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5
2.14k
本文以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指引,以企业和谐管理为切入点,阐释了传统文化和谐视域下的和谐管理理论内涵和机制,探讨了传统文化和谐管理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路径。
"本文在研究""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对综合配套试验区进行创新能力评价及相对有效性评价,进而对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一个工作场所同情的多层次的动态整合模型。该模型认为工作场所个体同情过程和集体同情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在同情使能特征的作用下,个体同情过程可以涌现为集体同情过程,而集体同情过程也会促进个体同情过程的发展。集体同情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已经形成集体同情能力或者同情涌现使能特征较高的情况下,之前经历的痛苦遭遇的总量和多样性可以影响组织现有的集体同情能力。该模型可以解释并预测工作场所对痛苦遭遇的不同回应及效果。本研究不仅整合了工作场所同情研究文献,还回应了关注组织研究人性化和""对社会负责的学术""的号召。"
"本文系统考察了人际信任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发现,如果户主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以信任的"",其家庭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的概率比那些户主认为""和人相处要越小心越好""的家庭高2.3个百分点,这超过了家庭平均创业概率的1/5,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为了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利用家庭所在地的宗教场所数量和姓氏离散度作为信任的工具变量,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信任对创业的可能影响机制,包括加强风险分担、信息传递、形成社会网络等,尤其是强调了对陌生人的信任所反映的""弱联系""在促进创业方面的效果。本文研究表明,通过社会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手段提升社会的信任程度,可以与正规制度的完善互为补充,有助于推动创业。"
产业竞争力离不开创新网络,离不开核心企业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创新资源分布的分散性、创新主体行为的补偿性,以及基于历史或惯例形成的社会结构等因素促发产业创新网络的形成。本文在提出核心企业控制力的概念基础上,整合产业创新网络和知识溢出相关理论,阐释核心企业控制力悖论问题,即在知识溢出效应影响下,产业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企业控制力一方面可能强化了核心企业对网络中非核心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的控制,另一方面也使得非核心企业有可能逐渐摆脱核心企业控制。研究发现,产业创新网络中存在核心企业控制力;核心企业控制悖论源于核心企业控制力对知识溢出的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其中,核心企业控制力对知识溢出的直接效应更大;关系质量和知识转移是核心企业控制力与知识溢出的中介变量,知识转移中介效应更为明显。
电力碳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比重较大,因此研究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减排政策对中国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1991-2012年电力相关数据,分析了电力碳排放的动态特征,发现电力消费及其碳排放与GDP同步变化,中国电力生产的能源转换效率在提高,电力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的使用;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不仅考虑电力生产过程,而且考虑电力输配环节和电力终端消费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从而把中国电力碳排放增长分解为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电力结构、转换效率、输配损耗、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电力强度、生活消费等10个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是促使电力碳排放增长的最大因素,意味着中国电力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得电力消费增加,驱动了电力碳排放增长;生活消费也是电力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输配损耗、能源结构、电力结构、排放因子等因素也是正向效应,但影响程度较小;产业部门电力强度下降和能源转换效率提高是抑制电力碳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电力结构也抑制了电力碳排放增长,但影响程度较小。基于以上结论,中国需要从电力生产、输配、消费等环节入手控制电力碳排放。
内部控制一定会改善企业运营吗?本文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和不完全合约理论构建了内控影响企业运营的理论框架:内控通过改善信息传递和增强合约履行,减少既有代理成本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但由于降低了代理人的事后谈判能力,增加了其事前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收入预算数据,本文以预算活动为切入点,实证研究发现支持了前述理论:内控好的企业,预算的执行效果更好(执行偏差小、达标率高);然而内控好的企业,更容易发生预算松弛,较为确定的外部经营环境则会削弱上述内控与预算松弛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对预算活动而言,内控在提高执行效率的同时可能使得各管理层级的行为趋于保守;更广泛的意义上,内控建设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需要综合考量。
随着环境管理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环境治理效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政策性问题。本文基于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行业有关环境治理的数据,通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别从制造业总体层面和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探讨了制造业产值和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总体产值和环境治理效率之间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即环境治理效率随着制造业产出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对于细分行业而言,有23个行业的产值和环境治理效率之间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有7个行业呈现N型曲线关系。其次,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保意识与环境治理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制造业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与环境治理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政府干预程度对环境治理效率的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制造业产值和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有一系列阶段性的变化,企业需要根据制造业产值水平的不同层次做出政策性调整,并通过提高环保意识来提升制造业行业的环境治理效率;并且,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制造业行业来说,制造业产值和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特征不同,因此,推行环境治理效率相关措施之前需要积极地探索行业的发展特征。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政府层面要积极引导绿色消费观,完善环境关税和环境税法等相关制度体系,激励企业进行环境创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制造业企业需要把握产值与环境治理效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实现绿色发展。综上,本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环保政策以及企业提高其环境治理效率提供了政策参考和依据。
"成功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的追赶进程呈现三方面典型事实:经济增长速度的时间分布呈现倒U型轨迹;为期20~30年的""平台期""内,生产率水平和人均物质资本拥有量快速提升,但资本产出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快速产业升级和剧烈而迅速的结构变化。我们首次在文献中将这些典型事实概括为""追赶周期""。目前大量文献把收敛解释为""转移动态""路径上的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这无法和追赶周期过程中的典型化事实相容。我们在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一个反映后发经济体技术进步特点的机制,以更好地解释追赶周期。追赶周期在形成机制、持续时间、表现形式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周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追赶周期不同阶段采取的政策措施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水平一直居于高位,并且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势头,同期的住房价格也快速上涨,为买房而储蓄是储蓄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动机。本文利用2011年房产税试点政策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首先估计了房产税对不同类型住房价格的影响,进而估计房价对试点城市的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发现房产税对住房市场产生了结构效应,由于此次改革对不同类型的住房设定了不同的免税方案,因此在大面积住房价格下降的同时,试点城市小面积住房价格反而上升;这种结构效应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居民储蓄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发现试点城市低收入阶层的储蓄率因此增加了0.9个百分点,并且我们还发现低收入群体主要是通过压缩衣着和交通通信支出,来提高其储蓄率水平。因此,本文不仅验证了住房市场对中国高储蓄率的贡献,还揭示了房产税改革带来的收入分配效应。
在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中国,都市化与中小城镇化何种城市化模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争议。通过对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城镇人口比重等宏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揭示城市化客观规律,并与中国实际结合。研究表明:其一,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都市化更符合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其显著降低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压力,并倾向于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如此促进生态资源的供给,削减生态资源的人均需求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其二,百万以下人口城市的中小城镇化显著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压力。其布局结构松散,倾向于占用大量生态环境资源,减少生态承载力供给;而低效、分散、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增加生态足迹,总体不利可持续发展。其三,人均固定资本存量、人均储蓄、政府购买都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最后,建议中国推行都市化战略,充分发挥大都市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适度限制城镇化,避免中小城镇遍地开花对资源环境造成显著危害;学习国际优秀城市化经验及相关配套制度,并与中国结合;注重技术创新,发挥高新科技及资本带来的生产方式改进与效率提升。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资源价值结构和经济机会水平发生了重大改变,模糊的制度规则未能及时、有效调整以反映新的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争夺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的社会冲突频发,而地方政府的介入及其凭借强制力对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进行的策略性分配使得冲突变得更加复杂与剧烈。本文用简单的博弈论模型来展示城镇化利益分配的基本情境、利益分割中的不对等博弈以及谈判破裂后的抗争策略选择博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境进行了延展分析。研究表明:关键行为者为获得城镇化利益而展开争夺,他们围绕城镇化利益分配存在着根本性利益冲突。通过利用制度规则模糊性提供的机会,地方政府和强势利益团体,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日益严重地侵犯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权利边界,利益攫取和成本转嫁越来越厉害。在城镇化的利益分割严重不对等和公共权利非均等覆盖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也不愿意忍气吞声,运用""弱者的武器""进行抗争成为他们的理性选择。在制度规则形同虚设的情况下,现有体制鼓励了极端抗争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地方政府往往陷入越维越乱的维稳怪圈,社会冲突呈现出燃点低、爆点多、不断蔓延的特征。"
