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stringlengths 6
23
| modern
stringlengths 1
1.6k
| classical
stringlengths 1
1.45k
|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九月十四日,孙峻去世。他的堂弟孙纟林被任命为侍中、武卫将军,统管朝廷内外各项军事,并诏令吕据等人回朝。 | 九月丁亥,峻卒,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召还据等。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吕据得知以孙纟林接替孙峻,非常愤怒。 | 据闻綝代峻,大怒。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六日,大司马吕岱去世。 | 己丑,大司马吕岱卒。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九日,太白星掠过南斗星轨道。 | 壬辰,太白犯南斗。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吕据、文钦、唐咨等上表推举卫将军滕胤担任丞相,孙纟林没有采纳。 | 据、钦、咨等表荐卫将军滕胤为丞相,綝不听。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三十日,朝廷任命滕胤为大司马,替代吕岱驻守武昌。 | 癸卯,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吕据率军退回,准备讨伐孙綝。 | 据引兵还,欲讨綝。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纟林派遣使者持皇帝诏书明示文钦、唐咨等,让他们收押吕据。 | 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咨等,使取据。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冬十月四日,孙纟林派遣孙宪及丁奉、施宽等率领水军赶到江都迎击吕据,派遣将军刘丞督率步、骑兵攻击滕胤。 | 冬十月丁未,遣孙宪及丁奉、施宽等以舟兵逆据於江都,遣将军刘丞督步骑攻胤。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滕胤兵败,被夷灭三族。 | 胤兵败夷灭。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六日,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 己酉,大赦,改年。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八日,在新州抓获吕据。 | 辛亥,获吕据於新州。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一月,孙亮任命孙纟林为大将军,持符节,并封为永宁侯。 | 十一月,以綝为大将军、假节,封永宁侯。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宪与将军王昶谋划杀害孙纟林,事情败露,孙纟林杀死王惇,迫令孙宪自杀。 | 孙宪与将军王惇谋杀綝,事觉,綝杀惇,迫宪令自杀。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二月,派五官中郎将刁玄到蜀国告知吴国情况。 | 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将刁玄告乱于蜀。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太平二年春二月二十三日,天降大雨,电闪雷鸣。 | 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电。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四日,大雪,天气非常寒冷。 | 乙卯,雪,大寒。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朝廷将长沙郡东部分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会稽郡东部为临海郡,豫章郡东部为临川郡。 | 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会稽东部为临海郡,豫章东部为临川郡。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夏四月,孙亮进入正殿,大赦天下,开始亲自处理政事。 | 夏四月,亮临正殿,大赦,始亲政事。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綝所上奏的事情,大多被诘难责问,孙亮又征召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兵家子弟,聚集了三千多人,挑选年轻勇猛的将领子弟担任这些人的将帅。 | 綝所表奏,多见难问,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馀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亮说: 我建立这支军队,是要与他们一起成长。 | 亮曰: 吾立此军,欲与之俱长。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每天在皇宫内苑操练。 | 日於苑中习焉。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这年五月,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率淮南的军队守卫寿春城,并派遣将军朱成到吴国称臣上疏,又派儿子诸葛靓、长史吴纲各位牙门子弟为人质。 | 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寿春城,遣将军朱成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六月,孙亮派文钦、唐咨、全端等率领三万步并骑兵救援诸葛诞。 | 六月,使文钦、唐咨、全端等步骑三万救诞。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朱异从虎林率兵进攻夏口,夏口督孙壹投奔魏国。 | 朱异自虎林率众袭夏口,夏口督孙壹奔魏。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秋七月,孙纟林率军救援寿春,到达镬里,朱异从夏口赶来,孙綝派他做为前部督,和丁奉等率领五万部队解寿春的困境。 | 秋七月,綝率众救寿春,次于镬里,朱异至自夏口,綝使异为前部督,与丁奉等将介士五万解围。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八月,会稽郡南部反叛,斩杀都尉。 | 八月,会稽南部反,杀都尉。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鄱阳、新都的百姓作乱,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钟离牧率军征讨。 | 鄱阳、新都民为乱,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锺离牧率军讨之。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朱异因为军中缺乏粮草而率兵返回,孙纟林大怒,九月初一日,在镬里斩杀朱异。三日,孙綝从镬里返回建业。 | 朱异以军士乏食引还,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杀异於镬里。辛未,綝自镬里还建业。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六日,孙亮大赦天下。 | 甲申,大赦。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一月,全绪儿子全祎、全仪带着母亲投奔魏国。 | 十一月,全绪子祎、仪以其母奔魏。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二月,全端、全怿等从寿春城投拜司马昭。 | 十二月,全端、怿等自寿春城诣司马文王。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太平三年春正月,诸葛诞杀死文钦。 | 三年春正月,诸葛诞杀文钦。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三月,司马昭攻克寿春城,诸葛诞和身边侍从全都战死,将领以下人员全部投降。 | 三月,司马文王克寿春,诞及左右战死,将吏已下皆降。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秋七月,孙亮封原来的齐王孙奋为章安侯。 | 秋七月,封故齐王奋为章安侯。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下诏州郡砍伐建造宫殿的木材。 | 诏州郡伐宫材。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自八月以来,天气阴沉,但四十多天没有下雨。 | 自八月沈阴不雨四十馀日。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亮因为孙綝蛮横恣意,和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划杀害孙纟林。 | 亮以綝专恣,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诛綝。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九月二十六日,孙纟林带兵擒获全尚,派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诛杀孙丞,召集大臣们在宫门聚集,将孙亮废黜为会稽王,当时孙亮十六岁。 | 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杀丞於苍龙门外,召大臣会宫门,黜亮为会稽王,时年十六。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休,字子烈,是孙权的第六个儿子。 | 孙休字子烈,权第六子。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他十三岁时,跟随中书郎射慈、郎中盛冲学习。 | 年十三,从中书郎射慈、郎中盛冲受学。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太元二年正月,被封为琅王牙王,居住在虎林。 | 太元二年正月,封琅邪王,居虎林。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四月,孙权去世,孙休弟弟孙亮继承皇大统,诸葛恪主管政事,不想让诸侯王待在长江附近征战之地,就将孙休迁往丹杨郡。 | 四月,权薨,休弟亮承统,诸葛恪秉政,不欲诸王在滨江兵马之地,徙休於丹杨郡。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太守李衡多次借故侵扰孙休,孙休上奏书请求迁到其他郡,朝廷就诏令他迁到会稽郡。 | 太守李衡数以事侵休,休上书乞徙他郡,诏徙会稽。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住了几年,孙休梦见自己骑着龙飞上天,回头看不到尾巴,醒来后觉得很奇怪。 | 居数岁,梦乘龙上天,顾不见尾,觉而异之。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亮被废后,二十七日,孙纟林派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接孙休。 | 孙亮废,己未,孙綝使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休。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休得知消息,心中怀疑,孙楷、董朝详细地陈述孙纟林等之所以奉迎孙休的原意,留住一天两夜,就出发了。 | 休初闻问,意疑,楷、朝具述綝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一日二夜,遂发。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月十七日,到了曲阿,有老翁拦住孙休叩头说: 事情拖久了就会有变故,天下人都期望着您,希望陛下迅速出发。 | 十月戊寅,行至曲阿,有老公干休叩头曰: 事久变生,天下喁喁,愿陛下速行。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休认为老者说的对,这天到了布塞亭。 | 休善之,是日进及布塞亭。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武卫将军孙恩代理丞相事务,率领朝中官员用皇帝的轿辇在永昌亭迎接孙休,修筑宫室,用武帐做成临时宫殿,设置御座。 | 武卫将军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舆法驾迎於永昌亭,筑宫,以武帐为便殿,设御座。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八日,孙休来到,望见便殿就停了下来,让孙楷先见孙恩。 | 己卯,休至,望便殿止住,使孙楷先见恩。