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_id
int64 19.6M
587M
| upvotes_chosen
float64 17
260k
| upvotes_rejected
float64 11
109k
| prompt
stringlengths 6
85
| chosen
stringlengths 2
2k
| rejected
stringlengths 3
2k
|
---|---|---|---|---|---|
31,439,833 | 200 | 36 | 有哪些啤酒有水果、饼干、巧克力这种甜甜的可爱的味道? | 6蟹妖 水果类啤酒还是蛮常见的,知名点的林德曼、常见的还有 乐蔓liefmans: 梦果酌Mongozo(我比较喜欢他家椰子、和香蕉) 饼干味是什么味我不大懂,你是指cookie么? 那就cookie beer咯 肉桂味蛮重的。 巧克力味我觉得不错的是 森美尔samuel的巧克力世涛 角鲨头的桃子啤酒,酒标超级萌味道也不错 (图是邓妍拍的) | 深夜答,只答喝过还觉得不错的几款。 我的口味一般比较普罗大众,喝啤酒也是从水果啤酒入门,比较有参考价值。一般情况下如mongozo和linderman的水果啤酒会是女生比较喜欢的,这两个牌子都比较甜,这两个牌子在酒吧也比较常见,基本上选没有什么大错。 我第一次被惊艳的是linderman的peach,这羞羞的包装 喝起来就是很香甜啦,比较宜口。 而mongozo惊艳的是香蕉味的,香蕉这种水果,本身口感就是丰厚的,所以和啤酒结合感觉很好,喝起来像是香蕉奶昔,喜欢。 saranac的柠檬啤酒,味道很清爽,但也仅限于清爽了,不够丰富,我是很喜欢的。但是怕过于甜的就很推荐了,非常适合夏天喝。 森美尔的杏桃,除了好喝死人的巧克力味道之外,(巧克力啤酒没什么啤酒味,但是非常好喝,简直是飞天的快感)杏桃这款也很好喝。 而且最主要的是森美尔有550ml啊! 还有我觉得好喝的 最近很爱喝世涛,比如belhaven这款,虽然苦,但是真心爱喝,喝起来甚觉得是有巧克力味! lefthand的牛奶世涛也很不错。 相比水果啤酒,世涛在我常起来都觉得是比较浓郁的黑巧克力味的,苦,回味很香甜,也更有啤酒味,而不像是带不可测量的一点点酒精度数的含糖饮料而已,简直是真爱啊。 虽然我一直被人吐槽爱喝世涛的简直是奇葩。 还有一款我非常推荐的事chimay 蓝!如果你进阶版到了喝世涛都能喝出巧克力味,可以试试这个,非常好喝浓郁的果香。 可能不要踩雷的个人意见 林德曼的樱桃 感觉像咳嗽药水 而乐曼虽然不那么像咳嗽药水,但是有些些过酸也没有啤酒味。比林德曼好喝些,但是喝多的情况下喝可能会有让你回忆起呕吐物的感觉。 bush桃子真的不好喝,和粉象一样不好喝……这两个还特别容易喝醉,慎选。 cold spring那个易拉罐装的西瓜啤酒 简直就是含糖饮料。 勃艮第的女伯爵:太恐怖!!!一股子酸醋味,喝不出水果味饼干味,还会让我回忆起cidar的痛苦。不知道cidar厉害的去戳此处我的痛苦经历: 世界上特别难喝的酒有哪些。 |
31,439,833 | 303 | 12 | 有哪些啤酒有水果、饼干、巧克力这种甜甜的可爱的味道? | 20160407更新两款 --- 谢 邀 说的基本把常见的都包括了。 想要出现这些讨喜的味道,基本上就是水果、糖、巧克力和奶。 Lambic和Stout分类里很容易出现这些。 个别厂家的Hefe也会加果汁,另外就是个别IPA会有诱人的果香。 Liefmans的一定要买 答案里那个带纸包装的版本,On The Rocks版本即使按照官方建议加了冰块我也觉得不好喝。 补充推荐一些吧(懒得翻相册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歉) 林德曼的Faro Lindemans FARO Lambic 左手的牛奶世涛 (20150625更新:图片右侧那个nitro版是充氮的版本,泡沫非常细腻,像奶油一样,好喝) Left Hand Milk Stout 福佳玫瑰(这酒简直身边女性小伙伴没有说不好的) Hoegaarden Rose (感谢评论区 修正:帮楼主更正一下 福佳rosée不是玫瑰 rosée是法语粉红色 应该是覆盆子口味 在法语区域1664也有rosée以及rouge 味道的分别是淡粉色桃子味以及红色覆盆子味道) 现在换包装了 和图片有差 补充一个某些男性小伙伴最爱的勃艮第女公爵…… Duchesse De Bourgogne 另外我很爱的角鲨头90min 虽然是IPA但是柚子香味很好 Dogfish Head 90 Minute Imperial IPA (这货度数很高,喜欢IPA的也可以尝试,最近国内价格探底了) --------------- 20160407更新 时间这么久了还时不时被戳一下赞很感动 更两款最近喜欢的酸甜口啤酒 酿酒狗 蜥蜴新娘 酸莓IPA Brewdog Lizard Bride 官方给打了一个Prototype的标签,在水果的酸甜和IPA的苦味中平衡非常好的一款酒,ABV5.5%不算高 妒忌厮 热带风暴 酸味水果艾尔 Dugges Tropic Thunder 找的网图酒标颜色偏浅了,实际更红一点。 记得小时候吃的水果糖酸三色么?就是它了…… 用 的话讲,叫一口喝下去酒都醒了…… | 恭喜入坑先,撒花。 楼上的几个说差不多了,我隆重推荐这款 罗格榛子棕啤 2011年和2012年特制啤酒组金奖 这个应该是最接近饼干味的酒了 |
31,449,708 | 47 | 15 | 会蛙泳的人如何学习仰泳? | 学会仰泳,用视频来学习 | 我自己一般不练、不游、也不教仰泳,哈哈哈!但也不妨碍我说下仰泳的几个小技巧 人们总是误以为仰泳最简单,不用呼吸,但实际上仰泳是喝水最多泳姿 对于一个人会蛙泳的人的来说,你想学会仰泳,你首先只要敢躺漂就会很简单:身体伸直,肚子挺一点。大多数水性不好的人就不敢躺漂,老是曲髋弯腰,也就是屁股往下坐 漂浮好了以后,仰泳腿很简单,双臂伸直夹住耳朵,两腿并拢,上下打腿即可,这时候你的脸会一直处于水面之上 发个我学员的,她水性好随便给她教了一下 你们看她这样是不是脸一直在上面,但实际上如果她划臂的话,在空中移臂的时候,手臂竖起来会失去浮力,由于重力关系会让她的身体下沉一点,脸会没入水中 这时候需要闭嘴,鼻子往外吐气,不然鼻子会非常难受,因为躺着的时候,水会倒灌进鼻子,需要不停的呼气才不会难受 在手臂入水以后的划水阶段,我们的脸又会回到水面之上,这个时候需要抓住机会吸气你要是在张嘴早了,直接一口水就进去了 我们经常说仰泳跟自由泳一个正一个反 其实还有不同之处: 仰泳腿比自由泳退打的幅度深一些 自由泳先转体后推水,仰泳先推水后转体 手臂动作很简单网上有很多,你们找找看看但是记住:水下划水吸气,空中移臂吐气就可以下水开干了。虽然仰泳容易喝水,但是我依然觉得比自由泳简单易成,因为大幅度的上下打腿,会比自由泳腿容易的多,即便是你曲膝打腿很多,也不会很难看,因为你不太会踢出水面,看起来也还很直哈哈 最后吐槽一下为什么不愿游仰泳哈 速度和动作优美度都远不如自由泳(虽然有很多身体柔软的女孩子游起来很好看,但我固执的认为那是女孩子本来就长的好看) 当然也没有蝶泳酷 在躺着游的里面也没有反蛙泳实用 关键是泳池有的人不恪守规则(靠右游),非常容易碰到人,或者手臂打到别人,是不是很傻哈哈哈 知乎有一个问题:自由泳以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真的很想问仰泳除了竞赛以外的意义是什么 关注公众号:西安学游泳小飞鱼 |
31,464,136 | 4,180 | 759 | 多年阅读给你带来怎样的改变? | 更宅了; 视力略有下降; 人际交往能力略有下降; 经常发呆; 容易走神,思维跳动性很强,很容易从一个点跳到另一个点,再继续跳跃到下一个点; 在阅读上变得挑剔,有固定的阅读口味,不喜欢的内容不想接触,不感兴趣的领域完全无法投入精力; 想得太多但做得很少,有时会心虚; …… 仍然觉得自己无知,但已经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 |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有种高人一等的牛逼感。 后来,我觉得自己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再后来,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没吃药的傻比。然后现在,生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看了很多书,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特么就一文盲。 对,就是这样。 最曼妙的风景,原来是内心的淡定从容。 (。・ω・。)ノ♡ |
31,514,252 | 2,894 | 159 | 在投行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 聊聊在摩根大通 JP Morgan 工作的体验,跟大家一起分享和感受华尔街投行的生活~ 华尔街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子? 有点像看电影,《华尔街之狼》就很形象,一排一排的,人和人之间是看不太见的。 你以为投行的那些女子都挺精致的,她们早上上班的时候都不那样,就穿运动鞋。 想知道更多故事,欢迎移步我的视频~ | 我在魔都多家外资投行当过差,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的体会(个性化工作体验可以翻看我之前的相关回答,而且其他知友在这个楼里也有很多精彩的贡献,这里就不班门弄斧)。 外资投行在华拓展业务,目前可以走的模式只有两种:全牌照模式和“术业有专攻”模式。 前一种模式,投入高昂,但回报和(相对外资同业的)优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放大。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时的高瞻远瞩和管理层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决心。 “术业有专攻”模式往往是囿于现实因素不得已而为之。许多外资投行入华之初,出于谨慎和成本效益考虑,再加上政策因素,走这条路也很正常,但后来会发现想拿其他牌照,即便不是难如登天,也是极具挑战的任务。 我记得当年某外资投行花了9年时间才拿到了研究业务牌照,为此还专门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了盛大的破冰庆祝仪式。未几,这家外资投行又被中字头巨无霸并购了。想来不免有些令人唏嘘。 当然,现在走第二条道路的外资投行也开始多起来,但如今这并非是无奈之举,而是集团管理层主观选择。其中的逻辑是:如果在国内做承销保荐(IBD)业务与内资友商相比无优势,为何不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呢?因此,有投行就选择(暂时)不拿承销保荐牌照,专攻财富管理、研究投顾等外资在理念和经验方面相对内资券商有较大优势的业务。 当然,内资券商也绝非等闲之辈。头部券商如中金,本身就有外资基因,这些年一直在积极学习国外先辈的成功经验,我手头的一份报告《中金看海外:瑞银财富管理20年,焦点从营收增长到运营效率》私以为就是中金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扛鼎之作,我反复看了几遍,感叹绝对中金研究里的确能人辈出,对瑞银WM的分析也相当透彻。因此中金将来成为继招行、平安之后中字券商系财富管理业务佼佼者也丝毫不会令我意外。如果再配合阅读瑞银自己的Q-series报告,相信会让你对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有更透彻的了解。 而像东吴证券这样的苏州国资委旗下券商,最近几年也是声名鹊起,在海内外投行研究界都享有盛名的陈李加盟东吴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后,把东吴海外研究(尤其是对美国市场的研究)的质量提升到全新的层次。讲真,陈李在东吴写的许多报告,丝毫不比国际大行的报告逊色。 至于黄燕铭老师担任研究所所长的国泰君安,当年一份介绍海外积分制度及忠诚度管理的报告,直接启发了在某新三板定增项目上的我,为最终我们成功close deal(拿下项目)豪取(就新三板的融资体量而言)700万元佣金立下汗马功劳。 小结一下,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开放,外资投行无论是拿下全牌照或主动走术业有专攻的路线的案例会越来越多,适应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而优秀本土券商的实力也在和内外对手的搏杀中变得越来越强。 至于个人,需要在看清上述形势和趋势后,找准定位,确立目标,在投行江湖成就一番事业。 |
31,580,921 | 981 | 78 | 有哪些经济学家将自己的论文写成了「普及类」书籍? | 首先说一句,Guns, Germs, and Steel 的作者 Jared Diamond 并非经济学家,而是生物学家。此书在经济学里被视为经济增长中地理决定论的代表。 美国的顶尖经济学家有写普及性著作的传统。我知道的有以下几本。 哈佛经济系教授 Edward Glaeser 的 Triumph of the City 。此书是讲城市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并不是主要介绍作者本人的研究,当然也大量引用了作者本人的研究,因为 Glaeser 自己就是当今最顶尖的城市经济学家。 以下的就都符合题主说的,是把自己的论文写成普及性著作。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 Steven Levitt 的 Freakonomics 。这本书应该是相当有名了,美剧 Boston Legal 里都提到了这个书。Levitt 是克拉克奖得主,他做的工作主要是用计量经济学研究社会问题,所以有一些很有趣但又很有争议的研究,这些也写在了书里面,包括最有名的堕胎和犯罪的关系的研究。 MIT经济系两位教授 Abhijit Banerjee 和 Esther Duflo 的 Poor Economics 。Duflo 也是克拉克奖得主,Banerjee 是她的导师。两人合作多年,是发展经济学领域中使用实地实验 field experiment 方法的领军人物。这个书就是讲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穷人的行为,所以正确的翻译是“穷人经济学”,千万不要逐词直译为“可怜的经济学”。 MIT经济系教授 Daron Acemoglu 和哈佛政府系教授 James Robinson (最近转会去了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的 Why Nations Fail 。Acemoglu 还是克拉克奖得主。两人合作多年,研究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他们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这个书也是讲这个观点。 最近新出的一个,哈佛经济系退休教授、斯坦福经济系教授 Alvin Roth 的 Who Gets What ---- and Why 。Roth 在2012年由于对匹配市场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贡献主要是把匹配理论应用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市场上,从而开创了市场设计这个经济学分支。所以由他来写这个书再合适不过了。他在书中讲了他是怎么用延迟接受算法 deferred-acceptance algorithm 改善全国住院医生匹配计划 NRMP 和公立学校择校机制 School Choice ,以及其他一些应用。 好书很多,一本本慢慢看。 补充:有人问这些书有没有中文翻译,都有。 补充:评论里有人告诉我有一本讲实地实验的 The Why Axis ,作者是两名著名的实验经济学家 Uri Gneezy 和 John List 。非常好,两个作者都很厉害,这本书应该很值得学习。 | 看了 的书单,从纯阅读的角度补充点个人看法。 个人感觉李斯特的《隐形动机》,其实比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更适合经济学爱好者。列维特太聪明,其许多研究颠覆性太强,爱好者容易不着要领;而李斯特的书基本就是按照行为经济学常见的结论进行试验,所以读者能够更加明白经济学如何学以致用。 阿西莫格鲁的《国家为什么失败》其实有点繁琐,作者旁征博引,而读者往往会一头雾水。个人估计很多人读完后,感慨就是“”制度很重要“,唯一记住的就是“边界两边不同的制度,使得不同的人群财富完全不一样”。因此个人感觉罗德里克的《一种经济学多种药方》更好,这本书思路清晰,读者依据比较简单的经济学理论,就会对制度有更深的认识。 《贫困的本质》没有《稀缺》好,后者毕竟是TED演讲拓展的,更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 关于城市(地理)经济学,个人感觉陆铭的《空间的力量》虽然是专业书,但外行也能看懂,借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城市问题,应该也推荐。 最后,个人推荐斯图克勒的《身体经济学》,可以结合迪顿的《逃离不平等》读,收获也会颇丰。 |
31,606,469 | 332 | 45 | 坚持瑜伽的职场妈妈们,你们是如何安排工作、带娃和瑜伽及各种自我提升自我愉悦的时间的? | 我也是一名职场妈妈,孩子也处于特别黏人的阶段,基本也没有整觉睡。不过,经过一年的摸索,我开始慢慢可以兼顾读书、体育锻炼、瑜伽、水彩画等自己的事情了。我来分享一下下吧。 第一,梳理出“自己的时间”和“家庭时间”。仔细分析自己一天的时间走向,区分出哪些时间是一定要分给家庭的,哪些时间是工作时间,哪些时间是可以留给自己的。比如,我一回家就要带孩子吃喝拉撒,一般是19:00-22:00,就专心带孩子,也不想什么瑜伽、阅读了,就享受跟孩子相处的时光,心无旁骛反而不会焦虑;不建议妈妈们太晚睡,这样容易长斑。建议11点前睡觉,然后早起。我一般5:30起床,可以平静的阅读1小时。瑜伽,我会安排在中午,离工作地点近,练完休息一下就上班,其实,挺舒服的。隔几天我会去长跑一次,去年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半马,儿子看到我的奖牌时,说:妈妈太棒啦。 第二,学会处理情绪,节省精力。女人天生比男人敏感,在平衡家庭、职场、自我成长这些方面时,有时难免会心力交瘁,如果不被另一半理解可能会更难过。但是,如果每次都引爆不良情绪,除了影响家庭感情,也影响容颜。学会处理情绪,发现爆点的时候立即找一件自己爱做的事情做,先不争吵、不表态、不想事情,比如吃个巧克力、喝杯茶等等。慢慢的你会发现,等情绪过了再处理问题会更容易,也开始赢得另一半的刮目相看。节省情绪也是在节省精力。 第三,寻找有效工具。我从来不标榜是一个十全妈妈,每次打开手机看到幼儿园QQ群里,其他妈妈的热络聊天,都有一点点迷茫。但是,我一直在能做好的80分里努力寻找省时省力的方法。1.料理机。一直觉得用手工剁肉、菜泥是老饕们的讲究,职场妈妈还是备一个料理机吧。2.可定时的电蒸锅。电蒸锅其实可以搞定大部分饭菜,蒸汤、蒸肉、蒸饭等等。无油烟不伤皮肤。3.可定时的隔水炖。我一般睡前会用隔水炖炖有点儿银耳和黑米粥,这样早上起来就可以吃现成的了。4.点读笔或者故事机。当你想休息一下,看本书或喝口茶时,给孩子个点读笔或故事机,他安静,你也安静咯。 第四,读书的方法。除了读纸质的书籍,我还通过kindle,它很小,一般都放在包里,在银行排队可以读、坐车可以读;除了用眼睛读,现在很多APP都有听书的功能,开车的时候就是听说的好时间了,不但安抚了堵车的焦躁,还增长 见识。其实,读书这件事儿,只要你想,都是有时间的。 第五,寻求帮助。遇到真的不能兼顾的时候,就要拜托给身后的家人了,当然,时间允许的时候,也要给他们放个假,因为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包括老人。 第六,缺觉怎么办?1.冥想,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专注冥想10分钟相当于补充睡眠1小时呢。从5分钟做起,专心的关注呼、吸,很棒的。虽然我目前只能做到10分钟。2.咖啡&茶,不过不要过量。3.身体拉伸运动。 其实,当你去考虑这些问题了,就马上行动起来吧。孩子也会受到积极向上、充满行动力的妈妈感染滴。 ~~~~~~~~~~~~~~~~~~~~~~~~~~~~~~~~~~~~~~~~~~~~~~~~~~~~~~~~~~~~~~~~~~~·· 谢谢大家评论~~~ 我的瑜伽馆是年龄层偏大的,里面都是一些姐姐,但是都坚持锻炼10多年,状态比同龄人好,看着也年轻,所以,尽管瑜伽馆有很多选择,我选择跟偶像们一起练习。嘻嘻,不要太在乎年龄,去在乎状态~~~~~ 供参考 | 宝宝现在9个月了,从宝宝4个半月开始上班,上班时间奶奶带。 工作日时间表: 被宝宝拍醒(5:30到6:00之间)—— 一边喂奶一边吸奶(20min)——把宝宝放在围栏里,一边烧热水一边洗漱(5min)——给宝宝沏米粉,加辅食泥(妈妈太懒了,买的成品辅食),喂宝宝,给她洗脸刷牙涂油(20~30min)——把宝宝交给奶奶,穿衣服收拾东西,确保6:50之前出门—— 等电梯和电梯上涂化妆品; 7:00~8:00 瑜伽早课(瑜伽馆就在小区里),8:00在瑜伽馆换衣服,把瑜伽服和化妆品锁在瑜伽功的柜子里。 8:10到地铁站~9:00上班路上,听喜马拉雅顺便订早饭和午饭—— 9:00到办公室吃早饭——9:00~12:00 工作时间——12:00换鞋,穿运动内衣,下楼跳绳(20~40min)——12:40~13:00吃饭,闲聊——13:00~17:00工作时间——17:00下班,买个赛百味在地铁上吃(原谅我不是文明的乘客)——17:00~18:00回家路上,看kindle 18:00到家,和婆婆交接,喂宝宝吃奶,吃水果——下楼玩,顺便去地铁站接爸爸——19:40接到爸爸,一起回家,爸爸吃饭,和宝宝玩一会儿——20:00给宝宝洗澡玩水,抚触——20:30宝宝和爸爸玩,听喜马拉雅,同时给喂养用品消毒——打开洗衣机——收拾澡盆,打扫卫生——收衣服、晾衣服等琐事。 21:00哄宝宝睡觉,然后洗澡。和爸爸喝口小酒(我喝的是牛奶),困了就睡。 |
31,694,867 | 1,164 | 652 | 有哪些较原来没落的985/211院校? | 观察了这么多回答发现 这是一个全员没落的时代 原来中国有那么多大学都是没落的贵族 我简单做了个统计(按unicode字典排序),发现这个名单里面就差清华了(:逃 (名单实时更新ing,欢迎评论区提交tag) (发现问题说的是没落的985/211,所以把不符硬性合条件的学校删除了) 从这个清单里可以发现 当然,我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4.5 & 211.1、北雷村男子职业技术学院、西宀电子科技大学)也算一个(掩面哭笑.jpg) 总结:大家认为一个大学只要不是第一,那就是没落,没有达到历史最高地位就是没落,未免要求也太高了 | 兰州大学。 现在才几个A+啊。 强势学科不是热门学科,通俗讲“学你这专业不好找工作、不挣钱”,什么草学、化学,都属于“社会劝退专业”了。这种行业大环境的没落助长了学校的没落。社会发展个人往往无法预见,所以这种“没落”更加让人觉得可惜。而且地域不好,就业位置大多在西北,少部分在川渝粤。所以很难吸引高分学生。 兰大招生宣传时,常常还在提上世纪的校友,提上世纪的化学、新闻学出了多少多少院士、名人,“一门几院士”、“新华社对口大学”,这就是没落的体现啊,人们怀念过去,常常是因为如今过得不太如意。 如果说兰大本科生源一般,那研究生生源就是惨不忍睹。兰大最好的研究生生源是考研调剂生和保研本校的,你想想。其他就不说了,以免被误解为学历歧视。不过和其他985相比,兰大研究生生源确实是很差很差,外校保研到兰大的,基本没有985和中上211。 其实兰州大学体量不大,每年入学新生有四分之一是跟兰大医学相关的(参考2015年招生计划——经教育部批准,2015年兰州大学面向全国31省(市、区)计划招生4700人(含医学类计划1145人)),所以有些学生常说“不知道当年兰州大学和兰州医学院谁合并谁了。”而兰大医学院的医学学科水平又比较一般,撑不起分数线来。如果兰大属于川大、山大这种巨无霸,招生专业多,靠着巨大体量,即使衰落也不会衰落得很猛。再者兰大又不是上外、西电、中财、东师这种行业类专精小猛兽,所以兰大在分数线上没有“得分点”,扛不住没落的大趋势。 兰州大学原来不是靠政策走后门进的双一流,即使再没落,还是有货的。但如果在继续没落情况下,仍然不缺席“双一流A”、“985”等名头,成为真正靠政策喂出来的“铁帽子王”,就会让很多兰大人心安理得、固步自封,没落却乏力求变,最终彻底接受“非实力双一流A”的标签,这才是最最最最可怕、最最最最令人担忧的。 而且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触,某地区985|211的发展状态往往和大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印象相符合。 |
31,751,366 | 300 | 152 | 女人决定生孩子就要暂时牺牲事业吗?有可能两全么? | 可以的。但是你会被男人们组团骂。 因为人就这么多时间精力,如果兼顾事业,育儿上面你不干的活,一定得有人干。 要么是男人,要么是彼此亲妈,要么是保姆。 我是个产后康复教练,一天到晚和过得还不错的妈妈们打交道。 我一再表示希望大家生娃前一定要培养好老公,摸清楚婆婆的脾气,和妈妈也沟通好。不能在一起和平共处,就别让婆婆妈妈来。矛盾概率非常大,帮的忙还不够自己生气的呢。 还不如攒够钱,自己带,让老公好好干活,无处可逃。毕竟老公是你自己挑的,婆婆不是。 有朋友问什么样的女性不会在生娃后性情大变和能兼顾好家庭事业。 这种快乐妈妈往往家里有钱有爱性格好。老公是真爱,会照顾人情商高。婆婆妈妈给钱,情商高开明,不嘴碎、偶尔来不久待,即使帮忙带娃也是以新妈妈的育儿方针为主,不添油加醋篡改方案。 给大家讲个真,女王的故事。 我自己创业的时候,带着几个康复专业的小姑娘到处跑,上门给人做产后康复。 有个新妈妈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她把女王进行到底了。她妈妈,婆婆如果想来看孩子,必须先考试。月嫂是考试过的,育儿的问题全家达成共识,谁也别逼逼过去的怎么养,要逼逼自己滚回去再生一个去。要么听话,要么滚。月子期间不见客。 她认为家里只能有一个拿主意的女人。要这样的底气,就得月嫂的钱是自己出。她家家务是钟点工做,不同的钟点工来做三餐和处理洗衣服打扫卫生的问题,没有任何偷懒的机会。月嫂贵一些但是听话老实。 她做全套的产后康复训练,还订了每天上门按摩经络疏通。从备孕到康复完,每天一小时运动雷打不动。 自己在家一边喂奶一边看书,混合喂养,白天母乳晚上奶粉,孩子晚上起来没那么频繁,大人睡眠好点儿,没觉给自己任何一孕傻三年的机会。 她老公的工作结束后,晚上必须陪孩子抱孩子喂奶瓶换尿布直到睡觉。 这段时间是她学习和娱乐的时间。此人整个孕期自学日语,坐完月子过了二级,这种学霸我真是五体投地。 晚上还会和小年轻们头脑风暴一下。聊天打屁胡侃,完全不会去怨气冲天的妈妈群里浪费时间。老公这段时间不许加班,必须滚回来陪家人。 目前没有见过比她更游刃有余的新妈妈,真,强势范本。 产假休了三个月,就回去上班了。背奶族,母乳喂到一岁。身材和孕前没差别,也没落下任何所谓的月子病。也没孕傻,没和社会脱节,还GET了新技能。 婆婆和妈妈一人一天带白天,下班她和老公带,钟点工还是来打理家务做饭,月嫂不用了。三个月的孩子生活已经被培养得极其规律,性格也很好,非常好带。而她只要留了足够的母乳在家,就从短的和老公一起约会看电影,到两天一夜短途户外,该甜蜜该黏糊的什么都没落下。 现在孩子快三岁了,说实话颜值一般,但是早慧程度和她妈妈有一拼。一岁不到的时候可以自己拿勺子吃辅食,可以安安静静玩玩具半天,说话很清楚,咬字很准,很礼貌教养很好。每次看她发娃的小视频,就觉得不愧是她养的娃。 最近这人琢磨二胎,问我课有没有涨价。 我说对你来说你娃养太好啦,她说嗨呀还不是我懒,加上家属们都配合。 哪个环节掉链子,我也不能休完产假就去上班。 这刚攒够二宝的饲料钱,先把各方面支出算一算,有个规划,估计要生也得半年后再怀孕呀。 各方面工作不都得配合好了才能琢磨这事? 我感觉啥时候自己修炼到心理这样强大,各方面钱到位,人也到位,什么时候就可以生娃了。还在修炼和准备中。 祝大家心理生理都健康,家庭事业都搞定。 还要扛得住骂。 毕竟,当年我写女王的故事,被一群男人组团骂惨了。 可能他们真的希望女人包揽生养才是正经事吧。 这也太棒了吧!都给我过来学习! 尤其是那些觉得生娃后人生就完犊子了的女的! 讲真,我的大部分客户们都是这种事业爱情都抓得挺好的人,和这些正能量天天混一起,我只觉得【我要做哪些准备才能过这么好】,而不是【生娃毁一生】。 我写过的故事,能启发到你们,哪怕一丢丢,我都觉得没白写! 祝大家都幸福! | 以本人多年的生涯咨询经验来看,对于女性来说,生孩子要么早生,要么晚生。否则必定影响事业。 1、早生,比如25岁之前生,生完孩子之后,依然很年轻,而且用人单位也会更青睐这种没有生育压力的女性。 2、晚生,最好是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生。我有一个朋友,有5年工作经验,生孩子耽误一年多。重回职场,但因为有此前的工作经验,因此重新就业毫无压力。 3、最怕的是,生孩子之前没有积累一技之长,没有目标,频繁跳槽,或者所做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再重新回到职场,压力就很大。 |
31,759,066 | 355 | 29 | 目前互联网中的社交模式,对人们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有怎样的影响? |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由于我并不是社会心理学学者,因此请允许我从我个人的角度谈一些我的看法,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启发。 首先我觉得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这点是显而易见的。但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什么呢?个人认为,互联网拉低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难度,但同时降低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性。 首先来谈互联网如何降低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难度。 很多人谈到互联网降低人与人之间交往难度的时候,总会谈到朋友圈、校内这些社交平台主页为人们带来了展现自我的便利。但这只是互联网降低人与人之间交往难度的一方面。个人觉得互联网从分享、互动、身份认同三个层面上降低了人与人交往的难度。(这里指的交往是人际交往,就是指建立朋友关系、维持朋友关系等)。 分享,互联网大大地弱化了分享的难度。我做了什么,我经历了什么,有什么人和我一样,再也不需要像以前那么难了。即使你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你也可以通过手指点点,来分享自己的观点、经历、世界,而不用去承担对此的担心和揣测,不用去费劲心机去思考别人会不会接纳你的想法。这不仅因为分享变得简单,更因为世界在变大,你可以更容易的找到和你有相同看法的人,哪怕这个看法不是那么的…..(你懂得) 互动,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互动的难度。举个简单的例子,该怎么和人交往,怎么维持关系是一件很需要学习的事情,然而互联网大大降低了这个难度。以约会为例,从制定计划到实施方案,你甚至可能都没踏入过这个餐厅,仅仅凭借着几个网页就全部搞定了。如果你不知道该和女朋友干点什么的话,baidu一定知道,甚至高手连付款传送门都给你预备好了。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朋友的倾诉,没关系,点个赞吧。你不需要学会情感互动,仅需要学会按个手指头(杨白劳听了泪流满面)。 身份认同,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互联网大大降低了身份认同的难度,因为它拓宽了身份认同的群体,同学、校友、网友、公会的朋友、朋友圈友。我们的圈子在不断地被扩大,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身份认同也更加的简单。比如说即使我不明白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可以找到一个让我还蛮有一个群体感的身份“屌丝”。 这三点事实上解决了,我该和谁做朋友?我该展现怎么样的我?我该和朋友怎么交往?三个人际交往中的重大难题。现在这些难题不仅可以被量化,比如说我展现什么样的我,看照片和ps的程度呗;更加可以被流程化,比如说摇一摇,看看空间,扯两句,点个赞,约个会…. 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也别降低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的圈子被扩大时,失去一个朋友的成本,变得相对较低了,也就意味着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变得相对较低了。这也就会造成我们会越来越少的投入精力在学习,用情感建立连接、用协商建立关系、用真诚对待彼此等常规人际交往能力上。 事实上,这种拉低难度但同时拉低重要性的现象会造成一个会者更易、难者更难的局面。也就是说那些本来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会越发得到发展,而那些本来就相对比较内向的人则会更加内向的局面。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际交往强的人,知道该如何平衡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之间的关系,他能够利用虚拟交往来弥补现实交往的局限性,充分享受虚拟交往带给自己的便利性。而那些本来就比较内向的人,其内心对交往的渴望会变相的促使他,越来越多的依赖交往。然而这种依赖只能让现实交往在他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就如同一个想学会跑但腿脚不太利索的人,越想走的快,越需要依赖拐杖,最后只能坐轮椅前行。 一点小小的看法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启发 -------------- 新书《愈亲密,愈伤害》已在知乎电子书上架,欢迎大家指正 :-) 愈亲密,愈伤害 - 「一小时」系列 - 知乎出版 | 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在21世纪的来说,互联网社交似乎早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对于我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来说,他们就比较难理解我每天拿着手机看看朋友圈,聊聊qq的举动了。 我想我自身的状况正是互联网社交发展的一个缩影。1998年,American Psychologists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169名被试进行纵向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的使用对这些被试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比如,缩小了他们的社交圈,减少了他们与家庭的交流,但是却增加了个体的孤独与抑郁水平。文章的题目是,Internet Paradox——的确,网络的发明本身是让人们连在一起,可如今人们却渐行渐远,不得不说这是一个paradox。 然而,你要注意,这篇研究发表的时间是98年,那时候人们对于网络社交实在还有点陌生。因此来看看7年后的今天。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信息与沟通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对于那些正在保守孤独困扰的老年人来说却是一个福音。研究结果发现,网络的使用可以巩固他们的社会关系,降低孤独的影响,增加生活满意度。哈哈,真是有趣。不到十年,研究的结论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不得不说,我们的网络社交在发展,而网络社交对于我们的影响也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生变化。 2009年,Valenzuela等人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脸书(Facebook)是个体保持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手段,简言之就是FB让你与社会不脱节,并且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等等。2013年, Toma等人在PBSB上的一篇文章还讲到FB还有实现自我需求的功能。其实,关于社交网络对现实生活的人际影响一直在争论,有积极有消极。不过,与一般网络使用相比,对社交网络的研究多显示出其积极的一面。而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论则并不相同,有的研究发现,FB的使用了降低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而有的则发现其提升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不过,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认为,网络社交只能是现实社交的一种补充,而不能替代现实社交。网络的互动也不能替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互动——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们除了要在线上答题,还要在线下搞些交流活动了吧! |
31,840,391 | 5,242 | 2,290 | 女性不穿胸罩对身体有影响吗? | 作为内衣店员,最常对妹子们说的话就是“哎呀,你这下垂啦!”“你穿这样的胸罩不好看,都没有轮廓!”“你真的太对不起你的胸了,肯定没有选好胸罩!”“这件胸罩是新设计的,专门针对平胸、外扩的妹子,只要你穿上,男人都能有傲人的双胸!” 口罩不能预防脸部下垂,内裤不能预防臀部下垂,内衣就可以预防胸部下垂了? 胸罩的发明只是为了体现女性的曲线美,让胸部避免了“激凸”的尴尬。真正导致胸部下垂的元凶:外部的地心引力和乳房悬韧带的松弛!和穿不穿内衣关系不大,当然运动的时候另当别论。 很多妹子说“我的胸一高一低、一大一小,还外扩,有副乳,很不美观。我一定是没选好胸罩才这样。” 其实,就像每个人的脸不一样,每个女孩的胸也是不一样的,看看下面这张图的胸型总结,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胸型:大小胸、高低胸、半球形、纺锤形、水滴形、乳晕有大有小,等等各种形状。 胸距并不是越靠近就是“健康”的,虽然这样看上去会很性感。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胸距,根据胸距宽窄,分为连胸(零乳距)、窄胸距、宽胸距。 可能有些女孩子通过穿聚拢文胸让胸距小一些,看上去更性感,但是这样会严重影响胸型。但是聚拢文胸会损害胸型。有的女孩子长期穿聚拢文胸,但是胸型却越来越差,靠近腋窝的乳房完全被挤压,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水滴形状/半球型的魅力胸型。 如果你购买新的内衣,想要挑选合适的尺码,你可以让店员帮你测量胸围和胸距以及肩距,根据这些条件筛选适合你的内衣尺寸。 胸距的测量其实也有自己的标准,用两乳之间的距离、乳头到肩膀的距离、两肩的距离以及胸围(上胸围和下胸围)作为参照标准。比如女孩子在内衣商店购买内衣的时候要先测量的就是上胸围和下胸围,作为判断罩杯的参照,然后推荐合适尺码的内衣。 但是这些只是非常粗糙的判断哪种文胸合适的办法,更准确的办法还包括女性的两肩测量,看看女孩子是否需要细肩带还是宽肩带、肩带靠拢还是分开一点;两乳距离的测量也是方便选择内衣形状圆一点好还是突出一点好。 乳房下垂是自然衰老的结果,不是没穿胸罩的原因 正常的乳房饱满圆润,像个半球贴在胸前。下垂会影响美观。乳房由内部的支撑维持它的形状,如果支柱动摇了就会改变胸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支撑乳房保持形状的组织是哪些。 我们的乳房是附着在胸肋骨两侧的半球脂肪组织,从外到内主要包括皮肤、脂肪、乳腺、库珀韧带以及肌肉。 库珀韧带是做什么的呢?它们是牵拉皮肤和脂肪以及乳腺的纤维结缔组织,支持和固定乳房,维持胸部形状的重要结构。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座跨海大桥,需要很多吊桥,而库珀韧带就是吊桥上粗大有力的悬索,紧紧拉着桥面维持它的稳定性。 这张图很好解释了库珀韧带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和脂肪流失,库珀韧带数量和弹力下降,牵拉力量不够,乳房就会出现下垂和变形。 乳房里的库珀韧带随着年龄增加,就会出现松弛,难以维持乳房的形状。有些长期哺乳的女性或有多次生育多次哺乳经历的女性会加速乳房下垂。 而类似乳腺纤维增生、乳腺结节、纤维瘤、乳腺癌等问题,目前都不能证明与穿不穿胸罩有关。 虽然不穿胸罩不会影响健康,但是胸型改变会影响美观。而美观的胸型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文胸和持续的锻炼获得的! 市面上推崇女性穿聚拢文胸,性感诱惑。但是这种文胸单纯靠挤压聚拢达到“有沟必火”的目的,会影响胸部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就会乳房酸痛、胀痛,甚至发炎。严重影响健康胸型。 好的运动内衣可以在运动的时候对乳房全方面的进行支撑,减少运动时候胸部的振幅,减少对胸部悬韧带的冲击,这样这些「吊桥上的悬索」可以使用得更久。 这也是为什么运动内衣需要分不同的强度,越剧烈的运动,需要支撑性包裹性越好,而不是通过压胸来固定乳房,这样只会让你觉得运动时压迫,透不过气来。 上文中说到胸部的结构,从外到内主要包括皮肤、脂肪、乳腺、库珀韧带以及肌肉。另外,乳房依附的组织是胸大肌、胸小肌以及一些其他小的胸部肌群,如果胸肌群萎缩,那么乳房也就会松垮下垂。就像地基不稳,上面的房子就会出现裂隙东倒西歪。 所以,想要改善胸型,就要在健身的时候刻意训练胸大肌、胸小肌。 通过锻炼托起乳房的肌肉,就能让乳房看起来饱满。着意锻炼中胸部和下胸部肌肉 这两组肌肉靠近乳头线,会让你的胸部挺翘。 你可以选择卧推、哑铃地板卧推或者其他增加上胸肌力量的运动: 虽然这个动作可以在任何有支撑的环境下进行,但是如果支撑物选得太高,你的俯卧撑就会省力,那就达不到锻炼效果。所以你的支撑物要选得足够矮。 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你可以增加一些小动作,让你的训练有其他肌肉的参与,比如你可以轮换蹬腿踢腿、小跳或者击掌。 第三步:胸部其他小肌群的锻炼 你可以肱三头肌和下胸部肌肉一起锻炼,比如肱三头肌地板卧推,这个动作还会增加背阔肌的力量。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说句老实话,胸小点儿,真的没有什么健康坏处: | 卸腰。 抱歉这么晚才回答,最近忙着出差,请见谅。 老规矩,先看问题。 题主问:“不穿内衣对身体有影响吗?”题目内的问题大意是:“小胸女生是不是因为胸小不会下垂,所以就没有穿内衣的必要了呢?”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不穿内衣对身体的影响大至可以分为几类: 1、对健康的影响 很庆幸,对于大多数女生而言,不穿内衣或者穿内衣,都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前段时间有幸结识一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医生,恰好她最近有一篇文章,贴给大家: 直接说结论: *注意一点: 上文提到,穿不穿文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有以下情况的女性,是需要注意的: a、胸比较大的女生: 道理很简单,因为重,所以需要内衣帮助承托胸部,按照wikipedia中 上的说法,一个75G(34F)的女性,双侧乳房重量约为1.8kg(估算值,可能存在偏差),也就是说3瓶矿泉水的重量,请各位自行想象一下3瓶矿泉水挂在脖子上的感觉。 75G有多大?其实真的不大,我们这位模特就是标准的如假包换的75G。 那内衣对于她们来说,不只是为了穿上美,还要有很好的承托能力,帮助身体分担胸部的重量。 如果没有一件好内衣穿,她们肯定痛苦不堪,不夸张的说,走路都是问题,更不要说跑了。 b、运动时候的防护 你造么,国外的研究表明,一个A杯的女生,在跑步的时候,乳房晃动幅度会接近6cm,你觉得没有晃,那是因为你身体晃的更厉害,你感觉不到而已。 从乳房构成上来看,对乳房形状的保持起到关键作用的有库柏氏悬韧带、皮肤、乳腺组织和脂肪(这么写下来,似乎乳房的主要构成都包括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乳腺腺体会萎缩、脂肪会流失、库柏氏悬韧带会被拉长,皮肤会松弛,以上变化都是不可逆变化。所以要是还有人告诉你内衣能够解决以上问题,你就贴她一大耳光,让她少扯淡。加上无时无刻不在的地心引力,还有时光老人的抚摸你渐渐老去的肌肤,胸再小你也逃不掉,下垂是每个乳房的最终归宿。 就连大爷也不能幸免! 就连大爷也不能幸免! 就连大爷也不能幸免! 所以说,不是不会下垂,只是时机未到,武功再好也怕菜刀,乳房虽小也会垂掉。运动防护要注意,不要觉得你胸小你就万事大吉了,切记切记不可掉以轻心。运动胸衣我们也在做研究,后续可以单独开贴说。 2、对体型的影响对体型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胸型的变化。最近遇到不少女生来咨询,我发现一个现象:小姑娘年纪很轻,但是乳房边沿十分模糊,整体形状很不好看,有鸟嘴状、有心位八字严重的。经过沟通基本确认,发现她们基本都有同样的穿衣习惯:1、聚拢挤压,爱穿有沟的内衣;2、爱穿无钢圈的内衣;3、底围穿的太松,罩杯穿的太小。 对于小胸的女生而言,本来形状就比较模糊,无钢圈的内衣穿久了,胸就彻底没了。但是因为现在的有钢圈小杯内衣设计的问题太多,所以大家迫不得已只能选择无钢圈的,前段时间刚好写过一篇专栏,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zhihu.com 小胸内衣如何造 简单来说,我总结小胸的内衣穿着上就是要不能跑杯(一抬胳膊内衣就跑到锁骨位置了),不能空杯,要有固定性和一定的辅助塑型能力,当然,舒适最重要。此处观点是业内不少设计师(我也持同样观点)的共同观点:无钢圈内衣长期穿着,并不见得是好的,有钢圈内衣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也会有不低于无钢圈内衣的舒适性,又更加稳定。这在运动文胸的设计上可以明显看出差异:高强度的运动文胸,是需要有钢圈的,只是设计上难度更大,但是稳定性更好,防护能力更强,舒适性又可以接近或达到无钢圈压迫式运动文胸的水平。 3、对心理的影响 别人有超美内衣穿,你没有,因为有尺码的穿着不舒服,或者太硌或者太厚,没尺码的凑合更不成,你自然不爽。 有本书叫《内衣“外穿”主义》 ,写的很好,建议各位女生阅读。 这里贴给大家一句话共勉: 穿与不穿,自己感觉高兴就够了。大部分时候,没啥影响 。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小胸女生是不是因为胸小不会下垂,所以就没有穿内衣的必要了呢? 1、小胸就真的不会下垂么? 上面已经回答,防护不好,一样会下垂,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2、运动的时候小胸会不会晃动? 会晃动,A罩杯的女生,跑步的时候会有4~6cm的晃动。 3、小胸穿内衣的意义到底是设么? a、美 b、帮助乳房保持形状 延伸: 那小胸需要穿什么样的内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748810 |
31,840,391 | 5,955 | 1,559 | 女性不穿胸罩对身体有影响吗? | 回答问题前先做个小调查: 有多少女生回家后第一件事是, 脱bra……而且是单手脱,花样脱,不脱衣服纯脱bra,边卸妆边脱? (感觉暴露了什么) 不得不说,脱掉bra的那一瞬间,感觉就像是要羽化升仙了…… 不过, 很多卖文胸的朋友看到这里就要拉着我开始洗脑: 不要贪图一时爽快! bra穿得好,罩杯升得早! 答应我!胸小这个锅,不要轻易甩给bra好吗? 慈禄妈妈今日来反科普,关于文胸的那些事。 首先,我们从小被教育穿文胸是为了防止胸部下垂,那么到底胸部下垂真的跟文胸有关系吗? 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胸部下垂的部分原因是——地心引力!(讲真的,不是搞笑) 当然啦,这是外因,内因还是乳房内部脂肪的流失和悬韧带的松弛。 过了青春期的发育后,体内蛋白质会自然流失,乳房悬韧带会出现自然老化和弹性下降,对乳房的支持作用也就逐渐减弱。 所以说,仅凭一块布料就想对抗自然规律,完全是扯淡。也起不到任何预防作用。 然后,又有人问了,我不穿bra会减少患乳腺癌的几率吗? 已经有非常权威的研究证实:文胸与乳腺癌的发生没有任何关系! 所谓的穿文胸致癌论大概就是讲,不合适的内衣,会压迫乳房组织,影响乳腺组织循环,影响淋巴系统循环,造成增生隐患。 夸张一点的会直接宣扬穿错文胸会直接导致乳腺癌或乳腺增生,或穿无钢圈的文胸就没有乳腺增生等巴拉巴拉的…… 而事实是,现代循证医学已经证明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bra你穿或不穿,乳腺癌就在那里,不远不近! 还有一个问题,许多调整型内衣打出的最大卖点就是:收副乳! 注意,它的用词是“收”,不是“去掉”、“消除”。 说到底,文胸只是一件衣服,不可能“根除”副乳。 所谓的副乳调整型内衣往往空有转移大法,它只是暂时把副乳挤到合适的位置,对根除副乳腺完全没有任何作用,更没有所谓的保健护理作用。 而且,过紧的内衣会压迫腋窝处,反而会使得乳腺淋巴回流不畅或压迫腋下神经,引起乳腺肿胀感和手臂的麻木不适。 此处不建议小仙女们选择哟! 我们穿bra的最大作用还是为了遮羞及美观,避免生活中各种尴尬的场景。 当然如果你属于放飞自我类,或者是神仙颜值类,你可以选择不穿, 比如“人间水蜜桃”雪莉,人家不穿bra,反而能上微博热搜吸一波粉…… 所以就个人而言,bra这个东西爱穿不穿,看你自己心情就好喽。 毕竟脱掉bra之后的感觉,简直是爽上了天呀! 我是 @王园,十二年护理经验,懂育儿更懂妈妈。 戳下方关键词,get更多科普内容—— 女性:孕期离婚 | 错误避孕 | 延缓衰老 | 私处偏黑 | 私处保养 | HPV疫苗 | 人流手术 | 姨妈神器 | 缓解痛经 | 性冷知识 | 有害习惯 | 搞笑头像 | 育儿:| 高龄生二胎 |孩子不会累 | 亲子关系差 | 何以为家 | 死亡教育 | 饭桌教育 | 乐观育儿 | 孩子消费观 | 父母神逻辑 | 错误逗娃 | 母婴:长高关键期 | 科学坐月子 | 护肤神器 | 锻炼注意力 | 有害小习惯 | 婴儿冷知识 | 省钱小诀窍 | 生娃智商税 | 提升颜值法 有问题私 @王园,不回复算我输~ | C以下的的不穿就不穿吧。 真的穿了也没啥用,还难受(毫无歧视) D以上的你敢不穿吗? 走路十来分钟晃的还能忍,你一天不穿坠的你痛不痛?(尤其是胸大肌没有力量那种) 就算你不嫌疼,别人看着你晃来晃去都崩溃啊,朋友有失文雅啊。 我相信D以上的妹子高中就很大了。初高中早上起不来,匆匆忙忙到了操场,发现忘记穿bra,五圈跑下来感觉不到它放飞自我了吗?我就不信这五圈你感受不到地心引力的霸气? 职场上人家C以下的不穿就算了。D以上的不穿试试,没有胸罩你怕是忘了自己的胸软软的贴在桌子上,形状另类吧。 你上下个楼梯试试。小跑两步试试。 大胸妹子可能不知道还有睡眠胸衣哦,帮助你晚上胸部不乱跑,延缓下垂。 最后C以下的,真的想穿就穿,不穿就算了。那种没有钢圈蕾丝还挺好看呢,需要的时候当装饰。 D以上的妹子来说,这是必需品好不好!必需品!必需品! 国内也没有几个公司为大胸设计内衣,简直不人道! 所以穿不穿,不要一刀切!!! ————————————————————— 2019-06-27更新 某日采访我F杯的大胸朋友。我问她怎么看待美国女性不穿内衣的潮流?(好像还有不穿内衣的运动,什么女权运动来着) 答: 这就是社会的倒退! 我:??? 友:没有bar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出门,更不要说上班,出门,逛街。连门都出不了。我妈那个年代没有bar,她那样的大胸日常生活非常不方便。还要干活带好几个小孩,日常就非常的痛苦。 看看,请各位将心比心。先不说下垂啥的了。真是极大影响日常生存。 有人说大胸也觉得摘了胸罩舒服我是不信的。就是全天在家不出门,都坠的难受。 这是人类直立行走带来的负面吗?(悄悄思考一下) 总之大胸不见得是特别少的少数。因为我是大胸,美女掩盖一下我也能判断。我天天能见到大胸女人。地铁公交商场。不知道说女生大胸是少数人怎么得来的? 最讨厌的是,商场所有,我说的是所有内衣品牌,都只生产小号内衣。就连C也常态化少量生产。 所以,生产厂家觉得大胸真的都死绝了吗? 还有那些号召不穿内衣的,你爱穿不穿呢对吧。还号召个屁啊。 那些说穿不穿内衣只是外观的区别,我一口老血喷满你的回答。 为张雨绮打call,虽然我是路人粉 最后,题主只是问小胸出穿会不会有任何负面问题。看了一些答案,貌似就只是因为衰老肌肉松弛导致的下垂吧(大胸是腺体下垂+乳房韧带下垂+肌肉松弛下垂)。那么在意的话,就在25岁左右身体机能走下坡路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穿穿内衣健健身。不在意那一点点下垂完全可以为所欲为。 生活经验啊:感觉小胸女的50岁发胖后胸会变大。变大的部分都是脂肪,然后会垂的明显。显然我那些阿姨根本不在意。但是新时代的女性显然希望自己年老后优雅体面,自己衡量一下吧。 我就是在前些年的时候因为没有合适的内衣,乳房常常被挤到内衣外,很难看。我就故意把内衣带子放长。胸一下垂,内衣兜的肉就少一点。肉就不会被挤到外面。结果就这么穿了一两年,呵呵,下垂了,当时还开心肩膀不那么勒了。 哎!现在不关心下垂了,现在想捶死自己。 —————————————————————— 2019-10-16 被现实啪啪打脸 最近常和妈妈去洗浴中心泡澡,看到很多女性都下垂。有多少呢?95%吧。剩下的5%因为保养好,或者人家就那种不垂体质,或者年轻,才垂的不厉害(但也垂)。 我以为胸小就不下垂了,现实是:下垂的很严重:一层皮被腺体坠着贴着胸肌上方,下方兜着一小坨腺体。感觉随时可以跟胸肌分离(夸张描述)。 所以ABCDEFG都垂的厉害,现实让我真实的认识到肌肉与腺体是不同的“材料”啊。大家好好带胸罩吧。那种承重的胸罩,不是敷在上面的胸罩。 “小胸为所欲为,可带可不带”这种话我收回。 |
31,851,972 | 14,000 | 298 | Minecraft有什么有趣的玩法? | 他们在Minecraft上建了一座404博物馆。 “仅在2019年,就有39名记者和10名公民记者被杀,有228名记者和120名公民记者被监禁,这些数据令人震惊。 在21世纪之交,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仍然无法获得免费信息。他们被剥夺了必要的渠道,被虚假信息操纵,无法生活在一个以事实真相为做出他们人生选择的基础的世界中。“ 为了捍卫新闻该有的权利,无国界记者组织(RSF)的成员与知名设计工作室BlockWorks联手在游戏“我的世界”里建了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不受审查图书馆“The Uncensored Library”。 “图书馆历时3个月建成,由1250多万个砖块组成。来自16个不同国家的24名成员者花了250多个小时设计和建造了这个图书馆。图书馆的主穹顶将近300米宽,这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圆顶。” 自2020年3月12日(世界反对网络审查日)开放,团队在推特上创建了名为#TruthFindsAWay的标签,鼓励人们分享想法并传播有关抵抗审查工作的信息。 全球的Minecraft玩家可在开放的服务器上对图书馆进行访问,里面堆满了在部分国家因为审查制度而被迫消失的文章。 “在’我的世界’里你可以制作书籍,每本书最多有100页,其他玩家可以进行阅读,但不能更改服务器上的内容。” 图书馆位于游戏中的一个孤岛之上,入口处是一个巨大的雕塑,一个紧握笔杆的拳头;图书馆被划分为六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是介绍无国界记者组织的,在里头你能查询到世界各国的新闻自由度排名。 另外五个区域分别收录了埃及,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越南这五个国家部分被删的新闻报道。 在埃及分馆的中心放着一个倾斜的天平,象征着该国的某条法律,对说国家不好的人,这条法律会判处他们长期的监禁。 在沙特阿拉伯分馆的中心放着一个漆黑的囚牢,该国是监禁新闻工作者最多的三个国家之一。 在俄罗斯分馆的中心有一只巨大的海妖,代表了俄罗斯对互联网的监控。 而在越南分馆的中心,则有一个巨大的迷宫,意味着在该国获得独立信息的难度比走迷宫还要困难。 而在墨西哥分馆的一堵墙上挂了十二张黑白的遗照,遗照的主人都是遇难的墨西哥记者。 “我们选择‘我的世界’是因为它的影响力,它在每个国家都可以使用。这款游戏还未像其他一些被怀疑具有政治色彩的游戏那样受到审查”,图书馆的创建者之一Christian Mihr说到。 当然,未被审查不代表不会被审查,这不像端到端加密聊天那样安全和私密,访问图书馆的用户势必会留下痕迹,其他用户可以看到他们的昵称,并通过活动日志反映他们的访问情况,不过微软似乎不太可能将这些信息泄露给某个好奇的国家。 在图书馆的一本书里,创始团队也给出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这个虚拟图书馆会被审查吗? 技术上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实际来说是不会的,这个图书馆已经被几千个网友下载到本地建立了副本,也被我们上传到了数个不同的服务器,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图书馆现在只上传了两百多本书籍,团队用英文以及文章的原始语言归档整理,包括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的Jamal Khashoggi、来自俄罗斯的Yulia Berezovskaia、来自越南的Nguyen Van Dai、来自墨西哥的Javier Valdez和来自埃及的Mada Masr的作品。 这样的馆藏体量对于一个真正的图书馆而言是远远不够看的,团队也不断地在上传新的文字,但这个虚拟图书馆存在就已经意义非凡了,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让我们赋予下一代力量,让他们为自己的知情权挺身而出,并给他们一个强大的工具来对抗权威:知识。通过不断扩大的游戏界,我们将向世界展示,真相永远不会沉默。“RSF说。 | 很久以前在某回答里看到一个做法,然后自己也做了一个。 具体做法:从出生点开始,选一个方向(比如东方),用木头铺一条宽度3的无限远的路。宽度3是因为中间走人,两边是栏杆和火把。 这样的超远建筑自然不可能经常来回,所以一般是带上床(和狗)就出发了,一切原料就地取材。 偶尔想回去看看也行,晚上回头一看一条被火把照亮的路一直延伸到远方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2021-6-13 09:59:53更新--- 刚刚偶然刷到那个回答,放个链接 |
31,851,972 | 479 | 308 | Minecraft有什么有趣的玩法? | 《我的世界》推出了一张模拟防疫地图 提到用游戏模拟疫情,大部分玩家的一个想法应该都是《魔兽世界》的堕落之血事件:玩家把会传染的Debuff带出了副本,造成了极大混乱。但那毕竟发生在15年前,细节、传播模式和人群反应都不太好考证了。 所以,《我的世界》开发商Mojang联系了一家数字创意公司,弄出了一张专门用于模拟新冠疫情的地图Blockdown Simulator,试图向大家解释,为什么疫情期间不聚会、少见人是最好的防疫方法。 在这张地图中,玩家并不像堕落之血事件中,悲惨地沦为疫情受害者,而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玩家会出生在一个不断产出着僵尸村民的村庄里,僵尸村民会把其他普通村民也变成僵尸村民,它们就是现实中的感染者。 为了保护村庄不彻底僵尸化,玩家要通过控制活板门,将僵尸村民隔绝于普通村民之外,并把它们驱赶进位于村庄地下的医院Zombie ICU中。当身处医院中时,玩家就能用金苹果治愈僵尸村民,把它们变回普通村民。 这个玩法整体看上去简单清晰,但其实为了更好地模拟现实,做了很多优化。比如地图中的僵尸村民会在通过活板门时,溅出一点液体在门上,碰到这个液体的村民也会被感染为僵尸村民,这就是模拟了疫情期间公共场所各种物体表面的病毒留存。 再比如,僵尸只有在ICU中才能得到治愈,但是ICU的数量有限,一次又只能进入一位僵尸。这对应的现实情况是:医院的隔离病房有限,一个病房只能住一个病人。 这些设定都是为了告诉玩家:即使没有得病,也不代表可以随意行动。为了确保村民不被感染,玩家不仅要让村民避开僵尸村民,还不能让他们接触到僵尸村民经过的地方,最后玩家会发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村民们都关起来,不让他们流动,这样就可以更自由地规划僵尸村民去往ICU治愈的路线了。 这张地图当然不能完全模拟现实。游戏中玩家可以在高塔上清楚地俯瞰村庄,但现实中决策者想知道某地的具体情况却得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调查分析,而更多时候,其实是没有这么一个“玩家”——疫情期间各国都报告了掌握传染病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非常缺乏。 Blockdown Simulator地图发布在《我的世界》官方网站上,目前只支持Java版本,所有玩家都可以免费下载。这张地图其实还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Tomorrow Together运动一部分,这项运动旨在向全世界民众宣传社交隔离、留在家里的用处,为了扩大影响力,与各种流行文化形式都有合作。 游戏当然也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的世界》,更是史上销量第一的电子游戏(去年超过了俄罗斯方块)。 Blockdown Simulator的开发者表示,这张地图会永远处在测试阶段,任何开发者、科学家或者玩家都可以继续开发、修改甚至随意重做它,他们非常乐意看到这张地图成为激发灵感的工具。 希望这张地图,以及它背后的科学防疫观念,能比病毒本身传播得更快。 文 / 鱼人蹦蹦 | 2020/12/7 一年多前的答案了 她已经失联了一个星期左右,后来找到了她的朋友,朋友很诧异的告诉我她已经劈腿了很久。 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吧。 不会删的,也不期望她回头,希望警醒看到的各位,有能力就尽量不要异地了。 她很好,只是喜欢上一个新玩具了。 晚安。 这是原答案。 当然是和女票一起玩啊,没有农药吃鸡的暴炸心态,只有无限的二人小世界的甜腻。 看着B站教程一个方块一个方块亲手撸了一个我晨最喜欢的日式庭院 特意选址在雪山。 因为下雪的时候真的跟她一样美。 我是一个心里只有脑婆的拍照机器 略略略就这样 还有,游戏里睡觉觉的时候总喜欢等我躺下了以后再在床尾蹦跶蹦跶几下,可爱鬼。 貌似还是个建筑狂魔略略略 小兔几 海景房 补一手铁轨别墅 |