"本文根据2003-2011年中国22个城市群城市化""投入""与""产出""数据,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各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和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忽略污染排放的城市化效率测度往往会高估城市化的真实效率水平;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总体偏低,主要成因是要素资源投入冗余和污染排放过量;22个城市群在城市化效率水平、效率损失来源及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改善的推动;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必须坚持生态城市化理念,充分考量资源约束和环境消耗,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不断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劳动地域合理分工和产业转型升级;重视创新环境培育,提高城市群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差异化的城市化效率提升措施。"
针对目前杆塔接地电阻测量方法效率低下、精度不高、适应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断开接地引线、多频扫描式杆塔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不断开接地引线的条件下,向杆塔接地体中注入频率可调的激励电流,测取不同注入电流频率下被测杆塔的接地电阻值,依据测量数据采用数据拟合方法计算被测杆塔接地电阻的精确值。给出了多频扫描式杆塔接地电阻的准确测量模型,并进行了准确测量时影响因素分析及注入激励电流频率范围的确定方法。同时,构建多频扫描式杆塔接地电阻测量系统进行实地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不断开接地引线杆塔接地电阻的准确测量,比现有测量方法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好的实用性。
微电网孤岛模式下的频率稳定性是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为提高微电网频率动态特性,通过在双馈感应风电机组(doublyfedinductiongenerator,DFIG)中加入虚拟惯量控制环节,增加微电网惯性,释放转子中储存的部分动能为微电网频率提供动态支持;为解决虚拟惯性控制环节加入后转子转速恢复过程中DFIG的有功功率跌落问题,采用桨距角控制,在频率跌落时释放DFIG备用功率,从而弥补转速恢复过程的功率跌落,并减小电网的稳态频率偏差。结合DFIG虚拟惯量特性和桨距角控制,配合柴油机的一次调频功能,有效抑制了负荷变化引起的微电网频率波动。最后在DIgSILENTPowerFactory仿真软件中建立含柴油发电机、光伏电池、DFIG的微电网控制模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针对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站并网带来的电压问题以及电压控制分区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一体站并网的多级阶梯电压控制分区方法。在定义无功源控制的电气距离和评价分区质量的加权社团结构(communitystructure,CS)多目标模块度指标的基础上,多级阶梯电压控制分区方法分降维聚类、分裂凝聚、还原调整3级进行最优分区。在分区中结合电网运行状态,对一体站功能行为进行多场景优化,根据场景概率计算无功期望。算例采用IEEE39节点系统对一体站并网进行电压控制分区,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正定性,反映出一体站并网对分区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IEEE118节点系统进行电压控制分区,验证了方法应用在大系统中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该文作为2篇系列文章的第1篇,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双馈风机组成的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根据双馈风机的暂态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分析的双馈风机简化模型,并讨论了利用直流潮流计算方法研究风电接入前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变化趋势的合理性。其次,在双馈风机简化模型和直流潮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等面积定则分析了双馈风机接入两机系统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变化,提出一种判断风电接入对两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影响的判据。最后,在双机互联系统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判据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本文从行业竞争程度和企业竞争地位双重视角探究产品市场竞争可能导致的掠夺效应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在行业竞争程度较大的环境下,由于其他竞争者的制约,掠夺效应对现金流风险的影响较小,但在行业竞争程度较小的行业中,掠夺效应对企业现金流风险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反而更大。而企业竞争地位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的影响体现在对行业竞争带来的掠夺效应的放大作用。由行业竞争程度决定的非排斥性竞争行为的掠夺效应与由企业竞争地位决定的掠夺性定价和其他非价格垄断行为的掠夺效应会产生叠加作用,使得企业现金流的波动更加强烈。特别地,竞争地位较低的企业由于面临市场信息壁垒,其现金流风险受到行业竞争的影响尤为强烈。本文对2008—2013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CSP)对公司股票收益率可能存在避险效应和预期误差效应的两种假设,同时考虑这两种效应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不同的企业间存在非对称性,本文使用2009—2013年百余家A股上市企业的股票收益率数据检验社会责任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该投资组合在卖出CSP""不佳""企业股票的同时,买入CSP""优秀""企业的股票,然后用Carhart四因子模型估算其超额收益。实证结果显示:避险效应在长期内是显著存在的,且在低竞争行业企业、国有企业和出口企业中更为强烈:短期的误差效应仅存在于高竞争行业企业,不存在于私营企业和出口企业之中。若以所有企业为样本,则CSP的避险效应体现为年均5.7%—10.2%的风险溢价;若按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分组,该效应在低竞争行业中高达9.66%—13.44%。短期内,CSP的预期误差效应可使得投资者从高竞争行业的对冲组合中获得年均2.42%—3.12%的超额收益。"
弱的工作边界可以实现非工作向工作的渗透,从而有助于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降低工作压力,但是过弱的工作边界因为非工作向工作渗透过多,反而会引起他们工作压力增加,因此工作边界强度与工作压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然而,在什么条件下工作边界强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发生方向性变化,尚无定论。本文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提出员工个人对工作边界强度的偏好与实际工作边界强度的匹配程度在这两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验证了假设,即伴随着工作边界强度的减弱,员工工作压力先减少后增加,拐点处工作边界强度为5.3988(以7点量表来测),偏向于较强的工作边界;当员工的工作边界强度趋近于其偏好时其工作压力降低,但当工作边界强度超过其偏好时其工作压力增加。论文最后围绕缓解员工工作压力,从工作边界管理以及与员工偏好相匹配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为提高风电机组停运预警能力,建立一种计及运行状态的风电机组短期停运模型。通过分析风电机组的停运原因,提出计及风电场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状态监测参数越限保护动作的机组停运概率计算方法。依据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将状态监测参数分为2类。针对设备温度参数,提出基于预测残差分布特性的保护动作概率计算方法;针对其余参数,提出了计及越限时间的保护动作概率计算方法。最后,以国内某风电场的1.5MW风电机组为例,进行机组短期停运概率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以eBay、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的平台型网络交易引起了学者的兴趣与思考,如何规范平台型网络交易却少有人关注。本文认为,应该将网络交易平台视为特殊的市场而非纯粹的企业,平台型网络交易受到平台规则与法律规定双重约束,形成""平台—政府""双元管理范式。本文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系统阐释了""平台—政府""双元管理范式下的平台资源配置、平台定价、税务征管、外部监管以及内部管理。研究发现:在平台型网络市场中,平台资源配置经历了平台干预向市场主导的演化过程;平台定价经历了免费定价向歧视性定价的演化过程;税务征管,""平台—政府""双元征管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平台参与外部监管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不同于政府参与市场交易的边界由市场、政府的互补关系确定,外部监管边界由平台、政府的从属关系确定,要求法制框架下的平台、政府通力合作:政府参与内部管理有助于保障市场稳定,不同于单边市场的内部管理边界以横向内容为轴,平台型网络市场的内部管理边界以纵向发展为轴,要求政府加强垄断性规制与公共性管理。"
在电网规划过程中,为了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不确定性,采用Kriging代理模型来模拟电力系统。将基于概率权重矩的三阶多项式正态变换法预测得到的相关性随机风速作为随机输入,进行系统暂态时域仿真得到随机响应,建立系统Kriging代理模型,将随机输入和随机响应之间的复杂隐式函数简单显示化,与蒙特卡洛法相比相同仿真次数用Kriging代理模型可更快速地得到系统响应的统计信息。IEEE39节点算例验证了Kriging代理模型对模拟系统的有效性、准确性、高效性。云南电网实际系统算例验证了Kriging代理模型对真实电力系统的实用性,同时表明风速的随机性会引起系统响应不确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问题是当前中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化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伴随着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民营资本作为第二大股东力量的不断增强,如果不能有效权衡二者之间的股权关系就会直接导致控制权纷争,从而引发治理效率缺失。解决国有股权和民营股权的激励相容问题,需要我们明晰二者之间股权制衡的动因、路径以及形成的最终绩效。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鄂武商""为案例,根据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借鉴股东关系理论,探讨上市公司民营第二大股东对国有第一大股东的制衡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民营参股股东与国有控股股东进行适度控制权争夺是符合效率原则的市场化行为,其制衡动因受到股权性质、现金流权、股权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参股股东可以通过引入关系股东、争取董事会席位及运用法律制度等路径制衡大股东。本文从股权制衡的视角诠释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第二大股东的治理作用与治理机制,为化解当前国有控股企业中民营股东与国有股东的""控制权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估值过程是评估师进行专业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提升评估师的估值判断水平是改进估值质量的根本。基于此,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评估师经验和收益信息透明度对评估师估值判断的影响。研究发现,有经验的评估师其估值判断的准确性优于经验不足的评估师,而且经验丰富者能有效识别收益透明度的变化,即能有效避免框架效应。另一方面,收益披露透明度对于经验不足的评估师影响显著,使得启发式的认知偏差影响了估值判断,而对于经验丰富者则没有这种效应。研究所提供的实验证据,从认知心理学视角为避免估值判断偏误提供了识别途径,从而可以有效提升评估师的估值判断水平。
