳陣容的選手。歐洲國家盃後,斯托伊奇科夫的表現逐漸下滑,在1998年世界盃中,他沒有進帳,而且球隊表現庸劣,最終保加利亞在三場球賽中以一和二負得一分,掛名第四,提早出局。 </p><p>後來,斯托伊奇科夫於1999年6月9日對英格蘭的球賽後再沒有披上國家隊的戰衣,他於國家隊最後的進球是在對盧森堡時所取得,當時是1999年3月31日。 </p> <h2><span id=".E6.A6.AE.E8.AD.BD"></span><span id="榮譽">榮譽</span></h2> <ul><li><b>保加利亞足球甲級聯賽冠軍</b> <b>1987、1989、1990</b></li> <li><b>保加利亞盃冠軍</b> <b>1985、1987、1988、1989</b></li> <li><b>保加利亞神射手</b> <b>1989、1990</b></li> <li><b>西甲冠軍</b> <b>1991、1992、1993、1994 </b></li> <li><b>西班牙盃冠軍</b> <b>1997</b></li> <li><b>歐洲冠軍聯賽冠軍</b> <b>1992</b></li> <li><b>亞洲盃賽冠軍盃冠軍</b> <b>1997</b></li> <li><b>歐洲足球先生</b> <b>1994</b></li> <li><b>世界盃金靴獎</b> <b>1994</b></li> <li><b>世界足球先生第二</b> <b>1992、1994</b></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p>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 </p>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 – FIFA國際賽競賽紀錄 (存檔) </li> <li>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在 National-Football-Teams.com 上的出場紀錄 </li> <li>日本職業足球聯賽中的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 <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 </li> <li>Stoichkov`s goal (F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League official</li> <li>Hristo Stoichkov on BarcaMania.com</li> <li>Autobiography</li> <li>Stoichko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rofile, stats and news</li> <li>UEFA.com – Golden Player of Bulgar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1 Cached time: 2023050500475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9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7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2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0745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87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3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6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933294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11.544 1 -total 30.16% 154.258 1 Template:Infobox_football_biography 22.96% 117.434 1 Template:Infobox3cols 19.50% 99.772 5 Template:Navbox 17.26% 88.298 1 Template:世界盃金靴獎 15.94% 81.560 28 Template:Flagicon 12.87% 65.829 1 Template:NoteTA 10.12% 51.775 1 Template:Expand 8.75% 44.770 1 Template:Ambox 7.77% 39.758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inline -->
**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亞語:**Христо Стоичков**,拉丁字母轉寫:**Hristo Stoitchkov**;1966 年 2 月 8 日 — ),前保加利亞足球員。他是保加利亞在美國世界盃打進四強的主力球員,且是該屆世界盃的金靴獎得主。獲得 1994 年歐洲足球先生,另分別於 1992 年和 1994 年獲得世界足球先生的第二名。歐洲足總五十週年慶時,他被保加利亞足協認定為保加利亞史上最偉大足球員。在 90 年代初期以「歐洲第一左腳王」見稱,其左腳重炮射門及自由球技藝享負盛名。 ## 生涯 **斯托伊奇科夫**出生於普羅夫迪夫,最先於 1982 年在一家名為「加加林」的俱樂部中成為學徒球員,斯托伊科夫是一個快速,有創造力,有毅力並多產的左腳前鋒,他主要是作為前鋒,但是他也能夠為隊友提供助攻,發揮創造性的作用,作為一名攻擊型中場。兩年後,斯托伊奇科夫就成為了該國的勁旅索菲亞中央陸軍,在首季中,斯托伊奇科夫上場了 11 場球賽,並取得四個進球。次季,斯托伊奇科夫在 21 場的球賽中攻下 10 球,表現不俗。 到了第三個球季,斯托伊奇科夫在足總盃中犯下了大錯,他因不滿球證的裁決而煽動隊友動武,斯托伊奇科夫這次的犯錯不僅令自己被停賽一年,俱樂部更因而被保加利亞足協紀律處分,令俱樂部失去了聯賽冠軍。 停賽一年後,斯托伊奇科夫於 1986 年至 1987 年的球季復出,上場 25 場賽事中入了 6 球,1988 年至 1989 年的球季中,斯托伊奇科夫表現開始進步,在該屆中,斯托伊奇科夫在 27 場的場事中取得 14 球進球。翌季,斯托伊奇科夫在 26 場球賽中入了 23 球,幾乎每場球賽都有進帳。在保加利亞的最後一個球季中,斯托伊奇科夫表現大勇,在 30 場的賽事當中攻入了 38 球。斯托伊奇科夫極為出色的表現吸引了歐洲的列強,當中巴塞羅拿就在東歐民主化浪潮後以破當時保加利亞的轉會費 200 萬英鎊簽入斯托伊奇科夫。 在西班牙中,自斯托伊奇科夫加盟後,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就開始在國內稱霸,連續四季奪得了西甲的冠軍,斯托伊奇科夫的功勞是無庸而疑的,另外,斯托伊奇科夫更於 1992 年協助俱樂部贏得歐洲聯賽冠軍盃,在斯托伊奇科夫效力的五個球季中,總共上場 151 場球賽,攻入了 67 球。 1995 年,斯托伊奇科夫改加盟義大利的帕爾瑪,上場了 23 場入 5 球,又助俱樂部奪得義大利盃的冠盃。但一季後,斯托伊奇科夫返回了巴塞隆納至 1997 年的季中,在 1997 年至 1998 年中,斯托伊奇科夫並效力了巴塞隆納、母會索菲亞中央陸軍以及被外借至沙烏地阿拉伯的艾拿沙,在三家的俱樂部中,斯托伊奇科夫只上場過 13 場球賽,取得三球進球,但也能於亞洲盃賽冠軍盃中的決賽攻入唯一的一球,協助俱樂部贏得冠軍。 助俱樂部奪得冠軍後,他加盟另一支的亞洲俱樂部,日職的柏雷素爾,在日本中共上場 28 場,攻下 13 球,後來因想念在西班牙的家人而離隊,並短暫缺出球壇,但在 2000 年的 9 月復出,加盟美國的芝加哥火焰與華盛頓聯隊,2004 年斯托伊奇科夫正式退役。 在國家隊中,斯托伊奇科夫的表現同樣出眾,他於 1986 年 10 月 7 日對東德的賽事中首次披上國家隊的戰衣上場,並攻入一球,以 2:0 勝出。 及後,斯托伊奇科夫助國家隊成功晉身世界盃,在 1994 年世界盃足球賽中,保加利亞在第二場分組賽對希臘中,就是以斯托伊奇科夫梅開二度,取得三分,在第三場的分組賽中,斯托伊奇科夫的一球進球令國家隊以 2:0 戰勝阿根廷,令保加利亞晉級十六強賽。十六強賽中,斯托伊奇科夫再次成為國家隊中的英雄,他的進球令保加利亞以 1:1 打平墨西哥,隨後保加利亞在 PK 戰勝出,之後八強賽中,斯托伊奇科夫再攻入一個精彩的自由球,把衛冕軍德國淘汰出局。可惜,在四強賽中,斯托伊奇科夫在該球賽中的進球無法幫國家隊擊敗防守能力極強的義大利,在季軍賽中,該屆進攻火力最強的瑞典在上半場遙遙領先 4:0,大局已定,保加利亞得到殿軍,但已經是保加利亞國家隊歷史上最彪炳的成績,賽事中斯托伊奇科夫一個人打進了全隊 10 球裡的 6 球,榮獲賽事金靴。除此以外,斯托伊奇科夫更獲得歐洲足球先生的獎項。 1996 年歐洲國家盃,斯托伊奇科夫在三場小組賽各攻入一球,但國家隊最終以三戰一勝一和一負得四分,小組內排名第三,無緣晉級,但他的精彩表現使他和馬爾蒂尼成為唯二小組賽出局而入選賽事最佳陣容的選手。歐洲國家盃後,斯托伊奇科夫的表現逐漸下滑,在 1998 年世界盃中,他沒有進帳,而且球隊表現庸劣,最終保加利亞在三場球賽中以一和二負得一分,掛名第四,提早出局。 後來,斯托伊奇科夫於 1999 年 6 月 9 日對英格蘭的球賽後再沒有披上國家隊的戰衣,他於國家隊最後的進球是在對盧森堡時所取得,當時是 1999 年 3 月 31 日。 ## 榮譽 * **保加利亞足球甲級聯賽冠軍** **1987、1989、1990** * **保加利亞盃冠軍** **1985、1987、1988、1989** * **保加利亞神射手** **1989、1990** * **西甲冠軍** **1991、1992、1993、1994** * **西班牙盃冠軍** **1997** * **歐洲冠軍聯賽冠軍** **1992** * **亞洲盃賽冠軍盃冠軍** **1997** * **歐洲足球先生** **1994** * **世界盃金靴獎** **1994** * **世界足球先生第二** **1992、1994**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 * 官方網站 * 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 – FIFA 國際賽競賽紀錄 (存檔) * 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在 National-Football-Teams.com 上的出場紀錄 * 日本職業足球聯賽中的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 (日語) * Stoichkov`s goal (F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League official * Hristo Stoichkov on BarcaMania.com * Autobiography * Stoichko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rofile, stats and news * UEFA.com – Golden Player of Bulgar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1,202
2023-05-04T01:58:57Z
75,356,734
斯托伊奇科夫
6,303,391
<p><b>哥倫比亞</b>(英語:<span lang="en">Columbia</span>)是一個位於美國密西西比州馬里昂縣的城市。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該地共人口6582人,而該地的面積約為16.60平方千米。同時該地也是馬里昂縣的縣治。</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哥倫比亞的座標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5292569"><span><span><span title="此地的地圖、航拍照片和其他數據"><span>31°15′24″N</span> <span>89°49′44″W</span></span></span></span>,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45米(即148英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3 Cached time: 2023050504294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5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19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7151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63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67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4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12382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68.523 1 -total 53.04% 248.511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46.28% 216.853 1 Template:Infobox 21.64% 101.383 1 Template:Lang-en 12.70% 59.513 1 Template:NoteTA 9.65% 45.222 1 Template:Reflist 9.17% 42.966 2 Template:Coord 8.44% 39.557 2 Template:Cite_web 8.37% 39.197 1 Template:Country_abbreviation 8.05% 37.694 1 Template:Cite_gnis -->
**哥倫比亞**(英語:Columbia)是一個位於美國密西西比州馬里昂縣的城市。根據 2010 年美國人口普查,該地共人口 6582 人,而該地的面積約為 16.60 平方千米。同時該地也是馬里昂縣的縣治。 ## 地理 哥倫比亞的座標為 31°15′24″N 89°49′44″W,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 45 米(即 148 英尺)。 ## 參考文獻
{ "globe": "earth", "lat": 31.25666667, "lon": -89.82888889 }
2,710
2023-05-02T00:46:38Z
62,157,402
哥倫比亞_(密西西比州)
1,873,252
<p><b>益和諾爾</b>是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益和諾爾蘇木東部的一個湖泊。其位置約為東經119°42′,北緯43°24′。湖面海拔417米,面積約4.6平方公里,主要沉積物為石鹽和芒硝。益和諾爾來自蒙古語,是大湖的意思。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4.B9.A6.E7.9B.AE"></span><span id="参考书目">參考書目</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牧寒. 《内蒙古湖泊》.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787204039883.</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9B%8A%E5%92%8C%E8%AF%BA%E5%B0%94&amp;rft.au=%E7%89%A7%E5%AF%92&amp;rft.btitle=%E3%80%8A%E5%86%85%E8%92%99%E5%8F%A4%E6%B9%96%E6%B3%8A%E3%80%8B&amp;rft.date=2003&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9787204039883&amp;rft.pub=%E5%86%85%E8%92%99%E5%8F%A4%E4%BA%BA%E6%B0%91%E5%87%BA%E7%89%88%E7%A4%BE&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益和諾爾**是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益和諾爾蘇木東部的一個湖泊。其位置約為東經 119°42′, 北緯 43°24′。湖面海拔 417 米,面積約 4.6 平方公里,主要沉積物為石鹽和芒硝。益和諾爾來自蒙古語,是大湖的意思。 ## 參考書目 * 牧寒. 《内蒙古湖泊》.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 ISBN 9787204039883.
null
533
2023-04-16T12:25:11Z
19,544,385
益和诺尔
3,365,201
<p><b>FW</b>,<b>Fw</b>或<b>fw</b>可以指: </p> <ul><li>閃電狼,一支台灣電競隊伍。</li> <li>FrostWire,一個檔案分享軟體。</li> <li>Adobe Fireworks,一個圖像編輯程序。</li> <li>formula weight,式量</li> <li>網絡用語,漢語詞語「廢物」的拼音簡寫。</li> <li>FW,一個著名的韓國輪滑鞋品牌簡稱。</li></ul>
**FW**,**Fw** 或 **fw** 可以指: * 閃電狼,一支台灣電競隊伍。 * FrostWire,一個檔案分享軟體。 * Adobe Fireworks,一個圖像編輯程序。 * formula weight,式量 * 網絡用語,漢語詞語「廢物」的拼音簡寫。 * FW,一個著名的韓國輪滑鞋品牌簡稱。
null
425
2022-10-01T14:57:29Z
73,898,760
Fw
3,692,506
<p><b>徐延德</b>(?—1568年1月10日),明朝軍事將領、定國公。徐光祚子。 </p><p>嘉靖八年十一月癸卯(1529年12月11日),襲定國公爵,祿二千五百石。嘉靖三十年正月,領中軍都督府。隆慶元年十二月壬辰(1568年1月10日)去世。 </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徐延德**(?—1568 年 1 月 10 日),明朝軍事將領、定國公。徐光祚子。 嘉靖八年十一月癸卯(1529 年 12 月 11 日),襲定國公爵,祿二千五百石。嘉靖三十年正月,領中軍都督府。隆慶元年十二月壬辰(1568 年 1 月 10 日)去世。 ## 參考
null
820
2023-04-16T12:15:48Z
29,011,769
徐延德
6,651,100
<p>《<b>半島每日新聞</b>》(英語:<span lang="en">Peninsula Daily News</span>)是一份星期日至星期五發行的日報,發行範圍主要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北奧林匹克半島。 </p><p>該報的主要辦公室位於安吉利斯港,在湯森港和史魁恩則設有新聞辦公室。該報為克拉勒姆縣和傑佛遜縣提供的報紙則為單獨的版本 。 </p><p>位於華盛頓波爾斯波的聲音出版(Sound Publications)是華盛頓最大的<span data-orig-title="社區新聞"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ommunity journalism"><span>地方報業</span></span>,也是加拿大<span data-orig-title="布拉克出版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lack Press"><span>布拉克出版社</span></span>的一個分支。它於2011年11月買下了半島每日新聞,收購金額未公開。該報的前任所有者,華盛頓柏衛的霍維茨報紙(Horvitz Newspapers)則經營了半島每日新聞17年。 </p><p>在購買半島每日新聞的同一天,聲音出版還買下了另一家周刊出版商,奧林匹克觀察出版社(Olympic View Publishing Company),後者出版了史魁恩公報(Sequim Gazette)、福克斯論壇(Forks Forum)和其它當地房地產刊物。半島每日新聞和奧林匹克觀察出版社的印刷地點都位於華盛頓埃弗里特。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F.88.E7.B5.90"></span><span id="外部鏈結">外部鏈結</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web">《半島每日新聞》 <i>Peninsula Daily News</i>. <span> [<span>2019-07-11</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0) <span title="連接到英語網頁">(英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5%8D%8A%E5%B3%B6%E6%AF%8F%E6%97%A5%E6%96%B0%E8%81%9E&amp;rft.btitle=%E3%80%8A%E5%8D%8A%E5%B3%B6%E6%AF%8F%E6%97%A5%E6%96%B0%E8%81%9E%E3%80%8B+Peninsula+Daily+News&amp;rft.genre=unknown&amp;rft_id=http%3A%2F%2Fwww.peninsuladailynews.com&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86 Cached time: 2023050602390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3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9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9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59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1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56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14252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65.014 1 -total 39.18% 103.826 1 Template:Lang-en 28.38% 75.200 1 Template:Reflist 28.25% 74.856 1 Template:Infobox_Newspaper 26.68% 70.696 1 Template:Infobox 19.44% 51.516 5 Template:Cite_web 7.07% 18.735 3 Template:Tsl 2.02% 5.351 1 Template:Cite_news 0.47% 1.239 1 Template:Wayback -->
《**半島每日新聞**》(英語:Peninsula Daily News)是一份星期日至星期五發行的日報,發行範圍主要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北奧林匹克半島。 該報的主要辦公室位於安吉利斯港,在湯森港和史魁恩則設有新聞辦公室。該報為克拉勒姆縣和傑佛遜縣提供的報紙則為單獨的版本 。 位於華盛頓波爾斯波的聲音出版(Sound Publications)是華盛頓最大的地方報業,也是加拿大布拉克出版社的一個分支。它於 2011 年 11 月買下了半島每日新聞,收購金額未公開。該報的前任所有者,華盛頓柏衛的霍維茨報紙(Horvitz Newspapers)則經營了半島每日新聞 17 年。 在購買半島每日新聞的同一天,聲音出版還買下了另一家周刊出版商,奧林匹克觀察出版社(Olympic View Publishing Company),後者出版了史魁恩公報(Sequim Gazette)、福克斯論壇(Forks Forum)和其它當地房地產刊物。半島每日新聞和奧林匹克觀察出版社的印刷地點都位於華盛頓埃弗里特。 ## 參考資料 ## 外部鏈結 * 《半島每日新聞》 _Peninsula Daily News_. [2019-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8-07-10) (英語).
null
5,152
2023-04-16T12:31:50Z
63,397,384
Peninsula_Daily_News
802,491
<p class="mw-empty-elt"> </p> <p><b>尖鼻盲蛇屬</b>(學名:<i>Rhinotyphlops</i>)是蛇亞目盲蛇科下的一個屬,主要分布於非洲、中東地區及印度。目前共有28個品種已被確認。</p> <h2><span id=".E5.9C.B0.E7.90.86.E5.88.86.E5.B8.83"></span><span id="地理分布">地理分布</span></h2> <p>尖鼻盲蛇主要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中東地區及印度。</p> <h2><span id=".E5.93.81.E7.A8.AE"></span><span id="品種">品種</span></h2> <h2><span id=".E5.82.99.E8.A8.BB"></span><span id="備註">備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TIGR爬蟲類資料庫:尖鼻盲蛇屬</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9 Cached time: 2023050508554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2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5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24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93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05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41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3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98363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7/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45.510 1 -total 75.91% 414.121 1 Template:Automatic_Taxobox 11.37% 62.045 1 Template:Taxonbar 11.05% 60.299 1 Template:Reflist 8.32% 45.366 1 Template:ITIS 8.29% 45.213 42 Template:Delink 7.79% 42.492 1 Template:Cite_web 2.74% 14.946 1 Template:IfPNS 1.09% 5.920 1 Template:En 0.95% 5.204 88 Template:Don't_edit_this_line_parent -->
**尖鼻盲蛇屬**(學名:_Rhinotyphlops_)是蛇亞目盲蛇科下的一個屬,主要分布於非洲、中東地區及印度。目前共有 28 個品種已被確認。 ## 地理分布 尖鼻盲蛇主要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中東地區及印度。 ## 品種 ## 備註 ## 外部連結 * (英文)TIGR 爬蟲類資料庫:尖鼻盲蛇屬
null
4,560
2023-05-02T18:48:35Z
59,286,336
尖鼻盲蛇屬
3,941,427
<p>傑拜勒扎維耶屠殺發生於2011年12月19日至20日,發生於第一次伊德利卜省衝突期間。人權觀察人士和反對派活動人士聲稱在屠殺事件中,敘利亞安全部隊在伊德利卜省內的山區和村莊殺害了大約200人。</p><p>這起事件發生於一起政府軍大規模叛逃事件之後。這起叛逃發生於12月19日,有數百人參與其中,而其中有70餘人被忠於阿薩德政權的士兵槍殺。次日,據報導政府軍在坦克的支援下開展行動,對試圖逃離政府軍陣營的變節者進行鎮壓。</p> <h2><span id=".E4.BA.8B.E4.BB.B6.E7.BB.8F.E8.BF.87"></span><span id="事件经过">事件經過</span></h2> <p>12月19日,一群政府軍變節者在試圖棄守位於伊德利卜省Kansafra村和Kafr Oweid村之間的陣地時遭遇嚴重損失。一些活動組織,尤其是SOHR報導在叛逃過程中有72名變節者被打死,這些人在試圖逃離政府軍陣地時遭到槍殺。在衝突中由三名政府軍士兵喪生。第二天,SOHR聲稱在衝突中由100名變節者被打死打傷。同一天,SOHR報導在省內由至少111名平民被安全部隊打死,其中由37人是在前一天被打死的。</p><p>在伊德利卜省活動的一名反對派人士Alaa El Din Al Youssef將政府軍的襲擊稱為是屠殺「平民被安全部隊成員包圍然後遭到槍擊。這些屍體被留在了街上或者是清真寺內,而且當局不允許我們掩埋這些屍體。一些遇難者無法被辨認。一些屍體遭到焚燒,還有些手被捆住且遭到斬首。我們感到十分害怕因為這一地區可能會再次遭到政府軍襲擊。"</p><p>衝突持續到了第二天,而根據黎巴嫩人權活動人士Wissam Tarif,的說法,由於政府軍正在緝拿那些變節的士兵和支持反對派的平民,僅僅在20日的衝突中就有高達163名變節者,97名政府軍和9名平民喪生。 21日,據報導敘利亞自由軍已經控制了伊德利卜省大片區域,其中包括一些城鎮和村莊。</p><p><br></p> <h2><span id=".E5.8F.82.E8.80.83.E5.86.85.E5.AE.B9"></span><span id="参考内容">參考內容</span></h2>
傑拜勒扎維耶屠殺發生於 2011 年 12 月 19 日至 20 日,發生於第一次伊德利卜省衝突期間。人權觀察人士和反對派活動人士聲稱在屠殺事件中,敘利亞安全部隊在伊德利卜省內的山區和村莊殺害了大約 200 人。 這起事件發生於一起政府軍大規模叛逃事件之後。這起叛逃發生於 12 月 19 日,有數百人參與其中,而其中有 70 餘人被忠於阿薩德政權的士兵槍殺。次日,據報導政府軍在坦克的支援下開展行動,對試圖逃離政府軍陣營的變節者進行鎮壓。 ## 事件經過 12 月 19 日,一群政府軍變節者在試圖棄守位於伊德利卜省 Kansafra 村和 Kafr Oweid 村之間的陣地時遭遇嚴重損失。一些活動組織,尤其是 SOHR 報導在叛逃過程中有 72 名變節者被打死,這些人在試圖逃離政府軍陣地時遭到槍殺。在衝突中由三名政府軍士兵喪生。第二天,SOHR 聲稱在衝突中由 100 名變節者被打死打傷。同一天,SOHR 報導在省內由至少 111 名平民被安全部隊打死,其中由 37 人是在前一天被打死的。 在伊德利卜省活動的一名反對派人士 Alaa El Din Al Youssef 將政府軍的襲擊稱為是屠殺「平民被安全部隊成員包圍然後遭到槍擊。這些屍體被留在了街上或者是清真寺內,而且當局不允許我們掩埋這些屍體。一些遇難者無法被辨認。一些屍體遭到焚燒,還有些手被捆住且遭到斬首。我們感到十分害怕因為這一地區可能會再次遭到政府軍襲擊。" 衝突持續到了第二天,而根據黎巴嫩人權活動人士 Wissam Tarif, 的說法,由於政府軍正在緝拿那些變節的士兵和支持反對派的平民,僅僅在 20 日的衝突中就有高達 163 名變節者,97 名政府軍和 9 名平民喪生。 21 日,據報導敘利亞自由軍已經控制了伊德利卜省大片區域,其中包括一些城鎮和村莊。 ## 參考內容
null
5,620
2023-04-16T12:28:28Z
69,355,685
杰拜勒扎维耶屠杀
581,266
<p><b>浦江鎮站</b>,前稱:陳行路站,位於上海閔行區浦江鎮浦星公路陳行路東北角,為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二期的高架島式車站,於2009年7月5日啟用。 </p> <h2><span id=".E8.BD.A6.E7.AB.99.E6.A7.8B.E9.80.A0"></span><span id="车站構造">車站構造</span></h2> <h2><span id=".E8.BD.A6.E7.AB.99.E5.87.BA.E5.8F.A3"></span><span id="车站出口">車站出口</span></h2> <h2><span id=".E5.85.AC.E4.BA.A4.E6.8D.A2.E4.B9.98"></span><span id="公交换乘">公交轉乘</span></h2> <p>163、986、閔行20路、浦江1路、浦江5路、滬海專線、閔行12路、177、川浦線、浦江4路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ol><li>浦江鎮站建設用地規劃營運許可</li> <li>東方網上海頻道(2007年12月11日) - 浦東軌交"新四線"2009年底全建成 動遷已基本完成</li> <li>文新傳媒:軌交8號線還要往南延伸到航天博物館站</li></o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0 Cached time: 2023050520570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8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8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17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954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14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27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0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57635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54.654 1 -total 62.84% 285.703 1 Template:Infobox_station 61.58% 279.984 2 Template:Infobox 19.53% 88.786 1 Template:Country_abbreviation 9.83% 44.705 1 Template:NoteTA 8.80% 40.024 2 Template:Navbox 8.59% 39.056 1 Template:Dead_link 8.47% 38.490 1 Template:Commonscat 7.63% 34.709 1 Template:Fix 7.08% 32.200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浦江鎮站**,前稱:陳行路站,位於上海閔行區浦江鎮浦星公路陳行路東北角,為上海軌道交通 8 號線二期的高架島式車站,於 2009 年 7 月 5 日啟用。 ## 車站構造 ## 車站出口 ## 公交轉乘 163、986、閔行 20 路、浦江 1 路、浦江 5 路、滬海專線、閔行 12 路、177、川浦線、浦江 4 路 ## 參考資料 1. 浦江鎮站建設用地規劃營運許可 2. 東方網上海頻道 (2007 年 12 月 11 日) - 浦東軌交 "新四線"2009 年底全建成 動遷已基本完成 3. 文新傳媒:軌交 8 號線還要往南延伸到航天博物館站
null
3,799
2023-04-30T14:37:51Z
76,459,647
陳行路站
2,881,912
<p><b>富氏叉鰾石首魚</b>為條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太平洋區,從薩爾瓦多至秘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参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ul><li>Froese, R. &amp; Pauly, D. (eds.) (2012). <i>Stellifer fuerthii</i>. <i>FishBase</i>. Version 2012-07.</li></ul><h2><span id=".E6.93.B4.E5.B1.95.E9.96.B1.E8.AE.80"></span><span id="擴展閱讀">擴展閱讀</span></h2>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2 Cached time: 2023050505273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8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1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94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813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24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4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4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68031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8/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44.092 1 -total 79.01% 429.881 1 Template:Speciesbox 78.49% 427.055 1 Template:Taxobox/core 13.61% 74.037 1 Template:Taxonbar 8.42% 45.808 1 Template:Speciesbox/name 7.64% 41.544 30 Template:Delink 6.76% 36.799 3 Template:Wikidata 3.98% 21.649 2 Template:Taxon_italics 2.86% 15.566 2 Template:Speciesbox/trim 2.75% 14.987 1 Template:鱸形目小作品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2881912-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052734 and revision id 70254956.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富氏叉鰾石首魚**為條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太平洋區,從薩爾瓦多至秘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 25 公尺,體長可達 20 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 參考文獻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2). _Stellifer fuerthii_. _FishBase_. Version 2012-07. ## 擴展閱讀
null
1,090
2023-05-02T18:48:54Z
70,254,956
富氏叉鰾石首魚
4,329,792
<p><b>聖米良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b>(西班牙語:<span lang="es">Monasterio de San Millán de la Cogolla</span>)是西班牙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拉里奧哈自治區的聖米良德拉科戈利亞。聖米良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包括兩座時代不同的修道院建築,且這兩座建築之間相距數百米。「蘇索」是「上方」之意,「尤索」是「下方」之意。兩座修道院都是因紀念聖米良德而修建。蘇索修道院建於10世紀。尤索修道院則建於1050年,後在16至18世紀期間重建。兩座修道院在1997年成為世界遺產。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42 Cached time: 2023050515481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1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1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81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074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47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5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78907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68.039 1 -total 39.44% 105.725 1 Template:Infobox_World_Heritage_Site 38.04% 101.960 1 Template:Infobox_UNESCO_World_Heritage_Site 29.54% 79.183 1 Template:Lang-es 23.91% 64.090 1 Template:Infobox 13.79% 36.973 1 Template:Reflist 12.80% 34.307 1 Template:Cite_web 12.36% 33.133 2 Template:Lang 12.24% 32.803 1 Template:西班牙世界遗产 12.14% 32.528 3 Template:Main_other -->
**聖米良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西班牙語:Monasterio de San Millán de la Cogolla)是西班牙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拉里奧哈自治區的聖米良德拉科戈利亞。聖米良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包括兩座時代不同的修道院建築,且這兩座建築之間相距數百米。「蘇索」是「上方」之意,「尤索」是「下方」之意。兩座修道院都是因紀念聖米良德而修建。蘇索修道院建於 10 世紀。尤索修道院則建於 1050 年,後在 16 至 18 世紀期間重建。兩座修道院在 1997 年成為世界遺產。 ## 參考文獻
null
1,297
2023-04-16T12:28:43Z
75,771,867
聖米良德拉科戈利亞的修道院
128,373
<p><b>高登討論區</b>(英語:<span lang="en"><b>Hong Kong Golden Forum</b></span>,簡稱:<b>高登</b>),是香港一個初由Dr. Jim開設的網上討論區。討論區於2001年開始營運,最初網站主要提供電腦資訊,及附設多個主題分類討論區,約於2006年後,高登會員經常惡搞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時事人物圖片,又間接創造了一些網路術語,逐漸受到部分香港傳媒的關注,更有媒體(如《蘋果日報》和《明報》)引用高登會員的意見和二次創作作品,使高登一度成為全港最具影響力的論壇之一。可是,高登討論區因網速緩慢、手機軟體簡陋、充斥大量政治打手、管理質素低下、管理員政治審查並經常胡亂封禁會員賬號,而令很多會員不滿,終在2016年分裂成LIHKG討論區,高登亦因而流失大量用戶,瀏覽量急劇下跌。高登現時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網絡地位已基本被LIHKG取代。至2022年,高登的Alexa瀏覽排名已從最高峰期的全港前20名大跌至250開外。 </p> <h2><span id=".E7.B6.B2.E7.AB.99.E6.AD.B7.E5.8F.B2"></span><span id="網站歷史">網站歷史</span></h2> <p>1999年,在銀行IT部門工作的「DrJim」和五位同事成立高登,總投資約20萬元。營運至2003年、轉售給科域盈創有限公司(Fevaworks)營運管理至2008年,再轉交子公司AM&amp;C營運,現任行政總裁為林祖舜。 </p> <h2><span id=".E7.B6.B2.E4.B8.BB.E8.A9.95.E5.83.B9"></span><span id="網主評價">網主評價</span></h2> <p>行政總裁林祖舜曾接受主持陶傑訪問,他認為是高登網民是真實版的香港人,有一成是外國用戶,網民當中以年輕人較多,各級收入階層人士都有。</p> <h2><span id=".E8.AA.B9.E8.AC.97.E8.A8.B4.E8.A8.9F"></span><span id="誹謗訴訟">誹謗訴訟</span></h2> <p>2011年2月,香港高等法院宣判東方報業集團控告高登討論區管理公司的誹謗訴訟(案件編號:HCA 2140/2008 &amp; 597/2009),裁定指控內提出的高登討論區網民留言屬誹謗。在案件中涉嫌誹謗的言論,乃是記述東方報業創辦人馬惜珍於1978年涉嫌販賣毒品,及其後棄保潛逃至台灣的已被其他傳媒刊登過的事件。高登討論區管理公司因為沒有及時刪除其中一則誹謗性留言,要向原告賠償10萬港元。東方報業集團表示「對於該批發放誹謗言論的網民,會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追究到底」。東方報業集團在此次訴訟已花了約200萬港元律師費。法院於3月裁定,被告需負擔案件合併後原告訟費的三分之一,另外東方報業集團不滿意原審結果,於3月提出上訴,惟在2012年1月被上訴庭駁回,維持原判。另外2011年3月東方報業集團指高登討論區再有多項誹謗性留言,再次入稟控告高登討論區管理公司。</p><p>另外,香港富商楊受成於2011年3月入稟香港法院,控告高登討論區有誹謗他的文章。</p> <h2><span id=".E7.AE.A1.E7.90.86.E5.93.A1.E6.BF.AB.E6.AC.8A.E5.B0.81.E7.A6.81.E4.BA.8B.E4.BB.B6"></span><span id="管理員濫權封禁事件">管理員濫權封禁事件</span></h2> <p>於LIHKG討論區開設後,高登開始出現不斷封禁用戶的情況,被封禁者多數曾發表言論支持或宣傳LIHKG,後來發展至PM內容或留言內容只要出現「LIHKG」即會被封禁,至今受害帳號已多不勝數。事件更激發用戶擔心隱私問題,因情況反映所有會員間的PM亦會經高登admin或系統檢閱。</p> <h2><span id=".E8.A9.95.E5.83.B9"></span><span id="評價">評價</span></h2> <h3><span id=".E6.AD.A3.E9.9D.A2"></span><span id="正面">正面</span></h3><p></p><h3><span id=".E8.B2.A0.E9.9D.A2"></span><span id="負面">負面</span></h3> <ul><li>香港經濟日報有報道指高登討論區「每天有近6萬條新留言,8成含粗口、誹謗、人身攻擊及「起底」內容(大部份起底內容是自編自作,以言論針對攻擊,詆毀而作出不實的謊言,嚴重傷害及影響他人聲譽)」,除了公開事主個人資料外,更「惡搞」他們的照片。</li></ul><ul><li>前藝員暨專欄作家袁彌明在雜誌《號外》認為:「做大事的男人怎會在高登打東西,你上去就代表你真的不是做大事的」。之後她在自己的博客補充:「高登人的行為,就是一推(堆)諸事的人訴說諸事是非,討論著沒有take-away的討論,不是無聊費時是什麼」,並勸籲上高登的人空餘時不如多找朋友聯誼、做做運動和增值自己。</li></ul><ul><li>香港青年智庫高級研究員趙善軒:「網絡憤青(甚至憤中或憤伯).....他們活躍於高登、香港人網、Facebook等地(「憤青在那裡活躍」不等於「在活躍那裡的都是憤青」),口說公義,卻對不同意見施展惡毒的人身攻擊,亂扣帽子,大有「非我朋友,即我敵人」之勢。討論問題不愛提出理據,甚至沒有推論。有人說「香港難以在中共專權下達致真普選」,就把他為打為親共,連分析、評論和意見都分不清楚。當然,無名無性之網民,質素也不必講究。然而,香港的政治生態一旦為他們所主導,走向民粹主義,後果就不堪設想。」</li></ul><ul><li>商業電台叱咤903節目主持陳強:「幼稚園學生未成熟,沒能力控制自己......在校園中失禁,我們不會罵他,因為他還很小嘛。但那些在「高登討論區」中作惡的人都不讀幼稚園了,怎麼控制自己的能力還那麼差?他們在網上面跟人道理說不通,就想辨法欺凌人家,言語暴力、起底、改圖……將人家的心靈傷害到最深,要人家收口或者恐懼,明明是最下流的欺凌,大家不可能覺得沒所謂吧?他們中,不少人的智慧也真的只達幼稚園學生的水平。」</li></ul><ul><li>專欄作家梁穎妍:「如果懂得利用環境去找到屬於自己和讓自己生存得有點與別不同的空間是叫罪過,那麼,那群一天到晚沉迷上「高登討論區」罵港女、中女的男人大可繼續賜予我們不只幾宗罪。反正,就像 Erica 說: 「做大事的男人怎會上高登打東西,你上去就代表你真的不是做大事的」。而我,則會形容這群男生,是只懂用腦袋來自瀆的可憐蟲。」</li></ul><ul><li>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游蕙禎:「仲上高登?上LIHKG啦。」</li></ul><ul><li>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網民不滿高登討論區網速慢、手機軟體簡陋、開始政治審查等原因,而另起爐灶......其實這個案例,等於一個政府無法提供合理公共服務,市民為了自身權益,而誤打誤撞建立了新虛擬國度,開始的時候,就充滿自發和庶民意味。」</li></ul><h2><span id=".E7.9B.B8.E9.97.9C.E7.B5.84.E7.B9.94"></span><span id="相關組織">相關組織</span></h2> <ul><li>香港高登足球聯隊(簡稱高足聯),由高登一眾熱愛足球人士於2006年組成,至今約有30名常駐球員。</li> <li>高登音樂台由幾位一直於高登討論區發佈二創音樂作品的會員於2017年10月成立,並曾經與香港歌手李彩華、鄭敬基、黃大鈞、翁靜晶等名人合作,題材以時事、娛樂、惡搞及生活相關為主。</li></ul><h2><span id=".E4.B8.AD.E5.9C.8B.E5.A4.A7.E9.99.B8.E5.B0.81.E9.8E.96"></span><span id="中國大陸封鎖">中國大陸封鎖</span></h2> <p>依據GreatFire測試,其網站在中國大陸被當局的網墻封鎖,即當地網民無法正常訪問該網站,2011年或更早起至2012年11月頻繁被封鎖,2018年或更早起持續被封鎖至今。</p> <h2><span id=".E7.9B.B8.E9.97.9C"></span><span id="相關">相關</span></h2> <ul><li>小丑神</li> <li>硬膠文化</li> <li>巴絲打 (月刊)</li> <li>品蔥</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E.98.E6.96.B9.E7.B6.B2.E7.AB.99"></span><span id="官方網站">官方網站</span></h2> <ul><li>香港高登</li> <li>香港高登討論區</li> <li>手機版高登討論區</li></ul>