31,862,712 | 109 | 16 | 不同的啤酒风格,为什么诞生在某些特定地区?历史原因是什么? | 谢谢 @蔺佳 邀请! 简单来说,啤酒归根结体是一种古老的饮料(今天不谈历史),目前消费量排第三(仅次于水和茶)。所以作为饮料,啤酒君就必须适应各路人马的需求,就好比不同地方的人都在喝茶,但风格大不相同。但从古代开始,各种技术都不发达,无论是温度控制,古代的酿酒尤其是出糖就是把石头烧的火热,然后投进大麦和水里,大概通过酿酒师的经验判断是出糖温度,可想而知。水质也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很多地区的啤酒都是受这个因素影响,后面都会介绍到。而酵母菌的发现则是更加现代的东西了,你懂的,地域就造就了啤酒的风格。 最早的啤酒只是大麦汁稍微发酵,有点酒味的饮料。根据温度和酵母菌(那时人类还不知道这是啥东东)种类的不同,分成了拉格(Lager)和艾尔(Ale),它俩的区别在于发酵位置的不同,拉格在发酵桶的下面低温发酵,艾尔在上面温暖环境下发酵。好比男人看见女人的反应,多数都变成了下半身思考,所以比起艾尔,拉格要更为普遍。中国所有的啤酒、喜力(Heineken)、嘉士伯(Carlsberg)、百威(Budweiser)、很多德国啤酒,都属于这类,简单无节操。但其实不是如此,拉格其实小批量发酵难度要高于艾尔,因为温度要求比较低,但后来的工业生产解决了这个问题,拉格发酵温和、能大批量产、酒体纯净、口味清淡,这是导致它普及的根本原因。这种酒起源于德国、捷克这些地方,主要因为这边气温偏低,且水质较好,可以做的出来拉格的味道。 比起拉格,艾尔就文艺的多,荷比卢地区、北欧诸国、英伦都是这种风格,这种酒,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说的啤酒精酿大多数都是指这些。他们也有原因,这边水质没那么好,但在冬天又偏寒冷,人们需要一些高度(超过拉格)的艾尔酒来暖身。而且酿造难度没那么大,好操作,这种酒就在这些地方流行起来。 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北部水质很差,但大家不喜欢喝开水,于是比利时一帮和尚开始用煮开的水酿成啤酒,这样能当水喝,味道也很好。大家都觉得啤酒是饮料,所以也无所谓喝啤酒禁令。后来越来越火,于是比利时自成一体,修道院风格(Abbey beer),我们说的blond(金艾)、double(双料)、triple(三料)、brown(棕艾)甚至quadruple(四料)都是。结果英国和爱尔兰那边水质更夸张,超硬(硫酸钙),他们为了掩盖味道,只能用很多烤过的麦芽,降低PH值,用麦芽焦香掩饰水质味道,于是有了波特(Porter)。后来大家觉得焦香味都不够爽,再来点糊味更好,就有了世涛(Stout)。后来更升级为帝国世涛(Imperial stout),这些酒普遍特点是酒精度偏高,为什么?因为这些世涛是俄罗斯人定做的俄罗斯帝国版本,他们喝酒要求更烈味道更重,后来帝国世涛的名字就被保留下来了,再后来帝国化走进了每一种酒。英国殖民印度,啤酒海运过去之后老容易坏,他们发现往里面使劲儿放啤酒花可以保质,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品种:印度淡色艾尔酒,传说中的IPA(Indian Pale Ale,印度淡艾),喝的人多了,也就流行了,但这个酒跟印度半毛钱关系都木有好么。 捷克和德国人说了,我们的水好,喝起来就是赞。所以他们用最基本的麦芽最简单的发酵,出来的啤酒已经棒棒哒。皮尔森(Pilsner)、白啤(Wit beer)、小麦啤(weizen beer)、德国黑啤(Dunkel beer)就这么出现了,基本风格一致,突出的都是最原始的麦芽味道,然后作为拉格里的佼佼者,风靡全球。这些酒酒精度数低,可以用很多替代品,成本低适合工业生产,所以世界上90%以上都被这种酒垄断,在中国更达到了100%。 后来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国家叫美国,情况就更不行了,水不好连麦芽都不好。但天无绝人之路,美国特别适合啤酒花生长,再加上农业发达,啤酒花蹭蹭的往物美价廉走。于是老美酿酒商开始流行把酒花往死里用,各种传奇的IPA现身,当然美国叫自己的为APA(美国淡艾),就换了前面国家名而已。后来美国各种商业发达,加上需求旺盛,美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啤酒精酿的中心,甩别人一大截了,各种类型高端酒都现身美国。(推荐关注啤博士成员 @螂王 的美国精酿酒厂巡礼知乎专栏) 还有一些比较奇葩的酒,比如比利时布鲁塞尔西南一代,空气中有很多野生酵母,那里就出现了像香槟一样利用这种酵母的兰比克(Lambic)酒。在桶中发酵三年,也是醉了,但全世界只有那里能产。 当然其他的还有水果酒、季节性的赛松(Saison)、博克酒(Bock),德国人还老爱以自己城市名字命名,比如巴伐利亚(Barvaria)、科隆酒(Kölsch beer),维也纳(Vienne)也命名了一种维也纳酒,但都大同小异。 | 出现啤酒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温度计,没有水化学,没有控制温度的技术,更没有微生物技术。所以,酿啤酒也是靠天吃饭。 首先,各地水源不一样。高碱度的水只能做深色啤酒,软水只能做浅色啤酒。比如,Pilsner这类酒,同样的拉格啤酒,到了维也纳和墨西哥等地,由于水的碱度提高,就必须加入深色麦芽,成为琥珀色,而到了德国就又深色了。这都是水源的原因。 还有就是当地的微生物菌群。比利时的拉比克啤酒就只能在布鲁塞尔地区酿制,出了那个地区就不会再有那种野生酵母群。这个有点像茅台镇的环境。 种植条件也决定了啤酒的风格。比如在美国雅琪玛河谷,干燥,日照时间长,高温的气候使这里的啤酒花具有很强烈的橘柚味,这些酒花造就了美式IPA的风格。美国地产的六棱大麦也逼着美国人创造了添加玉米粉为原料的啤酒。 科技发展也是很大的因素。英国率先使用了焦炭所以他们最早烤制了淡色麦芽,所以他们做出了淡色艾尔。德国的制冷技术也为他们酿造拉格提供了条件。 最后,就是人的口味偏好。但这是后话,只有人有选择的时候才变得矫情。 |
31,930,926 | 695 | 304 | 如何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职业? | 单就题主的问题倒不难回答,题主所谓的「不适合这个职业」无非是缺乏兴趣、薪资不满、能力不足、抗压性较弱、职业匹配度较低等原因造成。目前题主仍处在毕业后的职场试错阶段,试错未必是坏事,吃过烂苹果才知道好苹果有多甜。但问题是凭什么给你吃好苹果,你真的只喜欢苹果吗? No,还有人喜欢安卓黑莓微软红富士呢。但在解答问题之前,请题主先反思自己不适合的原因: 有些人对于事业的向往仿佛就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可以在中学就谋划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心里盘算着以后要当飞行员、以后要当老板、以后要开餐厅、以后要做设计师。那么他们为什么如此之早就能孕育出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答案是:兴趣 兴趣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何况是择业,但是兴趣也分程度的不同决定着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择业难度。比如你喜欢当飞行员,但是发现自己的身体条件与技术能力基本与飞行员这个职业越走越远,可能这辈子都上不了天。比如你想当老板,却发现做什么败什么,捣腾什么亏什么,那怎么办? 所以,除了兴趣之外,还要重新审视自己能力现状与兴趣行业的匹配度。 如何匹配? 答主上学的时候玩CS和魔兽争霸3,但我属于那种游戏水平不厉害,但是一旦深入就非常精通,比如别人还在研究怎么提高爆头率的时候,答主已经在做CS战队训练地图去帮助职业选手练习枪法(计算行为路径、地图跑动轨迹统计、不同角度和距离对爆头率的影响)。别人在琢磨超级跳怎么跳的时候,答主已经做好视频教程发到网上教大家怎么CS跳跃了。 也正因为早期特别痴迷CS,经常在网上发一些CS文章(CS地图全系列穿墙研究、CS的花式BUG原理、CS的移动速度),后来应邀兼职做某游戏门户的编辑,就是写战报、游戏攻略、地图评测什么的,一开始入圈的时候特别兴奋,我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一番事业,跟小伙伴吹吹牛。 但后来发现做这行好无聊,战报什么的每天看Rep看Demo截图写评价就腻味了,什么战队什么队员会用什么战术我都能背下来,比如wNv某个队员的跑位稍微移动了一下或提前丢闪,就可以推测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战术。 那你说这份兼职(职业)与我的兴趣匹配吗? 完全匹配,不论是游戏的建模贴图非编了解程度还是相关图文编辑能力都够用,虽然是兼职但是那时候偶尔还能接到一些其他的case,比如给游戏公司做地图、做策划、做客户端编译,也就是说这份兼职在当时够我的生活费了。 可是我感觉这行已经做到头了(后来CS魔兽也确实隔屁了),从玩游戏再到做游戏再到做游戏周边,我都玩了遍(登过优酷游戏榜/太平洋游戏推荐/入过国外的maplist/采访过电竞大牛)。就这样,看似「兴趣」与「能力」完全匹配的「职业」,我竟然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就是感觉没意思了,从里到外都玩腻了,没什么挑战也没什么可以创新的地方,整天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跟体制坐办公室等死没什么区别。 从以上个人经验得出的结论: 「1」里所描述的是萌发择业意向的动机:「兴趣」,但是促成「职业」本身还需要「能力」,如果两项你都具备,那么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不难,反而难的是你能否胜任并做好。 「2」里描述的是择业思考,我们往往陷入思维定势让自己去匹配行业,而不是去让市场匹配自己。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他在未来择业方向上都与自己的本专业毫不相干,比如学英语的没去对外也没做翻译,反而去做了数码电商,比如学计算机的没去码代码反而去做了职业音乐人。这样现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去适应这个社会,在适应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匹配自己、成就自己,而不是还没毕业就热血沸腾地寻思我将来肯定要干什么。 「3」里更像2009的大局观,择业必须要考虑行业寿命(龙心梅肯希瓦强袭)、行业前景(能不能打后期)、职业沉淀(装备如何),如果你这三样不考虑,很可能某一天就把你淘汰了,你只能傻傻地站在某个公交地铁口茫然着,此时你脑袋里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你别笑,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他们还把被淘汰的锅甩给HR甩给老板甩给同事,反而不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被淘汰。 最后: 我始终认为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小学作文里除了一个“我想当一个像李连杰那样的武术家”没有实现之外其他都实现了。此外我也不认为人生就应该是规规矩矩的,只要你是有价值的,只要有人欣赏你的价值认可你的价值,那么对你的职业来说就是一处可以探索的方向。 索性让我说的再直白一些,当你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不如让真正喜欢你的人来告诉你。 这就好比把一个嘴上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女生的直男丢进女儿国一样,过一会儿他就明白了。 凡事都有个过程,但如果你一无是处,就算把你流放到女儿国,说不定也只是当奴才的料。 | 你加班都不觉得累,还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是 我走了很多弯路,做过工人,当过保安,端过盘子,跑过业务,当过网管,客服,推广,策划,运营 四年前发现自己喜欢电子商务 觉醒的时候已经做了三年淘宝 共七年,依然喜欢 |
31,930,926 | 1,242 | 524 | 如何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职业? | 04年的时候从一家蛮大的外贸公司辞职,自己开始出来做自己的生意。 也做成了两笔,同时期间在家里写小说玩。 生意也的确赚到钱了,三个月赚了四万多,写小说一年,赚到了……两万块吧。(还得感谢台湾出版社老板,如果没有他的青睐,买下我一本书出版,我在网站拿到的稿费其实只有三百块。) 于是决定,做个毛的生意啊,既然写小说能让自己不饿死,当然挑自己喜欢的来玩啊! 去他妈的生意。 那段时间,是我对写作的热爱最强烈的一段岁月,心里想出了喜欢的故事,就感觉像是屁股通电,坐在电脑前就完全可以无视饥渴,心里憋得难受,非要把故事写出来了才痛快。 爱死那种感觉了。 我曾经无数次的感谢命运,让我做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并且可以养活自己。 遇到你喜欢的职业,你会觉得,只要能留在这个行业,继续做下去,钱么,够我活就好了。 遇到不喜欢的行业,觉得自己如行尸走肉。 我的QQ号,最初注册,一条保持了好多年的签名都是:我向往平静而自由的生活。 写作满足了我这一点对生活的梦想。 我的生活足够平静,也足够自由。 | 还记得那句话吗? 任何一件事情,从爱好变成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兴趣。 本质上,我们喜欢的创造这件事情,带来的自由和愉悦感。 一旦这个愉悦感消失了,很难真正谈得上喜欢。 所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喜欢并不是最重要的决策因素,擅长才是。 做喜欢的事情,会把兴趣的愉悦变得枯燥无味; 做擅长的事情,则可以享受做成一件事情的愉悦感,让你越来越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可以帮你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 1、找到自己的优劣势,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类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代表了不同的优劣势,不同的优劣势也代表着我们在职场中适合什么工作。 比如,做技术的人,一般需要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需要能够沉得下心来,就不太适合那种非常活跃的性格。 那怎么样判断自己的优劣势呢?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科学的工具了,职业测评就是目前最主流的,职业测评通过让你回答一系列问题,可以帮你判断自己的性格属性和内在优势,甚至有的数据你自己都没有发现。 想要专业测评的,可以微信搜索“新职语”,有专业的测评工具,可以分析你的性格优劣势,并且根据优劣势推荐最匹配的职业。 根据排列出来的一系列职业,我们怎么样找到更有发展前景的呢? 这就需要结合行业的发展阶段来进行判断了。 2、找到有足够大、有潜力、值得加入的行业 时代有更迭,行业也有周期,我们个体想要踩中职业发展的机会,必须要选对行业。 一个行业从开始出现,到逐渐兴盛、再到稳定成熟、进而衰退,是自然必定的规律。 比如20世纪前10年的阶段,城市化是主旋律,所以地产、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一年一个速度;而到了2020年以后,随着城市化目标的逐步完成,那么地产、建筑行业的历史使命也接近尾声了,所以到了成熟期,未来衰退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整个行业的周期是这样的。 那作为从业者,如果不能够在红利期进入,个人的职业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阻碍,简单来说就是薪资增长慢、工作比较难找、升职空间比较有限,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而言,会有些限制自身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选择行业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清楚这样几点: (1)这个行业的规模足够大 如果你在一个比较小众的行业,甚至快到夕阳的行业,作为从业者真的会比较难受。 就像现在的传统纸媒,本身行业规模在不断萎缩,企业赚不到钱、那么从业者本身也很难吃到红利,工作做起来非常难受。 我们看招聘网站统计的行业平均薪酬,排名在前几位的都是属于,要么是高新科技行业、要么是 (2)这个行业在上升期 处于上升期的行业,一般是行业中早期阶段,人才相对需求比较大但供给不足,这时候入行门槛较低,而且为了吸引人才,企业给到的薪水也会比较可观。 如果你恰好在这个阶段进入到一个即将飞速发展的行业,那么恭喜你,未来的成长速度绝对是同龄人的好几倍。 (3)这个行业在你所在城市有不错发展机会 我们职业的选择,本身也要考虑城市,所以一个产业是否有机会,还得看自己想去的城市是否有该行业不错的机会,或者自己退而求其次寻找这个行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好,也完全可以。 那刚刚介绍了选择行业的原则,我们可以从哪里去获取这些信息呢? 首先要利用的就是搜索引擎啦,比如在知乎搜索:未来十年前景行业 ,可以了解到很多大V对未来行业的预测和分析。 当然了,大V的观点可能相对来说比较主观,我们还可以去招聘网站查询行业薪酬等情况。(图中JMPI指的是人才吸引力)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也能够了解当下热门的行业,从而帮助自己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此外,我们想要了解某个具体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还需要关注一下行业报告,直接在搜索引擎寻找就可以啦! 当然,这些信息都比较碎片化,而且都相对笼统,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个整理: 这个工作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全部完成,但是相信我,了解完这些之后,你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肯定会更加理性。 这样,我们的职业规划的行业、行业内的职业选择,基本就能够确定下来一些了,最后挑选一个自己看好的作为目标职业就oK了。 最终总结下来,步骤很简单: 我是 @新职语,致力于帮每位职场人,找到热爱一生的事业。 同名公众号:新职语 |
31,934,915 | 35 | 21 | 精酿啤酒的口味更丰富也「更好喝」,为什么青岛、百威这样的工业拉格会占据市场主流地位? | 首先,更好喝是你主观觉得,也是我主观觉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看看知乎啤酒问题下多少刷青岛原浆的就知道,这是很多大众对啤酒审美的极限。 其次,所谓的精酿啤酒有其局限性,就因为“精酿”所以产量和价格上很难比得上大多数工业啤酒,这是先天且不可调和的劣势。物以稀为贵,以小众为荣也是很多精酿酒厂和爱好者的局限性。 最后,推广普及不力。即便在啤酒文化最发达的欧美,同样存在着大量只喝且只知道百威喜力或一两个当地拉格的民众,这其中以德国人为盛,要改变这种观念十分困难。 你要是不开酒吧,自己喝点,拉上朋友偶尔来几杯便是了,管别人喝什么干嘛呢?真要哪天精酿普及到这程度了,那指不定得有多难喝呢~ | 1、广告。 不可否认打开电视机对于老百姓来说啤酒广告灌输的大部分都是朋友聚会,看足篮球,吃烧烤,解渴这些概念,而且普遍制作比较精良或者有明星代言,塑造了比较高大上的感觉 比如百威的蚂蚁广告 奥尼尔、张震岳、MCHotdog的哈尔滨 喜力的007广告 轮番在电视和网络上播放,都让人印象深刻,自然聚会的时候就想起来喝这些啤酒,反之精酿啤酒的广告在国内广大受众人群中根本看不到。 2、价格。 啤酒受众人群的消费能力有限,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人无法接受一瓶啤酒30-100多 比如在某网店 同样的店内 啤酒行业从业者应该了解福佳真实的价格,并不是说福佳啤酒多么好,而是这么一个入门的不能再入门的啤酒在网店上的价格实在令人咋舌。你让工薪阶层的人从价格上判断,直接过滤掉第一个选择。 3、酒精度。 工业啤酒酒精低,3、4度,口感薄,易饮用,解渴,再加上便宜,所以常有聚会上大家一起吹瓶的情况。 精酿啤酒的酒精度一般都偏高一些,6到10度的比比皆是,口感厚,价格不低,所以少有人是用它解渴,更少有人在聚会上一起吹瓶儿(或许有,起码我没见过)。 试想一群人为了庆祝,聚一起要的就是热闹的气氛,起起哄吹吹瓶,多走几次肾加上微微晕,多么和谐的聚会氛围。如果换成高酒精度的精酿,价格贵不舍得大口干杯是其一,开喝以后连干两瓶直接干倒,后续的聚会直接黄了。 所以工业啤酒占据市场是合理且正常的存在,精酿啤酒的生产、价格等方面决定了它目前就是个小众的消费。 喝精酿的人谁敢说以后再也不喝工业啤酒??所以大家在一起聚会的时候我不排斥工业啤酒,饿了吃路边摊也吹大绿瓶。但是朋友都知道我爱精酿,喝精酿。我也是工业啤酒占据主流市场的一个基础消费者。 |
32,016,217 | 345 | 165 | 高中物理学习怎么才能开窍? | 物理不同于别的学科,更注重物理思维。实话说,高中物理的公式可以说简洁还少,如果将整个高中物理阶段的公式总结下来,其实不过就是A4纸一张。但你要知道,物理考查绝非是单一公式的考查,而是整体综合。就拿敲代码来说,你会语言和符号,但如果你不会编写出来,那也无济于事。那么由此可以理解高中物理就是将知识公式运用编写起来。 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构建知识体系,一旦你有了这个体系,那么高中物理对于你来说轻轻松松。 学、练、考,这是高中学习的过程。 其次实验题,你要注重实验题 通过平时的一些题目训练,你会发现实验题一般没有完全相同的,基本上都是重新设计,需要你去分析。那么就说明你在面对实验题的时候,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恰恰锻炼你的各种能力,让你明白实验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这里整理了高中的十六个实验,大家可以保存一下。 不同科目的刷题方式,刷题量是不一样的。然后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毕竟我们高中学习的目的是高考,虽然听着很功利但事实就是这样。 做题是有先后顺序的,要先把课本上的题做好再去做课外的题。 在做题的时候,我们总会碰到难题,同样也会做错题,那么,去做好这些错题的总结是很重要的,你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思路是怎样的?对照答案的时候错了,为什么错的,自己的思路和答案的思路有哪些不同,可能前面的思路相同,但是到后面却不同导致了错误,这些都可要做好总结,也可以记在错题本上。 很多人对题海战术都很反感,然而这个量需要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能力来决定的,在某种意义上,不盲目的“题海战术”对于学习是有好处的。 (划个重点: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追求正确率而不要一定强求做完!因为一旦养成了做题看重速度而不看重正确率的习惯,以后将很难改掉!前期注重正确率,后期正确率和时间都要把握住) 同时,规定时间也就意味着不翻课本、笔记。这样一是不可能按时做完整张卷子,二是养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 用心讲课,助力高考。 有问题欢迎找我哦,关于物理还可以看我的主页哦各种解答物理问题 | 和初中物理的形象思维相比,高中物理的抽象思维尤其不好理解。又因为高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的关联性很强,导致同学们很容易因为某一个知识点的不熟悉,继而影响一道题的解题思路。 所以很多同学在学物理时会发现: 那高中物理究竟该怎么学呢?物理老师给同学们的建议是: 这个基础知识点不是说理解了就可以,而是要达到非常扎实的程度。 你要把物理概念一字一句的念出来并能理解,其中有一个字不懂都不行。 课本里每一个例题、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都必须在没有任何提示和辅助的情况下能够独立推导出来,并能很清晰的给同学讲述出来。 注意,这里面有3个要求:理解透彻、独立推导和清晰阐述。 如果你做不到,那证明你还是有基础内容不熟悉。 我觉得很多同学都有一个学习误区,总觉得自己多买点练习册或者多刷点题就能提分。现在回头看看有几本练习册是写完的? 当你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逻辑之前,刷题只会巩固你的缺失,而不能帮你有效提分,因为你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去练习。 在做一道题时,要求整个解题逻辑不能有丝毫的模糊。当你遇到某一个题不会,你可能会看一下参考答案,觉得能看懂这道题就过了。但实际上看完参考答案后,你还需要把答案撤走,再次独立解题,期间丢步少步、算术算错等问题都不能出现。直到你能独立把这道题解出来且没有任何误差,才算过。 还是那句话,一定要能独立的口述出来。口述是非常能理清思路的。光听课听懂了,那不是你的学习成果。什么时候你能独立讲出来、做出来,隔一段时间再做不出错,才是真的会了! 高考物理的考点都是非常典型的,难度分布是40%的基础题型+40%中等的中等题型+20%的拔高题型。 所以不建议同学们花大量时间去研究那些偏难怪题,考高真题是最适合同学们做的。 什么叫靠谱呢?就是老师要保证自己的解题方法一字不差,这样学生在理解时才不会出现误差。 如果你发现同1个题目,老师每次讲解的方法都不一样,那你要在心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老师会讲出不同的方法?是原本这道题就有不同的解法,还是老师自己逻辑就不够清晰? 当你找到了一个靠谱的老师后,你就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规范去解题,不能和老师的要求有误差。 因为当你养成了丢步少步这样不好的学习习惯后,以后你在考试时就会很容易犯错丢分。 物理需要有老师带着你给你总结出题型,你再去刷题就是把题型刷熟练。就好像拧魔方一样,一定先要有老师给你总结出规律和经验,你再去拧就会有方向。这样你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附: 高中物理入门题型讲解→低分不用愁,殷大神教你10分钟学懂高中物理 以上。 跟着殷大神,一起做学神! |
32,032,932 | 146 | 31 | Kaggle 的比赛在 Machine Learning 领域中属于什么地位? | 写了个爬虫爬下了 Kaggle 的几乎所有比赛的排行榜数据,做了些简单的分析: 关于Kaggle的一些数据分析 (不断填坑中) 在Kaggle里能学到东西是肯定的。 我是计算机视觉方向硕士毕业的。按我个人的理解的话: ①Kaggle是非常好的实验场,可以用于检验新出来的 paper 在别的数据集上是 work 还是不 work。 举个例子就是,在 Carvana Image Masking Challenge 在这场 17年9月底截止的图像分割的比赛里,以14年的 UNet 为 baseline,很多参赛选手尝试了17年在 arXiv 上发布的图像分割的新方法,如 Tiramisu, PSPNet, RefineNet, Large kernel matters 等等,但几乎所有人都在论坛里称没能通过这些新的网络结构超越 UNet 的精度 。 这可能是因为,做图像分割的研究员只能通过有限的几个公开数据集来验证他们的网络结构。后人发现前人的网络结构在这些数据集上表现出了问题,会再通过同样的数据集去尝试优化这些地方。 因此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paper 中的网络结构在这些公开数据集上表现得越来越好,但是应用在工业界上却未必比得上几年前的老结构。——他们的网络结构针对公开数据集过优化了! 像XGBoost这样能在工业界也大获成功的算法是毕竟是极少数。 另外,机器学习工程师在工作中可能干3年都只能对着同一系列的数据集。花3年时间对自家数据集过优化,公司自然是很高兴的,但是反过来说,对于提高工程师水平这方面却让大家高兴不起来。因为很多 trick 真的是换了数据集就无效了。 (2022年5月更:Unet yyds。现在仍是毫无疑问的王者) ②Kaggle可以让工程师接触各种各样的数据集。 正如 ① 所说,工业界也有着和科研界类似的情况——对于特定公司的 Data Scientist ,他们的任务只是对自家公司的数据集进行“过优化”,而并不关注 (也没办法关注) 通用性,而 Kaggle 给了这种机会。某种 trick 在自家公司数据集上获得了提高,那么这种 trick 是通用的呢?还是不通用的呢?拉出来在Kaggle上类似的数据集上跑一跑就知道了。 ③Kaggler的分享精神是非常不错的。 没有竞争就没有伤害。真正在Kaggle上做过比赛的人都知道冲排行是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从15年开始,详情见:关于Kaggle的一些数据分析)。同样的数据集,为什么TA的精度就比自己好?TA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每次看排行榜就让人挠头不已……好在不少高手愿意在赛后分享经验让大家学习。真正在某个比赛里参与进去,发现自己的极限,然后再学习高手的经验,这么一来自己的极限就得到了提高。 ④顶尖Kaggler能获得实际的利益。时隔3年的更新,看到的都是有缘人哈。 在我刚写下这篇回答的时候还是个小蓝标,但运气比较好吧,在过去三年里打了不少比赛,大多数都拿到了金牌,其中还有8次拿到了奖金。全球排名最高打到过第五(虽然只站了一个月就被干下来了),所以也算是大言不惭的自称一下顶尖 Kaggler。 实际利益一:人脉网络大幅增加。全球范围的,各年龄层的,顶尖的MLer们。国内大厂,美帝大厂,日本大厂,欧洲创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实际利益二:领英上会经常性的有人发JD给我,我也通过GM这层身份找到了好工作,这个就不展开讲了,其实和国内或者美帝那种超级大包相比还相差甚远hhh。 实际利益三:获得了一些工作之外的机会。比如说我应邀成为了 HP 旗下某个子品牌的大使,他们给我提供一些计算资源,我为他们出席一些活动之类的。 ⑤什么样的成绩算是好成绩? K站比赛烈度远超其他任何平台,曾经在NIPS之流会议比赛里拿过第一第二的队伍跑到K站比赛经常连金牌都拿不到。 所以如果要对标会议竞赛的top3的话,在K站得拿前排的银牌才行。 在超过千人的比赛里拿过3次前50,你应该有科班应届生的平均水准,对于数据处理,模型选择,参数调整都有一些心得,想必能胜任基础的模型开发相关工作。想通过K站实现转岗的,至少也应该有这个水平才行。 在超过千人的比赛里拿过3次前20,我就会觉得你是个发挥稳定的选手,想必是有点东西的,哪怕还不是 Master tier,我认为也已经有 Master 的水平了。体感上应该能相当于2~3年的 DS/MLE 工作经验。但根据你 solution 里的具体内容才能判断出更多。 再往上就是 GM 级别了,在我的认知里 10 个 GM 起码有 7 个是真正凭实力打上去的,他们毫无疑问都至少有 Senior DS/MLE 的能力。还有 3 个是靠社交工程,或者靠一些更偏门的方法上去的,就不说了。 以上。 | 之前参加过很多数据科学的比赛,有幸也拿了一些奖和一些钱。 最近开始做Kaggle比赛,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Kaggle 的比赛在 Machine Learning 领域中属于什么地位? 原题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只考虑细分功能,Kaggle作为竞赛平台,肯定是独孤求败的地位。没有任何数据科学的竞赛平台能与之媲美。它甚至成为了诸多公司招聘的平台和求解问题的平台。比如最近Amex的违约率预测比赛就悬赏了10万刀。 (就像是数据科学界的知乎,公司带着一个数据集,提问:“我这问题怎么解决“,诸多kaggle大神在下面“谢邀”) 要问Kaggle在Machine Learning学科范畴里领域属于什么地位,Kaggle还难成气候。在业界,Kaggle的比赛经验还是很受欢迎和关注的,但是对于学科发展,我个人认为并没有特别大的推进作用。Kaggle更像是一个爱好者交流的平台,真正严肃的学术讨论还是要看那些conference。Kaggle的比赛最近也有一些论文产出,但是很难有一些突破性的工作。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Kaggle,我觉得作为学生和职场菜鸟,Kaggle还是很有帮助的,并且我鼓励大家尽早接触Kaggle。 Kaggle不仅是一个比赛平台,也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在Kaggle比赛中,你不仅可以测试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在比赛中学习新的知识,认识新的朋友。 我是Andrew,毕业于MIT,目前从事数据科学,欢迎你关注我: |
32,032,932 | 286 | 148 | Kaggle 的比赛在 Machine Learning 领域中属于什么地位? | 2018-07-09更新:一年又过去了,标准也水涨船高的厉害,针对去年标准再请再浮动两级。简单来说,得过一次前10是看简历的入门标准。各位加油。 2017-8-22更新:两年过去了大家参加Kaggle热情高涨标准也水涨船高,以下标准请浮动一级。 原答案: 获奖的都是有真本事的人,在上面练几个题目得个好名次,十分能证明你对数据科学这个领域的实践和理解。我现在招人的时候几乎是这个标准: 楼主加油。 | 从Netflix Prize之后的一两年,这种类型的比赛开始盛行。最开始参与的能取得好成绩的都是一些大牛,比如大家都熟知的项亮当时是Netflix Prize第二名的成员。 这几年随着比赛越来越多,winner solution也到处都是,套路大家也越来越熟。不管什么比赛, LR+GDBT+FM+NN上去一搞,再ensemble一下,总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在kaggle上获得什么名次不能说明什么。如果能在比赛过程中体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针对性的提出结果方案,才能体现真实水平。举一个例子,上海交大APEX实验室的团队参加KDD Cup 11之后开发了SVD Feature;参加KDD Cup 12获得第一名中的一些tree相关的技术是Tianqi的ICML 13 paper以及XGBoost的基础。相反,如果你翻开最近参加kaggle比赛的一些solution分享,大多都是follow一些特定的流程走了一遍,并没有什么新东西。 另外,现在大家都是组队参加,真正能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中少数几个人,另外还有几个打酱油的喜欢拿着成绩自己出去吹,对这些人大家还是多加小心。 参加比赛和做research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可以不必了解model和algorithm的细节,拿几个开源的包跑跑就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而做*好的*research需要对模型和应用较深的理解。所以,对求职来说是一个亮点,但是对申请研究生来说,不一定。 |
32,177,705 | 3,090 | 1,406 | 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 太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自己打网游里创建的人物了,从来不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灵魂 这种想法太可怕了,他给你刷装备练等级都是为了自己,被盗号了他也大哭一场,但是伤心的也就是自己的辛苦努力没有了而已 | 所谓的因为孩子犯错什么的全部都是扯。真正原因无一例外是_心情不好 1,家长心情不好 2,孩子是弱者 你升迁涨工资彩票中500万的时候,孩子打碎个花瓶啦,吵嚷要买玩具啦,哭闹不停啦,多大事啊? 碎碎平安!要什么玩具全买了!举起来转圈哄着! 你失业了钱丢了父母重病住院了钱包丢了,我让你淘让你淘?上次刚给你买过总要什么玩具?你这孩子这么不懂事呢?说不好还一顿暴揍。 你不敢跟领导顶撞(不想干了?),不想跟妻子吵架(全是埋怨),不愿让父母担心(一顿唠叨),你更不敢和朋友同事路人发泄(记恨暗地里不整死你) 这时候在你身边依赖你的孩子是你唯一的出气桶。 安全上:他是弱者,不会说话,不会报复 利益上:你养活它,对它有大恩,打骂不算啥 精神上:你是在教育孩子,心理平衡了 社会上:大家都这么做的,社会认同感上来了 与其喝骂小孩,不如直接点:老子不开心,你个小崽子也别想好过!! 打孩子前不妨想想 1,孩子犯了什么大错? 2,孩子犯错了有什么比教它打人更恶劣的解决方式? |
32,177,705 | 26,000 | 3,183 | 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 就在刚刚,我爸爸跟我说: “以前我还盼着你能出人头地,有点出息,现在我也想开了。” 伴随着一种我降低要求了你该好好感恩的姿态。 看了这句,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青年?是不是啃老族,是不是学渣,是不是靠着父母找工作每天无所事事?是不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 事实上,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整个学生时代我没有任何一次关键考试出过年级前十,大学、研究生都是全国NO10的学校,按所学的专业来说是全国NO1,毕业在京找到一份全球500强公司的工作,解决户口,也买了房。除了工作外隔三差五地给媒体写稿子,自己还运营一个小有粉丝量的公众号。 我不觉得自己优秀,在知乎里算个普通到再不能更普通的人,在全国的同龄人中算是还凑合。 我不求父母为我骄傲,但这种淡淡的失望是什么画风? 这种失望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有时我都纳闷,我爸妈都是三线城市的普通工薪阶层,他们觉得我应该成为谁?比尔盖茨吗?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在我毕业找到工作兴奋地告诉我爸时,他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短信,希望我读博士。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是非让你考博,是希望你活的有尊严”。 那个冬天我跑了很多面试场,遇到过奇葩的公司和尖刻的考官,脚后跟被高跟鞋磨破流着血走了两里地都无感,我以为自己真的是个女汉子,结果接到那个短信的时候我还是哭得像个狗。 我知道,无论我怎么努力,他都无法满意。 本质上说,我的父母已经是那一代人中很好的父母,他们关心我,照顾我,没有打过我,没有骂过我。可我成年后的每一天每一秒都是为了清洗掉他们给我种下的东西:根深蒂固的自卑和与之相伴的虚荣、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无法相信有人会爱我…… 所以这些年我在思考和题主一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一代的父母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们要伤害自己的孩子? 后来我想通了,是因为这一代的父母,很多都过了失败的一生。这一代父母在文革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对“权威”无条件服从的时代,也是大部分个体对自己生活无能为力的时代。有些人接纳了失败,有些人接纳不了,他们将自己的失败投射到孩子身上,极希望通过孩子破除自己的焦虑,甚至变相挽救自己的人生。 因为学历事业无法进步的,就要孩子考到高学历;因为穷困受制于人的,就盼着孩子发财;因为当小老百姓处处受挫的,就希望孩子早点仕途得意。 当这种目标无法实现时,他们就会感受到的是加倍的挫败、失落甚至愤怒。 这种情绪,最终还是发泄给了孩子。因为孩子是他们自己的投射,所谓对孩子发脾气,实际上是对无能为力的自己失望。 想明白这一点,不是为了改变他们,只是为了明白,他们无法给你肯定,不是因为你不够好,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能力。这是他们的悲哀,不是你的错误。 作为孩子能怎么办呢?只有努力去原谅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最终达到和自己和解,和童年和解。这说起来就太复杂了,不过慢慢做,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改变,而只有自己改变后,父母那些负面的评价才会失去那么大的杀伤力。 嗯,经过多年的修炼,现在已经可以横眉冷对二人指了。父母年龄大了之后,也会渐渐改变。现在和父母的关系已经和缓了很多,父母也很愿意肯定我的成果,只是偶尔习惯性的表达仍是否定式的。从个人经验而言,努力沟通但不期待和强求他们的改变,也许会更快乐。 1.28补充
惶恐发现来了好多赞,感谢评论区朋友的热情!你们的安慰我收到了!!吸收到一万点正能量!!! 其实,我爹很可爱,也很爱我,他在那代人里就算是非常上进成功的人,我一直很敬佩他。但老爷子就是习惯性地用言语和行为在每一件小事上不断否定我,每一件。
比如,第一次带他去我装修好的房子,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哎,有个窝就行呗。”(设计师无语凝噎)
比如,兴奋告诉他自己得了行业内的某个奖,他的反应是,“证书你要收好!整天乱放!”(我……&*(%*)#……%#¥%)
……
这算不上恶语相加,只是习惯性地对孩子表达不信任和贬低。所以虽然我被亲朋好友当做“别人家的孩子”,却没有一点安全感,时刻有强烈的讨好他人获得认同和肯定的冲动。不过也因为这样,自己从大学读书离开家后就一直有意识地和这些症状作斗争,让自己一定要强大起来,要独立自主,这些年一个人旅行,一个人住,结交真正的好友,在陌生的城市里慢慢扎下根,明显感到原生家庭带来的负能量越来越少。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努力让这个问题终结在我这,而不是传给我未来的孩子,这就是我对自己最根本的要求。 1.29补充
同志们我爹真的不重男轻女,这锅我不能让他背呀~ 6.29补充 居然这么多赞了。这一定是一次童年病友相聚大会。 嗯,最近刚开了知乎专栏,聊聊电影话剧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欢迎大家关注 江湖夜雨不熄灯 - 知乎专栏 本文谢绝一切转载,谢谢 | 因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是绝对的弱势群体 在外面再窝囊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独裁者 而独裁者欺负弱势群体是零成本的 (真希望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
32,217,419 | 533 | 348 |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韩语学习方法? | 有,还不少!想学好韩语的友友需要记笔记啦~ 本人韩国延世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前有过两次韩语TOPIK备考经验,分别过了4、6级。说说我学习韩语时候老师教我的好方法吧!从发音、单词、语法、听力、阅读、作文这6个板块给大家分享下~ 一、发音 韩语音标由元音(21个)+辅音(19个)构成,重点在于发音技巧上,韩语音标的发音很像,只是口型上有差异,比如ㅐ和ㅔ这两个元音在几十年以前的区别是开口度不同,ㅐ的开口度大一些。但在现在的口语中已经没有区别了,与此相关联的是ㅒ和ㅖ、ㅙ和ㅞ的发音也没有区别了,比较难的是音变的规则(比如大家普遍容易混淆的鼻音化现象학녕[항년]跟流音化现象일년[일련],都是需要通过单词的积累去区分记忆)。如何检验自己的发音呢?录音!!然后对比教学视频来检验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听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韩语是入门难进阶易的一门语言,所以说韩语发音需要打好基础,不然学到后面会越学越难,这也是很多同学在入门阶段就放弃学习的原因。 当然,如果初学韩语的友友对于发音还有很大问题的,我也可以把之前整理的课件分享出来,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添加微信领取~ 二、单词 单词的积累量不用多说,如果没有单词储备,阅读、写作都会成为难题。我当时是每天给自己定的100个单词目标,不过是30个新词+70个记忆不清楚的旧单词,循环达成长期记忆,我当时是目的性(备考)很明确,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定目标。不建议惯性思维的死记硬背,可以把相似的、有关联的单词放在一起记忆。背单词推荐沪江开心词场和NAVER词典,对备记单词还是很有帮助的,而且NAVER词典上的例句也很全面,我之前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借鉴上面的例句。 三、语法 韩语的语法和汉语不一样,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主谓宾(SVO),韩语是主宾谓(SOV),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把谓语和宾语调换一下位置就好了。比如:我去学校,韩国人说话就是:我学校去。(我나 去가다 学校학교 →나는 학교에 갑니다.) 韩语的句子结构只要找准主宾谓,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定语了。 所以我的方法是:多造句!跟着老师学习如何分析长难句,遇到理解不了的就先记下来,不要纠结语法的为什么这么使用,这里建议硬记下来。而且遇到的长难句也要多读多背,这样之后写作时就会产生语感,使用一些高级语法也能让阅卷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提升写作分数。 还有就是语法积累多了,要学会整理归类,不然真的是一团糟,很容易记混。这里把我当时整理的重点语法和经典案例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伙伴可以点击下面的卡片获取~ 四.听力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很重要,反复的听音频对照文本,不会的单词和语法全部查出来,练到不看文本就能听出所有内容为止;泛听的方式就比较多了,我当时走在路上耳机里放的不是音乐而是韩语听力,内容不限制于听力材料,韩语广播、平时自己喜欢的韩剧、韩综都可以成为学习素材(不要沉迷于剧情专注于看脸!一部剧可以n刷,到不需要字幕的程度!)。每天睡前躺在床上,或者早上起来洗漱的时候,也可以放听力来听。 五、阅读理解 阅读要提升在于多刷题和单词语法的积累。做题时给自己限定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在遇到陌生的词汇和看不懂的句子,不要停留过多时间,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的逻辑来猜测生词难句;观察文章段式来判断中心思想,寻找关键词来节省时间。平时多做阅读真题,积累文章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对子的阅读速度都是有很大提升的。平时也可以去搜集一些韩语新闻来看,既能了解时事热点,也能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还能扩充词汇量,可谓是一举三得。 六、作文 多写!写完一定要找人批改。三个方向:单词量、语法和行文逻辑;我当时在备考期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2篇不同话题的作文,然后交给老师批改,完善自己的写作思维,因为作文的主观性很强,这也是我为什么说需要老师的原因。TOPIK考试的作文都是有规律和套路可循的,虽然每年的的主题都不一样,但是写作的思维和句式模板也是固定的,要学会不变应万变,这就是技巧!TOPIK小作文前面的填空要争取拿到满分,小作文要多背模板,大作文要逻辑清晰文章顺畅,灵活的运用关键词。 这里也把我给了我很大帮助的老师的联系方式放在下面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有就是韩综韩剧。不少伙伴是因为韩剧韩综对韩语产生兴趣的,在看剧的时候“有意注意”的听,对提升自己的语感是很有帮助的。韩国对于演员的要求很严格,主流的影视剧都是地地道道的首尔音,可以多听多看,兴趣学习的方式往往让我们进步的更快。 | 看这里,好的韩语学习方法就不用相见恨晚了。 今年已经从韩国延世大学读完研究生回国工作,说说我之前学习韩语的时候我的老师教给我的好方法吧。(满篇干货(自认为),希望能帮到大家) 我看了这个问题下大神们的答案,知识类的科普已经非常多了,我就从各个方面来分享一下学习技巧。 我的一些不错的韩语学习技巧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大家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四十音。四十音的记忆方法就不多说了,主要是我们的发音是不是真的标准呢?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人格面具”理论,其中的一点就是人会对自己的声音产生主观的美化。就像唱歌的时候,很多人唱歌跑调自己是听不出来的。我们在跟读发音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所以我的方法是:跟读的时候给自己录音,然后听自己的发音是否和听读材料中的发音相同。虽然TOPIK考试中不考口语发音,但是大家一定不能忽略,因为口语会影响自己的语感和听感,对于听力、阅读、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归根结底是需要和别人一定要多读多练。每天至少要给自己40分钟的时间对着镜子练习,看自己的口型,要深究每一个发音。不要学哑巴韩语。 单词背诵。单词背诵一直是让大家头痛的难题,不论是我们从小学的英语还是韩语。刚开始我也是采用的大家经常使用的背单词的方式:买一本单词书,每天100个单词。但是背着背着,发现今天背的单词明天就忘得差不多了,特别没有成就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也减弱了很多。后来也是听取了我的老师的建议,每天100个单词,但是是30个新单词,70个老单词,这样循环背诵,很快地提升了背单词的质量。然后不断地调整新旧单词的比例,单词的问题就基本搞定了,而且对学习的信心也增加了很多。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背单词的软件,沪江词场,对学习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听力方面,多听,多刷题。前期可以进行跟写,把听到的语句都写下来,一句一句听,然后去对照自己写下来的和听力材料有什么差别,找出错误的原因。听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这个时候一定会很急躁,但是大家如果能静下心来坚持住肯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阅读想提高,就几个关键词:刷题、单词量。做阅读的时候一定需要给自己限定时间,不要拖时间,一定要限定时间内结束自己的阅读,不限定时间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是不第一遍不会的单词千万不要去查,联系上下文尽量去猜测词汇的意思。读完一遍,开始精读,逐字逐句分析语法和词句,找出针对问题的关键词,考题中作为关键词(决定题目是否正确的词)出现的词一般都会是考试高频词汇,记下这些单词,会对阅读有很大的提升。 写作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找老师学习的原因:一定要有人去批改你的文章。因为作文的主观性很强,TOPIK作文考察的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同样包括思维逻辑,是不是能够准确的输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契合主题。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去检查自己写的文章时,仅仅能纠正自己的用词错误和语法错误,但是一些关键词汇和行文逻辑是没办法检查出来,因为自己写文章的时候思维已经形成了定式。所以找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文章逻辑和精彩语句是十分必要的。平时可以去针对不同的话题积累一些素材,在写作的时候才会游刃有余。 还有就是韩综韩剧。也有不少伙伴是因为韩剧韩综对韩语产生兴趣的,继续看韩剧韩综是提升自己语感很好的方式。韩国对于演员的要求很严格,主流的影视剧都是地地道道的首尔音,可以多听多看。 这里还是安利一下我的老师吧。现在各种机构的套路层出不穷,花样也贼多,助学贷款什么的也是坑了多少家长孩子。过来人说两句,耽误金钱是小事儿,因为学习质量耽误了进程可是大事儿。我的老师汉阳大学毕业,TOPIK6级,人美声甜,我学习的效果也十分的不错,六级进入了延世大学的研究生,也在她的课上交道了很多的朋友。 听我一句劝,少走些弯路。 |
32,217,419 | 156 | 51 |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韩语学习方法? | 这个答案题一堆野生的培训老师。。。 分享下我的自觉经历吧 有人说韩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是这句话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韩语的发音是一个难点,而越往后学,越会发现词汇与中文是非常类似的,读音也类似。 大家都有一个观念就是发音一开始就要学对,许多自学者就陷入了学发音,放弃,再学发音,再放弃的循环。 其实就算你报班跟老师学,也未必能完全掌握,只不过报班的话,你得硬着头皮继续学后面的课程,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就发现发音也不是那么难。现在网络教育这么发达,入门发音的视频很多,多看几个差不多就可以找到共性,这里推荐www.cctalk.com还有First Step Korean - Yonsei University | Coursera后者是延世大学教授亲自讲的,很权威。学个差不多,就硬着头皮继续学吧。 我最开始学的是《标准韩国语》前两册,然后又学了新版《延世韩国语》的前四册。前者虽然近几年有修订但内容仍不够丰富鲜活,不过比较经典,值得学一下。后者感觉是现在人气最高的教材,插图多,内容贴近生活,而且一共六册,一册对应TOPIK的一级。 开始学习北大的《标准韩国语》,有时候哪句没太听清,要反复回放感觉非常不便。想着能像步步点读机那样哪句不会点哪里就好了。这个时候恰好跟一位学习计算机编程九年的朋友学了点javascript的皮毛,就自己做了几个网页,用来哪里不会点哪里。 这个即使到现在,我也时不时地打开来听听,培养下语感。 后来学新版《延世韩国语》,三四册的时候除了标出来一生词,练习里还有许多其他生词,很多时候在字典上查过一遍过后也就忘了。本来想准备个单词本,抄下每次查的生词。后来索性做了个程序来查单词,查完自动就发到微博上,没事的时候刷刷自己的微博,就可以复习一下。 不过,现在我的微博已经是白天时每小时发一个单词的节奏了。由这坚持不懈地发微博 ,这废弃已久的帐号连升了好几级。 上下班时在班车把《延世韩国语》四册的课文和练习看完了。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感觉停滞不前,但是做中级试卷也并没有很顺手。有点心灰意冷了。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试着集中背单词。 一个叫艾宾浩斯的德国人说,短时间能跟大量单词混个脸熟的方法就是频繁地刷脸。他还建议在刚学习完的当天晚上复习,第二天复习,第四天再复习,...一个月后再复习。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我找了一本单词书,电子版的,用手机截了一晚上的图,手指差点抽筋。然后计算出每天要结交多少新欢以及要安抚多少旧识。这样七七四十六天(?)下来,每个单词我都见了七八遍。 这个时候再做中级试卷,单词部分就可以我最喜欢做的部分了。 之后就开始靠做真题来学习,这些真题应该是韩国人精心准备的,算是质量比较好的学习材料了,里面还经常会讲一点小知识,比如酒瓶子底部有凹槽,是因为一来过去的工艺无法做成很平的底,有凹槽不容易倒,二来可以方便渣滓沉淀在底部。还能看到韩国人对生活的观察,比如中国人说马有失蹄,但是韩国人说猴子有时也从树上掉下来(원숭이도 나무에서 떨어질 때가 있다)。 就写这么多吧,这也算是一段有趣的经历了。 ----- 后续 结果出来了 看成绩单 四级的线是150,如果我不算作文(本来就没准备)正好踩线过四级 后来还查着字典读完了《解忧杂货铺》的韩文译本。。感觉萌萌哒。 | 作为topik4自学上岸,刚过topik6的我,现在心情是灰常的激动啊!!! 于是我喝了口水,冷静冷静想给姐妹们一点点建议。 一.听力 其实听力是最好拿分的!但是有些人觉得听力太难了,半放弃的心态在准备。真正认真准备以后,听力真的拉不开啥分数,但是!和那些没咋准备听力的人相比,这就是优势呀!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 要写题是最基本的大家都知道 其他的也没啥别的,也不用一天到晚盯着听力刚,走路的时候,睡觉之前,甚至是洗澡的时候,就让他在旁边放着,这样会养成一种语感,实不相瞒,我觉得我的听力其实不太好,但是有时候听到题目就是可以选出来(真的不是凡尔赛!) 二.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不用我过多强调。我比较推荐大家看韩语的新闻,官方的内容会更严谨,而且真题说不定就是里面的好吗!조선일보朝鲜日报、중앙일보中央日报、동아일보东亚日报,这都是韩国三家比较大的日报,里面的内容和格式都是基本没有错误的(话不敢说太满),也不用买太多,先买一份或者找个电子档看一看,还是那句话,资料不在于囤地多,有一份,看一份,吸收一份,这样比一大堆资料东一下西一下的零碎的知识点不知道好多少。 如果有姐妹需要的话我可以把自己整理的单词词汇、语法、发音这些专题笔记给大家参考一下。 三.写作 就我个人而言,模板其实没啥用。因为我感觉模板太僵硬了,而且里面的内容都挺空洞的。不知道有没有小姐妹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但是也不是说模板一无是处,里面的框架还是很值得学习的,不得不说,模板内容的框架都是很清晰的,逻辑思路什么的都是可以学习的。 也不是说自己总结不行,但比如说数字比较这种类型的,不是说数字看不懂,而是侧重点不好区分,很容易逻辑混乱。多看一些自己薄弱项的作文范文,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大致划分一下框架,每一段的内容应该是什么。总分的结构比例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可以总结出来的。 最后想要提一下的就是,姐妹们一定要开口自己说,不要觉得是笔试就不重视口语训练,大家考级肯定是想以后生活中可以运用到嘛。而且口语的练习对我们做题也是很有用的。会写不一定会说,但是会说了就肯定是更会写的(话不能说绝)。而且建议大家练习对话的时候可以去找专业的老师或者hgr,因为如果找同水平的同学的话,很有可能说着说着就走偏了(聊嗨了dddd)。 |