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楷返回,孙休乘辇前行,百官再拜称臣。 | 楷还,休乘辇进,群臣再拜称臣。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休就登临便殿,带着谦逊没有立即到王位上,只在东厢停留。 | 休升便殿,谦不即御坐,止东厢。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户曹尚书上前到阶下宣颂奏文,丞相献上玉玺、符契。 | 户曹尚书前即阶下赞奏,丞相奉玺符。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休多次推让,群臣也多次请求。 | 休三让,群臣三请。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休说: 将相诸侯都推举我,我哪里敢不接受受玺、符呢。 | 休曰: 将相诸侯咸推寡人,寡人敢不承受玺符。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朝臣们按次序给孙休引导车驾,孙休登上轿辇,朝臣在旁陪侍,孙纟林率领一千多士兵在近郊迎接,在路旁叩拜,孙休下车回拜。 | 群臣以次奉引,休就乘舆,百官陪位,綝以兵千人迎於半野,拜于道侧,休下车答拜。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当天,就登临正殿,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 即日,御正殿,大赦,改元。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这一年,是魏国的甘露三年。 | 是岁,於魏甘露三年也。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永安元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孙休下诏说: 褒奖赞赏有德有功之人,是古往今来通行的道义。 | 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诏曰: 夫褒德赏功,古今通义。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现在任命大将军孙纟林为丞相、荆州牧,增加食邑五个县。 | 其以大将军綝为丞相、荆州牧,增食五县。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武卫将军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为县侯。 | 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威远将军孙据为右将军,封县侯。 | 威远将军据为右将军、县侯。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偏将军孙干为杂号将军,封亭侯。 | 偏将军幹杂号将军、亭侯。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长水校尉张布勤勉踏实,任命张布为辅义将军,封为永康侯。 | 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董朝亲自迎驾,封为乡侯。 | 董朝亲迎,封为乡侯。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又下诏说: 丹杨太守李衡,因为过去的嫌隙,将自己捆绑到有关衙门。 | 又诏曰: 丹阳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古人射钩斩袂不记前仇,在别人角度为他人着想,将李衡遣送回原来州郡,不要让他怀疑自己。 | 夫射钩斩袪,在君为君,遣衡还郡,勿令自疑。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二十八日,封孙皓为乌程侯,孙皓弟弟孙德为钱塘侯,孙谦为永安侯。 | 己丑,封孙皓为乌程侯,皓弟德钱唐侯,谦永安侯。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一月三日,大风反复吹刮,大雾连绵。 | 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纟林一门,五位封侯,都统管禁军,权倾朝野,他有所上奏,孙休都恭敬对待而不违背,于是孙纟林更加纵情恣意。 | 綝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有所陈述,敬而不违,於是益恣。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休担心孙纟林怀有二心,多次予以赏赐。 | 休恐其有变,数加赏赐。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五日,孙休下诏说: 大将军忠诚发自内心,倡导谋划来安定国家,朝廷内外文武百官,一致赞同他的建议,都有功劳。 | 丙申,诏曰: 大将军忠款内发,首建大计以安社稷,卿士内外,咸赞其议,并有勋劳。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过去霍光定计,百官同心,也未超过今天的情形。 | 昔霍光定计,百僚同心,无复是过。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及时按照之前和大将军商议定下的参加告庙仪式的人员名单,依照旧例应该加进爵位者,都要尽快办理。 七日,又下诏说: 大将军执掌朝廷内外各项军事,事务繁杂,现加官卫将军御史大夫孙恩为侍中,与大将军分担主管各种事务。 二十一日,又下诏说: 各低级政府官员家庭中有五人的,其中三人在为国家作事,父兄在都城,子弟在郡县任职,既交纳了规定的粮食,大军出征也要跟随,以至于家中没有人管理家事,我非常同情。 | 亟案前日与议定策告庙人名,依故事应加爵位者,促施行之。 戊戌,诏曰: 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其加卫将军御史大夫恩侍中,与大将军分省诸事。 壬子,诏曰: 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为役,父兄在都,子弟给郡县吏,既出限米,军出又从,至於家事无经护者,朕甚愍之。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那些家有五人,其中有三人担任官吏的,允许家中父兄决定想留下的人,留下一人在家,免除他应缴纳的粮食,大军出征也不必跟随。 | 其有五人三人为役,听其父兄所欲留,为留一人,除其米限,军出不从。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又说: 各位在永昌亭迎驾陪侍的官员都晋升一级。 | 又曰: 诸将吏奉迎陪位在永昌亭者,皆加位一级。