**高登討論區**(英語:**Hong Kong Golden Forum**,簡稱:**高登**),是香港一個初由 Dr. Jim 開設的網上討論區。討論區於 2001 年開始營運,最初網站主要提供電腦資訊,及附設多個主題分類討論區,約於 2006 年後,高登會員經常惡搞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時事人物圖片,又間接創造了一些網路術語,逐漸受到部分香港傳媒的關注,更有媒體(如《蘋果日報》和《明報》)引用高登會員的意見和二次創作作品,使高登一度成為全港最具影響力的論壇之一。可是,高登討論區因網速緩慢、手機軟體簡陋、充斥大量政治打手、管理質素低下、管理員政治審查並經常胡亂封禁會員賬號,而令很多會員不滿,終在 2016 年分裂成 LIHKG 討論區,高登亦因而流失大量用戶,瀏覽量急劇下跌。高登現時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網絡地位已基本被 LIHKG 取代。至 2022 年,高登的 Alexa 瀏覽排名已從最高峰期的全港前 20 名大跌至 250 開外。 ## 網站歷史 1999 年,在銀行 IT 部門工作的「DrJim」和五位同事成立高登,總投資約 20 萬元。營運至 2003 年、轉售給科域盈創有限公司(Fevaworks)營運管理至 2008 年,再轉交子公司 AM&C 營運,現任行政總裁為林祖舜。 ## 網主評價 行政總裁林祖舜曾接受主持陶傑訪問,他認為是高登網民是真實版的香港人,有一成是外國用戶,網民當中以年輕人較多,各級收入階層人士都有。 ## 誹謗訴訟 2011 年 2 月,香港高等法院宣判東方報業集團控告高登討論區管理公司的誹謗訴訟(案件編號:HCA 2140/2008 & 597/2009),裁定指控內提出的高登討論區網民留言屬誹謗。在案件中涉嫌誹謗的言論,乃是記述東方報業創辦人馬惜珍於 1978 年涉嫌販賣毒品,及其後棄保潛逃至台灣的已被其他傳媒刊登過的事件。高登討論區管理公司因為沒有及時刪除其中一則誹謗性留言,要向原告賠償 10 萬港元。東方報業集團表示「對於該批發放誹謗言論的網民,會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追究到底」。東方報業集團在此次訴訟已花了約 200 萬港元律師費。法院於 3 月裁定,被告需負擔案件合併後原告訟費的三分之一,另外東方報業集團不滿意原審結果,於 3 月提出上訴,惟在 2012 年 1 月被上訴庭駁回,維持原判。另外 2011 年 3 月東方報業集團指高登討論區再有多項誹謗性留言,再次入稟控告高登討論區管理公司。 另外,香港富商楊受成於 2011 年 3 月入稟香港法院,控告高登討論區有誹謗他的文章。 ## 管理員濫權封禁事件 於 LIHKG 討論區開設後,高登開始出現不斷封禁用戶的情況,被封禁者多數曾發表言論支持或宣傳 LIHKG,後來發展至 PM 內容或留言內容只要出現「LIHKG」即會被封禁,至今受害帳號已多不勝數。事件更激發用戶擔心隱私問題,因情況反映所有會員間的 PM 亦會經高登 admin 或系統檢閱。 ## 評價 ### 正面 ### 負面 * 香港經濟日報有報道指高登討論區「每天有近 6 萬條新留言,8 成含粗口、誹謗、人身攻擊及「起底」內容(大部份起底內容是自編自作,以言論針對攻擊,詆毀而作出不實的謊言,嚴重傷害及影響他人聲譽)」,除了公開事主個人資料外,更「惡搞」他們的照片。 * 前藝員暨專欄作家袁彌明在雜誌《號外》認為:「做大事的男人怎會在高登打東西,你上去就代表你真的不是做大事的」。之後她在自己的博客補充:「高登人的行為,就是一推(堆)諸事的人訴說諸事是非,討論著沒有 take-away 的討論,不是無聊費時是什麼」,並勸籲上高登的人空餘時不如多找朋友聯誼、做做運動和增值自己。 * 香港青年智庫高級研究員趙善軒:「網絡憤青(甚至憤中或憤伯)..... 他們活躍於高登、香港人網、Facebook 等地(「憤青在那裡活躍」不等於「在活躍那裡的都是憤青」),口說公義,卻對不同意見施展惡毒的人身攻擊,亂扣帽子,大有「非我朋友,即我敵人」之勢。討論問題不愛提出理據,甚至沒有推論。有人說「香港難以在中共專權下達致真普選」,就把他為打為親共,連分析、評論和意見都分不清楚。當然,無名無性之網民,質素也不必講究。然而,香港的政治生態一旦為他們所主導,走向民粹主義,後果就不堪設想。」 * 商業電台叱咤 903 節目主持陳強:「幼稚園學生未成熟,沒能力控制自己...... 在校園中失禁,我們不會罵他,因為他還很小嘛。但那些在「高登討論區」中作惡的人都不讀幼稚園了,怎麼控制自己的能力還那麼差?他們在網上面跟人道理說不通,就想辨法欺凌人家,言語暴力、起底、改圖…… 將人家的心靈傷害到最深,要人家收口或者恐懼,明明是最下流的欺凌,大家不可能覺得沒所謂吧?他們中,不少人的智慧也真的只達幼稚園學生的水平。」 * 專欄作家梁穎妍:「如果懂得利用環境去找到屬於自己和讓自己生存得有點與別不同的空間是叫罪過,那麼,那群一天到晚沉迷上「高登討論區」罵港女、中女的男人大可繼續賜予我們不只幾宗罪。反正,就像 Erica 說: 「做大事的男人怎會上高登打東西,你上去就代表你真的不是做大事的」。而我,則會形容這群男生,是只懂用腦袋來自瀆的可憐蟲。」 *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游蕙禎:「仲上高登?上 LIHKG 啦。」 *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網民不滿高登討論區網速慢、手機軟體簡陋、開始政治審查等原因,而另起爐灶...... 其實這個案例,等於一個政府無法提供合理公共服務,市民為了自身權益,而誤打誤撞建立了新虛擬國度,開始的時候,就充滿自發和庶民意味。」 ## 相關組織 * 香港高登足球聯隊(簡稱高足聯),由高登一眾熱愛足球人士於 2006 年組成,至今約有 30 名常駐球員。 * 高登音樂台由幾位一直於高登討論區發佈二創音樂作品的會員於 2017 年 10 月成立,並曾經與香港歌手李彩華、鄭敬基、黃大鈞、翁靜晶等名人合作,題材以時事、娛樂、惡搞及生活相關為主。 ## 中國大陸封鎖 依據 GreatFire 測試,其網站在中國大陸被當局的網墻封鎖,即當地網民無法正常訪問該網站,2011 年或更早起至 2012 年 11 月頻繁被封鎖,2018 年或更早起持續被封鎖至今。 ## 相關 * 小丑神 * 硬膠文化 * 巴絲打 (月刊) * 品蔥 ## 參考資料 ## 官方網站 * 香港高登 * 香港高登討論區 * 手機版高登討論區
null
16,672
2023-04-16T12:26:04Z
75,391,474
Hkgolden
1,485,105
<p>《<b>花木蘭</b>》,又名《<b>木蘭新編</b>》、《<b>木蘭從軍</b>》,是1999年中國電視公司八點檔連續劇,新傳媒製作與楊佩佩工作室製作,袁詠儀、趙文卓、焦恩俊、鄭佩佩、孫興、劉孜、李立群、岳躍利、關禮傑、陳寶國主演。中視首播期間為1999年6月28日至1999年8月18日每星期一至五。亞洲電視本港台首播期間為1999年5月3日至1999年6月25日每星期一至五、1999年6月26日星期六。 </p> <h2><span id=".E6.BC.94.E5.93.A1.E8.A1.A8"></span><span id="演員表">演員表</span></h2> <h2><span id=".E5.B7.A5.E4.BD.9C.E4.BA.BA.E5.93.A1"></span><span id="工作人員">工作人員</span></h2> <dl><dt>中視版第1集片頭工作人員表</dt></dl><ul><li>監製:賴福來</li> <li>製作人:楊佩佩</li> <li>編劇:博華(關展博、陳麗華)</li> <li>編審:蘇倩金</li> <li>統籌:湯莉娟</li> <li>片頭題字:朱國鈞</li> <li>片頭設計:賴水清、陳桂綸</li> <li>造型設計:張叔平、戴美玲</li> <li>執行製作:郭星輝、張可欣</li> <li>剪輯:陳桂綸、崔德華、周迪祺、譚傑良</li> <li>美術指導:張錫華</li> <li>武術指導:劉志豪</li> <li>導演:賴水清、李惠民</li></ul><h2><span id=".E6.AD.8C.E6.9B.B2"></span><span id="歌曲">歌曲</span></h2>
《**花木蘭**》,又名《**木蘭新編**》、《**木蘭從軍**》,是 1999 年中國電視公司八點檔連續劇,新傳媒製作與楊佩佩工作室製作,袁詠儀、趙文卓、焦恩俊、鄭佩佩、孫興、劉孜、李立群、岳躍利、關禮傑、陳寶國主演。中視首播期間為 1999 年 6 月 28 日至 1999 年 8 月 18 日每星期一至五。亞洲電視本港台首播期間為 1999 年 5 月 3 日至 1999 年 6 月 25 日每星期一至五、1999 年 6 月 26 日星期六。 ## 演員表 ## 工作人員 **中視版第 1 集片頭工作人員表** * 監製:賴福來 * 製作人:楊佩佩 * 編劇:博華(關展博、陳麗華) * 編審:蘇倩金 * 統籌:湯莉娟 * 片頭題字:朱國鈞 * 片頭設計:賴水清、陳桂綸 * 造型設計:張叔平、戴美玲 * 執行製作:郭星輝、張可欣 * 剪輯:陳桂綸、崔德華、周迪祺、譚傑良 * 美術指導:張錫華 * 武術指導:劉志豪 * 導演:賴水清、李惠民 ## 歌曲
null
4,822
2023-04-29T18:31:59Z
75,170,219
木兰新编
134,469
<p><b>高速下行封包接入</b>(<span lang="en"><b>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b></span>,縮寫為<span lang="en"><b>HSDPA</b></span>)是一種行動通訊協定,又稱為<b>3.5G</b>(3½G),屬於W-CDMA技術的延伸。該協定在W-CDMA下行鏈路中提供封包資料業務,在一個5MHz載波上的傳輸速率可達8-10 Mbit/s(如採用MIMO技術,則可達20 Mbit/s)。在具體實現中,採用了自適應調變和編碼(AMC)、多輸入多輸出(MIMO)、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快速排程、快速小區選擇等技術。 </p><p>由於開放了新的高速下行鏈路共享頻道(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DSCH),加上強化了本身的傳輸技術,包括最佳化資料封包傳送排程及出現錯誤時的傳送程式、採用較短影格長(frame length)以加快封包傳送排程,加入遞增冗餘(Incremental Redundancy)減少重新傳送對介面的負擔等,令HSDPA的資料下載速度最高可達14.4Mbps,理論上可以比3G技術快5倍,比GPRS技術快20倍。 </p> <h2><span id=".E6.8A.80.E6.9C.AF"></span><span id="技术">技術</span></h2> <p>主要的技術為: </p> <ol><li>自適應調變和編碼。HSDPA中鏈路將根據無線鏈路品質的變化而自適應調整調變和編碼方法。鏈路自適應調變將確保使用者能獲得最高可能的資料率,不論使用者是在基地台附近或是小區邊緣。</li> <li>快速排程方法。HSDPA中包排程是直接由基地台控制的,而不是像W-CDMA release99中是由RNC控制的。更靠近空中介面及更短的影格長度使得基地台排程更快更有效。基地台排程所需資訊包括頻道品質、終端容量、QoS等級和可獲得的功率/碼源等。</li> <li>快速重傳方法。在W-CDMA release99中,封包重傳是由RNC控制的。而在HSDPA,基地台將直接控制更快的重傳機制。同時,HSDPA還使用了增量冗餘(Incremental Redundancy)技術,該技術使得基地台只需重傳出錯的位元數據。</li></ol><h3><span id=".E7.89.88.E6.9C.AC"></span><span id="版本">版本</span></h3> <p>HSDPA 有多個不同的版本,定義了不同的資料速度。</p> <h2><span id=".E7.BB.88.E7.AB.AF"></span><span id="终端">終端</span></h2> <ul><li>Palm發布了Treo750,現在是一個UMTS手機,在2007年通過升級軟體實現HSDPA。</li> <li>諾基亞於2007年第一季度發布第一台HSDPA終端裝置諾基亞N95,將達到3.6 Mbit下行速度。</li> <li>宏達電2006年發布了首款HSDPA的PPC手機HTC Hermes(HTC TyTN,Dopod CHT9000),2007年又陸續發布了HTC Kaiser(HTC TyTN II),HTC Nike(HTC Touch Dual)等。目前其出售的的所有W-CDMA手機均支援HSDPA。</li> <li>華為的E220 USB數據機。</li> <li>樂金(LG)於2007年發布了一系列的HSDPA手機,如U830和KU990(Viewty)。</li> <li>中興在澳大利亞發布了第一款手機,被貼牌為Telstra 850。</li> <li>摩托羅拉於2006年第四季度發布兩款HSDPA手機,名叫<i>RAZR MAXX</i>和<i>RAZR XX</i>(也稱做<i>RAZR V3xx</i>)。2007年又發布了<i>RAZR2 V9</i>、<i>Q9h</i>、<i>Z8</i>等一系列HSDPA手機。</li> <li>三星在美國有3款HSDPA手機,A707是翻蓋手機,黑色的PDA智慧型電話(2006年11月16日同時發布),SGH-ZX20。三星在澳大利亞也有2款HSDPA手機,A501和A701,菲律賓有1款-Z560。新的i601和i458也支援HSDPA。</li> <li>明基西門子(BenQ-Siemens)已經於2006年7月發布了第一款HSDPA行動電話-EF91。自從明基-西門子2006年第三季度申請破產,目前前景不明確。</li> <li>蘋果公司出售的iPhone手機(除iPhone 2G外)均支援HSDPA服務。</li></ul><p>當前出售的絕大多數W-CDMA手機已支援HSDPA。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99 Cached time: 2023050522165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2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4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34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2835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65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1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18849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35.462 1 -total 58.11% 194.926 11 Template:Navbox 28.45% 95.435 47 Template:Tsl 24.15% 81.019 1 Template:Mobile_telecommunications_standards 16.51% 55.394 1 Template:移动电话 15.90% 53.344 1 Template:NoteTA 14.67% 49.214 1 Template:Merge 12.89% 43.242 1 Template:Mbox 10.78% 36.161 2 Template:Lang 9.91% 33.255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高速下行封包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縮寫為 **HSDPA**)是一種行動通訊協定,又稱為 **3.5G**(3½G),屬於 W-CDMA 技術的延伸。該協定在 W-CDMA 下行鏈路中提供封包資料業務,在一個 5MHz 載波上的傳輸速率可達 8-10 Mbit/s(如採用 MIMO 技術,則可達 20 Mbit/s)。在具體實現中,採用了自適應調變和編碼(AMC)、多輸入多輸出(MIMO)、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快速排程、快速小區選擇等技術。 由於開放了新的高速下行鏈路共享頻道(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DSCH),加上強化了本身的傳輸技術,包括最佳化資料封包傳送排程及出現錯誤時的傳送程式、採用較短影格長(frame length)以加快封包傳送排程,加入遞增冗餘(Incremental Redundancy)減少重新傳送對介面的負擔等,令 HSDPA 的資料下載速度最高可達 14.4Mbps,理論上可以比 3G 技術快 5 倍,比 GPRS 技術快 20 倍。 ## 技術 主要的技術為: 1. 自適應調變和編碼。HSDPA 中鏈路將根據無線鏈路品質的變化而自適應調整調變和編碼方法。鏈路自適應調變將確保使用者能獲得最高可能的資料率,不論使用者是在基地台附近或是小區邊緣。 2. 快速排程方法。HSDPA 中包排程是直接由基地台控制的,而不是像 W-CDMA release99 中是由 RNC 控制的。更靠近空中介面及更短的影格長度使得基地台排程更快更有效。基地台排程所需資訊包括頻道品質、終端容量、QoS 等級和可獲得的功率/碼源等。 3. 快速重傳方法。在 W-CDMA release99 中,封包重傳是由 RNC 控制的。而在 HSDPA,基地台將直接控制更快的重傳機制。同時,HSDPA 還使用了增量冗餘(Incremental Redundancy)技術,該技術使得基地台只需重傳出錯的位元數據。 ### 版本 HSDPA 有多個不同的版本,定義了不同的資料速度。 ## 終端 * Palm 發布了 Treo750,現在是一個 UMTS 手機,在 2007 年通過升級軟體實現 HSDPA。 * 諾基亞於 2007 年第一季度發布第一台 HSDPA 終端裝置諾基亞 N95,將達到 3.6 Mbit 下行速度。 * 宏達電 2006 年發布了首款 HSDPA 的 PPC 手機 HTC Hermes(HTC TyTN,Dopod CHT9000),2007 年又陸續發布了 HTC Kaiser(HTC TyTN II),HTC Nike(HTC Touch Dual)等。目前其出售的的所有 W-CDMA 手機均支援 HSDPA。 * 華為的 E220 USB 數據機。 * 樂金(LG)於 2007 年發布了一系列的 HSDPA 手機,如 U830 和 KU990(Viewty)。 * 中興在澳大利亞發布了第一款手機,被貼牌為 Telstra 850。 * 摩托羅拉於 2006 年第四季度發布兩款 HSDPA 手機,名叫 _RAZR MAXX_ 和 _RAZR XX_(也稱做 _RAZR V3xx_)。2007 年又發布了 _RAZR2 V9_、_Q9h_、_Z8_ 等一系列 HSDPA 手機。 * 三星在美國有 3 款 HSDPA 手機,A707 是翻蓋手機,黑色的 PDA 智慧型電話(2006 年 11 月 16 日同時發布),SGH-ZX20。三星在澳大利亞也有 2 款 HSDPA 手機,A501 和 A701,菲律賓有 1 款 - Z560。新的 i601 和 i458 也支援 HSDPA。 * 明基西門子(BenQ-Siemens)已經於 2006 年 7 月發布了第一款 HSDPA 行動電話 - EF91。自從明基 - 西門子 2006 年第三季度申請破產,目前前景不明確。 * 蘋果公司出售的 iPhone 手機(除 iPhone 2G 外)均支援 HSDPA 服務。 當前出售的絕大多數 W-CDMA 手機已支援 HSDPA。 ## 參考資料
null
5,883
2023-05-02T16:42:31Z
69,871,315
高速下行链路报文访问
149,999
<p><b>伊留申-96</b>(英語:<span lang="en"><b>Ilyushin IL-96</b></span>、俄語:<span lang="ru">Илью́шин Ил-96)</span>),是一種由俄羅斯伊留申設計局設計的四發遠程廣體客機,是蘇聯第一種廣體客機伊留申86縮短機體長度、加長航程和增加高科技設備之後的改進型。伊留申96上應用了帶翼梢小翼的超臨界翼型、玻璃座艙和線傳飛行操作控制系統等先進技術。伊留申96有三種不同的型號:伊留申96-300、伊留申96M/T和伊留申96-400。 </p> <h2><span id=".E4.BC.8A.E5.B0.94-96-300"></span><span id="伊尔-96-300">伊留申-96-300</span></h2> <p>伊留申-96-300是伊留申96中最早的型號。它配備了四具推力為16,000公斤力(157千牛頓,35,300磅力)的什韋措夫引擎設計局製PS90A型渦輪扇發動機。其研發工作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第一架原型機在1988年9月28日首飛。1992年12月29日獲得俄羅斯航空部門頒發的適航證。在1993年,第一架伊留申96開始為俄羅斯民用航空總局投入商業營運。 </p><p>當達到最大載客量235人(三級客艙)之後,伊留申-96-300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7,000海里,可以直飛從莫斯科到美國西海岸的航線,並可以與空中巴士A340和波音777等同級別客機進行競爭。而且其定價比同級別的西方客機便宜30%以上,對囊中羞澀的俄羅斯航空公司特別具有吸引力。伊留申-96-300也被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選中,作為他的VIP專機,該改型被編為伊留申-96-300PU,其中PU為俄語「<span lang="ru">пункт управления</span>」(指揮所)的縮寫。 </p><p>現在共有13架伊留申-96-300投入營運,其中6架屬於俄羅斯航空(Aeroflot),其他7架分別由阿特蘭索尤茲航空公司(Atlant-Soyuz Airlines)、多莫傑多沃航空公司(Domodedovo Airlines)、克拉斯航空(KrasAir)和古巴航空公司(Cubana de Aviación)擁有。由於其一系列的故障,特別是原普京總統的座機也在芬蘭圖爾庫令人尷尬地發生同樣的故障,俄羅斯的民航管理部門決定所有伊留申-96-300在2005年8月22日之後暫時停飛,接受煞車閘裝置檢查。 </p> <h2><span id=".E4.BC.8A.E5.B0.94-96M.2FT"></span><span id="伊尔-96M/T">伊留申-96M/T</span></h2> <p>伊留申-96M/T是伊留申-96-300的改進型,約5000萬美金一架。其機身比300長10公尺(30英尺),機體也要重15噸(33,000磅)。而且在伊留申-96M/T裝備了大量的西方航空設備,其噴射發動機也換成了四台推力為37,000磅力(165千牛頓)的普惠PW2337(Pratt &amp; Whitney PW2337)渦輪扇發動機。當達到最大載客量312人(三級客艙)或最大酬載92噸(203,000磅)以後,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5,600海里(10,400公里)。相對來說伊留申-96M/T更像是伊留申86的換代機型。它的競爭對手有空中巴士A330和波音777,不過比起後兩者伊留申-96M/T要便宜得多。不過當美國進出口銀行由於俄羅斯發生金融危機,暫停向其商談為引擎和其它航空設備提供資金以後,伊留申-96M/T的研發工作只能暫時中止。 </p><p>伊留申-96M/T上應用的先進設備可以使之不再需要隨機工程師(flight engineer),因此其機組成員只有兩人。 </p> <h2><span id=".E4.BC.8A.E5.B0.94-96-400"></span><span id="伊尔-96-400">伊留申-96-400</span></h2> <p>伊留申-96-400上轉而採用了俄羅斯本國生產的電子設備和引擎。它採用了伊留申-96M/T的機身,動力配備則是動力相對較弱的俄羅斯航空器零件製造集團 (索洛維耶夫) PS90A(Aviadvigatel(Soloviev) PS90A)渦輪扇發動機,因此其性能受到了一定影響。在滿載三級客艙共235人時,最大航程大約只有4,800海里(8,900公里)。而配備更新的俄羅斯航空器零件製造集團 (索洛維耶夫) PS90-A2(Aviadvigatel(Soloviev) PS90-A2)的機型,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伊留申-96M/T的水準,而且性能比起伊留申-96-300也有一定加強。 </p> <h2><span id=".E4.BC.8A.E5.B0.94-96-400M"></span><span id="伊尔-96-400M">伊留申-96-400M</span></h2> <p>伊留申-96-400M為上述機種的改良型號,改用在貨運型號(400T)中已經應用、功率較高的PS90A1型渦扇發動機。首架原型機已於2020年初進入最後總裝階段,預計在2021年首飛。 </p> <h2><span id=".E4.BC.8A.E5.B0.94-96-400TZ"></span><span id="伊尔-96-400TZ">伊留申-96-400TZ</span></h2> <p>伊留申-96-400TZ是此系列飛機的空中加油機版本,於2015年起研製,俄國空軍暫時只訂購了兩架,當中首架機預計於2020年5月完成地面測試。 </p> <h2><span id=".E4.BC.8A.E5.B0.94-96-500T"></span><span id="伊尔-96-500T">伊留申-96-500T</span></h2> <p>伊留申-96-500T為此系列飛機正在研究的巨型運輸機版本,預計最早2026年啟動開發計劃。 </p> <h2><span id=".E9.9B.99.E7.99.BC.E5.8B.95.E6.A9.9F.E7.89.88.E6.9C.AC"></span><span id="雙發動機版本">雙發動機版本</span></h2> <p>伊留申設計局正在開發伊留申-96的雙發動機版本,並預計改用與CR929相同的PD-35型渦輪扇葉發動機,以減少保固成本及改善耗油量。 </p> <h2><span id=".E7.8F.BE.E5.BD.B9"></span><span id="現役">現役</span></h2> <p>共生產了30架,多數服役於俄羅斯本國。 </p> <p><br></p> <h2><span id=".E7.9B.B8.E5.85.B3.E5.86.85.E5.AE.B9"></span><span id="相关内容">相關內容</span></h2> <h3><span id=".E6.8D.A2.E4.BB.A3.E6.9C.BA.E5.9E.8B"></span><span id="换代机型">換代機型</span></h3> <ul><li>伊留申-86</li> <li>CR929</li></ul><h3><span id=".E7.AB.9E.E4.BA.89.E5.AF.B9.E6.89.8B"></span><span id="竞争对手">競爭對手</span></h3> <ul><li>空中巴士A340</li> <li>波音777</li> <li>麥道MD-11</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圖片</li> <li>Airliners.net:伊留申-96-3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伊留申 - 96**(英語:**Ilyushin IL-96**、俄語:Илью́шин Ил-96)),是一種由俄羅斯伊留申設計局設計的四發遠程廣體客機,是蘇聯第一種廣體客機伊留申 86 縮短機體長度、加長航程和增加高科技設備之後的改進型。伊留申 96 上應用了帶翼梢小翼的超臨界翼型、玻璃座艙和線傳飛行操作控制系統等先進技術。伊留申 96 有三種不同的型號:伊留申 96-300、伊留申 96M/T 和伊留申 96-400。 ## 伊留申 - 96-300 伊留申 - 96-300 是伊留申 96 中最早的型號。它配備了四具推力為 16,000 公斤力(157 千牛頓,35,300 磅力)的什韋措夫引擎設計局製 PS90A 型渦輪扇發動機。其研發工作自 1980 年代中期開始,第一架原型機在 1988 年 9 月 28 日首飛。1992 年 12 月 29 日獲得俄羅斯航空部門頒發的適航證。在 1993 年,第一架伊留申 96 開始為俄羅斯民用航空總局投入商業營運。 當達到最大載客量 235 人(三級客艙)之後,伊留申 - 96-300 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 7,000 海里,可以直飛從莫斯科到美國西海岸的航線,並可以與空中巴士 A340 和波音 777 等同級別客機進行競爭。而且其定價比同級別的西方客機便宜 30% 以上,對囊中羞澀的俄羅斯航空公司特別具有吸引力。伊留申 - 96-300 也被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選中,作為他的 VIP 專機,該改型被編為伊留申 - 96-300PU,其中 PU 為俄語「пункт управления」(指揮所)的縮寫。 現在共有 13 架伊留申 - 96-300 投入營運,其中 6 架屬於俄羅斯航空(Aeroflot),其他 7 架分別由阿特蘭索尤茲航空公司(Atlant-Soyuz Airlines)、多莫傑多沃航空公司(Domodedovo Airlines)、克拉斯航空(KrasAir)和古巴航空公司(Cubana de Aviación)擁有。由於其一系列的故障,特別是原普京總統的座機也在芬蘭圖爾庫令人尷尬地發生同樣的故障,俄羅斯的民航管理部門決定所有伊留申 - 96-300 在 2005 年 8 月 22 日之後暫時停飛,接受煞車閘裝置檢查。 ## 伊留申 - 96M/T 伊留申 - 96M/T 是伊留申 - 96-300 的改進型,約 5000 萬美金一架。其機身比 300 長 10 公尺(30 英尺),機體也要重 15 噸(33,000 磅)。而且在伊留申 - 96M/T 裝備了大量的西方航空設備,其噴射發動機也換成了四台推力為 37,000 磅力(165 千牛頓)的普惠 PW2337(Pratt & Whitney PW2337)渦輪扇發動機。當達到最大載客量 312 人(三級客艙)或最大酬載 92 噸(203,000 磅)以後,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 5,600 海里(10,400 公里)。相對來說伊留申 - 96M/T 更像是伊留申 86 的換代機型。它的競爭對手有空中巴士 A330 和波音 777,不過比起後兩者伊留申 - 96M/T 要便宜得多。不過當美國進出口銀行由於俄羅斯發生金融危機,暫停向其商談為引擎和其它航空設備提供資金以後,伊留申 - 96M/T 的研發工作只能暫時中止。 伊留申 - 96M/T 上應用的先進設備可以使之不再需要隨機工程師(flight engineer),因此其機組成員只有兩人。 ## 伊留申 - 96-400 伊留申 - 96-400 上轉而採用了俄羅斯本國生產的電子設備和引擎。它採用了伊留申 - 96M/T 的機身,動力配備則是動力相對較弱的俄羅斯航空器零件製造集團 (索洛維耶夫) PS90A(Aviadvigatel (Soloviev) PS90A)渦輪扇發動機,因此其性能受到了一定影響。在滿載三級客艙共 235 人時,最大航程大約只有 4,800 海里(8,900 公里)。而配備更新的俄羅斯航空器零件製造集團 (索洛維耶夫) PS90-A2(Aviadvigatel (Soloviev) PS90-A2)的機型,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伊留申 - 96M/T 的水準,而且性能比起伊留申 - 96-300 也有一定加強。 ## 伊留申 - 96-400M 伊留申 - 96-400M 為上述機種的改良型號,改用在貨運型號(400T)中已經應用、功率較高的 PS90A1 型渦扇發動機。首架原型機已於 2020 年初進入最後總裝階段,預計在 2021 年首飛。 ## 伊留申 - 96-400TZ 伊留申 - 96-400TZ 是此系列飛機的空中加油機版本,於 2015 年起研製,俄國空軍暫時只訂購了兩架,當中首架機預計於 2020 年 5 月完成地面測試。 ## 伊留申 - 96-500T 伊留申 - 96-500T 為此系列飛機正在研究的巨型運輸機版本,預計最早 2026 年啟動開發計劃。 ## 雙發動機版本 伊留申設計局正在開發伊留申 - 96 的雙發動機版本,並預計改用與 CR929 相同的 PD-35 型渦輪扇葉發動機,以減少保固成本及改善耗油量。 ## 現役 共生產了 30 架,多數服役於俄羅斯本國。 ## 相關內容 ### 換代機型 * 伊留申 - 86 * CR929 ### 競爭對手 * 空中巴士 A340 * 波音 777 * 麥道 MD-11 ## 外部連結 * 圖片 * Airliners.net:伊留申 - 96-3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8,522
2023-04-16T12:26:06Z
75,711,488
Ilyushin_Il-96
667,622
<p><b>山南高盧</b>(<b>Cisalpine Gaul</b>,拉丁文:<b><span lang="la">Gallia Cisalpina</span></b>或稱<b>內高盧</b>與<b>山內高盧</b>)是指古羅馬時代阿爾卑斯山和亞平寧山脈之間的、由塞爾特侵略者居住的義大利北部地區。其「山南」的「山」指的就是阿爾卑斯山。<b>山南高盧人</b>是住在山南高盧的塞爾特人(高盧人),曾攻打羅馬,但羅馬最後撃敗高盧人。 </p><p>與山內高盧對應的是山北高盧(亦稱外高盧或山外高盧),指的是阿爾卑斯山以北,現今法國、比利時、荷蘭與盧森堡等地,是另一群塞爾特人(高盧人)居住之地。 </p>
**山南高盧**(**Cisalpine Gaul**,拉丁文:**Gallia Cisalpina** 或稱**內高盧**與**山內高盧**)是指古羅馬時代阿爾卑斯山和亞平寧山脈之間的、由塞爾特侵略者居住的義大利北部地區。其「山南」的「山」指的就是阿爾卑斯山。**山南高盧人**是住在山南高盧的塞爾特人(高盧人),曾攻打羅馬,但羅馬最後撃敗高盧人。 與山內高盧對應的是山北高盧(亦稱外高盧或山外高盧),指的是阿爾卑斯山以北,現今法國、比利時、荷蘭與盧森堡等地,是另一群塞爾特人(高盧人)居住之地。
null
922
2023-04-10T09:02:08Z
41,358,151
奇萨尔皮尼高卢
3,283,270
<p><b>灰桉</b>(學名:<span lang="la"><i><b>Eucalyptus punctata</b></i></span>)為桃金孃科桉屬下的一個種。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6.89.A9.E5.B1.95.E9.98.85.E8.AF.BB"></span><span id="扩展阅读">擴展閱讀</span></h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6097801"> <p><br></p>
**灰桉**(學名:_**Eucalyptus punctata**_)為桃金孃科桉屬下的一個種。 ## 參考文獻 ## 擴展閱讀
null
709
2023-05-02T13:26:27Z
71,888,031
斑叶桉
6,008,026
<p><b>陳履生</b>(1956年6月<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江蘇揚中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畫家、美術史家、研究員,澳門城市大學藝術學特聘教授,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1982年,陳履生自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1985年,自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在校期間兩次獲劉海粟獎學金。1985年被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歷任古典美術編輯室編輯、主任。2002年調到中國畫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研究員。2004年調到中國美術館任學術一部主任,《中國美術館》月刊常務副主編。2010年調到中國國家博物館任館長助理。同年起至2016年任副館長。他還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漢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全國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南京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吉首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台灣師範大學客座教授。2021年3月21日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館長。</p> <h2><span id=".E8.89.BA.E6.9C.AF.E6.88.90.E5.B0.B1"></span><span id="艺术成就">藝術成就</span></h2> <p>陳履生長期研究美術史及美術理論,並從事美術批評、美術創作,擅作中國畫。曾獲中央美術學院首屆「張安治教授美術史論獎學基金」,「北京市文聯2001年文藝評論二等獎」,《文藝報》2005年「年度理論創新」獎,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複評暨「2005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銀獎,文化部2006年優秀專家稱號,第五屆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曾入選當代水墨新人獎,曾獲「牡丹杯」國際書畫大獎賽優秀作品獎。在江蘇省常州市西太湖畔雅集園內建有私人博物館「油燈博物館」。 </p> <h2><span id=".E8.91.97.E4.BD.9C"></span><span id="著作">著作</span></h2> <p>陳履生出版著作(含編著)50多種,包括《以「藝術」的名義》、《神畫主神研究》、《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研究》等。出版個人畫集5種、文集2種。發表論文數百篇。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陳履生**(1956 年 6 月 —),江蘇揚中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畫家、美術史家、研究員,澳門城市大學藝術學特聘教授,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 生平 1982 年,陳履生自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1985 年,自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在校期間兩次獲劉海粟獎學金。1985 年被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歷任古典美術編輯室編輯、主任。2002 年調到中國畫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研究員。2004 年調到中國美術館任學術一部主任,《中國美術館》月刊常務副主編。2010 年調到中國國家博物館任館長助理。同年起至 2016 年任副館長。他還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漢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全國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南京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吉首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台灣師範大學客座教授。2021 年 3 月 21 日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館長。 ## 藝術成就 陳履生長期研究美術史及美術理論,並從事美術批評、美術創作,擅作中國畫。曾獲中央美術學院首屆「張安治教授美術史論獎學基金」,「北京市文聯 2001 年文藝評論二等獎」,《文藝報》2005 年「年度理論創新」獎,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複評暨「2005 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銀獎,文化部 2006 年優秀專家稱號,第五屆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曾入選當代水墨新人獎,曾獲「牡丹杯」國際書畫大獎賽優秀作品獎。在江蘇省常州市西太湖畔雅集園內建有私人博物館「油燈博物館」。 ## 著作 陳履生出版著作(含編著)50 多種,包括《以「藝術」的名義》、《神畫主神研究》、《新中國美術圖史 1949-1966》、《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研究》等。出版個人畫集 5 種、文集 2 種。發表論文數百篇。 ## 參考文獻
null
4,208
2023-04-23T08:09:40Z
64,963,462
陈履生
127,725
<p><b>畢宿</b>,畢月烏,二十八宿之一,西方七宿第五宿。 </p> <h2><span id=".E6.98.9F.E5.AE.98"></span><span id="星官">星官</span></h2> <p>畢宿有星官15個。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虜喜尼</li></ul>
**畢宿**,畢月烏,二十八宿之一,西方七宿第五宿。 ## 星官 畢宿有星官 15 個。 ## 參見 * 虜喜尼
null
2,689
2023-04-22T05:48:03Z
71,588,165
畢月烏
3,128,971
<p><b>綠裸胸鯙</b>,為條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巴西、東大西洋及東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本魚體全身為暗綠色至棕色,體長可達25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紅樹林等海域,單獨活動,於夜間覓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為食,個體大具有侵略性,具利齒,易造成創傷,可作為食用魚或觀賞魚。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Froese, R. &amp; Pauly, D. (eds.) (2012). <i>Gymnothorax funebris</i>. <i>FishBase</i>. Version 2012-10.</li></ul><h2><span id=".E6.93.B4.E5.B1.95.E9.96.B1.E8.AE.80"></span><span id="擴展閱讀">擴展閱讀</span></h2>
**綠裸胸鯙**,為條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巴西、東大西洋及東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 1-50 公尺,本魚體全身為暗綠色至棕色,體長可達 250 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紅樹林等海域,單獨活動,於夜間覓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為食,個體大具有侵略性,具利齒,易造成創傷,可作為食用魚或觀賞魚。 ## 參考文獻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2). _Gymnothorax funebris_. _FishBase_. Version 2012-10. ## 擴展閱讀
null
1,185
2023-05-02T18:48:59Z
61,761,538
綠裸胸鱔
1,124,872
<p><b>萊頓起司</b>產自荷蘭的萊頓。萊頓起司的特色處在於起司肉上佈滿籽粒,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會在凝乳中混入孜然芹和葛縷子,結果這種起司充滿孜然芹和葛縷子的香味。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ul><li>Judy Ridgway (1999). The Cheese Companion. London: Quintet Publishing Ltd.</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82 Cached time: 2023043015122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0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2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5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535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4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0679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6.625 1 -total 54.79% 47.464 1 Template:NoteTA 44.39% 38.455 1 Template:荷兰奶酪 42.43% 36.759 1 Template:Navbox 29.50% 25.550 7 Template:Le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124872-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30151220 and revision id 67086491.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萊頓起司**產自荷蘭的萊頓。萊頓起司的特色處在於起司肉上佈滿籽粒,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會在凝乳中混入孜然芹和葛縷子,結果這種起司充滿孜然芹和葛縷子的香味。 ## 參考文獻 * Judy Ridgway (1999). The Cheese Companion. London: Quintet Publishing Ltd.