32,218,723 | 46 | 27 | 如何改善出租屋的室内空气质量? | Hi there! This is Thomas from . 尤其是在这种情况,出租屋,住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不值得花很多钱去买特别贵的空气净化器,所以自己做一个更划算( )。我在自己家里用 因为像大牌子一样,空气净化器就是风扇+滤网。测试数据也显示有效地减少家里的颗粒污染: Smart AIr - 。 你提到了宠物。如果有异味,最好用一层 ,因为活性炭会去除异味。 Hope that helps! | 既然是出租屋,除非高档公寓,一般房东装修的时候都是找最便宜的小公司或者打游击的装修师傅花个万把块随便装装样子就好,在选材的时候最不需要考虑的就是环保性了。那这种情况下,室内化学性气体污染状况也就可想而知。 有一点好处是房东为了省钱,墙面和天花板一般是乳胶漆,如果是这样处理,那这两处就基本上没啥太大问题了。不过如果墙内腻子是极差的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和时间的甲醛超标;如果为了看起来花哨点贴了墙纸甚至墙布,那还会造成更多的甲醛和VOC污染。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麻烦的就是家具的板材了,出租屋和办公室差不多一般都是密度板或者刨花板居多,实木可能不存在的,家具板材太劣质会造成旷日持久的甲醛污染,这个旷日持久可能长达好多个夏天,所以进去之后第一时间拉开床头柜或者其他柜子的柜门或者抽屉把脑袋伸过去闻一下,如果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那这种家具可能不适宜放在你需要长时间关门窗待着的空间。可以尝试换个地方摆放或者直接扔了。 然后地板和踢脚线有可能是比较劣质的强化板也就是密度板,这两处也会有相当的甲醛贡献,尤其是劣质踢脚线,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东西,其实很麻烦。如果这两处有问题,这个确实就很难办了,还好常温下它们的污染贡献通常还是远小于家具的。 检查床垫,出租房一般是买床送床垫,床大量用密度板或者刨花板材料,甲醛贡献已经不小,但是床垫就更严重,如果床垫拉开拉链里边有椰棕层,凑近能闻到明显的刺激性气味,请立刻更换。有问题的椰棕床垫的甲醛散发是非常非常厉害的。 最严重的可能长期对你造成困扰的主要是以上这些,怀疑问题严重的话可以做一个测试,如何测试可以翻一下我之前的相关回答。确实严重的话,建议对一些突出贡献污染源换地方放置或者移除,有条件可以加装一台壁挂式新风,毕竟是出租屋,不必要很贵的,不考虑热交换的话新风可以便宜到几百块钱甚至自己动手DIY也是可以的,花这么点钱买到同价位净化器的话,不要奢望它能帮你除甲醛等化学性污染物(当然除雾霾是可以的,毕竟基本功能)。同时如果在雾霾较重的地方,可以再买一台便宜的净化器,各司其职,这样就会好很多。天气好的时候开窗通风就可以了,只能关闭门窗的情况下考虑到你还有宠物,可能有一些异味和尘螨等微生物污染,建议两者都用起来,这样能够极大程度降低出租屋内的化学性污染气体和雾霾的浓度。 |
32,300,010 | 14,000 | 1,434 | 在大学里怎样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 我擅自添加几点肥肥猫老师没有提到的。 1.英语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永远不要弃疗,否则绝对会后悔,同时如果有了兴趣,学起来精神百倍。 2. 当你无所事事/压力大不想学习/感到迷茫的时候,请去健身和跑步,好处为缓解学习压力+给自己一个好身材+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3.图书馆有很多书和数据库,请好好利用,不要只有写论文的时候才想到。 4.注意培养自己检索信息(包括从网站查找相关评论,检索文献,梳理综述)的能力,如果实在状态糟糕,打不起精神,可以把时间花在这种方式的“水”。 5.计划和专注的能力,知乎上也有很多好的回答,请自行检索,例如: 如何做到长时间(4 个小时以上)精神专注? - 心理学 6.如果你记忆不太好/看书易走神,请养成读书写笔记的习惯,不要一味相信“真正的知识就是都忘了还留下的痕迹”,对你而言,很可能是忘了就忘了。 7.不要听别人忽悠人脉人脉的,人脉固然重要,但实力在大学更是硬通货。 8.树立一个偶像,一个你想以后和他/她碰面的人。当你想到他/她的时候,想想你还需要做出哪些成绩。 9.如果有任何抑郁等症状倾向,请在初期及时就医,否则捱到后面你连就医的动力也将失去。 10.永远不要尝试长期熬夜和长期在床上休眠。 11.(择机使用)如果想要好好自习一天,请把手机关机放在寝室。大部分时候其实都高估了被这个世界需要的可能性。 12.另外提几个和保持饱满精神状态不太相关的建议: 每天,或者至少三天给妈妈/爸爸打一个电话。我到目前为止坚持了每天一个电话,当然我和父母倾述也有助于缓解压力:)。 数学和编程能力相当重要,多会几种语言如c++,Java,python总是好的。如果是人文类,也有法语德语拉丁希腊语供你选择:)。 excel,ppt,latex很重要(至少对社科而言),这类办公软件请用熟练。 以上,也是写给自己的话。 广告时间啦: 你是否经常焦虑、拖延,感觉时间不够用? 为什么有的人从容不迫,有的人总是在疲于奔命? 你还在人生的马拉松赛场上狂奔,人家已经坐飞机到达终点? 优秀的来源是彻底的自我管理,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的努力中,专注力都是一种比时间更稀缺的资源——我们缺少的不是努力,而是高效的努力。 我的新书《专注力的技术》为你提供 4 大法则、13 个方法,帮你全面有效地提升自己,根治拖延症、日常「丧」、摆脱思维陷阱。 一键 get 这份系统性的提效手册《专注力的技术》↓↓↓ | 给@肥肥猫老师补充: 1. 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当你迷茫的时候,当你觉得肉体崩坏的时候,去健身,去跑步,一个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2. 放弃无用的社交。社交最重要的是展示你的价值。你没有价值,没人会理你。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3. 他们放纵不是你放纵的借口。他们翘课去旅游,去打游戏,也许人家父母早就为子女铺好了锦绣前程,这个社会上有些高薪清闲的职业就是给权贵子女准备的。4. 多读书多做笔记。Qoura上有个答案翻译成中文一下席卷了知乎“就像我童年时候吃过的饭菜,虽然它们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它们已经成为了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5. 学好英语不一定要口语多么流利,但至少能够做到熟练阅读英文文献。这些文献是第一手的,再伟大的翻译家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还原。6.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那么请找到你的兴趣所在并做出成绩来。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喜欢什么,先从做一个牛逼的学生开始。7. 知道时间成本这个词语的含义。正如你现在在浏览的这个回答,表面是没有花钱的,其实你付出了时间成本。你现在所浪费的每一分钟或许都是未来的成本。8. 成年了,就别再把985,211,一本挂在嘴边,当作炫耀的资本。之所以你会这么做,是因为母校带给你的光环依旧大于你本身的成就,你人生最辉煌的那个时刻就是那个十八岁的六月,所以你花了一生的时间去缅怀那个夏天。(也是肥肥猫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回答) 其它的,想到再加,欢迎各位补充。 感谢阅读~我还有2个知乎万赞回答,不妨来看哦~ 微信公众号【欧阳畅说】(betterlife2019),一起看到更大的世界 1.公号后台回复【词汇】,送给你一个“美国国家语料库的最高词频两万列表” 2.后台回复【大学】,获得国内top5法学院学长分享给你的一点人生经验 3.后台回复【简历】,送给你秋春招必备的简历模板~ |
32,300,010 | 80,000 | 10,000 | 在大学里怎样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 1.大幅减少待在寝室的时间。就连看剧,都最好抱着笔记本离开寝室看。尤其不要在寝室叫外卖,白天严禁往床上躺。寝室可以说是时间的黑洞,意志力的坟墓,屌丝的培养皿。 2.忘掉“合群”这两个字,毕业后你90%的同学将来和你不会再有联系。 3.不管你多么热爱二次元、鬼畜,请一定记得主流社会没兴趣知道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在主流社会眼里,猥琐尤可治,中二无药医。 4.戒夜宵,吃早饭。夜宵戒不掉的,和室友约定,每吃一次要支付全宿舍高额罚金。 5.宅男必须强迫自己每天和活的女生有一次面对面交流。坚持半年,改变看得见。 6.我提倡女生多逛街,尤其要逛大牌。买不起没关系,被淘宝毁掉的品位要补回来。 7.男生要陪着逛大牌,不用看款式,直接看标签。逛上三五家,世界观崩塌。我管这叫社会化常识再教育,有助于理解真实世界。男生毕业前不用太讲究衣着,反正工作了要全换一遍,惟记四字即可:有洞必扔。 8.断掉一切含糖饮料,每餐米面和菜的比例不要高于1:1,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让你每天有3到4个小时昏昏欲睡,萎靡不振。 9.粉刺严重的,骑上你的破自行车,去最近的皮肤科医院也就一个下午的事。你拖下去它也不会自己好,别人看着难受嘴上不会和你说。 10. 记住,凡是那些深夜里光着膀子,在烤串摊上吹了n瓶啤酒后和你的兄弟们总结出来的感情和人生道理,都是错的。 其他的,想到再加 | 早起,早起冻不死 早起,早起困不死 早起,少睡一会儿不会死 离开宿舍,去图书馆睡回笼觉 离开宿舍,去图书馆打游戏 离开宿舍,去图书馆看视频 只要不是缺胳少腿,半身不遂,别点外卖 只要不是地震海啸,龙卷沙尘,别点外卖 只要不是高烧流感,折骨断筋,别点外卖 别听学长瞎扯淡,抽空去市区看看高楼 别看学长穷装逼,抽空去市区摸摸豪车 别学学长扯人脉,抽空去市区探探房价 (这几条学长我真没瞎BB) 恋爱了,跑步吧 失恋了,跑步吧 高兴了,跑步吧 难受了,跑步吧 没啥事?跑步吧 早睡,淘宝没你倒闭不了 早睡,京东不差你那俩破钱 早睡,明星再出轨也不会睡你 以上几条是我要毕业的时候才悟出来的 不出意外的话你的大学和我一样: 浑浑噩噩 混吃等死 …………………………………………………………………………… 图书馆和外卖那个大家别误解: 宿舍晚起加外卖,时间跑的比光速快! 抱着玩一天的打算去图书馆,你可能会学一个小时; 抱着学一天的打算蹲在宿舍,你可能会玩八个学期。 |
32,383,865 | 93 | 48 | 写诸葛亮的诗歌,你最喜欢哪一首?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蜀相 还是觉得很不错 | 今天是武侯诞辰一千八百三十九周年纪念日(取浙江兰溪《诸葛氏宗谱》载农历四月十四日),我也很久没为他写过什么了。 他的时代待他凉薄,让他亲眼见过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也让他颠沛流离,零落战火。他有过片刻田间陇上的安定,却孰不知他光辉、沉重、悲哀、伟岸的命数,于国于世人皆是光芒万丈的鞠躬尽瘁,终于还是厚待了当世,也厚待了千秋,却独独遗忘了他自己。 我又如何能抚慰他呢。 只有不成敬意的笔墨,微微传得一丝情怀 题诸葛武侯诞辰 武侯零落英雄气,遍历千秋有余怀。 酬国但为偏安恨,理病不以白发哀。 壮烈竭忠吞血泪,凄凉遗恨奉残骸。 可怜陇上枯死树,犹是先生去时栽! 先生,先生。 |
32,721,847 | 202 | 72 | 在智力游戏(比如棋类)中被碾压是什么感觉? | 十几年前一个很巧合的机会在一个老师的国际象棋课上跟一个很小很小的妹妹对弈。下几盘输几盘,还是很干脆毫无还手能力的那种输。虽然我的国象水平不咋地,但连续惨败给个五六岁的小丫头面上也着实挂不住。 唔,后来发现也没啥丢脸的,那个妹妹叫侯逸凡。 | 在我的记忆里,我在棋盘上被碾压最惨的一回,应当是下面这一幕↓ 还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进世界大赛本赛,当然啦,我这水平也就只进过那一回哈~ 在首轮幸运过关后,次轮我遇到了一位“新科世界冠军”。 当我的白棋在左面靠压时,以我当时的围棋理解:以为对方无论是跟着扳一个,还是在黑棋四线肩冲的左面挡一个。总之不管走哪,黑棋总得管一下左边吧…… 然而当看到棋盘上的这步“碾压”弃子时,我才意识到:黑棋对于底下的目数并不在意,他觉得棋局重点是在外面。 这里抛开好坏不谈,最令我震惊的地方在于:像这种很损目的招法,许多时候就算想到了,我也没勇气真往那下…… 同时再结合题目,黑棋这里的“碾压”一共有三重意思: 首先从棋局内容上来看,本局仅经历一场战斗我的形势就凉了,在棋力上这是妥妥的“碾压”。 其次从具体招法上来讲,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碾压”! 最后从对局气势上来说,当我还在纠结黑棋要如何应对时,对方却果断弃子把我另一块棋闷进去。这说明在气势以及果断程度上,对方都是要远胜于我。因此黑棋这一串的"连续碾压",更是在心理层面对我造成了“真有人敢这么下0.0"的震撼! 于是虽然“死的很惨”的棋局,我经历过很多。但如果论到“被碾压”,这盘被“三重碾压”的棋局,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最深刻的…… -END- |
32,721,847 | 907 | 206 | 在智力游戏(比如棋类)中被碾压是什么感觉? | 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毫无机会的碾压,其实并不容易让人记住。 初二(2005年)的时候,我曾代表学校去参加黄浦区的围棋团体比赛。第一轮遇到个对手,听说以前是一个很有名的强 5 段。 这个比赛本身也不是特别严肃,比赛的时候教室里也不是很安静,大家都有说有笑的。 他似乎也不是很在意这次比赛,整个人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在比赛前,他和我说,自己差不多有 3 年没下棋了,现在就 2 段、3 段的水平,来这个比赛也就是玩玩。 我估摸着这是一个烟雾弹,但自己心里想赢强 5 段欲望非常强烈。毕竟赢一个 5 段对我来说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比赛开始后,我发现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毕竟代表学校比赛,我还是蛮严肃的,每步棋都冥思苦想,常常有超过10分钟的长考(对于必须在4 小时内结束的比赛来说这已经很长了),希望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但他表情轻松,落子很快,看起来也很随手,基本上都 1 分钟内落子,常常是 10 几秒就拍下了。下完以后也不是盯着棋盘,时而玩玩手机(当时手机还是稀罕玩意儿),时而和周围人聊聊天。 可是,不知不觉间,我盘面就落后了很多。而且感觉每个局部我似乎都有机会占优,可总是差在最后的一两步上。 我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于是开始利用自己的思考时间长的优势,偷偷策划一个杀对方大龙的计划,当然了,表面上,我完全没有在意他的大龙,总是在周围做一些小动作,想突然袭击搞得大新闻。 他仿佛也没注意到我的阴谋,每步应对都在我的计划内,表情也还是轻轻松松的。 当我最终做完所有准备工作,开始对他的大龙发起总攻时,他眉头皱了一下:“哎呀,这下大意了,要输了”。然后,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可当我正沾沾自喜自己的计划成功时,还没来得及多想,“啪” 的一下,他落下了子,居然拍在了我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地方(我之前想了十几种变化)。这距离他开始皱眉头还不到 30 秒! “呃……” 我陷入了思考。 5 分钟后,在我思考了这种变化后,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 我的 “屠龙计划” ,在开始总攻的瞬间,就已经失败了。 这时,棋盘上还有所变数的地方,所剩无几。 于是,心悦诚服地,我只得推枰认输。 这时我看了看我们旁边的计时钟,我花了近一个半小时,而他 只花了不到 20 分钟。 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毫无机会的碾压,其实不太容易让人记住, 因为,从一开始,你就不会抱有希望。你会抱着一种崇敬的态度向对手学习一盘棋。 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碾压,是一直让你抱有希望,却总在关键的时候打压你一下,却又不杀死你,让你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到盘末了,才一下子将你击溃。 下完以后,我复盘一看后发现,其实,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机会。 | 大学的时候下围棋,被八九岁的孩子血虐。那个叫啥来着,对了,“满盘无活”。依然记得当年低声下气的跟小朋友说,“我觉得还可以继续下,还可以……” 我觉得对于围棋这种判断局面要靠水平的游戏来说,最碾压的一点并不是输了,而是不知道自己已经输了,当我以为是中盘的时候,对方连收官的兴趣都没有了…… |
32,767,604 | 6,540 | 633 | 人类的大脑有哪些天生的设计缺陷? | 简单的说,大脑是进化的产物,背负着许多历史的包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历经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爬行类、哺乳类、灵长类等阶段才演化成为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祖先们不断的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这促进了我们大脑的进化。比如,为了应付复杂的视觉信息,产生了视皮层;为了应付复杂的认知任务,产生了前额叶。因为大脑是连续进化的产物,所以只能在旧有结构的基础上做改良,而不能推倒重来。所以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缺陷”:大脑各区域的进化程度参差不一,因此保留了很多“历史问题”。 (人类的大脑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体设计的产物,而是慢慢进化而来的)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有一个有趣的假说。“三位一体的大脑”(triune brain)假说是Paul MacLean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理论。此理论根据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人类大脑分成“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三大部分(下图)。简单的说,“新哺乳动物脑”控制着认知功能,包括语言理解、学习和记忆、推理和计划等等;“古哺乳动物脑”关系着社交、互惠和育儿等从早期哺乳动物就开始具备的行为;“爬行动物脑”则与保护领土、仪式化和其他类似的爬行动物行为相关。 (三位一体的大脑。详细介绍可参见前文:人类有三个大脑? 有趣的Triune Brain假说) 所以说,人类大脑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整体设计的产品,而是在进化的长河中被不断地添添补补。就像一台七拼八凑的电脑,CPU是新的,主板却是老的,老的主板虽然能兼容新的CPU,但是CPU的性能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我们在进化上比较新近的“新哺乳动物脑”拥有强大的计划、决策和认知能力,但是我们的“古哺乳动物脑”和“爬行动物脑”却总是无法在一些原始诱惑/恐吓面前做到淡定。正是因为大脑中的这些原始“模块”的存在,我们的高级脑结构才不得不缝缝补补、发展出一些挽救性的措施。 (我们的高级大脑需要不断的抑制原始大脑所控制的冲动的想法和行动) 前额叶皮层是人类大脑最高级的部位,负责控制大多数认知的过程,以保证复杂行为被有序、适度地执行。其中,行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是一项重要的“刹车”机制。它通过调整认知和运动过程,最终阻止某些外显行为的执行,包括运动抑制、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和冲动控制。如果前额叶不能正常启动行为抑制过程,将导致冲动、强迫和注意缺陷(例如,ADHD)等症状。所以,我们会听说某些人在前额叶损伤之后,会变得冲动易怒,有暴力倾向。这同样也是为什么很多“脑子不太好使”的人会倾向于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举动的原因。这里的“脑子”不太好使,主要是指的人家前额叶的功能低下。 (真正可以阻止“双刀哥”的,其实是前额叶) 关于大脑的这一“缺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都会深有体会。比如,我们有时候会因为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而干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再比如,热恋的时候,我们看到同性和伴侣聊天就会嫉妒心起,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可见前文:爱情能否长久?脑成像技术也许可以帮你预测)。那些时候,其实我们的大脑已经被原始大脑所主导,新近进化出来的高级大脑没能阻止原始大脑指挥身体做出过激的行动。 某些由原始大脑所控制的行为,甚至已经深深地“编码”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克服这些想法。比如,如果你面前有一条毒牙被拔掉了的小蛇,你敢用手去抓么?虽然你的高级大脑的强大认知能力让你确信这条蛇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但是你的原始大脑却根本不理会。如果你多多接触这些无毒的蛇,你多抓它们几次,久而久之你就会不怕了,这叫去敏感化。去敏感化就是我们的高级大脑试图“说服”原始大脑相信某些刺激是对人无害的方式。(哎,原始大脑像一个呆板倔强的小宝宝) 总而言之,人类的大脑不是被“设计”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并且,其实大脑还是能很高效的运行的。如果硬要找不足的话,我认为最大的“缺陷”就是大脑的各个脑区在进化史上出现的时间不一致,导致后期出现的脑结构不得不“将就”先前出现的脑结构,进而导致大脑的工作方式不够完美。 与此相似的一个问题是:人类眼睛中为什么会有盲点?原因详见我的专栏文章:视觉盲点知多少? 相关文章推荐: 我正在知乎专栏坚持写科普文章,欢迎阅读: 东华君的知乎《文章目录》 | 我觉得“缺陷”这个词用在这里不太合适,尤其是形容大脑的时候。目前人类对于大脑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理解是建立在观察和假设上的,根本的运行机制仍然未知。对于一个了解未深的事物,直接询问它的“缺陷”在哪,实在是有点草率。并且,你要如何定义“大脑的缺陷呢”,我在路边捡一块石头,问你这石头有什么缺陷,你说石头太硬了砸到人肯定出大事,这是缺陷,我说这石头硬正好拿来开核桃,这不是用处大么?倒不如这样问,大脑有哪些 Limits(局限),有哪些特点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可能的负面影响? 我就简单说几个自己看法: 1.大脑本身质地柔软太过脆弱,虽然有颅骨的保护,还是很容易受到物理创伤,轻微的脑震荡就已经很难受了,严重一点的损伤可能直接致残或者致命。我曾经想过如果大脑脊髓都变成骨头那么硬就很难受伤了,这里提一点,就是骨细胞之间也是可以传递信息的,类似于神经细胞,甚至可以传递的很远,但是机理暂时未知( 这篇review提到了骨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问题,目前主要认为骨细胞之间分享的信息是关于骨骼承压状态和骨骼修复),但是现在看来如果神经细胞都变骨质了,可能会有几个问题: 1.神经信号传导效率变低,反应最敏捷的人和今天的痴呆症患者差不多。 2. 脊椎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柔韧,活动大大受限。3。因为大脑变实心了,基本不能缓冲只能硬抗硬,敲一下就和敲三角铁差不多,整个大脑都在震动,无法进行思考。这些假设可能也不完善,欢迎大家开脑洞。总之就是,大脑很脆弱,必要时还是别忘了戴头盔降低风险。 2.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让大部分药物无法渗透进大脑产生治疗作用。血脑屏障围从脑内毛细血管算起总共有三层,维基百科一下: 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大脑,除了氧气,二氧化碳和血糖,几乎不让所有物质通过,药物和蛋白质一般都是大分子,所以基本都会被隔离。但是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大脑发生病理改变的时候,或者仅仅针对初期精神病人,开发治疗药物都很困难,因为药物既要满足治疗效果,又要小到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好在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方法被开发出来携带药物穿过血脑屏障了, 这是比较新的, 《自然》杂志也可以随时跟进。 再从认知方面举两个例子: 1.短期记忆的能力实际上不算很强,传统观念认为短期记忆一般一次只能记住7个左右的事物,并且很快就没法再回忆起来了。后来Chunks这个概念被提出,认为如果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长期记忆把信息整合压缩成一个个压缩包,可以记住更多,看下面的例子: 1. A Q K Y H S Z F 2. F R A K O C O A 如果你对英语比较熟悉,应该会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要容易记住,因为你可以根据英语单词的发音把第二个字母列读出来。这就是用到了长期记忆来帮助短期记忆录入,就是 chunking。但是如果我让你在尝试记住这两列字母的时候,嘴里不断念 ”The“这个词,你会发现第二组也变得不好记了。因为我干扰了你的 Phonological loop(语音回路),这是短期记忆里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如果你没法把这些字母读出来,你的短期记忆将会大打折扣。短期记忆非常容易收到干扰,这里说一个 Irrelevant sound effect(无关声音效应),Jones (1993)发现哪怕是没有意义的声音也会干扰正常的短期记忆,所以学习的时候即使是听纯音乐,效率都会打折扣的,提高效率可能真的是你的错觉,或者说是音乐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让你可以持续学习的长久一些,但是效率应该是比原先低下。这也可以看做是大脑的一个局限之一。 2.注意力可以被分散,大脑本身也是可以多任务同时进行的,并不是楼上所说的”单线程“,但是注意力被分散以后,你的效率肯定是会降低的。 很熟悉的例子,就是开车接电话,会导致司机降低对路面情况的关注,容易发生事故。 看一下这个答案,我就不多解释背后原理了。当然这个分散能力经过锻炼也可以提高,和个体对于任务的熟练程度有关,你可能见过出租车司机一边开车同时三个手机收嘀嘀打车,你自己试试,说不定一个微信就追尾了。我把它也归类为大脑的局限之一。 当然,大脑的特点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上瘾机制,错觉和幻觉,都可能在生活里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是 人类大脑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复杂的事物 I was thinking that the human brain is the most complex object in the universe, then I realised who told me this.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局限,大脑也不例外。有空还会继续补充。希望知友顺着我的思路考虑这个问题,也帮我把答案顶上去,并不是为了更多赞,实在是上面抖机灵的太多,把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弄得乱糟糟。多谢多谢。 |
32,981,448 | 5,159 | 1,027 | 古人吃的菜是怎么样的? | 先祭出一张唐朝宴请皇帝的《烧尾食单》,后续慢慢更新 烧尾,唐中宗李显复辟李唐后想出来的玩意儿:凡朝臣升迁,向天子献食,曰“烧尾宴”,取“鱼跃龙门”典故:鱼跃过龙门时,会有天火烧掉鱼尾,鱼才化龙飞去。也就是说,大臣们但凡晋升,就得请皇上吃饭,相当不要脸。 景龙三年(709)初,韦巨源拜左仆射,李显大喇喇的下榻韦府,韦巨源殚精竭虑置办了一席盛筵,并且挺少女心的把这次的菜谱录入日记,这份《烧尾食单》历代辗转,流传至今,北宋人陶谷将其中代表性的饮食摘录进《清异录》,括号内是古注疏: 以上凡五十七例菜式,只是《烧尾食单》一部分。大多名称古僻,全无说明,后人注解也就未必准确,今天斗胆考略,或许讹误更多。比如“冷蟾儿羹”,只能得知主要食材是蛤蜊,辅料有什么,以及制作工艺完全不述。现代人也做蛤蜊汤,而且做法非止一种,与前人做法有什么不同,那就难说的很。很多赫然出彩的食物名字,一旦解释过,有不过尔尔之感,食材也未必猎奇。有些如今已是常见餐桌家常饮食。也或者后人的还原谬以千里、管窥蠡测,根本不足以重现真正烧尾食单背后繁复的工艺和考究的用料。加上改朝换代,烹饪技艺失传和翻新,后人只能依照当前的厨艺和食物推想,因此郢书燕说,恐怕缘木求鱼。烧尾宴由来: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吃货? - 虫离先生的回答 | 也不算古代吧,清末民初的时候,旧北京贫民群集的地方流行一种吃食叫“瞪眼儿食”,讲究的是摊主瞪着眼卖,食客瞪着眼吃。 为什么叫“瞪眼儿食”呢,只因为这种饭菜既不是点菜吃席,也不是按份售卖,甚至都没有桌面座椅给主顾们,就是一帮人围着一口大锅,一手捧着买好的烙饼、火烧或玉米面贴饼子,一手举着筷子往锅里夹肉吃。 这收钱的方式也是别具一格,一文制钱一筷子,不论荤素,不管大小好坏肥瘦,只按数计价,先吃后给钱。 也正因如此,来吃饭的主顾们吃饭的时候都加着十分的小心,举着筷子瞪眼瞧准了哪块好才下家伙,否则一块囊膪也是一文制钱儿,岂不吃亏了么? 这就是食客瞪着眼吃,因为要挑好的、大的肉吃。 因为是按数给主顾计价的,而且往往都是一群人围着一锅肉吃,几个人同时下筷子,七嘴八舌地一通紧忙乎,摊主就算脑子再好,也没法把每个人吃的块数丝毫不差地记不来。 于是卖饭的摊主想了一个好办法,他们会事先先预备下一些制钱儿,当记数的筹码儿。 吃肉的一伸筷子,他就开始不错眼珠儿地瞪着。 你吃一块,他就在旁边的小木桶里加一个码儿,你快吃他快加,你慢吃他慢加,一一对应,就算眼珠子瞪酸了,他也不敢眨眼赔了生意,直至吃主儿放下筷子不再吃了,他才取出刚才所投之码累加计算,按数收钱。 业务熟练的摊主甚至能一边能给一个吃完的主顾结帐,同时眼睛还瞪着另外几位吃主儿的筷子头儿,手中算帐,眼睛记数,亳厘不差。 这就是摊主瞪着眼卖,因为要数得快、看得准。 看着好玩,但其实这种东西绝算不上什么美食,相反是那个时候底层穷苦老百姓艰苦生活的一种反映。 这种食物其实就是小贩们四处收集肉铺或者饭店留下甚至不要一些零头碎脑的下脚料肉,有的甚至都变质了,拿回来切成小肉块儿一古脑儿炖在锅里,再放些蔬菜豆腐,加上厚厚的调料,让食客们根本吃不出食材本来的味道。 所以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里就有这么一句“饿死不吃瞪眼食! 虽然明知原料来路不正,但也强烈吸引着那些很久没有沾过任何荤腥,饥肠辘辘的穷人的胃口。 解放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旧时代的吃食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附: 都梁小说《狼烟北平》中有一段描写清朝旧贵族白连旗吃瞪眼儿食的场景最是传神: |
33,025,112 | 42 | 12 | 理论、算法、工具、实践在机器学习/DM工程师的学习成长过程不同阶段分别应占什么比例?扮演什么角色? | 每个专业领域 说到底都是专业知识加通用分析能力的结合 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绝对能是几十倍到上百倍 工程中重要的东西 你在学校里很多学不到 所以好好把握你现在能学到的东西 都挺有用 好好学就是了 功不唐捐 理论有用吗?有两个用途 1 学了理论之后不会被各种模型的表面差别所迷惑 更敢于采用简单的模型 使用复杂模型的时候 也更清楚自己获得了什么 又牺牲了什么 2 可以跟上学界的发展 领先别人一步 deep learning火的时候 你先别人一步做出来 那就是升官发财 晚一步没人在乎 除了理论之外,这个领域是不是很浅?绝对不是 Dm/ml入门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说的最粗浅一点那就一文不值 就是给你一个能够自动调参的模型 常见的就那么几个 10分钟入门 稍微复杂一点也不过就是知道避免overfitting 这些确实简单。 但是我想要介绍一系列的其他知识与能力。越来越不是狭隘的dm/ml,但是很重要 1 对模型的应用化理解。复杂的模型有没有用?有用。但往往和论文讲的不一样。比如对于我来说深度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能够刷个记录,提高几个点。因为提高那几个点很多时候公司不在乎。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几个东西 首先,免去了自己手写feature,这对于我的工作效率就是几十倍的提升。其次,避免了一堆dependency,nlp中一个word embedding的效果有的时候可以避免我使用别人的tagging工具 领域相关的词典 真的发布产品的时候麻烦事少很多 再次是速度。lr要实现深度学习同样的效果往往要升维 unigram bigram trigram,我的模型存放在一个和查询次数成正比的系统里,升维带来的查询次数增加 直接就导致我的模型发布不出去 性能瓶颈全在这了 2 通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和习惯。好好学pandas和matplotlib。他们简单的要死,但是请一定练习到形成下意识反应。就是因为数据分析不熟练,好多人喜欢拿具体例子说话,这非常不科学,绝对会误导你。 3 良好的编程习惯。不要手工做事,尽量写代码。不要写一堆用了就扔的代码,多总结,尽量抽象出可重用的代码。日积月累,很多事情你随便写两行代码就搞定了,别人要么就花几十倍的时间,要么就出于畏难而不做。但是简单的事情谁都会做,难做的事情里才有不同的风景。 4 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我也不知道怎么练。多想吧 5 对美的追求。机器学习领域里面有一个很少听人谈论的东西就是模型的优雅程度。你乱加feature,加了几十个feature后模型就不可理解了,然后你再也无法提升这个模型了。怎么正确的分解问题,抽取子模型,怎么干净的做事,遵循软件工程中的kiss原则,减缓模型中的坏味道,这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经验。这也是我喜欢深度学习的原因,简单可理解。 6 至于工具的学习 你感觉到用途就学 学的下去就学 学不下去就拉倒 项目中用上了 只鳞片爪的学一点 真觉得有用了 挤出时间也要系统的学一下 并无一定之规 | 1. 混工业界做应用,理解业务本身,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你通过理解,抽出有用的特征,效果往往要比直接塞给机器要好得多,出成果也快得多。 2. 理论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你的天花板高度。不说很深刻的理解,可能是某种程度的理解就可以让你少做很多工作而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你理解得越浅知道得越少,为了达到同等的效果,实验的次数就要越多;理解得越深知道得越多,你就可以直接猜到(有理有据的推测)很多实验的结果,就不用去试了,技术选型直接就比你优、无脑调参和试模型的工作量比你少。我用更低的成本和少得多的时间就可以完爆你的效果。 对于工具,如果你懂理论,自己写工具都不难何况学工具。对于较通用和预测未来使用概率较高的工具,平时抽时间掌握是值得的。对于比较专用的比较低频使用的工具,当然是一边做项目一边熟悉会比较值得。这要是靠自己平衡。再重复前面说的,懂理论再学工具是很低成本的。反过来,如果理论零理解而企图通过学习工具去学习理论,这条路是很难走的。 关于创造价值很间接的问题。金融行业都是间接创造价值的,但是赚钱比什么行业都多。 而且像广告这些算法,已经好直接了啊,你今晚优化了算法,明天赚的钱就多了。还有那些购买预测之类的,直接就影响库存成本、营销成本。这些都是影响决策的,而且离现实数据又那么近,所 以你是离老板和用户都很近,你站的角度就会高得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高得多。 说回创造价值间接的问题,在过去的大组织方式下,离创造价值近的往往离分享价值远,一线员工创造价值,老板和管理层却分享更多价值;搞生产的也赚不过搞金融的。 |
33,042,134 | 104 | 30 | 城市大小和当时主要交通方式有关,这是真的吗? | 谢 邀。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比较靠谱的答案。而我也并非城市经济学方向,对这块也不是很熟,所以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更多这方面的知友补充、讨论。 这个问题涉及到城市经济学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城市的大小究竟由什么确定?一般来说,城市的大小是两种力量的均衡:集聚效应(agglomeration effects)和拥堵成本(congestion cost)。 什么是集聚效应呢?集聚效应意味着,城市的规模越大,则城市中企业、劳动者的生产率越高。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externality),即个体的决策对他人造成了影响。而这里是一种正的外部性,即选择在一个城市的企业、劳动力越多,这个城市的平均生产率越高。可以想象,当有了集聚这种外部性时,城市应该是越来越大的,因为bigger city, bigger productivity, bigger than bigger. 而另外一个作用力,拥堵成本,则是相反的作用力。城市大了之后,无论是人、物还是信息、技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成本就会更高,这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最终的城市大小是这两个作用力的一个均衡。所以直觉上来看,如果某种交通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拥堵成本的降低,那么这无疑会导致城市的进一步扩大。 故事讲到这里,直觉已经讲完了,不过为了更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引入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做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我们假设一个线性的城市,所有的企业都在坐标l=0处。企业的生产函数为F(L)=A(\bar{L})L,其中\bar{L}为这个城市的劳动人数,代表了集聚效应:城市的人口数越多,成产率越高。假设A(\bar{L})=a\bar{L}^\alpha。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得到:w=A(\bar{L})。 劳动有一个保留效用\bar{u},即在其他城市的效用。劳动的效用有三部分组成:工资w、房租R(l)、交通成本\tau |l|,均衡时劳动的效用等于工资的效用,所以\bar{u}=w-R(l)-\tau |l|。 假设城市的边界为B,即城市处于[-B,B]这个区间内。由于每个人占用一单位的土地,所以城市的大小B是内生的,且土地的供给等于需求,则2B=\bar{L}\Rightarrow B=\frac{1}{2}\bar{L}=\frac{1}{2}(\frac{w}{a})^{ \frac{1}{\alpha} }。 以上就是城市大小B的决定公式。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公式里面好像没有\tau啊!别急,别忘了w也是内生的,可以得到:\bar{u}=w-R_A-\frac{\tau}{2}(\frac{w}{a})^{\frac{1}{\alpha}},其中R_A为城市边缘处土地的机会成本(可以想象成是农田的价格)。好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w是\tau的一个减函数,也就是说均衡时城市的交通成本\tau越高,工资越低,进而城市越小。 所以从马拉车到汽车,再从公共汽车到地铁,交通成本的降低理论上应该是大大提高城市的规模的。 另外,城市之间的交通对城市大小的影响仍然是一个open question。比如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开通了高铁之后,大家都在说所谓的“同城效应”。那么随着高铁的“地铁化”,城市之间的交通成本越来越低,这究竟会对城市的大小有怎样的影响呢?我觉着这个问题更有意思一点。 | 卸腰!爪机狗爬上来胡扯几句 对城市的理解不同,看这个问题可能会略有不同。 楼主举的材料和栗子,经济学界,地理学和规划界都认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交通确实是决定城市扩张的主要因素。公共交通例如有轨电车和私人汽车的普及,对历史上城市的扩张,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不过,题主要注意的是,所谓地理学界和规划界眼中的城市和经济学家眼里的城市是不一样的,@慧航老师谈的和其他几个答案就明显不是一回事。规划界眼里的城市边界,是行政边界,或者说,土地利用之后形成的边界。这种边界内的城市大小,多半是规划时考虑交通便利性人为划定的。交通是规划时重点考虑的,两者紧密相连。 而对经济学来讲,城市经济学考虑这个问题多假定城市核心区外生给定,在此基础上考察交通,土地规制,环境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外围土地租金的变化,进而观察城市边界。而新经济地理学则考察匀质空间内产业集聚要素流动群形成的城市内生成长,以及城市体系的形成。不管思路如何,他们所强调的交通成本\tau都是一种交易成本,是综合性的,不仅仅包括坐车花的钱,还有时间成本,制度导致的分割,环境等等成本,由空间带来的成本。 归纳一下,也就是说,如果跟规划人士谈,他告诉你的答案多半是,必然有关,而且关联性很强,甚至是决定性的。因为他脑海的城市,是规划蓝图,交通先行,然后才有沿着交通的地块开发,进而有城市边界。 而经济学家则会说,确实,经济学的模型说明了交通成本\tau很重要,但这个成本里包涵的是不是全是交通成本,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影响,比如美国郊区化,城市中心生活环境糟糕和私人小汽车是共同引起郊区化城市扩张的原因。而且,现实中的许多城市边界,经济学都不一定认可对吧!谁能准确的识别一个城市的边界?夜间灯光,地铁终点?那上海的边界在哪里? |
33,044,189 | 264 | 29 | 为什么查看社交网络对一些人来说是件「着迷又焦虑」的事? | 7月24号,睡完午觉,头脑一热,忽然想戒一个月手机。 给爸妈说了,爸妈很痛快地附议了。于是打开知乎和QQ,改状态,通知重要的朋友和群友。当时想的很简单,朋友都理解了,家人也同意了,暑假实习有事可干,想做就去做喽。人生难得可以任性。 我并没想到。第一天就开始抓心挠肺地难受,会不会有人评论我私信我啊?会不会错过什么?一闲下来,心里有一种惶惶不安感。 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很难受。现在已经说不上来,那时确实不舒服极了。 第四天就好多了。管它呢,该咋地咋地了。别人说什么想什么,我不就是我~然后发现,其实这样很不错。不用老低头,眼睛空下来了,时间多起来了。 第五天,接触了一会老妈的手机。因为妈妈让我帮她定一下手机闹铃。拿着手机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个黑黑的金属块,很陌生很奇怪,而且有点重啊。奇妙的体验。 正好这段时间在法院实习,跑上跑下,盖章复印接电话找人,本身就很充实。因为没手机玩,稍微有空,只好坐下来看卷宗看法律报纸刊物。看了几场庭审和调解,而且不时和庭里法官聊天有一些感悟,写了几页实习收获。认识了在法院实习的其他人,一起上下班,分享感受,也很愉快。顺带着写了两本读书笔记和几篇报纸刊物摘抄。 对身边人的关注明显多了。回到家教弟弟功课和弟弟打闹,吃完饭和爸妈奶奶边散步边聊天,中午回家晚上没事时择菜洗碗洗衣服扫地拖地(择菜很有趣啊),睡前认真地把一本书看很多遍。 感觉一个月时间过得很快,和一开始想的一样又不太一样。大概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做了才知道吧。 昨天25号,找出手机,第一感觉还是陌生,奇怪的东西。装电池,充满电。中午开机,打开QQ,几个朋友发来的问候,把这些回了。一些加好友、群和讨论组的邀请,去答应了。打开知乎,满满的信息提示。仔细一看,8条私信和几十条评论。一瞬间,觉得:嗬,自己好像很重要。把这些该回的都回了,今天再打开知乎,挺干净的。所以世界多我少我一个,没什么大不了。我的家人我的书就不一样了。我对他们非常重要,独一无二。 不管怎样,我很喜欢这段经历。 仔细想想,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寻找什么呢?无非是存在感和认同感吧。虚拟世界未必比现实世界美好和易于生存。倒是我们,习惯于逃离和欺骗自己。要知道,存在,是因为我们本身就存在。被认同,是因为我们本身有价值和有意义。做清醒的人。 @简乐,私信没说清,补充在这里:) |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焦虑」与「着迷」本来就是一回事。 打 21 点,再要一张牌你有 40% 概率赢,但有60%概率输,此时你焦虑。 打LOL,在你们被团灭的时候,突然发现地图上对手都不见了,此时你焦虑。 在陌陌勾搭妹子,对方即将答应见面的时候,你发出了你的相片,此时你焦虑…… 大多数令人沉迷的模式中,焦虑、刺激、反差这些元素都是并存的,因为当一些事关重要,又难以预测的事情,就会左右你的情绪与激素,在得到结果之后释放情绪,如果答案是积极的,人们会有极大的满足感,以至于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社交就是这样一件「重要而且飘忽不定」的事情,没有朋友的坏处很显著。黄继新在《 》中就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讲过为什么「被人喜欢」是重要的。记得知乎有一个答案也提到过,Pony ma 以前说「为什么人们要挂 QQ?因为怕被人遗忘,希望自己在别人的列表中出现。」 某种程度来说这就是存在感。如果你不与外界互动,你就找不到自己在社群中的位置。如果没有人与你互动,千古年来进化出现的心里机制,就会让孤独感来吞噬你,让你去联系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或者是打开陌陌。 而人的交际圈本来就是时刻在改变,有时候熟人多得玩不过来,有时候你又想找个人吃顿饭都找不到。后来,「邓巴数字」研究说,每个人能维持的关系链在 50~150 人之间。 正因为人的关系圈一直在改变,当人们一直担心被重要的人忽视,心头总在惦记着一两段脆弱的关系,这种焦虑感变回越来越显著。而在关系重归于好时,又释放了这种焦虑的情绪。 刷朋友圈、刷陌陌留言板、刷知乎就是这样一种行为的具象化,当你点赞的时候你不一定真的觉得内容很好,有时候你只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在别人评论你的时候,也只是可能想引起你的注意。当你发状态的时候经常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更可能是你想测试一下还有多少人在关注你。 这一切都充满变数,在那几十个赞还没有点到你的信息前,你会忐忑:「我还那么受欢迎吗?」;当你满心准备但是点赞缪缪的时候,你会怀疑到底是真的无趣,还是没有人 care 我? |
33,044,189 | 2,628 | 55 | 为什么查看社交网络对一些人来说是件「着迷又焦虑」的事? | 谢邀 我想,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太集中在社交属性上,或许抽离一点更为合适,我想我们应该聚焦在个人特质上尝试分析一下。 在我最初玩知乎的时候,我在乎每一个赞和评论,当我拥有第一个超过50赞的回答的时候,我甚至都想给每一个点赞的人发一封私信说谢谢。因为我把我写的那千把字,看成了我的作品。 我现在依然很在乎我朋友圈里面的某些内容的点赞数量。如果我拍了一张照片,修了半个小时发出去,我很在乎人们点赞与评论的状态;如果我就是随手转发了一则熟人拜托我转发的招聘广告,就算我美言了几句,我也不在乎收获了多少以及怎样的回应。 我关注人们对我的作品型内容的评论、转发、赞同、感谢、赞和一切可能互动形式,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对我和我的作品的评价,而这种评价与我自身期待的差异,将会进一步督促我去关注,甚至去焦虑。 请允许我说句不中听的话: 对于包括我在内的那些人而言,那么在乎赞与评论,本质上都是自尊水平低的表现。 《心理学原理》的作者William James是美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最早用这样的语句定义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自尊(self-esteem):自尊,是我们对自我价值的感受。 焦虑地关注社交状态下的互动,就是某种形式的追求价值。因为价值这个东西,不能光你自己觉得自己有,要别人有所表达与互动的时候,才真正表达出来。 就像皇帝们,总要有无数人对他喊万岁他才高兴。可是真正伟大的帝王,没事么空闲时间听一群人山呼万岁,总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已经足够的自尊不需要这帮太监来添柴加火。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研究自尊的Chris Murk教授,而且取得了相当有说服力的成果。他提出了自尊的两因素模型。 归根结底,沉迷社交媒体,焦虑的刷刷刷的人,本质还是在偏斜的自尊状态下,自大到了自己都心虚的地步。 附:Mruk 双因素自尊模型说明图。 | 现在基本不会为了消遣目的上网了,从事传播行业混口饭吃,刷SNS真心是为了调研。大众传播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特别破坏心理健康的东西。传播效果特别好的社交媒体账号,无论大V还是品牌,往往都有着特别简单的思考方式、特别直白的论点和特别强烈的情绪宣泄,他们的分析顶多两步,充满了对现实的武断臆测,而且会把人类粗暴分类成两个阵营——我一直在想“2”这个数字为什么象征着蠢,可能“2”就是某种思考方式的上限,必须要非黑即白,男人和女人是对立的,东方和西方是对立的,城市和乡村是对立的,老板和员工是对立的,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他们是对立的,对立的,对立的,刷SNS就像看体育比赛,男队得一分,女队得一分,东方得一分,西方得一分。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也是未经反思与打磨的(所以我们会环绕在各种各样逻辑漏洞明显却十分流行的观念里,“不生孩子就是自私”“男子汉被人灌点酒怎么了”),而这些大号大媒体甚至会把这种不经打磨进一步放大——哪怕他们说的是一些你爱听的话,甚至是以乍一看文艺青年知识分子的面貌出现的。 比如“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这种文案后面会甩出来一堆化妆品链接。从个体的角度说化妆确实是为了自己开心,我也化妆,但是作为文化,一个在文化上努力打扮自己的性别难道不是为了去达成某种隐形的强制要求吗?再如“女人就是要自信”——他们会说女人就是要特别潇洒,不重感情,口吻励志流畅极了。但怎么才能达成自信呢?这些微博会给出一个很简单的答案,比如不在乎感情伤害就是自信。所以怎么做到不在乎感情伤害呢?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生理构造就不一样,男性/女性,东方/西方并不是粘贴在人身上的唯一标签。 如果你吸收了这类SNS的灌输,你只能获得短暂的满足。但是在长期生活里,这种两步思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思考方式越简单,就越觉得问题难解决:被裁员了,天塌了;男人啊,都是垃圾;女人啊,都想骗钱;都是XX的阴谋…年龄越增长,境况就越复杂,就越需要深入思考。如果去读严肃书籍,就会发现比如就“如何建立自信”这样的话题,也会有丰富的论证和案例,这样的思考下建立起了来的自信,才能应对生活的复杂。活人是生动的,丰富的,处境各不相同,越简单,越自信,越粗暴。这是需要抵御的。 |
33,050,167 | 40 | 12 | 有什么厨房用品是看起来很方便但实际上很不实用或者不好用的? | 手动压蒜器... | 不实用的厨房用品,除了占空间之外,还会让你的家务繁琐。 那些多年都不曾碰触的物品,根本就是厨房的累赘、废物;所以日本主妇大胆地建议,扔掉它们吧!因为只要拥有的物品越少,需要处理的家务活自然就越少。 我就来列举6项,给小伙伴看看吧 检视厨房物品,日本主妇认为下列这几样应该被列入优先减量的对象。 以前,总以为洗碗后一定要使用沥水篮,但经验告诉我们,其实在厨台上放一块吸水布即可;尤其是我们都容易忽视沥水篮也该清洗、晾干,于是长久不洗它,不仅沟槽累积脏污,也会长霉菌,真的很恶心。所以,丢了它吧!厨房操作台面也能宽敞一点。 回头检查橱柜,杯子是不是当中数量最多的物品?它们为生活增添了仪式感,也是热门的纪念品,结果导致家里不仅有水杯、茶杯,还有红酒杯、啤酒杯、马克杯等等;但状况是,有些杯子根本是好多年都未曾使用,形成霸占收纳柜的废物。 所以,若不想吸引灰尘堆积,或家里的人数也没有特别多,建议就不要帮自己添堵,找时间把它们送人或扔了吧! 在日本,塑料盒经常被当做收纳物品或食物之用,加上它常常以三至五个盒子为一套,或是大、中、小尺寸为一组贩卖,很容易在无意间就会多买了超出实际需求的数量。 而且麻烦的是,有的塑料材质会随时间变质,加上容器表面的刮痕也容易藏污纳垢,所以只要留下几个状态良好的塑料盒即可,变质、有刮痕的都舍弃吧! 如果力气足够,搬重物不算什么!问题是,许多人在使用重型厨具时,姿势与用力方式常常不对,导致隐患丛生,甚至提早出现"五十肩"。 尤其随着年纪渐长、体力逐渐流逝,像是很重的铸铁锅不仅变得难用,清洗及收纳也很麻烦;所以若考虑实用性,那些让你难以操作的重型厨具就适度地舍弃。 邀请亲友来家里聚餐的机会变少了?或是家中小孩都已成家立业了?如果有上述这些情况,其实可以考虑将厨房里的三明治机、烤面包机、煮蛋器、电火锅、烤肉机、制面机…等小型厨房电器适度地减量;毕竟,它们真的非常占据空间,而且一台烤箱就能取代大多数功能,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台机器。 同样地,若现在的生活不像以前,自己会经常动手制作甜点、饭盒,或是也不再特别讲究食物器皿,那么有些制作甜点的模具、器材,或是形状特殊的餐具,建议只留下一小部分,剩馀的就送给有需要的人。 除了以上6款,其他像是饭勺、勺子、筷子、刀子、碗碟等等,若有多余的数量,也找个时间把它们都处理掉吧! 减少厨房物品之后,紧接着就可针对减轻家务活儿这件事,进行工作流程、习惯的调整,借此降低做饭的疲劳感;日本主妇的做法有以下几个原则。 处理蔬菜时,不免会切掉菜头、剥下表皮,这些看似无用的食材,其实有些还能再利用。日本主妇会将这些剩料清洗干净,然后加入肉类煮成汤或做成一道炖菜,也能加入海带口味的味噌汤里,增加口感!总而言之,就是尽量减少泔水、厨余产生,以免发臭或吸引小虫聚集。 除非是天天做饭的家庭,否则在购买食材及调味料的数量上,都应该节制,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点折扣而多买了,不仅占据厨房收纳空间,而且还有使用期限的压力,反而容易成为一种浪费。 所以,日本主妇慢慢习惯改用小瓶的调味料,而且这个习惯建立之后还会发现,除了更好拿取、用量更容易掌握,也能减少发生开瓶后用不完而变质的情况。 我们没有三头六臂,所以真的不需要这么多刀子;所以,顶多就准备一把剁菜刀、一把蔬果刀即可,其余都可以送人了,不要占据厨房空间,也不用担心久未使用会生锈。 陈年污垢最难清洁,常常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处理;所以,若能养成每次做饭结束后就随手擦拭的习惯,除了保持灶台、厨房干净,也能纾缓年底大扫除的压力。 建议,将不要的旧衣服剪成小块抹布,每次都拿一块擦拭,然后就直接扔掉,完全不用再清洗。其次,干净的燃气灶炉架在不使用时都拿起来,并置于不易被喷溅的地方,减轻频繁清理的麻烦事。 为了洗碗,有些人习惯在水槽里安装"百洁布沥水架"或"洗碗液架子",但却造成清洗水槽时的障碍;所以在日本,年纪越长的主妇们越不会将置物架安装在水槽里,借此保持无杂物的状态,利于水槽的清洁。 不论是哪一种厨房工具,都应该是帮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的帮手;因此,一旦它们变成了累赘,成为囤积症的帮凶,导致加剧家务疲劳感,那么就大胆地摆脱它们,适时地帮厨房减量吧!避免不断为自己找麻烦。 ------------------------------------------------------- 搜寻﹝Myhome设计家﹞可以看更多收纳相关资讯 |