本文以2004-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市委书记变更导致的政治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不确定性显著导致企业股利政策的稳健性调整。一方面,使原先未发放现金股利的企业更不愿开始发放;另一方面,使企业显著调减股利支付强度。较之民企,国企更会因政治不确定性采取稳健的现金股利政策。企业这种稳健性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市场效应。
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绝缘子污秽闪络过程及机制,设计了电弧等离子体光学诊断实验平台,通过在污秽中掺入了微量锂元素作为示踪元素,并基于染污绝缘表面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测量及特性分析,获得了不同泄漏电流下电弧等离子体的谱线分布和微观参数。利用谱线相对强度法,计算了电弧温度;通过分析钠元素分立谱线Stark半展宽值,获得了电弧通道的电子密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泄漏电流幅值的增加,局部电弧的温度升高、电子密度并没有显著变化;在临界闪络阶段,电弧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骤增;闪络发生时,电弧温度达到7400K,电子密度升至7.64×1017cm-3。
"本文研究信贷歧视对民营企业银行借款期限结构的影响机理和实际效应,以及在我国金融发展深化的背景下,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产权—借款期限结构""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是影响银行信用期限的重要因素,基于产权的信贷歧视使银行对民企执行更严格的风险控制,使民企的银行借款期限结构明显短于国企,从而不利于不同产权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研究还发现,金融发展促进银行行为更加市场化,信用期限与企业风险的关系更加密切;金融发展弱化了信贷歧视,民营企业的借款期限结构逐渐延长,且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异缩小。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民营企业财务行为的优化和促进金融发展相关制度的推进。"
在行业竞争环境下,民营企业的低财务杠杆是出于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本文提出企业低杠杆经营的竞争优势和财务弹性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强度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相关,在预期未来产业竞争发生时,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向下调整幅度大于国有企业。并以苏宁云商为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本文的结论是,在激烈的产业竞争来临之前,民营企业的低财务杠杆并不仅是金融歧视造成的结果,也是企业为建立竞争优势和获取财务弹性而自主选择的一种财务战略。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一研究发现对于理解我国民企的资本结构、制定符合民企需要的金融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海自由贸易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到""权力清单制度""。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加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今年开始使用同一张负面清单。另外,为加快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去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如何将清单管理这种高效实用的科学管理工具融入到管理会计体系中,本文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以价值链为载体,以神华集团为例,探讨了清单管理嵌入管理会计体系的逻辑关系和路径设计,希望对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已于2014年1月1日全国执行,初步建立了我国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框架,指导相关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由于公共部门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以实现单位自我评价和主管部门外部评价已经成为单位落实内部控制建设要求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属性,从内部控制的理论依据出发,适度借鉴了企业组织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内容,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等重要方向进行深入分析和路径探讨,力图完善单位治理结构,满足外部环境对单位加强廉政建设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强烈要求。
"本文对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名义利率零下限约束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国房景气指数、产出增速与货币供给增速的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模型(STVAR),考察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实际产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非线性动态关联机制。结果发现,国房景气指数、产出增速与货币供给增速之间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影响,但与经济发展""旧常态""时期相比,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强度较弱、持续时期较短,表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单独依靠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将面临较大难度,这与目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并未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显著影响相吻合。同时,本文还检验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货币政策和产出冲击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非对称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存在冲击规模上的非对称性,规模较大的反向货币政策冲击具有更强的效应。"
大雨以上降水日数反映了降水的非平均状况,对于气候异常变化和预报预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1957-2013年辽宁省内23个和省外4个雨量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趋势系数法计算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通过Mann-Kendall检验法检测突变。采用Morlet小波技术分析年际与各季节的变化周期;借助ArcGIS软件工具的Kriging插值和IDW插值模块对研究区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际以及春、夏两季的周期大约为38年,秋季周期约为15年;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不同季节略有差异。57年来,辽宁省大雨以上降水日数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辽中地区下降趋势略有滞后,辽西地区变化情况较其他区域相对复杂。
外资进入对中国工业行业的价格变动产生了何种影响?其影响机理是什么?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外资进入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削弱垄断势力影响中国工业行业的价格变动。在短期,外资进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的上涨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在长期,外资进入则通过削弱垄断势力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的上涨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1999—2012年,外资进入使中国工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5.0598%,使垄断势力下降了1.7538%,并使中国工业行业价格下降了2.4629%。,研究结论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外资进入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削弱了某些工业行业的垄断势力,从整体上降低了中国工业行业的价格并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提高了中国社会福利水平。
以2007-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新兴市场中的微观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发现,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资本成本则随着多元化经营程度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研究结果说明,在转型经济环境下,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与投资者和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而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资本成本不利影响的作用是有限度的。
本文采用2009年至2011年新上市的281家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私募股权投资如何影响证券分析师对被投资企业上市的关注程度。结果发现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证券分析师关注,并且证券分析师的预测也更加准确,这与私募股权投资的认证假说和市场能力假说相符。此外,相比非外资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外资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在上市时受到更多的证券分析师关注,并且分析师预测准度也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越多,对该上市公司关注的证券分析师越多,但并未发现对分析师预测准度的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PE与证券分析师的文献,也为我国如何加强建设内资PE团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是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导向。""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提出意味着""旅游长江""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而言,其价值为:1从空间维度看,首次实现从""区域旅游""向""流域旅游""的空间拓展;结合城市群崛起,联动未来以跨区域完整的地域自然山水和文化生态单元,将形成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的主干骨架。2从时间维度看,首次实现了旅游业发展从区域""支柱产业""向""全局战略性产业""提升,使得区域旅游业发展向同时兼具""产业""和""事业""特征的旅游业本源属性回归。3从对外开发合作看,首次实现了""国内区域旅游发展""和""对外国际开发开放""的联动对接。以国内开发促进国际合作,以国际合作推进国内外统筹联动式开发模式开始形成。这种流域性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也催生出一系列区域性的的研究命题,结合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国家区域重点发展战略,这些命题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融合发展""、""城市群旅游与生态功能区旅游对接协调""、""城市群旅游业一体化整合提升""、""生态功能区旅游主业化改革推进""、""沿海、沿边旅游业国际化开放对接""、""流域性旅游业综合治理""等。"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四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天生禀赋、义务教育以及非义务教育对于收入差距和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本文发现除天生禀赋外,义务教育是影响收入差距和代际流动性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子女尽管初始能力的差距不大,但家庭的教育选择和公共教育政策却使得其最终的人力资本和收入在代际内的差距加大,并固化了收入在代际间的相关性。