null
915
2023-04-30T03:28:52Z
67,086,491
莱顿起士
1,486,525
<p>《<b><b>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b></b>》<span>(日語:<span lang="ja">もし高校野球の女子マネージャーがドラッカーの『マネジメント』を読んだら</span>)</span>是日本作家岩崎夏海的小說,簡稱「<b>如果杜拉</b>」或「<b>如果杜拉克</b>」(<span lang="ja"><b>もしドラ</b></span>)。日本2010年熱門書籍暢銷榜首。 </p> <h2><span id=".E6.95.85.E4.BA.8B.E7.B0.A1.E4.BB.8B"></span><span id="故事簡介">故事簡介</span></h2> <p>東京都立程久保高中二年級的少女川島南,去看住院的好友宮田夕紀,決定代替已住院的夕紀,幫忙加入棒球部當經理。南上任後,目標定為帶著棒球部打進甲子園。但南平日全是看而不做,不知怎樣才好時,在書店內誤拿了一本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1973年著作的管理學入門書《管理:任務、責任、實踐》(<i>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i>)。《管理》裡面寫的是企業經營和組織論的本質工作。南看完這本書,深受感動,決定採用其書內的人事管理模式,思考著顧客的定義、市場、管理學及創新的重要性,將其管理知識運用在棒球部內的管理改革上,一步步把棒球部重新架構。南的棒球部管理現在開始,並帶領棒球部前往朝甲子園邁進……。 </p> <h2><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span><span id="登場人物">登場人物</span></h2> <ul><li>「聲」為電視動畫版的聲優.「演」為電影版的演員。</li></ul><h3><span id=".E6.A3.92.E7.90.83.E9.83.A8.E7.B6.93.E7.90.86"></span><span id="棒球部經理">棒球部經理</span></h3> <dl><dt>川島南<span>(<span lang="ja">川島 みなみ(かわしま みなみ)</span>,聲:日笠陽子/演:前田敦子(原AKB48)、中田えな(幼少期))</span></dt> <dd>高中2年級生。女主角,棒球部經理。</dd> <dd>和夕紀是從小到大的朋友。在書店誤買了管理學大師杜拉克的著作《管理》並當成是管理社團上的利器,在弱小東京都立校的程久保高中棒球部擔任經理。</dd> <dd>個性雖性急常下錯誤的判斷,不過心情轉換得很快。</dd> <dd>小時候在父親的影響下夢想成為職業棒球選手,但是長大之後卻因為男女差異而愈來愈感到無力,直到最後發現無法成為棒球部正式選手時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為此大受打擊並認為遭受周遭的人欺騙,因此而討厭棒球。</dd> <dd>於動畫第9集中,因為夕紀的死而自認喪失長久以來擔當經理一職的目的與意義,但在文乃的激勵下仍然回到球場,並且終於體會到了夕紀當初之所以感動的原因。</dd></dl><dl><dd>岩崎夏海曾透露,小說主人公川島南的原型是AKB48成員峯岸南。</dd></dl><dl><dt>宮田夕紀<span>(<span lang="ja">宮田 夕紀(みやた ゆうき)</span>,聲:花澤香菜/演:川口春奈)</span></dt> <dd>高中2年級生。和南是從小到大的朋友。</dd> <dd>從孩提時代便是南要好的朋友,因為在小學時看到南擊出再見全壘打而心生感動,決心進入棒球部以期能再次體驗當初的感動。</dd> <dd>為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經理,不過因為生病而長期住院。在南的請求與委託下為棒球部的成員進行市場營銷。愛好是手工藝,拿著與南一樣的吉祥物(手機吊飾,顏色不同)。</dd> <dd>原本被醫生宣告只剩3個月的壽命,不過在南的支持下活了一年,之後逝去。</dd> <dt>北條文乃<span>(<span lang="ja">北条 文乃(ほうじょう あやの)</span>,聲:仲谷明香(AKB48)/演:峯岸南(AKB48))</span></dt> <dd>高中1年級生。有「唉,喂,是」的口頭禪。夕紀的學妹,也同為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經理。有學年第一的優秀成績,但不喜歡被人稱作優等生。</dd> <dd>負責信息分析和作戰籌劃等工作,同時擔任監督的輔助職務。</dd> <dd>很尊敬夕紀,有想成為夕紀的想法。</dd></dl><dl><dd>作者透露,北條文乃的原型是AKB48成員渡邊麻友。</dd> <dt>陳花江<span>(<span lang="ja">陳 花江(ちん はなえ)</span>,聲:門田幸子)</span></dt> <dd>動畫版的原創人物,於第3話開始登場。與文乃和祐之助一樣是高中1年級生。</dd> <dd>性格明亮,和他人能夠馬上打好關係也是優點之一。</dd> <dd>交友廣泛,負責情報蒐集。</dd></dl><h3><span id=".E6.95.99.E7.B7.B4.E3.83.BB.E9.83.A8.E5.93.A1"></span><span id="教練・部員">教練・部員</span></h3> <dl><dt>加地誠<span>(<span lang="ja">加地 誠(かち まこと)</span>,聲:津田健次郎/演:大泉洋)</span></dt> <dd>20歲後半的社會課老師,也是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總教練(監督)。自己也是打棒球出身。</dd> <dd>東大畢業的歷史教師,曾是程久保高中棒球部部員。從棒球技術論到戰術論的造詣皆頗深,不常與選手上前交談,蠻難明白(不太敢很明確地說),對現今的高中棒球有所不滿。</dd> <dd>之後在南的影響下逐漸改變,並採用「無犧牲球,無壞球」的新戰術來帶領球隊。</dd></dl><dl><dt>淺野慶一郎<span>(<span lang="ja">浅野 慶一郎(あさの けいいちろう)</span>,聲:柿原徹也/演:瀨戶康史)</span></dt> <dd>高中2年級生。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8號頂尖投手。</dd> <dd>右投右打。有著尖銳的快速球武器,後來習得滑球。</dd> <dd>個性率真直接,在比賽場上必定盡力完成投手的責任。</dd> <dd>體力用完的話球的控制會變得不穩定,目前連續投球的限制數似乎是102球上下。</dd> <dd>最喜歡的歌曲是玉川茉莉唱的「IF」。</dd></dl><dl><dt>柏木次郎<span>(<span lang="ja">柏木 次郎(かしわぎ じろう)</span>,聲:陶山章央/演:池松壯亮)</span></dt> <dd>高中2年級生。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5號捕手。右投右打。南和夕紀的青梅竹馬。是棒球部氣氛製造者,不過,其實什麼事都沒考慮就直接說出(超感覺遲鈍)。</dd></dl><dl><dt>二階正義<span>(<span lang="ja">二階 正義(にかい まさし)</span>,聲:淺沼晉太郎/演:鈴木裕樹)</span></dt> <dd>高中2年級生。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後補選手。右投左打。為了將來成為創業者的經驗而加入棒球部。</dd> <dd>由於自身球技始終無法有突破,又為了不讓最後的高中生活有遺憾,因此放棄備取球員身分加入經理的行列,最後獲派正式球員的隊長一職。</dd> <dd>負責棒球部的外交,常讀杜拉克的『管理』完整版。南也常找他諮詢,時常有很好的建議。</dd></dl><dl><dt>星出純<span>(<span lang="ja">星出 純(ほしで じゅん)</span>,聲:細谷佳正/演:入江甚儀)</span></dt> <dd>高中2年級的棒球部原隊長,因為隊長一職對他過於負擔,使他無法專心練習,最後辭去隊長一職專心練習打擊。</dd> <dd>是隊伍裡面打擊率最高的一位,約7成。</dd> <dd>當初因為缺乏繼續打棒球的動機而與去了棒球名校的好友加藤分道揚鑣;但此後並沒有怠慢練習,最後在高中聯賽的準決賽中對決,在第九局敲出逆轉比數的全壘打。</dd></dl><dl><dt>朽木文明<span>(<span lang="ja">朽木 文明(くつき ふみあき)</span>,聲:赤澤涼太/演:矢野聖人)</span></dt> <dd>高中2年級的棒球部外野手。</dd> <dd>前田徑部部員,腳程飛快。</dd> <dd>在地區預賽期間被任命為代跑員。</dd></dl><dl><dt>櫻井祐之助<span>(<span lang="ja">桜井 祐之助(さくらい ゆうのすけ)</span>,聲:中西英樹/演:西井幸人)</span></dt> <dd>高中1年級的棒球部內野手。</dd> <dd>個性弱氣,抗壓性很低,常常會因為一時錯誤而意志消沉並跌落谷底而出現連續失誤的現象。</dd> <dd>在多次的比賽之下逐漸克服,並且於白熱化的決賽中擊出了一隻左外野安打使得比賽結束。</dd></dl><dl><dt>新見大輔<span>(<span lang="ja">新見 大輔(にいみ だいすけ)</span>,聲:內匠靖明/演:松島莊汰)</span></dt> <dd>高中1年級的棒球部後援投手。左投左打。</dd></dl><dl><dt>田村春道<span>(<span lang="ja">田村 春道(たむら はるみち)</span>,聲:新垣樽助/演:野村周平)</span></dt> <dd>高中1年級棒球部新入部員。右投左打。</dd></dl><h3><span id=".E7.90.83.E8.BF.B7"></span><span id="球迷">球迷</span></h3> <dl><dt>玉川茉莉<span>(<span lang="ja">玉川 茉莉(たまがわ まり)</span>,聲:中島愛)</span></dt> <dd>唱動畫片『如果王牌』插曲的音樂家。歌聲作為支撐著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角色。</dd> <dd>俗稱「玉茉莉<span>(<span lang="ja">たままり</span>)</span>」。程久保高中的日野市出身(生)的音樂家。看起來不像是該世代的18歲,有愛聽收音機的喜好,個性也十分活躍。程久保高中內愛好玉川茉莉者也多以淺野為首。</dd></dl><h3><span id=".E5.85.B6.E4.BB.96.E7.9A.84.E4.BA.BA.E7.89.A9"></span><span id="其他的人物">其他的人物</span></h3> <dl><dt>宮田靖代<span>(<span lang="ja">宮田 靖代(みやた やすよ)</span>,聲:平田繪里子/演:西田尚美)</span></dt> <dd>年齡不詳。夕紀的母親。</dd> <dt>小島沙也香<span>(<span lang="ja">小島 沙也香(こじま さやか)</span>,聲:西口幸里沙)</span></dt> <dd>高中2年級女子田徑部的隊長。</dd></dl><h2><span id=".E6.9B.B8.E8.AA.8C"></span><span id="書誌">書誌</span></h2> <ul><li>日文版 2009年12月4日發售 ISBN 978-4-478-01203-1</li></ul><dl><dd>iOS版在2010年4月28日開始販售。</dd></dl><ul><li>中文翻譯版(台灣)2011年7月1日發售 加藤嘉一譯 ISBN 978-986870364-3</li> <li>中文翻譯版(中國大陸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9月發售 加藤嘉一譯 ISBN 9787544252096</li> <li>中文翻譯版(中國大陸人民郵電出版社)2020年11月發售 馬奈譯 ISBN 9787115532879</li></ul><h2><span id=".E9.9B.BB.E8.A6.96.E5.8B.95.E7.95.AB"></span><span id="電視動畫">電視動畫</span></h2> <p>2010年發表動畫化,並在2011年3月14日至3月25日在NHK綜合頻道放送。3月11日發生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關係播出特別節目的影響下延遲播出。 </p> <ul><li>【NHK綜合電視】<b>全10話一舉放送(每日一集)</b></li></ul><p>4月25日~29日(星期一~星期五)下午10:55~11:20放送 5月2日~6日(星期一~星期五)下午10:55~11:20放送 </p> <ul><li>NHK正常播放【綜合電視】</li></ul><p>2011年4月29日每週(星期五)上午0:15~0:40放送(4月28日每週星期四深夜24:15~24:40) </p> <h3><span id=".E8.A3.BD.E4.BD.9C.E4.BA.BA.E5.93.A1"></span><span id="製作人員">製作人員</span></h3> <ul><li>原作:岩崎夏海</li> <li>人物原案:ゆきうさぎ</li> <li>監督:濱名孝行</li> <li>系列構成:藤咲淳一</li> <li>人物設定・總作畫監督:宮川智惠子</li> <li>美術監督:大野廣司</li> <li>色彩設計:田中美穗</li> <li>撮影監督:荒井榮兒</li> <li>音樂:佐藤準</li> <li>音響監督:平光琢也</li> <li>動畫製作人:大上裕真</li> <li>動畫製作:Production I.G</li> <li>製作統籌:齊藤健治、柏木敦子、石川光久</li> <li>製作・著作:NHK、NHKENTERPRISES、Production I.G</li></ul><h3><span id=".E4.B8.BB.E9.A1.8C.E6.9B.B2"></span><span id="主題曲">主題曲</span></h3>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夢ノート</span>」</dt> <dd>作詞、作曲、歌:azusa,編曲:azusa・t.sato</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大好きだよ</span>」</dt> <dd>作詞:瀨名惠、作曲:若林充,編曲:佐藤準,歌:momo</dd> <dt>插曲「If」(第6話、第7話)</dt> <dd>作詞:Funta7,作曲:Funta3,編曲:<span lang="ja">草野よしひろ</span>,歌:玉川茉莉(CV:中島愛)</dd></dl><h3><span id=".E5.90.84.E9.9B.86.E6.A8.99.E9.A1.8C"></span><span id="各集標題">各集標題</span></h3> <h3><span id=".E6.92.AD.E6.94.BE.E9.9B.BB.E8.A6.96.E5.8F.B0"></span><span id="播放電視台">播放電視台</span></h3> <h2><span id=".E6.BC.AB.E7.95.AB"></span><span id="漫畫">漫畫</span></h2> <p>集英社發行的漫畫雜誌《Super Jump》在2011年第2號(2010年12月22日發售)至2011年第20號連載漫畫版,椿あす作畫,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改在《Grand Jump Premium》創刊號至2012年10月號連載。 </p> <h2><span id=".E9.9B.BB.E5.BD.B1"></span><span id="電影">電影</span></h2> <p>在2010年12月13日發表電影化。 </p> <h3><span id=".E5.B7.A5.E4.BD.9C.E4.BA.BA.E5.93.A1"></span><span id="工作人員">工作人員</span></h3> <ul><li>綜合製作:秋元康</li> <li>行政官製片者:濱名一哉・吉田正樹</li> <li>企劃製片者:森川真行</li> <li>監督:田中誠</li> <li>製作:2011「もしドラ」製作委員會</li> <li>配給:東寶</li></ul><h2><span id=".E8.A8.BB.E8.A7.A3"></span><span id="註解">註解</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 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官方網站)</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 2010年4月17日號 特集「もっと知りたい! ドラッカー」(週刊ダイヤモンド・バックナンバー)</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Bestseller's Interview 第10回・岩崎夏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刊JP)</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 《如果杜拉》公式アカウント (moshidora)的Twitter帳戶</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 NHK「如果杜拉」官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 動畫《如果杜拉》プロジェクト・サイト</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 動畫《如果杜拉》IG公式ツイッター (moshidora_anime)的Twitter帳戶</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 e-SUPER JUMP 作品紹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 電影《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官方網站</li> <li><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 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的Facebook專頁,新經典文化專設粉絲頁。</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4 Cached time: 2023050507355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75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02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16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4730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040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49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99274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80.205 1 -total 29.50% 171.185 4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20.04% 116.299 22 Template:Lang 20.02% 116.143 4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8.30% 106.183 5 Template:Navbox 18.15% 105.287 40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6.61% 96.348 1 Template:Production_I.G 15.81% 91.710 40 Template:Str_mid 14.93% 86.634 40 Template:Str_mid/core 14.02% 81.337 17 Template:Nihongo -->
《****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日語:もし高校野球の女子マネージャーがドラッカーの『マネジメント』を読んだら)是日本作家岩崎夏海的小說,簡稱「**如果杜拉**」或「**如果杜拉克**」(**もしドラ**)。日本 2010 年熱門書籍暢銷榜首。 ## 故事簡介 東京都立程久保高中二年級的少女川島南,去看住院的好友宮田夕紀,決定代替已住院的夕紀,幫忙加入棒球部當經理。南上任後,目標定為帶著棒球部打進甲子園。但南平日全是看而不做,不知怎樣才好時,在書店內誤拿了一本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1973 年著作的管理學入門書《管理:任務、責任、實踐》(_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_)。《管理》裡面寫的是企業經營和組織論的本質工作。南看完這本書,深受感動,決定採用其書內的人事管理模式,思考著顧客的定義、市場、管理學及創新的重要性,將其管理知識運用在棒球部內的管理改革上,一步步把棒球部重新架構。南的棒球部管理現在開始,並帶領棒球部前往朝甲子園邁進……。 ## 登場人物 * 「聲」為電視動畫版的聲優.「演」為電影版的演員。 ### 棒球部經理 **川島南(川島 みなみ(かわしま みなみ),聲:日笠陽子/演:前田敦子(原 AKB48)、中田えな(幼少期))** : 高中 2 年級生。女主角,棒球部經理。   : 和夕紀是從小到大的朋友。在書店誤買了管理學大師杜拉克的著作《管理》並當成是管理社團上的利器,在弱小東京都立校的程久保高中棒球部擔任經理。   : 個性雖性急常下錯誤的判斷,不過心情轉換得很快。   : 小時候在父親的影響下夢想成為職業棒球選手,但是長大之後卻因為男女差異而愈來愈感到無力,直到最後發現無法成為棒球部正式選手時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為此大受打擊並認為遭受周遭的人欺騙,因此而討厭棒球。   : 於動畫第 9 集中,因為夕紀的死而自認喪失長久以來擔當經理一職的目的與意義,但在文乃的激勵下仍然回到球場,並且終於體會到了夕紀當初之所以感動的原因。   : 岩崎夏海曾透露,小說主人公川島南的原型是 AKB48 成員峯岸南。 **宮田夕紀(宮田 夕紀(みやた ゆうき),聲:花澤香菜/演:川口春奈)** : 高中 2 年級生。和南是從小到大的朋友。   : 從孩提時代便是南要好的朋友,因為在小學時看到南擊出再見全壘打而心生感動,決心進入棒球部以期能再次體驗當初的感動。   : 為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經理,不過因為生病而長期住院。在南的請求與委託下為棒球部的成員進行市場營銷。愛好是手工藝,拿著與南一樣的吉祥物(手機吊飾,顏色不同)。   : 原本被醫生宣告只剩 3 個月的壽命,不過在南的支持下活了一年,之後逝去。 **北條文乃(北条 文乃(ほうじょう あやの),聲:仲谷明香(AKB48)/演:峯岸南(AKB48))** : 高中 1 年級生。有「唉,喂,是」的口頭禪。夕紀的學妹,也同為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經理。有學年第一的優秀成績,但不喜歡被人稱作優等生。   : 負責信息分析和作戰籌劃等工作,同時擔任監督的輔助職務。   : 很尊敬夕紀,有想成為夕紀的想法。   : 作者透露,北條文乃的原型是 AKB48 成員渡邊麻友。 **陳花江(陳 花江(ちん はなえ),聲:門田幸子)** : 動畫版的原創人物,於第 3 話開始登場。與文乃和祐之助一樣是高中 1 年級生。   : 性格明亮,和他人能夠馬上打好關係也是優點之一。   : 交友廣泛,負責情報蒐集。 ### 教練・部員 **加地誠(加地 誠(かち まこと),聲:津田健次郎/演:大泉洋)** : 20 歲後半的社會課老師,也是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總教練(監督)。自己也是打棒球出身。   : 東大畢業的歷史教師,曾是程久保高中棒球部部員。從棒球技術論到戰術論的造詣皆頗深,不常與選手上前交談,蠻難明白(不太敢很明確地說),對現今的高中棒球有所不滿。   : 之後在南的影響下逐漸改變,並採用「無犧牲球,無壞球」的新戰術來帶領球隊。 **淺野慶一郎(浅野 慶一郎(あさの けいいちろう),聲:柿原徹也/演:瀨戶康史)** : 高中 2 年級生。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 8 號頂尖投手。   : 右投右打。有著尖銳的快速球武器,後來習得滑球。   : 個性率真直接,在比賽場上必定盡力完成投手的責任。   : 體力用完的話球的控制會變得不穩定,目前連續投球的限制數似乎是 102 球上下。   : 最喜歡的歌曲是玉川茉莉唱的「IF」。 **柏木次郎(柏木 次郎(かしわぎ じろう),聲:陶山章央/演:池松壯亮)** : 高中 2 年級生。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 5 號捕手。右投右打。南和夕紀的青梅竹馬。是棒球部氣氛製造者,不過,其實什麼事都沒考慮就直接說出(超感覺遲鈍)。 **二階正義(二階 正義(にかい まさし),聲:淺沼晉太郎/演:鈴木裕樹)** : 高中 2 年級生。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後補選手。右投左打。為了將來成為創業者的經驗而加入棒球部。   : 由於自身球技始終無法有突破,又為了不讓最後的高中生活有遺憾,因此放棄備取球員身分加入經理的行列,最後獲派正式球員的隊長一職。   : 負責棒球部的外交,常讀杜拉克的『管理』完整版。南也常找他諮詢,時常有很好的建議。 **星出純(星出 純(ほしで じゅん),聲:細谷佳正/演:入江甚儀)** : 高中 2 年級的棒球部原隊長,因為隊長一職對他過於負擔,使他無法專心練習,最後辭去隊長一職專心練習打擊。   : 是隊伍裡面打擊率最高的一位,約 7 成。   : 當初因為缺乏繼續打棒球的動機而與去了棒球名校的好友加藤分道揚鑣;但此後並沒有怠慢練習,最後在高中聯賽的準決賽中對決,在第九局敲出逆轉比數的全壘打。 **朽木文明(朽木 文明(くつき ふみあき),聲:赤澤涼太/演:矢野聖人)** : 高中 2 年級的棒球部外野手。   : 前田徑部部員,腳程飛快。   : 在地區預賽期間被任命為代跑員。 **櫻井祐之助(桜井 祐之助(さくらい ゆうのすけ),聲:中西英樹/演:西井幸人)** : 高中 1 年級的棒球部內野手。   : 個性弱氣,抗壓性很低,常常會因為一時錯誤而意志消沉並跌落谷底而出現連續失誤的現象。   : 在多次的比賽之下逐漸克服,並且於白熱化的決賽中擊出了一隻左外野安打使得比賽結束。 **新見大輔(新見 大輔(にいみ だいすけ),聲:內匠靖明/演:松島莊汰)** : 高中 1 年級的棒球部後援投手。左投左打。 **田村春道(田村 春道(たむら はるみち),聲:新垣樽助/演:野村周平)** : 高中 1 年級棒球部新入部員。右投左打。 ### 球迷 **玉川茉莉(玉川 茉莉(たまがわ まり),聲:中島愛)** : 唱動畫片『如果王牌』插曲的音樂家。歌聲作為支撐著程久保高中棒球部的角色。   : 俗稱「玉茉莉(たままり)」。程久保高中的日野市出身(生)的音樂家。看起來不像是該世代的 18 歲,有愛聽收音機的喜好,個性也十分活躍。程久保高中內愛好玉川茉莉者也多以淺野為首。 ### 其他的人物 **宮田靖代(宮田 靖代(みやた やすよ),聲:平田繪里子/演:西田尚美)** : 年齡不詳。夕紀的母親。 **小島沙也香(小島 沙也香(こじま さやか),聲:西口幸里沙)** : 高中 2 年級女子田徑部的隊長。 ## 書誌 * 日文版 2009 年 12 月 4 日發售 ISBN 978-4-478-01203-1   : iOS 版在 2010 年 4 月 28 日開始販售。 * 中文翻譯版(台灣)2011 年 7 月 1 日發售 加藤嘉一譯 ISBN 978-986870364-3 * 中文翻譯版(中國大陸南海出版公司)2011 年 9 月發售 加藤嘉一譯 ISBN 9787544252096 * 中文翻譯版(中國大陸人民郵電出版社)2020 年 11 月發售 馬奈譯 ISBN 9787115532879 ## 電視動畫 2010 年發表動畫化,並在 2011 年 3 月 14 日至 3 月 25 日在 NHK 綜合頻道放送。3 月 11 日發生 2011 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關係播出特別節目的影響下延遲播出。 * 【NHK 綜合電視】**全 10 話一舉放送(每日一集)** 4 月 25 日~29 日(星期一~星期五)下午 10:55~11:20 放送 5 月 2 日~6 日(星期一~星期五)下午 10:55~11:20 放送 * NHK 正常播放【綜合電視】 2011 年 4 月 29 日每週(星期五)上午 0:15~0:40 放送(4 月 28 日每週星期四深夜 24:15~24:40) ### 製作人員 * 原作:岩崎夏海 * 人物原案:ゆきうさぎ * 監督:濱名孝行 * 系列構成:藤咲淳一 * 人物設定・總作畫監督:宮川智惠子 * 美術監督:大野廣司 * 色彩設計:田中美穗 * 撮影監督:荒井榮兒 * 音樂:佐藤準 * 音響監督:平光琢也 * 動畫製作人:大上裕真 * 動畫製作:Production I.G * 製作統籌:齊藤健治、柏木敦子、石川光久 * 製作・著作:NHK、NHKENTERPRISES、Production I.G ### 主題曲 **片頭曲「夢ノート」** : 作詞、作曲、歌:azusa,編曲:azusa・t.sato **片尾曲「大好きだよ」** : 作詞:瀨名惠、作曲:若林充,編曲:佐藤準,歌:momo **插曲「If」(第 6 話、第 7 話)** : 作詞:Funta7,作曲:Funta3,編曲:草野よしひろ,歌:玉川茉莉(CV:中島愛) ### 各集標題 ### 播放電視台 ## 漫畫 集英社發行的漫畫雜誌《Super Jump》在 2011 年第 2 號(2010 年 12 月 22 日發售)至 2011 年第 20 號連載漫畫版,椿あす作畫,2011 年 12 月至 2012 年 9 月改在《Grand Jump Premium》創刊號至 2012 年 10 月號連載。 ## 電影 在 2010 年 12 月 13 日發表電影化。 ### 工作人員 * 綜合製作:秋元康 * 行政官製片者:濱名一哉・吉田正樹 * 企劃製片者:森川真行 * 監督:田中誠 * 製作:2011「もしドラ」製作委員會 * 配給:東寶 ## 註解 ## 外部連結 * (日語) 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官方網站) * (日語) 2010 年 4 月 17 日號 特集「もっと知りたい!ドラッカー」(週刊ダイヤモンド・バックナンバー) * (日語)Bestseller's Interview 第 10 回・岩崎夏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刊 JP) * (日語)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 《如果杜拉》公式アカウント (moshidora) 的 Twitter 帳戶 * (日語) NHK「如果杜拉」官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 動畫《如果杜拉》プロジェクト・サイト * (日語) 動畫《如果杜拉》IG 公式ツイッター (moshidora\_anime) 的 Twitter 帳戶 * (日語) e-SUPER JUMP 作品紹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 電影《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官方網站 * (繁體中文) 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的 Facebook 專頁,新經典文化專設粉絲頁。
null
20,787
2023-04-27T04:04:36Z
76,125,160
如果杜拉
3,138,554
<p><b>寶山革命烈士紀念碑</b>,位於中國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河西中山路,為化州市的一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公布時間為1995年7月25日。 </p><p>寶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建於1964年。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寶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中國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河西中山路,為化州市的一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公布時間為 1995 年 7 月 25 日。 寶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建於 1964 年。 ## 參考文獻
null
705
2023-01-05T02:23:25Z
43,398,170
宝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1,785,190
<p><b>森見登美彥</b>(日語:<span lang="ja">もりみ とみひこ</span>,1979年1月6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日本的小說家,本姓森見,「登美彥」是他的筆名。 </p><p>京都大學畢業,作品內容亦多以京都為背景,並將光怪陸離的幻想融入小說之中,與同畢業於京都大學的小説家萬城目學被譽爲「京大雙璧」。森見以《太陽之塔》出道,旋即斬獲日本奇幻小說大獎,之後作品亦多有獲獎,此外創作的《四曡半神話大系》《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有頂天家族》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動畫、漫畫與舞臺劇,同樣獲得了不少獎項。 </p> <h2><span id=".E7.94.9F.E6.B6.AF"></span><span id="生涯">生涯</span></h2> <p>他成長於奈良縣生駒市,在京都大學農學部生物機能科學學科應用生命科學課程畢業,後修讀同校的農學研究科修士課程。 </p><p>2003年,他的首部出版小說《太陽之塔》獲得「日本奇幻小說大獎」,該書以京都大學生活為題材。2007年憑《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獲得「山本周五郎獎」、「書店大獎」第2名、《達文西》(<span lang="ja">ダ・ヴィンチ</span>)雜誌年度小說讀者票選第1名。2008年憑《有頂天家族》獲得書店大獎第3名。</p><p>他的其它作品有《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狐狸的故事》、《美女與竹林》、《宵山萬花筒》等。</p><p>2010年,《企鵝公路》獲得日本SF大賞。 </p><p>2014年,《神聖懶鬼的冒險》獲得第2回京都本大獎。 </p><p>2017年 ,《夜行》獲得第7回廣島本大獎。 </p> <h2><span id=".E4.BD.9C.E5.93.81"></span><span id="作品">作品</span></h2> <ul><li>2003年 《太陽之塔》</li> <li>2005年 《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li> <li>2006年 《狐的故事》</li> <li>2006年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li> <li>2007年 《跑吧美樂斯 與另四篇》</li> <li>2007年 《有頂天家族》</li> <li>2008年 《美女與竹林》(散文)</li> <li>2009年 《情書的技術》</li> <li>2009年 《宵山萬花筒》</li> <li>2010年 《企鵝公路》</li> <li>2011年 《四疊半王國回憶錄》</li> <li>2011年 《郵政少年》</li> <li>2011年 《奇想與微笑:太宰治短篇傑作選》(森見登美彥編)</li> <li>2013年 《神聖懶鬼的冒險》</li> <li>2015年 《有頂天家族 二代目の帰朝》</li> <li>2016年 《夜行》</li> <li>2018年 《熱帶》</li> <li>2020年 《四疊半時光機藍調》</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森見登美彥的日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書的雜誌專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WEB Quilala專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學藝咖啡專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連載作品-熱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森見登美彥**(日語:もりみ とみひこ,1979 年 1 月 6 日 —)是日本的小說家,本姓森見,「登美彥」是他的筆名。 京都大學畢業,作品內容亦多以京都為背景,並將光怪陸離的幻想融入小說之中,與同畢業於京都大學的小説家萬城目學被譽爲「京大雙璧」。森見以《太陽之塔》出道,旋即斬獲日本奇幻小說大獎,之後作品亦多有獲獎,此外創作的《四曡半神話大系》《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有頂天家族》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動畫、漫畫與舞臺劇,同樣獲得了不少獎項。 ## 生涯 他成長於奈良縣生駒市,在京都大學農學部生物機能科學學科應用生命科學課程畢業,後修讀同校的農學研究科修士課程。 2003 年,他的首部出版小說《太陽之塔》獲得「日本奇幻小說大獎」,該書以京都大學生活為題材。2007 年憑《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獲得「山本周五郎獎」、「書店大獎」第 2 名、《達文西》(ダ・ヴィンチ)雜誌年度小說讀者票選第 1 名。2008 年憑《有頂天家族》獲得書店大獎第 3 名。 他的其它作品有《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狐狸的故事》、《美女與竹林》、《宵山萬花筒》等。 2010 年,《企鵝公路》獲得日本 SF 大賞。 2014 年,《神聖懶鬼的冒險》獲得第 2 回京都本大獎。 2017 年 ,《夜行》獲得第 7 回廣島本大獎。 ## 作品 * 2003 年 《太陽之塔》 * 2005 年 《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 * 2006 年 《狐的故事》 * 2006 年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 * 2007 年 《跑吧美樂斯 與另四篇》 * 2007 年 《有頂天家族》 * 2008 年 《美女與竹林》(散文) * 2009 年 《情書的技術》 * 2009 年 《宵山萬花筒》 * 2010 年 《企鵝公路》 * 2011 年 《四疊半王國回憶錄》 * 2011 年 《郵政少年》 * 2011 年 《奇想與微笑:太宰治短篇傑作選》(森見登美彥編) * 2013 年 《神聖懶鬼的冒險》 * 2015 年 《有頂天家族 二代目の帰朝》 * 2016 年 《夜行》 * 2018 年 《熱帶》 * 2020 年 《四疊半時光機藍調》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日語)森見登美彥的日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書的雜誌專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WEB Quilala 專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學藝咖啡專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連載作品-熱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5,806
2023-04-16T12:27:37Z
75,334,546
森見登美彥
5,310,024
<p><b>聯合左翼</b>(希臘語:<span lang="el">Ενωμένη Αριστερά,Enomeni Aristera</span>)是希臘歷史上的一個左翼選舉聯盟。該聯盟成立於1974年,由希臘共產黨、希臘共產黨(國內派)和統一民主左翼組成。該聯盟的意識形態是共產主義、歐洲共產主義、民主社會主義。1977年,該聯盟解散。 </p>
**聯合左翼**(希臘語:Ενωμένη Αριστερά,Enomeni Aristera)是希臘歷史上的一個左翼選舉聯盟。該聯盟成立於 1974 年,由希臘共產黨、希臘共產黨(國內派)和統一民主左翼組成。該聯盟的意識形態是共產主義、歐洲共產主義、民主社會主義。1977 年,該聯盟解散。
null
450
2023-04-16T12:30:16Z
65,909,163
联合左翼_(希腊)
3,423,259
<p><b>馬菲1</b>是位於仙后座的一個巨大橢圓星系。一度被認為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但目前已知它屬於自己的群組:馬菲星系群(IC 342/馬菲群)。它是以發現者保羅·馬菲命名的星系,在1967年經由紅外線的輻射發現了這個星系,同時也發現了馬菲2。 </p><p>馬菲1是個核心稍扁平的橢圓星系。它有一個四四方方形狀的核心,主要是老年的富金屬星。它有個藍色的小核心,有恆星在那裏繼續的生成。像所有巨大的橢圓星系,它擁有值得注意的大量球狀星團。估計馬菲1與銀河的距離在3〜4百萬秒差距,可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巨大橢圓星系。 </p><p>馬菲1位於被銀河系的恆星和塵埃嚴重遮蔽的隱帶。如果沒有被遮蔽,它將是天空中最大(約滿月的四分之三大小)且最亮的星系之一。人們可以在非常黑暗的天空下使用30〜35釐米或更大的望遠鏡看見馬菲1。 </p> <h2><span id=".E7.99.BC.E7.8F.BE"></span><span id="發現">發現</span></h2> <p>義大利天文學家保羅·馬菲是紅外線天文學的先驅之一。在1950和60年代,為了獲得在近紅外(I波段,680〜880nm)天體影像在這部分的高品質光譜,他使用化學感度超標準的伊士曼I-N乳膠。會達到增感目的,他將這些感光板浸泡在5%氨溶液3〜5分鐘。這個程序會增加一個數量級的靈敏度。在1957至1967年間,馬菲使用這種技術觀察到許多不同的天體,包括球狀星團和行星狀星雲。其中有些是在對藍光(250〜500nm)敏感的感光板上毫無所見的。 </p><p>1967年9月29日,阿夏戈天文台(Asiago Observatory)的施密特望遠鏡以增感的I-N乳膠拍攝到馬菲1星系。馬菲發現了馬菲1,螺旋星系馬菲2和金牛T星也一起被發現。這個天體的近紅外影像大小約為50",但在相對應的藍光敏感板上卻沒有天體。它的光譜缺乏任何的吸收或發射譜線,後來還證明它還是電波寧靜的。在1970年,海朗·斯平雷德(Hyron Spinrad)建議它是一個被極度遮蔽的巨大橢圓星系。如果它不是坐落在銀河系的後面,馬菲1將是北天最明亮的10個星系之一。 </p><p>由於它的黯淡無光,肉眼想要看見馬菲1至少需要30〜35厘米口徑的望遠鏡,還要高品質的星圖和足夠黑暗的天空。 </p> <h2><span id=".E8.B7.9D.E9.9B.A2"></span><span id="距離">距離</span></h2> <p>馬菲1的位置離銀河盤面只有0.55°,在銀河的隱帶之中,因而在可見光有4.7星等(大約1/70的因數)的消光。除了消光,無數淡淡的銀河系恆星輕易的和馬菲1混淆在一起,也進一步的阻礙了觀測。因此,確定它的距離也一直特別困難。 </p><p>發現後不久,海朗·斯平雷德在1971年估計馬菲1的距離大約是100萬秒差距,讓它成為本星系群的成員。在1983年,這個估計值被Ronald Buta 和Marshall McCall使用橢圓星系的亮度與速度彌散之間的一般關係,調高至2.1<span>+1.3<br>−0.8</span>百萬秒差距。這個距離讓馬菲1位在本星系群之外,但仍接近到在足以影響到過去的距離。 </p><p>在1993年,Gerard Luppino和John Tonry使用表面光度波動產生一個新的距離估計值,大約是<span>4.15 ± 0.5 Mpc</span>。在2001後期,Tim Davidge和Sidney van den Bergh使用自我調適光學觀察馬菲1的漸近巨星分支恆星得出結論,它位於距離太陽4.4 <span>+ 0.6<br>− 0.5</span>百萬秒差距之處。最後測量馬菲1的距離,是根據重新校準的橢圓星系亮度/速度彌散關係和更新的消光,距離是<span>2.85 ± 0.36 Mpc</span>。 </p><p>在過去20年報導較遠的距離(超過3 Mpc),意味著馬菲1不會受到本星系群動力學明顯的影響。 </p><p>馬菲1的移動是以66Km/s的速度遠離太陽。然而,對於本星系群質心的速度是297km/s遠離。這意味著馬菲1參與了一般的宇宙膨脹。 </p> <h2><span id=".E7.89.A9.E7.90.86.E6.80.A7.E8.B3.AA"></span><span id="物理性質">物理性質</span></h2> <h3><span id=".E5.A4.A7.E5.B0.8F.E5.92.8C.E5.BD.A2.E7.8B.80"></span><span id="大小和形狀">大小和形狀</span></h3> <p>馬菲1是巨大的橢圓星系,在哈伯序列的類型是E3。這意味著它稍為扁平,其半短軸為半長軸的70%。馬菲1也有著四四方方的形狀(E(b)3型),其中心區域(半徑≒34秒差距)輻射的光相較於r<sup>1/4</sup>律是不足的。也就是說馬菲1是核心類型的橢圓星系。存在方正的形狀和低光度核心是典型的中介巨大橢圓星系。 </p><p>馬菲1因為被銀河系嚴重的遮蔽著,它的尺寸明顯的取決於光的波長。在藍光它只有1〜2』,而在近紅外光的長軸達到23' -超過月球直徑的3/4。在300萬秒差距的距離上,這相當於23,000秒差距的大小。馬菲1的總可見光絕對星等M<sub>V</sub>=−20.8,可以媲美銀河系。 </p> <h3><span id=".E6.A0.B8.E5.BF.83"></span><span id="核心">核心</span></h3> <p>馬菲1在中心有個藍色的小核心,大小約1.2秒差距,包含大約29太陽質量的電離氫。這意味著它最近才經歷了恆星的形成。但是沒有跡象顯示馬菲1是活躍星系核(AGN)。來自中心的X射線輻射是擴散的,並可能來自一些數量的恆星。 </p> <h3><span id=".E6.81.86.E6.98.9F.E5.92.8C.E6.98.9F.E5.9C.98"></span><span id="恆星和星團">恆星和星團</span></h3> <p>馬菲1主要的恆星都是年齡過100億,富金屬量的老年恆星。身為一個巨大橢圓星系,預期馬菲1有為數眾多的球狀星團(約1,100)。然而,由於大量消光的干擾,長時間的地面觀測依然不能辨識出其中的任何一個。哈伯太空望遠鏡在2000的觀測顯示,在星系的中央區域大約有20個球狀星團的候選者。後來,以地基的紅外線望遠鏡觀測,也發現了一些明亮的球狀星團候選者。 </p> <h2><span id=".E9.9B.86.E5.9C.98.E6.88.90.E5.93.A1"></span><span id="集團成員">集團成員</span></h2> <p> 馬菲1是鄰近星系群的主要成員。這個星系群的成員還有都是巨大螺旋星系的馬菲2和IC 342。馬菲1也有小的衛星星系:螺旋星系德文格洛1以及一些矮星系,例如MB1。馬菲星系群是最靠近銀河系的星系群之一。</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馬菲2</li></ul><h2><span id=".E8.A8.BB.E8.A7.A3"></span><span id="註解">註解</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Maffei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b>SEDS</b>: Maffei 1</li> <li class="mw-empty-elt"> <li>WikiSky上關於馬菲1的內容:DSS2, SDSS, GALEX, IRAS, 氫α, X射線, 天文照片, 天圖, 文章和圖片</li> <li>Galaxies Beyond the Heart: Maffei 1 and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2010 March 9</li></ul><p> </p>
**馬菲 1** 是位於仙后座的一個巨大橢圓星系。一度被認為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但目前已知它屬於自己的群組:馬菲星系群(IC 342 / 馬菲群)。它是以發現者保羅・馬菲命名的星系,在 1967 年經由紅外線的輻射發現了這個星系,同時也發現了馬菲 2。 馬菲 1 是個核心稍扁平的橢圓星系。它有一個四四方方形狀的核心,主要是老年的富金屬星。它有個藍色的小核心,有恆星在那裏繼續的生成。像所有巨大的橢圓星系,它擁有值得注意的大量球狀星團。估計馬菲 1 與銀河的距離在 3〜4 百萬秒差距,可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巨大橢圓星系。 馬菲 1 位於被銀河系的恆星和塵埃嚴重遮蔽的隱帶。如果沒有被遮蔽,它將是天空中最大(約滿月的四分之三大小)且最亮的星系之一。人們可以在非常黑暗的天空下使用 30〜35 釐米或更大的望遠鏡看見馬菲 1。 ## 發現 義大利天文學家保羅・馬菲是紅外線天文學的先驅之一。在 1950 和 60 年代,為了獲得在近紅外(I 波段,680〜880nm)天體影像在這部分的高品質光譜,他使用化學感度超標準的伊士曼 I-N 乳膠。會達到增感目的,他將這些感光板浸泡在 5% 氨溶液 3〜5 分鐘。這個程序會增加一個數量級的靈敏度。在 1957 至 1967 年間,馬菲使用這種技術觀察到許多不同的天體,包括球狀星團和行星狀星雲。其中有些是在對藍光(250〜500nm)敏感的感光板上毫無所見的。 1967 年 9 月 29 日,阿夏戈天文台(Asiago Observatory)的施密特望遠鏡以增感的 I-N 乳膠拍攝到馬菲 1 星系。馬菲發現了馬菲 1,螺旋星系馬菲 2 和金牛 T 星也一起被發現。這個天體的近紅外影像大小約為 50",但在相對應的藍光敏感板上卻沒有天體。它的光譜缺乏任何的吸收或發射譜線,後來還證明它還是電波寧靜的。在 1970 年,海朗・斯平雷德(Hyron Spinrad)建議它是一個被極度遮蔽的巨大橢圓星系。如果它不是坐落在銀河系的後面,馬菲 1 將是北天最明亮的 10 個星系之一。 由於它的黯淡無光,肉眼想要看見馬菲 1 至少需要 30〜35 厘米口徑的望遠鏡,還要高品質的星圖和足夠黑暗的天空。 ## 距離 馬菲 1 的位置離銀河盤面只有 0.55°,在銀河的隱帶之中,因而在可見光有 4.7 星等(大約 1/70 的因數)的消光。除了消光,無數淡淡的銀河系恆星輕易的和馬菲 1 混淆在一起,也進一步的阻礙了觀測。因此,確定它的距離也一直特別困難。 發現後不久,海朗・斯平雷德在 1971 年估計馬菲 1 的距離大約是 100 萬秒差距,讓它成為本星系群的成員。在 1983 年,這個估計值被 Ronald Buta 和 Marshall McCall 使用橢圓星系的亮度與速度彌散之間的一般關係,調高至 2.1+1.3 −0.8 百萬秒差距。這個距離讓馬菲 1 位在本星系群之外,但仍接近到在足以影響到過去的距離。 在 1993 年,Gerard Luppino 和 John Tonry 使用表面光度波動產生一個新的距離估計值,大約是 4.15 ± 0.5 Mpc。在 2001 後期,Tim Davidge 和 Sidney van den Bergh 使用自我調適光學觀察馬菲 1 的漸近巨星分支恆星得出結論,它位於距離太陽 4.4 + 0.6 − 0.5 百萬秒差距之處。最後測量馬菲 1 的距離,是根據重新校準的橢圓星系亮度 / 速度彌散關係和更新的消光,距離是 2.85 ± 0.36 Mpc。 在過去 20 年報導較遠的距離(超過 3 Mpc),意味著馬菲 1 不會受到本星系群動力學明顯的影響。 馬菲 1 的移動是以 66Km/s 的速度遠離太陽。然而,對於本星系群質心的速度是 297km/s 遠離。這意味著馬菲 1 參與了一般的宇宙膨脹。 ## 物理性質 ### 大小和形狀 馬菲 1 是巨大的橢圓星系,在哈伯序列的類型是 E3。這意味著它稍為扁平,其半短軸為半長軸的 70%。馬菲 1 也有著四四方方的形狀(E (b) 3 型),其中心區域(半徑≒34 秒差距)輻射的光相較於 r1/4 律是不足的。也就是說馬菲 1 是核心類型的橢圓星系。存在方正的形狀和低光度核心是典型的中介巨大橢圓星系。 馬菲 1 因為被銀河系嚴重的遮蔽著,它的尺寸明顯的取決於光的波長。在藍光它只有 1〜2』,而在近紅外光的長軸達到 23' -超過月球直徑的 3/4。在 300 萬秒差距的距離上,這相當於 23,000 秒差距的大小。馬菲 1 的總可見光絕對星等 MV=−20.8,可以媲美銀河系。 ### 核心 馬菲 1 在中心有個藍色的小核心,大小約 1.2 秒差距,包含大約 29 太陽質量的電離氫。這意味著它最近才經歷了恆星的形成。但是沒有跡象顯示馬菲 1 是活躍星系核(AGN)。來自中心的 X 射線輻射是擴散的,並可能來自一些數量的恆星。 ### 恆星和星團 馬菲 1 主要的恆星都是年齡過 100 億,富金屬量的老年恆星。身為一個巨大橢圓星系,預期馬菲 1 有為數眾多的球狀星團(約 1,100)。然而,由於大量消光的干擾,長時間的地面觀測依然不能辨識出其中的任何一個。哈伯太空望遠鏡在 2000 的觀測顯示,在星系的中央區域大約有 20 個球狀星團的候選者。後來,以地基的紅外線望遠鏡觀測,也發現了一些明亮的球狀星團候選者。 ## 集團成員 馬菲 1 是鄰近星系群的主要成員。這個星系群的成員還有都是巨大螺旋星系的馬菲 2 和 IC 342。馬菲 1 也有小的衛星星系:螺旋星系德文格洛 1 以及一些矮星系,例如 MB1。馬菲星系群是最靠近銀河系的星系群之一。 ## 相關條目 * 馬菲 2 ## 註解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Maffei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EDS**: Maffei 1 * * WikiSky 上關於馬菲 1 的內容:DSS2, SDSS, GALEX, IRAS, 氫 α, X 射線,天文照片,天圖,文章和圖片 * Galaxies Beyond the Heart: Maffei 1 and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2010 March 9
null