33,050,167 | 389 | 73 | 有什么厨房用品是看起来很方便但实际上很不实用或者不好用的? | 谢邀 这个问题其实蛮难回答的 我记得最初并没问不好用,而只是问不实用的 不好用的太多了,这个问题就变得太广了 有些东西虽然不好用,但是相比没有来说还是更方便的 所以我还是按照不实用来回答吧 不实用分两种,一种是对一部分人很实用,对另一部分人不实用 绝大部分答案里的东西都可以归类到这一种里来 有些器具的确只有在少数烹调方式或者菜肴里才需要的到 但是假如经常做这道菜的人就会觉得很实用了 再有一些是给厨艺一般的人用的 有了这些器具,厨艺一般的人也可以做到一些比较难的事 比如大部分切削类的辅助工具都是如此 小到切鸡蛋的 大到食物处理机 对于我来说,有顺手的刀和菜板就可以了 完全不需要这些东西,洗起来还麻烦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非常方便的 再有比如面包机 基本上只能做基本的切片面包什么的 我觉得还不如去超市买 如果我要自己做面包,当然要用烤箱做更好的面包 但是我朋友就觉得非常方便 以上这些我觉得都不算是不实用的 下面说几样我觉得真的不实用的 首先是其他人也说过的打蛋器 这个东西也许早很早以前属于很实用的东西 但是如今实在是应该被淘汰了 如果只是简单的把鸡蛋的蛋清和蛋黄打匀,用筷子或者叉子完全足够了 如果真的是打发蛋白的话 我试过,要花上非常久的时间 打完了手臂酸痛,而且蛋白依然打发的不是非常好 如果是需要打发黄油什么的就更难了,因为它的钢丝太软了 一旦东西比较浓,就没什么用处了 所以电动的mixer才是王道 这种大的比较贵,不常烘培的人大概不太会想买这个 但是这种手持的并不贵,效果也是很好的 以上说的是工具太简单,以致作用不大,不实用 下面这个正好相反,是复杂化了以后反而没有简单的实用 我记得小时候电视上就经常有这种削皮器的广告 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真的买了,反正我当时觉得傻子才买 且不说它操作复杂,清洗复杂,还耗时 主要是我不太爱吃苹果 当然除去这点之外,苹果的皮是很有营养的部分,怎么能削皮呢是吧 结果后来有一天发现我室友从角落里搬出一台 我一点也不惊讶,他绝对就是会买这种东西的人 结果他用了之后我发现,根本不实用! 效果非常之差,不容易固定,容易转不动 他也是需要做好多苹果派才想起来搬出这个东西的 结果最后还是和男友乖乖手动削皮去了 这个就是典型的复杂的工具只能干一件事,还干不好的 最后一种我觉得是用力过猛,总想多功能 尝试把太多功能放在一个东西上 尝试好了就是瑞士军刀 坏了就什么都干不了 比如这个锅 意愿很好,一锅两用 可是问题是,大部分的时间,人们都不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种功能 那么用半个锅的时候另外半个锅干烧不太好吧 炒菜还容易不小心就拨到另外一边了 而且两种锅的用法不同啊,非常不适合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的 如果厨艺不好的人很可能无法两边兼顾,反而把菜都搞砸了 以上是我个人觉得的真正无用的 下面再贴一些网上征集来的 可以说美帝的懒人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还是切削系列 切草莓的,切香蕉的 切菠萝的 给青椒去籽的 给草莓去芯的(软的草莓会被压碎) 多重剪刀 切pizza的(第一刀怎么办?) 切鳄梨的 切热狗的 切黄油的 提到黄油,还有这种东西,开启了装东西系列 放taco的 炒菜时放铲子的,就用个小盘子不行吗 倒个饮料这么麻烦 还有倒茶的,还必须搭配特殊的茶壶 一块饼干吃得饱吗?饼干做大了,做厚了还不成呢 最后是量意大利面的量的 你有多饿你自己不知道,还需要这东西告诉你? 写到这,我感觉心好累,不继续找了 大概有的人家里就是有那么大的空间装这些东西吧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开始说:“那个XXX其实挺实用的!“ 哈哈 | 怒答! 豆芽机!!! 以前有个朋友推荐的,一时冲动就买了,想夏天做凉面当配菜。 买回来发现超级不好用。 一是长得慢,种个豆芽最快也要三四天。 周日吃凉面得提前一周的周二、三就下种。 二是一次种出来很多,家里两个人要吃好久。 最关键的是,没有外面卖的质量好。 发豆芽要隔光,否则会变红,吃起来有点微苦。 虽然豆芽机有套子但效果总是不太好。 用过两三次就扔柜子里扑灰了。 我买的豆芽机长这样: 啊对了,这货宣传材料里面还写,发豆芽不要用转基因黄豆,否则会发不出来。 转基因你妹! 补充:评论里好几位知友表示要什么豆芽机,直接拿个容器装点豆子就能发豆芽。 凭心而论,这个豆芽机比你们那些瓶、碗、盆还是要好用很多。 发出来的豆芽分布均匀,高低一致,出芽率高。 只是它跟我的需求不契合,所以我觉得不实用。 -------------------------------------------------------------------------------------------------- 看到楼下说冰淇淋机,补充一下。 这种冰淇淋机我也买过,很不好用,不推荐。 它的设计原理是底部放电池,定时搅拌,把冰块搅碎,就能得到比较顺滑的冰淇淋。 实际使用时发现,两节5号电池的功率很低,没办法把冰块搅碎。 程度设计也有问题,搅拌时间间隔太长。 放冰箱里温度太低的时候电机甚至根本就不工作。 还不如我自己每过15分钟拿出来用勺子搅搅效果好。 也是买回来试过两次就扔箱底。搬家时就直接扔掉了。 我是几年前买的,不知道现在的新款会不会好一点。 -------------------------------------------------------------------------------------------------- 关于最高赞票中说的压蒜器,我家先后用过4种。 1号: 这种是最不好用的,要很用力地挤,而且不容易捣碎,蒜皮卡在出口也是个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手法不对,反正我用这货最后都得不到蒜泥,压出来更接近片状。 ------------- 2号: 是买别的餐具时送的,也很难用。 需要很大的力气横向拧动,且盖子容易松动脱落。 用过两次就扔一边了。 ---------- 3号: 用得最久的一款,跟2号类似,但上面的搅拌把手比较长,可以提供较大的力矩。 中间是螺旋状的,将蒜泥一边捣碎一边往下挤。 缺点是会有不少蒜泥留在螺旋齿位置,需要用筷子再拨拉一下。 这款现在用得少,主要用于吃水饺等需要大量使用蒜泥的场合。 ---------- 4号: 我记得是“艾格吃饱了”app里面推荐后买回来的。 本来它是个儿童辅食加工工具,但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家磨蒜泥和姜泥专用工具。 材质是陶瓷,比较结实,磨起来也很快,适合制作凉拌菜时小批量使用。 缺点是会有一部分蒜泥留在缝隙里,而且手上最后一点蒜头磨不完。 虽然家里有这么多捣蒜泥的工具,然而我娘最喜欢的还是直接菜板拍扁,咣咣咣剁碎,简单粗暴。 |
33,106,219 | 78 | 18 | 如何做艾滋病检测? | 检测之前,先给大家普及一个重要的知识:“窗口期” 艾滋病的窗口期(Window period)是指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数量会在这时达到一个峰值,传染性极强。急性感染期也出现在这段时间。多数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有3至12周“窗口期”,在此期间,人体仍在产生艾滋病毒抗体,但这些抗体尚无法测出。这一最初感染期感染性最强,但在各感染期都可能会传播艾滋病毒。 目前,对于窗口期的检测,各个机构和技术手段的说法略有不同,大致范围在2周至6个月不等。中国大陆官方对艾滋病窗口期的认可时间点是6周和3个月。大白话解释一下,就是如果你检测,一定要在窗口期后,不然就算被感染,也是检测不到的,这一点很重要。 目前艾滋病的主要检测手段有以下几种: 四代ELISA (酶联法):基本4周可以查出抗体。 三代ELISA (酶联法):6周可以查出抗体。 化学发光:4周可以查出抗体。 RNA(核酸检测):理论上2周可以查出抗体。 (以上周期仅供擦考,无论什么方法,我依然建议最短6周后检测) 1.关于医院的检测: 医院的费用大致在100元至200元不等。以抽取静脉血的方式检测。前往医院后,挂皮肤科或传染科的号,和医生说做艾滋病的检测,或者说做人体感染四项目(乙肝、丙肝、艾滋、梅毒)。医院一般会在第二天出检测结果,慢一些的会在三至四天后。一般会以电话、电子化验单或自取纸质化验单的形式出结果。这里说一下,如果你的血液初筛有可疑,医院会将血液送至疾控中心做进一步检测。所以你拿到的检测结果可能是待确定。 2.关于疾控中心的检测: 疾控中心也是以抽取静脉血的方式检测。费用是免费的。疾控的检测比较简便,直接说明要测试艾滋病或梅毒就可以。这里说一下,有些疾控的医生会先问你是不是同性恋,如果不是,他们会拒绝你的检测要求。这种时候你就强烈要求做检测或谎称自己是同性恋就可以。疾控中心一般会在当天或三四天出检测结果。一般会以电话、电子化验单或自取纸质化验单的形式出结果。 3.关于唾液(口腔黏膜渗出液)自测试纸: 4.关于血液自测试纸: 最后说一下,其实判别艾滋病最核心是两个要素,1是行为是否高危,2是窗口期后的检测结果。关于都有哪些行为算作高危,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可以去我的知乎主页查看相关回答,我都有详细的解释。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高危,可以关注公号【阴哥不恐艾】,找到我,为你提供帮助 。 | 我国艾滋病检测是怎样的流程 医院路径。医院初筛阳性,相关临床科室必须上报医院预防保健或公共卫生科,并且联系病人进行再次抽血复检,实名登记相关个人信息,同时送复检血样到对应的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检测实验室,进行确认检测。 疾控路径。疾控中心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初筛阳性的话,会要求求询者携带身份证再次前来,进行二次抽血,复检和确认检测。 社会组织路径。部分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检测,对于,筛查阳性的求询者,会转介到合作的疾控中心进行复检和确认检测。 关于费用,医院初次检测自费,筛查阳性之后的后续检测免费。疾控全程免费。社会组织一般也都是免费,可能你去检测还会给你钱呢! 关于实名,所有路径,初筛检测都是匿名。初筛阳性的话,需要进一步复检、确认检测,需要出示身份证并告知工作人员其他相关信息。 关于保密,所有检测信息严格保密,没有哪个医生未经感染者同意,敢把感染信息告知其他人,包括配偶。除非,这个医生想吃牢饭。 艾滋病检测和就诊的正确姿势 1 请告知医生真实的高危行为史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首先是咨询,其次才是检测。评估了行为,有感染者的可能性,才有检测的必要,所以在疾控VCT门诊,你有可能被轰走,不给你检测。 不讲实话,影响医生判断,医生顺着你的假话,给到你的建议,对你个人真实情况而言,是没有参考意义的。你会继续惶惶不可终日。 2 请留真实电话和其他个人信息 筛查检测,都需要填写个人电话,一定要真实,不可瞎编。应为筛查阳性的病例,不管你在哪里检测,医生都会联系你进行复检。 确认阳性的病例,一定要告知真实个人信息,更换电话一定要告知医生。 大家那么忙,没人有空骚扰你,但是找你时候,肯定是你身体摊上大事了。 3 请积极配合医生,早诊断,早治疗,规律吃药 艾滋病是慢性病,并且几乎能够带毒生存到人的正常寿命,并且感染者不论男女、不论一方还是双方均感染,皆能够生育健康宝宝,前提是,早发现,早治疗,规律吃药,早干预。 如果有医生,主动给你打电话或者上门询问你的健康状况,请不要放狗咬他,他压根没拿任何好处,他只是一名医生,这是他的工作,为了你的健康。 |
33,198,751 | 1,950 | 76 | 在选择锅具的时候,不锈钢锅、不粘锅、铜锅、铸铁锅、搪瓷(珐琅)锅各有什么优缺点? | -------------- 喜欢做饭的体验大概就是: 你逛菜市场会比逛街更开心…… 你看菜谱比觉得比看小黄书还有意思…… 你追美食纪录片觉得比看韩剧还上头…… 你复刻出一道菜比打游戏通关还开心…… 你的朋友圈,晒做的菜比晒自己/晒老婆/晒女友/晒娃频率更高…… 你邀请好友聚会,比起去出去外面吃,更想让他们来你家吃饭…… 别人周末的消遣是出去吃顿好饭,你的消遣是买点好菜自己做…… 别人烧钱买衣服鞋子,你烧钱买各种厨刀和锅碗瓢盆厨房电器…… …… 而且你会越来越觉得,外面能吃的餐厅越来越少…… 倒不是说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比外面的好吃多少,而是你自己做饭之后就会发现两种情况: 1.这道菜我自己做这么便宜?为什么餐厅翻了十倍? 2.这道菜用料这么贵,餐厅是用的什么垃圾食材做到这么便宜的? 像第一种,比如日式烤肉,在外面人均大好几百才能吃到比较好的部位,但自己会调蘸料的话,在家自己做,纯吃肉饱也就一两百顶多。 自己做一个香煎扇贝柱可能是要十几块钱,但去西餐厅吃的话就需要98,三颗。 奥尔良烤翅,做到这个成色的,少说几只就得三四十,但三四十自己在家可以做一斤多…… 三椒牛肉粒,稍微不错的餐厅,一小盘都是一两百,但在家自己做的话,即使用和牛,也就几十块钱。 意面,一份稍微味道正宗一点的怎么也得三四十,但实际上在家做一大盆肉酱慢慢吃,一份十块钱足够了。 第二种,就是外面吃便宜得惊人的,最熟悉的就是牛排了,正儿八经的原切谷饲眼肉一斤也是一百多至少,再怎么薄切一片也得50以上,那些号称“眼肉牛排”的餐厅是怎么做到一个套餐38的?当然就是调理合成无疑了…… 烤生蚝,买稍微不错的大一点的蚝,一个均价都得四五块钱,但有的地方这么大的蚝,一打就24?后来听说,其实有的地方壳归壳买,肉归肉买,小肉拼大壳…… 羊肉串,稍好的羊肉,一斤羊肉40-50,串不了几串,但外面的羊肉串2-3块一串的,吃起来口感也不好吃,但该有的膻味也还有,还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 ……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菜都有以上两个情况,但自己能复刻出来,也很开心,可能就是做饭的乐趣吧。 清蒸桂花鱼: 橙香焗寸骨: 黄油煎虎虾: 椒盐濑尿虾: 蜜汁烤鸡: 金银蒜蒸龙虾: 芝士焗龙虾: 卤香金钱腱: 白汁培根意面: 西杏片炸牛奶: 手抓羊肉: 潮汕卤水猪脚: 烤羊腿: 潮汕豆酱焗青蟹: 花椒焗膏蟹: 白灼虾: 杏仁天妇罗虾: 焦糖布蕾: 孜然烤羊排: 葡汁焗虾: 焗烤猪颈肉: 日式炸牛排: 菠萝炒饭: 其实有时候也不知道是喜欢做饭,还是喜欢别人赞赏自己会做饭,也有可能是两者都有吧。 30K赞以上: 20K赞以上: 10K赞以上: 5K赞以上: 3K赞以上: 1K赞以上: 其他往期长文硬核回答: | 大概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在家做饭了,那时候爸妈上班中午回家的时间很短,我妈担心放寒家在家的我吃不上饭,就鼓励我自己尝试用电饭锅学习炒菜。就在我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才觉得,这是我妈下的一盘大棋啊。从我学会了做饭之后,每个寒暑假他们都是吃我做的午饭=w= 如果说「喜欢做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我人生的很多重要阶段里,它可能充当了某些回忆的记录者吧。就像很多美食类纪录片中所说,人生中很多记忆与味觉有关。 最初来北京的时候,和朋友合租,那个时候最在意的就是厨房够不够干净方便,彼时月收入只有几千块钱的我,凭借着自己在家做饭、偶尔也会带饭到公司吃的本事,的确省下了很多钱。那个时候赶上自媒体刚刚兴起,我的工作也没有现在这么忙碌,所以经常用相机记录下一餐一饭。还会勤奋的把制作过程分享在网上,那时候真的是又穷又闲T_T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我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是在厨房里炒炒菜那么简单,于是开始了一些花样尝试,当时入了一个 178 元的烤箱,对,抠门如我,当时参加活动得了 100 元京东卡,所以截图这里看到的是 78 元~可能如果当时没有那 100 元京东卡,也不一定能动了买烤箱的念头,因为租房住总觉得搬家好麻烦。现在想想,这个烤箱带我开启了新的美食制作的大门,2013 年入手,2018 年底它自己坏掉了~也是非常值啦!现在这款应该已经下架了,我只找到一个 10 升的,价格更便宜。但是这款烤箱的问题是,热度似乎不是特别准,个人感觉温度偏低。但是,如果你的厨房面积有限,又想尝试烘焙,倒是可以考虑入一下小款的,毕竟真的很便宜啊。 于是,我开始尝试做一些用料非常非常简单的烘焙: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简单、性价比高且比较易操作的烤箱美食,比起需要打发奶油、裱花等等,上面这些对我来说是耐心考验指数很低的啦哈哈。 因为工作的调整,我从一份极度压抑和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后,又开始尝试在家 DIY 棒棒糖 甚至带还着 2 位小朋友拍摄过一期在家 DIY 糖果/拼盘的视频,也是非常特别的人生体验了! 2018 年至今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生活又一次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甚至用大反转来形容也不为过,工作从不忙碌又变为忙碌,我对生活、厨房投入的时间时多时少,很少做烘焙了,但是还在不断解锁一些「看起来有点麻烦」的食物。而我也从 2 字头走向了 3 字头。做饭对我来说,更多是一种放松,工作上很多思路甚至都在厨房中被激发出来了…… 在周末采购的过程中,总会感觉时间被一点一点填满,而不是工作日那般甚至会有虚幻的不真实不确定感~ 用味觉把春天才能吃到的新鲜香椿味道锁住~~ 在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我重新翻了手机里存下的照片,它的时间跨度从 2013 年一直到 2020 年,在 2016 年前,我习惯性的做了很多图片记录,但从那之后,因为忙碌的工作,我已经很少在记录这些生活的美好瞬间。虽然我还是很喜欢做饭,但已经不再对这些琐碎的小确幸敏感。 2020 年,我决定在知乎认真地写下这个回答,希望可以激励自己重新(继续)做一个热爱记录、热爱生活的人吧~ |
33,260,564 | 5,262 | 2,421 | 为什么人很难被说服? | “理性是且只应当是激情的奴隶,并且除了服从激情和为激情服务之外,不能扮演其他角色。”来自:休谟,《人性论》 现代的道德心理学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休谟的思路发展起来的。而道德心理学家们用了一个又一个实验的例子证明了,我们关于什么行为是对是错几乎完全是出于情感的因素这么认为的。而其他人持有另外的意见无法更改我们原初的看法。 在著名的《正义之心》(The Righteous Mind)中,美国道德心理学家海特(Jonathan)提到了一个针对美国和印度五岁小孩的道德意识的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五岁小孩作为调查对象即是观察在人的道德意识形成的原初阶段的形态。问卷中发现,在五岁时,美国和印度的小朋友在对于许多行为的道德涵义上已经有了极大的区别。比如: 美国小孩认为是错误的,印度小孩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妻子在未经丈夫允许的情况下出门看电影,回来时被丈夫打了;一个老人将遗产的大多数给了儿子,只给女儿留了一小部分。 美国小孩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印度小孩认为是错误的行为:孩子在家里直呼家长的名字;一个寡妇在所在的社区每个月吃两到三次的鱼;在上完厕所后没有换衣服就做饭。 海特认为,事实上通过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小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出形成系统的道德判断,而无论是美国小孩还是印度小孩,他们都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普遍有效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这似乎说明了人的道德意识很有可能是所在社会直接灌输的,而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当测试者询问其判断的理由时,美国小孩给出的理由往往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诸如平等啊自由啊等理由。印度小孩则更多的会诉诸荣誉,清洁,尊重等理由。这似乎说明,任何道德意识背后都能找到其相应的理性的辩护。 据此,海特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道德心理学的模型: 人的道德判断由情感产生,而在产生了特定道德判断之后才会出现支持判断的理由,之后再用理由去为自己的道德判断辩护。 海特将这一心理学现象很形象地称之为“驾驭大象的骑手”(the rider on the elephant),我们的情感,直觉和感情便是一个前进中的大象,而作为理性的骑手无法改变大象的前进道路,而只能控制其速度以免失速,或者为大象开道提醒其他路人避让。总之骑手是为大象的前进更好地服务的。 所以当两个人在面对同一个社会事件,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时,互相之间根本无法说服对象反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根本原因是两个人情感的大象的行进方向完全不一样。而这绝对不是作为骑手的理性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就能让双方达成一致的。“人为什么很难被说服”可以用海特的这个图表来说明: 如图所示,当一个事件E发生时,A在知道了之后会引起她特定的直觉(这个直觉可能由其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决定的),而A的直觉导致了A在E事件上的判断。而事后A给自己的判断一个特定的理由。而这时,A会把自己的判断以及判断的理由告诉B,试图说服B同意自己的判断。但是很可惜,A的说服首先激起的不会是B的理性,而是B的直觉。而B会根据自己的直觉产生自己的判断,并且事后给自己的判断一个理由,并试图用自己的判断和理由来说服A,但B的说服首先激起的也不会是A的理性,而是A的直觉……结果便是,除非A和B有着类似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能够形成类似的直觉,否则他们谁都说服不了谁,因为他们内心情感的那个大象已经决定了他们不会在自己的立场上动摇。 综上,海特的结论似乎是很悲观的,即人们不可能基于理性共享同一套道德准则和看待事物的态度。后天的学术培养或许能让我们在论证时更加中立,但是改变不了我们从小被灌输的,已经成为直觉了的观念。就像其书名的副标题——“为什么好人会被政治和宗教区分开”(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一样。人和人之间在理性能力上区别其实都不大,但是社会环境,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的区别注定了人们不可能相互理解。因为大家都是骑着大象的小人儿。而我们心中的大象所前进的方向早就被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确定好了。 参考文献: Johonan Haidt, The Righteous Mind, Penguin (2012). | 柴进坚信自己的丹书铁券可以护身,无论是庇护凶犯还是仗义出手都敢干。 但手下庄客中也有明白人,劝他道:“大官人,这丹书铁券也不是玉帝给下来的,官家若是认这就是丹书铁券,官家若是不认便是废纸,您做事还需留有余地。” 柴进听了心里很不痛快,冷冷的说道:“太祖便是大宋的玉帝,他老人家的话谁敢不从?我这么多年一向如此,也没出过事。你若是怕了便去他处高就吧。”弄得庄客很尴尬。 后来柴进的叔叔被殷天锡欺负,柴进也说:“我家放着有护持圣旨;这里和他理论不得,须是京师也有大似他的,放着明明的条例和他打官司!” 李逵道:“「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 柴进也不听,认为李逵这粗人的话不值一驳。自己这么多年在丹书铁券的护持下也没事儿,不可能栽在这里。 直到李逵打死了殷天锡,柴进还是执迷,认为殷天锡的姐夫太守高廉不敢对自己怎么样,还会和以前一样化险为夷。 等到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被二十五斤死囚枷钉了,发下牢里监收眼看性命不保,这才知道悔之晚矣。真要弄你时,根本不会让你拿出什么丹书铁券。 |
33,260,564 | 4,659 | 749 | 为什么人很难被说服? | 我跟我妈生活了二十多年,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不要和她讲道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一点点瓦解她的价值观,并帮助她重建价值观。 我上初中那会就疯狂上网,为此还专门问我爸要钱买了一个路由器。我妈看到花了两三百买的路由器很不高兴,认为是浪费钱,后来还找了个由头骂了我一顿。 再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一件事,对我来说确实有用,我可以用笔记本上网,但是她不行,因为那时只有功能机没有智能机。所以路由器对她来说确实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花了两三百买这个东西可不就是浪费。 去年我回家时,我妈说家里路由器有点慢,你再买个新的。这种转变是因为她已经成为深度的抖音爱好者,她已经离不开WiFi了。 我曾经想买个豆浆机,我妈不给买,说一年用几回啊,你一回去上班,就放在家里吃灰。我一想想也是,就没买。然后她去了一趟我大姨家,我大姨用豆浆机给她做了一杯豆浆,然后她回家就让我买一个。 很多时候,你说服一个人不成功,是因为你们的关切点不同。就拿那个路由器来说,对于当时而言,我买了只有我能用,对她来说这两百多跟打水漂是一样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的三观是由他的社会经验建立起来的。你突然去冲击他的三观,却是拿一件你花了好久时间建立的观念,甚至他都没有听过见过这个概念,你觉得他一时之间可以接受吗? 举个例子,老家的亲戚来看你,你告诉他坐高铁来,来了后上三号线再转一号线到哪一站下。他能接受吗?他接受不了,他没坐过地铁,会天然的抗拒。 很多时候说服是一件破坏性工作,之所以说着说着变成吵架,是因为你把对方的固有观念冲击的七零八落,而又没有承担建设的工作,帮他建设新的观念。 | 教育有个悖论:你提供的是A教育,你认为没有A的人最需要你,已经有A的人就不需要你了。 但现实恰恰相反,心里没A的人根本不理你,那些已经有A的人反而愿意付出成本来学习。 理解这点很重要,无论你想教育谁,还是选择用户,都和这个悖论相关。 1,它直接影响你选择市场 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前几年做的一个项目是健身动力学,这是一个健身与心理学交叉领域,如果是你,你觉得它应该在健身市场里做,还是应该在心理学市场里做? 我一开始是在健身市场找用户,我的理解是在大众健身领域,科学的吃科学的练非常容易获得信息,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坚持。而坚持是一个心理动力问题,在这个判断上,这个市场会很欢迎健身动力学,那么顺理成章的想法就是去健身市场里推广。 结果完全错了,健身市场的大部分人都说“WTF,搞个健身还要心理学,要不要这么麻烦”,我宁愿多收集些健身视频,减肥食谱,也不愿意搞这些。你看,别人心里就没这个东西,你觉得他们不能自律的原因其实是健身动力搞错了,但别人根本不需要。 最后我痛定思痛,去心理市场找健身的人,发现心理市场的人本来就爱思考心理,发现还能把所爱的心理学运用在健身上,这么有趣,还能顺便解决自己问题,大家一点不觉得违和,反而觉得很有价值。 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慢慢理解了这个教育的悖论。 2,花能量去寻找那些心里已经有A的 我开始理解到,根本不存在“教育市场”这个词,其实你只能找那些“心中已经有,等待人来激活的市场”。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别人已经有了还需要你。 原因是用户心中模模糊糊有这个观念,但不清晰,不成体系,未被整合。别人不是来学一个心里没有的东西,而是付出成本整合和完善自己心中已有的东西。 这个认知对我帮助很大。我过去花了太多的能量投注在唤醒一些人,告诉他们需要思考一些他们不曾思考的事。但一直挫败,一直体验到付出的幻灭。 我现在知道,还有另外很多人其实心中本来就有我倡导的观念,只是他们没机会,没时间,没能量把这些东西整合好,他们更加需要我,而我却很少把能量放在他们身上,过去我的能量都花在教育市场和教育市场失败的内耗上了。 3,尽本分,学会等待 别人心里有没有A,你并不知道。也许现在没有,未来就有了。 所以应尽的本分,还是要不停的讲。这里有两点要提醒: A:在你希望唤醒的市场,不要有转化率的期望。只在你确定心里有A的市场,才应该有转化率的目标。 B:这个本分不要超过20%的能量,因为主要的能量还是要去服务心里已经有A的客户,不停的讲只是你的一个规律性的行为。 如果你真的相信,你无法教育一个心里没有A的人。那么你就有了等待的能力,你会更有谦卑的心,有些事你得等他自己经历过,那些觉得没有正反馈的内耗也少了很多。 4,我们自己也在教育悖论之中 我们同样会觉得我们根本不需要一些东西,而那恰恰是我们最缺的。 最近在上海的经历,我只能说我自己过去经历的还太少,有些自己很笃定的事只是因为过去碰到的事不够大而已。“寿则多辱”,羞辱不够多,有时候只是因为自己活的还不够长而已。觉得自己不需要,有时候只是还缺少一些经历而已。 有这样一些亲身的经历,发现自己心中就多了一些东西,这时候也就有了被一些新认知教育的基础。 “凡是有的,还要再加给他”,所以我们需要先有A,才能接收A的教育。而那个A的种子,则我们需要不断开放自己去经历,反思,那个真正改变我们的种子才会早点被种下。 |
33,268,747 | 117 | 44 | 新概念英语教材过时了吗? | 新概念是套很不错的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教材,英语做为外语的教材。引进时间比较久,用得比较多而已,加上辅导材料多,民间偏方多,所以拥趸者众。不过时间过于久远,有些资料,话题已经很老了。 其实,你把那些拥趸新概念的人的学习方法拆开,不过是:背诵+语法而已。很多人都说背了新概念,怎样怎样。其实你要是下决心背了别的教材,一样会达到那个效果。我大学背过学校专业课精读课本,比如King 的“I have a dream”,肯尼迪的第二次就职演讲,丘吉尔的 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尤其是其中金句,比如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这话在美国经常被用,你跟美国人聊这个比聊“PUMA at large”好吧。新四是选了很多还不错的文章。但是事实上,你要是读《美国语文》也能发现里面节选文章不错;你要读别的教材,你会发现人家选的也不错。爆吹新概念不过是因为读得少,视野有限。 新概念越是高级别越跟口语严重脱节,您背完了,真要按它开口估计能吓着别人。人家会觉得你怎么这么严肃啊!聊个天而已,用得着吗? 其实,现在有很多很好的教材,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 比如,剑桥系统的: 1) Unlock 这套书,教材宗旨就是Unlock your knowledge,听说读写全面覆盖,第四册上完可达英语B2,大约对应雅思6.5 2)English in mind 这个也是听说读写全面覆盖,可达到B1-B2水平 3)剑桥英语系列的,比如,我家孩子在用cambridge english complete advanced,cambridge english complete proficiency用于CAE和CPE考试;低点儿级别的有针对First,Preliminary 和Key的教材。 Oxford也有出EFL的教材比如Oxford Discover;Oxford还有套不是教材但是超级出名的分级读物OXFORD READING TREE和书虫系列(国内引进)。书虫系列适合国内高中到大学水平。 美国教材也不少,比如National Geographic出版的reading explorer,close-up这两系列;NG出的教材非常多,还有根据TED出的听说教材。 还有美国人自己用的加州语文,加州中学。从学生用书到练习册到教师用书都有。 美国人还有个好东西。去某宝,花50大洋买个RAZ账号,一年有效,零基础从AA读,小学生从B读,中学生么,可以从G级开始读,读到Z1-Z2;什么科学,文学,什么都有了,还有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历史,文学,地理,人文,社会,应有尽有,还每天都能看见新文章添加进来。读完还有练习做,还有vocabulary,还有录音。找卖家要配套worksheet,或者直接百度搜搜RAZ worksheet, 词汇,写作,语法,critical thinking都练习到了。 再说语法书,如果这些教材的语法书你觉得不够,还有剑桥英语在用语法(English in Use)(入门级-高级)非常好,有引进版。英语在用这个系列非常多,非常好,词汇、语法、习语,很多分支,你要是能做完高级,英语不好都难。 再说听,新概念就那么几百篇文章,满足不了听的训练。你要是能把上面我介绍的资料音频听了,在做些听记练习,你英语不好才怪。 还能再听听TED的演讲啊!涨涨知识。 这些网络有电子版,淘宝有祖国版,不过是大多数人懒得去研究新东西,抱着新概念不放而已。其实这些资料也不新了,这些教材在国内很多儿童英语圈子里很流行,效果也很好。 而且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下,原版阅读成本越来越低,很多小朋友都是走原版路线的,而且很成功,倒是大学生,刚工作的毕业生抱着老路子不放。很多体制内的英语老师毕业之后也不去研究新东西,抱着故纸堆不放。 | 很多人苦苦寻觅的大日如来咒 其实就是他们拿去垫桌脚的儿歌三百首 其实我们真的更应该讨论下题主什么时候换老师 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但如果当师傅的学艺不精领错了门 不走火入魔就是万幸了 |
33,268,747 | 445 | 12 | 新概念英语教材过时了吗? | —————8.15 更新————— 美剧口语训练法: 1.针对个人学习的 首先,选一部语速、词汇、剧情适合自己的美剧。(我选择最受欢迎的《Friends》,老友记作为美剧场景喜剧的鼻祖,幽默有趣,语速中等,词汇也大多贴近日常生活,每节时间短) 第一遍,先看一次这部剧,对剧情有大概的了解。(20mins ) 第二遍,剪个小纸遮住中文字幕,看英文字幕,尽力去翻译。如果有生单词或者get不到的点,就把生单词记下来(先准备一个本子),然后看翻译。(40 mins) 第三遍,跟着剧中的人物,他说一句,跟读一句。简单的就不用停顿,复杂的要停顿。在这里非常关键的就是学习他们的语速语调和表达方式。(比如Joye最喜欢说 How'r you doing Monica最喜欢大吼Oh my god,Rachel最喜欢Really? )(30 mins) 有时间的1天一集,没有时间的2—3天一集。 坚持两季(50集,三个月) 相信我!你的口语会突飞猛进~ 2.针对有小伙伴一起学的 第一遍,也是要先看一次,熟悉剧情。 第二遍,遮住中文字幕,去跟读去翻译。 第三遍,打印剧本出来(百度文库有下载,我也有第一季的,如果需要的可以留邮箱)采用role play的方法,一个人扮演一个或两个角色,看着剧本去演绎,对话。 也是要坚持三个月~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最好有一个互相监督小组,共同进步。 加油! ———————以下为原回答—————— 新概念英语忠实粉答一下~ 不过时啊~ 我觉得《新概念英语》作为入门级是很不错的。一般从《新概念英语2》入手学,一开始单词量较少,文章较短。然后渐渐增加,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慢慢适应,这点是非常不错的。另外就是,文章后面的习题紧紧的围绕着文章进行知识点展开,学习语法结构等,能让学生学会读写的过程也掌握了理论知识。 事实证明,背诵里面的文章比较容易且记忆深刻。我是高二的时候学的新概念英语2(2007年),然而到现在我还能非常流利的背出第一到第十课。(第十课后的需要温习后也能快速背下来) 这得益于我当时一个非常有趣的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我分享给大家: 1.先把文章读一次,然后试着回答一开始的那个问题。如果不能回答,再读一次。(5 mins) 2.遇到新单词马上标记。回答完那个问题后开始读新单词,并反复记忆。(5 mins) 3.跟着录音读文章,注意发音。一句句停顿跟读,重复两次。然后自己读一次。(10 mins) 4.试着自己翻译成中文,然后看翻译哪里自己翻译得不好。(5 mins) 5.看课后习题的问题,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用笔写下答案。(非常重要的一步 5 mins) 6.把答案串起来,就是文章的大义了。然后把文章的每句话第一个单词写下,根据单词提示来背文章。 7.把文章当成一个小故事,告诉同桌。那么你就能熟练的背诵课文了~ 8.做课后练习。 完。 现在我有在监督几个朋友学这个课程。每两天一课,一周两课,周五总复习。目前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采取互相监督和奖罚机制,大家都有在坚持~ 然后两个月后,也就是学到20课我会开始给他们上口语课,口语学习呢我采用的是美剧训练法,这个方法能让学生快速提高口语水平,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也可以分享~嘻嘻。 P.s 非专业英语教师,只是英语爱好者,曾从事英语教学一段时间:) | 从文章选取来看经得起推敲,尤其是第4册。新概念是一套完整的入门系统,所谓现今的表达方式无非是补丁包而已 |
33,271,133 | 199 | 101 | 新概念英语是否过誉? | 我觉得没有。 新概念英语未必适合大部分人,但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中学生扩展词汇,提高写作能力是很好的教材。 说实话,我挺喜欢这种老教材的。现在的新教材,总是强调会话、交流功能,学生的基础根本不扎实。我觉得对中国学生来说,词汇、阅读和写作才恰恰是最重要的,会话交流可以兼顾。大部分人工作生活也碰不到外国人,倒是阅读文献资料的需求大得多。 很多人批评新概念,说新概念老旧。说实话,语言的核心内容是很稳定的。新概念上的绝大部分词汇、用法,再过100年也还是主流的词汇和用法,比学几个美式俚语有用得多。 | 对于新概念英语的风格的看法有失偏颇。 现在一些人用的偏美式的多,在他们眼里会把传统的英式英语当作过时过誉。问题是如果你去看美国人的高级的写作,句式词汇也很复杂,不能把单纯的LOW B的美式口语俚语当流行而把正规书面语当过时。如果日常只说很多LOW B美式口语,但是写作的时候掉线了继续LOW B,那么就算出国也会被老师叫去喝咖啡“强烈建议”你去语言中心去提升英语写作的。和中文一样,要是你写作文、论文、公文之类充满了喜大奔普(欢欣鼓舞)、老司机(经验丰富/常青树)、呆萌(憨态可掬)之类的代替书面的正式说法,看你老师和上司对你翻不翻白眼。括号里面那几个说法在汉语书面语里是否过时? 而GRE阅读之类的句法之类和新四差别也不大。 而要说过誉的话也算过誉,剑桥大学出版社现在出的几套英语教材,从CEFR的A1到C2分级进阶的的确比新概念要科学先进很多,问题国内没引进,特别是阅读偏少,听说写偏多,引进了也没什么老师有本事上得了的,强上会直接暴露老师低劣的教学水平。而新概念英语有好处就是基本上还是课文比较多,老师继续使用老套的阅读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都能把课本教下去,而学生也感觉更舒服,不会去抱怨和投诉。虽然这会导致雅思口语写作部分直接扑街,但是就性价比来说算是不错的。 总而言之,新概念英语根据目前的中国国情适当作一些调整的话,就性价比和老师的教学难度来说算是一部优选的教材, faute de mieux。 |
33,525,397 | 200 | 81 | 如何看待在台湾用手帮残疾人解决性需求的手天使志愿团体? | 看了一圈答案,有一事我不能理解: 为什么免费提供服务,且次数有限的手天使是道德高尚关爱残疾人的天使,而 收费(根据某些回答费用不超过500)提供更专业服务,且付钱就可以享用服务,且不限次数的技师就没人称赞她们关爱残疾人了呢? 在我看来,后者才是根本解决残疾人的性需求的合理方案,前者前者蜻蜓点水,我不敢妄断她们是作秀成分多,但是在我看来杯水浇不灭车薪是肯定的。 | 也许你不会了解,手天使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故事发生在一年前,我如今天一样刷知乎,不知道为什么,就刷出了一篇名叫《十夜女王:我为什么愿意为身障者提供人道服务》的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676459?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 这篇文章把我说服了,这是我在知乎上点赞的第一篇有关残障、有关性的文章。也就是这篇文章,打开了我内心的潘多拉盒子,让我开始思考,我过去的想法是不是错了?除了这个,残障者还获取不到哪些权利?是不是还有很多人像过去的我一样,对残障存有误解? 也会想到,我能做什么? 一开始我能做的,就只是大量学习观念而已。我开始读 老师的文章,随着苏中彦老师学习一些残障学概念。那时的我极度自卑、少有实践,曾以为一辈子就只能写小说,看书,真的是缺乏自信也缺乏希望。 我觉得距离我发声的机会还很远,直到苏中彦老师给 的文章点赞,我的世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头一次知道有残障学这种东西,而且还是新生的学科,总让我觉得有一种使命感降落在我的身上。 但是我要怎么办呢?给玥姐发了私信说"你好呀"之后,迟迟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就搁置了。 没过几天,残障微信群就建成了。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我能做的,就从加入"知乎少数派"开始了。 (见我其他的文章和答案) 残障破冰,性破冰,残障与性破冰……这些都是早晚的事,我只是在这条长河里当一朵浪花而已。 我还记得最初是什么让我改变,虽然我从未接受过手天使的服务,但手天使志愿者团队永远在我心里留下一席之地。 |
33,525,397 | 1,499 | 323 | 如何看待在台湾用手帮残疾人解决性需求的手天使志愿团体? | 秘密君,我是上初中的时候出的车祸,双腿高度截肢,还失去了我最爱的爸爸我妈一个人独自抚养我,特别辛苦,照顾一个残疾病人的辛苦程度我就不多说了,说了你们也很难体会到那种艰辛。 我在我妈的坚持下,我读完了高中,后来我就不肯去上大学,就呆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朋友,没人说话。 我自己后来就开始在网上帮别人写一些文学创作之类的东西,时间久了有经验了,慢慢的自己赚的钱也还可以。最开始的时候,我接触到的是一个讲女性的公众号,讲很多很多,也有些讲成人话题的。 我看到那个公众号里面说的很多内容就是讲男女之间的事情,我真的特别特别向往,向往能有一段恋爱,能有一个爱我的男朋友。其实我自己也明白,像我这样的残疾人,这辈子都是不会有男孩子愿意跟我谈恋爱的,不会有人愿意娶我的。 不会的啊,我感觉你好像又点很悲观,不是也有很多残疾人一样可以结婚吗?(秘密君试图纠正讲述者略显偏激的观点) 秘密君,你不用安慰我。我听到的安慰你觉得会少吗?跟你说同样的话,我会听的少吗?可是有什么用呢,我还不是找不到男朋友,我甚至都很少能见到男孩子的面。我今年都25岁了,甚至连现实生活中一个男性朋友都没有。 我没有抱怨社会的意思,我只是说了我自己的真实遭遇吧。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只是不断幻想着自己有一段美好的恋情,哪怕结局不好也没关系,有过这样的经历就好。后来慢慢的,我开始去关注那些讲女孩子和男朋友脸红的内容,我看到很多网友说的,很多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和男孩子发生关系了,有的女孩子说她们一年都要换好几个男朋友,说了很多很男孩子睡在一起的那种快乐。 你知道吗,精神上的空虚还可以自己幻想一下,可是身体上的空虚呢?不是幻想就能克制住的,我也是一个成年女人,我也想尝试一下作为一个女人的快乐,因为我知道,我这样的残疾人,是不会有男人给我快乐的。 算是克服了自己的心里防线之后,我就慢慢的就学着自己满足自己。后来我在网上也偷偷买过一些女孩子的成人用品。 你能可能会跟我妈一样觉得我一个女孩子做这种事情很无耻,很下贱。但是我有什么办法,难道要我守着那一层膜过一辈子吗?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信息,就是知道了其实还有一种职业叫男应召,就是鸭子。我就跟我的网友说了我的情况,后来就有一个网友说帮我想办法,让我体会一下男人的滋味。后来,那个网友就真的,给了我一个电话,说价钱都帮我谈好了,让我直接联系这个电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挺害怕的,我也怕这样会被发现,要是被人发现了就真的会丢死人的。 但是现实毕竟就是现实,我的孤独和欲望最后还是摧毁我自己的心里防线,我还是给那个鸭子打电话过去了。趁着我妈学校组织三八妇女节出去旅游不在家,约到我家里。那个男孩子比我小一点,挺贴心的,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真正女人的乐趣,那种快乐你们正常的女人是不能理解有多渴望的。 可是就那么一次,还是很不幸的被人撞见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半夜的时候楼上的叔叔撞见了他从我家出来,盘问了他两句,还来敲门问我是不是家里来小偷了。我骗他说是我朋友,后来就风言风语传出来了。 很快我妈也知道了这个事情,回家质问我。从来没见过我妈对我发那么大的火气,我妈把我骂的,真的是狗血淋头,各种难听的话。说我不知羞耻什么的,后来我就哭了,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哭的特别伤心,后来我妈也哭了。那时候我好想跟我妈说一说心里话,但是我又不敢,就一个劲儿的哭。 从那以后,我妈对我态度特别不好,总是骂我说我。我真的快受不住了,我知道我妈妈养我特别辛苦,为了我,我妈这十几年也没再找。特别是我后来,就更加理解了我妈那个年纪活守寡的痛苦。秘密君,其实我挺想跟我妈说说我的心里话的,让我妈也明白我内心的想法,希望她也能理解我。我是个残疾人,但是我也只是个女人,我也想要体验一下作为女人的快乐,我也只是仅仅想体验一下。 可是我不这样去叫鸭子,又有谁会愿意跟我这个残疾人谈恋爱呢?哪个男的会愿意抱着一个双腿高度截肢的残疾女人呢?秘密君,你说我这样做真的有错吗?难道我就就真的活该要一辈子都体会不到一个正常女人的快乐吗?难道残疾人就不应该有自己的私生活吗? 秘密君说:如果大陆也有一个类似手天使的组织存在,并且能被大众正视和认可(我知道这很难),那或许能给残疾人本就灰暗的生活带去一丝慰藉吧,毕竟残疾人也是人,也有需求,非要给正常的生理需求打上一个“残疾人”的标签,私以为这本身就是不妥的。 以上。 本文内容整理自秘密君的语音访谈,语音访谈首发于公众号:那些你不敢说的秘密(imimijun),我们洞悉阴暗,只为拥抱光明。 | 本文选编自我之前的一篇书评:性,与残障无关 ——《孤独及其反面》一书简介 其实除了“手天使”之外,还有别的系统回应残障人士性需求的方法。根据人类学家Don Kulick和历史学家Jens Rydstrom的研究(他们重点关注先天残障和重度残障),在丹麦,残障人的性被广泛承认、讨论和支持。1989年,政府发表政策文件《关于性的指导原则——与残障无关》,充分承认残障人士的性,并宣布建立性指导师这一职业,强调包括性指导师在内的所有残障工作者要主动察觉残障者的性需求,提供适当帮助,但工作人员不能和服务对象发生性关系(包括手活)。 具体来说,在丹麦的残障人集体之家里,工作人员会和舍友们商讨制定“性政策”,还会经常带领舍友对性和亲密关系开展角色扮演和集体讨论。当工作人员察觉到某位舍友可能有些具体的需求或困惑时,会主动跟舍友讨论其困惑是否与性有关。如果是的话,工作人员会跟该舍友一起制定一个行动计划,把性行为分解成各个部分,以使双方知道残障人期望什么,工作人员可以提供具体什么样的帮助。比如如果一位肢残女生需要的是定期自我满足的话,那么工作人员会帮她脱衣服,让她处于舒适的体位,给她放置自慰器,然后离开房间,并在议定的时间后回来帮她整理。 当然,性除了是机械运动,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残障人也应该有能力去建立这种亲密关系。研究者用真实故事讲述了丹麦的残障工作者如何帮助客户建立亲密关系。Steen是个三十出头的男士,脑瘫,经常抽动,有自闭症,而且是全聋。他平时是通过用手指指着一个个字母拼写出句子来跟工作人员缓慢交流。Marianne是位四十岁的女士,有智力障碍,全聋,近乎全盲。她不会说话,但可以与人用手语交流——只要对方在她的手掌里打手势。Marianne可以自行活动,但Steen的日常活动,包括穿衣洗漱,几乎都要靠他人协助。Steen和Marianne生活在同一城市的两个不同的集体之家,在联谊中认识并相爱。工作人员通过跟他们的分别交流,了解到他们希望有进一步的身体接触。于是每月两次,Marianne会在她的助理的带领下来到Steen的宿舍,而这边Steen的助理已经给他们腾出了房间,摆上鲜花。助理帮Steen宽衣解带,让这对情侣以舒适的姿势躺在床上,然后悄然离开房间…… 谈到残障人与性,公众一般认为他们要么很脆弱,要么容易因“兽性”伤害别人。与之相应,很多国家的残障工作者都只强调性的消极方面,力图教育残障人防范性侵犯,同时试图限制残障人的性表达。丹麦的社会服务界固然也意识到残障人有施行或遭受性侵犯的危险,但与此同时,他们知道性也是欢愉,有其积极的一面,而且性关系是个很大的光谱。当一位智障女生跟一个比她年长很多而且性情古怪的男人住在一起时,工作人员也许会觉得那个男的是在利用她。但他们不会基于自己的判断棒打鸳鸯,而会去跟那位女生交流,了解这段关系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她在其中享受什么,有什么不舒服。通常他们会选择尊重那女生的选择,同时教她一些避孕和保护自己的知识,默默地给她构筑好安全网。正是基于对性的这种积极态度,残障人的性不再是要被限制的“私事”,而是多方共同支持、参与的伦理行动。 |
33,525,722 | 314 | 137 | 猫可以关笼子里养吗? | 笼养必定影响性格。区别只是各猫深浅程度不同。 短期的关笼子,没有什么大问题,长期这样饲养,大部分都养出一只“不友善”的猫,我指的长期是超过一年或者两年。 除非它从出生开始,就基本处于笼养状态,可以从小适应,那样的情况下,性格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正面回答你的问题,那就是“会的”,以后会更加不好。 无论多大的笼子,对猫来说都能带来束缚感,除非笼子和你家一样大。不然,明明有更大的空间,却仍旧要被关在固定的范围里,四周充满了自己的气味,却无法去守着地盘,令猫郁闷。 换位思考,等同于,人在家里,平时活动得好好的,几个巨人一走,或者一到夜晚,自己就要被强行关起来,不能去上厕所不能吃饭不能到处走走,凌晨醒过来了,也不能出来活动看看风景,只能等到巨人们来给自己自由,所有的抗议都不受到理睬,日复一日,仿佛要这样度过一生。 人的情感更为复杂,疯的更快。 笼养会让猫变的更有攻击性,更不信任人类。 我一般把“放养”当作“猫可以自由出门不会固定在家”的饲养方式,这个我同样不提倡。 如果题主指的是在家里封闭饲养,范围限制在家里,那当然能行,请务必这样做。 不亲人,这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导致的。不过,猫本身不如狗那么亲人,不可能随时粘上来要抱抱。一般来说,经常主动凑上来摸摸亲亲抱抱的猫,都与主人相处了不短的时间。如果只养了一个月左右,并且一直笼养,那就不要对猫有太大希望了。 不喜欢被抱,猫都不喜欢被抱,区别在于,有些猫在充分信任依赖主人的情况下,可以容忍主人抱自己。 至于便便的问题,原因非常多。饮食如何,是否软便,猫砂盆是否适合,猫砂量多还是少,身体是否有异常,等等。 最后,提一下,我的建议是不要笼养。当然,如果放弃笼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生活,那就笼养吧。毕竟养宠物,尽力而为,因人而异,人的生活质量优先。 但是,如果后果只是东西乱了,纸被撕碎了,那没什么关系,东西收好门窗关紧就行。 假设,只能笼养,那还是不要对猫的性格有太高要求,毕竟不能“不给马吃草,又想让马跑”吧。 | 我的是喜欢尿沙发,晚上关阳台……我觉得吧,人不是猫的奴隶,再喜欢猫,也不能是猫的奴隶。。。所以别听那些说什么不能忍受就别养猫的人鬼扯。你上网搜搜一些措施,慢慢培养猫,一定要有耐心,爱心。实在不行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就找领养或者散养。 |
33,525,722 | 1,899 | 133 | 猫可以关笼子里养吗? | 自己的猫想怎么养怎么养。 但是,你如果希望它粘人听话,性格好教养好,就不要笼养,圈养,(无人陪伴的)小房间也不行。 实例说话。 图里这只小可爱,大名帕拉丁Paladine,是我家萨菲2月18日生的宝宝里,最漂亮最粘人的一只。 这一窝小猫都是我亲手接生用心养大的,费尽心力做好了社会化训练。小猫们活泼外向,不怕陌生人,也能很快适应陌生环境。 今年五月份送他去了新家,新主人是个漂亮妹子,家里有只原住民大猫。 三个月大的帕拉丁一点也不认生,一到家粘着新主人到处跑,妹子说“性格好得像一条狗”。 去的第一天就睡成了这样。 可是今天,妹子突然给我说,小猫最近很怕人,看到人老是躲,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问怎样训练猫咪亲人? 我当时就很震惊,它可是整窝里最粘人的孩子,这才过去三个月?怎么就不亲人了?? 妹子说了以下信息: 1.小猫因为玩水被呵斥过,因为打碎花瓶挨过打; 2.饿了才找你,想玩了才找你,一般时候都不理人,一看到你就往沙发下钻; 3.家中大猫小时候也比较粘人,大了就不亲人,小猫是不是被大猫带坏了? 4.大猫小猫平时都不让进卧室,有时候把大猫抱进卧室玩,小猫就在门外一直叫……如果只抱小猫进来,大猫却能一个猫安静待着; 5.两猫目前的生物钟都是白天睡觉,晚上闹腾。 第1条我觉得没啥问题,猫调皮了训斥一下很正常,我家猫乱咬东西也是要拍脑袋的,不可能是因为记仇,可其他几条完全想不出原因。 讨论了好久,我才知道,两猫平时都是住在妹子家小卫生间里,平时上班就关进去,下班后放出来玩,晚上睡觉再关回去。。。。。。。。。。。 至于为什么: a.房间里有很多易碎物品,猫已经打碎过花瓶了;b.妹子的婆婆怕猫;c.晚上猫太闹腾了吵得人没法睡。 所以 不,是环境导致的,因为这两所处的环境一样—— 本身笼养就严重影响性格,猫会焦躁不安,一直叫着想出去,所以就算是惩罚性质的关禁闭,也不建议超过半小时。 而猫几乎不会参与人类的生活,靠什么建立感情? 随便举两个日常例子:同窝的另一只小猫泰斯(见图)我留下来养了,我午睡起来后去做饭,它会一直跟着我进厨房,直接躺平露肚皮求摸,我和它说“现在没空晚一点再抱你”,它就跑到门口先趴着,等我做完饭再去抱它。早上起床后它会喵喵的过来踩奶,沉迷撸猫一不留神就会迟到…… 如果被关起来,猫连黏人的机会都没有。 是因为,大猫从小就是被关着养大,早就习惯一个猫过日子了, 而小猫,我没关过它,从小都是爱去哪去哪,最喜欢趴在枕头边和我一起睡,会钻进人怀里打呼噜。 小猫被封闭养起来之后,身边只有大猫,自然就会一直粘着大猫,已经当成心理依靠了……肯定比偶尔见一面的人类要亲近 是因为,人家吃好喝好,自己有同伴玩,有你没你一个样,如果你出现了还有可能挨揍挨骂,换成你,你会喜欢人类吗? 从小养起的都会知道,小猫一开始是昼伏夜出,和主人待一阵子之后,就会扭过来和人一个生物钟(我家两只都是),如果不希望他半夜闹腾,只要睡前陪它玩半小时消耗精力,晚上就能睡得很好。but又没住一起,猫咪当然是保持自己的生物钟 我是完全赞成训猫的,做对有奖,有错就罚。 我家猫都乖巧听话,不咬人不伸爪子,不乱咬东西不抓家具,会听命令击掌和坐下,这都是后天训出来的。 教过的6只猫都很亲人,因为做错事挨过揍,可从来没有记恨过人类。 猫咪是细腻敏感的生物,想要它爱你,请先给它足够的爱。 放一张正在敲字时候的猫态分布,萨菲刚做完绝育一直趴在椅子上,于是我只能坐前半截QWQ,泰斯则一直睡在右手边 以上,不!赞!成!笼!养! 正如 @刘吧唧 所说的,都关着养了,还指望性格好?不能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吧? | 家有一个胖纸,胖胖前主人因为怀孕所以对胖胖进行的是笼养,胖胖很乖,第一天到我家的时候,因为查过资料说要对新到家的猫咪放松,不要过分关注他,所以他到家我都没怎么关注他,后来我躺在地上跟包子有一搭没一搭的玩的时候,胖胖过来轻轻的蹭蹭我,想要让我摸摸他,陪他玩。后来前主人要小视频看看怎么样的时候,发现胖胖已经玩嗨的时候,默默跟我说了一句,他在家的时候很懒很胆小,感觉内向的样子,没想到这么活泼呀。不想说什么,只是想单纯说一个自己的故事,最后爆蠢猫照一张 应知友的评论,补发几张胖照 壮硕的肱二头肌 看到逗猫棒一脸惊讶 夹在情侣中间吃猫粮 其实他是法海的转世,你们造吗? |
33,561,706 | 3,904 | 848 | 你都养过什么神奇的动植物? | 最神奇的应该是猫头鹰… 菜农在田旁边发现一只小猫头鹰,就搭着菜一起卖,估计是当吃的在卖…被我妈撞见就买回家养起来了。 每天喂它喝奶粉,我晚上上厕所会去看看它,眼睛亮得跟蒸汽灯一样。 小学那阵儿大家都喜欢哈利波特,听说我养了只猫头鹰都羡慕疯了。 后来养了一年,看它长大了就带去山上打算放生。打开笼子,把它抱出来,边哭边说你走吧,让它飞。扑腾两下飞不起来,回头望着我,还以为它舍不得我感动惨了。 过会儿才发现,把它养得太肥了飞不起来……… 又带回家,给它减肥,控制饮食督促运动这样,在家几乎是放养状态。半年后发现它能飞了…终于放生了… 还养过青蛙,养在外婆家的水泥池里,上百只青蛙晚上一起叫得像打雷一样,滋味不要太酸爽。 还有蝙蝠。 夏日雷雨天刮大风,就把阳台窗户都打开了,闷热天终于能凉爽一会儿。当时一家正在看电视,突然飞进来一只蝙蝠,可能是来避雨的? 我妈特别怕这种长得像小老鼠的动物,抓起拖鞋就扔过去…还真给她扔中了,当时小蝙蝠就一动不动,都以为死掉了,我妈让我拿去扔垃圾桶,我不忍心,就放在小盆子里,打算等雨停后带着小铲子把它埋在花园里。 雨还没停,它就醒来了,但是飞不起来,于是我又一直偷偷养着,直到它能飞就放了。 以前订酸奶,他们会在门旁边装个酸奶小屋,每天早上送过来。 夏天天亮得早,我走得也早,有时候酸奶还没送过来我就走了,傍晚回家时取的酸奶都坏了,就扔了。 某一次的酸奶没封好盖,傍晚看到的是七八只肥肥的白色肉虫在酸奶盒上爬得很开心,不知道是什么虫,一直就叫它们酸奶虫。盯着们就像看着刚出生的白胖小婴儿,觉得要是把它们扔了肯定活不久,是的我又带回家偷偷养了。 根据以前养蚕宝宝的经验判断,这小肉虫跟蚕宝宝长得那么像,养几天肯定就会长成什么酸奶蛾子自己飞走。 养在抽屉里,还没挨过一晚上它们就干掉了。 好伤心。 后来才知道它们生命周期本来就短。 跟小伙伴去后山抓昆虫,天牛,大甲虫,其实我都不认识。 发现漂亮的甲虫就像傻了一样捧着它的壳看,花纹那么好看,就像藏了另一个世界。默默欣赏完就放回了树丛。 然后小伙伴就冲过来说你蠢啊那是牛逼稀罕的XXX虫,应该带回去养blabla。听完后觉得他说得十分有道理,特别赞同我蠢这点,但我就是喜欢看到它活得自由自在。 最喜欢的还是龟。 在我出生的前一天,外公在江边捡到一只右后腿水肿的小乌龟,水肿治好后就送给我养。 小时候大人最喜欢说的龟兔赛跑,我从来不信,因为我家这只放出来了跑得比家里养着的垂耳兔快多了。 那只小龟一直陪着我,长久一个人的时候,最无助压力最大的时候。近二十年,我和它一起长大,我是应该长不高了,养它的水盆今年又换了个大的。 每天放它出来撒欢,每周给它刷壳,每年收集脱落的甲壳都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觉得乌龟长得很像智慧的长者,看着它我就会冷静下来。 意识到还是该把它放生的时候,又担心家养这么久它不会抓活鱼吃,就搬出小时候洗澡的大盆,买来活泥鳅扔在里边,训练它的捕食本领。真的舍不得,而且它后退带了水肿的伤,游泳会往右倾,我在心中祈祷这个过程可以尽量漫长。 令我失望的是它刚下水就一抓一个准。后来爸爸指着它耳边的大红斑说,它是外来入侵物种,放生对生态威胁大。 就装作不知道附近有个车程三十分钟的开福寺,里边有个放生池。好的我留下它是为了拯救地球。 这是唯一留在身边的动物。 还有同学家超生的仓鼠。 卡在窗户缝里的小鸟。 小区和学校里的流浪狗狗猫猫,经常给它们带东西吃,找秘密基地给它们搭窝。 其实也不是多博爱的人,没有刻意想去养这些动物,就是不忍心。 而且一直觉得,我并没有养过它们。不知道小时候看什么看多了,总是持着悲悯天下解救终生的中二心,觉得朋友你有难我就该帮你,即使你是只被胶纸粘住的蚊子。 对于送上门前的小动物,觉着我小房间就是客栈,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还是来吃面?休息好了就继续上路。 唯一想要的是小狗,但父母怕动物携带病菌什么的也一直没养。 遗憾的是,记忆力不好,很难记那些生物知识,那么多分支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一个都记不住。 也不知道那些我自以为是的照顾,是不是让它们受了委屈。 | 东非食卵蛇… 小时候只在动物世界上见过的奇妙物种,很幸运,今年年初机缘巧合订到一条。 冷门品种,国内爬圈养的人也很少,饲养方法和温湿度也完全要靠自己摸索。难度较大,不适合新手饲养,本人养蛇三年,才敢贸然下手。不过现在想买应该也买不到了。 这个小东西没有牙,只在前半部脊柱里有一根骨刺。进食就是吞蛋,蛋顺到那里它会用力用骨刺反复扎加上肠壁扭动把蛋壳挤碎,喝下蛋液之后把皮吐出来。。进化的相当专业,要知道一般吃哺乳动物的蛇都是连毛带骨一起吞,最后把消化不了的部分拉出来的。而我国本土的食蛋蛇,例如台湾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等等,都是用像剃刀一般锋利的牙在蛋壳上打孔,然后钻进去吃。这种剃刀牙咬起人来也是相当疼…… 不过我这条还很小,连文鸟蛋都吃不下,就给它吃打好的蛋液。鸡蛋打到小碗里打匀,它就去探头喝蛋液,经常喝的全身都粘粘的……喝完蛋液还要去喝水,把水盆边缘都蹭上蛋液,干在上面好难刷的…… 期待它长到能吃鹌鹑蛋的那天T^T……鸡蛋液每次只喝几口却要打一个,很浪费啊T^T 看到有朋友说鸽子蛋小可以喂,给你们看看文鸟蛋有多小(._.),对它来说依然太大了。壁虎蛋邮寄又必碎…只好喂蛋液了,我也很想看它吃整蛋啊。 又看到有朋友说蜗牛蛋……你们太棒了,已下单,买回来试试…… 收到了,并不吃ˊ_>ˋ,可能因为这种软体动物和昆虫味道差不多,不在它的食用范围内吧。我还是老老实实喂鸡蛋了…… 补张喂食的图,它闻到食物的味道抬起前半身在找。 喝的过程拍不到。举着相机拍离太近了它会害怕不敢吃,我都是离的远远的看,也拍不清楚。 更新几张 |