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不久,孙休得知孙纟林想要谋逆,就暗地与张布制定计划。 | 顷之,休闻綝逆谋,阴与张布图计。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十二月八日举行腊祭,百官朝贺,公卿都到殿堂之上,孙休下令武士将孙纟林捆住,当天就杀了他。 | 十二月戊辰腊,百僚朝贺,公卿升殿,诏武士缚綝,即日伏诛。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九日,孙休下诏说因为左将军讨伐奸臣,故任命张布为中军督,封张布的弟弟张郃为都亭侯,给他三百士兵,任命张郃的弟弟张恂为校尉。 | 己巳,诏以左将军张布讨奸臣,加布为中军督,封布弟惇为都亭侯,给兵三百人,惇弟恂为校尉。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孙休诏书说: 古人创建国家,都以教化学习为首,教育学习放在首要地位,以此引导世俗陶冶情操,为时代培养人才。 | 诏曰: 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自建兴年间以来,天下变故很多,官吏百姓很多都以眼前利益为先,舍本逐末,不遵循古人的道义。 | 自建兴以来,时事多故,吏民颇以目前趋务,去本就末,不循古道。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社会所崇尚的思想不敦厚,则伤风败俗。 | 夫所尚不惇,则伤化败俗。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应该按照古代制度设置学官,设立五经博士,考核选取应该提拔的人才,对他们加以恩宠俸禄,那些有志向的官吏之中以及军队将领的子弟中,让他们各自学习。 | 其案古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科见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业。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一年后考试,分出品第高下,加以官位赏赐。 | 一岁课试,差其品第,加以位赏。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让见到这些情况的人乐于趋向这种荣耀,听到这些情况的人羡慕这样的名声。 | 使见之者乐其荣,闻之者羡其誉。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以便敦促王道教化,发扬淳朴风俗。 | 以敦王化,以隆风俗。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永安二年春正月,电闪雷鸣。 | 二年春正月,震电。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三月,九卿官制设置完毕,孙休下诏说: 朕是无德之人,身在王公之上,心中日夜不安,忘食废寝。 | 三月,备九卿官,诏曰: 朕以不德,讬于王公之上,夙夜战战,忘寝与食。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现在想要停息战事,推行教育,以推崇宏盛的教化。 | 今欲偃武修文,以崇大化。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推行这样的道义,应当从士民心中向往的事情出发,一定是农业之事。《管子》有言: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 推此之道,当由士民之赡,必须农桑。管子有言: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一人不耕种,就有人挨饿;有妇女不织布,就有人受寒;饥寒交迫而老百姓不为非作歹,从来没有过。 | 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饥,一妇不织,有受其寒;饥寒并至而民不为非者,未之有也。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近年以来,州郡官民及各部队士兵,大多背离农业,都驾船长江之上,往来做生意,良田日益荒芜,所收粮食逐渐减少,想要使国家安定,又怎么能做到呢? | 自顷年已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多违此业,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良田渐废,见谷日少,欲求大定,岂可得哉?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也是因为赋税太重,百姓利益太少,才导致如此! | 亦由租入过重,农人利薄,使之然乎!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现在想要广泛发展农业,减轻百姓赋税,根据劳力强弱来征收田地课税,务必使农民负担均匀,使国家和个人分利得当,让百姓自给自足,能互相奉养,那么百姓就会爱惜身家性命,不会作奸犯科,然后刑罚就可以不动用刑罚,风俗可以整顿。 | 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差科强羸,课其田亩,务令优均,官私得所,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则爱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后刑罚不用,风俗可整。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凭着朝臣们的忠正贤明,如果能对眼前之事尽心,虽然远古时代昌明的教化,不能一下子实现,但汉文帝时期的升平景象,也许能够达到。 | 以群僚之忠贤,若尽心於时,虽太古盛化,未可卒致,汉文升平,庶几可及。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达到这样的情况,那君臣都很荣耀,不能实现则遭致损失凌辱,怎能从容地平淡度日呢? | 及之则臣主俱荣,不及则损削侵辱,何可从容俯仰而已?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众位公卿尚书,可以共同商议计划,务必选取利便完善的措施。 | 诸卿尚书,可共咨度,务取便佳。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农忙时节已到,不要耽误农时。 | 田桑已至,不可后时。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 事情决定后当即施行,这才符合朕的心意啊! | 事定施行,称朕意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