14,418
2023-04-16T12:27:51Z
72,986,702
玛菲一
158,376
<p><b>父親</b>簡稱<b>父</b>,或稱<b>爸爸</b>、<b>爹</b>,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男性的稱呼。父親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親屬關係之一,通常具有親密關係。 </p><p>一般指參與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即生父);但在有些狀況下,僅養育小孩,或再婚配偶、結誼長輩,或是僅提供精子讓卵子與之結合(例如捐精等<span data-orig-title="辅助生殖技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span>輔助生殖技術</span></span>),但並未親自進行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也可如此稱呼。 </p> <h2><span id=".E7.88.B6.E8.A6.AA.E7.9A.84.E7.A8.B1.E5.91.BC"></span><span id="父親的稱呼">父親的稱呼</span></h2> <p>口語中,父親的稱呼繁多,包括<b>爸</b>、<b>爸爸</b>、<b>老爸</b>、<b>阿爸</b>、<b>爹</b>、<b>爹哋</b>、<b>老爹</b>、<b>阿爹</b>、<b>老子</b>、<b>老頭</b>、<b>老竇</b>(或<b>老豆</b>,粵語,皆源自「老頭」)、<b>達達</b>、<b>大大</b>、<b>多桑</b>、<b>豆豆桑</b>(源自日語:<span lang="ja">父さん(とうさん)</span>的發音)等等。滿語稱<b>阿瑪</b>(滿語:<span lang="mnc"><span lang="mnc">ᠠᠮᠠ</span></span>,轉寫:<i><span lang="mnc-Latn" title="滿文轉寫">ama</span></i>)。 </p><p>已死去的父親被稱為<b>亡父</b>、<b>先父</b>、<b>先嚴</b>、<b>先考</b>,在世的父親為<b>生父</b>,「生父」亦同時可指有血緣關係親生的父親(相對於繼父或後父)。 </p><p>《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考字原指父親,不論是健在的已故的。 妣字原指 母親,不論是健在的已故的。 </p><p>此外,對別人稱呼自己的父親較文雅的說法是<b>家父</b>、<b>家嚴</b>,稱已死去的父親為<b>先考</b>,對別人父親的尊稱是<b>令尊</b>。要特別注意的是,有時候母親或與有子女男性結婚的女性(繼母)也會用兒女對父親的稱呼(爸爸或孩子他爸)代表她的丈夫。 </p><p>在古代中國的漢族皇族中,父親被稱為<b>父皇</b>或<b>父王</b>。清代的皇族則稱父親作<b>皇阿瑪</b>(滿語:<span lang="mnc"><span lang="mnc">ᡥᠠᠨ<br>ᠠᠮᠠ</span></span>,轉寫:<i><span lang="mnc-Latn" title="滿文轉寫">han ama</span></i>)。 </p><p>在某些一妻多夫家庭中,子女稱母親的主夫以外的其他丈夫為「叔」,實際上卻可能是他們的親生父親。 </p><p>在華人社會中,一對夫婦婚後也會稱對方的雙親為爸、媽,以示尊敬。 </p> <h2><span id=".E5.AE.9A.E7.BE.A9"></span><span id="定義">定義</span></h2> <p>在生物學上,子女體細胞中成對的染色體,有一半是來自父親精子的提供,因此可藉由DNA分析來辨別親屬關係。 </p><p>在社會學上,父親可能代表了養育與教養子女成長的男性,在法律上,男性也可以經由合法的管道,領養子女,或與有子女的女性結婚,進而成為該子女的法定父親。經領養而成為父親的稱為養父,與有子女的女性結婚而成為父親的稱為繼父或後父。 </p> <h2><span id=".E5.85.B6.E4.BB.96.E7.88.B6.E8.A6.AA.E9.97.9C.E4.BF.82"></span><span id="其他父親關係">其他父親關係</span></h2> <p>人類社會中有不少其他的父親關係,一般用來作受尊敬的男性: </p> <ul><li>後父(或作繼父)</li> <li>仲父</li> <li>亞父</li> <li>乾爹(或作契爹、契爸、契爺、誼父)</li> <li>養父</li> <li>義父</li> <li>師父</li> <li>外父</li> <li>祖父</li> <li>國父</li></ul><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父親節</li> <li>父權</li> <li>父愛主義</li> <li>父輩</li> <li>母親</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web">魯迅. 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 <span> [<span>2013-05-24</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span title="連接到中文(中國大陸)網頁">(中文(中國大陸))</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88%B6%E8%A6%AA&amp;rft.au=%E9%B2%81%E8%BF%85&amp;rft.btitle=%E6%88%91%E4%BB%AC%E7%8E%B0%E5%9C%A8%E5%A6%82%E4%BD%95%E5%81%9A%E7%88%B6%E4%BA%B2&amp;rft.genre=unknown&amp;rft_id=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627834520100fcaa.html&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6 Cached time: 2023050406114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4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6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89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039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86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87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99030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3.043 1 -total 28.29% 105.534 1 Template:Lang-ja 17.62% 65.727 1 Template:Reflist 16.94% 63.194 1 Template:Commonscat 14.20% 52.978 1 Template:親近關係 13.68% 51.018 1 Template:Sidebar_with_collapsible_lists 13.06% 48.705 3 Template:Lang 12.55% 46.809 2 Template:Lang-mnc 12.04% 44.931 2 Template:Cite_web 12.04% 44.902 2 Template:LangWithName -->
**父親**簡稱**父**,或稱**爸爸**、**爹**,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男性的稱呼。父親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親屬關係之一,通常具有親密關係。 一般指參與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即生父);但在有些狀況下,僅養育小孩,或再婚配偶、結誼長輩,或是僅提供精子讓卵子與之結合(例如捐精等輔助生殖技術),但並未親自進行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也可如此稱呼。 ## 父親的稱呼 口語中,父親的稱呼繁多,包括**爸**、**爸爸**、**老爸**、**阿爸**、**爹**、**爹哋**、**老爹**、**阿爹**、**老子**、**老頭**、**老竇**(或**老豆**,粵語,皆源自「老頭」)、**達達**、**大大**、**多桑**、**豆豆桑**(源自日語:父さん(とうさん)的發音)等等。滿語稱**阿瑪**(滿語:ᠠᠮᠠ,轉寫:_ama_)。 已死去的父親被稱為**亡父**、**先父**、**先嚴**、**先考**,在世的父親為**生父**,「生父」亦同時可指有血緣關係親生的父親(相對於繼父或後父)。 《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考字原指父親,不論是健在的已故的。 妣字原指 母親,不論是健在的已故的。 此外,對別人稱呼自己的父親較文雅的說法是**家父**、**家嚴**,稱已死去的父親為**先考**,對別人父親的尊稱是**令尊**。要特別注意的是,有時候母親或與有子女男性結婚的女性(繼母)也會用兒女對父親的稱呼(爸爸或孩子他爸)代表她的丈夫。 在古代中國的漢族皇族中,父親被稱為**父皇**或**父王**。清代的皇族則稱父親作**皇阿瑪**(滿語:ᡥᠠᠨ ᠠᠮᠠ,轉寫:_han ama_)。 在某些一妻多夫家庭中,子女稱母親的主夫以外的其他丈夫為「叔」,實際上卻可能是他們的親生父親。 在華人社會中,一對夫婦婚後也會稱對方的雙親為爸、媽,以示尊敬。 ## 定義 在生物學上,子女體細胞中成對的染色體,有一半是來自父親精子的提供,因此可藉由 DNA 分析來辨別親屬關係。 在社會學上,父親可能代表了養育與教養子女成長的男性,在法律上,男性也可以經由合法的管道,領養子女,或與有子女的女性結婚,進而成為該子女的法定父親。經領養而成為父親的稱為養父,與有子女的女性結婚而成為父親的稱為繼父或後父。 ## 其他父親關係 人類社會中有不少其他的父親關係,一般用來作受尊敬的男性: * 後父(或作繼父) * 仲父 * 亞父 * 乾爹(或作契爹、契爸、契爺、誼父) * 養父 * 義父 * 師父 * 外父 * 祖父 * 國父 ## 注釋 ## 參見 * 父親節 * 父權 * 父愛主義 * 父輩 * 母親 ## 外部連結 * 魯迅。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 [2013-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
null
5,613
2023-05-02T17:02:42Z
74,008,522
爹地
986,451
<p><b>亮綠蒿</b>(學名:<span lang="la"><i>Artemisia glabella</i></span>)是菊科蒿屬的植物。分布於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常生長在低山地區礫山坡及河岸邊石質草地與乾旱山谷地帶,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4 Cached time: 2023050423524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4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0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03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46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14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21119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64.357 1 -total 66.28% 307.781 1 Template:Speciesbox 65.62% 304.713 1 Template:Taxobox/core 16.59% 77.017 1 Template:Taxonbar 9.99% 46.391 1 Template:Cite_web 6.78% 31.490 1 Template:Lang 6.58% 30.566 27 Template:Delink 6.32% 29.359 2 Template:Wikidata 6.24% 28.975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4.60% 21.365 2 Template:Taxon_italics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986451-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4235244 and revision id 62107455.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亮綠蒿**(學名:_Artemisia glabella_)是菊科蒿屬的植物。分布於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常生長在低山地區礫山坡及河岸邊石質草地與乾旱山谷地帶,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 參考文獻
null
944
2023-04-28T18:22:15Z
62,107,455
Artemisia_glabella
1,136,892
<p><b>角翼愛神螺</b>(學名:<span lang="la"><i>Alaerato angulifera</i></span>)為愛神螺科翼愛神螺屬的動物。分布於菲律賓、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加里曼丹島、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包括南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加里曼丹島。</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2 Cached time: 2023050517501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1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98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11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54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8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50954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7/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14.277 1 -total 64.12% 265.653 1 Template:Speciesbox 63.20% 261.816 1 Template:Taxobox/core 13.63% 56.457 1 Template:Taxonbar 10.79% 44.685 1 Template:Reflist 10.03% 41.563 1 Template:Cite_web 6.35% 26.312 1 Template:Lang 6.32% 26.168 2 Template:Wikidata 5.84% 24.212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5.82% 24.093 2 Template:Taxon_italics -->
**角翼愛神螺**(學名:_Alaerato angulifera_)為愛神螺科翼愛神螺屬的動物。分布於菲律賓、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加里曼丹島、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包括南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加里曼丹島。 ## 參考文獻
null
1,027
2023-05-02T17:59:55Z
63,572,001
角翼爱神螺
5,562,827
<p><b>新日茲尼農村居民點</b>(俄語:<span lang="ru">Новожизненское сельское поселение</span>)是俄羅斯聯邦沃羅涅日州安納區所屬的一個農村居民點。其下轄有8個居民點,行政中心為新日茲尼。據2016年統計,該農村居民點的人口為855人。</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6 Cached time: 202305051212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4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5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41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529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9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34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80338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26.726 1 -total 50.35% 164.505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38.39% 125.436 1 Template:Infobox 29.17% 95.315 1 Template:Lang-ru 16.49% 53.893 1 Template:Reflist 12.11% 39.563 1 Template:Cite_web 4.54% 14.837 1 Template:Main_other 3.89% 12.699 1 Template:IfPNS 3.89% 12.694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densdisp 3.30% 10.787 1 Template:Russia-stub -->
**新日茲尼農村居民點**(俄語:Новожизненское сельское поселение)是俄羅斯聯邦沃羅涅日州安納區所屬的一個農村居民點。其下轄有 8 個居民點,行政中心為新日茲尼。據 2016 年統計,該農村居民點的人口為 855 人。 ## 參考文獻
null
1,821
2023-05-02T21:37:33Z
69,218,498
新日兹尼农村居民点
8,148,823
<p><b>凱薩琳·梅里</b>(英語:<span lang="en">Katharine Merry</span>,1974年9月21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英國女子田徑運動員。她曾代表英國參加1996年和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比賽,其中2000年奧運會獲得一枚銅牌。</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凱薩琳・梅里**(英語:Katharine Merry,1974 年 9 月 21 日 —),英國女子田徑運動員。她曾代表英國參加 1996 年和 2000 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比賽,其中 2000 年奧運會獲得一枚銅牌。 ## 參考資料
null
1,062
2023-04-16T12:33:30Z
76,748,601
凯瑟琳·梅里
7,704,162
<p><b>李僧伽</b>(?—?),北齊隴西郡狄道縣人。出自隴西李氏姑臧第二房,李彥之孫,李德廣之子。 </p><p>李僧伽勤於學業,不應辟召。當時鄭頤(鄭子默)有名於世,李僧伽以為鄭頤行不適道,文勝其質;就像郭林宗所說的牆高基下,雖得必失。尚書袁叔德來訪李僧伽,先減僕從,然後入門,說:「見此賢,令吾羞對軒冕。」李僧伽去世時,袁叔德為他作懷舊詩:「平生寡俗累,終身無世言。」李僧伽的弟弟李法藏,內清介,官至員外郎。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北史》卷一百</li></ul>
**李僧伽**(?—?),北齊隴西郡狄道縣人。出自隴西李氏姑臧第二房,李彥之孫,李德廣之子。 李僧伽勤於學業,不應辟召。當時鄭頤(鄭子默)有名於世,李僧伽以為鄭頤行不適道,文勝其質;就像郭林宗所說的牆高基下,雖得必失。尚書袁叔德來訪李僧伽,先減僕從,然後入門,說:「見此賢,令吾羞對軒冕。」李僧伽去世時,袁叔德為他作懷舊詩:「平生寡俗累,終身無世言。」李僧伽的弟弟李法藏,內清介,官至員外郎。 ## 參考文獻 * 《北史》卷一百
null
751
2023-04-16T12:17:19Z
73,430,033
李僧伽
6,222,849
<p><b>苗光</b>(?—?),中國東漢宦官。 </p><p>少帝劉懿死後,孫程謀立漢安帝的兒子濟陰王劉保為帝。孫程賦棗脯,又分給苗光,說:「以此為信物,今天晚上就要用到。」時間到了,苗光為尚席直事通燈,解劍放到外面,持燈進入章臺門,孫程等也進入。苗光走出門,想要取劍,王康喊他回來還,苗光不應。苗光得劍,想要回來,宮門已閉,苗光便守宜秋門,等到李閏來到,一起迎濟陰王到南宮雲臺。劉保即位為漢順帝,下詔書錄功臣,令王康疏名,王康假說苗光入章臺門。苗光對王康說:「緩急有問,當相為證。」詔書封苗光為東阿侯,食邑四千戶,未受符策,苗光心裡不自安,去黃門令那裡坦白。有司上奏王康、苗光欺詐主上,漢順帝詔書沒有問責,於是封苗光為<b>東阿侯</b>,食邑千戶。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後漢書·卷七八 宦者孫程傳》</li> <li>《東觀漢記·孫程傳》</li> <li>《東觀漢記·苗光傳》</li></ul>
**苗光**(?—?),中國東漢宦官。 少帝劉懿死後,孫程謀立漢安帝的兒子濟陰王劉保為帝。孫程賦棗脯,又分給苗光,說:「以此為信物,今天晚上就要用到。」時間到了,苗光為尚席直事通燈,解劍放到外面,持燈進入章臺門,孫程等也進入。苗光走出門,想要取劍,王康喊他回來還,苗光不應。苗光得劍,想要回來,宮門已閉,苗光便守宜秋門,等到李閏來到,一起迎濟陰王到南宮雲臺。劉保即位為漢順帝,下詔書錄功臣,令王康疏名,王康假說苗光入章臺門。苗光對王康說:「緩急有問,當相為證。」詔書封苗光為東阿侯,食邑四千戶,未受符策,苗光心裡不自安,去黃門令那裡坦白。有司上奏王康、苗光欺詐主上,漢順帝詔書沒有問責,於是封苗光為**東阿侯**,食邑千戶。 ## 參考文獻 * 《後漢書・卷七八 宦者孫程傳》 * 《東觀漢記・孫程傳》 * 《東觀漢記・苗光傳》
null
1,191
2023-04-16T12:16:35Z
73,807,978
苗光
3,638,096
<p><b>網路推想小說資料庫</b>(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是科幻小說、幻想小說、恐怖小說相關的網站. 。 </p><p>網路推理小說資料庫可以索引作者、小說、短篇小說、出版商、獎項和雜誌。此外,它還支持作者使用假名、系列、獎勵、和封面加上內部的插圖、藝術家和出版商書目。網路推理小說資料庫是2005年木製火箭獎得主。 </p><p>1998年,《科幻時代》中寫道:網路推理小說資料庫是推理小說最好的全方位指導。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SourceForge.net上的ISFDB Bibliographic Tools</li> <li>位於Open Hub的ISFDB Bibliographic Tools</li> <li>Sources of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sfdb.org)</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8 Cached time: 202305041333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60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5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8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6038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383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7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24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8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82550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41.409 1 -total 92.98% 503.418 6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89.85% 486.430 2 Template:Navbox 82.48% 446.541 1 Template:科学幻想 64.39% 348.617 185 Template:Link-en 10.95% 59.285 1 Template:Reflist 9.56% 51.740 3 Template:Cite_web 8.64% 46.801 1 Template:时空作品 5.44% 29.458 1 Template:Official_website 1.56% 8.443 3 Template:Icon -->
**網路推想小說資料庫**(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是科幻小說、幻想小說、恐怖小說相關的網站. 。 網路推理小說資料庫可以索引作者、小說、短篇小說、出版商、獎項和雜誌。此外,它還支持作者使用假名、系列、獎勵、和封面加上內部的插圖、藝術家和出版商書目。網路推理小說資料庫是 2005 年木製火箭獎得主。 1998 年,《科幻時代》中寫道:網路推理小說資料庫是推理小說最好的全方位指導。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SourceForge.net 上的 ISFDB Bibliographic Tools * 位於 Open Hub 的 ISFDB Bibliographic Tools * Sources of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sfdb.org)
null
2,714
2023-04-17T16:21:35Z
75,915,808
網路推想小說資料庫
5,504,095
<p><span></span> </p><p><b>洛西夫卡</b>(烏克蘭語:<span lang="uk">Лосівка</span>),是烏克蘭的村落,位於該國北部切爾尼戈夫州,由謝苗諾夫卡區負責管轄,面積1.1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63米,2001年人口29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6.6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Лосівк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洛西夫卡**(烏克蘭語:Лосівка),是烏克蘭的村落,位於該國北部切爾尼戈夫州,由謝苗諾夫卡區負責管轄,面積 1.13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163 米,2001 年人口 29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256.6 人。 ## 參考資料 * 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Лосівк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e": "earth", "lat": 52.05472222, "lon": 32.56166667 }
618
2023-04-16T12:30:36Z
69,547,725
洛西夫卡_(謝苗諾夫卡區)
259,986
<p><b>貉</b><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學名:<span lang="la"><i>Nyctereutes procyonoides</i></span>),又稱<b>貉子</b><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b>狸</b>,犬科動物,棕灰色毛,耳朵短小,嘴尖,兩頰長有長毛。生活在山林中,晝伏夜出,以魚蝦和鼠兔為食。是一種珍貴的毛皮獸,現在已開始大規模圈養。 </p><p>野生貉對環境適應性較強,除荒漠地帶外,由亞寒帶到亞熱帶地區的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均可生活。多棲息於河谷、草原和靠近河流、溪谷、湖泊的草原地帶和叢林中。常利用樹漏、石縫或其它洞穴進行穴居,有時也自行營巢穴居。貉屬雜食動物,消化系統的特點功能介於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之間。 </p> <h2><span id=".E5.85.A5.E4.BE.B5.E7.A8.AE"></span><span id="入侵種">入侵種</span></h2> <p>貉在20世紀初就已經被引入歐洲,在蘇聯作為毛皮動物養殖,在英國則有人作為寵物。在2016年,在法國、荷蘭、瑞典、芬蘭、德國和波蘭,都已經成為入侵種,對自然生態造成危害。為了控制野外族群,瑞典禁止飼養貉,並且正試圖全面撲殺野外族群。</p>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2.E7.9C.8B"></span><span id="参看">參看</span></h2> <ul><li>狸妖</li></ul><h2><span id=".E5.BB.B6.E4.BC.B8.E9.98.85.E8.AF.BB"></span><span id="延伸阅读">延伸閱讀</span></h2> <p><span><span>[</span>編<span>]</span></span> </p> <dl><dd>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貉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dd></d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37 Cached time: 2023050500005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15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62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681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2685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9834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2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43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53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017878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29/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302.129 1 -total 36.98% 481.472 1 Template:Speciesbox 36.71% 477.947 1 Template:Taxobox/core 34.90% 454.496 28 Template:Navbox 22.39% 291.575 1 Template:Carnivora 21.86% 284.58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12.87% 167.614 97 Template:Link-en 12.75% 166.068 2 Template:Phanerozoic_220px 11.88% 154.717 22 Template:Fossil_range/bar 11.78% 153.346 72 Template:Period_start -->
**貉**(學名:_Nyctereutes procyonoides_),又稱**貉子**、**狸**,犬科動物,棕灰色毛,耳朵短小,嘴尖,兩頰長有長毛。生活在山林中,晝伏夜出,以魚蝦和鼠兔為食。是一種珍貴的毛皮獸,現在已開始大規模圈養。 野生貉對環境適應性較強,除荒漠地帶外,由亞寒帶到亞熱帶地區的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均可生活。多棲息於河谷、草原和靠近河流、溪谷、湖泊的草原地帶和叢林中。常利用樹漏、石縫或其它洞穴進行穴居,有時也自行營巢穴居。貉屬雜食動物,消化系統的特點功能介於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之間。 ## 入侵種 貉在 20 世紀初就已經被引入歐洲,在蘇聯作為毛皮動物養殖,在英國則有人作為寵物。在 2016 年,在法國、荷蘭、瑞典、芬蘭、德國和波蘭,都已經成為入侵種,對自然生態造成危害。為了控制野外族群,瑞典禁止飼養貉,並且正試圖全面撲殺野外族群。 ## 註釋 ## 參考文獻 ## 參看 * 狸妖 ## 延伸閱讀 [編]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貉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null
2,592
2023-05-02T17:59:45Z
70,218,150
6,587,409
<p><b>葛先才</b>(1904年—1997年)生於西元1904年;湖北漢川人,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獨立師排、連、營、團長。他自黃埔四期畢業後,即帶兵打仗,葛先才將軍在中日抗戰期間,參與過無數次殘酷的戰役,先後參加北伐戰爭、淞滬抗戰、徐州會戰、常德會戰、武漢會戰和衡陽保衛戰。戰場經驗豐富,可謂軍事天才,因而對陸軍大學的教育,多少有些藐視心理,譏他們是在紙上談兵 。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獨立師排、連、營、團長。他自黃埔四期畢業後,即帶兵打仗,葛先才將軍在中日抗戰期間,參與過無數次殘酷的戰役,先後參加北伐戰爭、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常德會戰、武漢會戰和衡陽會戰。戰場經驗豐富,可謂軍事天才,因而對陸軍大學的教育,多少有些藐視心理,譏他們是在紙上談兵。 </p> <h3><span id=".E9.95.B7.E6.B2.99.E6.9C.83.E6.88.B0"></span><span id="長沙會戰">長沙會戰</span></h3> <p>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他擔任預十師團長,奉命守備長沙,防衛長沙南門城外,歷經一星期的激戰,日軍兵臨城下又配合空軍展開激烈的戰鬥,傷亡急速增加,在長沙戰役危在旦夕之際,葛先才棄守為攻發起衝鋒,使日軍驚慌潰敗,建立了長沙第三次大捷之基。當日獲蔣委員長令,晉升少將。 </p> <h3><span id=".E8.A1.A1.E9.99.BD.E6.9C.83.E6.88.B0"></span><span id="衡陽會戰">衡陽會戰</span></h3> <p>葛先才於衡陽會戰期間擔任第十軍預十師師長,全軍一共有七個團他任師長,面對日軍主攻,會戰前六個月,國軍第十軍解常德之圍傷亡近半(預十師師長孫明瑾將軍陣亡,副師長葛先才將軍因子彈距心臟一公分穿胸而過負重傷),返防衡山,只有一萬七千六百餘人,七個團的兵力。六月初,奉命守備衡陽,堅守陣地,血戰47天,獲頒青天白日勳章。衡陽會戰中期後,有五個團和軍直屬部隊,都撥交葛先才將軍指揮,在衡陽會戰中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 </p> <h3><span id=".E7.AC.AC.E4.BA.8C.E6.AC.A1.E5.9B.BD.E5.85.B1.E6.88.98.E4.BA.89"></span><span id="第二次国共战争">第二次國共戰爭</span></h3> <p>軍事委員會少將高參。1946年起任第二十八軍一九二旅少將旅長,整編第二十三軍第192師師長,整編第二十八師副師長,中華民國國防部中將部員。1949年赴台灣。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葛先才**(1904 年 —1997 年)生於西元 1904 年;湖北漢川人,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獨立師排、連、營、團長。他自黃埔四期畢業後,即帶兵打仗,葛先才將軍在中日抗戰期間,參與過無數次殘酷的戰役,先後參加北伐戰爭、淞滬抗戰、徐州會戰、常德會戰、武漢會戰和衡陽保衛戰。戰場經驗豐富,可謂軍事天才,因而對陸軍大學的教育,多少有些藐視心理,譏他們是在紙上談兵 。 ## 生平 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獨立師排、連、營、團長。他自黃埔四期畢業後,即帶兵打仗,葛先才將軍在中日抗戰期間,參與過無數次殘酷的戰役,先後參加北伐戰爭、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常德會戰、武漢會戰和衡陽會戰。戰場經驗豐富,可謂軍事天才,因而對陸軍大學的教育,多少有些藐視心理,譏他們是在紙上談兵。 ### 長沙會戰 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他擔任預十師團長,奉命守備長沙,防衛長沙南門城外,歷經一星期的激戰,日軍兵臨城下又配合空軍展開激烈的戰鬥,傷亡急速增加,在長沙戰役危在旦夕之際,葛先才棄守為攻發起衝鋒,使日軍驚慌潰敗,建立了長沙第三次大捷之基。當日獲蔣委員長令,晉升少將。 ### 衡陽會戰 葛先才於衡陽會戰期間擔任第十軍預十師師長,全軍一共有七個團他任師長,面對日軍主攻,會戰前六個月,國軍第十軍解常德之圍傷亡近半(預十師師長孫明瑾將軍陣亡,副師長葛先才將軍因子彈距心臟一公分穿胸而過負重傷),返防衡山,只有一萬七千六百餘人,七個團的兵力。六月初,奉命守備衡陽,堅守陣地,血戰 47 天,獲頒青天白日勳章。衡陽會戰中期後,有五個團和軍直屬部隊,都撥交葛先才將軍指揮,在衡陽會戰中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 ### 第二次國共戰爭 軍事委員會少將高參。1946 年起任第二十八軍一九二旅少將旅長,整編第二十三軍第 192 師師長,整編第二十八師副師長,中華民國國防部中將部員。1949 年赴台灣。 ## 參考文獻
null
3,811
2023-04-17T03:44:42Z
76,523,539
葛先才
3,986,596
<p><b>太空會合</b>指兩個太空載具,通常其中一個是太空站,抵達同一個軌道,並且距離非常接近(目視距離)時的軌道操縱。 </p><p>太空會合要求兩個太空載具保持非常精確相等的軌道速度,才能保持兩者間的固定距離。會合後未必會進行對接,也就是兩者接合在一起使兩者能互連。 </p><p>太空會合的技術也能用於使太空載具降落在重力微弱的天體上。例如要登陸火星的衛星,必須讓太空載具與火衛保持一樣的軌道速度,接下來的<i>下降</i>步驟也與太空對接類似。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蘇聯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的東方計劃裡,曾在短時間內從同一發射架,只隔一兩天發射兩個太空載具(1962年東方3號、東方4號,1963年東方5號、東方6號)。這兩次火箭的導引系統都將兩個太空載具發射至幾乎完全相同的軌道。然而因為東方太空載具缺乏軌道操縱的推進器,因此無法達成會合。雖然一開始兩者間距離僅有5至6.5公里,但後來逐漸漂離至數千公里遠。 </p><p>1963年,日後成為阿波羅登月太空人的伯茲·艾德林提交了博士論文,題目為<i>載人軌道會合的視線導引技術</i> (Line-Of-Sight Guidance Techniques For Manned Orbital Rendezvous) 作為NASA太空人,他"將複雜的軌道力學翻譯成平易近人的飛行計劃給我的同僚看" </p> <h3><span id=".E9.A6.96.E6.AC.A1.E5.98.97.E8.A9.A6.E5.A4.B1.E6.95.97"></span><span id="首次嘗試失敗">首次嘗試失敗</span></h3> <p>第一次太空會合的嘗試發生在1965年6月3日。美國太空人詹姆士·麥克迪維特試著操作雙子星4號太空載具與已使用完畢的泰坦火箭2型火箭會合。但因距離感的問題,還有火箭因推進劑排氣而不斷移動的問題,他無法靠得更近也無法保持位置。 最主要失敗的原因,是當時NASA工程師並不了解會合時所需要的軌道力學。 僅僅只將太空載具指向目標再推進,並無法達成會合。如果目標在同一軌道的前面,後者增加速度則會同時提升高度,反而遠離目標。 正確的做法是改變追逐者的軌道,讓會合的目標追上或被追上,然後再移動到同一軌道使得兩者相對速度為零。 </p> <blockquote class="templatequote"><p>雙子星計劃工程師André Meyer後來評論, "會合發生的錯誤有個很好的解釋" 太空人就像任何一個在林頓·詹森太空中心的人一般,"完全無法了解軌道力學的作用。因此,我們全都變得很聰明而且將太空會合機動臻至完美,後來阿波羅計劃就用上了。"</p></blockquote> <h3><span id=".E9.A6.96.E6.AC.A1.E6.88.90.E5.8A.9F.E6.9C.83.E5.90.88"></span><span id="首次成功會合">首次成功會合</span></h3> <p>第一次成功的會合由美國太空人華爾特·舒拉在1965年12月15日達成。他將雙子星6號移動至姐妹船雙子星7號旁僅僅1英尺(30公分)。 太空載具並無對接設備,但足足保持固定位置達20分鐘。 </p> <h3><span id=".E9.A6.96.E6.AC.A1.E5.B0.8D.E6.8E.A5"></span><span id="首次對接">首次對接</span></h3> <p>首次有兩艘太空載具對接是發生在1966年3月16日,雙子星8號在尼爾·阿姆斯壯的指揮下與無人目標太空載具會合。雙子星6號原本會是第一次對接,但該次任務所需的目標太空載具發射失敗,所以對接計劃取消。</p><p>蘇聯在1967年10月30日使用Cosmos 186及Cosmos 188太空載具進行了第一次自動無人對接。 </p><p>第一位嘗試手動對接的蘇聯太空人是格奧爾基·別列戈沃伊,他在1968年10月將聯盟3號與無人的聯盟2號對接卻失敗。他將太空載具間的距離從200公尺降到僅僅1英尺(30公分),但在用盡機動燃料前來不及對接。 </p><p>蘇聯第一次成功的載人太空載具對接發生在1969年1月16日,聯盟4號與聯盟5號對接,並交換兩位太空人組員。 </p><p>第一次兩個不同國家的太空載具對接發生在1975年6月17日,在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中,阿波羅太空載具與一艘聯盟號太空載具對接。 </p><p>第一次多重對接發生在1978年1月,聯盟26號與聯盟27號都與禮砲6號太空站對接。 </p> <h2><span id=".E7.94.A8.E9.80.94"></span><span id="用途">用途</span></h2> <p>每次太空載具要將太空人或補給送上太空站時,就需要進行太空會合。第一次與太空站的會合發生在1971年6月7日由聯盟11號太空載具與禮炮1號會合。載人太空任務已成功與6個禮砲太空站,天空實驗室,和平號及國際太空站會合過。目前聯盟號大約每六個月運送太空人上下國際太空站。 </p> <h2><span id=".E6.AD.A5.E9.A9.9F.E8.88.87.E6.96.B9.E6.B3.95"></span><span id="步驟與方法">步驟與方法</span></h2> <p>標準的會合及對接技巧是讓一個主動的太空載具接近一個被動的目標。這技術已經成功展示在雙子星,阿波羅,阿波羅/聯盟號,禮砲號太空站,天空實驗室,和平號,國際太空站及神舟等太空計劃中。 </p> <h3><span id=".E6.9C.83.E5.90.88.E6.AD.A5.E9.A9.9F"></span><span id="會合步驟">會合步驟</span></h3> <p>太空會合由一個主動的追逐者太空載具以及一個被動的太空載具組成,可以分成幾個階段,通常始於兩個太空載具位於不同軌道,距離超過1000公里遠:</p> <p>有很多種太空載具操作技巧可用於進行平移,轉動的機動以作為近接及對接操作。</p> <h3><span id=".E9.80.B2.E5.A0.B4.E6.96.B9.E6.B3.95"></span><span id="進場方法">進場方法</span></h3> <h4><span id="V-bar.E6.B3.95"></span><span id="V-bar法">V-bar法</span></h4> <h4><span id="R-bar.E6.B3.95"></span><span id="R-bar法">R-bar法</span></h4> <h4><span id="Z-bar.E6.B3.95"></span><span id="Z-bar法">Z-bar法</span></h4>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太空對接</li> <li>Androgynous Peripheral Attach System</li> <li>共用靠泊機制</li> <li>月球軌道交會</li> <li>節點歲差</li> <li>Path-constrained rendezvous</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9 Cached time: 2023050507083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2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56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189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48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38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6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17866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97.271 1 -total 47.71% 189.547 3 Template:Navbox 30.27% 120.236 1 Template:軌道 27.91% 110.868 1 Template:Reflist 15.53% 61.685 1 Template:NoteTA 14.68% 58.326 25 Template:Tsl 11.71% 46.540 4 Template:Cite_web 10.64% 42.289 1 Template:Dead_link 9.49% 37.719 1 Template:Fix 9.46% 37.580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
**太空會合**指兩個太空載具,通常其中一個是太空站,抵達同一個軌道,並且距離非常接近(目視距離)時的軌道操縱。 太空會合要求兩個太空載具保持非常精確相等的軌道速度,才能保持兩者間的固定距離。會合後未必會進行對接,也就是兩者接合在一起使兩者能互連。 太空會合的技術也能用於使太空載具降落在重力微弱的天體上。例如要登陸火星的衛星,必須讓太空載具與火衛保持一樣的軌道速度,接下來的_下降_步驟也與太空對接類似。 ## 歷史 蘇聯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的東方計劃裡,曾在短時間內從同一發射架,只隔一兩天發射兩個太空載具(1962 年東方 3 號、東方 4 號,1963 年東方 5 號、東方 6 號)。這兩次火箭的導引系統都將兩個太空載具發射至幾乎完全相同的軌道。然而因為東方太空載具缺乏軌道操縱的推進器,因此無法達成會合。雖然一開始兩者間距離僅有 5 至 6.5 公里,但後來逐漸漂離至數千公里遠。 1963 年,日後成為阿波羅登月太空人的伯茲・艾德林提交了博士論文,題目為_載人軌道會合的視線導引技術_ (Line-Of-Sight Guidance Techniques For Manned Orbital Rendezvous) 作為 NASA 太空人,他 "將複雜的軌道力學翻譯成平易近人的飛行計劃給我的同僚看" ### 首次嘗試失敗 第一次太空會合的嘗試發生在 1965 年 6 月 3 日。美國太空人詹姆士・麥克迪維特試著操作雙子星 4 號太空載具與已使用完畢的泰坦火箭 2 型火箭會合。但因距離感的問題,還有火箭因推進劑排氣而不斷移動的問題,他無法靠得更近也無法保持位置。 最主要失敗的原因,是當時 NASA 工程師並不了解會合時所需要的軌道力學。 僅僅只將太空載具指向目標再推進,並無法達成會合。如果目標在同一軌道的前面,後者增加速度則會同時提升高度,反而遠離目標。 正確的做法是改變追逐者的軌道,讓會合的目標追上或被追上,然後再移動到同一軌道使得兩者相對速度為零。 > 雙子星計劃工程師 André Meyer 後來評論,"會合發生的錯誤有個很好的解釋" 太空人就像任何一個在林頓・詹森太空中心的人一般,"完全無法了解軌道力學的作用。因此,我們全都變得很聰明而且將太空會合機動臻至完美,後來阿波羅計劃就用上了。" > > ### 首次成功會合 第一次成功的會合由美國太空人華爾特・舒拉在 1965 年 12 月 15 日達成。他將雙子星 6 號移動至姐妹船雙子星 7 號旁僅僅 1 英尺(30 公分)。 太空載具並無對接設備,但足足保持固定位置達 20 分鐘。 ### 首次對接 首次有兩艘太空載具對接是發生在 1966 年 3 月 16 日,雙子星 8 號在尼爾・阿姆斯壯的指揮下與無人目標太空載具會合。雙子星 6 號原本會是第一次對接,但該次任務所需的目標太空載具發射失敗,所以對接計劃取消。 蘇聯在 1967 年 10 月 30 日使用 Cosmos 186 及 Cosmos 188 太空載具進行了第一次自動無人對接。 第一位嘗試手動對接的蘇聯太空人是格奧爾基・別列戈沃伊,他在 1968 年 10 月將聯盟 3 號與無人的聯盟 2 號對接卻失敗。他將太空載具間的距離從 200 公尺降到僅僅 1 英尺(30 公分),但在用盡機動燃料前來不及對接。 蘇聯第一次成功的載人太空載具對接發生在 1969 年 1 月 16 日,聯盟 4 號與聯盟 5 號對接,並交換兩位太空人組員。 第一次兩個不同國家的太空載具對接發生在 1975 年 6 月 17 日,在阿波羅 - 聯盟測試計劃中,阿波羅太空載具與一艘聯盟號太空載具對接。 第一次多重對接發生在 1978 年 1 月,聯盟 26 號與聯盟 27 號都與禮砲 6 號太空站對接。 ## 用途 每次太空載具要將太空人或補給送上太空站時,就需要進行太空會合。第一次與太空站的會合發生在 1971 年 6 月 7 日由聯盟 11 號太空載具與禮炮 1 號會合。載人太空任務已成功與 6 個禮砲太空站,天空實驗室,和平號及國際太空站會合過。目前聯盟號大約每六個月運送太空人上下國際太空站。 ## 步驟與方法 標準的會合及對接技巧是讓一個主動的太空載具接近一個被動的目標。這技術已經成功展示在雙子星,阿波羅,阿波羅 / 聯盟號,禮砲號太空站,天空實驗室,和平號,國際太空站及神舟等太空計劃中。 ### 會合步驟 太空會合由一個主動的追逐者太空載具以及一個被動的太空載具組成,可以分成幾個階段,通常始於兩個太空載具位於不同軌道,距離超過 1000 公里遠: 有很多種太空載具操作技巧可用於進行平移,轉動的機動以作為近接及對接操作。 ### 進場方法 #### V-bar 法 #### R-bar 法 #### Z-bar 法 ## 參見 * 太空對接 * Androgynous Peripheral Attach System * 共用靠泊機制 * 月球軌道交會 * 節點歲差 * Path-constrained rendezvous ## 參考資料
null