33,800,069 | 191 | 115 | 如何做出正宗好吃的蒜泥白肉? | 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推荐了《解密经典川菜【蒜泥白肉】及家庭自制法(技术长文,慎入)_水晶月光_新浪博客》这篇文章。当时有评论提到李庄白肉和成都做法的不同,于是我有了一个印象是先有宜宾地区的吃法,再传到成都。那么成都的做法自然在宜宾人看来就不够正宗。 但现在看到这个问题想了想觉得不对,虽然没仔细查,但白片肉这个吃法理应是从满人传去的,《随园食单》说“此是北人擅长之菜”。清末《成都通览》里就有“炒菜馆之肉菜价看炒几份,以四份起码,每份折钱八文,若白肉片则二份亦能买。” 所以搞不好是成都先有蒜泥白肉这个菜的。 多数人都知道要选二刀肉、坐臀尖,但少有说清楚这是哪块肉的。其实整只猪的臀部都叫后腿肉,反倒是真往腿那里走就该叫蹄膀和猪脚了。 要选的是猪后腿肉里最大的那块瘦肉(我查了一下好像是股二头肌),带着皮下脂肪和猪皮。 带脂肪多一些才好吃,所以要选肥型的猪,皮下脂肪厚的。 后腿肉相对来说比较韧,所以才需要通过煮肉来让它软化。而煮久了后腿肉也不会老,但肉会变得过于松散,失去弹性。而蒜泥白肉有弹性才好吃。 其实煮肉的时间也不一定,第一和肉块的大小有关,第二和是不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有关,第三和猪龄也有关,现在市面上有些黑猪养的时间相当久,猪龄老的需要煮久一点。煮肉的水里可以加葱姜花椒一类增加香气。 前面有匿名用户说了,片肉是热片比较容易。但蒜泥白肉不适合刚煮完就捞出来片,一是肉还是烫的时候水分蒸发很快,片好就干了,再者刚煮完的肉也烫手,很难拿稳啊。所以要在原汤里泡到仍然热,但不太烫手再片。其实整锅汤冷却起来也很慢的,真的冷到脂肪冻起来得好久好久。 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刀比较钝,片肉之前一定要把刀磨利了。皮最难片,所以先从皮处下刀,定下厚薄,然后继续片脂肪和瘦肉。 我在餐厅里吃这个菜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蒜泥太辣。蒜的辣味来源于细胞被破坏之后,蒜氨酸在酶的作用下产生蒜素,捣完放的时间越久味道越重。在家里可以在捣蒜之前,把蒜瓣连皮放在铁锅里小火烘几分钟。酶在高温下失活之后,捣碎哪怕放久一点也不会产生太多的蒜素。 这个我自己做都比较马虎。红油一般都买现成的。也没吃过德阳酱油,一般就是普通酱油加水和葱姜蒜、花椒、糖一起煮一下。可以参考一下我开头放的链接里,里面有很详细的复制酱油配方。 车辐《川菜杂谈》里说成都最有名的竹林小餐的白肉是热吃热片,这菜确实是趁热吃才香。我以前都是把料汁淋在肉上,现在看来很多地方的吃法是蘸,看起来非常不错,我下次尝试一下。 | 谢邀! 蒜泥白肉!!看到这几个字我已经是满口生津了!!一片薄薄的肥而不腻的五花肉,配上混合葱蒜的油泼辣子,让人如何拒绝!? 看到了很多高手纷纷作答,但是轮到做法的传统,且能将传统的做法如此形象的展现,我们不是针对谁 (: 废了半条命,找到一条比我岁数还要大的“蒜泥白肉”制作视频: 请欣赏! “怀旧版”,你可能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古老的美食教程视频了。。。 |
33,800,069 | 2,187 | 100 | 如何做出正宗好吃的蒜泥白肉? | 蒜泥白肉是我在夏天最喜欢的一道肉菜,好的蒜泥白肉鲜辣开胃,香而不腻,极其送饭。 这次的食谱来自一位四川老厨师,做法并不复杂,但在选材、制作的方法上有一些小细节,掌握以后,应该也会成为你夏日餐桌上一做再做的菜式,以下文章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味之道」。 食材:二刀肉(后腿肉) 500 克,葱一小把,花椒十几粒,料酒两瓷勺,八角一只,香叶两片,猪肉的选择上,尽量买你能买到的最好品质,我一般会用黑猪肉。 猪肉、香辛料和料酒冷水入锅,大火煮沸后捞除浮沫。 蒜泥白肉的食材简单,好吃的关键呢,就是猪肉吃起来要软嫩不干柴,所以煮制的时间要刚刚好。捞除浮沫后,小火加盖煮 25 分钟左右关火,最后再用余温焖 15 分钟。 利用煮肉的时间,来准备调味汁。红油两瓷勺,酱油或生抽 1.5 瓷勺,盐两克,白糖半瓷勺,蒜头 4~5 小瓣,小葱一小把。 一份蒜泥白肉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油辣椒和酱油的品质,老师傅们做这道菜时,还会在酱油里加入红糖和香辛料,调制自己的秘制酱油,我们在家做呢,可以通过加入一点白糖,来模仿复制酱油里的回甜味。 蒜头去皮压成泥,我用了压蒜器,如果家里有石臼,也可以用石臼捣成泥。传统的蒜泥白肉,用的是四川的紫皮独头蒜,辛辣味会弱一点,口感会带点微甜,一时买不到,用普通大蒜问题也不大。 蒜泥加入调味料中拌匀,取两瓷勺热肉汤淋入,激发出香气的同时,去掉蒜泥的生涩味。 猪肉焖好后取出,均匀切薄片。猪肉如果烫手,可以用凉水稍微冲一下,传统的蒜泥白肉是热拌热吃,所以冲至温热状态即可。 肉片摆盘,淋上调味汁,撒上葱花,噔噔噔噔,完成! 蒜香和红油的香气相互激发,有多好吃呢?前几天朋友来家里,连加了三次米饭,最后把汤汁儿都淋在米饭上拌着吃完了! 更多餐厅和食谱,都在我的公众号「味之道」更新,欢迎关注。 | 要说这“白肉”的发源地可不是四川,而是在满族同胞聚居之地大东北。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过,白肉“此是北人擅长之菜”,其中满洲跳神肉为最佳。跳神仪是满洲一个传统的礼仪,一般春秋择日祭拜神牌或是祭祖(不是你想象中的跳大神),而祭祀之后吃肉便是跳神肉,“肉皆白煮。例不准加盐酱。甚嫩美”,吃法是“自片自食,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纸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由此可见,蒜泥白肉的做法从那个时候起,便定下了食材和刀功的要求:肥瘦相间的五花或者二花(坐臀肉),最适合清水煮食;肉片必须切的均匀透薄,至少也要半掌大小才行。 后来,这白肉一路从东北到中原,下了江南之后传到了天府蜀地四川。四川人凭借对于调味的精通和热爱,给这道菜最终定下了味型。俗话说“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以碾碎的蒜泥入味,蒜香浓郁,咸辣鲜香,细品之下略有回甘,使得这蒜泥白肉成为了川菜的经典之一。而这种热片冷吃的方法,也让食客们对于四川的“辣”有更深的了解,想要热得吃辣,可想吃辣并不一定非得吃热。 另外,成就这道菜还得需要一种青菜,黄瓜。很多爱吃四川火锅的朋友,一定都对牛油锅涮黄瓜片儿记忆犹新。黄瓜清爽嫩滑,有自己独特的脆感,又可以中和肥肉的油腻,无论南北方人们,都愿意把黄瓜和酱类搭配起来食用。如此一来,制作蒜泥白肉的主要秘诀就都解开了,若是新手想尝试,还有些刀功技巧得练习,但为了这一口美味,至少先把调酱汁学会了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食材:二刀肉 500克、黄瓜 2根、姜 1块、香葱 1小把、花椒 1小把、大蒜 1头 调味:辣豉酱或者老干妈 1勺(15克)、麻辣汁 1勺(15克)、藤椒油 1勺(15克)、香油 1勺(10克)、料酒 1勺(15克)、糖 5克 1、备菜:猪肉带皮洗净,葱切段或者打结,姜切厚片,蒜拍碎剁成泥,黄瓜切丝,备用。 2、煮肉:锅内接半锅水,放入整块二刀肉,加入葱姜和花椒,少许料酒,大火煮沸;煮到8成熟(约15分钟),用叉子扎猪肉不会冒血水,便关火静置5分钟。 3、、调汁:在弄好的蒜泥里加入辣豉酱、麻辣汁、藤椒汁、香油和糖,搅拌均匀备用。 4、摆盘:将猪肉沥干水分,尽量切薄片,用黄瓜丝打底,摆在盘里,淋上汁儿,完成。 1、买肉的时候尽量选二刀肉(五花肉也可以),它的纤维比较结实,肉质有弹性,口感特别好,而且切开的时候,皮肉不易分离; 2、大蒜尽量用石臼捣成泥,不会有颗粒感,比较适合做调味; 3、切猪肉的时候,最好有一把稍微快一点儿的刀,毕竟这道菜越薄越好吃。 先这么多吧,如果楼主试验了,记得给我一个反馈哈~ 要是觉得不错,请关注一下我呗,@秋食工作室,至少点个赞再走呀。 |
33,914,207 | 175 | 92 | 当一名奥运会冠军是怎样的体验? | 先简单说下我的经历吧,1988年我进入烟台芝罘区业余体校体操队,当时的启蒙教练是王玉福,然后1990年入选山东省体操队,师从靳之冕教练。 1993年进入国家体操队少年集训队,得到了国家队教练组重点培养,师从总教练黄玉斌、肖元、王国庆 。 我真正练上体操比较有意思,当时我这个启蒙教练去幼儿园挑选运动员的时候,幼儿园的院长就推荐我,有个叫邢傲伟的,特别调皮,赶快带他去练体操吧,但是那天我正好不在,就错过了,但是很巧的是有一天我这个启蒙教练,他认识了我妈妈,当时并不知道是我母亲。然后他就问我妈,你认不认识一个叫邢敖伟的,就这样我踏上了自己的体操之路。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了我们夺奖牌光鲜的一面,背后的心酸却少有人关注,竞技体育每个运动员最大的天敌就是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出现伤病,我曾经脚骨折过两次,手骨折过两次,然后全身上下很多地方都缝过针,对我们运动员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也是比较懊恼,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但是你还是要继续的往前走,因为你不能休息,下肢受伤了,就练上肢,上肢受伤了,就练下肢。怎么战胜这些困难?一个是我们要学习前辈们吃苦,坚韧的优良传统,第二,我们把训练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在受伤病的时候没有放弃过,就会想到我一定要为祖国争光,我一定要站到奥运会领奖台上,这点伤并不算什么,然后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听医生的,按时服药治疗,继续每天坚持训练。 再加上我自己平时还是喜欢读一些书,就从书当中我们也能学习到很多克服困难的精神,就比如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说这不就顶过来了,人活就是一口气,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时不搏待何时呢。 大家都知道我参加了两届奥运会,有成功有失败,都是一种体验,成功嘛那就是和所队友一起,第一次获得了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冠军,也是我们国家再中国女排后第二个集体项目的冠军,肯定是非常开心,在整个参赛过程当中,波澜不惊,我们在预赛当中出现了一些挫折,排在第二名,但是这比我们在整个四年的备战过程中轻松很多,我们这四年的备战,每天的流血流汗不计其数。但我认为都值得,我们决赛当中获得了冠军,虽然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竞技体育就是很残酷,我们去比赛,我们的目标就是冲着金牌去的。 能和队友一起夺冠,其实这个大家在镜头上都能看到,我想分享一个我们在夺冠前的一个晚上,我们集体开了个会,没有说比赛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在说什么呢?我们一是互相加油,二呢,我们是在说夺冠以后我们要做什么庆祝动作?是抛衣服还是撞臀?就屁股和屁股撞在一起还是怎么样?当然后来的镜头上,大家会看到我们夺冠以后也抛了衣服,也把教练抛了起来,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把国旗展示给全世界的人看,我们中国人是最强的,中国队是最好的。 看完这届奥运会,首先向所有备战东京奥运会的中国体操队的健儿们,还有工作人员,教练员说一声:你们辛苦了,确实不容易,5年的备战,疫情的压力,真心不容易,但是在整个奥运会的过程当中,我还是认为团体比赛非常重要,毕竟团体比赛如果我们拿了冠军,是每人一块儿金牌,这样对后面的比赛当中都会起到更大的推进力。 希望咱们中国体操队在今后的训练中再接再厉,仔细研究对手,结合我们自己的优势,把更好的动作加入到成套当中,我希望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能把这届失去的团体冠军,这块金牌夺回来,这是我最想说的,最后祝贺我们中国体操队获得了3金3银2铜总共8块奖牌,用优异成绩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实力、中国精神。 | 今天我要讲述的人物是奥运冠军唐功红。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艰难险阻。 11岁时,她为了家庭已成为中国女子举重的潜在力量,每天的训练量最少超过10吨!19岁时成功进入国家集训队。2001年,她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获得75公斤以上的金牌[1]。2002年,她在釜山亚运会上获得75公斤以上的女子金牌,并打破了挺举的世界纪录。2003年,亚洲举重锦标赛获得75公斤以上的金牌。她朴素的衣着、迷人的脸庞和略带沙哑的声音,这与照片中的她本人的形象完全不同。 舍身为国,虽死无憾!我就是想让国歌在世界舞台上响起。 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决赛中[2],韩国选手张美兰以172.5公斤(第二次成功)的举重重量将比赛推向高潮,并与中国选手唐功红终极对决(冠军争夺)。打败对手(获胜)的唯一方法是增加10公斤。当压缩重量达到极限时是非常困难的。她(唐功红)只训练过一次。面对泰山的压力,她奋力扭转局面。一举举起182.5公斤,完成了大逆转。掌声雷动。成功打破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 殊不知背水一战,竟注定以后无缘奥运赛场。 她确实为国家赢得了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是第100块奥运金牌),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内脏损伤。比赛结束后,她尊重医生的建议,放弃了比赛,成为山东威海体育训练基地的一名女子举重教练。她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3],血压降不下来(超过220),只好回到威海训练基地。没有竞争的机会。长期艰苦的训练和比赛不断超限,导致身体透支,影响健康。在2009年的奥运会上,由于身体原因,她别无选择,只能退休......此刻,她(唐功红)的传奇也落下了帷幕。 伟大的背后是悲伤,向冠军致敬。 国家向来都是爱才好士的,在她受伤之后,为她颁发了200万之多的现金、四室两厅的房子、一辆车。并为她解决了工作问题——成为负责举重项目的主任(副处级)。在随后的日子里,与丈夫孙爱民结婚。不幸的是,当她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时,她失去了成为母亲的资格。一腔热血为国,婚后六年无子,用生命去挑战和书写可能性!她应该被称为英雄。赛后采访的时候她说:“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4]此时此刻,致敬! 不得不承认唐功红挺举杠铃的那一刻,如同手捧奖杯,既是证明自己在绝境之下可以成为冠军,又是毅然决然地能够为国争光。“冠军”这个词有很多故事。它是通过无数的辛苦和努力获得的。除了来之不易这个词,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来形容赢得奥运冠军的体验了。 |
33,944,400 | 2,811 | 878 | 哪些游戏会让人有深深的孤独感? | 是只有我一个人吗,我在玩《魂斗罗》的时候,总是感觉孤独。 小时候,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和弟弟分居两地,只有寒暑假能在一块,平日里妈妈管的严,上班时会把我锁在家里,所以陪伴我的,只有游戏机。 那是个86合1的游戏带,先带大家感受下游戏的名称。 是不是看的热血沸腾,准备开干了,但坑爹的是,所以这些名字点进去,都是《魂斗罗》啊!!! 而且都是一代啊!!! 那时候,握着红白色的手柄,点开游戏,我只能选择1。 进入到游戏,我孤零零的一个人,面对着坏蛋和强敌。 而且,有心的人会看到左上角,是的,还特么是三条命,当时幼稚如我,还不懂上上下下左左右右ABAB这种逆天黑科技。 我早已忘了当时在想些什么,命运吗?不是,那时哪懂什么命运。 下面穿红色衣服的是个LOW逼,只会发小米粒一样的子弹,速度极慢,我根本不瞧在眼里。 但我没有很快干掉他,因为后面的路太难,我还没做好准备。 他就那么傻傻的开着枪,一枪又一枪,有一瞬间,我忽然觉得他可怜,因为没有同伴来支援他,他和我一样。 也是一个人。 有时候我会故意跳下去,左右跳着挑逗他,但不开枪。 我时而在草丛上,时而跳进水里,看他被我捉弄的像个傻瓜,有时候玩三分钟,有时候玩三十分钟,到了最后的最后,我竟然对他生出感情,舍不得杀他。 再见了,朋友,不过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然后,就是我一个人的冒险,手气好时,就走得远些,手气差了,就很快挂掉。 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 我不断的闪转腾挪,练着技术,憧憬暑假到来,可以和弟弟双打,然后保护他,让他看到从来也没有见过的第三关,运气好了,还能看看第四关,甚至第五关。 我就那么跳啊跳,跳啊跳,不知疲倦。 可是人跳的快,时间却慢的很,暑假老也不来。 我总是祈祷,时间你快些走啊,好不好,好和弟弟在一起,等爸爸经商回来。 后来我的技术越来越好,已经可以三条命挑四关。 可是在我心里面,却开心不起来,因为无人见证,只是一个人的华丽。 生日蛋糕虽好,但只有一个人吃,又有什么意思。 终于,我遇上了强敌。 是个体型比我大好几倍的坏蛋。 坏蛋是弟弟的专用语,他总结出一条规律,游戏里所有体型比我们大两倍以上的,都是坏蛋。 我以为总结的很好。 这一次,我恐怕不能全身而退。 我按下了暂停键。 胸里面那个小东西通通跳着,手心里满是汗,我知道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倒在这里,因为只剩了一条命。 我一点都不怕死,因为还可以重来,可是这时候,多么希望,弟弟会在身边,那时候我应该还有五六条命,而他早挂掉了,他会可怜兮兮地看着我,想借一条,我必然不会轻易给予,因为……他的技术实在太臭了。 弟弟得了准许,开心万分地按一下,DUANG一下从天而降。 可惜啊可惜,他还是很快挂掉了。 他很听话,再不吱声了,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幽怨,怪那个杀掉他的坏蛋。 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盯着电视,目不转睛的说: 一听到这话,弟弟准会激动地点起头来,似乎少点一个,我就要反悔,然后脱口而出: 还是弟弟最了解我,从小到大,我最讨厌洗碗。 前两天还和朋友聊天,我说最喜欢夏天和冬天,也说不出太具体的理由,刚刚忽然想到,大概是因为夏天有暑假,冬天有寒假,而锁在了春天和秋天的我,会迎来弟弟,开开心心的打游戏机。 我最喜欢并肩作战,不管能走多远,能走多远都好。 哪怕并肩受伤,能和兄弟一块,也是好的。 我会说,刚刚你要是能吃上那个散弹就好了,干嘛非要吃棉花弹。 弟弟说,棉花弹好看啊。 然后我就会一阵无语。 时隔这么多年,玩了那么多游戏,有刺激的,有心动的,有恐怖的,有太难的,但要我选一款最印象深刻的出来,我还是想回到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季。 那一天,蝉叫的人心烦,太阳晒的浓烈,我和弟弟刚吃完冰棍,他拿着黏糊糊的手要去碰手柄,我说先洗手去,他就听话的去洗。 然后我们打开游戏,那是他第一次玩。 我拿着主手柄,是蓝色的那个,他是红色。 开始游戏后,他始终愣着不动,我说你走啊,你怎么不走。 他说: | MC,我建了巨大的树屋,四层高的别墅,自动化种植园,三层高的牧场,为了一个玻璃柜展览龙蛋我给它修一个广场,一个信标我给它建一百多方块高的瞭望塔,村庄工程,刷怪塔,地狱里面的岩浆上修了好几条路,红石铁轨通向各个矿洞、村庄,沙漠神殿都被我改造成度假村。。。 我刷完暮色森林所有boss,以太地图被我砍遍,虚无世界2也行走了几个次元,村庄mod建立了满级的诺曼文化,工业发展到全村都是电路。 我搞了这么多东西,资源多到我一再扩建地下室用来放箱子,各种boss头颅挂在我几乎像一个小城的家门口。 我领着我的狗和猫站在山顶看夕阳,突然知道这游戏为什么中文翻译成这个名字,这真的只是我的世界,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 |
34,016,213 | 238 | 69 | 申请美国常春藤本科名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 我正在美国寄宿高中上学,对此有一点了解。常春藤对于每一个想要申请美国大学的同学来说都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如此。申请常春藤,其实就像楼上有人说道,是一个非常靠运气的事情。不过基本的申请标准都差不多,所以这里就简单地说一下中国学生申请常春藤的标准。(美国同学或者 ABC 可能会稍微轻松一些。) PS. 下面写的大部分会以我的视角,也就是在美高的中国人的标准来说。在中国上高中的基本大致类似,就是课外活动可能会相对于美高学生少了一些要求,不过成绩要求会更加严厉。 想要申请常春藤,第一步就是把成绩搞好,能在第一轮筛选中活下来。那么基本的条件是: 有了这几个之后,你基本上能够通过常春藤学校的第一轮筛选,下面就进入到软实力的部分,这里就不好说了,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是很一样,不过大致分成四个部分: 关于课外活动,常春藤学校看中的大致是有两点:1. 独特性,也就是说你做的课外活动要够独特,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到,或者说自己有独特的兴趣的。2. 持续性,你做的课外活动要有一个时间的跨度,不能是搞两三天就完事了。长春藤学校现在也变聪明了,中国人一般会去凑数的,像支教啊,尤其是到一些听起来很浮夸的地方,比方说非洲,或者是做义工,都没有什么用,除非你真的非常投入,连续做了几年。 个人 essay 的话,因为我还没有到要写 essay 的时间,我只能说一个大概。要诚实,然后要有内涵,不能是文字的堆砌,要有思想性在里面。从个人 essay 里面学校能够看出你的性格和品质,甚至学校会考虑你的性格和学校的个性符不符合,所以一般都要针对学校做大量的 research。常春藤学校还是非常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所以 personal essay 也是要花不少功夫。 SAT / ACT Essay 的话因为是在考试的时候写的,会看到学生的最真实的写作能力,所以一定要好好准备,常春藤的话应该是都要求学生写这个 essay 的。 个人奖项也是可以非常加分的一个项目,不过常春藤基本上不是特别地 care 一些小奖项,像校级啊之类的就可能并没有什么作用,不过有当然更好。真正有用的是洲级的,甚至是国家级的奖项,常春藤学校会比较喜欢。比赛的含金量通常也是一个重点考量标准,在准备比赛前一定要调查好。美高学生里有像 的提名,还有在 里得奖都是非常不错的加分项目。 最后一个是 summer program,在美国很多学生都会去参加各个大学组织的 summer camp,因为名校的 summer camp 竞争也非常激烈,有的甚至申请难度不比大学低,但是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申请常春藤的录取几率,所以大家也是拼了命想要进一个好一点的 summer program。我所知道的非常棒的 summer program 有像沃顿的 Leadership in the business world 的 summer camp,听说被录取了之后申请沃顿的几率能够提高 40%。除了 summer camp,也可以考虑去公司里实习,比方说喜欢法律的话就可以去 law firm 实习,同样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加分项目,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实习,能够从实习里面得到什么。像很多同学想到实习可能就去麦当劳端端盘子啊之类的,这样的实习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用。 这里想要说的是就算你是一个 perfect 的学生,成绩课外活动样样精通,常春藤也会有理由拒绝你。在常春藤这个级别的学校,各式各样的学生他们见得多了。自己一方面要去努力达到常春藤的标准,另一方面就算被拒绝了,也不要气馁,因为就算是常春藤不要你,你的申请常春藤的底气在那里,能力肯定不差,一定也是会有很好的学校会给你 offer 的。在美国其实大家并不是非常看重常春藤,反而可能会更加看重一点专业排名(如果已经有自己的目标专业),像是 CMU 的 CS,Harvy Mudd,CIT 的理工科。或者是学校与自己的匹配程度,像学校的性格,是否支持学生创业一类。然后还有很多文理学院也是很多同学的目标学校,因为有非常棒的通识教育。所以大家也可以多去做做调研,多去实地看看,说不定能够发现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 | 1、你是个人。 2、会上网。 3、会英语。 4、出的起60至200美元一次的申请费。 PS:感觉还是太累赘了。「申请的基本条件」只需要1。2和3技术上可以让别人帮忙,但要让「申请成功」的话,4或者4的waive(感谢评论补充)还是必不可少的。 |
34,098,108 | 266 | 38 | 巴菲特是否被严重高估?为什么? | 这世上存在几类人,一类是觉得别人的成功都是偶然,一类觉得别人的成功换我我也能行,还有一类就是理性的分析别人为什么会成功,是什么造成了他今天的成功。 这几类人都没有错,只是思维方式不同罢了,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到了不同阶段,思考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幼稚、不客观、不加思考的抨击他人到根据事实说话、严谨的回答问题甚至到了会从错误的言论中找寻真知的境界。这需要时间的打磨。 我们先不说巴菲特是否被高估,是否是一个巧合,我们要详细的分析一波:(来自巴菲特传) 说人话:巴菲特家族历来颇有名气, 门庭显赫,有钱有权。 说人话:巴菲特从小热爱新闻事业,热爱金钱运算。 说人话:巴菲特从小就会利用买卖差价,从中获利 说人话:巴菲特从小在数学上的造诣惊人 说人话:巴菲特少年时期对股市的痴迷和投资的稳定收益 说人话:巴菲特青年时期投资理财的造诣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小有名气的天才理财师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了,首先巴菲特家族显赫,政治钱财都有涉及,巴菲特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其次巴菲特自己从小对数学和数理统计有浓厚兴趣,并能加以应用赚取差价,在少年期间疯狂痴迷于股市,大量汲取股市知识,并能在股市中持续盈利,最后因为巴菲特惊人的投资收益让巴菲特渐渐出名。 我们用一张简单的逻辑图来图示化:(if逻辑应该是菱形,太麻烦,简单的制作了一张) 这是巴菲特从出生到青年时期的成功路程,大部分人看到这就差不多了,后面太多内容虽然也非常值得学习,但是已经不再是可以拿来借鉴参考的环节。 现在我们来讨论: 现在我们回到之前讨论的三类人的想法: 最后回到巴菲特是否被严重高估这个话题,个人觉得巴菲特是没有被高估了,他的成功所需要的许多因素都是平常人所不具备的,就算我们可以回到过去,我也不觉得这世上就会出现其他的“巴菲特”。 | 和绝大多数过度干预企业的战投,混吃等死当咸鱼的财务投资人不同,巴菲特是主动型的财务投资人,通过他的团队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甚至有能力帮助企业扭亏为盈来实现买入时的股价预期,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而他的这种行为,是可以让社会总财富增加和总效率提高的,这对整个国家经济的提升都是有巨大贡献的,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如此伟大,美国在反华尔街浪潮中也没有人反巴菲特,而索罗斯天天被骂,就此一点他就比市面上99.9999999999%的投资者优秀 |
34,098,108 | 324 | 26 | 巴菲特是否被严重高估?为什么? | 高估你个头啦,你达到他的高度再来说这种话吧。有些人说巴菲特如果在中国股市也一定赚不到钱,这就是鬼扯,说这种话的人自己在自己熟悉的市场都赚不到钱,却妄测别人和自己一样失败。巴菲特不是自己跳出来说自己如何牛,也不会象题主一样总妄测能力强的人都是运气好。人家的优秀是投资能力表现出来的。又不是买粉炒作出来的。我就不明白了现在有些人怎么这么闲,真的无聊就去关注演艺圈,关注八卦事件呀,然去谈论他们颜值是否被高估低估。现在真是闲到手伸到各方各面,什么巴菲特是否被高估,推进社会进步的科学家也是被各种质疑,对人民幸福生活做出贡献的英雄们也是被各种诋毁。你说你们是有多闲?有多闲,有多闲。提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都和某明星粉们有一拼了。又或者假设你思想超越了某明星粉们,那你也大可好好的研究自己的投资策略,超越巴菲特,当然然后再来谈人家是不是被高估了。超越巴菲特几近奇迹,那你也可以用你每年的收益率,每觉得优于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和理念来谈巴是否被高估了,如果按题主的逻辑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可以拿来做为题干推出这些人被高估的系列,可是这有意义吗?显然是毫无意义,讨论这个不如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收益率吧,这至少能提高你的投资水平 我对巴菲特的认知,可能很浅显,谢谢很多朋友贡献出的许多关于巴菲特的我所不知道的知识。感谢题下朋友们对我的夸赞。 离题一下,知乎越来越象菜市场,精英越来越少,无聊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离其初衷 最后,再离题万里的说一下,沃伦.巴菲特这个名字真好听。 | 每过个3、5年行情站上风口的时候,就会冒出一批1年翻几倍的所谓股神笑喷巴菲特:年化21%?什么狗屁股神。 然后又过了些年,这些人都看不到了。 |
34,179,548 | 152 | 57 | 晚上护肤的正确步骤? | 晚上护肤的正确步骤 晚上护肤是日常肌肤护理的关键一步。临睡前若能采用正确的护肤步骤以及护肤产品,白天的你自然就美美哒啦。那么,晚上护肤的正确步骤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第一步:清洁 选择弱酸性的洁面产品进行清洁为佳,用30~33度的温水与冷水交替洗脸,最后用毛巾擦干脸部。 第二步:保湿 洁面后在脸尚且湿润的时候赶紧用化妆棉沾上化妆水轻拭面部,不要等到脸完全干了再补水,这样保湿效果会大打折扣。MM们要根据自己的肌肤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水,一般来说干性肌肤的MM要用柔肤水,油性肌肤的MM要用爽肤水,敏感肌肤的MM则要用抗敏专用水。如下图的一款。 第三步:眼部保养 选用适合自己的眼霜产品,用无名指沾取米粒大小的分量,沿顺时针方向轻轻涂抹,按摩直至吸收。当然,想要拥有完美的双眸,不能单靠护肤品的功效,还要保持充分的睡眠! 第四步:精华保养 一般来说,20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使用精华液了!保湿、美白、抗老化等不同功效的精华液产品能满足不同肤质的需求,高浓度的精华液产品还能改善肌肤的状态! 第五步:面霜保养 冬天的时候可以选择质地稍微粘稠的面霜,而夏天则选择乳液为佳。乳液与面霜都能为肌肤提供一层锁水膜,防止水分流失,并补充肌肤养分。 晚上护肤有什么好处 如果想要好皮肤,晚上保养是关键。不过单凭这么一句话,姐妹们估计也不太信服。既然如此,下面就来给大家说说晚上护肤的好处吧。妹子们,赶紧搬板凳围观! 人体有自己的代谢行程表,而夜间11点-2点正是肌肤细胞修复、新陈代谢最快的时期,也是预防老化的最佳时机。睡前为肌肤擦上滋养的抗老晚霜,让成分中“加速新陈代谢”的效果助你一臂之力,早上起来就能看见好肤色。 另外,睡觉环境干净,没有白天的灰尘和紫外线的干扰,加上肌肤自身的肤温增高、毛孔扩张,出油量却较少,正是营养成分渗入细胞作用的好时机。平常稍嫌油腻的乳霜,睡前抹一抹,明早的脸蛋就会光彩照人。 因此,夜间对于各位爱美的女性而言,绝对是保养的重要时间! | 护肤步骤错了,用2千一瓶的护肤品都是浪费正确护肤顺序:早上护肤:洁面+爽肤水+肌底液+眼霜+精华液+乳液+面霜+防晒+隔离。晚上护肤:卸妆+洁面+爽肤水+肌底液+眼霜+精华液+乳液+面霜。按照自己需求可以再加一些其他的东西,例如护肤油、面膜、水疗等化妆步骤:隔离+遮瑕+粉底+散粉+眉笔+染眉膏+眼部打底+眼影+眼线+睫毛夹+打底+睫毛膏+修容+高光+腮红+唇部打底+口红。 温馨小贴士去角质:油皮:一周一次干皮:两周一次混合皮:两周一次敏感肌:一月一次面膜:清洁面膜:一周一次补水面膜:一周2-3次功能型面膜:一周一次精华:25岁前:保湿精华25岁-30岁:抗初老精华30岁后:抗皱紧致精华下面的这些护肤知识快拿小本本记好如何判断自己的肤质:肤质大体上可以分为干性、中性、油性、混合性和敏感性。干性肌肤:易脱皮,毛孔不明显,容易起细纹、干纹等皱纹。容易有紧绷感、洗完脸之后如果不涂抹爽肤水很快就会觉得干。混合性肌肤:T字容易出油,脸颊皮肤干燥。水油分泌不平衡油性肌肤:毛孔粗大、黑头明显、容易长粉刺、痘痘,脸上爱出油。中性肌肤:皮肤有弹性、不容易长痘、泛红,水油分泌平衡。敏感肌肤:皮肤角质层薄,容易泛红,发痒、脱皮、出现红血丝。换季时皮肤不稳定,容易出现不适。 根据不同肤质护肤:干性肌肤:1、注重补水保湿 2、避免过度清洁油性肌肤:1、固定时间深层清洁 2、少吃糖类中性肌肤:1、注重保湿 2、不乱用高营养护肤品敏感肌肤:1、温和、基础、精简护肤 2、不要随意更换护肤品 3、避免刺激成分混合性肌肤:1、分区护肤 2、重点清洁易出油部位 3、调节水油平衡无论是任何肤质,在生活上也要注意。少吃糖类,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心情好了,皮肤也会好 |
34,242,838 | 87 | 12 | 日语入门,国内哪家日语培训机构靠谱? | 这种问题,我觉得吧,推荐哪家就像做广告一样。 所以我就不推荐任何一家了;我自己先后在3家教育机构工作过,包括著名的新东方。所以对于如何选择一家靠谱的日语培训机构,我这边还是有一些经验和方法的,题主可以根据我总结的经验去当地或者线上选择一家靠谱的培训机构。 一、靠谱的日语培训机构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教材和教务系统:所谓靠谱,就是得有自己研发的教材,目前市面上非常多的机构都使用标准日本语或者大家的日本語,这两本都是经典的教材,使用这个入门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我们认为靠谱的机构,它一定得满足自己研发教材这个基本点,这才能看出它们的教研能力。如果老师上课都是用的通用教材,没有自己编写的教材,首先他们的教研能力就值得怀疑;同事你要看这个机构的教务系统,就是上完课,你的作业、考试、复习等一些列流程,如果仅仅是听个课的话,那不如买视频课,现地面对面的课程或者直播课程除了互动的好处,还有就是完整的复习系统,学习学习,除了学,还要习,要复习。你要看机构的习题,考试卷,是不是自己编写的,老师批改作业都要看一看。 2、教师和教务团队:无论你接触的咨询老师跟你讲的多么天花乱坠,请记住不要乱,不要慌,一定要看教师团队。因为课程顾问不会给你讲课,当然,不排除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给你咨询的就是给你讲课的老师,所以你要确认,你的课程到底是谁给你讲,然后你要去当场试听他们的课,看看给你讲课老师的风格你是否喜欢,一般的机构教务和教师团队都是分开的,所以你还要跟他们的教务团队了解一下,看看是不是负责任的老师,能不能真心把学生上课之后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负责任的教务老师的作用跟任课老师可以说不相上下。 3、班级规模:要看这个机构都有多大规模的班。根据我的经验,一般6-20人左右的班级学习效果最好,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个人,同时又有同学之间的互动,不至于没有团队学习的感觉。不要听信机构让你报名大的班级,对于机构来讲,越大的班级利润越高,所以一般都会尽量推你大班课,如果是日语入门的话,包括50音图的学习,日语的基本发音,这些都是会影响到你未来整个日语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所以宁可贵一点也要选中小班打基础。 4、在学学员的反馈:不要看那些挂在墙上或者网站的成功案例,很多都是打擦边球,比如可能这个学生在很多地方学习,但是直接把最后的成功结果归结到这个机构里面了。要了解好不好,靠不靠谱,就直接找正在学习的同学了解,问他们对这个机构的看法,老师讲课是否知识点详细,生动有趣。课后复习和考试是否及时,这些都是要跟在学的学员沟通的。 二、具体操作流程: 1.搜集信息阶段:先在当地的大众点评、百度等网上搜索一些日语学习等关键词,一般来讲这些都是机构花钱做的广告。能做的起广告的,至少说明经营不错。但是也要注意那些花大价钱做广告的,什么叫花大价钱做广告呢? 百度里面,V3-评价-广告,看到写这样的关键字的,就是大价钱的广告,你只要点击一下,这家机构就会花很多钱。当然,做到新东方这个规模,这个广告费对他们来讲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规模,那就要留心了。 2.找身边人介绍:身边一定会有朋友、同学、亲属正在学习日语,可以直接问他们的建议,去他们正在学习的机构了解一下:这里介绍一个小秘密,一般机构对于学员转介绍,都会有优惠的,所以一定要问清楚哈。 3.无论是自己在线找还是线下朋友介绍,到了机构都要进行以下了解: 相关文章: 你为什么要来日本留学?? EJU这么学才好玩之文综篇(一) 如何选择日本语言学校? 有参加过日本留考的朋友吗 如何准备留考? 参加日本留考,不报塾,自学怎么学? 手把手教你怎么申请东京工业大学 在东京生活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日本留学签证办理 日本留考;大学院升学流程详解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QQ 2045435108 | 如今,报日语口语培训机构的朋友越来越多,但是在选择方式上出现了差异,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同,所以选择日语口语培训机构也是一门学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日语口语培训机构呢?下面几点是我整理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培训机构的口碑 日语口语培训机构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培训机构的口碑了。只有当一家成人培训机构有良好的口碑时,培训机构才能有效地经营下去。 所以要知道这个日语口语培训机构是否好,我们需要看看口碑的评价。如果我们想看到培训机构的具体口碑的情况,我们必须去官方网站检查,看看那些真实学员是怎么样的评价,对于这家成人日语口语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评价如何。 只有具有良好口碑评价的培训机构才值得选择。 资质 资质是许多学习者都会忽视的一个挑选方面,可是这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许多同学都以为只需是个外国人都能做。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有具有 或 证书的才干作为授课,这样可以确保学习者接受到最专业的指导。并且优异的日语口语培训确定还会挑选一些有专业职业背景的,这样可以为有专业需求的学习者供给专业的指导,给学习者供给最棒的学习体会。 课堂时间 我们都知道,人不可能像学生那样一天学习14个小时。他们还需要工作和生活,所以时间非常分散。这就要求在选择成人日语口语培训机构时,要注意上课时间,选择一个上课时间灵活方便的成人日语口语培训机构。 性价比 性价比目的是为了保证我们花的钱能得到最大的效益。日语口语训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日语培训机构的质量等同于投资的风险。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这种风险,需要在早期阶段就有良好的理解。 关于挑选日语机构,建议选择在线日语培训,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任何一家机构只要教学合适,价格能接受,就可以报班学习。 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现阶段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安排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辅导,价格不贵,教学有针对,各种学习需求都可以很好的满足,潜力很大,在这里也把上课网址分享给大家: 如果上面的一对一免费体验课链接不能打开,可以手动复制下面这个链接到浏览器内打开: |
34,348,153 | 9,340 | 350 | 有哪些脑洞特别大的科幻故事/小说? | 阿西莫夫《日暮》一个星球的文明从来没见过黑夜,只是有神秘恐怖的传说,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特点,黑夜来临,秩序崩坏,文明重启。 西奥多斯特金《微宇宙的上帝》用营养液进化出小人,自己扮演上帝,用最为残酷的法则逼迫小人产生文明,发明新事物供自己使用,对整个人类世界带来的连锁反应。 雷布拉德伯里《火星是天堂》人类第一批开拓殖民者到达火星,发现火星上有一个小镇,有舰上人员每一个人已故的亲人,亲人说被人挽救,统一住在这里,然后相认,泪流满面场面感人,大联欢,后来发现是火星人的圈套,大意的地球人被火星人各个击破,消灭。 何夕《异域》一个时间比其他地方要快好多倍的农场,人类用来迅速生成粮食,但是里边生物进化飞快,人类放置了好多清理生物怪兽的机器人,但是还是敌不过飞速进化的生物。 王晋康《水星播种》人类创造了可以进化的硅基生命,被播种在特别炎热的水星上面,几千万几亿年后进化出硅基生命组成的文明,奇怪的社会生态,盲目而扭曲的崇拜他们的上帝,也就是播种火星那那个人类。 柳文扬《一日囚》一个罪犯被判处一日囚,终生轮回在一天里,描写了在别人眼中他的古怪行为,以及他自己如何度过这永远重复的一天,如何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罗隆翔《在他乡》神作神作神作!!!!!!!!!!不剧透,自己去看。 夏笳《永夏之梦》时空跳跃者与永生者的爱恨情仇,烧脑。 江波《湿婆之舞》病菌细胞吞噬占领了所有大陆,只剩南极,人类反攻,后来发现病菌细胞存储了多有死去的人类意识,并在病菌所构成的赛博网络(虚拟世界)中快乐永生,幸存人类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何夕《人生不相见》人类派基因改造过的先驱殖民天蝎座渤海星,是一个只有大海的星球,奇怪的水下生活方式和文化,当人类准备大规模移民殖民的时候,发现先驱已经有了生殖隔离,不能跟人类生育,为了不被母文明也就是人类文明抹掉,开始反抗,最后还是被人类消灭。 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时间规划局,通过微微调整人类一件小事情,导致蝴蝶效应改变历史进程,使未来的人类避免各种风险,远离战争和毁灭。比如让一个工程师迟到,就将一个科技成果推迟了十年,避免了200年后的世界大战。结果大逆转,因为人类生活的安稳,科技无法爆炸性进步,失去了开拓太空的机会,自己凋零消亡。最后又大逆转很炫酷! 莫名其妙这个答案时隔一年又火了,再加三篇:刘慈欣的《吞食者》,外星人入侵地球,外星人竟然是曾经地球上的恐龙,后来人类以诡计取胜,很棒,不剧透。 《赡养上帝》《赡养人类》设定很有意思,可以去看。 《三体》《三体》《三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都是靠记忆力手写,如有错误,请不要骂,批评指正,我来修改。 | 看的科幻小说非常少,印象最深刻的是念初中时无意中看的一部短篇,日本人写的,比较孤陋寡闻说不定其实是个很热门的作者但之后死活找不到了,谁看完情节后知道的麻烦跟我说一下是谁哪里能买到他的书。 (感谢楼下 提供出处:《地球是原味酸奶味的》,梶尾真治,科幻世界译文版2009年第9期) 主角是一位小餐厅的经营者,他很有个性,客人到他的店不能点餐,他看心情随便做,做什么就给人家吃什么,生意竟然一直不错。后来一位很特别的客人光顾他的店,说你做的菜很有意思,有一个活想给你干,你跟我来吧。然后店老板就跟人走了。 到地方,店老板发现这是一个位于很偏僻位置的研究所,走进去之后发现日本首相美国总统都在里面等他,除他以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大厨师,不禁觉得非常诧异。原来不久前有UFO坠落到日本,UFO上有两个外星人,其中有一个还是活的,这是震惊世界的大发现,现在迫切需要跟那名还生存的外星人进行交流。而外星人的交流方式比较有意思,人家是靠味觉交流,也是就身体上分泌不同味道的粘液,他们之间是靠身上的触手品尝粘液味道来互相交流的。 而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一位名叫熊根的老人(瞧,这个名字我记得多清楚),他的身份是世界的统治者,日本首相美国总统都是他扶持的傀儡,而这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本质上是个美食家,醉心于品尝,可以分辨出世界上所有的味道。于是,大家就开工了,先是把那位活着的外星人请过来,给他看图片,比如“地球”,用他的语言说出来,然后分泌粘液,熊根舔完液体就会说出这是酸奶味的,工作人员便记录下地球用人家的语言是酸奶。于是渐渐破译,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间逐渐可以交流了。 可是此时出现个问题,熊根问道外星人你们是依靠什么样的能源开发出如此高程度的文明时,得到的答案是新鲜人手掌的味道,工作团队一下子紧张起来。而且即便是有人掌,但还是不清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外星人愈发急躁,他急于知道自己伙伴的存亡,说是他的情人,交流的事放在一边,他的情人到底是生是死得先交代明白了,此时店老板发现地球人们更加尴尬了。 外星人的信息暴露,四面八方的媒体或是间谍甚至是别国军队都在对研究所施加压力,时间紧迫下,熊根说能源问题是掌握世界的关键,便告诉了外星人他的情人已经死亡的事情,外星人低落不已。随后便要拿外星人的护理师下手砍下他的手掌,原来另一个外星人早就被护理师解剖了。护理师惊慌不已,逃跑的时候把所有食物的调料打翻洒在外星人的身上。没想到外星人一下子愤怒了,原来那种味道的意思正是示爱调情,在他刚丧失情人的时候这帮幸灾乐祸的地球人竟然向他调情,真是荒谬,他挥舞着触手四处喷洒粘液。很多粘液喷进了工作人员的嘴里,地球人发现世界上从来没有这么美味的味道,都像中了毒一样匍匐在外星人的身体上,任由其如何挣扎都不为动,贪婪的舔着外星人身上的粘液。 最后,外星人被熊根严密的看守起来,不给任何人公开,每天就是叫人做出各种代表外星语中无比下流卑劣的语言的菜肴来惹怒他,从而品尝其分泌出的粘液。 以上 |
34,348,153 | 713 | 405 | 有哪些脑洞特别大的科幻故事/小说? | 看过超过500+科幻小说。 我觉得脑洞最大的,而且能够自洽的,除了《三体》之外,就是莱姆《完美的真空》,这是一本短篇科幻小说集。 其中有一篇叫做《宇宙创始新论》。这篇小说对「费米悖论」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几个观点: 1.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很可能已经不是最初始状态的宇宙了,一切的宇宙现象和自然规律,很可能是其他外星文明改造后的结果。「大自然完美」这个观念本身就是错觉,人改造了地球环境以适合人类生存,外星文明也会改造宇宙以便适合自己生存。 2.人类这种胚胎级文明才需要使用工具,最顶尖的文明,不需要任何的工具,工具是在「利用宇宙规律」,顶级文明不需要利用宇宙规律,他们能够创造和改变宇宙规律。他们的工具就是我们的「自然法则」。人类在寻找外星文明的过程中去期待航天器、星际飞船这本身人类头脑才会产生的惯性思维,一个已经生存了数十亿年的文明,你觉得它们还会使用工具吗? 3.宇宙中有很多顶级文明,顶级文明之间会产生相互的「摩擦」。他们会改造自己附近空间的自然法则。这种改造会持续到遇到另一个顶级文明为止,两个文明在相互遇到之后会产生物理规律的冲突。因此不同顶级文明之间的空间,物理规律极不稳定,双方都在试图扩大符合自己文明的「自然法则」。 4.目前人类发现的「自然法则」全部都是顶级文明博弈后获得的结果。这些顶级文明被称为「玩家」。 5.物理学是层次性的。简单来说,玩家们对微观物理学的改变,不会影响宏观物理学。如果老玩家重新博弈,让原子不再具有量子属性,并不会影响到力学规律。 6.到目前为止,宇宙的博弈还没有结束。 7.为了减少顶级文明间的冲突,减少「自然法则」被单一文明垄断的可能,并且增加新玩家的进入门槛,老玩家们限制了很多屏障,比如限制宇宙中的光速、让宇宙开始膨胀。这样不同的文明之间、特别是新兴的文明,就难以进行高效的沟通、也就难以建立庞大的联盟。 8.第七点的屏障可能并不存在于老玩家的世界中。这些屏障只是为了新兴文明设置交流和行动障碍。 9.海森堡的测不准法则是玩家博弈后的结果。只有玩家能够突破限制,假如本身不是玩家,就无法操纵物理学。 10.所有试图建立联系的新兴文明和试图更改目前「自然法则」的老玩家,都会面临这样一个困境:由于行动速度不能高于光速,宇宙中没有机会形成对抗的集团,去搞阴谋、建立地方权力中心、联盟、串联等等。如果一个文明试图与其他文明建立联系,获得的消息均是过期的,因此,明智的玩家互相不讲话;他们自己加以防范;此时博弈稳定。这是宇宙创始新论的原则之一。其实到这里,这篇文章已经给出了「费米悖论」的一部分解释。然后作者在这里又继续推翻了此前的一部分观点,提出了好几个新的猜想。比如: 11.顶级文明一定是频繁改造自己和宇宙规律的文明。激进地转换自己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取消了自己过去的记忆。玩家在获得越来越大的宇宙变形权力之时,自己就抹煞了宇宙此前演化道路的痕迹。发挥到极限的创造性全能,意味着记忆的瘫痪。玩家若要努力向宇宙灌输头脑摇篮的属性,便会为此减少熵定律的力度;在十亿年后,失去了伴随他们的和之前的所有记忆,成为了宇宙背景的一部分。经过亿万年,从混沌中冒出新的"玩家集体"......重新博弈。这是一个循环。也就没有什么宇宙文明创始新论。 这篇文章的设定看起来是不是和《三体》有点儿像? 这可是40多年前的脑洞!1971年发布的科幻故事! 唯一的缺点,就是中文翻译有点佶屈聱牙。 但是看起来还是很爽快的。 豆瓣上还有一篇从「特斯塔宇宙理论」来看三体黑暗森林理论的书评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翻翻看。 | 《人类资料片》 生灵,有着几千年的寿命,拥有着极高的科技,可以说他们的科学已经发展到完满具全的境界。 但是正是因为距离死亡太过于遥远,生灵的生活失去了乐趣,一切都是那么无聊空虚。 于是生灵世界的哲学家(哲学在当时已经消失了非常久,因为生命存在的一切问题都有了答案)就提出,只有当死亡离我们很近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体验乐趣。 于是生灵世界的心智科学部门研发出了一种沉浸式游戏,名叫“地球”。 “地球”这个游戏一开始有单细胞资料片,有海洋生物资料片,陆地草是动物资料片,陆地肉食动物资料片。 生灵可以通过选择这些不同的资料片,设定自己在某一次资料片中呆的时长,可以是10秒钟,1小时,1年,随你设置,最长不过128年。 一旦选择了时间和资料片,进入游戏后,生灵就会完全沉浸在选择的资料片中的一个生物中,可以理解成类似投胎一样。此时生灵完全没有自己作为生灵时候的记忆。当资料片中的生物死去后,生灵的精神才回到生灵世界,然后选择下一次旅程。 生灵就通过体验“地球”中的各种生物为了生存而不断猎食与被猎杀的生活而获得乐趣。 其中相当有趣的一个资料片是恐龙资料片。作为当时的内测资料片,恐龙资料片在上市48年之后,开发人员发现,恐龙这种生物由于过于强大,而影响了其他资料片的平衡。所有陆地上的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海洋中的生物,都被恐龙猎杀。 于是在一片抗议声中,开发人员被迫终止了恐龙资料片,并且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式在“地球”中让恐龙大灭绝。 “地球”上线256年之后,心智科学部门的开发人员认为生灵很快会厌倦只有猎食与躲避猎杀的游戏方式,于是它们决定开发智慧生物资料片。 智慧生物资料片一开始内测时,开发者创造了第一种智慧生物,海豚。它们赋予海豚交流以及思考的能力。之所以选择在海洋中的生物,是怕再一次破坏了陆地动物的平衡,毕竟陆地草食与肉食动物资料片的玩家数量占了整个游戏的90%。 但是后来开发者发现,海洋中的可互动元素远远少于陆地,并且智慧生物的模型设定已经渐渐成熟,可以放在陆地上,那将更加精彩。于是,成熟的第一个智慧生物资料片,人类资料片,诞生了。 “地球”这个游戏中的物理规律是生灵世界中一个想象力天马行空的游戏专家想出来的,引力,光线延直线行走,只有三个维度的世界,这些对于生灵来说都是匪夷所思的现象。这种匪夷所思的物理规律让资料片中的人类去慢慢发掘,加以利用。而这种奇异的物理规律也能作为噱头在市面上吸引更多的生灵玩家。 出乎开发者的意料,人类花了很久的时间才在陆地上摆脱被猎杀的命运,而且一开始很多玩家玩了一轮就放弃了人类资料片,因为人类比起其他陆地动物,力量,速度,耐力等等生存属性都实在是太低了。 面对玩家纷纷撤离人类资料片,回归陆地肉食资料片的局面,主要游戏策划师被迫提前赋予了人类工具和语言。 文明应运而生。 接下来就是64年之内,人类资料片的玩家份额从1%暴涨到48%。 而大量的游戏玩家也大大加快了人类发展的进程。 科学萌芽了。经典力学,电磁力学的出现,78%的份额让智慧生物资料片成为“地球”最受欢迎的资料片。 然而当
“地球”发展到公元19世纪,游戏开发者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 当时那位脑洞大开的游戏专家设定的奇怪的物理规律在地球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了矛盾。 毕竟物理规律本来就是一套统一的理论,无论是力学,磁场,核能等等的规律都是一套理论的不同部分而已,上升到一定高度,是统一的。而那种编出来的物理规律散乱而相互联系不强,最终会自相矛盾。 游戏开发的高层连续开了6年的技术会议,最终通过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引入生灵世界真实的物理规律,与编造的“地球”物理规律缝接,从而避免最终人类资料片的崩坏。 于是,量子力学在“地球”上被发现了。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其中一个开发策划师热衷于已经消失很久的哲学。它不愿意相信生灵世界已经探究出来的关于生命的意义以及各种哲学答案,它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不断寻找的过程中,并且,最好永远不要找到答案,那么生命还会更加有趣,同时也更加有意义一些。 于是这个策划师让“地球”上的人类没事就思索哲学问题,但是不管思索几千年,都不会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关于人类以及“地球”上所有生命是怎么来的,如果我们把真正的答案告诉他们,岂不是太残酷了? |
34,365,963 | 6,265 | 2,135 | 如何改造大学宿舍? | 2017.03 链接我也不知道的,实在抱歉。距离写这个回答已经两年了,有些东西可能真的找不到了。 2015.10.24更 我把宿舍其他姑娘的图也放上了。 2015.9.16.更 贴画搜箱贴就可以了,装饰画跟着舍友买的我不知道关键字。床帘我见过很棒的,我后面发上来。壁纸是米黄色,x宝搜木纹壁纸米黄色纯色自贴壁纸都可以搜出来的吧。灯串是用胶枪固定的,大家小心烫手。铁皮画也是用胶枪。我推荐大家去宜家买床垫,极舒适性价比还高。书包是美带herschel的,吉他是Taylor的,收纳盒书架和台灯都是宜家的,笔记本是mac。 分享一些我觉得好的东西。 以下是答案 ---------------------------------------------------- 这张照片是上学期时候拍的。 一张陈年老照这个狗头抱枕x宝搜狗狗抱枕就有29RMB上下。 宿舍本身的柜子和中国所有宿舍柜子一样只是被我贴上了木纹壁纸。 图一是舍友柜子,也是柜子本色,被她贴了贴纸和装饰画还是挺棒的。 和床上的米色壁纸两个壁纸买下来在70RMB左右,我有轻微洁癖所以贴之前把墙和柜子都仔细擦了,虽然是女生宿舍,但是你永远无法想象你床铺的上一任。。。。 壁纸请买自粘的。(就是背后有胶可以直接粘的) 大家都在问的床单被罩,比无印要便宜,用户体验挺棒的,很舒服,而且枕套不会很大。 关于装饰物。 用胶枪(自行x宝)粘。(爱收集酒瓶子和杯子) 柜子侧边贴了两张废了的黑胶。问收纳的也请看过来。 衣柜收纳出自宜家,女生化妆品x宝搜亚克力化妆盒。 今天打扫卫生,把死角都清理了一遍,这个木头鞋架,自己安装的,很好用。(买的时候自己量好合适的尺寸) 花是舍友送的生日礼物。画是作业。 关于灯串,用胶枪或透明胶固定,小心烫手。 我没有私拉电线,正常的插在插线板上就行了。 我们宿舍十一点断电。 我在网上买了放电池的led灯,很好用,床顶上贴的也是一个。照明度很好。 桌子上也贴了。 兔爷儿是舍友送的生日礼物。 一些图。 看到评论有问贴壁纸问题的,我觉得其实还好,只要买背后是自粘的就不会很困难。 床单被罩x宝店铺名:无印家纺商城 睡衣优衣库的。 大家好,我来补充回答 我们宿舍也是不让贴壁纸的,但是上一届让,所以我就觉得也没什么就贴了。 学校严禁不让的我觉得可以贴白色的。 | 2016/5/20更新开/关门神器 2016/4/4更新分享一些和回答无关的 庆祝家里小作坊基础设施基本完成。 过年前的样子。 目前的样子。 看似是无关的,但是我要分享一个“血的教训”,我试图用冲击钻在混凝土墙打膨胀螺栓,我不知道是我技巧有问题还是本质上就有问题,十几分钟才打一个孔,一个下午才打四个孔,手都麻痹了。直到我半信半疑买了一个锂电电锤,钻墙如泥,单手就可以握住,一个孔几十秒钟,手不麻,而且不用拖着电线,自由度很大。电锤和所谓冲击钻还是有本质区别,电锤靠的是液压或者气缸撞击而冲击转靠的是机械齿轮撞击。 因此,图中橙色的就是锂电电锤,600RMB,短小精悍,能拧螺丝,常规钻孔,和钻墙,自由度大,可以拿去户外,我认为特别适合家,起码有它挂个壁画什么的不求人。缺点,精度一般般,旋转同心度一般。牌子就不说了看得出来。 11-27更新 先用着机械定时器凑合着,以后再改由成单片机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浓度感应器控制自动排气。 10-29更新: 冰箱制作指南: 10-27再更新一个丑的设计图: 请无视英文随便写的写得丑,英文拼错,画图不规范,不好看,以及和实际考量的最终成品出入。 10-26更新两句话:我为大家提供无损改造方案,毕业走了以后也不会惹上麻烦。 那些贴贴纸的,改的太厉害的,就怕走的时候叫你复原就麻烦了。 图多杀猫。 我比较娇生惯养。 只要生活环境有一丝不爽, 就会, 很不爽。 于是爆炸。 所以生活环境是不容许有丝毫不爽。 因此: 这是大一一开始的挫样,尼玛的乱啊,东西没地方放啊,键盘鼠标托都很小很坑爹只能放在桌面上啊,完全不能接受。 于是呢 堂堂理科男我就不信搞不定了。 爽快桌面V1.0 看吧,可以把家里大显示器带来了。还自带桌面插头。 三毫米双层橡胶电缆,施耐德插座,插电磁炉都没问题。这小铅笔的从小学就有了,比较沧桑。 宿舍衣柜简直脑残,我给改了改。 应该有人问这样一来岂不是不能挂衣服了吗,考虑到我就一个屌丝,哪儿来需要挂起来的衣服,看到那成吨的纸巾了吗。空间利用效率大大增强。对了,这音响是我特制过能够倒挂金钩。节省桌面空间。 大二时家里搬家,凑巧多了个杂物房,眼看着就真的要成为杂物房了,未来就全部拿来放杂物了,我不能坐视不管,在它沦陷之前一定要抢先占领宝地。 第一波先头部队。 第二波。带锯是奖学金买的,钳工台是托另一个大神做的。这一波宣布占领成功。 等等,好像跑题了。 接着分享桌面v2.0 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一代的木板太次了,下一代换个好看点的。 工艺跟上了,更平滑了。就喜欢这弧度。 升级了收纳功能。 这图乱入了。 增加了鼠标手托,还有水杯散热器。 假文艺。 看我旁边的百宝箱,挺低调的。 有冲击钻,锂电钻,木锯,万用表,口罩,手套,无数电脑螺丝,砂纸,电源,热熔胶,电烙铁一套。 想吃冻水果和冷饮怎么办? 造一个冰箱吧。 你看,并没有对宿舍整体结构做任何改动,毕业直接搬走,完全无视校规,完全不违反校规校纪,其乐融融。 关于我的一些日常 就酱,第一次在知乎这么认真滴回答。 |