贫困家庭由于受预算约束限制,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投入较少,使得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的人力资本存量较低,并进一步导致其高等教育参与率较低,这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模拟各种教育经费投入模式的结果表明,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支出力度,有助于弥补年轻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时的预算约束,缓解代际内收入的不平等并增强代际间收入的流动性。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校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实证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家庭多套房决策和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估计了一套房和多套房家庭的反事实储蓄率以及多套房决策对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多套房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较高收入、家庭人口较多、有过拆迁经历、首套房面积较小的家庭更倾向于多套房决策;在房地产市场上行阶段,房价上涨成为推高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房价持续上涨时,人们为购房而储蓄,为偿还住房借贷而储蓄,推高了储蓄率。多套房决策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每一个随机的城镇居民家庭,多套房决策对家庭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为9.9%。本文的研究为本世纪前10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显著上升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从转轨时期中国两大经济结构特征——利率渐进市场化改革与企业产权异质性出发,文章将这两个特征以新的约束条件引入广义货币渠道作用机制的基准模型,构建了中国货币政策广义信贷渠道作用机制的拓展模型,并提出了两个相关假说。以1998—2007年的中国非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为基础,论文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金融摩擦一定和放松利率管制的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广义信贷渠道而对经济所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不是被弱化,而是被加强。但是,经济中国有比重的提高,对这一加速器效应起到了显著弱化的作用。研究得到了货币政策的操作须将金融摩擦程度纳入考虑的范围、减少金融摩擦应先于利率的完全自由化、在金融摩擦一定的条件下应重新审视国有企业的增长功能等政策含义。
本文首先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了中国工业两位数行业的能源环境效率,并通过高度细分的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整理得到各行业的进出口数据,然后构建包含Tobit模型的联立方程组,就对外贸易等因素如何影响能源环境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能源环境效率水平不高,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贸易与能源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正向的反馈作用:一方面,对外贸易通过进口产品技术外溢和出口中学两种途径对能源环境效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源环境效率高的行业会更积极参与对外贸易。实证结论在控制了研发投入、环境规制、所有制结构、能源价格和行业异质性等因素后仍然稳健。
"本文通过采用2002~2006年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对接数据,构建并计算了基于""行业-地区-年份""而变化的出口固定成本,并将其匹配到每一个具有相同特征的企业中,从而探讨异质性出口固定成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出口决策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固定成本对企业的出口倾向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而全要素生产率则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特别地,高生产率的非出口企业相比于出口企业,往往面临更高的出口固定成本;在企业产生出口决策时,出口固定成本对生产率的替代作用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弱,而且这种替代作用并不具有完全的对称性;将出口企业基于""行业-地区-年份""进行分组后发现,出口固定成本越高,或生产率分布越分散,企业的平均出口量越大。"
结合阿姆河盆地最新地质资料和勘探成果,通过成藏要素和油气聚集规律分析,以储集层为核心划分成藏组合,针对各成藏组合进行资源潜力和地质风险评价,最后应用资源-地质风险概率双因素法优选有利成藏组合。在阿姆河盆地上白垩统赛诺曼—土伦阶砂岩、下白垩统欧特里夫—阿尔布阶砂岩、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和中下侏罗统砂岩等主力储集层内划分出10个成藏组合,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得到阿姆河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量可达3.308×109t,其中天然气占98%以上。参考对储集层、圈闭、运移和保存等成藏要素的地质风险评价结果,应用资源-地质风险概率双因素法进行有利成藏组合的评价和优选。共划分出2个Ⅰ类成藏组合,1个Ⅱa类成藏组合,2个Ⅱb类成藏组合,3个Ⅲ类成藏组合,1个Ⅳa类和1个Ⅳc类成藏组合。综合分析认为阿姆河盆地最有利的勘探领域是位于木尔加布坳陷内的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集层。
结合核磁共振与微米—纳米CT扫描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微观赋存形式开展定量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致密油在储集层中赋存量,测得原始含油饱和度为63.99%;利用CT扫描技术获取致密油储集层二维切片图像,经数字合成处理得到三维立体图像,据此将储集层中致密油分为薄膜状、簇状、喉道状、乳状、颗粒状和孤立状6种赋存形式。定量计算各种赋存形式致密油的含量发现,乳状和薄膜状致密油为主要的赋存形式,二者约占储集层中致密油总量的70%,其次为簇状和颗粒状致密油,孤立状和喉道状致密油含量低,各种赋存形式致密油含量与储集层原始含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孔隙结构等有关。
"在信息不对称的体验品市场中,非正式的声誉机制和正式的侵权法律制度能够激励生产具有潜在危害产品的厂商事前增加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资,但声誉机制面临""时间成本""的质疑,侵权产品责任制则面临由于高诉讼成本与低诉讼率导致法律执行效率低的质疑。本文基于声誉调整遵循过去声誉和现时质量的马尔科夫过程假定,将声誉和产品责任制放入同一个基础模型框架中,探讨产品质量和声誉积累的动态演变过程及产品责任制和声誉积累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补充性结论: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质量一声誉鞍点稳定均衡,且严格产品责任制能够有效地降低声誉机制的""时间成本"",那么,在产品责任制和声誉机制共同作用下的均衡质量水平比无产品责任制时高,同时侵权法律制度可以提高均衡路径上厂商非正式声誉机制的执行效率。"
本文基于中国强制披露的董事会投票数据,从董事会决策的视角,对比分析了非控股股东董事和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监督行为差异。本文发现,相比控股股东董事和内部董事,非控股股东董事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而独立董事更不可能投非赞成票。本文还发现,非控股股东董事在业绩差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独立董事在业绩差的企业中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但在国有企业中更不可能投非赞成票。上述结果表明,在业绩差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非控股股东董事的监督作用更为明显,而独立董事的监督行为则表现出很强的风险规避倾向。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投非赞成票能够改善公司未来会计业绩。总之,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股权集中且投资者保护较弱的情形下,非控股股东董事比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监督控股股东和管理层。
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储集层荧光、油气地化特征以及测试资料分析,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介壳灰岩、泥质介壳灰岩以及致密灰岩均含油;不仅介壳灰岩中溶蚀孔和裂缝含油,而且致密灰岩基质孔(微裂隙和晶间孔)也均含油,呈现大面积普遍含油特征,其是油气井低产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在大面积普遍含油基础上,来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为川中低幅度无水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储集层中石油运聚提供了动力,驱动致密灰岩基质孔中分散原油的运移聚集,使得高气油比井分布较多的川中西部构造石油富集程度较高,而川中东部受华蓥山大断裂的影响,断裂普遍断穿大安寨段,导致储集层中的天然气沿断裂运移到大安寨段以上地层富集或者散失,储集层缺乏天然气驱动,导致其油气富集程度不如西部。
"[正文]2015年6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宏观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为主题,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金融与投资论坛暨《201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以主题发言和分论坛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论坛主题发言分别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宋清华教授和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王诚"
"针对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油气勘探面临的4大问题,深入开展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分析惠西南地区复式油气藏勘探潜力和勘探方向。惠西南地区具有由基底构造层、断陷构造层和坳陷构造层组成的复式地层结构,紧邻发育多个富生烃洼陷的惠西半地堑,具有由断裂体系、砂岩层和层序界面""三元耦合""构成的复式油气输导体系,油气富集主要受富烃洼陷周缘控洼边界断裂、长期继承性古隆起和古构造脊3种构造带所控制,形成了""多层系纵向叠置、多圈闭平面连片、多类型圈闭复合""的复式油气藏。根据控制油气富集的3种构造带类型,惠西南地区可划分为3类共7个复式油气聚集带,从而构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本文建立一个基于罗默模型的动态一般均衡,引入技术转移损失及其差异性、南北双方最终产品生产技术的同构性、南方最终产品生产技术同构性随最优专利制度的递增性质,在南北技术贸易的框架下,考察南方的最优专利保护制度,及其对南北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技术损失与最终产品生产的同构性决定了南方存在最优专利保护,并且最优专利保护是部分的。技术损失、同构性及技术选择与最优专利制度的递增性质,共同决定了南北双方均衡经济增长率是最优专利保护的增函数。给定南方一定程度的最优专利保护,在技术水平损失下,南北双方的均衡增长率相同,而人均GDP不同,这反映了南北经济条件收敛观念。在水平增长率损失下,南方的均衡增长率较低,南方人均GDP远低于北方,这反映了南北经济极化观念。
"[正文]2015年7月4日至7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和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在福州隆重召开。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唐振鹏教授主持了开幕式。福州大学副校长黄志刚教授、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娄东生研究员代表承办方分别致辞,《经济研究》副主编王诚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教授代"
本文建立DSGE周期模型,引入异质偏好、利率分类,分别考察各类利率偏差的形成机制和周期波动性影响,研究利率扭曲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模型预测:(1)实际储蓄利率的负向冲击,只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很有限的幅度引致经济增长,接着形成远超过增长幅度的大幅度萧条,并导致一般工薪家庭社会平均消费比例下降,企业家家庭平均消费水平上升;(2)金融市场摩擦(存贷款利差)冲击影响经济稳态解,因而影响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试验表明金融部门的一单位需求中,81%来自对投资的挤出,18%来自于对一般工人家庭消费的挤出,1%来自对企业家部门消费的挤出。因而,金融摩擦对收入分配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有影响。综合来看,持续的利率扭曲是形成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长期持续的利率扭曲通过收入分配的长期扭曲,导致财富积累差距悬殊,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利率扭曲对长期经济的影响来源于直接的对投资的挤出和间接的收入分配两种途径。