9,779
2023-05-04T06:11:17Z
76,877,844
太空交會
685,174
<p>以下是依TVBS-G節目表內容所排列(未完成),劇名所提日期為台灣電視台TVBS-G首播該劇時間,括號內的文字代表該劇在台灣播映的劇名。 </p><p>2007年7月26日後,播放港劇時段通稱為《<b>港劇黃金線</b>》,旋改為《<b>港劇黃金夜</b>》。 </p> <h2><span id="1995.E5.B9.B4"></span><span id="1995年">1995年</span></h2> <p><br></p> <h2><span id="1996.E5.B9.B4"></span><span id="1996年">1996年</span></h2> <h2><span id="1998.E5.B9.B4"></span><span id="1998年">1998年</span></h2> <h2><span id="1999.E5.B9.B4"></span><span id="1999年">1999年</span></h2> <h2><span id="2000.E5.B9.B4"></span><span id="2000年">2000年</span></h2> <h2><span id="2001.E5.B9.B4"></span><span id="2001年">2001年</span></h2> <h2><span id="2002.E5.B9.B4"></span><span id="2002年">2002年</span></h2> <h2><span id="2003.E5.B9.B4"></span><span id="2003年">2003年</span></h2> <h2><span id="2004.E5.B9.B4"></span><span id="2004年">2004年</span></h2> <h2><span id="2005.E5.B9.B4"></span><span id="2005年">2005年</span></h2> <h2><span id="2006.E5.B9.B4"></span><span id="2006年">2006年</span></h2> <h2><span id="2007.E5.B9.B4"></span><span id="2007年">2007年</span></h2> <h2><span id="2008.E5.B9.B4"></span><span id="2008年">2008年</span></h2> <h2><span id="2009.E5.B9.B4"></span><span id="2009年">2009年</span></h2> <h2><span id="2010.E5.B9.B4"></span><span id="2010年">2010年</span></h2> <h2><span id="2011.E5.B9.B4"></span><span id="2011年">2011年</span></h2> <h2><span id="2012.E5.B9.B4"></span><span id="2012年">2012年</span></h2> <h2><span id="2013.E5.B9.B4"></span><span id="2013年">2013年</span></h2> <h2><span id="2014.E5.B9.B4"></span><span id="2014年">2014年</span></h2> <h2><span id="2015.E5.B9.B4"></span><span id="2015年">2015年</span></h2> <h2><span id="2016.E5.B9.B4"></span><span id="2016年">2016年</span></h2>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以下是依 TVBS-G 節目表內容所排列(未完成),劇名所提日期為台灣電視台 TVBS-G 首播該劇時間,括號內的文字代表該劇在台灣播映的劇名。 2007 年 7 月 26 日後,播放港劇時段通稱為《**港劇黃金線**》,旋改為《**港劇黃金夜**》。 ## 1995 年 ## 1996 年 ## 1998 年 ## 1999 年 ## 2000 年 ## 2001 年 ## 2002 年 ## 2003 年 ## 2004 年 ## 2005 年 ## 2006 年 ## 2007 年 ## 2008 年 ## 2009 年 ## 2010 年 ## 2011 年 ## 2012 年 ## 2013 年 ## 2014 年 ## 2015 年 ## 2016 年 ## 參見
null
7,807
2023-04-15T10:15:44Z
76,823,599
TVBS-G播映過的無綫劇集列表
1,594,498
<p><b>莫斯科河畔區</b>(俄語:<span lang="ru">Замоскворечье</span>,<small>羅馬化:</small><span lang="ru-latn">Zamoskvoreche</span>)是莫斯科中央行政區的一個行政區,擁有莫斯科河畔區歷史城區的東部(西部屬於亞基曼卡區管轄),以及花園環路以南的一些地區。區內著名設施有帕韋列茨站和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www.zmsk.ru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8 Cached time: 2023041709161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41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1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80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3495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75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3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33302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40.933 1 -total 85.24% 290.612 1 Template:莫斯科中央行政區 83.19% 283.609 1 Template:Navbox 63.62% 216.899 113 Template:Link-en 14.11% 48.093 1 Template:Lang-rus 13.06% 44.534 2 Template:Lang 12.13% 41.345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1.49% 39.157 1 Template:Language_with_name 10.63% 36.231 19 Template:Link-ru 8.14% 27.735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594498-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7091609 and revision id 70838353.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莫斯科河畔區**(俄語:Замоскворечье,羅馬化:Zamoskvoreche)是莫斯科中央行政區的一個行政區,擁有莫斯科河畔區歷史城區的東部(西部屬於亞基曼卡區管轄),以及花園環路以南的一些地區。區內著名設施有帕韋列茨站和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 外部連結 * www.zmsk.ru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705
2023-03-26T08:45:29Z
70,838,353
莫斯科河畔区
24,278
<p><b>國際勞動節</b>,又稱<b>五一國際勞動節</b>、<b>勞動節</b>、<b>國際示威遊行日</b>,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勞動節。國際勞動節是一項由國際勞工運動所推動,全世界勞工和工人階級在每年的五朔節(5月1日)舉行的慶祝節日。 </p><p>儘管國際勞動節可能與各地區春季五朔節的節日傳統有關,但這一節日最早是在<span data-orig-title="1889年巴黎国际工人会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national Workers Congresses of Paris, 1889"><span>1889年國際社會主義大會</span></span>上因政治原因確立的。第二國際在該次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在某一天舉行大規模的國際性遊行示威,以讓勞動者在同一天裡要求執政當局從法律上把每天的工作時間限制在8小時以內,並表示支持美國勞工聯合會的決定,定具體日期為1890年5月1日,以紀念芝加哥工人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而被警察武裝鎮壓的乾草市場事件,後來該項活動演變為了國際勞動節。第二國際在<span data-orig-title="1904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主义者会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national Socialist Congress, Amsterdam 1904"><span>1904年阿姆斯特丹的會議上</span></span>進一步號召「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和工會聯合會都要在每年五月一日堅決要求從法律上規定八小時工作制,擁護無產階級的階級要求和擁護世界和平」。 </p><p>5月1日在世界許多地方是法定假日,大多數情況下為「勞動節」,「國際工人節」或類似的名稱。一些地區在其他日期慶祝勞動節,例如美國和加拿大在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慶祝勞動節。 </p> <h2><span id=".E8.B5.B7.E6.BA.90"></span><span id="起源">起源</span></h2> <p>1856年4月21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span data-orig-title="石匠"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onemasons"><span>石匠</span></span>和建築工人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停工,以爭取八小時工作制。隨後停工後演變成了每年一次的紀念活動,並激勵了美國工人進行鬥爭。自1886年5月1日起,全美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八小時工作制。5月3日,在麥考密克收割機公司工廠外的一場集會上,警察因罷工工人與工賊對峙而向工人開槍,打死了兩名工人。這件事引起了整個芝加哥城沸騰,各工會決議於5月4日在乾草市廣場舉行群眾大會,約2500名勞工參會,情緒雖然激昂,過程卻非常和平。隨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將群眾淋得只剩兩百多人左右。正當勞工要開始收場時,忽然開來180名全副武裝的警察,將現場包圍起來,命令他們馬上解散。就在雙方在爭論的時候,一名身份不明的人向警察投擲了一枚炸彈,場面頓時大亂。在黑暗中,警察向群眾開火,人們四處逃竄。前後共有7名警察和至少4名平民當場死亡,同時造成在場大量人員受傷。這就是乾草市場事件。數百名勞工領袖和同情者後來被圍捕,隨後在一次被視為司法不公的審判後其中四人被絞死。 </p><p>1889年,法國工會人士<span data-orig-title="雷蒙·拉维涅" data-lang-code="fr" data-lang-name="法語" data-foreign-title="Raymond Lavigne (syndicaliste)"><span>雷蒙·拉維涅</span></span>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國際<span data-orig-title="1889年巴黎国际工人会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national Workers Congresses of Paris, 1889"><span>第一次會議</span></span>上提議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工節,以紀念乾草市場事件,同時要求各國的勞工共同努力,為八小時工作制而奮鬥。拉維涅的議案激勵了美國和歐洲多數國家的勞工在1890年5月1日再次進行罷工。在南美洲的秘魯和智利同樣發生了罷工。1891年,第二國際在<span data-orig-title="1891年布鲁塞尔国际社会主义劳工会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national Socialist Labor Congress of Brussels, 1891"><span>布魯塞爾的第二次會議</span></span>上正式宣布5月1日的活動為一項年度性的活動。1894年的<span data-orig-title="1894年五一骚乱"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y Day riots of 1894"><span>五一遊行示威演變成了騷亂</span></span>。隨後第二國際在<span data-orig-title="1904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主义者会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national Socialist Congress, Amsterdam 1904"><span>1904年阿姆斯特丹的會議上</span></span>號召「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和工會聯合會都要在每年五月一日堅決要求從法律上規定八小時工作制,擁護無產階級的階級要求和擁護世界和平」。大會還責成「各國的無產階級組織,凡在有條件於五月一日停工而無損於工人利益的地方,應當爭取停止工作」。 </p><p>自1880年起,美國以及加拿大推行9月設立假期,稱為勞動節。1882年,機工馬修·邁奎爾擔任紐約<span data-orig-title="中央工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entral Labor Union"><span>中央工會</span></span>秘書時,首次提議在9月,第一個星期一設立勞動節假期。還有人認為,它是由美國勞工聯合會的<span data-orig-title="彼得·J·麦奎尔"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eter J. McGuire"><span>彼得·J·麥奎爾</span></span>,在目睹了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年度勞工節之後,於1882年5月首次提出的。在1887年,美國奧勒岡州設立勞動節為公眾假期,是美國第一個確立勞動節官方地位的州。當勞動節在1894年立法為正式的聯邦假期前,美國有三十個州正式慶祝勞動節。不同於世界其他地方,美國勞動節設於9月第一個星期一,而不是5月1日。</p><p>自第二國際以來,五一節一直是各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團體的組織示威活動的重要節日。五一節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最重要節日之一,其五一節慶祝活動通常有精心設計的勞動力慶祝活動,包括閱兵儀式。 </p><p>1955年,天主教會將五月一日定為「聖若瑟勞工主保日」。聖若瑟是天主教中工人、匠人及勞動者的主保聖人。</p><p>今天,世界上多數地域都在5月1日慶祝勞動節。 </p> <h3><span id=".E8.8B.8F.E8.81.94.E5.8F.8A.E4.B8.9C.E6.96.B9.E9.9B.86.E5.9B.A2"></span><span id="苏联及东方集团">蘇聯及東方集團</span></h3> <p>冷戰時期,包括蘇聯在內的東方集團國家會在五一舉行正式的慶祝活動,期間黨的領導人會向工人致敬。工人會打著寫有政治口號的標語上街,許多公司會展示他們出產的汽車。一般這一天最大的慶祝活動會發生在首都,通常這一天會有最高領導人出席的慶典。蘇聯在冷戰期間還會在每年的5月1日舉行大規模的閱兵,許多克里姆林宮的領導會在這一天參觀閱兵式。在波蘭,黨的領導每年會在這一天帶頭遊行。匈牙利人會在這一天舉行慶典,還會在「五一樹」下跳舞。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工廠以五一為名,比如波蘭的<span data-orig-title="五一煤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1 Maja Coal Mine"><span>五一煤礦</span></span>。 </p> <h2><span id=".E7.B4.80.E5.BF.B5.E6.B4.BB.E5.8B.95"></span><span id="紀念活動">紀念活動</span></h2> <h3><span id=".E9.9D.9E.E6.B4.B2"></span><span id="非洲">非洲</span></h3> <h4><span id=".E9.98.BF.E5.B0.94.E5.8F.8A.E5.88.A9.E4.BA.9A"></span><span id="阿尔及利亚">阿爾及利亞</span></h4> <p>在阿爾及利亞,5月1日是公共假日。 </p> <h4><span id=".E5.AE.89.E5.93.A5.E6.8B.89"></span><span id="安哥拉">安哥拉</span></h4> <p>5月1日在安哥拉被承認為公共假日,稱為勞動節。 </p> <h4><span id=".E5.9F.83.E5.8F.8A"></span><span id="埃及">埃及</span></h4> <p>在埃及,5月1日被稱為勞動節,是一個帶薪的公共假期。在傳統上,埃及總統會主持正式的五一節慶祝活動。 </p> <h4><span id=".E5.9F.83.E5.A1.9E.E4.BF.84.E6.AF.94.E4.BA.9A"></span><span id="埃塞俄比亚">衣索比亞</span></h4> <p>在衣索比亞,5月1日是公共假日,並被慶祝為勞動節。 </p> <h4><span id=".E5.8A.A0.E7.BA.B3"></span><span id="加纳">加納</span></h4> <p>5月1日是加納的一個節日,全國工人會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工會和勞工協會以遊行的形式來慶祝勞動節。加納也會舉行閱兵式,通常由工會大會秘書長和各地區的區域秘書致辭。來自不同工作地點的工人通過條幅和衣著表明他們的公司。 </p> <h4><span id=".E8.82.AF.E5.B0.BC.E4.BA.9A"></span><span id="肯尼亚">肯亞</span></h4> <p>在肯亞,5月1日是一個公共假日,並作為勞動節進行慶祝。這一天,肯亞工會中央組織的領導人會發表講話。勞動和社會保護部部長(有時是總統)也會向工人們發表講話。每年的勞動節政府都會批准提高最低工資。</p> <h4><span id=".E5.88.A9.E6.AF.94.E4.BA.9E"></span><span id="利比亞">利比亞</span></h4> <p>在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在後卡扎菲時代的第一年,2012年,宣布國際勞動節為全國公共假日。</p><p>1978年5月1日,時任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於的黎波里發表講話,呼籲落實行政與經濟改革。</p> <h4><span id=".E6.AF.9B.E9.87.8C.E6.B1.82.E6.96.AF"></span><span id="毛里求斯">模里西斯</span></h4> <p>在模里西斯,5月1日是慶祝勞動節的公共假日。</p> <h4><span id=".E7.AA.81.E5.B0.BC.E6.96.AF"></span><span id="突尼斯">突尼西亞</span></h4> <p>五月一日的勞動節是突尼西亞的法定節假日。 </p> <h3><span id=".E4.BA.9E.E6.B4.B2"></span><span id="亞洲">亞洲</span></h3> <h4><span id=".E5.AD.9F.E5.8A.A0.E6.8B.89"></span><span id="孟加拉">孟加拉</span></h4> <p>在孟加拉,勞動節是政府的法定假期,政府管理的學校和大學在這一天都會慶祝節日。 </p> <h4><span id=".E4.B8.8D.E4.B8.B9"></span><span id="不丹">不丹</span></h4> <p>不丹的共產黨會慶祝勞動節。 </p> <h4><span id=".E6.9F.AC.E5.9F.94.E5.AF.A8"></span><span id="柬埔寨">柬埔寨</span></h4> <p>在柬埔寨一般稱做國際勞動節,而且是假日。2013年柬埔寨大選後的數年裡,柬埔寨禁止工人在5月1日上街遊行,這一禁令直到2019年才取消。 </p> <h4><span id=".E4.B8.AD.E5.9B.BD.E5.A4.A7.E9.99.86"></span><span id="中国大陆">中國大陸</span></h4> <p>從1950年開始,每到五一勞動節,天安門就會豎起孫中山畫像。1999年9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了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每年「五一」同春節和國慶節法定為三天的全國性節日,加上前後兩個周末的調休共放假七天,形成了三個「黃金周」。2007年1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二次修訂《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五一」由三天調整為一天,五一黃金周也將成為歷史。自2008年法律生效起,五一假期加上一個周末調休成為三天小長假。中國大陸在每年五一勞動節舉辦大型工人聯歡會。 </p> <h4><span id=".E9.A6.99.E6.B8.AF"></span><span id="香港">香港</span></h4> <p>1999年起,五一國際勞動節被列入香港公眾假期(亦屬法定假期),當天放假一天。香港也會有勞工團體遊行要求提高勞工的待遇。 </p> <h4><span id=".E5.8D.B0.E5.BA.A6"></span><span id="印度">印度</span></h4> <p>在印度,每年的5月1日是勞動節是假日。該節日與工人運動結合,被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政黨慶祝。印地語的勞動節叫做「Kamgar Din」,在泰米爾語叫做「Uzhaipalar dhinam」,在馬拉雅拉姆語叫做「Thozhilaali Dinam」,在孟加拉語叫做「Shromik Divas」。在北印度,勞動節的地位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不再放假 。 </p><p>此一節日可追溯到1923年5月1日<span data-orig-title="印度斯坦工农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bour Kisan Party of Hindustan"><span>印度斯坦工農黨</span></span>在馬德拉斯(現金奈)組織的活動,這也是印度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紅旗作為象徵的活動。 </p><p>馬哈拉施特拉邦會在每年5月1日慶祝馬哈拉施特拉節。 </p> <h4><span id=".E6.97.A5.E6.9C.AC"></span><span id="日本">日本</span></h4> <p>日本稱國際勞動節為「May Day」(<span lang="ja">メーデー</span>),但5月1日並非日本政府訂立的勞動節;而因該日位於一系列的國定節假日之間(黃金周),大多數勞動者在該日會休假、或者會選擇請假。自1920年起,日本各大<span data-orig-title="全国工会中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ional trade union center"><span>全國工會聯盟</span></span>會於該日舉辦大會,成為勞權團體的傳統活動。日本政府訂立的類似節日,是定於每年11月23日的勤勞感謝之日。 </p> <h4><span id=".E6.BE.B3.E9.96.80"></span><span id="澳門">澳門</span></h4> <p>澳門於1976年將勞動節列為澳門政府假期。澳門政權移交以後,澳門在每年的五月一日當天會有各社團與利益團體上街遊行向澳門特區政府請願的活動,即所謂的「澳門五一遊行」。 </p> <h4><span id=".E7.BC.85.E7.94.B8"></span><span id="缅甸">緬甸</span></h4> <p>5月1日是緬甸的法定節假日,稱為「工人節」。 </p> <h4><span id=".E5.8C.97.E9.9F.93"></span><span id="北韓">北韓</span></h4> <p>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為一公共假日。每年各地都會舉行慶祝活動、地方會議和集會,以紀念國際勞動節。平壤的綾羅島5月1日競技場以五一命名以紀念該節日。 </p> <h4><span id=".E6.96.B0.E5.8A.A0.E5.9D.A1"></span><span id="新加坡">新加坡</span></h4> <p>在新加坡,5月1日被稱作勞動節,是公共假日。新加坡自1960年人民行動黨上台後開始將五一定作公共假期慶祝。新加坡政府將其定為公共假期,是為了紀念工人及其對國家的貢獻。 </p> <h4><span id=".E5.8F.B0.E7.81.A3"></span><span id="台灣">台灣</span></h4> <p>在台灣,勞工在勞動節當日放假;如果遇上例假或休息日,則會在其他日子補假。包括股市、銀行也不會進行日常營業。小學以上教職員(幼稚園、托兒所、托嬰中心教職員屬於勞工)、政府公務員、雇員或公營機構職員則不放假。郵局會如常運作。</p> <h4><span id=".E6.B3.B0.E5.9B.BD"></span><span id="泰国">泰國</span></h4> <p>在泰國,5月1日被稱作「全國勞動節」,是該國的17個官方節日之一。 </p> <h4><span id=".E8.B6.8A.E5.8D.97"></span><span id="越南">越南</span></h4> <p>在越南,5月1日被稱作「國際勞動節」,是該國的法定節假日。 </p> <h3><span id=".E6.AD.90.E6.B4.B2"></span><span id="歐洲">歐洲</span></h3> <h4><span id=".E6.8D.B7.E5.85.8B"></span><span id="捷克">捷克</span></h4> <p>在捷克,每年五一放假,且這一天是該國的法定假日。 </p> <h4><span id=".E8.8A.AC.E5.85.B0"></span><span id="芬兰">芬蘭</span></h4> <p>在芬蘭,五月一日是官方節假日,除了勞動節外,這一天芬蘭人還會進行沃普爾吉斯之夜有關的慶祝活動。 </p> <h4><span id=".E6.B3.95.E5.9C.8B"></span><span id="法國">法國</span></h4> <p>1919年4月23日,法國參議院批准八小時工作制,並規定第二年的5月1日為特別帶薪休假日。在這天,法律禁止工作活動,並且不得減薪。在大城市中,勞動節當天還會有工會組織的遊行活動。 </p> <h4><span id=".E5.BE.B7.E5.9B.BD"></span><span id="德国">德國</span></h4> <p>1933年4月,納粹黨政府開始官方組織紀念五月一日,稱國家勞動節。然而德國社民黨、德國共產黨等左翼組織的民間紀念活動被禁止。二戰結束後,分裂的東西德國均定五一勞動節為法定節假日,1990年統一後仍然保留至今。 </p> <h4><span id=".E5.8C.88.E7.89.99.E5.88.A9"></span><span id="匈牙利">匈牙利</span></h4> <p>在匈牙利,每年五月一日是國家假日,這一天裡會有露天慶祝活動和集市。該國的許多城鎮在這一天會豎起「五一柱」。這一天左翼政黨和工會也會舉行活動。 </p> <h4><span id=".E7.AB.8B.E9.99.B6.E5.AE.9B"></span><span id="立陶宛">立陶宛</span></h4> <p>立陶宛規定每年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是國家假日。 </p> <h4><span id=".E6.8B.89.E8.84.B1.E7.BB.B4.E4.BA.9A"></span><span id="拉脱维亚">拉脫維亞</span></h4> <p>拉脫維亞共和國制憲會議上規定五月一日是勞動節,是國家假日。 </p> <h4><span id=".E4.BF.84.E7.BD.97.E6.96.AF"></span><span id="俄罗斯">俄羅斯</span></h4> <p>蘇聯統治時期,每年的勞動節當天,莫斯科會出現盛大的遊行場面,紅場旁的大道會有一批批蘇聯共產黨、蘇聯共青團的遊行隊伍,其中包含了馬列肖像的列隊進場。後來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至2014年5月1日才又開始於克里姆林宮外的紅場復辦大型遊行。前蘇聯地區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地至今仍有多地以五一命名。參見:五一區 </p> <h3><span id=".E7.BE.8E.E6.B4.B2"></span><span id="美洲">美洲</span></h3> <h4><span id=".E5.B7.B4.E8.A5.BF"></span><span id="巴西">巴西</span></h4> <p>在巴西,5月1日是勞動節,同時也是假日。 </p> <h4><span id=".E5.8F.A4.E5.B7.B4"></span><span id="古巴">古巴</span></h4> <p>在古巴,這一天被稱作勞工節。當天會有支持古巴共產黨政府和古巴革命的遊行。 </p> <h4><span id=".E7.A7.98.E9.B2.81"></span><span id="秘鲁">秘魯</span></h4> <p>在秘魯,這一天被稱作國際勞動節,秘魯政府規定該日全國放假一天。 </p> <h4><span id=".E7.BE.8E.E5.9B.BD"></span><span id="美国">美國</span></h4> <p>1882年,紐約中央工會在9月2日在紐約市組織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勞動節活動,之後這一節日得到了越來越多州的承認,到1894年6月,國會宣布9月第一個星期一的勞動節為全國假日。 </p><p>1947年,<span data-orig-title="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Veterans of Foreign Wars"><span>海外戰爭退伍軍人協會</span></span>宣布5月1日為<span data-orig-title="忠诚日"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oyalty Day"><span>忠誠日</span></span>,以對抗共產主義者的影響力。 </p><p>包括無政府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在內的各種<span data-orig-title="美国左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merican Left"><span>美國左翼</span></span>組織仍會在每年的5月1日上街遊行慶祝。1919年發生過一起大規模遊行演變成<span data-orig-title="1919年五一骚乱"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y Day riots of 1919"><span>暴力衝突的事件</span></span>,造成數人死傷。 </p><p>2012年5月1日,佔領華爾街運動的成員和工會一同在北美數座城市組織了遊行示威,抗議貧富差距。 </p><p>2020年5月1日,COVID-19大流行期間,亞馬遜、全食超市、<span data-orig-title="Instacar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stacart"><span>Instacart</span></span>、沃爾瑪、聯邦快遞、目標百貨和<span data-orig-title="Ship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hipt"><span>Shipt</span></span>的工人組織了一次聯合罷工,抗議雇主沒能提供給一線工人足夠的保護。 </p> <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2 Cached time: 2023050423340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82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01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17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842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404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103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5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53124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03.542 1 -total 49.09% 345.374 1 Template:Reflist 22.62% 159.125 47 Template:Cite_web 14.25% 100.245 17 Template:Cite_news 8.51% 59.886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6.94% 48.831 4 Template:Navbox 6.34% 44.575 20 Template:Tsl 4.98% 35.012 1 Template:About 4.86% 34.161 5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3.93% 27.622 1 Template:Lang -->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是世界上 80 多個國家的勞動節。國際勞動節是一項由國際勞工運動所推動,全世界勞工和工人階級在每年的五朔節(5 月 1 日)舉行的慶祝節日。 儘管國際勞動節可能與各地區春季五朔節的節日傳統有關,但這一節日最早是在 1889 年國際社會主義大會上因政治原因確立的。第二國際在該次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在某一天舉行大規模的國際性遊行示威,以讓勞動者在同一天裡要求執政當局從法律上把每天的工作時間限制在 8 小時以內,並表示支持美國勞工聯合會的決定,定具體日期為 1890 年 5 月 1 日,以紀念芝加哥工人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而被警察武裝鎮壓的乾草市場事件,後來該項活動演變為了國際勞動節。第二國際在 1904 年阿姆斯特丹的會議上進一步號召「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和工會聯合會都要在每年五月一日堅決要求從法律上規定八小時工作制,擁護無產階級的階級要求和擁護世界和平」。 5 月 1 日在世界許多地方是法定假日,大多數情況下為「勞動節」,「國際工人節」或類似的名稱。一些地區在其他日期慶祝勞動節,例如美國和加拿大在 9 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慶祝勞動節。 ## 起源 1856 年 4 月 21 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石匠和建築工人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停工,以爭取八小時工作制。隨後停工後演變成了每年一次的紀念活動,並激勵了美國工人進行鬥爭。自 1886 年 5 月 1 日起,全美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八小時工作制。5 月 3 日,在麥考密克收割機公司工廠外的一場集會上,警察因罷工工人與工賊對峙而向工人開槍,打死了兩名工人。這件事引起了整個芝加哥城沸騰,各工會決議於 5 月 4 日在乾草市廣場舉行群眾大會,約 2500 名勞工參會,情緒雖然激昂,過程卻非常和平。隨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將群眾淋得只剩兩百多人左右。正當勞工要開始收場時,忽然開來 180 名全副武裝的警察,將現場包圍起來,命令他們馬上解散。就在雙方在爭論的時候,一名身份不明的人向警察投擲了一枚炸彈,場面頓時大亂。在黑暗中,警察向群眾開火,人們四處逃竄。前後共有 7 名警察和至少 4 名平民當場死亡,同時造成在場大量人員受傷。這就是乾草市場事件。數百名勞工領袖和同情者後來被圍捕,隨後在一次被視為司法不公的審判後其中四人被絞死。 1889 年,法國工會人士雷蒙・拉維涅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國際第一次會議上提議將 5 月 1 日定為國際勞工節,以紀念乾草市場事件,同時要求各國的勞工共同努力,為八小時工作制而奮鬥。拉維涅的議案激勵了美國和歐洲多數國家的勞工在 1890 年 5 月 1 日再次進行罷工。在南美洲的秘魯和智利同樣發生了罷工。1891 年,第二國際在布魯塞爾的第二次會議上正式宣布 5 月 1 日的活動為一項年度性的活動。1894 年的五一遊行示威演變成了騷亂。隨後第二國際在 1904 年阿姆斯特丹的會議上號召「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和工會聯合會都要在每年五月一日堅決要求從法律上規定八小時工作制,擁護無產階級的階級要求和擁護世界和平」。大會還責成「各國的無產階級組織,凡在有條件於五月一日停工而無損於工人利益的地方,應當爭取停止工作」。 自 1880 年起,美國以及加拿大推行 9 月設立假期,稱為勞動節。1882 年,機工馬修・邁奎爾擔任紐約中央工會秘書時,首次提議在 9 月,第一個星期一設立勞動節假期。還有人認為,它是由美國勞工聯合會的彼得・J・麥奎爾,在目睹了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年度勞工節之後,於 1882 年 5 月首次提出的。在 1887 年,美國奧勒岡州設立勞動節為公眾假期,是美國第一個確立勞動節官方地位的州。當勞動節在 1894 年立法為正式的聯邦假期前,美國有三十個州正式慶祝勞動節。不同於世界其他地方,美國勞動節設於 9 月第一個星期一,而不是 5 月 1 日。 自第二國際以來,五一節一直是各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團體的組織示威活動的重要節日。五一節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最重要節日之一,其五一節慶祝活動通常有精心設計的勞動力慶祝活動,包括閱兵儀式。 1955 年,天主教會將五月一日定為「聖若瑟勞工主保日」。聖若瑟是天主教中工人、匠人及勞動者的主保聖人。 今天,世界上多數地域都在 5 月 1 日慶祝勞動節。 ### 蘇聯及東方集團 冷戰時期,包括蘇聯在內的東方集團國家會在五一舉行正式的慶祝活動,期間黨的領導人會向工人致敬。工人會打著寫有政治口號的標語上街,許多公司會展示他們出產的汽車。一般這一天最大的慶祝活動會發生在首都,通常這一天會有最高領導人出席的慶典。蘇聯在冷戰期間還會在每年的 5 月 1 日舉行大規模的閱兵,許多克里姆林宮的領導會在這一天參觀閱兵式。在波蘭,黨的領導每年會在這一天帶頭遊行。匈牙利人會在這一天舉行慶典,還會在「五一樹」下跳舞。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工廠以五一為名,比如波蘭的五一煤礦。 ## 紀念活動 ### 非洲 #### 阿爾及利亞 在阿爾及利亞,5 月 1 日是公共假日。 #### 安哥拉 5 月 1 日在安哥拉被承認為公共假日,稱為勞動節。 #### 埃及 在埃及,5 月 1 日被稱為勞動節,是一個帶薪的公共假期。在傳統上,埃及總統會主持正式的五一節慶祝活動。 #### 衣索比亞 在衣索比亞,5 月 1 日是公共假日,並被慶祝為勞動節。 #### 加納 5 月 1 日是加納的一個節日,全國工人會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工會和勞工協會以遊行的形式來慶祝勞動節。加納也會舉行閱兵式,通常由工會大會秘書長和各地區的區域秘書致辭。來自不同工作地點的工人通過條幅和衣著表明他們的公司。 #### 肯亞 在肯亞,5 月 1 日是一個公共假日,並作為勞動節進行慶祝。這一天,肯亞工會中央組織的領導人會發表講話。勞動和社會保護部部長(有時是總統)也會向工人們發表講話。每年的勞動節政府都會批准提高最低工資。 #### 利比亞 在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在後卡扎菲時代的第一年,2012 年,宣布國際勞動節為全國公共假日。 1978 年 5 月 1 日,時任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於的黎波里發表講話,呼籲落實行政與經濟改革。 #### 模里西斯 在模里西斯,5 月 1 日是慶祝勞動節的公共假日。 #### 突尼西亞 五月一日的勞動節是突尼西亞的法定節假日。 ### 亞洲 #### 孟加拉 在孟加拉,勞動節是政府的法定假期,政府管理的學校和大學在這一天都會慶祝節日。 #### 不丹 不丹的共產黨會慶祝勞動節。 #### 柬埔寨 在柬埔寨一般稱做國際勞動節,而且是假日。2013 年柬埔寨大選後的數年裡,柬埔寨禁止工人在 5 月 1 日上街遊行,這一禁令直到 2019 年才取消。 #### 中國大陸 從 1950 年開始,每到五一勞動節,天安門就會豎起孫中山畫像。1999 年 9 月 18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了 1949 年 12 月 23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每年「五一」同春節和國慶節法定為三天的全國性節日,加上前後兩個周末的調休共放假七天,形成了三個「黃金周」。2007 年 12 月 14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二次修訂《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五一」由三天調整為一天,五一黃金周也將成為歷史。自 2008 年法律生效起,五一假期加上一個周末調休成為三天小長假。中國大陸在每年五一勞動節舉辦大型工人聯歡會。 #### 香港 1999 年起,五一國際勞動節被列入香港公眾假期(亦屬法定假期),當天放假一天。香港也會有勞工團體遊行要求提高勞工的待遇。 #### 印度 在印度,每年的 5 月 1 日是勞動節是假日。該節日與工人運動結合,被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政黨慶祝。印地語的勞動節叫做「Kamgar Din」,在泰米爾語叫做「Uzhaipalar dhinam」,在馬拉雅拉姆語叫做「Thozhilaali Dinam」,在孟加拉語叫做「Shromik Divas」。在北印度,勞動節的地位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不再放假 。 此一節日可追溯到 1923 年 5 月 1 日印度斯坦工農黨在馬德拉斯(現金奈)組織的活動,這也是印度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紅旗作為象徵的活動。 馬哈拉施特拉邦會在每年 5 月 1 日慶祝馬哈拉施特拉節。 #### 日本 日本稱國際勞動節為「May Day」(メーデー),但 5 月 1 日並非日本政府訂立的勞動節;而因該日位於一系列的國定節假日之間(黃金周),大多數勞動者在該日會休假、或者會選擇請假。自 1920 年起,日本各大全國工會聯盟會於該日舉辦大會,成為勞權團體的傳統活動。日本政府訂立的類似節日,是定於每年 11 月 23 日的勤勞感謝之日。 #### 澳門 澳門於 1976 年將勞動節列為澳門政府假期。澳門政權移交以後,澳門在每年的五月一日當天會有各社團與利益團體上街遊行向澳門特區政府請願的活動,即所謂的「澳門五一遊行」。 #### 緬甸 5 月 1 日是緬甸的法定節假日,稱為「工人節」。 #### 北韓 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 5 月 1 日為國際勞動節,為一公共假日。每年各地都會舉行慶祝活動、地方會議和集會,以紀念國際勞動節。平壤的綾羅島 5 月 1 日競技場以五一命名以紀念該節日。 #### 新加坡 在新加坡,5 月 1 日被稱作勞動節,是公共假日。新加坡自 1960 年人民行動黨上台後開始將五一定作公共假期慶祝。新加坡政府將其定為公共假期,是為了紀念工人及其對國家的貢獻。 #### 台灣 在台灣,勞工在勞動節當日放假;如果遇上例假或休息日,則會在其他日子補假。包括股市、銀行也不會進行日常營業。小學以上教職員(幼稚園、托兒所、托嬰中心教職員屬於勞工)、政府公務員、雇員或公營機構職員則不放假。郵局會如常運作。 #### 泰國 在泰國,5 月 1 日被稱作「全國勞動節」,是該國的 17 個官方節日之一。 #### 越南 在越南,5 月 1 日被稱作「國際勞動節」,是該國的法定節假日。 ### 歐洲 #### 捷克 在捷克,每年五一放假,且這一天是該國的法定假日。 #### 芬蘭 在芬蘭,五月一日是官方節假日,除了勞動節外,這一天芬蘭人還會進行沃普爾吉斯之夜有關的慶祝活動。 #### 法國 1919 年 4 月 23 日,法國參議院批准八小時工作制,並規定第二年的 5 月 1 日為特別帶薪休假日。在這天,法律禁止工作活動,並且不得減薪。在大城市中,勞動節當天還會有工會組織的遊行活動。 #### 德國 1933 年 4 月,納粹黨政府開始官方組織紀念五月一日,稱國家勞動節。然而德國社民黨、德國共產黨等左翼組織的民間紀念活動被禁止。二戰結束後,分裂的東西德國均定五一勞動節為法定節假日,1990 年統一後仍然保留至今。 #### 匈牙利 在匈牙利,每年五月一日是國家假日,這一天裡會有露天慶祝活動和集市。該國的許多城鎮在這一天會豎起「五一柱」。這一天左翼政黨和工會也會舉行活動。 #### 立陶宛 立陶宛規定每年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是國家假日。 ####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共和國制憲會議上規定五月一日是勞動節,是國家假日。 #### 俄羅斯 蘇聯統治時期,每年的勞動節當天,莫斯科會出現盛大的遊行場面,紅場旁的大道會有一批批蘇聯共產黨、蘇聯共青團的遊行隊伍,其中包含了馬列肖像的列隊進場。後來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至 2014 年 5 月 1 日才又開始於克里姆林宮外的紅場復辦大型遊行。前蘇聯地區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地至今仍有多地以五一命名。參見:五一區 ### 美洲 #### 巴西 在巴西,5 月 1 日是勞動節,同時也是假日。 #### 古巴 在古巴,這一天被稱作勞工節。當天會有支持古巴共產黨政府和古巴革命的遊行。 #### 秘魯 在秘魯,這一天被稱作國際勞動節,秘魯政府規定該日全國放假一天。 #### 美國 1882 年,紐約中央工會在 9 月 2 日在紐約市組織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勞動節活動,之後這一節日得到了越來越多州的承認,到 1894 年 6 月,國會宣布 9 月第一個星期一的勞動節為全國假日。 1947 年,海外戰爭退伍軍人協會宣布 5 月 1 日為忠誠日,以對抗共產主義者的影響力。 包括無政府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在內的各種美國左翼組織仍會在每年的 5 月 1 日上街遊行慶祝。1919 年發生過一起大規模遊行演變成暴力衝突的事件,造成數人死傷。 2012 年 5 月 1 日,佔領華爾街運動的成員和工會一同在北美數座城市組織了遊行示威,抗議貧富差距。 2020 年 5 月 1 日,COVID-19 大流行期間,亞馬遜、全食超市、Instacart、沃爾瑪、聯邦快遞、目標百貨和 Shipt 的工人組織了一次聯合罷工,抗議雇主沒能提供給一線工人足夠的保護。 ## 注釋 ## 參考文獻
null
46,010
2023-05-03T05:14:20Z
77,071,578
國際示威遊行日
6,549,804
<p><b>噶約蓋曲貝</b>(藏語:<span lang="bo">བཀའ་ཡོ་གལ་འཆོས་པ</span>,威利轉寫:<span>bkav yo gal vchos pa</span>)是西藏歷史上吐蕃帝國的一個官職。《新唐書》音譯<b>喻寒波</b>。 </p><p>「噶約蓋曲貝」一詞的字面意思「糾正法令的錯誤」,該職位分為整事大相、副整事、小整事三個職務,每個職務各一名。其中,副整事和小整事是整事大相的副手。這個部門的職責相當於漢地的刑部。根據《弟吳佛教源流》記載,其職責是監督官員及法令執行情況,是吐蕃的最高法官。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政務九大臣</li> <li>貢論</li> <li>囊論</li> <li>噶倫</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才讓. 吐蕃史稿. 甘肅人民出版社. 2010: 70.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787226035115.</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5%99%B6%E7%BA%A6%E7%9B%96%E6%9B%B2%E8%B4%9D&amp;rft.au=%E6%89%8D%E8%AE%A9&amp;rft.btitle=%E5%90%90%E8%95%83%E5%8F%B2%E7%A8%BF&amp;rft.date=2010&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9787226035115&amp;rft.pages=70&amp;rft.pub=%E7%94%98%E8%82%83%E4%BA%BA%E6%B0%91%E5%87%BA%E7%89%88%E7%A4%BE&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噶約蓋曲貝**(藏語:བཀའ་ཡོ་གལ་འཆོས་པ,威利轉寫:bkav yo gal vchos pa)是西藏歷史上吐蕃帝國的一個官職。《新唐書》音譯**喻寒波**。 「噶約蓋曲貝」一詞的字面意思「糾正法令的錯誤」,該職位分為整事大相、副整事、小整事三個職務,每個職務各一名。其中,副整事和小整事是整事大相的副手。這個部門的職責相當於漢地的刑部。根據《弟吳佛教源流》記載,其職責是監督官員及法令執行情況,是吐蕃的最高法官。 ## 相關條目 * 政務九大臣 * 貢論 * 囊論 * 噶倫 ## 參考資料 * 才讓。吐蕃史稿。甘肅人民出版社. 2010: 70. ISBN 9787226035115.