34,369,912 | 7,843 | 1,796 | 为什么国内特效很多都是五毛特效? | 重温《这个杀手不太冷》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当里昂给遭遇危险的玛婷达开门时,一道光束打在了玛婷达的脸上。 这个细节非常值得称道。一个画面就把整部电影主人公的角色塑造好了。 玛婷达是一个需要拯救的弱者,而里昂立刻甩掉电影一开始塑造的冷酷杀手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带有光辉的好人。 而玛婷达又不仅仅是个弱者,因为是她的出现让里昂有了光。 从这一个细节我就在想,国内为什么很难出这种世界经典的好作品。 不是因为国内缺乏相应的特效技术,也不是他们不在乎细节,而是大部分导演压根就没想真正花时间和精力拍好一部电影。 好的特效需要严格的拍摄环境和高级的特效工作人员,这不仅昂贵,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因此想做好特效不仅远远增加预算,还会增加时间成本。 以《权力的游戏》为例,在第六季中,每一集的制作成本约为1000万美元。这比早期剧集的平均600万美元有所上升。而其中相当一部分钱都花在了特效上面,也就是CGI(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计算机生成影像)。 想象没有使用任何CGI 的《权力的游戏》是不可想象的。龙,船只,异国情调,湖泊,城堡,以及马匹,巨人和丧尸,还有战斗中密密麻麻的人群主要是由计算机生成的。 以下是一些来自《权力的游戏》的单集成本摘录: CGI的成本很高,原因有两个:工作人员和计算机资源。 人 CGI行业的单支团队通常由10-12人组成,他们通过几个阶段处理镜头:建模,跟踪,动画,除尘,BgPrep,FX,合成,照明等。 完成此过程的平均时间至少四周。在不加班的情况下,四周的工时大概是160个小时。那么一个团队10个人总共大约1600个工时。每小时50美元,相当于每次CGI的制作至少80000美元。如果《权力的游戏》单集有10分钟的CGI,就得花费80万美元。 计算机资源 CGI的制作非常耗费计算机资源。 由于复杂性,单帧可能需要大约12小时才能渲染成功。每秒45帧,也就是540个小时。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数据中心一小时的服务费约为0.65美元,那么1秒CGI的费用就是7000美元。 根据节目中CGI的时间推断出每集光花在CGI上的费用就达到数百万。 而且其他因素也会增加成本,包括每集的计算机存储空间,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以及有助于成功发布节目的其他多个部门。 这么多钱砸在CGI的效果有目共睹,三条龙就是最好的证明: 就如同好的细节需要基于整部电影的考量,细节该细到什么程度,哪里是关键细节……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的。 国内很多拍摄电影的有做特效和追求细节的这个预算么?当然有。 为什么不做?觉得不值得。 把观众当傻子,花钱请一些流量明星参演和宣传用以圈钱才是第一位的。 而反观《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大制作,因为把大量预算都花在了CGI上,不可避免地就要在其他方面削减成本。那么从同样高开支的演员上下手便是最好的办法。 主演基特·哈灵顿在出演《权力的游戏》琼恩·雪诺一角之前,只是一个毕业不到三年且只参演过一部舞台剧的无名之辈。而扮演龙母的艾米莉亚·克拉克,在2010年飞往洛杉矶面试《权力的游戏》之前,还只是个刚刚毕业只参加过一些学生短片和肥皂剧的小演员。 有些人说国内观众不重视特效和细节只注重剧情,我真是笑了。 这是什么意思? 1.自己拿不出好作品还怪观众品味不够高; 2.说得好像剧情就做得很吸引人一样。 诸如《这个杀手不太冷》这样的优质电影值得我们反复观看。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第一次没有发现的细节。 当然这不怪观众不够细心。因为人的精力有限,第一次看新电影时精力肯定集中在剧情上。但只要作品足够优秀,我相信很多人愿意反复观看。那么觉察出导演巧妙设置的细节和伏笔绝对不是难事。 国内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导演和作品,但是太多电影呢,先不说五毛钱特效,你就是五毛电影票,很多人都不想去看第一遍。 归根结底,细节和特效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玩意儿。而很多电影之所以不注重这些,是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指望你会去看第二遍。 | 男友就是特效师。 我给他看例如古*基谈、花某骨等还不如动画片的特效时,他自己也非常无语。 “国内电视剧五毛特效,无非两个原因:一个导演没(zi)有(ji)审(sha)美(bi);一个是制片舍不得投钱。” 例如当时男友参与制作的*大名捕吧。整部电视剧的特效做下来,每个人的报酬仅仅三千出头。 要知道特效并不简单。例如最基础的,把威亚擦掉,微不足道并且即使穿帮了大部分观众也不会很在意的东西。一秒好像是24帧(大概是 我并不多问这些 所以是知道大概但不清楚)需要一帧帧一点点的擦掉,通常一擦就是一天。还有别的什么复杂的我就记不住他说了什么了。。。总而言之就是报酬低并不值得付出大量精力去保证高品质。 我也曾经疑问过:难道做特效的自己没审美吗?按照自己觉得好的样子做就好了啊。 然而并不是。 特效是按照导演的审美来的,导演就算是说天是绿的草是蓝的你也得这么做。很多夸张的美瞳、浮夸的道具和奇葩的生物都是导演强行要求做成这个样子,再加上不给几毛钱,那就这样做咯,不然谁给算工资? 再例:当时他们做一片竹林的特效,竹子本身的颜色大家都知道吧(我并不知道怎么形容。。。) 然而导演坚持、强行要求一定要做成鲜绿色。荧光绿、黄绿黄绿的、阳光一照能把你闪吐了的那种。即使是身为一个有审美的特效师 也只能屈从于这种奇怪的个人审美之下。。。谁让人家是拍板的呢╮(╯_╰)╭ 所以以后不要再吐槽特效瞎了,瞎的是导演,抠的是制片,特效师是无辜的( ̄へ ̄) |
34,369,912 | 11,000 | 5,703 | 为什么国内特效很多都是五毛特效? | 其实也有五毛钱特效也能看的开心一笑的。。 没谈动画产业也没说电影工业,这都不重要,重要的人有人用心做了5毛钱视频,有的人赚了5000万只做了5毛钱特效,你们懂得,他们也懂,只不过,他们要的只是赚钱,我们要的只是欢乐。 知道你们点赞也是在反讽, 讽刺人家十八线群众拍的东西, 比投资几亿流量小生拍的东西, 更能让你喝彩。 不是国内很多特效是五毛, 问题是国内缺少用心在制作的电影人, 和对技术的虔诚以及对观众负责的态度。 | 其实若能把五毛特效用好了也能收获蛮不错的效果 |
34,378,366 | 1,131 | 655 | 你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地图? | 配图版: 加拿大,Nova Scotia省,Porters Lake。 有三条街,This Street, That Street, The Other Street. 自编笑话一则: A: where shall we meet? B: how about That Street? A: which street? B: I mean That Street. A: Sorry, I don't catch your meaning. B: The street next to This street. A: what a hell! We break up! | 最近觉得选举地理很好玩,可以看到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政治倾向差别,研究起来应该很有价值。 1、意大利 1946年意大利君主制存废公投。 蓝色为支持共和制的地区,红色是赞成保留君主制的地区,上面的百分比数字是各地区支持共和制的比例。 可以看到意大利整个南部都偏向保守,在南北之间可以清晰地画出一条界线,线两边的主导意识形态截然不同。 而这种情况时至今日在意大利仍然存在,我们可以看一下2016年意大利的修宪公投情况。 这一次,南部依旧是统一的红满地,坚决的反修宪势力。而在北部,各地区民众对这次的修宪行动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导致最终提案被大票数否决。 2、葡萄牙 同为南欧国家的葡萄牙南北意识形态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上图是2015年葡萄牙大选的结果,蓝色代表的右翼政党占据了北部,粉红色指代的左翼则控制了南部,双方阵营可谓泾渭分明。 下面这张左翼政党在各地区得票比例的图更能把这一地区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3、德国 2013年德国大选结果地图。 联盟党分工明确,社盟基负责巴伐利亚地区,基民盟则负责联邦内剩下的地区。 在上面的选举结果中,最引人瞩目的要数两座单独列出的大城市。A代表的汉堡是社民党的票仓,而B代表的柏林则在冷战结束二十多年后依旧东西分明,西柏林普遍支持右翼的联盟党,东柏林却还是左翼党的天下。 4、比利时 比利时是个因为民族问题而在政治上异常分裂的国家,下面是它2014年的联邦选举结果。 南部的法语区和北部的荷兰语区完全是不同的两套政党系统。而微妙的是,作为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虽然处在荷语区包围中,但却是被法语区政党所控制,这也反映出了目前在布鲁塞尔各语言的地位。 5、土耳其 2015年土耳其议会大选结果。 非常明显的三大板块,西部沿海地区是共和人民党的地盘,中间广阔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则大多是正义和发展党的拥簇,东南库尔德地区则独树一帜,支持人民民主党。 6、俄罗斯 2012年俄罗斯大选结果。 普京目前还找不到对手。 7、新西兰 2016年新西兰更换国旗公投结果。 基本上全国都反对,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图中有两副新西兰地图,其中右边的这幅当中各地区的颜色尤其深。这是新西兰的毛利人选区划分,反映的是毛利人的投票情况,也就意味着毛利人反对更改国旗的比例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8、韩国 大家最近说的比较多的韩国地域投票倾向情况,如果把下面韩国2012与2017两次总统大选的结果对比起来看就可以变得很明显了。 2012年在全国基本都红的情况之下,只有湖南地区(西南部)和首都地区还坚定地投给文。 而2017年在情况完全反过来,全国都要变成蓝天时,岭南地区(东南部)却还站在保守阵营这一边,韩国的地区投票差异恐怕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
34,378,366 | 9,705 | 1,697 | 你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地图? | 新疆喀什的地理位置真的很重要,以下地图可有效作为课本补充: 有一天我很无聊的搜索国内航线,心血来潮地想看看国内最长的航线是什么,于是寻找新疆的机场作为起点,起初想到喀什,我们一般的想象都是这样的: 这是多么理想的最长航线起点/终点啊,然而鼠标一滑,我看到了下面一幅平移后的地图: 哦?!怎么看起来不太一样了呢?历史书上我们学到的: --罗马和大汉朝军队; --大唐和阿拉伯军队; --蒙古西征后的四大汗国与元朝大战; --俄罗斯从西北方入侵我新疆 总感觉是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事情,都感觉是敌方不远万里而我方以逸待劳,我不禁有些懵: 既然是交通枢纽,既然是东西方交汇点,为啥我自己从来没有形象的感觉?! 于是我制作了以下几张地图,从地图软件直接测量了喀什和国内/国际主要城市的距离,目测看应该是球面距离,但是我们的地图投影原因,我画的时候只能用直线代替。 1.600公里范围内: 600公里之内喀什都到不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 这个距离之内已经覆盖了三个国家的首都,(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前首都,现在的首都阿斯塔纳到喀什也只有1300多公里),而喀什到国内只能勉强到四个其他地级市或地区; 2.600~1500公里范围内: 终于可以覆盖自治区首府了,终于能见一见比较大的城市了,喀布尔和伊斯兰堡到喀什的距离不到1000公里;阿什哈巴德和新德里到喀什的距离都在1300以上,乌鲁木齐算是个不远不近的大城市。 但是要注意,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出自治区 3.1500~3000范围内: 这个距离,终于可以走出中亚和南亚次大陆,看看更远的世界了,往国内看,我们也终于可以走出新疆看看别的省份我们可以到达什么位置: 这个时候有点让人意外了,3000公里到西安这个已经是我们普通人不太知道的知识了,但是当我们看到 --去拉萨比去新德里和加德满都都远! --去成都和去迪拜和德黑兰都远!! --去西安比去巴格达还远!!! 我只有一个想法: 4.3000~4500公里范围内: 我们先从最远的说,全国最远的省会城市到喀什,是台北(黑龙江和上海差不多,地图投影问题),约为4500公里。也就是图中的黑色线段。什么概念呢?我们开始划拉一下: --喀什到雅典也是4500公里左右,这已经就不在一个大洲了哦; 其次,上海距离喀什420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 --欧洲可以够到伊斯坦布尔(欧洲边缘) --到非洲也是绰绰有余哦:开罗 最后,喀什到伟大首都北京,3450公里,最让我想不到的是: --比去莫斯科还远(3300km)!!!!!!!! ----------- 当然这个只是我业余时间在地图上划拉的,实际交通、精确距离都有些误差,但是我想表现的是一个直观的喀什地理位置。 以后大家再看到这类文章: 结合上面的地图,就能在文字背后体会其用意和理论基础 重申一下: 无论是从西安还是长安甚至北京,古代军队对抗西边来的敌人,都不是以逸待劳,甚至在行军距离上还要吃亏的!!!!! ---------------- | 罗布泊的地图。 一提到罗布泊 ,大家想到的就是楼兰古城,生命禁区。 但是,但是,有意思的是,罗布泊现在又有水了。 罗布泊再次出现碧波荡漾的画面。 直接上图。 上图中耳朵形状的区域就是罗布泊干涸后形成的。 耳朵的上方有一个长方形的人工湖泊。面积达到160多平方公里。这是多大?可以对比一下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6.4平方公里。 下面是罗布泊盐湖碧波荡漾的画面。 罗布泊这个人工湖是抽取地下天然卤水形成的,用来制取钾盐的。出现也就十来年的时间。 目前,铁路已经从哈密修道了罗布泊。不过好像只是货运,没有客运。 但是可以开车去,川菜馆都已经开到罗布泊了。 |
34,489,660 | 54 | 34 | 价格机制总是最好的么?为什么有时并没用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 | 一般来说,在经济学里, “XXXX总是最好的”的这句话都是可以被反驳的,因为经济学不外乎权衡 (trade-off) ,很难找出某一个机制,或者因素是“最好”的。 @晓风残月说的不错,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看,其实价格机制只是某一个一般化机制的“实现”(implementation),假定一个社会不存在任何摩擦,那么只要机制是最优的,采用某个具体形式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最终的社会效率会是完全一致的结果。 在这里可以举个例子: 假如一个人最多能吃三个苹果,第一个苹果他愿意付5块钱,第二个愿意付4块钱,第三个愿意付3块钱,而苹果的成本是2块钱。这个时候社会总剩余为 5+4+3-2*3=6元。 这个时候,因为信息是完美的,所以没有激励相容约束,必然能够达到社会最优。具体实施起来,至少有两种价格机制: 这两种明显不同的价格机制,所达到的目标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和具体的形式无关。那么在计划经济下,计划者可以直接从生产者那里拿走三个苹果分配给顾客,然后从国库里面掏出6块钱交给生产者弥补成本,也一样达到社会最优。在我们这个简单的小例子里面,计划也好,市场也好,要达到社会最优都是轻而易举的。 但是上面说的是理想状态下,而在非理想状态下,这些机制就未必是等价的。比如如果“改价格”本身需要花一块钱(比如印刷价格单),那么这这几种机制就不一样了: 第一种情况下,一级价格歧视需要改两次价格,所以只净赚4元。 第二种情况两部定价不需要改价格,依然赚6元。 计划经济情况下,根本没有价格这回事,所以总剩余还是6元。计划比市场好了! 让我们继续加假设,因为计划者需要协调生产者和顾客之间的供需,所以需要额外的沟通和人力成本,电话费和人工费需要3块钱,那么这个时候计划条件下的总剩余就变成了6-3 = 3元,连一级价格歧视都不如。 所以,理论上同样有效的体制,在现实中的实施成本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为什么会说很多情况下,价格机制好呢,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市场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的等着计划者来协调。这还只是完全信息下的一个小例子,不完全信息下更加的复杂,留到以后遇到合适的问题再展开讨论吧。 总结一下,在社会中,如果有的时候没有用价格机制而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计划,比如关系网等等。有两种可能: ---------------程序员看到以下的例子可能会有亲切感------------------------ 在程序语言里面,一个程序语言可以看作一个机制,那么它自然也可以有很多个implementation:比如Python具体的implementation有Cpython,Jython,PyPy等,在理想状态下,如果所有的语言速度和特性完全一样,那么这些implementation的速度应该也一样,但是在现实中,显然他们的运行效率和特点各有差别,比如三个里面Cpython最慢但是库最全,PyPy JIT最快,Jython没有GIL线程锁……等等,也正因为这些implementation的差异,人们会在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implementation,Cpython尽管和价格机制一样是主流,但是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最优的选择。 | 因为配置资源不完全是经济问题,有时还是政治问题或道德问题。经济学家,尤其是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共经济学家,常常为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挠头。 例如车牌。北京和上海两市对车牌的需求都很高,但两市的尾气污染和拥堵状况也是严重的问题。所以两市都采取了限量发放的方式。但对车牌这一资源的配置方式不同:北京采取摇号制,上海采取拍卖制。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上海采取的机制较有效率。在理论上,公开拍卖是符合 的机制。同时,在理论上,拍卖车牌所得能被用于环境治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车牌价格高得吓人,市民怨声载道。这导致上海市不得不引入价格上限。上限引入后,实际成交价格基本上就是上限。当然,有意愿参与竞拍的人也只是一部分有意愿买车的人。毕竟每个人的买车预算不同。北京的摇号制使得10万预算的人和50万预算的人都在摇,而上海则通过竞拍制,基本剔除了预算在20万以下的人。 从社会角度,上海的带价格上限的拍卖制度在效率上依然优于北京的摇号制度。因为它剔除了低支付意愿者,增大了高支付意愿者中签的比率,从而提高了预期的社会剩余。在公平上,两者各有优劣。在理论上,上海的拍卖制增加了社会的转移支付总额,平均来看是增加了高收入者对低收入者补贴。而北京的摇号制度则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那么为什么北京不选择拍卖制呢?可能的解释很多。经济类专业的人往往认为是因为制度设计者思想不够先进。但如果北京也开了拍卖车牌的口子,导致各地竞相拍卖车牌,就相当于赋予了地方政府又一条可以滥用的权力。从全局角度来看,现在上海拍卖而北京不拍卖的状况,减少了地方滥用车牌发放权的程度。用经济学人不感冒的一个说法:在配置某些资源时不用价格机制,可能是“历史的必然”。 |
34,494,887 | 91 | 20 | 怎样护肤?基本的护肤方式是什么? | 谢邀,每个人的肤质类型不同,护肤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具体还是要看自己皮肤都有哪些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去采取相应的方式护肤,这才是护肤的根本。 像我的话,是典型的沙漠大干皮,所以,清洁和补水都是我平时最注重的。 先说清洁,对于干皮来说,洁面真的是一项技术活。在不伤害皮肤屏障的前提下,又要将皮肤完美清洁,真的太难了。 首先,不建议干皮借助任何清洁仪器与清洁工具来洗脸,比如洗脸仪之类的,如果非要借助清洁工具的话,尽量用最简洁的,比如洗脸海绵之类的半手动款,但最安全的办法还是直接用手。 在洁面产品的选择上,建议用温和的氨基酸系洁面,它温和的同时清洁力也很高,用完之后安全无刺激,另外不建议早晚都用洁面,像早上刚起来,如果出油不严重的话,用清水洗脸即可,擦干的话尽量选择一次性的擦脸巾,不要自然风干或用毛巾,晚上的话,如果只是防晒、淡妆,正常用洁面就可以,如果化妆了,一定要先用专业的卸妆产品擦拭一遍。 然后是补水,这个环节对于我们干皮来说,是比清洁还重要的存在,尤其是对于我这样有点敏感的干皮来说,一遇到换季或者特殊天气,就算日常补水做的很好也会起皮脱屑,最头疼的就是每天上妆的时候,底妆妆面各种起皮卡纹,整体妆效惨不忍睹,带妆时间久了,脸上还会有干痒、刺痛的感觉,卸了妆之后脸上皮肤特别爱泛红,风一吹还有点干疼皲裂的感觉,特别脆弱。 后来才知道,原来光做好补水还不行,也要同时做好锁水保湿,否则补再多的水也挡不住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我现在用的补水保湿产品是碧恩丝舒盈保湿膏,这是我做交换生时一个韩国小姐姐推荐给我的。 它主打的是Hydro-Calming Complex(简称HCC)品牌专研成分,里面有效合成了保湿基因,能充分给皮肤供给水分。 此外,里面还添加了棕榈酰三肽-5和泛醇成分。 棕榈酰三肽-5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弹性蛋白、透明质酸、糖胺聚糖和纤维连接蛋白的生成。 所谓胶原蛋白,想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是存在与我们皮肤真皮层的一种营养物质,可以给皮肤增加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胶原蛋白流失到一定程度时,皮肤就会变得松弛、暗黄、没有弹性。而这种成分就能很好的为我们的皮肤补充肌肤胶原蛋白,从而改善皮肤弹性,让皮肤变得饱满润泽。 泛醇则是泛酸的醇类似物,也是B5的维生素原,经常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护肤品里,有保湿剂的作用,当它渗入我们皮肤角质层,在酶的作用下,就会还原成维生素B5,这种成分不但能改善皮肤色素的干扰,减轻皮肤色素的生成,有效均匀肤色,还可以调节皮肤的新陈代谢及再生能力,做完医美的术后人群也适用,同时它还能保障皮肤的锁水功能,缓解干燥脱屑泛红等现象。 为了安全起见,我还特地在美丽修行上查过这个牌子,它评分有4.7,适用于所有肤质,所以我现在基本上就把它当做一个日常的面霜来用。 不化妆的时候早晚各一次,用在洁面之后,化妆的时候就当妆前产品用,它挤出来是那种微黄的透明膏体质地,有种淡淡的清香,虽然质地偏厚重,但特别好推开,涂抹均匀之后就能牢牢锁住皮肤里的水分,不让它流失。 更重要的是,在给皮肤做好充分的保湿缩水后,皮肤屏障也得到了稳固,因干燥引起的泛红、刺痛、脆弱的问题也都可以得到解决了。 反正用到现在为止,我明显感觉脸上皮肤滋润了很多,现在起皮和脱屑现象都消失了,整体皮肤看着特别有光泽,摸上去手感也很好,软软滑滑的,没有一点粗糙感,脸上的泛红现象也有所缓解。化妆前涂一层,后续再叠加粉底液之类的底妆产品也会特别服帖,整张脸都是那种天生好皮的既视感。 最后,我个人认为,护肤和产品一定是分不开的,刚开始护肤的同学很容易陷入“护肤品贵=效果好”的误区,于是跟着各路博主疯狂种草,其实花了大价钱烂脸的人也有的是。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可盲从。一定要科学护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咳咳,阿莲最近可发现个有意思护肤的现象:白天vc不防晒,晚上a醇加刷酸…… 对此,阿莲只想送上:烂脸大套餐!! 姐妹们,是不是经常在刷某抖某博的时候,诶,这个看着还不错,下单了,诶,这个也不错,买了~ 然后买回来的东西也没做啥功课,全部糊拉在一起? 霍,这一轮折腾下来,本来毛孔粗大的,以前只能塞塞芝麻粒,现在直接可以“插大葱”了! 原来是个油痘肌,大糊弄一轮下来,痘痘没去掉,皮肤屏障还受损了…… 还有本身皮肤状态挺好的,偶尔因为熬夜或者经期长点痘啥的,硬给自己制造容貌焦虑,把好好的皮肤折腾成了干敏皮…… 所以,今天阿莲就想跟大家唠唠:护肤真的是越复杂越好吗? 对此,阿莲真的还是希望大部分宝贝们都只要做到“精简护肤”就好了,在有限的护肤品里,将其功效发挥到最大,这才是护肤的意义。 真的!!姐妹们,皮肤老不好,或者护肤护不好,多半是自己瞎买东西作的!!! 今天,阿莲教给大家关于基础护肤的基本守则,只要大家好好做到这些,皮肤真的会好好的! 首先,大家得明白,你们其实用不到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你皮肤挺好的,不用天天折腾自己的脸!! 做好最基本的三个点,咱就是说,一整个皮肤变好的大动作!!! (一)适当的清洁 适当的清洁就是针对你的皮肤状态去选择适合的清洁类产品,不要做过度清洁,也不要做无效清洁。不要恐惧皂基,也不要神化氨基酸。 现在外界的环境越来越脏,空气中有很多灰尘、污垢,因此脸上附着的脏污也越来越多,所以外出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时卸妆洁面,但是不用频繁的洗脸,这样只会破坏肌肤的水油平衡,导致出现一些皮肤问题,所以一定不要频繁洗脸,一天两次即可。 (二)有效的补水保湿 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皮肤有什么样的问题,想要改善皮肤状态一定是从补水保湿开始的。 补水保湿没做好,不管你用什么护肤操作什么产品,都白扯!!皮肤不可能好!!! 很多人是注重补水这一块,但却忽视了保湿! 补水和保湿完全是不一样的哦! 补水可以理解成给皮肤浇水,但是这个水啊,不是你浇完就能完全留在这里被皮肤吸收的,他只能停留在皮肤表面,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会被蒸发流失掉的。 这时,就需要通过别的操作来减少表层皮肤的水分蒸发,锁住皮肤深层的水分,那这一步操作就是——保湿。 这两步是相辅相成的,少了哪一步都是不行的。 正确的步骤就是:先补水,后保湿。 阿莲最喜欢在每次护肤前,都会先喷上颐莲玻尿酸喷雾,先唤醒肌肤,再进行后续的护肤流程。 最近,阿莲还加上了元气精华这个步骤,里面的“富勒烯+玻尿酸”成分,锁水能力强,有很好的保湿效果,而且持续作用时间长。 (三)足够的防晒 防晒作为很重要的一步,但也是大家很容易忽视的一点。 很多人觉得防晒过油或者容易闷痘,这些可能知识因为没有选择对产品哦!! 选择防晒霜时,我们要选择肤感好,指数高的防晒,无论是硬防晒还是软防晒都要注意。 当然也不要一点光都不照,容易缺钙!! 好啦~以上就是阿莲关于基础护肤三个守则的讲解啦~不管我们后续是否需要加上一些功效型的产品去改善我们皮肤的某些问题,但是基础护肤一定是大前提!!不要为了高楼而放弃地基,稳固的地基才是建好高楼的基础哦~今天也是想跟姐妹们一起变美的阿莲啊! |
34,500,543 | 141 | 67 | 五院四系法学学子和普通院校法学学子有多大区别? | 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可争议的,毕竟都是不了解其他学校情况的个人观点。 单纯纠正一下题目里各种回答的错误:
1.司考通过率并不能反应一个法学院的真正水平,要知道波大11年的时候已经74%了,山东政法虽然不出名,但通过率也是常年在50%左右。
基于通过率取决于报考总人数,政法大学(学院)如果说其整体通过率高于五十,甚至到六七十,那十有八九不是官方数据,吹出来的可能性大一点(所以一直觉得山东政法真心是个恐怖的存在) 2.知名教授并不能保证学生法学水平,像上着张明楷的课却听不懂他讲得课然后不明觉历的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每年去听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的学生很多也都是打酱油 3.法学院不同梯队之间的区别在于资源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在本科教育中几乎可以无视。本科教的那点东西,哪怕你在石河子大学都是一样学,单就能把教材吃透,已经是百里挑一碾压211985的人才了
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善于找书给自己开小灶的学生,这种人才并不是第一梯队法学院的特有产物 4.西北政法已经是一本了,没有博士点是因为当年集体申博时被某校坑的。 最后,五院四系现在吃老本的现象严重一点,并没有传闻说的那样依旧坚挺,真正有潜力的是像凯原法学院这种有充足发展资本的学院。 西法大因为申博事件和政府部门闹僵,财力有限,再加上地处西北难以留住优质人才(董和平去了青岛大学简直一大损失),校长贾宇为了学校发展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但仍是独木难支。 西南政法自从并校风波之后也是和上面闹的不怎么愉快,同样有地域的限制,发展势头也渐渐不如以前 中南政法基于其财经政法合一的优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方面倒是很吃香。 华东政法基于其地域优势,在五院四系中算是综合素质最高的一所学校,也是目前发展最好的 至于中国政法不太好说,虽然经常有些比较胡闹的新闻(譬如11年的依法治球大型研讨会这种),院长何兵也有点跳,但因其在北京,同样具有相当强的资源优势,只不过跟清北人贸比并不是特别突出,而且全校从老师到学生格外浮躁,又在昌平,学校整体气氛跟校名不太相称。
别看我,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浮躁不浮躁全北京各大法学院老师都清楚 至于四系,人大北大武大都还好,但是武大因为地域同样面临人才问题,稍微有点尴尬。至于吉大,还是存在地域限制的老问题,这些年鲜见吉大出过什么人才,至少在刑法这一块发展很艰难 总结下来就是,没钱没地域优势,曾经再好的法学院也难逃没落的结局,国家光顾着重点支持,却忘了西北西南和东北的大学是多么的渴望得到一星半点的支持 | 二本学校,我的学校还排不上Top。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据认识的朋友,知乎等平台,我认识到名校和我的学校的差距。 比如 师资力量:不是我们院的老师不好,他们很多也是名校出来的硕博,但是在教学方面,我觉得是不足够的。 生活环境:主要说宿舍,条件不太好。不利于安心学习。(个人认为生活环境很重要) 阅读量:据我所知,同学们在日常连教科书也很少看,自习的少之又少(除期末)。 眼界:这种事情还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很多人在四六级中挣扎,也不会想着考雅思托福。我觉得一是因为基础差,二是不需要吧。这个也不能代表眼界吧。 机会和资源:这个才是差距最大的地方。我的学校很少名教授的讲座,也少有出国交流的机会,所得资源和平台远不及名校。 我认为,有时候差距不是努力程度决定的,而是可获得资源决定的。 那些从欠发达地区辛苦考入大学的同学深有体会。 名校光环和校友圈:当然名校更占优势。 能够去名校固然是好的。 毕竟得到的资源会多得多,遇见优秀的人的几率也高得多。 但是,我并不认为在名校就读的人都是优秀的人。 以我个人的观点,评价一个人的优秀与否,绝不仅以是Ta的家庭、学校、成绩之类,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品德、人格。 无论是妄自菲薄,还是高高在上,都是不可取的。 我是二本院校法学院的学生,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上课时坚持每天学习八小时,学学英语,空余时间看自己想看的闲书,跑步散步,和家里人打电话,与好友聊天,和男票去玩,该吃吃该喝喝,有钱就买买买。 我没有经常参加各种竞赛比赛,赴各种社交学术约,写不出很厉害的论文,考不了高级的证,辅导员也许都不认识我。 但是,我过得很充实,很满足。 虽然走得慢,但我知道自己在进步。 我知道我并不是聪明天赋高,又有许多资源加成的人,所以我只能慢慢走,慢慢磨,希望见到更好的自己。 差距是存在的,不是努力就能弥补, 但是并不代表不可以作出改变。 接受现实,去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做喜欢的自己。 做好自己,做,好自己。 加油(。・ω・。)ノ♡ |
34,504,028 | 364 | 91 | 如何看懂一份菜谱?应该怎么理解中文菜谱中经常出现的「少许」「适量」这样的词? | 2015年8月20日 半夜看到这么多留言求靠谱,吓我一跳! 深夜不码字了 Mark一下还是可以的 留着过两天更靠谱食谱吧! _编辑分割线_ 2015年8月19日 这次编辑处理2个问题: 1、错别字:“饮用”——>“引用”...实在是不好意思,输入法暴露了吃货本性! 2、回答一下 的问题:如何选择一个权威的食谱 [还在上班,就不花时间放图了...后续的找时间补充...] 食谱的种类太多啦,就像是 说的那样,连提拉米苏的做法都不尽相同。但菜谱还是很重要的。作为编辑,曾经被无数看似靠谱其实太不靠谱的食谱坑害过(差点被Boss批评死),以至于后来拿到食谱,看上去不是很靠谱的都会自己尝试一下是否能做出来。 其实,食谱的出处很重要的: 市面上那些乱七八糟的食谱书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其实做出来并不是那么回事,所以要慎重再慎重。 一些比较靠谱的烹饪网站出的食谱都是不错的(并非是用户自上传,而是主动提供食谱的)。 [需要推荐吗?防止广告嫌疑。需要推荐的话就评论吧,我人工回复好了)。 对于一个比较会做饭的人(入厨新手另当别论),食谱提供的是不同的处理食材的思路。“参考”的用途要大于“按部就班”的用途。 也就是说:做饭是一件”凭经验“的事情,多失败多做就能提高成功率(好像是废话)。。。 ----------------------------------------------------------------我是编辑分隔线-------------------------------------------------- 作为一个编辑,每天要面对很多食谱。尤其是不同的厨子丢过来的不同食谱,因为写作风格不一样,所以整理起来有些头疼。 我无法从技术得角度告诉你怎么去看懂菜谱,什么酸度,咸度。不同的品种,甚至不同的种类的配料,口味都会不一样。 首先,一份菜谱会在什么情况下告诉你准确份量? 1、配料的多少会直接影响菜品的成功与否。 大多数会出现在烘焙,甜品,点心的制作上。尤其是不易成功的例如:戚风蛋糕,马卡龙,拿破仑之类的。还有比如色素之类。 2、该配料的口感影响或者色泽影响较大,会根据大众口味给出一个参考份量。比如,芥末,白醋,鱼露,花椒。某些时候的老抽之类……还有吉利丁,鱼胶粉之类……有的时候会出现在一些关键步骤中,比如腌制的时候。需要用40g盐才能腌出应有的味道,如果份量相差较大(20g),味道无法进入,会影响口感。 3、所有食材为较佳配比。 这种情况给出的份量也是参考份量。比如,在这种烹饪方式下,200g鱼肉和5g盐是最佳配比。你如果用500g鱼肉,那就要稍微提高盐的份量。如果你用195g鱼肉,5g当然可以。但非要计算出4.XXg的盐,呃……也是可以的…… 4、像题主这样的人。 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对于不是一个厨房达人,对于份量总是很注意,因为经验不足,控制不好容易出错。所以会给一个最佳参考标准。就是,即使你拿着天枰去称份量也无所谓的。 然后:在什么情况下不会给出明确份量呢? 其实,“适量”和“少许”等等之类的潜台词是“根据个人口味” 一般会用在:糖、盐、辣椒之类,因地域和个人习惯不同而产生口感差异的配料上。 你是四川人,可能5g辣椒粉根本无法满足你;你是上海人,或许5g辣椒粉就辣得够呛。那么这个时候就会使用“适量”之类的词语。 至于“少量”,就是:加多了会影响口感,不加也应该可以的。举例:在加了酱料、酱油的情况下,盐就要少量了。 最后:如何看懂一份菜谱? 1、先看食材表: 举个例子:维也纳沙架蛋糕 食材表中除了要注意使用了什么食材之外,如果你看到有些“非整数”的数字出现的时候,就以为这,这个食谱对于食材份量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一般,中式点心、西式甜点对份量配比要求比一般其他的菜肴要高很多。所以,参照这样的食谱额时候,尽量的按照给出的份量走。 2、最关键的是步骤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就不用甜品举例了,拿一个中餐举例:盐焗蛏子 (1)标黄的为关键,主要的是在:一定要做的步骤;放各种调料的顺序; (2)标红的是关键时间,其实,很多时候,时间也只是个参考。准确的食谱会在一些时间后附一个食物呈现的状态(至全熟之类) (3)做甜品甜点之类的话,请严格按照步骤,有时候,搅拌时方向错误也会影响蛋糕成型的。 引用大吃货袁枚的话补充一下 《随园食单》的须知单中有这样一段话: 【补救须知】名手调羹,咸淡合宜,老嫩如式,原元需补救。不得已为中人说法,则调味者,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之,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矣。烹鱼者火候以补之,老则不能强之再嫩矣。比中消息,于一切下作料时,静观火色便可参详。 也就是:宁淡勿咸,宁嫩勿老……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欢迎补充,谢! | 菜谱,其实是一个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设计解决方案”。 同一道菜,市面上不同作者可能会提供N种解决方案。其加工方式,配料比例,甚至因其个人口味偏好不同,所要呈现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国人有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并非所有菜谱都是金科玉律,改动不得,读懂菜谱是与创作者思想交流,揣摩其创意;同时辨别优劣找到适合自己料理方式的过程。这往往需要一定的基本功,例如对食材的理解,烹饪的科学原理和各种简单技巧的操作。不能理解“少许”、“适量”的读者,往往既缺乏科学理论知识,又没有太多实操经验,对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无法有个大致的预判,因此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个人认为,看懂菜谱包含如下三层意思: 1.理解菜谱创作者的用意及想要呈现的最终效果。 菜谱是的倒果为因的逆推过程。既是“解决方案”,菜谱最主要的目的是指明方向。好的菜谱会有个明确的主题,例如口感上是要嫩滑还是爽脆?味道上是要鲜美还是浓香?即便是多层次的口感与味道,当中也有君臣佐使,主次分明,才能有和谐的味觉享受。由所要呈现的最终效果,倒推流程,就能轻松掌握主干和要点。 2.知道每个先后步骤之间的联系,材料比例背后的原因,甚至能够举一反三,评估该菜谱在配料和流程上是否合理?有没有改良优化的可能? 3.准确按照预定效果执行。这需要使用者对食材在不同料理方式下产生的质地变化,料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有基础的认知。 同时,看菜谱也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不断答疑的过程: 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原材料,别的品种、部位不行吗? 为什么原材料要用这种预处理方式,而不是切丝、切条、切片、滚刀吗? 为什么流程顺序必须这么做?当中几个步骤调转可以吗? 每一道流程的用意何在?有存在的必要吗?对效果有多大影响? 整套流程中最主要的难点在哪里?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当以上许多问题都有答案的时候,就不会纠结于“中火”“适量”“少许”了。 |
34,504,028 | 116 | 24 | 如何看懂一份菜谱?应该怎么理解中文菜谱中经常出现的「少许」「适量」这样的词? | 什么样的菜谱需要一个详尽的说明书? 任何牵扯生化类的菜谱需要,常见的发酵、乳化、腌制、凝胶等,这么说听起来费劲是吧。换种说法。 发面的时候要控制好水、面粉、酵母之间的比例,控制好温湿度,控制好发酵时间。 腌咸菜要注意好盐的量,做好灭菌工作。 做果冻也要注意好凝胶和水分之间的比例等等,这些时候需要越精确越好的说明书,不然任何一点偏差都会有影响。 烹饪一些很纤细的食材也需要细致的说明书,比如煎牛排的火候,比如烤海鲜的温度和时间,比如炸天妇罗的油温这也同样都需要很细致的说明。 应该怎样使用菜谱? 无论你拿到的是精确到数字的菜谱还是“少许”“适量”都要先读一遍,把所有的材料和制作步骤都认真的看一遍,然后在脑袋里模拟一下实际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一下所有材料的加入时间以及用量,试一次加入还是分几次,为什么这么做?食材处理的先后顺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这个东西要最后的时候放?为什么他们不能一起下锅?这个时候你基本上就知道所有材料在这道菜里面的目的是什么了,有些为了提香的不需要放太多,有些明显是调味的那么注意平衡不要太咸或太淡,有些是去腥的那么注意下它下锅的次序、用量和时间。 当这一步结束之后再重新看一下材料的配比,如果菜谱中给出了详细的数字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看这些东西的比例是多少,因为你不一定按照书上的量来做那么一顿,有些食谱上面的菜会写”6人份“这样的字样,那么如果你只是两个人吃势必要按照同等比例来减少一部分用量,但是期间也要注意有些东西的量是没办法或者不可以减少的。 那么如果你手边的菜谱写的是“少许”或者“适量”该怎么办呢?首先看这些没有明确用量的材料在整个菜种负责什么功能,比如一道酸甜口的酱汁当它提到适量的醋的时候那请按照你的个人口味来加因为说真的你喜欢吃酸一点还是甜一点对于菜品本身并不会出现很大的影响,它是否好吃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口味,所以这里的适量就是指“你高兴就好”。那么少许顾名思义,如果这道菜里已经放了酱油、面酱或者提咸的材料了,那它如果还是让你加盐少许的话,那你就要看自己的习惯了,也许不加盐对于你来讲是正好的呢。 其实无论是给没给数字的菜谱在你做的时候请忘记它们,你只要你喜欢的口味是怎么样的,并且做到每一步都要尝!每一步都要尝!每一步都要尝!它就是这么的重要,这才是把握你菜品最终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 其实「少许」「适量」只是他们的艺名,他们的真名叫「经验」。 |
34,516,250 | 1,266 | 18 | 考研复试时,教授喜欢看到怎样的简历? | ❤️ 根据我和研究生导师的谈话来看,教授普遍喜欢这样的学生: 1、有研究潜力,最好本科经历过课题研究; 2、但对你没有太高的要求,不需要你有什么“大作”,只是希望你了解搞研究的基本流程; 因此,考研分数够用就好,分数再高不代表做研究能力强(考研分数再高不如踏踏实实有过研究经历的人),不起决定性作用。 ❤️ 因此,教授喜欢看到这样的简历: ✅ 基本信息(考试情况) ✅ 教育经历(GPA,核心课程及分数) ✅ 研究经历(科研、论文、社会实践) ✅ 荣誉、个性等 你可以有一些兴趣爱好,但要和报考专业相关!或者,如果你经常浏览一些相关专业的公众号,之就说自己的兴趣是“浏览”,注意哦你不是说你的兴趣是“研究”、“精读”,你的兴趣就可以是“浏览专业相关的前沿信息”,要学会包装!润色!当然,你的所有兴趣不要给自己挖坑,假设老师问你,你浏览了什么,要能说得出来! 教育经历,就是你本科学过的核心课程。要写和专业课和相关度高的!不要写和专业课无关的课程!比如你如果把体育课写上去,你真的就会挨打(除非你考体育学校)。 核心课程还要附上你的分数,而且要参差不齐的附,不要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排列。(分数太差就不要附!只挑重点!) 这一点一定要充实!老师的重心一点会放在你的经历上! 如果有做过课题(理科生)或社会实践(文科生),一定要突出你的做研究的经历,详细说一说做研究的思路,突出自己文献调查、综述、整理的能力! 尽可能写亮点,亮点可以展开说。打个比方,你的初试成绩还不错,这就是可以展开的亮点。假设你的亮点是你的学术能力,你就说你做过科研,具体是什么。尤其要突出“潜力”(也就是你懂得研究的基本思路,会查文献会调研,会用一些基本工具!)。 注意事项:突出“潜力”,禁止出现“我喜欢”、“我感兴趣”这种话! 什么是学术潜力?比如说你会看文献,本科看到时候写过什么论文,帮助老师整理过什么东西,就可以润色成“有较好的文献查找、搜集、整理、综述的能力”。或者你帮老师翻译过什么东西,这也可以呀,英语能力可以。 那具体展开怎么操作呢?展开说最好的方式:事情+方式+结果 你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最后取得怎样的结果? 举例:我曾参与学科老师的课题研究,与小组成员一起整理资料,查找文献,获得老师一致好评。 (看上去还不错是不是?但其实还可以更好!) 亮点展开模板: 本科期间,我曾经参加xx教授的课题研究,主要负责收集与xx相关的xx文献,采用问卷调查、历史分析、整理文献等方式获得的xx的数据资料整理,对课题的xx领域初步进行研究分类,曾经参与撰写xxx,获得老师一致好评。 以上内容整理了腿姐一笑而过复试课的一些内容,暂时更新这么多~ 看到最后的准研究生点了个赞❤️ | ⚠️重要的内容写在前面: ⭐拒绝花里胡哨的模板,搞学术的喜欢简约大方风格 ⭐选导师的学生不少,邮件主题、文件名一定标注好自己的关键信息(名字、本科或成绩等等) ⭐内容别繁杂,没时间看,面试应该只是导师众多事情里的一丁点儿 ⭐调剂时,不同方向的老师要有不同侧重点 ⭐简历就是你的一块招牌,如果能成功匹配到导师选人标准,那你一定可以顺利给TA留下美好初印象‼️腿姐和孔玮老师都是高校任职教师,对于导师选人的标准简直不要太熟悉!更多重要信息、具体实践操作,快来一笑而过复试班,听听腿姐和孔玮老师的讲解吧~ 各部分细节按照以下顺序开始写: 1.基本信息:姓名、邮箱、联系方式就够了,别写兴趣爱好,如果是dang员一定要写上,照片不要红色背景,太扎眼,白底职业照为宜; 2.考研信息:这个需要单独列项,标注报院校、专业以及考研初试成绩,建议用表格形式标注,更加醒目; 3.教育背景:建议放在考研信息后,主要有学校名称、所学专业、学历等版块,名校以及高绩点成绩、奖学金等都是加分项,建议以“专业排名、分数”等,数字会更加显眼; 4.获奖经历:一般用 时间+奖项的形式表述,如 2022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3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国奖是加分项,如果没有获奖经历这一块可省略不写,像优秀寝室长类生活气息过于浓厚的不建议写; 5.在校经历:过往学校中的活动、岗位等,能体现出能力的经历都可以写,如 xx年-xx年,学生会xx干部,组织x场活动,累计参与xx人等等,数字描述,绝对有冲击力; 6.资格证书、技能等,写与备考专业相关的技能即可; 7.个人评价:建议以“总分”形式展开,即学习能力强,举一个可以佐证学习能力强的案例,不建议些过于主观的内容,如积极向上、开朗等等,华而不实。 我们一定要学会包装自己,才能更轻松上岸。 加入一笑而过,复试一笑而过‼️ |
34,560,944 | 207 | 16 | 为什么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结局必须死? | 第一个问题:艾玛追求的是爱情吗,还是幻想的情节。在19世纪的法国,民主热情高涨,这种狂热的情绪不仅仅表现在政治的渴求上,同时也在对于精神享受的平等权利上大做文章。艺术,在现代性社会中,由于媒体技术和消费经济的冲击,已经跌下神坛。本雅明直言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被取消,光晕消失,而普通民众在印刷技术、照相技术、报刊、电影的加持下,逐渐接近艺术,甚至成为艺术的中心。他们开始享受艺术,或言说,开始贪图精神的享受。这种享受,体现在他们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中——艾玛追求的漂亮的家具、窗花、剪纸、服饰的花边,普通的生活用品的形象价值远远大于实用价值。艾玛所渴求的不过是一种神秘力量驱动的审美享受,这并非有错,但是,艾玛错在将审美具象化,在福楼拜的心里,艾玛所犯的错误,与阿多诺所说的kitsch是相同的。这种狂热对于艺术的接近并非是理智和清醒的,他们无法分清楚当中虚假与真实、审美与艺术的界限。当她们将艺术与审美完全等同时,便陷入了假象的泥潭,受到了审美神秘力量的“魅惑”。同样的,这种魅惑下的痴醉,福楼拜在艾玛数次爱上他人的描写之中给予渲染。他在描写这些段落时,不遗余力地描绘艾玛对于情人出现的当时环境的迷醉——“细长的水草成片地倒伏在流水里,随水浮动,好像没人梳理的绿头发,摊开在一片清澈之中。有时候,在灯心草的尖端,或者在荷叶上面,看得见一只细脚虫慢慢爬着,或是待着不动。阳光穿过前赴后继、 随生随灭的波纹,好像穿过蓝色的小球”——这些描写并不是美好词汇的堆砌,而是艾玛在追求审美中的迷醉。这种迷醉是可怕的,她将虚假的审美享受与真实世界重叠,不仅将审美带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带入爱情的交往之中。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艾玛追求的未必纯然是真的爱情,更多是一种虚假的审美享受。 第二个问题:艾玛为什么一定要死。福楼拜对于艾玛的判刑,更大程度上是对于将艺术和生活等同(或者说文学与生活)的判刑,所以基于福楼拜的文学艺术观,艾玛必须死。《包法利夫人》被后代学者视作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起端,我觉得关键在于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的厘清。现实主义小说强调的是反映生活,甚至批判现实主义更要求严肃批判生活,西方的文艺理论传统基于其哲学传统,强调艺术反映论,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而现代主义小说并非如此,它脱离了反映论,而趋向肯定虚构。人物、情节、语言全是是虚构的,但作为小说整体却是真实的,现代小说甚只需要关注叙事本身,而与生活真实不再关联。当然,福楼拜作为自然主义小说家,并未有这样先锋观点,他的诸多小说也反映了法国当时社会环境中波澜壮阔的景象,被称为“现实主义的胜利”。但是,在《包法利夫人》当中反映出福楼拜的艺术观念中,文学和生活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离趋势。文学是艺术,艺术与生活必然有明显的界限,艺术看似无限接近生活真实,但其存在本身仍旧是虚构。 故而在福楼拜的心里,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文学可以将非文学的生活题材文学化,但反过来,将文学带入生活,将虚假带入生活,则必然是死路一条。更进一步而言,在如今“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性涣散”的语境之中,如何界定文学边界的问题,福楼拜的纯艺术观,实际上是要肯定文学的独立地位,肯定文学的内在完整性。文学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能受到艾玛情感迷醉的影响,不能被日常化、被审美化。福楼拜所强调的纯文学,要凌驾于这种生存境况之上,而如实反映这种生存境况。故而,艾玛的死,不仅仅是个人的死,更是福楼拜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判刑,是对于将生活和艺术的位置关系颠倒的人的判刑。 可参考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15917740/#!/i!/ckDefault | 《现代性赋格》第93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童明。 |
34,563,556 | 78 | 22 | 有哪些有意思的经济学之「谜」? | 这种谜团在行为经济学里有不少,我来说一个有趣的现象:Multiple switching point 。 对于不确定事件(如彩票),经济学家相信人们总是存在一个对应的确定的估值,而且这个估值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 比如,考虑一个彩票:50% 获得 10 元,50% 获得 0 元,可以通过设置一组确定的收益:1元、2 元、3 元、4 元、5 元、6 元、7 元……,依次和彩票进行对比,看每次被试选择彩票还是确定收益。确定收益很低的时候,被试可能会选择彩票,当确定收益足够大的时候,被试可能会转向确定收益。而这个拐点(switching point),经济学把它叫作 certainty equivalent,可以看做是人们对彩票的估值。 有趣的地方在于,不少经济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这样的拐点不止一个! 这就很吊诡了。假设你认为这样一个彩票值 6 块钱,也就是说,面对所有高于 6 块钱的确定选项,你都不会选彩票。 而存在第二个拐点的意思是,比如,给你 8 块钱和彩票这两个选择,你居然会选择彩票!可你刚才在 6 块钱和彩票之间,是明明选择了 6 块钱的! 矛盾了有没有? 有些经济学家对这个现象的反应很直接,这就是错误! 有些经济学家则不想把它仅仅看作是错误,而希望能够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于是,就有了 random utility 以及 deliberate randomization 这类理论,来理性化这种行为。 把这种行为抽象一下:在两个彩票 A 和 B 之间,你更喜欢 A;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可能,你喜欢 A 和 B 的某种组合,还胜过 A? 我们确实可以找到一个非常 concave 的效用函数,来生成这种行为。 在这种效用的驱使下,人们偏好随机化自己的选择。比如,你对彩票的估值是 6 块,所以你喜欢 7/8/9... 块钱胜过彩票,但你更喜欢以一半的几率选择确定收益,一半的几率选择彩票,于是,在实验中就出现了multiple switching point。 你可以把这个理论当作人为什么喜欢赌博的另一种解释(对于赌博,还有其他的理论解释,比如,reference dependent model)。 有最近的文献 follow up 了这个问题,做了一些实验来验证,比如这篇 Stochastic Choice and Preferences for Randomization(Agranov & Ortoleva, 2017),文章不难,推荐一看。 今天中美贸易战的新闻刷屏朋友圈,我就想到其实经济学的谜团国际贸易领域也有不少,一个很著名的叫 missing trade。大意就是,根据理论,开放贸易是对大家都有利的事,但是在经验研究中发现,贸易利得却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个谜团如果能由 @Yuting Chen 或 @冯路 来介绍更佳。 感谢 @Yuting Chen 的回答: | 好久没有写回答了 如果有不对的 请指正 ============================================================= 谢谢 @星日马 启发。就说说贸易理论和实证的迷~ 根据HOV 模型,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个生产要素上的禀赋比较大,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出口相对较多的用这个要素intensive的产品: if a country is relatively well endowed with a factor , it will on average tend to export those goods which use the factor intensively (a large akg ), and import those goods which use the factor not so intensively, so that on net it exports the service of the factor Leontief (1953)用美国贸易数据进行这个论证,发现: 进口的商品比出口的更加capital-intensive (Leontief paradox) 不过后来Lamer(1980)解决了 Lamer (1980) 修改了HOV的公式 结论: Capital is revealed by trade to be abundant relative to labor in country c if and only if the capital/labor ratio embodied in production exceeds the capital/labor ratio embodied in consumption 也就是说,以capital 和 labor 两个要素为例,一个国家称得上是资本密集型的话,必须是生产过程中资本相对人力 比 在消费中 资本相对人力 更大 后来就有各种HOV 的延伸:Treflor(1993)允许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在每个国家都不一样。然后计算贸易中的要素成分 (factor content of trade), 衡量一个国家某个要素相对丰富程度: 如上。对于一个要素f, 它的factor content of trade 等于 国内(productivity adjusted)要素水平减去(weighted,productivity adjusted)所有它出口到的国家的要素水平的和 然而 ,发现了missing trade: F =0;而且,不发达国家的话,更多的是,等号左边小于右边;发达国家相反: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很多要素上更加丰富。 解决这个迷只能修改模型:假设每个国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都比美国多---生产效率更低,所以需要更多诸如人工的资源,所以以上转换为 这样解释了为什么不发达国家各种资源更多,而且也表明了有效资源是发达国家更多。之后的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 最后还有就是“home bias”: 消费者倾向于买自己国家的产品, 也能解释missing trade Leamer, E. E., 1980. The Leontief Paradox, reconsidered.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8,495–503. Leontief, W., 1953. Domestic production and foreign trade; the American capital positionre-examined.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97, 332–349. Trefler, D., 1993. International factor price differences: Leontief was right!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 101, 961–987. —, 1995.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trade and other myste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1029–1046. |