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targeting,IT)是一项追求长期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目前被二十多个国家采用。学界对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有效至今存在分歧。以往的政策评价方法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误及政策内生性问题,本文应用一种较新的非实验评估方法——合成控制法,对51个新兴国家1980年至2012年的通货膨胀率进行了研究,评估了IT对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合成控制法通过对多个控制对象加权以模拟目标国政策实施前的情况,比传统方法更为客观地定量评估IT在不同新兴市场国家的政策效果;IT实施国的通胀率明显低于同期假设其不实施IT时的通胀率,且波动更小,即使在外生冲击下,其通胀增长幅度也明显更窄。目前我国尚不完全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完善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正文]会议地点:中央财经大学会议时间:2015年12月11-12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12月11-12日举办第七届中国人力资本指数及报告发布暨人力资本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将发布中英文版《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15》,并以平行分会的形式进行与人力资本及劳动力市场相关的原创学术论文的研讨。《中国经济评论》(ChinaEconomicReview)(SSCI源刊)编委在会议期间将举办作者培训会.接受会议论文投稿并以专集形式在正刊出版。我们诚邀国内外学者、国际组织及智库研究人员、政府官员、博士研究生提交论文并参加会议,共同促
"[正文]2015年6月27日,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专题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办。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名专家,共商中国《资本论》研究的最新动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正文]""中国金融论坛""是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主办的国家级金融高层峰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所)、广东金融学院和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发展促进局定于2015年11月28日共同举办首届""中国金融论坛—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本次峰会本着""聚焦中国金融热点,引领中国金融创新,共谋金融跨界融合""的宗旨,以""中国联网金融新趋势""为主题,特邀请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广尔省人民政府"
[正文]《城市与环境研究》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于2014年9月创刊,国内刊号CN10-1211/C,季刊,大16开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城市与环境研究》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同时还开辟了学术访谈、学术笔谈、学术综
当承担着区域发展、税收、就业等政策性负担的食品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地方政府出于政策目标及政治绩效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得不放任、掩饰甚至庇护企业,企业也会挟此为获取更高利润而牺牲食品安全。本文研究表明:由政策性负担导致的规制俘获是造成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缺位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在监管技术与监管能力相对较低的市场发展初期,由于严格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且与地方发展目标相冲突,政府通常会以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换取地方发展。随着监管技术与监管能力提高,严格监管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并促进整体食品产业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政府目标。然而地方政府由于无法克服政策性负担导致的规制俘获,往往难以实施严格监管。只有通过司法独立、垂直监管、社会监督等监管模式转变,引入不受政策性负担影响的监管主体,才能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向严格依法治理转型。
"本文首先构建一个简单的两期OLG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商品税负担与财政可持续性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老龄人口比重与财政可持续性呈现出""U型""关系:当老年人商品税负低于某个临界点时,人口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不利影响;当老年人商品税负超过这一临界点时,人口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正向影响。进而,基于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以老年人商品税负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和门槛协整检验模型,证实了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与财政可持续性""U型""关系的存在,其临界点为老年人负担的商品税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3%左右。本文的政策涵义是,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扶持老龄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从而增强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提升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是老龄化社会改善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重点分析了经营期望与战略变革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管理者的组织、环境和制度自主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营期望落差越大,管理者实施战略变革的程度越高;拥有较高的组织自主权(充足的组织资源和较低的惯性约束)和环境自主权(丰腴的市场环境),强化了管理者在经营期望落差扩大时实施战略变革的程度;但制度自主权的缺失,即国企制度背景和欠发达的区域制度环境,由于从内外部制度层面上约束了管理者的决策自由度,则削弱了其在经营期望落差下实施战略变革的程度,然而,拥有政府关系背景则赋予了管理者更高的制度自主权,从而使其在经营落差困境下实施战略变革的程度又被强化。本研究有助于从经营期望视角解释战略变革的动机问题,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中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下,制度自主权对管理者决策的影响机制。
"依据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勘探最新资料,对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混积岩系统开展了致密油""七性""关系评价。芦二段发育一套新型的优质烃源岩层系,呈楔状分布,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整体处于生油窗内;芦二段岩性复杂,为一套由陆源碎屑、空落火山灰、碳酸盐3大类按不同比例频繁混积而成的纹层构造混积岩组合;宏观电性特征为低自然伽马、高电阻率;储集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基质孔隙以微孔为主,具有特低孔、超低渗的特点,裂缝提供了一定储集空间,对渗流贡献巨大;芦二段含油性好,常规取心分析含油饱和度在15%~80%;芦二段脆性矿物含量高(80%~90%),黏土矿物含量普遍小于10%;岩心敏感实验显示芦二段水敏及速敏差异变化大,酸敏普遍较弱。通过对芦二段的""七性""关系评价,认为这套源储一体的致密油的""成藏""主控因素是烃源岩成熟度和储集层物性,优选出芦草沟组二段有利混积岩致密油""甜点区"",即凹陷成熟烃源岩范围内的储集层物性优越区。"
本文利用2010年转型国家住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政治网络对创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政治网络对于创业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进一步的倾向值配对和工具变量方法的估计结果表明,这种正面影响是因果性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政治网络对创业的正面影响仅仅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才会存在,并且拥有政治网络的人更倾向于通过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得资源。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培育创业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页岩有机质孔缝内液态烷烃赋存状态。基于OPLS(OptimizedPotentialsforLiquidSimulation)力场模拟计算了烷烃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密度,并与实验值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以正庚烷为例分析了油藏条件下有机质孔缝内烷烃赋存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缝宽、有机质成熟度、烷烃碳链长度以及同分异构体对其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1烷烃在有机质孔缝内的密度分布并非均匀,而是呈现周期性的波动;2在靠近固体壁面处烷烃会形成""类固体""层,其密度约为游离态流体密度的1.9~2.7倍;3液态烷烃在有机质孔缝内主要发生多层吸附,每个吸附层的厚度约为0.48nm,吸附层的数目受缝宽和流体组分影响。实例模拟分析表明,原油在有机质孔缝内以吸附态形式存在的比例为18.2%。"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NWKK碳酸盐岩油田为例,建立了古潜山岩溶储集层概念模型,从纵向上和平面上分析了储集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岩溶储集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带、表层带、洞穴带、渗流带和潜流带,裂缝发育程度依次增强;发育角砾孔隙型、洞穴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等6类储集层类型,裂缝和溶洞的发育使各岩溶带生产初期高产油低含水,但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快。平面上,岩溶储集层特征受控于构造海拔高度和古岩相特征:构造海拔高、岩性疏松的古潜山储集层受地表风化淋滤作用强,溶孔溶洞较发育,储集层类型主要为角砾孔隙型、洞穴型和孔洞型;构造海拔低、岩性致密的古潜山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储集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与底水沟通作用强,产能效果好,但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快,平面不同区域应采用不同的开发技术政策。
以马来西亚沙捞越巴拉姆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进行取样岩心和薄片分析,结合EDX(能量色散X射线)、FESEM(场发射扫描电镜)、压汞测孔隙度和点状渗透率测量等方法评估生物扰动对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岩心取自巴拉姆三角洲W-1井和W-6井,分析结果显示,W-1井样品主要发育双杯迹潜穴(Diplocraterion),为强烈—剧烈生物扰动,可见沉积物充填,沉积物充填活动将宿主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黏土和有机物)混入潜穴充填物和潜穴衬里,降低沉积物的均质性和分选性,导致潜穴中局部区域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W-6井样品主要发育蛇形迹潜穴(Ophiomorpha),为强烈—剧烈生物扰动,黏土和泥质被清除出潜穴充填物和宿主沉积物,聚集于潜穴衬里,潜穴生物的沉积物清除活动导致潜穴内部沉积充填物的分选性变好、孔隙度和渗透率升高。生物扰动对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由潜穴及其充填物和潜穴活动的类型决定。