null
899
2023-04-30T01:58:18Z
53,983,857
噶约盖曲贝
3,595,926
<p><b>巴生港</b>(馬來語:<span lang="ms">Pelabuhan Klang</span>),《航海圖》譯<b>吉令港</b>, 英殖民時期舊稱「<b>瑞天咸港</b>」(英語:<span lang="en">Port Swettenham</span>),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span data-orig-title="巴生縣" data-lang-code="ms" data-lang-name="馬來語" data-foreign-title="Daerah Klang"><span>巴生縣</span></span>的一個港區,距離巴生市西南方約6公里,與吉隆坡通過聯邦2號公路和巴生港線鐵路服務相連接。 </p><p>巴生港作為馬來西亞的重要集裝箱口岸,不僅是該國的最大貨運港口,也是馬來西亞在西馬西海岸和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門戶」之一。 </p> <h2><span id=".E7.B0.A1.E4.BB.8B"></span><span id="簡介">簡介</span></h2> <p>1882年,英屬雪蘭莪政府為運輸錫米,開始在馬來亞中西部建設鐵路,促進巴生港的開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因國際形勢需要,巴生港不斷發展。20世紀的60年代和70年代,巴生港加深水深與泊位,並建立處理貨櫃及傳統貨物的碼頭。 </p><p>巴生港是世界第十三大繁忙轉運港(2004年)、第十二大繁忙貨櫃港(2012年),也是貨物吞吐量第十六大港口(2011年)。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0 Cached time: 2023050509111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45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7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61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775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81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62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0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19017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65.780 1 -total 51.50% 239.856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44.27% 206.205 1 Template:Infobox 19.42% 90.434 1 Template:Lang-ms 10.89% 50.719 1 Template:Reflist 10.19% 47.453 1 Template:Cite_web 8.94% 41.635 1 Template:Expand 8.89% 41.387 7 Template:Both 7.78% 36.230 1 Template:Ambox 7.33% 34.123 1 Template:Country_abbreviation -->
**巴生港**(馬來語:Pelabuhan Klang),《航海圖》譯**吉令港**, 英殖民時期舊稱「**瑞天咸港**」(英語:Port Swettenham),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縣的一個港區,距離巴生市西南方約 6 公里,與吉隆坡通過聯邦 2 號公路和巴生港線鐵路服務相連接。 巴生港作為馬來西亞的重要集裝箱口岸,不僅是該國的最大貨運港口,也是馬來西亞在西馬西海岸和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門戶」之一。 ## 簡介 1882 年,英屬雪蘭莪政府為運輸錫米,開始在馬來亞中西部建設鐵路,促進巴生港的開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因國際形勢需要,巴生港不斷發展。20 世紀的 60 年代和 70 年代,巴生港加深水深與泊位,並建立處理貨櫃及傳統貨物的碼頭。 巴生港是世界第十三大繁忙轉運港(2004 年)、第十二大繁忙貨櫃港(2012 年),也是貨物吞吐量第十六大港口(2011 年)。 ## 參考
null
4,137
2023-04-16T12:28:12Z
73,110,654
巴生港
717,368
<p><b>王漢</b>(本名:José Núñez,1964年1月3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為多明尼加籍的棒球選手。1983年美國職棒堪薩斯市皇家隊以自由契約簽下,1986年12月8日經由規則五選秀被多倫多藍鳥隊挑走,於1987年4月9日首度登上大聯盟,在大聯盟累計9勝10敗、防禦率5.05、171次三振。1993年到1995年到台灣效力中華職棒的統一獅,1993年單季22勝,被譽為是中華職棒史上最強的洋投之一。 </p> <h2><span id=".E7.B6.93.E6.AD.B7"></span><span id="經歷">經歷</span></h2> <ul><li>美國職棒堪薩斯皇家隊(小聯盟1A~2A)(1984年-1986年)</li> <li>美國職棒多倫多藍鳥隊(小聯盟3A~大聯盟)(1987年-1989年)</li> <li>美國職棒芝加哥小熊隊(小聯盟3A~大聯盟)(1990年)</li> <li>中華職棒統一獅隊(1993年-1995年)</li> <li>日本職棒福岡大榮鷹隊(1996年-1997年)</li> <li>台灣大聯盟台中金剛隊(1998年)</li> <li>美國職棒紐約大都會隊(新人聯盟~小聯盟1A)(1998年-2000年)</li> <li>韓國職棒韓化老鷹隊(2001年)</li></ul><p><br></p> <h2><span id=".E8.81.B7.E6.A3.92.E7.94.9F.E6.B6.AF.E6.88.90.E7.B8.BE"></span><span id="職棒生涯成績">職棒生涯成績</span></h2> <h3><span id=".E4.B8.AD.E8.8F.AF.E8.81.B7.E6.A3.92"></span><span id="中華職棒">中華職棒</span></h3> <ul><li>(<b>粗黑體字</b>為該年度最佳或最高成績)</li> <li>(<span><b>粗紅體字</b></span>為聯盟史上最佳或最高成績)</li></ul><h3><span id=".E6.97.A5.E6.9C.AC.E8.81.B7.E6.A3.92.E6.99.82.E6.9C.9F"></span><span id="日本職棒時期">日本職棒時期</span></h3> <h3><span id=".E5.8F.B0.E7.81.A3.E5.A4.A7.E8.81.AF.E7.9B.9F.E6.99.82.E6.9C.9F"></span><span id="台灣大聯盟時期">台灣大聯盟時期</span></h3> <h3><span id=".E9.9F.93.E5.9C.8B.E8.81.B7.E6.A3.92.E6.99.82.E6.9C.9F"></span><span id="韓國職棒時期">韓國職棒時期</span></h3> <h2><span id=".E7.89.B9.E6.AE.8A.E7.B4.80.E9.8C.84"></span><span id="特殊紀錄">特殊紀錄</span></h2> <ul><li>1993年6月13日,對兄弟象隊拿下完投勝,成為中華職棒第1位單季10勝的多明尼加籍球員。</li> <li>1993年,來台灣加盟中華職棒的統一獅隊。</li> <li>1993年9月,獲得中華職棒單月MVP。</li> <li>1993年,以<b>22勝</b>成績獲得了中華職棒勝投王。</li> <li>1994年,以<b>2.08</b>的防禦率獲得了中華職棒防禦率王。</li> <li>1995年8月,獲得中華職棒單月MVP。</li> <li>1995年,以<b>1.88</b>的防禦率獲得中華職棒防禦率王。</li> <li>1995年,以<b>167次</b>三振數獲得中華職棒三振王。</li></ul><h2><span id=".E8.BB.BC.E4.BA.8B"></span><span id="軼事">軼事</span></h2> <p>1993到1995年效力統一獅隊時,初期譯名為「滿漢」,因當時流行以企業產品為洋將的中文名字,但「滿漢」在熱身賽狀況連連,加上球團高層覺得用產品當洋將的名字非常不妥,因此將他改名為<b>王漢</b>。</p><p><br></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荷西·努涅斯在台灣棒球維基館上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球員資訊和成績在中華職棒官網<span title="中文">(中文)</span></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0 Cached time: 2023050515304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4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4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41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734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74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7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17978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89.649 1 -total 75.73% 219.339 3 Template:Infobox 49.81% 144.287 1 Template:Infobox_CPBL_player 13.40% 38.802 12 Template:Infobox_baseball_biography/style 11.84% 34.295 1 Template:About 8.96% 25.952 1 Template:中華職棒球員資料 7.60% 21.999 1 Template:Bd 5.81% 16.815 1 Template:Birth_date_and_age 5.08% 14.712 1 Template:台灣棒球維基館 4.72% 13.667 1 Template:統一獅1995年中華職棒總冠軍 -->
**王漢**(本名:José Núñez,1964 年 1 月 3 日 —),為多明尼加籍的棒球選手。1983 年美國職棒堪薩斯市皇家隊以自由契約簽下,1986 年 12 月 8 日經由規則五選秀被多倫多藍鳥隊挑走,於 1987 年 4 月 9 日首度登上大聯盟,在大聯盟累計 9 勝 10 敗、防禦率 5.05、171 次三振。1993 年到 1995 年到台灣效力中華職棒的統一獅,1993 年單季 22 勝,被譽為是中華職棒史上最強的洋投之一。 ## 經歷 * 美國職棒堪薩斯皇家隊(小聯盟 1A~2A)(1984 年-1986 年) * 美國職棒多倫多藍鳥隊(小聯盟 3A~大聯盟)(1987 年-1989 年) * 美國職棒芝加哥小熊隊(小聯盟 3A~大聯盟)(1990 年) * 中華職棒統一獅隊(1993 年-1995 年) * 日本職棒福岡大榮鷹隊(1996 年-1997 年) * 台灣大聯盟台中金剛隊(1998 年) * 美國職棒紐約大都會隊(新人聯盟~小聯盟 1A)(1998 年-2000 年) * 韓國職棒韓化老鷹隊(2001 年) ## 職棒生涯成績 ### 中華職棒 * (**粗黑體字**為該年度最佳或最高成績) * (**粗紅體字**為聯盟史上最佳或最高成績) ### 日本職棒時期 ### 台灣大聯盟時期 ### 韓國職棒時期 ## 特殊紀錄 * 1993 年 6 月 13 日,對兄弟象隊拿下完投勝,成為中華職棒第 1 位單季 10 勝的多明尼加籍球員。 * 1993 年,來台灣加盟中華職棒的統一獅隊。 * 1993 年 9 月,獲得中華職棒單月 MVP。 * 1993 年,以 **22 勝**成績獲得了中華職棒勝投王。 * 1994 年,以 **2.08** 的防禦率獲得了中華職棒防禦率王。 * 1995 年 8 月,獲得中華職棒單月 MVP。 * 1995 年,以 **1.88** 的防禦率獲得中華職棒防禦率王。 * 1995 年,以 **167 次**三振數獲得中華職棒三振王。 ## 軼事 1993 到 1995 年效力統一獅隊時,初期譯名為「滿漢」,因當時流行以企業產品為洋將的中文名字,但「滿漢」在熱身賽狀況連連,加上球團高層覺得用產品當洋將的名字非常不妥,因此將他改名為**王漢**。 ## 外部連結 * 荷西・努涅斯在台灣棒球維基館上的資料(繁體中文) * 球員資訊和成績在中華職棒官網(中文)
null
7,216
2023-05-02T02:43:27Z
75,646,719
荷西·努涅斯
3,083,419
<p><b>諾伊基希</b>(德語:<span lang="de">Neukirch</span>)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一個市鎮。總面積26.58平方公里,總人口2655人,其中男性1372人,女性1283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公里。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巴登-符騰堡州市鎮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2 Cached time: 2023050517222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7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7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88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761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22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5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11819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25.051 1 -total 78.16% 254.066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65.64% 213.378 1 Template:Infobox 11.60% 37.690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areadisp 10.16% 33.023 1 Template:Location_map 8.28% 26.921 8 Template:Both 7.91% 25.710 2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metric 7.83% 25.465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7.03% 22.836 1 Template:Lang 6.33% 20.588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諾伊基希**(德語:Neukirch)是德國巴登 - 符騰堡州的一個市鎮。總面積 26.58 平方公里,總人口 2655 人,其中男性 1372 人,女性 1283 人(2011 年 12 月 31 日),人口密度 100 人 / 平方公里。 ## 參見 * 巴登 - 符騰堡州市鎮列表 ## 參考
null
2,383
2023-03-26T11:49:51Z
67,846,571
诺伊基希
331,863
<p><b>宋戴公</b>(?—前766年),<b>子</b>姓,名<b>白</b>(前799年—前766年在位),又名<b>撝</b>,字<b>武莊</b>,在位期間由正考父輔佐,其後子孫為宋國貴族,演變為多支家族,以「戴氏」為統稱。戰國時代,戴氏的一支奪取宋國君位,史稱「戴氏取宋」。據史籍《姓氏考略》、《資治通鑑音注》等記載,宋戴公字武莊,其部份後代以先祖名字為姓,形成了莊姓的一支。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宋戴公**(?— 前 766 年),**子**姓,名**白**(前 799 年 — 前 766 年在位),又名**撝**,字**武莊**,在位期間由正考父輔佐,其後子孫為宋國貴族,演變為多支家族,以「戴氏」為統稱。戰國時代,戴氏的一支奪取宋國君位,史稱「戴氏取宋」。據史籍《姓氏考略》、《資治通鑑音注》等記載,宋戴公字武莊,其部份後代以先祖名字為姓,形成了莊姓的一支。 ## 參考資料
null
973
2023-04-24T03:01:48Z
62,208,620
宋戴公
320,025
<p><b>稻田</b>一般指一塊可以積水的耕地,用來種植稻或其它半水生作物。儘管水稻可以生長在干的土地上,但20世紀以後,田地逐漸成為了種植稻米的主要場所。田地在東方種植稻米的國家很常見,例如南亞與東南亞國家,包括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印尼、日本、韓國、台灣地區、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以及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在其他的一些稻米種植區域也可以看見田地,例如皮埃蒙特(義大利)、Camargue(法國)和Artibonite Valley(海地)。 </p> <h2><span id=".E5.9C.96.E7.89.87.E9.9B.86"></span><span id="圖片集">圖片集</span></h2>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ul><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耕地</li> <li>梯田</li></ul>
**稻田**一般指一塊可以積水的耕地,用來種植稻或其它半水生作物。儘管水稻可以生長在干的土地上,但 20 世紀以後,田地逐漸成為了種植稻米的主要場所。田地在東方種植稻米的國家很常見,例如南亞與東南亞國家,包括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印尼、日本、韓國、台灣地區、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以及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在其他的一些稻米種植區域也可以看見田地,例如皮埃蒙特(義大利)、Camargue(法國)和 Artibonite Valley(海地)。 ## 圖片集 * * * * ## 參見 * 耕地 * 梯田
null
1,463
2023-04-20T13:45:53Z
69,812,223
5,415,993
<p><b>PRISTIN</b>(<span>韓語:<span title="諺文表記"><span lang="ko"><b>프리스틴</b></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ko-Latn"><b>Peu Ri Seu Tin</b></span></i></sup></span>)為韓國Pledis娛樂於2017年推出的10人女子偶像團體,成員包括娜榮、Roa、Yuha、銀雨、Rena、潔瓊、Yehana、成娫、施妍、Kyla。團體名稱取為<b>PRISTIN</b>一名,是由<b>Pris</b>matic與Ela<b>stin</b>兩個部分組合而成,Prismatic寓意為「明亮並鮮明」,Elastin為「無缺點」,包含著「將各自的魅力匯聚在一起,成為最閃耀的明星」的抱負及意義。<b>Pristine</b>也有質樸的意思。。 </p><p>PRISTIN是展現PRISTIN獨有的「Power&amp;Pretty」魅力的組合。 </p><p>2017年1月19日,美國權威音樂雜誌《告示牌雜誌》在其官方網站評選出「2017年五個最值得期待 K-Pop 新人」第一位為PRISTIN。</p><p>2017年3月21日推出首張迷你專輯《HI! PRISTIN》正式出道。 </p><p>從出道前單曲《WE》到首張迷你專輯《HI! PRISTIN》、第二張迷你專輯《SCHXXL OUT》,成員均高度參與專輯的製作,所有收錄曲都有成員參與作詞、作曲。 </p><p>問候口號:「Sound Out ! We are PRISTIN ! 大家好,我們是PRISTIN。」 </p><p>官方粉絲名為「HIgh(하이)」意思是像朋友一樣一直在PRISTIN的身邊, 指引著PRISTIN達到更高的頂點, 總是能給PRISTIN力量的存在。 </p><p>2019年5月24日,Pledis娛樂表示已經與潔瓊、Yehana、成娫外的其他成員解約,PRISTIN解散。 </p><p>2019年9月因與公司問題潔瓊解約。 </p> <h2><span id=".E6.88.90.E5.93.A1.E8.B3.87.E6.96.99"></span><span id="成員資料">成員資料</span></h2> <ul><li>名字<b>粗體</b>為隊長</li></ul><h3><span id=".E9.9F.93.E5.9C.8B.E9.9F.B3.E6.A8.82.E8.91.97.E4.BD.9C.E6.AC.8A.E5.8D.94.E6.9C.83.E4.B9.8B.E7.99.BB.E8.A8.98.E7.B7.A8.E8.99.9F.5B30.5D.5B31.5D"></span><span id="韓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之登記編號[30][31]">韓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之登記編號</span></h3> <ul><li><b>依年齡排序</b></li></ul><h2><span id=".E7.B6.93.E6.AD.B7"></span><span id="經歷">經歷</span></h2> <h3><span id=".E5.89.8D.E8.BA.AB"></span><span id="前身">前身</span></h3> <ul><li>2015年-2016年Pledis娛樂派出旗下練習生娜榮、Roa、Yuha、銀雨、Rena、潔瓊、施妍七人參演了Mnet新女團選拔節目《PRODUCE 101》,讓大眾先認識了她們。其中娜榮和潔瓊兩人成功進入前11名,以一年限定女子組合I.O.I成員身分出道, 並在2017年1月29日後正式返回Pledis娛樂。</li> <li>3月23日,Pledis娛樂將七人與未公開的三名練習生Yehana、成娫、Kyla 合流定名<b>PLEDIS Girlz</b>,作為旗下預備出道十人女團的代稱並為其成立官方推特,並在5月14日開始,PLEDIS Girlz全員每周六都在PLEDIS Girlz Concert中演出,向支持喜愛她們的粉絲展現有所進步、成長的一面。</li></ul><h3><span id="2017.E5.B9.B4"></span><span id="2017年">2017年</span></h3> <ul><li>1月6日,於PLEDIS Girlz Concert BYE &amp; HI上宣布正式團名為<b>PRISTIN</b>。</li> <li>3月3日,於官方推特公布將於3月21日發行首張迷你專輯《HI! PRISTIN》正式出道。</li> <li>3月8日,於官方推特公布首張迷你專輯《HI! PRISTIN》專輯行程表。</li> <li>3月9、10日,分別公開首波及第二波成員個人概念照,首波的主角為潔瓊、Yuha、成娫、銀雨、Kyla。而第二波的主角為娜榮、Rena、施妍、Yehana、Roa。</li> <li>3月13日,公開出道專輯封面、主打歌曲名,並於3月14日公開專輯曲目表。</li> <li>3月21日,公開首張迷你專輯主打曲《WEE WOO》MV並於Mnet直播出道舞台,以及在3月22日舉辦出道Showcase。</li> <li>8月5日,通過官方飯咖與SNS公布第二張迷你專輯《SCHXXL OUT》專輯行程表。</li> <li>8月6日,在VLIVE上公開粉絲名「HIgh(하이)」意思是像朋友一樣一直在PRISTIN的身邊,指引著PRISTIN達到更高的頂點,總是能給PRISTIN力量的存在。</li> <li>8月8日至13日,公開成員個人概念照與團體照,每天兩位成員,於0點放出OUT版本並在12點放出IN版本。</li> <li>8月14日,通過變更SNS頭像的方式公開迷你2輯名稱《SCHXXL OUT》。</li> <li>8月15日,於公方推特公開第二張迷你專輯的封面。</li> <li>8月19日,公開主打曲名稱及曲目表,同日晚上公開主打曲《WE LIKE》的Teaser。</li> <li>8月21日,晚間公開主打曲《WE LIKE》的第二版Teaser。</li> <li>8月23日,下午六點(韓國時間)公開《WE LIKE》MV。</li> <li>10月12日,Pledis娛樂宣佈,成員Kyla因健康問題將暫時停止演藝活動。</li></ul><h3><span id="2018.E5.B9.B4"></span><span id="2018年">2018年</span></h3> <ul><li>5月,通過媒體透露成員娜榮、Roa、銀雨、Rena、潔瓊組成的子團PRISTIN V將於5月28日出道。</li> <li>5月17日,公布小分隊成員剪影預告照。</li> <li>5月21日,公布出道專輯歌曲列表《Like a V》,包含主打曲《Get It》和收錄曲《Spotlight》。</li> <li>5月28日,舉辦Showcase,下午六點(韓國時間)公開《Get It》MV。</li></ul><h3><span id="2019.E5.B9.B4"></span><span id="2019年">2019年</span></h3> <ul><li>5月24日,Pledis娛樂官方正式宣布PRISTIN解散。</li> <li>6月4日,有消息指娜榮連同部份已離開Pledis娛樂的成員簽下新公司,有望在未來與新公司,以重組團體形式重新出道,但及後娜榮的母親及其他報道予以否認。</li> <li>6月12日,Sports Donga 確定林娜榮與周潔瓊將參與重組後的I.O.I9人體制活動。</li> <li>10月21日,Alseulbit Entertainment(알슬빛Entertainment)宣布珉炅(Roa)、京元(Yuha)、銀雨、藝彬(Rena)與BADA以新5人女團HINAPIA在11月出道。</li></ul><h2><span id=".E9.9F.B3.E6.A8.82.E4.BD.9C.E5.93.81"></span><span id="音樂作品">音樂作品</span></h2> <h3><span id=".E9.9F.93.E8.AA.9E.E4.BD.9C.E5.93.81"></span><span id="韓語作品">韓語作品</span></h3> <h4><span id=".E8.BF.B7.E4.BD.A0.E5.B0.88.E8.BC.AF"></span><span id="迷你專輯">迷你專輯</span></h4> <h4><span id=".E5.8D.95.E6.9B.B2.E5.B0.88.E8.BC.AF"></span><span id="单曲專輯">單曲專輯</span></h4> <h4><span id=".E6.95.B8.E4.BD.8D.E5.96.AE.E6.9B.B2"></span><span id="數位單曲">數位單曲</span></h4> <ul><li>2016年6月27日:《WE》</li> <li>2017年5月19日:《Black Widow (Remix Ver.)》<b></b></li></ul><h2><span id=".E5.BD.B1.E9.9F.B3.E4.BD.9C.E5.93.81"></span><span id="影音作品">影音作品</span></h2> <h3><span id=".E9.9F.B3.E6.A8.82.E9.8C.84.E5.BD.B1.E5.B8.B6"></span><span id="音樂錄影帶">音樂錄影帶</span></h3> <h3><span id=".E5.8F.83.E6.BC.94.E5.85.B6.E4.BB.96.E6.AD.8C.E6.89.8B.E9.9F.B3.E6.A8.82.E5.BD.B1.E7.89.87"></span><span id="參演其他歌手音樂影片">參演其他歌手音樂影片</span></h3> <h2><span id=".E5.BD.B1.E8.A6.96.E4.BD.9C.E5.93.81"></span><span id="影視作品">影視作品</span></h2> <p><small>此處只列舉成員以PLEDIS Girlz或PRISTIN成員身份參與的節目。</small><br><small>娜榮和潔瓊於I.O.I活動期間所參與的影視節目詳見個人條目。</small> </p> <h2><span id=".E5.B0.88.E5.B1.AC.E7.AF.80.E7.9B.AE"></span><span id="專屬節目">專屬節目</span></h2> <h2><span id=".E7.B6.9C.E8.97.9D_.2F_.E7.B6.B2.E7.B5.A1.E7.AF.80.E7.9B.AE"></span><span id="綜藝_/_網絡節目">綜藝 / 網絡節目</span></h2> <h3><span id=".E5.9B.BA.E5.AE.9A.E5.87.BA.E6.BC.94"></span><span id="固定出演">固定出演</span></h3> <h3><span id=".E5.98.89.E8.B3.93.E5.87.BA.E6.BC.94"></span><span id="嘉賓出演">嘉賓出演</span></h3> <h2><span id=".E4.B8.BB.E6.8C.81"></span><span id="主持">主持</span></h2> <h2><span id=".E5.BB.A3.E6.92.AD.E9.9B.BB.E5.8F.B0"></span><span id="廣播電台">廣播電台</span></h2> <h2><span id=".E4.BB.A3.E8.A8.80.E5.AE.A3.E5.82.B3"></span><span id="代言宣傳">代言宣傳</span></h2> <h3><span id=".E5.BB.A3.E5.91.8A.E4.BB.A3.E8.A8.80"></span><span id="廣告代言">廣告代言</span></h3> <h2><span id=".E9.9F.B3.E6.A8.82.E7.8F.BE.E5.A0.B4"></span><span id="音樂現場">音樂現場</span></h2> <h3><span id="2017.E5.B9.B4_2"></span><span id="2017年_2">2017年</span></h3> <h3><span id="2018.E5.B9.B4_2"></span><span id="2018年_2">2018年</span></h3> <h2><span id=".E6.BC.94.E5.94.B1.E6.9C.83.E5.8F.8A.E5.85.B6.E4.BB.96.E6.BC.94.E5.87.BA"></span><span id="演唱會及其他演出">演唱會及其他演出</span></h2> <h3><span id="Showcase">Showcase</span></h3> <h3><span id=".E5.85.B6.E4.BB.96.E6.BC.94.E5.87.BA"></span><span id="其他演出">其他演出</span></h3> <h3><span id=".E5.85.B6.E4.BB.96.E6.B4.BB.E5.8B.95"></span><span id="其他活動">其他活動</span></h3> <h2><span id=".E6.B4.BB.E5.8B.95"></span><span id="活動">活動</span></h2> <h3><span id=".E7.B0.BD.E5.94.AE.E6.9C.83"></span><span id="簽售會">簽售會</span></h3> <h4><span id="2017.E5.B9.B4_3"></span><span id="2017年_3">2017年</span></h4> <h4><span id="2018.E5.B9.B4_3"></span><span id="2018年_3">2018年</span></h4> <h3><span id=".E5.B0.8F.E5.9E.8B.E8.A6.8B.E9.9D.A2.E6.9C.83"></span><span id="小型見面會">小型見面會</span></h3> <h2><span id=".E7.8D.8E.E9.A0.85"></span><span id="獎項">獎項</span></h2> <h3><span id=".E5.A4.A7.E5.9E.8B.E9.A0.92.E7.8D.8E.E7.A6.AE.E7.8D.B2.E7.8D.8E.E7.8D.8E.E9.A0.85"></span><span id="大型頒獎禮獲獎獎項">大型頒獎禮獲獎獎項</span></h3> <h3><span id=".E4.B8.BB.E8.A6.81.E9.9F.B3.E6.A8.82.E7.AF.80.E7.9B.AE.E6.A6.9C.E5.96.AE.E6.8E.92.E5.90.8D"></span><span id="主要音樂節目榜單排名">主要音樂節目榜單排名</span></h3> <h2><span id=".E5.82.99.E8.A8.BB"></span><span id="備註">備註</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PRISTIN 官方粉絲Caf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RISTIN 官方Twit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RISTIN 成員Twit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RISTIN 官方V Live頻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RISTIN 官方Faceboo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RISTIN 官方Youtube頻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RISTIN 官方instagr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LEDIS 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LEDIS 官方Youtube頻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LEDIS 官方instagr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LEDIS 官方V Live頻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周潔瓊 個人微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0 Cached time: 2023050602341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76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2.04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774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8153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793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0362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74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14423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543.115 1 -total 52.05% 803.123 1 Template:Reflist 26.85% 414.326 105 Template:Citation 12.22% 188.513 45 Template:Cite_web 11.84% 182.764 5 Template:Infobox 8.96% 138.200 1 Template:藝人 6.93% 106.953 1 Template:多個問題 6.90% 106.449 1 Template:Korean 4.60% 71.012 1 Template:PRODUCE_101 4.45% 68.734 4 Template:Ambox -->
**PRISTIN**(韓語:**프리스틴**_**Peu Ri Seu Tin**_)為韓國 Pledis 娛樂於 2017 年推出的 10 人女子偶像團體,成員包括娜榮、Roa、Yuha、銀雨、Rena、潔瓊、Yehana、成娫、施妍、Kyla。團體名稱取為 **PRISTIN** 一名,是由 **Pris**matic 與 Ela**stin** 兩個部分組合而成,Prismatic 寓意為「明亮並鮮明」,Elastin 為「無缺點」,包含著「將各自的魅力匯聚在一起,成為最閃耀的明星」的抱負及意義。**Pristine** 也有質樸的意思。。 PRISTIN 是展現 PRISTIN 獨有的「Power&Pretty」魅力的組合。 2017 年 1 月 19 日,美國權威音樂雜誌《告示牌雜誌》在其官方網站評選出「2017 年五個最值得期待 K-Pop 新人」第一位為 PRISTIN。 2017 年 3 月 21 日推出首張迷你專輯《HI! PRISTIN》正式出道。 從出道前單曲《WE》到首張迷你專輯《HI! PRISTIN》、第二張迷你專輯《SCHXXL OUT》,成員均高度參與專輯的製作,所有收錄曲都有成員參與作詞、作曲。 問候口號:「Sound Out ! We are PRISTIN ! 大家好,我們是 PRISTIN。」 官方粉絲名為「HIgh(하이)」意思是像朋友一樣一直在 PRISTIN 的身邊, 指引著 PRISTIN 達到更高的頂點, 總是能給 PRISTIN 力量的存在。 2019 年 5 月 24 日,Pledis 娛樂表示已經與潔瓊、Yehana、成娫外的其他成員解約,PRISTIN 解散。 2019 年 9 月因與公司問題潔瓊解約。 ## 成員資料 * 名字**粗體**為隊長 ### 韓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之登記編號 * **依年齡排序** ## 經歷 ### 前身 * 2015 年 - 2016 年 Pledis 娛樂派出旗下練習生娜榮、Roa、Yuha、銀雨、Rena、潔瓊、施妍七人參演了 Mnet 新女團選拔節目《PRODUCE 101》,讓大眾先認識了她們。其中娜榮和潔瓊兩人成功進入前 11 名,以一年限定女子組合 I.O.I 成員身分出道, 並在 2017 年 1 月 29 日後正式返回 Pledis 娛樂。 * 3 月 23 日,Pledis 娛樂將七人與未公開的三名練習生 Yehana、成娫、Kyla 合流定名 **PLEDIS Girlz**,作為旗下預備出道十人女團的代稱並為其成立官方推特,並在 5 月 14 日開始,PLEDIS Girlz 全員每周六都在 PLEDIS Girlz Concert 中演出,向支持喜愛她們的粉絲展現有所進步、成長的一面。 ### 2017 年 * 1 月 6 日,於 PLEDIS Girlz Concert BYE & HI 上宣布正式團名為 **PRISTIN**。 * 3 月 3 日,於官方推特公布將於 3 月 21 日發行首張迷你專輯《HI! PRISTIN》正式出道。 * 3 月 8 日,於官方推特公布首張迷你專輯《HI! PRISTIN》專輯行程表。 * 3 月 9、10 日,分別公開首波及第二波成員個人概念照,首波的主角為潔瓊、Yuha、成娫、銀雨、Kyla。而第二波的主角為娜榮、Rena、施妍、Yehana、Roa。 * 3 月 13 日,公開出道專輯封面、主打歌曲名,並於 3 月 14 日公開專輯曲目表。 * 3 月 21 日,公開首張迷你專輯主打曲《WEE WOO》MV 並於 Mnet 直播出道舞台,以及在 3 月 22 日舉辦出道 Showcase。 * 8 月 5 日,通過官方飯咖與 SNS 公布第二張迷你專輯《SCHXXL OUT》專輯行程表。 * 8 月 6 日,在 VLIVE 上公開粉絲名「HIgh(하이)」意思是像朋友一樣一直在 PRISTIN 的身邊,指引著 PRISTIN 達到更高的頂點,總是能給 PRISTIN 力量的存在。 * 8 月 8 日至 13 日,公開成員個人概念照與團體照,每天兩位成員,於 0 點放出 OUT 版本並在 12 點放出 IN 版本。 * 8 月 14 日,通過變更 SNS 頭像的方式公開迷你 2 輯名稱《SCHXXL OUT》。 * 8 月 15 日,於公方推特公開第二張迷你專輯的封面。 * 8 月 19 日,公開主打曲名稱及曲目表,同日晚上公開主打曲《WE LIKE》的 Teaser。 * 8 月 21 日,晚間公開主打曲《WE LIKE》的第二版 Teaser。 * 8 月 23 日,下午六點(韓國時間)公開《WE LIKE》MV。 * 10 月 12 日,Pledis 娛樂宣佈,成員 Kyla 因健康問題將暫時停止演藝活動。 ### 2018 年 * 5 月,通過媒體透露成員娜榮、Roa、銀雨、Rena、潔瓊組成的子團 PRISTIN V 將於 5 月 28 日出道。 * 5 月 17 日,公布小分隊成員剪影預告照。 * 5 月 21 日,公布出道專輯歌曲列表《Like a V》,包含主打曲《Get It》和收錄曲《Spotlight》。 * 5 月 28 日,舉辦 Showcase,下午六點(韓國時間)公開《Get It》MV。 ### 2019 年 * 5 月 24 日,Pledis 娛樂官方正式宣布 PRISTIN 解散。 * 6 月 4 日,有消息指娜榮連同部份已離開 Pledis 娛樂的成員簽下新公司,有望在未來與新公司,以重組團體形式重新出道,但及後娜榮的母親及其他報道予以否認。 * 6 月 12 日,Sports Donga 確定林娜榮與周潔瓊將參與重組後的 I.O.I9 人體制活動。 * 10 月 21 日,Alseulbit Entertainment(알슬빛Entertainment)宣布珉炅(Roa)、京元(Yuha)、銀雨、藝彬(Rena)與 BADA 以新 5 人女團 HINAPIA 在 11 月出道。 ## 音樂作品 ### 韓語作品 #### 迷你專輯 #### 單曲專輯 #### 數位單曲 * 2016 年 6 月 27 日:《WE》 * 2017 年 5 月 19 日:《Black Widow (Remix Ver.)》 ## 影音作品 ### 音樂錄影帶 ### 參演其他歌手音樂影片 ## 影視作品 此處只列舉成員以 PLEDIS Girlz 或 PRISTIN 成員身份參與的節目。 娜榮和潔瓊於 I.O.I 活動期間所參與的影視節目詳見個人條目。 ## 專屬節目 ## 綜藝 / 網絡節目 ### 固定出演 ### 嘉賓出演 ## 主持 ## 廣播電台 ## 代言宣傳 ### 廣告代言 ## 音樂現場 ### 2017 年 ### 2018 年 ## 演唱會及其他演出 ### Showcase ### 其他演出 ### 其他活動 ## 活動 ### 簽售會 #### 2017 年 #### 2018 年 ### 小型見面會 ## 獎項 ### 大型頒獎禮獲獎獎項 ### 主要音樂節目榜單排名 ## 備註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PRISTIN 官方粉絲 Caf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RISTIN 官方 Twit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RISTIN 成員 Twit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RISTIN 官方 V Live 頻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RISTIN 官方 Faceboo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RISTIN 官方 Youtube 頻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RISTIN 官方 instagr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LEDIS 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LEDIS 官方 Youtube 頻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LEDIS 官方 instagr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LEDIS 官方 V Live 頻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周潔瓊 個人微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89,423
2023-05-04T14:05:09Z
75,634,473
Roa
970,474
<p><b>加佐洞</b>是大韓民國首都首爾的西大門區的一個地方名稱,總人口約10萬人,由<b>北加佐洞</b>及<b>南加佐洞</b>兩個法定洞組成。兩個法定洞又各自分成兩個行政洞。 </p><p>北加佐洞鄰接恩平區,只有東側的南加佐洞屬於西大門區,其餘北側的鷹岩洞(韓語:<span lang="ko">응암동</span>)、南側的中洞及在西側有佛光川流經的繒山洞都屬於恩平區。根據2001年統計,北加佐洞的面積有1.37平方公里,2001年的人口統計有5萬3667名居民。 </p> <h2><span id=".E5.90.8D.E7.A8.B1.E7.94.B1.E4.BE.86"></span><span id="名稱由來">名稱由來</span></h2> <p>「加佐」這名字源於中古韓語的「加佐里」,意思就是「有很多小龍蝦出產的地方」。後來,「加佐里」這個名字被錯誤理解成為「加佐」+「里」。後來,加佐洞分為南、北兩部份。加佐里本來屬於延禧面,是京畿道高陽郡的一部份。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ul><li>在朝鮮王朝時代,加佐洞屬於漢城府的延禧坊。北加佐洞在當時屬於<b>加佐洞二契</b>。</li> <li>1914年3月1日:京畿道高陽郡延禧面北加佐洞屬於北加佐里。</li> <li>1949年8月13日,高陽郡恩平面的11個里和延禧面的7個里被編入西大門區,當中包括加佐里。新編入的地域由新成立的恩平出張所管轄。北加佐洞被改稱為繒加洞會。</li> <li>1950年3月15日:繒加洞會改稱為北加佐洞。</li> <li>1955年4月18日:根據《首爾市條例第66號》(<span lang="ko">서울시 조례 제66호</span>)的〈地方自治法〉(<span lang="ko">지방자치법</span>)實施洞制(<span lang="ko">동제</span>),包括了南、北加佐洞的繒山洞被編入繒加洞(<span lang="ko">증가동</span>)事務所管轄。</li> <li>1970年5月18日:北加佐洞事務所設立,同時管轄北加佐洞及南加佐洞。</li> <li>1975年:繒山洞從加佐洞獨立。</li> <li>1977年9月1日:北加佐1洞和北加佐2洞分離。</li></ul><h3><span id=".E4.BA.8B.E4.BB.B6"></span><span id="事件">事件</span></h3> <ul><li>1988年10月16日,池康憲(<span lang="ko">지강헌</span>)與另外11人從教導所裡逃走,當中6人當場被捕,池康憲和另外5人逃脫。6人逃往北加佐洞,並多次闖入民間挾持居民為人質。這次事件後來被改編成為電影《Holiday》。</li></ul><h2><span id=".E8.A1.8C.E6.94.BF.E5.8D.80.E5.8A.83"></span><span id="行政區劃">行政區劃</span></h2> <p>以下是現時加佐的行政區劃: </p> <h2><span id=".E4.BA.A4.E9.80.9A"></span><span id="交通">交通</span></h2> <dl><dt>鐵路</dt></dl><ul><li>京義線、龍山線(<span>●</span>首都圈電鐵京義·中央線):加佐站</li></ul><h2><span id=".E7.9F.A5.E5.90.8D.E4.BA.BA.E7.89.A9"></span><span id="知名人物">知名人物</span></h2> <ul><li><span data-orig-title="池康憲"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지강헌"><span>池康憲</span></span></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web">북가좌1동 주민센터 [北加佐1洞住民中心]. <span> [<span>2009-02-03</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0).</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5%8A%A0%E4%BD%90%E6%B4%9E&amp;rft.btitle=%EB%B6%81%EA%B0%80%EC%A2%8C1%EB%8F%99+%EC%A3%BC%EB%AF%BC%EC%84%BC%ED%84%B0&amp;rft.genre=unknown&amp;rft_id=http%3A%2F%2Fbgj1-dong.seodaemun.go.kr%2F&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북가좌2동 주민센터 [北加佐2洞住民中心].</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5%8A%A0%E4%BD%90%E6%B4%9E&amp;rft.btitle=%EB%B6%81%EA%B0%80%EC%A2%8C2%EB%8F%99+%EC%A3%BC%EB%AF%BC%EC%84%BC%ED%84%B0&amp;rft.genre=unknown&amp;rft_id=http%3A%2F%2Fbgj2-dong.seodaemun.go.kr%2F&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2 Cached time: 2023050501051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5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3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58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413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54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51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72699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97.193 1 -total 41.64% 123.765 1 Template:Lang-ko 27.25% 80.988 1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23.37% 69.447 11 Template:Lang 15.24% 45.293 1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4.80% 43.977 2 Template:Cite_web 13.88% 41.248 13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2.16% 36.138 13 Template:Str_mid 11.03% 32.779 13 Template:Str_mid/core 8.33% 24.749 1 Template:Dead_link -->
**加佐洞**是大韓民國首都首爾的西大門區的一個地方名稱,總人口約 10 萬人,由**北加佐洞**及**南加佐洞**兩個法定洞組成。兩個法定洞又各自分成兩個行政洞。 北加佐洞鄰接恩平區,只有東側的南加佐洞屬於西大門區,其餘北側的鷹岩洞(韓語:응암동)、南側的中洞及在西側有佛光川流經的繒山洞都屬於恩平區。根據 2001 年統計,北加佐洞的面積有 1.37 平方公里,2001 年的人口統計有 5 萬 3667 名居民。 ## 名稱由來 「加佐」這名字源於中古韓語的「加佐里」,意思就是「有很多小龍蝦出產的地方」。後來,「加佐里」這個名字被錯誤理解成為「加佐」+「里」。後來,加佐洞分為南、北兩部份。加佐里本來屬於延禧面,是京畿道高陽郡的一部份。 ## 歷史 * 在朝鮮王朝時代,加佐洞屬於漢城府的延禧坊。北加佐洞在當時屬於**加佐洞二契**。 * 1914 年 3 月 1 日:京畿道高陽郡延禧面北加佐洞屬於北加佐里。 * 1949 年 8 月 13 日,高陽郡恩平面的 11 個里和延禧面的 7 個里被編入西大門區,當中包括加佐里。新編入的地域由新成立的恩平出張所管轄。北加佐洞被改稱為繒加洞會。 * 1950 年 3 月 15 日:繒加洞會改稱為北加佐洞。 * 1955 年 4 月 18 日:根據《首爾市條例第 66 號》(서울시 조례 제66호) 的〈地方自治法〉(지방자치법) 實施洞制 (동제),包括了南、北加佐洞的繒山洞被編入繒加洞 (증가동) 事務所管轄。 * 1970 年 5 月 18 日:北加佐洞事務所設立,同時管轄北加佐洞及南加佐洞。 * 1975 年:繒山洞從加佐洞獨立。 * 1977 年 9 月 1 日:北加佐 1 洞和北加佐 2 洞分離。 ### 事件 * 1988 年 10 月 16 日,池康憲 (지강헌) 與另外 11 人從教導所裡逃走,當中 6 人當場被捕,池康憲和另外 5 人逃脫。6 人逃往北加佐洞,並多次闖入民間挾持居民為人質。這次事件後來被改編成為電影《Holiday》。 ## 行政區劃 以下是現時加佐的行政區劃: ## 交通 **鐵路** * 京義線、龍山線(●首都圈電鐵京義・中央線):加佐站 ## 知名人物 * 池康憲 ## 參考 ## 外部連結 * 북가좌1동 주민센터 [北加佐 1 洞住民中心]. [2009-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3-07-10). * 북가좌2동 주민센터 [北加佐 2 洞住民中心].