34,686,026 | 5,924 | 2,812 | 读硕/博期间你积累了哪些重要的科研经验? | 过几天博士答辩。我补充一个经验:一定要善用google scholar,这个东西绝对不仅仅是搜文章,看引用,导出bibtex这些简单的功能。 下面说一种具体的用途:当你想要深入调研一个自己不是十分了解的小方向的时候,怎么办呢?去google scholar里面搜关键词吗?但是搜出来的可能是10年前的文章(由于默认是按引用次数排序的),像计算机科学这种领域知识更新太快,10年前的经典文章是要看,但你还是不了解现在发展的趋势。那是不是我们应该筛选一下,从2014年,2015年开始看起呢,这又不对了,因为这些文章刚刚发表,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其学术水平(虽然期刊会议的档次可以帮我们筛选)。 正确的做法是:看排名最高的那些文章被哪些文章引用了,然后在这些引用文章里面选择几年之内的,如2011年以来的,这时候返回的结果仍然是以引用次数排序的,我们可以稍微深入看看这些文章(因为这些文章已经发表了好几年了,引用次数可以代表其影响力,水平),然后,可以再看看最近几年(14,15年)有哪些论文又引用了这些文章,看看最近几年的文章又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还有什么没有解决。 按这样的方法,泛读十篇左右这个topic的论文,你基本上就可以搞清楚这个方向人类目前的研究进度了! 总的来说:科学知识是成体系,成网络的,而引用次数又可以反映科研成果的价值,刚才这个过程,就是在科学知识网络中从远到近,按照科研成果的水平进行搜索的过程。目前我们处于知识爆炸的阶段,这种方法个人感觉是非常有效的。 以前我看论文,总是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挺好嘛,但不知道还能从哪个方向改进,自从用了这种方法,一下子思路开阔了,像是在人类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用很短的时间重复前人的科学探索过程。 推荐大家都可以试试。 (9月6日更新)目前已经答辩完了,统一回答一下大家关于怎么在国内用Google Scholar,可以试着访问一下这个网址: ,除了不能登录自己的Google账户,Scholar的其他功能均能正常使用。 (9月8日更新)再提醒大家,平时看到一些觉得比较好的论文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看看近几年有哪些质量比较高的论文引用了这篇论文,解决了哪些问题,随着时间推进,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思路到底有哪些发展。这个习惯培养起来真的会受益无穷。 (9月26日更新)由于有朋友问我怎么查看“排名最高的那些文章被哪些文章引用了”,所以这里简单解释一下,以我目前正在做的一个topic为例,当我们在google scholar里搜索Software Clustering的时候,出现在最前面的搜索结果是这样的: 丝毫不意外,两篇文章分别发表于1999年和2005年,我们要看这两篇文章被哪些文章引用,其实很简单,点击文章下面的“被引用次数:XXX”(截图中的紫色文字,由于截图前点过该链接,所以显示为紫色)这个链接就可以。点击之后出来的页面也基本是按照引用次数排序的,可以在页面最左侧选择时间范围。 | 不请自来,这里将自己收获4W+收藏的相关回答做一个总结,主要针对论文,科研日常,和投/审稿这三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期会陆续将回答整理成视频材料,欢迎大家点赞收藏! 关于论文: 关于科研日常: 关于投/审稿(另一种科研日常,简称被拒被拒被拒) 更全盘点请跳转至这篇无人问津的文章: 都晒了这么多猫了,所以: |
34,686,053 | 289 | 169 | 有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爸爸是一种什么体验? | 他怎么骂我都是对的,不管我到底有没有做错。我是他女儿,被他骂就是应该的。要是妈妈看不下去帮我说话,他就说我都是被我妈惯出来的,被我妈教出来这副德行。反正什么事都撇的一干二净。对的都是他干的,错的都是我和我妈。一直说自己对这个家贡献有多大,一直强调都是他在为这个家庭付出。小时候在我心目中爸爸的英雄形象随着我的成长而渐渐崩塌了…他就是一个严重大男子主义的人 | 我的父亲也是如此, 不允许有任何质疑他的声音, 回到家里衣服袜子乱扔, 一切都要尊重他的想法。 很爱说教, 吃饭时候看我和我妈用了下手机, 他就说家里难得吃个饭, 还玩什么手机, 结果一回到家自己就玩打飞机什么的手游。 父母都是爱你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但因为这个谎言 我们做子女的又要背负多大的孝道, 和道德约束。 我爸口口声声喝醉了说多爱我, 但他实际做的 却相反。 朋友一叫就出去喝酒, 喝完回来讲大道理 吹牛逼。 中国父母可悲的就是在把孩子当作投资来看待, 孩子长大出息了 就要孝敬我。 而老外恰恰相反, 把孩子抚养成人是父母的责任, 不需要孩子任何感恩, 但是生活中父母给予孩子切切实实的爱 才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原因。 你看本季的爸爸去哪儿, 老外家庭出来的孩子都是非常主动的去帮助别的小伙伴。 对我来说, 感受不到爱 我就不爱, 我现在也成家了, 生了小孩, 也不在一个城市, 我母亲偶尔关心一下孩子, 但我父亲对我孩子不闻不问, 我算彻底看透他了。 已经没有任何交集了。 ——————-18年2月20日于西雅图—— 我妈妈春节期间来北京看了我和孩子,看完孩子,我们单独吃饭的时候 又在跟我强调起你爸爸也不容易,你爸爸也是爱你的 想想小时候你爸爸是怎么带你出去玩等等。 我终于忍无可忍, 带着积攒许久的愤怒爆发了,我愤怒的并不是对我那个早已失望的父亲, 而是一个做了这么多错事的 一个毫无责任感的男人 靠你几句以前怎么怎么的 我就能原谅 我内心的伤就能抚平? 在我身上发生的人性之恶 就该如此下贱且轻浮的被原谅吗? 在我得不到任何关爱 一个人在国外读书, 过年放假回到家里时候告诉我你们在海南, 从大年初一吃了七天泡面的我吗?而你们现在却对我口口声声理所应当的索要关心和关爱吗? 怎么就这么理直气壮呢? 这个在世人眼里的恶人,不孝子 我他妈的还真就当定了。 我不知道为何他们像社会主义巨婴一样 都在哭诉自己辛苦的经历, 自己流血流泪为孩子打拼的家境,但是我告诉你, 你们他妈的生在了全世界资产增值最快的时代, 你们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发展的好时代,这才是你们的万幸! 而我更要说的 就是无论有没有你这个娃 他们照样拼了命的去工作 去打拼, 因为那他妈的都是钞票! 显然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是无法改变的, 孝之前应是父母的责任,养育孩子尽责 而不是父母肆意利用的武器! 任性发飙 打骂。 想想世间之人性是如此之恶毒, 为自己的目的 将最恶毒的言语挂在他人之颈上 任人观看 唾骂。 而这可是你的孩子啊。 而我庆幸的是 我比你活的久, 我一定会看你垂暮之年的丑态, 如果你有脸找我来养老,我一定尽责任的把你丢尽环境最好 路程最远的养老院, 一定伺候你让你能活多久活多久, 让你看着我幸福的家庭,而从来不会有一声问候 一次探望。 我本事业不求上进, 本以为庸庸碌碌玩过这一辈子, 而如今 你是我事业最大的动力。 我要告诉你 你的心态无法控制和支配你所拥有的金钱。 我要证明给你看 男人 是可以静下来陪伴家庭,关爱孩子。 你每做的越无耻的事情 我越要做的越完美。 刚到西雅图工作的第一个不眠夜 —————2019-10-01—————- 最近工作孩子事情比较多, 一直没有看知乎, 也看了一眼评论, 发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我都有给大家点赞。 这一年发生了一些事情, 去年底 父母离婚了, 我其实挺开心我母亲能够离开他的, 目前为了支持父亲再次创业, 已经卖了几套他们之前打拼下来的房子。 我也不知道我父亲是拿去真的做事亏了 还是去养女人建立一个新的家庭。 小几千万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也许是钱花光了, 觉得我妈没用了吧。 我的母亲是个很传统的母亲, 她觉得离婚是一件很羞耻不能公开的事情。 所以很谨慎的跟我说这个话题,可没想到和我说完之后我还挺开心的, 我去南方看了我妈一眼, 整顿了一下一个人住的地方。 很想对跟我有同样经历的人说几句话, 我自认为我成功的脱离了原生家庭, 我也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的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首先 你要找到一个足够让你站出来的理由, 对我来说 是我这个新成立的家庭, 我要对我的太太负责 我的孩子负责, 不能任由我的父亲如此荒唐下去。 再之后就是经济方面, 首先你要记住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年轻人的,给年轻人的机会很多,但在此之前 你需要能力去抓住机会。 我不认为经济上独立(不是暴富)会有多么困难。 有时候家里会经常说赚钱太难了, 赚钱不容易, 但有时候你踏出去之后,发现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困难,甚至还挺上手。 因为父母就是老去。 你成功的做了这两步之后, 你将会面对一个无形的压力, 父母也许会对朋友,亲戚说你不孝。 |
34,686,053 | 807 | 220 | 有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爸爸是一种什么体验? | 刚刚被父亲指着骂弱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之所以用了父亲二字,因为他每次所谓“心平气和”所谓“平等交谈”时用来碾压一切我所说的有理有据、是非分明的观点的话都是:我是你的父亲! 呵呵,父亲。 父亲你麻痹卧槽,哦不能爆粗口。草我就是爆了怎么样!他所做的一切,除了在他心情好聊天的时候和在经济方面让我感受到这个人与我有亲情或是有义务关系,其他方面,在学业,在生活,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他都是那种我不会接触以及及其厌恶的人。 首先我分清了什么是大男子主义,什么是直男癌,什么又是独断专行的恶劣性格。 有人说,家庭就是女人的牢笼尤其是在做丈夫的不尊重对方的时候。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从小到大所有的争吵都是以妈妈的失败和服软结束,小时候还有他动手打妈妈的时候。在我五年级的时候他还出过一次轨被家里人发现,妈妈要和他离婚,当时我很害怕就求妈妈不要,后来因为各方面原因没有分开。而后来我知道他在外面有女人。恶心。我一直都是不喜欢他的,无论是他高兴的时候聊天有多么风趣,或者是在我伤心的时候他给过我支持安慰,我感谢他,但讨厌他。讨厌他在家中不做家务指使我和妈妈,做的不符合他所说的就发脾气,自己在餐桌上摔筷子却从来不允许别人吃饭不讲究礼仪,为表示不满大声叹气想给我们带来难受,不让我玩手机他却回来抱着平板玩不停。如果他只是单纯说:别老是玩手机了。我也不会怎样,他要不就站在那里指着我说,xxx,只是我最后一次和你谈,以后在家里不要让我看见你抱着个手机,不然我他妈给你砸了它。要不就是拿起手机砸在我腿上。虽然我说的只是小事,但由于太过频繁以及处理方法太过恶心而不得不说。 中考毕业后我跟妈妈聊过,赌气问她为什么没有和他离婚,她说不是还有你嘛。虽然知道我并不是他们不离婚的全部原因,但还是感到很难过很抱歉。 接下来说他对待我。 首先我被养育之恩这句话这个桎梏牢牢的困住。我讨厌这种投资回报。在经济学中孩子归为奢侈品,有投资也有回报的那一种。但我觉得他要求我给予的回报实在太高,学习上“我给你交了学费,供你读书你就该拿出个好成绩”,生活上“我把你养这么大不是让你顶嘴的”“你还有没有点教养了”,出去吃饭在餐桌上听说在座某个大叔孩子比我厉害,当场就开始冷嘲热讽,大叔特别尴尬的说别把话说这样呀,xx也很棒啊我家zh觉得她很厉害。我父亲就会冷笑着看我一眼“就她那屁样子?”那时我就觉得他没资格跟我说教养二字。 在我选择大学时,他想让我读军医,去军校,我不同意,他看了我一眼告诉我,“去哪个大学不是你能决定的。”当时我就震惊了,同车一个学姐为了缓解尴尬说“叔,上什么大学还得看兴趣和意愿啊哈哈哈………”他说“zy你爸纵容你去上你喜欢的是你的事,我不允许。”当时学姐也震惊了。 有这样的父亲的人应该会有类似感受,我就不加以叙述了,我只讲今晚发生的事。 —————————————— 今晚的事就是从一个“顶嘴”开始的。天天生活在一起,连一个顶嘴都不容许,难道我真的要天天称他父亲,用礼貌到不行的方式来和他说话吗。 中午我烤了饼干,吃饭时: “烤箱怎么没放回原位?放回去。” 我:“我吃完饭放哈”(因为正在吃饭) “不行,我叫你现在放你听不见?” 我有点生气,放下碗把烤箱放回原位。 “以后用完烤箱放回原位。” 我就随口回答一句“刚用完太烫了,晾凉。” “我说让你用完马上放了吗?你是真听不懂还是装啊?”顿了一顿啪地放下筷子“你是弱智啊。” 我没说话。 晚上吃饭他说,“xx我们谈一下。” 我“吃完饭再说”(刚开始吃饭) 他说“我要现在说你听不见吗?我不止一次跟你说讲道理和顶嘴的区别了,你是就听不懂可还是怎样?” 之后又是一系列我把你养这么大不是让你看见我回来不打招呼的,什么把你养这么大不是让你来跟我顶嘴的,把你养这么大不是让你来给我找气受的,把你养这么大你不尊重我,资格?什么资格?我把你养这么大就是资格。 卧槽 明明已经习惯了,但每次都会感觉很委屈。 明明在外面无论受什么罪或者难过到怎样都不会哭了,回来因为他一点点侮辱都会哭。 ———————————— 最后说一句,我一直都是知道的,只有经济独立才能做到真正的独立,才可以直起腰板否认他所作所为、做到真正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会努力。 | 这哪里是大男子主义 这就是一群在外不得志跑家里来耍横的loser 都是为了那可笑的自尊心罢了 总要有一个地方要自己说了算 |
34,725,050 | 1,757 | 41 | 有哪些让你怦然心动的句子值得分享? | 一点文艺与仙气。 1. 还有一句也是简媜的,我也很喜欢 2.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一直很喜欢这首词来着 19. 20. 最后: 望大家喜欢。 @光影 比起文案搬运,我更喜欢自己写。 自我介绍在这儿: 我在这里等大家:D |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出自孔尚任《桃花扇》) |
34,796,483 | 224 | 20 | 《海贼王》里,路飞的人格魅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 说几个非常有对比意义的点,很能刻画路飞的特质。 小狗趣趣面对狮子时无能为力,但是为了自己的宝藏,拼了命的也要阻挡狮子。 北海巨妖则拥有强大的战力,为了自己的兄弟,不得已要屈服于霍迪·琼斯。 在这一组里面路飞既没有因为战力原因对趣趣不屑一顾,也没因为北海巨妖的倒戈而怒不可遏,相比较起这个,他们守护自己的宝藏和亲人的原则,更让路飞认同。一如路飞说我的目标就是onepiece,即使死了也在所不惜;还说说艾斯你是我哥哥,我拼了命也要救你。 路飞不会像黑胡子那样用实力给身边的人划分出三六九等,不会每天盯着悬赏令来看对手或同伴的实力和价值,这种对于纯粹的信念的推崇,让人非常的心仪。 在这两段里路飞做了同样的决定:把最危险最难的那一块扛在了身上。 “总归要死人的”,薇薇只想了阻止战争带来的伤亡,却忘了那个能不断催动战争的BOSS. 如果不去阻止克罗克达尔,那么即使薇薇能够阻止叛乱军和国王军的战争,对巴洛克工作社也毫无办法;而如果击倒了克罗克达尔,且不说气候会不会变回原样,不说战争能不能停止,来自七武海的威胁则会彻底消失——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反过来想,干掉贼人,危机自然会断了本源,逐渐消失。 在德岛错综复杂的势力中,路飞对蕾贝卡说的是:作为报答我会打飞多弗拉明戈。区别于原计划的借刀杀人,他们最终选择了和多弗拉明戈硬碰硬,而原因则是不能放任这个岛被蹂躏和毁灭。路飞从来不会去衡量什么是简单模式,什么是地狱模式,凭着自己所见所闻,他却每每能找到核心所在。而他的智慧不在于怎样保存实力或者更轻松的获胜,而在于怎样通过战斗,守护住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也必须要基于这种担当,他的行为才能称得上是睿智。他确实是肩负了最艰苦的任务,但是这却又恰恰是最好的办法。 乔巴是怪物,但这不重要,既然你那么向往海贼,又有自己的信念,那就来我们船上吧; 罗宾是敌人,但这不重要,既然你没处可去,还救了我一命,那我就同意你上船了; 布鲁克是骷髅,但这不重要,既是有趣的音乐家,又和我们一起作战,你就加入我们吧; 凯撒是自然系,又会造smile,但是这不重要,连同伴都不懂得珍惜,我要揍飞你。 看出来了吗?路飞的每一次抉择,和利益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就算你天纵奇才,情义上过不去的,统统一拳打飞。 恩,别说什么实力碾压,他们可是为了罗宾,站在了世界的对面,上图: 海贼也好海军也好,路飞从来不因为身份而定义一个人,所以他既可以认可斯摩格,也可以说起麦哲伦面不改色;既可以和公主们谈笑风生,也可以和宝箱大叔嬉笑打闹;能征服斗牛和海王类,也能被趣趣一口咬住脑袋;敢打混蛋的天龙人,也能面对女帝时毫不动摇;世间有千般强弱美丑,高低贵贱,却从来入不了路飞的眼。所以为什么斯摩格会放他一马?为什么罗拿他毫无办法?为什么小狗见了丫撒欢,海王类见了他眉开眼笑?不外乎平等二字。 当然,有多少人喜欢路飞,在海贼里自然也有多少人恨他,比如高傲惯了的世界政府和天龙人,他们想必是恨路飞入骨的,只是是非曲直自有读者判断,喜欢谁也就不用多说。 路飞如同赤子,心是热的,肠子是直的。世间的云谲波诡,尔虞我诈,从不曾有半点入他的眼。 儿时和香克斯的情谊让他知道了男子汉的宽容和在意,艾斯和萨博让他懂得了守护和自由。待他成人时,没有丝毫的城府和谋略,从头到尾尽是纯真。 他不曾掩饰自己的好恶,表情和态度全都写在脸上;不懂得“大人看利弊小孩分对错”的至理名言,惩强扶弱的事情干了一路,受伤濒死都再所不惜;待他人时不看实力,能和小狗聊天,也能拉过海王类一顿暴揍,被小兵追着满街跑,又敢和世界为敌…… 路飞真不傻,想想当初为了给克比圆场自导自演了一场打架,就比别人快了一步。丫只是懒得搭理世间乱七八糟的弯弯绕罢了,路飞的全部力量,情感,智慧,全部花在了同伴和梦想上。 而在无关的地方,这个悬赏四亿的大海贼,纯真的如同一个孩子。说起赤子之心,除了路飞,不做第二人选。 得船长如路飞,草帽海贼团之幸; 得过客如路飞,航路数国之幸; 得伴侣如路飞,娜美…咳。 | 答应了的事,一定会做到 没说出来的事,我已经在做了 |
34,807,775 | 615 | 15 | 烹饪中凉水、热水的使用上有什么技巧? | 按不同的使用场景来说吧。 在这个回答中已经比较详细了 大的原则上面好多人提到了: 1. 蔬菜焯烫的时候都是在沸水里面 - 理由很简单,煮太久的话蔬菜肯定会失去色泽; - 我自己的习惯还会再滴几滴油,尤其对于绿叶蔬菜来说,加几滴油可以有一些“锁色”的作用; - 也会在水里加一点盐,比例大概是2%。一方面可以让一些有点厚度(比如芥蓝)的蔬菜稍微入入味,另外一方面也是有“锁色”的效果,科学依据是叶绿素里的镁离子和盐里的钠离子置换 #以焯烫为主要处理方式的白灼芥蓝# 2. 肉类焯烫的时候是放在冷水里,把食材和水一起煮沸 - 如果严谨一点地说,其实这种做法主要是应用在大块肉类或骨头在炖煮前的预处理,可以充分地煮出血水。并且因为后续还需要长时间炖煮,也不太担心肉质被煮老什么的,反正回头要被煮得更软烂; - 有些海鲜也会被焯烫一下,我在台湾的一个美食节目《型男大主厨》里面看过阿基师的一个处理手法,是把大个的鲜贝放到沸水里关火焖十秒,可以去掉多余的水分但是又不会把肉质变老。 3. 所谓的过冷河 - 对于有锁色需求的食材,如果事先准备好一盆凉水甚至冰水,在焯烫好之后马上放进去来过冷河,锁色效果会更好; - 原理是尽快地让食材温度降低,避免因为持续的高温而让食材的颜色继续发生变化。 4. 特殊食材的焯烫 - 豆腐:是的,豆腐也可以先焯烫一下,去掉一些豆腥味; - 笋:去涩; - 豆腐皮:我有时候会在水里加非常少量的一点食用碱,把普通的大块豆腐皮放进去焯烫一下,就能变得柔软很多,然后拿来炒千张肉丝。(旧图一枚) 1. 大原则是看食材的性质和厚度 - 煮比较薄的肉:比如牛肉片、水煮肉片之类的,沸水煮一下就好了,用颜色来判断肉质的熟成度; - 海鲜:海鲜煮久了容易老,各种白灼海鲜的做法都是放到沸水里面煮。不管它多大个头,因为如果要跟着冷水煮到水沸肯定会老,只能在沸水里控制煮的时间; 这是白灼翡翠螺,个头挺大的。 2. 煮意面的用水 - 煮意面的时候一定要加盐,比例通常是1%左右,这个浓度才能让意面本身有咸味; - 意面是否有咸味也会受酱汁的影响,也许你会想说酱汁咸一点不就可以了吗?不可以,盐分进入不到意面里面,很容易吃起来外咸内淡。 3. 煮中式面食的用水 - 煮饺子、大馄饨的时候,一般会在水开之后入锅,在再次水开的时候加入一小碗凉水,如此反复三次。目的是为了让水温稍微低一点而皮不容易煮破,这样也才能有充裕一些的时间来把馅给煮熟; - 煮完饺子、面条之后,也是可以过一下凉水,冲去表面多余的淀粉避免粘连; - 煮汤圆、馄饨的时候,熟透了之后会浮起来,这是因为煮熟了之后食物的密度变化; - 煮完乌冬面、荞麦面之后,需要在冷水中搓洗一下 从这个样子 搓到这个样子,水完全变得清澈 搓洗的动作要快,快速洗掉表面的淀粉,让乌冬面和荞麦面变得清爽弹牙,口感更好。 大概想到的就是这些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上面提到的很多菜谱,以及没提到的更多菜谱,都在我的公众号tianluo_hhhaze里可以查到,欢迎关注。 | 烹饪过程中,凉水和热水的不同使用也会影响到食物最后的口感。 今天我们就从烹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焯水。 那焯水到底是用凉水还是热水呢? 不同的食材建议用不同的水温。因此在日常烹饪中有分热水焯水法和凉水焯水法两种方式。 一、热水焯水法 适宜食材:各种叶类蔬菜,如菠菜、芹菜、油菜等。 这类食材易熟烂,若焯水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流失,而且影响口感。在开水中放入食材后,一般水微微烧开就要将食材捞出锅,防止进一步加热影响口感,还可以将焯水之后的食材立马放入冰水中,这样制成的凉拌菜口感会更佳!还有些小贴士,比如说在热水中加入少许盐,则可以减慢蔬菜中的营养成分扩散到水中的速度。也可以加入少许油,则可以保蔬菜颜色不会变黄。 二、冷水焯水法 适宜食材:有腥味或大血污的肉类食材 肉类食材不适合用热水焯水是因为温度过高会使得肉表面凝固,反而将肉里的腥味和血污锁住,出不来了。因此需要用冷水焯水,并加入料酒、姜、葱等佐料去除腥味,并一定要注意焯至半熟。如果没有半熟,会造成色泽不均匀,还有血块,而且依旧有腥味,影响食物口感。焯至半熟后可以放入冷水中再洗去血污。 无论是热水焯水还是凉水焯水,记住要及时进行下一步的烹饪,这样才能让食物呈现出最好的口感!另外,焯水的水质也非常讲究哦,用纯净好水,享受健康生活。 |
34,944,713 | 281 | 134 | 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感受? | 借此题总结一下我妈的套路 1.反复暗示 比如带我买东西,有两个选择,a和b,我喜欢a,我妈喜欢b。 慈爱的妈:“你想买哪个?给你买东西全听你的” 傻逼的我:“我想要a!” 慈爱的妈:“a的质量不好,很容易坏的,b就可以用很久哦。你想买哪个?” 犹豫的我:“可是我还是喜欢a。” 慈爱的妈:“a质量不好,不能买,那我们不买了,我们回家吧。” 委屈的我:“好吧那买b吧。” 慈爱的妈:“好的,我们去买b吧,这可是你自己要买b的哦。” 小到买件衣服,大到人生选择,我妈都是这样,打着尊重我的选择的旗号,不断地给我灌输她的优劣观,用各种手段逼我就范,在我无可奈何只好遂了她的心愿之后她就说一句“这都是你自己选的哦” 2.软硬兼施 此条算是上面那条的加强版,我妈首先对我进行一系列暗示,但我无论如何不愿让步。 然后,我妈开始生气:“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跟你说了这么半天都白说了。”开始对我进行暴力威吓,企图让我在惊恐中顺从她的心意。 3.经济控制 怕我爱玩于是给我非常少的生活费,少到吃不饱饭的程度,所以我虽然生活在一个经济情况算得上普通的家庭,却对钱有着很强很强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因为有几年我真的过得太穷太穷了。 4.情感绑架 在她发现我渐渐独立,强硬手段不是那么好用的时候,她就开始了情感绑架,在我不听她话,或者我表现得不如同辈孩子好的时候,就表现得很伤心,但不跟我直说,而是摆出一副楚楚可怜但永远支持我的样子,谁让我这个傻逼还是没有办法不爱我妈呢,我不忍心伤她的心,所以就从了。 5.总是许空头支票 这是一种非常省事的控制手段,给予对方承诺让对方做事,比暗示和威胁要省事的多,那不想兑现怎么办呢,那就不兑现呗,多简单的事啊。 6.给予小恩小惠 我妈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了一种套路,给个巴掌给个枣,是一种非常能控制人的方法,因为你对对方坏对方就会想走,但你一旦对对方好一点对方又会犹豫,于是这样反复徘徊。我妈这种行为也让我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人和人长久相处一定是双方在大部分时候都舒服的,如果对方有这种时而伤我心时而对我好的行为,我一定让他滚蛋,但我没办法这么对我妈,我做不到。 我现在的心情和那种和渣男谈了很多年恋爱的女孩子一样,变得怀疑自己,对方给予一点甜头就如获至宝,对方伤害自己的时候想离开,对方再给点甜头就又像狗一样跑回去,如此往复,消耗自己让对方予取予求。 7.占据道德高地 我妈过度的经济控制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伤害,我过得不容易我的同学们都看在眼里,后来我的一个同学的家长和我妈说了这件事,我妈跟我大吵一架,她说我诋毁她伤她的心,说她因为我在外面说她坏话哭了好几次。最后她说,“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不领情?” 控制欲强的家长的套路就是对孩子采取强制手段,给孩子带来伤害之后,对方反而说“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不领情?”所以被伤害的孩子是要怎样?被扎一刀之后要捂着伤口说:“妈妈你真好,这一刀真漂亮”吗? 其他的情感忽视等等就不说了,因为那不属于控制欲范畴。 那时我年纪小不懂事,儿童天生对父母的依赖以及社会对于父母恩的描述,让我把我和我妈之间所有的矛盾都归结为我自己的错,然后我因此得了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差点杀掉自己。 心理暴力是一种无形的,容易被忽视的,但同样会对人产生严重且持续的伤害的暴力行为! 这么多年过去了,尽管我现在反应过来我妈的套路了,但我很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那样,我怕让我妈伤心,我又很渴望母爱,所以我有时候知道要远离她,有时候又很容易回心转意。说真的,我非常非常恨我妈。 | 我来回答一下吧,简直我这25年就没有一天为自己活过 昨天大吵一架,我发疯一样用拳头砸烂了厨房的门板,以示我彻底的反抗! 我在很小,刚开始有意识的时候就预料到一定会有这一天 然而,反抗换来的,不过是一个月的休战,要想彻底的解决,也只有等到考完试,我远走他乡,两年甚至更久也不回来! 记忆里第一件事,就是我2岁那年,晚上,我站在院子里看着我爸和我妈打架,而我只能哭,可是,哭泣换来的是父母的混合双打! 那是我记忆中最为清楚的第一件事 接下来是小学,父母要求同班同学监视我 本意是怕我受欺负,可是,监视我的人,本身就是欺负我最严重的人 他只要跟我母亲说一件我在学校从来没做过的事,我就会得到一顿殴打作为奖励 而我惧怕,反抗一次同学,回家就被我妈殴打一次 渐渐的,我宁愿被欺负,也绝不还手 养成了讨好,自卑,懦弱,偏激,孤僻的性格 我妈反对我看课外书,当着我的面,把我的书扔到外面,再打我一顿!然后,我自己偷偷的把书拿回来!再后来,她成功的扭转了我喜欢阅读的习惯 我再也不敢认真的看一本课外书 上了高中,我想自己买一件衣服,我妈跟我去,我想要一件火红和灰色色调的冲锋衣!我妈说:“不买,不如给你买个蓝色的或者黑色的外套,我觉得你穿上一定好看!” 我拒绝,因为我穿上自己感觉像30-40岁的人,可我当时才16岁,我反感单调的衣服! 报志愿,我妈一直要我报铁路学校,要我报山西师范大学,要我就在本市读书,最起码,别出省! 我当着她的面,报了一次她希望我去读的学校 可是,我没有提交,假装全部搞定,等她离开,我把八个志愿全部调到沿海,从大连报到广东 她满心欢喜的谈论以后可以去山西师范大学看我,可是,当她收到我的通知书,我对她笑了很久,满是解脱和报复的快感 我去了福建 大学四年,做了所有小时候不敢做的事,吃了小时候所有被明令禁止的零食! 可我,依然没有为自己活过 因为,我都不知道什么样的我,才是真实的自我 我的假我,已经吞噬我的真我,我找不到自己,我所有的一切,依然掌握在我妈的手里 她说:“你25岁了,咱老家村里,有个24岁的姑娘,我觉得不错,给你说了一门亲事,我觉得很好!年底把婚事办了吧!” 我要赶快考试,考完,我再也不要回来,随便你找谁代替我去结婚,我不要,因为,你开心就好,我只不过是一条狗,你从小养到大,我应该感恩戴德,感谢你的养育之恩,我确实应该,可我拒绝你所有的安排! 我不想自己的人生全部由你安排,只为你开心或者不开心! 我要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考回福建,远行,再也不回来 感谢大家,今天2019年11月26日,我又回到了知乎,我没有考回福建,因为差七分,我无法去我最想去的厦门大学,现在,我在上海,找到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勉强养活自己,但一切都会很好,不是吗? 今天2020-01-20了,正在从上海回家的路上, 出来混,才知道,家里的管束也是一种保护,在外栽过跟头摸爬滚打之后,才意识到,离开家的保护,自己会有多难,我妈偶尔会打电话说:“没事,实在不想闯了就回来!”言语里只有溺爱没有对我能力的质疑! 可我不会回去,我要拼出来自己的天地,养好我的爸妈!今年的我看去年的我,感觉去年我是个傻逼,明年看今年亦如是!这就是成长吧! 顺便晒一张无修图的照片吧,就当祭奠一下当年傻逼的自己 韶华不再,唯有砥砺前行 嗯,好久没更新了,看来和我一样的小伙伴确实很多,有伙伴私信安慰我,谢谢大家 我们遭受的来自所有的伤痛,都不要带给我们下一代,嗯,最近自学了很多心理学的东西! 而且开始有想法准备养育下一代了!定个小目标,五年之内先找到一个女朋友 有什么不开心的大家可以私信跟我聊呀 我愿意做一个免费的听筒和大家建立共情 谢谢大家的安慰和鼓励 一遍要我赶紧找女朋友,一边又说这个相亲对象她自己不满意,那个不满意 我寻思着要让她满意,我只能找上帝媳妇儿了,不知道上帝知道我这想法会不会觉得他头顶发绿光 |
34,944,713 | 623 | 138 | 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感受? | 控制欲极强的母亲通常会采用一些策略来微妙的操控子女的行为: 1. 社交隔离 如果要控制一个人,首先就要营造一个封闭的环境,防止他接触外界的信息。我们不否认父母应该让孩子提高警惕性,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但过度的控制就会破坏一个人的正常社会性活动。 要报备去哪里玩、见什么人,早请示、晚汇报,限制孩子的正常社交。同时向孩子灌输:“其他人都不可信!这世上只有爸妈才是真心关心你。”久而久之就会发现,除了父母,你没有值得信赖的朋友、没有其他社会支持。 2. 贬低指责 当孩子犯错、不听话时,父母会明确地指责训斥,甚至贬低他们的人格。同时,他们在插手孩子生活各个方面时,会理直气壮地解释:“我这不是为你好吗,爸妈能害你吗?” 而这份「为你好」背后所裹挟的控制和强迫却在传递着另一种信息:你不行!没有我们来指导你,你什么事也干不成! 3. 经济把控 经济尚未独立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这时候,父母的经济控制是最强有力的武器。控制花销就等于控制了孩子的行动范围以及活动内容,就算对于经济独立的成年人,控制型父母的经济手段仍然起作用:“你要是非要XXX,房子首付就自己想办法吧!” 4. 情绪绑架 让孩子产生愧疚感是控制型父母常用的情感武器。连流行歌曲都在教育我们:“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多么顺畅的催眠,指示性的话语,没有拒绝余地,还顺便假设了拒绝的后果-"如果你不听话,父母就会受伤。" 隐含传递了后续的愧疚感,一气呵成。 很多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仍然摆脱不了这种情感控制,他们在分离-个体化过程中,在逐渐远离父母的每一步中,都走得很沉重,内心充满了不安和自责。情感绑架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成长、与父母的分离是在残忍地「抛弃」他们。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在“分离-个体化”的过程必然会体会到愧疚感、焦虑感、难过甚至是愤怒,这些本身是自然过程中的一部分。没有谁和父母在心理上的分离真的容易:人们在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消化、代谢这其中产生的情绪(兴奋、难过、愧疚等等),逐渐完成对自我的建立和同父母的分离。 而有的时候,出于父母对于分离的恐惧、哀伤,使得这个“分离-个体化”的过程显得尤为艰难。而在“控制型”教养方式之下,一个哪怕是早已成年的孩子,也会体会到巨大的被吞噬和淹没感:我永远也无法成为我自己。 「简单心理」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只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 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来简单心理。 想寻求心理服务,却不知如何选择?试试「心理评估」服务,请戳「https://jdxli.com/Coy5E」。专业心理评估顾问帮你梳理困扰,并量身定制心理健康方案,按需推荐匹配你的咨询师。 | 我快40岁了,我感觉前半生都是在进行对母亲的反抗和寻求内心的独立。从小被各种控制、禁锢、干预,使我形成性格懦弱、内向、社交恐惧,对此我有清醒的认识。从能够理性认识自己的性格和分析诱因时起,我异常艰辛的调教和磨练自己,以摆脱性格上的束缚。即便我已进不惑,将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即便我已经奋斗至魔都的一名所谓“金领”,能够游刃应对各类客户和公众场合的演讲,母亲的阴影和内心的自卑仍然深埋心底。我曾经最大的反抗是与她不喜欢的媳妇结婚,换来的是三年的冷战。当媳妇生二胎在即,她提出希望照顾大宝和媳妇坐月子,我内心并不欢迎但没有理由拒绝,而且各路亲戚纷纷道贺,似乎我和我老婆应该对她的主动示好感恩。但我相信灾难将要发生。以她的性格,我相信她会以她对我的“成功教育经验”对我家大宝(三岁)的作息、习惯横加干预,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大肆指责,她会继续强迫我和我媳妇接受她任何正确的生活习惯。为了我媳妇坐月子,我请好了月嫂,她从还没来之前到来了后,多次很严肃并且命令式的要求我辞退月嫂,因为她能搞定一切。最近一次提这个要求,我终于发火了。我真很想告诉她:我花我的钱,关你屁事。过激的话我讲不了,我可以预见如果伤她自尊了,她回马上打道回府,然后添油加醋向亲戚朋友哭诉,然后又会是n长时间的冷战,再会有长辈会出来拿她含辛茹苦将我养育成才的不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只是个性强、她目前身体状况各种不好的屁话让我去道歉,然后她会以受害者的姿态很勉强地原谅我。因为这么多年来,这种模式我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而今对我而言,我的反抗更多是考虑保护我的家庭,她的性格和作风,永远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婆媳关系。刚刚才来两天,命令我辞月嫂,辞钟点工,退订月子餐,平时晚饭不能多吃,剩菜不能倒,我老婆想多买两个拖把放每个卫生间也不允许,三岁的大宝吃饭不太老实就被批没教好……拜托,你是来我家,还跟主子似的,我快40岁的人了你还要管,是脑子有病吗?有病,我很早前就认为,我母亲这种深入骨髓的控制欲,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世人皆错唯自己不会错,以别人解围时的婉转说辞“个性强”为荣,对人缺乏内心的尊重,“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听我的,否则就是对不起我”的世界观,就是脑子有病。这种人无法讲道理,讲道理就等于是反对她。我结婚前曾想认真和她沟通并很诚恳的说“我想和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然后被她愤怒的打断“我不想听!”在我看来,她自认为对我那么的好,无非是类似照料玩物宝贝的好,我的想法和感情对她而言毫不重要。从我认识到这点的那天开始,我对母亲的感情也在开始淡薄,只是形式上还尽着人子的孝道,直到现在,我知道我已不再爱我的母亲,我对母亲的爱只停留在3、4岁时的模糊记忆中,只有那种记忆还能使我感到一些温暖。而现在,我面对她,没有任何正面的情绪,只是感到压抑和厌恶以及条件反射式的反抗欲望。但她意识不到,除了偶尔的不和外,我还是她值得对外夸耀的好儿子。很可笑吧。我相信直至此生终将的分离,我都不会和她和解。从她而言她永远都会认为自己是胜利者,我在她一生中都顺从于她,任何的反抗都只是小插曲而已。从我而言我历来都是一个表面的妥协者,但内心早已与她决裂,任何的反抗都是为自己书写分道扬镳。 |
34,961,972 | 449 | 203 | 作为职业交易员,都有哪些推荐阅读的书籍? | 作为一个从业年限十分浅的固定收益交易员,在这个全球股市大跌的一天一夜,首先表达一下关注和感慨,以表达“甭管跟我有没有关系我也是操碎了心”的潜台词。 言归正传,贡献自己在知乎上第一个正儿八经的答案。前方的大神大多从资本市场和权益的角度精选了很多书籍,很内疚,大部分我都没有读过,奈何还是要硬着头皮聊一聊,不如说说不太像交易员的固定收益交易员,尤其是大陆的固定收益交易员可以看些什么。 关键词#入门#——《投资交易笔记》(董德志) 相信这本书对于银行间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刚刚入行时就兴冲冲买下,当然阅读的时间比我预计的要长很多。董老师在这本书里回顾了从2002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债券市场(主要是当时主流的交易品种利率债)的分阶段走势,以及一些基本的分析角度和框架。是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扫盲书,是对过去债市历史一个总览式的介绍,也能从中观察近十年来利率中枢的变化。有人觉得董老师这本书更多的是后验式的分析,即站在事后总结,但是对我等新人来说,也是难得有机会窥探每个历史时点一些有关汇率改革、金融制度改革、特殊历史条件下对利率的影响。 关键词#央行&货币#——《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盛松成 翟春);《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李斌 伍戈) 前者作者盛松成是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百度了下才发现是我财校友,惭愧。更惭愧的是,这本书我还没开始看,于是顺便写下励志知乎答案,不看就戳瞎狗眼以明志。盛松成另一本书是《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感觉与债券交易的直接关系不那么大。央行在职官员写的东西,其实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里面也有一些西方的货币理论与央行政策,而且版本非常新,有别于一些老旧的货币银行学教材。 后者两位作者都是央行货币政策司的研究员,这本书更偏向与经济结构的融会贯通,而且结合国内不同历史时期货币供求,通过多种视角解释历史和实例。也是对我等没有历史感知的小白一些很好的学习内容。 在这里要说下,固定收益交易离不开宏观经济,离不开央行货币政策,必修之一就是了解央行的运行和政策手段。 关键词#信用债#——《城投债》(周沅帆) 信用债是国内债券交易特别是资产管理类债券交易的主要品种之一,本书作者是鹏元现任副总裁,同系列书还有《公司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这一系列书在今日看来有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城投债和公司债这两本,因其出版时间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不知道后来有没有新版),城投债在过去的5年里历经各种政策变化,历经债市熊牛,到今日,已经不是过去的城投债了,甚至一年前同样一只城投债放到现在,它所代表的地方政府背书和配置角色都有了非常大的不同。而公司债今年在发行制度,品种分类,主体要求,投资者要求等一些列方面都有了很大突破。这两本书当然不能代表去年年底以来新形势下的城投债和公司债,但还是那句话,作为12年以后入行的小白,看看带有历史感的书还是能帮助了解历史背景和沿革,以及许多延续至今的问题。 关键词#教材#——《债券市场:分析与策略》(法博齐);《投资学》(博迪);《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品》(赫尔);《公司理财》(罗斯);任何一本名校的货币银行学教材;等等 也许是自己当时读书的时候学艺不精,到了工作的时候,越来越觉得,经典教材才是灵魂才是根基才是永恒的归宿。 羡慕各路大神投资经理或者交易员能在每日交易中对不同金融市场的联动反应迅速,触类旁通,宏观微观由面到点。所有这些,每当自己打磕绊的时候,反应慢的时候,事实证明,都能在原始的教材中找到答案。所以,不知道看什么书的时候,读教材吧!读教材吧!读教材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甚至,前面那些没有看我觉得都可以慢慢来,还是再继续读读教材吧。与君共勉。 | 传统的金融/投资类教科书很重要,但太重要了以至于你早就该深刻理解这些书了,起码原则上如此。。。。当然实际上都会工作后去补课的,这也没什么,毕竟很多问题不实际遇到无法理解其中微妙之处。 这类书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金融语言,把这些看明白了,得到的是能看懂这个庞杂的金融体系。清晰的理解这个体系是怎么运作的,经验丰富后甚至能看出哪些地方是大家拍脑门整出来的,不过没有什么大碍就这么着吧。也不仅仅金融如此了,工程学里的基础课程也是这个作用。 工作后比较有帮助的书大致分几种。 这个重要度无需多言,甚至能直接找出alpha来。但这类研究工作量过于巨大,对历史数据要求又极高,而且出版时效性还不能太差。迄今只看到过两个市场有比较完整和清晰的介绍。另外市场结构里一个隐含的结构是市场参与者演变,有时候这些演变过于自然以至于大部分人都没关心为何会有这种演变。 两者相关度还是很高的,重大事件往往能带来伟大的交易,伟大的交易有时会被当作重大事件。这一块是随着经验丰富所涉猎范围越来越广的。最初只知道金融危机是大事件,Paulson做了笔世纪交易。到后来去寻找Dodd frank Volcker rule Sarbanes-Oxley act这些法案背后的前因后果。慢慢明白重大事件&伟大交易都能一定程度上永久性改变市场,昨日之日不可留。 个人传记第一遍基本是起不到什么作用,往往就是感叹下这个人命真好。多是数年后闲来无聊的某个下午再读此物时,才发觉这些人早已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境界。所谓第一遍只看的到听天命,第二遍才看的到尽人事。这些已经退休的人倒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奈何水平有限能理解接收的十不足一。 基础教科书虽然千锤百炼,但终究面向广义市场。狭义市场工作久了还是需要更专精的武器,及时跟进高阶教科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不是任何细分领域都有进阶的经典教科书存在,很多时候都只能买上一大堆名字类似的自己鉴别好坏。现在这书价真的是买的内伤。。。。 这东西只恨能看到的太少,只有极少数大佬会公开致投资人的一封信。另外不是每期致投资人信都有含金量,也要允许大佬时不时灌个水,在凌晨的club写个信容易么。 一般挑有兴趣的和与自己所在市场联系比较紧密的来看。重点是看他们的逻辑过程,即怎样将实际问题抽象的这个过程,抽象后的推导一般都是非常精妙且充满数学美感的。能培养交易中的直觉,交易也有一个将现实抽象化的过程。 说一千道一万都顶不上干一个好案子学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34,961,972 | 138 | 81 | 作为职业交易员,都有哪些推荐阅读的书籍? | 看了一些其他回答,大多数推荐的都是一些宏观上的经济书籍,可以参考为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需要推荐的书籍的答案。只有寥寥几个推荐的书籍我也深表赞同。我不懂宏观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像什么就业、通胀和利率的关系构架,各个经济数据之间的关联。当然这些对于交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整体来说,交易说起来并没有那么复杂与高大上,没有很多公式,没有太多推理,仅是一项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一件死板又无趣的工作。 而对与一个交易者来说成长阶段无非就以下四个阶段,大概说下每个阶段有所帮助的书籍。 第一: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技术面和基本面)技术面书籍推荐:《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美&约翰·墨菲著《日本蜡线图技术》美&史蒂芬·尼森著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两本书是相当全面的概括了市场两大主流技术分析的分析逻辑,以及交易技巧,也是初学交易者必读书籍。当然还有一些技术分析的衍生版像《道氏理论》《波浪理论》以及一些指标等等相关书籍,也可以大体了解。 基本面其实推荐平时多看看财经日历,百度百科搜搜各数据说明,了解一些市场焦点状况,以及一些大型数据的影响和变化。像利率和议息会议,货币政策,通胀报告,非农,GDP,CPI,ADP,PPI,EIA等一些相对较重要的数据对于盘面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盘面风险点,作为大致了解,不需要深入解析数据。 第二:心态的学习和培养(当学习很多交易技巧后,发现市场并不是靠技术就能生存的,很多时候面对真金白银难免会产生心态上的涟漪)推荐书籍:《股票作手回忆录》美&埃德温·利非弗著《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青泽著《走出幻觉走向成熟》金融帝国著《社会心理学》美&戴维·迈尔斯著《金融心理学》挪威&拉斯·特韦德著 头三本书,是金融从业者必读书籍,可以通过了解学习他人成长过程,构建自己的交易理念。每每交易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翻来看看,经常会发现内容会有一些自己的缩影,每次翻阅都会有一定收获。第四本以及第五本是心理学方面书籍,其实金融战就是心理战,不懂心理学是不行的。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写的非常好,浅显易懂,不仅对金融交易有用,对日常生活也很有用。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行为金融学方面的书籍,个人认为,行为金融学是未来金融学研究的主流。 第三:交易系统的构成(其实第三点基本上和第二点同时构建,看过一些心态培养的书籍,了解到他人的交易理念,从而就需要开始构建自己的交易体系,而同样来说,交易系统的构建也正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交易心态问题,以客观、规则化的制度使交易变得具体化、明确化从而不至于在交易过程中对不确定性产生畏惧与贪婪,相辅相成)推荐书籍:《海龟交易法则》美&柯蒂斯·费思著《专业投机原理》美&维克多·斯波朗迪著《外汇交易24堂精品课》魏强斌著《走进我的交易室》美&亚力山大·艾尔德著 海龟交易法则对于如何建立、评估、改进自己的交易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样再建议广大朋友看一些概率统计方面的书籍,因为金融交易没有那一次是必胜的,所以提高概率也是金融交易的基础。那么如何客观统计概率也是必要学习的。专业投机原理中的量化风险的理念非常值得学习。24堂课的这本书虽然是讲外汇交易的,但是很多理念通用于任何交易,尤其是书中的关于随机强化和一致强化的分析,以及对于胜率和盈亏比之间的矛盾的分析,非常精彩。走进我的交易室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书,交易系统、风险管理和心态控制全面的介绍了,有利于形成全面的金融交易理念。 第四:执行与升华(当交易系统形成,并且在历史统计之中,处于正向发展,那么所要做的就是执行,改进,以及升华)推荐书籍:《交易心理分析》美&马克·道格拉斯著《幽灵的礼物》美&阿瑟·L·辛普森著以及一些提高思维高度的书籍。作为金融交易者,无论在有多好的系统的前提下,也是需要面对心理上的影响,而完整明确的认识市场,有助于交易员更好的整体控制心理与稳定执行交易系统,交易心里分析和幽灵的礼物相对比较完整的讲解了整个市场,不管是从系统还是从心态上的解决都有良好的参考意义。还有一些可以提高高度跳出原始思维的书籍,比如《道德经》《反经》《了凡四训》《传习录》《乌合之众》《失控》《思考的技术》《当下的力量》等等,其实个人看得书籍也并不多,在此推荐一些,同样如果有好的书籍也希望可以推荐给我。 以上是我从我读过的近百本书里挑出来的觉得很好的书。 总的来说,我觉得金融交易是一个系统工程,基本的经济学知识、金融学知识、概率统计知识、心理学知识是需要具备的,此外,还需要从哲学里面吸取营养来形成自己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记得亚历山大在走进我的交易室一书中说没有人会认为不经过努力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但是却有很多人天真的认为不经过努力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个交易高手。 | 还是那句话,如果一本书里的东西能帮你赚到一个亿,那你肯定不会出书,你会进行自营交易;如果一本书里的东西能帮你赚到五百万,你一定会拿着书里的东西来找我融资,而不是把它写成书。 按照知乎的人员成分构成,鉴于大多数人缺乏真正的实盘经验,推荐: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的书:《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早年间觉得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他的老师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的《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Judge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可以。 以及 雷曼的验尸报告 by kuhasu |
34,996,291 | 252 | 72 | 男朋友毕业要一定去北京上海工作,而我已经在本省省会有了满意的工作,该不该跟着他去? | 基本可以把他说的“我养你”当耳边风。 我的建议是,想想如果你没有男朋友,你是待在省城还是去帝都? 不过其实我觉得年轻人去帝都闯一闯其实挺好,但是要记住,不是为了你男朋友。 | 我老婆是学化学的,在家乡非省会城市上的学,毕业后留在那边的造纸厂工作。 她当初学化学的原因是她在高中的时候是化学课代表…所以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她是个多没主见,被父母养的多听话的女孩。 现在,她跟我在北京。 我们是高中同学,但是在大学毕业后确定的关系。原因嘛…我一直想来北京,而她一直离不开她的父母。并且…太熟了,真不好下手… 后来,她表示在造纸厂工作不适应,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跟我聊天的时候说想当编辑,我就劝她来北京看看。 当时我只有5k的工资,而她刚来因为跨专业,两个月才在一家写鸡汤书的个人工作室找到工作,1.8k… 不过,现在她来了5年了,在第二年的时候找到了一家出版社的工作,做到现在。我们现在房子也买了,生活不比在家乡安逸,但是潇洒多了… 我们13年就结婚了。 而现在,我正坐在医院的椅子上回答这个问题。 住院部,产科。 ---------------------------------------- 还是来正面回答一下题主吧。 虽然我的经历算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还是跟题主有点不一样的。 一是,我老婆当时在家并没有特别满意的工作,而题主对目前的工作比较满意,缺乏来北京的动力。 二,我并没有题主男朋友“不行我就养着你”这么乐观。要知道,题主男朋友还没有经历独立生存的过程,一个学生对生活天真的幻想很容易被现实击垮。当出现他无法“养你”,必须让题主也参与到养家糊口的工作中来的时候,你们会产生矛盾吗?这个矛盾会不会对你们的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只要题主觉得能接受或者控制以上两个问题,再把你父母搞定,那就跟他走吧。 |
34,996,291 | 11,000 | 1,619 | 男朋友毕业要一定去北京上海工作,而我已经在本省省会有了满意的工作,该不该跟着他去? | 不想干预你的选择,只说说我的看法。有一点个人色彩,希望题主谨慎借鉴,以你自己想法为准。 我的意见是不去。原因是,你们俩从一开始就不是同一种人,未来之路分叉,渐行渐远,这是早晚的事。 先来看看你俩的情况:1、学业规划(过去):你男友跨省来到另一个省读大学,你留在本省读大学。2、最高学历(现在):你男友读到硕士,你只读到本科。3、人生规划(未来):你男友打算到一线城市发展,你计划留在家门口 父母身边。 很明显你男友是一个会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子 努力争取更多的东西的人。他这种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会在能力范围内驱使自己越走越高。而姑娘你,是个上大学选择了离家车程一小时的城市,毕业不想离爸爸妈妈太远,希望一辈子留在安全区域里面过平稳生活的人。 他给你的选择是,要不要像他一样,背上剑,随他去闯荡。而你想在家里种田放牛织布养花。 你们两个的人生分叉现在就已经开始了。以后只会离得越来越远。 你在这个问题中的陈述,显示出你对安逸生活十分喜爱和向往,你不是那种为了遥远的梦想甘愿长期吃苦的人,你已经做出选择了。 所以,建议你放弃吧还是。 PS:我就生活在北京,以切身经验建议你,不要把他的“我会养你”这句话当真。你们俩如果真的去了北京,他能养你的概率非常非常低。白手起家的内地重点院校硕士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多的是,都得慢慢积累打拼。而第一代大城市移民是活的非常辛苦的。如果不是顶级院校、IT或者金融这种行业的顶级大公司或者大央企,他的收入要养一个全职太太再供房子,这基本是天方夜谭。 PPS: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有点阴暗了,你听也行不听也行:以上我讲的,所有那些,你男友未必不明白。而他劝你跟他走,也不一定是因为他相信你适合走这条路——可能仅仅是因为他需要一个现成的女朋友作为保底选择,所以打着试一试的理由让你去,反正对他来说,如果你能适应那边更好,如果你去了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水土不服,铩羽而归,那损失的是你,他也没什么损失,他何不让你试试呢。 一旦你去了,你就必须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像他一样的努力和奋斗,你不能比他上升得慢!如果你渐渐的跟不上他的脚步,他几年后眼界提高了,身边的女孩子变优秀了,他是可能会换掉你的。而“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努力奋斗”这件事,我知道以你现在的心态,是做不到的。所以你去了也是早晚可能会被他换掉的命,你去干嘛呢? 当然了,如果你彻夜无眠之后想明白了,你愿意承担这个风险,你也想过他这种生活,而且你自信能跟得上他的步伐,或者即便跟不上也永远不抱怨,永远一如既往的爱他支持他,不后悔你的选择,那最好了。祝福你,和他一起去吧。 ——————— 谢谢大家,有点吃惊这个问题受到这么多关注。大概有过同样经历/困惑的年轻人很多,在成长的路上,总有这样的取舍。 很多事情也许不存在一个正确答案。这里只是一种思路,不要盲目听从任何人,自己的路最终还要自己去想,自己去找。 希望大家都能得偿所愿。 | 切身经历的事儿,和你分享下男生的视角,权当个故事看,再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我在本该毕业的时候,由于大学作孽延毕了,女盆友养了我1年直到我毕业。 毕业以后,我工作十分难找,大学压根儿没学习,没实际工作经验,又死硬着头皮不肯回老家。 最后找到了广州一家公司,4000块,在当时的我眼中已经是巨款了(我延毕实习600一个月,女盆友1900,老家的爸爸2900)。所以对比之下,我毅然决然地想去广州,在和她说出这件事的时候,她一开始很为我高兴,但是随之而来的叹气则表明了担心——我们的未来怎么办? 魔都1年的生活加之要养我,已经让她疲惫不堪,家里人让她回去,安排去事业单位,家里也存了几十万足够老家买房供房的了,还安排各种公务员,银行的和她相亲。女盆友身材好,性格好,漂亮耐看,基本很容易吸引其他男人。 实事上对我来说,我一无所有,我也没有退路,我也回不去老家考公务员(当时天真的以为没有学位证进不了公务员,哈哈),我有的只是这个4000的工作,能让我迈出的第一步。 那一晚,她哭地很伤心,我也默默含泪,我说不出“你和我一起去啊”“我养你啊”,我不知道广州会怎么样,我也没有自信能给她幸福,我这辈子走地最远的就是从老家小山村里到杭州读大学,更别提去千里之外的广州。 最后哭累了她睡着了,我半梦半醒间恍惚觉得她要离开我了,我方了,最终我和她约定给我1年的时间去探路,去体悟社会,去努力工作,去创造我们可能的未来,这1年她也要好好抓住我们的感情,不能放弃,尤其是顶住家里的压力。 大城市比我想象中艰苦地多,正规公司工作比我想象中困难地多,所幸表现出色,转正加了2000,加上公司有餐补,休息就去公司蹭饭蹭网蹭空调,和9个人合租,一个小间600块,那一年我省下了2万,我觉得我们的未来是可以争取的。 下面就是她的意愿,她在老家的生活简单安逸,上班轻松,准点下班,回家上网看综艺,抽空和小姐妹出去喝茶聊天逛街。她还愿意出来和我折腾吗? 我买了机票回趟家,和她见面仔细聊了聊,谈及我们的未来,我可以辛苦工作快速增长,房子我也看过了,房价在工作2年后,我们就可以负担地起(家里再帮忙出一点)(然则我是没想到房价增长之快让我猝不及防,哈哈) 谈及我们的感情,远距离异地了一年,平时只能靠视频来联系(那时候还没有微信,没有那么方便的小视屏,图片,语音传输),但我们的感情一直是很深的 1年的经历可以让我有自信说出“来广州,我养你”“工资卡都给你,我反正没什么花销”,她又哭了,点头答应了。再下面就是解决家里人的顾虑 我用积攒的钱买了一些烟酒茶叶保健品,拎着上门去看望她的父母,我丈母娘当时还是算热情的,老婆和她说过一些我的情况(6000块在老家已经算高薪了,当然在广州P都不是,当然她也不会知道) 见丈母娘,我明确表达了要和老婆在一起的决心,期间一些她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也都有了回答预案,其实很多时候说丈母娘刁难你,要能够理解,一个女儿辛苦养大,做父母都希望能够过得好,而不是去各种吃苦还看不到希望。 谈了房子,结婚等事宜,回答地还算是满意,其实丈母娘还是很开明的,问了女儿自己的意见后,她最终还是同意了。 后来兜兜转转,考虑离家近的问题,还是把家安到了杭州,现在丈母娘和我妈轮流来杭州帮忙带孩子。日子还是很美好的。 -------------------------------- 故事讲完了。说说我的想法 1、人是情感动物,面对情感,婚姻,未来的时候,很多时候理性分析真的没卵用。就扪心自问,足够爱他吗,不去北京就要他分手,和在老家安逸过日子,会有立马丢下一切投奔他的冲动吗?(我老婆那时候和打电话都会流露出要去广州的想法,后面她和我说没有明确提及是怕我压力太大,毕竟我刚去广州1个人自己可能都养不活自己) 2、婚姻和未来是2个人共同去经营的,谁也别觉得这是对方的事,或者这是对方欠我的。你男盆友追求事业追求更高没问题,但是他得有计划,有能看的到东西,不能让女孩子为了一句空话就跟着去。而你希望安逸也没错,但是得有和他一起共同对面困难的勇气和行动。不然你们俩终究会分开,因为目前的道路方向已经出现了分歧,如果都不相互校准,最终出问题的概率很大。 3、我觉得我的方法适用性还可以,给大家一个缓冲时间段,一方面看他的发展,另一方面看双方感情是不是真的能被考验。 意见仅供参考,希望能有所启发:) |