分析、总结了美国CO2驱油技术的应用情况及项目特点,基于应用实例归纳了CO2驱油配套技术,并阐述了对中国发展CO2驱油技术的启示。在系统跟踪世界范围提高采收率技术调查数据和充分调研CO2驱油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CO2驱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形成原因。以项目数量、规模、产量等为指标,评价了美国CO2驱油技术发展现状,同时概括其项目特点及其发展的源动力。着重归纳了美国CO2混相驱在储集层特征、原油性质、项目实施时机等方面的特点,对比分析了美国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在规模和油藏适应性方面的差别。基于美国最典型、最成功的CO2混相驱实例(SACROC项目),阐明在发展CO2驱油技术的同时形成的一系列配套技术。分析了中国推广CO2混相驱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技术瓶颈,同时给出相应的建议。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集层微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采用丛式井网超前注水开发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有效动用。以鄂尔多斯盆地A井区长7致密油为例,通过物质平衡理论计算、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以及矿场实践数据分析,认为水平井体积压裂后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但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联合井网开发,水平井见注入水风险大,见水比例达到65%;水平井衰竭式开发地层能量下降快,前期单井产量平稳,生产12个月后单井产量递减大,4个月单井产量累计下降50.3%。由此提出了水平井体积压裂后衰竭式开采,待地层能量不足时,运用注水吞吐采油的开发方式,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注水吞吐第1周期单井日产油量比吞吐前增加78.3%,注水吞吐采油取得初步效果。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采用Eco-indicator99(生态指数法)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油页岩作原材料,酶制剂和片碱作辅料制备复合型油田钻井液添加剂的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油页岩提取油田钻井液添加剂这一新型生产工艺的该产品从原料获取到制备生产各阶段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t油田钻井液添加剂生命周期环境负荷单一值为46.5806Pt,其中油田钻井液添加剂制备阶段造成的环境负荷(44.4382Pt)占95.40%,且制备阶段对环境损害类型资源消耗产生的环境负荷(521.4471MJsurplus)最大,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油田钻井液添加剂产品生命周期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从环境负荷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大气无机污染物、化石燃料、气候变化、致癌类物质、生态毒性、酸化/富营养化。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基于该工艺制取油田钻井液添加剂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能力以及优化油页岩全组分物质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本研究收集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空气质量与经济的代表性指标的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与空气质量的耦合协调度及耦合协调类型;并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指数和空气质量发展指数均极显著地符合线性增长规律,调整R2值分别达到0.96和0.98。空气质量与经济相耦合的耦合协调度从2004年的0.57±0.07逐年增长到2012年的0.76±0.05。耦合协调类型主要涉及轻度失调型、勉强协调型、初级协调型和中级协调型,从前两种类型为主逐渐转变为后两种类型为主。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经济与空气质量的耦合协调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到良好的协调发展水平。
分析了系统脆弱性概念,提出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仿真研究方法的步骤:城市经济系统时空边界的界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要素的识别,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城市经济系统仿真,基于仿真结果的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再评价。以辽源市为案例城市,具体解析了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仿真研究的方法。最后,展望了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仿真研究的完善途径。
[正文]深圳大学位于气候宜人、经济发达的美丽海滨城市——深圳市。作为以这座城市命名的大学,伴随着她的快速成长,深圳大学经过32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实现了办学规模由建校规划4千人到实际在校生3万余人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三级提升,
宁夏是一个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内陆省份,而且境内生态经济发展类型差异大,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长期以来形成的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经验倍受国际社会重视。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生态移民、引黄河水灌溉、调整水价、优化种植业结构与改善耕作方法、修复并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为贫困农户开发并提供可再生能源,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中南部地区的贫困问题,提高了该地区的适应与发展能力。在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宁夏一方面注重适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各种减缓措施以求降低碳排放强度,将适应气候变化的日常工作与项目融合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成立了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与重大适应行动方案。
建设绿色低碳港口是目前国内外水运交通及环境保护建设的热点问题。镇江港目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需要开展绿色低碳港口模式建设,其中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以镇江港水环境现状为依据,在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绿色低碳港口发展模式的镇江港水污染防治对策,并提出分阶段的治理目标,为镇江港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提供支撑条件。
地浸采铀是集采、选、冶于一体的新型绿色采冶方法,但其对地下水的污染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地浸采铀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地浸采铀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地下水污染预防与控制、地下水修复、事故应急、环境管理等方面,这将有助于加强砂岩型铀矿区地下水资源的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是打造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环境监测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槐荫区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化建设为例,对照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机构与人员、监测经费、监测仪器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贸易持续时间是影响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中1996-2012年HS6分位产品数据和生存分析法对美国输华农产品贸易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输华农产品贸易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为9.75年,中位值为12年,且危险率呈现负时间依存性,但后期有增加的趋势。同时考察了产品类型差异和初始贸易额对美国输华农产品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证明其影响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相对于开拓新的进口市场,对现有的贸易关系进行深化更为可行和重要。
基于中国大健康产业48家上市企业2010-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运用广义Malmquist指数方法,文章对大健康产业近年来的TFP(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整个行业中除健康服务业以外,其他子行业的平均TFP均处于下降状态,其变化由技术效率改善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的交替主导;大健康产业的TFP变化及其来源分解在行业内部存在行业异质性,行业差异程度最大的是技术效率变化,波动最大的是技术变化。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案。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平均水平较高,但城市群间差异较大;环境因素对综合经济效率影响显著,拥有高新科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效率较高;剔除环境和随机影响因素,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由技术效率变为规模效率,且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城市群数量增多。政府应加强城市群间的联系与交流,注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和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健的能源战略政策。本文采用1990-2013年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总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正确认识上,对广东省未来的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促进广东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C-GSSC""循环是一种基于上海市绿色账户(试点)的激励机制,以一张带有可循环标志的银行卡为核心,将垃圾分类的奖励与银行信用度挂钩,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绿色环保的意识,同时增加居民社会责任感。并力求纳入政府,社区,学校和企业等多方,从不同方面来支持和宣传垃圾分类的奖励,提高垃圾分类影响力。此机制不仅可以利用积分奖励的模式来提高垃圾分类的参与度,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以积分形式激励促进居民直接受益,还可以将政府的垃圾分类推进资金用在刀刃上,超市、银行等企业单位间接受益,学校、社区配合宣传,使居民积极了解投入到垃圾分类中,同时丰富银行卡使用形式,还可为日后居民信用打分机制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评估平台。"
"基于环统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情况统计2013年北方滨海城市——威海市的点源污染负荷,并采用输出系数法估算了面源污染负荷。研究采用一维水环境模型核算水环境容量,并评估威海市水环境承载状况。威海市2013年COD和NH3-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0268和2374t/年,总承载率分别为30.9%和10.8%,COD承载在危机状态和警戒状态的有9%和10%,NH3-N在危机状态和警戒状态的有11%和7%。该结果可为威海市""十三五""污染物减排总量分配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本文利用济南市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区域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市区暴雨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日际变化以及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51-1990年济南市区平均暴雨日数随年代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981-2014年济南市区平均暴雨日数随年代变化同样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波动周期均为30年;最大日降雨量随年代呈""增-减-增-减""的波动变化;市区暴雨主要出现在盛夏7~8月,最大日雨量出现在7月,其次是8月;春季、夏初和8月的暴雨大多出现在夜间,7月暴雨最多出现在白天,秋季暴雨大多出现在08时前后;市区自动站暴雨随年份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市区自动站最大日雨量出现在7月,其次是8月或5月;市区自动站暴雨分布不均,最多出现在交通学院,其次是市政府,最少出现在热电公司。"