null
4,055
2023-04-27T07:13:01Z
68,623,425
加佐洞
1,632,848
<p><b>床母</b>,為華人信奉的護嬰女神,閩南人稱其為<b>床母</b>,廣東人稱之為<b>床頭婆婆</b>。相傳床母能保佑嬰兒、幼兒平安順利長大,故家有嬰幼兒者均祭祀之,祭祀日期在每年的七夕。 </p><p>有地方相傳床母從屬於臨水夫人,所以臨水夫人誕辰正月十五日亦有人祭祀。 </p> <h2><span id=".E6.BA.90.E6.B5.81"></span><span id="源流">源流</span></h2> <ul><li>床母純粹為床舖之女神,能保護嬰兒、幼兒,使嬰兒睡眠安穩,不易惡夢受驚。</li></ul><ul><li>床母即為婆姐女神,為嬰兒、幼兒守夜。婆姐女神為七星娘娘、臨水夫人、註生娘娘等神祇的從神,負責助產安胎與保護嬰兒、幼兒。</li></ul><ul><li>一種民間傳說為有一販扇之少女與赴考之士子為情侶,士子夜半縋牆與少女幽會,七夕牛女佳期,兩人正當激情歡好,士子卻馬上風突逝,少女恐人知而失節,不敢言,埋屍床下,每年以忌日奉祀酒肉於床。後少女納贅婿,生一子,依然於七夕設祭,置供品於床上。夫怪而問之,對曰:「吾祀床母神也。床母為守床之神,以護君之賢嗣。」 <ul><li>此說不可信,顯然因襲於趙宋花蕊夫人祀張仙事,有心者編造也。且閩南古有奉祀鳥母神之例,謂能保稚子,鳥母神即床母也。</li></ul></li></ul><h2><span id=".E7.A5.AD.E6.8B.9C.E6.96.B9.E5.BC.8F"></span><span id="祭拜方式">祭拜方式</span></h2> <p>閩南人多以燒酒雞(或麻油雞)一碗、雞腿一隻、雞蛋一個(通常是滷蛋或水煮蛋)、油飯、麵線、米酒三杯、圓仔花兩束等應景供品奉祀床母。奉佛者不殺,各以鮮花、果品、糕點、清茶奉祀。 </p><p>其餘供品隨意,但有地方不拜有刺的魚,小孩就不會被魚刺哽住喉嚨。 </p><p>將供品擺設嬰、幼兒臥室之床上,或設一供桌以設供品,置於床上或床邊。民間祭祀的床母幾無塑像或畫像,僅取一碗盛白米作為香爐,以三炷清香,由床尾向床頭祭拜,一般不設神位,亦有人以紅、黃色紙書上「本宅床母娘娘神位」字樣,貼在床頭奉祀。如一家中有許多孩子,擇定一床或者設置一桌祭祀即可,無須每張床都祭祀,但記得在祭拜禱告時將孩子們的姓名向床母敘述。 </p><p>禱曰:「今逢七夕佳節,奉請本宅床母娘娘駕臨,享用供品,庇佑吾兒XXX、吾女OOO,平安無驚無訝,一瞑一瞑趕緊大。」(此為閩南語。意為<b>無驚無嚇,一夜一夜趕快長大</b>)。吉祥話不拘,亦可禱曰:「庇佑吾兒XXX、吾女OOO,好帶好吆飼,平安喫百二。」 </p><p>祭拜完畢,依照各地慣例燒金紙。北臺灣燒刈金(中部為「四方金」;南部為「九金」)、金白錢、床母衣(或者掃墓用的五色紙),或添增福金、壽金者。如設有神位者,亦焚之,送神歸去。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臺灣民俗大觀》第二卷.主編 凌志四.大威出版社. 1985</li> <li>《臺灣人民俗: 民俗工藝・寺廟神祇》主編 凌志四.橋宏書局 . 2000</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七夕</li> <li>織女</li> <li>作十六歲</li></ul>
**床母**,為華人信奉的護嬰女神,閩南人稱其為**床母**,廣東人稱之為**床頭婆婆**。相傳床母能保佑嬰兒、幼兒平安順利長大,故家有嬰幼兒者均祭祀之,祭祀日期在每年的七夕。 有地方相傳床母從屬於臨水夫人,所以臨水夫人誕辰正月十五日亦有人祭祀。 ## 源流 * 床母純粹為床舖之女神,能保護嬰兒、幼兒,使嬰兒睡眠安穩,不易惡夢受驚。 * 床母即為婆姐女神,為嬰兒、幼兒守夜。婆姐女神為七星娘娘、臨水夫人、註生娘娘等神祇的從神,負責助產安胎與保護嬰兒、幼兒。 * 一種民間傳說為有一販扇之少女與赴考之士子為情侶,士子夜半縋牆與少女幽會,七夕牛女佳期,兩人正當激情歡好,士子卻馬上風突逝,少女恐人知而失節,不敢言,埋屍床下,每年以忌日奉祀酒肉於床。後少女納贅婿,生一子,依然於七夕設祭,置供品於床上。夫怪而問之,對曰:「吾祀床母神也。床母為守床之神,以護君之賢嗣。」 * 此說不可信,顯然因襲於趙宋花蕊夫人祀張仙事,有心者編造也。且閩南古有奉祀鳥母神之例,謂能保稚子,鳥母神即床母也。 ## 祭拜方式 閩南人多以燒酒雞(或麻油雞)一碗、雞腿一隻、雞蛋一個(通常是滷蛋或水煮蛋)、油飯、麵線、米酒三杯、圓仔花兩束等應景供品奉祀床母。奉佛者不殺,各以鮮花、果品、糕點、清茶奉祀。 其餘供品隨意,但有地方不拜有刺的魚,小孩就不會被魚刺哽住喉嚨。 將供品擺設嬰、幼兒臥室之床上,或設一供桌以設供品,置於床上或床邊。民間祭祀的床母幾無塑像或畫像,僅取一碗盛白米作為香爐,以三炷清香,由床尾向床頭祭拜,一般不設神位,亦有人以紅、黃色紙書上「本宅床母娘娘神位」字樣,貼在床頭奉祀。如一家中有許多孩子,擇定一床或者設置一桌祭祀即可,無須每張床都祭祀,但記得在祭拜禱告時將孩子們的姓名向床母敘述。 禱曰:「今逢七夕佳節,奉請本宅床母娘娘駕臨,享用供品,庇佑吾兒 XXX、吾女 OOO,平安無驚無訝,一瞑一瞑趕緊大。」(此為閩南語。意為**無驚無嚇,一夜一夜趕快長大**)。吉祥話不拘,亦可禱曰:「庇佑吾兒 XXX、吾女 OOO,好帶好吆飼,平安喫百二。」 祭拜完畢,依照各地慣例燒金紙。北臺灣燒刈金(中部為「四方金」;南部為「九金」)、金白錢、床母衣(或者掃墓用的五色紙),或添增福金、壽金者。如設有神位者,亦焚之,送神歸去。 ## 參考資料 * 《臺灣民俗大觀》第二卷。主編 凌志四。大威出版社. 1985 * 《臺灣人民俗:民俗工藝・寺廟神祇》主編 凌志四。橋宏書局 . 2000 ## 參見 * 七夕 * 織女 * 作十六歲
null
3,766
2022-06-22T03:30:17Z
64,520,465
床頭婆婆
3,140,981
<p><b>青春寶集團</b>即<b>中國(杭州)青春寶集團有限公司</b>,是中國規模最大、設備先進、以天然藥物為主要原料的綜合製藥企業之一。其前身是百年老店胡慶余堂的郊區制膠車間。董事長為馮根生。2003年,集團總資產為15億元,銷售收入17億元,實現利稅5.77億元。</p> <h2><span id=".E7.AE.80.E4.BB.8B"></span><span id="简介">簡介</span></h2> <p>1949年1月,14歲的馮根生就進入胡慶余堂當學徒,成為1949年以前胡慶余堂的「關門弟子」。1972年,他成立了<b>杭州第二中藥廠</b>,創造性地對傳統中藥進行改造,實現了中藥與高科技的結合。</p><p>1992年,在杭州第二中藥廠的基礎上,創建了<b>中國青春寶集團公司</b>。1992年,杭州第二中藥廠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成立<b>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b>。1996年底,集團公司兼併了瀕臨破產的胡慶余堂,當時這被稱為「兒子吃掉老子」。1998年香港上實集團收購了正大集團的部分股份。</p> <h2><span id=".E4.B8.8B.E5.B1.9E.E5.8D.95.E4.BD.8D"></span><span id="下属单位">下屬單位</span></h2> <p>集團擁有正大青春寶、胡慶余堂、四川九龍製藥等7家中藥製藥企業,7家醫藥公司,30多個國藥連鎖店,以及10餘家參股企業。現有2個中國馳名商標——青春寶、胡慶余堂、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慶余堂國藥號及中藥博物館、2個市級文保單位——葉種德堂藥店、胡雪岩墓。</p> <h2><span id=".E4.B8.BB.E8.A6.81.E4.BA.A7.E5.93.81"></span><span id="主要产品">主要產品</span></h2> <dl><dt>處方藥品</dt></dl><ul><li>參麥注射液</li> <li>阿奇黴素分散片</li> <li>寧心寶膠囊</li> <li>養胃顆粒</li> <li>丹參注射液</li> <li>尼莫地平片</li> <li>鹽酸氟桂利嗪膠囊</li> <li>尿感寧顆粒</li> <li>香丹注射液</li> <li>依普黃酮片</li> <li>鹽酸洛美沙星膠囊</li> <li>魚腥草注射液</li> <li>黃芪注射液</li></ul><dl><dt>非處方藥品</dt></dl><ul><li>茸參補腎膠囊</li> <li>青春寶牌抗衰老片</li> <li>青春寶牌抗衰老口服液</li> <li>清熱靈顆粒</li> <li>生脈膠囊</li> <li>腎康寧片</li> <li>生脈飲(黨參方)</li> <li>益母草顆粒</li> <li>靈芝膠囊</li></ul><dl><dt>保健品</dt></dl><ul><li>青春寶牌美容膠囊</li> <li>青春寶牌益之康膠囊</li> <li>青春寶牌永真片</li> <li>青春寶牌金屏風膠囊</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公司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青春寶集團**即**中國(杭州)青春寶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規模最大、設備先進、以天然藥物為主要原料的綜合製藥企業之一。其前身是百年老店胡慶余堂的郊區制膠車間。董事長為馮根生。2003 年,集團總資產為 15 億元,銷售收入 17 億元,實現利稅 5.77 億元。 ## 簡介 1949 年 1 月,14 歲的馮根生就進入胡慶余堂當學徒,成為 1949 年以前胡慶余堂的「關門弟子」。1972 年,他成立了**杭州第二中藥廠**,創造性地對傳統中藥進行改造,實現了中藥與高科技的結合。 1992 年,在杭州第二中藥廠的基礎上,創建了**中國青春寶集團公司**。1992 年,杭州第二中藥廠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成立**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1996 年底,集團公司兼併了瀕臨破產的胡慶余堂,當時這被稱為「兒子吃掉老子」。1998 年香港上實集團收購了正大集團的部分股份。 ## 下屬單位 集團擁有正大青春寶、胡慶余堂、四川九龍製藥等 7 家中藥製藥企業,7 家醫藥公司,30 多個國藥連鎖店,以及 10 餘家參股企業。現有 2 個中國馳名商標 —— 青春寶、胡慶余堂、1 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胡慶余堂國藥號及中藥博物館、2 個市級文保單位 —— 葉種德堂藥店、胡雪岩墓。 ## 主要產品 **處方藥品** * 參麥注射液 * 阿奇黴素分散片 * 寧心寶膠囊 * 養胃顆粒 * 丹參注射液 * 尼莫地平片 * 鹽酸氟桂利嗪膠囊 * 尿感寧顆粒 * 香丹注射液 * 依普黃酮片 * 鹽酸洛美沙星膠囊 * 魚腥草注射液 * 黃芪注射液 **非處方藥品** * 茸參補腎膠囊 * 青春寶牌抗衰老片 * 青春寶牌抗衰老口服液 * 清熱靈顆粒 * 生脈膠囊 * 腎康寧片 * 生脈飲 (黨參方) * 益母草顆粒 * 靈芝膠囊 **保健品** * 青春寶牌美容膠囊 * 青春寶牌益之康膠囊 * 青春寶牌永真片 * 青春寶牌金屏風膠囊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公司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4,540
2023-04-16T12:26:49Z
76,052,050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
5,912,434
<p><b>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b>為一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的國家公園。地處湖北省西北部,相傳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搭架採藥,親嘗百草而得名。該處保護地同時是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成員之一。2016年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神農架,有人常訛「農」為「龍」,緣於神農氏曾到此地搭架採藥之傳說。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分房縣、興山、巴東鄰界區域置省轄「神農架林區」,以境內神農架山峰(如神農頂、大神農架等)得名。 </p><p>198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湖北神農架省級自然保護區」。1985年10月,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12月17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的一部分。2016年7月17日,神農架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0項世界遺產,也成為中國首個同時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保護區、地質遺蹟和遺產地。2021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調整了湖北神農架的邊界,調整後的世界遺產範圍區域包括神農頂、老君山和重慶五里坡,這一區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三大區域之一,不但為許多珍稀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環境,同時也為植物學、動物學與生態學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源和範例。大九湖濕地則被批准納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並且是中國神農架世界地質公園的其中一個園區。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神農架屬於山區,山區占85%,森林覆蓋率69.5%,境內山脈屬秦嶺山系大巴山脈東段的神農架山脈,西南部為亞高山區,東北部為中山、低山區。地勢由西向東,由南向北逐漸降低。最高處神農頂海拔3106.2米(2011年9月23日前為3105.4米),最低點石柱河海拔398米;全境平均海拔1700米,84%的地域地處海拔1200米以上。主要山脈有武當山脈,巫山山脈,荊山山脈;有大小山峰400餘座,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小神農架、大神農架、神農頂、金猴嶺、杉木尖、大窩坑6座。主要河流有香溪河、堵河、南河及其支流。 </p><p>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北邊緣,地處重慶直轄市和湖北二省市交界處。相鄰縣級行政區有,北與湖北本省竹山縣、房縣交界,東臨保康縣,南接興山縣、巴東縣,西與重慶市巫山縣、巫溪縣接壤。 </p><p>神農架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為亞熱帶氣候向溫帶氣候過渡區域。全年日照時數1858.3小時,年均氣溫無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年降水量在800—2500mm之間。春夏之交常有冰霜發生,一般從9月底至次年4月底為冰霜期。全年80%的時間盛行東南風。 </p><p>另外,神農架自古以來有很多起「直立高等靈長目奇異動物」目擊遭遇事件,成為世界「野人」研究的焦點之一。 </p> <h2><span id=".E8.B5.84.E6.BA.90"></span><span id="资源">資源</span></h2> <p>2011-2013年在神農架開展的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及本底調查工作中, 共統計到維管束植物222科1184屬3550種, 其中蕨類植物38科85屬289種, 裸子植物9科27屬50種,被子植物175科1,072屬3,211種。分布有第三紀孑遺植物連香樹、水青樹、領春木等,特有植物征鎰麻屬、膜葉貫眾、神農架紫菀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珙桐、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台灣水青岡、秦嶺冷杉、鵝掌楸等。 </p><p>神農架現有脊椎動物493種。其中哺乳綱75種,鳥綱308種,爬行綱40種,兩棲綱23種,魚綱47種。昆蟲資源計有4143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3種。 </p><p>此外,還先後發現了30多種白化動物,如白林麝、白鬣羚、白蛇、白熊等。白化動物多也是區內動物資源的一個鮮明特點。神農架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金絲猴主要分區。金絲猴自然分布於四川、陝西、甘肅的部分地區和湖北省的神農架。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神農架林區</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中國·神農架 官方網站</li> <li>神農架旅遊網</li> <li>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23 Cached time: 2023050515154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9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22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481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5848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463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91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9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153859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09.997 1 -total 37.54% 266.507 6 Template:Infobox 37.01% 262.742 9 Template:Navbox 35.34% 250.944 1 Template:中国世界遗产 27.66% 196.360 1 Template:Location_map+ 23.18% 164.586 124 Template:Location_map~ 22.28% 158.194 1 Template:Infobox_Protected_area 20.77% 147.436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11.93% 84.667 4 Template:Ifempty 11.21% 79.609 1 Template:Reflist -->
**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為一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的國家公園。地處湖北省西北部,相傳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搭架採藥,親嘗百草而得名。該處保護地同時是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成員之一。2016 年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歷史 神農架,有人常訛「農」為「龍」,緣於神農氏曾到此地搭架採藥之傳說。1970 年經國務院批准分房縣、興山、巴東鄰界區域置省轄「神農架林區」,以境內神農架山峰(如神農頂、大神農架等)得名。 1982 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湖北神農架省級自然保護區」。1985 年 10 月,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0 年 12 月 17 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的一部分。2016 年 7 月 17 日,神農架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 50 項世界遺產,也成為中國首個同時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保護區、地質遺蹟和遺產地。2021 年,第 44 屆世界遺產大會調整了湖北神農架的邊界,調整後的世界遺產範圍區域包括神農頂、老君山和重慶五里坡,這一區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三大區域之一,不但為許多珍稀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環境,同時也為植物學、動物學與生態學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源和範例。大九湖濕地則被批准納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並且是中國神農架世界地質公園的其中一個園區。 ## 地理 神農架屬於山區,山區占 85%,森林覆蓋率 69.5%,境內山脈屬秦嶺山系大巴山脈東段的神農架山脈,西南部為亞高山區,東北部為中山、低山區。地勢由西向東,由南向北逐漸降低。最高處神農頂海拔 3106.2 米(2011 年 9 月 23 日前為 3105.4 米),最低點石柱河海拔 398 米;全境平均海拔 1700 米,84% 的地域地處海拔 1200 米以上。主要山脈有武當山脈,巫山山脈,荊山山脈;有大小山峰 400 餘座,其中海拔 3000 米以上的有小神農架、大神農架、神農頂、金猴嶺、杉木尖、大窩坑 6 座。主要河流有香溪河、堵河、南河及其支流。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北邊緣,地處重慶直轄市和湖北二省市交界處。相鄰縣級行政區有,北與湖北本省竹山縣、房縣交界,東臨保康縣,南接興山縣、巴東縣,西與重慶市巫山縣、巫溪縣接壤。 神農架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為亞熱帶氣候向溫帶氣候過渡區域。全年日照時數 1858.3 小時,年均氣溫無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年降水量在 800—2500mm 之間。春夏之交常有冰霜發生,一般從 9 月底至次年 4 月底為冰霜期。全年 80% 的時間盛行東南風。 另外,神農架自古以來有很多起「直立高等靈長目奇異動物」目擊遭遇事件,成為世界「野人」研究的焦點之一。 ## 資源 2011-2013 年在神農架開展的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及本底調查工作中,共統計到維管束植物 222 科 1184 屬 3550 種,其中蕨類植物 38 科 85 屬 289 種,裸子植物 9 科 27 屬 50 種,被子植物 175 科 1,072 屬 3,211 種。分布有第三紀孑遺植物連香樹、水青樹、領春木等,特有植物征鎰麻屬、膜葉貫眾、神農架紫菀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珙桐、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台灣水青岡、秦嶺冷杉、鵝掌楸等。 神農架現有脊椎動物 493 種。其中哺乳綱 75 種,鳥綱 308 種,爬行綱 40 種,兩棲綱 23 種,魚綱 47 種。昆蟲資源計有 4143 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73 種。 此外,還先後發現了 30 多種白化動物,如白林麝、白鬣羚、白蛇、白熊等。白化動物多也是區內動物資源的一個鮮明特點。神農架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金絲猴主要分區。金絲猴自然分布於四川、陝西、甘肅的部分地區和湖北省的神農架。 ## 參見 * 神農架林區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中國・神農架 官方網站 * 神農架旅遊網 * 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1,262
2023-05-03T07:54:12Z
74,753,486
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
3,751,855
<p><b>美夢成真音樂有限公司</b>,簡稱<b>美夢成真</b>,是1995年齊秦成立的工作室,2010年在北京市註冊成立。為『北京力行網際科技有限公司』之音樂廠牌名稱。主要業務是從事各類演出經紀、演出策劃、簽約/經紀代理港台內地歌手的演出、廣告、代言、發行,及新媒體等業務的專業文化經紀娛樂公司。多年來美夢成真提供完善、專業的演出經紀服務,得到了業內外廣泛的認可和讚揚,現在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資源,跟各大演出商及廣告公司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新媒體業務更已經拓展至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在台灣設立分公司「虹之美夢成真藝人經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歌手唱片均由華研國際音樂代理發行。 </p> <h2><span id=".E6.97.97.E4.B8.8B.E8.89.BA.E4.BA.BA"></span><span id="旗下艺人">旗下藝人</span></h2> <h2><span id=".E8.A7.A3.E7.B4.84.E8.97.9D.E4.BA.BA"></span><span id="解約藝人">解約藝人</span></h2> <ul><li>康康,2011年轉投亞歷安傳播</li> <li>柯有倫,2014年轉投種子音樂。</li> <li>彭佳慧,2013年自立風流女生工作室並轉投金牌大風;2017年在台灣索尼。</li> <li>伊能靜</li> <li>辛曉琪,2016年轉投滾石唱片</li></ul><h2><span id=".E5.8F.91.E8.A1.8C.E5.94.B1.E7.89.87"></span><span id="发行唱片">發行唱片</span></h2> <p><br></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美夢成真音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美夢成真音樂的新浪微博</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8 Cached time: 202305041442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3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5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4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985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8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7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20400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2/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39.580 1 -total 84.59% 202.653 1 Template:Infobox_Company 74.06% 177.440 1 Template:Infobox 21.81% 52.243 18 Template:Wdib 19.44% 46.575 2 Template:Wikidata 8.73% 20.923 1 Template:Weibo 6.65% 15.927 3 Template:Main_other 5.29% 12.673 3 Template:IfPNS 5.05% 12.098 1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4.40% 10.539 1 Template:中国唱片及影视公司 -->
**美夢成真音樂有限公司**,簡稱**美夢成真**,是 1995 年齊秦成立的工作室,2010 年在北京市註冊成立。為『北京力行網際科技有限公司』之音樂廠牌名稱。主要業務是從事各類演出經紀、演出策劃、簽約 / 經紀代理港台內地歌手的演出、廣告、代言、發行,及新媒體等業務的專業文化經紀娛樂公司。多年來美夢成真提供完善、專業的演出經紀服務,得到了業內外廣泛的認可和讚揚,現在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資源,跟各大演出商及廣告公司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新媒體業務更已經拓展至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在台灣設立分公司「虹之美夢成真藝人經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歌手唱片均由華研國際音樂代理發行。 ## 旗下藝人 ## 解約藝人 * 康康,2011 年轉投亞歷安傳播 * 柯有倫,2014 年轉投種子音樂。 * 彭佳慧,2013 年自立風流女生工作室並轉投金牌大風;2017 年在台灣索尼。 * 伊能靜 * 辛曉琪,2016 年轉投滾石唱片 ## 發行唱片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美夢成真音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美夢成真音樂的新浪微博
null
3,422
2023-04-06T01:55:52Z
68,538,649
美梦成真音乐
1,123,355
<p><b>臺中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b>(英語:<span lang="en">Lizen High School</span>),簡稱<b>立人高中</b>,是一所位於臺中市大里區的私立完全中學。 </p> <h2><span id=".E6.A0.A1.E5.8F.B2"></span><span id="校史">校史</span></h2> <ul><li>1971年,時任教職之前臺中市市長林柏榕等人,因響應台灣省政府私人興學的號召,捐資創設「<b>臺中縣私立立人高級中學</b>」,由林柏榕擔任首任校長。</li> <li>1995年,設立國中部,開始招收中學三年制學生。</li> <li>1999年,設立ESL雙語教學部。</li> <li>2001年,設立外語教學中心。</li> <li>2010年12月25日,應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之政策,更名為「<b>臺中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b>」。</li></ul><h3><span id=".E6.AD.B7.E4.BB.BB.E6.A0.A1.E9.95.B7"></span><span id="歷任校長">歷任校長</span></h3> <ol><li>林柏榕</li> <li>何清松</li> <li>蔡瑞榮</li> <li>陳時宗</li> <li>劉瑞鐘</li> <li>劉坤源</li></ol><h2><span id=".E6.A0.A1.E8.88.8D"></span><span id="校舍">校舍</span></h2> <ul><li>立人樓:國中部大樓,設有學務處、教務處、總務處、輔導室、藝文中心,以及導師辦公室、校長室、會議室、資訊組。</li> <li>立志樓:高中部大樓,設有為導師辦公室、圖書館、體育組,以及女生宿舍。</li> <li>立德樓:地下一樓萊爾富、推廣部以及男生宿舍。</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臺中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中文)</span></li> <li>立人推廣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中文)</span></li></ul>
**臺中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英語:Lizen High School),簡稱**立人高中**,是一所位於臺中市大里區的私立完全中學。 ## 校史 * 1971 年,時任教職之前臺中市市長林柏榕等人,因響應台灣省政府私人興學的號召,捐資創設「**臺中縣私立立人高級中學**」,由林柏榕擔任首任校長。 * 1995 年,設立國中部,開始招收中學三年制學生。 * 1999 年,設立 ESL 雙語教學部。 * 2001 年,設立外語教學中心。 * 2010 年 12 月 25 日,應 2010 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之政策,更名為「**臺中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 ### 歷任校長 1. 林柏榕 2. 何清松 3. 蔡瑞榮 4. 陳時宗 5. 劉瑞鐘 6. 劉坤源 ## 校舍 * 立人樓:國中部大樓,設有學務處、教務處、總務處、輔導室、藝文中心,以及導師辦公室、校長室、會議室、資訊組。 * 立志樓:高中部大樓,設有為導師辦公室、圖書館、體育組,以及女生宿舍。 * 立德樓:地下一樓萊爾富、推廣部以及男生宿舍。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臺中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文) * 立人推廣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文)
null
4,593
2023-04-27T04:49:31Z
76,992,306
臺中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
8,039,474
<p><b>聖穆理思堂</b>(Église Saint-Maurice)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區教堂,位於法國中央-羅亞爾河谷大區安德爾-羅亞爾省希農伏爾泰街。1913年10月22日列為法國歷史遺蹟。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82 Cached time: 2023050505075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09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2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4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55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0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02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8806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9.869 1 Template:Reflist 100.00% 79.869 1 -total 93.79% 74.910 1 Template:Mérimée 89.58% 71.543 1 Template:Méta_base_Culture 87.22% 69.658 1 Template:Cite_web 22.19% 17.720 1 Template:Tsl -->
**聖穆理思堂**(Église Saint-Maurice)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區教堂,位於法國中央 - 羅亞爾河谷大區安德爾 - 羅亞爾省希農伏爾泰街。1913 年 10 月 22 日列為法國歷史遺蹟。 ## 參考
null
399
2023-04-16T12:34:19Z
72,539,338
圣穆理思堂_(希农)
4,968,537
<p><b>駝頭近鯰</b>,為條鰭魚綱鯰形目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印尼婆羅洲南部巴里多流域,體長可達8.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Froese, R. &amp; Pauly, D. (eds.) (2015). <i>Silurichthys gibbiceps</i>. <i>FishBase</i>. Version 2015-08.</li></ul><h2><span id=".E6.89.A9.E5.B1.95.E9.98.85.E8.AF.BB"></span><span id="扩展阅读">擴展閱讀</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96 Cached time: 2023050521584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3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6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10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310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29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4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26361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18.291 1 -total 75.63% 316.361 1 Template:Speciesbox 74.88% 313.220 1 Template:Taxobox/core 19.15% 80.086 1 Template:Taxonbar 10.89% 45.557 1 Template:Speciesbox/name 9.01% 37.698 3 Template:Wikidata 7.52% 31.436 27 Template:Delink 4.14% 17.318 2 Template:Taxon_italics 2.95% 12.321 2 Template:Speciesbox/trim 2.59% 10.843 2 Template:If_empty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4968537-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215843 and revision id 64556721.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駝頭近鯰**,為條鰭魚綱鯰形目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印尼婆羅洲南部巴里多流域,體長可達 8.4 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 參考文獻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5). _Silurichthys gibbiceps_. _FishBase_. Version 2015-08. ## 擴展閱讀
null
703
2023-05-02T18:49:10Z
64,556,721
Silurichthys_gibbiceps
6,201,652
<p><b>洪鋒</b>是一位中國高級軟體工程師,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前MIUI業務負責人、小米金融負責人。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199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1999年取得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2001-2005年在Siebel公司工作四年,是負責伺服器性能和大型專業系統的可擴展性的Web應用程式的首席工程師。2005年洪鋒進入谷歌美國總部,任高級軟體工程師,最開始負責Google日曆。2006年-2010年,回國後任谷歌中國谷歌垂直搜索產品經理、音樂搜索產品經理、谷歌中國高級產品經理,帶領谷歌中國團隊推出的谷歌音樂服務結合中國特色開創了中國商業模式,成為了中國谷歌為數不多的飽受讚譽的產品。此外,洪峰在谷歌中國領導的項目還有谷歌中文輸入法和谷歌視頻。 </p><p>2010年5月,洪鋒加入小米公司擔任聯合創始人。2012年初,接手MIUI業務。在負責MIUI時期,洪鋒在MIUI團隊內部以及米粉中間被稱作「洪幫主」,由其主導的MIUI也成為小米的「三駕馬車」之一。</p><p>2015年,洪鋒著手創辦小米金融(即天星數科的前身)。2019年,小米金融更名為小米數科;2020年,小米數科再次更名為天星數科,洪鋒擔任天星數科董事長兼CEO。2022年9月9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司內部郵件,洪鋒卸任天星數科董事長,該職位由小米集團副總裁、CFO林世偉兼任。洪鋒目前為小米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但已無實際負責的業務。</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D.A5.E6.BA.90"></span><span id="参考来源">參考來源</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洪鋒的新浪微博</li></ul>
**洪鋒**是一位中國高級軟體工程師,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前 MIUI 業務負責人、小米金融負責人。 ## 生平 1995 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1999 年取得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2001-2005 年在 Siebel 公司工作四年,是負責伺服器性能和大型專業系統的可擴展性的 Web 應用程式的首席工程師。2005 年洪鋒進入谷歌美國總部,任高級軟體工程師,最開始負責 Google 日曆。2006 年 - 2010 年,回國後任谷歌中國谷歌垂直搜索產品經理、音樂搜索產品經理、谷歌中國高級產品經理,帶領谷歌中國團隊推出的谷歌音樂服務結合中國特色開創了中國商業模式,成為了中國谷歌為數不多的飽受讚譽的產品。此外,洪峰在谷歌中國領導的項目還有谷歌中文輸入法和谷歌視頻。 2010 年 5 月,洪鋒加入小米公司擔任聯合創始人。2012 年初,接手 MIUI 業務。在負責 MIUI 時期,洪鋒在 MIUI 團隊內部以及米粉中間被稱作「洪幫主」,由其主導的 MIUI 也成為小米的「三駕馬車」之一。 2015 年,洪鋒著手創辦小米金融(即天星數科的前身)。2019 年,小米金融更名為小米數科;2020 年,小米數科再次更名為天星數科,洪鋒擔任天星數科董事長兼 CEO。2022 年 9 月 9 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司內部郵件,洪鋒卸任天星數科董事長,該職位由小米集團副總裁、CFO 林世偉兼任。洪鋒目前為小米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但已無實際負責的業務。 ## 參考來源 ## 外部連結 * 洪鋒的新浪微博
null
3,574
2023-05-01T01:20:03Z
76,452,662
洪锋
306,125