35,029,262 | 23 | 15 | 野生的鱼虾会比养殖的鱼虾更安全吗? | 开门见山上结论——不会!不会!不会! 第一次被邀请,从此告别知乎单机版,非常感谢! 刚把答案都看了一遍,抛开水产专业知识,首先有必要明确一下题主提问涉及到的定义。 「野生」概括的讲不受人类的影响,个人认为这里面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种质的野生,即天然品种,非人工繁育;二是生活环境的野生,即水产动物生活史中所涉及的各种环境不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主要包括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有关渔业水质标准。 先说种质的野生,人工选育的品种不小心进入自然界可能会与自然品种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从而导致自然品种“不自然”。当然这并不能说不安全,也不涉及转基金什么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野生物种资源的减少,国家开始有计划的购买人工苗种进行放流。这种人工苗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较差,死亡率高。由于不少渔民掌握了放流的规律,往往形成“上游放下游捞”的局面,导致放流的效果不佳。 再说环境的。诚然,野生的水产品应该是安全和美味的。不过,个人认为目前我国真正「野生」的环境已经非常少了,从某某河里捕获的水产品已经严重收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不比养殖的安全。就像中药和西药哪个更安全,说西药三分毒,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西药成分确定,中药很多毒理和副作用均不明确,当然不能说中药就更安全。 “野生”的环境比如河流或者其他自然水体由于自然环境的污染,再加上我们平时食用的水产动物多是杂食性的,所以体内重金属含量富集还是比较严重的。人工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和食物链的组成相对来讲还是可控的,一般来讲会有水质监测,而且人工投喂的饲料成分确定也相对安全。虽然都说野生的比养殖的肉质「鲜美」,可能是因为野生的水产动物摄食种类丰富,其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在肌肉组织中的富集导致的,而养殖种类摄食比较单一,活动也比较少,所以没有野生那么「鲜美」吧。 理论讲了一大堆,上个实例给大家看一下。 注意一点,文中的取样不是水样,而是鱼肉成分,最后到餐桌吃进肚里的鱼肉!由此可以看出,在自然水域中的水产品 并不是完全安全的。某些重金属的含量可能超标。(特此感谢学姐 的支持,由于论文还在发表阶段,只发了摘要部分,还请各位知友理解。) 再说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抗生素或者是激素的滥用问题。使用激素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特别是一些激素经口服会被降解而只能采取注射的方法,耗时耗力得不偿失,养殖过程中一般不会使用激素,除非对亲鱼的催产,而亲鱼一般是不会流入市场的。 抗生素的问题有的回答已经提到了,国家近期针对水产养殖划定了一些鱼药为禁药,如呋喃类、孔雀石绿等。当然不排除不法商家使用禁药,不过那属于特例,没法讨论。人工养殖的品种在疾病的防控过程中会使用一定剂量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而且上市之前有三个月左右的休药期来保证鱼体内药物代谢,所以安全还是有保证的 至于细菌数量,相比于人工养殖的产品,非人工养殖的水产品不受人为控制,发病之后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故并不能说非养殖的就比养殖的安全。 现在南极已经能检出DDT(一种被禁用的强杀虫剂)了,可以说生物圈几乎每个角落都已经有人类的印记了,野生的地方真的没剩多少了。如果题主非要问我有没有相对比较野生的水产品,还真有,当数目前唯一还有产量的四大海产之一——带鱼了。带鱼生活在深海,没有养殖,市面上所谓的“宽带鱼是养殖的,窄带鱼是野生的”都是骗人,南方的带鱼由于水温高生长周期短,肉质比较松,比较宽,北方的带鱼生活水温低,生长周期长,肉质紧,所以比较窄。千万不要说带鱼是人工养殖的哟~目前还没有人工饲养深海生物的技术,有朝一日吧~ 针对目前养殖行业来看,传统的网址模式比如水库的散养、网箱养殖,流水养殖等等,这些养殖方式所需要的水量巨大,一旦水源出现问题,基本上没有办法处理,成本太高,循环水养殖工艺还很不成熟。养殖户唯一关心的问题,就是水量是否充足,至于其他水质指标,一般养殖场根本没有能力去购买十几万的水质监测设备。所以养殖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环境很重要。 第一回答有点混乱,有点跑题,不过知乎上的好答案不都是答非所问嘛,希望对题主有帮助,如有错误还请大神指正。 | 泻药。 答案是野生鱼虾不一定比养殖鱼虾安全。 为什么说不一定呢?因为确实存在水质条件好的地方产的鱼虾,但凭良心讲,这样的地方还有多少? 养殖鱼虾比野生鱼虾的存在寄生虫的几率大大减少。 虾对水质条件要求特别高,鱼稍微低点,但干水产的都知道要把水搞好,不然鱼虾不舒服就长得慢,长得慢利润就少。 还有说使用药物的,确实存在使用药物现象,但激素抗生素啥的一般不怎么用,在特殊情况下会使用抗生素治病,一旦使用一般会持续使用,也就是说药不能停!成本极大的增加,很少有人这么干。 还有,说喂避孕药的都是脑子进水的。 野生状态的鱼虾如果所在的水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也会导致鱼虾不健康,体内残留有害物质会很多。食物链上端的鱼类还会有物质积累的现象,养殖喂饲料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后说一下。野生的鱼虾确实比养殖的鲜美,但不一定安全。你懂我的意思么?极端点,河豚。有养殖的基本无毒的河豚(听说过,来源忘记了)。 ps:学艺不精,有误请指正,我会虚心学习,谢谢。 |
35,029,262 | 418 | 99 | 野生的鱼虾会比养殖的鱼虾更安全吗? | 先给答案,野生的鱼虾【不会】比养殖的更安全。 首先,对于养殖鱼虾不安全的的认识主要是认为养殖鱼虾体内含有鱼药残留。诚然,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幼鱼幼虾阶段我们国家现在普遍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在体内是会缓慢代谢掉的。在鱼虾收货上市前的一段时间是不允许使用抗生素的。鱼虾收货作为商品后,工商和质检是有对其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的,拿到合格证才可进入市场。但是,各位都懂的,我们的监管和检测体制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才会经常出现XX产品农药残留这些新闻。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关注养殖环境的控制和选育优良种质来减少病害的发生,抗生素的使用也越来越少,在养殖户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下,养殖产品的品质必然会不断提升。 其次,对于野生鱼虾,它们的风险来自于【不可控】。其危害主要来自于重金属的富集和寄生虫两个方面。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水体中的重金属就层层富集。你不知道在这片水域里是否有工厂偷偷建造的排污口,哪怕没有直接排污,重金属也可以通过土壤进行渗透,我们现在的环境污染,大家都懂的。然后是寄生虫问题,养殖因为高密度,一旦发生寄生虫,那就是一死死一片,所以养殖用水要求很严格,要绝对避免寄生虫的爆发。但是野生水域中,鱼体基本上都会带寄生虫,特别是肉食性鱼类。在挪威,野生三文鱼可以钓起来自己吃,但是是禁止销售的,就是因为没办法对野生的鱼质量监控,而野生三文鱼了在洄游产卵时很可能感染寄生虫。 结论:野生的不会比养殖的更安全,目前现状是两者都有风险,但其实养殖产品是不应该存在风险的。 至于口味,本人也觉得野生的更好吃一些,肉质紧实细腻而且没有土腥味。这也是我们水产养殖人努力的方向。 | 先谢邀。 谈论这个问题前,先确定一下什么算野生。 百度的概念:野生是一个词组,意思是动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而非经人工驯养或培植。其实这些是不够的。严格意义上的野生,首先是种质上的野生,即苗种来源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受到养殖物种、外来物种的基因污染。市面上的多数所谓野生产品说是野外捕捞来的,但其苗种却是购买的育苗场品种,很可能还是改良品种,甚至是为了保证产量的不育品种,然后放养在自然环境中让其自然生长(这种产品其实质量已经算相当不错的了);其次是环境的野生,这个概念就大了,主要还是和人类生活环境的距离、受人类农业、工业等污染的程度范围来定。如果完全不受人类农业、工业污染的,那安全性肯定很高,但这类产品也要你够级别能吃得到。当然了,一些生活在远洋的鱼类,其安全性显然更高,但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海产品,要么是近海养殖的,要么是近海捕捞的,真正远洋捕捞的产品往往就近联系直接在海上进行交易了。 其次,说一下养殖。 其实养殖也分很多种。一种,就是前面说到的,将人工苗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这种叫“人放天养”,是能够吃得到、消费得起的最高质量的水产品了,当然前提是养殖环境要能达到相应标准,我朝要求养殖水标准常年不低于三级。目前而言,比较著名的一级水源地,也就千岛湖和丹江口水库的南水北调水源区(丹江口其它区域还是二级),阳澄湖目前是四级,太湖介于四级和劣五之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关注下;第二种,是在大水体区的网箱养殖。由于是大水体环境,养殖渔民一般不会傻到环境用药(就是在养殖水中撒药),所以只要水体没有受污染,饲料没有乱添加,产品的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第三种是场地循环水养殖,这种可以说是最现代化的养殖,一般用于养殖高档产品,如胭脂鱼、鲟鱼等品种。虽然这种养殖方式也是小水体、高密度的方式,但由于水体环境全程控制现代化,重要指标如PH、氨氮、盐度、温度、溶氧等关键实时监控,有配套的处理效率极高的生化滤池,以及直接使用纯氧自动增氧(多设置在8mg/L以上,比很多优质水环境平均溶氧水平都高),同时产品面向出口饲料严格管控,所以这一类产品的安全性反而更高;第四类就是鱼塘高密度养殖了。由于产品品种的差异,地域的差异,使用水源的差异,养殖户观念的差异乃至良心的差异,其出产的产品安全性可谓天差地别,虽然有些品种在有些地区,池塘养殖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些地区为了追求高产量、低成本而罔顾其他,所以这一类产品既是市面上最多的产品,也是问题出现可能最多的产品,也造成了我们对养殖产品安全性的顾虑。 所以,谈到水产品的安全性,并不能简单地以野生还是养殖概念而论。说野生,要了解到其苗种来源、环境的污染程度,甚至其食性(有些杂食性、腐食性的动物,其野生品的安全性还真远不如养殖);谈养殖,要了解到底是何种养殖方式,饲养环境和饲料的管控如何,这样才有比较性,才能得到相对靠谱的答案。 此外,水产品的安全性,并不是只在单单一个养殖的环节。随着舆论的导向,以及养殖观念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养殖渔民已经开始注意了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但水产品不光只有养殖一个环节,还有物流运输、零售点暂养两个环节,为了提高鱼的活力和生存率,这几年诸如鱼箱加柴油、鱼缸加土霉素之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无论养殖端、捕捞端再怎么努力,产品的安全性也还是没有保障的。 补充一下部分知友提到的有关水产品的土腥味问题。对于养殖端来说,土腥味往往是因为养殖水体中的氨氮长期超标导致。水产品的排泄物也都在养殖的水体中,其主要成份是氨氮类,如尿素等,在水体溶氧丰富的情况下,这些氨氮会转化为无毒无味(即使有也可忽略不计)的硝酸盐,而在水体溶氧不足的情况下,就会转化成为有毒的亚硝酸盐(所以说水体缺氧不光会让鱼窒息死,还会毒死),甚至停留在氨氮的形式,而氨氮的异味极重(想象一下粪便和氨水的味道),那鱼自然也就土腥味重了,尤其是那些需要肥水(就是用粪便甚至化肥铺在水底,让水体产生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鱼提供饵料)鱼类,如鲢、鳙等,和底栖性鱼类,如鲤、鲫、鲆、鲽等;其次就是物流端和养殖端了,如部分运低价淡水鱼的车,会在水箱中添加柴油增强鱼的活性(活性过后鱼死亡率会很高),以及暂养鱼缸中添加异味很重的抗生素,如土霉素等,这些都会增加鱼的异味,甚至难以下咽。南方很多地区不吃鲤鱼,原因是太腥,而鲤鱼作为美食著称国度的四大名鱼之一(百度那个四大名鱼不是正确的,应为黄河鲤、松江四鳃鲈、松花江鲑、兴凯湖鲌),岂会如此不堪? |
35,052,046 | 2,095 | 573 | 如何系统的锻炼背部肌肉? | 先看一张对比图,图左是11年10月份左右拍的,年代太久有点记不清了,图右是19年三月初给学生演示动作时拍的。要把背练好,以我这几年来总结的经验,动作在精不在多,从入门到初级甚或者到中级水平,把引体向上,划船,硬拉这三个动作练好就完全够用了。主要是两个关键因素要做好,其一是发力模式要对,用对了力,才能让相关肌群受力,而不是代偿发力。其二是渐进超负荷去刺激肌肉,它才能通过被破坏-生长-超量恢复这样的正循环练出你想要的形态。 先来看引体的发力模式 把以上五点做好,才能更充分的刺激到背部相关的肌肉群,让它们往着饱满又有分离度(体脂率要足够低)的方向发展。这些道理,我是直到14年才练明白,在这之前是一直用着视频里最后一个的做法,含胸耸肩收腹更多靠手臂拉上去,毕竟我们从小就是这么练的,但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么? 刚开始学习或者像我从前一样做引体的同学,可以先从视频里演示的悬垂引体开始,手臂不弯曲,把肩胛骨下沉发力这个关键中的关键做好,再慢慢一点一点的往上拉,且有条件的话,尽量每天都练一练,学会正确的控制肩胛骨,进而对肩背部肌肉群拥有强大的控制力,这不光对于蹲拉推举等力量训练动作帮助非常大,对于脊柱侧弯与体态的改善也很大。 然后是划船的发力模式 以上两个动作一个代表了向下拉的发力模式,一个代表了向后拉的发力模式,究其根本,各种各样的练背动作,像窄握引体,宽握引体,高位下拉,杠铃划船,哑铃划船,绳索划船,直臂划船归根结底都是这两种发力模式,只是细节略有不同,所以我才说,刚开始动作在精不在多,掌握了这两种根本性的发力,再去掌握各种变化那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把这两个动作练好,有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背部基本上能练出一定的形状,但是,如果要练出像我这样比较饱满,线条深刻分离度明显的背部(另一个关键是足够低的体脂率),大重量的硬拉必不可少!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为什么要做大重量的硬拉 最后给看到末尾的朋友留个彩蛋,是去年圣诞节拍的展示圣诞树的视频 | 第一部分我会介绍一下主要的背部肌肉及其功能,第二部分我会告诉大家背部训练动作分哪几类,每个类别都有哪些经典的训练动作,第三部分简单说一下背部训练安排。 背部肌肉(muscles of back)分浅、中、深3层: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和竖脊肌: 1.斜方肌(trapezius) 部位:在颈部和背上部皮下,一侧形成三角形,两侧相合形成斜方形。斜方肌是背部最表浅的肌肉,有三个不同方向的纤维,包括上部纤维、中部纤维和下部纤维。 起点:上部肌纤维起自枕外隆凸,上项线内1/3,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中部肌纤维起自第1-5胸椎棘突,下部肌纤维起自第6-12胸椎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伸展、侧屈头颈,并向对侧转动头颈;后缩肩胛骨(整体);上提和向上旋转肩胛骨(上部肌纤维);下拉和向上旋转肩胛骨(下部肌纤维)。 2.菱形肌(rhomboideus) 部位:斜方肌深面。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下半部(肩胛冈以下)。 机能:后缩、上提和向下旋转肩胛骨。 3.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部位:在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 起点:借腱膜起于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机能:内收、伸展及内旋肩关节。 4.竖脊肌(erector spinae) 部位:纵列干脊柱两侧,是躯干背部深层长肌,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棘肌止于颈、胸椎的棘突,最长肌止干颈、胸椎的横突和颞骨乳突,髂肋肌止于肋背的肋角。 机能:背伸脊柱(双侧收缩);侧屈脊柱(单侧收缩);头颈转向同侧(颈部单侧收缩)。 背部肌肉的主要功能有三个:内收肩关节、伸展肩关节和后缩肩胛骨,而我们的背部训练也正是围绕这三个功能进行的。根据经验,我们可以将背部训练动作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第一类:下拉类动作 最基本、最重要的下拉类动作是引体向上和高位下拉。这类动作可以打造我们的背部宽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三角。当我们做这两类动作时,不同的握法、握距和动作轨迹对背部肌肉有不同的塑造效果。下面推荐几个经典动作: (1)引体向上 (2)宽握引体向上 (3)宽握高位下拉 很多人做引体向上的时候,背部发力感觉不好,下面介绍一个发力技巧——在把自己拉起来之前,刻意先完成一个肩胛骨下沉的动作。这个技巧同样适用于高位下拉。 2.第二类:划船类动作 这类动作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划船,如杠铃划船、哑铃划船、TRX划船等等。这类动作可以打造我们的背部厚度。下面推荐几个经典动作: (1)杠铃划船 (2)哑铃划船 (3)单臂哑铃划船 (视频:单臂哑铃划船) (4)T杠划船 (5)坐姿绳索划船 (6)单臂绳索划船 3.第三类:下背部训练动作 这类动作主要包括硬拉和挺身类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打造强壮的竖脊肌。下面推荐两个经典动作: (1)杠铃硬拉 (2)俯卧挺身 上面两个动作其实拍了视频的,但是一次只能上传10个视频,所以用 图片代替。 对于新手,一个完整的背部训练计划应该包含以上三类动作:下拉类动作、划船类动作和下背部训练动作。下拉类动作和划船类动作的训练量建议以1:2这个比例进行配比。具体原因可以参照: 至于老手,建议兼顾三类动作,同时重点加强薄弱环节,以均衡背部肌肉的发展。 就这样,我给了背部训练的框架和大方向,至于具体细节就要靠自己了。如果后面有时间,会继续写关于具体背部训练动作方面的文章或拍相关视频。 本文提供高清视频和pdf文档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komdeoyZA7FzPbyEnUarQ 提取码:kias |
35,082,709 | 36 | 13 | 上幼儿园的孩子无法融入到集体该怎么办? | 谢@刘柯邀。 孩子上幼儿园无法融入集体,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在我们萌芽社群中,有很多妈妈都咨询过这个问题。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无法融入集体环境,原因都无外乎于这三个: 一,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 幼儿园时期,是孩子想象力发展到高峰的时期。一些平常的事物,在孩子小小的大脑里经过丰富的联想,会出现许多不一样的“解读”,特别是面对自己陌生的环境,如:托儿班、幼儿园、早教机构等,这些对于孩子不熟悉的场所,都容易让孩子浮想联翩,并在脑海中演变出可怕的模样,因而会紧张、害怕、恐惧、不知所措。 二、缺乏成熟的社交能力 刚入园的孩子还处在社交能力的初期发展阶段,孩子从与家人的相处到和老师同学的相处,这个环境的转变还是挺大的。面对新环境,新玩伴,孩子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他不知道怎么开始和小伙伴的第一次聊天,第一次游戏,第一次互动等。为了保护自己,只能用“不融入”的方式来避免与其他同学产生冲突。 三、谨慎和敏感,需要时间观察 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不同,面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天生心思细腻,在情绪特征上一般是先谨慎观察,再寻求稳步突破。所以孩子融不入集体,也有可能是因为“天性”谨慎敏感,面对新环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开始慢慢学习融入环境。 所以当父母面对孩子“无法融入集体”的时候,首先不要过度焦虑,不要强迫孩子,也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如胆小等),因为你的负面情绪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孩子抗拒新环境的心理。而父母应该怎么做,能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引导孩子慢慢融入集体呢?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应该先做好衔接工作,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减少孩子的这种不适感。 (1)提前熟悉新的环境 大多数幼儿园都有开放日或者开放时段,在决定让孩子入园前,不妨先带孩子到实地逛逛,熟悉里面的环境。我们可以边逛边和孩子描述入园后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如: (2)提前体验集体生活 入园前,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体验集体生活,如早教班、启蒙学习班、夏令营等。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步步融入集体环境。例如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随时调整引导策略,并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 (3)提前做好入园心理准备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就可以有意识的借着玩游戏或读绘本的方式,开始给孩子进行“洗脑”啦。比如: 而如果说提前的准备工作效果不明显,孩子还是表现出了不适应,父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帮助孩子改善这种情况。 (1)共情,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迟迟无法融入新环境,最忌父母不耐烦,对孩子大孔大叫。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向父母表达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的,当我们感觉到孩子有一丝紧张、害怕或者恐惧,我们首要做的应该是试图理解孩子,与孩子产生共情。比如: 这些话可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有关注到他,自己的情绪并不是什么啊事情,爸爸妈妈会一直陪在她身边。 (2)帮助孩子发现积极的体验 与孩子共情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述,来引导孩子发现幼儿园生活美好的一面,让孩子产生积极的体验,如: (3)培养孩子的自尊 自尊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感觉,当孩子具备足够的自尊能力的时候,会喜欢自己,也能更勇敢、大方地和其他小伙伴进行交往。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其他朋友之间的能力差异,让孩子明白在社交环境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可以互补并且合作,不必因为别人的特长感到失落,更不必因此不敢融入集体。 (4)父母亲身示范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模仿对象,所以我们的行为示范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当孩子抵达幼儿园时,父母可以先亲身示范尝试的过程,例如主动向老师打招呼,主动向游戏中的小伙伴邀请加入等。 而在这过程中,我们要随时留意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和其他人互动,但不需要强迫坚持。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喜欢,可以不用勉强。而当孩子在犹豫时,我们也不要催促,耐心等待。我们要相信孩子终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克服困难,融入集体。 最后附一个之前回答问题的链接吧,里面的解决方面同样适用,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码字不易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顺手点个赞吧 | 谢 邀。 孩子的表现一切正常。 小霸王不是一天练成的,学校里也没有培养小霸王的环境。家里注意教育方式方法与引导,很多家长不喜欢自己孩子和小霸王一起玩,很多小朋友自己也不喜欢和小霸王一起玩。 三岁小朋友不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非常正常。在陌生环境表现谨慎也是正常。 正常小朋友,中大班基本都会活跃及融入集体。 要求“三岁小朋友短期变得活跃融入集体”这种想法不正确。 有担心的话,放学放假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正常引导,小朋友们接触过程中,自然可以学会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
35,111,610 | 2,057 | 133 | 皮肤屏障受损怎么修复? | 按照知乎的惯例,先说答案: 屏障受损后,你需要修护屏障保湿品 你皮肤屏障处于“修复中”,它本身防御功能很差,你涂修复品,其实是自己制造1层屏障。 此刻,用品不能拖后腿,用品不能用错。常见的修复屏障能用到的成分: 1.甘油,尿素,牛油果脂,透明质酸等:你日常用的补水保湿产品,常常就含它们 2.屏障修复模拟生理皮脂的成分:神经酰胺ceramide,植物鞘氨醇,等。一般仅仅是修复品中会有它们。神经酰胺ceramide,它的重要功能(图↓↓) 1.皮肤自有的“神经酰胺”,它维持着皮肤的水油平衡,是肌肤的自我保护元素。 2.护肤品中的“神经酰胺”,它能增强皮肤屏障,重建细胞。受刺激的皮肤尤其需要更多的神经酰胺,有研究表明,擦含有神经酰胺成分的产品能减少红肿和角质层水分流失,起到增强皮肤屏障的作用。 含神经酰胺的产品很多,我个人喜欢用 雅顿金胶 和 OGEN高保湿凝露 (它们2个都含有相当量的神经酰胺) 你可能也了解过雅顿 我就说说,我个人的使用感受:它们的成分,对屏障修复的效果。 雅顿金胶,在配方上来说 1.修复屏障(主打神经酰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植物鞘氨醇),2.抗氧化抗衰老(依靠视黄醇棕榈酸酯,视黄醇亚油酸酯) 雅顿金胶,肤感与效果 1.初上脸,比较“油”(质地:流动性很强精华液,油酸类成分量多) 2.不一会儿, 就成膜了,不影响防晒和上妆。 3.对屏障修复的效果(我个人会给85分):早晚1颗,半个月用光了。改善泛红,敏感区,效果给力,提升气色较好。 雅顿 金致面部胶囊精华液(30粒)14ml,360元 OGEN高保湿凝露,配方上来说 1.修复屏障(主打神经酰胺,透明质酸钠,大豆卵磷脂,甘油) 2.抗氧化,提高抵抗力,依靠:生育酚(维生素E),泛醇(维生素原B5),海藻糖,川芎,苦参,银杏提取物 OGEN高保湿凝露,肤感与效果 1.初上脸,比较清透,不粘腻(透明的精华-乳液质地) 2.不一会儿, 就成膜了,不影响防晒和上妆。 3.对屏障修复的效果(我个人会给79分):修复力好,抗氧化不错,长期修复屏障要用,预算也合理。 OGEN高保湿凝露 50ml 95元 修复屏障的产品有很多 挑选屏障修复品,我个人觉得效果和性价比都需要考虑,屏障修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长期用修复品,小伙伴根据自身来选择就行。 CeraVe夜间PM乳液,珂润面霜,Topix Replenix 修护晚霜,HABA滋润鲜活美容乳,等...修复屏障,都有效果。市面上添加角鲨烯,神经酰胺,必须脂肪酸的产品有很多很多。 日常护肤与修复 清洁 少洗脸,不搓脸,洗澡不冲脸,用温水凉水,早晨多多清水洗,晚上用用清洁产品 偏干性皮肤:直接清水洗,或,无泡 /啫喱 /乳液型洁面 偏油性皮肤:氨基酸洁面产品 防晒 敏感爆发期用硬防晒:宽沿帽+大墨镜+伞 条件不允许硬防晒:用纯物理型防晒品 非敏感皮:物化结合也能用 湿敷与精华,水 尽量减少面膜贴,化妆水湿敷,或用渗透快又强的精华液。它们在快速渗透同时,对原本就处于高敏感性,神经反应强的皮肤,是一种刺激。 保湿修复品的质地与肤感问题 它们因为含大量接近人生理皮脂的成分,保湿因子,肤感一般不会是 “ 好吸收,哑光,轻薄的”,你需要它们的配方,而不是它们的肤感哦,能修复屏障最重要。 超油皮,涂不涂产品的问题 大油田,或许不需保湿,你的生理皮脂已经是最好的天然保湿剂,如果油脂溢出过度,还可能引起脂溢性皮炎,等问题。你就单纯做好防晒和其他日常护肤方式不“作”就成。 总结 屏障破坏是一瞬间的,要“去个角质”还不容易吗。但,往往你精心注重于修复屏障,你能发现“好难”,皮肤自身的修复力,视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给力”。这时候,给它足够的保湿修复品,日常护肤精心细致一点,就能出现 “重建>破坏” 的效果。 辛苦码了这么多字,你好意思不点赞吗➳♡゛扎心了老铁 | 题主使用的“异维a酸凝胶” 适应症为适用于局部寻常痤疮、粉刺的治疗。 效果是有的,但是根据资料长期使用的话可能出现烧灼感或轻、中度刺激感,也可能出现发红或脱皮现象,这些反应在停药后可能会消失。但是对角质层的损伤已经产生,角质层变薄意味着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当然就越来越敏感和脆弱! 题主的敏皮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天影响的。我自己的敏皮也是护肤不当而导致的,根据多年的护肤经验,结合身边敏皮的症状,这里给大家总结下敏皮除了不能胡乱用药,哪些坑还要注意避免,如果不小心避免,导致的结果就是皮肤越来越差。 1. 首先避免过度清洁,洗面奶里含有皂基和硫酸酯类,会造成肌肤损伤; 2.其次避免过度使用面膜,不控制频率,造成皮肤屏障受损;避免胡乱刷酸弱化角质层,损坏皮肤; 3. 然后就是避免过度使用卸妆产品也是会造成皮肤角质的损坏;我自己就是过度使用卸妆水导致的敏皮,特别有感触,卸妆水里含有刺激表活的物质是导致造成皮肤角质损坏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我们敏皮来说一定要选温和的卸妆产品,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卸妆产品温和性排序,我个人经验是卸妆乳>卸装水>卸妆油; 4.最后,很重要一点选择护肤品一定要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硅油等成分的护肤品,因为这些成分都会刺激皮肤,而且还容易长痘;不要敏皮没被控制,反而引起痘肌啊,徒增烦恼/(ㄒoㄒ)/~~ 对于我们敏皮来说改善皮肤第一步是接受自己皮肤变差的现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迈出改善皮肤第一步,然后才是开始寻找合适自己的护肤品,因为后天护肤得力还是能抢救回来的。 以我为例,下面这张图就是我兢兢业业用了这个牌子护肤后的皮肤修复路程,左图敏感泛红,还有部分发炎的症状,右图是现在的状态,无妆的状态下。 很多妹纸又要开始问最后挑选了什么护肤产品,所以这里我就顺带也给大家分享下,我正在用并且觉得有效的产品。 讲真,具备舒缓、修复及保湿作用的护肤产品真的非常多,光我用过的就有十来种(年轻不懂事的时候,乱买了好多)。现在我用的是欧莱雅旗下的一个主打修复治愈的小众品牌——勃朗圣泉,达到了我要的修复保湿的目的,不含酒精/香精/硅油等刺激性成分,也是是我回购最多次的护肤品牌,对于敏皮很友好,现在还在用。 一开始用的是勃朗圣泉的红脸橡皮擦,我姐给我带回来的,身边也有同事在用,感觉效果还不错。于是,她就在小红书上给我买了一支,想让我也试试,看看能不能治治我的敏感肌,起码在冬天的时候不想冷风一吹就泛红啊。 用之前,我自己也有去稍微了解过这款勃朗圣泉的修红霜。它是一款专门针对修复皮肤红血丝的产品,主要成分是100% 勃朗活泉水,能够快速去红修复,深度补水锁水。 当晚就开始使用,打开看是霜体质地,有一点像乳液,不难推开,吸收也快,感觉保湿效果还不错,算是清爽不粘腻了,让人欣慰的是,效果挺明显的,早上起来,我妈就说我脸没以前那么红了。 我感觉效果还可以,最近把它推荐给了闺蜜。闺蜜也是敏感肌,红血丝明显。用了这款修红霜,目前初见成效。针对敏感肌(皮肤屏障受损)敏皮首选的护肤目标应该是舒缓→修复→保湿: 舒缓:带舒缓性质的护肤品,不会刺激皮肤,并且可以缓解脸部的过敏症状,这个已经强调N遍了!! 修复:皮肤屏障既然受损了,那自然是要修复的。我们手伤一下都知道要贴个创可贴防止感染、细菌侵害等之类的问题,帮助伤口愈合。同样的,皮肤屏障受损了当然也需要相应的修复产品来护理,选对合适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保湿:保湿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护肤的基础措施。敏感肌有时候之所以会起皮泛红,大多数也是和肌肤缺水有关。 就我的使用情况来看,勃朗圣泉是满足这三点的,所以后面我自己还入了这个牌子整套护肤品包括洁面啫喱、喷雾、水和乳这些。 不过每个人是肤质是不一样的,对于敏皮来说,根据上面这三点做选择,就排除了市面上绝大多数不适合敏皮的产品。再结合我列出来的敏皮入坑点注意事项,防止入坑外,日常保持作息规律和饮食清淡,皮肤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稳定状态的。但如果敏感程度非常严重,还是建议到医院看专门的医生;还有某些可能是异常的皮肤病,这种另当别论。 |
35,186,064 | 300 | 55 | 学习SLAM需要哪些预备知识? | SLAM涵盖的东西比较多,分为前端和后端两大块。前端主要是研究相邻帧的拼接,又叫配准。根据传感器不一样,有激光点云、图像、RGB-D拼接几种,其中图像配准中又分基于稀疏特征(Sparse)的和稠密(Dense)的两种。后端主要是研究地图拼接(前端)中累积误差的校正,主流就两种,基于概率学理论的贝叶斯滤波器(EKF,PF)以及基于优化的方法。EKF已经用得很少了,PF也就在2D地图SLAM(Gmapping)中用得多,大多还是用优化的方法在做。 你自己已经说了这块需要的知识,一个是数学,一个是编程。所以入门的话,也从这两块开始弄。 一、数学方面 数学的话,建议楼上说过的Thrun的《probabilistic robotics》,其实不需要全部看完,了解下概率学是如何解决机器人中的问题的,关键学习贝叶斯滤波,也是就是贝叶斯公式在各个问题(定位,SLAM)中的应用。另外,优化的话,建议先把最小二乘优化中给弄透彻,数学推导要会,因为很多问题,最后都是归结到最小二乘优化,然后就是梯度下降、求Jacobian之类的。 二、编程方面 理论的东西是比较无聊的,必须得实战。建议入门先写一发最小二乘优化,可以就做一个简单的直线拟合,不要用Matlab中的优化工具,了解数学推导最后是怎么写到代码里面的。然后,一定要玩好Matlab优化工具包,做实验最方便了。 有了一些基础之后,可以尝试玩一些现有的SLAM包,推荐两个地方,一个是www.openslam.org,里面有各种SLAM包,主流的SLAM算法,在这一般都有源码。另外一个就是ROS了,里面有很多现成的SLAM包,像Gmapping,RGB-D SLAM,上手非常快,甚至你没有任何设备,你也可以利用ROS中的仿真环境(如Gazebo)跑。建议先试试Gmapping,百度上有很多中文教程,一开始跑这些package还是很涨成就感的,可以提高你的兴趣。 如果你是做视觉或者RGB-D,那么OpenCV和PCL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早点上手肯定没得错。 三、进阶 大体入门之后,你就需要根据你实验室研究的项目来学习了,看是用激光、相机、还是Kinect来做了,不同传感器的前端算法还是有些差距的。激光的话一般是ICP,相对简单。视觉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楼上推荐《Multiview Geometry in Computer Vision》确实很重要,不过,我觉得这同时你还应该了解特征提取、特征描述子、特征匹配这些东西。如果你们实验室做的Dense registration,那你还得学李代数那些东西(高大上啊,神马李群看好多天都看不懂啊!!!)。其实,很多算法都有开源包,你可以去ROS、一些大神博客、牛逼实验室主页中多逛逛。 四、学渣只能帮你到这了,再后面就不会了,再往后就得找真大神了。 | @鲁灵犀答主主要说的是基于视觉的bundleadjustment的方法,我倒是觉得如果是入门的话,首推《probabilistic robotics》.私以为这是一本所有做自主移动机器人的都应该好好读的书。作者从运动模型到感知模型,逐步建立了slam的虑波器方法,包括externed kalmen filter 和particle filter.当然在十一章作者也介绍了图优化的理论。当然啦,急于优化理论做视觉slam,sfm,<multiple view geometry in computer vision>是圣经,不过还需要些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知识,特征提取啊,图像金字塔之类的。 放张图片搞个笑。 ps我也做视觉slam。 虑波器方法是最早用来做slam的方法,它讲slam理解成一种估计问题。有系统的理论,适合入门打基础。现在比较就行的是优化方法,做视觉的话,还分为rgbd,stereo,monocular等方案。 推荐 几篇文章: SimultaneousLocalisationandMapping(SLAM):Part 1 SimultaneousLocalisationandMapping(SLAM):Part 2 这两篇文章主要介绍,slam问题的模型,以及滤波器方法,适合入门 做visual slam的话,推荐visual odometry part 1和part 2 visual odometry 和 visual slam基本是同质的问题,只不过关注的点各有侧重,odometry注重的是当前实时性,slam 注重的是全局的优化。这两篇文章归纳了做odometry(slam)的三种主流的feature-based算法: 1.2D-to-2D correspondences 2.3D-to-3D correspondences 3.2D-to-3D correspondences 其中3最流行,包括07年的ptam,最近的orbslam等。 另外,去年到今年,基于appearance-based的方法也出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如Dtam,svo,lsdslam等 |
35,253,222 | 330 | 210 | 日本和牛为什么那么贵? | 每次一谈到“日本”就会有一群人跳出来吵来吵去并乐此不疲,也是无奈了。 1、和牛肉的确和普通牛肉不一样,你去农村拉头老黄牛再怎么喂都长不出和牛肉来,所以和牛的确是一种特别的品种。至于这种不一样是更好吃了还是更难吃了因人而异。 2、整个和牛产业为了维持这种“不一样”花费了很多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定级、推广、保护种群等等,并且一头牛等级最高的部位有限,所以价格会高。 这两点不就解决了么,有啥好吵的。 还想吵的话,那我问你,为啥草鸡蛋比一般鸡蛋贵?为啥阳澄湖大闸蟹比你家后面河沟里的螃蟹贵?为啥黑猪肉比一般猪肉贵? 这种问题你确定有意义吗。至少和牛肉跟普通牛肉间的差距,绝壁比黑猪肉跟普通猪肉间的差距大。 | 听音乐和啤酒那是作秀用的。 贵的原因是脂肪含量高且分布均匀,肉质细嫩多汁,至于值不值看个人。 至于哪里能买到,日本和牛我国海关是不允许进口的,美国牛肉也是。因此,世面上号称和牛的要么是澳洲进口的和牛种,要么是日本走私货,甚至直接是非和牛的假货。 |
35,253,222 | 785 | 376 | 日本和牛为什么那么贵? | 消费主义简单原理: | 和牛贵,那可是有目共睹的。 它作为全球顶级食材之一,是全球价格最为昂贵的牛肉。 前段时间,和牛还因为贵,在新闻里强势出镜。 (手动狗头) 但在多数人的生活中,和牛一直扮演着“只闻其声,不见其牛” 的角色。 这篇回答,我们就来聊聊和牛。 看完,或许你就能get它为啥那么贵了。 和牛是日语单词(wagyu),是日本的本土牛品种。 目前日本和牛有四种: 四种和牛中最受欢迎、产量最大、价格也最贵的,是最容易形成雪花牛肉的黑毛和牛。 日本著名的几种和牛:松阪牛、神户牛、近江牛等都属于这一类。 日本和牛携带着容易在肌肉中积累脂肪的基因。 以它的大理石花纹而闻名,相较于其他品种的肉牛,日本和牛的油花多、密而平均,肉质呈粉红色。 造就了日本和牛肉更嫩、更多汁、更有牛肉味的特点。 牛肉肌里之间散布的网状的细小脂肪,这种肥瘦相间且筋膜较少,使和牛肉吃起来不需要费力咀嚼。 和牛肉夹杂在肌里间的脂肪,熔点相对较低,一般是在30-40度,低于人体的37度。 所以有些和牛会有入口即化的的感觉。 和牛肉在简单的煎烤后,可以产生丰沛的汁水,会带来爆浆般的满足感。 丰沛的牛肉脂肪,使得很多挥发性香味物质溶解其中。 自然而然为和牛带来了更浓郁的香气,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牛肉味儿」。 不过光携带有基因,并不一定能够让牛肉变成雪花肉。 还需要适合的饲养方法,从牛舍的建造到饲料的选择,都需要十分的仔细。 在日本,除了以上这四个品种的和牛,其它的牛就算是在日本饲养,也不能叫和牛。 日本和牛极佳的口感吸引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关注。 1980年和1990年,日本黑毛和牛的DNA分别被带入美国和澳大利亚。 具有和牛遗传基因的牛,也在世界范围内被饲养了起来。 不过这些和牛到了日本只能叫**牛肉,不能叫「和牛」。 但是国际上并不管日本的纯正血统这一套,有一定的和牛基因都可以叫做和牛。 甚至高品质的牛肉如果脂肪分布均匀,也都挂上了“和牛”的称呼。 然而出于防控疯牛病的考虑,我国目前只从少数几个国家进口牛肉,其中并不包括日本。 换句话说,正规渠道我们是吃不到日本和牛的。 所以,你能吃到的和牛大部分都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我们都知道和牛能够产出高品质雪花牛肉。 但雪花牛肉并不等于和牛,不同品种肉牛的不同部位都有可能形成雪花,根据牛肉等级、品质不同会有差异。 每个国家对牛肉的评级都是不同的。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分级方式来自日本、美国和澳洲。 1、日本 有强迫症的人一定很喜欢这种复杂的分级方法。 首先根据一头牛身上可食用瘦肉比例分成A、B、C三个等级。A为最多、C是最少。 英文字母后的数字是以脂肪交杂程度(BMS)、光泽度、细腻程度和脂肪色泽分成1~5个级别,等级越高,肉质越好。 其中脂肪交杂程度(BMS)还单独分成了12个等级。 通常BMS达到5已经有明显的雪花了。 A5级和牛的脂肪分布和肉质都达到了顶级,入口即化。 2、美国 美国农业部将牛肉分成了:Prime(极佳级)、Choice(特选级)、Select(上选级)、Standard(标准级) 、Commercial(商业级)、Utility(实用级)、Cutter(切割级)和 Canner(制罐级) 8个等级。 (极佳级这个翻译由于涉嫌违反广告法,目前不能直接在商品名称里体现) 美国的最高等级Prime在日本和牛中只能排到A1级别。 一般前三个等级才有资格做成上等牛排。 Standard 和Commercial等级的肉,经常直接以食用牛肉形式出售。 Utility、Cutter和Canner等级的肉很少在零售中出售,大部分是用来制作牛肉加工产品,比如罐头等。 3、澳洲 澳洲的MSA牛肉分级制度,主要以「肉色深浅」和「脂肪分布」等对牛肉进行分级。 澳洲官方定级标准是M1~M9级,越高级表示脂肪和肉的比率越高、分布越平均,品质越好。 随着和牛的引进,开始出现M9+级,我们经常看到的M12都是商家自封的,实际应该就是M9+。 不过就算最顶级的澳洲和牛,也只能跟日本和牛的A3相媲美。 总结一下: ①和牛起源于日本,在日本对和牛的要求很高,不是哪里的牛都可以叫和牛,其他国家进口的和牛也不能称为和牛。 ②和牛的概念随着和牛基因流向世界也被扩大了,但是由于饲养方式、品种不同,彼此之间还是存在品质差异。 ③作为牛肉中的“爱马仕”,和牛的价格高只能说明稀少,追求口感的吃货们偶尔吃吃就可以了,吃太多也会腻,毕竟脂肪含量都不低。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我们的主页,进入置顶导航查看: https://www.zhihu.com/org/lao-ba-ping-ce |
35,371,394 | 2,494 | 20 | 有没有什么名字很有趣的日本酒? | (转载请先私信取得授权,谢谢!) 谢邀~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明明有两篇稿子要赶都奋不顾身跑过来先回答一发。 我下面列举的来自日本的酒,既有清酒,也有日本烧酒(烧酎)。 以及,酒的名字美型度与品质没有半分钱关系! 按照题主要求,送礼要应景,所以在不同的情景下送名字有寓意的酒给不同的人,你可以这样干: 送给生日的人:福寿 送给过生日的老人家,得加点码:福千岁 嫌还不够好意头吗?来,给你:延寿千年 再进一步,祝你活成老妖怪:延寿万年 千啊万啊什么的太俗气?来:满寿泉 送酒给美女,可以送:南部美人⋯⋯呃,那北方的美女怎么办?不好意思,搞地域歧视的不是我⋯⋯ 不过对于不是南方来的美女,你可以送另一个选择:越后美人 如果要送給是来自千岛湖地区的女人,就有无与伦比的:千岛的美人! 对男人就照顾多了,比如,送给小帅哥,可以送:美少年 如果送给帅大叔呢?别慌,有:美丈夫 老爷爷家里添了个大胖孙子?来一瓶:初孙 祝朋友新店开业大吉,自然送“开运”啊 如果你要送的人刚好是射手座的,他/她有口福了:射手座造船所(不好意思,其他星座的我还没看到过……) 如果你要送的人属牛,又或者他/她是范冰冰李晨的粉丝,那就送:黑牛 属虎的?安芸虎。 属龙的,选择很多,但我给个最切题的——龙! 送给属马的,或者喜欢看“三国”的,給他“赤兔马”(属相系列到此为止……其他属相的暂时没见过……) 如果你要送给在职场上有恩于你、提携了你的人,最好就是送:伯乐星 送給西安或者南京人: 送给东北人: 送给山东蓬莱人: 再走一个小众的,如果要送给湖南省花垣县人——(PS:我连这个都知道是因为认识酒厂的老板,他告诉我这款酒进口中国时因为和湖南的一个地方名字重复,所以无法注册商标,所以你在国内能看到的“花垣”清酒都是换了名字的) 如果你的朋友思慕魏晋古风,你可以一次送他两瓶:一瓶“竹林”,一瓶“七贤”: 如果他是个有才华又实干的人物,又或者你想拍领导马屁,可以送很多楼提到的“国士无双”(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当然,送给文学青年的话,又有什么比“李白”更好? 如果你要跟你的妹子/汉子一起喝这瓶酒,当然就是应景的“两人对酌”啦 如果你送酒的对象足够文艺,那选择就多了去了,比如“罗生门”! 七武士! 还不够文艺?别逼我放大招! 什么?他不是个爱看书的文艺青年,只爱看日本动漫?看我放个万花筒写轮眼+天照的大招! 你不看火影?OK,浪客剑心你总看吧: 什么,你连浪客剑心都不看?那么圣斗士你总看过吧?沙加被干掉的地方你还记得不—— 什么,《圣斗士》都不看?《灌高》他没理由不看吧! 如果你要送酒的人喜欢研究冷兵器,那你就要破财了 如果你要用酒玩点日本哲学,没问题 但是中国哲学它也玩得转,你要老子还是庄子? 还是说,要来点佛教思想? ~~~~~~首次更新的分割线~~~~~~ 首先,送给过生日的人,或者长辈,补一个“来福”: 补充一个“美人”系列,“东洋美人”,可惜只适合送给日本女孩了: 父亲送给儿子的最佳选择:“爱子” 至于老公送给老婆,又有什么比“妻”更好呢? 送给《龙珠》粉,“龟仙人”! 送给WOW玩家——“盗贼”! 送给老板,“贤者的选择”—— 送给大侠……或者送给仗义帮过你大忙的人——“义侠” 在七夕那天可以送给情人的酒 送给热爱日本文学的文艺青年,或者“哆啦A梦”爱好者 如果你是要带酒去赴朋友的宴会,不妨用酒来赞美一下他 送给生意人、股民……或者财迷……比如金牛座的答主,最实际的礼物“钱”! 至于送给爱国主义者们……“大国”! 送给酒鬼们的,“喜久醉”、“醉心”,都蛮不错的~ 送给爱看韩剧的姑娘们: 至于送给Bitch或者绿茶婊…… 送给文艺青年们…… 最后,送给创业者们,或者迷失在路上的自己,勉励他们不忘初心(但日文的初心并不是这个意思~): 当初吸引我进入日本酒的世界,这些五花八门的有趣酒名倒也有不少功劳,祝大家也喝得开心~ (不定期更新) 找朋友要了这张图,应景地更新一下,祝大家中秋快乐! ~~~~~~~~~小广告分割线~~~~~~~~~ 想了解更多关于清酒或其他酒的知识,不妨关注我的个公众号“饮识分子”,我一直在以有趣的方式传播关于酒的知识。 | 人物相关: 国士无双 南部美人 大那(大哪里啦…… 根知男山(喂…… 性格相关: 明镜止水 上善如水 七笑 作(咦…… 季节相关: 春莺啭 越乃寒梅 正雪 意境相关: 而今 南方 未来へ 雨后の月 范冰冰相关: 黑牛 别问我喝过没有……照书抄的 |
35,371,394 | 149 | 30 | 有没有什么名字很有趣的日本酒? | 声明:岛国在住,酒水行业深度相关(终于等到可以贴不侵权图片的题了!) 请注视我的双眼然后肯定地告诉我这问放着让我来答,其实日本酒鬼们也喜欢讨论这个现象(并且经常摸出一款名字ritian的酒在酒友面前得意这样)。不过日本酒的某些地方也确实值得国内酒厂借鉴(起名和字体设计等),先不说度数,光比名字天朝酒的膝盖就全被收走了,而且端上来你一看这名儿先噗哧一笑也就不好意思不喝了(这点才是杀伤力啊)。最后题主说了要有意思的,那我就不按价格按槽点举例,烧酒清酒混着来了(图片下面基本都给了购买办法)。 首先看了上面的答案,发现漏了几个在岛国酒鬼嘴下名气逆天的正儿八经的牌子,先做补充 出处: 了解日本神话的朋友看到这4个字应该能感受得到这款酒的地位,它来自故事发生的地方——九州。 出处: 不废话了你们自己看图感受,同样是来自九州,虽然没有上万元档,但与同乡的森伊藏,村尾等高价酒并称“日本酒的3M”(起始发音全是M) 出处: 来自佐贺县的名酒哦,只是这个酒名需要学日语的朋友才看得懂,解释一下:发音和日语的“我啥都不知道啊”一样所以。。。恩,喝了它你就只会说这一句话了,我懂了 —————————————————————————————————— 下面正式进入一般小厂出的“搞笑组” 友情提示:屏幕前自控力差的,正在吃饭的,不喝酒的人,还有非战斗人员请注意回避,下面的酒真不是一般的酒(名)。。。 出处: (看官网还拿过奖的样子) 出处: (应该是小厂小量出的,找不到官网) 出处: (翻译:我不含糖哦) 出处: (最低野郎,人渣的日文正规叫法,这酒送老丈人,一送一出事) 出处: (なるほどうまいすごい酒:纳鲁或多真的美味的酒。。。) 出处: (俺の出番:老子的主场。。。) 出处: (这个微18禁就不翻了,另外他家有同名同款烧酒,图里的是果酒) 出处: (あ、不思議なお酒:啊~怎么回事这酒) 出处: (这个也不用翻译) 出处: (はげあたま:汉字打出来是“秃头”两个字,请问你感受到这款酒的恶意了吗?) 出处: (各位《出租车司机》看过吧?这酒和电影同名,封面用的还是德尼罗原照,也不知道吃官司了没。。。) 出处: (モヒカン娘:莫西干的和服姑娘。。。) 看来楼上那姑娘还有一群各式各样的好姐妹,左起分别是:比基尼莫西干姑娘*2,,川妹儿莫西干姑娘,纯情莫西干姑娘。。。 末了,给一个正儿八经的日本酒名list好了: 总结,其实“搞笑组”里的都属于“地酒(じざけ)”,也就是地方酒厂出的,一般进不了主流流通渠道,上面有几款真挺不正经的,所以起个扶墙的名字并不见怪。不过个人感觉,日本酒在名字,喝法,包装设计上做得虽有亮点,但说起口感和度数,萝卜青菜了。而且也别看它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逆天,鬼啊神啊的,真正的“酒之死神”从来都没听过有不属于我天朝和某战斗民族的。。。 出处: 出处: | 在日本那边,酿酒的场所称为酒藏,卖酒的人称为藏元。说到有趣味性的酒,不得不提到比较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松竹梅酒,象征着中国的岁寒三友。 1925年以酿酒见长的宝酒造株式会社正式成立,经过日本动荡的几十年,在战后和平时期于1968年正式把清酒名称定位“松竹梅”,因其口味不同凡响,经品酒名家鉴赏,市场更受到亲睐,此后名声大噪。 来到中国,更是因为其名字的寓意来源于中国文化,把古代文人骚客傲骨迎风,君子之交,冰清玉洁的品格经久不衰沿袭下来,深受国人的喜爱,销量在某宝一直名列前茅。 第二款酒,当属以妖怪名字命名的“天狗酒”,等等,这不是舔gou酒啊。天狗舞在1823年前后创立,现任当家是第七代传人。酒造坐落在石川县白山市,酒藏地处大森林当中。传言,森林内一到晚上总能看到不同于圈养的狗,非常巨大的狗,某次渴急了竟然偷了藏元的酒,酒足后开心的跳起舞来。 日本妖怪文化相当于我们的神话传说,这大概和日本人的神秘主义倾向有关,民间的许多妖怪都是酒名。猎奇心里也会令人买妖怪酒尝尝。 第三款酒,统称为家庭和谐酒。老公和老婆吵架了,买一瓶“妻酒”送给对方认错吧。 儿子考砸了,打一顿。儿子考了高分,得奖励一下。送一瓶“爱子酒”,祝儿子再接再厉。 第四款酒是动漫酒。《龙珠》是80后和9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同样是日本小伙伴们的美好回忆,追忆动漫中记忆犹新的画面,比如:龟仙人训导孙悟空龟派气功的原理。 那就送给有同样记忆的小伙伴,一瓶“龟仙人酒”,大家边吃边喝,追忆童年时光。 |
35,383,465 | 246 | 124 | 怎么区分 alpha 因子和风险因子? | 上图展示了 4 种典型的因子收益率在时间维度上的统计特征: 在评价一个风险因子时,应按照正确的方法得到每个时间截面的纯因子投资组合,进而算出每一期的因子收益率。然后,通过对因子收益率的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判定该因子能否在长期稳定的贡献超额收益。 | 哲学上讲:你能掌控的因子就是阿尔法因子,不能掌控的是风险因子 数学上讲:风险因子以解释力强为标准(横截面R2),阿尔法因子以收益可控性强为标准(你能预测的) 一个因子属于哪一类因人而异,如果你能很好地预测Size,那么Size对你而言就是阿尔法因子 |
35,383,465 | 239 | 66 | 怎么区分 alpha 因子和风险因子? | 这是个好问题,很能看出解答者对模型理解的是否透彻。 先回答楼主的问题,首先Barra里面的因子是有叫size,liquidity等等。这是因子一种类别的称呼,但具体因子的定义可以不同。比如Barra在中国市场的因子类别leverage,在leverage下面有三个计算方式不同的leverage因子,MLEV, DTOA和BLEV。所以在Alpha因子里面,size,liquidity等因子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风险因子中的size,liquidity等因子是不一样的。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有中性化这一步,目的是寻找残余信息。如果两者定义完全一样,这样的alpha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再来回答风险因子和alpha因子的区别。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被市场所熟知。这里先说个概念,风险因子其实是系统因子(systematic factor)或者Beta。系统因子的含义是,这部分因子可以用来解释系统部分带来的收益。风险因子只是从风险的角度给系统因子的一种称呼。更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做系统风险因子。下面我们把风险因子统称系统因子。 系统因子的前身一定是alpha因子,只是当市场上越来越多人知道以后,它变成一种系统性的可解释的行为,于是就变成了系统因子。举个例子,在人们只知道CAPM的时候,市场的收益是唯一的系统因子。之后的好几年,很多人已经开始在研究是否还有其它因子可以解释收益。在FAMA之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已经有人找到了类似的因子,只是知道的人不说罢了。这段时间,市值和市净率因子可以看成是alpha因子。但当FAMA把它以论文形式发表后,并且更多的业界人士在使用这两个因子,这两个因子原本存在的套利空间慢慢被消蚀(换句话说,市场变的更有效),于是被归入系统因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去成熟市场的Beta库,找寻中国市场的Alpha。 | 协会偶尔还是会推送一些比较精彩的观点和研究结论的。个人比较认同的观点大致如下: 以下内容来源于郭涛,《全球对冲基金发展有哪些新趋势?量化为什么是好的泡沫?》: 整体来说,观点类似于@flyerye的精彩回答,建议大家参考。 相关回答: 多因子模型是否真的可以带来alpha? 资产组合的分散化程度(diversification) 该如何定义? 如何量化地判断一个基金经理的表现是否具有持续性,即能持续的跑赢同业? 啊,打字好累啊。 |
35,398,635 | 106 | 16 | 有哪些能够十分钟之内完成的快手早餐? | 十分钟内啊? 最简单的早餐,一个鸡蛋提前晚上放到煮蛋器里,定好时,第二天早上起来,鸡蛋就煮好了,直接剥开就吃,你也就是一个剥壳的时间,最多加盒牛奶,方便得很。 或者,冰箱里囤一些速冻馒头啊、水饺啊,汤圆啊啥的,早上起来先烧水热它们,然后你去洗漱,等洗好打理好自己,饭也就好了,热乎乎的吃上一顿,也很不错。 我还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准备一些牛油果和吐司,早上一切一夹,营养和口味还是能俱全的。 如果你觉得这些太简单,那我可以贡献出我的快手早餐食谱,保证每一款都是好吃又方便的,并且,烹饪时间也不超过10分钟—— 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速冻饺子,就买一些放在冰箱里(我是比较喜欢湾仔码头的白菜猪肉饺,每次都会买个几盒囤货),然后每天早上拿出来,挨个排列在平底锅里,然后淋点油,开小火煎,等闻到香味了,就把打匀的蛋液浇上去,等待半分钟,出锅——相当好看又好吃,甚至还能抽空发个朋友圈: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呢! 这个我强推!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唯新的肉酥和香肠,反正这个牌子是我从小吃到大口感最好的。我平时都会常备的。有时候早上需要吃个早餐的时候,就拿手抓饼切个十字,然后每一份包上一根香肠,放上肉酥,丢进空气炸锅,200度,十分钟,拿出来就是一份香喷喷脆酥酥的肉酥香肠卷! 还是唯新的肉松,不过你需要准备点火腿片,直接切一切夹进吐司面包里,再弄点生菜黄瓜西红柿啥的夹进去,准备时间要不了5分钟,但是好吃又健康呀。 还有一个压轴神器,我必须推荐给你们——卡乐比的富果乐水果麦片。 这款麦片最让我满意的地方就是它无论是配料还是口味,都调配得恰到好处。里面有燕麦、黑麦、小麦、大米和玉米粉,搭配上葡萄干、草莓干、木瓜干、苹果干,还添加了七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营养是相当周全了,口味也当仁不让——燕麦是经过了烘焙的,混着其他一些谷物,有种膨化食品的口感,很酥脆,吃一口相当的醇香。 并且题主说十分钟内完成早餐,我觉得卡乐比完全符合啊——你直接挖一勺吃,连吃带吃饱,也就三分钟。你想吃点更有营养的,那就起床煮个鸡蛋,烫点蔬菜,然后50克卡乐比富果乐水果麦片或者干吃,或者泡牛奶当粥喝,都是快手又美味的一餐了。 而且卡乐比因为口味多嘛,所以你随便吃也不会吃腻。 比如说我是喜欢吃原味跟减糖版的富果乐,会囤不少,但是有时候想换换口味,那就吃可可莓莓味的,会满足下自己想吃“新口味甜食”的欲望(其实可可莓莓味是减糖版的哦,糖质相比原味低了很多)。这样早餐吃卡乐比,上午不容易饿,基本上早上吃个50g,到中午就12点的时候正好无缝链接吃午饭,上午也不太会去抓零食吃,于是就不容易胖了,也很方便了。 以上,这些都是我私藏的快手早餐,希望能给到题主帮助呀。 | 早餐女王~更新 最近购置了餐具 所以重新做了早餐 分享 定位:台湾 学习,有自己独立的宿舍。 设备:楼下有完备的厨具,主要是使用微波炉 食材:加上这边的超市超棒--吐司、低脂奶酪、吐司火腿、鲜乳、芋头菠萝包、咖啡、优酪乳。 前言:所以就发挥自己的阳光时间(超节省时间总共不超过2分钟,早起做完瑜伽之后,配一杯暖暖提神的咖啡,点缀以鲜乳,棒~给自己生活踏实的小~确~幸~) 很好吃的菠萝包(香芋馅)最近爱上芋头 早上一定要有鸡蛋(优质蛋白质) 鲜牛乳 甜豆花 原味坚果 肉松搭配 欧包 新鲜水果 挂耳咖啡 [用料]: 鸡蛋1个、牛奶半汤匙、百吉饼1/4个、奶油奶酪2茶匙、火腿半片、盐、黑胡椒、葱末、芥末 [做法]: 将鸡蛋、牛奶、盐、胡椒搅匀后倒入咖啡杯中,加入撕成硬币大小的面包、奶油奶酪、火腿丁,撒上百里香。用微波炉加热40秒 用料: 速煮燕麦半杯、亚麻籽1汤匙、鸡蛋1个、牛奶半杯、1/3根香蕉(捣碎)、肉桂粉1/4茶匙、苹果半个(切碎)、蜂蜜2茶匙 做法: 将燕麦、亚麻籽、鸡蛋、牛奶放入杯子中搅匀,加入香蕉、肉桂、苹果、蜂蜜,再次搅匀。放入微波炉加热2-3分钟。取出后拌入少许牛奶或酸奶或坚果即可 用料: 法国吐司、鸡蛋、牛奶、桂皮粉、黄油、糖浆 做法: 将法国吐司切成小丁备用,把黄油放入咖啡杯中融化,均匀擦在咖啡杯内壁上。加入鸡蛋、牛奶、桂皮粉混匀,放入吐司丁泡1分钟后用微波炉加热80秒。取出后淋上糖浆即可 用料: 速煮燕麦半杯、亚麻籽1汤匙、鸡蛋1个、牛奶半杯、1/3根香蕉(捣碎)、肉桂粉1/4茶匙、苹果半个(切碎)、蜂蜜2茶匙 做法: 将燕麦、亚麻籽、鸡蛋、牛奶放入杯子中搅匀,加入香蕉、肉桂、苹果、蜂蜜,再次搅匀。放入微波炉加热2-3分钟。取出后拌入少许牛奶或酸奶或坚果即可 |