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是一个涉及居民、政府和环保者三个利益相关群体以及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因素的多主体、多目标决策问题。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源头一般分类的方案为最优。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对2013年廊坊地区两次降水过程雨滴微物理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水过程降水云系不同,雨滴谱特征也有显著的差异,而降水雨强与雷达回波强度、粒子数浓度的演变基本一致;两次降水过程中0-2mm的粒子对总数浓度、总雨强的贡献很大;通过检验分析发现标准的Z-I关系对雨强较弱的层状云降水估测效果较好,低估了雨强较大的积状云、混合云降水。
"持续的农业投资是确保世界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随着全球粮价走高,农业投资再次升温,与此伴随的跨国土地权属交易以及相应国际规则的制定问题成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农业土地权属交易现状和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动向来洞察跨国农业投资的最新动态,为中国参与国际农业经济活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显示,在新一轮的农业投资热潮中,投资主体依然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传统农业投资国,新兴国家的投资规模较小但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新的投资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侵害当地居民土地权属权利的现象,跨国农业土地权属交易面临诸多争议。为了促进农业投资的有序进行,以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机构着力进行农业土地权属治理和交易规则的制定,并在经过长时间的国际磋商之后形成了《国家粮食安全范围内土地、渔业及森林权属负责任治理自愿准则》。另外一部相关规则《促进农业和粮食系统负责任投资原则》还在磋商之中。两套规则解决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一个针对的是国内土地权属治理的制度安排,后一个则针对具体的农业投资活动。其目标都是要强化发展中国家的土地权属治理,保护农民尤其是小规模农户的权属权利,以实现更为全面的粮食安全。新的土地权属交易国际规则的出台抬高了农业投资的准入门槛,但也为农业投资营造更为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降低农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要做出适当调整,以顺应新的投资环境。"
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将决定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尤其是就业保障功能替代与养老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民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总体来看,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较高,近四成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回归结果显示,农地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第一,农地就业保障功能在个人和家庭两个层面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主要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相对于主要从事农业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更高;农民所在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其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第二,以新农保为代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地养老保障功能的替代程度越高,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虽然农民的参保状况与农民转出农地意愿的关系不显著,但是农民对新农保保障能力的评价越高,那么其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规模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实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民非农转移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农地整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的农地整理效率亟待提高。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村组干部是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共同代理人。本文运用共同代理模型从理论上进行推演,认为在委托人利益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委托代理双方利益达到次优均衡;而当委托人利益目标发生背离时,共同代理人的行为出现偏差,农地整理项目的效率降低。并通过多元定序变量回归分析,基于湖北省调查数据证明该理论推导。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农民评价农地整理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农民身份、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质量、农民的农地整理参与程度及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研究结果说明,地方政府与农民在农地整理中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属于异质的委托人,且两者地位悬殊,地方政府属于强势委托人,而农民则是弱势委托人。作为共同代理人的村组干部在利益抉择中会选择与强势的地方政府合作,并进行利益合谋,最终导致农地整理工程质量低下。研究结论如下:1打破现有农地整理中的共同代理关系,促使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强化其代理服务意识,与农民组成利益一致的同质委托人,避免共同代理人与强势委托人的利益共谋,从而提高委托代理效率。2构建完善的农民参与体系,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并将农民的有效参与作为农地整理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促进地方政府履行应有职责。3建立健全农地整理项目的社会监督制度,尤其是强化项目区农民的社会监督力量,有利于显化代理人投入和行为,减少道德风险,提高农地整理效率。
"研究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关系地域差异,对于优化二者关系、制定城市进程中差别化的土地财政转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土地财政为城市用地扩张提供资源与资金支持切入点,论述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系统机理,测算31省(市)二者耦合协调度,经济发达省(市)二者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影响程度强,耦合协调度呈献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趋同地域规律。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将31省(市)的二者关系划分为""高度、中度、勉强、低度""协调状态的4类地域。从经济水平、国家发展战略、土地财政规模及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土地价格与城市建成区规模及承载城市人口密度、二三产业产值,分析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关系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针对不同地域,提出优化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关系、推动土地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土地资源有限性与建设用地需求增长的矛盾加剧,建设用地增量控制亟需向总量管控转变,而合理分配区域间建设用地总量是实现其总量管控的前提。本文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供给约束两方面,筛选出常住人口、GDP、建设用地可拓展空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等影响建设用地总量分配的主要指标,兼顾效率与公平,构建基于基尼系数的建设用地总量分配模型,以综合基尼系数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多约束的线性规划求解方程,得到2020年江苏省建设用地总量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基尼系数的建设用地总量分配兼顾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需求,提高了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基于基尼系数的分配结果与现行规划方案相比,综合基尼系数由0.330降为0.315,各指标的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根据建设用地总量分配结果,结合建设用地现状规模,测算江苏省13个地级市现行扩张趋势下建设用地总量剩余空间的可使用年限,依据可使用年限与现行规划剩余时间的对比关系,将13个地级市划分为3类建设用地管控区域。苏州、盐城和徐州为合理缩减区,应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的目标,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管理;南京、无锡、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和宿迁为优化调整区,应采取""增量递减、存量优化""的调控策略,逐步缩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扬州、镇江和泰州为重点发展区,应适度增加年度新增指标配置,同时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地门槛。"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城市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效益反映了基础设施投入与所产生的城市环境有益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是衡量运营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基于二次目标函数的DEA交叉效率模型,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效益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35个大中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效益整体状况并不乐观,特别是一线城市表现很不理想,表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效益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基于聚类分析的评价结果进一步显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效益状况与投入规模间也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除投入结构不合理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压力过大而致使环境承载能力相对不足是导致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以具有相似投入规模的高效城市为标杆调整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结构,是低效城市改善环境效益的有效举措;从长期来看,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指导合理推进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国际典型可持续发展城市为标杆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模式,是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效益状况的必然选择。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相结合的嵌套模型,采用1999~2007年中国288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及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1999~2007年全国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来看,经济集聚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不同生产率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低效率企业倾向选择中小城市回避市场竞争,即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2)1999~2002年及2003~2007年分时段全国样本检验结果及比较显示,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经济集聚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生显著变化,1999~2002年期间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2003~2007年期间主要表现出显著的拥挤效应。2003年以来,地区之间的""竞次式""补贴性竞争加剧,这削弱了区域内产业、企业的内在联系与协同发展,经济聚集过程中集聚效应显著减弱。此外,两个时段内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空间定位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3)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经济过度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集聚效应。无论东部地区内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内部,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而言,选择效应均不显著。因而,全国层面呈现出的显著选择效应,主要源于低效率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中西部中小城市以逃避东部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