<p><b>柏柏人</b>(柏柏爾語:<span lang="ber">ⵉⵎⴰⵣⵉⵖⵏ</span>,<small>羅馬化:</small><i lang="ber-Latn" title="柏柏爾語羅馬化">Imaziɣen</i>;單數:<span lang="ber">ⴰⵎⴰⵣⵉⵗ</span>,轉寫:<span lang="ber-Latn" title="ber轉寫">Amaziɣ</span>,阿拉伯語:برابرة)是西北非洲的一個說閃含語系柏柏語族的民族。實際上柏柏人不是單一民族,它是眾多在文化、政治和經濟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統稱。柏柏人這個稱呼本來不是柏柏人自稱的稱呼,而是來自拉丁語中的<span lang="la">barbari</span>(野蠻人)。在北非有約1400至2500萬說柏柏語的人,他們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少數人群最東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吉納法索。 </p> <p>柏柏語是閃含語系中的一支,由許多非常相近的方言組成,其中包括卡拜爾語等語言,共有約1400萬至2500萬使用者。 </p><p>柏柏人是野蠻人的意思,這個術語起源於希臘語:βάρβαρος。起源於早期安納托利亞國家的難以理解的語言,被希臘人聽到為「bar..bar.」,該詞最接近的形式是邁錫尼希臘語𐀞𐀞𐀫, pa-pa- ro (pa-pa-ro)。在古希臘,希臘人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不會說希臘語的人拜占庭希臘人用它來形容土耳其人,顯然是帶著貶義和蔑視的。 在古羅馬,羅馬人用這個詞來形容非羅馬人,如日耳曼人、凱爾特人、希臘人伊比利亞人、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柏柏人、帕提亞人和薩爾馬提亞人。 </p><p>柏柏人稱呼自己<b>阿瑪濟格</b> (阿拉伯語:الأمازيغ),是高貴與自由的意思。 </p> <h2><span id=".E8.B5.B7.E6.BA.90"></span><span id="起源">起源</span></h2> <p>關於柏柏人的起源沒有定論,但是不同的學科提供一定的線索。 </p> <h3><span id=".E9.81.97.E4.BC.A0.E5.AD.A6"></span><span id="遗传学">遺傳學</span></h3> <p>群體遺傳學的研究結果認為馬格里布地區的非洲人(不論他們自認為是柏柏人還是阿拉伯人)主要是源於柏柏人,而柏柏人的祖先則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從東非或者中東地區(或者兩者均有)就已經遷移過來了。但是基因亦表明後期有義大利人、閃族人、日耳曼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遷徙。 </p><p>按照芝加哥大學的鮑什等人2001年的研究,「西北非洲人的Y染色體的基因來源可能如下:75%來自於舊石器晚期的西北非洲人(H35、H36和H38)、13%來自新石器時代(H58和H71)、4%來自歐洲(IX組、H50和H52)、8%來自現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H22和H28)」。Y染色體是只從父親繼承給兒子的。他們認為「75%舊石器晚期西北非洲人」是來自「可能從東非來的舊石器晚期的移民」。這個數據與伊比利亞半島上78%的基因來自於西亞成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這可能說明對於古代的人來說,直布羅陀海峽是一個非常難以越過的(但並非不可逾越的)阻礙。 </p><p>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阿瑞迪等人2004年的研究 受到很大的爭議。他們認為西北非洲人Y染色體上H71單倍型類群的多樣性似乎說明在新石器時代「來自中東的說閃含語系語言的游牧民族進入」。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內貝爾等人 則反駁說H71反映了「在第1千年裡阿拉伯部落的入遷」。鮑什等人還發現說阿拉伯語的西北非洲人與說柏柏語的西北非洲人之間基本上沒有區別。他們認為這說明從公元7世紀開始的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只不過是一個文化現象,沒有同時發生基因被取代的事件。芝加哥大學的克魯奇安尼等人2004年發現Y染色體上的E-M81單倍型類群與柏柏人群聯繫很大。 </p><p>與Y染色體相反的,粒線體DNA只由母系傳遞。根據格拉斯哥大學的馬考萊等人1999年的研究「莫扎比特柏柏人中三分之一有近東祖先,他們可能於五萬年前到達北非。八分之一的人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祖先。剩下的序列中有不少似乎來自歐洲,其餘的不是來自歐洲就是來自近東」。2003年的一個研究認為粒線體DNA中的一個系列很可能來自近東。這個研究認為這個結果與閃含語系的擴張也相符合。 </p><p>2004年的一個基因調查 認為1.05萬年前一定的北非單倍型類群擴散,而且一個特別的西北非單倍型類群(U6)可能在三萬年前來源於近東。但這個類群保存得不好,在摩洛哥的柏柏人中僅占6-8%,在卡比爾柏柏人中僅占18%,在莫扎比特柏柏人中僅占28%。在1998年的一份調查,結果為根據粒線體DNA的數據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進入柏柏人的比例今天為21.5%,其中在南部的圖阿格雷部落占82%,在北部的里夫山地區只占4%。其它調查 支持這個南北梯度。 </p> <h3><span id=".E8.80.83.E5.8F.A4.E5.AD.A6"></span><span id="考古学">考古學</span></h3> <p>新石器時代的卡普薩文化在北非出現於約前9500年左右,可能一直維持到前2700年左右。語言學和群體遺傳學的線索均顯示這個時期是閃含語系在這個地區擴張的時期。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卡普薩文化的原始不明。有人認為這個文化是約2.2萬年前出現中石器時代文化繼續發展而成的,其他人認為兩種文化是由不同的人群造成的。對牙齒的研究 似乎支持前一種理論。 </p> <h3><span id=".E8.AF.AD.E8.A8.80.E5.AD.A6"></span><span id="语言学">語言學</span></h3> <p>柏柏語是閃含語系的一支。一些語言學家認為這個語系直到一萬兩千年前才產生,而且產生的地方是東非,但也有人認為它是在中東產生的。這個理論認為卡普薩文化是柏柏語和/或查德語族的前人的文化,它是從非洲紅海海岸遷徙到西北非洲的。至今為止關於柏柏語與閃含語系中的哪個語言最接近還有爭議,但一般語言學家認為閃語族或查德語族是與柏柏語最近的。 </p><p>努比亞語族中有一種語言包含一些柏柏語的外來詞,這說明柏柏語過去的流行範圍朝東南方向比今天大。 </p> <h2><span id=".E5.88.86.E5.B8.83.E5.92.8C.E5.9F.BA.E5.9B.A0.E6.88.90.E5.88.86"></span><span id="分布和基因成分">分布和基因成分</span></h2> <p>對柏柏人和與他們住在同一地區的說阿拉伯語的人的形態及其基因組成已經有大量研究了。這些研究說明他們主要均是柏柏人的後裔。 </p> <h3><span id=".E8.A5.BF.E5.8C.97.E9.9D.9E.E6.B4.B2.E6.B5.B7.E5.B2.B8.E5.9C.B0.E5.8C.BA"></span><span id="西北非洲海岸地区">西北非洲海岸地區</span></h3> <p>約75%的西北非洲人住在海岸地區。這裡的柏柏人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血統最少(約2%左右),歐洲來源的血統最高(約15%左右)。說阿拉伯語的人群中總共約有7%的撒哈拉以南血統。 </p> <h3><span id=".E8.A5.BF.E5.8C.97.E9.9D.9E.E6.B4.B2.E5.86.85.E5.9C.B0"></span><span id="西北非洲内地">西北非洲內地</span></h3> <p>住在阿特拉斯山脈和撒哈拉沙漠之間西北非洲內地的人約占西北非洲居民的20%,他們中約20%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血統。 </p> <h3><span id=".E6.92.92.E5.93.88.E6.8B.89.E8.A5.BF.E5.8C.97.E9.9D.9E.E6.B4.B2.E4.BA.BA"></span><span id="撒哈拉西北非洲人">撒哈拉西北非洲人</span></h3> <p>5%的西北非洲人住在撒哈拉沙漠中,這些人中的撒哈拉南部非洲人的血統也最高,有時占80%至90%。 </p> <h2><span id=".E5.AE.97.E6.95.99.E5.92.8C.E4.BF.A1.E4.BB.B0"></span><span id="宗教和信仰">宗教和信仰</span></h2> <p>柏柏人主要是遜尼派穆斯林,主要教法學派是馬立克派的,撒哈拉沙漠北部的柏柏人則主要是伊巴底穆斯林。在西部蘇非主義比較普及,在東部比較少見。在大多數地區傳統性的崇拜馬拉布隱士非常重要。 </p><p>在他們皈依伊斯蘭之前,一些柏柏人皈依基督教(往往是多納圖派)或猶太教,其他則繼續信仰傳統的多神教。在伊斯蘭文化的影響下當地產生了一些短暫的混合宗教,最後這些宗教全部被伊斯蘭教取代了。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有史以來柏柏人生活在非洲埃及和大西洋之間的地區。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歷史紀錄中經常提到他們。最早提到柏柏人的紀錄來自於古埃及前王朝時期。在新王國時期,埃及人與他們西部邊境上的部落爭戰。許多埃及學家認為約從前945年開始,希沙克一世領導的柏柏人建立了第二十二王朝。此後埃及長期受柏柏人統治,但也有人認為這些入侵者是努比亞人。長時期裡他們是西部沙漠地區最主要的居民。拜占庭帝國的文獻經常抱怨他們襲擊當地偏遠的修道院。 </p><p>在歷史上,非洲北部曾多次被入侵和殖民。腓尼基(奠定了迦太基)、希臘人(主要在利比亞)、羅馬人、汪達爾人、阿蘭人、拜占庭、鄂圖曼帝國、法國、西班牙均曾入侵非洲北部。幾乎所有這些入侵者都給予柏柏人一定的影響。始終也有歐洲人被當作奴隸販賣給柏柏人(有人估計 鄂圖曼帝國時期有125萬歐洲人被帶到北非)。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之間的交往也給柏柏人留下了影響。 </p><p>在有史時期中柏柏人向南擴張,進入撒哈拉沙漠,取代了當地的黑人人群如索寧克人等。與此同時,尤其是在11世紀班紐希拉爾部落的入侵中,在北部他們在文化上大部分被阿拉伯人同化了。 </p><p>非洲北部柏柏人保存了他們的語言和傳統的地區一般是最少受到外部影響的地區,尤其是卡拜利和摩洛哥的高地上。這些地區在羅馬和奧斯曼時期大多數保持了它們的獨立,而腓尼基往往在這些地區的海岸也沒有立腳。不過這些地區也不是完全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尤其法國的入侵也涉及到了這些地區。尤其在撒哈拉沙漠另外一個重要的外部影響是歐洲商人組織的從西非跨大西洋的奴隸貿易。 </p> <h3><span id=".E4.BC.8A.E6.96.AF.E5.85.B0.E6.89.A9.E5.BC.A0.E6.97.B6.E6.9C.9F"></span><span id="伊斯兰扩张时期">伊斯蘭擴張時期</span></h3> <p>與此前的宗教和文化的入侵不同的是,由阿拉伯人帶來的伊斯蘭教對非洲西北部有長久和持續的影響。伊斯蘭教不同的形式滲透了社會幾乎所有的方面,它帶來的軍隊、學者和神秘主義取代了大多數部落的宗教,造成了新的社會標準和政治教條。 </p><p>雖然如此,這個地區的伊斯蘭化和阿拉伯化是一個漫長和複雜的過程。雖然游牧的柏柏人很快就皈依了伊斯蘭教並幫助阿拉伯入侵者,但一直到12世紀阿爾摩哈德王朝時基督教和猶太教社群才縮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p><p>最早到達非洲西北部的阿拉伯軍事遠征是在642年和669年,它們帶來了伊斯蘭教。這些從埃及的基地出發的遠征是出於地方軍官的命令,而不是從中央哈里發明令的。哈里發的首都從麥迪那移到大馬士革後,倭馬亞王朝認識到要控制地中海的話,需要集中兵力入侵北非。670年阿拉伯軍隊在烏克巴·伊本·納菲的領導下在今天的突尼西亞以南160公里處建立了凱魯萬作為下一步行動的基地。 </p><p>納菲的繼承人繼續向西推進,進駐阿爾及利亞,最後他與信基督教的柏柏人聯盟的統治者達成了一個暫行架構。柏柏人同意皈依伊斯蘭教,並將其首都從特萊姆森移到離凱魯萬比較近的塔基萬(<span lang="en">Takirwan</span>)。 </p><p>但這個和平維持不長。直到697年阿拉伯人和柏柏人交替控制這個地區。711年倭馬亞王朝在皈依伊斯蘭的柏柏人的幫助下占據了整個北非。倭馬亞王朝哈里發委任的總督的首府在凱魯萬,它是新建立的伊夫利卡省的省會。這個省由黎波里塔尼亞(今天利比亞的西部)、突尼西亞和東阿爾及利亞組成。 </p><p>但是伊斯蘭教在柏柏人當中的傳播並沒有保證他們支持阿拉伯人控制的哈里發國。阿拉伯人對柏柏人加重稅、對待他們就像對待二等穆斯林一樣、而且還奴役他們,這使得柏柏人非常反對阿拉伯人。在伊斯蘭出走派的旗幟下,柏柏人於739年至740年發生暴動。出走派伊斯蘭反對倭馬亞王朝,在哈里發國的東部抵抗倭馬亞王朝,並且宣揚不論其種族、級別、是否先知穆罕默德的後人,任何合適的穆斯林均可以成為哈里發。這對柏柏人非常有號召力。 </p><p>暴動後出走派在當地建立了許多神權的部落王國。大多數這些王國都很短命和困難重重。一些位於重要商路上的王國如特萊姆森則比較繁茂和強大。750年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馬亞王朝後,哈里發國的首都轉移到巴格達。阿拔斯王朝重建了它在北非的統治。當地駐於凱魯萬的總督雖然名義上是由哈里發派駐的,但實際上至909年為止他們形成了一個世襲的王朝,享有獨立的權利。他們的宮廷成為一個學習和文化的中心。 </p><p>在其西部從塔赫特至阿爾及利亞西南從761年至909年是一個由一位被市民領袖選舉出來的伊巴底出走派阿訇統治的地區。這位統治的阿訇必須具有誠實、憐憫和公正等名聲。這個位於塔赫特的宮廷支持數學、天文學、占星術、神學和法學的學者。但是他們未能組織一支可靠的常駐軍,這個錯誤以及後來其統治者陷入奢侈為後來法蒂瑪王朝戰敗塔赫特統治者提供了條件。 </p> <h3><span id=".E5.AE.89.E8.BE.BE.E5.8D.A2.E6.96.AF.E6.97.B6.E6.9C.9F"></span><span id="安达卢斯时期">安達盧斯時期</span></h3> <p>711年進入伊比利亞半島的穆斯林主要是柏柏人,他們的首領塔里克·伊本·利雅德就是一個柏柏人。不過下達命令的是大馬士革的哈里發瓦利德一世和他在北非的總督。712年一支阿拉伯人和柏柏人混合組成的軍隊增援。據說伊比利亞半島的穆斯林中,柏柏人占66%。另外據說他們幫助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征服安達盧斯是因為該哈里發的母親是一個柏柏人。泰法時期的眾多小王國的來源各不相同,但是一些是柏柏人統治的,比如格拉納達的日裡德王朝就是柏柏人。來自今天的西撒哈拉和茅利塔尼亞的柏柏人的阿爾摩拉維德王朝征服安達盧斯,結束了這個混亂時期。此後源自摩洛哥的阿爾摩哈德王朝統治安達盧斯。在這段時期裡,安達盧斯非常興旺。 </p><p>在安達盧斯的階層中,柏柏人的地位介乎阿拉伯貴族和平民階層之間。民族之間的競爭是安達盧斯政治的因素之一。 </p><p>哈里發國分裂後,托萊多、馬拉加、巴達霍斯和格拉納達的國王均是柏柏人。 </p> <h2><span id=".E7.8E.B0.E4.BB.8A"></span><span id="现今">現今</span></h2> <p>今天柏柏人主要居住在摩洛哥(約占總人數的35%至60%)和阿爾及利亞(約占總人數的15%至33%)以及利比亞和突尼西亞。以上數據就可以看得出目前缺乏精確的統計數據。大多數自以為是阿拉伯人的北非人有很多柏柏人的血統。重要的柏柏人人群有阿爾及利亞北部的卡比爾人,他們有約400萬人,基本保持了他們原來的語言和文化。摩洛哥南部有約800萬柏柏人。其它柏柏人部落有摩洛哥北部的里夫人和薩哈拉沙漠中的圖阿格雷部落。此外還有約300萬柏柏人移居歐洲,其中主要是移居法國和荷蘭的里夫人和卡比爾人。加那利群島的一些居民源於關切人,一般認為他們本來是柏柏人。他們的一些習俗(比如吃科菲)可能是來自柏柏人的。 </p><p>雖然許多人以為柏柏人是游牧民族,但實際上大多數柏柏人是傳統的農民。他們住在地中海岸附近的山裡或者沙漠的綠洲裡。南薩哈拉的圖阿格雷部落和澤納加部落是游牧民,也有些部落是半游牧民。 </p><p>在過去數十年中一些柏柏人部落(尤其卡拜爾人)與北非的政府之間爆發矛盾,部分由於語言和文化問題。比如在摩洛哥,孩子不能使用柏柏名字。 </p> <h3><span id=".E5.8C.97.E9.9D.9E.E7.8B.AC.E7.AB.8B.E5.9B.BD.E5.AE.B6.E7.9A.84.E7.8A.B6.E5.86.B5"></span><span id="北非独立国家的状况">北非獨立國家的狀況</span></h3> <p>9世紀以前非洲西北部主要是柏柏人地區。班紐希拉爾的到來促使阿拉伯化進展迅速。埃及的法蒂瑪王朝派遣班紐希拉爾進入這個地區作為對柏柏人放棄什葉派的懲罰。很快大多數平原地區都被班紐希拉爾占據,柏柏人只剩下了少數海岸城市。他們的入駐也導致過去許多農業地區被放棄,游牧被推廣。 </p><p>北非國家獨立後很快就設立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來取代法語(利比亞是唯一的例外)。今天用阿拉伯語取代法語的過程依然在進行。大多數柏柏人必須學和懂阿拉伯語,他們在學校和大學裏無法使用他們的母語。這可能會加速柏柏人的阿拉伯化,尤其在使用雙語言的地區這個過程非常迅速。 </p><p>非洲西北部國家獨立後,長時間裡政府忽視或者故意縮小柏柏文化的存在以及其文化的特殊性。但是近年來在有些國家情況有所好轉。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改變了它們的政策,阿爾及利亞將自己定義為「阿拉伯人的和柏柏人的穆斯林國家」。 </p><p>在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柏柏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之一,在一些柏柏人居住區裏它是學校裏的必修語言。 </p><p>柏柏人在北非國家中並不因為他們的民族和語言而被歧視。只要他們同意政府政策,他們可以在社會上獲得很高的地位。比如前阿爾及利亞總統拉明·澤魯阿勒和現任摩洛哥總理德里斯·杰圖、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都是柏柏人。在阿爾及利亞軍隊中柏柏人的比例也比較高。近年來甚至公開支持柏柏民族主義的政治家也有機會在政治中獲得比較高的地位,比如女權主義和柏柏民族主義政治家卡麗達·圖米成為阿爾及利亞的文化部長。 </p> <h2><span id=".E5.8F.83.E7.9C.8B"></span><span id="參看">參看</span></h2> <ul><li>柏柏語族</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Amazigh/Berber Culture</li> <li>Culture Amazighe (Berbè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The New Mass Media and the Shaping of Amazigh Ident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umber Systems and Calendars of the Berber Populations of Grand Canary and Tenerif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Flags of the World -- Berbers/Imazighen.</li> <li>Imedyazen cultural association (in Berb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The Genographic Project: Maps ancient human movements via genetic markers</li> <li>World Haplogroups Maps</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4 Cached time: 2023050511031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9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6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96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337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45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36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66516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46.199 1 -total 23.93% 106.785 1 Template:Lang-ber 17.88% 79.795 1 Template:Ethnic_group 17.11% 76.353 1 Template:Infobox 14.34% 64.002 1 Template:RoughTranslation 13.69% 61.075 1 Template:Ambox 12.83% 57.235 4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1.32% 50.519 1 Template:Reflist 9.56% 42.638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9.11% 40.649 10 Template:Flagcountry -->
**柏柏人**(柏柏爾語:ⵉⵎⴰⵣⵉⵖⵏ,羅馬化:_Imaziɣen_;單數:ⴰⵎⴰⵣⵉⵗ,轉寫:Amaziɣ, 阿拉伯語:برابرة)是西北非洲的一個說閃含語系柏柏語族的民族。實際上柏柏人不是單一民族,它是眾多在文化、政治和經濟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統稱。柏柏人這個稱呼本來不是柏柏人自稱的稱呼,而是來自拉丁語中的 barbari(野蠻人)。在北非有約 1400 至 2500 萬說柏柏語的人,他們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少數人群最東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吉納法索。 柏柏語是閃含語系中的一支,由許多非常相近的方言組成,其中包括卡拜爾語等語言,共有約 1400 萬至 2500 萬使用者。 柏柏人是野蠻人的意思,這個術語起源於希臘語:βάρβαρος。起源於早期安納托利亞國家的難以理解的語言,被希臘人聽到為「bar..bar.」,該詞最接近的形式是邁錫尼希臘語𐀞𐀞𐀫, pa-pa- ro (pa-pa-ro)。在古希臘,希臘人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不會說希臘語的人拜占庭希臘人用它來形容土耳其人,顯然是帶著貶義和蔑視的。 在古羅馬,羅馬人用這個詞來形容非羅馬人,如日耳曼人、凱爾特人、希臘人伊比利亞人、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柏柏人、帕提亞人和薩爾馬提亞人。 柏柏人稱呼自己**阿瑪濟格** (阿拉伯語:الأمازيغ),是高貴與自由的意思。 ## 起源 關於柏柏人的起源沒有定論,但是不同的學科提供一定的線索。 ### 遺傳學 群體遺傳學的研究結果認為馬格里布地區的非洲人(不論他們自認為是柏柏人還是阿拉伯人)主要是源於柏柏人,而柏柏人的祖先則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從東非或者中東地區(或者兩者均有)就已經遷移過來了。但是基因亦表明後期有義大利人、閃族人、日耳曼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遷徙。 按照芝加哥大學的鮑什等人 2001 年的研究,「西北非洲人的 Y 染色體的基因來源可能如下:75% 來自於舊石器晚期的西北非洲人(H35、H36 和 H38)、13% 來自新石器時代(H58 和 H71)、4% 來自歐洲(IX 組、H50 和 H52)、8% 來自現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H22 和 H28)」。Y 染色體是只從父親繼承給兒子的。他們認為「75% 舊石器晚期西北非洲人」是來自「可能從東非來的舊石器晚期的移民」。這個數據與伊比利亞半島上 78% 的基因來自於西亞成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這可能說明對於古代的人來說,直布羅陀海峽是一個非常難以越過的(但並非不可逾越的)阻礙。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阿瑞迪等人 2004 年的研究 受到很大的爭議。他們認為西北非洲人 Y 染色體上 H71 單倍型類群的多樣性似乎說明在新石器時代「來自中東的說閃含語系語言的游牧民族進入」。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內貝爾等人 則反駁說 H71 反映了「在第 1 千年裡阿拉伯部落的入遷」。鮑什等人還發現說阿拉伯語的西北非洲人與說柏柏語的西北非洲人之間基本上沒有區別。他們認為這說明從公元 7 世紀開始的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只不過是一個文化現象,沒有同時發生基因被取代的事件。芝加哥大學的克魯奇安尼等人 2004 年發現 Y 染色體上的 E-M81 單倍型類群與柏柏人群聯繫很大。 與 Y 染色體相反的,粒線體 DNA 只由母系傳遞。根據格拉斯哥大學的馬考萊等人 1999 年的研究「莫扎比特柏柏人中三分之一有近東祖先,他們可能於五萬年前到達北非。八分之一的人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祖先。剩下的序列中有不少似乎來自歐洲,其餘的不是來自歐洲就是來自近東」。2003 年的一個研究認為粒線體 DNA 中的一個系列很可能來自近東。這個研究認為這個結果與閃含語系的擴張也相符合。 2004 年的一個基因調查 認為 1.05 萬年前一定的北非單倍型類群擴散,而且一個特別的西北非單倍型類群(U6)可能在三萬年前來源於近東。但這個類群保存得不好,在摩洛哥的柏柏人中僅占 6-8%,在卡比爾柏柏人中僅占 18%,在莫扎比特柏柏人中僅占 28%。在 1998 年的一份調查,結果為根據粒線體 DNA 的數據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進入柏柏人的比例今天為 21.5%,其中在南部的圖阿格雷部落占 82%,在北部的里夫山地區只占 4%。其它調查 支持這個南北梯度。 ### 考古學 新石器時代的卡普薩文化在北非出現於約前 9500 年左右,可能一直維持到前 2700 年左右。語言學和群體遺傳學的線索均顯示這個時期是閃含語系在這個地區擴張的時期。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卡普薩文化的原始不明。有人認為這個文化是約 2.2 萬年前出現中石器時代文化繼續發展而成的,其他人認為兩種文化是由不同的人群造成的。對牙齒的研究 似乎支持前一種理論。 ### 語言學 柏柏語是閃含語系的一支。一些語言學家認為這個語系直到一萬兩千年前才產生,而且產生的地方是東非,但也有人認為它是在中東產生的。這個理論認為卡普薩文化是柏柏語和/或查德語族的前人的文化,它是從非洲紅海海岸遷徙到西北非洲的。至今為止關於柏柏語與閃含語系中的哪個語言最接近還有爭議,但一般語言學家認為閃語族或查德語族是與柏柏語最近的。 努比亞語族中有一種語言包含一些柏柏語的外來詞,這說明柏柏語過去的流行範圍朝東南方向比今天大。 ## 分布和基因成分 對柏柏人和與他們住在同一地區的說阿拉伯語的人的形態及其基因組成已經有大量研究了。這些研究說明他們主要均是柏柏人的後裔。 ### 西北非洲海岸地區 約 75% 的西北非洲人住在海岸地區。這裡的柏柏人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血統最少(約 2% 左右),歐洲來源的血統最高(約 15% 左右)。說阿拉伯語的人群中總共約有 7% 的撒哈拉以南血統。 ### 西北非洲內地 住在阿特拉斯山脈和撒哈拉沙漠之間西北非洲內地的人約占西北非洲居民的 20%,他們中約 20% 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血統。 ### 撒哈拉西北非洲人 5% 的西北非洲人住在撒哈拉沙漠中,這些人中的撒哈拉南部非洲人的血統也最高,有時占 80% 至 90%。 ## 宗教和信仰 柏柏人主要是遜尼派穆斯林,主要教法學派是馬立克派的,撒哈拉沙漠北部的柏柏人則主要是伊巴底穆斯林。在西部蘇非主義比較普及,在東部比較少見。在大多數地區傳統性的崇拜馬拉布隱士非常重要。 在他們皈依伊斯蘭之前,一些柏柏人皈依基督教(往往是多納圖派)或猶太教,其他則繼續信仰傳統的多神教。在伊斯蘭文化的影響下當地產生了一些短暫的混合宗教,最後這些宗教全部被伊斯蘭教取代了。 ## 歷史 有史以來柏柏人生活在非洲埃及和大西洋之間的地區。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歷史紀錄中經常提到他們。最早提到柏柏人的紀錄來自於古埃及前王朝時期。在新王國時期,埃及人與他們西部邊境上的部落爭戰。許多埃及學家認為約從前 945 年開始,希沙克一世領導的柏柏人建立了第二十二王朝。此後埃及長期受柏柏人統治,但也有人認為這些入侵者是努比亞人。長時期裡他們是西部沙漠地區最主要的居民。拜占庭帝國的文獻經常抱怨他們襲擊當地偏遠的修道院。 在歷史上,非洲北部曾多次被入侵和殖民。腓尼基(奠定了迦太基)、希臘人(主要在利比亞)、羅馬人、汪達爾人、阿蘭人、拜占庭、鄂圖曼帝國、法國、西班牙均曾入侵非洲北部。幾乎所有這些入侵者都給予柏柏人一定的影響。始終也有歐洲人被當作奴隸販賣給柏柏人(有人估計 鄂圖曼帝國時期有 125 萬歐洲人被帶到北非)。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之間的交往也給柏柏人留下了影響。 在有史時期中柏柏人向南擴張,進入撒哈拉沙漠,取代了當地的黑人人群如索寧克人等。與此同時,尤其是在 11 世紀班紐希拉爾部落的入侵中,在北部他們在文化上大部分被阿拉伯人同化了。 非洲北部柏柏人保存了他們的語言和傳統的地區一般是最少受到外部影響的地區,尤其是卡拜利和摩洛哥的高地上。這些地區在羅馬和奧斯曼時期大多數保持了它們的獨立,而腓尼基往往在這些地區的海岸也沒有立腳。不過這些地區也不是完全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尤其法國的入侵也涉及到了這些地區。尤其在撒哈拉沙漠另外一個重要的外部影響是歐洲商人組織的從西非跨大西洋的奴隸貿易。 ### 伊斯蘭擴張時期 與此前的宗教和文化的入侵不同的是,由阿拉伯人帶來的伊斯蘭教對非洲西北部有長久和持續的影響。伊斯蘭教不同的形式滲透了社會幾乎所有的方面,它帶來的軍隊、學者和神秘主義取代了大多數部落的宗教,造成了新的社會標準和政治教條。 雖然如此,這個地區的伊斯蘭化和阿拉伯化是一個漫長和複雜的過程。雖然游牧的柏柏人很快就皈依了伊斯蘭教並幫助阿拉伯入侵者,但一直到 12 世紀阿爾摩哈德王朝時基督教和猶太教社群才縮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最早到達非洲西北部的阿拉伯軍事遠征是在 642 年和 669 年,它們帶來了伊斯蘭教。這些從埃及的基地出發的遠征是出於地方軍官的命令,而不是從中央哈里發明令的。哈里發的首都從麥迪那移到大馬士革後,倭馬亞王朝認識到要控制地中海的話,需要集中兵力入侵北非。670 年阿拉伯軍隊在烏克巴・伊本・納菲的領導下在今天的突尼西亞以南 160 公里處建立了凱魯萬作為下一步行動的基地。 納菲的繼承人繼續向西推進,進駐阿爾及利亞,最後他與信基督教的柏柏人聯盟的統治者達成了一個暫行架構。柏柏人同意皈依伊斯蘭教,並將其首都從特萊姆森移到離凱魯萬比較近的塔基萬(Takirwan)。 但這個和平維持不長。直到 697 年阿拉伯人和柏柏人交替控制這個地區。711 年倭馬亞王朝在皈依伊斯蘭的柏柏人的幫助下占據了整個北非。倭馬亞王朝哈里發委任的總督的首府在凱魯萬,它是新建立的伊夫利卡省的省會。這個省由黎波里塔尼亞(今天利比亞的西部)、突尼西亞和東阿爾及利亞組成。 但是伊斯蘭教在柏柏人當中的傳播並沒有保證他們支持阿拉伯人控制的哈里發國。阿拉伯人對柏柏人加重稅、對待他們就像對待二等穆斯林一樣、而且還奴役他們,這使得柏柏人非常反對阿拉伯人。在伊斯蘭出走派的旗幟下,柏柏人於 739 年至 740 年發生暴動。出走派伊斯蘭反對倭馬亞王朝,在哈里發國的東部抵抗倭馬亞王朝,並且宣揚不論其種族、級別、是否先知穆罕默德的後人,任何合適的穆斯林均可以成為哈里發。這對柏柏人非常有號召力。 暴動後出走派在當地建立了許多神權的部落王國。大多數這些王國都很短命和困難重重。一些位於重要商路上的王國如特萊姆森則比較繁茂和強大。750 年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馬亞王朝後,哈里發國的首都轉移到巴格達。阿拔斯王朝重建了它在北非的統治。當地駐於凱魯萬的總督雖然名義上是由哈里發派駐的,但實際上至 909 年為止他們形成了一個世襲的王朝,享有獨立的權利。他們的宮廷成為一個學習和文化的中心。 在其西部從塔赫特至阿爾及利亞西南從 761 年至 909 年是一個由一位被市民領袖選舉出來的伊巴底出走派阿訇統治的地區。這位統治的阿訇必須具有誠實、憐憫和公正等名聲。這個位於塔赫特的宮廷支持數學、天文學、占星術、神學和法學的學者。但是他們未能組織一支可靠的常駐軍,這個錯誤以及後來其統治者陷入奢侈為後來法蒂瑪王朝戰敗塔赫特統治者提供了條件。 ### 安達盧斯時期 711 年進入伊比利亞半島的穆斯林主要是柏柏人,他們的首領塔里克・伊本・利雅德就是一個柏柏人。不過下達命令的是大馬士革的哈里發瓦利德一世和他在北非的總督。712 年一支阿拉伯人和柏柏人混合組成的軍隊增援。據說伊比利亞半島的穆斯林中,柏柏人占 66%。另外據說他們幫助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征服安達盧斯是因為該哈里發的母親是一個柏柏人。泰法時期的眾多小王國的來源各不相同,但是一些是柏柏人統治的,比如格拉納達的日裡德王朝就是柏柏人。來自今天的西撒哈拉和茅利塔尼亞的柏柏人的阿爾摩拉維德王朝征服安達盧斯,結束了這個混亂時期。此後源自摩洛哥的阿爾摩哈德王朝統治安達盧斯。在這段時期裡,安達盧斯非常興旺。 在安達盧斯的階層中,柏柏人的地位介乎阿拉伯貴族和平民階層之間。民族之間的競爭是安達盧斯政治的因素之一。 哈里發國分裂後,托萊多、馬拉加、巴達霍斯和格拉納達的國王均是柏柏人。 ## 現今 今天柏柏人主要居住在摩洛哥(約占總人數的 35% 至 60%)和阿爾及利亞(約占總人數的 15% 至 33%)以及利比亞和突尼西亞。以上數據就可以看得出目前缺乏精確的統計數據。大多數自以為是阿拉伯人的北非人有很多柏柏人的血統。重要的柏柏人人群有阿爾及利亞北部的卡比爾人,他們有約 400 萬人,基本保持了他們原來的語言和文化。摩洛哥南部有約 800 萬柏柏人。其它柏柏人部落有摩洛哥北部的里夫人和薩哈拉沙漠中的圖阿格雷部落。此外還有約 300 萬柏柏人移居歐洲,其中主要是移居法國和荷蘭的里夫人和卡比爾人。加那利群島的一些居民源於關切人,一般認為他們本來是柏柏人。他們的一些習俗(比如吃科菲)可能是來自柏柏人的。 雖然許多人以為柏柏人是游牧民族,但實際上大多數柏柏人是傳統的農民。他們住在地中海岸附近的山裡或者沙漠的綠洲裡。南薩哈拉的圖阿格雷部落和澤納加部落是游牧民,也有些部落是半游牧民。 在過去數十年中一些柏柏人部落(尤其卡拜爾人)與北非的政府之間爆發矛盾,部分由於語言和文化問題。比如在摩洛哥,孩子不能使用柏柏名字。 ### 北非獨立國家的狀況 9 世紀以前非洲西北部主要是柏柏人地區。班紐希拉爾的到來促使阿拉伯化進展迅速。埃及的法蒂瑪王朝派遣班紐希拉爾進入這個地區作為對柏柏人放棄什葉派的懲罰。很快大多數平原地區都被班紐希拉爾占據,柏柏人只剩下了少數海岸城市。他們的入駐也導致過去許多農業地區被放棄,游牧被推廣。 北非國家獨立後很快就設立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來取代法語(利比亞是唯一的例外)。今天用阿拉伯語取代法語的過程依然在進行。大多數柏柏人必須學和懂阿拉伯語,他們在學校和大學裏無法使用他們的母語。這可能會加速柏柏人的阿拉伯化,尤其在使用雙語言的地區這個過程非常迅速。 非洲西北部國家獨立後,長時間裡政府忽視或者故意縮小柏柏文化的存在以及其文化的特殊性。但是近年來在有些國家情況有所好轉。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改變了它們的政策,阿爾及利亞將自己定義為「阿拉伯人的和柏柏人的穆斯林國家」。 在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柏柏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之一,在一些柏柏人居住區裏它是學校裏的必修語言。 柏柏人在北非國家中並不因為他們的民族和語言而被歧視。只要他們同意政府政策,他們可以在社會上獲得很高的地位。比如前阿爾及利亞總統拉明・澤魯阿勒和現任摩洛哥總理德里斯・杰圖、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都是柏柏人。在阿爾及利亞軍隊中柏柏人的比例也比較高。近年來甚至公開支持柏柏民族主義的政治家也有機會在政治中獲得比較高的地位,比如女權主義和柏柏民族主義政治家卡麗達・圖米成為阿爾及利亞的文化部長。 ## 參看 * 柏柏語族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Amazigh/Berber Culture * Culture Amazighe (Berbè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New Mass Media and the Shaping of Amazigh Ident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mber Systems and Calendars of the Berber Populations of Grand Canary and Tenerif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Flags of the World -- Berbers/Imazighen. * Imedyazen cultural association (in Berb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Genographic Project: Maps ancient human movements via genetic markers * World Haplogroups Maps
null
23,112
2023-04-19T13:26:20Z
75,337,387
Berbers
3,833,231
<p><b>通義侯王僑</b>(韓語:<span lang="ko"><b>통의후 왕교</b></span>,1097年—1119年5月30日(四月十九)),是高麗國第十五任君主肅宗王顒的第七子,生母明懿太后柳氏。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王僑有同母兄長睿宗王俁、上黨侯王佖、圓明國師王澄儼、帶方公王俌、大原公王侾、齊安公王偦與姊姊大寧宮主、興壽宮主、安壽宮主和福寧宮主(福寧宮主生於1096年)。 </p><p>史載他聰明好學,在肅宗八年(1103年)受賜名,兄長睿宗即位後在元年(1106年)受封為推仁贊化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尙書令、守司空、上柱國、<b>通義侯</b>(韓語:<span lang="ko">추인찬화공신 개부의동삼사 검교상서령 수사공 상주국 <b>통의후</b></span>),食邑二千戶。四年後(1110年)加奉節功臣、守司徒,食邑三千戶,王僑本想推辭,但睿宗不允許。睿宗十年(1115年)再冊封他推仁贊化奉節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保、守太尉、上柱國(韓語:<span lang="ko">추인찬화봉절공신 개부의동삼사 검교태보 수태위 상주국</span>),食邑增至三千百戶。 </p><p>睿宗十四年(1119年)王僑去世,年二十三歲,諡號<b>英章</b>(<span lang="ko"><b>영장</b></span>)。 </p><p>王僑只有一女,嫁給帶方公王俌的兒子王瑜。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通義侯王僑**(韓語:**통의후 왕교**,1097 年 —1119 年 5 月 30 日(四月十九)),是高麗國第十五任君主肅宗王顒的第七子,生母明懿太后柳氏。 ## 生平 王僑有同母兄長睿宗王俁、上黨侯王佖、圓明國師王澄儼、帶方公王俌、大原公王侾、齊安公王偦與姊姊大寧宮主、興壽宮主、安壽宮主和福寧宮主(福寧宮主生於 1096 年)。 史載他聰明好學,在肅宗八年(1103 年)受賜名,兄長睿宗即位後在元年(1106 年)受封為推仁贊化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尙書令、守司空、上柱國、**通義侯**(韓語:추인찬화공신 개부의동삼사 검교상서령 수사공 상주국 **통의후**),食邑二千戶。四年後(1110 年)加奉節功臣、守司徒,食邑三千戶,王僑本想推辭,但睿宗不允許。睿宗十年(1115 年)再冊封他推仁贊化奉節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保、守太尉、上柱國(韓語:추인찬화봉절공신 개부의동삼사 검교태보 수태위 상주국),食邑增至三千百戶。 睿宗十四年(1119 年)王僑去世,年二十三歲,諡號**英章**(**영장**)。 王僑只有一女,嫁給帶方公王俌的兒子王瑜。 ## 參考文獻
null
1,678
2023-04-16T12:29:11Z
44,071,784
通義侯
1,025,147
<p><b>三司官</b>,亦稱<b>法司</b>,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執政機構,也是這個機構所有官員的官職名稱。琉球共設三司官三人,稱號為「某某親方」。三位三司官分別監督「用意方」(管理國家財產和山川的治理)、「給地方」(管理給與役人俸祿和旅費)、「所帶方」(管理租稅和國庫的出納)三個物奉行所。 </p><p>三司官的官階由正一品至從二品,這是琉球士族中最高的官階,相當於中國和日本的三公或三師。雖然在三司官之上還有攝政,但攝政一般不參與政治活動,因此三司官是琉球國實質上的最高級別官員。 </p> <h2><span id=".E4.B8.89.E5.8F.B8.E5.AE.98.E7.9A.84.E9.81.B8.E8.88.89"></span><span id="三司官的選舉">三司官的選舉</span></h2> <p>三司官由王族、上級士族共約二百餘名投票選舉產生。王族成員只有選舉權,沒有被選舉權。所有三司官的候選人必須是出生在首里城的上層階級,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而且精通文學、倫理、經濟、治國的儒家學者。這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有些相像,但三司官的選舉沒有科舉考試那樣嚴格。 </p><p>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翁氏、馬氏、毛氏池城家和毛氏豐見城家四家三司官輩出,時人將他們與王族的分家向氏並稱為「五大姓」、「五大名門」。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據《中山世譜》記載,三司官一職早已有之,原稱「<b>阿司多部</b>」,至明末,改稱「<b>法司</b>」。但三司官擁有較高的政治權力始於第二尚氏王朝時期。1556年,年幼的尚元王登上王位。因尚元王是啞巴,群臣推舉德高望重的大臣毛龍唫等三人代理尚元王管理國家。從此以後,三司官成為執政之臣。1571年尚元王死去,但三司官這一統治機構卻被保留了下來。 </p><p>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之後,薩摩藩派兵監督琉球國政,琉球王的權力被完全架空。1611年,薩摩與琉球簽訂了《掟十五條》(http://www.ne.jp/asahi/okinawa/hiro/okite15.h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規定三司官一職只能由傾薩摩派人士出任。此後,三司官名義上是獨立琉球國的高級官員,實際上已淪為薩摩藩統治琉球的代理人。 </p><p>1879年琉球處分,琉球被日本滅掉,改為沖繩縣。三司官的權力被完全剝奪,但明治政府同意琉球國上層階級維持他們的特權。華族令頒布後,原琉球的三司官都被列入日本華族。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琉球三司官列表</li> <li>琉球位階</li> <li>三公、三師</li> <li>攝政 (琉球)</li> <li>物奉行所</li> <li>表十五人</li></ul><h2><span id=".E8.85.B3.E8.A8.BB"></span><span id="腳註">腳註</span></h2>
**三司官**,亦稱**法司**,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執政機構,也是這個機構所有官員的官職名稱。琉球共設三司官三人,稱號為「某某親方」。三位三司官分別監督「用意方」(管理國家財產和山川的治理)、「給地方」(管理給與役人俸祿和旅費)、「所帶方」(管理租稅和國庫的出納)三個物奉行所。 三司官的官階由正一品至從二品,這是琉球士族中最高的官階,相當於中國和日本的三公或三師。雖然在三司官之上還有攝政,但攝政一般不參與政治活動,因此三司官是琉球國實質上的最高級別官員。 ## 三司官的選舉 三司官由王族、上級士族共約二百餘名投票選舉產生。王族成員只有選舉權,沒有被選舉權。所有三司官的候選人必須是出生在首里城的上層階級,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而且精通文學、倫理、經濟、治國的儒家學者。這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有些相像,但三司官的選舉沒有科舉考試那樣嚴格。 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翁氏、馬氏、毛氏池城家和毛氏豐見城家四家三司官輩出,時人將他們與王族的分家向氏並稱為「五大姓」、「五大名門」。 ## 歷史 據《中山世譜》記載,三司官一職早已有之,原稱「**阿司多部**」,至明末,改稱「**法司**」。但三司官擁有較高的政治權力始於第二尚氏王朝時期。1556 年,年幼的尚元王登上王位。因尚元王是啞巴,群臣推舉德高望重的大臣毛龍唫等三人代理尚元王管理國家。從此以後,三司官成為執政之臣。1571 年尚元王死去,但三司官這一統治機構卻被保留了下來。 1609 年薩摩入侵琉球之後,薩摩藩派兵監督琉球國政,琉球王的權力被完全架空。1611 年,薩摩與琉球簽訂了《掟十五條》(http://www.ne.jp/asahi/okinawa/hiro/okite15.h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規定三司官一職只能由傾薩摩派人士出任。此後,三司官名義上是獨立琉球國的高級官員,實際上已淪為薩摩藩統治琉球的代理人。 1879 年琉球處分,琉球被日本滅掉,改為沖繩縣。三司官的權力被完全剝奪,但明治政府同意琉球國上層階級維持他們的特權。華族令頒布後,原琉球的三司官都被列入日本華族。 ## 相關條目 * 琉球三司官列表 * 琉球位階 * 三公、三師 * 攝政 (琉球) * 物奉行所 * 表十五人 ## 腳註
null
4,180
2022-07-24T12:59:26Z
72,871,661
法司
5,279,115
<p><b>艾倫·圖克</b>(英語:<span lang="en">Alan Wray Tudyk</span>,1971年3月16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美國的一位演員與配音員。著名的演員作品是在電視劇螢火蟲中飾演Hoban "Wash" Washburne角色;而配音作品有冰雪奇緣裡的威斯頓公爵(The Duke of Weselton)、動物方城市裡的威斯頓公爵(Duke Weaselton)以及海洋奇緣裡的小雞憨憨(Heihei)與村民等。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Alan Tudyk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網際網路百老匯資料庫(IBDB)上艾倫·圖克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 </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1 Cached time: 2023050423444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8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14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948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63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4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0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57192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76.411 1 -total 30.39% 144.801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 21.89% 104.264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 20.28% 96.600 1 Template:Lang-en 18.59% 88.582 1 Template:Infobox 9.94% 47.349 1 Template:Reflist 9.89% 47.101 1 Template:NoteTA 9.18% 43.722 1 Template:Cite_web 8.74% 41.622 5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7.65% 36.441 1 Template:Wikidata_image -->
**艾倫・圖克**(英語:Alan Wray Tudyk,1971 年 3 月 16 日 —)是美國的一位演員與配音員。著名的演員作品是在電視劇螢火蟲中飾演 Hoban "Wash" Washburne 角色;而配音作品有冰雪奇緣裡的威斯頓公爵(The Duke of Weselton)、動物方城市裡的威斯頓公爵(Duke Weaselton)以及海洋奇緣裡的小雞憨憨(Heihei)與村民等。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Alan Tudyk 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網際網路百老匯資料庫(IBDB)上艾倫・圖克的資料(英文)
null
2,159
2023-04-16T12:29:29Z
76,688,406
艾倫·圖迪克
3,622,045
<p><b>鮑希斯·維昂</b>(法語:<span lang="fr">Boris Vian</span>,1920年3月10日—1959年6月23日),法國博學多才的作家,詩人,音樂家,歌唱家,翻譯家,評論家,演員,發明家和工程師。 </p><p>維安對於法國爵士樂具有重要影響力。他與霍奇·卡麥可、艾靈頓公爵和邁爾士·戴維斯關係密切,寫了一些法國爵士樂評論,並發表許多文章。 </p> <h2><span id=".E4.BD.9C.E5.93.81"></span><span id="作品">作品</span></h2> <ul><li>《歲月的泡沫》</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ul><li><span title="法語">(法文)</span> Boris Vian Official Web 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Biography at the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 Website</li> <li><span title="法語">(法文)</span> Le Petit Cahier du Grand Boris Vian: Biography, Quotations, Articles, etc.</li> <li>Robert Whyte's Home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cludes articles, dissertations and numerous other materials dealing with Vian's life and work</li> <li>Boris Vian page at the Tam Tam Books website, includes brief descriptions of several books</li> <li>Le Déserteur, a page about one of Vian's most popular songs</li> <li>Boris Vian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span title="法語">(法文)</span> Boris Vian, J'irai chanter sur vos tomb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ite-conférence du Hall de la Chanson</li> <li>Vian in the Croatian language</li> <li><span title="法語">(法文)</span> Songs and poems by Boris Vian (public domain in Canada)</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12 Cached time: 2023041700263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0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8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8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968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4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81227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30.040 1 -total 31.49% 103.931 1 Template:Lang-fr 22.64% 74.734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19.09% 63.017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15.51% 51.205 1 Template:If_then_show 13.02% 42.977 1 Template:NoteTA 7.81% 25.788 1 Template:IMDb_name 3.19% 10.528 1 Template:Bd 2.10% 6.939 1 Template:Commons 1.74% 5.733 1 Template:Sister_project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3622045-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7002634 and revision id 74606049.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鮑希斯・維昂**(法語:Boris Vian,1920 年 3 月 10 日 —1959 年 6 月 23 日),法國博學多才的作家,詩人,音樂家,歌唱家,翻譯家,評論家,演員,發明家和工程師。 維安對於法國爵士樂具有重要影響力。他與霍奇・卡麥可、艾靈頓公爵和邁爾士・戴維斯關係密切,寫了一些法國爵士樂評論,並發表許多文章。 ## 作品 * 《歲月的泡沫》 ## 參考 * (法文) Boris Vian Official Web 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iography at the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 Website * (法文) Le Petit Cahier du Grand Boris Vian: Biography, Quotations, Articles, etc. * Robert Whyte's Home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cludes articles, dissertations and numerous other materials dealing with Vian's life and work * Boris Vian page at the Tam Tam Books website, includes brief descriptions of several books * Le Déserteur, a page about one of Vian's most popular songs * Boris Vian 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法文) Boris Vian, J'irai chanter sur vos tomb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ite-conférence du Hall de la Chanson * Vian in the Croatian language * (法文) Songs and poems by Boris Vian (public domain in Canada)
null
2,320
2023-04-16T12:29:00Z
74,606,049
维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