"人民币汇率变动不但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政治周期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机制,建立""政治周期外溢效应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1)美国政治周期对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有着直接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流动与政策调控传导的;(2)人民币升值率随着美国大选和中期选举而呈现周期性变化:人民币的升值率在美国总统上任后的第一年显著减弱,而在中期选举后的第一年却显著升高;(3)虽然政治周期的影响不因执政党不同而发生改变,但总统与国会的""党派一致""与否却会对这一影响有重要作用。本文不仅将人民币汇率影响机制的研究拓展到政治领域,而且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模型用以系统分析政治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时还为全面理解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外部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现有的农地制度备受争议。本文认为,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促进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它的推广将使现有的土地制度得到完善,从这一视角研究农民收入问题可以填补已有文献的空白。本文借助2000年和2012年的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平均处理效应(ATE)和受处理的平均处理效应(ATT)方法,实证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实证结果表明,在平均意义下土地流转能使任意样本农户家庭和已流转土地的农户家庭的收入分别增加19%和33%。本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鼓励和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可能是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和完善现有农地制度的一个新途径。
"""十一五""期间,中国对COD和SO2两种污染物开展总量减排工作,预期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构建起来的总量减排数据核算体系为中央政府提供了相对准确的减排数据,是减排取得成功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减排数据核算体系来对总量减排的成功进行制度性解释。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描述了中国减排数据核算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其基本职责,整理出了自下而上的数据生成、流动机制和自上而下的数据核查、反馈机制,归纳出总量减排数据核算体系相较于传统环境统计的基本特征:一是设立了区域督查中心和各级总量控制部门等专门的组织机构;二是数据的双向流动机制,中央拥有对减排数据的审核权和最终确定权,并且会将正式确定后的数据逐级反馈给地方政府并应用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行政考核当中去;三是在数据核算中采用环境监测数据,并因此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四是减排工作全过程数据核算。这些新特征使得中国减排数据核算体系得以提升减排数据质量,对地方政府可能的违规行为进行约束;将减排绩效与地方政府考核相结合,通过政治激励促进地方政府开展减排工作;加强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能力,保障减排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但现有数据核算体系仍然存在监测数据利用不到位而导致行政成本较高、减排量核算细则""一刀切""导致政策公平性缺失等亟需改进完善的问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1996年以来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同时,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各区域城镇化水平与居民生活直接用能存在差异。本文探讨2000-2011年间城镇化进程对各区域居民生活直接用能的影响规律。根据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居民生活直接用能变化分解为人口增长效应、城镇化率增加效应、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变化效应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变化效应。着重分析了东、中、西部区域城镇化率增加对区域生活直接用能总量变化、各类型能源品种变化的贡献及边际贡献。结果发现:12000-2011年间,城镇化进程对东、中、西部和东北区域居民生活直接用能的贡献分别为4.2%,20.6%,4.1%,-0.01%,人口结构的变动对中部居民直接用能的拉动作用明显;2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各区域间生活直接用能贡献差别不大,其中,对东部区域增量贡献最小;3与其他区域不同,中部区域城镇化进程对煤炭消费有增量贡献;东、中部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油品消费增量的贡献是西部区域的3-4倍;东部区域城镇化进程对电力消费增量的贡献接近0;4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东部地区油品消费增量贡献分别是中西部区域的1.9和2.3倍;对天然气和热力消费增量贡献的情况类似,均是西部区域最高,是东部和中部1.4-2.6倍。研究结论对城镇化进程下开展区域能源管理、节能减排具有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53.7%,年均增长3.10%,是建国至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化年均增长率(1.75%)的近2倍。与此同时,碳排放总量增长至35年前的6.2倍,人均碳排放增长至35年前的4.4倍。城镇化过程伴随着高碳排放,增长速率高于城镇化发展速度。这预示着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将面临巨大的高碳排放压力。如何降低城镇化过程中的碳排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城镇化过程中导致高碳排放的各因素归纳为经济、政治两项因素,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工业、建筑、交通、地方政府等导致高碳排放结果的行为加以区分。研究发现,城镇化过程中的工业高碳排放、建筑面积扩张与其使用效率的背离、交通出行需求量的持续上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力增加,城市低密度扩张以及其背后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与地方财税制度的弊端,是我国目前城镇化呈现高碳发展状态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过去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非低碳、非持续是有其深刻的经济与政治原因的。中长期的低碳转型只有把经济手段和制度调整结合,低碳发展理念才有可能实现。
[正文](一)征文启事亚洲金融学会(http://www.asian-fa.org/)成立于2003年。董事会成员来自美国及亚太地区二十多所大学。亚洲金融学会办有两份SSCI源刊金融期刊,分别为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由Elsevier公司出版)和InternationalReviewofFinance(由Wiley公司出版)。年会在亚太各地轮流举行并由当地一所大学作为主办单位,通常会有来自世界各地金融与经济学科的数百位专家学者
提出可用于大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电网换相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linecommutatedconverter-voltagesourceconverter,LCC-VSC)混合直流电网机电暂态建模方法。首先,根据LCC、VSC换流器技术特点,建立混合直流电网的基本形态。其次,根据换流器基本数学模型和机电暂态仿真的特征,通过合理简化提出混合直流电网基本元件LCC、VSC、DC/DC换流器的机电暂态建模方法。基于Dommel算法,提出直流网络模型的求解方法。在PSASP程序中实现了各元件的模块化设计,使用户可根据需要自由搭建仿真算例。最后,基于VSC-HVDC汇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常规能源、LCC-HVDC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稳定输电的构想,设计四端混合直流电网的仿真算例,分析对比3种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所提LCC-VSC混合直流电网机电暂态模型准确、可靠,可用于大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目前的交直流交替迭代潮流算法应用于超大规模交直流系统时经常面临收敛性差甚至不收敛的问题,无法有效获取可行解。文中提出基于交直流完全解耦从而获取潮流计算的可行解的方法,可提高超大规模交直流系统潮流计算收敛性,并避免交直流交换功率在交替迭代中发散的问题,文中方法的主要观点是交流换流母线电压在正常运行范围内并且直流运行于正常工况时,直流系统可与交流系统完全实现功率解耦,从而可将直流系统等效为恒定功率注入交流系统;待交流系统潮流计算迭代收敛后再求解直流系统换流变的有关变量。若换流变压器分接头越限,则表明交流换流母线电压不能维持在正常运行范围内,可为交流系统调整提供有效的信息,并能正确反映系统运行状态的突出问题。文中所提方法同样适用于未来含级联直流及多端直流的系统。通过我国多个大规模交直流系统算例,表明算法具有极佳的收敛性和鲁棒性。
本文通过大量案例和最新数据资料,从发展现状出发,研究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并通过比较我国和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产品的区别与联系,探析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主要由环保产业指数产品、环保节能融资产品和碳金融产品构成。其中:环保产业指数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环保节能融资产品发展迅速、抵押授信方式多样;新兴的碳金融产品形式丰富、产品不断创新升级。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状况,按绿色金融产品的实施主体将其分为零售银行、企业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保险部门,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部门开展的绿色金融产品。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相比,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在产品类别、服务对象范围、发展速度、融资规模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发达国家在产品的针对性与多样性、金融机构设计金融产品的自主性等方面对我国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认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设计,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个人、家庭、企业、政府等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绿色金融产品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